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

安全管理规划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1篇

【 关键词 】 校园网;安全;病毒与木马;管理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Xie Jia-li 1 Liu Jin 2

(1.Shijiazhu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HebeiShijiazhuang 052165;2. Shijiazhuang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HebeiShijiazhuang 050031)

【 Abstract 】 Campus network is a kind of special local area network, can realize the basic functions of Internet, due to its carrying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becomes more promin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angle, introduced the campus net security involves 4 aspects, and from this 4 aspects carries on the elaboration, proposed the solution method, help network managers to enhance coping with the network security strategy.

【 Keywords 】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virus and trojan;management

1 引言

随着高等院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的日常办公、学习,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校园网络,校园网俨然成为教师的办公助手、学生的第二课堂。可因此引发的校园网安全性问题,也成为网络使用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中的信息安全。校园网的安全设计应满足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特点,在校园网中常见的安全性问题诸如内/外网接入安全、病毒、木马、用户信息管理、数据管理等,而且校园网内用户数量多,信息点相对分散,用户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会给网络管理者带来困难,对于网络管理者来说,既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又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策略。为此,我们在校园网安全规划管理中,应当有以下考虑。

2 校园网内网安全的涉及方面

校园网内网安全基于数据(信息)的安全、内/外网接入安全、病毒、木马防御等方面的考虑,包括教学内网、图书馆内网、办公自动化内网等分支网络。

2.1 内网安全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内网是一个单位或个人能够自主管理的网络,通常是局域网。

内网安全是指信息在内网中传输是的安全,例如信息传输、存储、授权等方面的安全,还包括相关设备的安全,如防火、放盗等。内网安全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靠性。

2.2 校园网内网安全涉及范围

计算机网络具有与生俱来的缺陷,网络协议的安全性也是导致校园网比较脆弱的根本原因。校园网地理覆盖范围较大,内部分支网络多,信息点数量大且相对分散,主要涉及数据安全、网络协议安全、内/外网接入安全和计算机病毒、木马防御四个方面。

(1)数据安全:

校园网承载了学校各类数据的存储与传输,如学生成绩、学籍信息、各类教学资源等,一旦受到病毒或木马的攻击,或数据被泄露、丢失,后果都将十分严重;此外,各种服务器、计算机的物理安全,如防火、防盗等,也是数据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网络协议安全: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之间为了互联而共同遵守的规则。目前的互联网络所采用的主流协议是TCP/IP,由于在其设计初期人们过分强调其开发性和便利性,没有仔细考虑其安全性,因此很多的网络协议都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给Internet留下了许多安全隐患。

另外,有些网络协议缺陷造成的安全漏洞还会被黑客直接用来攻击受害者系统。常见的协议安全问题有TCP协议的三次握手机制安全问题、IP协议的IP欺骗安全问题等,对校园网构成很大的威胁。

(3)内、外网接入安全:

当今的大学校园网络,多为双线或多线接入,包括教育网专线和所在地的公用网专线。考虑到校园网内访问数据量更多的偏向Internet的访问,所以在校园网内、外网接入位置应放置相应的安全设备,布置安全策略来保证用户访问Internet的安全。

考虑到内网的安全性,原则上不建议完全开放内网,为外网所访问,必须要开放的内容,如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等,也应设置在DMZ区域,方便管理。其他内容服务器,则应禁止外部网络的访问。

(4)计算机病毒、木马防御:

信息时代,计算机病毒、木马几乎无孔不入,对于校园网这类网络来说,一旦流行开来,直接影响到学校和学生的数据安全,尤其是学校的公共机房,往往是病毒、木马传播的主要来源,学生通过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很容易感染病毒、木马,所以在机房等公共信息设施要特别注意病毒、木马的防御工作。

3 校园网安全规划与管理

校园网的安全,并不是安装一个防火墙,或为系统打补丁就能够实现,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大到校园网中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小到一台计算机,都要进行安全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够实现全网的整体安全,全网的安全,才是校园网安全的最高目标。

3.1 内网安全规划与管理

内网用户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是引发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应做一下考虑。

(1)用户接入Internet安全:

内网用户身份认证是保障内网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认证、授权等方式对用户的上网行为进行管理,以市场上在售的上网行为管理设备来说,可以实现用户访问Internet的行为控制、访问行为记录、流量控制和网页过滤等多种安全功能。

在内网的出口位置安置此类设备,不仅可以实现用户上网的常规安全管理,同时,还能够解决以往只能实现学生PC的MAC地址与IP地址绑定,管理力度不够,出现问题无法责任人的问题,实现用户上网的实名制管理,将用户姓名、PC的IP、MAC地址等信息进行绑定,如果出现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此举能够大大提高内网的安全性,也能够有效限制用户通过内网在Internet中各种不良言论,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

(2)内网互访安全:

在用户访问内网资源时,也应加以区分,例如,教师专用内网,可供教师登录成绩、查看各类信息使用,但学生不应能够访问教师专网。可在网络入口处设置身份认证服务器,教师通过浏览器访问时,需要输入教师姓名和专用ID,通过验证才能访问,学生没有专用的ID,无法访问。此方法要求教师严格保存自己的ID,以防泄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还可以采用访问控制策略的方法,在网络入口设置访问控制策略,只允许教师办公网段的IP访问,学生使用的网段IP将被禁止访问,以此提高访问安全性。但此种方法,IP地址易被人盗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宜单独使用,建议上述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较高的安全性。

3.2 内、外网接入安全规划与管理

内外网接入安全涉及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外部用户访问内部网络等问题,应做一下考虑。

(1)内网用户访问外网:

校园网内部数据流向外网是,在出口位置的网络设备应对数据加以区分,考虑到现今的校园网多为双线、多线接入,数据流出时要选择不同线路出口,例如教育网访问出教育网专线,一般的Internet访问出公共网络专线,以此提高访问速度,而且配合使用上网行为管理设备,提高访问安全性。

(2)外网用户访问内网:

外部网络的数据相对内部网络的数据而言,安全性较差,需要严格区分。在外网入口处放置防火墙,用来检查流入数据的安全性,考虑到防火墙(三层防火墙)功能上的不足,只能检查数据和IP,可在入口处配合使用IDS设备和IPS设备,检查流经的信息流,从中发现恶意行为。

另外,将允许访问的各种服务器安置在DMZ区域,禁止外网访问的服务器设置在校园网内部,并且能够根据访问连接的不同加以区分,外网禁止访问,内网可以访问。如果需要实现外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的时候,可以采用VPN的技术,通过加密的方式实现安全的远程访问内部网络。

3.3 校园网计算机房的安全管理

校园网内计算机房担任了教师教学和学生自由上机的任务,使用频率高,安全方面格外重要,主要包括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

(1)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指存储数据、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等方面的安全。威胁系统安全的因素有系统漏洞、病毒和木马等。用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多为Windows系统,漏洞较多,黑客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就可以发起网络攻击,一但攻破一台计算机,那么利用这台计算机作为跳板,可以对全网进行攻击,带来的影响将难以估量。

解决系统漏洞的方法主要是安装系统补丁程序,通过打补丁来修补系统漏洞,增加系统安全性;解决计算机病毒、木马的方法:

一是安装相应的安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等,并定期更新升级,以保证最佳的工作状态;

二是从管理制度上加以控制,严禁内网用户访问非法的网站,以此减少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

对于系统中安装的各类软件、应用程序,应当做好备份的工作,一旦系统崩溃或某个软件不能正常工作,可以及时的还原系统,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解决数据安全的方法有网络分段,隔离敏感网络资源、数据备份、文档加密、权限管控、身份认证等,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校园网中数据的安全性。

(2)物理安全:

计算机房的物理安全指各种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建设应符合GB50173-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的要求,包括机房防火、防盗、供电系统安装UPS,考虑到电源和信号系统的防雷击安全,在电力和信号入口处应安装浪涌保护器等防雷装置,技术上应符合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其他安全项目均应按照相应的标准设置并安装,从技术上保证设备安全。

此外,还要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如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校园网网络管理制度等,对计算机房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培训,从根本上杜绝事故发生的机会。并且应当定期的组织网络安全方面的科普讲座,为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校园网,如何安全的在机房上机,以此提高机房的物理安全。

4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种网络技术为更多的用户所掌握,任何一种防范手段都不是永久有效的,安全与威胁永远是并存的。本文从校园网安全的整体出发,叙述了各个方面的安全规划与管理,文中所提到的各种威胁校园网络安全的因素,以及解决的方式方法,仅为校园网安全的研究和管理者们提出一条思路,在具体实施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通过技术与制度的不断完善,必定能够实现安全的校园网络。

参考文献

[1] 诸葛建伟.网络攻防技术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徐大伟.基于高校校园网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2005(12).

[3] 任利峰.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02).

