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近日,一种连食品工业专家也不熟悉的物质――塑化剂,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焦点。台湾有关部门发现,它已经被不良商贩作为添加剂,非法添加到食品中,而且一加就是30年。食品安全,这个严肃的问题,再次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塑化剂的非法使用被发现,其实很偶然。今年4月,台湾地区一位消费者购买了一款“净元益生菌”食品用于减肥,在没有效果的情况下,这名消费者怀疑食品中含有西药成分,于是,将产品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在检测中,并没有发现他所怀疑的西药成分,但却意外找到一种以前在检测中从未出现的物质,而且浓度很高。

“到底神秘物质是什么呢?”检测结果让专家感到非常困惑。经过对该物质进行色谱鉴化学成分分析,“DEHP”――邻苯二甲酸酯,被确定为其主要成分,而这种物质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塑化剂)。

此事经媒体报道,立即引起舆论哗然。追查发现,塑化剂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起云剂”是一种合法食品添加物,经常使用于果汁、果酱、饮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的。但棕榈油价格昂贵,售价为塑化剂的5倍,而塑化剂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与棕榈油的使用效果接近,因此,昱伸香料公司就以便宜却有毒性的塑化剂取代棕榈油,加入“起云剂”。

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是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货商,原料供应遍及全台,包括至少45家饮料、乳品制造商,甚至还有健康食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及药厂。经台湾相关部门初步调查发现,他销售不合规定的起云剂长达30年。

在这场塑化剂风暴中,台湾地区食品饮料行业受到重创。黑松、台糖、台盐、金车、白兰氏、盛香珍等知名厂家,陆续发现自家少数产品遭塑化剂污染,已主动通报。向来以高规格食品安全标准自豪的台湾,曝出如此食品丑闻,引发国际关注。

5月30日,由于塑化剂事件已波及台湾多种GMP(食品良好作业规范认证)食品。卫生署表示,从5月331日起,包括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果浆果酱、胶锭粉状5大类食品,若含有起云剂,必须提出安全证明,否则禁止贩售。

根据台湾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台湾共查获含有毒塑化剂成分的产品746项,共涉及216家厂商。这起食品安全事件受影响也不限于台湾地区,含有塑化剂的食品或者食品原料目前已经至少被销售到大陆、香港、东南亚、美国、中东等地区和国家。6月1日,台“卫生署”的最新报告显示,台湾已向15个国家和地区通报塑化剂污染情况,其中,向大陆通报了7家厂商和17项产品。台湾有关部门还将这一事件通报世界卫生组织,有专家认为,这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塑化剂污染事件。

6月2日,继多项食品遭塑化剂污染后,保健品、药品也被查出含有塑化剂。当天上午,台湾卫生部门公开销毁有毒药品,总量达1000公斤。并公布,未来食品中检出毒物,罚款将从现行最高新台币3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刑责由3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到5年以下。

“起云剂用油”来自台湾,这些添加剂产品主要流向广州、江门和东莞等地,进入其他企业。

大陆发现台湾进口添加剂原料

6月1日,广东省质监局在排查发现“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与“昱伸香料有限公司”有关联,他们抽检了该公司生产的30批次复合添加剂成品和20批次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原料。

广东省卫生厅食安办孙主任告诉记者,这家公司主要生产蛋糕制作的食品添加剂等。检测结果显示,其中有4批原料和复合添加剂成品含有塑化剂。查获的进货和销售记录显示原料“起云剂用油”来自台湾,而这些食品添加剂产品主要流向广州、江门和东莞等地,有可能进入当地其他企业。

孙主任说,广东省卫生厅正组织开展应急监测,质监局则组织对相关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进行抽检,广东省工商局要求对涉案企业的产品全面下架封存,并要求台湾进口食品都要提供“DEHP”检测报告。“我们仍然在对昱延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具体调查,争取及时更新昱延食品有限公司塑化剂的去向。”

6月3日,广东省食安办最新通报,东莞市公安部门已对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朱某某依法刑拘并正在抓紧审讯,东莞市有关部门依法查封了该公司库存的食品添加剂产品约6吨、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原料0.6吨、搅拌机2台、灌装机1台。

各地频现台湾产饮料身影

广东省东莞市的问题企业还在紧张调查中,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她在探访南京某大型超市时,无意间发现了“黑名单”中出现的台湾统一甘蔗汁,仍然在店内销售。这批甘蔗汁的生产日期是2011年4月22日,包装盒侧面的产品配料上只注明了水、甘蔗汁和白砂糖。

客服人员说,他们还没有接到下架通知。台湾客服吴先生告诉我,公司在南京只出售台湾统一的三种饮料,包括芭乐汁、木瓜牛奶和甘蔗汁。目前公司已和卖场协商要求将饮料尽快下架。

随后,她又联系了该公司负责华东区的裴先生。负责人表示,南京的台湾统一饮料销量并不大,送货方式是卖完一箱送一箱。初步估算,以一箱30瓶计算,南京地区的甘蔗汁最多只有120瓶。目前他们公司统一旗下的饮料将连同退货一起封存送检。

与此同时,统一集团上海总部公关部负责人回应称,统一甘蔗汁、统一芭乐汁、统一芦笋汁的产地在台湾,另外一种金桔柠檬汁在大陆和台湾都有生产地,消费者购买时需要认清产地。产地是大陆的,未使用过“塑化剂”。

而在河南郑州,当地记者也在一家大型超市发现了统一金桔柠檬汁的“身影”,并且摆在显眼位置销售。在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注着台湾原装进口,其生产地址是中国台南县永康市盐行中正路301号,国内经销商为上海山隆实业有限公司。

记者从厦门食品安全办公室获悉,经过对市场“地毯式”清查,进口的饮料“统一芦笋汁”已全部下架。

跟随不断更新的消息,记者探访了位于北京广渠路附近的一家精品超市。超市内,仍然摆放着统一出品的葡萄汁等瓶装饮料。仔细看,饮品地址全部来自北京怀柔地区。而进口饮品区域,大部分都是来自美国、韩国等。随后,一名负责饮品区的超市工作人员表示,原本这里是有台湾进口的饮品的,像名屋、泰山以及台湾统一的芭乐汁等。但是,前两天都已陆续下架了。

就在精品超市旁边,一家台湾原产进口食品店紧闭着大门。路过的年轻情侣感叹说:“上午还在营业,不会被封了吧。”记者看到,原本店铺内售卖的饮料、巧克力以及膨化食品已经下架。柜台上只放了两张价签。店面大门上明确注明:本店内部调整,到2011年6月3日暂停营业。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西安高校;饮料;市场;消费

前言:饮料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食品,不仅能为人们补充水分,而且还有补充营养的作用,有的甚至还有食疗的作用,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有很长的发展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饮料都具有一定的滋味和口感,而且十分强调色、香、味,它们或者保持天然原料的色、香、味,或者经过加工调配加以改善,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其种类繁多,风味各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必须的饮品[1]。

一、高校饮料市场消费状况调查目的

饮料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已经是不可缺少的消费品,但是现在饮料种类层出不穷,大学生对饮料种类的选择也让人难以预测。通过本次调研,对各饮料市场状况作出整体分析评价,对西安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倾向及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从而对西安高校饮料市场消费状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为相关饮料行业和西安高校饮料市场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二、高校饮料市场消费状况调查内容

1.被调查者对饮料品牌及类型的喜好情况。

2.被调查者在饮料功能方面的偏好。

3.被调查者购买饮料地点的分布情况。

4.影响消费者消费不同品牌及类型饮料的主要因素。

三、高校饮料市场消费状况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西安各大高校,由于时间限制,主要地点是西安工程大学及西安科技大学,调查对象主要为在校学生。主要通过发放问卷和网上交流。在西安市高等学校发放问卷300份,得到有效问卷290份,男性占64.9%,女性占35.1%。

四、高校饮料市场消费状况调查方法及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外校,我们主要以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为主,对其学校的在校大学生随机抽取进行调查。在本校的调查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兼有少量访谈,我们主要选择了一些人流量比较多的场所,如学生上课教室、活动广场、食堂。为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合理性及样本的精确程度,同时考虑到时间、人力、物力及消费能力等因素,调查的时候采取重点调查的方法。

五、高校饮料市场消费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一)消费者对饮料品牌及类型的喜好分析

近年来我国饮料行业迅速发展,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软饮料主要有碳酸饮料、乳品饮料 、果汁饮料、茶饮料和功能饮料等类型[2]。饮料品牌形式多样,饮料类型层出不穷,饮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对消费者的饮料品牌及类型的喜好程度进行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调查中,我们择了八种知名品牌和七种类型的饮料共进行调查。饮料品牌包括娃哈哈、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露露、汇源、农夫山泉等八种国内外知名品牌,饮料类型为瓶装水饮料、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碳酸饮料、蔬菜果汁饮料和含乳饮料七种类型。

(1)消费者通常的饮料购买品牌

图1 消费者购买不同品牌饮料的比例

(2)消费者通常喝的饮料类型

图2 消费者通常喝的饮料类型

(3)购买地点

图3 消费者饮料购买地点所占比例

从图表及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在购买品牌上,59%大学生青睐可口可乐,47%大学生喜欢购买康师傅,有42%通常购买百事,这几个品牌成为大学生最喜欢的品牌。在饮料类型上,70%大学生通常喝瓶装水,其中69%大学生通常喝碳酸饮料,以及57%通常喝果汁。可以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对饮料的消费,仍主要集中在瓶装水、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三大类型,碳酸饮料市场和果汁饮料市场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未来的几年内很有可能超过瓶装水。在购买场所上,商场超市是消费者购买饮料最多的地方,而餐馆和娱乐场所以及便利小店也占有相当的份额,可见,商场超市是大学生购买饮料的主要消费场所。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购买饮料时,会集中的选择瓶装水、碳酸饮料以及果汁,对此高校饮料相关市场可大量进购这三种饮料,在此基础上,尽量迎合大学生们所喜欢的购买品牌,饮料类型及饮料品牌的相融合会给高校消费市场带来更大的利润。

(二)对碳酸饮料消费倾向的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有69%的消费者选择“自己通常喝的饮料是碳酸饮料”,人数仅次于“瓶装水”。而在所有年龄段的被调查者中,有40%的人每天喝3杯以上的碳酸饮料[3]。由此可见,碳酸饮料市场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深受大学生喜爱,在未来的几年内很有可能超过瓶装水。根据蔡佩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最喜欢买的就是加糖饮料,过度引用的结果可能导致肥胖和蛀牙,而造成身体危害,甚至发育不良[4]。同时,在被调查者中,有73.3%的消费者认为饮用碳酸饮料是有害于身体的,但他们在购买时还继续会因口味而选择自己喜欢的碳酸饮料而忽略健康因素。可见,碳酸饮料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非常受消费者喜爱的,饮料的口味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大学应该认识到过度饮用碳酸饮料对身体带来危害的严重性后果,从而尽量避免饮用碳酸饮料。

(三)对果汁饮料的消费倾向的分析

果汁饮料迎合了消费者营养健康的消费理念。调查中有58.5%的消费者表示有喝果汁饮料的习惯。果汁饮料已经成为现今的消费时尚,其凭借富含维生素,口味良好,食用方便,迅速占领饮料市场。调查中显示,有34.2%的消费者很少饮用果汁饮料,而有32%的消费者的饮用量都是 3-4 瓶/周,并且在经常选购果汁饮料的消费者中,有近64%的人选购果汁饮料,是因为其丰富的维生素含量。可见,人们对果汁饮料的消费最主要的还是注重其营养。当今,人们对饮料的需求,已经不单单是满足其解渴功能了。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在校大学生对饮料的消费状况,瓶装水、碳酸饮料及果汁饮料在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人们更希望能购买到既具有口感又有营养的多功能型饮料。若想更好的扩大高校饮料的市场,需在保证其口感、价格之外,又能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以上的分析结果让大学生明确了解了自身对饮料的消费状况,也对相关的饮料行业和高校饮料市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学梅.国内外饮料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技信息,2009.

[2]冒君.北京地区功能型饮料市场调查报告[J].中国商人,2005.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002年夏,果汁饮料成为最受欢迎的饮料品种,选择率超过35%。

今年果汁饮料的火热势头似乎早已被主流饮料厂商所预料。可口可乐今年3月抢先推出“酷儿”果汁,并投入巨资举行了上市会,显示出对果汁饮料市场特别的重视。统一和康师傅则不约而同地把市场推广重点放在果汁饮料上。统一和康师傅的报纸广告、电视广告、路牌广告铺天盖地,统一用鲜橙多和苹果多迎战康师傅全新包装的系列果汁饮料,大战正酣。汇源、华邦、大湖、都乐、果汁先生等也在超市、货仓式商场等主渠道搭起了“战场”,大寨核桃汁这支新军更是选择在今年夏天全力杀入市场。

今年消费者最喜欢的果汁饮料品牌与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各品牌的促销力度及对今夏市场的判断有着密切的关系。去年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能说出的果汁饮料品牌只有10种左右,而今年则增加至接近20种。

新奇士的选择率仍然名列第一,达到25.0%,比去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第2-5位的品牌则有较大的变动,去年未入5强的果汁先生今年明显加大了市场攻势,通过与便利店、超市联手进行的促销活动,一下子跃升至第2位,老牌饮料椰树名列第3,而统一仅仅培育了几年的鲜橙多则跳升至第4位,其次为露露和酷儿。

值得注意的是,排在第1-6位的果汁饮料品牌均为非纯果汁品牌,显示消费者对于果汁饮料的口味十分看重,虽然他们青睐纯果汁的健康元素,但对纯果汁的口味不易接受。看来,纯果汁要进一步扩大市场,还需要对口味进行调整,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从央视2002年的广告招标中可以看出:在26.16亿元的总招标额中,食品饮料和药品行业成了绝对的大户,占总招标额的63.9%,而其中的“大黑马”又以果汁和牛奶为先,汇源果汁、顺鑫农业、娃哈哈位居饮料三甲。

汇源凭先发优势据守阵地

汇源果汁以7670万元的中标额位居果汁饮料行业之首,表明了汇源果汁捍卫果汁第一品牌的决心。巨额投放的背后,则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善于资本运做的新疆德隆。2001年5月16日,德隆旗下新疆屯河公告,宣布与汇源果汁共同合资组建一个汇源集团,由屯河控股。新集团注册资金8.36亿元,屯河出资5.1亿元,资本市场大玩家——德隆欲做果汁霸主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

在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的支持下,汇源2001年6月份在上海、成都、九江、莱芜同时出资1个亿到2个亿扩建新的工厂。朱新礼宣称,其计划是在三年时间内,资产做到50个亿,销售额做到80个亿。今年刚入夏,汇源的“真系列”果汁饮料就开始在各大电视台频频现身,面对各个巨头的步步紧逼,汇源召开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订货会,起而应战。

作为国内果汁行业的第一品牌,“汇源”从90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内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从2001年的总体市场情况看,“汇源”仍然是行业第一。但是,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月度监测资料,去年第四季度,“汇源”已经被“统一”超越。而今年4月份的统计,“汇源”同样排在“统一”之后,除了西北地区以外,其余六大区的冠军已被“统一”和“康师傅”瓜分,发展趋势对“汇源”非常不利。

