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

思创空间设计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1篇

【摘 要】城市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的最终本质是有效解决人类居住的问题,优化人们居住环境,提高人们居住质量,文章对居住空间的文化符号设计、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等主流方向进行深入探讨,结合国内外实际居住空间设计案例,提出了多元方向是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多元方向;居住空间;空间设计

随着城市环境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居住空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城市居住环境来说,人们已经从单一的满足居住需求逐渐上升到追求理想的居住空间环境,从物质需求层面发展到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居住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中不同的社会公众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时代的进步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方式,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设计居住空间,由此导致了居住空间设计面临了很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包括居住空间缺乏创新设计理念;难以准确把握地域文脉;过度设计带来的审美疲劳;实际建造与空间设计不匹配等,这些问题进一步引发了多元方向居住空间的创新发展思考。

一、文化符号居住空间设计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消费文化是多元方向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重点研究方向,文化不但能够转换为物质消费,满足人们对文化消费的欲望。人们通常会利用文化符号消费来突出个人身份与地位,而居住空间的设计人员则是文化符号的实际操纵者。

居住空间符号处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层面表现得异彩纷呈。居住空间的设计要充分把握消费文化,突出其物质和非物质因素。消费文化的物质因素指的是文化构建方式及其载体;非物质因素则体现了居住空间设计的多种文化意向。对于消费文化的意向来说,主要是由消费者本身思想情感的切实体验,以符号的形式保证居住空间意识传达与接收相互统一。在这种文化符号的转换过程中,其表达意向更具深层文化内涵。

在香港城市居住空间设计中,嘉荟轩住宅社区中的一套住宅设计提出了“甘露”的主题点,由“甘露”二字的表面意义理解,自然而然联想到干净、清澈、透明的意向。为了有效说明空间设计师将创意点转化成为深层的设计语言,下面以“甘露”的卧室作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住宅卧室与卫生间以玻璃墙隔离开来,卧室中与床相反的墙面采用镜面装饰,玻璃墙和镜面墙都用植物图案的连续纹样进行装饰,进而形成了图与底的构建关系。由于玻璃墙的透明性较好,人们在卧室时可以透过玻璃墙直接看到卫生间,镜面墙由于具有较强的反射性,可以将对面墙的装饰物直接反射,但是,玻璃墙的透明性和镜面墙的反射性都在植物图案的作用下被相应消弱,卧室空间的视觉感更加层次分明,植物图案是第一个层次,人们肉眼看到的透明物和反射物都处于第二层次,当两个层次共同作用于人眼视觉时,人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如甘露般的干净、清澈、透明的空间品质。由此可见,空间设计师将抽象的文化符号创造成深刻的意向,最终转换成丰富的空间符号,在居住空间设计方面仍然处于领先位置。

二、绿色居住空间设计

现代社会在发展建设进程中,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开发,进一步导致了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活动,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面临着生存危机的挑战。因此,绿色设计理念在居住空间设计中应运而生,居住空间的绿色设计指的是尽量降低自然生态环境负担,减少污染材料的使用,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工艺手段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目前,绿色居住空间设计的探索发展从未停止,在空间设计语言方面,“现代穴居”注重的是原材料的美感,包括墙面和地面的肌理美感,木质楼梯材料的纹理美等,同时,“现代穴居”的采光设计业充分体现了绿色设计理念,住宅一层利用大面面积进行采光,二楼入口上端开设矩形窗口进行采光,三层顶尖部分可以采用天井式采光模式。绿色居住空间设计要求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生态环境,通过以上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设计也是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组成部分。

三、可持续居住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的可持续设计指的是在不影响正常生活条件基础上,适当改变日常生活的设计方式。在实际居住空间设计中,可持续设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历史建筑物的修复,使其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凸显历史建筑的内涵价值;二是对于居住空间设计技术来说,将多专业建筑模型技术进行整合,应用于居住空间设计中。

由此,对城市老旧建筑的改造和修葺,充分发挥老旧建筑的作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一般情况下,老旧建筑都拥有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充分反映某一时期城市文化特征,但在开发利用方面却存在着相当多的不利因素。例如,老旧建筑结构落后、资源消耗严重,此时,可持续居住空间的设计为实践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持续居住空间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特征,一是注重居住空间设计过程中的协同工作模式,二是体现多专业交互的工作方式。可见,可持续居住空间设计正不断走向信息化发展之路。例如,利用Autodesk Revit平台可以实现三维模式的空间设计,在相同的建筑信息模型上完成整合设计,防止不同专业在整合设计中出现矛盾,有效降低设计成本,切实缩短设计周期。由此可见,可持续居住空间的设计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化、直观化、流程化的平台。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居住空间创新设计发展方向的深入探讨,得出了以下结论,多元方向体现了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明显特征,居住空间的创新设计不仅体现在设计风格和设计形式方面,而是要更多注重人类现实生活环境,以及多元文化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运用和谐自然生态环境的理念与建造技术充分结合,真正提高人们居住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路,陶大勇.现想居住空间之中式住宅小区设计解读[J].山西建筑,2013,02:19-21.

[2] 陈菲菲.浅谈居住空间设计中的虚耗现象[J].大众文艺, 2013,03:98.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科技园区;交往空间;空间意向;空间环境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使得人类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以创新科技为主题的信息时代的特征就是使得科技园区的主导模式发生了改变:由以往的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向以高科技研究发明为主导的智力密集型,与此同时,现代创新科技园区更加注重人的创新科技能力,这就给园区的科技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建立良好的交往空间,就是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创造更好地条件,而环境对于培养人的思维的作用是十分积极的,这样就有利于现代创新科技园区能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一、以交往空间为核心进行整合与重构

创新科技园区的核心就是交往空间,所以在设计时要有具备相应的功能的组织方式以及空间布局策略与该核心相适应,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在将交往空间作为核心对科技园区的功能以及空间布局进行整合和重构。所谓整合与重构,就是依据园内各个功能空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在一个核心思想的指引下,采用一种利于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布局模式,在工作功能以及服务功能的空间之外,有一个较大的交往空间,这个交往空间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而这个核心思想就是以交往空间为核心。这就能使得交往空间成为联系各个功能器件的纽带,整体的交往环境就更优质。

1、功能上的整合

以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为例,该项目位于厦门市集美新区杏林湾畔,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越。规模25万平米,功能为研发办公。设计过程中,通过与业主沟通,了解方案能否能结合厦门地域文化是十分关注的,通过分析建筑所在城市的区位、周边建设情况、地形地貌以及历史文化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与移动企业现代化业务基地相结合,通过现代建筑手法,设计出了具有独特个性和浓郁文化气息的建筑群。

图1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效果图

在该项目中,在设计园区的建筑群的时候,以园区的基本功能,也就是研发办公,结合其高级功能,即交往空间,再结合工程项目的预算,对整个园区建筑群的设计布局到建筑形态的设计都要紧密的结合以上的方方面面。除了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建筑设计并不一定是理性的,所以在设计该园区建筑的时候采用了现代的建筑手法,立意于科技、交往空间,所以建筑效果极具现代化的风格。

2、场地的重构

人们常常过分关注建筑的使用功能,并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首要部分。场地的重构却得不到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和人文关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认真解读建筑的意象定位,将建筑融入到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之中,重新构建建筑的空间、功能、布局、形式、技术与建材等意象,以城市文化为背景,将传统文化风貌与现代化设计融为一体,打造具有城市空间文化特征的优秀建筑。场地重构将建筑的多种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造价方面来看,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建筑空间的使用率,提高了使用效益,而通过优化设计,降低了建筑成本。

二、建立多维流动的交往空间体系

人的活动离不开环境,尤其是创新科技园区的环境更是影响着科技人员的工作状态和交往行为。所以构建一个多维流动的交往体系,对于一个创新科技园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以下以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为例展开说明。

该基地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内,距离苏州市中心14公里,距离无锡市中心22公里,周边多条快速公路以及高速公路,到达苏州和无锡均十分便捷,基地西邻太湖,东依大阳山,景观优势突出,生态人文条件优越。规划总用地约470亩,地块环绕平王山平王湖公共绿地。32万平米,包括研发办公、实验室、餐厅、通信机房等,图2为地理位置图。

图2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地理位置图

在这个项目的规划设计中,以寻找园区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作为其发展战略,以“依水和生”为规划设计理念,其中“和”体现一种动态的静止关系,“生”体现一种静止的动态关系,是“和谐共生”的体现,是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的体现。同时从苏州城市文化、企业文化和自然环境中提炼元素符号并融入设计之中。设计的重点是要塑造出一个鲜明而清晰的整体项目形象。设计尊重自然环境肌理,采用南北向网格式布局形式。只有采用独特简洁的开发策略才能经受住由分期建设、各种建筑类型组合、设计要求改变等一系列考验。设计时,紧紧扣住“科技”这一主题,座椅在建筑造型的设计上,尽量满足年轻的科技研发工作者对科技的理解与参与,让其首先在建筑层面上就有强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在设计景观建筑时,要充分考虑“交往空间”,这正是本建筑群的核心,所以设计时要结合舒适性以及这些场合的社交功能,使得园区内的人员与自然环境以及建筑结合起来,使科技人员在园区内容易建立一个交流活动更加方便舒适,有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灵感。创新科技工作人员的想法以及心态是且比俄语一般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其学识、见闻、敏感性均是有较高水平的,所以,在设计的始终,都要考虑这些工作人员的需求,而工作人员的需求,不单单是在基本功能的实现上。图3为该园区的效果图。