[4] GB 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

作者简介: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自主控制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20-01

无论是什么工作和部门,安全一直是值得研究的话题。对于变电运行来讲,虽然计算机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统方式的变电运行提出了最佳且可靠的解决方案,但是安全问题还是有待提高。下面针对安全隐患出现的原因展开分析,从而找到具体的解决方法。

一、变电运行中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在变电运行中,安全隐患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由客观和人为因素造成,客观因素无法改变,而我们要做的主要就是尽量减少人为事故的出现。造成安全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供电局内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对于管理的要求是逐层减弱,执行力度不够。由于变电运行部门关系较为复杂,在管理中并不能完全检查工作任务的下达及执行情况,抽查时回馈的信息代表不了整体的情况。在工作中,未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和工作间断制度时有发生,现场安全措施未得到落实,在工作中未进行认真有效的过程监督。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不到位,光说不做的事情经常发生。

(二)企业管理者对于防止失误操作事故措施的贯彻落实不到位,例如允许安排的值班人员未经车间管理人员的许可便可以自由使用接地刀闸机构箱的机械挂锁的钥匙。在执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工作方面存在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的现象,并没有真正落在实处。

(三)职工培训中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够强烈,职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防护素质难以满足工作要求,没有真正将对安全制度的要求和措施深入到职工日常工作。直接导致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过去长期内违章的行为已经成为习惯,没能从根源加以改正。

(四)变电运行中的设备不先进,甚至已经超过了设备的可使用寿命。供电局变电运行单位由于资金不到位或周转不开等原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购买更新设备的款项。然而,老旧的设备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耗电量大,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频繁和误差较大等情况,用这样的设备进行变电运行时,事故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消耗多的同时,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得不偿失。

二、变电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的发生,保护员工在作业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操作失误引起的不必要事故的发生,供电局在变电运行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一)供电局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变电运行中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做一个反馈。从一个时间段内的整体情况变化分析,如一般变电局一年中的年检和预试失误操作中的可能性就比平时大;梅雨和雷雨季节的绝缘闪络就比平时频繁;高温和高负荷阶段设备最容易发生事故;一天中在有操作、巡视维护和设备验收的人检查的时候,工作人员最容易造成疏漏错误等。将这些经验和规律总结起来,研究出应对方案,落实到变电运行的实处中,学会合理有效的管理人员。

(二)定期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作为一位变电运行的工作人员,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的经验是不是错误的,所以,仅仅凭借自身的经验之谈是不足以保证工作在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完成的。然而,虽然有些教育是有相应的知识支撑的,还是会有许多资深员工是不会轻易接受别人对他们的教育,认为自己的技术是无可替代的。这个时候,就要考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了,安排做培训的人一定要有气场,可以稳住全局,既让员工接受系统教育,还不让其产生埋怨的心理。

(三)对待工作人员要体贴,让他们觉得管理层是真心为他们好。变电运行是较为危险的工作,工作人员都在与死神作斗争,原本他们心理防线就很脆弱,这个时候,如果管理人员对他们很苛刻,他们的压力就很大,压力大是没用办法认真工作的,比如富士康中的工作频率较为快速,工作人员压力大,便出现了很多动乱和自杀的事情发生。管理人员要给工人一些福利,对员工的身体状况、思想情绪、技术水平和安全行为做一个总结,熟悉员工的动态,防止个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

(四)对变电运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工具是否合格、使用方法是否得当和使用环境是否合适等情况。尽量争取到设备更新款项,及时对工作工具更新和安全设施进行更换,注意尽力扭转私吞款项的事情发生。

(五)安全一直是一切工作的前提,而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出现安全问题的时候,负责人要负大部分责任,所以,安全教育一直是管理人员主抓的任务。管理人员要安排共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定期施行安全消防演练。安全不是用语言来讲的,而是要付诸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人员要将安全放在心里,保持时刻警惕,尽量减少隐患的出现。

任何一个工作都存在风险,变电运行中的风险便是安全,一定要确保人员的安全。安全隐患不会凭空消失,我们能做的便只有尽最大可能减小风险的发生率,管理人员要将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作为主抓事项,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从全文来看,在对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风险原因的分析中,找到解决安全隐患的措施。本文只是简要的分析,希望再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对于变电运行的管理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健.集控站在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08.

[2]张敏.龙门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3篇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巿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全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形势发展变化﹐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源头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提升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文件﹐经研究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事关群众切实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道路交通运量的持续增长,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车辆整体安全性能偏低、交通参与者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乡镇路网结构不合理、功能设置不科学﹐行车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一些行业和单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责任不落实﹐致使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已经成为安全生产领域最大的“杀手”,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人身财产损失。中队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于改革发展稳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始终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到到位。

二、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

要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党政领导、部门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

(一)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镇党委和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相关职能部门为直接责任人。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建设﹐劝导站数量不少于行政村60%的要求,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二)建立源头管控的部门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责任,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切实构建“权责一致、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源头管理取得实效。

三、全面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一)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公路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技术规范及行业标准﹐完善各类交通标志、标线﹐科学确定道路限速值﹐全路段设置限速及解除限速标志。2.加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全面排查现有公路安全隐患﹐对未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的隐患路段﹐一律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保障运行安全。

(二)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建立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交通安全警示提示信息平台﹐落实交通违法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宣传投入﹐实现宣传全覆盖。

2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完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资料,建立交通安全宣传农村大喇叭﹐培养现代交通安全理念。

3.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各村设立交通安全协管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三、工作职责

镇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认真分析各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组织整改,建立交通事故预防的长效机制﹐尽力减少农村交通安全的“盲区“认真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各村设立交通安全协管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道路交通管理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农村交通安全形势﹐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各村交通安全协管员具体负责该村所辖路段的交通管理,各村要认真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加大对辖区内公路施工路段﹐危险路段及时养护﹐维修的隐患排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做好所辖路段的清障工作﹐坚决杜绝在路面堆放杂物、晾晒农作物等有障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各村的交通安全协管员要高度负责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因工作不负责造成交通安全事故或因不负责给我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造成不良后果﹐镇要逐级追究责任。

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要切实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交通安全知识﹐对道路交通安全实施监督﹐对学校的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特别是接送学生的车辆及驾驶员资质的监督。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

工作任务∶镇成立组织、分解任务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对各村进行摸底,了解当地的经济、道路、车辆、驾驶员等基础情况,要求各村报数据给交通安全协管员。

(二)宣传教育阶段。

采取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宣传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4篇

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是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的综合性、完整、全面的总体计划。分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规划,就是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计划、规范、控制的一系列方法。

项目安全管理系统涵盖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施工、消防保卫等诸多方面,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把工程系统和环境系统及社会系统相结合,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考量,制定并积极落实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确保安全工作目标的圆满实现。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规划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基础,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考虑安全工作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预防性和技术经济性的特点,重点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措施,合理调配安全资源投入,协调安全与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目标关系,它是为适应现阶段安全工作重要地位和面临的困境而提出的,以安全目标为主线,为项目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提供安全保障的实施性规划。

2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目前安全规划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工程造价偏低、安全投入不足与日益提高的安全管理工作标准之间的矛盾。为低造价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契合点是每一个施工企业必须破解的难题。

在实践中,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鉴于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及影响因素诸多,危险源转变为破坏力的机理复杂,传统的经验控制型及过程控制型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及管理的需要。

(1)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病症、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安全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为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等。

(2)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能量载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显而易见第一类危险源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发生并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其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3 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对策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管理的“三控二管一协调”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多处于经验型管理阶段,安全工作水平波动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

项目安全管理规划基于系统的理念,立足于事前、事中控制,综合防范,考量项目安全工作所面对的各种不同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预控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关注过程控制

过程安全监控的对象包括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和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项目目标、指标、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相关文件控制等诸多方面。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安全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在项目管理规划中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和持续改进。

(2)协调各方关系

项目安全管理规划在关注安全工作的同时,注重协调安全工作与进度、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进度、成本控制与安全工作的关系相当密切。项目安全工作耗费的工时多在非关键线路上,一般情况下对于进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在工期紧、多单位同时开工、多工种穿插作业时,因安全防护、临水临电进度与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冲突,将会对工期造成不良影响。。

(3)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应当编制详细的名录,应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在施工现场显要位置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名录、可能导致发生的事故类别。在每一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处醒目位置悬挂警示标志。

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应当分别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台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度。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对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应当编制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思路;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D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103-02

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连续3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超过10万人次,平均每天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会死亡300人,这些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因此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国家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各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避免和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重要前提保障,自2004年以来全国各大城市也陆续开展了编制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工作,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导致规划内容和规划深度都不尽相同,导致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 我国目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

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事故的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比如像美国、欧盟国家以及日本等,以下主要以美国为例来对比分析我国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之处。

1.1 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定位问题

在美国非常重视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会将安全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交通规则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早在2003年就制定了《综合安全管理系统》,并且在整个安全管理系统中充分突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为

核心。

1.2 我国目前规划编制参与机构较少

目前,我国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研究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司法部门、监察部门、安全监管部门、交通运输部、卫生部、武警后勤部、建设部等13个政府部门,具体的实践模式就是政府主导,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指令实施。而美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成立了“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署”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参与主体包括基金会、政府、相关行业协会、保险、汽车公司、私人顾问以及研究单位等22个部门,同时只要是和交通安全存在相关利益的部门也会参与《规划》的编制工作。

