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

流感护理措施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护理措施

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为了便于今后更好地做好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工作,现将收治35例患者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2月收治发热患者5624人,确诊H1N1流感患者289例,符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9例,研究对象为住院治疗的35例甲型H1N1患者。其中男21例,女14例;儿童3例,成人32例;孕妇2例,年龄3~72岁,平均42岁。11例有慢性疾病基础,慢性乙型肝炎2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高血压6例。

结 果

2009年10月~2010年2月收治发热患者5624人,确诊H1N1流感患者289例(5.14%),符合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9例(0.16%),住院治疗35例(0.62%)。住院治疗病例占确诊病例的12.11%。糖尿病、高血压,全部治愈。24例患者2周后痊愈,重症患者2例3周痊愈,住院患者中11例有慢性疾病基础,2例有慢性乙型肝炎,3例有冠心病,6例最长48天痊愈出院。讨 论

心理护理:甲型H1N1流感初期,由于外界媒体报道每天不断上升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患者及家属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如焦虑与恐惧感[2]。此时护士态度亲切、热情和蔼以自己的言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告知此病的相关情况,他们明白此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加强甲型H1N1流感资料宣传以及治愈的病例介绍。

防护技术:医务人员甲型H1N1流感的防护依据标准预防原则,并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医院内所有的区域均应当采取标准预防,工作时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污染的物品时应戴乳胶手套。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染时,应戴外科口罩和防护眼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

消毒技术: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措施之一[3]。其中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采取的方法包括:开窗通风和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效果。无人的条件下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还可使用24小时全自动消毒机,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房内的物品表面、地面应当每天先清洁,再进行消毒,依据各类物品被接触的频率以及受污染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如床头柜、床栏杆、门把手、水龙头、地面等应当每天用消毒剂消毒两次。一般情况下,采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4次/日进行湿拖擦洗,各区域专用拖把、抹布严禁不同区域混用,防止交叉感染。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煮沸10分钟消毒或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所有诊查器械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医疗设备、器械实行专人专用。

对症护理:高热者切忌出汗受寒,衣被要适中,注意休息。可大量热服药饮及食疗,帮助控制细菌感染,以降低体温。由于流感病毒致死原因经常是肺炎所致,因此呼吸系统的监护就至关重要。重点要观察呼吸频率、缺氧的表象,有无呼吸窘迫、口唇紫绀,呼吸系统体检要注意肺部呼吸音、音以及实变体征是否存在肺炎导致的胸水。痰液主要观察性状、颜色、量,注意有无细菌感染的症状。口腔护理3次/日,尿管护理3次/日,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人工气道的管理:①首先是气管插管的安全性评价,这是患者的生命线,每班检查插管的深度。②气囊的管理:每班监测气囊压20~25cmH2O。③气道湿化:气道温度保持32~37℃。气道净化:主要是吸痰,要求无菌原则;吸痰前给高浓度氧气,手法轻柔,时间<15秒。及时倒弃呼吸机管道内的冷凝水,防止反流入患者气道。有效的气道湿化,评估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尽早拔除气管插管。重症H1N1患者也可出现循环系统衰竭,也要加强监护,观察并评估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保持静脉通路的开放,遵医嘱给予补液和升压药,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维持出入量平衡,避免加重肺水肿。

营养支持:病期应供给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有营养的食物,同时给予含丰富维生素C的果汁和蔬菜汁。病情好转,可供给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以增加抵抗力和促进体力恢复。

总之,给予甲型H1N1流感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让其了解医护人员治疗、护理方案、用药目的,确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严格的隔离防护消毒措施,切断了疾病的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既做到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做到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传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的对症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疾病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近波.32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5-77.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甲型HIN1流感(甲流);高热;护理

甲型H1N1流感在日常生活中简称“甲流”,它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种变异之后的流感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患者主要有肌肉痛、咳嗽、突发热等病症,而且某些患者有可能出现病情急速发展的情况,即突发高热,体温一般均超过39℃,还有可能由此导致多器官损伤、肺出血、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症、严重肺炎,乃至死亡。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舒适度,利于患者的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9年7月-2011年12月共收治47例甲型H1N1流感持续高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19例;体温39.0℃至40.5℃;临床表现为平色呈现紫白相间花纹色或者是苍白色、四肢冰凉,在来我院就诊之前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高热持续3d至7d,平均4.5d。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4),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温、临床表现、高热持续时间、治疗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加强基础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3护理干预第一,基础护理。基础护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在卫生方面,特别注意房间卫生,定期对病房进行卫生清理;在饮食方面,建议征求患者的意见并以患者的口味为其提供符合其口味的饮食;注意患者体温的定时监测,观察患者的病程进展情况;要求患者按时服用相应药物,积极配合治疗。第二,心理护理。对于处理隔离间的患者,应该允许其收听收音机、观看电视节目、阅读书籍和报纸,避免因为无所事事而胡思乱想或者出现紧张绝望等负性情绪;护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近距离的护理工作,借此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心理隔阂,获得患者信任,更加乐于接受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允许并鼓励社会人员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消除患者处于隔离间时产生的“被遗弃感”,让患者的家属、朋友等于患者进行电话交流、短信交流,强化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健康教育。积极向患者讲解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知识,讲解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口头讲解,也可以通过光盘、宣传册等方式,让患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甲型H1N1流感便可以有效的控制并治愈,进而彻底消除患者的应激心理;另外,应该告知患者,为了避免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采取隔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希望患者给予理解和配合。

1.4统计学护理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χ±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1 心理反应分析

与“H1N1”相关的精神障碍应包括“H1N1”恐怖症、相关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及适应等。从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灾难精神卫生救援工作经验表明,对参与救灾人员、患者及一般人群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势在必行。

1.1医护人员的心理反应:面对“H1N1”时期,有的医护人员表现失眠、愤怒、浑身发抖、脑子控制不住,总担心自己被感染上此病。有的表现焦虑、紧张、害怕死、心烦意乱、脾气大、抑郁、内疚、无力、出冷汗、食欲不振、心跳加快、头晕、头痛、恶心、胃部不适、噩梦、幻觉等,生活工作受到影响。

1.2“H1N1”隔离留观者的心理反应:此类人员因怀疑而被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在我县留观站的大部分是初中学生。这类人员更易出现恐惧感和焦虑、自卑、情绪不稳,一是怕影响学习;二是怕染上此病,故常感到心理压抑、悲观、委屈,有时哭泣、拒绝进食、烦躁等,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使自己陷入无形的害怕和恐惧的压力中。

1.3“H1N1”患者的心理反应:此类患者更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很倒霉,表现焦虑,抑郁情绪及无助和无望感。有的患者因为得知自己感染此病,认为这病是从国外带回来的,很可怕,又怕自己传染给其他人,而出现内疚和负罪感,有部分患者怕出院后不被社会接纳,而表现烦躁和坐立不安、失眠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2 心理护理措施

2.1疏导不良心理情绪: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应告诉患者及来访人员:面对突发事件,首先要接纳和理解自己所出现的恐惧和紧张情绪,不要去排斥这种情绪。正确的做法是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情绪时,就大胆说出来,让情绪得到合理的发泄,而不是排斥它,这些情绪就会减轻。教会他们明白,有些情绪反应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这时最好选择寻求家人、朋友、同事等给予的情感支持,通过交流来减轻内心的不安,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影响、担忧、惊慌和无助等体验,尽量保持平和心态,切不可以烟酒来排遣压力,更不可发怒冲动,同时,启动科学的心理调节措施,进行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小说、写日记、复习功课,使情绪转移,冷静面对疫情,面对大自然变化,增长知识,舒缓压力,创造欢乐。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10kV配电网;继电保护;故障处理

现在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能源的需求更大,电力系统一旦出现供电故障,势必会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还会出现安全事故。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为目的,对继电保护措施进行研究,争取以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进行优化,减少各类常见故障的发生,从根本上来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10kV配电网为电力系统的重要部分,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运行特点做好继电保护研究,保证所选处理措施的有效性。

