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一、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主要体现

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的实效性

高校学生思治教育不是凭空提出来的,它是建立在马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原理和原则基础上的,有自己系统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基于这一现实,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除了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还要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效性,如先进性教育,荣辱观教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信仰、信念、信心、信任教育,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教育诸多方面。

2.功能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特性和目的性所决定的。主要有两项功能:一是意识形态功能,二是人文认知功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说,应当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因而有着极其确定的政治性,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功能。这一政治功能作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基本功能,核心是传播先进的政治思想和理论,是社会发展功能的集中体现。

3.目标的实效性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解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具体思想问题,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逐步提高青年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并自觉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从而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制约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主要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思想文化碰撞出现多元化趋势。很多大学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落后,并在实践中存在着滞后现象,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一是政治理想和信念逐渐淡化。调查显示,仅有8%的高校大学生的人生方向定位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和当前阶段的共同理想方面,而超过3/5的高校大学生则把“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自身的定位。二是思想政治理念存在偏差。

2.教育形式单一

首先是教学手段陈旧。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教师,不是按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和时代背景等的需要,灵活高效地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节奏,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是单一的信息传输。“我说你听”、“我教你做”等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形式在高校仍普遍存在并且仍很盛行,而那些倍受学生欢迎的以学生为主体、平等民主的双向交流、讨论等形式仍被置于角落,仅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

3.内容脱离实际

高校学生思政教材的内容明显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各门课程又有着严重的内容重叠或交叉重复,还与中小学相关品德课或思想课程之间有着低水平重复现象,这些落后的陈旧的重复性内容,极大削弱了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积极性和热情。调查结果表明,约有3/5的大学生认为思政课中的人生观教育“大道理讲得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许多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仅停留在“不接触实践,多宣传说服教育”的理论层面,更新不及时,也没有说服力,更没有针对性地就学生的困惑和热点等问题加以引导及解决。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内容需要加大改革。

三、实现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1.更新教育理念,紧扣时代节拍

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以适应当前高校扩招和市场经济新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更新教育理念就要“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种强调大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本”思想,是高校思政理论和现代教育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这为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其次,要树立改革创新的工作理念。

再次,要倡导大学生和谐成才观。培养和谐的大学生,应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要做到这一点,在实施思政教育过程中必须倡导和谐成才的人才观。具体表现为:让高校学生成为“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人;善于创新、理想远大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觉开阔、胸怀远大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等,[7]这是高校学生成才的总目标,为高校大学生确立了正确、健康、和谐成才观。

2.更新工作机制,切合学生实际

一是构建一元化体制。高校要将大学生思政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地位。一方面,高校政工部门要首当其冲,做好份内工作,其他部门相互协助,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思政工作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凝聚力,逐步达到点线结合、线面相联,层层负责的“一元化”工作格局;再者,思政工作要统一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之下,并与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等部门协同配合,最终形成“大政工”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双向互动机制。如上好高校思政理论、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凸显时代主旋律的课程,并选择大学生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们平等争论,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然后达成共识,共同收获与提高。再如,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条件,进行网络互动交流活动,可以建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题网站,聘请高校名师和学者专家等上传思政理论课的讲稿,方便学生阅读讨论,并允许和鼓励大学生用写博客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是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学校内部有效的导向机制是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强有力手段。导向机制涉及多个方面。以评价考核导向机制为例,评价考核的体系要健全,评价机制要立体化,奖惩机制要分明等。如定期或非定期开展高校学生“先进个人、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并严格评选程序,及时公布评选结果。公平公平的导向机制,必定引领学生思政工作的有序进行和良好发展。

3.更新组织建设,构建新型模式

学生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密不可分,党建工作组织有力,学生思政工作的成效就大。为此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在班级内建立党支部,实现高校学生“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并创新高校学生的党支部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开展思政教育的坚强堡垒。二是坚持高校党建“进宿舍”活动,发挥三方面作用:引领作用,即营造良好的宿舍风气,端正舆论导向。

4.更新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一、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

“群众路线”这个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同志于1943年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使其成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党90多年的光辉历程证明,无论是艰苦奋斗的革命时期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群众路线坚持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好,我们的事业发展顺利。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十指出:“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全党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历史证明,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的群众路线,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其实质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一种世界观和认识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工作方法论,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在各高校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旨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将我党的优良传统的成功经验落实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之中,从而推动高校的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高校学生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

(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学生工作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就是要关心学生的利益。学生的利益无非是指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因素,包括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成熟、专业的成长与积累、能力的不断提高和人格的不断完善等。判断学生工作好坏的标准应为“是否有利于学生利益的真正获得”,即以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为判断标准。“一切为了学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学生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和灵活运用。学生工作应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现代教育观的基本价值取向。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涉及到学生利益的决策,应坚持保障学生利益和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涉及到学生个人进步的评比甄选,如评优评先、推优入党等,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保障每个学生的合法权益;组织学生团体和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要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长为首要目的;学生提出的正当合理的诉求,学生工作应树立“学生发展至上”的观念,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满足学生正当合理需求。学生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把实现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一切依靠学生“一切依靠学生”是高校学生工作思路、工作途径和方法的基本认识和出发点。一切依靠学生,就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广泛深入听取学生的意见,向学生学习,依靠学生的力量来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才能真正保证学生工作的育人功效。高校学生工作的一切活动都不能脱离学生的参与。因此,一切依靠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生工作的各项工作中来,成为学生工作的“主人翁”。培养一部分思想觉悟高、行动能力高的学生干部,带动一部分表现平平的中间分子,进而影响、感化和带动一部分后进分子,从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的育人功能,也使学生工作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与肯定。一切依靠学生,要尊重和依赖学生,依靠学生的能力与智慧来开展各级各类校园活动,搭建如社团组织、竞赛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类成长平台,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长的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调动与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依靠学生的力量来丰富第二课堂,从而实现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需要及合理诉求,在制定制度和做出决定前,要充分尊重听取学生意见,进行充分论证,才能保证制度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及制度的顺利执行。

(三)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学生工作的工作方法要求。学生工作应学生的需要、靠学生的力量而开展,学生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学生工作成绩的唯一标准。因此,学生工作尤其应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方面,学生工作应坚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学生宿舍、进入到学生课堂、参与到学生活动,也可利用微信、QQ、微博、邮件等现代信息工具,全面掌握不同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依靠学生力量来促进学生工作的良性发展。在学生工作考核监督机制中,应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设,对学生工作者形成有效的督促和制约,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从而促进学生工作服务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为民、务实、清廉”:高校政治辅导员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

(一)以解决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抓手,切实做到“为学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为民”的基本要求,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这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宗旨和目的。高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任务之一当然是看其是否真正关注学生的现实问题、全心全意解决学生的问题,是否使学生对于高校各项工作感到满意。“为学生”,即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能为学生办实事,能有实效。对于政治辅导员来讲,关注学生发展,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需要深入学生的内心,真正为学生的利益和成长考虑,解决他们成才过程中最急切、最现实、最关心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职业发展辅导室、团体辅导、成长工作坊、见实习指导等长效工作机制来确保辅导员能及时有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为学生”。

(二)以提高服务意识和自身工作能力为中心,切实做到“务实”专家认为,以教研和教学为中心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是高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一个重要特色。高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高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任务而搞形式主义。对从事学生工作的政治辅导员来讲,要努力提高服务学生的意识和自身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新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发展。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热爱工作岗位、热爱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及学生之所及,才能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应打造自己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服务管理效率,增强辅导员非权力影响力,切实做到“务实”。

(三)以改进工作作风为主要任务,切实做到“清廉”贯彻落实群众路线,高校政治辅导员改进个人工作作风,具体来讲有两个方面:一是克服思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有些辅导员工作不深入细致,习惯于上传下达、发号施令,对管理部门应付了事,对学生拖沓敷衍,工作方法单一,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显然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和认可。失去了群众基础的工作就像是没有了根的大树,迟早会凋零死亡。因此,改进工作作风,首先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服务意识。二是克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营造公正正直、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政治辅导员作为与学生走得最近的一个群体,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学习之中。大学教育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个有公正意识和关怀情感的人格健全及身心健康的个体。一个正直、有责任心、公正的辅导员传递给学生的一定是积极的正能量,也能营造出风清正气、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辅导员在面对有急功近利、对上阿谀奉承、对同学趾高气扬、身上透露着几分官气的学生时,应严厉指出,正确引导,让学生多一份书生气,让学校多一份书香气。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 体系及特点

