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1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规则制度 班主任 学生

对于班级如何管理,班主任的压力非常大。笔者在当班主任的近些年当中,由最初的茫然不知所措,到现在有很多收获,能够科学地管理班级。下面,结合笔者的实际情况,谈谈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一、班主任要对学生关爱有加

大家常说:“小学生和家长的年纪相差太多,在沟通上存在代沟。”其实,这种代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所以,教师要经常性地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用耐心细致的口吻教育学生,与学生做真心的朋友,才能时时刻刻把把学生当成良师益友,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班级里,某位同学犯了错误,如果教师不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问清楚事情产生的原因,一味地指责学生的过错,就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厌烦的情绪,让学生体会不到安全的感觉,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不但让学生不能认清错误,而且还会造成学生具有逆反心理。有的时候,很多教师表示,自己的良苦用心学生和家长根本不领情,自己觉得委屈,殊不知是自己的管理方法产生了偏差。其实,教师如果换位思考,用另外一种角度去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用宽容与大度去用情感感化学生,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也会因为自己的一时调皮而主动承认错误。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再加上教师劈头盖脸的教育方法,学生当然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因此,教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充分的考虑到他们的自身承受能力,用关心、关爱去感染感化学生,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承认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特别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爱,要一点一滴的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关爱,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同时,作为一名班级的班主任,不放弃任何一名学习不好的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无论是谁,不管他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要一视同仁的对待他们。只要在生活中发现他的情绪出现了问题,就一定要抽出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交流,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他们用心学习,融入集体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对班级的管理要适当地放权

有的教师前怕狼后怕虎,总是担心学生这也干不好,那也干不好,对班级的管理面面俱到,担心学生无法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担心学生会触犯到班级的规章制度受到惩罚。其实这样的关心会使学生幼小的心理过于脆弱,这样的关爱让学生无法面对未来的社会。学校和社会是一样的,就是需要让学生在制度的束缚下做事,如果教师总是挡在孩子面前,做他们的保护伞和护身符,就会让学生无法融入到社会之中。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有了良好的管理制度,才能让班级运行的更加顺畅。但班级的管理只靠班主任是行不通的,因为班主任不可能在学校的时间都在班级,班级的管理对象主要是学生,要想让学生更加规范,知道班级管理的情况如何,就需要深入到学生之中去。在这方面,班干部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拔出优秀的班干部作为教师的帮手,让他们成为教师的左膀右臂。首先,在班级可以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人人都可以参与班干部的竞聘,让优秀的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管理的才华,让全体学生对参加班干部的竞聘者进行投票,让学生选择出他们心中的优秀代表。因为班干部是学生共同投票评选出的优秀学生,并不是教师指派的,所以班干部在班级开展工作能够得到同学们的充分支持。要树立起班干部对班级管理的信心,告诉他们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在同学之间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才能够当选的,使班干部更有信心的去开展班级工作。待一个学期后,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得心应手的时候,教师可以下放权力,给班干部管理班级更多权限,让他们真正成为管理者的角色,真正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庭,教师在这期间,要更多地充当指导者的角色,让班干部和学生之间能够形成一股合力,拧成一股绳,激励整个班级集体积极向上。

三、对学生要用真心去交换

学生的生活轨迹就是家庭和学校两点之间,学生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培养,因此对班级的管理也要融入家庭的教育,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和沟通,争取获得家长的配合。如果教师发现有学生发生了过错,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对信息进行反馈,和家长商量来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特别是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因素,这部分学生经常感到无助,具有强烈的孤独单,容易与班级其它同学不合群,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对于这部分群体,要经常性的对他们进行特殊关爱,在班级组织活动的时候,优先考虑让他们参加,增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定期的与他的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告诉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表现,让家长从家庭的角度去教化学生,可以使他们性格上更加开朗,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学习成绩能够得到飞快的进步。

总之,班级的管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这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摸索之中寻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发现学生一点一滴的闪光之处,用人性化的理念管理班级,加强对管理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2篇

班级常规管理低效的原因在哪里?

正如教育专家王晓春所说:“班级常规管理耗费班主任精力最大,这几乎是一个无底洞,任你有多少精力,也不足以应付联翩而至的学校检查评比和纷至沓来的班级琐事……班主任感觉自己只是在简单劳作和做重复工作,缺乏新鲜感,缺乏成就感,心中充满倦怠、焦虑、疲惫和无奈。”班级常规管理的效能低下已成为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在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工作体制中,德育和教学是分体管理的,即学科教师负责语、数、外等学科教学工作,班主任负责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由于教师编制问题和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需要,班主任一般都是由学科教师兼任,因此,他们承担着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双重任务,对于耗时耗力的班级常规管理自然力不从心。尽管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对班主任工作量有明确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但是,按此规定执行的地区和学校微乎其微。

其二,班主任工作职责没有边界,时间和空间无限延伸。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着严重的“重教学轻德育”现象,学校的大部分人力、财力和物力都用于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成为一种噱头和摆设,处于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重教学轻德育”的另一个表现是“德育工作是个筐,什么事情都往里装”,全员德育有名无实,班主任成了“孩子王”“托管员”“事儿妈”,他们的工作职责没有边界。

其三,班主任缺乏专业培训,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我国的中小学班主任多毕业于师范院校,按照师范院校的培养体系,他们在校学习的是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专业。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专业基础课之外,涉及与班主任岗位密切相关的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方面的课程却很少讲授。所以,上任后的班主任只能通过“师徒学习”“模仿学习”、追忆自己学生时代的“反思学习”和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尝试学习”等途径来获得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方面的经验,因此,班主任专业化程度低,也是导致班级常规管理低效的原因之一。

如何提高班级常规管理效能?

