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前,一些大型化工企业,生产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但是往往忽视了企业的自动化管理。本文所介绍的个人计算机网络管理(PCNM)系统,既可以方便地与过程控制计算机相互交换信息,又可以同企业内部原有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形成计算机一体化的生产系统,实现了工厂的计算机控制与信息管理一体化。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工业过程控制网络系统

一、概述

纯碱是基本化学工业中产量最大的产品,是用途十分广泛的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纯碱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除了扩大生产规模外,还必须进一步发掘生产潜力。

山东潍坊纯碱厂是一个新建厂,设备先进,但纯碱生产大部分还是人工操作,落后的操作方法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先进设备与落后操作的矛盾,稳定生产,提高原料利用率,降低能耗,增加产量,碱厂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TDC-3000集散型控制系统,并用于制碱生产的心脏工序——重碱碳化工段,以实现工业生产的全局控制。

工业生产的全局控制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二是指企业管理的自动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指的是生产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用计算机自动调节各生产要素,做到产品的高产、优质与低耗。企业自动化管理指的是调度、经营与决策的自动化,就是把当前生产的全部信息汇总起来,使管理决策者能够对全厂的生产、经营进行整体安排与调度,以期取得全厂各部门生产活动的协调进行,达到整体效益的最佳工业过程。全局控制系统可分为以下4级:

1.直接控制级过程控制计算机直接与现场各类装置(如变送器、执行器、记录仪表等)相连,对所连接的装置实施监测、控制,同时它还向上与第二级的计算机相连,接收上层的过程管理信息,并向上传送装置的特性数据和采集的实时数据;

2.过程管理级过程管理计算机(主要有监控计算机、操作站、工程师站等)综合监视过程各站的所有信息,集中显示操作,控制回路组态和参数修改,优化过程处理等;

3.生产管理级管理计算机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与需要,协调各单元级的参数设定,是生产过程的总体协调员和控制器;

4.经营管理级与办公室自动化连接起来,担负起全厂的总体协调管理,包括各类经营活动、人事管理等。

上位机系统在整个控制系统中属于第三级(生产管理级),它既可以方便地与过程管理计算机相互交换信息,又可以同厂内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形成计算机一体化生产系统,实现工厂的信息管理一体化。

二、系统目标

由于纯碱生产是人工操作,生产数据全部由手工记录,数据错综复杂,误差较大,给管理人员协调各部门生产、优化控制过程造成很大困难。为了使碱厂在运行工况、设备状态、故障处理等方面都处在合理、优化的状态,合理的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已越来越显得重要,而现有的管理水平离一个现代化企业所要求的目标还相差很远。针对这种状况,确定了本系统的目标为:

1.利用TDC-3000系统提供的计算机网络接口(CG),上位机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实时采集现场数据;也可以读取存贮在TDC-3000系统历史模件上的历史数据。上位机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类后,再把它们存放到上位机的碳化塔生产历史数据库中。此数据库可以保存一年以上的生产数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上位机提供的查询手段,调出所需要的历史数据。上位机自动生成碳化塔生产的班报表、日报表等,避免因手工记录出现的数据误差较大的现象,大大提高碳化塔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

2.本系统局域网采用的是五用户以太网,即系统可以同时连接5台上位机,而每台上位机都可以对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实现数据共享。另一方面本网络系统可以与厂内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相连,从而将全厂的科学化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PCNM网络系统

PCNM是一个将LCN网(局部控制网)和相关过程信息送到用户的个人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PCNM使用了最新的LAN(局域网)操作系统、关系数据库技术和图形用户界面,使用户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很容易地得到所需的数据(见图1)。图中虚线内为本系统配置。图1PCNM结构图AM——应用模件US——万能工作站PCNM系统由TDC-3000的计算机接口(CG)和PCNM服务器组成。通过HDLCLAPB高速数据通讯板,LCN网的数据可以从CG传送到PCNM服务器,这些数据包括实时瞬时值或存贮在历史模件(HM)上的历史数据。

PCNM服务器是一台基于网络和数据库服务器的高性能计算机。它使用了最新的MSLANManager网络操作系统,可以广泛地连接多种类型计算机和LAN网络服务器,其中包括DOS和OS/2个人计算机工作站。

SQL服务器是一个工业标准数据库工具,用于存贮PCNM服务器的实时数据和系统配置数据,SQL服务器为共享LCN网和子系统的数据提供了一个既灵活又安全的平台。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比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等。

(一)木马病毒、黑客病毒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Hack。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即木马病毒负责侵入用户的电脑,而黑客病毒则会通过该木马病毒来进行控制。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Trojan.QQ3344,有大家可能遇见比较多的针对网络游戏的木马病毒如Trojan.LMir.PSW.60。这里补充一点,病毒名中有PSW或者什么PWD之类的一般都表示这个病毒有盗取密码的功能(这些字母一般都为密码的英文password的缩写)一些黑客程序如:网络枭雄(Hack.Nether.C1ient)等。

(二)宏病毒其实宏病毒是也是脚本病毒的一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这里单独算成一类。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第二前缀是:Word、Word97、Excel、Excet97(也许还有别的)其中之一。凡是只感染WORD97及以前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97作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97;凡是只感染WORD97以后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作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凡是只感染EXCEL97及以前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97作为第二前缀,格式是:

(三)脚本病毒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如红色代码(Script.Redlof)可不是我们的老大代码兄哦。脚本病毒还会有如下前缀:VBS、js(表明是何种脚本编写的),如欢乐时光(VBS.Happytime)、十四日(Js.Fortnight.C.S)等。推荐阅读:远程开放教育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Macro.Excel97;凡是只感染EXCEL97以后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作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Excel,依此类推。

(四)后门病毒后门病毒的前缀是:Backdoor。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传播,给系统开后门,给用户电脑带来安全隐患。如很多朋友遇到过的IRC后f]Backdoor.IRCBot。

(五)破坏性程序病毒破坏性程序病毒的前缀是:Harm。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便会直接对用户计算机产生破坏。如:格式化c盘(Harm.formatC.f)、杀手命令(Harm.Command.Killer)等。

(六)玩笑病毒玩笑病毒的前缀是:Joke。也称恶作剧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会做出各种破坏操作来吓唬用户,其实病毒并没有对用户电脑进行任何破坏。如:女鬼(Joke.Girlghost)病毒。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AgentXMLJava

近年来,人们对多Agent系统的研究正越来越深入,已开始利用多Agent系统构建智能搜索引擎和灵活的电子商务系统。其中,如何有效地提高Agent间的协作和通信是系统的一个难点。

1Agent理论

和GUI技术一样,Agent技术的应用将会十分普遍,如今它正日益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简单地讲,Agent可被看成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一个软件程序。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Agent是一类自治实体。

一个自治实体的计算机程序是指它能依据自己的规则运行,并能初始化自身的操作。

?Agent具有通信的能力。

Agent之间应能互相通信,发送信息。

?Agent具有目标和意图。

Agent具有一定的功能。因此,它具有实现的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它具有实现其目标的意图。

?Agent具有知识。

Agent为了实现目标,它必须具备实现自身目标的一些知识。

?Agent具有智能。

Agent具有一定的智能,能自主地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能力。

2XMLAgent

XML以其良好的数据存储格式、可扩展性、高度结构化、便于网络传输等特点,已经被业界倡导作为电子商务的通用描述语言。XML提供了丰富的语法来存储数据、携带数据和交换数据,能方便地在独立的平台之间交换数据和针对特定的应用定义自己的标记语言。

在Java2平台里,增加了处理XML文档的API函数—CommonDOMAPI和SimpleAPIForXMLParsing(SAX)等,它符合W3C提供的文档对象模型(DOM—DocumentObjectModel)等接口规范。

因为Java的安全性和可移植性,Java简化了Agent的开发,Java字节码能够在任何具有Java虚拟机的硬件环境和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

Agent采用Java实现并且包含XML对象因此称为XMLagent。它具有以下特征:智能性,通用、简单的数据交换等。XMLAgent将逻辑和数据封装在一起,在网络间移动,能在具有Java运行环境的目的节点直接处理。

3分布式多Agent系统的结构

根据其是否移动,XMLAgent可简单地分为:移动XMLAgent,固定XMLAgent(本地和远程)。Java包包含很多类,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扩展增加Agent通信时的智能性。

