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

机电贸易论文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构想

一、应用技术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的总体原则

1.高等性。应用本科教育是高职教育中的较高层次,自然“高等性”应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因此,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口径方面应该比高职专科更宽一些,专业基础理论则应该更厚一些,使学生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

2.职业性。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自然“职业性”应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求学生取得代表其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使其毕业时能够胜任较高技术要求的岗位。

3.区域性。区域性是应用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具有区域性这一地方特色。从区域经济的结构性来讲,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开发方向等存在差异性。这就决定不同地区所需要的“专才”岗位结构应是不一样的。从目前应用本科的试点来看,应用本科教育应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大量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第一线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地方企业的科技含量,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4.社会性。社会性是应用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普通本科教育也在讲要实现与社会之间的双向参与,那么应用本科教育则更需要开放办学,面向社会,依靠社会,被社会所接纳,为社会服务,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向市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相应地,应用本科人才作为一种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和素质:

第一,人才层次的高级性。应用本科教育属于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应用本科人才‘应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技术技能的操作水平区别于高职专科教育。无论这种技术技能岗位多么具体、工作层次多么基层,它仍然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的范畴,这就是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第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应用本科教育是一种高职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的教育: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技能水平为日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设置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其中,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要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应用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体现了它隶属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三,人才的技术性、技能性。应用本科人才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能够将研究人员的设计意图或工艺思想应用到具体技术技能操作的实际中去,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们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四,人才的创新意识。应用本科人才是一种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且是创造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而且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我校在本学科的建设有十二年的专科基础,本学科的本科建设是在工业外贸专科专业的基础上本着强化基础、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人文教育的原则设置课程,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成以坚实的贸易理论为基础、以机电产品贸易研究为特色、以人文教育见长的特色学科。这一特色以我校的行业背景为依托,既与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定位相适应,也与我校以电气和机械工程学科为主流学科的建设相适应,更与经济工程系人文教育见长的传统一致。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懂得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熟悉机电工业技术基础知识,能在机电产品制造和经营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从事涉外经济贸易与管理和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特点

根据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的总体原则和专业培养目标,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如下具有行业背景的特色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机电行业产品与贸易的知识、理论、政策和法规,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为行业服务。这些课程有:机械制图、机电产品概论、机电产品市场营销、机电产品贸易、机电产品贸易法规等。

“机械制图”课程设置要求:“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课程介绍机械识图、绘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与机械制图相关的国家标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接受机械制图的基本训练,从而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纸的基础知识,具有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机械制图》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机电产品概论”课程设置要求:“机电产品概论”是为培养具有机电产品知识基础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而设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设立该课程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该课程主要介绍常用机电产品的性能、用途、型号、典型机电产品的技术特点以及主要厂商简介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机电产品的功能,掌握机电产品专业知识。

“机电产品市场营销”课程设置要求:“机电产品市场营销”是在学生具有机电产品知识的基础上,介绍常用机电产品的用户需求特点、产品结构分析、机电产品的生产与需求状况、市场需求预测、市场营销特点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典型机电产品的市场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对机电产品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的能力。

“机电产品贸易”课程要求:“机电产品贸易”课程是我们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设立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主要介绍机电产品贸易现状、主要贸易国的地理环境、生产力布局,机电产品贸易国别的规则,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的规则与流程,机电产品贸易国别的比较分析以及机电产品贸易的政策法规等。

四、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主要抓手

根据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安排,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本科人才,我们认为应重点抓好课程建设和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关键环节。

1.课程建设和改革。应用本科教育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上应当体现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的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而不是简单地在原来三年制专科的基础上增加几门课程。同高职专科相比,应用本科的专业口径应该更宽一些,但比普通本科教育要求要低。在课程上应该体现“两个加强”:一是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高职专科的基础理论学习是“必需、够用”为度,应用本科的专业理论基础则应该比较厚实。二是加强实践环节。应用本科学生对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因而应用本科应当充分利用四年的时间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培养应用本科人才的关键。基于应用本科人才的特点,教师不但要求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等的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的再现、传授给学生。因此,要结合应用本科人才培养特点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现场考察,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以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同时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比例,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

3.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应用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因此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根据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顶岗实习。同时也进行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王娟涓,朱宇.中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之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3):18-21.

[2]卡罗莱纳大学的穆尔商学院[EB/OL].mooreschool.sc.edu.

[3]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EB/OL].wharton.upenn.edu.

[4]马里兰大学的史密斯商学院[EBL/OL].rhsmith.umd.edu.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数字鸿沟。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和商务理念,不仅改变了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与管理,而且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重大影响。电子商务促进了贸易效率的提高,降低了贸易成本,简化了交易过程,但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对国际贸易提出了新的挑战。

1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冲击。

1.1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冲击。

传统的比较优势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流贯穿于电子商务活动的始终,信息是电子商务重要构成要素,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信息比较优势正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之一。信息比较优势是指国与国之间对信息的生产、传播、反馈与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信息技术因素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和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国家或企业的信息处理效率成为其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和条件,信息基础设施的发达程度和信息产业的规模比重都极大地影响了一国在国际贸易甚至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实力和竞争地位。这种情况也使发展中国家原来具有的自然资源及廉价劳力的比较优势和重要性降低,在信息流动的自由贸易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少好处的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

1.2对赫———俄新古典理论的冲击。

赫———俄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各国的要素丰裕程度不同,从而产生要素价格的差异,结论是一国利用相对较低价格的要素生产产品并进行国际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较利益。该理论主要侧重从供给方面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流向,忽略了分析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电子商务的交易迅捷性和网络互动性使需求成为一种主动创造性的行为,电子商务更加强调企业对客户需求的满足,企业的生产成为按需生产,定制生产,即可以根据网络汇总的需求和市场信息的变化来迅速调整全球范围内的生产,需求对国际贸易生产和流向起着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为修正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以需求出发来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和流向应当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2数字鸿沟可能加剧国际贸易中的“马太效应”。

随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断加深的“数字鸿沟”。根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文件,“数字鸿沟”是指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全球的发展和应用,造成或拉大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群体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尤其表现在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以及发展信息产业方面的差距。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收入最高的1/5的发达国家人口拥有全球GDP的86%和因特网用户的93%,而收入最低的1/5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拥有全球GDP的1%和因特网用户的0.2%。从中我们很容易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化领域的差距远远大于目前南北经济总量的差距。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强大,技术发达,电脑普及率高,企业人员素质高,而且信息化程度高,因此发达国家在电子商务方面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牢牢占据了信息革命和电子商务的制高点,也必将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目前大多尚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国家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时期,而在新一轮的电子商务竞争中,信息、人才、技术等成为生产函数中极为重要的内生变量,这客观上弱化了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普通劳动力、土地和资源优势,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使得发展中国家在新的国际分工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电子商务,在前期需要对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高投入,背负重债和财政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无力承担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发展中国家在与信息秩序和电子商务相关的规则制定中几乎无发言权和影响力,在发达国家制定的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中,发展国家容易被边缘化,客观上提高了他们参与国际贸易的门槛。

这对原本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很可能导致在新一轮的贸易利益分配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的拉大,加剧国际贸易中的“马太效应”,扩大“南北差距”。

3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影响。

当前的有关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大多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制定的,而电子商务大多应用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交易媒介,突破了传统的有纸贸易,因此原有的法律法规很多已经与这种贸易方式不合拍,这必然对原有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形成挑战。

3.1电子合同的法律规范问题。

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后,贸易合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是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是不见面的;二是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被数字签名所代替;三是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合同,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合同形式的变化,给电子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的确定都出了一个难题,而且容易被改变和伪造。不仅如此,除了修改并完善现有合同法,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形式外,世界各国还面临着制定电子合同法,对电子合同的要约与承诺、电子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电子合同履行的方式与地点、电子合同履行中的验收、网上格式合同的法律规范等作出规定。

3.2电子商务中的管辖权问题。

管辖权是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手段对特定的人、物、事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权利。在电子商务参与国际贸易后,由于其具有跨地区、跨国界的特性,管辖权的冲突会更加普遍,如果管辖权得不到解决,会极大的影响诉讼效率。

3.3知识产权问题。

1994年GATT/WTO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有所涉及,但不十分完善。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新问题随之出现。(1)版权问题。如何解决网上版权保护问题已经引起WTO的注意。(2)域名和商标的关系问题。(3)出版问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电子商务领域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作了不少努力。今后,WTO面临的政策挑战主要有:如何修订TRIPS协议,使之能够全面陈述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如何和WIPO合作,对电子商务所引起的新概念(如域名)、新问题进行统一的界定,并采取一致的、国际通行的准则来保护知识产权。

3.4其他问题。

电子货币与网上支付的法律问题、电子商务市场的法律规范问题、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等都是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后不容回避的问题,世界各国必须在这些方面加强立法,才能保证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

4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传统税收制度提出了重大挑战。

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传统税收制度提出了重大挑战,现行的税收在很多方面都无法适应于这种新型的商务模式,尤其是电子商务应用到国际贸易领域之后,使得原本复杂的问题更加烦琐,引发了现行税收制度的一系列矛盾。

4.1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加剧。

国家税收管辖权的问题是国际税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实行的税收管辖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体有按照税收控制要素即住所、机构、收入来源实行三种或两种管辖权的,也有实行一种的。但不管实行怎样的管辖权,大多坚持收入来源地管辖权优先的原则。但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地域的界限,商业交易已经不存在地理界限,即使有也很难确定,大大加剧了跨国家、跨地区交易的发生。但是税收还是必须由特定的国家主体来征收,而由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收入来源地和住所来源税收,因此会引发一些冲突,例如重复征税的问题。假设一个中国公民在美国的电子商务网站上订购货物,而且要求将货物发往法国,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该公民将同时得到三个国家的税单。首先,按照住所税收管辖权,中国政府将有权向该公民征收所得税;按照收入来源地管辖权的话,法国政府也有权向其征收流转税;而美国政府有可能以交易发生地为依据,也可根据来源地,有权向其征税。在传统贸易中,可通过双边税收协定来解决,而在电子商务中,由于来源地及交易者身份都难以判定,从而增加了解决国与国税收冲突的难度。

4.2传统贸易与网上贸易赋税不公。

首先,电子商务是虚拟的网络交易,网络贸易与服务经营往往比较隐蔽,一般税务机关很难得到交易信息,因此难以对网上交易进行稽查,导致以有形交易为基础的现行税制难以对网上交易征税,使得从事网络交易的企业可以轻易避税。其次,有些国家比如美国等国家为了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在线交易免税或者实行较低的税率。上述情形导致即使相同性质的交易,由于采用不同的交易方式,最后承担了轻重不同的赋税,有悖税收中性和平等原则。

4.3电子商务带来的税收转移问题。

电子商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进行商务活动的方式,原来由人进行的商业活动更多依赖于软件、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来进行,这样必然增强了商业的流动性,公司可以利用在免税国或低税国的站点轻易避税,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对高税率的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而言,会促使他们通过互联网,从低税率的国家和地区购买商品,此外电子商务加速了跨国公司的一体化,鼠标一点即可将其在高税收国家和地区的利润转到低税区。综上,电子商务对不少国家的税收收入产生了影响,使得不少国家国际贸易税款流失,电子商务导致的国际贸易中的税收转移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4国家之间尤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税收征免方面存在分歧。

由于电子商务能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效率,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而且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信息产业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已经在未来的电子商务领域占据了比较有利的位置。

为了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一直坚决主张电子商务免税。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免税区存有戒心,因为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税基的大幅缩小,税收流失增加,财政实力大为削弱,从而南北经济实力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超级秘书网

5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是国际贸易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它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近年来,在国际国内有关非法侵入计算机网络的事件层出不穷,给各国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在Internet上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商务活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任何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完整的综合保障体系,来规避信息传输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和法律风险,满足开展电子商务所需的机密性、认证性、完整性、可访问性、防御性、不可否认性和合法性等安全性要求。

只要能满足这些条件,电子商务活动才能顺利开展,与此相关的贸易活动才得以顺利展开,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周升起等著:《国际电子商务》[M].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2002年版。

[2]娄策群,王伟军著:《电子商务政策法规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刘刚著:《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齐玲:《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及国际贸易立法的影响》[J].《江汉论坛》2000年第12期。

[5]王有刚,龚应梅:《论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4年第18期。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欧盟;绿色指令(WEEE、ROHS、EUP);机电产品贸易

2007年8月11日,欧盟EUP指令(《耗能产品环境化设计指令》)正式生效,并转化成为欧盟各成员国的国内法。至此,欧盟对外机电产品贸易形成了WEEE(《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ROHS(《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和EUP三大“绿色”指令。这些“绿色”指令的实施,对我国与欧盟间的机电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也对作为我国出口支柱行业的机电行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一、欧盟“绿色”指令的含义及主要针对的产品 WEEE(《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OnWaste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指令,也称WEEE-2002/96/EC指令。其目的在于提高报废电子电气产品的回收及再循环率,从而降低最终处理的电子废料的数量,以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WEEE指令的实施将迫使电子电气设备生产商加快环保绿色产品的研究、设计和产业化生产。根据WEEE指令,2005年8月13日后,欧盟市场上流通的电气电子设备的生产商(包括其进口商和经销商)必须在法律意义上承担支付报废产品回收费用的责任。对2005年8月13日前投放市场所产生的电气电子废弃物的管理费用,将由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按其产品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承担。WEEE指令适用于中低电压(低于1000VAC与1500V DC者)的十大类电器与电子设备。ROHS(The Restriction of the Use of Cer-tain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on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指令,是一个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也称2002/95/EC指令。2005年欧盟又以2005/618/EC决议的形式对其进行补充,明确规定六种有害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最大限量值。ROHS指令仅适用于WEEE列管电器中的第一至第七类产品与第十类产品,并另外增加管制家用电灯泡/管与照明灯具。该指令已于2006年7月1日强制执行。

EUP指令(The Enter-10rise Unified Process),全称为“关于制定耗能产品环保设计要求框架的指令”,也称为2005/32/EC指令。该指令对产品的设计、生产、维护到最终淘汰、回收和处理的所有阶段都提出环保要求,以促进生产商采用先进的环境化设计技术来生产耗能的产品,鼓励生产商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对某些有害物的使用量最小化,并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排放物最少,从而达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及保护资源的目的。EUP指令是一个框架性指令,而不是针对具体产品要求的指令。指令生效后,欧盟委员会将对除车辆以外的所有投放市场的耗能产品(暖气与热水设备、电动马达系统、家庭与服务业的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家庭与服务业的办公室设备、通风与空调设备等)做出环境化设计的实施方法。该指令涉及的产品非常广泛,原则上涵盖产品所含的原材料、生产方式、使用方式(包括耗水耗能情况)、产品寿命及产品报废时的处理方法或可循环再造的程度。并从源头人手,在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回收、后期处理等一整条产业链,对用能产品提出环保要求,全方位监控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二、“绿色”指令对我国与欧盟间机电贸易的影响

(一)我国机电行业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三大“绿色”指令的实施给我国家电企业和经销商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一是各种管理成本,如供应链管理成本。二是原材料成本。以平板电视为例,PDP产品要减少能耗就要提高荧光粉的发光效率;32英寸液晶电视若果用LED背光源将可降低一半的能耗。这样,一台液晶电视成本要增加近百美元。三是知识成本。包括必要的环境信息和知识的获取成本及改进现有标准的设计制造成本。四是测试成本。包括产品需赴欧盟检测认证的费用、产品生产环节和废弃物排放的管理及测试成本等。EUP指令的重点在能耗上,企业在技术能耗等方面都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测试,并在必须提供的技术报告中详细说明。成本的上升是所有对欧出口机电产品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对以低价位取胜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而言,企业的赢 利能力将会受到重大考验。

