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

公文语言特点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公共标识语 语用功能 语言结构特点 文化内涵

引 言

公示语(Public Signs)又称公共标志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丁衡祁, 2006:12)一般说来,凡是能对公众起到指示、提示、警示、限制等作用的公共文字信息都属于公共标识语范畴。它的应用范围广泛,种类众多,比如安全标志、交通标志、公用设施标志、机械设备标志、包装标志、宣传口号、说明标识等。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公示语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汉语标识语的翻译,特别是汉译英的翻译规范研究、跨文化交际及功能语言学等方面(戴显宗/吕和发: 2005; 卞正东: 2005; 王银泉/陈新仁: 2004;胡红云: 2008等)。然而,公示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形象,不同国家的公示语虽然语用功能大体相同,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试从语用功能、语言结构和文化特点三个角度对德语公示语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其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内涵的特性差异。

德语公示语的语用功能

言语行为理论开创者Austin认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具备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Searle把言外行为分为五类,分别为:1)阐述类,陈述或描述说话者认为是真实的情况;2)指令类,试图使听话者做某些事情;3)承诺类,说话者自己承诺未来要有一些行为。4)表达类,表达对某一现状的感情和态度。5)宣告类,通过说话引起骤变 (Edmondson/House 2011: 82)。根据其理论,公示语是语言活动的一部分,属于一种特殊的交际。它发生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有特定的语境,即特定的交际场所。但它不是面对面的交际,参与双方都不以个体身份出现,对象为在该场所内有社会行为的所有人群,不分男女老少、社会地位和文化程度的高低。公示语属于“单向交际”,尽管其约束力或影响力不像直面交际那么大,但它却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即以言行事,影响受众的行为举止。公示语对受众进行指示、提示或对其行为加以限制或强制,以进行规范和管理,这也就是公示语的交际目的。因此,它可分为四类,即:指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警示性公示语和限制性公示语(戴显宗/吕和发,2005:39)。

1.指示性公示语

指示性公示语给予交际对象信息服务,其目的在于向公众提供某种相关信息或指南。它广泛应用于一些基础设施、旅游景点、机构名称、街道名称等,具有“静态”信息状态,多用名词、名词短语或动名词表达,如:Information(问询服务)、Einbahnstra?e(单行道)、Raucherzone (吸烟区)、Naturschutzgebiet (自然保护区)等。

2.提示性公示语

提示性公示语对其交际对象起到提示或告知作用,使交际对象根据提示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安排,其用途广泛。根据戴显宗的看法,突出提示功能的公示语往往具有“动态”特点,所以常为动词、动词短语、名词化动词、不定式或句子,如:Energie sparen, Licht ausschalten(节约能源,随手关灯)、Dr■cken(推)、Einstieg nur mit g■ltigem Fahrausweis(凭有效票据上车)等。当然,也可以用名词表达提示,如:Ruhe (请安静)、feuergef■hrliche Stoffe(易燃物品)、Video■berwachung(录像监控)等。为了表示强调,还可以在前面加上Achtung! Vorsicht!(注意!小心!),如:Achtung! Hochspannung(小心!高压电)、Vorsicht! Lebensgefahr(小心!有生命危险)等。

3.警示性公示语

警示性公示语对相关交际对象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对交际对象的行为按照其交际意图进行规范,但其指令性语气较弱,留给交际对象选择服从或拒绝的余地较大,语言应用直截了当。与提示性标识语一样,这时也多用表“动态”的动词短语、句子和不定式等结构,如:Wir bitten, den Rasen nicht zu betreten.(请勿踩踏草地)、Notausgang frei halten(保持紧急通道畅通)、kein Winterdienst, Begehen auf eigene Gefahr(冬季无人管理,进入责任自负)等。

4.限制性公示语

限制性公示语的交际意图在于以强制的方式要求相关交际对象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某种行动,指令性语气较强,语言直白、强硬,不容交际对象选择。在德语中,经常用来表示禁止的词汇是verboten(禁止),如:Rauchen verboten(禁止吸烟)、Zutritt verboten (禁止入内)、Durchgang verboten(禁止通行)等。当然,也可以用否定冠词kein表示禁止,如:Kein Zutritt f■r Unbefugte(闲人止步)、Kein Eingang(禁止入内)。还可以用表示拒绝和不允许的形容词或分词表达严厉的禁止,如:Das Betreten der Baustelle ist f■r Unberechtigte strengstens untersagt.(施工重地,未经允许,严禁入内。)Eintritt wird abgelehnt. (请勿入内)。Rauchen nicht gestattet.(请勿吸烟)。另外,也可以用祈使句和动词短语表达严厉的强制,如:Bitte rauchen Sie hier nicht(请勿在此吸烟)、Schutzhelm benutzen(请戴安全帽)、Brandt■r, bitte die T■r immer schlie?en.(请保持防火门常闭。)

德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

1. 强调语言经济原则

公共公示语的主要语用功能在于提供信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其语言结构必须言简意赅、措辞精确,符合语言经济原则。德语公示语大多用语简练,通过核心词表达最主要信息。Umut Balci在对德国和土耳其公示语进行对比时,搜集了共458条德语公示语,其中94.55%都是省略句,即没有主语和动词的短语(Balci 2011: 201)。德语公示语中的语言经济体现在以下方面:

(1)单个词的使用(包括名词和动词),如:Ausgang(出口)、Einfahrt (驶入)、Ruhe(安静)。

(2)复合词:德语是一门复合词非常丰富的语言。复合词构词简单、释义明了,在公示语中运用广泛,如:Zimmervermittlung(房屋中介)、Kleiderspende(衣物捐助箱)、Feuerwehrzufahrt(消防通道)、Unfallgefahr(事故多发地)等等。

(3)缩写:缩写是德语中的常见形式。公示语中的缩写常常具有指示功能,因而要求必须是为受众所熟知的表达。在德国公共交通领域,缩写的使用极为普遍,其表达简单明了、引人注目,如:DB(联邦铁路)、HBF(主火车站)、ZOB(公共汽车总站)、ICE(德国高速列车)等。

(4)短语的使用:德语公示语中短语的使用极为广泛,包括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分词短语等,其特点是表达中只出现承载主要信息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不出现冠词等次要信息,有些情况也不需要变格和变位,因而表达极为精炼,下面举例说明:

名词短语,如:Zutritt f■r Personal(员工通道)、Einstieg nur mit g■ltigem Fahrausweis (凭有效票据上车)、Kein Trinkwassr(非饮用水)。

动词短语,如:Hier Parkschein l■sen(请在此打印停车票)、zu verkaufen(出售)、Bitte nicht ber■hren(请勿触摸)等。

形容词或分词短语,如:Mitbewohner gesucht(求同租)、Zimmer frei(空房出租)、sehr giftig(剧毒)、reserviert(预留座位)、Vorsicht! Frisch gestrichen!(小心!油漆未干)等。

2.图文并茂

公示语中使用图片,能明确交际意图和交际地点,使表达更为形象、易于理解。同时,图片的使用也可以省略不必要的文字表达,达到语言经济的目的。

3.被动句和具有被动含义的短语受众广泛

公示语的交际对象是交际场所内的所有人群,因此交际具有受众广泛性和泛指性。标识语表达中一般不需要突出行为人,即句子主语。从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出,德语中大部分的短语性标识语都没有主语。除此之外,被动句和具有被动含义的分词短语强调动作行为本身、表达客观(Engel 2004:239), 因此常用在公示语中。

(1)表示被动的句子:德语中的被动句在公示语中的使用不如短语多,经常与表示“许可”的情态动词d■rfen一起使用,如:Brandschutzt■r. Darf nicht blockiert werden.(防火门。请勿阻塞。)Widerrechtlich parkende Fahrzeuge werden kostenpflichtig abgeschleppt.(违章乱停车辆将被拖走。费用自理。)Dieser Raum wird kamera-■berwacht.(内有监控录像。)

(2)具有被动含义的短语:在德语中,第二分词和一些形容词具有被动含义。包含这些词的短语表达既简单又符合受众广泛的原则,如上文提到的verboten, abgelehnt, gestattet和untersagt等都是第二分词。另外,还有一些分词和形容词也经常被用于公示语中,如:ge■ffnet(营业中)、Stra?e gesperrt(道路封锁)、stark reduziert(大减价)等。

4.表达多样性

虽然省略句在德语公示语表达中使用频率很高,但这也并非一定之规。公示语的编写者除了政府机构和公共场所管理者之外,还可以是普通私人住户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表达目的和语感编写不同的公示语。德语标识语呈现出表达多样性的特点,同样的表达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以“禁止吸烟”为例,就有很多表达,既有短语又有整句。它们的表达有的中规中矩,有的幽默有趣,有的语气强烈,有的则委婉客气。如:Rauchen verboten,Rauchverbot , Rauchen nicht erw■nscht,Rauchen nicht gestattet (禁止吸烟)、Denken Sie nicht mal daran hier zu rauchen (注意,请勿在此吸烟)、Sch■tzen Sie Andere und Ihre Gesundheit(请保护您和他人的健康)、Bitte rauchen Sie hier nicht (请勿在此吸烟)、Bitte nicht rauchen (请勿吸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这些语言表达外,还有五花八门的标牌和图片表示“严禁吸烟”,它们或单独使用,或与文字配合使用。总之,根据标牌制定者的喜好和目的,会有多样的表达方式。

标识语的文化内涵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公示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传递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思想、习俗、情感、思维方式等文化内涵。通过对德语公示语的分析,笔者发现,德语公示语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传递了特有的文化内涵。

1.凸显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利益

在德国,人们的法律意识都很强。遵照法律办事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更成了德国人的行为习惯。德国人办事严谨有序,遇事先想后果,这一点在德语公示语中体现得相当明显。比如与法律规定、义务和责任承担相关的词汇出现频率很高,如:keine Haftung (责任自负)、widerrechtlich (违法)、kostenpflichtig (费用自负)、auf eigene Gefahr (责任自负)、anzeigen (告发) 等(李莎莎2010:80)。Eltern haften f■r die Kinder (父母对孩子有监护责任)、Betreten auf eigene Gefahr (未经允许进入,后果自负)、Unberechtigte Parkende werden angezeigt. (未经准许停车者将被告发。)

有时,德国人还会将法规条款、处罚及建议行为写在公示语中, 如Zuwiderhandlungen werden mit Geldbu?en geahndet(Abs.)(违章行为将按法律第几条被处以罚款)。

在强调法律责任的同时,德国人也注重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这类公示语屡见不鲜,通常会用privat一词强调私人专属,并注明违反后果,如:Dieser M■llcontainer ist privat! Widerrechtliches M■llentsorgen wird umgehend zur Anzeige gebrach.(私人专用垃圾箱!违规使用会被立即告发)、Privatgrund, alarmgesichert(私人地产,设有警报装置)、Privatweg. Durchgang verboten(私人便道,请勿通行)等。

2.彰显人文关怀

在德语公示语中还有许多关于公民权利和人文关怀的内容,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如:Bitte langsam fahren. Spielende Kinder. (请注意玩耍的儿童,减速行驶)、Reserviert f■r Schwerbehinderte (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Bitte nehmen Sie R■cksicht auf Fu?g■nger.(请注意行人安全)、Spielplatz. In der Zeit von 8:00-21:00 Uhr erlaubt. Zwischen 12:30 Uhr und 14:00 Uhr muss der Spielbetrieb auf das Ruhebed■rfnis der Anlieger R■cksicht nehmen. (儿童活动场。使用时间8点至21点。为保证周边住户的午间休息,中午12:30到14:00请勿使用。)

3.体现动物情怀

笔者发现,德语公示语中有很多关于动物,特别是关于狗的表达。在德国,养狗已成为一个传统,人们把狗当成家庭一员和朋友。汉语中,如果说“院内有狗”,言下之意就是有一条恶狗,进入需小心,但德语中并非如此。如果出于警示原因要突出狗的凶猛,就会在Hund(狗)一词前另外加上形容词来表达,因为Hund一词本身并无“凶、恶”的含义。为了表达人们对狗的喜爱和友好,还经常在表达中将狗拟人化。总的来说,关于狗的标识语可以分为警示标识和管理标识两种:1)警示标识:此时体现狗看家护院的作用,要突出狗的凶猛,起到警示作用,如:Ausgeruhter Hund (这里有精力充沛的狗)、Bissiger Hund (有咬人的狗)、Freilaufender Hund (有放养的狗)。2)对狗的管理标识:在德国,对养狗的管理规定也很多,譬如:Hundeverbot! (狗不能入内!)、Hunde an der Leine f■hren (请给狗系上牵引带)、Hunde vom Spielplatz fernhalten (请让狗远离儿童活动场)、Ich muss leider drau?en warten.(我(指狗)得在外面等)、Hundefreilauffl■che(宠物狗嬉戏区)。

4.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

不同的民族在观察某些事物现象时,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有时是极为不同的,这在公示语中也有体现。比如在买东西时,中国人关心的是为一件商品实际付出多少钱,比如打八折(实付价格的80%),而德国人则更关注便宜多少,20% reduziert(便宜20%)。中国人习惯强调被禁止的行为(胡红云,2008:124),比如:汉语中说“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德语中还可以从许可的角度出发进行说明,如:Das Betreten ist nur mit Erlaubnis zugelassen. (得到许可方可入内) 。而中文表达则为“未经许可不得入内”。Schaltschrank darf nur von Fachpersonal ge■ffnet werden. (电路开关箱只能由专人打开。) 中文表达为“非专人不得擅自打开电路开关箱”。

5.其他文化特色

除了上述特点外,德语公示语还在其他方面有别于其他语言,表达出德国的特有文化。众所周知,在德国有严格的垃圾分类规定。因此,有关垃圾分类管理的标识语也很多,而且分类很细。Balci分析发现,在他搜集的458条标识语中,有13.73%都与垃圾处理有关(Balci 2010:201),可谓数量不菲,比如:Kompostplatz (有机垃圾堆肥处)、Pflanzenabf■lle (植物垃圾)、 Plastikabf■lle (废旧塑料品)、Abfalltrennung (垃圾分类)。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标识语是德国特有的,能反映出德国文化的不同之处。比如德国人强调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很多事情都制定了规章。在德国,住宅租住户的门口有时会挂着“Kehrwoche”的牌子,即“值周牌”。牌子挂在谁家门口,谁家就要负责一周的公共卫生管理,丝毫马虎不得。还有,军事训练场所在其他国家很可能是普通人的禁地,但在德国,有些训练场却是可以让人参观的,比如:Milit■rischer Bereich. Unbefugtes Betreten w■hrend der ■bungszeiten ist verboten(军事重地,训练时间非请勿入)。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感到奇怪,难道非训练时间就可以进入?因为在中国,无论在训练时间还是非训练时间,要进入军事场地都是几乎不可能的。另外,有些事物可能在其他文化范围很少见,或者没什么影响,而在德国却是常见的,或是影响很大。比如德国国土植被好、绿化率较高,所以草地和野生树林很多,因此受动物侵扰的可能性也较大。在德国的一些自然公园和保护区常会看到“Vorsicht! Zecke!”(小心,蜱虫!)的标牌。在德国公路两旁,也经常可以看到画有奔跑着的麋鹿图形的警示牌,提示来往司机注意可能横跨马路的麋鹿。

总 结

综上所述,德语公示语作为一种独特而常用的文体,和其他语言公示语一样具有指示、提示、警示和限制的语用功能。但是,德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结构又具有自身特点,大量使用省略句和短语结构,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同时,通过省略主语和使用被动含义句型达到使标识语受众广泛的目的。德语公示语还充分反映出德国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Edmonsen, W./House,J.Einführung in die Sprachlehrforschung(4.Auflage).[M].Narr Francke Attempto Verlag Tübingen 2011.

[2]Engel,Ulrich. Deutsche Grammatik (Neubearbeitung) (2. Auflage).[M].IUDICIUM Verlag München 2009.

[3]Umut Balci.Schildertexte im Deutschen und Türkischen.[J].In:Muttersprache 3/2011:193-202.

[4]卞正东.论标示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5(1):27-31.

[5]戴显宗,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 (1):38-42.

[6]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考性译文[J]. 中国翻译,2006(6):12-16.

[7]胡红云.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浙江社会科学,2008(7):121-124.

