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生学习临床内、外、妇产、儿科等学科的基石。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教育界已达成共识[1],即在医学基础教育中应更多联系临床问题,使医学教育过程更连贯、更科学,努力建设一支既有坚实理论知识,又有临床思维能力的新型医疗队伍。该校贯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要求,提出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教研室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尝试凝练教学内容,灵活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把解剖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手术相融合,解剖学教师和临床一线医生相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以期与解剖学同仁探讨。

 

1 制定服务于临床实践的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进入各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因此,该专业的解剖学授课内容必须强调实用性[2],很多业内人士主张将临床应用价值高的内容列为掌握,其余列为熟悉或了解,做到“因需施教”。面向临床教学需要,减少复杂的细节和生僻名词讲授[3],让学生学到真正有应用价值的基础知识,减轻学习负担是很必要的。我们教研室依据临床各学科和解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大纲的设置,在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上充分参考临床医生的建议,每年授课内容以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手术为依据,不断地进行修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重点解剖操作上肢、下肢、盆腔和腹部,而头、颈、胸部则用标本示教。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较快掌握局部解剖学的基本技能和实用性的基础理论。

 

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4]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该教学法使基础概念和理论通俗易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剖学教学中,适时引用一些学生自身或周围的常见临床病例,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对临床病例讨论分析过程中,培养运用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既能加深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够较早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系统解剖学讲课过程中,引入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来讲解其与脊髓、椎间孔及脊神经根的密切关系;引入脑出血患者内囊损伤出现的“三偏症”的临床表现,加深对内囊中纤维传导束的理解;再如消化系统疾病的胆囊结石、胆囊炎引发的墨菲氏征阳性,胰头占位性病变而引发的黄疸、白陶土样便等临床表现,加深学习印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解剖学知识。在局部解剖学学习过程中,结合临床外科手术的一些入路介绍局部的解剖层次和毗邻关系,手术过程中注意事项等,例如:可以将气管插管、硬膜外麻醉、腰穿等临床操作与局解内容相融合进行讲解。

 

2.2 启发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5]是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例如:课前采取导课策略,引入一个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讲课结束时回归到该病例开展讨论,用与该病例相关的解剖学知识解释一些疾病表现,让枯燥的解剖学理论具体到实践,把不容易识记的知识转化为印象深刻的记忆。其次,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授之以“鱼”,更需要授之以“渔”[6]。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有意识地将一些学习记忆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启发学生自己采取巧妙的办法识记一些解剖学重点内容。再次,临床思维能力的启发和培养。教师在传授“是什么”的同时,还要注重传授“为什么”和“怎么样”,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例如:局部解剖学尸体操作教学中,在观察解剖局部结构的同时,引导学生多思考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并从疾病发生发展、手术治疗等角度分析它的实际临床意义,如在做颈部解剖时,通过甲状腺位置、血管神经分布及毗邻结构的观察,设问学生在手术过程中如何进行甲状腺上下血管的结扎,手术后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等。

 

2.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l,FCM),是一种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课上进行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前将大量相关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在课外完成知识传授环节;在课堂上,学生运用课外所学知识,通过和同学交流讨论,老师协助分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终将知识内化[7]。

 

随着该校临床医学生招生规模不断地扩大,尸源相对不足,成为困扰解剖学教学的主要瓶颈。另外,福尔马林固定液的气味之大也降低了解剖学教学效率,让很多同学产生厌倦和恐惧感,而且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性学习,大大地降低了教学效果,而FCM教学模式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数字化解剖学教学资源[7],例如:数字人虚拟解剖教学平台,国内外优秀的网络版解剖学图谱、三维动画图像、解剖操作视频演示、网络精品课程等,为FCM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引入FCM教学模式,提前将解剖操作录像和网络精品课程课件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规定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下次上课时间进行分组讨论,请小组代表畅所欲言,最后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一起回顾该章节所学知识。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加强,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将“教师课堂讲课+学生课后复习”转变为“学生课前学习+师生课堂共同探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8],这种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时间分配的主动性与灵活性。

 

3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建立与临床学科相关的临床解剖学教学体系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开发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1)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该校解剖实验中心建设有解剖多媒体实验室和生命科学馆。生命科学馆是实验中心的标本展示区,展示有大体、断层以及塑化等各类标本,利用第二课堂开放生命科学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全面地观察各个标本,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2)利用局解课的标本开展第二课堂的解剖学操作,鼓励学生进行标本制作。大三学生局部解剖学结束以后,可以综合利用教学标本,针对大二学生开展标本制作比赛活动,带着临床疾病的问题进行解剖操作或者标本制作,把系统解剖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在设计制作心标本时,就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探讨怎样进行动脉导管修补,在设计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标本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进行关节镜修复治疗等。

 

(3)开设选修课,开展相关外科手术模拟讲座等。开设为临床应用服务的局部解剖学类选修课,体现基础学科的临床实用性。根据临床医学生未来工作的需求,把该选修课程划分成4大模块:模块一为神经科学服务,解剖头部和脑;模块二为普外科服务,解剖颈部、胸部和腹部;模块三为妇产科和泌尿外科服务,解剖盆腔和腹腔;模块四为骨科服务,解剖四肢和脊柱。每个模块各设置30学时,供学生自由选课。另外,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开展基于“临床手术”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和专题系列讲座[9],每学期定期邀请临床相关科室大夫讲座,手术室视频演示,在尸体标本上进行模拟外科手术等,将基础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找到局解与手术相结合的交叉点与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在今后临床各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10]。

 

第二课堂教学以其形式和内容上的多样性,可以解决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问题,拓宽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近年来,该教研室实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内容新颖,形式灵活,能够激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组建和临床专业相适应的解剖教学团队,提高解剖学教师队伍的医学专业水平。

 

4.1 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首先提高理论教学水平。该校为每位解剖学青年教师安排一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教师担任导师,进行传、帮、带,每学期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完成每次备课,要求多听优秀教师的授课,全面深入地理解理论内容。其次,提高解剖标本的操作能力。解剖学青年教师在实验室、陈列室全面观察熟悉本科教学用标本、模型,在标本制作室学习常用标本制作技术。同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1~2具尸体标本的解剖操作,做好操作记录。

 

4.2 招聘具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解剖学教学人才

 

吸纳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解剖学人才参与到解剖学实际教学中来,有助于提高临床专业解剖教学的水平,也适应目前基础-临床一体化培养的要求。“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在保证从事基础教学的教师在该专业有所提高的基础上,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接触临床”,我们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要求下,进行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系合并,形成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一体的临床医学院,对基础医学各科教师进行临床技能的培训和临床思维的训练,定期开展基础学科教师和附属医院临床医生交流会,参与临床案例讨论会等,解剖学科的教师还可申请参加和观摩内外科手术。通过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拉近解剖学教学和临床的距离,也同时提高了解剖学教师医学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日后解剖学教学。另外学校人事处近些年招聘解剖学教师要求本科为临床医学专业,大部分从事解剖教学的老师都有过临床实习经验,考取过执业医师证,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需求。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解剖学是医学生医学之旅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根基学科。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幽默易懂,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个解剖学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教研室采取的系列有效教学改革,特别是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灵活教学形式的运用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会用心去发现去改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1我校对临床医学教育早期接触临床采用的途径和方法

1.1积极探索以"专题式、研究式、"为教学内容的综合实验项目和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设计7次局解手术专题实验项目,要求必须为解剖与手术学相结合的复合型、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实施模拟外科手术操作的尸体解剖+观摩手术的实验教学模式。局解手术项目是①头部及上肢、下肢清创缝合解剖基础;②气管切开术应用解剖基础;③胆囊手术应用解剖基础;④阑尾手术应用解剖基础;⑤疝气修补术应用解剖基础;⑥剖宫产术应用解剖基础;⑦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阻滞麻醉解剖基础。在每一次专题手术中,施行以PBL为中心的教学切入点,做到教学目标和研究性小课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冲动。教师在实验指导时必须包括常见手术的适应症、术前准备、及手术步骤。由于学时有限,学生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因此开放实验室可以缓解这一矛盾。让学生在课时或课后(周六、周日)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学习。这样不仅减轻了解剖实验室的压力,还能让学生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实验平台建设是保证实验和模拟手术项目顺利开展的保障条件。我校在解剖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模拟手术的原则和要求,配置专门的局解手术实验室。创建的要求既要体现临床运用又要体现解剖学基础的特点。1.2临床医学教育实行阶段式教学模式我校临床医学教育分成二个阶段,即临床前期教育和临床后期教育。临床前期教育在校本部学习,主要完成医学公共课和基础医学的教学。临床后期教育是指临床医学生学完基础医学课程后,在第四学期奔赴临床教学医院学习临床课程,如内、外、妇、儿、传染等学科,然后统一安排生产实习。2001年我校打破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传统教学模式,在当地二甲以上医院中选择几所成立临床教学医院,为临床后期教学服务。这项早期接触临床的制度实施十余年来,解决了大专层次的医学院校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1.3对学生进行临床预见习和观摩手术的研究根据低年级医学生还没有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时候,适当安排学生在医院和诊所利用寒暑假进行预见习[11-13]。接触临床,可以让学生接触医疗环境,接触病人。学习与病人交谈的技巧,定期交流心得体会。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接触病人的技巧,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医疗环境,接触病人获得良好医德医风和基本医疗操作的感性认识。观摩手术:将学生分成若干批、次赴附属医院手术室观摩手术的全过程,了解手术的操作程序,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深入外科病房,查看外科病人。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获得局部解剖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完整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机能,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讨论和展望

