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

绿色职业的概念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高职化学,教育融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化学概述

绿色化学,伴随着化工产业的高速发展,逐渐受到教育部门的青睐,其在高职化学中的融入,可有效拓展高职化学教学内容,降低高职化学教学成本。一方面工业化高速发展下,控制污染、优化生态效率等成为当下工业发展的热点,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展开化学教育,可有效契合市场行业发展,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加大高职化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比例,可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从实际行业行情以及生产发展,推进高职教育中化学体系的改革,推动化学教育的发展,以减少污染的方式实现绿色化学实验以及理论知识教育,有效贯彻落实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因此,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工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指导化学研究者及化工企业发展,可深化高职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合作,通过环境污染科学技术的合作研发项目,可深化校企合作,丰富高职化学教育资源,推动我国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化学教育融入高职化学教育的目的

2.1减少污染

綠色化学教育融入高职化学教育中,主要是从生活化与实践化两方面入手,生活化是要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化学教育中针对实际化工业的生产、生活中化学现象等等,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绿色化学教育,可有效提高高职化学教育质量。例如在电解质实验中,教师采用无污染的苛性钠溶液、盐酸溶液等代替其他物质,为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育实践化,是以实践化学为主,提倡微型实验以及小污染实验,高职院校教师应在不影响化学反应现象观察的前提下,选择污染性相对较小化学实验,以微型实验的方式,采用小剂量的化学实验,采用视频录像的形式,将反应过程放大,便于学生观察,选用小剂量的化学药品,降低对环境污染的同时,减少对人体的危害,推动绿色化学体系的发展。

2.2改革教育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概念,需采用可持续发展观念,针对化学教育展开全面性分析,改革传统具有较大污染以及危害的实验,以安全性、无污染、高效率为指标,展开化学教育,可减少化学教育成本,提高化学教育效率。化学教育在高职化学教育体系中的引入,先要摒除部分污染较大的实验,例如铜与浓硝酸的反应试验、或者是有机合成的验证实验等等。通过实验设计改进以及引入其他教育方法,在不做实验或者是实现实验模拟的前提下进行化学教育,给予学生不一样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现象的本质以及掌握实验技巧,拓展学生化学教育途径,引入多种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方式,推动高职院校化学教育的革新,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高职化学的教育水平。

3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的途径

3.1强化化学教师的综合素养

高职化学课程中引入绿色化学教育,先要让教师掌握绿色化学的真谛,了解引入绿色化学目的,在教师掌握与理解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发展设计综合性、多样化的绿色化学教学活动,真正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高职化学教育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影响着学生的水平,所以高职化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念,强化化学教师的综合素养,通过系统、综合性的培训,引导教师深刻认识与掌握绿色化学,明白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以绿色化学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的化学教学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展开化学课堂教育,优化教学方案,减少化学污染物的使用,采用多媒体、微课等方式展开综合性的教学,构建高效教育课堂。

3.2优化高职化学教材内容

为进一步将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高职绿色化学教材要伴随着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同步更新与拓展,将现代化绿色化学教育知识融入到教材内容中,修改与完善绿色化学教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了解。故而,在高职化学教育中,课程设置与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整个教育体系,都要围绕绿色化学教育理念,选用适合学生发展与学习的内容,重新编制高职化学教材。此外,高校要积极加强对绿色化学概念的宣传,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在校园中举办相应的绿色化学活动,加大对绿色化学教学案例与教学理论的收集,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下,为学生营造优质的绿色化学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高职化学教材以及化学实践平台,便于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实践运用。

3.3开展实践性活动

绿色化学教育中,教师可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实地参观化工业的生产环境,了解在化工业生产中的污染物质以及污染排放标准等,以社会实践项目和科研项目等方式,基于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主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然后依据分组标准展开实践研究与分析。依托于实践性的活动与项目科研,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提升绿色化学教育质量。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课程构架 专业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01-02

1. 绿色建筑发展与人才培养概况

1.1 我国绿色建筑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绿色建筑作为建筑界应对环境问题的回应,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研究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在发达国家被不断实践与推广。在国内,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为人们所熟悉,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也已经成为业界的热点。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把绿色建筑产业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重点,建设工程在建项目和新建项目到2015年必须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就大量增加了社会特别是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专业人员的需求,给加快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2 绿色建筑思潮对高校建筑学专业发展的影响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系环境。高校建筑学专业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摇篮,在推动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这一需求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与任务。要使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不但了解与熟悉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更能够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性方法,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贯彻绿色建筑的指导方针,身体力行地实践绿色建筑设计,这就要求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将绿色建筑设计理论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本文旨在站在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的角度对此展开的探讨与分析。

2.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调整与应对策略分析

绿色建筑概念贯穿于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其涉及的学科较传统建筑学更加广泛。其研究内容及相关学科包括:绿色建筑文化与历史、绿色建筑基础理论、绿色建筑技术基本知识、绿色建筑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与管理。只有通过对建筑学专业教学大纲的改革与修订,才能将绿色建筑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建筑学专业长达五年的教学过程之中。本文旨在从专业理论课课程结构调整方面着手进行策略推导。

高校建筑学专业现行的专业理论课体系中,和绿色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

《建筑概论》开设于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开启建筑学习之路上的第一道门。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初入大学,对建筑既陌生又好奇,同时也不乏希望和遐想。相当多的建筑学专业学生会在大学里受到思维方式上强烈的冲击,他们将要身处一个完全截然不同的新世界,经历两次重要的转化:首先是由传统教育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向以视觉思考为核心的领域转化;紧接着,又要从纯视觉思考(构成、造型训练)转向对功能、技术、经济等要素的综合权衡(含有功能要求的设计)。【图1】传统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全面而概括地了解建筑的相关基本知识,掌握建筑识图的基本方法,熟悉民用及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物的基本组成及构造原理等内容。此课程中,应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与方法、发展与趋势,为之后其他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

《建筑设计原理》、《城乡规划概论》、《城市设计》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理论基础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分析、案例解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一般规律,并在实践与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应开设绿色建筑设计原理的专题,从建筑外部环境、建筑室内环境、建筑能耗几个方面详细地剖析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例的展示与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在《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课程中亦应介入绿色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从选址的基本原则、自然环境因素、节约用地方针、乡土文化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理念。

《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选型》、《建筑设备》等课程为开设于二年级至四年级期间的技术类专业理论课,其课程环节主要由课堂讲授、理论推导、实验数据演算与分析等形式为主构成,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与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工程技术基本知识。而这些技术知识恰恰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物质载体与手段。如《建筑物理》的三大主干课程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均与绿色建筑设计中室内环境品质及控制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及技术等内容密切联系。再如《建筑设备》课程中,给排水部分应融入建筑节水技术、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等知识;暖通部分应融入室内新风系统、自然通风技术、高性能空调设备的运动、能量回收等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电气部分应考虑适时适度照明、高效节能灯具、待机能耗控制等绿色环保理念。《建筑材料》课程应增设绿色建材篇章,系统介绍绿色建材的概念、绿色建材的选择与运用、建筑节材技术与方法等课程内容。而在《建筑构造》课程中,通过对最新材料、最新技术构造节点大样的剖析与讲解,可以帮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手段和操作方法。

《建筑心理学》、《建筑法规》、《建筑师职业基础》等课程为开始在五年级毕业班的专业理论课。作为建筑学专业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即将告别五年的大学学习生涯,走向建筑师的职业岗位,担负起建筑设计从方案构思到施工图绘制再到各专业配合,以及与甲方、施工方各方面配合等一系列具体工作之中。在这些课程中,应通过增加建筑环境心理学、绿色建筑相关法规、绿色建筑运营与维护等知识点的章节,帮助学生完善绿色建筑知识体系的构建,并在他们今后的实践与工作中积蓄发挥作用。

除了对传统课程大纲的修订与调整之外,还可以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绿色建筑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供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图2】

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建立与发展以及绿色人才的培养,是在高校建筑学专业本科建筑设计课程原有教学框架的基础之上,应时代需求而开展的教案研究与教学方法的探索,具有体系化、进阶式和强调实践性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改革引发了建筑学专业指导教师对绿色建筑教学与科研的深层次思考,也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将由原来个体自发的实验转向系统化、整体性的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它激发了一个传统深厚的学科面对当下全球关切的发展活力,孕育着我国高校建筑教育发展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绿色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侯志奇(1979-),男,河北衡水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学和职业教育研究;韩提文(1967-),男,河北乐亭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侯维芝(1960-),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关于构建河北省全民绿色教育体系的途径与对策研究”(编号:13456251),主持人:侯志奇;河北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绿色教育体系”(编号:GH141031),主持人:侯维芝。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3-0033-05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1]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已经向我们袭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理性选择,这必将引起人们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深层改变,带来人们社会行为方式与准则的变革。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少年儿童普遍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帮助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技能、态度与责任意识,建立起关心全人类明天的道德伦理观念和博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提及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人们往往只是将目光集中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技术层面,忽视了“人”也是环境与资源的要素之一,而且是环境破坏或保护、资源浪费或节约的核心因素。要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国民绿色教育,反思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教育的重新定位与价值取向问题。总理以一句: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表达了他对我国教育发展取向的深深忧虑。因此,把高等职业院校办成绿色大学,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维度,全面实施绿色教育,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培养对环境负责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绿色教育时代的一种新理念。