在分布式系统中,应用程序分布于网络的不同计算机上。当Agent移动到目的节点时,它会携带自身的程序、数据和状态一起移动,这是与CORBA、DCOM等分布式计算解决方案的主要区别。CORBA和DCOM提供了分布式对象相互通信的方法标准,规定了组件和应用程序如何建立在一个分布的有组织的体系结构里,依据其标准能构建复杂的分布对象应用。将这些标准与XMLAgent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开发中将十分有用。

3.1系统的描述

在多Agent系统中,我们采用FIPAACL通信语言。为了实现Agent间的协作,我们使用XML来对Agent请求、提供的服务进行描述。分布式多Agent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分布式多Agent系统的结构

用户通过接口Agent能够进行注册,给出反馈,查看信息,创建Agent,查看结果以及系统的状态、性能等。通过调度Agent通过AgentServer选择合适的Agent执行服务请求。DBAgent能够从数据库中接收具体的控制信息。

固定Agent(DBAgent)管理各数据库的状态,当需要时就调用它们。固定Agent接收和转换来自于移动Agent的请求。我们可以认为固定Agent涉及各数据库的本地字典,而移动Agent涉及到了全局字典。这样,固定Agent通过接收、执行移动Agent传送过来的请求最终完成应用程序之间的协作。移动Agent从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通过与固定Agent交换信息(发送和接收XML信息),实现服务请求。固定Agent和移动Agent都是用包含XML对象的Java实现的,即所谓的XMLAgent。

3.2通信框架

在多Agent系统中,Agent间的通信采用ACL通信语言。我们使用多层的ACL通信语言:一个外部的“Agent交互协议”AIP层和一个内部的内容体层。AIP层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原语集,它能控制Agent间的基本交互。另外,原语集并非闭集,实际应用中设计者能对其进行扩展以满足通信的能力。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可使用如下原语,如表1所示:

Requiredperformatives:RequestReplyError

Additionalperformatives:InformFailureUnderstand

表1原语

AIP描述Agent的交互过程,如信息的交换过程,它允许通过不同的系统组件解决问题。每个AIP组件既能进行全局处理也能进行局部处理。移动Agent检索可用的应用程序来执行服务,当初始服务失败时,它应能提供必要的反馈结果。它携带自身的程序,数据与本地的应用程序通信。而本地处理的过程是由固定Agent以分布的方式实现的。因此,全局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本地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可以相互独立修改的。

在应用中,我们首先根据需要使用DTD(文档类型定义)定义Agent通信信息的XML文档模板,然后将具体的XML文档嵌入到FIPA-ACL框架的内容体中,ACL可被称为XML-ACL。

由于XML描述数据和元数据的能力,Agent能够十分容易地理解基于XML的描述信息。FIPAXML-ACL格式请求信息的例子如下:

(request

:senderMobileAgent

:receiverStaticAgent

:languageXML

:interaction-protocolagent-request

:ontologyagent-management-ontology

:content<?xmlversion=”1.0”>

<action>register</action>

<actor>StaticAgent</actor>

<args>null</args>

<protocol>Request-inform</protocol>

<reply-with>Hello!</reply-with>

<ontology>default</ontology>

)

CORBA,DCOM等标准和方法都是为了解决分布对象应用问题的,能确保应用程序交换数据并能跨平台的远程调用。

把这些标准和XMLAgent技术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智能性。

4结论

随着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增多和Agent技术的兴起,人们研究的难点大多集中于应用程序的交互和Agent间的协作上,我们探讨了XML在多Agent系统中的应用,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5参考文献

[1]FIPA.FIPAInteractionProtocolLibrarySpecification./specs/fipa00025/XC00025D.html[J/OL],2001

[2]殷兆麟等.Java网络编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3]FIPA.FIPAACLMessageStructureSpecification./specs/fipa00061/[J/OL],2001

[4]DistributedCommonObjectModel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MIS系统系统集成键盘缓冲区操作继承原有软件系统

1引言

在接到开发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任务的初期,我们既兴奋又迷茫,兴奋的是我们有机会从事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迷茫的是在我们以往所进行的系统集成实例中找不到可以借鉴的经验,而且从各种资料上也查不到类似的范例。尽管开始时我们还感到无从下手,但我们还是下决心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在整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感觉仿佛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我们制定并否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可行的方案,并勇敢地前进,终于在完成了任务的同时证明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2需求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目的是为行长和处长们办公决策提供全面、可靠、快捷的信息服务。这一系统开发完成后,行长及处长们只需在计算机前就可调阅人行各业务处的数据和报表,并且还能查阅到广西区情、广西国民经济综合情况、电话号码、飞机航班、列车时刻、最新文件及重大事件等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不仅要新开发许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在人行广西区分行二十多个业务处现有的和将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配发的软件系统基础上进行,即要求新开发系统要完全具有人行广西区分行原有各业务系统及将来总行配发下来的软件系统功能。根据项目内容,我们可以将需求归纳成两大类信息服务系统即业务信息类和公共信息类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信息类信息服务系统包括电话号码、列车时刻、飞机航班、最新公文及最新动态、广西区情及综合情况等这些公共的信息查询系统,这类系统原来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内没有,因此我们需要开发这些软件系统,这一部分方案比较容易确定。业务信息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各业务处每日产生的大量数据及报表,这些数据及报表是各处的业务软件系统处理的结果。业务信息类服务系统不仅要求功能齐全,而且要操作简单,行长和处长们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查阅到各业务处的数据和报表。因为各业务处的办公信息服务系统的来源复杂,有的是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各相对独立的专业司配发下来的,有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科技处的同志开发的,有的是市县支行同志开发的。同时这些软件开发工具也不一,并多是.EXE文件,因此系统集成难度大,我们需要寻找到一个可行的系统集成方案。

3系统集成方案的制定

本项工程最突出的特点是要在完全利用原有系统的前提下为高层领导开发一个高水平的软件系统,因此无论在设计思想上还是在技术上都需要对现有系统集成方法有所突破。为此,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先后制定过以下四个方案。

(1)从分析和处理各原业务系统原始数据入手重现各种报表。

(2)截取打印机端口数据获得原业务系统各种报表,并进行处理。

(3)将原业务系统数据转换成可被EXCEL.识别的数据,用EXCEL来编制和管理报表系统。

(4)直接将原业务系统集成进我们的系统,利用原业务系统的查询功能。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研究分析,我们选定了最后一个方案。直接将原业务系统集成进我们的系统,利用原业务系统的查询功能。

4办公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在分别确定了网络系统方案,软件系统及系统集成方案后,我们设计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1)采用WINDOWSNT网络结构,服务器为中文WINDOWSNT3.51,工作站采用中文WINDOWS3.2。

2)数据库采用CLIENT/SERVER模式,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SERVER6.5,LIENT端开发工具采POWERBUILDER5.0。

3)用POWERBUILDER5.0开发系统主框架及公共信息子系统。

4)将业务系统放在工作站硬盘上,让其在工作站上运行,然后通过网络来采集和传送数据。

5)将各业务系统直接集成到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中。

6)将所有业务系统在每台行长用机硬盘上都安装一套,行长在本工作站上使用与各业务处相同的系统,查阅各种业务数据,业务数据通过网络采集。

7)用直接对键盘缓冲区操作的方法,简化行长对业务数据的查询过程。

5系统数据流程

公共信息存放在网络服务器,各工作站都可直接查询。

从业务软件上网,数据的安全性及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三方面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将业务软件系统及所有的业务查询系统软件都放置在工作站硬盘上,业务数据查询操作也只对工作站硬盘进行。在对业务数据处理方面网络只承担数据采集及传递的任务,业务数据的流程是定期从各业务处工作站拷贝到网络上相应目录,再由行长和处长们将其从网络上取回到他们自己的工作站。

6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采用这一方案,需要将用POWERBUILDER新开发出来的系统与原有的WINDOWS环境上运行的,EXE文件与在DOS下中文环境UCDOS上运行的.EXE文件及在DOS环境上foxbase下运行的.PRG文件,或在LOTUS123下运行的软件集成在一起,并且采用了直接对键盘缓冲区进行操作的技术,因此就面临着许多诸如内存不够,地址及显示方式冲突等错综复杂的问题,下面就介绍我们曾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6.1网络结构

由于各业务系统原来是在单用户环境上开发的,没有考虑网络上运行的特点,因此无法直接上网,为此我们采用非集中式数据管理方法,将业务系统放在工作站硬盘上,让其在工作站上运行,然后通过网络来采集和传送数据,这样就解决了业务系统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共享及网络安全等问题。