2.1通过课程之间的优化综合改变了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和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一直以来,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都是采取先系解后局解进行。局部解剖学教学理论讲授较多,实践操作较少。通过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有针对性的7次外科手术,结合局部解剖学内容,建立一套在医学高职高专学校及早接触临床知识和掌握临床技能的教学模式和特色。解剖学老师通过手术实践操作,掌握了外科手术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为以后讲解单调乏味的解剖学知识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外科手术学老师通过在尸体标本上解剖操作,对局部脏器结构的解剖层次、血管和神经分布以及变异、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有了更进一步认识,为以后讲授外科手术学知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也在外科手术术式创新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此,课题研究可以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2.2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性能力大多数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采用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科中的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以及各学科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存在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14-16]。因此,通过开设局解手术学课程,同学们掌握了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外科基本操作方法和常见手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形成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17,18]。总之,大专层次的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化医学人才的需要,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趋势之一就是早期接触临床[19,20]。早期接触临床使基础与临床课程学习内容互相渗透,改善医学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加强责任心、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之间交流的能力。

作者:易传安 胡祥上 饶利兵 于鹏辉 蔡世昌 单位: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病理解剖学;教学质量;分析体会

病理解剖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间的“桥梁”,是医学教学中必修的课程,也是对医学生考核的核心课程,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好病理解剖学有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的扎实掌握,同时也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前提和保证。

1 病理解剖学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病理解剖学也称疾病解剖学,其与组织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临床医学的基础。病理解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患病机体所产生的形态上的变化,同时结合机体代谢和机能的变化情况,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明确疾病的基本特性,为预防疾病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医学是一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学科,病理学解剖学也是本着这个宗旨进行教学的。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并为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病理解剖学的教学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形态的强调及要求过高,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对于病变类型进行过多的讲授和要求,导致学生形成机械性的学习方式,在临床上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因此我们要重视病理解剖学科学的教学方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医师而非病理医师。

2 提高病理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2.1 高度重视学生“三基”内容的学习

“三基”主要是指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基于“三基”的学习可为将来临床医学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在病理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教学,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例,对病变的基本概念、病理改变的基本特征,病变发展的趋向等具有普遍规律的基本内容进行透彻的讲解,同时帮助学生很好的观察和辨认大体标本及病理组织切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技能。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将病理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医学的实践中,并适当的介绍医学的发展过程,以更好的反映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但始终切忌偏离“三基”内容的教学目标,一味的强调新的技术理论而脱离了教学的实际很有可能会造成本末倒置,使教学培养目标不能很好的达成。

2.2 善于开发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

病理解剖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直观的教学方式(例如电视录像、多媒体展示)在病理解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该学科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概念抽象且病理形态变化繁多,当组织器官原有的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辨别,同时由于学生对课程的内在联系及课程的基本特征了解不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障碍。为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多位多年教学经验丰富老师的总结,认为直观教学方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途径。通过加强实习课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接触大体标本,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大量观察大体标本、加强辨认不同程度的病变对临床的实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实施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2.3 实施临床教学与病理解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础解剖学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2-0188-01

解剖课的部分内容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所使用不到的,而临床课却可以直接运用到各科学习中,可是我国医学课程在安排方面,解剖课和临床课的实践间隔较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两门课程,依照从粗到细、从浅到深的生理认知规律分成两期进行学习,如此,基础解剖课就能够更加有效的给基础医学课进行铺垫,临床解剖课较好的给临床课做好铺垫,为了更好的执行改革,相关部门可以制定专门的大纲,印制教材。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育改革重点在于老师,如何使其教学能力由传统的解剖教学模式快速转变成具备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全面结合的教授者,成为了解剖学科系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关于传统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授课理念,通常是老师在讲解,学生在倾听,此种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程序,学生的地位缺乏有效主动性,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医学院校学科众多,各科学时过少的现象,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所以,学科老师要以现实为出发点,以问题为中心,通过解决问题进行思考,设计课程内容和病案相融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老师应当为学生提出相应问题以及指导学生积极发现探索问题并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去解决现实病例,摆脱过去被动的学习模式。

二、教学实施

首先,基础解剖学内容。基础解剖学里大部分解剖学内容对于器官的位置以及形态的叙述相对简单,主要是使学生对人体各个系统的构成和连接关系具备一个大体的认知,与组织学、胚胎学的内容相结合,构成一个全新的课程,称作《基础解剖学》,满足了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需求。基础解剖学所有专业都相通,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讲解,课时约为60至70学时。教学方式通过大班授课的形式,设置少量解剖学标本实习以及组织学习切片实习。

其次,临床解剖学内容。把原系统解剖学里直接给临床课服务内容的细节部分脱离出来,和原“局部解剖学”进行结合,构成《临床解剖学》。临床解剖学教学设定在基础医学课程以后,临床课进行以前,也就是第4学期。临床医学专业以及影像专业大概需要70学时,护理专业需要60学时。教学方式适合以小班课为主要方式,并结合讲授理论、观察标本及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三、教材的编写及运用

临床医学专业以及护理专业共同使用《临床解剖学》的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具有侧重点。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点在组织结构位置临床联系,可以分为内外妇儿五官等具体章节探讨,影像专业在《临床解剖学》的基础上加大《断层解剖学》的内容,构成《X线应用解剖学》,与《基础解剖学》一同组成此项教学改革的匹配教材,做到知识框架完整化,理论系统化,衔接有序化。

四、应用历史

放射技术专业的基础解剖学以及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进行到现在,临床医学专业以及护理专业由于一些因素而中断。可以对基础解剖学里的组织学以及胚胎学的内容进行大面积消减,基础解剖学的学时应当降低到40学时,X线应用解剖学仅仅是对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编排的细节进行调整,学时依旧保持在60学时。

五、教学效果

第一学期学习的基础解剖学使学生对各个系统的总体概貌有了初步认识,并与组织器官的细节构成知识相结合,为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做好准备。第四学期的临床解剖学内容,是对人体所有器官的位置、相邻关系以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进行深入的学习,对于时间的编排方面要贴近临床课,可以较好的为临床课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令解剖学教学更为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六、教学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

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虽然执行分期学习,可是以整体内容上看,则是一门课程,所以,对于临床解剖学的开课,应当让学生复习基础解剖学里的大部分解剖学的内容,尤其是人体不同系统的结合以及消化管、血管、呼吸道等部位的周围神经连接关系,让学生在临床解剖学中学会与基础解剖学知识的融合,构成总体的人体结构知识体系。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欠缺参考依据,两方面内容如何统筹不宜兼顾,临床解剖学所有部位的内容也无法轻易进行分割,此后要在教学实践里持续探寻,令内容编排更为合理,学生更易接受。对于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持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让授课更加具备吸引力,而且还要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将内容编排的更加合理、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1开设断层解剖学课程的必要性

1.1影像医学专业是泰山医学院的特色专业

我院放射学院于1994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医学影像学5年制本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影像诊断的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超声、CT和MRI等是该专业学生所接触的主要诊疗设备,而这些设备均是以断层的方式来诊治疾病,目前,CT、MRI等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单靠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获取的解剖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影像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影像医师迫切需要断层解剖知识。结合我院实际,在医学影像专业开设“断层解剖学”势在必行。另外,放射学院是卫生部放射医师进修培训基地,已工作多年的放射医师,大多没有学过断层解剖学。作为基础回归课程,为进修班的放射医师开设断层解剖学,有其迫切性。再者,我院医学影像专业硕士研究生是我院教学的更高层次,为培养具有更高层次的现代医学影像高级专门人才,为研究生开设断层解剖学,有其必要性。

1.2临床医学教育开设本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CT、MRI的普及应用,CT、MRI将成为未来诊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临床医学及其各个方向的毕业生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必将大量接触CT、MRI等检查,熟悉断层解剖学知识有其必要性。

2开设断层解剖学己具备的条件

2.1教材

(1)《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1998,人民卫生出版社。该教材文字精练,线条图简明易懂,适合临床医学本科生和医学影像专业的专科生使用。(2)《断层解剖学》刘树伟主编,2004,高等教育出版社。本书系统介绍了人体的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该教材适合研究生、放射医师进修班和成人教育专生本学生使用。