1.3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内容

1.3.1 规划的目标。想要编制有效、执行力度高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首先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目标,目前我国研究的规划目标都会制定近期、中期、远期阶段性的定性目标。通常中期、远期目标会结合道路工程的畅通等级来规划道路安全管理水平,而近期目标会具体化,会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差异来改善一些具体的交通安全设施,并通过建立相关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网络加大宣传。但在美国则将规划目标划分为总目标与具体目标,以亿车英里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或死亡率的控制为总目标,而会控制影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率的重点影响因素为具体目标,从而降低死亡人数。

1.3.2 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研究范围。由于各个地区的文化素质、交通发展状况以及汽车保有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编制安全管理规划的侧重点以及空间范围也会有所区别,目前我国现行的研究体制主要以县、市为主,而侧重点主要突出交通安全事故的高发地段,一般都是研究城市道路,很少关注公路,特别是农村公路系统。而美国则通常将全国各地或者每一个州为研究对象。

1.3.3 规划流程内容。美国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内容以及实施流程都会考虑各州安全管理工作者提出的安全战略进行讨论、分析、整理,进而根据总体目标确定重点规划区域,并提出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而我国则是先确定安全规划的范围和目标,再调查道路安全现状进行分析,评估道路安全发展趋势进而制定近期、中远期规划,最后实施安全管理规划,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

2 对未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的研究

2.1 整体的规划思路

未来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思路应借鉴美国系统的规划思想,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以及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政策将安全管理策略与规划思路保持一致。全面的掌握各个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则、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公路网规划以及城市停车规划等各种道路交通的基础信息,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决策。

2.2 优化安全管理规划流程

(1)首先应制定定性以及定量的规划目标,定性目标应参照国内同类相对先进安全管理水平进行改进、完善以期达到要求的交通安全水平。定量目标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平安大道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以降低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等相关交通事故发生率为指标。(2)应根据制定的目标全面收集相关的交通安全资料,针对安全现状以及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讨论,诊断相应的安全管理问题。(3)对现有的安全趋势进行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预测。(4)确定近期、中远期安全管理规划方案以及安全措施实施序列,并请安全研究专家以及相关部门进行评价、选择。(5)确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稿进行讨论、修改、送审,最后由人大、政府审批再实施。

2.3 确定合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范围

(1)时间范围的规划:首先应确定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目标实现范围,近期目标的实现年限应规划在3-5年,中、远期目标的实现年限应规划在5-10年,在以系统思想为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前提下,应注意规划的年限应尽量与系统内大多数相关规划的年限保持相互一致。(2)空间范围的规划:市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的基础,在空间范围的规划上应以城市为市域,规划的重点应以市域的重点地区以及城市的建成区为主。重点地区应从城市道路、公路、农村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以及未来的趋势,并结合本期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重点任务进行确定。

2.4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以及评审

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主体是政府,由政府完全主导,因此对于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应该根据道路交通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积极主动组织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从而促进道路交通的发展需求,应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工作编制的资金投入,将其编制及实施资金也纳入当地的财政支出预算中。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部门应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指导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并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应尽量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的评审,成立专家咨询组,并将规划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工程向外公布,广泛听取广大民众的意见,制定科学、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只有科学、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才能有效的解决各种交通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才刚刚起步,尚存在诸多不足,应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手段,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长安大学.江西省新余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R].2011.

[3]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办法(草稿)[R].2011.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成因;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全球共性的问题,每个国家都需要面对。所以,只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交通管理模式,才能切实解决我国当前遇到的交通安全问题,推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

一、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实践问题及成因

1、实践问题简析

目前,安全管理规划存在编制过程缺乏规范、内容不一、方案难以落实等诸多问题。就结果而论,一方面,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为应付“畅通工程”评比,临时组织人员编制文本,或照搬其它安全管理规划内容,缺乏对当地交通安全管理形势的清醒认识;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近期交通设施改善,将交叉口渠化、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等交通工程设计方案作为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核心内容。

2、问题成因分析

纵观安全管理规划编制到实施全过程,从技术、组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其实施效果不佳成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1编制技术亟需完善

尽管法律规定各地必须编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但对于条文落实的技术支撑严重不足。首先,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部门、行业层面,尚未有规划编制相应的办法、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导致编制规划的随意性、盲目性。其次,各地规划编制注重设施规划,将交通工程设计当作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缺乏长远的战略统筹,存在规划理念的偏差。再次,规划编制一般由公安交管部门负责,规划方案仅基于交通管理部门掌握的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等数据,缺乏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居民出行、客货运输、静态交通等综合交通方面的系统分析,数据支撑严重不足。最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中没有对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做指引和预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也缺乏对城市发展诉求、交通发展战略、交通设施布局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2.2编制缺乏组织协调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内容涉及面广,其编制完善水平、落实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编制实施主体的协调力度。目前,规划通常由城市人民政府、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等主体编制实施,由于主体协调力度不同,编制过程和实施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尚未有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划编制主体资质、编制层次、编制过程、部门协调等具体要求,难以有效指导各地组织编制规划。

2.3实施缺乏全面保障

规划的实施需要完善的制度、资金和人才保障。当前,尚缺少规划编制实施的监督管理和评估机制,并没有针对编制实施存在重大问题的问责条款。同时,用于落实规划的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设施布设、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交通科技、交通管理方面的投入缺乏保障,使得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新技术、新设备难以及时应用,不能应对飞速变化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态势。此外,城市交通方面的人才主要集中在高校、规划建设行业,进入交通管理行业的交通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制约着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1、环境及道路因素的安全管理

为了有效避免环境因素对交通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则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提供信息。当遇到冰雪天气或大雾天气应及时信息,以便于车辆驾驶员调整出行计划,避免因天气原因引起交通事故。(2)交通控制。可以根据道路环境的变化适当调整或增加路面设施,例如设置交通警示牌或信号灯等;也可以通过对道路通行能力进行调节或限制车辆通行等方法预防发生交通事故,例如在大雪天气或暴雨天气等,应限制重型卡车通行。(3)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对路面进行处理。例如在冰雪天气可以将盐或沙等撒到路面,以便防滑。此外,如出车时预计可能会遇到相对恶劣的行车环境,则应做好出车任务审批工作,确保审批通过后才能出车。在道路因素管理方面,应做好道路设计管理及路面建设管理工作。(1)在设计道路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度,例如可以采用纵曲线与平直线相互交错的道路路线设计形式,以便有效改善道路的安全性。(2)在路面交通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采用规范化的方法对交通标志及信号灯进行管理,从而为重型卡车的驾驶人员提供更为舒适与安全的行车环境。(3)对于交通事故高发地段,除了进行安全警示之外,还应配置好交通安全保护设施。重型卡车驾驶人员在道路上行车时,必须通过自身听觉及视觉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因此完善特殊路段的基础设施就可以让驾驶人员根据路面环境变化过滤路面信息,从而在通过特殊路段时调整驾驶方案及确保行车安全。

2、人为因素的安全管理

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则应重点加强人为因素方面的管理。(1)应把好重型卡车驾驶人员的从业或上岗资格关,确保驾驶人员的职业素养能够得到根本上的提高,以便从源头上扼制引起交通安全事故的高危因素。在驾驶人员培训方面,笔者建议驾校应主动完善自身管理方式,并根据重型卡车驾驶需要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规范。(2)要注意对重型卡车驾驶安全监督及驾驶人员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强化,从而不断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行车技术。同时要定期审查驾驶人员是否具备重型卡车驾驶资格,如不能通过审查,则禁止继续驾驶重型卡车。(3)应对驾驶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逐一摸底登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安全管理档案,从而确保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掌握重型卡车驾驶人员的思想波动、身体状况及兴趣爱好等。此外,还应按照“十八法”对驾驶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并在实施动态管理的过程中重点控制安全行驶过程,从而有效避免发生群死群伤等交通事故。(4)应随时掌控重型卡车的运行情况,对于长途驾驶人员一定要强化安全教育,在行车前告知驾驶人员应履行的义务,避免发生酒驾行为,对于酒驾者应加大处罚力度。

3、车辆因素的安全管理

由于重型卡车与一般车辆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对路面产生的荷载力较大等,在道路上行驶也更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对此在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强化车辆,尤其是重型卡车的管理。(1)应强化监控运行车辆,并对车辆运行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避免车辆被盗。确保驾驶人员在完成运输任务后能够自觉将重型卡车停回车队,以避免出现“公车私用”的情况。(2)要注意定期对重型卡车的性能进行检查。在检型卡车的过程中不仅要依据国家制定的强制性标准逐一审核车辆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运营要求,同时还要重点对重型卡车的刹车系统、转向系统及制动系统进行有效检验,以避免因车辆问题而导致交通事故。(3)如车辆需要在北方行驶,则冬季时应注意将普通轮胎更换为具有防滑功能的轮胎,并将防滑链安装在重型卡车当中,从而避免因路面结冰而导致车辆不受控制。(4)合理设置重型卡车报废制度。在审核车辆是否应进行报废处理时,不但要观察车辆内观、外观保养情况,同时还应重点审核车辆制动系统及发动机是否处于安全及稳定运行状态。此外,要及时处理重型卡车车型或车身结构等存在的缺陷,如车辆已经达到相应的报废期限,则应严格遵守要求完成报废工作,从而避免因车况不佳而污染环境或引起交通事故。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水平的变化,其编制实施不仅需要在内容、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予以突破,更需要立足城市角度,加强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各层次关系的衔接,层层落实和反馈,在宏观层面把握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发展态势,指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目标、方向、策略。