图3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效果图

图3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效果图

该园区在设计的时候就强调了科研人员在此环境中的可参与性,通过点线面全方位对交往空间进行多维的布置,使其与工作空间相互结合,为科研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休闲、交流、娱乐的机会。同时多层次的景观空间,使得园区不仅仅是一个单调的产业园概念,在另一方面,还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交往空间。为科研人员的枯燥的工作环境变得更加有生气,彰显工作和休闲的多元性,体现人文关怀以及个性空间。园区设计中,注重环境效益的体现,最大限度的在园区设计中结合环境理念,将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发挥出来,通过环境设计弥补单纯建筑设计的不足,体现出园区的人文性与空间性。

结束语

在当今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中,生态可持续就是趋势,同时也是建设创新科技园区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创新科技园区的设计中结合生态节能等相关的技术,使得苑区内的交往空间的物理条件更加舒适,容易消除人的疲劳,激发研究人员的创新思维,这对提高工作效率是有积极意义的。另外,创新科技园区在交往空间的设计上,应实现智能化,使得进驻园内的企业可以实现高效的通讯。综上,笔者以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以及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为例,从功能的整合以及场地的重构两个方面对创新科技园区交往空间的设计提出了看法,并从园区设计中,成本设计方面简单分析对园区设计的影响,希望我国的创新科技园区建设向更远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空间设计;历史街区;保护

历史街区这一概念被提出后,要求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与街区必须予以妥善保存,不能够加以破坏。历史街区内部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人文特征、建筑语言等传统元素,是对历史最好的记载。但是历史街^在经历长久发展后,多存在着规范性差、脏乱性较强、影响现代城市的视觉审美感,因此需要在对其给予充分保护的基础上,予以重新设计规划。在对历史街区进行空间设计中,需要绝对坚持以保护性原则为前提,从艺术审美角度设计街区的空间界面,提升历史街区的适宜居住性与美感,使其得到创造性更新,并延续传统特色。

1 历史街区设计的基本原则

历史街区具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是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记忆,因此也是城市整体保护的主要方面,同时也是城市有机更新设计的基础。历史街区引起历史文化性,成为现代城市的文化个性名片,是彰显城市形象的应重要方面。历史街区是一个整体,涵盖着街区整体格局与空间形式,以及传统生活方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要素。基于此,在对历史街区进行空间设计时,不能够应用照搬文物估计的保护方法,而是需要在历史要素尽量保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造更新,使其更适合现代人群居住与审美。

2 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保护特征分析

历史街区是有众多传统元素所构成,属于人文环境,而街区内部所存在的一系列文化符号都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由此塑造了历史街区的独特性。历史街区承载着所在城市的历史发展,因此在对其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中,需要注重对历史文化特征的分析,在充分尊重其历史文化特色的前提下,从整体格局上对街区进行修复或还原。街区空间界面形成了空间形象也正,是经由严禁的分析予以得出,进行历史街区设计前,需要分析构成街区的历史性文化特征,使其整体规划不会破坏街区的原有特色,维持其原有的价值。

3 历史街区空间设计的创造性视觉呈现

3.1 空间界面设计

空间界面构成了空间的形象特征,其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街区的整体印象。空间设计需要设计者以全局为视角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与空间整合关系,在街区整体特色的定位下,将界面中分散的点状或片状连接成系统网络,有助于强调空间印象,展示街区的整体价值。

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其实所保护的实质是历史文化与空间记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下,人们的居住环境在不断改变、审美观点在不断改变、居住需求与审美需求都在进行着转变,而我们不能够基于保护历史文化特色的原则,组织时代进步,因此便需要找到一个适中的办法,在不影响历史街区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街区的负面印象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而这些需求便需要通过空间界面设计予以实现,利用空间界面设计,对历史街区的文化分布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将其参与到空间设计中,维持历史街区的原有特色。

3.2 空间形式没设计

营造空间的形式美,势必需要遵循形式美法则,这一点在历史街区空间设计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不仅仅是体现在单独的建筑或设施的设计中,同时也体现在建筑群与周边环境方面,尤其是对尺度与比例的关系掌握。历史街区空间内,实体与空间之间的共生关系存在不同的尺度与比例,对周围的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对历史街区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价值,使其不会脱离大环境这一背景。街区空间内部建筑物是主体,但其他相关组成要素也具有不和忽视的地位,包括绿植、灯光、基础设施等,尤其是绿植的规划,能够成分影响到整个空间的形式美感。街区空间是一个整体,在对其进行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需要同时关注建筑设计与布局设计,以此确保街区空间设计的整体形式感。

3.3 空间复制设计

对历史街区的重新规划设计,需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复建,以假乱真的照搬古董等行为需要坚决抵制。将假古董置于历史街区空间内,不具备历史文化属性,违背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存在着诸多仿古建筑在缺乏历史依据的情况下,凭借猜想将不同时代与不同属性的文化元素堆积在一起,形成一个假想的整体结构。这种形式的历史复制,严重不符合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发展,因此在对历史街区空间设计中,需要坚持文化历史的延续,自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创新。

4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历史街区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要素,在对其进行重新规划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保护为首要原则,进行创造性更新。在文章中提出,可以利用空间界面设计,对历史街区的文化要素布局特点进行分析,将其参与到空间规划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保留,同时也实现了创造性更新功能,使历史街区具备了传统文化特色,且更符合现代人群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成芳,孙一民.基于GIS和空间句法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方法研究――以江门市历史街区为例[J].热带地理,2012,03(02):154-159.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4篇

对于小型建筑来说,空间创意设计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设计者要进行空间设计的创新,需要从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寻找思路,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来,从生活的细节中找到设计的灵感,因为只有基于生活的艺术设计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小型建筑的设计既要注重空间内部的审美体验,也要确保其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度,使建筑实现内部和外部的统一,从而增强建筑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设计者要寻求空间设计的创新思路,必须从整体着手,从自然和谐着手,把握好建筑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找到空间设计的创新点。

关键词:

小型建筑;空间设计;创新性;思路

在建筑设计中,空间设计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它能够完整地体现设计风格,提升建筑整体美感。相比大型建筑的空间设计,小型建筑在空间设计和布局上更要注重整体和局部的处理。尤其是对于小户型的空间设计来说,既要发挥建筑的基本功能,又要提高设计的创新性,转变空间设计理念,加强空间的创意设计力度。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科学认知空间布局的整体性和风格,合理地处理空间与色彩的关系,清晰地展现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使住户能够感受到空间设计的创意所在,从而增强其审美感觉与体验。

一、空间创意设计的审美内涵

在室内设计中,空间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空间区域是进行室内设计的基础,因为它对住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定的区域和空间内,而这一区域空间大小的不同以及明暗的变化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空间设计才可能成为必要的空间改造手段。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和布局,有的空间可以让人放松心情,有的空间可以让人觉得更加自信,有的空间可以使人感觉更加舒适,这些都是空间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除了这一目标之外,空间设计更重要的目标是追求空间美感,设计者通过有目的的设计,可以使空间的布局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效果,而这需要设计者对空间区域有充足的了解。[1]具体来说,设计者要全面掌握空间区域的特性,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了解空间的物理特性,这一特性是人们感知最为明显的部分,也是设计者可以着手改造的部分。第二是空间的心理特性,它对处在空间内的人的心理有较强的影响,虽然人们对其感知并不明显,但是通过它人们的心理活动会产生微妙的变化。第三是空间的美学特性,这是空间创意设计的最高目标,它要求设计者在营造空间氛围时能够将一定的美学思想和意蕴带进空间设计中,给人以多样化的美学感受,甚至在无形中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设计者在追求空间创意设计审美目标的过程中,除了注重空间布局之外,还需要做好空间设计的思路。有了良好的设计思路,才能在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空间的优化,形成空间设计整体的协调,使审美意蕴在其中体现出来。在进行装修设计时,需要对空间的功能进行划分,这对人们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变化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建筑空间划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静态空间,这一空间与周围环境没有直接联系,人们对它有较为明显的范围意识,而且往往自动将这一空间划分为数个层次。第二种类型是动态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与外界进行一定的交流。这一类空间可以通过设计者的目的进行一定的改造活动,保证该空间内部区域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性和协调性。[2]第三种类型是流动空间。这一空间类型不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可以根据人们的主观感受和行动自由地展开和缩小。明确了上述三个方面的空间类型之后,设计者就能够更好地把握空间设计理念,整体地把握空间设计环节,同时关注到每个空间设计细节,从而给人们以系统性和流畅性的设计美感。

二、加强小型建筑空间设计创新性的意义

1.进行空间的创意设计有利于增强小型建筑的生命力和时代性

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时代性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发展目标。不仅服务业需要注重时代潮流,建筑行业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对于小型建筑来说,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设计者通过科学的空间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设计风格,创新空间布局,增加更多的设计元素,从而保持小型建筑的设计创意和时代特征。[3]

