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

金融风险防控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1篇

当前,把握金融工作形势尤其是金融风险形势具有极端重要性。十八大以来,在金融发展方面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将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2017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党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把风险防控特别是金融风险防控作为未来3年重点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省市也相继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如四月下旬,根据省、市党委决策部署出台了《德州市金融风险排查工作方案》,对各县(市、区)重点风险、一般风险或潜在风险的企业、上市公司、银行机构、发债企业、地方金融组织、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等七项内容进行全面风险摸排摸排,由县(市、区)书记、县长为风险处置第一责任人,显示了各级党委政府对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而此次金融风险防控调研是响应国家、省、市对金融风险防控号召,对我县金融风险防控形势进行全面调研分析,查找问题、制定措施。

二、我县金融风险整体情况

从我县近几年金融风险情况看,整体风险可控,发生区域性风险可能性不大,但我县金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从近几年风险数据来看,2013-2014年度我县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严格控制在1亿元和0.8%以下,金融风险形势非常好,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贷款政策收紧、经济形势下行等多方面影响,前几年企业盲目扩张、大举贷款及担保互保遗留的弊端开始集中爆发,数据如下:2015—2017年各季度不良余额、不良率(2015年1.05亿元、0.79%;1.64亿元、1.17%;2.23亿元、1.59%;1.64亿元、1.12%)(2016年1.88亿元、1%;2.32亿元、1.45%;3.33亿元、2.09%;2.88亿元、1.85%)(2017年3.33亿元、2.01%;3.22亿元、1.93%;2.92亿元、1.71%;3.62亿元、2.2%),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持续升高,不良形势严峻;二是潜在及隐形不良突增且高位运行。据银行不完全统计,2017年我县不良贷款3.62亿元,这仅仅是表内不良部分,有很多转表外不良贷款、银行逾期贷款未列入不良部分等超过了15亿元,占全部贷款金额9%以上,加上个人贷款不良金额,我县各类不良贷款超过了16亿元;三是企业金融风险防控形势严峻。我县信诺润滑油列入了省政府重点调度涉险企业,56家企业被全部或部分涉贷银行列为银行重点风险企业,19家企业全部或部分涉贷银行列为银行风险企业;四是企业担保圈风险高发。我县已对xx等主要担保圈进行摸排,涉及融资金融6亿元,担保金额7.4亿元,担保企业家数10余家,县内银行贷款企业涉及担保企业家数占全部贷款家数75%以上,因各担保圈之间也存在部分互保互担、企业可用流动资金少、担保公司较少、涉及市外银行、贷款时间跨度大等多种原因,担保圈风险处置进展缓慢,且部分企业受担保圈影响,已出现或会预见出现资金风险,担保圈风险存在蔓延、扩散趋势;五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持续暴露。当前我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其中,农商行不良率已达3%,xx银行不良率3.8%,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12%和全市2%不良率指标,风险形势不容乐观;六是非法集资和互联网金融违法行为高发。从全县看,虽然 2017年我县未新增非法集资案件,但因非法集资有隐蔽性强、涉及人数多、涉案金额大等特点,且无明确的监管政策和责任分工,我县非法集资风险依然存在,处置的难度依然较大。特别是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名义开展非法集资、现金贷、网络贷、P2P等现象逐步兴起,这些互联网概念的金融活动不存在属地管理责任,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同时互联网金融风险案件呈现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跨省案件增加的特点,一旦出现风险可能波及全国各地。互联网金融风险排查难度较大,没有有效的排查手段,一些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对于互联网平台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真正有效防控该类风险机构尚未明确。

三、防控金融风险采取的措施

(一)成立工作专办。成立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专门办公室。由县政府领导任办公室主任,集公安、法院、检察院、金融监管及银行机构等部门合力,进一步加强对全县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风险防范处置合力,确保各项化解处置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推进金融风险处置工作高效开展。

(二)化解重点担保圈风险。协调处置重点风险企业信贷风险,重点推进了x有限公司信贷风险处置工作,制定了风险处置方案并上报市政府。协助x公司盘点了资产负债和融资情况,分类制定化解方案。摸底全县重点担保圈风险情况,针对企业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施策”的方法,逐步化解担保圈风险。

(三)搭建平台,帮助企业预防风险。为支持全县中小企业发展,有效防止和化解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维护全县金融环境稳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成立了xx缓释有限公司,由县财政出资2亿元作为续贷应急资金,为企业提供低息短期资金,缓解过桥压力。截止2018年一季度末,累计调查客户103家次,发放贷款60笔,放贷金额为33803万元。

(四)积极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动,防范和处置集资专项整治活动。在全县范围开展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动,在xx电视台播放了关于严厉打击恶意逃费银行债务行为的通告。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依法对全县各类恶意逃费银行债务、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为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自2018年4月至12月,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非法集资存量风险及时化解,增量风险逐步减少,人民群众对非法集资的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

四、防控金融风险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机制不完善。一是我县于今年刚成立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专门办公室,对建立信息互通、舆情引导、责任落实等运行机制方面不够畅通,在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动上,对失信企业和个人打击力度不够,多方参与的联合惩戒机制不完善。二是融资担保和应急续贷两项融资保障机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与全县企业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求还无法适应。以xx为例,2017年末在保责任余额10.33亿元,接近净资产10倍的临界值,已无法新增担保额度,且xx对企担保大多没有尽到责任,银行对其缺乏信任。以xx公司为例,今年累计为企业提供过桥资金3.38亿元,实现全部资金6倍投放,占全县年内累计投放贷款的10.6%,已不能为满足企业进一步过桥需求,同时xx公司仅能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受限严重。

二、银行机构处置金融风险能力欠缺。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我县部分银行机构存在等靠思想,主动对接上级行争取政策的意识不强,过度依赖地方政府,不能积极争取不良贷款核销规模指标及不良贷款和批量转让政策,没有做到应核尽核、应销尽销。

三、部门间不能形成有效合力,防范化解风险创新不足。一是企业一旦出险,往往由县政府安排部署,县金融办及各银行牵头处置,难以发挥群策群力防范处置风险的作用,且金融办职能单一,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中,只能发挥协调作用,无法形成强有力的处置手段;二是金融办在摸排涉险企业资产负债情况时,尤其是涉及担保圈情况、高负债企业情况等方面没有审计、税务、公安等强有力的配合,只能通过各银行汇总一部分情况,无法通过行业管理部门和属地获取更多的有效资料,目前掌握的企业情况仅限于重点企业和出险企业,对于大部分的企业仍然无法全面掌握其真实情况,无法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一手资料。三是执法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信息不对称,法律法规存在诸多盲区,这就造成了在历次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动中,往往会出现举证困难、司法程序跟进滞后的现象。

五、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多措并举化解担保圈风险。各银行新增贷款要尽可能避免保证贷款,采取抵押、信用等其他贷款方式,逐步压缩保证贷款比例。加大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建设力度,由担保公司承接担保圈担保,减少企业间互保、联保,切断担保链条。加强合同约束,约定限制对外担保的条款,避免同行业担保圈,防止担保圈扩大。

(二)完善企业金融风险预警处置机制。各银行要重点监测信贷组合风险和重点客户风险,包括企业信贷变动情况,企业贷款、信用证等表外融资业务情况,特别是企业出现没有及时兑付贷款利息、账户资金异动、账户被执法机构冻结等现象以及担保企业出现上述情况的,人民银行和银监办应及早研判进行预警处置。各园区、各乡镇要充分了解辖内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投资情况,重点分析掌握企业投资资金数量、效益、对外投资出现重大失误与损失等情况;对负债率超过70%的企业,做好企业资金、运行情况分析并及早提出分类预警措施。实行企业风险监控月报制度,县政府、各主管部门、各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情况和融资表现进行定期分析,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债务风险。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切实发挥各工作机构、协会、商会等一线工作力量,加强与职能部门、企业沟通联系,全面掌握企业情况,摸排负债过高的企业,制定分类预警措施。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宣传金融知识和非法集资的危害,切实提高群众投资风险意识和对非法借贷的防范能力,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各类债务纠纷,防止出现违法行为。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2篇

①理论风险。金融业务的发展促使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应用,而依照传统金融工具设计的现行会计模式势必受到严峻挑战。按照现行会计模式,衍生金融工具缺乏全面统一的会计处理规范,无法在会计报表中得到完全、有效地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也无法直接从中了解到所需要的与金融企业相关的重要会计信息,如企业的财务状况、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规模、所面临的风险及其经济后果等。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方面,存在确认与计量的不健全,准则操作难度大的问题,常常使金融会计人员感到无所适从,更影响了这方面会计信息应有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相对超前的金融业发展与相对滞后的金融会计理论之间的矛盾,使得现行会计制度无法全面、及时、充分地记录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状况,因此,也就无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②技术风险。金融会计工作中的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实际操作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会计核算风险。在金融会计实务中,会计核算工作的环节非常多,这些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风险存在关联性,而金融会计核算质量不高,运行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加大了风险的发生机会。其次是结算风险,特别是票据结算风险。金融企业的结算业务通常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而票据本身填写不清,操作失误或任意违规等均给银行带来了风险。此外,各票据纠纷处理部门,如金融企业、相关企业以及司法部门等,对处理票据纠纷所依据的法律、规定本身等方面,也存在不同理解,因此而带来的风险也时有发生。再次是联行风险。联行业务作为资金汇划和清算的主要手段,风险较大,一旦发生错发、漏发或迟发,轻则延长资金在途时间,重则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套用联行资金。最后是外汇会计风险。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汇业务在各金融企业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及相关国家外汇政策的调整,对贸易与非贸易结算引起的本币与外币的转账业务形成的风险越发显得不可低估。另外,还有现金安全风险。尽管近年来电子货币发展迅猛,但由于金融交易总额的激增,各金融企业的现金收付量仍有很大增长,由于出纳失误或出错而造成的损失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同时,受到巨额现金的诱惑,监守自盗或内外勾结盗取库房现金的事件也越来越多,现金安全风险形势日趋严重。

③管理和控制风险。管理和控制风险,主要是指金融企业日常的管理和控制不利引起的风险。其首先是会计监督风险。目前,金融会计的监督职能相对较弱,对于某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经营,无法起到有力的监督控制作用,而这势必严重影响到我国金融企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是人员管理风险。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新业务、新办法、新手段不断出现,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金融企业还存在部分银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个别银行会计人员品质恶劣,设置的会计岗位缺乏相互之间应有的制约和牵制,金融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定不完善等现象。

2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

金融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经济环境。在缺乏健全市场准入标准的情况下,各地金融机构剧增。大量增加的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并加速了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金融机构的某些为了市场而进行的“隐形操作”,也在无形中加大了违规经营、从事非法活动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金融会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②不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仍存在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宏观监管尚不完善,缺乏有力的金融市场监管方法,金融监管机构应规范金融市场环境,监督各金融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二是微观管理尚待提高,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薄弱,普遍存在着制度建设滞后,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较易发生金融会计风险。此外,金融产品,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激增,也使得金融会计各经办环节延长,更加剧了内部控制制度衔接不紧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从内部管理看,内部管理混乱,有章不循,违章操作。

③整体水平较低的会计人员素质。我国金融行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会计人员的学识、专业和职业道德整体素质仍然偏低,并因此形成服务态度不佳、质量不高、操作行为不规范,甚至品质恶劣等问题,使得会计事故和经济案件频繁发生,导致金融企业信誉和资金受损。

3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

①从制度上规范会计行为和防范会计风险。我国金融企业相关的会计规则和会计制度既不健全,又不完善,与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在防范和化解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过程中,各金融企业应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切实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对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完善各项会计规则、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特别是对高风险的操作业务、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等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监控。采取建立统一管理与分级授权核算相结合的会计核算体系,实施统一的会计管理体制等措施,全面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从制度上规范会计行为,杜绝违规经营、账外经营的发生,防范会计风险。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控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金融控股公司源起于西方发达国家,它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业务多元化、金融创新等优势。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形态的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兴起。加入WTO以来,基于国家安全考虑,政府鼓励国内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笔者认为,在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同时,首先必须全面认识其风险,构建稳健的风险监控体系。