一、关于“绿色教育”的概念

中华民族很早就有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老子》的“道法自然”体现了宏观的和谐发展理念,《孟子》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闯亍痹虼游⒐鄣莱隽酥谢文化对环境、资源和人的需求之间的态度。但是,迄今为止,我国的发展很不平衡,无论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还是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不能令人满意。在这期间,认识不足、制度缺失不但增大了可持续发展压力,也延迟了可持续发展的成效。要想真正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必须经历一代一代的持续努力,教育必须担负起塑造和改善国民素质的重任。

关于绿色教育的概念,1998年,清华大学首先提出了要建设“绿色大学”的设想,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教授认为绿色大学建设就是以教育为核心要素,不但要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落实到大学的各项活动之中,更要将其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2]。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的杨叔子院士在《教育研究》发表了“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的文章[3],在我国高等教育界较早使用了“绿色教育”的概念。在他看来,科学求真乃为立世之基,人文求善乃为为人之本。他将绿色教育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认为绿色教育不仅仅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其核心思想与内涵就是素质教育,只有用文化开启人的智慧、升华人的灵魂,才能实现“君子不器”,而“止于至善”。华东师范大学王斌林从大学绿色教育的目的、课程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视角,综合提出了大学绿色教育的五项课程原则和四种课程模式。五项课程原则是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少而精原则,四种课程模式分别为:单元课程模式、渗透课程模式、跨学科课程模式和活动课程模式[4]。他们从大学、理念、课程的层面诠释了绿色教育的概念。

就国际研究情况而言,绿色教育是继环境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威廉姆・贝尔・斯泰普博士早在1969年就指出:“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这样一种公民,他们拥有关于生物自然界知识,了解与之相关联的问题,知道如何帮助解决问题,并具有投身问题解决的动机。”[5]由此看来,环境教育更多的是培养人们关心国际、国内、当地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获得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与技能,虽然也会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还是将环境资源与人割裂开来,把环境和资源作为一方,而把人作为另一方,从根本上仅仅囿于关心“人地关系”的范畴。广为熟知的《21世纪议程》,是在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首脑签署的,明确指出:“目前对人类活动和环境内在联系的意识仍然相当缺乏,提议开展一个全球教育活动,以加强环境无害与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价值观念和行动”[1]。要求各国“从小学到成年都接受环境与发展教育”,这无疑向全世界吹响了开展全民h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号角。与环境教育相比,可持续发展内涵更广泛,不但包括人类对自然之认知以及人类发展观的进步,也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革,还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因此,我们需要突破传统的环境教育的外延,开展内涵更为广泛的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教育,绿色教育不仅包括“人地关系”,还包括了“人人关系”、“地地关系”;不仅需要人们改变环境观念,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发展观念、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观念;不仅是要解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促进作为社会子系统的“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教育作为较之环境教育内涵更为广泛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教育不仅仅囿于保护环境,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人-自然-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面向每一个具体的人,以教育为手段帮助其建立“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理解、知识与技能、价值观与态度。因此,当今时代,不应将绿色教育仅仅视为一项教育活动,而应充分认识到绿色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理应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绿色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任务。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维度,不但积极培养掌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门知识与技术的专业人才,还要将绿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课程体系,担负起推进全民绿色教育,建立新型的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的重任。

二、国民教育体系存在的绿色教育问题

(一)我国国民教育体系

国民教育体系是国家通过制度或法律形式,对本国所有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所提供的一种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是由五方面教育和三项保障机制所构成的现代教育事业总体。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构成了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五个方面;国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国民教育教师保障机制和国民享受教育权利保障机制构成了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三项保障机制。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公益性的基本特征。我国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主要是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历主要有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学校职业教育,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成人教育是指有别于普通全日制教学形式的教育形式,我国的成人教育学历有四种主要形式:成人高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和远程教育。

需要指出的是,国民教育体系还应包括社区教育,我国的社区教育开展较晚,主要分三类:一是以某所学校为中心,连结社区内的其他部门,如工厂、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社区教育委员会;二是以社区为中心,街道办事处或区级政府牵头,连同社区教育机构、企业单位参与共同组建的;三是工业区或农业县的社区教育,重点加强企业、农村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培养及社区文化建设。

(二)国民教育体系存在的绿色教育问题

单就国民教育体系中各方面的教育而言,存在的绿色教育问题主要有:第一,幼稚园和中小学绿色教育开展不够。应试及升学导向,使幼稚园和中小学教育更多集中于智力培育,各种亲子班、补习班、课外班多以知识教育为主。第二,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绿色教育薄弱。无论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实施的都是按专业划分的专门化教育,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往往围绕本专业领域自成体系,导致科学与人文的隔离,很难实现“科学人文,交融生绿”。另一个普遍现象是各类工科院校把开设环境科学类专业,培养环境科学类专业人才替代人才培养的全面绿色教育,具体表现为除了环境科学院系外,其他院系和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三,成人继续教育中绿色教育缺位。我国成人教育的主旨是通过这一教育过程,帮助成年人丰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在具体教育实践中,较少涉及甚至基本不涉及作为国民基本素质的绿色教育。第四,社区绿色教育缺失。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也未有效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社区教育常常把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作为重要目标,尚未将实施绿色教育,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教育活动。

在三项保障机制方面,各级各类教育普遍存在绿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绿色教育师资匮乏,国家、地方政府对推进全民绿色素质教育建立新型国民素质教育体系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与保障。

三、国内外大学开展绿色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欧美一些大学先后启动了“绿色教育”计划,一些国际知名大学率先担负起绿色教育责任,通过实施绿色校园建设体系,将绿色教育付诸于行动,如美国George Washington大学、英国Edinburgh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格利福士大学等。他们的典型作法有机整合涉及绿色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体化的绿色校园建设体系,通过统一规划与管理,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畅通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渠道,使师资培训、专业设置、课程内容、设备设施、行政管理等紧紧围绕绿色教育这一核心要素,构成系统完整的绿色校园建设方案。同时,通过建立由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环境科学专家组成的“绿色教育指导委员会”,面向全员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开发培训,使绿色教育有机融于各学科课程体系。“绿色教育指导委员会”还负责审查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对大学的绿色校园建设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在我国,虽然高等学校实施绿色教育较晚,还是有一些大学在创建绿色大学方面做出有益尝试。例如,清华大学率先实施了“绿色大学示范工程”建设,通过构建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的“三绿工程”方案,为大学开展绿色教育、建设绿色校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不但成立了专门机构“大学绿色教育办公室”,还面向全校开设了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学等选修课。华东师范大学则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环境教育高等教育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该中心把环境教育、师资培训、项目运作、教育试验集于一身。

尽管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的绿色教育实践,推动了将大学办成绿色大学,将教育办成绿色教育的整体进程。但整体看来,我国大学绿色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绿色教育相对滞后,不能很好适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F实需要。特别是由于实施的是传统的专门化教育,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囿于本专业领域,过分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导致了专业与人文的隔离。同时,按专业划分的专门化教育,也很容易引起环境科学类专业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的隔离,导致非环境科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疏于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些高等职业院校甚至将培养环境科学类的专业人才替代绿色教育本身,将培养绿色技术人才与人才培养的绿色化混为一谈。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将绿色教育提高到全员素质教育的高度,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维度,构建绿色教育体系。

四、构建高等职业院校绿色教育体系

通过实施绿色教育,让全社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作为“地球村”的村民具备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能力和责任意义,具有关心全人类明天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博大的胸怀,才能激发起全民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绿色教育,不但要通过实施专业教育加速培养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更要将实施绿色教育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高度,将绿色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还应从组织管理、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构建起相对完整的绿色教育体系。

(一)组织管理与师资培训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绿色校园体系建设的经验,通过设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为持续推进绿色教育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由业界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环境科学专家组成,其基本职责是直接参与学校的发展与组织规划,全面指导、协调、督查与绿色校园体系建设有关的各项工作。

实施绿色教育必须提高全员认识,做到领导率先垂范,教师身体力行。因此,必须首先建立起师资培训的校本级绿色培训机制,为全面实施绿色教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内部培训和外派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非环境科学类专业的专业教师、基础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以及全部管理人员,开展全员的、全面的、系统的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培训,使教职员工全员逐步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教育观、职业道德观、人文伦理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绿色教育

(二)专业教育与培训

绿色教育的专业教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全日制的环境科学类的专业教育。面对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断匮乏、环境不断恶化的严酷现实,党的十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发展总布局。为推进我国工业从先污染后治理向以污染防范与控制为主的“清洁生产”转变,2002年6月29日,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再次修订。然而,我国的清洁生产推进缓慢,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空气和水污染愈发严重。究其制约因素,第一是观念,第二是人才,第三是才技术和其他因素。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积极开展环境科学类的专业教育,为各行各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一线提供掌握环境科学类专门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做到适应和适当超前于绿色环保事业发展、国家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服务国家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专业调研与调控机制,特别是把准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以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面向区域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薄弱环节,逐渐建立起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的专业调控机制,服务区域绿色经济发展需要,为区域第一、二、三产业的绿色生产提供环境科学类技术应用性人才。

