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篇

一 调整目标定位,重构教学内容

广告学是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高级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针对广告学专业开设的现代汉语应从学生的技能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语言文字是学生今后从事传播、设计工作的重要工具,学科性质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应该把汉语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的现代汉语教材都将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分为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个部分。中文专业的现代汉语一般都安排96个学时进行讲授,而广告学只有32学时。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和调整:

1.压缩理论知识的讲授

语言理论大多抽象、枯燥、难懂。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讲授这部分内容,学生会觉得“学不懂、学了也没用”,老师会感到自己是在“唱独角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幅削减理论知识的讲授转而进行实践练习。如在语音这一章中,大胆删掉发音原理的讲解,利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演讲,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起到纠正方言推广普通话的作用。文字、词汇和语法的讲解也应采取同样的方法,重点讲解文字、词汇的规范化、错词病句的修改,组织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不规范的用字、生造词及报刊、新闻中的病句、歧义句等。这样可以真正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汉语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言素养。

2.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增加趣味性

大多数现代汉语中引例都缺乏时代性,有的甚至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学生看到例句像是看到了政治书,因此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看课本。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语言理论确实枯燥乏味,但我们所使用的语言却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对生活中那些活生生的、极具趣味性和刺激性的语料有强烈的敏感性,对语料进行分析并解释深层的语言规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普通话正确发音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增添一些与此相关的相声、小品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条件下对普通话与方言加深认识。在汉字讲解中,突出“象形”这一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基本理论知识。在词汇、语法、修辞中,引用网络语言、外来词、“**体”作为例句,一方面,让学生感到现代汉语并不是与他们的生活无关;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规范化使用语言文字。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传统的现代汉语教学,大多是老师采用“粉笔+黑板”的“一言堂”授课模式。但事实证明,教师“怎么教”,是由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共同决定的。广告学专业决定了学生并不是要掌握高深的语言理论知识,而是怎样提高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广告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一些调整:

1.多媒体教学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会给课堂带来新的挑战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解“汉字”一章时,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带领学生观看《汉字五千年》,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汉字由产生到发展的过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平时所使用的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文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课外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广告专业的学生大都活泼并富有创意,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完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现代汉语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选取学生都喜欢看的某种电视节目,分析其语言特色,教学生如何判断“通俗语言”与“低俗、媚俗、庸俗的语言”之间的差别;通过分析某位新锐作家的语言特色,帮助学生认识语言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需要走向社会,去解决语言运用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而且能使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比如:要求学生有计划地练习小篆和隶书,不但能帮助他们体会汉字形体的发展规律,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今后学习设计打下基础,与后续的专业学习自然衔接;再如要求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短信、网络用语、流行语,细心观察语言的新变化,组织学生调查闹市区的店名、广告等社会用字的规范问题,并进行相关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在锻炼了学生使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 与专业相结合,提高技能训练比重

广告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被设置在第一学期,这不仅仅说明它是一门学科基础课,同时也说明它与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是有联系的,必须要有衔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语言工具性的一面,还应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这样学生会觉得所开设的课程是一脉相承的。我曾在教学中做过这样的尝试,在讲汉字的印刷体和手写体时,我硬性要求学生识记10种以上的字体,因为作为广告专业的学生,他们应对形体、线条更加敏感。在学期的最后一次课上,我要求学生通过本学期所学的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知识,分析下列经典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集团)、“海尔冰箱,天下无霜”(海尔集团)、“美的不只是商品,廉的绝对是价格”(美廉超市)、“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英特尔)、“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中国联通)、“立即下班,禁止痘留”(**美容院)、“你好,色彩”(Canon相机)。学生的热情很高涨发言很踊跃,在检验了本学期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广告语的选用对一则广告所起的巨大作用。这样学生在今后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美学、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学习中,就能借鉴现代汉语的相关知识,创作出优秀的广告作品。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广告学开设的现代汉语课,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从广告学的培养目标出发调整教学内容,不但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而且要从学生的特点和本专业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只有这样,现代汉语课才能在培养广告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关彦庆.关于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3]李宏伟.非中文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6(1)

[4]宣恒大、卢伟.多方面结合,提高现代汉语教学效果[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2篇

2011年10月15日上午,纪念《语法修辞讲话》发表60周年学术研讨在我校科研楼报告厅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83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7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围绕“《语法修辞讲话》研究”、“语法研究”、“修辞研究”、“语用研究”、“语言规划研究”、“结合语法修辞语用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话语分析研究”、“语言符号与传播研究”等多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大报告、分组研讨和总结汇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我校党委书记李虹、市教委副主任张向阳、中国语文现代化学长马庆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经过两天紧张有序的研讨与交流,10月16日下午,纪念《语法修辞讲话》发表60周年学术研讨在我校科研楼报告厅圆满落下帷幕。中央民族大学戴庆厦教授、南开大学马庆株教授、暨南大学邵敬敏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副长兼秘书长袁钟瑞先生、我校国际交流学院院长项成东教授等出席。

此次大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主办,国际交流学院承办,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单位协办。大前后,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陆俭明先生发来贺信、华中师范大学邢福义先生发来题词、中国社科学院学部委员沈家煊先生发来贺文,语文报刊协长李行健教授、天津市语用修辞分长谭汝为教授等分别打来祝贺电话、发来贺信。中央民族大学985基地主任戴庆厦教授,中国语言学常务理事、暨南大学邵敬敏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沈阳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铭玉教授,中国社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主任张伯江教授,商务印书馆副总编兼汉语出版社中心主任周洪波教授等著名语言学家应邀出席并做主旨报告。大期间,校党委书记李虹、校长修刚、副校长王铭玉分别见了做主旨报告的专家和大主持专家,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感谢和热忱问候。

研讨的主要特点

(一)意义重大而深远

纪念《语法修辞讲话》发表60周年,学习《语法修辞讲话》的学术,学习吕叔湘、熙先生的学术精神、学术思想、学术风范和学术道路,密切结合表达,语义、语用和语法相联系,密切结合应用,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联系,对于促进中国语文的现代化即汉语的规范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规模大、层次高、水平高

首先,此次议规模大。参的正式代表达170多人,来自包括社科院、北大、复旦、人大、南开等名牌院所在内的8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来自日本、俄罗斯、中国香港等地的学者3人。

