美章网 精品范文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

减负增效论文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应对措施

小学语文课程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在发展中也有着一定的问题。表现为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压力过大,并且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成效显然并不满足现阶段我国教育的要求,因此,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增效减负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其中的学习主导性。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重新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让小学生来决定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不再局限在片面的教学内容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素养,进行小学语文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学生的认知,开阔学生视野,使小学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减小了学习的压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优化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提出相应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耐心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多多发问,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精神,让学生真正在学习中学到小学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注意自己的教学切入点,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切入点都大同小异,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帮助很小。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多种切入点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于同一件事物的不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较大的教学负担和较低的教学效率当中,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已久的短板。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之下,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逐步实现了增加课堂效率,减少教学负担的任务,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也会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体性,做到真正服务于学生,落实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增效减负 教学 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46-01

小学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相对也比较重,很多小学语文课程都要通过一系列的重复性的训练,来强化学生对于基础语文知识的记忆,因此,对于小学语文的教与学之间的增效和减负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其实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增效和减负,都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之中。笔者联系实际,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增效减负之实施,提出一些观点和思考。

1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增效与减负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增效,其实就是增加效益。教学课时数量是一定的,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受的知识量却是有差异的。除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人能力差异之外,更多还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者的教学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增加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效益,其实关键还在于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上的内容编排等方面。

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减负,主要还是注重在生课后的学习负担上,最直接来说,就是小学生所面对的作业量。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小学生们所面对的作业量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掌握住知识,那么课堂后的作业量自然会有所减少,反之,如果课堂的质量不佳,则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更依赖于课后的作业训练,则学生只能面对更多的作业。这样其实也是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增效和减负之间,应该是合二为一,统一于整个小学语文的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2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增效减负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效益需要关注到课内与课后两个部分,也要看到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更需要看到效益和减负之间的互相联系。因此,笔者联系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对于如何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增效减负进行实施提出自己的思路以及建议。

2.1 应要注重备课的质量

备课的质量依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问题的入手之局,此部分的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师,要注重对课堂质量和内涵的深层次挖掘,要充分注意到课程内部所能够蕴含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以各种形式贯穿起来,这种贯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是传统的贯穿方式,也就是板书,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二种则可以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穿插和结合,这样的穿插结合可能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但不利于学生的归纳和总结,也会给学生的系统把握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应该参照具体情况使用。

第二是对课堂内外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任务进行安排。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知识点,一般而言有基础的字音字形,到发展阶段的阅读方式方法,以及各种文章内的知识等。对于基础的字音字形这样的知识点,要摒弃传统的重复性训练模式,僵硬的重复抄写和训练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作业负担比较重,应该更多地关注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进行适当重现,让学生更好的在课堂上对这一部分的字音字形类的基础知识进行消化。

对于理解性的发展阶段的知识,则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后重现能力。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作业的设置应该更加侧重于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开发,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拓展和提高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适度的重复性训练,对于小学中部及以下阶段的学生而言,应该还是属于他们重点的作业内容,但是在作业量上面要有严格的控制,不能够导致学生的休息不足,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的作业预备工作时候,要适当地对所教授的学生程度进行摸底和了解,对每个阶段小学生的书写能力、速度要有了解,不能够以自己的书写能力去揣度学生的实际状况。所以,在联系了实际基础上的备课,就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对于各种知识的掌握和渗透了。

2.2 注重根据学生的综合状况来安排教与学任务

教与学虽然是统一在教学之中,但是教和学毕竟是不同的个体,因此,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动态上,仍然还是有一定的偏差,加上很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状况都是不可以被生硬代入量化指标的,所以这其中有很多需要感知和把握尺度,需要被教师所知悉和拿捏。因此,对于教育和学习两层任务,都应该根据学生这一个学习的主体来进行具体的安排。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综合素质构成复杂,小学生当前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和世界,其世界观、价值观的演化也相对于成人而言更快,往往一届相差几个年级的小学生,其在相同的年龄阶段中,呈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就已经大为迥异了。所以,教师应该有一种动态把握的心理,对于学生的综合状况和各种心理、行为都不能够以经验揣度,必须联系实际做出创新和判断。

现在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已经不能够仅仅依靠高压政策去要求他们必须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布置这些作业,这些作业的意义在于哪里。特别是小学高部阶段的学生,更渴望有一个公平合理的沟通,双向的交流,而不是填鸭式的命令。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和小学生们做好沟通,让学生明白这些作业任务其实和课堂的教学密切相关,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抵触心理才不会过分强势。

另一个角度主要是关注学生的能力梯次问题。对于全班的学生而言,虽然有教无类,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能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同的,综合素质的形成过程虽然相似,可能在某些阶段上差异会比较明显。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把握好全班学生的均等水平,对于中间综合水平以及以上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完成相对比较有发展性质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后进生则应该更加关爱和关注,但是不能够伤及这些孩子的自尊,应该更有耐心避免公开的区分他们,不过在作业任务上应该有所调整,让他们以夯实基础为主。这样,各个能力梯次的学生才能够逐步提高。

3 结语

俗话讲:“强扭的瓜不甜”。揠苗助长是千古笑谈,但是如今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面对这样的教育指挥棒,对于学生的作业仍然不能够过度放松,但是应该张弛有度,依据学生具体情况来厘定,避免失之偏颇,进而造成学业知识地基不牢,不利于学生持续接受新知识。

参考文献

[1] 齐晓东,李菲菲.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综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35-38.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3篇

一、西席变化教学头脑是确切做好“减负增效”的基础。

西席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作育门生素质全面生长,切合当今社会生长潮水的有用之才。有的西席一听说要“减负增效”,以为这是抵牾之想: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行吗?我说:这想法不准确。我们是要让马儿吃好草,而不是不吃草。“好草”从那里来?虽然从西席那里来。要教改,首先要在教学头脑上变化过来。西席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翰墨重复讲出来,让门生听明确,不堕落误;不是让门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门天生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西席应久有存心地变更门生的积极性,让门生履历学习“历程”,实时适当地建立良好的学习情况,使门生的头脑活动历程到达完备。也即是说,西席是要塑造灵魂而不是监禁灵魂。只有教学头脑变化了,才气做到计划出先进的教学思绪,即不只是给出结论,而是更看重让门生自己得出结论,履历“题目”管理的“历程”,才气确切做到“减负增效”。譬如:西席把课堂物理实验仅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看待,这样的头脑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到了物理教学中实验素质教诲。要是变化一下教学头脑,把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真正的教学目的举行教学,则议决实验得到的是一种研究物理题目的要领,视察要领,阐发处理本事,动手实践本事等等,可以起到闻一知十,减负增效的作用,真正实验和推进了素质教诲。

以是,面临教改新形势,我们应该实时地变化教学头脑,教学观念,建立准确的教诲头脑,不停地探索寻求,让门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取,康健生长!

二、西席给自己加压是减负增效的条件。

“减负增效”的教改现实上对我们西席提出了更高要求—前进课堂45分钟屈从,作育门生的种种素质本事。

前进课堂屈从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首先是西席要前进自身素质和业务本事。俗话说得好:西席要给门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如今,知识信息正高速生长,教诲体系的新事物也是屡见不鲜,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多媒体的制作,软件的开发等等。教学要领更是不停优化和创新,具有其先进性。以是,西席得不停学习充电,罗致先进的教学头脑和手段,前进自身素质和教学本事,为高屈从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

前进课堂屈从其次是备课上下时光。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西席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举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实,对一堂课的教学思绪,教学逻辑清楚可见,教学目的明确无误,是高屈从完成教学使命的基础。为此,西席应化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神去备好一堂课。我以为,备好课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认真的实验。

1、备课本。西席要反复地看课本和向导质料,吃透课本的构造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体系性和连贯性做到胸有定见,相识课本所需到达的教学目的和素质教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肯定要埋头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力,去熟习。

2、备门生。西席要充实相识每个班的每个门生,可以议决多打仗、多谈心、多融洽的手段和要领弄清每个门生的兴趣动机,继承本事,明确水平,个体差异;弄清每个班的团体差异和特点,然后才气“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比喻针对差异班级应有差异的教学要领,针对差异门生准备差异题目等。

3、备教法。教法应是创建在门生学法的基础上,是在团结思量课本、门生、配置和西席自身的特点基础上,再以教学法的体系中优选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要领。教诲界有个说法:教无定法,但教有法。西席确实要全面思量,适当选择教学模式举行教学才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前进教学屈从。现实上,不管什么要领,都应驻足于“以西席为主导,门生为主体”的原则,实验寓教于乐,门生在开心中继承知识,掌握知识和学法,前进素质的教学田地。西席在思量使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是积极的,多种情势并进的,传统和今世手段相团结的思绪,目的是使门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明确怎样才气学好物理的学法。如多做实验,多用投影片、板画、示教板等。虽然,要准备好这些内容需化肯定量的精神去实验部署。如要做演示实验,西席首先要预先做一遍,看看仪器的优劣,征象清楚水平,同时思量到大提要出现的一些题目和意外,做到课堂上演示效果良好,不出分歧错误。要是学校里暂时没有你所要的仪器,西席只管即便得自制,大概时间化费了些,但目的只有一个:引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减负增效。一位苏大教授也曾说过:瓶瓶罐罐做实验乃不行少。要是投影仪来资助教学,投影片的制作要全心准备好,到达最好的效果。

