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

职中职业规划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1篇

引言:

作为一个中职生,我们更早一步地规划未来,制定目标,为自己即将踏出社会作铺垫。在这个时候,如果对自己的目标不清晰,就好像上司说随时裁员,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半年,医院告诉家属病人可能随时醒来,又可能永远不醒。未来一片迷雾,让人心里永远定不下心神,又怎么能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呢?由此看来,制定职业规划对于我们中职生来说有多么重要与不平常啊。

现在这个社会,职业规划必不可少,现在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的生活,为了未来能在社会中安稳地生存,只有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规划,才能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时不慌不忙,冷静地照着自己设计好的路线走,不必愚蠢地浪费时间,。中国是个人口拥挤的大国,就业难是个普遍的难题,若此时不为自己先布置好前程,又怎么能到时再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我在此为自己写一份职业规划书,设定目标,才有动力。

自我认知:

经过对自身良好的剖析,理性的思量,我透析自己的性格,更全面地思考了未来,于是,我写下了如下的职业规划书:

职业兴趣:

人的一生中,理想总会随着思想的成熟而变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拥有了许多理想,但小时候的离奇梦想,又怎能搬到现实当中来,所以,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下了决心,选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汽车钣金修理师

我喜欢汽车,喜欢汽车上的引擎。喜欢汽车那流线型的外表,喜欢他驰骋在公路上的快感, 我相信,我的兴趣爱好能够成就我的职业,因为这便是我的职业理想,我热爱它。

我现在是一个汽车车身二年级的在校读书的中职生,正在初步学习素描和计算机,下个学期,将开始学习我期待已久的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我将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地学习,不荒废时间,定要为将来打好基础,做一个优秀且出色的汽车钣金修理师。毕业后在武汉找一份在4S店的工作,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开始新生活。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对这个专业的专业课,我学习到了很多,我正在一点一点进步,为了钣金油漆还有焊接的中级技工证我也正在积极地利用星期六日练习与熟悉。这几门专业,对我们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有着巨大的帮助,我们必须能够完全地熟练地操作它们,以到时候扩大我们的工作范围,保证我们工作的稳定。两年时间,我相信自己能够学习好钣金与油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然后充满自信地踏出学校,去拼搏,去奋斗……

个人特质:

在下,是一个典型的狮子座男孩,好奇心特别强,接受新事物快,喜欢打破常规,这对于设计新事物,有着很大的帮助,我认为自己非常适合钣金这门专业,而且一定能胜任。我的性格是比较温和,低调,有责任心,有公德心,与周围的人相处非常融洽。在学校,我是个幽默,调节人际关系强的人,老师交给我做的事情,一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赞赏。

职业价值观:

我认为,先就业,在择业,是最好的就业方式。先就业,再仔细地寻找与自己最匹配的,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一定要高薪,不一定要高职位,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欢,并且合适自己,自己能掌握得当。同时,仍旧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更多的能帮助提升自己专业的技能,锻炼自我,丰富生活,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所以,一开始,我只希望进入一家4S店当一个小小的学徒,待自己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后,再一步一步往高处走,继而创业

胜任能力:

优势:

1性格外向却温和,人缘好,待人处世成熟,责任心强,有耐心。

2兴趣广泛,接受新事物极快,写作能力甚强。

3专业基础扎实,知识了解范围广。

劣势:

1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职业认知:

家庭环境分析:我出生在武汉,父母是普通市民,做做小生意,家里经济能力不太好。我自知这一点,所以从小独立意识就非常强的我,从初中开始就学会利用暑假寒假的时间,找临时工作。虽然家里条件不太好,但从小到大,我受的却是最好的教育,爸爸妈妈希望我勤奋努力,自立自强,他们自己亦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累,为了我和弟弟的学业。父母总是无条件为我们付出,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愿我们以后走的道路能够通畅。一个平凡的家庭,一个平凡的我,都很幸福,很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家人给我的不离不弃,是我拼搏的最大动力,然后在前年的时候我的父亲遗憾去世了,为了我的母亲也为了我以后的自己,我更要拼搏。

社会环境分析:社会上现在经济不景气,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我生活在深圳这个人口众多的城市,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作为一个中职生,应该意识到竞争的激烈,不要好高骛远,应该时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加强技术能力,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唯有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才能在这残酷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职业分析:汽车钣金修理师这个职业,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并且需要对汽车有一定的认知,还需要有一定的体能,现在我们这个职业很缺少向我们这样年轻的技术性人才,所以只要我努力以后在这门行业一定有我的立足之地

地域分析:武汉是一个刚刚崛起的城市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来带动武汉的发展,并且我们这个职业在武汉是非常缺少技术人才的。形势一片大好。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职业规划

一、职业教育中高职学生职业规划问题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有助于发掘学生

的自我潜能。通过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有助于促使自身价值持续增值。在职业教育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二)在职业教育中进行职业规划可以提升学生应对竞争

的能力。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处处充满着竞争。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进行职业规划可以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高职学生必须未雨绸缪,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要有明确的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职业规划之后,要按规划的内容和目标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并将职业规划的求职环节在求职活动中付诸实践。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明确奋斗的方向,提升学生成功的机会。

二、职业教育中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还不够深入、不够广泛,甚至在有的职业院校还存在被排斥的现象。一些教师对学生仍存在偏见,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升迁空间相对狭窄。主要是认为职业院校学生比其他普通高等学生毕业的学生能力差、不适合在某些学科、岗位工作等。同时,职业院校学生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院校学生除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之外,还自身心理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我”观念存在不恰当的认识。一种情况是认为现实中的自我不完美,自己贬低自己,使自己的心理受到更大的伤害。另一种情况是过分夸大自我形象,认为自己高高在上,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就会令人生厌,到处碰壁,因而造成更深的自我伤害。职业是个体社会性自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个体自我价值充分实现的根本途径。因此,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认同程度,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评价,从而影响个体的自我意象。所以,高职教育中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就是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特征,明确自己喜欢什么职业。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会超着目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才有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修养,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职业教育中的职业规划对策

(一)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近些年来,对职业院校对学生专业发展等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在内容与方法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纵观整个研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研究较少。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职业成熟也仅是一个暂时的状态,一方面社会对职业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对个人来说,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同,每一阶段成熟的含义不尽相同,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确定要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就业观念也要相应改变,打破传统的“一业定终身”的理念,就业、再就业是大趋势,职业生涯规划也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所以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生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确定可以通过对自我素质与能力的分析与评估,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二)规划职业生涯阶段。职业生涯规划的侧重点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三个阶段。在职业准备期内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具备从事职业的心理、知识、技能等,蓄势待发,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职业选择时期,不仅仅是个人挑选职业的过程,也是社会挑选劳动者的过程,只有个人与社会成功结合、相互认可,职业选择才会成功;在职业适应期中,择业者存在一个适应过程,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打开工作的局面。择业者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自己的客观实际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参考文献: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3篇

组织的发展依靠个人的发展,组织通过引导、帮助和协调员工的职业规划,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并增加他们对的忠诚度。关注员工职业规划的组织在吸引人才上更具优势。有效的组织规划工作能够把组织的需要转化为员工个人的需要和自己要求开发的职业目标,即获得很高的个人满意度,又取得良好的组织绩效。

一、职业规划的基本因素

人的职业观念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人生阶段、职业动机和环境。个人在筹划某一职业时,应当认识和考虑到这些最基本的因素。

1.人生阶段

由于人在不断变化,因而在他们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他们职业的看法也不同。这种变化有些来自于年龄的增长,有些来自于发展的机会和状态。人生的基本阶段如图所示:

第一阶段是个性形成阶段。一个人到达这一阶段的典型年龄在10到20岁之间。该阶段中,个人探索职业的选择并开始进人成人世界。第二阶段是成长和从事了某一职业的阶段,这一阶段往往从20岁持续到40岁。在这一阶段,一个人选择了一种职业并建立起一条职业道路。第三阶段是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阶段,一般能持续到50岁或更老。在这一阶段,一个人要么接受现实的生活,要么就进行调整。

2.职业动机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背景和经历。一定的职业兴趣和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为这一选择而作的准备。埃德加.斯肯(EdgarSchein)将其称为职业锚(careeranchor)。

管理能力。具此动机的人有管理他人的愿望。

技术/业务能力。这种技术人员的动机是指技术能力的不断发展。这些人并不追求管理职位。

安全。这类有安全意识的人的动机会使其职位稳定。

创造力。创造性个体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企业家倾向。他们要创造或建立完全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自主和独立。这种独立人的动机是一种摆脱组织约束的期望。他们重视自主,想当他们自己的老板,按他们自己的步调工作。

3.环境

影响职业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这包括组织外部的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应成为员工职业规划涉及的重要因素。

二、个人职业规划中的核心]

从个人的角度,职业规划主要考虑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快速晋升的;二是自我评估中的核心要点。相对于自我评估,快速晋升不是一种很规范的职业规划,但是,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

1.快速晋升的方法

这种方法建议人们特别注重四个方面来争取快速晋升的机会,四个方面都意在通过~定的自我“形象”设计,提高自身在上司心目中的印象:

(1)服饰。注重职业形象的员工往往选择那些更能体现能力的颜色如灰色,而避免穿过于鲜艳颜色的服装;他们标准的站立;面都表情准确到位。

(2)对权力关系的把握。领导通常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权威和权力,聪明的员工总是善于把握这点,并依此规范自身的行为,显示出对领导权威的尊重,达到升迁的目的。Korda(1975)在书中曾这样写道“领导总是将烟灰缸放于刚好够不着的地方,来访者必须稍微欠身将烟灰弹入烟灰缸,他们用这种细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权力,那么明白这一点,并据此行动,对那些致力于往上爬的员工将有很大的帮助。”

(3)争取领导的注意。要想升迁,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获取上司和领导的重视。公司或企业的员工必须主动地争取任务,这样才能获得与上司与领导接触的机会。晋升迅速的员工总是争取那些相对短期而且能够很快显示绩效的工作任务,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多地被赏识和重视。不仅仅在工作范畴,在社交领域也需要注意保持与领导的接触,获得他们的重视。致力于晋升的员工应该参加那些领导喜欢的运动,或者去那些上司常去的餐厅用餐,以增加和领导的接触并获得注意。

(4)人际关系的处理。通过人际关系来达到晋升目的,应该注意三点:加深和领导的关系;熟识老板私人及公务生活的喜好;不对因投老板所好而获得的职位升迁感到受之有愧。

“形象设计”拥护者认为,组织在用人选择上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绩效评估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观判断,因此,员工应尽量让自己被上司了解。对于那些有所抱负的员工来说。尽量根据组织的标准观察和处理问题,应该是更为理智的做法。

这种方法也引起了很多的质疑,有人认为职业升迁和职业成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业升迁指的是职位上的晋升,而职业成功指在工作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对许多人来说,不择手段投上司所好的做法可能确实能帮助他们达到升职的目的,但是是不是这样就能让他们感觉事业的成功就很难说了。

但不管怎么说,笔者认为,快速晋升的方法客观存在,而且具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因此,应该成为个人在职业规划中注重的要点之一。

2.自我评估中的核心要点

职业规划从自我认识开始,然后才能建立可实现的目标,并确定怎样达到这些目标,以及考察目标是否实现。这种认识自己的过程称为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其中,所有可能影响一个人未来工作业绩的事情都应充分考虑,包括自我特性及自我特性对潜在工作的适应度,因此,自我评估还涉及到对相关职业特性信息的收集和。

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挖掘更多的潜在机会,避免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错误。所以在自我评估中,人们应注意以下要点:

(1)评价要客观。心认为,人在进行自我评估过程中,存在刻意回避自我不足以及不利于自身发展客观条件的潜意识。因此,职业规划中的自我评估,应有意识地避免。另外,这种客观还应体现在观念的随时更新上,对自我素质的评价应以不断更新的标准为参照,而不是那些过时的传统的就业标准和观念。

(2)机会成本。在工作中,人们必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这势必影响到个人的私人生活,形成职业升迁或职业成业的机会成本。在每一职业阶段,人们必须认真考虑这种成本,权衡为了私人或家庭生活,他们能够放弃哪些晋升的机会;或者为了职业上的发展,他们能够放弃哪些个人生活。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和生活都会感到木愉快。

(3)工作和家庭的协调。虽然许多人希望“工作和家庭互不相干”,但现实是:工作和家庭总是难以分割。人们有时拒绝承认上班和下班后作出的决策相互影响。他们希望他们上班和下班完全分离开来,获得某种“自由”的轻松。可是,他们马上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人们的生存空间已经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而且这种联系在不断增多而不是减少。那些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的人,将会无所适从。

(4)对职业途径的把握。这需要建立在对自我“职业铺导”的客观分析上。稳定但压力小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多但压力大的工作之间的选择;技术/业务能力上发展和管理层次上发展之间的选择;在某一职业领域发展和在多个职业领域发展之间的选择等都需要人们在选择职业之前进行权衡。

还有,在作出职业决定之前,人们有必要知道:每一个职业抉择都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以后的职业选择机会。例如,假定某人决定在学校就某个领域继续深造,那么这个决定就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以后在别的领域深造成为不可能。因此,在做职业选择时,们们不能仅仅考虑眼前,还应该考虑当前的决定对将来选择机会可能造成的影响。

(5)对机遇的充分准备。毫无疑问,机遇在职业的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机遇靠人们自己把握,他们可以创造机遇,也可能使机遇从身边溜走。更多的交往,积极地参与民间和行业组织能扩展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给他带来潜在的机遇。过于封闭则会使一个人的社交圈越来越窄。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努力地争取一些特别的工作任务能使一个人得到更多的机会,而消极等待和隐藏愿望及抱负则刚好相反。因此,如果说一些瞬间的机遇给人带来了机会,那么,有计划地创造机遇则是自身的责任,也是自身所能做到的。

三、组织职业规划中的核心

组织是个人职业目标实现的载体,个人的职业规划是否有效需要组织多方面的配合。组织在保证自身利益和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发和利用,使组织与个人相得益彰,互相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称为组织职业规划。从组织的观点来看,职业规划包含一种使一个人的潜在贡献最大化的自觉尝试。促进员工职业规划项目的,受益颇丰。

组织职业规划中的核心问题,一是规划的核心,二是组织HRD专员在推进职业规划方案中的注意点。

1.组织职业规划的核心内容

组织的职业规划,主要体现在引导和帮助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和实现。包括:

(1)鼓励和指导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规划,结合组织的需要,为员工提供便利条件,如提供职业信息,向员工指出组织内部职业发展的途径等。

(2)监督员工职业决策计划的执行,并及时向员工反馈信息。

(3)在招聘和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到现在员工的职业规划,也要考虑到组织的要求和所提供的发展途径。保证员工个人职业规划与组织目标的最佳结合。

(4)将人力资源的配置规划与员工的职业决策和规划统一起来。

(5)组织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帮助员工获得职业生涯决策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顺利实现个人的职业设计与开发。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出,组织职业规划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员工设计并监督和帮助执行他们个人的职业发展途径(CareerPath)。随着的进步和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组织所能提供的职业途径已经有了很大的拓展,主要有:传统职业途径;网状职业途径;横向技术途径;双重职业途径。