2.2师资

本教研室有断层影像解剖学博士研究生1名,另有从事断层解剖学研究并参加过“断层影像解剖学学习班”的教师3名,掌握了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以胜任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还有从事影像诊断的兼职教授和副教授2名,讲解医学成像的基本理论和医疗设备的基本原理以及影像诊断的基础知识。

2.3实验室

本教研室现有成套的断层标本,购买和制作了彩色教学幻灯片,依据初步的教学经验并融人自己的科研成果自己制作了成套的断层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本院附属医院CT和MRI室为本实验室提供了大量正常CT、MRI和少量典型病例的教学片。另外,本院各教室配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开展断层解剖学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保证。

3断层解剖学教学的实施与体会

3.1研究生的断层解剖学

已为我院6届统招研究生和2届在职研究生开设了“断层解剖学”。总课时为64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为16学时。理论课系统讲解头部和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和CT、MRI。颈、胸、腹和盆部着重讲解横断层解剖和CT、MRI。脊柱区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及相应的CT、MRI。四肢重点讲解六大关节的断层解剖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实验课看断层实物标本和正常及典型病例的CT、MRI图像。研究生的基础和识扎实并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突出:(l)全面和重点相结合,颅脑系统全面讲授,身体其它各部重点讲授横断层,让学生从中领悟到断层解剖学的精髓和内在规律,为将来临床疾病的诊治奠定坚实的断层解音学基础。(2)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将断层标本与正常CT、MRI图像融合起来,把握其内在规律和结合点,并结合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成人医学影像专业专升本和专科生的断层解剖学

从2000年开始,已为届成人专升本和四届成人专科生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这些学生多数在临床上工作了多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数还带着问题来上课。但多年不系统学习,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知识多已遗忘,多数没有接触过断层解剖学。针对上述情况,系统讲授10学时的颅脑连续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其它部位针对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焦点开设30学时的专题讲座。讲座应用先复习相关的系解和局解内容,然后是断层标本和正常的CT、MRI图像,接下来结合典型病例回答同学的问题,最后25分钟进行课堂讨论。这些学生都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且多数从事影像诊治方面的工作,因颅脑角剖结构复杂,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接触,该部分内容系统讲授有其必要性。其它部位以问题为中心开设专题讲座,形式多样,同学积极参与,互动性好,因而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3断层解剖学选修课

全院范围内开设30学时的本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对象为修完系统解剖学的放射学院专科生及修完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开设了4期选修课。有本教研室老师和兼职教师分别讲授断层解剖的基本知识以及影像设备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影像诊断的基本知识,然后开设6个专题讲座,分别围绕脑沟、回的定位,脑血管的应用和断层解剖,蝶鞍区的薄层断层解剖和常见疾病的诊断,肺段的划分和肺内病变的定位诊断,肝段的划分和肝内病变的定位诊断,前列腺的分区和MRI诊断。考查采用写短篇综述的形式。注重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又要让学生开阔视野,另外还要提高学生对断层解剖的学习兴趣。有兼职影像诊断教师精选典型病例,用断层解剖的基本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疾病的诊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考查采用写短篇综述可充分调动同学的创新能力,学会用所学基础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3.4继续教育培训班开设断层解剖学

作为基础回归课程已为2届放射医师进修班和3届颅脑脊柱临床应用学习班,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了10-15学时的断层解剖学。重点讲授颅脑的横、矢和冠状连续断层解剖。以专题形式重点讲授临床影像诊断经常使用的断层解剖的基本内容,为影像诊断及外科诊治提供坚实的断层解剖学基础[2]。

现代教学手段为本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断层解剖学的教学特点是使用大量的连续断面来说明人体各部各主要器官在连续断层内的变化规律,层面多、连续性强且信息量大,彩色幻灯片和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系统恰恰有这方面的优势。另外,网络的普及可使学生利用网络终端在实验室或在家里就可学习和游览断层解剖学内容,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且可根据当时所学临床课程的内容随时随地进行浏览和复习川。相信随着电子计算机及网络的日益普及,将为断层解剖学的开设提供更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伟树.论人体断层解剖学课程设置问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6,(1):18-19.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6篇

基础医学形态学科以解剖学,组织学和病理学为核心学科,是医学生涯的基础。对解剖学关注不够,不可避免的产生不合格的临床医师,留给患者可怕的后果。在过去10年,医学教育发生了深远的变化,从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转向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基础形态学科遭遇了这种教育转变。挑战在于,引入何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些学科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在医学早期研究解剖尸体,为横向(解剖和组织)以及纵向(病理)整合课程提供了良好素材和契机。

1.1基础医学形态学科的传统教学

传统上,本科医学教育分为基础课和临床教育两个阶段,其中基础课为前两年半。教学活动主要包括理论课讲授和实验课。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学为第2学期,局部解剖和病理学为第5学期。解剖学和组织学关注于学生对正常解剖和组织基本结构的获得。与临床相关的一些科学问题几乎不涉及或者一带而过,基本不考虑促进稍高水平的临床前学习,学生不理解这些课程对于临床课程学习,对于医学生涯的重要性。基础医学形态学科之间内容密切相关,学科独立,中间间隔2个学期,知识难免遗忘,难以融合。由于教学衔接的需要,导致部分教学内容重复,学生由于“老生常谈”而缺乏兴趣。沿用赫尔巴特提出的“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理论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间接经验为中心,以期达到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的目的[3]。学生由于被动学习,死背书而缺乏兴趣。

1.2基础医学形态学整合教学设计

本设计尝试以医学教学整合来组织基础医学形态学各学科的教学,尤其是解剖、组织和病理三门主要课程。这是一种理想的、假设的教学蓝图,目的是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使基础阶段的学生敏感于临床问题的诊断与处理,培养其整合基础和临床课程的能力。展示发展中的“以系统为基础的课程”的早期阶段和基础医学形态学整合教学中自主学习的途径。以心脏教学为例,展示基础医学形态学整合教学课程设计。

1.2.1教学准备

从解剖和病理实验室收集尸体心脏。选择体积,硬度和颜色等表面异常的,或看起来心外膜、心肌膜、心瓣膜或相连血管异常的心脏。选择可疑病理区域重新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当然,正常心脏做同样处理。2.2.2前奏首先,由教师用2-3次讲座为学生讲解正常心脏的解剖和组织结构。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20人,每组分配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解剖学或组织学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采用“学生自我指导学习”原则,通过三个阶段辅导学生。

1.2.3主体第一阶段,给出学生相关病理诊断的病例,开放实验室。

通过一些临床讲座为学生介绍一些临床问题,给出病例,如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赘生物),心脏肥大等。和学生讨论共同确定和病例相关的各学科学习目标,如解剖目标,组织目标,病理目标和相关临床陈述。在这个阶段,每位学生均要在实验课开放时间去解剖和组织学实验室,在教师监督下,操作、观察大体心脏及同一标本的常规染色切片。观察正常心脏的解剖和组织结构的同时,对比观察异常心脏的解剖和组织结构,将正常和异常,宏观和微观整合起来。以心包炎为例:通过临床讲座了解心包炎这个术语用于病理和临床课程来描述心脏外层的炎症;观察大体心脏标本可见心包膜增厚粘连,粗糙的黄色纤维素沉积,像“涂黄油的面包”;观察同一标本的组织切片可见心外膜下纤维增厚,血管充血;要求学生学习理解相关的正常和异常的解剖、组织结构,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心包疾病病因多样,要求学生寻找可能病因。第二个阶段,遵循“自我指导学习”的原则,机会给予学生。学生自由主动的去学习,去寻找引起病变的可能病因、相关症状和体征,完成第一阶段师生共同确定的学习目标。第三个阶段,学生提交学习结果,共同讨论,进行报告。学生提交自主学习的结果,及相关理解。如心肌炎: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胸痛,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组织切片上心肌膜内以多形核白细胞浸润为主的,是急性炎症;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是慢性炎症;有典型的Aschoffbody形成的是风湿热。如心肌肥大一般和慢性高血压或瓣膜狭窄有关。讨论学习结果时,指导教师对一些与病例相关的知识,提出需认知理解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融合形态学知识和临床表现。学生报告,每人20分钟左右。展示他们对所研究病例相关知识的掌握、理解,指导教师提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

1.2.4考核学生成绩由学生提交的学习结果、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组成。学

生提交的学习结果占20%。理论考试包括论述题和选择题,占40%。实验考试包括结构辨认,描述,病理诊断及依据,占40%。这些除有记忆要求外,还必须要求更高水平的认知,理解,应用和综合。

