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管理;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1我国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意义

我国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处于初级阶段,受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压力影响较大,大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与经营联系较少,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医院的经营、资源配置并无明确的了解。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作用与价值在于,能够合理安排医院的资源与资金,通过改善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效果,促进医院财务管理透明化、合理化。尤其在医院机构复杂、工作人员较多的情况下,医院的财务管理透明化的要求更高,透明化管理的应用效果越强。资源节约型医院的构建,能够更加有效、合理地分配我国的医疗资源,促进医院经营能力与经营效率。针对制度相对老旧的医院,新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制度改革也能够进一步带动医院制度的改进。

2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问题

(1)理方法相对单一。目前我国的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落后,在进行阶段性的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直接影响了管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但由于我国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法目前仍以粗放的管理方法为主,使得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无法适应越来越高的卫生医疗条件要求。医院由于管理方法单一产生的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问题,则主要体现在对医院的资金流动科学性掌握不足,仅记录资金流动的盈亏,但并未对资金流动进行细化管理,尤其针对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设备配备与科研投入进行划分,导致医院出现资金不足、预算不足、成本控制失败等问题。(2)管理力度小、人员素质低。大多数医院的成本管理、财务预算管理,由财务人员代管,并未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导致多数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相对较差。尤其一些老牌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不够重视,也没有掌握相应的管理技能,利用“老办法”开展新工作,工作效果差,且无法保证管理质量。医院由于管理力度小、人员素质低产生的成本管理失误问题相对严重。此外,由于医院对成本控制与财务预算管理不够重视,导致预算不全面、成本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预算管理无法有效开展,管理效果也无法保证。(3)预算内容缺口大。预算内容缺口大,指的是医院的财务预算工作范畴问题,多数预算工作范畴较广,能够涉及多数固定预算与不固定预算。但医院目前的预算、成本控制,内容相对单一,财务人员对业务收入的重视程度更高,但对支出、现金流向等内容并未进行有效的关注和处理。造成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出现收支不平衡、经营资金不足、经济活动资金周转灵活性差等问题。一些医院甚至无法确保预算内容的合理性,出现严重内容缺口,增加了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压力。

3加强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对策

(1)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明确与完善,是保证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基础。针对部分医院管理制度落后以及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需要在医院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前,增加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制度、工作规范的完善。杜绝照搬其他企业、其他医院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制度,根据医院自身需求开展制度规划、完善。制度不但要保证医院预算管理工作质量,还需要对不同类型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和监督,避免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不切合实际,或存在资金滥用问题,通过制度保证管理质量,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规范性,提高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质量。(2)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都对医院的未来经营能力、经营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由相对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针对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的问题,需要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针对已经在岗时间较长,但并未有效掌握财务管理能力、素养较差的工作人员,需要医院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继续教育等。对缺乏专业工作人员的医院,则要监督、敦促医院开展财务管理人员的招聘与培训。对存在其他部门、其他财务类型财务管理人员代管等问题较多的医院,则要利用细化部门职责开展管理。针对医院内的工作人员,则要为其讲解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使其充分了解和重视成本管理、预算内容。重视成本管理、预算结果,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规范进行经营活动,促进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对预算能力的提高。(3)明确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等工作任务。针对当前我国医院对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等工作任务、工作目标不够明确、内容缺失等问题,需要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细化。将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同基本的财务管理内容相区别,充分保证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效果。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能力,增加医院对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的主动性、机动性和灵活性,提高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率。针对一些医院存在预算管理内容缺失问题,医院要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医院预算管理内容,尤其对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两种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区分,保证医院的预算资金同时尽量满足医院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2篇

规范商厦制度运行流程,完善制度管理体系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商厦所有与制度有关的管理流程和工作人员

3职责

3.1总经理:

3.1.1掌控商厦管理制度体系的工作导向;

3.1.2批准颁布各项管理制度。

3.2各部门:

3.2.1根据需求和规定编制管理制度;

3.2.2确保管理制度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2.3确保员工学习、理解并执行管理制度要求。

3.3制度管理部:

3.3.1拟制商厦管理制度规划;

3.3.2组织管理制度的编写和评审工作;

3.3.3提交管理制度运行状况评估报告;

3.3.4统筹管理商厦制度文本工作。

4参考文件

4.1管理制度编号规则

4.2管理制度目录一览

5定义

5.1管理制度:指因商厦经营管理需要,由各部门编制,总经理批准的,要求员工执行和约束员工行为的商厦管理规则文本。本商厦的管理制度包括:

5.1.1工作职责[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

5.1.2作业指导书;

5.1.3管理规则;

5.1.4工作流程;

5.1.5其他文件。

5.2工作职责:部门或工作岗位应履行的基本工作责任。

5.3作业指导书:说明完成工作职责应采取的操作手段和具体措施的文件。

5.4管理规则:商厦经营管理方面所要求遵照执行的一般规则。

5.5工作流程:图示某项工作任务的内容和步骤的说明文件。

5.6其他员工须知文件:员工应了解的其他商厦管理文件,如:须知、手册。

6内容

6.1制度管理原则

6.1.1制度的形成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要求。

6.1.2凡商厦员工均应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依据制度要求开展工作。

6.1.3管理人员负有培训、指引和监督员工依据制度开展工作的责任,应确保员工遵守管理制度,按要求开展工作。

6.1.4各部门经理负责本职能范围内制度的管理工作,包括:编制、传播、执行和检查等。

6.1.5商厦制度条款最终解释权属于制度管理部。

6.2制度需求

6.2.1有下列要求时,产生制度需求:

6.2.1.1商厦经营管理工作产生新的要求;

6.2.1.2商厦运营状况出现问题,需采取管理措施;

6.2.1.3管理层提出的经营管理要求;

6.2.1.4员工提出的合理建议。

6.2.2形成管理制度需求后,制度管理部评估并形成制度编写计划,说明:

6.2.2.1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程度;

6.2.2.2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6.2.2.3制度的编写责任、审核责任和相关事项;

6.2.2.4与其他管理制度兼容和配套的状况。

6.2.3管理制度编写计划的内容包括:管理制度名称、类型、目的、基本要求、编制时间、管理对象、编制责任、审核责任与时间、审批人、预计时间。

6.3制度编写

6.3.1责任部门根据制度编写计划编写制度,部门经理应注意确认下列事项,以确保管理制度编写的质量:

6.3.1.1制度编写人或小组的业务能力和经验资格;

6.3.1.2制度编写的文本质量;

6.3.1.3制度编写的时效性;

6.3.1.4制度编写内容涉及其他部门时,与其沟通协调,达成统一认识;

6.3.2编写完成的管理制度初稿应部门经理审核,必要时进行修改。具有跨部门管理内容的,还应经其他部门审核和修订。

6.3.3制度管理部对制度初稿进行校核工作,内容包括:

6.3.3.1评估与现有管理制度的相容和支持程度;

6.3.3.2制度格式,如:编号、排版、属性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6.3.4管理制度经校核后,形成定稿。交由律师评估制度法律风险,提出相应的修订意见。最后报总经理批准。由制度管理部予以。

6.4制度的与管理

6.4.1获得批准的管理制度,由制度管理部[制度令],制度以[制度令]的附件形式。

6.4.2制度公文部登记保管制度审批原件文本;复印、分发和登记制度文本,确保制度知会范围内的有效传播与送达。

6.4.3制度由编写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形成培训教案和培训计划,移交培训部门,落实制度的培训和解释工作。

6.4.4具有特定要求或重要意义的制度,制度管理部应组织必要的会议或宣传活动,用于对制度的专项培训和定向推广。

6.4.5禁止将商厦管理制度文本以任何形式向商厦外部传播。发放的制度文件应加盖控制标志,专人管控。制度文本应保持整洁、齐全,不能修改、涂污、损坏、丢失。

6.5制度执行、检查与反馈

6.5.1商厦各级管理人员在获得制度信息后,应尽快熟悉制度要求,按培训部门要求进行对应管理对象的培训工作。新进员工应在入职日起半个月内,应掌握商厦管理制度。

6.5.2商厦员工依据制度要求履行工作职责,开展工作。各级管理人员确保员工理解、掌握文件要求,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活动,监督和检查员工在工作中是否按照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工作。

6.5.3员工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发生的任何疑问,可向部门经理征询或寻求帮助;员工有义务对制度的有效应用提出建议和意见,但不得影响其贯彻与执行现行制度。

6.5.4制度管理部定期检查各部门、员工的制度执行情况;调查制度执行中形成的问题,形式包括:

6.5.4.1组织制度执行评审;

6.5.4.2组织制度基本内容的问卷笔试;

6.5.4.3电话抽样调查。

6.5.5制度执行状况的检查结果,和有关制度改进的建议,由制度管理部集中汇总,形成商厦制度执行情况报告,呈报商厦管理层。

6.6制度的修订、增加和废止

6.6.1制度修订、增加和废止条件:

6.6.1.1制度经执行和反馈,存在问题需进行局部修改的,应进行制度修订;

6.6.1.2根据工作反馈,存在无制度管理工作状况的,应新增制度;

