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1篇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如何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行业竞争趋势日益增加,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对建筑企业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行业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保证提高企业的中和素质和正佳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前提,从而使生产经营理论有效的实施,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和资料的可靠性,以防止经济内部出现偏差和重要方针决策失误,经营风险等推行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内部管理行政控制主要包括对计划、决策、生产、质量、技术、设备、物资、人力资源、销售等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对财务收支的批准权限、计划预算、核算、审核、分析和处理各种会计信息资料及出具财务报告的手续、程序、步骤和方法等的控制。一下我们讨论建筑企业内部错在的问题,病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一、建筑行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当今,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这一种普遍的现象,即起也对自己的内部员工不够重视,企业的管理机构和组织不够合理,而企业的管理者对该行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根本就为学习过该行业的知识,并且,由于企业的领导对企业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起不了相应的约束作用,这样就导致了严重的内部控制出现严重失调现象。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执行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切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大部分建筑施工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由相应的机构制定的,往往是各个部门一起总结后,综合起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做也有一定的有点就是概括的比较全面,但是,制定的制度不够专业,且约束力低。并且许多制度自之间存在冲突,发挥不出有效的控制作用。其次,企业内?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倍钥刂浦贫热狈ψ愎坏娜鲜叮嬖谀诓靠刂浦贫炔煌晟疲葱辛Σ畹认窒蟆?/p>

各个项目风险制定不够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对市场的风险预防不够积极,且防御机构不够完善,对风险的评定缺乏该口型的认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对市场的调查来自与一小部分的调查,对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岁管理和控制断魂南国各方面带来的不利没有预定的估。

企业内部控制监制不够得当,内部审核不被够严谨,尤其实在建筑施工企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严格的执行。通常,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和纠正体系。

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在财务和建材挑选上工作态度不认真,由于企业受先前观念的影响,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工作人员的整体监督意识不强,法律认识弱。当今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素质不高,学历低,业务生,缺乏判断能力,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差,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只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企业应如何使建筑行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得到完善,何使企业的内不控制制度严格有效的执行?如何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内容: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与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整体工作人员对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养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一寸的主流意识,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力量对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内部控制是各单位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业务组织形式和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制度,其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的规范性,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两者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支持,而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把内部控制的理念注入到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可以使建筑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内控实施的效果就好,企业的效益也就好,竞争力也就无形中加强了。

(二)重视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是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货币资金作为建筑企业内流动性最强、控制难度最大的资产,企业要更加重视对其的管理。在资金管理上,主要存在资金管理分散、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有的建筑企业图一时的方便设立多个对外银行账户,使得资金无法集中管理和使用,同时多个银行账户也给资金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如果管理不严格,很容易出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形,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还可以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但凡是涉及到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负责,同时会计审核人员要把好关,做好凭证的复核工作。建筑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管理,明确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程序以及具体可以批准的金额等。

(三)重视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人员是受所有者之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可靠地计量、确认、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筑企业参与的经济活动最终都是通过会计人员转换为会计信息为经营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全面的掌握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同时,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作为各部门考核激励的依据;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信息与沟通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的编制表现出来的,这些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工作。毋庸置疑,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信息中心,由会计人员负责内部控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重视建筑企业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贯彻和预期目标的取得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地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得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筑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层的级次就越多,经营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就越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客观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可以视成本效益和企业人员的素质情况,将内部审计外包,减少审计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三、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明确的得出,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最主要的因素决定于公司的内部人员,所以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意识最为重要,其次,企业的内部制度的执行力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逐渐完善,另外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监督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一定的影响,企业要着重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时监督,确保其严格的执行,才能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丁玉海.论建筑行业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 2011(17) 85-86

[2]马玉涛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商情》2009(13) 34-35

[3]马冬梅.浅析加强企业内部控制[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1) 91-92

[4]刘世.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 113-114

[5]罗胜强.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01)

[6]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05)

[7]梁晟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合规实务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4)

看了“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3.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2篇

     在当前建筑领域中,土建工程的质量一直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建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控制施工质量,刻不容缓。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文中针对土建工程施工项目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不仅有利于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而且有利于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1.影响建筑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因素分析土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构筑物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背建设程序;    (2)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3)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4)自然条件影响。土建工程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5)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溶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    (6)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臵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7)施工和管理问题,不熟悉图纸,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管理紊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2.加强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措施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质量技术责任人,施工队各级也同时建立质量责任制,真正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其次要实施质量否决权,其次是要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通过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实现设计和勘察文件的质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2.1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         (1)地基隐蔽验收。地槽清好后,组织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加,重点检查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实际地质情况是否与勘测报告相符合。确认地基土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及时办好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2)钢筋分项工程隐蔽验收。钢筋分项工程的隐蔽验收,主要是合理设臵质量控制点,提前给施工单位负责人交底,不经验收合格,不准隐蔽比如柱子质量控制点的设臵,应设在每层柱(或基础顶面)支模之前,控制的重点内容是:柱子纵筋接头(焊接接头或绑扎接头)质量及其位臵是否正确、箍筋加密区绑扎是否到位、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基础结构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基础、主体结构工程隐蔽之前,应组织设计、监理、质监等有关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重点检查:砖砌体的组砌方法,柱梁板砼是否有缺陷用HT-225型砼回弹仪对柱粱、板砼进行抽点回弹,并结合施工留臵的砼试块试压强度进行对比。待确认砖砌体组砌方法正确、灰梁饱满度>80%,结构砖砌砂浆试块试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砼无缺陷而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才能进行隐蔽。     2.2.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结构工程所用的钢筋、砖、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见证取样后, 送至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做复验试验,合格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工程上,一旦发现未经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监理人员应立即制止,强行纠正,对不听劝告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责令其停止施工。      2.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施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土建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着重把好两关;       ①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②加强对土上建筑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综上所述,对建筑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需要从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其影响因素,方可对症下药,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具体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论教育

2012年是我国开展工程教育100周年。同济大学以“卓越工程百年、协同创新未来”为主题,回顾工程教育百年历程,迎接建校105周年。100多年来,同济工科从第一届6名学生、1位教师,发展到如今已有近20个与工程教育相关的学院、千余名教师,业已为国家培养工程人才近20万人。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作为首批被批准的高校,同济大学更致力于对于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一、必须重视建筑类专业的理论教育

1、建筑学科发展中理论教育的作用

同济大学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国家一级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等众多国家二级学科。其中,建筑类专业又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工程类学科,其知识主体除工程技术知识之外还包含造型艺术法则、社会文化内涵、哲学意义等内容。

“从历史发展来看,建筑学学科最初是在艺术院系里,后来又全球性地移至工程学院,接着又向综合性大学发展。” [1] 如今,人类进入大机器时代,计算机、智能科技、绿色低碳技术等发展,使建筑和城市设计的学问综合而复杂,既需要设计者坚实的工程知识,也需要涉猎更为广博的领域。

历史上建筑和城市设计思想经历多次变革,中世纪哥特式建筑追求的竖向线条寓意着高高在上的神权;巴洛克洛可可则是将装饰艺术进行到了极致;[2]柯布西耶领衔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改革了我们对建筑的认知和审美。密斯的钢与玻璃的结合将建筑的轻与透表达得完美,他曾说过“细节就是上帝”,他提出的“少就是多”理念集中反映了他纯净的建筑观,影响全世界。[3]如今更是有被普利兹克奖青睐的国际前沿设计师哈迪德、让·努维尔、库哈斯等人,他们在设计的思想上就是超前的、面向未来的。

“建筑理论作为建筑学的知识主体,是建筑设计思想源泉,也住到了建筑设计者的思维方式。” [1]从小的方面讲,所有的著名建筑师都有自己的理论系统来引领和表达自己的设计,从宏观上讲正是在建筑理论不断实践和总结的过程中,才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我们的城市一直在更新在进步。

2、相关人群对理论教育的重视程度

三、同济大学建筑类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是同济较早创办的学院之一,专业实力雄厚,蜚声国内外。从建院以来就一直不断吸收中外的各派思想。兼容并蓄、融贯中西是同济对待建筑教育的态度。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同济大学建筑类专业对理论课程相当重视,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而对理论课程的体系更是经过近年的摸索逐步完善。

1、由浅入深,完善授课类理论课程的系统性。按照由低到高的年级顺序,设置了不同深度的理论课程。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教育。大一设置有艺术史、建筑史,大二设置了城市阅读,大三则是建筑理论与历史,这些课程都是由资深教师任课,他们知识面广泛,可以带领学生从一开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这一授课类理论课程的体系经过数年的探索,逐步确立并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贯穿始终,强化设计课程中理论教育的融合性。在每周的设计课安排中,对2010级施行的是“2+6政策”,即每周2节理论课,6节设计课,希望改变单纯的教师授课模式,用更加开放的方式共同探讨建筑与城市理论,贯穿设计实践的始终。此类理论课的内容上也将紧贴正在进行的课程设计,安排在相关领域的资深教师,将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结合起来同步进行,让理论更好地服务设计。

3、互动引领,发挥现代艺术引论与名师讲堂的前瞻性。在一年级上学期设置有现代艺术引论和一年级下的名师讲堂。现代艺术引论将请校内外地先锋艺术家来分别讲述他们从事的艺术领域的前沿思想,这其中包括现代艺术、现代舞蹈、戏剧、哲学、美学等一共十讲,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名师讲堂也是汇集国内外前沿的建筑师来授课,这同时也是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的机会。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变形测量;精度;比较;分析

建筑测量主要指通过对建筑产品沉降量去展开观测、研究,以及加以分析,然后以辅助的监测手段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评价,最终确立出建筑产品的运营轨迹,采取可行性测量精度控制举措,保障基本沉降量处于可控范畴内,从而起到保障建筑工程基本营运功能的效用。因此,对于保障建建筑变形观测质量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测量、观测,从而才能降低变形测量作业的困难程度,同时也能使行业标准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下文中《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简称《变形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简称《测量规范》)更加趋于完善态势发展。因此,本文结合了建筑变形测量行业规范的精度等级比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建筑变形测量的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等内容,旨在保障建筑变形控制在可控范畴内,保障工程质量。

1 建筑变形测量行业标准精度等级比较

总的来说,《测量规范》与《变形规范》都是建筑变形测量观测作业的操作标准规范,两者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别,即两者都是建筑“变形测量”的基本操作标准,在技术条文内容上有着相同和异同之处,同时在具体要求方面也有着一定差异,从而会导致变形测量观测在实践过程中有着一定困难。

1.1 精度等级比较

本文通过《变形规范》与《测量规范》的精度等级表格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变形测量等级、沉降观测、位移观测、适用范畴等指标的差异,具体如下两图表一与表二所示。

表二中变形测量等中的一等工程主要适用范畴指变形敏感程度较高的工程项目,如工程建筑,价值较高的考古建筑、精密工程设施等;二等工程多半指高层建筑或古建筑以及建筑场地滑坡监测等;三等工程一般指工业建筑、高耸结构的建筑、滑坡监测等;四等建筑则是观测要求相对最低的一类建筑物。