传统职业途径(TraditionalCareerPath)是员工在组织里,从一个特定的工作到下一个工作纵向上发展的一条途径。传统职业道路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它一直向前。这条道路被清晰地展示出来,且员工知道自己必须向前发展的特定工作序列。网状职业途径(NetworkCareerPath)包括纵向的工作序列和一系列横向上的机会。网状职业途径承认在某些层次的经验的可替换性,及晋升到较高层次之前需要拓宽本层次的经历。这条途径比传统职业途径更现实地代表了员工在组织中的发展机会。这种纵向和横向选择,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性。这种职业的缺点是,向员工解释企业可能采取的特定路线会比较困难。

横向技术途径出(HorizontalTechnologyPath)。一个人并不一定会终生干同一项工作,因此,企业内常采取横向调动来使员工焕发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战。虽然没有加薪或晋升,但员工可以增加自己对组织的价值,也使他们自己获得新生。

双重职业途径(DualCareerPath)这种方法认为,技术专家能够而且应该允许将其技能贡献给公司而不必成为管理者。他们增加专业知识,对企业作出贡献,得到报酬而木进入管理层。但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和技术,相应层次上的报酬和地位应都是可比的。双重职业途径日益流行,在我们的高世界里,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同样重要。双重职业途径不提倡从合格的技术专家中培养劣等的管理者,而是组织既可聘请具有高技能的管理者,又可雇佣具有高技能的技术人员。

2.组织HRD专员推进职业规划的注意点

HRD部门在组织的职业规划方案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他们提出方案、评价职业规划的效果并对直线经理进行培训。在此过程中,HRD专员应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1)协调与其他人力资源工作的关系。

(2)争取领导层的支持和直线经理的认可。

(3)创造健康的职业发展气候。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SWOT分析法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在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估外界环境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目标,制定相应职业生涯规划并实施的过程。它是个人职业历程的重要环节,包括自我评估、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确定、制定行动方案和评估反馈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利用SWOT分析法能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评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客观地分析所处职业环境现有与潜在的机会和威胁,根据自身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和社会的客观环境与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定位,确定最优的职业奋斗目标及明确职业理想,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大职业成功的机会,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SWOT分析法的内涵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韦里克(H.Weihric)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又称态势分析法,是战略分析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是将对组织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的一种方法。近年来,SWOT 分析已被应用在许多领域上, 如学校的自我分析、个人的自我能力分析等。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学生通过SWOT 分析, 能明确自身的优点和弱点在哪里, 并学会评估职业环境的机会和威胁,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工具。

二、SWOT分析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1、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每个人由于生活、成长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天赋和能力。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中职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基础,也是能否获得可行的规划方案的前提。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生首先对自己做全面地分析评估,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可从教育背景、家庭条件、人际关系、所学专业、学习成绩、个体能力、个性特点、个人专长、相关工作经验和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估,如学生的个人兴趣、性格、学识、交际能力、学习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文体特长及人文素质等,列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自己的长处所在,找出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和自己的弱势,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能扬长避短,弥补自身不足。

2、分析自身的职业机会和威胁。机会是指学生个体不可控,但是可以利用的外部积极因素;威胁是指学生在就业选择的时候面临的困难和限制其发展的因素。不同的行业(包括这些行业里不同的公司)都面临不同的外部机会和威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对将来准备就业的行业和职业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将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把握自身的职业选择目标。宏观就业环境分析包括国家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各区域产业发展态势、行业趋势等。微观就业环境分析包括来自各企业、政府部门、人才市场、学校或学长们提供的行业发展及专业相关的相关职位空缺状况的分析与预测。通过对职业机会和威胁的正确分析,使学生能做一定的准备工作,有一定的预防措施,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在市场竞争中最大可能地实现个人最佳目标。

3、做好职业目标选择。有效的生涯规划需要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这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佳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学生根据自我评估和外界环境的分析,选择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按照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确定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选择职业目标要慎重,务求全面考虑,不能好高骛远,脱离现实。

4、制定职业行动方案。在确定了职业目标之后,制定具体详细的行动方案,实践行动方案便成了职业生涯规划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行动方案应有具体的行为措施来保证,要说明为实现每一目标所要做的每一件事,何时完成这些事,通过什么途径完成等,以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实现目标。否则,职业目标只能是一种梦想。在教学过程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做好为实现职业目标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计划,如要参加哪些方面的训练、要接受哪些教育和培训、在特定时期内掌握哪些技能、取得何种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完成哪些目标等。

5、评估与调整。在实践行动方案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修正对自我的认知和最终的职业目标。这个过程既是不断认识自我的过程,又是不断认识社会的过程,更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科学、合理的手段。如在学生参加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前期所对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反馈调整。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调整,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针对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和调整奋斗目标及实施的措施,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确保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

三、结论

对于中职校生来说,做好自身的SWOT分析、职业目标定位和行动实施方案有着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根据中职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我分析的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自我分析的能力,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树立明晰的职业目标,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职业生涯规划,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就业和个人职业发展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裴园园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探究[J].《佳木

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8)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职业规划;常见误区

中职生是我国重要的潜在劳动力,他们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职业群体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促进中职生的职业成长,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按照国家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

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是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上中职学校,就意味着要走就业的路。大多数中职新生对就业市场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专业、将来要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而中职学校的许多毕业生,对工作朝三暮四,频繁“跳槽”;自己的专业成长跟不上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缺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经常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中职生在就业中表现出的这些现象,都是由于缺乏科学长远的职业规划造成的结果。由此可见,职业规划对中职生的职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业规划要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符合自己的基础。要做好职业规划,首先,要基于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这是整个规划的基础和前提,需要用严谨的态度从性格、兴趣、人生观等方面进行自我分析,认真对待。其次,要确立明确的目标,要有明确的职业选择,这是职业规划的重点。最后,要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确立职业目标后,要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跟踪调查,我发现中职生职业规划存在几个常见的误区,概括为六个“不等式”:

一、就业不等于择业

许多中职生由于对就业市场不了解,错误地认为“先就业后择业”,他们以为先找一份工作干着,然后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从职业成长上来说,择业是首要问题。因为每个人的职业生涯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择业上花费过多时间,势必会缩短在适合职业上的努力时间,职业成功的几率就降低了。

因此,中职生必须及早确立职业理想,并为之付出所有热情、汗水和辛劳,才有可能实现职业理想。就是说,在职业发展上要学会正确取舍,有舍才有得。即便是临时就业,也要尽量选择与职业目标密切相关的职业。

二、兴趣不等于工作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很容易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择业的第一标准,于是在毕业后找工作时发现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放弃就业机会,非要找到与兴趣相投的工作才应聘,这种误区对中职生的择业观影响很大。当然,按照自己的兴趣择业在工作初期会带来一定的工作乐趣,但时间一长,由于缺少工作以外的休闲放松,在工作中就会出现寂寞和厌烦,而诱发职业倦怠等职业心理疾病。

三、行业不等于岗位

现代社会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必须有具体的岗位目标,才容易被企业招聘。如果仅有一些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专业研究的深度不够,样样精通、样样疏松,没有核心职业竞争力,是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的。因此,中职生必须明确选择一个具体的岗位,熟练掌握这一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并能达到工作要求,方能很轻松地找到工作。

四、专业不等于能力

中职生所学的专业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的,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专业就是能力。事实上,专业只是某一领域的相关知识,它并不等同于能力。能力,是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知识多并不意味着能力就强。因此,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提高职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快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五、经历不等于能力

一些中职生在上学期间经常参加许多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亲身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各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锻炼,但这些实践经历却并不等同于能力。因为这种过程性和分散性的经历只是时间上的累计。能力则是在经历中所形成的最能体现水平的核心优势,由经历到能力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注意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会有利于自己的职业成长。