其次,此次议层次高、水平高。参的主旨报告专家、主持专家和小组长等都是国内顶级学者和知名学者,其中担任国家一级学副长以上的有6人以上,博士生导师暨博士后合作导师30余人。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和中国语文现代化学给与者高质量的赠书和光盘超过600册(份)。讨论的议题广涉及《语法修辞讲话》的研究、语法研究、修辞研究、语用研究、语义研究、话语分析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等诸多方面。主旨报告的水平高,代表了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最高水平。提交的论文摘要和全文,内容充实,见解深刻,表述畅达;小组报告井然有序,细致而清晰,讨论中相互切磋,热烈而深入。

(三)严谨求实、创新包容、充满活力

首先,严谨求实。从议手册的制作到议主旨报告、分组讨论、组长汇报等各个环节都严谨求实,考虑细致周全,务求没有失误,没有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东西,讲求高效、实用。

其次,创新包容。从选题立意到理论方法,从材料选取到分析解释,从内容含量到表述形式,都体现了多元包容和锐意创新的特色。

再次,充满活力。既有老一辈专家学者莅临,中青年学者到,也有不少研究生同学参,主旨报告多达8场,贺信贺文和题词4封,戴庆厦先生和邵敬敏先生还参加了小组讨论,李宇明教授在百忙之中做了两场学术报告,大共收到150余篇论文提要和全文。

研讨的主要收获

(一)学习吕叔湘、熙等老一辈学者的学术风范和学术精神,不仅要做好人,守好本分,还要有较强的社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不能只是独善其身、明哲保身,更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留学生 汉语写作课程 任务教学法

引言

在汉语写作中,涉及文字书写、词汇选择、组词造句、标点使用、语篇构造等内容,于汉语为非母语的留学生而言,学习内容非常庞杂,任务非常繁重[1]。在对高级班留学生的汉语作文进行分析后[2],发现即使是高级班留学生,其汉语作文中仍存在许多语用失误,如词汇语用失误、语言表达不贴切、书面表达口语化、固定语言结构掌握不足、语篇衔接连贯失误等,这与当前“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传统教学模式息息相关。传统教学模式是单向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足,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效的了解仅限于课堂、作业和考试中,难以对学生提出中肯的学习建议,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学习效果不佳。要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对外汉语写作课程的教学需做出改革。任务教学法具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锻炼留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语言写作能力等优势,在留学生汉语写作课程教学中得到重视。

一、任务教学方法相关理论及观点

任务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交际教学法为雏形,强调“在做中学”,得到了语言教育人士的关注和认可。Michae1 Long在任务教学的相关研究中对“任务”一词做出如下定义:任务是人们生活、工作、娱乐中所做的事情,而任务的完成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如商场买东西、图书馆借书等[3]。David Nunan则指出,任务具有交际性,在语言教学中,交际性任务是学习者在课堂上理解、处理、输出、使用目的语的语言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习者看重的是语言的表达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4]。Peter Skehan不仅明确指出了教师在提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要”做的事,还提及了教师和学生“不要”做的事,如教师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过程、结果等方面保持一致性、学生不能重复他人的表达等[5]。国内研究中,也有许多学者对任务教学的定义进行阐述,如张笑难认为任务教学通过采用目标明确的“任务”来帮助学习者学习、使用语言,它看重学习者所学习语言的实用性,以现实生活为参照进行教学;它看重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并不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它首先强调学习者使用语言的流利性,然后才关注语言使用的准确性[6]。

本文认为,任务教学法是教师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条件设计出具体可行的学习任务,然后向学生讲解、布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知、应用目的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汉语的综合能力。综上所述,任务教学法着眼于语言的交际性,试图将课堂语言教学活动与课堂外现实生活的语言活动结合,指导学生使用目的语解决交际问题,并促使学生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此,任务教学应用过程中需坚持以下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形式与功能结合原则、连贯性原则、难易适中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激励性原则[7]。

二、留学生汉语写作课程任务教学方法

(一)写作之前的任务教学

在学生着手做写作任务之前,教师需向学生介绍课程内容的主题和完成任务可能应用到的词语、句式、格式等,并运用图片、PPT、视频、网络教学资源等向学生提供来自真实语料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材料和信息,一方面适当减轻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避免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将生活经验、学习经验与任务联系起来,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以公文写作为例,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前,可先分析、赏析范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公文写作词汇,然后向学生介绍写作文体的相关知识,如公文的组成要素(称谓、问候语、正文、署名、日期等)和书写格式等,并激发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储备如词汇、语法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明确任务的内容、要求,根据任务执行的需要将学生分组,分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不同学生的性格特质、知识水平,尽量让小组成员优势互补,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避免优生独干情况的发生。

(二)写作阶段的任务教学

完成任务执行准备工作后,教师将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而需留心观察任务的执行情况,从学生的表现判断任务是否难易适中,如果学习任务过于简单则适当增加难度,如添加新的内容、制造干扰因素等,如果学习任务难度太大,远远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则及时降低难度,如允许学生利用图像代替文字说明,允许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容易因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产生压力感和畏难情绪,这时,教师需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必要时适当调整任务小组的人数、分工、活动时间和方式,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学习任务完成与否影响着教学的进度,虽然当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后,学习活动的主动权已转移到学生手上,但这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和任务完成的程度。为保证教学的进度和质量,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督,督促学生按时保质地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进行表扬,对于表现较差或发生错误的学生尽量宽容,并引导他发现自身问题,从而改正。

(三)讨论以及汇报阶段的任务教学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后,需形成报告以向教师和其他同学汇报任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在此阶段,允许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自由讨论,教师不对讨论内容进行干预、限制,但需告知学生报告需包含的组成要素,如目的、内容、格式等,同时向学生强调,小组间的报告力避简单地重复。学生完成报告后,教师应在不改变报告原意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做用词、造句、谋篇布局上的修改和调整,以确保报告语言用法的准确性、流利性和篇章整体的逻辑性、连贯性,如果学生的报告观点有可进一步深入挖掘的价值则适当引导。当完成任务和报告,任务小组成员则向教师和其他同学介绍小组任务的完成方式和完成情况,分享所知所感,提出所疑所惑,反思不足和错误;而聆听报告的教师和学生则需留意报告小组是否出现写作差错,并在报告结束后提出、讨论。对于学生没有发现的差错,尤其是学生未根据任务要求使用的语言形式,教师应明确指出,重点分析,要求学生重新审视自身的报告,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四)分析以及巩固阶段的任务教学

完成活动任务的讨论和汇报后,即进入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分析和巩固阶段。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实际上是对教学任务的评价。在留学生汉语写作课中,对写作任务的评价主要着眼于写作的质量和效果。写作质量和效果主要有三个评价指标,即语言形式是否准确恰当,表达是否顺畅,所使用的语言形式是否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而相对复杂。一般而言,在评价过程中以上三个指标需综合考虑,不可偏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不同,评价也应有所侧重。

任务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的内容。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允,教师需事先向学生说明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评价标准为努力方向,根据任务要求和评价标准不断调整方向以及完善内容。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以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为主,同学评价内容则适当放宽,可从写作思路、表达方法等方面入手,而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对小组学生的成果和不足做出全面、中肯的评价,还需对全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要求学生再次修改写作任务,或者改变任务内容,要求学生重复相关任务,以巩固知识。

结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汉语推广事业的不断发展,汉语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写作是汉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是一项综合教学活动,涉及字词句、标点、篇章结构等内容,学生需综合运用知识储备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这对汉语为非母语的外国留学生而言,难度颇大。本文认为,任务教学法可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应用任务教学法过程中,除了强调写作语言形式的准确性、流利性和篇章整体的逻辑性、连贯性,还需进行必要的跨文化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语

参考文献

[1]孙荔.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原则与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11):104.