1.2 比较分析

在《变形规范》中的精度比较所采用的是以级数为单位的比较,即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他们分别代表精度最高级别即为特级,并由上至下精度要求逐渐降低。其中,特级借鉴的是前苏联的变形测量观测行业标准而制定的;等级精度档次的提法则是根据德国的测量观测行业标准而制定的;等级精度则是结合我国实际课业情况与其他等级指标而综合制确立的,其中包括沉降标准等。另外,除特级与一级之外的二、三等级,一般的变形观测精度指标都是依据常规器材、仪器就能获取,而变形观测难度也相对较低。

《变形规范》相比《测量规范》而言,一个是采用“级”,一个是采用“等”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变形观测体系中的沉降观测水准与国家市政工程等测量指标等有所不同,而采用这种不同的名称单位去划分,则利于各自测量指标体系的体系保持完整性与不重复性。也就是说,《变形规范》中的“级”主要体现的是测量精度层次或者说是档次,而并不具备《测量规范》中的“测量精度控制”功能。即前者主要适用精度测量范畴较小的工程项目,一般能够满足各类工程变形测量观测需求,在布线设计、视线距离要求、观测线路数目、以及精度评价等方面都和后者的大面积化的指标测量水平相异。

另外,在《变形规范》中,主要以观测点站的“高差中误差”与“坐标中误差”作为精度划分或精度控制等级行业标准。而《测量规范》中主要强调的是“变形点”与“相邻点”的高程误差,即以这两种参考衡量指标作为等级标准,而具体衡量的则是相对沉降量。

2 变形测量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可以说,变形测量的行业标准主要以《变形规范》与《测量规范》为主,两者之所以有着细微、明显的差异或异同,均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各种测量指标的特性,使之更利于数据测量分析以及工程安全检查等,从而才能够确保工程达到质量控制需求,满足安全营运要求。

2.1 结合实际确立方案

实地考察阶段,我们可结合建筑产品的实际情况,即建筑变形所体现或暴露出的种种迹象或特征,去对建筑变形做出实践论证。如,可以根据建筑基础工程中的墙体、结构裂缝等去客观分析出具体沉降部位在何处。再如,通过以往种种理论与时间证明,像八字形裂缝的产生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是建筑物中间部位出现下沉;倒八形裂缝出现则是建筑结构两边方向出现下沉现象;中间、部位的贯穿各楼层墙体的倾向裂缝则其开口方向即为下沉部位。一般指向建筑物的一头。变形测量记录的沉降数据、裂缝情况、倾斜矢量等都会印证实地情况的客观反映。根据已经实地印证了的客观反映,建筑结构师就可做出决定,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或进行基础加固处理, 或基础与上部建筑全面处理等。

2.2 举例应用

以一个独立小区建筑作为基本实例。该建筑物投产运营后的两年内发生了中西方向的裂缝,并且蔓延发展的速度较快,且裂缝发展势头呈现斜向走向,即中西方向存在裂缝,东西无裂缝。而通过建筑变形测量沉降可知:该建筑物西部在两年内的内部发生沉降量是处在35mm―70mm之间。东半部未出现沉降。而由此判断,该建筑物变形现象发生非常显著。并且,通过整合的地质资料与技术条文、以及对施工图相关文件分析可知,该建筑物西部结构是处在古河床地带中,并且西半部的路基土质地相对较为软弱,且基础工程运用的是灌注桩,所以集种种因素到一起,导致工程在营运两年不到出现了不同规模的不均匀沉降,致使裂缝多集中在结构中间贯穿一带。为此,根据实地情况的客观反映得出,建筑物西部持力层承载力不足,应立即进行基础局部加固。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和钢筋描固连接托梁加固基础法”进行局部加固。建筑物西半部的沉降才收敛稳定下来,自此基础结构稳定,上部建筑维修完毕。

3 结语:

总之,通过建筑变形测量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的比较以及实例应用,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规范有着相同与异同之处,却又各成体系。但不论怎样,在建筑测量观测作业中,只要结合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客观分析,做好基础沉降预防措施,势必会提高建筑整体质量,保障建筑产品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邹自力, 盛常礼. 沉降监测基准网与监测网精度探讨[J].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 2009,(01)

[2]孙彩敏.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教学分析与设想[J]. 地矿测绘 , 2008,(01) .

[3]王黎黎,杨志藻. 建筑施工测量必要精度的探讨[J]. 工程勘察 , 2010,(02) .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5篇

从2014年开始,辽宁省学位办加大了对硕士论文的抽检力度,2015年抽检数量为2014年的3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相关培养单位的重视。根据2014年辽宁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价结果显示,在此次抽检中被抽到的两本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论文中,一本论文的评价结果为良好,一本的论文的评价结果为一般。从反馈的信息来看,评审专家主要从论文的选题、文献资料的阅读、论文的成果与创新性、研究手段与技能、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的掌握、综合分析能力实验或计算能力及写作能力与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评定。从检查的结果来看,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论文质量还有待于提高,主要缺点体现在:近几年的文献资料和参考文献较少;开展有针对性的试验比较少;缺少对实验的针对性分析;缺乏数值模拟结果与工程实例或实验室数据的对比等等。我们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此专门组织了研讨会,将评审专家的意见反馈给我们的专业指导教师。在会上,指导教师们对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对我们今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论文的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我们除了参加省学位办对硕士论文的抽检之外,还把我们的专业硕士论文送到一些兄弟院校进行同行评审,评审的结果也同时作为学校评价专业硕士论文质量和专业指导教师能力的依据。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校内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校内导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加强硕士导师的遴选工作,使得专业素质过硬,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走上硕士生导师的岗位。辽宁工业大学制定了《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了一名合格的专业硕士生导师应该达到诸如学术道德、学术论文抽检情况、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研究生就业情况、科研指标等方面的标准,凡是达不到硕士导师考核要求的教师将被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另外,学校定期进行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吸收符合条件的教师进入到硕士生导师队伍中来。通过督促硕士生导师加强自身的学术水平,来提高对硕士生的指导能力。比如,学校规定一个硕士导师在一个聘期内(一般为三年)导师应该完成的科研任务:获得的纵向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完成的横向课题进款;获得的省部级奖励的数量及奖励等级;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等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硕士生导师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所以辽宁工业大学在考核专业指导教师的时候着重强调了导师的工程素质,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的标准,专业导师将被暂时停止招生或取消专业研究生导师资格。上述采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专业导师加强自身的工程素质、在指导专业研究生时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校外专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土木行业的专业人员作为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并开展联合培养制度,即双导师制。与学术型导师相比,专业型导师的能力体现在工程实践的丰富性和对土木工程技能掌握的熟练性上。我们所聘任的校外专业导师,来自辽宁省内的土木工程行业,如锦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东北电力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锦州市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锦州宝地集团的高级工程师等等,这些导师都是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都具有很强的实践专业技能,他们指导的研究生涉及到的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包括设计、施工、土木工程检测与加固、工程管理等等,符合三师【1】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善于在工程实际中发现问题,并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题目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有能力指导研究生解决实际工程当中出现的复杂的技术问题。校外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虽然很强,但是敬业和投入问题也是当前的一个让各个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很困惑的问题。校外导师和培养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校外导师的人事关系又不隶属于培养单位,培养的学生学位论文质量出现了问题,校外导师是没有什么责任的。而且,培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成才,对于校外指导教师来说也没有带来实质上的利益,因此他们缺少投入精力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如何解决校外导师的精力投入问题,是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难题的破解需要各培养单位、硕士生专业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比如采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到其导师所在的企业就业、或是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和企业共同分享、或是培养单位和企业联合报奖等,这些均是可行的办法。

三、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维护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对于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依托辽宁工业大学的实践教育平台,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建立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校外实践基地。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重视实践基地开发工作,规范实践基地建设的管理,加大投入保障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维护和发展与专业实践基地的关系。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定期对签约的实践基地进行走访,在了解企业需求的同时,也了解到在基地实践的专业硕士的学习情况,督促他们加强在实习基地的学习和实践。同时,也是对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的一个促进。通过建设专业硕士实践基地,达到学校和实践基地所在企业互惠的目的,从而使专业硕士实习基地成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对企业进行走访的同时,也邀请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硕士指导教师来学校座谈,为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献计献策。

四、加强对建筑与土木工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实践考核与成绩评定

辽宁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培养基地进行至少连续半年时间的实习、实践环节训练。一般时间定在第三学期,参加实践的研究生按期提交实习、实践计划及报告,实习完毕以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组织专门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答辩会,专业研究生参加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组织的答辩会,对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接受委员会的答辩。答辩成绩采取两级分制,分为“合格”或“不合格”。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督促其按照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一段时间之后再组织答辩。通过这样的考核,使专业硕士研究生认识到在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加大在专业实践活动中的精力的投入。

五、结论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可拓理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物元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大,建筑施工管理日益呈现动态复杂性与系统性,因建筑施工特点,施工过程当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易出现各类工程事故,为确保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提供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基于可拓理论,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定量分析,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结果的合理评价,对可能出现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可有效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

一、基于可拓论的模型分析

1.可拓理论

可拓学原称为物元分析,是由我国蔡文等学者所创的新学科,用形式模型,对事物的拓展可能性进行研究,并找出开拓创新的方法与规律,以处理问题矛盾,其可拓方法为可拓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方法,如分合链、发散树与优度评价等均是可拓方法,这些方法已经在检测控制、计算机、智能与管理等方面获得了应用,在施工安全管理上应用可拓理论,可对施工管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预警,以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可拓理论当中,需要对经典域、待评的物元矩阵与节域给予确定,以找出建筑施工中的安全因素,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及其安全。

2.经典域与节域确定

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事物均有多个不同特征存在,每个特征所对应量值是不同的,因此,在事物评价等级N中,就会存在n个不同特征,即C1、C2…Cn等,其特征所对应量值可表示为ν1、ν2…νn等,有序组公式为:R=(N,C,ν),其中,N表示事物名称,C表示特征,ν表示量值,R表示事物基本元,也称为物元,而N、C、ν为基本元R的要素。物元模型需要确定节域、经典域与待评物元矩阵等,其中,经典域确定的表达式为:

在表达式中,Nj表示j个划分的效果等级,而Ci表示Nj效果等级特征,经典域为Xji表示效果等级有关特征量值的范围。其节域确定的表达式为:

在节域表达式中,P表示全体效果等级,Ci表示效果等级特征,而Xpi表示全体效果等级P有关Ci的量值范围,也就是节域。待评物元矩阵的表达式为:

在待评标的物中,所检测的数据以及分析结果,应该用物元进行表示。表达式中的P0表示标的物,Ci表示效果等级特征,Xi表示标的物有关效果等级特征的量值。在建筑施工当中,安全管理要以国家所规定的相关施工安全标准为参考依据,由安全管理员对每个工地的各项安全管理项目进行随时检查并打分,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其评分表只是量化指标,基于可拓理论,从各指标间的安全等级与关系制定方面,让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标准更为明确清晰,运用可拓理论对建筑项目进行评价,再通过结果对施工安全作出预防分析,给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提供标准的参考依据。建筑施工中的效果等级特征主要有文明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用电、塔吊、脚手架、起重吊装、基坑支护和模板工程等,在建筑施工的某阶段中,这些特征并非同时存在,一旦基本特征出现变化,节域、经典域与待评物元等均随着发生变化。根据国家相关施工安全的检查标准与经验,应该对施工安全管理的等级进行划分,并应用可拓理论进行评价分析。

3.关联度与待评定等级的确立

当经典域与节域确立之后,具体安全施工评价方法需要确定,以判断物元等级,在物元评价时,基于可拓理论,适当引入必须满足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评价,不然不给予评价。在应用过程当中,需要先对初步安全进行评价,对于安全评分表里的所有内容,每项分数应达到总分的七成以上,不然该项目自动认为不安全,并停止后续评价,在这里,该条件成为待评物元所必须给予满足的条件。依据可拓理论,不同等级的关联函数可表示为:

而待评标的物等级关联度可表示为:

其中,Kj表示为评价标的物等级,其数值大小与相关性,能对评价单元等级进行定量反映,以供应用者做出合理的安全决策。

二、物元分析法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施工安全管理的预警模型构建

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成,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预警模型构建是必要的,与评价模型构建与分析方式大体相同,仅是在经典域、待评物元、等级与节域等规定有所不同,事故安全等级可分为无、轻微、中级与重度等四个等级,在建筑工程中,常出现的事故有物体打击、高空坠落与坍塌等三类,影响这三类事故的因素较多,按事故原因来看,对每种事故节域、经典域与待评物元等进行确定,以物体打击为例,等级效果特征包含设备器具、安全防护、挡脚板、安全教育与杂物清理,经过经典域与节域对物体打击情况进行表示,预警模型中的节域与经典域相比,预警模型与安全管理中的评价模型原因相似,依据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经验与打分状况,对建筑施工中存在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确定事故安全发生类别。在建筑施工中,基于可拓理论,其安全管理预警与评价模型思路可归纳为下列方面,首先,要对安全评价的等级进行确定,然后,确定其影响因素、节域、经典域与待评物元,并对安全性进行初步判定,如果评价不合格,要求立即整改,若评价合格,应继续给予评价,对各特征的权重、关联函数与综合关联度等进行确定,以评价其安全等级,若安全评价不合格,应立即整改,安全评价合格的话,应对其他易发的安全事故进行预警,有效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2.物元分析法的实际应用

在某建筑工程项目中,依据国家有关施工安全检查规范,制定相关施工安全的检查评分表与汇总表,对工程施工中的某阶段进行检查,基于可拓理论,对该工程项目的安全进行评价,通过项目检查可知,物元基本特征主要有文明施工15.6、安全技术交底8.6、安全管理8.1、脚手架8.5、机具用电8.4、塔吊8.5与三宝四口防护8.3,在评分表中,每项指标发生问题,均会给项目安全带来巨大危害,在实际应用中,各物元特征权重是一致的,根据各指标量值信息以及节域、经典域信息的提供,对物元相关联函数与综合关联度的计算可知,此项目安全管理的等级评价是较为安全,也就是还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对常见事故给予安全评价,并加强预防。下一步是易发生事故的安全预警,在建筑施工当中,物体打击、高空坠落与机械伤害是常见事故,其发生概率较高,安全预警模型构建中,对这三种事故均给予安全评价,并对预警类型进行确定,通过待评物元、节域与经典域等分析,这三种常见事故均为轻微预警,在建筑施工中,容易出现这三种事故,需要对项目当中,容易造成这三类事故的项目给予检查与整改,以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是建筑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安全予以保障,才能高效高质量完成施工目的,为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控制,基于可拓理论,对施工安全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对施工领域的各安全因素进行检查,并运用物元分析法给予评价与预警,编制可靠的量化安全管理程序,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过程控制,坚持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将施工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从而保护人员、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增民,吴冲.可拓学在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

[2]赵冉,顾伟红,李建民.基于可拓理论的铁路隧道施工风险因素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6)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7篇

Abstract: By studying the cost of civil works under the price of materials in various periods, this paper drawn the curve for the influence of material price fluctuations on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cos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staff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budget process.

关键词: 材料;价格;造价

Key words: materials;price;cost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071-02

1 工程造价与材料的关系

在建设工程中,建筑材料所需的费用比重占工程项目总造价的60~70%左右,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正确把握建筑材料价格变化对工程总体造价的影响,恰当准确地确定建筑材料价格,扎实有效地做好工程建筑材料价格的管理,是做好工程造价工作的重要基础。文章以某住宅小区中的一栋楼为例,根据《定额与造价》2012年第2期至2013年第2期中的主要材料价格,通过对该楼地上部分的造价计算,分析材料价格波动对商品房土建造价的影响。案例:商品房,地上18层,总建筑面积11377.40m2,建筑工程等级为二级,建设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高度55.15m(建筑室外地坪至其屋顶面或檐口高度)。高层建筑防水设计二类;耐火等级为地上二级。剪力墙结构;6度抗震区抗震设防裂度。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S6。

2 主要材料价格对土建造价的影响

2.1 分部工程造价组成 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建筑工程包含:土(石)方工程,桩与地基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厂库房大门、特种门、木结构工程,金属结构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防腐、隔热、保温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包含楼地面工程,墙、柱面工程,天棚工程,门窗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其他工程。通常意义上,土建工程一般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和建筑屋面四个大的部分。因此,土建工程包含《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中建筑工程和装饰装修二部分。

文章研究的商品房所在的小区,基础部分有地下车库,故在研究过程中,仅对该楼的地上部分进行研究。该楼的土建工程预算由土(石)方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金属结构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防腐、隔热、保温工程,楼地面工程,墙、柱面工程,天棚工程,门窗工程,油漆、涂料、裱糊工程以及其他工程。

2.2 主要材料价格的变化 建筑工程中,建筑钢材、水泥、木材是主要的材料,它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有较大的影响。文章以杉原条、粗净砂、水泥(32.5级)、泵送商品砼C25、泵送商品砼C30、泵送商品砼C35、螺纹纲Ⅱ级?准25为研究对象,对其2012.10至2013.04的价格变化进行分析。

由表1可知,杉原条在研究的时间段内,价格没有变化。粗净砂201210、201211、201212三期价格为136.1元/m3,201301、201302、201303三期价格为141.49元/m3,201304价格为158.97元/m3。水泥32.5级分别为420、445、445、407、407、407、407、407元/t;泵送商品砼C35分别为456、451、451、450、450、466、466元/m3。粗净砂、水泥32.5级、泵送商品砼C25、泵送商品砼C30、泵送商品砼C35的价格变化曲线图如图1-图4。

2.3 价格变化对分部工程造价的影响 根据201210-201304七期的造价信息价,对该楼的预算分别进行计算。由表2及图1-4可以看出,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金属结构工程的造价与螺纹钢Ⅱ级Φ25的价格变化呈正相关,曲线走势相同。工程总造价为各种材料价格变化的综合。由图可以看出,201211期造价最高,201212期造价最低。

3 结论

掌握好建筑材料价格与控制工程造价,是一个非常繁琐、复杂的系列工作,需要工程造价工作人员的不断积累和总结,除了自身努力奋斗外,我们还要多方面掌握经济主管部门提供的相关政策信息资料,遵循政府制定的具体标准细则,积极对价格资料档案进行有效的整理归纳,以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合理的定位,为企业打赢建筑市场的价格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剖析,建筑生产,事故

 

2007年4月29日至9月9日,某副省级省会城市已公布伤亡事故十七起,死亡22人,重伤6人,轻伤4人。其中:机械伤害事故三起死亡5人,重伤3人;坍塌事故三起,死亡4人,重伤3人,轻伤4人;高坠事故六起,死亡6人;中毒事故二起,死亡4人;物打事故一起,死亡1人;触电事故二起,死亡2人。事故的特点为:一是事故类型多,包括机械伤害、坍塌、高坠、中毒、物打、触电等六种;二是较大事故多,即一次死亡三人的事故三起;三是伤亡事故频率高建筑工程论文,即七月份五起、八月份六起,即平均五天半发生一起伤亡事故;四是出现了同一事故单位重复发生事故的情况,即二家事故单位连续二次发生死亡事故;五是特级、一级企业事故发生率增加,如涉及事故的十五家施工企业中,特级企业一家,一级企业八家。

在上述生产安全事故中,从现象看体现为安全管理失控。但业内人事根据多年的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与对事故情况的了解,普遍认为:虽然生产安全事故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职责不清、责任不明”,造成的建筑市场混乱是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自1997年至今,国家及有关主管部门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十几个部颁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地方政府与其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地方性法规、规定更是不计其数。在数量与范围上,安全生产管理法制化得已初步实现,但在贯彻落实上还急待加强。

一、无限制增加的建筑施工企业与有限的建筑市场开发,形成了“僧多粥少”的激烈、无序竞争,造成了建筑市场的混乱。

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第四条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必备要件十二项,但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却很少。如:在已取得“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中,能满足第二款“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第三款“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第七款“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等要求的极少。申报企业虽然提供的要件形式都能满足要求,但实际上是:安全生产资金有专项帐户、无专项存款,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多于专职——有名无实,只有特级与极少数的一级企业参加了工伤保险如某副省级省会城市,特级建筑施工企业一家,一级建筑施工企业近百家,二级、三级建筑施工企业上千家,而年建筑面积不超过一千万平方米,激烈、无序竞争的情况由此可见。

二、建设单位为谋取暴利,无视法律程序、逃避监管,肆意违法扰乱建筑市场秩序。

(一)立项与施工过程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条“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建筑工程论文,第八条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必备要件八项,特别是第五款“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第六款“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第七款“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第四条第八款“建设工期不足一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50%,建设工期超过一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30%。……”。在90%的建设项目中,即使到了基础施工阶段,建设单位也满足不了上述的要求论文提纲格式。其他5%的建设项目,从开工至竣工甚至都没有任何手续。还有的建设单位在不具备正常施工的条件下,大搞“三边”工程,或在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法定开工要件不能办理开工手续时,擅自强迫施工单位开工并无视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在行业主管部门多次下达停工处罚决定后,仍然违法建设直至发生伤亡事故后仍然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多数建设单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严重违背客观与科学规律并至法律、法规于不顾,以拒付或延付工程款为威胁手段,肆意要求施工单位压缩工期,造成施工现场产生了大量的严重安全隐患。

