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摘 要 资金是疾控中心正常持续运行的基础和保障,也是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疾控中心必须高度重视且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文主要从疾控中心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代财务资金管理的要求着眼,就如何加强疾控中心资金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推动疾控中心资金管理的进一步完善,从而为疾控中心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 疾控中心 资金管理 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稳步推进,疾控中心将逐步形成新的会计核算制度,货币资金是疾控中心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疾控中心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全面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成为现代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核心重点内容。只有强化资金管理,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目前疾控中心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现代财务资金管理要求

1.疾控中心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疾控中心的资金管理普遍存在以下现象:(1)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2)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管理有章无序;(3)监督、控制、考核力度不够;(4)资金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偏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疾控中心的进一步发展。

2.疾控中心现代财务资金管理的要求

随着疾控规范化建设与事业单位改革制度的推行,疾控中心创收会逐步减少,财政补助重大公共卫生经费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会逐步增加,这就要求疾控中心转变观念,适应专款专用的资金管理办法。即要向管理要效益,将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基础内容,又要兼顾专项资金用于疾病防治的专项支出,强化内部财务管理,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疏通资金运转环节,提高疾控中心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疾控中心资金管理相应对策

提高疾控中心资金管理效益,有利于弥补疾控中心经费不足,促进疾控中心各项建设的顺利发展和运行。为有效促进疾控中心资金管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集中管理,合理使用经营资金,统筹安排资金

疾控中心的所有收入,应实行全面集中管理,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促进疾控中心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资金的循环供给是加强资金管理的关键所在,疾控中心在正常运营条件下应该确保合理的资金保障,货币资金、结算资金和储备资金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促进资金高效安全的周转。

2.加强资金的预算管理

实行计划管理主要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在制订计划(含计划修订)之前的预测分析。二是计划对管理行为的指导和制约。也就是说,我们应依据历史所提供的在可比范围内的资金运动情况和计划期的可变因素,对未来计划期做出预测,并使之达到指导和制约管理行为的目的。因此,财务部门对资金管理的重点应放在资金的预算管理上,编制预算必须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认真落实年度收支预算的审查工作,充分考虑疾控中心的实际运营情况、资金状况,优先安排重点工作项目,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支出,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3.加强财务审核和监督,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机制

财务监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疾控中心的财务监督存在着微观监督失控、宏观监督乏力的现象。为此,要把财务监督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监督贯穿到资金管理的全过程。疾控中心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考核办法,明确各岗位的目标责任制,鼓励增收节支,降低消耗和成本投入,用最低的资金投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务监督应采取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建项目、新购设备、维修工程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实行公开招投标,并对合同的签订、付款、验货等环节进行监督把关,以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财务监督效能。

4.制定现金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金的管理

为有效促进疾控中心的资金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必须制定严密的现金管理制度,确保现金收支及时入帐,日清日结。会计主管人员要经常抽查库存现金并记录抽查情况,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同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购进、使用、维修、保养和报废,让资产存量符合实际价值,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或抽查,保证财产账实相符。

5.加强财务队伍建设,合理设岗,明确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

疾控中心领导要重视财务队伍的建设,配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较高的同志从事财务工作,并加强其法律和职业道德培养,培养其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质,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强业务培训,重点培训会计人员的经济管理知识、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技能,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为财务管理提供人才支持。在财务管理中注意合理设岗,各司其责,明确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岗位设置应充分考虑其制约性,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划分并明确会计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岗位责任,保证其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落实。

强化疾控中心资金管理工作,是疾控中心财务管理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我们只有强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更大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疾控中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为疾控中心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唐伟.新形势下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探讨.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06).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主任吴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海疾控信息化建设由市级牵头,属于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做得比较好。好比盖房子,骨架先搭建好了,再一层一层去完善。也正因为总体规划做好了,整个信息化工作才能有序地推进。”

标准先行,规范建设

上海市在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贯彻“总体规划,标准先行”的理念,标准规范建立在前,系统应用开发在后。在原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委员会支持下,上海市疾控中心牵头承担了26项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制订项目,完成了卫生信息化建设急需的一系列疾控基本业务数据集标准的研制,对于指导疾病防治信息的有效收集、统计和交换共享以及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我认为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设计,加上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规则,这个规则至关重要。在制定信息标准这一点上,我认为在国家层面上是需要加快速度的。上海在做的时候是有国标用国标,有行标用行标,如果都没有就先建标准,这样就保证了至少在一个地区规则是一样的。这是我们上海信息化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在谈到信息标准问题时,吴凡如是说。

下一步,上海市疾控中心将致力于健全本市疾控信息标准体系。一方面,继续完善基本数据集标准,扩展到整个公共卫生领域,形成公共卫生数据标准体系;另一方面,基于应用形成可指导开发的专业系统功能规范和接口标准,以规约信息系统建设和不同系统、平台间的数据共享。

规划资源,构建体系

上海市疾控中心于“十二五”开局之年实施了全市疾控信息资源规划。通过全面的业务调研和梳理,掌握了上海市疾控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从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四个方面建立了疾控信息化体系架构,明确了信息系统建设分步实施策略与规划,为疾控信息协同共享、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当前,上海市疾控中心已基于规划有所产出,开展了疾控数据仓库系统的设计和实质性建设。

“据我了解目前全国大部分机构都没有做疾控的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和一般的技术规范或者机构发展规划是一样的,但是大部分人仍然只把信息化看作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吴凡认为大部分地区没有做信息资源规划源于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信息是有资源的,就像做其他规划一样,首先要对疾控信息资源有哪些、如何归类、发展方向等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国家疾控中心做了资源规划,但是只做了自己中心的资源规划。我们做的是上海市疾控信息资源规划,而不是上海市疾控中心信息资源规划,可以说是全盘统一考虑并规划的。”

依平台、破烟囱,创新应用模式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是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疾控业务贯穿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是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居民健康档案有机整体不可或缺的重要架构,是居民健康档案骨干支撑力量。

在卫生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2011年上海市健康信息网工程先期项目启动。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疾控信息化项目,在黄浦(原卢湾)、长宁、闸北、宝山、闵行、松江等6个区实施并应用了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脑卒中登记、死亡登记、肿瘤登记管理、结核病登记管理3类6个业务信息系统。依托市、区两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业务协同、数据汇聚和数据利用。

2013年7月1日,这6个业务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覆盖了39家区属医院和6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截至2014年6月30日,上海市市级平台已汇集392万条公共卫生管理对象信息,其中相关病例管理信息82万条。

2014年9月,二期建设正式启动。先期建设的6个业务应用系统将在全市其余11个区县部署;基于市、区两级平台数据交换共享的信息化应用模式,还将开展出生登记和免疫规划业务系统的改造,新增腹泻病监测、伤害监测和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更好地为广大市民的健康生活服务。同时,在国家疾控中心的支持下,还将试点实施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直推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于国家、市、区三级信息平台的传染病疫情直报和落地。

吴凡认为,该项目实现了基于市、区两级数据交换平台的“医院数据推送、疾控业务管理、社区随访干预”的信息化应用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临床诊疗与公共卫生数据的整合,真正意义上打破了“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工作局面,使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发挥最好效益,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卫生服务和健康指导。

“现在的信息化技术为我们疾控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大数据提供了一种可能。以前做大数据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花很多时间、人力、物力。现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准确的数据,因为信息化改变了疾控工作收集和采集数据的方式,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吴凡总结。

吴凡:

疾控信息化的方向是大联通、大分享

我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之后就在上海市卫生局从事疾控领域的工作。2002年调到国家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担任主任,也是慢病中心的第一任主任,在那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六年。之后又调到上海市疾控中心做主任,工作重心从疾控的一个专业领域转变为对疾控比较全面的管理。

个人认为,疾控和临床大夫最大的不同是,临床大夫是针对个体,给患者看病,而疾控不负责诊断某个人的病,而是负责诊断一群人的病,也就是说疾控的对象是群体。纳入到疾控的主要疾病都是整个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我们把它遴选出来作为重点防治。也有一些可能是少数人得的疾病,比如埃博拉,但是它的社会危害、健康危害很严重,这一类也把它称为主要健康问题。还有一类,比如高血压,一个人可能从三十几岁开始一直到去世都患有高血压,而且人群当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会得高血压,这样的问题也把它称为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

基于疾控业务的这个特点,我认为它和信息化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紧密联系。因为疾控的对象是人群,所以收集的是跟人群相关的一些大数据,这就对信息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信息化其实是一种手段,现在信息技术为疾控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大数据提供了一种可能,并不是为了让疾控信息化而信息化。

其实,上海疾控的信息化工作也是走过弯路的,最初对信息化的理解也比较浅,认为信息化就是把纸质的表格变成电子的。我一直觉得上海市疾控在信息化发展上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认识得比较早,行动却有点晚。但这样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做每件事情的时候多用了一点时间是可以把事情想得更明白更清楚的,比如信息化工作需要做什么,信息化和疾控之间有哪些业务的本质联系,我们应该怎么利用它等问题。

上海疾控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总体规划、顶层设计;二是能够通过平台的方式上面衔接国家,下面落地社区卫生服务和所有医疗机构;三是数据已经实现了互联互通;四是有序的推进;五是标准先行。

随着疾控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阻力,我个人总结了目前面临的主要的三大阻力:

第一大阻力是标准制定的滞后以及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信息标准滞后只是一个表象,本质更多的是属于认识问题。目前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信息化是万能的,第二种倾向觉得信息化没什么用。这两种极端的倾向则造成过度依赖和拒绝两种情况存在。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认识问题直接制约了信息化标准的推行,意识不到标准是推动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基础,或者可以说没有标准,信息化很难统一和完善。

第二大阻力是疾控工作者本身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比如说大部分机构都没有做疾控的信息资源规划,因为大部分人仍然把信息化仅仅简单地看成是一个工具。

第三大阻力是来自地方政府层面上的。尽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但最初是应该站在一级政府的层面去构建平台或立项,因为靠一个单位去推动是很困难的。上海市是由发改委牵头立项的,疾控中心出谋划策,例如应该怎么建设,需要和哪些外部资源、内部资源进行联系和沟通,市级平台和区级平台之间是什么关系,数据应该如何交换和传输等。其实上海在这个问题也走过弯路,但是今天我们想明白了,克服了,所以现在推进得也比较顺利,比较快。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加强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的管理机制建设,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符合规程、规范要求。

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疾控中心工作的重点,我们狠抓了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的管理机制建设,重新修订了相关应急工作预案,完善了相关的技术方案,并在年初将我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装订成册,下发至每个科室。结合疾控机构绩效考核标准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业务工作要求,疾控中心每季度集中组织一次业务学习,以掌握专业知识为重点,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为目标,对全体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应急预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对应急小分队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了全体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适时组织开展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免疫规划的“五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要达到90%;扎实推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上级工作部署,我区开展了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接种15种以上疫苗。同时今年是我国实施免疫规划30周年, 为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向公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预防接种知识,根据哈尔滨市卫生局、市CDC关于宣传活动的要求,我区于4月25日前后开展为期一周的预防接种宣传活动。围绕“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这一主题,采取了集中主会场和社区卫生保健站点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利用宣传活动前后一周时间,对辖区内儿童开展免疫规划内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10月13日至20日,我区抽调计划免疫专业人员29人开展了计划免疫综合评估工作,检查覆盖全区30家社区中心站(包含其分站)及乡镇防保站。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免疫规划管理与督导、档案资料的管理、预防接种的实施、冷链与疫苗管理、计划免疫接种率监测、流动人口管理、传染病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和经费的落实与使用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督导检查,我区免疫规划的“五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要达到90%;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得到较好落实,各单位都安装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卡片录入工作也正在进行中。目前,全区预防接种门诊只有朝阳乡防保站未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卡片录入工作。

