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调查;道德;责任

21世纪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其中当代大学生是人力资源的主力军,他们的道德责任水平高低无疑是一项核心素质。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他们的道德责任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具有高度的社会荣辱感和责任心,这些方面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过程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动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时他们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有很强的求知欲,思想活跃且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然而,我们也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较之以前还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些学生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责任意识较薄弱;只注重追求物质利益,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提高;还有的学生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集体主义意识淡薄。

调查以问卷为主,座谈、采访为辅的方式进行。对象为在读的全日制脱产大学生及一线教育人员。调查样本则以随机的方式产生,普遍具有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400份,收回2296份,有效问卷2144份,回收比例为95.7%,有效回收比例为89.3%。在有效样本中,男生1006人,女生948人,教师190人;理工类专业956人,文科类专业998人。

一、大学生的道德责任现状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

第一,道德责任有所增强,但仍不容乐观。选择“认为自己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同学,所占比例约为79%;选择家庭生活责任应该由“自己主动承担或者是双方共同负担”的同学,该项比例约占71%;在个人取得成功所需具备的各种素质中,选择“道德责任意识和行为对于成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的同学为81%;选择“在互联网上不正当的信息是有违道德”的学生约为74%;而同时,也有承认自己在网上从事过不道德的行为的学生占72%。

第二,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在调查中发现,选择自己的行为应该“符合社会所要求的基本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同学约占62.3%;认同人应具备“仁义、忠孝、廉耻”等传统美德的大学生占89%,其中对“孝”的认同率最高,高达98%;选择应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遵纪守法、勇于奉献,并愿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学生约占70%。

第三,注重自我、有家庭责任,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二位。在调查中,有88%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在“上大学的学习目的”调查中,选择为了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国家繁荣昌盛的仅仅占到10%;选择“为了自己”的占24%,选择“既为了自己也同时为了社会”的占66%;77%的学生把“对家庭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责任”放在其首位,而只有10%的学生把“对社会的责任”、13%的学生把“其他类别责任”放在首位。

第四,道德责任价值取向多元化。就当代大学生整体而言,其价值取向正在由传统的社会本位慢慢转向个人本位,自我意识凸现较为明显,比较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同时调查分析显示,他们在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问题的选择上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而是希望寻找结合点,希望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共同发展。比如,选择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希望涌现出更多的像雷锋、孔繁森那样的优秀道德典范的同学比例占89%;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争取做到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共同发展的比例占72%;选择“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观点也能表示认同的约占79%。

第五,道德责任认知与行为有分歧。当问到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做,你本人是否愿意这样去做时,认同比例达到89%。例如,你是否认为在公共汽车上应该给老幼让座,大学期间是否要认真学习、考试不违纪时,大家就是这样选择的;然而当面对是否愿意做或者你是不是这么做的选择时,该项比例就下降为41%。道德责任认知水平与行为表现不相统一、分歧较大。

二、大学生的道德责任现状的分析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生命意识有淡化的倾向。有些大学生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且呈恶性化倾向。据统计,在犯罪类型中,大学生的人身伤害犯罪是仅次于盗窃犯罪的第二类犯罪行为,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更有甚者,面对一次不算严重的挫折而选择自杀,对生命极其不负责任,也放弃了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康德曾说过,关爱自己的责任应当是其他所有责任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社会责任意识退化较明显。社会责任意识退化较明显,其主要表现是:首先把希望实现个人理想放在首位,而忽视共同理想的实现。认为社会共同理想太遥远,不一定能够实现,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为直接的。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在理想的选择上强调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功利性。其次是社会价值取向普遍较低。有关资料曾对大学生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值、经济价值、宗教价值等六种价值取向做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价值取向偏低,居六种价值取向的第五位。再次表现在,过分注重追求物质的需要,而缺乏对精神的追求。大学生受拜金主义影响严重,把物质和金钱做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

第三,部分学生缺乏家庭责任意识。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意识是他具有社会责任的开端。在这一项的选择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歧。多数学生对自己应负家庭责任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而且现实表现中,很多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从内心深处想早早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例如想尽一切方法负担自己的大学学费、生活费,而不愿意向自己的父母伸手。然而相反,另有一部分学生总认为父母的关心与呵护是理所当然的,现实情况是父母越是宠爱,孩子越会失去对家庭的责任。在当前的独生子女时代,越来越多的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形成自我中心意识,而忽略对父母家人的责任。

第四,学习道德行为下降严重。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与社会道德责任趋向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大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关注社会的发展、行业的需求,能够有目的、有方向地按照社会的要求去塑造自己,学习的主动性较强,目标明确。然而更有一部分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其他方面上,比如谈恋爱、网聊、网络游戏等等,脱离集体组织,不参加集体活动,没有学习与生活的目标。这些人的考试作弊现象也较为普遍。

第五,恋爱道德责任缺失。首先是恋爱目的性发生扭曲。大学生上学期间,正处于人生情感最丰富、精力最旺盛的生理阶段,恋爱现象比较普遍,然而一部分人恋爱仅是为了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或者是出于功利目的而找社会上的大款或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谈恋爱;更有甚者出现交易。其次是恋爱观念过于开放,责任意识淡薄。仅仅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游戏。再者是恋爱过程庸俗化,不能正确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学业受到严重影响,脱离集体。恋爱中无视社会公德,举止有伤风化。

第六,网络道德责任缺乏。网络道德是从传统道德中延伸出来的一种道德规范。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有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的缺失表现得很严重。如网络语言不文明,肆意进行人身攻击,随意发表不满言论和虚假信息,浏览、传播色情网络文化,制造传播电脑病毒等等。

总体来看,当前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表现;但是我们应该客观清醒地认识到,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的消极方面,不可忽视。当前一部分大学生道德责任的下降,从根本上说,主要是道德责任的缺失与忽视的问题。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性;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B 8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5-0395-03

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性心理发育成熟阶段,是建立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展性道德教育和提高大学生性道德素养的最佳时期。为了解大学生性道德现状,为今后高校开展性道德教育、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7年11月对广州地区4所高校84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广东商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4所高校中16个班级的在校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为使研究具有代表性,调查时考虑性别、年级和学校类别的均衡性。共有840名大学生参加了调查,获有效问卷769份。其中一年级学生199名,二年级学生199名,三年级学生184名,四年级学生187名;男生406名,女生363名。年龄在17~23岁之间。

1.2 方法 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均为选择题。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4所高校从大一到大四年级分别选取1个班级的在校本科生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恋爱观态度、性态度、对大学生发生婚前的态度、自身情况、对学校性道德教育的态度、性相关知识需求及学校开展性教育的形式、获得性知识的来源等。以班级为单位,由调研员讲明要求后,学生在教室内统一填写问卷,不记名,问卷当场收回。

1.3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对恋爱观态度、性态度、对大学生发生婚前的态度、自身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性观念

2.1.1 恋爱观方面 大学生对在校期间的恋爱态度趋向“顺其自然发展”和“应当正确引导”,其中“顺其自然发展”比例最高,男女生在“应当正确引导”问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6,P<0.05)。在恋爱目的方面,大学生趋向“满足心理和生理需要”,而且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5)。见表1。

2.1.2 观方面 结果显示,有72.6%的学生认为“贞洁对男女双方都至关重要”,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1,P<0.01);在“对未来的结婚对象是否处女(男)”问题上,男、女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59.2%的学生认为“只要对方真心爱自己,其他都可以忽略”。见表2。

2.2 性态度

2.2.1 大学生对在校学习期间结婚的态度 有11.8%的学生对“在校学习期间结婚”持赞成态度,有45.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男、女生赞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9,P<0.01),见表3。

2.2.2 大学生对非婚的态度 在对大学生“婚前”、“未婚同居”、“商业性”、“有多个”4个问题的回答中,男生赞成率均明显高于女生,女生反对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4。

2.3.2 不同年级大学生比较 有过经历的学生达104人,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发生人数依次为12,22,35,35人,发生率依次为6.0%,11.1%,19.0%和18.7%,各年级学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59,P<0.01),从低年级到高级有逐渐增高趋势,其中三年级最高。

2.4 获取性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获取性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报

杂志、网络媒体、同学和朋友、影视录像,分别为79.2%,70.7%,66.1%和45.5%;从学校和家庭得到的性知识很少,分别为31.1%和13.5%。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当今大学生的性观念较为开放和宽容,并出现随着年级增高发生率逐渐增高的趋势,其中三年级发生率最高。不同性别大学生性观念和性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与男生受西方性观念的影响较大、传统性观念较为淡薄有关,因此对在校学习期间结婚、婚前、未婚同居、商业性、有多个的赞成率普遍高于女生(P<0.01);而女生仍受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较大,较注重和感情,保持着较严谨的态度。

被调查的学生中,60%以上学生接触过黄色录像或刊物和有过性冲动,男、女生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生有过的经历达62.3%,调查中报告有过经历的学生达13.5%(男生为15.8%,女生为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高于湖南陈玉凤[1]、江苏董莉萍[2]、浙江余飞颖[3]等的报道,其原因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发生率比福建江剑平[4]1997年调查的结果高出很多,而且在发生的学生中有2个及2个以上者达32人,占调查人数的4.2%。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待婚前的态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当代大学生需要加强性知识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获取性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报杂志、网络媒体、同学和朋友、影视录像,学校和家庭性教育严重缺乏。国外研究表明,以学校为基础的性教育可以减少青少年中较早和较多的,高质量的性教育有助于推迟的发生[5]。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作用,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身体发育所处阶段,围绕青春期所发生的性生理、性心理的变化有选择地介绍性科学知识[6]。同时,加强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性态度,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两性关系,实行以人性主义为指导的性教育,将情感教育、伦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使他们明白两性结合是一种社会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从而促进性道德素养的提高。高校在开展性道德教育过程中,首先必须确定性道德教育的原则,即坚持性道德教育的全面性,坚持适宜、适时、适度的性道德教育,坚持性道德教育的立体性;其次必须明确性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心理知识教育、性伦理学知识教育、性法律知识教育、性病的预防教育等[7]。

高校性道德教育目标不仅要保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要能保护他们的终身健康。现在大学生恋爱结婚已成为正常现象,但在婚姻关系建立之前发生仍属于不道德行为。婚前的主要后果是意外妊娠和感染性病,均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尤其是女性。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适时、适宜、适度的性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性道德教育要与性技能教育相结合,教育他们掌握安全、科学的性技能,知道如何避孕、意外怀孕后该如何处理、怎样应对性骚扰和害;还要使她们认识到早孕对身体健康和生殖健康的危害,避免婚前,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以确保其身心健康得到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陈玉凤,李培雄,陈景,等.湘西地区部分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42.

