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

公有制经济企业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1篇

一、XX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党的十五大以后,XX市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到2002年底,XX市私营企业共有415家,从业人员6041人,注册资金3.3亿元,分别比十五大召开前的1997年增长72 %、228 %和73%。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市的私营企业中,党员数100多人,这些党员的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退休的、离职的、下岗的、病退的、停薪留职的、退伍的和借调的等。

在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共产党XX市委加强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研究和探索,1995年6月在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XX市XX公司建立了党支部。1998年8月在XX市工商局私营企业协会成立了党支部,加强对私营企业零散党员的有效管理。在中组部出台《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工作的意见(试行)》前,2000年8月,中国共产党XX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

按非公有制企业注册方式的不同,XX市的非公有制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公有制企业改制为的非公有制企业,另一类是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两类企业都有比较好的做法值得总结。

由公有制企业转制而成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及活动都比较正常,基本保留沿袭了转制前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并且针对企业转制后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对党的工作及活动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比较突出的是XX厂,这个厂1998年9月由国有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后,针对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及时开展了认识上到位、关系上理顺、活动方式上改进等党的建设工作,使转制后企业的党建工作仍然活动不停、管理不松、组织不散,且有新进展。粮油食品工业公司、XX化工厂、XX冶炼厂、XX冶炼厂、XX化工厂等由国有企业改制成的私营企业,党组织活动都比较正常,党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使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由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已有XX市XX公司和XX市XX冶炼厂两家成立了党支部。1995年6月就成立党支部的XX公司,始终如一地正常开展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党组织工作及活动开展得比较积极和正常,组织工作有进展,已有6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发展了1名预备党员,先后有5名党员受到上级党委表彰奖励,4次被锡城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但是,与迅速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相比,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与之远远不相适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特别是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比较突出。全市602家非公有制企业只有13家建立了党的组织,其中有11家是原国有企业转制成的私营企业,以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仅有2家成立党支部。

二、党的力量比较薄弱。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数量偏少,不少党组织基本上没有做党员的发展工作,加强党的新生力量的培养、补充新鲜血液,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十分迫切。

三、党组织关系不顺。主要反映在转制企业中,有的公有制企业转制后,出现党组织无处挂、党员无人管,在归谁管的问题上争议较多,这样就导致出现了组织活动没有正常开展,党员党费没有人收缴的情况。

四、党内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开展的不正常。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得不到业主的重视以及党组织的角色定位难以把握,党内组织生活和党的活动在时间、阵地、经费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证,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无所适从,党内的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少数成立了党组织的个体私营企业党组织,根本没有开展党建工作,随意性很大,完全流于形式。

五、党员职工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非常难。非公经济组织中的下岗党员、流动党员和退休党员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很突出,有的下岗失业,有的长期在外打工,有的经商务工、小商小贩,有的生活都难以维计,一些同志认为要不要党员资格,转不转党组织关系,通知开会学习去不去都无所谓了,极个别党员失去了联系,原单位党组织开展活动、组织学习、收取党费根本通知不到人。

六、业主有顾虑。部分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还是有建立党组织的想法,因为他们看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党员总是在体现着先锋模范作用,往往是生产中的骨干,业务上的尖子,员工们的核心。但是这些非公有制企业主又有担心,比如,成立了党组织后,是否企业主的生产决策就要受到党组织的领导;党组织成立后,管理体制怎样理顺;企业怎样处理与党组织的关系等等。

XX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思想基础脆弱。从不同层次的思维主体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五种思想倾向:一是有些上级行业和主管部门党组织报着无所作为——有“消极观望”思想倾向。有些同志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济成份和性质变了,它自己发展是自己的事,成为真正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工作普遍无指导、无要求、放任自流。二是党员的复杂、懈怠心态——“打工雇佣”思想倾向。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里,业主和党员职工是双向选择关系,很多党员认为自己是临时的,流动性比较大,饭碗掌握在“老板”手里,随时有“炒鱿鱼”的可能,因而干一天是一天,难以把自己的个人目标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整体目标、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难以行使党员的权利和承担党员的义务,失去了党员应有的作用。三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理不直、气不壮——“配角从属”思想倾向。部分党员认为,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建活动,受制于业主的制约和约束。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里的党组织,普遍缺少执政党的意识,对开展党建工作往往看业主的脸色行事,发挥党组织自身作用感到信心不足。虽然绝大多数的党组织得以从原来的国有和集体企业里“移植”了下来,但在开展党建工作时普遍感到与过去有了反差,党的活动时间、经费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保证,开展活动越来越理不直、气不壮,久而久之,党组织成了企业里的“配角”甚至“点缀”。四是非公制经济组织的业主对党组织——“淡漠排斥”思想倾向。部分业主认为,设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会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在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业主看来,担心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以后,开展党的活动会占用生产经营的时间,增加管理人员,加大营运成本,因而不欢迎党的组织进入自己的经济组织。五是价值利益的多元化,使得年青人不愿靠拢党组织——“急功近利”思想倾向。

2、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缺少坚实的物质保证和后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产权私有,除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实行依法管理外,对其生产经营、组织机构设置、人事用工制度等缺少调控权。这就导致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设置党组织,或者开展党的活动,对业主依赖性很大。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这几年加大了改制力度,为了便于在转民改制企业中设立党组织,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业主是党员的,一般将业主安排为党组织的负责人。这就是在某种意义上使相当一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业主的直接控制下,党组织及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由老板提供并作决定,党组织的活动有可能凭业主的喜好兴趣和觉悟来开展。

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在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抓住机遇的同时,迎接新的挑战,积极探索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为非公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内部机制和社会环境。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国有经济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实施民营化、公司制改造进程逐步加快,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必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和扩张,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和党员转移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如果不及时跟上这一变化的趋势,在这些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势必在全局上削弱党对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领导力、控制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要敢于突破传统党建工作格局的影响,着力于党建理念与工作思路的创新,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这不仅有利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政治领导和经济监管,也有利于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团结带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努力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内涵,科学界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应当是党在该经济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具有支持、促进和监督、协调作用。主要职责可以明确为: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依法经营,使企业健康发展;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协助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协调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领导企业中的工青妇组织,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三)改革设置模式,打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

一是合理设置组织。 依据党章规定,坚持从企业规模、党员人数、构成差别的实际出发,既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注重组织建立的效果,在要求、模式、进程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 一般有正式党员3 名以上的,应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接近或超过50名的,可建立党总支;党员人数接近或超过100名的, 可建立党委;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 可就近与其他单位的党员建立联合党支部;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应先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由国有或集体企业整体转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设置可在原有基础上作相应调整和完善,以利于党建工作的连续性;经济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可对该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建;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联合建支、委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开展党建工作,并积极按条件发展吸纳新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二是理顺隶属关系。遵循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归口管理和挂靠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由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其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不变;新建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其党组织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党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或部门(行业)挂靠管理。三是配强领导机构和领导班子。不足7名党员的支部,一般不设支委会,设支部书记1名;党员在7名以上的支部,设支委会,委员为3-5名;党总支和党委,一般设委员5-7名。党委建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应设立党务政工部门,配备相应的专兼职人员。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可以从企业管理层中熟悉政工业务,思想作风正派,组织能力较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中选拔,并按党章规定和必要的程序予以产生;如本单位暂无合适人选,可采取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办法,从外单位选配;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单位,其党组织负责人可由属地的工商所、个协、工商联分会或负责第三产业发展机构的党员负责人兼任。

(四)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一是灵活开展党建工作。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在形式上,坚持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做到灵活多样;在时间上,坚持脱产与业余相结合,既严格组织制度,又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开展活动;在内容上,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加强党员教育,改进党员管理。凡正式应聘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时间在6 个月以上的党员,都应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应聘时间在6 个月以内的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组织生活,接受所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可以参照《工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文对党组织活动经费作出具体的规定,一般说来,党组织活动经费应按年度工资总额的5‰—10‰比例提取。三是培育新生力量,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员工吸收到党内来。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2篇

一、XX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党的十五大以后,XX市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到2002年底,XX市私营企业共有415家,从业人员6041人,注册资金3.3亿元,分别比十五大召开前的1997年增长72%、228%和73%。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市的私营企业中,党员数100多人,这些党员的来源主要有几个方面:退休的、离职的、下岗的、病退的、停薪留职的、退伍的和借调的等。

在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共XX市委加强了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研究和探索,1995年6月在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XX市XX公司建立了党支部。1998年8月在XX市工商局私营企业协会成立了党支部,加强对私营企业零散党员的有效管理。在中组部出台《关于在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加强党的工作的意见(试行)》前,2000年8月,中共XX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私营企业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

按非公有制企业注册方式的不同,XX市的非公有制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公有制企业改制为的非公有制企业,另一类是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两类企业都有比较好的做法值得总结。

由公有制企业转制而成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及活动都比较正常,基本保留沿袭了转制前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并且针对企业转制后出现的新情况和问题,对党的工作及活动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比较突出的是XX厂,这个厂1998年9月由国有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后,针对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及时开展了认识上到位、关系上理顺、活动方式上改进等党的建设工作,使转制后企业的党建工作仍然活动不停、管理不松、组织不散,且有新进展。粮油食品工业公司、XX化工厂、XX冶炼厂、XX冶炼厂、XX化工厂等由国有企业改制成的私营企业,党组织活动都比较正常,党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使企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由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目前已有XX市XX公司和XX市XX冶炼厂两家成立了党支部。1995年6月就成立党支部的XX公司,始终如一地正常开展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党组织工作及活动开展得比较积极和正常,组织工作有进展,已有6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发展了1名预备党员,先后有5名党员受到上级党委表彰奖励,4次被锡城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但是,与迅速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相比,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与之远远不相适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特别是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比较突出。全市602家非公有制企业只有13家建立了党的组织,其中有11家是原国有企业转制成的私营企业,以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仅有2家成立党支部。