4、备实习。在曩昔,西席搞“题海战术”的许多。部署的实习没有选择性,不管是有用无用,是否重复等摆出了一大堆,门生苦不胜言,穷于应付,事倍功半。如今要减负,就必须精选习题,全心琢磨,自编自拟也必不行少,这样的习标题的性更强,减负增效更显着。准备好了的习题可早作准备,或写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片上。一部门可作课堂实习之用,另一部门作课后作业。

三、西席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增效的关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西席自己,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课如演戏,西席是导演,门生是演员,备课本是剧本。有了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这出戏才演得好。若光有好剧本,导演平庸,演员散慢不埋头,这戏肯定演砸。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实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点是要害。

第一是课堂教学的原则要体现西席为主导作用,门生为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应师生互动,且动而稳固。西席要增强课堂构造教学,细致双边活动来引起门生细致力。上课做到明确、正确、新鲜、生动,启发门生积极头脑,使门生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试想,西席上得很认真,门生不积极参与,不认真听讲,有何屈从可言?

第二是教学手段机动多样和综合使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轻忽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以是,我们要综合使用好种种教学手段必须细致到:

1、要从教学现实出发,岂论使用什么教学手段,都必须目的明确,筹划殷勤。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运用资助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恰到利益,少而精,绝不能搞花架子。运用好教学手段,能启发门生独立思考,生长智力,而不能把它们酿成课堂上的娱乐,或疏散了门生对学习知识的细致力。

2、要把今世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团结起来。通常能议决挂图、标本、模子、实验或西席叙述教学明确的内容,就纷歧定要用电化教诲工具。电教工具应会集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便如电子盘算机模仿实验,故然有其直观、形象、省时间、省用度等利益,但它终究不能取代真正的实验,特别是对无肯定感性相识的初中生来说,容易以为它和电子游戏机一样是假的。因此,要把西席的演示实验,门生的实物实验和微机实验有机地团结起来,才气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是细致门生的学法引导。西席在课堂教学中不光要想法让门生学会物理,更要让门生会学物理。“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教门生学习物理要领也即是说教门生用物理的要领学习物理(如视察、实验、形象演示与逻辑推理相团结、西席点拨……),并恒久成为一种教学头脑,教学思绪贯串于每节课堂教学,让门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变“死学”为“活学”,会理论讨论实践地应用物理,这是减负增效所须要的本事,是素质教诲的体现。

第四是实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门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西席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实时反馈教学信息很须要的。获取反馈信息的要领许多,可提问一些中差生,可面向团体门生发问,可让门生上黑板实习,可以在教学完某一知识点、某一实习后让门生举手体现获取反馈。凭据反馈信息西席可实时调解课堂教学要领和手段,直到门生明确和掌握为止。

第五是适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结构。有些西席上课时没偶然间看法,上到那里是那里。若没有完资本来应一堂课完成的内容,就延伸一节课时间或教学时数,把完备内容支解开完成,这是不行取的,不切合最优化原则,也加重了门生包袱,低落了教学屈从和教学的艺术性。以是,为了前进课堂屈从,确切减负增效,西席应把握好一堂课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堂结构。

做到了上面课堂教学的几点,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门生的生理和课务包袱减轻,对学习感兴趣,学习屈从显着前进了,本事显着增强了。因此,上好每一堂课,前进课堂教学屈从是减负增效的要害。

四、当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紧张步伐。

课后造作业,门生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门门生是抄抄了事。西席修正后不能所馈到真实信息,门生也没有起到牢固实习作用,课后作业成了一道虚设的工程,费时费力无效果,且形成恶性循环,逃学、厌学者应运而生。如今为了真正地能反馈到门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水平,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西席可以只管即便留一些课堂时间(一样平常5~10分钟)给门生用来完成作业。西席同时巡视、视察门生当堂的作业情况,得到准确反馈并可实时纠正门生错误的相识,门生也会最大限度的自己开动头脑思量题目,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用果”。课堂上作业后,课外可以少部署或部署一些思考题,作育门生的头脑本事和创新本事,理论讨论实践的本事,让门生没有那种课业包袱的生理,反到有一种意有未尽的觉得,引发他们再学习,再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物理、用物理之心永世扎根。

五、认真修正作业和实时评讲、向导是减负增效的紧张要害。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减负增效;班组;活力

一、前言

班组活力无法释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压力过大,因此,减负增效去激发班组活力至关重要,这是今后班组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只有采取了合理的方法,才能够真正有效激发班组活力。

二、班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课堂

班组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具体实践者。通过加强班组政治理论学习,能够使职工准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企业决策,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促进职工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定期召开班组民主生活会,能够增进职工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班组团队精神。通过开展文体活动,能够培育职工健康向上的乐趣。加强班组建设有利于培育独具企业特色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章守纪、团结和谐、开拓创新的班组文化,有利于提高班组的凝聚力、执行力。

三、当前班组建设存在问题、困难

1、班组建设信息系统应用方面存在的困难

一是各班组对该信息系统中的一些功能模块的作用和操作还不熟练,如:班组对标等功能模块。

二是各班组把系统仅作为展现班组面貌和文化风采的平台,没有深入挖掘班组信息系统的作用,如:没有通过“班组对标模块”进行单位、工区、班组之间横向、纵向的管理效果验证,促进班组主动分析查找差距、持续改进工作绩效。

对于以上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公司将通过检查各班组信息化系统建设,收集反馈问题,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各班组参加培训,深入了解各功能模块作用和操作规范,加快班组信息化建设步伐,使之成为班组减负增效、优化业务流程、拓展工作视野、检验管理成果、畅通诉求渠道的主要途径。

2、班组标准化“落地”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班组对“三集五大”标准体系更新不及时。从目前看,个别班组存在管理、技术、工作标准更新不及时,影响了班组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二是新标准记录不够规范。“三集五大”体系建成后,虽然新修订的标准体系在各班组及时进行了宣贯,但在日常工作中班组记录的更新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三集五大”班组标准化体系“落地”的检查和考核,加快标准化班组建设。

四、减负增效激发班组新活力的案例――以国网A省电力公司为例

1、综合减负20%

今年以来,国网A省电力公司党组把深化班组建设、切实减轻班组负担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建立了“工会牵头,职能部门负责”的工作机制,并将班组建设纳入对基层单位的绩效考核之中。

通过深入班组诊断梳理,提炼出班组流程优化和减负增效的“2569”工作思路,注重调动专业部门和一线班组两方面积极性,确定了班组综合减负率达到20%以上的目标,提出了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的工作要求,制定了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减负指导意见》的90条工作措施。同时,在汲取班组流程优化和减负增效阶段性成果,经过反复梳理和6个专业部门的审核会签确认,编制下发了《班组基础资料目录清单》,凸显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导向性与操作性相匹配、专业管理与基础管理相适应的工作特色。

国网A电力多措并举,对班组进行多维度的减负释压,加强了班组核心业务,减轻非核心业务的负担,开展了数据重复录入专项治理工作,重点解决记录多、重复录入、“双轨制”等问题。截至今年7月底,实现了综合减负20%的目标。

2、用数字说话

2014年,国网A电力工会对班组减负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纳入了24节气表的工作节点,工会全委会对班组减负工作提出了“减什么,怎么减,减多少”和“要用数字说话”的要求,提出要把班组减负放在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中来思考,放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来谋划,提到群众

路线教育活动出成果的高度来认识。国网A电力对班组减负进行了专题研讨分析,找出症结和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举措。

优化整合班组资料。依据班组减负指导意见,及时总结减负成效,持续对综合管理班组和生产、营销、后勤服务班组台账、记录、报表、图表进行优化整合,规范资料名称、保存方式和更新周期,明确管理要求。按时间节点分批次验收,成熟一个专业,批复一个专业,扎实有序推进班组减负工作,实现从班组减负到管理提升。

优化信息系统功能。协调优化各类信息系统考核指标,重新界定录入权限,取消登录率和数据量限制,对各系统模块功能应用充分论证,找出其重复界面,明确界定通用和专业部分资料,对于通用管理资料在班组建设、安全监督与管理系统上录入,对于专业管理资料在生产管理、营销管理系统上录入,并将系统中建档的资料做为最终保存方式,解决各类资料双轨运行的问题。

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发挥部门管理优势,集合业务共同点,精简整合24节气工作布署,合并本质同类型工作,实行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制度,收窄指令通道,加强整体监管,发挥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作用,提高工作实效,减轻班组负担。

科学界定班组长管理权限。加强班组长培训,提高班组长待遇,强化后备班组长培养,研讨建立统一、科学的班组长民主评议、绩效考核和选拔机制,实施班组长动态管理,拓宽班组长职业发展通道。科学界定和赋予班组长管理权限和管理手段,为班站长履职尽责,快乐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动态修订相关专业管理标准。“三集五大”体系的顺利实施,为班组建设创造了机遇,使各专业班组得到了有效整合,其业务界限也随之发生变更,原有专业管理标准已不能适应新的专业管理需求,需要重新梳理专业管理流程、界定专业管理权限、细化专业管理范畴、修订专业管理标准。

五、结束语

当前,班组活力处于待激发的状态,因此,减负增效的去激发班组活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这是提升班组工作效率和效果,保证班组运行极具活力的重要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曹喜庆.构建“五位一体”模式激发班组活力[J].东方企业文化,2013,20:166.