2.做好小型建筑的创意设计工作可以提升住户的审美感知能力,增强生活的舒适度

对比大型建筑的空间设计,小型建筑虽然没有恢弘的空间格局和外形,但是它具有舒适宜人的审美特征,这是与大型建筑的空间感受完全不同的审美体验。它更为细腻,更具有独特性,人们可以通过创意设计来探索小型区域内的空间美感,增强审美感知能力。

三、空间创意设计的基本元素

在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中需要良好地把握人们的心理感受和反应,这是衡量空间创意设计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创意的空间设计不仅要提升空间的舒适度,更要符合人们的精神要求,营造一种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意境,使人们的精神感受与空间美感产生共鸣和升华。[4]要提高空间创意设计的感染力,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基本方面:第一,合理的空间布局。对于小型建筑来说,由于其空间氛围有限,并且人们在其中活动频率高,人们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空间布局和结构,从而体验其中产生出来的美感。因此,空间布局对于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空间布局包括空间尺度和空间比例两个元素,二者细微的差异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设计者既需要掌握基本的空间布局原理,也需要根据小型建筑的具体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第二,合适的装饰材料。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离不开合适的装饰材料,因为它是营造空间意境的重要手段,对空间美感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装饰材料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每个单独的材料都具有不同的装饰效果,而多种材料的搭配和运用则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整体效果。因此设计者在搭配不同的材料时,要对材料的特性和搭配效果有明确的了解,既富于变化,又体现出整体的协调性,既有对比又有和谐的美感。第三,协调的色彩搭配。与其他设计元素相比,色彩在空间设计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它是表现空间设计情感的直接手段,能够最快地使人们感受到空间设计的基调和氛围。色彩的设计具有轻重和冷暖之分,这需要与设计者的技巧搭配,同时要依据住户的审美要求来进行选择。每个人对色彩的感受都不同,而且不同的环境会对色彩有不同的影响,需要设计者善于搭配和协调不同的色彩。第四,科学的光线调节。光线这一设计元素与色彩一样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在营造空间氛围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不同的光线对空间色彩和材料的纹理有着不同的表现程度。同时,不同的光线角度也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审美效果。例如通过调节光线的明暗和角度可以使人们对建筑空间范围大小和距离的感知产生明显的差别。很多优秀的设计者就是通过光线的改变来优化空间布局和调节空间意境,从而达到设计目的。

四、提高小型建筑空间设计创新性的思路

1.在生活中发现空间设计的创意

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需要在理念创新的基础上追求其不同的表现方式,而这一理念创新的根本来源在于设计者从日常生活中找到思路和灵感。当下有很多设计者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一味追求创新的空间表现形式,盲目地推陈出新,以追求时尚为唯一的目标,却与生活脱节,虽然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这些所谓具有创意的设计都会落伍。设计者需要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来,从生活的细节中找到设计的灵感,因为只有基于生活的艺术设计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虽然不像大型建筑那样具有明显的表现能力,但是它更加需要设计者注重细节,在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设计出独特的空间风格,既体现空间设计的创意性,同时也要体现出建筑的生活气息和人文体验,这是提高小型建筑空间设计创新的重要思路。[5]

2.追求建筑整体的协调性,实现自然的美感[6]

小型建筑的设计既要注重空间内部的审美体验,也要确保其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度,使建筑实现内部和外部的统一,从而增强建筑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设计者要寻求空间设计的创新思路,必须从整体着手,从自然的和谐着手,把握好建筑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找到空间设计的创新点。在寻求建筑与环境整体和谐统一的过程中,设计者可以从中源源不断地获取灵感,因为要实现建筑空间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既是设计者必须追求的目标,也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渠道,使其能够创新空间设计思路,研究出具有创意的空间设计方案。设计者要坚持局部空间范围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原则,避免小型建筑的空间设计显得过于突兀而影响整体的美感。因此设计者可以从这一方面着手,根据不同的小型建筑不同的空间设计要求来实现其与环境的统一性,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创新空间设计风格和布局的创新点,从而提升小型建筑空间设计的审美体验。

五、结语

小型建筑的空间创意设计需要基于合理的空间设计和布局,营造独特的氛围和意境。在此基础上,空间设计更重要的目标是追求空间美感,设计者通过有目的的设计,可以使空间的布局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效果,而这需要设计者对空间区域有充足的了解。进行空间的创意设计有利于增强小型建筑的生命力和时代性,同时做好小型建筑的创意设计工作可以提升住户的审美感知能力,增强生活的舒适度。最重要的是科学认知空间布局的整体性和风格,合理地处理空间与色彩的关系,清晰地展现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使住户能够感受到空间设计的创意所在,从而增强其审美感觉与体验。

作者:张子桐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承恺.空间创意的视觉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1(3).

[2]向晓航.论室内空间设计的文化内涵[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赵鹏.室内设计中的空间意境营造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

[4]雷鸣.论室内环境设计的创意空间和发展趋势[J].设计艺术研究,2015(4).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灵感 创意 餐饮空间 精神设计

灵感(Inspiration),是一种创作思维的外在催化,是在设计创作过程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它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为基础,具有偶发性和即逝性。创意(Originality),是一种创作能力的内在积累,是将某种新的创作可能性组合成设计作品的过程,这些设计作品既要具有原创性,又要符合既定的目标用途。笔者认为,提高人的内在设计修养是作品创作灵感和创意的基础。

一、餐饮空间中灵感与创意的设计主题

创意是餐饮空间的设计精髓所在。通过创意可以将餐饮空间变为物质和精神双重消费的场所。创意的来源是摸不到、看不见的虚无的东西。人的大脑是创意的来源、灵感涌现的关键。无论餐饮空间的主题如何不同,人们都是通过灵感来展开思维活动,经过互动后产生创意,使空间成为餐饮文化的延伸。

(一)以民族文化为设计主题

餐饮空间设计离不开地域性和民族性。民族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应注重“神似而非形似”,通过不同角度来诠释并创新文化,将文化渗透到主题餐饮空间设计的各个层面上,让顾客通过菜品、服务、环境甚至一个很小的图案去感受民族文化的迷人魅力,使整个空间的表现力具有更深的延展性和文化性。

(二)以形态元素为设计主题

人们对餐饮空间环境的认识是一种整体与细部之间的、反复交叉的思维过程。细部元素对人思维的强化,有助于人产生合理的联想与暗示。被赋予到空间中的形态元素应与企业文化、流行文化等相关联,可以是一种抽象元素、具象元素、技术性元素或装饰性元素等。主题元素的提取、变形、重构、再生、表达是此类餐饮空间设计的关键所在。

(三)以特定环境为设计主题

以特定环境为主题,通过塑造个性的空间环境氛围,使目标顾客群获得富有个性的体验感受。这种追求“差异化”的个,通过创造独特的“符号”来证明,一旦主题选择不当就会造成经营的高风险。因此,市场分析、主题的选择以及主题文化的深层次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以技术手段为设计主题

随着技术与材料的快速发展,在餐饮空间中借助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高技术手段,综合考虑技术、形式、结构的相互统一,通过技术再现真实的主题环境,可以带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和情感的共鸣。

二、餐饮空间设计中的灵感与创意

餐饮空间设计是一个从主观到客观,再从客观到主观的不断实践的过程。整个设计创意的过程建立在艺术创想与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经过前期对整个项目的了解与把控,通过项目提案过程表达灵感与创意结果,定准项目设计方向,以专业的视角带动客户视觉联想,通过合理的设计创意帮助客户获取更大商业利益。

餐饮空间设计中的灵感与创意由餐饮空间的功能需求和主题理念所决定,需要设计师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全方位的设计策划理念。设计师应用心体会顾客的空间体验,将看到过、听到过、感受过的记忆作为构思的源泉,在灵感涌现的瞬间,将灵感周边相关材料从这些记忆中搜寻并整合起来形成创意,使设计意念从虚拟形象转化为物化形象,并最终完成设计。

仅仅有创意不够,必须把创意落实到具体设计中。在餐饮空间设计的最初阶段,通过设计团队集思广益。设计方案最初可能只是一个初步的设计意向,即选择哪个概念为主题,在做好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定位后,以“提案”的形式与甲方交流。在与甲方的设计意图达成一致后,通过主案设计师把握设计方向,将这种表象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图像思维的方法记录下来,用笔将一闪即逝的灵感落在纸上。在记录的过程中,由于新的或偶发图形的产生,会激发设计者的创意。图像思维过程是设计师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变化的过程。信息的交互过程越多,创意的选择余地越大。在初步主题构思完成后,再结合设计过程中的限制条件将方案加以完善,通过平面布置草图完成对空间设计中功能分区、交通流线、防火分区、家具陈设、设备设施、原有结构等方面的协调与完善,通过绘制大量草图进行反复的推敲与论证,最后得到符合设计需求的平面布置图,为下一步从平面向立体空间转化的设计过程做好准备。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需将内部空间的各个界面作为一个连续整体来对待,可通过草模、电脑建模来辅助思维,将创意概念通过材料、色彩、造型、灯光等实体要素表达出来,最后以方案效果图及深化施工图的形式加以完善。

