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任课教师;班级管理;管理职责

班主任承受了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职责,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较为轻松,造成了班级管理的资源浪费,应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管理职责。

一、成为班主任的管理助手

任课教师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深刻认识到班主任在班集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班集体向着班风正和学风浓的良好班风转化,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班主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全体任课教师的积极配合,促进班级管理的良好循环,方便各教师的工作管理,工作变得轻松、高效。任课教师应该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成为良好班级管理的义务助手,营造和谐的教师团队。

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

学生在学校的最主要任务不只是学习,还有各种文体类活动。任课教师应该对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进行策划和组织,从而表现出对活动的关心,并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增强学生的亲切感,让学生感受到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为学生排忧解难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心不在焉的现象,教师的暗示和批评通常是不起作用的,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烦心理,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在课堂上针对这样的事情,为学生排忧解难,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也是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此类现象的发生,应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和道理,缓解精神压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经验,也为班主任在工作管理中减轻了大部分的工作压力。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任课教师;班级管理;协调;作用;协助;促进

在学校实行“一个融合、四个统一”的德育工作模式下,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未来生活,教给学生实用的技能,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毕业生。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在任课班级的班级管理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既可以促进班级整体发展,又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目标。

一、协调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作用

因为是管理和被管理关系,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相对于班主任,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态度会亲近一些,任课教师可以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亲近学生,深入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尤其是当学生们抱怨学校管理、班主任管理时,可以综合性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明白“看法不一样,很多时候是因为出发点不同”,从而逐渐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增加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服从班主任管理。同时引导学生尊重班主任的付出,学会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修好师生关系。

二、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自然流露更加真实,任课教师绝对掌握了学生们的第一手资料。将这些资料及时与班主任做以沟通和汇报,有利于帮助班主任充分了解班级学生在课堂听讲、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个人表现等方面的种种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教育。沟通汇报的内容可以包括:班级的整体风气;进步的同学及进步的方面;退步的同学及退步的方面,等等。汇报之余也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同时,结合任课班级学生特点,为班主任提供些班级管理经验,比如布置假期作业,针对独生子女学生多、缺乏感恩之心,建议班主任布置做家务的作业;针对文字书写能力差,建议班主任布置书法作业、周记作业;针对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建议班主任布置社会实践作业,等等。在班级管理中充分扮演出谋划策的角色,协助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共同实现教书育人目标。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1、在共享生命感悟中培养正确人生态度。结合学科特点、自己的人生感受对学生进行指导,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和了解。例如将个人比较推崇的五种精神:自觉精神、主动精神、负责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五种意识:参与意识 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抗挫意识,五种能力:适应能力、自治能力、交往能力、 协调能力、鉴别能力,五种作风:务实作风、谦虚作风、谨慎作风、惜时作风、守信作风引入德育目标中,潜移默化中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有知识、有健康、有品味的新时期青年。

2、在赏识教育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时刻注意收集学生的点滴进步,采取各种方式夸学生,有时在作业本中暗地夸,有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有时私下里夸,学生们得到了认可,尝到了甜头,很大程度上使学生避免了由于不喜欢某科、就不愿意听某科的课、不做某科的作业、使该科成为自己的弱科、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瓶颈现象发生,也使任课教师从感情上也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成为了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些学困生也在夸奖中树立了自信,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在指导班干部、课代表工作中提高班干部素质。课代表、班级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直接执行者,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教学之余,从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上对课代表、班级干部给予一些指导,可以提高班干部素质。如让课代表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简单地只是收作业和发作业,而是沟通师生的桥梁,要看重自己的工作,负责任地做好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哪些题需要重新讲、同学们比较感兴趣想知道的事等等)、很好地完成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数量)、有效地帮助同学们提高成绩。对于班干部,可以鼓励他们首先做好自己,以正气带动大家;树立为老师同学服务、锻炼自己的思想,摆正心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自己的时间,采取合适的工作方式,较好地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比如对学委,可以提醒他督促各科课代表履行好职责,日常对同学们提出学习要求,组织学习互助活动,做好细节工作服务任课教师(如期末时提前写好成绩单)。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3篇

一、树立育人意识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更应如此。优秀的班主任都是首先立足于坚定的育人意识,他们普遍具有一种通过教育完全可以改变人,直至改变整个学校,甚至社会的坚定信仰。只有这样,这种以育人为首要目的的职业,才可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做好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做人,健康地成长。因此,育人意识的树立,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条件,正如魏书生所说:“我觉得如果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育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某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我感到从成年人做起太难了,最好的选择是从孩子们做起。”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全面地看待和评价学生

作为班集体的“头儿”,班主任应该树立:1、平等观,也就是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原谅学生的弱点,关心、信任、理解学生,努力建立建立一种民主和睦的氛围。班主任必须抑制自我中心意识,主动地接近学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和老师辩论;在班级管理中,当意见有分歧时,应尽可能同学生商量解决,甚至可以用表决的方式解决。教师还应当主动接受学生的监督,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2、个性观,即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个性,教师在工作中,应主动关心照顾不同个性的学生,不仅关心成绩,更要关心生活;不仅关心聪明伶俐的孩子,更要关心那些心理、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3、发展观,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班主任的工作很难出色。班主任应当承认后进生的变化,理解进步中的反复,反复是正常的,即使反复一百次,一千次,班主任仍可以101次,1001次的做转化工作。

三、班主任应科学对待学生所犯错误,积极转化后进生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班级管理;地位;作用

谈及班级管理,很多学校认为主要是班主任的职责,班风学风的好坏与否主要与班主任有关,而与科任教师没有关系。职业学校也不例外,认为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是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与学生管理和班级管理无关。从哲学上的唯物辩证法来看,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的特点,作为事物整体的局部组成部分的变化势必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教学与管理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管理到位,则教学事半功倍,反之,管理缺位,则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难以实现。因此,认清专业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搞好班级管理,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使学生的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1 专业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许多学校一样,职业学校的班主任需要负责管理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学生。职业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仅靠班主任个人的智慧、精力以及时间要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密切合作和共同管理才能把班级管理工作落实好。专业课教师因其在职业学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除班主任外比其他教师和学生联系更为密切,更了解学生之所思、所想,更具有驾驭学生思想的能力。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与班主任合作,不仅减轻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负担,更能有的放矢,起到加强班级管理的作用。因此专业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是极其必要的。

2 专业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

由专业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可知专业课教师在班级管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主要的管理者,是进行班级管理的领头人。对于负责教授专业知识的专业课教师来说,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处于中间的地位或角色,因而专业课教师在参与班级管理时所扮演的角色是辅助协调者, 帮助班主任进行班风学风的纠正和培养,共同合作将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落实到位。

3 专业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对于专业课教师是否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来,有学者进行调查表明,很多学校的教导处主任和绝大多数班主任表示对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表示支持。而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对所教学的班级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协助班主任加强对班级的管理

专业课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是其他教师所不能企及的。因此,专业课教师更易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其自身专业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搞好职业规划。依据职业道德要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教育,以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和班集体荣誉感,协助班主任加强对班级的管理,以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

(2)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团队

班级管理不再是由班主任一人承担,在专业课教师的参与管理下,形成了一支良好的班级管理团队。在这支管理团队里实现了班主任和各专业课教师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互补,实现了在年龄结构和性别分配上的合理化。专业课教师在班级管理团队中不仅能够弥补班主任的个体限制,相互间也能够取长补短,还能够在班主任和各专业课教师之间创造更多的沟通交流的机会,以协调好关系和营造互助互通的管理氛围,从而促进整个班级管理团队形成合力。

(3) 在学生、学校以及其他教师间起着沟通作用

人世间的交往都少不了沟通,通过沟通才能使交往中暴露的问题得到缓解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对学校和教师都寄托着厚望,因而班级管理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一则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很难做到全方位的了解每一个学生,二则是现在的学生个性更突出。学生不一定会选择班主任教师作为其知心朋友,而会选择一位他所尊敬的专业课教师做知心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方面的指导,同时希望教师分担他们的痛苦与忧伤,分享他们的幸福与欢乐。专业课教师由于经验比较丰富,都有着较强的驾驭学生思想的能力。对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能够及时分析,并能及时帮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所以,学生也比较愿意把自己对社会、学校、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的看法、想法告诉一个值得自己信任的老师。因此,专业课教师在学生、学校以及其他教师间起着沟通作用。