1.3基础医学形态学整合教学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本设计提供一种“自我指导学习”的应用模型,通过一种整合的教学方法,以易化对解剖,组织,病理和相关临床表现的理解。不论国家和专业,解剖就是医学教育的基石。目前,中国大多数医学院中,解剖操作和教学讲座仍是解剖教学的唯一形式。解剖操作及标本观察为解剖知识,病理知识和临床知识的整合,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从尸体辨认疾病,从疾病的结构特征探求良好的阐释,接触临床,但是不能代替后期临床课程的系统详细学习[4]。接触适当的整合教学模式,学生认识到解剖作为临床基础课的重要性,理解临床知识的解剖基础。从基础学科的教室教学转变到临床前技能,学生会获得医生该什么样的深刻印象,带着良好感觉,准备他们后期的临床学习。通过以基础形态学科整合(器官系统教学)早期接触临床,可提高学生将来同患者互动的责任心,信心。除了吸引学生读更多的临床问题以外,这个设计鼓励学习者成为好的观察者,提高观察解剖,组织和病理标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我指导学习”的方式可以早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安排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讨论,报告,可以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勇气和能力,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团队合作的观念,将学生由象牙塔逐步导向社会和工作。

2结语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中医美容;解剖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120-01

我校在过去三年中,对中医美容专业类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杨海旺主编的《美容解剖学与组织学》教材。本教材以细胞、基本组织和系统解剖为基础,强化美容局部解剖学和主要器官组织学的内容,突出医学人体美的特点,力求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启发性和实用性;重点对直接影响人体形态美和容貌美的组织及器官进行描述,充分反映“美容解剖学与组织学”这一新兴医学交叉学科的新概念、新体系;系统介绍细胞、基本组织及组织再生修复、人体九大系统、皮肤、美容局部解剖及组织学;力求克服内容偏多的弊端,突出重点内容,提纲挈领,简明扼要,知识内容充分满足国家美容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对解剖学课程的兴趣。由于中医美容类专业一般学制为3年,学生在校就读时间为1.5年,之后便要步入社会实习、就业,因此在对中医美容类专业学生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解剖知识的掌握,以保证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发挥所长,更具竞争优势。

一、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解剖课没有兴趣。由于解剖学课程专业名词多,形态结构复杂,文字描述繁琐,语言枯燥,学生普遍认为课程难学难记,大大降低学习积极性。

2.教材与实践脱节。目前,中医美容专业解剖学采用的多是传统的教材,或是内容体系与传统解剖学教材相同。传统解剖学教材由于护理、助产需要,不能很好地w现中医美容专业的特点,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医美容专业的岗位需求。

3.解剖学教师缺乏美容专业知识。解剖学教师大多数来自医学院校,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在美容实践中所需要的解剖知识,不能有针对性地对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开展教学。

4.教学中实训授课时间较少。近年来,由于学校招生人数增多,挂图、标本、实验室相对较少,影响了学生学习。虽然授课计划安排得很好,但由于实验室、带教教师有限,不能很好地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在解剖学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识别解剖标本,十分影响学生对解剖学知识点的掌握。

二、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中医美容专业解剖学教学工作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教材适应专业需求。教材要根据中医美容专业实践需求,参考学生考中级美容师证教学大纲,突出本专业特色,编写内容和体例都能满足专业课程的需要。教材中除了解剖学相应的知识外,还应有美容专业有关案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随着市场对中医美容专业学生需求的增加,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精通解剖学知识,还要通过专业化培训,扩展自身知识外延,可以多和美容教研组教师沟通。我们与美容专业课教师交流、沟通,知道了他们需要学生了解哪方面的解剖知识。例如,在运动系统中,重点讲述头肌、颈肌和胸肌;在脉管系统中,重点讲述皮肤和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在感受器中,重点讲述皮肤的结构等。通过交流学习,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针对性,便于专业课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解剖学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考取相应的岗位证,提高对专业的认识度,加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8篇

[摘要]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美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突出医学美容专业特色,全面进行解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医学美容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医学美容;解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120-01

随着我国医学的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一门新的医学学科――医学美容专业产生了,与其相应的美容医学教育体系随之建立。医学美容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要求具备一定的学历,并取得医疗美容主治医师资格证。对医学美容技术人才更要加强基础知识培养,为今后从事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医学美容专业的解剖学教学一直是照搬或参照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案,教学内容对于医学美容专业学生来讲“偏多、偏深、背离实用”,与医学美容专业的临床应用性不足[1]。因此进行解剖教学时,结合医学美容技术特点,适当与临床美容联系,培养出更多实用型医学美容人才已成为医学美容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1 医学美容专业特点及解剖学教学结合

医学美容专业教学大纲一般参照临床医学专业,大多难度较大、内容较多、对医学美容专业不太适用,使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进行该专业的解剖教学时应与临床美容知识相联系,如:讲述面肌时,可联系临床唇裂及修补术,讲述腭骨可联系腭裂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解剖和医学美容技术密切相关,是学好专业技术的敲门砖,从而主动学习。另外,在解剖教学中要体现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特点,压缩对医学美容专业来说是并不重要的内容,如神经系统、内脏部分的课时;对与临床美容相关的内容多作介绍,如讲解眼球周围肌肉时,可适当联系临床常见的斜视、上睑下垂等病例;删除抽象并与该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内容,加强专业相关解剖知识的讲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教材的改革

医学美容专业使用的解剖学教材,延续传统系统解剖学的内容,内容多,对美容专业实用性相对较低,改革教材可突出美容专业特色,与美容专业相关解剖知识详解,做到详略得当,达到解剖与美容的较好结合。编写规范化、专业化的美容解剖学,强化专业特征,并体现解剖知识为医学美容技术服务的功能。

3 提高和培养解剖学教师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

近年来由于美容专业在本、专科设置的普及,美容专业解剖学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而部分教师缺乏医学专业的解剖学教学经验,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往往与医疗专业雷同,并且对美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在教学中仅仅介绍解剖学知识,而不能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的美容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充分体现医学美容专业的解剖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用型美容人才的培养[2]。因此,美容专业的解剖学教师应适应现代美容学发展的需要,深入美容单位作临床实践,将解剖学与临床医学美容学紧密联系起来,使解剖学教师真正了解临床美容工作中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是什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适应美容专业的发展,为培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专业素质、熟练的美容操作技术的高层次美容人才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

3 改革教学手段,重视多媒体课件

近年来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极大的解决的了解剖教学的诸多问题,大量的图片可供学生观看,直观地加深印象,实验课中则更易实践观察及学习,并且适当运用医学Flash动画,活跃课堂气氛[3]。如讲到眼睑时,可添加重睑手术前后对比的动画。美容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可运用多媒体这一有效手段,增添美容相关发展及解剖在美容中的应用,以增强学生兴趣。

4 创新授课方式增加教学趣味性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均是第一次接触解剖,对各类挂图、标本、图片具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抓住这一特点,加强学生注意力,同时联系临床病例,使学生兴趣更加浓厚,主动学习解剖知识[4],另外教师良好的师德及幽默的语言都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学习的热情[5]。

总之,医学美容专业解剖学教学,必须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将以临床医学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向“突出美容,注重人文,加强应用”为主的课程体系转变,培养出更优秀和实用的医学美容技术人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临床美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美容人员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美容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美容实践能力。故而针对教材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转变,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仍将是我们今后不断进行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敖绍勇,周清萍. 美容医学“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探讨[J].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733-1734.

[2]吴勇.高职医学美容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8):972-973.

[3]佟浩,王振宇,段坤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人体解剖教学中的探讨[J]. 解剖科学进展,2002,8(3):228.