[2]潘春华.做好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活力[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3,04:50+49.

[3]刘纯泉,崔金岩,张春晖,张秀.激发班组的创造活力[J].企业文明,2013,09:58-60.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减负增效小学英语作业

众所周知,现今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减负是我们教育人士面对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但对于“减负”这个话题,社会各界反响不一: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绝对是举双手支持,欢呼着终于要“解放”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则忧心忡忡,生怕减负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业,耽误前程;对于教师来说,很多人也感到困扰,虽然我们深知减负的必要性,但却无法逃避考试的压力,教学质量的压力。所以在做到“减负”的同时,我们还要做到“增效”。只有做到“减负增效”,才能真正地解决家长的顾虑,才能落实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好下一代。

一、“减负增效”的科学性和可实现性

很多人都认为“减负增效”是相互矛盾的,认为既然要减负了,那么教学或学习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其实这样的想法过于表面,“减负”的同时“增效”,这是可以达到的,是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可实现性的。

1.心理学理论支持

从《新编心理学》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我们超过这个限度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从而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低下。这本书还提出,过度的学习会出现“报酬递减”的现象,所以学生的作业不是越多越好。当今小学生的作业,已经大大地超出了孩子们的极限,从而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滋生厌学的情绪,产生不良甚至负面的情感影响。

2.数学公式的论证

效率等于工作总量除以时间。运用到学习效率上,则是学习效率等于学习效果除以学习时间。以下就根据这条数学公式来分析“减负增效”。

假定学习的成果不变,需要付出的时间越小,得到的学习效率越大,再把时间扩充到原来的水平,就可以得到较原来更大的学习成果。如果通过减少作业量而省出的学习时间,而作业完成的质量不变甚至更好,那么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二、如何优化作业设计,落实“减负增效”

让英语作业达到“减负增效”就要做到优化英语作业设计。从最基础的英语作业入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英语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法来实现既减少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具体实施如下:

1.作业布置需要层次性

在这世界上,我们无法找出完全一样的事物,学生当然也如此。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基因,外部环境等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差异。但传统的英语作业往往“一刀切,齐步走”,没有差异性。这样的作业势必会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下”的尴尬局面,同时又浪费了广大学生的时间。作业设计必须要有层次性,最好做到基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

(1)基础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学习语言则必须要落实听、说、读、写。我们不能因为要“减负”而忽略了基础知识。所以,无论怎么减负,基础知识一定要落实好。在听、说、读、写中,目前争议最大的是写的作业。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要学好英语则必须要巩固好单词。

(2)差异性

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前提下,我们要因材施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加餐。由于在布置基础性作业上我们已经分层了,所以对学习较快的学生,他们完成基础性作业时已经节省了很多时间,那么就有余地完成提升作业。而此类提高作业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源于课文又要有所升华。这样做既能激发、挖掘学生的智力,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满足了优生的更高求知欲。

2.作业布置需要多样性和趣味性

只有不断地创新英语作业,强调作业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作业动机,使他们愿意做作业,乐于做作业,从而达到“减负增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尽量采用不一样的形式,例如以下几种:

(1)查一查,找一找

此类作业为实践型作业,比如让学生通过自己查找的方式,积累知识。现在电脑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对于电脑,学生们也都爱不释手。那何不利用电脑,让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查找类作业呢?如可以事先让学生查找各种交通规则的图标,或了解水的物理特性。这些知识对学生学好六年级的上册的Good to know起着很好铺垫作用。同时学生们通过知识查找,获得心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一举多得。

(2)录音

以前我总是让学生回家根据磁带,听读课文,第二天组长检查。久而久之,我慢慢发现学生们对这种又机械又单调的听读产生了厌烦的情绪,敷衍了事,为此我也相当困扰。有一天,我无意中翻开大学里自己的英语录音时,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读英语,然后录音呢?其实现在每个家庭都有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而这些产品都有录音功能,孩子们也爱玩。我们何不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孩子们把读的作业以录音的形式,交与老师,再由老师选出典型的录音放于课堂,选选谁的发音最标准,谁的语调最生动,并给予加分。

(3)竞赛类的游戏或活动

目前的小学生普遍要强,好胜,我们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设计些竞赛类的游戏或活动。可以以一个学期为单位,让学生获取积分或星星,来赢得相应的奖励。比如我在本学期就实行了赢积分,买房子的活动。根据学生完成老师作业的不同情况,获取积分,再用积分换购虚拟的房子,公布在教室英语角中。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我们知道传统的英语作业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育,“减负增效”有其科学性和可实现性,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所以今后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要摒弃传统作业的机械性抄写,而要关注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有利于提高英语水平,培养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陈录生 马剑侠主编.新编心理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2]田庆萍.乐在其中 乐此不疲 乐不思蜀――贯彻落实“减负增效”,有效设计小学英语作业.[OL] /Article/ShowArticle.asp?Ar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增效减负;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82-01增效减负不等于学生什么都不要做;减负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相反,在减轻学生过多课业负担的同时,要保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要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们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减负增效"的教改实际上是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办学的宗旨,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一定不能给学生增加负担。因此,如何做到好增效减负是需要很好的教学策略,这是对学校也是对教师的考验。

1.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概述

1.1减负增效的背景。由于长期以来升学指标带来的压力,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只能针对应试而进行。对于教学结果的评价也是大多以分数为衡量标准,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试教育在校园的教学中遍地开花。自从新课改的实施,教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最终的升学模式和人才选拔方式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升学率仍是衡量一个学校优良与否的主要标杆。于是老师辛辛苦苦地教,同学们没日没夜地学。再加上学生的家长都愿意选择名校,为此升学率低下的学校将很难揽到生源。在这样的现实困境与无奈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以举行考试和死记硬背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要让减负增效的理念让大家接受,必须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功夫在思想上与先进科学的学习方法相融合。

1.2减负增效的意义。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对自身价值观的看法,能够反映出此校的教学水平,也是学校教学成果的最好反射和证明。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最终凝聚成师生所在学校的学校价值观,它们是统一的整体,没有谁强谁弱之说,也没有大小的区别。小朋友在进入小学之前,对于口头表达的语言都能够自如的运用。进入小学之后,我们的小学生们主要需要掌握的语文书面表达的知识。所以说,在小学语文阶段,小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这关系到以后一个人的文字功底扎实与否,和这个人的语言和文学水平的高低。减轻学生负担,增加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使学生语文学得更好并且更轻松,有利于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1.3减负增效原则。减负增效中,减负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但在执行时要注意把控,切忌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老师为了减负,干脆就取消了学生作业,这表面上是减负了,但实质上却是让学生完全失去了巩固知识的机会。事实上,减负关键点在"减",减是要求在现有基础上减少,而不是去掉现有的全部作业负担。也就是说,"减负"不等于"去负",减负的关键在于减少现有的对学生而言不必要的负担,这是减负增效要注意遵循的基本原则。

2.小学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策略

2.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是取得课堂高效的第一步。很多时候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听讲效果差,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做好听课前的预习,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结果上课时间被白白浪费。而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授课,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2.2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取得课堂高效的前提。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切实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课堂高效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3课后――合理安排,增效减负。要想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效果,就要合理安排课后作业。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后作业的多样性。课后作业不一定全是文字性的,也可以有口头作业、动手操作性作业、思考作业、观察类作业、记忆性作业、互动性作业等等。多样性的课后作业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控制好作业总量。课后作业不宜过量,对于小学语文作业,严禁惩罚性的大量抄写类作业,因为大量的机械的重复性作业会使小学生感到厌烦,从而迁移到作业科目甚至科目老师,长久下去,便会产生厌学倾向。语文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考虑到数学老师等其他科目老师的作业量,要给孩子预留出玩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结束语

增效减负的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国语文课堂上对小学生的增效减负,仍然还在探索中慢慢前进,任重而道远。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和障碍。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取得成效的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效减负必将取得很大的成就。参考文献:

[1]魏二云.浅议小学语文作业设置的"减负增效" [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3)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7篇

【摘 要】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不仅要求学生认识并掌握较高数量的汉字,而且也要求学生逐步提升语言基础技能。因而,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比较繁杂,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实施减负增效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引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等。可以说,“减负增效”俨然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策略