6.2系统集成方案

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覆盖面很大,并要将原有五花八门的系统与新开发的系统集成在一起,在这些系统中有POWERBUILDER开的发,有用VISUALFOXPROFORWINDOWS及FOXPROFORWINDOWS开发的,也有在DOS及UCDOS下用FOXPRO2.5及FOXBASE开发的,还有在LOTUS123下运行的系统,同时还要考虑直接对键盘缓冲区进行操作时的可靠性,因此系统集成方案是本项目中的关键。我们曾经制定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系统一开始是运行在DOS环境上,先进入UCDOS,这样用户可正常运行DOS下的业务系统,当需要运行WINDOWS下的系统时,才退出UCDOS进入WINDOWS,用户接着可使用WINDOWS下的业务软件及公共信息软件系统。第二种方案是,系统一开始就运行在WINDOWS环境,用户可直接运行公共信息系统及WINDOWS环境下的业务软件系统,当用户需要使用DOS环境的系统时,再调用WINDOWS下的DOS窗口,进入UCDOS,然后运行业务软件系统,运行完后退回WINDOWS。第一种方案比较简单,但用户界面不理想,操作步骤及系统反应时间较长。第二方案用户界面良好,操作管理简便,但由于系统叠加层次较多,因此需解决内存及其它资源限制及冲突等问题。经过努力我们成功地按第二方案实施,使得原来五花八门而显得零乱的多个系统在WINDOWS下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6.3键盘缓冲区操作

因为办公信息服务系统的使用者是人行广西区分行的高层领导,因此除了要求界面美观之外,还特别要求使用简便。由于我们将各原有系统集成到我们的软件中,而各原有系统一般功能繁多,并多需要输入口令等繁琐的步骤才能进入到领导们所需的查询功能,因此我们采用预先将这些操作的字符序列自动写入键盘缓冲区的办法,将这些步骤“短路”,领导们在调用该业务系统时就直接进入到查询功能。

在对DOS环境下运行的业务系统,我们采用直接向键盘缓冲区写入字符序列,以简化操作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掌握写入的时机,否则及容易造成不可预见性的结果以致死机。由于用户将要在不同业务系统中来回选择,因此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在内存的驻留方式也是一个需要处理好的问题,否则会出现内存管理混乱等问题。经过反复尝试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从WINDOWS调用DOS进程及UCDOS之后,调用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将操作序列写入到键盘缓冲区,然后再调用业务系统,由系统自动按键盘缓冲区的字符序列进入业务系统的查询操作,在退出业务系统时,由WINDOWS自动清除内存中的UCDOS及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使内存恢复到调用前原状。在处理WINDOWS环境中运行的业务系统时,我们在进入系统前直接调用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将操作序列写入到键盘缓冲区,然后调用业务系统,让其自动按键盘缓冲区序列进入到其查询功能。

6.4内存优化

采用这种集成方案,内存将要容纳网络驱动程序,WINDOWS,UCDOS,FOXBASE,业务系统,DOS解释程序等,因此常常会遇到内存不足的问题,采用优化内存是解决内存不足的一种方法,我们采用DOS的MEMMAKER来优化内存,以解决基本内存不足的问题。

6.5WINDOWS与UCDOS协调工作

由于系统主框架是运行于WINDOWS环境,而业务系统许多是在DOS环境下UCDOS环境中运行,这就涉及中文WINDOWS与UCDOS协调工作的问题,如果先进UCDOS,然后执行WINDOWS,则会造成显示方式冲突,系统无法使用,反之,先进WINDOWS然后再调用DOS进程,进入UCDOS,则使用顺畅,并且在退出DOS进程后,内存没有任何残留。

6.6解决内存不足问题

采用直接集成方案,内存将要容纳网络驱动程序、WINDOWS、UCDOS、FOXBASE,业务系统,DOS解释程序等,因此常常会遇到内存不足的问题,采用优化内存是解决内存不足的一种方法,但只能解决部分基本内存不足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仍需采用别的方法。如某处业务软件是在FOXBASE下运行的.FOX程序,该.FOX程序调用DOS命令,这样内存中将要容纳网络驱动程序,中文WINDOWS3.2,DOS,UCDOS5.0,键盘操作驻留程序,FOXBASE,该.FOX及DOS命令解释程序,从而造成内存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找来了反编译程序,将.FOX文件反编译成.PRG文件,然后用FOXPRO2.5,将其编译成.EXE文件,这样在调用它时,就无需执行FOXBASE,从而解决这种内存不足的问题。

7成果

在进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曾查阅许多资料,没有人曾介绍用类似的方案进行系统集成的经验。因此在项目开发完成前,我们一直担心,最后的系统会不会是个“四不象”,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的系统不仅功能强大,性能可靠,而且各部分衔接自然,使用极其方便。这种系统集成方法是一种新颖的方法。为在大型企业及机构已有的软件系统基础上进行系统集成创造了一种巧妙简截而又成功的解决方案。

9参考文献

[1]PowerBuilder5.0技术参考手册(套)北京市晓通网络数据库研究所

[2]Excel5forwindows大全,海洋出版社

[3]WINDOWSNT3.51技术手册(套),微软公司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仓库管理模块化设计安全报警。

一、引言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为仓储管理自动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当前已有的系统其功能一般比较单一。如防盗系统只管防盗;仓储管理系统只负责仓库物品的数据处理;控制系统只完成简单的环境控制功能(如开关门、开关灯、通风等)。将这些功能彼此独立的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既能完成管理,又能实现实时监控的一体化自动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所设计的这套仓库安全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把门禁系统(IC卡开门)、环境监控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报警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手段。它既能通过音频、视频以及红外线、雷达、震动等传感器实时监控对所有分库的开门、取物、检修等操作,又能对防区内的警报信号立即处理或自动上报;它还是一个仓库的数据中心,能完成人员、仓储信息处理以及自动报时、鸣号、熄灯、开关高压电网、布撤防等控制。另外,该系统还与财务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构成一个安全、主动和综合的仓库管理系统。

二、系统的基本要求

目前的仓库管理系统一般技术比较落后、性能较差且很不完备,有的甚至没有安全防盗功能。即使有安全防盗功能其性能一般也不太理想,人工干涉多,操作使用不方便,有的还故障率高而不实用。随着社会信息交流的日益加强和信息量的集聚增加,再加上盗窃活动的团伙化、智能化和高技术化等特点,仓储管理部门越来越需要一套低成本、高性能、方便使用、功能完善的综合仓库监控管理系统。要求它具有立即捕捉警情并提供警情发生地的有关信息(如地图、位置、类型、程度、平面图、地形图、结构图以及警情发生地的仓储情况等),计算机系统马上对警情做出反应,迅速通知值班人员和仓库管理员(通过声光等信号形式),可能的话还可立即对警情发生地实施控制(如接通高压电网、自动封闭门窗、拉响警笛、打开探照灯等)。对重要的警情要立即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内部电话自动交换网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特别是要求系统能完整记录从发生警情到上报,进而做出处理的全过程,以便于事后分析处理。

仓库大门的钥匙管理和开门方法应采用较科学的电子识别手段(如磁卡、IC卡)进行控制,仓库内外的温度和湿度用温湿度传感器自动测量和记录。发现越限时报警通知管理员,以便于管理员及时采取通风降温和除湿等方法,确保仓储物品的安全。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对仓储物品的出入库、物品订购合同、财务信息以及人员信息等内容进行统一的管理,以提高办公自动化的程度。

三、系统功能描述

1.定时自动测量和记录湿度和温度,并能够触发越界报警;

2.可挂接多种类型的防区,每个防区可以是震动、雷达、红外线等类型的一种;

3.系统对每个警情立即反应,指出地点、位置等,给出警情所在地的结构图,并能自动启动警号、灯光等报警设备,必要时可立即自动拨号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4.双IC卡开门,并自动记录开门时间,持卡者身份等信息;

5.对钥匙统一管理,记录取钥匙的时间,人员等信息;

6.可以进行人员管理、仓储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等内容;

7.自动记录管理员交接班日志,对仓库的操作也均有记录;

8.可根据综合条件检索历史记录,并可打印输出。

9.对人员的情况、密码(管理员)、防区所接传感器参数均可随时更新。

综上所述,系统所完成的功能是比较全面的。其中以处理警情的优先级最高,一旦发生警报,应立即停止其它事务性处理工作,转为响应处理警报。由于这种系统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可以对仓储信息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四、系统的设计结构