[2]李莉.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浅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125-127.

[3]Long,M.A role for instruction in second language,1985:77-79.

[4]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0-12.

[5]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l.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99-154.

[6]张笑难.基于任务型模式的主题单元教学在对外汉语写作课中的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3):84.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4篇

1.错别字调查报告作文为了了解人们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一、由于语文知识不扎实而写错别字。在一个村庄的小鱼塘里,我看到一个自制的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这样几个大字——“禁止钩(钓)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饭店门口的“抄饭”、修车店门口的“补胎冲气”、零售店门口的“另售”、家具店门口的“家俱”、装潢店门口的“装璜”、洗车店门口的“洗车打腊”水果店门口的“波萝”„„唉,让人哭笑不得。二、有人为了图方便,随意简化汉字而写错别字。在集市上,你会看到“鸡旦”、“合饭”这样的汉字,在体育用品店你会看到“兰球”的标签,停车场的招牌上写着“仃车收费”。 三、有的商人为了赚钱,故意写错别字走在繁华而又喧闹的大街上,刺眼的错别字随处可见,看看那些花花绿绿的招牌吧!什么“ “一网情深”(网吧)、“衣衣不舍”(衣服店)、“一明惊人”(眼镜店)„„这些店名往往让人过目不忘,同时又让人隐隐不安,店主为了使自己生意兴隆而随意改变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我们小学生学习汉字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种现象难道不应该提出批评吗? 汉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要热爱汉字,杜绝写错别字。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语言文字都无法掌握,又如何学习其它语言呢?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都来规范使用汉字吧

2.错别字调查报告问作文错别字调查报告作文400字——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天天与汉字打交道,读书、看报、写文章都离不开汉字,优美的汉字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朋友。但是并不妨碍大家写五花八门的错别字,所以小编整理了关于错别字调查报告作文400字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汉字是灿烂的文化瑰宝。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天天与汉字打交道,读书、看报、写文章都离不开汉字,优美的汉字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朋友。可是由于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等原因,许多汉字被乱用或滥用,错别字时常悄悄地溜到你我的周围,影响着我们。

我天天从白马路回家,路上看到了许多错别字,广告上、商店招牌上、标语牌上……有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有的用繁体字等,乱七八糟。例如:钢琴店的广告上写着:“琴有独钟、一见锺琴”,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修车店把“补胎充气”写成“补胎冲气”、家具店写成“家俱店” ,一些店铺还把“零售”写成“另售”、“排档”写成“排挡”、“鸡蛋”写成“鸡旦”……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拼音教学 识字教学 提前读写

这几年,我校有幸参与了国韵少儿汉字输入系统课题研究。我们听取了西安坤元公司李军杰的系统研制报告、技术报告、陕西省软件评测中心的检测报告、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的科技查新报告、西安小学和莲湖路小学等实验学校的应用报告,审阅了有关技术资料,观看了现场演示,并实际考察了西安小学的相关教学活动,觉得此系统在促进汉语拼音、识字、作文、口语交际等教学方面效果显著,于是决定在我校进行这一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这几年教学活动中,我获益匪浅,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有了更多的思考,下面简单说一说自己在这几年课题研究方面的一些收获和感悟。

一、高效整合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

传统的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存在争课时现象,本质上是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果问题。解决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争课时矛盾的一条重要出路是利用计算机工具有效整合。而国韵少儿汉字输入系统正好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两年的探索、实践证明,应用“国韵系统”辅助教学,为运用计算机技术帮助和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三唯”标准的全面实施,开辟了一条新路。国韵系统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采用“声母+韵母+声调”的模式,用键盘符号“-”表示阴平,“/”表示阳平,“v”表示上声,“\”表示去声,轻声和隔音符号用“’”表示的方法,完整表达了汉语拼音的调号。现在的孩子对电脑并不陌生,让他们熟悉键盘和大小写的对应也不难,在老师的用心教学下,学生很快就会使用键盘用拼音带声调打字,而且学习兴趣很高,每次在计算机教室上语文课时都非常乐意,在这种积极兴趣的引导下课堂效率格外得高。不过这种教学模式需要老师的精心备课和精心设计,将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巧妙结合,高效教学。学生在电脑上用汉语拼音带调输入后出现的汉字也是教学的重点,也需要用心组织课堂将识字教学融入其中,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汉语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也能巧妙有机结合,寓教于乐。

二、快乐识字,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在计算机教室上课,学生所能见到的汉字远比课本上要多得多,这也使学生除了认识课本上的汉字外又会认识许多汉字。如果教师善于引导,除了完成课堂任务以外,学生的识字量也会大大提高。例如我在集中识字教学“巴”字时,学习了“巴”字的音形义后问学生:“谁能给这个字加偏旁变出更多的字?”学生都积极开动脑筋。然后我让孩子们在计算机上敲击一声“巴”的音节,出现了许多汉字,我相机引导孩子们学习,还将二三四声都打了一遍,顿时出现了更多的汉字,还有许多不是以“巴”为基本字组成的汉字,学生觉得中国汉字太神奇了,兴趣盎然。我会重点讲解几个字,其余的汉字根据每个孩子接受能力的不同自己识记。语文教材设计一节课的识字教学任务一般都是十几个。当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之后,学生一节课的识字量至少翻了一倍甚至更多。经常这样反复教学,孩子们的识字数量大大提高,识字兴趣也越来越浓,一学年下来,程度好一点的学生基本能学会2500个汉字。这就为以后的阅读清除了障碍,学生的阅读量也会随之增加。