可持续发展战略向各行各业提出了更为迫切的绿色环保的要求,但是,我国当前环保设备操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跟不上绿色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在职环保人员的职业培训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高等职业院校应当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使之成为环境科学在职人员的培训基地,充分共享师资资源、课程资源、实训资源,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网络学校开展远程教育、成人教育,使学校成为在职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的加油站。

(三)全员绿色素质教育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问题,理应受到全民关注与重视。当前在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中,G色教育体系很不完善,幼稚园和中小学的绿色教育开展不够,高等院校绿色教育薄弱,社会公众绿色教育缺失,成人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中绿色教育缺位[6]。将绿色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构建起新型国民素质教育体系是摆在各级各类教育面前的重要任务。或者说,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给教育本身提出了“教育的重新定向或教育的转型”的新诉求。

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绿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把绿色教育纳入全员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绿色教育目标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今天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立足于人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7]。绿色教育目标体系应该分为知识、情感、行为三个层面。知识层面应当站在全员素质教育的高度,为学生提供相对完整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课程,使学生尽可能掌握相对系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情感层面应该积极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自然观,并把绿色环保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行动层面则要围绕绿色生活、绿色课堂、绿色校园、环保宣传、资源节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为学生创建将绿色知识、技能付诸于行动的机会,逐渐养成自觉行动的习惯。

高等职业院校还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念,构建面向绿色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一次性的职业人才,更应该培养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但要面向具体的职业岗位,更要面向学生的职业生涯;不但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更要帮助学生增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能力的新生代人才。因此,“人-自然-社会”理应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三个基本维度,高等职业院校在特别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将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人文教育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使人-社会-自然三个维度的知识、技能、态度并行推进。

另外,绿色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关系,因此,实施绿色教育一方面要要从受教育的维度着手,站在全方位素质教育的高度,培养一代代对自我、对社会、对自然负责任的公民;另一方面,实施绿色教育更要从教的维度,不但处理好“教什么”的问题,更要处理好“怎么教”的问题,诸如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如何创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生态关系,在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就是说,绿色教育不仅仅包括“教绿色的”,更要包括“绿色的教”,以持续创建民主平等的绿色课堂为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用“绿色教育”培养人、用“绿色管理服务人”、用“绿色校园”熏陶人、用“绿色文化”影响人、用“绿色知识”武装人、用“绿色宣传”激励人。

参考文献:

[1]王民.可持续发展教育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2]梁立军,刘超.试论“绿色大学”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清华大学为中心的考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5):83-87.

[3]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11):12-16.

[4]王斌林.大学绿色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04(9):53-55.

[5]王燕津.“环境教育”概念演讲的探寻与透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1):18-22.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绿色会计 体系构建

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方式,依据我国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环境维护成本以及衍生的收益进行计量,评估环境成本效益一门学科。我国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研究处于借鉴国外绿色会计阶段,尚未形成自身绿色会计理论体系,尤其在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研究领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在我国现有《小企业会计准则》框架基础上,探讨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概念框架。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表述一般包括会计的定义及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报告等等。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既要按照传统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也兼顾《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要求,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框架结构从绿色会计对象、目标、原则及假设、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内涵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遵循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会计学基本理论范式内,运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会计主体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同时它也是与环境学相关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二、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对象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会计学的研究范式,所以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研究对象也是资金运动,更进一步的讲,是将会计主体与环境活动相关的资金运动放在会计核算体系中研究,以公允反映会计主体对资源的损耗补偿。

三、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目标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目标是建立理论结构和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联接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在遵循一般会计目标的前提下,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有其内在属性。基于绿色会计产生背景是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产物,所以作为最重要的诉求和归宿,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为宏观环境的发展提供环境信息的质量保证,促使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和谐发展。

四、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原则

会计原则是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依据的规则。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在对财务会计基本原则范畴基础上,又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而言,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原则又包括:环境效益原则、外部性原则等。

五、中小企业绿色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合理设定。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会计学的组成部分,其基本假设应在遵循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假设的基本起点,同时又突显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自身的特点。在原有假设基础上,拓展了会计主体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的内容,进一步增加了环境价值假设,同时引入环境经济学中部分假设,加入了外部性假设和经济性假设。

六、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

近年来,在绿色会计要素的讨论上,很多学者持不同的意见,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各持己见,而且都有相应的道理,笔者认为,认为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确认应与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要素保持逻辑自洽,即采用“六要素论”。

七、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确认

绿色资产是指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资本化的绿色成本;绿色负债是指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的、并与绿色成本相关的义务。绿色费用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导致资源的付出或耗用的转化形式以及会计主体经济利益的流出。绿色收益是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活动中由绿色资产所带来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效益总和。

八、中小企业绿色会计要素计量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交叉学科性质决定了计量方法的复杂多样,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的交叉运用,劳动产物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自然资源则可以采用边际成本等为计价基础。根据计量的目的、可获信息的充分性与可靠性以及中小企业简化核算的现实选择来选择相应的计量方式,如资源性资产的计量可以采用历史成本法,绿色负债的计量可以选择重置成本发;绿色收益可以选择资产评估中的收益法等。因此,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小企业绿色会计的计量必须在传统会计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借鉴环境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及数学和统计学的多种交叉学科理论的综合应用。

九、中小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

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报表是传统财务报表与环境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等交叉融合的综合性报表。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报表分为中小企业绿色资产负债表、中小企业绿色利润表和中小企业绿色现金流量表。中小企业绿色资产负债表是现行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的补充,反映与资源环境活动的资产、负债和权益金额。中小企业绿色利润表用于反映会计主题在特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绿色收益和费用及绿色损益。中小企业绿色现金流量表是对会计主体环境活动导致的现金增减,同时对与此相关的筹融资公允反应。中小企业绿色会计报表附注编制,是对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小企业利润表、中小企业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

参考文献

[1]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目标与理论基础.《会计研究》.2010(3).

[2]魏素艳等.《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5篇

随着生态城市概念的普及,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各地区建设的首选建筑形式,并且在一些经济发达、概念先进的区域建成了众多绿色建筑展示馆,如伤害科学节能展示馆、江苏绿色建筑与生态智慧城区展示中心、杭州绿色科技馆等,针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和产品进行展示,供人们参观了解。在绿色建筑广泛的展示平台和应用中,最大规模的展示应该属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自世界各国的展馆都极大的展示了本国的绿色建筑艺术,如日本馆的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中国馆的雨水回用系统等。世博馆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建筑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为绿色建筑全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绿色建筑具有通风性好、采光强、维护结构高效、利用可再生资源等优势,在各大校园内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现有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许多先行的高职院校开设了绿色建筑类的专业课程,但目前普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绿色建筑授课教师专业性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绿色建筑课程通常都是由传统建筑专业讲师进行授课,针对绿色建筑本身的认知度和技术掌握上比较粗糙,对绿色建筑课程探讨和研究不深,授课的重点仍然停留在传统建筑的功能与形式构造方面,无法引导学生在绿色建筑上有更广泛的学习空间和眼界。

2.绿色建筑课程与实践相脱轨。绿色建筑是基于建筑学知识储备基础上的进一步钻研的前沿技术和理念。目前,多数高职教育中绿色建筑课程受诸多限制,还仅仅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无法将教学与实践相关联起来,学生对绿色建筑只存在感官认识,暂时还做不到切身的感受。以上两点主要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绿色建筑课程教学还不够成熟,在高职院校中亟待提升。

三、高职院校中绿色建筑课程体系构建讨论

1.扎实建筑学科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绿色建筑意识。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中建筑专业的也变得火热起来,在建筑专业课程中,我们教师需要稳扎稳打为学生扎实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将建筑空间、功能与环境、技术结构、建筑材料特质等相关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将绿色建筑、生态化建筑的观念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扎实建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绿色建筑进行研究和设计。在建筑的功能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建筑规模也逐步增大,加之绿色建筑概念的引入,对于学生综合技能的考验正在加强。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建筑学知识,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符合实际需求的建筑作品,而这不仅是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考验,也是对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学生的办学目标的严峻考验。因此,学生只有扎实了自身建筑专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绿色建筑、艺术建筑中去。

2.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建筑视野”。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多元化、多需求的建筑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深入浅出的完成专业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应用软件的完善,在绿色建筑中可以很好的弥补学生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空白。教师可以通过建筑模拟软件,将所要讲授的绿色教育的众多类型和理念进行模拟演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思维空间扩散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立绿色建筑实习基地,将实践与理论关联起来。建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坚持直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建筑设计这一专业,但是由于绿色建筑不同于普通建筑,其建筑技术还不曾全面普及。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当地的建筑设计院、规划院等部门建立实习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建筑设计的前沿阵地中,从设计到施工等步骤中接触到当前建筑的主流技术,关注生态建设与绿色建筑的必然关联性,注意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4.建立跨学科融合的绿色建筑教育基础平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技术、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面对这一教学目标,建筑专业可以通过与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融合的方式,将土木工程专业、环境与科学专业、节能材料等相关专业课程融入进来,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将绿色建筑理念更好地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当中。