业内人士认为,汇源经营的特色可以比喻为一个北方人,做事有点儿粗。对果汁市场的较早介入,使汇源一直没有碰到什么同级别的竞争对手。缺少足够的竞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汇源”现在从操作思路、市场推广,到广告诉求和包装,都是粗旷的风格,面向的市场也主要在北方。而在北方一贯成功的操作思路,到南方实行起来则难以游刃有余。汇源虽然不断地推出新品,效果都不差,但都不能称做非常成功。其品牌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位。而且,相对于追求新奇的消费者,汇源的单一品牌有时未免有老化的隐忧。

但是,汇源先入为主的优势让“汇源”这个品牌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消费惯性使消费者不经过思考就选择了“汇源”。此外,强大的生产能力、国内最长的生产线、延伸到县城的渠道能力都是汇源保持优势的重要因素。

可口可乐以品牌竞争力猛夺市场

迅速成长的果汁市场已经吸引了国际饮料巨头的兴趣,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统一、康师傅纷纷重兵切入,意欲后来居上。今年3月份,可口可乐推出在日本、韩国风靡一时的可口可乐“酷儿”果汁,主打儿童果汁饮料市场。

“酷儿”产品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推出的第一款果汁饮料,在2001年底试销取得成功之后,今年已经陆续在广州、上海、青岛等城市上市。“酷儿”产品在市场取得成功,得益于可口可乐在饮料市场的深厚功底。“酷儿”最明显的一个特色就是“角色行销”——用一个卡通人物来做产品的形象代言人,这对可口可乐公司来说,是一个突破。而这种赋予饮料产品以人物性格的做法,在目前的内地果汁市场也是首创。

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也是“酷儿”成功的重要因素。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可口可乐发现儿童是果汁饮料的重要消费群体,但目前国内的儿童果汁饮料是个空白,“酷儿”正是因为对市场的进一步划分而迅速崛起。

国内果汁市场竞争比较初级,缺少强势领导品牌才是可口可乐切入的主要原因。可口可乐方面相关人士认为,目前国内果汁市场前10位品牌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累积还不到20%,并没有一个很大的品牌。而且,这个市场的增长速度比较快,有非常大的机会。国外发展时间比较长的成熟市场,一般都是两三个龙头产品占据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场份额。而国内果汁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品牌占据主导的地位,因此,每一个厂家都有自己的出发点来尝试,这就看各自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了。

在创造了“酷儿”这个卡通形象之后,可口可乐也跟进了一系列相关市场策略,从电视片、玩具、礼品、舞蹈等方面一应俱全,加上可口可乐强大的分销渠道和强势品牌,构成了品牌的竞争力。从市场的前期调查、市场推广费用,到一个专门为“酷儿”设计的电视片,可口可乐都是不吝巨资,精雕细作。比国内公司更为规范的管理和运作,确确实实让人开始为国内的本土品牌担心。

市场前景广阔 竞争更趋激烈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处于多事之秋的中国果汁市场,被百事再次震荡。近日,百事在非碳酸饮料市场上发力,拿出其旗下最强势的果汁品牌试水中国市场。从百事(中国)内部传出的消息,在世界鲜榨果汁行业稳占头把交椅的纯果乐(Tropicana),率先在广州和福州两大装瓶厂的辖区内上市。

这种以低浓度和混合果汁为卖点的新产品,能否在果汁市场杀出重围尚待观察。因为统一“多”系列和可口可乐旗下的“美汁源”已经在全国市场抢占了前一、二位的有利位置。除此之外,最早进入果汁行业并成为领头羊的汇源果汁,也不容小觑。

“百事推出纯果乐,目前对汇源没有影响,”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传播与公共事务总监曲冰认为。她谈道,对于果汁企业来说,产品背后的原料、渠道非常重要,尤其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原产地,对产品质量和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汇源,拥有31处现代化工厂,以及130多条先进的原料加工、饮料灌装生产线,与300万亩果蔬原料基地相链接,形成了一个独具优势的原料供应布局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至今累计开发生产8种包装形式11类五百多种产品的果汁饮料。据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2006年的《零售研究饮料行业排名》,2006年上半年,汇源在高浓度果汁市场46%的份额几乎是其他品牌市场份额的总和,其在果汁行业的标志性品牌地位已牢牢建立。

市场占有率高低是产品是否赢得消费者最有说服力的指标之一,但是,仅仅拥有市场占有率似乎还不够:日渐增多的品牌和产品,使消费者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品牌如果尚未完全建立起忠诚度,那么消费者是否敌得过新品的诱惑?每一款在细分市场定位准确、区分受众的后起之秀,是否会分割一贯沿袭“大品牌战略”的行业老大的江山?这一切,使果汁市场充满变数。

老品牌注入新活力

15年前,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朱新礼,毅然辞去令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山东省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一职,创造了中国人的第一个果汁品牌──“汇源”。1993年,第一批浓缩果汁生产出来时,朱新礼只身一人前往德国参加食品展,靠着优质产品和他的真诚,他拿回了数百万美元的订单,在沂源县这个小山城创造了一个小小的神话。

如今,作为中国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朱新礼看到了汇源的成长。但是,一些新问题也摆在他的面前:如何让老品牌焕发新意?如何保持品牌的本色的同时又为其注入时尚元素?因此,面对市场上众多后起之秀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汇源加快了探索的步伐,而网罗各类优秀人才成为汇源的发展大计之一。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果汁市场,在市场上拼杀并取得非凡业绩的汇源,在现阶段特别要注重品牌营销。汇源要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不仅仅靠质量,还要通过差异化传播占据消费者的心智。

与此同时,汇源的品牌营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汇源与MTV进行战略合作,对形象代言人袁泉、奇异王果代言人王宝强进行推广传播……更为“别出心裁”的是,在体育营销方面,汇源投入巨资赞助美洲杯帆船赛中国队,进入高端赛事。

2007年的汇源,在娱乐营销和体育营销上的动作明显大于往年。汇源,是否将从此由其一向沿袭的“健康”路线转向时尚、高端路线?

粗放营销不合时宜?

其实,汇源当初并没有明确提出要走时尚、高端路线,这一路线是由时间的推移自然形成的。

在品牌建设初期,汇源就注重走专业化路线,同时配合较为先进的品牌营销手段,很快便在行业内取得了一席之地。一句“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专业性品牌诉求,配合各种果蔬汁饮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在短短数年间,汇源就跻身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排名第一。以汇源为品牌名称的系列产品,如果汁产品系列、果蔬产品系列,甚至茶饮料系列,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尤其是果汁产品系列,更是如此。可以说,在汇源的发展过程中,“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专业性品牌诉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如今充分竞争的细分市场上,以“健康”为诉求的品牌传播是否还能像以前一样奏效?业内人士认为,当品牌竞争还没有达到细分化与多元化的时候,汇源的大品牌计划发挥了效力与优势,粗放的品牌经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出现时,粗放的品牌营销就变得不合时宜了。

如今,果汁饮料的细分市场上出现了更为强大的品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统一、康师傅、娃哈哈、健力宝、大湖、茹梦等纷纷在细分市场寻找属于自己的“奶酪”。“多喝多漂亮”、“我喝我的果汁”等突出时尚、强调个性的品牌诉求,一下子就打动了相应的受众群。据了解,在鲜橙多上市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其单品单月销量就成为国内饮料市场的状元。

业内专家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果汁饮料的品牌定位就应该是健康,而汇源果汁的主要利益点也是健康,“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已教育了众多消费者果汁之于健康的重要性,而后来者强调美丽、时尚的品牌诉求,似乎更能打动那些追求时尚的现代消费者,诱惑消费者放弃汇源果汁。鲜橙多等果汁饮料其实是“踩着汇源的肩膀”走来的。

汇源带动消费者关注健康,并引导消费者消费果汁和果汁饮料,这是一条漫长的市场培育之路,汇源作为行业领头羊,是责无旁贷和无怨无悔的。目前中国果汁市场虽然群雄争霸,但仍然处于市场培育期,只有一起把蛋糕做大,每个企业才能分到更多的蛋糕。汇源的目标是在今后两三年内,让果汁如同牛奶一样,成为消费者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让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更健康、更均衡。

由此,汇源仍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消费者对于果汁的认识和了解。2007年8月30日,汇源宣布启动“汇源100%健康早餐计划”,倡导营养均衡的早餐饮食,并将联合知名餐饮连锁企业和食品企业,共同为国民量身定做更营养、更便捷的早餐膳食组合。与此同时,汇源还着手进行“中国果汁健康消费调查”(其调查报告由专业调查机构央视CTR调研),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青岛、成都等六大城市居民进行调查,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专业的果汁消费调查,对中国人果汁消费的一次大摸底。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果汁是生活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这份刚刚的果汁调查报告显示,纯果汁的饮用者仅占被访者家庭成员数的35%,中国每年人均果汁消费量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是欧美国家的1/50,而且对纯果汁消费的认识存在较大误区。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2003年6月9日,各大媒体纷纷刊发了一则国家质检总局对碳酸、果汁饮料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其中四川百事可乐公司生产的部分七喜饮料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二氧化碳指标低于国家标准);

当天下午,百事(中国)投资公司主动联络各大传媒,坦率承认此事,并从专业技术角度分析、阐述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

同日,百事(中国)总裁朱华煦一扫其低调、不事张扬的风格亲自面对传媒,表示百事将“杜绝类似事情发生”;

与此同时,四川百事通过正当途径,向国家质检总局进行申诉,并委托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市场上不同时期的产品做全面检查;

6月12日,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公布复检结果:七喜饮料各项指标全部合格。

至此,一场“七喜风波”就此平息。

纵观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七喜风波”,竟然能够在来去之间水波不兴,最终消失于无形。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就足以?html> 百事可乐,论剑饮料新时代 _ 文库 _ 中国营销传播网 type="text/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在线投稿 热销丛书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高级搜索 热门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用户评论

全部文章 我的收藏

订阅"麦肯特观点"电子报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type="text/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type="text/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百事可乐,论剑饮料新时代 百事可乐,论剑饮料新时代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3-08-05, 作者: 李铁君, 访问人数: 2971

公元2003年,可谓是中国饮料业重大事件不断迭出的一年:先是汇源重金聘请韩国当红影视明星全智贤,为其 “真鲜橙”系列果汁代言;而后 “农夫果园”以差异化行销引爆果汁饮料市场,再到百事可乐斥资3000万美元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其在中国最大的非碳酸饮料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我国果汁饮料产量增长幅度将超过50%,这一增长幅度很有可能会超过碳酸饮料和瓶装水的增长幅度,从而位居饮料行业第一。凡此种种,无不喻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非碳酸饮料时代”的到来。伴随着这个新时代的到来,一场空前激烈的诸候争霸战也将真正开始。 从“七喜”的危机公关谈起

2003年6月9日,各大媒体纷纷刊发了一则国家质检总局对碳酸、果汁饮料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其中四川百事可乐公司生产的部分七喜饮料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二氧化碳指标低于国家标准);

当天下午,百事(中国)投资公司主动联络各大传媒,坦率承认此事,并从专业技术角度分析、阐述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

同日,百事(中国)总裁朱华煦一扫其低调、不事张扬的风格亲自面对传媒,表示百事将“杜绝类似事情发生”;

与此同时,四川百事通过正当途径,向国家质检总局进行申诉,并委托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市场上不同时期的产品做全面检查;

6月12日,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公布复检结果:七喜饮料各项指标全部合格。

至此,一场“七喜风波”就此平息。

纵观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七喜风波”,竟然能够在来去之间水波不兴,最终消失于无形。仅仅从这一点来看,就足以体验到百事可乐出类拔萃的危机公关能力。

一、反应迅速,临危不乱

“当断不乱,反受其乱。”成功的危机公关仰仗决策迅速,对危机的苗头不闻不问,反应迟钝、麻木,往往会给事态漫延制造机会。百事公司深谙其中的真谛,因此在事件发生后,百事公司的决策层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对危机处理的各项事务进行了有条不紊的部署,从而争取到了时间和主动权,避免了混乱,并最终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

二、面对传媒,坦诚相告

当危机已经发生、辩解谁是谁非都是次要问题。首要之事是企业在危机时刻,争取相关机构和团体的理解和支持。“七喜风波”发生后,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亲自面对媒体,并表示百事将“杜绝类似事情的发生”。正是由于百事的坦率、真诚,从而获得了媒体和公众的理解。

三、向公众解释抽检结果,避免公众的恐慌心理

在危机期间,公众对抽检的结果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这个时候通过媒介向公众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口感,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不会对饮用者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国家质检总局检测的指标中只有一个二氧化碳指标不合格,而其他的检测指标都是优于国家标准的。”通过这些有理、有据的解释,使公众能够正确认识国家质检总局的通报内容,从而稳定了消费者的心理,不至于产生恐慌。

四、借力出招,申请复检

危机发生后,百事公司非常清楚,对于国家权威机构的通报,自己的任何澄清都略显力道不足。而借力发力,同样由国家权威机构证明自己的清白无疑是最佳之举。因此在事件发生后,四川百事公司通过正常途径,向国家质检总局进行申诉,并委托四川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对其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事实证明,复检结果对危机的平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危机随时都有可能来临,但能否转危为安、出奇制胜则要看企业的功力是否深厚了。就百事(中国)投资公司来说,与公众、传媒接触得甚少,多少显得有些神秘。而6月11日百事(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朱华煦在广州传媒面前声称,要主动揭开百事(中国)的神秘面纱,并且表示从此之后要高调面对公众的姿态。而众媒体也纷纷对百事在广州建设其在中国最大的非碳酸饮料生产基地,以及百事在中国非碳酸市场的发展计划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继续引领传媒对百事(中国)良性运营的关注,这才恰恰是朱华煦以及百事(中国)的高明之处。 百事剑指非碳酸饮料市场

“两乐”之争悄然升级

近年来,软饮料在其产销量迅猛增长的同时,品种也日趋多样化,与以前较单一的碳酸软饮料不同。现今的饮料市场已发展成为了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水饮料、茶饮料、运动饮料、奶饮料、乳酸菌饮料等在内的多个类别。除碳酸型饮料外,其它类别的软饮料可统称为非碳酸饮料。非碳酸饮料因其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营养或是补充能量且含糖量低而被称为广义上的健康型饮料,而它的产销量亦将会随着碳酸饮料的增长趋缓而逐渐递增。百事可乐恰恰把握了这一发展方向,不惜斥巨资挺进非碳酸饮料市场。

一、百事可乐重组,领先非碳酸饮料市场

2001年8月,百事以134亿美元兼并了另一食品业巨舰——贵格公司。与贵格的联姻使百事获得了含金量颇高的Gatorade品牌,并大幅提高了百事公司在非碳酸饮料市场的份额。事实上,并购贵格对于百事来讲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因为百事除了碳酸饮料外,还有小食品系统,而这个系统正好与贵格的食品系统是对接的,很多资源可以共享。百事与贵格合并后,经营规模扩大,百事公司将在需求强劲的方便食品和饮料两个领域谋求重点发展。在合并后的公司结构上,将食品和饮料业务进行重组,贵格公司的麦片和谷类食品将与菲多利食品整合,专门从事方便食品的开发与营销;而贵格旗下的运动饮料品牌“佳得乐”将与百事原有的百事可乐碳酸饮料和“纯品康纳鲜榨果汁”合并,形成全系列的饮料公司。