(二)我国机电产品对欧出口量将相对下降。一方面,三大“指令”的实施将使机电产品出口的成本上升和赢利能力下降,使我国机电企业对欧机电产品出口积极性下降。另一方面,三大“指令”提高了欧盟机电产品的技术标准,对一些产品技术落后、应对能力不足的企业会因经营困难而退出欧洲市场。据测算,随着三大指令的全面实施,我国对欧盟家电出口量可能降低30%到50%,直接影响的电器产品将达300多亿美元,占对欧洲出口机电产品的70%。

(三)我国机电业面临设计理念的革命。与近两年欧盟实施的WEEE指令和ROHS指令不同的是,EUP指令对我国家电业而言将是一次设计理念的“革命”。前两个指令对家电业的影响基本没有脱离原有的设计思维范畴,只是对原材料采用、包装、化工及回收环节加以控制,而EUP首次将“生命周期”理念引入产品设计环节中。按指令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新产品时,不仅要考虑功能、性能、材料、结构、外观、通用性、安全性、包装、成本、标准、认证等常规因素,同时还要考虑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能源、环境、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并要通过符合性规定,取得CE标志,才能生产并投放到欧洲市场。因此,目前我国机电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于如何增强设计绿色产品的研发实力,在设计阶段将以上一系列因素考虑在内。

三、我国应对欧盟“绿色”指令的对策 虽然三大“指令”早已正式公布,但我国仅有少量企业做好应对策略,且主要集中在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大部分家电生产企业对EUP指令的态度还很消极。因此,政府、行业和企业需要互相配合,加紧制定应对欧盟三大“绿色”指令的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机电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我国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及《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规定自2007年3月1日起,同ROHS指令一样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醚和多溴联苯等6种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将禁止在我国市场上流通,这是将类似欧盟两大指令的内容落实到国家政策层面。虽然近两年国家在能耗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方面做出许多努力,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为尽快与国际接轨,我国应随时关注欧盟各国检测标准、技术规范的新进展,抓紧制定检测标准,为相互承认检测结果创造条件。

(二)建立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在国际贸易争端日益频繁和激烈的背景下,建立并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不但可节省大量直接应诉成本、让国内企业免于被动,而且可减轻甚至消除贸易壁垒带来的间接损失。在这方面,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应建立和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帮助企业规避贸易争端。如,组织专门机构研究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时收集、整理、跟踪欧盟的技术贸易壁垒,关注中欧机电贸易最新动态,建立技术贸易壁垒数据库。负责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通报及信息的传递,同时发挥驻外经贸研究机构的优势,定期收集、整理、欧盟技术贸易壁垒的最新信息,研究欧盟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时采取积极防御措施,打破壁垒,扩大出口。

(三)企业应积极应对挑战。在欧盟推出三大“绿色”指令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机电出口企业都在积极寻求对策。而我国许多机电企业尤其是小家电企业则显得消极。我国机电企业首先应端正态度,积极应对。对大型机电企业而言,重点是应尽快完成生产线的改造和原材料采购体系的完善。如,康佳集团推出贯穿上游原材料管理、制成控制和成品检测等为一体的RTS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了立体环保产业布局。TCL、长虹、创维等企业也纷纷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并推出“无铅焊接”等新型制造工艺。对珠三角、长三角等大部分小家电生产企业而言,重点是充当好“配角”,挖掘潜力。继续发挥制造成本优势及价格优势。

(四)企业应提高环保意识。在当今高新科学技术发展与电子垃圾危害扩大的并行时期,EUP指令的实施起到一个绿色示范效应。对用能产品的生态保护和节能要求不断提高,已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主流。这些不断提高的要求,对我国用能产品的影响已不仅局限于欧盟市场,也扩展到美、日乃至全球市场,我国机电企业要成功跨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类别的绿色壁垒,就必须提高环保意识,强化绿色管理,否则就会付出昂贵的代价。根据ROHS指令要求,若产品在进入欧盟市场时被检测出含有禁止使用物质,除受到处罚外,还要承担作为“环境质量” 不良产品的市场回收产品废弃处理等责任,企业将遭遇高额费用支出。更可怕的是企业的名声和产品的信誉受损,原有的市场被挤占。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要求企业必须对产业链中的每一项严格审核,如应对ROHS指令时要对上游的供应商进行控制,只有在零配件等方面进行源头控制,才可能拿到符合条件的原料。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加快生产线的“无铅化改造”并和“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签订新的供应协议,从“源头”上避免有害物质。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机电产业;国际贸易环境;贸易引力模型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迅速成为全球机电产品主要制造及出口的重要基地。从国内来看,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早已超过半数,并呈递增趋势;从国际上看,2010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已超过德国,位列世界第一。因此,保持机电产品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仅是我国对外贸易保持增长,保持份额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我国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的支撑力量。

但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在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已由关税逐渐向新的贸易保护方式如技术贸易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反倾销等转移。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有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全年出口直接损失505.42亿美元,在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影响产业排行榜中,机电产业位列榜首。

关于国际贸易环境,学者之前的研究主要有:杨秀平、刘合光等(2009)从理论上分析认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从长远来看是乐观的,但是短期内形势比较严峻。严复雷(2006)提出面对愈来愈多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必须改革我国的外贸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外贸体制存在的结果性问题。刘苗(2010)认为从当前我国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现状看,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亟需拓展比较优势,并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

由于国际贸易参与主体多样、涉及面广,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相当多的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次,并没有实际的根据证明。本文以贸易引力模型为依据,以机电贸易为立足点,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试图进一步探究我国贸易受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政策与建议。

2 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说明 1 模型的构建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既两物体间的相互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贸易引力模型以万有引力定律为指导,最早由tinbergen(1962)和plyhonen(1963)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该模型认为:两个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贸易量与这两地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和两地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

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且为减少模型中变量的异方差性,将原模型转化为线性的对数形式并添加随机误差项而得到如今常用的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公式:lntij=c+c(1)lngigj+c(2)lnpgipgj+c(3)lndij+d。式中tij指i国与j国(或地区)的双边贸易量;gi和gj分别表示i,j两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通常以gdp表示;pgi和pgj为各国的人均gdp;dij表示i国家或地区到j国家或地区的距离,一般以两国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或主要港口的距离来衡量。式中c为常数项,d为随机误差项,系数c(1),c(2),和c(3)为tij对gigj和dij的弹性。

由于本文的因变量为中国对国(或地区)的出口量,而非双边贸易量,所以本文在对上述模型有所修改的基础上,添加贸易变量后构建的机电产品出口引力模型为:lntij=c+c(1)lngj+c(2)lnpgj+c(3)lndj+c(4)lnfqj+c(5)lnjsj+c(6)saj。模型中,新加的解释变量的含义、数据来源以及解释和对因变量的理论预测影响及说明如表1所示。

变量名变量含义数据来源预期符号理论说明

gj进口国i在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百万美元)(注:此为引力模型基本变量)2011年世界经济年鉴+以进口国gdp反映进口国的机电产品市场需求规模和增长潜力,机电产品需求能力越强

pgj进口国i在201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2011年世界经济年鉴+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反映了一国的代表性需求水平

dj我国首都北京与i国首都之间的地理距离(公里)(注:此为引力模型基本变量)中的距离计算器citydistance tool-距离的远近反映了运输成本、通信成本的大小,距离越远,成本越大,从而影响了机电贸易

jsj2009-2010年进口国i的技术贸易壁垒的通报数(件)中的数据整理而得-一国关于机电产品tbt通报数越多,对机电产品的进口约束就越大

saj进口国i是否有企业加入sa8000(虚拟变量)sa8000官方网站-加入sa8000代表该国的社会责任较强,对国外的社会壁垒l较高,此时取1,可见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呈反向关系

fqj2009—2010年进口国是否对我国机电产品实施反倾销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反倾销的实施阻碍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所以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呈反比 2 样本国家的选取

综合考虑对华贸易情况、国家发展水平、国家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本文选取了美国、日本、香港等2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样本,通过对该24个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额的横截面数据进行贸易引力模型回归分析,其结果将反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国际贸易环境对其出口的影响。

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构建的机电产品贸易引力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11.1进行ols回归分析。回归结果

lntij=-1.987+9.656lngj+0.049lnpgj-0.001lndj-0.015lnfqj+-0.028lnjsj+0.016saj

(-7.40)(34.33) (3.09) (-2.32) (-2.69) (-2.46) (0.27)

r2=0.8965 f=998.79

从统计结果可看出,模型的拟合程度尚可,但变量saj的t统计值过小,不能通过严格的t检验。既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国是否加入sa8000对中国对该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量影响不显着。因此剔除变量sa,对模型lntij+c(1)lngj+c(2)lnpgj+c(3)lndj+c(4)lnfqj+c(5)lnjsj进行再次回归分析。得到统计结果

lntij=-1.985+9.679lngj+0.039lnpgj-0.004lndj-0.015lnfqj-0.025lnjsj

(-7.69) (35.88) (2.93) (3.09) (-2.46) (-2.34)

r2=0.9963f=1084.62

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剩下的5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vif检验结果如下图。

从统计结果上看,vif检验结果均小于10,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r-squared=0.9963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变量的符号和预测吻合,各变量的显着性检验也很成功。因此,以进口国gdp、进口国人均gdp、空间距离、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为解释变量的的贸易引力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机电产品出口情况。

从统计结果的实际意义上看,进口国gdp、进口国人均gdp、空间距离、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这5个变量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影响显着,这说明这5个因素是目前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最主要的因素。首先,进口国gdp的系数最大,说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影响最大,这符合事实情况,中国机电产品最大出口国如美国、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都很好,gdp值很大。其次,由结果可看出空间距离对出口额的影响最小,这也符合实际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运输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全球运输网络的建立,空间距离对贸易的影响已越来越小。同时,进口国是否加入sa8000的影响不显着,其原因可能是随着中国劳工保障的提高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中国已达到了相关标准,并且随着中国机电科技的发展,sa8000对中国机电产业的制约效应已大幅度降低。最后,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都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产生了阻碍效应,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效应大于反倾销,但两者相对于gdp的影响程度小,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弹性系数为0.245175,该数值表示,针对我国机电产品的tbt通报量每增加1%,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将减少0.245175%,反倾销同理。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进口国gdp,进口国人均gdp,空间距离,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具有较显着的影响。与本文研究命题相关的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和sa8000中,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表现出了明显的负效应,从系数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较大,而sa8000的影响不显着。

针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偏低。近年来,国际市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且这类产品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机电产品出口大国的中国早已置身于众矢之的。因此,在外贸出口发展方向上保持一定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时,下大力气调整机电产品出口结构,扩大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出口。为此,国家应在政策性金融扶持方面,加大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机电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完善检验体制,建立标准体系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各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控制进口纷纷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这对我国在新世纪里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构成现实的影响。因此,我国应依据相关的技术性法规,借鉴国外经验,使国内机电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认证制度、认可制度、检验制度,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尽快制定出台健全、完善出口机电产品技术标准、质检、包装等方面的法律,并提高原有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为本国机电产品提供国际社会认可的中国权威技术标准的法律依据。 3 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具有专业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涉及面广,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与自身素养。教育部应该从实际考虑,在部分大学的相关专业开设贸易标准化方面的课程,提高在校学生对此方面的素质,同时鼓励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帮助从业者的知识更新换代,加强国际交流,注重贸易人才的后续培养,注重相关的实践,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操作水平。机电企业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吸收,保证降低国际贸易中的相关不必要的成本浪费,熟悉国际单证标准,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1]刘苗.论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中国贸易发展的优势分析[j].中国商贸,2010,(10):184-185.

[2]严复雷.新国际贸易环境下外贸体制改革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23):59-62.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机电产业;国际贸易环境;贸易引力模型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迅速成为全球机电产品主要制造及出口的重要基地。从国内来看,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早已超过半数,并呈递增趋势;从国际上看,2010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已超过德国,位列世界第一。因此,保持机电产品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仅是我国对外贸易保持增长,保持份额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我国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的支撑力量。

但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在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已由关税逐渐向新的贸易保护方式如技术贸易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反倾销等转移。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有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全年出口直接损失505.42亿美元,在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影响产业排行榜中,机电产业位列榜首。

关于国际贸易环境,学者之前的研究主要有:杨秀平、刘合光等(2009)从理论上分析认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从长远来看是乐观的,但是短期内形势比较严峻。严复雷(2006)提出面对愈来愈多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必须改革我国的外贸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外贸体制存在的结果性问题。刘苗(2010)认为从当前我国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现状看,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亟需拓展比较优势,并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

由于国际贸易参与主体多样、涉及面广,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相当多的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次,并没有实际的根据证明。本文以贸易引力模型为依据,以机电贸易为立足点,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试图进一步探究我国贸易受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政策与建议。

2 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说明 1 模型的构建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既两物体间的相互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贸易引力模型以万有引力定律为指导,最早由tinbergen(1962)和plyhonen(1963)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该模型认为:两个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贸易量与这两地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和两地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

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且为减少模型中变量的异方差性,将原模型转化为线性的对数形式并添加随机误差项而得到如今常用的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公式:?ln?t??ij?=c+c(1)?ln?g?ig?j+c(2)?ln?pg?ipg?j+c(3)?ln?d??ij?+d。式中t??ij?指i国与j国(或地区)的双边贸易量;g?i和g?j分别表示i,j两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通常以?gdp?表示;pg?i和pg?j为各国的人均?gdp?;d??ij?表示i国家或地区到j国家或地区的距离,一般以两国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或主要港口的距离来衡量。式中c为常数项,d为随机误差项,系数c(1),c(2),和c(3)为t??ij?对g?ig?j和d??ij?的弹性。

由于本文的因变量为中国对国(或地区)的出口量,而非双边贸易量,所以本文在对上述模型有所修改的基础上,添加贸易变量后构建的机电产品出口引力模型为:?ln?t??ij?=c+c(1)?ln?g?j+c(2)?ln?pg?j+c(3)?ln?d?j+c(4)?ln?fq?j+c(5)?ln?js?j+c(6)sa?j。模型中,新加的解释变量的含义、数据来源以及解释和对因变量的理论预测影响及说明如表1所示。

变量名变量含义数据来源预期符号理论说明

g?j进口国i在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百万美元)(注:此为引力模型基本变量)2011年世界经济年鉴+以进口国gdp反映进口国的机电产品市场需求规模和增长潜力,机电产品需求能力越强

pg?j进口国i在201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2011年世界经济年鉴+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反映了一国的代表性需求水平

d?j我国首都北京与i国首都之间的地理距离(公里)(注:此为引力模型基本变量)中的距离计算器citydistance tool-距离的远近反映了运输成本、通信成本的大小,距离越远,成本越大,从而影响了机电贸易

js?j2009-2010年进口国i的技术贸易壁垒的通报数(件)中的数据整理而得-一国关于机电产品tbt通报数越多,对机电产品的进口约束就越大

sa?j进口国i是否有企业加入sa8000(虚拟变量)sa8000官方网站-加入sa8000代表该国的社会责任较强,对国外的社会壁垒l较高,此时取1,可见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呈反向关系

fq?j2009—2010年进口国是否对我国机电产品实施反倾销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反倾销的实施阻碍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所以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呈反比 2 样本国家的选取

综合考虑对华贸易情况、国家发展水平、国家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本文选取了美国、日本、香港等2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样本,通过对该24个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额的横截面数据进行贸易引力模型回归分析,其结果将反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国际贸易环境对其出口的影响。

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构建的机电产品贸易引力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11.1进行ols回归分析。回归结果

?ln?t??ij?=-1.987+9.656?ln?g?j+0.049?ln?pg?j-0.001?ln?d?j-0.015?ln?fq?j+-0.028?ln?js?j+0.016sa?j

(-7.40)(34.33) (3.09) (-2.32) (-2.69) (-2.46) (0.27)

r?2=0.8965 f=998.79

从统计结果可看出,模型的拟合程度尚可,但变量sa?j的t统计值过小,不能通过严格的t检验。既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国是否加入sa8000对中国对该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量影响不显着。因此剔除变量sa,对模型?ln?t??ij?+c(1)?ln?g?j+c(2)?ln?pg?j+c(3)?ln?d?j+c(4)?ln?fq?j+c(5)?ln?js?j进行再次回归分析。得到统计结果