[2] 董莉萍,李晓波,李兴有,等.大学生性知识、性观念和现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3):3 113-3 115.

[3] 余飞颖,许国章,马瞧勤,等.大学生性知识和调查分析.疾病监测,2005,20(12):630-634.

[4] 江剑平,黄键,黄浩,等.大学生婚前和性态度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22(1):11-12.

[5] AJAYI AA,MARANGU LT,MILL J,et al.Adolescent sexuality and fertility in Kenya:A survey of knowledge,perception and attitudes.Stud Fam Plann,1991,22(4):205-216.

[6] 谢佩娜.大学生调查及教育对策.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1 335.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原因分析;对策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就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价值观的主要表现

1.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转型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特别是成人社会中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剧烈变化使得置身于社会中的青少年学生遭遇了信仰上的困惑与冲突,如怎样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奉献与索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等。

2.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它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自我意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3.生活追求新潮,贪图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的原因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时期,社会大环境的各种因素都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

2.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

3.在当前形势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1.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引导他们做品德高尚的人。部分青年学生中存在有道德伦理的困惑,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培养,是消除青少年伦理困惑的最根本的途径。

2.加强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讲公德就是要尊重社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要使社会、公众在自己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提高高校教师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者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者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师资水平,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一个好的教育者身上应该具有两种力量:知识和人格。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靠的正是这两种力量。而教育者要言教和身教相想结合,其中言教就是展示知识的力量,身教就是展示人格的力量。这就要求教育者对自己宣传的道理,要坚信不移;对自己提倡的品德,要力求具备;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应切实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应坚决不做。教师不仅要通晓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精通素质教育的方法与艺术。

此外,还要加强教育者师德建设,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终生受益的。加强师德建设,需要强化教育者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为教育奉献的思想。

参考文献: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当今时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教师应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上网目的,帮助他们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网民、尤其是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同时,微博等网络应用继续呈现火热态势,这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提供了一个社会大环境。

(一)自由与

自由、平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互联网自由、开放、虚拟的环境,既让自由、平等的价值观能够淋漓尽致的展现,同时也迎合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调查中,对于“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的提问,学生们回答的排序是自由(47.2%)、免费(20.3%)、平等(18.5%)、效率(14%),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由的向往。通过对各个高校的调查来看,学生们在网上异常的活跃。在网络这个虚拟的平台,学生们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这表明,大学生们在网上坚持主流价值思想的同时,其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更趋个性化、多元化。尽管网络大部分将能满足高校学子们追求自由与自信的思想情怀,但网络传播中的绝对自由,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在道德选择中的迷茫。通过对大学生“你对‘网络黑客是21世纪的游侠,值得我们崇拜’这一观点如何评价”的调查,反映出大学生道德选择的多样性、主流社会所提倡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在网上只是大学生众多选择中的一种,社会道德观念已难保统一;还反映出大学生道德评判能力弱化,出现双重道德人格,网上道德水平令人堪忧。

(二)时尚与粗俗混杂

崇尚个性、追求时尚是当代大学生的鲜明特征。针对“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们看来,它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调侃幽默、形象传神、蕴含智慧、极具创意,前卫、时尚、高雅,大都热烈追捧。网络语言让大学生体验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和另一个自我。其中,虽不乏标新和创意。但也存在矫情和粗俗。

(三)学习与娱乐失调

信息时代,网络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文化成果,成为巨大的虚拟图书馆。当今网络已成为一种博学工具,学生们足不出户便可获得所想所需。网络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学习平台,也为大学生开通了休闲娱乐的各种通道。网上悠扬悦耳的音乐旋律、丰富生动的影视图像、惟妙惟肖的动漫、魅力无穷的网络小说、新颖刺激的网络游戏都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令他们流连忘返。网上娱乐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主要休闲方式。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丰富而快捷的网络资源虽然开启了大学生学习新知的大门,但也使得一些学生巧走捷径,不再刻苦钻研,甚至弄虚作假。此外,就网上学习和娱乐相比,上网学习的学生仅占40.2%,在网上娱乐的则占到了59.8%,网上学习和娱乐有点失调。

(四)真情与冷漠相伴

当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孤独寂寞伴随其成长。他们渴望真情,希望与同龄伙伴的真心交流。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寻找真情、追求真爱架设了一道桥梁。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不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扩大交往的范围,又能保护个人隐私,让校园学子真正“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二、网络的利与弊及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一)网络的利与弊

现代化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往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上学习,可以使人们知识更丰富,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网络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国内外的时事新闻,学习新的知识,得到课业辅导,而且可以进行交友聊天,与各地的朋友联络,获得各种信息。当然,网络和大千世界一样,有阳光灿烂的一面,也有阴暗潮湿的角落,自从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后,一些网民,就开始沉迷于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每天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在网上流连忘返,结果浪费了许多时间,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网络是人们的好朋友,同时也是个无底深渊,所以说我们应该积极向上的对待网络,不应该整天沉溺于网络。

(二)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

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内容。只不过,有的学生上网时间长,有的上网时间较短。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不外乎以下几项内容:(1)社交需要,主要包括交友和工作两个方面。(2)购物需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新潮一族,很多人都喜欢网上购物,也都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和习惯。(3)娱乐需要,大学生上网并不单纯只是为了学习,大部人还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放松,享受自由的态度去上网的。在他们看来,打游戏或者看电影能让他们暂时摆脱枯燥的功课,忘掉学习的劳累,获得一种心身的解放。(4)学习需要,学习是大学生在高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知识信息与网络应用技术迅速普及和发展,高校为学生服务的学习信息也呈现出多元化、资源建设数字化和共享化等态势,传统的学习方法和方式、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都在被颠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和网络教学课程设计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通过系统后台操作管理,方便快捷有效。此外,师生间交流更是多了一个渠道。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倾向性问题

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思想主流的前提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认识及道德水平方面依然存在不容小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实惠,缺乏理想

大学生对更加现实、具体、体现个性的目标选择代替了过去对远大理想的追求,这样虽然能增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减轻心理压力,但更不能掉以轻心的是其生活缺乏动力、格调不高、得过且过等消极因素的影响。

(二)贪图享乐,怯于奉献

调查了解,近年来,金钱在有些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并且这些学生占总学生人数的比例也在上升,根据我们的了解,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具有负面影响的社会风气导致的。

(三)强调自我,忽视他人

个性化教育是指根据被教育对象的长处、潜在特征、自我价值倾向、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的目标与要求和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被教育对象量身定做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培训方法。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各高校应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走向,采取具体可行性的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学生们端正上网态度,抵制网络诱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大学生要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在网络的大环境下迷失自己,丰富自身,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马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03(3).

[2]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思想政治教育,2004(6).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质;道德缺失

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顺利的实现人生价值,而且对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数量的剧增,大学生道德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而大学生道德问题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作弊、不诚实、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等。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由于长期的封建社会专制,人们的诚信意识存在着其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等格言古训,导致了人们潜意识中对诚信的缺乏。

2.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这些新变化使大学生在某些认知方面发生了错位,那就是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风气,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3.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影响

随着少生优生观念的确立,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家庭的头等大事。但在现在的家庭中,父母长期强调的是智育,只要求高分、名校,把其他方面都忽略了。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只重视智力开发,成绩的好坏,而忽略了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

4.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书育人本是老师的天职,但学校却把学习变成了为了学习而学习,而忽视道德教育,致使学生只重分数,不注意道德修养。

5.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虽在学校受教育多年,但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实感,缺乏生活磨练和对社会的思考。于是,在接触社会生活时,对看到的繁s社会现象难以理解。分不清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同时,由于缺乏人生经验,人生阅历浅,能力不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想有所成就,但又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经历磨砺的毅力。

二、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

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要求学校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重任,即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和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的大学生。同时也需要社会提供一种良好的道德环境,给大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氛围。

1.加强社会环境中的道德建设

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社会环境也是最能影响大学生道德观的因素之。环境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环境既能强化道德观教育,也能弱化甚至是抵消道德观的教育,因此,对社会环境必须经行综合治理。社会各界应积极倡导道德建设,积极踊跃地参加道德建设活动,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社会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通过对先进典范的宣传,起到从正面引导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对背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言行给予批判,从反面起到约束作用。

2.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道德观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解决大学生在道德观方面的困惑,加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首先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体系。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国际局势、国情民情的教育,利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社会实践手段,搭起学生与社会之间认识与理解的桥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根和历史使命感,用科学的思想丰富和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一种安定有序的环境,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活泼生动有序的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生机活力;还要完善学校的舆论环境,积极发挥舆论的作用,树立良好的党风、校风和学风,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3.提升家庭的教育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抵制社会不良影响,强化社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而且能影响一个人的道德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使其受益终身。因此,要使大学生道德观困惑有所缓解,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家长自身的能力素质及其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家长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金”,要善于磨亮子女身上的闪光点。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加强家长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了解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思想动向。另外,要革除家庭教育中的封建残余,反对家长专制作用,促使家庭教育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和睦的家庭。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忽视了道德品质的要求,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