四、餐饮空间中的“精神设计”

设计是让人认识到事物本质的工作。所谓“精神设计”,即对其内在文化的挖掘。设计师需要用透视本质的眼睛寻找创意,用穿透表象的思维连接灵感。餐饮空间设计是在借助美学的同时与感受相结合,激发消费者的视觉神经,利用音乐、多媒体、雕塑等手段,通过顾客对就餐环境及设计元素的观察与联想,达到某种期望的主题情景,引起人心灵的共鸣。如“辽河渡口”餐厅设计,其灵感源自辽河文化。这种主题鲜明的地域文化是其他一般餐厅不可复制的优势。经营者和设计师通过对辽河文化深入的了解和提炼,将该地域文化中零散的创意元素整合为能够传达辽河文化独有文化底蕴的鲜活场面。在餐厅中可以看到老式锁头、香包、模具、劳动工具等物件,这些物件都是对顾客外在的刺激,从而激发顾客对空间“精神设计”的共鸣。更重要的是,经营者为契合餐厅文化主题,经过对辽菜的精心挖掘,以及对地域食材和菜品的改良,让顾客对从美食到文化的就餐环境难以忘怀。这种由“品尝美食”到“关注文化”的“渡心旅程”重构了餐饮文化的内涵。

结语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6篇

主题空间,室内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迫切需求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因此室内设计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契机。但由于室内设计方法论的不足和设计师专业素养的欠缺,导致室内设计行业掀起同质化复制的浪潮,盲目效仿形式,没有把握设计的重点,结果造成了室内空间单调乏味、缺乏个性和特点。多元化的社会和个性化的需要对当代室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室内空间要的表征已不仅仅局限于功能,还需要具有场所精神和人文内涵。

“主题”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的音乐术语,后被广泛运用于其它艺术领域中。室内主题空间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与其他艺术领域中主题概念本质是相同的,但作为一种空间语言的构思方式,又有着独特性。它是当下室内设计创新思维模式的一种,强调空间营造一种整体氛围,让使用者处于某种场景化的情境片段中,激发其潜意识和情感上的共鸣,最终目的是获得使用者的认同,满足其高层次精神需求。室内空间中“主题”立意是空间的思想和情感语言,没有“主题”的室内空间是失去灵魂的空间。室内空间设计的主题并不等同于室内设计风格,在此有必要将二者进行区分。室内设计风格是指历经时代的思潮和文化的积累,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而逐渐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著名的现代建筑先驱格罗皮乌斯说“在我看来,所谓风格是指一段时间内,当某种特定的表现手法被确立为标准后,它对自身的不断重复。”室内风格设计是以某种室内设计风格为基准的设计方法对于室内设计风格的分类,主要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以及混合型风格。从概念上可以将二者进行区分室内设计风格一经形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有较为固定的语汇、符号表达其风格特征。如巴洛克风格的室内设计,常常使用断裂的山花、弧线、大理石材质等渲染巴洛克式风格特征。室内主题空间设计并不强调某种主题样式的固定陈述,而是通过对某一主题设想,创造出具有某种场所氛围的空间,其关键是语言的形式为室内空间氛围的营造服务。

主题空间设计的来源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能指导设计发展和主题合度即可,如一部影视作品的某个场景、一个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或者某种抽象图形、某件绘画作品等都可以是很好室内设计主题。室内主题空间的创作倾向室内主题空间千差万别,各有特色。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如何把握主题定位,创造具有深层内涵的主题空间,首先应该明确几种常见的主题空间的创作倾向,以便指导设计者探寻主题的来源。地域文化主题的创作倾向,文化是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大致分为: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观念文化三个层面。同样,地域文化在空间范围内也分为这三个层面,且均可成为室内空间创作的主题,但是前二个层面较为直观和表面,会受到第三层面的制约,只有深刻把握地域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的内涵,才能真正创作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室内空间。重庆市嘉陵江南岸的洪崖洞正是基于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巧妙利用地形,采用传统的内街形式,加上内部商铺空间从建筑结构、空间色彩、地面铺装的选用与设计上提取展现了当地特有的民居风格特征,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时空错觉效果,使参观者自然的联系起古老的巴渝山地街巷空间。

在主题创意确立之后,如何通过有效的室内设计手法表现主题空间便成为主题表达的关键环节。设计师对主题空间的营造是将与主题相匹配的材质、色彩、陈设以及空间布局赋予相应空间形式,在此过程中对各表现元素进行统一和整合,使之相互协调,共同演绎空间的主题。在空间形态上,空间的组合、形式和比例既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又要结合主题定位,通过合理的空间形态给人以心理暗示,表现室内空间的主题。创新概念主题设计是谋求创意室内空间的另一种方法,它通过物质手段和思维手段两个层面实现。思维手段是实现创新概念形成的基石,物质手段是将思维手段转为现实的实践方式。物质手段的创新如通过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创新,如技术在商业空间效果营造上给人全新的视觉体验。思维手段实现创新是指通过有效的思维方式,拓宽设计思路,形成具有创新性的主题概念指导设计发展。这要求设计者一方面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设计素养,同时,在面对具体项目时,客观分析项目的独特性和服务人群,经过反复的推敲和思想碰撞确定创新概念主题。

材质、色彩、灯光通过其视觉和触觉特征表达主题氛围。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如同样是运用混凝土的大师柯布西耶和安藤忠雄,前者更喜欢用脱模未经加工的混凝土表现粗野和神秘氛围,而后者擅长使用清水混凝土表达“禅”的意境。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图形创意;思考与思维;结构意识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62-01

图形创意是寻求视觉传达的独创性意念,构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图形创意是图形设计的核心,它以传播信息为根本原则,以创造性思维为先导,寻求独特,新颖的意念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以独特而清晰的阐释方式说明信息内容,以独具匠心而新异的形象画面引人关注,发生兴趣,产生感染,并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使观众不得不接受信息。

图形的创意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对图形创意的思考除了一般性知识的了解之外,对一些重要的问题必须进行深思,设计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对专项问题的认真思考,创意活动只能停留在思维的表面,各种奇思妙想只能忽隐忽现,找不到思维的重点。因此,在设计中对创意的相关问题,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合理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为图形设计的创意打下扎实地基础。

一、联想的意义

由于自然中的存在有着相互的连带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联想这根思维的纽带,把各种事物相互联结,采用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创造出联觉的思考。因此, 经常性的进行联想训练,将各种表面上看互不相干的事物,通过联想思维,从事物的内涵、形态、运动、特性、肌理等几个方面,找到相同的属性和内在的连接点,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创造力大大地加强,这一点对图形创意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二、寻找结构

事物的结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各种事物的结构方式千变万化,能够给人带来许多心理的启示和联想,但是如果我们从一个相对完整的角度来看这个多变的世界,就会发现各种事物间的结构有着奇妙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全息论的理论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事物无论大小,形式结构上都有着相似的特征。例如天体的旋转同水中的波纹、太阳的圆形同葵花的形态、大气的涌动同流动的集市。从形式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结构上的特性,都会给我们的设计带来结构上的启示,把不同的自然结构意象注入到设计之中,会使形式结构更加多样化、更加具有寓意性。

视觉心理学的经验证明:人的视觉是动态的,是按照一定的视觉路线运动的。不同的视觉曲线在人们的心理上会转换为不同的情感,结构曲线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变化。各种设计元素按照一定的视觉导向进行组合排列,构成秩序化的形式,是一种主动的设计方式。特别是在现代图形设计中,形式结构必须同设计主题相互吻合,使形式尽可能地接近设计主题和心理意象,这种设计方式是很有益的。

三、空间意识的培养

空间是渗透于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从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到各种物象的存在环境都是一个空间的存在;从古到今人类在探索世界奥秘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空间的研究和探索。空间是神秘的,也是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人类所涉猎的每个领域几乎都渗透着空间的意义,图形设计也不例外。由此可以说对设计空间的探索是图形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

完形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对视觉图形的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是根据空间的结构变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和心理效应。图形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图形本身,而是来自于包括空间在内的视觉形式。我们在对空间意识的培养上,应加强设计的空间意识,对图形和空间的诸因素应当加以深入的研究。

这些不同的问题同图形设计的空间有着密切关系,从不同的方面涉及到设计空间的主客观因素,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将对创造完美的视觉形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冲破限定

20世纪是一个创造性的的世纪,一切艺术设计都面临着创新的挑战,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冲破各种条条框框,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是非常必要的。西德柏林艺术大学教授斯蓬先生曾说:“我不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去设计,相反,尽量让学生放弃艺术的规律,注重想象和冒险,放大胆子搞,发挥他们的创造性。”目前在一些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各自的创造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断打破旧的规矩,走向艺术的新境界是时代对图形设计提出来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在平时的设计实践中,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通常各种五花八门的想象总比单一的创意模式,更富有设计的意义。然而,从另一个方面讲,提倡自由化的创意方法,不等于主张无知和狂妄行为,它需要一种艰苦、踏实地创造精神,力求以形象的感悟性和智慧的创意性,对同一个事物能想出与别人不同的创意,这是我们要积极追求的,这样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灵活地探索精神和坚持不断的实践性,力求捕捉每一个有意义的灵感火花。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8篇