六、知识不等于技能

中职生要胜任一个岗位工作,除了要求具备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而只有当知识转化为技能时才可以立足于职场,并获得可持续发展。许多中职学校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或教学条件所限,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黑板上讲技能,不能把专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操作技能。毕业生只会“纸上谈兵”,动手操作能力差,企业是不需要这种“只会说,不会做”的员工的。

总之,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技能型劳动者,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规划 人才测评

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生涯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过程,个人需要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和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对相应的时间、项目和措施作出合理的安排。

职业规划指导服务就是在人才测评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环境所给与的支持和制约因素,所在组织所提供的发展条件的因素等,为人才选择职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就业提供咨询指导,以帮助选择职业发展道路,确定职业目标,发展职业角色形象,提高个人的工作技能,提升职业竞争力。

职业规划中一方面对于个体,根据个体的能力、个性、兴趣等特征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同时可以根据企业不同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确定某个个体的能力、个性等是否符合该职业的要求。

职业规划指导中,因人的素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进行测量和评价,且人的潜能存在“冰山现象”,需要去开发和挖掘。测评具有鉴定、诊断功能,可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特点和差异,测评具有预测、导向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决策。在职业规划中,重要和首要的是测评,没有科学的诊断,职业规划会流于形式并贻误机会。

一、职业规划指导中的人才测评理论

人才测评是综合运用定量、定性方法,对个体的知识水平、能力及其倾向、工作技能、个性特征和发展潜力,实时测量和评定的活动。它是建立在心理学、管理学、测量学及统计学等理论基础上综合测量和评价的方法体系。

心理学理论主要包含了能力理论(认知能力理论、智力理论、职业能力理论)和个性理论(类型理论、特质理论)。管理学理论主要包含了组织匹配理论(人-岗匹配理论、人-团队匹配理论、个人-组织匹配理论)。测量学及统计学理论主要包括真分数理论、项目反应理论以及概化理论等,测量和统计学理论是测评的基础理论。

1.能力理论。从心理学角度看,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人格的一种心理特征。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能力,又称认知能力或智力,是能力中最主要也是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所需要的能力。

目前形成的理论主要概括为认知能力理论、智力理论及职业能力理论三大类。

2.组织匹配理论。在组织中,员工与岗位是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一些组织行为学家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由此提出了组织匹配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人-岗匹配、人-团队匹配及个人-组织匹配等三个系统理论。其中,人-岗匹配理论是指个人的能力和工作要求之间的匹配,它更强调职位的胜任力。合理地匹配员工与岗位,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和组织绩效的最优化。

测量学与统计学的理论是测评的基础,本文不再赘述。

二、职业规划指导中的人才测评方法

目前,国内外人才测评采用的技术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由三大测评技术为标志,主要包括面试、心理测验、评价中心。在实际的工作中,测评者会依据测评目的不同和测评的实际需要,选择性地选用其中部分技术。

1.面试技术。面试是通过考评者和被测对象双方的观察、交流等双向沟通的方式,了解被测对象的素质状况、能力特征以及动机的一种人才测评技术。根据标准化程度可将面试分为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和非结构化面试。

2.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手段。心理测验是人才测评常用的方法之一。由于当前心理学的发展,已经能够相当有效地将人类若干心理特质和工作效率之间的相关进行测定,一般从测评内容上分为智力测验、个性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

智力测验是衡量智力高低的参考,对于人-岗匹配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某项工作对相应的智力有要求,如没有进行人-岗匹配,低于智力要求的员工可能因为能力低而无法胜任,显著高于智力要求的员工则会不安于现状。目前常用的智力测验有比奈-西蒙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和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

个性测验是指通过评价人的个性,再针对不同工作对个性的要求,进行岗位匹配。目前较为流行的是性格评估指标MBTI、明尼苏达人格测试MMPI、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16PF、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

能力倾向测验是对人的不同能力因素水平及从事某种专业或工种活动能力的测验。按内容分为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特殊职业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心理运动机能测验等。目前应用较广的是美国劳工就业保障局1944年编制的“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

3.评价中心。评价中心是由多种标准化的行为评估技术组成,由多名经过培训的观察员观察记录被测者在行为模拟情景中的行为表现并进行初步的判断归类,把观察记录结果交由专家评委组成的委员会进行讨论或通过统计综合分析程序产生整合的行为分析结果,在专家讨论过程中,对每一受测被测者就评价中心所要评价的特质维度或其他待测评的变量做出等级评估。评价中心主要包括公文处理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以及管理游戏等。

纵观国内外关于人才测评理论以及测评方法的研究,虽然人才测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实践探索,但由于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国外引进,造成了很多人才测评工具“水土不服”的现象。因此,在使用测评工具时,应该从思路上进行借鉴,在模型建立和方法使用上应该结合实际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永华.现代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7篇

选专业像谈恋爱 “包办闪婚”难成正果

提到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这是进入大学该考虑的事情,以至于高考完之后,还有很多学生拿着志愿填报表问老师,“我该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这种被耀华中学老师、青少年心理专家张丽珊老师认为是“不正常”的现象,每年都会重演。有调查显示,七成高考生对自己的志愿填报没有明确想法,超过半数的学生家长仅仅将好就业作为选择专业的主要考虑因素。

上海一份近千名中学生参与的调查问卷显示,10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98%的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仅仅以“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为唯一目标。同时,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中,70%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黄同学原本在本市某工科高校读大一,但去年暑假,黄同学又回到了某中学文科班的教室,跟着一群学弟学妹准备参加明年的文科高考,被戏称为“大哥”。班主任李老师私下也将“大哥”作为典型,嘱咐学生慎重选择专业。李老师跟记者说,“据其家长介绍,‘大哥’原来学理科,高考也顺利,更是被第一志愿录取。可大学一年过来,死活就是不喜欢那个专业,由于专业课不拔尖,也无法进行校内转专业。‘大哥’心一横,决定回炉高考。”记者粗略一算,即使“大哥”回炉高考顺利,也会耽误三年的时间。对此,李老师认为“大哥”其实算是“幸运”的,毕竟家长还接受孩子重新选择,很多学生大学四年压根就是在自己不爱的专业里混日子。李老师打了个比方,“大学生和所学专业就像是男女朋友,只有真心相爱,大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好好对待专业课,而如果是家长包办,或是盲目选择的,学生根本就对专业不了解,想要爱上是很难的事情,更别提学好学精,往往大学四年是混下来的。”

学习只为考高分 偏听偏信选专业

追根溯源,造成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无规划的原因是他们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职业的选择与培养应该是高中时期做的。记者在对十几位进入职场的本科毕业生采访后发现,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当时是家长让报这个专业的”。很多高中生临到毕业,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是什么,对“职业”这个概念的认识仅限于“就业挣钱”的工具,更谈不上对社会上一些常见职业类型的基本认识。家长很少细想孩子的兴趣和潜力所在,眼光只停留在分数和好大学上,认为“考了高分,上了好大学,‘黄金屋’、‘颜如玉’就水到渠成”。“考高分”成为孩子高中三年追求的目标,“好专业”这种成就孩子一生职业方向的关键选择却在高考后短短的几天被仓促决定。大多数家长也认为高中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升入大学深造,讨论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大学毕业时的事。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出现在大学,被称为“就业指导”,而几乎少有中学对学生进行过职业生涯教育。结果就是高考报志愿时,学生只考虑“分数线能上某个专业就填该专业,根本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