4.提升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道德实践能力

大学生要在提升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道德实践能力,这是解决道德认识与行为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首先,大学生要经常性地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全面走进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认识国情,引导他们全面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道德实践水平。其次,大学生要认识到道德修养对自身的重要性。用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用先进典型的模范人物事迹来激励自己,用自己的实践来考察自己,不断地对自己进行道德修养教育,通过道德实践来增强自身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激发自己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兴趣。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占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决定了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会制约大学生的成长和才智的真正发挥。

大学生道德方面确实存在缺陷,但总体上是好的,社会上的一些人不应因某些大学生的行为而一味否定大学生。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不仅反映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决定了社会公民的总体素质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只有准确把握大学生道德现状,因势利导,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引导大学生道德观念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社会环境的合格人才。我们相信,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会显著提高,中国也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6篇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意志薄弱,自律性差

大学生活类似于集体主义生活,寝室又构成了学校里的小团体,以寝室为单位,学生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宿舍里一个好学生会带动其他室友努力学习,营造良好寝室文化氛围,也有一些学生,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网络游戏、追求时尚等上面而荒废学业。

(二)缺乏职业规划,价值观趋于功利化

现在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倾向于好就业、热门的专业。没有考虑自身兴趣和特长,只是盲目的追求以后的经济效益。择业时更是热衷于工资高、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导致很多光鲜的岗位门庭若市,那些小职位却无人问津。当代大学生择业,总体概括就是“高不成,低不就”。薪水低,职位低看不上,认为这与多年在读书上面花费的精力和金钱不成正比。但薪水高的工作,普通的大学生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所以很多大学生呈现出就业难的现象。

(三)缺乏责任感、集体意识弱

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里虚度光阴,没有考虑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我们要赡养父母,要养活一家人,更要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不学无术的大学生是不会有好的未来的。其次,许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在集体里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四)心理问题突出,恋爱观偏离

很多大学生在中学里是佼佼者,受众人追捧,得老师喜爱。但是那种优越感到了大学里瞬间消失,巨大的落差让很多大学生无法接受,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由原来的优秀生沦落到中下游,甚至自暴自弃。抗压力弱,一点小挫折都可能引起巨大的消极心理。高校里,大学生谈恋爱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学生忙于谈恋爱而忽视学习,就业面临很大困难。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成因分析

(一)社会对金钱的评判误导了大学生的思想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对金钱的追崇和热爱是盲目的,很多人对事情的衡量标准是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在很长时间里我们注重经济建设而忽略道德教育。经济是上去了,我们的道德却落下了。现实中昧着良心干坏事,唯利是图而损人利己的“缺德事”随处可见。拜金主义在社会上盛行,这些都无形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

(二)学校教育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

大学就是一个复杂社会的小缩影,人员复杂,家庭背景也不同,更有一些富二代的消费观念、金钱观念影响了一些贫困大学生对金钱的看法,也滋生了一些仇富现象。在大学里也有一些大学老师教学过于死板,毫无创新,致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乏味,出现上课睡觉、逃课、应付学业的现象。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了辨别是非、处理问题、人际交往的的能力,网络的发达使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少,有些人长期孤立、自闭,始终生活在自己的生活里,遇到困难挫折不与老师同学沟通,不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问题,与同学关系紧张,经常发生矛盾与纠纷,长此以往就会积聚心理问题,导致无处发泄而产生过激行为。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家庭、社会和学校应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会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作为家长,应及时纠正孩子在每个阶段产生的错误观念,言传身教,为孩子创造温馨、和睦的环境。其次,政府应加强对社会不良之风的打击力度,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学校做好校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至关重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

(二)利用新媒体,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以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主旋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牢固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目标,使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杰出代表。

(三)大学生应做好自律和自省

自律自省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一面明镜,可以帮助我们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也是一面透视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大学生要谨言慎行,规范自身行为,对自己负责。

总之,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起主导作用。我们不仅要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强自我教育,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作者:孙静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景林.浅议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0,16(1):117-118.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对策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人生观、价值观错位,趋于功利化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中逐步树立起来的,多数大学生都在不断的受教育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是还存在着一部分同学思想目标模糊,盲目追风从众,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现在学生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部分同学开始追求物质享受,完全丢弃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出现了相互攀比,过度消费,奢侈浪费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会引发一些家庭条件相对不是很好的同学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错位,甚至将权钱交易作为衡量社会生活的准绳,一切事物都以等价交换为标准,趋于功利化。

(二)公共道德、情感道德缺失

公共道德方面的问题。大学校园是一个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就需要大家自觉遵守规定和制度。但是,校园中随手扔垃圾、买饭插队、考试作弊、随口说脏话、公共设施被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懂的相互谦让,爱护环境,遵守纪律,出现公共道德缺失的问题;情感道德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恋爱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部分男女恋爱却是因为精神上的寂寞空虚,或是心理上的从众行为,两人就草率的成为恋人关系。但是他们之间缺少感情基础,没用共同的理想目标,遇到意见不合或是困难就不负责任的提出分手,将恋爱当玩乐。甚至有些男女同学大学期间因一时激情而发生关系,大学生怀孕、流产现象时有发生。情感道德严重缺失。

(三)集体意识淡薄,缺乏奉献精神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尽宠爱,什么好东西都占为己有,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了较为自私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在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时不懂得团结协作,缺乏奉献精神,集体意识淡薄,不能正确的处理好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会选择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集体的利益。处理问题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不懂得换位思考,怕干活,怕吃亏,严重缺乏奉献精神。

(四)心理素质较差,承受能力弱

由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还是以重视理论教育为主,往往忽视了同学们实践活动,使得很多同学缺乏实践经验,面对挫折不能正确处理,抵抗失败的打击能力较弱。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对策

(一)继承爱国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应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爱国主义思想,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爱国主义思想相融合,认真贯彻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遇到问题时要分清主次矛盾,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同时还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人生观,自觉抵制错误的价值取向,发扬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重视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

高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风气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思想行为对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教师思想道德的加强,势必会引起同学们的学习提高,各大院校的教师应不断的丰富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知识,时刻保持着先进的思想,采用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思想教育,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辅导,其次,高校还应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丰富校园的精神文化,为大家提供更多学习优秀先进文化的场所和途径,开展思想教育讲座,鼓励大家参加有益的实践活动,组织同学们进行勤工俭学、到福利院献爱心、参加公益劳动等一些社会服务工作,使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刻的学习到劳动的快乐,奉献的幸福,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思想觉悟,明辨是非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加强不仅仅是需要外力,更需要自身的调整和学习。当代大学生应自觉地接受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自觉学习先进思想,提高辨别优秀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眼力,自觉学习优秀思想文化,坚决抵制错误腐朽文化。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阅读优秀的刊物,学习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观看先进人物的报道,从中不断的学习和反思自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在失败中不断的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另外,做事先做人,大学生还应自觉的养成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的习惯,敢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最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还应学会正确的使用网络工具,不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提高自律性。

总之,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既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者坚实的使命,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治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10修订版.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8篇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道德责任意识。自我责任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自我设计与发展。他们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实,表现出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他人责任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在家庭中孝敬父母;在学校里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在公共场所尊老爱幼、自觉维护公共秩序,这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精神是相吻和的;社会责任方面,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道德责任的认识与评价是建立在从个人与社会两者之中寻找契合点的基础之上的。但当无法在个人利益和社会需要之间找到折中点,必须舍弃其一时,大多数当代大学生能自觉放弃个人利益,主动地服从于社会整体的利益;自然责任方面,当代大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感悟比较深,他们关爱自然,自觉保护身边自然环境。总的看来,当代大学生在对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道德责任的认知上是正确的、符合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

与此同时,在当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部分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道德责任意识缺失、行为失衡等问题。自我责任方面,片面地认为自我责任就要对自己负责,自己不喜欢或不利于自己的事情不做,绝不能让自己的利益受损。这种所谓的“自我责任”并不是积极意义上的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而是一种片面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他人责任方面,少数大学生凡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损害到他人的正当利益。比如部分大学生通宵达旦不睡觉,上网玩游戏甚至开大音响,完全不顾及宿舍其他同学的内心感受与日常作息等;社会责任方面,少数大学生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们往往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得失,缺乏为集体和社会主动奉献的精神;自然责任方面,少数大学生对自然和其他生命形式的道德责任意识相当淡漠。他们认为道德责任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责任关系,人对动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并不承担任何道义上的责任。这些是学校道德教育应着力研究、分析与加以解决的主要方面。

二、部分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当代部分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缺失首先应该从社会物质生活领域来寻求原因。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国传统社会的许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怀疑甚至被颠覆。市场经济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等特点,由于我国的各种体制、法律还不健全,社会风气不正、腐败现象、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等客观的社会问题也随之暴露。这些社会问题和矛盾折射到现代大学校园内,对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许多先进的价值观念传入我国的同时,一些不良文化思潮、道德价值观念也蜂拥而入并与我国传统观念发生激烈碰撞,使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生活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社会环境中,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在这种震荡中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嬗变,一方面被新观念所诱惑,另一方面又被旧心态所禁锢,陷入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

(2)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我国学校德育学校历来重视社会价值取向,而对学生人格塑造与个性发展的个人价值的重视似嫌不足。学校传统德育没有很好地挖掘德育的本体功能,没有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一些外在的社会高标准来要求与评价德育活动及学生的道德面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道德责任要求过于理想化,脱离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实际。“假、大、空”的道德责任要求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有能力承担的基础性的道德责任被忽视,以致形成部分大学生“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道德责任意识的真空状态。