系统实现采用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硬件结合了单板机廉价、稳定的优点和PC机大容量、高速度、界面友好的特点,将整个系统分成功能相对独立的若干子模块,使系统结构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极易于维护和使用。由于系统采用结构化设计,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精化而成,由多个模块组成,因此可按散件组装法则根据现场实际需求,灵活取舍组合系统各组成部件。对于一些特殊要求也可以采用模块化形式方便地实现其功能的扩展,从而形成由低成本、简单功能到高投入、复杂功能不同层次的系列产品,但无论怎样组合均不会降低系统整体性能。系统的逻辑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系统功能逻辑结构图(图略)

五、操作使用简介

系统运行于WINDOWS环境,其界面同时具有字符、图形、动画、菜单命令等各种输入输出格式,友好且直观形象,再加上采用了WINDOWS所特有的联机提示和后援帮助作辅助手段,使系统的使用简单易学,非常便于普及推广。整个操作可分为四大部分:

1.利用按钮完成各种控制功能;

2.图形操作界面,利用鼠标代替键盘输入,快速直观,一学就会;

3.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综合条件的检索,查询并打印输出,可用鼠标选择查询条件;

4.基本信息库的更新,维护(如人员,仓储,值班员密码、报警代码表、IC卡发卡等)等。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计算机专业;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3-0082-03

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毕业设计是毕业生针对某一课题进行的有创见性的科研结果,是撰写学士学位论文的基础。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2] ;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计算机在工程应用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是对所学习理论知识的升华与提高,并应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也是对大学生本科教育的一个综合检验,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学生就业压力增加,找工作和考研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毕业设计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3-4],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工具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合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进行毕业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涉及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5] 。目前,在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选题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题目毫无新意。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很大一部分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如实验室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此类题目过多过烂,学生不想写,在网上随便搜索便可拿过来就成了毕业设计,以至于毕业设计成了走过场;(2)题目设置太大太复杂。在选题时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准确定位,因而选择的题目过于复杂,类似于注册表监测软件开发、微型操作开发等,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相对本科生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下手,最后只能是随便应付;(3)题目设置过于简单。有些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简单,工作量不足,没有达到毕业设计锻炼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二)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的矛盾

毕业生就业时间一般是从大学第四学年上学期11月份开始并一直持续到下学期,而毕业设计时间则是整个下学期开始直到毕业前毕业答辩,时间上严重重合。当前就业形式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使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给毕业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由于毕业设计和就业同时进行以及就业的重要性,大学生普遍看重就业而忽视了毕业设计。一方面,毕业生需要搜寻各种就业信息,参加各式各样的毕业招聘会,精心备战每一次面试,根本无暇兼顾毕业设计;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用人单位一般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因此这部分同学需要在校外单位作毕业设计,指导不便并且缺乏有效的管理,从而造成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

(三)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毕业设计的时间通常是在第四学年下学期,此时部分同学工作已有着落,用人单位主要看重的是主要课程的成绩,因此认为毕业设计的好坏与自身就业无关,毕业设计只要能合格就行,从而忽视毕业设计环节,使得抄袭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近年来社会诚信度的普遍下降使得高校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诚信度严重缺失[6] ,一些学生干脆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别人的成果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过多,毕业设计过程中监管不力,也是造成毕业设计抄袭增多的一个原因。高校的扩招使在校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而教师人数则变化不大,使得每名教师要指导十几个学生,精力不够无法对每个学生都面面俱到,使学生有了投机的可能。

另外,学校只看重就业率,缺乏对毕业设计的足够重视,也是造成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毕业论文答辩形式化

毕业论文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检验。由于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毕业论文的质量达不到要求,造成了答辩过程流于形式,未达到真正的检验目的。此外,感情分普遍存在,造成了没有毕业论文不合格的现象,毕业论好做坏一个样,严重的挫伤了学生认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二、应对措施

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的指导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选题要有实际的应用意义,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选题范围较为广泛,容易产生一些假、大、空的题目。因此在选题时应尽量从毕业生的就业背景出发,结合四年来所学习的主要课程,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明确工程背景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度是能否高质量完成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常用的选题方式是教师统一拟定了很多题目,然后由学生被动的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鼓励学生立足于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或学科领域中的前沿问题,提出新颖的毕业设计题目。在选题时应加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可以先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题目,教师对其中有创意的课题进行提炼和丰富,然后师生双方就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目标进行交流探讨,最后由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要求设置合适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

(二)毕业设计与就业矛盾的解决

针对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1.错开毕业设计与就业时间。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主要冲突在于时间上的重叠,因此可以考虑调整专业的教学计划,错开毕业设计时间。例如,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就采取了第四学年上学期安排了专业课程设计,其题目安排与毕业设计相近但工作量有所降低,是对毕业设计的一个预演。通过专业课程设计的学习,使学生对如何进行毕业设计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一定的动手经验,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从而避免与就业的冲突。

2.以校企联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用人单位之所以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是因为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所欠缺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联系几个固定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统一地安排实习时间,保障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用于毕业设计。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通过在无锡、苏州等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不但有效地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了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3.教学内容改革。计算机软硬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则更新速度较慢。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开发软件的更新速度非常迅速,教学使用的软件远远滞后于公司所使用的软件。毕业生进入公司后还要进行二次学习,这也是用人单位一般要求毕业生到单位实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计算机专业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

(三)扼制毕业设计抄袭现象的对策

根据10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扼制甚至杜绝毕业设计抄袭现象的发生。

1.加强毕业设计过程中师生的交流。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不可能集中在一个教室进行指导,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QQ进行指导,随时地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程,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另外,还应当定期举办讨论会,及时解决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平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向指导教师请教。

2.加强学院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功能。学院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毕业设计的进展和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抽查;在毕业设计答辩上实习一票否决制,即如果在答辩时发现有抄袭现象,直接定该生毕业答辩成绩不及格,同时追究指导教师的责任,以此来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3.通过“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检测是否存在抄袭现象。“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是一种用于辅助高校检测检查大学生毕业论文是否存在抄袭等不端行为的软件,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论文的质量。

(四)建立严格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为了避免人情分或随意打分现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需要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最终的成绩应该综合指导教师、评阅小组、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后给出,同时还应考虑学生之间的互评。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可以开发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系统实现评分的公正性。例如,在评阅小组预评阶段,由学生通过系统提交匿名论文,由系统随机分配给评阅小组成员,使评阅人不知道论文的指导教师和撰写学生,从而避免人情分。建立严格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每个阶段的评分标准可根据毕业设计成果、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设计态度、工作量、创造性指标、毕业答辩效果和外文翻译等在毕业设计中的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7] ;最终的成绩则根据各个阶段的评分自动生成。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毕业设计成绩评价的公正性,在毕业设计答辩中应坚持以下几点:(1)在最终的答辩之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制作的软、硬件必须经过演示并通过答辩委员会的验收后,才能予以答辩;否则不予答辩,必须重新修改直到达到要求。(2)实习答辩小组教师随机分配制度,在答辩的前一天提前公布,并且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3)坚持毕业设计复评制度,即建立由教授和退休老教师组成的毕业设计督查组,对最终的毕业设计成绩进行抽查,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起到有效地监督作用。

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仔细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抓住问题的本质,通过高校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就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 62-64.

[2] 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03): 49-52.

[3] 陈岳林.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5): 74-76.

[4] 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1): 118-120.

