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相关策略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武术教学也由来已久,在高校开设武术课程对学生无论是身体发展还是精神塑造都有积极意义。但近年来高校武术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望能促进武术教学的发展。

一、客观因素

从客观方面来说,主要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师资条件差以及场地器材少等问题。

例如,以湖北省30所高校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湖北省没有制定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具体教学活动得不到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另外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教师的个人能力与业务能力差距较大。场地与器材的短缺也制约着武术教学的发展,30所高校中几乎没有专门的场馆进行武术的相关教学和训练,没有学习武术的良好环境。

针对湖北省存在的问题,可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武术教学的顺利进行。师资力量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武术教师的整体能力,保证武术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关于场地器材方面,由于目前湖北省不少高校有室外的体育场,所以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建设室内场馆,同时也要高效地利用室外体育场,为武术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主观因素

从主观方面来说,主要存在教师教学思想偏差、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不重视等问题。

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求学生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求学生有健全的人格,这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还是以湖北省30所高校为例,老师在武术教学的认识方面有偏差,认为武术教学主要是锻炼学生的体格,对人格塑造方面没有太大作用。老师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就直接导致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以技术为主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没有新意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武术教学没有兴趣,久而久之就忽视了武术教学,武术教学整体呈下降趋势。

针对湖北省的上述问题,首先就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纠正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只有教师认识正确才会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大胆放开思维,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教师思想观念发生转变才能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学生才会重视武术教学,新颖的教学方式也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主体因素

学生是武术教学的实施主体,但根据河南省31所高校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对武术认识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没有深刻认识到武术的价值。(2)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过于单一,主要是通过文学艺术了解,而文学艺术都是作者根据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对武术进行夸张、变形,最后呈现出来的.为了达到更好的舞台效果而借助武术这种形式展现出来,这种艺术的变形与武术的本质有一定的差别,不是武术的精髓。(3)对武术包含的内容不了解。

上述河南省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个个例,而是各省市都存在的问题,在相关解决策略方面就要顾全所有高校。学生对武术价值认识不全面就要加强学生的认识,主要途径就是教师在课上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将学习内容局限在技术方面,从思想方面提高学生的认识。另外,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武术宣传,让学生认识到武术的本质和其中的精髓,分清文学艺术与武术本身之间的差别。学生要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武术,不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于课堂上,课上学习时间有限,难以满足武术教学要求。最后,要深入研究武术的精华,掌握武术所包含的内容。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各高校应该重视武术教学,将武术精神传承下去。当然,武术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无论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还是其他,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武术教学中要正视这些问题,积极面对,不断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将武术精神一直传承下去,同时也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经济问题;建议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口,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任何学校都依赖于一定的财政制度管理,教育经费等,高中教育更是如此,本文认为研究高中学校存在的教育经济问题具有重要且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高中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高中学校管理者偏重于学校的教育管理,忽视了学校的经济管理,本研究通过对高中学校存在的教育经济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意见及建议,对完善高中学校的教育经济体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取向本来就具有实践性,通过研究分析有针对性的探索高中学校存在的教育经济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相关意见及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对解决高中学校存在的教育经济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有着深刻的实践价值。

二、高中学校存在的主要教育经济问题

(一)学杂费辨析不清,缺乏透明度

该校的学费是每学期1760元,一年学费总和是3520元,在填写学生个人直接教育成本调查表时,学生并不知道杂费具体指什么,学费中直接就把杂费包含在内,比如住宿费,书费等,而且据调查的十五人中有五人没有在校住宿,但是所交学费与在校住宿学生学费一样,并没有退还住宿费,所以学生对所交学费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与了解,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应当有知道的权利,此外学校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向学生公平公开清楚解释所交学费中的具体事项。

(二)存在乱收费现象

当前我国各高中学校乱收费的名目繁多,有住宿费,补课费,建校费等等,虽然这种情况已经在遏制,但仍未杜绝。该校乱收费现象虽不严重但依旧存在,每个班级在开学之际会收取所谓的班费,这些费用主要运用于班级学生饮用水,春秋季学生运动会,奖励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等方面,虽说这些班费使用情况会公开透明化,但是仍属于乱收费范围内。

(三)文体活动费匮乏

一般重点高中都会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重中之重,这所学校也不例外,学生填写调查表时对文体活动费感到很迷茫,基本都填写的是零,十五人中只有三个人填写五十到一百元不等,而且据调查,这三人填写的文体活动费是指自己在2015年度所购买的体育器材费用,比如羽毛球拍,兵乓球拍等。至于学校组织的春秋季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经费基本来自班集体自行集资办理,学校基本没有拨款资助。

(四)学生奖助学金规范化程度低,隐瞒性强

学校学生大多不知道有奖助学金这一项,所调查的十五人当中只有四人拿过20到500元不等的所谓的奖学金,且这部分所谓的奖励来自于班级里的班费。至于调查所问到的学校发放的奖助学金,只有一人拿到过两千元的奖学金,其他十四人毫不知情。据此可知,该校有奖助学金,但是经费较少,学校学生人数众多,使得惠及学生人数就会少之又少,且学校对于奖助学金并未公开化,隐瞒性强。

(五)学校食堂缺乏科学管理

该校食堂里的饭菜学生普遍反映情况是价格贵,不好吃,形式单一等,食堂饭菜价格比县里一般小饭馆饭菜还贵五角到一元,而该校又属于封闭式学校,这就直接增加了学生的个人成本,另外由于是一家公司独立承包,每天饭菜样式都一样,学生又常年在校吃饭,有时他们宁愿吃泡面或买零食也不吃食堂饭菜,导致的后果就是又间接的增加了学生的个人成本。

(六)学生宿舍环境差及相关设施不完善

该校属于县级重点高中,由于资金有限,学校建设设施不完善,学校没有室内体育馆,只有露天操场,体育课每逢大风或阴雨天气,学生们只能在教室里上自习。学生宿舍环境条件差,学校学生宿舍是十二人间,但是由于学生多,宿舍少,基本每个宿舍都加了一张床铺,也就变成了十四人间,宿舍空间小,人数多,物品杂,给学生的宿舍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相关意见及建议

(一)完善学校财政管理机制,使学校资金透明化

高中学校较为注重教育质量,学校管理者也就把管理重点放在了教育管理上,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校是一个整体,管理者应当以全面的角度去看问题,学校应当强化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完善学校财政管理机制,使学校资金透明化。

(二)健全学校教育经费来源形式,使其多元化

我国高中学校主要教育经费来源,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家和政府,其次是社会及个人且所占比重较少,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比例在不断增长,但教育经费来源形式单一问题长期存在,学校教育经费不足,间接导致出现乱收费,文体活动费用匮乏等现象。

(三)优化学校资源配置,进行科学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学校也跟随国家发展趋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但是很多学校仍只停留在理论的改革与创新上,忽视了其实践性。普通高中学校要想更好更快的发展,应当注重实践性,减轻学生教育成本负担,发挥经济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功能,使得学校资源配置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结 语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前言