(二)招投标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六条“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的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择优选择承包单位”,第十八条“公开招标发包的,其造价的约定,须遵守招标投标法律的规定。”,第二十四条“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严禁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可实际情况却是“易标”、“围标”、“低价中标”、“肢解发包”情况随处可见;更有甚者,在建设部网站事故书报中体现的,十一天二次发生死亡事故的施工单位仍然能参加投标,而且类似情况时有发生。“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成为一句空话。

(三)工程款支付方面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外,省级政府《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工程款的支付实行预付工程款和支付进度款制度。发包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约定的开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承包单位支付不少于合同约定的工程造价百分之二十五的预付工程款。发包单位应当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后按照合同约定,向承包单位支付工程款建筑工程论文,并按照比例冲销预付工程款。”、第四十一条“承包单位应当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发包单位交迭竣工结算文件,发包单位应当在接到竣工结算文件之日起五十日内完成竣工结算审核,并支付工程款”、第四十二条“发包单位自接到竣工结算文件之日起五十日内未完成竣工结算审核,且未支付应付的工程款的,视为拖欠工程款。”,《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第七条“安全生产费用确定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合同拨款约定将安全生产费用单独划拨到中标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费用专项资金帐户。”。实际情况却是现有95%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非旦不执行上述要求,而且整个施工过程全部让施工单位垫付工程款。好一些的建设单位还能按合同约定兑付部分工程款,但多数建设单位却找出各种理由拒付工程款,还有部分建设单位强迫施工单位代缴安全生产费用,即将已入帐的安全生产费用通过其他渠道转回。上百万的工程尾款在工程正式交工后,一、二年得不到兑付的情况普遍存在。

建设单位“借鸡生蛋、卖蛋赚钱、谋取暴利、久禁不绝”为中国建筑市场的一大特点。

三、勘察、设计单位不严格履行工作程序影响生产安全。

省级政府《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明确规定:勘察、设计前要取得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和勘察、设计委托书;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建设项目设计所需的其他基础资料和文件”。但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单位不能提供完整的必备要件时违规承揽项目,并在设计前未按有关规定全面踏查施工现场,即不给施工单位出具地质报告,也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毗邻建筑防护及重点安全防护意见。部分工程在进行基础施工后方才发现地下异常情况,造成了不少的安全事故与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个别勘察、设计单位竟然让施工单位参照“白图”施工。这种情况给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诱重大发生产安全事故。如某施工现场因无地质报告和地下管道会签,63型塔吊基础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设计并施工,待塔吊(独立安装高度30米)安装后七天后,垂直误差达到35厘米,按《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千分之四标准超过23厘米。后经探查,原来塔吊基础下方有人防工程,由此险些造成塔吊倾覆的重大安全事故。

四、监理单位利益驱动,恣意默许、任意盲从,形同虚设。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外,省级政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第九条“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理职责是:一是监督检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实施;二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三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和安全防护用具使用;四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设施的验收手续,并签署意见;五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是否用于采购和更新合格的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和设施,落实安全施工措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六是根据有关专业管理规定建筑工程论文,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监理的档案资料”,可90%的项目监理单位没有切实履行职责。一是监理单位为了部门利益不敢得罪建设单位,在安全与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产生矛盾时恣意默许、任意盲从,放纵建设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现有安全监理工程师专业水平较差,基本没有安全管理专业知识。最好的不过是多年从事施工现场的安全员,因年纪大了而谋求个轻闲的工作而已。安全监理业务水平低于施工现场安全员的情况较为普遍。

五、施工单位为求生存,心怀侥幸挻而走险,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论文提纲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建筑施工现场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的企业或项目负责人,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工长等,漠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落实,“安全第一”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大部分些企业或工程项目没有建立并运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各岗位安全职责得不到有效监督、形同虚设。企业或项目负责人在权衡经济利益与安全生产的时候,往往是“金钱至上、效益第一”。真正遇到需要安全投入的时候,不是以各种理由搪塞,就是避重就轻以次充好。当前企业或项目工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压缩工期、拟补工程质量,不按方案要求施工、危险部位安全防护不到位,使用假冒伪劣的防护用品或陈旧、破损的施工机械设备及设备带病运行,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的情况十分普遍。此外,企业或工程项目不严格遵守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内容缺乏针对性,“工地干的都是粗活,有力气就行,一看就会不用学”,这样的传统观念使安全教育培训远未落到实处。由于施工人员(农民工)素质相对较低,自我约束和理解能力较差,占事故伤亡人数的95%。

六、监管部门人员少、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心有余、力不足。

目前,监管建筑施工企业的即有行业监管部门——建设系统,还有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筑工程论文,特别是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使企业困惑的是,这两个部门是什么关系,各自什么职责,应在管理中负什么样的责任。这种情况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管理混乱,即对同一问题提出两个不同要求时,企业应该听谁的!再有监管部门人员少、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管理的区域面积大、工程数量多,造成了心有余、力不足的局面。如某副省级省会城市的市级行业监管部门二十几个人,监管八个区、七个县的5.3万平方公里区域,仅市区面积就达4272平方公里,年均建筑面积近一千万平方米。工作最紧张的时要早八点至晚八点坚守在施工现场,一线监管人员二十四小时开机待命,节假日不休息习以为常,这种情况基本让监管人员无暇学习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职责不清、责任不明”,造成的建筑市场混乱是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不庸质疑。因此,从源头控制建筑市场、严格执法、分清职责,增加政府监管人员的数量并提高其专业水平与管理能力,是降低与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0一0年十月七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7.《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91号);

8.《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号);

9.《黑龙江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2003年10月17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0.《黑龙江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2005年3月2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

11.《黑龙江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1998年8月15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3.《建筑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建教[2007]83号)。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剖析,建筑生产,事故

 

2007年4月29日至9月9日,某副省级省会城市已公布伤亡事故十七起,死亡22人,重伤6人,轻伤4人。其中:机械伤害事故三起死亡5人,重伤3人;坍塌事故三起,死亡4人,重伤3人,轻伤4人;高坠事故六起,死亡6人;中毒事故二起,死亡4人;物打事故一起,死亡1人;触电事故二起,死亡2人。事故的特点为:一是事故类型多,包括机械伤害、坍塌、高坠、中毒、物打、触电等六种;二是较大事故多,即一次死亡三人的事故三起;三是伤亡事故频率高建筑工程论文,即七月份五起、八月份六起,即平均五天半发生一起伤亡事故;四是出现了同一事故单位重复发生事故的情况,即二家事故单位连续二次发生死亡事故;五是特级、一级企业事故发生率增加,如涉及事故的十五家施工企业中,特级企业一家,一级企业八家。

在上述生产安全事故中,从现象看体现为安全管理失控。但业内人事根据多年的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与对事故情况的了解,普遍认为:虽然生产安全事故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职责不清、责任不明”,造成的建筑市场混乱是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自1997年至今,国家及有关主管部门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十几个部颁行业标准、规范、规程,地方政府与其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地方性法规、规定更是不计其数。在数量与范围上,安全生产管理法制化得已初步实现,但在贯彻落实上还急待加强。

一、无限制增加的建筑施工企业与有限的建筑市场开发,形成了“僧多粥少”的激烈、无序竞争,造成了建筑市场的混乱。

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第四条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必备要件十二项,但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却很少。如:在已取得“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中,能满足第二款“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第三款“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第七款“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等要求的极少。申报企业虽然提供的要件形式都能满足要求,但实际上是:安全生产资金有专项帐户、无专项存款,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多于专职——有名无实,只有特级与极少数的一级企业参加了工伤保险如某副省级省会城市,特级建筑施工企业一家,一级建筑施工企业近百家,二级、三级建筑施工企业上千家,而年建筑面积不超过一千万平方米,激烈、无序竞争的情况由此可见。

二、建设单位为谋取暴利,无视法律程序、逃避监管,肆意违法扰乱建筑市场秩序。

(一)立项与施工过程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条“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建筑工程论文,第八条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必备要件八项,特别是第五款“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第六款“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第七款“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第四条第八款“建设工期不足一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50%,建设工期超过一年的,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价的30%。……”。在90%的建设项目中,即使到了基础施工阶段,建设单位也满足不了上述的要求论文提纲格式。其他5%的建设项目,从开工至竣工甚至都没有任何手续。还有的建设单位在不具备正常施工的条件下,大搞“三边”工程,或在没有行业主管部门的法定开工要件不能办理开工手续时,擅自强迫施工单位开工并无视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在行业主管部门多次下达停工处罚决定后,仍然违法建设直至发生伤亡事故后仍然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多数建设单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严重违背客观与科学规律并至法律、法规于不顾,以拒付或延付工程款为威胁手段,肆意要求施工单位压缩工期,造成施工现场产生了大量的严重安全隐患。

(二)招投标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六条“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的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择优选择承包单位”,第十八条“公开招标发包的,其造价的约定,须遵守招标投标法律的规定。”,第二十四条“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严禁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可实际情况却是“易标”、“围标”、“低价中标”、“肢解发包”情况随处可见;更有甚者,在建设部网站事故书报中体现的,十一天二次发生死亡事故的施工单位仍然能参加投标,而且类似情况时有发生。“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成为一句空话。

(三)工程款支付方面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规定外,省级政府《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工程款的支付实行预付工程款和支付进度款制度。发包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约定的开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承包单位支付不少于合同约定的工程造价百分之二十五的预付工程款。发包单位应当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后按照合同约定,向承包单位支付工程款建筑工程论文,并按照比例冲销预付工程款。”、第四十一条“承包单位应当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发包单位交迭竣工结算文件,发包单位应当在接到竣工结算文件之日起五十日内完成竣工结算审核,并支付工程款”、第四十二条“发包单位自接到竣工结算文件之日起五十日内未完成竣工结算审核,且未支付应付的工程款的,视为拖欠工程款。”,《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第七条“安全生产费用确定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合同拨款约定将安全生产费用单独划拨到中标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费用专项资金帐户。”。实际情况却是现有95%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非旦不执行上述要求,而且整个施工过程全部让施工单位垫付工程款。好一些的建设单位还能按合同约定兑付部分工程款,但多数建设单位却找出各种理由拒付工程款,还有部分建设单位强迫施工单位代缴安全生产费用,即将已入帐的安全生产费用通过其他渠道转回。上百万的工程尾款在工程正式交工后,一、二年得不到兑付的情况普遍存在。

建设单位“借鸡生蛋、卖蛋赚钱、谋取暴利、久禁不绝”为中国建筑市场的一大特点。

三、勘察、设计单位不严格履行工作程序影响生产安全。

省级政府《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明确规定:勘察、设计前要取得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和勘察、设计委托书;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估报告;建设项目设计所需的其他基础资料和文件”。但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单位不能提供完整的必备要件时违规承揽项目,并在设计前未按有关规定全面踏查施工现场,即不给施工单位出具地质报告,也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毗邻建筑防护及重点安全防护意见。部分工程在进行基础施工后方才发现地下异常情况,造成了不少的安全事故与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个别勘察、设计单位竟然让施工单位参照“白图”施工。这种情况给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诱重大发生产安全事故。如某施工现场因无地质报告和地下管道会签,63型塔吊基础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设计并施工,待塔吊(独立安装高度30米)安装后七天后,垂直误差达到35厘米,按《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千分之四标准超过23厘米。后经探查,原来塔吊基础下方有人防工程,由此险些造成塔吊倾覆的重大安全事故。

