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

四合院建设设计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历史保护;四合院;胡同;社区建设;可持续展;参数化

一 介绍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为了民族精神和文化意识形态的保留和延续,以作为维护文化身份及文化的依据。保存历史文物的真实性往往是保护主义者用来量度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成的,但是我们又如何去定义什么是“真实性”呢

二 北京的历史保护概述

历史保护在北京有三个监管:

在地区层面,然北京市在1990年代初步确立了历史文化保护区,将旧城25片具有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的历史地段立入为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但是在暴涨的土地价值和昂修复成本下,不少历史文化保护区,如南锣鼓巷,大栅栏,鲜鱼口和琉璃厂都不再是被修复,而是拆除后完全重建。旧有的历史建筑被新建的外栋栋相同的仿古青砖建筑取而代之,建成后被单一化地被游客纪念品商店和国际零售品牌进驻。试图复原中国古代风貌的仿古建筑,却成了中国版的迪士尼主题公园。

这种历史保护的方法需要高档商业的支持来平衡早期的资金投入,使得原本的小手工业工厂、、书院,在重建后都没有得到恢复。随著这些知识交流和艺术创作场所的消失,北京开始慢慢失去其作为文化中心的重要性。历史建筑保护反而成为吸引财富、商业和游客的一种手段。老百姓被迫搬迁到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成为一种新的边缘化的人群类型。工人、工匠、小商店业主、老人,被强制性的从自己的文化及历史环境中驱逐出去,只得到很少的补偿。自1990年以来,超过580,000四合院居民

三 1960后胡同的演变

正当标志性建筑个体被大规模?修缮的同时

“自建房”通常是四合院房间的直接伸延

在北京快速城市化的同时,汽车的使用更加普遍,因此对机动车道和紧急车辆通道需求日益增长。

尽管被自建房填的四合院居住环境拥挤,

四 “真实性”的反思和重新定义

虽然旅游业和高档服务产业的投资使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与此同时北京却面临着被博物化的危机。博物馆化这个概念源自博物馆,但其描述的不局限於博物馆内:

忽视当前的社会问题和需求,而只把历史街区整修如旧,在经济效益上是不可行的。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去重新思考“真实性”的定义。考虑到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现实,要真正实现民族精神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延续,就不应只是要保护文物的完整物理结构和外,维护历史街区的肌理也同等重要。一个地区的独特性往往是由社区里多样化的阶层、活动和功能之间的互动而形成。

在不破坏胡同邻里的肌理的大前题下去解决人口膨胀而形成的住房问题,首先必须增加住宅的密度。要有效地达到这目标,数字设计工具如能源数据分析模型、参数化设计、数字模拟模型的等的辅助是必不可少的。

数字设计工具对复杂的城市设计问题有着巨大的帮助。举例来说,对现状使用数字模拟技术合理化分析后,把数据转变成能用于设计中的一种可行的选择。它使设计师能够针对场地的自身条件而作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改善环境条件的同时也为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准备。在提供了新的非线性的制约因素和机会的同时,相对于传统的现象学,数字模拟技术提供了双向的现象研究。

四合院自建房的设计可以以此推论为基础,建立日光系统,寻求最能符合节能和自然采光原则的方法来提高四合院的住宅密度。把环境数据例如建筑物的大小、材料的反光度、地理位置、气候数据和?设计方案一同导入三维能量分析模型,并且把可建的土地划分成细点,再进行日光计算得到日光像素化数据图。把数据图加以分析校准就可得到一系列密度从低到高的渐进的可行性方案。最后加入现实因素和各种限制后,就可得到胡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设计蓝图。

利用参数化设计技术来完成通风系统设计是另外一个可以优化新的四合院布局的方法。北京冬季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和夏季的高温为住宅通风系统设计带来极大的挑战。通风系统参数化设计是以季节性气流数据为定量信息,同时加入青砖的旋转方向角度及砖和砖之间的距离为调整的参数,变量化参数根据所需的隐私性及季风所赋予的不同数值,就可得到对应环境和不同土地使用的参数砖墙。例如在北立面砖的方向可以是垂直于壁,尽量减少北方冬季风的冲击;南立面砖的旋转方向是贴近水平,有利于自然通风。在需要高的孔隙率,透明度和开口的情况下,参数化衍生的软质材料例如布料,金属丝网等,可以用作替青砖的材料。通过运用自然通风、孔隙率和土地用途的策略,使得原本平坦的砖面转变成三?维结构并进一步细化。

五 总结

历史遗产保护的价值随著时间而一直在变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历史街区的保护应该以维护胡同的邻里肌理为主导,保持社区内多样化的阶层、活动和功能。同时加入社区建设及可持续展的概念,以参数化设计的策略和方法,让社会发展和文化承更有效地进行。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2篇

(1)教学活动周期。

四校四导师课题组的教学交流活动在不影响各个院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每一次汇报答辩时间都安排周五开始周日结束。每个院校的学生利用汇报答辩前的时间完成各个阶段的设计任务,准备汇报展示文件。

(2)课题设置。

每年教学活动课题在前一年的年底,课题时组织严格的筛选,择优颁布课题。导师组给出选题范围、设计深度要求,然后由实践导师参与提供3套可行性选题,最终一起讨论方案,再行。学生自由选题,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对实地进行调研。

(3)社会实践导师。

著名设计师作为实践导师参与四校四导师课题组的教学交流活动,让院校学生同职业设计师“无缝连接”,正直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培养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加强设计教育的整体性,从而推动高校教学与企业项目实践的共同进步,达到双赢的效果。

2以工科为背景,建筑学为依托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定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始建于1956年,最初为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两校合并组建包头工学院,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高等学校。200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2003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内蒙古科技大学已发展成为以冶金、采矿、煤炭、稀土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建筑学是较早开设的学科之一,有着较强的师资力量,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科研队伍。2006年,以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依托的基础下,招收了首届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办学实践,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形成了以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体现了以工科为背景、以建筑学为依托、融合设计学其他专业的办学特点。

3环境设计专业建设的启示

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师生连续2年参加了四校四导师教学活动,2014年参加课题的院校有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通过本次活动,可以看到不同院校的地缘位置、师资团队、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的差异,学生最终设计作品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例如,知名院校的学生注重创新,思维敏捷、视野开阔,作品呈现出灵性的创意。这与这些院校的国际化教学、优秀的教师团队及人才培养定位密不可分;地方院校由于地域的不同、经济环境的差异造成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很难亲眼看到优秀的成功案例,思维、眼界受到局限,作品缺乏一定的创意性。因此,通过四校四导师的课题实践,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现状,扬长避短,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专业建设的质量:

(1)开放办学、加强交流。

四校四导师课题组的教师都是业内的知名教授,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内蒙古科技大学地处我国中西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尤其环境设计专业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应加大对外的学术交流机会,走出去、请进来,将优秀的教育资源引进来帮助我们快速的发展。例如,聘请客座教授、科研合作、学术讲座等形式来开展。

(2)师资队伍的建设。

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从年龄结构来讲都比较年轻,多数在40岁以下,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学源结构也很类似,多数为艺术院校毕业。职称结构很不合理多为中级职称,缺少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因此,应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力度,鼓励年轻教师的自我提高。四校四导师的经验很好的证明了,名人带动学校的发展是中国未来大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3)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学生素质的高低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与特点,四校四导师课题组的院校由美术院校、艺术院校、工科院校、师范院校、综合大学组成,基本涵盖了当今中国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各类学校。不同院校学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面貌,对于内蒙古科技大学来讲,首先应当注重设计技能的提高,让学生能熟练的“用手”做设计,这是一个物质基础。其次是设计研究能力的训练,培养有思考、能思考的设计师,这是一个设计教育的更高要求,也是未来设计发展的必经之路。

(4)实验室建设。

环境设计专业非常注重实践的训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建设不光要硬件的建设,同时还要完成“软件”的同步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实验室的开放同日常教学课程的有效衔接上。没有针对性的训练,再好的实验条件也只是摆设。例如,装饰材料与构造这门课程,在完成了理论教学的同时,应该加强学生对于材料的主观认识与再创造的研究上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实际的项目会有灵活的把控能力,不会受到材料的制约而束手无策。

(5)加强校企合作。

四校四导师课题最大的特点是企业的资助,课题组的经费全部由企业出资,同时企业的优秀设计师加入教师指导团队,共同指导每一位学生的设计作品。学生可以在学校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与标准,学习到实际项目操作中的一些设计思路与方法,提早地与社会对接。企业的实际案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理论同实际的联系,真正做到了优势互补。同时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每年可以提供一定的实习名额,既解决了学校的实践教学场地,也为企业今后的人才储备奠定了基础。

4结语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3篇

要给人们带来幸福感

韩文强不是一个张扬的人,但对于老本行却是侃侃而谈。“我愿意教给学生自己做设计的经验,因为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怎么处理,这都是很宝贵的。对待自己的设计就像教学,我很严苛。我希望我做的设计语言是贯穿始终的,建筑、景观、室内装潢,这三者都要在一个设计范畴里,和谐共生,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设计。我有个很理想化的想法,就是希望我的设计给人们带来幸福感,一栋建筑、一处景观、一个房间,当人待在里面的时候会感觉舒适、愉悦。”

艺术对于人们是精神享受,设计最终一定是服务于人使用后的感受。韩文强怀揣着艺术家的理想来做设计,用情感来揣度设计,所以他的设计里有很多对于人的关怀。

我的设计

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走在东四十条的胡同里,这里住着最自在的北京人,但他们也对四合院各种设施的陈旧感到不满。韩文强对四合院改造很感兴趣,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也很喜欢,他想通过的他的手,给这里带来别样的房子,于是一栋立体结构的新型院落就诞生了。

在街道狭小的胡同里,这栋小楼不算太突出。在一片灰瓦小院里,被街坊邻居称作新建筑的小楼,让很多人艳羡。建筑占地面积约130平方米,共三层(包含地下一层)。一层包括会客厅、餐厅、厨房、茶室;二层为3个卧室;地下一层为小型展厅。之所以称之为立体四合院,是因为庭院和室内空间的关系。三层中每个房间都拥有一块院落,院落里的青石、苔藓、翠竹都很有中式小庭院的味道。韩文强不想破坏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他希望这个现代建筑的内涵是中式的。

“这个立体院落意在探讨院与宅之间相互渗透的空间模式,从而反映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从室内到室外再到建筑本身,这些设计也会改变居住在这里的人的生活方式,他们会在各自的空间去欣赏庭院,交错的院落关系也会让他们居住在这里不乏味。尤其是孩子,他们可以在自己房间通过一个烟囱似的东西看外面的星空。”韩文强把里里外外的设计因素,还有人的因素统统考虑到这个建筑里,所以这个以居住为功能的小型建筑设计是那么生动自然。

你最喜欢的设计师是谁?