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教学是高校重要的教育形式。高校教学管理就是要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高校教学管理具有督促、服务、时效、繁杂、规律性等特点,在高校中起到决策、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价的功能。但从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来看,高校教学管理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一、 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落后的管理理念。首先,高校教学管理沿用传统的管理流程,不能从学校实际出发,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存在“任务重于实际”的错误思想,只关注学校的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主体的“人本思想”。其次,教学方法上过于强调管理和监督,没有考虑管理主体的思想和需求,教师没有教学积极性,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课程设置没有新意,没有涉及到一些新的、前沿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完善的管理制度,但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弊端。首先,在制度设立方面,部分高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制定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其次,在制度执行方面,存在规范性不强的问题。一些制度虽然有规定,但是在实际实行过程中“有名无实”,如针对教学计划管理中体现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教学实践环节以及学生的因材施教要求,高校设有相应的制度内容,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学生感受不到制度的存在。

(三)高校教学管理手段落后

从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来看,管理手段较为落后。部分管理虽然已经实现网络化,但是网络建设不完善,手工操作的内容还很多,这就容易造成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量大,效率不高,不仅不利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也给高校教师和学生造成很大的不便。由于管理手段落后,导致一些管理方法还是沿用传统模式,如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规范。单一的评价标准只能导致教学循规蹈矩,教学没有创新,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

(四)管理队伍参差不齐

在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普遍不受重视,不仅认为其是一种不需专业要求的工作,并且在工资待遇方面与高校教师有很大差距。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入校门槛低,并且多是一些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兼职,致使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过硬,素质参差不齐。自身工作不被重视,也使一些管理人员萌生寻求更好工作的想法,由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稳定,人员流失较大。

二、 高校教学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管理制度,管理注重人性化。将学校任务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辅助指导,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使教学管理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教学管理要求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生的主动性。将教师和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者,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引进一些新的管理方式,创新课程制定,实现教学管理的新方式。

(二)完善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制度,改变一些传统的、不相适宜的旧制度,管理制度的确立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高校要不断修订、完善规范制度,严格按照规范办事,健全各种学籍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学生选课制,学分制,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势,真正给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将教学管理的各种制度落实到实处,实现“有名有实”,不应该将各种制度只作为一个摆设,要真正发挥其作用。

(三)科学管理手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高校教学管理也应顺应技术的进步,实现管理的网络化。高校管理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校教学管理中,尽量减少手工劳动,提高管理效率。制定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当下高校学科之间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要想培养创新人才就需要制定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才会学到丰富多样的知识。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要想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首先要提高管理意识。高校要充分重视管理工作,明确其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对管理人员的重视度。其次,在管理人员招收过程中,重视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人员进入门槛,减少管理人员的兼职性,总体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再次,提高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缩小与教师、科研人员的差距,认可管理人员的工作价值。最后,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其专业知识,提高管理能力。

结论

高校教学管理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专业、创新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帮助高校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目前高校教学管理还存在众多不足,管理工作不能顺应当前高校发展的需要,管理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因此,要不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为高校教育工作保驾护航。(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对策;教学管理;教学管理问题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布局的变化,使得高校教学管理日益变得复杂。学生数、教师数急剧增加以及专业设置快速增加,跨学科管理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导致教学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增加、教学资源分散、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新的问题。以上种种因素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管理是高等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从国内外教学管理现状分析来看,强调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民主化、效益化等先进理念已在教学管理中等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和研究,并在一些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但我们的起步还很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普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改革研究成果,并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点以及教改需要的管理之路。

1.教学管理的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作为其核心的“以人为本”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被现代社会认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管理理念。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管理体制受原来的经验管理、行政管理观念的影响很深,“以人为本”并没有得到深入地贯彻落实,依然存在着很深的等级观念。学校的管理者未能做到以学生为本,而仅仅只是将学生看作一种“产品”,很少听取学生的建议或意见,学生感受不到自由和被尊重。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只是停留在常规管理上忽视甚至放弃教学管理的创新。

2.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首先,教学管理的经费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随之快速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对其投入方面,无论是从总额上还是从年均支出来看,都逐年增长。尽管如此,高校经费依然处于短缺和紧张的状态当中,这对于高校的发展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由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繁杂性决定不能仅靠人工操作来完成,需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而这仅有的经费实在难以满足这一庞大开支。

其次,学校对教学管岗位的不重视。近年来,为了满足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和迅速扩大办学规模的需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各个高校也努力多方筹措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的建设,如大搞教室、实验室、行政办公用房的建设,而且积极增添体育设施、实验设备、网络系统、图书资料等,力求达到教育部公布的标准。

最后,是教学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不重视。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水平,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研究并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教学管理工作是思考的、动态的,是随着教学目的、任务变化而变化的,我们广大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教书是育人,管理同样也是育人。

3.教多于学重于学的管理

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只重视对“教”的管理。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定期进修,加强对教师教学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加大对教材、试题(试卷)库、精品课程的投入以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有些学校却忽视了对“学”的管理。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缺乏远大志向和学习动力,不能约束自己、管理自己。有些学校往往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些方面,觉得这些属于学生自身的问题,不属于教学质量管理的范畴,其实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对教学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

当前,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应结合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围绕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日常教学运行、教学质量评价等教学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抓住机遇,理清思路,乘势而上,进一步广泛深入地进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学习和讨论,提高对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认识。

(1)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教育以人为本是高校最根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教育以人为本一经提出,就因其以人为尊、以人为重的深厚人文主义价值取向而迅速在教育界广受认同和接受。

(2)根据学校的特点正确定位。学校的特色体现在教学管理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各个方而,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优势.社会对人才需求也是多样的,各高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从自身优势出发,准确定位。办出特色,这既符合教学规律,也是高校的生存之道。

目前高校中大而全的办学理念实是一种误区,大而全不等于强.不等于一流,规模小、有特色,照样可以成为名校。

(3)要加强学科建设,重视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不能停滞不前,而应以时代为背景,不断满足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不断改进教学策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存在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和管得过死两方面的问题。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拓宽人才培养思路,创新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不能适时更新是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纰漏,为促进教学改革的更新,教学管理就必须为其预留空间以使其可以适时改革。

(4)要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在当今社会,一切活动都离不开钱,高校教学管理自然也不例外,没有资金保证的高校教学管理举步维艰。高等学校要想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离不开资金保障,为此高校就必须不断加大教学管理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现代化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投入,例如通过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得广大师生可以利用网络来查阅资料、讨论交流。还可以建立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并据此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每一个教学管理者都要树立全新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要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提供进修和攻读高一层次的学历的机会,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定期开展教学管理的学术交流活动。

(5)要在对“教”的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的管理。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论文格式。任何一项教学管理制度、措施都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学管理职能,摒弃保姆式、封闭式管理方式,实行刚柔相济、宽严适度的弹性管理;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严格管理与营造宽松学习氛围的关系,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确立“大管理”观念,把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卢晓中.对高等教育分层定位问题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

[2]刘云峰.强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时代经贸,2008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田径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田径是我国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在体育教育学中占有重要作用,是开展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田径运动是以走,跑,跳,投运动形式为基础的运动项目,能有效发展人各项身体素质,促进形成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

随着高校选课制度的改革和社会各种体育教学形式的发展,高校逐渐采纳一些大众娱乐健身项目,这些项目被良好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并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大都偏爱篮球、健美操、网球等娱乐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而对喜欢田径的学生比例很小。据调查显示,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田径课的比例仅占1/3。当前开设田径课的形势不容乐观,教学现状堪忧。

