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

水利发展研究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1篇

2.强化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倪文进

3.农业水价改革面临新形势水利发展研究 王冠军

4.关于建立农业水价"双补贴机制"的思考张彬

5.农业水价节水效应及其政策建议姜文来,雷波

6.关于新时期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思考柳长顺

7.供水能力统计中的问题与建议高龙,姜楠,乔根平

8.新时期城市水文事业的发展与思考文宏展

9.完善南水北调工程征地移民拆迁工作相关政策的建议贾士权

10.全面实践"两个转变"努力保障太湖流域防洪和供水安全张怡,徐洪,孙海涛

11.长江流域重要湖泊最小生态水位计算及其保护对策罗小勇,计红,邱凉

12.宏观节水研究——艾比湖流域水资源配置与管理新探苏颍君

13.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配置原则与思路闫丽娟,李丹,欧阳晓红,郭富庆,王学凤

14.关于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何庆九

15.发展现代农业特别要注重发展现代水利屈志成,周伟,崔桂芬,陈艳丽,辛伟

16.设置水文执法机构的几点思考吕兰军

17.贵州山区长距离管道输水的现状与对策兰光裕,杨荣芳

18.构建山西水网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银俊梅

19.胶州市水利规划工作的思考王随霞,纪心冰,刘芙蓉

20.江南水文化发展的战略研究汪健

1.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机构改革战略研究钟玉秀,刘洪先,韩栋

2.60年水利的历史见证——党中央、国务院的治水兴水与安邦富民强国张岳

3.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绿色和谐发展于丛乐

4.关于采取市场机制开展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倪文进,龙海游,刘昆鹏

5.浅论水利国有资源性资产的监管董因

6.水利前期工作推行招投标制度的几点认识任铁军,张永

7.对公司制水利设计院若干问题的思考游赞培

8.我国水库移民水保生态建设和保护对策建议张冬梅,靳宏强

9.浅析和谐社会背景下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与规制沈海澄

10.从鄂州市洋澜湖治理看我国城市水体污染的防治对策龙振华,丁雨恒,丁伟

11.水土流失防治费制度探析任世丹

12.浅谈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李晓云

13.试论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侧重点和有机结合迟鹏超,余莉,战子欣

14.从"96.8"洪水看白洋淀十方院水位的可靠性王建伟,张秀举

15.加强水利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马永祥,杜敬民

16.石津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建设成效与经验张俊书

17.关于德州市实现黄河水村村全覆盖的调研与思考郭伟华,苏秀峰,贺静

18.水利发展研究 枣庄市凿井取水集中整治工作情况调查刘乙,王龙

19.美国维持可供水量和水质的联邦科技战略(中)美国可供水量和水质小组委员会(SWAQ),姜斌,夏明,刘登伟

20.水文化视野下的长江水法制建设叶华

21.水利发展研究第三届编委会会议在京举行

1.关于如何应对鄱阳湖区水生态恶化的调研报告孙晓山

2.城市取水定额制定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蒋艳灵,陈远生,何建平,孟光辉,顾定法,王莹

3.研究动态

4.水行政许可制度浅谈张旸

5.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用水保障对策探讨李香云,吴文强,杨力行

6.简讯

7.大伙房水库非农业供水水价核算刘海亮,张新

8.水利工程项目业主成本管理梁川

9.滹沱河地下水库建设研究楚行宇

10.洞庭湖存在的问题与修复方法研究龙振华,丁雨恒

11.华北山前小盆地地下水系统特征与管理模式——以山西省灵石县静升盆地为例王宏义

12.我国典型地区水土保持政策与措施农户满意度调查研究刘登伟,姜斌,刘缮

13.浅谈灌区建设管理与新农村建设田云中

14.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邱云,邱翔

15.关于提高引滦明渠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周亚东,高晓芸,刘建国

16.对水电工程设计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认识和思考高利华

17.浅议公务卡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与完善乔祥利,曾雪婷

18.坚持"五项制度"确保收费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倪宝林

19.宁夏隆德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与作法张勋瑞

20.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简孝波

21.水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面临的挑战(下)姜斌,姜付仁

22.呼伦贝尔水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性格刘冰,王勤

1.中国治水转型:背景、挑战与前瞻王亚华

2.构建和谐水利的哲学分析刘河元,杨淑琼

3.水权交易第三方环境利益保护初探林龙

4.论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杜威漩

5.以人水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楚行宇

6.科学开展税收筹划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黄剑伟,杨银生,马森

7.浅谈水利法治在现代水利中的地位吴开贵

8.宁夏太阳山供水工程供水成本经济模型研究康金虎,刘建人

9.发展小水电促进山区新农村建设张惠嫦HttP://

10.发展村级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践中的几个问题杜杰,孙海燕

11.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也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探讨屈志成,王学军,张建成,宋京,马云峰

12.对占用黄河河道及防洪工程补偿机制的探讨牟月云,李德胜

13.浅谈珊溪水利枢纽饮用水源的保护水利发展研究 陈卫辉

14.阜新市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现状与对策郑国锋,董桂华

15.创新管理体制推动临沂市供水事业发展卢兆曾

16.浅谈监测工程实施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解红星

17.滨州水患问题及对策进展研究牛加明

18.美国的水土保持政策与经验借鉴李香云

19.浅析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马仁玲

1.关于推进流域立法的思考刘文,王建平,陈金木,王称心,郎佩娟,蒋立山

2.实施最严格的节水管理制度的认识和探索张旺,王海锋

3.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几点意见张岳

4.关于实现山东水利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杜昌文

5.京津冀大都市圈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刘登伟

6.山东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科学经营策略侯成波

7.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刘正茂,吕宪国,夏广亮,安瑞强,崔玉玲

8.太湖流域基层水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与水污染监督检查工作结合开展的思考赵彬

9."强县扩权"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影响吴卫东,王从友

10.从汝城县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看山区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朱诗慧

11.文成县"1.2"暴力抗拒水政执法案调研报告潘理胜

12.大同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范树宏

13.余姚市河道生态系统保护途径探讨赵翔

14.浅析当前水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于淑坤

15.关于退休干部服务管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何源满,凌先有,张宝林

16.浍河灌区现行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张年田

17.对广安市防汛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思考徐元武

18.对龙南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产业发展的调查和建议刘毅

19.国外国际河流的主要开发方式李香云

20.塔河文化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实践和探索俞涛

2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治淮事业科学发展

1.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开创水利发展与改革新局面——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报告陈雷

2.改革开放三十年水利事业的九大变化王凯,李训喜,吴文庆,张海涛

3.鄱阳湖区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对经济影响的调查分析闵骞,傅春,林永钦

4.发展循环经济:水污染治理的根本路径杜威漩

5.水旱灾害分级管理机制初探——以河南、江苏两省防汛抗旱为例秦维明,朱山涛

6.浙江省农村水电站产权制度改革运作机制的构建与研究陈烨兴,张仁贡

7.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供水安全刘登伟,姜斌

8.长江河道采砂管理中行政指导运用的探讨吴正涛

9.湘江株洲-长沙河段水功能区划分合理性分析及建议钱湛

10.水利发展研究 福建省水利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林清俤

11.水管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蔡辉,俞茜,钟惠钰

12.新形势下水管单位健全预防腐败体系的思考张友明,孟祥兰,李帆

13.浅谈亳州市谯城区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师明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2篇

正确认识科学研究及水利科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科学研究概念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但它起源的问题包涵两个方面:一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二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通常划分为三种类型:

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3.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一是观察到一种特殊现象;二是提出假设去解释这个现象。水利科学研究就是运用这些方法和原理,以水物质和水工程为载体,通过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的因果关系,作出科学判断或结论。鉴于水科学研究特点和客观条件,基层水利科研单位主要应倾注于应用研究及开发研究。

(二)水利科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这不仅对水利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我们水利科研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等措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水利科技的重大研究载体,内容丰富,任务艰巨。坚持科技创新,以科技进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水利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使科学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为我们水利科学研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水的问题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远没有解决,化解我国四大水问题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任务十分艰巨。只有坚持不懈地用高新技术改造水利传统行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水利科技工作新局面,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积极探索基层水利科学研究新思路新途径

根据基层水利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现状,必须“坚持一个方针,打牢二个基础,加快三个转变,加强四个创新”的工作格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科学研究,使之成为广大水利科研人员的自觉行动。

(一)坚持一个方针

科学治水方针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水利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当前,尽管基层水利科研单位在人力、财力、能力上都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是一定要按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探索和围绕科学治水方针,制定科学研究任务、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加大科技推广与创新,进一步发挥水利科学技术对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紧密联系本地区实际,对科学治水实践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体制机制问题等进行研究探索,统筹解决水的问题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统筹处理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水土流失等问题,提出科学的见解、办法和成果。

(二)打牢两个基础

科学研究涉及面广复杂,必须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适度为原则,做好两个基础工作。一是科研人才培养。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没有人才,一切工作都是纸上谈兵,一切都无从谈起,一切事情都做不成,搞科研也是一样。只要创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建立合适的人才制度,科学研究和发展就有了生机和活力。近几年,我们针对所里编制小、人员少,引进难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请进来,聘请老专家、老科研,进行传帮带,帮助科研人员提高科研技能;另一方面鼓励岗位自学,所里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和经费,让他们通过自学、函授或专业培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论,了解行业前瞻研究动态,提高自已科研水平。目前,全所本科毕业由原来30%达到了85%,中级以上职称由原来的25%上升到45%,人均有两门以上从业研究资格,摆脱了一度技术人员穷窘的状况。去年以来,有8篇科研论文,在部、省级水利刊物上发表或交流。二是科研经费投入。科学研究需要必要物质基础作保障,特别是科研仪器设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台科研设备动则几万、十几万元,少则也是上千元。基层科研机构却没有国家固定的科研经费保障,全靠自己想办法解决。这几年,尽管我们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依靠行业项目,用科研服务微薄收益弥补了部分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去年所里投资近20万元对试验室设备仪器进行了更新和维修,今年还将按照水利部要求进一步完善。但是,科研经费问题始终制约基层科研单位的稳定和发展,毕竟微薄的科研服务收益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国家不从体制机制上加以解决,基层科研和科技推广将举步维艰。国家应增加基层单位科研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建立政府补助、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多元化科研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基层科技投入体系。

(三)加快三个转变

水不仅仅是一个利用问题,而且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否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等指导思想上的重大转变,为水利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必须加快转变步伐。