?ln?t??ij?=-1.985+9.679?ln?g?j+0.039?ln?pg?j-0.004?ln?d?j-0.015?ln?fq?j-0.025?ln?js?j

(-7.69) (35.88) (2.93) (3.09) (-2.46) (-2.34)

r?2=0.9963f=1084.62

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剩下的5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vif检验结果如下图。

从统计结果上看,vif检验结果均小于10,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r-squared=0.9963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变量的符号和预测吻合,各变量的显着性检验也很成功。因此,以进口国gdp、进口国人均gdp、空间距离、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为解释变量的的贸易引力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机电产品出口情况。

从统计结果的实际意义上看,进口国gdp、进口国人均gdp、空间距离、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这5个变量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影响显着,这说明这5个因素是目前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最主要的因素。首先,进口国gdp的系数最大,说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影响最大,这符合事实情况,中国机电产品最大出口国如美国、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都很好,gdp值很大。其次,由结果可看出空间距离对出口额的影响最小,这也符合实际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运输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全球运输网络的建立,空间距离对贸易的影响已越来越小。同时,进口国是否加入sa8000的影响不显着,其原因可能是随着中国劳工保障的提高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中国已达到了相关标准,并且随着中国机电科技的发展,sa8000对中国机电产业的制约效应已大幅度降低。最后,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都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产生了阻碍效应,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效应大于反倾销,但两者相对于gdp的影响程度小,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弹性系数为0.245175,该数值表示,针对我国机电产品的tbt通报量每增加1%,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将减少0.245175%,反倾销同理。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进口国gdp,进口国人均gdp,空间距离,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具有较显着的影响。与本文研究命题相关的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和sa8000中,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表现出了明显的负效应,从系数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较大,而sa8000的影响不显着。

针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偏低。近年来,国际市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且这类产品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机电产品出口大国的中国早已置身于众矢之的。因此,在外贸出口发展方向上保持一定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时,下大力气调整机电产品出口结构,扩大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出口。为此,国家应在政策性金融扶持方面,加大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机电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完善检验体制,建立标准体系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各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控制进口纷纷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这对我国在新世纪里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构成现实的影响。因此,我国应依据相关的技术性法规,借鉴国外经验,使国内机电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认证制度、认可制度、检验制度,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尽快制定出台健全、完善出口机电产品技术标准、质检、包装等方面的法律,并提高原有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为本国机电产品提供国际社会认可的中国权威技术标准的法律依据。 3 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具有专业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涉及面广,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与自身素养。教育部应该从实际考虑,在部分大学的相关专业开设贸易标准化方面的课程,提高在校学生对此方面的素质,同时鼓励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帮助从业者的知识更新换代,加强国际交流,注重贸易人才的后续培养,注重相关的实践,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操作水平。机电企业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吸收,保证降低国际贸易中的相关不必要的成本浪费,熟悉国际单证标准,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1]?刘苗.论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中国贸易发展的优势分析[j].中国商贸,2010,(10):184-185.

[2]?严复雷.新国际贸易环境下外贸体制改革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23):59-62.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机电产业;国际贸易环境;贸易引力模型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抓住了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迅速成为全球机电产品主要制造及出口的重要基地。从国内来看,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早已超过半数,并呈递增趋势;从国际上看,2010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已超过德国,位列世界第一。因此,保持机电产品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仅是我国对外贸易保持增长,保持份额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我国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的支撑力量。

但随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在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已由关税逐渐向新的贸易保护方式如技术贸易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反倾销等转移。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有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全年出口直接损失505.42亿美元,在国外技术贸易措施影响产业排行榜中,机电产业位列榜首。

关于国际贸易环境,学者之前的研究主要有:杨秀平、刘合光等(2009)从理论上分析认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从长远来看是乐观的,但是短期内形势比较严峻。WWW.133229.COm严复雷(2006)提出面对愈来愈多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必须改革我国的外贸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外贸体制存在的结果性问题。刘苗(2010)认为从当前我国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现状看,在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亟需拓展比较优势,并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

由于国际贸易参与主体多样、涉及面广,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相当多的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次,并没有实际的根据证明。本文以贸易引力模型为依据,以机电贸易为立足点,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试图进一步探究我国贸易受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政策与建议。

2 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说明 1 模型的构建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既两物体间的相互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贸易引力模型以万有引力定律为指导,最早由tinbergen(1962)和plyhonen(1963)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该模型认为:两个国家或地区间的双边贸易量与这两地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和两地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

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且为减少模型中变量的异方差性,将原模型转化为线性的对数形式并添加随机误差项而得到如今常用的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公式:lntij=c+c(1)lngigj+c(2)lnpgipgj+c(3)lndij+d。式中tij指i国与j国(或地区)的双边贸易量;gi和gj分别表示i,j两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通常以gdp表示;pgi和pgj为各国的人均gdp;dij表示i国家或地区到j国家或地区的距离,一般以两国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或主要港口的距离来衡量。式中c为常数项,d为随机误差项,系数c(1),c(2),和c(3)为tij对gigj和dij的弹性。

由于本文的因变量为中国对国(或地区)的出口量,而非双边贸易量,所以本文在对上述模型有所修改的基础上,添加贸易变量后构建的机电产品出口引力模型为:lntij=c+c(1)lngj+c(2)lnpgj+c(3)lndj+c(4)lnfqj+c(5)lnjsj+c(6)saj。模型中,新加的解释变量的含义、数据来源以及解释和对因变量的理论预测影响及说明如表1所示。

变量名变量含义数据来源预期符号理论说明

gj进口国i在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百万美元)(注:此为引力模型基本变量)2011年世界经济年鉴+以进口国gdp反映进口国的机电产品市场需求规模和增长潜力,机电产品需求能力越强

pgj进口国i在201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2011年世界经济年鉴+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反映了一国的代表性需求水平

dj我国首都北京与i国首都之间的地理距离(公里)(注:此为引力模型基本变量)中的距离计算器citydistance tool-距离的远近反映了运输成本、通信成本的大小,距离越远,成本越大,从而影响了机电贸易

jsj2009-2010年进口国i的技术贸易壁垒的通报数(件)中的数据整理而得-一国关于机电产品tbt通报数越多,对机电产品的进口约束就越大

saj进口国i是否有企业加入sa8000(虚拟变量)sa8000官方网站-加入sa8000代表该国的社会责任较强,对国外的社会壁垒l较高,此时取1,可见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呈反向关系

fqj2009—2010年进口国是否对我国机电产品实施反倾销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反倾销的实施阻碍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所以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金额呈反比 2 样本国家的选取

综合考虑对华贸易情况、国家发展水平、国家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本文选取了美国、日本、香港等2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样本,通过对该24个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额的横截面数据进行贸易引力模型回归分析,其结果将反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国际贸易环境对其出口的影响。

3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构建的机电产品贸易引力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stata11.1进行ols回归分析。回归结果

lntij=-1.987+9.656lngj+0.049lnpgj-0.001lndj-0.015lnfqj+-0.028lnjsj+0.016saj

(-7.40)(34.33) (3.09) (-2.32) (-2.69) (-2.46) (0.27)

r2=0.8965 f=998.79

从统计结果可看出,模型的拟合程度尚可,但变量saj的t统计值过小,不能通过严格的t检验。既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国是否加入sa8000对中国对该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量影响不显着。因此剔除变量sa,对模型lntij+c(1)lngj+c(2)lnpgj+c(3)lndj+c(4)lnfqj+c(5)lnjsj进行再次回归分析。得到统计结果

lntij=-1.985+9.679lngj+0.039lnpgj-0.004lndj-0.015lnfqj-0.025lnjsj

(-7.69) (35.88) (2.93) (3.09) (-2.46) (-2.34)

r2=0.9963f=1084.62

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剩下的5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vif检验结果如下图。

从统计结果上看,vif检验结果均小于10,说明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r-squared=0.9963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变量的符号和预测吻合,各变量的显着性检验也很成功。因此,以进口国gdp、进口国人均gdp、空间距离、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为解释变量的的贸易引力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机电产品出口情况。

从统计结果的实际意义上看,进口国gdp、进口国人均gdp、空间距离、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这5个变量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影响显着,这说明这5个因素是目前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最主要的因素。首先,进口国gdp的系数最大,说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影响最大,这符合事实情况,中国机电产品最大出口国如美国、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都很好,gdp值很大。其次,由结果可看出空间距离对出口额的影响最小,这也符合实际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运输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全球运输网络的建立,空间距离对贸易的影响已越来越小。同时,进口国是否加入sa8000的影响不显着,其原因可能是随着中国劳工保障的提高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中国已达到了相关标准,并且随着中国机电科技的发展,sa8000对中国机电产业的制约效应已大幅度降低。最后,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都对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产生了阻碍效应,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效应大于反倾销,但两者相对于gdp的影响程度小,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弹性系数为0.245175,该数值表示,针对我国机电产品的tbt通报量每增加1%,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将减少0.245175%,反倾销同理。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进口国gdp,进口国人均gdp,空间距离,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具有较显着的影响。与本文研究命题相关的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和sa8000中,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表现出了明显的负效应,从系数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较大,而sa8000的影响不显着。

针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但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偏低。近年来,国际市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已趋于饱和,且这类产品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机电产品出口大国的中国早已置身于众矢之的。因此,在外贸出口发展方向上保持一定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时,下大力气调整机电产品出口结构,扩大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出口。为此,国家应在政策性金融扶持方面,加大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机电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 完善检验体制,建立标准体系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各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控制进口纷纷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这对我国在新世纪里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构成现实的影响。因此,我国应依据相关的技术性法规,借鉴国外经验,使国内机电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认证制度、认可制度、检验制度,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尽快制定出台健全、完善出口机电产品技术标准、质检、包装等方面的法律,并提高原有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为本国机电产品提供国际社会认可的中国权威技术标准的法律依据。 3 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具有专业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形式,涉及面广,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与自身素养。教育部应该从实际考虑,在部分大学的相关专业开设贸易标准化方面的课程,提高在校学生对此方面的素质,同时鼓励开设相关培训课程,帮助从业者的知识更新换代,加强国际交流,注重贸易人才的后续培养,注重相关的实践,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操作水平。机电企业更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吸收,保证降低国际贸易中的相关不必要的成本浪费,熟悉国际单证标准,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

[1]刘苗.论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中国贸易发展的优势分析[j].中国商贸,2010,(10):184-185.

[2]严复雷.新国际贸易环境下外贸体制改革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23):59-62.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7篇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范文一:商务英语对国际贸易函电的应用

摘要:为有效降低国际贸易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营造更加有利的对外贸易机会,对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变化及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了解商务英语函电对对外贸易成本造成的改变与推动作用。

关键词:商务英语;对外贸易;国际交流

近年来,全球经济化形势日益加剧,国际贸易活动越发频繁。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有效的贸易交流与沟通就更显重要。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不同国家的买卖双方相距遥远,面对面洽谈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商务英语函电的意义和作用,推动国际贸易交流。

1商务英语函电的含义

商务英语函电是利用商业事务英语传递相关商务信息的函电,是对外贸易活动重要的基础。商务英语函电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务活动的成败,它早已成为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前国际上的通用语言,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语种。与常用英语相比,商务英语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和独特语言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活动日渐频繁,商务英语函电能够准确、细致地向各方传递所需的贸易信息,更好地解决了供需间的信息连接问题,建立了各国、各企业间有效的交流沟通桥梁,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洽谈机会,提高了信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商务函电交流过程是发出者顺利编码、接收者顺利解码的过程。针对对外商务交流途径而言,商务英语函电就是鉴于外贸知识背景,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进行语言表达的电子书信。纸质书信、电子邮件及传真等都是商务英语函电载体,但其载体又不仅限于此,专业贸易用语及缩略用语等均是其主要内容。商务英语函电分类标准众多,按照其使用功能主要可分为答复函、来函处理、联络函、任命函、邀请函以及慰问函等多种形式。根据商务英语函电内容范围有仲裁、保险、索赔、包装、询盘、发盘等。

2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函电的基本功能

2.1寻找新商业伙伴、发展贸易客户在传统国际贸易过程当中,发展贸易客户成本较高,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充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时代,信息公开程度较高,尤其是互联网等方式的应用,更是打破了贸易信息的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这就为我国国际贸易活动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支出,有效提升了贸易工作效率。发展贸易客户、寻找新的贸易客户可以通过宣传自己及别人的宣传,进一步接触潜在贸易客户,并主动与其进行联系洽谈。经验证,通过这种方式的宣传和努力,充分发挥了宣传作用。

2.2商务交流及沟通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了商务交流与沟通,而商务英语函电作为主要的交流沟通方式,经过充分有效的准备,能够将贸易活动变化阐述清楚,并加以补充,这些步骤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成败。因此,想要在国际贸易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商务英语函电交流与沟通的职能,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商务英语函电的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语言难以从语音方面加以完善,而合理利用语法语态,就能够让人感受到贸易方的礼貌和尊重。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各方贸易参与者地位是平等的,商务英语函电必须做到有礼有节,充分发挥商务英语作用,营造和谐、良好的贸易沟通氛围。第二,商务英语函电要确保传输的信息数据真实、准确。这就要求商务英语函电的语法、用词要更加严谨,不能过分夸张事实真相,易于引发误会和歧义的词汇不应当出现在商务英语函电中。

2.3贸易交易管理贸易交易管理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及辅助职能机构,若是企业选择一对一的传统贸易交流与沟通,势必会占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增加企业贸易成本压力。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如电子邮件等方式加以解决,从而实现对非核心外贸工作的剥离,商务英语函电也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3.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电报、信函等纸质文件是用于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而这些纸质文件的使用需要贸易客户或合作伙伴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及归纳,这一过程耗时费力而又烦琐,且难以保证将信息及时准确地送递出去,工作效率较低。商务英语函电极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迅速将国际贸易活动相关信息快速反馈给发送方,简化了大量的信息分析整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3.2加强企业与客户的联系,挖掘新客户信息时代的来临,有效改善了国际通信水平,使得国际贸易信息交流越发便捷,商务英语函电是较为正式的贸易交流和沟通方式,具有准确、及时、快捷等特点,国际贸易企业应当不断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彼此贸易往来。商务英语函电的应用有利于新客户的挖掘,推动客户之间的贸易往来。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兴起、贸易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商务英语函电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各种现代通信手段更是层出不穷,这都给国际贸易交流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促进了国际贸易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加强贸易双方的认识和了解,为国际贸易活动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商务英语函电极大促进了贸易双方的合作、扩大了贸易规模、拓展了贸易新客户。

3.3构建贸易双方交流与沟通桥梁,发挥媒介作用商务英语函电使得国际贸易通信更加方便、快捷,这样不仅能够加强贸易合作双方的联系,有利于建立起贸易双方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还提高了贸易信息的有效性。作为国际贸易谈判与磋商的交流工具,商务英语函电有利于进行贸易相关事项与细节商议,商议结果也要利用商务英语函电来草拟文字合同。因此,商务英语函电的应用在国际贸易往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商务英语函电运用得当与否更是贸易往来成败的关键。目前,商务英语函电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往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不容忽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商务英语函电应用的隐患也逐渐凸显出来,我们必须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做好相关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例如,在进行一些重要信息或技术贸易信息传输时,可以通过密码设置等方式加强相关信息资料的保护,谨防贸易信息泄露。

3.4加速国际贸易增长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极大地方便了贸易双方的信息传递,它让贸易双方的交流与沟通成为易事,商务英语函电的全球化应用,不仅促进了大型国际企业的交流与沟通,还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市场适应力,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经营氛围,这是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贸易规模的最佳手段。总的来说,商务英语函电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增加了贸易市场份额,我国贸易市场发展也越加迅速。

3.5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通信方式根本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双方的要求,贸易交流过程十分烦琐复杂,贸易交流与沟通成本较高、风险较大、交流速度极慢。根据当前商务英语函电发展状况来看,它为国际贸易交流与沟通提供了便捷的通信工具,有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让贸易双方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这是传统通信方式所不能及的,我们应当与时俱进,选择贸易交流成本更低、过程较为方便快捷的商务英语函电,营造有利的国际贸易发展优势。商务英语函电的应运而生,更是打破了国际贸易在这一方面的限制,及时有效地加强了贸易双方的相互联系,拓展了国际贸易全球业务发展进程,为我国全球贸易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国国际贸易当前发展形势来看,商务英语函电已经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商务英语函电促进了贸易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流,它使国际贸易合作各环节更加融会贯通。现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商务英语函电应用将要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考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应当不断加强商务英语函电管理,采取有效的商务英语函电改革措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商务英语函电交流能力。商务英语函电作为新的贸易交流工具,其发展前景极为乐观,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强,应充分发挥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4结语

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促进了贸易双方的信息交流。但商务英语函电应用需要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信息传递安全性还有待加强,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贸易交流工具,其发展前景仍是极为广阔的,国际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逐年加强。

参考文献:

[1]侯娟娟,周正履.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112-113.

