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延续性护理范文

延续性护理范文

延续性护理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慢性伤口;生活质量;并发症;口延续性护理

随着社会工业化及老龄化的发展,慢性伤口病人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慢性伤口是指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组织受伤,其愈合时限大于2周的伤口,如溃疡性伤口、糖尿病伤口、压力性损伤和手术后愈合不良的伤口等[1]。慢性伤口治疗周期较长,严重影响病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鉴于慢性伤口病程长、好多老年病人行动不便,不按时到医院换药等特征,由研究者提出为慢性伤口病人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计划,以保证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个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照护,通常指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由医院制订出院计划、转诊、病人回归家庭及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2]。该护理模式已被美国和中国香港等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病人(如肾衰竭、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现其有改善健康预后、减少卫生服务费用、提升病人满意度的效果。因此,为了满足慢性伤口病人的需求,我院护理部伤口小组成立了以“慢性伤口延续性护理管理小组”为核心的团队化延续性护理模式,构建医院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以提高慢性伤口病人伤口的愈合率、降低就医成本、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病房和门诊需要医院提供延续性护理的慢性伤口病人40例,其中压力性损伤24例,下肢静脉溃疡6例,糖尿病足2例,术后愈合不良伤口8例。参与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护士为医院伤口小组的8名专科护士。

2方法

2.1成立慢性伤口延续性护理管理小组

在护理部的支持下成立慢性伤口延续性护理管理小组,组长、秘书各1名,成员6名;年龄28岁~46岁(32.15岁±1.25岁);本科7名,硕士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其中国际造口治疗师1名。成员均为接受过院内伤口护理培训的专科护士。管理小组负责建立档案、伤口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居家换药流程、电话随访、微信交流、家庭访视、护理门诊随访、与社区专科护理联动等。

2.2建立档案

小组成员在治疗慢性伤口时了解病人信息,对病人伤口情况全面评估,住院病人在出院时及门诊病人在就诊时留取最适合照顾病人的2位直系亲属的联系电话,建立微信群,将病人信息详细登记在册,出院时帮助病人制订个性化的伤口护理计划,包括出院后就近社区医院资源的利用及居家护理。

2.3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换药培训

让病人及家属观看换药流程,详细讲解换药技术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讲解所用敷料的作用及正确更换敷料的意义,让病人或家属自己操作,护士在旁边指导,最终使病人或家属掌握换药技术。指导家属学会伤口测量方法、伤口照片拍摄方法;构建“慢性伤口评估和处理记录单”,指导病人或家属将伤口大小、渗液情况、清洗方法、所用敷料等进行记录,以便复诊时对病人伤口进行评估。

2.4电话随访、网络传送照片

根据病人伤口情况1周电话随访1次,询问伤口情况,了解病人的各种需求,并给予有效解决。病人伤口如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微信发送照片进行咨询,电话与网络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通知病人及时来院复诊。

2.5家庭访视

对一些高龄、瘫痪、行动不便、病情危重等不便来院复诊的病人,在伤口出现不良变化时家属提出申请,伤口小组会按照医院护理服务管理制度,组织专科护士着医院定制的上门服务专用服装,携带专用医疗背包(内有伤口换药常用医疗用品)上门服务。

2.6护理门诊随访

门诊设有伤口护理门诊,每周开设2次,有造口治疗师负责出诊,慢性伤口病人规定2周门诊随访1次,专科护士对其伤口再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伤口愈合情况。

2.7建立医院

社区伤口专科护理协助小组由伤口小组的护理专家负责,组建医院附近社区与医院伤口专科一对一联动小组,为提高社区专科护理技能搭建平台。根据社区护士专科护理培训需求,每月组织社区护士与我院伤口专科小组开展联动多动,包括我院专家到社区进行技术指导,社区护士来我院进修或培训等。社区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疑难伤口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手机、公共邮箱等信息化工具及时与我院伤口小组专家进行沟通。慢性伤口病人伤口出现恶化不能及时来我院复诊时可以到附近与我院建立协作关系的社区医院就诊。

3结果

40例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慢性伤口病人中38例痊愈,2例失访。

4讨论

据估计,全球超过4亿人有不同病因造成的伤口[3],而慢性伤口通常又比较复杂,难以愈合,如有基础疾病或者并发症可能伤口会持续数月或数年不愈,这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虽然大多数病人希望在医院进行换药治疗,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部分病人无法定期到医院换药,但这部分病人仍有很高的伤口护理需求,这就需要延续性护理为病人提供出院后的指导和服务。国内已经开始关注慢性伤口病人延续性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苏天兰等[4]的研究中指出出院的慢性伤口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董兰菊等[5]也指出社区护士上门服务在家庭慢性伤口病人治疗及身体康复中起重要作用,是解决家庭慢性伤口病人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我院建立多平台化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病人可以按照个人需求和方便沟通的方式与专业人士进行伤口情况咨询,获取专业的护理指导,且伤口小组的成员也可以发挥个人所长利用不同方式为慢性伤口病人服务。整个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仅在产生治疗费用时收取普通门诊挂号费和相关治疗费,并且避免了病人在医院和家庭中来回奔波,同时也解决了伤口的愈合情况,真正解决了病人和家属的实际问题,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得到病人的充分认可。综上所述,慢性伤口病人的延续性护理可给予病人全程关注的护理服务,可以真正解决慢性伤口病人的护理问题,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节约医疗资源与成本,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参与此项工作的护理人员也体会到了延续性护理的意义,但整个运行过程中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需求大于供应,病人需要上门服务时护理人员人手不够,还有如何规避其中的安全问题,家属照片拍摄失真影响医务人员对伤口的正确判断,部分病人换药过程中还存在物品消毒不合格等问题,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善。我院伤口小组将在以后慢性伤口延续性护理服务中进一步研究,不断完善慢性伤口的延续性护理。

参考文献:

[1]仇,黄金.慢性伤口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34543456.

[2]李萍,付伟.社区实施出院老年人延续性护理的SWOT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3):7475.

[3]KevinW.伤口护理管理的新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767769.

[4]苏天兰,张静萍,时利群,等.慢性伤口病人出院后的延续护理[J].全科护理,2011,9(2):289290.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2篇

1.1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4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男28例,女20例;年龄6~12岁,平均8.25岁;体重20~30kg,平均24.5kg。先天性心脏病类型:动脉导管未闭18例,室间隔缺损12例,房间隔缺损10例,合并2种以上复杂性畸形8例。纳入标准: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年龄>5岁,家属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性疾病感染等不适合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心脏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

研究前征求患儿家属同意,在取得家属书面同意后,收集患儿基本资料,并于出院时由医护人员提问,患儿作答,家属补充等方式完成健康调查简表(SF-36)问卷调查,并于干预后6个月通过电话回访或当面再次让患儿及其家属完成量表的填写。回收问卷时及时检查问卷存在的漏洞或填写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让患儿及其家属补充完整。

1.2.2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均按照心脏外科术后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术后严密留意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对患儿做好围术期抗菌治疗,加强患儿术后营养支持,同时做好患者个人卫生工作。插管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完成相关操作,术后做好吸痰排痰工作,避免患儿肺部感染。对照组:患儿出院时向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嘱患儿家属定期带患儿回院复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管理,具体如下:出院前对患儿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健康行为及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评估,并于出院后1周进行家庭随访,了解患儿家属对患儿术后护理情况及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耐心回答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指导家属密切留意患儿病情及心理状况的变化,以便及时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应了解患儿在定期复诊、按医嘱服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合理作息等方面的依从性,提高患儿家属遵医行为意识,从而提高患儿术后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康复。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对患儿进行家庭随访1次,以后改为每月随访1次。