很多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优秀班主任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其中,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最具影响力,他在提高班级常规管理效能上的经验可概括为以下三大秘诀。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是魏老师的至理名言。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效能,魏老师在班级设立了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团支部、班委会、科代表等,同时建立了备品承包责任制、专项任务承包责任制,对班级工作实行分层、分级的专业化管理。

“时时有常规,常规有时效。”为了确保班级日常活动有序进行,魏老师按照时间维度制定了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班规,包括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和学年常规。

“决策有民主,选举有流程。”民主决策是魏老师的管理原则。“有事和学生商量”是他作报告时的口头禅。在魏老师的班里,常务班长需要通过班长竞选大会选举产生,谁想当班长,就得在班长竞选大会上发表竞选演说,说明自己为什么能胜任班长职务,如果自己当选后会怎样建设班集体;鱼长、花长、炉长等专项工作也都由学生自主申报;班级的班规制订也要通过班会讨论,履行民主程序。

借鉴魏书生老师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中小学德育和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可以按照以下两个步骤来实施班级常规管理。

第一步,根据时效性制订多层次班级常规。按照周期长短,可分别设置一日常规、周月常规、期年常规和学段常规等。

一日常规是班级每天都要进行的常规工作,主要包括入校常规、课堂常规、课间常规、眼操常规、间操常规、午休常规、用餐常规、放学常规、住宿常规等内容。另外,还可根据班级设施情况设立电教管理、空调管理、电扇管理、照明管理、桌椅管理、扫具管理等常规。

周月常规,顾名思义,指以周或月为单位的常规工作,分别称之为一周常规和一月常规。周月常规一般包括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班级值周、周末管理、干部例会、月考组织等内容。与一日常规相比,周月常规的内容更加专业化,班主任应认真确立每项周月常规的标准。

期年常规包含了以学期和学年为单位的常规工作,涉及学校的学期计划和学年计划,如开学准备、座次管理、干部选拔、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评优评先、操行评定、活动管理(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社团节、元旦、临时活动)、期年学年总结、长假管理(寒假、暑假、小长假)等。期年常规的周期相对比较长,建议经验尚浅的班主任要提前思考和筹备这些工作,以确保期年常规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

学段常规是指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内,必须且仅需要进行一次的常规工作。比如,衔接教育、毕业典礼是每个学段都必须进行的一次学段常规,填报志愿、军训是初高中学段必须进行的学段常规,离队建团是初中学段一般要进行的学段常规,社会实践、成人仪式是高中学段必须进行的学段常规。此外,各个学校还有其他自己特有的学段常规活动。学段常规一般由学校或者年级组统一设计和组织实施,其站位高、教育性强,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班级作为学段常规落实的基层组织,应全力保证学段常规的高效实施。因此,班主任应非常重视学段常规,除了按学校和年级要求组织好学段常规活动外,还应该努力让每一个学段常规活动成为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重要载体和契机。

第二步,根据专业性设置班级管理岗位。对所有班级常规按照内容相似性进行梳理,将其分为以下5个专业模块。

一是班级组织常规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与学校管理组织对接,是班级所有管理工作的统领性管理模块。一般而言,班级干部组织由班委会和团支部两部分组成。班委会包括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文艺委员,负责班级常务工作;团支部包括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负责团支部工作。

二是学业发展常规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负责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业发展有关的常规管理内容,由学习委员与各学科科代表共同组成。科代表的设置与学校课程相配套,每一个学科设一名科代表。班主任可与学科教师沟通,根据班级发展目标,从课堂教学、作业质量、学业成绩这些方面细化科代表岗位职责,分别进行管理。

三是班级事务常规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负责班级事务的常规管理工作,班级中大多数同学都应当参与。班主任根据班级所有区域和物品情况,设立若干个事务常规管理组,如黑板管理组、电教管理组、桌椅管理组、电器管理组、窗户管理组、墙壁管理组、教室文化管理组等。

四是班级行为常规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负责班级学生行为管理,可以分为文明礼仪管理组、服饰发型管理组、师生和谐管理组、违规违纪管理组、安全教育管理组等。每个管理小组都要建立相关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

五是班级活动常规管理模块。这一模块主要负责所有班级活动的常规管理工作,可以分为眼操管理组、间操管理组、升旗管理组、用餐管理组、值周管理组、班会管理组等。在这一模块中,班会管理组是专业化水平最高的管理小组,对小组成员有较高的要求,可以由班干部成员组成。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3篇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班主任的重要责任是怎样体现的呢?简单地说,那就是认真细致地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做好了,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极大。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大致包括:1.班级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正常秩序、新学期学生座位的安排、自习课、考试纪律、考勤、请假制度等管理内容)2.班级各项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小图书馆组织、黑板报小组组织、教室布置等)3.了解研究学生(班级日记、班史编写、周记检查、学生档案建设等)4.学生卫生保健(卫生习惯培养与检查、常见病的预防、学生身检等)5.班级总结评比(年级操行评定、评选三好学生、班级总结入奖惩等)6.假期生活管理(校外学习小组组织、假期作业布置及检查、学生联络网的组织等)等等。

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整体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效益。班主任工作效益又很大程度的体现在班级常规管理上,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主导力量,班主任的常规管理工作对于学校而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是以常规管理的精细化取胜的典型,每次校长办公会、班主任会都要强调常规管理,也可见其重要意义。

而真正能建立常规,践行常规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工作,这需要一个班主任多年教育教学的积淀。每个成功的班主任都有他管理上的独到之处,由于每个人的个性、阅历、工作与家庭环境的差异,很多优秀班主任的做法是无法复制的。有经验的班主任不应满足于按常规办事,而应发挥工作中的独创性,以顺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创造出更多的班级日常管理的新办法,新经验。但是班主任的成长必须从常规抓起,在落实常规上下功夫。