2002年,百事可乐就在完成了对纯品康纳和贵格在中国业务的整合,并且开始销售“纯品康纳鲜榨果汁”和“都乐100%”系列鲜榨果汁。而且中国的消费者也正在逐渐地接受纯果汁饮料,营养健康的纯果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据2001年6月份的时尚杂志《都市主妇》对100名主妇的调查结果显示,100%纯果汁已经渐渐有代替普通饮品的趋势。据调查,北京人比上海人更加喜爱纯果汁,而上海人在选购时,最看中的是品牌,“都乐100%纯果汁”的认知度和综合提及率在上海均排名第一。 “DOLE都乐加钙100%鲜果原汁”的生产商百事公司也从美国带来了最新的健康概念“FIVE-A-DAY”,即成年人每人每天需要摄入五份蔬果,以维持健康和均衡的饮食,过多或过少的营养摄入都不利于人体生理的需求。这样科学、健康的消费理念得到了消费者充分的信赖,“都乐100%纯果汁”的销售也自然也是一发而不可收了。

“都乐100%纯果汁”是纯品康纳饮料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一直以高品位、高价格占据着高端市场,主要目标消费群是职业人士。2000年以前一直占据着广东省果汁老大的地位,利润回报在果汁业也是最大的。和百事合作以后的都乐果汁目前还是以“都乐”品牌销售,加上百事国际的实力背景,以“都乐”为品牌的果汁相信会加大市场的投入力度,除原有的产品继续稳固高端市场外,新包装中低档产品一旦大规模上市,果汁市场就有重新洗牌的可能。

综上,百事发力非碳酸饮料市场从其全球的战略角度来讲已经通过业务重组实现了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商业目的,并且在其中国的市场运作中已初显实效。

二、可口可乐应战,针锋相对显身手

提及百事可乐,就不能不谈起其交锋百年的老对手——可口可乐。在百事建立起自己强大的非碳酸饮料阵营后,可口可乐也不甘寂寞地组织起了自己的统战联盟,与百事可乐抗衡。可口可乐的统战联盟主要由三条阵线构成,分别是:与雀巢合作开发非碳酸饮料业务、与宝洁合作小食品业务,以及同迪斯尼合作开发儿童营养食品业务。在这种情况下,果汁饮料也将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两乐”全方位竞争的战局中。

在中国, 2001年12月,可口可乐从日本引进的果汁饮料“酷儿(Qoo)”,在西安、杭州和郑州面世。与此同时,可口可乐选择了将广州和广东作为其向全国范围大规模推广的起点站。纯品康纳的惠州生产基地正是被归并到了广州百事可乐公司的旗下,广东也正是百事可乐在全国推广果汁饮料的桥头堡。由此可见,在非碳酸饮料市场尤其是果汁饮料市场上对消费者的争夺也必将变得更加激烈。 百事发招,国产果汁饮料品牌如何应战

中国的果汁饮料市场,可谓是烽烟四起、诸侯割据,且好戏迭出,精彩纷呈:汇源果汁在领跑国内果汁市场十年以后,2002年被统一企业以“鲜橙多”赶下了老大的宝座;康师傅在南方市场的巨大成功也促使着康师傅的挥师扩张;借助差异化行销引爆果汁饮料市场的行业新贵——“农夫果园”有养生堂资金优势和农夫山泉的品牌联想效应,势必也欲在果汁市场大展身手;同样的“娃哈哈果汁,我喜欢”也正在借助2002年娃哈哈集团的全面成功大肆灌输……那么随着百事公司携巨资、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强势的品牌运营策略,大动作地进入非碳酸饮料市场,作为国产果汁的生产厂商将如何应对呢?

一、汇源——规划品牌的核心价值

汇源的优势一是生产规模,拥有18家大型浓缩果汁生产基地,在国内甚至亚洲是最大的,二是来自新疆屯河的资金支持,将丝毫不惧怕价格战。但是这一点优势也会逐渐失去,因为百事公司拥有更为强大的资金。同时汇源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营销队伍的庞大、观念的陈旧、促销策略不得力,最主要的是品牌缺乏个性。表面上“大而全”,“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给人感觉不知所云。在目前主要消费者为青少年和女性的市场环境中, 明显不如“统一鲜橙多”和“酷儿”的目标费群定位那样准确。虽然其重金礼聘影视红星——全智贤为其“真鲜橙”代言,但仍然没有突出其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在更为激烈的果汁来临之际,是否能依然傲视群雄,规划独特的品牌核心价值,实施适合市场发展的品牌战略,是商战制胜的领先法则。

二、农夫果园——将差异化进行到底

养生堂的品牌运做在国内一直非常成功, “农夫山泉”、“清嘴”含片、“成长快乐”、再到“农夫果园”,可以说养生堂的行销策划对目前市场的很多品类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农夫果园”凭借其一系列的差异化行销手段,在竞争激烈的果汁饮料市场脱颖而出。 不仅“喝前摇一摇”成为很多儿童的流行语,而且“农夫果园”的品牌名称也符合绿色消费的潮流。总之可以说,现阶段的“农夫果园”是成功的。

但是从目前来看,“农夫果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广告中果汁拍摄得过于夸张和唯美(主要是果肉的显示),而实际产品和其他果汁类产品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很多消费者找不到广告中的感觉。这样,无形中会给品牌造成负面影响,另一点 “喝前摇一摇”能否作为果汁的卖点还有待于市场检验。在百事发力后的果汁饮料市场,“农夫果园”只靠广告是以及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很难取胜的。精耕细作,将所有产品层面的差异化属性提升为品牌上的差异化才能创造胜出对手的商机以谋夺市场。

三、其他企业——展现自身的特色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果汁及果汁饮料类。它的定义为用新鲜或冷藏水果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果汁及果汁饮料类也可以细分为果汁、果浆、浓缩果浆、果肉饮料、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浓浆、水果饮料等9种类型,其大都采用打浆工艺将水果果汁按形态分为澄清果汁和混浊果汁。或水果的可食部分加工制成未发酵但能发酵的浆液或在浓缩果浆中加入果浆在浓缩时失去的天然水分等量的水,制成的具有原水果果肉的色泽、风味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制品。

果汁饮料是指从新鲜水果榨汁而成的一种饮料。各种不同水果的果汁含有不同的维生素等营养,而被视为是一种对健康有益的饮料,但其缺乏水果所有的纤维素和过高的糖分有时被视为其缺点。各种常见果汁:苹果汁、葡萄柚汁、奇异果汁、芒果汁、凤梨汁、西瓜汁、葡萄汁、蔓越莓汁、柳橙汁、椰子汁、柠檬汁、哈蜜瓜汁、草莓汁、木瓜汁。

基本种类

果汁、果浆、浓缩果浆、果肉饮料、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浓浆、水果饮料等9种类

营养分析

因为人们一般早餐很少吃蔬菜和水果,所以早晨喝一杯新鲜的果汁或纯果汁应该是一个好习惯,补充身体需要的水分和营养。可惜的是人们常常喝一杯牛奶,无法再喝下别的了。要注意的是,空腹时不要喝酸度较高的果汁,先吃一些主食再喝,以免胃不舒服。不管是鲜果汁、纯果汁还是果汁饮料,中餐和晚餐时都尽量少喝。果汁的酸度会直接影响胃肠道的酸度,大量的果汁会冲淡胃消化液的浓度,果汁中的果酸还会与膳食中的某些营养成分结合影响这些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使人们在吃饭时感到胃部胀满,吃不下饭,饭后消化不好,肚子不适。除了早餐时外,两餐之间也适宜喝果汁。

人们喝果汁大多是因为觉得有营养,而且好喝。许多人认为果汁可以代替水果,喝果汁可以补充水果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维生素C),特别是应该给不爱吃水果的孩子多喝一些,甚至完全取代饮用水。但果汁也不能完全代替水果。

老人和小孩适量少喝点果汁可以助消化、润肠道,补充膳食中营养成分的不足。

成年人如果不能保证合理膳食,通过喝果汁适量补充一些营养,也算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还有些人不爱喝白开水,有香甜味道的果汁能使他们的饮水量增加,保证了身体对水分的需要,的确也是一件好事。

果汁中保留有水果中相当一部分营养成分,例如维生素、矿物质、糖分和膳食纤维中的果胶等,口感也优于普通白开水。比起水和碳酸饮料来说,果汁的确有相当的优势。但是大部分果汁之所以“好喝”,是因为加入了糖、甜味剂、酸味料、香料等成分调味后的结果。

果汁的营养和水果有相当大的差距,千万不要把两者混为一谈,果汁不能完全代替水果。首先,果汁里基本不含水果中的纤维素;第二,捣碎和压榨的过程使水果中的某些易氧化的维生素被破坏掉了;第三,水果中某种营养成分(例如纤维素)的缺失会对整体营养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第四,在果汁生产的过程中有一些添加物是必然要影响到果汁的营养质量的,像甜味剂、防腐剂、使果汁清亮的凝固剂、防止果汁变色的添加剂等;第五,加热的灭菌方法也会使水果的营养成分受损。因此,对于能够食用新鲜水果的人来说,整个的水果永远是营养学上最好的选择。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报告显示,国内果汁及果汁饮料实际产量超过百万吨,同比增长33.1%,市场渗透率达36.5%,居饮料行业第四位,但国内果汁人均年消费量仅为1公斤,为世界果汁平均消费水平的1/7,西欧国家平均消费量的1/4,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我国水果资源丰富,其中,苹果产量是世界第一,柑桔产量世界第三,梨、桃等产量居世界前列。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05年,我国预计果汁产量可达150—160万吨,人均果汁年消费量达1.2公斤左右。2015年,预计果汁产量达195—24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达1.5公斤。近日,我对云南市果汁饮料市场进行

了一次市场调查,根据统计数据,我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1、行业特点

追求绿色、天然、营养成为消费者和果汁饮料的主要目的。品种多、口味多是果汁饮料行业的显著特点,据济南市场调查显示,每家大型超市内,果汁饮料的品种都在100种左右,厂家达十几家,竞争十分激烈,果汁的品质及创新成为果汁企业获利的关键因素,品牌果汁饮料的淡旺季销量无明显区分。

2、目标消费群

调查显示,在选择果汁饮料的消费群中,15—24岁年龄段的占了40%,25—34岁年龄段的占了30%,其中,又以女性消费者居多。

3、影响购买因素

口味:酸甜的味道销的最好,低糖营养性果汁饮品是市场需求的主流;

包装:家庭消费首选750ml和1L装的塑料瓶大包装;260ml的小瓶装和利乐包为即买即饮或旅游时的首选;礼品装是家庭送礼时的选择;新颖别致的杯型因喝完饮料后瓶子可当茶杯用,所以也影响了部分消费者购买决定;

4、饮料种类选择习惯

70%的消费者表示不会仅限于一种,会喝多种饮料;有什么喝什么地占了20%;表示就喝一种的有8%。

5、品牌选择习惯

调查显示,习惯于多品牌选择的有50%;习惯性单品牌选择的有10%;因品牌忠诚性作出单品牌选择的有14%;价格导向占据了2%;追求方便的比例为18%。

6、饮料品牌认知渠道广告:75%;自己喝过才知道:58%;卖饮料的地方:24%;亲友介绍:10%;

7、购买渠道选择

在超市购买:60%;随时购买:2.5%;个体商店购买:30%;批发市场:2.5%;大中型商场:6%;酒店、快餐厅等餐饮场所也具有较大的购买潜力。

8、一次购买量

选择喝多少就买多少的有60%;选择一次性批发很多的有10%;会多买一点存着的有30%。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市场背景:

山东果汁饮料市场以每年16%的速度递增。橙味饮料以占多于果汁饮料市场的50%成为消费者的宠儿。可口可乐公司的酷儿果汁饮料在儿童、少年群体中已经建立了领导品牌。“是否买得起”是开发山东二级市场(乡镇及消费水平低的地区)的关键。传统渠道(杂货铺终端)的市场占有率不如超市。要想抢吃果汁这块大蛋糕就不得不在二级市场上下一番功夫。统一在山东果汁饮料市场的饮用频率上占第一位,引领市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好了,有了调查资料握在手里,什么事情都好办了,我们做了以下总结:

1. 近年来果汁饮料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必须重视这一市场。有必要在果汁饮料市场上投入人力和资源。

2. 在中国Qoo在儿童、少年群体中已经建立有且仅有的领导品牌。需要继续维持其在目标消费群中的品牌形象。

3. 在果汁饮料市场上,统一是我们可口可乐公司在山东最大的果汁饮料竞对手。

为顾客提供解决方案:

我们要为顾客提供解决方案,就要在二级市场给消费者提供可口的果汁饮料,价钱偏低的果汁产品。为满足小朋友喜欢酷儿形象的需求,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即要在本省投入人力和资源;又要维持酷儿在消费者心中得形象;还要与果汁饮料巨无霸统一抢市场份额,那只有上市新品:此新品必须是酷儿产品;而且是多画面包装;还得是橙味果汁;价钱又要偏低——酷儿利乐包一元装超强势上市。

利乐包上市是满足消费者需求。

那么是不是即刻就上市酷儿利乐包产品那?当然不可以!一个新品上市是否成功,仅仅依赖调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真刀实枪上战场的效果。

事实说明问题——测试:

我们在山东省抽样选取部分地区的部分市场做上市测试实验,投入我公司两种测试产品即:125 ml 酷儿利乐包及145 ml 酷儿利乐包;四种包装即:酷儿锲形包装125 ml;酷儿锲形包装125ml X 6;酷儿砖形包装145 ml;酷儿锲形包装145ml X 6。

酷儿锲形包装125 ml 售价 RMB 1.00

酷儿砖形包装145 ml 售价 RMB 1.00

酷儿锲形包装125ml X 6 售价 RMB 5.40

酷儿砖形包装145ml x 6 售价 RMB 5.40

可口可乐公司一直以给顾客最大让度价值为宗旨,以提供给消费者快乐为企业理念,测试显示市场确实需要此类产品,但是到底哪种产品和包装会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价值那。对此,我们评估了对消费者最有价值的,并且买得起的产品的设计及整体外观。

测试评估结果:对比酷儿砖形包装145ml,酷儿锲形 125 ml能给小朋友带来更多欣喜和快乐,而且多画面的酷儿利乐包包装可以带给小朋友们更多附加价值。同时酷儿的形象也在提高。如果酷儿锲形包装125 ml和酷儿砖形包装 145 ml同现有酷儿产品分开陈列的话,那么都可以提高酷儿销量 。另外,还可以从竞争对手处得到销量。最重要的还有一点是,消费者认为酷儿锲形包装同酷儿品牌非常吻合。测试结论:可以上市

上市:

培训:

上市的第一步是员工培训,要知道决定新品上市成功与否的是执行力,执行力的关键在员工,员工的关键在培训。上到大区经理下到业务代表都得接受培训,培训的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为什么上市酷儿利乐包。2.了解利乐包产品。3.了解动态的市场。3.更高效率的工作。4.更好的分销产品。5.明白利乐包销售策略。

渠道及终端:

决定选择什么渠道要看销量;决定产品销量的是消费者,决定消费者能否买得到的是终端。我们选择的销售渠道是中小学售点、大学校园超市、便利店、传统渠道售点(重点中的重点)。

回报客户:

为了回报长期以来支持我们的客户,我们决定在小学周围建立模范店。这样一来我们可以跟客户实现双赢:我们负责给店主免费制作酷儿店牌;免费投放酷儿海报,酷儿货架;提供价格标签及酷儿挂棋(宣传物品),及免费投放冷饮设备等,店主得到了免费的资源,还提高了他们的销量,又增加了他们的利润。同时这些模范店做到了提升酷儿品牌形象;增加商标可见度及视觉冲击力;使酷儿的目标消费群加深对酷儿品牌的认知;在小学周边推广“酷儿”的品牌概念。

促销:

在部分目标消费者相对集中的售点赠送酷儿小礼品。在模范店做以酷儿为主题的互动式促销活动。在小学附近,进行酷儿人偶的漫步活动。

促销效果如何要看策划,结果如何要看执行。为保证促销执行得好,我们分别对业务代表和店主进行评分,每周评选业务之星和客户之星,对铺货好的业务代表颁发奖品,对促销给予充分配合的客户给予奖励。

价格:

客户:上市一个月内进货1箱送2袋酷儿利乐包125ml,2箱送5袋酷儿利乐包125ml(每箱28袋)。GKP(金钥匙合作伙伴):给予 0.3元/箱的进货返利。

广告:

我们的宣传媒体选择山东卫视和青岛电视台,报纸选择半岛都市报及齐鲁晚报。广告词:“好玩好喝;可口的感觉。”“可口的产品;孩子们的宠儿。”

回报消费者:

为了回报酷儿的忠实消费者;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我们的产品;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喜爱的产品,我们在山东省各大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酷儿赠饮。主要的赠饮地区:各上市地区。目标赠饮人群:5 - 12 岁小朋友。主要的赠饮地点:小学、幼儿园、麦当劳。时间:上市两个月内。累计赠饮22万人次。

广告做销量,公关做品牌,赠饮是公关不是广告,为了能够让此次赠饮起到品牌最大化效应,我们就要跟媒体合作,找媒体也要有针对性,不要忘记我们的媒体受众可是小朋友们。最后市场部决定跟中国最大的儿童少年网——中国雏鹰网合作。以“中国雏鹰网”做为赠饮平台,我们的活动得到了中国雏鹰网的支持和宣传。

路演:

时间 : 2005年12月-2006年1月。

地点:所有上市地区。

可口可乐公司一直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化利益,提供最大化价值为理念,这也是由可口的文化决定的。所以可口在做任何市场活动时都不单纯是促销和宣传作用,更要传承我们的理念和文化。在做路演时我们以“心语心愿, 酷想成真” 为主题,鼓励小朋友们追求梦想,帮助小朋友们实现心愿,得到了小朋友们的一致欢迎。在当地小朋友聚集的地段,如少儿活动中心,广场等开展路演活动。路演前期通过在学校周边售点张贴路演海报传达信息。在青岛/济南各开展一场大型路演活动,同时准备邀请著名儿童节目主持人卢琴老师参加路演。路演中进行酷儿利乐包的赠饮及酷儿舞的教跳。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消费开始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热点。目前的饮料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种不断翻新,品牌不断涌现,饮料消费市场成为典型的买方市场,人们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大。

前一段时间,零点调查与分析公司进行了一次饮料消费调查。调查主要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进行,两城市成功样本均为518个,共1036个。

碳酸饮料当家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购买饮料时在类型选择方面存在着地区、性别、年龄上的差异。但相同的是,北京人和上海人均将碳酸类饮料作为饮料的首选,而且上海人对碳酸饮料的偏好表现得更加明显,比例比北京高出近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分别为39.9%和49%。两地次选饮品均为矿泉水和纯净水;对于纯果汁饮料,北京人显然比上海人有更浓厚的兴趣,比例分别为5.5%和1.7%。

从性别角度看,喜欢碳酸饮料、奶类饮料以及茶饮料的女性比别性多,而喜欢矿泉水和纯净水的男性比女性多。从年龄上看,喜欢碳酸类饮料的人的比例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60岁以上的人对茶饮料的兴趣比其他年龄段的人多。

品牌认知度各异

第一类:碳酸饮料

在北京,可口可乐独领风骚,高居综合提及率排名榜首,为85.9%;雪碧位居第二,综合提及率为41.7%;而芬达、健力宝、百事可乐、美年达的综合提及率分别为:19.8%、15.6%、13.5%、12.0%。

与北京人不同的是,上海人似乎并没有特别偏受哪一种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三分天下,共执牛耳,综合提及率分别为:71.4%、64.3%、55.6%;另外,七喜、美年达、芬达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第二类:矿泉水、纯净水

在北京,乐百氏、娃哈哈位居前茅。综合提及率分别为:61.5%、51.3%;可赛牌也有一定的认知度;另外,崂山、九龙山、获特满、天赐庄、农夫山泉也为一部分北京人所了解。

大上海,农夫山泉、正广和、碧纯三分天下,综合提及率分别为:57.3%、53.5%、41.3%;获特满有一定的知名度;娃哈哈、乐百氏、屈臣仅为一小部分人知晓。可以看出,北京和上海的矿泉水、纯净水市场几乎被完全不同的品牌所瓜分,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第三类:纯正果汁

在北京,汇源果汁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48.0%,都乐居第二,为20.0%,大湖、华旗、福运全、茹梦紧随其后,为:8%、8%、4%、4%。

在上海,都乐的认知度排名第一,综合提及率为62.5%,大湖、三得利并列第二,为25%,汇源为4%。

第四类:果味饮料

在北京,统一品牌有一定的认知度,为5.9%,其它品牌认知度比较分散。

在上海,佳得乐为第一,综合提及率为26.1%,麒麟居第二,为17.4%,统一居第三,为4.3%。

看来,上海有自己的果味饮料品牌,北京在这方面较为欠缺。

第五类:茶饮料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王彩姣

自从上次与表哥、姑妈“初探”盐疗治哮喘的消息后,明明就对这个新鲜词汇念念不忘,非常好奇在雪白的盐屋里,看着电视,玩着玩具是如何治病的。今天,他终于有机会再探究竟。

他与表哥一路叽叽喳喳,用孩童的烂漫思维想像着治疗情景。来到盐疗室外,他们看到很多轻松快乐的小朋友。表哥和小朋友们在护士阿姨的带领下,换上专用的盐疗服和鞋套,进入了盐疗室。护士阿姨关好门后宣布盐疗开始。

明明正在探索这间盐屋到底“神奇”在哪儿,幻想着回家让爸爸妈妈也“造”一个的时候,一种嘈杂的机器研磨声瞬间响起。明明支愣着耳朵,拧着眉头左顾右盼的模样,让护士阿姨觉得他分外可爱。她指着外间操作室的一台仪器告诉明明和姑妈,这就是盐疗仪,声音就是从这里来的。现在机器正通过一个特殊的装置把经过烘干的固体盐(治疗盐)研磨成干燥的盐气雾。这些气雾可自由进入人体的支气管。它的表面有较高的负电荷值,与人体气道内表面携带有弱正电荷结合,使盐微粒沉积在呼吸道表面,通过高渗作用,使气道黏膜水肿消退。

明明听罢晃着脑袋问:那盐微粒在口腔里不“磨”着嗓子吗?护士阿姨拍着他的小脑袋瓜说:这些气雾微粒非常小,小到将1毫米分成1000份,最大的也需要把1毫米分成200份,不会对人体有任何伤害。而且具有消炎杀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促进痰液引流、改善气管通气功能等作用,可以达到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目的。这种被研碎的盐气雾经一根出料管道输送到盐室,散发在盐室空气中,形成薄薄的、朦胧的盐气雾层。当然,盐疗室内还配有传感器及温湿度感应装置,以此来维持盐室温度(18~24%)、相对湿度(40%~60%)以及干燥的盐气雾的浓度(3~5毫克/立方米)口小朋友们在自由快乐的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吸入治疗因子――散发在空气中的盐气雾,就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明明顺着护士阿姨的指点,看到操作室内安置有彩电、影碟机,通过玻璃视墙与盐室内音响设备相连。而盐疗室里,表哥正与其他小朋友们开心的享受着玩耍的乐趣。明明觉得科学真强大,并为自己在家制造盐室的想法感到不好意思。尔后明明嘴角上扬,自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争当科学家!

注:盐疗每天1次,每次治疗1小时,1个疗程25天,每半年做1个疗程。

都是果汁惹的祸

罗照春

这个冬天,刘志老先生独自咀嚼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苦果”,很是落寞。

刘先生自退休后,就非常注重养生保健。他在报刊上看到“多吃蔬菜水果能预防糖尿病”的消息后,就积极践行起来。除了在饮食中增加蔬果份量,餐餐有蔬菜外,每天都要吃些时令水果。事情说到这儿,理应是个“喜剧”,可偏偏因为他一念之差使得歧路难回。刘先生由于牙齿不好,便自作主张,将吃水果改为喝果汁。这确实是方便多了,他为此沾沾自喜。从此把果汁当饮料,渴了就喝。在他的坚持下,人在逐渐发福,再后来竞出现易饿、多饮、多尿等现象。检查被告知患了“糖尿病”时,刘先生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预防糖尿病最关键的是健康饮食,而且许多研究都肯定了蔬菜、水果对预防糖尿病的有益作用。剑桥大学一项对2.2万名40~75岁人群的前瞻性研究,发现人体血浆维生素c水平高者,糖尿病危险显著降低。由于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即使每天只吃少量蔬果也对糖尿病有预防作用。而且这种有益的作用会随着蔬果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尚蔬坊果蔬原汁是最近这一两年才进入市场的,其公司成立于2005年,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企业参股、社会投资团队共同投资组建,是一家以高新技术为导向的外向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公司采用集团化管理,下设北京尚蔬坊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冬润皇田果蔬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重庆尚蔬坊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等三个独立法人实体,分别负责尚蔬坊蔬果汁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工作,总注册资本2550万元。

公司拥有一流的浓缩柑桔汁、浓缩蔬菜汁、100%蔬果汁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设备、工艺技术及检测仪器,年收购加工柑桔鲜果3万吨、蔬菜2万吨、生产蔬果汁饮品1.2万吨,年产值可达5.3亿元。

核心产品尚蔬坊100%蔬果汁,是用10种蔬菜加4种水果经过特殊工艺鲜榨、调配而成,填补了国内高端蔬果汁生产空白,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和重庆市重点新产品。

2006年10月,投资千多万元的果蔬饮料生产线从意大利购回;12月浓缩汁生产线投产。与此同时,3000亩租赁的种植基地在重庆长寿开始建设;3000亩的公司加农户基地也得以落实。

2007年3月,蔬果汁生产线建成投产。公司期待“尚蔬坊”的风华能盖过所有饮料。当时饮料主要在北京、深圳、重庆、青岛、厦门、深圳、东莞等经济发达地区销售。同时,公司还与菲律宾、马来西亚、美国等地经销商达成协议,年内即可出口。

但到了2008年,由于公司对饮料市场的不熟悉,导致国内市场开发停滞不前,经销商意见很大。国外市场还是有一定量的定单。

二.市场4M战略

(备注:市场4M战略指——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市场细分、市场定位,每一个单词的英文开头都是M,所以合称4M)

1. 市场调查:

从目前笔者掌握的信息来看,尚蔬坊公司上市前的调查工作做的并不到位,对市场相关信息了解太少了。导致后续目标市场的选择、定位、渠道的选择、传播方式上都没有一个判断标准。

2. 市场分析:

据笔者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果汁饮料主要分为3种,主要是百分之百果汁或果蔬菜汁——以汇源和尚蔬坊为代表、中浓度果蔬汁和果汁饮料——以顺鑫、鲜橙多、农夫果园为代表,低度的果汁饮料则以鲜橙多、果粒橙、果缤纷、第五季为代表。

由于技术原因,此前大多数企业涉足的都只是果汁饮料领域,百分之百果汁及中浓度果蔬汁市场一直由汇源等几个大品牌主导。

众所周知的是,碳酸饮料越来越不符合人们健康饮食的习惯,其市场份额也逐年萎缩。相比之下,AC尼尔森的研究报告则向企业展示另一种发展趋势:2007年,中国果汁饮料市场大幅增长,果蔬汁(包括百分之百果汁、中浓度果蔬汁和果汁饮料)已经增长最快的软饮料,成为碳酸饮料后第二大饮料市场。

整体的市场发展趋势分析起来都很好,但是尚蔬坊明显忽略了对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分析。

没有大量的一二手资料的调查收集,也就没有办法对竞争对手的现有市场营销策略等进行分析,找出其优缺点加以利用;也就没有办法开展对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开展深入分析,也就没法找到消费者对高端果蔬汁的真正需求点,导致后面的定位工作非常被动,决策者也没法判断一个定位战略是否准确;就算误打误撞定位对了,也没有信心坚持。

3. 市场细分:

尚蔬坊蔬果原汁在帮助女性美容、解决小孩偏食以及补充老年人的体质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厂家对于这次推出的新品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所以厂家基本上是想以年龄和性别来细分市场,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这三个细分后的消费群体,作为上市后的第一阶段的目标消费者。

4. 市场定位:

公司希望在目标市场消费者心智中留下“纯天然、无添加”的印象。但从很多业内人士和消费者反映“无添加”这个定位的第一联想是化妆品。

三.营销4P战术

1. 产品:

公司目前开发了两款产品,采用248毫升的铁罐包装,包装上是突出“纯天然、无添加”的概念,笔者个人感觉外观档次还可以,但是觉得包装风格复杂了一点,如果再简约些,就好了。

1.1 尚蔬坊10+4蔬果原汁

尚蔬坊10+4蔬果原汁是根据中国人营养结构的特点,结合人体所需的营养元 素,通过对蔬菜和水果有效营养成分的提取,按照中国大众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比例,利用100%浓缩蔬菜汁,含10种蔬菜——胡萝卜、芹菜、大白菜、甘蓝、油菜、菠菜、黄瓜、生菜、青椒、西兰花,和100%浓缩果汁,含4种水果——苹果、橙子、红橘、柠檬,根据科学的比例配制而成。产品富含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和钙、铁、钾、钠等多种微量元素。

1.2 尚蔬坊11+5蔬果原汁(孕妇配方)

因为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妊娠反应极易出现食欲不佳、便秘等现象。这样不但会使母体健康受到威胁,更影响孩子营养的正常摄取,特别是叶酸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对孕妇至关重要。

所以尚蔬坊11+5蔬果汁(孕妇配方)是根据女性在怀孕期间所需的特殊营养成分,精选海拔1000米以上的优质无公害高山蔬果,采用100%浓缩蔬菜汁——11种蔬菜,胡萝卜、苋菜、大白菜、甘蓝、油菜、菠菜、胭脂萝卜、黄瓜、冬瓜、生菜、西兰花和100%浓缩果汁——5种水果,苹果、橙子、桑葚、红橘、柠檬,根据科学的比例配制而成。

