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

建筑科技与管理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收集与归档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各个与建筑有关的企业承揽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材料越来越丰富。而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真实的反映了建筑机构的经贸活动、工程建筑项目的全部技术含量,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逐步成为我们尤其是与其相关的归档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就此,我们笔者就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做了详细的论述。

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中的难题

1.1相关收集和归档人员的档案意识淡薄

虽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意识相对薄弱,与之有关的机构部门,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人员的档案观念薄弱,归档意识很低。我们知道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直接反映在我国建筑中的工程活动以及工程建筑项目的全部技术含量。相关的收集和归档人员的档案意识薄弱,使我国的项目负责人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对工程的技术、质量、进度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都及其重视,但是因为对工程中产生的资料、档案的不重视,使其散失,不能做到及时的整理改正。这样就可能造成技术垄断,一些先进的技术就不能得到推广,使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1.2我国缺少高质量的档案人员

由于我国对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不重视等客观环境的局限,我国对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致使我国缺少高质量的档案人员。而且就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的工作繁琐,并且对其不重视,一般情况下不会特定的设定档案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收集与整理,而是让一些缺乏管理档案经验与技术的工程人员兼职完成,这样就使其整理出来的档案不够全面,不够详细,使其档案中的建筑机构的经贸活动、工程建筑项目的技术含量不能详细的体现,失去了根据档案改进建筑方案,推广建筑方案的价值。

1.3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没有制定健全的对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制度,我国档案管理缺少对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方法,只能通过一些网络、电话、短信对其施工单位进行索要整理,进而进行归档,这样不能高效的对建筑机构的经贸活动、工程建筑项目的技术问题整理记录,这样时间间断的记录,使其不能体现档案记录的连续性。而且,由于没有建立与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缺少收集和归档方法,使档案的收集与归档无章可循,使其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难以展开。

2.应该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的工作

2.1加强对档案收集与归档重要性的宣传

要想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就必须要强化各个员工对于这方面的意识。也就是说,要在企业中加强对档案收集与归档重要性的宣传。在企业中,应该设立相关的部门,对于如何宣传档案收集与归档做好详细的计划,系统、明确地向企业员工展示档案收集与归档的重要性。这样做可以加强员工对于自身的约束,更好的配合公司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在借出档案后做到及时地归还。宣传力度对于一项工作的成功与否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建筑施工企业一定不能忽视宣传的重要性,要把档案的收集与归档的重要性及时的对员工做好宣传。

2.2确定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并且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

建筑施工企业的档案完整性对于整个公司资料的安全和公司的利益相当的重要。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要对于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引起做够的重视。档案管理部门管理着整个企业员工的档案,对于员工信息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保证该部门严格的按照制度做好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同时,企业要加强对于档案管理者专业素质的考察,并定期对档案管理部门的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每一个员工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了高专业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和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2.3健全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针对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收集与归档工作的现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企业在这项工作上存在着很多漏洞,而这些漏洞的存在主要源于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合理。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做好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就要改良我国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因此,我们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先进的管理制度,在他们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从而找到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档案管理制度。各个建筑施工公司都应该主动摒弃原有的不良管理制度,引进更加先进的档案管理制度,来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收集与归档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直接反映在我国建筑中的工程活动以及工程建筑项目的全部技术含量。相关的收集和归档人员的档案意识薄弱,使我国的项目负责人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对工程的技术、质量、进度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都及其重视,但是因为对工程中产生的资料、档案的不重视,使其散失,不能做到及时的整理改正。只有我们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收集与归档的工作,才可以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来改进施工的方案,对其好的工程的技术并且能够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工程技术得到推广应用。通过对档案的收集和归档,这样可以避免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想垄断先进技术的自私想法。

小结: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各个与建筑有关的企业承揽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相应的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材料越来越丰富。而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真实的反映了建筑机构的经贸活动、工程建筑项目的全部技术含量,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笔者对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做了上述论述。

参考文献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2篇

收稿日期:2013-11-06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学术失范行为多层次监督运行机制研究”(HE1012);天津城建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城市建设领域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研究”(JG-1012)。

作者简介:郭汉丁(1962-),男,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主要从事循环经济与城市建设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链管理的研究,(E-mail)。

摘要: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是建筑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其主要基础理论是可持续发展和系统论,与工程实践密切融合是学科的主要特征;该学科平台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村镇绿色建设与管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与学科的发展性,决定了该领域需要培养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学科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TU-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10-05

20世纪末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以及全球环境问题,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占全球能源消耗的30%左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具有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舒适健康五大特性的绿色建筑,成为新时期建设领域技术创新与学科发展的主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环境居住质量保障”作为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核心内容,为绿色建筑的开发研究与实践创新,以及建立与发展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搭建了政策支撑平台和学科环境。

发展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建筑已成为中国建设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27%,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60%以上。中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将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新建建筑规模持续增长,既有建筑存量不断扩大,绿色建筑的建设以及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都大量需要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专门人才[1]。绿色建筑的实现关键在于理念与管理的创新,而实现创新的基础在于高层次人才。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培养的正是具有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创环境科学等相关技术基础,掌握经济管理系统方法与工具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引领绿色建筑持续发展的栋梁之才,是推动绿色建筑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设立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培养具有技术和管理综合知识体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学科内涵及特征

(一)学科基本内涵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论、控制论为支撑,基于系统集成优化与项目管理方法,以政策创新与行为研究为重点,开展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村镇绿色建设与管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探索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技术集成与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政策体系与机制,培养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领域高级应用型人才,提供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的科学决策支持与实践开拓服务,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科实践特征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源于工程建设实践需要,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学、环境学、管理学与经济学等专业学科的集成、整合、重组与创新,主要任务是探究绿色建筑形成过程的内在规律与集成优化等理论、方法与政策,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是循环经济时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拓展与丰富,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面向工程建设领域的新兴学科。

二、学科发展概况

(一)国外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促进了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创立、形成与发展。国外以绿色建筑学术研究为引擎,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互为促进,正逐步形成绿色建筑学科体系。绝大多数大学都设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机构,部分大学还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学院,为可持续建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组织保障。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成立可持续建筑发展办公室,致力于为学校建设符合LEED标准的绿色建筑;哥伦比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下设的现代建筑材料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现代建筑材料的研究,研发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其建筑控制与健康监控方向主要从事建筑运营监控等方面的研究。明尼苏达大学成立了可持续建筑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建筑可持续设计、节能技术等研究。美国三大高校联盟的各大学课程体系中,均开设有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城市可持续建设等相关课程。

英国剑桥大学建筑学院设立了绿色建筑研究小组,专门研究绿色建筑的建模、设计、监测、建造与运营等内容,并培养该领域的研究生,在建筑可持续设计领域研发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方法以及工具;谢菲尔德大学于2007年成立建筑环境分析研究所,主要研究城市环境中植物景观可持续设计及其发挥的作用、绿色屋顶生态技术、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主要职能包括在建筑可持续设计、绿色建筑节能等领域开展具有前瞻性的科研活动,为社会提供咨询与节能服务,为可持续设计专业培养硕士生与博士生;牛津布鲁克大学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下设低碳建筑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建筑性能与监测、家庭能耗评价、区域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低碳建筑设计、建筑能耗模拟以及建筑材料可持续利用等内容;诺丁汉大学的建筑环境系主要在建筑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能源技术、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学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其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更是处于领先地位,吸引了许多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专家和精英。牛津大学单独开设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管理等课程,同时大力推动校内的绿色建筑建设,并将这些绿色建筑的实践经验作为案例植入学校的房地产开发管理课程中。

澳洲的墨尔本大学、南澳大学和邦德大学也都开设了绿色建筑设计专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建筑可持续设计、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课程;南澳大学开设建筑可持续设计专业,可授予可持续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范围涉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邦德大学则开设了多个相关专业,可授“城市发展与可持续性”、“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等专业的硕士学位。

总之,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在国外大学的学科建设中已基本形成,发展态势良好[2],在很多学校已形成了独立的学科,并培养了一批高端人才,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二)中国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发展

在国内,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生态环保意识逐渐深入人心[3],绿色建筑领域的管理人才需求日益旺盛,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绿色建筑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以培养专门的高端专业人才为目的的绿色建筑相关学科体系,但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研究对象,已引起了众多学者和实践管理人员的关注。很多高校相继成立了绿色建筑专门研究机构,例如,清华大学与中冶赛迪联合成立了绿色建筑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于2007年4月成立绿色建筑研究所,以建筑节能数据库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山东建筑大学成立了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上海成立绿色建筑研究所;天津大学成立了科学研究院;天津理工大学成立了循环经济研究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成立了生态宜居城市与可持续建设管理研究中心;天津中新生态城成立了绿色建筑研究院,为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的支持。同时,全国很多建筑类高校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专业选修课,了解绿色建筑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需求的人才培养导向已受到认可,高校理论界及行业实践的有识之士正在为形成独立的绿色建筑学科体系而共同努力[2]。

三、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科研究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村镇绿色建设与管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四个方向。

(一)绿色建筑评价

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包括国际LEED、BREAM、CASBEE等指标体系的比较,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区域资源约束的区域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城市发展目标的绿色建筑群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方法与优化途径,绿色建筑标准的更新与集成创新,绿色建筑标准的时效性与适用性,绿色建筑标准的国际统一性与区域差异性,绿色建筑标准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等。

3.绿色建筑全过程评价方法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评价方法,绿色建造实施过程评价方法,绿色建筑预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评价的系统量化模型,绿色建筑运营绩效评价方法,基于绿色建筑建设管理过程的标识管理方法等。