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田径运动有利于人体内代谢循环,提高神经系统灵敏性,并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人体健康,提升工作能力。所以高校开设田径课,提升田径教学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一、当前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的许多高校田径教学没有把学生当做教学主体,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存在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存在很多教学内容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相重复的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已有的技术水平无法提高,田径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也无法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使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学生学习田径的积极性降低。

另外,当前的高校田径教学内容大都选用竞技运动的田径项目,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好,多采用大训练负荷进行教学,要求较高的运动强度,从而使一般的学生很难承受,练习一段时间后,不见成绩,学生的成就感无法满足,便很难再进行下去。与此同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创造力无法发挥,并且由于田径运动需要重复性练习,过程通常枯燥、乏味,致使学生提不起对田径学习的兴趣。

2、没有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当前的很多高校的田径教学仍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即竞技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仍强调学生提高跑、跳、投的能力和掌握技术动作,往往没有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从而无法较好地提升身体素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田径教学,从而起不到健身效果。高校田径教学没有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田径课的健身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学生的身体素质因而无法较好地提升,田径教学水平因而无法提升。

3、评价体系不合理

一般采取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学生往往无法达标。传统高校田径教学的评价考核仅按照诸如时间、高度、远度等指标来反映学生学习和掌握田径项目的情况。这样反映的结果是十分片面的,无法反映出学生身体素质的真实情况。另外,田径运动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条件,通过训练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运动成绩的大幅度提升,致使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到进步的快乐而放弃学习田径。

4、田径俱乐部机制不完善

高校田径俱乐部是一种综合的体育教学形式,它将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课外体育活动有机融为一体。田径俱乐部在高校田径教学中起了辅助作用,对高校田径成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并且推动了校园田径文化的建设。但是,当前的很多高校的田径俱乐部机制还不完善,没有切实推动田径教学发展进程。除此之外,当前高校田径课的训练项目还不全面,因而出现了学生想选的项目没有,有的项目学生不选的现象。现如今,高校的田径俱乐部存在许多不足,因而学生学习自己喜爱项目的机会被大大限制了,与田径相关的知识不能方便地被学生获取,高校田径运动的发展受到阻碍。

5、对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理解程度不够

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田径的价值、功能和作用。学生没有意识到田径运动其他运动的学习起着基础性作用,体会不到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不懂田径运动的由来,不会欣赏田径竞技比赛以及田径运动的美。所以,他们提不起对田径的兴趣。况且进行田径练习要在室外场地进行,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其过程缺乏娱乐性,有些学生望而却步。

二、解决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应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学生锻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般采取以下方法:在保留原来项目主要特点的情况下,改变原有项目,并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以增加趣味性和健身性;在田径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加入一些体育游戏,游戏规则适当放宽,场地和器材也不做苛刻要求,以增强娱乐性和竞技性;在教学中引入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节奏练习跑跳;在田径课教学中,教师在保证田径运动发挥出基础作用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与球类、体操、武术等其他体育运动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快乐、活泼的教学氛围。

2、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要教授好田径课,首先应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来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授,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除此之外,高校田径课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发展大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首先,将田径竞技运动项目科学化、大众化,使之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确保田径运动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这样学生能够良好地克服不适反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练习。其次,选择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田径教学内容,突破过去的教学方法,在田径教学中适当引入适当的具有娱乐性质的项目进行教学。

3、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应注意评定的全面性,并且要注意评定的方式、方法。教学评价要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应实时进行,并且应根据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和进步幅度进行评价。考核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掌握田径知识的情况、学生的运动成绩、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情况。田径课程考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比如采用教师与学生互评或教师与学生各自评价的形式,从而使田径考核向全面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降低学生压力,培养自信,进而乐于学习田径。

4、加强对田径文化的学习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系统地讲授田径运动文化,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精髓,使学生对田径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刻认识,并阐明田径运动的价值所在。另外,提高学生欣赏田径竞技比赛以及田径运动的美的能力。可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田径知识、技术、战术以及团队精神、意志品质等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学习田径知识的同时应与自己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三、结语

为解决好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锻炼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来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授,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应根据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和进步幅度进行评价,考核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掌握田径知识的情况、学生的运动成绩、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情况,采用教师与学生互评或教师与学生各自评价的形式进行考核;为了高校田径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要充分发挥田径俱乐部这一辅助教学形式的作用;提高学生对田径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欣赏田径竞技比赛以及田径运动的美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开发田径教学项目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吴有凯,曾秀端,潘前.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育科学研究,2006(04).

[2] 郭炎林.对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分析与对策探讨[J].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5).

[3] 王瑞平.高校田径教学中寓教于乐理念的实施途径[J]. 动,2010(01).

[4] 唐静萍,张传峰.关于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5] 易昌林.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2).

[6] 黄承欢.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7] 杜吉生,席凯强,张宏伟.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3).

[8] 杨文斌,余贞凯.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4).

[9] 陈立新.试论影响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 费导刊,2009(24).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管理机制僵化。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还处于探索的阶段,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一些传统的经验都会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机制有着制约,机制比较僵化,不灵活。现行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有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方法的痕迹,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尤其突出,和现在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这样的教学理念根本无法跟得上发展的速度,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推行严重不相适应,在高校中分工管理不明确,管理机制僵化。

    (二)管理手段落后。目前,我国总体来说已成为世界上的教育大国,但是教育大国不等于是教育强国,还有相当一批院校没有形成健全的、完善的科学教学管理制度。由于我们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经验不足,教学管理干部交替频繁,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健康发展。

    (三)考核方式死板。现有教学考核制度尚未明确,所要考核的对象和方向还都不是太完整,考核的方式也比较单调和死板。特别是在教学管理工作业绩考核的评审上,有很多学校太过于去注重科研成果,从而忽视了教学的任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以数量追求为向导,使“重数量轻质量”成为必然,给投机取巧者创造了可乘之机,功利主义在教师中日益膨胀和扩张。教师量化考核制度的错误导向,损害了考核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公平,将会给高等教育事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繁荣,但由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社会上也出现了某些不合理的现象,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滋生,使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自尊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职业信念动摇、师德失范、责任感削弱,教师不愿意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在目前教师职业还比较清贫的情况下,一些教师有科研项目的稿科研,没有项目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热衷于社会兼职,到民办学校及社会培训中大量兼课,甚至有的人堂而皇之的在外面做起了生意,搞起了经营,教学成了副业,自然也就投入不足了。

    (二)学校现行职称政策及其他政策的导向性影响。我国流行一般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是“一个中心学校”,重点大学既以教学为中心,又以科研为中心,是“两个中心学校”的说法,但是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办成了以科研为中心的“一个中心学校”。评价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主要是以其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多少为依据。教师在晋升职称时,主要靠科研成果和论文。