四、监理单位利益驱动,恣意默许、任意盲从,形同虚设。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外,省级政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第九条“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理职责是:一是监督检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实施;二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三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和安全防护用具使用;四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设施的验收手续,并签署意见;五是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是否用于采购和更新合格的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和设施,落实安全施工措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六是根据有关专业管理规定建筑工程论文,建立健全有关安全监理的档案资料”,可90%的项目监理单位没有切实履行职责。一是监理单位为了部门利益不敢得罪建设单位,在安全与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产生矛盾时恣意默许、任意盲从,放纵建设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现有安全监理工程师专业水平较差,基本没有安全管理专业知识。最好的不过是多年从事施工现场的安全员,因年纪大了而谋求个轻闲的工作而已。安全监理业务水平低于施工现场安全员的情况较为普遍。

五、施工单位为求生存,心怀侥幸挻而走险,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论文提纲格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建筑施工现场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但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的企业或项目负责人,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工长等,漠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落实,“安全第一”只是“讲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大部分些企业或工程项目没有建立并运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各岗位安全职责得不到有效监督、形同虚设。企业或项目负责人在权衡经济利益与安全生产的时候,往往是“金钱至上、效益第一”。真正遇到需要安全投入的时候,不是以各种理由搪塞,就是避重就轻以次充好。当前企业或项目工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压缩工期、拟补工程质量,不按方案要求施工、危险部位安全防护不到位,使用假冒伪劣的防护用品或陈旧、破损的施工机械设备及设备带病运行,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的情况十分普遍。此外,企业或工程项目不严格遵守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到位、内容缺乏针对性,“工地干的都是粗活,有力气就行,一看就会不用学”,这样的传统观念使安全教育培训远未落到实处。由于施工人员(农民工)素质相对较低,自我约束和理解能力较差,占事故伤亡人数的95%。

六、监管部门人员少、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心有余、力不足。

目前,监管建筑施工企业的即有行业监管部门——建设系统,还有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筑工程论文,特别是区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使企业困惑的是,这两个部门是什么关系,各自什么职责,应在管理中负什么样的责任。这种情况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管理混乱,即对同一问题提出两个不同要求时,企业应该听谁的!再有监管部门人员少、专业技术水平有限,管理的区域面积大、工程数量多,造成了心有余、力不足的局面。如某副省级省会城市的市级行业监管部门二十几个人,监管八个区、七个县的5.3万平方公里区域,仅市区面积就达4272平方公里,年均建筑面积近一千万平方米。工作最紧张的时要早八点至晚八点坚守在施工现场,一线监管人员二十四小时开机待命,节假日不休息习以为常,这种情况基本让监管人员无暇学习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职责不清、责任不明”,造成的建筑市场混乱是诱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不庸质疑。因此,从源头控制建筑市场、严格执法、分清职责,增加政府监管人员的数量并提高其专业水平与管理能力,是降低与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0一0年十月七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7.《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91号);

8.《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号);

9.《黑龙江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2003年10月17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0.《黑龙江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2005年3月2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

11.《黑龙江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1998年8月15日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3.《建筑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建教[2007]83号)。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多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辐射效应,但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我国不断增长的建筑业产值不相匹配,通过梳理归纳出技工培养的关键性障碍性因素为企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本文建立了动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运用博弈理论对企业与个人两者之间关于培养成本收益如何进行最优分配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技工培养动态博弈障碍性因素

1 概述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多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辐射效应。但建筑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技术水平很难与我国不断增长的建筑业产值相匹配,企业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影响培训的制约因素较多,通过对影响建筑行业高级技工培养的障碍性因素进行深层剖析,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出发,梳理归纳出障碍性因素指标为社会因素、主管部门因素、个人因素、企业因素四个方面,并提炼出关键性障碍因素主要是企业因素和个人因素,其次为社会因素,主管部门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就出现了企业与个人两者之间关于培养成本收益如何进行最优分配的问题,本文将建立动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运用博弈理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 动态博弈模型建立

动态博弈是两方或多方在利益相互制约影响的局面下,采用自己的策略,每一方都希望处于有利的地位及获取较大收益,这种博弈可以是双方合作的收益分配,也可以是选择某一个策略使对方收益最小,自己收益最大。

建筑企业高级技工培养过程中,企业与员工是博弈的双方,建筑企业追求投入较少成本,获得培养的较大收益,企业员工可以选择被培养,也可以选择不被培养,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设有约束与激励机制,保证员工培养的合作性与积极性。高级技工的培养收益大小首先取决于建筑企业投入的成本多少,同时也与被培养员工积极努力配合程度密切相关,根据这两个因素建立博弈模型为Y=f(p,n)

Y———高级技工培养的收益

p———建筑企业成本投入

n———员工配合程度

考虑生产函数将模型演变为Y=apanβ, 其中a+β=1,a 为建筑企业投入对于培养收益的弹性系数,β为员工配合积极程度对于培养收益的弹性系数,两者均为大于0 的任意常数,建筑企业的成本投入用函授f(p)表示,员工配合积极程度用函授f(n)表示,假设f(n)=kn2/2,其中k 为大于0 的任意数值,f´(n)>0,f´´(n)>0。由此看出员工积极努力配合程度越高,其花费的成本(时间可折算为费用成本)越大,如果企业员工最后得到的培养收益小于f(n),则他们就会对培养有抵触,不会积极参与。高级技工培养所产生的效益应由建筑企业与员工共同拥有,假设员工通过培养可获得比例为ω,建筑企业所获收益比例为1-ω,根据建筑企业和员工各自的最大化收益目标建立模型,分别为建筑企业目标策略模型maxUr=(1-ω)apanβ,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培养的约束模型ωapanβ≥kn2/2,将后者代入前者, 根据一阶最优条件得出如下结论:

au/aω=0,ω=β,1-ω=a,由此可以推导出,培养所获收益的比例大小是由建筑企业和员工的投入参与的重要性决定的。员工通过培养可获得比例ω 与其积极参与配合培养的程度β 相等,建筑企业所获收益比例为1-ω 与其所投入成本多少程度a 相等。

3 单次博弈与多次博弈

建筑企业高级技工培养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应对特殊要求时的一次性培训,一种是考虑长远利益的重复多次培训,不同种培养,建筑企业与员工会从自身获利出发进行动态博弈。

在一次性培训即单次博弈过程中,双方会出现以下二种情况,第一种,建筑企业为应对特殊情况对员工进行一次性培训,员工选择积极参加配合或选择不参加,如果选择积极参加配合,则企业必须对员工赋予一定比例的培训收益ω,员工配合程度为n,此时目标策略为(ω,n);如果选择不参加培训,则目标策略为(0,0)。第二种,员工选择积极参加配合培训,建筑企业根据培养收益选择是否兑现对员工的激励承诺,如选择兑现承诺,则目标策略仍为(ω,n),培训后员工可以选择离开或留下,因为是一次性培训,所以双方收益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员工收益X 与建筑企业的收益Y分别为:X1=ωapanβ-kn2/2,Y1=(1-ω)apanβ-f(p);如果在培训结束后,企业违背对员工的激励承诺,员工收益X 与建筑企业的收益Y 分别为:X2=0×apanβ-knβ/2,Y2=apanβ-f(p)/2。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Y2>Y1,也就是企业违背对员工承诺时的收益要大于兑现承诺时的收益,所以企业会选择不履行承诺,而在这种情况下,员工选择参加培训的收益会低于不参加培训,因此一次性培训,建筑企业和员工很难达成有效的组合,单次博弈对缓解高级技工的短缺状况缺乏参考价值。

由于建筑业技工培养的收益往往在后期得以体现,无法立即收回,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无法转移,所以建筑企业对员工会进行长期培养即多次博弈,在多次博弈的过程中,如果任意一方缺乏诚信,另一方会拒绝合作,使得培养无法进行或没有预期效果,双方必须考虑远期利益进行多次博弈。在多次博弈过程中,双方也会出现以下二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首次博弈建筑企业不履行约定,激励内容没有兑现,此时员工对企业不信任,配合程度为n=0,建筑企业获得收益为V1,在市场贴现率为i 时,企业预期收益折现后为Y1=V1+ (a/1-a) × 0=Aianβ-αi2/2;第二种情况,建筑企业履行约定,兑现激励内容,此时员工对企业信任,配合程度为n,建筑企业在各期均获得收益为V1,在市场贴现率为i 时,企业预期收益折现后为Y2=V1+ (a/1-a) ×V1= (a/1-a) ×[(1-ω)Aianβ-αi2/2]。

通过比较可以看到,在市场贴现率为i 的情况下,为Y2>Y1,也就是企业兑现对员工激励内容时的总收益要大于违背承诺时的收益,所以企业会选择履行激励内容,而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参加培训获得激励内容收益比例ω,在培训中积极配合,建筑企业获得收益比例1-ω,建筑企业和员工达成有效的组合方式,多次博弈对缓解高级技工的短缺状况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4 结语

建筑企业技工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充分发挥企业与员工的积极性,平衡各自的利益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动态博弈分析模型从理论上梳理了建筑企业与员工在技工培养收益分配方面的问题,同时两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培养过程中选择有效的组合方式。

参考文献:

[1]李颖.建筑业高级技工培养障碍性因素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4(12).

[2]彭坤,周贤良.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的战略联盟[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2(2).