二、党的力量比较薄弱。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党员数量偏少,不少党组织基本上没有做党员的发展工作,加强党的新生力量的培养、补充新鲜血液,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十分迫切。

三、党组织关系不顺。主要反映在转制企业中,有的公有制企业转制后,出现党组织无处挂、党员无人管,在归谁管的问题上争议较多,这样就导致出现了组织活动没有正常开展,党员党费没有人收缴的情况。

四、党内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开展的不正常。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得不到业主的重视以及党组织的角色定位难以把握,党内组织生活和党的活动在时间、阵地、经费等方面得不到充分保证,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无所适从,党内的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少数成立了党组织的个体私营企业党组织,根本没有开展党建工作,随意性很大,完全流于形式。

五、党员职工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非常难。非公经济组织中的下岗党员、流动党员和退休党员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很突出,有的下岗失业,有的长期在外打工,有的经商务工、小商小贩,有的生活都难以维计,一些同志认为要不要党员资格,转不转党组织关系,通知开会学习去不去都无所谓了,极个别党员失去了联系,原单位党组织开展活动、组织学习、收取党费根本通知不到人。

六、业主有顾虑。部分自然人登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还是有建立党组织的想法,因为他们看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党员总是在体现着先锋模范作用,往往是生产中的骨干,业务上的尖子,员工们的核心。但是这些非公有制企业主又有担心,比如,成立了党组织后,是否企业主的生产决策就要受到党组织的领导;党组织成立后,管理体制怎样理顺;企业怎样处理与党组织的关系等等。

XX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思想基础脆弱。从不同层次的思维主体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五种思想倾向:一是有些上级行业和主管部门党组织报着无所作为——有“消极观望”思想倾向。有些同志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经济成份和性质变了,它自己发展是自己的事,成为真正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没有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工作普遍无指导、无要求、放任自流。二是党员的复杂、懈怠心态——“打工雇佣”思想倾向。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里,业主和党员职工是双向选择关系,很多党员认为自己是临时的,流动性比较大,饭碗掌握在“老板”手里,随时有“炒鱿鱼”的可能,因而干一天是一天,难以把自己的个人目标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整体目标、企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难以行使党员的权利和承担党员的义务,失去了党员应有的作用。三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理不直、气不壮——“配角从属”思想倾向。部分党员认为,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建活动,受制于业主的制约和约束。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里的党组织,普遍缺少执政党的意识,对开展党建工作往往看业主的脸色行事,发挥党组织自身作用感到信心不足。虽然绝大多数的党组织得以从原来的国有和集体企业里“移植”了下来,但在开展党建工作时普遍感到与过去有了反差,党的活动时间、经费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保证,开展活动越来越理不直、气不壮,久而久之,党组织成了企业里的“配角”甚至“点缀”。四是非公制经济组织的业主对党组织——“淡漠排斥”思想倾向。部分业主认为,设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会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在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业主看来,担心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以后,开展党的活动会占用生产经营的时间,增加管理人员,加大营运成本,因而不欢迎党的组织进入自己的经济组织。五是价值利益的多元化,使得年青人不愿靠拢党组织——“急功近利”思想倾向。

2、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缺少坚实的物质保证和后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产权私有,除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实行依法管理外,对其生产经营、组织机构设置、人事用工制度等缺少调控权。这就导致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设置党组织,或者开展党的活动,对业主依赖性很大。从我市实际情况来看,这几年加大了改制力度,为了便于在转民改制企业中设立党组织,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业主是党员的,一般将业主安排为党组织的负责人。这就是在某种意义上使相当一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业主的直接控制下,党组织及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由老板提供并作决定,党组织的活动有可能凭业主的喜好兴趣和觉悟来开展。

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在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抓住机遇的同时,迎接新的挑战,积极探索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为非公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内部机制和社会环境。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国有经济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实施民营化、公司制改造进程逐步加快,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必将进一步快速发展和扩张,这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和党员转移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如果不及时跟上这一变化的趋势,在这些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势必在全局上削弱党对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领导力、控制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要敢于突破传统党建工作格局的影响,着力于党建理念与工作思路的创新,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这不仅有利于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政治领导和经济监管,也有利于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团结带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员工努力工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二)准确把握内涵,科学界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应当是党在该经济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具有支持、促进和监督、协调作用。主要职责可以明确为: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依法经营,使企业健康发展;抓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协助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协调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领导企业中的工青妇组织,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三)改革设置模式,打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基础。

一是合理设置组织。依据规定,坚持从企业规模、党员人数、构成差别的实际出发,既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注重组织建立的效果,在要求、模式、进程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一般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应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接近或超过50名的,可建立党总支;党员人数接近或超过100名的,可建立党委;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可就近与其他单位的党员建立联合党支部;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应先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由国有或集体企业整体转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设置可在原有基础上作相应调整和完善,以利于党建工作的连续性;经济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可对该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进行调整或重新组建;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联合建支、委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开展党建工作,并积极按条件发展吸纳新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二是理顺隶属关系。遵循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归口管理和挂靠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由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其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不变;新建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其党组织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党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党组织实行属地管理或部门(行业)挂靠管理。三是配强领导机构和领导班子。不足7名党员的支部,一般不设支委会,设支部书记1名;党员在7名以上的支部,设支委会,委员为3-5名;党总支和党委,一般设委员5-7名。党委建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应设立党务政工部门,配备相应的专兼职人员。党组织负责人的选配,可以从企业管理层中熟悉政工业务,思想作风正派,组织能力较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员中选拔,并按规定和必要的程序予以产生;如本单位暂无合适人选,可采取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办法,从外单位选配;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单位,其党组织负责人可由属地的工商所、个协、工商联分会或负责第三产业发展机构的党员负责人兼任。

(四)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一是灵活开展党建工作。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开展工作。在形式上,坚持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做到灵活多样;在时间上,坚持脱产与业余相结合,既严格组织制度,又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开展活动;在内容上,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是加强党员教育,改进党员管理。凡正式应聘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党员,都应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应聘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组织生活,接受所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可以参照《工会组织法》的有关条文对党组织活动经费作出具体的规定,一般说来,党组织活动经费应按年度工资总额的5‰—10‰比例提取。三是培育新生力量,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员工吸收到党内来。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3篇

一、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1.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在于具有冒险精神、创新精神,能够更好地开拓市场、把握市场、利用市场,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譬如,三十多年前柳传志预测到了PC的时代,并在这一领域大获成功;十五年前李彦宏看到了互联网的机会,毅然回国创办了百度。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真实来源。一个活跃的市场,土地、劳动者、资本等要素,只有在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手中,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真正成为财富的源泉。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环境下,企业家精神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一种责任,敬业、诚信、合作、学习;是一种品格,勇于冒险、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坚韧执着;是一种价值观,创造利润、奉献爱心、回报社会;是一种文化修养,广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想象力。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修养是企业家精神的要求。

2.企业家精神的意义。①企业家精神是促进非公经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精神是健康的标志,健康是精神的基石。回顾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进程,精神无不是企业家逆水行舟、愈挫愈勇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关键支撑,成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首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经济企业家队伍日益壮大,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加速了各种社会思潮的直接传播,人们的精神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成长中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特别是改革进入关键期和深水区,社会利益关系格局深刻调整变动,对非公经济企业家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时局下更要夯实精神的基石作用,推动企业家从精神自觉走向精神自发,依靠精神力量摆脱困惑、战胜困难、走出困境,开拓前行。②企业家精神是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牢固基石。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与非公经济企业家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滋润。企业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都是企业家精神在现代企业治理上的外在体现。企业家精神支撑着企业走过创业时期的艰难,并将持续推动企业走向规范化,不断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集团化和国际化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家精神也有利于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坚持创新发展、坚守诚信守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爱员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③企业家精神是推动非公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的力量源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经济增速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增长模式从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也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新常态下的非公经济不仅要承受从转型中“蜕变”的痛苦,还要主动接受新形势带来的磨难,甚至出现了“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时代困局,从而导致非公经济企业家投资意愿逐渐下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创业激情趋淡。实践证明,越是攻坚克难越需要精神支撑和动力保障。因此,引导非公经济弘扬企业家精神,增强加快转型升级的信心,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非公经济企业家精神的缺失

1.非公经济内部结构影响。首先,非公经济主体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成份极其复杂,虽然有一部分属于精英阶层,但总的来说,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基层创业者,知识结构比较单一,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无法成为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秃闲腿瞬牛难以胜任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其次,非公经济多为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制约、监督机制欠缺或不完善,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再其次,非公经济往往小富即安,缺乏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愿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承担风险,以致停滞不前。最后,改革开放为非公经济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非公经济企业家在思想上比较认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支持改革开放,具有较强的政治诉求,但其参与政治却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缺乏民族社会责任感和传统文化精神。