1 10kV配电网继电保护措施应用原则

1.1 选择性原则

选择性原则即在配电系统出现运行故障后,可以及时将故障部分切除,避免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最大程度上来多小影响范围,将损失控制到最低,并维持配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10kV配电网来说,短路故障多选择应用主保护和后备保护两种措施。且主保护可以迅速响应,可以及时且有选择的切除被保护设备或者短路故障,维持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后备保护则在断路器停止启动后,将故障切除,所需时间更长[1]。

1.2 灵敏性原则

遵循灵敏性原则来选择继电保护措施,即要求可以在保护范围内,一旦出现运行故障,保护装置可以及时响应。根据10kV配电系统运行特点,合理选择保护装置,并进行合理搭配,保证在运行故障出现时,可以敏锐感觉,并及时采取保护动作,控制故障影响范围[2]。并且,提高继电保护灵敏性,使得配电系统可以就任何轻微故障产生反应,不仅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降低后期电网维护难度。

1.3 可靠性原则

所谓可靠性原则,即在保护范围内配电系统出现任何异常,保护装置均可以迅速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减少误动或拒动造成的问题。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保证在10kV配电系统运行出现异常后,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动作,及时切除异常部位,避免对其他部分产生不良影响,对提高配电系统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4 速动性

如果10kV配电网内出现异常运行情况,为避免造成大面积停电故障,而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就要求所设置的保护装置可以及时响应,具有良好的速动性,快速切除系统内故障,降低用户设备工作时间,避免造成元件的进一步损坏。就实际情况来看,如果配电系统出现故障,系统内保护装置具有一定延迟作用,设计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措施,保证继电保护速动性可以达到专业要求。

2 10kV配电网继电保护常见故障

2.1 电流互感器过度饱和

为满足实际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电力系统建立日益完善,10kV配电网作为重要部分,必须要做好继电保护研究,减少运行故障的产生。但是就现状来看,电流互感器过度饱和问题依然比较常见。系统规模不断增大背景下,短路电流也不断增大,如果变、配电所出现短路故障,短路电流甚至可以达到正常电流的几百倍,甚至超过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3]。对于稳态短路问题,灵敏度低的电流速断保护将会出现保护拒动情况,影响系统运行。因为电流互感器过度饱和,短路故障时,电流互感器无法有效感应二次侧电流,进而定时限过流保护装置拒动。假如配电所出线过流保护拒动,将会造成配电所进线保护动作,必须要全停整个配电所。假如配电所出线短路故障,通过主变压器或者母联断路器后备保护动作,便可将故障部分切除,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降低运行故障影响。

2.2 励磁电流引发误动

电流速断保护为10kV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关键措施,即将电路最大负载运行作为依据,根据最大运行状态下线路末端三相短路电流进行整定。因为灵敏度要求在1.2以上,则动作电流一般均比较小,尤其是系统存在较大阻抗时更为明显[4]。对于配电系统来说,往往会设置多台变压器,且线路较长,想要保证动作精确性,必须要保证动作电流校。正常情况下电流整定,不需要对投运时配电变压器励磁涌流对无视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影响进行分析,这样便会出现励磁涌流初始值大于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值,在变电所10kV出线检修后恢复送电时,出现跳闸故障,影响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3 10kV配电网继电保护优化措施

3.1 避免电流互感器过度饱和

针对10kV配电线路短路时,线路保护电流互感器过度饱和问题,应保证电流互感器变比稍微大一点,控制在300/5以上。且要避免保护与计量应用同一个电流互感器,并根据实际情况缩短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电缆长度,并加大二次侧电缆界面。另外,还可以在控制屏上就地安装保护侧控合一装置,降低电流互感器二次负载阻抗,解决电流互感器过度饱和问题,提高系统保护效果。

3.2 消除励磁涌流误动问题

励磁涌流产生的误动,是影响配电网继电保护效果的主要问题,就以往经验来看,励磁涌流大小受时间因素影响,初始阶段涌流峰值比较大,进过7~10个工频周波后,基本上就可以对小型变压器涌流忽略不计,产生的影响十分小。针对此类特点,在设计时可以调整配电系统电流速断保护时间,延长保护装置中加速回路r间,避免励磁涌流造成的误动作,保证配电网可以可靠运行。

3.3 继电保护方式合理选择

3.3.1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将电磁式信号继电器作为信号元件,以及电磁式中间继电器作为出口元件,和电磁式时间继电器作为中间继电器几部分形成一个定时限过电流保护体系,这样短路电流大小不会受继电保护动作时间影响,完全根据时间继电器整定确定,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时间继电器进行连续调整。此种保护方式根据选择动作时间来获得选择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速动性。

3.3.2 反时限过电流保护

此种保护动作时间受短路电流大小影响,即电路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相反则短路电流越小动作时间越长。在实际应用中其内部结构复杂度高,调试难度大,且灵敏性和准确性要远低于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因此一般被设置在用户端进线开关部位。

4 结束语

继电保护合理设计和有效运行,是提高10kV配电网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法,并采取措施来减少常见故障的发生,保证供电稳定性,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陈银艳.10kV配电网的继电保护措施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20):132+136.

[2]荣芳.城市10kV配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4(15):44+46.

[3]孙志.10kV配电网继电保护探析[J].机电信息,2012(36):24-25.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舒适护理;食管癌根治术后;护理疗效

目前食管癌发病呈上升趋势,而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食管癌术后,患者由于切口大,留存管道多,麻醉后疼痛,禁食、禁水等原因,常存在、饮食、疼痛、口咽局部等方面的舒适问题感到不适和痛苦[1],而过度的不适及痛苦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以及手术效果,因此如何对术后患者进行舒适护理成为护理人员的一个课题。我科于2011年12月起,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加入舒适护理模式,将舒适护理融入整体护理过程中,经过近2年的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2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食管癌患者68例,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37岁~67岁;68例患者经过临床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确诊为食管癌。治疗措施为行食管癌根治术。

1.2 分组 经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将患者均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护理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整体护理措施;所有患者术后均意识清楚,有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舒适护理措施

1.3.1 问卷:自行设计“食管癌术后患者量表”,内容包括环境、生理、心理、社会等4方面,由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量表的使用并协助患者在术后24h内、禁食期、恢复期三个阶段进行填写。护理人员在协助患者进行填写量表时,要注意与患者的交流,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语言表达、情绪变化、护理治疗操作配合程度等并进行综合分析[2]。

1.3.2 分析:通过对量表的结果进行分析,术后24 h内,患者的不舒适主要来自环境及各种监测仪器的影响,同时还有疼痛;术后禁食期内,患者的不舒适主要来自各种引流管、禁食、禁水、生活不能自理等带来的生理以及心理不适;术后恢复期内,患者的不舒适主要来自对未来生活的忧虑以及所患疾病是否会复发等心理不适。

1.3.3 护理措施:①创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护理人员尽量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无异味;病床舒适、病房温度、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25℃左右,湿度在60%一70%左右。在进行必要的护理操作时,要尽量在一次集中进行操作完毕,以免频繁的护理操作打扰患者休息;将监护仪器声音及亮度调到最低,以免仪器的噪音或报警音影响患者休息或者使患者感到恐惧。②生理舒适:采用地枕平卧位2h,即为患者垫入薄枕,枕高4-6cm,6h后可根据病情适当垫高枕头;在恢复期,由于食管吻合口愈合较慢,张力大,患者应取半卧位,有效地减轻疲惫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日更换固定管道胶布;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每天刷牙漱口3次,保持口腔清洁。保持床铺整洁、有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协助患者翻身,适当给予按摩,以免发生褥疮。术后患者会出现疼痛,要分散患者注意力,可通过看报纸、听音乐等方式;留置胸管咳嗽、排痰引起疼痛时,通过肌内注射药物减轻疼痛,注意叩背助咳的力度,避免在伤口部位叩击。患者术后10 d左右开始进食,由软到硬,由流质到半流质,以少食多餐为原则,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及碳酸饮料,注意观察进食后患者有无不适及反流现象发生[3]。③合理进行心理疏导:患者清醒后,慰问患者并耐心向患者介绍体内留置各种管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解术后禁食、禁水的重要性,向患者家属介绍管道的保护方法,使管道保持通畅并得到良好的护理,勿在患者面前饮水及吃食物,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加重饥饿感引起不适。认真倾听患者诉说,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解释并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尊重患者人格,积极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时解决问题,使之感到被重视。在患者恢复期阶段,可以组织病友会,让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并以讲课的方式传授患者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对患者家属也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家属、亲人给患者以足够的关心,使之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力量,积极配合治疗措施与护理措施,早日达到康复。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并对所采集的数据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术后出现窒息5例,感染8例,对护理措施满意率为78.5%;护理组34例患者中,仅出现感染1例,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率为100%。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以及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个性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又被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舒适护理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护理的护理目标,其护理措施是让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其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是临床护理的进步,其实施充分注重患者的感受,使患者享受到人性化的、专业化的、“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从生理、心理上使患者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促使患者达到了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月红.26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后舒适护理[J].护理学报,2012,19(2B):77-78.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继电保护 反事故 反措

