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翻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名称

作者简介:刘建峰(1978-),男,江苏江阴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周玉庭(1972-),女,四川高县人,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181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064-02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内涵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定义[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在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研究以建筑物为载体时对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利用和对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的专业。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不断吸收了基础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发展成就。作为土木类新增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填补了土木类专业中缺少“电”(或“电气”)的空缺,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节能技术等新兴技术融合,是典型的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内涵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现阶段,“智能建筑”的出现使其内涵延伸到“电气+信息”;另外,随着节能、环保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以及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逐步形成了“建筑+电气+信息+节能”的内涵,与传统的建筑电气专业有着本质的不同。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电工、电子、控制、信息、建筑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对建筑相关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等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主要面向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包括对各种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的设施与系统。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近专业的英文名称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教育部新近批准的专业,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英文名称,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理解,有多种不同的翻译方法。相对而言,国内外土木建筑类有一些专业建立时间较长,其专业名称一般有固定的英文名称。

1.建筑学:Architecture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通常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2]建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3]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原建筑给排水: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4]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取水工程、防洪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s Engineering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由原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部分)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合并而成。[5,6]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是能从事建筑物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系统与设备以及相关的城市供热、供燃气系统与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与运行工作;二是对建筑中环境系统和供能设施的设计、安装、估价、调试、运行、维护,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三是能适应低碳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备建筑节能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知识面宽,具有向土建类相关领域拓展渗透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5.建筑设备工程技术:Construc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建筑设备技术是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设的一门专业,属于建筑设备类专业。该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建筑设备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建筑设备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具备建筑水、电、通风与空调、楼宇智能化等设备工程的设计、预决算、安装施工、运行与维护、质量检验及工程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6.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香港科技大学开设的智能建筑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为建筑物装备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智能建筑相关技术和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内容涵盖安全与健康、风险管理、能量消耗监控、室内空气质量、设施管理等内容,属于典型的最新尖端技术与管理策略的交叉融合专业。

7.建筑装备工程: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

香港大学开设了“建筑装备工程”(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ing,简称BSE)专业。该专业主要学习各种工程装备设施与建筑环境的相关规范、设计、安装与管理。

8.其他相关院校的专业

国内外其他相关院校类似专业还有: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大学园开设的建筑技术专业(Building Technology);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开设的能源、环境与建筑物专业(Energy,Environment and Buildings);马来西亚淡马锡理工学院开设的智能建筑技术专业(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香港理工大学开设的建筑电气设备与系统专业(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and Systems in Buildings)。

三、对相关英文翻译的分析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主题词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三个,下文分别予以讨论。

1.对“建筑”的翻译[7,8]

从上述相关专业名称可知,当研究建筑设计本身时,一般用Architecture居多;当研究建筑内部设施时,一般用Building居多。在与相关专业的留学生讨论时,留学生也指出:在国外提到建筑内部的设施时,建筑一词一般用Building,而不用Architecture。Construction一词多指建筑物本身或建造、施工的过程与技术,也可以表示建筑物内部的设施与设备的设计、建造过程,其涵盖范围比Building更广。但在习惯上,提到建筑内部的设施,一般用Building的居多。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的“建筑”一词,用Building较为合适。

2.对“电气”与“智能化”的翻译[7,8]

对“电气”与“智能化”的翻译,相对容易确定。“电气”一词在专业名称或相关规范中,一般用Electrical或Electricity;“智能化”一般采用Intelligent、Intelligentization或Intelligence。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内涵,此处的“电气”与“智能化”,应指对建筑物内部的各种设备进行供电、控制、保护、监视的设施与系统,即此处的“电气”与“智能化”应是名词,而非形容词,故用Electricity与Intelligence为好,而不用Electrical与Intelligent。

3.Intelligence与Intelligentization的区别

根据英文翻译,Intelligence与Intelligentization都有智能化的含义。在具体应用上,“Intelligence”偏向于智能、智慧之意;当用在建筑物时,可以引申为建筑物经各种设备支持,具有“人工智能”或“能进行高度智能的自我管理”之意,成为具有一定“智慧”的建筑物。“Intelligentization”用作建筑物时,偏向于建筑物经过各种设备的支持,具有了“可控制、可遥控”的功能。相比较而言,面对未来的智能建筑发展,Intelligence比Intelligentization更能体现智能建筑的本质。

四、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名称

根据建筑电气的定义、培养目标、相关专业的英文名称以及传统习惯等,认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英文名称,用“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为好。在南京工业大学最新的专业与课程英文名称汇总中,即采用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ce的名称。当然,由于各高校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对专业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入、专业本身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其英文名称可能有所不同。希望通过讨论,能尽早确定一种比较权威的统一名称,以利于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Z].2010.

[2]本书编委会.建筑大辞典[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3]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本书编委.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设备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Z].2012.

[6]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Z].201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学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46-02

智能建筑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被称为发展极快的新兴产业,智能建筑发展速度之快导致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教育部于2005年批准设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随着行业发展的迅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发展也很快,但由于专业创办历史不长,有此专业的高校也不是很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要深入探索[1]。

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点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在智能建筑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急速上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专业以土木建筑为背景,以建筑物为载体,研究建筑物内电能的传输、分配、转换、控制、利用,以及建筑物内信息的接收、传输、处理、利用,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本专业使智能化融入到建筑当中,使节能融入到建筑环境当中,既涉及强电又涉及弱电,既涉及软件又涉及硬件。因此,涉及专业知识既包括建筑领域的建筑、结构、水、暖、电、管理等,也包括信息控制领域。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产品开发、调试等,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工程实践经历。

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现状

2.1对口专业教师来源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年轻的专业,没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高校引入教师的一项强制要求便是硕士以上学历,所以引入青年教师大多学习的是控制专业或者电气工程等相关的专业,没有土木建筑专业背景,新进教师需要较大力度熟悉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但大多数博士硕士引进之后,抱着原有专业不放,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当中,造成教师专业偏离现象。

2.2为评职将方向无关联的教学科研一起抓,精力有限,不利于教学进步

目前大多数院校评职考核标准都是科研量化,教研量化,主要看的数量和质量,参加项目的难度级别等,大多数教师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这个专业处于熟悉阶段,所以很难在此专业发表出有见地的高水平论文,但评职心切,急于求成,往往还是在熟识的研究领域发论文,搞科研。以追求快速的论文、项目产出率,很难静下心来专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不利于专业的发展,使院校的专业发展速度滞后于社会专业的发展速度,

2.3实践能力不强

当前,大多数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各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毫无工程实践经验。近些年高校专业教师的引进首要看重的是学历学位,若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刚开始的几年,也是了解专业最具激情的几年,除了满足教学工作量,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学历学位,而且继续深造的专业一定不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往往都是相关专业,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专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实践环节。即使博士生引进,也是直接进入教学,没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极为重要。

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3.1从量化考核方面作出调整,加强教师专业意识

在职称评聘上应根据教师从事专业的特点进行考核,不应该一概而论。从事像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应用型专业的教师,在考核时,可略放低科研门槛标准,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把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实践经验转化为科研工作量,这样专业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促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教师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上来。

3.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可派专业教师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挂职锻炼。学校应积极提供便利条件,如企业挂职期间无需完成教学工作量,期间从事的工作可折合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确保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指标,踏踏实实从事实践工作,了解最新行业发展现状,确保所授知识的实时性和实效性。