    (三)教学管理不到位。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就是严格的教学管理。教师和教学采取的的弹性方式管理,这些都是由高校工作的特点来决定的,在有课的时候就去上课,那么在没有课的时候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这样虽然利于教师的研究和学习,但也容易使得教师的某些教学环节,如备课、作业批改、实验指导等处于失控状态。加之课堂教学的监控和督导机制不完善,教师上课如何,甚至是否空堂都无人过问。虽然多数高校也有教学检查和评估制度,但是,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劳动,很难用几个简单指标来衡量,所以为评估而评估、重结果不重过程、有量的衡量而无质的把握便成了高校课堂检查评估的一大特色。

    三、高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一)创新管理机制。第一,要积极探索建立二级教学管理机制,分散教学管理职能,对于原来高度集中的权利进行重心下移,实行纵向权利结构的调整。要对高等院校教务处与各二级学院之间的责权,适度地进行分级教学管理,适当扩大二级学院管理权限。第二,就是要鼓励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形成教师、学生和管理都参与到教学管理中的局面。

    (二)创新管理手段。对于管理手段的创新,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还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通过分析专业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创新要求,如制定教学计划,不同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培养目标不同,也要不相同,教学计划要有自主性、稳定性、可变性、可行性,提出的创新要求是科学定位、充分调查、系统优化、注重实效、严格实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同时为我们对教学管理的创新实施指明了方向。

    1.信息化管理。it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就是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总的来说,对it技术的依托,根据一定的教育和管理思想,对教学过程进行高效能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过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是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所执行的是高校中的各项教学管理事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广义上是指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狭义上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及应用。因此,充分认识高校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及现状,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当今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学籍的管理。学籍管理制度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在此基础上,学校认真执行管理制度,对各个环节都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学籍管理制度是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通过学籍管理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更大的选择和自我发展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学籍管理制度是树立良好教风、规范教师教书育人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学籍管理制度制定一些教学质量评估与奖励制度,并建立约束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三)创新考核方式。要对高校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就要在高校中制定出教学考核的激励体制,对教师的机

制设计要达到的效果在于减压增负,而对学生则在于加压减负。这便是我们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机制设计的基础。把握不好这一点,势必会出现彼此不合作,互相指责和不愉快的局面。首先,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考核政策。教学本身是个复杂的事物,它往往不能被简单地去评判。其实不管是学校评、学生评还是教师自评,都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教学的全貌。而综合打分的办法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权力的平衡,在治理结构上是必须的,但实际上就其评价结果本身来讲却不过是谬上加谬。

    四、结语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前途。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是对高校教学过程的管理,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麟娜.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1(03).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外语教学 现代教育 原因 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传统教学和电化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造和创新,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现代教育的根本特点就是将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融入到教学中去。这些技术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卫星电视传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等。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不象师生所想象的那样理想或显著,以致会产生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疑问。

一、当代外语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主体”关系不明晰

1.2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的意识淡漠

1.3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仍然陈旧落后

1.4学生普遍缺乏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意识

2.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样的

传统意义上教育理论中的教学概念是一种单向传授的活动。韩愈的《师说》中所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学习者学习成败的关键。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中依然深受它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支配地位,以口语表达来传授知识内容,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师如何完成这个教学计划来实施的,这里考虑最多的是教师如何能完成“讲授”教学,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如何更好地接受。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态度还是比较淡漠。这一点我在工作中的感受比较深。中老年教师和一些青年教师缺乏运用教育技术辅助外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教师缺乏对教育技术的全面掌握,对于新的技术手段和资源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去学习,归根到底就是旧的教学观念没有改变。

在近些年的高校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在一些学校,特别一些重点院校,都比较重视外语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舍得花大力气,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了教学设备由模拟化向数字化的转型。但在这些价格昂贵、功能先进的设备中,平时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几种功能还是几十年来所使用的录音机功能、电视功能、录象机功能,真正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的示范功能、讨论功能、提问功能等等都被束之高阁,很少使用。这里既有课程安排的问题,如单位授课时间短等,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中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观上不愿使用,怕麻烦的心理很重。在外语教学资源方面,对于教材建设普遍存在被忽视的现象,许多学校许多课程使用的教材一用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立体化教材在教学中使用得更是凤毛麟角。辅助外语教学的软件和课件也相对比较少,有很多都是“新瓶旧酒”式的多媒体“新式课本”。

正如上面所介绍的,各学校在外语教学硬件建设都在加强,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真正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极少,教学设备在课余时间都被封闭,教学资料也很少对学生开放,所说的多媒体教学也只是辅教而不是辅学。

二、现代外语教学存在问题对当前外语教学的影响

在传统外语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这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控制,使学生能够比较简洁有效地掌握系统知识,教学效率较高。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参与。

意识和创新精神,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进行探究的愿望,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技能,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从根本上掩盖了教学活动真正的意义和目的,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较高语言技能的外语人才。

高校外语教师使用媒体的态度和习惯,也影响高校外语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由于对教育技术理论掌握少,对功能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比较陌生,平时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导致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即使使用简单的教育技术手段,也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电子文字课本。这必然会阻碍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在当今高校外语教学资源建设中所出现的重硬件建设,轻软件资源建设的现象比比皆是。硬件建设立竿见影,而教学内容和信息资源的建设需要投入人力和时间,经过长期的、系统的研究和准备,还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和评价。

好的工作,无论校方还是教师,都不愿意在这方面有大的投入。这样会导致知识结构陈旧,课堂教学内容基本隔绝社会上、国际上的信息资源,难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追求更新知识的愿望受到抑制。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提供的帮助是两方面的,既有辅助“教”的方面,也有支持“学”的方面,而这个“学”的方面主要指学生主动地学。教学观念转变,学生成为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之后,自主、能动地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行为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是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也是未来复合型外语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忽略这种能力的培养,将会使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失去意义,使我们的外语教学改革失去动力,象人失去一条腿一样,使现代教学模式失去“教”与“学”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李靖.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5.4, 105-106.

[2]张丽华.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高校英语教学改革[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5.4, 33-35.

[3]李洪洋.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J].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4, 57-58.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8篇

摘 要:随着科技进步,时展,乒乓球运动逐渐受到更对人的喜爱,对于高校乒乓球课堂的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育需求,教育者务必改善教学环境,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素养,实施创新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顺应社会发展。本文对以往体育乒乓球教育的教学状况进行总结分析,然后通过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理论基础,针对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 乒乓球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高校体育课的开设是为了通过科学合理的基础体育活动加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在使学生真正认清体育存在的意义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带领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乒乓球作为较为普遍的球类运动深受学生的青睐,以下文章将描述现如今高校乒乓球的发展状况。

1 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近期学生体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自从2012年10月我国北京学生与俄罗斯少年举行的运动友谊赛,我国失败告终比赛。这一消息在网上引起轰动,我国虽然在身高上占有一定优势,但体质远远不如对手。随后我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多个组织对中国国民进行体质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过去的结果明显下降,肥胖情况已高达50%,近视率也上升了11%。

出现这一系列不乐观的现象,各专家针对高校的体育教育进行调查,其主要原因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1.1 师资力量不完善

我国体育教学中缺乏教师,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现如今我国体育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使教学不能正常开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初中教育的教师总体在编24100多万,其中体育教师缺少30多万。对于体育教育,始终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对于体育培训经费也不能及时给与,使体育教师的教学素质不能提高,从而教学质量也就不能有所进步。

