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企业管理 经营管理

0 引言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且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品质的追求以及建筑企业市场低成本的进入,使得建筑市场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而经营作为各个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效益的好坏,并且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学习经营、懂得经营和善于经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管理者最基本的能力。

1 建筑企业经营及其影响要素

建筑企业经营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经营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源、资本、质量等)与外部的经营环境相结合,并通过管理、生产和服务等活动,实现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建筑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符合设计和满足用户要求为根本,从而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期望值的目的。而影响建筑经营的要素主要有企业内部的体制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建筑经营投入的施工技术、人力等,以及产出建筑物的质量和获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三大类因素。因此,可以从这些经营要素的管理入手,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节约各种行政支出,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2.2 加强建筑企业技术要素的经营管理

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就是要求对企业中的相关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要素实施计划、组织、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活动,一是指包括技术检查与核定、技术交底、图纸与工艺会审等方面为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二是指技术创新活动,如技术改进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新技术工艺的试验研究等。技术经济管理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搞好环境保护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做好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技术管理的任务,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活动,不断推进并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各技术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二是要做好各项技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责任制、做好技术情报和信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日志好工程技术档案、严格贯彻和执行各种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并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三是要做好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如建立安全责任、检查、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环境的公害和污染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企业管理 经营管理

0 引言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且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品质的追求以及建筑企业市场低成本的进入,使得建筑市场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而经营作为各个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效益的好坏,并且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学习经营、懂得经营和善于经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管理者最基本的能力。

1 建筑企业经营及其影响要素

建筑企业经营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经营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源、资本、质量等)与外部的经营环境相结合,并通过管理、生产和服务等活动,实现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建筑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符合设计和满足用户要求为根本,从而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期望值的目的。而影响建筑经营的要素主要有企业内部的体制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建筑经营投入的施工技术、人力等,以及产出建筑物的质量和获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三大类因素。因此,可以从这些经营要素的管理入手,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节约各种行政支出,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2.2 加强建筑企业技术要素的经营管理

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就是要求对企业中的相关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要素实施计划、组织、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活动,一是指包括技术检查与核定、技术交底、图纸与工艺会审等方面为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二是指技术创新活动,如技术改进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新技术工艺的试验研究等。技术经济管理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搞好环境保护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做好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技术管理的任务,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活动,不断推进并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各技术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二是要做好各项技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责任制、做好技术情报和信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日志好工程技术档案、严格贯彻和执行各种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并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三是要做好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如建立安全责任、检查、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环境的公害和污染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2.3 加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其经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实施有效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极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人力经济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除了传统的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等,还增加了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岗位与组织设计、行为管理,以及终身教育等内容。

人力资源是实现建筑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人员的劳动消耗,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筑企业在人力经济管理上的,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中人员的内在潜力,实施各尽所长、各尽所能的“能本”管理;并建立“德为前提、能力本位”的能绩优先的用人制度,坚决实施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干部人事制度,创造条件保证有才能的人更好的发挥才干。

2.4 加强建筑企业质量要素的经营管理

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只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幸福。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时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而建筑质量经济管理就是要根据设计和用户要求,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施工,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

建立全面的质量要素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求运用多方法对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进行经济质量管理。要实现全员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包括各级部门和人员在内的质量责任制制度,已明确其职责与任务范围;有必要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主人公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经济管理中去。要做好全过程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坚持“为用户服务”和“预防为主”的思想,从市场调研、建筑设计、建筑施工,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经济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经济管理则是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都必须自觉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并相互监督,使得全企业都处在质量经济管理之中。

3 结束语

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管理,其管理素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行业,建筑企业只有不断的改进经营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力资源、施工质量等经营因素的管理,才能持续促进企业的发展,并在未来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刑补团.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J].山西建筑,2007 33(16).

[2]施超杰.改制剥离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以“财管”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J].建筑施工,2002 12(3).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企业管理 经营管理

0 引言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且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当今社会,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品质的追求以及建筑企业市场低成本的进入,使得建筑市场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而经营作为各个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直接关系到企业本身效益的好坏,并且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学习经营、懂得经营和善于经营,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管理者最基本的能力。

1 建筑企业经营及其影响要素

建筑企业经营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经营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源、资本、质量等)与外部的经营环境相结合,并通过管理、生产和服务等活动,实现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建筑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符合设计和满足用户要求为根本,从而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期望值的目的。而影响建筑经营的要素主要有企业内部的体制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建筑经营投入的施工技术、人力等,以及产出建筑物的质量和获得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等三大类因素。因此,可以从这些经营要素的管理入手,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节约各种行政支出,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2.2 加强建筑企业技术要素的经营管理

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就是要求对企业中的相关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要素实施计划、组织、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活动,一是指包括技术检查与核定、技术交底、图纸与工艺会审等方面为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二是指技术创新活动,如技术改进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新技术工艺的试验研究等。技术经济管理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搞好环境保护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做好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技术管理的任务,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活动,不断推进并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各技术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二是要做好各项技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责任制、做好技术情报和信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日志好工程技术档案、严格贯彻和执行各种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并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三是要做好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如建立安全责任、检查、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环境的公害和污染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2.3 加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其经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实施有效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极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人力经济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除了传统的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等,还增加了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岗位与组织设计、行为管理,以及终身教育等内容。

人力资源是实现建筑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人员的劳动消耗,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筑企业在人力经济管理上的,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中人员的内在潜力,实施各尽所长、各尽所能的“能本”管理;并建立“德为前提、能力本位”的能绩优先的用人制度,坚决实施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干部人事制度,创造条件保证有才能的人更好的发挥才干。

2.4 加强建筑企业质量要素的经营管理

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只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幸福。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时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而建筑质量经济管理就是要根据设计和用户要求,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施工,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

建立全面的质量要素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求运用多方法对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进行经济质量管理。要实现全员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包括各级部门和人员在内的质量责任制制度,已明确其职责与任务范围;有必要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主人公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经济管理中去。要做好全过程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坚持“为用户服务”和“预防为主”的思想,从市场调研、建筑设计、建筑施工,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经济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经济管理则是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都必须自觉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并相互监督,使得全企业都处在质量经济管理之中。

3 结束语

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管理,其管理素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行业,建筑企业只有不断的改进经营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力资源、施工质量等经营因素的管理,才能持续促进企业的发展,并在未来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刑补团.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j].山西建筑,2007 33(16).

[2]施超杰.改制剥离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以“财管”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工作[j].建筑施工,2002 12(3).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4篇

1.1成本控制不力

控制成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然而建筑产品再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建设环节多(包括前期准备、勘察、设计、施工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设备材料采购等)、建设过程长(从工程项目招投标开始,直至竣工交用,并且到保修期满,贯穿于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产品成本形成复杂(在建设过程中,随着设计的变更和各种条件的变化,直至工程竣工结算、业主签证,才能最终确定产品成本)等问题,通常导致产品成本失控。

1.2拖欠施工工程款严重

虽然建筑市场规模扩大,但是往往建设资金有较大缺口。业主拖欠施工工程款和勘察、设计及监理费用问题比较严重。

1.3安全事故频发

由于建筑市场管理比较混乱,监管机构监督不到位,加之施工企业安全措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导致民营建筑企业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从而造成企业及社会的重大损失。