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校大学生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心理问题、网瘾等各种新困扰凸显。在坚持和发展传统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引进其他学科的理念和方法,是推动变革的重要途径。社会工作理念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人性关怀和实务技能为手段开展助人服务,形成了特殊的价值理念、实践经验和操作方法。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分支,将其理念与方法运用在高校中,必将有利于从功能、观念、技术和体制上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一、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体系及特点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工作,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和固定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以党委系统为主,行政为辅。学校党委领导作为主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和团委为二级管理部门,学生党支部、各二级院团总支、各班团支部为基层管理部门。这一模式,具体地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宏观指导,学生处、学工部、武装部具体实施,通过院系学生工作组落实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第二种模式是党政共同管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院系结合,以院为主。第三种模式是学校宏观管理,学工部总负责,各系部主管。这三种工作模式,在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郾重视“服务意识”,淡化“管理理念”。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我国高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重视“管理理念”。学校管理部门过于看重管理部门的权威、学生的服从等,忽视被管理者(学生)的平等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对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缺乏应有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殊性、自主性往往得不到重视或被否定。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独立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管理逐渐与服务相结合,“服务意识”凸显。

2?郾强调“以人为本”,改善“事本主义”。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正在逐步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本主义”,对学生的帮助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的层面,而是考虑到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属性。高校学生工作开始拓宽视野,积极学习并运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以人为本”开始逐渐深入人心。“以人为本”中的人不仅指学生,而且包括老师及在校工作的所有管理者和后勤人员,强调全员育人模式的构建和学校整体素质的提高。

3?郾逐渐改变学生工作的“简单应急式处理”。

高校学生工作机构在实际中,由于各部门承担不同的职责及功能的细分,使得处理学生问题的任务最终还是落到与学生直接打交道的基层院系身上,而基层院系又由于对学生问题协调的局限性,以及自身工作的繁琐,出现问题往往就是“就事论事式”或”简单应急式”地处理。这种做法导致对学生问题的管理和处理只能浮于表面,无法将其作为日常工作去研究、管理和预防,导致学生的问题得不到专业的解决,也缺少专业化的技术支持。随着提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大批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投入一线,深入研究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对策。

我国当前的学生工作方法和工作体系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熟性,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现行学生工作从观念、功能和技术上都呈现出被动或“救火式”的不足,高校学生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使学生工作进一步专业化,我们引进学校社会工作理论,是适应时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可取途径。

二、学校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概述

1?郾关于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个外来语,是由英文“school social work”翻译而来,泛指教育体系之内的社会工作实务。

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以实现学校的主要目的。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教与学的场所,使学生能为现在所居住的世界与未来面对的世界准备他们自己。”经过历史的发展,社会工作已经开始成为能够解决诸多社会问题的一种专业、一种艺术、一种科学,在社会各领域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郾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理念,即以人为本、助人自助。这一理念基于对人的尊重,相信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都具有自我改变、自我成长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申出社会工作的三个基本理念。一是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帮助人们挖掘自身潜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二是强调人格平等。虽然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但人人是平等的,尤其是帮助者和帮助对象之间人格地位是一样的。三是主体自决。社会工作者为帮助对象提供建议而非忠告,对于是否接受帮助,接受何种帮助,由帮助对象自己决定。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服务,其基本任务是对有需求者、有困难者提供有效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3?郾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

经过长期探讨,实践者们对社会工作的理念的操作模式形成了富有成果的经验,分别有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革模式、社区学校模式和社会互动模式等。当前,在我国高校学生社会工作中有以下四种具体工作模式:一是治疗性工作模式。它采用个案工作方法为“问题学生”提供咨询和服务。这种模式重在治疗和纠正其心理与行为偏差。二是适应性工作模式。它采用一对一辅导、小组工作等,重点培养学生生活和学习适应能力。三是发展性工作模式。主要采用小组工作方式,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规划大学生涯,以及职业生涯。四是协调性工作模式。将学校视为一个社区,整合学校管理的各种资源,协调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在高校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理念的意义

1?郾学校社会工作是对现行学生工作模式的有益补充。

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模式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有意识地增加意识形态影响,注重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养成教育。然而这种教育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注不够,特别是在解决大学生个案和特殊问题方面并不理想。应注意到,以这种教育模式来实现教育初衷的现行学生工作思路,对大学生的自主性和接纳性考虑不够。因此,很难为学生提供进行自组织调试的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而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学校社会工作,除了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之外,还能有效地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资源,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自组织协调力。

2?郾解决传统学生工作面临的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深受来自社会各方面和各种观念的影响和干扰。此外,心理问题、网瘾问题、就业焦虑问题等也纷至沓来。必须承认的是,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显性或者隐性的威胁。传统的学生工作将面临新的困境,仅靠传统的学生工作与单一心理辅导是难以满足需求的。此时,可以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原则和方法,深入研究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方案,解决问题。

3?郾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学校教育承载的任务太多,已超出其自身的能力范围。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单靠其自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是需要社会、社区、家长等多方共同协作,综合解决。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有效地加强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与沟通,构建良性互动的育人平台,构筑和谐的“教”、“学”、“成长”环境。因此,在高校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导入学校社会工作理念,有效整合资源,对于从整体上构建高校育人平台大有益处,可在极大程度上保证大学生获得良好的育人环境。

总之,学校社会工作就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应用于学校管理,目的在于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作共管,建立监护网络,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社会适应、心理等问题,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以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的生活能力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它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深远的应用前景。

我们应以学校社会工作作为枢纽,联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构建大学生发展的共同体,专业性地有效分担学校教育的任务,形成全社会教育合力共同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发达国家,学校社会工作者常常与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咨询人员共同为学生提供服务,使学生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这是值得借鉴的经验。为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扩大视野,让学校社会工作成为学校辅导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由辅导员、高校教师、心理咨询师和学校社会工作者协调各自工作职责,构建一个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体,形成多渠道、多方位地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攀攀,朱蕾.社会工作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青年科学,2009,(9).

[2]易钢.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改革与战略,2007,(9).

[3]刘丽晶,陈英.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对大学生而言,辅导员首先要是一个指导者,不仅要在思想上指导大学生,而且要在学习和生活的方向上引领他们。这就对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注意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立于时代的前沿,给大学生的发展领航。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就无法树立自己的威信,无法在大学生中形成一种理想效应,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优质进行,辅导员要学会“跳出大学生看大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站在大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贴近、贴紧”大学生了,实际上降低了自己的视野,无法从纵向和横向的高度去把握大学生,不能及时而有预见性地看到他们将来面临的问题,总是跟在他们后面解决问题,从而无法避免问题的发生。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主要特点

高校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主要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思想活跃、但理想信念模糊。由于当今社会的开放化和信息化,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社会问题反应强烈,是大学生中最活跃的群体。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大学生道德观念由统一逐步走向分化,相当部分学生丢弃社会理想而信奉个人理想,学习缺乏动力,普遍存在着不关心政治甚至厌烦政治的心理,对理想道德教育有抵触情绪,甚至思想颓废,不思进取;其次,集体意识淡薄,更加关注个人利益。现在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吃苦少、安逸多;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舍己奉公的精神少、关注个人利益的时候多。再加上大学学习方式的特别和生活方式的相对多样化,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松弛,生活作风懒散,其行为规范处在一种不成熟和不稳定状态,集体观念淡薄;再次,对传统文化淡漠和排斥,人文素养匮乏。进入大学学习后,许多学生不再像高中时那样唯成绩马首是瞻,他们更多的将目光转向能力的培养方面,以便为就业做好预演工作。这一思想走向决定了学生一方面宁愿更多关注考什么证,上什么样的培训班,对文化课的学习认为是浪费时间。相应地,绝大部分课余时间也就被专业技能的训练所占用。这就势必导致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素养。在现在的大学里,每年都有许多同学的文化课甚至是专业课在期末考试中不及格,“必修课选

逃,选修课必逃”已成为大学生的流行语。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思路

1、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是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实现理想与抱负,往往又处于迷茫状态。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从一入校就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他们中的先进分子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端正入党动机,确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这也正是我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首先,从大一开始,学生工作者就要利用年级例会和学生干部会议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其次,与专业课老师进行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老师和学生更容易沟通、交流。学生个性特点、学习态度、思想动态、道德风貌等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专业课老师更易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这就要求辅导员经常与专业课老师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更能有效地进行“育人”活动。此外,师生关系是一种亲近、融洽的师徒关系,加之学生对知识渊博、专业和学识水平较高的教师有着强烈的钦敬感和顺从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起到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

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意识。针对学生自我意识突出、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的特点,辅导员要从新生军训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新生军训中的各种比赛,要求每个同学积极准备,任何一个同学的一个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全队的成绩,从而使他们明白团队的重要性,可使团队意识深入人心。在军训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集体活动多的特点,抓住军训有利时机和活动,让受训的大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每一个人都有为集体获得荣誉的责任和义务,以此不断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或专题教育活动,向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信息并身体力行,从而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队意识。