作为语言基础入门学科,小学语文是当前小学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不仅要求学生认识并掌握较高数量的汉字,而且也要求学生逐步提升语言基础技能。因而,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比较繁杂,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实施减负增效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引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语言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等。可以说,“减负增效”俨然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小升初的竞争压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部分仍旧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为主。这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主要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时常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节奏,而且也会给教师带来观念误导,从而更加歧化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落实。

当然,除了教学层面存在观念误导问题之外,在学生家长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至今,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也造成很多家长对独生子女寄予很高的期望。因而很多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时,只注重学校的好坏、成绩的高低,而对除学习成绩以外的能力很少关注。在家长这种思想影响下,进一步提高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地向前推进。

二、减负增效的涵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由此也可以侧面窥探出在小学实施减负增效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论述减负增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之前,作者先简要介绍下减负增效的涵义。顾名思义,减负增效就是为学生学习语文减轻负担,并且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在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教育急需更加科学的教育方式,来为学生有效的减负和增效。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的具体策略

以下,作者将从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减负增效策略在小学语文具体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加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很多语文基础知识不仅内容繁多,而且理解起来也相当具有难度。这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尚未完全,加之他们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因而导致其感觉学习语文吃力且困难重重。对此,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时,要准确地把握小学生的特点,在尊重学生特点和发展规律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结构,使其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要求。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积极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做到“还课于学生”,让学生能够具有较多的自主空间,使其能够获得一定的自由讨论和自主提问的权利。这种教学结构,既使教学课堂更具有合理性,符合教师实践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有效保障。

(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古语有云:“受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减负增效策略,除了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结构还远远不够,更多的是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并掌握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培养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最终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帮助他们厘清、分析所学的知识,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分类、拓展和总结,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适合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一套学习方法,并拓展运用到其他基础学科的学习实践当中。学生一旦建立起良好的语文香醋恶习方法,就会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强大动力,从而实现更加快速且轻松的学习语文知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课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在实施减负增效教学策略时,学生的学习范围不能局限于教材文本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将课堂教学有效地向外拓展和延伸,通过课外知识来填充课堂所欠缺的知识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比如作者在教学课本知识以外,还时常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课外生活,带领学生积极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并要求他们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日记或者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不但拓展了小学语文学习空间,增长学生知识见闻,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真正实现从课堂教学到生活教学的完美跨越,在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真正达到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提升新课程改革进程。

四、总结

当然,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策略,还需要注意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弊端,比如过度给予小学生自由发挥空间,造成课堂教学纪律涣散,教学效果得不偿失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注意防范和规避的问题。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有效地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相信做到以上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定能更加轻松、高效。

参考文献

[1]钱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有效途径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1(9)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8篇

本文则研究了新的教学策略模式――增效减负。增效减负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在有限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一、科学备课,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备课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并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课堂学习。备课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如此。小学语文面向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是相对较弱的,教师要以正确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正确认识。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更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大纲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要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来做老师,提高其语文学习兴趣。切实做到增效减负的效果,让教与学都能够得到进步。因此,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将课堂变得活灵活现,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放心。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是未来学习中的基础,知识点凌乱,需要掌握的知识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也很难将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基础打好。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和题海战术。教师要将语文课堂变得美丽生动,就要学会联系实际生活,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小学生的自制性较差,在课堂上常常需要教师提醒才能安心听讲,这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也打断了教师上课的思路,这就需要教师从另一个角度带学生自主地走进课堂而不是强迫式地让他们学习。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习的压力负担减轻,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能提高。

增效减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课后作业不一定要布置得很多,要让学生能够把一些问题在课堂中得以解决。比如,设立讨论组进行讨论,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析。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提高了,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

三、教授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增效减负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增效与减负是同一种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学生若能充分学好课堂中的知识点,那么,在课后花的时间就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负担就会减少。但是如若学生不能当堂掌握知识,那么就得花费许多时间、精力在课后的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负担就会加重。久而久之,成绩好的越学越轻松,学习差的越学越差,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同样将增效减负的教学手段运用到不同的学生身上最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如果排除学生自身的智力差别,最大的原因就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很多教师也很不明白,同样在一个课堂中,教出来的学生成绩千差万别,有些差距甚至很大。其实,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坚持学习。有些学生能够抓住课堂学习,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但是有些学生觉得课堂上不重要,课后给自己增加点负担来学习就行了。但是,事实证明,课堂一分钟的效率完全可以抵课后十分钟的效率。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传授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达到增效减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有长足进步。

四、实现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相长

《论语》有云:子有能养而或是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学生与学生在能力上、思想上以及家庭教育上都有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能够很快地回答出教师出的题目,而有些学生却回答不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首先要留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不同特点,尽可能地为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对待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增效减负是要求每一位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要实施因材施教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取得共同进步,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教学方式和计划,学生则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获得知识。教学相长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教学双方只有通过不断交流,才能使得学习轻松,效率的提高和学习负担的降低。

五、增效减负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1.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增效减负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新方式,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手段,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

2.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一个好的学习兴趣可以受益一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探索的决心和勇气。减负是学生最乐于去实现的,增效则是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实现,让学生把学习的兴趣带到课堂上来,减少课后的任务和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习效率;增效减负策略;因材施教

语文作为国语、母语的形象表现,是学生立身处世的最基本交流工具。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一把能够打开世界文学的金钥匙,一直受到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重视。但是如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一直成为家长和教师的关注焦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则是通过讲解课本不断地向学生传输语文文学知识,通过布置大量的作业来强化记忆语文知识,但由于小学生在接受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方面依然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有很大的困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负担增加。

本文则研究了新的教学策略模式――增效减负。增效减负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在有限课堂教学中增加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一、科学备课,充分做好教学准备

备课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并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课堂学习。备课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如此。小学语文面向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是相对较弱的,教师要以正确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正确认识。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更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大纲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要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来做老师,提高其语文学习兴趣。切实做到增效减负的效果,让教与学都能够得到进步。因此,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将课堂变得活灵活现,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放心。

二、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是未来学习中的基础,知识点凌乱,需要掌握的知识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也很难将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基础打好。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和题海战术。教师要将语文课堂变得美丽生动,就要学会联系实际生活,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小学生的自制性较差,在课堂上常常需要教师提醒才能安心听讲,这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也打断了教师上课的思路,这就需要教师从另一个角度带学生自主地走进课堂而不是强迫式地让他们学习。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习的压力负担减轻,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能提高。

增效减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课后作业不一定要布置得很多,要让学生能够把一些问题在课堂中得以解决。比如,设立讨论组进行讨论,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分析。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自然提高了,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

三、教授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增效减负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增效与减负是同一种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学生若能充分学好课堂中的知识点,那么,在课后花的时间就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负担就会减少。但是如若学生不能当堂掌握知识,那么就得花费许多时间、精力在课后的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负担就会加重。久而久之,成绩好的越学越轻松,学习差的越学越差,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同样将增效减负的教学手段运用到不同的学生身上最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如果排除学生自身的智力差别,最大的原因就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很多教师也很不明白,同样在一个课堂中,教出来的学生成绩千差万别,有些差距甚至很大。其实,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坚持学习。有些学生能够抓住课堂学习,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但是有些学生觉得课堂上不重要,课后给自己增加点负担来学习就行了。但是,事实证明,课堂一分钟的效率完全可以抵课后十分钟的效率。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传授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达到增效减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有长足进步。

四、实现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相长

《论语》有云:子有能养而或是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学生与学生在能力上、思想上以及家庭教育上都有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能够很快地回答出教师出的题目,而有些学生却回答不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首先要留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不同特点,尽可能地为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对待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增效减负是要求每一位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要实施因材施教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通过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取得共同进步,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教学方式和计划,学生则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获得知识。教学相长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教学双方只有通过不断交流,才能使得学习轻松,效率的提高和学习负担的降低。

五、增效减负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1.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增效减负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新方式,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手段,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改革,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

2.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一个好的学习兴趣可以受益一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探索的决心和勇气。减负是学生最乐于去实现的,增效则是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实现,让学生把学习的兴趣带到课堂上来,减少课后的任务和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的向前发展

增效减负是素质教育前进道路上的重要一跃,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旧模式。小学语文作为母语课程,更需要学生高效地的去学习,以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化。

参考文献:

[1]魏筱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李振速.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26.

