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企业;企业竞争力;商业智能技术

如何有效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作为帮助企业决策和有效运用信息的技术,商业智能可帮助物流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客户、市场、销售及整个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对客户的行为及市场趋势进行有效分析,了解不同客户爱好,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一、商业智能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现代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搬运、包装和再加工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信息流量十分巨大,产生了巨大的数据流。如何在第一时间里做出正确及时的决策,如何从企业日常业务中生成的大量数据中发掘出潜在的规律,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向及趋势,帮助管理者实现管理和经营的目的,已成为每家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1]。

商业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物流企业的协同合作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产品运输管理、产品储存和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以充分挖掘物流企业各节点的潜力,提高物流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大大降低流程的运作成本。商业智能技术的出现为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条件,也拓展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空间[3]。笔者认为商业智能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物流决策的有效性,促进物流决策的科学化;

(二)有利于提高物流系统的管理水平,加速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三)提高物流企业效益并有效降低成本;

(四)增强物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运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见表1)

二、物流企业商业智能模型设计

笔者在调查分析物流企业商业智能系统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物流企业商业智能系统模型[5]。数据仓库通过一定的数据抽取、转换、清洗和加载工具,通过元数据库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综合性和易用性,且自动生成统一可靠的数据仓库[6]。这些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数据的维度特性,帮助分析人员从多角度对数据进行快速、一致、交互的访问和分析,以便管理人员可以对数据了解更深入。OLAP系统功能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为客户提供的信息服务和为企业本身提供的统计分析,这也是确定数据仓库主题的依据。(见图1)

三、利用商业智能技术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途径

在分析现状,需求明确和数据完备的基础之上,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设计一个解决方案;根据物流企业的特点,笔者认为,可通过如下途径有效利用商业智能技术,以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整合内外信息资源,构筑企业核心信息平台

商业智能通过对企业外部环境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政策、科技、金融等,各种市场竞争对手、供求信息、消费者等与企业业务发展有关信息以及企业内部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抓住那些对企业发展有重大或潜在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信息,使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促使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挖掘信息资源,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在决策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应需要有准确的信息完成以下几个任务:对决策问题进行科学预测;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数据反映出来的,产生的大量数据通过报表等统计方法,只能得到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反映;全面、深入信息的缺乏则容易导致企业决策的盲目性。

四、结论

通过利用先进的商业智能技术,如基于WEB的挖掘技术、各种搜索引擎工具、E-mail自动处理工具、基于人工智能的信息内容的自动分类、聚类以及基于深层次自然语言理解的知识检索、问答式知识检索系统等快速地获取危机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使全体员工能够及时获取危机管理信息和危机最新的进展情况[10]。确定分步实施的阶段重点、信息标准化、业务参与、完善信息流程和体系、提升数据质量等方面[11]。商业智能技术在物流企业的有效运用,能提高物流企业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挖掘出潜在的商机,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其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牟娌娜,肖生苓.商务智能在物流应用中的探讨[J].森林工程,2007(5):90-92.

[2]米天胜,黄作明.商业智能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7):14-17.

[3]沈波.基于商业智能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C]//刘思峰.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566-569.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1)物流体系智能化发展程度低。电商智能物流体系的构建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将不同物流公司在网上的物流信息进行整理和结合,通过互联网让广大群众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物流情况,电商智能物流体系的构建,能够助力贸易公司通过互联网找寻适合公司未来发展的物流种类,其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结合互联网应用技术,让客户的根本需求与实际物流公司发展进行紧密相接,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易平台,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成立物流公司,现在已经有很多群众享受到了智能物流体系所带来的便利,但在当前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电商智能物流水平有待提升。很多物流企业在进行配送路线的选择过程中,一般是按照人工进行判断,物流公司的货运司机会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制定出行车路线,司机的派送流程没有经过互联网公司的全程监督,这一发展形势为物流企业带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当前货物物流的更新速度较慢,经常会出现物流公司早早发货,但客户查询不到物流信息的情况,不利于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很多物流企业都是在日常事务管理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而物流派送使得众多决策并没有得到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例如:配售中心所选择的运送地址和货物的组配方案尚不完善,没有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整体工作流程仍然处于半人工化的角色状态。(2)智能物流管理机制不健全。结合当前我国物流公司和企业的运行情况看,想要不断的完善电商智能物流管理体系,就需要做好物流管理机制的建立,为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系统化的管理机制能够保证物流企业发展决策制定的稳定性,当前我国物流公司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仅仅依靠管理人员所具有的主观意识进行发展策略的判断,这种派送形式虽然节约了派送时间,简化了派送审核的程序,但是让整个物流企业成为一盘散沙。严重缺乏具有结构性的管理制度,长此以往会出现,物流管理体系漏洞,工作人员也因为缺少相关的管理机制而肆意妄为,不仅降低了工作热情,减弱行动力,还缺失工作目标,很容易造成网络物流工作内容的混乱,同时在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严重缺乏沟通和交流,在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没有落实明确的责任义务,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完善的电商智能物流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当前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需求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现有的交通运输能力很难满足用户的运输需求,物流行业所采用的技术装备较为落后,智能化发展程度较低,运输汽车主要是以中小型汽油车为主,具有较高的能耗,工作效率极低,货物的装卸和搬运,没有采用机械化发展技术。

2“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商智能物流体系

(1)可视化发展。可视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任何时间段都能够及时的掌握物流中产生的数据信息,通过及时地追踪了解物流的整体运行情况,这种可视化发展形式在传统的经济市场上很难实现,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已经逐渐做到全程可视化发展。例如:厦门的诚智达企业就专门针对于市场运输做物流融资,电商经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零售商押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押账的期限为半年左右,但是聘请的司机大多数都是农民工,需要现钱交易,因此,诚智达电商针对当前货车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柴油分期和货车分期的融资形式。与电商合作的运输公司需要在智能车管理系统中,安装GPS和智能车机,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的监控到车辆的运行速度以及耗油量,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司机的开车习惯,建立互联网分析模型,筛选出最适合作为购油和购车融资的运输公司,智能物流全程可视化发展,不仅是数据内容的可视化,还需要做到工作画面的可视化。(2)模块化智能物流集成。在进行智能物流建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收集合作伙伴所具有的价值资源,实现数据之间的有机组合,在互联网发展的条件下,做到随时随地的数据整理,借用模块化方式保证智能物流集成,让电商能够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与此同时,智能物流还能够实现服务功能的快速定制,在传统的工业链发展条件下,电商需要制造一个较为广泛的生态系统,让所有的数据资源都能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处理,互联网的出现让这一发展条件变为现实。例如:深圳一家叫创捷物流的电商,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创捷作为一款物流发展平台,能够将所有的手机生产厂家、供应商、原料组装厂全部集合到统一数据平台上,帮助电商打造出智能物流柔性组织,电商物流发展计划和最后的执行过程需要保证实时性、互动性和互联性。如:阿里巴巴旗下的综合服务平台,就是为中国的中小型电商做出口贸易服务的,介入到电商物流、报关、退税等各个数据环节中,同时还创建了信用数据统计平台,通过互联网了解所有平台用户的信用情况,助力电商未来发展计划的制定,认真的执行联动任务。(3)物流绩效实时化。互联网分析在智能物流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保证整个物流的成本和绩效数据分析实时化处理,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成本消耗,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电商管理者需要掌握不同发展环节的成本投入情况,通过成本控制保证物流总成本的最优化发展。很多电商都认为已经实现了互联网化发展,但其实离数据化经营模式还相距甚远,电商想要切实做到互联网发展,就需要保证电商物流的智能化发展,因此需要借助互联网分析技术保证物流各个环节的有机整合,这是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的基础。想要实现物流成本绩效实时性发展,就需要做到信息治理形式的优化,智能物流建立的基础就是信息治理,电商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不需要单一性的信息内容,而是将各部门所产生的全面数据统计到一起,只有做到信息汇集,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方案。当前我国很多电商开始将消费者数据据为己有,但仍然有一些成功电商在进行数据分享,让数据能够在不同的电商之间实现分享和转换,全面提高数据内容的透明度,保证电商之间进行通力合作,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市场游戏规则,还推动了智能物流的建立。(4)智能物流系统化框架的建立。互联网分析在智能物流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建立系统化框架为基础,结合市场的发展特点,合理的划分物流区域,实现电商与物流发展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联合,保证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全面提高电商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建立市场认同的策略性绩效指标,对区域发展特点有一个明确的评估。通过互联网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物流分区的准确性,并且制定出分区优先发展的工作内容,同时要利用互联网分析技术整合电商的业务职能,保障电商的市场竞争力,明确物流各分区中的竞争。想要借助集中数据的发展优势,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电商还需要建立市场联合策略模型,了解市场根本绩效和产品的发展需求,在物流各个分区内建立电商监控反馈机制,方便智能物流建设过程中数据管理工作的开展。(5)智能物流管理工作。首先想要让互联网分析技术在电商物流管理过程中发挥出应用价值,就需要落实组织机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互联网应用中心,将传统的电商信息部门改为数据分析部门,为互联网分析在智能物流管理过程中的嵌入提供基本保障,在智能物流业务管理工作开展时,需要充分的体现出互联网的搜索优势、分析优势和应用优势。形成立体化互联网收集管理模式,直接面向客户进行数据搜集,搭建前端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前端交易数据,满足市场发展的根本需求。智能物流的建立需要保证,一端连接需求者,一端连接供给者,数据的分析也需要在会员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实现数据内容的良性循环,对生态圈数据进行充分地挖掘,借助数据平台的应用优势,利用互联网分析技术,打破数据信息的孤立状态。提供智能化物流生态圈,让物流的发展过程变得更加智能、简化,智能物流的管理人员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收集渠道,实现物流上下游之间的无缝对接。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慧物流;沧州;建设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35

[中图分类号]F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2

2009年,美国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计划投资新一代智慧型基础设施,同年,同志在江苏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被列为国内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在国外已经投入巨资深入钻研物联网技术,物流产业是最初触碰物联网技术也是最早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产业,帮助物流达成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在2012年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应用与技术编辑部首先提出智慧物流观念。2013年9月份,沧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中共沧州市委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真正拉开了沧州市智慧城建设的帷幕,而智慧物流则成为了沧州智慧城市建设的首先试行点之一。

智慧物流则成为沧州智慧城市建立、沧州经济发展,乃至沧州以后发展的重要理念。

1 智慧物流的基本含义与功能

1.1 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

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柱,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应、整体剖析迅速处理以及对本身的调整,实现物流规整智慧、发觉智慧、革新智慧和系统智慧的当代归纳性物流系统。

1.2 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感知功能:采用各种领先技术获得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服务等各个步骤的大批信息;及时完成数据汇集,使各方能确切掌控货物、车辆和仓库的信息。

规整功能:既感知智慧之后把收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用于数据归档,搭建庞大的数据库。按部就班后加入新数据,使各类数据按需求工整,实现数据的联系性、开放性及动态性;规范数据和过程,促进跨网络的系统整合。

智能分析功能:应用智能化的模拟器模式等办法解析物流难题。依据难题作出暂时认定,并在施行流程中不断印证难题,察觉新难题,在系统运行中做到理论与施行相结合。系统会自动调用原有经验数据,随时随地察觉物流作业活动中的缺陷或者脆弱步骤。

优化决策功能:联合特殊需求,依照各样的情形来评价成本、时间、质量、服务、碳排放和其他标准,评价基于或然率的风险行预定解析,联合拟定决议,提议最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使作出的决议更加精确科学。

系统支持功能:系统智慧集结呈现于智慧物流并不是分别自立,截然不同的各个步骤自动运行,而是每个步骤都能互相关联,互通有无,同享数据,改良资源配置的系统,从而为物流各个步骤提供最强大的系统支持,使各环节协作、协调、协同。