一是加快从传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过去一贯就工程谈工程,水利科研人员结构单一,学科面窄。现在要由过去单个研究水利工程技术方案转向除了研究技术方案外,还要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水是环境最重要的因素,不能简单谈钢筋混凝土、谈工程造价,还必须考虑生态和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原水利部长汪恕诚早就指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旗帜自己要举起来”。水利科研人员应义不容辞地加快转变,优化人才结构,优化专业配置,不断引进社会学、生态学、环境学等方面人才,以适应这种转变的人才优势。

二是加快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就是要从单个工程的研究(包括工程技术、生态、环境),转向把工程放在整个流域、整个系统工程中进行研究。每一个水利工程都是整个流域管理的一部分,不仅要注重单个工程的研究,更要注重从整个流域、系统角度上进行思考,高度重视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若干个工程建下来,水资源利用率是多少,要从整个流域来考虑,只有这样,研究出来的成果才符合现代水利的要求。因此,水利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宏观观念和全局意识,多从宏观上思考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作出科学判断和评价。

三是加快从水利工程利用向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转变。要从着重研究水利工程建设,转向综合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配置,包括水资源管理技术。水利工作不仅仅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而应该是整个水资源管理工作。水利科研人员应把自己看大一点,站在国家、地区全局上看问题,站在水资源整体角度上看问题,眼界才能开阔,思路才会清晰。要有意识地从工程建设转到水资源综合管理,把水的问题纳入生态环境中统筹研究分析,不仅要有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意识,而且要这样去开展工作,才能使自己的优秀科研成果,更好地满足于事业的要求、满足于发展的需要。

(四)加强四个创新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大力倡导科学探索和勇于创新精神的同时,必须注重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

一是思想理念创新。“98大水”为科学治水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素材,如何从中得到教诲和启示,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正确处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关系,正确处理水利科技不适应水利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关系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维,创新理念,解决好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正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广大科研人员必须以之为已任,努力实践,努力跟踪前沿,不断探索新事物、新理论。

二是体制机制创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将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基层科研单位小、人少,势单力薄,依然是影响水利科技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几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总体上看,基层科技计划经济色彩仍较明显,创新活力不够,“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必须建立以激活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内容和前提的体制机制,既符合水利科技特点和本单位科技发展需要,又有利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需要和发展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

三是方式方法创新。改进科技管理方法和手段,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水利科技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事而立,因人而异,各有不同,要以激活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特别是基层公益科研单位,搞科研难,搞大科研更难,往往片面地以科研成果多少去评价科研成绩,而忽略了基层实际工作中又需要一定科研人员去完成一定的应用研究和推广,比如岩土、岩石、混凝土、沙石等材料检测、试验,节水灌溉、防汛抗旱等课题设计与研究,都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科研人员按照《规程》去完成,科技含量虽不一定很高,但必不可少,这种科研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事务化的过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实际上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应得到尊重和肯定。

四是拓宽领域创新。水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经济属性,21世纪的水利科技问题不仅涉及水利工程技术范畴,而且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范畴。水利科研工作必须充分考虑水的多元化属性,改变脱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就水论水”的研究方法,把水问题放到大自然中去考察、去研究,放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去探索、去思考,不断拓宽水的应用范围研究,优化配置理论,向生态水利、城市水利、环境水利、人文水利等新领域拓展,加强行业、跨行业、跨领域联合攻关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和渗透,共享水资源丰富成果。

三、正确处理基层水利科学研究中的相互关系

地市基层科研单位与省以上大型科研机构相比有不同的特点,就是单位小设备简,人少事多分工难,学科单一类别多,科技含量低,规范要求高,过程要简单,经济要实惠,科研成果难,专业需求全,经费少误解多等等,矛盾交织无时不有,关系复杂无处不在。

第一,正确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基础研究是应用技术创新的源泉。重大突破性科技创新要从基础研究抓起,不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新的方向。基层科研人员不仅要掌握基础研究理论和方法,加强前瞻性的重大基础性问题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有机结合,在处理实用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关系中以实用技术为主,基础研究为辅。基础研究要搞,但要有自己的特色。要重视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本所“大坝电测技术”的研究和使用,就是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完成的,在九江“11.26”地震重建中对长江大堤受损情况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正确处理硬课题研究与软课题研究的关系。要从只注重硬课题研究向硬课题、软课题研究并重转变。硬课题主要是研究一些技术方案、技术产品,软课题则主要是研究一些带有宏观性的问题。基层科研单位不能只研究钢筋混凝土,还要研究软课题。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如何科学防灾减灾研究等软课题,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社会效益显著,它提供了一种思维,值得去研究去探讨,即使是反面教训的软课题也是有借鉴意义的,以指导今后的工作。又如病险水库这么多,除了病险水库加固技术外,到底采用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好?采用什么样的机制运行下去?这也是软科学要研究的范畴。不要认为科研人员是研究技术的就不能搞软课题研究,基层科研人员有经常深入第一线情况熟悉的优势,在研究纯技术基础上,还应多研究些管理方面的东西,从机制、体制上做点软课题,有时软课题起的作用更大,尤其对上级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决策信息和帮助,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提高研究层次。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科技发展;推广应用

1农田水利科技取得的新进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与农田水利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和推广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田水利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推进。

1.1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学科不断向节水、高效、环保的领域扩展,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作物水分信息采集与精量控用水、劣质水高效安全应用等都有新的进展。

基础理论研究已从原有的单一化延伸至多元化,不仅由单纯的土壤水分调控研究转向“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而且把水分运移规律与养分、水热、化学物质运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提高水分、养分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更加重视局部灌溉和不同农业耕作条件下水分、养分运移规律的研究,开始了沟垄、带状种植、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滴灌、地下滴渗灌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水热、水肥及作物光合作用规律的研究,并取得新的成果。这些都为发展节水农业,把该领域的研究由实验统计性质转变为具有较严谨理论体系和科学定量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继续研究农田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水的转化关系和农田作物蒸发蒸腾量与流域蒸散发量计算的同时,突出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土壤水调节模型和各环节水量转化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水分胁迫对作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提高水分生产率的机理研究进一步深入,非充分灌溉理论进一步丰富;由研究单点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转向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及其水分敏感指数的时空分布;从传统地研究水稻、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转向研究经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特别是把作物不同阶段水分敏感性与根系生长、叶面气孔效应、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光合产物的分配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探索作物的适度缺水效应,为农业节水奠定了理论基础;确立了主要作物经济灌溉定额、节水高效灌溉制度,以及适宜的调亏期、调亏指标[1]。

1.2节水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制

研制完成了节水节能灌溉新设备:外混式自吸泵、新型金属快速接头、地面移动铝合金管道系统设备、田间闸管系统设备、调压给水栓、竖管万向座、恒压喷灌设备、绞盘式喷灌机、折射式微喷头、旋转式微喷头、微灌用压力-流量调节器、微喷连接件、水动式施肥泵、水动反冲洗沙过滤器、平面迷宫式滴头、毛管移动机具、滴灌设计CAD系统、地下滴灌专用滴头、经济型内镶式滴灌管及配套设备、波涌灌设备、U型防渗渠道施工机械、SYZW-1智能型量水仪、WIS-2智能型量水仪、长喉槽量水槽等24种节水新设备,其中16种产品实现产业化。在节水新材料研究上,提出了适合U型渠道衬砌构件的混凝土配合比,选用焦油塑料胶泥条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作为预制衬砌渠道伸缩缝材料,较好地解决了渠道接缝渗漏问题[2-3]。

1.3农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农业节水新技术研究

在水库灌区建立流域水资源优化调度数学模型,根据径流出水量预测蓄水工程的调蓄能力和灌区作物的种植结构,并结合需水情况以及输水渠系的输水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灌区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优化调度,有效提高供水保证率。

在多灌溉水源地区,将分散灌溉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工程实行联网,确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并与自动化控制技术集成,实现了向农田供水的分散水源的集中控制、统一调度,实现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了灌溉保证率。

在输配水节水工程技术中,提出渠道刚性衬砌防冻胀破坏的内力计算与结构设计方法,并筛选出新型抗冻胀、防渗输水技术和先进实用的施工技术,形成渠道抗冻胀、防渗高效输水技术集成模式。

在膜下滴灌技术中,综合滴灌技术和覆膜技术优点,将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棵间蒸发甚微,十分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农田生态保护、区域中,低产田治理和南方的涝渍治理技术也继续得到提高。

2农田水利科技发展方向

2.1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研究

为了以最少的灌溉水投入获取最高利益,应制定相应的灌溉方案,包括农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溉定额。在灌区开展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耗水量研究,特别是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应加大对各种经济作物的耗水量研究,寻求作物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的节水高效规律。以此为基础,制定灌区在不同的供水、气象、农艺、管理等条件下的节水高效灌溉用水方案,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灌区实时灌溉预报,指导农民进行灌溉[4]。

2.2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技术

在引河灌区运用井渠结合灌溉,则是抗旱、防涝、治碱、节水、减淤等综合开发利用河水和当地水资源的有效措施。对这类灌区可利用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5],是当前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研究的重要内容。

2.3农业节水设备的产业化

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向高效集约化经营发展的趋势,节省劳力、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节水灌溉机具应成为今后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如机械移管的喷灌机具,地下滴灌设备,大、中、小型的渠道防渗衬砌机具,农田精细平地、开沟、打畦机具,各种自动阀门,以及灌溉自动化控制设备等。

2.4高新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研究

由于灌溉排水规律的复杂、水资源日趋紧张、综合利用供需矛盾的增加等,应加强灌排自动化、GIS、GPS、RS、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技术的研究,将其应用到农田灌溉、灌溉用水管理、排水控制涝渍和盐碱化治理等方面,将是今后农田水利科研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重要研究方向。

3参考文献

[1] 许建中,李英能,李远华.农田水利科技新进展及其展望[J].中国水利,2004(9):35-38.