[5] 杨平,王志萍,李平.论大学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 122-125.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监控

0 引言

由于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校内外获得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的完成。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训练,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撰写文章的能力。然而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普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达到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

1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1 学生不够重视

一方面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是教学环节的一个过程,不管完成的质量如何,都能蒙混过关,学生从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多,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找工作、面试或考研中,对毕业设计只能应付了事。

1.2 日常教学与毕业设计没有有机结合

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内容涉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算法设计、软件开发流程、数据库的设计、程序调试等方方面面。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教学学时的限制或缺乏硬件设备等诸多原因,导致课堂教学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学生没有达到独立开发系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不了解系统开发的流程等,导致毕业设计时多数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指导老师给出的设计任务或完成的质量不高。

1.3 所选的毕业设计题目不恰当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可以从理论、软件和硬件等方面进行选择,然而多数学生由于起点低,基础比较薄弱,毕业设计做软件或硬件的较多,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生很少,我院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两方面构成,一是指导老师给出题目,并指出题目类型、题目来源、题目主要内容、预期目标、要求解决的问题及重点、题目难易程度等方面的信息,之后由学生进行选题。二是学生自己命题,然后找老师指导完成。不管哪种方式首先都要由指导老师给出任务书,明确给学生提出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 、研究方案和目标、任务要求等,指导教师针对选题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学生根据指导老师提出的任务书,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包括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预期目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步骤等,然而学生在选题时,由于老师给出的题目,理论性强或学生不感兴趣。不能进行深入思考导致无法完成。学生自选的题目,由于缺乏经验,没有进行切实的调研,所有的功能需求全凭想象完成,导致做出来的成品功能不全毫无应用价值,且题目多为各种类型的管理系统缺乏创新。

1.4 论文写作不规范

毕业设计后期,要求学生根据其系统的开发过程撰写出毕业论文。有的学生由于没有留出充足的时间来写论文,直到答辩前期才匆忙完成,导致毕业论文大多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更缺乏对系统中关键技术进行论述,更多是靠粘贴代码或对系统界面进行截图来充当篇幅。

1.5 指导老师缺乏责任感

按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开题之后,指导老师每周都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与学生一起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填写指导记录,设计中期还要进行中期检查等相关工作,然而由于指导老师往往忙于教学或科研,加上学生不主动联系老师、老师也不找学生进行指导,到最后指导老师只是在设计方向和论文写作上把把关。从而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1.6 毕业设计答辩流于形式

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最终成绩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及答辩成绩三部分构成,一方面由于学生的侥幸心理,觉得毕业设计做了,答辩就能通过,不重视答辩,对评阅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置之不理。另一方面由于本科生数量过多,答辩任务很重,答辩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从质量上把好最后一道关的作用。

2 相关应对措施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在本科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管理。

2.1 加强思想教育

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深入了解毕业设计的意义、毕业设计的基本过程和研究方法等,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加强指导老师的思想教育,将毕业设计与教师教学评价挂钩,从而提高指导老师的责任心。

2.2 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稳步发展校企合作基地。一方面通过校企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同时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科研,熟悉科研环境及流程,为毕业设计独立完成系统的开发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指导老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毕业设计进行命题,让老师、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双向选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题目,比如准备考研的学生可以选择其科研方向相关的研究性题目,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奠定一定研究基础;准备就业的学生,选择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具有实际开发背景的题目,这样就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积累相关的就业实践经验,为就业打下基础。

2.3 加强制度管理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对老师和学生形成约束,规范毕业设计流程,严格执行各种检查制度,制定规范的毕业论文书写格式,在答辩过程中制定详细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设计不仅要检查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还应该从学生调研、选题、毕业设计和论文完成的过程进行监控,尤其对不合格或达不到指导老师要求的毕业设计作品要严格执行淘汰制度,对其进行多次的补答辩,对抄袭、买卖设计或论文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在制度上纠正不良的学风。另外,为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应该对毕业设计质量高的学生和指导老师给予奖励。

3 总结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项任务,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是教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环节,毕业设计质量高低也是衡量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上接第119页)[1]胡小燕.本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广场,2005(11).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

由于全国高校近年来的扩招,教学设备的建设相对迟缓或维持原状,工科学生们毕业设计所需实验研究仪器设备是否具备,所需经费的投入能否充分,实验室场和图书网络资源是否齐全等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文档、动画和图纸是毕业设计成果的重要呈现的方式,尽管大学们都已经接受过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育,学生计算机素养也逐年进步,但调查对象对水工应用的基本软件实践来看,对office、CAD、3D等操作水平低,灵活性差,文字排版、图表编排、公式编辑、CAD操作命令混乱、精密运算不准确、三维动画多媒体演示障碍等方面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内容结构,不规范的命令操作和不熟练的技能运用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由计算机应用技术而影响到毕业设计质量的解决方案

学生要从自身提高对计算机技术对毕业设计质量影响的认识,了解这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特别是专业的计算分析能力培养。建立研究团队,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不仅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专业领域中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指导教师必须规范选题范围,指导教师组织主导学生毕业设计全程,对指导教师而言,除了完成本职教学任务和高度的责任感外,更要加强工程科学知识和现代工程设计创新的引导,必要时也可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子课题的研究,对于毕业设计过程全面掌控,要结合学生自身能力科学选题,保证理论切合实际,适应时展,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专业高效整合的因素。目前国内各院校四年制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利工程计算机绘图,水利工程制图等课程,基本为每周2~4课时,考虑到学生基础差异和自主学习效果差异,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计算机应用类基础课程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整合起来,使课程设置体系与时俱进,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以一个专业为整体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每种计算机技术在不同项目中的作用可能截然不同,例如:“90年代以来陆续开发的水电站地面厂房CAD系统、重力坝CAD系统、隧洞CAD系统等实例中包含了很广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坐标画线、沿曲线标注、表格生成等,每种计算机技术在每个项目中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因此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为毕业设计各个方向的研究创建人才基础。

高校作为人才储备基地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结合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软件的选用、计算机技术的选择方法、软件的升级、怎样保证科学计算的准确性等,要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个弊端,作为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极尽所能为学生创设实践基地,发挥计算机时代教育优势。目前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还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和客观,各位指导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也是一个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拟定一个质量评价标准如下:选题。选题应当来自水工科学、工程建筑、社会实验、模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调研论证。通过查阅书刊文献和网络资料和实体工程项目考察等形式调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具备分析问题、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顺便考查学生对外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毕业设计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性。实施方案、数据、图纸以及对设计数据的分析、论证科学正确、反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手段新颖独特、理论与实际结合,在某项研究上体现独创的见解、设计成果有实际价值。适当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不忽视手工计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倡计算机辅助手段和手工计算有效结合,对必要的技术提出手算要求,促进学生对算法切实体会和深入研究。毕业设计文档撰写质量。主要是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精准的数据表述安全有效、原理引用得当、论据充分、推理缜密、逻辑性强、行文流畅、设计成果和结论科学合理,参考文献资料翔实,格式规范等。毕业设计成果应该包括设计计算书、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以及实践日记等,严格要求毕业答辩环节。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均应参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答辩,答辩组老师要严格把关,考查学生对目标实现和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的见解,客观公正打分。此外,评价标准可参考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结合实践的一体化评价等,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等。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此期间可较为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高职毕业生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及职业熟练度;同时,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所以,毕业设计( 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但是,近几年由于扩招、学生就业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普遍下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改革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是一项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下面具体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为例来进行改革探讨。

1.毕业设计(论文)现状

1.1 时间安排上存在问题

我院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一般是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二个阶段(即第六学期的第6周—第14周),总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完成查阅相关资料、选题、调研、毕业设计、撰写论文、最后答辩等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具有实用性的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1.2 重视度不够

高职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因为就业的压力,绝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应聘工作上,而对于毕业设计( 论文) 则疲于应付,心有旁骛,无法专注于论文设计与论文写作上。部分学生只是把它当成一次形式上的综合作业来对待,没有在相应的时候内完成对应的任务,经常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临近答辩该定稿的时间还在匆忙的修改作品和论文。

1.3 选题局限

我院毕业设计课题大多是由教师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题并进行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往往会出现以下的现象:课题缺乏工程背景、课题内容陈旧,学生只需要将系统界面稍作改动,将别人的论文稍作修改,就可以变成自己的系统和论文。

有些教师给出的题目本身来自生产实际的应用性课题,但由于在毕业设计期间大部分学生的思想状态比较松弛,导致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敢把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只能安排给学生一些辅的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1.4 监管不到位

毕业设计大部分时间由指导教师组织管理,学校仅限于对毕业设计相关表格,如任务书、开题报告和论文的检查。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去就业单位顶岗实习等特殊情况的影响,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或电子邮箱等方式联系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困难。学校对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严,且对已经签署就业协议的学生的毕业设计采取迁就的态度,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缺乏详细的过程管理计划和专门的监督管理条例。

2.具体改革措施

2.1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提前做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每年的9月初就应该布置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给出整个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明确强调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使大家心中有数,提早安排毕业实习工作。在12月初,给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工作日程”表,日程表要详细安排从毕业实习初期到次年5月中旬有关毕业实践各个环节的工作进度和要求。

2.2 采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的多元设计模式

2.2.1 联合就业单位,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在学生联系好了工作单位,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的前提下,学校应支持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去做课题,完成毕业设计。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课题必须经系里审批,还要请用人单位指定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毕业答辩时邀请校外指导教师一起进行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