[4]骆世芳,孙善全.浅谈美容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5):485-486.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其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征和相互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针对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解剖教研室举办了大学生解剖操作技能大赛,在大赛中,通过大学生解剖制作人体标本,从而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已学的解剖学知识,为临床各科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大学生的观察、思维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和科研基本功,为社会培养优秀合格的人才。作者在2006年5月期间,参与了大学生解剖操作技能大赛,体会如下。

1 更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

参加本次大赛的学生为学过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大二、大三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解剖尸体和实物标本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在大赛前,首先要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解剖操作,加深对这些解剖知识重点的记忆,同时对那些遗忘的或未学的结构还可以通过独立思考、查书、看图谱、问老师、观察教学标本等得以解决。虽然大赛中解剖教研室提供的解剖材料有限,还不能满足大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让全体同学都参加,只能在大学生中首选优胜者参加比赛,但是本次大学生解剖操作技能大赛活动已证明,通过制作标本,学生已学的解剖知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统一和结合。

2 为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床课程的学习,离不开正常的人体结构,只有掌握了正常人体各局部内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及层次关系,才能学好临床课。因而在解剖操作技能大赛过程中,努力按学生的兴趣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有目的地提供一些有关的标本。例如喜欢美容的同学可以选一些头面部的解剖,解剖并掌握头面部的血管、神经、表情肌等重要结构;喜欢外科的同学则选一些胸腹腔、盆腔、关节、开颅取脑等标本。我们相信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解剖操作技能大赛,定能为学生的临床实习提供有用的解剖学知识,使解剖学真正成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

3 提高大学生观察、思维与动手能力

学生制作标本的具体过程是:先让学生取好材料,熟悉标本中各结构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制定解剖前的实验设计;然后由浅人深地进行解剖;制作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此时我们要求学生多思考,不能解决时赛后老师再给以解答;最后老师对学生完成的产品进行评估。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以及科研基本功的学习。大学生解剖操作技能大赛中每件标本都达到了教学标本的要求,这说明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了,思维变敏捷了。独立操作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10篇

素质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发展中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有学好该门课程程,才能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基础,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但需契合社会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故此本文旨在探究人体解剖学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改革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素质教育;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研究

一、引言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学习其它医学课程,且对临床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由于传统教学中更重视书本知识教学,学生以完成考试为学习目的,导致知识学习死板、单一,不能满足素质基础课程的实质要求。[1]因而素质教育中就如何提升教学效率,完善教学改革,已成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重要议题。

二、合理的课程对素质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技也应逐步前行,知识教育中传统的基础教育活动不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故应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推进学生身心进步,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课堂教学中难、繁、偏的知识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知识学习。为满足医学基础课程改革,就应引入实用性教学方法,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以应用为前提,学习医学知识,主要是为今后治病救人做准备。故此课程学习目标的设定,不仅要理解知识,更应掌握技能,要求学生学习中多运用知识,可以结合实践深化知识点学习,最终让学生的思维灵便,学习态度严谨,养成良好职业素养,渴望知识学习。学习过程中可适度的减低学习嫩度,删减部分知识点,尽量以实用性为前提,以期在临床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解剖的兴致[1]。

三、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第一,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人体解剖学的辅助教学工具,因而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如,教学中常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活动,使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拓宽知识层面,然后通过观看视频或者动画,将解剖学中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教学中细节部分教师用语言表达,学生感觉理解困难,但若借用直观的图像传授能解决语言表达的困境.多媒体教学法要比语言教学更为生动和形象,也能直观的表达出知识要点,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图像开展学习,理解更容易。除多媒体以外,四维技术也可以应用于解剖学教学中,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医学类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目的是掌握人体的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以及各器官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故此,借助四维技术能清晰观察到人体组织机构状况,然后观看到人体器官位置,学生清晰观看后会留有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2]。第二,尸体解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好的学科。由于单纯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实践的方式,设定预期教学目标,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尸体解剖是解剖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且对解剖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第三,理论联系实际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人体解剖学在医学教育专业中地位作用显著,不仅是因为人体解剖是医学类的基础性专业学科,更是因为开展解剖学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众所周知,医学专业要通过实践学习理论知识,学生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面对病人。但理论知识的内容固定,虽然可指导实践,工作需要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做好实践应用。病人的具体情况会因人而异,可能两个病人表现的症状一样,但实际上病源不同,所以医学学生应灵活的使用所学知识,并能熟悉人体机构和人体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才能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来做到“得心应手”。为达到此教学效果,可以尝试使用一切教学手段,但根据教学实践获悉,只有通过实际解剖操作才能获取较好的效果,任何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都不能对其进行替代[3]。第四,尸体解剖是医学院学生获取专业技能的渠道。尸体解剖能让医学类专业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获取重要的专业技能。比如,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腹股沟区的解剖,会对腹股沟管和腹股沟三角的层次和结构有更深入和直观的理解,这样既有助对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发生机制了解,进而也对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的鉴别和治疗方案会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麻醉学专业的学生解剖课上,注意讲述和观察腰椎的结构特点、脊柱结构、脊髓下端的位置和蛛网膜下隙(终池)位置等诸多因素,来综合思考在实施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隙麻醉时进针的位置和角度。

四、转变教学考评制度

教学考评制度要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主线,素质教育更多强调教育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变化。解剖学进程中,教学考评要从单一的结果类考评过渡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为实现考评内容的多元化,就应重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了解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是否有进步。且结合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特征,从而构建出动态的考评方式考察学生的转变、发展、结果,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快速融入到社会的能力,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也在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系统解剖学》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将平时成绩的占比加大至5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互动、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期末成绩占50%。并申请课堂教学改革立项,2016年10月已被内蒙古民族大学批准立项。

五、结束语

素质教育背景下十分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具备综合学习能力。由于解剖学是医学类学生的基础课程,能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故此,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要求在素质教育活动下,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孟壮志 王灵战 李迪 刘明晶 王俊梅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11篇

【摘要】  在中医高等院校五年制本科生中进行立体经穴解剖开放式实验教学,探讨中医院校开展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为穴位解剖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穴位; 解剖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

穴位解剖学是针灸学与解剖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临床针灸取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总结穴位作用特点,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1]。针灸推拿专业是我院传统的优势学科,但在目前中医本科生课程设置中针灸穴位教学与解剖学教学仍处于各自为阵的分割局面。因此,本教学课题组集结解剖学与针灸学两个教研室的师资力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对中医本科生开展立体经穴解剖的教学实践。

1 教学对象的选择

教学对象主要是广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外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均完成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针灸学的课程学习)。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侧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兼顾教学质量,教学对象的纳入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参加学生人数为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并分成8组。

2 教学目的及时间安排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解剖学和针灸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穴位的针刺层次由平面图或断面图的学习改为立体三维真人标本的观察学习,通过立体经穴解剖操作不仅了解经穴的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特点,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将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暑期开展为期3周的实验教学,期间实验室每天开放7 h。

3 教学内容的实施

要求学生取四肢常用穴位,在尸体标本穴上用大头针针刺穴位作为标记,并画出经线。根据穴位位置特点选择要保留的典型断面,画出断面切线。一般上肢保留5~7个断面,下肢保留6~8个断面,每个断面厚度约为2~3 cm[2]。然后进行解剖,在翻皮时保留大头针区域的皮肤以便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穴位的位置及结构层次。

4 教学实践的总结

对学生的教学要提倡主动和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包括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学生在学习穴位立体解剖的过程中,应涉及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指导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穴位的局部解剖操作,尸体四肢的多个穴位可让一组同学同时进行解剖,学生之间亦可进行每个局部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把局部解剖学理论与针灸穴位结合起来进行讨论、综合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注重于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和理论学习,把局部解剖与人体结构的整体和针灸穴位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全面和完整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今后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今后临床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课程操作时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习阶段,把本次教学作为动手实践的好机会。通过认真仔细地解剖穴位的结构,弄清楚重要穴位附近的解剖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及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引导医学生去积极思考,加强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防止了学生只动手不动脑的机械性学习。在指导学生解剖操作的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对要求解剖的内容既能解剖暴露出来,又能讲述所解剖局部的步骤和理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4.3 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常规教学对象一般是一年级的新生,有些学生会出现重视临床课程而忽视基础课程学习的情况。立体经穴解剖从现代医学特别是形态学角度,对针灸的原理作一些理论上的诠释。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实际定取穴位的准确性,增强了学生临床操作的信心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突显了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为高年级的医学生提供解剖学再学习的平台。

通过实践证实该教学模式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此次实践,将在教学内容、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建立中医穴位解剖实验教学基地,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12篇

【摘要】 在中医高等院校五年制本科生中进行立体经穴解剖开放式实验教学,探讨中医院校开展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重要性,为穴位解剖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穴位; 解剖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

穴位解剖学是针灸学与解剖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有助于提高临床针灸取穴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总结穴位作用特点,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揭示针灸穴位的作用机理[1]。针灸推拿专业是我院传统的优势学科,但在目前中医本科生课程设置中针灸穴位教学与解剖学教学仍处于各自为阵的分割局面。因此,本教学课题组集结解剖学与针灸学两个教研室的师资力量,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对中医本科生开展立体经穴解剖的教学实践。

1 教学对象的选择

教学对象主要是广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对外中医专业和针灸推拿专业的学生(均完成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针灸学的课程学习)。由于开放式实验教学侧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兼顾教学质量,教学对象的纳入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参加学生人数为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并分成8组。

2 教学目的及时间安排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解剖学和针灸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穴位的针刺层次由平面图或断面图的学习改为立体三维真人标本的观察学习,通过立体经穴解剖操作不仅了解经穴的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特点,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将实验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在暑期开展为期3周的实验教学,期间实验室每天开放7 h。

3 教学内容的实施

要求学生取四肢常用穴位,在尸体标本穴上用大头针针刺穴位作为标记,并画出经线。根据穴位位置特点选择要保留的典型断面,画出断面切线。一般上肢保留5~7个断面,下肢保留6~8个断面,每个断面厚度约为2~3 cm[2]。然后进行解剖,在翻皮时保留大头针区域的皮肤以便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穴位的位置及结构层次。