2 智慧物流的体系现状

本文以沧州为例,分析智慧物流的体系现状。

2.1 沧州市物流现状

我国国内物流普遍存在着物流业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节奏的问题,目前国内国内电子商务年增长速度高出40%,对比年增长只有20%物流业来说这是杯水车薪的。沧州市作为沿海城市,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物流产业推进物联网开发与应用技术。一些优秀的物流信息技术已经初步投入应用,现在已经开辟适用港口智能化闸口系统、智能化集卡系统、智能化集装箱系统等物联网应用系统,促进了沧州电子口岸、沧州第四方物流信息网等物流大众信息平台创立,为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扩大运用和数据中心创立,以及智慧物流体系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

2.2 沧州市物流发展现状

物流这种体系项目的进展理应由政府起引导作用,发改委起领导作用,其他部门积极协助物流运输。沧州的物流始于2012年,在政府积极邀请多名非常有名的专家进行考察和分析后,研发并制定了《沧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从而对构建沧州物流体系有了明确的构思。依据《沧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在2015年之前,沧州的物流体系包括一个物流枢纽、一个商业中心、四个综合物流中心及七个专业化配送中心,简单概括为“一一四七工程”。物流枢纽是由黄骅港和临港化工园区建成的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物流发展基地。市商业中心构成了零售商业的核心。综合物流中心主要包括:作为批发核心的国富物流、作为运输核心的沧运现代物流有限公司、作为客运核心的综合性比较强的沧州客运西站以及作为商业核心的华北商厦。以下为7个专业化配送中心:肃宁煤炭综合物流中心、任丘建材批销配送中心、青县绿色蔬菜加工配送中心、中国枣类加工配送中心、泊头水果加工配送中心、尚村皮毛加工配送中心以及工业配件加工配送中心。

2.3 智慧物流给沧州带来的经济效益

历经数年的全力发展,沧州的物流业呈现的态势一片良好。在2013年2月,承德市商务局的大力支持下,耗资7亿元人民币且占地38.4公顷的综合性的物流区投入使用,该物流区可以从事钢铁的贸易,化学物品的存储,以及货物的集装、分散等,业务非常广泛,同时给客户所提供的服务也非常便捷、丰富,主要有货物的运输、商品的仓储、装卸等,此外,还提供流通加工的各种信息等。黄骅港及临港化工园区所构建的一个物流枢纽目前进入初步阶段,实物平台设施完成大体构建,配套设施也正逐步完成中。国富物流中心在市场上运作的时间是比较久的,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沧州的零售业市场物流的快速的成长,这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享受的服务更加周到,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从2013年开始,沧州在物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与其他省份之间加强了物流合作,这大大地促进了沧州物流产业体系的发展及进步。目前,沧州西客站的客运物流中心呈现出相对成熟的状态,运作良好,在《沧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7个相对专业的配送中心里面,历经数年发展,都卓有成效,尚村皮毛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十分快速,其所出口的皮毛占到了总出口的1/5,并且商品热销海内外各个国家,尚村可以称作是国内最大的裘皮的交易中心,与之相关联的运输服务业发展相对完善。任丘的建材批销配送中心发展十分快速,可以支撑货物交易的三方的沟通,并且配送中心服务十分完善,可以进行仓储、旅馆、餐厅以及配货等,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青县天然蔬菜生产配送中心迎来了春天,配送中心可以进行蔬菜的培育、种植以及包装等,从而使其非常具有特色,其余的物流中心的发展也非常快速,都在朝着集约化以及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沧州市的物流产业发展十分快速。

3 智慧物流建设策略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且产业的实物平台也大致完善,但由于物流业发展开始太晚,其中一个因素是由于缺乏规模比较大的产业多的集团,当前的物流在供需方面还相对缺乏,另一个因素就是当前我国具有物流专业素养的人才比较缺乏,由于专业的物流需要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如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及产业政策等,而对诸多难题的应对隶属于不同的各级政府部门,每一个部门的物流认知不太一致,没有统一的策略观念,这也成了约束我国发展物流业的枷锁。

3.1 组建兴办城市物流集会

集会以联合物事、竭诚合作及资源分享的理念,最终实现双赢或者多赢,在创建物流中品牌的同时与其他的地级市取得物流交易关系,兴办城市物流集会,从而全面地推动我国的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改善物流做工环境,在政策上予以多方面支持

在改良和整顿以往的物流产业时,对当代的物流产业加以大力扶持,并且使其条件要求规范严苛,创建国内物流产业品牌,达到推动和加快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目的。鼓舞大规模物流产业通过市场运作,相得益彰,对于物流企业之间的收购和联合,予以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答应其按照现代物流产业的前提,构建管理统一、具有与国际角逐实力的大规模物流产业集团。鼓舞各个品牌物流产业之间的合作,使物流产业与运输、仓储以及货代等产业联结成合营联盟,历经联合、并购和决策结合的模式,从而实现物流产业的跨地区以及跨行业的全方位的服务,全面提高沧州市的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竞争力。一些大力扶持的规模比较大的物流产业,积极与政府机构以及相关部门沟通,使其在建立用地、税务征收以及交通管束等方面给出政策上的扶持。

3.3 在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帮助

为了能够让当前的现代化物流产业的发展更加快速,在筛选投资对象时,要以物流产业主导为标准,并且促进多种形式的融资,保证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可以与其他省份以及国外的物流加以合作,从而有机会争取到国际政府和国际金融贷款,同时自主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

3.4 大力培育物流产业人才

自主培育物流产业人才,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采纳多种多样的形态和方式,一是自主加入各城市筹办的物流产业知识专业教导与物流经验演说会,学习物流产业知识和运用;二是选择进行人才多学习交流的策略,组建物流产业人才到国内物流产业起步早的大规模产业进行调研,结合不同城市物流产业运作模式,并开发出适用自身的运行模式应用到实践中。

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国际的物流产业进展与国内物流产业的情况,提出措施并积极加以改进。政府应明白物流产业的重要作用并加以重视,规划物流产业发展步骤,公布相关的有利政策。但目前还是有一些城市的物流产业市场的发展按照个人意愿行事的场面,一部分小规模个体户的配货中心总是因为本身的利益破坏物流产业市场的运营,阻挠现今规划好的物流产业运营整体,政府机构应结合国内物流产业市场发展形式,颁布一些关于的国内物流产业整合决策,促进决策实施,从而使我国的物流产业更快完善,保证各地的物流产业跟上时展速度。

4 结 语

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及集约化。物流大平台、物流大数据、供应链物流金融是物流发展的三大首要因素,然而智慧物流的物流信息化是改善提高物流三大因素的联合枢纽,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发展的必然过程,正是传统产业变更晋级的历程。智慧物流了传统物流以全新的地步建设一个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高效透明、信息对称及价格公开的社会化现代物流生态体系,使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地位日益强化,通过智慧物流建设,助力客户创造最大价值,让智慧物流为河北振兴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璐.基于SWOT分析法的长三角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2]黄雪芬.路径优化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3.

[3]姜远.3G时代C公司行业应用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地球 智慧物流 信息化 现代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239-01

1、智慧物流的背景

“感知中国”是2009年总理在2009年提出的建设的新概念,在此之前,关于智慧建设的概念始于美国。21世纪实在是信息爆炸的世纪,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科技的应用更加广泛,信息时代的内涵其实依然是科技。信息的爆炸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物联网被各国争相作为本国的建设目标,物流作为最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是最早的。现代物流的方向大致要朝着现代化、科技化发展,这是时代要求。智慧物流的研究是属于历史潮流,当然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智慧物流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之后,就越来越受各国的重视,为此中国还将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慧物流的建设是完全符合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的,当然物流现代化建设自然是对其城市的经济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也是未来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方面。

这是智慧物流的大致产生背景,但是不可忽略的一点是,虽然智慧物流已经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但对它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更谈不上体系构建,实施的框架企业和学术界都还未达成良好的共识。

2、智慧物流的概念

智慧物流的概念的提出要最追溯到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IBM公司作为一家信息技术研究的公司,它对智慧物流的理解也是建立于信息技术的支撑,所以对于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可以说从运输、仓储、包装以及装卸、加工配送等,整个物流的历程步骤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物流是将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实现系统全面感知,这样就可以及时处理以及进行必要的有效的自我调整,总的来说,智慧物流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系统物流的建设,让物流自动化、创新化、准确化,智慧物流实际上也是现代化综合性的物流系统。

3、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3.1 智能分析功能

智慧物流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智慧性,智慧性主要体现在智能分析。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智慧物流能运用智能的模拟模型等各种具有智能性的手段来分析物流。分析物流的各个环节,分析物流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还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智能化得假设并且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来进行解决问题的一个循环。实际上,智能分析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功能。系统自动调用数据,来解决问题,同时来发现漏洞,达到智慧化的效果。

3.2 感知功能

智慧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的物流系统建设的物流系统,通过信息手段将传统物流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都同时纳入智能系统中,包括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配送等,物流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步骤繁多,任务繁重,仅靠人力的话不可能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能做到。依靠现代科技,能对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感知,接着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能及时处理而且自我调整,实现了物流规划的智慧化。

3.3 优化决策的功能

结合特定的物流要求,智能系统可以对要求和物流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评估,从物流的成本、时间以及其他的特殊方面和标准要求,来评估风险以及对风险进行预测,这是制定合理决策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到对物流项目的详细周密分析,对其风险进行有效预测,才能提出最优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决策是经过对物流环节和物流信息的周密分析的,相对于人力的局限性来说,智能系统分析后的方案更具准确性。

3.4 及时反馈功能

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关系到物流工作完成好坏的最有效的晴雨表,反馈实现系统修正,还能完善管理,总之它是贯穿于物流工作中的几乎每一个环节,它起到的作用既是细节方面的,但同时也是全局性的。

4、智慧物流建设的策略

4.1 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基地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建设智慧物流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它是智慧物流的内涵。例如传感技术,移动计算机技术,还有智能网络等,通过这些最新的信息技术去建立物流智能管理网络体系,建立智能配送中心等。通过各种技术培育出一批优秀的企业,然后通过示范推广,达到带动整个物流行业的智慧化建设的潮流。其中优秀的企业还可以与外资合作,这样不仅会吸引外资,更能促进物流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至于说物流产业基地,我们可以选择设备完善、基础较好的物流基地进行示范性建设,其目的也是达到示范推广,带动整个物流行业的智慧化改革。例如,江苏常州的物流建设,常州目前建立了现代化的亚邦医药物流中心,这是一个典型的智慧化物流的示范基地,两年的物流建设不仅促进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而且还极大地减少了传统物流在资源上的浪费,有利于常州生态经济的发展。

4.2 对物流行业进行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

如果说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智慧核心内容,那么对物流行业进行发展规划,对物流行业进行法律规范化是物流行业智慧化建设的保证。例如常州市物流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范例里,常州市就是物流行业的规范性上做足了功夫,在行业的法律法规上进行了符合现代化物流的政策,这样既保证了建设的成果,又能继续保证后续的发展,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规范。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还有利于消除由于地理原因造成的市场障碍,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而开放的统一有序的市场,能更好地保护经营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40个美国“Mall of America”购物中心在美国本土拥有400多家店铺。在使用M2M解决方案之前,所有的煤气表、水表和供暖设备都由设备经理人工控制,设备数据的收集管理完全依靠人工完成,成本很高。加入M2M网络方案后,水表、电表设备的数据和运转情况都可通过串口收集并传输至以太网,并最终上传到位于总部的管理中心里。改进后,Mall of America的设备管理经理数量从400多个降至40个,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根据市场调查,M2M的市场中占最大份额的现有应用是公共事业,如供水、供电、环保等部门。在这些领域中,各种设备的种类不多,但数量巨大。所有设备都需要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连接到监控中心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等等。另外一个需求比较大的行业是安防行业,如门禁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地铁速度噪声控制等。健康和医疗行业则是M2M市场新的增长点。根据IDC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M2M终端数已超过1 2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75%,应用领域覆盖城市综合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农业、旅游、工业环保等多个领域,M2M终端市场规模已达到151.5亿美元。

M2M工作原理

M2M就是用一个设备捕捉管理一个事件,然后再通过一个特定的网络把这个事件传输到一个软件平台上面。通过软件平台对事件做分析、解读,从而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建议。比如,温湿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传到软件分析平台上,平台分析出温度是否过高或者过低,从而给出开启空调或者开起暖风的工作建议。

专访

李景峰 IDC中国服务与通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

CHIP:全球M2M应用发展情况如何?中国市场有何特殊性?