6.6.1.3制度有较大问题需进行大范围修改或完全不能适用于工作的,应废止制度,重新拟制。

6.6.2制度修订、增加和废止管理

6.6.2.1管理制度修订和增加由制度管理部指定部门负责制度编写,制度管理部负责校核文本格式;制度废止要求由该制度的编写部门提出,修订、增加和废止管理制度均需经总经理批准。

6.6.2.2属于修订制度的,原制度名称和编号不变,更换版本编号,新修订的管理制度;属于增加制度的,形成新的制度名称、编号和版本编号,予以;废止管理制度的,取消原制度。

6.6.2.3管理制度的修订、增加和废止均由制度公文部[制度令],说明制度变更原因。

6.6.2.4制度管理部应确保适用管理制度的唯一版本,及时更换修订或回收废止的旧版本制度,防止误用。

6.6.2.5制度修订和增加时,各部门应注意及时更新信息,组织培训,确保商厦员工对新制度理解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要求。

7附录

7.1制度编号规则

7.2制度目录一览

7.3制度编制流程

7.4制度审批表

7.5制度令

附录7.1制度编号规则

制度编号规则

1.制度编号样式为:OO-X-OOO

2.释义:[自左向右]:

2.1“OO”为职能识别标记;

2.2“X”为制度类型识别标记;

2.3“OOO”为制度生成自然流水编号。

3.职能识别标记规则为:策划部“CH”;营运部“YY”;采购部“CG”;防损部“FS”;工程部“GC”;财务部“CW”;信息部“XX”;人事部“RS”;行政部“XZ”;

4.制度类型识别标记规则为:部门职责“A”;岗位职责“B”;作业指导书“C”;管理规则“D”;工作流程“E”;其他文件“F”;

5.形成新制度时,应配备制度编号;一个制度只有一个对应制度编号。

6.制度版本规则

6.1制度版本代码样式为:O.O

6.2制度修订后的,更改右边序列号,如原来为“1.0”版本的,修订后,为“1.1”版本;

6.3原制度废止,新制度的,更改左边序列号,如原制度为“1.0”版本的,新制度应用“2.0”版本。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3篇

在电力企业中,安全问题很重要,企业管理者要把安全问题始终放在突出位置,要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就要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并适时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关于安全教育主要应包括一下几点内容:劳动保护艺术培养和任务教育,安全生产教育,安全方针的顺利推行教育,安全规章、制度的推行教育,安全知识普及教育等内容。关于安全技能培训主要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安全生产操作培训,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培训,安全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培训等内容,供电企业特别要重视新转岗职工和脱岗时间较长的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这部分员工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并融入到大集体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去,是实现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作为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要制定相对完备的规章制度,把员工教育与培训纳入到育、统一培训的规划中来,教育和培训要适时、适地进行,力图引起全体员工的高度重视,培训教育内容要生动、贴切,能够带给员工强烈的震撼,培训内容要合理、形式要多样,使员工更容易接受并掌握培训内容,使培训工作和教育工作形成制度化管理,真正保证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严谨、严密、严格、高效的完成。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行

制度是行动的保证,作为供电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就要从制度入手,建立建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行。首先,管理者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电力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生产监管规定》等行业规定,并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用于约束制度企业内部成员的行为,把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彻底,做成功。在工作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完善规章制度,真正保证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真正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制定安全责任制度,把相关的责权关系规划清楚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把生产目标、安全要求和安全生产制度责任化,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细化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人才能保证每一步的工作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建立一对一的安全管理模式,谁出问题谁负责,谁赔偿,真正在企业内部形成三级安全生产网,使每一位领导,每一位员工在生产工作中,都能严格按照制度行事,按照安全标准进行生产,细化安全管理生产的每一步工作,明确安全职责,使企业的每一份子都能牢记自己的安全责任,自觉履行安全生产的义务,就能保证供电企业的安全工作顺利推行。

建立安全评价体系,加强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4篇

1.1企业的基本绩效考核管理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其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战略调整,制定合理的评价规划标准,对企业员工进行内部情况评价,制定多层次、细致的评估明细内容,通过绩效考核完成对企业员工的有效分析。制定企业生产运营发展规划管理,使企业员工和部门可顺利完成自身任务。深化企业的评价规划管理制度标准,在绩效考核规划中完成绩效考核计划、辅助管理、标准设计以及考核绩效反馈等各项内容,将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发挥企业绩效考核的作用,逐步提高企业的员工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组织规划管理有序进行,提高其整体发展水平。

1.2企业绩效考核和管理之间的联系

按照企业的发展过程,将绩效考核和管理两者联系起来,分析企业绩效考核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企业的人力资源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可采用战略考核管理实施方案,不短提升企业考核目标。总结企业的绩效考核内容,回顾考核的数据,组织完成企业内部的工作内容、计划效率。组织开展多种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企业绩效考核管理活动,从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寻求适宜企业组织发展的管理方法。

2绩效考核管理的实效性

2.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效用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规划过程制定实际管理标准,逐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热情。企业管理者要在企业员工的组织规划中逐步了解企业内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具体工作责任,发挥自身实际工作效用,提高绩效考核规划管理的实用效果,保证考核的明确性、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快速有效发展。

2.2促进企业员工的全面快速管理

按照企业的生产运维规划过程,对企业员工进行制度考核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清楚认识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效用,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实现员工的工作效益发展,才能逐步提高企业效益。开展企业员工学习培训活动,完善企业员工的新知识学习过程,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企业发展规划目标中完成企业价值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企业员工的综合性规划发展建设,增强企业向心力。

3逐步开展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

3.1制定合理的科学化的管理规划标准

企业通过制定科学化的考核管理标准,可在有限时间范围内,对企业内部的工作流程和步骤进行业绩考核。设定科学化标准,分析考核标准职责,根据相关考核标准完成企业科学化运营规划管理。通过制定合理的生产运营发展流程,保证工作考核管理的可行性,实现企业员工对绩效考核的准确效果认定。在考核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快速标准考核,制定奖惩方案,实现对企业绩效规划的有效考核管理,提升企业内部的有效监测和评判,实现科学化管理。

3.2逐步减少外部因素影响考核效果

根据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对外界的各类因素进行干扰防御,提早制定考核规划管理过程,防止出现客观问题影响考核绩效内容。加强企业的工作积极性考核,针对外部考核因素对企业考核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系统分析,完成最大效果的真实绩效考核管理。落实平时绩效考核规划沟通管理,逐步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防止因企业员工的消极怠工造成的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通过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高效有序的快速运营规划管理。

3.3建立良好的企业绩效考核监督检查管理过程

根据企业的员工考核绩效规划管理,对企业发展中的外界因素、干扰问题以及影响条件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分析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构,提高绩效考核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在实际经营发展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使企业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完善企业的员工考核规划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相关考核规划的处理能力,制定合理的、有影响力的、高标准的员工考核投诉管理流程,保证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管理,合理分析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系统内容,调整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4结语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制度 员工手册

一、编写员工手册的重要性及作用

当前普遍存在新进员工对公司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相关基本手续的办理程序认识不清等问题。虽然这和员工自我素质,重视程度等密切相关,但更主要的是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所以,笔者认为编制员工手册的办法,可以补上这块短板。另外,员工对于相关基本手续办理程序不明,也不利于办事效率的提高,甚至可能损害员工的基本利益。而在员工手册中予以明确,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工伤手续如何办理,所需走的流程,资料,注意事项等,现在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先咨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去办理。如果在员工手册中予以明确,就可以提高效率。此外相关内容编入员工手册,作为基本培训教材,可以减少培训资料的打印,节约相应成本。

员工手册的作用在于让员工了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向心力,凝聚力,知道企业的基本制度,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更好地保护自身的权益。对于企业来说,编写员工手册可以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

二、编写员工手册的要求

1.编写部门。员工手册应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编写,其他部门本着结合实际、相互配合的原则完成配合工作。编写中应适当听取员工意见、建议,以达到逐步完善的目的。

2.编写原则。员工手册应本着“精简,实用,全面”三个基本要求来编写。所谓精简,就是要求把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编写进去,内容不可多而杂,要一目了然。所谓实用,就是不单独写理论方面,要注重实用性,有效性。所谓全面,就是在员工手册中要注重考虑到员工基本的方面,尽量维护员工利益。

3.编写内容。对应上面的编写原则,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公司简介是了解公司的一面镜子,是第一眼对公司的印象,公司简介要做到简洁、全面,让员工尽快了解,同时要及时更新。第二,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第三,员工须知、员工管理制度、员工奖罚制度这些都是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基本制度。制度中重要的、易疏漏、易犯错的应用重点符号表明,如考勤、请假制度等。奖惩制度由于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应更加进一步予以明确,引起员工应有的重视。员工基本权利及手续的办理,应让员工明确自己所拥有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本地员工与外地员工有区别的(如探亲假),应予以特殊标注。涉及到与员工利益、福利相关的内容,如社保、公积金、档案等基本手续的办理程序,应着重予以说明。以上方面是固定内容,其他方面则应灵活处理,笔者建议组织架构、相关部门职责及岗位设置可以编入,让员工对组织架构有个基本了解。对一线员工应加上基本的操作流程,形成初步印象。另外,为让员工在工作中免受或少受伤害,可以在员工手册中增加一些基本的自救知识,如止血、骨折等应急处理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员工手册的最后,可以留出一页作为意见反馈页,员工在看完员工手册后,可以写下意见,作为意见反馈,无意见的也应把这份东西上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培训结果的反馈。对于意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由专人整理,汇总。