(3)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缺陷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心呈现“超重”的趋势,承担了本不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这使得部分子女相应地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状况,把本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只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这样的孩子往往受挫折能力弱,且只注重个人权利和利益,缺乏对他人负责的意识。这样的孩子自幼很少有回报他人的道德观念与实践行为,缺乏独立生存的基本技能与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意识。

(4)大学生自身认知的偏差

部分大学生往往片面夸大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却没有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认识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却看不到个人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依存、互相承担责任的联系。他们认为自己自费上学,就有自愿选择学习内容、任意支配课余时间的绝对自由,自我价值的实现只与自己的主观努力程度相关,至于关心他人、奉献社会、爱护环境则不作考虑。实际上,这是一种狭隘的认识,因为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成才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内容:即个人与他人、社会和社会的责任关系。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9篇

【摘要】目前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整体不高,对于艺术行业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普遍不足,而且职业追求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此外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思想道德问题。为了促进艺术类高校学生综合发展,必须加强道德素质教育,整体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道德素质教育;对策

【立项课题】浙江音乐学院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6SZ008。

目前,艺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属于高收入行业。很多青年为追求表面的“亮丽光鲜”,加入到艺术学军中。相比之下,抱着“一夜成名”心态的学生众多,而真正热爱艺术的学生只是一小部分。受到社会、家庭、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普遍下滑。因此,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对于纠正以及调整他们的心态、思想乃至价值取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应是积极向上的,应该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拥有很强的责任心与崇高的理想抱负,具有明白是非的思想观念,具有持久的学习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不高的问题较为严重。以艺术类大学生为例,他们所接触的环境以及文化熏陶形式多样,部分家长与学生将艺考作为回避文化课高考的“通幽曲径”。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一些学生的道德素质出现问题,其中包括理想信念问题、道德观念问题、道德行为问题等。这对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特点

(一)金钱观念不够成熟

中山大学针对大学生网络信贷进行了课题研究。调研报告显示,在各专业当中,艺术专业与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对于网络信贷的意愿最为强烈。调查显示,超过20%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网络平台或者亲友推荐了解网络信贷的,10%的受访大学生则是通过平台宣传和媒体广告等途径得知,7%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微信与微博等平台了解网络信贷的,超过50%的受访者之所以有网络信贷意向,主要是因为短期缺钱。其中部分学生最后发生还不起钱的情况,将债务转化给父母,可以说是变相啃老。武汉女大学生裸贷5000元最后利滚利欠26万元的新闻炒得火热,而且媒体相继爆出多起女大学生裸贷新闻。新闻当事人多用贷来的钱购买化妆品,旅游等。裸贷现象并非单独指向艺术类大学生,而是基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一种网贷现象。由于艺术类专业特点与接触人群,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更加重要。在实际生活中不乏学生为了接触不同的圈子进行网络信贷,这是现实存在的现象,是当下高校开展道德素质教育,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1]。

(二)业道德认知水平浅显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素质对于自身未来的就业与发展有着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影响,而近39%的艺术类大学生对自身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不甚了解,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虽然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在心理上认识到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努力加以改变。多数学生认为专业水平才是工作能力的最重要考察标准,而非职业道德素养,因而在日常学习中出现了只注重学习专业技能而不注重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情况。艺术类大学生在高校都接受过道德素质教育,理应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行为。这是当代高校道德素质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理想信念时而动摇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种价值观充斥,网络文化冲击,加之家长与学校的管理存在“盲点”,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容易感到迷茫困惑,难以树立并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受到市场功利性影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人生目标与正确的价值判断,过分贪图物质享受,关注自身利益,导致道德水平低下。

三、影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因素,总的来说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因素。当下,很多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某种程度的认识误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艺术类学生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难以抵挡外界诱惑,奉行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道德观念出现偏颇。

二是学校因素。部分艺术类高校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未能做好学生道德思想的及时纠正。

三是家庭因素。学生进入高校后,摆脱了父母的监督和约束,与父母的沟通变少;而父母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减小,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知之甚少,没有做好教育引导。

四是学生自身因素。学生思想不坚定,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缺乏社会经验,难以正确取舍,使得理想信念与道德观念等方面产生问题,甚至犯罪[2]。

四、加强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

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明确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时期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人生的轨迹。对此,教师首先要了解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心理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发展水平,做好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学生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正视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时下热点话题,如“多位老艺术家的片酬抵不过一位当红明星‘小鲜肉’的片酬”,让学生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多多关注和发掘老艺术家们的艺术造诣与职业道德精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业内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为学生举办讲座,面对面交流,这样更具有教育意义。此外,艺术类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艺术家的世界,利用教学设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很多知名艺术家早年的奋斗史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为学生形象立体地实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二)注重价值观念教育

无论是基于思想价值观,还是职业价值观,艺术类高等院校在开展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时,需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念的引导。现阶段艺术类大学生,甚至整个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或多或少都暴露出一定的价值观念问题。在校园内,艺术类学生追求多元化的发展与个性化的审美,有的学生无视纪律,甚至质疑道德的意义。虽然一小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拥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拥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时,教师一定不要去搜索宽泛且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或者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举例教育。例如,可以利用优秀学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其实艺术类学生普遍很努力,不仅参与专业训练,而且要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加强对他们的道德素质教育,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学生的道德观念淡漠,除了社会因素外,家长与学校也有一定的责任。家庭教育不只是中小学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更是高等教育所提倡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必不可少。对此,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中来。学校与家庭要协调统一做好引导工作。教师和家长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通过言语与行为来影响学生,感动学生,使其能够自觉端正言行。大学生已经迈向成年,逐渐形成独立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但是其思想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地变化,因此道德素质教育正如登珠穆朗玛山,在于不断地坚持,不断地渗透,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必然会有相应的收获[3]。

(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作用

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可以说都是外力,只有学生内在真正意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之后,才能由榷外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遵守纪律与规范行为等方面入手,做好基础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理念理论教学,使其明确艺术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同步提升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目标,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4]。

五、结束语

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方面入手,做好道德素质教育常态化,营造教育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灿平,王思思.浅谈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21):74-75.

[2]林畅,刘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9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与教育对策探析――以三峡大学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01):94-99.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一体化

时代社会的发展,当代人富了口袋,却贫了脑袋;重视自己、而忽视他人。冲击大众视觉及思维的各种社会事件屡屡频发,如: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佛山小悦悦案,无不发人深省。为把握好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法律素质状况,笔者于2012年5月向大学生开展了关于大学生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有效回收率93.7%。调查问卷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且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法律维权意识。但大学生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对待事物的辨别能力弱。

一、当前大学生道德与法律素质现状

(一)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国民素质的教育从幼儿开始,做为当代大学生,自幼年开始的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直至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看世界时期。大学生已经形具备有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尽管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传播将形形的世界文化传播于青少年一代,当代大学生感受着世界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碰撞与冲突中,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都受到挑战,大学生做为一个独立的活跃的思考主体,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筛选,因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没有"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各颓废思潮一直在青年大学生思想中孳息着。但,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主流思想的积极健康、向上性。如:评价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看见他人遗失的财物,大学生的行为选择。70.14%的大学生的做法是:捡起来,设法寻找失主。如:小月月事件,假设做为大学生的你是路人中的一个,你该如何选择。42%同学确定,会伸出援手,在生命危机时刻,不该过多考虑个人得失。仅有8%的同学认为帮助小月月,也许会给自己带来麻烦,选择绕道而行。如:问卷:如果你捡到了别人丢失的东西,自己占为所有了。你认为你的行为构成违法吗?47.8%的同学认为构成违法。调查问卷的多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具备良好道德素质和基本法律常识。并能在生活中提醒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秩序。

表1 你对在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秩序的看法。

人数 百分率

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他们(a) 279 78.4%

记得就遵守(b) 63 18.26%

无利可图,不必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次序(c) 1 0.295

没有明显看法(d) 13 3.77%

(二)大学生道德情感与法律思维的冲突

当代大学生自小形成深厚道德理念,处理思考问题时,更多倾向于感性认知,尤其是涉及到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时,往往更强调事件的道德性质,而忽视了法律准则。也由于大学生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所造就了大学生在面对情景复杂的社会事件难以理性做出评价。

表2 你如何看待官员拿受贿款扶困济贫,被判处刑罚。

表2如何评价官员拿受贿款扶困济贫,53.9%的大学生的选择随构成了犯罪,但能受惠于民,理当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又如问卷:捡到了别人丢失的东西,自己占为所有,是否构成违法。访问学生中的15.9%认为,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是道德要求,无法律义务返还失主;36.2%的学生认为数额巨大事才涉及法律问题。两项调查显示了法律问题融合道德情感时,大学生更多倾向于感性的认知。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更多讲究个案公平,忽视了社会公平。及缺乏了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的思想。

(三)大学生缺乏牢固的法律知识,甚至法制意识淡薄。

实用主义理念在大学校园中尤为泛滥,这种实用论造就了大学生更专注于专业学习,而忽视道德修养的锤炼与法律知识的积累。在法律素养方面。许多非法律专业大学生对法律重视不足,法律知识贫乏,属于“法盲”和“半法盲”一族,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主要的原因是不知法、不懂法。正由于不知法、不懂法,也就难于以法治的思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往往以个人道德评价取代法律评价。

表3 大学生法律知识现状及诉求你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掌握了解一定法律的常识不知道,有需要再学习了解人数

6

284

66

百分率

1.6%

79.8%

18.5%

你最想了解的法律知识有哪些?(多选)