[8]李莎莎.德语中的“公共标识语”[J].德语学习,2010(6):77-80.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公文 语言特点 研究方法

掌握公文的语言特点,是写好公文的前提条件。因此,探讨公文语言特点就成为一些学者和公文实际写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并发表了许多探讨文章,对公文语言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和深入研究,尝试用不同方法表述公文语言特点。

从本人查阅到的研究文章看,表述公文语言特点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一是直接表述法。对于公文语言特点,或是用二字词组来概括,如准确、鲜明、生动等;或是用三字词组来概括,如庄重性、模式性、传承性等;或是用四字词组来概括,如简洁明确、固定规范、贴切得体等;或是用并列词组来概括,如简洁与重复、鲜明与委婉、平实与生动、严谨与实用等。

二是分别表述法。就是分几个方面分别表述公文语言特点。比如,分别从语体、风格、修辞三个方面进行表述,认为在语体方面具有严密、简洁、准确等特点,在风格方面具有平实、简约、得体、规范等特点,在修辞方面具有某些特点。

三是辩证表述法。有的研究文章从辩证法角度概括公文语言特点,认为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语言并存共同的特点,或是具有简明性和规范性相统一、现实性和统一性相统一、权威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等特点。

表达公文语言特点用到的词组大致有:鲜明、准确、精确、明确,明晰、明快、贴切,简洁、简明、简要、简约,严谨、严肃、严密、规范,稳定、庄重、得体、权威,平正、平实、朴实、质扑,精炼、简炼、通俗、实用,生动、灵活、活用、变化等。

多种表述方法和众多表述词组,说明在公文语言特点上还未形成共识,有必要进一步分析探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分析公文语言特点,首先应该找到一种科学方法。从一些论述公文语言特点文章的思维方式看,存在模式化的问题,即先给出一个词组,接着举例说明,并不论及“什么是公文语言特点”这个命题。这种在尚未明确基本概念的情况下就下判断结论的思维方式,如同在没有搞明白如何判定方位的情况下争论哪是东方一样,其所下结论的正确性可想而知。研究公文语言特点应该打破这种固定思维模式,代之以科学的分析方法。一是要明确什么是公文语言特点这个概念,这是研究当中基本的逻辑起点;二是要通过对比分析,弄清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这是一种科学的正确方法。本文谨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公文内涵与公文外延

分析公文语言特点必须以公文语言为研究对象,这就需要明确什么是公文,确定研究的具体范围,把公文与非公文区别开来。这是在分析公文语言特点时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在探讨公文语言特点过程中,事实上存在泛化公文的现象,即分析公文语言特点的资料部分来自于公文之外的文体,而不是全部来自于公文,在这逻辑上是不严密的。

我们所说的公文语言,是指中国的公文语言,而非世界各国通用的公文语言。有的文章在论述公文语言特点时,引用外国公文资料作为例证。这种超越“国界”、“语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但却无助于探讨中国公文的语言特点。

我们研究的公文语言,是指当代公文语言,而非中华民国时期、更非清朝以前公文的语言。本文不反对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探讨公文的传承性,但毕竟中国各个朝代的公文差异性颇大,如果将公文语言研究范围扩大到中国各个朝代的公文,那将使研究变得十分复杂。这种超越现实的研究,对现实公文写作没有实际意义。

有的认为,公文就是公务活动中使用的文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公文语言研究。这就涉及什么是公文以及公文处延有多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公文语言研究就会无的放矢,难有收获。对于什么是公文,相关部门作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规定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中国人民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规定是:“军队各级机关在处理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这说明,公文具有三个要件:法定(或特定)效力,规范格式(或体式),法定机关制发。对于公文的外延,党政军系统也作了明确规定,就是公文的具体种类。综合这三大系统的公文,共有公报、决议、决定、指示、条例、规定、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会议纪要、函、意见、命令(令)、公告、通告、布告等十八种。除此之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外交、军事等系统使用的不具通用性质的专用文书也属于公文范畴,因为这些文书毫无疑问具有法定(或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或格式)这两个特点。

在探讨公文语言特点过程中,既不能超越“国界”、“语界”和现实,也不能超越公文范畴。有些探讨公文语言特点的文章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论述的是公文语言特点,而所举例证却来自诸如演讲稿、答谢词、宣传稿、市场调查、报告文学、新闻通讯等非公文文体,其概括出的公文语言特点自然不太准确。作为公务活动参考资料的情况简报、工作研究之类的材料,既无法定效力,也不具备规范体式或格式,还不按公文程序进行处理,都不宜作为分析公文语言特点的资料来源。

二、公文语言与公文构成要素及文风

分析公文语言特点必须以公文的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这就需要将语言构成要素搞清楚,以便把公文语言与公文的内容、结构、格式以及写作中的逻辑思维、写作作风等非语言要素区别开来。这是在分析公文语言特点时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前述一些研究文章表述的公文语言特点,实际上涉及到公文的内容、结构、格式、外表特征和写作过程的意图表达、逻辑思维、写作作风等许多方面,远远超出了公文语言范畴,因此表述的公文语言特点并不准确。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构成要素。分析公文语言特点,应该分别从这些语言要素着手。现代汉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在语音方面公文并无特别之处。公文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语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如果只是分析公文的某个语言要素,或是笼统地不加区别地概括公文语言特点,都难以达到准确表述的目的。

公文语言为表达公文内容服务。在研究公文语言特点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混淆公文的语言与内容的界限。比如,几乎所有论述公文语言特点的文章都认为公文语言具有准确或准确性的特点,可是并没有意识到内容方面的准确和语言方面的准确(实际上为恰当选用词语)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将情况的准确、数据的准确、意图的准确、引用的准确等内容方面的准确都归结为语言的准确或准确性,或是将鲜明、明确、严谨、严密等内容和逻辑方面的特点视为语言方面的特点,都有失偏颇。对此不细加考究,难免影响研究当中判断的正确性。

公文具有规范性,一些文章因此认为公文语言也具有规范或规范性的特点,这实际上混淆了公文语言与公文的形成、体式、格式之间的界限。规范即标准,就是制定出一个样式,以其为范例。对于规范,只有遵守的义务,没有随便变动的权利。公文的规范性体现在行文规则、文种适用、要素标注、字号字体、纸张排版、印刷装订等方面,这些是有关公文形成过程中程序、体式、格式方面的规定,而非公文语言方面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并无任何机关制定出公文语言方面的标准,而只有格式方面的标准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所以公文语言并不存在规范性问题。当然,汉语是规范语言,国家以法律形式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作了规范,但汉语的规范性与公文语言的规范性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认为公文语言的规范性就是指汉语的规范性,或是指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那么则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对于这种情况,与其说公文语言具有规范性特点,不如说公文写作中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而这不仅是公文写作中的问题,也是所有写作中的问题。

与语言相关的还有文风问题。曾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文风是思想作风在文章中的体现,依附于语言而存在,具体表现为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曾经批评过的八股文,就是某些人的文风体现,这种文风的特点是简单套用固定的模式。在公文写作中也存在文风问题,有的习惯于大话、套话、空话,有的习惯于长篇大论和下笔千言、拐弯抹角,有的习惯于使用时髦词语和空洞口号,有的习惯于追求词汇上的华丽和对称工整的句式,以至于“以文害义”。这些都是文风不正的表现,而非语言方面的问题。分析公文语言特点应该将语言与文风有效区别开来,而不能混淆两者之间的界限。比如,平正、平实、朴实、明快、简约、简洁等,都是文风的外在表现形式,将其视为公文语言特点就有些牵强。

此外,还需要将公文语言与公文外表特征区别开来。不同的文体,给人的印象是不同的。小说给人一种大篇幅、慢节奏、细描写、情节曲折的印象,科技论文给人一种引经据典、专用术语、公式推导、深奥难懂的印象,曲艺小品等又给人一种调侃轻松、诙谐有趣、生动活泼的印象,这些都是这些文体内在构成要素共同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所形成的外表特征,而非其语言所单独具有的特点。公文给人以严谨、严肃、严密、质朴、庄重、权威等印象,同样不等于公文语言就具有这些特点。在研究公文语言特点时,对此不细加辨析,就会影响对公文语言特点的准确把握。

三、分析公文语言的参照对象

分析公文语言特点需要明确什么是特点,这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与众不同即特点。现代汉语词典将特点解释为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或特出之处。公文语言特点应该是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殊或特出之处。

特点应该具有排他性、共同性,公文语言特点也不例外。公文语言的排他性,就是公文语言所独有而其他文体语言不具有的特殊之处。公文语言的共同性,就是所有公文共同具有的语言现象,如果只是部分公文具有,则不能认定为公文语言的特点。公文语言特点集排他性与共同性于一体。用公文语言的排他性和共同性来分析前述一些文章概括出来的公文语言特点,就会发现其中的多数并不具有排他性。比如,非公文文体的语言并非不要求精炼、简炼、通俗、生动和具有艺术性,也并非只有公文语言才具有传承性、现实性、科学性。所以,用这些词组来表述公文语言特点并不恰当。

有比较才有鉴别。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都是在与其他文体的比较中而显现出来的。比如,文学作品的形象化、凝炼含蓄、新鲜多样和富有音乐性等特点,广告语言的夸饰性、劝说性、承诺性等特点,都是在与其他语言的对比中而概括出来的。因此,研究公文语言特点,也需要采取对比分析的办法,选择一个参照对象。毫无疑问,研究公文语言特点的参照对象是非公文语言。在论述公文语言特点时,不进行这种对比分析,难免出现张冠李戴、盲目套用、以偏概全、以大定小等逻辑性错误。

公文语言特点与公文写作要求有所不同。公文写作要求一般包括公文自身构成要素方面的要求和公文写作过程方面的要求。党政军系统对公文写作提出的要求主要有:观点明确(或者鲜明),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或层次清楚),表述准确、用语准确、用词准确、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简短,开门见山、直述不曲、重点突出,文风端正等。很显然,这些要求包括内容上的、结构上的、篇幅上的、逻辑上的、文风上的和语言上的,并非语言上的专门要求,是不能当成公文语言特点来看待的。公文语言特点是指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殊要求,这种特殊要求具有排他性。适用所有文体写作的语言方面的要求,不能视为公文语言特点。

许多文章都认为公文语言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特点,并且引用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的话为证:“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个论证过程本身就存在逻辑错误。一是“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并不是专指语言所独有。文章和文件都由内容、结构、语言、体式等要素构成,整体上所具有的性质不等于其语言就具有这些性质。二是“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并非文件所特有,不具排他性。三是文章和文件的性质并非文章和文件的语言特点,性质与特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际上,所讲的是写作的普遍要求,准确性、鲜明性更多是指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比如情况要准确、判断要准确、数据要准确和观点要鲜明、明确等),生动性才是语言方面的要求。因此,以此证明公文语言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特点,理由很不充分。

综上所述,分析公文语言特点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应该在准确确定公文外延的前提下,以公文语言为研究对象,将公文的语言要素与非语言要素区别开来,在与非公文语言的对比中,分别从各个语言构成要素方面把握其特殊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概括出公文语言特点。在这方面,还需要专家学者和公文写作者下更多更细的功夫。

参考文献:

[1]杨桐,浅谈公文语言的特点,秘书工作,2008.2.

[2]吕子静.浅谈公文语言的特点与要求.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3]张传忠.浅谈公文语言的语体色彩.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月.

[4]贾树江、刘菁.论公文语言表达中的得体性原则.秘书,2003.6.

[5]王忠良.公文特点的重新审视.长白学刊,2007.5.

[6]徐建、生华.关于运用公文语言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思考.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4月(下旬)第07卷第12期.

[7]庄丽榕.公文语言与文学语言比较.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卷第4期.

[8]廖文.公文语言特点探讨.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2月第13卷第6期.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文语言 特点 运用 方式

[中图分类号] TE83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65-1

1前言

对于公路企业而言,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处理公务时所采取的具有法律权威和特定形式的应用文书。它是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途径,也是行政法规和指导洽谈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具有交流经验和报告情况的重要作用。公文语言时特殊规范化的,具有与其他文体语言所不同的权威,有自身特定的行文格式和规则。能够帮助人们联系公务,在各行政机关的应用,能够促进公务活动之间的交流,快速的传递信息。因此,公文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使用的原则,准确、庄重、简明等特点,在使用公文语言时要注重以公文内容为基础,根据公文语言的特点撰写公文,保证公文内容的简明、庄重、准确和朴实。

2公文语言的特点

2.1稳定性和现实性统一

在公路企业中,公务活动直接反应公文的特点,二者是密切相关的,而公务活动是能够直接的体现现实社会的生活,因此公文语言具有稳定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特点,公文语言是和现实世界紧密相关的,公文语言可以快速的联系到现实,有很强的现实性。从公文发展的历程来说,公文语言具有稳定性,公文语言的语速变化较缓慢。并且公文语言的表达的句法和语法相对的缓慢,与其他的文体语言相比较稳定,其语言缺少像文学作品一样的多变性,语言多使用“是”字句,无主句比较多,这样使得公文语言显得语气更加坚定和肯定。

2.2简明性和规范性统一

使用公文的目的是让接受者清除公文有什么要求,主要说的是什么,以及采取哪些措施进行保证。因此,公文语言一定要注重简明但又必须周祥,是接受者能够迅速的掌握公文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公文的书写语言需要用直笔,直接陈述整个事件,禁止使用隐含和曲折的笔法,不能让人只追求言外之意。因此公文语言在追求简单明了的语言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容表达的完整性。

2.3权威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公文充分的代表着发表公文机关单位的法定性的权威,它的权威表现在:①国家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政策措施,保证了公文语言可靠的权威性。②只有法定的个人才能够草拟公文,这中个人可以通过合法存在或者依法成立的机关或者机关内的部门的名义公文。因此要求公文的语言具有权威性,要注重庄重和严肃,但是严肃和庄重并不是等于僵化和呆板。公文语言也需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有活泼的地方,在保持公文规范和表达效果的同时,要充分的将公文语言的权威性和灵活性想统一,充分展示公文语言的灵活性。

3公文语言的运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慎用社会流行语和口头禅

公路企业公文语言注重规范性,但同时也要注重通俗易懂。通俗易懂不等于可以运用像记叙文或者通俗文学、方言文学等中的口语和方言,使用公文语言一定要注重使用的规范性,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保证公文语言的平易近人,同时又不缺少严肃和庄重的特点。但是随着社会上流行语言的不断兴起,这些流行语言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文化中。在公文书写中要避免使用社会流行语言,可以使用一些国家规定的流行语言,将一些人们理解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说明,严禁使用不健康或者语意含糊的词语。

3.2慎用模糊的语言

在公路事业单位一般情况下,公文语言的书写时一定要选用准确的词语来表达。如果在书写时需要反映的事物本身就是无法确定的事实或者模糊的数据,在进行表达时也可以运用模糊的语言,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降低公文的精准性,反而会帮助公文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现实情况。如在公文中使用“尚有不小差距”、“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一类的词语,会比运用量化的概念词语更加贴切和准确。但是模糊语言的运用仅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使用才会有效果,如果在书写公文中使用的过多,滥用模糊词语,也会影响公文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3.3注意公文语言的语气

公路企业公文语言的使用要注重语气的使用艺术。公文语言的语气运用的得体,能够更加充分的表达文章的主题,有良好的效果和反响。但是如果使用不当,那么则会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在使用公文语言时要注重语气,根据文种的格式和行文的对象,找准所写公文的语气情绪。

4公文语言的运用方式

公路企业公文的撰写中公文语言的运用方式决定着公文书写的好与坏。因此在公文的撰写中,首先要注意围绕主题斟酌字句,根据语言的词句和词汇,以公文主题为中心,减少修饰词和空话大话。坚持删繁就简的原则进行公文撰写,注重公文的时效性。其次,注重公文语言的简介凝练,多使用陈述句表达公文的内容,是表达的公文内容简洁明了。如果有重复的排比句,则要提炼主句,用简单的句式整理句子大意。之后再根据前后的句式打配合适的词语,科学的运用公文语言。对于公文语言的运用,除了上述的要求之外,还要注重词语的运用方式。要根据文章公文词汇的要求和原则,准确的选择词汇。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公文撰写的内容,选择词汇要注重简明,合理运用古词,逐渐提高公文撰写的能力和水准,保证撰写的公文简单明了,同时公文的内容思路清晰,简明易懂。

5结束语

公文语言的运用关乎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商业的往来以及行业的规定,因此公文语言的运用要注重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坚持简明、庄重、准确、朴实的原则,合理的使用公文语言。在撰写中要注重一些注意事项,慎用模糊的语言和口头语等,注重公文语言使用的语气。最后注重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公文的撰写,促进公文撰写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参考文献

[1]安茹静.论公文语言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2,6(3):54-56.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公司简介的语言特点,根据Peter Newmark的观点提出了公司简介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并就公司简介英译中常见的语用失误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翻译原则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司简介,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社会语用失误

Abstract: Som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ranslating Chinese company profile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upon Peter Newmark’s viewpoints on translating for languages of different functions, are used to combat against some pragmatic misfires existing in Chinese company profiles translation.