(4 )形成良好班风,提高教学效果

对专业课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评价,不能仅仅是依据对学生学习专业课成绩的高低,更应以所教班级整体的班风和学风的好坏为依据。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从表面上看像是增加了专业课教师的工作负担。但实际上,专业课教师在和学生深入交往中一是形成了班级管理的合力,班级的班风和学风会在教师们的努力下得到提高。二是学生们对专业课教师信任感增强,能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加规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三是专业课教师易于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难点,因而能对症下药,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4 小结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在班级管理当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扮演中介和协调的角色,并在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班级管理团队、沟通以及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仍具有很多困惑需要解决。但是,专业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并和班主任密切配合,对职业学校形成优良班风学风,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祖胜,顾群.班级社会化管理的理念与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11(01)

[2] 饶雪梅,欧阳秀明.协调科任教师抓好班级学风建设[J]. 中等林业教育. 1998(04)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伙伴教育 班级管理 应用

1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班级管理理念要求我们转变理念,改变传统以班主任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引导任课教师、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建立以“班主任为主导,教师参与,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只有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调动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充分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解决当前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2 伙伴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构想

“伙伴式班级管理”是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结成伙伴,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的一种新型班级管理方法。班集体的正常运行与高效管理离不开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调用力,只有班主任与教师结成伙伴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才能全方位了解班级存在的管理问题与漏洞,与任课教师排查问题,寻找对策,才能以管理促班级提升;学生由于年龄与生活经验等不足,尚未形成独立管理班级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学生结成伙伴关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班级管理艺术,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学生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参与班级管理,将有助于集思广益,发挥学生集体智慧作用,在管理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提高,互相促进。

3 伙伴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探索

3.1 构建有效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伙伴关系。“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可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1]那么在具体的实践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怎样形成伙伴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呢?

3.1.1 信息共享。任课教师掌握着学生课堂表现的第一手信息,这些信息是促进班级管理的重要资源。学生课堂反映出的思想波动与心理变化能够被任课教师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对于班级管理非常重要;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度一般要高于班主任,特别是年轻教师,他们与学生的交流往往更深入,更广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烦恼、成长困惑、内心秘密等愿意向任课教师倾诉,这些信息对于开展学生工作、促进班级管理意义非凡;班主任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提升任课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有助于任课教师成长。

3.1.2 精诚团结。班主任要多钻研沟通艺术,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要充分激发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例如邀请任课教师参与班会,参加班级活动,参与双差生转化等,与任课教师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班主任要用热情与真心感动任课教师,建立起真正的伙伴关系,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也要认识到参与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伙伴关系既是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自我成长的需要。只有精诚团结,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教师群体智慧的作用,促进班级建设。

3.2 构建良好的师生伙伴关系。伙伴式师生关系是构成良好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学生不但是管理的对象,同时也充当着管理的主体,要想提升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就一定要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着手”[2]师生间建立伙伴关系将有利于发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3 构建积极的生生伙伴关系。

3.3.1 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实践证明,教师孤军作战效果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为离开学生的班级管理是不科学的,它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往往对班集体缺乏责任感,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生生伙伴关系构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与学生建立了伙伴关系,俨然成为班集体主人,学生的集体智慧、潜力、创造力等得到空前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3.3.2 引入竞争。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我们在伙伴组合间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有了这种素质,才能正确认识和参与竞争,才能形成竞争所需要的良好心理品质,才能在面临或投入竞争时精神振奋,努力进取,提高效率。”[3]通过竞争机制,能够有效提升伙伴组合管理能力,培养出优秀的伙伴组合,使班级所有学生都能释放出潜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坤等.浅谈初中班级管理理念[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2(21):218

2 王丽红.班级管理中如何做好师生关系工作[J].中国科技

创新导刊,2012(09):235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 班主任管理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03-01

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遇到了新的问题。基于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初中班主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还应该加强对学生人格培养工作的重视,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新时期应该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创新,为班级和谐环境的构建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当前初中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初中班主任教师已经开始尝试探索班级管理优化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班级管理整体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整体管理效果产生了相应的不良影响,具体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教师角度

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初中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心理健康问题,即班主任教师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大,长时间处于紧张工作状态中,身心调节能力不足,长时间以后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方面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班主任教师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传统的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的权威性逐渐被弱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教师出现心理落差,对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教师管理能力问题,部分学校的班主任教师教学能力较强,但是班级管理能力不足,班级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对班级管理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限制了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对班级管理在强化教学质量方面作用的发挥产生不良影响[1]。

2.从学生角度看

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错误认识也会影响班级管理效果。一方面,部分初中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教师的管理只能限制其行为活动,而不会产生积极效应,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影响班级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学生集体主义感缺失,没有认识到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是自身作为班集体一份子的责任和义务,因而在班级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团结其他同学,我行我素,严重限制了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可见,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要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还应该注意学生方面的问题。

二、解决当前初中班主任教师管理问题的措施

基于当前我国初中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

1.应用多样化的方式缓解班主任心理压力

班主任工作状态对其班级管理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当前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工作压力大,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在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各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应用多元化方法缓解教师教学压力,如设置副班主任岗位,让其他教师辅助管理;对班主任教师实施人文关怀,让班主任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社会位置和在社会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调整,促使班主任能够以平常心对待各项管理工作,对学生实施科学的管理,有效提升班主任管理质量。

2.对班主任教师管理方法进行改进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班主任教师在探索班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逐步改进,增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此过程中,相关引导人员应该让教师明确自身工作责任,即在不同的情况下所应该应用的措施,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科学的管理,提升管理效果[2]。在实际组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制定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措施,组织开展校外管理活动,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同感,进而促使其积极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管理工作,为初中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3.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育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生干部对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要想逐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就必须对学生干部的自我提升和自我管理能力加以强化,进而在学生干部的帮助下完成班级管理各项工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而言,在培养学生干部班级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初中班主任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构建自我管理机制,在加强自我管理、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的情况下,积极配合班主任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配合管理的积极性,有效改善管理现状,促使班级管理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4.对初中班主任评价考核机制加以完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教师考核评价更为复杂,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逐渐得到了一定的凸显,并且借助合理的考核评价,班主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的调动[3]。同时借助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班主任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强化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社会价值。这样班主任教师就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工作是初中班主任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班主任教师应该重新认识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成功(教育版),2012(1):203.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7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任课教师 问题 建议

一、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的模式主要是班主任责任制,也就是说直接参与班级管理的是班主任,这一模式强化了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性。鉴于大多数学校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功力性教育行为,任课教师的挑选主要集中在数语外这三科上。而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分地突出了班主任的作用,导致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存在参与不足和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任课教师缺乏实行班级管理的意识

班级管理意识即是对班级管理各种问题的基本认识,其中包含班级管理的目的、本质以及具体实施内容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追求。目前,在大多数学校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当任课教师上课时班级学生出现纪律差的情况,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管理而是将责任推给班主任。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任课教师认为“任课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而育人是班主任的事”,他们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也是班级管理的一份子。简而言之,这种任课教师将班级管理的责任推卸到班主任身上,缺乏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

2.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缺乏沟通交流

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减少误会、化解误会,有利于分担教学工作压力、最大程度地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班主任缺乏和任何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一味地认为班级管理只是自己的工作。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班主任在对班级坐位编号时仅仅考察班上学生的情况,而不咨询任课教师的意见,导致排出的坐位表不适合任课教师教学课程的安排。这种现象的存在,表明部分班主任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往往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应有绝对的权力,其他任课教师应服从班主任的安排。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那么误会冲突就会加剧,不利于任课教师在班级威严的树立,势必导致任课教师教学工作难度增大。

3.现行的班级管理制度不明确

目前的班级管理模式并没有明确划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责任与权力,学校班级管理制度有必要在法律法规上作出进一步的完善。针对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执行班级管理的义务,但是对任课教师的责任范围不予明确。这样使得任课教师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界,想要管理但又不知道该管什么。(2)学校对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任课教师激励措施不足。对于参与班级管理的任课教师来说,他们面对着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压力,但是任课教师却与班主任的考试制度和奖励差别很大。并且任课教师缺少晋升的机会,只有班主任才享有国家的补助,这些均易造成降低任课教师管理班级的积极性。

二、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问题的解决途径

针对本文所提出的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加强任课教师班级管理的参与度、提高任课教师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以及明确管理责任等方法解决。具体可参考以下建议:

1.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意识

任课教师应以教书育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任课教师应关注所任教的每个班级,不能因班风的好坏而有所偏颇,努力做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班级。这有助于加强任课教师对不同班级的了解,更好地获取教育资料,有助于互通信息,鼓励不同班级间的竞争。(2)任课教师不仅要管理班级纪律和营造学习气氛,还应关注不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以多视角思考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做有利于任课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获取学生的信任,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3)任课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和其他老师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班级的情况,使得任课教师能够在教书的同时更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对任课教师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意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班主任重视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给与任课教师一定的自利,使任课教师意识到自己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成员。班主任重视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遇事多向任课教师咨询、采取合理的建议等方面。例如,在有关班务工作计划的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制度的实施要求等方面,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不断地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上的进步,逐步地使任课教师融入到日常班级管理中。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任课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3.完善任课教师管理班级的相关制度

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将班主任纳入教师教育计划,把班主任工作作为重点教学计划。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对班主任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然而对任课教师的各方面职责没有做出具体的划分。因此,为了提高任课教师主动管理班级的思想觉悟,教育部应尽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学校应充分地考虑两者在工作中的差距与共性,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工作考核方式重新设定。适当地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津贴,对表现优异的任课教师给予奖励。

4.正确处理与班主任间的关系

任课教师应明确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做到以下几点:(1)尊重班主任工作。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工作技巧和管理风格,对此任课教师应给与支持和理解。任课教师应给与班主任足够的尊重,确立其在班级管理的主导地位。(2)主动向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对于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问题,班主任是最了解的。任课教师为了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应主动地向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相互沟通、获取间接的经验。(3)协助班主任工作。任课教师可以反映自己察觉到的近期班级动态和学生的问题,积极参与班主任组织的各类会议,承担起班主任缺位是班级的管理工作,努力协助班主任的工作。

三、任课教师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

大家都知道,在五星班级上课相对要轻松许多,但在“特色”班级上课老师们就经常感觉到“一个头两个大”。所以,我们科任教师,都要面对班级管理和课堂纪律这一现实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作为英语老师及副班主任,下面就用我们本班的点点滴滴谈谈科任教师与班级管理几点个人看法。

1.把对孩子们的爱与严表现出来

易同学的故事:易同学因不知道自己违纪,对记他名字的同学重拳出击。我记得当时是这么处理的:我只问你二个问题:(1)假设发生一些事情,你父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你打一顿,你服还是不服?(2)你打人之后,你所关注的问题得到你自己满意的结果吗?你考虑10分钟后自己到办公室找我。妥善处理这件事后,第二天我们进行二次谈话:如果你正视自己的缺点,然后改正,你以后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如果你继续这样子,就眼前来说,班上是没有人愿意做你的朋友,长大后你还会是形影单只,你愿意这样吗?

当学生知道老师是爱他的,关心她的,他们才有可能成为老师的追随者,才会积极地配合老师的教学。不过,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老师必须要严肃地给学生提出来,并帮助其改正。

2.树立权威,言出必行

杨同学和孟同学因我奖励的笔,争执不下,大打出手。他们一起来找我时还说一句很可爱的话:“莫老师,你说,这是不是你给我的笔呢?”我立刻收起我原有的笑容对他们说:“谢谢你们对奖品的重视,但你们之间的友谊还不如一支笔吗?奖品丢了没关系,我再给你们一支笔,这件事到此为止,否则取消你们以后的获奖资格。”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老师说话要算数,而且还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老师在班上说的话,给同学们的许诺,一定要兑现,哪怕是惩罚学生的规定。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严格的,是说到做到的。

3.与孩子们保持适当的距离

新学期开始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跟孩子们交流只限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人处事,吃饭添衣。尽量不出现闲聊胡扯的情况。我跟孩子们一定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刺猬取暖的故事:在寒冷的冬季,刺猬们在一次次的伤害和靠近中,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距离。既保证能有足够的温度,同时又不会让彼此受到伤害。”

不难看出,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此理。老师与学生亲切到没有老师与学生之分,学生可以无所顾忌,任意而为,那样会有失老师的威信,也会对班级管理造成麻烦。为此,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让学生对你琢磨不透,不知你是否会按常规出牌。这样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敬畏感。敬则从,畏则服。

4.培养一个好的课代表

我对我的课代表非常满意,因为她找过我很多次,都问我:老师,我的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与班主任商量:给我的课代表颁发“优秀课代表”的荣誉称号。

课代表在学科管理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节课,我就当着全班宣布课代表的作用定义:课后课代表的行为就是我的行为,课代表的角色就是老师和班级,学生之间的桥梁。课代表的任务就是准时收发作业,传递老师要求,反馈班上的英语学习情况及自主整理的纪律情况。英语课代表是我英语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纽带。

5.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成长

当班级整体情况都比较浮躁时,不要一味地批评与责骂学生,有时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讲大道理,他们可能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借助一些身边的事例、故事来感染他们,更有助于他们分析自身的错误,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伤害、对班级的不良影响。我在工作中的经验也表明鼓励、表扬和信任,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但奖励学生时应把握时机、掌握分寸,避免学生的虚荣感膨胀。

总之,教学与班级管理的过程,是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课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既可以优化班级风气、促进课堂教学,又可以密切与学生间的感情,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芝,黄明山.大学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教育探索,2009,(04).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8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教育;重要性;实施策略

1班级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1班级德育教育内容:班级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师在上述管理过程中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德育规范及标准,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完善德育素质,提升德育水平。上述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道德、生活常识和常规习俗等,教师要善于将道德内容穿插到管理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从本质上改善班级管理效益。1.2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可以改善班级氛围,提升各项教育工作的落实效益,对教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传统管理片面进行了纠正: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没有过多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只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约束,没有真正服众,上述班级管理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形成团结的班集体。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学习和生活,内化学生行为,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2)顺应了时代教育的需求:随着社会德育形式的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德育教育效率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德育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需求。除此之外,许多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一刀切,没有形成个性化管理方案,这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大的限制作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效益,以可塑性的班级管理内容为学生插上“翅膀”,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和学习质量。

2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2.1确定目标,选取正确的班级管理方向: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指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方向,以合理的管理目标带动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效益。因此,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对管理目标进行合理设定。教师要依照德育教育环境及今后职业需求设定班级管理期望值,该期望包括德育水平要求及知识能力水平要求两方面。确定期望值后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生讨论,对该期望值进行调整并确定分解目标,提升目标实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2.2处理关系,形成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师生关系是提升班级管理效益的关键,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从德育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把握,依照德育内容明确班级中的师生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教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握好细节处理:(1)关爱学生,以学生为班级管理主体: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落实过程要求教师学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体会学生情感,从而避免师生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该工作要求教师体谅学生,以德育内容舒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从情感上自觉尊重老师,尊重班级管理工作。(2)平等对待,充分尊重学生:德育工作下的班级管理明确指出学生是平等的,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转换角度看待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被认同。形成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认同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3)鼓励激励,提升德育教育工作质量: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多对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进行肯定,让学生价值能够被认同,形成和谐、积极的管理氛围。2.3选取队伍,凝聚积极班级管理力量: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选取高素质的管理成员,由上述人员带动班级氛围,发挥德育班级管理的示范性作用。教师要严格考核班级管理成员,确保上述人员达到德育教育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班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其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评价,确保学生参与班集体管理建设。教师要对上述班级管理成员进行教育,确保该人员能够充分宣传班级文化,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3结语

班级管理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工作落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班级管理工作优化过程中,教师要严格依照德育教育规范约束自己,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研究,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班级管理体系。教师要学会通过德育教育下的班级管理内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强制管理转变为自觉遵守,让班级管理内容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班级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文,易连云.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4-7.

[2]许小娟.浅谈德育学分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1:28-32.