三、提前读写,扫清写话书写障碍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量有限,往往有话可说,但下笔时又有很多字不会写,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在计算机教室上写话课,利用“国韵”软件进行写话训练,让学生在电脑上打出想写的话。通过课堂上的一些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通过输入拼音解决了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教学中,我们每个班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博客,让孩子们在博客里写句子、写日记、写作文,这样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孩子们明显爱说爱写了,一年级下半学期部分学生一学期竟然写了100多篇日记,现在,学生对写话充满了兴趣,每天都会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一些自己的体会。有些学生会写他在上围棋课时都学到什么;有些学生会写周末和家人一起出游的经历;还有些学生把自己和家人的外貌进行了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开始热爱写话了,他们愿意把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二年级的暑假我们建议孩子们在博客上写小说,因为联网,有老师和同学、家长的关注和鼓励,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很浓,写出来的内容明显高于同龄孩子。

我觉得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本质内涵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促进教材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交际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课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小学低年级语文汉语拼音、识字、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运用“国韵系统”作为认知工具,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计动手能力、应用操作能力等,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引起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心理教育理念的深刻变化。

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番美丽的风景,不禁让我们思考:语文也可以这样教。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一线老师们思考,比如如何安排课堂内容,课堂上如何将课本知识和课外内容合理分配,在课题研究中如何把握其中的度,不能拔得太高让学生够不着,也不能偏离教学内容而顾此失彼。我想,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会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得更加有效、完美。

参考文献: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2005年重印.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6篇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制药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近年来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双语教学在各高校中也渐成潮流。然而,作者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低年级基础实验课程双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盲目开展、推广双语教学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224-02

一、引言

自2001年教育部明文提出在高校中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开始,英语、汉语混合教学逐渐成为新世纪以来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领域。作为高校化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许多高校即陆续开始尝试在低年级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英文教材,使用英文讲授,以使学生较早接触并熟悉专业英语,便于其高年级阶段的文献查阅、实验室科研等任务。我校也较早地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至今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借鉴、采用了一系列颇有效果的做法,如编写双语教材、强调化学化工专业词汇、实验讲解时采用较浅显的英文口语、繁难处采用汉语复述、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使用英文完成实验报告等。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值得改进与反思。

二、反思

1.英文讲授。作为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实验课在高校中通常安排在低年级完成。刚开始接触该课程的同学,之前只经过了短期的大学生活,仅有少量的无机化学实验基础。猛然间接触更为复杂的,同时又以英文讲授的有机实验课,遭遇大量的新的专业词汇,对学生而言明显学习曲线显得陡峭了些。许多低年级同学听力基础也较为薄弱,更是难以适应英文讲解的环境。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多处报道的经验,我们尝试过使用由浅入深的授课方法,起初的几次实验大量使用汉语,而后逐渐提高英语比例,而较复杂的操作、步骤先使用英语而后再使用汉语对照讲解。这种英汉对照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习曲线的问题。此外,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切换中英文讲述,不可避免地引起了语言环境的割裂。汉语与英语在表述逻辑上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在听课时需要频繁地切换接受模式,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思维混乱,引起知识掌握的碎片化。更有部分同学在英汉对照讲解过程中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对英语不去深究,专等汉语的复述部分。这显然并非双语教学的初衷,反而是事倍功半的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有人建议以较大尺度(章节、课时)为单位而非以小尺度(句、段落)为单位进行英汉对照:先完全以英文讲解整个实验,以便为学生提供完整的英语环境,培养其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进而理解相关知识;待英文讲解结束后,再使用汉语复述主要内容,纠正之前学生可能的理解偏差。我们的初步实践中也发现,这种方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频繁语言环境切换的弱点,然而两次整体性的讲解会使得授课时间几乎成倍延长。在理工科高校中,基础课学时原本就异常紧张,这种做法偶尔使用尚有可能,但大规模、持续性贯穿整个实验课教学几乎没有可行性。

2.双语教材。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一本合适的英文教材必不可少。不少学校的双语教学,特别是理论课,往往直接使用外原版教材。然而实验课程存在其特殊性,各高校由于专业重点、实验室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开设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内容上往往存在很大区别,国外的原版实验教材在这里更是“水土不服”。为此,我们特意编写了与本校情况契合的英汉双语对照实验教材。为保证教材英文的质量,还特地由有机化学与外语两个教研室合作完成英文部分的编写。但毕竟英语教研室编者对化学操作不甚熟悉,教材的英文部分依然很难称得上地道,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对学生的英文学习难免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由于教材中英汉内容基本完全对应,很多学生往往不甚注意英文部分,在预习、复习及实验过程中通常只阅读汉语段落,英文部分遂成为摆设。我们曾考虑过撤除教材中的汉语部分,改为全英文教材,或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该做法必然会使得斜率本已颇高的学习曲线愈发陡峭,因此也缺乏可操作性。

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总结环节,是对实验内容的复习与提炼,对教学成果的检测与反馈。与诸多其他院校相同,我们也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完成实验报告。这种做法理论上在实验报告的原本功用之外,还可加深学习者对英文专业词汇的印象,检验其双语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其英文写作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受限于自身的语言水平,很难组织好合理、流畅的英文,撰写报告时不得不将大量时间花费在英文写作上,反而忽视了实验报告原本的用意。更有甚者,部分同学的实验报告并非自主撰写,而是几乎全盘照抄双语教材中的英文部分,抄写时亦不求甚解,乃至教材中的印刷错误也原封不动出现在报告当中。这种“英文”报告流于表面,毫无意义,完全丧失了实验报告原本的功用,严重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更遑论科学精神的培养了。根据我们自身的实践,盲目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不但完全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会使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4.专业词汇。多处的实践都证明,在双语实验教学中,化学专业词汇是特别应当强调的内容。我们也发现,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主要熟记的也是诸如化合物命名、仪器名称、实验操作等专业单词。然而受低年级英语水平及阅读量的限制,学生通常依然无法达到更高的要求:胜任专业文献的阅读、写作任务。而这些英语词汇的学习,基本只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英文水准帮助并不大。更何况,这些词汇日后在《化学英语》课程中,在日后科研实验室工作阅读文献时又将重复涉及。我们曾对比过开展与未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在高年级阅读科技文献的情况,并未发现有显著区别。低年级时的双语教学似乎很大程度上做了无用功。

三、结语

总之,经过多年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都耗费更多的资源与时间后,我们发现表面光鲜的双语教学远未达到预期的成果,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英文水平提高并不显著。甚至因为学生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陌生的专业英语上,反而会对实验课程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造成不良影响。英语并非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核心内容,因为双语这个芝麻而丢弃了西瓜,实有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之感。因此,我们认为,双语实验教学――至少在普通高校的低年级阶段――不应为追求新潮而强行大面积推广。对于绝大部分同学,应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而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同学或可设立单独的双语教学班。此外,双语实验教学即便展开,也应与之后的专业英语、文献查阅等课程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出现过多的重复、冗余内容。

参考文献:

[1]周萍.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8(2):47.