产品富含大量叶酸、维生素、胡萝卜素及硒、铁等多种微量元素,能有效提供孕妇所需营养,本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香精、砂糖、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孕妇饮用安全,能真正达到益母养婴的效果。

2. 价格

零售价格一开始定8元,市场不接受,后来把价格降了到6元,超市零售5.8元。这个价格,市场上比较能接受。

3. 渠道

一开始走的孕婴渠道,比如婴儿用品的专卖店,在渠道上这个选择是很正确的,只是销量较少,跟公司预期有出入。后来又进入了各大超市,每个月的销量比较一般。

4. 推广

尚蔬坊的推广以一些活动为主,比如跟重庆金夫人摄影楼合作开展“尚蔬坊健康宝宝”摄影大赛,奖品为(1)尚蔬坊10+4蔬果原汁,(2)可获得重庆金夫人儿童天堂特邀模特的机会,(3)重庆金夫人儿童天堂宝宝摄影照一套。

公司也在一些地方做了户外广告,但是总体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定位缺乏,会导致很大部分广告费花了,效果可能却见不到。

四.业内点评

由于公司的支持不到位,对经销商缺乏指导,导致尚蔬坊在高端饮料市场暂时受阻。有几点是值得后来者注意的。

高端饮料新产品上市前应该做好详细的市场调查。其实在国内,高端的果蔬汁基本都是进口的罐装为主,其他有几款是PET的,比如台湾的可果美和内地的贝奇。在超市,进口饮料产品和国产饮料产品基本都是分开放的。所以,你想瞄准进口产品打,超市一般是不给你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摆排面的。如果你想打可果美和贝奇,放在一起的机会也很小,虽然尚蔬坊是有价格和质量的优势的,也就是性价比高与竞品,可是却在终端货架上体现不出来,弄得经销商很郁闷。

当然,这也说明企业的销售经验缺乏,事先也没有做好市场调查,连自己要针对哪个产品来竞争也没有定论,如何竞争,采取什么方式,都没有计划清楚,就把产品生产出来了。

有人认为“纯天然、无添加”这个概念在食品业有点超前,在日化行业这个概念是有很大市场,食品业则需要培育一段时间的市场,消费者才接受。定位不准确,推广就很难开展,表现在具体的一张海报上,你也可以看的出来公司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最后什么概念都没有传递清楚,反而让消费者怀疑公司的诚信。消费者一时也记不住叶酸的概念和好处。

“全面补充母婴所需营养”----这种诉求奶粉来说还差不多,不如改成“补充母亲和婴儿每日所需系列维生素”。

真正的策划是,先做好市场调查和分析这些基础工作,选好细分目标市场,作好定位战略,然后把营销4P战术组合起来,形成整合营销传播手段,打一场有计划的整体营销战。

如果产品都开发出来,或者商也招了,渠道也进了,再来想营销策略,你认为效果会怎样?

五.未来预测

继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消息传出之后,有消息传出统一、光明正与尚蔬坊商谈收购事宜,该商标持有人———重庆尚蔬坊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可能在年内易主。

笔者认为,统一、光明此举将改变中国饮料业的现有格局,在纯果蔬汁饮料领域和可口可乐势均力敌。重庆尚蔬坊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方面表示,统一已经完成了对公司下辖的晏家生产基地的考察。目前,双方正在就参股还是直接收购一事,进行进一步接触,最终结果或将在下个月揭晓。此情况也得到了统一方面的证实。

事实上,除开市场布局方面的考量,对技术的渴求也是统一垂青尚蔬坊的重要原因。尚蔬坊的技术及生产线全部源自日本,生产技术已相当成熟。

高端饮料市场,前景是大家都看好的,特别是高端的果蔬汁,现在基本以进口产品和台湾产品为主在销售,对国内饮料厂家来说,发展潜力较大。只是对于行外企业来说,由于不太熟悉饮料市场,没有渠道网络的资源,也没有推广的经验,肯定第一阶段要走些弯路,交些学费了。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11篇

这组被网友吐槽“辣眼睛”的广告,同样也受到了业内质疑。食品营养专家指出,作为普通食品却宣传丰胸功能,涉嫌违规。

曾经号称的“国宴饮料”竟沦落到靠炒作博眼球。低俗V告的背后,是椰树集团近年来的业绩下滑、品牌老化。业内分析,面对发展困境,椰树集团急需在年轻消费群中提升品牌影响力。而此番其所自认为创新的宣传策略与广告创意,却并未如其所愿赢得更多市场。相反,广告低俗风格与其原来“国宴饮料”的形象定位严重不符,对品牌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引发不少消费者反感。

普通饮料却宣传丰胸涉嫌违规

在椰树集团官方网站首页上,记者也看到了椰树牌椰汁宣传图。画面上,一名穿着清凉的丰满女性手举椰树牌椰汁,广告语为“每天一杯、白嫩丰满”。

椰树椰汁广告图片和宣传语中明示、暗示的“丰胸”功能遭到营养学专家的质疑。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主任蒋卓勤表示,椰汁只是一款饮料,并非保健品,因此没有功能之谈。普通食品却宣传功能,明显涉嫌违规。“即使其申请了保健食品批号,宣传丰胸功能仍然涉嫌违规。目前在我国,保健食品有28个项目,其中并不包括丰胸这一项。”

专家直言,一款饮品“能不能丰胸要看它有没有添加激素”,而饮品显然是不能添加激素的。记者致电椰树椰汁客服热线,问及近期广告突出“丰胸”的卖点,是否新产品中添加了与以往不同的成分。客服人员强调:“与以前配方是一样的,并没有新的添加。只是广告的内容有了更新。”

对于“丰胸”功能,椰树客服人员甚至解释称,“椰汁不仅对人体有益,对女性的美也有帮助。椰汁用来饮用,或者用来沐浴、擦拭,都会有好处。”并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一直都有“椰汁有助丰胸”的说法。

椰树方面对接媒体的林女士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说:“ 白嫩丰满 是我们的广告词。关于用椰汁有助女性丰满,我们是从1997年香港的一个报纸上看到的资料。领导近期觉得这个可以作为广告宣传的点,所以就引用这个做宣传了。”

当被问及是否有产品丰胸效果方面的研究资料,该人士称将通过邮件回复记者,但截至发稿,椰树公司方面仍未有具体回应。

而椰树客服人员则告知,“公司自己没有做(关于丰胸效果的)相关研究,东南亚那边有相关研究。如果买我们整箱的产品,里面会有相关说明介绍。”

“国宴饮料”广告多次出现低俗内容

根据椰树集团官网资料,椰树集团前身为1956年建立的国营海口罐头厂,1981至1985年期间连续亏损,濒临破产。自1986年,“椰树”在创始人王光兴的带领下,推行“破三铁”等四项超前改革,“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天然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企业”。

在企业简介中,椰树集团将椰树椰汁定位为“国宴饮料”。

实际上,身为“国宴饮料”椰树集团不止一次出现普遭质疑的低俗广告。早在八年前其就因恶俗广告遭到批评。

2009年前后,椰树集团旗下多款产品的广告,如“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怕不行,喝椰树牌石榴汁”、“木瓜饱满我丰满”等广告词,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争议。有消费者呼吁应当将椰树广告归进扫黄打非范畴,不过也有人认为椰树产品消费者群体为成年男性,其宣传语无可厚非。

在海南最大的媒体南海网上,至今仍保留着关于椰树低俗广告争议的页面。在一则海南低俗广告的调查中显示,海南“最臭广告”一项中,椰树石榴汁票数最高,占41.4%。而在“你对海南的低俗广告有何感受”一项中,选择反感的占了83.1%。

记者注意到,椰树集团的广告不仅遭到公众舆论一边倒的批评,还接连受到了地方工商部门的处罚。

2008年,椰树集团因为广告涉嫌欺骗性有奖销售,被列入当年吉林省工商局的“2008年打假维权典型案例”之中。

吉林市工商局龙潭分局认定,“椰汁公司”通过误导宣传隐瞒其有奖销售活动的真正起始日期,违反了《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罚款2万元。

2009年6月,对于海口市公交车上的“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椰树石榴汁广告,当地工商部门认定其为违规,责令立即停止并处以1000元的罚款。

但直到今天,在椰树集团官网的“广告欣赏”栏目中,仍保留着“木瓜饱满我丰满”的木瓜汁产品广告。在其他宣传栏目中,还放上了“椰子有利男女”、“椰汁增大之说”等文章,甚至称椰汁相关产品能使“性活力及分泌都大大增强”。

专家称打球广告涉嫌违法

“这类广告为了博眼球,太低俗了,与椰树牌椰汁本身的 国宴饮料 定位明显不符,起了反向效果,对品牌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引发不少消费者反感。”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直言,椰子丰胸,其实是炒作。用比较低俗的风格定位新的广告,与以往的品牌形象不匹配。作为一个椰汁行业的老大,做出这样的事,与其市场地位也不匹配。这也是引起争议的焦点。与山寨品牌这样做不同,椰树的做法对其品牌伤害很大。

“椰树集团这种打球的广告,已经明显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上海纵横律师事务所律师严佳斌对记者表示,在新实施的《广告法》中,明确提出广告应当以健康的形式表达内容,需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不得含有、色情等相关内容。“而像椰树集团等企业的低俗广告,属于不符合社会良好风尚,违反了《广告法》第三条及第九条的规定,因此应当由工商主管部门进行查处。”

按照新《广告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有“、色情”等禁止情形广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广告,对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对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品牌老化 椰树产值下滑近一成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低俗广告的背后,反映了椰树集团近年的发展困境――面临业绩下滑、品牌老化等问题。

据中新网报道,2月8日,椰树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波在2017年新春开门红大会上表示,2016年饮料企业普遍面临产品滞销的压力,椰树集团产值为40.21亿元。

而根据此前的公开资料中,2014年椰树集团年产值显示为44.5亿元。也就是说,两年时间,椰树集团的产值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4.3亿元。

可以说,椰树牌椰汁基本处于“吃老本”的阶段。有专家表示,椰树集团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对产品缺乏创新,多年来都没有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升级进行研发和宣传投入。再加上几乎没有给渠道商过多利润,经销商的积极性不高。

“椰汁作为植物蛋白饮料的一种,中国椰汁这几年得到高速发展。但椰树体系和团队,产品和品牌都比较老化,并没有从植物蛋白市场的扩张中分得红利。”甚至在这两年,市场有所萎缩。

“面对萎缩和品牌老化,想出广告炒作的馊主意。走这个路线,这是很失败的一个做法。”朱丹蓬认为,要走出目前的发展困境,不能靠低俗的广告炒作,而是需要着力解决一系列问题,急需在年轻消费群中提升品牌影响力,包括如何把整个品牌活化,如何进行产品创新,渠道巩固,唤起年轻消费者等等。

行业现状

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增速放缓

随着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植物蛋白饮料也备受青睐。2010年以来,中国植物蛋白饮料经历了五年的整体市场稳步、高速发展。有数据显示,销售额和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4.4%和21.3%。

面对连续高速发展的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植物蛋白饮料领域。然而自去年开始,植物蛋白饮料正在告别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包括银鹭、椰树、露露等代表性的企业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或增速放缓。

业内分析认为,当前国内饮料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依靠价格竞争抢夺市场。因此,饮料行业要走出低谷,恢复增长,必须要靠“创新发展”。

面对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历经多年发展和积累,几大占据了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国产植物蛋白饮料品牌纷纷采取措施。

露露

在植物蛋白饮料中,一直有“北露露,南椰洹钡乃捣ā2016年,露露将目标投向年轻市场,推出五款新品。针对儿童市场的“小露露”选取狮子、老虎、大象这三种动物作为卡通形象,更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同时,露露开拓了电商渠道,试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布局市场。

六个核桃

“六个核桃”采取的仍旧是“将核桃与健脑捆绑到底”的营销策略,其“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广告语和“球”式营销方式因涉嫌虚假宣传而频遭职业打假人和法学界人士质疑,先后经历了近十场官司。目前,“六个核桃”母公司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欲重新寻求上市。但其自身的负债高企、重营销轻研发等风险问题,及近年来不断的诉讼纠纷,使得此次上市之路充满变数。

蒙牛植朴磨坊

2014年,蒙牛推出“植朴磨坊”系列核桃、巴旦木饮品。记者查阅蒙牛2016年上半年财务报告发现,其所推出的植物蛋白饮品并未单独披露销售数据,而是在“其他产品”一项,植物蛋白饮品“植朴磨坊”与“未来星儿童成长乳酪金装”、“欧式酸乳酪”及“欧式发酵乳”一起,共同贡献了人民币1.323亿元的收入,仅占蒙牛总收入的0.5%。而在2015年,这几款产品一起贡献的收入为1.957亿元,占蒙牛总收入的0.8%。

可口可乐粗粮饮品

随着碳酸饮料市场的下滑,可口可乐寻求破局办法,推动产品多元化。2015年,可口可乐全资收购厦门粗粮王饮品科技有限公司,进军植物蛋白饮料行业。但根据可口可乐近日公布的2016年业绩,去年全年销售额同比下降5.49%,净利润下降11.25%。从业绩数据看来,新产品的推出并没有稀释可口可乐下滑的业绩。

盘点

多家食品企业“奇葩”广告惹官司

事实上,在食品领域,因为“奇葩”广告惹上官司的,椰树集团也并非第一家。红牛、达能等巨头企业甚至相继因为不实广告遭到了巨额罚款。

达能

2010年,达能碧悠酸奶因“益生菌”广告在美国惹上官司,其在广告中宣称经过临床科学证明,碧悠酸奶含特殊菌种,能提高免疫力和消化能力。而且,碧悠价格比类似产品高出30%。但法院判决认为,这些所谓的科学依据并不存在,达能需要去掉广告中的“科学依据”“临床证明”的字眼,并需按照法院达成的集体诉讼解决条件向消费者支付高达4500万美元的赔偿。

红牛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12篇

消息传出以后,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商业并购案件迅速升温,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公共事件。但是因为这种商业并购属于中国《反垄断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经营者集中”,所以可能会引起有关反垄断的法律问题,而可口可乐公司和汇源公司2007年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分别为12亿美元和3.4亿美元,分别超过了《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所规定的4亿元人民币申报标准,所以当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将申报材料提交给商务部以后,事件的焦点就转移到了商务部或将作出的裁决。

商务部于11月20日对可口可乐的申报进行立案审查。三十天的初步审查结束后,商务部又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六条,决定实施进一步审查,这一审查最长可至九十天。在对集中会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之后,商务部于2009年3月18日了“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审查决定”的公告。至此,这一事件算是告一段落,但还没有完全结束,一些外国媒体比如《华尔街日报》又报道说商务部的这一裁决是中国贸易保护和投资保护的表现,还有人认为商务部的裁决受到了要求保护民族品牌的民意的影响。

面对这些疑问,商务部的新闻发言人姚坚于3月25日答记者问时声称商务部一直都是在独立办案,并未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并且禁止此次收购仅仅是考虑保持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的竞争性,与经济保护无关。