(二)绿色建筑运营管理

1.绿色建筑运营监测与管理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运营阶段能源、用水的分项计量与远程监控,绿色建筑运行状态及室内外环境实时监测,区域内水、电、气、热等配套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的技术与方法[4],绿色建筑运营管理信息系统与绿色建筑能耗、水耗预警平台构建,绿色建筑能耗、水耗实时分析与决策模型等。

2.绿色建筑设备系统运行优化与管理

包括建筑电气、给排水、空调与通风、消防应急、电梯设备和新能源的系统优化方法与技术集成创新[4],考虑区域气候特征、资源条件及建筑功能的各种负荷预测模型、管网稳态运行的控制策略与调节手段分析、绿色建筑设备运行平台构建与信息化等。

3.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全过程垃圾分类收集、回收体系与运营机制;垃圾处理排放减污技术与垃圾生态处理系统优化,绿色建筑区域规划的垃圾处理再利用技术集成与管理机制,降低垃圾运输与管网建设成本的垃圾处理厂的区域规划与优化等。

4.绿色建筑责任主体行为分析与激励研究

包括绿色建筑的相关责任主体(政府、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的行为特征与互动反馈关系[5],基于风险共担的相关主体责任体系构建与优化,物业管理企业选择、准入与发展战略,绿色建筑业主节能、节水、节电和环保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绿色建筑政府价格引导、税收调节、市场管控等手段与工具分析等。

(三)村镇绿色建设与管理

1.村镇绿色建筑适宜技术选择研究

包括基于区域气候特征与资源约束的村镇绿色建筑技术选用原则、标准规范与体系集成,村镇绿色建筑技术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基于村镇地区经济、气候、资源与文化特征的村镇绿色住宅技术集成、优化及方案选择等。

2.村镇绿色建筑开发模式与住宅产业化研究

包括村镇住宅开发模式分析与创新,国外小城镇建设模式比较,村镇绿色建筑开发运行机制,村镇住宅产业化技术政策与运行管理,村镇住宅产业化激励政策体系与实现机理、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协同运行机制等。

3.村镇绿色建筑发展政策研究

包括村镇地区绿色建筑特性分析与产业发展规律,村镇绿色建筑开发影响因素及其动态反馈关系,村镇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创新,村镇绿色建筑发展动力机制与激励机制,村镇绿色建筑开发运营行为对策,基于村镇区位、行政管理等特点的绿色建筑建设监管方法与运行机制等。

(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与管理

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研究

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计优化途径,环境条件与社会影响分析,实施步骤抉择,业主参与协商机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选择、改进与优化,市场主体行为特征与演化机理,相关主体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关联分析与责任分配机理,基于主体责任的契约体系设计与优化,节能改造服务企业经营战略选择,节能改造服务企业市场能力形成与竞争优势提升,市场培育机制与激励政策体系等。

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管理研究

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融资模式选择与运行机理,投资效益分析与过程控制,实施中的组织协同,实施现场布置优化、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风险预警、分担机制与动态控制,合同履行管理,效果检测与标识,使用运行管理,效果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机制等。

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政府监管模式研究

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法律平台建设,市场发展战略,市场运行动力机制与竞争机制,各方主体行为博弈策略,全过程政府监督模式与体系构建,政府监管运行机制,技术进步的政策体系,政府监管政策与措施,市场激励与约束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与方法,工程建设持续改进发展战略等。

四、学科的理论基础与依托

(一)学科理论基础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是一个交叉融合创新的新兴学科,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学、环境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发展学等众多学科理论知识,其建立与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其研究方法与技术支撑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评价、模拟与监测、数据挖掘、决策分析、运筹学等。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基于系统优化,以建设实践为背景,集成创新地解决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营等全过程管理所面临的学科发展与实际问题。

(二)学科关联依托与区别

根据中国颁布的专业学科目录,该学科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如管理科学、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建筑经济及管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3年版)》中下设的二级学科)等具有研究方法的借鉴与互补性、研究平台的依托与支撑性;具有与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相关二级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理论基础的特殊性和拓展性。该学科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具有技术支撑性、交叉融合性和增益互补性,既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特色研究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等为该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平台;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构成该学科的理论基础;集成创新、交叉融合是该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学科的特殊性

由于绿色建筑具有高性能、高成本以及高技术要求等特性,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都以绿色建筑为对象,涉及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管理[6],有别于传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研究内容,在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集成与创新、政策制定与运行、评价体系与机制、运营方式与管理等方面均有其特殊性,是对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拓展与丰富,可形成完整独立的二级学科体系,是现有二级学科无法替代与合并的。

五、学科发展前景

(一)人才需求潜力大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绿色建筑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中国城镇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工程建设规模持续增长,新建建筑绿色化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日益繁重,培养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广阔的社会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二)实践发展问题多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的工程实践特性,决定了学科理论研究必须与绿色建筑建设实践密切结合,绿色建筑建设的长期性和建设环境的复杂性内在地规定着实践问题暴露的渐进性,面向绿色建设实践问题的学科研究具有持续增长的实践需求。

(三)学科增益责任重

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系统论、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关联学科的发展将持续丰富该学科的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方法,促进学科体系完善与持续改进[7]。因此,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具有长期理论研究与内容丰富的历史责任和任务。

六、结 语

绿色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措施,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处于大规模建设的高潮期,建筑节能、绿色建造面临时代挑战,无论是绿色建筑的设计与规划、绿色建造过程,还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运营,都迫切需要懂技术、善管理的高级人才。因此,适应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需求,探索引导产业发展的新兴学科与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发展与强化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学科,面向绿色建设全过程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培养具有独立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协作研究能力,能为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建造及运营全过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技术集成、过程改进、产业政策咨询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建筑业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培养绿色建造与运营管理高级人才不仅紧迫,而且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申琪玉.绿色建造理论与施工环境负荷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2] 董之鹰. 推进学科建设的诸类发展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4):3-12.

[3] 戴世明,吕锡武,陆惠民. 循环经济与绿色建造浅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6(2):9-11.

[4] 李旭,朱道立. 绿色运营的理念、实施及其管理对策[J].管理评论,2004,16(8):53-56.

[5] 李旭,朱道立. 绿色运营:未来的重要管理理念[J].科技导报,2004(11):40-43.

[6] 陈兴华,王桂玲,苗冬梅,李丛笑. 绿色建造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质量管理,2010,28(1:2):5-7.

[7] 刘献君. 论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6-11.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discipline

GUO Handing, MA Hui, GUO Wei, ZHANG Y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Chengjia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核心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优化建筑施工质量以及进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全面的进步。只有依托于施工技术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技术应用成效。一方面,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为建筑工程后续环节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前提。建筑工程是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是重要的指导。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设计变更的出现,切实督促施工人员按照设计方案来科学开展施工作业,需要全面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另一方面,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进度控制以及成本管控。建筑工程具有一定的施工周期,施工企业以项目运营及拓展等为盈利方向,只有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设周期,及时将建筑工程交付使用,施工企业才得以投身于下一个施工项目中。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不断推动技术应用的更新换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施工效率,节约工程建设时间。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全面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成本控制。建筑工程往往是投资规模大、施工周期长的综合性工程,包含着多元化的施工环节和工序,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较高的成本。基于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全面优化技术应用,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提升和优化建筑成本。

2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核心举措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过程中,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载体。整体优化施工技术的应用成效,科学提升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直接关系着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安全。因此,有必要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多措并举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成效。

2.1积极实施施工图纸会审,充分明确技术负责人职责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图纸是重要的参考。施工人员只有充分明确施工图纸的意图,全面详细的分析与解读施工图纸,才能有效开展施工建设,也才能把握建筑工程项目的侧重点以及关键点。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整体保障建筑工程有序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全面加强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当设计单位制作完成施工图纸后,施工企业应该同专业人员来进行技术会审,及时发现与甄别施工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遗漏,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安全。与此同时,在施工图纸的会审过程中,应该积极回归实践,全面开展现场勘查以及测验,科学对比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匹配程度。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工程的建设主体,只有他们充分明确施工意图,充分理解设计方案,才能够保障整个建筑工程有序进行,同时也才能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图纸会审过程中,除行业专家、设计人员等外,还应该邀请施工人员代表来共同进行会审工作,全面研讨施工图纸的可行性程度以及相关标识、比例、尺寸等。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全面强化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充分明确技术管理负责人。在实践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应该与整个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者与协调者全面审慎分析设计图纸的技术内容以及相关标准,将设计图纸的意思完全理解清晰后,进行科学的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作为施工技术的主要负责人,还应该在工作实践中重点检查与判断各类数据、值域等是否符合标准。当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或者施工流程时,技术负责人应该予以精准把关,以此来整体提升技术应用以及管理成效。

2.2夯实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施工过程技术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中,整体优化施工技术管理成效,应该注重在施工过程中开展技术管理工作,整体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规模以及施工复杂程度不断增大的今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方向也在不断拓展。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多元化的技术应用。只有强化这一阶段的技术管理,才能整体提升建筑工程的开展成效。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纸等只有全面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推动建筑工程的快速开展。为提升技术交底的成效,可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建构信息化模型,以3D立体的效果开展技术交底工作,确保参与人员能够充分明确施工流程、施工重难点等。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全面优化施工工艺的质量管控。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实践中,施工工艺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施工工艺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之中。如何优化施工工艺的应用成效,不断推动施工工艺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加强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此同时,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加强施工原材料的管理,不断提升和优化原材料的性能和质量。此外,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技术管理工作,还应该科学优化施工进度以及成本的管理。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该做好科学的技术处理工作,实现技术应用与成本管控的高效融合。在成本管理中,特别是在新技术的应用实践中,应该本着高效节约的科学原则,最大程度发挥施工技术的整体应用成效。