一、风险分析

从我国金融业的历史与现状来看,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一)关联交易。这是金融控股公司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最大问题。所谓内部关联交易,指的是集团成员之间发生的资产和负债,这些资产和负债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或有的。这些关联交易会妨碍公平竞争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使监管当局难以了解其风险。

(二)控股公司内部的风险传播。风险传播是指某一集团成员发生的经营事故可能引发另一个成员的流动性困难,或大幅度地影响后者的业务量,风险传播的基础是集团的内部交易。如果后者是一家被监管金融子公司,就必然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当一个集团成员陷入财务困难时,可能由于已有的资金往来而使其他集团成员被迫救助,从而发生新的资金往来。风险传播使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和风险处理复杂化。

(三)内部相互持股滋生腐败。由于我国实行分业监管,监管部门间监管信息缺乏沟通,当母公司以其优质资产作抵押取得银行贷款后,贷款给公司管理层中不守法者注册的私人公司,私人公司又投资控股与母公司毫无关系的证券公司。证券公司赚取利润,利润归个人,证券公司亏本,则银行贷款或母公司资产受损。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控股公司下股权和资金运作的复杂性(有些是故意复杂操作,反复转账,为避开监管者视线),往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形成的风险,不仅仅是资金链中断引起的公司间财务风险的暴露,而且往往形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的风险,形成大批国有资产流入个人的腰包。

(四)公开信息与真实情况可能发生较大出入。透明度问题既与个别集团成员的财务状况有关,也与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有关,同时也与集团的法人结构和管理结构有关。集团内部法人主体之间的交易可能会夸大一个集团成员的报告利润和资本水平,因为集团的净资本可能大大低于所有集团成员的资本之和。因此,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将大打折扣。集团结构和内部交易的复杂性,将使监管当局和投资人、债权人难以了解集团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授权关系和管理责任,从而无法准确判断和区分一个集团成员所面对的真实风险。

(五)监管“盲点”。金融控股公司下属各子公司的业务涉及多个行业,不同行业的监管标准、监管方法、监管重点各不相同,各监管当局难以相互理解,彼此之间又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因此很难掌握集团整体的风险状况,从而产生监管盲区。另外,出于逃税、逃避监管或者其他方面的动机,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往往遍布各个国家,而各国金融监管的要求又不尽相同,如何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跨国监管合作也就成为摆在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

(六)资本的重复计算带来集团整体资本水平的高估。资本考核的难度加大会导致资本金不足的风险。交叉持股会带来资本金的重复计算;控股公司发债筹资作为资本金投入子公司,使整个控股集团的资本不足,影响整个控股集团的安全;同时,复杂的持股关系增加了资本充足率管理的难度,这反过来又助长了金融控股公司通过交叉持股“虚增”资本金的动机,使控股公司通过复杂的交叉持股逃避监管部门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成为可能。

此外,还有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利益冲突;垄断力、不正当竞争行为可对公平竞争环境造成破坏;银行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便利等风险。如何将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而同时快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健康、稳健的风险控制体系已是迫在眉睫。

二、风险监控体系构建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控体系的构建应该包括事前监控机制和事后监控机制,以充分调动和协调金融控股公司内、外部监控力量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其运营实施风险监控。

(一)事前监控机制。主要是从监管体制、业务和人员、市场准入及内部稽核等方面进行设计,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燃。

1.监管体制创新体制的创新,必须以法制的健全为前提。目前看来,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是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金融立法的滞后不仅妨碍了金融业的安全与效率,金融机构往往无法可依、自行其是;也使得人们对金融业的发展缺乏合理的预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协调与秩序。因此,必须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抓紧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业务范围、法律地位、金融控股公司与附属公司以及附属公司之间的法律和经济关系、监管责任等予以明确,使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进行。

我国目前对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监管体制,即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对银行、证券和保险业进行监管。采取分业监管的模式,难免会出现各监管主体各自为政、监管标准不一以及出现监管盲区等情况。结合国内外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考虑到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时间不长,金融市场的成熟度较低,银行体系比较脆弱,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还不健全,特别是对风险传导还没有很好的治理措施。比较而言,我国的金融监管应该采取功能性监管模式。这种选择一方面有助于混业优势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便于分业监管的继续实施,确保我国金融业在发挥综合经营优势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功能性监管模式,即选定一个监管机构对于金融控股公司架构中最上层的“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营加以监管,至于此架构下的金融子公司,如银行、证券、保险等仍由金融业务原各自主管机关加以监管。具体而言,可在中国人民银行下设跨行业监管协调委员会,专门负责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而各金融子公司仍由其各自主管机关监管。各监管机构尊重彼此的权利与职责,并通过信息沟通和业务协作形成协调统一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此种监管模式显然是最简便的创新模式,即在不改变原有监管结构条件下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有效监管。在确定主监管当局的同时,还必须建立跨行业监管当局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这样才能有效地监测集团内资本金重复计算问题,抑制集团内的不良关联交易。

2.市场准入为保证金融业的安全稳定,金融监管当局应按照《多元化金融集团监管的最终文件》和《巴塞尔协议》推荐的指标体系制定一系列的量化准入指标,如资本总额、资本充足率、资本流动性等。金融机构只有达到上述标准才可向监管当局提出设立申请。此外,监管当局还应将拟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各子公司是否建立了健全、有效的内部自律机制作为重要的市场准入标准。

在法规框架内,采取有分有合的方式,在对金融控股公司及各附属公司分别设置市场准入条件的基础上,授权有关部门对集团的风险、管理进行综合评价,避免对金融集团资产规模、负债规模、资本充足率、盈利水平及资产净值的重复计算,更客观、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集团的整体经营风险和发展能力,从而防范和控制风险。尤其要指出的是,应该改变我国资本充足率仅覆盖信用风险、尚未覆盖市场风险的现状,按交易对象科学划分风险资产;升级内部评级体系,考虑风险缓释作用,准确度量风险资产。

3.内部监控与稽核金融控股公司作为公司制企业有必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监事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甚至引进外部董事或外部监事,以强化内部监控。

监管当局则应从资本和偿付能力的角度,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关注不同法人实体之间的内部交易,尤其需要关注那些业务领域和法人结构不一致的金融集团的内部交易。二是要求金融集团对自己的组织结构和重大的内部交易进行披露,特别是披露那些将对集团财务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的内部交易,并监测这些内部交易的规模和水平。三是在会计并表准则和税法方面制定规则,增强内部交易的透明度。四是监管当局设立法规,直接禁止某些风险性较大的业务,限制各子公司之间没有商业基础的关联交易,超过一定金额的,必须经过专门审批。既要关注每月关联交易的全部情况,也要对以前的合法交易进行跟踪监管。另外,规定金融控股公司所属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各子公司的资金和业务等的比例限制,限定商业银行与证券、保险等业务部门的一体化程度,设置资金、业务和规模的“防火墙”;规定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交易和对外交易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信息公开程度、准确性、完整性的准则要求,设置信息安全的“防火墙”;规定金融控股公司的所有交易都在市场化条件下进行,防范内部交易导致利益冲突,设置市场化管理的“防火墙”。

必须要建立一个“两级”的审计稽核管理机制。第一级是在金融控股公司总部设立审计稽核委员会,作为金融控股公司稽核系统的最高组织,直接对公司的董事会负责;第二级是在各子公司建立审计稽核组织,直接对总部的稽核委员会负责。这些审计稽核部门都独立运作于其他所有部门之外,它们将独立开展工作,银行领导(包括董事长)不得以手中权力和其影响力来干预稽核部门对稽核项目的选择和审查。应当定期地验证与核对交易活动的细节和风险评估模型的分析结果,以便及时纠正错误。一旦发现不符之处,应将验证与核对的结果向相应的管理层报告。

4.业务、人员的审查为了加强事前的资质评价,主管机关对金融控股公司业务种类、股东、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等进行严格审查。

业务审查方面,通常要求金融控股公司从事金融业,坚持“金融业与工商业相分离”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工商企业控制金融业或金融机构控制工商企业往往会产生不正当竞争、风险集中或利益冲突等弊端。金融控股公司转投资的对象只能是以金融相关事业为限,从而保证其以经营金融相关业务为主,以防止其跨业于实业部门。具体而言,金融控股公司立法中对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规范的构建包括:转投资的限制、资本充足性要求、金融防火墙和控股公司的集团援助机制等方面。

人员审查方面,除了对被监管的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外,还必须对那些不在被监管的子公司任职、但对整个集团或被监管公司的经营决策有实质、重大影响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二)事后监控机制。主要是围绕着主管机关监控职权行使而设计的,是从外部防范金融风险或者说是以防止金融机构出现财务危机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即建立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监管机构作为主管机关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

1.财务报告的提交。金融控股公司应该依照法律规定向主管机关申报其财务资料、交易资料或其他有关资料。

2.主管机关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权。为确保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健全经营,主管机关得随时派员或委托适当机构检查金融控股公司或其子公司的业务、财务或其他事项。

3.主管机关的紧急处置权。金融控股公司有违反法律法规或有碍健全经营时,主管机关除予以纠正、限期令其整改外,并可视情节轻重对其予以处分。

4.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即使是最有效的金融监管,也无法保证金融机构的经营不出现问题。因此,监管当局必须制定好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退出机制。尤其是关于金融控股公司分支机构的财务危机处理问题,必须对母公司给予子公司的援救行为做出一定的限制,必要时对于公司进行破产处理,防止由于对分支机构的援助而导致的母公司倒闭。此外,监管当局还可以通过协调和组织行业支持、提供中央银行贷款等方式开展紧急援救。

三、结论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必然有其特殊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具有极强的传递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风险而因噎废食,因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控历来就是一对矛盾,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要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有深刻的认识,科学构建相应的风险监控体系,在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过程中完善风险监控体系,我们一定能趋利避害,洋为中用,使我国的金融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夏斌.金融控股公司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谢平.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M].中信出版社,2004.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会计;金融风险;防控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高,经济发展环境也越来越好,会计和金融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近些年,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金融风暴的波及,国内金融市场也受到很大影响,现如今,我国会计金融领域的发展受到外界很大的关注,尤其对于金融风险,一直都缺少有效地防控措施。不稳定的金融环境很难为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本文在金融会计的视角上,有效论述了当前金融风险所产生的原因和主要表现,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控措施,以此更好的保障金融会计市场的稳定发展。

一、金融会计和金融风险的理论内涵

所谓金融会计是我国市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产业,掌握着我国国内整体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行业命脉,金融会计在业务上并不局限于经济活动的核算,同时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金融会计的理论内涵,深入探究金融风险,其主要是依据金融会计的理论基础对于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考量和论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金融风险的产生和防范都离不开金融会计理论内容,金融风险的防范也是金融会计的一种重要职能。而金融风险也更多的是体现在金融会计的实际核算和管理当中。总而言之,金融风险与金融会计具有内外在的重要联系。要想做到合理防范金融风险也要从金融会计角度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风险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仅有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同时也有金融市场诸多外部条件因素的制约,除此之外还有来自于金融会计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因素影响。笔者对于金融风险产生原因的论述主要着重于以下几点:1.不稳定的外部金融环境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由于经济主体和市场交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尤其在现代化经济环境中,很多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的出现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复杂,金融环境中不可控的因素也越来越大。不仅如此,很多企业和金融教育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市场资源,纷纷采取不正常的竞争手段,例如:私自操控资本证券市场、低息放贷以及运用金融工具挑衅金融守则权威等,不仅加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合理竞争,同时也扰乱了金融市场公平的交易环境,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经济中的金融风险。2.企业自身监管水平不高,存在管理漏洞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中,虽然各行业都有所涉及金融业务,但是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尚未认识到金融风险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金融风险也缺乏应有的关注,对于金融风险的监管意识不强,不仅如此,也有很多企业为了谋求更高的经营利润不惜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作假,导致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信息不真实,在管理上也存在许多漏洞,这给金融风险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对于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和市场定位并不明确,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战略指导,在内部的管理上也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和管理制度的约束,让金融风险的发生有了很多可乘之机。3.金融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现阶段纵观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具备专业化高素质的金融会计人才还比较少,整体的人员素质也不高,不仅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不强,很难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在金融业务中,金融服务人员对现代化的金融工具、金融理论以及金融风险都缺乏系统的认识。人员素质不高,很难为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提供有力支持。另外,在企业管理人员的诱导下,很多金融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都成为企业弄虚作假,获取不正当利益的帮凶,例如: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做假账等,无视会计法规和金融制度的行业底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促使金融风险滋生。