1.3观察指标

生存质量:患者生存质量采用SF-36进行评定,该量表8个维度分为生理健康领域(生理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职能)和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共36个条目,采用累计各维度得分法记录患者得分,分值越高患者生存状况越好。依从性:患儿出院后能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服药、定期治疗及合理生活的为依从性良好,未按医嘱完成或中途放弃用药治疗者为依从性不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存质量。尽管近年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获得一定的发展,但手术给患儿带来的创伤,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增加患儿治疗的恐惧感,从而影响患儿出院后依从性,降低手术治疗效果。通过对患儿出院后开展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自护能力,使得患儿不在医院仍能获得专业的护理指导,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王敏等认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家属的对患者的监护力度。王立凤等对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行延续性护理,患者出院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定期对患儿进行家庭随访,能及时了解患儿术后身体和心理状况,能及时发现患儿身心存在的问题,可有针对性地及时对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儿病情,促进患儿预后。依从性是指患者遵医嘱行为情况,术后定期随诊可及时了解患儿心脏手术后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以便及时为患儿做出相应的诊治方案。按医嘱服药可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合理作息、饮食及运动可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儿预后。因此,患儿出院后依从性良好状况将直接影响患儿病情康复的进度,对患儿预后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定期随访,可提高患儿家属遵医行为意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及时对患儿遵医不良行为加以干预,提高患儿术后治愈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从而表明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自护能力,促进患儿预后,提高患儿术后生存质量。此外,本研究观察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遵医行为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而表明护理随访可提高患儿出院后遵医行为,对促进患儿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脑卒中;延续性护理;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资料来源于我科2017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这60例脑卒中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医学上对脑卒中这一症状的诊断标准。该6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编入参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参照组患者中,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均在60岁-80岁之间,平均(69.12±10.52)岁。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均在58岁-79岁之间,平均(69.22±10.34)岁。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年龄均值等一般资料数据上不存在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研究方法

参照组和实验组均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内容为:(1)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2)健康教育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使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着更深层次的认知,并给予患者饮食护理以及运动康复护理等;(3)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卫生,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质量,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被褥,减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4)饮食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人饮食计划,宜选用易吸收、高营养的食物,并鼓励患者多用富含维生素、有益健康的水果。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延续性护理:患者在康复出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指导,并叮嘱患者饮食习惯、服药习惯以及自我护理方法等[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程度,治疗依从性分为四项:饮食习惯、药物依从、运动习惯以及复诊情况。每项依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真实填写是与否,同时下发我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其中分为三项:护理服务内容、护理服务态度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三项,每项满分均为100分,有20小题,每小题5分,总分数越高证明患者对护理越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t检验,当P0.05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得分可知,实验组患者对护干预的理评价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性护理;肺功能;戒烟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病程长、难以治愈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以我院近2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对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究这一护理方式对患者的肺功能和戒烟率的影响[2]。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患者78例,女患者5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4.2±5.3)岁,病程3~18年,平均时间(12.1±2.7)年。纳入标准:134例患者均经过病史、体征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所选病例均为吸烟患者;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合并哮喘、糖尿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肺结核、自发性气胸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近期接受肺部手术的患者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观察组7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包括呼吸调整、肺功能训练、饮食指导等。记录患者出院时的恢复情况,出院后不再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延续性护理,主要内容如下: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主要症状、发病原因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记录患者的吸烟量、烟龄等。①教会患者对临床症状的观察,如短期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②指导患者每日坚持吸氧,在饭前、运动前等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应尤其注重吸氧;③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患者COPD的常用治疗药物和药物的使用方法,并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避免患者漏服、错服或私自增减药物用量;④进行运动指导,通过运动指导训练患者的呼吸功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告知患者坚持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⑤提供戒烟指导,通过向患者讲解对吸烟的危害提高患者的危机感,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吸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戒烟方案,烟瘾来时可以选择吃糖果、嚼口香糖等方式进行控制,教会患者戒烟的时间和戒烟的方式;⑥加强对家属的指导,发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知识手册,让患者的家属配合监督、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并让家属帮助患者营造干净、无烟的生活环境;⑦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采用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3疗效评定[3] 戒烟成功率:近期戒烟成功:患者坚持20d不吸烟;中期戒烟成功:1年后无复吸烟。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包括PCO3、PO2、PEF。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患者的戒烟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戒烟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PEF、PO2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CO3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当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4]。戒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是提高慢阻肺患者症状和生存质量的有效方式。临床对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和戒烟情况具有重大的影响。延续性护理方式是针对慢阻肺患者而事实的一种开放性的护理方式,该护理方式将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延伸到患者出院以后。主要通过电话访问、定期复查、网络交流的方式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和护理,并让家属参与到对患者的监督和护理当中来,方便家属和患者操作,强调患者、医生以及家属之间的互动联系,增强护理的有效性。

延续性护理方式采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运动训练、呼吸训练、健康知识教育等方式,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并配合家庭吸氧治疗和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5]。并动员患者的家庭成员参与到对患者的护理监督中来,为患者的康复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患者戒烟。教会家属和患者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和用药方式,提高慢阻肺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延续性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改善,戒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延续性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戒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是一种开放式的有效护理方式,实施该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戒烟率,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万聪,张晓芹.延续性护理对慢阻肺患者戒烟情况及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748-750.

[2]崔娴.慢阻肺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改善肺功能、提高戒烟率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5(28):182,183.

[3]刁祥玉.延续性护理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提高其戒烟率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0):83,84.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3月~2013年3月新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60例,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住院期间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两组自置管日起分别观察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再住院率、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及再住院率,还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关键词 腹膜透析;延续性护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01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continuing nursing in peritoneal dialysispatients

CHENG Qiao-yun,ZHOU Yan-hua,ZHANG Xiang-lan,et al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city,Jingdezhen33300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tinuing nursing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Grouping the new 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patients from Mar.2011-Mar.2012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patients from Apr.2012-Mar.2013,control group were cared by conventional nursing during stay in hospital,observation group were cared by continuing nursing based on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for 9 months repectively since the date for catheter inserts,compared two groups patients with the incidence of peritonitis,Rehospitalization rate,life quality and Patients with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rate difference.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peritonitis,rehospitaliz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compared with life quality and patients with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rate(P<0.05).

Conclusion:Continuing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eritonitis,Rehospitalization rate of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can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Key wordsPeritoneal dialysis;Continuing nursing;Research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利用患者自身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过弥散和对流的原理、规律,定时向腹腔内灌入透析液并将废液排出体外,以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超滤过多水分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由于其安全、方便、简单、快捷,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尿毒症患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PD治疗更多地运用于临床,而PD患者单纯依靠住院治疗及护理并不能全面地控制病情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延续性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医院的不同科室)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强调增强医疗机构长期护理服务能力,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更加注重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和康复,拓展护理服务领域[3]。基于患者的需求及卫生部的要求,我院对PD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探索一种新型的慢性病管理服务模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新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60例,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者;合并心、肺、肝功能不全和恶性疾病患者;具有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的医务人员;文盲患者;患者置腹膜透析管时间少于3个月。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行PD置管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KD-5期)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81岁,平均(53.37±15.33)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中学12例,大专以上6例;原发病中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9例,慢性肾炎6例,多囊肾2例,狼疮肾1例。将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行PD置管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KD-5期)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3~82岁,平均(57±15.89)岁。文化程度:小学15例,中学13例,大专以上2例;原发病中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9例,慢性肾炎3例,多囊肾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原发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1)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发放PD教育资料,讲解为期7 d PD的教程,包括透析前的教育、肾脏的功能、PD的原理、PD操作流程与无菌原则、如何保持液体平衡、合理饮食、出口处的护理、并发症的处理、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正确记录PD记录单及出院的注意事项。(2)住院期间教会患者掌握PD操作及意外情况的处理。(3)出院前对患者进行操作及理论考核,合格后方可出院。(4)出院时向患者交代出院带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疾病相关指导,复诊的注意事