参考文献

[1]陆化普,周 钱,徐 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13.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7篇

一、 2012年安全管理总体目标:

1、在训练和救援中杜绝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实现全年救援工作零死亡。

2、本质安全管理动态和定期考核双达标。

3、中队本质安全管理达到一级水平。

二、安全工作重点

1、进一步端正指战员安全理念,提升中队人员安全素养。

1)学习公司工伤管理制度、及安全相关管理制度,首先从思想统一概念:公司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态度、决心和办法,使大家明白当前企业管理中“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认识到“安全”在我们人生职业规划中是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的。

2)有计划的组织本质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并且邀请战训科、本安办的同志来中队传经送宝,以提高中队人员本安理论水平,为更好的进行本质安全管理扎实基础。

2、加强业务技能训练,提升指战员个人专业水平。我们救护队是处理矿井各类事故的专业化队伍,在处理事故中要想保证自身的安全,精湛的个人业务素质是首要的条件,因此业务技能训练仍是我们搞好安全工作的根本,2012年中队会继续按照规划认真组织训练,扎实业务基础,继而再加深专业,从而使我们指战员练就一身硬功夫,从自身强硬自己,保全自己、他人和遇险人员的安全。

3、加强现场监控,积极进行隐患排查和危险源辨识工作。

1)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坚持有任务即排查,从人、机、环、管的角度分析到位,坚决杜绝由于个人主观故意造成的不安全行为的事故发生。

2)紧跟现场,重视小队现场管理。在中队日常事务中,小队是亲临第一现场的,因此小队级的管理是关系中队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2012年一方面中队要严格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抽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另一方面小队要自行进行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工作,并要求记录到工作日志中去,如果小队办公条件具备考虑是否要求小队也进行隐患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录入工作。

3)2012年,战训科关于本安管理的制式表格、记录下发后,中队一定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并记录在案。

三、保障措施: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8篇

1、加强组织领导

2、加强规划编制

连续几年来我局已完成长沙市城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编制过程中,始终贯彻安全生产布局在规划编制中的重要作用,规划编制和审核的过程中,把安全生产布局摆在重要位置,凡不符合安全生产布局要求的,不予审批。

近几年来,我市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越来越多,在选址过程中注重避免危险源、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对周边的影响,严格把好建设项目选址关,满足安全生产布局的需要,从源头排除安全隐患,从全局的高度谋划全市的安全生产。

3、加强规划管理

坚持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一般建设项目均应由消防、人防等部门严格审查,确保消防安全和停车场及人防设施建设符合有关规定,满足安全生产之要求,做到平战结合。对较大规模的建设项目,考虑用地状况,进行减灾、防震评估工作,凡是涉及到教育、园林等部门的建设项目,从严依法审批,严格把关;凡消防、人防、防震、防雷和停车场不能满足技术规定的,均实行一票否决,从审批上消除安全隐患。

4、加强日常安全保卫工作

今年来继续推进责任制管理,特别注重对本级机关办公场所和两个宿舍区及各单位、七个分局机关的管理,先后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一是在本级机关内,与政府保卫处、金星派出所加强工作联系,加大对办公场所的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强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巡逻,检查门窗及水电等设施及重要部位的管理。凡本级机关内办公室不锁门、不关灯、不关空调者,均要受到处罚,并在年终绩效考核时扣分。

二是在节假日前,下发安全、维稳管理通知,并组织机关人员对办公场地、宿舍区及各单位、七个分局进行安全防患教育和检查,落实安全措施,办公场所严禁存放贵重物品和现金,发生问题要追究部门领导责任。

三是与各单位、七个分局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履行承诺,落实责任,推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制度,极大的调动了各单位、七个分局安全生产积极性。

四是在宿舍区加强与驻地派出所和社区的联系,开展综合治理和创建文明小区活动。

五是与汽车驾驶员签定安全行车无事故责任状,推行安全行驶万公里无事故和百公里标准节油奖制度,极大的调动了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上半年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

六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为确保奥运火炬在长沙平安顺利传递,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积极投入到确保奥运期间和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稳定与安全的活动中。认真做好单位的矛盾排查,开展矛盾纠纷排调工作,明确责任领导,及时整改。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做好群众正常信访的接待处理工作。督促本部门严格落实维稳工作,坚持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七是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7月3日全市大接访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局迅速行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加强了组织领导,开展了各项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过努力,目前所排查的13个信访突出问题,已缓和矛盾或矛盾已基本化解的11个。

5、加强应急知识宣传,增强干部、职工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城市灾害;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灾害的威胁正不断地加剧,但灾害应急能力却十分脆弱。所以,确定公共安全规划原则,建立合理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非常重要。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遭受灾害的损失越来越重。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已成为许多国家抵御灾害的重中之重。

一、公共安全规划原则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体系的建设,不仅是营造安全城市、整合城市公共安全资源的需要,也是应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广泛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现实需要出发,建立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就成了现在工作的重点。要做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需遵从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综合性

在公共安全规划内容上综合考虑更多灾种。从单一灾种、个别部门的条块管理扩大到多种灾害、多部门条块结合式、综合管理,再到以确保城市安全运行、社会稳定发展为目标的危机管理,体现信息、组织、物资、人员等各类资源统一调度,综合化、集约化利用。

(二)全程化

在规划层次上,建立由注重城市灾害的预防到关注城市灾害的预防、应急、恢复重建在内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包括硬件设施和软的管理系统的建立;由对城市单个系统的个别规划扩大到城市的所有系统共同规划,保障整个城市系统的运行安全。

(三)科学性

在公共安全研究阶段,加入规划评价的内容,包括城市土地承灾脆弱性评估、城市建筑受灾易损性评估、各种灾害的风险评估、防灾工程措施的经济性评估以及城市综合防灾能力评估等,充分采用国际先进的致灾因子风险分析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方法和技术进行城市公共安全分析和评价,实现公共安全规划与公共安全研究的有利结合。

二、公共安全规划的三角形模型

纵观城市灾害从发生、发展,直至采取应急措施的全过程,可以发现城市灾害及其应对中存在三个主体:其一是灾害事故本身,通常称之为“突发事件”;其二是突发事件作用的对象,可以称之为“承灾载体”;其三是采取应对措施的过程,通常称之为“应急管理”。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三者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闭环框架。进一步深入探寻可以发现,虽然突发事件的类型众多,但突发事件的作用基本可以归为三类: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作用,我们称之为灾害要素,如图2-1所示。认识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三方面的属性特点,掌握三者间的联系和规律,是实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

图2-1 公共安全规划的三角形架构

在公共安全规划的三角形模型中,应急管理是可以预防或减少突发事件及其后果的各种人为干预手段,应急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灾害要素及其演化与作用过程。应急管理的核心是获知应急管理的重点目标,掌握应急管理的科学方法和关键技术,把握应急管理措施实施的恰当时机和力度。构建一个有效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是公共安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人们的心目中,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处理危机与消去惊恐的能力如何,是检验政府管理能力不可缺少的指标。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灾害问题,加强灾害应急管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将灾害应急管理控制在政府管理的范围内,已迫在眉睫。

(一)应急管理体系的预案建设

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预案具有应急规划、纲领和指南的作用,是应急理念的载体,是应急管理部门实施应急教育、预防、引导、操作等多方面工作的重点。制定预案,实质上是把非常态事件中的隐性的常态因素显性化,也就是对历史经验中带有规律性的做法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炼,形成有约束力的制度性条文。

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为制定预案出台了《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要求预案编制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向贯通行政和各类组织层级,横向覆盖行政和社会层面。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和精心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已制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130多万件,涵盖了各类城市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之网基本形成。

(二)建立高效的应急技术系统

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加大减灾投入,建立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对各种城市灾害。应急管理技术系统应成为一个城市的事故灾害的“神经中枢”,它必须具备通讯、预警、灾情评估和监视、确定行动重点地带、协调及分配救灾资源、公众信息与新闻媒介等多方面的功能。同时,应急技术系统必须为各级管理者及公众所熟悉,形成渐进开放型系统。只有推进科技减灾,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才能及时处理报警、求救信息,提高处理报警、求救的效率,有效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改善政府部门形象,提高防灾减灾的效益。

(三)加大对全民灾害应急教育的力度

通过各种媒体普及救灾减灾和自救互救知识,增强抗灾救灾的意识,一旦碰到突发事件,做到听从指挥,临危不乱。规范各方面的职责和行动,各级政府管理者要从灾害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责任定位。提高社会人员和所有公民的自救互救技能,运用基础知识来减少伤害。在全社会,尤其是在中小学中开展灾害应急教育和演练,唤醒全民族的防灾意识,只有突破管理的常态假设,建立健全有效的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及体系,才能大大降低管理体系的脆弱性,提高社会的成熟度。

