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

骨干教师的作用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1篇

优秀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知识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对孩子的爱 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讲课要知情交融,师生互动, 充满了童趣、乐趣。要 40 分钟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 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灵动的课堂,丰厚的文 化底蕴,让教师和学生们听得意犹未尽。通过课堂教学让人们教师感受到只有读 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有可能为孩子们的童年奉献出“好 吃”又有“营养”的知识,只有走进属于孩子们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 课堂才能彰显生机与活力。

“没有潜心的研究,就没有精致的教育”这是我校教研工作的理念,只有思 想认识上提高,才会有积极主动参与的自觉性。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突破口,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模式,通过专业引领、实现 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工作思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工作中我们深知:要给学生一杯 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不间断“活水”补充、更替,才有教育的生命,才 有教育的活力。因此,在完成教学教育工作之余要坚持学习,笔耕不辍。

二、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幅射作用,实现教研工作的专业引领。

在工作中我门始终教研室整体教研思路的为指导, 以学校骨干教师为依托,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贯彻实施新 课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研组建设中,我按 照教研室的要求,理清了工作思路,强化了工作措施,明确了责任意识。通过学 校组织的各种校本培训,我积极引导全组教师加强学习,更新理念,掌握先进的 教学方法,并且通过网络教研及时传递新资源、新信息,了解教育前沿动态,明 确教学方向,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作为学区级骨干教师,学校要求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承 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可以说是一腔热血,毫无保留,政治上关心,业务上帮 助,发现缺点诚恳指出,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尽快地成长,从而赢得了青年教师 的尊敬。在教学上尽量地给予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使他 们在成长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使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有了明显的提高。每次的教研活动,从上课内容到活动程序安排,到研讨主题的 征订与确立, 都一一落实到位, 争取使每次活动取得圆满的成功。

在教研活动中, 我们渐渐形成了群体意识、服务意识、教研意识。

三、加强课堂教学交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进一步 成长,学校每月都有骨干教师的课堂展示周活动。根据本学期校本研修的主题, 要求骨干教师对教学中的导、教的方法及怎样把握导、教的时机先进行研究,再 通过课堂把自己的思想及收获展示出来。课中有标“新” ,有导“趣” ,让学生主 动进入学习状态,达到“乐学”的目的;还有积极创造条件,巧设疑问,启发思 维,让学生主动去“想” 、去“探索” 、去“发现” 、去“质疑” ,从而变“不会学” ,引导学生 “会学” ;还有注意在授予学生知识的 为“会学” ,达到以 “导思” 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掌握一定 的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做到在 “导法” 中, 让学生 “活学” 。

通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 气。学校开展的专题教研活动中,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推门听课” ,开展 “课堂教学公开月活动。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骨干教师,必须有创新, 有创新才有发展。不管到哪里去,都要带着目标、想法去,带着办法、体会回。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_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头人。作为校 骨干教师,市骨干培养对象,我深知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我以此为契机,不断学习、认真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共同探究 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努力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下面就我在工 作中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我深知骨干教师是师德高尚、业务精 良、学识广博的学科带头人,应当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 理念、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要想达到骨干教师的标准,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但我更坚信“独 木不成材”的道理。作为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我经常走在教学的 最前沿,努力带领科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为了能与科组教师一起进 步,便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和教研工作。在工 作中,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吸收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从教研专题的 确立、教研课的开展,到课题的考核、结题等各阶段我都为全组教师 作出榜样。通过引领和示范,我组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得到了明 显提高,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相互交流,探讨中逐渐走向成熟。二、示范引领,榜样带动。骨干教师的作用突出表现在示范和引 领方面。身为校骨干教师,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同事做出榜样,通过 自己的示范和专业引领,帮助其他同事逐渐地提高业务水平。因此, 我每学年必做两节公开课,一次专题讲座。让其他教师从我的教书育 人和教育科研的经历及成长的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 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年轻教师敬业、乐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其勤 业、精业的师德风范。除了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本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外,还要带领学科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法规和先进的教育、教 学经验,配合教导处负责全组成员的备课、听课、作业的检查、活动 的开展和学期结束后教师的测评等工作。积极承担每学期的专项研究 任务: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组织本组教师研讨;对于典型问题确 立专门的课题来研究等。学期结束,由学校领导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评 估,从活动的开展、教学成绩、研究成果等方面综合评价,并及时总 结经验,寻找不足,进行反思、整改。由于我校年老的教师较多,他 们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他们的观念陈旧,对工作缺乏热情,制约了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期开始我认真组织 他们学习新课标。在每个周会前半个小时进行学习,事先要求他们阅 读本次学习的内容,做好发言的准备。学习中先由我讲读某一个专题, 然后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感受,最后一起交流探讨课程新理 念,确立教学新方向。通过学习,他们的观念不断得到更新,课堂教 学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另外,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一起 分享教育趣事。毕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奉献很多年,一说起教学总是 津津乐道。在谈论之间既可以互相学习,又引出他们对往日教学的回 忆,激发他们沉淀已久的教学欲望,再一次点燃了他们教学的激情。

采取这种做法,延长了年老教师的教学周期,较快地提高了学校教师 的整体实力。三、利用网络,自主成长。我觉得我的成长应该得利于网络的帮 助。说到网络,不得不提的是网络教研。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便积 极参与了网络教研的活动。我在学校中是第一个参加网络教研的,我 在网络这片天地里不断吸收着养料。我自己进步了,也没有忘记把“网 络教研”的理念带到了我校,传递给我的同事们。在我的带领下,数 学、语文学科的教师也都积极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和网络论坛中来。

网络开拓了教师的视野,为我校教师打开了一扇窗,在那里我们找到 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也在此活动中收获了成功,建立 了自信。由于我的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卓有成效,我也得到了上级领 导的认可。其实,网络教研是广大教师学习和提高的必然途径,是帮 助教师实现人生梦想的最高追求,是教研工作的一支先锋力量。只有 在这片沃土上才能为大家提供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 便捷的优秀课程资源,满足教师自身的成长需求。总之,发挥骨干教 师在教师团队中的引领作用,放大骨干教师在教师团队中的榜样与教 育作用,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与交流,构建以教师实践反思、 教学创新、科研创新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才能有效地推动学校教学 改革,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的做法克山县西城中学 尹显利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_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头作用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我认为,作为骨干教师,既是一种 荣誉,更是一种责任。骨干教师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本职工作中 的重要作用外,更应该依托骨干教师本身的优势,发挥对周围教师 的辐射作用,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我认为骨干教师必须从以下几 个方面做好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骨干教师,应该是教学工作的领头人。

能够被聘为骨干教师,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压力与责任。

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不辜负老师、领导、家 长、学生对我的厚望,真正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教师要学高 为师,身正为范。骨干教师更要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做到爱 学生、爱事业,视学生为己出,视事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在日常 工作中更应做到严慈相济,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二、骨干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相长,不耻下问。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 , 春和活力。我认真参加各类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通过学 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 挑战,又是机遇。由于刚刚步入初中教学,我认真制定了自我发展 三年规划,给自己定下了前进的方向。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来不断 充实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我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 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 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古人云:学而思习之,学而不思则贻。作为骨干教师首先要多 学习,将学习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和一种时尚,做一个有“功底” 的教师。

三、骨干教师,应该做一名行善之人。

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 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 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古人讲:三人行必有吾师, 而善行者必胸襟开阔,胸襟开阔者就要有“借他山之石,磨砺自己 之玉”的进取风范,作为骨干教师要多一些务实,少一些浮华;多 一些求真,少一些功利;多一些真行动,少一些假动作。

四、作为骨干教师,应该对知识善于研究。

骨干教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 进取精神,要学习域外名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使自己在不断 的借鉴中成长,在不断的充实中走向成功,进而成长为小有名气的 名师,筑就起自己职业的幸福。

做反思型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提高;做思考型的教 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有关理论,用有关的理论指导 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并解决有关问题。做专家型教师,使自 己在研究中,在反思中,在活动中,在思考中,逐渐从骨干教师成 长为专家型教师,让教育家从我们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动因;作用

当前,要造就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更是摆在我们师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是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师断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解决当前师训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就必须靠我们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学骨干教师培养问题,当然首先就应该从研究整个中学师资队伍状况入手,以寻求解决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对上海市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各个层面(年长的,年轻的;知名的,在培的;当领导的,任一般教师的)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全市中学教师数1.25%)和实践总结 (对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诲市首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管理等16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的办班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一、当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旧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兴趣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掌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 68.6%。

——不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学教师待遇仍不高,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小学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从教。现在教师队伍中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欠佳和钻研精神不足的情况还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师受功利泛化的影响,没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职业上,有的政治观念淡薄,不注意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甚至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9.5%的高级、特级教师对此有同感。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关键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一个缺少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中充当教师角色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1%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与教学形式甚至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多媒体和交互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将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丰富的程度无可比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总之,要实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历史赐予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同样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抓紧培养骨干教师可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这是因为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1.轴心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这里笔者暂且将中学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教师列为非骨干教师,下同)普遍(占92.9%)认为,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品德,而且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学校舆论上占主导地位。通过骨干教师的表现可以使学校在全体成员中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