[2] 李英能,段爱旺,吴景社,等.作物与水资源利用[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3] 钱蕴壁,李英能,杨刚,等.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发展观定位水利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区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省委第十一次全会提出了“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对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省水利厅是省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肩负着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水利工作方针政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论文百事通自担任厅长以来,我在深入调研和学习探讨的基础上,就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江西水利事业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先后在南昌市水利局、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和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最近,厅党委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厅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厅党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安排,今天我想以“以科学发展观定位江西水利的发展”为题,谈谈如何做好新时期江西水利工作,如何实践人水和谐相处的治水新理念,如何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江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一、水利概说

(一)水利的定义

根据人与水的关系,目前我们一般将“水利”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传统水利,二是现代水利。在传统水利阶段,人类主要是充分利用水资源为人类自身服务;在现代水利阶段,人类则是自觉地遵循人水和谐相处规律,注重以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

(二)水利的作用

1、保障人类现状的安全。

①饮水安全;

②防洪安全;

③工农业生产安全(或国民经济的安全)。

2、保障人类发展的安全。

①水资源是有限的。

(“水资源应该指可利用或有可能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够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②人类发展是无限的。

③地球上任何生命都有享用水资源的同等权力。

人类的发展实质上是不断利用地球上自然物质为人类服务的过程,而且是随着利用程度、手段的发展而发展。从这个方面可以说,人类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尤其是水资源。最近,中央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有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来保障、来支撑。

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水利上有两大要点:

①人水和谐;

②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有效支持。江西目前的水资源状况总体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至2003年底,全省总人口4254万,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343m3,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40%。而且还有10%的江河湖水水质受到较大污染。同时,水资源浪费也较大。2004年,我省GDP达到3500亿元,单位产值的耗水量是国际水平的10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需水量将大大增加。到2050年,预计我省总人口将达到6027万人(以2003年为基数,年增长率8‰),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将减少到2300立方米左右,届时水资源紧张状况将进一步加剧。这仅是从水量上来说,如考虑水质的恶化,更是令人担忧。因此,必须从现在起就高度重视水的问题,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切实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利的任务

①水利建设:包括工程建设和非工程建设。非工程建设是我们面临的新的重要任务,包括蓄滞洪区及防洪预警系统、水法律法规、水资源监控体系和水利队伍等。

②水利管理:包括工程管理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我们要更加关注的任务,包括流域管理,区域水务管理。

(四)水利工作的核心:水权

水权包括水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

水资源的管理或者说保护、利用、开发水资源的核心在于水权的确定。只有树立了“水权”的概念,水的两重性(社会公益、经济效益)才能真正体现,才能真正地使“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国民经济的“命脉”作用。

水资源的管理应遵循“四个优先”原则:

即可持续利用优先、生态优先、人类共享优先、节约优先。但要实现这四优先的前提是明晰水权,通过强有力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地配置水资源。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调水量不得超过调出河流总水量的20%,河流本身的开发利用率不得超过40%。因为水资源有自身的承载力的限制。(水资源承载力指的是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汪恕诚)

二、江西水资源的特点

(一)降水时空不匀

我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上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雨量较充沛,年均降雨量1341.4~1934.4mm,降水过程一般集中在4~6月,占全年降雨量43~53%,一次性过程降雨量可达200~400mm,具有东多西少、山区多平原少的规律。全省最大24h暴雨多年平均值一般在100~140mm间,总趋势是赣北大于赣南,赣东大于赣西。

(二)水流域独立完整

我省是一个基本完整的鄱阳湖水系流域,鄱阳湖水系流域的94.1%面积在江西省境内,汇入鄱阳湖的主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五河支流流域面积大于3000km2的有18条,大于1000km2的有43条,大于200km2的有191条。鄱阳湖水系流域是中华大地上一个中等规模的天、地、生系统。

(三)控制性工程少

建国以来,我省已兴建水库9440座(据2003年江西水利年鉴统计)其中大型水库25座、中型水库224座、小型水库9191座。

已建成堤防长度为9652.43km,其中30万亩以上堤防308.1km、10~30万亩堤防771.74km、1~10万亩堤防2461.53km、万亩以下为6111.06km。

已有排灌机械的装机总容量为141.98万千瓦,其中固定排灌站的装机容量为86.4万千瓦。

1、从防洪角度上看:

五大河流上仅在修河上有控制性水库柘林水库,赣江上的万安水库从当年的设计功能上有防洪库容10亿m3,但是仅建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还没有上,从理论上说,目前该水库没设防洪库容。抚河上的廖坊水库尚在兴建之中,而信江、饶河的干流上尚无控制性水库。

2、从水资源配置的角度看:

据1950年至1985年实测资料,湖口入长江的平均年径流量为1470亿m3。全省水库总库容为282.65亿m3,兴利库容157.83亿m3,其中大型水库总库容为170.06亿m3,兴利库容78.05亿m3。目前尚无跨流域调水的大型水库。

(四)管理水平低

1、已建工程管理水平低。

管理体制不顺,大多数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绝大多数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完全靠自收自支。运行机制不活,全省国有的水管单位基本上还是处在吃大锅饭、安置人员的状况,进人没有约束,内部没有竞争,资产管理薄弱。造成整个水利工程不能进入良好持续运行的局面,全省病险水库达3488座,占水库总数的37%;全省排灌站有2/3不能正常运行;全省万亩以上的灌区(387座)设计灌溉面积1499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5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仅879万亩。

2、水资源管理才起步。

全省初始水权不论是理念上还是体系上都没有建立,赣、抚、信、饶、修五河的流域管理都没有起步,区域水务一体管理,11个设区市仅有萍乡市真正实施了。全省的水还没有真正当作资源来管理。因此,全省的工农业用水定额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水污染在增加,农村面源水污染没明确主管部门,全省整个水污染在加剧。

(五)非工程建设弱

1、蓄滞洪区建设迟滞,观念更滞后。

2、实施作为洪水管理必要手段的防洪预警系统尚未建成;保证河流湖泊健康前提的水资源监测系统尚未建立。

3、各类水事法律法规的建设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4、水利队伍专业素质低,主要表现在:

①水利职工文化素质偏低。一是学历结构重心低。中专以上学历只占35%,比2001年全国职工平均水平的36%还低1个百分点;二是管理类、技术经济类结构比重低。水利专业设置单一,口径窄小,致使水利行业职工专业结构不合理,水利及其他工程技术类人才占大多数,管理类、技术经济类、自然、社科类比重偏小,外语、外经贸人才极缺,很不适应水利发展的需要;三是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可为学术带头人的年轻科技人才短缺;四是基层领导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全省96个县(市、区)水利(水务)局长中,学水利专业的仅12人,占12%,难以适应现代水利的发展需要。

②从人才总量分析,我省水利系统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1%,高级职称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2%。本科以上学历人才仅占职工总量的6%,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职工却占65%,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明显偏少。水利系统高技能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19%,高技能人才总量偏少。根据调研情况显示,越往基层,人才越显紧缺,不能适应水利发展。

③水利系统难以引进人才,现有的人才难以留住。

④职工的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适应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尤其是基层职工思想观念的不适应性更为明显。

⑤职工队伍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尤其是厅机关公务员,35岁以下的人员仅7人,仅占厅机关公务员人数的8%。

⑥水利系统基层队伍的保障体系与水利发展不相适应。如基层水管单位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有的连基本养老保险都没有办理,较严重地影响了基层水利职工队伍的稳定。

⑦基层水利(水土保持)管理服务体系严重削弱,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

(六)水利工程设施薄弱,防洪保障体系仍不完善。

经过治理,目前鄱阳湖区的12座保护10万亩以上的堤防基本达到抵御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标准,但是第一期工程尚未试验收,加之1998年大水又冲毁不少堤段,保护5万亩以上和县城的30座圩堤,仅有半数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非鄱阳湖区的7座五万亩以上的圩堤尚未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设区市的堤防仅有南昌、九江两市达到50年一遇的标准,其它设区市的堤防尚未达到设防标准,在五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上的县城均未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三、江西水利的任务

(一)我省水利的战略制高点

永远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下泄,这是水利部汪恕诚部长对我们的嘱托,是省委省政府“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战略定位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刚性约束。因此,我们现在及今后的水利工作都要站在这个制高点上来筹划。也就是说,我们水利人既要从水的水量上筹划,也要从水的水质上筹划。

(二)水利建设任务

1、工程建设。

由于我省尚属欠发达的省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偏低,水资源利用率约为17.1%。我省流入长江的年径流量约1470亿m3,而我省所有水库的总库容仅为282亿m3(含已淤积的库容,其中大中型水库已淤积1.3亿m3),占年总径流量19%左右。而总的兴利库容为158亿m3(不计重复利用),仅占年径流量11%,水电装机理论蕴藏量682万千瓦,可开发量610万千瓦,实际开发装机241万千瓦,也不到40%。全省五河干流有四条没有防洪控制性工程,干支流上还没有解决时空不均的跨流域配置水资源的大型水利枢纽。因此,工程建设还是第一位的。

①建设方针。

我认为8~10年内建设的方针应为“在开发中保护”,8~10年后再提“在保护中开发”。

②建设重点。

首先要把防洪工程置于第一位,防洪工程中的第一位任务是摘掉3488座病险水库的帽子(省厅准备今年5~6月份搞一次全省的考评)。再是鄱阳湖区防洪治理工程、五河治理工程、重点圩堤加固工程(如中潢、唱凯等圩堤)。

其次是农村水利工程。第一位的任务是饮水安全工程,今年必须解决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次之为灌区改造、泵站改造、田间工程等。

第三要抓紧控制性工程的建设与前期工作,确保廖坊水利枢纽今年一台机组发电,争取“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峡江、山口岩、伦潭、浯溪口等水利枢纽工程。

第四是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大力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既要搞好农村的水土保持工作,也要搞好城市的水土保持工作。

可以说,我省病险水库基本摘帽后,主要堤防得到加固后,廖坊、峡江、山口岩、伦潭、浯溪口等五大枢纽建成后,全省水利的第一任务将不再是防洪(个别县市除外,如乐安河流域),而要转向水资源的保护、节约、配置上来。我省水资源配置的最重要工程是鄱阳湖控湖工程。

2、非工程建设。

①蓄滞洪区建设,如康山、珠湖、黄湖、方洲斜塘等分蓄洪区的建设。严格地说,分蓄滞洪区的建设也是防洪工程,是科学防洪组成体系,是人水和谐相处的必要手段。并且要认真研究和宣传国家已出

台的关于蓄滞区运用补偿政策。

②防洪预警系统及墒情预测报系统以及为维护健康河流建立科学指标和相关监测体系。

③水利队伍的自身建设。要创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生活环境。

④水利法律、法规的建设等。当前要突出“水权”的地位,要努力在江西这个相对丰水的省份树立“水权”观念,今年要以抓初始水权入手,开始流域管理的试点。

关于“水权”的争议,近年我省已出现了实际的事例,如萍乡的山口岩水库建设曾引发的与有关地区的争议,柘林水库与柘林灌区在小水电站建设上的纠纷,婺源与浮梁在大塘坞水库(鸳鸯湖)的争执等。

(三)水利管理任务

1、工程管理。

要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关于印发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为动力,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水价改革,健全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已建水利工程的作用,落实孟书记“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指示。大中型水库及大型泵站要结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泵站改造的契机,推行国有水管单位的改革,小型水库及中小型泵站要推行农民用水户自治组织,探索建立符合江西农村实际的水管体系。