(四)建立和完善公共应急的保障机制

应急工作离不开资金和物资的保障,中央要加大救灾经费保障力度。过去的理念是重视灾后救援,而现在更应倡导预警、预报和危机的准备,城市综合减灾应调动各方资源,形成一个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政府要对企业投入作强制要求,用制度和法规保证防灾减灾经费的投入,把防灾减灾纳入工程“设计、施工、使用”,将所需资金纳入概算预算,用制度和法规保证防灾减灾工程的投入到位,重视“城市防灾中心”的建立及公众社区的自救互救体系的完善。

(五)建立国家灾害紧急救援体系

根据多种灾害,以及灾害突发性和灾害应急工作的特点,组建一支政府职能的国家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应对各种灾害,突发性事件,加强大中城市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以城市社区为依托,通过培训,组成具有一定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社区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应坚持一专多用、反应迅速、突击力强,在防汛、防火、防震等各项减灾活动中,既自成体系,又互有联系,统一指挥调度。做好灾害应急救援工作,另一个重点是建设救灾物质储备网络,储备必要物资,在目前全国现有的物资储备仓库基础上,适当增加储备物资总量和品种。

总之,结合我国灾害特点和行政管理的情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形成中国式的现代化灾害应急管理模式,是防范和应对各种应急事件,实现国家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是减轻灾害的明智之举。

四、结束语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外,还需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更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智慧投入。开展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工作是全面检验各级政府部门、决策者及社会成员的防灾、抗灾、救灾、援建意识与行动的重要举措,对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减灾事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这一根本目标,深入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大力弘扬湖南药监精神,坚持以打假治劣为中心,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开拓创新为突破,强化监管,切实整顿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保障全县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全县医药经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加强对餐饮环节、化妆品和保健食品得安全整顿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继续整顿规范药械市场,继续深入推进“两网”建设,继续保持行政执法零投诉、党风廉政建设零举报。圆满完成全县涉药涉械单位监督检查覆盖率100%,投诉举报回复率100%。圆满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实现平稳过渡。实现在县委、县政府绩效考核名次前移,在文明单位建设中再创特色和食品药品安全无重大责任事故的工作目标。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餐饮环节、化妆品和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对全县餐饮服务企业的调查摸底,全面摸清餐饮服务企业的类别、规模、地址、从业人数等基本情况,建立全县餐饮服务企业基本情况的电子档案。

二是加强对餐饮服务的准入管理,严格资料的审核和现场检查,对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和从业人员不符合要求的,一律禁止其从事餐馆服务经营。

三是加强对餐饮服务企业的安全整顿和对化妆品和保健食品的安全监管,重点开展对小吃店、小餐馆和农村集体聚餐的监督管理,对在检查中问题较严重的单位,实施重点跟踪,促其整改,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加强药品监管,确保全县公众用药用械安全。

一是加强药械市场的监督管理。采取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全县药品和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的稽查打假,特别是对农村药械市场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制售假劣药品的打击力度;全年对全县药械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确保公众用药用械安全。

二是开展药品市场专项治理。根据辖区内的实际情况,

年将重点开展疫苗、生物制品、品、两非药品、盐酸克伦特罗药品等经营情况的专项检查,开展对非药品冒充药品、无证经营、挂靠、柜台租赁经营、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药店药师不在岗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治理,确保全县药品市场规范有序。

三是抓好药械市场的培育发展。认真处理好行政许可事项,严把新开办零售药店和零售药店变更初审关。完成县以下零售药店的GSP认证及换证工作;切实抓好新开办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的帮促和指导服务工作,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做好GSP认证及跟踪检查的现场检查工作。

四是开展从药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对全县医疗机构从药人员开展基层临床用药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零售药店质量负责人开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将进一步加大药事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管理相对人依法经营、使用药械的意识。认真组织做好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直接接触药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并建立健康档案。

五是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充分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的作用,督促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开展ADR监测工作,全年完成药品不良反应上报151例,完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5例,确保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件的早期发现、高效应对和及时处置。

(三)巩固成果,确保农村药品“两网”高效运转。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积极稳妥地在乡村一级发展零售药店,支持鼓励药品连锁经营和集中配送向农村发展;继续抓好“规范药房”的建设,全面推进医疗机构药房(柜)的规范管理。

二是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督网络建设。加强协管员和信息员的教育培训,定期召开信息员和协管员工作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完善工作职责,为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服务。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和协管员的激励保障机制,争取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解决协管员和信息员的补贴问题,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其在“两网”建设中的作用,促进监督网络从形态建设向功能建设转变。

(四)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努力夯实药监事业发展基础。

一是继续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按照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为重点,认真解决机关干部职工在党性党纪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优良作风。

二是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对机关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制订培训学习计划,鼓励干部职工参加自学、函授等在职学历培训教育;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案例分析、案件点评、法规讲解等培训活动,适时组织开展岗位技能竞赛、实际操作演练等活动,提高队伍行政执法能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是健全机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会议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特别注重抓好制度的落实,完善约束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在全局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文明机关的建设,进一步巩固文明创建成果,落实文明创建责任,积极组织开展有益干部身心健康的活动,倡导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11篇

一、“十一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的领导下,切实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安全监察三大职能,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

1.质量兴市和品牌战略工作强力推进。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质量兴市活动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的决定》和《市知名品牌评价管理办法》,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区县政府、风景区和市发改委、市质监局等18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质量兴市和品牌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全市上下联动的组织推进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共获得省质量管理奖17个,名牌产品44个,知名品牌产品149个,大大超出了“十一五”期间争创25个名牌产品的预期目标,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双提升”。

2.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全市共有319家企业获得388张食品生产许可证。全面推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制度,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广泛开展质量提升服务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的强制性作用,大力支持推广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能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十一五”期间,市级监督抽查1050组,批次合格率为93.73%,比“十五”期间提高0.73个百分点,高于“十一五”期间全省产品抽查合格率(89.34%)4.39个百分点。

3.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积极帮助省、市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完善标准体系,牵头、组织制定国家标准3项、省级地方标准41项,全市采标企业达39家43个产品,有40家企业通过了“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年6月,省政府授予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4月,我市国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建设项目高分通过验收。2010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我市“部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称号。毛峰、太平猴魁茶国家标准实物样完成研制并通过国家评审。

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成绩斐然。毛峰茶、太平猴魁茶、贡菊和五城茶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县松萝茶和黟县“腊八豆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5.计量管理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培训、比对和计量标准考核等形式,提高了市县两级计量技术机构的检定能力,并协助省局对区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组织了统一的复查考核;积极推广和指导、帮助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制度,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计量检测设备和计量管理人员,建立健全测量管理体系;开展节能、节水和节材计量标准宣贯,对重点用能、用水单位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截止目前,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重点定量包装商品量的抽查合格率达到91%,强检计量标准受检率达到100%;商贸领域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医疗卫生领域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73%。

6.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高。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所有执法人员必须经严格考试合格、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执法证方可参与行政执法,执法人员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职责。在执法中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年部分案卷使用说理式文书的基础上,年扩大到100%立案案件均使用说理式执法文书,并在区县局推广。在2010年省质监局组织的优秀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评选中,我局两个案卷分获二、三等奖。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季度按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认真落实安全监察工作。先后开展了起重机械和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专项整治、气瓶充装单位专项整治、小型锅炉专项整治、电梯起重机械安装维保市场整治等活动。通过专项行动和日常监察,进一步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认真做好“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工作。对全市2877台特种设备,根据设备类别、所处位置、危险性等情况分为A、B、C、D类分别进行管理。对列入B、C类目录特种设备全面巡查到位,对列入D类目录特种设备实行重点监控。各区县局(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深入一线,深入特种设备使用现场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新增设备做到了100%及时办理使用登记。我局连续六年荣获市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单位。

8.执法打假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认真落实企业分类巡查制度,结合辖区打假责任制,建立产品质量源头监管责任制,将各项工作层层分解到部门、到人。制作了《执法打假责任制区域划分图》、《执法打假责任制组织机构图》,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打假体系。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对家电下乡产品、食品、乳制品、建筑用建材产品、农资产品、家用电器的能源效率标识等进行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局的统一部署,设立了“12365”指挥中心,并成功地与国家质检总局“12365”投诉系统并网运行,同时派专人负责对全市的打假举报投诉工作指挥调度,督察督办。各区县局也加强了“12365”举报电话的管理,一个四级联动的举报投诉网络基本形成。

9.检验检测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年11月,建筑面积达3170㎡的市质检中心检测大楼投入使用;年12月,建筑面积达1100㎡的黟县局综合检测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年10月,建筑面积达2084㎡的市特检中心大楼和建筑面积达1300㎡的歙县质检综合检测中心大楼投入使用。目前,区质检中心大楼已经封顶,、质检中心也已立项。“十一五”期间,全市系统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县区局,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技术机构“四无”(无人员、无设备、无资质、无收入)的状况,实行了市县区技术机构联盟联动,组建了基层工作站,投资近千万元更新了设备。目前市技术所已经拥有400余万元的大型检测仪器设备。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省局授权能够检验的产品有284个,参数有429项。市特检中心目前拥有工业X射线探伤机、磁粉探伤机等仪器设备60余台,取得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14大项检验资质。各区县局在省局的支持下,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具备了常规检验能力。