2.非公经济外部环境影响。首先,国际投资环境变化。近些年,西方国家为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投资条件,反观国内,生产成本上升、融资渠道单一……使得投资环境相对趋于不利,导致非公经济的发展愈发困难。2011年以来,我国非公经济投资增速急剧下滑就是例证。其次,私产保护法规不健全。我国的产权制度尚不明晰,缺乏可行性和操作性,加上非公经济资本原始积累的非规范性阴暗面,企业家普遍缺乏安全感,不满意国家目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政策,更担心政策的变化危害到自己的利益。再其次,国家对民间资本管制。资本市场不对非公经济开放,致其融资渠道单一、成本上升,部分企业甚至资金链断裂,在国内很难生存,实体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最后,非公经济经营者青年居多。他们充满朝气、思路广泛、喜欢挑战,具有较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然而由于国内外市场状况的不断变化,需要时刻学习吸收最新的资讯,加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和工作的压力,出现脑力和体力透支甚至心理耗竭的状况,对快速发展中的积极非公经济企业家精神形成不利影响。

三、非公经济企业家精神的重塑

1.自身努力的方面很多,但首当是弘扬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①创新精神。我国非公经济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企业家精神的发育却并没有随着经济体量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发生质的改善,与全社会的期望相距甚远。中国不缺勤奋创业、谦虚学习、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的企业领袖,缺的是“读懂还没有落实到纸面上的东西”的市场机遇的创造者;不缺四处出击多元发展、什么赚钱干什么的投机者,缺的是在市场机遇和诱惑面前抱定主业、深耕细作的坚守者;不缺深谙关系与权力寻租之道而左右逢源的平衡高手,缺的是横下一条心持之以恒地进行技术创新的投入者。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创新成为企业经营的关键因素,科技进步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重塑非公经济企业家精神,就要弘扬创新精神,不断促进创新、进取、和谐、共富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②契约精神。一要重塑市场信誉。近年出现的国人海外狂购,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向日用生活品绵延,而且多是原本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国人为何舍近求远、不辞辛苦地到海外购买?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商家产生了信誉问题。国内生产的商品出口境外,经过境外企业的检验和过手就得到了国人的信任,值得深思!二要重塑社会责任。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原始动机是一种长期的自利行为,旨在树立良好的形象,吸引优秀的人才,并通过社会的合作和监督来规范企业行为,产生社会品牌效应。在当今新常态下,非公经济能够而且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繁荣昌盛,也要实现社会效益,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4篇

几年来,随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我们按照"消除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增强有效性"的要求,不断探索切合实际的组建新模式.一是独建党支部模式.八十年代初期,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刚刚起步,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只有个别的相对规模较大的外资企业.对此,我们主要采取独建的办法,建立党组织.比如1984年4月,我们建立了南丰针织厂党支部,成为全省较早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之一.至今,全市以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93个.二是区域联建党组织模式.随着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工业发展年","工业壮大年"各项措施的不断推进,我市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发展,一些经济开发区,工业小区,科技工业园区等区域性工业区不断形成,因而解决"多,小,散,杂"的单一企业组建党组织难的问题,就有了良好的条件.这个时期我们主要采取"联建"的办法,形成了"以工业小区为区域,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多企合一''''建立党组织"的区域联建模式,较好地解决区域内党员零星分布,以厂组建难的问题.至今,全市共建立区域性的党组织56个.三是村级组织升格管理模式.我们对非公有制企业发达,经济总量大,离土不离乡的党员多的村,运用"升"的组建模式,把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或把党总支升格为村党委,下设企业党支部,使辖区内的企业都有党组织覆盖.我们在1994年就开始实施这一组建和管理模式,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12个,下辖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15个;1999年我们在石井镇菊江,梅山镇新蓝,诗山镇凤坡等3个村建立了村党委.四是跨地区组建模式.在泉州市委组织部的协调帮助下,我市于1997年在全省率先突破党组织属地管理的界限,跨县(市,区)成立南益集团党委,下辖*,鲤城,丰泽等市(区)15个党支部,党员数186人.去年我们主动与大田,莆田两地组织部门进行协商,南益集团党委又跨地市在大田县,莆田市分别组建了南湖针织有限公司,南兴针织有限公司等2家"南字号"企业党支部.五是组建镇企业党委进行统一管理模式.随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步伐的不断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不断增多,原来由乡镇党委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管理的领导方式已不能很好地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数量多,任务重,管理难的问题.为此,我们适时提出设置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委员会的设想,并付诸实施,于1999年组建了丰州,官桥,水头等3个镇企业党委,统一管理,协调辖区内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目前,又有石井,洪濑,美林,柳城,诗山等5个镇(街道)企业党委正在酝酿筹建中.六是依托群团组织组建模式.我们始终坚持"大党建"的思路,对于一些暂时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采取群团先行组建的办法,以团建,工建促党建.特别是去年,我们认真贯彻泉州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会议的精神,把工建纳入"大党建"的范畴,着力构筑乡镇工会--村(居)工会--企业工会"小三级"工会网络,为组建党组织创造良好条件,切实做到以工建,团建促党建,实现党工团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去年来,新组建工会组织105个,团组织12个,通过实施"大党建"模式,组建了5家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目前,全市201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共覆盖企业1650家,覆盖率为50.4%.

二,审时度势,不断完善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机制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我市经济发展主要的增长点和生力军.我们始终把加强这一领域党的建设工作纳入市委的工作大局进行精心谋划,特别是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后,使我们更进一步充分认识到抓好非公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年年有新招,出新成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我们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市里建立了五套班子党员领导挂钩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并健全非公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从17个成员单位中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乡镇一级采取"谁主管,谁负责"的办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相应建立了挂钩联系制度,全市共有231名乡镇(街道)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294家规模较大的企业.二是理顺管理机制.我们按照"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增强党的活力"原则,适时理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管理机制.对于规模大,集团化,跨乡镇甚至跨县市的企业党组织如南益集团公司党委,由市委委托市委组织部直接管理;对于一些乡镇(街道)企业零星分散,党组织数量少的,由乡镇(街道)党委直接负责管理,这类党支部有78个;对非公有制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如水头镇,我们设置镇企业党委,对辖区内的企业党支部进行统一管理;对于经济发达,党员数多或设置工业小区的村,我们通过把村党支部升格为总支或党委,由村一级党组织直接管辖.

三,提高素质,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性工作.一是抓好班子建设.我们因企制宜,三管齐下抓好非公有制党组织班子成员的选配.第一是内选任职,从处于企业管理层的优秀党员中选任,如宏发食品厂党支部和金鹿集团等企业党支部领导成员多数来自于企业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第二是外派兼职,如在南益集团党委成立初期,我们从市委组织部选调2名业务熟悉,组织能力强的党务骨干到该党委兼任党委副书记或党务干部,帮助做好党务工作;第三是下派挂职,如柳城街道下派一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杏莲工业区党支部担任党支书;全市有6个镇(街道)下派8名镇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挂职,切实加强了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二是抓好教育培训.我们十分重视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的业务培训,年年依托市委党校举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务干部培训班,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组织实地参观,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党务干部抓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各镇(街道)也以基层党校为阵地,对辖区内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进行培训.南益集团党委还依托集团训练中心,不定期举办党工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培训班,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去年来,我市各镇(街道)以如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领会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为主题,举办短期培训班共15期,受训企业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达1300多人次.三是抓好发展党员工作.我们采取市,镇,村,企业"四轮驱动"的办法,齐抓共管,落实培养责任,加快发展步伐.在抓发展党员工作过程中,我们注重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管理,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双重培养"制度,即建立基层党委负责人和企业党支书双方同时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培养制度,定期进行访谈,做到"手把手","面对面"的传帮带.特别是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试点工作以来,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省委,泉州市委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目前,全市已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862人,重点发展对象132人.1999年以来,在非公有制企业员工中共发展了195名新党员,仅"七一"讲话后,就发展了56名,还有3名新的社会阶层优秀分子在这次试点工作中被确定为发展对象进行培养.

四,典型引路,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上新层次

我们十分重视先进典型的培育,总结和推广工作,特别是采用拍摄和组织观看电教专题片,召开现场会进行实地观摩,定期研讨,互相交流工作经验等办法,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地开展下去.一是在外资企业方面,着力树好南益集团党委这面旗帜.通过拓展思路,跨地区组建党组织,通过抓好企业党组织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党工团密切协作,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南益集团党建工作基本达到"六好"目标要求,并被定为省委党建联系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摄制了《南益的启示》等电教专题片进行广泛宣传,东南电视台也播放了南益集团抓党建促发展的实况.二是在股份制企业方面,着力培育金鹿集团党支部这一典型.我们以"选准带头人,谱好创业曲"为主题,先后摄制和下发播映了《牧鹿人》,《金鹿之歌》等2个党员电教专题片,展示了该企业"一人带,带出一支好队伍;两手抓,抓出一批新产品;三步跨,跨入一个大市场"的发展轨迹和成功经验.三是在区域组建方面,着力建好柳城杏莲工业区第一党支部.我们用《探索的脚步》这一电教片,介绍了柳城街道党委如何选派得力干部到支部挂职,帮助该党支部探索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好做法,从而起到了良好的学习借鉴效果.四是在村级非公有制组织方面,我们摄制了《新蓝村里尽朝晖》等电教片,介绍了新蓝村党委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好下属新蓝工业区党支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实现工业区年上缴税收达700多万元的先进经验.五是在宣传非公有制企业领域典型人物方面,结合开展"思源思进"活动,摄制和组织观看了《老而思进谱新篇》的党员电教片,对石井镇菊江村3位老党员带动和组织28户村民投资几百万元办起股份制企业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并拍摄了《又是大盈大赢时》来宣传水头大盈工业区共产党员带头学科技,用科技的先进事迹.至今已有22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35位党员获得了省,泉州市和*市的表彰.