例如,据有关人士报道,安阳市的体育教学中,王老师在体育课中一面讲解篮球投篮方法,一面教导学生打乒乓球。经课下了解,得知王老师在大学期间主修乒乓球,对篮球并不了解,但对于学校的要求,教师不得不现学现卖。

1.2 体育课程不充足

相对于文化课,体育教学得不到家庭与学校的关注。如今,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追求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关注升学率。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学生选择较多的补习班,占用学生的业余时间,使学生得不到体育训练;学校为了获取较高的升学率,为学生安排较少的体育课程,甚至利用体育课为学生安排习题。因为学校家长的带领,是学生失去了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体育教师也不能为学生展示体育的精彩。

经过对学校的实地考察发现,许多学校课表上的体育课并没有在操场上发现学生运动,反而在教室里认真复习功课,原因竟然因为接下来又一次考试,学生学习压力大,导致自己主动减少了课外活动。

1.3 运动器材不完好

如同文化课的教学,体育教学同样需要完善的教学设备,但现如今学校中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并不能满足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校应该针对性的对体育场地进行改善,使得体育教学正常开展。

在安阳市第八中学的乒乓球课上,体育教师在课上为学生讲解操作技术,安排学生自行分组练习。同学们手中的乒乓球拍已经破旧不堪,有的手柄已经弯了,乒乓球拍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而乒乓球的质量更是不忍直视,同学们一直用这种破旧的球拍在练习着。

1.4 安全指数不达标

体育课堂不能保证人身安全体育课堂本身是一项危险系数较大的课程,时刻需要教师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讲解一些危险动作,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教导学生进行自我保护,在减少危险系数的过程中增添乐趣。

据报道,在安阳三十二中发生一起体育教学事故,兵乓球简单轻便,在运行过程中路程短、运行方向多变,需要学生不断训练技巧能。因此乒乓球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教师在教导过程中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误解,在课前引导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筋络活动,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大幅度运动,使腿部肌肉拉伤。

2 完善乒乓球教学策略

通过上文对乒乓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并组织讨论会,研究教学策略,为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制定了多种教学方案,并有目的的采取行动。其中制定的教学方法包括几下几大部分:

2.1 教学言语幽默化

制定方案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前,组织通顺语言,在讲解体育的基本概念的同时,加入一些体育运动的技巧和安全常识,使同学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在教学中尽量避免“满堂灌”的现象,在讲授动作时,巧妙结合动作试验。并设计平易近人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富有哲理且不缺乏幽默感。例如乒乓球的教学言语中,教师在讲解有关乒乓球理论知识时,借用我国邓亚萍的事迹,讲述邓亚萍训练的艰辛,而取得今天的成就,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提高意志力,增加学生对乒乓球的爱好。

2.2 增加课堂提问

体育运动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难免会出现错误动作,此时需要学生向教师提问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在解决学生问题时,提高学生注意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体育思维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例如乒乓球的发球要点,站姿手势等,教师在观察学生训练时,及时给与纠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回答问题时,用简练易懂的语言,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3 提供课堂讨论机会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通过课前提问的方式引入课堂所学知识,供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最终进行概括总结。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渲染学习气氛。尤其对于乒乓器双打的练习,格外需要双方的默契配合,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情况,针对学生的体质特点为学生分组,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增加学生之间的讨论,快速领悟基本动作要点。

2.4 动作示范详细

体育活动是一项对学生动手动脚能力要求较高的一门学科,教师在讲解新技术活动时,首先为学生做示范动作,使学生对其有基本的了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示范动作时,要选取正确的时间,方便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要选取正确的位置,根据学生的人数,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了解动作基本要领;示范次数要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进行更改,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再一次进行纠正示范;必要的时候可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请学生进行示范,并随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言语,跟随学生的教学思维,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3 结语

通过对初中乒乓球教学的充分研究,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实施了更种方案,对教学方法做进一步更改,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提问机会,设计更多的讨论话题,对学生进行示范,最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好习惯。然而这一系列教学方法不仅仅适用于高校乒乓球的教学,对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教师都可引用,希望在日后的体育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教学策略,从而对学生的健康负责,提高学生的社体素质,使体育教学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Barbara L・Me Combs,James E.pope 著,伍新春等译.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1-23.

[2] 毛振明,于素梅,杜晓红.初中体育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5-105.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蓬勃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图文声像并茂,信息量大等优势。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和深入,其弊端也逐渐凸显。教师在黑板上的字越写越少,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下降,教学内容呈现太快,学生难以记笔记,师生互动减少等等,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下降。部分校领导也开始对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提出质疑。下面笔者针对当前多媒体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求能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滥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借助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出它的价值。但有些课堂教学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无论什么课堂,什么内容,统统都用多媒体,把多媒体当投影、幻灯使用,降低了它的存在价值和使用意义。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无所不能,完全抛开了常规教学的备、讲、辅、批四个环节,以往方便实用的教辅手段一概不要,一味迎合多媒体教学。事实上,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学生有时忙于看新奇鲜艳的动画,而忘记了内在所表达的教学内容,随意滥用多媒体教学,结果适得其反,达不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2、青年教师忽视传统板书教学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但是大部分青年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理论学习,尤其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将会冲淡传统的教学媒体和板书的功能,因而忽视传统板书教学的作用,在黑板上很少写字,甚至出现“零板书”的现象。认为有多媒体,就有教学内容,无需备课,把所讲内容文字都敲在幻灯片上,照着幻灯片念,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学生坐在昏暗的教室里,昏昏欲睡,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课堂的应变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一旦学校临时停电,多媒体无法启用,某些年轻教师就不会讲课了的怪现象。[1]

3、降低教学主体的参与性

教学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师虽然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精髓是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一种有助于认知活动的教学环境。而有些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中却出现如下情况:教师一堂课离不开电脑,手拿鼠标,一味地按着课件的顺序播放,无暇观察学生的反应,无论课堂上学生出现什么问题,也不会改变授课思路和方法,被课件的顺序框住,成为课件的“俘虏”。而学生则眼睛盯着屏幕,与教师之间缺乏眼光的交流,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屏幕每一屏教学信息保留有限,学生忙于记笔记,没有反思的时间,教师机械的讲,学生被动的听,课堂气氛死板,一堂课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下课什么内容也没记住。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和思维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仍未脱离教师“一言堂”的形式,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放”。

二、对策和建议

针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1、多媒体教学使用要适度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不要牵强附会,要有的放矢。多媒体课件的选题,既要表现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又要注意到所选内容能充分发挥出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长。把握好课件使用的时机,力求恰到好处地表现授课内容。如形态学内容,微观、宏观的教学内容,机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实习教学内容,实验技能训练课内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不同形式教学方法,如:自学,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

2、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导致教学节奏加快,屏幕保留时间有限,学生来不及做笔记,思考时间不足,重点问题来不及思考就过去了,造成讲课质量下降。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写板书的过程中就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做笔记,促进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教师对课堂的监控。精心设计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体现了教学难点和重点,学生在注视板书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重点知识的了解。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过关,板书书写时间过长,字迹潦草,也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和上课质量的好坏。因此,在现代教学中要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例如,新课的导入和问题的情景创设,抽象内容的理解都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而数学公式的推导,重点教学内容的归纳、概括和总结都可以应用板书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临时举例和即兴发挥离不开板书的补充[2]。因此,青年教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例如,本校规定青年教师必须写板书,开课前多媒体课件要经过系部检查,确保多媒体课件中,只包含图片、流程图、动画、声音、视频多媒体元素,而杜绝出现板书性文字。