[3]彭竞.基于专用性人力资本理论的企业高级技工短缺应对机制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11篇

收稿日期:2013-11-06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学术失范行为多层次监督运行机制研究”(HE1012);天津城建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城市建设领域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研究”(JG-1012)。

作者简介:郭汉丁(1962-),男,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主要从事循环经济与城市建设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链管理的研究,(E-mail)。

摘要: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是建筑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其主要基础理论是可持续发展和系统论,与工程实践密切融合是学科的主要特征;该学科平台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村镇绿色建设与管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与学科的发展性,决定了该领域需要培养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TU-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10-05

20世纪末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以及全球环境问题,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占全球能源消耗的30%左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具有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舒适健康五大特性的绿色建筑,成为新时期建设领域技术创新与学科发展的主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环境居住质量保障”作为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核心内容,为绿色建筑的开发研究与实践创新,以及建立与发展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搭建了政策支撑平台和学科环境。

发展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建筑已成为中国建设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27%,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60%以上。中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将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新建建筑规模持续增长,既有建筑存量不断扩大,绿色建筑的建设以及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都大量需要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专门人才[1]。绿色建筑的实现关键在于理念与管理的创新,而实现创新的基础在于高层次人才。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培养的正是具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创环境科学等相关技术基础,掌握经济管理系统方法与工具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引领绿色建筑持续发展的栋梁之才,是推动绿色建筑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设立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培养具有技术和管理综合知识体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学科内涵及特征

(一)学科基本内涵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论、控制论为支撑,基于系统集成优化与项目管理方法,以政策创新与行为研究为重点,开展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村镇绿色建设与管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技术集成与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政策体系与机制,培养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的科学决策支持与实践开拓服务,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科实践特征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源于工程建设实践需要,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学、环境学、管理学与经济学等专业学科的集成、整合、重组与创新,主要任务是探究绿色建筑形成过程的内在规律与集成优化等理论、方法与政策,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是循环经济时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拓展与丰富,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面向工程建设领域的新兴学科。

二、学科发展概况

(一)国外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促进了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创立、形成与发展。国外以绿色建筑学术研究为引擎,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互为促进,正逐步形成绿色建筑学科体系。绝大多数大学都设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机构,部分大学还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学院,为可持续建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成立可持续建筑发展办公室,致力于为学校建设符合LEED标准的绿色建筑;哥伦比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下设的现代建筑材料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现代建筑材料的研究,研发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其建筑控制与健康监控方向主要从事建筑运营监控等方面的研究。明尼苏达大学成立了可持续建筑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建筑可持续设计、节能技术等研究。美国三大高校联盟的各大学课程体系中,均开设有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城市可持续建设等相关课程。

英国剑桥大学建筑学院设立了绿色建筑研究小组,专门研究绿色建筑的建模、设计、监测、建造与运营等内容,并培养该领域的研究生,在建筑可持续设计领域研发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方法以及工具;谢菲尔德大学于2007年成立建筑环境分析研究所,主要研究城市环境中植物景观可持续设计及其发挥的作用、绿色屋顶生态技术、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主要职能包括在建筑可持续设计、绿色建筑节能等领域开展具有前瞻性的科研活动,为社会提供咨询与节能服务,为可持续设计专业培养硕士生与博士生;牛津布鲁克大学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下设低碳建筑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建筑性能与监测、家庭能耗评价、区域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低碳建筑设计、建筑能耗模拟以及建筑材料可持续利用等内容;诺丁汉大学的建筑环境系主要在建筑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能源技术、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学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其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更是处于领先地位,吸引了许多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专家和精英。牛津大学单独开设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管理等课程,同时大力推动校内的绿色建筑建设,并将这些绿色建筑的实践经验作为案例植入学校的房地产开发管理课程中。

澳洲的墨尔本大学、南澳大学和邦德大学也都开设了绿色建筑设计专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建筑可持续设计、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课程;南澳大学开设建筑可持续设计专业,可授予可持续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范围涉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邦德大学则开设了多个相关专业,可授“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等专业的硕士学位。

总之,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在国外大学的学科建设中已基本形成,发展态势良好[2],在很多学校已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并培养了一批高端人才,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二)中国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发展

在国内,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生态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3],绿色建筑领域的管理人才需求日益旺盛,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绿色建筑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以培养专门的高端专业人才为目的的绿色建筑相关学科体系,但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研究对象,已引起了众多学者和实践管理人员的关注。很多高校相继成立了绿色建筑专门研究机构,例如,清华大学与中冶赛迪联合成立了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于2007年4月成立绿色建筑研究所,以建筑节能数据库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山东建筑大学成立了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上海成立绿色建筑研究所;天津大学成立了科学研究院;天津理工大学成立了循环经济研究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成立了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天津中新生态城成立了绿色建筑研究院,为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的支持。同时,全国很多建筑类高校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专业选修课,了解绿色建筑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需求的人才培养导向已受到认可,高校理论界及行业实践的有识之士正在为形成独立的绿色建筑学科体系而共同努力[2]。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科研究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村镇绿色建设与管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四个方向。

(一)绿色建筑评价

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包括国际LEED、BREAM、CASBEE等指标体系的比较,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区域资源约束的区域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城市发展目标的绿色建筑群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方法与优化途径,绿色建筑标准的更新与集成创新,绿色建筑标准的时效性与适用性,绿色建筑标准的国际统一性与区域差异性,绿色建筑标准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等。

3.绿色建筑全过程评价方法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评价方法,绿色建造实施过程评价方法,绿色建筑预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评价的系统量化模型,绿色建筑运营绩效评价方法,基于绿色建筑建设管理过程的标识管理方法等。

(二)绿色建筑运营管理

1.绿色建筑运营监测与管理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运营阶段能源、用水的分项计量与远程监控,绿色建筑运行状态及室内外环境实时监测,区域内水、电、气、热等配套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的技术与方法[4],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与绿色建筑能耗、水耗预警平台构建,绿色建筑能耗、水耗实时分析与决策模型等。

2.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运行优化与管理

包括建筑电气、给排水、空调与通风、消防应急、电梯设备和新能源的系统优化方法与技术集成创新[4],考虑区域气候特征、资源条件及建筑功能的各种负荷预测模型、管网稳态运行的控制策略与调节手段分析、绿色建筑设备运行平台构建与信息化等。

3.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全过程垃圾分类收集、回收体系与运营机制;垃圾处理排放减污技术与垃圾生态处理系统优化,绿色建筑区域规划的垃圾处理再利用技术集成与管理机制,降低垃圾运输与管网建设成本的垃圾处理厂的区域规划与优化等。

4.绿色建筑责任主体行为分析与激励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的相关责任主体(政府、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的行为特征与互动反馈关系[5],基于风险共担的相关主体责任体系构建与优化,物业管理企业选择、准入与发展战略,绿色建筑业主节能、节水、节电和环保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绿色建筑政府价格引导、税收调节、市场管控等手段与工具分析等。

(三)村镇绿色建设与管理

1.村镇绿色建筑适宜技术选择研究

包括基于区域气候特征与资源约束的村镇绿色建筑技术选用原则、标准规范与体系集成,村镇绿色建筑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基于村镇地区经济、气候、资源与文化特征的村镇绿色住宅技术集成、优化及方案选择等。

2.村镇绿色建筑开发模式与住宅产业化研究

包括村镇住宅开发模式分析与创新,国外小城镇建设模式比较,村镇绿色建筑开发运行机制,村镇住宅产业化技术政策与运行管理,村镇住宅产业化激励政策体系与实现机理、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协同运行机制等。

3.村镇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研究

包括村镇地区绿色建筑特性分析与产业发展规律,村镇绿色建筑开发影响因素及其动态反馈关系,村镇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创新,村镇绿色建筑发展动力机制与激励机制,村镇绿色建筑开发运营行为对策,基于村镇区位、行政管理等特点的绿色建筑建设监管方法与运行机制等。

(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

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研究

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计优化途径,环境条件与社会影响分析,实施步骤抉择,业主参与协商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选择、改进与优化,市场主体行为特征与演化机理,相关主体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关联分析与责任分配机理,基于主体责任的契约体系设计与优化,节能改造服务企业经营战略选择,节能改造服务企业市场能力形成与竞争优势提升,市场培育机制与激励政策体系等。

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管理研究

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融资模式选择与运行机理,投资效益分析与过程控制,实施中的组织协同,实施现场布置优化、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风险预警、分担机制与动态控制,合同履行管理,效果检测与标识,使用运行管理,效果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机制等。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政府监管模式研究

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法律平台建设,市场发展战略,市场运行动力机制与竞争机制,各方主体行为博弈策略,全过程政府监督模式与体系构建,政府监管运行机制,技术进步的政策体系,政府监管政策与措施,市场激励与约束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与方法,工程建设持续改进发展战略等。

四、学科的理论基础与依托

(一)学科理论基础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是一个交叉融合创新的新兴学科,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学、环境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发展学等众多学科理论知识,其建立与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其研究方法与技术支撑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评价、模拟与监测、数据挖掘、决策分析、运筹学等。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基于系统优化,以建设实践为背景,集成创新地解决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等全过程管理所面临的学科发展与实际问题。

(二)学科关联依托与区别

根据中国颁布的专业学科目录,该学科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如管理科学、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建筑经济及管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3年版)》中下设的二级学科)等具有研究方法的借鉴与互补性、研究平台的依托与支撑性;具有与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相关二级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理论基础的特殊性和拓展性。该学科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具有技术支撑性、交叉融合性和增益互补性,既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特色研究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等为该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平台;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构成该学科的理论基础;集成创新、交叉融合是该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学科的特殊性

由于绿色建筑具有高性能、高成本以及高技术要求等特性,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都以绿色建筑为对象,涉及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管理[6],有别于传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研究内容,在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集成与创新、政策制定与运行、评价体系与机制、运营方式与管理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是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拓展与丰富,可形成完整独立的二级学科体系,是现有二级学科无法替代与合并的。

五、学科发展前景

(一)人才需求潜力大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绿色建筑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中国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工程建设规模持续增长,新建建筑绿色化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日益繁重,培养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广阔的社会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二)实践发展问题多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工程实践特性,决定了学科理论研究必须与绿色建筑建设实践密切结合,绿色建筑建设的长期性和建设环境的复杂性内在地规定着实践问题暴露的渐进性,面向绿色建设实践问题的学科研究具有持续增长的实践需求。

(三)学科增益责任重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论、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关联学科的发展将持续丰富该学科的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方法,促进学科体系完善与持续改进[7]。因此,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具有长期理论研究与内容丰富的历史责任和任务。

六、结 语

绿色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大规模建设的高潮期,建筑节能、绿色建造面临时代挑战,无论是绿色建筑的设计与规划、绿色建造过程,还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运营,都迫切需要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级人才。因此,适应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探索引导产业发展的新兴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发展与强化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面向绿色建设全过程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培养具有独立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协作研究能力,能为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及运营全过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技术集成、过程改进、产业政策咨询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建筑业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培养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高级人才不仅紧迫,而且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申琪玉.绿色建造理论与施工环境负荷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2] 董之鹰. 推进学科建设的诸类发展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4):3-12.

[3] 戴世明,吕锡武,陆惠民. 循环经济与绿色建造浅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9-11.

[4] 李旭,朱道立. 绿色运营的理念、实施及其管理对策[J].管理评论,2004,16(8):53-56.

[5] 李旭,朱道立. 绿色运营:未来的重要管理理念[J].科技导报,2004(11):40-43.

[6] 陈兴华,王桂玲,苗冬梅,李丛笑. 绿色建造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质量管理,2010,28(1:2):5-7.