李景峰:全球应用M2M业务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但目前欧美的市场最成熟,中国物联网产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整个产业从2010年起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整体中国M2M产业依然处于孕育和准备阶段,距离大规模的应用尚有一段距离,但突破性的技术、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将逐步问世。虽然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较晚,但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下,进两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12年2月14日,中国《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正式后,物联网产业发展正式提升为部级发展战略,并成为中国新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规划,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围绕“智慧城市”开展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重点应用的示范工程,以带动地方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M2M作为物联网的重要载体已经在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市容市貌、感知物流、环境检测、居民社区等方面得到了具体应用。

CHIP:M2M市场的推动力是什么?

李景峰:中国运营商依然是M2M产业的主要推动力来源,虽然产业发展与客户需求的精细化,产业环节参与者间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竞争环境也由单纯的竞争转变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围绕客户需求,运营商将聚合产业合作伙伴,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将成为客户的主要需求点与核心竞争力。

CHIP:中国M2M市场的存在哪些问题?

李景峰:由于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依然需要长时间的培育与引导。就目前情况看,中国M2M市场尚存以下几点问题:市场整合度不足,缺少主导力量;整体市场缺乏统一标准,准门槛相对较高;市场成熟度角度,客户确认认知度;政府推动力与执行力需持续;对政策与政府投资过度依赖。

M2M的主流应用方向

目前,M2M技术主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生产方面:水文水质监测、供水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车辆监督、交通流监测、电梯监测、一氧化碳监测等;智能交通方面:指挥调度、交通管理、交通监控、公交服务与监测、货物运输、电子收费、交通信息服务等;以及城市管理、食品溯源、经济运行监测、资源监测等。

根据IDC物联网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505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 210亿美元。重要应用集中于智能工业和智能电网领域。具体产业应用占比如下:

专访

钟镭 创力网络科技(Lantronix)亚太区总经理

CHIP:M2M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目前M2M应用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特别是中国的应用情况如何?

钟镭:Lantronix认为M2M在中国的发展正处在快速上升期。在未来十年中,预计有超过500亿需要互相连接的设备。经过早期的市场开拓,目前市场对M2M的认可度已经很高,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行业开发公司。此行业应该可以认为国内市场是和国际市场是同步发展的,技术需求上并未出现明显代差,只存在市场规模上的区别。

CHIP:未来五年,中国和世界M2M市场将出现哪些变化?

钟镭:未来几年间,随着技术的进步,M2M设备将有可能在更多的新的细分行业得到应用。另外,智能连接将是新的亮点。它将使不同类别,不同生产商的产品自动连接,而并不需要人的介入完成编程、配置等工作。

CHIP:您如何看待M2M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机遇,有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钟镭:在中国可能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中间商二次开发能力与客户需求间的差异。与普通通信网络不同的是,M2M系统往往具有很强的客户定制特性,这也就要求一大批同时具有深刻行业理解和扎实开发能力的行业开发公司的存在。

4.12亿

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的调研报告预测,全球移动连接型M2M和内置式终端数量将于2014年增至4.12亿部。该机构高级分析师Anthony Cox表示,Juniper高度看好M2M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发展,该行业有望成为M2M市场增长迅猛的领域之一。

570亿

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计,移动M2M市场规模在2014年将超过570亿美元,而2008年年底,这一市场的规模还只有不到16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使许多无线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纷纷看好M2M的前景,他们也在寻求为越来越多独立的机器添加无线连接功能。

500万

在欧洲,几乎所有的瑞典和意大利家庭都安装了智能仪表,其中很大一部分借助无线网络通讯。在奥地利,法律要求,500万户家庭要在2019年前安装智能电表。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物流

中图分类号: TP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124-2

0 引言

智慧物流的概念最早在2009年12月由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在原有智能物流的基础上提出的,2006年,张军杰就智能物流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智能物流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2011年,汪鸣和李霞等学者提出智慧物流是在智能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更加注重整体智能特征、协作性决策等发展模式,且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的实现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智慧物流的实现将大力推动智慧城市的大发展。Bardi,E.J,Raghunathan,T.S,Bagchi,P.K认为智慧物流是推动市场全球化的有力助推器,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Shih-Che Lo,Randolph W.Hall 2007年设计一个实时智慧物流信息系统解决货运行业在高峰时间交通堵塞的问题,提高了智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众多学者对智能物流和智慧物流的发展做了众多的研究。

1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存在迫切性

1.1 智慧物流将大幅度降低企业物流的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物流企业中已经实现部分信息化的不足1/4,全面实现的不到1/10,河北省的情况更差,这样的结果是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出现不畅,很多成本的提高出现在物流上,如果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1.2 智慧物流可建立公共平台,有序地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智慧物流的实施有利于加快改进企业物流的管理模式,提高其运作效率和供应链的协同化水平,促进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进程,从而解决在传统物流供应链消耗大量燃油,造成环境污染及大量碳排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信息领域的快速传输和相应能力,构筑企业的经济增长点。

1.3 智慧物流将为智慧城市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智慧物流将为智慧城市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它可以将传感器和感应器装备到交通设施中,如车辆、电网、铁路、隧道、桥梁、油气管道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物联网,实现多样化、多源化的数据采集,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完成信息的高度共享,从而实现人、物、信息、决策的高效融合。

2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我国部分单位的现代物流系统的部分技术已经达到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自动化等先进水平,如中储股份、外运发展、中海发展等,同时各地政府在智慧物流发展方式上也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慧物流尚处于起步或初级阶段,还存在众多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

2.1 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分散、布局乱、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河北省有不少小企业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小型的智慧物流或智能物流,但这些企业存在着规模小,开发的系统各自为战,信息无法共享等问题,这样的结果是:缺乏有效的系统化管理,生产要素不能实现自由流动,资源配置不合理,难以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信息不能实现共享,造成企业间彼此之间没有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河北省运输能力有40%是空载状态,经常是去的时候超载,回来时是空载。

2.2 编码、文件格式等标准化数据不统一,也没有前瞻性的规划

从信息论角度上讲,智慧物流的实现需要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等实现标准化,由于物流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各自为战,每个系统都一套标准,从而无法实现多系统的数据共享。同样在发达国家,在条形码、物流编号、数据接口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实用的标准完成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同时,为解决末端数据的多源化和多样化,难以实现共享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在层次结构中加入“数据标准化”层的概念,实现异构数据的同构化处理。

2.3 信息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完善统一的平台

目前,在河北省的物流企业信息技术落后,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比如,缺乏GPS或北斗技术的货物追踪系统、仓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运输智能化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信息资源不能整合,更谈不到信息辅助决策,条形码、射频识别、GPS/GIS的应用不合理等,这与国外的智慧物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的功能有限,物流信息分散,条块分割等等,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和协同优化。

2.4 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匮乏

人才是构建社会高速发展的技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物流人才缺口至少30万人,而同时懂得物流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技术、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之又缺。

3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通过分析智慧物流发展的必要性及河北省的现状后,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发展对策和模式。

3.1 政府应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政府应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整个智慧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一是政府需要提供符合发展的政策;二是扶持一些有良好潜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作为未来智慧物流发展的核心力量;三是配套相应的资金用于通讯、物联网、运营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研发智慧物流的信息服务公共平台。

3.2 通过产业推进,建立产业标准和信息平台

通过产业联盟,制定相应的产业标准,用于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标准化和各类信息数据处理和传输的标准化建设,如代码、接口等,同时加快推进智慧物流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协同化。

3.3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现数据协同性、信息的共享性和决策智能性

企业是智慧物流的主体,而要想实现数据智慧化就必须使用先进的数据设备和数据共享设备,如RFID、GPS、传感器等,将末端采集来的数据传至系统平台,从而为系统完成信息转化、决策支持、协同化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3.4 建立标准的引领,保障物流科技发展的协调统一,降低物流成本

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智慧物流统一协调发展、信息实现共享,决策支持准确性和智能性提高的基础。首先应该强化统筹协作,推进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各类信息标准化体系,其次是在物理上实现各类编码标识、接口、信息安全的基础共性标准等。

3.5 最终实现引入市场机制,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动力

智慧物流的最终是引入市场,增强智慧物流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吸引资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为智慧城市的实现奠定基础。

4 结论

众多学者对智能物流和智慧物流的发展做了众多的研究,但系统化的发展模式尚属研究空白。本文借鉴国内外的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物流的关系,提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业推进、标准引领、市场化推广”的创新型智慧物流发展模式,该模式的实现将大力推动智慧物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及智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蔡丽艳.物联网时代的智慧物流[J].物流科技,2010(12):95-97.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物流信息平台 淄博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1 F2C模式下“智联协同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背景

1.1市场需求

1.1.1物流有形市场与网络的结合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新途径

依托物流有形市场,以信息网络为纽带,建立一种贯通物流全程的新物流体系,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瓶颈问题,促进我国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物流有形市场网络化将是一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电子商务模式,它可以充分利用有形市场原有的资源集聚优势,在互联网上建立商务平台,充分发挥其资源集聚功能。

1.1.2 中国物流市场与客户需要专业性的网络化

物流平台基于有形市场的物流基地运作模式虽与中国目前经济结构特点、物流资源现有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交易习惯基本适应,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面对物流市场与客户的巨大需求和竞争,也受到了各种严峻的挑战。

1.1.3不同参与者的需要

不同参与者包括物流业、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政府。各类参与者要求平台能够提供与物流运作相关的各类实时信息,要求平台能够提供方便、快速而丰富的查询功能,也能为企业提供信息功能,能够提供在线业务交易、货物运输等支持功能。政府管理部门对信息的需求在于把握和分析物流发展的总体宏观信息,利用信息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规划,进而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物流业发展。

1.2产业化前景

(1)仓储面积减少200%;(2)自动化字体仓库货位准确率达到100%;(3)库存降低46%;(4)分拣准确率达到99.4%;(5)配送线路行驶里程减少25%;(6)配送车辆减少30%;

每年为生产企业增加销售收入8000万元,为物流企业增加销售收入20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000余个。

2F2C模式下“智联协同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内容

2.1F2C模式

F2C这种模式通过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E-MAIL)、电子资金转帐(EFT)及INTERNET的主要技术在制造厂和消费者间进行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

2.2智联网技术

“智联网”是由各种智能体,通过互联网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集小智慧为大智慧,群策群力,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通过智联网技术,以3G无线通讯信号为载体,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2.3协同物流

协同物流具有网络经济的成本优势,是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将企业控制范围扩大到供应链上所有节点企业,第一次让企业可能及时获得供应链中完全的信息,最重要的是它让企业知道产品的状态。如生产、运输以及能否按时到达等。协同物流是以Web为基础的主机软件服务,它使生产企业、零售企业、运输企业用更低的成本解决企业内外物流问题。

3F2C模式下“智联协同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意义

3.1F2C这一新型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应用

在“智联协同物流”信息平台上,F2C这种模式通过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E-MAIL)、电子资金转帐(EFT)及INTERNET的主要技术在制造厂和消费者间进行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业务信息的交换和各种商贸活动。

3.2智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深度应用

在“智联协同物流”信息平台上,通过智联网技术,以3G无线通讯信号为载体,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3.3协同物流理念在物流信息平台上的应用