在空间设计中,实体和空间是创作形态的主线,是设计的基础,优秀的空间设计作品具有贯穿始终、独特新颖的设计主题以及完美丰富的层次变化。空间与实体有机结合,设计才能够更加扎实,因此在设计初期开拓思维,使创意更具有独创性非常重要。

(一)通过形态分析,建立图形关联

形态意识是将图形的内在结构传达至大脑,形成具有关联性图形识别的外在感应系统,从而形成典型性的图形案例。形态意识是图形学的初步思维过程,即图形(内在结构)——图识(外在感应)——图例(原理、哲理)是形态意识的思维过程。例如,中国传统建筑当中的徽派建筑,其在总体布局上受地理位置影响,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更显富丽堂皇。我们通过欣赏徽派建筑结构特征(图形)产生印象,建立图识;进一步进行规律性语言的总结,形成图例。在这一过程中,图形、图识、图例之间的联系是设计雏形到创意思维过程拓展的第一步,直接为设计提供可供参考的设计依据。因此充分运用形态意识,建立起图形、图识、图例之间的联系,是启发创意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尝试实体组合,创造空间立体

综合的思维研究过程体系,第一步从形态思维中的图形、图识、图例开始,初步确立整体思路后逐步进入到下一造型意识思维即实体意识。实体意识是形态意识的具象化表现,具有立体多面性、虚实性等多种空间思维表现。实体造型的组合、切割与创造对空间设计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从空间环境中实体的大小、疏密、相互之间的联系还是具体的功能性,都是从实体开始的。因此,充分运用实体意识建立立体形态组合与构造,是设计的中期阶段,是创意思维过程的第二步,是将设计灵感运用到实际设计的主体实施阶段。

(三)通过直觉意识,建立空间搭配与交互

综合的思维研究体系的第三个阶段是直觉意识,直觉意识是实体意识的进一步思维走向。直觉意识是以熟悉与当前情境有关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依据,是对空间的场性、渗透性以及对功能与形态关系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对材料构造与形态关系敏锐的捕捉能力,这是经验与直觉的结晶,是个性与审美的传达阶段。

二、空间设计中形态构成要素的作用与体现

形态是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特定表现形式。在空间设计中设计师一直在寻找一种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学习手段和方法,而这种手段和方法正是形态构成的本质,即开发潜在的创造性思维造型能力及方法(形态分析法)。在空间设计中主要的形态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形要素、无形要素。

(一)有形要素的作用与体现

有形要素是形态构成中的物质性因素,主要是指在构成学领域的主要造型要素,如平面构成中用于空间限定的主要因素点、线、面、体,点以位置为主,线以方向、长度、形状为主,面以面积、形状为主,体以形状、量感为主。再如色彩构成中用于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包括色彩、形状、肌理等。形态构成中有形要素在整体造型设计中起基础作用,如同人体的骨骼与血肉,支撑整个空间。清晰认识有形要素的造型规律与空间形态的关系,运用空间形式造型法则来推敲设计,是设计师在设计时合理运用的关键。

(二)无形要素的作用与体现

无形要素是形态构成中的关系性因素,主要指在构成学领域中的主要情感要素。从空间设计的意义来看,空间的视觉形态主要包括造型(形象)与情感(寓意),也就是形象与神态,即形态。形态构成中的无形要素在整体设计中起指导性作用,使整个空间散发出独特魅力与生机。无形要素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设计师的经验积累和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认真学习与研究无形要素的美学效果产生原因与人的情感要素,挖掘事物的深层寓意,是设计师在设计中提升设计层次的关键。

三、结语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创意;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创意是设计的灵魂

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因此,室内设计活动是“创造性”的劳动。设计创意可以将意识转换为设计成果,带给人物质与精神的满足。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美秀美术馆,于1997年11月竣工。该建筑有着多元的倾向,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景观成为该作品的一大设计亮点。因此,“环保、科技、生态”也是设计的创意。同济大学的来增祥教授认为:“创意”意味着一种创新,没有创新,设计就没有了灵魂。室内设计的创意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思维和实践的过程,具有多样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设计师的专业素养和艺术品位;团队的合作和经营理念;业主的经历、喜好,投资控制和设计、施工进度要求;室内工程所在建筑和周边环境的整体关系等多方面的因素。最为关键的依然是“社会需求”,也就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主流取向、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当今全球室内设计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在低碳、节能、环保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开发设计的创意本源,以主导工程实施,提供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工作的适宜环境,从而满足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这也是中国现阶段全社会所面临的,而不仅仅是室内设计师、业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我国,目前设计作品虽然在数量方面上升到一个大的阶段和层次,但整体质量比较粗陋、客户满意度颇低、作品产权没有保证、抄袭成风。据我国相关室内设计认定行业在2010年仅家装市场业主对设计师作品进行评级的不完全统计中发现,满意的客户占有率在15%,一般满意占有率为35%,不满意占有率在50%,由此可见社会对室内设计行业的满意认可度成“金字塔”形。这严重违背了行业市场发展的规律和进程,长此以往室内设计势必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如果设计行业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重视设计的创意本源,提供更多更完美的原创作品来,“或许我们就很少看到中国不占少数的企业家持巨款聘请国外建筑设计事务所来本土分一杯羹了,或者出现北上广深各路一线城市互相抄袭的奇怪现象了”。综上所述,挖掘室内设计创意的本源,才是使我国室内设计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设计创意的本源

室内设计创意(Interior design and creativity)的本质在于创造,创造的能力来源于人的思维。一般来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它给人带来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果,贯穿于设计之中,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利用它来实现对已有形式的突破和创新,目的是为了求得最大限度满足空间使用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需求。创意是以创新为主体,将抽象的文化理念直接转换成高附加值,将原创性、变化性带入生产和服务过程,以便创造出具有实用功能、审美价值和精神需求的产品。

罗素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指出:艺术美源于生活,是现实美的升华。同样,创意来自于生活的细节,生活才是设计的本源。世间万物有着纷繁复杂的变化,即为创意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再者,因视角不同,设计师看待同一事物也有着千差万别的见解和收获,这就是设计创意的本源与丰富性。

具体到室内设计领域,制图、施工生产流程等都是属于技术层面的因素;而只有创意,才是抽象的思维,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创造性的体现,是提升设计价值的产物,同时也是设计的灵魂。现代室内设计创意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意识、“节能环保的理念”,因为只有这样的创意思维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才能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

因此,室内设计创意的本源具有独创性、多元化、丰富性、开放性的特点;而且还需要环境、人文、设计方法这三大元素作为支持,才能完整的系统的被设计师所表达、描绘出来。

三、构成艺术思维在室内设计创意中的创新作用

在室内设计中存在着诸多的构成要素,其中室内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构筑了建筑室内环境视觉因素的主体。构成的原理和法则必将在室内设计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形成新的设计体系。构成艺术思维也在设计的过程中起到创新的主导作用。

第一:运用平面构成艺术思维进行室内设计创作。该思维是利用平面设计的美学法则和设计规律进行室内设计创作的必要手段,注重二维平面(2D)上的重复、渐变、变异、放射、均衡等特征,以此带给人心理上的紧张、放松、激动、开心、平静等变化,追求空间上的形式感、元素符号、点线面关系的视觉效果,进而在客观上创作出具有一定美感的解构形式内容。目前趋于平面化的解构形式设计方法逐渐被行业和室内设计师所认可并走向成熟,它将成为室内设计的另一种新的“语言”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审美价值衡量的标准。但值得一提的是,室内空间的基本组成是三方界面形式的,只有运用“空间联系”的方法组织设计室内空间环境才能将“平面构成艺术思维”发挥到最大潜质和作用,使室内空间在视觉效果上和谐统一、均衡完美;使用功能上布局合理紧凑、特征突出。因此,“平面构成艺术思维”即是室内设计创意的基础与起始。

第二:运用色彩构成艺术思维进行室内设计创作。色彩是室内设计作品中的“灵魂”,它最大化的表现了室内设计师对空间状态的理解和空间主人的复杂情感。基于“色彩构成艺术思维”的室内色彩设计是包含了空间、形式、结构、光线、材料以及质感的综合性设计,是室内设计中最为活跃、生动的语言。人对室内空间的第一印象取决于色彩,不同颜色的调和、对比形成了建筑空间的整体环境艺术,无论在功能上、审美效果上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梵高曾说:“没有不好的颜色,只有不好的搭配。”成功的色彩设计是把所运用的色彩和其他材料作为一个色彩组合来处理,而最为成功的室内色彩设计应与整体设计的目标一致,以达到造型、色彩、空间整体融合的艺术效果。