韩文强:安藤忠雄,我每次看到他的作品都很激动,能和我的心灵产生共鸣。可能与中国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日本的设计更简练。我不喜欢太复杂的东西。

有人评价说你的立体四合院能看到日本建筑的影子,你怎么看?

韩文强:我很受日本设计的影响,但我是在中国最传统的四合院里做一栋中国建筑,所以我运用的是中国式的现代思维。我是对如何将低密度的传统四合院空间结构引入当代住宅设计进行了尝试。采用反四合院的空间构成,将院子打散,散布于水平向的房间与垂直向的楼层之间,探讨院与宅之间相互渗透的空间模式,从而反映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前院作为入口的缓冲空间;中院种植竹林,成为整个住宅的景观节点;后院将柔和的阳光导入地下一层。设计有意识地运用水、竹和光线来营造出宁静的庭院空间环境。在这个建筑里,我的设计语言是中国式的。

在商业项目里会遇到一些与艺术理想相悖的情况,你会怎么解决?

韩文强:我是坚持理想的人,不想浪费时间在自己觉得没意义上的项目上。我希望我的设计能打动人,能打动人的东西才有说服力。现在人们对于设计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有力的说服方法就是我可以完成得更漂亮。

最近有哪些新的创作?

韩文强:现在做一些庭院、小型建筑还有四合院改造的设计,我很喜欢研究景观、建筑、室内之间的关系,想把它们做得更有趣,更有关联性。

你怎么看待在现代建筑里运用中国符号?

韩文强:我很反对这么借用,其实那只是一种嫁接,没有意义。最重要是体现一种中国式的意境。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中国式的符号太多了,我们要吸收的是内涵,而不只是拿来主义。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4篇

近日,医院召开专题会,专题研究讨论《医院“十四五”(2021-2025)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会议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内部审计“十四五”规划,确保规划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顺应医院发展规律、更加体现内部审计人员的意愿,为医院深化改革和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一、“十四五”医院内部审计发展规划目标。

会议明确:“十四五”期间,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要准确把握定位,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落实审计统筹与融合,强化审计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审计目标,要实现从以传统的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向以现代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与发展,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医院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层次和水平,推动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十三五”内部审计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一)独立设置部门,明确职能职责。根据新时代审计工作发展要求,医院独立设置审计部,配备相应的审计力量,开展医院的经济活动审计和建设项目造价工作,依法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

(二)完善内审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审计部修订了部门职能职责,制订完善基建维修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委托社会中介审计管理办法、经济合同管理等制度及工作流程,督促医院相关部门及时修订《车辆停放管理办法》、《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办法》等制度。

(三)依法履行职责,服务医院发展。审计部累计开展财务收支、预决算、采购等财务审计x项,资金总额为x万元;开展基建维修项目审计x项,送审金额x万元,审定金额x万元,审减金额x万元,审减率7.37%;审查经济合同金额100万元以上的经济合同55个,金额x万元。

三、“十四五”内部审计具体目标。

(一)建立审计委员会,加强工作领导。完善医院党委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体制,增强内审工作权威性,提升内部审计监督实效性,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推动审计结果运用。

(二)完善制度体系,促进规范管理。持续推进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涵盖医院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管理、审计整改与结果利用等管理办法及相应工作流程图,逐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三)严格依法审计,实施监督全覆盖。开展以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审计为基础,以内部控制评价和效益审计为重点的项目审计。做到应审尽审,消除盲区,实现监督全覆盖。

(四)重视审计整改,强化结果运用。审计部要加大审计问题整改监督力度,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层次水平,有效推进整改,完善相关制度,补齐内部管理短板,发挥审计价值功效。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内审水平。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职业化、学习型的审计队伍;抓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质效;加强交流宣传,促进内审工作融合发展。

四、实现“十四五”发展规划保障措施。

(一)强化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限期完成商组织人事部提出医院审计委员会人员构成及工作职责方案报医院党委会决议后实施。

(二)跟踪重大政策落实审计。根据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医院重大项目安排,将继续开展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和经费使用、“医联体”工作等国家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审计。

(三)开展绩效分配项目审计。围绕医院收入完整、支出规范、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管理、预算执行基本项,选择1-2个重点项目开展绩效分配进行审计,力争五年内将所有的重点事项审计完毕。

(四)开展基建维修项目审计。重点做好xx项目的审计工作的前提下,围绕工程设计、招标、合同审签、执行、变更、竣工结算等环节的审计,规范投资管理、提高投资使用效益,实现建设资金的合理配置。

(五)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围绕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定期开展医院内部控制活动审计与评价,提出完善机制运行建议,进一步提升制度执行力,提高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六)开展专项经济活动审计。围绕医院招标采购、经济合同执行、设备运行效益等开展相关专项经济活动审计。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5篇

丹麦艺术家彼扬(Bjorn Norgaard)2007年5月来到北京后海。这位闻名世界的新浪潮时期的艺术家一下就喜欢上了这块地方,传统的北京胡同、四合院和北京人的生活对他来说都具有异国情调的吸引力。

彼扬的后海之行,与中央美院的一个课题研究有关,这个课题被命名为“后海建筑改造”。课题的发起人和负责人中央美院副校长谭平一再声明,这只是一次纯学术的探讨。他设想把美院六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来共同研究后海改造方案,实现不同专业人才的合作。

于是,谭平首先想到了后海。“在北京,再也没有比后海更合适的地方了。首先,四合院是北京最有特点的建筑样式,而且从开发的角度来看,后海是比较健康的区域,因为它的传统基本上被保留下来了。其次,还因为这个地方最复杂,不仅具有北京传统文化底蕴,而且又包容了西方的文化元素。这个地方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充满了生命力。如果找一块全新的地方,那把它设计成什么它就是什么,没有挑战性。因为后海的复杂性,课题研究才显得有意思、有意义,也有难度。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地方,很能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谭平带着彼扬和28位学生在后海做了一番实地考察。作为一名来自西方的公共艺术家,彼扬的眼光显得与众不同。“这里太好了,周围的建筑从形式上看,就像是一个个的小博物馆。”彼扬认为,“城市像人一样,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回忆。如果破坏了古老的建筑,就等于剥夺了人的回忆。所以城市建设者应该很小心,不要把城市的历史抹去。”

另一方面,作为一位集雕塑、景观设计、行为艺术为一身的艺术家,彼扬也认为,复古是相对容易的,而如何用现代材料和现代审美,来实现既有现代感,又充满文化底蕴的改造才是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意义。他眼光独到而细致,一级台阶、一面墙、一个屋角,都在眼界之内。

事实上,后海改造一直都在不断地讨论和实行当中。调酒师袁冰帅说,这几年来,每年都有政府的人来到他上班的酒吧里,量量这个,量量那个,然后说要拆。后海要改造的声音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烟袋斜街作为第一个试点已经在2004年开始了改造。为试点改造的烟袋斜街地区包括鼓楼西大街以南、后门桥以北、地安门外大街以西至湖边、小石碑胡同以及大石碑胡同。这也是目前北京市唯一一个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程合作的城市改造项目。

中央美院的“后海建筑改造”设想其实并没有涉及到整个后海地区,而是从烟袋斜街往前到“烤肉季”一带沿湖的三角区域。什刹海管委会有意把这片区域改建成休闲广场。后海的第一家酒吧恰好就位于这片区域内。

这个项目的带队老师夏德武介绍,来自雕塑、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壁画、公共艺术、产品等六个专业的28位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在考察之后,各自提出改造的方案。“彼扬作为后海改造计划课程的主讲教授,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尤其注意技术细节的处理。”学生们最终完成了四个方案。彼扬则认为,这四个方案比正在施行或即将实行的方案都要具有艺术性和文化价值。

“一个好的改造方案,应该有历史与现代的交错感。”谭平教授对于后海改造的设想,强调不要大面积的拆除,而应该从每一个建筑物入手,一个一个地做细致考察,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处理,然后由点及面,推行开去。

曾强烈反对原复圆明园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廷芳的想法和谭平教授不谋而合。“改造不应该成片拆除,而应该采取织补式的、渐进式的方法。房子要保留传统的比较低矮的天际线。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而且要保留原住民,保留居民的成分不变,保留原生状态。不要把居民成片地迁移,而让一些富人进来。只有这样才能保留后海的底蕴和文脉。这才符合城市生长的规律。”二环之内的北京人,被成批地往外迁移,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后海,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样本,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生活,还是各种关于改造的探讨,都具有了一种典型意义。正如谭平教授所说,如果如此复杂的后海改造成功了,那其他地方的改造大多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一次旧城区改造的概念尝试

王巧玲

就像针灸一样,穴位被刺激之后,就能激发整个身体。而城市和人体一样有自身的生长和自我调节功能,“穴位”被激活后,将逐渐重新焕发活力。

史建为能把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知名建筑师召集一起共同来设计北京的一个概念街区而感到心潮澎湃。“他们都是具有丰富的设计和实践经验的杰出建筑师。”这些天,史建一直在为这个概念设计展而忙碌着,之前刚刚送走了西班牙建筑师冈萨雷斯。6月16日至19日,由他策展的“再生策略:北京旧城――西四新北街概念设计国际邀请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

史建提出了“再生策略:北京旧城”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之下,建筑师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思考和设计。这是一道开放的命题作文,各位建筑师都有自己的文章要做。

再生的希望

这个街区东临西四北大街,北临平安大街,南临阜城门大街,从地图上看去是一块梯形构状。八条东西走向的胡同把这个区域划分成九个街块,而来自中国、荷兰、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的11位建筑师在9个街块中,进行自由的设计和思考。当然也不是完全的自由,还必须遵守旧城保护区建筑限高6米,设计形式保持传统风貌的原则。

建筑评论家史建长期以来关注城市发展,尤其是旧城改造。对于西四新北街,他非常熟悉,对那里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结构进行过考察。“这个区域,临街是一些电子城,而里面则是传统居民区,主要是四合院。其中也有一些上世纪80年代遗留下来的厂房,还点缀有几家寺庙。”后来,他发现。这些建筑师们经过细致的实地考察后,己经比他还了解这片街区。

史建把改造地点选在西四新北街,有他的设想和理由。“新北街位于北京旧城25片保护区之一的西四北街区内,是胡同肌理保存相对完好的老城区。历史街区的再生,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世界性潮流,成功的如东京、纽约、马德里、伦敦、米兰诸城市,通过将衰落历史街区与当代创意产业的嫁接,实现了历史文化区域空间价值的增值。”