[3]江小姜.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3):189.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10篇

对于透平机械制造厂商来说,不仅要尽可能地提高叶片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同时要求尽可能地降低开发设计制造成本。例如作为汽轮机的能量转换关键部件叶片,其制造加工约占整个汽轮机机械加工量的30%以上。开发高负荷叶片,在保证输出功率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减少叶片数目。结合高负荷叶片设计的大焓降透平级,可以减少汽轮机通流部分的级数。日本东芝公司的250MW到450MW汽轮机,高压缸加调节级只有7级,中压缸5级。日立公司的600MW汽轮机的高压缸加调节级只有7级,中压缸5级。但是都采用增大根径来保证透平级的最佳速比,从而得到最佳的轮周效率。因此,在保证汽轮机运行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高负荷叶片和大焓降透平级的研发和应用将显著地减小汽轮机通流部分的结构尺寸和保持高效率,从而降低汽轮机制造成本及电厂建设和安装成本,提高汽轮机制造厂商的产品竞争力[3]。高负荷叶片是指增加叶片的负荷,主要应用于燃气轮机工业中。高负荷叶片设计可以提供通过增加每只叶片的负荷而减少透平级叶片的数目。一般采用Zweifel负荷系数[4]来定义叶片的负荷。其中s是叶片吸力面高度,Bx是轴向弦长,β1和β2分别是进口和出口气流角,u1和u2分别是气流速度流线方向的分量。负荷系数Zw可以通过确定叶片的数目和稠度来优化透平性能。目前在航空发动机涡轮的高负荷叶片设计是认为负荷系数Zw大于1.15[5]。而对汽轮机叶片负荷设计中的负荷系数的具体数值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负荷系数Zw大于0.75以上就是具有高负荷叶型特点的叶片。

1高负荷叶片在燃气轮机中应用

现代航空发动机的低压涡轮效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在此基础上期望继续提高效率变得非常困难,由于低压涡轮部件占整台发动机重量的近1/3,降低其重量成为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关键技术。减轻发动机重量的关键在于减轻低压涡轮的重量,这就需要减少低压涡轮级的叶片数目,在给定涡轮级负荷的前提下,必须增加单个叶片的气动负荷,因此发展了区别于传统叶型的高负荷和超高负荷叶型。高负荷叶型由于负荷的增大,叶型的吸力面压力分布相比于传统叶型具有较大的差别,主要区别在于高负荷叶型的负荷分布具有前移的特征,进而导致叶栅内横向压力梯度增大,叶栅内的端部次流损失增加,同时流动具有较大的逆压梯度,易导致流动发生分离,因而使得高负荷叶型具有很高的叶栅损失。控制高负荷叶型的流动分离和减少二次流损失成为高负荷叶型发展与应用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6-8]。国外在近10多年的时间内,针对涡轮高负荷叶片在叶型设计、边界层流动分离和控制以及气动性能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测量、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Sjolander等[9]利用风洞试验台开展了跨音速叶型不同负荷分布对其气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分别研究了气流攻角和出口马赫数对三种典型加载设计的叶型气动性能的影响特性。图1是Sjolander等[9]开发了不同载荷方式下的叶型型线,分别是针对前加载叶型、中部加载叶型和后加载叶型型线。图2是不同加载方式的等熵马赫数分布的实验结果。Sjolander等[9]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后加载方式设计的叶型具有最佳的气动效率,其次是中部加载。而前加载叶型的气动性能最差。

英国剑桥大学的Whittle实验室的Hodson和Howell对高负荷低压涡轮叶片在定常和非定常气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开展了数值和实验研究工作。Hodson和Howell在发展高负荷叶型的同时对影响高负荷叶型气动性能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和数值研究,分别开展进口Re数、进口湍流度、非定常上游尾迹等对高负荷叶片流动分离的影响。Hodson的高负荷叶片的试验台是采用运动绕流柱结构开展非定常尾迹对高负荷叶片和超高负荷叶片的边界层及气动性能影响机理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结果,为高负荷叶型的设计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参考数据。图3是在不同Re数下,高负荷叶片和超高负荷叶片在涡轮应用中对涡轮效率的影响。

Sonoda等[10]采用遗传算法为优化方法,开展了总压损失和折转角最小为优化目标的先进高负荷跨音速叶型的优化设计工作。在优化得到的高负荷叶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和实验方法对优化的高负荷叶型进行了气动性能的验证。图4和图5是Sonoda等[10]设计优化的高负荷涡轮叶片型线和总压损失系数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等熵出口马赫数1.2时优化的高负荷叶型相比于传统叶型具有12%的能量损失下降。

德国MTU实验室的Gier等[11]经历了10~15年时间的研究旨在提高涡轮叶片的负荷,特别是针对低压涡轮叶片。图6(见下页)是Gier等[11]研发设计的高负荷涡轮叶片压力系数分布的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设计优化得到的高负荷涡轮叶片气动性能的可靠性。Gier等[11]设计研发了在负荷系数从0.86提高到1.04、0.95提高到1.14、0.96提高到1.13和1.04提高到1.24的高负荷新叶型。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证明:在基本叶型基础上,实现了20%~50%负荷增加的高负荷叶型设计。

2高负荷叶片和大焓降级的研发应用

叶栅损失一般分为叶型损失、二次流损失和叶顶泄漏损失。叶型损失与叶片表面的附面层状态和特性有关,主要包括气流粘性引起的摩擦损失、附面层分离引起的涡流损失及出口尾迹损失。叶型损失的大小取决于叶片表面附面层的流动特性、尾迹区旋涡的能量耗散和尾迹区与主流区气流的相互掺混等。二次流损失是透平叶栅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30%,甚至高达50%~70%。随着汽轮机通流技术的发展,GE、日立等公司近些年来都在发展高负荷叶型。在保证足够的强度条件下,选择最佳的负荷系数,减少叶片只数,使整周叶片表面面积减小,减小型面摩擦损失和尾迹损失,并使吸力面不产生脱流,使叶型保持低的型损,同时通过全三维设计来抑制由于叶片负荷增加可能带来的二次流损失增加,这样在保持叶型高气动效率的情况下,大大减小了叶片只数,降低制造成本[3]。

在高负荷叶片设计和研发的同时,需要考虑大焓降级的设计要求。结合高负荷动叶片和大焓降静叶片的匹配,可以使得透平级的焓降大幅度提高,减少汽轮机通流部分透平级数,降低制造成本。高负荷叶片的研发和应用与传统常规动叶片相比可以减少叶片数目14%~20%。在透平级中高负荷叶片数目的减少导致栅距增加,透平级栅距的减少虽然带来了型面损失的降低,包括尾迹损失。但是由于叶片负荷的增加导致叶栅流道内叶片的压力面和吸力面间的横向压差增加,使得叶栅通道内的二次流强度增加,从而造成流动损失增加。同时由于高负荷叶片相比常规叶片具有更大的气流折转角,需要对高负荷叶片的吸力面靠近尾缘附件认真考虑,从而尽量降低吸力面尾缘附近较大的逆压梯度而导致流动发生分离,流动发生分离不仅造成流动损失增加,而且降低叶片的负荷,使得高负荷叶片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GE公司报道其某些静叶整圈只数减小了近50%,日立公司在DH-600B机型的低压前几级静叶采用了高负荷前加载无扩压叶型-CUC叶型,并采用了AVN设计。为了提高叶栅的负荷,采用前加载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通过型线曲率的控制使叶栅在进口段有较大的收敛度,使叶栅迅速加载从而提高整个叶栅通道的负荷。Hashinmoto和Kimura[12]研究了一种高负荷前加载叶型,试验验证了高负荷前加载叶型的能量损失系数较后加载叶型低。图7给出了常规叶型与高负荷叶型的效率比较。[12]Kiyoshi[13]在常叶片的基础上设计了高负荷叶片,将常规叶片的负荷系数从0.64~0.79提升为0.70~0.85。Kiyoshi采用数值模拟和平面叶栅性能实验对设计的高负荷叶片进行验证。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的结果表明在保证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高负荷动叶片可减少叶片只数约14%。文献提到了所发展的高负荷动叶片已经应用于汽轮机的高压级改造。

周凡贞等[3]针对汽轮机通流部分的高负荷和大焓降级的设计方法和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采用高负荷叶片和大焓降级设计运行安全可靠的新型高效率汽轮机的途径。周凡贞等[3]对于高负荷叶片和大焓降级的研发认为需要参考燃气轮机高负荷叶片的特点,结合实验研究进行。提出的基本设计方法是:(1)通过增大根径或者转速来增大圆周速度,可以保证在增加级焓降时具有最佳速比;(2)进一步减小静叶和动叶的出口气流角,但是有一定的限制;(3)减小反动式级的反动度,可以增大反动式透平级的焓降;(4)采用可控涡或者弯扭叶片成型技术,控制反动度沿叶高的分布来增加焓降;(5)减少叶片数目来增加叶片的气动负荷。

周凡贞等[14]开展了某100MW汽轮机的高压缸大焓降级的改进设计和叶栅成型研究。在转速和根径不变的情况将16级高压缸通流部分设计成12级,平均级焓降增加25%,平均的速比由原先的0.514减少为0.446。热力设计表明改进设计后仍然具有较好的效率,但是动叶和静叶的几何进汽角减小。论文提出需要开发具有良好攻角特性的小进汽角叶栅。周凡贞等[15]对汽轮机高负荷叶片三维成型设计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级进行气动性能的数值验证。研究结果给出了典型汽轮机的透平级,减少动叶片的数目是18只,在三维数值计算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新设计的叶栅叶片负荷增加15%,而效率基本保持不变。