[3]刘雁春.德育工作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04:62-64.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班级管理机制 研究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38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management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The non - integrity, non - full - range, non - comprehensive and non - centralized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 management system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cadre selection plan,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teacher use mechanism in the class management mechanism can help graduate students to embark on a new sta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lass management mechanism; 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作檠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单位,班级是班集体成员接收教育的一个组织保证和依靠力量。在一个优秀良好的班集体中,每一名同学都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所以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一个完善的班级制度对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 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班级管理

学生是我国社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人才资源,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深远和重大的作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职业和人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的时候,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进行强化教育,这是我国教育行业工作者的共识。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导师和研究生都经常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对“班级”意识非常缺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不会运用“班级管理”的意识。在很多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中,“班级”只是一种存在于小学和中学的教育管理模式,学生在到了研究生阶段的时候,由于人数比较少,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重要,所以“班级”的教育模式可有可无。在研究生的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只和研究生导师的教育管理相关。①这种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模式的认识是十分片面的,对研究生的管理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一般的班级理念上来看,班级是按照专业的不同和年级的不同进行划分的,班级有着明确的权利义务、人员编制和管理制度的要求。班级不仅仅是一种基础的学生集体,而且还是学校进行社会实践、体育活动和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上述班级特征在研究生班级中完全能够体现出来,所以对研究生班级进行忽视是不正确的行为,在普通的研究生班级中,学生总会无意识地和周围的同学保持行为和思想上的一致,特别是在一些科研研究生班级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在科研班级中,如果一个学生有比较突出的研究内容,那么这个班级的其他的学生的研究成果都将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进步。②所以一个有着积极班风和科学的生活学习模式的班级中,学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样对研究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研究和学习等方面的习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对“班级管理”理念进行重视,构建一个班级管理机制,把“班级”对研究生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2 班级管理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2.1 班级管理的非集中性

在常规的小学班级、中学班级乃至大学班级,都有专职和固定的辅导员或班主任来对班级活动进行组织和负责;但是在研究生的班级管理中,由于各个研究生只是被分到了相对应的导师名下,没有相关的班主任对他们进行管理,所以研究生的班级管理就变比较分散,这就是研究生班级管理的非集中性的特点。

2.2 管理内容的非全面性

常规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例如对学生的生活、体育、卫生、学习和德育等方面进行管理,同时还要组织家长会以及社团等活动。因为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中有这种班级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正常运行。和这些班级相比,研究生的班级管理就没有这么全面和系统。研究生的班级管理主要集中在对科研和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和活动的组织,但是在管理途经、管理规则和管理内容等方面的管理都没有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班级管理那么严格。因为研究生是一个生活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比较高的一个群体,所以在研究生的班级管理中并不需要面面俱到的管理模式,这就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班级管理的非全面性的特点。

2.3 管理阶段的非全程性

就一般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班级管理来看,班级管理是随着学生的成长的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它随着学生班级的变迁而逐渐完整。所以在学生的一般模式下的班级管理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各个阶段的班级进行衔接和过渡,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够在班级中逐渐获得连续均衡的发展。但是作为研究生班级管理来看,由于不同的研究生所做的研究课题和领域都有很大程度的不同,这就导致了研究生的发展是在不同速度、水平和管理条件下进行的,这就导致了研究生班级无法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同步发展,这也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的非全程性的特点。

2.4 管理层面上的非全员性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哪个阶段的管理都离不开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这些人员中有各个学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班级中的干部等人,这些人既是对学生班级进行管理的人员,又是参与的人员。从学校的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管理班级的特点就是班级管理的全员性。而研究生班级管理由于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除了研究生导师很少有人参与,这就造成了研究生班级管理的非全员性的特点。

3 研究生班级管理机制构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1 师资增量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

师资增量机制的实质是对教师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控让师生变得非常协调,增加研究生班级中的教师资源,让研究生班级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质的变化。增加研究生的师资力量是通过保持、吸引和培养等三个方面共同进行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方法就是“吸引”教师的机制。在大部分的学校的导师一般都是单独进行研究和教学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方式对于研究生的班级管理机制的构建十分不利。由于在增加师资力量方面,“吸引”机制有着风险小、收益高和成本小的优点,所以我国高校在招揽人才的时候往往会采用这种方式。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扩大研究生教师的人才,提高研究生班级管理中的工作效率。只有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的质量和数量,让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足够的师资力量的支持,这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才能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率,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3.2 师资运用机制提高学习效率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机制的构建中,师资运用机制的实质是教师的行为需要 通过学校采用一定方式来进行管理和人事调配,让研究生教师资源的利用通过服务、评价和调配等机制来进行管理和约束,这样不同教师的优点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样能够把教师的管理潜力充分挖掘出来,④让不同的研究生班级的管理制度始终都在教师管理的轨道上运行,从而实现班级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研究生教师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运用,可以把每个教师的优点和擅长的专业知识都发挥到淋漓尽致。对研究生教师进行合理的调配能够提高研究生对教师的适应程度,对不同特点和研究方向的学生配置相应特点的教师,这样研究生和教师之间的契合度就能达到最大,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3.3 研究生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生激励机制是对每一个研究领域的每一个研究生都要进行相应的激励,这样能够让每一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研究生的班级管理制度上,学校和相关的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这种激励的管理方式能够把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构建研究生班级管理C制中的激励机制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能够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学习动力,不断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3.4 研究生干部选用机制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对班干部进行选择和培养是研究生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基本任务。作为班级里面最为基层的干部,班干部是一个班级里面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人才资源,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管理作用,在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班干部是教师和研究生导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承认。⑤构建研究生班级管理机制中研究生干部选用机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承认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性,激励学生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同时研究生干部不仅仅能够对教师管理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而且能够给研究生起到一定程度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4 结语

研究生是一个和其他阶段的学生都不同的群体,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管理。研究生是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研究生的群体构建班级管理机制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帮助学校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注释

① 马秋丽.建立班级管理机制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2):237-238.

② 周元敏.高校研究生班级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3(10):96-97.

③ 丁道军.研究生班级管理人性化探析――基于班长的视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39-40.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10篇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管理的重要责任人,在当今我国中小学中,班主任工作压力过大,明显影响了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班主任安排的难度越来越大,优秀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兼顾困难;其他非班主任的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接触少且难以在班级树立威信,在教师队伍中出现“教书”与“育人”分离、脱节的现象。所有这些问题都成为影响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虽然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行政机关到校长都在关心班主任制度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是其成效一直不理想,全员育人更容易成为空话。尤其是随着班主任补贴的提高,基于班主任制度的班级管理出现一个怪现象(笔者暂且称之为“班主任怪圈”):因为班级管理重要而设立班主任制度——因班主任辛苦实施班主任津贴——非班主任的科任教师把班级管理责任向班主任转移——班主任工作强度和压力加大——教师不想做班主任——增加班主任补贴——把更多班级管理的责任向班主任转移。如果不走出这样的怪圈,班主任制度、班级管理都难以有根本性转变,难以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全员育人的设想。为此,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不约而同地进行了班级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由于对班主任制度没有根本性突破,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二、设计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笔者以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作为探索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试验基地,学校从调查现行班主任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入手,总结分析影响班主任制度成效的根本问题和原因,结合理论研究,探索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努力形成指导“班改”的新思想与理论。

    学校从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共同体”出发来探索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共同体”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杜威最早把它引入教育教学情境中。随着新课程带来的新教学思想观念,近年基于班级的“学习共同体”引起我国教育专家的重视,对基于班级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研究越来越多,学习共同体被认为是体现新课程学习观念的重要形式,出现了多种班级内的学习共同体组织形式,但常因受到班级组织模式的影响而难以得到深入发展。如何改革班级组织模式,建立基于新的班级组织模式的学习共同体仍然有待探索。笔者认为,把班级管理模式创新与新型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联系在一起,可以为两个方面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经过探索,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创建了新的班级组织模式,即“班级组制度”:取消现有班主任的称谓,把所有教师都纳入班级管理中,使“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构建全员参与的班级管理模式。其具体做法是两个班级(也可以一个班级)的全体科任教师组成班级组(语数外教师一般都是任教两个班级,其他教师选择参加班级组),班级组集体对班级管理负责。班级组内部民主选举组长,按照要求实施组织自我考核、自主分工班级组的工作,将学校对班级组集体考核和组内对个人考核相结合。在班级组管理的班级内,组成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班级组成员分工担任学习共同体的指导教师,将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深入到学习共同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共同体建立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机制;建立基于班级考核和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教师综合工作绩效和制度。

    班级组制度将传统班主任制度的“一对多”,即班主任一个人直接管理班级和学生,改变为以下几种形式:“多对一”,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分析、诊断和实施对困难学生的教育;“一对多”,班级组教师分工担任学生的导师;“一对一”,班级组教师对学生干部、重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多对多”,班级组教师与学生一起组织大型活动,组成多个由教师指导的活动小组。

    三、推进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习惯与突破

    在新旧事物交替中,应以制度的刚性消除旧的管理体制中的障碍和阻力,变革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势。实施班级组改革之初,就有教师说:“我什么也不会,你们参加班级组吧,我就不参加了。”“我把课教好就行了,你们能力高,你们多管理学生吧。”为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班级组捆绑式评价制度。刚性的制度有针对性地打破了教师在班级管理上可能存在的惯性思维,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改革推行过程中教师可能出现的推卸、等候、观望、迟疑等不良状态。