五,深入调研,不断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加强调查研究是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常抓常新常见效的重要方法.一是抓好常规性调研.每年都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非公联席会议单位成员,深入乡镇,企业,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态势和党工团队伍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每年都制定了《*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进度表》,把组建党组织的任务,时限,要求责任到镇(街道),对任务不落实的,采用《组织部长督办件》进行个别督办,使组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二是抓好个性问题的调研工作.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领域内的思想动态,能够做到见事早,研究对策也比较早,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如针对个别香港员工和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东要求入党的问题,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形成了《关于对外资企业一些香港员工申请入党问题的几点看法》的调研文章被中组部《组工信息》刊发,研究形成的《关于股份(合作)制股东入党问题的几点看法》被《*组工通讯(领导参阅件)》刊发,以及去年在认真总结我市建立3个企业党委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撰写的《在乡镇设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委员会的有效做法》被《*组工通讯》刊发.三是抓好政策性问题的调研.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把中组部提出的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试点工作的"六个方面问题"调研作为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组织力量,进行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了3份具有可操作性和参考价值的专题研究报告,在省调研成果汇报会上进行了交流,并得到了省委组织部,试点办的好评.

六,发挥作用,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活力.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5篇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1.提出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资本市场准入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实施办法,力争在2006年底完成清理和修订工作。(国务院法制办、发展改革委牵头)

2.研究制定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行业和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允许非公有资本平等进入的政策规定。(发展改革委、电监会、信息产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按职能分别牵头,国土资源部、国务院研究室等参加)

3.研究制定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平等取得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的政策规定。(国土资源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研究室等参加)

4.加快制定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研究制定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以及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意见。(建设部、交通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研究室等参加)

5.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医疗、文化、体育和社会服务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领域和营利性领域的政策意见。(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中医药局,、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按职能分别牵头;国土资源部、国资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国防科工委、知识产权局、国务院研究室等参加)

6.研究制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的政策规定。(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人民银行按职能分别牵头)

7.研究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竞争以及军工企业改制改组的政策意见。(国防科工委牵头,国资委、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研究室等参加)

8.制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政策措施。(国资委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税务总局、国务院研究室等参加)

9.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的政策意见。(西部开发办、振兴东北办、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税务总局、国务院研究室等参加)

(二)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

10.各级财政逐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要求,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财政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等参加)

11.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劳动保障部、民政部等参加)

12.从非公有制经济特点出发,改进对商业银行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按职能分别牵头,发展改革委等参加)

13.研究制定政策性银行开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的实施办法。(银监会牵头,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等参加)

14.加快制度创新,完善中小企业板块、推进创业板市场,健全证券公司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到境外上市,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直接融资渠道。(证监会牵头,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参加)

15.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支持建立创业投资机制和发展中小投资公司。(发展改革委牵头,法制办、财政部、证监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参加)

16.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依照有关规定吸引国际金融组织投资。(财政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证监会、银监会、人民银行、商务部等参加)

17.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通过财税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加强对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担保业自律性组织。(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民政部、税务总局、银监会等参加)

(三)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

18.组织社会资源,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科技部、民政部、人事部等参加)

19.研究制定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的政策意见。(民政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资委、工商总局、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等参加)

20.研究制定鼓励创办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发展改革委、劳动保障部牵头,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知识产权局等参加)

21.加大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工的培训力度,建立职业经理人测评与推荐制度,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改革委牵头,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等参加)

22.支持建立适应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和共性技术支持服务平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信息化,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部、信息产业部、财政部、知识产权局等参加)

23.研究非公有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知识产权局牵头,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版权局、商务部、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信息产业部等参加)

24.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政府采购比重。(发展改革委牵头,外交部、财政部、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知识产权局、国土资源部、质检总局等参加)

25.鼓励国内非公有制企业引进外资,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商务部牵头,发改委、外交部、财政部、外汇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国土资源部等参加)

26.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体系、评级制度以及失信惩戒机制,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管理办法。(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等参加)

(四)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27.进一步完善有关非公有制企业私有产权保护的法律。(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国务院研究室等参加)

28.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依法规范工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保障部牵头,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安全监管总局、司法部、全国工商联、发展改革委等参加)

29.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全国总工会牵头,劳动保障部、全国工商联、发展改革委等参加)

(五)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30.研究改进和完善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的会计、税收、统计、档案等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有利于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制度和管理规范。(工商总局,财政部、税务总局,统计局,国家档案局,发展改革委按职能分别牵头)

31.研究制定促进以中小企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部、教育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参加)

(六)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

32.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经营特点,改进监管办法,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水平。(安全监管总局、工商总局、税务总局、环保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劳动保障部和发展改革委按职能分别牵头)

33.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的“三乱”治理。(国务院减负办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中纪委、公安部等参加)

(七)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

34.建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牵头,全国工商联等参加)

35.研究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在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助手作用。(中央统战部牵头,全国工商联、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中央编办等参加)

36.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特点的统计制度和监测体系。(统计局牵头,发展改革委等参加)

37.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牵头,统战部、工商联、发展改革委等参加)

二、实施分工项目的基本要求

1.分工项目中凡属建章立制的,有关部门要抓紧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关政策和法规的起草工作;凡属改革举措的,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凡属提出原则性要求的,要尽快组织专门力量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的意见。要以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分清轻重缓急,贯彻落实的形式不强求统一,不要求“齐步走”,成熟一个出台一个。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6篇

一是以大项目拉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市紧紧围绕资源转化、城市转型、体制转轨、产业转优的目标,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机遇,咬住项目开发不松口,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手,强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今年1—5月份落实和实施投资千万元非公有制项目36个,同比增长1.1倍。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7个。分布在煤炭深加工项目10个,钢铁项目2个,农产品深加工项目16个,其它工业项目8个。这些项目已投产6个,开工建设24个,处于前期6个。预计今年将有26个项目建成投产,可新增增加值13亿元,拉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3个百分点;新增税金6200万元,拉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26.5个百分点。前5个月生产原煤260万吨、精煤72万吨、焦炭2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1%、48%、300%;加工大豆16万吨、水稻19.6万吨、饲料2.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32%和59%。从去年开始,全市开展了“双百”工程,重点推进开工建设和前期储备千万元项目100项,成功地引进了唐山建龙、天津环渤海、吉林亚泰等一批资产总量超百亿元的大型非公有制企业集团,扩张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总量和实力。预计到年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可达73.7亿元,同比增长30%,占地区GDP比

重的48%,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上缴税金3.2亿元,同比增长33%,占全市税收的41%,同比增长4.8个百分点;亿元以上企业达16户,同比增长1倍。集贤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85%以上,实缴税金增长30.4%,占全市税收的82%,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二是以产业集聚促进结构优化。*市以园区建设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实施“三区”发展战略,构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优势。以建龙集团为龙头的钢铁产业先导区,总投资40亿元,年产160万吨焦炭项目已部分投产,年产200万吨钢、100万吨铁精粉项目,预计年底投产;以阳霖集团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产业主导区,目前已有10户企业入驻园区发展,其中同泰油脂、晨光牧业已投产,其余8户企业年内全部投产,可形成年加工大豆66万吨、水稻30万吨、玉米20万吨、肉鸡1000万只的生产能力。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正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在2016年3月4日参加的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议上提出非公有制企业要在新常态发展下积极适应,发挥其创造精神。这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再次肯定及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在新时期发挥企业家精神,为辖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抚顺作为一个老牌工业基地,受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约束,尤其非公有制经济受区位条件和资源限制发展并不强大。而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经营者们更是受到经济发展局限和自身条件限制,企业家精神存在着缺失。此次我们通过走访调研一些当地的企业经营者,对他们的企业现状及企业家精神建设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比了解到本土企业经营者与外阜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抚顺辖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企业家精神现状分析

1.缺乏合作精神,恶性竞争严重

抚顺县域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经营者缺乏合作精神和大局意识,绝大多数喜欢单打独斗,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小型、微型、甚至迷你型企业居多,重复建设泛滥,资源极度浪费,喜欢靠拼价格战参与市场竞争。合作精神的欠缺,限制了企业成长空间,使得本土企业无法也无能力参与市场化竞争,无法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错失了很多好的商业机会。

2.缺乏建立统一商业联盟意识

本土的企业经营者由于受环境影响不愿意结成商业利益联盟,或是说没有形成结成商业联盟的意识。仅有的商业利益联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远远达不到企业经营者的期许,因此只是徒有其表,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由于缺少对彼此的信任故而缺乏成立商业联盟的基础。

3.创新精神不足,成长缺乏动力

抚顺县域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经营者由于受企业规模限制创新精神严重不足,尤其是独创、原创企业更是凤毛麟角。面对外阜竞争对手或是同行,赶超的信心相当缺乏。尤其技术创新一直没有深入实处。

4.急于求成的心态,无序的市场竞争

很多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经营者都喜欢急于求成,耐不住创新、创业的寂寞。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喜好急功近利,因此就会采用一些不公平的竞争手段扰乱市场竞争。

5.企业家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提升自我意识跟不上

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自身能力的局限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经营过程出现的分歧喜好一言堂、专断独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习惯个人独断。只注重利益的追逐而忽视了自我能力的提升。

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对策建议

由于很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资金比较雄厚,经济建设能力比较强,因此我们要积极正确引导,鼓励其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1.加强宣传工作,引领他们走“修身、治企、报国”的道路

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与新媒体宣传相结合,抚顺各县域组织通过新媒体积极宣传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的典型,其他部门也可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如创办各种刊物、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建立公开、透明、便捷的信息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引领他们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走“修身、治企、报国”之路。

2.重视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传承

我们要积极创造有利于企业家精神成长的政治环境、体制环境、文化环境、意识环境。一方面,做好“老带新”的传承工作。各县域可以安排优秀的、有经验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带动新进的企业家会员开展实践活动,通过“老带新”的亲身讲解、实践活动让新兴领域的企业家会员感受到精神的传承;另一方面,创新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培训的方式。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技术发达,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以互联网为媒介,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开展主题活动,既加深了彼此间的沟通又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台。

3.充分发挥工商联和企业联合会的纽带作用

我们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和企业联合会的纽带作用,利用工商联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F结统一起来为新常态下的社会经济建设贡献一己之力。企业联合会可以凭借其渠道广、关系多等优势为非公有制企业搭建信息平台和人脉平台,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人才问题、资金问题、技术问题等。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曾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们要弘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引领着大批企业经营者们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企业家要做好自身的修养和企业家精神的塑造,不断的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形势和新动态。把企业家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民族精神相结合,在经济新常态下,以服务于县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挥其企业家精神的正效应和正能量,在新的阶段、新的时期续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2016年在民建、工商联合会讲话。

[2]王子南,王子岚.浅析战略管理四要素中的企业家精神.经济管理,2014(08).