二、民营建筑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1.建立集权的财务组织结构

1.1实施会计全员委派制。由于建筑产品地域分布广泛,不便于总部监督,因此在财务组织上更适于采取集权管理的战略,实施会计人员全员委派制。在这一制度下,总会计师由董事会任命,各分子单位的财务经理由总会计师直接委派,财务经理再直接任免各工程项目的财务负责人员。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摆脱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使会计人员的工作相对独立,可以依法大胆地抵制企业的不合法行为,进而使会计工作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1.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障,事实证明有关企业经营失败,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企业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因此,整合企业的管理制度非常必要。企业的管理制度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系统,如从管理层级看,可分为公司章程、公司治理制度、公司经营管理制度和公司作业管理制度四个层次;从制度管理范围看,可分为综合管理制度、部门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从制度管理功能看,可分为基本制度、管理办法、操作指南、实施细则等。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框架应该以管理层级为主,以管理范围和管理功能为辅进行设计。

1.3将财务管理职能独立出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因其管理范围广,管理内容复杂,通常都作为独立的部门以提高财务管理管理效率。通常,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制定实施集团公司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以及内部审计、委托审计的规章、制度等;对集团经济活动开展事前、事中审计,最大程度防范风险,化解风险;融资及管理资金,对集团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与监督,为企业经营决策提出建议;负责集团及各级控股公司财务、审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对财务委派人员的业务进行管理等。

2.开展有效的资产管理。

2.1成立内部银行,充分发挥资金蓄水池作用。由于建筑企业的工程分布在全国各地,为了施工方便,企业会设立很多银行账户,而每个账户中沉淀的资金如果集中起来数量会很惊人。因此,如果成立企业内部银行,将外部银行结算、信贷、代收、代支等职能引入集团内部,则可在企业内部统一调剂、融通资金的运用,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此外,还可将集中起来的闲散资金进行短期无风险投资,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效益。而且,整合后内部银行,统一结算办法、统一银行账号、统一对外开具发票的整体会计核算,能真实反映各核算单位全部经济活动中的往来关系和企业的经营状况,便于对分、子公司有效监督、考核、控制。

2.2实行资产有偿使用,明确经济责任。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占用公司大量资产,如房屋、机器设备等,但有些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并不计入各项产品的成本,这会导致虚增利润,同时也使公司承担巨大的风险。如果将各独立核算单位使用的房屋、设备都按一定标准收取资产占用费,则既可以促进下属单位加强资产管理,又能体现谁投资谁获益的利益分配原则,保障集团总公司的应得利益。

3.加强安全管理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5篇

采取措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持续发展。

关键词: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效益;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我国不断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在高

速发展,建筑施工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与挑战,内部竞争就显得日趋激

烈。只有以施工经营管理为中心,对实施的工程进行高效的运作和合理的组织,

有效的考核、跟踪及控制项目成本,增强竞争力,才能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壮大,就必须

注重自己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应当从思想上重视人力配置问题、经营方法问

题、人才培养问题等等。

1、.在企业建筑工程过程中,企业往往认为成本管理就是对人工、材料、

机械以及间接费用的管理控制,忽视了工程整理的统筹管理,对施工过程中重

点环节,以及容易增加成本的工序没有预见性,缺乏一套有效地整体控制成本

的管理制度。

2、施工技术力量不足,施工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的重

要原因。虽然我国近年来比较重视建筑技术人员的培养,鼓励建筑企业职工学

习技术,但是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在人才培养政策方面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基

本建设发展的速度和市场对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要求。同时人才结构失衡也是

导致管理人才缺乏的原因。

3、材料管理是促进施工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取得利益的根本环节,但现今企

业往往是出现问题最严重的环节,成为当今建筑施工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

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承包体系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企

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在潜力、降低消耗,这是当前提高建筑施工企业

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

二、采取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经营过程中的人员配置

企业经营部门人员配置一定要合理,人员配置是否能够适应现阶段发展情

况以及日后企业的发展所需。同时可以和各大建筑类院校签订输送用工协议,

保证人才不断涌入,施工建筑企业,既要有建筑经济方面人才,又要有施工技

术方面人才,既要有土建工程人才,又要有其他相关专业的人才。建筑施工企

业领导职对经营是否高度重视、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经营人员是否具有专业化

水平,是企业可以开展良好经营活动的基础,企业的兴旺发达靠的就是人才,

提高人员优化配置,以及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敢于创新,

通过学习交流等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对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

益至关重要。

2、进行建筑企业的专项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强调专项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专项管理并不是针

对各个工作的分割,而是企业内部的一种针对性的管理,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空

间,而是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中,有很多种类的工作都

需要进行专项管理,例如,对机械设备、施工环境、施工人员、施工技术、财

务、施工安全、等等,都需要进行专项管理。建筑行业由于在人员的流动上非

常迅速,在生产上非常分散,这些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导致了建筑施工企业在管

理上比普通的企业更加复杂。虽然许多其他的企业设置了很多不同的科室,配

备了不同的管理人员,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行业中,这样的管理模式的效果并是

不理想。而专项管理就不同,遇到重大事情时,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达

到了义务和权利的统一,改变了以前的设置模式中,各个部门的全责不明,各

个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例如在讨要工程款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成

立专门的要债部门或者让专门的人员负责此事,这样可以使他们集中精力,利

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成绩,提高了办

事的效率。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专项管理工作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工作的系统

性和综合性,有些工作是长时期内才能够做好的,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见

效。所以,我们在进行专项管理时,必须注意到工作的性质,根据实际情况,

作明智的分析,是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最终使企业的经

济效益得到提高。

3、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务必要紧紧围绕企业预算管理“责任有主体,

预算有依据,执行有控制,调整有程序,评价有标准,考核有奖惩”六个方面

总体要求,从“编制、审批、执行、控制、分析、评价、监督、考核”八个环

节确定目标,并注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体现企业战略管理与战略决策

要求。编制预算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导向,合理高效配置资源。二是实现全面

预算管理的一体化与模式化,努力形成公司与各项目部预算管理“内容、要

求、流程、方法”统一。三是促进基础管理工作提升。把全面预算管理与对标

工作、信息化建设、“良好业绩创建年”活动相结合,坚持分级归口管理、按

事项编制预算、落实预算责任、明确编制依据、强化过程控制、健全内控体

系,努力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同时,强化预算管理,制定严格的监控措施,

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及完成情况。对总部确认的重大事项,各业务主管部门要

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规定,实施例外管理。各部门应根据分工明确责任,确保

重大预算项目在预算控制及监控范围内,有效防范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与此

同时,扩大预算考核范围,加强考核力度。预算管理考核范围涵盖预算管理的

全过程,不仅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预算编制过程、预算完成准确率以

及预算执行状况分析等也纳入考核范围。建立全面预算考核机制,以考核促管

理,将各层预算组织全部纳入考核体制,促进各预算成员建立预算管理意识,

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4、经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工程的质量就是企业的信誉,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就是增加经济效益。

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应当建造出具有自己代表性

的优质工程,正确的处理好质量、方案、设计、预算、等各项工作的关系,实

现最佳优化防范,达到节约成本,建造高质量工程,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把

成本的管理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型转变。加强树立新的成

本管理理念是搞好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内部成本激励机制,明确各

岗位的工作责任、目的以及成本控制内容,将工作责任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激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实现目标,使得企业经济利益提高。

正确处理成本与工期的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要求前提下降低工期成

本,在工程质量方面要防止因质量低下造成的成本增加,又要避免生产质量过

剩造成的成本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确定的,

加强合同管理,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合同条款,防止合同条款遗漏造

成的不必要经济损失。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制定经济合

理的施工方案,对主要的技术方案进行经济审核,以达到合理的质量与工期,

在施工方案实施中要加强控制防止表面工程。(2)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提

高人员生产效率,压缩非生产开支,合理使用材料,杜绝工程材料浪费。提高

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以及使用效率,降低机械使用费用。(3)部门组织合理,一

项工程由多个机构组成,其各部门职责不同,有项目经理统一协调,合理安排

工作,避免部门之间竞争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成本。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巨大的体系工程,必须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