项,返家后应记录的血压、尿量、超滤量、体重等指标。(5)出院后不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

1.2.2.1建立延续性护理团队由肾内科主任担任顾问,肾内科护士长负责全面指导并督促检查,PD专科护士2人,责任护士14人,住院医师3人,营养师1人组成,以PD专科护士为主导,加强与患者、患者家属、社区的配合与联系,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的照护模式。PD专科护士由大专以上学历、专业知识全面、沟通能力强及具有3年以上专科工作经验的护师担任,落实延续性护理的具体措施。

1.2.2.2建立PD患者纸质及电子档案,完善患者的资料,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管理。

1.2.2.3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PD专科护士根据档案资料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年龄等,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对于年龄大的患者强调重点内容便于记忆;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采取通俗易懂的传授方式;对于自理能力差的患者督促反复练习;对于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请家属一起督促。

1.2.2.4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 包括家访、电话随访、网络随访、门诊随访,以及建立多种形式与患者互动的健康教育、沟通平台。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腹膜透析相关情况(换液操作情况、出口处评估、管路情况、透析处方执行情况、腹膜炎及其他腹膜透析并发症等)、贫血、矿物质、骨代谢、营养指标、腹膜平衡试验、Kt/V值、内生肌肝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生化指标、传染病指标、心肺功能、用药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回归社会情况等,并作出个体化透析方案调整。(1)家访。对每位市内居住的PD患者出院后1周内由PD专科护士到患者家中家访,评估居家环境是否符合PD操作的要求,向患者再次强调居家环境及生活细节的重要性。患者病情不稳定时根据情况定期家访。(2)电话随访。对于新置管患者出院2~3 d内首次电话随访,解决患者出院后出现及可能出现的问题,15 d后再次电话随访,提醒门诊随访的注意事项,之后半年每月电话随访1次。患者病情稳定后视病情1~3个月电话随访1次。对电话随访发现需要住院治疗者,立即协助患者安排住院,患者也可随时电话咨询,联系电话记录于患者PD记录本上。(3)建立无线、网络通讯平台的联系及健康教育。每周由PD专科护士编辑健康教育内容以短信、微信、QQ群的形式让患者知晓,一般在18∶30~19∶30发送信息,以免打扰患者休息,并与患者互动。每周一至周四14∶30~16∶00专科护士或医师通过QQ群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帮助患者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逢节假日微信或短信送上节日问候,患者门诊随访前微信或短信提醒。(4)门诊随访。对新置管患者1月个内按预约时间门诊随访,病情稳定后视病情1~3个月门诊随访。每次门诊随访医师提前开好检查单,PD专科护士为患者安排好复查流程,必要时提前预约检查。搜集患者复诊时的必要信息,及时登记、记录于档案中。将患者腹膜透析情况及检查结果向医师汇报,以便调整PD方案或治疗方案。最后与患者联系告知患者检查结果及方案是否更改,对患者随访情况评估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5)建立多种与患者互动方式。每年举办1次大型的PD患者交流会,增加患者之间、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延续性护理小组定期在QQ群或微信群组里组织讨论与经验交流,每次活动前提前通知,遇到特殊情况多次未参加者小组及时讨论解决方案。

1.3效果评价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实施持续腹膜透析9个月内的腹膜炎发生率、再次住院次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率。

1.3.1腹膜炎的发生率腹膜透析患者具备以下3项中的2项或以上可诊断腹膜炎[1]:(1)腹痛、腹水浑浊,伴或不伴发热。(2)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比例>50%。(3)透出液中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腹膜炎发生率的计算[4]:每2次腹膜炎发生的间隔(月),即患者总透析月除以腹膜炎发生次数(即多少透析月/次)。

1.3.2再住院率收集两组患者在研究期内的再住院患者数。剔除与本研究无关的住院次数,如单纯的开药、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而住院的次数及费用。

1.3.3患者的满意率选用我院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刚入院时、住院期间、总体评价3个维度,共22个条目,调查选项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较满意计入满意条目数。每位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的判断标准:满意条目数/调查总条目数×100%,≥80%为满意。

1.3.4生活质量测评选择方积乾等研发的SF-36生存质量量表[5],该量表包括9个维度: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及健康变化,每个维度包含1~10个条目,共36个条目,分别属于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两大类。计分方法[6],前8个维度每个计分项目100分,健康变化总分为5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或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30例患者总透析病人月为267月,共发生腹膜炎5次,腹膜炎发生率为53.40透析月/次,即53.40透析患者月发生1次腹膜炎;对照组30例患者总透析(患者月为257月,共发生腹膜炎10次,腹膜炎发生率为25.70透析月/次,即25.70透析患者月发生1次腹膜炎。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腹膜炎再住院率的比较(表1)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表2)

2.4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比较(表3)

3讨论

3.1延续性护理降低了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腹膜透析技术的持续发展对降低腹膜炎的发生有一定帮助,但腹膜炎仍是腹膜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患者放弃腹膜透析治疗的主要原因[7]。革兰阳性菌是PD腹膜炎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但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性腹膜炎发生率也有升高趋势。目前认为接触性污染是导致腹膜炎发生的主要原因[8],因此对腹膜炎的预防取决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是否严格遵循规范的日常护理操作。由于腹膜透析患者多为居家治疗,操作者往往是患者、家属或其他非医务人员。单靠住院期间的短期培训是不够的,规范的宣教和培训是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延续性护理作为住院护理的延伸,由腹膜透析专职护士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后全程跟踪,通过不同形式的随访,适时地评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对于新置管患者出院后1周内医护人员上门随访1次,检查操作台是否符合要求、腹膜透析器材是否与家常日用品混放、腹膜透析室的设置是否合理、患者或家属所有的操作是否符合无菌操作要求,等等。如患者的腹膜透析治疗是由家属来完成,必须确定该家属是否在中心接受过培训且合格的人员;如更换操作者,必须重新培训操作者。此外,通过微信、QQ群等信息公共平台以及患者交流会,向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达到反复提醒,以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本研究腹膜炎发生率由25.70透析月/次下降至53.40透析月/次,即由25.70透析患者月发生1次腹膜炎延长至53.40透析患者月发生1次腹膜炎。

3.2延续性护理降低了腹膜透析患者再住院率延续性护理是美英等国家在上世纪末针对需要反复住院、对护理有较高需求的慢性患者,为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9],是患者信息的延续、医疗护理服务的延续、医护患关系的延续。国外的一些系统综述表明,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结果,减少患者对急诊的使用次数,降低其急性住院后的再入院率[10]。观察组为每位PD患者建立纸质及电子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腹膜透析并发症记录、住院情况记录、随访访录、实验室检查记录、辅助检查记录、用药记录等,综合反映了患者透析期间的基本情况,达到了患者信息的延续,为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腹膜透析大多为居家治疗,出院后由于知识的缺乏,遵医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较低,居家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腹膜炎、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心血管并发症等,而造成再入院。延续性护理以腹膜透析专科护士为主导,24 h为患者提供免费咨询,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随访,为患者提供全程服务,及时提醒患者不同时期应注意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患者再住院率。

3.3延续性护理提高了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由于腹膜透析技术不断改进和透析方案不断完善,延长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存期,死亡不再是衡量腹膜透析治疗成败的一个有力终点,按照现代医学模式,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时间内的生活质量同等重要,因而生活质量已成为评价腹膜透析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延续性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和住院护理的延伸,护士在随访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对出院治疗、护理方案的执行情况,指导并鼓励其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使患者回到家中仍能得到持续的康复指导,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预防能力,同时可以提高患者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及自我照顾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通过实施延续性护理,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院外治疗进行科学、专业、便捷的随访和指导,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表2可见,两组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3.4延续性护理提高了腹膜透析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腹膜透析治疗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以往患者出院便意味着患者与医院的关系结束,患者只能通过回院复诊才能得到相关的康复信息,患者的需求有时很难得到及时满足。有研究显示,虽然患者在住院期间部分的健康问题都得到解决,但很多患者在回家后仍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出院后的患者仍然有很高的健康照护需求[1]。延续性护理护士相对固定,通过每次的互动,鼓励患者参与,可使患者及其家庭与医院之间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延续性护理及时解决了患者在家治疗中遇到的困惑,增加了患者在家庭内自行透析的安全感。通过延续性护理,有效地提高了腹膜透析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表3可见,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有效降低腹膜炎发生率及再住院率,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陈香美.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卫生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2-39.