[7] 刘献君. 论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6-11.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discipline

GUO Handing, MA Hui, GUO Wei, ZHANG Y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学;专业素养;综合素养;“2+2+1”的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71-02

西安理工大学建筑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强调学术与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开放教育环境,鼓励多学科交叉融贯;重视科研引领下“产―学―研”的结合,推动教学、科研与生产融合发展;结合国家对高层次建设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良好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强的建筑学方向教学、科研及管理人才。办学秉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承启历史,回应时代,立足地域,回归本原”的办学理念。

一、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模式及措施

在学生专业素养方面,以调研市场对建筑学人才能力需求为依据,培养上手能力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生为原则,采用“2+2+1”的专业素质培养模式。

1.第一个“2”是指基础学习模块,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前期调研的结果,比较传统的建筑学教学计划,在学生低年级专业素养培养方面,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如对低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通过模型制作、徒手表达的训练、大师作品解析、建立校级低年级的学生作品交流平台等教学手段来强化和实现。为了推动低年级基础课与中高年级专业课的衔接,增加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学时。为培养学生专业的空间感受及实体空间辨析能力,开设了一系列建筑学基础课程设计,同时在设计题目选址上,不假设场地,在真实空间里让学生进行创作。例如校园茶社设计中,选址在学校环境优美的“集翠苑”里,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了学生创作优秀的场所精神的能力。低年级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建筑视野的开扩,安排有美术写生和建筑外埠参观的实习。同时在低年级,为引导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积极在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推介适合低年级学生适合看的专业书籍。通过一、二年级主次清晰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力求塑造建筑系学生进行建筑创作的“环境观”。

2.第二个“2”指的是专业提升模块,主要是三、四年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三、四年级是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相应开设了专业理论课、建筑学专业的设计系列课程以及辅助建筑课程设计的计算机软件系列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专业理论课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为学生进行规范系统的建筑创作进行了完整的建筑学系统教学理论的设置。专业设计系列课程的设置功能性和空间复杂性较之低年级相应增加,开设如汽车站设计、建筑系馆设计、博物馆设计、高层住宅设计、施工图设计、剧场设计等。涵盖的建筑类型广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复杂空间的创作能力。在系列课程设计教学设置上,秉承设计课程题目选址的真实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空间、分析空间、创作空间的能力,强调了学生方案创作设计深度和图纸表达规范性。在计算机辅助建筑方案设计教学中,开设建筑CAD及PhotoShop软件的学习,来满足学生汇报方案的图纸表现。社会实践类课程也是建筑学的必修课,通过设计院两次实习,联系了学校教育和市场的需求。同时,学校积极引领学生参与更高的设计创作交流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视野,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相关的大学生设计竞赛,如“挑战杯”、“中联杯”、“威海杯”、UA、暑期建筑学学会下属举办的暑期实践(体现“产―学―研”办学思路)等。办学仅四载,基于前期扎扎实实的教学工作,学生们也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通过中间段系列的教学手法,第二个阶段塑造中、高年级学生建筑设计的“理论观”和“技艺观”。

3.最后一个“1”指的是综合模块,特指五年级。大五是本科阶段的结束,毕业设计是重头。学生面临从学校教育转入到实践工作的过程,还有部分同学要继续学业深造,针对最后阶段的教学,从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和监管毕业设计的质量,完善学生理论知识在创作中的规范运用,强调毕业设计题目的真题型,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建筑、分析和解决建筑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受工作单位欢迎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最后一年系列的教学手法,塑造学生能发现建筑问题并解决建筑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的“实践观”。

二、综合型人才必需的素质及培养措施

西安理工大学是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型高校。建筑学专业,又是一个工科与艺术相结合,科学与技术并重的专业,它既需要扎实的工科基础又需要良好的人文修养以及优秀的创新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调整、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特色创新平台的建设来培养具有创新复合型人才。

1.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才,需要我们研究影响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更需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强化心理训练,从而主动锻炼意志毅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艺术修养。好的建筑需要具备坚固、适用、美观三个主要特征,因此建筑学专业教育也需要加强艺术修养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建筑创作能力和建筑审美能力。开设了《艺术概论》、《建筑初步》等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艺术相关知识并提高其艺术修养;组织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艺术展览馆,在欣赏大师的作品中受到艺术熏陶;开展“手绘大赛”使学生加强其建筑表现能力。

3.动手能力。建筑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课课堂教中,教师引导学生更多地使用草图、模型等方式推销方案;在《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式》的学习中,教师亲自带领学生进行古建筑测绘;另外,还建设了专门的模型制作室、物理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锻炼动手能力的操作平台。

正是由于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以下竞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建筑131班学生马晨驰、郑思衡在由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2014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固定翼障碍赛中获得团体第四名;建筑131班学生马晨驰在2014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摄影作品评比中获得三等奖;建筑131班学生强磁力、李成帅、马晨驰、邢瑶在2014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限时自制飞机能耗赛中获得第一名。

4.人文素质。建筑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并且有着很强的人文、地域相关性,与历史、地理、哲学等多种学科发生关系,因此鼓励学生从中外建筑史、哲学系统知识及地域文化中汲取养料非常重要。为了培养学生善于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思考、处理和解决问题,开设了《中国建筑史》、《西方建筑史》等相关课程,并引导学生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博物馆、古建筑博物馆,聆听历史讲座,使他们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

5.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是21世纪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对于学生拓宽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和信息获取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十分重视。例如,设计系列课程每个阶段学生的工作成果需要学生制作成PPT演示文稿,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热情。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创造能力来源于实践,只有实践丰富了,认识才能丰富、升华,从而产生创造力。为了贯彻实践性原则,系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助于增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在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并通过社团活动等来增加学生的团队写作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1.参加全国设计竞赛。2012级学生刘佩瑶、王有为、董红晨、郭晶晶完成的作品《场 景 情――村落中的交流空间》在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办的关中新民居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得入围奖;2011级学生高瑞、吴铁男、余芳的作品《麦田-守望 基于“触媒”效应的空间激活》,在由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举办的梦想旧城――2014第四届奥雅设计之星大学生竞赛中获得入围奖等。

2.学生社团活动。西安理工大学“匠人工坊”是在西安理工大学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指导下成立的建筑学协会,汇集校内爱好建筑、设计的师生,一起交流学习,并承办校内的建筑学活动(座谈、调研、营造、竞赛),同时负责宣传建筑学最新动向和专业竞赛,从而使更多的同学走进建筑,了解建筑,在校园内营造更好的建筑学氛围。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13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ents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can better grasp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project measurement and valuation", the students of constructi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of Grade 11, Grade 12, Grade 13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course of studying this course were summarize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this article adopted the way of combining the curriculum to make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Grade 14 students practiced certification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关键词:调查研究;课程合并;课程标准

Key words: investigation and study;curriculum combination;curriculum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219-02

0 引言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大部本专业的学生学习此门课程比较困难。为了能够让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好本门课程,课程组成员研究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提出将《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两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的新思路,进而进行一系列教学文件的编制,对14级经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例认证。

1 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学生跟教师反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不好学、学不会,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这种情况。在2012年,课题组成员便对在校经济管理专业的11级学生进行了初步调查,然后分别在2013年、2014年对在校经济管理专业的12级、13级学生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采取分级研讨的方式。首先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总共分为四组。第一组的学生是学得最好的学生、第二组的学生是学的较好的学生、第三组是学的一般的学生、第四组是学的最差的学生。其次与每一组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学不好《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的原因”,每组讨论结束后,总结原因。将四组讨论结果归纳如下:

第一,教师的课讲得不好,对学生不负责。

第二,由于经济管理专业是文理兼招的专业,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是文科生。文科生觉得学习本课程感觉很吃力,即使是很努力也听不懂。

第三,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前面所学的《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已经基本忘记,当《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提到相关内容时,毫无印象。

第四,无法识读施工图。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四组学生均有此问题。

2 就上述遇到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研讨

课题组成员对学生归纳的四个问题进行研讨,采取解决方案。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①针对第一个问题:“教师的课讲得不好,对学生不负责”。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减少外聘教师的数量,便可解决此问题。

②针对第二个问题:“由于是文科生,学习本课程感觉很吃力,即使是很努力也听不懂”。转变文科生的观念,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与学习数学是不同的,不意味着“数学”学不好,计量与计价也学不好。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由浅入深逐渐递进的方式。首先让这些学生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觉得可以进入本门课程进行学习,最后让学生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全部学会。学生能够走进来,通过逐渐学习,能够独立进行计算时,自己的成就感就建立起来了,有了成就感就爱学习了。千万不能让学生一入门,就让学生体会本门课程很难,无法学会。

③针对第三个问题:“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前面所学的《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已经基本忘记,当《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提到相关内容时,毫无印象”。实际上教师上课的时候也发现此问题。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大家提议可以将《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合为一门课程,但是需要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能将两门课程实现完美融合还是有些困难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任课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工作很多,不仅要掌握《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的全部知识,还要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上课的时候能够能将二者更好的融合。如果采取此种方式上课,要提高师资水平,需要培养至少两位能够按照此种方式任课的教师。

④针对第四个问题:“无法识读施工图”。识读施工图是做预算的基本工。很多学生会说,“老师规则我都懂,但我就是不知道该看什么图算”。

学生在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之前,学习过先导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建筑构造,一部分是识图。先学习构造,再进行识图,总课时90学时。虽然课时不少,但内容众多、繁杂,教师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会全部的识图。识图是一个逐渐积累的的基本工。只有通过不断的识图,识的图越多遇到的问题才会更少。

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识图在进行每一分部工程计算时,首先应该讲解图纸,图纸看懂后,再进行计算。通过一、两个项目的训练后,逐渐摆脱识图烦恼。

3 实施课程改革

首先,进行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研读《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书籍。

第二,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教师成员负责按照教学改革,编写初步的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教案、课件。教师成员配合企业成员选择课堂土建实训图纸,编制实训计划、工程量计算书、建筑工程预算书、工料机分析表、材料价差调整表、费用计取表。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负责编写教学课件更能胜任。企业成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丰富的课堂资料可供选择。但是他们不了解学生的情况,所以教师成员配合企业成员选择既实用又适合学生的图纸。

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对教案的编制,教案编制花费了课题组教师的很多心血,也是本次教学改革实施中的一个亮点。教案采用两节课为一个单元进行编制,细化到每一个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这样可以避免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又使教师在内容限定的条件下尽情发挥自己的特色。下面以两节课一个单元为例进行说明,详见表1。

第三,按照上述编写的初步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教案、课件以及课堂实训图纸,对经管专业14级学生进行实际验证。在验证中对首先对教案的内容、课时的设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修改,期末修改整体设计,整体设计修改好后修改课程标准。

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特别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类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应该主要让学生动手,而不是教师讲。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着觉得很简单,可是自己一动手就算错。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教师觉得很容易的部分,而有时候学生的感受会有所不同。教师预留10分钟课内实训时间,可是结果发现学生20分钟还没做完,这样在教案中要及时修改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完全掌握一个知识点。另外,对课程中较难部分,教师要考虑所任课学生的层次问题,如果学生普遍接受能力不好,教师可以不讲。先让学生学会简单的部分,难点可由学生开拓学习。这样就避免了讲解太难的部分,学生认为本门课程太难,打消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4 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知识的整合方面还有很多不如意之处,还需继续思考怎么将知识结合才能恰到好处。