2、水资源管理。

核心是建立完善“水权”体系。要从流域管理着手,以城市水务管理为突破口,真正做到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统一管理,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生活水、生产水、生态水、环境水科学配置,上下游、左右岸、城市与农村合理协调分配。

目前,我省流域管理水资源尚未起步,但是城乡水务一体化已有了好的典型,如萍乡市水务局。另外,景德镇市、吉安市水务局已挂牌,新余、南昌两市正在做基础工作。

(四)水利改革任务

水行业是一个社会公益与经济效益两重性的行业,总体来说,整个行业的改革滞后,计划经济的痕迹还十分明显,按照危朝安副省长的要求,2005年的水利将是改革年,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改革。

1、今年全省水利行业改革的重点是国有水管单位的体制改革。上半年要结束18个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下半年全面铺开,年底全省要考评一次。另外,水利企事业单位改制要加快推进,水价改革要稳步推进。

2、大力推行依法治水、依法行政。要根据各项水利的法律法规,以行政许可为手段,增强水利行业的管理,年底厅里要对各设区市水行政执法全面评比。

3、贯彻黄省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着力推进水务一体化。2月4日,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印发〈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要以萍乡市的成功经验为范本,逐步理顺已挂水务局牌子的有关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如条件成熟,下半年拟在萍乡市开一次现场会。

4、水利投融资的改革正在取得突破。

江西水利根据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加快建设步伐,从2005年起,粗略算10年内必须完成的大项目,就超过200亿元,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须80亿、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饮水工程需16亿、鄱阳湖区第五个单项20亿、泵站改造24亿、峡江水利枢纽50多亿、五河治理20亿元等等,还有山口岩、伦潭、浯溪口等水利枢纽。这些巨额资金从哪里来?必须要有新的办法。

省委孟建柱书记多次指出,要拓宽水利资金来源,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来搞水利。水利工程在保证防洪、灌溉的两项基本职能外,可以将产权或经营权拿出来置换资金。

目前我省已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争取社会资金上有了重大突破,尤其是在小(二)型水库上。如万安县百嘉镇通过拍卖6座小型水库经营权,筹集140万元资金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东乡县通过拍卖病险水库的经营权,再加上补贴5000~7000元/座,根据各个水库的实际情况,廉价租赁库尾的山地给承租户,2003年,全县39座病险库的任务,完成38座。德安县在总结2003年以水库经营权换建设权的经验,2004年又推出了“以奖代补、激发投入、放宽政策,民办公助”的办法推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每座小(二)型病险水库平均补助2万元,工程量特别大的补助3万元。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下,德安县全面超额完成九江市当年下达的任务。

总之,江西水利的任务无非是建设与管理,但要加快建设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在改革上下功夫,一定要下最大的力气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作的体制与机制。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减灾防灾蓝皮书》

2、《2003年江西水利统计年鉴》

3、《江西省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五个单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4、《资源水利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汪恕诚

5、《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钱正英、张光斗主编

6、《中国水利发展战略文集》张岳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TV2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50-0244-02

作者简介:潘康炜(1989-),男,广东清远人,水工建筑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在我国水利水电行业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尤其是控制测量技术、数字地形测绘技术、水下地形测量技术以及变形监测技术这几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其不仅扩展了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升了水利水电的发展质量,但由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制约和限制,因此需要广大技术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1控制测量技术

控制测量技术普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工作中,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不断飞速发展,原始的控制测量技术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该技术应得到相应的创新和完善。当下“GPS等控制测量技术为主体,原始的多种控制测量技术并存”的测量模式已经成为当下水利水电行业发展的主要技术。在此种模式下,我国的水利水电控制测量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精度较以往也上升了不少[1]。

GPS控制测量技术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范围比较大的测图控制网中应用较多,能够对原始控制测量技术进行有效的弥补,RTK测量技术作为GPS测量技术中的一种。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能够通过卫星定位以及相关的数据传递,实现对工程项目相关情况的精准定位,施工人员能够在操作便利的情形下获得指定区域精准度高的三维坐标结果。就拿清远市清城联围排涝达标工程来说,不仅需要考虑到黄坑电排站重建、副厂房建筑工程,还需要对出口堤段进行达标加固,因此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必须要做到精准可靠,施工企业通过GPSRTK测量技术来对施工区域进行精准的定位和数据信息传递,同时,利用数据处理中心和数据播发系统来对整个工程的总体需要来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给施工作业提供精准、系统全面的数据资料,这也是该工程能够顺利竣工的一个重要基础。

2数字地形控制测量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字地形控制技术也逐渐被人所知并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中来。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数字地形控制测量技术不精能够实现对工程的测绘成图,还能够对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更新,保证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前沿性。在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中,数字地形控制测量技术通常有以下几个系统:①侧记法数字测图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绘图软件和全站仪来实现对测量区域的全面控制,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制约性,比如说测量作业的结果容易出现一些小的地方的纰漏,造成测量结果的直观性不强,此外,对于测绘工作人员绘图方面的技术要求较高;②电子平板数字测图系统,该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摸你白纸进行对测量区域的成图,不需要其他的复杂的工序,同时,该测量系统的精准度比较高,但是由于组成电子平板数字测图系统的电子平板的电池寿命的限制以及系统体积庞大的原因,该系统在地区平缓的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较多,就拿清城区洲心灌渠建设工程来说,由于地势比较平缓,便于该系统的运输和工作,因此应用数字平板数字测图系统的时候,测量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③掌上数字测图系统,这个系统与第二种系统相比,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携带方便,克服了数字平板数字测图系统地理位置的限制,还能够实现测绘工作的可视化操作,因此在野外和地形比较复杂的区域作业中应用广泛,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采集[2]。

3水下地形测量技术

原始的通过经纬仪、测距仪和断面法来进行水下测量的技术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当下水利水电工程水底下测量作业,由于卫星定位技术的不断突破,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和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在水下地形测量工作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查分全球定位系统通过跟测探仪进行邮寄的合作,通过在水下的特定区域进行设置接收机,然后经过接收机来接受卫星发射的相关信号,从而对精准点的位置信息跟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工作人员就能够对中间存在的误差进行合理的精准的修正,通过修正后的信息来对GPS信号进行校正,这种技术的最关键之处就在于能够实现位置信息的连续性接受和修正,从而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准度,我国的差分全球定位系统能够达到厘米级别的定位精度,跟原始的水下测量技术相比,实现了水域面积较大情况下的测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缩短测量工作的周期,减少了施工作业的成本[3]。

4变形监测技术

变形检测技术通常是通过对检测物体进行测量来实现对检测物体的变化现状的更深入了解。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中外观变形检测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外观变形检测技术主要有三种。

(1)大地测量法。该方法主要应用在基准网的测量以及物体变形情况的测量工作中。在大地测量法的应用工作中,电子水准仪以及测量机器人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部分,通过电子水准仪来保证测量的精准度和测量机器人的测量,测量信息比较精准,但是也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同时测量周期会比较长[4]。

(2)基准线测量法。基准线测量法主要应用在物体水平位移的测量工作中,由于测量物体和测量工作所处环境的不同,基准线测量法也不断延伸和拓展,比如说在直线型大坝的测量工作中,真空激光准直法更有优势,更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性,当大坝的形状呈现拱形的情况下,往往通过使用垂涎法来进行测量。

(3)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这种测量方法是以连通管原理来实现测量工作的,在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中,通过导管将容器相连接,在保证该系统里面液体的平衡状态下,选择液面高度作为基准,从而实现对被测量平面之间的高度差[5]。通常在测量高程的工作中应用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较多,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完善,该技术不仅能够保证高水准的精度,还能够实现测量工作的自动化。

5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开了研究与探讨。在当下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新技术和实用的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和广泛,因此,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必须要迎合时代的发展,增强对测量信息的搜集和处理的同时,还要加快实现测量技术的自动化、多媒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更精准、更高效、更方便,水利水电行业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大对测量技术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不断完善和创新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技术。

参考文献

[1]唐大友.测量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7):196~198.

[2]魏利军.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中GPS测量的应用解析[J].江西建材,2015(13):121.

[3]李静云.刍议水利水电工程勘察和测量[J].江西建材,2015(13):124

[4]万凌翔,袁金彪.浅议水利水电工程测量[J].民营科技,2012(05):224.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水文及水利;规划;可持续发展;研究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万物都离不开水资源,作为地球主宰者的我们人类,应该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规划。建立完善的工程水文及水利规划体系至关重要,直接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前途。一个国家的工农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电力等诸多行业都需要在以完善的水利系统为基础才能够正常运转下去。本文通过对于中国当下的工程水文及水利现状的分析研究,阐述可持续发展的水文及水利体系构建与规划方法。

1.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恢复和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由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基础性目标。具体是要将资源水利、环境水利和信息水利通过工程或非工程的措施实现水少能引、水多能控、水脏能调的目标。为经济社会提供防洪安全的保障、水资源的保护和供给保障。

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本质特点主要包括:一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三是良好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四是水利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了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实现了生态水利的高效公平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2.我国当下的工程水文及水利规划基本现状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对于水文及水利工程的建设体系还未完善。中国的现状是大型的水文及水利工程管理都分布在城市中,而乡镇里依然是小型的水利管理。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水利建设更加重要,受地理环境的因素所影响,中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导致水资源严重匮乏,小型的水利工程满足不了农业的发展,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由于资金短缺且农村发展速度不如城市发展迅速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农村的水利工程建设得不到进一步的完善。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传统的水文及水利建设方式已不能够满足当代的发展要求,传统的水利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国策所不符,将会极大地限制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对于新的工程水文及水利规划方法的研究与开发应该马上提及到我们议程上。

3.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是应时代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证自然环境不被过度的破坏,保证人类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合理的经济发展建立在健康生态的前提下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水利水电建设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应该与可持续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我国作为拥有全球最大人口比重的国家,而且仍然持增长的趋势,这就对水资源的节约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迫在眉睫。

4.工程水文及水利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存的水利规划同可持续发展之间主要有几点区别的,并且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下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是只强调了河流水文功能,而忽略了河流生态功能的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认识水资源的有限性、可恢复性和时空的分布不均匀性的基础性知识,河流就是水文循环过程中的液态水陆地上流动通道。主要的流程是大气降水形成了地表径流,向低洼处形成河流。降水的一部分入渗地下复归河流。但是,这一过程忽略了河流也是许多地区上生态系统重要的形成和支持因素之一,河流在进行泥沙和淡水的运输过程中,也运送了矿物盐类和各类的生物质。为河流中乃至整个流域和近海地带的生物供给了营养物质。