[2]陈德英.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9(2):36-37.

[3]万福贤,姜林,尹洪宗,李映,付蕾,李长城.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166-169.

[4]盛野,张雷,吕蕾,王海晶.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初探与体会[J].广州化工,2015,10(20):176-177.

[5]陈牲,田玫,徐丽英.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专刊:195-196.

[6]傅晶,黎俊波.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7):232-234.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形合 意合 英汉对比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244-02

Abstract:English and Chinese "hypotaxis" heavy "parataxis"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two languag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mon means of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in English and Chinesediscourse organization. Comparing the respective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ategy in translation,correct processing.

Keywords:hypotaxis; parataxis; a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translation strategy

在翻译领域中,英汉语言的对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英汉互译所涉及到的理论、方法与技巧都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对比基础上的。两种语言由于隶属不同的语系,所以差异有很多,如:英语重被动,汉语重主动;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等。美国翻译学家奈达早就提出“…so far as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concerned,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ce linguistically is the con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Nida,1982:16)。

英汉互译时进行形合、意合的转换。这意味着在转换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到某些翻译策略,如:倒置法,拆句法,增译法,合并法,省译法,重组法,包孕法等,这样才能使译文既符合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也符合语言表达方式。该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几种常用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1 形合转意合

英语的形合表现明显,从词法层面看,就是运用不同的词汇形态如名词的数、性、格,动词的时态,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来体现语法关系;句法层面上看,英语习惯使用关系词和连接词等。汉语的意合表现比较隐性,常以词义、内部等逻辑关系组词造句、连贯句子。形合转意合实际上也就是英、汉的转译。

例句1:If its message were confined merely to information and that in itself would be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to achieve,for even a detail such as the choice of the color of a shirt is subtly persuasive-advertising wound be so boring that no one wound pay any attention.

译文:如果其信息只被局限于告知――就广告而言,如果这不是完全不可能达到的,也是非常难做的,因为即便是一个诸如衬衫的颜色的选择这样的细节都会具有微妙的说服意味,那么广告就会如此地乏味以至于没有人会关注它。

英语句子如“葡萄”,主干为中心,而挂着多个从属成分――从句、分词短语等;汉语句子如“竹”,一节接一节,主要靠小句的串接,逻辑上的连贯来组句。因此,英语原句译成汉语时要把英语长句子拆分成小句,通过逻辑关系串接起来。

例句2:I had spent a long day on a hired mule before the mail carrier who had been my guide pointed to a cabin on the far side of a stream, mutely refused the money I offered, and rode on.

译文:我雇了一头骡,邮差充当向导,骑了整整一天后,他指着河边的一幢木屋,我给他钱,他默然拒绝,迳自骑着骡走了。

汉语侧重的是逻辑上的连贯。一般是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因此,英译汉时要将英文所习惯的空间结构所构成的句子打散,重新排列为汉语所习惯的时间顺序,这样出来的译文逻辑更加清晰。在该译文中语序通过时间顺序重新排列,因而“雇了一头骡,邮差充当向导”事件在前,“骑了整整一天”在后。

例句3:She sat with her hands cupping chin,staring at a corner of the little kitchen.

译文:她坐在那里,双手托着下巴,眼睛凝视着厨房的一角。

英语习惯将描写性词语或小句只作为句子的从属成分,而汉语在叙事时会常将叙事和描述的语句分开。译文中将对“她”的描述“双手托着下巴”单独译成一句,使叙述与描写分开,这样使译文符合汉语语言习惯,也更加清晰。

2 意合转形合

汉译英的转换就是形合化的过程。英语通常以主语为中心,喜欢将短语和从句作为其从属结构。汉语常出现无主句,省略句较多,虚词少,逻辑联系始终贯穿在整个篇幅之间。

例句4:1953年,美国准备对中国援朝部队使用原子弹,并用核武器进攻中国。新中国的领导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深感忧虑,立即做除了建立和发展原子弹和导弹事业的决定。

译文:In 1953,when the leaders of new China learn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as prepared to attack mainland and the Chinese troops in Korea with nuclear weapons, they deeply concerned, decided that China must have its own atomic bombs and missiles.

汉语句子通过隐含的逻辑关系进行连接,汉译英时可以增添连接词,使原文中的隐含关系明朗化。该译文中添加了关系词和连接词when,that,使得英语译文结构更加连贯,条理性更强。

例句5: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更为积极地姿态扩大对外开放,力争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有新的增长。

译文:We must seize new opportunities and meet new challenges. We must open ourselves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more actively, and take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xpand foreign trade and absorb more foreign funds.

本句包含5个小分句:(1)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2)迎接新的挑战,(3)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4)以更为积极地姿态扩大对外开放,(5)力争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有新的增长。分析了各个分句间的逻辑关后,发现(1)和(2)是并列关系,可以添加and进行连接,(3)和(4)是并列关系,(5)表目的,因此,这三个分句可连为一体,(3) and (4) to (5)。

3 英汉对应

《天演论》中严复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信”指的是忠实原文,即“以原文内容与风格的尽可能完整传达为目标”(彭长江,2002:14)。因此,翻译时应体现这个目标,尽可能做到不走样。如果说形合是英语的常规状态,那英语在什么时候出现非常规状态意合呢?英语的意合常常体现在一些特殊文体中,如广告、新闻标题、电报等。

例句6:Good to the last drop .

译文: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斯威尔咖啡).

例句7:Every time a good time.

译文:分分秒秒欢聚欢笑。(麦当劳)

汉语的形合表现在连词的使用上,如“虽然……但是……”,“如果……就……”,“因为……所以……”,“尽管”等。这些都表明汉语除了意合也有形合。那么有时在翻译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英汉对应的方法。

因为是全新的系统,他们要求丹佛斯提供全程的陪伴。因为这不是我们的义务,所以就没有任何报酬,但是我们的工程人员毫无怨言,一切大局为重。

译文:Since all the systems were brand new,they required that Danfoss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entire process.There was no reward because this was not our duty, but our technical staff didn’t complain and worked hard for the reputation of the Company.