2.3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整体优化技术管理成效,不断提升施工技术应用质量,必须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应该积极创新技术管理理念,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以及各项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决策,合理地组织与发挥,有效地控制与调节。另一方面,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施工技术人员是主体。只有施工技术人员具备良好的技术素养,能够自觉将施工技术应用到建设实践中,才能真正提升技术应用成效。因此,在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还应该切实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全面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切实优化他们的作业能力以及技术素养。

3结语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实践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向。整体优化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效,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以及建设质量,必须做好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全面加强施工图纸的技术会审,不断优化施工过程的技术管控,全面创新施工技术管理理念,整体提升技术人员素养。

参考文献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优化措施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房屋居住环境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施工技术的提升才能有效的保障房屋的质量安全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居住环境。文章主要探究房屋建筑工程的技术与安全管理,为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1 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特点分析

对房屋建筑工程进行技术层面的管理,主要是解决房屋建设中质量问题,进而保障房屋的质量与安全。比较常见的技术管理主要有混凝土防裂技术、房屋节能技术以及房屋防漏技术等这些问题也是当前房建设中的影响其质量的问题。事实上,房屋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管理项目,在施工中会涉及很多的工种以及部门,因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房屋建筑的管理难度。在对房屋建筑工程技术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有序的开展,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还能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2 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落后的管理理念

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在施工中基本上还是沿用老思想、老观念来考虑问题。没有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说实践性以及科学性都不高,这样在施工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施工建材的浪费,进而导致建筑工程的成本增加。

2.2 管理方式单一化

管理具有一定的组织性,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同样也是如此。但是就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来看,在管理的方式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单一性的,管理不够灵活以及组织性不强。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单位不能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来进行科学的管理。甚至在很多的房屋建筑工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集权现象,总的来讲,管理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的。

2.3 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人去完成,房屋建筑工程也是如此,都是需要管理人员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但是当前的很多房屋建设工程的施工人员在对技术安全进行管理时,因综合素质不高,管理能力不强,导致技术管理工作没有科学合理的落实。房屋建筑工程是基础性的工程,需要专业技能比较高的技术管理人员来对其进行管理,这样管理工作才能高效的开展。如果技术管理人员不足,对于安全管理工作是无法进行有效的保障的。

3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

当今,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技术的创新以及材料的更新等都对技术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通过有效的管理将这些因素进行糅合进而选择出最佳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材料。上文已经对当前我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下面就对其管理技术的改善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

3.1 加强对管理理念的更新

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理念是比较落后的,这对这些问题,首先就要从管理理念上进行考虑,通过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来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进行更新。过去的落后的管理理念以及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企业中建立奖励制度,对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管理人员的创新管理理念,进而从理念上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与安全。

3.2 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当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在管理上灵活性不高,组织性也不强。其根本原因还是制度不够健全与完善。因而健全与完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健全的科W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解决集权现象的发生,使得管理更加科学民主,另外还能使得管理更具科学与管理性。基于健全的管理制度下,管理变得更加层次清晰,权责明确。

3.3 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于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安全意义重大,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前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其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而需要通过各种努力来加强对管理人员技能的提升。比如施工企业体积建筑单位可以开展培训课程通过加大对他们的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展培训学习可以让管理人员明白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自己。

4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房屋建筑施工工程在技术的安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而必须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来解决当前的管理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面临着很大的市场发展压力,鉴于此,施工技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不仅关系着房屋的质量与安全,对于建筑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有深远的影响。因而只有不断的创新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及加大对建筑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施工的技术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我国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安全,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朝欣,刘鹏涛.现代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现代装饰(理论),2011(06):164.

[2] 刘志远.房建工程施工技术与现场施工管理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1):104.

[3] 赵彬,林仕通.重庆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工人数量配备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127-130.

[4] 王凌秋.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201.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5篇

1.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

1.1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程序十分混乱,使得建筑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由于绝大多数建筑企业都配备了相应的档案管理设备,这为建筑单位科技档案资料的保存和归档管理工作创造了优良的条件。[1]但是由于归档设备仅能够存放在建筑企业个人的手中,使得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合理有效地利用好档案管理设备的性能,容易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录入重要的科技档案材料,为科技档案的有效归档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科技档案资料管理资料的不完善也导致了一些原始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资料很难全部保存下来,使得科技归档管理人员对部分建筑科技档案资料失去了合理的控制。

1.2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流程不规范,档案保管设备较陈旧

落后的档案保管设备和不规范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使得建筑企业科技档案很难实现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还容易导致科技档案资料的分散和毁损。[2]建筑企业科技档案归档的不及时使得一些具有较强技术性和秘密性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材料无法发挥其有效的价值。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忽略了对建筑技术方案和建筑构造技术进行相应的文字说明,容易导致一些建筑技术思维构造失去其利用价值。因而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单位如果不认真落实建筑科技档案的归档制度的实施,就很难实现对建筑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控制。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是影响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发挥的核心因素。档案保管设备的陈旧落后也容易导致科技档案的流失和档案管理程序的混乱。

1.3建筑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比较薄弱

在进行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许多建筑科技档案资料只存有部分建筑设计的技术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往往缺乏档案的及时保存意识,使得其往往忽略对建筑技术资料和设计方案的归档。归档内容的不完整性使得建筑科技档案的数量比较少,很难反映建筑科技档案主体方面的情况,领导开会及视察的内容和建筑技术人员的设计方案等的档案资料保存和记录十分简洁,使得建筑科技档案的真正价值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发挥。建筑企业科技档案归档意识的缺乏使得有些科技档案资料由个人长期保存,无法完整地将科技档案移交至档案室进行统一安全地保管,导致一旦出现机构调整或者人员变动,就会发生建筑单位科技档案的失控和流失问题。科技档案队伍的不稳定性使得一些新档案人员对建筑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缺乏清晰的认知,这不利于建筑科技档案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

2.强化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策略

2.1创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模式

为了提升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建筑企业应当创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模式,完善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保管工作流程。同时引导科技档案人员对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的认知度,适时地扩大宣传建筑科技档案管理流程,增强立档单位有关科技档案材料的归档意识,完善建筑单位科技档案资料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建筑单位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应当主动了解本单位科技档案的保存和管理现状,切身地与档案管理人员共同投入到科技档案管理模式优化的对策讨论过程中。同时还可以适时借鉴国外建筑企业有关科技档案管理的经验,加大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强化科技档案的分类管理意识,充分利用科技档案材料的利用价值,积极发挥科技档案的积极作用,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规范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管理流程,更新科技档案管理设备

建筑企业为了改善科技档案管理的混乱流程,在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建筑单位具体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的具体管理流程,使科技档案的归档流程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应当及时更新科技档案管理设备,积极落实好科技档案的归档制度,完善科技档案的积累、收集、归档和管理等环节,引导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归档和保存工作,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推动建筑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3创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提升综合素质

建筑单位为了加强建筑企业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提高企业管理者和档案管理工作者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积极组织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定期的业务培训和定期考核制度,创新建筑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这有利于实现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明确归档标准,熟练掌握优秀的科技档案管理方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实践操作能力。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当完善业务指导工作,提高和改善建筑单位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技术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177-01

1 概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各种不同规格的建筑单位不断出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日趋复杂。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下文将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涵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两个方面来探讨。

1.1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内涵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为确保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应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规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基础工作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中之重,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而言,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既要全面又要重点控制,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落实,分工协作,力求最大程度为工程施工提供服务。

1.2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有利于选择适用的施工方法,保障工程质量;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有利于优化施工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有利于选择适用的施工方法,保障工程质量方面,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选用适用的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对于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方面,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对于不断提高技术管理素质和技术能力意义重大。在有利于优化施工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建筑企业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 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

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上看,长期以来,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关系到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建筑业实行总分包的体制下,总承包施工单位和各分包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不仅要求总承包施工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密切配合,而且还要与平行承包单位进行技术上的沟通和必要的衔接。因此,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应兼顾总承包施工单位和各分包单位之间的关系。施工现场的技术组织管理体制应当以工程承发包合同结构所确立的管理关系,建立起以总包为核心、总分包密切合作、总承包指导分包、分包依托总包联动运行的技术工作机制,确保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

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也至关重要。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是企业技术管理的根本,其主要任务是: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不断推进技术进步;使技术和经济达到辩证的统一,以达到通过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增强企业生存力和竞争力的目的。其主要内容有:技术管理工作系统、技术责任制工作、技术标准规程工作、技术培训工作和技术信息工作等。对建筑企业而言,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能使建筑企业及时了解先进技术水平情况,促进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发展。

2.3 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并实施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图纸审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技术复核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施工日记制度、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管理制度。在完善图纸审查制度方面,应全面考虑和部署施工,审查设计图纸是否与合同相矛盾,明确施工的可行性,并做好相关记录。在完善技术交底制度方面,应详细规定施工对象的设计情况、建筑特点、技术要求,以便规范建筑施工行为。在完善技术复核制度方面时,应包括定位轴线、标高、尺寸等,保证技术的准确性。在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时,应充分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编制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在完善施工日记制度方面,施工日记要力求客观、规范,以便了解、检查和分析施工进展的状况。

2.4 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

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也必不可少。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应顺应时展的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而言,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效率,促进建设施工技术管理的实施。一般来说,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包括工程管理软件,施工现场设专人使用和维护软件等。这就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关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的培训工作,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用专业软件的能力。

3 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为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应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专用软件,不断探索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筑施工管理更好地为建筑工程服务,进而推动建筑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景莉.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5).

[2] 潘庆华.浅谈大型建筑施工技术综合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18).

[3]寇学敏.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3).