“ 班主任是班主任事业的希望。” 人初涉班主任这一岗位总会有焦头烂额的感觉,会很快体会到这份工作的酸甜苦辣。在工作中,由于 班主任的无经验性,决定了很多年轻人成为“保姆型班主任”,做工作事无巨细,又抓不住工作的重心,很多忙碌又成了徒劳。

很多学校都在大力推动 教师的培养,促成 教师的成长。在 教师的培养中,班主任的培养尤为重要,对于班主任的成长,首先应做好的就是学习常规,践行常规。

一个班主任能够做好常规就首先展示了他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的时间里,熟悉了常规,能够自如的践行常规,管理的结果就不会差,这是一个优秀班主任的必经阶段,也是初级阶段。用学校的卫生要求来举例子,如果一个班主任能把卫生要求各方面做的都那么好,便足够证明你的优秀了。

首先班主任要用心于常规管理的细节,思考体悟其价值和意义。常规管理的精髓是对细节的升华和掌控。学校的“自习考试化”是常规管理中的典范,班级的管理者不能深切地明白其意义就不能清楚地讲给学生,就更难在日常的行为中做好要求,做到规范。对于学校的任何一项常规都是一样,首先自己有意识的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增加班主任工作的效益。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4篇

当教师累,当班主任更累。这是我们当代教师共同的心声。班主任的工作琐碎而忙碌,班级的常规管理事无巨细,常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还不能把班级管理好。

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教室,都在学生身边,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真正做班级的小主人,全员参与班级的常规管理。在班级常规的管理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人人来当班长,不让学生留下遗憾

常会有同学在自己的日记或作文中写到:“小学都快毕业了,我连‘芝麻大的官’都还没当过,真是我小学的一大憾事啊!”许多人在离开了小学生活,甚至走上工作岗位,一直到老都觉得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反思班主任工作,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上六年的小学,当六年的班长,成为老师得力的小助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可有的同学都快毕业了,还从没有当过班干部。

为了不让学生在自己的小学生涯中留下遗憾,我给每个同学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创造人人来当班长的机制。虽然不是每个同学都有当班长的能力,但不让他(她)展示,又怎么会知道呢?所以,我在不影响班级的正常管理、发展的前提下让每个同学都来当班长。

从一年级就开始,每天排一名值日班长,不管是谁,轮到自己当班长的这一天,必须参与班级的卫生、纪律、两操等,所有班务的管理,每堂课侯课时,还必须走上讲台,大胆组织课堂,大声喊起“静息、起立、敬礼”等。一段时间后,基本可以确定谁能胜任班长,就采取民主选举或竞选的办法,选举产生一名常务班长,之后便一直延续两个班长制。每日的常规工作,常务班长总调控,值日班长每件事都必须细管细做,通常情况下,我们班上的所有班务上午由常务班长负责,值日班长在一旁跟随学习,下午全由值日班长负责,常务班长在一旁协助。常务班长和值日班长对班上的任何一件事都得管理,都得过问,都得监督。

这样,每个学生不但过了当班长的隐,不会再为没当过班委而留下遗憾。对他们行为的规范,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搭建平台,给予机会,他们真正得到了锻炼,胆子练大了,责任心练强了,声音练洪亮了,连口语交际的能力都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人人都参与了班级的管理。

2 壮大班干部队伍,明确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

要让自己的班主任当得轻松,没有得力的小助手是不行的。所以我根据学生的特长,选拔培养了一大批班队干部。还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许多非常规的班队干部岗位。

在我的班上除了一个常务班长,一个值日班长外,还设立了四个副班长,分别分管纪律、卫生、文艺、体育。把常规的学习委员、音乐委员、体育委员、卫生委员、劳动委员等岗位多设立了一名或两名学生,还增设了红领巾专管员、眼保健操专管员、电灯专管员、循环使用免费教科书专管员等,特别重视对安全委员的设立和工作职责的培训,在两名安全委员中,一名负责室内的安全,维持好学生进出教室的秩序,做好门窗的开关、室内的安全排查等工作;另一名负责室外的安全,课间必须在室外巡视,制止学生进行不安全的活动或游戏。

在我的107名学生中,有近四十名班队干部,设立这么多的班队干部岗位,不再仅仅是为了不让学生留下没当过班委的遗憾,更主要是让班上的每件事都有人管,让更多的人来参与班级的管理。班级的的一日常规工作得到了落实。而学生当了班委,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自己的行为也会自觉规范起来。

3 从头开始,加强对班干部的能力培养

班干部选拔好以后,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做,怎么管,不断培养,直到他们的工作令自己满意为止,辛苦一阵,受用几年。

4 调动全员参与,做到人人有事做

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光靠班干部还不行,得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我努力让自己的班级有较强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舆论,良好的班风,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有事做,班干部管其他学生,而其余的学生反过来,监督班干部。有不合格,不负责任,或表现不好,在班级中学生不佩服、没有威信的班干部,一旦有人举报,经落实,立即更换。