[3]宫文博.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持续成长研究[D].山东大学,2007.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 现状及原因 创新工程体系 对策

非公有制企业历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四川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越发壮大,其产值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例越来越重。2004年,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43.68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近1/4。为了在激烈的竞争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非公有制企业必须积极寻求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即经济技术创新。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内涵

经济技术创新概念,起源于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提出的 “创新理论”,其基本含义是指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经济技术创新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和企业利润为目标的活动。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引入新的产品、 采用和推行新的技术、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开辟新的市场、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

对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本文认为,是通过教育培训,积极构建企业文化,全面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让员工全面参与到生产、管理、经营的全过程,并在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全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运用、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对生产经营管理流程中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创造新产品,实现企业运作机制的最佳状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内容包括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方面。

攀枝花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现状及原因

尽管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经济技术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但是,与国内外、省内外发达城市先进水平相比,经济技术创新在涉及领域、数量、质量以及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明显不足,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热情不高,且创新水平较低。

总括起来,制约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认识不足。许多企业满足于现状,他们认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进行技术创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攀枝花市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重工业产业城市,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依附于大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不愁销售,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改进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半数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属家族式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对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持可有可无的态度。

资金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企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障碍因素之一。2004年攀枝花市国民生产总值163.82亿元,但整体攀枝花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仅有8978万,其中非公有制企业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小于1%以下的企业占2/3以上。

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然而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的人才现状令人堪忧,这是由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决定,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前景差、福利待遇差等多方面因素,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技术创新机制缺乏。机制不健全是阻碍非公有制企业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领导组织机制、运作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尚处于“初始、本源”状态。因此,针对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在活动的总体方略上采取需求拉动模式,即市场需求或生产需要销售信息反馈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创新的市场检验。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渐进性创新,能够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完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使之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就要构建及完善其绩效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基本内容

根据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基本要素,结合本地创新资源和企业状况,指标体系基本结构设置为三个指标类A、B、C和15个指标项。具体设置为技术创新投入(资源) A(包括RD资金投入强度A1、RD人员投入强度A2、技术改造投入强度A3、RD经费占年销售之比A4、网络建设情况A5、RD经费年增长率A6);技术创新产出(效率) B(包括主导产品更新周期B1、RD成果B2、企业开发成功率及转化率B3、技术引进消化能力B4);技术创新实现(效益) C(包括企业新产品市场占有率C1、企业新产品收益率C2、企业新产品销售率C3、企业劳动生产率C4)。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设定之后,采用“线性加权和法”进行量化评价,其程序如下:

确定权重值,结合各项指标在体系中的作用程度,进行综合权衡确定,其各项指标权重αij值(A1=0.2,A2=0.2,A3=0.15,A4=0.15,A5=0.15,A6=0.15;B1=0.20,B2=0.30,B3=0.30,B4=0.27;C1=0.18,C2=0.21,C3=0.22,C4=0.18, C5=0.21)和各类指标权重Wi值(A=0.3,B=0.3,C=0.4)。

用Yij=50(Xij-minXij)/(maxXij-minXij)+50对每项指标统计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变为标准值。

指标项和指标类的评价值计算,指标项评价值Kij=αijYij,指标类的评价值Ki=∑nj=1WiKij。

评价分析,根据评价总值和各层次的评价值,对企业进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分析,也可对其中部分进行单项对比分析。按标准把经济技术创新划分为几个层次,这样可分辨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评价分析可弄清创新企业的创新特点、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进行管理,引导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

根据评价结果,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四个层次,即评价值达到90分以上者为第一层次,达到80分至89分者为第二层次,达到70分至79分者为第三层次,达到70分至79分者为第四层次,60分以下者为第五层次。通过对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层次的分析,发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相差较大,低级水平的企业较多,第一、二层次的企业所占比太小,说明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较弱。从评价总分排列上,最高分为90.63分,而最低在45.64分,两者分数相差很大。可见,企业创新工作开展很不平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采用该指标体系对非公有制企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基本反映出活动的实际状况。该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必将在非公有制企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对策

政府行为对策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为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是促使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技术创新,走上良性循环的保障。各级政府应考虑各种经济实体的协调发展,把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发展规律,以企业为主体,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力量积极参与的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企业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经济技术创新机制,为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广泛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创造条件。

制定优惠政策,为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提供资金保障。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要给予非公有制企业更大的扶植和支持,以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更好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攀枝花市建立和完善“财政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形式多层次经济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加快服务体系、网络的建设。国家应该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国家应逐步建立完善为中小企业实施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各种专门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善区域性、全国性信息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和金融投资、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的服务。

企业行为对策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攀枝花市许多企业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有的企业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非公有制企业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难以开展。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行为观念,提高认识,提升文化知识水平和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要认识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非公有制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以职工为主体,完善技术创新机制 企业必须坚持经济技术创新与企业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指导、综合推进,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载体、职工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人才机制、激励机制。

共同入股成立担保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广筹资金 在攀枝花市最为有效的方式是非公有制企业共同入股成立“会员制、封闭型”的担保公司,将企业的融资需求、政府信誉和银行赢利愿望连成一条融资回路,为企业谋求发展。

加强技术管理,强化消化吸收和创新 加强技术管理,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缩短与国有企业和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调整技术引进的结构,引进对象从以“产品导向”技术为主逐步向产业基础技术、主要技术和高新技术转变。加强技术引进的宏观管理,防止重复引进、盲目引进和低水平引进。引进以后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管理,并加大投入强度,为企业创造效益。

此外,建立以产学研联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结合当前科研院所转变的契机,大力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使科研院所成为企业的重要技术源。

市场主导对策

充分发挥市场在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导作用,这是市场积极体制与市场积极规律的客观要求。只有市场主体合格了,企业才会对市场信号有灵敏的反应,才会有技术创新的潜在利润,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感才会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

应递减一些行业进入壁垒,使金融业、通信业等有步骤地对非公有制企业开放。赋予非公有制企业的平等竞争地位,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重组整合,其结果必然是善于技术创新的企业。

参考文献: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9篇

-济源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局的直接指导下,济源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精神,以率先在中原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突破口,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2004年工作回顾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共实现生产总值98.1亿元,占全部工业生产总值的65.9%,同比增长47.9%,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5.7个百分点;实现税收8.1亿元,占全部工业税收的92.5%,同比增长110.3%,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37.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18.6万人,占全市工业就业人口的28.8%,同比增长10%,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完成出货值48.6亿元,占全市出货值的62.7%,同比增长104.4%,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1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88.7%,同比增长126.1%,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70.3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1.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济源市委、市政府通过自2003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强力实施的"项目带动"战略,达到了促进工业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推动优势企业快速扩张,膨胀经济总量的目的,同时也为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4年,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实施固定资产投入在2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9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3770万元,同比增长49.8%。预计项目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608743万元,新增利税91047万元。

2.产业特色日趋明显。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已初步形成了钢铁、铅锌、化工、能源(煤电、煤焦)、农副产品加工和新兴产业等六大特色产业群。新兴产业群涌现出了水刺无纺布、清源水处理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传统产业如机械加工、矿用电器、水泥建材等继续保持了稳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3.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两年,全市有3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开发各类新产品90余种,其中获国家专利产品84项,高新技术产品39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涌现了如纳米材料、生物杀虫剂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4.非公有制企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据统计,全市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非公有制企业已达到78家,并培育了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家,造就了济源钢铁公司、恒通化工有限公司、万洋冶炼(集团)公司等一批企业规模大、产品质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非公有制企业。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观念创新,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一是确立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乡镇经济发展战略。我市"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的方针确立较早,市属工业发展较快,但乡镇经济如何发展一直没有很好定位,乡镇企业发展相对缓慢。为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去年以来,我市在聘请国内经济学资深人士,对乡镇区域经济进行战略研讨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工业化为主导的乡镇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化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的发展战略,并通过各种形式的督导,要求乡镇主要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业发展上。这一发展战略的确立,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突出了重点,明确了努力方向,有效地把各乡镇、办事处的工作重心引导到了工业发展上来,各乡镇、办事处也纷纷把项目建设作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后续财源、扩大就业、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来抓,对推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精神,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偏见、歧视和限制,做到一视同仁,我市对民营企业家做到了在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如选举优秀民营企业家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外来投资的民营企业家进行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特别是全省民营企业表彰大会以后,济源市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市长段喜中、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薛兴国、副市长李军星多次就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要求各乡镇、办事处进行认真的安排布署。元月21日,市委、市政府在济源市篮球城召开了有5000人参加的2004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会上对2004年度目标管理、工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豫港焦化有限公司、河南豫源化电有限公司、济源市太行水泥有限公司、济源市金利冶炼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冶炼有限公司等六家非公有制企业获得了"工业项目投资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河南济钢、豫港焦化、豫源化电分别获得了一辆帕萨特轿车的奖励,太行水泥、金利冶炼、万洋冶炼等企业分别被奖励普桑轿车一辆。河南济源钢铁有限公司、豫港焦化有限公司、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恒通化工有限公司等4家非公有制企业由于对地方财政年贡献超过1000万元,获得了"特别贡献奖",并分别获得了5万元的现金奖励,其他一些中小型的非公有制企业市委、市政府也根据他们对全市财政的贡献大小分别给予了奖励。