2.驱动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93.7%)认为,骨干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驱动作用,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

3.辐射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9.3%)认为,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水平起着示范作用,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转化为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态度与水平。当然,榜样的质与量也决定了其产生影响的力度、速度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着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

4.稳定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1.6%)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学龄人口急骤波动,教师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波动,同时教师职业还远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使得中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观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稳定。但是,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只有稳定骨干教师,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华保持稳定;只有“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稳定作用,达到稳定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5.促进作用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动因;作用

当前,要造就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更是摆在我们师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是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师断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解决当前师训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就必须靠我们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学骨干教师培养问题,当然首先就应该从研究整个中学师资队伍状况入手,以寻求解决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对上海市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各个层面(年长的,年轻的;知名的,在培的;当领导的,任一般教师的)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全市中学教师数1.25%)和实践总结 (对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诲市首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管理等16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的办班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一、当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旧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兴趣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掌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 68.6%。

——不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学教师待遇仍不高,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小学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从教。现在教师队伍中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欠佳和钻研精神不足的情况还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师受功利泛化的影响,没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职业上,有的政治观念淡薄,不注意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甚至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9.5%的高级、特级教师对此有同感。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关键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一个缺少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中充当教师角色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1%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与教学形式甚至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多媒体和交互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将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丰富的程度无可比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总之,要实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历史赐予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同样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抓紧培养骨干教师可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这是因为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1.轴心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这里笔者暂且将中学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教师列为非骨干教师,下同)普遍(占92.9%)认为,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品德,而且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学校舆论上占主导地位。通过骨干教师的表现可以使学校在全体成员中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

2.驱动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93.7%)认为,骨干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驱动作用,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

3.辐射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9.3%)认为,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水平起着示范作用,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转化为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态度与水平。当然,榜样的质与量也决定了其产生影响的力度、速度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着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

4.稳定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1.6%)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学龄人口急骤波动,教师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波动,同时教师职业还远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使得中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观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稳定。但是,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只有稳定骨干教师,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华保持稳定;只有“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稳定作用,达到稳定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5.促进作用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骨干教师入馆教育可以使教师与图书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使他们尽快认识、了解、熟悉图书馆,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为骨干教师培训中的科研和学习服务。

入馆教育一般是指新入学的学生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启蒙教育。通过入馆教育可以使他们对图书馆的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由于骨干教师在校时间短、课程紧,学员流动性大等原因,图书馆对其基本上没有入馆教育。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对骨干教师培训学员进行入馆教育,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学员了解图书馆,更加充分地利用图书馆,多层面地发挥图书馆在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中的辅助作用。

一、骨干教师入馆教育的现状

经过大量的文献调查和实际了解,我们发现骨干教师培训机构往往只重视学员培训课程的设置,如聘请了多少省内外知名专家,设置了多少研讨、参观、实践观摩等,而对于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册图书的图书馆并没有重视起来。我们在调查中还了解到,骨干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已经老化,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普遍感觉需要大量充电,以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后劲不足的问题。而许多老师毕业后就没有到过高校图书馆,缺乏对图书馆的了解,对于图书馆的文献、馆设、馆藏布局、文献的分布等情况都一无所知,这就使图书馆这个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在骨干教师培训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骨干教师入馆教育与新生入馆教育的区别

1.骨干教师需要有更强的针对性。新生入馆教育主要使学生尽快了解图书馆各类藏书,从而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图书馆。而骨干教师则不同,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使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到理论的提升,但这些教师所拥有的实践经验不同,所需资料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的图书馆员在入馆教育前对其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在入馆教育时将他们感兴趣的文献资料的获取方法放在前面讲解,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掌握自己需要的文献的查阅方法,从而提高骨干教师利用图书馆的效率。

2.更加强调科研功能。科研是骨干教师培训的又一目标。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骨干教师到校前就对图书馆有着很高的期望值,他们希望借助高校教师或图书馆查阅一些与他们教育教学相关的较前沿的教研资料,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入馆教育中对科研功能的强调也是对骨干教师入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转贴于

三、骨干教师入馆教育的实践

1.在培训课程中设置图书资料检索课程。在培训课程中设置文献资料检索、电子图书馆使用等课程。由图书馆派馆员讲解图书馆的重要性、如何利用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馆网页功能简介等方面的内容,使学员对图书馆的总体概况、馆藏布局、图书的排架、代书板的使用、借阅手续、流程、有关规章制度、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网上查询功能等都有全面的了解。

2.利用业余时间,请骨干教师到图书馆实地参观考察。利用骨干教师培训的业余时间,将教师请到图书馆,对他们进行实地培训。从期刊、报纸阅览室开始,然后是各文献资料库,中小学教参室、教案室、电子阅览室等实地参观。首先对文献资料的检索、借阅方式、代书板的使用等一一讲解,然后发给教师临时借阅证(培训期间可以使用),模拟借阅图书,使教师们对文献资料的借阅有初步的了解,在培训期间可与在校生一起借阅图书。其次是通过对电子阅览室使用方式的讲解,使老师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借阅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

3.参观中小学教参室及骨干教师教案室。我院在图书馆的建设中,十分重视其在骨干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图书馆针对骨干教师培训开设了中小学教参室和教案室。每位骨干教师都是一份宝贵的资源,他们到我院培训期间,请他们留下自己最满意的教案复印成册,存放到图书馆教案室中。近几年我院已收集骨干教师教案五千余份。

四、骨干教师入馆教育在培训中的作用

骨干教师入馆教育是老师们认识、了解图书馆的开始,也是图书馆与骨干教师之间良性互动、有效沟通的起点,为骨干教师返回单位后仍能正常借阅图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入馆教育,教师们了解了图书馆的情况,同时在培训期间与图书馆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关系,返校后,他们也可以定期向院图书馆借阅图书,很好地解决了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5篇

一、构建骨干教师群体的背景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的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首先是教育发达,其真正的立国之本是教育。美国是站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经济浪潮前列的国家,为了适应全球的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全美新的国民教育纲领,要求8岁以上的儿童“能读会写”,13岁以上的少年“能上计算机网络获取知识”,18岁以上的青年都接受“大学教育”,成年人要接受“终身教育”。美国正是凭借其发达的教育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推动经济主要靠科技,科技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优秀的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是教育之本,而骨干教师又是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现代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排山倒海之势推动着基础教育飞速发展,突出地表现为人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已成为教育的主流思想。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未来教育需要培养具有独立意识、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必然需要有一大批创新型教师。没有创新型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骨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核心力量,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教师群体必然具有引领作用、示范作用、促进作用。所以说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骨干教师必然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学校内涵发展的有力支撑。发展是学校的第一要务,而骨干教师群体则是宣传学校形象,打造学校品牌的中坚力量。建设一支优秀的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学校实现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新的突破的有力支撑,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丰富教育内涵、拓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升教育之乡品牌含金量的长效举措。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下,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骨干教师潜能的有效发挥将对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一所学校来说,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有其必要性。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选择。教师是一个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职业,知识就是教师的从业资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只有了解和把握科学知识发展前沿的教师才能教出具有丰富的学识、开阔的视野、与时俱进的态度和把握时代脉搏的学生。另外,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更趋多样化,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理念也催促着教师知识的更新。因此,教师不是一种仅仅通过大学教育就能一劳永逸的职业,它需要不断的挑战、不断的更新和发展。骨干教师必须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要意识到并通过接受再教育来保持自身知识的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新课程计划的迫切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平台。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教师角色的变化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骨干教师作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力军,必须尽快地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课改,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才能为新课程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骨干教师群体的实践与思考

面对现代教育崭新的发展趋势,我们敏锐地感觉到,加速造就一支骨干教师队伍是学校走持续发展之路的根本。我们结合教育形势,立足我校实际,联系系统理论,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与探索。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导人“求真”的探索者,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我们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教师中开展“形象工程”活动,营造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适时对师德高尚的骨干教师进行表扬宣传,以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作用。建立定期的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学习时事政治理论,提高政治觉悟;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专家来校作报告,引导、启发教师提高师德觉悟。突出骨干教师的“立身”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骨干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人格去塑造人格,以心灵去培育心灵。突出骨干教师的“献身”教育。我们通过一定途径要求骨干教师终身献身教育事业,逐步铸造安贫乐教、敬业奉献的崇高职业道德。

(二)建立选拔和评定机制。我们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已形成一种制度。每年学校进行一次市级、县级和校级骨干教师的推荐、选拔工作。一般采用“个人申报”和“组织考核认定”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参与竞争。实施“名师工程”。从2002年9月开始,我校建立了“名师、骨干教师、教苑新秀”评选制度。在坚持师德高尚的前提下,对取得高级职称且业绩突出的教师可评选为“名师”,对取得中级职称的且成绩显著的教师可评选为“骨干教师”,对30岁以下,奉献精神强且教育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可评选为“教苑新秀”。对入选“名师工程”的教师,学校在评职、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同时学校分别发给每月数目不等的津贴。对不履行职责,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称号,不享受其待遇。