[4] 刘克明.论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J].科技资讯,2010(34).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专业内涵 知识体系 全生命期管理

一、引言

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由建筑经济与管理或者建筑管理专业演变而来,在国际范围内其英文名称大多为Construction Management。比如,英国皇家建造师协会(CIOB)自1980年推出建筑管理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建筑技术、建筑环境、专业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并把CM课程作为CIOB特许建造师教育框架的基本课程。李世蓉教授,作为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协会2009~2010年度的全球主席,在CIOB内部发起了对建筑管理内涵及边界进行重新定义的专题研究工作。

在建筑工业化、专业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建设项目本身以及建筑技术、投融资模式、采购方式、运营维护方式等的巨大变化,使得工程管理的内涵和边界变得十分模糊。姚兵(2003)提出建筑管理学应包括建筑工程管理学、建筑业产业管理学和建筑企业管理学三部分内容。成虎(2007)提出工程管理是对工程全生命期的管理,包括对工程的前期决策的管理、设计和计划的管理、施工的管理、运营维护管理等。仁宏(2007)提出工程管理虽然起源于土木工程领域,但是工程管理的内涵和范畴已经显著扩大,凡是与技术管理有关的领域都是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范畴。新形势下,如何界定工程管理专业内涵及其知识体系是本文的研究课题。

二、工程管理的内涵

(一)泛工程管理的概念

1.工程

工程,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如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冶金工程,机电工程,化学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工程的内容包括对于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和研究,设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工艺和施工方法的研究等。其中,工程有时特指建设项目,如三峡工程。有时指一种事业,如希望工程。

按照用途的分类,可以分为住宅工程、公共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和工业工程。

2.工程管理概念

工程管理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工程预期目标的过程。尽管工程管理最早起源于土木工程领域,然而,工程管理的内涵和范围已经显著扩大,逐渐渗透到国防、航空、交通、石油化工、采矿冶金、信息等各行各业。如今,工程管理既包括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也包括重要和复杂的新型产品的开发管理、制造管理和生产管理;还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管理,以及企业转型发展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和战略发展的研究与管理。因此,凡是与技术管理有关的领域都是泛工程管理的范畴。

(二)教育部工程管理专业内涵

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科专业目录时,原管理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四个专业(或方向)归并为工程管理专业,并下设“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承包”和“物业管理”五个方向(见图1)。教育部工程管理专业学科门类属于管理学,隶属于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与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作为该学科下设专业之一。可以看出,教育部所设立的工程管理专业并不能涵盖“泛工程管理”内涵,它并不包含“工业工程”等管理内容。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工程管理专业也并不等于单纯的建筑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它还包括房地产经营与开发等内容。截止至2008年4月,包括本科目录外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造价、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国内高等学校中已有283所设置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有些院校完全没有工程背景,比如一些财经院校开始的工程管理专业,但多数都立足于土木学院、建筑学院的工程专业开设。因此,国内的工程管理专业多数可以归类为建筑工程管理,即狭义的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三、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框架知识体系

本质上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属于一门综合交叉学科,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科学的性质和研究方法为主要特征的专业门类。按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研究对象分析,其知识体系可以包括建设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建筑产业管理;按照建筑工程管理所涉及学科知识分析,可以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等)、法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等。

(一)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工程建设法规是调整国家管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公民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范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建设管理关系,如国家建设行政管理机关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第二,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建设协作关系,这种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如建设单位(发包人)与施工单位(承包人)之间的关系等;第三,从事建设活动的主体内部劳动关系,如订立劳动合同、规范劳动纪律等。从立法层次上,可以分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建设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四个层次。

工程建设标准是工程建设的技术基础,是建设工程管理的技术依据,受各项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约束。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作为建设工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或支撑,共同构成了建设工程管理的制度体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和企业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加入WTO之后,我国也将逐步完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其基本原则是:

(1)对直接涉及公众基本利益的安全、卫生等技术要求和直接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环保、节能等技术要求,按照指令性模式制定技术法规,强制执行。

(2)对不直接涉及公众基本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的技术要求,以及为保证实现技术法规强制性要求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等,按照陈述性模式制定技术标准,属于非强制性技术文件,推荐自愿采用。

(二)建筑产业管理

广义建筑业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及维护管理,以及相关的技术、管理、商务、法律咨询和中介服务,相关的教育培训科研等。其产品不仅包括实体建筑产品,也包括了大量服务和知识产权,这是建筑业真实的活动空间。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建筑装饰、其他建筑业。建筑业管理主要集中在建筑市场管理及行业管理两方面。

广义的建筑市场指建筑产品供求关系的总和,表现为建筑产品、建筑生产活动以及有关机构。建筑市场上的交易物种类繁多,包括咨询服务、勘察、设计、施工、构配件、劳动力、建筑材料、施工机具、运输服务、建筑技术和信息服务等。

1.建筑产品供求机制

建筑产品按照性质可以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多数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都属于公共物品或者准公共物品,建筑市场买主可分为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企业和个人),政府向来是最大的买主。

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对建筑业需求具有周期性。短期看,存在繁荣与萧条的更替。长期看,建筑业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密切关系。城市化进程呈现S形曲线,建筑业增长速度呈现倒U型。从供应的角度看,建筑业存在建筑工人技能水平落后、咨询设计人员能力不足、承包商提供融资承包等能力不足、建筑产品供给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2.建筑市场价格机制

建筑市场产品定价存在三种模式,市场定价、计划定价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指导定价。计划价格,政府对建筑产品数量、价格均进行管理,典型的定额计价方法属于这种类型;指导价格,政府对建筑产品数量进行管理,而放开价格,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市场价格,政府对于建筑产品数量和价格都放开,全部由市场确定。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是指导定价模式。

3.建筑市场竞争机制

为了确保建筑市场有效竞争,政府需要进行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包括:

①政企分开,避免行政权力介入市场。

②避免垄断,维护消费者权益。

③反不正当竞争,规避腐败。

④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⑤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4.建筑市场化准入与开放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采取准入许可制度,即企业资质许可和执业人员资格许可制度,进入我国建筑市场需要具备相应的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同时,建筑市场国内开放工作基本完成,并且按照WTO规则实施了国际开放。

5.产业组织与市场结构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建筑市场的组织、企业的行为和这些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它以建筑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组织形态,这些可以归纳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效果。当前,建筑产业及市场结构方面存在的显著问题是垄断和过度竞争问题。

6.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

建筑质量与安全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建筑质量不合格是造成人身伤亡的首要因素。过低的建筑寿命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7.建筑业制度和技术创新

建筑业需要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下大力气突破,利用信息经济学、产权理论等相关研究成果完善建筑管理制度,并在建筑设计及施工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筑能耗偏高是我国建筑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全面推进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是当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此外,还需要解决建筑垃圾、建筑施工造成的生态破坏、噪声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8.建筑行业培训与教育

建筑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基本的固定设施,建筑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切实推动建筑业良性稳定发展是一个基础性课题。完善相关协会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是一项基本任务。

(三)建筑企业管理

建筑企业主要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勘察设计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和其他咨询企业(招标、项目管理服务企业)。按照西方分类方法,可以分为承包商和咨询类企业两大类。建筑企业管理主要侧重于建筑承包商(施工企业或者总承包企业)的管理。其内容一般包括:

1.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治理机制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建筑业的一项基本任务,国有建筑企业要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科学化管理,实现政企分开并提高竞争力和自负盈亏能力,改善经营生产效率。

2.企业发展战略

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确定企业经营业务和发展战略,在经营领域、主营产品、竞争优势等方面打造企业的特色和特点,其中还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组织机构等的相应调整。

3.企业经营管理

招投标是建筑企业市场开发以及承揽任务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其日常经营活动还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计划合同管理、工程技术管理等。

4.企业生产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管理全部围绕着建设项目展开,所以其管理以项目现场管理为主,强调项目管理方式,强调项目经理责任制和成本核算制。

(四)建设项目管理

建设项目是在一定空间上的技术系统。它由功能面和专业要素组成。比如,一个校区由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实验楼、体育馆、办公楼等组成。而教学楼提供教学功能,它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力系统、消防、通风系统、通信、多媒体系统、语音系统、智能化系统、电梯等许多专业要素组成。这些专业要素不能独立存在,他们通过系统集成共同组合成教学楼功能。

1.了解建设项目环境

比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自然环境、其他方面等。

2.确定建设目标

除了传统的目标如质量、费用、时间三者之外,还需要关注安全、环保、与环境协调等因素,并且努力确保利益相关者满意。

3.熟悉工程建设模式

这些工程建设模式包括代建制、项目法人责任制、DBB模式,DB模式,EPC/TurnKey总承包模式,还有以融资为目的的 BT、BOT、TOT模式等。

4.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按照建设程序划分,主要包括决策阶段、建设实施阶段(设计和施工)、竣工投产使用阶段;按照管理主体划分,包括业主方项目管理、勘察设计方项目管理、施工方项目管理、供货商项目管理等。按照管理内容分,包括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整体管理等。

四、结论

从学科角度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下设专业,与工业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并列,属于泛工程管理范畴。从我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院校实际情况分析,除部分学校开设房地产经营与开发方向外,绝大多数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对应狭义的建筑工程管理范畴。建筑工程管理主要以建设项目、建筑企业和建筑产业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包括法律法规、产业管理、企业管理和微观项目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姚兵.建筑管理学[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成虎.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任宏.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追求的提高,对建筑行业的工作要求更加的严格,如何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建设,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就需要我们的建筑工程施工方,在现场施工的管理上做足功夫。作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重要环节,关于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工作,更是要放在突出位置。并通过对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现场,要科学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并把施工技术在施工现场中得到很好的发挥,创造效益。从而有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周期缩短、保证了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稳定。