(四)2010年中央转移支付(全球基金)疾控项目经费

2010年免疫规划和结核病专项经费足额到位,支出使用合理、规范;2010年免疫规划和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支出使用合理、规范。

(一)2010疾控中心中央转移支付(全球基金)疾控项目启动,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较好的落实了项目经费的使用,保证支出使用合理、规范。

(二)2008年我区的计划免疫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支出使用合理、规范。区疾控中心在预防接种工作补助经费上,积极配合区卫生局,做好计划与发放标准,争取第一时间放到基层以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各接种单位都有详细的经费发放明细,基本能够做到计免经费专款专用。

(五)县级以上医疗单位和乡镇卫生院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县级以上医疗单位死亡病例报告率达到80%以上。

(六)所辖地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妇幼保健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建设率和自愿咨询免费检测系统服务人次数逐年提高。

(七)制定本地区疾控机构应急队伍基本防护和物资储备标准,完善日常管理,开展应急演练。

为继续推进疾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为提升**区疾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区疾病应急队伍基本防护和物资贮备标准。同时建立***区医疗救援、卫生防疫、执法监督卫生应急专家库,成立卫生应急专家委员会及卫生防疫应急队伍。

根据《黑龙江省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项中应急物资储备注明,目前国家、省没有相应标准。鉴于实际情况及上级要求,经过中心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借鉴以往的黑龙江省市(地)县(市)两级防护人禽流感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储备标准,制定**区疾病应急队伍基本防护和物资贮备标准。使我中心从人员、应急储备等方面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九)加强疾控中心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并逐步提高检验能力(A类项目)

(十)根据季节特点实施的部署、开展流感、麻疹等呼吸道和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针对防控措施开展专项督导检查。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xq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xx年4月26日是第9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为做好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推进《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xx20xx年)》的实施,现将有关工作要求如下:

一、加强领导,做好宣传组织工作

近年来,我国疟疾疫情持续下降,疟疾报告病例以境外输入为主。20xx年境外输入病例占疟疾报告病例总数的98%,防范境外疟疾输入,防止二代病例发生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重点。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紧密围绕宣传主题,制订宣传计划,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要利用全国疟疾日的契机,向当地政府汇报消除疟疾工作进展,研究解决消除工作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类媒体,创新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尤其要加强对出国经商、旅游和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增强患者及时就诊、配合治疗的意识,谨防境外感染,减少境外输入病例。(宣传核心信息见附件,宣传短片可从我委网站下载。)

二、加强协调,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新闻出版广电、旅游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落实《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xx20xx年)》各项防控措施,特别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认真做好病例发现、诊断、治疗、报告和疫情处置工作。各地应当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场所,杀灭蚊虫。

三、加强培训,提高消除疟疾工作能力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防治宣传活动,组织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人员开展消除疟疾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好每一例病例的调查核实和资料整理,不断提高镜检技能、血片制作、病例复核及疫情处置能力,推动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

请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真总结本地区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开展情况,于20xx年5月底前将书面和电子版报告(含视频、照片、宣传画等材料)报送我委疾控局。

联系人: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预防控制处 胡xx

电 话:xx

传 真:xx

邮 箱:xx

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二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20xx年全县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根据原卫生部等十三部委联合下发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xx―20xx年)》(卫疾控发〔20xx〕47号)精神及《广东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粤卫〔20xx〕182号)的目标和要求,为明确我县消除疟疾的任务与措施,落实各部门职责,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疟疾流行区分类

博罗县属于疟疾流行区,为二类县。

二、 实施范围及时间

项目实施范围为全县17个镇;实施时间为20xx年3月1日―20xx年6月30日。

三、 任务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xx年,博罗县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阶段目标。

20xx年,博罗县疟疾发病率为1/万以下;

20xx-20xx年,博罗县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20xx年,博罗县通过消除疟疾考核验收。

四、 策略和措施

全县范围内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防止发生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感染病例,重点提高病例监测的准确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每年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三热病人)血检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1(要求全县血检数每年1000份),5-10月血检数不得少于全年血检总数的80%(即800份),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 及时发现病例。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要求做好三热病人的登记和疟原虫血片镜检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人民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配备疟原虫血片镜检所需器材,要求均能够开展发热病人血片镜检,实现对所有疟疾病例的实验室检测。

1. 1血检对象: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即三热病人。特别注意流动人员中的发热病人。

1. 2血检负责单位:由医疗单位负责就诊人群的诊断工作,对三热病人血检阳性,建议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血检确诊。血检工作由各镇卫生院负责。每月6日前将上月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统计表(附件2)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疫情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疫情报告管理,提高疟疾网络直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1报告对象: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xx)诊断的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2. 2负责单位及报告人:各医疗卫生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

2. 3报告方法及要求:发现疟疾病例要在24小时内实现网络直报。

3. 病例核实。

3. 1负责单位:博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2核实方法:在病例网报后3日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填写《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和血片复核。对不能用血检确诊的网报病例,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采集滤纸血,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确认和基因分析。如为输入性病例者,若输入地为本省,通知输入地县(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联合流行病学调查;若输入地为境外,通知入境口岸所属检验检疫机构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 规范病例治疗。

4. 1治疗对象: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xx)确认的所有疟疾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以及符合抗疟药试治要求的病例。

4. 2负责单位:所有病例的服药由其所在镇临床医生负责。

4. 3治疗方法:按照原卫生部制定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对符合抗疟药试治要求的病例进行试治,对试治有效者完成全程治疗。对所有疟疾病例应当由镇防保人员或村医进行全程督导服药,住院病人由护士督导用药,督导者做好督导服药记录。

5. 休止期治疗。

包括休止期根治和休止期服药。

5. 1治疗对象:上一年发现的所有间日疟病例及病例的全家及四邻。

5. 2负责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镇卫生院。

5. 3治疗方法:对上一年间日疟病人进行休止期根治;对间日疟病例的家属及四邻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休止期服药。治疗按照《疟疾防治手册(第三版)》及原卫生部制定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实施。所有根治和服药对象应由镇防保人员或村医进行全程督导服药,督导者做好督导服药记录。

6. 疫点处置。

6. 1疫点定义:发现疟疾病例并有传疟媒介生长的自然村或居民点。

6. 2负责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 3疫点处置措施:

病例搜索:对疫点内所有居民进行走访调查,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或者快速诊断试条(rdt)筛查。

杀虫剂灭蚊:疫点实施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和蚊帐浸泡等灭蚊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应根据《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预防服药。

追踪观察:对疫点内的居民,凡出现类似疟疾发热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检。定期对疫点居民进行一次访视,观察有无继发病例,一般观察一年,对疫点内出现的患者及时给予治疗,必要时再进行一次灭蚊和预防服药。

(二)加强媒介控制

1. 1范围:全县范围,以农村为重点

1. 2负责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镇卫生院防保科。

1. 3内容和方法:

降低蚊虫密度:

(1)环境整治: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新农村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改造与清理,如清理洼地积水、疏通沟渠、改厕、建公共垃圾池和间歇灌溉等,减少或清除蚊虫孳生繁殖场所;提高防蚊意识,大力鼓励全民使用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宣传、引导群众改善室内通风条件,改变室外露宿习惯等。

(2)科学灭蚊:在所有疫点根据媒介蚊虫的生物学特点和疟原虫虫种,科学开展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和蚊帐浸泡灭蚊等,降低蚊虫密度。

个人防护。

(1)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居民的防蚊意识。

(2)提倡居民在疟疾传播季节使用驱避剂、蚊香、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措施。

(三)加强健康教育。

1. 1受教育对象:公众、中小学生和大型工地建设者等。

1. 2负责单位:县健康教育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乡镇卫生院、旅游、教育等部门。

1. 3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

1. 4每年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制疟疾防治知识宣传资料5000份,提供给教育、公安、旅游、医疗等部门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其中重点于每年5―10月份进行疟防知识宣传教育,电视宣传于每年5月与8月开展,以4次/天的频率进行播放宣传。

公众疟防宣传教育:结合每年4月26日全国疟疾日,重点于5-10月开展疟防宣传教育,采取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国家消除疟疾政策,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疟疾防治工作的积极性。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由教育部门负责对辖区内中小学健康教育进行部署和安排,疾控中心加强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指导。所有中小学校应结合健康教育课或者主题班会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并通过发放规范性宣传教育制品等方式,向家庭宣传相关防治知识。

社区宣传教育:在县人民医院候诊大厅、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大型工程建设工地等场所设立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张贴疟疾防治知识宣传画,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同时向就诊病人及施工人员发放疟疾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到20xx年,全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四)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

1. 1对象:出、入疟疾高流行区的流动人员。

1. 2负责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旅游、教育、公安等部门。

1. 3内容和方法:

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

(1)多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卫生和计生、教育、公安、旅游等部门流动人员疟疾防治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

(2)信息通报制度:县卫生和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公安、旅游等部门的协调和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出入本地区流动人员的动态。

加强出境人员疟防知识宣传和防护。

加强入境人员疟疾筛查: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返回居住地的境外输入疟疾病例以及居住地周围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人员特别是同批集中入境人员进行追踪随访和疟防知识宣传。

(2)旅游、公安等部门应及时提供相关人员信息,协助卫生和计生部门做好入境人员疟疾防治相关工作。

加强境内流动人口疟疾防控:

(1)在疟疾流行区建设大型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为施工人员提供蚊帐等必要的疟疾防护用品,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并配合县疾病预防机构做好疟疾防控工作。

(2)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病例由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公安、卫生和计生等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做好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追踪、重点人群筛查和相关信息沟通等工作。

(五)完善疟疾监测检测网络。

1.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血片进行复查。并抽查至少5%的发热病人阴性血片。

1. 2各级实验室应当定期进行技能考核与质量控制,确保实验室网络正常运行。

1. 3监测点的选择与分布。

负责单位: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及各镇卫生院。

监测内容和方法:

三热病人血检:各监测点要求常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工作,并以5-10月为血检重点时期。

(六)消除疟疾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

1. 1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疟原虫镜检专业人员,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相关检验人员;各镇卫生院检验人员。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疟原虫镜检理论和操作技能。

培训方法:采用培训班集中培训方式,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员负责疟原虫镜检理论讲课、实验室示教、学员实践操作和考核。

1. 2疟疾诊治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发热门诊、内科、传染科等科室临床医生;镇卫生院门诊医生;所有村卫生室村医。

培训内容:包括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和疟疾诊断及治疗相关技能。

培训方法:采用培训班集中培训方式,由各镇卫生院负责授课。

1. 3.疟疾防治知识和消除疟疾工作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各镇卫生院防保人员。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和消除疟疾工作相关要求和技能。

培训方法:采用培训班集中培训方式,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员负责授课。

五、 政策和保障

(一)组织保障。

1. 加强政府领导。县政府要把消除疟疾工作列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成立消除疟疾行动协调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分管卫生领导和县卫生和计生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卫生和计生局、教育局、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财政局、文体旅游局、爱卫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

2. 卫生和计生部门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消除疟疾工作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3. 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负责将消除疟疾工作相关内容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疟疾防治专项经费,并加强资金监管。

4. 公安部门配合卫生和计生部门做好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治健康教育、疫情监测和出入境防病管理,及时与卫生和计生部门沟通有关信息。

5. 文体旅游部门负责安排多种形式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

6. 教育部门负责在中小学校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7. 科技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把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列入科技计划。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方案,依法、科学开展消除疟疾工作。

(二)机构和人员。

1. 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设立县级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办公室,并设有负责消除疟疾工作的防疫科;要配置至少2名专(兼)职疟疾防治技术人员。