[2]周玉梅.浅议外贸英文函电书写原则中的简洁原则[J].中国外资,2011,(24):184-185.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范文二:国际贸易中统计知识的运用

[摘要]在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分析中,统计分析工具和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统计分析为国际贸易理论论证提供了严谨的实证依据,而且为某些相关概念和政策效应提供了更为深入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但是,统计知识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指数方法和口径不一致以及理论验证数据虚拟性等。可以从统一核算方法及数据来源当局等层面来规避这些问题,以提高和强化统计知识在国际贸易分析中的运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条件;统计;统计指数;经济效应

经济学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多是来源于经济实践,是人类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摸索形成的。而由复杂多样的实践形成固定模式的理论,离不开复杂的统计工作。在国际贸易分析研究中,从传统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新理论,以及关税、非关税等贸易政策,无不借助大量的统计知识。而基于理论假定和现实统计得到的理论模型比单纯的假设得到的理论模型更具有严谨性和说服力。但是国际贸易中统计学知识的运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调查方法的不明确、统计口径的不统一及数据的虚拟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得统计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分析中面临瓶颈,发挥不出统计分析该达到的严谨效果。所以在运用统计知识和工具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1国际贸易中统计知识应用的整体情况分析

1.1借助统计指数或指标来分析一些基本概念

在计算体现交换福利的贸易条件时主要运用的是价格指数。而计算价格指数时主要采用派氏指数法,相关数据的收集多是根据海关编码分类抽取一定的样本进行统计。在计算贸易依存度时,也需要结合多种统计方法收集和整理大量相关数据,既涉及进出口贸易额数据,还要涉及生产总值等数据;另外,如果需要将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话,还需要到联合国数据网上搜集一些国别数据。在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整体水平时,更需要收集大量二手资料,并结合统计图表进行整理分析。

1.2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分析中统计学知识的运用

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结合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指标,使得理论结果更为可靠。比较优势理论通过计算机会成本这一指标进行了数据论证,要素禀赋学说通过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两个相对指标的计算来确定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比较优势,而里昂惕夫也是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对要素禀赋学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借助产业内贸易指数验证了一国国际分工及对外贸易的深度,并且借助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等指标说明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性。在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论分析中,需搜集消费、储蓄、国民收入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中通常结合进出口额及关税税率等数据,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进行核算分析各国关税水平。在分析外汇倾销的效用力度时借助于统计数据进行供求弹性的计算。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理论分析环节还是在政策分析环节,统计学知识都有大量的运用。但是统计学知识在运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国际贸易中统计知识运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抽样调查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性

核算贸易条件时,需收集进出口商品价格及数量等数据计算进出口价格指数,而在数据收集时多数采用抽样调查法,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在每类商品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然而,抽样调查法存在较大误差,排除主观导致的登记性误差外,还存在偶然性误差,原始数据统计口径的不同及个别数据的缺失会使得统计结果差异较大。另外,统计指数的核算主要有拉氏指数法和派氏指数法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关于同度量因素的规定是不同的,所以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数核算时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不同的。

2.2统计口径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不同国家对数据的统计方法或口径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进出口统计标准上分为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两种,这使得同一项贸易,在贸易伙伴国之间统计的进口和出口数据可能会出现误差。比如,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中国报送的中日之间贸易额与日本报送的中日之间贸易额就有很大的差别,这主要是因为两国统计口径不同及统计误差造成的。

2.3理论分析中的一些数据依据并不真实

在古典贸易理论数据例证分析中,所列举的国家相关数据都是假设的,偏离现实数据较大,比如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交换价格假定为1∶1,这一假定严重偏离现实状况。而这些数据的选取和假定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理论想要得到的结果而专门设置的。所以这就存在一大隐患,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旦变更相关数据可能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一定的漏洞。

2.4在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中统计知识应用不充分

相对于理论分析中统计知识的运用,政策分析中应用的较少。如在关税及非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中多是侧重于借助经济学分析工具进行规范性分析,但如果要更加严谨的分析论证经济效应的话,结合一定的现实统计数据制作统计表及统计图进行分析效果会更佳。分析反倾销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案件时,更多的是用定性分析法,而借助统计方法及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情况不多。

3建议

基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分析中统计学知识运用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统一指数核算方法

从统计学专业角度出发,在核算不同性质的指数时所选用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比如在核算贸易条件的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时应该使用派氏指数法,因为派氏指数法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在收集相关数据时,调查的货物最好平均分布在每一大类商品中,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随机误差。

3.2分析选取的数据应该来源于同一统计当局

用于对比分析的数据统计口径一定要一致,否则会出现错误结果或悖论。比如在分析双边贸易时,所选取的进口出口相关数据最好都来源于一个国家,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统计口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甚至是错误结果。

3.3进行理论论证选取的数据最好有真实的依据

在理论分析中所选取的数据不一定完全是真实的数据,因为毕竟理论本身就存在着众多假定性和与现实的偏离性,所以在选取数据的时候不要求做到百分之百的真实,但是要尽量基于现实数据进行合理的估计,以现实数据为依据估定论证所需的原始数据。只有这样分析才能够保证理论结果更加接近于现实,并且不脱离于现实。

3.4充分发挥统计学知识在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中的作用

借助大量关税、补贴、反倾销等统计数据进行政策分析,能够更清晰地论证政策现状及政策的经济效应,帮助理解政府政策行为背后隐含的理性决策。而且相对于复杂抽象的经济学规范分析而言,借助真实数据及图表的统计分析会更助于理解和掌握各项政策的经济效应。在详细分析过程中,可以借助统计表和统计图对相关政策及效应进行直观的描述性分析,而在进行因素分析及预测分析时,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统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刘似臣,卜伟.国际贸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8篇

摘 要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禀赋对国际贸易在不断地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效应是渗透在国际贸易的各方面,特别是国际贸易的结构方面其不仅促进国际贸易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也正在不断拉大国际间的贫富差距。

关键词 知识禀赋 国际贸易结构 影响机制

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理论)认为两国之间若存在要素禀赋差异,则两国之间就将展开贸易。但应该看到20世纪以来,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知识因素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力量,因此知识禀赋也已经深刻地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即使是H-O理论也已重视知识的作用。知识禀赋正在不断的影响着国际贸易的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如今贸易商品结构是以高技术产品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步上升为总体特征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对于初级产品贸易,制成品贸易在世界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总体是上升的。从二战后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增长快于初级产品,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改战前初级产品占主要地位的局面,制成品贸易比重不断上升直至到1953年开始超过初级产品的贸易比重。表1比较了2008年农业产品、矿藏及能源产品和制成品出口额及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

由上表可知世界贸易中制成品的出口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产品出口,而且已经远远超过了初级产品的出口。

二是在国际贸易中,高附加值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在世界主要货物出口中具有重要地位。2006年世界主要货物出口占全部货物出口的比重大于1%的货物中除了部分能源性产品外,包含了许多高科技产品,比如航空器及有关设备、电脑设备等,还有许多高附加值产品比如电讯设备及零件、药品、电动机械及器具等。

三是商品贸易发展的同时国际服务贸易也在迅速发展。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仅为710亿美元,而1999年则高达13400亿美元,29年间增长了17.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7%,不仅高于同期世界GDP的平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世界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并且进入21世纪以后,服务贸易的出口还有不断增加之势。由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可知在2008年的世界贸易出口额中,世界贸易商业服务为37800万亿美元,进口额为34900万亿美元,而同年世界货物出口额为153300万亿美元,可见虽然现今货物贸易仍然是国际贸易活动的主流,但服务贸易已经在迅猛的发展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

四是以高技术产品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正在迅速扩大,并且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也是各国经济的未来支柱和活力源泉,因此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的增长相当迅速。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表2列举了2005及200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可见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相当迅猛。

五是绿色产品的出现优化了国际贸易结构。这表现在现今出口的产品中那些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危害极少或无害,资源利用率高,能耗低的产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对出口产品环保性做出要求。

知识经济,对我国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看清方向,找到突破口,加快产业升级,改变我国贸易结构,促进对外贸易产品的高级化,才能够在国际外贸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

参考文献:

[1]陈丹宇.知识要素与H-O贸易理论的拓展明.国际贸易问题.2003(7).

[2]张永林.知识创新与规模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3).

[3]保罗•克鲁格曼,毛瑞斯•奥博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陈飞翔.国际贸易的新发展――部门内贸易.经济研究.1991(10).

[5]唐平娟.知识禀赋的国际贸易效应研究.长沙:中南大学.2006.

[6]裴,陆剑.规模报酬递增和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世界经济研究.2006(9).

[7]李辉文,董红霞.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论基准.经贸理论.2004(2).

[8]李卫华.从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错误看现代经济学的缺陷.云南社会科学.2007(3).

[9]张先锋,丁亚娟.贸易模式的演进与锁定:国外研究综述.经济评论.2009(4).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构想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64-02

一、应用技术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的总体原则

1.高等性。应用本科教育是高职教育中的较高层次,自然“高等性”应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因此,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口径方面应该比高职专科更宽一些,专业基础理论则应该更厚一些,使学生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

2.职业性。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属于职业教育,自然“职业性”应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求学生取得代表其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使其毕业时能够胜任较高技术要求的岗位。

3.区域性。区域性是应用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应用技术本科教育具有区域性这一地方特色。从区域经济的结构性来讲,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开发方向等存在差异性。这就决定不同地区所需要的“专才”岗位结构应是不一样的。从目前应用本科的试点来看,应用本科教育应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大量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第一线推广高新实用技术,提升地方企业的科技含量,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4.社会性。社会性是应用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普通本科教育也在讲要实现与社会之间的双向参与,那么应用本科教育则更需要开放办学,面向社会,依靠社会,被社会所接纳,为社会服务,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向市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相应地,应用本科人才作为一种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应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和素质:

第一,人才层次的高级性。应用本科教育属于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应用本科人才‘应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高的技术技能的操作水平区别于高职专科教育。无论这种技术技能岗位多么具体、工作层次多么基层,它仍然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的范畴,这就是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第二,知识、能力的职业性。应用本科教育是一种高职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的教育: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技能水平为日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设置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其中,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要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应用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体现了它隶属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

第三,人才的技术性、技能性。应用本科人才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能够将研究人员的设计意图或工艺思想应用到具体技术技能操作的实际中去,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们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四,人才的创新意识。应用本科人才是一种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应用不只是继承性应用,而且是创造性应用,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应用,而且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我校在本学科的建设有十二年的专科基础,本学科的本科建设是在工业外贸专科专业的基础上本着强化基础、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人文教育的原则设置课程,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成以坚实的贸易理论为基础、以机电产品贸易研究为特色、以人文教育见长的特色学科。这一特色以我校的行业背景为依托,既与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定位相适应,也与我校以电气和机械工程学科为主流学科的建设相适应,更与经济工程系人文教育见长的传统一致。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懂得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规则,熟悉机电工业技术基础知识,能在机电产品制造和经营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从事涉外经济贸易与管理和实际业务操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特点

根据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的总体原则和专业培养目标,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在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如下具有行业背景的特色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机电行业产品与贸易的知识、理论、政策和法规,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为行业服务。这些课程有:机械制图、机电产品概论、机电产品市场营销、机电产品贸易、机电产品贸易法规等。

“机械制图”课程设置要求:“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机械制图》课程介绍机械识图、绘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与机械制图相关的国家标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接受机械制图的基本训练,从而掌握绘制和阅读机械图纸的基础知识,具有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机械制图》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机电产品概论”课程设置要求:“机电产品概论”是为培养具有机电产品知识基础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而设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设立该课程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该课程主要介绍常用机电产品的性能、用途、型号、典型机电产品的技术特点以及主要厂商简介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机电产品的功能,掌握机电产品专业知识。

“机电产品市场营销”课程设置要求:“机电产品市场营销”是在学生具有机电产品知识的基础上,介绍常用机电产品的用户需求特点、产品结构分析、机电产品的生产与需求状况、市场需求预测、市场营销特点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典型机电产品的市场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对机电产品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的能力。

“机电产品贸易”课程要求:“机电产品贸易”课程是我们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设立的一门专业方向课。主要介绍机电产品贸易现状、主要贸易国的地理环境、生产力布局,机电产品贸易国别的规则,中国机电产品贸易的规则与流程,机电产品贸易国别的比较分析以及机电产品贸易的政策法规等。

四、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主要抓手

根据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安排,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本科人才,我们认为应重点抓好课程建设和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关键环节。

1.课程建设和改革。应用本科教育在课程建设和改革上应当体现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的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而不是简单地在原来三年制专科的基础上增加几门课程。同高职专科相比,应用本科的专业口径应该更宽一些,但比普通本科教育要求要低。在课程上应该体现“两个加强”:一是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高职专科的基础理论学习是“必需、够用”为度,应用本科的专业理论基础则应该比较厚实。二是加强实践环节。应用本科学生对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因而应用本科应当充分利用四年的时间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产品;经济贸易效应;技术效应

一、 引言

当前,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升,与传统贸易壁垒相比,技术性贸易壁垒却越来越普遍,WTO通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数量快速培增,尤其是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重要手段。据相关统计,中国对外贸易遭受的壁垒有80%来自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已超越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最大贸易壁垒(王亚星,2007~2014)。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升级,机电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机电产品的出口额,早在2003年就已经超过出口贸易总额的50%,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大,出口市场相对集中,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同时也给我国设置了最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文献较广泛,但理论研究多于实证研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分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实证研究方面,对贸易负面影响机制的研究文献较多一些,而对技术效应等正向效应的研究较为匮乏,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全面性的实证研究有待加强。另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计量研究需要一定的数据积累,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的出口贸易情况,计量模型和研究范围的精选也是深化我们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认识的重要途径,本文力图在对其研究上更深入、更具针对性。

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效应

1. 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及特点。目前,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表述多样,但内涵较为统一,是指贸易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组织针对其进口商品,制定过严的技术要求,从而对出口国造成了实质性贸易障碍,主要包括技术标准、认证法规、技术合格评定程序、绿色壁垒、商品包装标签以及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措施等方面,分为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措施。

美国、欧盟、日本在实施贸易壁垒上体系结构有差异,但总的来说,他们都有完善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复杂且更新快,种类繁多;具有覆盖面广泛的认证体系,民间参与度也较高,即使是非强制性标准或认证,其实际实施的阻碍作用都很明显,对我国的机电产品行业有强烈的壁垒效应。

2. 技术性贸易壁垒效应形成机制分析。首先,短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抑制效应。我国在面对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相应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各项标准,生产成本及出口成本都会增加,如价格不变,则利润减少,机电产品出口量也相应减少;如成本上升的同时价格提高,则欧美日等国将会选择更低价格的产品,也会导致机电产品出口量下降。