原文中出现了连词“因为”、“因为……所以……”,“但是”,英译时完整将它们表现出来。

综上,理解英汉语篇形合、意合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所谓的形合、意合也并不是绝对的。英语也有形合的地方,汉语中也常用到意合。英汉间互译并不一定总是简单的“形合”与“意合”的相互转换,在进行翻译时,我们应采用多种翻译方法,才能把原文的意思更加准确的表达出来。

参考文摘

[1] 唐祥金.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语言文化因素[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1] Tang Xiangjin;Chinese borrowing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its cultural factors[J].Xi 'an,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2000(3).

[2] 何谦卫.文化多元化与翻译策略[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

[2] He Qian who;Cultural diversity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J].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6(7).

[3] 刘琦.从异化与归化看文学翻译[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

[3] microbloggers;From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3(3).

[4] 龚奕轩,郭亮.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河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4):70-71.

[6] 赵丽.论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导入和培养[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7] 张晓瑜.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意识的策略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4).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8篇

一、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以英国为中心,其一产生便风靡全球,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第二语言教学流派。其主张以培养言语交际功能为宗旨,要求言语运用正确与得体。将教学过程交际化,与课外生活结合起来营造一定的情景,通过大量的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言语交际能力,用以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水平。为尽快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外国学生渴望学到最实用的汉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他们性格开朗,崇尚自我,乐于表现,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她们性格上这一特点积极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在解释完一个对话后,我会要求外国学生表演,充当一定的角色。在一些家庭自我介绍、打招呼、问路、购物、找人及看病等情景对话中,这种方法非常奏效。

二、情感过滤(Affection filter)

情感过滤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主要表现在:

(一)鼓励表扬,深化情感。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理解、尊重、真诚来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坚持鼓励为主,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可亲可敬的情境中学到知识。我的澳大利亚学生丽莎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并报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她励志成为像自己母亲一样的外国汉语教师。我经常夸奖并鼓励她要锲而不舍,要保有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坚持奋斗的意志。而对于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的德国学生尼可儿则以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慢慢的尼可儿也在公众场合敢于开口了。

(二)学生合作,交流情感。在课上合作活动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只是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除因材施教之外,面对两位学生语言水平有很大差异的学生,再遇到小故事和成语时我经常会让语言水平较高的丽莎用英语为尼克儿解释个别的字词。就中西方文化差异也会让两者各抒己见,讨论在各自国家的不同情况,从而达到共识。

三、任务型设计(Task-based Design)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材料,进行真实的活动,主动的学习。任务型语言教学操作模式有三个步骤,即任务前活动、任务环、语言焦点。

(一)任务前活动(pre-task)。任务前活动的主要目的为后面的活动作准备,向学生介绍任务的话题和任务目标:做一些简单的词汇学习活动或游戏以激活学生的语言。例如询问天气时,可以先引进“天气”、“晴”、“阴”等词语。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一些有用的词汇或表达法,为语言活动做准备,即语言点的讲解。提供必要的材料,要求学生听完成类似任务的录音,帮助学生熟悉主题;

(二)任务环(task-cycle)。任务环阶段主要有三种活动,即做任务、计划、报告。A.任务段(task)――学生用语言来做事阶段。学生以配对形式或以小组形式根据要求执行任务,学生可以大胆地使用语言,自由地进行对话;B.计划(planning)――学生就如何报告任务的结果做准备;C.报告(reporting)――各组学生代表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重点展示任务的结果。在与澳大利亚交流生的跨文化交流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四组让他们分别表演能够体现中西方的文化冲突的简短对话并告诉他们我们能将选出做得最好的一个小组,孩子们顿时兴致盎然,积极准备,有赞美,有送礼,有打招呼等等,效果非常显著。

(三)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语言焦点包括语言分析和操练,目的是让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水平识别和思考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具体特征。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熟悉的材料,布置聚焦语言的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练习语言难点,老师归纳、总结重点语言项目并且在操练,加深学生印象。

四、归纳演绎(Conclude-deduction)

西方提出了一种引导性的发现法(guided discovery),即将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起来使用,通过有计划地引入教学内容,然后按步骤地启发和诱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和类推,最后发现语法的规则。引导发现法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侧面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初到中国在课堂上接触几次问句后,我的两个外国学生很快提问到:“Can a general question form be like this?主语+动词+宾语+吗?或是主语+是不是+动词?”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孩子总结的不恰好是一般疑问句的规律吗?或许这就是学习语言中人们所谓的“悟性”吧!

其次,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实物和挂图来释词,例如在讲解食物以及人体部位时这样简单易懂,体现了时间的经济性原则。还可以采用由教师叙述情境来引发学生扩展词语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掌握新词的用法,如此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交无定法”,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各种各样教学理论都应当予以借鉴,因材施教,对之进行创造性地吸收改造,使之为我所用,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服务。以上只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中不是很成熟的一些教学策略和手段。充分地挖掘和广泛地吸收传统教学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于更好地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产生,使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新兴学科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9篇

如今,欣赏古老的东方魅力在西方越来越时髦,想学中文的洋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我曾教过一位即将赴华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约翰,他决定临行前先恶补一下汉语口语。他指定要学的教材是BBC广播公司出版的汉语课本。该书扉页上的广告词甚有煽动力,声称特别适合旅游者和商人的速成初级汉语,完全无汉语基础者也能“一看就会说”。我翻遍全书都找不着一个汉字,通篇皆是英文和汉语拼音,整个一本文盲汉语教科书。据说此书是专门为那些放弃学习像天书一样难学的汉字,只打算学会说点汉语口语者预备的。南于完全不看汉字单纯读拼音,老外学起这种文盲汉语来常常闹出令人捧腹的笑话。

约翰一见我的面就自豪地卖弄起自己的汉语学问来:“你嚎(好)小姐郭,我恨歌星(很高兴)扔死你(认识你)。”约翰很珍惜与中国人的对话机会,笑话便层出不穷,比如他告诉抛“我的媳妇(西服)在皮包里。”“今天早上担心马路太忙,我七点就‘出家了’。”他的中国好友回国了,于是约翰经常念叨的是:“一个火人(好人),飞去了(回去了)。”每次走到楼梯口,约翰都会略微躬着身,一派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口中念念有词:“请小心裸体(楼梯),下流、下流,一起下流(下楼)吧。

中文里的四声,可谓是西方人的天敌。初到北京的英国留学生踏进饭馆开口就将包子说成为“报纸”,服务小姐还真耐心解释:“马路对面卖报纸,日报、晚报一应俱全。”想吃饺子,遗憾的是冲口而出的却是“轿子”,听得侍者如坠云雾之中。尤其令女侍者莫名其妙甚至气愤的是,他居然要求“红烧屁股”,并声称这是他最喜爱的一道中国名菜。见女侍者的脸色不悦甚至恼怒起来,洋学生急忙将菜单指给她看。女侍者这才明白原来他是想吃“红烧排骨”。