[2]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2,27(3):89-91.

[3]卫计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5-8.

[4]国际腹膜透析学会.2010年腹膜透析腹膜炎诊治指南[EB/OL].[2010-7-11].doc88.com/p-9979003825921.html.

[5]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63-268.

[6]刘香艳,曹文婷,王毅欣,等.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评工具及应用[J].肿瘤,2011,31(4):374-378.

[7]王惠琴,张凤英,金静芬,等.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延续护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16-17.

[8]蒋松云,龚智峰,唐盛,等.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随访中存在问题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398-1399.

[9]王惠珍,李娟,谢红珍,等.延续性护理对腹膜透析病人出院后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6):1847-1848.

[10]董玉静,尚少梅,么莉,等.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0-23.

[11]吉云兰,崔秋霞,单君,等.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01-1403.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医延续性护理;再入院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2013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3],同时排除肺结核者、无气流受限表现者、过敏性哮喘者、合并恶性肿瘤者。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6~77岁;病程2~14年。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60~75岁;病程2~16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住院期间疾病的基本知识、健康宣教以及用药与饮食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出院后按照医生医嘱定期门诊随诊。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情志护理:中医认为异常情志的变化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情志过急,则可能导致心、肝、脾、肺、肾的损伤,导致病情反复或者加重[4],也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COPD患者受疾病困扰,容易出现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我们可以采取以“喜”克之,如讲解趣事奇闻、成功案例等,以消除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2)饮食调节:嘱患者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容易过敏等食物,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体质,给予不同的治疗,如肾虚、脾虚、肺虚型,建议以高营养、容易消化、滋润的食物为主,如肉汁、豆类、奶类等;针对肺气郁闭患者,可以多食用杏仁粥、生姜萝卜汁等宣肺、开郁的食物;针对风热犯肺证者,可服用金银花茶等清热化痰;(3)穴位按摩:家属或者护理人员可以对风门、肺俞、定喘等穴位进行揉按,时间2min/次,对天突、膻中、太渊、中府等穴进行点按,时间同样为2min/次,可以起到化痰止咳、调理肺气、促进气血通畅等功效;(4)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可指导患者慢跑、快走、腹式呼吸等,每次5~10min,以增加肺脏的储备功能;(5)随诊观察:出院后,由责任护士每10d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情况,并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同时对患者的下一步中医护理提出建议。

1.3效果评价

观察3个月内2组患者因COPD发作再入院率,同时用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5],比较中医延续性护理的成效。COPD管理量表包括51个条目,每个条目积分范围1~5分,总分51~255分,该表包括自我效能(9个条目)、信息管理(8个条目)、情绪管理(12个条目)、日常生活管理(14个条目)以及症状管理(8个条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3个月内再入院率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在3个月内再入院率对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自我管理评分情况对比

2组患者出院时的COPD自我管理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比较2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自我管理评分情况,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的COPD自我管理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61-01

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可在极短时间内造成内脏衰竭和失血性休克,引发生命危险。消化内镜下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并发症少,近年来已经成为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常用手段。虽然内镜下治疗收货了良好的效果,但也与护理工作密不可分,此外也与患者的日常饮食、心理变化和环境等因素有关[1]。延续护理是住院护理延伸的表现,能为患者在出院后提供持续的、有效的健康指导,促进疾病的康复。我院对既往收治的100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2岁,平均(38.5±2.8)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6~75岁,平均(38.3±2.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出院时给予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并告知患者多休息、注意饮食、定时用药、不适随访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电话随访: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建立好随访档案,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床号、入院及出院的时间、院内治疗的情况、转归、治疗医生、随访时间和随访时存在的问题等;随后由访视组长或护士长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周内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饮食、用药等情况进行询问,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解决患者在遵医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同时告知患者可随时来电咨询,最后将随访的结果告知主治医生。②患者出院后打电话通知患者到院复查,主要针对日常护理的相关内容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加以纠正,复查的次数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增减,直到患者的问题得到解决即可停止复查。③出院后每半月个电话预约患者上门访视,确定好时间,对于地区偏远的患者可安排?y筹性访视,并将每次访视的内容都详细记录在患者的健康档案内。④在院外护理中,还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发展、出血点的恢复情况、日常饮食的控制、运动情况和健康指导等,确保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掌握,并建立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⑤出院时搜集患者及家属的联系方式,利用通讯工具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联系,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要在线答疑,并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电话随访和登门访视。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成功止血率、再出血率、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治疗7d后再次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经内镜与手术检查提示仍存在出血灶,提示患者再次出血[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8篇

[ 关键词 ] 慢性病;延续性护理;综述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我国慢性病人数快速上升。据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1]数据显示,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高达85.2%.据我国慢性病管理的政策研究[2]显示,对慢性病加强管理力度,以有效地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慢性病是终身性疾病,其治疗和康复依赖于出院后有效的疾病管理。

延续性护理概念的提出使慢性病患者在不同健康照护场所或在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内转移时得到持续的、正确的卫生保健护理。2015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3]指出,有条件的医院,应当明确专(兼)职人员为出院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服务,保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满足患者需求。可见延续性护理已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尤其是对慢性病管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对国内外延续护理概念、发展过程、模式、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阐释,以期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

1 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1.1 延续性护理的概念

目前关于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诠释。

美国老年护理协会[4]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一系列行为活动,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医疗场所或同一场所的不同照护水平之间转移时,其健康照护服务具有协调性及延续性,包括照护安排、患者教育以及服务提供者间的协调等。

美国延续护理联盟(Care ContinuumAlliance)[5]从人群健康的角度出发,认为延续性护理除了包括患者在机构内的转移或机构间的转移外,还包括患者在健康状态改变时的转移及在护理提供者之间的转移。美国延续护理联盟认为,延续性护理是综合性、协调性和整合性的医疗服务,其目的在于实现各种健康状态下、各种照护环境中服务质量和价值的持续改进。延续护理学者 Naylor 等[6]指出,延续护理概念的特征还包括:①关注转移阶段和高危人群;②服务具有时限性,即在出院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展,但可根据研究目的有各自不同的时间跨度,多数研究从出院前几天到出院后几个月,少数到 1 年;③强调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避免再住院等不良临床结局。

在我国,从医院到家庭 / 社区这一转移阶段是护理研究关注的重点,因此美国老年护理协会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更符合我国实际国情,即延续护理是指在围出院期开展的促进健康照护连续性和协调性的一系列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患者从医院到家庭 / 社区的安全顺利过渡,改善其出院后结局[7].