三、金融风险的主要外在表现

1.金融会计失信越发严重随着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争夺有利的市场经济地位,不仅运用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和手段弄虚作假,操作资本市场,同时也为了规避税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作假。欺瞒市场消费者和投资者,同时也对政府的税收和管理进行逃避。严重影响了企业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身的信用度。2.会计核算的风险传统意义上企业的会计核算都是依靠人工完成的,对于会计信息的获取、整理以及输出都是手工核算,不仅会计人员的核算方法和核算手段很难保证会计处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会计核算的效率也不高,不仅如此,在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职能分配上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种内部的管理风险也会加重会计核算的风险。3.会计监督与管理职能无法有效开展通过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分析来看,在金融会计视角下很多会计和金融业务人员的管理职能都得不到有效地落实。会计和金融业务人员缺乏对财务信息和金融市场的洞察力和风险的敏锐观察力,无法有效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使得会计监督与管理职能的发挥得不到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金融监管的本来意义。

四、新时期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1.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则和金融管理制度针对我国当前宏观的会计行业发展和金融市场,首先还要积极打造稳定健康的金融环境,建立完善的会计法则和金融管理制度,为金融市场提供有效的监管。对此,还要根据企业的财务核算和金融业务处理建立健全会计法则,例如:运用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定期参加政府的税务监督和审计监察。加强对企业呆账资金和库存的管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其次,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也要根据外部金融环境的变化,积极制定有效的金融监督管理制度,规范金融市场的交易和金融工具的使用,切实做到金融市场的公开和透明。2.提高企业对于金融风险的认知和管理水平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宏观的经济条件,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对于金融风险的认知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体系,根据会计岗位的制约机制,合理分配人员岗位工作,例如:做到出纳和会计岗位的分离,其次也要强化会计人和金融业务人员的风险认知,保证他们在工作的精细化和科学化。除此之外,企业管理者也要定期根据财务数据的分析,制定企业科学的战略规划,有效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3.提高会计和金融队伍的整体水平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动力的支持,因此企业要积极提高会计和金融队伍的整体水平,引进专业化的会计人员和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也要对员工进行岗位和技能的培养,例如:做好岗前培训和定期学习的举措。让会计和金融队伍树立足够的风险意识。不仅如此,在业务技能上会计和金融从业人员也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化金融理论知识、法律知识的学习。以此为金融风险的防控提供支持。

五、结束语

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员工都要做有力的防范措施。还需要用现代化的金融会计理论指导金融风险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蓝庆新.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J].理论探索,2008,(02).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分析

ITFIN,是金融行业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征与传统金融相对比,比较特殊。所具有的功能范围比较广泛,具体表现为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同时具有显著的发展趋势。但是,因为ITFIN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互联网的特征,所以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为在管理领域所呈现的功能强度相对较弱,导致在实际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因此,金融行业在发展ITFIN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其中所具有的风险类型进行明确,并利用先进的战略手段对具体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从而促进该新型的金融模式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定的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ITFIN,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下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是时代创新的重要金融产物。具体指在互联网的支撑下的,实现融通、支付、投资等各类与金融有关的各项业务开展与实施。在拓展金融业务范围和服务规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就目前来讲,ITFIN体系所包含的金融模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众筹。这是依托于互联网信息分享渠道广的特性,将各种导渠道的资金进行集中整合。(2)P2P网贷。即在互联网的支撑下,以第三方平台为载体,实现资金的借贷。(3)第三方支付。是一种应用范围比较广的ITFIN模式,在服务范围和功能体现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性。(4)大数据金融。具体指电商企业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对海量数据进行资源整合,并在基础上开展相应的金融服务。除了以上几种比较典型的ITFIN模式之外,还包括金融门户、数字货币等其他模型。可见,ITFIN系统中所蕴含的模型分类有多广泛。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ITFIN该系统在海量数据生成、信息智能检索以及高速处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优势十分突出。但是,与之相对应地,ITFIN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风险隐患,对此,金融行业整体需要加强思想重视。

二、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互联网风险。众所周知,互联网虽然在信息存储、传递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但是因为其系统环境的开放性,并且在信息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共享特征,导致其内部环境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具体表现为信息的泄露、丢失等。而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受互联网平台的内部结构稳定性、防护系统安全性等方面影响显著。在网络平台进行资金交易的过程中,需要以协议交易信息和细则为前提。也就是说,在正式交易之前,双方需要就交易内容、资金数额以及具体的交易方式进行对接,从而保证交易活动顺利进行,维护双方的资金利益。而上述信息都是十分重要的金融信息,如果在对接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泄露等不良风险,就会严重威胁双方的资金安全。尤其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支付宝、微信为载体的支付方法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下,衍生出了很多种犯罪的方式和技术手段。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特殊的手段对交易信息进行盗取,利用病毒技术黑入用户资金账号,盗取资金。除此之外,ITFIN在互联网方面所具有的风险隐患还有很多。比如说,负面的评价,以及网络的不合理传播等,都可能给ITFIN环境造成的一定的威胁。因此,金融行业需要针对上述风险加强思想认知,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规避。(二)金融风险。在ITFIN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金融风险也是比较常见的风险类型,也是导致ITFIN受到发展制约的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金融风险的具体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金流动风险。因为对此风险类型缺乏正确的思想认知,在进行资金交易以及ITFIN系统正式运行之前,未能就资金流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同时,也未能针对相关的风险完善相关的预防机制,是导致风险波及范围增加的主要原因。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干预,则可能导致金融平台内部资金流动受到制约,甚至增加资金链断裂等其他风险隐患发生。其次,信用风险也比较常见。ITFIN是建立在良好征信指标的前提下开展的金融交易与借贷,双方需要严格履行合同细则,具有一定的契约性。但是,如果进行金融交易的过程中,双方中的任意一方如果在诚信方面出现问题,未能严格遵守契约精神履行相关的职责,就会导致金融风险发生。尤其是对一些金融模式来讲,以P2P为例,在进行网络借贷金融服务的过程中,相关企业无法对借贷人群的真实经济情况以及诚信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的评估,那么在开展金融服务与合作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增加烂账、坏账等不良风险。(三)其他风险。ITFIN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还会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一定的风险。比如,系统内部的技术结构和功能是否完善,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等,都可能给金融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针对当前ITFIN在实践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风险,相关单位和行业整体必须要加强思想重视,并通过制定相关的体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控措施分析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管理体系。针对ITFIN系统稳定运行实际需求,顺利贯彻风险防控目标,相关企业需要就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构建优质、稳定的运行环境,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的发生。首先,加强风险管控的思想重视,意识到风险对ITFIN发展造成的不利威胁,并在思想上端正认知态度。作为管理者需要在思想上进行明确,并将正确的防控思想有效地传递给基层工作人员队伍,从而保证上下防控思想准确、一致,推动各项防控工作稳定开展。其次,在明确思想导向之后,企业需要针对ITFIN运行环境,构建完善性的管理体系。对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能范围进行明确,并针对常见的风险,就具体的系统操作流程进行规范,比如ITFIN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信息的登陆、备份以及交易环境的安全性检测等,从而保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性的工作流程,开展相应的作业工序。同时,企业需要就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处理,落实责任体制。将风险防控职能落实到个人,覆盖到ITFIN系统运行的每个环节当中,从而保证ITFIN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拥有一定的人才储备进行管理干预,从而保证金融环境安全、稳定。(二)加强信息技术和基础技术研发。在积极发展ITFIN的过程中,相关企业需要做好基层建筑的建设工作,对相关的技术工艺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保证金融系统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功能覆盖范围,不断对功能要素进行丰富和创新,从而全面提高ITFIN在金融行业领域的市场影响力。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先进的科技技术。对ITFIN市场进行综合分析,从国外国家引入功能先进的技术体系。并结合企业内部实际发展需求,对原有的金融体系进行结构重构,并引入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对系统功能进行优化处理,从而全面提高金融系统在市场环境中的适应性。其次,加强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制定一定的技术研发项目,合理配置资金,并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为积极开展ITFIN系统创新与技术研发提供良好的支撑平台。在研发的过程中要结合市场整体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定位,并且要根据具体的模型类型对技术研发方向以及具体的技术目标进行明确,从而保证各项创新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同时,加强安全防护等基础技术体系建设。针对ITFIN中存在的风险类型进行合理划分,并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对具体的风险进行防控。例如,针对ITFIN中存在的网络风险制定完善性的系统维护体系,做好网络环境的自动化监控,从而保证ITFIN系统能够正常运转。此外,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测试工作,从安全、效能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测试,避免技术体系存在漏洞而造成金融环境存在威胁。(三)加快构建互联网征信体系。征信是影响ITFIN环境安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ITFIN的发展进程。因此,相关单位需要从征信层面出发构建完善性的考核体系,从而保证在进行网络金融交易的过程中,对交易双方的征信记录进行全面考核,以此为依据决定交易操作是否进行,并对具体的交易数额进行有效控制。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中的海量数据存储功能,对现代用户的征信信息进行收集,并构建征信资源中心进行统一管理。之后,在征信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完善性的考核系统,对征信信息检索、评估等功能模块进行优化处理。如此一来,在具体实施ITFIN交易的过程中,能够先进行有效的征信评估。以P2P为例,在实施网贷服务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借贷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现的征信数据情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借贷申请进行考核,并控制好借贷数额。(四)加强互联网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在ITFIN风险防控工作深入开展的过程中,相关企业需要从人才队伍建设层面进行全面优化,并加强建设工作执行力度,加强素质型人才储备,进一步规范系统操作的具体流程,构建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需要针对ITFIN系统运行在安全保障方面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就具体的工作职能进行明确,包括对系统平台进行规范操作,做好交易环境安全监测,加强金融信息备份与安全管理等,并围绕若干方面对应聘人员进行综合考察,以保证所引进的人员队伍与岗位实际需求之间更加契合。同时,相关企业需要针对ITFIN的具体运行需求,高度重视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结合当前工作人员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可能遇到的风险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完善性的优化措施,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表现。此外,企业需要针对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储备和信息素养进行重点考核,定期向其渗透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风险预估意识,并督促工作人员在信息化系统操作的过程中,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五)完善立法监督金融市场环境。在ITFIN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政策干预,从立法层面进行战略引导,针对风险防控具体需求就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从而为ITFIN系统的规范运行提供良好的战略导向。首先,国家需要根据金融宏观调控战略要求,制定完善性的立法。如提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同时,基层政府需要针对当地在ITFIN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风险现象,就具体的法规体制进行细化和完善,从而为当地的金融企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依前所述,在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全新金融市场环境中,加强ITFIN风险的分析与防控十分关键。金融行业需要明确具体的风险类型,并分别从管理体系、技术层面、征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市场环境监督等多个层面,开展相应的战略干预措施,对ITFIN市场环境进行全面的监督,实施系统性的管理,从而保证所构建的金融市场环境更加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李琳.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防控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9(19):148-149.

[2]潘牧云.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防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8):305.

[3]侯向东.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5):293.