孙奇[1]和李军等[16]对高负荷叶片和后加载叶片的气动性能和三维积叠规律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采用平面叶栅和环形叶栅吹风试验对后加载和高负荷前加载叶型的气动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研究。图8给出了前加载和后加载叶型的型线和直列叶栅吹风实验压力系数分布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平面叶栅吹风试验结果表明:前加载叶型的头部为较大的圆弧形,在±20°攻角范围内,能量损失系数几乎不变。后加载叶型的能量损失系数随攻角的变化也很小,只是在-15°攻角以后损失增加较多。但总的说来,前加载叶型在各种攻角下的叶型损失系数都较后加载叶型略低。

图9是前加载和后加载叶片径向弯曲设计后的叶片型线和环形叶栅吹风实验结果比较。环形叶栅吹风试验结果表明:前加载叶型叶根、顶部的端损都较后加载叶型小,说明了前加载叶型通过对三维弯曲成型生成线的控制,减小了通道涡的强度,有效地抑制了端部二次流。从试验结果来看,前加载叶型采用的弯曲较好地抑制了端部二次流,也说明前加载叶型可通过较好的弯曲成型来减小由于其内外弧压差大而可能导致的横向二次流的加大,同时也说明前加载叶型宜采用较大的弯曲量和较大的根、顶部正、负倾斜角度。前加载直叶栅由于其叶型本身前加载的特点,二次流的生成较早,其根部的损失最大。而后加载直叶栅由于其后加载的特点,在根部的端部损失较前加载直叶栅小。前加载叶栅采用较大切向弯曲后效果最好,而后加载采用弯曲后较直叶栅也能有效降低单排叶栅的损失。

3结论和展望

3.1结论

论文综述了航空涡轮中高负荷叶片的设计研发和气动性能的实验和数值研究进展。在航空涡轮高负荷叶片气动设计概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汽轮机中高负荷叶片和大焓降级的设计思路和研究现状。介绍了汽轮机中高负荷叶片设计中不同载荷方式设计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大焓降透平级在汽轮机中应用的初步探讨。论文给出了前加载高负荷叶片在汽轮机中应用的研发现状和进展。

3.2展望

在航空涡轮高负荷叶片和大焓降透平级气动设计和基础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针对高负荷叶片和大焓降透平级在汽轮机通流设计中的应用和相关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如下展望。

(1)高负荷叶片的设计优化研究

常规高负荷叶片由于叶道中横向压力梯度增加,导致对于低展弦比叶片的二次流损失增加。开展高负荷叶片的三维气动优化设计,降低二次流损失,对于拓展高负荷叶片在汽轮机透平级中的应用具有现实的工程应用价值。高负荷叶片在汽轮机透平级设计中应用需要开展径向积叠三维优化设计,同时结合非轴对称端壁成型技术等方法,降低高负荷叶片端壁的横向压力梯度,进而降低二次流强度和减少二次流损失。具体研究工作应该集中在两个方面:(a)高负荷叶片型线和径向积叠规律的设计和优化和非轴对称造型技术的研究,旨在提高高负荷叶片的气动效率;(b)高负荷叶片在设计工况和变工况性能的研究,包括数值和实验研究。旨在研究变工况下高负荷叶片的边界层可能发生流动分离,进而大幅度降低叶片负荷和增加流动损失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2)大焓降透平级的设计优化研究

在汽轮机透平级最佳速比的设计条件下,开展汽轮机通流部分中大焓降透平级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大焓降透平级的设计优化主要包括大焓降透平级的速比选择;静叶/动叶匹配的最佳设计;大焓降透平级的定常和非定常气动性能研究。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中小学;减负;教材改革;学生评价;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2,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12-0105-06

中小学生“减负”一直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倍受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关注。21世纪伊始,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现代化、信息化、知识化发展趋势的高素质、综合性、创新型人才,我国社会对于推进学生的“减负”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将“减负”列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题目下。教材改革是中小学“减负”中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中小学教材“减负”的实际效果和努力方向,就成为深化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一、中小学教材改革中的“减负”悖论

(一)中小学生“减负”的内涵

目前我国对于“减负”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降低客观负荷,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发展特征,删减课本内容,缩短课后练习的任务量和时间,从量化层面实现可视性“减负”;二是降低主观负荷,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能够真正从现有的过重负担中解脱出来,实现“好学”“乐学”“会学” [1]。但从学生健康学习的角度出发,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应联系主客观负荷,以主观负荷为主要矛盾,辅以客观负荷,内外兼治,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减负”。

(二)中小学教材“减负”的外在表现

教材改革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必然成为“减负”工作的一个关键切入点。但在实际的践行过程中,“减负”仅仅表现为对教材作简单的“减法运算”,除了删减过时的、赘述的以及超出学生接受范围的知识点以外,社会舆论风向也对个别科目教材内容的修改产生极大的影响,如语文教材改革就受到关于对鲁迅文章和古诗词去留问题讨论的影响,内容删增频繁,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程的正常教学。教材减负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快乐的学,这其中包含三重意思:对于教材知识点的掌握不再局限于对某一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循环训练;能够结合学生学情,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在教材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内部动机。但现行的措施使教材“减负”流于表面化,内容的删减并没有改变学生“多学”的现状。在现行的考试考核评价制度内,学校在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认知压力下仍会将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毫无保留地灌输于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中,甚至在内容删减的前提下,学校表面上完成了“减负”任务,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会按照原有的标准在教材学习以外恢复和补充删减内容(要命的是,对教师课业考核的硬指标仍未变,怕也变不了)。由于这些内容处于教学过程中的“灰色地带”,因此学校和教师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就得到了一定的拓展,那么这一“减负”便成为了“增负”的面具。

(三)中小学教材“减负”的二元悖论

从上述的实际问题出发,笔者认为所谓教材“减负”其本身是一个悖论。删减教材的知识点或内容的前提背景是学生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分数、名次、学校的知名度依然是一个学生学业晋升、社会价值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所必须服务的首要对象。即使国家和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减负”政策和措施,并强调“减负”必须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前提,但实施过程中,由于考核评价标准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实际的教材内容联系模糊,因此容易导致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成效仅仅是昙花一现,随后便流于形式,“减负”工作被敷衍待之,学校、家庭和社会仍然通过各种课后补习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这些量化成绩。而且学生不但没有从教材“减负”中得到释压,教材内容的删减也使得学生对于自身知识结构的认知建构产生困惑,无法确定自己究竟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如何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体系,当学生对学习感到茫然时,便在教学活动中陷入被动接受的地位,而这本身与我们所提倡和推动的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目标相违背。另一方面,由于教材“减负”无法满足高分高标准的要求,因此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压力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客观负荷,还会使学生的心理负荷进一步加剧,学生为了实现外界的期望而被动承受这些主客观负荷,显然,这与“减负”本身的目的也是相违背的。

二、中小学教材“减负”悖论的成因

(一)中小学教材“减负”政策的制定本身存在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存在理性,但由于所处环境和情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人自身理性认识的局限性,导致行为不能达到完全理性的程度,为此人们为了抓住问题的本质而倾向于简化变量的条件,从而达到理性状态。关于教材“减负”政策的制定,本身即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为,它涉及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有关学习任务的制定以及如何合理分配的问题,其背后的复杂性可想而知。“减负”目标的确定关系着政策制定的走向,而“减负”的执行关系着政策的落实,教材“减负”的目标和执行都是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负担,但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执行者对于“负担”的理解却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这就必然导致两方对于“减负”目标的解读存在差异,而这一差异也就在实际上决定了教材“减负”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效益大小。

除了必定存在的主客观限制条件以外,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政策制定者在确定目标以及实践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是否努力克服“一切简化”的弊端。美国学者詹姆斯・斯科特在其《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简单化”的概念,即“任何一个政府都想更清楚地把握自己的社会,但是他们缺乏必要的工具,为了使社会更为清晰,国家常常对社会采取简单化和标准化的处理方式,通过人口普查、人口登记乃至使用官方统一规定的姓名,以及建立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从而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并控制社会”。

国家当前颁布的有关教材“减负”政策切实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不论是政策本身还是目标本身,具有时代性、现实性的指导意义,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成果,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执行过程中的“简单化”行为。通过教材改革实现“减负”意味着对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重新建构和编排,而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情、教师与新编教材的磨合、家长的期望等各个方面,而并非当前某些正在施行的仅对现有教材内容作删减的做法,因此制定目标时不仅要关注国家社会文化的传承,也要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各地各校的教育发展重点和影响教材编排的各层次因素,切忌敷衍对待教材“减负”工作。

(二)中小学教材“减负”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利益博弈

在教材“减负”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政策制定者与政策目标者的利益博弈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矛盾,而这一矛盾具体包含三个层面,即政府与学校、政府与家长以及政府与社会。