3、抓好学风建设,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部《关于印发周远清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知》(教育部[1998]4号)指出:“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基础,它体现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学问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人文素质是其他一切素质的基础,对于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其在吸收人文精神养料的基础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4、加强学生的成才立志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群体总体上是一个心理相对健康的特殊群体。然而,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社会压力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刚结束了紧张的高中生活,来到大学很容易放松自己,使新生对大学生活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大一、大二是本科教学的基础阶段,如果基础打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考研和就业。有的学生一心忙于各种社团活动,忽视了学习;还有的来到大学后对生活一片迷茫,找不到方向。而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越容易出现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所以,笔者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及时给予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包括就业意识的培养、团结意识的训练、分析就业市场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提供就业信息、教授求职面试技巧等,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使他们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正确合理规划,不至于走弯路,走歪路。及时给予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定期为学生做心理测试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维与判断,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矛盾;还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尊重他人、认识他人的优点、亮点开始,学会与人交往,体会合作的意义,增强其对环境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理性与感性、心理与身体、思想与行为、技能与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变得离散,反映在学习、生活等方式上逐步走出传统的单一模式,而呈现出多样的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学生工作的强度和力度便显得尤为重要。

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加。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所以我们要适当地转换一下思想,不能像传统的那样来看待学生、管理学生。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如果不从思路、内容、体制、手段和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思想工作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思路。要针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精心设计新的活动形式和载体,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需求,增加工作实效;更需要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直面教育因素的各种变化,积极主动地研究新情况,创造出富有成效的学生工作方法。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叶黎.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1.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学生工作;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1-0089-02

在我国,学生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学生工作是指学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工作总和;狭义的学生工作是指与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相平行的直接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长发展指导、学生事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工作[1]。本文遵循狭义的学生工作概念,探讨目前高校各教学系除教学与科研工作外,相关人员所面临的一切与大学生成长发展相关的事务,包括道德教育与纪律教育、学术指导和社会实践、奖助贷免、心理咨询与健康服务、职业生涯辅导与就业服务及突发事件处理等工作。

我国高校各教学系直接与大学生接触,系级学生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与生活质量,也直接决定高校学生工作的成败。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教育时代大背景下,作为基层学生管理单位的学校各教学系面临着学生工作新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尝试就新时期系级学生工作思路做一探索,提出系级学生工作拙见。

一、正确认识新时期系级学生工作的新问题

首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步伐加快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群体结构多样化,整体素质普遍低于未扩招之前,学业问题日益突出。

其次,新时期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文化生活方式鱼龙混杂,一些大学生被消极享乐思想影响和侵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另外,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高,很多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中心思想严重,好胜,脆弱,集体观念差;双向选择、自主就业机制的实行,使得部分大学生对前途过度悲观;缴费就读制度使贫困生生活压力较大,而贫困生认定制度的漏洞又加剧了贫困生之间、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学生之间矛盾重重……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剧烈冲击。

再次,我国许多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有的学校实行学年学分制,有的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无论是学年学分制(半学分制)还是完全学分制,学生工作的难度相比学年制都大大增加。同一行政班的学生由于选课不同而被分散到不同教室上课,对德育工作人员来说,很难找到统一时间与地点进行集体活动,师生沟通的机会大大减少,德育效率降低。

二、树立新时期系级学生工作的新理念――

“为学生服务”

为适应当代“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系级学生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学生工作即“学生管理”,以“管理学生”为主的陈旧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转变工作重心,将学生工作的根本任务定位在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最大的帮助上,从过去单纯行政管理,强调学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转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帮助、为学生解决困难上来。充分利用与大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激励学生,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建设专业化学生工作队伍,使系级学生工作高效率、高质量运转

首先,建设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辅导员是大学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2]。但就目前的现实来看,基层辅导员身兼数职,沉沦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德育的职能反而被弱化。只有正确认识并定位辅导员的角色,重视辅导员的工作,提高辅导员的地位,才能真正解决目前高校的德育危机。而一旦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对其行为管理难度则大大降低。

新时期辅导员应由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来担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负责与思想教育相关的工作,担负起咨询、指导、服务等职责,比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校风、学风、校纪、校规教育;开展各类学生活动以及进行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基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客观事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与心理咨询工作相渗透,提高预防和疏导力度,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学年学分制下,各年级学生工作重心不同,因此,按年级配备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工作比较可行。可根据本系学生数量,每个年级配备1―2名专职辅导员,分别负责相关学生事务。在完全学分制下,由于年级动态化,可以根据各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及特长分配其负责具体某一方面的工作,比如,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可以重点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辅导员重点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

其次,打造高水平学业指导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学业辅导。在选课实践中,大学生不了解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及内在联系,迎合个人兴趣,挑选容易的课程、盲目选课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未考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以及社会需求的选课,导致大学生知识结构出现严重缺陷。扩招后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个人发展速度与方向不同,而学分制加剧了这种差异。因此,为大学生提供学习方向、学习计划、学习指导方面的服务非常重要,教学系应向学生提供专业的、综合的、全面的学业指导。

鉴于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状况和学分制的推行状况,可以采取小组咨询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学业辅导。小组咨询,即教学系每周安排一个由不同研究方向教师组成的咨询组在固定时间段固定办公地点集体接受全系学生来访,在这里学生可以对各门学科进行咨询。个体辅导是在大学期间,系级根据本系学生数量与专任教师数量,比如,教师指导学生人数=该系专任教师人数/该系学生总人数,一名学业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固定几名学生在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师生之间突破课堂界限自由联系。学业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入学基础、能力素质以及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程;向学生介绍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教学计划和要求;指导学生选课;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科研、社会实践、论文写作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塑造良好学风。

再次,设置专门学生事务管理岗位。由于辅导员侧重于学生服务与教育工作,专任教师负责学生学业指导,系级其他事务性工作则应由专门的学生管理人员来完成,建议设置学生科长职位来主持系级学生工作日常事务性工作,包括制定和修改学生管理条例,完善学生管理文件;负责本系学生信息统计、对外联络、对外宣传工作;安排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负责院系学生文件和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负责院系学生奖助学金、违纪处理等各项工作,以及安排新生接待,毕业生实习、就业等。

辅导员、学业指导教师、学生科长虽然各有不同职责,但育人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系级要设立积极的奖励措施调动三方的积极性,使其互相配合,积极沟通,信息共享,最终实现“全员育人”。

四、搭建信息化桥梁,建设网络工作平台,提高学生工作效率

创建校园网阵地,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克服学分制下学生的分散化。辅导员可建设网络思想教育阵地,与大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学业指导教师可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习,网上辅导时间以及上网学习的学生数不受限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我国高校师资力量有限的问题;学生科长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文件的上传下达,及时公告与通知;学生可在校园网上选课,还可在校园网上查找学习资料,进行互相讨论等。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管理

根据中发16号文件中提出的“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3],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并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自身事务管理,这种决策不仅可以让基层学生工作者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最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自身事务管理,可以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加强校级与系级沟通,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的整合

校级学生管理部门对全校学生工作负有指导和管理责任。在新时期,系级要与校级加强互动。针对学生工作人员管理,系级可将辅导员与学生科长人事权归属于学校,校系级共同考核,这既加强了学校的人事监管力度,也加强了系级与校级学生工作信息的沟通与交流。针对学生管理,系级可将宿舍管理交由校级学生部门。校级的检查评比结果及时提供给系级,可为系级下一步的学生工作提供参考,而校级学生工作部门也可了解学生的真实生存状况,有利于校级学生工作计划的科学制订。以上措施,使得校与系的学生工作整合为一体,加强了全校学生工作的协调性,也为系级减轻了学生工作负担,使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总而言之,新时期系级学生工作要积极进行机制改革,才能跟上时展步伐,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叶甫能.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管理;新时期

在我国,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难度普遍比较大,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多,例如,学生自身的情况、教学改革的影响、网络的冲击等。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新时期,为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难题,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等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加强管理,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高职院校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新时期,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有一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深造。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难度普遍偏大,并且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众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促使社会各行业发生新的变化,进而导致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等难以适应时展节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组织开展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传统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必然造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化高职院校管理方式与传统学生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2.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深刻影响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网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那么网络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反之,将会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心智模式还不成熟,并且处于转型期,这一阶段存在较强的叛逆心里,网络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甚至一部分学生,无论是课余时间,还是上课时间,都会在网吧度过,并且上网的目的不是学习,而是网络游戏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带坏了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无形中会增加管理老师的工作难度。与新时期的管理方式相比,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导致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3.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不适应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原有的校区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新的校区,进而引发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可能不在同一个校区学习的现象,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院系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基于此,必须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以此适应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新时期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充分认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挑战,通过树立全新的管理思想,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机制,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此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新时期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一方面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价值,通过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挖掘学生潜能,通过教育的方式挖掘潜能,帮助其转化为现实性。2.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在新时期,高职院校为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将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进行结合,一方面学生需要接受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参与学校的管理。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考虑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同时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创新管理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从整体上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需要创新管理方式,以此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采用科学、规范,以及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实施管理。在未来的学生管理方法方面,个体化、咨询化,以及全方位的双向交流式的管理方式将成为主流。4.依法治校。在当前的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依法治校可以全面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是高职院校实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在法律意识方面,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的不断增强,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国家法律、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对学生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完善,借助规章制度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范化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措施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积极参与各种群体性活动,同时合理协调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关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去。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众多挑战。在新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由于高职院校放松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纪律松散、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下降等问题,甚至个别学生出现抽烟、酗酒、打架斗殴、逃课上网等行为。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在18岁左右,这一阶段学生心理正在由不成熟转变为成熟,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由于父母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同时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压力。对此,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让他们健康成长。一方面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针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方面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通过帮助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思想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青.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思考——以内蒙古地区为例[D].内蒙古大学,2014-05-24.