第三:运用立体构成艺术思维进行室内设计创作。点、线、面是立体构成中的三大基本组成要素,它是从二维平面(2D)向三维空间(3D)延伸与纵深的过程。水平位移和垂直活动是立体构成的基本特征,既抽象又具象的效果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立体构成的最终结果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风格,而这也正是室内空间设计的必然规律。运用“立体构成艺术思维”进行室内设计创作,其核心内容是把握建筑室内空间的“形成过程”,犹如细胞生长一样,自然创造、演变、过渡、退化、结果。置身于同一个空间不同的位置时,观察角度和位移的变换会使人产生异同的感受。由于现代人对自身所生存的空间品位趋于多样化的感受,室内设计的手法和规则亦呈现出多元化和立体化。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是“立体化”的视觉效果操作,体现在操作系统的UI界面设计上;在IMAX的影院看到的电影也是“立体化”的,运用多通道的视觉成像技术和音响效果满足观众的感官胃口。因此,室内空间的设计更应该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和功能需求,追求现代人居住、工作、休闲的“基调空间”。以“立体构成艺术思维进行室内设计”可以让室内环境充满艺术情感和奇异想象,给人居住的环境带来情趣,工作的地方带来心境的适宜,休闲娱乐的场所带来心情的放松,不像古典传统的建筑室内空间那样是“固有化”的产物,应该是空间多变的、发展的结果。而作为设计过程中的主体:设计师,运用“构成艺术思维的创作方法”,所把握的就是将“多种材料”依据使用性质和审美效果,根据空间功能需求来塑造“动与静”相结合的立体空间艺术形象。例如,理查德·麦耶设计的美国盖蒂中心,无论是其内部还是外部空间都具有极强烈的立体设计感,给人印象深刻。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创作;城市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98-01

一、关于建筑创作

有人说建筑师的工作和上帝一样神圣,我想这应该是应为二者具有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吧。尽管很神圣,但既然人能掌控,那么总可已分出其特点。

首先是创作性。建筑创作是属于创新创造的范畴,所仰赖的是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其目的是以不断地创新来发展工作对象的内部空间和外在形式,达到丰富人们生活的目的。其次是综合性 。建筑创作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作为一名建筑师,必须对相关学科有着相当的认识与把握,方能游刃有余地驰骋于建筑创作之中。第三、双重性。建筑师运用的主要是“形象思维”即借助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逻辑分析的结果充分地发挥表达成为建筑语言――三维乃至思维空间形态。因此在建筑创作时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不可偏废。第四、人们认识事物都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于资源耗费巨大的建筑工程,要实现令人满意的完成度更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需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需要不断地推敲、修改、发展和完善。第五、社会性。建筑从来就不是私藏品,因为不管是私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它从环境中诞生,就会反作用于周围的环境。

二、关于城市设计

当前,城市设计理论已比较丰富,我比较欣赏是余柏春的?“城市设计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思维方式及设计和管理原则。

城市设计不仅仅止于设计城市空间,而是设计城市空间发展的进程,具体的说尽管城市设计要参与物质形态的直接构造,城市环境和形态确是城市设计的对象,但对形态环境构思安排并不是其主要内容。

城市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片区和小于片区规划等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总起来说,现代化城市设计内容大体上就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型:即工程设计型和政策过程型。前者是以具体方案设计为其成果,一般都以规模比较小、内容比较具体的空间地段为对象,后者则以政策导引为其成果,一般是规模范围较大地区乃至整座城市为对象。通过政策、导引进行引导或控制。但无论哪一类,都要同时考虑物质空间和社会环境的协调。

三、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建筑设计实现、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设计对象不同。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的全部空间。从空间地域角度,要划分为市区、分区、地区、地块、地带等;建筑设计的对象是建筑本身和其周围。

(2)设计深度不同。城市设计一般做到方案及概念性设计的深度,表达出形体空间的具体形象及相互关系;而建筑设计应做到技术设计和施工图。

(3)设计的范围内容不同:城市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还要为除了建筑设计以外的一切公共空间内的专项设计提供指导,从而能塑造出完整、和谐、美丽的城市空间环境。建筑设计专注于建筑本身的比例、尺度和细部构造等。

(二)建筑师的“城市设计观”

建筑师的“城市设计观”应首先建立两个观念:

(1)整体观念,即正确处理建筑与其所处城市空间的关系,建筑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观念,即尊重自然环境,尊重人文的脉络,尊重周围存在的物质空间环境,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

(三)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

这种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定位,包括建筑物在特定空间中的地位、方位以及主要出入口等。

(2)定量,主要是建筑体量与空间环境的容量相适合。

(3)定形,主要是形式,也包括风格等。

(4)定调,主要是色调,也包括格调、韵律等。

四、结语

城市设计应该成为建筑师必备的思维之一,因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不仅要对业主负责,同样也要对城市空间,广大市民负责,因为城市空间是属于广大市民的。

参考文献: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设计素描;平面设计;思维;造型

一、追逐审美的脚步

素描是创造,它用画笔勾勒创作者的艺术思想,是对美的追求;设计是创造,它用独特的艺术方式描绘创作者的艺术理念,亦是对美的追求。世间的各种创造都可被视为一种思维运动,在思维运动中探寻美,从抽象概念到具象形态的演变,随后又诠释出更深刻的理念,而这一理念可以被认为是创造者最初探寻的那种美,只是通过实体更加明了地展示给大众,从而使人们达成共识。不难看出,创造的最初灵感来源就是对美的追求,在自己的主观意识里认定一种理想境地,于是拓展思维,最终呈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的实质,也是最根本的目的。设计素描和平面设计都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其中包括创造者的审美意识。设计素描是平面设计的基础,是创意的来源。通过对设计素描的训练,可以更好、更准确地把握平面设计的创作过程,追逐审美的脚步。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培养设计师的造型表现能力的同时,更能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这是认知形状和创新形态的有效途径。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往往会和自然相结合,提炼自然元素。设计素描用一种特定的审视方式认识自然,并从中发掘与设计相关的因素,形成与设计命题有联系的意象。这种特定的审视方式就是审美意识,它包含外部形态的描绘、材质质感的把握和特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的体现,还有一种空间感上的满足,能够加强物体空间的复杂形式。平面设计通过平面图像反映广阔的空间形态与认知,通过视觉感染力引起观赏者的共鸣。平面设计是吸引眼球的,强调通过视觉冲击传达作品的主题,体现深刻的含义,由表面上的美引发心灵上的美。优秀的作品必须以具备美感为前提,造型美、材质美、思想美俱佳才能触动观赏者的心灵。设计素描从造型到表达方式都会有多种训练方法,在训练这些方法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的审美意识,因为训练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造型能力,更是提高创造力的有效方式。设计师没有正确认识理想的画面,是不能创造出理想作品的。这种训练在平面设计中可以起到推动性作用,让作品的画面感别具一格,色彩更加饱满,内涵、寓意更加深刻。所以,设计素描可以激发设计师的审美意识,增强设计师的审美能力,为作品增添丰富的美感。

二、明暗关系增强视觉感染力

在创造活动中,设计素描是交流构思的视觉语言,是传递思想的视觉媒介,是探索意境的视觉桥梁。明暗关系对比所体现的视觉感染力是设计素描中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是一种创造矛盾空间的方式。画面中的明暗比例可以突出主体,强烈的对比可以激发画面的冲击力。这一手法同样可以应用到平面设计中,在构思画面时,可以加入明暗对比因素,简洁而又能快速地表达主体,使人一目了然。设计素描基本上是用铅笔作图,所以它的明暗关系取决于创作者的用笔力度和线条的细密程度,并没有其他的色彩。但在平面设计中,往往会运用到很多色彩,这里的明暗对比就不像设计素描那么单一、明了,除了黑白以外还有很多色彩方面的明暗对比。如何将设计素描中的明暗关系引入平面设计值得我们深思。在开始布置画面时,应该以塑造画面物体的空间感和质感为主要目的,着色时可有意加强画面明与暗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色彩选用方面,可以利用冷暖色调、纯度对比以及色相之间的变化,有意使它们之间对立、排斥,就像设计素描中的矛盾空间。明暗交界线往往是矛盾冲突的高峰、分水岭,以交界线为界向暗部逐渐变暗直至反光,又逐渐向亮灰、亮过渡,这就使明与暗之间互相渗透和贯通。色彩也是这样的方式,几种矛盾冲突的颜色在交界线中相互渗透,最终获得画面的和谐。这种冲突往往极其抢眼,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画面的层次感,提升感染力。

