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

地图教学论文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地理课堂如果做到“教有趣、以趣促学”,那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笔者在讲七年级下册《美国》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看美国的NBA比赛,课前布置学生任务,要求课中展示,让学生根据NBA的30支球队的分布,做一个球队的分布图,并且观察各个球队所在城市的位置,了解其名称的由来。如姚明以前所效力的休斯顿火箭队,为什么叫“火箭队”?因为该市是美国的航天城,是美国航天局所在地;而底特律活塞队的由来是因为以前的汽车城,老板是从事活塞制造业的。通过在地图找出这些城市的位置,学生比较感兴趣,这有利于加强教材的直观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又如笔者在绪言“与同学谈地理”一课中,启发学生思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男子100米、200米的双料冠军是拉丁美洲牙买加的博尔特,为什么美洲和非洲高原的黑人选手,在国际中长跑中,常能取得好的成绩?学生积极思考,得到结论:“高原上的选手,因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在缺氧耐受力方面有优势。”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那么我国的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能不能仿效美洲和非洲高原运动员的做法呢?让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通过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学习,教学效率提高了。

二、引图识图,获取新知

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作物、交通、城市等内容,利用地图学习,要比读课文更直观、形象,更容易形成空间概念,学生更能感知和理解知识。比如,笔者在讲八年级《疆域》中的中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时,就以课本插图为核心,让学生结合文字读图,让学生找出纬线读出,我国位于52°N~4°N之间,判断出我国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大部分在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导致我国热量充足,跨纬度大,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还通过经线读出,我国位于70°E~135°E之间,判断出我国位于在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然后让学生熟悉图中注记,读出我国是位于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再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的位置,加以比较,说明我国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原因。

三、图文转换,巩固知识

课本中有许多地图是配合课文内容而设计的,可以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也可以对课文内容加以补充和拓展的,文字用于解释地图,地图又为文字作注释。地图是文字的载体,单独掌握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图,掌握的知识是片面的、枯燥的。课本中有许多地图是直接表达地理事物,特别是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地理事物。笔者在讲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让学生按照方位“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北部边疆省区”,结合地图,按空间方位找到和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然后为学生提供一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渝,内蒙台海福吉安”,进一步在地图上找到这些省区的位置。这样充分利用地图,图文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记忆更扎实,效果更明显。

四、创绘地图,增强记忆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地图结合了语言、文字和图片标记为一体,能够有效传递高中地理的空间信息,是一种具有最直接、最形象的教学工具。地图的直观、系统表达地理空间信息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且直观和系统又能清晰的表达出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具体来说,地图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

特色与其他学科注重计算、识字、识意不同,地理学科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图表系统”的学习,各种地理图像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地理信息合地理规律。这些地理图像在呈现出众多地理信息、简明表述地理事物空间的分布等方面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加形象和具体。因此,地理学科中的图像系统是反映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特点。

2.包含地理学科的教学

内容与其他学科教材中的图像只是发挥辅助功能不同的是,地图在地理学科中还承载着地理知识的重要功能,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图像系统在地理教材中所发挥的知识载体功能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教材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文字、图像合作业共同构成了地理教材的表述形式,从新课程的教材改革来看,课改后的地理教材中图像与文字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4,地理知识图像化成为教材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地理地图教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地图是地理知识的图像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合简明特征,经常的阅读、研读相关的地图,综合掌握对各种地理知识要素的归纳和地理演变过程图像展示,也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

二、地图教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充分地了解地图的作用与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读取地图中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具体来说,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地图,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地图上的标记、比例尺和图例等等。通过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看地图不同区域的地理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所需的地理知识。此外,地图中的许多图像素材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注意教授学生如何的正确阅读地图,把握地图中的有用信息。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应该进行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是让学生看地图的标题,在讲授“气旋与反气旋”的相关课程知识时,首先告诉学生们气旋与反气旋中的高压、低压的相关理论,然后绘制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状况图,帮助学生了解该图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地图,在对比中尽快掌握和了解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其次是看地图的图例和注释,指导学生掌握地图的重点和细节。最后是看地图的内容。通过地图主题的了解合细节的特征分析,为学生学习地图的内容打下了扎实基础,引导学生结合地图的内容和课本教材知识进行归纳合整理,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前做好地图分类

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图像较多,分布较为零散,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地理地图的教学,必须要先做好地理地图的分类。根据地图的内容可以分为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两大类,通过分类让学生掌握某一类地图的特点,进行比较合归纳。例如专题地图中的自然地图、环境地图、人文地图中大多包含了气候、地貌、海洋、水文、土壤等等,将每一类地图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对中国的铁路网图进行了归类,归纳起来就是①~⑥代表的是我国南北向铁路干线;⑦~⑩则代表我国的东西向铁路干线。其中,①京哈线;②京沪线;③京九线;④京广线;⑤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⑥宝成线-成昆线;⑦京包-包兰线;⑧北疆线-兰新线-陇海线;⑨贵昆线-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⑩兰青线-青藏线。

3.加强地理填图、绘图训练

做好地图分类是地图教学的前提,而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则是基础,在这前提合基础之后还需要加强地图的理解,这时通过加强地理填图的训练,让学生准确地将信息填到相应位置是学生掌握地图技能的升华。例如让学生准确填出外国各种矿产的位置、主要河流的流向以及水资源的分布等等,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此外,还要做好绘图的训练,绘图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又一重要环节。通过绘图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可以先让学生跟着老师版图由简入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然后再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最后让学生及时的对知识进行归纳合整理。

4.适时归纳总结

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不能为了用图而用图,而是应把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类型的地图及图表解决地理问题或实际问题放在首位。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先分析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高中的地理学科中,地图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的时候为了对某一特殊区域的相关研究往往会运用到多种地图,这就要让学生学会掌握综合的运用地图的能力合水平。例如在分析西南地区的环境特征时,往往就需要应用到西南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资源分布图以及气候图等到。所以,当老师在讲授完一个重点区域内的地理知识后,要注意及时帮助学生搜集、整理归纳。