[2]刘海斌.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思路探索[J].学理论,2010(13).

[3]李进,王正,黄秋明,岳洪群,王永章.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策略研究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7(05).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群众路线 学生党员 党建工作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和党的基层建设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和基础工程。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和十都明确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和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高校非常重视学生建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校各方面的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党建工作凸显出一些问题,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笔者认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是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支部发展工作缺少群众参与。

多年来,高校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学生党员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大学生入党积极性较高,大学生党员的数量也有了明显增加。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加,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发展党员程序中群众参与度不够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吸收预备党员及预备党员转正四个环节是发展党员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部分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透明度不够高。发展党员工作中普通学生参与不够,民主程度不高,加之又没有利用其他途径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导致发展党员的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偏低。

2.发展党员程序中群众参与流于形式

根据《》的规定,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群众参与。但是,部分学生党支部为了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压缩工作时间,减轻工作量,使群众参与的环节流于形式,导致发展的党员缺乏群众基础,得不到广泛的认同。在群众座谈会和个别谈话中,部分学生代表碍于同学情面,不敢真实道出发展对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致使党支部无法全面掌握发展对象真实的情况和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二)党支部组织生活缺乏群众性。

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党支部以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组织生活制度。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需要,增强大学生党性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很少学生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扩大,邀请普通学生代表参与支部组织生活,致使组织生活上很难听到党外声音,无法全面剖析党支部或党员存在的不足,也很难获得更多的改进措施和方法。此外,因普通学生对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缺乏了解,也会导致党组织失去部分普通学生的支持。

(三)学生党员群众工作能力欠佳。

1.学生党员群众工作意识不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员入党的誓词内容之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的群众工作意识不强,片面认为只要自己成绩好,不违反纪律等就行了,而在为同学服务,为支部建设出力,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等方面却无动于衷,没有真正发挥党员生活在普通同学中,了解基层情况和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的作用。

2.学生党员群众工作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在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上尝试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学生党员挂钩学生宿舍、学生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学生党员服务站等。但是,受自身认识和能力、工作对象复杂、学校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类似的工作很难深入开展,或者半途而废,导致成效不明显。

3.学生党员群众工作方法不多

由于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优秀分子,其身份的特殊性使其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支重要队伍。例如,学生党员生活在普通同学当中,在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同时,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同学、组织排忧解难。但是,大多数学生党员缺乏身份意识,工作主动性差,极少思考工作方法,导致遇到突发事件时,手忙脚乱,无法正确处理问题。

二、群众路线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意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其科学内涵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群众。在高校,学生就是高校人民群众的主体。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规定:“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党员在思想认识、工作能力等方面比普通学生要好,能够帮助学生工作部门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合理处理学生的矛盾问题,更加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与普通学生生活、学习、工作在一起,通过日常交往、沟通和情感交流等途径更容易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真正知道学生的需求,也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

(三)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有利于更好地巩固基层阵地。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对广大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党员要发挥“正能量”,积极融入到学生中,向广大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党的理论、主张和路线,也使得党的战斗堡垒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群众路线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一)强化学习,巩固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党员非常重视专业学习,对党的认识不到位,出现“重技能,轻思想,无群众”的现象,亟须加强思想教育学习。根据党的宗旨原则要求,强化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使得学生党员充分认识到群众和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二)落实规定,用好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

发展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首要任务。目前,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发展前和发展后出现“两面性”,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难点。《》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群众路线给该难点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群众的民主监督,群众的真实声音,进一步提高党员发展过程中的群众参与度,从源头上把好党员入口群众关。例如,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环节,要看同学们推不推荐;在确定发展对象环节,要看同学们认不认可;在吸收预备党员环节,要看同学们支不支持;在入党转正环节,要看同学们满不满意;在党员评议环节,要看同学们给不给分。此外,在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时,要认真对待反映的意见,并深入调查反映的情况,谨慎辨别是否真实,同时及时反馈,这样才不会挫伤同学们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三)创新内容,发挥群众路线的核心作用。

高校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引领青年学生,就必须进一步创新活动方式,既让学生党员真正实践好活动,又让普通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发挥群众的作用。

1.党支部进学生公寓

将党组织建在学生公寓,以公寓为单位建立学生党支部,在公寓里设立学生党员示范岗、活动室等,为学生党员与同学们搭建沟通平台,有助于学生党员密切与同学们的相互联系,更好地团结、服务广大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辐射作用,进而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主要活动区域的战斗堡垒作用。

2.让学生党员担任服务工作

《》中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学生党员大部分综合素质较好,在学习、工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因此,可选派学生党员担任助理、活动负责人等,参与学生服务和管理工作,这不仅让学生党员进一步提升综合能力,而且能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同时更广泛地接触同学们,更好地服务和影响他们。

3.让活动走出校园

高校学生党建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除了在校园内的课堂、公寓和社团等载体中开展外,活动可以拓展到校外,例如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进社区活动等活动中;或利用地方资源建立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党员开展学习参观、实习实践等活动。这样不仅让学生党员接触到广泛的群众,服务更多的群众,而且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增进了群众对学生党支部的认识。

(四)健全制度,确保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

健全的群众工作制度是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有效执行的有力保障,也是维护党群关系的重要措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已制定了相关的群众路线工作制度,但仍不够完善,特别是专门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制度还较少。具体工作中,如下制度可以进一步健全:一、大学生党员评议制度。该制度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定期群众评议,对大学生党员思想行为、履行义务、先进作用等方面进行评估。二是大学生党员工作职责。该制度是对大学生党员需开展的工作、责任进行明确。三是大学生党员工作奖罚制度。该制度是对大学生党员工作成效评价标准做规定,并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罚,以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宝涛.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5).

[2]沈加君.高校党建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戴跃侬,杨建平.联系群众:大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有效途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2).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Abstract The mass line is our party's basic route to work, is our party's fundamental style of leadership and work methods,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mass viewpoint. As talents highland, the position of the ide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s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service provider of energ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party's mass line in education practice,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looking for accurate positioning, show the featur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fully expounds educ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in the new period, try to find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education education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ss line, put forward feasibilit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the mass l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众所周知,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认识论同时也是一种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应该始终如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上也是学生工作,必须始终走群众路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不良因素的干扰,高校思政工作频频出现脱离群众路线的现象,降低了思想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对群众路线给予高度重视。随着轰轰烈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的结束,但结束不是终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仍然任道重远,仍需要弛而不息。

1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高校学生政治意识弱化

随着网络媒体的介入,各种海量的信息充斥日常生活中,导致人们的思想意识差异性和多元性,许多高校学生的政治意识弱化,与此同时经济意识、个人意识和利益意识不断强化,这直接导致部分高校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或扭曲,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许多青年人精神上的追求。另外,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和择业的双重压力,很容易因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导致对学校、社会乃至国家产生不满情绪,这些都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①基于这样的现实困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关系到学生的成才发展,也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1.2 思想政治工作者四风建设懈怠

目前高校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严重背离了大学培养人才的宗旨。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更不用说掌握理论的精髓,更有甚者,对于党的理论一知半解。于是,群众路线活动会议开了不少,但这只局限于会议材料上。在实际工作中,群众意识依然薄弱,没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联系学生的意识不强,与学生的交流不足,对于学生合理的建议,仍然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落实到实处。

1.3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感召力

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但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课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从实际调查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成为学生休憩的天地,玩手机、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高校的思政课堂,正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此外,组织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往往脱离了学生思想实际,并且与学生的心理要求不相适应,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往往是上级要求的,大多数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形式大于内容,每月的主题活动无外乎已经成为每个时间点的活动,强调次数和形式,忽视学生的需求,最终效果不显著。

1.4 高校学生利益诉求增加

高校扩招的推进和实现,生源人数增加,利益诉求增多。然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要面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等方面的问题,这当中既要注意一般学生的共性,又要照顾部分学生特殊性。在时间和精力有限下,许多辅导员的工作趋于表面化。与此同时,作为公共课的思想政治课,采取大班教学,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学生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只是只言片语,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创新思政工作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利益诉求,坚持群众路线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2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2.1 重视思想引领,凝聚学生正能量