具体地,根据图1的供给―需求曲线模型,我们首先假设短期内进口国对机电产品的需求不变,也即是图中D1需求曲线不变,初始时均衡点为E1,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Q1;当企业成本增加后,供给曲线将从S1移动到S2,且S2曲线比S1曲线更加陡峭,弹性更小,新均衡点为E2,均衡价格变为P2,均衡数量变为Q2,与进口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前相比,出口数量减少,减少量为Q2Q1;我国出口机电产品时受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程度不同,则出口数量也不同,极端情况下,供给曲线如图S3所示,此时完全无弹性,均衡点为E3,均衡数量和价格对应为Q3及P3,均衡数量减少为Q3Q1, 这即是出口数量抑制效应机制。

其次,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还表现在价格上。主要还是因为出口成本的提高导致了出口价格的上涨,进而抑制了产品的出口。如图2所示,图2中AC为平均成本曲线,初始状态下市场均衡点为B,单位利润可以用BD表示,当发达国家实施贸易壁垒时,我国机电产品厂商必然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于是在研发投入、生产改进、产品验测等各个方面就会增加投入,从而增加了成本,假定单位成本增加了ΔC,则出口产品单位成本增大为AC+ΔC,平均成本曲线上移ΔC单位;显然,如果企业要维持自身利益,将会导致产量减少至Q2,价格提高到P2,且P2至少要达到P1+ΔC才能保持单位利润水平,由此形成了价格抑制效应机制,导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且从动态来说,跨越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后,将会面临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以数量抑制效应与价格抑制效应也将是循环作用的。

长期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行业具有明显的技术效应。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刺激出口国做出反应,分为消极和积极反应;如果出口国采取消极反应,长期来看必然导致贸易抑制效应;如果出口国更多地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就会不断地突破壁垒限制,对出口国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等产生积极作用,从而形成持久的技术效应。中国多年来在面对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一直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和策略,在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和革新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特别是针对机电产品行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主动或被动创新整体提高了机电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在长期内优化了我国机电产品结构,体现了明显的技术效应。其次,提升了整个行业的软实力。在环保意识,法制化,标准化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且这些作用是需要长期积累而实现,形成过程也伴随着较好的正外部效应,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第三,机电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技术效应的影响大于其它大多数产品。针对机电产品的标准、规范等更易于制定,而相应企业针对贸易壁垒做出调整的时间也要快于农产品等行业;另外,国内外机电产品行业技术进步和革新相对较快,正外部性效应显著得多,从而技术效应得到了进一步放大。

三、 实证分析

1. 假设设定。通常认为,TBT通报数反映了各国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Swann、Temple和Shurmer(1996)最早对英国进出口进行了实证分析;之后也有学者实证分析了贸易量与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出口国经济规模、国家及地区间距离等的关系。此后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孙龙中等,2008;陈晓娟等,2014;杨B晖,2014)。近年来在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效应、正外部性方面也有了一些进展,有文献研究总结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效应存在性、生成机制、表现形式和实现条件等(江涛,2014);Felbermayr G J和Jung B(2011)分析说明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经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基于前述理论及分析,本文研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提出模型假设1:

H1:机电产品出口量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呈负相关。

出口国GDP、进口国GDP在研究贸易量问题通常被看成正向动力源,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出口供给能力及进口需求能力的强弱。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及假设3:

H2:出口贸易量与出口国和进口国的GDP呈正相关;

H3:出口国GDP越高,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量的负向影响越小。

2. 变量说明。(如表1示)

3. 计量模型设定。改进后的交互项计量模型设置如下:

4. 估计方法。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库为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基于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采用随机效应估计方法对样本进行估计。本文采用的是Stata12.0软件进行操作。

5. 稳健性检验。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将因变量替换为我国对i国出口机电产品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由于比重的取值为不大于1的百分数,因此需要采用满足约束条件下的某连续变量方程模型(周华林等,2012),这里将估计方法变为面板数据的tobit估计方法。同样由于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采用随机效应估计方法。

四、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主结果和稳健性检验如表2所示。

表2中第一列为模型估计主结果,整体来看,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第二列为稳健性检验结,依据表2中结果,说明了模型所验证的结论有效。从回归模型中,系数均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主要变量结果显著且符合预期。据实证结果可得以下结论:

第一,出口贸易量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呈负相关。ln(TBTi,t-1)的系数显著为负,则说明出口贸易量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的增加而降低,假设1成立。回归结果表明,TBT每增加1%,机电产品贸易量下降2.03%。

第二,出口贸易量与出口国GDP和进口国的GDP正相关。ln(DGDPi,t-1)和ln(HGDPi,t-1)的系数显著为正,则说明出口贸易量随出口国GDP和进口国的GDP的增加而增加,假设2成立。回归结果表明,目的国的人均GDP每增加1%,机电产品贸易量增加1.89%;我国人均GDP每增加1%,机电产品贸易量增加0.44%。

第三,距离对于贸易量的影响不明显。ln(distancei,t)的系数不显著,则说明出口贸易量与两国距离的关系不显著,这符合目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距离对于贸易量的影响不再重要。

第四,出口国GDP越高,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量的负向影响越小。ln(DGDPi,t-1)*ln(TBTi,t-1)交互项系数为正,说明调节效应为正。即随着出口国GDP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量的负向影响反而减小,假设3成立。GDP的增长使得贸易量随TBT增加而下降的速率相对减小。调节效应可以通过图3表现,图3中,虚线线段的斜率为ln(TBTi,t-1);而实线线段的斜率为ln(TBTi,t-1)的系数与ln(DGDPi,t-1)*ln(TBTi,t-1)的系数之和。

五、 结语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影响,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作用,短期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促进作用在长期中逐步呈现出来。发达国家针对我国机电产品市场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确实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出口目标市场更加多样化,以及机电产品产业逐步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提高,行业法制化和标准化水平提升等因素的作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影响并不像传统估计结果那样严重。正面作用通常要经过较长的积累过程才能实现,且技术效应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正外部性作用愈加明显,现有的大多数文献由于数据积累和模型设置的原因,通常高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贸易抑制效应。另外,由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及交通物流的快速发展,国家间实际物理距离在对贸易流量的影响甚微,国际贸易发展的实质是争夺全球性市场。

综上,我们要积极面对和深入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有效利用其带来的正面效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政府、行业、企业多级联动,依法合理维护自身利益,树立全球贸易思想,开拓更宽广的国际市场;同时加强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绿色环保意识、主动创新发展意识,加强人才战略,提升我国机电产品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和贡献力。

参考文献:

[1] 王亚星.中国出口贸易壁垒监测与分析报告[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014.

[2] 周华林,李雪松.Tobit模型估计方法与应用[J].经济学动态,2012,(5):105-119.

[3] 孙龙中,徐松.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8,(2):26-34.

[4] 陈晓娟,穆月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基于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1):115-121.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 国内贸易; 零售业; 机制。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达18851亿元,比上年增42。 8%,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0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18万亿元。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贸易的形式和业态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电子商务以其交易虚拟化、交易成本低、不受时间限制、海量信息和交互性等特点,深刻地影响着内外贸易的运行机制和贸易方式,促进了贸易领域的变革和创新,电子商务对传统贸易的冲击与日俱增,无论是零售业、批发业还是对外贸易都受到电子商务的侵蚀和改造,传统贸易的地盘在萎缩,新的电子商务的贸易模式则层出不穷,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理论界对于电子商务将对传统贸易产生深远影响基本形成共识,但是电子商务是如何改变传统贸易的,它对贸易的影响途径和作用机制是怎么样的却还没有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流通经济的视角研究电子商务对贸易的影响,揭示电子商务是通过什么机理和传导机制影响并创新内外贸易的。

一、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电子商务对贸易影响的研究。

国外学术界鲜有直接研究电子商务对贸易影响的机制,而是广泛研究电子商务对贸易的影响,研究中涉及到影响机制的问题。

Bakos( 2001) [1]认为电子商务可以为买者和卖者降低搜寻成本,并且这种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的降低将带来更加激烈的价格竞争,消费者可以从这种价格竞争中获益,而零售商只能试图从产品差异化中获得好处。Nakayama( 2009) [2]使用线性城市模型研究了电子商务对贸易福利的影响,发现电子商务促进了零售市场竞争并增进了消费者剩余,然而总福利并不一定增加,原因是传统商店和网络商店之间的市场均衡并不是社会最优化的,并且当网络商店较小和电子商务成本较高时,会产生分销的效率损失。Goldmanis( 2010) [3]研究了电子商务对零售市场结构的影响,他们将电子商务看成是消费者降低搜寻成本的手段,认为电子商务将市场份额从高成本企业重新分配给低成本企业,实证研究的三个产业确实发生了这样的改变,只是改变的机制有所不同。

国外关于电子商务对零售业的影响研究较多,Burt 和Sparks( 2003) [4]认为: 大型零售商正在运营中寻求网络驱动优势和成本降低,这将转变成为过程、结构和关系方面的竞争地位的增强。Lewis 和Cockrill( 2002) [5]使用电子商务接受度模型研究了电子商务对威尔士小型零售企业的影响,发现如果这些零售企业没有使用电子商务,将带来市场份额的减少且他们现存的繁荣将被海外的电子商务竞争所侵蚀。

国外学者关于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二是研究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企业的影响。

研究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文献有Terzi( 2011) [6]和Yong 等( 2011) [7]。前者认为国际贸易总量借助电子商务将得到大幅上升,服务贸易也受到电子商务的显著影响。后者将克鲁格曼的冰山成本模型引入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发现电子商务的确可以通过影响商品贸易的产出、价格和进出口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利润来促进国际贸易总量的发展。两位学者的研究都认为电子商务将显著影响国际贸易的增长,而影响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影响交易成本。

电子商务通过影响国际贸易企业的行为来影响国际贸易的有以下研究: Wrigley( 2006) [8]评估了电子商务对新兴跨国零售集团的组织化挑战,认为电子商务迫使零售集团采用多渠道模式( 混合了线上和线下) 经营,指出地点、空间和根植性是对基于电子商务的多渠道分销影响最大的因素。Eclac( 2002) [9]认为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远程操控的成本,便于将业务外包到比较具有优势的地区以最优化运营管理,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扩展市场范围。Malkawi( 2007) [10]认为电子商务的使用可以增强国际贸易企业的竞争力,并给消费者带来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选择。

国外学者在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中,也涉及到对贸易的影响。Martens( 2013) [11]对现有研究欧盟跨境电子商务的文献进行综述后得出结论: 跨境电子商务可以显著降低与距离相关的交易成本,但其他文化相关的交易成本在网络交易中变得更加重要。高效率的包裹投递系统和互联的电子支付体系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并使跨境电子商务更加便利,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观察到的商务行为方式。

概括上述研究,国外学者在电子商务对贸易影响机制方面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强化竞争、降低价格从而促进贸易的增长。

国内学者关于电子商务对贸易的影响研究中,基本上是围绕对零售业、批发业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展开。

电子商务对零售业影响方面: 第一,加剧了零售市场的竞争,陈云等( 2006) [12]采用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对电子商务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的价格竞争行为进行了研究,指出随着电子商务实施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的最优定价会不断降低。第二,促使实体零售市场向多渠道( 或全渠道) 转型,李飞( 2013) [13]在研究中提出了全渠道零售的概念,认为一种信息传递路径就成为一种零售渠道。第三,促进了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姜旭平( 2011) [14]指出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挑战着旧的体制,酝酿和催生着新的商业模式,团购、秒杀、海外代购、跨时空比较、移动商务等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商务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商业运作模式和游戏规则。

电子商务对批发市场影响的研究方面: 首先,电子商务的发展削弱了批发市场的功能,李骏阳( 2000) [15]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削弱了批发市场的部分功能,包括商品批发市场的信息中心功能; 同时,电子商务与批发市场互动融合发展,促进了批发市场的提升。陆立军等( 2009) [16]总结得出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和三个不同阶段。三种模式包括: 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网站的主办方属于同一主体,实行一体化经营; 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网站的主办方分属不同主体,两者有机互动; 电子商务网站直接参与有形市场的交易过程,更有效地为交易服务。三个阶段包括: 信息阶段、有效互动阶段和一体化发展阶段。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方面: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主要影响在于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发生了深刻变化,乔阳等( 2012) [17],李周平、杨坚争( 2007) [18]认为通过一站式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解决贸易企业与海关、税务、银行、货运等部门的网上对接,优化国际贸易流程。樊茂勇、王海东( 2001) [19]认为虚拟市场的出现改变了国际贸易的运行环境; 电子商务改变了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张旭( 2007) [20]认为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消费者之间供求链的距离,改变了传统的市场结构,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张希颖、王恒书( 2006) [21]指出电子商务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的转型与创新,刘烨等( 2004) [22]归纳出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业务流程面临的转型: 传统的以交易流程为核心的外贸企业向以服务为核心的服务型企业转变,由人为垄断优势到自然竞争优势的转变,由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的转变;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国际贸易中心有“去都市化”的趋势,李骏阳等( 2010) [23]认为,随着B2B 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种新型的贸易平台———虚拟贸易平台逐步兴起,并悄然改变着传统国际贸易中心的模式和地域概念,对未来国际贸易中心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后续的研究中,李骏阳( 2011) [24]认为国际贸易中心有可能脱离城市载体而以虚拟形态出现,甚至会出现虚拟国际贸易中心( Virtual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

综上所述,国内学术界在电子商务对贸易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有些涉及到影响机制的问题,但是对于影响机制还没有系统的展开研究。

二、电子商务对贸易影响的机制。

电子商务对贸易的影响机制十分复杂,它既有信息化技术创新的影响,又有交易模式创新的影响,还有所引起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关系发生变化的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新的机制还在不断发生,笔者认为以下六个方面的影响机制是值得注意的。

( 一) 电子商务创造了全新的商业平台。

商贸业几千年来的变化始终是在一个平台内部更新业态和创新组织,传统平台的本质没有变。而电子商务则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贸易平台———虚拟贸易平台,形成两大平台共存和竞争的局面。虚拟贸易平台具有开放性、全天候、容量巨大、信息充分等特点,以全新的理念经营并向传统贸易平台发起挑战。

在零售业,形成了网上商城、网店、虚拟超市等虚拟贸易平台,使消费者足不出户能够在丰富多彩的商品世界享受购物乐趣。在批发业,虚拟贸易平台形式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在实体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如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轻纺城等,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市场,市场经营者在线下和线上同时搞批发,生意逐渐向网上转移,实体批发市场萎缩,有的甚至完全取代实体市场,如金蚕网; 另一种是直接建立在网上的行业电子商务网站,如化工网、钢铁网等,与实体批发市场、批发企业形成竞争。在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阿里巴巴、环球资源、敦煌网等网上国际贸易平台,这些虚拟贸易平台不仅为客户提供信息与交易的场所,而且提供国际贸易的一站式服务,从而提高了效率,增强了便利性,使大量中小进出口企业向虚拟国际贸易平台集聚。

虚拟贸易平台壮大导致传统平台地盘缩小。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在夺取传统商业的市场份额,它也会创造新的需求。据统计,网购中39%是传统的消费,61%是新增消费。

( 二) 电子商务改变了贸易空间集聚方式。

虚拟贸易平台的壮大使实体贸易中心的作用减弱和地位下降。实体零售商业随着光顾客流的减少出现去中心化趋势,一些商业中心趋于萧条,有的甚至面临关门; 批发市场在交易不断向网上转移的情况下出现去实体化趋势,成千上万的经营者集聚一地的经营模式与网上市场相比成本高昂,批发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将逼迫有形市场转型; 国际贸易出现去都市化趋势,虚拟国际贸易平台的形成使交易者以及各种贸易服务机构在网上集聚而不再必须进驻大都市,使得实体国际贸易中心地位下降,国际贸易网站不受实体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体量和资源局限、大都市作为国际贸易中心载体的模式将受到挑战。

零售业去中心化、批发业去实体化、国际贸易去都市化的“三化”趋势对传统商贸业的影响巨大。它在改变贸易集聚的基础,传统贸易的优势是空间集聚,不管是批发业、零售业还是国际贸易中心,集聚产生规模优势,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的发展壮大,形成现代商贸业的形态。集聚一旦被瓦解,传统贸易( 商业)的基础就动摇了,商贸业将面临空间的形态重组,其格局、组织、业态、规模都将发生变化。