3、加强师生间的课堂互动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的,它不能取代教师的指导、启发、讲解和必要的板书,尤其是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教学主体的参与性。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离开电脑观察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及时修正课堂教学中的缺陷。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利用多媒体特点,加强师生互动环节。比如,用紧扣教学内容的图片、案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媒体素材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学习讨论和思考。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不仅是知识的交流,也包括情感的交流。古训:“亲其师,信其道”,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任何多媒体设备都无法替代的,教师应利用生动而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声音和肢体语言,表现出对学生的热情、关注和爱护的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为了避免多媒体操作台的束缚,教师可利用无线翻页笔、无线鼠标、无线麦克等移动设备教学,以便于学生近距离沟通和交流。[3]

总之,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加大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在使用中要扬长避短,不断探索优化教学的新措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注 释】

[1] 柴亚军.多媒体教学中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功能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 (8)35-36.

[2] 甘甜,孙俊永.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东化工,2012 (2)231-232.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 基本功 心理素质 团队意识

篮球作为一项安全、健康、大众化的体育运动,被很多人所喜爱。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忽视基本功练习就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确保技术的过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篮球教育更多的重视“运球、传球、投篮”,而非是扎实的基本功练习,这就使得篮球教育中出现了相当的漏洞。例如:运动员动作不规范、动作华而不实、心理素质差、团队合作意识差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运动员迫切的需要规范的基本功训练。

一、夯实基本功

中国有一句老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勤学苦练。但是当代大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普遍偏低,这就使得有相当一些学生体能不足,耐力、爆发力、反应能力均不理想,动作不到位,即使有相当的技术实力也无法正常发挥,导致训练结果十分不理想。而且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在实际运动中极易发生受伤的情况,这就需要大学教师注重学生体能训练。同时,学生的基础技术不到位使得学生在实际运动中无法将教师所讲授的理论技术无法融会贯通,使得教育效果相当不理想。例如学生由于缺少专业训练,动作不协调,经常出现所谓的“低级失误”,如:动作不协调、反应速度慢、视野调整不及时等等。由于这些基本问题被忽略,导致学生经常在实际运动中犯“低级失误”。在篮球赛场上的争夺十分激烈,攻防转换速度快,对抗性强,往往在训练中的技战术水平不能百分百的发挥到实战应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的掌握基础性训练。

篮球作为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它的技术分类相对繁杂比如有传接球、运球、突破、防守、扣篮、抢篮板等,而且这些技术还可以进行细分,篮球的基础技术训练就是运动员对球的控制配合脚步移动来实现各种攻守动作。而在训练中,要特别重视体力、体能练习,多做球性训练、脚步移动训练、传接球训练等基本功训练,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水平”的训练。人们常说忽视基本练习的运动队,必是正在走向衰退之途,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更要重视基本体能与基本技术训练。大学教师应当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进行“任务型训练”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不大而又锻炼体能和基础技术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训练,学生之间相互砥砺切磋,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

然而,很多人对“基本功”一词有误解,认为说的只是身体素质,其实不然。篮球训练的基本功除了包括“体能与技术”外,还包括“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等。只有这些基本功都到位了,才能大幅提高篮球教学成果。

二、提高心理素质

传统的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细加工后灌输给学生的,例如:教学生们打篮球,就直接从运球、传球开始教,而运球的教法早已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熟悉,即先教原地高运球,再教原地低运球;学生学会了右手运球,再学左手运球;学会了原地运球,再学行进间运球等等。在这样的程序化教学中,教师从来不会去理会学生的感受,从来不去考虑学生的需求。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们对篮球的感受和需求,才能一步步的去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更好的教会他们。

那么,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什么是学生的感受呢?用学生的语言来说,这样的学法枯燥,不好玩。因为,大部分学生现在不是运动员,将来也不想成为运动员,他们并不需要运用如此正规的技术动作来打篮球,他们最基本的需求就是通过打篮球来疏散自己的筋骨,调节一下紧张的情绪。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其实也就反朴归真到了篮球运动的初衷,篮球运动的产生不就是为了娱乐嘛。因此,篮球学习的最初阶段应该是学生体验,而不是将经验传授给学生。

我经常放开手脚给学生一些篮球,给他们一片场地,难道学生会看不懂这个高高挂在上面的篮圈是干什么用的吗?不要说是篮球,就是再换上一种学生完全陌生的体育运动,学生照样会去玩,只不过此时学生的技术是不熟练的。因此,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应让学生尽情地体验,在体验性学习篮球中,更能从这种学习篮球的初始活动中获得身心方面的益处。例如,我在课上教大家投篮的方法,不必大谈投篮的分类,不必先教双手胸前投篮、双手头上投篮,再教单手肩上投篮、单手头上投篮等等,而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选择一种适合的投篮方式,投篮的姿势不一定要象教科书般标准,只要实用就行,我认为在教受投篮的时候,要认清一点,那就是教受投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球投进篮筐。当然我也鼓励同学们在投篮有了一定的准度之后,改进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不再害怕失败。通过实践一步一步地提高,使学生更深一层的体会到篮球带给他们的快乐、满足和成就感。

三、增强团队意识

篮球是一项体育竞技项目,它并不是简单的“个人秀”,它更多的是团队的合作。团队意识一直都是体育运动的基本功,我们经常说“没有团队意识就没法融入社会,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生存就成问题”,在篮球运动中也是如此。在篮球赛场上,经常会出现学生因为缺乏团队意识而失利甚至因此而落败,功亏一篑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受到基础的团队合作教育,更多的学生只是以个人为中心,由于较强的表现欲而忽视团队合作,例如陷入困境时不是积极传球给己方队友,而是希望自己能凭借个人力量脱困,而结果可想而知。

教练在实际训练中,要随时注意以下几点:培养团队亲和力,让学生有整体意识;提高整个队伍的整体效率;及时调节学生队伍之内的矛盾,从而让学生在团队中有高昂的斗志,使团队中有着一个整体意识,而不是凸显个人英雄主义。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布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平常的训练中接受相应的团队意识培养,也可以在任务完成以后由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得以多角度的认识自己,从而加强团队意识。还要加强传接球训练,传接球是球队在比赛中组织进攻、进行战术配合的衔接手段。准确流畅的传接球让球子在进攻球队手里流畅轮转,为组织进攻创造出良好的机会教师可以适当的给队员之间支持和建议,从而使他们愿意接受其他具有专长、信息或经验和当前的任务或决策相关人员的领导和影响,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提高队员的技术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精神与体能的双重教育,继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大学体育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大学体育教师要随时把握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注意训练的方向与实践能力,应该更多的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做好基础练习,在提高体能素质和规范相应动作的同时,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篮球队伍的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高职;数学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072-02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大众化,而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甚为关键的一环。高职人才的培养需以“应用为主”,与普通高校“重学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区别的。因此,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也应该与普通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有所不同。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类和经管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探讨,并找到课程改革的路径和方案。