三是强化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意识。我市多次邀请国内著名经济学教授举办经济学讲座,让非公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增强发展经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到厦门、珠州、温州等地考察学习,达到了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增强发展意识的目的。

2.坚持体制创新,着力激活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一是坚持企业产权体制创新。按照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股份制、转让、破产等多种形式,从产权制度、经营机制等方面对乡镇企业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乡镇企业从传统的集体所有制转变为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产权明晰了,责任感增强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二是坚持财税管理体制创新。为调动乡镇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从2002年开始,我市对乡级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定额上解(或补助),增收全留,自求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由于这种"增收全留"的财政体制,体现了适当向乡镇财政倾斜的原则,极大地调动了各乡镇、办事处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办事处纷纷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放在优化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上,对于促进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乡镇企业的改革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微观机制,乡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则调动了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形成了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良好的宏观机制,二者整合起来,成为推动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投融资体制创新。一方面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金,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采取政府出资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成立济源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并逐年扩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和贷款担保的范围额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成立以来,累计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担保资金1200余万元,成为银行投资的"减压器"和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四是坚持招商体制创新。为鼓励外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卡通"优惠政策,依据外来投资额和外来企业纳税情况,分别为企业发放"金卡"、"银卡",企业家除享受市民待遇外,在子女入学、就医、车辆通行、证照办理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牢固树立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政府服务理念,营造了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先后3次组织有关乡镇、局委及企业厂长(经理)到长三角、珠三角及大连、青岛等地"落地"招商,招商方式的创新也极大地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3.坚持结构创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在产业结构上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发展铅电车、煤焦化等一体化经营,形成具有济源特色的产业支撑体系。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并重,突出抓好水处理剂、生物杀虫剂、纳米材料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二是在组织结构上创新,坚持靠量的扩张做大,靠质的提高做强。市政府确定了一批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企业,通过政策、科技、项目扶持,使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同时,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规模企业聚集,实现低成本扩张的目标。

三是在布局结构上创新,培育区域特色经济。以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特色行业为基础,形成以产业集中和以大项目为支撑的各类特色园区。目前,城东南的科技工业区已有部级高新技术项目纳米材料中试基地、北京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入驻,城北沿孔山一线已有恒通化工有限公司、太行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和项目入驻,基本上形成了孔山沿线的十里工业经济长廊。

4.坚持管理创新,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

一是坚持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建设为民亲商的"服务型"政府。我市从建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入手,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降低收费标准,实行"一门受理、规范审批、限时办结"制度。

二是坚持服务体制创新。为适应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积极开展培训和咨询服务,并聘请全国乡镇企业培训中心主任顾品教授到柿槟村和万洋冶炼(集团)公司等强村强企业把脉会诊,讲解有关企业管理和创新的知识。同时我市还积极联系民间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多种服务,积极主动引导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好生产、销售,抑制企业无序竞争,努力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服务内容、方法、手段、方式,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2005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济源的快速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投入、靠项目,济源的经济发展最终要看工业项目的发展。有项目才有投入,才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才有发展后劲。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上,今年一是要抓好44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做好这些项目的规划、征地、拆迁等工作,确保项目早动工、早投产、早见效。二是要抓好招商引资项目,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项目工作的重头戏,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外资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上有新的突破。三是要抓好工业区项目,充分利用市政府出台的工业区在税收分成等方面的利益分享机制,鼓励和引导各乡镇、办事处积极向园区引进项目,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的重阵地、招商引资的新高地。四是要抓好民间投资项目,采取政策激励、产业引导方式,激发民间投资意愿,引导我市丰富的民间资金以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发展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民间资本投入总量。

(二)以强化现场管理为载体,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重点是加强对限上非公有制企业的现场管理,通过对企业生产现场进行专项集中整治,狠抓现场管理和清洁生产,使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现场管理逐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通过出台现场管理活动方案和召开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加强现场管理,推广清洁生产"动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建立文明、清洁的生产环境和良好的生产秩序,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合理高效运转,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秩序化。济钢、豫源化电、万洋冶炼三家企业年底要通过省有关部门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太行水泥、天坛山水泥、矿宝水泥的粉尘排放量要控制在市有关部门规定的范围内;济钢、金马焦化、恒通化工、耐火炉业等十家企业的厂容厂貌和生产现场要有明显改观。

(三)坚持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产品链条,发展关联产业,积极培育铅-电-车、煤-焦-化一体化经营,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块状经济群,创出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占有市场份额较大的生产基地。在今年召开的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大力实施"抓十强,促十佳,带百小"战略,促进不同规模的优势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抓"十强"。即从重点企业中选择十家现有基础好、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作为全市工业的龙头大力培植,到2005年年底,形成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30亿元,3家企业超5亿元,3家企业分别超4亿元、3亿元、2亿元的格局;促"十佳"。即选择十家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促其高速发展;带"百小"。即带动100家左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促进我市工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和体制保证。加快对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对新上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准入机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永续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到最大限度,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激励全市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市政府专门研究出台了优惠政策,对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实行奖励制度,并帮助解决新建项目的进出道路问题。为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工业结构调整,市政府还决定每年财政列支500万元贴息和奖励资金,重点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的工业项目建设,通过奖励,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

(五)加强融资服务。通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创建政、银、企合作的平台;推动信用担保中心的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扩大财政资金投放力度和贷款担保的范围额度;积极争取省政府专项扶持发展资金,支持重点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创新。为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济源市政府还决定每年列支300万元用于补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资本金,切实打破中小企业流资缺乏的"瓶颈"。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10篇

会议地点:***党员活动室

主持人:任全合

参加人:***支部全体党员

主题: “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会议内容:根据开发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要求,2011年10月20日下午14:00-16:10,***支部以“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主题,召开了2011年第一次民主生活会议,***支部10名党员全体参与了此次会议并积极踊跃的进行了发言交流,在立足本职工作、企业建设过程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检查和整改提高。

本次会议有三项议程:一、学习贯彻相关文件精神

1、         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         由高秀平同志就“张大勇同志在工委(区委)八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进行导读

二、党员座谈交流,查找问题自我分析。

三、党支部书记任全合同志总结讲话

通过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大家对国家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发展繁荣的光明前景有了更大的信心。也牢牢的记住了作为一位党员的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通过学习“张大勇同志在工委(区委)八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了解到全区的发展新形势和相关政策,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美丽、繁荣昌盛的新港城区感到骄傲,大家纷纷表示愿为全区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党员座谈交流,查找问题自我分析过程中,大家更是积极踊跃发言从本职工作谈起,表达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以身示范,作为一面旗帜带动大家的决心,同时也将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供大家相互参考学习,老党员李光志更是以自身的行为事迹感动了大家,年轻的党员同志纷纷表示在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巧干、务实的基础上要吃苦耐劳勇冲一线,任全合书记最后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并提出了1、多方式多途径进行政治和业务理论知识学习,并将理论结合实际用于实践2、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学习3、培养积极分子发展优质党员壮大党员队伍力量、3、提高积极主动性勇于承担任务担子、4、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充实业余生活。最后支部书记任全合同志向大家作了支部成立近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并强调了支部的创优承诺事项。

这次会议召开的及时、有效,大家在学习相关政策的同时,通过交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认识还取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相信在大家的互帮互助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项目会早日完成建设任务,早日实现为开发区经济发展增光添彩的愿望。

                        

 

中共******燃气有限公司支部委员会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11篇

一、20__年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情况

1、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持稳步增长态势。预计20__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户数19197户,其中私营企业675户,同20__年相比增加172户,个体工商18522户,同20__年相比增加542户,从业人员达52211人,同20__年相比增加2528人;非公有制经济注册资金40005万元,同20__年相比增加14342万元。据抽样调查,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可占全县GDP的45以上。

2、重点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县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4家。经过近几年的规模扩张和技术改造,逐步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企业的规模效能、科技含量、品牌意识等逐步增强,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文秘站 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20__年前11个月,半岗腾达农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工业产值1434万元,同比增幅达到198,实现销售收入1402万元,同比增长192,黄坝草编公司累计实现增加值765万元,同比增长47。规模企业已成为支撑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3、重点非公有制企业的建设项目步伐加快。管氏面制品有限公司日产200吨面粉自动生产线和日产50吨挂面自动生产线项目已竣工投产,年产值达1.5亿元;金太阳药业GMP技改项目投资1000万元;___县南照海泉日产200吨大米深加工项目,已投资1531万元,3条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已安装就绪。