(三)建立培训和保障机制。我们坚持让骨干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接受一定层次和一定学时的培训,采用校本培训与外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鼓励骨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对参加继续教育和提高培训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创造条件加快提高骨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学研究水平和应用新的教育技术的能力,造就了一批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教师队伍。几年来,我校已有多位教师分别参加了校长培训、研究生课程研修班、高中新课程的培训和进修;邀请了市优秀教师教学大赛的获奖者上了观摩课;同时聘请一些校外名师作专题讲座,用名师的人格品质和精湛的教学技巧为骨干教师树立奋斗的目标。

(四)健全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学校对骨干教师实行一年一次考核,两年一次滚动,并专门制定了骨干教师业务考核实施细则。考核的业务内容分工作量、论著、课题、成果、学术活动等五大方面,对优秀者实行奖励,对达不到培养要求者予以淘汰。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科研津贴挂钩,做到评价考核与使用、待遇相结合。学校先后出台了《骨干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奖励办法》、《骨干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学生竞赛及教师辅导奖励办法》等激励机制,明确了奖励标准、原则、考核办法。同时要求定期拿出教学成果,主持教研课题,开办专题讲座,上公开示范课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压力中奋勇向前。

(五)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构建骨干教师群体还存在以下困惑:

1.骨干教师培养、评价机制不科学不完善。学校对骨干教师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普遍重视骨干教师引进,忽视其可持续发展,重使用、轻培养;重视短期教学效益,轻视骨干教师专业成长带来的长期效益;人才观念落后,缺乏系统完善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继续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影响骨干教师群体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评价机制,现在考评教师,人的主观因素占的比重较大。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过于片面,唯考试成绩至上,考试成绩的好差成了评价一位教师优秀与否的主要标志,忽视了其他的评价指标,重结果轻过程,重过去轻发展,重横向比较轻纵向比较。

2.骨干教师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不够。骨干教师因其自身的优势,学校往往把他们充实在教学一线。他们为了在教师群体中不削弱自身的影响力,不得不在上课、改作业、考试分析等问题上投入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时间,不得不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而对自身的发展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长此以往,其创造力必然受到抑制。

3.骨干教师群体结构不均衡、不合理。师范院校的扩招使师范生大增,学校普遍存在青年教师居多现象。学校在骨干教师培养中往往忽视青年骨干的培养。另外,一些骨干教师被选拔以后没有能够赋予他们相应责任和权利,或仅仅把这当作一种荣誉,或只赋予责任而不给予相应的权利,使得骨干教师很难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这就直接导致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与断层现象的出现。

4.骨干教师缺乏应有的待遇,外流情况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流动给师资队伍的建设带来了活力和契机,但同时也对稳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由于学校财力有限,难以提供骨干教师应有的待遇,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的制约,也加剧了骨干教师的流失。例如,从2001年至2003年,苏北某部级重点中学平均每年有20名左右的教师“南下”,三年走了60多人,而且大多是青年骨干教师。少部分年纪较大、资历很深的特级教师也提前退休,去南方一些重点中学任教。外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工资收入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骨干教师群体可持速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健全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体制。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多层次优秀骨干教师的培养体制,尤其是培养出一批敬业精神强、教学质量高、学术造诣深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拔尖人才是青年教师队伍中的标杆和旗帜,是青年教师的带头羊。他们的快速健康成长对整个青年教师群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强烈的感召力,对促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学校要认真选拔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促进拔尖人才顺利成长,使其成为学校骨干教师。对特别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要大胆任用,委以重任,可提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中任职,使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在事业上有成就感。要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在教学、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真正发挥在教学、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带头作用。

(二)建立以校本培训为主的骨干教师培训机制。为了进一步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帮助其发展,学校要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开展教学交流、考察等活动,尽可能在时间和费用上提供便利。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体系,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以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开展教师培训。校本培训是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和补充,可以有多种模式,如以理论学习为线索的培训模式,以研究交流为主体的培训模式,以问题、案例分析为主的培训模式等。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交流,能较好地解决长期以来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的困扰,将教师的教改和研究与教师业务学习很好地联系起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推动骨干教师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进而从根本上促进骨干教师的自主发展。

(三)建立发挥骨干教师示范、辐射作用的使用机制。骨干教师往往师德高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努力构建骨干教师使用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如根据培养对象的学科类别、研究方向、个性特点的需要,以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并让培训对象与骨干教师结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合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发挥其示范作用;可以通过开展名师讲坛、教改专题研讨和教育科研论题答辩、教学基本功大赛以及教学经验、学术论文和试验报告的交流、发表和获奖情况汇报等各项活动,使骨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展技验能,发挥其辐射作用。

(四)建立注重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当前,学校对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基本上都是终结性的、以奖惩为目的的考核,这种制度虽然在目前和将来一段时期内对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学校稳定的、基本的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弊端也早已暴露出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它不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发展性评价则不是以奖惩为目的,而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目的的面向未来的一种评价机制,着力于对教师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其核心是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学校要建立健全多形式、多侧面、多层次表彰奖励制度,及时对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予以肯定;要强调骨干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骨干教师能从多方面获取信息而立足于创造性地工作,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学物理;骨干教师;意义;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086―03

近年来,我国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例如: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在培训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科研成果;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等等。但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骨干教师作用发挥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总而言之,骨干教师培训与发挥作用过程中存在实效性不足的情况,而讲求实效应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目的之一。骨干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名人,在校内外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激励作用。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华,是教育教学的领头雁。如何提高骨干教师的培训效果和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共性的难题。本文将结合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实例,探讨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意义及影响。

一、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的意义

(一)有利于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即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主要包括教育主张、教育理论、教育学说。教育思想又是整个社会的教育客观实际及其要求在教育者意识中的反映,它对教育起着定向和指导的作用。中学物理教学在诸多方面改革的时候同时,应该把教育思想的改革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重点加以改革与创新。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将改变单纯重视改革教师只传授中学物理旧知识的老看法,树立新知识、新思想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素养协调发展的新理念;转变只单纯重视统一要求和同化训练的旧观念,在树立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更多注重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转变只单纯注重传授中学物理的旧观念,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能力;转变以“教”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

(二)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且具有持续性。首先,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实际考察观摩和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在理论培训的过程中不断融入生活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供了支持。实际考察观摩能从一线高级教师现场教学中直接体会和交流。其次,中学物理培训的方法多样化,如问题教学法、实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演示实验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本质上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只不过“结合”的具体形式不同。可见,教师培训是中学物理骨干教师进一步灵活领悟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三)有利于转变教师职业道德

“崇高的师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促进教师奋发向上,献身教育事业,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生机。但是,随之而改变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的变化也冲击着学校教师,影响到教师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观念,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与教师角色身份不相称的思想意识。首先,有的教师受周围环境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工作态度上。怕吃苦,怕任务艰巨,追求轻松自在,缺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困难总是绕着走,打退堂鼓,学习怠慢,时时要求到条件舒适的地方或大城市工作。其次,表现在思想作风上,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这部分教师主要表现在生活作风上畸形消费,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追求潇洒,吃穿讲究排场,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应该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本职教育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忱,并从本职工作中获取满足和乐趣,要乐于奉献。在以上两方面,部分教师还有所欠缺,通过骨干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正确地树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学会抵制各种不利于教师本身发展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将及时纠正和转变部分教师的不良师德和作风。

(四)有利于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

知识都有保质期,中学物理知识也同样有保质期。追求新知识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是教师需长期追求的目标。首先,教师要努力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中学物理教师也不例外,不少教师面对现代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如对中学物理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将无法适应。至此,要通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中学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教师无论是什么文凭,都应该保持对自己所教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追踪意识,要掌握专业的发展情况。把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常规,二是重建。作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以往的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同时会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如教师缺乏及时的知识更新,仅靠那点旧的教学经验,会导致教学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那么,在此基础上及时获取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促进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各项能力时刻与时代保持同步,使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有效,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意义是重大的。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能促使教师在知识更新中挑重担、想办法和出点子,建立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在培训中、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中获得的主体地位和主角意识,强化骨干教师的内功修炼和形象塑造。

(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教师及时在有效教学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技巧和策略,比如,教学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把握、课堂问题的设计等。当然,有效教学还必须懂得如何规范教学行为;懂得如何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懂得如何合理布置作业;懂得如何进行课堂内容的拓展和总结等。同时,通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更加切合实际教学需要,比如:知道如何从备课方面下大功夫,备课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的重点,是积累经验、提高自我的重要过程,更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六)有利于扩大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有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这给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和不同年龄的教师,建立了一个更加广泛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知识交流、疑问交流、经验交流、思想交流和科研交流等。同时,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也是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师自身整体素质、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培训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收获是丰硕的。教师培训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成长建立了长期的学习、沟通和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了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影响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因素