三、点、线、面打造平面中的空间艺术

在自然界中,点是海边的沙石,是夜幕中的明星,是花海中的露珠……既能独自成型,又能成群展示。点是构成一幅作品的基本元素,从主体物到配景,都有点的足迹。线是摄影家镜头的焦距,是掌舵者导航的路线。线是点运动形成的轨迹,是从一端通向另一端的衔接者,是画面中物体造型的构造者。面可以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图案,可以是一座车水马龙的城市,可以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海洋。当人们不经意抬头仰望,天空便是面的写照。面是形象的呈现,从有形到无形,面都扮演着叙述者的角色。在画家眼中,世间万物都由点、线、面构成,这三者可以相互转化,相辅相成,它们都具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由此可看出,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当我们扩大或缩小视野时,点、线、面可以随着观察的角度产生转变,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空间感。跳出一个维度到达另一个维度,所感知的事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设计素描由点、线、面组成,无论是元素替代、形态变异还是投影变异,都建立在点、线、面的基础上,这三者是满足造型方法的基本工具。平面设计的最终表现是通过平面形成的,但它不局限于平面上的欣赏,其意义在于设计师必须通过平面设计作品(视觉上的感染)体现空间上的交流,即在平面中探寻一种空间艺术。上文提到,点、线、面是打造空间感的有力途径,而设计素描时刻都渗透出点、线、面的痕迹,所以,通过对设计素描的训练,正好能培养我们在画面上呈现出空间感的能力,这是一种美妙的应用方法,也是一种艺术手段。如何将设计素描中的点、线、面应用到平面设计中是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当我们在设计一件平面作品时,可以通过点的排序组成一些线或者图案,而后将其特有的规律以视觉形式展示给观众。这些规律可以形成多种样式,由上至下、由前到后、从小到大,都能拉伸出空间感,形成一种运动的空间。如,画面中的一个小点随着数量的增加慢慢变成一个面,通过这种量变的过程引发视觉上的质变,我们的视线就会随着变化而变化,从而带动思维上的变化,仿佛那不仅仅是一张平面图案,而是一部动感的影像,随着画面丰富的层次不停播放,从而使观赏者置身其中,体会设计师的理念。在设计素描中,线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不局限于直线,还有曲线、弧线等。如,在画物体投影的时候,往往会运用到排线的方式,疏密有致,从而提升空间感。这些方法在平面设计中也很奏效。平面设计仰赖设计师孜孜不倦地尝试与探索,进而展现人们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1](美)丽莎•萨瓦塔.平面创意资源库——黑白与双色设计.马刚,韩燕,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高岭.黑白灰——一种主动的文化选择.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3]李涵,刘咏清.设计素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4](美)蒂尔•塞勒,(美)克劳迪亚•贝笛.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赵琦,何积惠,周燕琼,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微观

思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然而创造性思维则是一个人不可估量的最高能力与鹤立鸡群的标志。尤其对于设计师来讲,创造性思维会使设计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永保年轻的生命。日本现代景观设计大师的“空中森林”为使用者和业内人士淋漓尽致地阐释了神秘与多变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大师的微观创造性思维过程。

于2000年4月在日本琦玉新都心竣工的“榉树广场”(佐佐木叶二称“空中森林”)(图1)是在市中心铁路车场遗址上建造而成的,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距地面7米,栽培了220棵6米×6米的乔木,呈网格排列,种植于二层近方形的场所内,风景犹如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作品,充满诗意、奇妙与梦幻。无论是从景观设计还是从屋顶绿化技术方面,佐佐木叶二的“榉树广场”至今仍具有创新性与代表性,值得后辈设计师学习。

一、佐佐木叶二创造性微观世界――模拟思维、联想思维和形象思维

“榉树广场”被佐佐木叶二形象地称为“空中森林”,模拟大自然森林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打破以往把大地当做地基,用联想与形象的思维模式来表达“浮游的大地”。可见,设计师在草图阶段便富有逻辑的思维过程,那种诗人般的联想与形象的表达,让观者融入其中,感受到森林般的美好,远观这漂浮的森林与大地于新都心上空,神秘地展现都市广场。

1947年,佐佐木叶二在奈良一个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家庭出生,其父亲为著名教育家和画家,哥哥为著名诗人,这为佐佐木叶二的思想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大部分作品里以联想和形象思维来还原大自然、创新大自然,人在其中要调动各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并把它们合理利用起来,使观者充分体验大自然的魅力。“空中森林”中屹立的榉树、斑驳的树影以及四季流转的变幻,让没有来过这里的人都能联想到这诗一般的、如梦如幻的地方。所以,模拟、联想与形象的思维模式也是佐佐木叶二作品成功的法宝,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伫立的块石、粼粼的水面、悠长的小路等,都是模拟大自然却又创造大自然,带给人以形象的空间想象。

二、佐佐木叶二创造性微观世界――发射思维

“空中森林”的屋顶绿化设计不能仅仅依靠天马行空的设计来实现,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屋顶绿化技术的成熟与完善。首先,从屋顶绿化技术方面来谈,众所周知,屋顶绿化位于建筑(构筑物)的上面,同时与大地完全隔离,也可以说没有任何连结。这样屋顶绿化不得不考虑到绿化的基质和荷重,基质因素比较复杂,土壤的厚度和水分容量受到限制;荷重的限制主要在于屋顶的载重情况,还有屋顶的排水和防水措施。这些无疑给屋顶绿化设计带来了难度,限制了植物配置的选择。而“空中森林”却突破了难题,成为人工基质种植高大乔木的成功尝试,为高大乔木屋顶绿化开创了先河。这种打破以往的屋顶绿化的局限性,确定了设计对象之后,向各个学科发射一连串的信息,进行多学科信息的融合利用,所产生的新的创造思维模式就是所谓的发射思维模式。

三、佐佐木叶二创造性微观世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传统景观与建筑的关系是景观服务于建筑,先有建筑形态与风格,再进行景观的创作。然而“空中森林”却不寻常,其在确定建筑高度之前,先确定景观植物榉树的高度定为12米。这种逆向的创造性思维――景观植物高度与建筑物的高度设计,恰巧使得人们可以从建筑室内空间视角眺望榉树广场的优美景色,感受“空中森林”树海的世界,其四季变换,美不胜收(图2)。

“空中森林”结合了作为新都心中枢功能的视觉形象、市民活动中心的特点以及自然中的安逸宁静感为设计理念,进行发散思维的转换,提炼出“光的变移”和“空间的性格”来阐释设计理念。接下来,具体的呈现形式以“光的变移”“人的空间的活动”两个主轴再次发散思维,从这两个设计点逐渐扩散,发展设计的广度、多角度的思考。发散思维到一定程度就要进行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景观创作继续往下推进整合的关键,以上述二者为主线,有条理地把设计成果展示给观者,该广场的呈现方式便已知晓。铝金属格子状框架和自然石头构成完全平坦的人工地基,在其之上,种植榉树则运用隔网体系,树海下是人们活动的室外空间。如此设计,足够满足“光的变移”“人的空间的活动”的作品精髓。

四、佐佐木叶二创造性微观世界――集成思维

榉树的配置为均等式,人们能够在广场内更加自由地活动。“光的变移”中以“人的空间的活动”为本。榉树之间6米种植的间隔用各种各样的上下东线把各层通过功能性和视觉性结合,阐释设计理念。所有建筑物都罩上了条纹状玻璃,通过其透明性和反照作用,全方位地考虑设计所应展现给人们的活动的热闹场面和树海四级的景色。设计思维不是孤立地处理某种信息、某种审美观点,而是要全面地去考虑设计。这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探索设计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创作。

参考文献:

[1]佐佐木叶二.佐佐木叶二景观设计作品集[M].杨秀妹等,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章俊华,席晓平,郑强.与环境对话的景观设计――日本景观设计师佐佐木叶二的设计世界[J].中国园林,2003(7).

[3]贾毅,贾玉岭.常见的几种创造性思维方式[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刘淑婷.试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方式[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作者张子玲系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2级研究生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门景建筑”;城市设计;整合性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当代“门景建筑”创作与设计的基本问题

关于“门景建筑”的创作与设计,就当代的理论与实践来看,学术界尚无定论,实践中亦基本上是在建筑“门”的功能上,辅以一定的景观功能和文化意象,且多有宽泛。就这类“门景建筑”设计而言,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形式单一、缺乏个性;追求气派、缺乏内涵。

2. 基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门景建筑”创作

2.1“门景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关于“门景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的关系,笔者认为两者的核心价值观是相同的。城市设计的核心价值在于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城市形象特色的建构;而“门景建筑”创作是致力于职能空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职能空间形象特色与职能空间标志性的建构。特别是“门景建筑”形态的文化艺术审美品质所具有的区位主体的特质性、形态设计的标志与标识性及形态空间生成的整合性与城市设计文化、艺术、审美的个性化空间品质的生成,存在着内在的空间契合。

2.2“门景建筑”创作的原则

2.2.1职能空间形态设计的标志与标识性

标志与标识性的基本特征就是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墨来唤起人们对它的记忆,如埃菲尔铁塔。标志与标识性建筑是一张名片。一个建筑之所以能称之为标志,是由建筑与环境、文化等各方面的合力组成。形态空间设计的标志与标识性必须要满足三个整合即(1)命题的整合(2)文化意向的整合(3)形态空间的整合。

2.2.2职能空间的特质性

特质性是指创作的内容与形式明显区别于其它区位主体的个性特征。关于“门景建筑”特质性的表达笔者认为主要有:(1)自然地理特质。指从地域自然地理特征入手。将其融入“门景建筑”设计过程中,从而生成鲜明的地域特色。(2)由自身职能所表现出的文化特色。文化是职能空间的固有属性,这里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物化、传承与发展。

2.2.3形态空间生成的整合性

“门景建筑”创作的整合性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连续、协调,还应将之纳入到历史、文化、时代品质发展之中,形成一个整体脉络。因此,“门景建筑”创作,焦点在于门户地段,但着眼点却应是与之相关的整个宏观区位。关于其形态空间整合性设计方法笔者认为重点需要关注:(1)、职能文化与创作命题的整合。“门景建筑”创作基本命题的确立包括:展示职能空间的形象特色;强调文脉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突出建筑、环境、景观的文化、艺术、审美的空间整合。(2)、职能空间要素选择与创作命题的整合。(3)、“门景建筑”与环境的整合。(4)、“门景建筑”自身形态的整合性。