[4]赵增强.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防控[J].税务与经济,2018(01):46-51.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6篇

一、传统金融风险及其防控浅析

(一)金融风险

根据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将风险大致归类为以下几种类型:

信用风险;多发生在银行的贷款业务或证券行业中债券发行业务中。贷款人(或企业)或债券发行人(或企业)通过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但由于后期偿债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偿还借款,最终导致个人或企业信用破产。在中国银行业中,因为历史原因,许多企业有相当高的资产负债率,而一旦企业发生信用危机,将给中国的银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国的通货膨胀或紧缩会影响该国的汇率,而一国利率与通货膨胀正相关,因此利率通常与汇率会相互影响。在银行业中,利率的变动会使得商业银行实际收益与预期的收益不符,汇率则直接影响到外汇储备的增值或贬值。而利率和汇率的相互影响关系则会导致风险的可控性更弱。

产品风险;近年来,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进一步扩大化,其中某些产品的设计可能存在不合理性,一旦这些产品进入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可能会对金融机构造成负面影响。

道德风险;金融从业人员素质不齐,在开展业务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利用不对称信息或内部权限进行违规操作,导致客户或金融机构的利益受到损害。

(二)金融风险防控

进行有效率的金融监管;当前国内对于银行、证券、保险都有专门的监管委员会,国家也专门立法来营造公平、稳定的金融环境。但是,由于金融监管的成本高,并在监管过程中本身也存在道德风险,因此金融监管的效率也受到影响。对于金融与金融监管中的道德风险问题,监管当局应对此制定严格的处置方案。对于经营状况不佳的金融机构提出整改或退市的要求,同时对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的金融行为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利用货币、财政政策调节金融市场;通常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用来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这一目标却存在着争议。但多重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是多方面的。这些政策难以避免地对有价证券的利率、一国的汇率造成影响。金融机构也应顺应这些政策变化,制定相应的调节政策。

通过金融创新来规避风险;金融创新发展至今已几十年,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常态,包括开发各式各样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形式、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等。不可否认,创新性的交易方式、债权债务工具,组合式的产品形式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本文所讨论的互联网金融,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金融创新。它的兴起虽是由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所推动,而非为规避风险而产生,但它在减少不对称信息、扩大银行负债业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浅析

(一)安全意识与专业素养缺乏带来的风险

在金融行业中,“帕累托定律”也被认为是银行经营的重要依据。财富分布不均,而银行的核心即为资金流通与管理,这也就意味着在银行服务对象中,20%的人占有了80%的资金。剩下80%作为小微客户等弱势群体虽然在金融服务对象中占据大部分数量,但其需求被满足的优先级并不高。而互联网金融为这部分客户群体提供了新的渠道,但也正因如此,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低门槛”吸引了众多潜在客户,而这部分人中不乏对网络安全、金融规律等知识了解有限,易被“低门槛、高回报”所吸引。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其中不乏浑水摸鱼、乘机敛财者,利用客户牟利心理,对其进行网络金融诈骗。

(二)网络安全风险

自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行业管理及技术上都存在众多的漏洞。较之以前网络病毒层出不穷,近十年内,网络环境有所提升。但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与普及,网购、移动支付等已逐渐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安全再次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支付方式的改变也对网络环境和支付平台的安全系数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旦发生技术问题或安全漏洞,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资金安全。

(三)客户信用风险

客户信用风险这一点在传统金融行业同样存在,但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不良客户”的范围显然更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信用”这个词在金融上意义逐渐被人们熟知。以往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都对债务人的贷款或发行债券的申请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包括资金使用目的、偿债能力、背景调查等。忽略其中的违规操作不提,一般这些债务人都是评估后认为有能力偿还债务的人,即便如此,因无法收回贷款而造成的银行坏账仍时有发生。而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对于债务人的要求更低,虽然对于大多数客户,金融机构所给出的信用额度一般不高,但是这部分人基数大,易导致信用破产,从而对相关金融机构带来负面影响。

(四)法律体系不健全带来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行业,国家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这一行业发展的速度很快,难免出现盲点或更新不及时。互联网金融中出现无“法”可依的案例并不少见,而且执法过程中也可能会面临新的道德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控

(一)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及服务提供商设立严格的准入门槛,并对其运营进行归口管理

现阶段许多从事互联网金融的机构的管理并不明确,与线下金融机构不同,线下金融机构有具体的运营点,业务开展一般直接在机构内进行,客户来源大多情况下集中在机构所在地,因此可以由当地监管部门直接进行管理。而互联网金融业务是在线上进行,金融机构地点、客户来源都没有限制,由当地监管部门管理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因此针对于这种情况,金融监管委员会需要专门设立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以便进行归口管理。

(二)通过网络实名对线上资金流向进行监督

目前,互联网线上与线下的信息对接并未达到尽善尽美,仍在存在不少的网络账户无法追踪到具体的个人或组织,再加上网上虚假信息泛滥,易导致资金具体流向不明,因此在网络实名制这一点上还需大力推动,尤其是在涉及资金流动的网络账户,必须确认账户所有人的身份信息,使所有资金流向都有踪可循。

(三)加强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

在现今国内城市中扫码支付、二维码支付、近场支付等移动支付形式已经较为普及,支付宝、微信支付、PayPal、Apple Pay等支付app的应用对于支付环境的安全性要求极高。在互联网领域,不仅限于互联网金融中,个人信息的泄露极为严重,也给银行储户带来隐患。因此,目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仍需不断加强,如防火墙、安全检测插件、病毒库等应持续更新,以防技术漏洞的产生。

(四)推动产品和技术创新

创新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驱动力,在互联网金融这一创新行业中,业务、产品、技术的创新不仅仅能扩大业务范围、提高业务效率,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渠道。在电子商务兴起之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建设为客户线上支付资金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从而推动了电商的大力发展;而P2P平台的搭建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机构的压力、转移了风险。

(五)立法部门需加快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及法律的建设

一个行业的政策法规建设必须跟上该行业发展的进程,而互联网金融行业新的业务、产品、服务类型层出不穷,同时,互联网金融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使得金融活动能?蛴行蚪?行,在发生纠纷之时,需让执法人员有法可依。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中介,风险防范

金融创新(FinancialInnovation)理论是在创新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在这一理论框架上进行了补充和延伸。严格意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而广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创造新的金融市场、金融商品、金融制度、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手段及金融调节方式等。

金融创新与银行角色转变

过去银行业务一向偏于静态与稳定,但受到金融创新的影响,新的金融投资和风险管理策略陆续开发,金融机构也跟着调整其运营模式,不仅借由发行或投资新种金融商品创造收入,也利用新种金融商品从事风险管理。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前,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是银行,而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种类也非常有限,除了经营存款、贷款、汇兑等传统业务外,很少经营其它金融业务,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一直很少。

60年代末,国际资本流动速度的加快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固定汇率制提出了挑战,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实行资本控制。这一阶段银行的金融创新目的在于逃避各国的金融控制和资本监管,主要有欧洲货币、欧洲债券、平行贷款等。在欧洲货币市场建立后,金融创新活动层出不穷,其结果是加强了经济体对金融体系的深化,在原有的金融体系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加速了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设置,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住宅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社和互助基金等。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开始逐渐放松管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阶段市场创新活动主要有浮动利率票据、中期票据、可转让存单、货币远期交易、浮动利率债券、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等,其目的在于防范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80年代,能源市场供应过剩、债务危机等使得转移信用风险、改善银行信贷质量、降低筹资成本成为当务之急。这一阶段的主要创新活动有票据发行便利、零息票债券、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等。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一体化趋势,各国金融管制大大放松,金融机构为增强资产之流动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随着金融衍生商品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角色从以往单纯的间接金融转变为商品的发行者、商、管理发行者、信托者、增强信用或流动性者、至证券化资产的投资者。例如投资银行等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它们从事着资本市场的业务,包括证券的发行、承销与交易,提供企业并购与资产重组、基金管理以及为企业投资融资进行咨询、顾问等业务,显然的,为直接融资提供金融服务的正是这些非银行的金融中介。

因此,商业银行不仅继续是货币市场、间接融资的主体,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中的作用也在加强,这也使得银行金融中介和非银行金融中介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正在不断地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它们一改由原来只经营传统的存、汇、贷、放,变成经营几乎无所不包的金融百货公司。

对创新业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无论是从金融创新的诱因还是从金融创新的应用来看,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即西方所指的表外业务上。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除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以外,不直接承担或形成债权债务,不动用或极少动用自身资产,为社会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银行在办理这类业务时既不是债务人也不是债权人,而是处于受委托的地位,以中间人的身份进行各项业务活动,它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又能吸引更多顾客,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

从事金融商品创新会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利润,但也让金融机构在承销和交易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在从事此些业务时必须了解这些业务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由于金融衍生商品的构成相当复杂,创新或复制后金融商品的风险可能与原产品不一样,不仅受标的资产的报酬率和风险所决定,同一金融商品对发行者和使用者的风险也不同,并且也依这些商品如何被使用而有所分别。

随着各国对市场利率、外汇管制的放松,企业为了转移或消除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及摆脱政府的金融管制,金融机构创造了种类繁多的新金融工具进行表外融资,金融创新活动愈演愈烈。以目前的金融创新活动而言,主要集中在资产证券化和新型衍生性金融商品开发上。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的未来现金收入的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成为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它是近30年来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的有效融资和投资工具,是衍生证券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资产证券化的好处除了增加发行金融机构流动性外,最大的好处即是将证券化之资产的风险加以分割,移转给愿意承担风险的其它投资者。

在金融市场上,有些金融资产是缺乏流动性的,如零售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和住宅贷款等,而有的金融资产是富有流动性的,如证券,投资者可以随时在证券市场上把证券卖出去。对于银行来说,为了提高资金的效率,有必要将没有流动性的资产转变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资产担保证券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它是以贷款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作为担保发行的证券,通过资产担保证券,银行将难以流动的资产转变为可以流动的证券。

创新业务的有效监管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常常是互为因果的。经济学家凯恩(Kane)认为,严格的管制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来规避监管,而金融创新又进一步促使监管部门通过制定新的法规来将新产品纳入监管范围,于是又有新一轮的创新。据此也可以认为,管制和创新会形成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严格的金融管制实际上是金融创新的一种动力。

国际清算银行下之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在1988年7月提出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CapitalAccord),该资本协议之目的在确保各国银行持有相同水准的适足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提升以金融机构偿债能力为主轴的风险监理标准,进而强化国际金融市场之健全与稳定。自此巴赛尔资本协议的优点广泛地被认可,成为全球金融业界公认的准则。

惟近几年来,随着金融环境瞬息万变,金融国际化与自由化使得金融业务区隔日渐模糊,在金融创新、科技进步与全球竞争力提升下,银行除传统存放款业务外,也积极开发包括衍生性金融商品在内之各项新种业务,以增加收益来源,但伴随而来经营风险的管理也就日益重要。有鉴于此,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广征十国集团及开发中国家之各方意见、并进行银行量化影响评估后,于2004年6月定稿“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作为旧版的修正。

与旧版相比较,新资本协议除旧版的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外,增加了操作风险之资本计提,即支柱一之最低资本需求,定义银行资本对风险性资产最低比率仍维持在8%的原则外,将银行所承受的风险有系统的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并允许银行使用本身发展之风险评估模型或使用外部信用评等机构所提供的评等方式。此外,旧资本协议仅承认少数具有高可信度及可辨识等特色之担保品与保证,而新资本协议为鼓励银行妥适运用信用风险冲销技术以降低信用风险应计提资本,将承认更广泛之冲销技术,包括担保品、保证、净额结算、信用衍生性商品等,另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以降低风险性资产,也能达到降低信用风险之目的。