(一)知识水平的差异

通过对一项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调查发现,同样是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他们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差异。首先,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学历和年龄的不同,以及城镇和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的差异,他们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可能相去甚远,有的教学观念非常老旧。其次,骨干教师培训方式一般分为短期集中培训和置换研修培训,短期集中培训只是采取到高等学校集中学习和讨论,时间非常短,一般十天左右;而置换研修培训的内容较为丰富,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可分为在高校集中学习和讨论,直接到一线中学与一线的高级教师跟班直接学习,这个可以真正促进骨干教师的各方面的水平提高。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制约,国家也只能分阶段和分层次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再次,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大班集中理论知识和实验培训多,安排的讨论、实践和观摩相对较少,培训的针对性受影响,特别是短期集中培训。培训缺乏针对性,这样就很难调动全体培训人员的主动性。骨干教师培训应加大调研力度,真正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分批次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要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

(二)学习内容与学员实际需要尚有差距

通过对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物理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希望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学习中学物理的兴趣;理解更多生活中中学物理的前沿知识;如何合理利用中学物理的教学方法;等等。骨干教师在未参加培训之前,在培养学生学习中学物理兴趣过程中,旧的观念多选择一些很具体方式,如演示实验、实例讲解等。但这些方式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现有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大而化之,只有少量课程反映教师实际需要,大部分是学历提高或补偿课程,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科研能力的教师而言,这类课程没有太多吸引力,缺乏针对性。

(三)骨干教师的选拔没有形成公平机制

当前,骨干教师培训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选拔机制。首先,标准不统一。有的以纯中学物理实验员为主,有的以理论教师为主,没有选出具有复合型的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其次,按照领导的标准,各个地区或学校选拔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常会出现未经公开评选,领导一手决定的现象。这种决定往往和上级领导关系的亲疏有关,甚至有些领导集各种荣誉于一身,把自己任命为骨干教师。这些现象使骨干教师的选拔缺乏公平性,不仅会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工作开展与骨干作用的发挥;也给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带来损失。国家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培养和扶植优秀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旨在选拔教师群体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教师群体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如果把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当成工作中的休闲娱乐机会而滥竽充数,可能无论培训机构怎样努力都难以实现培训预期的效果,就会造成培训资源浪费。

(四)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未充分发挥

短暂的培训后,回到原学校就结束了。首先,学校未及时与骨干教师相互沟通,调动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引领作用。不能起到其良好的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未能与大家分享,比如在中学物理中,讲解摩擦起电的方法,有些教师的演示实验就不明显,通过培训,讨论和总结之后,把多年的问题解决了,可很多学校只有参加培训的中学物理教师知道,本校的教师还是不能分享。其次,骨干教师在时间精力上疲于应付,对于工作激情、科研灵感、教学创新等要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中,骨干作用的发挥上往往会敷衍了事,做表面文章,他们好的经验和结论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最后,人际压力是影响骨干教师作用发挥的又一原因。人际压力有来自领导层,一些领导认为骨干教师花精力做科研影响正常教学工作;一些领导很少参考骨干教师的意见进行改革教学与管理等诸多因素,让骨干教师缺乏领导的信任与理解倍感压力。人际压力还来自教师群体,表现在教师之间只有看到竞争没有合作,骨干教师的成长发展与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其他教师的鼓励支持,反而成为被排斥的对象。面对这种情况,骨干教师可能精神压抑,也可能不得不将大量精力耗散在人际纠纷或人际关系的经营上,这些都会影响其创造性地发挥骨干辐射作用。

(五)后续跟踪辅导脱节,培训效果不能巩固

集中培训都是短暂的,广大教师在培训期间受培训氛围的影响、组织者及授课教师的启发,往往容易形成认知结构的变化、对原有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对未来教育教学活动的新想法等。但当这些教师回到原有的学校氛围中,回到原有的工作学校中,后续缺乏有效引导与督促,而自身又不善于反思与创新时,在培训期间产生的变化、想法很容易就消失,导致培训效果不能巩固。

三、结论

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对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思想,转变师德和作风,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师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建立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物理骨干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学习内容与学员实际需要、骨干教师的选拔缺乏公平机制、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后续跟踪辅导都影响了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作用的发挥。今后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应加强训前调研,可建立相应的导师制,后续跟踪考核制;长期的点对点的帮扶作用,一个城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与一名农村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建立帮扶,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世勇,胡乔生.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6):95-98.

[2]陈俊军,康野龙.如何有效发挥骨干教师作用[J].华夏教师,2012,(2):18―19.

[3]潘超,吴立宝,吕晓亚.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策略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8):4-6.

[4]沈绍辉.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J].教育与现代化,2001,(1):14―17.

[5]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6]申继亮,等.教师职业及其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3):4―7.

[7]党玮玺,罗睿.“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问题与建议――以甘肃省2010“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13―116.

[8]文应奎.如何发挥中年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J].教学研究,2012,(12):37.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7篇

本年度我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坚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我校的中心工作,促进骨干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开展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实施素质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今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 加强骨干教师的师德建设,利用校本培训机会对骨干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素质培养。特别指出教师要注意调节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同志之间的关系。要求骨干教师要树立榜样.形成强有力的师德过硬的骨干教师群体.

二、逐步形成规范,树立新的目标

省级骨干教师有周慧梅、刘永杰,市级骨干教师有门立红、曹馨予、姜万林、张越4人。对这些教师平时工作就给他们压担子,高要求学校为培养骨干教师,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和发展潜能,不同层次的推动目标,学校帮助制订自己的发展目标,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重点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现代教育理论研修,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艺术研究;学科前沿知识与综合知识、学科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综述;现代科技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与成果鉴定等。通过培训,使骨干教师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为其尽快成长成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主动承担任务,强化责任心

1、教师的成长需要有表演的舞台,锻炼的机会。不同教师各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思想,我们采取有效途径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一是师徒结对。通过结对,给双方明确任务和内容,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帮助他们更快地转换角色,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这样在帮带新教师的同时促进骨干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本学期我校新调入四位教师,学校将骨干教师与他们结成帮扶队子,让骨干教师地与新教师指导、交流的过程中促进成长。

2、是充分发挥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骨干教师、教师担任校本教研的领头人。通过他们上引路课和示范课的形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8篇

讷河市第七小学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省一类学校。近几年来,学校把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放在首要位置,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和示范作用,在一套与教师继续教育相配套的制度的保障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效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时间长远,将培训工作贯穿于骨干教师任期的始终

每一期骨干教师在认定后,学校的培训、考核领导小组都及时召开骨干教师动员会。从最大程度上调动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骨干教师培训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是落在一个或几个点上,而是贯穿于骨干教师任期的全过程中,即每一位骨干教师任期三年,从被认定为骨干教师起,就要接受为期三年的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正是这种全程的培训与考核保证了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目标高新,以提高整体素质为关键

每启动一轮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培训领导小组都和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出培训的目标。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出“高、新、实”,也就是说对于骨干教师的培训要求要远远高出对于普通教师的要求,但又要符合实际。例如,对于2003年认定的一批骨干教师,鉴于他们经过新课程的有关培训,有一定的基础,又考虑到新课程的新任务,所以,把他们的培训目标定位在主要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认识,不断总结、提升完善已有的经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工作,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审视自己已有的成绩,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二是打造新课程理念。使骨干教师进一步认识课改的重要意义,了解掌握课改的任务、目标以及实施策略,进而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以及学生观。

三是拉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骨干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切入点,快速提升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使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自觉转变教学行为,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开展教学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是开发骨干教师的创造潜能。增强骨干教师新课程实施中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正确发挥他们在课改实施和校本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探究作用和创造作用,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寻求新突破。用骨干教师的智慧引领学校新课程实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明确的培训目标,既是学校培训工作的指南,又为教师指明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可以说,高标准的培训要求是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三、内容全面,以新课程实施能力为主线

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的宗旨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为课程服务。从这一宗旨出发,每次培训之前,学校都精心安排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培训内容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第一模块:通识培训,主要解决理论层面的问题。在通识培训中,突出新思想、新理念。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教师论坛,提倡教师自学。包括对《纲要》的解读、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转换、学习方式、校本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

第二模块:教研培训,主要解决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问题。侧重进行学科教材体系研究,了解新编教材的思路、内容、结构及目标定位,目的是提高教师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模块:校本培训,主要解决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这一过程结合学校所有教师特点,根据本校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特色培训。

第四模块:远程培训,开展网上对话。将实践中的问题与专家进行网上交流,以求得专业引领。教师的困惑与问题、思考与情感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与探索,实现互动。

四、实效操作,以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发展为目标

几年来,在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学校采用了参加上级培训、请专家指导、教师自主学习、参与式的研讨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网上交流、课题带动、骨干教师上挂牌课、教师结对子、一帮一等多种形式,力争做到培训形式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激活受培训者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培训工作收到最佳效果。

五、精确考核,以促进教师再发展为准则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时刻注意将对骨干教师的考核贯穿于始终,制定了骨干教师考核细则,通过分数量化考核、学年末公开成绩的方法,奖优罚劣,考核不合格取消骨干教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师德情况、教学工作完成情况、业务水平和能力以及参与教研情况,考核方式为自评、他评、考核小组评和学生及家长评相结合,每年度给出综合评价等级。科学的考核方式使骨干教师端正了态度,改进了作风,在培训当中表现出全新的精神风貌。