还有部分家长,高中三年都对大学专业没有了解,等到了该填志愿了,要不“二小过年看邻居”——选专业随大流儿;要不就偏听偏信,要是有亲朋好友恰巧在某个行业混得不错,人家再给孩子选专业支支招,就绝对听信“高人”指点。刘明高考那年就是被“高人”拽上“贼船”的,当年他高考时分数很高,可以说在他所报的大学里专业随便挑,可刘明父母就是铁了心让他学法律,因为他们有朋友是法官,看着人家社会地位、生活水平都不错,就信了这位高人的话。结果找工作那年,刘明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就像独木桥一样,自己根本挤不上去;可不通过这俩考试,当法官是门儿都没有的。刘明说,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一定不会偏听偏信选择这个专业的。

职业规划早打算 放大优点因势利导

耀华中学张丽珊老师提醒家长:让孩子在高中时期就进行职业规划,而不是到高考后报志愿时临时“抱佛脚”,家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三年不仅仅是孩子学习课本知识的时期,也是家长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职业,同时,了解自己兴趣、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各位家长应该重视孩子自身的优点长处,而不是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张丽珊老师为高中生家长具体支招:

首先,了解海量职业信息。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家长的接触人群和职业有限,所以他们眼中的“好专业”更有限,这就造成了既不能将孩子的能力兴趣与职业匹配来看,又觉着热门专业有限,一味盲目扎堆儿。

其次,有些家长有误区,认为就业职业和大学专业必须一一对应,其实不然。比如有些学生数学好,就一门心思要上数学系,高考志愿填报表上满眼都是数学系。这样的话如果正好赶上这个专业“热门”,那极不容易被录取。相反,有位同学高中三年一直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是高考分数却无法选择心仪的数学系,于是他退而求其次,报考了需要用到高深数学知识、但分数不太高的冷门专业并被录取,几年下来,这孩子利用自己的数学能力已经在院系内崭露头角,尚未毕业就已经被多家大型企业预约,前景一片光明。

再者,趋利避害不仅仅体现在学生个人兴趣上,还得考虑大学四年乃至将来就业后的学习、工作能力。有的学生就是对英语学习没有天赋,可家长一厢情愿让孩子出国留学,高中时就“逼着”孩子专攻英语,就连不及格的高考英语成绩都没能打消父母盼儿留学的念头。留学一年下来,由于语言依旧不过关,孩子迫不得已回国再寻出路。如果家长当年能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特点,“躲开”弱项,孩子也许能在另一领域打拼出一片天地。

总之,职业规划是“放大优势”的过程,希望家长们能早动手,为高中学生全面收集信息,了解孩子自身特点,从而为寻觅到适合孩子的专业和职业做好充分准备。

有“分”难买心头好 趋利避害看长远

俗话说,有“分”难买心头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够有利于日后的就业方向。兰儿当年是某市重点中学的高材生,用老师的话说,“孩子虽然不是最聪明的,但绝对是最肯用功的,所以成绩一直稳居前三名”。兰爸爸看兰儿性子那么稳,又不爱与人交流。就鼓励她待在实验室多做一些化学、生物实验。日子久了,孩子爱上了待在实验室的感觉。高考后,兰儿的成绩虽然能报考更热门的专业,但兰儿依然选了当年并未大热的药学专业。

十年过去,兰儿已经成为了该专业顶尖学府的博士毕业生,即将去外国继续深造。谈起当年的“舍”和今日的“得”,兰儿说,自己是个慢性子,又是极其内向的人,非常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但看着实验一点点发生变化,心中倒十分满足。虽然看似当年的高考成绩学这专业有点浪费,但从长远看来,自己非常适合这个专业。

对于成绩稍差的孩子来说,高中就进行职业规划更可谓是雪中送炭,能帮助他们趋利避害,发掘自己除了书本学习能力之外的其他潜能,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与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把自己锻炼成某方面的行家里手。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8篇

在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早已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体系。许多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向学生介绍职业市场的竞争性,以及市场的高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能力、个性等方面,为学生选择学校及专业方面提供专业性的参考意见和指导,方法更专业,内容更规范,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观,为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指引明确方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方面还不成熟,仍然存在严重不足。首先,在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重视性严重不足,还尚未形成成熟的理念;其次,在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普遍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不仅专职老师数量少,而且素质良莠不齐,离西方发达国家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在提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建立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实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提条件

针对我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缺乏严密实施机构组织的现状,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实施机构迫在眉睫。学校要动员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建立起一个职业生涯教育团队,分工合作,统筹布局,形成组织健全、目标明确、制度严格、管理规范的组织机构,形成全方位育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二、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保证

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职业发展理论,还应具备个人和群体评估、信息、咨询、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必须严格遵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的准入标准,参照国外对职业生涯规划人员的要求。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加大对相关教师学习培训经费的投入,使教师能够尽快通过国家组织的职业指导师的考试,成为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一支中坚力量。(2)积极提供给相关教师深入企业和行业实践学习的机会,使相关教师能够接触到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行情,实现理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对接,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三、指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靠前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连续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展开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不仅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在职业规划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全方位、立体化、专业化的指导,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全程,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未来求职目标选择中的作用。

四、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教学内容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力保证

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教学内容不仅要求有科学、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及相关的实践活动,还要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确保教学成果。例如,一些模拟演练、实践规划的课程,使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和形式贯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使教育教学活动充分体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职业生涯规范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相关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创新能力,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目标,不断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使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培养目标来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组织,以促进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本文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出我国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法,对当前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路存在巨大潜力,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

2008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此举标志着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改革方案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09年秋季,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执行,原来的中职教材《职业教育与职业指导》被《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所取代。那么,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在现在教改的这种新形势下,如何使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发挥它的实效性?以下本人试述之。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简单而言,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生涯定向辅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通过对经济与人才市场发展的预测,确立自我职业生涯理想、职业生涯发展领域,在学业当中具体按照所设计的规划实施和调整、完善等。

二、对中职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帮助学生清醒地认识自我

不少职高生在职校时觉得自己是被淘汰或被遗弃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将来没有出息,不像普高生一样可以考大学,在事业上也难有作为,因而往往表现得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上不求进步,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自由散漫,对自我认识的问题更是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他们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想怎么样?适合做什么工作?有哪些优势与不足?而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他们清晰、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以及现在的自己与职业从业者要求之间的差异,掌握基本的调适方法和技巧,使他们科学合理地认识自我,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勇于面对社会的残酷,调适自己,适应社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个人职业的人生发展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2.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确立人生目标

大家知道,中职学校的学生成分非常复杂,他们当中有参加普高考试失利,无奈之下才选择就读的;有自己本身不想读,但迫于家长的压力而来学校的;还有一部分是抱着读中职没有考试压力的想法才来的。而对他们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尽快地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在学业中切实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将来的就业谋生和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应对目前紧张的就业形势

综合素质是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有机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补充。它向学生展示了职业生涯发展形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条件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涯道路,确定生涯目标和规划人生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生涯发展所需的各种素质和条件,并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弥补,它对一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在无形中就增强了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促进个人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方向性因素。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也就相应地提高了。这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无疑对中职生是有利的。

三、如何对中职生实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中职生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义非常重大,为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重知识的连贯性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是在高一第一个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它不应该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因为学生年龄在增长,知识和技能在增长,社会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我们应当考虑到它的连贯性。当学生对自己和未来的职业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结合自己的专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可以分为在校期间、毕业后三年、毕业后五年甚至十年。教师应当将学生制订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留底保存,建立起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档案,做到随时追踪调查。