宪法

民事法

刑法

劳动合同法

行政法

国际法

诉讼法

人数

301

265

184

352

76

25

106

百分率

45.5%

74.4%

51.7%

98.9%

21.3%

7%

29.8%

问卷调查显示,79.8%的受访学生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不知道的,有需要再学习了解的同学达到了18.5%。这说明我们属于法盲的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匮乏,有用论的思想不容忽视。另外,在学习法律知识的选项中,从表3,可看到学法的欲望也在于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是劳动合同法,达到98.9%;民事法律,包括有婚姻法、继承法等74.4%的同学有强烈愿望学习。不懂法及有选择性的接受法律知识,造成了大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行为事件时,往往以传统道德认知取代了法律的评价。目前,高校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大学生缺乏道德理念及法制意识。面对事件,难以控制自我情绪,往往进一步激化矛盾。甚至认为,众犯不究。由此,在群体哄闹中对他人构成的侵权还全然不知,无意识的一步步走向违法的边缘。小则民事侵权,大则刑事犯罪。对大学生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法律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四)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诉求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多种价值理念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通过多种传播媒体影响着学生。电视新闻、报刊杂志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迎合一些低俗的或者不健康的思想潮流。使得腐朽思想个人、拜金、利己主义在文化传播领域蔓延,商业性的流行传媒文化对大学生形成不良的错误的导向①。当今社会中普遍出现的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消极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当今媒体对于社会中发生的消极事件,过于放大宣传负面信息,使得大学生在个思想认识发生了错误的引导。甚至会对法律产生重大曲解。通过调查,大学生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造成较大影响的是,生活环境(86.4%)及社会不良风气(59%)的影响。随着竞争日益激烈,法制不断完善。完善个人道德文化素质、具备法律素养是当今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二、改进策略探索

(一)进行课程的整合,提高大学生道德法律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思想素质进行进一步提升的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是“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及教育手段上加强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渗透性融合。确立以“法律为底线,以高尚的道德为最高要求”的教学理念,

第一,融合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内容

踏入高校校园的青年学生已经具有相对稳定的道德认知,但法律意识又相对薄弱。教学内容既要做到知识的灌输,又要对大学生产生思想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学时,不能流落于单一的知识性的教学灌输。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时事热点。以理论做为基点,针对现实热点深化探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及法制观。例如,讲述爱国主义这一专题时,既要渗透中华子孙根深蒂固的爱国情怀,更要针对当今国情开展教学,结合抗震救灾、国防安全内容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的渗透、离不开法制理念的深入,做到爱国主义与民主法制的内容的相融合。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时,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增进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用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推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课堂专题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有片面认识的,是用法律解决还是用道德解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课堂分析讨论、甚至于辩论。在老师的启发和点评下,学生会对道德和法律的内在联系存在深刻的认识,学会既从道德,也从法律的角度全面客观的分析看待问题。例如,针对深圳机场梁丽案件的法理与道德思考,透视出的不当得利、盗窃罪、侵占罪及拾金不昧等等的界限及道德与法律的不同判定标准及裁判结果。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必须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在实践中,让学生身体力行的感受学习,让道德与法律的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践行。丰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开展大学生参观访问活动、社会调研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内道德与法律义务咨询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与社会相联系,身体力行,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与法律素养②。

第一,参观访问、青年志愿者活动

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充分利用本地和现有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当地法院,带领学生参与法院审理旁听活动。学生由此进一步了解案件审理的诉讼程序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也增进法律意识。带领学生到救助站、养老院开展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义务为社会进行法律宣传、家电维修服务,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大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自我法律素质和道德品质。

第二,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认知

大学生通过开展内容多样的社会调研活动,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开展学生的就业情况、城市社会公德现状调查、城市居民住房医疗状况调查、公民爱国表现调查、公民法律认知调查、大学生三下乡等社会调研活动。通过调查研究,能够使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状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教育 法制教育 一体化

时代社会的发展,当代人富了口袋,却贫了脑袋;重视自己、而忽视他人。冲击大众视觉及思维的各种社会事件屡屡频发,如: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佛山小悦悦案,无不发人深省。为把握好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法律素质状况,笔者于2012年5月向大学生开展了关于大学生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收回有效问卷356份。有效回收率93.7%。调查问卷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且大学生具有更强的法律维权意识。但大学生缺乏社会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对待事物的辨别能力弱。

一、当前大学生道德与法律素质现状

(一)具备基本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国民素质的教育从幼儿开始,做为当代大学生,自幼年开始的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直至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看世界时期。大学生已经形具备有基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尽管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传播将形形色色的世界文化传播于青少年一代,当代大学生感受着世界文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在碰撞与冲突中,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都受到挑战,大学生做为一个独立的活跃的思考主体,将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求来审视和筛选,因而在当代大学生中没有"一统天下"的主流思想,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各颓废思潮一直在青年大学生思想中孳息着。但,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主流思想的积极健康、向上性。如:评价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看见他人遗失的财物,大学生的行为选择。70.14%的大学生的做法是:捡起来,设法寻找失主。如:小月月事件,假设做为大学生的你是路人中的一个,你该如何选择。42%同学确定,会伸出援手,在生命危机时刻,不该过多考虑个人得失。仅有8%的同学认为帮助小月月,也许会给自己带来麻烦,选择绕道而行。如:问卷:如果你捡到了别人丢失的东西,自己占为所有了。你认为你的行为构成违法吗?47.8%的同学认为构成违法。调查问卷的多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具备良好道德素质和基本法律常识。并能在生活中提醒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秩序。

表1 你对在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秩序的看法。

人数

百分率

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他们(A)

279

78.4%

记得就遵守(B)

63

18.26%

无利可图,不必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次序(C)

1

0.295

没有明显看法(D)

13

3.77%

(二)大学生道德情感与法律思维的冲突

当代大学生自小形成深厚道德理念,处理思考问题时,更多倾向于感性认知,尤其是涉及到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时,往往更强调事件的道德性质,而忽视了法律准则。也由于大学生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所造就了大学生在面对情景复杂的社会事件难以理性做出评价。

表2 你如何看待官员拿受贿款扶困济贫,被判处刑罚。

表2如何评价官员拿受贿款扶困济贫,53.9%的大学生的选择随构成了犯罪,但能受惠于民,理当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又如问卷:捡到了别人丢失的东西,自己占为所有,是否构成违法。访问学生中的15.9%认为,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是道德要求,无法律义务返还失主;36.2%的学生认为数额巨大事才涉及法律问题。两项调查显示了法律问题融合道德情感时,大学生更多倾向于感性的认知。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更多讲究个案公平,忽视了社会公平。及缺乏了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的思想。

(三)大学生缺乏牢固的法律知识,甚至法制意识淡薄。

实用主义理念在大学校园中尤为泛滥,这种实用论造就了大学生更专注于专业学习,而忽视道德修养的锤炼与法律知识的积累。在法律素养方面。许多非法律专业大学生对法律重视不足,法律知识贫乏,属于“法盲”和“半法盲”一族,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主要的原因是不知法、不懂法。正由于不知法、不懂法,也就难于以法治的思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往往以个人道德评价取代法律评价。

表3 大学生法律知识现状及诉求你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掌握了解一定法律的常识不知道,有需要再学习了解人数

6

284

66

百分率

1.6%

79.8%

18.5%

你最想了解的法律知识有哪些?(多选)

宪法

民事法

刑法

劳动合同法

行政法

国际法

诉讼法

人数

301

265

184

352

76

25

106

百分率

45.5%

74.4%

51.7%

98.9%

21.3%

7%

29.8%

问卷调查显示,79.8%的受访学生了解一定的法律知识;不知道的,有需要再学习了解的同学达到了18.5%。这说明我们属于法盲的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匮乏,有用论的思想不容忽视。另外,在学习法律知识的选项中,从表3,可看到学法的欲望也在于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是劳动合同法,达到98.9%;民事法律,包括有婚姻法、继承法等74.4%的同学有强烈愿望学习。不懂法及有选择性的接受法律知识,造成了大学生在面对较为复杂的行为事件时,往往以传统道德认知取代了法律的评价。目前,高校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大学生缺乏道德理念及法制意识。面对事件,难以控制自我情绪,往往进一步激化矛盾。甚至认为群体性事件,众犯不究。由此,在群体哄闹中对他人构成的侵权还全然不知,无意识的一步步走向违法的边缘。小则民事侵权,大则刑事犯罪。对大学生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法律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四)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诉求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多种价值理念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通过多种传播媒体影响着学生。电视新闻、报刊杂志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迎合一些低俗的或者不健康的思想潮流。使得腐朽思想个人、拜金、利己主义在文化传播领域蔓延,商业性的流行传媒文化对大学生形成不良的错误的导向①。当今社会中普遍出现的腐败现象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消极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当今媒体对于社会中发生的消极事件,过于放大宣传负面信息,使得大学生在个思想认识发生了错误的引导。甚至会对法律产生重大曲解。通过调查,大学生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造成较大影响的是,生活环境(86.4%)及社会不良风气(59%)的影响。随着竞争日益激烈,法制不断完善。完善个人道德文化素质、具备法律素养是当今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二、改进策略探索

(一)进行课程的整合,提高大学生道德法律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思想素质进行进一步提升的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是“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及教育手段上加强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渗透性融合。确立以“法律为底线,以高尚的道德为最高要求”的教学理念,

第一,融合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内容

踏入高校校园的青年学生已经具有相对稳定的道德认知,但法律意识又相对薄弱。教学内容既要做到知识的灌输,又要对大学生产生思想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学时,不能流落于单一的知识性的教学灌输。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时事热点。以理论做为基点,针对现实热点深化探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及法制观。例如,讲述爱国主义这一专题时,既要渗透中华子孙根深蒂固的爱国情怀,更要针对当今国情开展教学,结合抗震救灾、国防安全内容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的渗透、离不开法制理念的深入,做到爱国主义与民主法制的内容的相融合。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时,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增进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用专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推动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课堂专题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有片面认识的,是用法律解决还是用道德解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课堂分析讨论、甚至于辩论。在老师的启发和点评下,学生会对道德和法律的内在联系存在深刻的认识,学会既从道德,也从法律的角度全面客观的分析看待问题。例如,针对深圳机场梁丽案件的法理与道德思考,透视出的不当得利、盗窃罪、侵占罪及拾金不昧等等的界限及道德与法律的不同判定标准及裁判结果。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必须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在实践中,让学生身体力行的感受学习,让道德与法律的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践行。丰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开展大学生参观访问活动、社会调研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内道德与法律义务咨询服务中心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与社会相联系,身体力行,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与法律素养②。