4、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结构不断改善。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范围向多行业、多门类、多领域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涌现出半岗腾达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管氏面制品公司、黄桥春阳木业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

5、民营企业担保工作进展顺利。各企业积极申报县政府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贷款。今年以来,该中心已担保1225万元,其中为天都纸业担保450万元,为管氏面制品厂担保60万元,为半岗腾达农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担保100万元,为三十铺农资公司担保80万元,大大缓解了部分民营企业的融资压力,促进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6、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进一步改进了服务方式,完善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并制定了《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优惠政策涉及土地、收费、财政等方面。

二、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总体而言,总量少,比重低,实力弱,规模小,制约因素多,有些问题比较突出。

1、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难。一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非公有制企业惜贷现象。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轻视管理,信誉度差,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

2、非公有制企业的自身素质差。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经营管理简单粗放,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3、非公有制经济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在私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从行业分布上看,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比重较大,参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经营性公益事业建设的民营经济很少,且发展滞后,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至今还是空白。

4、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集群优势不突出。缺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在同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

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5、软硬件建设不配套。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信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健全,硬件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20__年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意见

1、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县出台的各项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努力营造适合于___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2次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对主要职能部门开展行风评议,进一步整治和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组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减负治乱专项治理工作,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要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尽快出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扶持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强做大。

2、优化产业结构,为非公有制经济拓宽发展领域。从___县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取向看,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的策略。通过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来,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兴办涉农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业、营销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样,既发展壮大了非公有制经济,又促进农民在产业化多环节中增收,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3、创新经营机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增添发展活力。个体私营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首先要创新管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投入到农产品深加工中去,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真正把特色产业及品牌做大、叫响,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创新机制。要坚持产权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

4、打破制约瓶颈,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发展后劲。制约___县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人才、资金、技术三个方面。

(1)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要不断强化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认识,引导个体私营业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更宽广的区域、领域以提供更为优惠待遇的承诺,引进___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目前解决紧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另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培训。积极组织个体私营业主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同时建议县财政落实“从20__年起3年内,每年安排100万元再就业资金专项用于非公有制工作业企业吸纳下岗人员的社会保障、岗位、就业服务、技能和创业培训等补贴”政策,并纳入财政预算。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身份、职务、工资等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创办、领办非公有制企业。

(2)进一步加大融资招商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在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域外资金来投资兴业,鼓励和组织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去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经贸洽谈会和招商活动,对于与外来企业合作成功的,按照《___县招商引资奖励与处罚办法》给予奖励。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作用,对财政预算的发展中小企业扶持资金,要专款专用,要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信用担保能力,帮助解决小额度周转金借贷难的问题,从而降低金融部门的借贷门槛。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对于本地投资兴办的工业项目应享受与外来投资者同等优惠政策及奖励。

(3)进一步加大技术服务力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要逐步建立起市场运作、政府扶持,覆盖全县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和人员兴办一批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信息等技术经纪业,向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价格比较低廉的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帮助、协调前景广阔的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县财政要安排科技三项经费,用于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工程技术研发和技能创新,提高企业科技含量,逐步实现传统加工型向科技型转变。

5、健全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搞好发展保障。采取民办官助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商会、企业协会等机构积极开展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投资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个体私营科技人员职称评定、科技成果鉴定等方面制度,促进个体私营企业科技进步;要建立健全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完善社会保障。要成立中小企业维权中心,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12篇

作者:曾志敏,清华大学公共

>> 国有企业经济行为的法律规制: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例 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构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初探 中国铁路总公司将继承铁道部的贷款和债券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营收入证券化的现实路径与选择 以A公司为例浅析如何改进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以DM公司为例浅析国有企业执行力建设 国有企业经济效率研究 论企业经济行为的刑法规制 政府主导下国有企业合并行为的反垄断申报法律规制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因子分析与评价 论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几点思考 探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的结合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的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经济增加值(EVA)的考核策略分析 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机制构建 论加快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内动力 浅议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关于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问题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Sun Chunxiang. NDRC: Railways Fares Will not Go Up, or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Pricing. http://.cn/txt/2013-03/23/content_28334970.htm.

Legal Regul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Economic Behaviors:

A Case Study of China Railway Corporation

Zeng Zhimin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Chinese Railway Company as an example, exploring the propertie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problems of their legal regulation of economic behaviors, and believes tha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naturally have the dual characters of nation and market, and their economic behaviors inevitably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 therefore should be regulated by laws of different character. This paper argues tha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ust be clearly divided upon its national and market characters and its corresponding business areas: for the business areas of national character, the country must create a sophisticated and thoughtful public law, especially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systems to ensure socially fair and just resource allocation; while the business areas of market character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regulation system of economic public law and accept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system specifications to ensure fair market competition. Fundamentally, this legal arrangement is intended to prevent the loss of state assets, and worst situations such as political interest groups kidnapping national interests to arise.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企改革 国有经济 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提供着力点。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马克思经济理论基础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启示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对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完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条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分析,基本经济制度制约决定具体的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运行机制层面的企业内部所有制结构,应当适应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实行混合所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按照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析,现代市场经济早已不是十九世纪那样的政府不干预的纯市场经济,而是国家管制和私人经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国有经济和私人经济在企业内部分别持有股权是各国都大量存在的普遍现象。

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来把握。判断所有制是否合适的标准是看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具体的所有制是否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公有制和私有制是所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公有制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表现为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在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作为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企业资本以单一私人资本为主要存在形式。在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高度社会化,经济发展高度市场化,公在制和私有制也由传统形式发展到现代形式。在我国现代公有制条件下,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具有自身的经济利益,是法律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在现代私有制条件下,私有制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已经高度社会化,公司化、股份化是其主要特征。公有制企业适应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向独立的市场主体方向发展。私有制企业适应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向资本社会化方向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和私有制可以在企业内部实现结合,企业由单一所有制发展为混合所有制。

混合经济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所著《经济学》中提出,市场经济和命令经济(计划经济)是两种基本的组织社会经济的方式。但是,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没有一个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相反,所有的社会都是带有市场和命令(计划)成份的混合经济①。混合经济思想最早是由凯恩斯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其思想是,混合经济是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汉森于1941年在《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的含义。他认为,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逐渐由单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存在社会化资本的公共经济,成为公私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

混合经济在西方国家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政府通过财政、货币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全面介入经济运行。微观层面,政府通过不同时期的国有化和私有化,不断调整直接介入企业微观领域的范围和程度。混合经济的发展是导致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以后经济持续发展的,除技术进步以外的,另一个最重要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而不是传统的市场经济。因此,我国可以从西方经济理论对混合经济的研究和西方国家发展混合经济的经验中得到启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演化及改革开放后我党认识的深化和探索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从宏观角度讲,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所有制结构中,包括公有和非公有等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从微观角度讲,是指一个企业的资本属于不同性质的投资主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经历了“混合所有制单一公有制混合所有制”的演化过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了不断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进一步推进这项改革奠定一定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经历一个演变的过程。安徽大学的李亚平、雷勇以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主要指标,对我国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比重进行了统计学研究。1949到1958年,我国所有制结构为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一五”开始的1953年,公有经济占46.91%,私有经济占53.09%。其中,国有经济占43.04%,集体经济占3.87%。1959年到1979年,我国所有制结构为单一公有制。“三五”计划开始的1966年,国有经济占90.18%,集体经济占9.82%。1980年以后,我国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公有制逐渐发展为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十一五”开始的2006年,公有经济占34.14%,私有经济占65.86%。其中,国有经济占31.24%,集体经济占2.90%。②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所有制结构向混合所有制发展是一个客观事实。所有制结构转向混合所有制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条件的,反过来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宏观层面通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所有制结构的同时,也在企业微观层面探索如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提高企业的活力。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济单位越来越多,将会形成新财产所有结构”。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份”。“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1999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相互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除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拓展非国有经济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提供新的着力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允许更多的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到现阶段,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

国有企业是指由政府投资或参与管理的企业。政府的目标决定和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行为,而国有企业的目标兼有营利性和公益性。因此,国有企业既要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也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国有企业大都具有双重目标的特点,这就使国有企业具有一些共性的缺陷。国有企业公益性目标使企业在资源配置中偏离最优状态。国有企业的最终所有者是全体人民,通过政府等层层环节监督企业,这就使国有企业的风险增大。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是由政府直接任命的,经理人个人激励往往不足,并且容易导致腐败问题。国有企业的这些特点和缺陷不是我国独有的,各国的国有企业都存在这些特点和缺陷。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都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西方国家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国企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阶段。30多年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出现,控制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但是,国有企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宏观层面,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分布过宽,而在公益性行业、民生保障领域、战略性、支柱性行业和领域的分布又不足。微观层面,国有企业的资本化不足,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不足,资本不能根据政策目标流畅地在企业、行业和领域间流动。尽管国有企业大多实现了公司制改造,但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仍然不完善,内部人控制问题依旧严重,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非常突出。一些竞争领域国企“一股独大”导致企业活力不足,一些行政性垄断国企改革滞后,损害市场效率和消费者利益。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的途径,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

加快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能够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空间,激发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在企业资本中的融合,为国有经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为非公有经济平等进入更为广阔领域,提供必要的条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必须深入研究认证,实行顶层设计和周密规划。