三、结语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从而增强记忆

历史是一门较为抽象的社会科学,传统的看法认为历史偏重记忆,其内容无非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两大类,历史教学中的事实部分几乎都为转述内容,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规律又往往形成定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死记硬背会觉得枯燥无味,加入历史地图进行直观教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加深记忆。

2.有助于学生形成时间和空间相互对应的概念

历史,其实就是在特定时间、地点,有特定的人物,所发生的特殊事件及产生的特殊影响,其中的“地点”,就是指特定时间内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空间,而历史地图正是反映特定时间内空间位置的有效工具,演示历史地图,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时间与空间联系的概念,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

3.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在影响历史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决定性因素并不单一,但地理环境一定是一个重要的起始因素,对于延续或加速的历史发展,都起到了源头作用。借助历史地图,采用对比的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自发意识到不同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4.有助于学生锻炼分析史实的能力,培养历史的逻辑思维,深化理解造成史实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思维思考、分析问题

历史教科书的编排中,很多结论是忽略了推论的过程,直接由编者作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提出关键性问题。但是这个关键性问题由尚未形成历史思维的中学生回答,往往会出现摸不着头脑的局面,在书中也不能直接找到答案,这时候使用地图,可以通过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形成与书本相吻合的结论,从而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增强历史记忆。

在中国史讲述战国七雄时,教师用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画出简易地图,同时配以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简明直观,一目了然,还可以请学生现场练习。在世界史讲述阿拉伯人是沟通东西方的使者时,配合地图,让学生找到阿拉伯半岛的位置,处于欧亚两大洲交界的地方,水到渠成,学生对阿拉伯人起到的沟通东西作用自然而然的印象深刻了。再如在《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中,有一个内容是元代的运河,我提了一个问题:“元代为什么又挖了一条运河?”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我提示把隋代运河图和元代运河图结合起来看,学生仔细研究才恍然大悟:一是运河服务对象不同,隋代是洛阳,而元代是大都;二是黄河改道,旧有运河部分不便使用了。这种图文的结合,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他们的心理上形成了优势,学生成了历史的主人,越学越有自信了。

2.形成时间和空间相互对应的概念。

在世界史中,关于罗马有两个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混淆,分别是“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称霸地中海”和“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疆域最大,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时间、主体、地域都有很强的相似性,学生极易弄混。此时若结合地图,分三层讲解:1、时间的先后(公元前和公元2世纪);2、国家性质的变迁(共和国到帝国);3、地域的变迁(称霸地中海,此时地中海周围还有其他国家———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此时已吞并地中海周围所有国家)。有了对比,能使学生把时间空间的概念结合起来,在特殊时间看特殊地点发生的特殊事件。

3.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世界史中有两课分别介绍东方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西方文明的起源(古希腊、古罗马),东西方文明之所以在当今呈现巨大的差异,是因为两者的起点就南辕北辙。此时可结合地图,让学生自己归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带来的文明形态的不同:东方文明因为地处大河流域,形成了定居的农业文明,西方文明因为海上交通便利,形成了以制造业和商业为主的文明形态。这里最好还能结合使用地形图,学生还会看到,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由于地形的关系,根本无法像平原地区一样发展出农耕文明,只能另辟蹊径寻找生存之道了。通过地图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发展与诸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使学生自发意识到不同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4.锻炼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培养历史的逻辑思维,深化理解造成史实的原因,学会用历史的思维思考、分析问题。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本体知识地图主要是对抽象客观世界中的一些现象的概念进行模型的转化,这种本体知识地图不仅仅有着一定的明确性和形式化,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共享性,主要是将共同认可的知识加以体现,并对相关领域中公认的概念集加以反映。总而言之,本体知识地图主要是一种可以形式化的一种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具备管理知识的知识,这种特殊的本体知识地图更是本着极其特殊的应用系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2本体知识地图构建的主要技术

本体知识地图构建过程中,往往有着一定的技术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本体知识地图构建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其方法作了简单的讲解。

2.1原则

本体知识地图构建的过程中,同样也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就要遵循明确性和客观性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就要遵循可扩展性和最小编码偏差的基本原则,其原则往往有着一定的指导性,做好领域的分析和概念的增加,并保证本体知识地图构建有着一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2方法

本体知识地图构建中,往往需要借助于教学软件,同时也要借助于手工的方法,实现本体知识地图的共享性和互操作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IEEE1074-1995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本体构建方法的标准,仅仅是一种知识工程领域中的软件开发方法。在本体知识地图构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其需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对领域本体的建设实施,最后就要做好形式化的编码以及确认评价。

3本体知识地图在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工程测绘专业教学而言,更要结合专业的特色和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并做好本体知识地图的综合应用。

3.1需求分析

本体知识地图在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就要做好需求的分析。就工程测绘专业教学而言,其信息检索系统紧紧是对简单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并没有综合的考虑测绘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当前工程测绘专业知识教学中,主要是由多个知识点组成的,而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外部知识排序的过程中,就要对内部排序的基本因素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好基础的需求分析。语义检索过程中,更要将用户检索请求的本体化全面提高,借助于本体知识地图进而将关键词检索的局限性打破,将本体层次的检索实现,并将检索的覆盖率和精度全面提高。