Key Words: company profile, pragmatic misfire,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sociapragmatic failure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公司英文网页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多公司将中文网页翻译成英文,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公司简介的翻译。公司简介犹如公司的一张名片,是客户了解公司的第一面窗口,英文翻译的好坏可能会决定公司是否能吸引顾客和获得客户。然而由于译者水平,翻译角度以及中西方文化形态、语言习惯和认知模式上的巨大差异,译文中因为没有遵循一定翻译原则而造成的错误和跨文化、跨语言的语用失误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译文的效果。因此,针对公司简介语言特点和功能探讨其翻译原则,从而避免公司简介翻译常见错误和译文的语用失误,对于减少误解、达到公司介绍目的和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公司简介英译的研究很少,徐芳芳等(2005)概要分析了公司简介英语译文中误译、欠额翻译、文化错误、语法错误及逻辑问题等常见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借用Peter Newmark关于不同功能语言的翻译论断分析了公司简介的语言功能特点及其翻译原则,并从语用翻译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译文的语用失误问题,运用所提出的原则针对公司简介翻译中出现的语用失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1、公司简介的语言特点和总体翻译原则

Peter Newmark(1982)对不同功能语言(Expressive, Informative, Vocative)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列出了这三种功能语言的典型例子,翻译理想风格(‘Ideal’style),翻译侧重点(Text emphasis),翻译聚焦点(Focus),翻译方法(Method),翻译单位(Unit of translation), 语言形式(Type of language), 翻译中意义流失(Losses of meaning), 新词新意使用(New words and meanings),应保留的关键词(Keywords(retain)),对不常见比喻的处理(Usual metaphors),译文相对原文的长度(Length in relation to original)。

公司简介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提供公司信息,二是宣传公司,引起注意,呼吁合作。从第一种功能上看,公司简介应使用具信息功能(Informative)的语言,尤其是一些科技公司,应使用具有简洁性、逻辑性、紧凑性和客观性特点的科技英语,词汇上会出现大量的专业词汇,语法上则多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被动语态(张虎,2002);而从第二个层面上看,公司简介也会采用一些具呼唤功能(Vocative)的语言,如“我们将继续领导操作仪表的潮流并挑战未来!”,“我们将以最上乘的质量、最低廉的价格、最优质的服务同广大客户密切合作,实现双赢,共创辉煌。热诚欢迎您的合作!”,“我们的服务宗旨是顾客第一、品质至上,欢迎各界朋友来厂洽淡、看样、订货。xx欢迎您的加入”,“我们相信,我们的不懈努力终将赢得广大客户的一片赞誉!奠定xx良好的企业品牌基础!最终使xx成为您的最佳服务厂商!”等。从内容上看,公司简介包括1)公司背景,包括如何成立,建立人,公司的历史,内容发展;2)公司服务内容或者产品介绍;3)公司员工和公司的结构介绍;4)公司的顾客群或者范围介绍;5)公司近期内的重大发展介绍;6)合作邀请。前5项多采用信息功能语言,但其中也不乏自我宣传色彩,第6项则都使用呼唤功能语言。在营销传播(Marketing communication)意义上,公司简介是一种公关宣传手段(Publicity),现代营销的核心是以顾客为中心(Customer-centered)(Kotler, 2004), 公司简介的读者对象为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 因此其语言应充分考虑受众特点,根据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来组织语言。总的来说,结合Peter Newmark的分析,公司简介翻译时应遵循原则应如下:

理想风格(Ideal style):介绍前5项时,客观简练,第6项采用說服性语言,但总体语言应平实,用语应具体,以事实为主;

译文侧重点(Text Emphasis):目标语(Target Language),针对目标受众而组织翻译;

翻译聚焦点(Focus):读者(Reader (2nd person)),以顾客为中心,可用 “you”指代所以可能的受众(potential audience)。

翻译方法(Method):功能对等(Equivalent-effect),主要陈述事实;

翻译单位(Unit of translation):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信息性强的部分以句子为最大单位,不强的部分以语段为最大单位;

语言形式(Type of language): 事实型(Factual),迎合国外客户喜欢语言平实,客观介绍,注重信息的特点;同时由于公司简介的阅读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人士,作为公关宣传媒介,受众往往是大众,所以语言应尽量简单,有亲和力,接近口语,英语国家公司简介大多有这样的特点;

意义流失或取舍(Loss of meaning): 在这点上,应考虑文化差异问题,根据文化差异进行取舍;

新词和新意义的使用(New words and meanings): 一般不采用,避免晦涩;不得以可进行解释。

关键词保留(Key words (retain):保留标记词(Token words),或加以解释;

对不常见比喻的处理(Usual metaphors):考虑到文化差异,应解释或再造(recreation);

译文相对原文的长度(Length in relation to original):稍长。

2、公司简介语用失误问题及解决方法

语用失误,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由于说话方式或表达习惯的不同,或者由于一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误解、障碍或冲突,影响交际效果的现象(何自然,1988)。根据英国语言学家Thomas观点,语用失误大体上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即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或在特定语言环境下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用意而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sociapragmatic failure),即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往往涉及到那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说话双方社会地位的差异,人们的相对权利和义务等,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关(胡文仲,1994)。翻译中的语用语言失误是指违反英语的语言习惯,误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或将母语习惯表达套入目的语而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会语用失误是因文化差异在交际中不了解目的语所处的文化背景而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失误。这两类语用失误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由于语境不同,双方各自的话语意图和对对方话语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因而某一不合适的话语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是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是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何自然,1997) 。无论是哪种语用失误,在翻译时都应尽力避免。

结合语用学和翻译二者的语用翻译理论是近十多年来才出现的一种翻译新论。语用翻译理论用于处理翻译中的语用问题,是一种等效翻译观,它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会语用等效的问题。语用语言等效就是用译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原文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社会语用等效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的使用。语用翻译的目的就是力求把原文的语用用意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效果。语用翻译注重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用意和目的语与源语的语用等效。在翻译中如果没能实现语用上的等效,就是出现了语用失误。

将上述翻译原则用于“公司简介”英译中可避免和修正语用失误。“公司简介”常见语用失误和处理方法如下:

2.1 语用语言失误

(1) 片面字面意义的翻译,忽视暗含意义。词语的语用用意,即言词的意向,它是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蕴含的意义,它与词语的语境密切相关。它包括暗含(implicit) 的言外之意和明说的(explicit) 的字面用意;由于字面用意表达的往往不是原作的真正用意,翻译时根据语境辨认词语的暗含用意十分重要。例如: “我公司专门生产腰包”被译为 Our company is specialized in producing body bags. “Body bag” 在英语中意为“遗体袋”,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与身体(body) 有关的包,这样翻译完全是贻笑大方,“腰包”其实就是简单的“waist pack”或“wallets/ purses”,根据公司具体市场产品决定。汉语中的“拳头产品”喻指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好的销路,并成为知名品牌,但英语中对应的词“fist”只是握住拳头,并没有打出去的动作和力量(丁衡祁,2000) ,译为“fist product”就没有传达出中文中隐含的语用用意,而造成了语用失误。要传达出该词的语用用意,可译为“knockout product/ hard punch product/ product with a competitive edge”。

针对该问题,译文侧重点(Text Emphasis)应以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为准,针对目标受众而组织翻译;在翻译聚焦点(Focus),以:读者(Reader (2nd person))即以顾客为中心,翻译出地道准确的英文。

(2) 译文违反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这类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在于不懂得在特定的情景中,英语有相应的习惯表达方式,因而在翻译中不恰当地采用某种表达方式,或误用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结果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和用意,甚至引起误解。例如: “一次性筷子”被译成“one time chopstick”,其实,这里的“一次性”是指用完之后就不在使用的意思。因此,它的正确译文应是“disposable”而非“one time”。这一点也应遵循译文侧重点和翻译聚焦点原则。

(3) 套用汉语语篇结构和表达方式。这类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在于忽视英汉语篇结构和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将汉语的语篇结构和表达方式迁移到英语中。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用规则差异极大,有的甚至相悖,结果译文在表达方式和语篇结构上都不被英语读者理解和接受,造成语用失误。 在语篇特征上,中英公司简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文公司简介的文体趋于夸张,常用笼统、抽象的套话,相比之下,英文公司简介文体平实,用语具体,重在提供信息。如果把中文的语篇结构直接照搬到英语中,英文读者看了会觉得译文文体累赘,意思重复,甚至对其中夸张、溢美之辞产生反感,导致语用失误。比如,“改革春风唤醒神州大地,我公司在总经理的英明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畏强难,不惧艰辛,正努力开创本行业新局面”, “先进的生产设备,独特的开发力量和完美的售后服务使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 “我们的任务就是以最佳品质,最优服务,最低价格为您带来最高价值”等。这种典型的中文语言在语篇结构、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与英文截然不同,在国外客户眼中并无实在意义,他们关注的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泛的“最佳品质,最优服务,最低价格“,英语中类似材料常采用直奔主题,用具体数据说明问题。这种文章如果逐字直译,势必让英文读者不知所云。

翻译此类材料之前,应对原文进行删减、重组或改写等处理,注重传达原文的信息和语用意图。例如,翻译时,对中文堆积词藻的语篇进行加工。在翻译理想风格上,考虑使用平实的语言;同时也遵循以上所述译文侧重点和翻译聚焦点原则;在翻译单位上,采用大单位翻译,最大单位为语段,进行删减;语言应尽量事实化,可允许意义缺失,对不常见比喻,可予以删减或转化。

2.2 社会语用失误

(1) 译文中的文化缺省,造成语用失误。公司简介中往往涉及一些汉文化中所特有的机构名称、政治术语、历史事件、典故、奖项名称等。这些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中文读者来说是共享的,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对英文读者来说,却是非明示不可的。如果对这些内容不加解释地译为英文,就形成了译文中的文化缺省。由于英文读者认知语境中不存在相关的文化图式,在认知推理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语境效果,造成理解失败。例如:“邓小平南下讲话,” “双优企业”“实行三包”等,翻译时必须作简要说明。又如“解放前”译为“Before liberation”后要加括号说明( before 1949) ,以便使译文明白易懂。

对这种情况,翻译时应遵循Newmark 关于新词新意、关键词保留原则,加以进一步解释,对必要关键词可予以保留。

(2) 忽视中英文化、价值观念差异或冲突导致语用失误。例如:“以外资企业为龙头”译为“with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s the dragon head”。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西方人心目中“dragon”是个令人生畏的怪兽,形象凶恶,与汉文化中龙的形象相冲突;二是外国人不知道耍龙灯是怎么回事,当然也就无法知龙头的作用(丁衡祁,2002) 。翻译时采用英文读者所熟知的火车头和旗舰作比喻的归化译法,译为“with foreign trade firms as the locomotive”或“flagship”,那么译文对读者来说就变得明白易懂了。在许多公司简介的译文中,原封不动地照搬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罗列一大堆荣誉证明,对中国的消费者极具说服力,因为它们意味着高质量和可靠信誉,但这种现象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威崇拜观念在语言中的体现,如把这种观念移到译文中,却毫无意义。因为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欧美文化中,人们讲求实用精神,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对所列举的证书和荣誉不屑一顾。这样由于两种文化中价值观念的差异,原文在中文读者中能达到的语用效果则可能在译文读者中达不到,这样的译文就产生了语用失误。

这里应遵循“意义流失”原则,可将其归纳,用更简洁和具体的数据来表达;或遵循“不常见比喻处理”原则,采用解释性译法填补文化缺省,用归化译法解决文化冲突对于文化缺省造成的理解障碍, 可通过在译文中增加解释说明, 帮助读者理解。

参考文献:

[1] 徐芳芳,徐鑫.“公司简介”英译的分析与探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

[2 ] 张虎. 科技英语的特点[J ] . 辽宁师专学报,2002 , (2) .

[3] 刘萍, 沙红芳. 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中的语用失误[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总46 期) 2002 (4) :113~116

[4]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6] 丁衡祁. 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翻译,2002, (4)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公司简介的语言特点,根据peter newmark的观点提出了公司简介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并就公司简介英译中常见的语用失误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翻译原则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司简介,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社会语用失误

abstract: som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ranslating chinese company profile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upon peter newmark’s viewpoints on translating for languages of different functions, are used to combat against some pragmatic misfires existing in chinese company profiles translation.

key words: company profile, pragmatic misfire,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sociapragmatic failure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公司英文网页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多公司将中文网页翻译成英文,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公司简介的翻译。公司简介犹如公司的一张名片,是客户了解公司的第一面窗口,英文翻译的好坏可能会决定公司是否能吸引顾客和获得客户。然而由于译者水平,翻译角度以及中西方文化形态、语言习惯和认知模式上的巨大差异,译文中因为没有遵循一定翻译原则而造成的错误和跨文化、跨语言的语用失误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译文的效果。因此,针对公司简介语言特点和功能探讨其翻译原则,从而避免公司简介翻译常见错误和译文的语用失误,对于减少误解、达到公司介绍目的和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公司简介英译的研究很少,徐芳芳等(2005)概要分析了公司简介英语译文中误译、欠额翻译、文化错误、语法错误及逻辑问题等常见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借用peter newmark关于不同功能语言的翻译论断分析了公司简介的语言功能特点及其翻译原则,并从语用翻译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译文的语用失误问题,运用所提出的原则针对公司简介翻译中出现的语用失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1、公司简介的语言特点和总体翻译原则

peter newmark(1982)对不同功能语言(expressive, informative, vocative)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列出了这三种功能语言的典型例子,翻译理想风格(‘ideal’style),翻译侧重点(text emphasis),翻译聚焦点(focus),翻译方法(method),翻译单位(unit of translation), 语言形式(type of language), 翻译中意义流失(losses of meaning), 新词新意使用(new words and meanings),应保留的关键词(keywords(retain)),对不常见比喻的处理(usual metaphors),译文相对原文的长度(length in relation to original)。

公司简介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提供公司信息,二是宣传公司,引起注意,呼吁合作。从第一种功能上看,公司简介应使用具信息功能(informative)的语言,尤其是一些科技公司,应使用具有简洁性、逻辑性、紧凑性和客观性特点的科技英语,词汇上会出现大量的专业词汇,语法上则多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被动语态(张虎,2002);而从第二个层面上看,公司简介也会采用一些具呼唤功能(vocative)的语言,如“我们将继续领导操作仪表的潮流并挑战未来!”,“我们将以最上乘的质量、最低廉的价格、最优质的服务同广大客户密切合作,实现双赢,共创辉煌。热诚欢迎您的合作!”,“我们的服务宗旨是顾客第一、品质至上,欢迎各界朋友来厂洽淡、看样、订货。xx欢迎您的加入”,“我们相信,我们的不懈努力终将赢得广大客户的一片赞誉!奠定xx良好的企业品牌基础!最终使xx成为您的最佳服务厂商!”等。从内容上看,公司简介包括1)公司背景,包括如何成立,建立人,公司的历史,内容发展;2)公司服务内容或者产品介绍;3)公司员工和公司的结构介绍;4)公司的顾客群或者范围介绍;5)公司近期内的重大发展介绍;6)合作邀请。前5项多采用信息功能语言,但其中也不乏自我宣传色彩,第6项则都使用呼唤功能语言。在营销传播(marketing communication)意义上,公司简介是一种公关宣传手段(publicity),现代营销的核心是以顾客为中心(customer-centered)(kotler, 2004), 公司简介的读者对象为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 因此其语言应充分考虑受众特点,根据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来组织语言。总的来说,结合peter newmark的分析,公司简介翻译时应遵循原则应如下:

理想风格(ideal style):介绍前5项时,客观简练,第6项采用說服性语言,但总体语言应平实,用语应具体,以事实为主;

译文侧重点(text emphasis):目标语(target language),针对目标受众而组织翻译; 

翻译聚焦点(focus):读者(reader (2nd person)),以顾客为中心,可用 “you”指代所以可能的受众(potential audience)。

翻译方法(method):功能对等(equivalent-effect),主要陈述事实;

翻译单位(unit of translation):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信息性强的部分以句子为最大单位,不强的部分以语段为最大单位;

语言形式(type of language): 事实型(factual),迎合国外客户喜欢语言平实,客观介绍,注重信息的特点;同时由于公司简介的阅读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人士,作为公关宣传媒介,受众往往是大众,所以语言应尽量简单,有亲和力,接近口语,英语国家公司简介大多有这样的特点;

意义流失或取舍(loss of meaning):  在这点上,应考虑文化差异问题,根据文化差异进行取舍;

新词和新意义的使用(new words and meanings): 一般不采用,避免晦涩;不得以可进行解释。

关键词保留(key words (retain):保留标记词(token words),或加以解释;

对不常见比喻的处理(usual metaphors):考虑到文化差异,应解释或再造(recreation);

译文相对原文的长度(length in relation to original):稍长。

2、公司简介语用失误问题及解决方法

语用失误,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由于说话方式或表达习惯的不同,或者由于一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误解、障碍或冲突,影响交际效果的现象(何自然,1988)。根据英国语言学家thomas观点,语用失误大体上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即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或在特定语言环境下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用意而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sociapragmatic failure),即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往往涉及到那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说话双方社会地位的差异,人们的相对权利和义务等,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关(胡文仲,1994)。翻译中的语用语言失误是指违反英语的语言习惯,误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或将母语习惯表达套入目的语而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会语用失误是因文化差异在交际中不了解目的语所处的文化背景而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失误。这两类语用失误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由于语境不同,双方各自的话语意图和对对方话语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因而某一不合适的话语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是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是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何自然,1997) 。无论是哪种语用失误,在翻译时都应尽力避免。

结合语用学和翻译二者的语用翻译理论是近十多年来才出现的一种翻译新论。语用翻译理论用于处理翻译中的语用问题,是一种等效翻译观,它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会语用等效的问题。语用语言等效就是用译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原文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社会语用等效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的使用。语用翻译的目的就是力求把原文的语用用意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效果。语用翻译注重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用意和目的语与源语的语用等效。在翻译中如果没能实现语用上的等效,就是出现了语用失误。