在“智联协同物流”信息平台上,分布在各地的物流分拣中心,分拣中心其核心设备是高速自动分拣线,负责按照客户指定的既定路由将客户的货物正确分拣到的下一站点出口,然后通过运力配送到下一站点。通过各地分拣中心的相互链接形成“智联协同物流”信息平台的交换网络。所有的服务运营节点,只要愿意参与平台并且接受平台所以定义服务规则提供物流服务即可对平台进行注册,通过后就可以形成智联物流信息网的节点,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所以,智联物流信息网可以快速组织起庞大的物流服务能力,可以将所有的物流公司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力量为电子商务运营商们提供最完美的物流服务。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智慧物流;广东模式;产业联盟;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361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 智慧物流概念综述

在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2009年12月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智慧物流”的概念。智慧物流,又称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的某些问题的能力,它包含了智能运输、智能仓储、智能配送、智能包装、智能装卸及智能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目前,智能物流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在物联网背景下,李书芳(2010)认为,智慧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服务,同时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

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和匹配的管理和服务技术基础上,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发展状态。

章合杰(2011)从智慧物流的内涵、概念、功能、体系结构、价值及智慧物流的实施框架等方面提出了对智慧物流的理解。

智慧物流一般定义是指将物联网、传感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运用于物流领域,实现物流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物流活动,使得物流系统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甚至达到“智慧”状态。

1.2 智慧物流内容体系

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划分,智慧物流体系可以分为企业智慧物流、区域智慧物流、国家智慧物流三个层次。

1.2.1 企业智慧物流层面。在企业层面,应用新的智能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智慧化和一体化。

1.2.2 区域智慧物流层面。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省、市或经济区域等)建设智慧区域物流中心。就是指通过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区域各个层次的物流系统,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世界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化及网络化,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满足政府部门监督行业与规范市场的信息需要,使得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1.2.3 国家智慧物流层面。主要是从国家层面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标准和规范、政策和制度等,鼓励及支持智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养智慧物流人才,整合地方物流信息平台成为全国性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1.3 研究目的

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是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一个万亿元级新兴产业。智能物流是国家物联网重点投资的十大产业之一,也是宁波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智慧物流,有助于促进宁波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提升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打造更为完善的物流辐射网络,实现物流业、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为广大企业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提供强大竞争力。而发展智慧物流,宁波又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本人把宁波市智慧物流发展情况与国内外先进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宁波智慧物流尽微薄之力。

2 国外“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近年来,智能物流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在标准上,美国、欧洲基本实现了物流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转难度。在物流信息交换技术方面,欧洲各国不仅实现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了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这就使各国之间的系统交流更简单、更具效率。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沃尔玛在1969年开始使用电脑管理跟踪库存,并在1979年率先采用24小时物流网络化监控,完成使采购、库存、订货、配送和销售一体化的工作。美国联邦快递利用InterNetShip物流即时跟踪系统,让包裹准时送达率达到99%。美国UPS公司则是通过条码、扫描器、数控笔、全国无线通信网络等技术,即时地跟踪、监控货物在全国各地的行进状况,并提供给顾客进行即时查询。美国Fisher公司在应用第三方物流公司Catepillar开发的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后,销售额、货物量、库存周转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英国电信也与Omnitrol Networks合作,部署基于RFID的零售库存解决方案,实现即时库存管理与追溯,创造更加智慧化、协作更紧密的供应链。日本AIS研究所研发的RalC系列三维物流规划设计仿真软件,在多个行业的企业物流等都有应用,并且产生了相当好的效益。

3 国内“智慧物流”实践发展概况

3.1 电信引领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构建“智慧物流”产业环境

中国电信在“智慧城市”大旗的引领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光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与当地政府、高校及企业合作建立信息平台,构建“智慧物流”产业环境。电信成立了物流呼叫中心,组建全区域VPN网,提供天翼定位、全球眼及无线全球眼等服务,实现了对货物运送、存储全过程的调度和管控,让物流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与高效,大大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3.2 “物流淘宝网”+“示范工程”的广东模式

广东林安物流园创建于2003年,是广东省、市、区重点扶持大型物流超市发展项目,是以网上信息交易平台()、网下物流信息交易市场(林安物流信息交易市场)、物流市场、第三方物流总部、物流招投标中心、物流结算中心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科技创新园区。是国内目前唯一实行物流信息网上、网下实时交易的市场,会员单位或个人可以在交易所的网络平台上货物托运信息和车源信息,互相联络达成交易意向,组织网上竞价。为降低网上交易的风险,平台还建立起了一个3重保险的全方位验证体系:实名制,车险+林安物流首赔担保,车位通GPS全程监控定位系统(随时监控车、货去向,保证不会出现骗车、骗货及货损得不到赔偿的问题)。依托该信息服务交易平台,广州林安开张了全国首家的“物流超市”,形成了一个“物流淘宝网”。

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肇庆致美物流(城市快速配送中心)是工信部全国物流信息化试点示范项目,此工程为广东物流企业向转型升级实现“智慧物流”开创了新的发展模式。广东省物流协会在加入工程申请的审查、工程的中期检查和验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审查通过的企业,协会根据其所在行业的业态、行业特点,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为其量身订做实施计划,这个计划是包括了物流装备改造、企业品牌培育、管理水平提升、行业自律强化、物联网技术应用“五位一体”的服务方案。“五位一体”的每个方面都有详细的条款和标准,只要有一方面不符合就视为不合格。所以,南方物联网示范工程并不是单纯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也不仅仅是对车辆等装备进行改造,而是对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3.3 南京以标准引领的智能物流产业联盟模式

在智能物流领域,南京市企业主导起草了20余项智能物流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以标准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催生了南京(江宁)智能物流产业联盟的成立。联盟是一个依托产业集群优势旨在促进合作与共同发展的开放性的政产学研多方面共同推动的工作平台。联盟的任务是统一产业链各环节的接口和标准,组织重大项目、关键共性技术集体攻关,出台技术标准,促进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共享,实现技术研发、市场、技术标准、产业链等方面的全面联盟,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全面提升南京市乃至全国智能物流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 宁波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宁波市一直在物流领域尝试推进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已开发应用港口智能闸口系统、智能集卡系统、智能集装箱系统等物联网应用系统,推进了宁波电子口岸、第四方物流信息网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设了数据中心。在宁波国家高新区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共建了宁波国际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及“IBM智慧物流中心”。与中国联通携手建立了基于IBM物流行业解决方案的宁波智慧物流云平台,融合IBM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析及移动等一系列全球顶级的信息技术,将企业、物流及服务连成一体,为货主企业及第三方物流提供供应链可视化、供应商门户网络、供应链网络优化、运输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未来五年,平台将吸引100家企业加入平台并实现在线交易,实现年线上物流业务交易额500亿元,建成覆盖华东,辐射全国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5 宁波智慧物流SWOT分析

5.1 优势

物流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及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为区域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一定基础。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智慧物流云平台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提升了宁波整个物流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辐射范围逐步扩大。

5.2 劣势

缺少智能物流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跨行业和跨系统之间的信息还不能共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智慧物流成本偏高,物流高技术设备研发比较落后。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服务功能单一、物流技术设备缺乏,物联网技术、新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较低,技术、体制和商业模式有待创新,与智慧物流的发展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5.3 机会

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支持智能物流关键技术攻关。浙江省提出了建设“智慧浙江”的倡议,宁波市政府把智慧物流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三大先行试点工程,出台了《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加快了智慧物流建设步伐。智慧物流技术逐渐成熟。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也纷纷投入宁波智慧物流建设洪流。这些都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5.4 挑战

宁波智慧物流关键核心技术不足,采购成本过高,制约了智慧物流的发展。智慧物流产业与广东、江苏、上海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法规不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6 宁波智慧物流发展对策

一般来讲,推动智慧物流发展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中介和行业组织、最终用户等。当前,宁波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要走政府主导下的政产学研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的发展之路,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协同发展的模式。

6.1 政府

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营造环境、全方位引导、培育整个产业的发展。通过智慧技术标准建设和平台整合,形成“四网融合”、互联互通、安全高效的信息网络环境。通过智慧物流园区建设,创造国内外合作的环境,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智慧物流建设中,引进跨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智慧及相关解决方案,引进和实施国内与智慧物流相关的机构和项目,集中各方力量对智能物流关键技术进行合作攻关,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6.2 行业

行业组织主要指物流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要以它为载体,成立联盟专家委员会,尽快制定和提出智慧物流相关标准争取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标准。由其组织提出智慧物流示范工程的立项、检查及验收标准,并为加入到工程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促进智慧物流技术创新和成果共享,促进智慧物流园区管理模式创新。

6.3 企业

企业的职责是找准产业链的位置,全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智慧物流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发展物流商业智能,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并以此开拓市场。加大智慧物流的几个方面在企业中的应用,建立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及智慧企业供应链。

6.4 高校及研究机构

宁波市高校和科研机构主要集中精力进行理论问题研究,突破核心技术,开设与智慧物流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创办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促进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和智慧物流科技创新。

6.5 用户

用户主要是在应用中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

7 结束语

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智能物流代表了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和方面,它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宁波市已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智能物流产业的发展,但智能物流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发展既要跟随世界智慧技术、智慧国及智慧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也要以点带面,示范推进,逐步发展,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 张成海,张铎. 现代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朱文和. 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 物流技术,2010(7):172-173.

[3] 周立新,刘琨. 智能物流运输系统[J]. 同济大学学报,2002,30(7):829-832.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9篇

智能交通系统深度集成了传感技术、可视化技术、远程识别技术等物联网关键技术,为公众提供交通信息、出行诱导、车流疏导等现代化服务。通过对城市交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求分析,探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构建与实现方案,就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智能化服务中的应用问题做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交通 智能化

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速度大大超越了城市交通的运输能力,为了满足公民对城市交通的需求,大力发展智能化交通建设,提高运输服务能力,把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城市交通中,是发展智能交通的新思路。

1 城市交通与物联网概述

1.1 城市交通概述

城市交通实质是一种动态的流,以流来解决人或物在空间上的移动。然而,城市交通又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并具有开放性。城市交通的子系统承担着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具体表现在城市的流动源的增加、城市内外流动的增加。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交通的繁忙,也加大城市对外交流的联系,成了更大的交通圈。从发达国家的交通历程来看,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在于不断增加基础设备,而在于对交通流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而减少“流”的产生。通过强化交通管理,提升供给能力,实现系统信息化、交通智能化无疑是最佳解决方案。

1.2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实质上它所欲互联网的扩展内容。物联网集成了包括传感技术、定位技术以及rfid等多项现代化技术,在一定的协议框架下,实现物与物之间实现泛在的信息交互,通过信息处理中心对交互信息进行智能处理。物联网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通过射频标签等多种传感技术实现对“物”的基本信息采集,并能够对“物”进行识别,实现实时识别、抓取信息;第二,在一定的协议框架内,通过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以及互联网等泛在网络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第三,采用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以及云计算等智能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采集于处理,为各种之智能化服务提供必要支持。

2 城市交通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求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应该从管理层、企业层、公众层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2.1 管理层需求分析

在管理层面上,主要四个方面需求的考虑:运行车辆的实时监控在城市出现的各种交通工具。城市各种车辆的运行信息是建设城市交通智能化的信息基础,对运行车辆信息进行远程识别与采集,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保存;运营过程的智能监管是强化对运行车辆行驶行为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车辆信息的实时抓取,实现对车辆的跟踪和监控,并采用电子地图基础以一种全新的可视化方式表现实时的行车环境,满足管理层直观、智能对交通进行监控的需求;智能安全管理需求主要体现在对运输过程中安全问题的管理,通过车辆进行安全监测,并将数据传回监控管理中心,实现车辆安全的实时监管,做好对技术设备的监控,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城市交通发展信息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城市实现优化配置,引入物联网技术队车、人流进行信息采集,作为城市交通宏观调控的有力支撑。