扎实的开展工作,实现管理目标。企业应当以市场开发为导向,不断提高服务

质量,诚实守信,赢得市场。有好的管理策略并且可以真正的贯彻实施,提高

施工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才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

效益,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晓艳.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研究[J].中国外资(上半

月)2013

[2]李建全.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及经济效益[J].中国经贸,2012,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6篇

一、原营业税时期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征管模式

原营业税时期,各地方税务机关通过二十余年的征管实践,建立起了以流转税管理为基础,涵盖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其他税种的建筑业税收管控模式。其代表性的制度文件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6]128号)。概括来讲,其管控手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项目登记制度,要求纳税人签订工程合同后到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项目登记,税务机关采集有关工程信息,作为对工程纳税情况进行监控的基础;二是以票控税制度。要求外来异地建筑企业在项目地代开发票预缴税款,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必须凭项目所在地的发票作为税收凭证,通过控制发票来有效管控税源;三是集中管辖,对涉及本市多个辖区的重大工程项目集中统一到某个区局办理登记和纳税,加强税源管控;四是委托,对重大市政工程项目,委托建设单位施工总包及分包单位应缴纳的各项税收,从源头上防止税源流失。

二、营改增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征管模式及问题

2016年5月全面营改增后,建筑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2016年第17号)等相关文件规定,建筑企业跨地区承接工程的,自行开具增值税发票,并在项目所在地办理报验和预缴申报增值税款。现行制度下,对异地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管理力度出现了弱化现象,相应地,企业所得税等其他税收管理也一并收到影响。1.缺少强制手段。按照上述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17号公告的规定,建筑企业未按规定在项目地预缴税款的,超过6个月后由登记注册地主管税务机关按《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这意味着异地建筑企业即使不在项目地预缴增值税,项目地税务机关也无法对其实施处罚和补缴税款。由于缺乏法律强制手段,对异地建筑企业实施管理面临较大困难。笔者所在辖区就有部分外地建筑企业未及时在项目地预缴增值税款,而是选择回注册地缴纳,项目所在主管税务机关发现后既不能要求补缴也不能实施处罚。2.管控力量分散。笔者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基层税务机关对外地建筑企业的管理较为被动,主要依赖纳税人自行申报,没有开展专项的监控及评估。针对外地大型建筑企业的管理力量较为分散,按现行政策需由各项目所在区分别管理,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例如,有一户外地来的大型施工企业,在全市共有50多个施工项目,分散在全市各个区,由于单个合同金额都不大,各个区局也未重点进行监管,导致税源出现流失,但将所有合同金额累计,该大型企业从本地取得的工程收入却超过了3亿元,数量较为可观。3.纳税人办税成本高。按现行政策规定,外地建筑企业需要到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预缴增值税,该项申报业务目前暂无法实现网上办理。跨地区经营的建筑企业机构和管理人员往往不在本市,出于成本考虑也大多不会在项目地配备专职财务人员,需要预缴时外地财务人员要乘坐飞机、高铁赶往项目地税务机关窗口办理申报,办税成本较高。笔者了解到,部分异地企业就是因为办税成本问题,未主动向项目地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税款,而选择回注册地缴纳税款,导致项目地税源流失。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措施

一、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特点及重要性

(一)特点

时效性和新颖性是当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两大特点。时效性指经营管理方式符合时代变化和时代要求,与时展方向同步;新颖性指经营管理方式不能照搬照抄、人云亦云,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应该具备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每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起点都会有所差别,各企业之间的职员和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也有所差别,他们对企业经营发展的观点也是各有不同,。所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创新改革经营管理方式比照搬照抄他人经营管理方式更加实用。

(二)重要性

随着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建筑企业的技术力量上,更是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上。建筑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将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提升经营管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内容及措施

(一)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在承接到工程项目后,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要充分调动和合理分配企业的人、材、物和资金资源,选派适合的项目经理、管理团队及施工班组。为保证工程建造质量,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更新,创优质工程,打造企业良好形象。此外,在工程项目的准备、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应有计划的安排人员到工程实际中去锻炼、实践,以造就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精管理的企业储备人才。同时,要善于摸索和总结,以形成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方法,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水平。

(二)制定发展战略,创造品牌

建筑企业除了继承以往所积累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外,还要不断创新,在经营方式、目标和能力上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创造自己的独特品牌。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好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拓宽业务范围,以某一专项为主营方向,承接更多的有挑战性的工程项目,认真研究国际、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找准适合的目标,调整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改变观念,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时代的变化必然会促使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建筑企业若是固守传统,那只能被时代所淘汰。一个工程项目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构建和完成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构建和完成方式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改变的。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形式已不适用于当前信息时代,建筑企业对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改革不是说说而已,相应的创新改革措施也在不断的被讨论和采用,在当前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建筑市场中,能够勇于创新改革的建筑企业必然能把握住发展机遇。创新改革后的经营管理方式必然更加适用于建筑企业当前的发展阶段,能够为建筑企业的业务能力提供保障。经营管理方式的高效和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该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高效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只一直当前建筑企业所追求的。

(四)建立现代企业创新管理制度

相较于其他企业,建筑企业的人员规模较大、企业管理涉及面较广、管理难度较大。若是建筑企业管理制度不适用,那极有可能导致建筑企业经营的失败。所以,建筑企业必须注重内部管理质量,保证企业各部门人员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度,保证各部门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积极性,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时建筑企业内部更加紧凑、更加团结,从而产生更强的工作和生产能力并以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这方面,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首先,要保证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的合理性,要做好相应的信息调查和事前准备;其次,要根据企业需求和人员个人能力合理安排企业各个岗位和管理层职位,尤其是工程项目经理和管理员;其次,重视员工业绩考评制度的落实和企业工程成本管理的执行;其次,合理分配工程项目的各项职责,落实工程责任制,对相关违反规定的员工给予处罚;最后,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来确定是否扩展企业规模,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五)做好技术创新

对任何企业而言,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强大的生产能力都是该企业谋求长久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建筑企业作为涉及领域较广、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行业,若是想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更需要现代化的技术作为支撑。传统建筑行业的专业化技术含量较低,工作人员也大多缺乏相应的专业素质,技术创新似乎与建筑行业根本不沾边。但是,随着工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新型建材、新兴技术的研发,建筑行业对技术含量的要求和对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做好技术创新已成为当前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技术创新方面,建筑企业可以引用外国较为成熟和先进的技术或者机械设备,用以借鉴和二次开发,还可以建立研发中心进行自主创新研发,在选择研发项目和研发方向时,要保证该方向和项目的经济性和潜力值,避免研发结果无利可图的状况发生。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健全,“缩减成本,降低售价,占据市场”的方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越来越小,而且这种方式也无法支撑企业的长久发展。只有真正掌握技术、拥有过人实力的建筑企业才能实现长久发展。因为,技术创新是当前建筑市场竞争的核心所在。

(六)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不仅仅是一个谋利的机器,它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这种文化的建设和创新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必须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培训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责任意识和工作意识。不同的工作氛围和不同的企业文化会对企业员工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软性实力的重要性是当前建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忽视的。因此,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工作氛围的创造,以企业文化来影响企业员工,从而提高他们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外国资本主义思想的入侵、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盛行,这些都是当前社会的负面精神,若是不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那员工将不可避免的被这些社会负面精神所影响,甚至腐蚀。这也是建筑企业要重视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所在。最后,单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是不够的,企业也要重视员工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明确员工的利益,保障员工的利益,将员工与企业发展绑在一起,让他们明白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是紧紧关联的。建筑企业自身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提高和创新的过程中,建筑企业要注重对管理制度的创新以及将管理制度落实于实践中,要注重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只有建筑企业认识到经营管理方式创新的意义并采取相应的创新措施,那么建筑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实现。

作者:蔡发远 单位:浙江中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宝娟,王立新.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J].经济师,2014(01).