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反事故无论是在重要性认识还是实践经验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制定了继电保护反事故操作标准和相关规则,但由于各个地区电力系统存在着一定差异性,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是在事故调查分析、技术监督、设备评估、安全评价、电网稳定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电力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的人员、设备等安全防范措施,简称为反措,一般又分为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种,技术措施应结合电力工程建设、设备检修和改造实施,管理措施一般应纳入生产运行规程的修订予以实施。文章在此主要结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际对几种重要的反事故措施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继电保护CT死区反措、继电保护操作回路反措、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反措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1.继电保护CT死区反措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220kV和500kV两套主保护的CT配置之间会存在动作死区,这主要是由220kV和500kV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错误配置所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保护CT死区反措。

保护CT死区反措是为防止主保护存在动作死区,两个相邻设备保护之间的保护范围应完全交叉;同时应注意避免当一套保护停用时,出现被保护区内故障时的保护动作死区。500kV系统的母差保护应与线路保护范围要有交叉;母差保护与发变组保护范围要有交叉;断路器失灵保护用绕组与两间隔保护用绕组之间要有交叉,不能存在保护动作死区。针对500kV开关单侧电流互感器、双侧电流互感器、中开关双侧电流互感器、有串外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要正确配置。220kV系统的母差保护应与线路(或主变)保护的范围交叉、断路器失灵保护所用绕组位于主变与母差保护所用绕组之间。针对500kVAIS变电站220kV线路、主变CT、500kVAIS变电站220kV母联、分段CT、500kVGIS变电站220kV线路、主变CT、500kVGIS变电站220kV母联、分段CT、220kVAIS变电站CT、220kVGIS变电站CT的二次绕组也要正确配置。

对变电站220kV母差保护的CT死区问题可通过在开关端子箱调换220kV母差保护绕组与其他保护绕组的方式消除死区。对于由于各220kV开关汇控箱内CT端子短接不可靠的变电站,需结合停电实施改造,改造办法为开关间隔停电后,做好母差保护及其它保护电流回路安全技术措施后,在开关端子箱调换220kV母差保护I(11)绕组与其他保护绕组,然后对电流二次回路进行检查,确保调换后的母差及相关保护电流二次回路正常,送电前(合开关前)申请退出调换过绕组的母差保护及其它相关保护,进行带荷测试,结果应正确,并做好记录。对于主变变中开关因无多余保护绕组,而不具备整改条件的变电站,需结合GIS设备实施机会改造,其余220kV线路开关间隔可先申请退出220kV母差保护I和安稳执行站,在开关端子箱调换220kV母差保护I绕组和安稳及故障录波绕组来消除死区,绕组全部调换后,对母差及相关保护带负荷测试,结果应正确,并做好记录。

2.继电保护操作回路反措

继电保护操作回路的复杂性致使很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因此,调试工作中需要在熟练掌握操作回路特点及应用的基础上,灵活的处理相关问题。实践经验表明,继电保护中电压切换回路、远跳回路、防跳回路等地方容易出现故障,产生误动作。在此,笔者主要结合操作回路中电压切换回路、远跳回跳和防跳回路出现的故障,展开反事故措施研究。

2.1电压切换回路反措

电压切换回路主要用于解决双母线接线形式下,保护不能自行选择母线电压的问题。此外,在传统设计中,也利用该回路实现失灵启动核母差失灵保护的出口跳闸功能。传统电压切换回路的“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采用母线刀闸的常开辅助接点串接常规电压继电器的做法,没自保持功能,有可能导致误启动失灵保护和母差失灵保护误动的严重事故。可通过将110kV线路和220kV线路、主变PT电压切换回路的“切换继电器同时动作”信号改用IYQJ4和ZYQJ4的串联接点,如图1所示,以消除因电压切换回路故障导致的电网事故。

图1 22Okv电压切换同时动作信号

2.2远跳回路反措

远跳回路反措是为了发生母线故障,母线保护动作但有断路器失灵时,除本侧母线失灵保护动作使本侧系统脱离故障点外,可通过该失灵断路器所在线路的纵联保护采取措施,使对侧纵联保护跳闸,快速切除故障。当故障发生在线路的电流互感器和断路器之间时,能够快速可靠地隔离故障。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制定远跳回路反措方案,在此主要结合许继公司的WXH-801、802、803型线路保护远跳回路进行分析。

①对于WXH-803光纤差动保护装置,可直接利用其自身具备的远跳功能:利用母差保护跳闸经各断路器操作箱的TJR(永跳继电器)接点,接入WXH-803的远跳开入(N2-DD端子,24V开入)来实现远跳功能,远跳出口是否经就地闭锁由保护控制字选择。

②对于WXH-801、802纵联方向和距离保护装置(均为光纤通道,允许方式),由于装置本身没有其他保护发信开入,需要利用母差保护跳闸经过断路器操作箱的TJR(永跳继电器)接点,接入光纤保护自身的备用发信接点2,通过光纤通道传到对侧保护,促使对侧保护跳闸。

③由于线路配置的许继WDLK-860系列断路器保护配有三相不一致保护功能,其出口接点接到操作箱的TJR上,三相不一致保护动作后,同样会启动对侧WXH-801/2/3远跳,不满足反措要求,为满足三相不一致保护动作后三跳,闭重且不启动失灵、不启动远跳的功能,需在操作箱增加一块操作插件,将三相不一致保护跳闸经独立的TJF继电器跳闸,本项工作由厂家技术人员现场配合完成。

为了方便现场操作实施,制定典型实施设计图,WXH-800系列保护远跳回路改造简图如图2所示。

图2 WXH-800系列保护远跳回路改造简图

2.3防跳回路反措

操作回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供防跳功能。因为一旦发生开关跳跃,会导致开关损坏,严重的还会造成开关爆炸,所以防跳功能是操作回路里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开关跳跃是非常严重的故障,所以有些开关本身带有防跳回路。为了防止产生寄生回路,按规定只能保留一套防跳,常规一般是保留保护本身的。有时候也会保留开关的防跳,就要求取消保护的防跳功能。特别是500kV开关的防跳功能是由开关本体机构箱的防跳继电器实现,而不是由保护装置的防跳回路来实现。由于开关本体机构箱在高压场,工作环境恶劣,本体机构箱

内继电器容易受潮生锈变形,严重情况下本体机构箱内继电器会出现卡滞现象。为防止500kV开关再出现类似的故障,特制定防跳回路反措方案,将开关本体的防跳回路改为保护装置的防跳回路,在操作箱内,将开关操作箱内nl04与nl09之间的跳线拆除,端子排接线及电缆无需改动,改造后开关操作箱内合闸回路图见图3;断路器本体防跳继电器部分,需短接防跳继电器的31,32接点,并将防跳继电器线圈两端接线解开,改造后开关本体合闸回路见图4所示,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图3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图