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1.1、通过使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先进技术,对其进行科学高效的操作管理,达到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规律符合目的,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工作的正常运转。

1.2、建筑工程施工方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现场施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通过对这些新技术、设备的合理使用,使现场施工基于施工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3、充分发挥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不断挖掘现场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的使用潜力,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减少建筑施工的建造成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使建筑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率得到提升,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

1.4、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技术自身的作用,要通过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来得到最好的发挥,在不断使用和总结、创新中,提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的问题,借助现场施工技术解决问题,消除建筑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法在我国众多施工单位里的市场竞争力。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过程中,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工作的高效开展。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方式上,对科学管理方法加以运用,并在现场施工技术的实际操作上,要依据有关施工技术指标、法规、政策。将这两方面进行结合,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的各项施工技术操作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在施工技术方面的规范性,从而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施工技术秩序,使整个建筑工程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管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方业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作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负责人,要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科学技术管理,以确保施工现场正常运行,现场施工技术可以在不断使用中得到进步,然后再反作用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中,从而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继续得到提升,施工成本也减少,工程质量得到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方的竞争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2.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有助于将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和工程的具体特点联系在一起,通过两者的结合,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运用施工方法和工艺,将施工技术转换为现场施工的推进动力,从建筑工程的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

2.3、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有利于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能很好的达到工程预期的质量要求、工期交付、建筑功能使用要求的目标。

2.4、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资源的管理有着辅助作用,可以促进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现场施工的计划方案,调高现场施工的工作效率,缩短现场施工的工作时间,降低现场施工所需成本,通过这些方面来实现对建筑工程单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科学管理的措施

在充分了解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探索科学有效的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需要着重将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管理人员素养提升、现场进度管理等方面纳入其中,并一一细化管理措施,争取将施工现场的每一管理环节都落实到位。

3.1、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安全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薄弱环节,强化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需要着重强化现场的安全管理,以为现场施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1.1、强化现场安全意识与责任

在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应该从观念到执行全面贯彻现场安全管理理念。首先,现场的安全意识培养需要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在现场管理人员内部开展安全教育,特别要针对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淡薄的管理或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观念培养,引导现场管理与施工人员树立施工安全意识,以使管理与施工人员时刻将安全贯彻到现场管理工作中,担负起安全责任。引导现场管理与施工人员树立安全责任意识,还可以通过在工程建设中定时组织开展安全主题讲座,并讲解一些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与方法,借助定时的安全教育与讲解,来提升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3.1.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

现阶段,众多的建筑施工单位不注重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致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参考,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这种管理现状,施工单位应该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在现场管理工作中着重就一些违规施工进行管理,并基于奖惩责任制对违规管理与施工人员进行处罚。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规定与制度,提高现场管理工作的权威性与有效性。

3.2、提升现场人员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全面提升现场人员的管理水平,现场人员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借助培训教育工作,树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通过自我约束来提高管理素养,推进现场管理工作的进展。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还可以细化管理工作,就原材料管理、技术施工应用管理、文件管理等全面细化分工,雇佣专业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以较高水平的人员聘用来间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现场人员管理水平要全面就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技能水平、管理素养、施工管理经验、组织逻辑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全面、综合开发应用,施工单位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培训或深造机会,以培养专业人才。

3.3、强化现场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还应该加强现场进度管理。一般而言,建筑工程在施工前会结合工期进行必要的规划,但是规划的落实监督与管理环节却存在缺失,强化现场进度管理能够深化工程工期规划,利于形成工程施工各环节的有序化局面,对于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意义突出。强化现场进度管理应该结合工程施工与管理规划,制定完善的现场进度管理方案,再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将现场管理理念贯穿到施工各环节中,并辅以有效的监管机制,推进现场进度管理方案的落实。

4、结语

实施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和具体方法,对整个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进行高效合理的管理,保证了现场施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节省了施工开支,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方的经济效益。在今后我国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上,对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边成钢.论述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03:45.

[2]郦剑.探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11:285.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方式 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建筑工程包括多个流程,诸如建筑工程的前期筹划,工程的施工以及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等等内容。因为这样的背景,建筑工程管理必须依据我国建筑领域的进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凭借革新组织结构,提升技术和培养创新人才等途经来确保和改善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 1.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状况

虽然国内的建筑行业方兴未艾,在国际建筑领域里已开始崭露头角,但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建筑领域的发展过快以及部分建筑工程人员的管理思维仍受传统的拘束,国内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依然落后于国际水平,这同时也阻碍了国内建筑行业工程管理的进步和完善。 1.1 对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合理、高效的工程管理方式对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因此建筑管理部门应将完善工程管理方式作为其工作重点,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然而实际工程中,但仍然存在许多工程管理人员缺乏重视工程管理的认识,以部分基层工程管理人员更为突出。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缘由可以列为三项:首先是因为部分工程管理人员深受传统工程管理方式的影响,倾向于简单直接地凭借自身的实践经验来完成相应工作;其次是国内目前依然有部分工程的施工现场不能满足应有的条件,比如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或管理人员不足等无法为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提供保障;最后是目前整个建筑领域都没能创造重视工程管理的气氛,致使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经常流于形式化。 1.2 落后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机制 除此之外,落后的管理理念同样是亟待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克服的一项重要阻碍。从某种角度分析,管理理念可谓是革新管理模式的基础。进步的管理理念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革新和进步的动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推进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然而目前的建筑领域现况显示,大部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理念依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水平,应用的是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导致和现代管理技术二者间严重错位,这使得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不能够更为合理化和高效化,从而使工程各流程出现问题,不能保证工程管理的整体质量。现今尚未完善的管理体制也是牵制国内建筑工程管理进步的又一要素。部分建筑企业仍然没能建立相对独立的建筑工程管理部门,部分企业也因为没有科学处置各员工间和各部门间的联系,使得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不能落实职责,使其流于形式化。此外,员工责任分配的不合理也可能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无序化,导致建筑工程不能顺利施工。

2.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思维模式的必要性

2.1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需求

无论是怎样的理论体系,其完善的前提就是展开主观意识的改革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系统也不例外。唯有革新思维方式才有机遇推动建筑工程在实际中的进步,并且将理论系统地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建立起新的管理理论系统。故国内建筑行业可以学习国际上进步的管理理论体系,取长补短式与国内的理论体系相结合,为促进国内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发展革新思维方式与管理体制。

2.2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跃而成为国内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因此建筑行业的良心发展密切关系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是能否推动国民经济有序稳步发展的前提。调控建筑工程的质量要以管控好各个流程为先觉条件,凭借合理化的管理机制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层次。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管理的进步又要求我们持续革新管理的思维方式,以此来持续推进社会与国民经济的进步。

3.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思维的方式

3.1 做好组织结构上的创新工作 为了解决现今国内建筑领域工程管理中的一系列障碍,我们唯有改革我们的管理观念,创新我们的思维方式。要想科学合理地将创新思维引入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去,我们首要任务是落实组织结构的创新事务,也就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便是指为了对一个建筑企业各个组分更科学地运用,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将其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工程管理创新部门,同时确保其具备充足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企业同时须要求管理人员不断丰富与健全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加强促进基层管理人员提高受教育水平,增大硬件设施的投入。除此之外,企业可以制定终身责任制,明确各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保证各责任人有各自的任务,从而有利于确保工程管理的质量水平。同时可建立合理的奖惩体制,依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况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从而加强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 促进管理技术的创新

创新管理手段于建筑工程管理而论也存在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而言,创新主要指的是创新生产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对已有的产品、生产流程和服务行为做技术改革或创造的行为。而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其技术创新由计算机及互联网信息手段等内容的发展组成,使最终使其可以应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随着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发展,其包括的事项也逐步增加,传统的互联网手段已无法适应工程管理的需求,所以充分革新工程管理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建筑领域的长期发展应不断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信息手段来管控工程,以确保其能够及时对丰富的工程设计图纸、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数据等有关资料及时科学地分门别类,并且创建相应的技术文档,也可凭借网络技共享这些信息,增大工程的管理效率,促进建筑工程的有序进行。

4.结束语 要想推动建筑企业能随时代的不断发展而进步,企业就需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新思维和新方法,注重革新其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建筑技术等内容。唯有将创新思维运用于建筑工程管理中才可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确保能够不断提升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获得最优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保证企业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单连勇.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2:54-55.