六、细化管理,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发展方向

(1)明确工作职责。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骨干教师培训考核领导小组,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把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校领导每学年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教导处有专人负责教师出外学习、培训的跟踪管理、协调学科职务培训、新课程培训和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同时负责校本培训、课题培训的登记验证。后勤部门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各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从而形成学校行政为骨干教师培训保驾护航的良好机制。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师成长;培养模式

一、引言

我国有一支由1039万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组成的浩浩荡荡的教师队伍,支撑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教育事业。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基础教育的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是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它的数量和质量代表着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是影响素质教育的关键,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骨干教师应该是教育思想先进、教育理念科学、道德素质高尚、教学业务精湛、家长工作出色、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辞海》对骨干的解释是比喻在总体中起重要作用的人或者事物。《教育大辞典》对骨干教师的定义是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起核心作用的教师。

幼儿园骨干教师是指在一定的幼儿教师群体中,被大家公认的,有较为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并对一般教师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的幼儿园优秀教师代表。骨干教师承担着三方面的角色: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者和指导者;开展幼教科研,是深化教改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开展幼儿教师教育的培训者。综合国内外的各类研究调查与报告,发现骨干教师有别于一般教师的素质及程度差异,集中体现在教育信念、教育素养、教育实践能力、人格特征等方面,另外,骨干教师还具有一定的公认性。骨干教师形成的影响因素不外乎包括两个方面:自身素质与努力和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即内因和外因。成长内因包括除强烈的内驱力、较为完善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良好的个性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成长外因有较多的接受指导的机会,优良的成长环境,各种学习锻炼的机会,群体的帮助及家庭的理解与支持等。母远珍(2010)认为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肥沃土壤;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是骨干教师的一贯作风;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主动进取的专业精神是促使骨干教师不断寻求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因;学习与反思是骨干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母远珍(2011)发现,对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产生影响的关键事件主要可分为常态关键事件和非常态关键事件两种,其中常态关键事件包括专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两个方面,而非常态关键事件则包括人际关系冲突事件和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培养模式是指从教育的角度,通过目标、方法、手段、评价和具体过程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或机制。模式可以被采用或被复制,在将来的运用上“对己有用,对人有用”。从上述界定中不难发现: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养不仅贯穿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充分调动外部环境和机遇,通过学习、实践与创造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经历由一般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过渡。

二、骨干教师培养模式

1.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及原则

骨干教师培训旨在使骨干教师进一步增强职业道德意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政策和法规;了解现代教育的有关思想、理论和流派,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拓展学科知识领域,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形成独特风格,能独立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成为在全省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作用的核心力量乃至学科教育带头人、教育教学专家。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原则包括:主体性、专家引领、研究性、名师示范等原则。

2.培训内容的设置

目前,骨干教师培训并不强调单纯的授课制,培训内容不仅仅是理论灌输,更多的是素养培训和教学研讨。培训内容大致包含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改革前沿信息、幼儿园教育与教学研究的特点、规律以及分析判断教育发展趋势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科专业知识实践向理论的转化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对其他教师培训能力等。当然,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更多的强调动态化和个性化。

3.培养方式

国外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以课程为主的培训模式――以获取知识为目的,具有学术性、学历性、研究性特点,利于教师学历层次和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如,英国的研究生教育证书(PCCE)、教育学士(BEO)等。以学校为主的培训模式――淡化以教师、教材、课程为中心的培训理念,把培训随时随地渗透到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提高培训实效。由地区性的培训中心组织,根据该区学校和教师所存在的问题制订培训内容,分批轮训。短期进修培训――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开设,进修者大部分在晚上或者周末进行,针对性较强,但缺乏理论指导。

我国骨干教师的培训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②硕士研究生理论班;③在职教师进修学历培训;④骨干教师培训班。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培训大部分局限于以课程为基础的模式,不利于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而骨干教师培训的最终价值是能在幼儿园贯彻实施《纲要》中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所以,要培养真正的骨干教师还需努力探索和完善我国现有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培养的核心在于实践,方式有教育活动现场观摩和评议、案例教育、经验交流、参与式研讨等。努力将专长和全面想结合,如教师个案跟踪指导、教育专题研究。群体式合作培训,如参与式研讨、集体教研等。梅玉芳(2001年)提出了以导师辅导、研究班、课题先导及智囊团为主的四方位结合模式。我国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强调授课式的三结合,即理论、信息―实践―研究三模式,实践有力证明这种培训模式对校、区、县和市级骨干教师特别有用。张士建(2008年)指出骨干教师培养应关注建章立制,关注过程,让制度化为行动,组织活动,借平台扬长补短,搭梯压担加快成长机遇。刘常安(2010年)认为学校应该建立四种管理机制,即激励机制、导向机制,督导评估机制和考核机制。按照各个层次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树立榜样,以骨干教师为典型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骨干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考核评估,并与评先、评优、评职结合起来,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实施“二名二课二新”方案,即“名优教师”“名师工程”“达标课”“优质课”“教坛新秀”“老带新”。让骨干教师发挥其示范作用、榜样作用,以他们的人格魅力,过硬的教学、教研功夫,无私地撒向广大教师,结合费朗斯・富勒和鲍恩的教师关注阶段论、卡茨(Kata,L.)的教师阶段发展论、伯登(Burden,P.R.)的教师阶段发展论、费斯勒的生涯发展八阶段等理论,方文林(2006年)归纳出骨干教师“三阶段培训模式”,即适应期(从教后0~5年)――初涉幼教学习摸索阶段、成熟期(从教后5-15年)――教师教育经验不断积累的阶段、精专期(从教后15年以上)――教育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阶段三阶段,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内容及方式。此外,骨干教师培养最不能忽视的因素还包括: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为骨干教师自主性发展营造条件,制订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法规的政策,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4.资格的审定

对于骨干教师的审定主要包括学科、层次、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等。《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提出了部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培训目标,而对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未作明确要求,但是杨继红(2008年)认为幼儿园骨干教师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条件:崇高的职业理想,先进的教育思想,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富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教育行政部门列举的细则包括:思想政治、教学、产、学、研、分、教、改等方面。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骨干教师的标准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随幼教质量的提高而提高,需要幼儿骨干教师结合新形势探讨新问题,积极创新,努力完善自己。

三、骨干教师研究反思与述评

纵观国内外对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现状,可知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较为稀疏,仅有的研究也多驻足在优秀教师的特质、影响因素和培训方面,如左吉玉对上海八位优秀教师的教育行为的研究,刘占兰对幼儿教师参与培训的研究,沈心燕教研方式的实践研究等。总结已有研究,特归纳出如下一些趋势:

1.在研究内容层面

研究内容更广、更深,如骨干教师的特质研究逐步由外显特质向内隐特质转变,如对教师教育智慧的研究。

2.研究视角层面

对骨干教师培养的研究由单纯的输入式培训逐步转换为重视教师实践中的自我建构和提升,对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较多,研究也多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将教师的特质、职业生涯和培养相结合。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对不同发展时期教师不同培养需求的研究。

(3)研究方法层面

已有研究多使用案例分析、访谈、教育叙事等质性研究为主,需要大量量化研究做实证数据支持,或者进一步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做到“多角”论证。

长期以来,我国对幼儿园骨干教师一直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以选拔代替形成,即通过各种项目考核选拔骨干教师,而很少在研究骨干教师形成规律及特点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教师;二是以使用取代培养,即对骨干教师只强调使用,过度压担子而忽略其理论及实践等方面的培养与提升。尽管国内的骨干教师队伍现阶段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积极的变化,但潜伏着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如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已有课程观念陈旧,课程理论水平低;专业发展意识不强;在职成长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学校缺乏对教师自我发展的引导和支持;教师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动力;教师缺乏合作精神等。因此,我们应该从幼儿园骨干教师素质现状及发展需求出发,遵循骨干教师成长规律,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园本培训模式,努力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幼儿园骨干教师队伍。蒋文星(2010年)也指出,骨干教师培养应注意教师继续教育的效益,满足社会对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及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要立足于本职、本岗,立足于学校工作实际,立足于教师的职业要求,迅速地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学效益,大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马立.大力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人民教育,1997(07).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35.

[3]李云翔.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形成与培养[D].辽宁师大硕士论文,2001.

[4]郑健成.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价值取向与模式优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3(5):46-48.

[5]母远珍.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11):39-43.

[6]母远珍.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J].学前教育研究,2011(4):3-8.

[7]解守宗.中学化学教师培养目标和培训模式浅议[J].化学教育,1996(1)

[8]林云鹏,蔡钾锂.关于培养骨干型中小学教师模式的探讨[J].师资培训研究,2001(4):12-15.

[9]梅玉芳.新时期小学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师资培训研究,2002(4).

[10]张士建.高中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初探.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08(4):36-37.

[11]刘常安.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J].教育旬刊,2010(5):56.