3.2教学系统的设计

工程测绘专业教学系统设计中,主要是对B/S模式加以采用,并结合J2EE框架的系统体系结构加以实现,学生和教师借助于浏览器,并对Web接口以及Web页面加以采用,其服务器端更是对多层体系架构设计加以采用。这种教学体系设计的系统结构图主要有用户组、管理员组、语义查询接口、学习资源采集接口以及数据结构本体等,其层次分别有浏览器用户层、视图表现层、应用服务器中间层、数据存储层以及操作系统层和网络层等。检索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直接输入的方式,并对有意义的关键词取出,查询实现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障其有着一定图元素集合,并借助于可视化的形式,将图元素集合加以表现。

3.3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的建模过程

依据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对工程测绘专业教学的结构领域加以确定,进而对本体知识地图进行建立,并实现对教学和学习的一种辅助,通过借助于系统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实际的教学推理机制实现,并将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加以展现,帮助学生对学习中需要查询的知识进行查询。为用户将精确的查询结果提供。这种本体知识地图系统的用户主要有最终用户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两种。所谓的最终用户也即是使用者学生,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则是资源的一种加工者,并借助于提供的接口和网络,对本体知识地图库进行丰富,进而为学生服务。本体知识地图在实际的建模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期的进化和改进,通过借助于数据库存储本体作为后台,将OWL接口作为前端,输出输入文件格式采取OWL格式,有利于对当前的Web信息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本体知识地图在构建的过程中,就要将测绘专业领域相对重要的概念和关系提出,并将其作为进化的一种中职,在各个专家的深层次交流之后,进而对测绘专业课程的核心主体进行初步的建立。在当前工程测绘专业教学而言,就要对现有的课程本体知识地图相关概论进行严格的分析,并借助于计算机网上技术,对本体进行构建,尽可能的对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信息等资料进行搜集,借助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做好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分析,尽可能的对部分知识点的结构图进行总结。通过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对教学内容的大部分重要知识获取,借助于计算机算法的基本设计知识,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将内容学习的本体知识地图进行建立,将个别化学习提供给学生。

3.4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的应用实现过程

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和教学情况,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而对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和确定,并确定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教学的技巧,并对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知识的语义模型进行建立。工程测绘专业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性的技术课程,在整体课程设计中更要对各个章节之间的衔接综合性的考虑,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做好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本体知识地图在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结构、线性结构树形结构等加以采用,进而对测绘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确定。数据结构主要是对现实世界实体数学模型的一种描述,并借助于计算机操作实现的过程。而线性结构主要是对结构中数据元素的对应关系的一种描述,并保证对应关系中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关联。教学过程中,本体知识地图查找时,就要借助于某一确定的关键词,实现知识的搜索和教学,更要确定重要性的关系。对于工程测绘专业而言,其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往往有着一定的特殊性,而教材不仅仅对教学单元作了主要的安排,同时对于教学的进度也做了不同程度上的安排,而教学关系确定时,更要严格的按照于教学的知识点,并对教学之间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方法加以确定。学习资源和测绘专业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点更要做好分开的设计,测绘专业教学知识点背景知识、主要内容以及教学的主要特点均要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工程测绘专业学生而言,更要结合知识的难以程度进行划分,尽可能的将教学知识的难度不仅仅要有着非常简单和简单两个划分,同时也要划分为中等、困难和特别困难等级。对于相对典型的目标用户而言,尽可能的将知识点学习的时间延长,并做好知识点角色用户的划分,合理的描述学习资源,对相关知识点的关联属性进行建立,借助于网状结构,实现知识点和资源的连接。总而言之,工程测绘专业教学中本体知识地图的应用,不仅仅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同时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作用。

4结语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课文每讲到朝代的建立时,必讲它的疆域或四至,课文常用寥寥几十字进行简单的介绍,给学生的印象就显得比较模糊,采用地图就很好地消除了这种模糊。地图也可消除学生对古今地名不同而引发的区域或地方的混淆。例如在讲秦朝疆域时,课文文字这样记录“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大海”。那么陇西在哪,长城又具体指那段长城,南海包括今天的南海还是古代意义上的南海?这些文字叙述就显得过于笼统、模糊不清。如果不配合地图弥补的话,学生就很难准确地把握战国时期的形势,就对这段历史存在一种模糊的影响,或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历史地图具有“以图释文”的功用

地图能较全面地反映历史事件的形势,能给学生宏观、整体的认识。课本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往往高度概括,不能较全面、细致地平铺直叙,而这些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地图较为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出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貌,也补充了课文文字表达的缺憾,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对此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这样说“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在课本中凡涉及古代农民起义或战争时,为配合文字,必附战争形势图,用以简化文字带来的繁琐,直观全面地反映历史事件。

三、历史地图具有与其他学科较好链接的功用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高中地理是一门推理性比较强的学科,它的空间性很强。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地图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图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如果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形象思维,进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自己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首先,通过简单的读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向学生先介绍“大陆漂移学说”的全过程,激发他们的读图兴趣,进而再让学生在地图上仔细观察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特征,并且进行验证,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具体的轮廓,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其次,采用形式多样的读图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具体的读图教学中,地理教师要采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如可以充分地利用书本中的插图进行知识的讲解,或者还可以采用板图进行边讲边绘,让学生也边听边绘,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的视觉、听觉,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了动手、动脑、动口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使学生把相关的知识联在一起,提高了记忆地理知识的效率。

二、增加读图方法和技巧

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了地图的参与,教师才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能力,确定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读图方法或者技巧,让学生学会把地图中比较隐藏的重要因素发掘出来,为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地理成绩的关键其实就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环节的教学。首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在多次用图过程中可以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读图方法。因此,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时,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地图进行学习相关知识的习惯,要让他们勤用图。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要概括某个城市的基本特征的时候,学生就要结合某个城市的地图进行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对中国铁路的一些分布图进行有效观察,这就需要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要对铁路沿线的一些地区或者是主要的河流和省市以及工业基地等给予有效的观察。此外,教师再配以精练的讲解,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结合地图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时,要选准图像,使学生学会识图和用图,通过读图来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解答“中国地形”特征的规律时,就要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学生通过与地图知识相结合进行图像记忆,可以有效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再如,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知道了某个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纬35度某大陆的西岸,根据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推断出它是地中海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多雨,夏季少雨,春季景色最美,并且没有长久的冰冻,适合生长比较耐旱的、树皮很厚的常绿灌木。相关的信息使得相关的地理问题解答起来也容易很多,这样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他们利用地图进行解决地理知识的动力。此外,在学生对地图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还能有效地进行运用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运用图导法的时候要建立起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的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从而化难为易,有效地推导出学习地理知识的规律与原理,促进自己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提升。