学校作为最终的教材使用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承担着教材解读和最终使用的工作,为了完成“减负”政策的任务,学校需要将已修改后的教材融入现行的教学日常工作中。由于学校面对的是来自政策的强制要求、家长的期望、同类学校的竞争三个方面的压力,因此学校在制定教育教学发展目标的时候,更多考虑的还是升学率以及培养优质生源的问题,这就容易导致学校在操作经过“减负”后的教材时,使“减负”大打折扣,即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并表现为这几种情况:“减负”流于表面,尽管“减负”教材成为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具,但实际上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考试所囊括的范围,教师仍会布置超额的课外任务,加重学生对于某个或某些知识点的练习,由此来避免陷入“教学不足”的“弊端”;“减负”流于泛化,由于制定者与政策执行者对于“负担”的认知存在差异,所以在对教材的具体操作中,学校可能因为抓不住“减负”的着重点而将单纯地减少相应的课外任务或者将“减负”理解为严格管控讲课时间、学生练习的时间等等;“减负”工作存在替换现象,教材的删减并不一定适合学校的发展规划,但迫于政策不得不执行的压力,学校可能会在具体的操作环节表面上依据修改的教材做一些“减负”调整,但在实际上仍然按照原定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保证自身的竞争利益优势[2]。

家长是教材“减负”政策的间接参与者,其本身对教材以及“减负”的理解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当前普遍的家长心理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减压减负,另一方面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掉队”,又希望学校在教学方面不放松,同时还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各种类型的补习班。教材“减负”其本身能够引起激烈的社会舆论,而家长作为这些舆论的关注者和接收者,自然会对“减负”后的教材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学业产生疑问,但目前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或机构来为家长解答分析这些疑虑,因此家长的矛盾和疑虑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材“减负”工作的进行[3]。

当前我国社会普遍评价学生的标准依然是量化形式的分数或文凭水准,即使是对中小学生的初步看法,也往往是从其所在学校的优良情况、成绩的排名入手,这些量化的标准似乎已经成为学生优良的“牌面”,而正是这种现状,催生了越来越多的课后辅导机构以及相关教辅资料的编卖机构,它们成为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减负”的实施意味着降低学生现有的学习量,而这切实关系到这些社会盈利机构的实际收益。

(三)中小学教材“减负”政策的配套措施不完善

教材“减负”作为整个“减负”政策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不仅自身肩负着“减负”的重任,而且也需要与相关“补充”政策相配合,我们可以将其统称为“减负”保障性政策,即当将学生的课业负担降低以后,还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确保学习任务的削减不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造成一定的破坏性或扰乱性影响,这其中涉及“减负”后学校、社会、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如何对于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何转变课业训练模式,如何使学校设定具体的教学实施目标,如何从最大程度上获取家长对于“减负”的理解等等。教材“减负”倘若仅从删减内容,“变薄”课本的角度落实,而不去考虑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问题,那么“减负”的最终结果只能取得短暂性的效果,甚至还会因为“减负”后的保障性政策不完善,导致政策实施者无法正确理解“减负”的意义,使原定的政策付诸东流,这实际上就背离了教材“减负”的初衷。

三、“减负”视角下中小学教材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明确教材改革的目标

教材改革要求教材实现“减负”,而教材改革作为教材“减负”工作的指导依据,本身也有必须遵循的目标方向,而能够作为指导方向的应该是经过严密研究和分析学生学情特点以及社会当前发展对人才的诉求之后制定出来的三级目标――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因此,这三级目标是否相互契合,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关系到教材改革目标的制定,进而关系到教材“减负”工作的落实方向是否会存在较大偏差。因此,教材改革目标的制定必须围绕这三级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对应的科目的结构特点和发展前景为重点,使教材的编排更趋于理性化、人性化和素质化,提升教材改革目标本身的价值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教材“减负”工作能够真正取得成效。

(二)增强知识点的延展性

当前所谓的教材“减负”仅仅停留于对教材内容或知识点的删减,目的是使教材简单化,由此来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因为这局限了学生的认知范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减负”不应以牺牲学生应得的知识技能为手段。教材“减负”应该将落脚点放在减轻学生对于课本学习的心理负担,而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是“教材无用论”意识,即教材中关于知识点的练习对考试无用,当教材的价值仅仅在于传输某个概念、某项公式或者某个考试题目的备考素材时,那么无论其内容作何删减,都无法达到真正的“减负”效果。

相反,我们要做的是“增加”知识点,扩展教材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单纯地增加学习任务,而是从知识的广延性角度,让学生从丰富的、相互联系的、启发性的知识点中寻找学习的价值,知识点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充实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并且给予学生无限探索的动力,由此使教材真正发挥其有效协助和引导的功能。

(三)增强教材与考试内容的联系性

在增强教材知识点的“延展性”基础上,对于知识点的考核也需要做出改变。当前中小学进行的考试大都将需要考察的知识点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日常的教学活动也围绕这些有限的知识点来做反复的、循环式的训练,最终以绝对量化形式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这些知识点,而追求完美的成绩成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高分率,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考试限定的知识点范围内,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还会为学生带来超负荷的课业压力和心理压力。

因此教材“减负”的实际工作应该从增强教材和考试内容的联系性着手,考核教材中的练习原题和具体概念的理解。这并非简化考试,而是从更加广泛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教材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考核所能抽取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因此对于学生的考察也就更加全面,此时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再局限于人为规定的知识范围,而是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和更加系统化的思维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一视野和思维也会随着不同阶段的训练得到不断的巩固和深化,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学习,而不是“练习”学习,这一“获得”的过程来自学生自身对于认知建构和填充的渴望,应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减负”。

[参考文献]

[1]王小利.建国以来基础教育“减负”政策的演变及其思考[J].教育与考试, 2009,(5).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减负增效; 阳光体育; 魅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59-001

“减负增效”,大家一听,首先想到的就是学生的语、数、外、物理、化学等学科要“减负”,很少有人想到体育课是否也要“减负增效”呢?这话一提,很多人都很疑惑:体育课不就是放松的吗?再“减负”,还能不让学生玩吗?的确,现在,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总把体育课当成“放松”课,当成语数英学科以外的“代偿性”的休息课。

家长们说:“只要带着我们孩子玩,不出事就行。”孩子们说:“让我们自由活动就行,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如果不这样做,多数的学生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但所有的孩子几乎都喜欢“体育”!所以我们说:体育课也要“减负增效”!

一、要“减负”,明白学生的负担在哪里

我认为,在没有兴趣、没有需要的前提下,被要求去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负担。而我们的体育课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给学生造成身心的“负担”,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

2.片面地追求技术理论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感到无趣。

3.为了考核,拿分,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身体素质课,使学生练而无味。

4.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长期不变,使学生感到厌倦。

如此教学,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停滞不前,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所以上体育课时,学生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负担重”,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既要“减负”,又要“增效”

新课程标准认为:体育与健康课应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它要求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确保学生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兴趣是人们学习知识的动力,“玩儿”就是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所以,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有兴趣的玩儿”,“快乐的玩儿”,就成为我们体育教师最直接的“增效”的方法。

1.在情感上给学生“减负”,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教师和学生要打成一片。有机会多表扬学生,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师生间架起的情感桥梁,孩子们就会亲其师,信其师,从而敬其师,最后喜欢体育课。

2.宽松的氛围,多样的组织形式

体育课中,组织纪律是体育课中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在课的导入环节,精心设计“开场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根据课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比如,允许学生散点站位,也可以围着老师站成一圈等等。学生在这样的班级上课,不会感到拘束,自然不会产生抵触。

3.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诱发学习兴趣

就拿广播操教学来说吧。广播操教学很枯燥,七年级新生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还都存在儿童好动的心理,对事物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所以,首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还可以让学生给每节操、每一个动作“起名”。孩子们在做操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这个动作像什么,就给他起叫什么名字,如拥抱蓝天、拉弓射雕等。其次,还可以给动作连起来编一首儿歌,边唱边做,其乐无穷。这不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加强了记忆。

4.更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多样化

每位一线的体育教师都要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体育教育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发挥创造性精神,因地制宜的开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游戏,让学生对每一节体育课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期盼,变 “要我练”为“我要练”,变“要我学”为“我爱学”。

5.提高业务水平,减负增效活力化

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不让“减负增效”成为一句口号。

5.1依据自己发展目标,制定计划,提高教师技能;抓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有关教学的书籍,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业务水平,为“减负增效”不断注入新活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5.2广泛涉猎,博览全书,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和教育科学理论,以有效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对知识的融合贯通,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6.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13篇

近来,各种职能部门都在关注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加大了“减负”工作的力度,采取了大量的举措,如讨论在《青少年保护条例》中是否加入“减负”的条文、将小学生课时减为35分钟、取消小学生期中考试等等。这些措施无疑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但是,当我们在做“减”字文章的同时,能不能换一个方向,也做一做“加”字文章呢?