三、员工手册编写的注意点

1.与国家规定不冲突。不可与国家规定冲突,这是最基本的一条。任何违法的条款都不可以在员工手册中体现出来,有违规嫌疑的,也应及时回避。法律、政策如有新调整的,手册相关内容也应随时予以更新。

2.与培训考核相联系。员工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可以纳入岗前培训考核的内容之中,特别是员工容易出错、遗忘的方面可以在培训中加大考察的力度,力求通过考察使员工熟练掌握。

3.及时更新不遗漏。员工手册应不断加以完善,建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每年在固定的时间(一般为年底前),结合公司情况及员工的意见对员工手册进行修订,力求完善。

四、其他事项

1.编写人员的素质要求。作为员工手册的编写人员,除了在编写过程中做到认真、细致外,还必须对员工手册上的内容要有深入的了解,要达到会讲解、会解释的水平,为员工更好地了解内容服务。另外,随着手册内容的更新,编写人员也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水平。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1.1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参与建设的单位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了施工工期的延长[1]。因为很多企业的管理标准存在不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各企业之间的协调难度增加。如果不能及时制止此类问题,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势必会增加施工问题的发生概率。通过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可以准确梳理各施工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梳理结果确定不同参与企业的自身责任,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1.2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与其他项目不同,建设项目涉及的内容相对繁多,施工工序也是非常复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发生施工事故。个别施工事故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推进。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将安全隐患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1.3提升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基本的资源利用问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参与施工的企业可以将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实用价值,企业将会有效避免资源浪费情况,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管理人员可对资源的具体利用情况进行监管,进而起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的作用。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现状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制度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要求,部分施工单位制度虽已更新,但制度内容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导致实际管理的可变性较高,无法对项目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第二,合同管理力度较小。部分施工单位只有出现赔偿事故时才会重点关注合同内容,平时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造成项目无法按照既定工期完成,增加了项目的施工成本。第三,技能培训较少。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项目施工进度,部分施工单位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少,仍采用比较落后的施工技术,使工期延长,增加施工成本。第四,监管制度不完善。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虽然施工单位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但是缺乏有效的监督,降低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完善现场管理制度

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可以为建筑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保障[2]。完善现场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明确现场实际操作标准,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例如,某施工单位在完善现场管理制度时,主要从责任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在责任制度方面,该施工单位对目前所有参与项目施工的施工单位关系进行明确梳理,根据最终的梳理结果,对目前所有参与单位进行关系分层。在施工任务开始下发的时候,根据梳理结果合理分配不同单位的具体责任,对于单位而言采用的也是定责制度,借此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程度。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根据定责制度找寻问题源头,在明确事故负责人的同时,可以加快问题的解决效率。在质量管理制度方面,该施工单位对于每阶段施工环节内容进行合理划分,根据划分的内容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为了提升所有员工的责任意识,在现场施工正式开始之前,该施工单位组织人员展开了统一的培训,明确施工标准之后,再进行现场施工管理,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推进速度。

3.2重视合同管理

签订合同是保护双方经济权益的重要方式,这也是确保现场施工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依靠[3]。重视合同管理,一方面施工单位可以及时发现项目计划中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合同内容去保护自身权益,降低索赔事件的发生概率。如在建筑施工项目正式启动之前,根据现有合同内备注的材料信息,对施工各环节进行大致分类,分类主要围绕每个阶段的质量标准要求、必要费用支出项目、各阶段材料使用总量预估、使用原材料采购计划、索赔事件资金等内容展开。根据这些分类标准对项目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如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会及时进行修订,与发包方进行合同的二次确认,将一些发现的问题制作成补充合同,进而提升合同签订的有效性。另外,在签订合同之前,施工单位需要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划分情况,避免在后续合同履行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权利纠纷。

3.3加强员工的培训

施工技术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推进速度和项目的施工质量。而员工则是施工技术的主要操作者,通过加强员工的培训,不仅可以提升施工现场施工的安全等级,员工综合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进项目的施工进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从增加培训频次方面入手。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知识培训两方面内容,理论知识包括员工的责任意识、现场管理知识、安全意识等方面内容。实践知识主要是帮助施工人员重新梳理施工流程,加深员工培训印象。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所有参与人员的重视程度,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在每次完成培训之后,参训人员都可以通过评价体系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筛选合格员工进入现场,对于不满足现场培训需求的人员,可对其延长培训时间,进而提升施工现场整体的管理水平。

3.4健全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

通过健全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升制度管理的有效性,而且能够加快相关政策的落实速度。例如,某施工单位为了加快现场管理制度的落实速度,在施工现场建立了监督部门,监督所有施工过程。如施工单位在筛选施工原材料的时候,可以根据成本预算结果对所有材料的应用性能进行确定,筛选性价比最高的材料作为施工主材料。在施工材料正式进入现场前,还需要对材料进行复审,确保每个阶段的施工质量。一旦发现操作不规范等情况,根据监管制度对其进行处罚,提高了所有员工的重视程度。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管理方法

一、人事档案的重要性

档案是记载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有重要事件的统一汇总。对于个人而言,人事档案中存有个人的工作履历鉴定表,政治表现、入团入党的相关时间和证据,以及其他相应的奖励处分和工资方面的文件材料。是员工成长的重要证据,是对个人总体情况的反应。事业单位在对个人进行工资评定职务晋升时,人事档案是重要的证据之一。因此人事档案也区别于其他的个人档案[1]。人事档案有其现实性的特点。是事业单位评定员工个人工资档次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有完善而系统的工资、职称晋升标准。如果出现职称或工资等级的变动,往往依赖于人事档案内容的变动。人事档案的真实性特点决定了人事档案内容完整真实且材料具体客观,人事档案中的大部分材料均有相关领导人的签字证明,也有其他人的签字佐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事档案是相对真实可靠的,对单位选拔人才、工资晋升等多方面有重要作用。人事档案的流动性和动态性,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确立后期的招聘计划。人事档案数量的不足,往往意味着本单位本地区人才不足,需要启动后备招聘计划。但是由于地区之间人事借调情况相对比较频繁,很难对具体人数和岗位有明确的认知。因此人事档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有一整套完整的晋升体制,对于单位员工相应的履历资料应该每年进行更新和整理。如每年年末进行的年度考核表、职称变动表以及其他的相应表格。此类表格的填写与增减一般是在每年年末进行,但是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事业单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在年尾和年头完成工作总结和安排部署工作。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对于此类重要但很少涉及的工作内容,领导干部往往不重视。对于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大部分时间的工作是检查档案的完整性,需要对人事档案进行集中统一整理的时间节点,往往是本单位事情最多的节点,在这个时候需要增添和删减的档案也在不断增加,也有部分档案会因人员流动而需要从本单位流出,因此人事档案不能够及时地进行更新[2]。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人事档案管理能够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事业单位有完善的体制机制,但缺乏相对应的保管制度。制度的缺乏也就意味着管理方式的缺失,档案的完整安全难以保障。人事档案是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人事档案的缺失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人事档案制度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材料归档,还包括相应的检查核对制度和传递制度,以及最重要的保卫保密制度。这些制度都是保证人事档案能够长期保存并能真正对个人发展起到作用的重要前提。制度的不完善往往会导致档案的缺失、遗漏,对个人和单位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打击。

(二)人事档案重视不足

不同的事业单位有其主要负责的内容。以某某区园林管理中心为例,单位是属于住建局下面的事业单位,与工商部门、执法部门共同对城市园林绿化进行管理,因此本单位的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监督之上。本单位的工作中心和人事档案工作管理没有太直接的联系,本年工作和人事档案挂钩的时间也相对较少,除人员招聘或留出以及职称变动时,其余时间基本不会涉及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因此单位本身就不重视人事档案,从干部到其他工作人员对人事档案没有深刻的认知。对人事档案的管理也普遍存在一些误区。把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简单地理解为“补材料”,上级部门需要什么材料就下发通知要求补什么材料,材料的重要性不做任何的补充说明。领导干部对人事档案中需要的材料的重要性和真实性往往审核不到位,基本的模式是单位人员写材料,领导干部签字确定,在这个过程中往往缺少审核的过程。实际上还是事业单位本身对人事档案的理解认知不足,没有把人事档案当做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完成[3]。