[2]陈丽萍.企业创新管理简论[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15(03).

[3]徐立蓉.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创新措施;注意事项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部环境因素变得越来越不稳定。由于建设工程领域招投标制度形成低价竞争局面、一些建设项目匆匆上马不规范运作、大量新工艺和新施工技术的出现、建筑企业自身缺乏风险意识等诸多因素,导致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变化复杂和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求得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必须将眼光转向长期目标,日常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职能管理也必须转向综合的全局性决策和管理,做好企业经营战略管理。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及特征

1.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总体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具体地讲,经营战略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层为了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而绘制的一张蓝图。它是在对未来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企业自身实力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科学决策的程序绘制出来的,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根据建筑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特征:(1)总体性。这是经营战略最根本的特征,它是指经营战略以企业的全局为研究对象来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规定企业的总行动。追求企业的总效益。(2)长远性。是指经营战略的着眼点是企业的未来,战略决策和计划要决定和影响将来较长的时期,是为了谋求企业未来的发展和长远利益,而不是为了眼前利益。(3)系统性。它是把企业各个方面作为一个彼此密切契合的、有机联系的整体。(4)风险性。任何经营战略决策都不可能是在信息绝对充分的条件下做出的,都是对未来的预计性决策。(5)竞争性。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使本企业在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和资源的斗争中,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中占有相对优势。(6)创新性和变革性。企业经营战略就是要使企业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的新变化新进步,不断适时地提出相应的新战略。

二、提升经营管理及创新

1.项目优先,打造形象。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展示建筑企业资本的载体,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首要目标为“项目优先”。在承接到工程项目后,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要充分调动和合理分配企业的人、材、物和资金资源,选派适合的项目经理、管理团队及施工班组。为保证工程建造质量,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更新,创优质工程,打造企业良好形象。鲁班奖、白玉兰奖、扬子杯奖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建筑企业对外形象名片。此外,在工程项目的准备、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应有计划的安排人员到工程实际中去锻炼、实践,以造就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精管理的企业储备人才。同时,要善于摸索和总结,以形成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方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企业做强做大,提高竞争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技术不断在提高和改进,工程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做大做强较难。建筑企业除了继承以往所积累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外,还要不断创新,在经营方式、目标和能力上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创造自己的品牌。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好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拓宽业务范围,以某一专项为主营方向,承接更多的有挑战性的工程项目,“做大”和“做强”相结合,认真研究国际、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找准适合的目标,调整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经营管理创新措施

目前,就国内建筑市场来说,挑战多于机遇,要实现自身创新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创新措施。

1.管理理念创新。建筑企业为了确保其业务工作有效地进行,必须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经营管理活动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建筑企业来讲,科学技术越先进,对管理的要求就越高。面对现今建筑市场,建筑企业的经营者尤其要意识到这一点,结合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转变管理观念,以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进行管理创新。

2.管理体制创新。为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企业改制后,都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筑企业必须把握好决策层(企业层次)、管理层(项目层次)、操作层(劳务作业层次)三者的定位和关系,确立有限责任制度,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形成科学的法人管理结构,项目部不再简单地被认为是建筑分公司,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从经营和财务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企业内部要有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这样不仅能体现建筑企业作为工程项目部的投资主体,追求其最大利润,又能促使项目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激励项目部各成员齐心协力,加强项目部的建设,为全面完成企业的目标做贡献。

3.管理方式创新。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简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可以采取直接管理、全权承包和项目挂靠等方式,加强企业对项目部的管理。不同地区、不同项目,必须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与之相适应。根据每个项目不同的规模、技术特点,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随机地、适宜地采取新思维、新方法、新制度、新措施去进行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针对特殊的项目,要灵活机动地采用与之适应的管理方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在资源配置、工资待遇、常规管理等方面适当放宽政策。在工程项目建设过

程中,不断完善目标管理,推进精细管理,加强标准化管理,实现常态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最终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

4.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建筑企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谋求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的低技术含量企业,由于思想认识、人员总体知识水平和国家扶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在创新活动方面投入较少。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与新的施工技术、新的施工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机具的研究开发、生产及推广使用密切相关的。建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科技创新新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建立技术创新孵化器。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其先进的器具设备,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进行二次开发;选择有商业价值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自主研究,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为承揽新任务进行技术储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建筑企业只有真正解决技术创新主体缺位的问题,本身成为有创新战略、有筹资能力、有自主开发能力、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市场主体,才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想在变化复杂和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求得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必须做好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明确企业的使命和目标,文章分析市场与外部竞争环境。确定正确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经营战略,才能找准方向,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总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海军,王宁,程晟.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4).

[2]邬广松.企业技术创新对策与战略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4).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营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其贯穿于建筑企业生产发展的始终,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企业发展,但是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却受人、工程技术经济及质量管理的影响。为了使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为了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力地位,就应该从人、工程技术经济和质量管理等方面下功夫,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不断完善,使建筑业更好的发展。

1 建筑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业也在不断的发展。然而,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就经营管理总会受相应因素的影响,而使其不能更好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影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实际问题。

1.1 巨额拖欠款引发的财务风险

近些年,经济的不稳定性,在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问题愈发严重。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结果表明,每到年底全国累计拖欠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总额均超过亿元。

施工企业通常因为巨额的工程拖欠款往往导致利息的负担过于沉重,出现资金周转上的困难,增大了坏账的风险,严重的甚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1.2 低价中标引发的利润风险

环顾当下的建筑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于是就有了低价中标的模式,虽然中标但是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下降。在最近几年的工程实践中,一类工程三类取费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种环境下,一旦施工企业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就不可能彻底走出因压价让利因素而导致的窘境,因此而潜在的利润风险是相当大的。

1.3 施工合同不平等引发的履约风险

建筑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许多的工程项目,甲方则利用这一点,从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迫使施工企业所签下了的施工合同有失平等性。比如“垫资施工”已成为投资方降低资金成本、转嫁经营风险、榨取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

1.4 项目管理上的缺失引起的效益风险

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施工企业自身管理上薄弱和机制不合理,容易导致管理上的漏洞,施工效率低下。事实表明,现场管理上的混乱是老牌施工企业积久的弊端,其带来的工程成本风险是极大的。