1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生源的问题

高考招生在程序上把高职院校设置在最末,加上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高职院校的生源是以高考低分低素质的学生为主。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文化课及理论性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他们在高中的时候,有家长及教师的监督和催促,到了大学,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力减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更加的不重视。很多学生认为,毕业后的工作几乎用不到数学,因此他们没有必要花工夫和精力去学习高等数学。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强、自学能力不够,对高等数学有畏惧感,缺乏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方法上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相当多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为主,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往往死背公式、定理、概念,对数学知识一知半解,考试时也是生搬公式和结论。

由于生源质量总体不高,使得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效果大大降低,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都没掌握,就更别奢谈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了。

1.2 教师的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的前身是中专院校,导致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都是之前的中专教师,这些教师中大部分人的学历不高或只有函授本科或硕士文凭,他们的数学水平都很有限。虽然近几年,很多硕士生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第一线,但是这些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责任心都不如老教师。很多教师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都很差,就算用尽全力去教,学生也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去进行教学研究,得过且过即可。

再者,教师进修及继续深造也有重重障碍。高职院校的领导大多不鼓励担任基础课程的教师进修和继续深造,因此,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也很难外出学习。这样,教师的自身素质就无法继续提高,教学质量也无法持续提高。

1.3 教学方式的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依然以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讲解与训练,非常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和技巧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机械性地掌握了一些解题的技巧,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一点用处也没有。

其次,很多教师没有转变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式,数学教学中重视无用的逻辑推理,强调系统性、严密性和抽象性,忽视了高职数学教育的应用性、工具性和操作性。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各种数表、计算器和电脑的应用,不花时间教学生用积分表或者MATLAB等软件计算积分,而是有意编出复杂难解的积分来为难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因材施教,而是本着“我教我的,你学你的”的态度,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降低教学的要求。

最后,在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中,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没有充分利用。教学方式单一,大多是教材加粉笔和黑板,学生对本来就难以理解的高等数学就更没有兴趣了。

2 解决对策

2.1 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补充初等数学知识

由于高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高职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极限、积分等概念一知半解,不能理解透彻,导致后来的学习非常被动,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无一点儿学习兴趣。因此,高等数学教学的第一节课不要急于讲授数学知识,而要介绍数学的起源和发展,讲一些数学家的趣事,然后讲一些高等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始高等数学的学习,对于克服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导数、定积分、重积分等概念都不那么容易理解,所以教师应该把抽象、繁琐的理论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易于接受。如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可为什么平常看到的却是平面呢?其实这就是以直代曲。曲面上微小的局部可以认为是一平面,一条弯曲度很小的曲线也可以认为是直线。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供想象的空间,使他们懂得用这一数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不仅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连中学学习的初等数学知识都未能掌握,学习高等数学就更加困难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地为学生补初等数学。要在教授高等数学的同时穿插补充初等数学知识。例如,在不定积分的讲授中,穿插全面地复习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在定积分的教学中,着重在其几何应用中,对极坐标和参数方程中的许多曲线进行复习,并用定积分计算这些曲线所围成的面积,加深对这些曲线方程的理解和记忆。

2.2 教师要更新高职数学教育的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理念,把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教学动机,不应过多强调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而应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强调其应用性、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学习数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把握教育的规律,把课讲得生动,让学生易于接受。如果教师仅仅专业知识很深入,但是其他的知识很单薄,那势必会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枯燥。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争取一切进修和学习的机会,让自己不仅成为一个专才,也成为一个通才。

2.3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降低理论要求,运用多媒体辅助设备教学

高职学生的数学素质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继续沿用固定不变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引入式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因材施教,可将教学的内容分为必须掌握的和选择掌握的两种:一些基础的内容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掌握,而一些较难的内容,则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学生选择性地掌握,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做要求。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为主的,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重实践,轻理论,降低理论要求。可以减少一些理论定理的证明过程,要求学生直接掌握结论;有些定理可以用几何直观描述,减少冗长的传统证明。这样便可达到降低理论要求的目的。

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会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改变高等数学内容的某些呆板性和枯燥性,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可以在保持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适当地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入数学课堂。例如,高等数学的一些问题、概念的形成或变化过程,能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将其直观地演示出来。

3 总结

高职院校的生源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要求其数学教学必须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对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进行改革是必然的。广大的高职数学教师要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努力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教育观念,也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结合课程特点适度保留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新的教学模式,降低理论要求,运用多媒体辅助设备教学,使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和综合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将数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解决实际生活和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真正的应用型和实践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任安忠.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96-98.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多媒体教学;作业评讲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变得平常化,而高职教育也是很关键的高等教育。但是,高职人才是以应用为主的,而在普通高校里面,则比较重视学术。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上,其与普通高校也有不同之处。现在,在高职院校在高等数学教学上的问题还比较多,本文即是对此进行相关探讨。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生源和学生的学习习惯

因为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数学底子不好,学习能力较弱,加之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中等水平来教,所以成绩差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反感,没有信心了。另外,因为高等数学难度本来就不小,与以前数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都不一样,因此很多学生在上课后不久,就已经不想学数学了,导致成绩差,越来越没信心,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

2.教学和考评方式落后

在很多高职院校里面,还是在黑板上进行讲课,学生只能机械做题,对解题技巧的理解也是很简单的,在课堂上,师生交流比较少。虽然现在已经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课件的内容还是照搬教材,教学也很快,所以学生的学习难度比较大,讲课的时间太多了,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不好。

3.高等数学的重视程度下降

在新生在开始对专业基础课进行学习时,初等数学也是很重要的基础,然而,这些学生本来基础就不好,现在又要来学习高等数学,衔接就很容易跟不上来,所以学习的成果都不好。现在,高职院校招生越来越多了,办学质量要想提高,热门专业的投入很重要,因此高等数学的投入就少了,并且这些基础课程的老师都不能出去学习,所以,老师的素质本身就不高,更别说教育质量的提高了。

4.高等数学教学课时压缩

在安排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的时候,学时本来就比专业课要少一些,还有计算机基础和英语因为要考级,因此就很重视这些,而高等数学的保障就很少了。并且,因为专业的实习机会比较多,所以数学的学时不断减少,但数学的内容却很多,所以就很难学好高等数学。

二、改进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对策

1.加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在新生看来,高等数学跨度很大,所以他们往往很难适应,这样说来,第一节课就是十分重要的,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能够愉快地进行学习,要不断培养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自信心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另一方面,这些学生的基础本来就不行,知识掌握的很不牢靠,所以,在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时,要不断地进行初等数学的教育。

2.加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在高职学生那里,他们的数学水平各不相同,还有高职教育比较强调实践,所以以往的教学模式,和目前的高等教学学习很难吻合,所以,就要不断地进行讨论、启发式的教育,要加强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从而使学生在直观的知识中很好地接受,不能一味进行理论教育,这样,学生就会很烦。

3.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教学思路的转变,以前那种教学方法比较老套,和现在的职业教育精神不合。所以,要不断加强老师思想教育,加强他们的业务素养,多对他们进行各种培训。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高等教育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强调逻辑和解题。教师要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在实际教育中,不断地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4.典型例题讲解和作业评讲