    虽然学校尽力避免改革阻力,但是惯性思维不是一下子就能打破的。改革举措进入实施阶段后,学校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分年级组与每个班级组召开专题会。在起初,校长不厌其烦地去解读,去鼓劲儿。教师带着新鲜,当然也有迟疑,或快或慢地行动起来。在前进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整合大家的优势,寻找最适合自己班级组管理的方式。一学期过去,教师在相互交流中的用词发生了变化。以班主任制度管理中常见的任课教师求助班主任为例,原来是:“王老师,你看你们班某某某,作业又没交,上课还不注意听讲,你可要管管呀!”后来是:“组长,你看咱们班的某某某作业没交,上课听讲也不够专注,我们商量一下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帮这个孩子?”从“你们班”到“咱们班”,从“你可要管管呀”到“咱们商量一下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帮这个孩子”,从“我”到“我们”,改变的不仅是表述,更重要的是心态。这是教师从班级管理旁观者心态到全员育人主人翁意识的转变。

    (二)探索与融合

    对于班级组管理来说,每个成员的教育理念、方法都有差异。张老师认为要做细致入微的学生思想工作,李老师认为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教育、自主成长……这里没有对与错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不同观点融合共生的问题。因此,学校鼓励班级组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在与学校发展方向契合的前提下,确定班级组的教育理念和班级组的培养目标。学校还经常召开班级组长交流会、班级组工作分析会、班级组案例研讨会等,教师互相分享、借鉴、交流、碰撞,使班级组工作的思想基础更加明确:求同存异, 分工合作,发挥特长。值得欣慰的是,正确的教育理念一旦被教师接受,就变成了改变自己、造福学生的强大力量。在教师的潜心探索下,经过班级组教师集思广益设计的活动接二连三地出现:“班会1+1”“家长会超市”“我是研究生”“组内交换生”“亲子共读沙龙”等。一个教师的想法,点燃班级组所有教师的智慧;一个班级组的设计,带动年级所有班级组的行动。学生不仅用惊讶的眼神看着班级组的变化,还用快乐的参与、明显的进步给教师继续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教师的合作渐渐形成合力。例如,在学生的才艺展示活动中,节目排练、主持人培训、音响设备、背景、照相摄像等各项工作都有不同的教师负责组织培训,一个学生才艺展示的舞台同时也是班级组每个教师通力合作的平台。每个班级组活动的开展都不属于哪一个人,而是属于一个团队。巧妙的互补实现了工作的高效,最终惠及班级组的所有学生。又如,学生外出活动,有班级组按小时分配带队教师,副组长自愿要求负责最后一个时间段,以便对学生返回工作具体安排;对接的教师往往会早到五分钟,既给同伴提供方便,又做到无缝衔接。在时下,很多学校畏惧组织学生外出,担心出现各种问题,而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在班级组教师的合作下,不断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了一次次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融合共生,让教师的个性特点在班级组工作中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学校设计的活动有了更广阔的实践舞台。实际上,多个教师共同带领一个班级组,分歧和讨论在所难免,沟通、理解与包容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

    (三)评价与改变

    班级组建设既有教师的合作管理,又有教师的个性发挥;既有学生的整体变化,也有学生的个性成长。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付出,成为学校反复讨论的话题。

    在班级组改革实施初期,学校经过反复论证,将原先各自单独进行的德育评价和教学评价进行捆绑、整合,形成考核班级组的评价制度,以期促进教师的合作,并在学期末试行全员参与的评价方式。其具体做法是,让同一个班级组的教师和各处室主任坐在一起,本着“针对工作、不对个人”的原则,就近相比,在讨论、衡量中得出各位教师在班级组中的贡献率。

    评价试行一个学期后,教师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些班级组提出“新学期,事先分配好工作量及其所占比率,重新聘任班[ dylw.net]级组教师”。也有教师说:“贡献率就这么多,做个差不多就行了。”对于前一种情况,学校鼓励尝试,但要根据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学期末评价时适当调整,以此来激励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后一种心理,学校再次把目光放到评价制度的修订上,进一步细化教师工作绩效考评,对班级组创造性开展的工作进行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在教师业务量化考核上体现,力求使评价既兼顾“班级组”的团队协作,又不埋没教师个人在其中的付出,不仅考核教师做了多少,更要考核做得好不好,用评价改变行为,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充满智慧地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

    四、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给学校带来积极变化

    第一,优化了教师资源,学生被全面关注。利用“一对多”“一对一”等形式,班级组教师和学生组成师生成长共同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班级组也会按照学生的个性特长或者优势科目,把学生分配到相应班级组教师的名下。这样,一个教师带几个或者十几个学生的效果,远远好于一个班主任带几十个学生。由于有班级组建设目标的引领、捆绑式评价制度的导向,每个教师都会竭尽所能去帮助、指导学生,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使自己专业水平得到提升,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第二,班级带领班级,实现优势互补。班级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是,班级组内的两个班级之间总会有一些差距,各班有各班的优势。一个班的优势,可以通过班委、学生代表分享给另外一个班级;举行班级活动时,让两个班级互相加油、鼓励……渐渐地,在班级组教师的引导下,一个班级的优点可以成为班级组的优势,原本稍显弱势的班级也能在合作中找到优点,获得自信。

    第三,集中教师智慧,形成团队效应。过去是班主任独自站在班级管理的最前线,一个人应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问题;现在是集中多人智慧,大家一起关注学生的成长。实行班级组管理后,面对“我们的班”“我们的活动”,教师都会出主意、想办法,一个人的思想可能有局限,但是,几个人的思考就在碰撞中产生奇妙的火花。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微教育 班级管理 自主管理 主题学习

班级管理的创新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凡。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带有明显的层级色彩,这一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影响教育的公平性与民主性。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改的纵深推进,应将制度规范内化成为学生的道德修养标准,推行合作共赢的微教育学习模式,以“自主”和谐型班级管理这一理想状态为目标指引,完成高度自觉的内省型“德治”现代管理模式构建[1]。

一、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概述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实施,导致微时代背景下班级管理出现系列问题[2]。首先,教师对于自身角色面临的文化转型把握不够精准,出现错位现象。传统班级管理中一般采用的是班主任为中心的负责制,事无巨细一人解决,也称之为“家长式管理”,学生易产生畏惧心理。该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造成了教学与德育的二元对立局面,严重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其次,对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形成阻碍。学生是班级管理现代模式的中心主体,然而现实中并没有将班级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管理仍处在萌发层次。第三,现有班级管理制度受成人社会影响,明显存在层级特征,依次为班主任、班干部、大部分学生和问题学生。最后,普遍存在的班级管理一大问题就是师生关系的对立。这不仅影响班级管理的成效和机制运行,还左右着班级文化建设成果与班级精神凝聚力的大小。尽管素质教育与课改不断发展,但教师往往站在监督者、惩戒者的高度,对班级管理问题作出评判,而未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陪伴者、引导者的身份去解决。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带有不对等沟通的色彩,造成师生对立的结果。

微时代技术媒介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挑战,班主任一要及时转变班级管理理念,根据班级实情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并与家长保持多渠道沟通,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始终把握住学生这一根本。二要做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管理的工作,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离不开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微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打破了教学与德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坚实壁垒,重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教师只须予以引导和辅助,有助于班级秩序的维护。三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合作学习能力,提升自我修养水平[3]。学校可以通过微课、慕课、MSN、QQ、微信、翻转课堂、微博等微媒介,对学生开展多途径的微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微教育的便捷高效,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有所感悟。教职人员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余,可以针对微教育理念做专题性研究,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论体系,深入了解微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不同教学管理媒介,并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尝试验证,摸索出适合所带班级学生情况的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级管理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4]。合理规避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制度弊端所造成的管理漏洞,与学生共同创建焕然一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推动班级健康有序发展。

二、班级管理的常见模式与问题

班级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遵照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现班级文化建设成效所采取的一种科学合理的职能手段,其常见模式及问题如下。

1.随意型――“人治”

作为班级成立阶段的管理者,教师主导的班级管理基本依靠工作实践中累积的管理经验,使班级工作得以如常运转,形成随意型管理模式。传统型教育管理体系中,实行班主任中心负责制,班主任的工作绩效与班级管理成果是直接挂钩的。班级管理事无巨细都由班主任一人过问解决,虽然德育工作效率较高,但形成家长式管理,且与教学割裂开来,并不利于班级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部分教师在从事具体班级管理工作时,受限于专业水平、职业素养、个人性格等因素,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呈现一边倒的发展态势。多数教师因年龄、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在执教与班级管理中,对待学生采取亲切随性的态度,意图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与沟通屏障,但却没有把握好分寸,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像话家常,过于宽松。还有一类情况是教学管理者在与学生接触时,唯唯诺诺,对于学生不合时宜的行为不敢批评教育,生怕影响个人工作评分。学生在班级工作中说一不二,教师工作被动,失去对学生的合理管控。亦生亦师教育观的过度解读与应用,造成对学生教学评价的过度依赖[5]。