将上述翻译原则用于“公司简介”英译中可避免和修正语用失误。“公司简介”常见语用失误和处理方法如下:

 2.1 语用语言失误

(1) 片面字面意义的翻译,忽视暗含意义。词语的语用用意,即言词的意向,它是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蕴含的意义,它与词语的语境密切相关。它包括暗含(implicit) 的言外之意和明说的(explicit) 的字面用意;由于字面用意表达的往往不是原作的真正用意,翻译时根据语境辨认词语的暗含用意十分重要。例如: “我公司专门生产腰包”被译为 our company is specialized in producing body bags. “body bag” 在英语中意为“遗体袋”,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与身体(body) 有关的包,这样翻译完全是贻笑大方,“腰包”其实就是简单的“waist pack”或“wallets/ purses”,根据公司具体市场产品决定。汉语中的“拳头产品”喻指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好的销路,并成为知名品牌,但英语中对应的词“fist”只是握住拳头,并没有打出去的动作和力量(丁衡祁,2000) ,译为“fist product”就没有传达出中文中隐含的语用用意,而造成了语用失误。要传达出该词的语用用意,可译为“knockout product/ hard punch product/ product with a competitive edge”。

针对该问题,译文侧重点(text emphasis)应以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为准,针对目标受众而组织翻译;在翻译聚焦点(focus),以:读者(reader (2nd person))即以顾客为中心,翻译出地道准确的英文。

(2) 译文违反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这类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在于不懂得在特定的情景中,英语有相应的习惯表达方式,因而在翻译中不恰当地采用某种表达方式,或误用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结果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和用意,甚至引起误解。例如: “一次性筷子”被译成“one time chopstick”,其实,这里的“一次性”是指用完之后就不在使用的意思。因此,它的正确译文应是“disposable”而非“one time”。这一点也应遵循译文侧重点和翻译聚焦点原则。

(3) 套用汉语语篇结构和表达方式。这类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在于忽视英汉语篇结构和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将汉语的语篇结构和表达方式迁移到英语中。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用规则差异极大,有的甚至相悖,结果译文在表达方式和语篇结构上都不被英语读者理解和接受,造成语用失误。 在语篇特征上,中英公司简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文公司简介的文体趋于夸张,常用笼统、抽象的套话,相比之下,英文公司简介文体平实,用语具体,重在提供信息。如果把中文的语篇结构直接照搬到英语中,英文读者看了会觉得译文文体累赘,意思重复,甚至对其中夸张、溢美之辞产生反感,导致语用失误。比如,“改革春风唤醒神州大地,我公司在总经理的英明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畏强难,不惧艰辛,正努力开创本行业新局面”, “先进的生产设备,独特的开发力量和完美的售后服务使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 “我们的任务就是以最佳品质,最优服务,最低价格为您带来最高价值”等。这种典型的中文语言在语篇结构、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与英文截然不同,在国外客户眼中并无实在意义,他们关注的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泛的“最佳品质,最优服务,最低价格“,英语中类似材料常采用直奔主题,用具体数据说明问题。这种文章如果逐字直译,势必让英文读者不知所云。

翻译此类材料之前,应对原文进行删减、重组或改写等处理,注重传达原文的信息和语用意图。例如,翻译时,对中文堆积词藻的语篇进行加工。在翻译理想风格上,考虑使用平实的语言;同时也遵循以上所述译文侧重点和翻译聚焦点原则;在翻译单位上,采用大单位翻译,最大单位为语段,进行删减;语言应尽量事实化,可允许意义缺失,对不常见比喻,可予以删减或转化。

 

2.2 社会语用失误

(1) 译文中的文化缺省,造成语用失误。公司简介中往往涉及一些汉文化中所特有的机构名称、政治术语、历史事件、典故、奖项名称等。这些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中文读者来说是共享的,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对英文读者来说,却是非明示不可的。如果对这些内容不加解释地译为英文,就形成了译文中的文化缺省。由于英文读者认知语境中不存在相关的文化图式,在认知推理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语境效果,造成理解失败。例如:“邓小平南下讲话,” “双优企业”“实行三包”等,翻译时必须作简要说明。又如“解放前”译为“before liberation”后要加括号说明( before 1949) ,以便使译文明白易懂。

    对这种情况,翻译时应遵循newmark 关于新词新意、关键词保留原则,加以进一步解释,对必要关键词可予以保留。

(2) 忽视中英文化、价值观念差异或冲突导致语用失误。例如:“以外资企业为龙头”译为“with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s the dragon head”。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西方人心目中“dragon”是个令人生畏的怪兽,形象凶恶,与汉文化中龙的形象相冲突;二是外国人不知道耍龙灯是怎么回事,当然也就无法知龙头的作用(丁衡祁,2002) 。翻译时采用英文读者所熟知的火车头和旗舰作比喻的归化译法,译为“with foreign trade firms as the locomotive”或“flagship”,那么译文对读者来说就变得明白易懂了。在许多公司简介的译文中,原封不动地照搬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罗列一大堆荣誉证明,对中国的消费者极具说服力,因为它们意味着高质量和可靠信誉,但这种现象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威崇拜观念在语言中的体现,如把这种观念移到译文中,却毫无意义。因为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欧美文化中,人们讲求实用精神,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对所列举的证书和荣誉不屑一顾。这样由于两种文化中价值观念的差异,原文在中文读者中能达到的语用效果则可能在译文读者中达不到,这样的译文就产生了语用失误。

这里应遵循“意义流失”原则,可将其归纳,用更简洁和具体的数据来表达;或遵循“不常见比喻处理”原则,采用解释性译法填补文化缺省,用归化译法解决文化冲突对于文化缺省造成的理解障碍, 可通过在译文中增加解释说明, 帮助读者理解。

参考文献:

[1] 徐芳芳,徐鑫.“公司简介”英译的分析与探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

[2 ] 张虎. 科技英语的特点[j ] . 辽宁师专学报,2002 , (2) .

[3] 刘萍, 沙红芳. 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中的语用失误[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总46 期) 2002 (4) :113~116

[4]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6] 丁衡祁. 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翻译,2002, (4)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公司简介的语言特点,根据peter newmark的观点提出了公司简介翻译应遵循的原则,并就公司简介英译中常见的语用失误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翻译原则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司简介,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社会语用失误

abstract: som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ranslating chinese company profile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upon peter newmark’s viewpoints on translating for languages of different functions, are used to combat against some pragmatic misfires existing in chinese company profiles translation.

key words: company profile, pragmatic misfire,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 sociapragmatic failure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公司英文网页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多公司将中文网页翻译成英文,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公司简介的翻译。公司简介犹如公司的一张名片,是客户了解公司的第一面窗口,英文翻译的好坏可能会决定公司是否能吸引顾客和获得客户。然而由于译者水平,翻译角度以及中西方文化形态、语言习惯和认知模式上的巨大差异,译文中因为没有遵循一定翻译原则而造成的错误和跨文化、跨语言的语用失误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译文的效果。因此,针对公司简介语言特点和功能探讨其翻译原则,从而避免公司简介翻译常见错误和译文的语用失误,对于减少误解、达到公司介绍目的和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公司简介英译的研究很少,徐芳芳等(2005)概要分析了公司简介英语译文中误译、欠额翻译、文化错误、语法错误及逻辑问题等常见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借用peter newmark关于不同功能语言的翻译论断分析了公司简介的语言功能特点及其翻译原则,并从语用翻译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译文的语用失误问题,运用所提出的原则针对公司简介翻译中出现的语用失误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1、公司简介的语言特点和总体翻译原则

peter newmark(1982)对不同功能语言(expressive, informative, vocative)的翻译进行了分析,列出了这三种功能语言的典型例子,翻译理想风格(‘ideal’style),翻译侧重点(text emphasis),翻译聚焦点(focus),翻译方法(method),翻译单位(unit of translation), 语言形式(type of language), 翻译中意义流失(losses of meaning), 新词新意使用(new words and meanings),应保留的关键词(keywords(retain)),对不常见比喻的处理(usual metaphors),译文相对原文的长度(length in relation to original)。

公司简介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提供公司信息,二是宣传公司,引起注意,呼吁合作。从第一种功能上看,公司简介应使用具信息功能(informative)的语言,尤其是一些科技公司,应使用具有简洁性、逻辑性、紧凑性和客观性特点的科技英语,词汇上会出现大量的专业词汇,语法上则多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被动语态(张虎,2002);而从第二个层面上看,公司简介也会采用一些具呼唤功能(vocative)的语言,如“我们将继续领导操作仪表的潮流并挑战未来!”,“我们将以最上乘的质量、最低廉的价格、最优质的服务同广大客户密切合作,实现双赢,共创辉煌。热诚欢迎您的合作!”,“我们的服务宗旨是顾客第一、品质至上,欢迎各界朋友来厂洽淡、看样、订货。xx欢迎您的加入”,“我们相信,我们的不懈努力终将赢得广大客户的一片赞誉!奠定xx良好的企业品牌基础!最终使xx成为您的最佳服务厂商!”等。从内容上看,公司简介包括1)公司背景,包括如何成立,建立人,公司的历史,内容发展;2)公司服务内容或者产品介绍;3)公司员工和公司的结构介绍;4)公司的顾客群或者范围介绍;5)公司近期内的重大发展介绍;6)合作邀请。前5项多采用信息功能语言,但其中也不乏自我宣传色彩,第6项则都使用呼唤功能语言。在营销传播(marketing communication)意义上,公司简介是一种公关宣传手段(publicity),现代营销的核心是以顾客为中心(customer-centered)(kotler, 2004), 公司简介的读者对象为目标受众(target audience), 因此其语言应充分考虑受众特点,根据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来组织语言。总的来说,结合peter newmark的分析,公司简介翻译时应遵循原则应如下:

理想风格(ideal style):介绍前5项时,客观简练,第6项采用?服性语言,但总体语言应平实,用语应具体,以事实为主;

译文侧重点(text emphasis):目标语(target language),针对目标受众而组织翻译;

翻译聚焦点(focus):读者(reader (2nd person)),以顾客为中心,可用 “you”指代所以可能的受众(potential audience)。

翻译方法(method):功能对等(equivalent-effect),主要陈述事实;

翻译单位(unit of translation):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信息性强的部分以句子为最大单位,不强的部分以语段为最大单位;

语言形式(type of language): 事实型(factual),迎合国外客户喜欢语言平实,客观介绍,注重信息的特点;同时由于公司简介的阅读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人士,作为公关宣传媒介,受众往往是大众,所以语言应尽量简单,有亲和力,接近口语,英语国家公司简介大多有这样的特点;

意义流失或取舍(loss of meaning): 在这点上,应考虑文化差异问题,根据文化差异进行取舍;

新词和新意义的使用(new words and meanings): 一般不采用,避免晦涩;不得以可进行解释。

关键词保留(key words (retain):保留标记词(token words),或加以解释;

对不常见比喻的处理(usual metaphors):考虑到文化差异,应解释或再造(recreation);

译文相对原文的长度(length in relation to original):稍长。

2、公司简介语用失误问题及解决方法

语用失误,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由于说话方式或表达习惯的不同,或者由于一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误解、障碍或冲突,影响交际效果的现象(何自然,1988)。根据英国语言学家thomas观点,语用失误大体上可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即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上或在特定语言环境下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用意而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sociapragmatic failure),即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犯的语用错误,往往涉及到那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说话双方社会地位的差异,人们的相对权利和义务等,与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关(胡文仲,1994)。翻译中的语用语言失误是指违反英语的语言习惯,误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或将母语习惯表达套入目的语而造成的语用失误。社会语用失误是因文化差异在交际中不了解目的语所处的文化背景而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失误。这两类语用失误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由于语境不同,双方各自的话语意图和对对方话语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因而某一不合适的话语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是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是社会语用方面的失误(何自然,1997) 。无论是哪种语用失误,在翻译时都应尽力避免。

结合语用学和翻译二者的语用翻译理论是近十多年来才出现的一种翻译新论。语用翻译理论用于处理翻译中的语用问题,是一种等效翻译观,它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会语用等效的问题。语用语言等效就是用译文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原文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社会语用等效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去考察语言的使用。语用翻译的目的就是力求把原文的语用用意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效果。语用翻译注重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用意和目的语与源语的语用等效。在翻译中如果没能实现语用上的等效,就是出现了语用失误。

将上述翻译原则用于“公司简介”英译中可避免和修正语用失误。“公司简介”常见语用失误和处理方法如下:

2.1 语用语言失误

(1) 片面字面意义的翻译,忽视暗含意义。词语的语用用意,即言词的意向,它是词语在实际运用时所蕴含的意义,它与词语的语境密切相关。它包括暗含(implicit) 的言外之意和明说的(explicit) 的字面用意;由于字面用意表达的往往不是原作的真正用意,翻译时根据语境辨认词语的暗含用意十分重要。例如: “我公司专门生产腰包”被译为 our company is specialized in producing body bags. “body bag” 在英语中意为“遗体袋”,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与身体(body) 有关的包,这样翻译完全是贻笑大方,“腰包”其实就是简单的“waist pack”或“wallets/ purses”,根据公司具体市场产品决定。汉语中的“拳头产品”喻指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好的销路,并成为知名品牌,但英语中对应的词“fist”只是握住拳头,并没有打出去的动作和力量(丁衡祁,2000) ,译为“fist product”就没有传达出中文中隐含的语用用意,而造成了语用失误。要传达出该词的语用用意,可译为“knockout product/ hard punch product/ product with a competitive edge”。

针对该问题,译文侧重点(text emphasis)应以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为准,针对目标受众而组织翻译;在翻译聚焦点(focus),以:读者(reader (2nd person))即以顾客为中心,翻译出地道准确的英文。

(2) 译文违反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这类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在于不懂得在特定的情景中,英语有相应的习惯表达方式,因而在翻译中不恰当地采用某种表达方式,或误用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结果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和用意,甚至引起误解。例如: “一次性筷子”被译成“one time chopstick”,其实,这里的“一次性”是指用完之后就不在使用的意思。因此,它的正确译文应是“disposable”而非“one time”。这一点也应遵循译文侧重点和翻译聚焦点原则。

(3) 套用汉语语篇结构和表达方式。这类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在于忽视英汉语篇结构和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将汉语的语篇结构和表达方式迁移到英语中。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用规则差异极大,有的甚至相悖,结果译文在表达方式和语篇结构上都不被英语读者理解和接受,造成语用失误。 在语篇特征上,中英公司简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文公司简介的文体趋于夸张,常用笼统、抽象的套话,相比之下,英文公司简介文体平实,用语具体,重在提供信息。如果把中文的语篇结构直接照搬到英语中,英文读者看了会觉得译文文体累赘,意思重复,甚至对其中夸张、溢美之辞产生反感,导致语用失误。比如,“改革春风唤醒神州大地,我公司在总经理的英明领导下,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畏强难,不惧艰辛,正努力开创本行业新局面”, “先进的生产设备,独特的开发力量和完美的售后服务使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 “我们的任务就是以最佳品质,最优服务,最低价格为您带来最高价值”等。这种典型的中文语言在语篇结构、表达方式、思维习惯与英文截然不同,在国外客户眼中并无实在意义,他们关注的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泛的“最佳品质,最优服务,最低价格“,英语中类似材料常采用直奔主题,用具体数据说明问题。这种文章如果逐字直译,势必让英文读者不知所云。

翻译此类材料之前,应对原文进行删减、重组或改写等处理,注重传达原文的信息和语用意图。例如,翻译时,对中文堆积词藻的语篇进行加工。在翻译理想风格上,考虑使用平实的语言;同时也遵循以上所述译文侧重点和翻译聚焦点原则;在翻译单位上,采用大单位翻译,最大单位为语段,进行删减;语言应尽量事实化,可允许意义缺失,对不常见比喻,可予以删减或转化。

2.2 社会语用失误

(1) 译文中的文化缺省,造成语用失误。公司简介中往往涉及一些汉文化中所特有的机构名称、政治术语、历史事件、典故、奖项名称等。这些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中文读者来说是共享的,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对英文读者来说,却是非明示不可的。如果对这些内容不加解释地译为英文,就形成了译文中的文化缺省。由于英文读者认知语境中不存在相关的文化图式,在认知推理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语境效果,造成理解失败。例如:“邓小平南下讲话,” “双优企业”“实行三包”等,翻译时必须作简要说明。又如“解放前”译为“before liberation”后要加括号说明( before 1949) ,以便使译文明白易懂。

对这种情况,翻译时应遵循newmark 关于新词新意、关键词保留原则,加以进一步解释,对必要关键词可予以保留。

(2) 忽视中英文化、价值观念差异或冲突导致语用失误。例如:“以外资企业为龙头”译为“with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s the dragon head”。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西方人心目中“dragon”是个令人生畏的怪兽,形象凶恶,与汉文化中龙的形象相冲突;二是外国人不知道耍龙灯是怎么回事,当然也就无法知龙头的作用(丁衡祁,2002) 。翻译时采用英文读者所熟知的火车头和旗舰作比喻的归化译法,译为“with foreign trade firms as the locomotive”或“flagship”,那么译文对读者来说就变得明白易懂了。在许多公司简介的译文中,原封不动地照搬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罗列一大堆荣誉证明,对中国的消费者极具说服力,因为它们意味着高质量和可靠信誉,但这种现象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威崇拜观念在语言中的体现,如把这种观念移到译文中,却毫无意义。因为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欧美文化中,人们讲求实用精神,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对所列举的证书和荣誉不屑一顾。这样由于两种文化中价值观念的差异,原文在中文读者中能达到的语用效果则可能在译文读者中达不到,这样的译文就产生了语用失误。

这里应遵循“意义流失”原则,可将其归纳,用更简洁和具体的数据来表达;或遵循“不常见比喻处理”原则,采用解释性译法填补文化缺省,用归化译法解决文化冲突对于文化缺省造成的理解障碍, 可通过在译文中增加解释说明, 帮助读者理解。

参考文献:

[1] 徐芳芳,徐鑫.“公司简介”英译的分析与探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

[2 ] 张虎. 科技英语的特点[j ] . 辽宁师专学报,2002 , (2) .