2 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人因素进行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不断的发展,企业竞争已经成为人才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建筑企业作为环境比较特殊的企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差。为了更好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应该重视人才、关注人才、合理利用人才。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应该保证职工权利和义务。建筑企业员工加入企业就应该对企业负责,同时建筑企业也应该将保护职工权利作为一项任务来抓,并建立完整的社会保证机制,使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得意保证。毕竟职工权利和义务得意保证,其才能全心身投入企业建设中去,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在建筑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除了保证员工利益外,还应该关注员工的生活、学习及福利,并为员工创造多元化环境。此外,建筑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应该让员工真正的感觉到自己的前途与企业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在关系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能关注企业的发展并自觉投入其中,为企业创造更多利益。也应该进行科学管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员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先进的设备和知识,使员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3 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技术经营管理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对企业相关技术活动和技术工作进行科学、计划和组织,同时也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筑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必须对技术进行检查、核定、技术交底及会审。同时也要对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和创新,以促进建筑企业发展。而技术经济管理活动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一部分,其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其不仅能保证和稳定企业工作秩序,同时也能保证安全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对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也有重要意义。在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管理活动中,必须对技术管理任务进行确定,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技术政策,组织不同科学技术活动,以不断的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技术和经济真正得到统一。为了使建筑企业技术经营管理工作更好,还应该建立相应技术规章制度、责任制及施工信息档案等,以便为实际施工提供有效依据。

4 对建筑企业施工管理质量因素进行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企业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证其产品质量,强化企业员工质量意识。为了使企业员工质量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就应该加强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也应该对其进行相应教育以激发职工质量责任感,使员工更好的参与其中,以保证施工质量。在此次基础上还应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明确施工质量目标并以国际标准为依据建立一套贯穿建筑生产全过程保证体系,以此为指导进行相应操作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该建立质量检查机构,以便从不同方面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监督,以保证建筑施质量。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制度并按照制度内容严格执行。工作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在保证各种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也应该将工程质量作为重点,以不断的缩短工期,提高其经济效益。此外,还应该保证施工现场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以国际质量标准为依据,按照相应程序进行管理,操作过程中,严把质量关。重要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如果相关技术措施或原料不到位,就不能开工。也应该加大技术管理力度,对现场技术资料进行管理,以相关材料书为依据对新工艺进行试验和相应工程项目进行监控。还应该对不同原材料进行管理,管理过程中应该对进料进行审查、对工队包料进行审查。一旦出现相应问题,就应该及时解决。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管理需求,还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将建筑工程中零碎的梳理和相应反馈信息出入数据库,在实现资料共享的同时,也能保证施工质量,提高企业效益。

5 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管理到位,其中应该重点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工作。一旦施中出现安全事故,就会影响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甚至会影响企业声誉。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方针、规章制度对施工总平面进行管理,不仅对施工用电进行管理,也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要将安全文明技术和相应组织措施落实到施工中并对厂容厂貌进行管理,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使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6 结束语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建筑企业生产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与内部经营环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同时其也能通过管理、生产服务,更好的实现建筑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有不切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改善。如何更好的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值得思索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邓均亮.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对外贸. 2011,(04).

[2] 李银生.浅谈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性及管理方法[J]. 安徽建筑.2008,(16).

[3] 廖卫中.浅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问题及措施.[J]. 廖卫中.2009,(12).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Abstract: the effec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the current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re no excep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hould adopt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hope to be helpful to the reader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当前,金融危机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回缓势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后金融危机时代”已经到来,国内经济也步入了回升的时期。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组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将面临异常复杂,甚至比金融危机时代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另一方面,普遍经济刺激后出现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形势非常严峻。要在这样激烈的竞争时代中生存与发展,仅仅靠组织好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已远远不够了。因此,高效的企业战略管理在当前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显得尤其重要。企业要生存,要持续成长,必须深谋远虑,必须有战略眼光,确定战略定位,明确战略重点,抓好战略策划,并加以有效地实施。

然而,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还不够,重要的是如何将其落实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并确保实现。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向、方针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由单一的、小规模的生产型、生产经营型向多元化的规模经营型、资本经营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由国内经营型向国际经营型转变。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策划。

1、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企业内外部环境、市场和顾客的研究,动态地监控市场和顾客情况,充分收集国内外宏观信息、建筑行业信息、微观信息、竞争对手和标杆企业的信息,利用战略制定的分析工具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同时加强内部诊断,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企业与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分析,根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内部条件,适应瞬息万变的企业外部环境。实施市场前导策略,将外部环境信息研究作为引导企业发展的方向、动态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企业资质和施工能力、改进开拓和占领市场策略、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竞争能力、建立未来竞争优势的先导。

2、外向带动战略

我国建筑业要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加大步伐走出去,在更广的空间里规划战略布局,拓展企业“版图”。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极其激烈,许多建筑企业的效益不断下降,需要通过国际业务来支持其未来的发展。二是随着国内建筑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国外先进的大型国际建筑企业逐步进入我国国内市场,我国建筑企业将面临严酷的考验,必须通过发展国际业务,带动、提升我国建筑企业各方面的水平,才能在外国建筑企业进入我国以后持续发展。目前,大量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相当或落后于我国,因此,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更应该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样既可以避开国内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又能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融合吸收更为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实现国际国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

3、多元经营战略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对建筑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国际建筑市场工程承包方式发生变化,扩大了业务范围,传统的承包方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例如BOT在国际市场中已普遍推行,要求承包商参与工程项目的融资活动。因此,在传统建筑施工基础上,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通过项目管理方式、融投资方式的逐步改变,不断延伸扩大服务内容,将项目设计、维护、运行结合起来,为企业多元化经营打下基础。同时,在多元化经营、延伸式服务纵向开拓的基础上,通过实施规模经营战略,实行战略联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达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效果。这样,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就可以开拓更大的建筑市场和发展空间,发挥更强的融资优势和管理优势,来适应国际市场承接任务的需要。

4、履约经营战略

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充分维护合同赋予的权利,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进一步提高施工主业管理能力,加强过程控制,只有严格履行合同义务,提高履约率,企业才有市场竞争力。但在签订合同时,也要充分注意到企业利益,尤其要明确索赔条款。索赔是国际惯例,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应由对方承担的实际损失的一种补偿。施工企业应在履约过程中严格管理,降低失误,正确行使索赔权利,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提升企业的施工生产能力。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引进急需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并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新技术、新规范培训,使之适应企业发展规划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现有施工能力进行优化、调整,并根据企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研制、添置施工设备,以满足新工程建设项目的需要。

5、企业形象战略

企业形象战略,通常又称CI战略,即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着意塑造企业形象,把企业综合实力、技术优势、名牌工程,乃至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和优秀的项目经理全面展示于市场。笔者认为建筑市场发展到今天,只有名牌工程加企业形象,才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奥秘。因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实施形象战略。

(1)推进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建筑企业实施形象战略离不开施工现场管理,现场的“窗口”概念已日益显现。如今,业主选择承包商,先要察看现场,给项目经理提几个问题答辩,这已成为选择优秀项目管理者的惯例。因此,现场如战场,要抓好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抓好安全生产,多创文明样板工地。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煤炭建筑企业;基建项目;经营管理;财务管理

煤炭产业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从2002年开始,国家重工业发展迅猛,迅速着带动房地产业、水泥业、钢材、制造业等行业高速发展,进而煤炭行业形成了“黄金十年”。2013年后,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加之煤炭本身供大于求、受环保政策约束等影响,煤炭行业整体下行,全行业亏损面超过80%,煤炭价格一路走低,且仍有持续走低的迹象,煤炭建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寒冬。

一、积极进行内部市场化和精细管理转变

(一)基本含义

新常态下,煤炭建筑企业竞争加大,更需要压缩成本,控制好企业现金流,方能在去产能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内部市场化和精细管理将是煤炭建筑企业的必经之路。煤炭建筑企业需将企业内部生产系统、各单位(部门)以及单位内的各班组、各道工序,用市场、用户的关系进行链接,从而使各系统、各单位、上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转化为用内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并为下道工序所认可的商品,实行有偿往来结算,从而实现控制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市场化精细管理的实施