5.加强师资力量,引入双导师制。高职院校在积极引进教师资源、完善教师队伍的同时,还需要结合绿色建筑的特殊性,引入双导师制。在绿色建筑课程讲授中可以邀请当地建筑科研部门的专家或是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设计师,针对绿色建筑做专题讲座,以弥补本校专业教师与实际科研和实际应用脱轨的现象。同时可以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应用。

四、结语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随着传统物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突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国际社会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保护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从而促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一、绿色物流的概念

绿色物流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概念,到目前还没有比较统一的定义。用的较多的一种定义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

二、绿色物流的内容

1.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的本质内容,也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

2.绿色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重要之一。因此,要想打造绿色物流,一方面要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运输车辆的养护,使用清洁燃料,减少能耗及尾气排放。

3.绿色仓储。绿色仓储一方面要求仓库选址要合理,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仓储布局要科学,使仓库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仓储面积利用的最大化,减少仓储成本。

4.绿色包装。包装是物流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绿色包装可以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

5.废弃物物流。废弃物物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搜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然后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后形成的物品流动活动。

三、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色物流观念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观念比较落后,当发达国家出台政策和法规扶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时,我国国内的绿色物流理念还比较淡薄,对绿色物流的认识非常有限。绿色物流观念滞后会阻碍绿色物流的发展。绿色物流是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之间的绿色通道,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实际的现代绿色物流,这是我国物流业应对激烈竞争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国家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我国绿色物流政府约束力较差, 目前法律法规缺乏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 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主要体现在, 政府并没有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缺乏统一管理。

3.发展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行业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等基本环节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所以它的发展也就对道路、码头、配送场所基础装备设施有着很高的要求,但相当多地区的绿色物流缺乏应有的基础条件,影响了物流活动的衔接和高效率的进行,无形中提高了生产的成本。

4.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匮乏。当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较晚,人们对物流的研究也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物流专业的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还没有形成规模,高等学院虽然设有物流专业,但其课程不是很多,而职业教育则参差不齐,水平不是很高,至于物流人员的培训机构更是缺乏专业知识和导师的指导,并没有进行专业教育。

四、绿色物流发展的建议

1.树立绿色物流的观念。人们逐渐意识到: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大自然,取之于大自然,复归于大自然。于是,循环经济或绿色经济应运而生,引起人们经济行为的变化,甚至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一系列新的市场制度和经济法规,迫使企业降低环境成本而采用绿色技术,进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及绿色物流等经济活动。

2.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于政府来说,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控制物流活动造成的各种污染源;发挥政府部门监督指导职能,促使企业选择更加合理优化的运输方式。在宏观上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整个物流体制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绿色物流,并为绿色物流的发展留出空间,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离绿色化要求的差距很大。在物流系统规划方面,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划,网络作用发挥不够,各种物流基础设施衔接和配套性还较差;在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的处理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4.大力培养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目前,我国的绿色物流专业人才不足,有必要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各高校和职业教育学校,在开设物流管理课程的基础上,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还应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其次,建立物流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机构,扩大物流人才的培养范围

为了实现长期、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可持续型发展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企业来说,绿色物流替代非绿色物流是大势所趋,物流企业经营者应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缩短物流操作绿色的差距,进行物流流程的绿色再造。总而言之,发展绿色物流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国川.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

[2]孙秀梅,辛广茜.绿色物流的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

[3]林敬松,钟唯松.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08):33.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信息技术;Auto CAD;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建筑业已成为我国能耗最高的行业之一,并将在未来十年继续大幅增长。而在全球,到2050年,将有超过一半的能耗来自建筑。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将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培养未来建筑行业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建筑类职业学院的教师,更是责无旁贷,要尽快学习绿色建筑理论,关注绿色建筑理论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使用,尽快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我校作为隶属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一所省属专科(高职)层次普通高等学校,新校区以打造“绿色校园”为总体目标,是省内第一个以校园为单位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区,其中行政楼和图书馆是三星级绿色建筑。学生身在这样一所绿色校园,耳濡目染,会对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有一些了解。目前,我校大部分专业都增加了绿色建筑概论或者BIM的课程,各专业的任课教师也在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尝试将绿色建筑理念和部分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

在当前绿色、节能、环保成为大趋势的形式下,我认为基础课的老师也应该思索如何将绿色建筑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以便学生能更早的接受到绿色建筑的思想,了解相关的知识。在基础课中融入了绿色建筑思想和部分浅显易懂的绿色建筑知识,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了解绿色建筑思想,养成绿色生活习惯的作用,对学生今后学习绿色建筑课程有一些帮助。信息技术课是各个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绿色建筑理念,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

在WORD 2010软件这一章,可以使用绿色建筑内容简介作为排版的资料,教师有意设置一些关键词让学生进行处理,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同时对绿色建筑概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后续的排版练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专业选择对应的内容,比如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规划,绿色建筑设计等等,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

在EXCEL 2010这一章,教师可以使用建筑设计,装饰施工等过程中的部分工程量清单让学生进行数据计算和数据数理。比如,对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课前把部分装修工程量清单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上网了解清单上各个装饰材料,对比材料的优劣,了解绿色建材的知识。课堂上使用这个清单让学生进行数据数理。对于EXCEL图表的操作,教师可以使用我校不同建筑的能耗数据作为素材,让学生进行分析,生成直观、合适的图表。通过对几所不同星级的绿色建筑的能耗进行对比,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绿色建筑带给我们的舒适、节能、环保。

在PPT 2010章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绿色建筑方面的素材,制作与学生本专业相关的演示文稿,并通过小组选拔,在全班面前讲解。

在其它章节,教师也可以使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既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又了解了绿色建筑方面的知识。

二、在后续的Auto CAD课程中

我校是以培养建筑方面人才的专科(高职)学校,Auto CAD软件是学生工作和学习必须掌握的工具软件。因此,我校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设置上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学习计算机基础,以办公自动化软件为主;第二学期学习Auto CAD软件,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在Auto CAD课程的最后部分增加REVIT软件的介绍。REVIT软件是目前各建筑单位、设计单位使用较多的BIM软件之一,我校部分专业已经开设了这门课程。教师通过展示使用REVIT软件制作的建筑漫游动画,激发学生学习REVIT软件的兴趣。教师打开REVIT示例文件,让学生看到使用REVIT软件画的建筑平面图及生成的三维图。联系刚刚学习的Auto CAD软件,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么高大上的软件和Auto CAD软件也是相通的,真正理解Auto CAD软件是后续课程的基础,REVIT软件也可以非常平易近人,易学易用,对培养学生学习BIM课程打下了基础。

三、组织绿色建筑设计比赛

在课堂之外,我们尝试将绿色建筑思想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时了解绿色建筑行业动态的好习惯。比如,与我校爱科公司合作,举办了校第一届绿色建筑创意设计大赛。本次大赛,旨在让学生主动了解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绿色建材等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探讨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模式,更新设计观念,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思维和绿色生活习惯,发现和鼓励一批具有建筑生态设计理念和操作能力的人才。从学生上交的作品来看,不管是来自己哪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先从网上了解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再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将节能、环保、高效、舒适的理念展现在作品中。他们的作品描绘了一个个未来建筑、未来城市的轮廓,让我们耳目一新,从中也看到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扎根,学生渐渐习惯于把绿色建筑思想应用在自己的设计中,而这正是我们组织比赛的目的所在。

四、结语

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而且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还要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绿色建筑的教学具有综合性,需要各个老师在自己的课堂里动脑筋,把相关内容引入课堂,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理念。对于基础老师来说,在课堂上融入绿色建筑理念,是一项思想上的革命,只有将自己的观念和思维及时更新,相信一定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大做文章,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灌输给学生绿色的思想。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传统建筑业向绿色建筑转型的时代,如何培养出具有绿色建筑思想,会运用绿色建筑手段的人才,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里特别要关注的问题。作为培养未来建筑业技能型人材的摇篮,我们更应该及时对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进行总结和探讨,为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晓新.绿色建筑推广:从被动到主动[J]城市住宅,2009,(11):32-35.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8篇

一、绿色财政概述

目前学术界对于绿色财政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但一般而言,绿色财政是指政府机关在市场经济的指引之下,将自身置身于社会管理者的角度来对整个社会方面的需求给予财政方面的协助,以促进社会公共活动的顺利进行。事实上,提出绿色财政理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等与人类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全新概念引入到财政建设当中来。因此,绿色概念可使政府的财政工作更为健康,从而得到社会大众的全面支持,最终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绿色财政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考虑,首先就是时间方面,这需要体现出财政工作需要既考虑当下,又考虑未来;其次是空间方面,这也即促使国家经济的增长需要充分意识到环保的作用;最后是需求方面,也即绿色财政需要综合满足现实与未来多个层次的需求情况。