4 教学实践的总结

对学生的教学要提倡主动和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包括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知识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学生在学习穴位立体解剖的过程中,应涉及到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指导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穴位的局部解剖操作,尸体四肢的多个穴位可让一组同学同时进行解剖,学生之间亦可进行每个局部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组织学生把局部解剖学理论与针灸穴位结合起来进行讨论、综合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种注重于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和理论学习,把局部解剖与人体结构的整体和针灸穴位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全面和完整地掌握解剖学知识,为今后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今后临床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课程操作时对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视和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学习阶段,把本次教学作为动手实践的好机会。通过认真仔细地解剖穴位的结构,弄清楚重要穴位附近的解剖层次结构、毗邻关系及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引导医学生去积极思考,加强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防止了学生只动手不动脑的机械性学习。在指导学生解剖操作的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对要求解剖的内容既能解剖暴露出来,又能讲述所解剖局部的步骤和理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4.3 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常规教学对象一般是一年级的新生,有些学生会出现重视临床课程而忽视基础课程学习的情况。立体经穴解剖从现代医学特别是形态学角度,对针灸的原理作一些理论上的诠释。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实际定取穴位的准确性,增强了学生临床操作的信心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突显了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为高年级的医学生提供解剖学再学习的平台。

通过实践证实该教学模式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此次实践,将在教学内容、教材选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建立中医穴位解剖实验教学基地,以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13篇

1 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1.1利用素材讲活解剖知识 学好解剖学首先要记住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结构,记是为了理解,例如记了骨与骨连接,是为理解肌学打基础;学好运动和内脏学就打下理解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基础;学好系统解剖学就为了学习局部解剖学开路;学好学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就为进一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科奠定了基础。人体的形态存在许多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生物学的道理,可供人们研究和理解,就是形态结构的命名也都有其含义,你若能去理解它,便变得主动、活泼、有趣、易记,若孤立地看待,就觉得枯燥、乏味、难记。所以,我在上实验课时,利用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来诱导学生去理解人体的奥秘,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能看得清、听得懂、记得牢。例如在某些标本上不易观察和辨认的内容象腹膜的配布、网膜孔等除了在模型、标本上指导观察外,还辅以课件、幻灯及腹膜电影的教学,学生见后感到真切并能帮助理解。

1.2强化理解、记忆,夯实每一节课 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情况和层次,在上解剖实验课时我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包括预习、提示、操作、验收、小结这样几个环节的教学方法。①预习:提前布置本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同时复习有关的系统解剖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前写操作提纲,其内容包括:解剖程序、寻找结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为独立操作打下基础,同时认真检查其提纲并加强指导。②提示:在每次课前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结合挂图、幻灯及板书作一简要说明,使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③操作:在实验室里,讲解相应的重点、难点后,要求学生要按照自己书写的操作提纲进行操作,老师对其在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要求不操作的学生观察操作者的操作,评判操作同学的对错,双重强化相应知识点,或观察以前解剖过的标本,进一步巩固相应的解剖知识。④验收:在每节解剖实验课基本结束后,我找一些本节课的难点、重点结构让同学进行辨认,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了质量,还对学生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促进。⑤小结:每次课的最后,再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结合临床应用进行讲解。目的是加深学生们对重点内容的印象,了解其临床意义,不仅使死的解剖知识变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今后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还要有优秀的医学素养,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才是合格的优秀的医疗卫生人员,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很重要。

2 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的能力

2.1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医学是神圣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剖实验课不仅是验证理论,更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科学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验课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我首先从课堂纪律上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过程中要作好记录,在认真观察中学会辨认、分析、综合、描述和记忆,提倡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每一节课都要强化学生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2.2重视学生口才培养 在以往的课堂提问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显得过于拘谨声音怯弱,语无伦次,这固然有语文修养有关,但也于平时不注重语言训练,锻炼机会太少也有关。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除要求学生们回答问题语言要通顺,声音要洪亮外,而且要学会语言的逻辑性、交流性,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在每次下课之前,都要随机点名一到两名学生登台讲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在模型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并邀请部分同学和老师对学生的表达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通顺进行评比打分。以上措施,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能力,为日后进入临床能够同患者、同事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解剖学中的许多内容,存在着相互依赖或互为因果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在在记忆过程中注意反映这种联系。把那些时空上接近,性质上类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会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如由髋关节的稳固性想到髋关节囊坚厚、髋臼较深;讲了右心的结构,可让学生们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自学左心的结构。有的内容可用对立理想来记忆,如由交感神经的结构、功能特点想到副交感神经,这样正反对比形成联想,记忆必然深刻。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课上,让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出好讨论题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关键,讨论的题型主要是具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临床联联系的综合分析题。例如在循环系统的一题为:肝硬化患者晚期为什么发生呕血、便血、脾大、脐周静脉怒张等表现?通过讨论既分析了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侧枝循环途径,又简单地介绍了临床肝硬化的症状和体征,克服了那种不明道理、死记硬背的习惯,从而从基础课开始探讨临床知识、有利于体现基础的重要,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再如,在上完中枢神经系统之后,再让学生们讨论“中风”患者应出现哪些症状和体征等。把这些综合性很强的分析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通过讨论,增强了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通过对解剖实验课的研究和探索,利用科学方法让各专业学生不仅爱上解剖课,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们解剖技能综合考试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为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验课上,利用学校的资源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将来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课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精辟的论述了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各层次的医学生只有学好了解剖学,才能为后面所学的各门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解剖学是一门以形态描述为主的学科,学习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观察,这种方法的确定是通过实验课来实现的,所以上好实验课是提高解剖教学质量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还可以利用解剖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 解剖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1.1利用素材讲活解剖知识 学好解剖学首先要记住人体各部位的特点、结构,记是为了理解,例如记了骨与骨连接,是为理解肌学打基础;学好运动和内脏学就打下理解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基础;学好系统解剖学就为了学习局部解剖学开路;学好学好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就为进一步理解生理学、病理学及临床学科奠定了基础。人体的形态存在许多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生物学的道理,可供人们研究和理解,就是形态结构的命名也都有其含义,你若能去理解它,便变得主动、活泼、有趣、易记,若孤立地看待,就觉得枯燥、乏味、难记。所以,我在上实验课时,利用模型、图片、多媒体等来诱导学生去理解人体的奥秘,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能看得清、听得懂、记得牢。例如在某些标本上不易观察和辨认的内容象腹膜的配布、网膜孔等除了在模型、标本上指导观察外,还辅以课件、幻灯及腹膜电影的教学,学生见后感到真切并能帮助理解。

1.2强化理解、记忆,夯实每一节课 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根据我校中职学生的情况和层次,在上解剖实验课时我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案,包括预习、提示、操作、验收、小结这样几个环节的教学方法。①预习:提前布置本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同时复习有关的系统解剖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前写操作提纲,其内容包括:解剖程序、寻找结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为独立操作打下基础,同时认真检查其提纲并加强指导。②提示:在每次课前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操作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结合挂图、幻灯及板书作一简要说明,使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③操作:在实验室里,讲解相应的重点、难点后,要求学生要按照自己书写的操作提纲进行操作,老师对其在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要求不操作的学生观察操作者的操作,评判操作同学的对错,双重强化相应知识点,或观察以前解剖过的标本,进一步巩固相应的解剖知识。④验收:在每节解剖实验课基本结束后,我找一些本节课的难点、重点结构让同学进行辨认,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检查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了质量,还对学生的学习有更进一步的促进。⑤小结:每次课的最后,再将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结合临床应用进行讲解。目的是加深学生们对重点内容的印象,了解其临床意义,不仅使死的解剖知识变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今后临床课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医疗卫生人员不仅要求技术精湛,还要有优秀的医学素养,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才是合格的优秀的医疗卫生人员,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很重要。 转贴于

2 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的能力

2.1重视科学态度的培养 医学是神圣的,也是科学的,所以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解剖实验课不仅是验证理论,更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良好科学作风,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验课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我首先从课堂纪律上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过程中要作好记录,在认真观察中学会辨认、分析、综合、描述和记忆,提倡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每一节课都要强化学生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2.2重视学生口才培养 在以往的课堂提问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显得过于拘谨声音怯弱,语无伦次,这固然有语文修养有关,但也于平时不注重语言训练,锻炼机会太少也有关。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除要求学生们回答问题语言要通顺,声音要洪亮外,而且要学会语言的逻辑性、交流性,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在每次下课之前,都要随机点名一到两名学生登台讲解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在模型上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并邀请部分同学和老师对学生的表达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通顺进行评比打分。以上措施,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能力,为日后进入临床能够同患者、同事进行科学、有效的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解剖学中的许多内容,存在着相互依赖或互为因果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在在记忆过程中注意反映这种联系。把那些时空上接近,性质上类同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课上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会产生良好的记忆效果。如由髋关节的稳固性想到髋关节囊坚厚、髋臼较深;讲了右心的结构,可让学生们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自学左心的结构。有的内容可用对立理想来记忆,如由交感神经的结构、功能特点想到副交感神经,这样正反对比形成联想,记忆必然深刻。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14篇