(三)管理松软散

领导干部对人事档案重视不到位,就会直接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存在巨大的漏洞。人事档案管理一般要求有专职人员进行,但实际上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其他科室人员兼职完成,一般由办公室负责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但办公室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且主要工作不是档案整理工作。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不了解,缺乏专业的档案知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条文认知不足,不了解档案管理工作包括的内容。对档案工作管理的具体要求认知不足,对档案存放条件和环境认知不足,对档案的收入发出了解不足。不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员资格,也就很难保证人事档案工作的有序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缺失也直接导致了管理人员的缺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员应该是专职的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采用兼职的制度,会直接导致人事档案的缺失和损坏。管理人员没有可以依照的相应规章制度,在管理上难免会出现松软散的情况。人事档案对个人而言是保密文件,管理人员是兼职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保密文件外泄,同时也很难保证人事档案的齐全。加之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兼职工作,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只是单纯地停留在把材料放入档案盒中,没有进行有效的整理和排列,管理工作只有管没有理,因此也常常会出现材料重复的情况。

三、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一)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制度是保证人事档案工作能够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把人事档案管理中涉及的各个方面,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和确立,是保证人事档案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前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依照国家档案法的相关内容,依照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法进行。为了促使人事档案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前进,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国家档案》的相关内容,结合工作实际,请教专业人士,制定本单位相应的人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把制度明确化、透明化、公开化,才能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最大程度理清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和步骤,保证本单位人事档案资料完整无误。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确定,可以将其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相隔离。也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由专人专职负责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不需要经手多个兼职人员,档案的完整性得到保障。人事档案的规章制度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档案管理工作应当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单位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不能为了片面追求完成人事档案工作,而忽略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人事档案的规章制度要符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满足工作所需。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简明实用的,任何制度的设立都是为了能更高效地完成工作,适当工作制度应当是简明实用,最大程度保证了制度的可操作性,才能在落地阶段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人事管理的制度要是能够严格执行的,档案管理制度由本单位执行,也应该由本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到赏罚分明,相应的奖惩措施是保证人事档案规章能够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不能因犯错人员的身份地位高低就免于相应的处罚,制度应该适用于本单位的任何一个人,只有这样制度才能顺利地推行。

(二)确定人事档案保管场所

人事档案管理分为文字、图表、音像等形式。由于人事档案工作一般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兼任,因此人事档案往往也存放在办公室内。人事档案作为一份需要长期保存的文档,一般的办公环境往往难以满足人事档案保管的要求,硬件设施不过关是导致人事档案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没有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室,极易引发人事材料的霉变重做等问题,人事档案的总结和完整难以保障。兼用的办公室往往需要存放其他的材料,事业单位所准备的材料外观大多十分相似,混用共用档案保管时必然会导致档案误拿漏拿。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设立专门的人事档案保管室,才能保证保持室内相应的湿度和温度,不会因为人员频繁进出而导致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人事档案的使用年限往往长达几十年,环境是人事档案长期保存的重要因素,部分人员调动范围广、次数多,保管环境难以保证,那么档案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固定的人事档案保管场所,有利于开展多项人事档案的防护工作,如开展防水防火、防虫防鼠等防护工作,最大程度上保证人事档案不受非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破坏。确立人事档案保管场所,对人事档案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人事档案不遗失、不混杂,是保证人事档案安全的有力措施,场所固定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4]。

(三)确立人事档案人员管理制度和晋升制度

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较强的档案管理素质。管理人员要是专职的管理人员,在人才选拔上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本单位推荐人选,固定工作岗位,因此就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仅仅是对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和内容的培训,也有对思想政治责任心的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可采取外出培训的方式,让工作人员能够熟悉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流程,培养出本单位的专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社会招聘,选拔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在适当的情况下,可放松对学历的要求,把档案的管理能力作为选拔的重要标准,同时积极向其他事业单位学习,尤其是向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单位学习,加强不同单位之间的沟通交往,最大程度上完善本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最大程度上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室的功能和作用。专职人员对档案内容的重点和次重点有明确的认知,对本单位补全材料会有指导性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工作意识,端正工作态度,真正把人事档案工作放在心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为本单位的人事档案工作服务。在保证管理人员专业性的同时,也要保证管理人员的晋升制度。公平有序的晋升制度是保证人事档案管理专职人员稳定的重要措施。大部分单位的工作内容都和人事档案无关,本单位相应的晋升机制和奖励机制都只针对本单位的本职工作,因此要保证好管理人员的晋升机制和奖励机制,才是留住人才的唯一方法。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无法参与本单位正常的晋升和奖励,因此单位在设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管理人员的薪资结构和晋升方向,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稳定管理人员的情绪。

(四)与时俱进

档案管理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所增加,从趋势上来看,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只会多不会少。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要有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单位应该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档案内容进行统一编号集中管理,引入条码和计算机管理的概念,把纸质档案当做电子档案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编号,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对人事档案进行编码,由系统自动生成纸质二维码,并对档案中相对应的材料进行集中录入和编码,每增加一次材料都进行计算机录入,最大程度上实现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在不打开人事档案的前提条件下知道该材料已有的内容和缺少的内容,对档案的流入流出更加清晰准确。同时也可以对档案的位置进行计算机定位,每一个人事档案有固定的电子定位,以方便后期的查找和整理。与时俱进的不仅仅是管理手段,还有管理思想。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可以多和其他单位沟通学习,充分借鉴其他单位好的工作经验,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吸收其他单位适合本单位的做法,让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加科学高效。同时也定期召开会议,倾听不同层级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看法,了解到本单位人员认为的档案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不断简化工作流程,规范审批程序,避免反复准备材料减少本单位人员准备材料的压力,更好地服务本单位人员。

四、结语

完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本单位的管理水平。档案管理制度关系到单位内每一名成员今后的发展和晋升,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稳定人员流动的最佳途径,也是减轻本单位工作压力的最佳途径。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可以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本单位在规章制度、人员管理、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做好做细人才档案管理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才能更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刘巍.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黑龙江档案,2020(6):106.

[2]刘明鸽.如何优化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J].山西青年,2020(14):200-201.

[3]李雯.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J].办公室业务,2020(12):165-166.

[4]谭旭.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优化措施[J].就业与保障,2020(5):167-168.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内部控制指引;应用

2010年4月,国家财政部、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了《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根据配套指引的精神,在未来的企业管理活动中,财会、审计部门的业务范围将随着指引的进一步拓展,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应用中去。因此,财会、审计人员只有及时了解各业务领域的管理知识,熟悉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才能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基于这样的理念和实际情况,五部委从优化内部环境的角度出发,将人力资源单独立项,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本文认为,根据施行配套指引的时间安排,各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大型企业应尽快建立并完善本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尤其是人力资源制度和机制的建设,这是企业提升自身管控水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本文重点阐述了人力资源指引的具体应用,并分析了影响应用效果的因素。

一、人力资源指引的主要内容

(一)制定指引的目标。旨在促进现代企业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布局,形成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

1、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这一风险侧重于企业决策层和执行层的高管人员。

2、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泄漏。这一风险侧重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掌握企业发展命脉核心技术的专业人员。

3、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这一风险侧重于企业辞退员工、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等而引发的劳动纠纷。

(三)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1、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从量上看,人力资源的引进要依据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从质上看,人力资源引进要符合相关能力框架、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从层次上看,人力资源的引进要注意区分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员工。

2、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良好的人力资源使用机制,可以促进企业员工队伍充满活力,保证员工连续的职业生涯,使员工队伍持续保持优化状态,理性对待人力资源退出,致力于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系统良性循环。

二、人力资源指引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已上市的公司和大型企业应在已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基础上,根据指引中的要求进行完善,建议重点从以下方面加强人力资源制度和机制建设工作:

(一)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致力于长远发展的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作为支撑。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分析、拟配置员工总量及各层次(专业)员工比例、员工薪酬水平及增长计划等;依据规划制定年度人力资源需求计划、薪酬计划、培养计划,以及配套的工作方案等。

(二)建立岗位工作标准。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建立岗位工作标准体系,以规范企业招聘、培训、考评等管理活动,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岗位名称、编号、级别、直接主管、任职资格、工作内容、职责权限、考评标准、验证文档等。所有员工都应熟知自己的岗位工作标准,并自觉遵守。

(三)员工的分类与管理。根据企业的经营需求,将人力资源分为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般员工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对应不同的管理方式,如对于作为企业发展动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应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吸引外部资源,人才引进不仅要满足企业当前经营需要,还要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注重技术人员的职业培训,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员工的分类和管理要求,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如以销售业绩和货款回笼为考核销售人员的主要指标,以关键行为表现和项目完成情况为考核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要指标,以劳动量和产品质量作为考核生产人员的主要指标等,考核结果应作为员工薪酬水平、职务调整、职业教育、续聘或解聘的主要依据。

(五)设立定期轮岗制度。为保持员工队伍的合理流动,应对部分关键岗位设立定期轮岗制度。以培养人才、防止舞弊为原则选择轮岗范围,如从事销售、采购、工程、财务等业务的人员,轮岗方式应考虑业务的相关性,以跨部门轮换为主;轮岗周期应考虑业务特点,以2~4年为一期。轮岗经历应作为职务调整的重要依据。