[12]方文林.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目标与定位[J].继续教育研究,2006(5).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骨干教师 课题研究 个案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课程模式等受到质疑与挑战,广大一线教师开始探索各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更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方式等。骨干教师作为中小学教学、管理、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自然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期待。在骨干教师评选条件中,很多地区对骨干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了要求,如骨干教师应参加课题研究,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撰写论文、经验或科研报告等。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骨干教师加入到研究者的行列,成为中小学校课题研究的开拓者与主力军。基于此,本研究专门聚焦与探讨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如何做研究的问题,以期发现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若干现象与规律,为其他骨干教师及普通教师课题研究提供范例与借鉴。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主要通过实地观察、深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资料,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研究认识。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骨干教师”指资格认定与奖励意义上的骨干教师,即由北京市(S区)教委根据一定的评选与认证标准、通过严格的考核程序最终认定并颁发证书的北京市(S区)骨干教师。本个案研究的对象是3位中小学北京市(S区)骨干教师。王老师,女,任教中学政治,市级骨干教师;张老师,女,任教小学语文,市级骨干教师;孙老师,男,任教小学信息技术,区级骨干教师。以上3位教师均承担过市区级课题,且均有多篇和获奖,教学成绩突出,并指导了多名青年教师成才。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在对个案进行实地观察、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本研究将中小学骨干教师如何做研究进行如下分析与讨论。

(一)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缘起

1.对于学科教学本质和思想的思考

骨干教师学科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能娴熟,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兼备。与一般的教师相比,他们往往更善于思考,且所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更为深入,如探究学科教学现象与表象背后蕴含的一些更为根本的东西,如本学科、学科教学的本质、内涵、思想等。

孙老师在介绍自己主持的北京市一个课题的选题缘起时说道:“我认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一定是要让学生学会应用技术去处理信息,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获得一些信息,学会处理信息,那么,这就要引向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即技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二者之间哪个更重要,用哪些信息或者说素材来承载技术,这就涉及技术所要处理的信息或素材的选择问题。这是我当时申报课题时的一些思考。”

从上述谈话中可以看出,孙老师的课题研究主要源于对于本学科教学本质问题的思考,即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的、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由孙老师的案例可以发现,学科教学最为根本的问题、学科教学的本质、思想等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萦绕于骨干教师头脑中的核心问题,引起骨干教师长时间反复地思考、推敲与琢磨,成为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初衷。

2.对于学科教学问题的关注

课题研究通常始于问题。对学科教学具体问题予以关注和探讨,是骨干教师课题研究与一般教师的相同之处。但由于骨干教师实践性知识更为丰富,聚焦的问题更可能是那些学科教学中比较重要、更能反映教学研究前沿与方向的问题。

张老师近几年研究的主要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她谈到:“在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学会写作文,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作文,写出来的文字往往是流水账,缺少修饰,没有章法。因而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让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和途径。后来我发现语文教材或阅读文本中的有些文章文辞优美、结构精巧,很适合学生学习模仿。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写作。”

3.对于学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尝试

20世纪末,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兴起,骨干教师作为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必然是进行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的主要力量,在学科教学研究的同时,很多骨干教师将其科学化、规范化,立项为科研课题研究。王老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谈及课题研究的缘起时,王老师这样说道:“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政治学科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些年,我一直探索在课堂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学会参与社会生活。在一次政治课中,我尝试让学生就一个时事问题进行辩论,结果发现效果非常好,学生很感兴趣,同时,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辨别、思考、判断的能力。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在政治课堂中采用辩论式的教学方式。”

(二)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模式与特点

1.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模式

通过对3位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经历进行考察后发现,他们课题研究的过程大致相同,都经历了一个“专题教研―立项课题―研究示范―总结推广”的过程,通过进一步分析与整理,笔者将其总结归纳为一个基本的过程模式,详见图1。

以上是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一个基本过程模式。与普通教师做课题研究不同的是,骨干教师在课题正式立项之前往往会有一个带领其他教师专题教研的过程,同时鉴于其突出的业务能力、研究能力、人格魅力等,更多的教师愿意追随其参与课题,此外骨干教师更有能力去指导其他教师上课题研究课、公开课等。

2.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基本特点

(1)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从3位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发现,中小学校学科教研主要由教研组承担,而骨干教师多为教研组组长或负责人,他们通常会组织与带领本组教师在一个学期或一个阶段内开展有关某一专题的教研活动,研讨、上研究课等。专题一般来源于对学科教学问题的思考。待研究一段时间,问题渐趋明朗后,有些骨干教师便牵头将教研专题内容加以提炼,申报课题。立项后,正式开始课题研究。课题组查阅文献、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等,在此过程中,骨干教师往往会率先上一些研究课、公开课等,并请市、区里的学科教研员进行评价和指导;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范例后,课题组其他教师也开始上一些研究课、公开课等。由上述过程可见,中小学骨干教师所做的研究紧密结合教学实践这一特点,使得他们的课题研究同时也是教学研究,科研与教研是相互结合的。

(2)骨干教师课题研究中角色发生转变。根据访谈资料,笔者分析与总结了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各个阶段所担任的角色,详见图1中所示。

骨干教师在课题研究各个阶段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身份,就是课题的研究者与组织者。但在各个阶段,其角色又有所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专题教研)阶段,骨干教师是研究最重要的“发现者”与“探索者”,同时,还要作为一个“发起者”号召其他教师参与自己的研究;在申报课题阶段,骨干教师是主要的研究者,负责确定研究题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等;在研究示范阶段,骨干教师主要是一个“探索者”与“示范者”的角色;而到了课题研究的后期,骨干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重要转变,即成了“指导者”。这一阶段,骨干教师主要是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已经形成的范例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帮助他们研究、实践,包括常规课、研究课、公开课、各种比赛等。

(三)助推骨干教师课题研究的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

通过对3位骨干教师做课题的经历进行研究,我们还发现了他们所共有的另一个特点,即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都有一些关键事件与人物对他们投身的研究起了助推作用。

1.关键事件

骨干教师带领教师做课题研究,尤其是这种“本土化的”、草根式的、源自教学实践真实需求的研究(这有别于从高等学校重大课题中承接下来的子课题研究),经历了一步步摸索、不断思考、发现、探索、澄清、确认的艰辛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关键事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关键事件给骨干教师做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展示与探讨的平台,一份自信与动力,一种政策上的支持、专业上的帮助。

2.重要人物

通过访谈,笔者还了解到很多人对骨干教师做课题研究起到了启发、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如大学专家教授、市区科研人员、市区教研员等,他们的一些观点让骨干教师很多时候的举棋不定变得有了着落,很多的困惑变得豁然开朗,如王老师说道:“有时候觉得在某些方面比较困惑时,专家的一些话让自己一下子就明确了,他们的指导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学校领导的支持、课题组教师研究团队的合作等,也都对骨干教师课题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中小学骨干教师做研究有着独特的价值。骨干教师身处教学一线,对教学问题最清楚。同时,骨干教师因其教学经验丰富、能力强等特点,加之政府所赋予的一种特殊荣誉身份,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具有一定的威信,因而骨干教师带头做课题研究其意义更为重要,能够起到一种示范、引领、号召的作用,可以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研究。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105—03

一、引言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国外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成果非常丰富。新课程实施已有十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间接反映了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我国已经有一些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从已有的研究看,有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也有对数学教师工作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还有对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但是还没有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考虑到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探究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情况。

二、研究的设计

(一)被试

本研究的样本是参加西南大学部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的101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他们分别来自江西、云南、贵州、等地。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97份问卷,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96%。

(二)调查的工具

本研究以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冯伯麟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为蓝本,结合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修订得到了“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该量表分为5个因子:自我实现(7个题项)、工作强度(5个题项)、工资收入(6个题项)、与领导关系(5个题项)、与同事关系(4个题项)。

量表采用Likert 5点法记分,得分越高,表明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工作越满意。5级评分标准是:A等级(1.00—1.49)为很不满意,B等级(1.50—2.49)为不满意,C等级(2.50—3.49)为中等满意,D等级(3.50—4.49)为满意,E等级(4.50—5.00)为很满意。

(三)数据数理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各分量表及总问卷的平均得分及等级(见表1),反映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自我实现、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三个方面处于D等级,满意度较高;在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上是C等级,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总的来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是C等级,处于中等水平。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关注那些得分相对较低的题项。表2列出了平均值小于3的各个题项,以及在该项目上作出负面回答(分值为1—2)的人数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工作强度和工资收入这两个维度。

(二)不同性别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男、女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不同学校类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差异分析

以学校类型为自变量,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学校类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四、讨论