另外,每个人在各方面都有监督同桌的任务。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5篇

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重心,应该是抓好、抓实常规教学。因为常规教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基础夯实了,班级管理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顺利前行。常规教学通常包括社会生活常规、家庭生活常规、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这几方面内容。对低年级班主任来说,首先得抓好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让学生养成初步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良好的品行习惯。为了使入学不久的学生学会并掌握系红领巾、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整理餐盘、准备上课用品等五项学校生活技能而尽快适应小学学校生活,还特意开展了“自理五项大比拼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个人自理五项练习、小组自理五项评比、自理五项班级层面评比。让学生向家长、老师、学长等请教,学习最基本的五项学校生活技能;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让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派能起示范作用的“志愿者”每天检查班级学生学习自理情况,记录并及时反馈。又如:班级里开展“我爱我的小书包”活动,活动分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步,先让学生猜一猜“我的书包有多重”,再现场测一测。并让学生思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结果?第二步,让学生展示“我的书包里有什么”,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第三步,“给我的书包减减肥!”,让学生们出出主意,谈谈怎样爱护自己的书包。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上述活动时,可以不必那么循规蹈矩地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分组分工等,那是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而要以充满童趣的活动为主,让活动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开展,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哪怕效果不那么突出,也能为今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及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班级文化建设中树立积极向上、展现活力热情的精神风貌。因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文化土壤,而这恰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完全相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特色文化的物化表现,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体现了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班主任可借此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动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设计和制作,用自己的双手布置美化教室,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例如,有一个班级经过学生民主讨论决策都形成了共识:以“爱生活、爱阅读”为班级文化特色口号,除了学校统一的队角外,在教室里另行开辟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为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策划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发动全班学生都来参与“图书角”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系列活动,具体包括:1.图书角名称、图案征集;2.图书角板块设计;3.书架的设计;4.图书的来源与流转;5.图书的借阅与管理;6读书心得征集与展示等。在全员参与、人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最后每一块内容由一个小组(组长领衔,组员分工)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活动有声有色。利用“百草园”来开展了以“植物保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由报名,分组研究“植物管理中浇水的学问”、“植物管理中施肥的学问”、“植物管理中光照、温度的学问”,通过小组研究掌握植物管理的方法。学生们采访了学校开心农场的负责教师和花工爷爷,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义工讲课,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管理植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笔者还引导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点滴的感受和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学生兴趣盎然,因为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在劳动中增长见识、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三、结合班级事务管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等布置的各项活动,最终都得落实到班级。如果光靠班主任老师单枪匹马,累且不说,效果还不尽人意。要想班级管理工作有特色、出亮点、创和谐,班主任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领他们积极投身于班级管理、主动参与班级事务,这样既可以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从服务于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设计目标

班主任老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喜好,在班级里选择一项具体的工作来负责,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分工,定期实行考核和轮换。例如,在高年级以“让学生学会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为目标,进行了“班级卫生工作自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卫生工作目标分解—分组承包班级卫生—实践任务分解—制订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实施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监督、调整实施方案,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班级管理常态化。班主任老师把任务下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全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具体实施,再到后续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事情可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员,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班级的小主人。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还使他们过剩的精力有了释放的空间和时间。

(二)学生成长、班级管理、教师指导评价三位一体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6篇

人生要有梦想,才会有激情。班级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所谓常规,是指班级的日常规范。小学阶段,除了统一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每个班级应有个性化的常规细化要求,之所以要求个性化,是因为每个班级的情况不同,学生性别比例不同,家庭情况不同。统一的行为规范通常是个大方向要求,但不够细致,班级常规则细致而实用。常规规范应细化到学生的课上、课下所有需要统一做的事情上,比如坐姿、读书姿势、握笔姿势等。班级常规目标的制定,会使学生明确自己要达到的标准,可以方便对照提高。常规是要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够形成习惯的,所以要有计划的进行训练、巩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班主任可以针对班级常规目标,组织多种多样的班会活动进行训练。

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管理班级与管理国家一样,不能事事都由国家主席去做。几乎所有的班级都有班委会,都有班干部,但是班干部总是少数。在我的班级则不同,我的班级人人都是班干部,只是分工不同。成功的班主任应当像魏书生老师那样,他在与不在,班级的日常纪律都是那么井井有条。一个班级的学生至少有四十人,每个学生在入学前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但是不论习惯怎样差的孩子都会有他可以发挥的闪光点,关键在于班级的最高管理者,班主任能够慧眼识珠,将每一个孩子的长处都挖掘出来并发扬光大。如果老师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他们一定能够创造出你想象不到的惊喜。当然,事情总是知难行易,具体应该怎样操作呢?

(一)准备工作阶段

班主任首先要将班级工作尽可能的细化,有多少人便分多少份。其次,了解每个学生在家中的“习惯背景”。

(二)调动学生情绪

开展班会活动,使班级成为学生发挥用武之地的家庭,使每一个孩子都觉得在班级中,他们是“家长”。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都希望在班级里能做一个闪光的人物,而我们老师只是给他们一个闪光的机会。

(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教会学生结合每个人的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工作。比如脾气急的学生适合做对于速度要求高的工作:取课间餐、擦黑板、整理讲台等,反之亦然。根据学生天性不同,设置不同的工作。

(四)层级管理

人人都是班干部会让班级事务细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则不利于长线发展。在人人管理事务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设置高一层的主管人员,每个主管主抓监察一部分工作,比如公共卫生部分、个人卫生部分、路队部分等。当然,这些人员并非固定,因为固定的工作久了会缺乏动力。这些主管人员从普通同学的优秀者中产生,而优秀者的产生方式又涉及到另一套辅助管理策略。

(五)奖惩措施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7篇

【关键词】自主管理;班级

一、目标引领――明方向

作为一个班级和学生个体,首先要有总体奋斗目标,这是班级与个人前进的方向。在开学之初,我引导学生结合本班的思想、学习、行为规范的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班级星级评价力争达到“艳阳”级别以上(我校班级行为规范采用星辉、星辰、星河,新月、明月、皓月、朝阳、艳阳、骄阳九级晋升制),班级力争文明班级,寝室力争文明寝室,学习成绩总体目标力争年级第一。学生总体成长目标是努力学习、规范行为、修炼品德,做德才兼备的人,并据此拟定班名为“行健班”,班级宣言为:“自强不息,发愤图强”。总体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个学生的努力,围绕整体目标,引导小组、个人制定阶段性的学习成绩目标张贴上桌,以督促自己不断努力,力求进步。每周围绕“六会”制定1-2行为目标张贴上墙,达到目标后就设定新的行为目标。这样既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又使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发挥潜能,追求更高更快更好。