(六)评估政策执行情况。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企业应在年度终了前,对本年度人力资源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比照人力资源规划目标,评估各项人事政策的执行效果。总结与评估工作必须有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如召集各部门进行集中评议、人事部门对各部门进行调研、向基层员工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通过总结与评估,为人力资源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三、影响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决策者对指引的态度。决策者本身是指引中所列控制活动约束的主要对象,人员的选聘、人才队伍建设、设立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定期轮岗等控制内容,都需要首先由决策者严格遵守并始终如一地执行,起到表率作用。如果仅是了解一下内容或选择性的将指引内容应用于实际工作,都将使企业难以达到制定指引所期望的目标。

(二)企业文化和员工观念。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每个员工都有独立的思想,在指引之前,大家早已经熟悉的管理模式和工作习惯可能与指引的要求并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比如,指引中制度化的轮岗要求,与实际工作中各种原因的调动之间存在根本的差别,企业如何建立并实施定期轮岗制度,员工是否理解轮岗的必要性,都将决定指引应用效果的好坏。

(三)实施控制的管理成本。任何一项控制措施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企业应结合经营规模、盈利水平等情况,在不违背基本控制原则的前提下,本着成本效益原则落实指引内容。如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约定竞业限制期限时,有可能要增加员工的薪酬,这就需要对员工从事工作的秘密程度或技术等级进行区分,在保证企业经营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签订范围。

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角度,人力资源都是最活跃的、最有创造力的因素。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的管理者会更加重视人力资源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将会有质的飞跃。

主要参考文献: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9篇

企业员工行为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通常来说,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普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行为的管理方法等方面。认真分析影响企业管理行为的因素是找到并解决企业员工行为管理问题的关键环节。从当前企业的现状来说,企业都开始关注员工行为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企业员工行为管理,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努力提高组织效率和组织盈利能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员工行为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企业员工行为管理方式还较为传统,有待提高。从我国企业管理现状(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来看,众多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多采取命令式的强制措施管理,普通员工对于高层管理决策只能服从而不能提出异议。在中小企业中,部分管理者认为企业是自己的企业,对普通员工颐指气使,居高临下;部分管理者认为只有树立权威地位才能有利于管理,忽视与员工的情感交流。这些都使得员工在企业管理中产生抵抗情绪,对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拥护和执行力度不够。其次,企业在管理中缺乏切实可行的员工行为奖惩制度。受传统历史文化影响,员工对自身所做成绩常保持谦虚低调态度。员工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管理层在管理中缺乏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举措和天都,不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员工文化水平存在差异,对任务的理解存在区别,不利于企业的正常高效运转,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恶性竞争事件,企业信息保密措施不够,容易外泄致使企业利益受损。最后,企业内控风险制度不足,企业员工行为管理环境不尽如人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与否对于企业员工行为管理来说非常关键。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尤其是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这不仅能够对员工的身心产生积极作用,同时也能促使企业更好地落实企业员工行为管理制度。

二、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员工行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第一,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实现企业对员工的导向管理。所谓员工的导向管理,主要包括沟通、协调能力、支持性、公平性以及员工关怀等内容,做好这些工作对于控制企业内部风险有重要作用。企业内部有效的员工导向管理制度能降低企业运行的内部风险,降低员工行为造成损失的风险。完善的审计制度要求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渠道是畅通的,这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降低因内部风险而造成的损失风险。此外,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权力和利益的追求容易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在平衡企业权力之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平衡企业投资者和企业其他人员利益需求上也有重要作用。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不仅在于“纠错防弊”,也在于促进企业实现其价值增值。第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企业良好氛围的形成。2014年第10期中旬刊(总第56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0,2014(CumulativetyNO.567)(上接第223页)企业授权与激励制度的完善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工作良好氛围有关。但是受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员工更关注自身岗位任务需求,对员工权利关注不够,如对于企业发展提出建议的就较少。企业员工之间更希望通过个人业绩和职位晋升来体现自我价值。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能够促使员工更依章而行,减少企业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促进良好企业氛围的形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过程中,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识别企业发展机会,不断完善企业运营流程,提高企业运营风险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使得企业员工将企业规范经营的理念落实到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存在的风险,改善企业治理结构,促进企业价值增加。第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的完善,从而推动员工行为管理制度的完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总是将公司治理放在公司管理的重要位置。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仅能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监督与评价。内部审计在逐步发展到风险导向的过程中,逐渐引起企业管理部门的重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受企业管理部门的委托,代为执行对企业下属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并将实际情况向管理层进行报告,以便企业管理层作出评价。此外,内部审计部门还能对企业风险进行防控,降低企业风险,对员工行为进行跟踪记录和审查,协助管理部门进行企业管理,推动员工行为管理制

三、结语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绩效管理;创新;思路

我们国家的企业想要在现阶段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当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就一定要合理的、科学的利用好管理的技能,不断地对内部绩效管理的工作进行加强,不断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度、不断地对员工的内在能力进行激发,从而才能够达到企业收益的最大程度。在我们国家,因为市场经济的引入时间实际的发展情况还比较慢。在我们国家相关的调查当中能够得知,虽然我国有很多企业都已经引入了绩效管理的内容,可是只有不到百分之二的单位对现阶段的绩效管理方式还是较为满意的,但是大部分的单位绩效管理的方法相对来说还不是特别的完善。所以,我们国家一定要在绩效管理以及理念不断地进行创新。

一、企业绩效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还比较肤浅

在我国企业现阶段的绩效管理方法大部分都是参照国外的一些企业或者是国内的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方法,在对计划进行制定的时候,相关的企业没有按照自身实际的环境来进行设计出更加适合自身的绩效管理方法。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常常都是企业的领导层来进行计划的,没有对于员工的意见进行参考。可是当新的方法出现的时候,绩效管理的模式并不是特别适合现阶段员工的制度。大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根据别的先进的企业绩效管理的方法,最后得到的结果就不是特别的理想。如果在进行确定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之后,所进行制定的绩效管理的目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企业自身实际发展的目标。有很多企业当中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只是关注绩效的考核,而没有对绩效管理实际进行运行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际的管理方法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

(二)绩效管理和辅导环节

在大部分企业当中,企业在进行制定绩效管理模式之后,并没有选择进行试运行,也没有听取相关员工的意见就直接进行实施,但是在前期的宣传力度较小,比较缺少辅导的阶段。企业的员工无法有效的理解企业所进行制定的绩效管理模式,也没有很有效地知道考核详细的内容、所进行考核的作用以及实际考核得到的结果。有很多企业都以为确定绩效管理的模式,就是对奖金加上一个外在的体现。在相应的绩效管理进行实际应用之后,大部分的员工只顾着自身的利益,从而就大大的忽视了企业所进行制定的战略前景。在企业有部分部门当中,能够选择量化性的管理模式来对员工进行管理的方法。现阶段大部分的企业都只是一套绩效管理的方法,绩效管理的模式比较单一。

(三)在绩效管理当中比较缺乏专人来进行监督,比较缺乏公正公平的竞争

有部分员工就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对奖金进行获取,并且有部分绩效管理的部门由于个人的原因等等问题对绩效的考核没有公正的进行评估。这样就会导致公司所进行制定的绩效管理方法只是存在外在的表现,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就算是应用了绩效管理的内容,可是因为所制定的考核制度非常的不公平,导致公司的员工长时间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励,因此所制定的考核制度也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对制定绩效管理的内容不但需要花费非常多的资源,并且所进行的考核办法也无法有效地进行应用,致使公司员工之间的关系不断的恶化、公司的实际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失。

(四)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环节的缺失

在对绩效管理工作实际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绩效的反馈制度还不是特别的完善,绩效的管理内容无法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虽然大部分企业都进行制定了绩效管理反馈的机制,可是因为相关的反馈的制度比较缺乏,所制定的绩效管理办法无法有效地实施。

二、创新思路以及方法影响下的企业绩效管理模式

(一)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第一点,一定要以员工来作为核心内容,建立比较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最终才能够形成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第二点,在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方法后,必须要有效地落实,不可以把绩效管理的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一定要能够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在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大部分都是采用的西方的一些管理方法,只有坚持做到不断对企业自身的绩效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才可以将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企业当中的领导人员必须要把绩效管理的方法有效与企业发展的计划进行结合,把二者之间有效地进行结合从而才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法。制定KPI体系的程序。完善的KPI绩效管理体系在制定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以下六步来完成的,第一,需要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当前目标罗列出关键因素;第二,根据企业的层级分别来确定企业中级组织的KPI、部门KPI以及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KPI;第三,按照确定的KPI设立相关的原则,筛选出KPI;第四,对初步筛选出的KPI确定权重和指标考核标准;第五,对上一步骤中确定的KPI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第六,完善初定的KPI体系并且通过高层领导的审批和认可由相关工作人员组织实施。