(一)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本研究表明,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自我实现、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的工作满意度较高,工作强度、工资收入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工作强度、工资收入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工作强度是教师工作满意度中比较低的维度。调查表明,有55.7%的骨干教师认为“总有干不完的事,节假日都难得休息”,有57.7%的骨干教师认为“工作中经常让我感到很疲劳”,“每天都得吃粉笔末太不卫生”,有43.3%的骨干教师认为“工作几乎要用尽我全部精力”。因此,就教育决策部门或学校教育机构而言,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可以考虑从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等方面人手。当然,就教师自身而言,这里面涉及一个有效教学、教学效率的问题,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制定教学规划、提升教学效率,这是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工资收入是教师工作满意度中最低的维度。调查表明,有61.8%的骨干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不令人满意”,83.5%的骨干教师认为“学校的福利不太高”,只有41.2%的骨干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与非教师相比不算低”,只有45.4%的骨干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与非骨干教师相比较不算低”。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待遇。当然,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复杂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作为以助人、育人为职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心态,要有平静淡定、爱生乐业之心,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综上所述,一方面,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感到骄傲和自豪,对于教师职业的工作价值持肯定态度;另一方面,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认为自己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低,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低的矛盾是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工作满意度差异分析

本研究表明,男、女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王祖莉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不同学校类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研究中只有97名有效样本,而且有效样本中只有25名男教师,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研究样本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证实。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12篇

“名校之名,在于名师”,学校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培养培训好、管理使用好骨干教师,以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向着卓越共同前行。

一、培养培训:给予持续生长的力量

“骨干教师”这一称号是对教师曾经工作及业绩的肯定,必须给骨干教师后续的培养培训,给予不断生长的力量,从而突破骨干教师发展的高原期。学校可以从两条路径着力。

路径一:价值引导

思想决定行为,在价值多元的当代社会,进行价值引导,就是要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领导干部等人的人格魅力,培育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分辨与选择文化价值理念,砥砺,追求崇高。例如,我们学校通过文化理念宣讲、环境打造、教职工会议和评选活动等方式,在教师心中确立一个理念: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办人的教育。让教师明确人的教育就是真正解放师生,师生均能获得发展;就是把学校办得有生机与活力,听得到生命生长拔节的声音,看得到孩子成长成熟的活力。营造一种氛围:干事创业,涵养学术。倡导一种文化:心态阳光,向上向善。

骨干教师只有清醒地认识自身肩负着的不同一般的国家责任和社会担当,才会自觉崇德修身,以高尚的思想情操、渊博的学识魅力、充满爱的教育情怀,不断地完善自我,引领风尚。比如,我们学校举办“沙小卓越大讲堂”,邀请了多名学者、专家甚至一线教师进行宣讲:畅谈“科学与人生”的哲学思考,真情讲述“有一种幸福与功利无关”“从优秀到卓越的美丽蜕变”……通过策划“沙小卓越教师”评选活动,发现教师的优点和亮点,倡导教师“心存正念,遇事正思维,传递正能量”,激励教师不断追求卓越。

路径二:专业推进

推动骨干教师第二次专业成长有三种重要的方式:创造关键事件、构建专业圈子、促进经典阅读。

创造关键事件:有兴趣的课题研究、有价值的学习培训、上一堂挑战自我的研究课等,这些都是骨干教师二次成长的关键事件。学校应该创造关键事件,给予骨干教师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一是请进来,定期邀请专家来校手把手深入指导,确保实效。二是走出去,主动争取各类培训机会,骨干教师优先。对参培骨干教师提出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深化思考、内化吸收,回校后写出书面总结,通过讲座、沙龙、公开课等形式分享学习成果。这些培训对骨干教师的认知、情感产生冲击与碰撞,有助于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激活思维,生成教育智慧。如参加全国识字教学研讨后,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学校骨干教师们通过精心研究,推出了识字校本教材,稳步推进识字教学改革;参加国培,激发骨干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深入研究,一些骨干教师多次受邀到泸州等地授课。美术学科高丽画成为沙小的一张艺术名片,科学学科导学单的设计与使用研究,音乐学科欣赏课教学的突破等,无不得益于学习培训的收获与启迪。而学校启动的“赴北京、上海、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学校访学跟岗”培训,也必将成为促进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的又一关键事件。

构建专业圈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校构建专业圈子,成立学术委员会,包含德育、语文、数学、综合学科四个专业委员会,由学校市区骨干教师、年级组长、德育骨干教师代表担任委员,进行学术研究、学术指导、学术咨询、学术决策。鼓励、推荐骨干教师加入各级各类学会、协会,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相互的学术交流中提升学术能力。

促进专业阅读:教师阅读的高度,决定了教师成长的高度。学校为每一位骨干教师订阅教育杂志、购买书籍、推荐读物、开展读书活动,促进专业阅读,使大家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思想。

二、管理使用:示范引领,辐射带动

骨干教师是师德的表率、教育的专家,是普通老师学习的榜样。学校在管理使用上,应该竭力搭建平台,让骨干教师充分展示风貌、发挥才华。

路径一:引领带动,发挥示范作用

学校要求骨干教师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传承学校优良的师德和教风;定期开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发表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研究成果;参与、指导学科日常教研活动,提高研究实效;承担或指导学科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提高课题研究水平、提升研究质量;参与、指导教师论坛、科研节等学术交流活动;参与学校建设发展工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教育科研等诸方面进行示范引领、开拓创新,发挥智囊参谋作用。

路径二:师徒结对,发挥帮带作用

学校一直坚持实施“青蓝工程”,要求每名骨干教师帮带一至两名青年教师。学校举行结对仪式,签订师徒协议,要求骨干教师在师德修养、课堂教学、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上给予青年教师切实的指导和帮助,并定期评选优秀师徒,全面推进青年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目前学校21 名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37 对师徒,多名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参加赛课活动,获全国、市级奖励。这背后凝聚的是骨干教师的心血和智慧。

路径三:多方互动,发挥辐射作用

一是区域内部的学校共同体工作,让骨干教师多承担,多参与,促进其成长和发挥辐射作用。例如,沙坪坝小学作为区内共同体学校的组长学校,安排了8 位骨干教师担任共同体各学科专业指导组长或副组长,开展跨校联合教研,送教到校,特别在卓越课堂赛课和展评课活动中不遗余力为共同体内学校出谋划策,打磨课堂。而在全区语、数、外展评课备赛中,学校骨干教师分组研究为共同体学校提供样本课,并开放磨课全过程。

二是跨区域的学校结对、对外交流活动,给予骨干教师更多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例如,学校结伴重庆市领雁工程项目学校奉节白帝小学,通过多层结对、多维互动活动,搭建双方学校对话、交流的平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近两年来,学校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教育同行1500 余人到校参观、培训、学习。

在多方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骨干教师均作为主力参与其中,既开阔了视野、锻炼了综合能力,也输出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理念,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发挥了辐射作用,从而增强骨干教师不懈追求卓越的动力。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13篇

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国家、市级高端培训五年一个周期,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集中(脱产)培训,合格者授予市级骨干教师称号。2016年7月初,笔者曾到重庆某片区就骨干教师培训及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老师们对培训所起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农村教育质量,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

1.随意替换培训对象,影响高端培训质量,公正性受到质疑。某区(县)每年将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名额分配到学校,学校按骨干教师标准和要求上报,但通知培训时每年都有学校临时替换。以某区县近三年国培计划为例,变化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看出,每年都存在临时换人,其中2015年最严重,69个脱产培训对象,临时替换了30个,比例超过40%。临时替换的人员,基础相对较差,跟不上培训的节奏,自己都消化不了,就别指望他回来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了。随意换人,浪费了资源,完全失去培训的意义。

2.不少真正的骨干教师与“骨干”无缘,部分不被同行认可者反而成了“骨干”。按文件规定,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都必须参加高端脱产培训,才能授予骨干教师称号。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多是毕业班的把关教师,学校、家长都不希望将他们派出去学习。如某区县个别学校为了阻止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曾出现家长联名向学校施压甚至到学校闹事的现象。临时替换的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多属这种情况。真正的骨干教师无机会参加培训,非骨干教师却成了“骨干”,这可能是导致边远区县“难产”名师的一个重要因素。

3.农村学校师资紧张,因无人代课,分配的培训名额常常浪费。义务教育纳入部级骨干培训要脱产学习3~5个月,原来是采取大四学生顶岗置换,但最近几年大学生都不愿来(忙于找工作),即使有少部分来学校,大多专业不对口,学校还得管吃、管住,反而成了学校的负担。

4.政策不配套,部分优秀教师放弃骨干称号。在临时替换的教师中,有部分是教师自愿放弃的。究其原因,参与脱产培训将会在经济、业绩考核及职称上吃亏。经济上,外出开销大,有些开销报销不了,又不能享受学校的福利;优秀教师平时的教学业绩都比较好,但外出学习后请人代课,学生成绩会下降,影响业绩考核;优秀教师基本都是班主任或教研组长,职称评定时有加分,但外出学习不仅没有加分,还可能因班级学业水平下降、管理滑坡导致扣分,使职称评审受影响。

5.部分区县(或学校)将骨干培训变成“闲人培训”,失去激励作用,引发内部矛盾。参与骨干培训的老师多数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有少数鱼目混珠者。某区县因培训人数不足,为了完成分配指标,便将因种种因素而下课的校长派出去学习。或将刚调入(或考进)区县,暂时没有落实学校的老师顶替骨干教师名额出去学习。有的学校将没上课的老师甚至是无责任心、学校难管的“问题教师”派去学习,以换取暂时的清静。这虽然是少数,但负面影响大,严重挫伤了教师们的积极性。