绿色财政的理念涵盖了收入、支出、转移支付、采购及管理等多个内容。就绿色收入而言,这代表着政府机关必须确保自身行政职能的实现,并将实现职能与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科学、健康、环保的绿色产品与服务相结合,从而获取绿色资金的支持;就绿色支出而言,其是与绿色收入想贯通的,即指自身所提供的社会化产品与服务需要具备绿色的理念;就绿色转移支付而言,也即指政府机构务必将生态建设工作深入进行,政府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将相当一部分款项用于经济社会的生态建设当中来;就绿色采购而言,是指政府所购买的商品与服务也要与绿色理念相融合,从而对企业进行绿色生产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就绿色管理而言,主要表现于政府将环保理念与财政管理相结合,从而确保将绿色深入到行政管理工作当中,而这也要求政府机构实施的强化相关的管理手段与方法。

二、绿色财政的作用

绿色财政无论对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微观企业运营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加强重视势在必行。总体来说,绿色财政的作用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绿色财政有助于我国工业生产趋于绿色化。工业的绿色化要求工业制造必须将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量大理念融入到工业生产当中。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尽管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有有相当一部分工业产业已跃居国际先进水平,但这些工业产业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也十分严重,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难以称作为绿色工业。事实上,绿色工业现已成为国际经济社会最为重视的发展方向,被称作是第四次的工业革命。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有必要从财政手段入手,对绿色工业进行支持与倡导,从而确保工业企业转型,保障绿色产品的生产,带动绿色经济发展。

第二,绿色财政有助于我国农业生产趋于绿色化。与绿色工业类同,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同样是绿色农业所必须关注的方面。目前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落后,不少地方的农业生产存在着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这使得土地资源的流失、空气与水资源的污染,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因此,政府机关有必要从财政、价格、技术、融资等多个角度对农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从而确保农业的绿色化实现。

第三,绿色财政有助于我国建筑业与运输业趋于绿色化。就建筑业而言,绿色财政能够保障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与社交环境,从而构建绿色城市;就绿色交通而言,绿色财政能够大大降低交通运输业所产生的污染物,优化环境,而这将以新能源战略与铁路建设为主要的突破口。

三、构建绿色财政体系的思路及措施

面对绿色财政的巨大作用,政府机关有必要加强这一体系的建设,但如下方面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也即绿色财政体系的构建务必考虑如下思路。

首先,绿色财政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清晰所要开展的路线类型,也即对于税收路线的一种选择。基本而言,目前我国绿色税收可选择的路线包括着融入型税收与独立型税收两种类型,前者是指将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现有的税收框架之中,后者是指将绿色财政所涉及到的税收与现有的税收框架相分离,即设计一些新的税种。实际上,无论采用何种税收方式,都不可避免的会面对制度层面的冲突问题,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政府机关参与的制度创业行为,有必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其次,必须要清晰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政府机关在进行绿色财政体系的设立过程中,务必要分清是否有必要将环保法规与经济发展法规相分离,还是将两者进行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法规。其实,无论是哪种方式,新的法规指标确立不可避免。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绿色化学;化学学科

一、绿色化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一)贯彻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逐年遭到破坏,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以后生活的重要性,这也是发展绿色化学的重要目的。如何更好地将绿色理念渗透中职化学教育中,将是未来学校和教师共同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把绿色理念应用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让学生能够把绿色化学思维贯穿于整个专业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绿色主题应用于实践。伴随着科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希望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关注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和材料,可持续可循环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绿色化工的工业理念势在必行[1]。对于我国来说,存在资源缺乏、生态失衡等问题,推广绿色化学工业已经迫在眉睫。所以教师应该大力推广绿色的工业模式,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理念,这是素质教育倡导的重要教育思想。作为国家未来的技术人员,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化学问题,提升中职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对化学化工的创新思维进行专项的教育训练,有利于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对绿色化学有深刻的认识,发挥技术人才的优势,降低化工行业的危害,从而使绿色化学能够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破坏的重要理念。作为以后社会的建造者,学生应从根本上认识到绿色化学对于化工行业的意义,提高自身环保的意识,提高对中职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解读,利用化学知识中蕴含的生活元素,合理地添加绿色知识的教学,这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对于学生学习和探索化学奥秘有着深刻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热点、生活经历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现象,让学生发现和探索其中的绿色化学因素,从而更好地运用身边的事物对知识进行理解,更清楚地理解可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发展理念。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氛围得到充分的调动,还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得到激发,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提问和探讨,产生主动了解绿色化学的热情。

二、绿色化学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利用实验教学渗透绿色理念

中职课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化学学科更是如此。化学本身有着深奥抽象的专业特点,需要教师利用大量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学习理论知识。同样,在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实验的方式,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给学生。教师在不降低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地减少化学物质和能源的用量,同时采用通风通气等装置,避免实验产生的不良气体污染和伤害,对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要注意收集,避免造成污染的同时能实现再回收利用,以此让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不断强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绿色化工生产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观化工厂,让学生了解工厂的生产理念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绿色化学的先进技术和缺点进行总结。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和沟通能力。学校定期开展环保主题的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也可以利用评比等形式展开环保教学,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学习到环保知识,并明确绿色化学的重要性[2]。

(二)利用多媒体渗透绿色化学知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教学事业中,利用投影、幻灯片、视频动画等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引发学生对绿色化学知识的兴趣。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及动画效果,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难点,而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是很好的情况,如何重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化学学科的热情将是教师要研究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化学科目里涉及的一些抽象知识不能理解性记忆,靠死记硬背又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所以如何让学生通过理解的方式记忆知识成为中职化学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等方式对化学实验和习题进行讲解,让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解除了一些化学实验带来的危险性。并且有些化学实验的现象不明显且反应速度快,不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本质,所以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将化学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了课堂上的互动性。教师要注意增加学生讨论研究的环节,不要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应该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讨论总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教师要将绿色化学理念和现今学生个性相融合,要鼓励学生敢说敢做不怕错的探索创新精神。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的独特和新颖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把原本枯燥难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有趣又简单的动画形式,进而将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乐趣[3]。教师可以通过鲜明逼真的画面,形象地展示模拟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化学反应产生的有害物质,从中懂得绿色化学展开的必要性。

(三)通过化学习题渗透绿色理念

教师在化学课堂上要结合习题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教学,在习题锻炼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概念。教师在选择习题和布置作业时候,要选择和绿色化学相结合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对题目进行加深和扩展,解除学生做题时枯燥乏味的感觉。通过加强习题的锻炼,引导学生主动对身边的化学现象进行观察探索,发现周围化工厂存在的环保问题,从而锻炼了学生自主的观察和动脑能力[4]。对于生活周围存在的绿色化学缺陷,教师应让学生自主设计解决方案,通过讨论交换彼此的意见,然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概念,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还将绿色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锻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 石油行业 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行业通过改革与调整,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供应链。1998年国内石油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原则,分别按地域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公司和主要业务集中在上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形成了国内的三个主要供应链体系。

在石油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潜能的同时,却忽略了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等。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首先,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气勘探、开发、冶炼、运输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再次,整个石油供应链中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运作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客户要求石油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因此,研究在石油行业中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带来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及其最新发展

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对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认识。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正式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Steve V. Walton(1998)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M. H. Nagel(2000)认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组成以及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强调在供应链范围内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Zsidisin和Siferd(2001)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地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而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及所形成合作管理等。汪应洛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系统的细分,将其分为: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者、消费者、回收商等,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升环境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尽管其提出的时间比较短,但已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从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依赖于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定性的研究较多而定量的研究较少;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于某一产业如何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2.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概念层与操作层两个层次,在上述文献中大多数研究者均提出了自己对绿色供应链或者环境意识采购、环境意识供应链等相似概念的理解,其所提出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将环境因素加入到供应链管理中,而绿色供应链与一般供应链在内涵与运作上的区别没有得到深入研究。

3.强调集成的思想来研究环境管理问题,集成管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柱与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现有研究成果共识之一。

三、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结构模型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和销售石油。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具体来说,它包括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石油开采业是指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企业集合,统称为上游;石油加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与石油及天然气的储运、石油销售一起统称为下游。随着产业的融合,原先属于化学工业细分类之一的石油化工业也融入了石油产业,使得石油产业链向前延伸了一步。所以,石油企业就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上游,以石油天然气的储运、炼制、化工、销售为下游的一条产业供应链,其大致可分为物资供应、油气勘探、油气开发、运输、炼化、成品油销售、客户等环节,如图2所示。

就供应链上各环节来看,石油行业供应链比一般的供应链关系更为复杂。石油行业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关系既包括企业间的独立法人关系,也包括企业内隶属关系,还包括系统内的关联关系,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还需要依靠核心企业来驱动。

从石油行业的管理体制来看,在整个石油行业供应链中,由于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在石油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石油行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部分表示物流和信息流的过程,虚线部分表示绿色供应链的回收全过程;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及消费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和浪费,是实现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动力;社会环境系统是指社会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它规范、激励、约束和引导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对环境破坏减少,促进社会、企业、环境相容。