2.2.4旅游文化的场所性

旅游文化形象的生成与建构离不开职能物质空间环境的建设,它是职能空间文化内涵与外在物质空间环境形象融合的综合体现。“门景建筑”创作从职能空间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特质出发,把握职能空间形象特色的生成与发展,发掘职能空间文化内涵,塑造独具个性化品质的场所空间。其创作的思想方法与塑造旅游文化特色,着眼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旅游文化形象建构有着内在的空间切合。所以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门景建筑”应具有旅游文化的场所性。

3. “门景建筑”创作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2011年,受安徽好运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笔者参与了由导师吴强先生主持的“安徽好运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门景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项目,下面,笔者将以此案例来谈关于“门景建筑”创作的城市设计研究。

3.1安徽好运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基本概况

公司位于合肥市桃花工业新区,是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世界叉车前八强)的分公司,企业产品为中小型叉车。本次项目选址位于城市道路汤口路以北,项目西临厂区办公区,北侧、东侧为厂房区。

3.2好运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门景建筑”创作的命题确立

在“门景建筑”创作过程中我们围绕如何体现企业文化,展现企业特质进行分析。并认为在设计中应重点把握如何通过“门景建筑”创作来展现现代机械工业文明这一时代背景和彰显企业文化的特质性。通过研究我们确立了运用“齿轮”这一工业文明产生的标志性要素来体现现代工业文明的时代特征,以企业产品要素为原型——门架、车矫等,运用建筑形态艺术空间设计法则来构建“门景建筑”城市设计意境,力求打造“中国合力、提升未来”形象,展现好运机械“门景建筑”文化、艺术、审美的企业文化标志性第一品牌的命题。

3.3好运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门景建筑”创作的整体空间设计

3.3.1“门景建筑”整体布局与环境设计

明确了“门景建筑”创作命题与目标之后,重点是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形态空间设计之中。从公司整体设计上看,“门景建筑”的整体布局,应在汤口路城市界面上存在东为主,西为从的空间关系。究其原因为“门景建筑”的空间布局应协调已规划建设建筑与“门景建筑”在主要城市道路景观界面上的均衡

与统一,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构图作用。在景观环境设计上,我们突出建筑景观和园林景观的有机结合,通过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互错落搭配形成疏密有致的“门景建筑”绿色背景环境。(图1)

4.3.3“门景建筑”形态空间的具体创作

在“门景建筑”创作基本命题指导下,我们以好运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产品要素、特质原型(图3):门架、车矫、油缸、钢轨、“合力红”与蓝黑基色为“门景建筑”创作的基本元素构成。运用建筑形态艺术空间构成法则来构建“门景建筑”城市设计意象,突出反映公司企业文化的特质性与品质。运用链条、齿轮等机械革命特质要素来展现现代工业文明。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精神文明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不断地对建筑形态的文化、艺术、审美进行探索。“门景建筑”,作为职能空间形象展示的第一窗口,对精神文明的展示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企业“门景建筑”为例,探讨了其创作原则和思想方法。笔者认为这一创作原则和思想方法亦可拓展到更广范围的入口空间,如“城市门景”。因为它们的设计原则和思想方法是一脉相承的。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引起学者们对“门景建筑”创作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苏勇.从门的本体含义谈大门的设计[J]. 建筑学报,2004(12):33-35.

[2] 吴 强. 试论区位空间选择下的城市设计[J] .城市规划,2005(4):61-64

[3] 王丽颖,纪社强,李广伟. 大门建筑设计与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4):5-7.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14篇

1、灵感在医学用语上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灵感,是人们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然而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

2、设计师在大学生活中就不断锻炼自己,对各种环境的事物产生思考,它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为基础,与其他心理活动紧密相联。老师会启发我们让灵感来的更快,它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新颖,甚至是独特的。

二、创造空间

1、简而言之,创造看字面意思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了。这明显的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主行为。因此,创造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有意识的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的行为。

2、老师启发我们在不同的空间中寻找灵感,运用我们超强的想象力、创造力来给室内空间增添新的活力。

3、创造力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包括吸收知识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吸收知识、巩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实际操作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扩大知识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是创造力的基础。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更多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设想,对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与简化、调整、修正;并有利于创造方案的实施与检验;而且有利于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这是创造力的重要内容。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

智能是智力和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敏锐、独特的观察力,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和灵活自如的操作力,也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包括掌握和运用创造原理、技巧和方法的能力等。这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创造个性品质,包括意志、情操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在一个人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素质。优良素质对创造极为重要,是构成创造力的又一重要部分。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创造的前提应当是:我们设计的东西,首先是现代的,同时是中国的,如果是在某一个地区,还应体现那里的地区特点,这才是扎根于时代和充满乡土气息的有血有肉的好作品。巴黎拉维勒特现代公园,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完全打破过去的以自然景观为内容的公园设计框框,同时恰如其分地与巴黎这座现代城市有机地融合一起,既反映时代特征,又有强烈的地域感。

三、室内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为人而不是为物,我们有多少人真正考虑了这一点?我们的行为规律、生活需求是室内设计的根本参照,这是由人与外在环境的非确定关系决定的,(即自然界没有为提供现成的生存条件,而是人通过自己的改变来使环境为自己服务,人与动物不同就在于人对外在世界必然的超越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对自己生活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每一代人都有新的要求,新的创造和新的享受,这样才推动了室内设计的发展。室内设计在满足建筑的功能需要的同时要更多研究人的心理需求,如空间设计上的心理空间、心理尺度的掌握和其他如人对于环境格调、气氛、色彩的光感觉方面的心理特征,进一步提高室内环境的心理感受价值,这就是所谓从人的心理、精神需求出发的软环境概念。

四、灵感与创造力的结合体现

室内设计的创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社会时尚的变化。掌握这种社会文化发展的动态特征,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设计构思,提高设计在社会竞争中的成功率。

(1)空间:空间组合形式应有新意,能打破一般空间环境关系的陈套.这取决于建筑设计的基本条件和新结构形式的采用。如巴黎罗浮宫扩建中央大厅,金字塔域透明顶盖使室内空间形式出现突破性变化,室内外环境通过透明顶盖连成一体。德方斯大拱门,一个大尺度的透空立方体,和一般建筑空间的形成迥然不同,立方体中间插入金属构架和观光电梯以及塑料蓬盖,形成内部空间极为独特的划分,表现了空间设计的创造性,他的灵感来源于埃及金字塔。

思创空间设计范文第15篇

课程改革研究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当代社会新趋势及办公模式转变所带来的办公空间设计新问题,并让学生自主发展出这一前提下针对办公空间设计的批判性、反思性和创意性思考,从而引导出学生针对新问题提出在办公空间设计上的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新方向、新思路、新手段来应对当前的新问题。在课程教学之初,除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在教学中加入对于当代社会新趋势影响下的办公模式的转变的背景介绍,让学生对当代办公空间设计的大时代背景有所认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需要新方向、新思路、新手段来思考办公空间设计。在学生认识到在当代社会新趋势及办公模式转变的前提下办公空间设计急需新方向、新思路、新手段之后,通过学生查找资料、课堂讨论、分组辩论等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针对当代社会新趋势及办公模式转变前提下的办公空间设计的批判性、反思性和创意性的思考。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考,在学生的课堂讨论中引入一些当代办公空间设计上的新理念、新形式,如景观办公空间、低碳办公空间、移动办公空间、SOHO办公空间、智能化办公空间等。为了避免单纯理论讲授的枯燥,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引入国内外优秀办公空间设计案例给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加深学生印象,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学生积累了在当代社会新趋势及办公模式转变的前提下的办公空间设计的一定程度的批判性、反思性和创意性的思考和相当量的案例解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针对某一特定办公空间进行设计。在指导学生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设计中主要解决当代社会新趋势及办公模式转变下所产生的某一个新问题,从而由于对新问题提出新方向、新思路、新手段的解决方式来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呈现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原创性和创意性的办公空间设计。最终,通过对当代社会新趋势及办公模式转变的前提下办公空间设计变革的认知、学习和思考乃至设计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注重人性化、个性化、智能化、生活化、生态化设计的办公空间必然是未来办公空间的发展方向。办公空间设计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办公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高品质的工作环境,设计人性化、生活化、安全舒适的办公空间可以让办公人员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又相应地提高了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达到实现既满足办公效率需要又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高品质办公空间的目的。

2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办公空间设计》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以教师为唯一主体的教学模式,主张教学中与学生设计相关的背景资料、数据、工艺、材料等由学生自己在网络和图书中查找,并在课堂上讨论,由教师总结并给与学生相应的指导,专业理论前瞻性探讨和设计前期资料收集由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完成,具体项目设计由个人独立完成。《办公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总结如下:第一,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大量办公空间案例的图片和资料,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并进行案例分析,讲授优秀案例的理念、思路与表达。第二,案例式教学。将国内外优秀的办公空间案例引入教学,通过案例解读分析,讲授设计思路的形成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第三,互动教学法。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而教师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分组辩论、方案陈述、课堂讨论、师生答辩等多维度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结论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