1.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通过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利用市场化的自我调控功能,使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优化合理。

2.用市场化的手段将精细管理的理念驱动到位。引入市场机制需要形成精细化的价格,并把各系统、各工序每一环节都用市场个体单元的关系加以精细化衔接,从而达到整个系统实现精细管理。

3.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粗放管理问题。对企业内部资源转化的各个环节提出时间、空间、质量等方面的规范,使每一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人、每一事都处于受控管理之中。

二、加强煤炭建筑企业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一个企业如果资金枯竭,中断了支付能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法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停止,就是企业的倒闭。煤炭建筑企业危机的核心是财务危机,而财务危机的核心是资金链断裂。因此,优化资金策略是煤炭建筑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内部管理

目前,在紧缩性政策的大背景下,煤炭建筑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包括全预算过程的编制、审批、控制、分析和考核。根据煤炭建筑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计划,从业务最基层资金需求出发,在合理时限内报送至财务部门进行统筹、监控与平衡。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多重比较,找出差距,纠正问题,通过动态现金流量预算与月度资金收支计划,实现对煤炭建筑企业资金的准确调度,保证资金全面预算的顺利开展。

(二)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融资体系

长期以来,煤炭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随着环境保护、全行业产能过剩限制性规定等政策出台后,金融业对煤炭建筑企业贷款的门槛不断提高,单一的融资渠道将受到一定限制。可以说,目前现金流问题是制约煤炭建筑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瓶颈。

(三)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煤炭建筑企业必须通过合理安排产权资本与债务资本比例,寻求最佳资本结构,适度负债经营,降低资产负债率来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风险。一是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首先,在财务上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定合理的现金使用计划,合理安排资金的调度,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现金。其次,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资金的运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应付账款管理环节,要避免因过多的利息支出而导致的资金流出上升。二是要充分保证资金信息流的顺畅。资金信息流不顺畅必然会影响到资金的周转速度,不利于企业的资金链管理。三是要灵活处理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从而降低风险。

(四)创新融资方式

1.参与融资租赁、内保外贷、固定资产支持性融资、票据融资等业务,丰富融资产品,全面盘活集团资产。2.研究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为企业销售产品提供价格参考,锁定利润,实现产销定价和仓储收益。3.采取质押融资、转融通、资产管理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在保证资产安全的情况下获得超额收益。4.推进新三板上市。培育创新型、成长型生产单元,实行股份制运作,争取工艺技术先进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三、新形势下煤炭建筑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树立的新思路

(一)“一带一路”将大力提升煤炭资源需求最直接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创造巨大的消费需求,未来可通过便利的运输交通设施展开技术合作,同时积极落实开展人才培养。煤炭建筑企业要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公司战略,让资源更加优化配置,发挥“1+1>2”的效应。

(二)加强技术与经营模式的创新在中国“工业2.0+3.0+4.0共存”和“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将给传统行业变革升级提供更好的机遇和空间。煤炭建筑企业应该积极尝试“互联网+煤炭建筑行业”,通过互联网销售产品。在经营模式上,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核心,增加用户的体验,并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同时,积极利用云、大数据等手段,通过搭建信息化的平台,加强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

(三)运用发展眼光拓展煤炭建筑行业发展空间一是实现生产和利用环节的升级,实现清洁化;二是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高效配置资源,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三是煤炭建筑企业自身深化改革,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结语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字:建筑施工企业; 经营管理; 成本控制;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背景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生产类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生产总值大致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10%,对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居民安家立业都息息相关。建筑施工企业是我国生产类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普遍仍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状态,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通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率非常重要。

二、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鉴于建筑施工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也呈现出与其他行业企业不同的特点。以下从建筑施工企业本身和其员工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特点。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普遍特征

一方面,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来看。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为我国的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全国范围内,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包括道路、楼房建设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鉴于历史原因,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距离。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高,设备精良,员工技术水平高,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效率高,已经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反观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整体上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多,机械装备较为落后,生产经营效率较低,员工收入普遍较低。

(二)企业从业人员的特点

另一方面,从建筑施工企业的从业人员来看。相比较于其他行业,建筑施工业的行业特征表现为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特征,且施工人员为其主要的核心职工。除去企业的管理人员,其施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

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另一显著的特点是其自有员工较少。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大部分都分包给专业劳务公司,施工人员具有很高的流动性,缺乏稳定性,技术水平也无法通过企业的内部培训等方式给予保证。鉴于施工人员的工作缺乏延续性,企业的人工成本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特别是当下民工荒以及民工工资高企等情况都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较过去相比显著上升,影响其经济效益。

三、加强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鉴于建筑施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其发展对我国整体基础设施的建设、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都有重要影响。从动态角度看,建筑施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并伴有优胜劣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竞争,同时需要更严格和高效的经营管理策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层根据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要求,对整个企业的生产及经营活动进行从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到控制以及激励的系统化的管理过程,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行业竞争,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从宏观上树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方略,并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多加注意。

四、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途径

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活动来看,其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投标报价、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内部造价管理、项目结算、工程款回收、突况的预防与处理六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科学的投标报价机制

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即是建筑工程的建造价格。从投资者角度看,是一项建筑工程从开工到完工的全部费用,是其投资该工程的主要成本;而从建筑施工企业的角度,即是其承包该工程所能获得的收入。可见不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管理都非常之重要,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伴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市场化竞争机制的不断强化以及《招投标法》的实施,招标投标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获得工程施工项目的主要途径。

投标决策的决定必须将以下几点纳入考虑范围:对目标工程的信息掌握情况,对目标工程所在地的市场情况的了解,本建筑施工企业在此类项目上存在怎样的优势,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以及企业的设备装置能否满足项目的需求,目标工程的后续工程以及所能带来的连锁效益,目标工程实施的定位,潜在的竞争对手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只有在对上述问题都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对是否参与投标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施工过程成本控制

企业中标后在建筑施工的实施过程中,项目成本的控制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成本管理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控制成本的难点和关键环节,是影响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过去,大多数企业的普遍做法是“大包”,即企业根据需要,在获得项目施工合同后将整个项目全部交由施工部门或项目部进行管理,施工企业本身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该管理办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而缺点是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非常不利,该节约的成本没有节约,成本支出没有得到监管和有效控制。

(三)内部造价管理

在建立起内部的成本控制系统后,工程项目在建筑施工的每一个流程中的内部管理也非常重要。企业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应该基于其对过程技术方案的了解、施工成本的了解、项目计价方法的了解等,寻找出项目的经济效益点。通过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全面的分解,根据项目定下的目标利润,制定实施项目的责任书,作为项目管理的基础。

项目施工前造价人员根据项目的合同、图纸或要求以及施工方案,编制项目的施工图预算,用于指导和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材料采购、工程款追收、结算准备等;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企业本身的生产技术水平等编制项目的成本预算,用于过程中的成本监控。同时施工图预算与成本预算对比,找出利润点和亏损点,多创造利润点,避免亏损点,多渠道提高经济效益。

(四)项目结算

项目的结算是确定施工企业承建工程最终收入的依据,因此项目结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从项目结算的流程来看,主要包括结算的准备及策划以及具体的结算两个步骤。在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结算管理体制,使得结算整个流程有章可依。另一方面,配备专业、可持续的结算管理人员也是保证结算工作有序进行的重点。结算人员的工作应贯穿整个建筑施工项目,从招投标到中期的费用测算以及最后的竣工结算。

此外,建立项目结算的激励机制将有助于结算人员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预期目标。同时,辅以外部的监督手段以弥补内部的独立性不足所可能导致的缺陷。