6.负责骨干教师培训和管理的机构不给力,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缓慢。进修校、继教中心是负责骨干教师培训和管理的主要机构,按考核办法,他们每年应抽取三分之一骨干教师的课听,但因种种因素都没有下去听,所以对骨干教师的发展情况心中无数。将骨干教师的考核下放到学校,学校碍于情面容易放水。一些骨干教师平时无准备,一到期末就采取做假的办法应付考核。一些学校紧盯升学率,很少真正重视骨干教师培养,有些学校虽有骨干教师培养方面的计划,但仅是应付检查而已,根本没有行动。

二、加强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管理的建议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管理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有的是政策不配套,有的属于观念认识上的偏差,有的属于现实问题(如工学矛盾)等,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严重影响培训质量和骨干教师称号的权威性、合理性,更重要的是,会引发老师们思想上的混乱。为此,特建议如下。

1.政策引领,双向考核,确保质量。政策引领指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系统规划,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撑,建立完善相应的制度。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将骨干教师建设目标分配落实到校。骨干教师脱产培训,与在岗教师同等待遇,享受学校一切福利(如教研组长、学校奖励性工资等),学习期间的业绩考核,应以培训机构的考核为准。双向考核指教学成绩与骨干教师建设并重。骨干教师建设包括骨干教师建设方案、方案落实、人选确定(是否公平公正)、效果(以同行评议为主)等。对随意顶替或不派遣人员的学校,年终综合考核时扣分,或给予学校师资建设不过关,同时,通报批评,严重者给予经济处罚并记入校长“不良政绩”。

2.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骨干教师认定制度。如研究制定区(县)《农村优秀教师破格条例》,成立专家鉴定委员会。骨干教师的认定应以能力、水平为依据。对未能参加骨干教师高端培训,但通过自学等途径,实际能力达到并超过骨干教师水准的教师,不仅应承认,而且还应鼓励。骨干教师认定可从师德、教学水平等级、教育教研能力、示范影响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教学水平等级认定,可成立专家考核小组,根据申报者的上课(看录像)、说课、评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评定出等级。教育教研能力主要从论文、课题研究、班级管理、学生指导等方面进行认定。示范影响力可从读书笔记、博客日志、讲座、公开课、学术活动、年轻教师培养等方面综合考核。

3.适当扩大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现在好多学校是有编制缺教师),进行一定的师资储备,在派出教师外出培训时,确保各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网络视频教学,让多个班同时听一个老师的课,既解决了缺乏师资的难题,又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鼓励师资充足学校的教师到薄弱学校工作(或支教),帮助薄弱学校走出困境。培训时间尽量放在假期,缩短脱产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为保证培训质量和效率,可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双淘汰制,即由培训机构评出不合格学员和导师,不合格学员不能授予骨干教师称号,且培训费用自理,不合格导师不得聘为培训教师,并向所在单位反馈。

4.“上挂下联”、整体推进,破除农村骨干教师发展瓶颈。所谓“上挂”,指将区县城区的骨干教师送到主城区优质学校跟踪学习、锻炼,感受氛围,学习经验;将乡村骨干教师送到县城优质学校锻炼学习。“下联”指主城区的骨干教师对口跟踪帮扶区县骨干教师,区县骨干教师对口跟踪帮扶乡村优秀教师(每人联系1~2人)。为了避免走过场应付了事,可制定相应考核措施,采取立体的多元验收,形成配套的奖惩制度。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14篇

为认真落实《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至2020》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十三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支本土化的乡村学校骨干队伍,“十三五”期间,在全省各市、县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胜期,是建设教育强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让乡村所有适龄儿童享受优质教育,是我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体现,而优质均衡的师资队伍最为关键。因此,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必须符合江苏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必须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

在全省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是我省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省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切实举措。通过培育站的形式,计划每年为全省乡村学校培育2000名市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和4000名县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事关我省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和乡村教育发展全局,各地要从全省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保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 规范程序,优化方法,建立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良好运行机制

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认真研究,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探寻优化建设的路径,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1. 关于导师组的建立。每一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由主持人和2名成员组成导师组。其中,市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教研员和高校(或省级教科研机构)专家组成;县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带头人和县级学科教研员组成。鼓励跨地区共享教育资源。导师的遴选实行自主申报,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市级教师发展学院)推荐,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上级管理部门同意。所选导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心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在时间和精力上能保证培育站工作需要。导师原则上从本地区教师中选拔。

2. 关于学员的选拔。所有学员均从乡村教师中推荐选拔。(根据《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乡村教师包括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乡镇、涉农街道和村庄学校的教师。)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原则上应是县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25名学员;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原则上应是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30名学员。学员的遴选程序为自我申报、学校推荐、导师组同意、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备案。

3. 关于培育形式。各培育站要根据学员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确立年度培育主题,采取集中研修、岗位研修、跟岗学习、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组织学员开展研修活动,促进学员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

4. 关于考核制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每期周期一年,通过一年的学习,培育站学员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发挥骨干作用,展示学习成果。导师组对学员进行中期考核制,对没有达到考核要求的学员实行淘汰制。各大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终期考核,省教师培训中心对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进行终期抽样考核。各市县出台相应保障措施,要将终期考核优秀的学员列入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县级骨干教师评选优先考虑人选。

三、 省市合作,分项管理,全面提高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水平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由省教师培训中心统筹管理,以省市县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省市合作、以市为主,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省市县合作、以县为主。

1. 确定设站需求。全省每年设立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80个、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约133个。省教师培训中心根据全省情况和各市乡村教师规模,确定各地培育站建站具体数量。各市、县根据本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专业发展需要,确定培育站的性质(如学段、学科等,但不含校长类)。通过招标方式,遴选导师组,确定报审的对象。鼓励各市、县自筹经费增设培育站。

2. 上级部门评审。各大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申报评审工作,省教师培训中心对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进行抽样评审。对方案着重进行现实性、科学性、可行性评审,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分三种情况,即通过评审、修改重审、不予通过。对没有通过评审的,取消当年该培育站设立计划。

3. 明确工作任务。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工作由主持人自主安排。其工作既要定位高远,又应务求实际和实效;其目标任务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培育站学员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建站宗旨和要求,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切实完成研修内容。

四、 加强管理,保障经费,全面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业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管理,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培育站开展工作,全面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的力度。

1. 加强过程管理。在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运行过程中,教师培训管理机构要加强过程管理。省教师培训中心要深入调研,组织专家团队对各地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进行业务指导,通过专题培训会、座谈会、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大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管理机构要有专人负责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定期组织本区域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开展业务交流,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骨干教师的作用范文第15篇

教育大计,质量为本;质量大计,教师为本。要想加强队伍建设,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没有教师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教师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同志曾指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面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竞争和挑战,培养和造就一支观念先进、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名优教师队伍,刻不容缓,意义重大。为给我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智力资源,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体局(2005)1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培养目标

从2007-2012年,用5年时间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教育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建构校级、镇级、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三个梯队的骨干教师队伍。使这些教师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学成绩优秀、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能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研成果和个人成就显著,是素质教育的先锋,有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培养,有1—2名校长成为市名校长,有3--5名教师成为市名教师,5--7名教师成为市学科带头人,50--70名教师成为市骨干教师。

三、实施措施

1、建立骨干教师培养、选拔机制。每年按15%到20%的比例评选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扶植,紧密结合教学时间,通过“引路子”“搭台子”“树牌子”等多种形式加大培养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同时择优评选出镇级骨干教师。镇教研中心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条件为镇级骨干教师提供开阔视野、汲取新知、不断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尽快成为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教师。

2、完善骨干教师管理、考核机制。各学校要制定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培训计划及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骨干教师档案,每年将培养选拔的骨干教师报镇教研中心备案,每年对骨干教师进行一次考核,使骨干教师建设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3、强化骨干教师的竞争、激励机制。镇教研中心将定期召开骨干教师表彰大会,向骨干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评先选优、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享有优先待遇。使教师牢固树立起“当名师光荣”的思想意识,从而产生不断进取的动力。

4、镇、市级骨干教师的称号采取动态认定形式,每2—3年对全体骨干教师进行一次考核,每5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优胜劣汰,凡脱离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称号自动取消。

5、把各个学校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管理、考评等工作纳入学期工作考评之中,奖优罚劣。

四、申报、评选程序及办法

1、由个人递交书面申请,申报时间一般定在每年初2月份,提出申请后必须送交《标准》中规定的所有材料备查。

2、申报后由学校考察推荐给镇教研中心骨干教师评审领导小组。

3、由镇骨干教师评审领导小组组织考核、评审。内容、形式由评审领导小组根据情况确定。一般采用行为考查、理论考核、专业知识测试、课堂教学评比、基本功评比、家长学生评价等方式择优评定。并向全镇教师公布,接受教师和学生监督。

4、上一级骨干教师的候选人从下一级骨干教师中产生。

5、向市教体局推荐优秀者参加市级骨干教师评选。

五、镇骨干教师评审领导小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