在多年的城市和建筑研究中,史建发现,北京许多街区和建筑自有的价值被人们忽略。“比如在新北街区域里,有好几座寺庙,隆长寺、广济寺、双关帝庙、历代帝王庙等,而一些寺庙现在成了仓库,自身的价值根本得不到体现。旧城需要再生,需要我们去重新发现价值。”

他举了个例子,在奥运之时再生的巴塞罗那城。“其实,巴塞罗那采取的再生策略非常简

单,它所做的就是激活城市的几个点,把几个场做起来,让一些公共空间注入旧城区,结果就使整个城市中心焕发活力。”

为了能把道理说得更通俗易懂,史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是针灸一样,只要找准几个穴位下手就可以,当这些‘穴位’被刺激之后,就能激发整个身体。而城市和人体一样有自身的生长和自我调节功能,‘穴位’被激活后,将逐渐重新焕发活力。”他强调,这些要害的“穴位”并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关联的组织方式,体现的是政府、建筑师、原住民、开发商四者之间的关系。

十一种可能

参加这次“国际邀请展”的设计者包括荷兰与美国的“AMO/雷姆-库哈斯-GSD/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意大利的“ASA事务所”和“阿克雅事务所”、法国的“ODBC建筑和规划事务所”、中国的“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和“在场建筑工作室”、中美合作的“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英国的“Plasma事务所”、西班牙的“Nred建筑设计事务所”、日本的“犬吠工作室”和“NAP建筑设计事务所”。

朱锫是参与设计的中国建筑师之一。近年来,这位年轻建筑师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参与了古根海姆博物馆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的分馆的设计,在年初还参加了西班牙首届卡那瑞亚建筑双年展。朱锫和史建有过多次合作。而这次他则负责西四二条胡同街块的设计。朱锫在北京出生和成长,曾经在四合院居住过,所以对北京的旧城改造尤其重视,长期以来也一直执著于对北京城市的考察与研究。“我认为,中国建筑师在这个改造设计中。应该更具优势,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这是我们熟悉的城市,我们更了解北京,观察和思考也可能更细致入微。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们其实也应该有所超越。”

在朱锫看来,北京四合院街区的改造存在着死结,都是以迁走原住民为代价,换取对四合院传统街区的保护,大多关注四合院街区的物质形态,忽视其居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保护和延续。采取的手段不是拆旧建高,就是拆旧建旧。对于这两种做法,朱锫都持批判的态度。“拆旧建高,与传统的四合院街区不但在物质形态上相距甚远,同时还彻底割裂了四合院街区的居住文化和生活方式。拆旧建旧则是无视四合院街区今天真实的生活状态,制造充满怀旧情结的虚假都市,使四合院街区失去活力。”

朱锫的工作室在东四的一栋写字楼里,从办公室向窗外望去,一小片于高楼夹缝中残存的四合院映入眼帘。他的办公桌正对着窗口,“看,这就是改造失败的样子”。

在这次设计中,朱锫提出了“城市起搏器”的构想。在他负责的西四北二条胡同中有一些废弃的工厂,它们寄生于四合院街区中,像一个个城市肿瘤。而他认为这些“肿瘤”恰是可以激活的点。他设想把工厂改造成四合院街区中的公共空间,既承担公共功能,还可以承担一部分居民的居住,从而降低四合院的密度。由这些被激活的起搏器来带动整片街区的活力。在展览中,朱锫用两部影像作品和一部分模型、展板来共同呈现他的分析、思考与设计理念。

而影像形式的参与,正是此次展览形式的一个亮点。11个建筑设计团队都展示了15分钟的工作录像,让人们能够进更形象清晰地了解建筑师们的构想。朱锫“城市起搏器”的构想只是这次概念设计的构想之一,11个建筑团队提出了11种思考的模式,也提供了11种改造的可能。在史建和朱锫看来,此次概念设计的重要之处在于,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作品展,也不是一个常规的规划展,切入点是城市,探讨的是城市与改造的关系,是一次“有针对性的整体想象”。

建筑师们的一些构想让史建感到新鲜和兴奋。“AMO/雷姆・库哈斯一GSD/哈佛大学设计学院”探讨的是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法国的“ODBC建筑和规划事务所”指出“旧城市怀旧表现的危险与其破坏的危险是相同的”,试图通过对街块的城市性、社会记忆以及建筑意义的思考,在新的城市与建筑语境中赋予街块更多的动态性和复合性,使新的建筑空间与商业元素的“侵入”不再是敌意的:意大利的“ASA事务所”把一座工厂遗址改造成具有中国古典主义色彩的酒店,在考察中提出了“新建筑要有力量,古建筑保护要彻底”的观念:“阿克雅事务所”则把空间的想象延展到了屋顶和地下空间,使封闭的四合院空间在屋顶和地下得到融通,达到构建多层微型城市的梦想。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榆林四合院;吕氏宅院;保护设计改造

由于近几十年以来的“破四旧”和“建设性破坏”,雄峙数百年的古代建筑,充满特殊艺术韵味的榆林四合院,所剩无几。不仅仅是四合院建筑本身被无情破坏掉,就连四合院的各种建筑构件也没能幸免并且大部分已经停止了生产。四合院躲得了人祸却不能躲不过大自然循环规律――天灾,风雨的侵蚀、虫鼠的啮搜,现状不忍直视。传统四合院民居如何在现代完整保存,如何更好地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就成为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本设计方案为榆林吕二师下巷四号吕氏宅院,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同时进行。主要包括:水电改造、墙体固化、消防体系的建立、植被分析、道路优化、空间规划、空间装饰、空间改造等方面。现在快节奏的状态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假期出游成为人们放松与消遣的一大方式,旅游体验空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本着继承榆林四合院的传统文化,弘扬榆林四合院的民族精神为出发点,同时推动榆林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空间总体规划

吕氏宅院的空间规划方案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榆林民俗博物馆,通过实地测量和与宅院户主的沟通交流,最终将吕氏宅院被破坏的部分建筑进行还原并进行可持续改造。设计通过对该院的墙体改造、空间区域划分、家具材料分析、色调分析、墙体表面维护、软包设计等一系列改造,将其打造为可产生经济作用的“一站式旅游体验空间”。

二、空间改造设计

吕二师巷4号吕家大院为二进式四合院,原榆林总兵吕氏宅院。规模宏大,形制独特,大门建造及其精美讲究。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四合院的大门是主人身份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四合院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大门空间入口处主要以恢复原貌为主,官绅富豪府邸的广亮大门高大而宽敞,门洞两侧坐落着石狮石鼓,大门上悬挂着御赐的牌匾。油漆净亮的门扇上镶嵌着金钉,大门外笔挺高耸的旗杆展示着院落主人曾经的身世显赫,威严和神秘。空间上将原有倒座房改造为吕氏博物馆,地面设计将钢架结构以及钢化玻璃进行完美结合,在地面的间隙加入一些古董,柔和的灯光投射到锈迹斑斑的古董上给人一种淡雅的美。整个博物馆的空间围绕着吕氏丰勋的历史为背景进行设计布局。

方案中“|西厢房旧址”和“学堂”主要作为参观体验空间。室内布局采用轴线对称形式,色彩尺度、装饰,都依次分出高低、大小、明暗、繁简,以表现出主次以及秩序。厢房为三间,色彩装饰以明清家具为主、装饰色彩以黑、红为主。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其中包括:竹编、花被、陶壶破旧实木人字顶,以显古朴之风格。

因吕氏家族清康熙乾隆年间出现过榜眼,因此固增加了学堂的设计。现在书房位置已是现代建筑,因此将原来书房的位置恢复旧时学堂的样貌。室内家具的摆放采用成组或成套的对称布局形式,配以成组的橱、柜、椅,成对摆放,力求严谨。白天采光充足,晚上灯光柔和舒服,射灯、灯筒也是由实木制作暗藏到顶内,毫不影响顶部结构与视觉效果,地灯灯架采用弯曲树干制作,自然、有趣味,打破了直楞直角桌椅造成的古板的氛围。中央挂有孔子画像,墙壁上挂饰古老字画,增添了儒风韵味。一部分设计为了使其产生经济作用更加强调功能,强调结构和形式的完整,更追求材料,技术、空间的表现深度与精确。

主题体验房在设计中没有改变空间结构,符合了保护古建的要求。利用现代技术、材料、将其设计打造,正堂两边椅子摆放依然比较对称但是装饰了抱枕靠枕的软装部件,靠枕、坐垫的布纹采用了红花绿叶式陕北特有的图案,和卧室被子统一了风格。灯光较为柔和没有了浓墨重彩的红光与黄光。对于现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生活来说,清清淡淡统一柔和的环境更适合他们。墙上装饰采用了,明清时期名人字画、保留了人字顶结构,采用仿古吊灯,但新加入了现代地毯、书架和射钉,使其符合现代大众的居住条件与审美。

中国有很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品茶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享受,茶文化的渊博精深就要求对茶馆的设计、茶馆的装修要讲究内涵,这样才能与中国的茶文化相迎合。此餐厅座位搭台是4人方台或者是6至8人的圆台或长台,同时加入2人台。散座设在一个特别宽敞的空间,视觉空间的大小放置了合乎比例的桌椅,每一桌有四到六张椅子。之间的距离为两张椅子的宽度,以方便顾客出入自由。餐厅内全部由单扇或者多扇中式屏风隔成的一个个小包间,古色古香的环境,淡黄色的灯光,在灯笼内散发温和不刺眼,安逸的氛围适合旅途劳累的游客,使人用餐舒心。包间与包间中间的两扇屏风中间填充了隔音材料,保证包间的隐秘性。半开的大窗使阳光充分照射进室内,加上屏风隔断形成的阴影,给人一种温馨感。

三、总结

设计采用中国北方传统民居风格,以陕北传统四合院为主要依据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榆林民俗博物馆空间结构的内部装饰与家居风格,保留其独特的民俗、民风、民情,以及以旧补旧的方法与手段达到充分展示,还原我国北方传统民居独特风貌的目的,同时达到推广一站式民俗旅游体验的效果。为了使其四合院具有时代性、实用性,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此次设计改造实现四合院的有效转型。

参考文献:

[1]榆林民俗博物馆,2006,榆林规划设计院.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7篇

昆明市中医医院呈贡新区医院是经云南省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批准的在新区吴家营新行政中心的西南侧进行建设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筑规模为门诊量3000人次/日平均,住院床位数1000床,总建筑面积124041.35m2。

二、设计理念

1、 深入把握现代医院建筑的使用功能,着力体现功能的合理性、设施的先进性和设计理念的超前性,为人们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

2、 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规划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国情,注意节能、节地,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注重医院建筑的环境保护、三废处理和污物转运与管理,更要考虑日后运行使用的经济性。