1.2 慢性病延续性护理发展过程

延续护理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1947 年美国护理社会和健康联合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该报告关注了医院和社区的转诊,强调随着患者转移到家庭和社区,其治疗和护理也应该无间断地延续至社区和家庭,且护士在该过程中应承担重要角色以帮助改善患者的延续性照护服务(continuednursing care of the patient)[8].在1969 年蒙特利尔国际护理理事会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一种让患者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从适合的人员获得护理照顾的一种系统[9].随后由于慢性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20 世纪 80 年代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在美国开始兴起。1989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护理学院率先开展了一项为提早出院的老年患者提供延续护理干预的实验,降低了患者的再入院率及疾病复发率,取得较好的效果[10].随后延续护理在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开展起来。

在我国,2002 年香港理工大学黄金月等[11]将延续性护理引入香港,对糖尿病、慢阻肺等多个慢性病进行延续性护理研究,采用了出院前健康教育与出院后护理随访相结合的干预方案,提出了“4C”的延续护理模型。

2007 年大陆护理学者开始在国内开展针对慢性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实践,如对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初见成效[12-13].

2 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模式

2.1 美国慢性病延续性护理常见模式

根据延续性护理活动的起始时间,可将其分为院内阶段和院外阶段,因此,美国的延续性护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即院内阶段,其常见延续护理模式为高级实践护士(APN)延续护理模式。所谓 APN 延续护理模式是一种以 APN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其服务对象是因各种内、外科疾病住院治疗后需回家休养的慢性病患者,通过制定综合的出院计划及出院后的随访计划,使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适当的护理服务,从而降低了再入院率及提高生活满意度。另一类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即院外阶段,慢性病患者出院后在社区或家庭中接受延续护理服务。该阶段常见的模式是延续性护理团队模式[14],参与人员包括全科医生、社区护士、药剂师、家庭医生、心理咨询师等,其主要任务是成员间相互合作制定护理计划,以确保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护服务。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方式多种多样,美国健康保健研究与质量机构综述目前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将其归结为出院计划、患者与家庭的教育干预、社区支持模式、慢性病管理 4 大类型[15].

2.2 国内慢性病延续性护理常见模式

2.2.1 4C 延续性护理模式

该模式最早在我国香港地区实施,所谓“4C”模式指全面性 (compre-hensiveness), 即系 统 性 评 估 个人的健康问题,并预见个人的健康需求,包括客观健康评价、主观健康需要及心理社会方面需求 ;协调性(coordination) ,即多专业不同层次的照顾;延续性 (continuity),即规律地、主动地、持续地进行护理跟踪;协作性 (collaboration),即不同专业间的协作,包括健康服务提供者及接受者之间的协作[16].该模式较为成熟,大陆其他护理模式均以“4C”模式为基础而进行探索。

2.2.2 其他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模式

目前大陆地区延续性护理虽与国外延续性护理发展存在差距,但尚处于探索之中。2007 年赵岳[17]在天津开展以出院计划为基础的连续护理服务,并进一步和电子健康档案相结合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终实现了动态化管理和医患间信息共享的目标。

2010 年香港理工大学黄金月等[11]开展奥马哈系统在延续性护理的应用,该系统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同时为护士提供收集、整理、记录患者病情的有效工具,引导护士对患者全面评估。2011年钱春荣等[18]借鉴相关指南,采用循证法构建连续护理服务方案,由医院专科护士实施出院前的评估、出院计划的制定和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及家庭访视。2011年汤维娟[19]采用 Delphi 法构建了上海癌症患者的连续性照护服务模式,明确连续性照护的服务提供者、各层平台的服务功能定位和各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护士的职责等。2014 年徐娜等[20]为肠造口患者提供延续护理开设造口护理门诊、造口联谊会等干预方式,及时为出院造口患者提供专科护理指导的院外延续护理服务。2016 年陶宝明等[21]采用医院 - 社区- 家庭一体化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方面、个体化的需求。综上所述,我国在借鉴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干预方式的基础上正在不断探讨适合我国国情慢性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

3 慢性病延续性护理的主要内容

    3.1 院内延续性护理主要内容

包括:①对慢性病患者出院后健康需求进行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状态、家属的照顾能力、社区可利用的资源等,并鼓励患者和家属及主要照护者积极参与需求评估和计划制定过程。

②健康教育,首先明确患者的主要照顾人员;其次对患者及其主要照顾人员进行详细的疾病管理指导,考虑慢性病群体所患的疾病种类多、临床表现不明显等特殊性,故尤其注重药物管理和症状管理;针对教育人群采取各种健康教育形式,以及促进患者掌握的措施,如反示教技术等;最后一定要注意院内不同医护人员之间所提供的健康教育需保持一致[22-23].③院后照护安排,确定出院后接管慢性病患者的机构和人员,并为患者安排院后的随访、复诊和预约等,同时告知家属或其主要照顾人员按时复诊,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病房电话。④与出院后接管患者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向接管的医护人员提供完整准确的患者信息,信息交流的形式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电子病历系统、传真等,也可以将患者携带至接管医生处[24-25].

3.2 院外延续性护理主要内容

在国外,当患者从医院返回家庭,院后的延续性护理服务的责任人员主要为社区或家庭医生、家庭服务护士、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等。患者被下一机构接管后,上一级医院所承担的责任主要为接受下一机构接管人员的咨询。院外延续护理服务的目的主要是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支持,保证治疗方案履行和适时调整。内容包括:药物管理、症状管理、自我管理教育、咨询、转诊等;服务形式有:门诊管理、家访、电话访视等[12,20].在国内,针对慢性病患者的院外延续性护理场所多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对社区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建立起有效的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档案的管理过程采用先进的动态化管理以及专案管理;其次为需要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全面、动态地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最后医院的健康教育需要社区健康教育来进行延续,社区健康管理人员定期举行健康讲座,确保患者明确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减少其健康危险行为[21,26].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4.1 缺乏有效的慢性病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估工具

建立完善的延续护理体系,其重要前提是科学有效地评估老年患者的各方面需求,并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发展延续性护理质量测评量表是促进延续性护理全面开展和持续质量改进的重要手段。通过检索延续性护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文献多涉及具体的干预措施,而关于延续性护理需求评估工具的文献十分有限[7],且缺乏临床实用的推广。可见,我国对于延续性护理体系的深入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结合患者反馈、临床指标、经济指标等建立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或工具,必将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

4.2 缺乏专业的慢性病延续性护理团队

国外延续护理模式发展成熟,已成立延续性护理多学科团队小组、APN 延续护理模式等,由专科护士领导的多学科专业团队对老年慢性病患者从医院回归家庭这一过程进行跟踪和管理,通过提高患者及照顾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帮助患者应对转移期的健康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延续护理活动多存在由医院护士兼职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素质不佳等问题,致使延续护理活动开展成效不佳,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影响了护理服务质量。当前,发展专科护士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专科护士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者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另外,《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3]指出,有条件的医院,应当明确专(兼)职人员为出院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建立延续护理团队将是未来发展延续护理模式的必然趋势。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出院后回归社区、家庭继续接受专业的医疗照护,对降低再入院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发展专业延续护理团队对于慢性病患者管理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3 缺乏标准化的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模式

延续护理是整个医疗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内延续护理作为延续护理的初始阶段,发挥着关键作用。

很多研究显示院内延续护理服务存在多种问题,如医护人员对延续护理认1出院后需求不重视,对自身角色和职责范围模糊不清,对延续护理干预内容不清楚,延续护理的内容及操作流程均无相关指导及标准等[27-28].随着标准化的发展,有必要构建标准化的临床路径,供专(兼)职医护人员在执行延续护理活动时使用,定位角色,明确工作职责与内容,以及操作流程等,从而确保延续护理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5 小结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服务是医疗服务的延伸,纵向延伸护理服务的时间,横向延伸照护层次,其对慢性病的管理控制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我国延续性护理服务起步晚,国内学者们仍在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慢性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对于延续性护理体系的深入尚有待进一步提高,如缺乏建立延续性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 工具,缺乏标准化的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模式等,所以未来仍需要通过大量研究和探索来对慢性病延续性护理服务作出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为患者提供多层次、全方面、个体化的延续性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2009-09-08)。

[2] 陈红敬。我国慢性病管理的政策研究//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第五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集,北京,2010.