2.制度型――“法治”

师生逐步相互了解以后,选拔班委成员,建立起班级契约,班级管理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教师与学生共同梳理班级管理工作的零散经验。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指导下,明确班级管理工作的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并落实到每个班级成员,将班集体全员纳入到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从细节处规范班级成员的行为,严格遵循管理制度开展工作,在实践的不断检验中形成相对合理、较为完善、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的班级管理工作制度。虽然制度促进工作高效完成,但制度具有强制性与权威性,教师发出指令,班干部执行传达,学生只有听从。这一模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会伤害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班级管理工作开始由过于宽松的“人治”阶段过渡到过于严苛的“法治”阶段,与以生为本的微教育理念并不相符,给班级管理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6]。

3.内省型――“德治”

班级文化的建设对班级管理影响匪浅[7]。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从空间上为教师、学生营造了丰富、与时俱进、独具个性的班集体生活环境,班级精神文化则从时间上对师生关系的建立、道德文明建设、行为规范、班级精神、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形成更深层次的影响。班级管理在进入到“德治”阶段后,班级精神文化的渗透作用逐渐凸显。教师逐渐从班级管理的繁琐事务中抽身而出,专注于教学教研,班级事务的管理职责开始分散到班干部、合作学习小组及至每个班级成员肩上。通过举办多类型的集体交流活动,增进班级成员相互之间的情感,加深对班级精神的体认,强化班级管理对于共同心理契约的认定,把强硬的行为规范与管理制度内化为发自内心的能动自律的道德需求。在实际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时,教师疏于引导、放任学生独立解决,对班级文化建设并不重视。而学生虽然是班级管理的主体,但对参与班级管理、班级文化的认识并不成熟,加之年龄问题,无法发挥自我反思的内省主动性。看似高度自觉,实则一片混乱,难以形成具有人文情怀、和谐、高度自觉的班级管理模式。

4.和谐型――“自主”

从原始的家长式管理模式到和谐型的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变迁在矛盾运动的作用下不断革新。和谐型管理模式作为班级管理的理想状态,借助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成员道德自律能力的提升,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与理论研究的进行提供了宽容、创新、和谐、融洽的生存环境,并树立理想目标,指明发展方向。当然,这并不代表班级管理的和谐状态是乌托邦式的存在。教师及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要紧跟微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微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方针,遵循民主、自主、可持续、高效等管理原则,用于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实现对学生尝试班级自主管理的积极引导[8]。

三、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在微教育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离不开班级文化、学习生态环境、学习平台的创新。结合常见班级管理模式及问题的梳理,提出由微教育理念指导的班级管理新模式如下。

1.重构课改,审视微教育理念

新课改从思想道德、文化学习、个人修养等不同侧面对班级管理提出了细致全面的要求。微博、微信、微课、慕课、虚拟社区等微媒介手段的不断涌现及应用,需要教师及学校教育管理者在工作中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学手段、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教师不能僵硬教条似的照搬微教育理念,而应该以学生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共同制定民主、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规范[9]。以微教育媒介平台的新颖、方便、多维立体来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透过德育工作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来重构课改,指导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管理成效。

2.翻转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

翻转课堂凭借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媒介平台,呼唤传统教育的“课上”与“课下”活动,包括经验引导、概念剖析、意义探究、应用实践等框架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录制教学视频进行线上教学与教学互动。比如当下推行的微课、慕课、QQ教学与微信教学群等,利用学生对于微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熟知程度与灵活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营造微教学氛围中的线上课堂[10]。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课余时间利用这些微教学手段,能够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收到反馈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问题作出教学评价,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间的互动沟通,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增强班级自主管理的凝聚力。

3.丰富媒介,创设微模块管理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微媒介平台及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方法。在微课堂教学手段应用的基础上,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多维度虚拟学习及班级管理社区。虚拟班级管理与主题学习的开展,可以达到有效辅助现实班级日常事务的处理、联动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目的。比如班级精神的编辑与推送、学习成绩的在线查询、班级成员间的即时通讯、班级重要事件与学习日程安排的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堂虚拟主题学习及班级管理社区动态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情况,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及在校表现,学生可以借助虚拟的班级管理与主题学习相互监督,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微媒介丰富了班级管理的方法,协助师生创设教学相长的微模块管理,实现多方共赢的发展,推动班级文化建设[11]。

4.注重反馈,以教评推动教改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多元化的教学对象与班级管理的主体,因此在构建班级管理新模式时,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民主管理,坚持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学习班级自主管理[12]。教师要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注重倾听学生的教学反馈,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主题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班级管理的能力,促进微教育背景下教改的推行。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将班级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班级事务处理的自主参与,挖掘学生自主管理的潜力,形成微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合作学习与课改重构的强劲助推[13]。与此同时做好班级文化的相关建设,利用微教育时代的发展特色,不断丰富教育媒介手段,将班级管理内容量化为主题模块,并针对不同模块类型的教学评价作出教学反馈。纵深推进微教育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互动,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关军,袁金祥.班级管理的境界变迁:从矛盾他律走向和谐自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 刘惠娟.班级管理共同体及其建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 王忠惠.微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出路之审视[J].教学与管理,2014(16).

[4] 彭廷银.生本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2(1).

[5] 顾东臣.“亦生亦师”教育观下的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6] 黄素娥.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7]邓.班级文化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8] 袁川.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7.

[9] 唐春吾.合作管理、大胆创新、充分自主、勇于探究――论新课标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0]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11]袁蓉蓉.Web2.0环境下小学班级主题学习社区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 班级管理 中学教育 初中生

一、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权威性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具有绝对的权威。班主任按照相关规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管理,确保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的是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

(二)过分重视学习成绩

在传统教学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但绝不是唯一内容。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片面要求学生拿高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和培养,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这种对智育的过分重视和对德育教育的忽视,导致部分学生成为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三)教育工作单一

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班级管理的效果,在班级管理中,部分班主任的工作和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导致管理工作的效果甚微。部分老师仍然采用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法,虽然见效快,但是往往带来严重的后果。

(四)管理缺乏开放性

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的管理理念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严重,认为班级管理只是对一个小团体的管理,忽视了学校、其他班级以及社会和家庭对班级管理的影响。这种封闭式的管理制约了学生的思想发展,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传统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工作中,虽然有一定的德育意识,但是只停留在理论教育,对实践教学有所忽略。在中学阶段,学校的实践机会较少,大部分学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是照本宣科,虽然德育工作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并不好。而且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和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不相符的情况。《中学教育大纲》中规定中学阶段德育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等。这种德育目标明显太过笼统和超现实,导致初中德育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过分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未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泯灭了学生创造性。导致学生无法自主有效地完善自身情感,使得德育教育失败。这种自觉性的缺失,在现实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较为常见,在教师的监督下学生普遍能够较好完成班级打扫和整理工作,但是当班主任不在时,班级的卫生则会陷入一片混乱。

(二)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使用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第一,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各中小学都开始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初中生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好,为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以德治班体现顺应了以德治国思想

以德治国思想强调要发挥说服和劝导的作用,形成全员的道德觉悟和思想认识。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体现在初中教育中就是以德育人,强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实施以德治班,能够在学生教育方面取得最佳效果。

第三,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

德育教育的目标在于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对人的关爱和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对班级的管理必须强调德育式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律。

三、德育教育对初中班级管理的作用和影响

(一)促进了班级个体社会化发展

社会化发展指的是学生能够实现和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阅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班级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平台,学生在和同班同学的交流和学习中,逐渐实现了个体的社会化。在班级管理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实现以德治班就是强调劝说和引导的作用,用道德的力量让学生在行为处事中有据可循。

(二)促进成员个性化发展

个性化指的就是学生个体的需求、兴趣、理想和动机。以德治班的就是通过加强对学生道德观念的教育和学生,让学生加强对道德的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能够让学生在班级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和履行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以德治班有利于健康的班风的形成,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观念,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小夏是一个很文静的学生,而且较为内向,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导致她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自卑的心理。但她的班主任却发现她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而且写得一手好字,于是就在开学初给她布置了任务,让她担任组长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负责黑板报的制作。小夏在制作和设计黑板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了她的绘画才能,最终本班的黑板报还获得了年级的“优秀黑板报奖”。她感觉到了班主任和同学对她的信任和肯定,提高了她的自我认同感,最终改变了小夏自卑的个性。