(五)工程款回收

建筑施工过程是资金推动型的生产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工程款回收不及时必然占用企业资金,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加大了资金使用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程款的回收管理。首先,设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加大回收工程款的力度;第二,对长期拖欠款项的发包人施以法律和感情并用的手段,力争多收回款项。第三,在发生款项回收的经济纠纷时,依靠法律途径维护自身企业的合法经济权益。

(六)突况的预防和处理

建筑施工企业相比较于其他行业的企业来说,另一特征即是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较多,而这些突况可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将引发巨大的赔偿,甚至陷入法律纠纷以致企业的项目停滞,引发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一方面,企业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尽必须以安全生产为第一要义,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事故,要严格地追究责任人,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要求各方予以履约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损失,化解和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损失。

五、结束语

企业是整个行业的细胞,企业的成长将决定着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建筑施工业的发展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格局息息相关。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其经营管理,只有从各个方面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才能切实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整个行业乃至整体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13篇

1.1项目优先,打造形象。一个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好,创新能力强,必定少不了一个好的工程项目作有力支撑。这种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对外展示的载体,因此,“项目优先”才是一个建筑企业转变经营管理,创新管理的首要目标。每一个工程项目实施之前,建筑企业都应当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匹配适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选择适合这个项目的团队去运营;同时与时俱进地更新相关技术,以此打造外形优美,质量有佳的建筑工程,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因此,一个建筑企业在做每一个项目时,都应当有一套符合这个项目自身的计划方案,有条不紊的安排该项目的每一个作业,同时,有计划的安排相匹配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实际实施过程中,为企业培养储备人才。另外,企业也应当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做好总结工作,以此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企业实际发展的方案。1.2企业做强做大,提高竞争力。随着建筑企业承接项目数量的增多,项目的工程量与规模也在不断增大,而且对工程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筑企业应当随着国家科技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建筑技术水平,并根据之前项目积累的经验,不断创新,形成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的打造自己的品牌。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的立足于社会,除了要拥有自身的品牌竞争力之外,还应当根据不同的发展时期定制适合本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每个战略目标下,承接适合该战略背景下的项目,努力做大、做强,做好每一个项目;同时,也应当努力挖掘不同发展时期下,适合拓宽企业业务的机遇,抓住目标,调整方向。

2经营管理创新措施

就当前建筑市场来讲,采用有效的经营管理举措去迎接市场现有的挑战,并在发展机遇中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企业设置的创新目标。2.1管理理念创新。建筑企业要想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必须要确保优质的完成承接的项目工程,同时,也要不断的改善其经营管理水平。不仅要依靠领先的科学技术,而且需设置严格的管理要求。一个建筑企业老板必须要有远瞻的意识,会根据建筑市场的动态,合理转变管理理念,以企业发展和工程项目的实际状态为基础,配以有效的原则和指导方针,进行创新管理,才能不断的创新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管理模式在高科技技术的带动下,变得更加民主。企业员工之间,仅仅依靠一条网络,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办公,形成一种自然的“无为管理”方式,这种变被动性为主动性的管理方式,使员工工作更加轻松和高效。当然,企业之间虽说发展状态良好,企业经营者也应当树立危机意识,“危机管理”也被大多数建筑管理所采用。因此,企业只有在发展中顾及完善,企业才能更长远的发展,企业和个人才能在市场中屹立不倒。2.2管理体制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对企业各方面有了具体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经济浪潮的关键。建筑企业应当对公司经营方向(决策层),管理层(项目工程层)、实施层(劳务作业层)确立有限责任制度,把握权责,形成科学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具体体现在经营管理和财务制度两个方面,在经营方面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在财务方面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和项目工程核算机制,以此保证建筑企业是项目工程的投资主体,同时又能激励项目工程部人员对项目建设的投入,确保工程项目的完成。2.3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能够产生持久的竞争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常态化管理是建筑企业能否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投资规模的提高,技术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管理水平结合实际项目特点因地制宜地的简化生产关系、冗余复杂的管理审批流程,针对不同的项目,可以采取直接管理、全权承包、项目挂靠等管理方式,明确项目工程部门的权责,在资源配置、项目待遇等方面可以适当放宽政策,在责任主体、履行义务等方面把握权责,更好地推动项目工程的实施。2.4技术创新。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建筑企业的本职就是建好工程,其他与科技相挂钩的都与建筑行业无关。然而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建筑行业并非低技术含量行业,而是一个综合思想认知、知识水平、艺术天分、技术创新和国家扶持政策等多方面的复杂行业。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想要达到更深层次的提升,技术创新不可缺少,也不可忽视。应当充分利用当下各种渠道的创新资源,大力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企业经营者应当多多参与技术交流会议、科学技术论坛社会科技成果展等有价值的活动,也应当接受新技术的融合与碰撞,融合的基础上吸收与消化,在碰撞的条件下实现二次创新,努力储备自身企业核心竞争技术,实现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最后,企业应当建立开发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开发模式,从而实现新技术创新的现实性。因此,建筑企业只有在技术创新上领先其他竞争企业,自身企业才能永远屹立于不败之地,长久的获得市场份额,实现企业经营发展创新的前进性。2.5企业文化创新。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建筑企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不应当只为了盈利目的而存在,它更应该为了提升企业文化为快速发展。一个企业发展的越久,企业文化底蕴也愈加深厚。企业中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荣誉等等,都是构成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巨大的隐形资产,甚至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存亡。当然,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个长远且动态的过程,它是由企业建设者、领导者、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构造的。因此,企业构建文化时一定要慎重,不仅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且也应当注重塑造企业精神,努力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发展,需要仔细研究企业现有的文化,针对现有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优秀的文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并发扬光大;同时,企业经营者也应当注意,文化的碰撞。企业之间多方的沟通交流,能使文化在不断的碰撞与融合中能产生新文化。

3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注意点

创新具有时效性和新颖性,建筑企业在追求经营管理创新的同时,需要把握一个尺度,记住一个标准:没有完美方案和一步到位举措,只有在实际实施时,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边执行边修改,举一反三,才能不断创新,且不可比个葫芦画个瓢。再好的方案不适合自身企业也是徒劳的,再好的设计,与当地文化背景相冲,也是浪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个建筑企业成立的时间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经营过程更是不同,而每个企业的领导班子,管理团队所制定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更是差异甚大,所以,在经营发展中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模式,管理手段以及创新方式,才能更加平稳的走好自己的建筑企业之路。

4结束语

如今,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竞争条件之一。创新,作为新时代的泥石流,已经影响到各个行业的发展。建筑企业必须分析好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抓住机遇,发挥自身的优势,尽可能的规避劣势,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企业创新的新型管理模式,增强建筑行业的活力,提高效率,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作者:申小阳 单位:广西矿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于海军,王宁,程晟.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4).