2.2.2 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这部分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应与专业方向及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于这部分学生大多不能经常返校与指导教师沟通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可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相互沟通,指导教师应该详细布置期间应完成的任务,并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

2.2.3 校内实习与设计。对于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且未能找到校外实习设计单位的学生,应由指导教师帮其选定课题,并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努力创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完成实习与设计任务。

2.3 以竞赛及考证的方式替代毕业实习与设计

近几年来各类组织举办了不少与计算机类专业有关的学科竞赛活动,还有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备考国家及知名公司组织的计算机类认证考试如“软件水平考试”、“思科认证考试”、“Oracle认证考试”、“微软认证考试”等。对于学生参加全国或省市级计算机竞赛并获得一、二、三等奖,学生参与教师的部分科研项目,学生通过高水平认证考试几种情况,其钻研难度和深度,基本上能满足高职毕业设计的要求,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在按规定要求做出相应的完善和补充之后,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这有利于优秀的学生提前毕业,顺应学分制教学改革,也有利于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科技活动。

3.改革预期目标

通过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应提前部署,同时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与指导,将毕业设计形式由单一模式转化为多元模式,将学生被动的接受任务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寻找任务,鼓舞每个学生勤奋学习专业课程、努力拓展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大型专业竞赛和获取权威证书提高专业竞争力。将学生毕业实习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联系实习、设计单位。用人单位可将实习和设计工作作为考察和锻炼学生的机会,这也是解决企业自身生产科研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学校、学生及企业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姜桂洪等.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探索[J].职大学报,2009(2).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Abstract: Aiming a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graduation desig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t present, through analyzing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oard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help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graduation design work.

关键词: 教学管理;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Key words: teaching management;graduation design;practical teaching link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174-02

0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各大学都非常重视本科毕业设计。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的高低不仅反映了毕业生本身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反映了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1]。本科毕业设计管理同时也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一般都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主,这就决定了其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与其它重点院校有一定的区别。作者长期从事地方性院校计算机类相关本科专业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评价工作,针对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1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应该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存在不同程序的下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1 毕业设计选题不科学毕业设计选题不科学是制约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地方性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既然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其毕业设计的选题就应该与知识的应用相关。实际操作中,选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选题关管理不严,学生选题随意性很大,即不科学也不合理。因而存在选题过难时无法完成设计,最终只能匆忙通过换题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设计论文来完成设计任务,这样毕业设计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或者选题过于简单时,无法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②选题重复性大,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选题与MIS系统或者简单的网络应用软件相关。以作者所在单位为例,近3年毕业设计选题中有近50%的选题是MIS系统或者简单的网络应用软件开发,且有近10%的选题是陈旧的MIS系统如学籍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之类的选题,同时这类选题也是最容易通过非法渠道获取。③选题没有应用背景,设计过程变为虚拟过程。学生在做需求分析过程几乎是凭空想象,由于学生本身就没有实践应用的经验,其虚拟出来的需求与实际有很大的差距,体现在需求分析不合理和不科学,导致设计的不合理,自然无法保障其设计质量。

选题不科学的原因主要是:①导师课题和学生自拟比例不合理。由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指导教师不如综合性大学指导教师有更多的科研课题和接触更多的新知识,导师的课题经常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或者导师给出的选题不符合学生的兴趣方向,因而学生自拟选题就占有一定比例,而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第一次综合性实践,学生选题自然难实现科学性。②指导教师的知识面限制。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方向应该是宽广的,即可以涉及软件开发、硬件开发、网络设计、信息安全、嵌入式开发等众多方向,可地方性院校的指导教师因知识面限制自身因素,也无法做到每个选题都符合科学性。

1.2 毕业设计指导不到位目前大多地方院校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都安排在第八学期,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大,这段时期恰恰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到实习单位实习的时期。学生的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毕业设计上而是放在找工作上,学生在这学期基本不在学校,导师也无法监控其设计过程。另外,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扩招,地方性院校引入了大批年轻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这些年轻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不足,而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没有这些实践体会,就很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这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2]。

1.3 毕业设计时间无法保证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一个学期中,学生将进行资料检索、选题、调研、相关开发软件的学习应用、程序设计、论文撰写等几个阶段,不要说设计质量,就设计的时间上都不能完全保证[1]。

1.4 毕业设计评价不科学尽管各院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都有一个指导性体系,这个体系是对所有本科专业制定的,具有普及性而缺乏专业性,大多数地方院校并没有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这样就会出现对同一个设计评价差距很大。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选题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学生选题的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限定学生自拟选题的比例。指导导师和学生自拟的选题比例应该控制在7:3,学生自拟的选题应该通过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审核。原则上学生自拟选题应该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和已有一定研究的方向,或学生亲自参与过的项目。②选题尽可能是指导教师正在研究或已研究过的科研课题的子项,是指导教师熟悉的专业领域,或者是导师正在开发的一些系统项目。③选题尽可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原则上不允许选择通用MIS系统如网上购物、工资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网络考试、进销存管理等系统作为选题,除非此类系统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背景。④当选题不足时,可以选择摸拟一些常用软件如聊天类、防火墙、浏览器、写字板、简单游戏、简单小工具等作为选题,通过不同的开发技术来实现这些软件的功能。⑤适当控制理论型选题,加大工程型、应用型选题的比例。地方院校既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设计选题就应该加大工程型、应用型选题的比例,一般要求达到70%以上。⑥选题初定后,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应对学生选题进行汇总和、统计,尽可能控制选题重复的现象,对重复选题进行重新选题。⑦重视开题报告的审定。通过开题报告可以对学生设计目标和设计路线进行分析,以确定选题设计的难易度和工作量,判断学生能否按时完成设计任务,以避免学生无法完成设计任务。⑧选题确定后,应该原则上不允许学生更换选题。确实需要更换选题的,毕业设计工作小组应该严格把关。

2.2 毕业设计过程指导的管理加强对设计过程的管理,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加强与学生对设计的沟通,建立可靠的沟通方式,定期监控学生的设计过程。学生在设计期间可能在校外实习和找工作,应建立制度规定学生定期通过电话或E_Mail向导师汇报设计过程。②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的质量监控。需求分析决定设计的技术路线,绝大多数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就是需求分析没有仔细深入,常常是凭空虚拟。建议指导导师对学生的需求分析单独审核,需求分析可以作为毕业设计管理的一个单独环节加以管理,只有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设计。③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第一稿的质量监控。论文第一稿体现了整个毕业论文的框架,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论文写作方法不熟悉,不会组织论文内容,指导老师应该多指导学生学会论文的组织,突击论文重点描述的内容和写作方法。④设计技术路线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参考文献获取,也可以通过指导导师对学生的技术应用进行指导。⑤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养,有计划地派遣指导教师利用暑假到企业进行进修,多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开发技术。

2.3 毕业设计时间的保证由于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一般要求较长的时间,建议毕业设计的工作从第六个学期末开始。在第六个学期末进行选题,利用一个暑假进行参考文献的阅读,在第七个学期初开始进行开题,然后进行需求分析,学生利用一个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需求分析、技术路线和总体设计的设计,在第七个学期末毕业设计总体框架就基本形成。学生在第八个学期在校外进行实习或找工作过程中,只需要完成详细设计即可,从而保障了设计的时间和质量。

2.4 毕业设计评价的管理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设计的评价,应该包括对设计的评价和对论文写作水平的评价,应该分别建设两个评价体系:①建议对设计的评价主要从选题的科学性、技术设计路线的选择、需求分析的能力、设计目标的实现来综合评价,并细化评价指标。对设计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设计答辩过程来实现,应该认真组织答辩过程。②建议对论文质量的评价应该从文题相符、论文的结构、表达的能力、用语的科学性和格式方面来综合评价,并细化评价指标。对论文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评阅教师对学生论文的仔细评阅来实现。③对毕业设计与论文的综合评价,需要综合设计的评价和论文和评价。由于地方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人才,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毕业设计与论文的综合评价中,设计的评价和论文质量的评价的比例控制为6:4。

3小结

提高地方院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永恒的课题,同时也是学生通过大学四年本科学习后的知识总结和对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价。通过探索和研究毕业设计管理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更多的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加对毕业设计管理的探讨,以实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信息与计算科学 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

武汉科技大学在1999年开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来,为了办好这个专业,首先对毕业生就业市场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需求、人才知识结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要求以及国内高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研究以及往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和分析,得出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能力:数学建模、系统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管理、工程等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对以往的培养方案做了全面的修订,制订了符合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新培养方案。