图4 开关本体合闸回路图

3.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反措

对于由于保护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引起的220kV及以上保护误动事件,检查所管辖的所有变电站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发现有两个接地点的,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改正措施,消除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N600中多余的接地点,以消除继电保护重大安全隐患。

首先是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查找。在控制室PT并列屏零相小母线(N600)一点接地位置按照图5接好试验接线。一般用电阻法判断PT电压二次回路N6OO是否一点接地。合上刀闸K,断开控制室一点接地的联接线;调整滑线电阻R为0欧,合上刀闸Kl,断开刀闸K,测量滑线电阻R上电流(用高精度钳型电流表)为140mA;合上刀闸K,断开刀闸Kl,滑线电阻R增加为10欧,合上刀闸Kl,断开刀闸K,测量滑线电阻R上电流为7mA;对滑线电阻R上电流进行分析,电流发生变化,判断该站PT二次回路N60O存在两点(或多点)接地。

对于各支路PT二次回路N600多个接地点的查找则采用电流法,在通过电阻法的基础上确认有两点接地后,可用电流法来排除接地点具体在哪条支路上。按照图5接好试验接线,合上刀闸K,调整滑线电阻R为10欧,断开控制室一点接地的联接线,合上刀闸Kl。依次执行下列查找步骤:对PT二次回路N600每一支路用高精度钳型电流表钳住线不动;合上刀闸K,测量出N60O线支路1电流值I;断开刀闸K,测量出N6OO线支路1电流值I;合上刀闸K,测量出N600线支路2电流值I;断开刀闸K,测量出N600线支路2电流值I;……(n+l)合上刀闸K,测量出N6OO线支路n电流值I;断开刀闸K,测量出N600线支路n电流值I。在对以上每一次合、断刀闸测出同一支路电流I进行比较,电流没有发生变化,则该支路N60O线不存在接地点;电流发生变化,该支路N600线存在接地点。

图5 PT二次回路N600只一点接地检查

其次,为了防止多点接地的产生,需明确以下反措要求:按照国家电网要求对所辖范围内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N600接地线上实际电流值进行测量,并填写记录表格。测量后如发现问题,可按照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多点接地查找方法进行全面核查,对多点接地情况依照反措原则进行整改,并填入记录表格;应加强对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接地情况的运行管理:针对新建、扩建工程应保证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一点接地,并对N600接地线测试数据进行记录存档,针对运行中的变电站,220kV及以上变电站应半年进行一次N600接地线测试,并记录存档,110kV变电站应每年进行一次N600接地线测试,并记录存档。

4.结语

文章结合具体实例对继电保护反事故重要措施进行探究,可为相关工作的工作实践提供参考,但在具体实践中还需结合电网实际加以操作,比如文章对许继公司的WXH-800型线路保护远跳回路反措的分析,对于有些电网就不能完全是照搬,但原理相似,可提供参考。总之,需要综合性的应用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以保证电网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林煌.PT多点接地对微机保护的影响[J].华北电力技术,2000,9(2).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7篇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 断指再植术已成为显微外科的常见操作, 崛起迅速, 有了骄人的成果。手术成功只是治疗的开始, 术后不仅全身和再植的指体随时都可发生病情变化, 而且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稍有疏忽即有丧失指体的危险。因此, 护理也应随着医疗的进步而不断进步, 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多年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看法。

1 护理问题:异常的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①突然出现的肢体残疾, 导致患者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无法面对, 甚至情绪失控, 有的患者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 对即将出现的种种难题无比恐惧, 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说明手术的利弊和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树立起战胜病痛的信心, 如何正确面对肢体功能的缺失及以后逐渐恢复的方法。②与患者勤沟通, 勤交流,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足够被重视, 增加安全感和信任感, 使患者在心理上信任我们。

2 护理问题:疼痛

护理措施:①及时告知患者如何面对疼痛和减轻疼痛的方法。②疼痛发作时, 护士应关怀、呵护、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提高痛阈。③如果上述方法无效时, 可以告知医生, 根据医嘱给予医疗上的干预, 同时与家属协作, 用亲情的关怀, 也会对减轻患者疼痛有很大帮助的。

3 护理问题:再植指体肿胀

再植指体肿胀是此类手术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因素较多, 静脉回流受阻、清创不彻底、再植断面形成血肿、感染的存在、动静脉错误吻合、离断指体缺氧、淋巴液回流受阻、 断指失去神经支配等。

护理措施:①静脉回流受阻发生的肿胀, 将患肢高抬, 患肢应高于心脏平面10~20 cm。②每日巡视再植指体是否受压, 不能包扎的太紧, 观察是否有水疱或感染的发生等。③在神经再生前, 肌肉失去支配, 无法运动, 从而导致回流受阻, 可适当给予按摩, 神经功能恢复后, 肿胀自然消退。

4 护理问题:自理缺陷

护理措施:①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②备呼叫器, 常用物品放在患者容易拿到的地方。③协助患者洗漱、更衣, 不能起床者应给予床上擦浴, 每周一次(夏天1次/d)。④提供患者适合就餐的。⑤及时提供便器, 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5 护理问题:有感染的危险

感染是此类手术的常见现象, 表现为化脓感染和气性坏疽, 甚至发生败血症。

护理措施:①对于伤口的包扎要规范。伤口要在规定时间内清创, 控制在6 h内。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②需执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制度, 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③依据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抗生素。④对于浅表部位的感染, 给予拆线和引流处理。

6 护理问题:有血管痉挛的危险

护理措施:①室温应保持在20~25 ℃之间, 温度达不到时就采用60~100 w的烤灯加温, 照射距离30~40 cm, 并用无菌巾遮盖于患指上, 以免灼伤。②保持患者舒适, 情绪稳定, 禁止吸烟, 抬高患指。③持续应用镇痛泵镇痛或应用止痛药每6小时肌肉注射一次。

7 护理问题:有发生血管危象的可能

血管危象多出现在术后3 d之内, 以术后24 h内多见。

静脉危象表现:患指皮肤紫暗, 皮纹变浅或消失, 皮温下降, 指腹丰满, 膨胀, 张力增加,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

动脉危象表现:患指皮肤苍白, 灰暗, 皮肤皱纹加深, 皮温降低, 指腹平瘪, 张力下降,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护理措施:①正确使用抗凝解痉药物防止血管痉挛。②一旦出现血管危象的征兆, 马上拆除敷料, 解除缝线的张力等, 并保暖, 给予抗凝解痉药物。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追踪方法学;新生儿肺部感染;无创呼吸机通气;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肺部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抵抗力低,呼吸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而且新生儿呼吸力量较弱,发生感染后容易导致呼吸窘迫,甚至发生窒息,引起严重后果[1]。因此对于肺部感染较重或呼吸微弱的新生儿,多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以改善患儿的肺部通气功能和肺部的换气功能,改善患儿的肺部功能,避免严重低氧血症的发生[2]。新生儿组织结构及呼吸道防御功能都较为薄弱,在呼吸机支持过程中的护理与成人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该院2018年7—12月在肺部感染49例患儿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支持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追踪方法学提高护理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新生儿感染无创呼吸机通气护理管理中应用追踪方法学,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无变动,护理单元共有护理人员11名,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3名,护士4名;护理人员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31.2±4.6)岁;其中本科学历7名,专科学历4名,选择实施前(2018年1—6月)患儿为实施前组,选择实施后(2017年7—12月)患儿为实施后组,患儿入选标准:①足月新生儿;②肺部感染诊断明确且行无创呼吸机通气支持;③新生儿体重>2500g。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官系统感染;②合并先天性肺部或心血管系统疾病。实施前组患儿5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2~26d,平均(11.4±3.6)d,实施后组患儿49例,患儿年龄4~25d,平均年龄(11.6±3.4)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成立追踪检查小组:科室成立追踪检查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两名主管护师担任组员,要求组员均接受过追踪方法学相关培训,了解相关流程,熟悉相关调查方法。(2)个案追踪:对护理个案进行追踪调查,自入院至出院,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追踪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文书缺陷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并对患儿家属及责任护士进行访谈,内容包括护士对患儿家属的宣教情況,健康指导相关内容的知晓程度。对主管护士访谈相关的护理措施掌握程度、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手卫生依从情况等。追踪结果:①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②手卫生依从性偏低,手卫生指征掌握不准确。③护理文书记录不及时,部分护理操作缺乏可溯源性。④患儿家属宣教情况尚满意,患者对疾病认知、呼吸机支持的必要性以及患儿呼吸机支持阶段的风险等有充分了解。(3)系统追踪:对因肺部感染的病例进行系统追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否有新生儿呼吸机支持的标准护理流程;②是否有相关的培训制度及落实措施;③是否有相关的考核措施。追踪结果:①科室有相关的标准护理流程。②有相关的培训制度,但落实情况不满意,培训时间间隔和培训内容缺乏计划性,随机性较大。③存在相关的考核措施,但是措施细节欠缺,不能全面评价护理过程。(4)持续改进针对患儿个案追踪及系统追踪结果,改进护理措施,修订流程及制度。①严格落实护理措施,修改护理记录表达,每次护理记录有签名,交接班对护理内容有核查。②每月进行定期手卫生培训及考核,加强手卫生管理,增强手卫生意识。③定期进行新生儿呼吸机支持的标准护理流程及护理措施培训,提高护理的实际操作和理论水平。④修订护理考核措施,增加条目,确保能够覆盖新生儿肺部感染呼吸机支持护理全过程等护理内容。通过对追踪结果中问题的改进,不断提高护理管理的措施及水平。(5)效果追踪评价:连续进行6个月的追踪方法学改进,对实施后6个月及实施前6个月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追踪护理质量的改进效果。