这一并购案件一开始的时候就受到各方关注,当然不是因为可能会与经济保护主义相关,而是因为牵涉到民族品牌的存亡这根敏感的神经。当然,诸如统一或者康师傅这样同为果汁业巨头或者国内其他果汁企业对事件的关注更多是出于可能出现的市场垄断,但仅此还不足以使其变为公共事件,相反,在各大网站上关于这起并购案的报道中都可以看到有“是否支持民族品牌”的调查或者干脆把以前民族品牌被收购的案例列成表格,而这些表格则显示出民族品牌在被收购以后,基本上都难逃淡出市场的命运,比如乐凯、大宝、小护士、乐百氏、中华牙膏等等。因此,民族品牌保护是这一案件的关键所在,即使是涉及经济保护,也是在民族品牌保护的基础上。

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就可以来看商务部禁止收购的三条理由,并借之来分析商务部是否意在保护民族品牌。第一条理由是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大约占有60.6%的份额,具有支配地位,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可能会通过搭售、捆绑销售或者附加排他易条件,将其在碳酸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至果汁饮料市场。第二条是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控制力将明显增强,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第三条是这种经营者集中会挤压国内中小果汁企业的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虽然说是三条理由,要害却是在第一条,笼统而言也就是并购可能会造成垄断。对这一结论进行分析,首先需要界定相关市场,其次还要明了这一市场已有的竞争格局。

所谓相关市场,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是指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服务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这一并购案件涉及了碳酸和果汁两大类饮料市场,而果汁类又可以分为100%纯果汁,浓度为26%~99%的混合果汁,以及浓度在25%以下的果汁饮料。因为碳酸与果汁饮料之间相互替代性不是很强,所以此次的相关市场被界定为果汁市场。

在这一市场中,根据媒体报道,汇源果汁占有10.3%的份额,可口可乐占有9.7%的份额,分别为第一和第二。其中,在100%纯果汁市场和26%-99%的混合果汁市场,截至2007年汇源分别占有42.6%和39.6%的份额,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而可口可乐的“美汁源”果粒橙,主要是浓度在25%以下的果汁饮料,在这一子市场汇源只占有6.9%的份额,排名第四,但这一子市场却是整个果汁市场中最大块的。从这些数据来看,即使收购成功,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也不会超过20%(有的报道还有其他算法,但最高都不超过30%),所以商务部只能说可口可乐可能会将其在碳酸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市场,这需要一个操作过程,手段则是或将出现的搭售、捆绑销售等等。对这一说法进行分析,可能将使我们窥见商务部的用意所在。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13篇

本文对国内绿豆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对绿豆芽的继续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绿豆芽;研究;现状

1 绿豆芽生芽方面的研究

目前,对绿豆芽生芽技术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有研究利用绿豆芽生长过程,使一些微量元素在芽体内达到一定程度的富集,增强绿豆芽的保健功能。如,采用40mg/kg的三氯化铬为铬源,一次浸泡种豆24h,25℃发芽5天培养富铬绿豆芽,其铬含量为普通绿豆芽的100倍。采用壳聚糖谷酸盐对浸泡绿豆后发芽,绿豆芽的得率、茎长、茎粗、硬度、Vc含量均有显著提高。

2 绿豆芽深加工方面的研究

目前, 绿豆芽大多被作为一种简单的烹饪原料,在深加工利用及研究方面,报道也在逐渐增加。有绿豆芽饮料、全绿豆芽混浊汁等,由于豆芽汁口味太过清淡,常将豆芽汁与其他水果汁进行合理的调配,已达到调节风味、营养素互补的效果。如张明霞等将黄豆芽汁、绿豆芽汁、苹果汁等以1:1:1的比例,调节糖酸比,用0.3%β-环状糊精掩蔽豆芽生豆味后制得豆芽苹果复合饮料。王潆雪等将绿豆芽与苹果汁液,比例1∶1、汁液量为22%、蔗糖用量为7%、柠檬酸用量为0.20%制得绿豆芽苹果复合果汁,并加入0.2%~0.4%β" 环糊精以掩蔽豆芽的异味。程彦伟等对此也有研究。袁江兰等将绿豆芽经沸水烫漂后榨汁再与菠萝汁、0.1%CMC-Na、0.1%黄原胶复合后制得绿豆芽菠萝汁饮料。程彦伟等将切断干燥的板蓝根和新鲜的绿豆芽汁以1:1配合后去25%与4%白砂糖、0.25%柠檬酸、0.12%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黄原胶1:1)制得板蓝根绿豆芽汁复合饮料。绿豆芽原汁25%、火棘果汁20%、砂糖10%、柠檬酸0.18%、山梨酸钾0.04%和水制得绿豆芽火棘果复合饮料。

陈仪男对绿豆芽真空冷冻干燥的复合渗透液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以色泽、形态、脆度、干品率作为评价指标,经二次正交回归分析,得出经21.2%麦芽糊精+0.16%CMC+2.5%淀粉复合渗透液处理后再脱水,脱水绿豆芽的质量较好;杜卫华等报道了食盐烫漂和糊精浸泡作为预处理对真空冻干绿豆芽品质的影响,得出食盐浓度为5%时豆芽色泽较好,20%麦芽糊精浸泡30min后能提高脱水豆芽的成品率,同时,产品的口感和饱满度感观评分也最高。刘春燕将绿豆芽在0.15%柠檬酸水溶液中,90℃烫漂2.5min过氧化物酶完全失活后在0.4%CaCl2;溶液中浸泡6Omin,恢复豆芽脆性制得营养价值高于绿豆的脱水绿豆芽。

其他方面有绿豆芽腌制技术的报道和糖渍绿豆芽的加工等方面的报道。除此之外,就是郭香凤等采用在温度95℃热水中添加2%的柠檬酸, 0.15%的抗坏血酸, 0.15%的L-半胱氨酸,烫漂1min, 制得的绿豆芽罐头。

3 结论

综合以上调查,可以发现,到目前为止绿豆芽菜在深加工过程方面也只局限于制汁和干燥方面。因此绿豆芽的深加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待于研究学者们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H.K.,Lee K.S.,Parker M.J.,ect.Chitosan thereanent affects yield,ascorbic acid content, and hardness of soy bean Strouts J8.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3, 68 (2) :680~685

[2]张侠.绿豆芽饮料加工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1997,(4):47

[3]程彦伟等.绿豆芽全肉质饮料工艺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年4:48~5 [4]张明霞,张浩.豆芽苹果复合饮料的加工研究[J].饮料工业,2002,5(3):46~49

[5]袁江兰,康旭,林向东.绿豆芽菠萝复合营养爽的研制[J].饮料工业,2001,4(5):28~31

[6]程彦伟, 李勇慧等.板蓝根绿豆芽汁复合饮料的研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2 年12 月第33 卷第6 期81~84

[7]王潆雪, 黄晓江, 冯翠萍.绿豆芽苹果复合果汁的研制.试验报告与理论研究.2008年第2卷第1期:18~22

[8]程彦伟等.绿豆芽苹果汁复合饮料的配方及工艺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32( 5) : 43.

[9]丁筑红.绿豆芽火棘复合饮料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1999,20( 2) : 32.

[10]杜卫华,陈移平.前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豆芽成品率及品质的影响[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4,10(3):17~19.

[11]贾淑村,刘永涛,何波.绿豆芽的营养成分及生芽技术IJ].吉林蔬菜,2004(4):19

[12]陈仪男.复合渗透液配方优化及其处理对绿豆芽真空冷冻干燥的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2):195~199.

[13]杜卫华,陈移平.前处理对真空冷冻干燥豆芽成品率及品质的影响[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4,10(3):17~19.

[14]郭香凤等。绿豆芽罐头加工及烫漂护色工艺的研究农产品加工·学刊[J].2008年第3 期:67~70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14篇

共有3.1万多名无心血管病史的女性以及5680名有心血管病史的女性参与了这项研究,这些女性的年龄在49岁至83岁之间。研究人员发现,在无心血管病史的女性中,总抗氧化能力最高者,即摄入最多抗氧化物的人,患脑卒中的风险比最低者小17%;在有心血管病史女性中,总抗氧化能力最高的女性患出血性中风的风险与最低者相比更是降低了很多。

研究者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抗氧化物能中和人体内有害自由基,从而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逾八成艾滋病感染经性传播

艾滋病经性传播比例逐年增高。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介绍,2011年,估计中国新发生艾滋病感染者4.8万人,经性传播所占比例为81.6%,其中异性传播占52.2%,同性传播占29.4%。

全国艾滋病年度报告病例的感染途径构成数据显示,经性传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1985年至2005年为11.6%,到2007年增加到42.3%(已经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2009年为55.7%,2011年1~10月为75%。其中,同性传播、异性传播分别占13%和62%。2011年估计现存活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经性传播所占比例为63.9%,其中异性传播占46.5%,同性传播占17.4%。

吴尊友指出,多性伴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性伴越多,感染的风险越大。然而,近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1/4的被访者承认自己不止一个性伴,加上不知情的隐性多性伴者,总数相当大。

他说,必须大力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强调发生高危行为时采取保护措施。同时,还要重提“夫妻忠诚”,这不是一个过时的话题。

孩子不宜多喝果汁

营养专家一直推荐我们吃新鲜、天然的食物,但很多人对新鲜、天然的认识有偏颇,于是乎各种形式的果汁饮料成了家长们趋之若鹜的目标。美国小儿科学会警告说,即使饮料中的砷含量不超标,孩子们喝了很多果汁也更容易出现腹泻、龋齿、营养不良和肥胖。专家说,果汁饮料中真正的元凶是糖,它会损害孩子的健康。

研究表明,孩子喝大量含糖饮料,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只是饮用8盎司的含糖饮料,儿童肥胖的几率便会增加60%。另一项研究发现,男性青少年每天仅从饮料中获取的热量就大约有300卡路里,是美国心脏协会每周建议摄入量的一半。

含糖饮料不仅仅是本身能对人体造成危害,还会导致其他问题。如果孩子喝下大量的果汁或汽水,那么牛奶的饮用量便会减少,他们从饮食中可能得不到足够的钙和其他营养物质。

女性逛街有利于改善亚健康

中国妇女联合会组织的一次女性健康调查显示,当前中国职业女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逛街,这个最受女性欢迎的休闲方式,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可缓解亚健康症状。

女性体质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肺功能较弱,脉搏频率达不到正常值;二是身体柔韧性较差,这样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虚胖,影响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在为自己身体状况担忧的同时,许多女性却抱怨平时太忙,没有时间健身。专家表示,女性朋友可以采取一些随时随地的简易健身方法。

果汁饮料调查报告范文第15篇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收购以及收购被否决本身,都引起国内外和业内外的极大关注。不仅在于它创造了迄今外资在华最大的收购案的记录,也在于它是《反垄断法》实施之后首个由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否决的一起收购案,更在于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这次并购案被否决将向国际社会传递哪些信号?会产生哪些影响?

此次并购案也引起国外媒体广泛关注。法新社3月18日在发出的新闻中认为,“这笔高达24亿美元的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笔外资收购案被看成是中国如何应用其新实施的《反垄断法》的一次考验。”

而围绕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所引发的各利益方的种种吊诡,以及国际社会的种种猜疑,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质疑谁否决了汇源并购案,进而重新认识法律、民粹、外资和民族企业的纠缠勾联,不再是一个伪命题。

被关注的判例

这场并购事件,被无数公众视为中国反垄断法的第一场大考。

据商务部介绍,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商务部共受理了40起反垄断审查申请,目前通过24起,其中一起为有条件通过,即英博收购安海斯案。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是第一起没有通过审查的案例。

商务部的艰难抉择

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涉及国家安全的,除进行经营者集中审查外,还应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此前,许多中资企业收购美国企业,曾领教过美国安全审查的厉害,如华为收购3COM、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便因未能通过美国方面的国家安全审查,被拒之门外。此次中美企业角色互换,中国会如何处理?如何处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实际上是在经济与政治上的一次平衡,需要有政治智慧。

对于这起收购案的审查过程,商务部介绍:2008年9月18日,商务部收到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材料。经申报方补充,申报材料达到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要求,11月20日商务部对此项集中予以立案审查,12月20日决定在初步审查基础上实施进一步审查。

商务部的审查涉及六项审查内容。包括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汇源品牌对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

商务部表示,在审查的同时,也通过书面征求意见、论证会、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调查、委托调查以及约谈当事人等方式,先后征求了相关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果汁饮料企业、上游果汁浓缩汁供应商、下游果汁饮料销售商、集中交易双方等多方面意见。

商务部具体阐述了未通过审查的三个原因:第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第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第三,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国内其它企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

商务部称,为了减少集中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商务部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进行了商谈,要求申报方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可口可乐公司对商务部提出的问题表述了自己的意见,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及其修改方案。经过评估,商务部认为修改方案仍不能有效减少此项集中对竞争产生的不利影响。

据此,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商务部做出禁止此项集中的决定。

被重视的裁决风向

对商务部的裁决以及随后发表的相关阐述,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中国政府做出的决定是紧紧围绕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以《反垄断法》的标尺进行衡量界定的。这当然既能体现市场与法治理性,也利于展示国家与民族的气度。

因此,可以说,现在中国《反垄断法》第一场大考有了答案,它实际上也就庄严宣布,对跨国公司来说,中国的《反垄断法》并不是花架子。这样一来,《反垄断法》也就真正进入了国内外公司的视野。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3月18日表示,商务部会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这个结果其实很明确,但之前有太多人出于太多目的发出太多声音,把这件收购案跟中国是否坚持市场开放、是否要搞贸易保护主义联系到一起,这里面有人蓄意把水搅浑好浑水摸鱼,有些人是糊涂跟风。所以,中国需要在此收购案结果公布后做好对国内外的解释工作,告诉市场,这并非意味着中国对符合条件的外资收购关闭大门,并非中国要在外商投资方面搞贸易保护主义。在反垄断方面,中国对各国企业一视同仁。

梅新育称,汇源收购案被否决表明中国具体法规的健全。对于可口可乐是否会曲线收购汇源的问题,他表示,按目前可口可乐送报给商务部的方案,是绝对不可能再通过的,除非可口可乐改变收购方案再次报批。梅新育指出,他个人从一开始就反对这起并购,因此商务部的这个决定其实对商务部来说是件好事,有利于商务部的公众形象。

去年9月,梅新育就曾撰文指出:“即使这起并购案件最终能够通过政府部门审批,它也是不符合我们期望的。”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收购案被否决更大程度上还是从反垄断的角度进行的一次技术层面的操作,并不涉及贸易保护或是限制利用外资的问题。从商务部上报、立案的案例数量来看,仅一例否决的案例并不能说明释放出了不利于引进和利用外资的信号。相反,对于中国政府而言,第一次依法做出反垄断的否定裁决,对于合理健康的利用外资,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值得赞赏的。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则对媒体表示,这标志着中国反垄断法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对未来关键性行业的并购约束开始加大。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反垄断法》立法起草小组专家成员王晓晔认为,商务部作出这一决定不是为了保护民族品牌,而是为了保护市场竞争。她说,可口可乐无疑是碳酸饮料的老大,而且已经进入到果汁领域,如果收购汇源,可能采取捆绑销售等方式,势必会影响到市场竞争。她说,商务部作出这一决定正是为了保持市场公平竞争的态势。