(三)实现适应

德育式的班级管理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如何适应现实的问题,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社会人,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明确学生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在很多学生都会使用QQ和微信,教师通过QQ和微信与学生成为好友,实现了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赵帅是同学和老师眼中公认的坏孩子,经常打架斗殴,欺负同学,和同学的关系较差,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他无药可救了。但是,他的班主任在通过QQ和他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学生,但是叛逆心理很重。班主任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逐渐取得了他的信任,帮助和引导他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终改变了他不良少年的形象,改善了同学关系,让他更好地适应了班级生活和社会生活。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德育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阶段的学生性格发展尚不稳定,常常用经验来判断人和事,而且对未来充满迷茫,缺乏长远的眼光。而且,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方式较为落后,无法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学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导致师生管理淡漠。而且教师片面强调智育,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的管理产生排斥感,降低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情感沟通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自觉自愿的接受教师的班级管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爱人理念的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缩小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从而自发的形成道德和责任意识,有效提高了教师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尤其是对那些问题学生,老师更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事实上,问题学生的本质都会有善良的一面,教师要做到,真正倾听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生进行心贴心的交流,增进双方感情,让学生回归到正常的班级管理和生活中来。

(五)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修养,才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在德育教育管理中主要强调班主任两方面素质,一是责任感,二是广博的知识。责任感指的是一种自觉承担和完成工作的态度,是一种社会道德。班主任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管理好一个班级为己任,不断创新班级管理理念,学习班级管理方法。同时用这种责任感来熏陶和教育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有重要意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能够让学生产生信任感,方便了教学管理工作。在德育教育管理中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育学的知识,还要求教师掌握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知识。教师通过对这些理论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德育教育。

(六)建立德育式的班级文化

对班级文化的建立包括了制度的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的建设是为了更好的规范学生的行为,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为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

制度文化是指一种强制性的规范,包括了建立纪律规范、卫生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制度,实施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德育教育虽然强调的是道德的引导,但是这并不代表班级管理就不需要制度。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德育教育实现的基础,通过对学生各项行为的评价和奖惩,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归属感,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促进了德育管理工作的发展。而且,加强制度的建设能够培养学生遵守制度的自觉性,这也属于德育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起到的是引导、感染、认同的作用,当学生对一个班级产生了归属感以后,学生就会认同班级内的文化。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能够促进班级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和睦,确保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七)实现班级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人。包括了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建立完善且优良的班干部队伍、实行值周(值日)班干部制度等。不断提高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认同度,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促进德育教育的同时,实现对班级的高效管理。

四、结语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平台,在对班级管理工作中融入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对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教育管理模式能够促进班级管理的人性化和规范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林燕.让德育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用真爱传递真爱[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03).

[2]刘文权.狠抓班级管理 培养学生品德――浅谈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教师,2012(06).

[3]叶盛.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论德育管理中人性化管理对班级管理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06).

[4]周崇颖.新课标下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11(04).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13篇

当前,各中小学的班级管理大多采用班主任负责制。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尽可能挑选有一定管理能力且师德好的任课教师来担任班主任,并通过各类专业培训来促进、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同时,学校也强化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积极开展优秀班主任的评比工作,引领其主动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还常常将青年教师是否有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晋级的依据之一。所有这些都促进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校班级管理的秩序,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但这种过于强化由班主任一人负责的班级管理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已显露出弊端,甚至制约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班主任责任之重超出个人负荷

在传统的班主任班级管理负责制中,学校将学科之外的关于学生发展、安全、心理等方面的所有教育活动和班级事务工作都落实到班主任一个人身上,班主任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几乎超出他们个人的承受力。再加上繁重的授课任务,时间一长,班主任会持续处于严重的精力透支状态。虽然有关部门努力增加班主任津贴,但津贴的增加对精力、体力的超负荷是于事无补的。

2.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机会不均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常常由语文、数学、外语教师来担任。因为语文、数学、外语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多,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所以学校一般不会考虑由其他学科教师来担任班主任。这使得其他学科教师很少有担任班主任的机会,自身发展处于一种单向(即学科)发展的状态。这不仅不利于教师的全面成长,也造成目前部分学校一方面缺乏班主任人选,另一方面广大其他学科教师又没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的尴尬局面。所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以外的教师,常常因为当不上班主任而失去职称晋升的机会,这会严重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非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教育责任意识淡化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单一地强化班主任的育人地位,无形中削弱了非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育人的责任。一些学校在组织学校德育活动、开展班级集体活动时,常常将非班主任教师排斥在活动之外。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你班某某今天又没有做作业,你该好好找其谈谈”的这种任课教师向班主任“告状”的现象。这反映了任课教师对所教学生应有的教育管理责任感的缺失和淡化。

二、打造教师班级管理团队,实行集体班主任制之初探

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能靠一个人的作用来实现的,而是要靠所有任课教师来实现。笔者认为,只有打造教师班级管理团队、实行集体班主任制,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

所谓集体班主任制,就是班主任不是由一名教师而是由多名教师组成的团队担任。所以实行集体班主任制,必须打造教师班级管理团队。教师班级管理团队是以促进良好的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由班级所有任课教师组成。一个团队负责一两个班级。在团队内,所有成员教师共同承担班级学生各方面教育责任和班级事务,强调所有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教育作用的发挥,即所有成员教师都是班主任,但各有分工。领队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团队的组织者,负责协调各个成员教师的工作。如何打造教师班级管理团队?

1.明确团队成员职责

在班级组建之初,学校要组建好教师班级管理团队,让每位任课教师承担起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责任和班级事务管理工作。如,从课内、课外全面了解和关注全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家长进行信息沟通,与其他队员交流、探讨学生教育问题等。当然,在具体落实教育职责时,应根据队员个人特长有所侧重。如,体育教师负责班级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音乐、美术教师负责班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负责学生交往、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政治教师负责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对于事务性班级管理工作,全体队员都要参与,经全体教师民主商议,可以分工担任,也可以全员轮换。如班级学生学籍注册、纪律、卫生、外出活动等项管理工作。总之,全体队员都有具体的学生事务可做,都有具体的学生管理责任可担。在团队中,队员要定期交流学生的发展信息与状态,做到队员之间学生管理信息及时共享,使得每位教师对本班的学生都有全面的了解。

领队班主任更多地负责队员之间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如信息沟通、计划部署、会议召集等。在这个团队中,每位队员都有平等机会担任领队班主任,可以按学期轮值或由团队推选。这种做法消除了传统班主任一任多年的弊端,也极大地提高了每位教师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计划能力,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合作。同时,团队的建立,使教师的在校地位更加均等化,使每位教师都有机会担任班主任,都有成长的空间和发展的前景。

2.制订团队发展目标与活动计划

每学期之初,由领队班主任召集队员,根据团队的发展目标和团队精神,共同制订班集体发展目标(如素质教育目标、教学质量目标、行为习惯目标等)、班级管理的学期工作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如家庭教育策略、学生心理引导与自我维护策略、学生品德修养提升策略、班集体公约等)及队员分管工作计划等。这样,教师班级管理团队与所任班级的全体学生构成一个完整的N+n形式的班集体(N表示教师班级管理团队,n表示班级学生),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一任到底的1+n模式(n表示班级学生,1表示班主任),使教师和学生都增加了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可能。

3.加强对团队建设的培训与指导

教师班级管理团队确立后,学校要努力改变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仅仅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的方式,从各方面对教师进行正确引导,积极组织相关培训。一是定期对每位任课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及班级管理方面的培训,努力让所有教师都胜任班主任和领队班主任工作;二是学校定期组织团队交流,并就班级管理团队的工作案例进行评析;三是在年级组范围内,统一协调好各个团队的发展,并定期对团队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指导和帮助个别落后团队制订班级发展目标,分析实施情况,制订班级各类活动和社区综合活动方案,开展团队成员研讨分析会等;四是定期指导团队解决队伍建设中的困惑,帮助部分任课班级多的教师有计划地参与不同班级的班级管理团队,指导好团队内部的分工与职责分担。

4.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14篇

——叶圣陶

教育工作者亦如农民,表面是从事耕种和收获的简单作业,事实上,在耕种到收获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关注和期待生命的平和、是尊重和赏识生命的博爱。不管在教育的哪个岗位上,只有保持这种心态,才能够将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把学校当作家庭来建、把学生当作子女来教。