三、灵活用图,扩展知识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初中地理教程的编排体系是先难后易,先世界后中国,把世界地下学好了,中国地理就很容易过关了。地图也是一样。例如七年级叙述首先接触的地区经纬网地图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考验。针对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空间感差、抽象思维弱的特征,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法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首先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地图,看不懂的地方必须标示出来,以备在课堂中听老师重点讲解或者向老师、通讯提问请教。教师准备好教具,条件好的应准备电子课件,如地球的转动动画、地球的形状图、经纬网地图。大多乡镇学校因条件有限,不能做到这一步,但至少要有地球仪与经纬网地图,在课堂中,教师简介地球的相关知识后,就要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了解它们不同的形状及特征。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经纬线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交通、军事、勘察等方面具有很中意的作用,从而引出经纬网地图。学生通过地球仪与黑板上悬挂的经纬网地图,就会很容易看懂经纬网线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和起到的重要作用——能很快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通过看地球仪及教学挂图,学生脑海中抽象的形象就会逐渐清晰,对经纬网地图、经线、纬线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对后面的地球运动及气候方面的地图学习有很深的影响。

二、兴趣法

气候图对学生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各种等值线、数字、众多的颜色及符号让学生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很难理清学习的思路。但气候图蕴含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且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必须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天气预报入手,布置学生完成一个课外活动:回家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气象节目。通过气象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及气候图动画的演示,学生就能了解气象云图各种符号及颜色代表的含义。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黄色表示沙尘暴等。学生对天气情况发生兴趣后就可适时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上的气候图。如观看我国七月份气温分布图,首先让学生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级最低的地区。学生会很快回答出最热是新疆吐鲁番盆地、最凉爽是青藏高原。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者两处的等温线是封闭的,说明这两根地方的气温是与众不同的。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出席这种情况呢?学生看图经过分析就会得出答案:吐鲁番盆地地势极低,是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区,夏天热量沉积盆地内无法散热,故气温高。而青藏高原因“世界屋脊”而闻名,地势最高故气温在夏季很低。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知识机感兴趣的地方引入地图,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克服畏难及索然无味的心理,顺利理解地图上个元素及符号带来的大量信息,从而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气候问题。

三、现场演示法

利用直观教具和教学挂图进行教学当然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自己能对立制图、绘图能力的提高却没有太大的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能在黑板上以较快速度,熟练的画出地图,当从教师手中出现流畅的线条时,给学生是绝对的震撼力,也会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的冲动。当然能做到这一步对教师制图能力及对教材的理解要求很高,教师自己必须勤学苦练。以“中国的铁路干线图”为例,中国的铁路干线非常多,南北纵横,东西交错。学生在看图时总是晕晕乎乎的,容易混淆不同的铁路干线,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出手,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国内主要的铁路干线,并且要求学生拿出草稿纸跟着教师画,使课堂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通过这个课堂活动,如蜘蛛网般的铁路干线就会深深的刻画在学生的脑海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及绘图的能力。

四、练习法

俗话说熟能生巧,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虽然对地图有了些感性认识,但学生的课程较多,所涉及到知识面广,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地图远远还没达到熟悉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课后及时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地图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地图进行强化训练有很多方式,其中利用“初中地理地图填充册”是最简便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填充册学生人手一册,覆盖初中地理教材所要求的各种地图,图型齐全,知识信息极大,能对地图系统的学习。由于初中的学生负担日益加重,教师在利用地图册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时要注意选择经典图型,有针对性的学习,减少题量和难度。这样既符合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的目的,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使学生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总结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对于地理这门学科来说,涉及到很多题目要求学生一定要通过读图才能探寻出真正的答案,要是学生在图形分析方面缺乏能力,就会对其地理学习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制约了地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读学生需要加强读图方面的指导,将图形分析方法与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各种题型中对图形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对图形表达的地理信息做到正确的把握,从而使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解题。以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方面知识学习为例,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可以对世界水稻分布图加以利用,第一、让学生对水稻分布的主要地区观察,接下来让学生对气候图进行查阅,对水稻主要分布地区的主要气候做到一定的掌握。第二、教师让学生对土壤分布图进行查阅,对水稻种植区的主要土壤做到掌握,也可以让学生就水稻种植区的光照条件、降水量等展开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容量,也提高了学生对水稻种植区地图的理解,能够对更多和这一图形存在一定联系的知识做到有效的掌握。第三、教师可以积极推广这样的分析方法,让学生对别的作物种植区的水文、气候、地形、土壤等状况展开分析。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掌握如何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并且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顺其自然运用这种方法展开读图,促进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使应用图文教学的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落实。