[2]韩国波.浅析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通信,2013,14(07),118-126.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有效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建筑行业人士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由于人对美的要求不断提升,对建筑外观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需要建筑施工技术不断改善,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基本流程

(一)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技术管理的相应规定,制定相应管理章程,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在出现技术管理问题时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整个施工过程在技术管理稳定进行。

(二)专业完善施工队伍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拥有专业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组织团队,拥有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相应的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专业的班组施工人员等,要求进场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顺序。

(三)科学的施工流程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时,要在施工前根据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及施工操作工艺流程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施工,并依据相应的验收规范及技术标准严格验收,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工作总结管理。在施工前一定要明确技术管理的标准和施工工艺操作流程,在施工现场进行科学指导,而相应的施工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施工作业流程及相应的工种技术要领。方可保证施工在安全、有序下的条件下。

(四)进行资料存档

对施工中所使用到的施工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的施工技术资料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还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各项实验报告数据记录完整;图纸会审记录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资料记录完整;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的控制与安全事故的处理资料要进行存档。保证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数据记录的真实性。

二、工程施工前、施工中、竣工后的重点工作

在建筑行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在施工开始到施工结束都要做好相应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仅要在施工前做好设计图纸会审,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还要在竣工完成后做好相应的检查验收与资料归档记录,为日后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提供大量实践数据资料。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一)施工前的掌握

在施工前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整个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施工管理管理过程中要明确整个建筑施工方案的意图和要求,最要加以关注的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在正常建筑施工建设流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与建设单位进行及时沟通,设计的要求与意图,并对施工工人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提前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二)施工进行时的要点

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时会选择多种施工方案,而且在建筑施工不同阶段,会编制各阶段相应的施工方案。所以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都是多项施工,交叉施工,这样相互交叉的施工方式需要由施工技术管理部门进行全面管理,有效的将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下去,这样才不会影响工程工期的要求,既保证质量要求又有效的降低施工生产的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点,工程的质量是建筑施工的心脏,只有在质量合格基础上才能进行外观的设计或是达到其他要求。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就要加强注重施工的质量,做好相应的施工技术管理。施工人员在确定设计要求的同时注意质量的把关,对采用的新工艺与新技术的施工处理要采取专家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施工,绝对不能大意,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在施工原材料和施工设备上也要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原材料及设备严禁用于工程中,并加以记录。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也要严格进行检查,在施工过冲中,若发现问题要采取及时有效处理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三)竣工后的相应工作

建筑工程在竣工后,很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忽视总结过程。而要想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竣工完成后,这次项目建设管理记录与总结,吸取建设工程施工过程的成功经验、将典型技术方面的数据资料记录下来。

建筑工程的项目设计变更及过程中的施工技术的管理资料都要进行存档。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要对竣工的建筑工程项目,组织参建各方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形成竣工验收报告,并签字盖章。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并及时将竣工验收资料进行存档。

三、科学有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的落实,发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有价值,要充分了解各项工程方案的的图纸设计及详细的工程规划。在科学技术管理过程中对工程技术进行细化了解,并做出相应的变更,对施工生产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质量检查。

进行施工建设的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及其与验收管理,工程的结构设计的检查与验收,施工结束后的验收与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的管理,工程质量的评定等实行严格的科学的控制。

而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个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相当复杂的,一支优秀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队伍需要要求更高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不仅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规范,还要结合自身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特点,在工程实践时要对各项技术加以不断的改进,优化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定期检查,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记录与总结,开发新型建筑设计,加强施工人员的创新能力,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加强培养技术人员培训,并选择优秀的技术人员加以提拔,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更好投入到建筑行业中来。

结语:

相信在信息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科技的进步不断的推动建筑工程行业,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不断进行改善和提升。建筑工程事业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加上丰富的建筑工程经验总结,未来的建筑管理人员及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一定会将建筑事业发展的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李建英.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08).

[2]沙金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策略探究[J].江西建材,2015(03).

[3]李楠.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方法[J].科技展望,2014(21).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11篇

建筑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1]罗权.浅析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及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3(7).

[2]李学才,高宝永.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施工技术,2014,43(S1).

[3]麦荣林.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城市建筑,2013,6(12).

[4]黄富勇.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18).

[5]刘祥禹,关力罡.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5).

[6]黄燕颜.浅议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8(8).

建筑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新广,张琳,任彦超.基于建筑施工事故探讨建筑施工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672.

[2]周建华.基于建筑施工事故探讨建筑施工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8):267.

[3]卢益阳,郭伟军.基于建筑施工事故探讨建筑施工问题[J].民营科技,2013(9):125.

[4]刘海军.基于建筑施工事故探讨建筑施工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3):2232.

[5]温柳娟.基于建筑施工事故分析建筑施工问题[J].华夏地理,2014(8):142-143.

建筑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刘柱.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2009(3):75.

[2]刘逸辉.关于建筑施工管理和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5):231.

[3]张恩强.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82-83.

[4]周慧婧,王大伟.建筑施工管理与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比较分析[J].江西建材,2015(5):245-245,249.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必要性;存在问题;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关系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社会的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问题将直接导致施工质量的低劣,并会对建筑企业和社会造成威胁和隐患。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良好的技术水平、优秀的技术装备、良好的技术管理缺一不可,这是提高建筑质量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还受到施工过程、建筑样式、环境变化的多方面影响,特别在当前建筑施工中工序搭接程度高、工种相互交叉复杂,综合性运用技术很多等种种问题会形成各种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制约,为了确保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就成为一种必然,这是降低施工成本、确保施工质量、实现建筑功能的基本需要。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

改革后我国的建筑市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取得了极大的扩张,一些资质不合格、技术水平低下的包工队进城“打工”,形成对正常建筑企业的价格和成本冲击,这些施工队伍为了能包到工程,往往采用挂靠的方式,依靠分包和转包的手段,不规则地获取施工合同,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监督机构在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放松了监管,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能力和质量存在问题变得十分普遍。

2建筑施工队伍技术水平不高

当前,建筑市场中一些施工队伍对质量和技术的管控只限于经济手段,这导致建筑工程施工中不能形成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体系,长此以往会造成建筑市场良莠不齐,大量不具资质和技术水平的建筑队伍涌进建筑市场。

3施工技术监理的缺失

我国对建筑施工技术实行强制的技术监理,但是监理单位的运作和监理一直得不到社会、工程发包方和工程承包方的深层次认可,这造成监理单位的价值得不到社会的肯定,一些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采用的是防范和敷衍了事的态度,这导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监理作用的下降和监理工作的缺失。

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多事

3.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规范化体系

首先,制定建筑工程市场的技术准入制度,从制度和规范化的角度重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体系,对建筑企业实行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资金管理等措施,将建筑工程施工的信誉与技术水平进行科学量化,实行对挂靠的清理和检查,让具备技术资质、施工能力的建筑企业真正获得建筑市场。其次,严格执行建筑工程的招标,设计科学的建筑工程招标管理规范,将招投标工作置于阳光下,进行科学和公正的操作,降低不具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企业进入建筑市场的可能性。最后,明确建筑企业各项法律权益和法律责任,要使建筑企业明确了解和知晓应尽的法律责任和应享有的权益。

3.2提高建筑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水平

首先,帮助建筑企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特别对于技术的提升要有专门的发展计划,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是一个企业宏观发展的目标,规划的制定应建立在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判断市场未来发展动态和趋势、企业自身将会在其中担任的角色、是向联合企业发展还是走自主规模、追求什么规模的市场份额、企业的风险修正等综合因素,理性确定企业宏观走势。其次,推进建筑施工企业阶段架构设置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筑企业运作可以采用松散组合型与实力组合型相互组合的模式,使其具有在管理方面、技术方面和经营方面的优势,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其四,建立企业运作管理程序,有效的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等内容形成把控和推进。技术管理是支持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不可忽视,企业要形成从理念上认识技术管理对生产管理的支撑作用,从措施上制定详细的技术管理条例,使技术管理落实到每个班组的每个环节。最后,推进建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将的应用,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会应用于建筑施工,成熟的企业应具有自觉更新知识、技能的机制和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能力。

3.3提高建筑企业整体的技能水平

城市化需要的是大量的有技能的劳动者,当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生产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与时俱进的提高,要求的生产技能也必须跟着提高。建筑工人的技能也应重视起来,企业应该加大对工人培训力度,这样不仅能使工人的技术水平提高,也极大的促进了企业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3.4规范建筑施工技术的监理

监理单位应采用规定程序、资质机构、技术力量等综合力量和能力加强技术监理,监理主要是靠技术管理“吃饭的”,因此对于监理资质在技术力量上的审核更应严格,建立监理资信的联网,实行定期的考评奖惩制度,优秀的奖励、能力达标的升级、水平不够格的降级或淘汰。监理市场的规范除上述的基本条件外,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监理的管理形成制约,以保障监理工作的健康实施。第一,应该从“法”的角度加大监理的责任。一旦监理公司承接了甲方的工程,合同签订就要开始对甲方的工程承担法律上的监管的责任,监理必须对工程运行的好坏负起责任来否则对监理处罚力度。第二,正确把握监理与建筑公司的关系,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从监理运行的很多实例看,监理如果不自律,就会与施工单位混为一体,出现对工程的不负责和相互包庇,有可能损害工程质量。所以对监理的监管应由行政职能部门按照规范进行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鸣.浅谈建筑工程技术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

[2]周欣.有关建筑企业技术管理的创新和完善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33)

[3]李少霏.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7)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管理;工程技术;重要性

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飞速的发展中,不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的简述建设技术被运用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之中,这些优良的建筑技术会让建筑更快、更高效的完成。并且在这个积极氛围之下,促进更好的建筑技术开发,注重科技技术的创新,从而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做出巨大的工贡献,提供更低碳的建筑,造福于人类。

1 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已全面推行工程技术管理,但时间不长,发展不成熟,所以专业的系统、理论等并不完善。使得我国建筑过程在技术管理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漏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贯穿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里技术管理的措施虽早已施行,但其具体制度并不健全。在建筑施工中,企业需要设立完备的项目管理部门,按工作需要安排不同的人员,这样做有助于满足技术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需求。不过现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以最低的成本换回最大的收益,便不顾后果地精简人员、节省开支、削减管理机构,许多工作得不到好的开展,甚至出现了技术管理员身兼数职的情况。这使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1.2 技术管理人才不足

当前,由于企业新建项目的不断增多,建筑企业对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地产行业和监理单位不断吸收技术管理人才,这更加剧了建筑企业人才短缺。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在岗技术管理人员通常达不到技术管理的要求,并且一些技术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同时负责多个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由于这些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不足的制约,导致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整体水平无法提升。

1.3 技术管理落实性差

建筑行业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体系,截至目前应用与管理方面的理论、技巧很多,不同的企业所选择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但这些应用大多体现在企业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主要是对整体或阶段性的一种协作,并没有认真对施工技术的方案进行研究。技术管理的针对性很强,主要针对工程技术材料、项目内部核心技术等为落脚点,而这些内容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保密内容,并不能与施工建设行为保持同步,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保障。