3.3从设计院、施工单位引入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带动学校教师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对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不必过多强调学历学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即使学历偏低也可优先引入,可主要考察他们在实践中的工程业绩,考察他们的工程技术职称。引入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应该先对他们进行教师培训,使其具备教师的素质,即可承担实践教学,也可承担理论教学。

3.4增强校企合作

增强校企合作,既可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有可请企业资深技术专家到高校讲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发展迅猛,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到院校讲座,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了解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教学和科研具有实效性。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促进实践教学的最有效办法,也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多数企业单位不愿接收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进入企业首要培训,投入很多资金和精力后学生可以独立工作了,但是基本也就返校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所以大多企业是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这就需要学校方面进行沟通,也需要政府针对学生到企业实习,给予企业响应的奖励优惠政策,以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顺利展开。

4 结论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的发展极快的专业,需要专业教师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的发展应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既应考虑理论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学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46-02

智能建筑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被称为发展极快的新兴产业,智能建筑发展速度之快导致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教育部于2005年批准设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随着行业发展的迅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发展也很快,但由于专业创办历史不长,有此专业的高校也不是很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要深入探索[1]。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点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在智能建筑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急速上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专业以土木建筑为背景,以建筑物为载体,研究建筑物内电能的传输、分配、转换、控制、利用,以及建筑物内信息的接收、传输、处理、利用,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本专业使智能化融入到建筑当中,使节能融入到建筑环境当中,既涉及强电又涉及弱电,既涉及软件又涉及硬件。因此,涉及专业知识既包括建筑领域的建筑、结构、水、暖、电、管理等,也包括信息控制领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产品开发、调试等,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工程实践经历。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现状

2.1对口专业教师来源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年轻的专业,没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高校引入教师的一项强制要求便是硕士以上学历,所以引入青年教师大多学习的是控制专业或者电气工程等相关的专业,没有土木建筑专业背景,新进教师需要较大力度熟悉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但大多数博士硕士引进之后,抱着原有专业不放,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当中,造成教师专业偏离现象。

2.2为评职将方向无关联的教学科研一起抓,精力有限,不利于教学进步

目前大多数院校评职考核标准都是科研量化,教研量化,主要看的数量和质量,参加项目的难度级别等,大多数教师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这个专业处于熟悉阶段,所以很难在此专业发表出有见地的高水平论文,但评职心切,急于求成,往往还是在熟识的研究领域发论文,搞科研。以追求快速的论文、项目产出率,很难静下心来专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不利于专业的发展,使院校的专业发展速度滞后于社会专业的发展速度,

2.3实践能力不强

当前,大多数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各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毫无工程实践经验。近些年高校专业教师的引进首要看重的是学历学位,若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刚开始的几年,也是了解专业最具激情的几年,除了满足教学工作量,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学历学位,而且继续深造的专业一定不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往往都是相关专业,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专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实践环节。即使博士生引进,也是直接进入教学,没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极为重要。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3.1从量化考核方面作出调整,加强教师专业意识

在职称评聘上应根据教师从事专业的特点进行考核,不应该一概而论。从事像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应用型专业的教师,在考核时,可略放低科研门槛标准,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把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实践经验转化为科研工作量,这样专业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促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教师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上来。

3.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可派专业教师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挂职锻炼。学校应积极提供便利条件,如企业挂职期间无需完成教学工作量,期间从事的工作可折合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确保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指标,踏踏实实从事实践工作,了解最新行业发展现状,确保所授知识的实时性和实效性。

3.3从设计院、施工单位引入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带动学校教师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对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不必过多强调学历学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即使学历偏低也可优先引入,可主要考察他们在实践中的工程业绩,考察他们的工程技术职称。引入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应该先对他们进行教师培训,使其具备教师的素质,即可承担实践教学,也可承担理论教学。

3.4增强校企合作

增强校企合作,既可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有可请企业资深技术专家到高校讲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发展迅猛,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到院校讲座,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了解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教学和科研具有实效性。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促进实践教学的最有效办法,也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多数企业单位不愿接收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进入企业首要培训,投入很多资金和精力后学生可以独立工作了,但是基本也就返校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所以大多企业是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这就需要学校方面进行沟通,也需要政府针对学生到企业实习,给予企业响应的奖励优惠政策,以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顺利展开。

4结论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的发展极快的专业,需要专业教师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的发展应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既应考虑理论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波,冯增喜,于军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43-45.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设备;建筑电气

一.智能化建筑电气发展概述

电气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建筑电气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电气设备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质量、环保、安全水平是衡量装饰工程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于电气设备行业来说,产品要以终端智能化为目标。建筑电气产品的节能、安全,需要产品更新换代,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因为智能电网大量的用户终端离不开电气产品。当前,我国建筑电气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制造模式和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粗放式的管理,还有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开始应用于现代建筑,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的相关标准制定也在加快进行。因此,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等诸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必须通过建筑物内置的越来越多的基于高新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现代化建筑设备来实现,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观念和建筑实践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种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应运而生。

二.智能建筑电气与传统建筑电气的对比

传统的建筑每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强弱电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要求。传统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独立的不同的布线系统,如电话系统使用普通平行线对、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计算机局域网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使用屏蔽双绞线、电视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线缆等,这些布线系统的线缆、接插件及配线架等设备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换使用的。另外,由于传统的布线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电线以及接线设备,因此,这就导致了相互之间技术性能的较大差别,从而难以互通不能兼容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以往进行传统的布线时,如果在布设施工中需要改变终端设备位置和数量时,同时也必须对缆线和其它设备进行重新敷设,而且施工过程中还要面临因更换线缆和设备带来可能发生的临线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增加工程投资以及延时完工的现象,因此,随着传统布线系统的限制,综合布线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标准化部件,能够保证智能化建筑系统的技术性能的优良可靠,以及满足今后可随时进行升级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初投资较高,但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个使用期来看,比传统布线更加经济。

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以及便捷的环境、节能、节省运行维护的人工费用、系统集成等等特点。智能建筑首先要实现和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其次,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目标就是以最少的资源、 最低的成本去确保建筑物内设备维护、运行、更新。换句话说, 智能建筑安全、舒适、便利、节能、节省人工费用等所有这些特点,必须依托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系统的应用分析

智能建筑本身就是传统建筑技术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兴技术结合的产物,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物联网” 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产生,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智能化的系统性能都将进一步地提升和增强。

随着现代“3C” (即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以及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统称为3C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楼宇控制精度以及达到提升建筑节能的效果。未来,智能建筑将会逐渐 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标志)必然会很快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应用。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新的控制理论、控制技术以及新控制系统的不断出现,如非线性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分布式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智能建筑中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些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建筑电气必须依赖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够得以实现。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依靠以“3C”高新技术和各种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来实现的。当前智能建筑建设中的 “智能”特征,还体现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智能化以及建筑材料的智能化等方面。比如:建筑结构设计的智能化平衡: 以日本地区“竹中建筑公司”在东京市中心修建的一栋6层大楼为例,该栋建筑在模拟的多次强地震试验中,依然能够安然无恙,这栋新建筑之所以能够抗击更高的地震在于其建筑结构采用了液压支架系统,该系统能够减弱和抑制40%以上的震动;另外,该栋建筑在大楼顶层安装了重约9吨的滑板,一旦大楼受到飓风或地震影响产生倾斜,这块大的滑板就会依据计算机指令朝着反方向进行移动。另外,建筑材料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方面。比如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可采用“自修复的智能混凝土”,其原理就是在常规混凝土中掺人一定量的树脂空心纤维, 当建筑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值的裂缝时,从混凝土中溢流出来的树脂就会对裂缝形成自动封闭或者裂缝修复。当前,智能化建筑发展趋势呈现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智能建筑已从以往单一办公写字楼逐渐向各类公共建筑领域扩展,这点从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建筑都可见端倪。 如:“水立方” “鸟巢”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第二,是随着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扩大和建设数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宏观系统发展并接轨,比如智能建筑与“智能城市系统” “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接轨。