支柱二是监理审查程序要求监理机关对银行资本分配技术与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进行量化及非量化评估。作为支柱三的市场约束要求银行披露其资本比率计算适用范围、资本内容、风险评估与信息管理、资本适足比率等四类信息,透过市场纪律来督促银行稳健经营。通过信息披露的方式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不但有助于准确评价金融机构的稳健程度和控制系统风险,而且能够使风险管理较好的金融机构可以享受较低的筹资成本和较高的授信额度,从而有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旧资本协议之适用对象为银行业,而新资本协议延伸至金融集团之控股公司。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是大幅提升银行监理机能的动力,旨在鼓励银行改善风险管理系统,而非仅遵守一个狭义的最低资本比率要求。然而,新协定的复杂性、对银行资本水平的影响与将监理审查程序及市场纪律机能纳入基本架构,对监理机关与银行都将是一大挑战。概括而言,新版资本协议是银行提升经营策略的契机,透过正确的衡量与管理风险,塑造出一套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如此银行将易获得市场认同、有利股价提高、信用评等升级,并使银行除现有以资产报酬率及股东权益报酬率衡量整体财务绩效外,尚可衡量各项业务的风险调整报酬率,将使绩效评估及资本配置更合理化,新资本协议对银行的运营应会产生重大的附加价值。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监管框架的演变趋势与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J].当代财金,2004(1)

2.郭子润。金融创新的金融监管制度分析[J].商业研究,2003(4)

3.李兴智。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及途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2)

4.邹功达。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其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2(10)

5.朱淑珍。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发展中的两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 内部控制 防范 措施

前言

金融风险指的是与金融有关的风险,如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引发金融风险的原因来自与多个方面,如果有一家金融机构爆发金融风险就会影响到多个金融机构,所带来的后果会是非常严重的,有的甚至会给金融机构的生存带来威胁。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但是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一谈到城镇化,全国一片相应,各地蜂拥而起,大量的花钱,都来搞城镇化建设,但是对于城镇化建设相关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促成金融方面危机的发生。一个银行倒闭了就一连串的倒闭,一家企业陷入债务危机,资金链就断了。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来讲,如何使金融产业健康、良性的发展,避免发生金融风险,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一、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及特性

金融市场为经济发展所需资源的流通和配置提供了场所,并通过信息的传递,确保了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即金融具有资金转化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因此金融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金融可以使投融资水平和效率得到提高;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吸引使企业良性发展的优秀人才;还可以使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得到改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金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即可以使要素总量增加,又可以通过通过要素生产效率和投融资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金融产业受外因影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即产生金融风险,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信贷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市场风险、犯罪风险、金融国际化风险等。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普遍性、扩散性、隐蔽性和突发性。

二、发生金融风险的根源

我国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是在国家及银行,这是有我国的财政、银行及企业的制度所决定的。纵观我国的财政政策及财政规划,从国家财政预算到银行金融的转变,国家把企业资金供应推给了银行,这就为银行发生金融风险提供了前提。政策性贷款存在管理不佳,利用率低下,这就给金融风险增加了发生的途径。国有企业经营不良,但是仍享受着国家优惠的贷款政策,这又是一个增加金融风险的途径。金融风险可能来自借款人不履行约定的还款承诺;来自金融机构支付能力的不足;来自市场利率的变动;来自汇率的变化;来自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决策的不适时宜或失误;来自金融机构重要人员的违规经营;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来自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使用;来自金融机构的过快发展等方面。另外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缺失也是发生金融风险的一个关键环节。

三、商业银行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

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内部,如果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就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发生。由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时间还不算不长,一些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银行内部控制度还不健全,对相应的权力仍缺乏有效的制约方法。稽审及风险监督部门还不能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银行各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制约监督机制;没有完善科学合理的业务规程,岗位分工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足够的控制机制;授权机制不完善,管理层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过重视,风险管理还相当落后等等都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金融风险危害的认识

要想使金融风险得到有效的防范与控制,就应从教育着手,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有关金融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尤其是让各级领导干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做到从自身做起,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给予关注,充分认识,及早判断,严格遵守金融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把一切金融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银行内部应该建立一套严密有效的控制监督机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级管理人员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一个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主要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机制等五个相互独立、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其中,内部控制环境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其他四个要素功能的发挥。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制度。银行经营管理制度是建立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宏观制度基础,它是在国家法律制度约束下所形成的有关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一种制度安排。根据各国法律制度的不同,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制度主要分为分业经营下的专业银行制度和混业经营下的全能银行制度两种模式。因此,在金融国际化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如果缺少防范金融风险的方法,就无法抵御金融风险的发生。所以为避免商业银行发生金融风险,就应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并做到认真执行。第二,建立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是由商业银行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能够对商业银行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合理的产权制度具有界定商业银行交易界限、规范交易行为、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提供有效的激励约束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内在功能。第三,构建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治理结构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制度执行的基础,它决定了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中的权力和责任分配体系,是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利分配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第四,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内部控制管理组织结构是在特定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下,有关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决策、制订、组织实施和协调的银行内部组织制度安排。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体系是确保内部控制及时有效的前提条件,也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微观制度基础。第五,形成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文化。风险防范文化是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一种“非正式规则”,它包括银行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观、风险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等。这些内容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管理上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建立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为支持国家大型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合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政策调整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新的经济形势及金融体制下,建立完善的银行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是势在必行的。建立完善的信息监督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刚性管理和控制,实现银行业务现代化办公管理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内部控制效果,使银行业务经营更加安全和可靠。根据银行业务特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及银行经营特点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实现银行业务风险评价并及时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四)完善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最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单纯的管理信息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将管理信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融合起来,扩大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建立起对变化反应敏捷、灵活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完善的、强大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确保安全保障机制安全性的大幅提升,可以满足用户对银行的基本要求。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对金融风险的发生做到事前预防,一旦发现金融风险有发生的迹象可以做到及时的控制,同时还可以实现风险发生后的监督和纠正,即对金融风险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在对银行金融风险实施全过程监督和控制的结果就是实现银行长期赢利的目标,并且能确保银行各类报表的质量,完全符合报表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要求。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可以有效的督促银行认真执行相关的法律、管理条例、政策、计划以及内部管理制度及程序,从而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内部,防范银行经营风险,内部控制是根本的、主要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防范金融风险最有效的措施,内部控制建设包括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风险监控体系,建立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及自身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抓好内部控制,就抓住了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价格调控总体有效,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努力把物价涨幅降下来,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继续采取综合措施,维护我国经济和金融安全。我国应切实采取负责任的财政、货币政策,减少财政赤字,妥善处理债务问题,保持市场投资安全和稳定运行,维护我国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国民.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效防范金融会计风险.《科技资讯》,2010年03期.

[2]汪蓉,葛佳.构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管理机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09年第5期.

[3]裘冠民,魏喜爱.强化内控制度建设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青海金融》,1997年09期.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

1引言

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企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当前我国的企业的规模逐渐扩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金融会计工作是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企业工作之一,良好的金融会计工作是可以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升的。但是与此同时金融会计工作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风险。因此,企业的会计部门应当要重视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措施,要让企业的发展得到保障,从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

2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金融会计工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是可以让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现今的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比较的险恶的市场环境,一旦出现金融会计风险就会让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使企业的发展陷入危险的境地。因此现今我国的企业的领导部门就应当要重视企业金融会计工作中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要让企业在平稳的轨道上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发生的原因分析

3.1企业对于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不够的重视

现今的社会企业的领导部门在进行企业决策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决策的重点放在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中。他们所推行的决策的目的是为了缩减企业的经营成本,拉动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决策方式虽然能够短时间内让企业得到发展,但是这个经营方式是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的。由于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的漠视。企业的金融会计的功能并没有全部地发挥出来,其监督和审计的功能没有引起重视。

3.2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现今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不是非常的健全,这就导致了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没有科学的指导。由于缺乏指导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中的风险自然就会提升,金融风险的提升就会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缺乏保障,企业的发展势头就会减缓。除此之外,由于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的金融会计在财务这一方面存在着职务分离的现象,这也是不利与企业经纪效益的提升的。因此,当前的社会企业就应当要重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3.3企业的会计人员缺乏风险防控意识

企业的会计人员是促进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控措施落实的一线工作者,因此现今的企业中从事金融财务会计工作的工作人员应当要拥有良好的风险防控意识。然而现今许多的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人员是没有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的,他们的财务会计工作是不完善的。除此之外,许多的企业的金融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并不强,他们在金融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重视资本结构、投资报酬等问题,这也是导致企业发展过程中风险诞生的因素之一。

4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分析

4.1企业应当要重视自身的金融会计风险防范控制工作

现今的社会企业的领导部门应当要意识到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财务工作的工作内容逐渐增多。因此,企业的领导部门就应当要重视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工作,要将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实际金融会计工作过程中,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者要认真地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要将金融会计工作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相互的结合。除此之外,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部门在进行财务工作的时候要做到依法行事,从而降低风险,维护企业稳定发展。

4.2建立健全的企业金融会计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来说,良好的金融会计管理制度是相当的重要的。企业想要降低金融会计工作中的风险就一定投入精力和物力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金融会计管理制度。在实际的管理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首先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当要结合企业发展的情况,建立起契合企业发展的会计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化应当与时俱进的作用会计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其次,要建立一个内部监督制度,要充分地发挥出金融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减少企业坏账和烂账的概率,从而降低风险。

4.3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

企业的金融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是保障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控工作落实的重要因素。因此,现今的社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就应当要重视起企业的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风险意识的提升。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要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要让他们拥有良好的财务会计工作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从而提高企业金融财务会计工作的工作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企业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就一定要重视自身的金融会计风险防控工作的落实。然而现今许多的社会企业的领导部门并没有意识到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企业的领导部门就应当投入精力和物力去建立起健全的金融会计工作制度,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巍.浅议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现代经济信息,2015(2).

[2]李焕.基于企业金融会计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30).

[3]王琦.略论当前企业的金融风险问题及预防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

[4]史辰琢.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原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商贸,2014(21).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10篇

追求发展、效益、安全的有机统一,是金融单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内涵和行为导向。近几年来,我行内部经营体制改革与外部业务拓展同步推进,业务经营出现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但在快速运行中显现的和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如何立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__*风险控制水平,实现__*持续、快速、低风险、高效益发展,已是一项亟需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金融风险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

所谓金融风险,是指金融资产预期价值或收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一方面,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可能性,因为金融本身就是成本与收益在一定时间内的流动,往往先涉及到成本,后涉及收益,由于风险的不可避免,收益往往难以确定。另一方面,这种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预期,从而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予以减轻或规避。

金融风险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银行业务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去年以来,美国、欧州乃至整个世界,都处于金融风浪之中。据报道,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目前已有三家不复存在,另有多家名列世界五百强的银行、保险公司破产或被兼并;在风波冲击下,香港一家银行机构日前还出现了挤兑现象。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教训深刻,究其原因,危机的产生正是由于对金融风险的认识不够、制度缺陷、风险管理失控所造成的。这对正处于改革发展期的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当前__*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

作为一家金融机构,__*与其他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具有一致性,同时,__*独有的职能作用决定了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还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具体来说,__*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风险。国家在“三农”领域赋予了__*特殊的政策性职能,这个职能的履行情况关系到__*的前途命运,对__*构成了潜在的政策风险。

2、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包括业务风险和业务系统风险两种。是指在办理日常业务过程中因工作失误、违规操作、业务操作系统不完善等因素所形成的风险。操作风险是任何一家银行都必须面对的风险,只有采取健全制度、完善业务处理流程、强化监督考核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在金融交易中,因合同不健全、法律解释的差异以及交易对象是否具备正当的法律行为能力等法律方面的因素所形成的风险。目前,我行的一些营业机构在进行业务合同签约时缺少法律顾问审核,容易形成一定的法律风险。

4、声誉风险。由于公众和新闻机构对__*的经营管理模式缺乏了解,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如出现粮食企业挤占挪用等案件后,媒体的报道普遍不够客观,给__*带来了一定的声誉风险。

三、防范和化解__*面临的金融风险的几点建议

古人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站在全局的高度,清醒地认识__*潜在的各类金融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和控制,不仅是__*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行向现代银行转轨的必由之路。

防范和化解__*金融风险,首先要在指导思想上把握好三个基本点:

一是要具有前瞻性。前瞻性是防控金融风险的基础,而前瞻性的基础是包容,只有包容才能进步。与其他银行相比,仅有14年历史的__*无论是在制度体系、人员素质和文化积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只有认真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接受和包容他行的先进理念和做法,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目前,随着商业性贷款的增加,各项新业务给我行带来的金融风险也在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我们在认识和防范金融风险时,必须均衡考虑我行业务发展与实际工作情况,全面汲取他行有益经验,以前瞻性的视野制定业务发展策略、更新风险防控制度和措施,有效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是要增强主动性。主动性是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俗话说:最好的防御是进攻。防控金融风险不能总是在风险发生之后再提出应对措施, 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分析判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通过主动地识别和评估与银行有关的风险,收集、筛选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调查,了解并掌握政策和程序存在的缺陷,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减轻或者避免我们将要面临的风险。

三是要提高针对性。针对性是提高风险防控效率的有效途径。过程决定结果,不同的金融风险表现形式和化解路径都有所区别,我们必须根据__*的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完善管理机制、用人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和考核机制,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工作流程,努力夯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制度基础。

基于上述想法,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在认真履行政策性职能的基础上,有效化解风险。一是严格履行政策性职能。__*作为政策性银行,首要任务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执行国家农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在三农领域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为根本目标,这是__*的立身之基和发展之源。政策性职能履行不到位,我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在现阶段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政策,确保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__*防范政策风险的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点,决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二是要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形势变化,对我行业务领域内不同行业的景气度、产品经营周期、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定期信贷资金投放指引,明确我行一定时期内重点支持行业、非重点支持行业、一般支持行业等,正确引导我行信贷资金投放,从战略的高度防范金融风险。三是要根据区域性经济特点和产业布局情况,对信贷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商业性贷款要向社会信用好、经济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和效益好的行业流动。在同一区域内,我行支持的企业要力争避免经营内容雷同,切实防止一哄而上导致的重复建设和同业竞争,努力提高我行信贷资产质量。

2、努力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识别、评估、监测和管理风险。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努力把管理决策转化成一个科学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流程,都可以分为

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在三个阶段内分别确定不同的风险管理职责,然后把职责进行量化,使其可以进行考核。因此,一个高效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必须满足全员管理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和全方位管理原则的要求,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全行的各个一贯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从__*行风险控制的现状来看,应该采取措施,切实强化风险管理部门的事前监督职能,如在贷款项目前期审查期间就应该有风险部门的参与并提出单独的风险评估意见,然后在贷审委开会研究期间对风险评估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由律师参与审核并出具书面意见,在风险发生后及时采取法律手段降低风险的危害性。通过完善流程设置切实降低我行的管理风险和法律风险。二是重罚违规者,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破窗理论中有一个事例:一辆汽车夜里停在大街上,安然无事,可是如果将汽车玻璃打破,一夜间汽车里的物品就会被偷光。可见风险往往来自于一个小的违规,正是这一个个小的违规没有被制止,酝酿了以后大的危机,突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渐变后发生的。如大家都知道的邯郸农行金库被盗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对小的问题熟视无睹,必须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去约束人,不给违规者留有生存的土壤。3、有针对性地强化内控管理,防范操作风险。一是健全业务制度体系。业务的制度体系是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决定效率,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内控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从我行来说,在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时,要注意其全面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协调性,即这一制度体系在业务中覆盖要宽广,操作要规范,要切合实际,并能有效与其它部门工作相配合。一套完善的业务制度将有利于堵塞漏洞,化解风险。二是重视监督职能。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突出说明了操作风险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性。巴林银行倒闭的直接原因是其一名职员越权、隐瞒交易带来的巨额亏损,该交易员同时兼任不受监督的期货交易、结算负责人的双重角色。巴林银行未能对该交易员的业务进行独立监督,以及未将前台和后台职能分离等,正是这些操作风险导致了巨大损失并最终毁灭了巴林银行。操作风险可以通过正确的管理程序得到控制,如:完整的帐簿和交易记录,基本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风险管理,强有力的内部审计部门,清晰的岗位限制和风险管理及控制政策。如果管理层监控得当,并采取分离后台和交易职能的基本风险控制措施,巴林银行的损失也许不会发生,至少损失可以大大减少。三是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防控操作风险。通过发展应用会计远程监控、健全综合业务系统、cm20__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切实加强业务事前和事中监督,力求把风险消除在日常工作处理中,从而减少损失。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

一、引言

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会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它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经济风险,使得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把控金融会计中的风险,势必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经济效益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而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就必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企业金融会计安全。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重要性

金融会计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部门,金融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而言,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一旦金融会计出现风险,势必就会影响到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保障,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就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确保企业金融会计稳定发展,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存在[1]。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发生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风险意识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金融会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就当前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来看,金融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在会计工作中对资本结构、投资报酬等问题没有作充分的考虑,从而增加了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定位都只局限于能够熟知会计制度,在工作中能够处理相关的业务,企业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才大多是符合会计从业标准,很难满足管理会计工作的需求。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当前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来看,企业金融会计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机制,以至于企业金融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指导,增加了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另外,在企业金融会计中,企业对金融监督还不够全面,企业金融会计在财务这一方面存在着职务分离的现状,财产保全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等,不利于金融会计的稳定发展。

(三)对金融会计风险防控的不重视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会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企业发展的重心一直在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对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金融会计只是发挥出一半的作用,其监督、审计等职能还没有全完的发挥出现,进而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

四、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方法及控制措施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强化风险意识

金融会计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企业金融会计中,会计人员作为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主体,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风险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金融会计的稳定性,而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不断强化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首先,企业必须加强金融会计专业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其次,要加强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教育,强化风险意识,将金融会计中常见、易出现的一些风险告知金融会计人员,进而提高他们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另外,作为金融会计人员,更要不断学些,全面了解金融会计风险,进而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降低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二)健全金融会计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执行的标准和依据,对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而言,要想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金融会计风险,就必须不断完善企业金融会计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约束行为,规范行为。首先,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管理体系,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将会计工作纳入到正常轨道中;其次,要加强会计管理,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金融会计监督职能。对那些做假账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处;再者,企业必须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连续,确保金融会计质量。另外,企业还必须全面落实金融会计风险防范责任制,将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责任落实到会计人员的身上,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降低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进行引导性的作用,对财务活动的开展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了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效率。为降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企业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认真地考虑到的自身发展,还要对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认真的考虑。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把好关,确保资金能够正常流通。另外,在财务工作中,要依法办事,确保企业资金的稳定性[2]。

(四)加强风险评估

企业金融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企业金融会计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旦企业金融会计出现风险,势必就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要想有效地规避风险,就必须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首先,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实况,全面分析当前的形势,立足市场,综合分析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问题;其次,针对风险问题,要做好防范工作,建立紧急预备方案,当风险发生时,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3]。

(五)加强领导层对会计风险的重视

在风险产生的原因中已经提及,由于领导层不懂会计,难以理解会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忽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从而导致了会计风险的产生。因此需要加强领导班子对于会计重要性的理解,将会计信息质量作为考核领导层业绩的一个指标,这样就能充分调动领导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六)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也越来越突出,计算机信息技术有着处理速度快、准确性高等特点,在企业金融会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金融会计工作效率,避免错误的会计信息出现。为此,企业应当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统一的金融会计信息网络,确保会计信息的共享。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金融会计进行全方面的监控,降低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另外,在金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企业必须加大安全管理,确保金融会计信息网络安全,同时加强金融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五、结语

企业金融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金融会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企业金融会计出现风险,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为此,必须加强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在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工作中,企业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完善会计相关管理制度,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全面把控企业金融会计风险,将企业金融会计带入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中,进而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笑炯.浅谈金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93-96+105.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风险防范;企业金融会计;防范措施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核心部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企业金融会计作为金融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关乎企业的良好发展,还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应重视金融会计的风险防控,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控制策略,优化当前金融会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会计人员职业水平,确保金融会计体系具有良好的深度和广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金融会计的主要作用和发展

(一)金融会计的主要作用

首先,金融会计主要是管控企业金融活动的运转资金,会计人员结合相关规范和准则开展财务数据记录以及管控,了解金融活动运转状态,通过核算的方式了解金融活动存在的财务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置。其次,金融会计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金融业务涉及的数据较多,会计人员需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理解,形成财务预测报告、资产管理方案和金融风险分析等文件,改变了传统会计管理模式,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有效数据。

(二)金融会计的发展

金融会计这一概念最开始是表达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会计核算的统称。会计管理人员结合会计基本管理,对银行或金融机构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和监督,并将监督记录结果形成财务报表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与企业高度融合,诸多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涉及了金融活动。在这样的趋势下,国家出台了新会计准则,对于金融相关活动进行了明确规定,提升了金融工具的利用率,也拓宽了金融会计的范围。金融会计不再是金融机构和银行的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的金融活动也将作为金融会计的一部分,企业运营的金融活动将受到金融风险的持续影响。因此,企业中的金融会计核算工作与企业的运营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金融会计对于企业的运营治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企业金融会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会计核算部分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我国金融会计管理制度已经与国际会计管理准则逐渐接轨,但制度仍不够完善。与此同时,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风险需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保障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一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计人员在计量金融资产价值时,需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此阶段中,需要接触到大量的数据,会计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数据统计工作,有市价需求时,需要收集成熟金融市场的数据;无市价需求时,需要运用估价模型开展计算工作。这些数据的假设没有完善的标准,财务核算结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存在判断不合理的情况。与此同时,一旦不同企业对同种类的资产公允价值进行不同方式计量,那么将会出现企业可比财务信息失去比较价值,对于企业后续的战略管理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此外,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普及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会计软件的完善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

(二)金融结算部分

在开展金融结算时,一旦会计人员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或结算过程中存在纰漏,将带来严重的结算风险。大部分结算风险出现在制度不够完善,内部监督管理工作不达标时。尽管部分企业具有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但尚未形成金融会计管理制度,结算流程不够合理,结算工作存在纰漏,为企业带来严重的金融风险。

(三)人员方面

当前,部分企业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水平不达标,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比如,大部分企业刚刚经营与金融相关的活动,会计人员对于金融管理方面不够了解,尽管从业时间较长,但仍然选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不能完全掌握新会计准则。近年来,金融会计准则持续更新,对于金融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和专业能力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金融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承担传统的核算记账工作,还需结合核算结果对金融项目进行专业的判断和评估,分析金融活动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向决策人员提出预警方案。传统会计人员在面临着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内容时,由于自身专业程度不足,难以正确核算金融项目资产运转情况,也无法预警风险。此外,金融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还需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提升思想水平,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风险,降低风险对于金融项目运转产生的负面作用。企业也需引导金融会计人员,保障其能够意识到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监管部分

会计监督管理作为风险防控的主要方式,审核会计核算内容以及核算结果作为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确保能够及时找出会计核算文件中存在的漏洞,降低会计核算涉及的金融风险。企业需在开展监督管理前,需重视内部监管制度的完善,配置经验丰富的监督管理人员,保障监管制度落到实处。

(五)决策部分

企业在经营管理金融活动时,需要进行多个决策,金融活动相关数据作为决策的主要依据,一旦数据准确性不高或真实程度不够,将导致经营决策战略失误,对企业也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企业管理人员做出决策的过程十分复杂,数据将是决定决策方向的主要依据和相关基础,金融会计的核算工作能够提升决策需要数据的准确性,保障企业当前财务状态,经营情况能够反馈到管理人员手中。在制度决策时,管理人员还需对当前掌握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因此,一旦数据和信息失真,在实际分析阶段,就会发生失误,对应的决策也将阻碍企业发展。金融决策将是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只有不断降低决策风险,才能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元素逐渐融入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不断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逐渐对金融会计工作引起了重视。一旦企业忽视风险管理工作,将造成严重的损失,也会将降低对金融会计的信任程度,对于整个行业口碑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应结合金融风险类别,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保障企业平稳运营,为金融体系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金融会计监督管控

企业在运营金融活动时,会计核算及监督管理工作方面必须进行强化管理。一些企业存在表面经营和内部运营不合理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监督人员职能未得到正确发挥。因此,企业内部要具有良好的监督管理秩序。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稽查制度,严格按照监督制度,并将其与绩效管理考核制度进行衔接,提升稽查监督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时完善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与此同时,需要结合金融市场发展情况,不断革新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环境,避免出现新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应将责任落实到负责人,保证企业内部具备岗位分离,稽核机制尽可能做到交叉,各部分稽核人员相互制约,保障监督部门内部可控。此外,应对于金融活动运营全过程予以监督,对于部分一线管理人员不规范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从根源提升监督管理效果。对于情形严重的人员,应向司法机关报案。