一位初到北京的英国外交官,临阵磨枪讨教了几句汉语,便操练起来。当中方官员客气地告诉他今晚为他准备了一餐便饭时,这位英国外交官望着满桌山珍海味吃惊道:“如果说这是一餐便饭,那可真正是一餐‘大便饭’了。”

有一位英国人马克,他时常爱炫耀他那与众不同的学问。此人的爱好是整天抱着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从词典里拿来中文词句,接着就去活学活用。黄昏时分在林荫路上遇见他,我上前打招呼:“你好!马克,散步呢。”他笑嘻嘻地来了句:“对,我正在这里徘徊。”我忍住笑兴趣盎然地追问:“你明白徘徊的意思吗?”他一本正经地答曰:“当然知道,徘徊就是在一个地方来回来去地走着。”马克逢人喜欢自我介绍:“我是个土里土气的人。”每每都令众人笑得人仰马翻。马克自己却很惊讶,因他在词典里读到“乡下人”译为中文就是“土里土气的人”,他只不过想告诉中国人自己出身农民,不明白为何会导致如此喜剧效果。马克生搬硬套词典术语的习惯,有次着实令他尴尬万分。不知他从哪本词典中查找到“废话”一词的英文翻译含有双重意思,一为没用的废话,另外还有客气的含义,于是马克大着胆子运用起他的新名词。一位来英国商务访问的中方处长,与英方淡判之后夸奖马克的汉语水准高,马克赶忙学着中国人的谦虚劲回答:“你真是太过奖了,全是废话、废话。”那位处长先生当即一脸惨白地走开了。

在英国留学的日本学生尤其喜欢选修中文。据他们说,学会了中文将来回国谋职会有更多的机会。雅子小姐即是位中文迷,她认为最要紧的是先得学会用中文做自我介绍,可怜的雅子每当她兴致勃勃地用汉语作自我介绍时,旁人听起来便成‘了:“您好!我是牙齿(雅子),请多多关照。”并且还配上一个地道的日本式鞠躬。

中国民俗十二生肖属相,也是西方人极感兴趣的话题,每个人都想查清楚自己是属什么动物的。不幸的是,“属”和“属于”他们常常混淆。一位姑娘兴奋地报出:“我是属于猪的。”中文里用“雌性”或“雄性”来形容动物性别,这对洋学生来说未免太难为他们了。因在英语里无论形容人或动物都可通用male(男性)或female(女性),一天下午在街上一位小姐牵着她的爱犬得意地向我介绍“这是我的女狗。”

中文里的量词,也令外国人大为头痛。一次考试,我让学生解释何谓“一条好汉”,一个学生充分施展了想像力写道:“一条好汉,意思就是一个瘦而高、相貌好看的男人。”他解释“一条”自然是长而直的意思,至于“好汉”理所当然应该是模样好看的男人。

还有一位学生告诉我,他在山间公路上看到了“一张兔子”。我立即纠正应该是一只兔子,他却表情认真地反驳说,千真万确是一张兔子,因为野兔已经被汽车轧死了,压扁了的兔子理所当然变成为一张兔子,就如同一张纸、一张相片一样。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人文应用型人才;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87-03

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开设历史久、发展相对成熟的传统专业,长久以来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学历教育向职业技能教育转变。这也使得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着供大于求的结构性就业难题。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文字处理能力、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人文应用型人才,这与我们目前学科体系内培养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型人才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及时转变培养策略,适应社会需求,培育人文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在老牌大学已具优势的情况下, 独立学院更应该认真反思如何才能在夹缝中谋生存求发展,以形成自己的人文学科教育特点和专业建设方向。为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成立之初就将办学目标定位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现代商务理念、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决定了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转变的重要方向。人文应用型人才,是指融人文性与理论性于一身,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实践技能,并能适应社会需求,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人才。本文试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为例,探索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转向的培养策略研究。

一、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首先要以社会需求为尺度,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日益凸显。要使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需按照社会需求安排课程内容及结构。但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历史悠久,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专业基础课的变动空间不大。因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心主要体现在专业选修课与实践课上。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从第三学期开始逐步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在选修课的设置方面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意愿与社会需求。大三、大四是考研与就业的分流阶段,为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其课程也实行分流设置,将该课程分为就业、考研、兴趣培养与能力提高等几个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就业与考研等不同意向进行选修。考研板块的专业选修课程有“古代文学专题”“古代汉语专题”“现当代文学专题”“现代汉语专题”等等。这类课程的讲授重点在学科的纵深教育上,会尽可能地向学生传授专业前沿理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便于部分学生进一步考研深造。就业板块课程则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侧重于培养服务地域经济的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所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教学技能”“演讲与口才”“办公自动化”“公文写作”等。这样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基于对市场需求及学校定位的基础上设定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社会工作直接接轨。学生在按要求获得相应的学分后,也可以自愿参加其他兴趣培养类课程的学习,不计学分。

其次要增加实践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这一现状的出现,与学生在离校前较少接触社会,缺乏就业实践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举措。要适当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设置相对集中的培养能力的独立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熟悉本专业技能。另外,专业基础课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需要安排一定的实践课时,例如“写作”要求学年内组织8课时左右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现代汉语”在讲授语音后,安排普通话训练;“演讲学”等基本技能课安排10―15学时的训练;文艺理论及文学史类课程试行学年论文制度。要求学生在一年级围绕“文学概论”撰写文学评论类小论文;在二、三年级围绕“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或“现代汉语”撰写学年论文。同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利用寒暑假进行三次为期至少20―30的社会调查(每学年各7―10天)。社会调查结束后,学生提交一份调查总结和调查报告。这样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除利用实践课程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外,适时组织专业实习,可以让学生提早到社会中去锻炼,以适应职场需求。实习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职场适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强化实习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一般高校只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了能够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增加了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环节,即在第二学期安排为期两周的认知实习,第四学期安排为期四周的专业实习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工作,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并在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与实习周记,以总结经验得失。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各类公司兼职锻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结合的各类资格证书考试,提升职业竞争力,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