4 结论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电气与3C高新技术相结合下的建筑智能电气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未来智能建筑智能化技术和性能都将不断提升,未来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特征也将越明显。

参考文献

[1]李世博.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中关键技术的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9 (21) 121-12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

智能建筑就是利用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用户创造一个高效、舒适以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建筑环境,进而实现建筑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建筑电气工程是由建筑工程动力配电系统、建筑工程楼宇自动控制系统、高低压变配电系统以及防雷接地系统组成,它是建筑工程的核心部分,其自动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智能化程度,因此在智能建筑电力工程设计中必须要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这样可以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保证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高效运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 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概述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建筑市场正在向着集成化、智能化以及高效化的方向发展着,建筑电气自动化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提高建筑智能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所谓的建筑电气自动化就是一种自动化的控制系统,通过这种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建筑物内部动力配电工程、楼宇控制系统以及防雷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使其能够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环境对电气设备作出实时调节,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程度,保证建筑电气系统的高效运行。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对智能建筑的重要性

智能建筑各种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电源技术、屏蔽技术、抗干扰技术、防谐波技术、防静电技术以及防雷与接地技术等多项电气技术的支持,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实现建筑智能化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智能建筑实现智能化监控,进一步加强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能力,从而有效实现智能建筑间的信息传输。所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实现建筑智能化的关键,因此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各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3.1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配电系统是智能建筑中的核心系统之一,加强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配电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各种资源。

3.1.1 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就是时刻监控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在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基础之上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因此在智能建筑变电站的设计中应该进一步考虑以全微机化的设备替代常规电磁式设备,尽可能的用光纤通信电缆代替传统的电力信号电缆,然后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对变电站的实时监控,这样可以有效实现变电站监督与管理的自动化。

3.1.2 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自动化、智能化的建筑供电系统能够提高配电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在智能建筑供电系统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根据智能建筑的实际需求状况建立供电调度自动化系统,点能量计费系统、调度生产管理系统以及配电管理系统等系统,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智能建筑供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提高智能建筑配电效率。

3.1.3 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安全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各种家用电器的不断普及,智能建筑的用电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电气安全问题也渐渐成为了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电气安全的实时监测,能够有效监测智能建筑电气的绝缘性能,同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能够准确计算出地面与带电体之间、身体与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而直流调速,晶闸管技术能够有效监测供电线路的安全载流量,进而保证智能建筑的电气安全。

3.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楼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建筑楼宇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排水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以及消防监测等系统,这些都是与用户生活密切相关的系统,实现智能建筑楼宇控制系统自动化能够提高各项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在智能建筑照明系统中利用智能开关能够可靠、准确的控制开关灯,使建筑照明既能达到实际需要,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同时在建筑照明系统中运用照明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建筑照明状态的自动监测、自动报告,从而不必进行夜间巡灯值班。例如在智能建筑消防监测中应用在线监测系统,尽可能使用各种传感器技术,这样能够实现自动监测、自动传输数据、报警数据自动发送,进而掌握智能建筑的实际动态,从而有效提升消防监测的精确性,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防止火灾的发生。

3.3 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化建筑的核心就是智能化,而通信系统却是建筑智能化的核心,因此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要尽可能实现通信系统的自动化。首先智能建筑应该完善数据通信系统,这样可以使智能建筑用户建立局域网,以联接办公区内计算机及其他外部设备完成电子数据交换业务,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对这个方面的需求。其次,在智能建筑通信系统设计中应该进一步利用卫星通信技术、IP通信技术、个人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自动化技术,这样可以有效形成比较完善的智能建筑通信网络,进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例如在智能建筑通信系统中应用卫星通信系统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全球信息零距离、零时差的交流,实现资源的实时共享。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而智能建筑各种功能的实现离不开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因此设计人员在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中必须要加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的智能化,提高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董祥.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2期.

[2]鄢庆桂.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3期.

[3]于雪琪.朱娜.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年24期.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制定了具有智能建筑技术特色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方案,这有利于优化课程体系,强化业特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专业建设;建筑电气;智能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27-02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是辽宁省第二所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高等学校,自新专业招生以来,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科研、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1.明确专业定位,培养建筑智能化特色人才。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电气智能化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建筑智能化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有强电+弱电知识,而且需要掌握建筑网络通信技术、建筑通信工程、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建筑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形成强电+弱电+信息+建筑环境等多学科、多技术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将素质教育、专业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体现全面发展和建筑智能化专业的特色。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要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合素质教育为一体,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学生素质的提高、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在一个循序渐进、系统的知识体系传授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掌握控制理论及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建筑及建筑设备、智能建筑环境学等基础理论,同时掌握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供配电及照明、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信息处理技术、建筑通信工程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2.优化培养方案,强化专业特色。(1)教学计划注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充分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总体框架和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多年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依据人才社会发展需求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在着重传授学生必须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工程与设备的主要规范与标准,熟悉建筑、建筑设备、通信、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建筑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施工、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2)教学计划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基础理论模块、信息技术模块、电气技术模块和建筑技术模块四部分核心课程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克服了传统工程教育“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教学计划体现了我校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的思想,即重视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渗透到了培养计划中。(3)教学计划面向工作的实际需要。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行设置、相对独立、互相支撑、与素质教育课程协调进行,将素质教育与创新意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注意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间的衔接和内在联系,尽量做到并行或配合进行,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步性。通过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工作的实际需求。(4)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的知识体系应体现先进性、科学性、实践性。另外,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方面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建筑智能化的专业特色,即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合理性,以及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一些专业特色的课程中,如建筑智能环境学、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通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中,增加了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加大了专业实践环节的学时,增加了智能建筑实习和智能建筑技术综合课程设计、建筑智能环境学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证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体系中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注重体现建筑智能化专业特色,将强电与弱电结合、电气工程与控制工程结合、电气自动化与智能建筑技术结合,突出智能建筑特色、反映时展需求的特点,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结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特点,在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系统、科学、完善、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各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知识体系结构,同时要将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从整体上考虑,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实践环节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层次分明、特色鲜明。实行实践教学的多样化,开展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多种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加大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比例,建立大学生科技实践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实践教学以“实验+大学生科技实践+工程训练”为载体,建立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型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应用素质、创新意识。同时,建立的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各种科技竞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此外,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要将实验分成基础理论验证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研究实验,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实践教学与科研、工程实践结合,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发展需求,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引进具有建筑智能化工程应用背景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以更新实验内容。

设置建筑智能环境课程、建筑设备自动化等实习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突出专业特点,实践教学内容体现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在智能建筑课程设计中,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际工程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设计了解了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多角度、多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开拓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教师在教W中,将研究成果和专业最新的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将研究成果引进教学中来。学生走进建筑设计院、建筑施工现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要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组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际工程调查,广泛收集科技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另外,要有计划地吸收学生参与教师所承担的智能建筑技术研究课题及工程项目,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到相关合作企业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振兴,推动教学、科研、生产工程结合,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以便于更好地适应专业发展需要,跟进现代科技的发展。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创造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环境。将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纳入实践教学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以及校内外的各种科技实践,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以便于在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狠抓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接地系统;安装问题