(二)把绩效管理的模式与薪酬进行链接,搭建科学的考核办法以及管理模式

组织绩效管理实行目标分级管理,企业(管理层)、管理部门(中层、管理人员)、基层部门(班组、员工)等搭建科学的考核办法,企业管理层重点考核决策职能;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重点考核管理职能;基层部门和一线员工重点考核生产作业。企业整体按照闭环管理的原则开展绩效测量工作。同时将绩效管理与薪酬进行链接。绩效考核在现阶段已经是公司来对人才进行录用以及升职非常重要的一项参照内容,这已经成了现阶段企业管理员工非常重要的一项手段。企业一定要以员工实际的需要来作为核心内容,对企业自身的绩效管理方法不断进行完善,组织绩效成绩占个人绩效成绩的一定权重,落实部门和员工责任制,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

(三)着重体现绩效管理的重点,不断加强绩效管理的效果评估和控制

在企业管理的现阶段,绩效考核的内容大部分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相关的企业一定要对绩效管理的内容不断进行完善,也不断对管理的办法进行完善,将企业的员工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力量。企业绩效考核要以完成企业工作任务为前提,任务绩效就是指的企业基于公司自身未来的计划以及实际的内容,就是部门、员工以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任务绩效是最重要的基础就是绩效管理的工作,这也能够有效的体现出来自身的绩效管理方法优劣的重要方法。深入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增强考核工作和实际工作的契合性。在原有月度、季度日常考核的基础上,引入年度考核,形成日常考核过程控制,年度考核结果导向的绩效考核新模式。

(四)绩效管理的内容与约束机制有效结合,提高员工自身发展的空间

把绩效管理的内容有效的融入企业发展当中,这也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的企业一定要把绩效管理的内容与相关的约束机制有效进行结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员工构建学习、创新等多方面的重要平台,能够让员工可以详细地了解到自己才是企业的当家人,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一个比较优秀的员工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所在,以激励以及约束的方法已经成了现阶段企业内部管理的方法,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来对员工进行激励以及约束。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又能够很好地限制员工后期的发展情况。绩效管理的内容是评价一个员工非常重要的内容,与激励约束制度进行结合的时候,正面所得到的收益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束语

组织绩效管理的内容对整个企业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无法替代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对这一问题有足够的重视,通过不断的创新管理理念,以及对新的思想不断地进行学习,对一些新的方法有效地进行应用。

作者:娄杰 单位: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五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黄丽.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5(06):193.

[2]董青霞.浅析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04):216-217.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石化企业;培训管理;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032-02

现阶段石化企业处于知识经济发展的阶段,作为石化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对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时效性、两重性、高增值性和不可替代性等,加强企业人员的竞争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改善工作,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这就需要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而企业员工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石化企业要加强对员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1 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影响石化企业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人力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人力资源作为石化企业最有利的竞争力,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从而保证人尽其才。员工培训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说,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作用包括:通过员工的培训能够加强员工知识和技能,改善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进而提高企业利益。员工的培训也能够帮助其体验到在企业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强责任意识。加强员工的培训,可以有效地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

2 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人员对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使得石化企业每级管理人员的精力能够集中在工作生产上面,但是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大部分的管理人员了解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迫于生产任务的繁多和重大压力,渐渐忽视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开展。一般情况下,给予短期技能培训更多的关注,却忽视了系统性的培训能够给企业带来长久的利益,所以就造成了培训落后和断档的现象。

2.1 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1 生产培训的规则不完善

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政府监管机制不断的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培训法规显现出很多的问题,如立法的延缓会造成部分急需法规出现空缺,然而部分已经颁布的法规又是重复出现的,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趋势。应该利用行政的方法管理相关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而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利用法律的方法去管理。由于法规操作性是非常差的,所以无法保证石化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导致培训指标和法规不够完善。

2.1.2 培训模式和内容不合理

企业员工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而现阶段大部分的企业培训内容多以理论培训为主,对相关职业的技能知识的培训较少,所以造成员工实际的操作能力很差。员工培训内容的空洞,虽然达到很好的讲演效果,但实际上员工所能掌握的内容和重点内容过少。年度培训计划也没有充分的按照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对员工现状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这都是因为对企业和员工的需求不了解,只能按照部分单位所提供的相关培训内容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意愿去制定培训的计划,从而造成员工的培训计划内容过于片面,不能根据实际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计划。

2.1.3 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培训评估主要是通过培训后对培训效果做以评价,以保证培训开展的意义。通过培训效果的评估,对员工培训内容进行分析,员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内容,培训计划是否有效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内容。再将评估的结果第一时间报给上级部门,认真做好日后的修订员工培训的计划内容,同时将培训所需的数据进行分析。现阶段的评估只是通过培训结束后留下的员工,对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这样就降低了评估体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1.4 培训管理部门的整体素质较低

企业员工的培训管理部门普遍积极性都不高,人员自身的素质也非常低,这影响了企业对员工培训和实施的力不从心。同时员工的培训工作疏于策划,达不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企业对员工培训失去信心。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造成企业员工系统性专业人员严重流失,外加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以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也不能切实的开展培训工作。

2.1.5 企业对员工培训的不重视

针对制度相对完善的企业而言,员工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企业也可以定期制定缜密的员工培训计划,从而能够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但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没能够认识到培训所带来的效益,而且制度的设计也不规范,对员工培训虽然给予一定的关注,但是重视的程度并不够。因为企业发展的初期经营阶段,管理人员对国际化和品牌更为重视,从而忽略了人才的培养和相关的培训。主要体现为参加培训的员工人数较少,无法进行有效的组织培训。部分企业对员工培训投入的资金非常少,认为培训根本没有必要,员工的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到培训的重要性。

2.2 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中的难点

①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管理工作,有效的开展员工培训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负责人和培训管理人员需要更多的关注企业中的问题。培训内容是非常复杂的,要善于总结和选择,合理地筛选出适合员工实际需要的内容,才能为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②培训管理的开展,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在培训计划完善之后,有效的实施。培训的内容包括培训讲师的选择、各环节的链接性、培训计划的内容等。

③培训工作没有顺利的进行或是没有明显的培训效果,就会出现得不到回报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导致领导对培训的工作不认可,影响企业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因此错失企业领导的支持。

3 有效提高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员工培训管理的短期计划

①明确培训的训练目的,确保通过培训后,员工能够通过培训有所收获,能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②对培训计划要进行严格的设计,设计内容为培训计划大纲、期限和计划的内容设计,提供最佳的时间进行培训,以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③拟定培训计划表,为员工提供具体的工作安排,确保员工和管理人员能够提前做好培训的准备工作,确保培训的实效性,培训课程表要将培训的日期、次数、内容和时间进行落实。

④设计多种学习形式开展培训活动,为保证员工通过培训能够有所收益,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完善培训工作,从而有效的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培训,如观察、会议、报告和作业、测验几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培训。

⑤完善控制策略,通过登记、例会报表、流动检查等方式进行控制,并加强培训监督的力量。

3.2 员工培训管理的长期工作计划

3.2.1 员工培训管理工作要按照计划的流程严格执行

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步骤是通过培训的计划的制定―培训计划的实施―培训计划的评估―培训计划的完善等。根据上述员工培训的管理流程开展员工的培训工作,根据培训中的问题不断完善计划,并找到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3.2.2 设定员工培训的目标

通过对员工培训内容的调查和分析,将培训的需求转变成企业培训的目标。如以培训达到所有生产经营的目标并达到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通过上年度培训计划评估和总结,要将制定的培训计划,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这也是近阶段培训的重点内容。

3.2.3 实时分析企业发展的动态

员工培训的主管部门需要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计划加以研究,计划中要明确企业的年度生产和经营的指标,进而找到员工的需求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结合石化企业的经营情况,找到欠缺的地方并加以改进,通过培训达到改善现状的效果。

3.2.4 按照培训计划制定的目标进行分类

结合企业自身制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内容进行培训方案的制动。方案内容要体现素质方面的训练、业务技术的训练和语言方面的训练等。培训内容要可以达到加强石化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需要对班、组长和更高级别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内容体现为对系统的督导管理和对培训员针对性的训练等。

3.2.5 培训的预算成本要列入到计划

将方案中相关培训活动所需的资金和器材、设备和外出活动等内容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将培训的成本控制到最小化,发挥最大的利益。

3.2.6 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阶段,包括的很多不能确定因素都会造成多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我国现阶段需要正确的摆正中小企业的位置,充分的理解其重要性。近几年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和发达国家比较,其保障机制还有很多的欠缺,政府部门需要结合我国企业实际的情况和问题,同时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不断改进并完善法律和法规内容,为中小企业走向国际贸易提供合理的发展空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为中小企业发展以提供合理事宜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石化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扶持制度、提高企业的组织和结构的建设,积极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帮助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应的扶持工作。

4 结 语

石化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并加强对员工培训的力度,将这项工作列入企业的工作日程中,制定相对合理的培训目标和管理计划。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主,同时加强员工的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掌握,避免因缺乏知识而出现事故的现象出现,使企业在竞争力的影响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完善,从而形成独特的核心力量,从而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推进石化企业整体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雪,王越珩.企业员工培训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J].知识经济,2012,(1).

[2] 霍爱彬.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国企可持续发展[J].经营管理,2011,(5).

[3] 杨红敏.浅析企业员工培训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J].科学之友,2011,(24).