第一,参观访问、青年志愿者活动

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充分利用本地和现有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当地法院,带领学生参与法院审理旁听活动。学生由此进一步了解案件审理的诉讼程序及相关的法律知识,也增进法律意识。带领学生到救助站、养老院开展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义务为社会进行法律宣传、家电维修服务,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大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自我法律素质和道德品质。

第二,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认知

大学生通过开展内容多样的社会调研活动,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开展学生的就业情况、城市社会公德现状调查、城市居民住房医疗状况调查、公民爱国表现调查、公民法律认知调查、大学生三下乡等社会调研活动。通过调查研究,能够使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状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道德价值观;研究方法;德育

一、研究方法

本文拟尝试性地利用现有研究模型,对日照大学城六所高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结构的四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借鉴。本研究以日照大学城六所高校学生1000名学生为对象,采用形容词选择法,由被试者在提供的道德形容词列表中选择符合要求的五个形容词,并按符合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回收有效问卷960份,有效率为96%。问卷回收后进行统一编码,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PSS15.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道德价值目标的选择。问题是“什么样的道德目标在我心目中最有价值或最无价值”等,是个体道德价值观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决定着个体道德价值观的基本取向,也表明着高校学生的道德价值追求。为了准确了解大学生道德目标价值取向,列出了20项正向道德目标和20项反向道德目标,让学生按自己的价值判断来选择。从有关道德目标的调查结果,可得如下启示:

第一,高校学生认为最有价值的道德目标前五位依次是孝顺、自信、责任心、守信、诚实。孝顺作为我国的传统美德是现代高校学生最为认可的道德目标,这说明高校学生都体会到父母养育子女的辛苦,这与当前社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但是研究也发现社会所提倡的另外一些道德价值目标在今天的高校学生中已不受重视,例如,“简朴”(第18位)、“忠贞”(第19位)等道德价值目标在当代高校学生心目中均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勤俭”这一中国传统美德已被排在最末位。第二,从高校学生对最无价值的道德目标的排序上可以看出,排在前面的恶德词中有阴险(第1位)、虚伪(第2位),说明高校学生可能最讨厌对待别人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背后陷害别人的人。而另外一些行为,如顺从(第16位)、懒惰(第18位),虽然也不值得提倡,但是由于更加偏重于自身,而没有较明显的干扰到别人,所以高校学生将它们排在不太令人讨厌的位置。

(二)道德价值动机的选择。问题是“我为什么要追求某种道德生活目标”等。即便追求相同的道德生活目标的人,其道德动机可能也是不一致的。为了准确了解高校学生道德动机取向,我们列出了20项正向道德动机和20项反向道德目标,让学生按自己的价值判断来选择。可得如下启示:

第一,从这些道德动机上可以看出,对高校学生影响最大的道德动机是人格高尚(第1位)、带来幸福(第2位),这说明高校学生选择某些道德目标的动机主要是指向自身的,即选择了符合自身原则的道德目标从而可以使自己的内心获得安宁,并完善自我。第二,从高校学生讨厌恶德或恶行的原因上可以看出,他们最讨厌的前三位的原因都集中在损害他人的利益上,如损人利己等。而自我陶醉(第18位)、贪图享乐(第6位)等单纯的为了满足自身的愿望而出现的恶德或恶行则被排在了较不重要的位置上,这说明高校学生认为满足自身欲望但并不伤害他人的动机虽然讨厌但并不如蓄意伤害他人那样令人反感。

(三)道德价值手段的选择。问题是“我应以什么样的手段或方法去实现我追求的道德生活目标才最有价值”等。为了准确了解高校学生道德手段取向,我们列出了10项正向道德手段和10项反向道德手段供学生选择,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高校学生选择的这些最可取的行为手段上可以看出,他们最为欣赏的手段是勇于负责。责任意识在现代社会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敢做敢当的人较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并取得更高的社会评价。本次研究还发现,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行为方式已经不太受人重视,如见义勇为(第9位)、大公无私(第10位)等。第二,从排名前三位的手段(阴谋诡计、不择手段、阳奉阴违)中可以看出,某些居心叵测,表里不一的行为方式最为高校学生所厌恶。而另外一些行为手段,如默默无闻(第10位)、谦恭顺从(第8位),被高校学生排在了较不令人讨厌的位次上,说明高校学生对这些行为手段的容忍程度较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可以理解的。

(四)道德价值效果的选择。问题是“我(或者他人)的道德行为是否产生了有价值的效果”。为了调查高校学生对行为效果的认同程度,我们列出了10项正向道德效果,同时,列出10项反向道德手段让学生选择,并分别按其效果的强度排列,并得出如下结论:

(1)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团结和谐、彼此理解)是他们最希望达到的效果,这可能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高校学生的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一些只为了他人的效果如榜样示范(第9位)、他人快乐(第10位)被高校学生排在了最不重要的位置上,这说明高校学生还是希望自己实践道德最终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2)与高校学生最希望看到的道德效果相对的,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效果是人际关系的不融洽,这同样能够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高校学生的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一些仅仅局限于自己的道德行为效果,如自我表现(第10位)、自我损伤(第8位),则被排在了较不重要的位置上。这都说明了人际关系在高校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实践道德行为最终是为了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德育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道德目标系统。从当前高校学生对道德目标的选择上看,社会所提倡的一些道德价值目标在今天的高校学生中已不受重视,尤其是“勤俭”这一中国传统美德已被排在最末位,这是高校德育系统应该警惕和注意的地方。高校应该提供机会,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动机。调查结果显示,“追逐金钱”、“升官晋级”等动机较不让人讨厌,这体现出高校学生对人们和自身追逐金钱和权利的欲望上的容忍,也反应出社会上的官本位潮流与拜金主义的盛行也影响到了高校学生对道德的选择。现在许多学生甚至认为通过做投机取巧的事情而获得钱和权是有本事的。学校德育系统要警惕学生在金钱和权利欲望上的过度膨胀,给与正面的引导。

(三)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手段。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行为方式如“见义勇为”、“大公无私”等已经不太受人重视,而“明哲保身”等手段则最让高校学生所理解。高等院校德育系统要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开展宣传和实践活动,并设计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分享和助人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从而养成他们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好习惯。

(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道德效果。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是他们最希望达到的效果,高校学生更加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对双方造成影响,促进人际和谐,而非单纯地为了自己或为了他人。高校学生应根据这些特点,合理引导学生,要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和学习中切身体会到道德的正面效果,教育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实践道德可以最终利人利己,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状况; 调查研究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又是一个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就“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这个专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纷纷展开了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的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依据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人员和调查手段而定。因此,确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查的方式方法及其基本运作规程,是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前提。

湖北大学陈思先对武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调查研究主要采用三种调查研究方法。一是自编的武汉市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二是随机抽样调查。对武大、华工、江大、华师、财大、湖大等8所高校的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状况问卷;三是数据统计。数据统计采用手工统计和用Excel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1]

华中科技大学张耀对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由17个问题构成,主要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网络社区的基本状况,同时采用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软件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1.01分析软件进行单变量的描述性统计。[2]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何瑞菲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访谈和问卷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方法。问卷调查具体采用了抽样调查方式。集体访谈,根据实际情况,主要是对中文、外语、物理等9个系部的59名学生分小组进行了调查。采取开座谈会形式,进行了结构式访谈。问卷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是采用SPSS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主要采取了简单统计分析法。访谈资料主要运用定性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得出调查结论。[3]

中国民航大学张青对天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主要采用抽样技术的调查方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采用PPS抽样对南开大学和中国民航大学的本科学生调查;其次,对南开大学采用非概率抽样,即随机发放问卷,对中国民航大学采用分层随机抽样。[4]

广东海洋大学王爱云对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研究的主要形式是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下发问卷1000份,实际收回957份,有效问卷943份,总有效率为94.3%。个别访谈100人。调查对象是广东海洋大学在校学生,统计工具是SPSS11.5。[5]

西北师范大学高忠诚在对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研究中,除了采用问卷法、访问法等调查方法,还采用了观察法,即具体深入到图书馆、教室、学生公寓、食堂等地方,通过多次调查,搜集到了问卷和访问难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与信息。[6]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的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内容,主要决定着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调查事项。从宏观层面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包括政治状况调查、思想状况和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政治状况,主要是政治素质、政治信仰、政治观念、政治诉求等;思想状况,主要是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审美观、恋爱观、情感、情绪、各种活思想等;择业观主要是大学生对未来选择择业的观点和认识。从现在看到的文献资料看,近年来各个学者也基本上围绕上述内容来展开调查研究。

广东海洋大学王爱云对广东海洋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信仰理想;二是关于价值取向;三是关于道德水平;四是对政治及政治理论课的关注程度。[7]陕西师范大学马维振对西安15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问卷调查显的内容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思想状态;二是政治观念;三是人生价值观;四是道德观;五是择业观。[8]中国矿业大学丁三青对徐州市4所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社会事务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关怀意识六个方面的内容。[9]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张晓忠对北京、江苏、黑龙江、山东等地部分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以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看法等四个方面。[10]张少慧对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政治倾向;第二,学习观念;第三,心理状况心理压力;第四,择业心态。[11]复旦大学青年研究中心于海在2002年至2003年对上海大学生发展调查研究中,其调查的内容包括上海大学生的学习、课余兼职、网络经历、人际交往、社团生活等情况,以及他们关于职业、宗教、政治、社会时事、价值、人生等观念状况。[12]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现状分析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要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要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存在的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近年来各个学校开展的调查研究中,从不同的方面,比较客观地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华女子学院孙卫华对中华女子学院的调查显示,当前女大学生思想特点缺陷主要表现为:知识面窄,应用能力欠缺,学习的动力仍以被动应付考试为主。一部分女生则只将眼光局限于所学专业的课本上,很少涉猎相关知识或其他专业书籍,甚至对社会焦点问题、重大事件都缺乏关注的热情,政治敏感度也极为欠缺(见表1)。[13]