第二, 14级学生订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两本教材,所以学生总是拿错教材。所以需要教师不仅要整合知识,还要整合教材。如果在下一级教材没有整合的情况下,可以只订《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一本教材,教师把《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知识穿去,做好笔记即可。

第三,课堂实训图纸还是教师发图,学生私印的状态,如果将其整理成册,更为方便。

5 研究结论

5.1 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对14级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实例认证,有90%的学生能够学会本门课程,特别很多是文科生以及基础很差的学生。其中有20%的学生非常喜欢学习本门课程,并且工程量计算及定额套价准确;希望将来能从事相关的工作,对职业前景乐观。70%的学生能够喜欢本门课程,能够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工程量计算及定额套价,工程量计算及套价基本准确;希望如果有机会也可以从事相关的工作,对职业前景有所期待。5%的学生虽然喜欢,但是懒惰、不爱动手、老师督促才肯学的学生,能够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部分工程量计算;对于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过考虑,但是具体能干什么没有想过。5%的学生是不学习的学生,无论教师怎么督促、怎么讲解也不爱学习的学生;对将来就业没有考虑过。

5.2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及格率为73%,与往届学生及格率50%比,学习成绩已有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丽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3]武建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3.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14篇

为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11级、12级、13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遇到问题的研究,采取将课程合并的方式,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对14级学生进行实践认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调查研究;课程合并;课程标准

0引言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大部本专业的学生学习此门课程比较困难。为了能够让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好本门课程,课程组成员研究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提出将《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两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的新思路,进而进行一系列教学文件的编制,对14级经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例认证。

1对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学生跟教师反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不好学、学不会,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这种情况。在2012年,课题组成员便对在校经济管理专业的11级学生进行了初步调查,然后分别在2013年、2014年对在校经济管理专业的12级、13级学生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采取分级研讨的方式。首先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总共分为四组。第一组的学生是学得最好的学生、第二组的学生是学的较好的学生、第三组是学的一般的学生、第四组是学的最差的学生。其次与每一组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学不好《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的原因”,每组讨论结束后,总结原因。将四组讨论结果归纳如下:第一,教师的课讲得不好,对学生不负责。第二,由于经济管理专业是文理兼招的专业,几乎有一半的学生是文科生。文科生觉得学习本课程感觉很吃力,即使是很努力也听不懂。第三,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前面所学的《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已经基本忘记,当《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提到相关内容时,毫无印象。第四,无法识读施工图。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四组学生均有此问题。

2就上述遇到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研讨

课题组成员对学生归纳的四个问题进行研讨,采取解决方案。具体解决方法如下:①针对第一个问题:“教师的课讲得不好,对学生不负责”。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减少外聘教师的数量,便可解决此问题。②针对第二个问题:“由于是文科生,学习本课程感觉很吃力,即使是很努力也听不懂”。转变文科生的观念,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与学习数学是不同的,不意味着“数学”学不好,计量与计价也学不好。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由浅入深逐渐递进的方式。首先让这些学生产生兴趣,然后让学生觉得可以进入本门课程进行学习,最后让学生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全部学会。学生能够走进来,通过逐渐学习,能够独立进行计算时,自己的成就感就建立起来了,有了成就感就爱学习了。千万不能让学生一入门,就让学生体会本门课程很难,无法学会。③针对第三个问题:“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前面所学的《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已经基本忘记,当《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提到相关内容时,毫无印象”。实际上教师上课的时候也发现此问题。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讨,大家提议可以将《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合为一门课程,但是需要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师能将两门课程实现完美融合还是有些困难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任课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工作很多,不仅要掌握《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的全部知识,还要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上课的时候能够能将二者更好的融合。如果采取此种方式上课,要提高师资水平,需要培养至少两位能够按照此种方式任课的教师。④针对第四个问题:“无法识读施工图”。识读施工图是做预算的基本工。很多学生会说,“老师规则我都懂,但我就是不知道该看什么图算”。学生在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之前,学习过先导课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建筑构造,一部分是识图。先学习构造,再进行识图,总课时90学时。虽然课时不少,但内容众多、繁杂,教师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会全部的识图。识图是一个逐渐积累的的基本工。只有通过不断的识图,识的图越多遇到的问题才会更少。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识图在进行每一分部工程计算时,首先应该讲解图纸,图纸看懂后,再进行计算。通过一、两个项目的训练后,逐渐摆脱识图烦恼。

3实施课程改革

首先,进行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研读《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书籍。第二,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教师成员负责按照教学改革,编写初步的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教案、课件。教师成员配合企业成员选择课堂土建实训图纸,编制实训计划、工程量计算书、建筑工程预算书、工料机分析表、材料价差调整表、费用计取表。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负责编写教学课件更能胜任。企业成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丰富的课堂资料可供选择。但是他们不了解学生的情况,所以教师成员配合企业成员选择既实用又适合学生的图纸。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对教案的编制,教案编制花费了课题组教师的很多心血,也是本次教学改革实施中的一个亮点。教案采用两节课为一个单元进行编制,细化到每一个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这样可以避免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又使教师在内容限定的条件下尽情发挥自己的特色。第三,按照上述编写的初步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教案、课件以及课堂实训图纸,对经管专业14级学生进行实际验证。在验证中对首先对教案的内容、课时的设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修改,期末修改整体设计,整体设计修改好后修改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特别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类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应该主要让学生动手,而不是教师讲。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着觉得很简单,可是自己一动手就算错。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教师觉得很容易的部分,而有时候学生的感受会有所不同。教师预留10分钟课内实训时间,可是结果发现学生20分钟还没做完,这样在教案中要及时修改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完全掌握一个知识点。另外,对课程中较难部分,教师要考虑所任课学生的层次问题,如果学生普遍接受能力不好,教师可以不讲。先让学生学会简单的部分,难点可由学生开拓学习。这样就避免了讲解太难的部分,学生认为本门课程太难,打消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4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知识的整合方面还有很多不如意之处,还需继续思考怎么将知识结合才能恰到好处。第二,14级学生订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两本教材,所以学生总是拿错教材。所以需要教师不仅要整合知识,还要整合教材。如果在下一级教材没有整合的情况下,可以只订《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一本教材,教师把《建筑与装饰施工工艺》知识穿去,做好笔记即可。第三,课堂实训图纸还是教师发图,学生私印的状态,如果将其整理成册,更为方便。

5研究结论

5.1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对14级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实例认证,有90%的学生能够学会本门课程,特别很多是文科生以及基础很差的学生。其中有20%的学生非常喜欢学习本门课程,并且工程量计算及定额套价准确;希望将来能从事相关的工作,对职业前景乐观。70%的学生能够喜欢本门课程,能够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工程量计算及定额套价,工程量计算及套价基本准确;希望如果有机会也可以从事相关的工作,对职业前景有所期待。5%的学生虽然喜欢,但是懒惰、不爱动手、老师督促才肯学的学生,能够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进行部分工程量计算;对于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过考虑,但是具体能干什么没有想过。5%的学生是不学习的学生,无论教师怎么督促、怎么讲解也不爱学习的学生;对将来就业没有考虑过。

5.2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及格率为73%,与往届学生及格率50%比,学习成绩已有大幅提升。

作者:安冰姝 郭素芳 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丽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3]武建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3.

建筑工程中级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经济教学改革 建造师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03年,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取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资质核准,由注册建造师代替。自当年2月27日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审批项目经理资格,改由注册建造师代替,在5年的过渡期内,原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与建造师同时使用,待2008年2月27日过渡期满后,原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作废。

自文件下发至今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这期间,考试的难度越来越大,过关率比较低,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之后,发现,过关率低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建设工程经济》这门课程难度比较大。

《建设工程经济》这门课程作为一级建造师考试的科目内容之一,如果在校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那么,对于其相关执业资格的考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建设工程经济》课程特点

《建设工程经济》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工程技术方案评价及优选中的具体应用。其研究对象是以建设项目为主体,研究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以求最优的工程技术方案。本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到支柱与支撑作用。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建设工程经济》是对上述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从而体现了培养高等技术经济应用型人才为主线的要求。

2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一级建造师考试的影响

2.1从考试内容看本课程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考试设四个科目,具体是《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经济》及实务《建筑工程》。《建设工程经济》考试科目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工程经济、工程财务和工程估价三大部分,考试内容主要涉及《建设工程经济》这门课程。因此,探索基于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建设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2.2从实际工作内容看本课程

从建筑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的人才结构中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经济方面的知识越来越重要,如目前本行业中大量需要的一级、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等,都需要掌握本课程中的许多相关的专业知识:工程经济、工程财务、工程技术、建筑工程定额和概预算、招投标管理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建设程经济》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取,对于学生掌握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而目前,我国一级建造师的考试过关率并不高,尤其是《建设工程经济》这门课程,过关率极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一般的工程管理人员或工程技术人员要想获得一级建造师资格证书时,几乎都要拿起课本,重新学习以前在学校里未学过的或者学过而未掌握好的知识。试想下,如果这些专业从业人员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熟练掌握了相关知识的话,那么资格考试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众多考试中的一次考核而已了。

由此可以发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设置,对于学生积累知识,学习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 。

然而,目前我们对《建设工程经济》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设置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

①如何使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去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②如何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和素质。

③如何将本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应用于教学,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一级建造师考试内容,探索基于建筑工程类执业资格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能力和素质的案例式教学、实践性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不改变本课程教学重点的前提下,改变以往按照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的方式,而应该以实用性为主,根据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以后考取证书做好知识积累。

一级建造师考试中的相关案例,设计合理、涉及的知识面广,符合工程实际,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案例作为教学的模拟案例,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建造师考试的案例为基础,设想增加“模拟建造师考试”教学练习部分,以提高学的综合能力。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本门课程的理论性强,又比较抽象,高职学生学习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先进行理论讲授,这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每次教学,均以实际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欲望。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用实际生活中案例引出本节课程的理论基础。

其次,重点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

最后,结合建造师考试案例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3考试考核向建造师考试靠拢

通过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对一级建造师考试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期末考试考核时,除了对教学大纲要求内容进行必须的测试以外,还可以增加一级建造师考试内容,并把二者结合起来,根据每年建造师考试的大纲要求调整期末考试考核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以后考取建造师打好基础。

4预期达到的效果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希望达到以下效果:

4.1使《建设工程经济》这门课程的教学更为系统化

既有理论教学的内容,又有实际案例操作,注重了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了职业化教育的特点,提高了学生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考高分,找工作。而基于资格证书考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考试中学习,而获取执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欲望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欲望。

4.3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这种尝试本身也对专业课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双师”型教师伍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促使教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培养出合格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5结论

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执业资格证书恰是体现高技能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基于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的课程教学改革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