3、 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人”为主体,为“人”服务,追求自然、生态的空间意境,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做到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改变传统医院建筑的阴暗、不通风状况,创造令人愉悦的健康就医环境。

4、 结合城市设计,对基地周围的环境做综合细致的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基地内较大的地形高差,在保持城市的整体规划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的现有资源及原有地形,既减少土方平衡的工作量,也利用高差来丰富了建筑本身的环境景观。

5、通过对城市空间、基地特征的分析,结合昆明市中医院各功能区的功能要求,提出“一纵一横,四面展开”的规划结构设计理念。一纵一横:即整个医疗园区分别以南北向的市民医疗文化长廊和东西向医疗街为划分主体。四面展开:一纵一横的规划将用地划分为四个区域,并由此四个区域分别展开各自的建筑空间。

6、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引入医疗文化长廊、共享中庭、室外阳光庭院、建筑灰空间等生态概念,营造郁郁葱葱的绿色环境,从而极大地改善医院形象,提升建筑的品位和档次。

三、总平面设计及交通组织与流线

根据基地实际条件以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结合城市规划、交通组织、日照、通风、卫生、防火、环保等要求合理布置总平面。即以集中式的“矩形”建筑为基本母题,分为四个功能区,分别为两栋五层两栋三层的门诊区;一栋四层的医技区;一栋十五层住院区;一栋四层(二层架空)行政办公区及制剂楼。四个功能区沿南北向呈“一”型摆放。

(一)外部出入口及洁污流线组织

在医院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的组织至关重要。正确处理好医疗区、感染医疗区、清洁服务区、污染服务区和职工生活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一个优秀医院建筑作品的前提和基础。本项目外部出入口及洁污流线组织如下:

1、外部出入口

1)主要出入口一 ―――门诊、急诊出入口,设在基地南侧主干道上,其位置明显,是该医院最繁忙的人行主出入口。

2)次要出入口二 ―――急救、探视出入口,设在基地东南侧次干道上,以车行为主,减少对城市主干道的压迫。是该医院重要的车流主出入口。

3)后勤辅助出入口 ――利用地形高差,该出入口直接与地下室相通,主要用做供食物、药物、燃料及行政办公人员使用的货运后勤出入口,设在基地西北侧,以车行为主。

4)污物出口 ―――设在基地东北角临次要道路上,人流相对较少,远离医疗区和生活区,且处于城市常年主导风下风向。

5)行政办公出入口――― 设在基地北侧,以人行为主,与行政办公楼联系便捷。

2、外部流线组织

对外流线组织在于洁污、医患、人车等路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

1)洁净与非洁净分开

a、 洁衣污衣 ――住院楼在楼层末端设置污物电梯,将换下来的污衣经医院的污物出口送至社会化洗衣场所,洗净后的洁衣经医院的后勤出入口送至各住院单元。再由住院部专用洁梯送入住院单元各部门。

b、 营养餐洁梯与医生专用电梯 ―― 在住院楼污梯的另一端靠近住院单元出入口处设置营养餐洁梯,为专用时段洁梯,平时兼作医生专用电梯。

c、 垃圾尸体 ―― 由住院楼末端设置的污物电梯和手术部专用污梯运送。

d、 探视流线 ――住院楼在一层设置了探视出入口,并在二、三层与门诊医技楼的医疗文化长廊和共享中庭相连。既对门诊、急诊、急救、医技等部门不造成任何影响,又可以便捷的到达门诊、医技的任何部门。

2)住院与门诊病人分开

为保持住院部的病房安静和正常秩序,设计上考虑在住院部主入口、医疗文化长廊进入住院区处设置管理门,使门诊和住院病人各有其活动范围,以防止无关人员对住院部的干扰。

3)医患分流

a、门诊医技部门围绕医疗文化长廊布置候诊大厅,病人活动区域在医疗文化长廊及共享中庭附近;在门诊医技诊室和检查室的另一侧布置医生办公休息区域,医生与病人的接触与沟通在诊室和检查室内进行,可有效避免其他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b、 住院楼病人由公共电梯厅进入各住院单元,再经过3米宽的患者走廊进入各病房;医生及药物、营养餐等洁物由专用电梯送入护理单元护士站后侧的医生通道。

(二)室外空间组织与环境、景观、绿地设计

本项目通过集中布置且建筑与环境高度交融的总体布局,较好地解决了建筑空间组织和室外环境、景观、绿化的关系。并结合总体规划及基地地形的特点,在基地西侧形成下沉式广场,通过上行的内部通道及大台阶将整个基地串成一整体的立体景观系统,,形成自己独特的景观环境。大面积绿地、生态停车场、自然景观及环境景观空间相互交融。并结合建筑空间布置绿化、建筑小品等环境设施,营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生态氛围。

四、技术经济指标

1、总用地面积:62552.232、总建筑面积:124041.35

3、绿地面积:25396.2 4、建筑密度:30%

5、容积率:1.45 6、绿地率:40.5%

7、停车位(地下) 920辆

五、建筑设计

大型综合医院是民用建筑中最为复杂的建筑类型,如何组织医院内部的流线,怎样处理好功能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是我们创作中着重思考的问题。结合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原则我们作如下介绍:

(一)平面设计

1、各层功能布置示意

2、功能分布及设计特点

(1)地下一层平面由中心药库、中心供应、太平间、设备房及大型停车场组成,中心药库由专用的货梯与一层的门诊药房相连通。通过基地西侧后勤货物出入口,药品可直接进入地下一层停车场,再通过中心药库将药品分配到门诊药房、住院药房。中心供应与手术部有专门的洁梯和污梯相联系。便于手术部洁物的快速传递。

(2)结合昆明当地的气候特点,本次设计将门诊入口大厅及医疗文化长廊设计为开敞的室外空间,既节约能源的消耗,又为各功能单体带来丰足的通风效果。在门诊入口处设计了四层通高的共享中庭,与医疗文化长廊相通,并通过医疗文化长廊及四层通高的共享中庭的立体空间体系将不同的功能体在水平及竖向上有机联系为一整体,暗示医院内部交通体系的逻辑关系。

(3)急诊安排在一层入口东侧相对独立的区域,便于夜间的管理,急救出入口设置在基地东侧,有独立小广场,与急救车出入口直接相连,体现了急救的高效率特点。急诊、急救区域设置了东西向的绿色通道,与南北向医疗文化长廊相连。通过绿色通道及医疗文化长廊与一层的药房、影像及输液直接相连,保证了急诊、急救夜间工作的需要。

(4)门诊药房通过药房专用电梯与地下一层中心药库相通,使药品能快速便捷运输门诊药房区。门诊药房是医院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本工程设计了宽敞的候药大厅,提供了舒适的等候环境,采用电子叫号的方式,提高了患者的取药效率。

(5)预留医技科室分别与东南侧的ICU及急诊住院部紧密联系为一体,为后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需求。

(6)康复、理疗、针灸、推拿、养生、保健门诊、设置同一层,极大突出了本项目中医院的特点。

(7)四层中心手术部为医院最核心区域。本工程设计了十一间手术室,其中包括2间百级手术室,1间千级手术室及7间万级手术室、1间感染手术室。手术室、洁净走廊、卫生通过间、器械回收廊等均严格按照卫生级别区分,并人性化的设计了谈话室等需要医生与病人家属谈话的区域。手术部通过宽敞的洁净走廊分别与东南侧的病理、血库及下层同位置的ICU、急诊病房紧密联系为一体,极大的减少了病人来回的路线,同时也方便了医生的使用和管理。

(8)标准层平面由各层不同护理单元组成。

1)标准护理单元设计了45张病床,绝大部分病房为两人间,并且朝南。

2)每个病区均设计有医患通道。

3)病房内两侧分别有独立的洁梯、污梯系统。

4)标准护理单元大部分病房为双人间病房,同时也根据不同病人的需求分别设计了三人间及单人间的病房。

(二)建筑空间环境及造型设计

本工程的建筑造型正是基于“融入城市环境,丰富城市风貌,创造城市新景观”的设计理念之下,努力追求富有独特个性的现代化、生态型、高技术的建筑形象。其立面设计简洁、庄重、大方、得体,柱廊、阳光庭院、玻璃通廊(医疗文化长廊)、连廊等建筑以及建筑灰空间等形成统一完整的综合体,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建筑中庭(有玻璃顶),阳光庭院(无玻璃顶)极富规律性,与环境的结合自然,相辅相成。医院主入口门诊大厅通高四层、横贯东西;每层科室都设有室外绿化平台,厅内布置垂直绿化,种植生态的绿色植物,美化与净化空气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基地西侧依地形形成下沉式广场,与上部的内部通道及一层屋面绿化形成立体的景观系统。形成新时代大型综合医院建筑个性的“绿色医院”形象。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8篇

1 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学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应用系统基于部门本身的业务建设,学校以自主研发模式建设为主,在投资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学校业务部门信息化,并不能满足现在及未来智慧校园的长远发展;信息化资源共享较差,数据孤岛严重;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推动困难。

2 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实践

四川工商学院深入贯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综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升学院科学化决策与办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科发展。将建成与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智慧校园。

2.1 列入学校整体规划

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学校结合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践,吸取过往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经过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多轮修改、反复研究,制定了《四川工商学院智慧校园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在十三五规划中,学院将信息化发展作为学院整体转型发展战略来考虑,制定出学院信息化建设的远景规划和阶段建设目标,并明确学院各阶段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2.2 加强管理机制建设

学校信息化由学校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分级管理、建立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聘请信息化领域里资深专家,校内计算机学院教师组成信息化工作组,指导信息化建设的设计思路,负责咨询、规划等技术工作。学院信息网络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业务技术服务部门。负责学院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信息网络中心帮助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运维支撑服务。学院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共同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确保了管理机制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

2.3 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

由“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对制度性、技术性及网络信息安全层面进行分工协作、信息化建设各成员单位协作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保障的规章制度制定,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能够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明确信息化所涉各级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破除信息共享的各种壁垒,保障各类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实现按需共享。修订了《四川工商学院信息网络管理办法》《四川工商学院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四川工商学院信息中心工作职责》《四川工商学院中心机房管理办法》。根据学校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各类制度,为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划提供制度保障。

2.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加信息网络中心的人员配备,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技术水平过硬的信息化队伍,在学校软件工程或网络本、专科专业中以校内实践训练等形式组建学生团队,由部门安排人员培训。经考察后,选取优秀学生以校聘方式留校工作。解决好信息网络中心专业队伍建设;在校内其他主要职能部门(校办、教务、人事、科研、计财、学工、招就)、各二级学院建设二级信息化队伍,探索建立多种编制有机搭配的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队伍,作为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指导及建设的基本保障。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和信息化培训制度,以确保各系统的有效使用。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9篇