[3]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中国护理管理,2015,15(4):385.

[4] Coleman EA, Boult C. Improving the qualityof transitional care for persons with complex careneeds. J Am Geriatr Soc, 2003,51(4):556-557.

[5] Alliance CC. What is the care continuum,(2012-05-04)。

[6] Naylor MD, Aiken LH, Kurtzman ET, Thecare span: the importance of transitional care inachieving health reform. Health Aff (Millwood),2011,30(4):746-754.

[7] 李英华,王秀英,刘宇,等。中文版延续护理测评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4,14(9):919-922.

[8] Hospital referral of patients for continuity ofnursing care. Am J Nurs, 1947,47(11):761-764.

[9] Nagae H, Tanigaki S, Okada M, et al.Identifying structure and aspects that 'continuingnursing care' used in discharge support fromhospital to home care in Japan. Int J Nurs Pract,2013,19 Suppl 2:50-58.

[10] Zarle N. Balancing care of elders betweenhealth care settings. Nurs Clin North Am, 1989,3(24):697-705.

[11] 黄金月,王少玲,周家仪。奥马哈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20-323.

[12] 吴雅晶,尹永田,陈莉军。高血压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16,16(6):828-832.

[13] 朱小佳。老年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14] Preen DB, Bailey BE, Wright A, et al.Effects of a multidisciplinary, post-dischargecontinuance of care intervention on quality of life,discharge satisfaction, and hospital length of sta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 J Qual HealthCare, 2005,17(1),43-51.

[15] 刘维维,杨铁花。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13,28(23),16-18.

[16] 钱源。延续性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1),13-15.

[17] 赵岳。探讨连续护理过程中出院计划模式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07,7(7),78-80.

[18] 钱春荣,朱京慈,陈颖峥。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8),841-844.

[19] 汤维娟。上海市癌症病人连续性照护模式的构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20] 徐娜,卢桂芝,张颜。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14,29(2),94-96.

[21] 陶宝明,梁静,曹癸兰。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发展现状。护理学杂志,2016,13(5),17-20.

[22] 向桂萍。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研究。长沙,中南大学,2012.

[23] 穆荣红,李荣,张会敏。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48-649.

[24] 刘敏,李国宏,张扬。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实施现状。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518-1521.

[25] 崔丽艳,丁淑贞。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3),31-33.

[26] 耿桂灵,宋彦玲,肖玉华。医养结合理念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15,15(6),381-382.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择2014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我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58例,其中男138例,女120例,年龄46~70岁,平均(54.±8.62)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龄≤70岁,具有一定理解能力能够配合电话访谈和家访;(3)出院时按照Framingham标准心功能均为Ⅱ~Ⅳ级。排除标准:(1)CHF终末期;(2)存在认知功能或肢体功能障碍。258例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延续性护理组各129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和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指导、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等常规护理方法。延续性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下三方面延续性护理:(1)信息的延续:出院前建立《CHF患者延续性护理档案》,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住址、电话、管床医生和护士、诊断和治疗情况等基础资料。出院前和患者及其家属一起制定《出院计划单》,一份医院留存一份交于患者家属。出院时发放《延续性护理手册》,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让患者或家属学会填写。出院后采用电话访谈、家访、电话咨询的形式和患者沟通、解决问题。电话访谈频率为出院后1月内每周1次,出院后2~3月每半月个1次。分别于患者出院1周和3月后进行家访,最后一次家访对患者这段时间的自我护理情况进行讨论、总觉和评价。开设电话咨询时间,患者可在周一至周五8am至11am打专线电话咨询有关疾病问题。(2)关系的延续:采用1对1的护理模式,即1个患者一般只和1个特定的责任护士保持持续性的护理关系,不仅利于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患者的习惯、健康状况和需求情况,同时有助于建立起双方的信任关系。(3)管理的延续:即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变化实施连续的、一致的管理方法,患者在出院后环境改变很大,同时在长时间内可能出现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的变化,因此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饮食护理、运动干预、康复训练等进行调整,保证延续性护理的有效性。

1.3疗效评价标准

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MLHFQ)[3]:采用0~5分6级计分法,共3个维度21个项目,3个维度包括症状维度(0~40分)、情感维度(0~25分)、身体活动维度(0~4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差。评价采用电话访谈、会谈的形式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2.1两组干预后3个月疗效对比

延续性护理组再住院率和6分钟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MLHFQ评分对比

两组干预前MLHFQ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月后,延续性护理组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延续性护理是指患者在医院、家庭、社区等不同健康照护场所或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受到的照护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该连续性通过电话、短信、视频、上门会谈等方式实现,此外患者也可以和特定的护理人员联系,咨询问题、汇报情况和复查等,延续性护理包括以社区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和从医院转出的延续性护理,国内主要为从医院转出的延续性护理。我国已有少部分医院实施了延续性护理或成立延续性护理中心,通过电话访问、家访的形式提供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慢性病的护理和孕产期护理指导[6]。根据研究显示,延续性护理中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CHF的疗效和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对疾病的认知学习程度、心理状态等关系密切,在住院期间,通过治疗和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护,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并稳定在一较好的水平,但出院后环境变化大,可能因各种因素导致病情加重、再次住院。据研究,延续性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发现加重CHF的各项危险因素和诱因,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此外,延续性护理的目的旨在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终身受益[8]。我院此次从心理和情感、服药和日常生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干预:(1)心理和精神干预:大量研究显示,CHF患者抑郁症发生率很高,约为20.60%~25.9%[9],主要是因为其疾病的长期性和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引起。护理人员从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悲观、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2)服药干预:CHF患者需长期服药,在电话访谈过程多反复询问患者是否按时按量服药,并多次强调服药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如洋地黄类药物若多服用易产生药物中毒[10],为避免影响睡眠利尿剂应晨间服用等,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形成自觉按时服药的习惯;(3)日常生活干预: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活动以改善其心肺功能,通过和患者沟通、交流掌握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并给予指导。

研究结果显示,延续性护理组活动能力(6分钟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且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症状维度、情感维度和身体活动维度延续性护理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出院后的持续电话访谈、家访能够对患者的行为、自我护理意识进行纠正和强化。此外,《出院计划单》和《延续性护理手册》也能起到提醒作用,提醒、激励患者每次按时完成规定的项目,从而养成好的自我护理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秦玉霞,李惠萍,韦学萍,等.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21):2517-2520.

[2]付伟,李萍,钟银燕,等.延续性护理研究综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6(11):27-30.

[3]张川林,张泽菊,牟绍玉,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8):55-58.

[4]柯炜.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50-51.

[5]邵欣,李峥,孙红,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5(7):648-650.