2. 镇级:各镇卫生院要配备至少有1名专(兼)职疟疾防治技术人员。

(三)经费和物资保障。

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当地消除疟疾工作计划和任务需求,将消除疟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按照全球基金项目管理要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单独的全球基金项目帐号;按照国家消除疟疾计划要求,县疾控机构要合理利用各级财政安排的疟疾防治资金和全球基金项目经费,切实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审计,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

(四)督导检查和考核。

1. 血检质量督导检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所辖区镇卫生院开展1次督导,对被督导单位近3个月的全部阳性血片进行复核,阴性血片复核5%,并将血片复核情况反馈给被检查单位。

2. 疟疾防治工作督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1次督导,对现症病人管理、休止期根治、人群服药、疫点处置、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进行指导。镇卫生院每年对辖区内各村卫生室进行1次督导。

卫生和计生部门要定期组织对消除疟疾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以确保消除疟疾目标顺利实现。

3. 考核评估:博罗县消除疟疾行动协调小组将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县消除疟疾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

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三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疾病防治政策,根据县卫生局关于《长武县医院xx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切实抓好我镇xxxx年的疟疾防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拟定此工作计划。

一、健全成立组织机构,加强技能培训

按照我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要求,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我镇的疟疾防治工作任务,首先我镇成立了我镇的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及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任务细化。其次我镇卫生院防保科组织院内医务人员及各村卫生室负责人认真学习了疟疾防治知识、会后对培训效果做出了测试。并对培训效果作出总结。

二、村医院配合镇卫生院开展血检工作。

疟疾的防治重点在于疟疾病人的发现及治疗和对疫点人员的预防以及群众对疟疾防治的掌握,根据疟疾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发现疟疾病人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涂制三热病人血片,镜检查找疟原虫。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和要求,我院将在全镇全面开展疟疾血检工作。由村卫室负责将发热病人转诊至卫生院,卫生院门诊负责专册登记、化验室负责血检登记并将血检样品送医院防保科、由防保科负责每月25日以前将样品送县CDC。

1、血检工作任务80人份。分别在6个村卫生室(任务分配见附表)2、血检主要对象:三热病人(即:疟疾现症病人,疑似疟疾病人,发热原因不明的病人),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

3、时间要求:xxxx年3月1日至xxxx年10月31日前。

三、4.26全国疟疾宣传日宣传活动

疟疾防治,关键在于宣传疟疾防治的知识要点,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疟疾的防治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全民皆兵的格局,争取在xxxx年在我县达到消除疟疾,于是我镇将在xxxx年4月26日举行全国疟疾日宣传,具体安排如下:

1、宣传时间:xxxx年4月26日

2、宣传地点:我镇医院、镇街道及6个村医院所在地开展日宣传活动。

3、宣传的内容:疟疾防治知识

4、宣传的方式:发宣传单或展板、宣传画、设立咨询台等。

5、整理宣传总结并上报总结和图片。

四、病例处置和疫点处置

加强对打工人口的监测,流行季节严密注视疟情,对疟疾病人及可能有疟疾病的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对病家周围人群进行预防服药(并按八日疗法服药)。对疫点进行消杀,所有居民走访调查;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镜检或者快速诊断,对疟原虫阳性者,给予规范治疗;在出现本地感染/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自然村和居民点,实施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等灭蚊措施;向居民发放疟疾宣传资料等方法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教。

五、切实做好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疟疾疫情及血检开展情况每月汇总并按时样品,其它资料要县CDC的要求及时上报。

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1.20xx年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

2.20xx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方案

3.20xx年全国疟疾日 宣传活动方案

4.20xx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方案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xq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4月26日是第9个“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为“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为做好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推进《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的实施,现将有关工作要求如下:

一、加强领导,做好宣传组织工作

近年来,我国疟疾疫情持续下降,疟疾报告病例以境外输入为主。2014年境外输入病例占疟疾报告病例总数的98%,防范境外疟疾输入,防止二代病例发生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重点。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紧密围绕宣传主题,制订宣传计划,组织开展宣传活动。要利用“全国疟疾日”的契机,向当地政府汇报消除疟疾工作进展,研究解决消除工作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类媒体,创新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尤其要加强对出国经商、旅游和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增强患者及时就诊、配合治疗的意识,谨防境外感染,减少境外输入病例。(宣传核心信息见附件,宣传短片可从我委网站下载。)

二、加强协调,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商务、出入境检验检疫、新闻出版广电、旅游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落实《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各项防控措施,特别要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认真做好病例发现、诊断、治疗、报告和疫情处置工作。各地应当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场所,杀灭蚊虫。

三、加强培训,提高消除疟疾工作能力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防治宣传活动,组织疾控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人员开展消除疟疾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好每一例病例的调查核实和资料整理,不断提高镜检技能、血片制作、病例复核及疫情处置能力,推动消除疟疾考核评估工作。

请各省(区、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真总结本地区“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开展情况,于2016年5月底前将书面和电子版报告(含视频、照片、宣传画等材料)报送我委疾控局。

联系人: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预防控制处 胡xx

电 话:xx

传 真:xx

邮 箱:xx

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二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2017年全县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根据原卫生部等十三部委联合下发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卫疾控发〔2010〕47号)精神及《广东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粤卫〔2010〕182号)的目标和要求,为明确我县消除疟疾的任务与措施,落实各部门职责,保证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疟疾流行区分类

博罗县属于疟疾流行区,为二类县。

二、 实施范围及时间

项目实施范围为全县17个镇;实施时间为2011年3月1日―2017年6月30日。

三、 任务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17年,博罗县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二)阶段目标。

2011年,博罗县疟疾发病率为1/万以下;

2012-2016年,博罗县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2017年,博罗县通过消除疟疾考核验收。

四、 策略和措施

全县范围内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防止发生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感染病例,重点提高病例监测的准确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每年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三热病人)血检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1‰(要求全县血检数每年1000份),5-10月血检数不得少于全年血检总数的80%(即800份),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 及时发现病例。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要求做好“三热”病人的登记和疟原虫血片镜检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人民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配备疟原虫血片镜检所需器材,要求均能够开展发热病人血片镜检,实现对所有疟疾病例的实验室检测。

1. 1血检对象: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即“三热”病人。特别注意流动人员中的发热病人。

1. 2血检负责单位:由医疗单位负责就诊人群的诊断工作,对“三热”病人血检阳性,建议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血检确诊。血检工作由各镇卫生院负责。每月6日前将上月“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统计表(附件2)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疫情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疫情报告管理,提高疟疾网络直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1报告对象: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诊断的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2. 2负责单位及报告人:各医疗卫生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包括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

2. 3报告方法及要求:发现疟疾病例要在24小时内实现网络直报。

3. 病例核实。

3. 1负责单位:博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2核实方法:在病例网报后3日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填写《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和血片复核。对不能用血检确诊的网报病例,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采集滤纸血,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确认和基因分析。如为输入性病例者,若输入地为本省,通知输入地县(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联合流行病学调查;若输入地为境外,通知入境口岸所属检验检疫机构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 规范病例治疗。

4. 1治疗对象:按照《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确认的所有疟疾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以及符合抗疟药试治要求的病例。

4. 2负责单位:所有病例的服药由其所在镇临床医生负责。

4. 3治疗方法:按照原卫生部制定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对符合抗疟药试治要求的病例进行试治,对试治有效者完成全程治疗。对所有疟疾病例应当由镇防保人员或村医进行全程督导服药,住院病人由护士督导用药,督导者做好督导服药记录。

5. 休止期治疗。

包括休止期根治和休止期服药。

5. 1治疗对象:上一年发现的所有间日疟病例及病例的全家及四邻。

5. 2负责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镇卫生院。

5. 3治疗方法:对上一年间日疟病人进行休止期根治;对间日疟病例的家属及四邻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休止期服药。治疗按照《疟疾防治手册(第三版)》及原卫生部制定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实施。所有根治和服药对象应由镇防保人员或村医进行全程督导服药,督导者做好督导服药记录。

6. 疫点处置。

6. 1疫点定义:发现疟疾病例并有传疟媒介生长的自然村或居民点。

6. 2负责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 3疫点处置措施:

病例搜索:对疫点内所有居民进行走访调查,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或者快速诊断试条(rdt)筛查。

杀虫剂灭蚊:疫点实施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和蚊帐浸泡等灭蚊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对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应根据《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预防服药。

追踪观察:对疫点内的居民,凡出现类似疟疾发热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血检。定期对疫点居民进行一次访视,观察有无继发病例,一般观察一年,对疫点内出现的患者及时给予治疗,必要时再进行一次灭蚊和预防服药。

(二)加强媒介控制

1. 1范围:全县范围,以农村为重点

1. 2负责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镇卫生院防保科。

1. 3内容和方法:

降低蚊虫密度:

(1)环境整治: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新农村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环境改造与清理,如清理洼地积水、疏通沟渠、改厕、建公共垃圾池和间歇灌溉等,减少或清除蚊虫孳生繁殖场所;提高防蚊意识,大力鼓励全民使用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宣传、引导群众改善室内通风条件,改变室外露宿习惯等。

(2)科学灭蚊:在所有疫点根据媒介蚊虫的生物学特点和疟原虫虫种,科学开展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和蚊帐浸泡灭蚊等,降低蚊虫密度。

个人防护。

(1)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居民的防蚊意识。

(2)提倡居民在疟疾传播季节使用驱避剂、蚊香、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措施。

(三)加强健康教育。

1. 1受教育对象:公众、中小学生和大型工地建设者等。

1. 2负责单位:县健康教育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乡镇卫生院、旅游、教育等部门。

1. 3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

1. 4每年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制疟疾防治知识宣传资料5000份,提供给教育、公安、旅游、医疗等部门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其中重点于每年5―10月份进行疟防知识宣传教育,电视宣传于每年5月与8月开展,以4次/天的频率进行播放宣传。

公众疟防宣传教育:结合每年4月26日“全国疟疾日”,重点于5-10月开展疟防宣传教育,采取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国家消除疟疾政策,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疟疾防治工作的积极性。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由教育部门负责对辖区内中小学健康教育进行部署和安排,疾控中心加强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指导。所有中小学校应结合健康教育课或者主题班会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并通过发放规范性宣传教育制品等方式,向家庭宣传相关防治知识。

社区宣传教育:在县人民医院候诊大厅、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大型工程建设工地等场所设立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张贴疟疾防治知识宣传画,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同时向就诊病人及施工人员发放疟疾防治知识宣传资料。到2020年,全县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0%。

(四)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

1. 1对象:出、入疟疾高流行区的流动人员。

1. 2负责单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旅游、教育、公安等部门。

1. 3内容和方法:

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

(1)多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卫生和计生、教育、公安、旅游等部门流动人员疟疾防治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

(2)信息通报制度:县卫生和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教育、公安、旅游等部门的协调和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出入本地区流动人员的动态。

加强出境人员疟防知识宣传和防护。

加强入境人员疟疾筛查: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返回居住地的境外输入疟疾病例以及居住地周围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人员特别是同批集中入境人员进行追踪随访和疟防知识宣传。

(2)旅游、公安等部门应及时提供相关人员信息,协助卫生和计生部门做好入境人员疟疾防治相关工作。

加强境内流动人口疟疾防控:

(1)在疟疾流行区建设大型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为施工人员提供蚊帐等必要的疟疾防护用品,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并配合县疾病预防机构做好疟疾防控工作。

(2)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病例由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公安、卫生和计生等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做好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追踪、重点人群筛查和相关信息沟通等工作。

(五)完善疟疾监测检测网络。

1. 1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血片进行复查。并抽查至少5%的发热病人阴性血片。

1. 2各级实验室应当定期进行技能考核与质量控制,确保实验室网络正常运行。

1. 3监测点的选择与分布。

负责单位: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及各镇卫生院。

监测内容和方法:

“三热病人”血检:各监测点要求常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工作,并以5-10月为血检重点时期。