视觉

项目名称

北京京兆尹素食餐厅

建筑设计

非常建筑

主创设计

张永和

项目负责人

王玥

项目团队

郭照玮、邢大伟、陈正达、吴瑕

地点

北京市 雍和宫大街

建筑面积

1298.5 平方米(地上)

设计时间

2011 ~ 2012

施工时间

2012

文/ 刘莹

京兆尹,官名,京师最高长官, 在汉代也指政区名, 原称“右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 年)更名京兆尹。

“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北二环内,雍和大殿西,五道营胡同东端,一片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建筑,绿树掩映、朱柱灰瓦。素食餐厅京兆尹四合院便坐落于此。

建筑在原有的四合院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这个四合院共有两个完整的院子,一个封闭、一个敞开,形成呼应。设计尊重四合院的核心元素 —— 院,尽管原有的一个院子需要封闭起来,但仍然保持两个院子的感觉,因此将封闭的院子做得尽量通透、明亮,形成一个室外、一个室内的两个院子空间对比。京兆尹利用室外的院子营造出一个花园餐厅,悬挂的八面体屏风创造亲密飘渺的空间氛围。让食客们能在大自然中畅享天然原味的素食佳肴。设计概念从四合院中提取了木、砖、瓦等典型材料,用非常规的使用和建造方法重组它们,比如用木头做砖来砌筑,砌墙的砖迭涩,移植过来做吧台,屋瓦则用来搭设不同图案的屏风,这些都是为了传达出一种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与共生。

在早已布满别具特色餐厅的五道营胡同中,京兆尹以绝对压倒性的领衔姿态隆重登场。天时、地利、人和无不占尽。京兆尹的名字起源于中国古代官名,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而京兆尹品牌则是由北京开到台湾,发扬光大后,这次终于从台湾开回北京。而说起这家四合院餐厅的设计,就不得不提餐厅的经营理念和设计师。据老板说这家素菜餐厅的理念是“乐和”,乐是乐活的生活状态,和是天地人和的精神追求,也希望食客们通过这里的食物感受平和的心态,著名的建筑师张永和极为认同这种价值观,所以在这次的设计中也处处延续着这种理念。无论是蔓延至整个院子的负离子蒸汽,还是麻布的座椅和麻布上墙,抑或是北京难见的竹林小院,都让这个三进的四合院充满着诗情画意。

细节的精致与用心,更数不胜数。半开间采用略带粗糙感的麻质织物墙面,印上食材的黑白照片如水墨画一般,配以“乐游”、“轻声平镜”等书法字样点缀,显出别样韵味。全程无触碰式卫生间为客人提供了最贴心服务。餐桌上经过精心的工艺处理的兰花,意大利手工的蚕丝灯,都充满了店家的用心和品位。相互错落的木块创造出半透明的隔墙, 既为包间提供了私密性, 同时又能一窥旁边的空间。用重复瓦片制作的屏风创造了有趣的视觉效果和几何纹样。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智慧校园 信息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推进。可见信息化建设在高校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智慧校园成为了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对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学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应用系统基于部门本身的业务建设,学校以自主研发模式建设为主,在投资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学校业务部门信息化,并不能满足现在及未来智慧校园的长远发展;信息化资源共享较差,数据孤岛严重;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推动困难。

2 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实践

四川工商学院深入贯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综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升学院科学化决策与办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科发展。将建成与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智慧校园。

2.1 列入学校整体规划

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学校结合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践,吸取过往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经过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多轮修改、反复研究,制定了《四川工商学院智慧校园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在十三五规划中,学院将信息化发展作为学院整体转型发展战略来考虑,制定出学院信息化建设的远景规划和阶段建设目标,并明确学院各阶段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2.2 加强管理机制建设

学校信息化由学校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分级管理、建立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聘请信息化领域里资深专家,校内计算机学院教师组成信息化工作组,指导信息化建设的设计思路,负责咨询、规划等技术工作。学院信息网络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业务技术服务部门。负责学院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信息网络中心帮助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运维支撑服务。学院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共同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确保了管理机制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

2.3 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

由“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对制度性、技术性及网络信息安全层面进行分工协作、信息化建设各成员单位协作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保障的规章制度制定,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能够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明确信息化所涉各级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破除信息共享的各种壁垒,保障各类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实现按需共享。修订了《四川工商学院信息网络管理办法》《四川工商学院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四川工商学院信息中心工作职责》《四川工商学院中心机房管理办法》。根据学校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各类制度,为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划提供制度保障。

2.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加信息网络中心的人员配备,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技术水平过硬的信息化队伍,在学校软件工程或网络本、专科专业中以校内实践训练等形式组建学生团队,由部门安排人员培训。经考察后,选取优秀学生以校聘方式留校工作。解决好信息网络中心专业队伍建设;在校内其他主要职能部门(校办、教务、人事、科研、计财、学工、招就)、各二级学院建设二级信息化队伍,探索建立多种编制有机搭配的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队伍,作为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指导及建设的基本保障。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和信息化培训制度,以确保各系统的有效使用。

3 结语

四川工商学院结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制定《四川工商学院智慧校园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大力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建设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探索具有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吴瑞平.实现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J].海峡科学,2007(02):90-91.

[2]唐瑛,张立国.基于自助服务的高校智慧校园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3):53-55.

[3]李爱军.数字化校园网建设规划与设计[D].天津大学,2015.

[4]袁新宇宋冰.试析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河南科技,2013(17):273-273.

[5]于长虹,王运武.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5-40.

[6]尹恩德.全面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的策略与实践――2011-2013年宁波市镇海区智慧教育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20-21.

[7]梁成升,苗英恺,董志民,肖莉.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4(01):67-69.

[8]刘建香.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统规划[D].复旦大学,2009.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围合;空中花园;变革

中图分类号:TU241.8 ` 文献标识码:A

1 四合院的特点

四合院之所以有名,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

《园冶》中有云:“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收四时之烂漫。”描绘的的就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自然景色相交融的美好画面,这种以小见大,用小空间的诗意情节幻化到大空间的无限遐想, 唐代诗人杜甫曾在《遣意二首》中作有“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描写出了庭院中清幽、青涩的美;北宋·女词人李清照更在《临江仙》中叹道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小阁藏春, 闲窗销昼, 画堂无限深幽 ”《满庭芳》,等生动的描写,都展现出了中国在传统空间设计中流露出诗意的人文情节。

合院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民居住空间的特点,中国人追求的居住环境不光是只满足于空间使用功能,除此之外,更追求在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这也正是中国民居明显有别于西方民居的特点,因此,对合院空间内的精心布置不仅体现着居住者的修养,还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也越来越多的被这种原始的,生态的,意境的设计所感动。

四合院的核心内容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合院是内向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

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

在高层住宅建筑日益发展的今天,本文希望通过对四合院空间的分析和理解,来关注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对居住空间及居住环境的需求,并在如何表达环境内涵、组织空间层次和细部表现进行设计研究。通过运用空间的分割、场地氛围营造等手段力求塑造出凝练生动,整体和谐的居住环境。并探索空间的私密性与开场式私密空间的营造意境。

2 发展现代四合院的构想

在现代都市中,土地日益紧张,住宅建筑在逐步向高空发展是必然趋势。为改善高层居民的人居环境,在高层住宅中同样为人营造一个室外或半室外的活动空间,使传统合院的高品质生活质量在高层中得到继承,由此空中四合院的概念被提出。

法国人勒·柯布西耶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曾提出“别墅大厦”的构想,勒·柯布西耶的设计是一栋5层大楼,共有100户,每户是两层,都有自己的一个两层高的活动庭院(图1)。虽然这个项目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设计方案,没有实现,但为我们在空中营造私密的半室外空间提供了思路。

印度建筑大师柯里亚一直在致力于将传统技术行如何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在他的“甘城章嘉公寓(Kanchanjunga Apartment)”中实现了高层室外活动空间的设想,这是一栋28层高的高层点式住宅,包括4种类型共计32个豪华单元,每个单元3-6个卧室不等。其外部的差异表现在支撑挑梁的剪力墙上,外墙最完整的部分被切成2层高的“空中花园”。利用错层来实现每户拥有一层半的室内空间,并在局部用两层的内凹空间设置为半室外庭院,每个单元都包含复杂的空间。因印度地区气候炎热,此住宅庭院是两面围合的,以利用通风,所以只能看作一种空中花园(图2)。

在空中四合院建成作品中最具有传统合院民居特色的是成都的“上河城.爱舍尔花园”。这个设计与柯布西耶的“别墅大厦”有相似之处,其主要特点就是保证了每户都有自己的私密室外活动庭院,在视线上与其他住户没有干扰,同时住宅的主要房间都围绕中心庭院布置,这一点与传统合院的布局模式相仿,庭院作为一个室外客厅成为整个住宅的中心。“爱舍尔花园”在设计上是成功的,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每户面积过大。为追求舒适性,单户中央庭院的面积达到了80平方米,每户都是二层或三层的跃层,建筑面积都为200-300平方米左右,这样的住宅只能是面对高端消费市场。

此外还有上海春申万科城、柏林春天等方案中利用两层复式,创造错层花园的作品,形成一层看,一层用的室外庭院,很明显,虽然这些方案在建筑面积上较符合市场需要(其单户面积可压缩至120-150平方米),但其庭院的私密性却无法得到保证(如图3)

3合理科学的实施空中四合院建设

空中四合院的形成基本是将原单体传统合院民居在高度上进行累加的结果,进而引发了住宅结构和形式的变革。其能够作为空中院落具有实际意义必须要具备几个基本特点,一,作为室外的活动空间,其进深和开间必须满足一定的指标,以便可容纳更多的活动。二,在进深增大的前提下,为满足这个半室外空间有较好的采光和日照要求,必须有一层半或两层的高度。三,作为构成四合院的基本点,一个每户独有的半室外空间,并且其私密性必须得到保证。经过以上几点概念的明晰,可以认识到一个内凹式的、两层高的花园空间是最有现实意义的。首先,内凹式的空间使得住宅的主要房间(起居室和卧室)依然很容易的靠近建筑的最外缘从而方便地得到阳光;其次两层高的空间也使纵深很大地"空中花园"视野开阔,同样也可以使阳光直射到"花园"地底部而不影响底部房间的采光。在分析完以上几点后,我们很容易得到以下概念平面和剖面(图4)。这类房型一般面积都比较大,其平面布局大体可分为L型和反U字型。反U 型需要用三面建筑围合,会造成单户建筑面积较大,L型比较经济紧凑,是可以从入口经过院子进入卧室的“空中合院”。在平面上看有如传统“一颗印”与“半颗印”形式的变体,在横向联排组合的同时在竖向上进行叠加,向空中发展。从立面的效果来看,它已经完全将其平面的个性反映到造型上来,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住宅形象。