二、在图文转换方面加强训练,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实现提高

同其他课程比较,高中地理课程显现出很大的差别,即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考虑题目中涉及的图形展开思考,这样就会使解题思路的正确性有所保障。把图形表达向文字信息转化,在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训练学生的图文转化水平,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形,对解题所包含的有效信息做到充分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文字、地图、数据信息相互转化能力加强引导,使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大幅度提升,使学生对视图解题技巧做到熟练掌握。以“风频示意图”为例,可以把这个图改写成很多其他相关题目,在题型中,这个图既可以对某地区各月份的降水量表示,也可以对温度变化量、光照时间表示。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训练学生对这种图形的分析技巧做大掌握,结合图形对相关的数据分析,之后以这些数据为依据,对当地的气候状况进行分析,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对问题的答案确定。同时教师还应当注意对学生的信息提取与筛选能力大力提高,以对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方面知识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我国中部、东部、西部1990年、2000年人口分布图认真观察。但就这两个图而言,所包含的信息非常之多,学生必须紧密结合教师的问题,有效筛选信息,这样有利于使答案的准确性有保障,也使得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三、重视训练学生的图图转化能力,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实现提高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初中地理教材中除了大量的图像和图片以外,有关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也不容忽视。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材中,虽然人文地理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点不具备明显的特征,但是其多是以区域特征的形式在行文过程中表述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有效地通过区域图像来讲述人文地理,忽略人文地理特征与区域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往往抓不住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造成教学中现象表述和材料堆砌的情形,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体系不健全、学习地理学科的意识淡薄。

二、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新模式的意义

(一)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的模式

新课改要求初中教育实施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开创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课堂。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图像和图形的重要性,要求初中生应该具备使用地理图表和地图的技能。作为形象的描绘方式,图像和图片是新型师生互动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促进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由此可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打造图文并茂的新型课堂是积极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有效举措。

(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地理学科的入门,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几乎所有的教材内容都能够通过图像表述出来,可见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知识框架来学习地理知识,完全忽略了教材中对图片和图表的运用。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和新鲜的感觉总是记忆深刻,厌烦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如果初中地理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选择好图像并借助于多媒体来展示,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就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地理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获得比较形象、直观的印象,获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三、具体实施初中地理图文并茂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当前,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理内容广泛涉及地理地貌、行政区划、地理常识、地理构造、地球形成、人口、经济、文化、种族、语言、宗教等内容。它的知识体系不完全严谨、知识点零碎繁复。对于初学者的初中生而言,短时间内完全接受并理解所有内容存在一定困难。为了达到最优的教学质量,如何打造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新课堂成为目前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难题。虽然初中地理知识点零碎,但是它包含的所有内容几乎都能以图形的方式表述出来。为了尽早解决新课堂的打造问题,最大限度地体现图形在地理教学中的效能,教师除了充分地利用好教材中的图像和地理图表,还应该结合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地理基本概念、地域地貌以及地理风情,从而有效提高图文并茂的地理图像课堂的质量和水平。

(二)开展图片收集、识别图形的课堂游戏

教师教学的最终问题归结于“学什么”和“怎么学”,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初中地理更多地关注于常识和基本概念,所以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一定离不开师生共同对“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两个问题的探究。对于“学什么”,初中地理教材最核心的内容是研究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特点、原因和规律性,简单地说就是带让初中生了解世界上“有什么”,了解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或事物“在什么地方”,简单地理解社会现象产生与地理构造的关系。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图片收集的活动,便于学生对自然现象理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好习惯。在课堂上是举办识别地理图像的游戏,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能够激发学生了解图片背后故事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主动识图、用图的习惯

初中地理教材对“学什么”有了明确的表述以后,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解决的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学”。这也是开展图片收集、识别图形的课堂游戏意义所在。因为任何自然现象都与自然地理各要素所形成的地理环境紧密相关,都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都是可以通过有趣的地理图片展示的。“生活处处皆学问”,地理是一门实用性非常高的实践性学科。在积极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图、用图的好习惯,以便达到学以致用的素质教育目标。如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利用教学挂图、学生用地图册引导学生看图、指图。这样既起到示范作用,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教会学生看图、指图、分析地图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地理成因,起到开拓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记忆的作用。

四、结语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图式理论 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在高中教学中,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而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英语写作体现着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对英语写作加以重视。图示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在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泛,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在听力和阅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也应逐渐将图式理论应用到英语写作教学中。

一、图式理论

现代图式理论是由鲁姆尔哈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图式理论是储存在记忆中的各种概念组成的知识结构。图式根据不同的性质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了解的语言的形式、语义的结构,任何一种语言的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都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如哲学、逻辑、思维方式,通过语言图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更好地应用相关的图式。内容图示是一种概念,这种概念与物体、思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社会制度、科学知识等都属于内容图式。形式图式是指知识的结构、格式的排列等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1]。

图式理论是将脑海中已有的知识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已经在听力和阅读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把图式理论同样应用到英语作文写作中,希望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一般来说,学生的图式知识越多,他的英语作文将会写得越好,图式理论对英语作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2]。

二、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语言图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英语作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增加学生的语言图式,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增加语言图式可以通过积累词汇和建立句子图式两种方法进行。学生之所以会觉得英语写作很难,是因为学生的词汇量太少,英语教师在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的时候,可以采用图式理论,将词汇分类,对表达方式不同的词语进行总结,使之形成图式结构。也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词汇进行转换,将那些复杂的词汇转通过形象的解释让学生掌握,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词汇,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难度高的词汇,提高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英语作文是由一个一个完整的句子组成的,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语法错误,由于句子图式还没有在学生脑海中形成,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重视语法句式的教授,将各种类型的句式通过熟能生巧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印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句子图式,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促进英语作文的通顺[3]。

2.内容图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作文的高水平不仅体现在语法句式都应用正确,在内容上还要丰富,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将内容图式应用到英语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知识,只有在脑海中储存一定的知识,才能通过内容图式将知识扩展开来,将新知识与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高中英语作文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科学、医疗、建筑各个层面的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英语教材上的知识外,还要不断学习课外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激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如英文杂志、英文报刊等,扩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让学生的内容图式不断丰富。语感对英语作文写作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一些好的英语句子,例如一些精彩的段落和典型的表达语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就能够熟练应用那些经典的句子,让英语作文的内容更加丰富。经过长期背诵积累的经典语句,有利于学生激活内容图式,丰富脑海中的知识[4]。