1.中国古代法医学的成就

我国很早就有验伤制度。如《礼记》和《吕氏春秋》记载有“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理”即为审理案件的官员,“瞻”、“察”、“视”、“审”是检验创伤的方法。虽然没有用“法医”这个词,但“理”所从事的工作与现代法医类似。

1247年,南宋的提点刑狱宋慈(1186年?1249年)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撰写了《洗冤集录》。该书集宋朝以前法医学尸体检验之大成,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法医学专著,宋慈也因此被称为法医学鼻祖。

《洗冤集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检验官吏职责的法律规定、态度原则,各种尸伤的检验和区分方法,以及急救解毒措施等,其中不乏解剖知识。由于《洗冤集录》内容丰富,切合实际,成为宋朝以后历代刑狱官办案必备书籍。我国后来历代的法医学著作,多以该书为蓝本。宋、元、明、清各代司法人员对《洗冤集录》进行了研究、增补、考证和仿效。清康熙年间,律例馆在《洗冤集录》的基础上,汇集了有关解释和论证《洗冤集录》的著作和其他司法检验书籍20余种,加以编辑校正,汇订为《律例馆校正洗冤录》四卷,经刑部颁行于世,俗称馆本《洗冤录》,嘉庆年间王又槐搜集了一些实践过的验案,附在馆本《洗冤录》之后,名为《洗冤录集证》3]。这些书籍有的被译成多国文字,传播到了国外。

法医学与解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既然中国古代的法医学曾经取得过如此大的成就,为什么没有带动中国解剖学的发展呢?笔者试以层层探析其原因。

2.中国古代法医学没有带动解剖学发展的原因

2.1文化禁锢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尤其在宋朝,出现了中国医学上很特殊的一个群体--儒医。唐朝韩愈《师说》里,尚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说法,宋儒则以不知医为耻,“为人子者,不能不知医”。儒医的出现,使医学不可避免地更加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在这样的文化禁锢下,法医学再发达,也很难促进医学解剖学的发展。

不过,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可以发现在西方解剖学的发展历程中,同样存在文化或宗教禁锢的问题。1543年,维萨里(AndreasVesalius)的《人体之构造》问世,奠定了现代解剖学的基础,但他也受到了来自教会和抱陈守旧者的攻击,后来被迫前往圣地耶路撒冷朝圣,不幸客死归途。1553年,塞尔维特(MichaelServetus)在《基督教的复兴》一书中描述了肺循环,被宗教裁判所视为异端,处以火刑。可见,在人体解剖学的发展道路中,西方文化的禁锢并不亚于中国。所以,文化禁锢并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

2.2身份差异

虽然古代设有检验吏(或称验尸官),但常常并不亲自动手,而是“厌弃秽恶,熏香高坐”,真正进行尸体检验的往往是仵作[]。仵作原本是为人安葬丧事的家族因袭者,被官府临时招募验尸后其身份高于原安葬丧事的地位[]。但仵作仍属于贱役,一般人都不愿从事,这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死亡和尸体的忌讳有关,认为晦气、不吉利。而医生的地位相对较高,宋朝偃武修文,重用文臣,重视医学,医官的编制和待遇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医生的社会认同度和地位也大大上升。悬殊的身份地位,也许也构成了仵作和医生之间交流的屏障。

但这种现象亦非中国所独有,西方虽然很多大学设有解剖课,但从事解剖的也往往是地位低下的仆人或理发师,解剖教师站在台上,通常并不亲自解剖。这种身份差异也许在西方延迟了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但毕竟最终还是催生了现代解剖学。

中国古代法医学虽然有一些解剖知识,但受到儒学文化的束缚,主要限制于尸表检验2。会不会是这些解剖知识不够丰富,不足以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呢?这个理由或也不成立,因为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彻底的人体解剖,应当足以满足当时医学的需求。

3.中国历史上的解剖活动

在我国解剖学史上,汉代和宋代都有过大规模的解剖活动。公元16年,王莽捕获了一个反对党党徒王孙庆。王莽“使太医、尚方于巧屠共刳剥之,度量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公元1041年?1048年,广西起义领袖欧希范、蒙干等人,被诱捕,两天中有56人斩首于市。宜州推官吴简进行了解剖,并与画工将所见绘成图谱《欧希范五脏图》。吴简还作了文字记录,肝、肾、脾、心、大网膜等内脏器官位置的描述,基本正确。此外,还有病理解剖的记载,蒙干经常咳嗽,故肺皱而黑;欧希范少年时有眼病,肝上有白点。宋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杨介根据泗州处死的犯人尸体绘成《存真图》,对人体内脏及主要血管都有详细描述。这些难得的解剖知识,并没有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只是在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以及元代孙焕的《玄门脉内照图》等书中,保存了-些《存真图》中的资料。医学界用得最多的还是以前的脏腑理论,医学的发展与解剖知识的增长之间并没有表现出紧密的联系。

相对而言,中医的骨豁知识是比较全的。但即使是骨骼的知识,也有多处错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部颁检骨格与骨图,所言亦多错误”。邓廷桢有鉴于此,乃著《中西骨格辨正》[]。侯宝璋先生在列举了邓氏的中西医骨骼比较诸表后,不禁感叹中国古代对骨骼的知识,实在过于肤浅,不仅对骨骼的构造未曾详察,甚至对骨的数量也茫然不知。相对人体其他脏腑器官而言,骨骼是比较容易得到的,研究也不算难,“何以累代医家,竟牢守古训,以讹传讹,数千年无改变乎?’

为什么西方的解剖学能够冲破种种障碍而得以发展,中国却没有呢?前述这些障碍或原因或许只是外因,有没有更深层次、更内在的原因呢?

4.中西方的医学经典著作及艺术对比

追本溯源,比较一下中西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与《希波克拉底文集》,这两本书的形成年代、作者等问题,此处不多加考辨,因为这并不影响两者各自在中西医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人类的认识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中医学对解剖脏腑的认识也不例外,五脏六腑、五官九窍等概念,应当说都是在解剖观察的基础上形成的。聂菁葆曾对两书做过多方面的对比,包括解剖。《内经》云:“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内经》用取类比象、由表及里等方法,形成了不依赖解剖形态研究的脏象学说。《希波克拉底文集》虽然也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认为只有体液平衡才能健康,但对组织器官的功能描述,多以具体的解剖形态为依据。以两者对“心”的认识为例。《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藏神,与小肠相表里,在体为脉,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其气候为暑,其五行属性为火,开窍于舌,其动应于虚里,在情志为喜,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可见中医之“心”的功能,已远远超过了解剖学意义上的“心脏”。希氏《论心脏》指出心脏有两室两房,左心室供给肺以血液,并从肺接受气体,其认识建立于心脏形态之上。《内经》讲“粗守形,上守神”,一旦有了基本的形态基础,就不再有深入解剖研究的必要性,而《希波克拉底文集》则为人体解剖构造的实证研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所以,古代中国之所以没有发展出解剖学,根本原因可能是因为医学体系没有内在需求。《内经》所提供的医学范式没能为解剖学的深入发展提供强劲的学科后续发展潜力。当粗浅的解剖学知识满足了证实“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的需要,其使命也就完结,失去了进一步独立发展的动力。解剖学的发展,之于中国古代医学,也就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

西方解剖学的发展除了医学的内在需求外,还有来自于艺术的追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认为人体是美的,在艺术领域强调要精确地再现自然的人体。艺术家为了掌握人体比例,骨骼肌肉的运动变化,需要解剖知识。达芬奇曾解剖过多具尸体,并绘制了精美的解剖图。而中国古代的绘画追求“神韵”,不求形似,使得中国艺术与解剖学无缘,也没有了促使人体解剖学诞生的另一动力。

基于上述原因,只有当西方医学传入后,在华西医觉得有必要促进解剖学发展,才会逐渐地在中国引发医学思想的变革。

5.西方医学与解剖学的传入

明清之际,已有西医传入,解剖学知识也随之传入。天启元年(1621年),德国传教士邓玉函(JohannTTerrentius)著《泰西人身说概》,被认为是最早传入中国的人体解剖学专著。后来,又有罗雅谷(DiegoRho)著《人身图说》[14]。但这些书籍流传范围小,影响不大。所以,清代医生王清任(1768年?1831年)才会花费四十余年时间,撰书《医林改错》纠正古医书中对人体脏器描述的错误[15]。因为王清任所观察的主要是被犬食残遗的病死小儿以及凌迟处死的犯人,而且只是观察并没有亲自解剖,加之受固有理论的束缚,书中未免有错[16]。同样,因为中医体系对解剖知识缺乏足够的内在需求,除了活血化瘀方剂外,王清任的解剖知识贡献并未得到中医的广泛重视。

1839年,英国传教士合信(BenjaminHobson)来华传教,深感中医“不明脏腑血脉之奥”,于解剖学茫然无知。于是,“复将铰连骨格及纸塑人形与之商确,定论删烦,撮要译述成书,颜曰全体新论,形真理确,庶几补医学之未备。”《全体新论》刊行后,“远近翕然称之,购者不惮重价”,很快又出现多种翻刻本。19世纪80年代前后,由传教士翻译的解剖学书籍相继出版,如柯为良译《全体阐微》,德贞著《全体图说》、全体通考》,美国传教士博恒理所译《省身指掌》等。

既然西方解剖学早有传入,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真正确立医学解剖的合法地位?