[2]邬广松.企业技术创新对策与战略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4).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14篇

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是对可以预见的风险进行分析、控制,从而降低或消除经营结果遭受损失的可能。石油建筑企业是一个受管理体制、行业特性双重约束的经营主体,经营风险呈现多样性、群发性的特点。石油建筑企业系国有企业,但其施工行业的性质又决定了其生存状况直接受到工程项目经营效果的影响,如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物价、气候等)和企业内部(技术能力、施工水平等)、企业外部(协助队伍、发包模式等)等因素,国际项目还要受语言、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石油建筑企业开展经营风险管理研究,对企业顺利转型、激活潜力、发挥规模优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工程企业正逐渐采用国际市场上普遍采用的项目发包模式,石油建筑企业加强经营风险管理也势在必行。

2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2.1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的特点

与民营建筑企业相比,石油建筑企业虽然有明显的资源和资金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国家利益优先于企业利益;二是企业多承担着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责任,一旦出现风险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三是发生廉洁从业风险的概率高;四是风险管理连续性差,基本上没有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

2.2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2.2.1外部风险

对石油建筑企业经营冲击最大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尤其是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母公司”。典型形式有改制重组风险和市场壁垒风险两种。部分可控的外部风险主要有4种:一是国际工程市场风险,如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项目投资主体等方面的风险;二是工程变更风险,特别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工程设计、工程量与招标时或有较大变化;三是市场风险,如政府发展规划、市场供求关系及材料价格变动等;四是工程收款的风险,如建设单位不按规定支付进度款或异常收付款、拖延工程结算等。

2.2.2内部风险

内部的全局性风险如企业战略风险和主营业务规划风险,往往具有决定性危害。就石油建筑企业而言,工程投标时尽量不要采用低标价中标的策略,不能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合同变更、技术改新、施工索赔等方面。内部的可控风险主要有以下6大类:环境技术风险,自然环境方面主要有河流流量、水位的变化、地质构造和地基承载力等;技术经济方面包括当地可利用的材料、能源与交通运输、地方劳动力和技术水平等状况;投标风险,如投标前是否进行充分调研、投标中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及质量要求)等是否进行了仔细分析以及是否了解资金能力、施工难易等;企业的法律风险,指来自企业国内外的政治、法律环境方面的风险;企业的运营风险,指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质量安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分包管理风险,如分包商选择不慎将导致总包单位项目延期、滞后,甚者导致或法律纠纷;廉洁从业风险,在市场开发、物资采购、设备租赁等环节易发生腐败问题等。

2.3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石油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行政色彩很浓,很多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完全凭管理者经验,而不是建立在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或体系基础之上。很多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往往只是把它挂在口头上。同时,一些企业仍未真正摆脱行政性管理模式的习惯与束缚,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不能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开展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工作。

3加强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建议

3.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

多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了风险管理职能,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建议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运行机构。一方面要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建立内部定额,不盲目报价;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新技术,加大可降价空间。还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以价值最大化为原则,评估成本效益的比例关系。对不能承受的风险主动回避,对可以采取措施降低、分担的风险要综合运用管理措施和保险方法管理。

3.2选择恰当的风险防范方式

建筑企业防范风险一般有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3种:⑴控制风险,指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措施有:学习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签订完备的施工合同,避免合同条款约定不明造成的风险;吃透招标文件,控制盲目招投标带来的风险;尽量签订国际工程合同要符合FIDIC合同条件,避免合同签订无依据的风险;及时进行工程结(决)算,控制合同履行过程的风险;优选分包商,制定可行的分包方案,签订权责分明的分包合同,减少工程违法分包风险等。⑵转移风险,指在风险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时将风险转嫁给他人的一种方式。措施有:推行索赔制度,向合同对方转移风险;推行保险制度,向保险公司索赔;推行担保制度。担保有抵押和保证两种,是向第三方转移风险的一种作法,当前我国可逐渐推行银行保证或企业保证。⑶自留风险,指企业自己主动承担风险。通常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低、损失在短期内可以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财务稳定时采用此法。但有时会因风险单位数量或自我承受能力的限制,导致财务安排上的困难,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一旦产生风险损失可以风险金弥补。

3.3加强全过程合同管理,优化基础资料台账

首先要建立健全合同审查机构及审查机制,发挥内外部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的作用。要制订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实行合同签约人负责制和重大合同评审报告制度,规范签约程序,减少签约风险。其次要防范设计变更带来的风险,如:开工前工程性质、规模的变更,应报政府相关部门重新立项;设计方案的变更,要重走规划审批的程序;施工中的变更,需经设计院审图办认可盖章、建设方签字后交监理下达施工方。施工方要求的变更,经监理确认、建设方签认,由建设方申请设计方出变更单返回建设方,交监理下达施工方。经双方协商同意的工程变更,应有双方正式委托的代表书面签字,防止“口头协议”。同时要注重工程变更带来的价款增、减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证据不仅包括合同文本,还包括招投标资料、变更、签证及结算单等全过程的资料。对重大合同、金额较大合同可借助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签证,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

3.4完善企业规章制度,防范法律与廉洁风险

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t is not onl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on housing, and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 backbone role. In today's society, as the marke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pursuit of quality of people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rket of low cost into, make construction market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competitive industry.

Keywords: build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企业经营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经营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源、资本、质量等)与外部的经营环境相结合,并通过管理、生产和服务等活动,实现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建筑企业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符合设计和满足用户要求为根本,从而达到或超过预定目标期望值的目的。

1、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分析

1.1 竞争型企业发展战略

①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以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或费用获胜,宗旨在于通过为企业建立低成本优势,从而谋求成本领先地位,应付企业面对的各种竞争力量。

②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核心是以施工经营特色获胜。即企业通过特色化经营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为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从而保证需求者乐意接受的特色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在行业内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市场地位,有效地保护企业不受或少受以上威胁的冲击,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主动地位。

③集中战略。集中战略即企业通过集中其全部力量满足一个特定的需求群体的方式,为自己建立防御威胁的体系。对于相对实力较弱的企业更适合采用此发展战略。

1.2 稳定型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或维持型战略,其特点是企业满足于已有的经济成果,只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近的目标,今后每年取得的期望值只有稍微的增长或者基本相同,这种战略的风险较小。

1.3 紧缩型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紧缩型战略也称为退却战略,其核心是想办法主动撤退,争取平稳渡过危机,伺机采取其他企业发展战略。

2、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措施

2.1 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节约各种行政支出,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2.2 加强建筑企业技术要素的经营管理

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就是要求对企业中的相关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要素实施计划、组织、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筑行业的各种技术活动,一是指包括技术检查与核定、技术交底、图纸与工艺会审等方面为保证正常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二是指技术创新活动,如技术改进和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新技术工艺的试验研究等。技术经济管理是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技术管理对于稳定企业生产技术工作秩序、保障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搞好环境保护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做好建筑企业技术经济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技术管理的任务,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活动,不断推进并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各技术的经济效益,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二是要做好各项技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责任制、做好技术情报和信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技术日志好工程技术档案、严格贯彻和执行各种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并定期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三是要做好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如建立安全责任、检查、教育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环境的公害和污染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2.3 加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主体,其经济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实施有效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极大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人力经济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除了传统的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等,还增加了对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岗位与组织设计、行为管理,以及终身教育等内容。

人力资源是实现建筑企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方面。良好的人力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人员的劳动消耗,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建筑企业在人力经济管理上的,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中人员的内在潜力,实施各尽所长、各尽所能的“能本”管理;并建立“德为前提、能力本位”的能绩优先的用人制度,坚决实施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干部人事制度,创造条件保证有才能的人更好的发挥才干。

2.4 加强建筑企业质量要素的经营管理

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只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幸福。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时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而建筑质量经济管理就是要根据设计和用户要求,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施工,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实现企业本身效益的最大化。

建立全面的质量要素管理体系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求运用多方法对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进行经济质量管理。要实现全员的经济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全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包括各级部门和人员在内的质量责任制制度,已明确其职责与任务范围;有必要经常性的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主人公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经济管理中去。全企业的质量经济管理则是要求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都必须自觉履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并相互监督,使得全企业都处在质量经济管理之中。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