3.形式图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作文中会出现各个各样的体裁,最常见的是议论文和书信,记叙文、日记、通知等形式的英语作文也时常出现,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类型的英语写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将形式图式应用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体裁判断力,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英语写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接不同文体的英语作品,让学生的脑海中有初步的体裁图式,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对英语阅读的讲解也要注意给学生分析阅读文章的体裁,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积累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帮助学生不断完善体裁图式,方便学生今后进行英语作文写作。英语和汉语在文章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区分汉语和英语结构上的不同,让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结构能够有更多的了解,促进学生构建形式图式,使学生在英语作文写作中能够更好地衔接作文上下文,使作文结构完整,让作文更加通顺[5]。

三、结语

高中英语教学对英语作文写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文要达到语句通顺、逻辑合理、结构完整,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高中英语教师将图示理论应用到英语作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英语作文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发展和扩展,从而使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断增强,英语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思充.图式理论研究及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3,13:06-08.

[2]周丽萍.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聊城大学,2014,11:25-26.

[3]郭西宁.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2,18:17-19.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图式理论;内地民族高校;英语阅读

为有效帮助内地民族高校学生提高商务英语阅读能力,商务英语教师经过几十年的不间断探索,对商务英语阅读的了解更为深入,其模式也变得更为完善、合理、科学。基于此,本文对图式理论在内地民族高校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中的实践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图式理论阅读模式概述

通过分析图式理论模式后发现,文本的意义并不固定,文本主要目的是将某种背景知识传递给读者,然后在读者理解下,对文本意义进行重新构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处理各种信息,而处理方式包括两种类型,即从上至下、从下至上。读者从上至下获取的信息和从下至上所获得的一样,这就意味着读者能够正确理解文本信息。对于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这两种阅读模式来说,图式理论阅读模式非常重视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图式理论在内地民族高校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1.读前活动

在当前内地民族高校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中,读前活动并未得到教师的重视,但对商务英语阅读来说,读前活动非常重要。根据图式理论,读者对文本信息的理解程度由图式决定。不过,很多学生大脑中的图式并不科学,导致一些文章信息无法将学生脑中的图式予以激活。因此,教师应借助读前活动,使学生脑中的图式得以激活,或者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图式。其中,读前活动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提问。能使学生的背景知识有效地激活起来。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文章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采用读前提问方法,使商务英语课堂氛围更为活跃,使学生对商务英语阅读课更感兴趣。商务英语教师在讲课时,如发现学生大脑中并没有相关的图式,则可向学生先讲解一些背景知识;假如学生脑中的图式不正确,教师应先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然后将不正确的概念指出来,进而完善学生脑中的图式,这样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便会用正确的图式来对文章进行理解。(2)集体自由讨论。通过采用集体自由讨论方法,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个有效的背景知识。其中,集体自由讨论分为两大步骤:其一,商务英语教师应先将文章关键性概念确定下来;其二,教师应要求学生尽快列出和文章有关的词语。(3)读前讲授、读前测试、读前讨论。 读前讲授,指为加强学生对文章知识的理解,在阅读商务英语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进行相关讲授;读前测试,指在商务英语阅读之前,对学生已掌握知识程度进行测试,以便提高学生对文章知识的理解;读前讨论,指通过讨论,使学生已掌握知识得以梳理。

2.读中活动

(1)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图式理论指出,在商务英语阅读过程中,读者会通过已被激活的图式,来预测文章知识。不难看出,阅读过程是针对文本信息来说的,读者并不只是被动。因此,英语教师应对学生的预测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体验图式理论的预测作用。(2)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一般来说,读者不可能找出所有文章的细节内容。文章作者认为读者自身由于具备一定的知识,所以并未将全部细节加入文章中。因此,读者要运用大脑中的图式,对文章隐藏的细节进行推断,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文章信息。(3)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如果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偏少,则会大大影响学生的英语阅读。在英语阅读过程中,遇到陌生英语单词非常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善于通过文章语境、构词特点等,对英语单词词义进行猜测。根据图式理论的指导,学生在遇到陌生单词时,英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便猜测出英语单词的词义。

3.读后活动

学生脑中的图式理论越多,学生的预测能力就会越高,就能够更快理解文本信息。所以,为使学生脑中的图式理论变得更为丰富、扎实,应进行读后活动。此外,在读前活动、读后活动中,如果学生存在疑问,教师应向学生进行阐释,以便提高学生对文章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语

在内地民族高校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图式理论,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提高学生商务英语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正婷.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6(19).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注重地学与管理学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但就教学现状而言,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材版本单一,不同专业侧重点不突出目前,学生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地图学原理》或者《新编地图学教程》,不同专业之间没有区别。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所用教材基本相同,没有侧重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教材。

2.各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地图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共有131所高校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但地图学在很多学校只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选修课,甚至没有开设这门课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中有的学校开设48学时理论课,2周的地图学实践,但是大部分高校往往只强调经济管理及规划课程的学习,对用于空间信息表达与分析的地图学课程重视不足。

3.交叉学科基础知识准备不足,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渊源极深,同处于大地学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要适应发展,必须具备扎实的地图学知识。目前,学生由于对地图学知识了解不够深入进而影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学习,对基于数字地图的信息分析方法难以理解,甚至对在城市规划时如何考虑空间信息模糊不清、无所适从。