这固然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但可能也与国人对于洋人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有关。1868年,赫德在上海开设西医馆,邀请名家教授华人医术时,即有人以挖眼剖心,骇人听闻这样的词来形容[18]。被称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先行者的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也有传教士挖人眼炼药的说法。由于社会上的一些谣言,加上时局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冲击教会医院及传教士医生的案例。

即使西方医士拥有专业能力,但受制于政治、文化等因素,也很难在中国建立解剖学科。19世纪,由于洋务运动的兴起,西医学已纳入官方教育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解剖学已在中国确立。1904年初颁布的《奏定大学堂章程》关于医科大学的课程说明写道:在国外尚有解剖学、组织学。中国风俗礼教不同,不能相强,但以模型解剖之可也。”所以,在由中国本土培养的人执掌的医学院校中,即使认识到了解剖学的重要性,囿于文化的影响,也难以建立解剖学。

基于以上分析,在中国建立解剖学科的人选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首先,必须是中国人。第二,接受过西方医学、解剖学的训练,受传统文化的束缚比较少。中国第一位医学留学生黄宽,自爱丁堡医学院毕业回国后,于1867年在广州的博济医院进行了尸体解剖。1910年?1911年东北肺鼠疫流行期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伍连德曾进行过多例尸体解剖。但这些毕竟只是个案,面对数千年的文化禁锢显得势单力薄,需要凭借组织或团体的集体力量才可以真正推动解剖学在中国的建立。

6.《解剖条例》的颁布

1912年10月26日,中国第一所国立西医院校--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成立,校长为留曰归来的汤尔和先生。建校不到一个月,汤尔和便呈文教育部请求颁布《解剖条例》,强调医学的基础在于解剖,写道:查医学基础以人体解剖为不二之根据。在医术修明诸国行之七百年久,无讨论之余地。我国医事标名独早,然夷考简册,所以却病已疾者,要皆体会经验,而无学术之可言……方今民国肇兴,万事更端……大部有鉴于医道之式,微末流之放肆,毅然决然设学造士,解剖科目,首列规程,是诚斯道之纪元,医家之鼎革矣。”囿于固有观念,政府并未当即应允。但是汤尔和一再请求,公文往返达14次,历时一年,内务部终于在次年11月22日颁布了《解剖条例》。从此中国革除了几千年的封建禁令,有了自己的解剖法令,这对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对于法医学来说,《解剖条例》的颁布意义同样重要,因为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警官及检察官对于变死体非解剖不能确知其致命之由者,得指派医士执行解剖”。虽然1912年4月颁布的《刑事诉讼律》已规定为查清死因准许解剖尸体,但《解剖条例》更明确了医生在其中的地位,为现代法医取代仵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促进了中国司法检验体制的近代化转型。所以,可以说《解剖条例》促成了中国解剖学和法医学发展的结合。

7.结语

中医解剖学基础知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中职农村医学;学生;开放解剖实验室;积极效果;分析探讨

新型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中职院校的医学专业领域的发展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也标志着农村在各项发展部门的发展诉求的全面展现,针对相对适用程度良好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高效培养,实现基层医疗质量的全面改善,需要在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进行一定的建设,包括硬软件设备的提供,面对单纯医药服务模式下的农村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模式,需要针对具体的手术解剖工作的扩展,以满足农村自行发展的要求,这就关于教学中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是保证一定实践经验积累的学习任务的开展,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具体责任意识的全面提高,是实现农村医疗卫生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本保障。

农村医学专业在中职医学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农村医学专业是针对农村经济改善局势下的必要选择,在农村适应现代化建设下的新型医疗合作制度,面对贯彻方式的实施效果的检验,从具体的制度建设与费用支持的因素考虑,具体改善农村看病难的现状。但农村的内部技术人员始终比较匮乏,没有一定的技术培训中心的支持,使得一切愿望都只能停留在表面。在这种人才结构极度不合理的形势下,关于农村的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大学生在今后的事业选择上往往没有这么高的志向和勇气,针对上流城市的发展空间的要求影响下,目前农村内部医疗结构仍然未得到有效解决。但具体的业务内部建设还是要进行落实,因此要适当进行一些政策改革,提供给愿意支持农村医疗建设的毕业生一些优待,同时注意在具体的中职医疗教学中加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保证其在具体的奉献和促进发展的理念上有着一定的理解,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国家农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高层次的思想觉悟需要学校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形式,做到专业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这些急迫的人才现状需要全面有效的解决,因此在中职医疗卫生部门的建设上更要极力关注,争取做到设备的全面提供,同时提供教学素材的有效作用,做到必要的教学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使得相关的解剖实验室的开放等得到实现,保证一定实践经验下的各项专业知识的普及,保证内部人才结构的有效完善,为农村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人员力量支持。

解剖实验室开放教学的具体流程和作用

根据不同的实践经验积累的要求,进行实验录像和模型的综合效应发挥,通过CT片等材料的观察进行后期的相应基础知识的素材考核;观看局部器官的解剖操作示范录像,重点进行现场操作,保证现场答疑的及时性;断层解剖环节的示范作用发挥作用后,需要进行综合知识与操作的全面考核,保证开放性的解剖实验室的教学作用的积极发挥。关节及骨骼肌的观摩主要运用系统标本进行展现,这种形态观察以及发展多媒体影像的直接展示,重点进行肌腱的附着点的定位,分析其与其它关节的联系,使学生进行自我经验总结和知识笔记整理,做好具体环节的分析工作,实现形态与功能的有机结合。

涉及到内脏实验教学方法,主要进行内脏模型的观察、以及大体结构的分部观摩,通过临床引导学生对支气管等影片进行统计、观察,同时各个器官的结构和联系作用也要依靠CT扫描技术进行直观的显示,保证提供学生正常器官形态的指导资料;心脏控制的静脉结构标本和冠状动脉影片的生动展示,是引导学生进行心脏结构钻研的最有效的途径,其中不乏进行临床介入治疗的实习机会,保证学生在掌握一定主干血管分布的知识的基础下,进行临床应用的一系列解剖操作。

具体的中职医学专业的解剖教学的考核,主要是进行运动系统、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标本结构的考核,课堂后的复习内容十分重要,是对实验室下操作的进一步掌握,同时现场的针对性问题回答要尽量做到细致,包括具体部位的名称,及与周围器官的联系和功能作用的发挥,教师依据学生的反应程度和基础知识掌握进行一定标准的成绩估算,巩固学生在解剖学的形态展示,促进临床实际经验的累积,保证后续解剖工作处理的专业性。总之,在一系列影响模型技术的处理上,保证学生解剖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逐渐自然完成解剖学形态与扫描技术的融合,克服经验与实际操作水平的脱节,全面做好解剖实验室的开放,保证临床效果的优质实现,这些基础知识和现场操作作用的系统发挥,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技术处理能力,适应先进处理模式与实践的价值理念,促进中职教学环境的全面改善,提供的医学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达到一定的需要水准。同时,经过临床考验后的医生,要全面贯彻自己在今后农村医务处理工作的严肃使命意义,秉承全面负责的意识和奉献的精神,保证在先进医学水平下的农村的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医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关于中职在内的专业医学教育工作必须针对学生的实践要求进行解剖实验室的全面开放,保证学习中需要的多媒体等仪器在内的各种硬软件设施的全面提供,促进中职教学在医学专业的效应,为农村医务事业处理提供更丰富的专业人才储备。

总结:通过中职医学专业教学的主要任务的分析,以及农村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需要针对先进的解剖教学进行深度研究和扩展,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总结的机会,这就要在教学中结合影响基础知识的补充,同时全面开放解剖实验室,进行必要的临床前的实践练习,保证学生一定手术能力的锻炼,适应新形势下医学领域的发展要求水准。

参考文献:

[1]蒋孝东.浅议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J].中外医学研究,2011,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