从现实角度考虑,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都具有了技术管理的意识,但缺乏技术管理的落实,问题的原因除了思想方面重视不足之外,主要是由于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权限,从程序上行不通。

2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

在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工程的质量。只有保证工程质量,才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建筑的使用年限,并且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而纵观建筑工程,能够保证工程质量最重要的部分便是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通过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程,而且能够解决之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难题,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2.1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理念创新化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以系统论观点、科学方法,对施工技术构成要素和活动,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在市场经济格局下,唯有技术或技术管理领先才能使企业处于常胜不败。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技术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建筑企业|量管理核心,也是现代建筑企业效益获得最大化的动力源泉。所以,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都是建筑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与实施过程,技术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以及建筑企业信誉。所以,建筑企业要重视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建筑行业中的技术管理体系自身也要踏踏实实的做好份内本职工作,从点滴做起,既要有科学的管理观念,又要切合实际的从普通的常规管理做起。

2.2 建筑工程技术体系创新化

建筑工程技术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控制。我国的建筑工程一般而言都是采用各个分开的施工技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往往是根据施工进度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如果没有对工程施工进行整体规划,或者是工程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都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所影响。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突况,应用零散的技术难以对此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为了能够在建筑施工中的每一步都有所依据,而且能够在出现突发状况的情况之下进行及时的解决。未来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会趋向于更加完整的技术体系。一方面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整体的把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方便进行施工技术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2.3 建筑工程生态化

生态化建筑成为建筑工程行业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开发新质量产品,降低浪费的现象,坚持走废弃物循环利用路线,在建筑工程中生态化充分利用了高新科技,运用物理知识、建筑设计方案等知识为建筑工程技术服务,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对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考虑,以选取低成本,高质量,环保材料为宗旨,实现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路线,使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以提升,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生态化建筑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生态化建筑不仅仅为认为带来舒适、节能的环境,又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是目前值得推广的建筑工程技术。

结束语

建筑工程是为社会提品和服务的一项特殊产业,介于商业和制造业之间,有着其自身独特的性能。建筑工程的技术问题既是衡量我国建筑行业的标准,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性,一直是备受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会虎,付鹏.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254.

[2]张苏俊,王昕明,赵志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想[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02).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14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2013年完成总产值高达15.9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7%,已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建筑业还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突出问题,总体上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按照党的十和三中全会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要求,建筑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路径需要认真研究思考。《若干意见》的出台将为全面深化改革,破解行业难题,保障质量安全,提高建设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学习贯彻落实《若干意见》谈几点体会:

第一,以推广应用部级工法和十项新技术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

党的十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抉择。“若干意见”针对行业实际提出“完善以工法和专有技术成功示范工程为抓手的技术转移与推广机制”,其核心就是要促进企业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1989年原建设部开启工法制度的初衷,也是为了加强企业施工技术管理与工艺革新。30多年来,广大企业运用标准化管理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方式,广泛应用高新技术,较好的实现了工程建设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先后有1500多项优秀项目管理成果,2476项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提炼编制评为部级工法或专利,形成了企业自有知识产权,有力地促进了建筑业科技创新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特别是随着特级企业资质就位的需要,企业对工法的开发愈加重视,并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如中铁总公司、中建总公司、中国石油总公司以及北京、上海建工集团等都不同程度形成了一整套工法开发、编写和推广应用的产、学、研联动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工法评审不但可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形成宝贵的物质财富,而且为当前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与企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实践基础,必须发扬光大,予以贯之。

首先是要继续坚持把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作为企业领先的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端管理人才,创新研发技术含量大、应用价值高的部级工法与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国际工程承包“强业主、大项目、高科技,多投资”及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发展的新趋势。

二是要健全完善政府规划、行业指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参加、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政、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广应用以“十项新技术”和部级工法创新成果为主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依托“大、精、尖”工程项目,重点研发解决复杂关键技术,注重建筑用材更新换代,形成先进工艺标准,加快促进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BIM技术的应用。信息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量,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提高项目生产力水平的新动力。对于我们这个长期依靠投资驱动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来讲,信息化建设作用将更为重要。

四是以设立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为契机,建立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去年底,我们专访了科技部奖励办有关领导,就建筑业设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进行了工作咨询。根据国务院取消政行审批有关规定,科技部明确不再批复全国性各类科技奖项的设立,行业认为确有必要设立,可提交协会理事会决定。据此,中国建筑业协会理事会决定设立“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并于今年正式启动。“施工技术创新奖”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开展科学研究,施工技术创新、工法开发等有重大突破,填补国内空白,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等方面具有行业领先或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是我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最高奖项,并将作为建筑业申报部级科学技术奖项的重要依据。评选工作将本着数额限量,严格标准、公正公平、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二,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和创精品工程为载体,深化项目管理、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

党的“十”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城乡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绿色建筑承担了这样的使命,所以极有必要将集约、节能、绿色、低碳等人文科技与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一是要坚持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加强项目团队建设,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创新水平。

“若干意见”指出,“深入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不断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成功的核心是项目经理责任制,它具有“对象终一性、内容全面性、主体直接性、责任风险性”四大特点。已成为建筑业实施工程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为企业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解放发展建筑生产力,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基础。

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现代项目管理文化内涵的创新发展,企业已经注意到,要切实保证每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成功实现,不单是要有一个高素质有能力的项目经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提高项目经理部及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人们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因为人的个性及能力往往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也只有集体才能为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舞台。比如唐僧去西天取经,之所以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行程万里取回真经,靠的是有了一个好的团队。有敢于冲锋陷阵的孙大圣,有随和包容、善于协调的猪八戒,有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沙悟净,还有往往被人们遗忘的大白马精神。这个团队较为科学的体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各展所长”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

当前,深化项目管理就要按照团队精神和“抓住主题,树立形象,融入人心,集约管理,跨越发展,奉献社会”的要求,深入推进和完善项目经理责任制度。其内涵就是要坚持和塑造“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质量为基、科技为源、管理为纲、绩效为佳、创新为魂、奉献为荣”的工程项目管理新的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确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核心是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主题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这条红线;其支撑是科技进步与工艺革新;其要义是管理为纲、纲举目张;最终目标是规避风险,实现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最佳效益。所以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要大力践行工程项目管理新的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新方式发展、增综合效益”,并以此来激励人心、凝聚团队、打造“中国建筑”和“品牌企业”。

二是要坚持以建筑节能和绿色施工为内容,加强项目建造全过程的细化管理,提升项目管理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盛行,“绿色建筑”正日益受到人民的普遍重视。而“绿色施工”则是针对绿色建筑产品的制造过程而言,又是绿色建造的关键环节,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2009年,我会在总结推广世博会“绿色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创建开展了“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活动,并把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列为“鲁班奖”的必要条件。目前共有400多项工程已列入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和有关申报评价要求,通过对近百项示范工程的检查验收,优良率(80分以上)占97.0%,其中综合评价90分以上的占36.4%,节约成本占总造价的0.5%,这些项目总体上体现了现阶段绿色施工的一流水平,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最近,我会又在成都中建八局工地召开了绿色施工现场观摩会,学习推广银泰中心项目五个零(工期零延误、质量零缺陷、伤亡零事故、垃圾(无机固体)零外运、用水(施工)零引用),重点是推广建筑垃圾处理的经验和做法。其主要目的促使建筑业企业在传统施工的基础上深刻认识绿色施工对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未来十年城镇化建设,每年仅房屋建筑就有20亿平方米开工,其中20%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30%,况且建筑用钢和水泥用量约占全球总量50%左右。所以加强建筑节能减排与实施绿色施工,建筑业任务艰巨,广大企业使命光荣。

据示范工程调研测算,采用绿色施工方式,每平方米能耗可以减少20%,水耗可以减少63%,施工垃圾减少90%。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程精品、细化管理、节点考核、优劣奖惩”的质量线;二是“标价分离、逐级核算、开源节能、集约增效”的成本线;三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CT标准、项目文化”的形象线,从源头上确保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三是坚持以一线操作技能工人培训为对象,加强劳务队伍管理,提升建筑业智力结构和全员整体素质。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加上两层分开后劳务管理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指导,致使管理体制滞后,队伍松散流动性大,劳务教育培训弱化,工人技能水平素质低下,造成了不少质量安全及聚众闹事等事故频发,已成为阻碍建筑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建筑业要做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发展,就不能不重视劳务层建设,更不能回避劳务队伍的素质教育问题。

党的“十”提出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构建有利于形成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长效机制”。这就为我们加强劳务培训、提高劳务质量、健全劳务管理机制指明了方向。首先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规范指导劳务工作,切实建立起劳务企业专业化管理的长效保障机制,抓好劳动务工人员岗前培训与技能水平考评认证制度的建设,实现劳务管理专业化、企业用工制度化、技能工人产业化;其次是工程总包单位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技术工人,切实担负起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对劳务管理的责任,加强管理层与劳务层的深度沟通融合,重点要抓好务工人员的岗前培训,以提高劳务管理水平和务工人员整体素质。

第三,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稳妥务实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

长期以来,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中描述比较多见的是“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但由于建设工程单件性强,产品固定,人员流动,而工业产品流动,人员固定,所以不可能全部用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来制造建筑产品。2013年根据郑一军会长指示,中建协就建筑业这个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问题进行了课题研究,提出了“建筑业产业现代化”的概念。这次《若干意见》明确地把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目标提出来,应该说比较科学,非常适时。既符合党和国家早就提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又符合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