( 三) 电子商务改变了贸易的流向。

电子商务使得贸易的流向发生变化,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零售业,以往是消费者向商业中心流动,人流和商流、物流是结合在一起的。网购的流行则变为商品向家庭或消费者流动,零售商从“坐商”变为“行商”,物流代替客流,物流和商流、人流分离。

在批发市场也有同样趋势,网上批发市场的形成使买者可以不再前往实体市场,以往人流与物流的双向流动变为物流的单向流动,物流更加重要,智能物流也随之发展起来。

在国际贸易方面,进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虚拟贸易平台实现国际贸易的全部流程,不一定通过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商流和物流的流向都发生变化。

贸易流向的改变导致以谁为中心发生了变化,过去是以商家为中心,表现为商业街、批发市场、贸易大都市为中心,电子商务出现后是以消费者、客户为中心,发生逆向流动。贸易流向的改变最大的效应是带动物流业大发展和升级。

( 四) 电子商务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电子商务导致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在零售业,电子商务导致许多实体零售企业触网,形成网上与网下结合的O2O 模式,O2O 模式同时也来自于一些向网下延伸的电商企业,“全渠道”零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经营理念,O2O 模式在重塑零售商业。

搞O2O,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零售企业都有积极性,对实体商店来说,与其成为别人的试衣间,不如自己也搞电子商务。对网上商店来说,没有网下实体店,总是缺少地气,实体店的体验可以克服网店的许多短板。未来的零售业,面临体验和降低成本的双重需要,不开实体店不行,没有网络平台也不行,O2O 正好能够解决这个矛盾。所以搞O2O 是电商和传统零售两边一起发力。

未来凡是有条件的实体零售企业都会建网站,借助网络来巩固自己的阵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实现O2O 模式。许多大商场甚至商业街都在建立免费的wi-fi,消费者一进入就可以接到该商场的信息,进行导购。今后的商业是立体的,是实体和虚拟空间的结合。

在国际贸易方面,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新的模式,它降低了外贸门槛,使大量小企业能够方便的进出口,融合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零售贸易与批发贸易,以环节少、交易灵活而大行其道。跨境电子商务打破零售在国家之间的障碍,跨国购物变得简单。

( 五) 电子商务创造了新的贸易支付手段。

电子商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零售渠道的竞争,网店与实体店拼价格,网购价格便宜加上送货上门,符合了年轻人追求便宜和便捷的特点。第二阶段是物流渠道竞争,网站之间拼物流,谁送货及时谁就获得客户,各网站纷纷兴建自己的物流基地和快递网络。第三阶段是支付渠道竞争,大电商之间拼支付,谁把支付手段控制在手里,掌握资金流,就能获得最大的市场。未来的商业是以消费者为中心,谁拥有消费者谁就得天下。由此产生了“嘀嘀”与“快的”的补贴大战,不惜大把烧钱,在其背后是两个电商大佬———腾讯与阿里巴巴为争夺支付权的竞争,目的是培养用户习惯,围绕移动支付衍生出上下游产业链。

在零售业,电商企业创造了支付宝、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手段,它不仅为网购提高了安全保障,推动了网购快速发展,而且新型支付手段通过俘获消费者而扩大使用范围,大电商企业的算盘是以拥有采用自己支付工具的消费者为筹码,作为与实体店合作的资本,倒逼线下零售企业成为支付宝等的接受者,与实体零售企业分享利润。电商企业的支付手段很可能使实体零售商成为其附属。

移动支付有巨大机会、移动钱包会是个人金融的重要入口。以支付宝为例,使用支付宝钱包应用软件,从最初的转账、网购支付,已经扩展至信用卡还款、餐饮支付、旅行订酒店、缴纳水电费、医院挂号甚至慈善捐款、汽车违章缴纳罚款等。

( 六) 电子商务导致信息流主导商流。

在流通的“四流”中,过去一直是以商流为主导,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信息流越来越具有主导商流的趋势。电子商务的高度发展形成了各种引导消费的网站,如点评网、团购网、比价网、签到网等,这些网站对消费者消费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商贸和服务企业被此类网站的信息流所左右,商流从属于信息流。以前商流虽然也受信息流影响,但商流是主导,信息企业服务于商贸企业,而未来则可能是信息类网站决定商业企业的命运。

信息流决定商流不仅出现在网络信息平台,而且还有更新颖的大众创意平台,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共同创意、设计、生产和定价,信息流真正成为一种决定销售和生产的导向,小米手机就是这种新模式的代表。

2009年起,大批淘宝服装店铺利用信息化优势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之路,从“进货卖货”模式转为发展原创,组建以信息流为龙头的产业链。仅仅用两年时间,淘宝网上众多服装店铺就以惊人的速度组建了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淘宝的加工厂通过与互联网对接,使得小批量原创的门槛降到最低,2014年,原创服饰成交量在淘宝网女装总市场份额增长至40%,到2012年底,网上可供选择的原创服饰超过了100万件。

图1显示了电子商务对零售业、批发业和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电子商务是通过对贸易的各种要素发生作用,从而改变了贸易的内在机制,对传统贸易产生颠覆作用,并萌生新的商业模式。

除上之外,电子商务还在改变贸易的区域格局。近年来,有些省、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减慢甚至下降,原因是当地部分消费被电子商务抢走了。网购导致零售格局发生变化,一些大型网站所在地的城市或电子商务发达的省份通过大量卖出商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常增长,电子商务发展落后的城市和地区居民通过网购从外地买入商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算到了外省市头上。未来各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失真的程度会加深,因为它不是与当地的人口及消费支出成正比。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上,省市之间的不平衡会加剧。中小城市的某些商业中心和业态会萎缩,商业将按照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在全国重新布局。

三、电子商务对贸易影响的理论创新。

电子商务对内外贸易影响的机制将导致零售业、批发业和国际贸易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在实践方面,也体现在理论方面,导致理论创新。

首先,引发流通理论的创新。电子商务导致流通的各个“流”的关系以及贸易流向发生变化: 一是网购使得物流代替客流,人流与物流分离,零售商从“坐商”变为“行商”; 二是信息流主导商流,大众信息平台网站引导消费者行为,商家被电子商务网站支配; 三是资金流引导商流,大型电商利用新的支付手段控制消费者的消费方向对商家施加影响,最终将实体商业转变为电商的附属。上述变化亦导致传统的贸易渠道和组织理论受到挑战,电子商务的出现引起交易方式的变革最终导致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流通基本格局被打破,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关系重新确立和定位,与此相关的流通渠道理论、商贸企业组织理论将改变。

其次,贸易产业的空间集聚理论将重新审视。几千年来商业一直以集聚为特征,商圈的产业集聚体现了规模经济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然而,电子商务和网购的发展正在演绎相反的趋势,消费者不再往商业中心集聚,商人不再向市场集聚,国际贸易不再向贸易中心城市集聚,商贸中心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电子商务在改变贸易的空间集聚,这将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重新审视。一旦传统商业和贸易的空间集聚方式被改变,它对传统贸易的颠覆是革命性的,整个商业的渠道、组织、业态、结构、载体都将发生史无前例的变化,未来的贸易格局有可能按照一种新的虚拟集聚理论来构建。

第三,流通的成本理论和效率理论将发生改变。传统商业贯彻的是以商家为中心,零售商或批发商将买家吸引到一个商业中心进行交易以实现最低经营成本; 而电子商务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以买家为中心,商家通过向顾客送货上门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商家从坐商变为“行商”,这种看似违背成本节约的经营方式正在大行其道。这是对商业经营成本理论的一种颠覆,不断“烧钱”的电商企业行为需要有新的成本理论来解释。

第四,内外贸一体化理论的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内贸与外贸、批发与零售的界限模糊,跨境电子商务既是零售,又是国际贸易,零售国际化成为潮流,它弱化了传统的内外贸区别。网上贸易平台的出现使国内业务与国际业务、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具有融合的趋势,内外贸一体化在电子商务的大潮中酝酿新的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而且对促进内外贸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转换都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AKOS Y。 The Emerging Landscape for Retail E-Commerce[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1, 15( 1) : 69-80。

[2]NAKAYAMA Y。 The Impact of E-commerce: It always Benefits Consumers,but May Reduce Social Welfare[J]。 Japan and theWorld Economy, 2009( 21) : 239-247。

[3]GOLDMANIS M。 E-commerce and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Retail Industries[J]。 The Economic Journal,2010,120( 6) : 651-682。

[4]BURT S,SPARKS L。 E-commerce and The Retail Process: A Review[J]。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2003( 10) : 275-286。

[5]LEWIS R,COCKRILL A。 Going Global—Remaining Local: The Impact of E-commer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Management, 2002( 22) : 195-209。

[6]TERZI N。 The Impact of E-commer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mployment[J]。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1( 24) : 745-753。

[7]HE Y,LI J Y,WU X P, et al。 Impact of E-commer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based on a Iceberg Cost Model[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rade,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1( 3) : 175-178。

[8]WRIGLEY N,ANDREW C。 Globalizing Retail and The“New e-conomy”: The Organizational[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s and Proceedings, 2006, 91( 2) : 328-335。

[9]ECLAC。 Electronic Commerc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mployment: Review of The Issues[R]。 Washington: UN,EconomicComission for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ECLAS, 2002。

[10]MALKAWI H B。 E-commerce in Ligh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 The WTO and the United States-Jordan Free TradeAgre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7, 15( 2) : 153-169。

[11]MARTENS B。 What does Economic Research Tell Us about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EU Digital Single Market? [R]。

Luxembourg: Institute for Prospective Technological Studies Digital Economy, 2013。

[12]陈云,王浣尘,沈惠璋。 电子商务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的价格竞争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6( 1) : 35-41。

[13]李飞。 全渠道零售的含义、成因及对策———再论迎接中国多渠道零售革命风暴[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 2) : 1-11。

[14]姜旭平。 2010: 井喷式的中国电子商务及其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J]。 中国零售研究, 2011( 1) : 13-28。

[15]李骏阳。 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市场发展思考[J]。 浙江经济, 2000( 12) : 32-33。

[16]陆立军,杨志文,于斌斌。 基于万家商户问卷的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探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9( 2) : 5-10。

[17]乔阳,沈孟,刘杰,等。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 对外贸易, 2012( 3) : 39-41。

[18]李周平,杨坚争。 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探析[J]。 商场现代化, 2007( 10) : 33。

[19]樊茂勇,王海东。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 国际贸易问题, 2001( 11) : 55-58。

[20]张旭。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 财经科学, 2007( 7) : 112-117。

[21]张希颖,王恒书。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方式创新[J]。 商业时代, 2006( 30) : 75-76。

[22]刘烨,秦丽娜,彭建新。 刍论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业务流程转型[J]。 财经问题研究, 2004( 3) : 68-70。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12篇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经济市场开始有了新的改革和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了我国的主流业务,对于各个企业来说更是通过电子商务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本身已经与我国企业发展和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现今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现状来看,我国应该及时根据市场主流对本国电子商务业务进行更新,这样才有可能看到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影响与我国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应用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其实是因为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改革的,尤其是在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时代,电子商务已然成了国际贸易的主要途径,可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成就了国际贸易,所有的商业信息开始通过电子商务流向国际,使整个国际贸易市场更加多样化,若我国掌握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运作规律,那么就能使我国的电子商务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应用电子商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水平较低。

我国企业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企业单独开展网上采购和销售目前只能算少数,因为许多企业根本无法完成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流程,虽然我国有一小部分的企业能够单独完成电子商务运作流程,且积极性十分高渴望能够将企业电子商务带上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这类企业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的真正意义,仍然对电子商务国际化呈待定的状态。

2、网络不安全。

由于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需要经过许多复杂的环节,如资金转向、资料安全、物品安全等,尤其是用户在互联网上结算时的信息安全更加重要,但从我国电子商务整个运作过程来看,我国电子商务仍然存在着网络不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黑客攻击现象过多,另一方面是因为互联网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使得整个网络安全更不安全。

3、没有相关法律约束。

电子商务不仅与用户、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更与工商行政管理、保险、银行等部门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若电子商务的物品地区不一致,还与地区、国家有关,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确实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约束,但是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目前才刚刚起步,还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没有一个完善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很好的约束,因此我国电子商务常常在地区不同的调节上出现问题。

二、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影响

1、改变国际贸易方式。

第一、不用再进行面谈直接可通过网络的形式完成国际交易;第二、完全和不完全国际贸易方式,完全国际电子商务贸易方式为可直接通过电子商务市场完成贸易,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贸易方式为,一些物质类的东西无法实现互联网交易,需要借助其他交易方式;第三、将传统票据的交易形式转变为流程交易形式,直接改变了国际贸易交易形式。

2、改变国际贸易销售方式。

第一、网络互动销售,由客户对电子商务中的物品发起提问,电子商务操作人员对其进行解答,并以互动的形式完成销售。第二、整合式销售,这种销售方式是因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而存在的,这种销售方式基本不用通过沟通的流程,一般是直接一对一地进行销售。3、改变国际贸易管理方式。电子商务已经对国际贸易的销售和交易等流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然而然也会逐渐改变国际贸易的管理方式,如下:第一、商品招标;第二、许可证发放;第三、海关管理;第四、进口商品的检验管理;第五、过程国际化管理。

三、我国应用电子商务的有效途径

1、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我国企业要想使电子商务有一个好的发展,首先就应提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深入了解电子商务市场各个环节,才能够正确认识电子商务。第一、了解电子商务的互联网特点;第二、了解电子商务客户的喜好;第三、了解电子商务网站的销售形式;第四、了解企业在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运作情况;第五、了解商品销售不出去的原因;第六、了解电子商务如何与国际接轨。

2、选择正确的电子商务网站。

一个好的电子商务网站能够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选择适合企业销售、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站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我国目前电子商务网站的现状来看,今后我国电子商务网站只有两种发展可能,一是门户化、大型化,如阿里巴巴,二是专业化、行业化,如中国玩具网。

3、制定电子商务计划。

制定电子商务计划既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与国际接轨的重点项目,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制定有发展前景的计划,可以从计划时间长短、实施计划的目的等而制定。

4、建立多样化电子商务网站。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网站基本都属于服装行业,其他行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基本没有,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可以根据商品类型的不同,创建多样化的电子商务网站,尤其是可供人们快速消费的网站,或者建立一些富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商品的电子商务网站,使更多人能够了解我国文化特色,以此来实现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接轨的目的。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影响,不仅只影响了国际贸易市场的运作形式,更影响了整个电子商务的改革发展流程,对于我国电子商务正待发展的国家来说,我国企业还需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来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站,尤其是要针对现今电子商务市场情况来制定相关的企业电子商务计划,才能使我国电子商务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璐.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张冬青.我国林产品贸易应用电子商务策略与技术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

[3]刘电威.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

[4]耿思尧.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及策略初探[J].商场现代化,2015(04)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高校国际贸易教学变革思考

摘要:

中国加入到WTO后,对外贸易总额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大,使高校开始面临更大的教学压力。不过,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下,主要的社会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提升社会发展的重任,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多,高校的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为社会提供数量充足的专业型人才。因此,本文对于国际贸易教学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教学变革方式,希望能够从教育层面,找到弥补社会人才缺口的途径,以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 教学变革 社会人才需求

国际贸易是一门相对复杂的学科,不仅涉及到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外语、法律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而基于国际贸易人才的全能性需求,高校在教学上也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导致国际贸易相关课程的数量和难度不断提升。对此,必须快速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突破口,以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校园时间内,完成基本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塑造。