(六)消除疟疾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

1. 1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疟原虫镜检专业人员,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相关检验人员;各镇卫生院检验人员。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疟原虫镜检理论和操作技能。

培训方法:采用培训班集中培训方式,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员负责疟原虫镜检理论讲课、实验室示教、学员实践操作和考核。

1. 2疟疾诊治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发热门诊、内科、传染科等科室临床医生;镇卫生院门诊医生;所有村卫生室村医。

培训内容:包括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和疟疾诊断及治疗相关技能。

培训方法:采用培训班集中培训方式,由各镇卫生院负责授课。

1. 3.疟疾防治知识和消除疟疾工作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各镇卫生院防保人员。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和消除疟疾工作相关要求和技能。

培训方法:采用培训班集中培训方式,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员负责授课。

五、 政策和保障

(一)组织保障。

1. 加强政府领导。县政府要把消除疟疾工作列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成立消除疟疾行动协调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分管卫生领导和县卫生和计生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卫生和计生局、教育局、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财政局、文体旅游局、爱卫办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组成。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

2. 卫生和计生部门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消除疟疾工作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3. 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负责将消除疟疾工作相关内容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疟疾防治专项经费,并加强资金监管。

4. 公安部门配合卫生和计生部门做好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治健康教育、疫情监测和出入境防病管理,及时与卫生和计生部门沟通有关信息。

5. 文体旅游部门负责安排多种形式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

6. 教育部门负责在中小学校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7. 科技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把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列入科技计划。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方案,依法、科学开展消除疟疾工作。

(二)机构和人员。

1. 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设立县级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办公室,并设有负责消除疟疾工作的防疫科;要配置至少2名专(兼)职疟疾防治技术人员。

2. 镇级:各镇卫生院要配备至少有1名专(兼)职疟疾防治技术人员。

(三)经费和物资保障。

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当地消除疟疾工作计划和任务需求,将消除疟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按照全球基金项目管理要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单独的全球基金项目帐号;按照国家消除疟疾计划要求,县疾控机构要合理利用各级财政安排的疟疾防治资金和全球基金项目经费,切实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审计,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

(四)督导检查和考核。

1. 血检质量督导检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所辖区镇卫生院开展1次督导,对被督导单位近3个月的全部阳性血片进行复核,阴性血片复核5%,并将血片复核情况反馈给被检查单位。

2. 疟疾防治工作督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1次督导,对现症病人管理、休止期根治、人群服药、疫点处置、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进行指导。镇卫生院每年对辖区内各村卫生室进行1次督导。

卫生和计生部门要定期组织对消除疟疾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以确保消除疟疾目标顺利实现。

3. 考核评估:博罗县消除疟疾行动协调小组将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县消除疟疾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

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三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疾病防治政策,根据县卫生局关于《长武县医院xxxx年消除疟疾工作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切实抓好我镇xxxx年的疟疾防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拟定此工作计划。

一、健全成立组织机构,加强技能培训

按照我县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要求,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我镇的疟疾防治工作任务,首先我镇成立了我镇的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及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任务细化。其次我镇卫生院防保科组织院内医务人员及各村卫生室负责人认真学习了疟疾防治知识、会后对培训效果做出了测试。并对培训效果作出总结。

二、村医院配合镇卫生院开展血检工作。

疟疾的防治重点在于疟疾病人的发现及治疗和对疫点人员的预防以及群众对疟疾防治的掌握,根据疟疾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发现疟疾病人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涂制“三热病人”血片,镜检查找疟原虫。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和要求,我院将在全镇全面开展疟疾血检工作。由村卫室负责将发热病人转诊至卫生院,卫生院门诊负责专册登记、化验室负责血检登记并将血检样品送医院防保科、由防保科负责每月25日以前将样品送县CDC。

1、血检工作任务80人份。分别在6个村卫生室(任务分配见附表)2、血检主要对象:三热病人(即:疟疾现症病人,疑似疟疾病人,发热原因不明的病人),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

3、时间要求:xxxx年3月1日至xxxx年10月31日前。

三、“4.26全国疟疾宣传日”宣传活动

疟疾防治,关键在于宣传疟疾防治的知识要点,让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疟疾的防治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全民皆兵的格局,争取在xxxx年在我县达到消除疟疾,于是我镇将在xxxx年4月26日举行“全国疟疾日”宣传,具体安排如下:

1、宣传时间:xxxx年4月26日

2、宣传地点:我镇医院、镇街道及6个村医院所在地开展日宣传活动。

3、宣传的内容:疟疾防治知识

4、宣传的方式:发宣传单或展板、宣传画、设立咨询台等。

5、整理宣传总结并上报总结和图片。

四、病例处置和疫点处置

加强对打工人口的监测,流行季节严密注视疟情,对疟疾病人及可能有疟疾病的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对病家周围人群进行预防服药(并按“八日疗法”服药)。对疫点进行消杀,所有居民走访调查;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采集血样进行疟原虫镜检或者快速诊断,对疟原虫阳性者,给予规范治疗;在出现本地感染/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自然村和居民点,实施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等灭蚊措施;向居民发放疟疾宣传资料等方法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教。

五、切实做好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疟疾疫情及血检开展情况每月汇总并按时样品,其它资料要县CDC的要求及时上报。

 

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1.2016年全国疟疾日活动方案

2.2016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方案

3.2016年“全国疟疾日” 宣传活动方案

4.2016年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方案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按照市委试点办、卫生局党组的要求和单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疾控中心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五查五看”和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支部扩大会议进一步梳理归纳,并经职工群众和服务对象评议,现对__市疾控中心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几年来,市疾控中心紧紧围绕建设、改革和发展这个主题,加强思想作风教育,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狠抓业务工作质量,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疾控能力得到提升。争取并完成了综合实验楼和精神病院两个国债建设项目,总投资960万元,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实施了国家实验室设备和车辆配备、传染病报告网络建设等项目,新增实验室检测仪器和工作设备80多台件、价值240多万元,检测检验能力得到加强。落实了28.66万元的中央转移支付疾病控制子项目,推动了重大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和计划免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实施了卫ⅶ、卫ⅹ、gavi及结核病、计划免疫、艾滋病、地方病等疾病控制项目十多个,新增设备和项目经费近300万元,加快了单位发展步伐。制定了《__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总体预案》等各类重大传染病食物中毒等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13个,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过了省计量认证,建立了2个部级实验室,艾滋病、麻疹实验室规范管理获得省级认可资质,承担3个部级和8个省级疾病监测点任务,有八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通过项目带动,基本实现了房屋、设备、技术和管理四配套,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明显提升。

二是以思想作风教育为主线,职工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围绕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能力,培训疾病预防控制人员1500多人次。坚持教育惩戒并举的方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狠抓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职工队伍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步调总体上初步统一,尽职尽责、勤奋敬业、优质服务、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初步形成。最近还组织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模拟演练活动,开展了职工登山活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岗位做奉献”主题演讲比赛,丰富了职工文体生活,锻炼了队伍,凝聚了人心。

三是以业务建设为基础,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取得明显成效。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建立了延伸到乡卫生院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乡镇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到98.4%,传染病报告及时率达到93.24%,审核及时率达到98.65%。预测预警能力不断提高,及时、科学地处置了33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了非典、人禽流感、流脑、乙脑等传染病疫情,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下降了96.71%,“四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以党政领导干部、农民工和大中专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艾滋病抗体筛查和高危行为干预为主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已覆盖全市。以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为核心的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加强,国家免费检查和治疗肺结核的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特别是今年以来,谋划举办了全市结核病防治知识电视竞赛,组织开展了对各县区的地方病、结核病、计划免疫等工作督导,基本完成了农村生活饮用水的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组织开展了a+c流脑疫苗、腺腮炎疫苗、风疹疫苗等预防接种工作,指导处理了一起风疹暴发疫情,开展了3.24结核病日、4.25计划免疫日大型社会宣传活动,各项业务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四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初步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编印了各项规章制度汇编3本,全体职工人手一套,坚持职代会制度,大力推行了事务公开。完成了泾川两所的整体搬迁,解决了一个单位分设两地办公的历史问题,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结合今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召开了全市疾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全年工作,实行“四级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心与市卫生局、各县区疾控中心及各科所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靠实了责任。组织开展了对各科所的工作调研,基本掌握了单位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基本问题。根据单位职能和工作需要,整合了内设的综合门诊,单位整体工作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二、影响和制约全市疾控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根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目前影响和制约全市疾控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在全市疾控体系建设方面,主要是“四个不到位”:一是财政保障不到位,投入机制不健全。为了维持日常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仍大量开展有偿技术服务。二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员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三是疾病预防控制手段和应急机制 不到位,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较差,实验室检测人员技术力量薄弱,仪器设备落后,应急能力不足,从病因查找、病原确定、主要防控环节的把握上都不能迅速应对。四是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到位,达不到政府和社会的期望。全国各级疾控机构平均公共职能完成度为54.8%,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综合评价满意度只有62分,我市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方面的差距更大,特别是“重医轻防”的思想在部分医疗机构还比较突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预防为主的职能发挥不到位。

从市疾控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来看,主要是“五个不相适应”。一是人、财、物配置的瓶颈制约与单位承担的工作职能不相适应。市疾控中心现有职工88人,具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人员仅占10%,与国家40%的要求差距甚远。大学学历和高级职称分别占16%和8.8%,而工人却占到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引进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等急需的大学毕业生工作进展缓慢。疾病预防控制设备数量不足,a类检测检验项目的开展率还达不到30%,实验室设备与检测能力离国家《指导意见》和疾控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我市的疫苗种类将由原来的5种扩大到11种,现有的冷链系统容量仅能满足工作需要的1/2。二是内部管理工作机制与单位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现有的规章制度没有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及时修订完善,有些制度流于形式,制度的约束作用发挥的不够充分。三是职工队伍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与疾控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观念相对比较薄弱,职工队伍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还不适应疾控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四是疾控业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程度与当前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以规范管理、科学监测和宣传培训为主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疾控绩效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五是经费投入与全面履行疾控工作职能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市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决定的每年10万元计划免疫经费、结核病控制项目每年2.5万元的配套经费一直没有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应急物资储备、疫苗冷链系统运转和督导检查等工作没有专项经费保证,加之实施国债建设项目后欠帐100多万元,单位发展步履艰难。

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又有主观努力上的不足。

从客观方面看,一是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卫生职能偏废”是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的关键问题。二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缺乏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条件,引进人才受体制、编制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基本问题。三是受“重医轻防”观念的影响,加之地方财力有限,更新疾病预防控制仪器设备的能力不足,监测手段和疾控能力不高是影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四是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后的配套措施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卫生监督与疾控机构职责不明确、运行机制不顺畅是影响疾控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要问题。

从主观方面看,一是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思想不够解放,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缺乏创新,主动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二是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不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推动整体工作发展上缺乏实招。三是抓干部职工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力度不大,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理清工作思路,促进疾控工作科学发展

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在进一步落实《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的同时,“抓好一个基础,加强三项建设,突出三个重点,推动六项工作”,促进全市疾控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抓好一个基础”,就是要把学习放在基础地位,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建立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集中学习与平时自学相结合,突出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对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要加强对现代疾病预防控制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对先进经验的学习,努力使班子成员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虚心向基层和群众学习,自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基层干部群众的新创造、新经验,指导新实践,促进新发展。

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疾控工作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成果落实到促进单位建设、推动全市疾控工作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上来。

“加强三项建设”,就是要通过加强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疾控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推动疾控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强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疾控队伍又是专业技术人才相对集中的群体。首先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干部职工队伍中去,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干事创业的氛围,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体育活动,注意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事业激励人,创造一个风正气顺、团结共事的工作环境。其次,要进一步整合、配置好现有的人力资源,改革不符合单位科学 发展的内设机构,适当调整不能适应岗位职责的工作人员,使那些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促进疾控事业的发展。第三,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靠实每个人的职责任务,增强职工队伍的事业心、责任感。第四,要加强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教育。中心是卫生系统的窗口,各科室又是中心的窗口,每个工作人员都是单位形象的代表,要教育职工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组织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主题活动,逐步树立疾控队伍的新形象。