[6]项颖卿,罗萍,章国良,等.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307-308.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8-0151-03

Effect of continuing nursing on self-care abil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LI Xiuxia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Zaozhuang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Zaozhuang 277100, China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心力衰竭;自我护理;延续性护理;电话随访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9.17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 是一种全球性的危害公众健康、高花费的临床综合征[1]。CHF的治疗目标为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缓解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长期预后, 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2-4]。本文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CHF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10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病情稳定的94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标准、知情同意后进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 各47例。对照组男20例, 女27例, 年龄46~74岁, 平均年龄(60.21±7.81)岁;干预组男22例, 女25例, 年龄48~75岁, 平均年龄(61.43±7.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护理, 包括出院后饮食和活动指导、定期复诊等。干预组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 共6个月。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

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 并在出院日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一对一会谈, 告知患者会收到从医院打出的电话及目的, 取得患者和(或)家属配合。随后根据患者电话随访辅导监测单的内容, 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干预, 主要目的是对患者实行院外延续性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①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以及钠盐和液体摄入量的控制。②用药指导:药名、用药方法、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督促按时用药、加强服药依从性等。③症状管理识别与管理:督促患者进行自我监测(血压、心率、尿量、体重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对病情恶化症状(气促、水肿及疲劳增加等)的识别和应对。④适度运动与休息:选择活动的方式、时间及程度等。⑤心理情绪管理: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

1. 3 评价方法 采用EHFSCB-9量表, 该量表包括12个条目, 共60分, 采用Likert计分法, 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划分5个等级, 1、2、3、4、5表示完全同意至完全不同意5个等级。得分越高, 表明CHF患者自我护理水平越低。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条目得分及总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 干预组每天测量体重得分、体重增加时就诊得分、感觉疲乏时就诊得分、有规律的运动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 尽管在药物治疗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但是慢性心衰患者的症状仍未得到理想控制, 从而导致其再住院率升高。国外报道, 慢性心衰患者3~6个月内再住院率高达27%~47%。

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收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 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 包括经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性随访与指导[4]。本研究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 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普及、指导院外生活方式的改变、监督患者按有效剂量规律坚持服药、督促患者进行自我监测(血压、心率、尿量、体重及症状体征的变化)、适度活动及休息的建议、提供心理疏导等。结果显示,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EHFSCB-9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CHF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较差。通过电话随访, 可以准确及时地评估出CHF患者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目的地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 从而改善其自护行为。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 干预组患者的EHFSCB-9总分较对照组降低(P

综上所述, 对出院后的CHF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 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使其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方案有望推广至更多医疗机构, 为出院CHF患者提供长期院外护理措施, 减缓CHF病程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Stewart S, MacIntyre K, Hole DJ, et al. More 'malignant' than cancer? Five-year survival following a first admission for heart failure. Eur J Heart Fail, 2001, 3(3):315-322.

[2] 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69.

[3] 陈娟, 赵书娥.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研究进展. 中华护理杂志, 2015(3):35.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12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70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结果, 是一种全球性的危害公众健康、高花费的临床综合征[1]。CHF的治疗目标为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缓解临床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长期预后, 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2-4]。本文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CHF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10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病情稳定的94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标准、知情同意后进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 各47例。对照组男20例, 女27例, 年龄46~74岁, 平均年龄(60.21±7.81)岁;干预组男22例, 女25例, 年龄48~75岁, 平均年龄(61.43±7.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护理, 包括出院后饮食和活动指导、定期复诊等。干预组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 共6个月。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

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 并在出院日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一对一会谈, 告知患者会收到从医院打出的电话及目的, 取得患者和(或)家属配合。随后根据患者电话随访辅导监测单的内容, 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干预, 主要目的是对患者实行院外延续性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①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以及钠盐和液体摄入量的控制。②用药指导:药名、用药方法、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督促按时用药、加强服药依从性等。③症状管理识别与管理:督促患者进行自我监测(血压、心率、尿量、体重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对病情恶化症状(气促、水肿及疲劳增加等)的识别和应对。④适度运动与休息:选择活动的方式、时间及程度等。⑤心理情绪管理: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

1. 3 评价方法 采用EHFSCB-9量表, 该量表包括12个条目, 共60分, 采用Likert计分法, 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划分5个等级, 1、2、3、4、5表示完全同意至完全不同意5个等级。得分越高, 表明CHF患者自我护理水平越低。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条目得分及总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 干预组每天测量体重得分、体重增加时就诊得分、感觉疲乏时就诊得分、有规律的运动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 尽管在药物治疗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但是慢性心衰患者的症状仍未得到理想控制, 从而导致其再住院率升高。国外报道, 慢性心衰患者3~6个月内再住院率高达27%~47%。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13篇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脑出血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方面的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可有效地改善脑出血患者疾病康复进度,减少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脑出血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60-01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因为其具有死亡率高、病情变化快、病情重、发病急等特点,因此此类患者在初发是应需保证绝对的卧床休息。且发病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伴随偏瘫,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坠积性肺炎、压疮、便秘等临床几率较高,所以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如何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1]。本次试验对我院收治的42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2例和20例;年龄范围在34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5±4.5)岁;发病后2h-10h住院;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及症状表现,可通过头颅CT或者MRU(MRI)确诊为脑出血患者;出血位置为基底节区。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1例,两组患者在知情的条件下进行本次试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

1.2.1成立延续护理干预小组,选择的护理人员必须是学历大专以上、固定工龄5a以上的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善于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对干预小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回访时间、内容、语言功能锻炼方法、并发症护理要点、营养护理要点等等经过考核之后方能够正常进行访视。并可运用整体性医疗团队资源,邀请管床医生参与,从而提供全面,高质量延续性医疗护理服务。

1.2.2建立回访渠道:患者在出院时护理人员应进行相应的解释,告知患者预约回访的目的、意义及时间(出院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及半年,半年回访完成后每隔半个月电话随访一次,或上门探访,直至出院1年);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包括患者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健康指导、用药情况等等,并进行日常生活评分,向患者发放联系卡,若是患者及其家属有疑问可通过电话咨询或者来院复查,实施下双向交流。

1.2.3延续护理干预的内容:对患者的血压水平、饮食、睡眠、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心理状态、自我护理技能、并发症、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并继续为患者提供患肢康复训练,指导皮肤护理及管道维护、营养调配、用药指导。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在半年以上的约有50%以上,伴随不同的心理障碍,因此家属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让患者获得有效的家庭支持。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制定康复计划[2]。

1.2.4教授患者基本护理技能:首先应讲解脑出血相关知识,为患者及其家属示范并教授相关护理技能,并纠正偏差和不足,直到患者及其技术掌握为止,告知患者生活要有顾虑,保证情绪稳定及充足的睡眠,忌兴奋、暴躁、紧张,维持稳定的情绪;忌暴食、戒烟酒,并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控制体重增加,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高蛋白、低盐等食物。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良好生活方式、肢体语言功能、并发症发生率、遵医嘱率、满意率及脑出血复发率、患者出院后坠床、烫伤、跌倒、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

1.4统计学分析。本次试验中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P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详情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延续性护理指从患者的角度所体验到的协调、顺利的护理过程,即为护理的不中断,其是指护理服务没受到限制,尤其是指护理服务没受到地点的限制[4]。随着患者回家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对患者提供完整、连续、便捷的护理服务,形成了无缝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国外的一些系统综述表明,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结果,减少患者对急诊的使用次数,降低其急性住院后的再住院率[5]。延续护理与传统临床护理模式不同,其有效的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及医院的信任,明显的缓和了护患之间的关系,稳固病原渠道,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英,徐少娜.80例脑出血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3):287-288

[2]潘文妍.延续性护理在出院后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3):458-459

[3]康有霞.脑出血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实施与康复指导[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3):269-270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14篇

The Application of WeChat’s Continuous Nursing Care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rcinoma/WEI Yong-ping,WEI Lian-su,WEI Hai-p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9):096-099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WeChat continuous nursing service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rcinoma.Method:56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laryngeal carcinoma,and with surgical resection or partial laryngectomy,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hospital number of single and double,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hospitalized during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control group wa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after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instruc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nursing care in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of WeChat.The quality of life after discharge,knowledge of disease and satisfaction in the hospital within 6 month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1,3,6 months after discharge,the quality of life,disease knowledge and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ostoperative laryngeal carcinoma; Continuous nursing of WeChat; Quality of life;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chi,Hechi 547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9.027