1.3评价指标

采用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对护士基础护理、整体护理进行评分。并比较患儿住院时间及呼吸机支持时间。

1.4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追踪方法学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变化

追踪方法学实施后基础护理评分,整体护理评分及护理文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追踪方法学实施前后治疗情况

追踪方法学实施后患儿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肺部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而且呼吸肌力量薄弱,发生肺部感染后,不仅肺泡容易塌陷,而且分泌物不容易排出,易堵塞呼吸道,发生呼吸窘迫及呼吸衰竭的风险极高。在新生儿肺部感染的治疗中,呼吸支持是重要技术手段,呼吸机支持不仅能够改善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而且能够维持肺泡的张力,减少肺泡塌陷的风险。新生儿呼吸机支持过程中,虽然能够改善患儿的乏氧状态,但是仍面临呼吸支持带来的风险,诸如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呼吸机相关感染等,不仅影响患儿的康复,而且也可能造成附加的损伤,甚至影响患儿的顺利康复,也可能成为患儿不良预后的原因。在呼吸支持过程中,对呼吸道进行合理的管理,能够减少呼吸支持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的不利影响,对于提高患儿呼吸支持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呼吸支持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儿的预后。因此在患儿的治疗过程中,提高护理质量对于改善呼吸支持的效果,促进患儿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3-4]。

追踪方法学是针对工作中某一问题进行追踪,发现根源进而提出解决办法,是医院管理评价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的常用方法,在医院管理、医疗流程管理及护理质量改进中被广泛应用。在对肺部感染无创呼吸机通气护理质量的提升过程中采用追踪方法学进行改进,通过个案追踪、系统追踪等方法[5-6],发现新生儿肺部感染呼吸机呼吸支持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如在护理过程中流程的不完善,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改善护理流程,避免差错时间的发生[7-9]。再如护理过程中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手卫生意识不够,通过强化手卫生意识训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感染的发生,加快患儿呼吸功能恢复的进程,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再如在护理文书管理上由于流程不规范导致护理文书漏签字、漏记录等情况有所发生,通过改进护理文书书写流程和责任制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并且针对培训不足等情况,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学习频率,提高护理人员在整个新生儿呼吸机支持的过程中的护理能力及对病情的观察能力。实现在制度、流程、技术培训及个人护理能力各个环节上的提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治疗效果和患儿的预后[10]。在对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比较发现,实施追踪方法学后基础护理及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文书质量也较实施前明显改善。而且患儿的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说明通过追踪方法学不仅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也能够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甲型H1N1 消毒隔离措施

The hospital deals with the Type A H1N1 flu's disinfection quarantine measures

abstract]:goal: Guaranteed that measures and so on disinfection isolation and individual protection are carried out, guarantee work effect. Measure: Start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the perfect plan, establishes the flow, the science protection, the bidirectional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Type A H1N1 flu's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 draws up the corresponding disinfection quarantine measures. Conclusion: In non-medical personnel and courtyard cross infection phenomenon occurrence, Enables the Type A H1N1 flu condition the dissemination to be under the prompt control.

key word: Type A H1N1 Disinfection quarantine measures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我国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009年10月23日至11月20日,我院传染病区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人28例。根据该病专科特征,我院迅速制定一系列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相应的工作制度,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并收到良好防控救治效果。

1、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3日-2009年11月14日我院传染病区共收治28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其中2例为重型,实验室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8例,疑似15例,重症2例转上级医院,其余全部痊愈出院,无一例医护人员的感染。

2、隔离措施

2.1病区的隔离措施

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设立缓冲带,并有隔离门。各区之间使用颜色区分,以警示医务人员。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整个病区应当通风良好,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不能逆流。

对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在病区内进行。

2.2病房的隔离措施

隔离病房保证有效通风(至少每5分钟空气交换1次),床间距>1米;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隔离病房内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清洁具,医疗器械专人专用。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隔离病房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隔离病房门外放置个人防护用品。

2.3发热门(急)诊隔离措施

独立设区,设隔离卫生间,一切就诊在该区域内完成。独立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域。

2.4隔离留观室隔离措施

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明确;留观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

2.5全院病区

全院病区进行优氯净和过氧乙酸消毒溶液消毒液预防喷洒。高危患者,进行严密防护。

3、消毒措施

3.1空气消毒措施

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病区空气消毒,每六小时开窗通风半小时。

3.2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措施

物体表面和地面,先湿式清洁,后消毒,保持干燥;并遵循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标识专用抹布、拖把,及时清洁和消毒清洁用具;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

3.3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措施

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用后放入双层布袋中封扎,使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3.4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措施

病区内配备专用高压灭菌装置,所有医疗器械严格遵守一人一用一灭菌的原则。

3.5患者用物的消毒措施

床单、被罩等物品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物品用双层布袋封扎,病区高压灭菌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3.6治疗物品消毒措施

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重复使用时,用后立即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24小时更换,使用后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中30分钟,无菌水冲洗后干燥备用。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或异丙醇擦拭消毒,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15分钟,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氧气瓶在移出隔离区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患者使用后的痰杯,用1:1比例1000mg/L含氯消毒剂处理痰液60分钟,然后将痰液倒入厕所,用物按医疗废物处理。

3.7卫生手消毒措施

卫生手消毒采用0.3~0.5%碘伏消毒液、70%乙醇和洁芙柔消毒凝胶手消剂、擦拭手部1~3分钟,严格遵守六部洗手法,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

3.8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措施

每1000ml可加50克漂白粉或有效氯20000mg/L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将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厕所,盛放容器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30分钟;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分钟后清理。

3.9终末消毒措施

空气消毒:15%过氧乙酸7ml/m3(即纯过氧乙酸1g/m3)熏蒸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使用;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钟;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医疗废物处理。

4、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

4.1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采取一般防护;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采取一级防护;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采取二级防护;进入传染病区;进行有创操作和可能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及其他可疑污染物污染的操作采取三级防护。

4.2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4.3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5、消毒效果监测措施

定期或按需对病房空气、特殊区域地面、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细菌监测,确保消毒隔离措施有效性。

6、医疗废物管理措施

医疗废物均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要求,使用医用焚烧炉,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7、结果

收治的28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期间,依照传染病专科特点积极进行消毒隔离应对。病房空气、病区物体表面、防护用品表面、医务人员手等细菌监测均为合格,院内无交叉感染现象发生,使甲型H1N1流感病情的蔓延得到及时控制。