国有企业的优势是在企业发展目标上对宏观效益关注重于短期效益,对远期效益的关注重于近期效益,能够对经济长期发展和重大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领导和支柱作用。国有企业的劣势是企业受政府干涉过多,企业自相对较少,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应当扬长避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国有资本要积极地进入。对于决定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行业和支柱产业,国有资本要适度进入,国有经济要保持适度规模。对于规模效益不显著,竞争程度较高、不涉及重大产业发展方向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需要逐步退出,转移到需要进入的行业。国有经济在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进退,非国有经济在产业之间和企业之间的转移,必然导致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将来,除少数特殊企业外,大多数存在国有资本的企业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股份制是优化国有企业布局和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重要条件。国有企业改革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目标。

我国正在展开新一轮国企改革,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具有政府干涉过多,企业自相对较少,预算约束软化,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的缺陷。通过股份化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引入外部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国有企业的缺点,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按照投资比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以政府购买服务或成本补偿形式建立竞争性企业承担公益性职能补偿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力量对企业自主经营的直接干预。加强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的内部治理建设,规范董事会运行,使董事会成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管理层选聘激励的权责主体。实行累积投票制度,公平保护小股东权益。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利用兼并、收购、重组、破产等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对经理人员的约束,加强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和中介机构培育,不断完善全方位的外部治理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实现市场化。混合所有制企业应实行市场机制,与市场接轨,用业绩说话,靠市场选择。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控股问题上,国有经济“宜控则控、宜参则参”。对于需要控股的企业,根据控股企业的不同特点,可以实行绝对控股、相对控股、“金股制度”③。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改革决策。这一改革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原理,也为西方现代经济理论所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这一改革将使国有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格主体,既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功能,也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为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德州市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副教授)

【注释】

①[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4版),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37~38页。

② 李亚平,雷勇:“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及效率研究”,《经济纵横》,2012年第3期,第54~55页。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3-0165-03

1 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1.1 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经济体和工业与制造业大国。但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征,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必将加剧自然资源的供求矛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国务院综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做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这个主体中既需要大型国有企业的力量,也需要依赖中小规模非公有制企业的鼎力支持。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方式仍属于粗放型、资源型、低技能型,这些问题既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也不能适应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因此,要从根本上遏制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进一步恶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长足进步和发展,必须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转型升级。

1.2 提升非公有制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路径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不断壮大,发展的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起点低,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数量较多,整体竞争实力偏弱。由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的“软肋”,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非公有制经济以大量的人力投入,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成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世界工厂”,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实现企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窄。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究其原因,既有政府管理职能不到位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等自身内部因素,导致非公有制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非公有制经济要成为竞争力强、持续发展的市场主体,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突破,加大科技投入,以创新为发展动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循环。

1.3 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显示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户数达3452.89万户,登记从业人员7097.67万人。非公有制经济每年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不但吸收了新增的就业人员,也吸收了从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人员。目前70%的城镇居民和85%以上的农民工都在民营中小企业就业。截至2010年,全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8亿人,仅“十一五”期间就累计吸纳6000多万人就业,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大幅度增加,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6年,全国有2576万家个体工商户,户均资金近2.53万元,这些个体户涉及家庭人口达7500多万人,其中多数人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为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保证。可见,非公有制经济与民生息息相关,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已不单纯是非公有制经济自身的问题,也是社会稳定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2 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

2.1 自主创新能力弱,竞争力不强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不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占多数,这些企业在创业之初进入的行业往往是简单加工业或服务业。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多数中小企业缺少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技术水平不足,技术力量不高,没有核心技术,产品结构普遍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专、精、特、新”不明显的状况在许多非公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较弱、数量不多。由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导致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这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也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中小型企业每年用于产品、技术创新的费用占公司年销售额的比重大致在2%~3%之间,微软公司的研发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20%,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仅占其销售收入的0.31%。创新投入不足使得一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淘汰。

2.2 经营模式粗放,多数处于产业链的末端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外延粗放型经营模式,设备与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能耗高、效益差;一些中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企业规模偏小,很多地区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分布格局,且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即非公经济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道路运输业、居民服务业等传统行业,在新兴的服务行业如金融、通讯、科技等行业较少;在技术含量低的采掘、加工业比较集中,在技术含量高的新兴技术型行业中比较少,大多数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企业生命周期短。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式”企业占绝大多数,管理水平和手段均显粗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都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个体工商户和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有限,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业链也不长,产品科技含量

偏低。

2.3 政策法律制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

目前在思想观念、体制、政策法规、生产要素的获取、竞争环境等多方面还存在着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有些地方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不够,服务意识不强;“贷款难、融资渠道窄”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数据显示,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比率达到99.6%,但中小企业贷款额在国内商业银行全部贷款余额中的比重仅为22.5%,融资难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并带来企业经济行为短期化;虽然国家制定了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在具体执行中,经常出现政策不明确、不清晰、不透明的现象,“明宽暗严”现象还比较严重。虽然有些行业没有规定限制民资进入,但无形壁垒依然存在,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这些都是非公有制企业难以进入的领域。在法制环境方面,近几年国家建立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但执行中执法不公、执法不力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法律法规甚至相互冲突,如公司法中规定公司可以减少注册资本,而《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则规定公司不能减少注册资本,这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多不便。

3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

3.1 以创新作为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入点

创新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非公有制企业如果继续依靠廉价劳动力、依靠消耗能源资源来发展,代价就会越来越大,道路也会越走越艰难。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多地依靠资源节约、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会充足。要创新经营观念,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使他们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增强科学决策和市场应变能力。要加快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培育更多的自主品牌,使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技术支撑。要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非公企业或者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创办的初期以家族企业为主,“家族企业管理模式”是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之一,通过制度创新,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摆脱“家族式”管理的局限性,使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2 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走转型升级之路

长期以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外延粗放型增长方式特征明显,离集约型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走转型升级之路。第一,要淘汰落后技术,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把绿色增长作为经济目标纳入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实现企业发展与保护资源环境相结合,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领域,从传统的以流通服务为主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潜力大的行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参与法律法规未禁止的电力、电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垄断行业领域的投资与经营。第三,在产业布局上由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转向大规模、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产业集群转变,通过产业集群的联动效应,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四,在结构规模上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企业、大集团转变,通过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降低企业各项成本,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第五,在产业发展上要由以采掘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向以资源深度加工及转换升值方向转变,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产品附加值。

3.3 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环境

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离不开和谐的发展氛围,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要努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只有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社会资源的配置才会有效率,因此构建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非常重要。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清理和修订那些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投资、财税、土地使用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与国企享有同等待遇;拓展融资渠道,破解融资瓶颈,积极探索和发展金融中介服务组织,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设立互担保机构,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及创业基金的作用,为非公有制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注重使用产业政策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及经营活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的自律和协调作用,为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建波,张丽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

[J].大庆社会科学,2011,(4).

[2] 黄泰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与实现机制[J].求是,2007,(18).

公有制经济企业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非公有制

一、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中国30年经济改革的主线是改革国有经济,而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国有经济改革的重要课题。改革30年来,尽管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需求,仍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企业的比重仍比较大。二是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没有完全退出,目前仍有大量的国有企业存在于竞争性领域。三是地方政府办企业太多,对国企的定位不明确。四是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体制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产权不清与运行机制滞后。五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其他一些问题也制约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如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

2.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深层次问题入手”,深化改革,具体来讲:

第一,对国有企业改革有正确的认识。国有企业改革实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产权制度改革,让这些不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全部退出;二是对于承担“特殊职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进行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整合企业资源、发挥企业潜能、改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国有企业更好地承担政府所赋予的“特殊职能”。

第二,加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政府应对国有企业行使所有权并获得相应的收益,但对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实现效果看,管理不足和管理过度都是造成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当然,加强国企管理并不意味着回到过去那种统得过死的状态,而是要改变管理的模式和方式,强化宏观监控和政策引导。

第三,把国有企业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其它经济形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要把非公有制企业的机制优势与国有企业的资产优势相结合,把非公有制企业并购国有企业视为盘活国有资产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引导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联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既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其使用效率,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就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而以纯粹的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是很难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即便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也很难发挥对资源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这就涉及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国家经济的主题是一种客观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成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1. 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但就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

第一,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不公平。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制度供给上,总会倾向于公有制经济,而对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的最突出特点就是非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从而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第二,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存在的许多局限性。一是产权单一,不清晰,主要以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即使注册为股份制的企业也有的以家属成员挂名注册,产权没有真正社会化;二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家族化现象严重;三是没有自己的企业家队伍;四是短期行为严重;五是缺乏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很多企业照抄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甚至模仿计划经济下的企业文化,缺乏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的特点。

第三,非公有制经济技术创新不足。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创新能力差等问题,造成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直接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情况看要加快其二次创业的步伐,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树立与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一方面,认识到经济增长点不是一种产业而是一种经济制度,是通过制度创新来培育新的经济成分。另一方面,树立“公有制与私有制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过去我们防止化公为私,这是对的。但还有问题的另一方面,即私有制的产物也可以变为公有制。对于国家而言,这也是一种资本经营,有利于做大公有资本。

第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上档次、上规模。要在增加其数量的同时,引导其开展创新活动。一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培养自己的企业家,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三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克服短期行为;四是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五是重视发展战略研究,搞好发展规划,克服短期行为。

第三,规范政府行为,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政府明确其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理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发挥政府服务、引导、协调、监督的职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二是规范政府行为纠正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减少企业负担,支持非公有制发展;三是在政治上要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一视同仁,提供二者平等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周莉蓉: 对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思考[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