一、国际贸易教学的新发展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主管部门开始不断的修改专业教材,使之与其相契合,而国际贸易的教学内容,也在近年来得到了修订。较比于以往的教材,主要特点在于:一是教学范围增大,传统国际贸易教学,是以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为核心,主旨帮助学生分辨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差别,所以实践内容相对较少;二是完善了法律体系教学内容,由于任何国家的法律都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造成各国贸易法律经常修订和完善,因此,在教育中不断的完善法律内容,对提升学生的能力,有着直观的作用;三是着重强调了国际贸易法的地位,减少学生基于对贸易法认识不深刻,而在实践中对企业造成的损失的问题。另外,法律也是全球贸易的基础规则,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进行遵守,帮助学生重视法律,对于学生国际贸易观念的养成至关重要。

二、国际贸易教学变革的必要性

1.传统教学方法的滞后。

在高校教学中,由于国际贸易的内容复杂性较高,并不断的添加新的规则,所以,教学手段无法有效进行创新上,导致方法滞后的问题出现。主要表现在:一是手段相对落后,很多教师仍旧沿用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教学手段,学生早已对其产生了主观情绪的抵抗,无法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二是仍旧存在机械化的灌输教学,教师的教学主动性过高,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严重制约学生的开拓性思维;三是教学气氛死板,国际贸易教学由于理论知识要求较高,所以,课堂中大部分教学内容在于知识讲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导致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无法了解。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不有效的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变革,学生的前途将十分堪忧。

2.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突飞猛进,进出口产品开始复杂化,专业人才形成了较大的缺口。严重的人才问题,直接导致了中国在国际贸易环节中的弱势,更无法有效的与发达国家展开竞争,最终影响的将是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目前的人才缺口问题,有效率的为社会提供专业型人才,以满足我国在全球化发展的大浪潮中,能够稳固的占有一席之地。综合来看,无论是教育本身的需求,还是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高校必须合理的转变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上的综合素质。而实现该要求,需要高校从多个层面进行变革,包括教学的目的、方式、内容,以及为学生设置实践教学等。同时,学校也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鉴于国际贸易所涉及到的法律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更改和完善,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及时的将其列入到教材的措施,使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知识。

三、国际贸易教学变革的思路

1.转变教学目的。

首先,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国际贸易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知识型人才,而是能够在学生毕业后,成为快速融入社会的专业性人才,所以,需要改变教学思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其次,教学并不是完成教育任务,目的是在于对学生的培养,所以再教育环节中,学生应该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要深刻的认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者不应该存在主导者的姿态,应更多的为学生发展而提供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要适时的进行优化;最后,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在教育上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国际贸易对于国家的客观意义,即,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行为的目的。

2.变革教学内容。

第一,适当的引用国际教材。虽然我国参与了WTO,但是国内的贸易环境,与国际形势存在着一定差异。教材的编撰者,多是以国内规则为主体,导致现行教材与国际环境不符合,影响学生对于国际贸易的认识。采取国际教材,可以更好的实现国际接轨,同时,外国所使用的教材,多已经完成了丰富的实践,正符合我国急缺人才的需求,即,可以减少短期内理论编撰无法与时俱进的问题。第二,合理的开展实践教学。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高校采取了联合式的实践教学,即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由学生负责理论知识的培养,企业负责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直接向企业输出对口人才。实践教学目的,在于为社会节约人才的培养成本,使企业更加愿意录用应届毕业学生。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实践教学可以实现高校内培养人才,更具效率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第三,建立前沿信息分享教学机制。基于国际贸易的变化性较大,所以在教育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向学生提供相应信息,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新型规则的要求、典型案件的裁决等,使学生可以感受整体国际贸易环境,并加深对于国际贸易的思考。

3.变革教学方法。

第一,改变模式。首先必须将部分传统的教学手段去除,特别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出现在现行教育理念中。在教学方式的设定上,应采取以启发式为主的模型,例如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展示国际贸易案例,如WTO仲裁的典型案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活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第二,创新手段。现代教育不能够在局限于书本和黑板,而且,我国高校也全部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器材,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资源,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化的记忆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在课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创作多样化的学习空间。

4.注重教学实践。

实践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结果,使自身在正式工作前,拥有一定的岗位经验。而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最好的方式无疑是联合,学校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对外贸易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能够在其中吸取经验,例如与律所的合作,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国际贸易案件中,虽然不具备决策权,但是,能够身临法庭,并得到专业律师的指导,已经有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理解。

5.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

虽然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并不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学术科研中,不过,为了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的便利,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降低科研时间成本。在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方面,首先高校应该建立相关机制,使学生具备参与的调解;其次是教师调解课题内容,帮助不具备学术能力的学生,也可以完成部分科研工作;三是开展随机课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所学知识的小型课题;四是鼓励学生独立学术研究,并指导发表学术论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中国对外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大量的专业人才缺口,而此时不仅是中国发展的契机,也是高校教学合理变革的机遇,所以,高校应该充分的研究社会需求,有效的调整教学方式,为社会提供更加适合的专业型人才,以此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卉.国际贸易教学方法的新发展和教学变革的新思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09).

[2]吴钧.经济全球化视角下地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随着网络聊天、游戏、购物等新经济形势的不断涌现,一个新的经济平台逐渐产生,从前的工业经济正在悄然地开始向网络经济转移,全球的经济也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经济时期。而在这个新的经济平台上,电子商务成为网络经济时代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形式,尤其是近几年淘宝网、卓越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平台飞速发展,使很多的电商争相恐后的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一个巨大的无形的虚拟的网络市场逐渐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甚至成为很多年轻人消费的主渠道,这一消费方式的转变,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影响逐步加强,本文将主要讨论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对我国对外贸易主体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对外贸易模式中,对外贸易的主体即对外贸易企业主要扮演的是销售商与生产商的中间商角色,由于时空的距离, 使国内外的生产商与销售商不能够获得实时的足够的产品需求资源,对外贸易企业利用自身掌握的丰富的需求资源赚取中间差价,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企业开始开拓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这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空距离,使得对原有对外贸易公司的依赖逐步减少。更重要的是,一批提品与服务的“虚拟”企业纷纷出现,这些虚拟企业无论是效率还是收益都超过原来的对外贸易企业,将综合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放到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上,可以使世界所有公司、企业通过互联网直观的了解到产品或服务的详细情况,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托,以资金流为形式,以信息流为核心,以商务流为主体的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体系。这使得原有的对外贸易主体发生了改变:原来以中介商为主的贸易公司被逐步淘汰,或者适应形势开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做企业联合体的代言人。他们更能适应不同的对外贸易竞争环境,更能响应买方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同时也更有利于对外贸易企业之间的协作、互助和利益共享。

二、对我国对外贸易手段的影响

1.沟通方式的变化。原来落后的信件传递文件、合同等贸易信息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了,电话沟通的方式虽然快捷,却无法形成正式的受法律保护的有效文件,而且国际电话的费用较高,这无疑增加了信息沟通的成本。电子商务实现后,可以将电子文本通过网络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寄送,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有效地提高了沟通效率。

2.付款方式的变化。虽然原来的由专门人员现场支付现金的方式已经很少采用了,但是传统的对外贸易存在付款时间长、付款数额核对困难等问题,现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实现在网络上通过电子付款的支付方式就可以完成付款,大大提高了效率,提高了准确度,降低了交易风险。

3.交付方式的变化。原来的货物从运输到交付的时间较长,电子商务兴起之后,快递、物流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现在所有的货物都可以通过运单查询实时的快递、物流信息,跟踪货物的运送情况,不仅提高的效率也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而且由于运输由第三方快递、物流公司完成,降低了货物运输中的风险。

三、对我国外贸企业成本的影响

作为企业,经营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电子商务平台的普及主要是因为对成本的控制有非常大的助益,这一成本控制的优势,使得电子商务得以迅速地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为外贸企业降低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成本的降低。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货源信息、需求信息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从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获取商品需求信息和商品供货信息,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程度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去现场考察和审核,这种信息获取方式的成本非常大,也有一定的利益空间,这也是传统的对外贸易存在的原因。电子商务的普及却有效的降低了对外贸易企业的信息成本。对商品的需求方来说,可以通过查询电子商务网站上的商品信息进行自己采购商品的初步筛选,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自己需求的商品信息;对于商品的生产方来说,可以通过查询电子商务网站上的商品求购直接与商品需求方取得沟通和联系,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自己生产的商品的详细信息。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无疑为商品的需求方和生产方都降低了信息收集的成本。

2.洽谈成本的降低。商品的供需双方达成供需合同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洽谈,需要就产品的详细信息,即:需求数量及标准要求、供货方式、付款方式、违约条款等进行详细的讨论,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传统的对外贸易洽谈的成本主要在差旅费、会议费上,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电子商务平台下的视频会议解决了这一问题,前期的洽谈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而且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需求商都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同时和几个需求商或供应商洽谈,进行比较,既节约了供需双方的时间也降低了供需双方的洽谈成本。

3.运输成本的降低。在商品的供需双方订立合同后,商品需要通过现实的渠道进行交付。传统的对外贸易的商品交付,主要是通过物流进行,或者是供货商自行解决,这样不仅需要增加运输工具、人员等的开支,运输成本也非常高。在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下,有些商品完全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虚拟的商品形式,如电子音像制品、软件、图片、虚拟账号、虚拟服务等,这大大降低了商品的运输成本。

4.销售、宣传成本的降低。销售、宣传成本在传统的对外贸易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一般在50%左右,由于传统的对外贸易中,营销链比较长,相应的销售、宣传需要的人员、店面费用也就较高,这也成为影响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电子商务平台下,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网站进行营销与宣传,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人员,降低人员成本,同时电子商务的售后服务平台可以更及时的处理一些服务需求,对可以解释、解决的予以解决,需要上门服务的再另派人员服务,这也降低了售后服务的人员成本和外出维修成本。

当然电子商务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成本的增加。

1.增加计算机及网络软硬件成本。电子商务的构建需要计算机、服务器、网络等硬件的支持和电子商务平台等软件的支撑,同时,无论是计算机、网络等硬件都需要专业的维护人员保证硬件的正常运行,另外,电子商务平台需要购置或者自行开发,这也需要一部分资金的保证,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维护、美工、服务等都需要人员的支持,这些都增加了对外贸易企业的成本。[1]

2.增加安全成本及法律成本。由于电子商务平台的虚拟性和网络上存在的黑客等不安全因素,使得无论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网络交易还是进行洽谈、签订合约,都比传统的现实交易增加了一定的风险。另外,电子商务这种新的贸易形式必然会产生新的法律方面的问题,如网上专利的保护、网上版权的保护等问题,这也给对外贸易企业增加了成本。把实现专利申请、审批文件电子化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2]

四、对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其他影响

1.对外贸易企业竞争力增强。与传统的对外贸易企业相比,实施了电子商务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这一平台降低了信息成本、洽谈成本、运输成本、销售及宣传成本等成本,利润空间不变的话,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产品供货商的商品就更有价格竞争优势,也就更有利于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2.为对外贸易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市场。传统的对外贸易中,由于时空的限制,商品的供应商和需求商的视野都相对较短,只能较了解一个区域的需求情况,对全球的商品需求没有全面、巨像的把握,电子商务的网络化平台彻底的打破了这个时空的限制,商品的供应商和需求商的洽谈、签约、交换、分配、服务等各种行为即高效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原来松散的企业个体成为一个更大的商品供需的联盟,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资源的共享更加高效,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小的对外贸易企业在传统对外贸易模式下所面临的区位竞争劣势:建立传统的对外贸易企业的产业链需要较长的时间设立办事机构、人员及确定运行模式,电子商务平台可以使对外贸易企业建立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营销产业链,加强同国外先进的同类企业的技术交流、贸易合作,扩大对外贸易企业的知名度和世界认可度,从而开拓更加广阔的国外市场,获得更大的企业发展和成长空间,这对在技术、资金等与大企业相比相对较弱的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来讲,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利好,以中小对外贸易企业的实力,不可能与大的对外贸易企业进行贸易资源的竞争,电子商务平台为他们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冲破新的贸易壁垒。由于很多国外企业要求必须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即 EDI,它是贸易双方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的标准贸易信息,通过专用的数据信息网络,在国际贸易各个参与方电脑之间进行交换和加工处理,是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供货。不仅如此,很多国家的保险、金融、海关等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政府部门也都要求采用EDI。一些发达国家想通过利用自身的经济、科技优势,建立新的以电子商务为主的技术贸易壁垒,从而进一步拉大与发展中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差距,放缓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维持自身的经济贸易地位,进而巩固自己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这不仅是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只有通过电子商务这一平台,不断扩大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这一平台,更好的发展壮大企业实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竞争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冲破发达国家制造的新的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中美双边贸易;比较劣势商品的贸易收支;汇率

汇率变化与一国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一直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宠儿。就中美贸易关系而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能否解决双边贸易失衡问题则一直是学者研究与争论的焦点。自中国“入世”以来,国外尤其是美国媒体曾多次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宣称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并导致了商品价格的扭曲和中美贸易的失衡。然而自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那么人民币升值究竟能否解决中美之间这漫长的贸易争端呢?已有不少学者用从不同的视角运用的不同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中美贸易中比较劣势商品贸易收支受汇率影响的视角进行分析,从而间接的反映出中美贸易的顺差究竟是间接人为的现象还是数量上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评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汇率变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和商品的进出口供求价格弹性,即汇率的传递弹性和商品的进出口弹性。因此,与汇率变动,商品价格和贸易收支变动相关的理论主要为购买力平价理论,弹性理论,汇率传递理论,市场定价等相关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古斯塔夫.卡塞尔1922年在其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提出,它的成立是以一价定律为前提的。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实际汇率水平是反映一国货币购买力的指标,若购买力平价成立那么一国实际汇率水平将趋于一致,汇率变动将不会对一国的贸易收支造成影响。若购买力平价存在系统性偏离则汇率波动将会对贸易收支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影响的效应将会随偏离程度的扩大而增加。

(二)弹性理论

弹性分析法主要是从商品市场的角度来分析由汇率变动所导致的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改变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弹性理论的核心便是对货币贬值在何种情况下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判定条件的证实。其条件便是我们所熟知的马歇尔-勒纳条件”(简称m-l条件)以及“比克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简称b-r-m条件)。该理论认为当m-l或b-r-m条件得到满足时,一国货币的贬值会对该国贸易收支状况造成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对贸易收支产生负面的影响效应。

(三)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

汇率传递是一个与商品价格紧密联系的概念,梅龙(jayant menon)将汇率传递定义为汇率变动所引起一国进出口商品目的地货币价格的改变程度。进而汇率传递弹性可定义为因名义汇率变动1%而引起的用国外货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或是用国内货币表示的进口产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因此,如果名义汇率每变动1%从而引起出口(进口)产品价格同比例的变动,就称为完全的汇率传递,相反则是不完全的汇率传递。由于汇率不完全传递使得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有限。影响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有:厂商的市场定价策略、国际贸易实践中结算货币、生产全球化。

本人将在以上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设立相关模型,对我国在中美贸易中的比较劣势商品的贸易收支状况受汇率变动的影响效应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从而对中美双边持续顺差局面提供一个新的解释视角。

二、理论框架分析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理论可知,一国的出口品需求取决于国外收入水平以及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进口则取决于本国收入水平以及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本人进一步借鉴hassan shirvani和barry ailbratte (1997)、以及魏巍贤(2001)模型将本文的计量模型设立如下:

lntbit=β0+β1lnreert+β2lnyct+β3lnyat+εt

其中,tbit第i种商品的贸易收支额。

由传统贸易理论可知我国实际收入的上升会也会促使我国进口需求的增加,故我们预期β2<0。同理美国

际收入的上升也会拉动我国的出口需求,故我们预期β3>0。若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则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汇率水平下降会导致贸易收支恶化,因此β1应为负数;εt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及数据说明