二是忽略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修复,对于人类生活环境缺乏保护意识,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然而现存的建设理论中没有对于环境修复的内容。水利工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消除了因贫困造成的环境破坏,但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确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比如说很多电站、水库的建设都会影响河流的形态,导致生物多样化的退化和水体污染的加重,所以,在满足生产应用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可以结合下有河道生态用水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来控制水库下泻量,将可持续发展推行到工程水文及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实现水量平衡的同时,保证调污平衡、水沙平衡和生态平衡,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是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地方水库的兴利和调度一般是依据地面的径流资料和水利部门的相关要求,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进行的调度图设计,主要为了确保发电量足够大、供水率足够高和灌溉面积足够大。然而水资源的开发和规划都忽略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从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特征本质分析,传统的工程水文和水利建设都是不完善的。新型的水资源管理必须要将传统的“经济型”规划转变为“协调型”。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利用的层次规划的水利工程系统观。

四是防洪调度上的问题。这主要是确保水库的安全和处理防洪兴利之间的矛盾的。实现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就是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建设复合型的良好生态系统,以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来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水资源的产权管理、管理原则和合理配置都是十分具有技术含量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体保护,都必须要结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生态条件来进行,最终都是为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水利工程规划主要是针对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为了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实现对国民经济的优质服务。农业上的水利规划要合理地开发和有效地利用。保证地下水的灌溉、排溉和农牧业给水,根据地方上的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和用水标准,实现全面的改革规划。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开采的摸清,制定出合理的开发计划和工程措施。水利工程要能够用于自然界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调配和控制,实现除害兴利水利工程的修建。我国当前的水利工程在市场运行上还不是十分规范,业主单位占有绝对市场主导权,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公平公正。为了更好地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对水利系统的开发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析,整治整个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我国的水利工程打造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各自领域的力量。

结束语

传统的工程水文及水利工程已不再适合当代的发展要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新型的工程水文及水利工程不仅能够使生态资源保持健康平衡的水准,还能更合理的促进经济的发展。它的可持续规划能够形成全面服务社会各行各业的良好局面,有效的对水资源利用进行利用,更加优化了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现代水利体系建设。现代水利的核心思想“可持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已经逐步渗透进人们的观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水文及水利规划方案将会实施到现实生活当中去。

参考文献: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水利经济 水利现代化 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4.023

The Study 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Take Jing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G Li[1], LI Fang[2], XU Haoran[3]

([1]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The 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2]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3] College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Changzhou, Jiangsu 213022)

Abstract Water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can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water conservancy.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economy. This paper takes Jingjia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tudy 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water economy and modern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explore its significance to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nomy of water resources;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synergistic effect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化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格局。水利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国民经济新体制的要求,水利经济和谐发展体系的构建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应该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①在水利方面进行了大规模且持续的投入,并且促进水利相关产业的发展,致力于推动水利发展和改革,引领水利创新发展,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

1 水利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根据水利经济,水利现代化不同的特点,我们把水利事业发展历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主要致力于水利经济的发展。

水利经济作为位于国民经济基础的一种行业经济,涵盖了水资源的勘探、 开发、保护、利用、经营、管理及在水旱灾害防治过程中的全部社会关系。水利经济包括水利基础产业和水利基础设施这两个主体。②在这里我们把水利经济阶段理解为主要注重增强水资源的基础产业功能,即以水利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在这一阶段靖江市把水利建设重点放在充分利用水利优势,发展船舶运输等港口经济的发展,以此带动靖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靖江市在这一阶段同时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和调配能力,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与利用,为全市医药,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主要工业门类的发展和靖江市农业的发展提供水资源的基础保障功能,使人民安居乐业,逐步走上以水致富的道路。

第二阶段为水利建设工作重点逐步转向水利现代化的建设。

水利现代化是指将现代化的手段应用于水利,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的需求和发展。它包括的内容:一是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的现代化;二是先进的规划水平和设计能力;三是安全可靠的防灾能力和资源保障水平;四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装备。③在这里我们把水利现代化阶段理解为在科学技术的带领下,改变水利发展模式,实现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和信息化水利,主要注重增强水利的基础保障功能,水利建设重点逐步转向水利现代化。

在水利现代化的建设中,靖江市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在长江、界河以及横港进行三条控制线的建设,有利地增强了防灾减灾的能力。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加强了小型涵闸,灌排渠道的建设;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有很大的投入,靖江市不断开展了水利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体系,并且致力于实现靖江市水利综合信息化和自动化,显著提升全市水利综合管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为水利现代化的最终实现和成熟提供强大的科技保障。

第三阶段为水利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持续加强水利现代化的建设并同时重视水利经济的发展。

我们把这一阶段理解为注重协调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的发展,使水资源基础产业和基础保障两个基本功能均衡发展,使水利经济和水利现代化在促进水利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促进并且力争达到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即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和动力。

2 水利经济发展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1 在经济社会建设初期,必须重视水利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初期,也就是本文所述的水利发展第一阶段,水利的作用更多在于实现水资源的供给,促进水利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利用发达的水运交通和优越的地理环境等使沿江开发势头不断增长,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本来就是一种生产要素,发展水利经济,重视水利的基础产业功能,有利于发挥水利行业特有的自身优势,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2.2 水利经济的发展促进水利现代化的建设

水利经济发展阶段,主要重视水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在过去水利的发展历程中,对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科技带领水利建设,实现水利信息化,科学化等方面明显不足,为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水利的发展必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而只有在水利经济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之后,水利现代化的提出才能认准方向,找准目标,才具备实力使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3 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经济的发展

(1)水利现代化是水利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水利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必须重视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水利现代化是水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须经历的阶段,也就是本文所讲述的水利发展第二阶段。在加快防洪除涝,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推动水利科技化信息化发展等目标的引导下,必须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建设,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实现资源集约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民生和生态安全等都必须靠水利发展提供更加完备更加可靠的基础性保障。由此水利现代化是未来水利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2)水利现代化推动了水资源更好的整合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增强了水利经济的基础产业功能。靖江市本地水资源量不足,通过建设150余座涵闸,极大提高了沿长江引水能力, 实现了城乡饮用水安全供给和保障了重要工业的用水,这为靖江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靖江市也大力提倡建设节水型社会,特别是在工业用水方面实现重复利用率达到46%。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经济效益。

(3)水利现代化大大降低了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损失,更好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果。水利现代化过程中注重防洪除涝的建设,靖江市已经初步形成以内部骨干河道和配套设施为主体的西引东排,北纳南泄,分级控制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这为保障居民安全生活及依靠水资源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使水利经济得以在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中发展。通过提高水利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了水利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进一步实现了水利经济。

(4)水利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致富治水,治水致富”为导向,促进了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靖江市全面落实各项水环境管理措施,加强靖江市水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监督力度;在城区河道疏浚方面有很大的投入,大力实施了农村“双清”工程;在生活和工业污水收集和处理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靖江水利的发展适应了可持续发展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从改善现状,预防发展,改变居民用水理念等方面努力,使水利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5)水利现代化注重水利工程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改变水利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水利改革创新。水利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注重水利科技化发展,靖江市在水利建设和水利管理中普及高新技术,致力于实现工程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目标。这为靖江市之后的水利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必须改变传统的水利发展模式,与时俱进,利用科技手段推动经济改革,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

4 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呈现协同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1 水利发展呈现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原本为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又称增效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④同样的,我们把水利发展中的协同效应理解为在水利经济和水利现代化的共同作用下,其达到的经济社会效应大于水利经济或水利现代化单独发展所带来的效益。

近几年来,靖江市沿江开发的势头迅猛, GDP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靖江市经济能得以如此快速的发展,与靖江市水利的跨越式发展是分不开的。近几年来,靖江市的水利发展呈现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共同作用的特点,处于本文所述的水利发展第三阶段,即靖江市在加强水利现代化建设以增强水资源基础保障功能的同时,也注重水利经济的发展,来增强水利的基础产业功能。水利经济和水利现代化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协同效应。而正是在其协同效应下,靖江市水利的发展呈现“目标明确,科技带领,不断提升”的特点,很好地适应了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4.2 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相互促进,并不矛盾

正如前面所述,水利经济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水利现代化不可能跳过水利经济阶段而直接产生,需要在水利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水利现代化是水利发展的必经阶段,水利现代化的提出更好地明确了水利发展的方向,即推动水利发展模式改革,提升水资源基础保障功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在水利发展中并不矛盾,只是在不同时期,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水利发展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以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水利经(下转第56页)(上接第50页)济与水利现代化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促进水利行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4.3 水利发展呈现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的协同效应

水利经济的发展为靖江水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水利现代化则为水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水利的发展必须在科学技术的带领下,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改革创新,不断改变水利发展模式,改变水利发展理念。使水利的发展能够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送去源源不断的动力。水利发展的进程中,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水利经济,即正如我们前面所谈论的把水利建设重点放在水资源的基础产业功能上,就可能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方面得不到很好的重视和提高;同样地,如果只注重水利现代化的建设而忽视水利经济的发展,水利的基础产业功能可能就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对于水利发展而言,缺一不可,只有重视两者的发展,才能很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双重效益,使水利行业得到良好的发展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靖江市正是在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共同作用下,极大地发挥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基础保障功能和基础产业功能,不断加快了靖江市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5 结束语

我们必须意识到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使水利起到更好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水利的发展必须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处理好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的关系,使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能实现其最大的协同效应,以促进水利向更高阶段的发展,并以此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基金来源: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的协同效应研究――以靖江为例(项目编号:201410294048X)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廖丽霞.实现我国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6).