[4] 胡江玲.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J].培训咨询,2011,(8).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12篇

摘 要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板块中薪酬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良好的薪酬管理制定对企业员工的激励,有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在制定薪酬管理制度时首先要考虑到企业的运营,然后根据员工对企业带来的价值和在企业工作的内容来综合评定,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企业薪酬制度时要站在企业的发展和员工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察。本文主要从电力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作用来探究供电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 供电企业 薪酬管理 作用 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电力的发展越来越开放,供电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供电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人才的竞争。因此,供电企业留住人才就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通过人力资源对人才的激励来挖掘其巨大的潜力,通过薪酬制度体系的不断优化,不断激励人才的发展,为供电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一、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工资发放体系,对不同等级的员工薪资标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补助工资、工资发放时间、工资发放原则、工资考评制度和员工工作评价制度等部分内容的明确。当然,薪酬管理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战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制定、完善和实施的过程,最大限度的发挥薪酬管理的职能,带来一定的激励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就很难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更不能带动企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二、供电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薪酬管理体系,是企业进行员工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供电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激励作用

薪酬管理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员工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补助工资和奖金等等,薪酬管理体系对供电企业员工的经济有着很大决定作用,满足着员工在生活中对物质的追求。因此,薪酬管理体系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是非常显著的,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供电企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对员工工作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相反,供电企业忽视员工薪酬管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会降低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会失去激励作用。

(二)保障作用

员工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和核心部分,员工在企业中通过自己的工作获得劳动报酬,来维持家庭的日常_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精神财富。因此,员工通过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家庭带来条件的满足,对员工来说,薪酬管理体系是对员工生活的基本保障。

(三)凝聚作用

供电企业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制定的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对员工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员工在供电企业中激发了自身的潜能,并得到了企业的肯定,有利于员工对供电企业的依赖性增加,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产生一种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感情,提高了员工度企业的凝聚力,并尽最大的努力为供电企业贡献自己薄弱的力量。

(四)调节作用

薪酬管理体系是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员工的物质保障,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制定不同等级的薪酬管理体系来实现人才的合理分配。在供电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差异制定,是对电力企业资源的内部调整,又是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来实现资源的调节;相反,如果不能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就不能带来良好的调节作用。

三、薪酬管理体系对供电企业的影响

薪酬管理体系对供电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薪酬管理体系对工作的影响

员工在企业的工作是供电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要重的一部分工作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薪酬管理体系时,对员工工作进行分析的必备的工作,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性质、职责和相关的岗位要求等是不同的,要让员工对自己工作岗位的主要内容和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等,这些都是人力资源优化和完善薪酬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对员工工作的分析是对岗位评价的基本内容,通过岗位的分析是人力资源部门建立薪酬管理体系的重要步骤,在一定程度上对激励性、公平性薪酬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员工工作的分析能够更直接的发挥薪酬管理体系的激励、保障、凝聚和调节的作用,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薪酬管理体系对企业绩效考核的影响

绩效考核是供电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之一,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人资资源部门通过对员工的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物质的奖励,将加薪、升职、培训等等内容与绩效考核相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员工,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共同提升的目的,并提升供电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供电企业薪酬管理体系中,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体系是不可分隔的整体,通过绩效考核对薪酬管理体系有直接的影响,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薪酬管理体系对企业留人的影响

留人是供电企业对薪酬管理体系合理程度的判断依据,在生活中听到最多的是:我离开某供电企业,因为工资太低了,与我日常的工作内部不符,并且看不到发展空间等等。因此,薪酬管理体系的制定是供电企业留人的关键,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能有效的稳定员工,并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不利于员工的稳定和工作热情的激发。薪酬管理体系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合理性关系到供电企业是否能够留着优秀人才。

(四)薪酬管理体系对企业招聘的影响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对供电企业在招聘人才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并形成公平竞争模式,有利于供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供电行业占有很大的优势。现阶段,员工关心的首要问题就是薪资待遇,薪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优秀人才是否愿意进入某企业的关键因素。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并留住大量优秀人才,能够有效提升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电企业意识到薪酬管理体系对员工招聘的影响,从而建设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薪酬管理体系是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能带来激励、凝聚、保障和调节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的制定能有效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能够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能够有效保证人才的内部稳定,最终实现供电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健康、良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莉灵.供电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31):157-158.

[2] 吴玲,刘萍,蔡应洁等.供电企业岗位薪酬一体化建设方案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0,22(4):56-60,65.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管理 现状研究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在整个教学系统中,体育教育是重要的一个部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不但关系到本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整个教学系统的完整性。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实施有效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工作可以有效的弥补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的不足,并且可以促进文化知识的掌握。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及教育工作者对在研究讨论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和促进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 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

对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主要是从人员、制度及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人员中,多数学校是具备体育教学的管理人员的,在这些管理人员中主要多数是体育教师,其次是教研室领导及校级的领导。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原理,在管理人员中,主要应该由校级领导、教研室主任、体育教师及学生共同组成,并且进行合理的搭配。但是在很多的学校都没有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这就使在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中缺乏监管力度,对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非常的不利。

在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制度中,只有少部分的学校具有管理制度,多数的学校都没有完善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尽管在多数学校在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中都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和制定了目标,但是在管理制度上的制定还是不完善的。很多的学校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这就造成了在管理上的责任不明确,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即使学校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没有对细节进行明确的划分和细化,这对于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不利的。

在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内容上,大多数的学校都将教学的内容设置为管理的内容,只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安全监管和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内容,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状况。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应建立完成的管理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效果评价及安全监督管理等。其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对于教学工作的安全监管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方面,并且需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只有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内容,才能保证教学监管工作有效进行。

在教学工作中,领导具有非常重要的决策权,这对于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在很多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都没有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如果领导的重视不足一定会影响体育教学管理的效果及管理工作投入的力度,也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会为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和影响,这也是现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提高领导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地位,那么对于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 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对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改进,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管理工作高效的开展。改变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措施。

(1) 提高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

提高教学管理的认识程度就要从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做起。为了提高领导对于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让领导了解到进行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了解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意识要实行体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价值,这样才能提高领导对于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领导提高了对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程度,就会提高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就会投入更多的支持手段,保证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2) 完善制度,建设队伍

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实行体育教学管理的意义和责任,同时合理划分体育教学管理的义务,对各种管理工作进行明确的划分和规定,对于指导性的工作进行科学性的划分和规划。在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下,建设一支合格的体育教学管理人员队伍,是实行完善的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配置及素质提高,就为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员保障。

(3) 完善管理内容,提高评价力度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学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在管理工作上,各项内容的配置是不合理的,在现在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安全监管和教学评价的管理内容并没有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同时也没有设置合理的管理手段。在今后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上,一定要对以上这两点管理内容提高重视程度及管理力度,以保证体育教学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结语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丰富中学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中学体育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这就需要有一个完成的管理体系保障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实施有效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工作可以有效的弥补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的不足,并且可以促进文化知识的掌握。通过对现在的中学体育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研究讨论合理的对策,以保障中学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要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外,还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也要对管理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只有将管理内容、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都进行合理的改革,才能使体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14篇

后勤工作内容各部分之间关联度低,呈现点多面广和热点、难点问题多现象。长期以来,后勤部门被定位为安置型、福利型,使得后勤管理职能多,组织结构显得庞大,管理幅度宽,难以形成流程化作业。同时又将后勤部门的职能简单化、附属化,对后勤部门的资源、资金投入有限,对后勤体系整体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后勤工作效率下降,反应相对迟钝,使得后勤体系发展无法适应企业整体发展要求。附带也出现了职员节约意识较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

二、管理体系建立关键内容

1.建立责任制。严密机制的建立是提高后勤管理质量的根本,健全和规范的制度是管理得以实施的准则,是促进后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后勤管理体系的建立应使后勤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责任、各司其职,根据后勤岗位的设置制定后勤各类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规程、道德规范等制度,建立专职管理制度,做到职责、规章和制度张贴公布上墙和编印成册,使后勤责任体系深入人心、落实到位。责任制的完善同时也是建立后勤服务快速反应机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的基础。2.建立培训机制。加大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技能和服务意识教育等培训工作,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在后勤部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力争通过能力及意识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转变后勤部门员工和企业其余部门员工观念。若条件允许,可建立采用少层次系统网络管理方法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践表明,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对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后勤保障效率,节省物力、财力大有裨益。除建立针对后勤部门员工的培训机制外,还应大力开展群众活动,做好宣传教育,以期获得各方面对后勤工作的大力支持。3.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制度是后勤工作人员行为的参考和保证,同时也是考核工作人员是否按章办事、合理办事的依据。没有制度的保证,后勤管理工作就没有参考标准,难以做到思想统一,工作行为也缺乏准则。后勤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通过制度来规范,引导和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为建设高效完善后勤服务打下基础。4.建立资源统筹管理制度。后勤部门的工作内容因企业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但基于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和与外部的依存关系,资源统筹管理可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置,提高使用率。要在低投入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后勤服务保障,资源统筹管理制度的建立刻不容缓。5.建立后勤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只是绩效管理其中一环,但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不仅对增强后勤部门运行效率、提高员工职业技能和工作积极性有重要意义,还能帮助管理者熟悉员工工作,帮助员工找到改善工作成绩的具体方法。从企业长期发展角度出发,征求部门员工意见和建议,讨论所列绩效考核标准的可行性和考核的周期,明确绩效考核计划,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后勤绩效考核体系要与岗位职责制和薪酬管理相配合。