2.2 企业层需求分析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需求包括运营车辆监控、智能调度、场站安全监控以及企业发展的信息采集诗歌方面的需求。对运营车辆实现时能监控是对企业车辆行为的运程监管,通过在车辆上安装摄像头,借助传感技术。对车辆的安全因素进行检测,将信息传回企业管理中心,满足企业对车辆的监控;智能调度需求体现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物联网金属实现客、货、车的科学调配,最大化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场站安全智能监控需求表现在对车辆场站的安全管理,包括进站、候车、上车的安全管理,同时还能监控场站内乘客以及乘客的行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吹场站的全方位可视化监控,包括对场站的温度、火情等多方面的感知监控;企业发展建设信息需求体现在对城市交通市场以及企业自身情况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宏观把控市场脉搏,定量分析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发展提供准确数据参考。

2.3 公众层需求分析

在公众层面上,公众的需求包括公交线路信息查询、长途客运信息服务、

信息以及便捷字符交通费用等四个方面的需求。公共线路信息查询的需求体现在希望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获取公交线路的信息,帮助制定出行路线,支持多种终端,实现出行方案的实时回送;长途科园信息服务需求表现在对长途路线路线的轻松访问,提供出行方案,并能都实现网络办理或电话办理,支持自动售票、换票、退票等自助服务;信息方面的需求体现在公众需要获知公交车辆到站时间、长途客运车辆状态以及出租车预约等方面的量化信息;便捷支付是公众的新型需求,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互联网能够实现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以及私人小汽车的停车费的刷卡付款,提高交通收费效率,给公众便利,也提高了车辆工作效率。

3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构建与实现

3.1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框架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系统承袭了传统城市交通系统的开放性,智能交通系统同样具备强大的课扩展性。智能交通系统的结构框架设计是在城市交通系统的原有结构上发展而来,是对城市交通系统的重新整合和应用补强。智能交通居住物联网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对交通流中“物”的把控,利用感知设备扩展了服务内容,完成交通系统的现代化升级。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如图1所示,可以划分为公共交通子系统、交通综合信息子系统、交通综合管理子系统以及交通综合收费子系统。

3.2 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对象主要为公共交通工具,其中常规公共交通的包括的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是公众出现的主要方式,是政府支持的出行方式;出租车是常规公共交通的补充,并相对便捷、舒适;长途客运承担了城市对外运输的交通压力,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公共交通的主要功能有三方面:一、收集与公共交通服务信息;二、为公众提供信息查询与服务;三、对公共交通车辆进行管理。

3.3 交通综合信息系统

交通综合信息系统是其他子系统实现功能的信息支持模块,主要负责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以及保存。交通综合信息所掌控的信息包括静态信息、动态信息、交通基础设备以及其他子系统产生的相关信息,它实质是上交通原始信息的记录。具体而言,它记录的信息可以分为四类:车辆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实时路况信息以及系统共享信息。其中,车量信息包括车辆静态的特征信息和动态的运行信息。

3.4 交通综合管理系统

交通综合管理系统挂历的对象是运行的车辆,依据综合信息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对交通进行宏观调控借助信息处理软件,实现交通的科学疏导。综合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有:一、运行车辆行为监管功能,以“行车速度阈值、行驶时空权限”为约束条件,对违章车辆进行管理,为执法提供信息凭证;二、交通疏导功能,通过综合信息系统提供的全局交通信息,为出行者提高路网车流信息,为出行者提供出行方案;三、智能信控功能,依据路网车流信息,对特殊路口实行信号配时优化,实现信号控制智能化;四、停车管理功能,借助综合信息系统提供的场站泊位数据,对停车进行指导于收费管理。

3.5 交通综合收费系统

现代化城市为公众提供了智能的一卡通交通支付服务, 尤其是公交ic卡已经进入了我国的绝大部分城市。伴随着城市智能化的步伐,公交ic卡已由原来只能由于公共汽车支付扩展到了轻轨、地铁甚至是出租车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公交ic卡还延伸为市民卡,可用于支付更多的付费项目,甚至已经扩展为某个地区的综合支付卡。交通综合收费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将为公众甙类更多便利。

参考文献

[1]马强.走向"精明增长"从小汽车城市到公共交通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9-30.

[2]nathalie mitton,david simplot-ryl. from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o the internet of the physical world[j]computes rendus physique.2011,12: 669-674.

[3]王晓宁.城市交通一卡通系统设计方案[d].天津:天津大学,2007.

作者简介

薛霞(1985-),女,山西省晋中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10篇

1 系统需求分析

通过将企业的供应链物流服务与需求封装成产品,开发并实现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云计算环境的扩展性强的企业物流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全社会的市场、顾客、合作伙伴开放,从而有效吸引与整合各种社会物流资源,平衡企业供应链在不同供销阶段可能产生的剩余物流资源和自身不能满足的物流需求,结合市场化、服务化转变的现代物流经营管理方式,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扩大利润的目标。

为达到以上目的,需要在平台上研究并实现两个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算法:智能定价算法和智能物流服务评价算法。实现三个子系统:智能物流促销策略规则子系统、智能物流服务评测子系统和物流信息大数据采集分析子系统。通过这些算法和子系统进一步提升企业流通物流服务走向市场的竞争实力,形成企业新的多元化拓展发展点。

2 系统设计

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系统需要高稳定性、高容量、高性能、高可维护性。在基础架构上,系统数据容量、应用压力、网络带宽等指标的设计一方面既要考虑到贴近现有应用的需求,保证系统资源利用最大化,也要将来应用扩展、数据量增大,以及应用压力增大等情况下的可扩充的余地,而不至于大规模更改系统架构。可以采取可扩展部署,使用虚拟化技术(包含存储虚拟化)可以使系统具有比较好的扩展性,在将来用户数目大大增长以后系统的架构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此外系统考虑到电子商务环境的高安全性和高可用性要求,在入口处采用防火墙、防毒墙、网络审计、入侵检测和负载均衡等手段保证平台的安全。此外系统还要和企业原有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系统各个功能模块之间,以及和企业原有信息系统之间通过SOA方式集成和协同运作。系统的功能设计如下图所示。

系统前端使用HTML5模板Thymeleaf和EasyUI开发,后台使用JavaEE框架Spring开发。数据库使用了Mysql,库表的设计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水平和垂直分库分表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响应速度。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前端使用响应式设计,页面的设计与开发根据用户行为以及设备环境(系统平台、屏幕尺寸、屏幕定向等)进行相应的响应和调整。前端能适应不同分辨率显示,可在移动设备上良好访问,页面有能力去自动响应用户的设备环境。

3 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

在系统的设计中综合考虑并且使用了多种新技术。在物流智能定价上采用大数据技术:广泛采集互联网上其他物流公司定价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以得出自身具有竞争力的定价;使用规则引擎技术设计各种策略规则,依据一二方物流计划安排,开发了策略管理和自动生成系统,动态实现各种策略规则,并使电商系统对其灵活响应,对不同情况即时按照复杂规则给出定价以及促销规则,大大简化了业务管理的负担,并且减少了发生定价错误引发的法律纠纷的可能。运输车辆调度管理根据车辆运力、货物需求、交通状况等多种不断变化的因素的实时状态,动态进行调整安排,以节约资源和成本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的水平。平台利用电子地图获取地理位置和路线信息,使用最优化算法在满足上下货地点等必要约束条件下,根据道路长短、畅通情况、收费、时间安排等要求计算出最优行驶路径进行调度。传统企业利用该平台可以实现连接制造商、零售商、客户之间的信息集成平台。

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监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用户提供的评价信息和物联网提供的大量感知数据,经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可以实现智能物流服务评测系统,对运输质量和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为用户提供多层次物流服务,最大程度保护用户利益,并且能够帮助

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功能设计

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物流服务水平。利用浏览平台的用户热度分析,可以使用关联算法发现潜在用户,开辟新的物流路线实现智能物流。

开展对物流业务运作情况的大数据分析研究,广泛采集其他物流公司定价、各地油品定价、互联网上用户物流供需需求、潜在用户地理信息等数据,结合自身的智能物流监控跟踪数据,进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统计和分析处理,以提供优化业务管理、强化竞争力的决策支持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定价系统。利用商业智能技术进行加工和处理信息,实现决策和增值。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11篇

一是医药经营企业散、小、多、乱的情况仍然存在,大多数药品经营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二是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缺乏有效的统筹,难以支撑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在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迟迟不能融入医药流通行业的前提下,医药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净利润仅为1%左右。三是缺乏与医药流通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硬件及物流供应商。以医院的院内物流为例,在医药分家大形势的推动下,医院药房将逐渐从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医院物流外包的模式将逐渐盛行。在大型公立医院动辄需要上千万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却很难找到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软件、设备等相关服务供应商。

因此,为促进医药流通行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实现医药流通行业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将积极通过对医药智能物流平台的分析,探索基于医药全流程电子商务的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建设。

1 平台业务

1.1平台市场定位

广义的智能物流平台将面向巨大的社会物流需求,按照服务的范围可以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园区性,按照货物的种类可以分为消费品、大宗商品和危险品等,按照服务类型可以划分为仓储类、公路运输类、港口服务等,不同的类别将对应不同的市场需求,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然而一味追求大而全,不仅浪费平台资源,也容易使平台缺乏自身的特色。因此,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将明确的定位于服务医药流通的行业型物流服务平台,提供从生产厂家到终端消费者的整个医药销售流通环节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并不提供实体的仓储、运输等服务,而是以第三方的身份,以医药流通行业的专业背景和行业资源,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来整合物流资源,提升行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因此,与线下实体物流服务不同,智能物流平台将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不是抢夺市场份额。

1.2 平台服务对象

医药智能物流平台参与主体包括业务主体、监管主体、运营主体。其中业务主体包括医疗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经营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企业、物流设备企业等。监管主体包括卫计委、药监、社保、药交所、交通、海关、税务等。

1.3 平台服务内容

医药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将主要提供六类的服务。一是医药物流行业相关信息的整理和,涉及医药物流供需信息、企业信息、物流绩效评价信息、医药行业动态信息等。二是基于全流程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业务协同服务,通过建立统一的编码标准和数据交互标准,实现平台上各用户之间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涉及从医药生产企业到医药流通企业、医疗机构间的订单交互、发票交互等。三是医药流通监管溯源服务,涉及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药品流向的明细、报表,确保药品流通信息的动态监管与事后追溯。四是数据服务,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及智能物流平台的海量数据中挖掘价值信息,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和优化物流过程,提高医药产品流通效率。五是以物流资源为商品的在线交易撮合服务,从而整合医药行业物流资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六是增值与延伸服务,涉及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供应链金融支撑、移动客户端应用、数据分析报告等服务于医药物流过程的定制化服务。

2 平台架构

2.1平台应用架构

平台采用4+1的应用架构,建设包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业务协同平台、物流信息撮合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共计四个业务子平台,以及一个政府职能部门使用的监管溯源子平台。平台建设一个统一门户,并通过手机、平板、大屏幕等多种终端展示给最终用户。平台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

(1)物流公共信息子平台

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为用户提供物流信息的展示、查询、交换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是整个智能物流平台的前台门户。该平台通过网络广泛连接到物流企业系统、监管部门系统、医疗机构系统和智能物流其他4个子平台,实现对运单、货物、运力、仓储、GIS、信用、供需、监管、统计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从而达到系统互联互通、信息规范透明、资源优化调配、监管安全高效的应用效果,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业务协同子平台

业务协同子平台,以基础数据标准和数据交互标准为基础,以数据交换系统为核心,以云端服务为技术手段,为实现外部系统(ERP、WMS、HIS系统)与药交所核心业务平台(交易、结算平台)互联互通,生产、配送、医疗机构、药交所三方平台、政府监管部门间业务协同,而建设的技术支撑平台。

(3)物流信息撮合子平台

物流信息撮合平台,通过对运力资源(航空、海运、公路、铁路、冷链运输等)、医药类仓储资源(含冷链)、第三方医药物流资源、医药物流相关软硬件等的资源整合,以数据分析平台为后台支撑,通过整体解决方案为供需双方提供物流相关资源的信息撮合、交易服务和在线金融服务,包含撮合管理、评价管理、结算管理、在线融资等功能模块.