一是从建筑业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规律看,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建筑业是专门从事土木工程、房屋建设和设备安装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生产部门。综观人类发展历史,按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书中的观点,人类在原始社会后期曾经有过三次社会大分工,奠定了人类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基本格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期间,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催生了原始建筑业,并且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漫长历史时期。

传统建筑业形成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化的过程中。在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筑业能够提供水利、交通、军事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在封建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建筑业在设计、材料、估价、营造及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造就了一批能工巧匠与建筑神话。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传统建筑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旧中国,我国建筑业也曾有能力承包一些高层及规模较大的建筑(如上海的17层中国银行大楼工程)。但作为产业还很薄弱,尤其是规模经营不成体系,管理方式极为落后。建筑业真正有长足的发展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5年。这就说明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是由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发展演变的过程,从原始建筑业到传统建筑业再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业演变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是站在全球化的高度看,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应对新技术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挑战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世界产业和经济格局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许多重要科技领域都已经取得或正酝酿着重大突破,科技创新、传播应用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提高,与新兴产业发展融合更加紧密,产业升级相互促进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一系列重大科技与管理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生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也是全球产业变革中必争的高地。如果我国不能紧紧把握住这次世界科技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大趋势,抢抓机遇,赢得先机,就会继续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在战略机遇期乃至更长的历史时期,持之以恒地大力发展建筑业这样一个多功能、多层次、包容性强、弹性大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全面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应对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解决社会就业、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建设和谐家园等意义极为重大。

三是从建筑业的发展现状看,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就为新时期建筑业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和实现产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我国建筑业伴随着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而成长壮大起来。在国民经济恢复期以及从156项重点项目建设到“六五”计划前,建筑业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稳定发展国民经济、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努力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行业运行体系,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进入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率先把建筑业作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正是在这一时期建筑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成就,完成了奥运、世博以及城乡基础设施等规模宏大的建设任务,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变城乡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及法律法规方面缺陷等因素,当前制约建筑业健康发展的问题和障碍严重存在。建筑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生产效率低、交易成本高,生产方式落后、资源浪费大、污染物排放多,国家财政缺乏对建筑业扶持,致使企业科技投入不足、职业教育严重滞后,技能工人素质低下等问题都表明了建筑业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其发展还没有真正转移到依靠集约化管理和技术进步的良性轨道上,还很不适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

按照党的十和三中全会精神,要把建筑业打造成为具有对国民经济较高贡献率的产业、引领时展潮流的低碳绿色产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民生产业、具有社会认知高素质的诚信产业,就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但同时也要看到,建筑产业现代化又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内涵丰富,道路漫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科学谋划,务实推进。

第四,深入研讨、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内涵。

促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必须要弄清和明确产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从近期媒体报道看,业内不少人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认识有误解,甚至简单的把过去建筑工业化提法套换成建筑产业现代化。为了更好地认知“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有必要对其特征及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为全面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奠定理论基础。

一是要深刻认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指通过发展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使产业自身建立在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基础上,即应用先进建造技术、信息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现代管理创新理念进行的以现代集成建造为特征、知识密集为特色、高效施工为特点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链长的产业组织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产业现代化的水平将越来越高。从目前产业构成要素而言,其特征应包括产业劳动资料现代化;产业结构现代化;产业劳动力现代化;产业管理现代化;特别是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现代化。产业现代化最关键的是技术和管理与经济的统一。没有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创新,绝不是真正的现代化;没有较高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是没有生命力的现代化。所以,要通过国内外,各行业的指标体系纵横向对比,以当代国际上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为参数,研究制定并反映我国建筑业实际的推进产业现代化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二是要准确把握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建筑产业现代化又是一个涵盖范畴广泛、内涵丰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发展过程,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发展变化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展现新的特征。就现阶段而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应是:

最终产品优质绿色化。按照党的“十”把“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要求,2013年国家启动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标志着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的绿色建筑行动蓝图正式绘制完成,其目标就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优质建筑产品。

建筑部件预制装配化。就是用现代化生产方式改造和代替传统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及湿作业,促使建筑产品部件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装配,最大限度的缩短建设工期,改善作业环境,保障质量安全,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

建造过程精益化。用精益建造的系统方法,控制建筑产品的生成过程。包括精益管理、精益生产、精益设计和精益供应等。

全产业链集成化。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用整体综合集成的方法把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组织起来,实现设计、采购、施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更加优化组合,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效用价值。

项目管理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要求不同国家的本土化的项目管理方法须与国际通用方法进行有机融合,把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来加以综合协调,以项目利益相关方基本满意为标志,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管理高管职业化。努力建设一支懂法律、守信用、会管理、善经营、作风硬、业务精的企业高层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是推进和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产业工人技能化。随着建筑科技含量的提高,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减少,复杂的技能型操作工序将大幅度增加,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急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水平的农民工向高素质的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三是要科学界定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建筑科技与管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管理;建筑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式下,建筑行业在在高速的发展。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基础设备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建筑节能方面,目前随着建筑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现代建筑都安装太阳能等节能环保设备,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有限空间,将大自然中的资源利用起来。绿色建筑理念是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建筑节能管理措施和建筑节能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建筑节能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节能管理是现代绿色建筑理论推行提出的新要求,人类社会资源越来越稀缺,建筑物又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物体,建筑用地和人们居住都需要节能,只有节能才能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筑节能管理是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同时,还要在实践工作中认真履行节能管理责任。建筑节能管理是我国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对建筑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实现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更好更快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其次,推进建筑节能技术是发展节能型住房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相关要求明确指出,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建设节能建筑必须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

二、建筑节能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建立相关的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建筑节能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房屋需求以及城市化发展使得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快速发展,在这种形式下,我国建筑节能管理力度不够,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尤其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无法实现建筑节能的统一管理。针对这种现状和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因此,建立相关的建筑节能法规构建有效的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建筑能耗统计、建筑能效认证以及建筑节能性能测评与识别体系。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建筑节能体系,形成监督与管理人员的行为,从而形成有效的社会的监督体系。

(二)制定统一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制定统一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是根据“四节一保”的要求,对现行的地方建筑设计标准、图纸以及施工技术规范等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还要加强技术研究,完善技术检测标准,建立相应的工程市场定额标准和技术施工标准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实施地方物业管理标准,从而能确保建筑节能工作在各个环节的监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创新技术是实施建筑节能的关键,要组建一支专业的研究队伍,促进科技成果的不断更新和大范围内的推广,将科技应用的实践中,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地实施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体系,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三)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加强对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重视,强化组织领导,通过领导的监督与管理,增强管理人员的意识,双管齐下。首先,单位要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并且聘请专人重点抓建筑节能管理工作,逐渐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小组,实施工作细则,加强工作人员监督,同时,实施人员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让工作人员在严格的制度和保障体系中,积极主动投身到建筑节能管控工作中。其次,单位要加强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节能技术的应用水平,技术人员通过培训掌握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技能,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最新的节能工艺和技术。因此,单位要加强施工、监理以及设计人员的培训,让工作熟练掌握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常识、标准规范和经核准的新技术、新材料等相关知识。加大节能建筑的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和推进节能建筑理念,召开建筑节能现场宣讲会,实现全社会监督、管理建筑节能。

三、建筑节能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建筑节能的重视,在我国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并且这些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应用,且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

(一)能源利用技术

能源利用技术主要是指对自然界中能源的利用,目前很多建筑物都安装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技术设备能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太阳能,吸收太阳的光和热,减少人们生活中电能的直接消耗。同时,还有地热能、电能等,能有效地解决建筑物内热水、取暖以及空调和照明等各方面的问题,能源利用技术主要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聚热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以及地源热泵空调技术等。这些技术水平都已经基本成熟,并且在建筑物中得到很好地利用,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二)环境与保护技术

环境与保护技术是为了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为人们创建一个良好而舒适的居住条件。这种技术主要是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护环境,避免对建筑物周围环境造成不可磨灭的破坏,而为人们提供尽可能好的居住场地。其主要技术有:①建筑物立体绿化技术,如现代比较常见的屋面或者墙面的绿化保护;②绿色建材技术,在建设过程中使用节能环保材料,目前我国有很多绿色环保材料,如微孔发泡等方面的技术,这些高生产效率和高质量的工艺,为建筑物施工提供多方面的支持。③节水综合技术,包括采用节水器具、无污水再利用等;④模拟建筑周边的风环境和日照过滤,进行高效的自然通风和科学的采光设计。

(三)建筑围墙结构节能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善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物在夏天室内温度会降低,冬天室内温度能保持恒温,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环境。这种技术能减少供暖和制冷等设备的使用,利用合适舒适的室温能源符合,控制建筑物室内温度,功效与变频空调差不多。建筑围墙结构节能技术主要有高效外墙外保温技术,这种节能建筑技术不仅能扩大建筑空间,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外墙节能技术,采用中空低辐射玻璃的平开塑钢窗来保温。此外,还可以根据房屋朝向以及光照等方面的条件,采用高效的内、外遮阳技术;采用倒置式保温种植屋面结合的屋面保温体系,即在屋面种植大量的绿色植物,不仅能起到一种美观的效果,同时,还能达到很好的屋面保温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提高建筑节能管理水平和质量,首先要加强节能管理工作人员建设,不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为开展节能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和法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提高节能管理制度和策略的执行力度。再者,还要不断提高节能技术水平,加强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研究新技术和新科技,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建筑节能的有效管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如建筑围墙结构节能技术、能源利用技术以及环境与保护技术等,但是,技术研究与开发人员还应该不断钻研,为建筑节能管理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真正实现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任晓芳,张云.节能建筑浅论[J].科技风,2010(24)

[2]廖朝晖.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民营科技,2011(05)

[3]霍华德.浅探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