“负担”,是一个具有极大心理内涵的概念。相对来说,人们进行一项有趣味的活动,往往就较少“负担”,尽管活动并不轻松;而开展一项没有趣味的活动,多数会感到负担,尽管这项活动并不劳累。

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感到“负担”,但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未必是“负担”;同一门课程,某个“填鸭式”上课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负担”,换一位以“启发式”上课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反而感到是一种享受。

我们一定不会认为计算几麻袋的数学草稿是件赏心乐事,但是陈景润却在那繁难的公式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数学人生;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从没有听到孩子们感到游戏机的“负担”。为什么会这样呢?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什么东西,一旦心生快乐和喜好,“负担”就没有了,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会感到痛苦。

我们在谈及减轻学生“负担”的时候,那办法和指向,大抵也总是减少课程、减少课文、减少作业、减少课时等等,总之是在一个“减”字上做文章。能不能在“加”字上也做文章呢?譬如说,增加课文的趣味性,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增加学习的活动性?

如果我们在加大教学的趣味上做些文章,使学生因兴趣的增加而在心理上减轻对学习的“负担”,大概也不失为一种减轻学生“负担”的做法。只有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我们的教学改革或者说“素质教育”才是成功的。

其实“负担”二字,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的理解,似乎应该具体分析。

课时太长、书包太重、考试太多,固然是“负担”,但是错别字的订正,要学生抄100遍甚至更多;写作文,要学生去背诵同辈们的“达标作文”,以便考试时改头换面;为了应试,采取铺天盖地的题海战术等等,不能不说也是类似于体罚的“负担”。因为有许多有趣的方法可以立刻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有许多趣味的方法可以诱导学生学会作文,也有许多好的方法可以应付考试。

问题是前者的“负担”比较“硬”,看得见,摸得着;后者的“负担”比较“软”,倘若要加以改变,花费的工夫和精力恐怕更为巨大。然而,后者的“负担”似乎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那是软刀子割肉,伤人不见血!到目前为止,许多大、中学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现成知识的结论性传递上,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小学教育,则离开青少年心理和生理需求甚远,缺少诱导和趣味,游戏与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科目,如语文和作文,失去了她们那温柔可爱的面目,变成了学生们憎恶的东西。

由此又想到了教育的成本。

有人指出,炼一吨钢材,先进国家只需要几吨水,而中国却需要几十吨水的单耗。中国的教育成本几何,大概没有炼钢那样容易统计。

当教师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情况下就学会了某种知识技能时,其成本是低的;当学生英语通过了六级,但是看见了老外却有口开不得的时候,其成本就是高的。当教师运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本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爱上了她、献身于她时,其成本是低的;当学生上课时不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下课却去请“家教”或者上补习班时,其成本就是高的。

今天,智力的竞赛已被方法和方法论的竞赛所代替。新的教育观念的树立和新的教育方法的掌握,是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手段。只有接受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理论,才能有高屋建瓴的目光和通观全局的气魄,驾驭好每一节课,使之成为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支出。

由此看来,“减负”工作,似乎还应该包含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一项内容。当教师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节约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发展的时候,“减负”才真正具有了经济的效益。

这也许是并不繁难的教育经济学。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减负增效;高效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深化,“减负增效”已经成为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意义、分量与难度。为把学生从繁重的课内课外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笔者通过在教学中摸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1.明确“减负增效”与“高效课堂”的和谐统一

“减负增效”就是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增加实际效益。“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既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既学到最多的知识,又培养更强的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

换言之,高效课堂就是减负增效的课堂。“高效课堂”是基本途径,“减负增效”是根本目的;“高效课堂”是前提,“减负增效”是结果。没有做到“高效课堂”,“减负增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凸显生本地位,激发主动参与

笔者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多接触、多谈心的方式弄清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接受知识能力、理解水平和个别差异;掌握班级的整体差异和特点,做到“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形式,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时,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一场辩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部分:家庭──家庭保护队,学校──学校保护队,社会──社会保护队,司法──司法保护队。让各队学生阐述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并加以证实。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

3.开展“新闻播报”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思想品德课必须立足于生活,我通过寻找教育资源,将课外的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来讨论,从而形成互动的课堂,让学生获得感悟和启迪。

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课前五分钟“新闻播报”活动。预先组织好时事政治学习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收集、整理本周内的重大时政新闻,用纸摘录并张贴出来,精心挑选其中一两条新闻,选派一名同学在讲台上进行播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述,这一活动可以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拓展视野、关注社会现实。

4.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教学情境不但能博得学生的掌声、笑声,吸引他们注意力,还能让学生在追求知识与情感结合的境界中唤起学生追求真理、探索未来的热情。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我经常用如下方法:问题情境法;主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在学习《防患于未然》这一课,我选用2013年复旦大学“4・1投毒案”为案例,以富有情感的语态讲述扣人心弦的案情。然后我再用激愤的语言狠批案例中的行为和痛陈犯罪带来的严重后果,学生给予了强烈的回应,展开讨论,还反思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真正达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育效果。

5.当堂作业,有效指导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第15篇

“减负容易增效难”,这是许多教师的切身体会,自从“减负”以来,书包轻了,作业少了,课堂气氛轻松了,学习有趣多了,种种迹象表明,这就是素质教育。然而“绿灯”亮完就闪“红灯”,也难怪,新事物的发展离不开新老交替这一阶段,考试仍是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主要手段,而教学成绩是在学校量化建设教师考核评选中占有相当分量的一个指标,因此,“搞素质的怕考试”,这无疑是一道死穴。不少教师在各方面的舆论和压力下,终改初衷,又开始“旧调重谈,老本经营”。于是,有人就总结出一条条歪理,“减负和增效是两条平行线”、“素质教育只存在于理念之中”、“素质教育= 减负+低效”,这直接导致了连串的负面效应,于是我们看到,许多人在谈素质教育,却没有人站出来说:我是搞素质教育的!

或许这样的言语过于偏激,却代表了我们年轻教师的心声。我们是推崇减负增效的一代,我们是渴望素质教育的新生力量,我们有为发展素质教育而不断进取,不断思考,不断创新的权利和义务。减负增效不是空口号,不是虚无之物,只要有存在的必要性,合理的条件,符合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皆会逐渐成长,茁壮。目前,农村素质教育处于萌芽初始状态,力量单薄,急需独具慧眼,有识之士的鼎力扶持,培植,而这一切是需要付出大量的体力脑力劳动的,因为旧事物往往拘泥腐化,根深蒂固,这反映,“减负增效”最终得益者将会是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会更加辛劳,不过为了“培桃育李,桃李满天下”的共同夙愿,育人为乐,这又何妨!

言归正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达到既“减负”又“增效” 的效果,应做好哪些思想准备和工作呢?

 

第一,思想开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无谓得失,以“减负”为中心,摆脱传统模式,不拘一格,师生共同缔造“减负”与“增效”之间的桥梁。

注意“减负”这个字眼,它是带有预期、目的性的,并非盲目减轻负担,体现于教学中即是: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开阔,教学方法新奇,教学重点突出;作业量少效大,“一叶知秋,举一明三,闻一以知十”;注重及时反馈,测验方式多样化,测试题目宁缺毋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理解能力;课堂之余多与学生沟通,博爱包容,不以学绩分等级,不以品行论优劣,做学生忠实信赖的朋友……“视徒如已,反已以教,则得教之情也。”

(——《吕氏春秋》: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一样,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上来教育学生,这就掌握到教育的实情了。)

这些是素质教育的实在体现,也是从“减负”

升华至“增效”这个过程有力的保证,坚实的奠基。

当然,开创自己的道路难免荆棘丛生,但只要坚信路子正确,万不可遇难即却,历挫而归。

 

第二,因材施教,摈弃“全能”教育思想。

人之资质有高下,工夫有生熟,学问有深浅,不可概以此语之。(人的资质、工夫、学问各有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古代教育家言语如玑,确实“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不可能每个都一样聪明一样乖,由于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学生性格、气质、兴趣、能力互有差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区别之一在于:应试教育盲目追求高升学率,扭曲了“人才”的定义,素质教育则不受其制约,它强调“人性”与“民主”,摆正“人才”的本质涵义,保护学生的兴趣。宋代朱熹说得好:“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意思是说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不同资质和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资质和才能小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和才能大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不会有不堪造就而要遗弃的人。

一个篮球运动员,你不可能叫他搞科学研究;一个数学家,你不可能让他攻文学著作。学生喜欢语文,不必强求数学非得完善,学生对英语情有独衷,也无须苛求其它科目一定要特别优秀。教育的素质化强调的是‘全面’而非‘全能’发展。虽说学科之间是互通的,但有必要让学生文理皆通吗?教师应顺其自然,不可鄙视“长短脚”,不可操之过急,应尽量尝试利用学科的共通点,潜移默化,产生兴趣的转移,才能两全其美,相得益彰。“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

(—— 明·王守仁 :因人而施教,这才是教学,各人能尽其所长而成材,同样都达到善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