二是加强疾控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积极引进大学毕业生,在较短的时期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比例;通过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通过对岗位自学的辅导和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争取建立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定点实习单位和业务合作伙伴单位,促进学术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通过加大经费支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争取计划内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加强硬件建设。通过国家对实验室设备装备项目的落实,增加疾病监测手段;通过对现有人、财、物资源的整合,提高监测检验设备的利用率;通过依法规划、科学规划,有计划地改造实验室布局,并争取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市政府等多渠道经费支持,加强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提高卫生检测检验质量;通过有计划地添置部分检测仪器,提高公共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三,要加强单位内部管理。通过进一步明确科室职能,在具体工作中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科室管理;通过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通过对各个岗位、各个层次人员管理知识的培训,使中心全体职工都懂管理、会管理、配合管理,解决中层干部不敢管理、管理医师不会管理的问题;通过开展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建立市、县(区)两级疾控中心和单位各科室的规范化管理、考核体系,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推进全市疾控体系和单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单位工作需要和管理中发现的漏洞,及时清理、修订、补充相关管理规定,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同时,要不断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进一步提高制度执行效果,充分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增强职工的遵章守纪意识,不让制度流于形式。特别是要加强考勤、学习、培训、集中采购、财务管理等方面制度的完善,建立一套系统完善、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突出三个重点”,就是突出传染病预防控制、免疫规划和项目建设工作,加快疾控工作科学发展的步伐。

一是突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严格落实综合性防制措施,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率达到100%,提高疫情网络的管理水平,传染病爆发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和处理率都达到100%。加强对麻疹、腮腺炎、流感和人禽流感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控,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指导崆峒区和华亭县完成部级出血热、病媒生物鼠蚊监测点工作任务,实施《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提高伤者的规范处理率和狂犬病疫苗接种率。

二是突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开展免疫规划管理年活动,强化对基层的培训、技术指导和督导检查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方案。以县为单位周岁儿童四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5%以上,适龄儿童建证率90%、建卡率95%。加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步伐,80%以上以的乡在年内建成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5月底全面完成县、乡、村三级合格预防接种门诊(点)建设工作,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加强生物制品及冷链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全市疫苗接种使用动态和免疫覆盖情况,增强疫苗安全性。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和处理,接种疑似异常反应报告覆盖率达到100%,规范处置率达到90%,报告及时率和调查及时率达到80%以上。

三是突出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正在开展的各个项目,不断健全和完善项目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落实全球基金项目、结核病控制项目、中央转移支付项目、gavi项目等各个项目的具体工作措施,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和衔接、沟通,积极争取艾滋病、地方病等新的疾病控制项目,借助项目促进单位的发展。

“推动六项工作”,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结核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公共卫生检测、精神卫生等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发展。

一是抓好结核病控制。继续实施《__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__—20__年)》,进一步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的覆盖率和实施质量,稳步提高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追踪到位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病人家属筛查率等结核病防治工作“五率”。

二是抓好公共卫生检测和应急处置。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调查,掌握接害企业(单位)本底情况,市直和省部属企业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调查覆盖率80%,职业卫生建档督导覆盖率100%。规范从业人员健康体检,逐步扩大服务覆盖面。推进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调查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和技术方案,做好应急物品储备,全力做好卫生应急保障工作。

三是抓好艾滋病预防控制。继续组织实施《__市艾滋病防治规划(20__—20__年)》,指导全市做好艾滋病免费咨询检测和vct工作。完成公安看守所和__监狱监管人员hiv抗体筛查工作,指导五个干预项目县开展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全面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做好党政干部艾滋病防治政策知识宣传培训工作,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75%以上。

四是抓好地方病防治。认真组织实施《__市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__-20__年)》,督促、指导各县区开展碘盐监测,以县为单位督导覆盖率100%,盐样抽检任务完成率100%。规范开展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8个监测点的地方病防治监测与病情调查工作。

五是抓好精神卫生工作。加强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服务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程,规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要始终把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作为医院管理的最核心问题,不断归范病院内部管理,通过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的考核验收。加强扶贫济困病床建设,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精神卫生工作,组织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扩大病院宣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咨询门诊,落实重点人群精神疾病监测与防治,促进精神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是搞好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 进工作。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日,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社会宣教工作,全年集中宣传活动不少于10次,提高群众防病保健意识。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强化项目建设和效果评估,确保《**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年)》全面完成

1、落实责任制,完成计划项目。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各项目实施单位应将完成第二轮公共卫生行动计划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和管理;及时落实项目配套资金,规范管理项目资金;协调和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2、全面开展督导和评估。以“逐项推进、逐项督导、逐项收尾、逐项评估”为原则,加强部门和单位的沟通与协作,按照实施方案对各项目开展督导,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对贴近民生的实事项目及时做好社会宣传报道。

3、启动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调研。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重点,围绕民生重大健康问题,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组织开展本市面向2020年公共卫生重大战略项目研究,起草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二、强化监测和预警,确保急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在萌芽状态

4、继续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非典、人禽流感、流感、麻疹、霍乱、手足口病、痢疾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管理。完善传染病监测方案,不断提高传染病检测水平;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等相关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加强对疫情报告的质量控制和对监测资料的分析,及时、准确、科学预警;建立疫情案例专家评审制度,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处置的流程和要求,及时、有效处置传染病疫情和各类相关事件。

5、加强疫苗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贯彻《预防接种与疫苗流通管理条例》,继续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各项措施,加强以外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实施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工作规划;全面完成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推进温馨化服务,推动信息化管理;规范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处置,落实《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积极配合教育部门落实新生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6、加强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和规范艾滋病性病和结核病疫情综合监测、报告和分析。推进实施“中盖艾滋病项目”、“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第八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部级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和“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结核病示范区项目”等。推进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高危人群和高危场所干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方案、干预技术和方法,提高干预力度和覆盖面。推进免费咨询、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工作,规范监管等特殊场所艾滋病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制度,推进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和先天性梅毒防治的工作方案,完善对已发现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管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完成松江区、青浦区新增2个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建设。开展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梅毒减免治疗的政策调研。做实“三位一体”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加强社区督导管理措施,落实病人属地化全程管理,巩固和提高结核病管理“五率”。继续落实肺结核病人减免治疗工作,增加减免项目。继续完成全国结核病耐药监测工作。

7、完善“长三角”区域协作,加强江浙沪传染病联合防控。探索建立江浙沪流动人口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转诊、治疗和管理工作模式,建立急性传染病相关信息通报工作机制;推进江浙沪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合作与交流,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领导下,拟上半年举办“迎世博--传染病防控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研讨会”。

8、落实**年**世博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组织开展对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加强防治技术储备;研究开展**年**世博会重点人群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开展气象和环境等与健康相关因素的监测和干预。在卫生部和市政府领导下、世界卫生组织(WHO)技术支持下,积极筹办“健康世博--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国际论坛”。

9、继续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对口支援工作。根据**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恢复重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工作方案,定期组织本市支援都江堰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加强对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恢复和提高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能力,明确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防病任务,保障重建过程无大疫、无大患。

10、加强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和督查,提高规范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继续落实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狂犬病、麻风病、寄生虫病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的防控措施。

11、切实落实学校卫生工作,加强医教结合,实现“以人为本”、“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阶段目标,完善学校卫生工作规范,会同市教委召开“学校卫生工作会议”。积极探索儿科、儿童保健和公共卫生医师进学校工作模式,研究完善医教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推进实施“学龄儿童近视监测干预项目”、“学生肥胖群体性防治与学校健康促进项目”和“学生龋齿充填减免项目”等,开展青少年预防近视等适宜技术的调研与推广。

三、深化聚焦“一高一低”,确保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得到有效救治

12、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优化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加强营养指导,促进妇幼保健服务均等化。明确孕产妇和儿童全覆盖基本服务包,完善工作规范。建立高危孕产妇筛查、报告和干预工作制度,发挥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功能,进一步规范转运网络和工作流程;开展健康教育,加强产时监护,努力降低剖宫产率;探索建立产科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提升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急救能力。着力开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建立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和转诊专案管理系统;继续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降低致残率和新生儿死亡率。进一步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规范化管理,依法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加强妇幼卫生监测和信息化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13、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市妇幼保健中心”基础性工作,完成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划转为市卫生局直属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并加挂“**市妇幼保健中心(筹)”,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妇幼保健管理和业务骨干,完成资源的集聚和整合。探索与市儿童医院、普陀区妇幼保健院“三位一体”资源共享的合作工作机制。

14、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探索婚前保健服务模式,修订《**市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婚前医学检查的认识和自觉性,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质量管理。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分析,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调研,研究制定三级干预行动方案。

15、加强爱婴医院管理,促进母乳喂养。根据卫生部《爱婴医院监督管理指南》、《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推进实施“母乳喂养咨询室项目”,切实加强对爱婴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督导和管理。“母亲节”前后举办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千人报告会”,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16、开展妇女常见疾病防治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办法》开展以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为重点的防治工作。探索建立为退休和生活困难妇女进行妇科病、乳腺病筛查的长效工作机制,提供人性化、温馨化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工作

17、继续实施《**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年-**年)》。建设20个“慢病综合防治社区支持中心”,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社区慢病防治管理能力,重点加强以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为重点的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完善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社区防治技术规范,加强慢性病和伤害监测,开展伤害干预试点项目。组织开展防盲治盲项目评估,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18、落实《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年)》,根据卫生部要求制定考核评估方案,开展区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的考核评估;组织开展居民碘营养状况调研;继续做好碘盐监测和营养监测。

19、积极推进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将要出台的《**市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规划(**-**年)》,适时调整和加强市和区县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增强精神卫生机构预防和社区康复功能;完成**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病人治疗和管理,对登记在册病人开展危险性评估;调整贫困无业精神病人免费服药药品目录,逐步扩大覆盖面;完善精神疾病监测报告与分析;完善12320-5心理援助热线,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0、制定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健康教育规范化建设。坚持“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增强市民防病和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积极实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宣传和推广《健康66条》,完善健康素养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充咨询服务内容,逐步提供多语种服务。

21、启动实施无烟世博项目。推进控烟立法工作;率先在医疗保健机构实施场所内禁烟规定;与世博局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无烟世博,在世博展馆、机关、交通运输、宾馆、餐厅和学校等创建无烟环境;对社会公众开展“迎世博,创无烟环境”的系列宣传活动;积极筹备“无烟世博国际研讨会”。

22、开展“迎世博--全民健康教育行动”项目。组建**市名医专家健康教育志愿者团队,提升“**市民健康讲堂”水准;启动健康教育大篷车下社区活动;扩大开展卫生部城乡社区健康教育示范项目;组织开展各类卫生宣传日和健康教育周宣传活动。

六、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绩效评估工作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为了能将今年的宣传工作深入实际,xx市采取了发放宣传单、横幅、宣传板面、设立咨询台、开展讲座、利用村医宣传等多种形式,并及时讲解传单的内容,大力宣传卫生政策及预防接种的好处,着重讲解传染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

元宝区疾控中心在活动期间通过电子屏幕滚动字幕宣传了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程序和今年宣传主题,广泛宣传接种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并组织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走乡入户,深入人口密集地区、市场、流动人口聚集区等预防接种工作相对薄弱的地方,加强对村级重点人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对及时和全程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的认识。各医疗接种单位采用在单位门口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板报、分发免疫规划宣传手册,并设立预防接种咨询台等形式,向儿童家长讲解有关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情况和疫苗相关知识,使家长对计划免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医务人员还深入辖区内的社区街道、托幼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加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将预防接种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关注预防接种工作,普及了免疫规划知识,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支持的氛围。