四、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制约着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问题,结合我国石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树立绿色观念,重视环保工作。石油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要求石油企业的高层领导首先应树立环境意识,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同整个供应链的实施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应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让全体员工都真正感受到企业对环保的重视,从而自觉参与到其中来,使“绿色”慢慢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政府为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提供法制规范和保障。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规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和打击力度,而且通过法律法规来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供应链运行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绿色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供应链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3.将BPR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BPR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从本质上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变过去按职能部门划分进行“内部横向型任务管理”的机制,为“跨职能部门的纵向型任务流程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降低由于环保不达标而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或延误的风险,减少石油企业的损失,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

4.石油企业应加强技术支撑。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供应链思想的效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取得优势的基础是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石油企业一直都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先锋,现在更要将这种优势保持下去,继续重视I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供应链范围内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整合,全面支持石油行业高速化、规模化的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5.要把环境责任纳入石油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来。企业只有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树立社会形象,才能融入社会中。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这种社会责任就是环保责任。从长期看,环境压力的刺激使石油企业在环境投资改造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技术(绿色)革新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减轻末端处置的负荷,使污染处置设施投资及其运行费用降低,通过对污染与废物实行源头削减从而避免了后续的环境风险与成本,提高了生产率。

五、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以石油勘探生产为核心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以及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与对策。但是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深入展开,需要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模式、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绿色供应链的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整体水平,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C]. Proceedings,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 1295~1297

[2]Walton V S, Hardfield R B, Melnyk S A. The gr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98(4): 2~10

[3]M.H. Nagel. Environmental supply-chain management versus green procurement in the scope of a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Perspective[J].IEEE, 2000, 219~224

[4]Zsidisin GA, &Siferd SP.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 [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 2001(7):61~73

[5]汪应洛 王能民 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1):82~87

[6]孙 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7

[7]王能民 汪应洛 杨 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8~121

[8]李成标 吴先金: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4(1):52~54

[9]张爱国 赵 涛 王茂林:我国农机企业应如何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J].中国农机化,2006(4):20~23

[10]王小丽:绿色供应链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1):16~18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11篇

在当今低碳经济背景和绿色核算的前提下,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业务内容在不断地扩大和发展,实施绿色财务管理、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各个中小企业为获取利润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工作。通过对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的阐述,探讨和简析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意义与困境,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等。

关键词:

中小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对策建议

随着20世纪50年代“绿色思想”萌芽,全球对环境保护以及对污染的处理日益关注,绿色产品的消费意识得以提高,全球兴起了一股发展绿色经济思潮,绿色管理思想应运而生。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绿色环保的管理思想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各个主体的灵魂深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必然也在对旧的管理模式提出挑战,引入绿色财务管理的观念,推行绿色财务核算必将成为中小企业进行资金运作和成本管理的一种新导向和观念。

1中小企业的界定及推行绿色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关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工业:职工人数2千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建筑业:职工人数3千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零售业:职工人数5百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批发业: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是指将有限性的资源、社会的效益和环境的保护以及企业的盈利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新概念,绿色财务管理的目的是在保持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和发展之终极目标。绿色财务管理发生的基础是绿色管理,而绿色财务管理的思想主要是解决企业与社会的自然资源协调发展的问题。它与传统财务管理的区别是:(1)传统的财务管理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绿色财务管理是追求企业价值这一主要财务目标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2)传统财务管理不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绿色财务管理强调社会责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3)传统财物管理是单纯的社会经济活动,而绿色财务管理加入了自然再生产的元素,并强调二者统一。中小企业由于其资产规模小、活动内容单一,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水平低和财务控制力差等,在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绿色财务管理是企业参加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市场,就需要生产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1.2绿色财务管理是满足绿色产品消费观念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极大改变,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生产绿色产品一定意义上也体现出企业的竞争力,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以此迎合绿色消费理念。

1.3中小企业如果以环境保护为己任,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可以获得政府等多方支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政府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如:《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这些政策制定有利于企业向该方向转行。

1.4绿色财务管理与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一致。当前我国在追求经济高速,牺牲了一定生态资源,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所以就要求企业实现价值目标的同时,必须要根据绿色财务管理理论的目标制定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绿色财管目标。

1.5绿色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中小企业可通过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自发或自觉维护生态环境资源,这对于杜绝高消耗、高污染,实现生态环境资源有效配置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中小企业实现绿色财务管理目标的困境与要注意的问题

2.1绿色财务管理评估较为困难。绿色财务管理不同于其它经济效益计量和核算,它不能够完全统一量化到货币计量方式上,且各量化指标之间不直接具有相关性与可比性,由此如何利用会计报表等信息评估环境效益,量化环境资源相关的经济业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2难以降低绿色财务管理成本。对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产业化水平不高的中小企业要降低绿色财务管理投入成本比较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企业设备陈旧、管理落后等,难以具备改善绿色财务管理投入成本的条件。

2.3难以形成绿色财务管理竞争优势。市场经济是讲求利益主体和行为自立的,而生态环境资源存在着维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成本问题,这样就使得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社会性同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个体性之间有着矛盾与差距。由于这种公共环境资源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难以在中小企业中得到推进,迫使企业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丧失社会公众对其信赖和认可,即没有形成绿色发展竞争优势,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对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活动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2.4难以实现绿色财务管理效益。中小企业由于其管理工作混同性,实现绿色财务管理效益受到限制。主要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简单,财务工作者除了本职工作,往往还担任其他职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工作内容繁杂倒置财务人员没有精力专注于业务技能的提升,因此绿色财务管理最终效益的发挥也受到限制。

3推进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政府应积极倡导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制定绿色财务管理标准,并定期公布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业绩,引导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业绩突出的企业的关注。另外,政府制定对绿色企业给予补贴等政策优惠和项目扶持,鼓励企业树立绿色长远发展理念。

3.2加强清洁性生产。绿色财务管理倡导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加大回收和循环利用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必然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获得高度的社会公众认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加大绿色投资力度,政府应及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给予企业绿色投融资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企业还应增加绿色股筹资和绿色负债筹资,用于搞资源环境建设及合理的项目绿色成本支出,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消费者享受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发展”,使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3.4建立绿色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应在绿色投资获取绿色收益的基础上不断提取绿色公积金,建立绿色长远发展基金。为了鼓励广大投资者更加关注绿色投资,中小企业可以加大绿色投资分红比例,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加入到绿色经济发展行列之中,并尽力创造条件降低和减少各种绿色投资风险,从而使绿色经济发展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并使中小企业价值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金波.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经济,2007(2):143-148.

[2]胡蕾.现代企业新选择:绿色财务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23):88-89.

[3]苗泽华,孙增辉,杨树岗.论循环经济与工业企业复合生态工程的关系[J].企业经济,2009(2):50-53.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四节一环保;工程项目;现状;措施

1 绿色施工管理形势分析

1.1 绿色施工管理现状与问题

客观上讲,绿色施工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企业仅仅关注的表层上绿色施工,如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环境污染等,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不全面、不完整,对绿色施工技术也是被动接受,仍以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规范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不能系统地运用适当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绿色施工全过程管理,更不用说企业把绿色施工能力做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方向。

1.2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影响因素

1.2.1 绿色施工意识缺乏

由于缺乏大力度的宣传,再加上建筑行业多用的是农民工,教育水平偏低,在施工过程中他们对环境保护、资源消耗、能源节约等缺乏意识,甚至没有概念,工地的一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存在对绿色施工概念理解单一,对传统的一些不良做法已习以为常。

1.2.2 绿色施工成本较高

因绿色施工往往存在选材范围小、成本高(绿色建材),先期投入大(如钢制大模板、提升脚手架等虽然综合效益好,但是常常由于制造成本较高而得不到采用),政府没有相应的要求和补贴等原因,施工企业都不会主动实施绿色施工,其结果必然是绿色施工叫的高、说的多、而做的少。

1.2.3 新工艺新产品推广利用的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素质整体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缺乏重视、意识淡薄,仍采用传统的落后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对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用的不够。且企业管理中存在不规范、不科学、随意性大等问题,缺乏系统而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企业制度、绿色施工等问题的研究。另外,在企业结构上,中小型企业偏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可持续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1.2.4 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缺乏对绿色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科学的完善的绿色施工的技术标准,如缺乏建造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定额等,政府相关部门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更多是关注文明施工和施工安全。部分业主单位虽然在施工招标中,要求企业通过ISO14001环保认证,但并没要求施工企业把绿色施工的技术与管理纳入施工的全过程。监理单位对绿色施工的管理也缺乏力度。

2 绿色施工的概念及管理理念

2.1 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绿色施工导则》作为绿色施工的指导性原则,明确提出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绿色施工”不再只是传统施工过程所要求的质量优良、安全保障、施工文明、企业形象等,也不再是被动的去适应传统施工技术的要求,而是要从生产的全过程出发,依据“四节一环保”的理念,去统筹规划施工全过程,改革传统施工工艺,改进传统管理思路,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降耗、增效和环保效果的最大化。

2.2 绿色施工管理范畴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5个方面。绿色施工管理要求: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3 绿色施工的意义

绿色施工管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管理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管理技术。绿色施工管理的核心是通过切实可行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管理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管理技术。