在高二阶段,中职生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能力、专业都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明白自身和规划中目标所存在的差距,因此这个时候可以对照高一时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一个微调,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具可行性。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最难的环节,但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再完美的规划,如果不去执行,就如过眼云烟,稍瞬即逝。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去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职生的特点——学习基础差,行为比较叛逆等,决定了他们所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难免存在不科学和不当之处,所以教师需要从旁加以指导并采用合理适当的方式深入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高三阶段,是最关键的一年,它涉及他们的第一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与否。一般而言,对中职生来说,他们中职毕业的出路无非是两种:一是继续向高等职业院校深造,二是直接走向社会面临就业,其中大部分中职生的出路皆是后者。在这个时期,老师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其规划中的目标,让他们顺利就业。首先应该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理。在中职生中间,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如有一部分中职生认为找工作是父母老师的事;一部分中职生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竞争力;一部分中职生存在一种职业心理定式,只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找工作;一部分中职生认为反正也找不到好工作,随便找一个好了;甚至还有些中职生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找工作只想找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完全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这些心理状况都不利于成功就业,教师要注意积极引导。而且,学校应积极地与社会各界取得联系,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及招聘会信息,建立起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并要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及时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及面试、礼仪等方面的指导。当中职生第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成功以后,他就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对自己的生涯规划也更有信心。

通过这样分阶段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地给自己合理定位,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去要求自己,为实现未来的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真正在各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是在2009年秋后的事情。所以相对来说,它是一个较为新生的事物。人们对职业指导、就业指导认识较多,但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却较少。因此,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层面的教育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

(1)各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开设、咨询,建立健全职业指导机构;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请以往毕业生中取得成功的学生回校开展讲座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利用高二时的教学实习和高三时的顶岗实习,丰富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2)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要追踪调查、了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具体情况,并适时开展一些相关的比赛,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我的职业理想演讲比赛”“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等,以此来调动中职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在必要时候,应该取得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支持,定期开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主题班会,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无时无刻不渗透在每一门课的教育活动中。

3.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重对课程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要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悦纳这门课程,把就要学习、规划的被动变为主动,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体。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评价的方式。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是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图片、音像资料等,注重实践性,尽量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的实践实习联系起来,并尽可能采取以活动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具体内容,可有针对性地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行动体验法、教学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如,本人在讲授第十一课“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时,就采取了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准备了一些矿泉水瓶、卡纸等材料,给学生创设创业的情境,通过自身创作出的作品并对此进行推销,使学生掌握了创业的一些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学生反应比较好,参与的热情性比较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改革传统的评价模式。对本课程的考核,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对课程基本知识的考核这种终结性评价的片面做法,从以考试评价为主转向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质量,与学生具体践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三结合——结合学校、家庭与社会力量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生活经历等决定了他们视野的局限,承担责任能力的欠缺,假如完全由他们自主设计职业生涯,这是不够科学的,这就需要学校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家长的帮助与参考,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关怀。

由于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是一项连续的活动,需要理性、客观的分析和方法上指导。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复杂性,信息化程度很高,中职生受到的影响大。因此,要搞好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需要全方位的行动,需要经验与榜样的借鉴,需要实践的体验与锻炼,仅依靠学校教育,或者是家庭教育,或者是社会力量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其实施过程中,还应树立系统观,以学校为核心,整合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保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高效率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济.职业生涯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9.

[2]罗亚利,张常洁.谈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圈,2007(11).

[3]王中,顾建军.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课程实施的思考,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02).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生; 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30-002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定义,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界定。但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将职业生涯概念纳入教与学活动的教育策略,通过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定向、职业生涯准备、职业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能力,建立个人的职业生涯形态。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中职生存在着这样的状况:他们在专业选择、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相当部分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就业中表现出诸多不适:自我定位不准、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对职业了解不够,对社会和环境认识不多,对前途感到迷惘,品行不良等问题。对中职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为了帮助中职生选择职业、准备就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职业学校在中职生入学之初就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促使中职生在校学习期间不断地根据自我职业规划的内容加强素质培养,锻炼各种能力,为其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创造和准备条件。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摆脱初中学习失败者的阴影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评估”环节能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从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方面做好自我评估,从而全面认识自己,认识到自身的各项优势,正视自身不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每个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的事实,通过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岗位的事实,深切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的含义。有助于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教育和培养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观。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避免“入错行”的尴尬

多元智力理论、九型人格、全脑思维等研究成果表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能力优势,能发挥自己特长、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才是理想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解决“内驱力”问题

中职学生中上课不愿学、实习不愿干的不少。但并不表明他们不想有个美好的未来,而是因为所学的东西不是他们想学的。有很多中职学生认为在学校学的课程走上社会后没有用、用不到,因而认为读书、考试是为了家长、为了老师。事实上,许多时候家长、老师都是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很少考虑到他们的感受。而职业生涯教育在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客观认识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选出的目标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就不再是家长或教师的意愿。学校的课程成为学生实现最终目标的阶梯,这样学生的学习意愿就会比较强,愿意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足,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如何对中职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议从纵横两个纬度去考虑。

1.分层实施

分层实施就是从纵向纬度去考虑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纵向纬度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教育内容、目标与 方法,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构建全程指导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基础上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一年级阶段,从新生一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并进行职业兴趣测量。在结合了家长、同学和师长的建议对自己和职业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就要确立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职业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老师应帮助学生在学校的专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指导其制定发展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是两年的,五年的,甚至是十年的。将学生制定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留底保存,建立起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档案。

在二年级阶段,中职生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已经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制定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这是职业生涯教育中最难的环节,但对于中职生来说是最关键的环节,因为再完美的规划,如果不去执行,就像天边的云彩,纵使看起来很美丽,却是怎么也够不着的。在这个时候就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一般相当于普教体系中的高中阶段,因此要采用合理适当的方式深入地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三年级阶段对中职生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对学校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最繁重的一年,应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提高就业率。这个时候,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工作。首先,帮助学生调整好就业心理。在中职生中间,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如依赖心理——认为找工作是父母老师的事;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什么竞争力;职业心理定势——只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找工作;勉强心理——反正也找不到好工作,随便找一个好了。这些心理状况都是不利于成功就业,学校要注意积极引导。其次,学校应积极的与社会各界取得联系,广泛获取就业信息及招聘会信息,建立起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互通。再次,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对中职生进行就业及面试的指导,实现顺利就业。最后,要努力的安排每个学生进用人单位实习,大力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消除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

2.多形式实施

多形式实施是从横向纬度考虑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横向纬度是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根据职业学校和中职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途径、采用适当的方法去开展。

2.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2.1.1开展课程活动。课程活动有两种方式:课程介入和教学渗透。

所谓课程介入是指独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将其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知识与策略等。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可以采用选修课,也可以采用必修课的形式,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酌情定夺。课程介入时应注意:其范围主要适用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理念的传播、原理和方法的学习。教学渗透是指在学科或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技能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并身体力行。教学是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是十分可行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对教师的素质水平要求较高,要求学科或专业教学的教师受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能将这种理念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在对自我评价和对未来从业行业岗位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为适合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把这一目标变为现实做出的有序有效的安排。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的需求和本人实际情况出发,做出职业选择。并且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做出合乎实际的设想和规划,以便达到最为适合个人发展,极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融入社会和对社会做出相应贡献的同时,追求个人最佳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过程。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外国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早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历史。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国家。在20世纪,美国曾两次专门以政府的形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改革。英国政府于1948年通过《雇佣和我国的高等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全面发展的人。1997年英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都有法定的义务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德国设立联邦劳动局专门负责各学校的就业指导课。日本在20世纪中后期,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正式列入日本学校的教育计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始进入“课程化”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进展较为缓慢,相关研究成果不多,并且研究对象多是针对大学、高职、高专学生,对中职生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在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并且这些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及学校领导的重视。