二、教学改革

1.构建教学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不同,过去只考虑教材不考虑学生的因素,而以往地图学教材编制主要针对的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和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从而导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地图学时“共同语言”太少,主动性较差。因此,地图学要根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改革教学内容。地图学是一门综合叉课程,迫切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做到因人施教、因专业施教,编写符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实际的地图学教材。地图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部分,地图学教学内容改革也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将教学目标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既要介绍传统地图投影方法、常用地图投影转换算法,又要让学生对当今竖版(中国,地球东、西、南、北半球)地图有充分的了解,更要结合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将普通地图制图方法和专题制图方法的计算机技术教授给学生。同时,地图符号在地图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城乡规划能力,能够制作规划图。因此,地图学课程中地图符号的教学应该与城乡规划图相结合,尤其要加强符号设计部分的内容。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地图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实践内容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具体包括地图的识读和电子地图制作。地图识读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地图类型,了解地图图面内容,熟练掌握地图三要素(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的能力。电子地图制作是地图学实践的主要内容,采用现有的制图软件训练学生制作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利用GIS软件的地图制图功能训练学生进行地图符号化、专题图制作与地图制图输出等能力。

3.储备基础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对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来说,地图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既包含大地学的投影等基础地理信息,又包含专题地图制图等与规划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地图学知识掌握扎实才有可能应用到后续城市规划、乡镇规划、土地规划管理方面,也才有可能与后续地理信息系统知识与技能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具体教学中,需要讲授传统地图学的基本内容,同时结合现今地图学发展的新趋势、新内容(如竖版中国地图,竖版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学习现代地图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将现代地图发展的新内容与自身专业方向结合,增强交叉学科创新能力。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图论;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图论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计算机本科专业的《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和《运筹学》课程学习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图论是研究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以及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现代数学工具。[1]图论知识具有基本理论严谨、系统性强、高度抽象、图形精美、方法灵活、强调算法等特点,而且研究内容广泛且解决问题的方法千变万化。[2] 图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图论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与思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一、优化知识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实施趣味教学

所谓教学并不是原原本本的把课本上所有的东西都教授给学生,教师就像一个知识加工器,一般书本上的知识大多只是简单的知识罗列,还需要我们老师这个工具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打磨之后,才能传授给学生,因此优化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内容的枯燥性是至关重要的。[3]

图论中概念比较多,初学者掌握比较困难。整个图论知识体系先讲一般图的概念与性质,后讲特殊图:欧拉图、哈密尔顿图、二部图、平面图,再讲树的概念与性质,以及最小枝杈树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最大流量模型等。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展示概念的直观背景和算法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把概念具体化,把算法实例化,使学生觉得这些抽象的概念和算法就在自己的身边,伸手可得。有了来龙去脉和具体实例,学生学的也有的放矢,枯燥的文字也变得有生命力了。

根据学生实际,实施趣味教学。例如,图论的诞生源于历史上有名的数学难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18 世纪中叶在欧洲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城内有一条贯穿全市的普雷格尔河,河中有两个小岛,有七座桥相连接,当时该城市中的人们热衷于一个难题:一个人怎样不重复地走完七座桥,最后回到出发点?[4]

通过这种趣味问题的引入,来调剂难度,增强了教学感染力。通过学生思考与积极回答,转化为“一笔画”问题,再讲解欧拉图知识点,枯燥的知识引入实际趣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情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实际应用问题驱动,激发学生自我思考,强化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图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使他们处于一种兴奋状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解决问题的实质,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另外,通过在课堂上以及课后给学生提出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自我思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讲清楚一个新的概念或结论与已学过的概念或结论之间的异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强化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授完哈密尔顿图知识后,引入实际案例:在7天内安排7门课的考试,使得同一位老师所任的2门课程不排在连续的2天内,如果没有老师担任多于4门课程,则符合上述要求的考试安排总是可能的。[5]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对比探究,证明问题的同时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图论课程的教学中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在图论课教学中引进多媒体课件,将计算机与图论课教学实现有机整合,必将带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发展进步。[6]如今单纯的PPT课件已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灵活引入flash课件,将优化课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质量。通过flas效果的展示,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但是,计算机的演示仅仅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思考,教师应当恰当地给予提示,师生互动。通过与学生讨论交流问题,建立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进而给学生提供查询资料、筛选信息的机会,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改革,引入课程论文写作

在图论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图论知识的源头,引导学生深化图论思想,探索图论发展的规律,寻找图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真正理解图论这一学科知识。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挖掘相关的其他学科和生产、生活情景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课程考核以日常考勤、实验和考试成绩综合为主,图论知识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查文献,写论文,这样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图论知识的应用为研究主题,要求学生通过查找文献、阅读书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概括、建模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论文的过程,造就学生谦虚、严谨、求实、探索、好学、、坚韧的态度,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我校本科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实践平台,也为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五、结束语

图论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通过图论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探索和思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今后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图论课程教学改革建设,结合专业实际和学科前沿发展状况,不断尝试、探索和改革,以适应图论教学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徐俊明.图论及其应用[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2]谢政,戴丽.关于图论课教学的思考[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5(25) :139-140.

[3]尚绪凤.离散数学中图论部分教学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2):111-112.

[4]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离散数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左孝凌.离散数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6]刘广军,刘信生,陈祥恩.对图论课堂教学的探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9(26) 46-47.