3 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研究

科学管理与施工技术的进步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唯一途径。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责任职责层层分配、实施动态管理、建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是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制订切实可行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则是绿色施工管理的保障和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1 奠定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

绿色施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等,因此,要真正实现绿色施工就必需把涉及到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的人员统筹起来,建立以项目部为交叉点的“纵、横”二个方向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即:施工企业以“企业-项目部-施工公司”形成“纵向”的管理体系和以建设单位为牵头单位、由设计院、施工方(项目部)、监理方参加的“横向”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把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同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都纳入到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层次的管理模式。

施工企业是绿色施工的主体,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关键和核心。加强绿色施工的宣传和培训、建立“企业-项目部-施工公司”“纵向”管理体系、成立绿色施工管理机构、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3.1.1 加强绿色施工理念力度

要加强绿色施工的宣传和培训,引导企业职工对绿色施工的认识。加强对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技术人员的分类培训,通过培训使企业职工能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和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增强推行绿色施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尽早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率。

3.1.2 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依据《绿色施工导则》和ISO14001环保认证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工程施工特点,系统考虑质量、环境、安全和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制订企业绿色施工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绿色施工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企业自身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及实施指南。成立企业和项目部绿色施工管理机构,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严格按照企业制度进行管理。

3.1.3 明确各单位对绿色施工的职责

考虑各施工阶段、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参照相关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制定企业自身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绿色施工还需要建立一个以建设单位为协调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与的横向管理体系。建设单位应向设计、施工单位明确绿色建筑设计及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并提供场地、环境、工期等保障条件,组织协调参建各方的绿色施工管理工作;设计单位应在材料选用等参照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和要求,主动向施工单位作整体设计交底;监理单位应对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承担监督责任,审查总体方案中的绿色施工方案及具体施工措施,并要实施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3.2 绿色施工管理实施的关键

实施管理是对绿色施工方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策划、落实和控制,是实施绿色施工的重要环节,是建筑企业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措施与手段主要有:

3.2.1 明确控制要点

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施工过程,明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目标以及现场施工过程控制目标等,强化管理人员对控制目标的理解,将控制目标作为实际管理操作的限值进行管理。

3.2.2 实施动态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各个阶段绿色施工控制的实测数据,并定期将实测数据与控制目标进行比较,出现问题时,应分析原因,从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方面制定纠偏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实施,逐步实现绿色施工管理目标。

3.2.3 制定专项管理措施

根据绿色施工控制要点,制定各阶段绿色施工具体保证措施,如:节水措施、节材措施、节能与节地措施、环保措施、人员安全与健康措施等,并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宣传教育。

目前,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但关键是落实。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把绿色施工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工地管理、工序管理、现场管理等各项管理中去。只有参与施工的各方都按绿色施工的要求去做,抓好绿色施工的每个环节,才能不断提高绿色施工的水平。

3.3 绿色施工管理的保障性措施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是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措施,是绿色施工目标实现的技术保障。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制定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强制性规定,依据《绿色施工导则》和规范的有关要求,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企业的技术能力,措施应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3.3.1 结合“四节一环保”制定专项技术管理措施

将四节一环保及相关的绿色施工技术要求,融入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中,增加节材、节能、节水和节地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细化施工安全、保护环境的措施,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

3.3.2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企业要建立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要结合工程组织科技攻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型施工企业要逐步更新机械设备,发展施工图设计,把设计与施工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专利技术。中小企业要积极引进、消化、应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3.3 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绿色施工管理水平

发达国家绿色施工采取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信息化(情报化)施工,这是一种依靠动态参数(作业机械和施工现场信息)实施定量、动态(实时)施工管理的绿色施工方式。施工中工作量是动态变化的,施工资源的投入也将随之变化。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必须采用信息化技术,依靠动态参数,实施定量、动态的施工管理,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完成工程任务,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的。

4 结语

绿色施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受到政府、业主、施工企业影响,还和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全面实施绿色施工,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加强管理,履行绿色施工的社会责任,更需要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拓展、需要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支撑、需要全社会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及策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9):7780.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绿色物流;发展问题;对策建议

一、引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几乎融入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这其中也包括环境问题对物流行业的影响,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然而,绿色物流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概念,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较为成熟的定义。一般而言,绿色物流是指通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指出,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活动范围也涵盖了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

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问题。

自从我国引进物流概念,物流业便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不仅要面临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再加之我国绿色物流起步较晚,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差距,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如观念没有被广泛认同、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等不足。

(一)绿色物流的观念未被接受。由于我国的绿色物流业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再加上它属于新兴产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是消费者,对它都不是很熟悉。有的即使稍微有些清楚,也认为那只是概念理论的东西,要运用到实践中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社会上绿色物流的思想基本不存在,因此其观念也不可能向西方国家那般深入人心,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绿色物流的观念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对它的发展也就缺乏前瞻性。

(二)绿色物流的体制不完善,政策缺失。

由于绿色物流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说,绿色物流不仅仅是物流企业需要关心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关注。虽然绿色物流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机制进行自发调节,但它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这样才能使绿色物流行业更好地发展。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便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建设,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再加上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我国又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来进行规划、管理、监督,而且我国的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统一的管理思想,导致了物流行业的秩序混乱、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

(三)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装备和技术落。

后。由于物流行业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等基本环节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它的发展也就对道路、码头、配送场所基础装备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未形成较好的规模,其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装备水平较低,配套性和兼容性也比较差,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不统一,造成了物流业的发展缓慢。而且,我国的绿色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程度的差距,特别是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落后,使得物流效率大大降低。物流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与无序发展,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限制了绿色物流的较好发展。

(四)绿色物流缺乏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当代物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物流人才的竞争。然而,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较晚,人们对物流的研究也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物流专业的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还没有形成规模,高等学院虽然设有物流专业,但其课程不是很多,而职业教育学院则参差不齐,水平并不是很高,至于物流人员的培训机构更是缺乏专业知识和导师的指导,并没有进行专业教育。对于绿色物流的研究生教育刚开始发展。还有很多已经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不仅素质不高,而且大多数都没有进行专业的物流学习,只是按照已有的经验来进行运作、安排,加之没有不断汲取外界的新知识,导致了对他人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从而使得企业没有新鲜血液的流入,企业停步不前。因此,我国物流行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以上问题表明,我国的绿色物流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还要走很长的路。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势必要加入物流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物流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利于我国绿色物流的更好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建议。

(一)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当今社会,不仅要求低碳,还要求绿色,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当然也要绿色物流。然而,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还未被人们所接受,旧的物流观念仍根深蒂固,因此我们要转变人们的观念,让人们意识到绿色物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了解、认知绿色物流。这就要求政府采取一切措施,大力宣传和倡导绿色物流,为绿色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大众媒体向公众提供有关绿色物流的信息,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绿色物流的概念。当然,绿色物流不仅仅是政府需要关心的,同时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因为新的物流理念有助于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长远效益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改变员工的观念,树立全新的物流理念,更新思想。

(二)完善绿色物流体制与法律法规。由于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如,通过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绿色物流标准、环境立法、许可证制度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通过制定税收扶持政策、绿色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的主流行为,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统一的体系来对物流进行规划管理,确保各部门协调一致,避免物流行业发展混乱。同时,也要理清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让各部门各司其职,并运用统一的思想来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从而使得绿色物流行业取得较快的发展。

(三)加强绿色物流基础设施装备。由于物流的发展与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有着紧密联系,所以要让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但是,我国目前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这就要我们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整体设计,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同时,我们还要统一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使物流发展的道路更为畅通。并且还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既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要加强新建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四)引进国外绿色物流先进技术。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全面大开的局面,政府不仅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加快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实现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有效地缩短采购周期,节约成本,为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培养绿色物流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由于绿色物流是新兴事物,人们对于它并不是很了解,更不用说是专业人才,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首先,政府要大力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的研究工作,加强应用型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并且要充分加强相关科研机构、大学及物流企业的合作,形成生产、市场、研究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换;其次,各大高等院校也要多设立一些有关物流专业方面的课程,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同时也要引进海外物流人才,不断扩充物流师资队伍,提高物流教育水平,这样才会出现更多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但由于我国的学历制度刚开始不久,而人才的培养又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开展物流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从而提高我国物流人员的整体素质,满足物流人才的需求。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物流人员,也可以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或在岗培训来加强其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并不断汲取外界的新鲜事物,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尽管我国绿色物流目前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并且存在很多不足,但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们势必要加快物流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加快绿色物流的建设。而且,绿色物流不仅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但可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还能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并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威。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J].现代商业,2009.23.