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xx市办公室,创建国家卫生城市xx市办公室,xx市卫生局,xx市疾控中心,xx市卫生监督所,xx市中医院,xx市中心医院,大东卫生院,xx市妇幼保健院为主办单位分别在中医院大厅、中心医院大厅、新华街等地点开展以“接种疫苗,保障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共出动参与人员20人,设咨询台4处,出展板6块,标语4幅,现场咨询50人次,免费测量血压80人次,共发放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宣传单、小折页、小册子、小读本、健康教育处方等2000余份,多个大型电子屏幕反复播放宣传主题和相关信息,新闻媒体在现场采访并进行了新闻报道,受教育人数达2万余人次。

凤城市于3月26日在凤城市疾控中心会议室召开了由各镇预防保健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会议上,计划免疫科于风艳科长对计免宣传日宣传活动工作也做了详细安排,市疾控中心王庆忠主任作了总结发言,并对计划免疫宣传日宣传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得计划免疫宣传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有力保障。宣传活动期间各镇预防保健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贴宣传标语48张,宣传板(墙)276块,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300余份,设立咨询台24处。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为了能将今年的宣传工作深入实际,xx市采取了发放宣传单、横幅、宣传板面、设立咨询台、开展讲座、利用村医宣传等多种形式,并及时讲解传单的内容,大力宣传卫生政策及预防接种的好处,着重讲解传染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

元宝区疾控中心在活动期间通过电子屏幕滚动字幕宣传了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程序和今年宣传主题,广泛宣传接种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并组织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走乡入户,深入人口密集地区、市场、流动人口聚集区等预防接种工作相对薄弱的地方,加强对村级重点人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对及时和全程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的认识。各医疗接种单位采用在单位门口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板报、分发免疫规划宣传手册,并设立预防接种咨询台等形式,向儿童家长讲解有关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情况和疫苗相关知识,使家长对计划免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医务人员还深入辖区内的社区街道、托幼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加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将预防接种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关注预防接种工作,普及了免疫规划知识,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支持的氛围。

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xx市办公室,创建国家卫生城市xx市办公室,xx市卫生局,xx市疾控中心,xx市卫生监督所,xx市中医院,xx市中心医院,大东卫生院,xx市妇幼保健院为主办单位分别在中医院大厅、中心医院大厅、新华街等地点开展以“接种疫苗,保障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共出动参与人员20人,设咨询台4处,出展板6块,标语4幅,现场咨询50人次,免费测量血压80人次,共发放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宣传单、小折页、小册子、小读本、健康教育处方等2000余份,多个大型电子屏幕反复播放宣传主题和相关信息,新闻媒体在现场采访并进行了新闻报道,受教育人数达2万余人次。

凤城市于3月26日在凤城市疾控中心会议室召开了由各镇预防保健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会议上,计划免疫科于风艳科长对计免宣传日宣传活动工作也做了详细安排,市疾控中心王庆忠主任作了总结发言,并对计划免疫宣传日宣传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得计划免疫宣传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有力保障。宣传活动期间各镇预防保健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贴宣传标语48张,宣传板(墙)276块,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300余份,设立咨询台24处。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管理;区域平台

1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基于网络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基础架构支持[1],国家、省、市各级疾控都建设了相应的疾病控制信息平台和业务管理系统。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省疾控综合业务平台、健康体检系统、检验信息系统、预防接种管理系统、职业危害监测系统等[2-6]。这些系统和平台涉及疾病防控和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提高了疾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大大提高[7-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新的防病控病形势,现有的一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亦暴露出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监测信息系统没有覆盖全部疾控业务,例如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以食品安全、职业卫生为代表的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覆盖面小,信息欠准确,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以肿瘤、高血压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发生发展危险因素基础监测数据分散,信息反馈慢。己建成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功能集中在监测数据的收集,缺少分析利用。同时由于各类业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业务系统之间缺乏横向联系,造成各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实现共享和整合利用,存在信息孤岛[9-14]。根据疾控自身业务工作的特点,以整体、标准、实用、安全和可扩展为原则,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这个统一接口的数据采集与交换平台,使各级业务系统和平台能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高效利用与数据共享[11-12]。

2建设思路

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体系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各级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正在运行的免疫规划系统、慢性病管理系统、卫生检验检测系统、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医院诊疗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国家和省系统的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和机构的“信息孤岛”有机联合,加大数据的收集与共享,实现多业务系统间的信息交流和利用分析,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该信息平台使用标准化接口,不仅覆盖传统的传染病疫情,还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与评估,五大卫生领域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免疫规划综合检测与评估,区域早期症状主动监测与评估等[15-18]。

3建设内容

3.1基础业务工作管理开发与集成

基于工作需要,开发疫苗冷链监测、生物制品管理、症状监测等新业务系统,对原有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通过开发通用、开放、标准化的接口,对基础业务工作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和集成,并可供相关部门方便接入,实现区域内防病信息的统一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

3.2数据中心建设

以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房为核心,建设一个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配备综合通讯系统、高性能信息存储、处理等系统设备,研究建立一个具有多层体系结构,深度防御功能的硬件架构,将设备和应用表达为数据层,业务逻辑、表示层、用户层;设计涵盖重大传染病、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免疫规划、慢病管理等在内的多个数据库、知识库,建立数据交换、存储与认证平台。

3.3监测网络的覆盖与管理

采用局域网和广域网相结合的方式,扩充平台的范围和信息触角。以担负基层数据采集的监测哨点建设为重点,建立覆盖本地区监测哨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区域监测网络,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着重研究虚拟专网(VPN)技术,数字认证技术的应用,探讨监测点建立和长效管理的机制。采用病例监测和症状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强调主动监测,对各监测点如全市网络直报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监测点等实行统一的监测管理,采用相同的数据内容采集和报告标准,并实施统一的质量控制。

3.险分析评估系统的研究

以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症状监测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等系统的集成信息为基础,通过对影响人群生活、学习、工作等生存环境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监测,结合现代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做深入研究,提升对相应数据的挖据、分析和利用。

4平台建设与应用体会

4.1技术架构

平台建设采用B/S结构,以J2EE开发环境为基础。采用分层设计、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按照传统设计方式总体分为:数据层、数据持久层、业务逻辑层、表现层。数据层采用Oracle数据库,数据持久层采用Java标准的JPA2.0技术标准,并采用Hibernate3进行具体实现。业务逻辑层选用的是Java标准体系中的EJB3.1技术,表现层采用JSF2.1技术并通过第三方类库PrimeFaces进行技术展现。平台建设重点主要包括核心数据的存储、处理和集成、监测网络的覆盖与管理、各类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集成3部分。

4.2建设情况

对全市疾控相关业务系统进行了初步整合,依托全市免疫规划数据中心及数字化门诊系统,完成了儿童免疫接种溯源功能和全市预防接种工作分析与评估功能;通过汇聚全市各县市区疫苗冷链监测数据,实现疫苗存储安全及冷链设备风险分析、预警、及评估功能;实现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数据的集成,并建立生活饮用水水质、公共场所等检测分析模型,进行日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对全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全市职业健康监护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并根据业务要求,建立了全市从业人员健康证实时查询(包括APP端应用)、职业危害因素相关数据分析模型;对全市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监测数据进行了统一采集,开发了相关分析模型;通过与上级部门协调实现了国家疾控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疫情数据的本地化落地,完成了传染病的数据自动采集和监测分析评估功能。

4.3应用情况

通过对全市各级疾控部门相关业务系统的整合与集成,使之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建立了区域性疾控业务数据中心,改变了以往各个业务系统彼此独立、信息互不交换的弊端。以往有关部门和领导需要了解相关业务数据时,需要通过某个具体系统的使用人员登录系统获得,信息具有滞后性。通过该平台,根据预先分配的用户权限即可实时了解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了对传染病、慢性病、计划免疫、疫苗冷链、职业卫生、健康危害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时、全程监管。各级业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了数据交换和共享,实现了互联互通。如慢病系统与医院诊疗系统对接直接采集病例信息、健康体检数据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换共享、健康证信息与辖市区疾控、卫生监督所交换共享、预防接种系统与疫苗冷链系统对接实现疫苗溯源管理。建立以数据为导向的管理和评价体系,通过引入各种数据分析和评估模型,以直观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图、地图等多种形式,对该市疾控工作在平台上进行集中分析展示和预测预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平台建设有效提高了该市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在提高信息系统共享、数据深入挖据利用、扩大网络覆盖面等方面准备进一步深化建设。

5结语

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框架,按照立足规划、统一标准、以业务为根本、以需求为导向原则,进行了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探索,初步实现了公共卫生各业务领域间、公共卫生与其它行业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使防病控病相关信息得到有效收集、快速传递和分析利用,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规范和提高该市各项疾病预防控制业务质量与工作效率。随着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与覆盖,将能够提高市区两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能力,促进联动应急机制的形成,为地区级开展公共卫生监测与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保障,对有效控制各类健康危害因素、降低各类疾病发病率、为政府提供决策辅助依据有重大意义。在该平台的建设中,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疾控业务本身有其特点涉及多部门、多用户、多地域,较为复杂,除了系统本身的建设,还涉及到相关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业务模式、业务规范、法律法规等内容。必须认识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业务数据采集标准要统一,该平台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亦较大。文章结合该市区域公共卫生业务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希望能为相关公共卫生业务平台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维,于中华.互联网技术对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影响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7(2):141-142.

[2]张业武,赵自雄,郭岩,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系统建设、信息管理和服务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4):17-19.

[3]马家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体系规划与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1,6(6):11-14.

[4]蔡碧,张迟,赵明江,等.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与实施[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6):47-50.

[5]戴坤富,唐明亮,程小迎,等.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1):125-127.

[6]陈欣然,弓巧玲,程春荣,等.数字化卫生检验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6(9):1115-1130.

[7]杨洋,王松旺,张英杰,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6(4):45-47.

[8]吴冰冰,张玉玺,左志平.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1043-1043.

[9]简德友,陈言.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联动信息平台系统的建立与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8):1037-1038.

[10]陈林利,方红,赵燕萍,等.基于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疾控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5):411-413.

[11]赵一,李凤,毋丹丹,等.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4,16:197-198.

[12]潘淼,肖义萍.门诊基于HIS系统的传染病报告系统的使用效果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1):94-95.

[13]夏寒,夏天,徐建时.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应用与数据共享[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6):1087-1089.

[14]马家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与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J].中国信息界(医疗),2014,10:36-38.

[15]张睿,杨永明,于萌,等.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交换平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34(12):6-10.

[16]吴亚,顾嘉奇,沈婷,等.苏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架构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4,9(12):60-62.