二、明确规范――有章法

成功的人生需要自律。对于普遍缺乏自控自律的10后学生来说,目标的实现需要高度的自主管理能力。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学生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标准和依据。为此,我组织学生在学校六会规范的基础上讨论制定和《83班学生六会行为规范评价细则》和《学生一日常规》,从会讲文明、会学习、会守纪、会讲卫生、会健身、会生活六个方面确定评价内容和奖惩规则。我把评价细则打印出来,每组一份,利用班会让班长组织学生学习,熟悉评价的内容及奖惩办法。《学生一日常规》班会、周会集体诵读,强化课前、上课、课间、作业、就寝、健身、清洁、文明等方面的要求,这样学生在进行自我管理和班级自主管理时才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让自己和班级的成长不偏离正常的轨道。

三、层级管理――炼能力

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只有发动学生力量,创造更多管理岗位,让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班级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才能在岗位管理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为达到班级和个人目标、实现人生理想打下基础。具体管理方法有三点:

第一,一长六部,明确分工。通过自荐、民主推荐和指名方式,确立以班长为总管的六部班委会,班长统筹,六部部长各负其责,明确职权范围。具体是班长负责班内全面工作,组织班内、学校的各种活动。会讲文明由宣传部长总负责,下设团小组长、各小组蓝星协管,主要负责班级团员的发展与管理,班级文艺活动、黑板报的安排,督导和文明礼仪。会学习、会合作由学习部长总负责,下设各科代表、小组紫星协管(我校采用小组合作育人制,小组四人分别冠名紫红蓝绿星),重点督查学生各科课堂表现及作业。会守纪由纪律部长负责,下设各小组红星、寝室长协管,负责课间、自习、活动等期间的安全和纪律,1号寝室长负责寝室的纪律、安全,2号寝室长负责寝室清洁。会讲卫生由清洁部长负责,下设各小组蓝星协管,负责卫生值日的安排督导检查。会健身由体育部长负责,下设各小组绿星协管。负责三操、运动会、集会的组织安排与督导。会生活由2个生活委员负责,一个主要负责留意班上同学的思想动态、钱财管理、穿着佩戴,一个负责就餐秩序的管理,光盘行动的监督,餐厅清洁的安排、检查。每个负责人发放专门的记载本,通过个人观察、协管汇报、同学检举、科任老师反映等途径,及时记录当天学生表现的亮点和不足,每天夕会由“六部”负责人总结汇报,依据评价细则实行奖惩。一周结束由班长汇总通报,得星与扣星相抵超过规定数目,依据班规进行合理惩罚。

第二,层级管理、层层追责。班级实行层级管理,层层落实,层层追究制度,小组成员对小组长负责,组长对班干部负责,班干部对班长负责,班长对班主任负责。在班级具体事务管理中,哪个部门或小组出了问题,如出现违规或者被批评、被扣星等现象,就由部门负责人和组长倒查追责,分析问题症结,寻找补救和解决措施,并有权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

第三,公物管理,一人一岗。除了班级的常规管理外,班上的公物管理、擦洗白板灌墨水写课表等琐碎事务都有专人承包管理。

四、多元评价――增动力

通过每天夕会的六会日评价,每周周会优秀小组、进步小组、行为规范示范小组、最佳值日小组及组员的评比以及每月考试评比,大型活动评比等多种评价激励机制,使各个层次的表现优秀的学生能及时得到肯定,既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成就感,又激发学生自信自强、向善比优的原动力。

五、总结反思――促提升

德国诗人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除了夕会、周会上的常规反思之外,针对周考评不合格或者一段时间内犯错较多的学生,他会按组规写行为说明书,说明他犯错的心理动机、事情起因经过、对错误的认识、改正措施、努力方向等,对学习表现不好、学习成绩不稳的学生,按要求写学习说明书,从学习态度、方法、过程等方面进行得失分析,培养他们从反思总结中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及时调控态度、言行,促进自我成长,最终实现成长目标。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班级管理 量化 数据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项繁琐又富有挑战的工作。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通过组建班委,培养优秀的班干部,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对于长期发展的班集体来说,对学生各项习惯进行量化记录和统计数据,更能让班级数据化、科学化。

一、小学班级管理要有“心”

小学生管理中,班主任除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外,更多情况下,教师对孩子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等。当今小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加,赋予他们更多个性化。小社会似的班级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发生思想碰撞,这些更多需要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通力合作。班级管理每天面对的问题就是行为常规,每日常规的情况记录和分析尤为重要,因此对每位学生进行量化记录和统计数据是一种较好方法。

二、班级量化记录措施办法

班主任为了比较直接全面地了解班级情况,量化班级学生情况,可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几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选举一个组长,负责自己组的组员各项常规考核。每个小组长发放《小组长手册》,其中量化项目具体有早读、两操、佩戴、记录、卫生、作业等多方面内容。各小组长主要负责课堂纪律和作业数据汇总。班委会里面挑选出早读、佩戴、卫生等方面的负责人统计相应内容,并把分数汇报给小组长记录。每日一张表格(学生常规考核登记表),每周一张表格(一周学生常规考核汇总表),每周一次总结。次周安排召开专题主题班队,表扬并总结过去一周的班级情况。

三、量化性管理的三大原则

(一)用心去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班主任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具体地说,班主任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捕捉孩子们的表情变化,了解基本情况和变化。特制定班级一日常规登记表,及时总结和备注班级一天发生的事件。根据表格情况,收集资料,针对性教育个别学生。

(二)用心去记录,做到以“数”服人。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从晓理、动情到导行的过程,理的阐发、情的传达、行的引导,往往借助语言“媒介”实现。班主任与教育个体进行当面沟通时,难免说教为主、理由停留在自我主观意识上,难免出现口说无凭的情况。然而利用了量化班级后,只需要查看下《小组长手册》,就能够用数据事实说话,学生也能欣然接受。例如:班级里面有个学生常常迟到,之前当面批评,还是没有更改坏毛病。通过教师的当面谈话,把班级里面的纪律情况登记给孩子们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此开始关注自己的出勤。

(三)用心去激励,做到奖罚有“数”。

一个班级制定量化学生机制,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了激励孩子们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特制定了积分卡制度。通过盖章、发放积分卡等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奖罚办法。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一名学生独立负责积分登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个班集体离不开班规制定,在这积分制度下,通过量化分数,制定小学生班级管理量化表。

在小学生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行量化分数。为了科学化管理班级,获得数据支持,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时班级的量化和数据的呈现让班主任增强了管理分析能力。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级反馈从“数”据中来,更要着重实施细化。

参考文献:

[1]刘英.当好班主任的途径―勤.新西部(理论版),2012.