在现代建筑逐步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当中,与之相对应的电气自动化同样需要实现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率不仅仅能够实现计算机测控网络与管理系统数据信息之间的高效共享,同时能够针对智能建筑相关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加以动态行且持续性的检测,提供故障诊断以及故障报警等重要功能,对于提高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水平与使用性能而言均有着重要。由此可见,在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备受关注。从设计阶段以及安装角度入手,提高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水平,这一点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的研究热点所在。本文试针对以上相关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一、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的电气接地问题分析

在针对智能建筑物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接地系统设计水平的高低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甚至可以说,接地系统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智能建筑物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特别是对于智能建筑物而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持续发展更是对供配电系统电气接地设计提出了极为严格与系统的要求。现阶段,智能建筑中可供选取的电气接地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TN—S接地系统

TN—S接地系统从本质上来说是既有三相四线接地系统与PE线融合下的全新接地系统。对于该接地系统的选取,主要衡量的是智能建筑物内部是否设置有独立的变配电所。以保障电气设备接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TN—S接地系统作为显著的特点在于:N中性线线路与PE保护接地线线路除开在变压器装置中性点位置采取共同接地的方式以外,在整个接地系统当中不再与任何形式的电气设备保持连接状态。与此同时,在N中性线线路保持带电状态的情况下,与之相对应的PE保护接地线线路则始终保持不带电状态,从而可确保整个接地系统具备可靠且安全的基准电位。

结合智能建筑物实际情况来看,同常规意义上的建筑物相比,智能建筑物内部所涉及到的单相用电设备众多,使得单相负荷比重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进而导致了整个智能建筑物当中供配电系统的三相负荷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下,因此,TN—S接地系统下的N中性线线路可能存在一定大小的随机电流。基于对整个智能建筑物电气自动化运行安全性的考虑,需要设置与电子设备相对应的直流、交流工作、安全保护接地处理,并做好相应的防雷保护措施。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在智能建筑物当中分布有大量具有防静电要求的计算机房、监督控制室以及交换工作机房,从而还需要做好对防静电以及屏蔽接地的处理。

(二)TN—C—S接地系统

TN—C—S接地系统主要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接地系统所构成,即在TN—C接地系统与TN—S接地系统相互配合的作用之下,分界面于N中性线线路以及PE保护接地线路保持连接状态。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TN—C—S接地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筑物供电有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在电能进户之前,采取的接地方式为TN—C接地系统,并在电能进户位置作重复性接地处理,进而在进户之后演变成为TN—S接地系统。在TN—C—S接地系统的接地作用之下,N中性线线路与PE保护接地线线路在进户位置同时进行接地处理,在此之后需要避免与任何性质的电气设备进行连接。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TN—C—S接地系统作用之下,N中性线线路长期性的处于带电运行状态,与之相对应的PE保护接地线路则始终避免处于带电状态当中。从而,使得PE保护接地线路所连接相关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构建在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不会处于带电状态,提高了人及物的安全性,且运行同样可靠。

二、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安装问题分析

(一)布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布线操作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部分线路需要设置专门性的导线,以保障其运行性能的稳定性。例如:通信线路、温度传感器线路、湿度传感器线路、流量计量线路等。上述相关线路在布线过程中需要专用的屏蔽线,防止出现运行故障或是失效的问题。与此同时,对于电源线、信号控制电缆而言,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布线操作过程中,需要针对上述设备线路采取分槽、分管的敷设方式,以保障其运行的独立性与可靠性。而对于诸如DDC数据显示通道、网络控制器以及计算机在内的相关电子设备而言,在对其进行布线操作的过程当中,应当保障其工作接地与其他弱电工程所共用接地干线之间保持有效连接关系,以此满足智能建筑对于各类电气设备独立运行的需求。

(二)输入设备安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项目作业过程当中,对于输入设备的安装需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输入设备需要安装在能够正确且合理反映输入设备基本工作性能的特定位置当中,从而为后期有关输入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工作奠定基础。在针对输入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备而言,需要结合产品自身要求、设计性能以及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项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安装位置;其次,对于水管性温度传感器设备、蒸汽压力传感器设备、水流开关及水管流量计量装置而言,上述设备需要避免安装于管道焊缝或是焊缝边缘的开孔位置,避免因密封性能不佳而对设备输入数值产生不良的影响;再次,对于温度传感器设备、压力传感器设备以及空气质量传感器设备而言,安装位置需要避免靠近蒸汽放空口或者是出风口位置,以此确保输入设备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最后,对于风管压力设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差开关等输入数据反应灵敏的设备而言,需要在保障风管部件充分保温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安装,以保障运行性能的稳定性。

(三)输出设备安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项目针对输出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风阀位置的箭头以及电动阀门位置的箭头应当保持与风门、电动阀门开闭方向以及水流方向的一致性;其次,在针对输出设备进行安装之前,需要针对安装动作进行模拟,以保障安装合理且有效;再次,在输出设备安装过程中,如发现电动阀门设备所对应的口径与管道口径存在不一致的问题,则应当采取渐缩管件的方式(保障阀门口径大于等于管道口径以上二个档次);最后,需要保障电动调节阀与电磁调节阀均安装于回水管位置。

三、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建筑行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建筑行业不断向着集成化、综合化、规模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当中,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意义开始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与凸显。甚至可以说,电气自动化的设计与安装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智能建筑后期运行性能的发挥水平,需要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与安装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范志学.如何全面实现我国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的科学发展[J].中国科技纵横,2011,(6):38.

[2] 李二庆.浅谈建筑安装工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及负荷计算[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8):189-193.

[3] 邵斌.浅议家用带选择性保护的小型断路器[C].//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40-4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建筑电气;智能化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发展概述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大型现代化建筑和高层居民建筑拔地而起,建筑电气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对于建筑电气系统节能、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电气系统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得到业界的关注。

电气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建筑电气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电气设备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质量、环保、安全水平是衡量装饰工程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于电气设备行业来说,产品要以终端智能化为目标。建筑电气产品的节能、安全,需要产品更新换代,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因为智能电网大量的用户终端离不开电气产品。当前,我国建筑电气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制造模式和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粗放式的管理,还有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开始应用于现代建筑,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的相关标准制定也在加快进行。因此,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等诸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必须通过建筑物内置的越来越多的基于高新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现代化建筑设备来实现,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观念和建筑实践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种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应运而生。

2 传统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的特点

2.1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

传统的建筑每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强弱电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要求。传统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独立的不同的布线系统,如电话系统使用普通平行线对、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计算机局域网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使用屏蔽双绞线、电视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线缆等,这些布线系统的线缆、接插件及配线架等设备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换使用的。另外,由于传统的布线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电线以及接线设备,因此,这就导致了相互之间技术性能的较大差别,从而难以互通不能兼容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以往进行传统的布线时,如果在布设施工中需要改变终端设备位置和数量时,同时也必须对缆线和其它设备进行重新敷设,而且施工过程中还要面临因更换线缆和设备带来可能发生的临线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增加工程投资以及延时完工的现象,因此,随着传统布线系统的限制,综合布线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标准化部件,能够保证智能化建筑系统的技术性能的优良可靠,以及满足今后可随时进行升级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初投资较高,但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个使用期来看,比传统布线更加经济。