班级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管理好构成学校的这一个个“细胞”,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前提。在学校对班级的管理上,只有把它视作成长中的生命,从其诞生到不断发展都付诸精细的管理和呵护,才可能使整个学校工作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地正常开展。

我们常常在工作中告诉老师们,要“以人为本”、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学校工作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得在管理中体现对教师的绝对信任,这也是对生命的关注和期待。信任教师,并不等于放任。兼顾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实际需要,我们首先作好了班主任的选拔和培训工作。

结合双向选择,推行“聘任制”,可以把优秀的教师选拔到从事班级管理的重要岗位上来。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建不好一个优秀的班级;没有一批得力的干将,建不起一所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2002年秋,经过校委会的反复斟酌、讨论,我校开始推行聘任制。聘任的第一步,明确班主任的权利和职责,凸显学校对班主任的重视,发动教师申聘班主任岗位;第二步,在收集了全校教师的申请表之后,校委会再次进行磋商、酝酿,选拔基本功扎实、管理和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而在该年度没有被选拔为班主任的教师,则作为班主任的后备人选,一方面加强对后备班主任的培训,另一方面也为后备班主任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提升后备班主任的各方面能力,为下一年的聘任作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双向选择聘定班主任之后,由已聘班主任展开科任教师聘任,让班级的管理和教学走向最优化的组合。班主任是实施学科教师聘任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班主任对照教师的学科教学岗位申请表、综合各方面情况,首轮聘好本班的任课教师。将班主任首轮聘任情况予以公示,再次遵循双向选择的原则,由科任教师选择受聘岗位,对出现空缺的岗位由校委会组成的聘任组进行调控,实施二轮聘任。这样,几乎完全由班主任选择本班任课教师,既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能够得到科任教师的密切配合打下了基础,同时也突出了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由聘任制产生的班主任和班级任课教师,体现了学校对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的信任,也体现了班主任对本班任课教师的信任,这种双重信任是对人本教育的学校管理诠释。不过,信任是基于学校或班主任对教师以前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分配各班级、各教师的目标任务才是对教师未来工作的关注和期待。

以生命意识构建而成的学校班级管理体制,首先要求班主任强化“班级管理为核心”的意识。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伊始,第一项工作就是综合分析本班的实际情况提出班级目标。学校针对班主任提出的班级目标,通过了解和分析该班情况以后,与班主任签定《班级目标责任书》。在明确责任之后,班主任围绕班级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以此指导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工作。同时,这一班级目标也作为本班任课教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任课教师要结合班主任签定的《班级目标责任书》,根据任教学科特点和分析班级学生构成情况,提出学科目标和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真正实现以班级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一方面需要强而可行的分级管理和考核,另一方面还需要上下齐心形成合力。我们是这样使二者科学地结合在一起的:

一、加大班主任的管理权限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是学校聘任的班主任,在以班级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之中,学校就要放权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有权可用、有权能用。班主任的管理权限不仅是对本班学生的管理全权,而且还涉及到对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只有让班主任成为实际上的学校管理人员,才能够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综合力量,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之中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核心作用。

二、实行捆绑式考核

班级与班主任、班级与任课教师捆绑考核,首重班级工作,催生班级生命。班级是有生命的,关键是看它的哺育者如何使它充满蓬勃的活力。班主任不是神人也不是圣人,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实现班级目标,更何况个人精力有限而众人智慧无穷。要让班级管理管出水平、管出特色,必须依靠班科教师的紧密配合。因此,学校层面以班级目标的实现情况、班级的进步情况、班级在平时的具体表现等作为对该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考核依据,起到了促进班科教师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班级工作的作用。

三、学校领导跟班管理

除在后备班主任中选拔出每个班的副班主任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也要主动挑重担,负责一个或几个班的日常管理。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加入到班级管理中去,一方面增强了班级管理力量,另一方面还能起到督促、沟通等多重作用。学校班子成员平常管理倾向于某班,责任在全校,不管哪个班出现特殊情况都必须全力以赴。2002年冬的一天深夜,一个家长电话报告学校,说一批学生近十人商量集体外出,现已聚集于某一学生家。得此信息,全体在校班子成员立即和住校全体男老师一起摸黑下乡寻找学生,沿着乡村泥泞水滑的公路逐户寻找,摩托车陷入泥坑,就几个人抬着走。待找到这批学生,并把他们带到学校教育安置完毕,已是凌晨三点多了。只见下乡教师个人全身湿透,满身泥浆。此次“摸黑追逃”事件后,学校不但加强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理想教育和关注留守学生,而且还进一步细化了班子成员的跟班管理责任,使学校和班级真正连成上下齐心的整体。

四、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教学

一、注重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其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从教育工作出发,其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从而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当代公民。”其工作内容主要由:重心是学生、重点是对教学的管理构成。此外,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还包括对本班各学科任课老师教学、教育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等等,可以说,一个班集体的好坏,和班主任息息相关,由此可见班主任自身道德修养以及自身素质水平的重要性。《班级管理学》中也讲到:“合格的教师,应该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其综合素质应该比一般的教师更全面、更完善。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班主任教师的我们,要想有效的运用好管理策略管理好班级,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和成长,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提升和完善自身素质。为此,首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坚定不移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解决和处理日常班级管理遇到的各种问题,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其次,我们还应严格的要求自己,使自己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过程中实事求是,严于律己,促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最后,我们还应不断的学习科学知识和管理思想,使自己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及班级管理知识等等。只有这样,在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我们的管理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学生才能有效的学习和进步,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二、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古人云:“久熏幽兰人自香。”说明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强化效应。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班级中的师生关系以及班级环境等各方面对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师爱,是推动学生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必不可缺的催化剂。诚挚的爱学生,可以让班主任的工作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班主任教师的我们,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我们还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敢于弯下腰来,与学生交流沟通,给予学生关爱,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和谐友好、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为此,班级管理中,首先,我们要学会去与学生交心。朋友是建立在彼此了解、信任和交心的基础上的,班主任要比一般的老师更多地信任和了解学生,彼此交心成为朋友。教学中,班主任要袒露心扉,主动先让学生了解自己,多营造出一些轻松的氛围,加强感情,消除隔阂。平时多和学生聊聊生活、成长的烦恼,守好学生之间的小秘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自然、活泼的环境中。其次,我们还应学会关爱学生。如果说,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那么,热爱学生就是班主任教师的基本素养。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其神圣就在于它的奉献,富有对学生的深深爱心才能有更好的奉献,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更不能缺乏爱心。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在与学生交心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在思想上爱护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教师对他们的爱,用爱的教育来打动学生的内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在教师的悉心管理,在学生的真诚配合下,我们的管理效率就会不断提高。

三、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俗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由于初中班集体人数较多,仅凭班主任一人之力,显然难以顾及班级事务的方方面面。加之初中生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心理特征,因此,班级管理中不能完全用班主任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管理,应该进行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而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有效方式就是培养优秀的班干部集体。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能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班级情况,及时反馈班级信息,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桥梁,也是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的分担者,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班主任教师的我们,应科学合理的选取学生组建班干部,激发学生班级管理的参与积极性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我的位置和责任,这样学生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为此,我们班主任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对于班干部的选取,要突破传统思维,不只是选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班主任还要知人善任,注重学生的特长发挥,甚至可以通过让学习成绩较差或者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来鼓励其提高和约束自己,在选择方式上尽量做到民主化和多样化。其次,在确定好人选之后,我们还应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值得教师注意的是,班干部人员不能长久不变,可以通过班委轮流机制来进行班级管理,交给初中学生干部做的事也不能期望值过高,办事质量常常不好,班主任绝对不可以撒手不管,而应加强检查,并及时修正。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协助,共同管理班级,班集体的凝聚力才会增强,我们的班级管理效率才会提高。

四、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心理、生理等各方面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易受外界影响,特别是男生,更加容易在一时冲动之下凭感情行事。但同时他们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管理好学生,更要教育好学生,引导其健康的成长和快乐的学习。而活动作为初中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塑造学生人格等各方面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重多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以独特的班级活动为纽带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增大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班主任可以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创定班歌、设计班服、制定班级口号等活动,形成独特的班级标识,树立平等、和谐、团结、进取的班级形象。还可以结合学校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等活动,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内张贴醒目的班风、学风标语和名言、警句、名人画像及行为规范图解,让班级的正气不断得到发扬,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习得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身体、提高意识以及道德修养,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从而进一步的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总之,初中班级管理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学问。班级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同时又千变万化。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主任教师应认真总结,不断的研究创新管理办法,应充分发挥工作中独创性,以顺应新形势的发展,这样才能创造出班级管理的新特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