[2]冯青连.浅谈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9篇

一、法制是班级管理有序进行的保证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国有国法,校有校纪,作为一个班集体,班主任要能正常有序地开展班级管理,制订出切合班级实际,有利于发挥学生能力的班规班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每学期开学初都应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讨论、座谈,同时向学生宣讲学校新学期的工作思路和学生德育计划,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写出个人计划、讨论制订班级公约,然后交班委会讨论通过,最后由班主任逐一进行审核、修改,指导学生誊写成文,并将个人计划和班级公约张贴上墙。针对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还要注意加强学习国家法律法规的力度,组织学生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学生在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班级班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达到有效遏制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发生的目的。

法律法规学习了,班规班约制定了,并不是说明班级管理到位了,更重要的是实施。为了有效的保证班规班约的实施,还要制定出班级公约的实施细则。在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根据制订出的班级公约,就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上学放学、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加活动、宿舍管理等方面制订若干操行量化奖惩细则,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形成一套较为适合班情的班规班纪,并晓之于每一位学生,然后指导班委会督查考核,这样使班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有一个标准去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也为班主任处理日常工作提供了依据,避免了班主任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民主是班级管理正常开展的必备条件

学生也应享有充分的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民利,保证学生民主参与管理渠道的畅通,对班级管理、班干部的产生、三好学生的评比都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操行评定、毕业鉴定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更应该尊重学生本人的意见,遵循师生平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师生彼此的心灵,缩短师生相互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10篇

斯宾塞曾在《教育论》中提出:“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现代管理理论主张“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要从“独断式”“监督式”的管理发展到“参与式”“激励式”的管理。我们重庆育才中学的老校长陶行知先生也曾极力倡导“学生自治”,他认为培养学生共同自治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约束自己言行的最佳办法,并提出了普及教育的良方—“小先生制”。于是,我们尝试着将“小先生制”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用“一收一放”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一年之后,学生逐步学会了“自治”。

让谁来做“小先生”?

班主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造成“蜀中无大将”的局面,因此,班主任接班后的第一要事是成立班级干部委员会,创设班级管理工作岗位,放手让班干部上岗管理班级,并且要经常教育他们好好为同学服务,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处处体现模范带头作用。如此,班干部即是“小先生”的首选。

接下来要将全班按照一定规则分成6~7个小组,在每组设立小组长,遵循重团队轻个人、重奖轻罚的原则,从各方面开展小组评比,包括学习、纪律、主题班会、黑板报、体育达标、社区活动等。这样,小组长自然成为该组的“小先生”。

班主任、班干部和小组长只是起模范带头作用,班集体是由一个一个的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是集体的主人,应自己管理自己。不能让部分学生成被动的观望者,认为班里的事就与自己无关。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引导每个学生自理、自练、自强,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学会自治。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小先生”。

“收”什么?如何“收”?

常规管理条例是班集体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规章制度、守则、行为规范等是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有一定的约束和教育作用。通过常规管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班主任也依此来明确该怎样教育和引导学生,从而管理好班级。因此,班主任要把常规管理条例的最终解释权“收”紧在自己手中。

奖励和惩罚的条例及其具体实施是对班级学生做出的考核评价,它是衡量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应该“收”到班主任这里,班主任公正客观地实施评价的权利,履行评价的义务,依此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威信是学生自愿接受某种管理说教的一种积极情感,具有较强的感召力。班主任的威信是影响班级管理的重要条件。因此,班主任要在人格魅力、教学能力、知识基础、教育艺术等方面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同时注意不能让自己的名义被“小先生”们随意借用。

“放”什么?如何“放”?

一要放心。李希贵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学生的潜能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展。所以,班主任大可不必事事躬亲,应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二要放手。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干部和小组长更多独立管理班级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工作。

三要放权力。让整个活动的策划设计到实施总结都由“小先生”处理,如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等,根据活动需要,安排不同角色,有主持人、节目彩排,还有环境布置、后勤保障等,这些角色都可以让不同的“小先生”担任。他们根据班级特点,设计的内容也比较贴近学生的思想和需求。班级黑板报、特色园地的布置,也由不同的“小先生”担任,使教室环境布置既有特色,又具教育性。甚至连家长会都可由“小先生”主持和汇报。

“收”与“放”之道

成功的教育都是“收”“放”结合的,收是放的基础,放是收的高级形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放手,不能自治。

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应该是调度有方、运筹帷幄的,在管理上明松暗紧,形散神聚。班主任既要大胆放“小先生”管理班级,又必须能收拢那些“小先生”和该收的内容,成为班级管理的“掌舵人”。比如,班级组织活动,老师可将点名的权力放给组长,让组长具体负责各组的学生,而老师只需把这些组长的行踪“收”在自己手中。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

一、高度统一的班集体观念文化是整个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

班旗、班歌、班徽以及张贴在教室前后的班训是观念文化建设的起点,像一场音乐会前的造势活动,令观众更加神往。在设计它们时,班主任应调动全班师生人人参与。设计完成后,应通过集合、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对它的建设,我主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教师方面