2.2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以及便捷的环境、节能、节省运行维护的人工费用、系统集成等等特点。智能建筑首先要实现和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其次,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目标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最低的成本去确保建筑物内设备维护、运行、更新。换句话说,智能建筑安全、舒适、便利、节能、节省人工费用等所有这些特点,必须依托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3 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系统的应用分析

3.1基于智能化建筑系统的设计

智能建筑本身就是传统建筑技术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兴技术结合的产物,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物联网”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产生,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智能化的系统性能都将进一步地提升和增强。

随着现代“3C”(即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以及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统称为3C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楼宇控制精度以及达到提升建筑节能的效果。未来,智能建筑将会逐渐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标志)必然会很快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应用。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新的控制理论、控制技术以及新控制系统的不断出现,如非线性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分布式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智能建筑中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些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建筑电气必须依赖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够得以实现。

3.2当前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智能”体现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依靠以“3C”高新技术和各种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来实现的。当前智能建筑建设中的 “智能”特征,还体现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智能化以及建筑材料的智能化等方面。比如:建筑结构设计的智能化平衡:以日本地区“竹中建筑公司”在东京市中心修建的一栋6层大楼为例,该栋建筑在模拟的多次强地震试验中,依然能够安然无恙,这栋新建筑之所以能够抗击更高的地震在于其建筑结构采用了液压支架系统,该系统能够减弱和抑制40%以上的震动;另外,该栋建筑在大楼顶层安装了重约9吨的滑板,一旦大楼受到飓风或地震影响产生倾斜,这块大的滑板就会依据计算机指令朝着反方向进行移动。

另外,建筑材料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方面。比如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可采用“自修复的智能混凝土”,其原理就是在常规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树脂空心纤维,当建筑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值的裂缝时,从混凝土中溢流出来的树脂就会对裂缝形成自动封闭或者裂缝修复。

当前,智能化建筑发展趋势呈现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智能建筑已从以往单一办公写字楼逐渐向各类公共建筑领域扩展,这点从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建筑都可见端倪。如:“水立方”、“鸟巢”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第二是随着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扩大和建设数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宏观系统发展并接轨,比如智能建筑与“智能城市系统”、“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接轨。

4结论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电气与3C高新技术相结合下的建筑智能电气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未来智能建筑智能化技术和性能都将不断提升,未来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特征也将越明显。

参考文献:

[1]耿霄.现代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之间的关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电气技术;建筑工程;社会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建筑住宅上的要求更趋多样化与个性化,变现在对住宅要求不再基于传统观念的选择,在舒适、安全、节能、环保、高效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或者投资者在瞄准建筑工程行业,将建筑物作为商品或生产资料投放市场的同时,也要为该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产品质量把关,在行业领域激烈的竞争中,过硬的质量能够使人们销售的放心、舒心、安心,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强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业领域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新技术改革的早日实现。

一、简析现代建筑电气技术

现代建筑电气是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学科细化的结果。该学科是一门继近代物理学、电磁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理论为基础并将其作为现代电气科学领域里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内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工程学科。

现代建筑电气技术是建立在电气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将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相融合了的一门综合性、多元化的应用技术,既具有电气工程的明显特点,同时又兼具其他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相关知识和信息,现代建筑电气技术既是时代的产物,也符合现代建筑领域,尤其是智能建筑行业里的实用性要求。

二、简述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现状

21世纪,迅速发展的建筑业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伴随着建筑业发展的同时,建筑电气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满足了建筑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时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建筑电气技术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建筑技术和电气科技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带动下,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显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技术的相继融合,使建筑电气技术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

但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现代化建筑在各地不断出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中的能源耗费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发展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在享受舒适美观的同时,也不知不觉耗费了大量的电力,而各种电气的能源耗费在整个资源消耗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其中电力系统在建筑物的能量消耗方面占到很大的份额,距整个现代建筑的环保、节能方面地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剧了能源的过度使用和能源危机的出现,影响人们生活的质量和品质。在增强环保节能意识的同时,建筑行业也要加紧对新科技的研发,利用天然能源来减少对电力资源的依赖,改进电气的耗能,创新环保节能的电气新技术。不断地加大对建筑电气技术的研究与改革,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三、浅析现代建筑电气技术在实际建筑中的作用

技术只有应用于实际中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与能量,同样,现代建筑电气技术只有应用于实际的建设中,才能造福人类,为经济的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接下来就以现代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为例作以简要分析,呈现该技术在实际中创造的价值和需要发展的空间,促进该技术的发展,改革其不足,为其能实际推广做示范和铺垫,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用科技作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智能建筑是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的产物,但归根结底它所依托的基础是建筑电气技术。实现智能建筑的全部建筑功能需要依赖建筑电气技术数量庞大的电子设备,维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相关的电气技术的指导与支撑,如离不开布线技术、电源技术、屏蔽技术、抗干扰技术、防谐波技术、防静电技术以及防雷与接地技术等多项电气技术。综上所述,建筑电气技术是保障智能建筑的基本功能得以全部实现的基础。

智能建筑中采用了数量众多的弱电系统设备在设计与实际施工过程中都伴随着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在智能建筑中,弱电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都远高于普通建筑,若独立安装每套设备,会造成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由于弱电设备之间存一定程度的干扰现象,会使大量设备之间干扰程度加剧,造成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建筑电气技术能够弥补这些缺憾,通过有计划的安排电子设备的安装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减少安装和运行过程中的资源损耗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同时,建筑电气技术还能解决弱电设备之间的冲突,能够应用在其他领域。如帮助智能建筑实现智能化监控、加强智能建筑的安全防范能力、促进智能建筑间的信息传输等。 四、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弱电设备的结构与功能不断地复杂化。但建筑电气技术能够解决所有设施的供电问题和设施间协调运行的问题,通过将多种技术使用功能相结合,实现了技术的综合性、多元化发展,保证了温控设施、空气调节设施、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照明设施、运输设施通信设施、安保设施等安全可靠运行。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智能化;现状;解决的措施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11-0053-02

现在的世界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现在也逐渐实现了信息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其中的电气工程也在进行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并且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1建筑电气工程的含义

建筑电气工程主要包含了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它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保证工程安全、舒适和稳定,更好地提升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要安装和建筑电气工程相适应的建筑电柜、控制体系和使用整体监控建筑电路;

(2)依据开始所构建的建筑电线,通过整体的电线光缆布局来合理配置相关的电缆电线;

(3)要配置变压器和相关的动力设备,并尝试调节和运作相关设备,从而更好地保证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问题,施工完成后能立刻进行使用,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的处理;

(4)建筑电气工程和一些比较复杂的设备线路安装,如接地、照明和母线导管等。在完成相关操作后,还要对整个的施工结果进行整体的数据研究,管理阶段对建筑电气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更好地提升工程质量。

2实际运用状况

2.1在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智能化技术专家系统。二是智能化技术遗传算法。遗传算法的设计原理主要是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中的自然选择理论并结合生化中的遗传学原理进行运算的,在实际运算中通过生物界中的进化规律,进行随机性的搜索,实现最优设计。在进行电气工程的优化设计中,我们可将遗传算法与专家系统进行完美结合,实现电气设备的最优化状态。

2.2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状况

在建筑电气的施工过程中,智能化技术的使用主要表现在网络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的合理运用。建筑电气工程比较复杂,管理阶层在提升工程运行水平的过程中,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系统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出现意外状况,就能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预防事故的出现。在建筑电气工程中进行自动化监控和系统保护,就要运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们的工作量,从而更好地进行系统的保护和自动化控制。首先,建筑电气工程比较繁琐,所以在工程的网络控制体系中,要运用GPS定位技术,这样就可以对整个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电线光缆线路和装置配件等进行准确定位;再者,在建筑电气工程中使用传感技术,能够把建筑电气工程的实际工作状况有效地传递给网络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电气工程的运行或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享。