喉癌是耳鼻咽喉?^颈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好发于声门或声门上区,占耳鼻咽喉恶性肿瘤7.9%~35.0%[1],其发病率仍有增长趋势。手术切除是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2],其原则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或重建喉的功能,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根据喉肿瘤的生长部位和范围,选择喉部分切除术及全喉切除术,患者虽然在住院期间获得全面的治疗及护理,但出院后仍需要长期锻炼和康复护理,特别是带有气管套管回家或全喉切除术后的患者,出院后需要进行气管套管或气道造瘘口等自我护理,患者在进行自我护理时存在着对掌握疾病知识的缺陷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微信的延续护理是将护理从医院延伸至家庭,让出院的患者能持续性不间断的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有效解决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4]。本研究对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确诊喉癌并进行喉癌术后患者实施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确诊喉癌并进行全喉或部分喉切除手术患者56例,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男27例,女1例,年龄42~71岁,平均(50.5±2.5)岁;Ⅱ期患者11例,Ⅲ~Ⅳ期患者17例;全喉切除13例,部分喉切除15例。对照组:男26例,女2例,年龄43~70岁,平均(51.6±2.7)岁;Ⅱ期患者12例,Ⅲ~Ⅳ期患者16例;全喉切除15例,部分喉切除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依据病理诊断,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下病理活检取出术,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喉癌;(2)在本院接受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标准;(3)有良好沟通能力,家有网络并懂微信操作;(4)明确自身疾病并能接受和配合术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排除标准:(1)有心肺感染疾病;(2)肿瘤已发生转移;(3)失联无法进行延续性护理。

1.3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按喉癌术后常规护理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给予喉癌术后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出院后6个月内用微信进行延续性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3.1 微信的延续护理服务具体方法 (1)建立微信的延续护理服务小组,科室主任任业务指导,微信的延续护理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成员为主管医院护理的杨副院长、护理部欧主任和覃主任、科室的主管护师和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参加,制定服务方案、住院期间的评估指导及出院后的护理服务。小组成员定期进行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服务相关知识培训,熟练掌握实施方法及要求,有良好沟通和协调能力。(2)患者在住院期间,微信的延续护理小组针对患者的病情资料分析其护理服务需求,制定延续性护理服务计划,出院当日发放联系卡,告知微信的延续护理小组成员的微信号,以微信的文字或微信的语音,作为交流的主要方式。(3)建立出院患者信息档案和回访制度,与患者建立微信联络,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由微信的延续护理小组成员每周五下午对其进行一对一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施及有评价的延续护理服务,以播放视频、发送宣传图片、微信的文字或微信的语音进行健康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进行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目的及意义,让他们理解并配合。同时,鼓励患者提问,涉及医疗问题,由在科室医师回复,帮助患者排忧解难,方便快捷。(4)在患者出院后1、3、6个月进行定期返院复诊或通过微信咨询,其内容包括询问患者出院后的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睡眠状况、精神心理状况、对气管套管或气道造瘘口等自我护理,发放问卷调查表或通过微信咨询帮助填写,填写后收回,进行统计。通过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指标及满意度调查表等测量检测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对疾病知识掌握、自我护理能力及满意度等。

1.3.2 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内容 (1)心理护理:讲解治疗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和顾虑,促使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2)皮肤护理或气道造瘘口护理:按时更换气管切口敷料,平时随脏随换,保持气管切口及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净。(3)口腔护理:嘱进食后要漱口,保持口腔清洁。(4)气管套管护理:每天定期进行气管内套管清洗及消毒,保持气管内套管通畅。(5)预防肺感染: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6)饮食指导:注意合理饮食,保持愉快心情。(7)发音及功能训练等。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采用问卷调查完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依据中国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测量表(QLICP-HN)来测量[5-6],其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家庭功能、情感功能及认识功能等,由52项指标构成,每个项目为1~5分,将各项原始得分转换成0~100分的标准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2)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其内容有喉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护理及相关注意事项等。(3)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本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其内容包括疾病健康教育、发音训练指导、检查用药指导、心理指导、生活指导、服务态度及复诊时间等,每项分为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分别在患者出院后1、3、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原始资料采用Excel录入,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对疾病知识掌握与生活质量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对疾病知识掌握与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3、6个月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和生活质量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喉癌的主要方法,患者在住院期间虽然获得全面及系统的治疗及护理,但此类手术创伤性大,特别是全喉切除手术患者,出现不能发声及言语,进食呛咳或误食[7-8],部分患者还带着气管套管回家,出院后需要进行气管套管或气道造瘘口等自我护理等,这些康复护理是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在进行自我护理时存在着对掌握疾病康复知识的缺陷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9]。延续护理服务是一种创造性的整体的个体化的护理模式,能够让患者及其家属达到生理、心理的最佳状态,以最愉悦的心态来配合治疗与护理[10-11]。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是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是为有医疗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等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医疗护理问题[12]。本院在每周五下午给予喉癌术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微信延续性护理服务,以播放视频、发送宣传图片、微信的文字或微信的语音进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有效解决喉癌术后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R掌握和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延续性护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心外科;生活质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78

由于心外科手术的创伤很大, 患者的基本病情也很严重, 因此为了使患者在出院之后能够更快、更好的康复, 医生与护士就该更加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行为, 这对患者的康复意义重大[1]。很多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不能有深刻认识, 然而患者的生活方式也背离了健康的轨道, 若在患病之后心情失落, 心理状态严重下滑, 那么即使出院了仍然不能完全康复, 甚至会受到心情的影响使病情复发[2]。所以针对这种情况, 延续性护理作为一个全新的护理概念被提出来, 所谓延续性就是指患者出院之后, 医护人员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 能够帮助患者解答生活中的困惑, 以求规范患者的健康正常的生活方式, 从而全面提升患者出院之后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对延续性护理对心外科患者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86例心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 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再加上延续性护理干预, 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8例, 年龄23~69岁, 平均年龄(47.55±10.46)岁;对照组中男23例, 女20例, 年龄22~71岁, 平均年龄(50.28±9.7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 比如术前的准备, 做皮试, 肥皂水灌肠,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术后准备氧气、吸氧管、约束带心电监护仪等, 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之后叮嘱按时服药, 定时进行复诊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延续性护理, 具体开展如下:首先成立专门护理小组, 将每位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家庭情况等作好记录, 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病情追踪, 将所了解到的信息详细登记, 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 半年或1年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然后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来评估两种护理方式患者的生活质量的评分状况, 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外科手术一般都会出现比较大的创伤, 因此患者在围术期间的危险性也非常高, 同样该类患者的基础性疾病也会非常严重, 所以即使手术很成功, 患者躲过危险期出院, 但是会有很多不能确定的因素, 使患者处于危险之中[3]。研究表明心外科手术是所有进行外科手术而二次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的, 所以心外科患者手术完成之后不能意味着就可以完全终止医疗行为, 首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没有达到健康的水准, 所以必须进行护理干预[4, 5]。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精进, 全新完善的医疗理念逐渐被人们所开拓, 延续性护理就是其中的一种, 打破了以往护理服务只体现在医院内部的方式。人们意识的不断增强, 很多疾病患者康复的时间跨度很大, 即使出院后病情的控制与好转, 仍然要进行护理干预, 目的就是将患者的心态和生理恢复到最佳状态, 规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而可以自己主动的遵照医生的嘱咐来巩固自己的疗效, 最终将自己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6]。延续性护理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从患者离开医院那刻开始,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把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 另外给予患者正确的生活指导, 从而提高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延续性护理的诞生, 是临床护理的一次重大的革新, 对于那些外科手术比较大、远期疗效得不到保证的比如心外科患者, 在护理过程中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志慧. 术前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激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27):263-264.

[2] 陈敏.护理人文关怀在胸心外科监护室护患沟通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3, 11(28):2655.

[3] 诸纪华, 周伟琴, 朱红梅, 等.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延迟关胸30例的护理. 护理与康复, 2013, 12(9):861-863.

[4] 宋秀丽.开胸手术心血管并发症30例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0):94-95.

[5] 徐芬, 王晶.时间位点管理在心外科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临床护理, 2013, 5(5):447-44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