要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教师是关键,特别是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与班风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与现在班上的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以前在小学时大多是专职式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丧失了自觉性,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我采用了民主集中式的管理方式。同时班主任要多与科任老师联系沟通,群策群力,共同商量如何管理好班级,并高度统一认识,有助于班级管理的“一致性”,避免不同教师在教育本班时出现“一紧一松、一快一慢”等不和谐的现象。

(二)学生方面

首先是对班级舆论的引导。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情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班主任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营造班级的正确舆论。比如主题班会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针对班上部分学生爱说脏话、坐姿不好等的坏习惯,举行了一场由学生组织的“纠正坏习惯,成就我一生”的主题班会,让其他同学在讲台上现场表演各种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还请一位练过舞蹈、平常坐姿非常端正同学在讲台上演示,引导全班学生来正确评判。还比如每周的“个人文化墙”的评比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相互传阅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

其次是同辈文化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身心机能的迅速变化使学生产生许多新的、尚不十分清楚的体验。所以,他们迫切希望从对同辈伙伴的了解中来揭开心头的疑团和困惑。于是,逐渐把注意力转到同辈同伴和集体的身上来。随着对同辈集体力量的依赖以及与同辈集体的厉害关系的发展,学生遵从集体压力的倾向日益明显。比如我把刚带完的、现在已经上了大学的上一届学生请到这届班级,现身讲述他们的过去、现在及将来,让学生感悟到我该怎样正确度过中学阶段。

二、用恰当的方法建立并执行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班级文化植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上,落到实处,它是班级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三三制”班级管理模式。

(一)“三民主义”产生班级管理制度

民主产生小组、部委、常委

民主产生组规、部规、班规

全民参与班务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民主产生小组,2―6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根据班级常规管理,把管理事项分为若干个小项,每个小组承担一项任务,并成立一个管理部,如学习管理部、学习督导部、清洁部、文明礼仪检查部、个人文化墙管理部等,每个部选举一个部长,小组其他成员为副部长,实行部长负责制,为了统筹协调各部的工作,全班民主选举其中一个组为班级常委,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副部长以上的职务,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班级责任感,各个部门在部长的带领下针对所管理的职责范围,制定相应的组规和部规。真真的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落到了实处。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则转为教会每个部如何去管理,怎样去管好,培养他们的胆识和管理水平。

(二)“三级服务”构建班级管理模式

现在一个班级一般就60人左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若仅凭几个能力较强、责任心较大的班干部事无巨细的去管理,往往效果不佳。如何发动全体同学都主动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这是很多班级特别是平行班管理的一个瓶颈。“三级服务”管理很大程度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谓“三级服务”,就在在班上设立三级管理机构:班委常委一级,一般由4-5人构成;职能部门一级,有多少小组,就设立多少职能部门,体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来之不易理念;学习小组一级,一般设立10-15个小组。

在“三民主义”产生的小组、部委和常委的基础上,小组对部委负责,部委对常委负责,常委对班主任负责,逐级管理,有条不紊。同时让每位同学都可以管理班上其他同学,充分调动了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体验到当“领导”的成就感,逐渐建立起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增强其自信心,促进了学习上的进步,同时也培养了他对班级的责任感。

(三)“三级跳板”形成班级管理文化

所谓“三级跳板”是指个人文化墙建设、小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如果说班级文化是一个生命体,那小组文化就是这个生命体的一个细胞,而个人文化就是细胞中的一个分子。再强大的生命体也是由这些细胞乃至分子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出来,所以“三级跳板”首先要求每个同学从自己的小黑板文化建设开始建立起独具特色的“个人文化墙”。

例如在“个人文化墙”上展示自己的靓照、书画、名言、秀图、名题等,对“个人文化墙”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做到“主题鲜明、引导示范;每周一展、形成习惯;严格标准、全民评判;褒优罚劣、奖惩兑现”。“个人文化墙”丰富的内容形成小组特色文化,小组特色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这样通过“个人文化发掘潜能,小组文化展示才能,班级文化形成正能”逐层过渡,最终把班级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三、干净整洁的环境和文明礼貌的器物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外在形式

器物文化,是形的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是人的创造,也为人服务,器物文化是体现人情感的文化之一,是一种表层次的文化。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窗明几净,极富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容易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在这样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所以首先要重视教室的清洁卫生,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小黑板、扫帚、拖帕整齐,抽屉内及书架上的书本摆放整齐,桌面不允许有杂物等。教室的整体布置统一一个色调,教室前后墙壁分别是班级的座右铭和班训,左右墙体上是学生自己书写激励自己的话语。同时要求学生在学校内外都说文明语言,不讲脏话,对老师、同学有礼貌。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常规管理 措施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得以顺利开展。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一)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像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行为常规

在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让幼儿听音乐的方法,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这样,教师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 “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的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折叠毛巾,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自觉地折毛巾。幼儿都很喜欢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几次鼓励后幼儿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当然,榜样的行为不仅要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的是反映到幼儿的行为中去。所以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我们会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三)做个“勤”老师能促进幼儿常规习惯的形成

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行为练习,也能促进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形成。幼儿年龄小,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时常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督促,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四)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 “活” “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张斌著,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2]《教育学原理》叶立群,福建教育出版社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13篇

一、组织学生成立班委会,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努力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让他们配合老师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管理和协调班级内部的各项事宜,和老师一起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团结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负担,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学中。比如,班长管好班级的整体工作;卫生委员要监督同学们搞好个人卫生,要让大家爱护班级卫生,给老师和同学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只有班干部齐心协力,一心为班级着想,才能和老师一起管好班级。