(图4 对空中院落出现可能性的分析)

对以上现代住宅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现代都市人对自然环境的追求与向往,使传统合院式居住方式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依然存在着生命力和市场。只要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现代城市中仍能实现。

对传统合院民居的继承和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语言与符合语言的延续上,要分析其中的文化实质意义和生态优势,这才是合院民居创新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勒·柯布西耶全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04).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12篇

2008年6月8日,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全面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准备用三年的时间,完成重建工作。

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医疗机构,如今,恢复重建工作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2010年8月,卫生部在汶川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上报告:

截至2010年7月底,灾区3省开工建设项目1667个,其中已经竣工1370个,分别占规划总数1750个(不含村卫生室)的95%和78%。

其中,四川省开工建设1355个,已竣工1196个,分别占该省规划项目数的95%和84%。

甘肃省开工建设221个,竣工105个,分别占该省规划项目数的94%和44%。

陕西省91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已竣工69个,占该省规划项目数的76%。

纳入对口支援的24个受援县(市)规划项目648个,目前631个项目开工建设,576个项目已竣工,分别占规划项目数的97%和89%。

2011年1月,四川省有关部门在2010年卫生工作会议上报告:截至2011年1月,四川省39个重灾县有1229个项目完工,1136个项目已投入使用,分别占规划的90.23%和83.41%。

截至2011年3月底,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29692个项目已完工92.4%,完成投资7871亿元,占概算总投资8658亿元的91%;未纳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属于省定灾区县需恢复重建的13647个项目,已完工81.6%,完成投资1052亿元。预计今年9月底灾后重建任务将全面得以完成。

这不是一串枯燥、简单的数字,而是一张张优秀的灾后重建成绩单。

它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医疗机构灾后重建的重视,还是重建科学性、有序性的完美体现。它甚至创下了一个纪录:汶川速度――创造医院重建的奇迹。

科学重建

在这次重建中,“科学”二字贯穿始终,建设规模经过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内容和功能布局经过了科学的设计,建筑结构经过了科学的分析。

*依法重建

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是我国首次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定的法律条例。“条例”将灾后重建上升到法律高度,使重建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条例”中,对灾后重建怎么建、怎么规划、怎么实施等一系列问题,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鉴于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2008年8月12日,国务院《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要加快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

随之,恢复重建的重要文件还有很多: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关于《公共服务体系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卫生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等等。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成功执行开启了灾后依法重建之门。有鉴于此,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以及《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10年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后,国家也了《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对口援建

北京援建什邡,上海援建都江堰,浙江援建青川,福建援建彭州,广州援建汶川……

对口援建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重建政策。在医疗卫生系统,卫生部相继下发了《关于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地震灾区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地震灾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相关省(市)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都江堰医疗中心,是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项目中规模最大的单项工程。竣工后,它是集门急诊、医技楼、住院部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也是都江堰市今后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标志性医院,设计日门诊量达2000人次,床位数达到600床。

上海为这个项目付诸了相当大的心力,不仅派出最优秀的设计队伍,也派出了最优秀的施工队伍。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他们特地花费了600万元,在都江堰专门设立了混凝土搅拌站。

为了确保视觉效果,他们采用了最好的镀塑模板,成本比其他模板贵20%左右,仅此一项,就多投入了100多万元。这一道工序,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认可,在其召开的18个省市援建工作质量安全交流会上,都江堰医疗中心被指定为观摩单位。

2010年7月,上海市卫生局宣布,历经两年,对口援建都江堰灾后重建任务全部完成。

*总体规划

针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重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重点恢复重建县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及乡镇卫生院、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恢复市县乡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统筹企业办医疗机构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恢复重建;恢复市级药品监督检验所;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与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三类机构设施设备原则上要共建共享;服务人口较少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用房与乡镇卫生院统一建设,不再单独重建;适当配置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增强服务能力。

根据“总体规划”,四川、甘肃、陕西将恢复重建医院169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63个、妇幼保健机构52个、乡镇卫生院(含统建普通乡镇计生站)1263个、药品检验所7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66个、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348个,配备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450辆。

除国务院的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外,需恢复重建的省、市、县也据此制定相应的重建规划。比如,四川省北川县制定《北川羌族自治县灾后重建实施规划》,制定的依据就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四川省、绵阳市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

四川省青川县是“5・12”大地震中受灾极重的“三川”之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遭受严重破坏。青川县在制定卫生灾后重建规划时,将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作为工作重点。

如今,在浙江省的对口援建下,青川县的卫生院重建工程获得较大成效, 2009年9月, 35所崭新的乡镇卫生院整体交付使用,并添置了救护车、医疗器械、办公用品等,使青川卫生院的硬件设施条件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让青川县的百姓不再跑到县城或广元市就医。通过科学的规划与重建,青川卫生体系更加完整,硬件设施水平相比过去至少提前了20年,尤其是基层乡镇卫生院层面的水平,甚至提前了30年以上。

绿色重建

讲究生态、节能、科技、环保的“绿色”,已经代表建筑的未来,医院也不例外。

这次重建中,绿色医院的建设理念得以深化、实践。

*适当降低层高

这次灾后重建中,很少有高层或超高层的医院。彭州市人民医院地上9层,甘肃省茂县人民医院住院医技综合楼地上9层。其余的医院,大多数为3~6层的建筑。

四川省青川县竹园新区医院,按规划要求为200床的综合性医院,用地19217m2。设计师们考虑到竹园镇当地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建成后几年内患者不会很多,将医院床位数由原来的200床降到110床,主楼降为4层,五、六层结构预留,整体布局基本不变。这种着眼于建设小型精品医院的设计模式,既提高了抗震效果,又降低了建造成本。

*绿色技术在灾后重建中的应用

节约能源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到?

重建医院时,设计师们除了在空间的组织与设计上注意自然通风、采光,各专业用房布置尽量缩短管线,减少能耗,设备选型、系统设计、计量方式尽可能考虑节约能源外,还充分运用新工艺和新材料,比如外墙保温材料、节能型灯具、节水型器具的充分使用,都可以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绿色材料的应用

在灾后重建中,国家鼓励充分使用当地材料。就地取材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使用本地材料还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四川省青川县中医院在重建时做了外墙保温设计,以减少热辐射,设计的材料为聚氨酯泡沫,但当地买不到这种材料,经过多次考察,并重新进行了计算,设计师们选用了当地的聚苯颗粒材料。

轻质墙体材料的利用也是这次重建的一大特色,如在填充墙内使用加气砼、舒乐舍板,屋顶使用轻钢屋面结构。这样,建筑的抗震性能得以加强,又降低了造价。

*结合地域特色

“粉墙、青瓦、人字顶、穿斗木、木兰花窗”,一些川北民居特有的元素在四川省灾后重建中得以显现。参与恢复重建的设计师们充分结合地域特色,设计出既现代又富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医院建筑。

新建的四川省小金县人民医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烈的时代特征。建筑采用了小金县传统的嘉绒藏族建筑风格,并融入现代建筑元素加以创新,由于整个医院建在坡地上,建筑群分设在两块台地上,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整个建筑基色以米黄色为主,在底层设置了灰色仿石外墙漆,屋顶采用砖红色瓦屋面。在入口及楼梯间顶部用藏红色花格栅点缀,在窗套、门柱、梁等细部位置采用藏式彩绘。

在陕西省略阳县中医院的规划中,设计师设计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外檐,它吸收了陕南建筑坡屋顶、大挑檐等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

安全重建

“5・12”地震三个月后,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遭遇特大泥石流,岷江江水淹没了新建的医院、水厂、居民楼。

频繁的灾害警醒设计师和建设者,灾后重建,不仅要重视抗震等级,还要充分考虑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选址的安全、材料的安全、施工的安全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于选址

“条例”明确指出:地震灾区内的城镇和乡村完全毁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人口规模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需要异地新建的,重新选址时,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条例”明确要求:地震灾后重建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抗震设防、防灾减灾要求,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生态脆弱地区、可能发生重大灾害的区域和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可以看出,“条例”对恢复重建的地质要求及对抗震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汶川县映秀镇泥石流发生后,所有设计部门都更加重视了在原地重建或迁址另建过程中的选址问题,毕竟像映秀镇这样出现二次重建的教训值得记取。

*关于结构

在这次重建中,大多数医院,包括乡镇卫生院建筑都采用了抗震性能良好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四川省青川县35家乡镇卫生院和5家福利院以及县中医院的设计,35家乡镇卫生院全部采用框架结构。

对一些乡镇卫生院,因其属于小型建筑,使用砖混砌体结构便能满足抗震要求,故而除了在重要部位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外,主体可采用施工简单、快捷、造价相对较低的砖混砌体结构。什邡市南泉镇卫生院就采取了这种办法,卫生院主楼长度50.40m,宽度为14.10m,地上3层,总高为11.25m。根据建筑平面的布局及立面处理的要求,主楼及后勤用房的主体结构均采用砌体结构,并采取了抗震构造措施,满足了抗震要求。

记者发现,在重建医院项目中,设计师们都有意避免了那种严重不规则形状的建筑造型,即使出现不规则的单元,他们也会在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下,使用抗震缝把平面分割成规则的单元,将防灾避险的设计理念贯穿在整个设计中,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

什邡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是一幢主楼12层,裙楼5层的建筑。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在做结构分析时,发现主楼偏置,影响抗震性能,于是他们设置了100毫米的抗震缝,将主楼分成了两个独立的单元结构。而在什邡市妇幼保健院的结构分析中,大楼主体某处柱截面的变化对结构的地震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使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保持良好的反应,设计师们认为应该增大这个柱截面的面积,但此处柱截面又受到消防楼梯间使用功能的制约,不能增大太多。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他们选用了L型柱截面,保证了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地震反应性,又保证了在消防上的安全。

*关于抗震

为确保建筑的抗震性能,除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外,一些抗震技术在重建医院中得以尝试。“基础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在一些医院中得到广泛运用。

厦门市援建的彭州市人民医院,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病房综合楼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师们在竖向构件底部采用了部分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体系;彭州市妇幼保健院也采用了基础橡胶隔振支座结构体系,在基础和建筑上部结构之间共设置126个橡胶隔震支座,其中普通型叠层橡胶支座有96个,铅芯叠层橡胶支座有30个。