(4)数据分析子平台

通过数据管理后台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清洗、备份、统计、挖掘、可视化管理功能;基于智能物流各子平台数据,通过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提供如订单分析、库存分析、价格分析、路径分析等数据分析应用。为客户提高仓储、运输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强采购监管、提高库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5)监管溯源子平台

监管溯源子平台,以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药品器械交易数据、智能物流平台物流数据为基础,以数据分析平台为支撑,服务于三医联动,为食药监局、卫计委、医保等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监管辅助服务。

2.2平台数据架构

平台数据架构分为5个数据域:交换数据、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它们之间通过搜索服务器、消息服务器交换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生成数据,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数据。

(1)交换数据:包含中间库、FTP文件、WEB服务数据,为平台提供数据源以及数据交换。

(2)基础数据:包含目录数据、支撑资源数据、元数据,提供数据标准、交换协议、基础数据等内容。

(3)业务数据:包含公共信息、信息撮合数据、监管溯源数据,作为平台的基础应用数据服务于应用子平台。

(4)管理数据:包含门户管理、数据管理、平台监控数据,提供详尽的业务、内容、分析、交换、日志等管理方面的数据。

(5)分析数据:包含业务分析、综合分析、应用模型,提供详尽的业务分析、智能分析、信用评价、监管预警数据。

2.3平台技术路线

2.3.1体系架构

平台体系架构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整体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系统总线、服务总线、应用系统和门户。通过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模块包装成服务,并建立良好的接口与契约,以系统总线为统一调度,将功能有机的联系起来,构成可直接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

2.3.2开发涉及的相关技术

(1)开发平台及应用服务器:平台开发延续使用当前主流的JAVA和C#平台,依托底层应用服务器Apache Tomcat、Apache Zookeeper、.Net Framework、Nginx分布式服务。

(2)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 7以及Windows 10。

(3)数据库技术:使用Oracle 11g数据库管理系统。

(4)开发工具:JAVA平台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C#平台使用微软Visual Studio2010或以上。

(5)后端开发框架:应用框架Spring、WEB框架SpringMVC、数据持久层框架Mybatis。

(6)代码管理及版本控制:选用SVN作为版本控制服务器,使用Maven作为JAVA平台代码管理工具。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回顾与展望

2015年是物联网全面深化发展的一年。随着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逐渐深入,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物流业形成了一个适应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生态,呈现出多种技术联动发展的局面。

一、2015年物流业物联网发展环境分析

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7月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做出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

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与实体物流网对接的技术,是“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互联网+”战略的实施让“互联网+现代物流”模式的发展越来越清晰,逐步形成了一个综合的互联网与实体物流网相融合的“物流互联网”。

为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业融合发展,2015年7月商务部下发《关于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智慧物流配送体系是一种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和自我调整等功能的现代综合性物流系统,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柔性化等特点。

在该实施意见指导下,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化、智能化设备为载体,可以全面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的融合,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与车联网的融合,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物流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发展水平。

总体来看,2015年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物流业物联网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机遇。

二、2015年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状况分析

1.物流行业物联网大数据呈爆发增长

物联网技术,是地网(实体物流)与天网(互联网)互相融合的基础。地网物流数据接入天网(互联网)系统,通过在互联网中集合、运算、分析、优化、运筹,再通过互联网分布到整个物流系统,实现对现实物流系统的管理、计划与控制,这对现代物流的影响十分巨大。2015年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融合,极大促进了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发展。以阿里巴巴为例,通过应用物流大数据引导和配置物流配送资源,为缓解“双11”物流配送压力做出了显著贡献。

2.O2O模式兴起推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O2O模式中具有广泛应用,自2015年初以来,各种物流O2O平台融资的信息便不断爆出。从物流终端“智能柜”,到快递和货运平台、物流信息化平台、跨境海淘等等,整个物流产业链中O2O的模式都成为资本争相选择的热门项目。

据初步估计,2015年中国物流O2O模式得到融资的企业超过100家,其中获得亿元以上融资的企业为10家以上。O2O模式兴起,使物联网的追踪与定位技术、智能终端自提货柜、手持终端感知产品等获得快速发展。

3.仓储互联网推动智能仓储技术与产品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应用,需要各类智能设备来完成。2015年,仓库内拣选货物的智能手持终端产品、引导拣选货物的“电子标签拣选系统”、仓库监管的视频监控联网技术、自动识别与分拣技术,嵌入了智能控制与通讯模块的物流机器人技术、嵌入了RFID的托盘与周转箱、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等都得到了相应发展。

4.货运互联网促进车联网的技术应用

2015年是中国货运行业大变革的一年,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货运互联网突飞猛进,成为年度一大热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联网,可以实现运输透明化管理,实现货运资源优化整合与最佳配置,提升货物装载率,降低货物返程空载率,实现标准化的定点航班货运管理,实现全面的联网追踪与追溯。

此外,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货运资源、车辆资源信息、卡车司机和卡车后市场消费信息的全方位融合,为货运行业实现货运领域物联网金融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5.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智慧物流发展

随着“工业4.0“技术发展,工业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制造业物流中心的智能化发展提出了很高要求。根据调研,2015年中国制造业新建全自动化立体库突破360座,大部分自动化立体库均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尤其是传感器感知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最多。其中,10%的自动化立体库具备了较高智能,与生产线的信息系统联网互通,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系统与制造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物联网逐渐覆盖企业供应链和物流全系统。

三、2015年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与设备发展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物流设施设备的智能化与网络化,这是实现物流设备互联网的基础;二是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这是实现物流作业互联网的基础;三是智能追溯系统应用,这是物流系统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

传统的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与网络化,主要体现在仓储设施互联网和仓储设备互联网领域,仓储设施互联网一般通过视频监控的物联网技术、各类传感器技术和仓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视频监控联网是实时了解仓库情况;传感器的感知技术是实时感知仓储的温度、湿度和感知监控危险品,主要用在危险品仓库、冷库等特殊仓库领域;仓库信息化技术是对仓储互联网的管理与控制,涉及到WMS等多种信息技术,所有技术均向互联网方向发展;在仓储设备联网方面,目前主要体现在叉车互联网,物流周转箱和托盘加装RFID实现联网追踪。

在仓储设施互联网方面,过去一年的视频联网监控技术发展较快,增长速度在20%左右;各类感知技术主要用于特定领域,增长速度在15%左右;仓储设备互联网的增长速度最快,应该在30%左右;仓储信息化技术应用最广泛,智能仓储信息系统的应用增长在30%以上。

在物流系统自动与智能的作业方面,2015年物流自动化技术发展最快,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立体库集成技术、自动输送分拣技术设备、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物流机器人搬运、无人机配送等方面。首先,在全自动立体库建设领域,近年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5年市场需求增长大约在20%以上;在自动输送分拣系统领域,随着电子商务物流高速增长,市场需求预计呈现30%左右的增长;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由于能够有效地提升仓库利用面积,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技术门槛不高,近两年出现高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40%;在物流机器人方面,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堆码跺等技术装备近两年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增长速度预计都在30%以上;物流配送无人机也属于物流机器人系统,2015年中国几大快递都制定了无人机配送的计划,随着中国低空领域放开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未来预计将进入实用阶段。

在智能追溯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是RFID技术,其次是GPS/GIS移动追踪定位技术和智能手持终端产品。根据最近的调研,2014年中国快递行业手持终端扫描设备增长超过20%,很多快递企业的快递员都配备了手持终端扫描设备,可以实现配送终端接货信息的实时上网,实现对配送货物的透明化管理和信息追踪。在手持终端扫描设备领域,中国企业勇于创新,紧跟互联网可穿戴智能技术发展的大潮,研发出了可穿戴的扫描戒指,解放了配送人员双手,创造了世界先进的技术。

物流智能追踪与追溯的互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开展的最早、技术最成熟,最近市场增长趋于平稳,2015年预计发展速度在12%以上。在产品追溯领域,食品和医药仍是主要的产品。此外,危险品追溯、疫苗追溯、贵重物品的追溯、古董产品的追溯、奢侈品追溯等领域业发展很快。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重视,这两个领域的智能双向追溯将获得巨大发展。

综合来看,2015年在物流技术与装备领域,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作业得到了很快发展,综合发展速度超过了28%,这是目前智慧物流系统物流互联网最实用的智能技术领域。

四、2016年中国物流业物联网发展展望

随着“互联网+物流”快速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全面实施,可以预计,2016年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将迎来巨大市场机遇,进入繁荣发展周期。

第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将直接带动制造业领域物流物联网技术应用继续保持快速发展;2015年国务院、工信部等部门多个文件,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有力的规范和引导。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公布,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工业4.0、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制造业物流领域的采购、仓储、配送分拣、运输、协同等环节的传统供应链将重塑为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智慧供应链,从而推动制造业物流的物联网应用快速发展。

我们预计,在制造业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将出现较快发展态势,增长率预计在25%以上,远高于制造业本身增长;自动的输送分拣系统增长率预计在20%左右;物流搬运机器人的增长率预计在30%左右,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制造业物流系统将逐步通过物联网全面联网,实现智能化,与智能工厂衔接配套,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

第二,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领域,预计配送末端的智能终端自提货柜继续保持30%左右快速增长,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将保持14%左右增长,大型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将继续向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电商智能拣选系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部分电商物流中心将使用物流机器人。在综合电商大平台的物流信息系统领域,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融合,物流互联网将成为引导电商物流配送,优化全国物流资源,建立智能物流骨干网的神经中枢,云仓储系统将得到较大发展。

第三,在商贸物流领域,随着现代仓储业将转型升级,物联网技术也将得到应用与推广,预计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将获得高速发展,带托运输和按托盘进行货物的定位与追踪快速增长,利用物联网技术手段实现按整托盘交货得到较多应用,智能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发展很快,预计2016年商贸物流物联网应用综合增长速度将达到20%。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城市

1.物联网产生时代背景及发展动态

1.1物联网产生的背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和融合的必然结果;是信息技术和传感/控制技术两者融合的产物;是物理基础设施(例如:光、机、电设备)和IT基础设施融合一体的架构。

IBM前执行官曾提出一个重要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的第四次计算模式。第一次计算模式是主机终端模式,第二次是微机网络模式,第三次是互联网,第四次就是物联网。依据美国IBM公司的15年周期定律,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的第四代计算模式,它是互联网计算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1.2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来势迅猛,前景美好,但概念宽泛,认识迥异,尚无较为准确而贴切的学术定义。

(1)美国MIT的Kevin Ashton用“Internet of Things”描述把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到真实传感器网络的世界(1999)。

(2)国际电信联盟(ITU):物联网是通过RFID和智能计算等技术实现全世界设备互连的网络(2005)。

(3)百度百科:物联网是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4)《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报告(2010.4.8):物联网是由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的物理实体基于通信技术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这些物理设备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实现协同和互动,为人们提供智慧和集约的服务。

(5)中国物联网大会(2010.6.29):凡是用传感器和传感技术来感知物体的特性,按照固定的协议实现任何时候物与物之间、人和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管理的网络。

上述的第五种提法最为客观全面,物联网的内涵是指物与物、人与物及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的全新技术。

2.物联网核心技术

2.1物联网组成与应用架构

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1)感知层为对象通过传感或(和)执行设备联网,构成传感/控制网;

(2)网络层为互联网协议栈(包括TCP/IP网络平台、互联网应用协议);