(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尽管目前我国政府出台了与金融相关的新会计准则,并完善了相应的会计名词解释。但在部分企业开展会计核算过程中,建立会计核算制度的部门仍然对于这些准则不能进行充分掌握,制度制定时仍然听取基层的建议,制度与国际准则不相符,这样的制度也将难以适应企业正常发展。因此,企业需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会计核算方式,并且制度需与国际准则接轨,但不可一味地趋近于国际准则。例如在开展公允价值分析核算过程中,国外金融市场发展完善,大部分金融工具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价值的方式确定;而我国金融市场的定价仍然属于不完善的阶段,在开展财务报表调整时,市场定价信息将不够合理,管理人员如果直接采用市场调研数据,将导致财务报表数据失真,严重影响金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企业发展受到负面影响。此外,除了金融会计准则的执行和制定以外,还应对核算软件进行完善。企业需要引进熟练掌控会计核算以及电子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电算化核算制度,及时了解电算化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解决,确保会计电算化能够发挥出自身优势,为后续金融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内部控制环境营造

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控制与防护,不仅仅是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核心职责,还是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职责。由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将是引发风险的源头,因此企业管理层应重视员工管理,宣传金融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重视会计风险防控工作。企业应先让员工明确自身工作对于企业会计管理的影响,确保员工了解自身的不当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样才能保障每一位员工都有良好的风险规避意识,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完善自我管理,小心行事。此外,企业需不断完善当前的岗位管理体制,引进其他各个公司的经验和先进成果,保障风险管控工作能够有序有效开展。最后,应确保其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保障其拥有良好的风险控制和化解的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还应重视人才选拔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聘请高水平、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确保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会计从业人员还需具有责任心,这样能够从根源上降低人为风险发生概率,完善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控工作。

(四)保障金融决策水平

企业管理人员在防控金融会计风险过程中,不仅需要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还应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保障金融决策水平。决策阶段管理人员应重视风险预警、风险识别以及风险规避。在做出决策前,应结合实际情况判断金融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这就要求管理层对金融核算全过程进行了解,并且对核算全过程进行掌控,不能仅仅相信数据,而是要结合数据形成方式,了解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在风险预警防控部分,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当前金融环境情况,力求做出最合理的决策。最后,管理人员应结合金融风险特征建立应急预案,设置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措施,将企业运营金融风险降到可接受范围。

(五)提升会计人员职业水平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在会计改革中对于金融会计相关准则进行了革新和解释。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些准则不能落到实处,准则难以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金融会计从业人员对于新会计准则理解不到位。因此,企业应重视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培训工作。首先,应结合新会计准则开展培训工作,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理解准则中的内容,不断拓宽金融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面,强化其对新会计准则理解。其次,应不断提升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意识和道德水平,设立对应的奖惩机制,确保能够激发其责任感,保障金融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更加负责认真,不断促进企业规范化发展,形成完善的企业核算基础。与此同时,企业应结合培训进度,定期检测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开展会计人员素质考核工作,对于职业水准优秀的人员予以提拔,建立更为专业的金融会计队伍,将新会计准则传达下去,确保会计人员能够理解当前的新政策,避免违规现象发生。与此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督促从金融会计从业人员自主学习,通过奖励等形式激发金融会计从业人员的学习意识,为后续的会计管理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落实会计责任制

企业在防控金融会计风险时,应树立责任会计理念。通常情况下,这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责任会计理念将作为防控金融会计风险的核心环节。因此,企业在开展金融会计风险防范过程中,应结合自身运营情况,依照分散性原则,采用多种途径不断化解企业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金融会计风险,并且不断强调分散责任这一概念。分散责任主要是指将整体金融会计责任分散到各个会计从业人员中,根据科学求是的精神,建立完善的、有序的责任中心以及责任体系,改变传统风险承担思想,让每一位金融会计从业人员都承担着责任,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风险管理过程中,在应对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时候,能够将压力转变为动力。此外,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应在这种会计责任制基础上,建立素质较高的金融会计队伍,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提升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断规范其行为,让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金融会计风险管控过程中。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金融会计逐渐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会计人员应不断分析当前企业运营情况,重视自身职能的转变,提升职业水平,保障胜任能力。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也需要重视金融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对于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数据来源和数据生成,重视经营决策等过程,建立更为完善的制度。并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各项制度管理层还应重视团队的建设工作,不断强化人员培训工作,提升整个队伍职业素质。与此同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确定能够留住复合型人才,以应对金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只有确保金融会计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优势,核算准确真实,监督管理到位,决策有效才能够从根源上保障企业良好发展,合理规避金融会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简政.企业中的金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中国市场,2020(07):142–143.

[2]赵思栋.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及控制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1):82–83.

[3]邓一仪.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范与控制[J].商业文化,2021(23):50–51.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13篇

摘 要:金融会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关键组成部分,金融会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金融会计领域发生的风险。从企业金融财务管理角度来分析,金融会计风险是企业的利益不能及时回收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甚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带来不同程度的阻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导致企业出现金融会计风险的因素非常多,只有及时采取防控和化解措施,才能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金融会计;风险防控;化解

1 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形式

1.1 业务核算风险

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会计未及时对企业账务进行核对处理,二是金融会计对会计凭证和报表的填写不认真,而且后期审查也不够严谨,导致会计凭证和报表中存在很多错误,三是金融会计管理存在漏洞,企业金融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也不完善,四是金融会计业务核算所选用的方法不科学。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资金被肆意挪用,骗取等,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资金应用情况等等,财务人员把财务信息传达给企业管理者,可以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增强风险控制意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保证企业筹资方案的合理性,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如果企业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无法保障,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作用就无法发挥。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资金账目进行核算,保证资金账目的准确性是金融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1.2 资金结算风险

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的内容有:一是向企业和客户提供资金支付服务,二是向企业和客户提供资金转移服务,这两种服务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实现。但是,从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开展现状可以看出,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必定会增加企业的会计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的金融会计管理制度,也没有设置金融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导致金融会计私自更改会计凭证,进而挪用公司资金,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相对企业的运营风险来说,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不容易被察觉。

1.3 监督管理风险

要想保证金融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企业就必须认识到加强金融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设置独立的金融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出现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不重视,金融会计监督管理的力度非常小,导致企业出现不科学的行为,无法对企业的金融会计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使企业产生资金风险。

2 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从业人员素质低

企业金融会计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会计功能的发挥有很大影响。目前,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也比较差,无法满足企业经济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企业现有的金融会计人员金融风险防控和化解的意识较差,面对金融风险束手无策,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2 工作积极性较低

金融会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工作内容多,而且工作压力较大,需要承担企业的会计风险。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金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金融会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其他员工并无差别,这样不仅会严重打击金融会计人员的自信心,也会影响到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以静态方式工作,企业忽略了金融会计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传统金融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的金融会计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金融会计部门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律恰当的选择金融经营管理模式,金融管理必须在企业中树立动态观念,科学的运用金融会计管理手段,让金融会计真正发挥出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企业通常把金融会计管理的权限交给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不参与企业的金融会计管理,也没有认识到金融会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出金融会计的作用,增强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防控和化解意识,提高会计人员防控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就必须在会计人员内部设置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表现差的给予一定的处罚,以提高金融会计人员工作的纪律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风险防控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2.3 利益驱使

很多企业金融会计存在造假现象,导致金融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很多企业会向社会提供虚假的金融会计信息,这样就可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金,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也会得到提升。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完成固定的生产任务,突显业绩,避免企业倒闭,而让金融会计造假。面对这样的情况,金融会计人员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只能听从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在会计凭证和报表上造假。

2.4 造假行为处罚过轻

针对金融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过轻,无法让企业认识到会计造假的严重性。国家对的处罚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是注重经济处罚,忽视法律处罚,二是注重对企业的处罚,忽视了对金融会计个人的处罚,三是注重内部处罚,忽视公开处罚。现有的处罚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不会损害个人利益。因此,很多企业对国家处P不在意,造假行为依旧很严重。

2.5 制度不健全

国家和行业金融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权责发生制出现了严重的漏洞。我国金融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管理,进而产生了应付款、预付款、预提款和待摊费用项目,这为金融会计人员造假提供了便利,金融会计人员可以提前确认企业的应收账款,也可以延后待摊费用的入账时间,以此在金融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上造假。二是国家金融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增加了风险防控和化解的难度。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业务活动不断增多,原有的金融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新的会计制度还不够健全,金融会计人员无法把新的会计制度和原有的会计制度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正确把控金融会计风险,进行防控和化解。三是很多外部金融会计机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为企业出具虚假的财务审查报告,纵容企业金融会计的造假行为。

3 金融会计风险防控和化解对策分析

3.1 建立金融会计工作秩序和监管体系

在企业防控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时,要想充分发挥出金融会计的作用,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金融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控,积极参与到企业业务活动的决策中,创新金融会计管理体系。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合理整顿金融会计的工作秩序,杜绝造假现象,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金融会计造假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就必须从根源上杜绝造假现象。

3.2 创建诚信金融会计环境

要想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出现,首先就要增强企业管理者的诚信意识,政府部门应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约束企业,打击不诚信的行为,创建诚信的金融会计环境。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不断出台金融会计造假惩处的法律法规,对造假行为人和企业给予严厉的处罚,这样才能让企业管理人员和金融会计工作人员认识到造假的严重性,才能从源头上杜绝造假行为。

3.3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企业的金融会计信息一旦丢失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要想保证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还应该加快金融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会计电算化的账务核算系统,完善金融会计管理体系,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金融会计工作的质量。企业一定要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金融会计人员应该定期对金融信息进行存档备份,保证金融信息都是一式两份,并且分别存放在不同的计算机储存空间内,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会计信息丢失的机率。例如: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金融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高金融会计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目前,该企业自行设计开发金融会计核算系统,并购买了OA办公室软件,实现了公司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一体化管理,第二年该企业财务信息化软件再次升级换代,原来需要2天才能处理审批完成的财务信息,目前仅需要5分钟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金融会计的工作效率。

3.4 加强金融会计队伍建设

企业应定期对金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进行考核,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将薪酬与业务素养挂钩,提金融会计工作人员抗风险能力。同时,企业要认识到金融会计人员学习培训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规避风险,化解风险。

结束语

在企业运营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会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业务核算风险,资金结算风险和监督管理风险。导致企业出现金融会计风险的因素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企业的金融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比较差。金融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国家金融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要想合理防控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企业需要创新金融会计体系,重视金融会计信息化建设。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注重金融会计队伍建设,提高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玉廷.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评价机制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4(06).

[2]华丽.当前金融会计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探讨[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12).