[2]朱万刚。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分析[J].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绿色物流;发展问题;对策建议

一、引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几乎融入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这其中也包括环境问题对物流行业的影响,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然而,绿色物流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概念,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较为成熟的定义。一般而言,绿色物流是指通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指出,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活动范围也涵盖了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

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问题

自从我国引进物流概念,物流业便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不仅要面临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再加之我国绿色物流起步较晚,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差距,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如观念没有被广泛认同、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等不足。

(一)绿色物流的观念未被接受。

由于我国的绿色物流业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再加上它属于新兴产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是消费者,对它都不是很熟悉。有的即使稍微有些清楚,也认为那只是概念理论的东西,要运用到实践中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社会上绿色物流的思想基本不存在,因此其观念也不可能向西方国家那般深入人心,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绿色物流的观念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对它的发展也就缺乏前瞻性。

(二)绿色物流的体制不完善,政策缺失。

由于绿色物流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说,绿色物流不仅仅是物流企业需要关心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关注。虽然绿色物流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机制进行自发调节,但它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这样才能使绿色物流行业更好地发展。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便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建设,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再加上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我国又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来进行规划、管理、监督,而且我国的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统一的管理思想,导致了物流行业的秩序混乱、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

(三)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装备和技术落。

后。由于物流行业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等基本环节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它的发展也就对道路、码头、配送场所基础装备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未形成较好的规模,其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装备水平较低,配套性和兼容性也比较差,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不统一,造成了物流业的发展缓慢。而且,我国的绿色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程度的差距,特别是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落后,使得物流效率大大降低。物流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与无序发展,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限制了绿色物流的较好发展。

(四)绿色物流缺乏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当代物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物流人才的竞争。然而,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较晚,人们对物流的研究也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物流专业的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还没有形成规模,高等学院虽然设有物流专业,但其课程不是很多,而职业教育学院则参差不齐,水平并不是很高,至于物流人员的培训机构更是缺乏专业知识和导师的指导,并没有进行专业教育。对于绿色物流的研究生教育刚开始发展。还有很多已经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不仅素质不高,而且大多数都没有进行专业的物流学习,只是按照已有的经验来进行运作、安排,加之没有不断汲取外界的新知识,导致了对他人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从而使得企业没有新鲜血液的流入,企业停步不前。因此,我国物流行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以上问题表明,我国的绿色物流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还要走很长的路。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势必要加入物流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物流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利于我国绿色物流的更好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建议

(一)树立绿色物流观念。

当今社会,不仅要求低碳,还要求绿色,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当然也要绿色物流。然而,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还未被人们所接受,旧的物流观念仍根深蒂固,因此我们要转变人们的观念,让人们意识到绿色物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了解、认知绿色物流。这就要求政府采取一切措施,大力宣传和倡导绿色物流,为绿色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大众媒体向公众提供有关绿色物流的信息,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绿色物流的概念。当然,绿色物流不仅仅是政府需要关心的,同时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因为新的物流理念有助于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长远效益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改变员工的观念,树立全新的物流理念,更新思想。

(二)完善绿色物流体制与法律法规。

由于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如,通过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绿色物流标准、环境立法、许可证制度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通过制定税收扶持政策、绿色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的主流行为,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统一的体系来对物流进行规划管理,确保各部门协调一致,避免物流行业发展混乱。同时,也要理清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让各部门各司其职,并运用统一的思想来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从而使得绿色物流行业取得较快的发展。

(三)加强绿色物流基础设施装备。

由于物流的发展与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有着紧密联系,所以要让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但是,我国目前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这就要我们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整体设计,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同时,我们还要统一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使物流发展的道路更为畅通。并且还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既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要加强新建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四)引进国外绿色物流先进技术。

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全面大开的局面,政府不仅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加快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实现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有效地缩短采购周期,节约成本,为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培养绿色物流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由于绿色物流是新兴事物,人们对于它并不是很了解,更不用说是专业人才,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首先,政府要大力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的研究工作,加强应用型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并且要充分加强相关科研机构、大学及物流企业的合作,形成生产、市场、研究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换;其次,各大高等院校也要多设立一些有关物流专业方面的课程,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同时也要引进海外物流人才,不断扩充物流师资队伍,提高物流教育水平,这样才会出现更多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但由于我国的学历制度刚开始不久,而人才的培养又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开展物流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从而提高我国物流人员的整体素质,满足物流人才的需求。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物流人员,也可以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或在岗培训来加强其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并不断汲取外界的新鲜事物,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尽管我国绿色物流目前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并且存在很多不足,但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们势必要加快物流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加快绿色物流的建设。而且,绿色物流不仅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但可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还能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并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威。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J].现代商业,2009.23.

绿色职业的概念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绿色物流;发展问题;对策建议

一、引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几乎融入到社会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这其中也包括环境问题对物流行业的影响,绿色物流应运而生。然而,绿色物流是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概念,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较为成熟的定义。一般而言,绿色物流是指通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指出,绿色物流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活动范围也涵盖了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

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问题。

自从我国引进物流概念,物流业便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不仅要面临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和困难,再加之我国绿色物流起步较晚,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相当程度的差距,所以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如观念没有被广泛认同、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等不足。

(一)绿色物流的观念未被接受。由于我国的绿色物流业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再加上它属于新兴产业,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是消费者,对它都不是很熟悉。有的即使稍微有些清楚,也认为那只是概念理论的东西,要运用到实践中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社会上绿色物流的思想基本不存在,因此其观念也不可能向西方国家那般深入人心,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绿色物流的观念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对它的发展也就缺乏前瞻性。

(二)绿色物流的体制不完善,政策缺失。

由于绿色物流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说,绿色物流不仅仅是物流企业需要关心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关注。虽然绿色物流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机制进行自发调节,但它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这样才能使绿色物流行业更好地发展。自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便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建设,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再加上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我国又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来进行规划、管理、监督,而且我国的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缺乏统一的管理思想,导致了物流行业的秩序混乱、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

(三)绿色物流的基础设施装备和技术落。

后。由于物流行业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等基本环节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它的发展也就对道路、码头、配送场所基础装备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未形成较好的规模,其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装备水平较低,配套性和兼容性也比较差,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不统一,造成了物流业的发展缓慢。而且,我国的绿色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程度的差距,特别是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落后,使得物流效率大大降低。物流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与无序发展,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限制了绿色物流的较好发展。

(四)绿色物流缺乏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当代物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物流人才的竞争。然而,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起步较晚,人们对物流的研究也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物流专业的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还没有形成规模,高等学院虽然设有物流专业,但其课程不是很多,而职业教育学院则参差不齐,水平并不是很高,至于物流人员的培训机构更是缺乏专业知识和导师的指导,并没有进行专业教育。对于绿色物流的研究生教育刚开始发展。还有很多已经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不仅素质不高,而且大多数都没有进行专业的物流学习,只是按照已有的经验来进行运作、安排,加之没有不断汲取外界的新知识,导致了对他人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从而使得企业没有新鲜血液的流入,企业停步不前。因此,我国物流行业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以上问题表明,我国的绿色物流在将来的发展道路上还要走很长的路。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势必要加入物流这场残酷的竞争中,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物流体系,实现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利于我国绿色物流的更好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建议。

(一)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当今社会,不仅要求低碳,还要求绿色,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当然也要绿色物流。然而,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还未被人们所接受,旧的物流观念仍根深蒂固,因此我们要转变人们的观念,让人们意识到绿色物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了解、认知绿色物流。这就要求政府采取一切措施,大力宣传和倡导绿色物流,为绿色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大众媒体向公众提供有关绿色物流的信息,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绿色物流的概念。当然,绿色物流不仅仅是政府需要关心的,同时也是企业需要关注的,因为新的物流理念有助于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长远效益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及时改变员工的观念,树立全新的物流理念,更新思想。

(二)完善绿色物流体制与法律法规。由于绿色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如,通过排污收费制度、建立绿色物流标准、环境立法、许可证制度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通过制定税收扶持政策、绿色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的主流行为,促进绿色物流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统一的体系来对物流进行规划管理,确保各部门协调一致,避免物流行业发展混乱。同时,也要理清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让各部门各司其职,并运用统一的思想来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从而使得绿色物流行业取得较快的发展。

(三)加强绿色物流基础设施装备。由于物流的发展与公路、铁路、水运、航运、管道等交通基础设施有着紧密联系,所以要让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但是,我国目前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这就要我们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整体设计,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同时,我们还要统一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标准,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使物流发展的道路更为畅通。并且还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既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要加强新建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

(四)引进国外绿色物流先进技术。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全面大开的局面,政府不仅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

、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加快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实现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有效地缩短采购周期,节约成本,为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培养绿色物流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由于绿色物流是新兴事物,人们对于它并不是很了解,更不用说是专业人才,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绿色物流人才的培养。首先,政府要大力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的研究工作,加强应用型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并且要充分加强相关科研机构、大学及物流企业的合作,形成生产、市场、研究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换;其次,各大高等院校也要多设立一些有关物流专业方面的课程,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物流教育,同时也要引进海外物流人才,不断扩充物流师资队伍,提高物流教育水平,这样才会出现更多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但由于我国的学历制度刚开始不久,而人才的培养又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开展物流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从而提高我国物流人员的整体素质,满足物流人才的需求。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物流人员,也可以通过短期的专业培训或在岗培训来加强其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并不断汲取外界的新鲜事物,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尽管我国绿色物流目前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并且存在很多不足,但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们势必要加快物流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加快绿色物流的建设。而且,绿色物流不仅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但可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还能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并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威。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j].现代商业,2009.23.

[2]朱万刚。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分析[j].

山东煤炭科技,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