一、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因此,实践教学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教育部精神,武汉科技大学在信计专业开办之初,对信计专业的专业方向和理论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关讨论和研究。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理论基础知识不够夯实

在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中,许多同学反映在课程设计或者是上机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而不知道怎么开始动手做。

2、实验课程开设与实际需要有距离

学生反映现有实践教学与现实社会应用中的需要有一定的脱节,课程安排中针对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相结合的课程较少。

3、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善

信计专业毕业实习去向包括省统计局或市统计局,以及部分企业单位,学生也可以选择自主实习。而自主实习缺乏有力的监管考核方法,这样让毕业实习的作用大打折扣。

4、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不尽人意

在选题上,部分选题不能紧密联系专业特色,纯数学理论课题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纯计算机软件开发课题无法提高学生学术水平,自拟研究题目有的与社会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必要途径。我们在构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中注重以下原则: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加强数学基础教学,打好专业理论基础,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研究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加大实验教学内容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比重,改进以往的对理论教学非常关心,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的内容少、方式单一、效果不好的传统模式;在不同的课程实验之间形成合理的衔接,使实践内容更加优化,实践体系更加完备,实践课的教学模式更加合理,经过完善的系列实践课程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竞争实力;实施过程中注重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激励机制、实践教学考评体系、规范实践教学流程,使实践教学的方案得以落实,保障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三、“二模块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包括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毕业论文(设计)两个方面。考虑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在目前的就业市场现状,以及应用计算机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综合考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构建了“二模块、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把专业课程设置为两个教学模块:“计算机技术类模块”和“经济管理类模块”,把实践教学渗透到教学模块课程中。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实践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既不同于数学专业又有别于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应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武汉科技大学从以下五个板块的课程设置为基础构建了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的课程群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课程)、专业任选课程、通识教育课程。

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以计算数学为基础,必须在低年级打下坚实的数学计算基础理论知识,为此,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设置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相关的数学基础理论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选择最能反映学科本质特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内容作为核心课程,如设置了信息处理中的数学基础、计算方法、数据结构、运筹学、专业实验与设计等课程,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设置了计算机应用模块和经济管理类模块两个方向的模块课。在科学设置适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将实验内容根植于理论教学中,增加课程设计的学时,强化实验过程,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实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36-0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大学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已由精英教育向国民教育转变,研究型人才培养向实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转变。为适应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培养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通过多年与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出了一套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思路。

1 建立“四层次、七类别”实践教学体系

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本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四层次、七类别”,如图1。“四层次”是指将学生应获取的实践能力分成基础实验和认知能力、初步设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与工程能力四个层次;“七类别”是指将整个实践环节分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题训练、各类实习、毕业设计、参加创新和科研课题及职业培训七个类别[1]。

其中课程实验的设置以综合性和设计性为主,还可为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同学设计选作实验,结合认识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一层――基础实验和认知能力;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更强的课程设计环节,结合电子装配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二层――初步设计能力;针对培养方案中不同的课程群设计综合度更大的专题训练环节,如针对数据库课程群设置数据库专题训练,结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三层――综合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和科研课题,去企业中作职业培训,结合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第四层――创新和工程能力。

四层次、七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产学研思想充分融合其中。通过与企业合作、校内实践,结合科研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 校企合作、内外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出企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强调了培养过程的企业参与。在认识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邀请企业举办技术报告会、座谈会和系列讲座。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熟悉生产环境、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而顶岗实习。在课程设计和专题训练等综合实践环节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实现企业实训和实践教学的无缝结合。

以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专题训练为例,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针对培养方案中四大课程群,设置与之对应的综合度更大的四个专题训练。四个专题训练分别是: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题训练,针对程序设计课程群的程序设计专题训练,针对数据库课程群的数据库专题训练和针对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群的软件测试专题训练。四个专题训练每个两周,共8周,统一安排在第7学期。

四个专题训练可根据需要灵活组合,形成不同的训练周期,方便和企业合作,如图2所示。如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成功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合作,将四个专题训练整合到一起,在其提供的实训平台及企业真实案例基础上,组织学生完成了为期8周的完整项目的软件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效果良好。同时在最近一轮专题训练环节实现了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由知名IT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负责完成整个专题训练环节,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研究室(团队)、创新基地相互协作,培 养学生研究式学习和实践的能力

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题目,进入本专业教师的研究室、创新基地开展自主学习和创新活动。科技创新题目主要由教师和企业提出,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方向,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提出,教师审核通过后即可进行。创新题目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另一类来自于合作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而第三类主要是面向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程序设计大赛等竞赛。选择第一类题目的学生可进入到相关的研究室,选择第二类题目的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作企业、科研院所或者创新基地进行研究和学习。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室(团队)、创新基地、企业在人才培养进程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如表1所示。人才培养过程充分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1]。

4 采用灵活机制,改进毕业设计(论文) 方式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时间最长、综合性最强的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以适当的课题研究为背景,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在这个实践环节中,相当于走过一个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实现从学校走向实际工作起到一个良好的过渡作用[2]。

许多学校常常第8学期才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由于学生忙于就业、考研,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全面改革毕业设计(论文)方式,形成了一种灵活机制。

毕业设计(论文)开始时间提前。凡参加教师科研、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进入创新基地开展创新研究的学生,在三年级开始就可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研究阶段;对于其他同学,毕业设计选题安排在第6学期末进行,加长了毕业设计的周期。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学生就业相结合。部分同学可以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参加相关合作企业或由学校认定的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企业资格、培训内容和项目及企业指导教师认定等必须由专业教研室审核,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方可通过。在培训过程中,校内仍将指派专门的指导教师与企业、培训机构进行沟通、协调,并对学生的实习、设计过程进行监督。

研究室负责人作为团队毕业设计(论文)的“总导师”,负责研究室内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审核及教师的任务分工。学生除要及时与负责教师沟通、汇报之外,研究室内定期召开发表会。学生要向全体教师和学生汇报设计(论文)的研究计划、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而每位教师和学生都可向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通过改革,对毕业设计环节实施科学规范管理,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转换角色,为其毕业后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大学生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5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 践教学体系

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被批准为部级特色专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目前已经成为大连IT教育联盟单位。近年来在教学、科研、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具有广泛的企业合作基础。自2005年以来,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力发展与企业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已经与多家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建立了联系,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与北京智原公司签订中国软件人才培养工程(CSTP)合作实训协议,被授牌CSTP职业训练基地,已成功的培训了一批学员;与中软国际合作,培养具有服务外包特色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合作的“蓝桥计划”正在实施;与东软集团、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大连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合作协议、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网信软件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

2)较完善的团队建设。计算机专业教师按照科研方向和教学特点,组成多个研究室,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计算几何与可视化、Web应用技术、网络应用技术、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科研室目前已经吸纳大量本专业学生开展科研和创新活动。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近5年获得6项发明专利,有50名学生在辽宁省及全国各种竞赛中获奖。与此同时,专业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些实际项目开发工作。例如,目前已经投入运行的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网站、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网、大连工业大学调串课管理系统、大连工业大学考务信息系统等都是在研究室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开发完成的。

3)较好的保障条件。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已被评为以服务外包为特色的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支持的相关资金已到位。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立项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立项,建设资金有充分保障;计算机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同时还设立了自主实践基地和创新中心,为学生业余时间进行课外创新活动提供场地。

综上所述,大连工业大学配合国家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长远目标,着眼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原则,经过近5年的实践,效果良好。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大连工业大学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经验表明,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有效的,希望该实践教学体系对辽宁省及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并得到推广利用。

参考文献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14篇

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系统地进行分析总结和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以巩固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给予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为了便于实施和管理,规定网络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以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实践的课题,每个毕业生通过独立开发一个具体的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开发一个比整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步骤,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及各步骤的基本内容如下:

1、 系统分析

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

确定系统目标

系统可行性分析

2、 系统调查

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能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其中系统的组织结构图应画成树状结构。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

3、 数据流程分析

数据流程图(系统关联图、顶层图、一层数据流图、二层数据流图)

数据词典

代码设计

4、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系统的功能结构图,每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工作内容、输入输出要求等。

系统控制结构图

5、 数据库设计

概念模型设计:实体、实体间的联系、e-r图

关系模式设计:e—r图->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

关系模式

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

6、 系统物理配置方案

7、 人机界面设计

8、 模块处理概述

9、 系统测试和调试: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结果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1、开发工具

开发工具可由学生任选。如delphi、foxpro、vb、access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全由学生自学。

2、注意事项

(1)项目开发步骤的完整性(系统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环境和配置、系统实施以及系统测试和调试等)

(2)每个开发步骤所得结果的正确性(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词典、hipo图、e-r图、关系模式、人机界面设计及模块处理等的详细分析和说明)

......