项目来源:

基于Web的智能学习系统设计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山东协和学院(2012xh16)。

作者简介: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图式;图式理论;阅读教学

阅读理解就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所构成的图式与正在阅读的信息相互融合的过程,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来加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所以,英语教师要做到从微观上来帮助学生,让学生温习之前学过的知识和充分掌握正在学的新知识。同时,还要从宏观上帮助学生,教学生怎么去抓住所阅读课文的侧重点以及知识结构等等。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记录在案,通过图表方式表达出文章的主干部分。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把图式理论应用于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的教学中。

一、图式的启动

教师在讲课前,一定要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所了解,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然后利用所掌握的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利用文章的插图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之前已学过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获取新的信息。如当阅读关于球类比赛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比赛术语,将这些重点词汇综合起来,制成一副图表,间接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学习了比赛用的关键词,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如下图:

二、学习图式

在传统观念下阅读文章的教学时,大多教师都会认为阅读只是从字、词、句到整篇文章的有序理解过程,现今又由于大学存在四、六级英语考试,它们基本上都是和传统阅读一样,只注重字、词、句。而图式理论要求教师在理解全文的重点内容情况下,不光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全篇文章进行推敲,把重点词汇组织起来,来给学生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兴趣,让学生认真阅读完全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文章的关键词用图形勾画出来,作为理解全文的框架。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全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同时,通过学生对图式的理解,可以快速地理解全文,实现阅读理解的全过程。

三、强化图式的理解

地图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大学文检课教学 理论与实践操作环节 衔接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45-01

文检课的教学虽应重实践,但理论教学内容应不可忽视,如何既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又注重理论的指导意义,将两者紧密而又理性地衔接好,确是文检课教师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文检课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原则、理论与实践教学两方面内容衔接的方式作以探究,以利引起对该问题些许的思考与探讨。

要做到精心、合理、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应兼顾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一边倒”的现象,据本人教学实践之浅见,归结出四种实践操作环节与理论教学内容的衔接模式,以引起对此问题之关注。:

一、边理论边实践的方式,这里表示为“理论、实践”方式

这种方式要求将理论与实践二个环节放在一个大学时上(一大学时包括二小节:每小节课时40分钟),这样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使学生在一个较短的单位时间内使理论与实践知识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以上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示例:如讲授文献分类法时,边讲授分类法知识,边辅以实例,让学生进入样本库或借阅书库或电子阅览室,直接面对书架序列或信息检索界面来讲解,每种分类的序号、细目、代表书目的现实符号让学生一目了然,然后搞个随堂测试,列举书籍名称,让学生判明类别,实际证明这样教学,学生掌握的这方面知识很牢固。

二、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可表示为“理论+实践”方式

先讲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武器进行实践的教学思路,是常见的传统教学方式,能够按部就班地依照学生的认知心理来完成教学,以上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示例:如“工具书”知识教学时,先讲授并让学生通晓有关工具书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安排学生到工具书室和工具书“面对面”,根据不同专业设置查找工具书的作业题让学生完成,使用这个方式时要注意二个教学环节安排得要紧凑,同时要注意反馈,可适当布置作业或内容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以避免放任自流。

三、先实践后理论的方式,可表示为“实践+理论”方式

(1)这个方式的运用一方面是针对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知识来说的,课程中实际操作内容占较大的比重适用此方式。以上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示例:如学习“检索语言和方法”及“数据库检索”这类相关知识时,会出现许多现实性很强的概念,光靠教师的口头灌输或学生的死记硬背来掌握其内涵,效果不会理想。可结合学生实际,先上机操作,引导学生登录检索界面,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及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专业要求,教师可设定检索情境,有针对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检索操作。在操作中,学生已对“题名”、“检索词”、“主题词”、“模糊匹配”、“分类检索”、“高级检索”等概念了然于心,然后在此感性认识基础上,趁热打铁、适时地进入理论教学中,学生再次接触这些理论概念和描述,随理解的自然加深,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2)这个方式运用的另一方面是按“学以致用”的思路,先放手让学生实践,教师收集或让学生提出在信息利用与检索中遇到的现实或有疑问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根据这些情况,引入理论的学习来进行释疑解惑。其实就是把对上述问题的解答作为生动有效地进行文检课教学的内容。以上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示例:如引导学生进入数据库查找相关专业文献、在信息中心网站进行快捷的续借图书处理、书刊检索、新书预订等操作时,就可以把计算机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适时地穿去,以突出了理论的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四、“实践+理论+实践”方式

这种衔接方式贯彻的是“从实践中来,然后针对性的理论指导,最后又回到实践中去”的思路,该过程最终强调的仍是现实针对性,落脚点仍在实践中,颇切合文检课“学以致用”的根本要求。该方式特别适于强调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的这样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实际中有立竿见影效力、能高率效操作的技能,此种教学思路多应用于系统性的知识模块的学习,以便于学生消化内容较庞杂的既需要理论上的理解力,又需要许多实践经验的知识内容。以上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的示例:如讲解“有关文献信息――图书馆”这部分理论型知识时,可采用此路径,具体方式是:(1)先实践引导:文检课不仅是侧重实际技能操作,也是重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特别是利用信息资源的中心――图书馆的能力,毋庸置疑,大学生初入校园甚至在整个求学期间检索与利用有效资源和图书馆的能力有很大的欠缺。而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之一是学生能够养成利用图书馆的习惯。现实情况是许多学生上大学期间很少甚至不上图书馆,有需要就想着只有购买图书资料这唯一方式;或不知如何利用图书馆,文检课就是要养成学生利用信息及图书馆良好习惯。这种教育可在初始课中安排参观图书馆的实践内容,在图书馆实地考察,熟知了解图书馆功能,确立图书馆“有用”、“能用”的意识,图书馆决不仅仅是借还书,还有许多完备的功能。同时放手一段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和查资料,教师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来搜集学生在使用大学图书馆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总结。(2)然后在理论方面进行传授:然后讲授图书馆特别是大学图书馆的相关理论知识,在知识点传授时可针对性地结合学生在图书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为检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并加以强化,最后回到实践。

文检课的实践操作环节的设置与安排虽可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但也要有一定之规,那就是力求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两环节在教学中融为一体。把文检课的实用工具性的特点发挥出来,从而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能提供切实而可靠的保证,恰是本文之旨归所在。

参考文献

[1]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高校文检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冯菱燕.《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

[2] 《刍议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韩继.《才智》,2008/17.

[3] 《从信息教育内涵谈文献检索课改革》于成杰.《科技传播》,2011/0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