10.班子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历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都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对重大决策、年度考评、干部任免、人员调动、财务管理等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民主讨论,科学决策。狠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的签订、分解、落实和考核,以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其他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积极倡导干部职工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鼓励参加省局与有关高校联合举办的学历教育活动,并对完成学业人员予以学费补贴,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文化知识水平。截止目前,全市质监系统45岁以下在职人员118人100%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84人取得本科学历,占71.2%,硕士研究生2名。每年都举办由全市质监系统所有公务员、稽查队员和各直属机构班子成员参加的春季学习培训班进行集中学习。

11.机关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了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实行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各区县局(分局)、市局直属单位和科室主要负责人100%实行了轮岗交流,部分科室工作人员也进行了轮岗交流,基层局领导班子和各科室人员知识、年龄和能力结构配置更加合理。制定了《党内组织生活会制度》、《局长办公会议制度》、《学习制度》等76个制度,在全市系统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的良好工作局面。严格执行单位财务“一本帐”,银行支出“一个户”,资金审批“一支笔”要求。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努力构建和谐机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和《内部审计暂行办法》,先后对8位离任的基层单位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二)“十一五”期间形成的主要经验

“十一五”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还积累了不少重要经验。

1.发挥政治优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质监工作全局。“十一五”期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履行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转变机关作风,全力打造“服务、平安、科技、和谐”等四型质监;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梳理行政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时限;深入开展“三大服务”,出台保民生、保增长十条措施;组织开展了纪念小平同志视察周年座谈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食品安全法贯彻落实情况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促进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2.发挥职能优势,坚持把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为质监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上,主动介入、措施得力;在与党委政府关注的旅游工作上主动介入,以服务标准化助推旅游国际化,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5月获全国首个“部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称号,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组的充分肯定;在涉及安全监管的问题上,严格把关,行动迅速,很好地维护了群众和企业的利益,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质量监督、特种安全监察和食品安全监管等工作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假办案工作办法,当好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推进器”和“质量监控仪”。在履行职能、服务社会的同时,不断提高质监部门的知名度和权威性。

3.发挥整体优势,坚持把建立完善的质监工作体系作为推进质监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垂直管理体制的作用,对全市质监系统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对全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项目建设实施统一布局,对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和食品质量管理等业务工作实现统一部署。积极为基层质监部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排除地方保护的干扰,积极推进打假治劣。以改革促发展,深化技术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组建了“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联盟”,实行了全市系统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体现了质监工作的整体优势。

(二)“十一五”期间存在的主要不足

1.基础仍然簿弱。在认识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规律、研究质量技术监督发展战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方面还做的不够;基础设施、检验设备和执法装备仍然不足,技术机构特别是县级技术机构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能力十分欠缺,制约了服务能力的提高。

2.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队伍、公务员队伍、执法队伍、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专业技术水平、业务开拓能力、改革创新意识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3.质量管理和品牌战略总体水平不高。宏观质量工作缺少抓手,没有形成“大质量”机制。由于我市工业基础薄弱,申报产品终端产品不多,在全国有影响的产品大多数是农产品(如毛峰、太平猴魁),但农产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使得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的愿望未能实现。

4.假冒伪劣产商品依然存在。在执法打假工作中,受地方保护主义、部门职能交叉、执法手段和装备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打假工作难度增大;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地方和领域执法不到位。

二、“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发展形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新的历史时期,对质监事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质监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随着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给质监部门实施服务标准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重视、加大对旅游地区的支持扶持力度以及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在市展开,市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将得以迅速拓展,将成为质监部门实施服务标准化、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二是随着京福高铁、黄杭高铁、皖赣铁路扩能改造等“三条高铁”全面建成,全市高速公路路网骨架搭建完成,以及机场顺利升级为国际机场。我市交通不便的瓶颈已基本打开,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条件更加便利。承接产业转移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围绕自主创新、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扩大工业规模,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加快提升工业的支撑作用。三是市独特的城市定位和发展要求,决定了发展必须努力闯出一条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但旅游长远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与经济短期自我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的约束性与扩张经济总量的突破性的矛盾等,都是近期十分突出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和实施重要的技术标准,落实好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利用行政许可手段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四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和“两大安全”,人民群众对质量问题尤其是对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质量安全更加关注。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支持,更是压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和监督把关能力、技术保障能力和业务素质能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三、“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线,全面开展“服务质监”、“平安质监”、“科技质监”、“和谐质监”建设,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完成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区、、质检中心建设;完成县、区局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完成市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卫生状况风险监测项目;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启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编制工作。到“十二五”末,争创中国名牌产品2个,名牌产品30个,名牌产品10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组建2个以上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参与制订国家或行业标准4个、省级地方标准20项;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的采标率达到85%以上;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良好农业规范企业(GAP)3家以上;全市6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其中争创AAA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家;重要工农业产品监督抽查覆盖率达95%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验覆盖率达100%;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持证率达100%;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持证率达95%以上;强制性认证产品持证率达100%;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5项;定量包装商品尽含量的抽样合格率达到90%以上,强检计量标准受检率达到100%;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大中型企业测量管理体系基本完善,争取每年新增1-2家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达到95%以上,万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低于国家规定。

(三)具体指标

1、固定资产指标

2、人才指标

3.科技指标:

4.业务指标:

5.建设指标

6.创建指标

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

四、“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深化三大服务,进一步扩大“服务质监”的影响力

1、继续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深入贯彻《省质量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巩固和深化“质量兴市”工作成果。继续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实现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建立质量奖励制度;指导企业走“以质取胜”的发展之路;做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设备监理、产品防伪等职业资格管理的相关工作;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升质量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继续推进名牌战略。积极关注中国名牌和名牌评价工作动向,努力让“制造”获得更大份额。探索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名牌评价机制,扩大名牌知名度,倾力打造“品牌”;积极开展名牌产品培育工作,制定名牌产品培育计划并精心组织实施;积极指导、帮助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完善计量、标准、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3、深入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巩固“部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市“成果;围绕新型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鼓励和引导重点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完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与技术相互融合,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标准中;鼓励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打造整体品牌形象。结合我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在旅游服务业继续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强化企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4、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大对我市毛峰、太平猴魁、贡菊和五城茶干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督,健全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培育地理标志文化,开展地理标志保护宣传,严厉打击假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为;积极做好黟县腊八豆腐和松萝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

5、完善质量信用体系,加快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企业质量档案建设工作,加快建立以产品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在建设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实施分类监管的基础上,以信用等级监管、扶优治劣等手段配之信息技术手段,为社会营造质量信用环境,搭建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做好与社会信用体系衔接的准备工作。加强企业质量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逐步建立企业“质量诚信”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质量诚信”征信、授信制度。

6、加强计量工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保障。强化法制计量。组织开展“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评价活动,加强对食品、餐饮业、农资、加油机、医疗等计量专项督查;加大商品量计量监督检查力度,完善抽查机制;加大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市级监督抽查范围和抽查批次;加快推广C标志,争取每年新增1-2家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取得计量保证能力合格证书;强化重点计量器具监督管理。推进科学计量。建立健全量值传递、溯源运行机制;加强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和计量检定、校准方法的研究应用,充分发挥社会计量资源的作用。完善工业计量。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适应生产经营需要的自主管理的计量工作自律机制;指导、帮助计量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的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完善计量管理制度,配备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计量检测设备和计量管理人员;进一步开展节能、节水和节材计量标准宣贯,推广先进的能源计量检测和节能监测技术,鼓励企业学习、引进国际先进的节能、节水和节材计量管理和检测技术;对重点用能、用水单位依法实施监督管理,为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二)加强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平安质监”的控制力

1、监督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一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全面落实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建立和实施“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二是严格生产许可,确保市场准入工作平稳有序。坚持准入标准,严格条件审查,严把食品企业市场准入关,加强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三是结合实际,抓好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控工作的有机结合。以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为重点指标,把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不发生影响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四是按照分工,做好小作坊的整治和改造升级。按照市政府的职责分工,监督所有签订承诺书的小作坊持续符合基本卫生条件,建立原料进货、产品销售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台账;对工商营业执照不全的食品加工者,通过帮扶引导、整改升级等手段,促其改善生产条件,达到食品生产小作坊基本卫生条件。

2、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以贯彻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为主线,全面推进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发挥生产许可证工作在落实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的强制性作用,大力支持推广节能、降耗、节水、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能耗高、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有证企业监管,打击生产、销售无证产品的违法行为。

3、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突出重点,强化对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以及质量问题突出产品的监督抽查,将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主要性能指标作为监督重点开展跟踪监督;不断细化和规范后处理工作程序,提高后处理工作的权威性;对质量问题严重、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质量信用低下的产品,采取新闻曝光、强制撤柜台、吊销生产许可证等措施,实施市场退出机制。

4、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一是落实安全责任制。落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主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检验机构技术把关和地方政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二是充分发挥动态监管体系作用,做到特种设备及时登记、及时检验、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监管效能。三是有效开展对各区县局(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市特检分院和相关企业的安全绩效评价,使有限的监管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与节约效能,促进特种设备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四是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和检验检测各环节的节能监管工作。