2.3在建筑电气工程问题检测中的运用状况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对工程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在建筑电气工程中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到数据中的问题和初始设置不吻合的地方。系统会通过问题警报来通知相关人员工程出现了问题,并且对问题部分进行资料的传输,以便专业人员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智能监管和研究,一般是通过神经网络、模糊网络或是专家体系等步骤来进行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建筑电气工程中,过去的问题检测体系在一些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需要对所有的设备进行分解,逐步检查,这样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还不一定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准确程度比较低。

2.4在建筑电气工程设备提升方面的运用状况

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在电气设备提升方面的效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智能化技术中的遗传算法,再者是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智能化技术的遗传算法主要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模型,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化过程,来归纳出达尔文生物净化理论和遗传机理,从而总结出生物的进化特点,并在实际运算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规律进行研究,对于体系中的问题进行改革和提升。

3结语

总之,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相信通过工程师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建筑电气工程行业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斯林.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技术要点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4):662-66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应用型;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67-0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逐年加大。为适应社会需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必须以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提炼、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问题和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本文就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近几年的专业建设探索实践,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模式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中还不能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专业教师团队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专业建设时间不长,导致本专业长期教学积累有限,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校外专家和行业专家指导,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与市场需求对接。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不能满足企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新兴专业,专业建设时间不长,人才培养方案由团队教师制订,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不能反映市场的最新动向,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得 到行业和企业认可。

(三)课程设置中理论课比重较大,实验实训类实践环节比例不高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人才培养应着重于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重不恰当,受实践场地影响,实验实训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比较低。

(四)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缺乏,不能产教融合,影响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和提高

专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有限,大多实践课程安排在校内或是演示教学,学生不能根据具体工程项目需求独立完成工程设计,缺乏工程应用能力。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方法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加大实践学时比例,校企共建实习单位,提高人才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

(一)抓好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团队素质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把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鼓励本专业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参加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建造师和江苏省建(构)筑特种行业执业资格等行业资格认证考试,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进行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引进与本专业相关专业教授、博士和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团队整体素质。

强化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鼓励本专业教师到南京普天天纪楼宇智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有限公司和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部级实验室参与企业科技攻关,进一步提高教师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聘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通过培训、学术讲座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同时,邀请“建筑智能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专家进行专业发展及专业实践教育等方面的指导,校企共同建设实验教师队伍,开展实验、实践教学。

形成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职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结合,高学位比例高,爱岗敬业,能满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

(二)以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到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就业指导体系中来。行业专家与企业技术负责人,校企共同确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能力要求;由企业联合学校组建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专业突出工程应用,整合知识能力体系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注重行业特色,构建由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拓展课程和工程实践五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培养专业理论基础和工程应用能力,如下图所示。

(三)基于理论课程学习,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培养比重,结合工程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实践课程强化学生创新应用能力训练,开展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根本的实践教学,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实践类环节在总学时中的占比,并形成鲜明的工程技术特色。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工程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暑期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科研创新及各类竞赛,将实际工程融入课程设计、工程实习中。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已具备工程实践经验和技能,在毕业时,基本能够胜任岗位需要。

(四)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产教融合,实行学历教育与工程能力培养相结合

加强与行业主管机构、相关企业产学合作,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能力本位制的培养模式。联合相关企业,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广泛建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并共同建设了智能消防系统、智能安全防范系统、楼宇电梯监控系统、暖通空调实训系统、信息化智能小区实训系统、系统集成实训系统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所特有的实验实训平台,这些实验实训平台为学生提高工程应用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针对具体工程项目联合攻关,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施工中来,以应用能力为核心指导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毕业时即拥有从事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和光缆认证测试工程师(CFTT)证书,以及安防维保、消防维保等执业资格证书。

三、结论

通过近几年对该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和改革,使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得到了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逐渐得到增强。从就业后收入水平来看,本专业人才就业薪水平均高于省内非211高校的平均月收入。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社会竞争力,与企业对接的有效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世斌,郄海霞,余建星,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2] 靳宏,陈虹,莫岳平.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2012(1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12篇

,提高工程的可靠程度,方便工程完成后的检修维护工作等。智能化技术又叫人工智能技术,属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分支,是 GPS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精密传感技术的综合应用,并且根据不同的应用,可以加入仿生学、控制学、自动化以及语言学等学科内容。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检测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等。

关键词: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 建筑电气工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建筑施工技术也不断进步。在建筑工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施工项目是电气工程,建筑电气工程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工程中与电气有关的设备、装置等的施工工程。建筑电气工程影响着建筑的投放使用,目前,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开始应用。智能化技术是综合了精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 GPS 定位技术的一种新兴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工操作量,提高操作速度以及操作精准度,提高工程的可靠程度,并且能够降低成本,方便工程完成后的检修维护工作。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物中,尤其是居民建筑物中,对建筑电气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电气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电气工程的主要施工工序主要包括:安装成套配电柜及其控制装置,安装电缆桥架及架上电缆,安装电线杆上电气设备以及架空线路,安装变压器,安装动力装置以及照明配电装置,安装柴油发电机组,安装不间断电源,安装低压电动机、电动执行机构以及电加热器并进行接线,试运行低压电气动力设备,安装开关插座等,安装接地装置,安装母线(包括封闭母线、裸母线以及插接式母线等),铺设电缆线路并制造电缆头,铺设导管、穿管及线槽,对钢索、槽板进行配线,测试线路等的绝缘性,安装灯具及其他照明装置,试运行所有照明装置,铺设避雷设施,连接等位点以及安装接闪器,建筑电气工程的验收等。

2 智能化技术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建筑电气工程中,其中,也包括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又叫人工智能技术,是 GPS 定位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精密传感技术的综合应用,属于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分支,人工智能一词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主要系统包括图像以及语言识别系统,语言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以及专家系统等。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在控制方面,例如电气控制等。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技术中又根据需要加入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如仿生学、控制学、自动化以及语言学等。智能化技术能够帮助装置或者设备等实现自动化运行控制管理等内容,并且能够提高工程或系统装置等的整体可靠程度,提高运行速度,加强装置系统或设备的自我保护能力等。

3 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建筑电气设备故障预测分析以及建筑电气设备的优化设计等。所以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检测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等。

3.1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需要有自动控制和保护系统,以便在发生一些意外时,可以进行自我控制和保护,防止事故的发生。而这些自动保护以及控制系统中则可以运用智能化技术。首先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应用 GPS 定位功能,对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的电气设备、线路以及装置配件等进行定位,并利用传感技术进行将电气工程的施工或者工作状况传输给计算机系统,即进行电气工程施工或运行的数据采集,然后计算机系统利用电机设备、电磁场以及电路等学科知识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按照设定的系统程序,如果出现了哪种数据,就该进行何种控制措施。这样就可以对建筑电气进行智能自动化控制。

3.2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电气系统的控制和保护,如果一旦出现了问题,智能化程序中没有被规定的状况,则可以发出警报,并对发生问题的部位,进行重点的实时监控,同时,还需要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智能化故障分析系统,利用智能化技术中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以及模糊逻辑等技术,对发生问题的部位进行故障分析,例如,当变压器出现故障时,便可以对变压器油中的气体成分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缩小其故障范围。