② 耿颖.关于加快我国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8篇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水利水电事业的大幅跨越发展。当前,中国的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问题,需要接受一定的挑战。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长期投入不足,管理体制陈旧,现有水利设施特别是中小型水利设施普遍管理不善,效益衰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与管理,一直成为我国农业水利事业发展的重点管理问题之一。

1、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1.1 管理手段陈旧,管理人员膨胀

目前,在我国80%的施工企业采用传统的组织管理手段进行管理,这样不可避免出现很多弊端,例如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机械配置不合理等,造成劳务费、管理费增加以及材料损失。

1.2 技术与经济仍有脱节现象

搞技术的人不懂经济,搞经济的人不懂技术,二者不能很好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管理层更多的关注安全、质量、进度。对经济效益的注意不够,技术经济分析开展得不够。

2、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发展建议

2.1 提高认识,加强引导和监管

应该努力做好准备工作,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整体水平的提高。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地进行引导,使得水利水电施工企业提高认识,有效的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建设主管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对施工企业进行有效监管,保证该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2 采用多种方式做好工程管理和工艺管理工作

(1)要重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再教育,加强岗位培训的时间和力度,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重视责任心教育。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保证这些人员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相关方法和技术,不断进行自身本文由收集整理的能力提升,努力学习管理和操作技术,真正做到内业和外业互相结合,取长补短的进行高效工作,采取具体的且针对性强的措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高质量、高标准。

(2)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施工质量验收制度,确保建立一个完善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保障体系。要严格的贯彻和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保障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各项法规,认真落实相关的政策保准,建立一个长效的保障机制,使得用制度管理人,做到即使是一个很小的施工部位都能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切实履行责任的岗位职责,建立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措施,明确责任和义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于工程验收工作,应该建立一个由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督察组进行验收,严格按照程序走,必须认真落实关于签字的相关规定,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面的施工操作。

2.3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1)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宣传工作,一定要加大力度,让广大的施工人员提高认识。此外,有关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也需要提高,加强管理人员的教育,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可以结合图片和实例来进行宣传,突出实际的效果。领导成员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必须保障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2)要重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再教育,加强岗位培训的时间和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重视责任心教育。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保证这些人员掌握农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相关方法和技术,不断进行自身的能力提升。

2.4 优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流程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引导手段规范水利建设市场,形成有序的管理过程。方向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以指令性计划为基础的直接管理型模式。转变为以多种投资方式、以市场调节投资行为为主和以投资主体决策自主、风险自负为基础的政府间接控制引导的模式。但在实际过程中投资出资、出资人代表及其职权问题成为制约水利工程管理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项目的职能,明确政府与市场在水利工程中的职能分工,明确投资与补贴,实行建设项目管理的政企、政事分开。政府要从以原来的微观、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间接管理为主。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来管理项目。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可以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高效并且稳定的进行。

2.5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资金

我国的农村发展缓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支撑,这部分资金应该由国家明确到各个地区的政府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政府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具体要求来进行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此外,仅仅依靠国家的补助来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科学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地区的政府机关应该加强对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组织群众积极的参与到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建设中,进行多方筹措,适时的引入民间资本。与此同时,在对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相关人员对建设资金挤占挪用的现象,项目实施中,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资金,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项目的具体情况。

2.6 合理应用技术创新管理农村水利水电工程

技术创新管理应该结合行政管理和技术管控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要考虑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和其依托的工程项目的不一致性,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创新作为新知识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特性。根据上述目的设计职能、矩阵复合型组织

结构。作为水电施工企业刚设立的技术中心组织模式,该模式满足创新项目管理需要。改进后技术创新组织机构组成:企业层面设立项目评审委员会,项目鉴定委员会和创新战略研究办公室,负责整个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技术中心为责任管理机构;工程项目部为技术创新执行机构。通过对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创新管理,将提高管理的效率,为确保工程的稳定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7 建立科学的引进人才制度,培养高素质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要有敬业精神,而且具备专业的素质。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引进人才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对这些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使得这些人员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业务很了解,乐于在农村扎根,务实工作,使得这些人的才能发挥好,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方面进行高度的创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有序进行。

2.8 互相学习,加强和先进地区的工程管理机构进行沟通和联系

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方面,偏远落后的农村起步比较晚,与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实现高水平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目标,就需要偏远落后的农村积极的和发达地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借鉴其先进的经验,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一些实际的合作,主要是不断的完善和总结经验,使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管理好水利水电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水资源;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指标;区域经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4-0149-03

水资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正在因为人类的过度开发而逐步减少。水资源短缺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并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特别是随着工农业用水的加剧,使得水资源之争变得日益严峻,农业用水空间受到极大的加压。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也造成我国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因此,如何协调好区域发展中水资源利用和环境经济之间的关系,显得紧迫并且重要。对此,本文重点结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就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探讨,并借助陕西礼泉县发展数据作为实证,从而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同时,对农业水资源的利用与环境经济协调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协调度概述

关于水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三者之间的高度和谐发展过程。对我们来讲,发展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增长,增长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总量在不断地上升。而所谓发展,是指随着总量的增加,其整个社会更加系统深化。而对于发展,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作为代价,而应该将三者进行统筹利用,以此实现发展的可持续和可循环。因此,为实现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引入协调度概念对其进行评价。

所谓协调度,就是指在系统内部及其要素之间从原始的无序向有序发展的一个过程,体现了这个系统发展的和谐程度和趋势,是对协调状况好坏的一个重要的定量评价指标。对协调度来讲,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某个时间点或者是某个时间段之内,其不能作为单独考虑的数据,而应该放在具体的时间序列之中进行综合考虑,即从某一个时间到另外一个时间的协调情况。同样,对于协调度的评价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空间区域对其协调度进行衡量,即空间序列协调度。由于篇幅限制,在本文中只考虑时间序列的协调度。

二、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的理论分析,我们必须要建立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其具体的步骤如下。

(一)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应坚持的原则

对协调发展指标进行构建是第一步,也是衡量环境、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三者之前关系的重要步骤。张永凯和樊艳丽认为,对其指标的评价中需要严格按以下几点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对构建的指标中,必须要客观地反映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和机制。第二,全面性原则。对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涉及面要广,并且指标必须具备代表性,从而可以全面地反映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动态性原则。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在对指标体系进行设计中,选取的指标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性,从而可反映发展的趋势和现状。第四,可操作性原则。即所选取的指标可很好地进行数据采集,并可通过量化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本文中,一方面,采用时间序列协调度对指标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在指标的选取中,采用尽量涉及可较好反映经济、水资源利用率和环境的指标,并且主要从农业用水的角度来进行选取。因此,本文一级指标选择环境、水资源和经济发展,具体(见下页图1所示)。

(三)权重计算方法

目前针对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很多,如主成分分析法、Delphi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和熵值法。上述不同的权重方法计算中,Delphi分析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利于结果的客观性;而如主成分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对数据的要求很高。对此,本文选择熵值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其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ω表示权重;e表示指标信息的熵值;d表示信息效用值;m表示样本数;K为常数,与样本数有关;yij表示样本的标准化值。

(四)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计算

通过上述权重的计算,可以得到不同指标的评价值。

因此,对于不同的子系统,其协调度可以表示为: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研究农业用水和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其协调度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C的取值在[0,1]之间。该值越大,表示协调度越大,反之,表示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越小。

而协调发展度的计算问题,杨世琦(2007)则提出好几种方法,如几何平均法等。本文结合几何平均法,对协调发展度进行计算,具体公式为:

(五)协调度评价等级

通过上述的计算,需要对协调发展度的等级我进行划分,从而了解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本文则借助刘荣增的研究,将协调发展等级描述为下表所示。

三、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以2003―2014年陕西礼泉县在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的协调发展度结果(如图2所示)。

通过图2可以看出,陕西礼泉县在农业水资源、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度整体不高,在0.4~0.7的区间变动。由此可以说明,陕西礼泉县在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并没有换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结论

本文通过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并以甘肃天祝县作为研究样本,得到陕西礼泉县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针对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方面,一方面要加大对高效农业的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从而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永凯,王蕾.干旱区农业水资源利用与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

(2):142-145.

[2] 王莉芳,贾晓猛,周妹和.陕西省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6,(3):39-45.

[3] 刘荣增,王淑华.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J].城市问题,2013,(6):18-22.

[4] 王霞,王岩红,苏林,等.国家高新区产城融合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基于因子分析及熵值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10篇

“十三五”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广大农村实现小康目标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基础,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对我国实现小康社会至关重要,是一项新的课题。我们联系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目的是搞好工程建设,为民造福。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十三五”是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的五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事关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我们联系工作实际,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就“十三五”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目的是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促进水利事业发展。

1新形势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遇到的新问题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辉煌业绩有目共睹,但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新问题亟待解决。

1.1在工程建设目标上,存在国家和农民的目标不同的矛盾

国家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目的是要粮食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然而,农民种粮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跟着市场走,市场农产品什么价格高农民就种什么,国家无法强迫农民种什么。这样就会出现水在田边流,农民就不用问题,灌区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甚至出现严重萎缩问题。

1.2在投资方向上,出现建设和改造的矛盾

我们建议国家对新上水利项目要进行科学论证,要在宏观上对新建项目和现有工程改造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坚持上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能改造省钱效益好工作难度小项目就坚持以改造为主,不要盲目上新项目,浪费钱,浪费资源。

1.3在经济效益评估上,出现理论值过高与实际不符的矛盾

我国在工程建设效益评估上采用理论公式计算,不考虑现行政策和实际情况,仅从技术上进行规划,缺乏政府宏观把关,缺少全面经济论证,往往出现一项工程经济评估很可观,但建成就亏损。

1.4在投资上,出现投资多元化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矛盾

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大量投资,这是一个好的政策。然而实际情况是各部门有其自己的规划和政策要求,有的部门干的是头,有的部门干的是尾,有的搞土地整理,最后工程都建在灌区。由于工程缺乏统一规划,各自工程建完后,工程运行出现新建末级渠系建的高供水上不去,没着还的把新建工程扒掉才能供水,劳民伤财;还有的土地整理表面看很平,灌水后高低不平,地无法种,农民非常反感,对这样工程水利部门和农民不认可。

2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我们建议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思路是坚持改革创新,注重效益,注重民意,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科学发展之路。

2.1注重工程效益,坚持建设和改造并重方针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应坚持新建和改造两条腿走路方针,要在宏观上对新建项目和现有工程改造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坚持上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能改造省钱效益好工作难度小项目就坚持以改造为主,不要盲目上新项目,浪费钱,浪费资源。严把新上项目关,建立项目责任追究制度,纳入政绩考核,避免一走了之。几十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巨大,工程项目覆盖面大,多数工程已需要更新改造,工程稍加改造,经济效益巨大。那么,我们何必投巨资,浪费资源进行新工程建设呢。据我们调查,很多灌区设施不配套,支、斗、毛渠不健全,跑、冒、漏水严重,水利用率低下,工程效益差,管理水平低,生存发展难度大。可以说,灌区更新改造上档次是我们工作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亮点。我们认为对现有灌区进行更新改造是一项工省效宏的路子,应作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重中之重。