王晓晔认为,即使从民族主义角度出发,保护民族品牌的发展也无可厚非,澳大利亚政府就曾阻止过可口可乐收购其某民族品牌,以保护国内市场有序竞争。

新闻链接 中国商务部的裁决公告(2009年3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收到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简称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

汇源公司)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申报,根据《反垄断法》第三十条,现公告如下:

一、立案和审查过程。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递交了申报材料。9月25日、10月9日、10月16日和11月19日,可口可乐公司根据商务部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补充。11月20日,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提交的申报材料达到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三务规定的标准,对此项申报进行立案审查,并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由于此项集中规模较大、影响复杂,2008年12月20目,初步阶段审查工作结束后,商务部决定实施进一步审查,书面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在进一步审查过程中,商务部对集中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了评估,并于2009年3月20目前完成了审查工作。

二、审查内容。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七条,商务部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此项经营者集中进行了全面审查:

(一)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二)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三)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

(四)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

(五)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汇源品牌对果汁饮料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

三、审查工作。立案后,商务部对此项申报依法进行了审查,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核实,对此项申报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书面征求意见、论证会、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调查、委托调查以及约谈当事人等方式,先后征求了相关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果汁饮料企业、上游果汁浓缩汁供应商、下游果汁饮料销售商、集中交易双方、可口可乐公司中方合作伙伴以及相关法律、经济和农业专家等方面意见。

四、竞争问题。审查工作结束后,商务部依法对此项集中进行了全面评估,确认集中将产生如下不利影响:

1、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品牌是影响饮料市场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美汁源”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集中将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

3、集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商谈。为了减少审查中发现的不利影响,商务部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进行了商谈。商谈中,商务部就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可行解决方案。可口可乐公司对商务部提出的问题表述自己的看法,并先后提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及其修改方案。经过评估,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针对影响竞争问题提出的救济方案,仍不能有效减少此项集中产生的不利影响。

六、审查决定。鉴于上述原因,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商务部认为,此项经营者集中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将对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和果汁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鉴于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没有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在规定的时间内,可口可乐公司也没有提出可行的减少不利影响的解决方案,因此,决定禁止此项经营者集中。

本决定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被质疑的裁决

尽管这起极受关注的外资并购民族品牌事件被最终引向市场与法治视角,本身已是一种巨大进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商务部现在给出的答案,就不会经受各种争议与评判了。

拒绝可口可乐并购,能否获得足够的公信力与说明力,就在于这起事件到底能不能经过法律程序正义的考量,就得看《反垄断法》到底能不能为这个结果提供足够的制度支撑。这实际上就是审视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调查的关键落点。

事实也确实如此,商务部的裁决在业界引起了巨大争议。

裁决程序有疵?

纵观海内外专家学者对商务部的决策质疑,主要集中在对《反垄断法》的执行程序上,尤其是商务部提出的可口可乐未通过审查的三条理由。

北京大学中国企业史研究室主任吴晓波先生认为,商务部阻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理由不成立,饮料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不应该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也对媒体表示:饮料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政府不应该以这种手段干预,商务部应该有公开听证的这一步,反垄断法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史际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以为然”,他自始至终认为这一并购案完全可以获得通过,商务部的三条理由实际上都不能成立,因为果汁行业的“竞争余地太大了”。

综合各方观点,反驳理由是:商务部的第一条理由是: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截至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可口可乐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影响到了消费者的利益,以及其他企业的进入;没有足够理由证明可口可乐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就一定能传导到果汁行业;也没有表明汇源是否已经形成垄断。

商务部的第二条理由是,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首先饮料市场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被开放的完全竞争型市场,迄今为止未有哪个企业要做饮料而因为被控制而无法进入的,相反在其他石油、钢铁、汽车、航空等领域则十分常见。

商务部的第三条理由是,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国内其它企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可口可乐要在果汁市场形成垄断,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它垄断了果汁的原料,譬如,它垄断了中国的苹果、橙子或葡萄基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第二,它垄断了果汁销售的通路,这当然也决不可能发生。

其实所有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并购后是否真的会产生垄断。在这个问题上,商务部的解释稍显笼统,以至于留下上述诸多可供推敲的地方。

多方专家学者认为作为中国市场的第一起反垄断审查案件、饮料业最大的并购案、涉及全球最著名的饮料公司,建议开个公开听证会进行讨论。

也有专家指出,众所周知,反垄断审查是一项涉及内容广泛、技术极其复杂的工作,并且需要通过相关事实、数据来进行界定,这些都需要详实的配套制度进行阐释,否则就难以具备足够的说服力。遗憾的是,目前商务部给出的法律依据与相关阐述,还是太过笼统与原则了。

由此,市场人士建议,商务部更应

为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反垄断审查的裁决,给出更多法律解释,来消解可能招致的质疑。法治的公信力,很多时候都不是由某个判决结果来决定的,其关键就在于相关运行是否符合法律的程序正义,是否有足够的配套制度来支撑法律的运行。

即便是在目前《反垄断法》的配套制度尚未健全完善的语境下,相关部门也应该真正俯下身去,凭借既有的法律制度与法律技巧,来传递法律的权威与公信,而不能闪烁其词。更重要的是,这件事也应该倒逼相关法律配套制度的尽快完善,来让《反垄断法》对任何垄断行为,都有说“不”的足够的底气与自信。

民粹的压力使然?

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避免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出现“政治化和民族情绪”,看来是被他不幸而言中了。

对于汇源收购案被否的结果,据新华社报道,有超过82%的网友反对这一收购计划。网民认为,从大宝、乐百氏、娃哈哈到汇源,曾经让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就这样一个个被“吃掉”了,为什么大多数民族品牌做大做强之后总是难逃被收购的歧途?网民甚至提出中国的民族品牌还能走多远的问题。

其实,产业安全和保护民族产业的争论,已经使得部分外资收购泡汤,如凯雷收购徐工案、米塔尔收购莱钢案等,也使得外资对投资中国感到怀疑。《华尔街日报》在3月19日认为,这一裁决,“更像是利用中国新反垄断法之便,保护行业领先企业、安抚国内的民族主义者。”理由是,根据来自欧睿(Euromonitor)的数据,汇源在中国的纯果汁饮料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接近三分之一;而可口可乐在天然果汁饮料市场的份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可口可乐和汇源总共控制着中国软饮料市场的17.3%。这两个数据都很难说明是具有垄断性,因此否决这项交易令北京的外资企业感到大惑不解,尤其是在可口可乐的行为并无不妥的情况下。可口可乐向中国投入了巨额资金,也是去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甚至中国政府的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也称监管机构陈述的理由站不住脚。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撰文表示,政府对来自国内媒体的压力、特别是民族主义者在互联网上围绕该交易的争论中所作言论作出了妥协。中央党校研究室赵杰博士指出,商务部的此项裁决的前两项,较完整地理解了集中对竞争的不利影响,但其中第三项对中小企业影响的分析,可以看作是执法机关受到十九世纪末创立谢尔曼法时期反垄断就是反大、反特权的观念,与国内舆论对民族品牌崛起和国内市场拓展担忧的社会情绪的共同作用的一种委婉表达。

在此之前,商务部外资管理司副司长林哲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民间掀起的民族品牌保卫战,对商务部已经造成无形的压力。林哲莹在接受记者问询时表示,商务部会综合考虑目前国内外形势,审慎对待可口可乐和汇源并购案。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日前就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反垄断审查决定披露了详细流程,“市场进入问题是反垄断审查中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严肃的竞争问题,这与所谓民族品牌问题完全是两个概念。因此汇源是不是民族品牌不是反垄断审查需要考虑的因素,与商务部禁止此项收购无关。”姚坚说。

据北京安邦集团研究总部高级分析师贺军介绍,人们不应该以过度的民族主义情绪来评判这一收购计划,让民族主义情绪渗透到商业中来是有害的:“一个市场要健康发展,要改革,要开放,就应该欢迎各家做生意的都到这里来,一个好的市场可能是一个法治的市场,透明的市场。没有很多寻租的成本,没有很多灰色的交易,政策是透明的,投资者对于收益和未来的环境是可预期的,并且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好处。”

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巍则表示,不应轻易就对参与并购的外资企业扣上一项“行业垄断”的帽子,并煽动全国性的打抱不平。“目前这个收购是否成功,重点就要看商务部是否判断其为垄断。”他初步分析果汁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分布,可以认为如果未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成功,也并不会在整个果汁行业内形成垄断局面。这样看来,商务部这次审理可能看作是中国政府对外开放态度的考验,如果不能通过,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商业自由契约精神的削弱,民粹主义在未来有可能危及中国经济的繁荣持续。

否决不涉及中国投资政策?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9日表示,对企业并购进行反垄断审查,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是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反垄断审查的目的是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本案的裁决与中国的外资政策无关。中国一贯主张积极吸收外资,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为各国投资者来华开展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3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政府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公司是根据反垄断法作出的客观裁定,完全不同于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商务部作出禁止收购的决定,既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也非保护主义,本案的裁决与中国的外资政策无关。在此前一日,秦刚表示,中方作出这样的裁决是为了维护中国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国政府始终坚定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中国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发生变化。“在中国的市场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也可以看到中国的产品和来自世界各国的饮料。中国消费者既喝汇源果汁,也喝可口可乐。中国市场是充分开放的,中国的商品是丰富的。”秦刚说。

3月22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该论坛上回答一位日本学者关于中国投资政策的问题时说:“有的(西方媒体)说,这件事说明,中国在投资上不欢迎外资到中国投资,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误会。”

“可口可乐兼并汇源这件事发生在两个外资企业之间。”陈德铭的解释颇为出乎人们意料,可口可乐是总部在美国的公司,汇源果汁是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外国公司,这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企业兼并不涉及中国投资政策,只涉及中国对这两个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的经营集中度的审核问题。

失意的汇源何处去?

从2008年9月3日至今,在“等待出售”的半年里,汇源果汁自身的业务扩张几近停滞,如今,朱新礼和汇源集团必须忘记可口可乐,重新上路。

而最强大的挑战,将来自昔日的求购者一一放弃汇源的可口可乐,并不会放弃中国的果汁饮料市场。

在资本市场遭遇失意的朱新礼,希望在产品市场上有所挽回。“低浓度果汁饮料”已被定为汇源的扩张目标,而这一直是可口可乐的强项。可乐,亦或汇源输了?

朱新礼曾经说:不论审批是否通过,都将顺其自然。任何优秀的现代组织,其核心都是一个上下一心的“愿景”。然而半年间,偌大的汇源,每一个人对未来的期待都被调整的两次。

在如此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大乱之后,必是大挫。

中国也不是唯一一个对食品饮料行业采取保护行为的国家。美国软饮料企业百事曾表示对法国酸奶制造商达能有收购兴趣,招来法国政府的直接反对。

汇源并购案被否,此前一直对并购案持强烈反对态度的国内果汁业自是喜不待言,但是作为当事一方的可口可乐公司似乎也并没有感到过于难受。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收购案被否决,对可口可乐来说,实质影响不大,更多的是某种程度上的“面子损失”,但对汇源来说,则或许会面临品牌和资金的双重损失。汇源之所以愿意接受可口可乐收购要约,是因为近年来存在业绩下滑,资金链紧张以及渠道存在诸多问题。

在可口可乐公司3月18日的声明中,对裁决结果表示了遗憾,并表示不继续有关收购行动。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上月底发生的一件事情颇为耐人寻味。汇源董事会主席朱新礼在出席一个论坛时曾透露,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可口可乐董事会反对收购的声音越来越多,自己要给可口可乐全球总裁“打打气”。但仅仅两天后,汇源随即澄清公告,称汇源并不了解可口可乐任何董事对收购的任何意见,公司也没收到关于更改收购计划的任何意见。

大福资料研究有限公司分析员左国光对媒体表示,对可口可乐而言,收购被否决对其扩展大中华业务有所影响,但随着股票市场自去年不断受环球经济冲击,汇源果汁的市值不断不滑,其当初建议价现今来看实在溢价太高,所以并购案被否对可口可乐是个好消息。可口可乐可以保留更多资金作未来收购计划,作价成本或较收购汇源为低。

更有网友发出疑问,“是不是可口可乐觉得当时买贵了,现在忽悠商务部否决并购案?”

一直关注此事的国内一大型券商高层表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不排除可口可乐资金吃紧而放弃收购的打算。如果给放弃收购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只要在有些条款上加加减减,很容易做到不被政府批准的”。

对此,可口可乐公司断然否认,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穆泰康3月18日发表声明表示“在审批过程中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提供一切有关材料协助商务部清楚了解此项交易,我们一直希望可以与优秀的汇源团队一起推动汇源品牌更进一步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认为,商务部绝不可能和可口可乐“串通一气”,也不会存在“忽悠”商务部否决并购案的情况。

当然,汇源也没有完全输到底。在此轮收购过程中,汇源的知名度得到大大提升,各种媒体都在不遗余力地报道此事,而且这种知名度的提升不像恒源祥那样备受争议。在国际上,所有的消费者都会认为:一个可口可乐想要收购却遭到中国商务部否决的中国品牌,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品牌!

两难境地

对于汇源方面而言,更大的问题是,之前已经做好出售准备,而且也明确了战略转型和业务重心转向果汁行业的上游――果园的投资建设,将如何应对眼下的变化?北京CBCT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志起认为,对汇源来说禁购令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汇源的战略转型和业务重心转变的想法将被推迟,这会让汇源面对的难题压力更大,没有救世主了,必须自救。在已经做好出售果汁业务的各种准备下突遭否决,制定发展战略将是对汇源的一大考验。

北京神农绿林食品有限公司是汇源成熟基地之一,与北京汇源公司常年签订经销合同。记者从该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每年给汇源集团供应2000万斤红果,这让周边村里的150户农户每年增收1万元。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汇源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30多个地(市、县)建立了工厂,连接着400多万亩水果基地。公开资料显示,在并购过程中,汇源的战略转型计划其实也在同时推进。从2008年9月至今,汇源集团先后在湖北钟祥、辽宁本溪、河北隆化等地投资建厂,累计投入已达20多亿元。根据汇源内部人士透露,考虑到与可口可乐合并后的转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汇源便陆续在人员安排、渠道整合方面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包括裁减涉及终端方面的渠道和品牌方面的工作人员等。

最初决定并购,朱新礼有意往上游产业链转型,并已投入了巨资。由于前期上游建设的投入,让汇源提前投资了近20亿元。目前公司的流动资金已不充裕,另据报道,未来3个月内,朱新礼将可能拿出近8000万美元资金赎回华平基金的投资。据汇源果汁2008年6月30日数据显示,这相当于朱新礼要倾尽汇源果汁目前全部账面现金。另外,还有近7亿元的流动负债将在1年内到期。

如今并购未获批准,摆在朱新礼面前的首先是如何应对销售市场激烈竞争以增强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这对于40多岁开始创业、经历无数风雨、多次利用资本运作顺利抽身的朱新礼来说,可谓进退两难。

汇源目前在全国已有22家果蔬菜汁生产工厂,汇源方面称,“并购被否之后,汇源需要重新进行招商等工作。”

寻求外部资源是上策

卖猪,还是继续养猪?朱新礼回到了选择的原点。

朱新礼的选择似乎倾向于后者――暂时放弃自己擅长的果汁上游业务,重新面对竞争激烈的下游市场。目前,汇源已经叫停了总投资近30亿元的果汁上游基地建设项目,并陆续召回派往基地的骨干人员,转战新产品开发和营销领域。

在市场人士看来,这个战略并不明智,因为低浓度果汁饮料并不是汇源的强项。据透露,汇源旗下有200多种产品,而真正赚钱的主要是传统的高浓度果汁产品。而在这个市场,汇源还将面对两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一个是曾经入股汇源后来退出的统一,另一个是并购汇源失败的可口可乐。

对于接下来汇源的出路,有专家指出,一是继续出售,但是找一家整体收购已不太可能,因为都有可能罩上垄断的罪名。二是自救。如果是要自救,汇源就要两条线出击,一方面进一步优化渠道,改变短板。同时上游原料的建设也不能全然放弃。汇源的产业链条拉得比较长的,朱新礼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但是会比较辛苦。因此,对于汇源来讲,引入产业资本,既获得资金又引入有经验的高管方为上策。

继续出售?