3.3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智能化技术的遗传算法,一个是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模型,其原理是模拟生化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学机理以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理论,运算过程中应用生物界中的进化规律,进行随机性搜索。智能化技术中的遗传算法在电气设备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中的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电气设备进行优化。

4 结束语

能化技术又叫人工智能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分析主要包括智能化在电气自动化中间的应用、电器智能化对工程故障的分析以及建筑电气自动化对设备的优化应用等。

智能化技术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因此在智能化的发展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其他的学科知识的发展,将其与智能化的发展相互融合,从而推进智能化的发展,以便对建筑的电气化工程进行更深层次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字]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作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051-01

社会经济的日益进步,使建筑业的发展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也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业也越来越火,规模也日趋扩大。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满足,建筑业的发展和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协调渗入,并且得到可观的效果――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运而生。要想给人们制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就要大力开发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此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和功能,从而更好地造福人类。

1.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就是一门制造、维护和改善空间、环境的科学,它以电能、电气设备及电气技术为主要手段来达到其目的的。这个学科包含了土木建筑和电气工程两大学科的内容,其内容就更加的充实丰富,也更加复杂多变。经过多年的发展,它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已逐步完善,并且也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且也得到了国家,乃至世界的重视。

“智能化”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智能控制技术集一体的;“智能化系统”是指将其“智能化”针对某一方面的应用设备;“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就是将电气工程、智能化系统综合运用于建筑行业的一门高新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控制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智能化的概念、相关内容和技术也被更多的人提及,也因此,智能化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2.应用设备及技术

在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的减少了人工实际操作量,也提高了实际工作的工作速度及效率,还有效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而也减省了建筑成本,方便了工程上类似维护、修理等很多问题的解决。

“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在建筑环境和设备维修护理等方面。例如:现代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现代建筑信息及传输技术,各种电器、电路的安装技术,建筑供配电技术,电气照明技术,建筑设备电气控制技术,消防和安全防范技术、防雷、接地与电气安全技术等。

下面就以“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在最常见的电气自动照明系统为例进行简单的论述。随着照明系统的场合及要求的不断变化和提高,智能化电气照明系统便显得尤为重要了,也是必要的。建筑的电气照明控制系统分为照明控制、现场控制和火灾控制和监控系统等。首先,电气照明系统控制具体分为三方面,分别为:整体设计,即灯具造型;光源控制;照明控制。我们可以采用新型的节能环保高采光材料,用低能耗,具有经济性的方法,完成其整体设计。其次,建筑电气工程的自动照明系统的现场控制的应用就是,在建筑中,合适的场合,比如楼道,楼梯口处安装声控装置或者光控装置,这样既方便了建筑住户的出行,还能完成自动控制照明灯的开关,也节省了电能;最后,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照明系统中的更加重要的环节就是火灾控制和监控系统,在此处的应用也将智能化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了。当发生火灾时,系统应该自动启动火灾情景下的应急照明系统,自动关闭普通的,会带来危害的照明电路闭合回路,并且以电气照明系统中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对火灾状况进行监察和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3.作用

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随着科技、经济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广泛度不言而喻。大到建筑环境的大型设备,小到家居电器设备的各个小部件。以它的应用广泛度看来,它在人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基于建筑的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有:

(1)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电气系统的控制和保护。在电气工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故障,如果故障诊断不及时或出现故障后诊断不准确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故障出现的前兆与故障本身之间存在的联系,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电气系统的控制和保护。

(2)监控作用。在控制的时候智能化会清晰反馈出电气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对问题出现的部位进行监控。

(3)通常都运用智能化系统中专业技术,对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分析。对建筑用电器进行精准,快速的诊断,并快速的采取正确措施,快速解决问题。然而传统的人工检修故障需要的时间长,浪费人力物力资源,既浪费时间还不能提高准确度,还会出现故障分析需错误的现象,如果出现扬中的问题可能导致整个电气系统瘫痪。但是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诊断是通过对变压器中渗漏油的分解气体进行分析,快速找到变压器发生故障的大致范围,然后再把范围逐步缩小找出发生故障的具置并对其进行检修。现在运用智能化能过清晰准确地确定判断出故障所在。

(4)电气工程的智能化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以往的建筑设备维护、检修等过程中,利用人力时时常会发生低工效、高耗能、质量低的情况,但在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电气工程中,不仅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控制过程中的工作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工程的投入成本,减轻了控制人员的工作压力,实现了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4.发展

当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着社会生活结构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因此相应的社会产业也发生变化,相关的技术领域也得到高速发展。就以人们的“住”说起,建筑业的发展已经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相互渗透,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项新兴的建筑制造技术“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这种技术的高效正确的应用,为我国的建筑业带来质的大跨步,也为人们的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做了很大的贡献。目前,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我国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在城市化建设当中应用很广泛。智能化控制在建筑电气工程的广泛运用更加肯定了智能化技术的优越性,并使其在其他领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电气工程的控制工作中加入智能化技术,便可以实现电气工程控制的无人操作化、远程化、高效化以及主动化,给智能化控制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和得以应用的科技时代,人们生活的一切也与此息息相关。智能建筑具有智商高、器官全、功能强等特点。第一,智商高,就是智能系统不但都能想到人们能够想到的事,而且由于它的思维敏捷,还应该超前于人们的思维;第二,器官全,就是它本身具有人类各器官的功能,除了能够和人一样看、听、讲并且能接收、发送、存贮各种信息,还能操作、控制各个机构、系统;第三,功能强,就是它所具有的各种功能,都能够精准、快速、敏睿地完成。由此看来,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很广袤的发展空间,而这种发展趋势也与日俱增。

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而且也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指标及性能,还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实用性,使得建筑的整体创造价值有很大的提升,也更加的环保经济。

参考文献

[1]张九根,马小军.培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的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智能化;现状;解决的措施

现在的世界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现在也逐渐实现了信息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其中的电气工程也在进行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并且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1建筑电气工程的含义

建筑电气工程主要包含了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它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保证工程安全、舒适和稳定,更好地提升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要安装和建筑电气工程相适应的建筑电柜、控制体系和使用整体监控建筑电路;

(2)依据开始所构建的建筑电线,通过整体的电线光缆布局来合理配置相关的电缆电线;

(3)要配置变压器和相关的动力设备,并尝试调节和运作相关设备,从而更好地保证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问题,施工完成后能立刻进行使用,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的处理;

(4)建筑电气工程和一些比较复杂的设备线路安装,如接地、照明和母线导管等。在完成相关操作后,还要对整个的施工结果进行整体的数据研究,管理阶段对建筑电气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更好地提升工程质量。

2实际运用状况

2.1在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智能化技术专家系统。二是智能化技术遗传算法。遗传算法的设计原理主要是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中的自然选择理论并结合生化中的遗传学原理进行运算的,在实际运算中通过生物界中的进化规律,进行随机性的搜索,实现最优设计。在进行电气工程的优化设计中,我们可将遗传算法与专家系统进行完美结合,实现电气设备的最优化状态。

2.2在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状况

在建筑电气的施工过程中,智能化技术的使用主要表现在网络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的合理运用。建筑电气工程比较复杂,管理阶层在提升工程运行水平的过程中,进行自动化控制和系统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出现意外状况,就能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预防事故的出现。在建筑电气工程中进行自动化监控和系统保护,就要运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们的工作量,从而更好地进行系统的保护和自动化控制。首先,建筑电气工程比较繁琐,所以在工程的网络控制体系中,要运用GPS定位技术,这样就可以对整个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电线光缆线路和装置配件等进行准确定位;再者,在建筑电气工程中使用传感技术,能够把建筑电气工程的实际工作状况有效地传递给网络系统,可以有效地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电气工程的运行或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享。