[17]曹若明,刘翀,耿兴义,等.济南市“数字疾控”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4):465-466.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设备档案;疾控中心;档案管理;重要性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重视专业性和机密性,也是确保相关单位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因为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许多高端先进的医疗设备被引入卫生机构,如何规范地建档备档,对仪器设备进行严格管理,是疾控中心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疾控中心主要是为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测服务的,国家卫生部门对疾控事业非常重视,并且为省疾控中心配备了很多检测仪器。面对大量的仪器设备,疾控中心更应加强对设备档案的管理,这也是加快建设高效卫生体系的重要举措。

1 疾控中心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缺陷

1.1 管理方式落后

虽然我国各地区的档案事业近几年取得了一些进展,国家也对此给予了充分重视,疾控中心的信息管理平台也成功建立。但是因为投入资金不足这个问题,档案管理配置还比较欠缺,这也导致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降低,尤其是设备管理方面更加突出。

1.2 管理人员水平低

档案管理是疾控中心工作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工作,因此,疾控中心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会很高,有时候甚至会让其他部门的员工兼任。因为大家都不重视档案管理,做事的时候也是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缺乏责任感和耐心,所以疾控中心的档案比较混乱,甚至有些档案丢失了都无人知晓,等到要用的时候才发现已经“不翼而飞”,整个工作的效率非常低。

2 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加强设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2.1 为疾控中心运行打下基础

设备档案管理是疾控中心高效运作的硬件保障,疾控中心加强设备档案管理,其实是对设备维护、检测、换置和保存等环节加强管理,这一举措对整个疾控中心来说意义重大。一般来说,疾控中心应该了解每一项设备器材,包括原始状态、运行状态和市场情况都要了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管理计划,这样才能做到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优化,从而提高疾控中心的运行效率。设备档案管理主要包括设备使用寿命、维修护理计划和设备更新日期等内容。

2.2 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层次

从层次意义上来讲,设备档案管理属于疾控中心总体档案管理的一小部分,而且占据关键地位。由此得知提升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层次也有益于总体档案管理工作层次的提升。从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来看,疾控中心要想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先了解设备器材的具体情况,然后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比如说,可以根据设备生产时间、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保障疾控中心设备的正常运作,再结合其他档案进行综合管理,就可以提升疾控中心的整体水平。因此,只有对设备档案情况进行了解,才可以完成规划管理工作,为其他档案管理工作指明方向,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w系。

3 加强设备档案管理的建议

3.1 将设备档案管理纳入疾控中心目标管理

在这几年内已经被纳入疾控中心的质量管理目标管理,并且建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委员会,由疾控中心的主管和处所负责人构成,中心档案室还安排了兼职档案人员,并设置了完整的档案管理网络。这样相关人员就可以配合档案人员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并根据设备和仪器的购置过程形成记录资料,以免造成材料缺失。

3.2 完善仪器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以后,并不能说明档案管理工作就结束了。如果有些设备的部件丢失了,还要设法追回来,并与之相关的文件存入档案库。在清点购买的设备时,经常会发现某些附件或器械缺少的情况,比如说同时进口设备配置国产电脑,但是这些构件不能同时到货,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就要留下该公司的联系方式,记录好缺少的部件名称和数量,等所有构件到齐再仔细查看,进一步完善缺失部件信息。然后把欠条归还公司的工程师,把部件清单归入档案,还要注明后续设备的到货日期和归档日期。如果出现加或者软件升级的情况,就要增加软件光盘和硬件说明书等资料。现在有很多仪器都需要经常升级,或者添加模块,因此管理人员要增强责任心,及时补充这些软硬件资料,并且要注明添加了哪些档案以及具体时间,这样便于日后查找和使用。

3.3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已经被运用于多个领域,对于疾控中心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设备档案进行管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方式。而且计算机管理模式能够简化设备档案管理程序,节约工作人员的时间,删减了许多繁琐的环节,让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计算机管理运用科学的智能化管理方式,让疾控中心设备档案管理进入数字化时代,从而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另外,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功能,让疾控中心的每个部门都能了解设备档案信息,这样就可以快速安排设备使用计划,尽量满足内部人员的工作需求,对于社会发展也是意义重大。

3.4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无论哪一项工作,都需要优秀的工作人员才能顺利开展。因此,培养出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几恐慌中心应为工作人员安排一些专业培训,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形式,并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况作出合理的安排,致力于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此外,还可以聘用一些专业管理人才,让他们指导其他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针对性辅导。

3.5 加大设备档案管理投入

的档案储备在我国属于公共资源,肩负着记录信息和服务大众的责任,设备档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疾控中心亟需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相关部门也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备档案管理的设施和工作环境。要想确保档案管理的质量,就要先做到完整保存档案,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时,要注意观察找出问题,然后及时采取措施。除了配备管理设施以外,也要注意提高设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也就是设置计算机防火墙,以免因为网络问题影响到设备档案的安全,导致储存的档案被删除或销毁。另外,还要购买防火器材,这样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就可以及时挽救。

4 结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患者对服务需求的增加,各地疾控中心的运作需要接受新时代的挑战。做好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为疾控中心的运作保驾护航,还可以推动疾控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调查和分析,简短地概括了疾控中心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缺陷,并剖析了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加强设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希望能为设备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万蓉.设备档案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3,05:312-313.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一、综合性工作

(一)全面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1.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硬件建设。*区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在筹建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进行建设。对照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的有关文件和《浙江省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分级管理意见》,市、县(区)疾控中心要合理论证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争取完成20*年的装备计划。

2.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涵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加强资金管理;针对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现状,加强人才开发与培养,制定人才建设规划,严把人员准入关,分阶段多形式全方位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工作质量和专业水平;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若干规定》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工作规范》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在内部管理上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市疾控中心要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各县(区)疾控中心也要积极争创省、市级文明单位。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疾病防控能力建设。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传染病专用门诊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的检查指导和工作考核。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培训。

(三)进一步加强全市疾病报告及信息通报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疾控信息的分析利用和疫情的预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加强与教育、农林、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联系,完善信息通报和工作联动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善有关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开展人员培训;组织开展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等重点传染病的应急演练。一旦发生疫情,必须全力以赴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因防控工作不力而导致的疫情扩散蔓延。

(五)积极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活动,确保完成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指标。

(六)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认真完成省卫生厅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强化省卫生厅下达的各项防病项目的管理和技术指导,重视业务能力培训,加强项目工作督查,提高质量。

二、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要求,进一步将相关工作纳入城乡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内容,通过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对实施渔农村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的指导和农民健康体检后预防保健服务的跟踪指导。

(二)强化对社区责任医生、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和社区(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公共卫生管理和相关业务知识的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卫生项目工作质量;加强对实施项目工作质量的指导、检查和考核。

(三)在全市城乡社区实施《浙江省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组织开展社区流动人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试点。制定并发放《民工防病手册》。

三、重大传染病防制工作

(一)艾滋病防制

认真宣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条例》,认真落实《舟山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010年)》的各项工作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民工、渔民、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做好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及重点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和处置工作;完善艾滋病监测网络,加强监测与报告;进一步做好手术病人术前和孕产妇产前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巩固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稳步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人数和保持率;有计划地开展男男人群预防艾滋病干预工作和暗娼预防艾滋病干预试点工作;做好卫生、公安、司法等有关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工作;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二)结核病防制

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结核病免费查治政策和结核病防制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强化重点措施,提高防制工作的“五率”(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制机构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加强疫情报告意识,强化网络直报系统管理;加强结防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特别是新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狠抓痰检质量,提高涂阳发现率;引导专业人员敬岗爱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督促规范使用抗结核药品;全面落实肺结核病人免费查治方案,完成省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

(三)乙型肝炎防制

完成15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结合渔农民健康体检,实施乙肝筛查工作。

(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制

预防控制以麻疹、流感和人禽流感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规范哨点医院和实验室监测工作,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以霍乱为重点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制

加强对以霍乱为重点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高度警惕,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一旦发生疫情,必须严控,确保不出现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完成省卫生厅部署的腹泻感染状况调查任务。

(六)虫媒等传染病防制

近几年来我市疟疾疫情有上升趋势,各县(区)及市卫直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疟疾、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认真落实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各项防制措施,确保不发生因控制不力导致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扩散、传播。加强医疗机构登革热、疟疾防制知识的培训,做好疫情的报告、流调和处理,落实相关防制措施。

四、免疫规划工作

(一)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组织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对预防接种门诊的日常性督导管理,进一步推进全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覆盖率达到85%。

(二)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加强对外来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对外来人口集中地区和高危人群组织开展脊灰、麻疹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工作。

(三)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加强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冷链建设、人员支持和业务培训,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地方病防制工作

继续推行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加强与盐务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完善消除碘缺乏病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合格碘盐食用率。

六、布鲁氏菌病与猪链球菌病防制

加强与农林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做好牲畜交易、屠宰、养殖等重点人群的布病与猪链球菌病监测工作。有计划地开展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等方面的业务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布病与猪链球菌病防控水平,及时发现和控制人畜间布病与猪链球菌病疫情。

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

(一)按照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监管工作规范》,开展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监管工作,推广社区精神卫生先进经验;积极推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相关培训,为基层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人员;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

(二)组织开展防制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促进社区慢病有效防控措施的推广应用。

(三)进一步开展牙防知识宣传,落实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措施。

(四)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引导公众开展“健康一二一”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八、健康教育工作

(一)全面实施“健康教育六进”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为全市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人员及技术支撑。

(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台风洪涝灾害和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暴发以及食物中毒事故等,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做好资料准备,以便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做好宣教工作。

(三)加强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健康教育讲师团”和健康促进学校的作用,推动全市健教工作的开展;以县(区)为单位,继续深入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宣传图版巡回宣传活动和宣传资料进公共场所工作。

九、公共卫生监测和技术指导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开展全市疾病监测区和其他重点疾病的监测工作,完成疾病监测点的各项监测任务;积极开展食品、饮用水、环境、职业危害和辐射等各类公共卫生危险因素的监测和安全性评估,落实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做好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等业务技术指导管理和服务。

(二)加强职业病和各种危害因素的监测、报告和管理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相关规定,及时上报职业病诊断病例;积极开展各类公共卫生危险因素的监测,针对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危因素,开展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要继续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管理工作的监测,规范操作规程与要求,加强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保证监测质量。

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各级实验室建设及人员的培养,拓展并规范化地开展检验检测项目;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开展常规技术和业务新技术、新办法的培训指导;要加强对下级机构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和《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已建立的质量体系,全面落实实验室各项技术管理规范,不断提高检测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力争做到“零”差错。及时出具检测报告,为卫生监督执法和行政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精神文化 目标绩效 人才培养 信息建设 质量安全 诚信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225-01

目前严峻的卫生防病形势给疾控机构带来了蓬勃发展的良机,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疾控机构已初步完成内部组织构建和资源重组,并经历了防治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和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考验,充分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疾控机构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提高疾控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疾控机构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重点问题。

1 以精神文化为核心

精神文化是疾控机构文化建设的核心要务,其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与行动的标杆。提炼一个适合疾控机构专业特点、服务特点、发展特点、职工特点的精神文化,既要结合卫生系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规范的总要求,又要结合疾控机构的实际情况,比如:疾控机构传统服务文化的继承、政府对疾控机构的职能要求、事业发展对疾控机构的技术要求、社会群众对疾控机构的服务需求等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孕育发现、提炼加工、回归认同、完善创新和不断调整,提炼出一系列高度反映疾控预防为主特点、服务特点、发展特点、人员特点的精神文化,如疾控机构文化标语、发展规划、服务规范、宣传歌曲等,籍此来引领疾控机构的良性发展。只有有了明确的精神文化,疾控人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2 以目标绩效为主线

目标和绩效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目标是方向,绩效是落实。规范有效的文化建设强调系统化作业,首先需要基于对过去发展历程的正确认识,结合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展望,科学决策,确立适合疾控机构发展的年度计划和目标等。计划成文后,应进一步通过科学管理途径,强化计划的落实,采取层层责任制的方式,促使总体目标在各个科室、岗位分步得到落实。只有加强对目标、计划等完成情况的考核,让目标管理、绩效管理得到单位内部全体人员的认同,文化建设才能持续进行下去。

3 以人才培养为支撑

建设疾控文化,形成文化对机构发展的良好渗透,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机构竞争优势,必须着眼于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建设原则,重视领导者素质的提升,重视职工基本素养的提高,重视高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机构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队伍建设是本源。所以疾控机构尤其要重视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推行持续有效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各类人才打造提升的空间与平台,促使他们积极向着复合型人才“一专多能”的方面发展,继而在机构内部营造“重业务、肯钻研”的良好风气。