[3] 刘萍, 沙红芳. 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中的语用失误[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总46 期) 2002 (4) :113~116

[4]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6] 丁衡祁. 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翻译,2002, (4)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古英语 形成 特点

纵观历史,英语是一系列的民族迁徙和民族征服、融合的产物。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当中的日耳曼语支。印欧语系是全世界最大的语系之一,属于这个语系的语言地理分布最广,说这些语言的人数最多。那英语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学者们通常把英语的历史分三个时期:①古英语(Old English,OE)时期――公元445年至1100年;②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ME)时期――公元1100年至1500年;③现代英语(Modern Engish,ModE)时期――公元1500年至当前,现代英语时期又细分为:a)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 English)时期――公元1500年至1700年,b)后期现代英语(Late Modern English)时期――公元1700年至今。

一、古英语(Old English)

大约公元五世纪中叶,三个日耳曼部族: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ries)侵入英国。历史上称为盎格鲁撒克逊征服(the Anglo-saxon conquest)。这些侵略者带来了各自的方言,这些方言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古英语(Old English)。到了公元六世纪末叶,英国原先的居民――凯尔特人(Celts)或被杀戮,或被赶入山区,或沦为奴隶。入侵者成为英国的主人,古英语或称盎格鲁撒克逊语(Anglo-saxon)成为英国的语言,凯尔特语只出现在某些英国地名中,进入英语词汇的凯尔特语为数极少。因此,我们可以说,随着盎格鲁撒克逊人对英国的征服,才真正诞生了英语。

古英语时期共有四种主要方言:①诺森里亚方言――洪伯河以北的方言;②梅尔西亚方言――界乎洪伯河与泰晤士河之间的英国中部地区的方言;③肯特方言――居住在英国东南部地区的朱特人的方言;④西撒克逊方言――泰晤士河以南的方言。诺森伯里亚和梅尔西亚这两种方言又合称盎格里亚(Anglian)方言,即盎格鲁人居住的地区的方言,早期古英语文学作品是用诺森伯里亚方言创作的。例如,史诗《贝奥吾夫》(Beowulf)。由于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侵入,英国的文化中心由诺森伯里亚移到海尔西亚,到了公元九世纪,又迁至西撒克逊地区的首府威赛克斯(Wessex)。西撤克逊国王艾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一方面武力抵抗丹麦人的侵略,另一方面大力提昌文艺和教育,亲自组织并参与外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的翻译(主要是把拉丁语泽成古英语),以及本国文学的抄写和校订工作,古英语诗歌作品,通过西撒克逊抄写者的努力,才得以保存下来。这些活动促进了英国文化特别是语言文字的发展。

古英语的词汇不同于现代英语的词汇,大多数的古英语词都是西日耳曼语的固有词,古英语词汇中也有一些从其它语言借来的词:如,从拉丁语借来的词:cheese(

二、中古英语(Middle English)

大约在公元1100年和1500年之间,英语的结构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古英语逐渐变化成中古英语。北部方言较南部方言变化要早,速度更快,于是在公元1100年以前北部方言已明显地具备中古英语的特点,而南部方言直到公元1150年时期仍基本上保留着古英语的面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丹麦人的统治和后来诺曼人的征服,结果完全了英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在这个动荡的时期,语言不受社会制度的严格约束,比较自由地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也加速了语言的变化。在中古英语时期晚期,英语的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元音的大变化(the Great Vowel Shift),例如,古英语中ded变成现代英语deed;元音a,o,u和e在非重读音节中的变化(如古英语中nama变为现代英语中name)等。到了乔叟(Chaucer)时代,英语已经成功地替代法语和拉丁语,成为人们的书写语言,英国民族标准语开始形成,英语有了比较稳定的文学形式。这个时期的英语就和古英语大不相同了。

词汇方面的变化:古英语的词汇约有五万到六万个词,法语大量进入英语词汇中。例如:reign(

在中古英语时期,由于通过拉丁文译本把《圣经》(the Bible)译成中古英语,于是拉丁语词继续进入英语词汇中,结果使英语特别富于同义词(synonyms)。往往有三个同义词表达同一个概念。三个词当中,一个来自古英语。一个来自法语,一个来自拉丁语。如:fire(

在中古英语时期,伦敦方言逐渐成为英语的民族标准语言和标准文学语言。这主要归功于乔叟(Chaucer)、威克里夫(Wickliffe)、马罗里(Mallory)等几位作家用英语来进行创作这一行动,加之卡克斯顿(Caxton)于公元1476年把印刷术传入英国,促进了英语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L.Ben Crane Edward Yeager and Randal L.Whicman.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2]Joseph H.Fried.An l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

[3]Margaret U.Bryant.The English Language.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公示语 示意功能 英译研究

建设国际化的城市,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需要有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随处可见的公示语对中国走出国门、迈向世界产生很大的作用。作为大型城市、旅游目的地的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恰当翻译的公示语将为每一位来自异国他乡的旅游者提供悉心关照。

公示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公共设施、公共交通、旅游景点、旅游服务、涉外机构、公共机构、商业设施、卫生设施、文化设施、宗教会所等等,另外还包括一些具有公示意义的职务、职称。公示语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具有规范、调节、制约、信息等功能的公共场所公示用语,更多的是企业、地区、媒

体、产品、服务、活动等的标语、告示或广告语。

一、公示语语体特点

作为实现特定交际目的的实用文体,公示语具有独特的语体特点。把握英文公示语语体特点对实现公示语译文的交际目的和语用功能十分必要。英文公示语的语体特点主要表现在:

1. 语言简洁,措辞精确。国际通用公示语仅使用实词、关键词、核心词汇,只要不影响特定功能的表达,常省略冠词、代词、助动词等等。

2. 运用祈使句。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公示语大量采用简洁扼要的祈使句。如: Keep Off the Grass (芳草依依 足下留情),Don’t Play with Water(水深危险 请勿戏水)等。

3. 使用词组、短语,结构简单,组合多样。如:Wet floor(小心滑倒),等。

4. 使用缩略语。言简意赅。清晰无误。如WC(厕所),P(停车场)等。

5. 文字与图标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如图,三角中的闪电传递出强烈的禁止语气,与文字“Danger! Electricity!”的语用功能吻合。如:

6. 现在时态的应用。公示语给予所处特定区域范围的公众以现实行为的指示、提示、限制、强制,为此其时态应用仅限于现在时。如:保持干燥Keep Dry、

公交优先Give Way to Buses、系好安全带Fasten Your Seat Belt、小心障碍Beware Obstruction等。

7. 规范性和标准性语汇。由于公示语在公众和旅游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任何歧义、误解都会导致不良后果。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英语公示语是多年实际使用形成的规范和标准表达,或是约定俗成的语汇。如:双向行驶Two Way、小心玻璃Glass、旅游者服务中心Visitor Center、存包处Baggage Depository。

二、公示语及其功能分类

1. 指示性公示语。指示性公示语体现的是周到的信息服务,没有任何限制、强制意义。因此语言应用也不一定要求公众去采取何种行动,其功能在于指示服务内容。如:问询服务Information、售票处Ticket Office等。

2. 提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没有任何特指意义,仅起提示作用,但用途广泛。如:小心滑倒Wet Floor,有电危险Danger! Electricity等。

3. 限制性公示语。限制性公示语对相关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约束要求,语言应用直截了当,但不应使人感到强硬、粗暴、无理。如:禁止攀爬Climbing is prohibited等。

4. 强制性公示语。强制性公示语要求相关公众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任何行动,语言应用直白、强硬、没有商量余地。如:严禁吸烟No Smoking、禁止驶入No Entry、请勿接近Keep Out等。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语用学 公示语 翻译 语用失误 语用等效

公示语是一种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体,规范、详尽的公示语可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映射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审美观点和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公示语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商店的招牌、指示牌、告示语、营业场所的说明文字、旅游景点的介绍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很多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都需要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因此,很多城市的公示语都在逐步双语化。本文拟从语用翻译角度分析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并提出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策略。

一、语用翻译观

语用翻译是一种新的翻译理论。语用的翻译观可以说是等效翻译(何自然,1977),它可以从语用语言学和社交语用学两个方面分别研究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所谓语用语言等效,指的是在了解原作的语言信息的明示意义(explicit meaning)和暗含意义(implicit meaning)的基础上将它们复制到译作中,即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用译文中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如Close the door,wouldn’t you?形式上是一个否定的问句,但在功能上,这句话却表示“礼貌的请求”。“社交语用等效,则指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服务的等效翻译”。在公示语汉英翻译这种语际交际中,要求译者不仅熟悉汉英公示语在结构和表达上的异同,而且熟悉公示语在英汉语言中的使用特征和社会文化规范,这样才能正确了解原文的信息意图,并在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与认知期待的条件下,把原文的信息意图准确地通过译文传递出来。

二、汉英公示语的基本特点

汉英公示语功能相似,提供的都是一种信息服务,在实际应用中都具有突出的说明性、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等五种示意功能。这为公示语的等效翻译提供了基础。汉英两种语言的公示语都具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形式简单的特点。但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言结构体系,汉英公示语也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汉语重意合,往往多考虑表意是否得当。汉语公示语多使用祈使句,如:“严禁烟火”“请勿随地吐痰”。而英语重形合,既考虑语义,又顾及形式上的呼应。从礼貌和得体性考虑,英语公示语并不广泛运用祈使句,而较多采用物称表达法和陈述方式,语气较为委婉、间接。如: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THIS IS A SMOKE FREE FACILITY。

三、公示语的语用特征

语用学研究如何在恰当的环境中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形成成功的交际。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公示语具有鲜明的语用特点。

(一)公示语的语用环境

公示语是常见于公共场所的特殊文体,作为应用性很强的语言,公示语在很多情况下都要受到语境制约,根据具体语境选取规范和标准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就是公示语英译的基本要求。如“注意安全”,根据危险的不同指数可以在不同环境有不同的翻译,从caution,warning,到danger,语境决定了该公示语侧重的不同含义。

(二)公示语的公众性

公示语是面对公众的告示、警示、提示等与公众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公示语的目的决定了其服务公众的性质。同时公示语并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其规范使用不仅要考虑语言内部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简洁通俗,还必须考虑语言以外的相关社会文化因素,尤其在具体场合的社会人际功能,因为公示语用于不同的社会场合,不同的社会民众和受众决定了公示语的不同措辞。比如“不要抽烟”,如果放置油库通常是比较强硬的“No Smoking!”,如果在会场,就可能是较委婉的”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

(三)公示语的语言经济性

人类交际和表达的需要促使人类创造新的、复杂的、具有特定功能的语言单位;而人的惰性则要求在言语过程中尽量减少力量的耗损,采用熟悉、省力、多功能的表达方式。这两种力量处于平衡状态。经济原则要求语言的推导和表达者要满足“省力”条件。公示语在语用上基本遵循经济原则,具体表现在字数较少,甚至可以只有一个字。比如营业场所的“open”(营业),比如“caution:wet floor”。总之,公示语的语言特点是字义浅显、文字简约、准确恰当,符合人们交际的需要,省时省力,清楚明白。

四、英译公示语的语用失误

鉴于汉英公示语的上述特征,笔者认为语用等效适用于公示语翻译的原则。但在公示语的实际翻译过程中,由于没有正确把握语用等效的原则,出现了信息偏差、信息错误和信息交际障碍,即语用失误,包含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一)英译公示语的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失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汉语公示语在英译时经常出现语用失误问题。

1.逐字翻译造成的语用失误

电报式的逐字对译,看似语言形式对等,却常常错误百出,导致语用失误。某长途客运站的“售票厅”下面的英文为“Sell the ticket hall”,此译文太生硬,语法也不对,正确的译法为“Ticket Lobby”、“Booking Hall”或“Ticket Office”。某高校一“教师休息室”被译成“Teacher s’ Rest room”。“Rest room”不是“休息室”而是“公共厕所”的意思,“Rest room”在这是误用,曾导致误解。经提出后,此处已改为正确的译法“Teacher s’Lounge”。某大商场的“结账”被逐字译为“Settle Account”,此处“结账”实为“收银台”,可译为“Cashier”。某风景点的“请勿乱扔垃圾”告示下的英文为“Forbidding Leaving Rubbish”。此处可借用英文告示的表达法“No Littering”,简洁、明了。

2.词汇内涵不对称导致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简单的中英词汇对号入座就会出现语用失误。比如在北京一个公共旅游景点曾经出现的警示牌“当心滑跌”译为“Don’t fall down.”译文从语言本身来看未违反祈使句及搭配时态等语法规则,但是译者将原文简单地进行直译,忽视了此句警示语语境内涵是提醒公众注意潜在的危险,所以符合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的常用译法是“Caution Wet Floor”“Caution Slipper Surface”等。

3.忽视语境造成的语用失误

为求公示语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必须注意汉语公示语的“语用用意”(pragmatic force),注意弄清原文在语境中的含义。武汉著名风景点黄鹤楼内一告示牌“注意安全”被译成了“Notice Safety”,有的地方被译成“Be Careful”。殊不知,在“注意安全”的翻译中一般要强调存在哪些“危险”因素,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翻译,这样才能把原公示语的明示意义和暗含意义都翻译出来,达到语用等效的目的。“注意安全”有时需要用“caution”,有时需要用“warning”,局势严重时,还可用“Danger”。网上提供了一些例子:在施工工地有人高空作业,需要提示其他人“注意安全”,可以说:“Caution Men Working Overhead”。一些人喜欢在自然水域游泳,但不是所有的水域都是安全的,为此“注意安全”具体可以是“Warning Hazardous Area”。北京一些人喜欢冬季在北海、什刹海的冰面滑冰。入冬和冬末的冰面都很薄,不适合滑冰,“注意安全”应为“Danger Thin Ice”。

(二)英译公示语的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双方文化背景不同而引起的社交准则差异所造成的失误。

1.缺乏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了解引起的社交语用失误

某旅馆房间告示“保管好私人物品”被译为“Take care of your private parts.”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在酒店看到这样的翻译时非常惊讶。因为private parts在英语中通常指人的身体某部分。正确译法应该是“Take care of your personal belongs.”再比如“老年人优先候车”被译为“Old people waiting and getting on first”,也是由于对西方文化的匮乏,在西方,老年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倚老卖老”,他们不希望被别人看做老而无用,需要别人照顾,因此,英语中总是以委婉语称呼他们(senior citizens),所以正确的译法是“Senior citizens first.”又如,“文明小区”有时被译为“civilized quarter”,殊不知,在英语中civilized对应的是savage\uncivilized,这样会让外国人看了心里犯嘀咕“难道中国现在还有野蛮人?”因此可改用model quarter很好地规避这一点。

2.对中国特有事物缺乏了解引起的社交语用失误

公示语中一些中国特有的事物由于在西方没有对应的事物或表达法,一些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英语人士缺少一个与我们共有的语用前提。对这部分内容如果翻译不当,即使翻译的语言形式正确,也可能引起信息传递方面的障碍,导致语用失误。如:我们提倡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曾被译为“five stresses,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英语人士对我们竟然提倡“四个美人和三个情人”大为吃惊,后改译为“five stresses,four points of beauty and three aspects of love”,并附加注释:“stress on decorum,manners,hygiene,discipline and morals;beauty of the mind,language,behavior and the environment;love of the motherland,socialism and the Communist Party”。这样的表达尽管啰唆,但不至于引起语用失误。

五、英译公示语的语用翻译策略

通过对以上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公示语汉译英时出现的语用失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语法错误是出现在语言层面上的,易发现,人们意识到后可容忍并继续猜测理解。语用层面的失误在语言上看似正确,人们通过正确的语言形式接受它所传达的语义,不知道说话人本意并不在此,自然就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结果造成语用失效。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探讨、对比汉英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和语言风格,做好语用等效翻译。

(一)借译

汉英公示语都是在公共场合中为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汉英两种文化中必定有使用场合相同且功能也相同的公示语,对这类公示语的翻译,我们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策略,套用母语的现成说法,既省时又省力又符合译入语读者习惯。如:上面提到的“小心地滑”,可直接借用国外在相同语境中所使用的表达法:

CAUTION SLIPPERY WHEN WET CAUTION WATCH YOUR STEP,FLOOR MAY BE SLIPPERY AT TIMES CAUTION WET FLOOR。

有些城市大多数公共汽车上实行无人售票,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前门、后门上分别标上英文“Up”和“Down”表示中文的“上车”和“下车”。而“Up”和“Down”含义为“向上”和“向下”,指物体放置的状态。此处可用“In”和“Out”表示“进(上)、出(下),也可用外国的说法“Please enter via front door”(前门上车)及“Please exit via rear door”(后门下车)。

(二)试译

对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在暂时无法找到对应译法的情况下,可根据语用对等的原则,结合此公示语的实际功能选择适宜的语言形式进行试译,然后在部分海外游客或来华工作的外国人士中进行检验。既确认其语言形式正确且准确地表达出了原公示语的信息,又符合英语社会的规范,再进行广泛推广。

(三)意译

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内容不仅要译而且要译得好、译得美,以期达到传播和交流的目的,应多用音译,少用拼音。如“月色江声亭”可译为“the hall for enjoying moonlight and rumbling water.”