江西师范大学陈愈湛对江西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状况问卷调查表明江西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现状表现为以下特点。第一,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的、良好的;第二,在实际生活中对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了解和认识存在不足,自由主义倾向较重;第三,大学生婚恋观念模糊、淡漠,恋爱与婚姻的不对称现象越来越严重;第四,大学生学习动机趋向多元化,也呈现出较为世俗的动机,行为、方式、层次上表现出浓厚的实用主义;第五,大学生找不到有效的发泄途径,造成心理压力过大。[14]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何瑞菲通过调查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特点主要表现为:当代大学生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态度鲜明;他们追求高尚的人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当代大学生学习型的一元生活方式与多元素质培养要求之间存在偏差。目前,大学生理解的“学习”内涵过于狭窄,他们热衷于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外语,取得各种资格证书,就学习而学习,忽视了其他综合能力的自我提高。[15]

北京师范大学管永前对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地质大学等8所高校进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抽样问卷调查,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5个方面。一是政治观念淡化,思想认识模糊;二是入党动机趋向实用,党团组织吸引力不足;三是宗教信仰问题开始凸现,外来宗教文化影响加大;四是兼职现象较为普遍,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五是就业和学习压力大,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如人际交往障碍、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1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杨飞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调查显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表现在: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还是积极的、正确的,但是也使我们清醒地看到,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倾向,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不足,个人信仰和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和功利性,不太关心国家政治等危险信号。[17]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张晓忠对北京、江苏、黑龙江、山东等地部分高等院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关注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但政治思想观念淡化;第二,普遍关心和重视道德建设,但不愿受规范道德的制约和影响;第三,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部分学生注重追求个人幸福(见表3);第四,总体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但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18]

重庆大学王建国对大学生道德责任感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大学生在道德责任感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有所增强,但仍不容乐观;第二,对社会道德规范尤其是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较高的认同感;第三,重自我责任、家庭责任,轻社会责任;第四,道德责任价值取向正在发生变化,思想日趋多元化;第五,道德责任认知与行为不统一。[19]

华东交通大学陈青平对华东交通大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要显现出“四高四低”的特征。第一,爱国主义热情高,共产主义信仰低。少数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淡化,入党动机功利化。第二,社会道德认同感高,基础文明素养低。第三,积极进取愿望高,艰苦创业意识低。第四,参加社团的积极性高,心理健康素质低。[20]

河北经贸大学赵国峰对河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显示,目前河北省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和倾向主要表现为:第一,思想不坚定,缺乏自我控制力;第二,经济来源渠道少,消费休闲花样多;第三,世俗化、功利化倾向较为明显;第四,心理问题急待解决;第五,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面临挑战。[21]

梧州学院羊展文通过对梧州学院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认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人生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存在着差距;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个人利己主义、功利化和享乐主义的倾向;大学生在人生态度体验上还存在着颓废、灰暗、悲观的倾向。[22]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调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最终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近年来,各个学者从自身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措施,观点也有所区别。这种区别既是体现各个学校个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共性的一面,因而,了解这些方面,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上海大学杨晓丽认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采取阶段性的教育计划;第二,明确年级和性别的差异,开展特色教育活动;第三,有的放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23]

山东大学王兆珍以山东大学的调查为参考,认为加强和改进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要硬化内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在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第二,要活化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第三,要优化载体,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辅渠道贯通;第四,要规范化队伍,逐步使学生辅导员向职业化迈进。[24]

北京师范大学管永前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指导思想;第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优良文化环境;第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加强网络教育管理;第四,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第五,重视政工人员作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25]

徐惠鹏以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为参考,认为进一步搞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从六个方面着手。第一,继续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努力解决大学生的深层次思想问题;第二,认真贯彻《纲要》精神,着重做好基础性工作;第三,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第四,建立思想道德的评价机制和约束机制,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第五,加强对党员学生骨干的培养,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第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着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26]

高忠诚在对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从九个方面着手。第一,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人的道德学习的潜能发挥出来;第二,高校德育不能孤立地去做,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第三,发挥榜样的力量;第四,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视角加强德育;第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大环境;第六,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育渠道;第七,强化团学组织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第八,关心大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九,广泛开展思想道德评价,形成舆论氛围,建立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参与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27]

浙江大学王志强以部分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滚动调查为参考,认为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创新,找准切入点,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大学生的需要;第三,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第四,积极主动地利用新手段、创建思想教育工作新平台;第五,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28]

赵国峰以河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为参考,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积极营造适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环境;第二,以“党团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中的优秀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三,以“学生自治”为辅助手段,充分发挥和培养广大学生在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29]

唐志强以河西学院的调查研究为参考,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第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第三,加快学校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求;第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第五,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30]

安静以唐山师范学院调查研究为参考,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第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第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引导示范作用;第四,充分发挥网络阵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第五,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第六,充分发挥自我教育与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服务作用。[31]

参考文献:

[1] 陈思先.对武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调查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4):11-12.

[2] 张 耀.大学生网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卷调查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9):36-37.

[3][15] 何瑞菲,徐建龙.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12): 62-63.

[4] 张 青.天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9):308-309.

[5][7] 王爱云.转型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105-107.

[6][27] 课题组.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46-50.

[8] 马维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来自西安15所高校问卷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43-45.

[9] 丁三青等.徐州市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17-21.

[10] 张晓忠.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及主流意识形态状况的调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1-37.

[11] 张少慧.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6(6):82-84.

[12] 于 海.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2002-2003)[J].复旦教育论坛,2003(2):1-5.

[13] 孙卫华,张 霞.当代女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对中华女子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4):65-68.

[14] 陈愈湛,任 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1):18-19.

[16][25] 管永前,周成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问题与对策-来自北京部分高校的调查[J].晋中学院学报,2008(10):44-47.

[17] 杨 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36.

[18] 张晓忠.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及主流意识形态状况的调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1-37.

[19] 王建国.大学生道德责任感调查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1-164.

[20] 陈青平,管晓凤.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及对策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233-236.

[21][29] 赵国峰.河北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与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2004(4):98-100.

[22] 羊展文.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现状分析[J].梧州学院学报,2006(4):78-80.

[23] 杨晓丽,杨秀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调查和分析[J].商情,2008(3):38-39.

[24] 王兆珍,赵希波.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与思考——以山东大学为个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8):76-78.

[26] 徐惠鹏,姚跃传.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分析及其对策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5.

[28] 王志强.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研究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7):74-76.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网络道德;计量分析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开放的、毫无约束的空间,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到了网络中就显得无能为力,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道德失范问题,引起广大学者专家的关注,网络道德也就应运而生。“网络社会”具有自主性、多元性和开放性。这些特点也让大家不得不对之进行一番限制与规范,否则网络世界将变得毫无章法。了解我国对网络道德的研究现状对于更好地设定网络道德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来分析网络道德的研究现状。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包含共35个数据库,主要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以及人文与社会科学文献两大块,覆盖从1915年到2012年的文献,包含10种检索方式,其中常用的有简单检索、标准检索、高级检索等。因此,通过此数据库可以较全面、快捷地了解到整个网络道德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文检索的结果显示为从1997年到2012年8月的研究成果,通过标准检索方式,以“题名=网络道德”进行文献检索,对关于网络道德的文献总量及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共检索到1318篇文献,去除重复记录共得到1294篇有效文献。

一、主题分析

笔者利用文本分析软件ROST CM,对这1294篇文章的主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通过“词频分析”,我们得出使用率最高的几组词汇,结果如下(除开“网络道德”一词):

表格显示,“教育”词汇出现了高达538次,接近50%。通过文献摘要分析,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分析、研究现状以及网络的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是主要领域。王熹在硕士论文《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思考》中,提出了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相关概念的研究,描述了网络道德教育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从最早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到后来的“网络道德教育”,并对这些概念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吴满意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一书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和七大机遇,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单一灌输变双向交流,侧重理论变贴近现实,集体教育变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他还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这些转变的重要途径。薛君华在硕士论文《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中,指出了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包括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

词频中排在第2位的是“大学生”,可以同排在最后的“高校”划等号,所以关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的文章一共达到605篇,高于排在第1位的“教育”。青少年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但是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社会经验少的特点使得他们在网络中容易迷失自己。

第3位的是“建设”一词226次。网络道德建设相关文章主要涉及网络道德建设的内涵以及必要性,制定网络道德建设的应遵循的相关原则以及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与途径,可见网络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总体,在处理相关问题上不能将二者区分开来。范虹在05年的硕士论文《论网络道德建设》中提出,网络道德建设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议题,它涉及面广、与技术结合深、国际化、空白点多等特点,网络道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林林总总。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于网络道德建设问题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排在第4位的“对策”一般同“教育”“问题”或“建设”联系在一起,“研究”“加强”“思考”三词没有特殊的研究含义,其中“加强”一词一般和“建设”相连。“失范”出现了128次。连良在《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研究》一文中对网络道德失范进行了概念界定,认为网络道德失范是指网络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与不健全所导致的社会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或者失灵,从而导致整个网络社会行为层面的混乱失序。其中作者又对各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进行了很好的分类归纳,主要有:极端言论、谩骂攻击、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他人权益以及隐私、网络沉迷、传播网络色情以及一些极端的失范行为,例如传播网络病毒、网络欺骗、网络黑客等等。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产生失范问题的原因为:网络道德自律的缺乏、网络缺乏“他律道德”的监管。简而言之就是“自律”与“他律”的缺乏。针对一系列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处理对策,总体而言都是从“自律”与“他律”入手。加强我国的网络道德教育,借鉴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丰富德育内涵,使得人们产生强烈的自律意识;政府要加强完善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网络管理的技术支持,国家和社会要一同努力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道德研究的主体对象是青少年和大学生。但是如今网络几乎普及到各家各户,网民的年龄日趋年轻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网民,这些年龄在12岁以下的儿童却很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这些人群却是最需要帮助的对象。所以笔者在此呼吁,年轻化的网民更加需要正确网络道德规范的引导,使得这些未来祖国的栋梁有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去汲取知识,了解世界。