二、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意义

1、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职场要求不断变化,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所求。这就要求中职生要更新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职业和自己的人生发展综合考虑。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及时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全面规划自己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把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更全面、充分挖掘自己的发展潜力,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2,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改善中职生所处“弱势”地位的需要。(1)中职学生在学历方面比不上大学生、高职生,在同等学历上也比普高生低人一等,在社会上也普遍被人看不起,在升学和就业处于弱势地位。(2)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条件也不断放宽,有的地方只要学生拿到初中毕业证,就可就读中职校,既所谓的注册入学,这就导致了升入中职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考上普高的学生,生源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相对较差,对学习没兴趣,对前途缺乏信心,对将来的职业和前途感到迷茫。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广大中职学生去“弱势”的阴影,更加务实地认识自己,更加恰当现实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并付之于实践,

使在校学习两年的学生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胜任工作岗位,进而实施个人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学生很自卑,需要班主任于德育老师加强思想教育。

3,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完善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中职生选择职业、准备就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和转换职业。2008年国家教育部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这充分说明了职业生涯规划在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思路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由课程渗入、班级管理、德育及心理辅导、拓展训练、就业管理等方面组成,校外由旅游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而进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进入中职校门起,学校就能有计划、分层次、系统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并把职业理想付之于实践,让职业生涯教育有效的贯穿其校园生活并延续到社会生活,为其一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运用心理测量法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测定。通过使用心理学的相关量表,对学生气质、性格、兴趣等进行测量、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

2、科学制定学生职业规划实施方案。通过走访及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分析当前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热情和认知程度及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结合现有学生的个体特质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个体成长的具体实施方案。

3、职业规划教育实施方案的充实和改进。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应侧重课程教学(特别是专业教学)、心理教育、德育、班集体建设、拓展训练等;学生实习、就业期间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应侧重于对个体具体问题的针对性指导,同时注意收集行业、企业的信息反馈和校外学生的典型事例,来充实和改进职业规划实施方案。

4、注重学生成功范例的示范激励作用。通过学生的成功事例,可以给广大学生树立职业自信心,给他们强烈的心理暗示:都是一样的同学,他们能成功,我们也能成功!让他们坚信只要目标明确、切合实际,方法得当,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总之,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和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完善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的需要,是中职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循序渐进的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为将来他们实现职业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培养职业规划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好专业知识,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职业道德与法律【M】苏建永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年8月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中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能力培养

中职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和毕业初期,普遍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对社会就业形势的了解和自我认识,没有明晰的职业理想及有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找不准自已的社会定位。因此,中等职业院校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专业和职业发展需求,客观地评价自己,对自身准确定位,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正确的就业观,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为未来成功就业和个人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个人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赋予确定的时间期限,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计划和行动方案,以适应职业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认识环境、职业选择、职业规划、自我调整等能力。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

1.自我认知不清晰

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自我认知仅停留在兴趣爱好、优缺点等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知。

2.缺乏职业认知

由于大多数中职生年纪较小,没有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对所学的专业和将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导致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较弱。

3.职业目标定位模糊

中职生缺乏相关职业知识,自我评价和职业发展期望过高,不能把自己的特长、专业与未来职业很好地联系起来,无法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确定职业目标。

4.职业规划意识不强

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即使有了确定的职业目标,也不能划分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阶段,制定具体发展措施,职业规划不切实际。

5.自我调整能力弱

由于中职学生认知上的偏差,造成中职学生职业目标过高,当理想和现实严重脱节时,学生不能客观准确地分析现实环境,对职业缺乏合理定位。

三、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有自己的体系。学校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任务、心理成熟度和职业探索的内在规律,按照全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使之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如下图所示。

第一、二学期:开展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着重进行职业认知和社会认知教育。通过入学教育和邀请相关企业的人员到校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业参观,让学生了解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及培养目标;了解行业现状、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以及社会、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了解个人优势和特点,对自己做客观评价,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职业目标能力和初步职业规划能力。

第三学期:安排学生进入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实现生产任务课程化,将企业文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当中,使学生对所选择的职业进行实际体验,获得基于工作实践的职业认知和经验积累,对前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

第四、五学期: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前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并开展就业指导训练。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使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并能针对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变化,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和调整奋斗目标及实施的措施,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确保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通过开展就业心理教育、职业礼仪教育和求职择业技巧训练,使学生掌握面试技巧,摆正就业的心态,增强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13篇

表1.调查学生分布

我们从学生是否会依据自己的职业兴趣、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特长、自己的优劣势、自己的个人特质选择适合的职业、是否清楚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及自我职业生涯意识与能力现状等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结果分析

选择专业的实质是确定自我的职业方向与领域。专业选择适合自我,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有效对接,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快速、健康的发展,在兴趣与效能的作用下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否则就会起到消极的后果,给学校招生、教学、就业造成恶性循环。

1.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了解

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尚处于任其自然发展的状态,他们缺乏有意识的规划。被调查学生中仅有21%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地知道需要规划职业生涯,有33%的学生不知道职业生涯规划(见表2)。可见,大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自身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较弱,急需学校加强教育与引导。

表2.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情况调查

2.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模糊

数据显示,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仅有3%的学生对自己未来有非常详细的规划,24%的学生有简单的规划,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的却占了73%。同时调查还发现,学生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是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在学习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为时过早,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走进社会后自然就会做的一件事(见表3)。

表3.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调查

3.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严重不足

下表中的数据表明,相当多的中职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明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自己与职业需要之间存在的差距认识不清。如75%的学生的爱好主要集中在上网、游戏、聊天上,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中的比例却较低。这也反映了当代中职学生受网络的影响较大,而对自身知识、能力存在的不足认识不够,以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放松自己,从而陷入无聊和盲目之中,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心态浮躁、行为懒散等。值得重视的是,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自己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见表4,表中人数略)。

表4.对自我兴趣方面的认知调查

4.学生的择业行为功利化倾向突出

调查表明:中职学生择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的价值倾向。在就业的选择上,一些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社会声誉和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忽视了自己工作以后在事业发展中应付出的努力和应经历的征程(表中人数略)。

表5.学生对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调查

5.学生对职业缺乏足够认识

下表表明,中职校学生专业选择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

(1)自我参与专业选择的力度不够,只有55%的学生由自己选择专业、充分体现独立自主性。毋庸置疑,在择业过程中学生应听取家长、教师或朋友的意见,但其最终决定应由学生个人自己作出。

(2)对专业了解不够,仅37%的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高达13.36%的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

由于认识不到位,中职学生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就业目标定位过高,存在过于理想化的现象;一些学生根本没有目标,发展方向不明(见表6)。

表6.在校生专业选择与专业了解度调查

6.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期望

下表说明,目前中职学校对于职业指导只注重最直接的就业信息、求职技巧与职业道德等的指导与教育,关注的范围较窄,无法满足学生职前教育和知情的需求。从调查情况看,学生迫切希望了解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同时有44%的学生希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见表7,表中人数略)。

表7.希望学校指导的内容(多选)

在指导方式上,学生普遍认为理论说教太多,枯燥乏味,不吸引人。然而,大家对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还是比较认同的,有61%的学生认为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明确发展方向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访谈时许多学生表示希望多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比如到企业参观学习等,同时对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渗透职业指导的愿望也很强烈(见表8,表中人数略)。

表8.学生希望职业指导方式的选择(多选)

二、对策与建议

1.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项内容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建立在职业理想确立的基础上。职业理想教育应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理想的内涵、职业理想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通过专业概况介绍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基础。

(3)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潜能分析。针对职校生对自身条件和职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把握,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作指导,以人才测评工具为依据,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潜能分析。

(4)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即要培养学生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制定方案、作出决策等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符合自身职业潜能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规划方案。

2.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程介入、专题辅导和教学渗透,并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学校应向新生介绍各个专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结合职业指导课或开设选修课,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教学与方法指导。

三是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通过技能训练,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明确学习努力方向。

四是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各校可以就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开展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相信这些行动的落实一定会为中职生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李冬梅 中职学生生涯规划问题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07。