(四)定译

一些公示语已有约定俗成的译法,为公众所接受,成为定译。如有改动,会造成一定的混乱,不如采用众所周知的译法。如“国泰影院”一直译为Cathay Theatre,不必另译Guotai Cinema.孙中山译为Sun Yat-sen,不必说Sun Zhongshan,游船码头是Cruise Terminal。

(五)不译

明显具有中国本土意义的汉语公示语没有必要翻译。一些带有号召性的宣传标语只是写给中国人看的,译为英文会让外国人以为是政府给他们提要求,所以没有必要译出。如“讲正气,树新风”等。为防止中国人陋习的公示语如“禁止乱刻乱画”“严禁”等。若翻译了,则只会有损国人的形象,也没必要译出。

总之,根据语用翻译理论,翻译公示语就是译意。这个“意”是指原公示语的意图。在原文和译文之间,首先要进行语用对比。当译文与原文相对应时,我们可以直接引用外国的公示语。当两者因文化差异而出现不能通达时,译文可考虑更换形象,甚至放弃形象,只求译意。公示语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关系重大,因此,我们翻译时应该在语用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字斟句酌,以期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何兆熊,俞东明.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6).

[6]宋红波,耿殿磊.公示语的语用翻译[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04-206.

[7]文兰芳.语用学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10):64-68.

[8]叶苗.关于“语用学翻译”的思考[J].中国翻译,1998,(5):10-12.

[9]于秋,黄小明.汉语公示语英译的请用失误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3):131-135.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示语 借用 交际翻译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投资、工作或学习。为了给他们提供生活和工作上的便利,有必要在公共场所设置中英双语公示语标志。本文将根据英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探讨公示语英译的几种翻译方法。

一、借用

公示语是一种实用语言,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英美国家公示语发展比较成熟,一些公示语的表达已约定俗成。因此在翻译相同场合和语境下的公示语的时候,可以直接借用。

1.“当心、小心”这类警示语在英语国家已有通用的说法,常用 “mind” 或 “watch”表示,翻译时可以借用,如:“小心脚下”(Watch/Mind Your Step),“小心碰头”( Watch/Mind Your Head ) , “小心行人” ( Watch For Pedestrians)。如果警示程度较高,可以借用“caution”一词,如:“小心:地面不平”(Caution Uneven Surfaces),“小心:此门向外开启”(Caution Door Opens Outward),“注意:前方自行车道”(Caution Cycle Route Ahead)。在特别危险的场合,可以借用“danger”、“warning”来警告公众注意安全,如:“注意:前方施工车辆缓行”(Warning Construction Ahead Delays Possible),“当心火灾”(Danger Fire Risk),“危险!电池充电”(Danger Battery Charging)。

2.英语公示语用大量名词、介词短语来提供信息,翻译时可以借用,如: “送货上门”(Delivery to Your Door),“火险报警”(Fire Alarm) ,“救急车辆通道”(Emergency Vehicle Access)。

3.英语公示语常用“Only”来表限制功能,翻译时可以借用,如:“居民停车场”(Parking for Residents Only),“仅限工地用车”(Construction Vehicles Only), “闲人免进”(Staff Only)。

4.英语公示语常用“No + V-ing/短语”或“Do not + V.”禁止公众做出某种行为。英译时也可以借用,如:“禁止掉头”(No U-Turns),“谢绝参观”(No Visitors Allowed),“禁止进入”(Do Not Enter),“勿用水浇灭”(Do Not Extinguish With Water)。

二、省译

公示语是公开和直接面对公众的一种应用文体,语言简洁是其最大特点。因此对于不重要的信息可以进行省译。

1. 禁止停放自行车,丢失后果自负 No Bicycle Parking

这是一条强制性公示语,要求公众不得进行某种行为。原文“丢失后果自负”是用来增强警示效果的,可以省略不译。

2. 文明乘车,请自觉排队进站 Queue Up

这条公示语是规劝公众排队上车不要插队。“文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是礼貌用语。该句重点在“排队”二字,因此可以省译为“ Queue Up”。

3. 地铁出口 Exit

这是一条指示性公示语。由于这个公示语是设置在地铁站内的,翻译时“地铁”二字就是多余的,可以省略不译。

4. 夜间有事,请按此铃 Night Bell

这条公示语强调的不是公众夜里有什么事情而是该怎么做。因此,如果将“有事”翻译出来反而冗长嗦,省略不译反而更好。

三、交际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公示语也不例外。富含中国文化的公示语在英语中可能没有对应词可以借用。因此只有根据英语公示语的语言特点进行交际翻译。

1.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 Flush after Use

该公示语是提醒公众上完厕所后要冲洗。原文表达委婉形象,很具中国特色。而英语公示语讲究简洁、直接,译出其交际意义即可。

2. 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No Driving after Drinking

这则公示语的主要功能是禁止酒后驾驶。原文用“亲人两行泪”来增强警示效果。翻译时只需译出警示信息以达到交际目的即可。

3. 请以温柔相随,不可步步紧逼 Keep Distance

这一公示语是提示后方车辆注意保持车距以免追尾。原文用词虽礼貌、婉约却也起到了很好的规劝效果。翻译时不必全部译出,传达出其交际功能意义即可。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公共标识语 英译 文化融入

一、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程度逐渐增高,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最主要的通用语言之一,也受到更多的重视与使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都有了长足发展,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APEC等国际化大型经济文化活动之后,中国又将迎来冬奥会这一体育盛会,这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在频繁的国际交流中,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速;同时,二三线城市逐步加入到这个进程中,因此双语公共标识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对于一线城市公共英文标识语的准确规范,二三线城市的标识语英译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最近几年,对公共标识语的英译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方面,比如中式英语、拼写错误、词汇的使用不当、语法错误、内容对等方面,主要从目标人群,即受众的接受角度考虑翻译中的具体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公共标识语翻译中的文化传播问题。和其他文体的翻译一样,公共标识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化,翻译者不仅需要精通两种语言,还要熟悉英汉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因为一种语言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才有其相应的意义。因此,在公共标识语的英译过程中,不仅要从受众角度考虑译文的准确简洁易懂,还要考虑合理加入地方特色文化因素,增强语言的文化感染力。

二、公共标识语的分类及其特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共标识语在英译过程中都适合加入区域文化的特色因素,其翻译的具体原则取决于翻译的具体对象。依据其使用范围及功能的不同,公众常见的公共标识语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交通公示用语、医疗卫生指示语、景点牌示语、招贴用语和商业经营场所公示语。其中,由于其使用目的的明确性和紧迫性,交通公示用语和医疗卫生指示语在英译中需要尽可能中英对等,做到语法规范、词汇简洁、措辞精确。这两部分的英译不能随意加入文化演绎成分,避免造成使用者认知混淆,出现各种意外情况,而其他三类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则有必要视情况融入文化因素。

首先,景点牌示语指旅游景点区域中各种类型的牌示语,包括全景牌示、指示路牌、景区服务牌示及忠告牌示等。此外,景区牌示语还涉及单个景点的具体名称及内容介绍。其主要目的是提供旅游信息及导向服务,同时宣传景区文化,增强特色文化影响力。由于各景点地域不同、宣传定位不同、文化背景各异,在英译过程中翻译者要传递其文化底蕴,理解景观景观的文化内涵,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例如,长沙市岳麓山上有一座爱晚亭,直译就是“The Lovely Evening Pavilion”。但是,它的名字来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因此“晚”指的是晚秋,而不是晚上,显然译为“The Autumn-admiring Pavilion”更合适。

其次,招贴用语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一种实用文体,包括标语、通知、启示和海报等。招贴的主要作用是为公众提供信息,以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招贴用语的特点是语言简练、结构简单、文化特色明显。比如,《甲午风云》是表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电影片名是由中国传统纪年方法天干地支来展现的。对于这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受众的历史文化和接受能力。因此,比较被大众认可的英文翻译为“The Naval Battle of 1894”,即“1894年海战”,直接点明电影中事件的发生时间及内容,让人一目了然。

再次,商业经营场所公示语主要存在于商业经营活动领域,包括外设公示语,即商店招牌,内设公示语,即经营场所内的牌示等。为了突出行业特色、提高吸引力及竞争力,商家在用中文命名时就力求突出行业特色、展现产品特征,有的还展示其历史传承。因此,在翻译成英文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文化内涵的保留及展现,不仅实现其实用功能,还要具有美学特征,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其中公众比较熟悉的就是“全聚德”。2008年8月,全聚德正式公布其英文名称,“QUANJUDE Peking Roast Duck-since 1864”。全聚德三个字拼音的保留,体现了其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历史传承;后面的“Peking Roast Duck”则体现了产品的内容及特色;最后的“-since 1864”指明了其创办时间,强调其历史的悠久。此翻译不仅体现了百年老店的文化内涵,还使受众明确了产品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达到了实用性与文化相结合的目的。

三、公共标识语英译中文化融入的原因

1.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的地理环境及社会发展过程迥异,因此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历史文化,进而二者在语言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的思维比较抽象,更偏重精神感受,语言表述上讲究含蓄隽永,句子以语义的逻辑关系组合,即意合;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比较具体,生活中注重实用,在语言上以直接表述为主,句子结构严谨,即形合。文化差异使中西方对相同的事物或理性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这种差异充分体现在公共标识语的英译上。因此,在英译中要充分考虑两者不同的语言性质和特点,既要尊重目标语言的使用习惯和受众的感受,又要适当融入中国文化的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的沟通和文化的传递,毕竟,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语言才有其相应的意义。

2.中国的地域文化差异

广义的地域文化指的是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它传承至今并依然发挥作用。地域文化会不断变化发展,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大体上可以分为十个地域文化区。地域文化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方言、饮食、民俗、民间信仰及民居,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方言。公共标识语中的很大一部分都与这些内容有关,因此避开地域文化差异,以纯粹的英语进行翻译必然是不可取的。

3.经济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外交流主要体现在经济活动方面,公共标识语的英译处于起步阶段,对英译的要求比较低,因此翻译的质量参差不齐,中式英语与不规范用语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此阶段,公共标识语的英译对中国文化因素的考虑较少,更多的是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直接对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全球化发展,中外交流逐步深入,社会经济文化全面接触,这就对公共标识语英译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标识语在翻译时不仅要语言规范,考虑受众的感受,符合英语使用者的语言习惯,还要体现中外社会文化的差异,展现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四、结语

公共英文标识语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应用文体,它的使用范围广、时间长、频率高、社会影响较大。通过对目前中国城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公共英文标识语的调查与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加强对标识语的翻译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翻译策略、提高标识语的翻译水平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建设中刻不容缓的任务。一个城市的公共标识语的英译水平是这个城市整体实力及开放程度的直接表现之一,翻译是否规范、是否得体是这个城市文化素质高低的体现。而且,鉴于公共标识语英译中存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的地域文化差异及社会经济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公共标识语英译中融入特色文化已经成为必然。城市标识语所承载的文化传播,不仅体现的是本民族间的文化影响,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文化传递与交流。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公共标识语的英译一定要更加规范,更加融入文化特色,这样才更能体现出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的风采,提升中国城市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李俊梅,刘剑钊.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翻译[J].才智,2010(29).

[2]郭颖杰.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初探[J].科学与财富,2012(9).

[3]杨永林,丁韬,张彩霞.双语公共标识文本的跨文化研究――来自北京地区的报告[J].外语研究,2008(1).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语用学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语言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是20世纪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文学作品受到了读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于海明威的文学作品,目前更多的是针对其“冰山原则”、“硬汉形象”和“战争死亡主题”进行研究,也有少量对文学作品中语言特点的研究,但侧重点一直放在了小说语言的隐喻、修辞和措辞上,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对小说语言研究的则比较少。本文将在社会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对作者高超的文学创作艺术进行赏析。

一、有关社会语言学理论的总体概述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莱斯曾经提出对语言研究的合作原则,即语言的数量原则、语言的质量原则、语言的关系原则和语言的关联原则。语言中的合作语言是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交谈的双方都应该遵守。语言的使用还具有很大的个人特点,不同性别所选择使用的语言有着鲜明的性别差异和词汇差异,从侧面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语言的使用还应该遵循礼貌原则,其中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策略准则、慷慨准则、称赞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二、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特点的总体概述

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由海明威于1938年完成,小说主要围绕着才华横溢的作家哈利展开:哈利为了体验一种与城市的安逸、懒散和颓废不同的生活,决定和妻子海伦一块去非洲狩猎,希望可以在原始的大自然中找回在都市中迷失的自我和创作的灵感。不幸的是,哈利的左腿感染了坏疽,加上汽车抛锚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哈利的病情日益加重,最终被困在床上动弹不得。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哈利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百感交集,最后在绝望中死去。

对于这部小说,已经有很多人从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海明威的冰山写作原则,小说的叙事手法和文体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整体上讲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主要是由小说的故事背景,弥留之际哈利的内心独白和人物的对话构成,作者用了众多的人物语言对话来进行形象地塑造,这些对话的篇幅占了整部小说的三分之一,在对男女主人公形象进行塑造的时候,作者使用了大约159段的对话,其中只有4段是男主人公和仆人之间的对话,剩余的全部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这些对话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男女主人公使用的语言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以此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甚至是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社会语用学视角下对《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语言特点的赏析

语言学家认为男女在语言的使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性在语言的表达上经常避免使用一些情感表达强烈的句式,倾向于使用表示不确定的词语。男女语言特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选择和语用的策略上,其中语用的策略主要包括语言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一)词汇层面上对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语言的赏析

女性语言和男性语言相比较,显示出更多的含糊不定,优柔寡断的特点,所以在句子表达中更多会使用可能、也许、大概、应该和表示礼貌的“请”等,而男性则很少使用这样的词语,因为男性感觉这样的词语有损他们的自信心和果断性,这些词语在小说中海伦的语言中有明显的体现,如下:

(1)海伦:“请告诉我应该为您做点什么?是一些我可以做到的事情。”

哈利:“你可以把这条腿卸了,那样我会怀疑它可能不会再听使唤……”

海伦:“请不要那样说。我可以读书给您听吗?”

哈利:“读什么啊?”

上面节选的四句对话只是男女主人公一次对话中的一小部分。在短短的几句对话中,女主人公海伦就使用了“应该”和“请不要”的情态动词,还使用了多次“请”,而男主人公哈利的话语中却使用了一个表示一级肯定的情态动词“可以”,这就说明了女主人公海伦说话的时候非常委婉,而男主人公的语气就显得比较果断和强硬。在海伦的话语中使用的多个情态动词则说明了他对自己丈夫的关爱和体贴,而哈利这样的说话方式则是在他临死之时,对自己人生未尽之事和创作没有完成的懊恼心理的一种真实反映。

(二)语用视角下对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语言的赏析

男女社交语言的差异不仅在词汇上有着差异,更多的在语用策略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日常的交际中,我们会发现对于他人的问题,我们都不会采用直接的方式进行回答,而是使用一种比较间接、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观点,从而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因此也就有了会话含义。下面我们就在语言的会话原则和礼貌原则指导下对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语言进行赏析。

首先是语言的合作原则,其中涉及到了我们上面所说的语言的数量原则、语言的质量原则、语言的关系原则和语言的关联原则。从合作原则来看,女性的遵循情况明显要好于男性,如下:

(2)海伦:“您现在是否可以吃饭了?”他看了下她身后整理桌子的仆人和正在吃饭的孩子。

哈利:“我想要写作。”

海伦:“您应该喝点汤,这样您的身子才会好得快一点。”

哈利:“今晚我就要死了!我还需要身子好点干嘛?有什么用啊!”