重建的汶川县映秀镇乡镇卫生院设计标准为抗震设防烈度8度,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楼梯间四周合理布置了剪力墙以确保结构刚度及应急逃生通道的安全,同时采用基础隔震技术确保其抗震能力,地下室顶板下(有地下室部分)及基础顶面(无地下室部分)均设置橡胶隔震支座以减少直接的地震作用。

重建医院采用的“隔震技术”,其实就是利用在建筑物内设置隔震层,吸收地震带来的地动影响,避免建筑物受到损坏。

除此之外,消能减震的抗震设计也在重建中被使用。例如,由广东援建的汶川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采用了带消能减震粘滞阻尼器的抗震设计。所谓的阻尼器,就是用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汶川县人民医院在门诊医技楼设了46套非线性消能减震粘滞阻尼器,构成了41组钢结构粘滞耗能阻尼支撑,这样,大楼的主体结构抗震承载力将大幅度提高,并能减轻地震反应。

后记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13篇

一、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一年来我们以党建统领全局,不断加强党建工作水平,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四个服从”,做到“两个坚决维护”,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建设组织队伍两大任务,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责任。院党总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十一次,组织党员到上海一大、嘉兴南湖接受党性教育、参观廉政教育书画展、到党员双报到联建社区开展志愿活动和集中教育学习,到先进单位学习党建工作经验,开展总支书记讲党课活动。今年7月份完成了院党总支及所属五个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

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抓好市场经营,全力开拓设计市场

1、科技进步硕果累累,在2019年度山东省建筑设计BIM技术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我院代表的济宁队获得团体奖;在山东省第六届建筑方案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竞赛中获得省三等奖1项;在山东省住建厅举办的泰山奖•美丽村居建筑设计大赛中获得省三等奖4项;在山东省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竞赛中6名设计师获得优胜奖;在山东省建筑师艺术作品展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在济宁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竞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是近几年来作品最多、获奖数量最多的一年,尤其是2项省一等奖,实现济宁市在工程设计领域历史性突破。院获得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状,方案创作中心被共青团济宁市委授予“济宁市青春担当好团队”,有效的激励了广大党员在经营管理、科技创新、技术争先上的创先争优。

2、进一步完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一是强化内部管理,规范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修订和新增各类管理制度八十余项,涉及质量、人才、工作纪律、证章管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规章制度。继续推行和完善院内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办法有效缓解了目前制约我院发展的矛盾问题,有效激发了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二是建立《惩戒激励机制》,重奖重罚,严厉处罚违规违纪现象、消极怠工等不良现象。三是坚持以管理促发展,以管理促效益、以制度促规范,突出制度建设,做好自身产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鼓励职工参与设计院经营活动,对帮助院承揽设计任务的职工给予绩效奖励。

3、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参加人才直通车活动,分三批赴西南、东北及省内知名高校进行校园招聘,为我院人才储备和人才建设提供后备力量。

4、及时转变经营思路,采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营策略,同中冶地质局、中核集团、中建局、上海同济设计院等开展合作,协同发展创效益,联合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积极开拓四川、甘肃等外埠设计市场,形成发展的新动能。今年9月份我院与中冶地质总局山东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联合成立分公司。

5、积极推行新技术,开展了高新区碧桂园、中海城和城投北湖展示馆北地块装配式建筑设计;开展了中南瑞马·樾府、中南漫悦湾等工程BIM设计。主持编写了《济宁市预制叠合板和预制楼梯应用技术导则》和《装配式建筑模数协调技术导则》。

6、扎实推进质量管理。巩固2018年质量提升年活动成果,进一步制定完善设计院设计质量管理办法;实施设计图校对、审核清单制度,有效地对设计质量进行把控和监督。开展六期技术讲座;定期开展质量检查。

7、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全院开展2019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制定了《2019年设计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规定服务流程、工作标准和现场服务响应时间,制定奖罚措施,每月评选“服务标兵”并给予奖励,利用院微信公众号对标兵进行大力宣传,以榜样的示范带头力量带动其他人参与服务活动。

8、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设计院外部形象和社会知名度。在市住建局指导下,与齐鲁晚报、今日运河、齐鲁壹点等媒体平台合作,目前开展了21期身边人物专栏“讲述地标建筑背后的故事”,有效提升了我院外部形象。

9、推行易设计实现全过程协同设计,9月底正式使用,实现设计、审核到施工图报审的流畅衔接,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10、加强院建筑方案创作能力。方案创作创作中心已建立两个方案创作室,完成近三十项方案创作;分四批组织建筑专业人员到上海参观学习建筑作品;多个原创方案均得到甲方好评和肯定,有效提升了设计院的知名度和方案创作能力。

11、加强人才发展战略,完善绩效分配,重用一批高学历又具有部级注册证章的年轻人才,今年提拨调整了近30位年轻人才充实到设计一线管理岗位。在绩效分配上向一线倾斜、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向院急需的注册师倾斜,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实现绩效合理再分配。

12、积极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依托我院综合技术优势,开展全过程工程项目总承包,与山东诚祥建设集团联合参与菏泽东明县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投标,并以技术标和商务标第一的成绩一举中标,成为五个标段中唯一地市设计院总承包单位,设计方案被东明县黄河滩区迁建项目建设指挥部确定为标杆,成功开展了总承包试点工程。

13、扎实做好创城、村镇环境督导和包保村帮扶工作。成立7人创城工作组,坚持领导带班,履行网格化和路长制工作责任。按照局党组关于联建村调整的通知,局分管领导和院班子及时到调整后联建村济宁经开区疃里镇前张村进行对接、座谈调研。

1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强企,发展幸福员工。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全院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根据局党组部署,我院开展“传帮带”结对活动,结对帮扶师徒92对,组织开展2019年职工运动会,10月份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到曲阜尼山圣境参观学习。积极参加住建局组织的各类文娱活动、微党课竞赛,今年参加了住建局织的三八健美舞比赛、住建系统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文艺汇演、健步走等活动。

五、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应对新形势和新挑战,落实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好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开展好党的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组织建设,切实改进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

2、完善管理制度,探索改革模式。克服体制机制、市场竞争方式和手段不灵活,市场占有率不高、人均设计产值、人均收入偏少等矛盾问题,继续推行院内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经营活动,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建立惩诫和激励机制。做好设计院机构改革准备工作,学习借鉴省内外同业同性质设计单位改革经验,积极寻求市建筑设计院改革发展的模式。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积极开展市场经营活动。

3、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资质等级。鼓励职工考取注册资格,积极申报施工及总承包资质,提升规划资质等级,积极开展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管理业务。

4、提升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巩固设计质量提升年、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成果,加大设计质量、服务质量管控力度,杜绝或减少违反强条现象,加大设计软件购置与更新力度,完善现代设计手段,推行易设计和协同设计。对重点工程、大型工程采取项目一对一跟踪服务;坚持一线工作法,进一步加大工程的回访服务。

5、加强建筑方案创作。继续选拨优秀建筑专业人才充实方案创作中心,建立方案创作内部竞争机制,积极参加省市建筑设计、方案创作评选和比赛,大力开展建筑原创方案创作,努力提升建筑方案创作水平。

6、发展多种经营,积极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依托我院综合技术优势,多方合作开展工程项目总承包业务;探索项目全过程管理,开展勘察设计、造价咨询、跟踪审计、进度管理、质量安全控制、成本控制等全过程管理经营模式。积极开拓经营领域和范围,加强与大院和央企的合作,努力拓展业务范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新疆、四川、等外部市场。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14篇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摘要: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是高职院校实现协同创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大胆尝试,从校企合作角度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将会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进行,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70-04

作者简介:郑淑英(1966—),女,辽宁阜新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课题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B-b/2013/03/007);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学科资源库建设与共享研究”(项目编号:25161)

高职教学资源库是一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具有资源类型多样性的特点,其表现力和作用是普通纸质图书和传统教学无法替代的。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尤其是中西部省份高职院校都面临着优质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实力较弱的教学单位至关重要,低成本投入即可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教学资源。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资源库建设总体来说存在着一些问题:标准数据的采集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参与群体不多,普及面过于狭窄,重数量轻质量,管理制度化欠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后继乏力。笔者拟探讨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发共建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对切实提高资源库建设的质量。

校企合作高职会计专业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以会计专业领域学习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及终身学习需求为依据,重点满足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企业和自学者四类对象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强调教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申报指南等文件要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全国相关院校、行业、企业等优势群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成包含2类资源、4大平台、2个素材库在内的四层级架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具体包括:(1)“素材—课程—专业”三层递进的课程资源和专业资源。(2)系统管理、教学资源、精品课程、网络教学等4个子系统。(3)两个子库为媒体类型素材库和应用类型素材库。实现“时时可学、人人可学、处处可学”的目标。

(二)建设思路

注重科研引领,科学制定专业标准,促进专业建设 突出科研的引领作用,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标准的科学化,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保证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

注重用户需求和使用率,发挥专业经验优势 强强联合组建团队,发挥专业优势,确保资源库的可用性。同时,强调用户需求导向,提高资源库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注重素质提升,重视技能培养,改善职业形象 坚持学用一致,切实提高学习者的职业技能。同时,关注会计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学习者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聚焦资源内容建设,注重形式设计 在精心设计开发资源内容的同时,关注资源形式的多样性、趣味性,适应职业教育生源素质现状,强化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注重中高职衔接,立足高职教育 重视职业教育的整体性和层次性。以资源库建设为契机,组织高、中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研讨,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融通和衔接,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切实贡献。

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规划

(一)资源库结构及建设任务规划

资源库建设工作始终围绕学生、教师、企业、社会自学者展开,资源库的设计规划工作以四者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需求点展开,资源库结构包含四个层次:用户层、需求层、资源层和素材层,如图1所示。

根据四层次结构,建设任务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岗位能力设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包括从业基础、业务技能和提升发展3大类13门课程。每门课程将建成教学大纲、教学活动设计、案例、试题、实训、网络课程、理实一体化教材等课程资源,同时配套建设视频库、动画库、图片库等,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满足四类用户自主学习的需求。

专业资源建设 聘请全国高职院校会指委、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联合高、中职申报院校,遵照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的精神和要求,根据调研结果,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会计素质养成方案、典型行业案例等进行规划和建设。为促进用户全面提升和发展,搭建了四大专业资源平台,即教学资源子系统、网络教学子系统、精品(专业核心)课程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等4个子系统,还搭建了互动社区、行业动态和国内教学资源库。

素材库建设 素材库建设包括图片、视频、动画、专业应用、教学应用等子库。

用户需求清单建设 理清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为四大用户主体设计符合需求的多层次需求清单。另外,提供多维度资源检索功能,更灵活地满足个性需求。