9、讨论

应对甲型H1N1消毒隔离措施,从认识开始,完善预案,建立流程,科学防护、双向防护、积极应对,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加强效果监测,保证传染病专科消毒隔离措施理论联系实际的可行性,确保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护理管理; 控制与预防; 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01-01

近几年来,我院医院感染科与护理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护理管理,使医院感染得以有效预防与控制。现报告如下:

1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1.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我院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控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领导下,建立护理部、护士长和各科监控护士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责任,充分调动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得以具体实施和顺利执行。

1.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内窥镜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规和我院的具体情况,我院制定了适合本院实际的各项消毒、隔离、无菌制度等一系列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如手术室、产房、供应室等重点部门、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制度、保洁监控措施、医疗废物管理细则等,并且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不断完善。同时,制定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定期检查、监测、培训等制度。

2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试培训根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培训制度和护士培训计划,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纳入护理人员“三基”培训中,对新调入护士、合同护士进行严格的岗前教育培训,并且每年对在职护士进行严格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复训。通过学习、考核,不断强化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提高护士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能力,以保证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2.2加强重点科室和人员的管理根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度,我院把手术室、供应室列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产房、换药室、治疗室、ICU、新生儿病房、洗衣房等人员列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重点人员。在重点科室,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与区之间有实际屏障,人流、物流由污到洁不能逆行。对重点人员,加强培训与检查频度与力度,保证整体预防措施的实施。

2.3加强对高危因素的干预根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制度,我院对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及消毒药剂及器械建立审批登记制度,必须购入和使用具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证并经卫生防疫部门监测消毒效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产品;定期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设施进行监测,确保各类消毒灭菌设施完好有效。确保各类无菌物品的灭菌效果。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做好外环境及医疗用品的消毒工作,一次性物品使用后,严格规范操作,及时毁形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处理,由专人携出病房进行集中终末处理,并交有关部门统一回收处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监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2.4开展监督监测工作根据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定期检查、监测制度,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各项措施实施情况,定期检查,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工作,并督促各项制度的执行;护士长和监控护士每月进行消毒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科室感染质量控制监测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与处置,保证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确有成效。护理部每月对护士进行护理理论知识考试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其中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院感染等内容,考试成绩与奖惩挂钩,增强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使护士能自觉参与医院感染的管理。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感染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159-03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较强的传染性等新发特性,大部分人群对其缺乏免疫能力,极易出现大范围流行性传播,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呼吸衰竭及严重并发症,重则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该研究分析了2008年1月―2014年1月间124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以及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124例,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8~74岁,平均为(55.2±8.4)岁。其中,20例为确诊病例,42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7.8~41.3 ℃。其中,18例呼吸急促,32例咳嗽,19例呕吐或腹泻,4例重症患者。对照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10~71岁,平均为(53.7±8.9)岁。其中,21例为确诊病例,41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8.0~41.5 ℃。其中,19例呼吸急促,31例咳嗽,11例呕吐或腹泻,3例重症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感染控制措施

1.2.1.1 防控措施 根据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进行全面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用具穿脱方法以及心理培训。设计并完善的病区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入院及出院流程、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以及出入病区的流程、物品交换流程。针对性地制定并完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消毒隔离措施,强化感染控制监督以及管理措施。

1.2.1.2 隔离措施 对病区进行分区管理,分为确诊区以及疑似区,确诊患者允许多人同住,但对于疑似患者应予以单间隔离。病区应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以及清洁区3个部分,并设置缓冲带,做好明确的标识。患者均应佩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在隔离病室内,所有诊疗活动均应在病房内完成。同时,应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不予陪护。所有医疗器械均应进行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处理。

1.2.1.3 防护措施 所有出入隔离室、污染物品处理、患者标本接触者以及医疗废物处理者,均应接受二级防护。加强手部清洁消毒,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品。应设立监督岗,监督出入隔离室医护人员严格正确佩戴、脱卸防护用品。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应加强体温监测,2次/d,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感染科并予以有效隔离治疗。

1.2.1.4 消毒措施 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对通风不良应按照换气扇,而重症患者应进入层流病房护理。隔离区所有物品表面以及地面均应严格清洁消毒,并完善终末消毒处理。对于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后应置入双层布袋中进行封存,并以500 mg/L含氯消毒液予以浸泡15 min,然后清洗消毒处理。所用氧气湿化瓶、面罩以及防护眼镜均应以5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30 min以后,清洁干燥。体温计均应专人专用,听诊器以及血压计等在用前及用后均应严格消毒处理。隔离室内均应设置锐器盒以及密闭式污物储存装置,对生活垃圾以及废弃物进行分装,并由专人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收集和处理。

1.2.2 护理措施

1.2.2.1 心理护理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因病情突然、需隔离治疗等,多存在恐惧、担忧、孤独、悲观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丧失治疗信心,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及病情康复。故在护理全程中应贯穿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和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其心理障碍,协助其树立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2 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并掌握一定的预防措施。介绍医院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制度、病区消毒隔离情况等,提高其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讲解各项检查以及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强化卫生宣教,讲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疾病防治及康复的影响,协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予以其充分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坚定其治疗和胜病信心。

1.2.2.3 重症护理 (1)急性期护理 ①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肛周护理以及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洁净衣物,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或者更换,预防发生褥疮。强化营养支持,如无法经口进食,则予以鼻饲营养物质,将床头抬高45°角~60°角,速度宜控制在30 mL/min左右。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并予以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并判断其咳嗽性质以及痰液量、颜色、唇及甲床是否存在紫绀现象,并维持酸碱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对于体温>38.5 ℃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解热止痛药物。对于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症者,应及时予以氧疗。③机械通气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无菌技术进行吸痰处理,并及时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出去。积极进行气道湿化处理,以免形成痰痂。④管道护理:各类管道应准确放置并妥善固定,加强管道巡视,以免导致管道牵拉或者脱出。

(2)缓解期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变化,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指征。针对性地予以胸部物理治疗,视患者的肺部呼吸音情况予以叩背,叩背时患者应取俯卧头低脚高位予以引流。强化营养支持,予以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饮食。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密切监测用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予以处理。

(3)康复期护理 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食新鲜蔬果以及高蛋白软食。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情康复。加强对症护理,并遵医嘱予以增强免疫的药物。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手等,被褥及衣物均应勤换洗。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症状越严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情况及自我保健意识,由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者独立填写问卷表格并当场回收,该次共发放124份问卷,均全数收回。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及SDS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x±s,分)

2.2 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比较[n(%)]

3 讨论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主要有甲型H1N1、SARS、H7N9流感等[2]。由于人群对这类疾病缺乏特异性免疫能力,极易造成大范围传播,导致社会公众恐慌,对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均具有严重影响[3]。

对于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完善的应急体系以及护理流程是根本保证[4]。及早发现、隔离、诊断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是改善临床预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同时,应完善各项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5]。李晓燕[6]对956例确诊或者疑似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防控原则,结果显示,住院期间仅6.4%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认为对于这类患者应针对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特点、表现、体征以及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在严格掌握病因及传染途径的同时,综合分析传染期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4]。贾淑娟[7]在其研究报道中指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基因结构变异大、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类型复杂、传播途径多以及普遍易感性等特点。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操作制度,加强健康知识及疾病防控知识宣教力度至关重要。新发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加之病情突然,患者多存在焦虑、恐惧、担忧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以及病情的康复。该研究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评分为(46.32±12.03)、(46.72±11.79)分,SDS为(41.08±10.11)、(41.26±10.19)分,得分均较高,证实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故对这类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该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疾病风险。同时,将健康教育与各项护理工作相结合,全程贯穿心理护理,在消除其负性情绪的同时,使其能够自觉养成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消除疾病康复及健康危险因素,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对疾病疾病进行分期护理,从急性期、缓解期以及康复期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相比于传统的整体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全程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予以针对性处理,预防病情突变,降低死亡率[8]。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感染控制措施、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以及重症监护,结果显示,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获得了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率均在80.0%以上,而对照组均未超过5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证实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尤其是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感染防控措施并完善各项护理以及管理流程,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庆新.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2.