2.2搞好顶层设计,实行财政资金一元化管理

我们建议改革现行中央、省、县、建设单位配套投资的方法为市场化运作。我们想国家实行配套资金政策的初衷是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实际运行中看出现的问题较多。凡是需要加大水利投资的省、县都是农业大省、农业大县。省、县经济都比较困难,财政部门对农业生产只是付出没有回报,他们很难拿出更多钱修水利。这样就使应该干的项目没钱干,影响农业生产发展。改革思路是水利建设要实行市场化运作。中央对各省实行砍块包干,按各省粮食贡献率进行水利投资;省级规划项目对县进行招标,招标主体可以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用水者协会、农业生产公司、自然人。可以改变现在党让干群众没意愿变群众积极干的新局面。这样,投资主体有了积极性,资金筹集有办法了,建设投资可以大大节省,工程建完非常实用,管理责任明确了,经济效益可以大大提高。

2.3多方筹集资金,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资

各级政府要落实好中央加大水利投入的一揽子政策,多渠道筹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一是各级政府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二是要敞开大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大力推行PPP以及BOT、TOT等项目融资和经营模式筹集资金;三是要调动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用水者协会、农业生产公司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农业生产后劲;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出台水利中长期信贷扶持和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地方政府和水利建设企业开展债券融资,解决好水利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2.4对新上水利工程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严把审批关

我们建议各地对新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时要吸收政府人大、政协和涉及相关的政府、农民参加,倾听他们的意见,防止规划部门在办公室进行单纯的理论设计,工程一干问题百出,效益长期发挥不了。重大水利工程要分级进行审批,要经过政府、人大审批。经过严格审查,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防止工程设计宏伟,实际运行两回事,浪费资金、浪费资源,群众不买账,劳民伤财的事情发生。

作者:冷淑芬 单位:黑龙江省林口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关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两江一湖”干流沿岸灌区规划的批复(水规计〔2006〕50号).

[2]水利部水总〔2015〕196号文批复的《黑龙江省黑龙江干流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发改农经〔2013〕1644号文对《尼尔基水利枢纽配套项目黑龙江省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现状;发展趋势;研究

 

水利工程建设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国家对此非常的重视,并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水利建设事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关,更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设计的意义在于实现某种建设目标,它对该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及其功能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就是灵魂与核心。在大力发展现代水利工程,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设计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类建筑项目如雨后出笋般出现,在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中的经济意识缺失

据调查显示,由于水利工程造价设计中的量与价是实现已经确定了的,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需求量也不会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进行随意的改变。这显然会出现问题的,众所周知的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造价主要是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而不断变化的,若工程设计过程中没有将此因素考虑进去,则该设计就失去了意义和指导价值。但现实中却真的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水利工程设计部门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而全面的考虑,工程技术人员也没有这方面的经济观念和意识,因此导致设计问题不断出现,工程设计规划失去了参考价值。根据这一设计规划,一旦进入到实际施工阶段,业主就会为此多次与之交涉,这时设计人员才开始细致的比对各项数据,无疑会导致施工工期的延误,进而增加了施工成本。

2、存在着偷工减料的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这是有目共睹的,该工程设计总是根据实际招标设计及施工图纸上的要求不断细化的,其中主要有工程的结构示意图、费用计算以及工程量等,有很多的基础资料同样也要慢慢的进行补充和完善。据调查显示,很多的现代水利工程设计都非常的简单,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设计者总是自认为有一个大致的施工建设方案即可,却无心对此方案进行科学的论证,没有方案对比和水文地质情况考虑的工程方案实在是没有参考价值。在水利工程设计时,很多时候是直接从下级的设计方案中照抄照搬的,没有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地质和水文情况进行妥善的规划,偷工减料、简单粗糙,这样的工程设计一定不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3、缺乏等级观念

一般而言,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是要严格遵循等级观念的,主要是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投资规模来设置这一等级。水利工程设计也不例外,同样要严格遵守等级划分。虽然应然上应该是这样,但实然上却并非如此。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总是忽略对施工等级的充分考虑。实践证明,水利工程设计中的等级过高,很可能就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等级的设置太低,又可能会难以完成预期的规划目标。由此可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察地质、水文以及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准确进行等级划分,而且还要确立洪水标准以及建筑结构的抗灾级别,并将此全部纳入到工程设计规划方案之中。

4、服务意识匮乏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相关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领域也开始实行业主负责制。按照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来说,自该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规划、融资,到后期的图纸设计和施工队伍组建,最后到该工程项目的投入使用,都应当由该水利工程项目的业主直接参与和把握。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设计单位对实际情况并不非常的清楚,同时不没有为业主进行服务的那种积极意识;一旦与业主发生分歧,则就用水利工程设计规程及相关的规范文件作为挡箭牌,拿一些硬性的条文制度进行搪塞。事实证明,这种服务意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非常不利,应当及时转变观念。

 

二、水利工程设计发展趋势研究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格局,就要探寻新的发展方向。

1、走设计承包之路

所谓设计承包,主要是指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设计院来承包水利工程的设计任务,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有效的节约资金,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由设计院承包工程设计项目,可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设计出非常好的方案,既简化了中间的流程环节,也促进了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实现;第二,可以加强采购、施工以及设计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采购、施工和设计人员可以进行充分的技术交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采购、施工以及设计部门之间的饿相互独立,闭塞信息;同时还可以杜绝因设计意图理解错误而导致的采购错误、施工错误等一系列连锁效应;第三,可加快水利工程设计创新步伐。通过设计承包策略,可以促使设计人员直接参与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购以及施工过程中去,在与建筑市场密切联系的同时,也可以总结很多的有益经验,为以后的水利工程设计创新准备好了条件。

2、进一步加大审查力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水利工程设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理念和策略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在是传统的综合型与专业型管理模式,而是向着专业化的管理方向发展,可以说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当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而言,大多数都是采用了强制性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实践中总是存在着一些标准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监督不利等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在以后的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尤其是水利主管部门的主要设计评审专家一定要加强警惕,时刻想着拿起法律的武器对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控制,进一步加大对工程设计的审查力度。设计方案评审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建设实地亲身了解实际详情,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些合理的条例和准则,从而使工程设计更加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3、加强人才培养,调整人力资源结构

为推进水利工程设计的全面发展,在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建立一个优秀设计人才档案,并不断的在项目管理、知识结构、建设经验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综合型水利工程设计才。同时,还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合理使用设计人才,将设计人员的冗余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仅要引进优秀的设计人才,对现有人才加强培养,而且还要不断的改善用人环境,构建一个包括要素变动、人事管理以及生产组织在内的约束体系。此外还要建立一个激励体制,以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能动性。

 

三、结语总而言之,水利工程设计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为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参考文献:

[1]吴永绮.探析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

[2]赵文杰.浅析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2009(32).

[3]祝王夫 杨骅.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7).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运行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想有更加长足的发展和经济贡献,就需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1]。为了实现更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就需要严格监管工程实施和管理的过程,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职责。在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一定要重视水资源的安全问题,严格控制水资源的管理,加强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

1.1操作不够规范

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开发出了许多的管理模式,如承包、出租、拍卖及参股等。但是,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其操作模式的选择仍旧缺少理论依据。虽然近年来很多专家都在不断地探讨和钻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运行机制,也探究出了很多的理论成果。然而,因为许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并没有采用相应的模式,致使大量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相应的操作不够规范。

1.2方式不够科学

在当前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于人的管理上,却忽视了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和管理机制。加上相关的管理部门在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法时,并没有严格按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当地实际管理情况来制定管理方式,就造成了大量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管理缺少秩序、效率低下、水平不够及效益不足的情况。

1.3责任不够明确

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体制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产权归属问题不明确及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的现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例如,如果国家出资修建了一项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土地所有权就应归属于集体,并由工程所在地的乡镇部门进行管理,然而这时的使用权如果被承包出去,产权和使用权就出现了分离的状况。责任权限的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落实。

2农田水利工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运行机制

2.1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向的大多是农村的农户,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农户受益较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依据农户的意愿,由各级政府宣传、引导和扶持,在受益范围内成立用水合作组织,并且国家的补助资金归其组织所有。对于此类一系列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其国家投资部分的所有权归国家,集体投资的部分就归集体,而像乡镇企业、果园、种植场及养殖场等需要供水的经营性水利工程,就可以组建法人实体,进行企业化的运作和管理[2]。在个人投资的工程方面,所有权是归投资人所有的,多方投资则是实行股份制管理,但是如果加入了国家的补助,其补助就由该地的农村水利服务组织以参股的形式经营和管理,当然也能够卖给个人经营。

2.2建立合理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就是资金的管理,而水费是其资金的重要来源,只有建立有效的有偿用水机制,才能以水养水,确保管理工作的落实。但是,由于农村的农户长期使用福利水或低价水,对水费的收取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所以,只有加大对于有偿用水机制的宣传力度,转变农户使用传统水模式的思想观念,让农户真正认识到水费是供水保障的资金基础。可以采用水费听证及公示等方式,协调水费与农户间的相互关系,达到相互的统一性。

2.3建立有效的扶持机制

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中,政府通常把支持的重点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却忽视了建成后的管理工作。然而实践和研究表明,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运作。政府不仅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掌握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宏观管理,还能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扶持、补助和奖励等政策来进行工程的扶持管理。在宣传方面,政府需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在工程管理方面,工程的管理者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政府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在确保管理人员是持证上岗的情况下,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3]。

2.4落实自主创新的管理机制

农民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主体,所以要想落实相关的自主管理机制,需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要加强对于宣传教育的力度,让农民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农民参与工程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就是需要全面落实工程的规划、实施和用水费用的制定和管理,并且全程监督工程的实施过程。

2.5实行全面的监管机制

监管机制是指建立出关于工程管理单位的监督管理体制,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监管体制包含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即内部监管的受益农户和用水者协会监事会等,以及外部监管的县、乡镇和村,而政府的监管就是由县、乡镇来实现的。政府的监管可以依据管理制度来实施,不仅能保障工程管理的落实,还能通过不同方式督促和检查工程管理的成效,从而发挥出工程的最大效益,规范工程的实施运行。

3结语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就是协调统一经济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使后代能够充分地享用有限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保障农民的最大化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J].致富时代,2016(4):177-178.