从上面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哈利被问到是否可以吃饭的时候,哈利并没有进行正面的回答是吃或者是不吃,而是告诉海伦他想写作。当海伦建议哈利应该喝点汤进行滋补的时候,哈利仍旧没有回答喝汤还是不喝汤,而是说他今晚要死去了。如果按照语言会话的合作原则,哈利不但没有遵循其中的关系原则,对海伦各种建议的拒绝也违背了其中的关联原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性语言的强势特点。

其次我们从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来对人物的对话进行分析,两性的语言特点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讲,女性的语言要比男性的语言显得更有礼貌,女性语言的表达相对来说会更加间接和委婉,这也就显得女性更加有礼貌,而男性的语言则要逊色得多,这一点在男主人公哈利的语言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下面我们主要用礼貌原则下的赞扬原则和赞同原则对两个人的对话进行分析,如下:

(3)哈利:“我们过去在巴黎的时候住在哪?”现在在非洲的时候问坐在他椅子旁边的这个女人。

海伦:“在钟楼。你知道的!”

哈利:“我怎么会知道啊?”

海伦:“那是我们过去经常待的地方啊!”

哈利:“不,并不经常!”

(4)哈利:“你知道有一样东西我从没有丢失过,那就是我的好奇心!”他对她说道。

海伦:“你已经失去了一切!你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完美的男人!”

哈利:“上帝啊,看看这女人知道多少啊?那是什么?是你的直觉吗?”

上面我们所节选的两段对话就将男女之间在礼貌上的差异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3)的对话中,当海伦回答在钟楼这个地方的时候,认为哈利也是非常熟悉这个地方的;但哈利并没有同意海伦的说法,并且说:“我怎么会知道啊?”然后海伦解释那是他们过去经常生活的地方,可哈利却回答并不是很经常。从这样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哈利是知道海伦说的那个地方的,只是故意不同意海伦的答案,有意在违背礼貌原则中的赞同准则。在(4)的对话中,哈利一再违背赞扬的原则和谦逊的原则,而海伦还试图遵守。在第一句话中,哈利对海伦讲到:“你知道有一样东西我从没有丢失过,那就是我的好奇心!”从表面上看哈利遵循了谦逊的原则,实际上却是哈利在对自己一生进行回忆后内心充满了遗憾和悔恨的真实写照;而海伦却赞扬他是这一辈子自己见过的最完美的男人。在第二句中,哈利讥讽海伦:“上帝啊,看看这女人知道多少啊?”暗含的意思就是男人才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这些话语体现了男性的自以为是和傲慢,同时也是对谦逊原则和赞扬原则的违背,而女性则是很好地遵守了这一原则。

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主要写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哈利在自己的人生弥留之际对于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特别是写作――遗憾和悔恨的心理,所以在和女主人公海伦进行对话的时候表现出不愿意合作和不礼貌的特点。虽然海伦也是一位新女性,但她理解和关心自己的丈夫,在语言对话的时候更多表现出礼貌和合作的特点,以及对丈夫的赞扬。

四、结语

我们利用社会语用学视角下言语交际中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和不同性别语言特点的理论对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男女主人公对话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于男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男女不同性别的语言运用的新观点也为我们对文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让我们领略到了作者海明威高超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周玲.净化与救赎――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主题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吕文斌,王守义.美国文学选读(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

[3]陈红.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叙事视角和文体风格[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4).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13篇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越来越走向国际化。英语随之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来到中国参观、旅游、学习、工作。标有汉语和英语的公示语也随处可见。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双语或多语的公示语比比皆是。公示语翻译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直到21世纪后,公示语翻译才成为翻译界的热点[1]。但公示语的翻译不尽如人意,某些情况下甚至闹出笑话,没有真正起到警示、提示的作用。即使是在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也是无法避免。这样的现状与我国日益国际化的发展态势很不相符。本文对公示语英文翻译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展开探讨。

2.公示语英文翻译的特点

“公示语”指的是示意于公众的语言,也可以称之为“标示语”、“标牌语”、“告示语”等等。公示语是语言的重要部分,有独特的交际功能。公示语向公众传达的意图主要有:提示、警告、提醒等。公示语应用范围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道路交通、商业广告、休闲场所还是旅游胜地,公示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示语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还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公示语是人类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有自己的独特特征。公示语不像小说诗歌那样,可以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也不同于科技说明,带给人们大量新信息。公示语的主要目的在于让人们在接受信息的前提下,按照公示语所要求的去采取行动,引导或阻止人们的某些行为。由于语言的目的不同,表达形式自然也相异。作者通过自己平时的细心观察,将公示语英文翻译的特点总结如下:书写特点主要为采用大写,无标点,言语简短;结构特点为使用祈使句或省略句。

2.1 书写特点

公示语的交际目的是希望人们按照公式语所传达的信息采取行动。因此,公式语的表现形式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公示语简短明了。这样方便公众在最短时间内,无需耗费太多精力便可以获取公示语所要传达的信息。众所周知,英语字母有大小写之分。有时为了引起注意,使公示语更加醒目突出,英文的公示语单词的所有字母都采用大写的形式或者首字母大写[2]。例如,No Smoking(禁止吸烟)及例子EXIT(出口)。例1要传达给公众“请您不要在此吸烟”,汉语的公示语表达为“禁止吸烟”,英文则采用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的方式。第二个例子是最常见公示语“出口”。其英文翻译表现形式为“EXIT”而非“Exit”。英语的公示语较少使用标点符号。公示语本身简短明了,所以很多情况下,公示语的翻译并非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就无需标点符号。仅仅用几个单词来表达。即使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若采用所有字母大写的形式,也无需标点符号。例如,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请勿践踏草坪)。这个例子中每个字母均大写,则无需标点,当然,标有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感叹号等,也是可行的。

2.2 结构特点

在句式结构上,英汉语的公式语均多采用祈使句的结构形式。祈使句本身的作用就是命令、要求或请求别人按照说话者的意愿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这与公示语的直接目的相同。因此,公示语多采用祈使句的句式。例如,Keep Quiet(安静)及例子Please don't touch the exhibits(勿动展品)均是祈使句。另外,为简明起见,公示语的翻译还经常使用省略句,它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例如公示语Quiet Please(请保持安静)的英文省略了主语you及动词keep。

3.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公示语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日常用语的重要部分。社会对“翻译”的普遍印象是晦涩高深。于是,大家认为,公示语这样简单的语句,只要是稍懂英文的人都可以进行翻译。很多公式语的翻译仅限于词对词的水平。除了英文水平不足之外,还有文化意识的欠缺。再加上国内公示语的翻译并无统一标准,所以造成公示语翻译存在诸多问题。

3.1 拼写和语法错误

拼写错误在公示语翻译中较为常见。如“送客止步”的英文公示语为“Passengers Only”。而有些车站却粗心地写为“Passengars Only”。将单词拼错的确是由于翻译人员或者公示牌制作人员的粗心大意,而这样的翻译还能保留也是因为人们对单词的印象整体而笼统,很少有人去专门注意单词的拼写是否错误。况且,“Passengers”和“Passengars”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并不影响公众对整个单词的辨认。即使是外国人也未必会注意到这样的细枝末节。某地的“中心广场”被翻译为“SENTRE SQUARE”[3]。此处的“SENTRE”这个单词出现两处错误,首字母“S”错误;“RE”位置颠倒。这两处都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比较容易犯的错误。由于“center”的发音以/s/开头,所以首字母会被错写为“S”。而“er”和“re”发音相像,本身就容易混淆。于是,就出现了“SENTRE SQUARE”的拼写错误。

语法错误是另一个常见的公示语翻译错误。最典型也最普遍的是“当心碰头”的翻译。有些商场翻译为“Be Mind Your Head”。“Mind”在此处作为动词来用,初中英语课本就曾介绍过Be动词后的动词形式必须是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Be Minding Your Head”更符合语法规范。但是,此处公式语的翻译完全不需要加上“Be”这个词。直接翻译为“Mind Your Head”即可。还有些地方将“当心碰头”翻译为“Attention Your Head”。“Attention”是名词,名词和名词放在一起不符合语法规范。这个译法如果加上一个逗号,在语法上是正确的“Attention,your head.”但作为公示语,完全没有必要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除了上述两种错误的译法外,还有更离谱的翻译。某景点将“当心碰头”译为“Watch out, Knock Head”且不说意思不明,“head”本为名词,无法单独使用。一般而言,使用名词时,名词需变为复数,或者在名词前加冠词或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否则,就是语法错误。

3.2 翻译信息不准确

公示语是面向大众的日常交际用语,它的准确性对外出的人们有直接影响,甚至会误导人们。公示语翻译不准确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翻译信息错误、翻译信息不全面、翻译信息多余。某旅游景点将“游客止步”翻译成“Passengers,stop here!”外国人见了这样的公示语会感到一头雾水,不明所以。而且如此翻译公示语,语气过于直白,会让人有种被冒犯的感觉。再举一例,某商品说明上将“一次性用品”翻译为“A TIME SEX THING”。像这样的胡乱翻译与原文想要传达的意思已是相去甚远,实在是贻笑大方了。

翻译不全面是指英文的公示语只是翻译出汉语公示语中的部分信息。有些大厦里面的“紧急出口”被翻译成“Exit”。这只是翻译了“出口”二字,“紧急”二字并未译出。正确的表述应该是“Emergency Exit”。如果真的遇到紧急情况,这样的公示语难免会给人们带来不便。

最后一种情况与上一种相反,是指英文的公示语的翻译画蛇添足。这往往是由于翻译的人员在翻译时采用字对字的方式。比如“售票处”被翻译为“SELL TICKET ROOM”。每一个汉字对应一个英文单词。“售”字对应“SELL”,“票”对应“TICKET”,“处”对应“ROOM”。其实直接翻译成“TICKETS”就足以表达“售票处”的意思[4]。再举一例,某城市垃圾桶上的“不可回收”几个汉字下方标示着这样的英文“NO MAY RECLAIM”。同样的是一对一的翻译。“不“对应”NO”、“可”对应“MAY”、“回收”对应“RECLAIM”。这样的翻译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看到这个公示语的外国人只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3.3 翻译不地道

由于文化的差异,某些公示语的表述在西方和中国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下,应该按照服务外宾的观念,按照西方的方法来翻译。比如商店里常常会遇到“打七折”,有的商店就直接翻译成“70% Discount”。这样的翻译也可以勉强理解,但是英文中的表述一般是“30% Off”。汉语的“红茶”在英文中是“Black Tea”,但是某地的“红茶餐厅”却用英文标示出“RED TEA RESTAURANT”。公示语主要是为了服务信息的接受者,因此公示语的英文翻译也应尽量用西方惯用的表达方式,以便于理解。否则公示Z的翻译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传播效果。

国内公示语的翻译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公示语翻译者的英文水平有限。类似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的问题,只要态度认真,完全可以避免。网络词典日渐发达,翻译者也有可能借助网络词典进行翻译,然后直接照搬照抄,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译文生硬,甚至会闹出笑话。其次就是采用字对字的翻译方法。有些公示语的翻译者完全按照字面意思直译,也不考虑英文中地道的表述是否如此。最后,公示语翻译者的跨文化意识不足。翻译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当然做出翻译。未能充分考虑接受者的文化差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达到成功地跨文化交际。

4.应对方案

要想真正翻译好公示语首先应明确汉语公示语和英文公示语的特点,然后灵活处理。汉语公示语简单明了、浅显易懂。英文公示语同样语言精练,除此之外,经常使用大写字母、少用标点、常用祈使句、常用名词、动名词或名词短语。[5] 了解英文的公示语特点之后,在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按照英文公示语的表达方式来组织译文。在此基础上,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点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对策:

4.1 提高翻译者的专业素质

公示语应用范围广泛,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而公示语的翻译一般并非专业的翻译人员所译。通常情况下是由政府、商家甚至是普通个体做出来的。翻译标准参差不齐。拼写和语法错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翻译公示语的译者自身英文水平有限,而且态度不认真。因此提高公示语翻译者的专业文化素质非常必要。翻译者应该态度认真,在翻译完成后检查确认。对容易混淆的字母格外留心,不要将“er”变成“or”或者将“c”变成“s”。同时注意基本语法错误,比如“is”和“are”的混淆,名词复数的误用等。如果自己本身不太清楚,也应请教专业人士或参考字典和和官方网站。另外,漏译和错译的出现也是由于翻译者的英语能仅仅停留在字对字的水平上。为了宣传城市面貌和提升国际化水平,公示语的翻译不可小觑。它虽不像诗歌小说那样意象丰富,语句优美,但是它的实用性和便民性是其他文本不可比拟的。因此,公示语的翻译同样需要专业的翻译人员去完成。一方面制作方对翻译者译好的英文公示语要认真对待,不要出现将字母印错或单词漏掉的情况;另一方面,对译文的正确性应该持批判的态度,不能盲目的一味接受。若公众有人发现错误并提出,应该及时更正,重新制作正确的公示语标牌。

3.2 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规律和法则。[6] 城市中街道名称、景区胜地以及历史名城的公示语缺少统一标准,翻译方法五花八门。确定统一的标准将其规范化非常必要。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城市的国际化水平。首先,已经得到公众普遍认可的英文公示语应该继续使用。比如“南京路”就是“Nanjing Road”,就不要再译成“Nanjing Lu”。大家都已经知道“West Lake”就是“杭州西湖”。若非要翻译成“Hangzhou Xihu”纯属多此一举。像这类已经得到中外人士认可的公示语翻译就可以保持不变,继续沿用下去。其次,将相关地图和旅游介绍手册都按照公认的翻译方法统一起来。如果“荷叶东路”地图上标示的是“Lotus Leaf East Road”而实际地点的公示语标牌却标的是“Heyedong Lu”,那会给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造成很大困扰,依然没有达到方便群众的宣传效果。

然而中国国土辽阔,城市大街小巷相互交错,不可能每一个地点都有公认的译文。因此最后一点是,相关部门应该统一标准,让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地点名称尽可能的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制作。尽量减少偏差,消除多样性。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轻易改动。一般而言可以全部使用汉语拼音、音意结合、或者全部意译。上文中提到的北京的“东直门外大街”就是属于全部采用汉语拼音“Dongzhimenwai Dajie”。“新耿大街”的英文“Xingeng Avenue”为音意结合,前半部分为拼音,后半部分为英文翻译。“西湖”译为“West Lake”则是全部意译,并无拼音出现。

3.3 重视信息接受者的感受

语言是人们思想的反应。汉语和英语同为语言,虽有共性。但是毕竟为两种不同的语言,某些词字面意思虽然相同,但是其联想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却是大相径庭。公示语的服务对象是外国人。因此,公示语翻译者不仅要正确理解本国文化,还应该注意语言的细节方面,多多了解西方文化,从接受者的角度出发,翻译出他们能理解、易接受的英文公示语。翻译不地道其实主要是没有从信息接收者的立场去考虑。译文言不达意或者没有使用外国人的习惯表达。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采用的翻译技巧是意译。在准确理解原文信息的前提下,选择最具表现力的表达方式。

某旅游景点的“游船”被译为“Pleasure Boat”。在这里“游”被理解为“游乐”的意思。但是“游船”真正指的是“观光船”,应该译为“Touring Boat”。[7] 著名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可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Guilin's scenery is the best in the world.”但是若相比“East or west, Guilin landscape is best.”很明显,后者更容易让西方人接受。因为在英语中有一个这样的谚语“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中文意思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西方人对自己的谚语非常熟悉,借助西方谚语的表_方式翻译出“East or west, Guilin landscape is best”可以缩短译文和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让接受者感到亲切从而很快接受,充分的展示了翻译宣传效果。

5.结语

公示语是生活中重要的日常交际用语,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在形式和结构上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形式上,公示语英文翻译简短明确,经常使用英文字母大写的形式,少用标点符号。结构上,由于公示语的直接目的是让人们按照所传达的信息做或不做某些行为,因此,公示语翻译常常以祈使句的形式出现。本文将公示语翻译的问题总结为三点: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翻译信息不准确,以及翻译不地道。拼写错误较为常见,主要由于人们习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容易忽略细节。公示语翻译者英语能力的限制会导致出现语法错误。对汉语的公示语理解不全面或理解有误会造成翻译信息不准确。而翻译者跨文化意识的欠缺会导致翻译不地道。

本文针对公示语具体问题提出了三点对策:提高翻译者的专业素质;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重视信息接收者的感受。每一点对策都引用了实例来具体说明。从而证明,这些对策对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拼写和语法错误、不符合通用规范、错译漏译、翻译不地道等问题具有指导作用。公示语翻译还需要更多地研究和理论探索。这些问题还需要社会、政府和翻译者们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湘. 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2:52-54.

[2]王蕾,黄睿,李俊婕. 从英汉语言特点看公示语翻译[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85-86.

[3]贺学耘. 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3:57-59.