5、整顿和规范认证市场。一是落实《认证认可条例》的各项规定,针对当前认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反应强烈的问题,依法加大查处力度;组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行政稽查工作;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农产品及食品认证有效性的专项监督检查。二是严格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行政执法工作,重点打击违反规定不申请强制性产品认证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经强制性认证的产品及伪造和冒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违法行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三是加强对获证检测机构的监管,提高“二合一”评审的工作质量。立足于切实增强质量监督工作的技术保障能力,坚持强化监管与加大服务相结合,不断加强对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以比对试验为主要手段,加强对检验机构的日常监管。重点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的监督管理,加强市级食品检验能力,确保食品检验工作科学、规范、高效。

6、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一是加大执法装备投入;完善打假责任制、预警监控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和专项检查制度,形成打假的长效机制;二是组织开展联合打假和专项打假活动。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建立联动协作办案的机制,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发挥好12365举报投诉系统的作用,加强地区之间、质监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打假信息交流。

(三)强化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科技质监”的竞争力

1、全面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建立健全质监科技工作管理体系,加快质监科技创新,提高质监科技水平,形成开放、竞争、协作的新体制和运行机制,科技总体水平接近省内先进水平。

2、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市、县质检中心办公、检测综合用房面积分别达到12000m2和2000m2以上,检测技术支撑体系日益完善,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与检验检测水平滞后的矛盾基本解决。市级检测机构能够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具备重点产品的全项目检测能力,关键项目检测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具备应对区域内产业领域开展常规检测项目的能力,具备大批量产品的定性和筛选检测能力,满足日常监管的检测需求。

3、继续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发展。按照错位发展、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基本解决技术机构长期存在的机构重叠设置、项目重复建设、投资主体单一、管理理念陈旧、运行机制落后等问题,使我市技术机构向市场化、多元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技术先进、人才集聚、管理科学、运转有效的市场主体,将技术机构“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做优”。同时积极争取技术机构的准确定位,探索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着力自身建设,切实提升“和谐质监”的软实力

1、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坚持从严管理干部,特别是要重点管理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鼓励机关干部到质监一线干事创业、服务发展。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和廉政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执法规范、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行政执法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本着“用好现有人才,稳定骨干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全员聘用制,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因事设岗,提升检验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地聘任中高级专业人才。

2、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质监工作的要求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制订和完善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制度建设,保障执法效能。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全系统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按照执法检查、审理决定和监督执行相分离的原则,完善行政执法案件办理体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自觉接受各级党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介等有关方面的监督,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质监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

3、加强文化建设。着力打造质监文化品牌,积极创造以人为本、和谐奋进、竞争合作的工作环境,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养成良好行为规范,促进形成文明和谐、奉献进取的价值取向。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培育和激发干部职工的团队精神。要依靠文化的力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和衷共济的质监队伍,真正达到“工作让党委政府放心,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形象让社会各界认可”,树立人民质量卫士的良好行业形象。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注重考核结果应用。不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效能建设制度,以明察暗访为抓手,注重做好平常性的教育引导工作,把效能建设逐步向科室、股室延伸,严肃工作纪律,强化机关作风。切实加强对涉企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重点查处乱收费、乱摊派、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设立“小金库”行为,失职渎职行为等。进一步加大财经纪律和制度建设的执行力度,扩大内审工作范围。要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全市系统公用经费支出、招待费同比继续下降5%。严格执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切实做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理财,努力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5、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做好以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及质量、计量、标准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普法教育,做好《行政许可法》、《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升级改造市局门户网站,完成区县局门户网站建设,设立满足需要的政务(事务)公开栏目,定期政务(事务)公开信息,打造一流的面向社会大众的质监宣传平台。建设办公自动化平台、质监业务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和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配合省局建设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专用网络。完善新闻宣传管理及运行制度,加强新闻宣传信息员队伍建设。继续在本级主流新闻媒体开设质监宣传栏目。

五、“十二五”期间质监事业发展需攻关的重点项目和阶段目标

(一)重点项目

“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合成树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区、、质检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县区食品安全监管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完成黟县腊八豆腐生产工艺改进项目;完成市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卫生状况风险检测项目;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启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编制工作。

(二)阶段目标

1、2011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任务分解工作;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合成树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立项;区质检中心投入使用,、质检中心开工建设。

2、2013年,对“十二五”规划进行中期考查,各项工作达到“十二五”规划序时进度;对不足之处及时总结,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加以改进,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3、2015年,全面验收考核“十二五”规划中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六、保障措施

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是我市质监系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监工作全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要充分发挥全系统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作用,制定切实有效措施,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人员的评价,应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人才合理流动机制,采取多种用人方式,引进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努力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促进人才的竞争,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倡导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部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培养干部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熟悉法律和业务,懂管理的公务员队伍;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行政执法队伍和一支熟悉现代高新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加强宏观战略研究,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质监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理清长期发展的思路,深入研究影响质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切实加强对质监事业发展宏观战略研究工作的领导,把握新趋势、新特点、新动向,取得有分析、有见解的研究成果,为促进质监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争取市政府和省质监局支持,加大对技术机构和执法装备的投入力度,集中财力建成一批重点项目。集中资金建设一批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检测项目,提高检验检测装备水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将集中力量加大对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设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十二五”期间建成投入使用。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12篇

一、组织领导

成立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交管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同志为专职工作人员,各村(社区)、部门单位、学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交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同时为了便于联系和配合工作,全乡成立交通安全联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保障工作协调配合开展。

二、工作内容

1.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相关考核考评办法,落实责任制,与各村(社区)签订责任书。

2.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和指挥,有针对性的、分步骤开展各项专项治理整顿行动,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并做好汇总报告。

3.新建1个交通安全示范村。

4.做好“五.一”、国庆节以及重大会议或重大活动期间的道路交通防护期的安全管理工作,每次活动有防护方案、有专人负责,事后讲评总结。

5.村、部门单位、学校做好经常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工作。

三、工作安排和步骤

全年分四个季度分步骤实施:

一季度: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道路交通法规“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五进宣传教育等项工作;

二季度: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道路两侧违章建筑进行清理整顿;

三季度:重点开展入校新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平安摩托”专项行动、在重点路口设置交通警示牌、全乡人民交通安全大学法教育活动等工作;

四季度:情况汇总、总结、完善基础台账并考核考评。

四、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工作,实现如下目标:

1.公路治安秩序良好,通行良好,公路无安全隐患,标识标牌完善,无车匪路霸、无公路三乱、无堵塞道路交通等。

2.消除马路市场和利用公路堆物作业、摆摊设点、打谷晒场等违法占道现象。

3.村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增加,受教育率达100%,安全意识增强,杜绝学生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而发生伤亡的事件。

4.报废车、拼(组)装车、非客运车,三轮车载客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消除无牌无证车辆和未办理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车辆上道路行驶。

5.广大群众能积极配合和协助乡政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五、工作要求

1.思想统一,高度重视。建立乡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交通安全联席会制度,定期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安排和部署。

2.工作细心,认真扎实。建立各村机动车和驾驶人行车安全和办理证照情况登记制度,做到底数清楚,记录真实。

3.严格制度,履行职责。实行辖区内交通事故的上报制度,及时发现、掌握和上报情况;对辖区内所属车辆、驾驶人凡发生死亡1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要将基本情况、对责任人的处罚意见、倒查结果,自事故发生日起2个月内报县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13篇

当前,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的形势如何?面临哪些难点?又该怎么解决?

现状:大环境趋好 监管风险趋大

自新规施行以来,我国港口危货管理的现状如何?“总体上看,我国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的大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安全与应急中心总工谢天生告诉记者。

他介绍,在新规执行的这两年,各级港口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加强港口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工作,完善安全监管机构设置、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初步建立了与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相配套的法规标准体系,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得到了落实,港口危险货物经营企业安全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监管工作可以掉以轻心。”谢天生说,“随着危险货物水上运输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监管职责的移交,我国港口危货监管风险也在加大。”据《全国交通运输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显示,从2003年―2014年我国港口液体散货吞吐量从4.55亿吨增长到9.48亿吨,增长一倍,年均增长率约为10%。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谢天生预测,我国港口液体散货吞吐量还将保持适度增长,但增速将会趋缓。

此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移交了大量储罐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监管。这些储罐多分布在大连、天津、宁波、东莞、张家港等地,储运设施布置集中,紧临城区,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难点:企业主体责任难落实 相关法规亟待完善

新规赋予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港口危险货物建设项目安全监管的职责,增大了其安全监管的范围和内容,增加了港口安全监管的风险和难度。原有的管理机制已不再适应新的监管要求,面对大量增加的储运设施,以及监管的内容、方式的较大变化,除了危险品码头、库区的设立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安全专项验收等新内容外,增强企业主体意识、人才培养以及进一步完善立法等成为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面临的新课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港口危险货物经营企业存在部分储罐陈旧、安全设施配备不足、应急处置能力不强、重大危险源管理较弱、企业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谢天生说,“其根本原因就是经营企业没有很好地落实安全的主体责任。比如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也建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但是主观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将其作为安全生产的主要工作来抓。”

监管内容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安全监管的风险,对监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知识要求。“企业对责任意识、职业道德、安全文化的培育重视不够,开展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深入,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实操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不足,都是制约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的瓶颈,也加大了安全监管的难度。”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环保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耿红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耿红认为,目前我国港口危货管理已有关于港口作业、船舶载运方面的规章,但缺乏一个综合性的,既能衔接危险货物水路运输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可以规范和加强危险货物水路运输各个环节安全监管的规定。