4 以信息建设为载体

宣传推介工作既是疾控机构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又是疾病预防工作必要的务民渠道,文化建设要在这一方面重点做文章。实行信息化办公,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网站建设,可以及时向社会传递疾控的技术信息、服务信息;做好品牌技术、品牌岗位、品牌服务等的推介宣传工作,可以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只有畅通各路信息渠道,才能使社会大众熟知疾控的统一标识,并认同机构标识所体现出来的技术高超、质量可信、服务优良的精神,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情感上的归属感和特殊情况下的需求感,机构内部职工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能籍以大大激发。

5 以质量安全为保障

安全是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的生命线,疾控机构一定要绷紧安全这根弦,以质量为本,以群众为先,积极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疾病预防的安全意识,首先,体现为事前的预见性,要加强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监测,提供各类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职业中毒、公共卫生状况等的预警、预测、预报,及时报道处置进程,赋予群众以生命安全感。其次,在疾病或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中,疾控机构要及时、准确、有效地做好防控与指导,让群众早离危险。为此,疾控机构平时除了加强技能训练外,也要通过文化建设加强服务质量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深化责任意识。

6 以诚信服务为根本

评价一个单位的信誉度和服务质量,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是否以诚信为本。疾控机构的服务宗旨应该是“一切以患者和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为中心”。疾控机构要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首先必须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同,这种认同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只有诚信服务,才得产生互信,服务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配合,形成和谐的关系,从而促进服务过程的良性循环发展。因此,机构文化建设中应把诚信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

总之,疾控机构文化建设作为单位建设与发展的一个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带动着机构的生存形象、技术质量水准和事业发展的归宿。为不断适应并适度超前地为社会群体和个体提供有效服务,疾控机构文化建设必须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紧随变化多端的疾病预防问题和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形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使文化建设更好地为疾控机构改革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试论医院文化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08(3):461-462.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wqcs1031”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加强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办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加强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办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陈建共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陈建共等13位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被确定为由市人大常委会齐家滨主任亲自督办的“一号议案”。6月28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加强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和建设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的处理意见》(常人发〔2020〕17号),转交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

为扎实推动议案处理意见得到有效落实,今年我工委将“一号议案”的督办作为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深入调研,加大督办力度。8月25日,我工委协同人事代表工委把“一号议案”的督办列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的活动主题,同时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参加督办,并就如何解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短板和不足,与市委书记齐家滨面对面座谈探讨,相关部门领导作出回应,形成共识,齐书记还当场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提出明确要求,有力推动了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进程。近期,我工委再次调研了卫健委、财政局、发改委、人社局、编办、医保局等相关部门议案办理工作的推进情况,并将“一号议案”处理意见和齐书记现场督办要求进行逐项对照和梳理。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常委会会议审议时参考。

一、议案办理进展情况

“一号议案”交办后,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议案处理意见,分管领导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排出工作计划、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形成推进合力。市卫健部门研究制定了《常州市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明确了今年要完成的10项重点目标任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公共卫生体系的实施意见》,指导全市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常州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目前已经形成规划文稿第3稿,争取年底前定稿。对照市人大常委会处理意见的具体意见,半年来“一号议案”的办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体现在: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1.疾病预防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疾控工作网络,重点推进市、区两级疾控机构达标建设,全面提升区域疾病预防控制水平。目前,市本级的机构办公用房、人员编制、实验室、仪器设备4个指标在全省排在前列,市疾控中心在编164人,达到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数0.374人,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2.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优化。调整优化市、县区医疗急救资源布局,计划在3年内,溧阳、金坛改建独立指挥型急救中心纳入区域规划,新设置10个急救站点,大力提升基层急救运转能力。

3.基层防控体系进一步强化。推动二级以上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为群众提供便捷就医渠道。计划2021年,市属8家医院率先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指导金坛区、新北区、钟楼区、经开区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天宁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基本建成。根据中心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重点推进19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

(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1.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在5家综合性医院开展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综合监测,在2家医院开展流感和住院肺炎监测,在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和实时预警,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2.收治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目前有33家发热门诊经改造后正常接诊,3家新建发热门诊年底前竣工投用。明确了3批次市级定点收治医院,总床位数达1673张,重症监护床位设置数达178张,达到两个10%的要求。今年秋冬季,各医疗机构已提前配足配齐医疗物资储备,市级临床救治专家组和公共卫生专家组做到队伍不散、随时待命。

3.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已有20家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现有核酸检测设备47套,已培训核酸检测人员462名,采样人员按医务人员总数的30%进行储备,正常日均检测能力达1.5万样本以上。同时在市一院、常州国药医学检验实验室建设城市应急检测基地,每个基地具有单采1万样本/日的检测能力。另外组建1支22人市核酸应急检测队,购置12台核酸检测设备作为机动力量储备。目前已具备4万样本/日的检测能力。

4.应急指挥能力进一步增强,专门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日常运作机制,确保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制不变、工作力度不减。组织开展多种培训、演练、区域聚集性疫情暴发远程推演等活动,增强实践应急能力。

(三)公共卫生保障水平有效提高

1.资金保障方面。一是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市级安排卫生项目建设资金比2019年的1.22亿元增加了6.32亿元,共计7.54亿元,主要支出项目包括血库异地新建、七院二期、二院阳湖院区二期、中医院急诊病房综合楼、三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儿童医院移址新建、市级医院发热门诊等项目。同时配合规划发展需求,一批卫生储备项目经论证后已列入我市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二是加大公共卫生日常运行资金保障力度。从四个方面优化2021年预算编制:2021年将基本公卫财政补助标准提标10元/人,达到96元/人,市级财政按照50%承担比例,将增加资金投入960万元,满足基层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2021年预算编制将以收支两条线、财政保运转为原则,由财政拨款保障疾控中心机构运行和公共卫生职能履职,既保障基本运转,又鼓励提供社会化服务;2021年起,市级财政对市妇幼保健院承担的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进行专项补助,以妇幼保健工作成本性支出为测算依据,适当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助;2021年市级财政继续增加血站投入,弥补血站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的成本性支出,为我市用血安全提供保障。

2.人员保障方面。一是足额配备机构编制,全市疾控机构增核事业编制262名(其中市本级增核事业编制30名,各辖市、区合计增核事业编制232名),在9月底前已全部到位,各级疾控机构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按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确定的编制配备标准。二是畅通人才引进渠道,今年市疾控中心、中心血站和医疗急救中心3家公卫机构高层次、紧缺人才招聘岗位20个,目前办理聘用16人。三是完善岗位设置管理,人社部门重新核定市级公卫机构岗位设置的数量和结构比例,平均提高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13.5%,增加高级岗位总量达45个。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岗位结构比例和数量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调整提高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平均比例达15%,增加高级岗位28个,力求为我市公共卫生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四是采取关爱激励措施,通过增核一次性疫情防控专项绩效、抗疫一线值守补助等提高公卫一线人员的薪酬待遇水平,对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特别是赴湖北武汉等地疫情一线开展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在表彰奖励、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内部岗位晋级等均给予优先倾斜。

3.重点建设项目方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医院钟楼院区、市第一人民医院二号楼病房改造等项目竣工投用。市中医院急诊病房综合楼、市第三人民医院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第七人民医院二期项目、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二期等项目稳步推进。

4.信息化建设方面。全市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综合监测信息化系统年内将试运行。明年将扎实推动其他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接入该系统,重点研究谋划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卫生应急服务资源基础数据库,重点研究谋划智慧急救平台建设,切实打通院前与院内急救信息共享通道。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工作建议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必由之路,是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的“防护网”和“隔离墙”,同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真正建立起政府领导、卫生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共建共享的体系和机制,特别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一张蓝图绘到底,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整合各类资源,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集聚,切实破解一批难题,确保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顺利推进。具体有四点建议:

(一)坚持以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为重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增加资源总量,优化城乡区域资源配置。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大楼、市二院阳湖院区二期、市三院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市四院二期、市儿童医院、市七院二期、市医疗急救中心等项目。二是改善市和辖市区疾控中心的基础设施,保障辖市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用房、实验用房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坚持以保障民生为职责,持续加大对公共卫生特别是疾病防控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公共卫生领域的投资时间持续长、成效难以在短时间内直观显现,却是一个成本效益比最高的投资。建议:一是持续稳定地加大对疾控机构的财政投入总量,特别是保障公用经费、水电、车辆以及科研经费。二是构建疾控人员绩效工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应不低于本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三是医疗机构承担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按照相关规定,根据工作量和考核情况给予补偿。

疾控中心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方法档案安全

中图分类号:F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54-01

一、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疾控中心改革的原因,科室变动较大,管理人员兼职,事务性工作任务繁重。每个科室设1名兼职档案员,在收集及管理中不尽相同,为了工作方便,材料往往在个人手中,使档案归档的不完整性突出。加强疾病控制中心的档案规范化管理势在在必行,根据《档案法》及档案管理规范规章,根据行业特点、工作性质,有理有据的制定部门和单位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达到规范化标准,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的要求。

1、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前提是抓好上级发文的甄别和本单位公文制发环节。办理文件过程必须按程序标准进行,存档的文件,必须保证文件内文字字迹清晰、鲜明,文件真实、连贯性性强。

2、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好文件的归档。为了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利用的最大化、查找方便化和案卷的完整化,保证“以本单位形成文件为主”,上级与同行单位文件为辅这一工作原则,并且重点明确对文件和资料进行分类归档。

3、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案卷的整理质量。案卷整理以利于分类、检索、利用,按照本单位制定的档案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档案质量标准。根据单位经济情况,提升档案计算机技术,逐步实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利于档案有效利用。

4、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利于单位阅档和借阅。建立健全档案借阅制度及程序,按照规章制度制作 “档案借阅登记表”,为查阅、借阅档案的人员提供满意的服务。对档案信息利用效果要进行及时的跟踪、统计,并进行电话回访,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利用效果的反馈机制。

5、档案的安全是档案管理的保障,应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加强重点设施安全排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明确责任,措施到位,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二、加强疾病控制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疾病控制中心档案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发展越来越多样化,档案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们首先着手规范统一了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流行报告、防治方案、规划、总结;监测点、防治点数据记录等有关材料;其次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防治工作记事、照片、录像、总结等文件材料提升;第三是对疫情报表和统计材料;环境卫生监测材料强化征集;第四扩大了射线防护、设计方案;实验数据图表、专题调查、总结报告、仪器制作有关材料,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测定及劳动条件评价、职业病防治;急慢性职业中毒报告、报表及统计数据等卫生档案的管理。

(1)疾控中心档案工作纳入每年考核目标,老师责任,建立档案考核办法,把档案工作完成情况与个人挂钩,使档案工作人员更有责任心。

(2)凡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遵循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归档材料之间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直接性系统整理,组卷。必须保证归档材料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系统性。

三、档案规范化管理后的收效与成绩

1.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使档案入档齐全,管理有序,提高了疾控的声誉,促进了疾控中心的发展。在国家实验室的评审中,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档案。

疾控中心档案资料齐全、系统,给科技人员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近几年来,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部级刊物430余篇,省级刊物330余篇,其中相当一部分与利用档案资料有关。如“青岛市食物中毒案例分析”,“青岛市慢性病发病动态分析”等均在部级刊物上发表。其中“青岛市流感流行特点分析”以及“青岛市艾滋病的探讨”等均在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分析规律,并结合近年的发病新动向,开展研究工作。.对疾控中心186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技术档案,为全面、系统反映出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在人才使用考核、评审职称等方面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1.疾控中心领导重视是搞好档案管理的关键。由于领导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才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办公用房和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增加对档案工作的物资和经费的投入,这是搞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2.档案规范化和制度化是档案工作的根本。搞好档案工作,一定要规范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档案分类编号等。健全档案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工作内容易操作,规范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