三、实例探讨

员工管理制度内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中学;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目前,中学教育进入了快速改革阶段,为了保证中学的稳定发展,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以往,中学的财务管理模式过于单一,仅负责核算收入和支出数据,忽略了其在学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新的环境下,中学应当形成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合理利用新会计制度,从多个角度出发准确分析中学的财务管理成果和经营管理成果,为中学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学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策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未来中学的发展。

1新会计制度和原会计制度的区别

中学的财务人员应当正确认识新会计制度与原会计制度的差异,才能对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将新会计制度有机地融入工作实践活动。

1.1打造双重核算模式

在原会计制度下,中学需要实行收付实现制,而新会计制度创新了会计核算手段,能够满足当前中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新会计制度提出,应当利用双重核算的方式对资金实施管理和核对,即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和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核算。双重核算模式能够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所产生的双报告能够准确反映中学现有固定资产的总量及价值,了解中学的负债情况,可以结合这些数据调整财务管理计划。与此同时,还能了解中学当前所拥有的资金流量数据,有利于合理分配资金、优化资产配置,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功能和作用。

1.2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之前的财务管理重视对账务的管理,从账务层面出发实施管理工作。新会计制度则明确了管理工作的具体指向,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变革变得更加明确,能够让财务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针对资产、基建、食堂等各项管理内容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根据折旧年限与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记入折旧费用,基建账并账,中学食堂的收入支出情况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中体现。新会计制度能够让账套管控模式变得更加全面,使得各个账户之间形成联动的模式,发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有利于提升中学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1.3健全报告体系

以往的会计制度体系所产生的财务管理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情况、中学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情况,所展示的指标内容过于单一,难以为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新会计制度则针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提供更加具象的报告内容。新会计制度中的双报告,能够针对学校内控管理效果、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精准反映,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效,为后续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预算会计信息的研究还能够产生决算报告,可以反映中学预算管理能力及预算执行能力,可以为学校领导作出管理决策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让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不同的报告内容提供的视角是不同的,预算执行可以准确显示财务数据,进而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

2新会计制度下中学的财务管理问题

新会计制度的出现使中学当前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如果中学没有认识到管理问题,则难以制订针对性的改革策略,就会使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流于形式,下面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人员成长机会少

中学在发展过程中更重视的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教职工培训时,通常针对中学教师实施培训,没有为财务人员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导致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使财务人员无法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内出现的变化,对新会计制度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进而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升,则会影响新会计制度的落实,难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尤其是部分中学甚至存在教学管理人员兼职财务管理的现象,降低了财务工作的专业性,难以将新会计制度融入工作实践,不利于新社会环境下中学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2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财务管理制度是引导财务管理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财务管理制度并不规范,没有将新会计制度作为基础,因而难以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和作用。除了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外,其管理内容也不完善,在制度中没有明确各项工作内容,使得财务人员在工作时容易出现内容交叉、责任主体不清晰的现象,难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性,降低了管理制度的引导性和约束性,需要相关人员认识到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并设置完善的管理机制体系。

2.3财务监督体系不完善

监督管理体系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成分,但是在中学监督管理工作中,其通常由自身工作部门负责,监督工作效果较差,容易出现监守自盗的情况,不利于中学形成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监督体系中缺少明确的监督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各界的力量对其实施监督,难以让中学形成透明化、公开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对中学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也会使其资产配置出现问题。因此,监督体系的完善极其必要,这也是新会计制度下的重点要求,应当重视对其的改进,并以此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2.4缺少风险防范意识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管理是常用的手段,能够明显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降低参与人员利益受损的风险,有效保障各个角色的利益,增加项目活动的经济价值和附加效益。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下,中学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会有所增加,如果缺少风险防范意识,财务管理工作会受到影响,增加中学运营风险。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融入风险管理理念,未针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管控,一旦出现风险,会使中学出现经济财产损失。在对风险事件进行处理时,也缺乏前瞻性认识,只是针对已经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处理,没有认识到合理控制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的重要性。

2.5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财务管理理念是影响工作人员落实各项工作内容的重要因素,如果管理理念落后,则会使其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出现过于传统的现象,导致难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当前,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仍然认为其只是负责核算各项成本和收入的方式,而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对中学未来的影响。此外,在管理时没有重点针对财务管理流程和模式进行创新,难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3新会计制度下中学财务管理的提升策略

新会计制度对中学的财务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了财务人员对预算会计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了会计人员专业性要求,强化了中学财务内部控制效果。中学应当认识到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制定新的管理策略,以此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文章针对中学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制定了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期改善中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

财务人员是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提升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需要重点针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拥有专业的素质和职业操守。第一,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运行,需要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为财务人员提供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其能够对新会计制度内容有深入的把握,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第二,制订合理的培训内容。针对当前中学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需求,需要以新会计制度、风险防范等内容为专题进行培训,完善财务人员的知识体系,使其能够掌握目前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理论知识。第三,打造线上加线下的系统化培训模式。财务人员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较多,为了提高培训效率,可以开设线上培训课程,让财务人员在一学期内自主学习课程并完成线上测试。在线下针对测试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分析财务人员目前存在的工作问题,以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3.2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水平

中学需要保证制度的严谨化,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明确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和承担的责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当前中学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例如,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应当增设责任制度,明确不同工作人员承担的责任,针对责任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主动约束自身。此外,还应当保证财务管理制度具备实用性,这就需要中学能够对当前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按照未来发展需求对管理制度进行扩充和完善,避免制度流于形式。中学可以将问题作为技术导向,针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查漏补缺,抓住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所需要重视的关键内容,以提升财务管理的系统性。

3.3优化财务监督体系

财务监督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打造透明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因此,需要重视完善财务监督模式,在中学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需要在中学内部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设置专门负责财务监督的部门,定期针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评估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发生问题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惩治措施,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地落实各项制度要求。其次,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和作用。在中学发展过程中,家长及社会的监督也是极其重要的,中学应当及时对外财务资金的收入和使用情况,让每个家长可以了解学校的收费状况,避免出现乱收费的现象,以保证中学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3.4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中学财务管理模式必然要进行改进,只有不断向着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为中学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技术保障。但是面对诸多的风险,中学需要把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加强风险防范。在制订相应的财务管理计划时,需要管理人员以前瞻性的意识对风险进行预估,推测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和风险事件特点,并考虑到风险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新会计制度中提出针对固定资产需要实施计提折旧的方式,这会给固定资产的报废带来影响,从而需要对采购计划进行调整。中学应当结合新会计制度中的内容,改进管理方式和采购方法,在此之后再针对这一风险事件制订合理的应对措施,以保证中学教学、研究活动的稳定开展,有效避免财务风险事件。与此同时,在考量财务指标前需要制订完善的体系,确保能够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需要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并充分考虑到财务管理过程中所能使用到的各种资源。必要时,中学可以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优秀财务管理经验。

3.5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当前,随着新会计制度的提出,相关行业为了满足制度的要求,开始创新管理理念,中学也应当积极学习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以此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其中,5C价值型管理理念能够优化和调整财务管理体系,突破以往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提高中学内部资产配置的合理性。5C体系一共包括五个不同的模块,分别为资本结构(CapitalStructure)、现金创造(CashGeneration)、现金管理(CashManagement)、资金筹集(CapitalRaising)、资产配置(CapitalAllocation)。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当从不同板块出发,调整工作计划,以此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4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与原会计制度相比,其能够打造双重核算模式,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健全报告体系。在中学内部实施新会计制度,可加强财务人员对预算会计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对会计人员专业性的要求,强化了中学财务内部控制效果。目前,在新会计制度下的中学的财务人员成长机会较少,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财务监督体系不完善,缺少风险防范意识,财务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给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需要重点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规范化水平,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使用新型管理理念,保证新会计制度的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于文雅,王金荣.新会计准则视角下增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25):131-132.

[2]马新智.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下的中学财务管理探讨[J].商讯,2021(15):55-56.

[3]胡晨晨.新会计准则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5):92-93.

[4]刘映.刍议新会计制度下中学财务管理能力提升[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5):94-95.

[5]张秀梅.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下的中学财务管理[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12):102-103.

[6]王佳丽.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下的财务管理探讨[J].山西农经,2020(20):129-130.

[7]杨小明,蒲敏.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公办中学固定资产管理策略[J].职业,2020(30):60-61.

[8]孟俐.新时代高级中学业财融合视角下管理会计转型路径探析[J].会计师,2020(7):74-75.

[9]王雪军.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下的中学财务管理[J].财会学习,2020(11):90+92.

[10]朱红静.浅谈集团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财会学习,2020(1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