此外,危险货物事故应急处置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应急处置能力还需加强。

方向:加强顶层设计 建立长效机制

采访中,耿红和谢天生都认为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加强危险货物水路运输安全法规建设和顶层设计,特别是针对修正后新《安全生产法》提出的要求,加快相关法规的‘立改废’工作。”耿红说。对此,谢天生表示认同,“从安全规划入手,可以建立新的安全监管机制和安全长效机制。”

例如在规章方面,建议制定出台危险货物水路运输安全的综合性规定,全面规范和加强危险货物水路运输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及界限,进一步加强对内河危险货物运输、散装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以及危险货物码头、罐区、加油站等重点部位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危险货物水路运输应急管理。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修订《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的相关配套规定等。

从区域或流域的高度,开展区域和流域应急能力评估,制定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分期实施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开展应急能力建设、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应急能力。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探讨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和道路交通的飞速发展,我国已进入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交通事故多发,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社会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道路交通事故由此也被称为“无休止的交通战争”。当前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各级政府和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正在积极探寻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新机制、新思路和新技术。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国家法律明确了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大问题,从而为交通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道路交通安全法总则第四条明文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该条文不仅为各级人民政府规定了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职责,并且从法律的高度强调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重要性。

2 规划的层次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特点及规划范围和规划侧重点的不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一般可细分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战略规划、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行动规划和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规划。在同一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行动规划应服从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战略规划,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规划应服从于更高层次的两类规划。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单独编制某个层次的规划,或者将各个层次的规划融合在一起(即根据不同的规划期着重对应不同层次的规划需求)。

2.1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战略规划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战略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或10年,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入的调查、必要的实地勘测和科学的定量定性分析,在剖析、评价道路交通安全和安全管理现状、揭示其内在矛盾及预测、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区域规划期的交通安全水平和交通安全管理目标,提出确保实现规划目标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战略及相应的实施行动。

2.2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行动规划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行动规划的期限一般为3至5年,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区域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和存在问题,预测区域道路交通安全发展趋势,确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目标,提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行动的内容,列出分期实施优先顺序,提出在具体实施时存在的问题和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3 编制原则与路线

3.1 编制原则

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应遵循如下原则。

3.1.1 依法规划。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必须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相匹配。

3.1.2 以人为本。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任何环节中始终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贯彻“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

3.2 工作路线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制定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遵循相应的原则,按照有关的政策、规定和标准、规范进行编制,并请有关部门、专家进行充分论证,集思广益,避免交通安全管理政策、措施出台的盲目性、随意性。规划编成后需通过评审,经补充修改后报批,此后方可组织实施。为增加规划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建设等有关情况及规划的实践和反馈,按照规定的程序定期修订规划,经原审批部门审查批准后调整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的工作路线如图1所示。

4 规划的主要内容

鉴于道路交通系统和交通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编制道路交通安全规划需要全面掌握规划区域内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系统分析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症结,深刻认识交通安全问题演变的内在规律,科学预测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趋势,明确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目标,从而去设计、评价和优化为实现该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方案,用以指导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和社会化。因此,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

4.1 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调查及分析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概述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和道路交通状况;统计分析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分布特征与变化特点,揭示造成规划区域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成因;客观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包括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车辆和驾驶员管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等)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特点;综合评价规划区域的道路交通事故水平和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指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注意研究的重大变化。

4.2 社会经济和道路交通安全发展预测

科学分析社会、经济和道路交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预测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和道路交通发展水平;全面分析道路交通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交通发展和交通安全管理的关系,考虑国家现有或未来可能采取的政策对未来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为依据,通过多种方法(包括专家法和模型法等)科学地预测未来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趋势。

4.3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在全面掌握规划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科学预测道路交通安全发展趋势、明确近中远期的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目标之后,从人、车、路、环境、管理等环节综合入手,根据交通事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管理手段“软硬兼施”,安全隐患“标本兼治”的原则,集成法规、行政、技术和工程手段,设计兼备科学性、全面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方案,并细化为分期实施行动和专项整治计划,安排近期实施重点和实施顺序,概算所需资金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规划方案主要涉及以下环节。

4.3.1 交通安全管理体制与政策。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综合协调机构;强化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专报和公告制度;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督察制度等。

4.3.2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规范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工作;提高事故黑点判断能力;建立交通安全管理数据库;开发交通事故决策支持系统等。

4.3.3 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加强机动车驾驶员管理和机动车辆管理;增强车辆的安全性能。

4.3.4 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的部署,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并尽可能改善和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完善道路标志、标线等交通管理设施等。

4.4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方案评价

研究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技术、经济评价以及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评价,提出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并反馈于方案制定环节。

4.5 实施规划的对策与措施

主要反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中,有关规划实施管理体制、资金和人才的政策问题,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的重大技术问题和需要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与措施。

5 结语

道路交通安全是城市交通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在城市交通层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本文详细说明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对于改进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规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规划

【 abstract 】 the urban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plan for solving the good road traffic safety in work, some basic, structural fundamental problems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of some of the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nantong in urban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plan as an example, the process of the planning concept, plann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index are discussed.

【 keywords 】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及居民的出行率大幅增加,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交通事故多发,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频频发生,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社会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道路交通事故由此也被称为“无休止的交通战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逐渐开始被各级政府和交通安全管理部门重视。本文结合南通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经验,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内在含义、技术思路以及评价指标进行探讨。

1 南通现状概况

目前南通交通安全管理现状主要存在不足主要包括①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不全;②路口的渠化和信号设施交叉口质量有待提高;③城区交通组织有待优化;④慢行交通设施需要加强;⑤驾驶员培训、交通安全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⑥交通管理设施的现代化程度需要提高,交通监控和智能交通系统需要增加。

2 国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成功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经历了单一因素的研究、系统化的研究和信息化研究三个阶段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的成果直接体现在各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目前形成了三种比较典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即美国式、日本式和瑞典式【5】。

美国式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一种综合式管理,他们提出交通工程学的三大支柱即:法规、教育和工程。他们的交通工程学者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是由多因素交织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应注重从安全的源头和法律的角度认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与实践形成“3E”工程(Education、Engineering and Enforcement)。

日本式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除了在综合管理和信息化上与美国相似之处,其特点还主要体现在:第一、注重驾驶员的管理;第二、注重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教育。

瑞典式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零观念管理。零观念之父——瑞典交通部门道路安全局长克拉斯·廷瓦尔说:“我们已经不能接受一个仅仅由于犯了驾驶错误就要用死亡和终身痛苦来惩罚我们的交通系统”。零观念管理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宣传教育和行驶标准细化;第二、加强多方面的合作。

3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技术思路

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交通事故特征,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事故分析,提出具体的安全对策和措施;其次针对不同等级道路从总体上作出一个分析和事故归类,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安全对策和措施;然后对提出的安全对策和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最后形成对南通市整个道路交通事故防范具有指导性的推荐规划方案。

规划技术路线如下:

图1 南通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技术思路

4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规划方案主要涉及以下环节【4】:

(1)交通安全管理体制与政策。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综合协调机构;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专报和公告制度;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督察制度、提高交通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交通安全执法装备水平,改进交通安全执法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等。

(2)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规范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工作;提高事故黑点判断能力;建立交通安全管理数据库;开发交通事故决策支持系统等。

(3) 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的部署,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并尽可能改善和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完善道路标志、标线等交通管理设施等。

(4)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针对不同交通参与者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宣传教育,注重宣传手段的多样化。

(5) 交通事故快速反应。建立交通事故快速抢救联动机制;提高事故伤员现场急救护理水平;建立交通事故“绿色通道”等。

5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性评价

在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评价中,交通事故是安全水平的直接表现,而道路条件、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交通环境等则是反映交通安全水平的潜在因素,它通过影响交通事故进而反映交通安全水平。因此,在综合评价时应加强各潜在因素的分析,进而研究各因素对交通安全影响程度的大小,以了解道路交通安全的薄弱环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6】

6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实施保障

(1)规划方案实施保障体系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实施的工作量大、难度高、涉及部门众多。保证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重点在于:①统一规划、加快安全设施建设;②加大对安全宣传的力度;③确保稳定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资金;④交通安全设施投资政策建议。

(2)规划的调整滚动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中的大多数管理设施(标志、标线、包括部分硬件设施)都可以根据变化了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整,因此规划滚动有利于提高交通安全管理的效率。并且城市交通安全信息变化很快,

(3)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研究

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指交通管理部门为防止和应急处理各类交通安全事故而预先制定的应急方案应作专门研究、编制并组织演练。重点在于①制定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和原则;②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检查。

7 结束语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作为现代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这一课题的复杂性和未成熟性也给研究带来了许多挑战。本文主要介绍南通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相关经验,给相关规划人员提供参考。未来希望更多的规划人员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技术内容及系统评价做出更好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 南通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2010

[3] 赵黎 武夷山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研究

[3] 牛学军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

[4] 童赣生,任刚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的若干思考. 交通标准化,总1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