(二)资源库建设进程规划

资源建设与集成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会计职业标准等建设2类资源、4大平台和2个素材库。同时,将上述内容与门户网站等进行集成,完成资源库的构建任务。

资源库推广与应用 依托政府部门(财政部和江苏省财政厅)、行业协会(全国高职院校会指委、中国会计学会等),在企业、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中推广和应用。借助主持院校现有网络空间教学优势,提高资源应用效率和应用规模。

资源库更新与完善 逐步扩展课程内容和课程门数,不断补充行业营销最新技术和信息;建立反馈更新机制,通过“应用—在线调研—效果分析与需求再分析—调整修正—再应用”,形成循环。

资源库建设内容、预期效果、应用推广目标

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具体包括“素材—课程—专业“三个梯进层级,如下页图2所示。

(一)课程资源建设

调研结果表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大致分为两类。单纯财会岗位包括出纳、记账、会计三类。其中,初始就业岗位主要有出纳、文秘兼出纳,毕业3年后升迁岗位主要有记账、主管等。基于以上结果构建从职业基础到岗位能力再到职业发展三阶递进式课程体系,重点建设“基础会计”、“企业会计实务”、“成本核算与分析”、“财务管理实务”、“纳税计算与申报”等12门核心课程,完成12门课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活动设计、实训项目、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的建设,并建成网络课程。

(二)专业资源

专业建设资源 (1)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2)职业标准:提供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国家职业标准》,整理汇集会计职业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岗位描述等标准。(3)会计素质培养方案:根据会计素质要求提升学生会计素养。(4)典型行业案例:选取制造业、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服务业、房地产等典型行业,开发行业典型案例。同时,开发综合案例反映网络环境及影响。

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建设 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制定相关标准、管理制度,构建一个功能完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于Web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为建立资源库和收集、整合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具体内容是:(1)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校企沟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开发方案,采用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协同开发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精品(专业核心)课程、系统管理等软件平台。该平台各子系统功能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2)制定统一的专业教学资源标准和提交流程,建立定期更新的管理机制,使教学资源库建设正常化、制度化,规范专业教学资源的格式。(3)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每个专业都确定一名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资源建设的指导和提交入库工作,教务处指定一名专门技术人员负责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解释工作,网络管理中心确定专人负责资源库平台维护、技术支持和对各专业的专门技术人员培训工作。

(三)素材库

按照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搜索便捷、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原则构建素材库,实现素材分类检索功能,包括文本、演示文稿、图片、视频、动画等。

(四)用户需求清单

对学生、教师、企业、社会自学者四类用户进行需求分析,开列不同的需求清单。见下页图3、图4、图5、图6。

(五)可监测指标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如下页表5所示。

专业资源 专业资源如下页表6所示。

(六)预期效果与应用推广目标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标是开放、通用、先进、实用、标准化,预期效果如下:

促进中高职衔接,为会计专业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可供借鉴的指导性资源,促进中高职的有机融通与衔接,提高全国会计专业类的职业教育整体水平,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优化学习效果,为职业院校学生和社会自学者提供服务 为高职在校生、中职毕业生及其他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会计岗位知识、获取职业素养与技能、进行资源检索等提供开放互动式的学习平台。资源库为上述学习群体提供了丰富、灵活、多样、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手段,实现面向人人,各得其所的目的。

提高专业水平,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资源库将为全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帮助教师形成体现鲜明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活动设计,节省日常备课的精力、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教学资源库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效果,为企业提供借鉴 为企业开发岗位培训课程,提供相关素材资源的检索、会计咨询等。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是高职院校实现协同创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大胆尝试,从校企合作角度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将会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进行,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本课题组通过联合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行业及国内同类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资源库建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和效益。建设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全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提供标准方案,方便学生及广大从业人员自学会计知识,为企业管理、行业发展和职业培训等提供专业服务,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社会目标、教育目标和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石川.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78-81.

[2]金天泽,武妾霞.高职高专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1(4):73-75.

[3]卢新海,张继道.关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7(2):30-32.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

1引言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模式。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世界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尤其是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表现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或者是政府提供财政投入来推动职业院校适应企业的需求。而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校企合作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还在进行适合本国国情的摸索。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意义

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是企业生产的平台,将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紧密结合起,实现互利共赢。

2.1助推高校在产学研大步前进,充分发挥科教兴国的作用

中国高校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门类齐全的学科,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当今知识或技术在提高生产率、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高校的广大科研人员的创造、发明等往往不能很快进入市场,产生效益。而有了企业这个平台,所有的成果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校企合作为高校的产学研的良性循环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2.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科技总量、经济实力以及科技水平与潜力的综合体现,我国要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势必要努力提高科技竞争力。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掌握、创新也需要人才。因此,深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是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条件。

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

本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省省级示范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为例进行研究。

3.1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专业(2011年立项)建设的要求,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3.2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2002年,在全省率先依托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立了园林工程技术高职专业,在四川省建设厅岗位培训中心及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的指导下,实施“双证”式教学。目前,有专任教师23名,兼职教师29名,校内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31个。

3.2.1校企全程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项目驱动,四段育人”,其中“项目驱动”指对接并归纳整合七个职业岗位(四个主岗位,三个拓展岗位)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对接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开发课程体系;对接真实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标准,遵循认知规律,开发课程;对接工作过程,创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接企业用人标准,企业文化,建构专业和课程的评价体系。

“四段育人”是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素养形成规律,在设计与实施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4学期):学生在校内和师徒工作室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搭建专业基础平台,培养学生岗位认知、基本专业素养及单一问题的解决能力;第二阶段(第4学期暑期岗位见习):在合作企业和师徒工作室结合生产项目进行定岗实践,让学生对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有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三阶段(5学期):根据定岗实践中对各岗位工作的体验与认识,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企业提供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学校或合作企业进行综合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课程学习,提升专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第四阶段(6学期):到园林企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结合工程项目进行综合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

3.2.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1)抓阵地,建协会,强师资,设基地,举行技能大赛、多种方式凸现素质教育为中心。按照“抓住一个阵地、建立三个协会、培养一只队伍、建设一个基地、举行技能大赛等多种活动”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政企行校”四方联动,提供项目支撑,立体推进。与成都市温江区花卉园林管理局,温江区劳动就业局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合作,政府出台政策,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成都华西生态集团等31家省内外企业合作,确立了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四个主要就业岗位,监理员、招投标员、苗圃管理员三个拓展岗位,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成都市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的指导下,与合作企业一道,根据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制定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完成了工学结合的23门项目化、情境化课程建设工作;对接工作过程,实现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指导下,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文化,完成了专业教学标准和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为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

(3)三方互动,理实一体,深度合作,拓宽人才培养平台。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托名企(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等)、师徒工作室(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专业建设共同分析岗位群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岗位见习(定岗)、顶岗实习指导工作等;使深度合作企业增加到31家,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的比例达到100%。

(4)“四段育人”分段推进,工学交替,四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四段育人”,充分体现了工学交替,分段推进的培养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四个融合,即学生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相融合,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相融合,从而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4校企合作的模式及组织形式

4.1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合作模式

在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指导下,将区园林绿化协会、成都欣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院,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工作室。学院提供场地,协会和企业提供设备、项目、技术支撑,学院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团队,完成南部县行政中心附属工程车道及人行道绿化工程、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10个项目、面积438000m2、合同额为4800余万元项目的施工投标、工程施工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工作

4.2企业+学校合作模式

学院与省内外31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业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

4.3师徒工作室模式

在企业、学校成立师徒工作室,实施拜师制式的实习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积极为学生选派具有极佳社会声誉的专业人士为导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建设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学习专业的热情。

4.4组织形式

行业协会、企业、学院、专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团队,负责校企指导与评价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包括拟定校企合作项目、项目实施流程、各环节管理办法及质量评价体系),并定期研讨总结。

5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实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取得了以下可喜成绩:2013年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达100%、就业率在达到98%,专业对口率为91%,本专业学生半年就业起薪为2836元;毕业生爱岗敬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5.1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5.1.1校内实训室、场建设

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分院采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方式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分院新建园林工程材料展中心、园林工程景观设计工作室等17个学习训练区,其中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园林工程施工实训中心、与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园林工程设计及项目管理实训中心,与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园林植物栽培与管理实训场;与温江区园 林绿化协会合作,将成都欣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校,学校提供场,企业提供设备及相应工程项目,共建景观设计工作室。企业按照实际工作流程,提供项目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实训项目,使各实训项目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完成;满足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满足园林类职业技能的鉴定与培训需要。

5.1.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选择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成都华西生态集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有代表性、基础条件较好的园林设计、工程施工、花卉苗木生产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了31个校外实习基地。各基地已接纳顶岗实习学生共计300余名,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岗位见习(定岗实习)、顶岗实习、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充分保障,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半年顶岗实习比例达100%。

5.1.3师徒工作室建设

充分利用温江区是全国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地及川派盆景的发源地,知名园林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园林工程设计兼施工企业多,知名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云集的优势,在成都市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温江区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等行业协会及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温江区就业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与温江区20余家企业达成协议,在企业成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徒工作室。

5.2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及实施

与合作企业合作,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并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程实训项目、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专业认知项目、岗位见习项目、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在项目实施中,实行企业人员与校内教师双指导。

5.3课程建设

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指导,按工作过程和“五个对接”改革教学内容,完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导论》等23门课程标准;完成了《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与维护》等8门课程资源库建设,完成了17门校本教材编写,并陆续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编制了“拜师制”实训、暑期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指导书,初步建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课程资源库和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

5.4师资队伍建设

5.4.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近三年,选派4名老师到合作企业全职锻炼;选派12名老师带着课程建设任务,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安排12名老师参与了成都农林科学院承担的学院彭州葛仙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项目论证;四川省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学院大门及景观项目设计等生产性项目。

目前,20名教师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全国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

5.4.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含学会)、企业合作,有针对地在“政、企、行”中选聘兼职教师,现已建立了29人的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审定等工作。

5.5技术服务

近三年来,积极开展对合作企业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先后参与完成了四川雅安芦山县第三小学园林绿化工程、成都市新都区柏茗现代科技农业园、成都市温江区永生镇石河鱼永生大路、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成都市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26个项目的设计、施工任务;承担成都市温江区、郫县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在栽培养护管理方面的技术咨询100余次,解决生产技术问题20余项。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挽回了损失,受到企业好评。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6校企合作反思

校企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后续整改阶段应强化以下方面工作:政企行校中政、企、行的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需进一步明晰与深化;校企合作中,应创新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建新,陈茂,汤书福.校企深度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以园林工程技术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1):36~38.

[2] 常会宁.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44~46.

[3] 杨群.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2(1):174.

[4] 张永玉,徐巧萍.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探讨[J].才智,2011(2):27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