高校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领导、辅导员、教师要深入领会群众路线的精髓,将群众路线的工作思想应用到学生工作中,以学生为根本,认真学习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始终充分相信学生的价值和实力,重视对他们的思想引领作用,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要始终保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同时要充分传递学生群体中的正能量,积极领导学生梳理正确的三观,使他们理解党的理论,认同党的思想,使党和国家的主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要重点关注党员和优秀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他们以点带面,帮扶困难学生,实现面上开花,最终在学生群体中,营造向上的氛围。

2.2 贯彻“三自”的学生管理方针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一切依靠学生,就理应成为高校辅导员践行群众的应有之义。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在于学生产生积极变化,所以一切成效要通过学生行为来进一步检验。高校学生正处于心智趋于成熟的阶段,对于工作和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为了迎合这一特点,学生思想工作要敢于落实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个管理方针,要敢于给予学生锻炼的平台,让他们在自我的管理过程中,树立群众意识,特别是强化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明白工作的成败,在于群体的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在“三自”方针的指导下遇到问题时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3 理论联系实际,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要与时俱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要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服教育阶段,要学会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布置一些实践课题,让他们学会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深刻认识到工作的出发点在于社会现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高校辅导员,对于问题学生,要学会了解家长对学生建议、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更要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己的思政工作。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广泛地开展第二课堂,与学生同生活、同学习、同活动,了解当代学生的时代性,从实际出发,找准学生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分析,形成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满足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精神等方面差异化需求。这样的思想工作才会更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2.4 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构建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重点,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解决好学生的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要努力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解决现实遇到的问题,在答疑解惑中交流思想,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要学会搭建全方位的育人平台,借助QQ、微博、微信、易班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主题教育,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形成“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长效机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超越物质、制度的不竭动力。

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后,需要及时将其转化为生动的实践,这样才能体现其生命力和创造力。③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着力解决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为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注释

① 宋星.群众路线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报,2014(8).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关键词:群众路线 高校 学生党建 重要性 关键 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00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克敌制胜的“传家宝”,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事业的兴衰成败。践行群众路线、知识基础,行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大学生是学生中的精英,是准社会人,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一个肩负神圣历史使命的特殊群体。结合高校实际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重要方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扎实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让大学生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有力提升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

1 党的群众路线是高校抓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法宝

从根本目的看,党的群众路线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高校而言,大学生群体是群众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祖国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工作任务。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自觉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尊重学生权利,满足学生需求,反映学生呼声,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发展,做广大学生的忠实代言人。

从根本方法看,党的群众路线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高校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方法。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群体,这个群体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高校只有不断地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离开了大学生和大学生的实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解决高校的学生问题,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从大学生的实践中去找办法、找出路。

从根本标准看,党的群众路线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确立了检验依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高校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绝不是教育工作者自说自话,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而应把裁判权交给大学生,把满足学生需求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目标,坚持以理论理想、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为镜子,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学生需求,真心实意为学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用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为学生服务。

2 高校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学生党建工作需要把握几个关键

高校推进学生党建工作,首要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将两者有机结合的学生党建工作,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应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他们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名与利、得与失、享受与奉献,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及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补足精神之钙。推动大学生党员在学生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党性修养,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思想基础。

高校推进学生党建工作,核心是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高校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应按照组织上入党、思想上更要入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学生中的一面旗帜,以良好的形象增强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在政治、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成为广大学生政治上的表率、学习上的榜样、生活上的服务员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践行者,带动大家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高校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关键是要与时俱进。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互联网、手机成为学生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应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方法,按照网上与网下、虚拟与现实“两结合”的要求,一方面,运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做好与大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深入研究掌握网上舆情、引导网上舆情的规律,运用不同语言与不同对象沟通交流,进一步拓宽学生党建工作渠道,丰富学生党建工作内容。

3 高校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措施

树立群众观点,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树立群众观点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和前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树立群众观,就是要让广大党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理念,切实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发挥广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高校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搞好教育教学;要充分保障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杜绝一切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通过建立健全学生列席校务会议制度、校领导直接联系学生制度、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制度等,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真正为学校建设、学生发展献计出力。

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针对性。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加强作风建设,全面聚焦和集中解决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要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集体议的方式,认真查找和全面梳理高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学生反映强烈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建立问题档案,并通过逐一销号的方式及时有效解决广大学生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关切。

加强制度建设,形成践行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制度,形成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立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重点要在建章立制、制度执行上下功夫。在建章立制上,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校领导联系基层、领导走访、领导信箱、定期情况通报等密切联系学生的相关制度,使学生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到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促进双方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学习教育、民主评议、党员联系群众、党员交心谈心和党员汇报思想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学生党建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制度执行上,要探索建立对学生反映问题的督促检查、问效问责制度,推动问题的跟进落实与解决,强化追责、问责的刚性,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成效服务学生、取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涛.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的素质要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辅导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130-02

当今,经济体制的变革,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思想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尤其“90后”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而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基层人员,其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种种在高校中发生的学生思想问题也要求我们必须思考和探索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长期调查和研究,从高校辅导员工作三要素、高等教育规律与辅导员素质的提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问题等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辅导员面对“90后”大学生的各种“个性”和特征,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如何更好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三要素

现阶段,辅导员工作三要素分别是调查研究问题、整合工作思路、重在躬行实践。2008年9月起,“90后”首次成为大一新生的主力军,到现在,大一新生已经基本都是“90后”。而如今的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客观问题,一是家庭经济困难,二是就业困难。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有50%以上选择“自信”、“和平、和解、和谐”、“开放”;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则是:思想独特、抉择艰难、活动方式独特、面临诸多诱惑。

作为辅导员,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高等教育是学生教育生涯重要的一部分,必须要与之前的基础教育,以及之后的职业生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环节”,竭力做好本环节工作,衔接好下一环节。在做好本环节工作中,为大学生构建三大支撑:物质支撑(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精神支撑(坚定信仰、完善个人)、社会支撑(制度认同、沟通合作)。同时明确做学生工作的四个背景:社会意识多样化;社会的实用、物质化;社会传播的大众化、草根化;社会组织影响力的变化。明确这四个背景后,要创新学生工作的工作机制、工作价值、评价体系、组织形式、常规教育这五个方面的转化,最后确立大学生基本价值的六个方面:祖国利益至上、坚持人民利益、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爱劳动、和谐与包容。

针对“90后”的大学生,辅导员如果依然以管理者的姿态面对他们,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出现叛逆的抵抗以及多种不配合表现。因此,应用“爱”搭起师生的心桥,把双方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不断沟通、交流、循循善诱,努力做到相互尊重(尊重人格和权力)、理性接纳(真心至诚防偏见)、注重个性(师生性格不强求)、追求一致(目标和谐求发展)、爱有层次(爱学生要至理至性)。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坚持学习,明辨是非,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同时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对于辅导员自身,要提高现代教学管理能力。第一,辅导员要具备很好的协调能力。第二,要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很多时候工作并不一定很到位、很成功,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换位反思,推己及人,自反为贤,持之以恒。第三,要具备一定的制度管理能力,俗话说,事要做好,更要做对,一件事只有纳入程序,才能持久,如果只是随心去做,即便做的再好,也可能让后续者无力传承。第四,要具备紧急应变能力,作为辅导员,我们处理突发事件时应该本着这样的程序:生命健康——教学秩序——其他问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要做到适时介入、平息事态、程序完整、防患未然。第五,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二、高校教育规律和辅导员素质的提高

首先,对于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二是分析他们的思想特点:自信、独立、选择性、观点多样性,当代大学生能够拥护改革开放,各种能力得到提升,追求成功和富贵,他们的政治需求更加现实、成功需求更加强烈、凸显个性转变,三是正确看待他们的优缺点,四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主流与支流、显流与浅流、常流与变流。

其次,要认真总结大学生成长教育的规律,值得肯定的是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健康成长的群体,是一个需要加强理论教育的群体,是一个需要引导、发展的群体,是一个需要自我教育的群体。

最后,辅导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作为辅导员,首先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第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第三,要创新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人生应该怎样度过,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第四,要提高人文素质,这是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如果自己的人文素质跟不上,就无法与学生有效沟通交流。第五,要加强人格修养,奉献、尊严、尊重、真诚。第六,要善于团结合作,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个团队,一个群体,因此,必须善于沟通交流、欣赏别人、高看别人、帮助别人、包容别人。

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1.必须认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90后”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建设成果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多种压力的承受者,更是美好小康社会的创造者。他们具有以下特点:政治认同感强,理国;善于思考,理智务实;思想乐观自信,自立自强;注重团结协作,网络为伴;个性特征鲜明,活力四射。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大学生德育工作;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14-02

1高校网络文化基本内涵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创作、传播方式,通常是指以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为载体,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介传播文化、思想。网络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又作了专门部署,并强调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新时期,高校网络文化发展趋势也日益高涨。有人认为,"高校网络文化是以大学生上网者为主要对象,以虚拟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信息为核心,以数字化作为基本技术手段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1]。也有人指出:"高校网络文化与其他网络文化类似,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化等特点,但是和其他网络文化相比,高校网络文化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思想性和学术性。"[2]总之,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延伸,它既具有网络文化的特征也具有高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2高校网络文化与大学德育工作