(3)应用层为基于Web浏览器应用。

物联网涉及感知、控制、网络通信、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嵌入式系统、微机电等技术领域,因此物联网涵盖的核心技术也非常多,为了系统分析物联网技术体系,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的2011年物联网白皮书中将物联网技术体系划分为感知核心技术、网络通信核心技术、应用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支撑技术。

图2所示为物联网的应用方案,感知层是由传感网及RFID阅读器组成;网络层包括接入网和通信网;而应用层是由中间件和应用方案组成。应用方案包括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检测等八方面组成。

2.2信息感知技术

(1)传感器网络技术

该技术将具有无线通信与计算能力的微小传感器节点通过Ad hoc方式连接起来,各节点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自主地完成网络自适应组织和信息的传递;节点间多采用多跳方式进行通信,传感器网络的信息通过接入网关传递到承载网络。

(2)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FID)系统主要包括卷标、阅读器(含天线)、中间件。RFID是通过电磁耦合原理来实现通信,方式上有主动式、被动式和半主动式。由物理特性、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初始化和反碰撞以及传输协议四部分组成。RFID现在和移动信息化实现了有机结合,有助于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2.3信息传输技术

(1)无线传感器网络

开展传感器节点及操作系统、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传感器网络组网等技术研究,开发出低功耗、高性能、适用范围广的无线传感网系统和产品。

(2)异构网络融合

加强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专网等各种网络间相互融合技术的研发,实现异构网络的稳定、快捷、低成本融合。

(3)IPV6技术

IPV6地址长度为128比特,地址空间增大了2的96次方倍,彻底解决了IPv4地址不足的难题,基本满足地球上每个物体都连入互联网的需求。同时,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增强了对组播的支持和对流的支持,增加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

(4)ONS技术

域名解析服务(DNS)是将一台电脑定位到因特网的某一具体地点的服务。在物联网里,对象名解析服务(ONS)是一个自动的网络服务系统,提供把一个物体定位到物联网的某一具体地点的服务。

2.4信息处理技术

(1)海量数据存储

围绕重点应用行业,开展海量数据新型存储介质、网络存储、虚拟存储等技术的研发,实现海量数据存储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2)数据挖掘

瞄准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各种数据挖掘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实现国产数据挖掘技术在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的全面推广。

(3)图像视频智能分析

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应用,有针对性的开展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实现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软件在物联网市场的广泛应用。

2.5信息安全技术

构建“可管、可控、可信”的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物联网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测评等核心技术,提升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3.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管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进行智慧地感知、互联、处理和协调,使城市构建成为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为市民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从技术手段上而言,智慧城市主要需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以及无线通信网以及IT支撑等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集成能力,构建产业的智慧化发展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构建全新的智慧化应用环境,实现协同、高效、安全以及低成本的城市环境。

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规模将会达到35.2ZB(1ZB=1000EB=106PB),未来将面临大数据量的挑战,具体的如存储能力如何提供?计算能力如何提供?支撑面向大数据的服务的体系如何构建等问题,均需要好的技术架构来支撑。

3.1信息全面感知

通过网络把各种终端、传感器和网络,在运行、服务中捕获到的多种信息元数据,包括行业运行数据、上下文感知数据、服务过程数据和用户特征数据。

3.2海量数据处理

具备P级的多部门、多行业异构数据的存储;实现海量数据并行计算与分布式处理;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析和知识管理的智能应用。

3.3智能信息化管理

形成支撑智能城市的行业智能应用。建立面向服务的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的统一公共管理平台。通过网络提供普适、智能的应用与服务。

4.智慧城市核心技术

城市的发展经过了数字化,无线化、移动化的发展过程(见图3);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及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城市的发展以及经营正在向物联化方向迈进。

物联化的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全面感知,有效获取,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控制,信息的智能处理及智能化应用支撑。

目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主要针对以上四大挑战的解决途径分别是:物联网,物联网+通信网+互联网,云计算+普适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

同时,为了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需要不断建设和完善面向城市智慧化经营的服务体系架构。整个的技术与服务体系的互相促进,实现智慧化城市的发展。因此,支撑智慧城市的具体技术有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建模仿真技术、智能科学技术、系统工程技术、标准与安全共性技术及应用技术。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面向服务的计算新模式。它融合与发展了虚拟化、网络、面向服务、高效计算和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将各类计算资源虚拟化、服务化,构成虚拟化计算资源的服务云池,并进行统一的、集中的高效管理和经营,使用户通过云端就能随时按需获取计算资源服务,完成高效、低耗、低成本的计算活动。

云计算技术包含资源的虚拟化/服务化、资源感知、云服务环境的管理/构建/运行/评估、云服务安全、人机交互、云计算应用技术,及商业模式等技术。

高性能计算技术

高性能计算技术是指一类具有超高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的计算技术。(目前计算能力已达千万亿次/秒,正研制万万亿次/秒)。

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内容包括高性能处理器、并行高效计算机系统、开发相关系统软件及研究并行算法、开发相关领域大型并行应用软件。

高性能计算技术为智能城市中求解复杂问题和开展海量信息处理提供了高计算能力使能技术。

建模仿真技术

建模仿真技术是以相似理论、模型理论、系统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建模与仿真应用领域的有关专业技术为基础,根据对系统仿真的目标,建立并利用模型,对系统(已有的或设想的)进行研究、分析、试验、运行和评估(系统全生命周期活动)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技术。

建模仿真技术由仿真建模技术、仿真系统与支撑技术,以及仿真应用工程技术等三类技术构成。

建模仿真技术对智能城市各功能领域和运营活动进行建模仿真分析,支持智慧城市论证、设计、分析、试验、运行和评估等全生命周期活动;建模仿真系统可以成为智能城市智能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参与城市实时运行中的各类处理分析与决策等。

智能科学技术

智能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有脑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共同研究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

脑科学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行为水平研究自然智能机理,建立脑模型,解释人脑的本质。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感知、学习、记忆、思维、意识等人脑心智活动过程的科学。人工智能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智能。

智能科学为智慧城市提供智慧的技术基础,支持对智能城市中海量信息的智能识别、融合、运算、监控和处理等功能。

系统工程技术

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系统工程的共性基础技术科学有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计算科学和计算技术。

系统工程技术解决智能城市(复杂系统)的体系结构,支撑平台,系统集成和实施方法等,支持智能城市的构建、集成和运营。

标准与安全共性技术

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档。

智能城市的标准体系可分为共性技术基础标准和应用子集标准两个层次。贯穿于智能城市架构的各个层次,并覆盖应用的各个领域。

安全技术为智能城市的构建、运行和领域应用提供处理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应用技术

在支撑平台基础上,集成感知与识别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决策技术、以及标准和安全共性技术,围绕智慧平安城市、智能电力、智能医疗、智能水源、智慧交通、智能政务等领域,针对专业领域的特殊需求,提出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技术,并在智能城市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协调机制、服务保障等方面开展研究。

5.物联网在绿色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5.1在网络集成中的应用

智能建筑可看作城市信息化的基本单元之一,在智能建筑中集成最新的通信网络技术是必然趋势。

第一是网络宽带化。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应用和集成的需求,建筑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是必然的,随着EPON和GPON等光纤到楼、光纤到户的推进,智能建筑拥有更高的带宽与物联网相连。

第二是无线网络的普及。包括WLAN、无线传感网在内的多种无线通信技术将在智能建筑中广泛部署,并与有线通信相结合,形成覆盖广泛和灵活的无线网状(Mesh)网络。

第三是控制网的标准化。控制网的标准化和开放性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基于IP技术,使用具备开放性和互操作的系统,是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最佳选择。

5.2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

小区、楼宇、家庭等场所是各种设施和安防系统密集分布区域,小区、家庭、停车场、仓库、周界等不同区域都需要进行监控,各种、车辆、人员、视频、声音、身份、位置等多种信息也都存在感知的必要性,而现有分散建设的安防系统难以满足如此复杂的智能化要求。基于现有的安防系统基础,大力加强物联网平台建设,促进信息融合和智能化建设,降低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提高安防和管理效率,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安防,促进安全、容量和效率整体水平的提升。

防入侵系统是智能安防中的重要应用。典型代表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的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能分辨出对像是人还是动物,一旦有人靠近栅栏,系统就会自动发出善意提醒。如果来者不听警告,继续靠近栅栏,那么第二道防线就会报警。中国电信推出的“平安E家”产品是家庭智能安防的典型产品,通过在家庭中布防红外、门磁、烟感等传感器,并部署支持联动抓拍的lP视频摄像头,可以有效保障家庭的安全。

5.3防入侵应用

唯一具有自我学习功能的综合性防入侵手段,和现有防入侵手段比较,能对目标实现:

是什么(人、车、动物、抛物识别);

在哪里(区域定位精度可达到0.3米);

干什么(入侵行为与正常行为区别);

怎么干(空中抛物与翻越、攀爬与破坏围栏、地下挖洞等识别)。

可广泛应用于要地警戒,如机场防入侵、边海防封控、警署保卫、越狱警戒等。

5.4城市轨道安全技术防范应用

上海市地方标准《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第7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于2007年9月1日起强制实施。还有国内首个城市轨道安防技术标准和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安全标准制定。

5.5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正在有计划地推出节能减排解决方案。运营商在客户耗电量大的空调设备(如冰水主机、箱型冷气)加装控制模块,透过网络通讯将空调设备的运转信息收集至节能管理统一平台进行统计分析,产出空调设施优化控制策略,同时使用者可透过平台进行空调设备操控管理,同时,亦监测空调设备每天24小时的运转状况,一旦侦测发现异常,可立即发出告警通知,以利于管理者维修处理。

在客户空调系统的负载端设备(FCU、分离式冷气、空调箱等)及外气引进装置加装控制设备,同时于空调环境内加装环境感知组件,来侦测环境状况(温度、湿度、CO2浓度等),透过对环境状况的数据搜集与分析,由节能管理统一平台自动将空调系统的负载端设备进行自动调控,将空调环境的温、湿度及CO2浓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下,避免因不当的人为控制导致环境过冷或过热,让使用者能充分享受一个自动调控且舒适的空调环境。

5.6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智能家居主要包括前端控制通信设备、户内主机、家庭网关、系统平台及手机客户端五部分。通过在家庭内安装智能家居设备,用户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登陆到平台,将命令经由家庭网关下发到户内主机,户内主机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将信号传递至前端控制设备,从而实现远程操控。

智能家居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

一、增加客户的家庭安全性体验。比如远程通过视频和图片查看家庭室内情况。

二、提高客户的家居舒适性和人性化感受。家居环境由原来的被动静止结构转变为具有能动智慧的工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三、提高客户在途时间的利用率。比如通过短信指令让家里热水器提前启动,让电饭煲提前开始煮饭。

5.7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事物和作业的不间断监测、及时响应突发事件,是物联网的另一项重要应用。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易于铺设、对被检测场无破坏与干扰、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够进行分布测量等特点的光纤传感器在建筑智能化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预知结构局部的载荷及状况。

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以贴在结构的表面或预先埋入结构中,对结构同时进行冲击检测、形状控制和振动阻尼检测等,以监视结构的缺陷情况。

另外,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以串接成一个传感网络,对结构进行准分布式检测,可以用计算机对传感信号进行远程控制。

6.物联网、智慧城市与绿色智慧建筑发展展望

2010年国内物联网主要行业应用中,安防(安全防护、防入侵、智能家居)、电力、交通三大行业位居前列。安防行业的应用遥遥领先,占据了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43%),规模接近900亿元。其中,智能家居占26%,规模超过500亿元;网络视频监控市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占到15%的市场份额。

2008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亿元,2009年实现了25%以上的增长,接近80亿元的市场规模。基于相关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2010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的规模,2012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未来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12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1700亿美元,2015年更接近3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接近25%。这样的增长态势持续下去,未来10年全球的物联网无疑都将实现数量和质量的飞跃,实现大规模普及和商用,走进普通人家。