2.3在建筑电气工程问题检测中的运用状况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对工程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在建筑电气工程中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到数据中的问题和初始设置不吻合的地方。系统会通过问题警报来通知相关人员工程出现了问题,并且对问题部分进行资料的传输,以便专业人员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智能监管和研究,一般是通过神经网络、模糊网络或是专家体系等步骤来进行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建筑电气工程中,过去的问题检测体系在一些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需要对所有的设备进行分解,逐步检查,这样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还不一定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准确程度比较低。

2.4在建筑电气工程设备提升方面的运用状况

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在电气设备提升方面的效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智能化技术中的遗传算法,再者是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智能化技术的遗传算法主要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模型,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生化过程,来归纳出达尔文生物净化理论和遗传机理,从而总结出生物的进化特点,并在实际运算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规律进行研究,对于体系中的问题进行改革和提升。

3结语

总之,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相信通过工程师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建筑电气工程行业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斯林.建筑电气工程安装的技术要点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4):662-66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第15篇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系统综合集成的专业,结合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现代民用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及产品开发等工作。毕业生可在建筑行业中的设计院、建筑电气安装公司、自动化设备安装公司、监理公司和装潢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大型酒店、体育中心、写字楼、智能大厦、房地产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管理等技术工作,还可在设备生产单位和管理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必要的实践环节进行培养。笔者主要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培养要求。

1 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

我院根据培养本科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专业方向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本专业每学年都结合有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教学。其中,第一学年安排了军事技能训练和计算机强化训练,第二学年安排了金工实习、英语强化训练、电工实习1、电子实习,第三学年安排了电工实习2、电子课程设计、电控及PLC课程设计、建筑电气CAD应用训练、建筑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和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等,第四学年安排了单片机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等。实践教学时间在42周左右,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22.95%。

2 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高

公共基础模块课程实验有物理实验32学时,大学计算机基础及C语言程序设计和文献检索上机共56学时。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实验有电路系统实验、电机与拖动实验、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共96学时,工程制图上机8学时。专业模块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实验8学时和专业方向综合实验16学时。另外,专业选修课电气控制与PLC检测技术等课程也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满足了学生深刻理解相应课程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的要求。对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最大限度地减少验证性实验,充实和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开发性实验。实验开出率100%,课程实验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90.90%。

3 推进校内实验室建设,建成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

为保证教学计划实施,学院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研究,科学制订和认真执行实验室规划,加大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力度。2008年,建设建筑电气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2009年,建设住宅智能化系统实验室。从2011年起,在原有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以省级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抓手,在项目的资金控制、前期调研、计划论证、采购招标、合同论证、安装调试验收等环节上层层把关,稳步推进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实施,按时、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现在,省级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拥有21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

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现有价值21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可用于在校学生的建筑电气、楼宇智能化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服务于校内教师的科研工作及校外企业的员工培训等。

目前,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建有5个专业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专业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可开出给排水系统、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和照明与供配电系统实验;建筑智能化系统实验室和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室可开出对讲门禁系统、巡更与闭路监控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三表抄送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安防与消防系统实验室可开出火灾报警系统、消防喷淋系统、防火卷帘门系统、室内对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防排烟系统、群控电梯系统实验;建筑影音与会议系统实验室可开出声道音频系统、视频系统、扩声、会议系统实验。

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实现了智能集成工作站集成软件技术方案: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建筑智能化系统实验室、安防与消防系统实验室3个实验室的24口百兆可管理以太网交换机,分别与智能集成工作站的三层交换机连接;智能集成工作站通过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IBS),采集实验室教师机设备管理信息,将各实验室子系统的信息资源汇集到一个系统集成平台上,集成软件监测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5个设备所有数据信息;教师版集成软件与学生版集成软件的通讯协议代码开放,方便学生自行开发集成;智能集成工作站学生机两两一组,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学生机与智能集成工作站通过三层交换机组成局域网;智能集成工作站显示的设备运行状态参数通过投影仪显示到屏幕上,将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设备数据传输到工业自动化网络服务器上,成为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子系统。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清晰,实验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新颖性。

4 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习内容全面广泛

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我们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习。设置的实习环节有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对于每一次实习实践教学,都制定详细的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安排等,并制定较为可行的学生实习考核办法。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完成实习报告。教师认真总结,为各类实习教学文件的修订提供依据,便于以后实习计划的安排与组织实施。

通过金工实习,学生加深了对机械加工中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电工电子实习,学生加深了对电工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安装调试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了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学习和了解了智能化建筑行业工作流程以及建设和管理过程,了解和掌握了建筑电气工程和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系统设备的组成、运行工艺流程、工作原理以及操作规范等内容,了解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方法与软件功能等。除校内物理及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行政楼、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外,我校进一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与国内10多家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稳定,实习场所设备齐全,实习内容全面广泛,涉及电梯、空调、建筑供配电系统、消防安防系统、室内外照明工程、舞台影音系统、给排水工程等,满足了本专业实习教学要求。建立健全实习环节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激发实习带队人员的积极性。此外,我们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选派部分年轻教师到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并建立长期的产学研互助关系。

5 课程设计内容丰富,综合运用并巩固提高课程理论知识

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我们安排了两周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并巩固提高在课程及其他先修课程中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独立设计的能力,训练设计构思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设置的课程设计有电子课程设计、电控及PLC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建筑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建筑电气CAD和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指导书中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设计内容既重视课程基础内容,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新颖性。指导书给出相应的参考书和相关的国际著名的高校、研究机构、电气公司的官方网站,供学生参考使用。学生相互探讨,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教师则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参考文献,审阅设计方案,检查设计进度,及时指导和帮助其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技能,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重视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重视设计的过程考核。

6 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做毕业设计时,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作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设计。

为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监控,我校制定了《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手册》和《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工作计划、教学大纲、选题、任务书、开题论证、资料翻译、教学情况记载、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进度情况、成果的规范格式、学生完成任务数量、成绩评定、毕业设计工作三级总结、毕业设计校外评审等进行了规定,严格评审和考核,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紧紧围绕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供配电工程、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电气照明技术、建筑电气控制与PLC、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选题。绝大多数毕业设计课题是工程应用型课题,部分课题是结合指导教师纵向、横向科研项目或学生就业意向企业的研发课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实际,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以一人一题(包括子课题)为原则,几个学生共同做一个较大的课题时,每个学生有明确的独立完成部分。

指导教师原则上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历和能力,我校首届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82名学生的毕业设计由28名教师指导,指导教师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都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能力,专业水平较高。

严谨的计划、严格的规范和严密的管理,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按章有序地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首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中,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3项,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个。我校从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档案中抽出校内评阅成绩表后,送校外同行专家评审,校外专家评审的成绩与校内评审成绩高度吻合。

7 制定和实施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实验中心制定和实施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课内开放实验由指导教师负责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学生通过预约就可以使用实验室的设备进行课外实验,并有指导教师在场指导。

目前,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支持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各种学科竞赛的训练。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参加的竞赛有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近几年来,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在全国、省级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获第一届、第五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特等奖,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一等奖,第三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二等奖,第四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三等奖,“和利时杯”电气可编程控制应用大赛江苏预赛二等奖等。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