高校网络文化是大学师生员工凭借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所创造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大学文化形态。目前,"高校网络文化以不同的形态涌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载体和阵地,发挥着思想引导、舆论宣传和氛围营造等功能"[3],也势必对大学德育带来相应的影响。

2.1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德育带来新机遇

高校网络文化凭借高度的开放性、时效性、互动性、多元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优势,其吸引力日和影响力益增强,对大学德育工作也带来全新的机遇。首先,丰富了大学传统德育的内容和方式。高校网络文化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思想文化在此相互交流融合,这就为西方先进文化中有益的德育内容和方式得以有效地整合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同时也为多渠道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提供了便利。其次,拓展了大学德育环境。新时期大学德育工作处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环境之中。传统德育过程中以课堂灌输、老师说教为主要方式的"封闭式"环境日渐显露出其弊端,只有充分有效地营造好、维护好、利用好开放的网络文化环境,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道德准则,才能在新时期将高校德育工作推向科学发展的轨道。最后,凸显出大学德育客体的主体性。高校大学生作为大学德育的客体,其主体性地位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却并没被得以确认。而在网络平台上,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文化信息的选择性大大增强,受其他方面干扰的因素大大减弱,其接受德育信息内容的主体性也更加突出。

2.2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德育带来新挑战

高校网络文化对新时期的大学德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在给大学德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加剧了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在网络世界里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社会责任,这就势必会弱化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担当意识,使其缺乏基本的网络诚信意识,甚至丧失现实生活学习中所必要的伦理道德;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多元文化和多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有甚者一些充满色情、暴力、低俗等的腐朽文化也在高校网络文化平台上大肆传播,使个别大学生陷入庸俗的文化泥潭而不能自拔,严重冲击着其正确"三观"的形成与发展;网络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世界,在方便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的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用手机等通讯工具考试作弊的现象不绝于耳,抄袭、剽窃他人学术著作的学术造假现象也日益泛滥,大学生学术道德滑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造成大学德育工作的环境复杂化。"高校德育工作者所营造的德育环境与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空间交织在一起,使高校德育在大学生思想成长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4] 高校网络文化环境的开放性,为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图谋提供了机会,西方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对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带来严重的冲击;高校网络文化内容的广泛性,势必会造成一些文化内容和层次上良莠不齐,伪科学、不健康的信息大量存在,造成高校大学生心理和人格上的扭曲发展;高校网络文化的虚拟性,使有些大学生急于摆脱现实生活中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而在网络世界里为所欲为,以致违背道德准则甚至违法法律而毫无知觉,最终不利于自身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日后的健康成长。

3高校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新思路的相关研究

高校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判断、文化理念等诸多方面。作为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网络文化也顺应了时展的需求,充实了高校师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和大学德育的内容,为大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新的空间。我们只有不断创新高校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德育的新思路,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在大学德育工作中不断取得进步。

3.1发挥高校网络文化平台优势,切实提升高校德育教师自身素质。高校德育工作者是开展大学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时代责任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熟练地运用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敏锐的思维和洞察力,能迅速抓住问题,针对性地开展工作。"[5]

这就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素质要求。作为一名大学德育工作者,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先关内容,不断强化和丰富自身的思想理论基础,为青年大学生树立知识学习的楷模和崇尚道德的楷模;与此同时,高校德育工作者还要不断学习互联网知识技术,不断强化网络操作能力,只有自身各方面素质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对开展高校德育教学活动需求的变化。

3.2尊重大学生的网络文化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网络文化主体的自律性。开展大学德育工作必须要尊重大学生网络文化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网络文化德育平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德育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氛围中不断提升其道德水平。高校大学生也要按照网络伦理的要求来加强自身的道德自律意识,自觉抵制网络文化中的有害信息,"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在学习有益文化成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

3.3创新高校网络文化,积极搭建高校网络文化德育新平台。创新高校网络文化,是有效开展大学德育工作和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6],才能进一步创造和创新网络文化平台和载体。所以,我们要以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不断革新网络技术,不断利用新技术发展高校网络论坛、新闻聚合、BBS、博客和手机网络等网络文化新产品,不断打造出符合高校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适应时展潮流的高校网络文化品牌项目和频道服务,进而积极搭建高校网络文化德育新平台,从而有效地提升高校青年大学生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

3.4抢占高校网络文化主阵地,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德育的引领作用。只有不断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德育工作,大学德育的发展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才会有切实的保障。因此,建设和发展高校网络文化,"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牢牢占领校园网络文化新阵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提升校园网络思想道德文化的新境界;坚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的斗志,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凸显校园网络文化的主旋律;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判断标准,营造校园网络文化新风尚。"[7]

总之,高校通过创建一批较为有影响力的"红色网站", 积极弘扬主旋律,积极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进而抢占高校网络文化主阵地,为大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基础和内容保障。

参考文献

[1]穆琳.高校和谐网络文化机制建设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4):91.

[2]徐功文,李建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探讨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2(6):78.

[3]申小容,李怀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61

[4]邹庆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的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99.

[5]袁世斌.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9):95.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高职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A

高职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首先应该是指导者,其次是咨询员,然后是服务和管理者。高职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深刻的。

1明确工作定位

辅导员是教师、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并列的两种身份?在实践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错位,辅导员往往就成了“代职”者。有些涉及学生缴费,教务,甚至课堂、宿舍安全保卫管理等事务,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这些大量的日常管理事务时常成为困扰辅导员进步的最大阻力。辅导员的工作杂而多,甚至超出其职责范围。为此,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应该明确和细分。必须明确高职治辅导员的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其次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者、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是协助就业指导的工作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

2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2.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作用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学生处的指导,在系领导的指导下,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出现了一些新状况、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握好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及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加以正确的指导,从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出发来寻找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2完善高职学生干部管理体制

学生的日常管理、校园的秩序的稳定有赖于学生干部的参与,需要全体学生共同维护。辅导员在教育学生以参与学院和系的建设为荣。干部培养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围绕专业特色来开展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完善学生团总支、学生会、班团组织的管理体制,使其更好地发挥骨干作用。

建立由学生党总支指导学院团委的架构,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带学生管理。明确党员在学生中所起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总支学生开展工作,呈“网状”发展,一个党员应该是网里的一个结点,下面的团总支、学生会是网线,班级和团支部在网中。这样构筑整个学生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我院各级党团组织优势,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开展各种活动和讲座。让学生参与各种健康积极的公益活动,使他们从社会实践中亲身体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风、院风建设。通过辅导员们和学生党员干部、团总支和学生会干部,共同策划组织文艺活动,使活动能够秩序井然,节目高质,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圆满成功。通过这个平台使得学生和辅导员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和实现自我,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校情感。

2.3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与追踪工作

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与追踪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具有计划性、长期性等特点必需循序渐进,规范就业指导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总结工作的经验,把就业指导所涉及的工作形成一种有规律性、有步骤的工作日程表。全面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就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就业前夕的辅导,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巧。也可通过个别谈话、集体讲座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明确就业定位等。通过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如建立完善的联系网络,就业单位信息库等资料。

2.4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

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面对新生,应从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提倡一站式教育,讲授关于入学须知、考试规定、日常事务、宿舍管理、学分制、为人处事等方面的信息。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校园路标》、《高职事务办理指南》之类的小册子,为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优化新生入学教育的程序。有利于学生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为今后的管理铺平道路。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在《学生手册》的基础上,针对日常出现的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日常管理细则,规范日常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帮助学生能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3辅导员工作案例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社团建设;辅导员;新思路

在中国,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生社团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行组织的学生团体。在校大学生通过参加感兴趣的社团活动,既可以学习知识又能拓展自己的交友圈,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有效利于自己的课余时间。据数据显示,在大学的校园中,很多学生都是学校某个或多个学生社团的成员,参加社团人数占到学校总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工作在学生管理最前沿的辅导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一、学生社团及其特点、作用

(一)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学生经过学校的审核、批准后允许成立,按照一定的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学生组织。参加的人员必须是正式在校大学生。成立社团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活动必须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和不影响学生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开展。学生社团不仅仅是学生锻炼自我的组织,也是展示当代大学生风貌的舞台。每年大一新生入学时的纳新活动,也是学生社团向广大学生展示自我、推广自我的一个重要机会。

(二)学生社团特点

1、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社团成立的目的是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学生社团的成立是学生自发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是学生会员一同完成,学生社团的成员是在校学生,学生社团活动从形式到次数都有学生独立计划开展。独立性、自发性、一切为了学生,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社团活动形式丰富。按照社团开展活动内容的种类,可以划分为包括演讲、辩论、新闻写作等方面个人素质提升类,包括书法、绘画、乐器、武术等特长养成类,包括手语、家教、创业等社会实践类等等。不同种类的学生社团,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产生比赛、演出、展会、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