[2] 夏志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措施研究[J].当代医学,2013,(33):93-94.

[3] 李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0):131-132.

[4] 邓琼英.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31):374.

[5] 区月团.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控制、护理工作要点[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179,180.

[6] 李晓燕.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956例防治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78-80.

[7] 贾淑娟.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及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53-55.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手足口病;感染控制;护理管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16型(C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成人也可患病,但病情多较轻[1]。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近距离接触等途径传播。青海省东部地区为手足口病高发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加之青海地区经济落后,群体预防保健意识及卫生观念较差,传染病传播速度快,疫情控制难度较大,易发生院内感染。我院的服务对象-母婴,又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而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2],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高原地区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救治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感染控制及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12月28日我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8例,其中男56例,女5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3]。

1.2 方法 通过对手足口病患者发病月份、年龄的分析,总结出院内院外配合控制感染和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防止手足口病院内外感染爆发及流行。见表1~表2。

通过表1分析,手足口病6~12月份高发,医院可提前采取多种预防应对措施。

通过表2分析,手足口病患者高发年龄在5岁以下,以散居儿童和学龄前儿童多见,因此对患儿看护人及托幼机构的宣教显得十分必要,是感染控制和护理管理的关键[4]。

2结果

本组10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医院感染,无患者所在学校、班级、社区手足口病大流行情况。

3 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措施

3.1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医院从5月份开始即采取预防措施,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登记、筛查和报告工作,坚持关口前移,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门诊大厅预检分诊处安排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严格查看每个就诊患儿手、足、口有无丘疹、疱疹及溃疡,发现疑似患儿直接引导患儿到感染门诊候诊、就诊;对于高度疑似患儿,建立"绿色通道",直接进入诊疗环节,避免与其他患儿同时候诊、就诊、治疗。门诊静脉输液室准备好隔离间,儿科病房准备好隔离病房。

3.2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3.2.1 手卫生宣教 要求看护人做到:饭前便后、外出后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避免接触其他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护理人员亲自示范,教会患儿及其看护人掌握六步洗手法及基本消毒知识,防止交叉感染。

3.2.2 健康宣教 护理部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邀请患儿家属参加,进行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讲解,告知患儿家属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可控,预后良好,使患儿家属了解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自觉采取防护措施。在手足口病区内制作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针对每个患儿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3.2.3 提高群体保健意识 我院儿童保健科医护人员利用到托幼机构给儿童体检的机会,宣教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并发放宣传材料,普及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知识。教育家长患病期间不准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做好群体保健知识宣传,从而减少手足口病在社会上的传播,防止手足口病大流行。

3.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在手足口病区,医护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治疗用品及哺乳用具应一婴一用一消毒,避免继发感染[5]。接触患儿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时戴手套;诊疗、护理每一位患儿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消毒双手。对患儿使用过、接触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以及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患儿分泌物、排泄物按要求消毒处理。对孩子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物品都要彻底清洗消毒。

3.4 严格探视陪护制度 每一患儿只留一人陪护,患儿不能互串病房,病室内物品尽量专用。护士及时巡视病房,给患儿家属现场指导各项护理措施。

3.5 加强环境管理 护理部要求病室地面必须湿式清扫,每日通风,拖把分室使用,标记清楚,用后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晾干备用。床单位如凳、床头柜每日用消毒液擦拭2遍,保证一床一桌一抹布,环境定期动态消毒。患者出院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3.6 做好患儿及家长心理疏导 加强沟通,医护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讲明该病的发病原因、治疗、相关检查及目的、注意事项及预后等,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并配合治疗,同时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慌心理。

4 讨论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可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6],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因此,我院把严格落实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措施始终贯穿在护理管理全过程, 护理部将手足口病消毒隔离质量纳入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和每月大检查,量化考核,及时发现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考核结果,并与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挂钩,如此以来,我院的消毒隔离措施始终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控制院内感染有了充分的认识,将预防院内感染体现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在手足口病的疫情中,有预见性、针对性地加强护理干预[7],从而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疫情扩散和控制院内感染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10年实践与发展的思考[J].护理杂志,2007,24(1):3-6.

[2]胡玉洁,王绍琼,刘光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2(6):460-461

[3]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S].2010.

[4]张晓景.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宣教和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1,24(4):683.

[5] 赵博伦,姜安丽.中、美《护理学基础》教材先进性的比较研究[J].护理杂志,2007,24(2):12-14.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胆结石患者;全方位护理;护理效果

临床上,胆结石为一种常见疾病,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的威胁患者生命。在对患者治疗时,护理措施占据重要位置,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为进一步了解胆结石患者行全方位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58例胆结石患者,其中,治疗组29例,男18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23~60岁(41.53±10.02)岁;对照组29例,男19例,女10例;患者年龄为24~61岁(42.01±9.68)岁。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和心理疏导,手术结束后对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和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出现意外现象。

1.2.2治疗组 全方位护理措施,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以全方位护理措施,①术前护理,对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通过常规抗感染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措施进行治疗。针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具体心理状况实施富含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允许范围内满足患者需求。②术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第一时间告知主治医生出现的异常状况,通过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处理,促使手术顺利进行。③术后护理,对于依旧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其选取平卧为,头部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通畅。术后禁食,留置胃管。并定期定时用生理盐水对患者口腔进行冲洗,保持口腔内部清洁。对于术后清醒的患者,其伤口可能出现疼痛,应进行相应保护,避免伤口破裂。护理人员可通过音乐疗法和药物疗法等对患者进行护理。对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翻身,避免出现压疮。④术后并发症护理,?K肺部感染护理,手术后基于麻醉和切口处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呼吸,导致其不能正常咳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呼吸道中的痰液,进而增加细菌繁殖,出现肺部感染。此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深呼吸,尽可能将痰液排出,必要的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降低感染。?L切口裂开护理,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部分会出现切口裂开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切口进行密切观察,出现疼痛和红肿等现象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通过相应处理措施进行处理。?M腹腔感染护理,胆结石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腹腔感染,给患者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术后应定期定时对患者腹腔进行见检查,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体温变化状况。对于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应及时通过抗感染处理措施进行处理,降低患者腹腔感染发生率。

1.3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我院自行拟定的护理满意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其内容主要包含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和综合素质,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90分;基本满意,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为70~90分;不满意,护理质量满意调查表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58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率(%)表示,P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分别为96.55%、72.41%,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24.14%,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为治疗胆结石疾病的主要手段,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在通过手术对患者治疗时,不仅应给以其一般临床护理措施,还应对其生命体征、腹部切口和饮食等进行密切观察。对于危重患者应加重T形管护理,避免引流管脱落和扭曲等,同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质等,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并实施相应处理。全方位护理措施针对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况对其实施富含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该种护理措施不仅需要患者积极配合,还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理解和体贴等。同时,该种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等[3]。因此,在采用手术对胆结石患者治疗中全方位护理措施效果较为理想,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本次研究中,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桃丽.高龄患者胆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2,25(02):296.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14篇

Abstract: Mutual induct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system, if it could play its role matters much to the safety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 The reason of mis-wiring of secondary dircuit in transformer mutual inductor is analyzed and the anti-accident measures of the mis-wiring of secondary circuit in transformer mutual inductor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level of relay protection and automechanism .safety and reliability.