二、力求把管理制度落实,促进班级常规管理的顺利进行

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努力,抓好管理,力求把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锻炼,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目标性,有实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愿望。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要在日常管理中用科学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对自己身上的缺点进行纠正、约束。比如,我常在班会上给学生温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还有学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制订的各项班规,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端正自己的思想,协助班干部搞好班级团结,营造班级轻松、愉快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用文明的语言,并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与此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学生根据班级的管理需要修改或制订新的班纪、班规,使班级管理制度化、具体化,把一些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制度落实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小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行甚至学习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认识。所以,小学生难以管理,小学生班级工作更是不好管理。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学习态度以及习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作为班主任就要在班级中树立问题学生转变的榜样。一是言语的鼓励。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肯定和指出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以正面榜样激励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二是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完成一些工作,使他们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快乐,使他们的内因真正起作用。他们在转变,对难以转变的学生就起了榜样带动作用。通过榜样的树立,可以以一带十,点面结合,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管理中融入爱心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14篇

第一步:建制———常规管理的依据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建立的学生常规管理的规章制度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为行为规范,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类为检查量化制度,如《学习共同体量化办法》、《公物损坏赔偿办法》等;第三类为激励评价制度,如《小组合作学习标兵评比制度》。学生明确并遵守这些制度就可“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确保了学校尽快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二步:检查———落实常规的手段

学生的日常规范管理是长期工程,其关键的落脚点是抓好常规的落实,而检查则是督促抓好常规落实最直接、最强有力的手段。为此,学校构建起了“值日干部—政教处—值周班级—学生干部”4级检查网络。努力做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对班级和学生进行全面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量化并及时反馈。1.政教处检查:政教处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对班级的常规考核以及学生在校秩序的管理。2.值日干部检查:为了强化学校管理,学校每天安排两名干部值日,每天早来晚走与值周学生一起维持上学、放学、午休的秩序等,让每位学生高高兴兴上学来,安安全全回家去。3.值周班级检查:学校在管理中实行《班级值周制度》,安排班级参与学校管理,每班一周,维持学生上学、放学秩序,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检查班级卫生等,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4.学生干部检查:学校在管理中构建起“学校分层管理,学生自我教育”的德育模式,特别重视发挥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如卫生、“两操”、自习纪律的检查等,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

第三步:指导———落实常规管理的关键

学校在落实管理制度时,要求班主任手把手教给学生如何去做、怎样去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还要指导学生召开班干部、团队的各种会议,教会他们具体的工作方法,做到边指导,边纠正。通过班主任对各项常规管理的指导,既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提高了管理的实效。

第四步:反馈———落实常规管理的抓手

及时反馈是为了让班级了解本班与他班管理工作中的差距,经过反思来改进班级的各项管理措施,查漏补缺,通过反馈为班级工作的开展提供抓手和切入点。1.反馈的原则是快速和准确。快速是为了趁热打铁,班级可以及时查找责任人并实行问责;准确是指反映问题要具体详细。2.反馈的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如每日公示栏、小黑板、小纸条、一周通报等,视情况而定。

小学班级管理常规范文第15篇

1.创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班级内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班级顺畅的基础,其关系是否和谐,配合的是否默契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要想形成有利的班级团体优势与和谐的教师关系,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教师之间应坦诚相待,加强沟通。班级内的教师应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在相处中必须做到“真诚”二字。主班教师在处理班级中的事情时要与配班教师多沟通、交流。如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是进步了?落后了?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小朋友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励他?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主班老师应及时与配班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和班级的管理。主班教师只有坦诚地对待配班教师,配班老师才能自愿地服从主班教师的领导,这样班级才有凝聚力、向心力,班级管理工作也就自然上来了。二是教师之间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主班教师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因而要做到严以利己,宽以待人。在处理班级工作时不应独断专行,而应多听其他老师的建议,学习他们好的做法,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把成功的经验运用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教师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三是教师之间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幼儿园班级教师一般配备二教一保,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小分工,大合作”。像在早锻炼时间,保教人员如果各自为阵,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放任自流,造成管理上的困难。所以无论在哪一个时间段,班级里的三位保教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默契地配合,这样才能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

2.抓好幼儿的常规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的常规如果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就会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管理工作。《纲要》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要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要想引导幼儿自我管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我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以下几点:一是师生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时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我在制定班级活动常规时,经常与孩子们共同讨论制定活动的规则。二是发挥评价功能,调整已有规则。孩子是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成长的,他们非常在意这种评价。所以在每天幼儿即将离园时我总要对她们一天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一次快放学时,我给孩子们发小红花。当我问琪琪小朋友能不能得到时,小朋友们异口同声说“不能!”我问:“为什么他不能得到小红花?”明明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他今天洗手时把水浇到别人身上。”妮妮说:“他在厕所里打人。”文文马上补充说:“我还看见他把玩具扔在地上。”孩子们对琪琪的表现非常不满。于是,我马上抓住这个契机,问孩子:“那你们说说怎么做才能得到小红花?”孩子们纷纷说开了:“要和小朋友团结友爱!”“不能随便玩水。”“不能乱扔玩具。”其实,孩子对于一日规则是早有所知的,但是今天琪琪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引起了孩子的不满,事后我让幼儿再次讨论规则,这其实是在对已有规则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由此可见,在常规培养时我们要发挥好评价的教育功能,以促进规则的调整和完善。三是运用文学作品,促进规则养成。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表演性,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

3.实现家园共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保障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的。我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1 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单纯地把幼儿园看成幼儿的生活护理场所,对班级的一些规则不懂得遵守和配合,这就对班级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幼儿园是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班级内的三位老师虽然职责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但我们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中,几位老师相互配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共同完成孩子的保教任务。家长们了解了以上情况后,对老师都能充分尊重,也能愉快地配合班级开展工作。如小班孩子刚入园时会经常哭闹,导致许多家长不放心,孩子送到老师手中后迟迟不肯离去,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就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请家长在孩子入园后及时离开,由老师以教育的手段来吸引孩子,以转移注意力。看着孩子们很快适应了集体生活,家长也放心了,班级管理也渐入正轨。可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对班级管理是多么重要。

3.2 让家长明确家园共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