“民族企业”这面大旗压得朱新礼喘不过气来,对其一手“抚养长大”的汇源集团数次出售均以失败告终,从德隆到可口可乐,汇源四次出售遭遇三次失败。而朱新礼“专心种果树”的愿望也不得不搁浅了。

近日,有消息称,朱新礼可能还要尝试将汇源集团出售给统一集团。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被叫停后,统一企业(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杨寿正日前强调,总经理罗智先不久前曾表示,汇源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投资目标。

统一集团2005年早于达能和可口可乐,曾以3030万美元入股汇源果汁5%,后来受限于台湾当局投资大陆40%上限,被迫取消交易。这次可口可

乐并购汇源被叫停,台湾也放宽投资上限,为统一打开再度入股汇源的良好契机。

在上市后的两年中,统一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来,其一系列的兼并收购动作表现出其强大的扩张野心。将业务扩展到其生产行业的各个领域,是统一企业扩张的重点策略之一。

然而扑朔迷离的事,3月24日统一企业(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杨寿正告诉媒体,无论是收购还是参股,统一都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新闻链接 谁来关注朱新礼们的无奈?

此事之所以引起巨大反响,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人认为,汇源果汁是民族品牌,不应被外资收购。其中,最极端的批评者认为,朱新礼此举是在“卖国”。

在刚刚遭遇网民炮轰后,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曾特地出面做了解释,品牌是无国界的,出售汇源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他规劝人们不要用民族主义观点看待收购计划,并承诺将继续为中国果农和消费者服务。这是汇源最大的一笔“招商引资”,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

针对外界的评论,他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应该有一个大国的风度,大国的自信,品牌是为人类服务的。这显示了一个人的自信,一个国家的自信的问题。为什么非要打上民族品牌的烙印呢,花旗也是民族品牌,为什么没有人去关注呢?我们一定要想到,品牌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很多人一手抓着可口可乐一手还在骂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个合适吗?”

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巍比较理解朱新礼的无奈,在合适的时候退出产业链的低端是明智选择,一个老人不可能继续掌舵这么一个几乎涵盖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在如此竞争的行业去拼杀,在没挑出能够胜任目前企业规模的接班人背景下,收缩战线无疑是正确选择,“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企业很多时候是做生意做没的,选择放弃在更大程度上是负责任的表现。”

吊诡的国际猜疑

虽然中国商务部一再表示,否决可口可乐公司以24亿美元对汇源果汁集团收购的提议并非保护主义行为,同时也与中国的外商投资政策无关。但是来自海外方面的舆论对于该项否决计划的目的却一直耿耿于怀。

口水之战的焦点在于,中国方面否决收购的目的究竟在于“反垄断”还是“贸易保护”?由于该项决议是在中国企业纷纷“出海”掀起收购热潮的情况下做出的,关注此项交易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可能给那些在中国寻求并购机会的外国人浇了盆冷水,并有导致其他国家如法炮制阻挠中国海外投资项目的风险,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有可能面临报复性“壁垒”。

外方要求更清晰的决策程序

虽然中国美国商会拒绝就该裁定置评,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会长傅强恩(John Frisbie)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明,听到该消息感到很遗憾,他认为,“商务部关于汇源的决定,透明度是最重要的。”

傅强恩反复强调了“透明度”的重要性。“如果外国投资者无法知道作出这样决定的细节,他们就不了解中国政府希望他们怎么做。”傅强恩认为,这种“不了解”会使投资者在作投资决策时无所适从。

傅强恩认为,从商界的角度来说,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提供信息。比如,该组织在今年1月美国政府换届后,就向奥巴马新政府和参众两院的所有议员,提供了一份关于中国贸易政策的推荐。该组织的许多会员企业也向自己的员工宣传这样的理念:贸易给自己企业带来了市场机会,给自己提供了就业机会。

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3月18日则表示,希望中国政府在不久的将来公布公布该次审查结果的细节和禁止此项收购的具体原因。

中国欧盟商会表示,支持中国商务部在裁决中所述的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审查目的,但商会相信这一目的的最佳实现方式应该是:通过放宽限制、增加透明度以及降低进入市场和扩大投资行为的门槛,欢迎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

“在相关的决策过程中,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并提高透明度,这两点将确保中国消费者和工商业界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步享用最新的技术和服务,由此为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在促进中国国内的市场竞争和创新以及确保中国经济未来长期发展方面,平等地获得国际领先的工业技术标准至关重要。”中国欧盟商会认为。

担心外资信心恐受挫

英国《金融时报》目前发表社评认为,北京决定阻止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的24亿美元收购计划,“是不明智的”,“不符合中国利益”,这本来将成为迄今最大规模的外资收购中国企业交易。

作为去年8月实施的中国《反垄断法》迄今遭遇的最大考验,这一里程碑式的决定,不仅发出了中国不对大笔交易开放的信号,还为某些外国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说辞,其本来就对中国的海外投资表示紧张。结局很可能是,涉及目前世界上惟一有活力的大型经济体的跨境交易将会减少,各方倒退到保护主义行为。这正是中国领导人一直表态反对的。也正是这种举动加剧了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大萧条。

可口可乐公司3月6日表示,除了投资24亿美元收购汇源外,可口可乐还计划未来三年在中国投资20亿美元。在美国市场销售增速放缓之际,中国政府的这一裁决使可口可乐公司在华扩张战略遭遇了挫折,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墨西哥和巴西的该公司全球第四大市场。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穆泰康目前正以更大力度推动该公司将触角从传统的汽水业务延伸到果汁领域,收购中国汇源果汁正是这一努力的一部分,果汁饮料市场的增长速度比碳酸饮料市场快得多。穆泰康在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声明中说,“我们感到失望”,但他同时表示,可口可乐公司尊重中国商务部的决定。

又是《华尔街日报》的消息,该报记者Andrew Peaple在3月17日撰文表示,外商直接投资只占中国总投资的一小部分。尽管这类投资的数额在下降,但中国企业,特别是资源型企业,却正在海外大举并购。这两个趋势结合在一起,再加上贸易顺差预计会收窄,有可能导致中国的外汇储备停止增长。这件事颇令中国政府挠头,因为中国公众并不乐见将汇源果汁出售给外国买家,但如果中国想增加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并增加其他国家对中国海外收购的善意,最好还是让可口可乐这类愿意在华投资的外国公司能够如愿以偿。

攻击中国实施“贸易保护”

在国际上,将此次否决并购的决策扣上“贸易保护主义”帽子的不乏其人,尽管商务部已经在3月20日作出了“客观裁定,完全不同于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解释。

在各种质疑的声音中,外电对于此事的态度尤其值得玩味:美国《华尔街日报》、路透社等各大财经媒体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此举是出于贸易

保护主义的考虑。有人将此与美国方面对某些引人注目的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的计划给出的结论作对比。

《华尔街日报》记者Heidi N.Moore认为,中国这一表态与美国方面对某些引人注目的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的计划给出的结论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驳回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005年收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Unocal)的计划时,美国国会的理由是涉及国家安全(虽然后者70%的能源储备分布在亚洲)。Bain Capital提出收购网络设备公司3Com的计划也因同样原因被否决。中国华为技术公司持有3Com 16%的股份。在这两起案例中,收购方最后都放弃了计划。这三起收购案的结果是一样的:保护本土企业免被潜在的外国投资者收购。但是,一向鼓吹自由贸易的美国引起了人们对保护主义的恐惧。

该报引用市场咨询公司的数据来说明,可口可乐与汇源在中国软饮料的总体份额“很难说明是具有垄断性,因此否决这项交易令中国的外资企业感到大惑不解”。

据“美国之音”采访报道,美国业内的律师和投资银行家们纷纷表示,中国政府的这项裁决是中国《反垄断法》的牛刀初试,它损害了中国政府反对保护主义障碍的公开立场。时值全球经济衰退之际,这些保护主义壁垒正引起各方的高度警觉。

就在裁决公告仅仅4个小时后,欧盟商会对此事发表了看法:“支持中国商务部在裁决中所述的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审查目的,但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实现方式应该是通过放宽限制、增加透明度以及降低进入市场和扩大投资行为的门槛,欢迎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

即便商务部和外交部后来都出面澄清,收购汇源案被否与贸易保护和外资在华政策无关,《华尔街日报》仍然坚称,“这一决定可能会成为对海外投资者的一个警告,表明中国可以利用反垄断法对收购交易施加沉重压力,甚至完全否决交易,尤其在人们担心领先民族品牌流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认为会影响中国海外收购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国际舆论都认为,中国的这项裁决对于中国正在澳大利亚接受审查的几桩外资并购案不利,会引起示范效应。

路透社3月18日的报道认为,这个中国《反垄断法》自去年8月1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或会影响到中资机构海外的收购以及今后跨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的方向。

《华尔街日报》也表示,中国商务部的决定是历经多年才得以出台的中国《反垄断法》遇到的第一项重大挑战,并将给中国并购市场乃至外国在华投资业务带来“寒蝉效应”。该决定还将加大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难度。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这一决定的影响正波及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已经成为澳大利亚反对党领袖人物的乔伊斯表示,中国政府对这桩交易做出的决定将会作为参照被澳大利亚政府考虑。这类交易中规模最大的一笔就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以195亿美元收购力拓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及其部分矿业资产的交易。当然,这桩交易的形式与可口可乐一汇源交易有很大的不同。

《华尔街日报》在分析原因时指出,之前中国多项收购美企以挫败告终,促使中国对美国没什么好感。也有人怀疑中国政府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交易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美国政府的上述决定还以颜色。甚至有时事评论员认为这是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即企业并购市场成为东西方间敌意的又一个宣泄场所。

该报还提醒:现在还有9起中国公司提出收购澳大利亚资源公司的交易悬而未决,中国在这个时候给贸易保护主义火上浇油殊为不智。

此前有外媒报道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资本趁机向全球能源和原材料市场扩张,目前国有的中国铝业有限公司投资近200亿美元收购国际矿业巨头力拓公司部分股权的交易正受到澳大利亚政府和民间的强烈反对。3月中旬,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表示会将中国铝业对力拓的195亿美元参股计划的审查期延长了90天。

外界不仅将这项决策冠上现在全球风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帽子,还连篇累牍地将其后果与中国对外投资可能面临的“报复性”贸易壁垒相联系,这是“泼脏水”还是一种威胁,尚不得而知。

“如果中国确实无意于搞保护主义,那做出这个裁决可能还是因为缺乏经验。”一位国际反垄断法专家表示。中国应该做好对外解释工作

对国际社会的臆测质疑,中国政府和各界都进行了批驳。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否决汇源并购案并不是保护主义。在此全球性经济危机时期,强迫命令本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收缩对外投资,政府救援企业以不对外投资、不关闭在本国工厂等为条件的,这才叫保护主义。

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说中国的外资政策有什么问题的话,最大的问题不是保护主义,而是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只要实事求是平心静气地审视这件案子,理性的投资者理当就此对中国的商业和法制环境加分,而不是抨击。因为这个结果证实了中国《反垄断法》的严肃性,有关部门没有以“加大利用外资力度”之类理由扭曲法律,而法制的可预期性正在构成一个国家商业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商务部研究院另一位研究人员王志乐也认为,从商务部上报、立案的案例数量来看,仅一例完全否决的案例,并不能说明此举就释放出了不利于引进和利用外资的信号。相反,对于中国政府而言,第一次依法做出反垄断的否定裁决,对于合理健康的利用外资,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过,梅新育同时也表示,我国需要在此收购案结果公布后做好对国内外的解释工作,告诉外国投资者,这并非意味着中国对符合条件的外资收购关闭大门,并非中国要搞贸易保护主义。在反垄断方面,中国政府对各国企业一视同仁。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认为,此前外资企业都是通过实体层面并购中国的国内企业,这次是证券市场提出要约并购,同样都是并购,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研究的新课题。根据白明的阐述,要完成一个并购必须过三道槛:一个是外资槛,根据现在的外资管理条例它并购的这个行业这样的规模、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我们允许的?第二是反垄断的槛,也就就是现在反垄断局的实际规定;第三是国家安全的槛。“关键是通过证券市场并购的口子一开,能并购果汁为什么不能并购你石油、移动、电信,这个到底跟国家安全有没有关系也是要研究的。”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我国需要在此收购案结果公布后做好对国内外的解释工作,告诉外国投资者,这并非意味着中国对符合条件的外资收购关闭大门,并非中国要搞贸易保护主义。

新闻链接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可口可乐兼并汇源案不涉及中国投资政策”

中国商务部裁决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掀起轩然大波,尤其引发各界对中国投资政策变动的各种猜测。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3月21-23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时,以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对汇源的兼并案,说明中国不欢迎外资到中国投资,是一个非常大的误会。他强调,“中国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绝不会改变。”

陈德铭特别指出,可口可乐兼并汇源这件事发生在两个外资企业之间,可口可乐公司总部在美国,汇源果汁是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外国公司,这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兼并不涉及中国投资政策,只涉及到中国对这两个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的经营集中度的审核问题。

他说,因为可口可乐的碳酸饮料在中国占了非常高的比例,汇源果汁也在中国果汁市场占了比较高的比例,可口可乐又经营着果汁等等。审核的结果表明,这种兼并会造成过于高的集中度,会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和弱小企业的利益,所以我们才给予否定。在否定的同时,我们仍然希望可口可乐、汇源在中国能够非常健康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同样希望其他的企业到中国来进行投资和发展。

陈德铭在回答提问时重申,汇源并购案被否,不代表中国对外投资有变化,更不能说明中国政府不欢迎外国投资,他表示这些疑虑可能仅仅是误会。

“我们仍然希望可口可乐、汇源在中国能够非常健康地发展,同时也希望其他企业到中国来进行投资和发展。”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