二、总结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道德规范越来越重要,对网络道德规范的研究也逐渐被学者们重视,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笔者希望我国的网络道德研究能够继续顺利地开展,参考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取长补短,毕竟国外的网络较我国发展悠久,针对这些网络道德问题的研究也会有不一样的认识与看法。网络道德研究不仅仅只是伦理道德的问题,还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因此,我们也要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将网络道德设置为一门学科,更能够深入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并将研究的视角与研究的内容、领域以及研究方法逐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思考》[D],西南大学,2011

2.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大学生;德同一性;道德行为

现代国家的合法正当性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或法制,也需要健全而高尚的道德伦理和文化精神。道德在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道德建设的新途径,为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相关支持是一项重要课题,而大学生作为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他们的道德水平是社会道德的重要风向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的研究也显得由为重要,然而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现状总体复杂,在日常的道德生活中经常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该文从道德同一性的角度出发,对于理解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不一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道德同一性对道德动机的整合

道德同一性或称“道德自我认同感”、“道德自我同一性”,从心理层面上看, 道德同一性被界定为:“个人如何思考自身和愿意成为什么人的自我概念, 是道德理想与个人同一性的会合, 在某种程度上是将道德价值流入个人的自我感”[4]。“道德同一性是道德判断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自我调节机制,是激发道德行为的重要动机”[6]。传统的道德动机模式,并不能很好的说明道德行为问题,道德行为的动机并不是简单的认知“好人”的结果,“纵观道德认知的经验研究,我们发现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仅显示出较小程度的相关”[2];布莱西在1980年的研究中证实了“单独的道德认知在解释道德行为时发挥了很小的作用(解释了大约10%的变量)”[3];这种微弱的关系被称为“判断行为缺口”,这说明在道德领域仅有道德认知是不够的,还要以更综合的概念框架来理解道德范围和道德功能的复杂性,因此该文以布莱希的道德同一性理论为基础,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影响道德行为的深层原因。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成都市某高校350名大至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342份有效回收率97%;大一92人, 大二 83人, 大三82人,大四85人;男174人, 女168人;人文社科类 156,理工类186 人 。

2.2研究工具

2.2.1道德同一性问卷

万增奎在Aquino & Reed(2002)的道德同一性问卷基础上进行修订,最终得到的道德同一性问卷包括16个项目,问卷采用5级评级,其中内隐维度项目9个,外显维度项目7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了0.85,其中内隐维度0.83,外显维度0.74,具备满意的心理学测量指标。

2.2.2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

徐丽莎编制的大学生道德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包含七个维度:利他、学习、公德、孝顺、尊重、爱国、爱心,该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657一0.783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2,分半信度为0.847,其结果符合测量学的要求

2.3研究程序

使用 SPSS17.0进行描述统计、 方差分析、T检验、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及道德行为现状及二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3.数据分析

3.1大学生道德同一性与道德行为的基本状况

3.1.1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基本状况

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均分为 3.93±0.65,其中道德同一性的内隐维度均分为 4.14±0.74,外显维度均分为3.66±0.67。配对样本 t 检验的结果显示(表1), t=7.65, p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被试的道德同一性总体水平以及同一性的外显和内隐两个维度,在基本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如性别、年纪、生源地上均无显著水平的差异,但在专业这一变量上,人文社科类(M=39.39)专业的学生与理工类(M=36.2)专业的学生(p =0.015

3.1.2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基本状况

被试的道德行为分为七个维度,分别为利他、学习、公德、孝顺、尊重、爱国、爱心行为,其中爱心(2.1)与学习(1.9)行为均值较低,处于6点量表的中偏下水平,道德行为总体均分(3.3)及其他各维度的平均分皆处于6点量表的中偏上水平;

此外,基本的人口统计变量与道德行为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在总体道德行为及其他七个个维度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生源地这一变量上,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利他行为(P=0.036

3.2大学生道德同一性与道德行为的相关性

道德同一性和道德行为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道德同一性总分与道德行为中的五个维度(利他、公德、孝顺、尊重、爱国)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36-0.44之间);道德同一性内隐维度得分同样与道德行为这五个维度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40-0.52之间);道德同一性外显维度与与道德行为中的六个维度(利他、学习、公德、孝顺、尊重、爱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23一0.40之间)

3.3.大学生道德同一性对道德行为的预测

以道德同一性总分、内隐维度得分、外显维度得分为自变量,以总体道德行为为因变量做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道德同一性总分已达到容差0.000的限制,表明此变量与其它两个自变量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因此这一变量剔除,内隐及外显道德同一性这两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但道德同一性外显维度对道德行为的预测能力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表2显示内隐道德同一性对总体道德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P

4.结果讨论

4.1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特点分析

4.1.1大学生道德同一性整体状况分析

结果显示,被试的道德同一性整体水平较高,其平均分为 3.93,处于 5 点量表的中间偏上的水平,其中内隐道德同一性得分(均分=4.14)显著高于外显道德同一性(均分=3.66)。道德同一性的内隐维度对应的是自我价值感的内在自我,是自我对道德特质的内在认同,表现为道德特质在自我感中的重要性;道德同一性的外显维度对应的是外在公共自我,是在日常的人际互动中所想要表现出自身所具有的某些道德特质的程度。内隐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外显维度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内在自我的道德认同,道德特质在这一群体的心目中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了道德教育的成果,然而,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即使有着较高水平的道德意识,但在实际活动中却难以实践,许多学生并没有作出与他期望成为道德人相一致的道德行为,这可能是因为,一个人的自我同一性是多元的,除了道德同一性,还有职业、政治、民族、权利等多种的同一性,因此有可能其他的同一性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道德同一性的力量,从而抑制了道德行为的出现,这一结果也指出了“知与行之间的差距”,揭示了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中的知行脱节的社会现象。

4.1.2大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差异分析

独立样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被试的道德同一性总体水平以及同一性的外显和内隐两个维度,在基本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均无显著水平的差异,但在专业这一变量上,人文社科类(M=39.39)专业的学生与理工类(M=36.2)专业的学生(p =0.015

4.2大学生道德行为特点分析

4.2.1大学生道德同行为整体状况分析

当前大学生道德行为总体水平良好,其平均分为 3.27,处于6点量表的中间偏上的水平,尤其是在爱国和利他等方面得分最高,但在学习及爱心行为上得分较低,道德行为的具体方面的发展并不平衡。

4.2.2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及专业差异,但年级差异结果表明,在爱心行为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由事后检验发现,大学生道德行为表现基本呈V字型,从大一到大三爱心行为得分呈递减趋势,大四得分又有显著回升,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大一学生作为刚进入大学生活的群体,他们身上还保留着高中时期的教育痕迹,比如高中时期较为严肃的治学环境对学生们的道德行为有着较强的约束作用,然而在熟悉大学生活以后,由于外界约束的减弱,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也会相应的滑坡,最后在面临就业以及社会生活的压力之时,他们的道德意识会再度激起相应的道德行为,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道德行为会在大一到大三呈递减趋势,而在大四出现回升。这也提醒德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保持长期的关注,既要重视新生的德育观教育也要对老生的德育思想给于充分的重视;除了年级这一变量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具有影响作用外,大学生在不同生源地、是否具有学生干部任职经历以及是否参加过志愿活动等因素上,也在道德行为某些维度上存在着不同水平的差异,这提示我们道教育的内容与手段要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背景的大学生施教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同时要注重学生在道德实践方面的加强,通过让学生承担更多的角色,获得更高的道德责任感,从而培养较高的道德同一性水平以激发较多的道德行为。

4.3.道德同一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道德同一性总分及其内隐、外显两个维度都与道德行为及其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道德同一性内隐维度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程度(0.40-0.52之间)总体上要高于外显维度(0.23-0.40之间),这表明道德同一性与道德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一致性,这与布莱斯的道德动机理论以及Aquino 和 Reed 的研究结果:“道德同一性越高预示着做出志愿者行为的比率越高”的结论相吻合。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道德同一性的内隐维度对总体道德行为有着显著预测作用(P

5.结论

总体而言,大学生的道德同一性及道德行为水平普遍较高,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成效;但在道德同一性上,大学生的外显维度显著低于内隐维度,也说明了大学生道德实践上的欠缺;此外,道德同一性与道德行为二者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并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者能够解释后者31.9%的变异量同这一研究结论启示德育工作者可以从学生自我道德同一性的角度进行道德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道德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万增奎.西方心理学道德动机观的研究进程及展望[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92

[2] S. A. Hardy,G. Carlo. Identity as a source of moral motivation [J]. Human Development, 2005,48:232- 256.

[3] Blasi A. Bridging moral cognition and moral actio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Psychology Bulletin,1980,88: 1-45.

[4]Nasir,N.S,&Kirshner,B.(2003).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Moral and Civic Identities[J].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7(3):138~147.

[5]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

[6]曾晓强. 道德认同研究进展与德育启示[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