[3]何新飞.谈谈当前形势下金融会计风险及防范措施[J].青年时代,2017(3):248-248.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14篇

管的责权不清晰以及协调难。当前影子银行、各类地方性资产交易平台、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跨越了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多个领域,并不断突破监管边界。一方面,由于各监管机构目标各异,法律法规分散,单一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协调多个部门。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管理职责划分仅有原则性规定,各金融管理部门履职边界模糊、职能定位不清,造成各金融管理部门之间“监管合作难”和“合力处置风险难”,形成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并存的现象。此外,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能不清晰,一些金融活动游离在金融监管之外。

2. 金融信息的不对称、监管信息割裂

一是金融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2015年以来股市配资、云南泛亚、“E租宝”等事件爆发,一方面是因为监管规则缺失,另一方面也因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缺乏准确把握和提早应对。如2015年股灾中,早期监管部门虽然知道场外配资有杠杆,但不清楚杠杆率究竟有多高。二是金融市场信息割裂。由于监管数据呈碎片化、零散化,缺乏有效顺畅的共享渠道,数据壁垒仍较为明显,数据应用仍是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整合协同,跨领域和跨企业的数据应用相对较少,导致监管部门难以及时、全面地掌握金融业整体运行风险。从金融稳定协调合作机制建立运行情况看,总体运行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割裂,有的部门出于信息保密的需要,不愿意提供信息内容。

3. 金融创新的不规范、不透明问题

一是金融产品嵌套叠加增加了不透明度。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一些资管通道业务与结构化工具相结合并广泛运用,衍生出众多交易结构日趋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新交易模式,导致资金来源和最终投向不明、底层资产不明晰等问题。二是金融科技的交易过程和信息披露不透明。一方面,在互联网虚拟环境下,金融科技平台的交易信息仅局限于内部了解,交易过程并没有向外界包括金融监管部门开放,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当前制度层面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息披露规范性要求不高,一些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披着“金融创新”外衣浑水摸鱼,推出的很多产品借助跨区域、跨平台的方式掩盖产品真相,或者虚假设置项目,甚至从事自融、非法集资、庞氏骗局、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三是一些新型金融实体缺乏应有的规范。一方面,一些金融控股公司结构复杂,信息披露不到位,关联交易不易察觉,交叉性风险较大,将加大金融体系风险。另一方面,各地以金融创新和打造区域金融中心为名,邮币卡、贵金属、原油类、金融资产、股权、文化产权等各类地方交易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规模和风险性质难以确定,加剧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积聚了较大的金融风险。

4. 市场自由化发展带来的金融监管的滞后

当下的民间融资,一是互联网企业各类投资管理公司等非经营企业开展借贷业务十分活跃。二是对于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管理的套利行为。三是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影子银行风险。四是在新业态新机构新产品快速发展,金融风险跨市场、跨行业、跨区域、跨境传递更为频繁的形势下,监管协调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更加突出。在此形势下,金融监管的前瞻能力不足。一些监管部门发展与监管职能错位,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了解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分歧,容易产生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调查发现,某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了监管漏洞,将线下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用于线上放贷,监管部门很难实现对风险事件的预判和检测,从而很难发现潜在风险。此外,现有正规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不适合新型金融领域。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容易钻法律空子,特别是现有法律并未对以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资产管理等为名的各类公司属性做出明确规定,对于互联网公司开展的各类业务难以鉴别其合法性;第二,对于交叉性金融控股集团,目前我国还暂未出台有关金融控股集团的法律法规,对于其监管还缺少法律依据。

二、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几点建议

1. 发挥央行“牵头拿总”作用,金融稳定委员会下设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区域金融稳定办公室作为其派驻分支机构。

要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下,对各区域金融稳定办公室进行统一监管指导,制定统一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监管规则。各地区办公室由各区央行牵头设立,负责统筹全区域的金融风险防控工作, 对一些重要性、倾向性和全局性问题及时做出具体监管协调安排,有效提升协同监管效率,同时加强对监管行为的再监督。地方负责地方金融机构风险防范处置,维护属地金融稳定。各区域办公室负责对地方金融监管有效监督,纠偏问责。基层人民银行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切实落实部门监管职责,充分发挥人民银行机构的力量,统筹系统性风险防控与重要金融机构监管,对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产品,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全面建立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框架,强化综合监管。统筹政策力度和节奏,防止叠加共振。各区域金融办公室同时要加强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协调。充分实现信息共享、监管协作和风险处置协商,防止民间金融风险向正规金融体系蔓延。

2. 制定完善金融业综合统计标准,分阶段推动金融数据开放、共享和统一金融大数据平台建设

要加快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

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制定完善金融业综合统计标准,建立金融大数据平台,全面收集交叉性金融、互联网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统计等信息,提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判能力。针对金融机构数据分散和隔离问题,建议监管机构(央行)牵头,分阶段推进金融行业安全可控的数据开放共享。首先从制定统一数据目录,明确最低开放标准着手,逐步鼓励各金融监管机构创新合作模式,搭建金融行业统一数据平台,克服跨组织数据流通障碍。同时进一步推进金融大数据应用成果共享合作,建立金融大数据行业的长效沟通机制,促进金融大数据应用成果在各部门的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

3. 强化对金融创新活动、新型金融实体的监管

对于金融创新,基层人民银行一是要及时关注,动态跟踪分析创新产品的交易情况、风险传递和规模变化。二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风控制度建设和风险统计监测。三是要建立全面系统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保证及时掌握业务运行情况,评判业务运行风险。四是要规范金融创新产品的设计和信息披露,特别是对复杂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交易过程和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对创新背景、创新路径及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做出详尽披露。对于互联网平台及时纳入网联监管平台,从而提高监管前瞻能力。通过全景式、穿透式等实质性监管,准确识别相关风险边界和可能传染路径,并基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目的和产品风险特征,决定是否实施相应监管措施。通过及时排查和堵塞漏洞,规范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业务,进一步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金融风险防控范文第15篇

如今世界经济的开展以及经济格式的变化关于我国的经济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如今的经济方面金融信息化的方式开展十分的迅速,并且金融信息的建立可以很好的对我国的经济停止监视与剖析。并且关于银行中存在的金融风险可以很好的停止掌握与评价,关于经济开展方式的判别也具有一定的效果。所以信息风险防控在金融管理中不只是促进经济开展的重要手腕更是促进金融波动的重要动力。在当前的任务中,增强国度经济金融信息化的建立可以很好的扩展金融开展的平台,经过更多的渠道逐步的完成企业金融方面信息的搜集,应用迷信的手腕对金融目标停止详细的剖析。

【关键词】风险防控;金融信息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以及社会的提高,我国的金融行业正在逐步的开展成熟,金消融企业信息的开展遭到了普遍的关注,特别是在我国的挪动行业以及社交网络与网络中的搜索引擎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的开展不只对人们正常的消费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金融机构。在这样的经济开展背景下,我们关于金融行业的信息化以及互联网两个方面触及的法律停止不时的健全与不时的完善。经过相关法律的管理效率对金融行业停止管理与约束,并且对金融行业中信息化的特征的影响停止详细的研讨与剖析,片面的解说在金融信息化建立关于银行防控的作用。

一、对金融信息化与风险的片面看法

在我国经济开展中金融行业并不是一个新兴的企业,其运转的工夫也比拟长,并且在金融方面还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我国经济开展中重要的一局部,也是经济的中心部门,社会经济开展的支柱。对金融行业停止及时的变革是对传统的经济开展停止的一次重要改造,也是顺应如今国际经济开展趋向的一个重要措施。从如今的经济情势上看,在各种经济研讨范畴很多的学者没有对经济金融信息构成一个比拟一致的观念。但是比拟顺应如今经济开展的,遭到很多人支持的是观念是信息化金融次要是应用如今信息化技术逐步的对金融业务停止研讨与创新,使其逐步的完成网络化、信息化与电子化。并且与此同时金融行业还应用如今信息化的经济开展方式,逐步的停止少量数据的剖析,这样可以爲金融行业提供比拟迷信的管理数据,逐步的促进金融行业经济利益的提升与质量的加强,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形式的转变。从金融行业信息化逐步开展爲止我国经济次要阅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进程中金融信息化发作了很多的变化,并且爲我国经济市场的开展提供了愈加空虚的指点与根据。

二、金融信息下的风险预控现状

(1)信息化看法不够充足

在如今的经济开展下关于我国的信息化看法不够充沛,还存在很多的缺乏。金融信息化的开展在建立的进程中对其的思想也十分的重要,在停止金融行业的运转与看法时一定要可以片面的掌握如今的金融风险控制,并且对金融风险存在的特点等停止详细的理解,还需求从思想上进步关于这方面的看法。在如今这样信息化的条件下,与传统的金融方面的风险相比拟,金融风险具有很多的差别,所以在停止金融风险预控时一定要针对以后的实践资金运转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风险互相停止综合性的思索,最次要的目的就是将金融经济的效益提升到最大化,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化。逐步的完成如今金融行业中信息化管理的效率。

(2)金融防备风险中存在很多的成绩

在停止金融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一定要依据实践的金融资金运转的状况停止风险的预控。我国如今的金融行业在处于建立的时期,其中还有很多方面开展的不够成熟,还存在很多的缺乏与破绽,其中有很多的成绩严重的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开展与提高,并且加大了其中存在的风险。若是不对这些成绩停止及时的处置,则会招致金融行业开展愈加的迟缓,外部控制不够完善,不能及时的控制其中的风险,不能充沛的发扬金融的作用。

(3)金融信息化建立中关于金融组织管理存在的成绩

在如今这样的信息化开展进程中,关于金融信息平安的成绩不断是金融行业中的重中之重,信息平安方面需求借助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停止无效的管理。在停止管理的同时还需求掌握纯熟的计算机技术,关于其中的组织管理需求停止详细的的剖析与掌握,如今的信息管理技术不够健全,不论是在管理机制方面还是在制度方面都存在很多的成绩需求处理。

三、企业如何防备金融风险

金融信息化的建立是顺应如今的经济开展以及社会提高下重要的决策之一,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开展的必定选择,信息化建立可以很好的促进金融经济关于各种信息数据的掌握与评价,以及关于如今经济开展下金融行业运转形态的剖析,并且信息化建立关于金融管理来讲是其调理经济开展以及信息掌握重要的手腕与重要的载体,也是不时增强信息化建立平台以及金融管理任务的重要支柱与动力。在当前的开展任务中,关于金融的开展需求经过多种方式不时的完成信息的搜集,应用迷信的知识停止零碎的剖析完成金融行业的开展。

(1)增强关于金融信息化建立的看法,强化风险管理的掌握水平

在停止金融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一定要留意如今的信息化开展的现状以及关于其最根本的看法与掌握,并且还需求不时的停止风险管理细化。金融行业中风险认识的增强与充沛看法可以很好的促进如今的金融行业的开展与提高,片面的降低金融行业的风险,进步金融行业效益提升。

(2)完善金融中信息化控制的法律环境,树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在停止信息化建立管理的同时需求我们不时的完善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根底与管理机制,片面的保证信息化建立可以更好的,愈加片面的停止开展。树立比拟完善的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可以很好的对信息化开展与建立做出正确的指点与标准,并且爲金融行业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根据。

(3)完善金融风险管理将其渗入到管理业务中,促进企业金融的开展

关于如今的金融经济的开展来讲,其在我国的经济中十分的重要,所以在停止信息化管理风险预控开展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关于金融业务管理,熟习金融业务的开展,将信息化风险预控不时的渗入到经济运营业务中,这样才干很好的促进企业金融行业的开展。

(4)树立比拟健全的金融风险信息管理保证体系

在我国的经济开展中,关于金融风险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缺乏,在国外的经济金融管理中曾经树立比拟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停止金融风险的管理控制,我国可以向其自创一些管理方式或是风险控制经历,以及在金融风险控制中该当恪守的一些规范。结合本身的国情停止经济金融方面的风险防控以及管理,并且依据实践的状况停止信息平安方面的管理设计,其中信息管理平安十分的重要,一定要树立比拟片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停止风险的控制管理。例如在前几年我国的中航油事情中,从最后的获利到后来逐步的资金充足,一开端其中就存在着宏大的隐患,在资金方面中石油选择的是风险比拟大的做空期权,并且在风险方面认识比拟单薄,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来积极的应对对冲买卖招致风险被有限的扩展,最初被逼仓。所以在停止风险防备方面一定要掌握好防控技巧,不时的提升本身关于风险防控的技艺与认识。

四、完毕语

金融行业中的信息化开展是一种静态的开展方式,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开展重要的动力,在一定水平上可以很好的促进经济的提高与社会的开展。从如今开展的状况来讲,关于金融行业中信息化开展还需求很多完善的中央,需求我们从多方面的角度停止信息化金融经济的建立。将信息化管理逐步的开展成熟不只可以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的开展,还能很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建立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许迎春.金融信息化及其风险防控研讨[J].天津科技,2015,02:53-54.

[2]阎枫.金融信息化建立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讨论[J].中外企业家,2015,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