[4]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翻译,2007,05:62-67+96

[5]胡文仲. 现代实用英语例解[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模糊语言 公文运用 表达作用

在公文写作中常有这样一种观点:公文内容要求真实准确。因此就应该使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而模糊语言由于它对客观事物描述的模糊性,在表述公文的内容上不够准确,所以在公文写作中应尽量避免使用。但实际上这是对模糊语言的一种误解,也是对公文写作准确性的一种片面理解。

公文写作的根本要求是准确。诚然,准确的语言能正确地反映各类公务活动,满足公文行文的特殊需要。然而,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在客观世界中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模糊的事物。因此掌握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应用规律,对提高公文表现力有重要意义。笔者就多年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实际感受。

一、模糊语言运用于公文是客观存在

众所周知,公文的语言必须通俗明白、准确具体,这是公文的工具性、法规性的客观要求。但是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着大量模糊或相对模糊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包括公务活动在内,因为客观事物的模糊性而导致的模糊现象,我们随时随处可以遇到。如经济领域中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单位生产条件的好坏、产品的优劣、市场信息反馈的快慢等常常是模糊的;精神领域中道德风尚的好坏、文化素质的高低等,很难用定量化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此外因涉外活动中的礼貌、公务活动中的策略等,有时不便于把事物说得明白、具体,而故意使用婉转的语言和修辞或赋予某些词语特定的意义,也会造成语言的模糊。例如“无可奉告”——表示拒绝对方的提问;“表示关注”——密切注意事态发展,不袖手旁观;“坦率地交换意见”——暗示双方的观点有分歧、有距离等等。总之反映模糊、相对模糊和认识处于模糊状态的事物是公文应用模糊语言的客观原因,而表达上的特殊需要是公文应用模糊语言的主观要求。

二、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应用范围

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凡是以主观判断或揭示模糊、相对模糊和认识处于模糊状态的事物,或表达上的特殊需要,都只能用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应用范围常见的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计时

无需或无法测计准确时间的事物,用无截止点、起止点或只有起点而无终点,或只有终点而无起点表示时间的词语表述。例如:八时许、上午、傍晚、深夜等。

2.数量(度量)

无需或无法准确测计度、量、数的事物,用不确定性表示度、量、数词语表述。例如:近百、千余、若干、过早、过快、从重等,表示对度、量、数的估计。

3.范围

无需或无法确定具体界限的事物,用具有相对区界的词语表述。例如:局部、个别、以前、以上、附近、长江流域、沿海地区等等,表述事物的跨度和范围。

4.程度

无需或无法量化、准确度量的事物,用层级性或比较性词语表述。例如:非常、良好、优秀、显著、重大损失、不可弥补的损失等等,表示程度等级。

5.性状

无需或无法确定事物具体性质、描述事物具体状态,用富于弹性的词语或修辞方法表述。例如:严重问题、极端举动、恶性循环、严峻的形势等,表述事物的性质或状态。

6.趋向

无需或无法具体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的,用具有趋向性词语表述。例如:提高、加快、减少、降低等等,表述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趋势或人们的主观意向。

三、模糊语言在公文中的作用

在公文写作中,正确地使用模糊语言有以下积极作用:

1.词约意丰,高度概括归纳的作用

公文中所涉及的公务活动,有很多是具有普遍性的,尤其是指令性、报告性公文,反映的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准备使文件在较大范围内发挥效力,需要用概括性较强的模糊词语。如:

(1)“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选自《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2)“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全国尤其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校舍年久失修,破烂不堪。”(选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校舍修缮和改造的通知》)

例(1)中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是全党的事,“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成千上万,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一列举,只用这样一个概括性的模糊词语就全包括了,这是对“党组织”范围的概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所用时间、精力的数量。这样概括突出了问题的重要性,更能引起人们重视。例(2)中的“种种原因”“相当数量”也是高度概括。全国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舍失修问题严重是普遍性问题,其原因多种多样,用“种种原因”这一模糊词语全包括了。这类情况无法用精确语言来具体表述。

2.模糊语言具有反映事物变化的功能

这一点是与公务活动的动态性是分不开的。公务活动所涉及的人和事,总是在发展变化中,要经历若干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不同的情况。这些无法用精确语言来一一表述,只有模糊语言才能担此重任。如:

(1)“到本世纪末,要使国民经济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世纪中叶,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选自《中共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2)“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贿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例(1)中,“本世纪末”“下世纪中叶”都是反映时间的模糊词语。“本世纪末”是指本世纪接近2000年的最后几年;“下世纪中叶”是指2050年前后。这其中有个时间推移过程,反映着时间的发展变化。达到“小康水平”或“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时间,都不会是具体的某个时刻;达到的标准,也不会是绝对化的数量,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模糊词语才能对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作恰当的反映。例(2)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是个模糊概念,反映量刑过程中将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对待,有一定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反映司法活动中的情况变化性,符合公文政策性要求和公文的实际行文需要。

3.模糊语言比精确语言更能发挥周密严谨的表达作用

在很多情况下模糊词语更能发挥周密严谨的表达作用。如:

(1)“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火警的情况下,都应当迅速准确地报警,并积极参加扑救。”(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2)“今后三年从全国范围看,城市每年(洗衣机)递增普及率可能不会超过5%。”(选自《国内家用洗衣机市场预测分析》)

例(1)中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并不具体指哪个单位、哪个人,而是泛指所有单位和个人在发现火警时,都有责任报警,参加扑救。用“任何”限制“单位和个人”,表明反映对象无所不包,周密严谨,无懈可击。这一点为准确语言所不能及。例(2)中的“可能”是个模糊词语,里面包含能与不能以及介于可能与不可能之间的种种情况的预测。这比要么能、要么不能严谨得多。

公文语言特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公示语;英译

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公示语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公示语是指城市中的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公共场所的名称等,成为新的流行通用语汇,在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医院、学校、旅游景点等等。公示语是一种在公共场合使用的文字,属于应用型语言,作为一种达到特定交际目的的文字,公示语直接面向公众并传递信息。作为城市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一部分,公示语充当着城市外宣的名片。公示语英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建设的具体表现。其水平的优劣直接体现一个单位、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对公示语的任何歧义、误解、乱用都会产生不良的国际影响。因此,提高公示语的英译质量对提升一个城市的形象至关重要。

一、生态翻译学

胡庚申教授于2004年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的概念。作为一门从生态学途径对翻译进行研究的科学,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翻译,提出了翻译过程的两个方面,即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适应性,从生态学角度描述并阐释了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翻译生态环境”是指由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形成的整体,是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译者适应性”是指译者以自身为中心,在“三维”(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方面所做的适应性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是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组合,译者适应性是翻译时译者注重对所用语言形式适应性选择上的改变、对双语文化的内涵阐释与传递、对双语交际意图上的适应选择转换。翻译过程的实质其实就是“适应”与“选择”,这也是译者的本能。

生态翻译视角下的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体现了“外宣三贴近”原则。生态翻译翻译在外宣环境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它将翻译的生态环境,充分考虑环境的元素。从语言、文化和交际维度“三维”转换角度,达到“多维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使翻译水平可以达到多维转化,生产高质量的公示语翻译,帮助目的语读者,以达到顺畅地对外交流与沟通。

二、公示语的功能及特点

公示语常用简洁明了的图示或文字来向公众传达特定信息。根据外宣公示语不同的功能,将其分为指示型公示语、提示型公示语、限制型公示语、强制型公示语四类。指示型公示语主要是告诉受众这是什么,向受众指示服务内容,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公示语大多数属于此类,在服务性的公共场所使用范围最为广泛。语言上一般以名词和名词词组居多。如“收银台”(Cashier),“游客中心”(TouristCenter)。提示型公示语常用于向受众提示信息,方便受众了解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起到提醒和引起公众注意的作用。如“小心脚下”(MindYourSteps),“抓紧扶手”(HoldHandrail)。限制型公示语向受众提出限制要求或要求约束其行为,以符合公众利益,语言表达虽然直截了当,但在语气上没有那么强硬。如“顾客止步”(StaffOnly),“请用现金”(CashOnlyPlease)。强制型公示语要求受众务必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或严禁从事某些活动,语气直白、不容置疑。“No,Forbidden,Prohibited”等此类含有强烈禁止意味的词语常出现在强制型公示语中。

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在词汇层面体现在:名词的大量使用、缩略语的使用、简单易懂词汇的使用、文字与图形标志共用;在句法层面体现在:多使用现在时、祈使句的使用;在语体方面,公示语由于具有限制和强制执行的意味,因此在语体正式,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度。

三、公示语英译的适应性选择“三维”转换

译者的适应性选择是指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提高翻译的准确性,还要做出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这种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要对比两种语言的结构形式、两种文化内涵外涵的异同、不同受众的接受程度和评价。如果译者只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直译成另一种语言,机械地将语言进行转换,对“三维”适应选择转换考虑不充分,会导致读者看着译文却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达不到公示语传递信息的目的。

3.1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即译者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充分考虑 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后译者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汉英两种文化不同,语言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汉语公示语多使用名词、祈使句,结构对称,语气直接简练。英文公示语在表达上多考虑公众的感受和接受度,用语间接、严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此语言维度,根据英汉语言的差异及公示语翻译的生态环境,在翻译时对用词用语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这样可极大地也降低词汇错误和语法错误,提高译文质量。

从上面对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硬性错误占公示语英译失误的相当一部分。需要使用双语公示语的单位,有的为了应付检查,可能使用的是机器翻译,根本未考虑翻译正确性与否。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从众多近义词中,根据翻译的生态环境,选出一个最适合语境的词做为最佳选择,而错误的、不合适的译文译者可主动选择剔除去掉。因此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公示语生态环境选择适应度最高的词。

例如,某医院的自动扶梯入口处有一公示语“请勿将婴儿车放在电梯上”译文为“Thebabycarriagecannotuseontheescalator”。thebabycarriage是无生命物体,不能成为施动者。译者望文生义,机械地对应,没有根据翻译生态环境进行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正确的译文应为“Thebabycarriagecannotbeusedontheescalator"。

汉英公示语都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在语言表达与形式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谐号动车上的一公示牌,“请勿大声喧哗,以保持车厢安静”,公示语英译为“pleasedonotmakeloudnoise,andkeepthetrainquiet”。此译文看似忠实了原文,用词也较为准确,但忽略了公示语英译的生态环境。译者要考虑英语公示语的表达习惯、读者的思维习惯和心理习惯,不能盲目地照搬汉语的语言结构和形式。在适应整个翻译生态环境之后,译者首先应在语言层面上对比两种语言的语言功能,考虑源语和译语的语言功能是否等同或相似。公示语译文要求要简洁凝练、易于理解辨认,并要尽可能用最少的文字信息传达最多的原文信息,因此该译文语言繁杂,未对原文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恰当的选择和调整,只有对语言形式和结构进行适当转换,使译到符合读者期待的效果,才能达到语言功能上的最大限度等同或相似。参考译文为“KeepQuietPlease”或“PleaseBeQuiet”。该译文选择了读者易于理解的词汇、结构和表达方式,译文在语言的选择以及语法形式和结构上也应尽可能地符合了国际惯用的英语公示语的表达方式,实现了语言维的最佳适应性选择转换。

3.2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需高度重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避免文化信息误译而导致的文化移植冲突,译者在英译时除了要关注语言形式外,更要关注文化内涵的传递,摆脱源语文化的负迁移和干扰,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实现文化内涵的传递和沟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公示语英译与文化紧密相连。译者需要关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不同,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褒贬、象征意义及表达方式也大有不同,充分考虑目的语文化中的读者感受,使公示语的译文符合目的语的文化习俗和审美习惯,减少文化传播的障碍。公示语英译中涉及这方面的表达不仅在语言意义上要保持一致,在其所承载的信息层面上也要力求一致。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文化维指的是文化内涵,因此在公示语翻译时应充分考虑汉英文化的差异。由于公示语最重要的语言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而汉语在表述时因为行文的需要,常将一个意思重复表达,在翻译时应做出适应性选择,淘汰不必要的译语。因此在翻译中的任何词,如果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都应该予以省略以力求简洁。

例如,“小轿车停车区”,英译为“CarParkingArea”,汉语上如果不加上“区”字语义不够完整,但英文完全没有必要对应将其译为“Area”,因为“CarParking”的意思已经涵盖了“Area”的意思,另外在此如果一定要译出该词的话,也不应选用area,而应用lot,英文上有固定的用法“ParkingLot”。进一步地,从公示语简洁醒目的角度出发,这里的“Car”也完全没有必要保留,因为到景区参观的肯定是小轿车,而不可能是卡车或拖拉机,因此“Car”也是多余的,仅仅用“Parking”或大写字母“P”在此已足以表达意思。

文化误读主要是指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公示语时没有充分地把文化的因素考虑进去,生搬硬套,造成译文的不可读。该例中竟然把河南某地的名吃“水席”译成了“waterparkseats”,估计外国友人看到了肯定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水席在洛阳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名吃,其来历也颇有典故,水席的名称在汉语上重写意,因此在翻译时不能进行直译。如果译为“waterbanquet”,在意思上接近了些,但“water”一词的外延是无论如何不能让外国友人联想到水席中“汤汤水水”的意思,因此译为“SoupDish”更为妥当些。

3.3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英国著名翻译家纽马克(Newmark)将语言的功能分为三种:表达功能(expressive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onfunction)和呼唤功能(vocativefunction)。呼唤功能型文本指的是能够感染读者井使其获得信息的所有文本。公示语文本的目的是吸引读者注意,传递信息,敦促其采取行动,因而属于呼唤功能型文本。公示语译者需要关注交际层面的选择转换,考第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接受能力,达到交际目的。根据胡庚申教授,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中重视双语交际意图的实现。他认为,翻译文本转换的要求,除了语言和文化转换内涵,译者也应该意识到的交际意图,即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如果单纯追求与原文的形式对等,将原文中的某些内容直接移植翻译到译文,而不考虑译文的功能或译文受众,会使译文的交际功能受到损害。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认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强调双语交际内涵。在选择转换时要求译者把握语言和文化内涵,强调沟通的水平,实现交际意图的翻译文本。因此译者要明确源语和目的语的交际环境完全不同,注重在交际层面上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才能实现公示语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公示语译者必须关注交际层面的选择转换,才可能在译文中取得和原文一样的交际意图。在一些公共场合有这样的英文标识语“Parkingprohibited”,此标识语做到了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但没有达到交际的目的。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因此译者除传递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外,将选择转换之重点落在交际层面上,重点关注源语的交际意图在译语中是否得以实现。语气与作为交际的实现手段是超语言的。语气不同影响公示语外宣的效果。如何把握原文语气,再现原文语气是外宣译员必须考虑的问题。译文读者看到这样的标识语会感到反感,因为译者在翻译时没有注意礼貌原则,措辞不委婉,建议改为"NOParking“。

文化习俗的不同使得中西读者对某些公示语的反应不同。由公示语定义可知,为达到告知、宣传和呼吁的功能,公示语必定有其特定的交际意图。某中学校内的公示语“我们是民族的希望,不是祖国的烟民”被译为“wearethehopeofthenation,notthesmokinggeneration”。源语文本通过一个对比强调句型呼吁学生远离烟草,符合源语读者追求形式美的审美需求,在交际环境中具有提示提醒的交际功能。英语国家文化中太直接的命令式表达法并不受欢迎,一句语气友善的标语很容易被接受,而一句语气强硬的标语却易产生负面效果。译文作者在翻译该句时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看似达到了很好的修辞和感染效果,实则不然。在英语交际过程中,旨在感染、召唤受话者的呼唤功能公示语干多采用祈使句的句型,其语言简洁、语意明了、语气中肯礼貌。该句可译为“pleasebeanon-smokinggeneration”。在进行公示语汉英翻译时,实现交际维适应性选择尤其重要。译者只有充分考虑到译语的生态环境和译语读者的接受性,才能实现与源语对等的交际效果。

四、结语

公示语是城市的名片,代表着城市形象,正确规范的公示语不仅能树立城市良好的形象,还能给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由于公示语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及一些其他原因,做好公示语的英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公示语英译并非语言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不同文化、不同思维间的转换。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译者在进行公示语翻译时要在不同维度上进行选择,把公示语放到其“翻译生态环境”中去考察和解读,在语言维转换上应使译文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行文规范,在文化维转换上适应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在交际维转化上注重交际效果而不是拘泥于原文的内容和形式。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对公示语汉英英译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被推到了翻译过程的核心位置。在公示语翻译中,译者只有不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思,充分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的英译手段和策略,以适应整个翻译生态环境。

注解:

Newmark,Peter.TextbookofTranslation.Hertfordshire:Pretice-Hall,1998.

Tang,Jackson.ReviewofTranslatingEcology.Target,2011(2).

①陈新.英汉文体翻译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②郭英珍.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新闻英语汉译.中国科技翻译,2011(4).

③韩巍.对“翻译生态环境”、“适者生存”的重新审视. 外语学刊,2013(1).

④韩竹林.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旅游宣传语翻译. 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4).

⑤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 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⑥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⑦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中国翻译,2011(2).

⑧李亚舒,黄忠廉.别开生面的理论构建读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外语教学,2005(6).

⑨刘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呼和浩特市旅游公示语翻译.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2).

司继涛.公示语汉英翻译的“三维”转换以钦州公示语翻译为例.钦州学院学报,2013(3)

孙元元.公示语英译的生态翻译学思考.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4(4).

谭碧华.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公示语翻译新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徐晓梅.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探析.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