目录:

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目的和内容

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三、开发工具和注意事项

计算机系毕业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地方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1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支撑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技术是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培养信息技术领域高科技人才的主要学科,为我国的信息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上世纪末,计算机专业随着社会需求的强势拉动而进行大量的扩招,在满足了社会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依然强盛,另一方面却存在着大量毕业生无法就业。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除了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趋同,专业范围宽泛,缺乏专业特色[1],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实际需求等培养模式问题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实验环境单一,缺乏体现专业特色的创新性综合实验,学生工程实践缺乏,实践能力差。信息技术企业衡量求职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但目前众多地方高等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均为新办专业,实验环境和实习基地建设落后,学生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实习与实验环境,使学生的实习环节流于形式。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很好的实习实训,实践能力缺乏,工程技术能力差。这对于刚毕业离校的大学生,无疑是就业的一个大障碍。

2) 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基地建设困难。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最新的知识体系结构、掌握前沿的工程技术工具、具有扎实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而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一是学生数量大,现在的IT公司无法接收大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实习基地建设困难;二是IT企业不可能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其工程项目,改变其工程设备的配置,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三是学校实习经费紧张,学生校外实习负担较重。

3) 师资队伍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使得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案例教学等更多为纸上谈兵,特别是软件工程类、硬件设计类实验更加如此。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重视理论学习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现在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深度掌握,专业实践能力严重缺失,专业培养表现为面面俱到而没有针对性、专业方向涵盖太广而没有进行分类细化。所以我院早在2006年就开始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行业特色明显、专业基础厚重、实践技能突出、素质教育鲜明”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为了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整体教学机制中,突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在保证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深度优先的基础上,强化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就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设置、毕业实习与设计以及实践环节的考核体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2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2.1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特点

按照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改革分类细化的指导思想[1],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多年来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学生就业面向和学校行业特色,我们确立了计算机工程方向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建设改革目标。2006年在新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中,我院提出“坚持把握21世纪工程教育和以社会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的专业办学理念,着重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突出计算机工程的分析、设计、实现与管理能力的专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本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根据多年来学院在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控制工程以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3个方面所具有的科研成果及较强的师资优势,在2006培养方案的专业选修课设置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单课选修的方式,构建了3个专业选修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模块选择。每一个模块都设置了该方向的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领域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加大了高级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和实验时数,由原来的48学时改变为80学时,以强化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将原来96学时的电路与电子技术拆分为电路与系统、模拟电子与数字电子技术,学时数扩展为160学时,突出电子学的重要性和基础性。

我院的培养方案突出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2006培养方案中学生4年的总学时数为2530学时,其中实验和实践教学就占到900学时,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35%以上。本计划较大幅度地增加了核心课程的实验时数,增加了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数字系统综合实验周、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周、嵌入式系统综合实验周,将原来的计算机组成综合实验周提升为计算机组成课程设计,使得4年来课程设计、课程综合实验周、逆向工程案例教学达到12个。

2.2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按照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4年中实践能力渐进提高的特点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2],我们提出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型。将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专业深度发展基础实践能力培养、程序设计综合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系统综合设计实践能力培养以及专业广度发展实践能力培养4个阶段(图1)。每个阶段均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年所开设的主要教学实践环节分为5类,第1类为课程类实验教学,该环节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学时数分配上,尽力扩大学生实验时数,通过实践来消化和吸收课堂理论知识。第2类是为了检验学生对同一类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设置的课程设计,需要3周时间以小组团队形式完成分析、设计与实现的全过程训练,4年主要开设的课程设计有:程序综合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等。第3类是必须在实验室环境下不间断地进行设计和实现的综合实验周,需要完整的一周时间在实验室完成。4年主要开设综合实验周有:嵌入式系统综合实验、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数字系统综合实验。第4类是本专业培养体系中为了扩展学生就业与知识广度而设置的专业模块逆向工程案例教学,在第七学期开设。主要逆向工程案例教学有:逆向网络工程案例教学、逆向控制工程案例教学、逆向信息工程案例教学。第5类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3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信息学科专业,其特点是知识体系更新速度快、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工程实践能力要求高[3],所以该专业需要有大量的实践环节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满足社会对该领域人才的要求和需求。我校计算机专业确立了“行业特色明显、专业基础厚重、实践技能突出、素质教育鲜明”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特别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和探讨。

1) 将毕业实习基地引入校园,强化了学生毕业实习环节。

为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毕业实习实训的效果,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实训难、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经费紧张的问题,我们从2006年开始与国内知名信息公司和企业联合,在毕业实习中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措施。一方面采取按照毕业小组实习的模式,对学生进行校外分类实习,以适应目前实习基地的特点和学生毕业课题研究的特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先进实验设备和硬件环境,依托企业工程技术人才优势,对学生进行校内毕业实习,近三年来,我们与上海杰普软件技术公司、加拿大达内高端培训集团、青岛软件园以及太原浩博科技进行了有效合作。

这种将毕业实习基地引入校园的实践尝试,解决了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而导致的学生实习内容陈旧、实习单位无法接受大批量学生实习的难题,节约了大量的实习经费,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据统计,近三年来我院学生通过毕业实习企业推荐就业的人数达到60余人。他们大部分在上海高新区、青岛软件园和太原高新区以及北京市就业。

2) 联手国内知名软件公司,将学生送出去进行毕业设计。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先进技术以及开发环境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当前高校所传授的知识内容以及教师的技术水平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对所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术的需求。为了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当前IT领域的先进技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解决学生的就业压力,计算机学院与东软集团北京公司和大连公司、上海杰普软件公司、中科软技术有限公司、太原博华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进行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三年来,我们推荐近100名优秀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到校外的软件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与实训,整个设计过程采取双导师制的原则进行,毕业课题的选题与研究在软件公司完成,学生培养的规格及要求按照学校规定执行,最后在校内完成毕业论文及答辩工作。这种联合培养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模式,使学生所设计的课题更加具有前沿性,所采用的技术更加先进并且与社会需求相一致,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社会需求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由于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表现良好,有近90%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在优良以上。

3) 探索毕业设计提前进入机制,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通过对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发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4个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以前每一个课程设计都单独进行题目的选择,没有连贯性,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都不可能深入地进行研究与设计。这些课程设计的知识点都能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体现,所以我们探索了一种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的培养机制,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的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就指定毕业指导教师,使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进程,通过递进式的专业培养,在学生毕业设计阶段能够很好地掌握和理解课题的背景和需求,掌握系统的开发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毕业设计提前进入的探索,对于完成优秀的学生,到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就可以留出时间给学生找工作或者到就业单位进行岗前培训。

4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机制的探讨

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制定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评价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所以我们提出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教师要强化实验过程的规范操作,弱化对实验结果的评判,在教学中注重实验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方法的传授,注意对学生开展实验室工作行为规范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的管理方面,我们开始尝试实验教学课程单列管理方法,具体到每一个实践环节周学时的安排和内容设置由计算机科学实验课程单元分派表和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实验教学以实验单元的形式推进教学,一组实验单元完成之后,要求学生撰写和提交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明确,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数据翔实,实验结论正确、可靠,报告结构合理,行文简洁、流畅、规范是实验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实验课程实行单列是重视实验教学的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通过加强实验室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验室队伍建设,加强实验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实验室建设良性发展体系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方面,我们倡导强化实验过程的规范操作,弱化对实验结果的评判,意味着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发掘学生实践方面的潜能,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实践环节训练中的表现。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相对次要,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能否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规范地完成实验操作的各项环节,基本掌握实验的方式方法和基本技能,独立完成实验并从实验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掌握,而完成实验的时间长短,实验操作过程中动作和技能是否娴熟,结果是否美观则相对是次要的,不必苛求学生对实验全过程掌握的熟练程度。

5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不断热招,当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许多的问题,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高低,已经成为社会对该专业人才评价的核心标准之一。本文针对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模型,同时提出了毕业设计的提前进入机制。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上,强化实践过程的规范操作,弱化对实验结果的评判。本文的研究,对于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及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报告2005[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Architecture of Computer Major in Local Universities

GUO Yin-zhang, XU Yu-bi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