智能城市是战略性的复杂系统工程,目前,尚处于初创阶段。

6.1传统信息服务业智能化

智能城市是多个垂直行业智能系统联动,从而形成的一个智能的大系统。因此,智慧城市将推动各个纵向行业解决方案的发展,推动以服务金融、电信、企业、政府、公共事业如教育、卫生等行业为目标客户的传统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

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底层技术不再是门坎,基于客户体验的应用创新将成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客户为核心的应用软件也将成为下一轮软件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6.2智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智慧城市,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应对高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挑战,还可以为城市打造新兴战略产业。

以市民卡应用为例,它不仅解决了民生和城市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新的、以个人信息服务为特征、以云计算为支撑的,融合服务民生和城市管理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以IaaS、PaaS、SaaS为特征的云计算,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通过融合创新,必将孕育出多种战略性新兴业态。

6.3新型智慧城市产业链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商业智能 中小企业 物流 应用

1 概述

物流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主要区别之一,也是现代物流提高服务质量、取得经济效益的核心手段。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不同物流环节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业务衔接、任务调度与资源平衡等问题,现在一般的物流企业多多少少都有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的还不止一套。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地会为企业积累一笔财富――大量的即时业务数据,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挖掘财富,利用它们为物流决策提供支持,把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自然成为物流企业对信息管理进一步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高端的物流企业,尤其是供应链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用上了以数据仓库为代表的商业智能工具,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少数有实力的物流企业还在探讨把部分BI技术与传统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依据物流行业的特性实现智能仓储、智能交通等。

可以看出,BI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目前能把BI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只是部分大中型物流企业。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目前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积累数据的再利用方式一般是从有限的报表和查询功能中提取原始数据,用EXCEL等办公自动化工具做简单的加工,为决策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远远达不到分析历史数据以发现规律、获得知识、充分发掘历史数据价值的水平。在少数大企业应用BI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示范效应下,中小企业对BI技术的应用同样非常渴望,但受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只能对这种“高端”的、暂时不会决定企业生死的技术望洋兴叹。所以BI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潜力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

基于此,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性的小项目,把传统BI软件BO(BusinessObjects)与进销存软件管家婆对接,利用BO对管家婆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实验比较成功,表明这条路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技术上可行并不表示市场就一定可行,本文就是基于笔者在这个实验中的工作,对BI软件在中小物流企业中普及应用的瓶颈及市场发展前景做一些探讨。

2 BI软件的功能

BI的概念由美国传入,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指的是对企业中已有的数据进行再加工,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一类工具,它的类型十分广泛,传统信息管理系统中都包含的报表生成、业务数据查询等功能,也在BI的范围内,所以BI并不是多神奇或高深莫测的东西,中小物流企业完全能用。

BO是市场领先的BI专业企业BusinessObjects(目前归属SAP旗下)的起家产品,是由语义层定义、数据库连接、数据分析、Excel嵌入分析等多个工具组成的套件。与BO类似,目前自称为BI系统的软件一般都是由多种工具组合成的套件,其中包含了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允许用户查询和分析特定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得出影响商业活动的关键因素,帮助用户做出更好、更合理的决策。不同的BI系统所包含的组合成分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组合成分其中的工具也有很大的差别,从而使系统的类型、功能、使用的难易程度、对数据分析的深度、所得结果的价值等等差别也非常大。

BI系统的使用也与其他类型的软件有很大的不同。专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业务类型、管理模式、信息管理的深度有很强的针对性,软件应用的效果与软件的选型,即所选软件是否适合企业的应用有很强的关联性,而软件本身的适应性是比较弱的,所以如果选对了类型,越是专业性强的软件越适用,效果越好,这也造成了应用软件市场的细分。但BI不同,除了少数专门针对特殊行业需求开发的专用分析工具外,绝大多数的BI软件都是由一些适应性很强的数据分析工具组成的。正因为它们适应性广泛,所以针对性不强。这些工具应用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的过程,所以BI软件的实施应用不是简单的软件安装与培训,而是在理解行业与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再开发的过程。

3 BI软件应用的关键

把BI软件应用到物流行业,必须先设计系统模型。软件本身虽然有很大的灵活性,但这种灵活性多半是提供给专业人员,而不是提供给普通用户的。所以系统模型一旦确定,BI软件的具体应用方式、领域、功能就基本确定了,再要改动、扩充,不是普通用户能做到的。

物流企业BI系统模型的设计与普通信息系统模型的设计一样,必须考虑企业高层管理者、部门主管、信息管理人员及具体业务人员等各方在信息分析方面的需求。我国物流企业目前信息化层次不高,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的功能在解决日常的业务管理与协调,只有极少数企业有对历史数据、海量信息进行分析的平台,一般业务人员不了解数据分析软件,纵有数据分析方面的需求,但能表述贴切、有效的不多。所以物流企业BI系统模型的设计需要有熟悉BI软件的功能与用法和理解物流企业业务管理,尤其是熟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两方面人才的配合,才能成功。换句话说,BI软件在物流企业的成功应用,需要的是行业经验。

智能物流市场分析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感知能力和信息使用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城市便民服务等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开启,城市信息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而城市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城市信息化的建设主要分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三个阶段。数字化建设就是把城市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转变成能够进行计算机存储的数字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取有效信息,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提高城市各个管理部门和各行业的工作效率。城市的网络化建设是将城市数字化建设中各类零散的数据信息进行连通。使得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之间形成城市的信息流,提高整个城市的效率。智能化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的一种优化。通过智能化城市建设的系统可以对城市的信息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信息提取,并且分析找出需要优化的环节,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整个城市生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建设由数字化发展成为网络化再进一步优化成为智能化建设俨然已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从智能化城市建设的特点入手,对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论述。

1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概念

目前对于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尚未已经被大家公认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对城市综合运行系统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将整合的信息利用到城市服务、民生工程等各类活动中去,从而对城市的各类运营能够做出一个智能的回应,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2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的特征

2.1智慧城市具有融合性

智慧城市建设把信息化技术和政府智能相互融合,致力于医疗、交通、教育、环保等公共基础服务,将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应用到通讯、旅游和商业发展中来,从而衍生出一批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等新兴产业。这种融合性不仅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也改变了城市的产业结构,促进城市转型,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互动性

城市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就是人和人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随着时代的更迭,社会的交流中心已经从最初的市场、庙宇转变为当今社会的大型卖场、股票期货交易场所和网络社交媒体等地。城市就是人和人之间进行互动从而形成的网络互动系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房屋建筑等为人们的互动提供了场所和物质保证,而手机、网络以及即时通讯类新兴软件已经成为智慧城市互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

2.3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开放性

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通过数据共享来搭建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例如城市公交系统软件是使用,道路拥堵情况的介绍等等这类信息的共享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减少等候时间。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众多求职、房屋买卖租赁的信息开放化也更好的实现了资源的配置。使得城市资源得以共享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

3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所发挥的作用

数据资源的管理已经成为当下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城市产生的海量数据日益增长,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已经被各个行业尤为看重。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大数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建设、国家管理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大数据对政府行政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在城市建设、市场经济调控以及防灾救灾和人口管理等问题上的工作难度不断增加。过去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当下行政管理的需要。为了提高自身管理职能和工作效率,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已经逐渐利用数据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科学的行政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完成城市的日常公共管理工作。这种新的技术手段不仅带来行政管理的改革也为科学的治理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紧缺以及交通住房紧张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大数据技术与城市管理相互结合,正好使上述问题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得以解决。大数据技术对城市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数据存储技术奠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将与大数据的处理技术相互融合。从城市规划建设到日常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再到政务处理和企业工程,民生服务等活动都建和大数据技术密切相关。城市的管理也将在经验治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治理。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3.2.1城市政务服务和城市安全建设领域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务服务领域的智能化建设主要指政府行政部门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政务服务内容进行整合,实现办公流程自动化。这种新型的办公模式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提高政务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在过去一旦出现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都是采用成立临时领导小组的紧急会议的处理方式。在大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安全处理问题可以采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来确保城市中来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协作运行,资源共享在突发事件的时候来进行应急调动,统一管理。大大的提高了城市抵抗自然灾害和恐怖事件的能力。3.2.2企业领域的建设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处理可以对客户需要、业务操作流程以及市场份额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获得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了解市场动态走向,进行市场预测,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将实体的消费模式、交易过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交易,使得金融物流等行业实现了实时感知和动态信息的应用,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销售平台。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建设,通过GPS技术、互联网、传感器等对商品进行实时监控以及信息,从而组成强大的物流网络。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了保证,也降低了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行成本,使城市的企业发展更加智能化。3.2.3民生领域的建设智能化城市中民生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疗和交通两部分的建设。在医疗领域不管是病症源头的追寻还是药品的研发,数据分析的应用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医院电子病历的建立以及网络平台上进行的疾病诊断和预约治疗等都大大的提高了疾病诊断效益。不仅方便了患者的治疗也为医院临床数据的统计提供了便利条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通讯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电子感应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通过对路况的实时视频监控可以提高事件处理效率,保证交通行驶安全,缓解道路拥堵情况。为城市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4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可否认的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大大的提高了城市的发展速度。但是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尝试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也有很多有待加强改进的地方。

4.1信息安全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智能城市的建设需要以网络技术、云计算等新兴科技作为技术支持,为整个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提供保障。这种科技的应用不仅为城市建设作出卓越的贡献,也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一旦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造成城市管理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等现象。整个智慧城市的信息系统里边包括了政务信息、企业信息以及居民个人信息以及众多民生数据。一旦不法分子对信息进行窃取,很有可能会对个人的生活、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以及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行过程中信息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4.2隐私保护问题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提高城市管理和便民服务工作效率,使城市更加智能化的同时也将城市本身置于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这也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和通过工程,而这两者所支撑的网络也是众多不法分子所攻击的对象。网络承载了太多的公民个人信息,智慧城市的管理系统中公民的各种联系方式以及个人信息都登记在册,储存在网络云端,一旦网络服务器遭到攻击,那么居民的个人信息就存在着被泄露的风险。这样不仅会使公民丧失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心也会给信息采集工作增加难度。除此之外,随着及时通讯、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公民的个人生活数据已经完全暴露于网络之中,这些数据可以显示出个人的生活轨迹,比如长期活动范围,个人爱好以及社会关系等众多信息,而个人信息的泄露势必会对公民的生活带来影响。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不仅要提防不法分子对数据进行窃取也要对设备故障、用户操作错误等行为进行预防。个人隐私的泄露会对社会信任和相关部分的公信力带来挑战。这种信任的缺失会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

4.3信息孤岛现象

智慧城市的智慧之源就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统计。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从而得到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源,那么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成为空谈。拥有庞大的数据来源,若无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也会使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入瓶颈。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开展,智慧城市的信息孤岛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也急需解决。信息孤岛现象不仅会造成硬件设备配置不合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也是分散的,这样的数据将大大增加大数据处理的难度,不能及时为城市建设提供信息支持。并且我国各个城市、各个行业以及相同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所以信息孤岛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是普遍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信息孤岛这一问题,那么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无法真正的进行推广。让智慧城市建设得到普及,需要各地共同努力一起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5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无法离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而独立进行,大数据技术如同血液一般贯通着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我们一直在寻求解决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医疗问题等各类“城市病”的治疗方法,政府也一直在思考未来的城市该如何建设、如何管理,而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又该如何选择。大数据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力,也是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大数据不仅引导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生产动力。大数据时代的降临,大大的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离不开大数据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支持。我们相信,在大数据时代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会融入新的管理模式和民生服务模式,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坚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必将早日实现。在智慧城市中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和美。

参考文献

[1]王枫云,陈亚楠.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困局化解[J].上海城市管理,2016(02):30-35.

[2]操梅.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城市[J].新闻研究导刊,2016(10):324.

[3]魏剑源,陈煌,吴志涛.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6(20):6-7.

[4]郭守团.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15):196+15.

[5]宋玉玲.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探析[J].智能城市,2016(12):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