3、学生社团成员构成多样。学生社团的成员都是在校学生,但是对成员的院系、专业、班级、年纪、性别都没有要求,只要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大家就可以在一起共同学习。通过学生社团,可以促进不多院系不同专业学生的沟通交流,既拓展了学生的交际范围,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三)参与社团建设对高职辅导员工作的帮助作用

1、有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社团活动是学生课余时间的小规模集体活动,也是学生课堂状态以外私下里最放松的样子。在参与社团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通过帮助学生指导社团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规章等宜、参与学生社团活动,能够更多的了解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个人素质,对于选拔学生干部、贫困生认定、了解学生真实个人信息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

2、消除辅导员工作盲区。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或者教室中与学生打交道,看到的都是学生愿意展现给辅导员的一面。虽然检查学生宿舍过程中,也会对学生的在校生活状态有一些了解,但总体来说还是缺乏日常沟通交流机会,致使工作出现盲区。利用参与社团活动时间,为自己的工作开辟新渠道,可以更全面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二、高职辅导员在社团建设中的作用

(一)把握社团活动发展方向

学生社团的进步与发展,正确的前进方向是首要条件。要让思想政治、党团组织进社团,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党性党风,引导学生坚持正确政治立场,不要被那些居心不良的人和组织的不实言论所迷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目标明确,共同前进。还要充分明确学生社团的发展目标是锻炼学生自己的多项能力,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在社团活动内容上大胆设想努力实现,在保证学生成员安全和活动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前提下,对学生社团给予支持。

(二)健全学生社团管理体制

1、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毕竟还没有过多的人生经历,尚未成熟的三观认识还不足以指导他们做出一定正确的决策。辅导员帮助学生社团把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起来,可以确保学生社团工作是开展在高效科学、安全稳定的路线之上。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中,对学生社团的成立流程、社团成员权利和义务、社团考核、纳新细则、换届选举、社团活动管理、社团经费管理等都可以做出清晰直接的要求,确保学生社团活动做到有章可循,有秩序、有目的的开展。

2、制定合理有效的奖惩方法。为了促进学生社团的发展所制定的一系列奖惩办法,辅导员需要确保他们的合理有效性。一方面要建立对学生社团的奖惩办法,制定出具体的评估和考核办法,到一学期活动完成的时候,要评定出优秀社团加以鼓励,对没有达到活动效果或者违反制度的社团提出警告、整改或者取消社团的处分。另一方面,要建立社团学生干部奖励办法。学生社团干部是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主要力量。社团活动的有效顺利开展,离不开社团学生干部的指挥和带领。而且在学生社团中担任干部的学生,除了在社团中学习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外,也是想对自己的领导和协调能力加以锻炼。在社团工作中,辅导员要借助奖励办法,充分鼓励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潜能。

三、辅导员开展社团建设的工作途径

(一)将组织建设融入社团

在部分高校,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与校学生会属于同级部门。都属于青年自治组织,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辅导员参与社团建设,一方面可以覆盖自己的工作盲区,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展开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学生社团的自主管理模式,也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两者可以形成携手先进、互相帮助的的合作模式。辅导员通过积极参与社团建设,努力创建组织引领模式,着眼于从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学习技能水平建设等方面,引导组建知识型学习型社团,从理论到知识促进社团发展,配合做好学生工作。

(二)将文化建设融入社团

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当代高职学校大学生风采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能否建设好高校的社团已经成为一个高校是否具有活力和文化氛围的重要标志之一。校园文化是需要师生共同创造的,学生社团是重点养成阵地。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过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养成都有着促进作用。高职辅导员在参与社团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养成教育,致力于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成有内涵有活力的校园文化,一代又一代的在校园中传承下去。

(三)将心理建设融入社团

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长久以来的社会关注问题。社会新闻中涉及高校学生作案的刑事犯罪事件时有发生。高职学校基本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但一是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范围太小,二是一些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不佳。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高职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建设这一有效途径。可以采取开展心理讲座、创立心理健康类社团等方法,将平日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和社团活动中的心理辅导工作相结合,双管齐下,扩大工作范围,潜移默化作用于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魏信平等.高校辅导员工作新视野:闲暇教育[J].价值工程.2011(11)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一、编制规划的重要意义

1.学院发展所需

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学院要主动地研究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切实增强学院硬软办学实力,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国家、省、局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科学的规划引领是突破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此,科学编制“十三五”学生工作规划是推动学院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学生工作所求

“十二五”以来,在笔者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生工作围绕学院发展的各个阶段,紧紧围绕以生为本、严格管理和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生工作的管理理念落后,工作的方式方法陈旧,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已无法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无助、教师无法、学院无奈、用人单位无语的现状亟待改变。现实境况要求我们必须利用好“十三五”的关键五年时间迎头赶上,科学编制学生工作“十三五”规划是实际工作的必然要求。

3.人民群众所盼

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更是牵挂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在十结束后的记者见面会上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教育规划要考虑的两个问题,一是成为什么样的大学,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人民群众对学院的期望,归根结底就是六个字――“成人”“优质”“未来”。“成人”是大学生活的基本要求,先成人,再成才;“优质”是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有技能和本领;“未来”是为三年的大学打基础,为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只有践行好这六个字,才是办好了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科学编制“十三五”学生工作规划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学院的现实需要。

二、编制的着力点

1.国内教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国家在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的改革,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环境。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学院主动适应新常态,应对新挑战、新要求。特别是根据《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在“十三五”学生工作规划编制中充分体现,在政策指导下,明确学院发展目标、改革路线图和实施时间表,通过不断深化学院各领域综合改革,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发展观念、发展模式、资源建设、课程设置导向、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创新,提升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2.兄弟学院快速发展带来新压力

笔者学院搬迁到武汉之后虽然取得了稳定持续的发展,但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省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生均拨款的逐步到位,学院与同类型高职学院之间的差距正在拉大。

3.学院面临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挑战

一是国土资源行业的转型发展有待进一步突破;二是湖北省均衡优质的教育生态有待进一步培育;三是主管局对学院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有待进一步加快。

三、“十三五”学生工作规划编制思路

1.“十三五”学生工作规划的内容

2015年10月13日,学院下发了《“十三五”学生工作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确定了“一个坚持,五个体现”的指导思想(学院“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一个坚持,四个体现”),提出了“3+12”规划框架体系,即3各专题和12个子规划。涉及学生工作的内容包含在“学生思政教育规划”和“管理运行体系建设规划”中。

2.坚持好主线统领

在学院总的目标下,学生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穿“育人”主线,用规划的方式将框架体系、目标定位、路径任务、时间安排确定下来,将培养可靠接班人的任务渗透到规划的各方面工作中。

3.明确五年发展目标

一是要分析谋划五年后学院学生工作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二是终极目标。三是阶段目标:形成较完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构建更为科学、合理、高效的学生工作体制机制;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综合素质测评和修身工作为抓手,抓学风建设,促教风校风根本好转;完善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体系,形成健康、文明、稳定、和谐的文化校园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把握规划理念方针

学生工作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应当围绕“育人”的主线,坚持“立德、博学、快乐、健康”的工作理念,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价值追求。

5.协调处理五对关系

一是处理好前与后的关系,保持各方面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是量变到质变的转换;二是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目标预期3~5年完成,要有年度时间表;三是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跳出学院看全省的职业教育发展,看国土资源行业的发展,要全面与国民经济发展对接,与市场对接,不可闭门造车;四是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在经济社会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处理好对上、对下的各种关系极其重要,平稳和谐也是大局;五是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学生工作是学院整体工作的一个点或方面,要保证学生工作与全院工作的协调一致,注意规划的整体性。

6.突出十大工作任务

一是按照《系部工作条例》建立学生工作服务体系,设计好新体制和新机制,明确责任和权力,建立健全检查监督考核机制;二是规划好实施《文明修身工程》的时间和步骤;三是与学院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实施严格的学籍管理规定,促学风好转;四是借用CRP管理手段,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同时建立学生管理倒逼工作机制,严肃追责;五是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文明修身工程双向着力,开展“双创”(或三创)活动,提高管理质量;六是全面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管理;七是用五大理念构建新型学生社团管理和服务格局,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全面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精心打造精品社团的原则,研究制定社团建设发展方案;八是按“两提高、一扩大”的要求,高e理想信念的旗帜,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德育创新实效为重点,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做好青年和共青团工作;九是实施“互联网+”的学生网格化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十是更新管理理念,建立开放体系,加强横向的校际交流与合作。