在课后习题里面,我们要把那些和环境相符合的、实践性比较强的例题多拿出来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得以真实反映,这样,师生也更容易交流。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也能更好地了解,针对他们薄弱的地方,可以找出来,更有针对性地讲解。

在高职院校里面,教师一方面要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强学习,要把课程特点结合进来,传统的教学形式也可以适度保留。另外,要少讲理论方面的东西,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模式要不断全面化和多样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让他们灵活掌握知识,同时对真实生活和专业水平也是一个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时代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桂芳.新时期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7):175-176.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教学改革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扩张使得学生的基本数学素质越来越差,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弱,而且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是注重职业化教学,以能力为主,对于数学理论教学重视度低,数学的课时减少,但是当前教育对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仍然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重视理论教学,疏于实践。其次是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听从教师的讲解。再次是教学模式统一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同专业的数学教学要求不同,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对此进行区分。在教学中仍然采用黑板教学,没有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数学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比较少,不能协调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数学教学的改革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让学生有更好的职业能力,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教学更有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调整学生的状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学的东西是有用的。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阐述建模的思想,从而在教学中建立建模的教学活动。

三、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通过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从而让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建模要以教学为主,教师提前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主动查阅资料等,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和研究,从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开展数学模型

建模主要有以下过程,首先是建模的准备活动,教师要明确数学建模的目的,形成一个清楚的问题;其次是假设,根据模型特征来分析问题的本质,做出合理化的解决假设;然后是建模,使用数学语言,将假设构建成模型,描述出事物的内在规律,采用一些数学软件等进行模型求解;最后进行模型验证,验证分析或是假设的方法是否正确,并且用真实的数据来进行验证,然后将模型应用在教学中。比如建立简单分配数学模型。学校举办运动会,有三个系参加,A系学生120名,B系学生80名,C系学生60名,设立学生代表,有20个席位,该如何分配呢?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来解答,并且阐述解答问题的合理性,逐渐引导学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利用数学建模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问题转化为实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如在学习极限、导数等数学概念时,由于单纯的知识讲述非常枯燥,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建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积分、导数等概念是由实际事物中某些数量关系或是空间状态抽象而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将其还原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数学建模后的思考分析

数学建模需要渐进地进行,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实际例子来分析理论问题,让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体会建模的作用和价值,在建模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思考。教师要分析教材中的重点,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根据这些来改进自己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就是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课程的理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建立模型的方法,建议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进行模型活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能够改进现阶段高职院校数学的教学方法,从而让数学教学更有效率。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校 管理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KANG Jun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anzhou, Gansu 73002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ase teaching in college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existing supporting facilities, the lack of case selection, teachers' lack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1 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始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作为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案例教学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现或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当中,以讨论或争论的形式进行互动与交流,来达到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启示和思维启迪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创新,寻找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愿意参与其中。从而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2)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通过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我们通过适合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深入案例角色,认真分析案例,以此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水平。在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后,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改变,教师原有的备课和授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锻炼;另一方面,要想讲好管理学案例,教师要具备实际的管理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走到生活中、企业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而,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水平得以提高。

2 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配套设施。管理学的案例教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上课前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预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目前还缺乏较好的软硬件环境。我们现有的案例教学只是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虽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缺少相应的设备和场地的限制,尽管学生们克服困难,配合教师进行案例的重现、推演和分析,很好地完成了案例教学的初期教学目的。但由于上述原因,案例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

(2)缺乏规范的案例。案例教学是按照教学进度适时组织学生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案例的选择不仅要有新颖性、典型性、创新性,而且要有针对性、关联性、启发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教师在案例选择中存在随意性,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大。这样一来,不但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更加违背了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因此教师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需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才能带领学生在案例当中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在案例之外进行全面把握和总结。但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够很好地完成案例教学任务的教师较少,并且多数教师欠缺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教师不愿意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这也是,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继续发展和推广的主要瓶颈。

3 管理学案例教学发展对策

(1)加大案例教学设施建设。首先,积极取得学校的支持,加大对案例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建设一批适合案例教学的综合性、多功能性的案例教室。同时,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将企业员工的适合案例教学的培训等教学活动安排在案例教室,这样可以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充实教学内容,还可以将筹得的资金继续投入到案例教学的设施建设中。其次,进一步完善学校现有的软硬件设施,为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大案例选择的规范化建设。首先,根据管理学每一章节的理论,选取典型案例。针对每部分理论知识,可以选择多个案例,要注意由小到大、由难到易、先具体后笼统的原则。案例教学的程序应规范化,小组规模为六到七人;小组发言控制在五分钟内;分析报告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报告中要说明成员的分工情况以及最终讨论结果或启发。其次,要全面推进案例教学,加强管理学案例库建设,它是教学的基础。案例库建设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原则。最后,要不断规范案例获取途径。途径可选择在国内外有影响并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案例,也可以走进身边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选作案例,但是实际的案例往往不能直接作为管理案例,因此我们要组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其进行编写、整理。通过以上方法逐步提高案例质量,使案例选用逐步规范化。

(3)加大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客观需要。首先,从学校层面要持续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保证实践教学开展。学校必须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紧密联系,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以此建立稳定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其次,有目的地组织教师进行社会实践,让教师能够参与到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企业经营环境和运作程序,从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

总之,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提高其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丰富了教学经验。因此,案例教学设施的建设,案例的规范使用,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案例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兰州商学院教改项目(20110201)

参考文献

[1] 李磊,郭庆良.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岱宗学刊,2008(3):94-95.

[2] 兰荣娟.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5):87-89.

[3] 陈静.《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4):294-295.

[4] 许华.《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思路[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9(4):38-40.

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5篇

一、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仍然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重视理论教学,疏于实践。其次是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听从教师的讲解。再次是教学模式统一化,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同专业的数学教学要求不同,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对此进行区分。在教学中仍然采用黑板教学,没有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数学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比较少,不能协调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数学教学的改革

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让学生有更好的职业能力,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教学更有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调整学生的状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学的东西是有用的。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阐述建模的思想,从而在教学中建立建模的教学活动。

三、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通过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从而让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建模要以教学为主,教师提前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主动查阅资料等,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和研究,从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开展数学模型

建模主要有以下过程,首先是建模的准备活动,教师要明确数学建模的目的,形成一个清楚的问题;其次是假设,根据模型特征来分析问题的本质,做出合理化的解决假设;然后是建模,使用数学语言,将假设构建成模型,描述出事物的内在规律,采用一些数学软件等进行模型求解;最后进行模型验证,验证分析或是假设的方法是否正确,并且用真实的数据来进行验证,然后将模型应用在教学中。比如建立简单分配数学模型。学校举办运动会,有三个系参加,A系学生120名,B系学生80名,C系学生60名,设立学生代表,有20个席位,该如何分配呢?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来解答,并且阐述解答问题的合理性,逐渐引导学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利用数学建模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问题转化为实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如在学习极限、导数等数学概念时,由于单纯的知识讲述非常枯燥,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建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积分、导数等概念是由实际事物中某些数量关系或是空间状态抽象而来的,因此教师可以将其还原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数学建模后的思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