[2]黄彩萍 职校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姚贵平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4,(11)。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14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加强对自我的分析,使他们更加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让他们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和奋斗方向,总之,职业规划对于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教师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必须要将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引入会计教学课堂,要科学引导会计专业学生规划他们的未来,将职业生涯规划与会计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中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由于会计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实用性也比较强,而且相对比较容易就业,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学生倾向于选择会计专业。而随着我国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数量在逐年增长,我国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于饱和状态,这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

(一)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缺乏学习主动性

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数在初中学习中,文化基础不扎实,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因此,他们在进入中职院校选择专业的时候具有盲目性。中职院校学生选择会计专业的原因很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会计专业比较容易就业,有一些学生是遵从父母的安排选择了会计专业,个别学生是不明白自己的喜好随便选择这个专业。在他们进入中职院校之后,他们对这个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或者自己并不喜欢,因此,在学习上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必须要在教师的监督之下才能完成学习。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专业的学习上十分被动,无心向学,为了混一张毕业文凭采用的是应付式学习,使得中职会计教学效果不高。

三、职业规划对中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一)职业规划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我的分析和认识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我,只有了解和认识自我,学生才能够制定出明确的奋斗目标,针对自身知识的薄弱点进行加强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开设的各项课程中,促进学生全方位提升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会计专业学生为了实现奋斗目标,不仅会主动采取各种手段去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地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而且他们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以便能从课堂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对自我认识更加清晰,并且会想方设法全方位地提升自我,使自己的奋斗目标更快实现。

(二)职业规划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增添动力

对于部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他们不愿意花心思在学习上,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学习态度不端正,严重影响了中职会计教学效果。而做好职业规划的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为谁在学习,就能够在目标的驱使之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尽管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去克服战胜这些困难。

(三)职业规划有利于学生提高核心竞争力

当前社会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我国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拔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学生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且认真实施学习计划,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被激烈的竞争机制所淘汰。

(四)职业规划能够增强学生的考证意识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都会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和证实自身实力,学生就会积极考取会计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考证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会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通过考取不同等级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使得自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五)职业规划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中职会计教学当中,能够改变传统会计教学中教师填鸭式进行教学,学生机械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清楚自身会计技能跟企业的实际要求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亲自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中职会计教学水平的提高,使得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中职会计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

清晰地认识自我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进行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扬长避短;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他们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后,教师还要帮助和鼓励学生掌握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动态,有利于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能够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备的两个内容。学生初入中职院校的时候对未来都会感觉很迷茫,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走出迷茫,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如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各类会计证书,为长期目标的实现做好扎实的基础准备;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要让他们明确毕业之后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前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长期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努力奋斗。

(三)中职院校要设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

要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首先学校就必须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机构,让学生在迷茫时能够有专门的求助机构;其次,学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师资建设,为学生提高更加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建议;最后,学校还要开设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将职业规划工作有计划、有条理、有系统地开展,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加规范。

五、总结

职中职业规划范文第15篇

摘要:职业高中学校应进一步顺应市场需要,更新观念,转变思路,优化教法,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教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为此,就要分析现状、更新观念、探讨策略,努力实现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之优化。

关键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以培养人的就业和创业意识为目的,指导学生科学合理规划自己,关注自己一生的发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设计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完成人生价值的理想取向。因此,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创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乃是我们努力探讨的课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师资缺乏。

当前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组织机构不健全,专业教师队伍缺乏,多数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没有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以我校为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大部分职业生涯课程教师是转岗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不够,仅凭个人经验及自学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工作,直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与专业性。自然,对于实质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也难以完成,指导缺乏力度。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滞后。

按照中职课程设置标准,应在高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实际情况却不令人满意。 笔者对我校机械加工部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本课程无多大实用。因此,如何让课程设计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学生感兴趣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个性化缺乏。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情感,成长背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情况不同,因而模式化教学不能也不可能满足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但目前由于职业规划方面专业师资人才欠缺,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和能动性,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指导服务个性化缺乏,束缚着学生的发展,也难以给予学生具体有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空间狭窄,缺乏实践。

目前中职职业生涯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堂,教师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时理论灌输较多, 要求学生课堂“记忆”知识多,缺乏实践操作性。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实践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念偏颇,忽略了终极目标。

目前无论何种版本的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编写理念上都较偏颇,主要体现在二方面。第一,强调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忽视自我价值的增强。更多的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强调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步骤的操作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人自我价值培养的教育。第二,多元价值背景下,国内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呈现出微妙的变化,世俗化的成功评价维度越来越倾向于金钱与权力,只要能够赚到钱,只要能够拥有权力,那么便是“成功人士”。这种变了味的评价标准蔓延到了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多是拥有自己的公司,开名车,住独栋别墅之类,却没人思考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以上问题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观察和思考,问题源于很多方面:师生将主要精力置于文化课和专业课主干课程学习上,职业生涯规划师资、课时等无法保证;学校的就业模式一般是学校推荐单位,这样就让容易学生产生误解,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无用,待毕业之时不管怎样都会有一份工作等着他,也不去考虑个人兴趣、性格是否契合,职业发展稳定性等问题;再有中国的传统说教式教育导致了学生从受教育以来自我认知的偏差,以至于在探索自我过程中无所适从。当然,主管部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不重视是引起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优化策略

(一)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由一门课程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不是只由学校某一个就业指导部门就能单独完成的,由于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必须涉及到学生及面向学生的校内外服务和管理机构。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学生、学校和社会观念的更新。首先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投资力度,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加强软硬件建设,同时注意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促使教师从学生的整个生涯规划和管理的角度去认识并积极参与,这是搞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校加大了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培训,其中有3个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了职业指导师的资格。

(二)立学生为中心,以引导为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学,避免一言堂的发生。空洞的说教,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况且,《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开设,其初衷就是要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指导,而不是直接教学生如何去就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始终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毫不拘谨,让他们都能大胆地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一来,教师就能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掌握学生就业规划方面的具体情况,便于教师有的放矢的开展指导活动。

(三)优化过程,探索教法。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寻求性格、兴趣、理想、特长、专业等因素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真正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优势与劣势,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自己的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为提高学生极大兴趣,发挥积极作用,教学方法就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构建。中职生的特点是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看一些娱乐节目。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与学生的步伐在一起。例如:在讲到职业性格时,本人就引用《快乐大本营》中有关“看你在沙发上的坐势看性格”的内容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四)以“文明风采”为支点,精设职业规划。

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已举行多届,是目前我国中职层面规模最大,最响最广比赛项目。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是其中重头戏。实践表明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既是对学生所说知识的总结,也是一次加深职业生涯规划理解的良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专业,规划未来;同时,为了加深对职业的理解,促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探寻他们成功的轨迹。这些活动对于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了解职业、了解社会,树立创业意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在第七届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笔者指导的我校09计算机班的柯辉辉《设计我的非平面人生》获得全国一等奖,通过职业规划设计比赛,帮助她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学习也更加地努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五)加强实践性体验、提升规划实效。

实践性体验是指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行业实践、行业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职业世界、认识自我、形成科学的职业观、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中职生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在加之年龄较小,特别容易形成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走出校园,参加暑、寒假及周末的实践活动,亲身去实践去体验,才能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现实的职业生涯规划。例如:在今年春节期间,笔者组织我校09宾旅班10多位学生参加了酒店的服务工作,对于她们加深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多以中职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为背景,多角度展示了当代中职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多个方面。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以及人才观,对中职学生职业规划、就业、创业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优化策略使学生打下职业生涯发展的良好基础,让他们开创出美好的人生未来。

参考文献:

[1]张希明.《新课程理念教学方略》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8.

[2]魏卫.《职业规划与素质培养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3]方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4]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6.

[5]陈铮. 我与学生共成长.《教育艺术》J ,2009,(01).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