[2]李文华,成升魁,梅旭荣,等.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6(1):56-64.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设项目 后评价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一、引言

项目后评价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对项目决策、实施过程和运作等工作及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进行项目后评价是为了总结经验,提高项目决策的准确度和运营管理的水平,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现有流动资金,提高投资与收支效益,并未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二、开展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评价的意义

(一)对水利电力工程前期测评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

通过对水利水电建设整个过程包括项目决策、建设和运营等的评价,有利于水利水电整体项目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对各工程项目建设的最初预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佐证。与此同时,根据验收总结经验和教训,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对前期工作中的不足进行弥补,这样有利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并且这对于国家相关部门对有关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评价方法和参数标准提供科学且有效的依据。

(二)提高水利水电的资金利用率和决策者的管理水平

杜绝投资浪费,提高投资管理水平这也是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的另一个重要作用。通过项目后评价,我们可以检查出投产运行的实际效益,以便尽早发现投资风险的滞延问题以及不适应性;如果后评价结果与之前预计的评价结果相距较大,那么我们也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原本的计划和方向进行改变,调整分配资源,纠正前评价结果出现的失误,以此来减少损失,以合理化利用工程建设的流动资金,保证工程项目适应生产、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的变化需求,达到获得更大更多的经济投资效益的目的;与此同时,通过进行后评价,可以调查清楚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决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管理。

三、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特点与评价原则

(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

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大,社会影响较深远,所以其后评价内容的范围就更加的广、多、杂, 这主要包括项目在目标、实施过程、效益、影响以及可持续性评价这五个方面。

(1)项目过程评价

将立项评估(理论)与实际执行过程(实践)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失误,仔细分析造成失误的原因。

(2)项目效益评价

通俗来说就是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效益评价的基本指标和方法与前评估基本一样,依旧是对内部收益率、净现值、贷款的还款期限和敏感性进行分析。

(3)项目影响评价

项目的影响评价范围广,内容多,主要由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组成。经济影响评价就是指这个项目对于所在的地点、所从事的行业和国家由此产生的相关经济造成的影响;环境影响包括项目所在地的污染情况,此地的环境优劣、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社会影响是指项目对社会的经济和发展方面造成的影响,尤其是项目所在地的影响。

(4)水利水电项目具有持续性,这主要是指在项目资金投放完毕之后,项目的既定目标还能不能继续,项目还能不能正常发展以及项目是否具备重复性等。这类评价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国家的基本政策、地方的基本政策,资金力度、技术因素、社会文化和其他相关的因素等。

(5)综合评价主要是对项目的目的和完成情况。效应和成功的程度进行评价。

(二)后评价的特点

(1)现实性。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是对项目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依据的数字资料是已经存在的实际数据和根据与此预测的数据。

(2)全面性。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是对整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面评价,包括方方面面。

(3)探索性。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要对项目的运行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探索,分析项目效益发挥的主要原因,提出真实合理的改进方法。

(4)反馈性。进行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的目的是向相关部门反馈信息,为将来的水利水电建设、经验、投资和制定相应政策积累经验。

(三)后评价原则

(1)独立性、公平性。后评价必须以“公平”、“客观”、“独立”为原则,后评价必须站在国家角度,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科学性。项目后评价的科学性是判断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准则。这主要与资料信息的可靠性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有关。

四、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展望与研究发展趋势

(一)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把水利水电建设当做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因其具有涉及广、因素杂乱的特点,故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后评价指标体系。

(二)后评价研究方法的探索

对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后评价,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逻辑框架法和综合评价法等。在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评价的具体实施中,一般采用有很高知名度的逻辑框架法和成功度分析法,这就导致了很难针对项目给出具体成功或失败的判断依据。

(三)注重对全过程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时点,可将后评价划分为跟踪评价、实施效果评价和影响评价。传统观点认为,后评价的时点应当选择在项目完工之后的一段时间,通常是5年左右;而另一种新型观点认为,传统观点的选择范围小,对于如今快速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传统观点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应把评价时点前移。

五、结束语

水利水电项目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而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是对项目前期的预测结果进行的检验,与此同时,这又是判断水利水电工程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准则。开展水利水电项目后评价将更准确和科学的加快工程建设。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我们要更加关注此行业的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虎成,魏浪,张习传等.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贵州水力发电,2007,21(5):12-15

[2] 徐玖平,姜曼丽,卢毅等.大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统筹模式[J].系统管理学报,2013,22(5):695-707,714

[3] 刘元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分析[J].中华民居,2012,(3):947-948.

[4] 周兵,秦鹏.刍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3):11-13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研究

农田水利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效节水灌溉则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节水灌溉工程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效节水灌溉的有效开展。因此,要理清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节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设计人员在设计节水灌溉工程时,没有对工程项目内的土壤、种植结构、水质情况等进行认真的勘察,主要是依赖以往的资料和自己的经验进行设计,导致设计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而节水灌溉工程一旦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以至于很多节水灌溉工程不能正常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主要原因是节水灌溉工程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缺乏足够的配套资金和有效的管理方法。节水灌溉工程内的种植结构也存在着严重不合理现象,主要还是以春种玉米秋种小麦的传统种植方式为主,缺乏相应的高效农业,即使有,覆盖面积也比较少,使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促进农业的增长和农民的增收,进而影响了整个灌溉区的经济收入。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具体发展思路

2.1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我国水资源相对来说比较贫乏,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时,要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树立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建设思路,促使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科学地统筹,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积极进行有效的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估。在水资源的具体分配上,要始终坚持对总量进行有效控制,对配额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原则,使每一个用水单位的农田灌溉用水量和每一个灌区的农田灌溉用水量非常明确和具体。并努力让各用水单位和各灌溉区进行有效的管理,让他们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将有限的水资源科学地运用到每一个最需要利用的地方,实现高效用水的最终目的,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2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有利于带动整体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特别突出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特点,对各项主要指标进行严格的控制,实行农业连片或分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成为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这就需要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时,要进行合理、科学地选址,主要遵循以下比较重要的原则:对不能进行自流灌溉的地面高低不平并且严重缺水的地区,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且种植的农作物一般是经济作物的地区,对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相对来说比较先进、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支持的地区,对社会治安整体状况较好的地区等有优势的地对进行优先选择。在这些地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能够加快建设速度,提高建设的整体效果,对周边地区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3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关键。因此,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效率。要努力加强节约用水的灌溉工程技术、灌溉用水资源的优化调配技术等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要积极引入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3.1根据生物技术研究而成的比较方便的调控灌溉技术

这个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作物生理特征的认真研究,发现农作物的主要生理周期,让农作物逐步适应在特定的生理期内进行亏水生长,进而控制农作物的疯涨,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同时实现高效节水和增加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2.3.2利用3S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技术,简称RS,也就是通常所说的3S技术,利用这些现代技术研究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3S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农作物在某个阶段最适合进行灌溉,从而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3 结合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

将微电子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和生物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建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全程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实时监测农作物内的水分,以及土壤水分,然后经过计算机的精密分析,实施变量灌溉,实现高效节水的目的。

2.3.4重视并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这就要求建立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村组和乡镇协助进行管理,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切实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相关的责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并促使其长期发挥积极作用。

3.结语

水资源紧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乎到国家安全。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 70%以上, 但其平均利用率只有40%左右。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在减少灌溉用水量的前提下满足灌溉需要,同时把节约出来的水量用于城市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用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9).

[2]滕金福.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

水利发展研究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作用;发展策略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在现阶段,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因而要想能够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相关部门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

1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

1.1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农业水利工程,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而农业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有很多方面,如节水、灌溉以及防涝防旱等。农业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中,不仅进一步的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力,还使得农业生产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1.2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进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农业水利工程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是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还是提升农业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手段。不仅如此,当地政府在农村地区修建农业水利工程,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中避免出现旱灾、涝灾等状况;另一方面能够较好的保证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进而改善农民饮水情况,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1.3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之所以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是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促进生态文明现代社会建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不可或缺的保障系统;相关部门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为农村防洪、供水、生态等提供了安全保障,因此,相关部门要不断的加强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当前我国在农业水利工程上存在的问题

对于现阶段,农业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当前的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员,其不仅综合素质较低,在技术上也没有足够的成熟,这是不符合水利工程的相关技术和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工作环境基本上处于农村地位,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艰苦,福利待遇也不够高,因而大多数专业的人才都不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在近几年,根据相关数据研究得出,我国水利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占总职工的概率非常低,由此可知,我国严重缺乏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高技术型的人才。(2)我国农业水利设施不够完善。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在当前的水利设施上,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修补的;另外,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水利工程来说,由于设施年限过于久远,并且没有得到相应的维护,使得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影响。(3)农业水利规范不够完善。对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其本身就属于一项比较艰苦复杂的工作,并且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当地政府在对水利工程建设上虽然大力支持,但是在资金上严重匮乏。对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农业水利工程的特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保障水利工程正常的投入使用。

3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策略

3.1进一步的加强整治

对于上述农业水利工程存在设施问题,相关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其进行整治,同时还要对一些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进行更新和改造。在改造的实际过程中,施工单位要能够结合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完善农田中的灌排体系。

3.2进行总体的规划

要想能够更好的保证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发挥出其具有的作用,相关部门则需要根据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来制定科学合理以及可行的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先由市、县组织,在让各乡镇负责实施,编制灌溉区总体规划,来增加灌溉渠道和配套设施等。在此基础上,要保证不打乱自然排水流势以及能够科学合理布置灌溉区,如:在资源充足的地区,施工单位要科学选择沟、渠,然后新建一些灌区,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农田灌溉面积,还为农民灌溉农田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通过总体的规划,使得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农民灌溉农田投入的成本。

3.3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农业水利新机制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善农业水利工程新机制,我国相关部门要为其建设提供相应的财力支持,同时还要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要能够做好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宣传工作,通过这种宣传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热情,进而解决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要的人力问题。

3.4实施水利惠农政策

在实施水利惠农政策上,我国政府部门可以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区域来制定相应的惠农政策,比如,适当的增加农民的水费和电费的补贴,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农民在经济上的负担;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增加对水库管护财政的补贴,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更好的保证水库正常运转,还能够防止水库出现无水可用的情况。

3.5健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

在健全水利工程体系上,相关施工单位要坚持规划顺应民意,进而能够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由面上建设,分散投入到集投、由单项逐渐突破到整体推进。力另外,政府要对农业水利工程不断完善进行改革制度,并会给与指导和意见,这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上遇到的各类问题只有建全并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才能提高工程的质量。

4结语

综合上述,农业水利工程具有的作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民生活的水平,还为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对于当前农业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相关施工单位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只有将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在农业发展策略上,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进一步的加强整治、进行总体的规划、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农业水利新机制以及实施水利惠农政策。通过这四个发展策略,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在农业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琳.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智能城市,2017(02):246~247.

[2]张启明.对于农业水利工程作用及其发展对策的思考[J].中国农业信息,2015(03):113.

[3]吴德刚.浅析农田水利工程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209.

[4]黄立武.对乡镇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