关键词:互感器;误接线;反事故措施;研究

Key words: mutual inductor;mis-wiring;anti-accident measures;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M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214-01

0引言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的逐步实现,基本建设项目步伐得到加快。大量的输变电设备得到更新改造,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健康运行水平更是得到了显著改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正确动作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互感器二次回路误接线造成的保护不正确动作、计量差错等问题仍屡禁不止,造成人员“三误”事故未能从根本上、源头上彻底杜绝。

1误接线原因分析

①班组之间、专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欠缺,对新建、改造、更换或预试工作中有关互感器二次方面的工作前期管理、监督和关注不够,工作的配合、沟通、衔接、交接不畅,隐留互感器二次方面的安全隐患。②工作票、操作票、施工方案、预试方案、作业指导书等对防止互感器二次回路误接线的内容和措施编写不全面或交待不清楚。③互感器二次回路误接线造成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事故频发,且原因大同小异,反映出各级管理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吸取事故教训不彻底,对制定的各类反事故措施不能始终如一的坚持和严格执行。④互感器上工作涉及专业较多,部分专业工作人员只注重本专业工作,对在互感器上工作对二次设备的影响考虑不周不全,甚至不加考虑,造成安全措施缺失,致使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时有发生。

2误接线反事故措施

2.1 误接线反事故措施总的要求①主管部室和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管理职能,对开展的各项工程或预试工作要统筹安排,协调各专业按工作程序进行工作,严格防止由于工作失误、考虑不全及安排不当造成各专业交叉工作出现漏洞,隐留事故隐患。②现场工作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③在现场工作中,各专业班组要认真执行一对一监护制度,应做好详尽的记录;恢复时严格核对,确保接线正确无误。④更换互感器或更改电流互感器变比时,相关部室必须履行互感器变更会签制度,确保各部室、各专业工作的有效衔接。⑤加大对保护、试验、检修和运行人员对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组别使用的培训。⑥继电保护专业是互感器二次回路正确性检查的最后一道关口,在互感器变更,以及互感器在高压试验、检修专业工作后,应及时通知继电保护人员进行互感器二次回路检查和向量测试,确保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2.2 管理部门误接线反事故措施①主管部室要深入分析互感器二次回路误接线造成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的原因,研究制定防止互感器二次回路误接线的反事故措施并积极组织改进,同时监督制定的各类反事故措施在现场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②主管部室和基层单位要加强对新建、改造、更换或预试工作中有关互感器二次方面工作的前期管理,强化工作的配合、沟通、衔接和交接,并监督严格执行。③主管部室和基层单位应加强对与互感器有关的保护、试验、检修、电测计量和变电运行等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以确保所从事工作的安全性。

2.3 继电保护专亚误接线反窜故措施①新建、改造、定期检验和定期检查等工作,继电保护人员应结合现场工作,认真核对二次回路图纸,及时修改保护图纸,做到二次回路接线与图纸完全相符。②继电保护人员在现场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规程的要求,规范、标准、有序地进行互感器二次回路方面的工作,确保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动作行为正确。③互感器与继电保护和电测计量装置关系紧密,保护人员应根据互感器绕组使用情况正确接线,检查互感器各绕组使用的正确性、合理性,并通过点极性和向量测试验证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确保接于保护、测量、计量装置电流电压正确无误,杜绝因二次回路接线错误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或测量、计量差错。④继电保护人员要加强对互感器二次回路完整性、正确性及机械部分的检查。⑤继电保护人员要结合现场实际工作,核对并收集互感器有关参数,认真做好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日常运行维护工作。

2.4 高压试验专业误接线反事故措施①高压试验工作仅限于对互感器本体进行,所加电气量不得加入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电测仪表、计量装置及监控系统,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以防止试验时加错线通错量。②在互感器上工作时,为确保与之有关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安全运行,所有在互感器上的工作均必须打开二次接线。③高压试验人员在断开有关二次线前,必须仔细核对设备铭牌。

2.5 变电运行专业误接线反事故措施①加强变电运行基础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严格执行典型操作卡、现场运行规程和规程制度中有关互感器二次回路运行维护的要求。②在电流互感器进行预试检修时,为防止电流互感器试验时造成保护误动作,运行人员应断开有关电流回路的联片或旋钮,要仔细检查是否可靠断开及隔离紧固,严格防止联片滑动接通。③在电压互感器进行预试检修时,为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反送电,运行人员必须可靠断开有关电压回路的快速开关或熔断器。④运行人员检查、清扫互感器二次回路时,必须一对一监护执行,使用绝缘工具,并注意清扫方法,防止由于清扫造成二次回路接线松动、短路或断线,防止振动、防止误碰造成保护误动作。

3结语

电网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建设项目,电网建设的安全能带来巨大的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发包方在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要积极主动地全方面、全过程参与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从各方面加强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与外包单位共同把安全工作抓好。

参考文献:

[1]景胜.我国微机保护的现状与发展[J].继电器,2001.

流感护理措施范文第15篇

1960年, 半合成青霉素甲氧西林初次在临床中使用, 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但仅过了1年后, 英国就发现了MRSA, 此后MRSA以惊人速度蔓延, 成为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并多次在医院内爆发流行[1]。所谓爆发流行, 指同时或者短期内在同一区域或者某一人群中出现大量同类感染。医院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场所, 患者较多体质不佳, 容易受到多种病原菌的感染。因此, 采用适当的护理方法, 预防MRSA在医院感染和爆发流行,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某院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采用护理措施预防MRSA院内感染,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某院从2014年1~12月对所有送检的血液、尿液、痰液等培养标本一共验出MRSA患者137例。137例患者中125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 7例由于其他原因出院或转院, 3例由于原发疾病严重病死, 2例由于肺部感染MRSA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及时监控 对可疑患者均进行MRSA检测。若在入院2 d内感染, 即认为院外感染;若超过2 d, 则认为院内感染。不管是何种感染途径, 只要确诊, 应立刻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于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 在离开隔离区时, 需要采用0.5%碘伏对鼻腔消毒, 并用生理盐水漱口[2]。对医护人员进行MRSA检测1次/月, 一旦发现感染, 需积极治疗, 待解除携带之后方可返岗。

1. 2. 2 对MRSA带菌者的护理 对MRSA带菌者进行日常护理时, 除非患者已经感冒, 否则一律不戴口罩、围裙与帽子。

1. 2. 2. 1 洗手 带菌者洗手时要用流水和洗手液, 把各种机体湿性物质(血液、分泌物等)洗掉。清除时护理人员要戴手套操作。若条件许可, 可采用干性消毒药物擦手以代替洗手液洗手, 既能随时清洁, 又节省时间和人力。

1. 2. 2. 2 消毒清洁 对于有机体湿性物质(血液、分泌物等)污染被服、餐具和便器, 要采用流水加洗涤剂清洁后, 再用消毒水消毒。而无湿性物质污染的, 则无需应用消毒药物。而带菌者居住处的墙壁和地板, 如果有有机体湿性物质污染, 则先使用洗涤剂清洁, 再对污染处采用酒精或者次氯酸钠消毒[3]。

1. 2. 2. 3 洗浴 研究表明, MRSA带菌者在洗浴后的洗澡水不会检出MRSA, 因此不必过分限制。除非患者出现压疮等情况, 则要采用消毒水对澡盆消毒。又或是在洗澡前, 采用软膏将疮面进行涂抹, 再包扎, 防止进水。

1. 2. 3 环境管理 医院患者大多免疫力下降, 且有运用大量抗生素的情况。因此要做好环境的护理。要对空调、风扇、电视机等物品进行消毒清洁。而对医疗器械、门把、床头柜等用品, 要采用500 mg/L的有效氯水消毒。此外, 还要对空气进行消毒, 并定期对空气进行检测。患者的床单被铺要用市售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 床垫采取环氧乙烷熏蒸。

1. 2. 4 加强教育 在患者入院前便做好预防MRSA感染的教育, 尤其对于文化水平低、来自农村、生活习惯不良的患者, 要告知正确的防护工作, 提高患者对于MRSA感染的了解度。

1. 2. 5 合理应用抗生素 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 协助医生应用抗生素。

2 结果

实施MRSA护理措施后, 2015年1月~2016年1月MRSA感染21例。同比减少116例。

3 讨论

由于医院是治疗疾病场所, 各种致病源容易在院内滋生, 因此MRSA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 一旦患者和医护人员防护措施不足, 则容易导致MRSA在院内的感染甚至爆发流行。此外, 住院患者一般免疫力较差, 长期住院也容易感染MRSA。此外, 侵入性诊疗技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因素都会引起MRSA的院内感染和爆发流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