高校学生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党建联合会 高校 学生党建

近年来,高校党建工作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以质量为根本,与时俱进,及时创新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模式,建立科学的学生党员培养管理体制,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校的党建工作仍然面临学生入党的积极性不高,党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党建和团建“两张皮”问题等诸多挑战。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深入挖掘原因,积极探索学生党建的新模式,成立了学生党建联合会。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我国教育方针的转变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我国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和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数量都有所增加,而经济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的思想特征,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1.学生党建工作整合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和基层学生党支部数量在整体上有所增加,加大了高校二级党组织对学生党支部统筹协调发展的难度。从宏观上看,高校基层党支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难以在学生党支部之间形成支部结对的长效机制,各支部发展良莠不齐;从微观层面上讲,党支部书记一般多由学生担任,由于学生在理论功底和业务能力上的缺乏,学生党建工作也相对缺乏吸引力。此外,单个支部开展的活动一般影响力小,资源利用程度低,学生党支部整合力度不够。

2.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滞后

高校中,一般一个二级党委或学生党总支要直接管理一二十个学生党支部,在一些大的院系甚至更多。学生党务工作主要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以及相关的辅导员负责。但是,单纯依靠院系的党建老师统筹学生党支部,工作难度大,效果不明显,这样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也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在二级党委和学生党支部之间缺少一个链接,缺少一批政治觉悟高、理论功底深厚、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学生队伍。

3.缺乏完善的党员培养考评机制

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专业学习、党员意识、模范带头作用等方面需要通过支部的学习、教育、自评、互评、群众评议等几个环节定期对其进行民主考评。但由于支部书记党务工作经验的缺乏,各支部党员培养考评的标准不一致等因素,导致考评工作未能取得实效。通常情况下,支部里党员培养考评的方式方法会随着支部书记的更换而变更,缺乏连贯性、严肃性和权威性。除此之外,对学生党员的监督管理制度仍不健全,尚未建立起符合学生党员实际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和有效的约束制度,如评先评优制度、监督制约制度、综合测评制度等,无法对学生党员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有效的监督约束。

4.学生基层党组织生活缺乏实效性

党支部生活虽然在形式上可以做到定期、定主题、定计划,但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弊端,普遍存在以党员发展和转正为主题的组织生活,真正的理论学习和其他党性修养知识的学习较少。在理论学习中,也往往出现以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念报纸、文件等形式来灌输思想、被动学习的现象。有些学生党员往往会被动参加党支部的组织活动,有些学生党员受到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的冲击,也往往会强调自身利益,把党支部生活看成是一种形式主义,是一个流程,经常借故不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其结果,一是少数党员的信念动摇,党员意识薄弱,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二是一些党支部的组织创造力、凝聚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没有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5.党建和团建相脱节

高校党建带团建,就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各基层党组织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带动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增强团组织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随着学生党员人数和学生支部数量的增加,学生党员发展以及考评工作任务加重,对团建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减弱。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相对单一,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而共青团等其他学生组织,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新颖独特,团员以及群众的参与度比较高,也涌现出来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骨干。然而,由于党建和团建脱节,党员的示范作用并没有辐射到团建中,造成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缺乏入党的积极性,未能被吸纳到学生党建队伍中来。

二、党建联合会的结构框架

为了解决以上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更好地适应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在二级党委和学生党支部之间搭建桥梁——成立学生党建联合会。党建联合会的成立可以协助二级党委统筹协调学生党支部的发展。截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有近200名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40%,分布在本、硕、博9个学生党支部中。党建联合会的成立整合全系学生党建力量,贯通本硕博,增强党建活力,调动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党建工作,在工作中考察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形成学生党建合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开展特色活动,有效指导团建工作,并邀请关工委、学校机关、院系资深党建工作者担任学生党建顾问,指导学生党建工作。其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党建联合会邀请一些学校机关、院系资深党建工作者担任学生党建顾问,指导学生党建工作;由二级党委的副书记和相关的辅导员来担任党建联合会的指导老师,引导党建联合会的发展;挑选几名优秀的学生党员来担任党建联合会的主席和副主席。学生党建联合会的主要成员由党支部书记和学生会、研究生会主要党员干部担任,吸收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学生党建联合会指导、支持党支部的工作。学生党建联合会设主席团、调研秘书部、组织部、网络部、学习宣传部、外联实践部等,既负责院系学生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同时依托整合各个党支部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负责党建联合会的日常运作。

三、党建联合会的运行机制

党建联合会既整合各个党支部力量,又指导各个党支部工作,打开党建工作大门,让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党建工作;邀请学校关工委、组织部、学指委、系党政领导担任顾问,使得学生党建工作得到资深党务工作者的亲切指导和帮助。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自成立党建联合会以来,已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运作机制。

1.组织定位

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学生党建联合会紧扣学校发展大局,响应科学发展学习实践活动,为扎实开展此项活动提供支持,实践“深化信念教育,突出实践环节,创新党建机制,激发党建活力,形成工作特色”的工作思路,统筹指导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9个学生党支部的协调发展。党建联合会本身并不是学生支部的领导机构,不与相违背。

2.队伍建设

党建联合会直属于二级党委的领导,其成员主要来自优秀的学生党员干部。一个二级党委可以涵盖本、硕、博在内的学生党支部。二级党委党建的负责人在大学生党员中挑选这些政治觉悟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党建联合会的骨干,然后对其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和指导,不断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党务工作能力。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党建联合会的成员主要由学生各支部书记以及其他优秀的学生党员和预备党员等组成。在二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依托党建联合会这一平台,加大对学生支部书记的培养力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党员干部的工作潜力。

3.规章制度

党建联合会是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一种新型模式。在实践中,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根据工作开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一套规章制度,包括《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党建联合会委员会制度》《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党建联合会经费使用制度》《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党建联合会组织考核制度》《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党建联合会例会制度》等。这套规章制度为党建联合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支撑和组织保证。

4.工作开展

党建联合会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向学生党员以及大学生们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并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开展贴近学生实际而又丰富多彩的党组织生活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党建联合会的具体成效

党建联合会的成立克服了以往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弊端,其框架结构及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了应有功能,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发挥了不少积极作用。

1.党建联合会是激发同学入党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抓手

党建联合会集合学生党员、共青团团员以及学生会、研分会等其他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学生参加,是一支富有活力的学生队伍。党建联合会凝聚这些团体的力量,开展丰富的活动,学生参与程度高,影响范围广,有效地扩大了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当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同学们参与党建工作的热情和入党积极性逐渐高涨。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自从2009年成立党建联合会以来,学生入党人数逐年增加,2009年全系学生党员的比例为19%,2010年为24%,2011年学生党员比例达到30%,2012年学生党员比例达到40%,且新生递交申请书比率每年均超过80%。

2.党建联合会是丰富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

党建联合会的创立,是学生支部组织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和支部生活可以依托这一平台得到有效的开展。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党建联合会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创先争优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支部活动。开辟创先争优活动博客“数学前锋”、制作“数学系创先争优活动简报”,向校系领导、党员教师和学生发放,让师生第一时间了解创先争优活动的动态和进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实践氛围;党建联合会结合“支教活动”“全国典型学习活动”和“杰出校友学习”,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来做专题讲座,发挥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党建联合会还组织学生赴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支教活动,收到很好效果。

3.党建联合会是完善预备党员考察机制的一个重要平台

为了提高预备党员的党性修养,增强预备党员的服务意识,加强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考察力度,党建联合会制定了预备党员跟踪引导培养制度。党建联合会倡议全体预备党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服务他人、回馈社会(例如参与社会实践、党团学生组织挂职、志愿者服务),做到“在实践中成长 、在服务中转正”,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并以此为契机探索预备党员考察新形式,丰富预备党员考察机制。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党建联合会搭建了各类平台供预备党员选择。包括数学前锋训练营——学业辅导活动、名师讲坛——党建专场、以及师生结对支部共建——乒乓球赛活动、社会实践、团学组织挂职锻炼等。一系列的平台既让预备党员有舞台可以供自身展示,同时也让党员们服务了他人。党建联合会以党员预备期实践展示为载体,在转正大会上进行成果展示,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全体学生公开,使新发展党员切实感受到入党的意义,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并以此为试验点探索预备党员考察机制新形式,增强预备党员的归属感,为积极分子树立榜样。

4.党建联合会是整合学生党建工作资源的一个重要载体

党建联合会在日常运行中,集合多个党支部内的优秀党员骨干来组织整个二级党委学生支部生活的开展,吸纳广大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会成员以及其他社团的成员来参与各项活动,党建工作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此外,通过活动的开展以及内部制度的不断完善,团队通过“推优”不断向党组织输送优秀的人才,积极分子以及群众类别的学生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最后达到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目的,也为其他学生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建联合会还利用自身平台开展一系列的学生活动,直接参与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强化了党组织在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完善了党、团、学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重视并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党中央的一贯要求。在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中,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是摆在高校党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从目前的探索实践看,党建联合会在加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调动学生党员干部主体积极性,增强学生党组织的服务功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显现出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吕忆松,段洪涛,付和平.研究生实验室党支部建设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