本文最关键指标便是比较劣势商品贸易收支额tbit。据前人研究结果可知我们一般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比较优势进行测度。rca指数最早是巴拉萨(balassa,1965)提出的,当rca指数大于1时,该类贸易品具有比较优势,并且指数越大,比较优势越明显;反之,rca指数小于1则表明此类贸易品处于比较劣势,偏离1越远,劣势越明显。范爱军(2002)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第7类(sitc)商品的rca指数都很低,大部分年份都在0.5以下,这类商品主要是机械制造和运输设备等。张杰(2000)根据《海关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据此,本文将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品以及资本密集型的机电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月度贸易收支额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因此,式(9)中的tbit分别表示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收支额以及机电产品贸易收支额分别计为:tbgt,tbjt。reer为中美双边实际汇率由中美双边名义汇率除以两国的价格指数得到。yc表示我国的实际收入gdp但因gdp没有月度数据因此本文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ya美国的实际收入gdp,本文用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代替。  本文贸易收支数据有我国海关统计局各期统计数据整理而来;中美两国价格指数以及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来自于oecd数据库;中美双边名义汇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各期统计数据;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数据来自于中经网数据库。由于本文旨在分析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中比较劣势商品贸易收支额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采用的样本区间为:2005年7月至2012年12。

(二)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经常会出现非平稳现象,从而导致为回归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在进行协整及回归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方法对原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所有计量检验及回归都通过eviews6.0完成。

在实际验证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则根据序列的性质决定。

本文adf检验的结果如下:

表1 平稳性检验结果

变量名称 检验形式

( c t l) adf值 1%临界值 5%临界值 10%临界值 结论

lntbgt ( c 0 14 ) 1.13954 -2.5994 -1.9457 -1.6137 非平稳

lntbjt ( c t 13 ) -2.0081 -4.1373 -3.4953 -3.1766 非平稳

lnreer ( c t 3 ) -1.2323 -4.0645 -3.4611 -3.1568 非平稳0

lnya ( c 0 2 ) 1.79489 -2.5915 -1.9445 -3.1571 非平稳

lnyc ( c t 11 ) -1.2049 -4.1032 -3.4794 -3.1674 非平稳

δlntbgt (c t 10)*** -8.7998 -4.0925 -3.4744 -3.1645 平稳

δlntbjt (c t 12)*** -5.3623 -4.1305 -3.4921 -3.1748 平稳

δlnreer (c t 0 )*** -8.6009 -4.0657 -3.4617 -3.1571 平稳

δlnya (c t 2 )*** -7.7439 -4.0657 -3.4619 -3.1577 平稳

δlnyc (c t 11 )** -2.5977 -3,5349 -2.9069 -2.591 平稳

备注:*表示1%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表示5%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表示10%水平上拒绝原假设。c表示常数项,t表示趋势项,l表示滞后阶数,其中滞后阶数根据aic与sc原则确定。

由上面的表格课看出,本文中所有原始样本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因此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on方法对这些序列可能存在的协整进行检验。

(三)johanson检验

johanson检验是建立在var(p)向量自回归模型之上的,本文采用aic及sc原则确定滞后阶数p,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在输出var结果及johanson检验结果的表格。

由johanson检验的可知,无论是采用迹统计量检验法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法,两个模型在5%显著性水平下都是拒绝原假设的,即两个模型中所包含的各样本序列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且我们从检验结果可知这样的协整关系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两个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估计,并且估计出来的回归方程式稳定的,具有研究的实际意义。

(四)实证结果分析

由以上数据检验我们可知本文所选取的两类比较劣势商品的贸易收支额: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收支额及机电产品贸易收支额与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中美双边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用最小二乘法进一步量化两类商品贸易收支额与上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结果如下:

lntbg=10.34474+1.015192lnya-0.193507lnyc- 4.865855lnreer

(1.072981) (0.456954) (-0.527789) (-4.144531)***

lntbj=3.505356+3.597577lnya-0.543772lnyc-5.190708lnreer

(0.588346) (2.608458) (-2.411870) (-7.233088)

(1)美国的实际收入水平

由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收支方程可以看出美国实际收入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收支额将提高0.15个百分点。但美国实际收入水平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收支额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美国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

对于机电产品,美国实际收入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其贸易收支额增加近3.6个百分点,并且这一影响在5%的水平上是显著的。由此可见我国机电产品的贸易收支额受美国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

(2)我国的实际收入水平

对于高新技术产品,我国的实际收入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贸易收支额减少近0.19个百分点,然而这一影响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这说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受国内收入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对机电产品贸易收支而言,我国实际收入水平每提升1个百分点会导致机电产品的贸易收支减少0.54个百分点,并且这一影响在统计上也是显著的。由此可见我国的机电产品的贸易收支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我国的实际收入水平。

(3)实际汇率水平

对高新技术产品而言,中美双边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一个百分比将会导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增加近4.9个百分点,并且这一影响效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是显著的。由此可见我国货币升值不仅不会抑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贸易顺差的增加。这可能源于汇率-价格传导机制的不完全性以及美国对于其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此外,也有合同定价因素的影响所致,一般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期限都较长,在签订合同时汇率水平高于交易时的交易水平从而导致合同价值的升值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交易金额的增加,后期汇率的升值可能会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也就是经济学中所提到的汇率贬值的“j曲线效应”。  对机电产品而言,中美双边实际汇率水平每提高1%,其贸易收支额减少近5.2%,与高新技术产品一样,我国货币的升值不但不会导致我国机电产品贸易收支额的减少,反而会促进其贸易收支额的增加。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以及我国机电产品行业中汇率-价格传导机制的不完全性。导致机电产品行业汇率-价格机制可能在于该行业巨额固定资本及沉没成本所致,固定成本及沉没陈本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的退出成本,从而导致汇率变动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的收入效应大于其相应的替代效应。

四、结论

汇率变动对商品贸易收支的影响效应包括两个方面: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两类比较劣势商品的影响的收入效应皆大于其相应的替代效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有汇率贬值的“j曲线效应”以及这两类行业巨额的沉没成本及固定成本,导致其退出市场成本的上升。此外对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还有美国对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因素的影响。因此,美国放开对其国内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才是解决中美贸易收支不平衡状况的关键举措,而通过汇率调节的手段是不可靠的。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任兆璋,宁忠忠.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04(11).

[3]沈国兵.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4(11).

[4]徐立平,赵静怡.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2):18-25.

[5]张杰.中美商品贸易的结构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0(5).

[6]arize,a.c.the effects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u.s .exports:an empirica investigation [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95(62):34-43.

[7]bahnani-oskooee.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cas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j].jdev econ,1986(20):107-123.

机电贸易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中美双边贸易;比较劣势商品的贸易收支;汇率

汇率变化与一国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一直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宠儿。就中美贸易关系而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能否解决双边贸易失衡问题则一直是学者研究与争论的焦点。自中国“入世”以来,国外尤其是美国媒体曾多次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宣称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并导致了商品价格的扭曲和中美贸易的失衡。然而自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那么人民币升值究竟能否解决中美之间这漫长的贸易争端呢?已有不少学者用从不同的视角运用的不同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中美贸易中比较劣势商品贸易收支受汇率影响的视角进行分析,从而间接的反映出中美贸易的顺差究竟是间接人为的现象还是数量上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评述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

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汇率变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和商品的进出口供求价格弹性,即汇率的传递弹性和商品的进出口弹性。因此,与汇率变动,商品价格和贸易收支变动相关的理论主要为购买力平价理论,弹性理论,汇率传递理论,市场定价等相关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古斯塔夫.卡塞尔1922年在其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提出,它的成立是以一价定律为前提的。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实际汇率水平是反映一国货币购买力的指标,若购买力平价成立那么一国实际汇率水平将趋于一致,汇率变动将不会对一国的贸易收支造成影响。若购买力平价存在系统性偏离则汇率波动将会对贸易收支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影响的效应将会随偏离程度的扩大而增加。

(二)弹性理论

弹性分析法主要是从商品市场的角度来分析由汇率变动所导致的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改变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弹性理论的核心便是对货币贬值在何种情况下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判定条件的证实。其条件便是我们所熟知的马歇尔-勒纳条件”(简称M-L条件)以及“比克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简称B-R-M条件)。该理论认为当M-L或B-R-M条件得到满足时,一国货币的贬值会对该国贸易收支状况造成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对贸易收支产生负面的影响效应。

(三)不完全汇率传递理论

汇率传递是一个与商品价格紧密联系的概念,梅龙(Jayant Menon)将汇率传递定义为汇率变动所引起一国进出口商品目的地货币价格的改变程度。进而汇率传递弹性可定义为因名义汇率变动1%而引起的用国外货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或是用国内货币表示的进口产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因此,如果名义汇率每变动1%从而引起出口(进口)产品价格同比例的变动,就称为完全的汇率传递,相反则是不完全的汇率传递。由于汇率不完全传递使得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有限。影响汇率不完全传递的原因有:厂商的市场定价策略、国际贸易实践中结算货币、生产全球化。

本人将在以上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设立相关模型,对我国在中美贸易中的比较劣势商品的贸易收支状况受汇率变动的影响效应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从而对中美双边持续顺差局面提供一个新的解释视角。

二、理论框架分析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理论可知,一国的出口品需求取决于国外收入水平以及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进口则取决于本国收入水平以及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本人进一步借鉴Hassan Shirvani和Barry Ailbratte (1997)、以及魏巍贤(2001)模型将本文的计量模型设立如下:

lnTBit=β0+β1lnREERt+β2lnYct+β3lnYAt+εt

其中,TBit第i种商品的贸易收支额。

由传统贸易理论可知我国实际收入的上升会也会促使我国进口需求的增加,故我们预期β20。若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则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汇率水平下降会导致贸易收支恶化,因此β1应为负数;εt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及数据说明

本文最关键指标便是比较劣势商品贸易收支额TBit。据前人研究结果可知我们一般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比较优势进行测度。RCA指数最早是巴拉萨(Balassa,1965)提出的,当RCA指数大于1时,该类贸易品具有比较优势,并且指数越大,比较优势越明显;反之,RCA指数小于1则表明此类贸易品处于比较劣势,偏离1越远,劣势越明显。范爱军(2002)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第7类(SITC)商品的RCA指数都很低,大部分年份都在0.5以下,这类商品主要是机械制造和运输设备等。张杰(2000)根据《海关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据此,本文将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品以及资本密集型的机电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月度贸易收支额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因此,式(9)中的TBit分别表示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收支额以及机电产品贸易收支额分别计为:TBgt,TBjt。REER为中美双边实际汇率由中美双边名义汇率除以两国的价格指数得到。Yc表示我国的实际收入GDP但因GDP没有月度数据因此本文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YA美国的实际收入GDP,本文用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代替。

本文贸易收支数据有我国海关统计局各期统计数据整理而来;中美两国价格指数以及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来自于OECD数据库;中美双边名义汇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各期统计数据;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数据来自于中经网数据库。由于本文旨在分析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中比较劣势商品贸易收支额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采用的样本区间为:2005年7月至2012年12。

(二)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经常会出现非平稳现象,从而导致为回归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在进行协整及回归之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方法对原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所有计量检验及回归都通过Eviews6.0完成。

在实际验证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形式则根据序列的性质决定。

本文ADF检验的结果如下:

表1 平稳性检验结果

变量名称 检验形式

( C T L) ADF值 1%临界值 5%临界值 10%临界值 结论

lnTBgt ( C 0 14 ) 1.13954 -2.5994 -1.9457 -1.6137 非平稳

lnTBjt ( C T 13 ) -2.0081 -4.1373 -3.4953 -3.1766 非平稳

lnreer ( C T 3 ) -1.2323 -4.0645 -3.4611 -3.1568 非平稳0

lnYA ( C 0 2 ) 1.79489 -2.5915 -1.9445 -3.1571 非平稳

lnYC ( C T 11 ) -1.2049 -4.1032 -3.4794 -3.1674 非平稳

ΔlnTBgt (C T 10)*** -8.7998 -4.0925 -3.4744 -3.1645 平稳

ΔlnTBjt (C T 12)*** -5.3623 -4.1305 -3.4921 -3.1748 平稳

Δlnreer (C T 0 )*** -8.6009 -4.0657 -3.4617 -3.1571 平稳

ΔlnYA (C T 2 )*** -7.7439 -4.0657 -3.4619 -3.1577 平稳

ΔlnYC (C T 11 )** -2.5977 -3,5349 -2.9069 -2.591 平稳

备注:*表示1%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表示5%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表示10%水平上拒绝原假设。C表示常数项,T表示趋势项,L表示滞后阶数,其中滞后阶数根据AIC与SC原则确定。

由上面的表格课看出,本文中所有原始样本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因此我们可以对它们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ON方法对这些序列可能存在的协整进行检验。

(三)JOHANSON检验

JOHANSON检验是建立在VAR(p)向量自回归模型之上的,本文采用AIC及SC原则确定滞后阶数P,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在输出VAR结果及JOHANSON检验结果的表格。

由JOHANSON检验的可知,无论是采用迹统计量检验法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法,两个模型在5%显著性水平下都是拒绝原假设的,即两个模型中所包含的各样本序列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而且我们从检验结果可知这样的协整关系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对上述两个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估计,并且估计出来的回归方程式稳定的,具有研究的实际意义。

(四)实证结果分析

由以上数据检验我们可知本文所选取的两类比较劣势商品的贸易收支额: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收支额及机电产品贸易收支额与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中美双边实际汇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用最小二乘法进一步量化两类商品贸易收支额与上述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结果如下:

LnTBg=10.34474+1.015192LnYA-0.193507LnYC- 4.865855LnReer

(1.072981) (0.456954) (-0.527789) (-4.144531)***

LnTBj=3.505356+3.597577LnYA-0.543772lnYc-5.190708LnReer

(0.588346) (2.608458) (-2.411870) (-7.233088)

(1)美国的实际收入水平

由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收支方程可以看出美国实际收入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收支额将提高0.15个百分点。但美国实际收入水平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收支额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美国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

对于机电产品,美国实际收入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其贸易收支额增加近3.6个百分点,并且这一影响在5%的水平上是显著的。由此可见我国机电产品的贸易收支额受美国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

(2)我国的实际收入水平

对于高新技术产品,我国的实际收入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贸易收支额减少近0.19个百分点,然而这一影响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这说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受国内收入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对机电产品贸易收支而言,我国实际收入水平每提升1个百分点会导致机电产品的贸易收支减少0.54个百分点,并且这一影响在统计上也是显著的。由此可见我国的机电产品的贸易收支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我国的实际收入水平。

(3)实际汇率水平

对高新技术产品而言,中美双边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一个百分比将会导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增加近4.9个百分点,并且这一影响效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是显著的。由此可见我国货币升值不仅不会抑制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贸易顺差的增加。这可能源于汇率-价格传导机制的不完全性以及美国对于其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此外,也有合同定价因素的影响所致,一般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期限都较长,在签订合同时汇率水平高于交易时的交易水平从而导致合同价值的升值以及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交易金额的增加,后期汇率的升值可能会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也就是经济学中所提到的汇率贬值的“J曲线效应”。

对机电产品而言,中美双边实际汇率水平每提高1%,其贸易收支额减少近5.2%,与高新技术产品一样,我国货币的升值不但不会导致我国机电产品贸易收支额的减少,反而会促进其贸易收支额的增加。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以及我国机电产品行业中汇率-价格传导机制的不完全性。导致机电产品行业汇率-价格机制可能在于该行业巨额固定资本及沉没成本所致,固定成本及沉没陈本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的退出成本,从而导致汇率变动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的收入效应大于其相应的替代效应。

四、结论

汇率变动对商品贸易收支的影响效应包括两个方面: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两类比较劣势商品的影响的收入效应皆大于其相应的替代效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有汇率贬值的“J曲线效应”以及这两类行业巨额的沉没成本及固定成本,导致其退出市场成本的上升。此外对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还有美国对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因素的影响。因此,美国放开对其国内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才是解决中美贸易收支不平衡状况的关键举措,而通过汇率调节的手段是不可靠的。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任兆璋,宁忠忠.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2004(11).

[3]沈国兵.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4(11).

[4]徐立平,赵静怡.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2):18-25.

[5]张杰.中美商品贸易的结构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0(5).

[6]Arize,A.C.The effects of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on U.S .exports:an empirica investigation [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95(62):34-43.

[7]Bahnani-Oskooee.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cas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J].Jdev Econ,1986(20):10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