二、合理规划专业实践活动,打造四项基本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长期存在,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是相悖的。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调的是要将理论知识转变成实践能力。当然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基础上的。当然,这一点也是我们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的难点。因此就有人认为汉语言文学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提法不适合其专业特点。实际上,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其既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综合人文素养;又具有一定的工具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能力。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必须考虑既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专业基础课要开足,否则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但同时我们又要考虑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面对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合理定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对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保留基本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以保证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适当增加应用性方向课程,强化实践教学。我们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要使学生能够阅读各类文献,写作各类应用文体,具备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语文教学能力等。因而,我们在设置系统的实践课程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之外,有计划、有步骤地策划了系列专业实践活动,以便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必要的实践训练。为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开展“打造四项基本能力,提升一项专业能力”的系列活动,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和现代办公能力等基本功。我们在第一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第二学期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第三学期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第四学期着重培养现代办公能力。我们在每个学期都会有针对性地策划系列活动。

写一手漂亮的字,是文科大学生重要的人文素养之一,也是其就业时展现自身能力的关键一点。但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动手写字机会日益减少,这导致当代大学生动手写字的能力日益下降。因而,对于写字能力的培训就显得比较重要。我们邀请省内知名书法家为学生进行了“写字的基本要领和方法”的系列讲座。同时给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书法专业指导教师,安排每天的写字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为,学生无论以后从事教育、文秘、行政管理还是文化传媒类工作都必须具备基本的语言组织与口头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开展了系列即兴说话练习。早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及表达的锻炼,各班推选出优秀学生参加系里组织的即兴演讲比赛。写作能力是最能表现汉语言文学基本能力的指标之一。所以“写作”的改革也是“打造四项基本能力,提升一项专业能力”系列活动的重中之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将写作能力的培养重点定位于应用性文体的写作。为了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技巧和规范,我们减少了写作基础课的学时,增加了应用写作、学术论文写作、新闻与采访写作系列课时,并通过讲座和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在讲授写作理论的同时,安排适量的写作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代办公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采用了讲授与上机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类讲座,以使学生尽快熟悉和掌握现代办公实用技能。

专业实践环节是使学生将专业理论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教育部提倡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策划了“打造四项基本能力,提升一项专业能力”的专业实践活动。这一活动策划旨在探索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基于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足的现状和社会期望学生能尽快加强的需求。

三、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社团活动

人文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尽快接触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工作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建系以来,本着以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办学宗旨,建立了广告设计、新闻编辑、摄影摄像等三个专业实验室。这些校内大型实习基地的建立也为学生加强动手能力提供了便利。另外,我们还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推进校企合作,与语文报社、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太原市第二中学等十八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且聘任了多位富于实践经验,具有教学指导能力的事业机构领导与企业家担任“实践指导专家”。以弥补自有教师缺乏与所授课程相应的社会实践经历,不能充分胜任教学实践活动的缺陷。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大了职前培训力度,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拓宽了学校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为文化企业培养有用人才。

另外,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还需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设立的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团结协作能力及管理沟通能力,可以及时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相联系。同时,在社团活动中,还可以充分展现独立学院学生参与意识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因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依托系部专业特点,着力打造精品社团,形成“四社一台”的社团格局。“四社一台”包括:浩然辩论协会、湖畔文学社、I-MAX广告协会、文化创意协会和校园电视台。我们为每个社团配备专业教师负责学生社团的专业指导,同时,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表现,会计入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在系部的积极鼓励下,学生在社团活动方面表现积极,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浩然辩论协会在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青春飞扬”杯大学生辩论赛中获得三连冠的好成绩,并成功举办了文化传播系即兴演讲比赛和新生专业辩论赛,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湖畔文学社在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人文原创大赛暨全国大学生百强人文社团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全国百强人文社团”。学生还自发举办了应用文基础写作培训活动及各类征文比赛、话剧展演、文学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拓展了学生的文学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并通过编辑《湖畔风》打造系文学创作的平台。I-MAX广告协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广告大赛,积累了宝贵的参赛经验。文化创意协会积极联系校外公司,承办策划创意类的活动。这些活动锻炼了社团组织活动的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学习和实践的途径。校园电视台是山西省唯一一个由学生自行完成采访、拍摄、制片、播放全过程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学生社团组织。社团还不定期对全台成员进行了专业、系统的培训,多次的学习和交流,使学生获得了实践能力上的提高。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文化传播系力图通过各社团的建设为学生专业学习提供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以专业为依托,打造社团精品活动,提升社团工作水平,努力发展成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平台。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与专业理论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色社团活动, 以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尽情施展与发挥,提升其创新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社团活动中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提高,以便实现独立学院培养人文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文应用型转向是大势所趋,也是关系到该学科能否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独立学院需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办学定位,积极地进行探索和改革。在人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下,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文性和应用性,使自己的培养目标能够符合社会需要,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长平.以拓展素质为核心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5).

[2]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

[3]赖敏,蓝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探析[J].社科

纵横,2010,(1).

[4]邵之茜.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

[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

[5]吴凤玲.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4).

[6]郑育琛.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6).

[7]赵丽娜,谭宏姣.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的要求与特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在我国众多高等院校是一门重要的公共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翻译正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活动,因为翻译是正确理解原文并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翻译能力已不再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专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

一、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与翻译

以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为代表的语言输入理论认为语言获得的过程就是不断理解和接受语言符号和信息的过程,只有真正理解了可接受的输入才能真正拥有语言。这个理论强调输入能力“听”和“读”,而忽视语言输出能力“说”和“写”。而语言输出理论的代表Swain却认为:“尽管可理解的输入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理解性输入本身还不足以导致成功的语言习得,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语言的输出对语言的习得也同样有积极意义”(Swain, 1985)。听、说、读、写、译是语言的五项基本技能,很明显“听”和“读”属于语言输入(input of the language),“说”和“写”属于语言输出(outputof the language), 那么“译”(笔译和口译)则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综合体和双向活动(穆雷,1999)。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旨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然而上世纪80年代反复修订却又沿袭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无一字提到“译”的能力的培养(赵宇阳,2009)。到1999年,《大纲》再次修订,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1999),虽然“译”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排在“一定能力”的最后,几乎是可有可无。

对翻译教学的重视不够这一现状从课程的设置上也可以得到证明。《大纲》规定“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英语课均为必修课,英语写作、翻译技巧、英语口译等这些英语选修课是安排在这四个学期基础英语课程后,为达到六级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以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1999)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校英语课时有限、课堂规模较大,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也不足,在基础阶段之后,很少有学校能够向学生开设翻译选修课。即使少数高校对小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翻译选修课,但也没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为例,虽然学生入校基础较好,但由于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军事院校,英语课时较少,一周只有两节“读写译”课,教师着重语言点的讲解和教学活动的进行,很少有时间给学生进行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到了大三以后,也没有开设英语翻译选修课。

还有就考试项目设置上也可以看出对翻译教学的不重视。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但自1996年到2003年14次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题目仅仅出现两次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从2004年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将翻译列入考试项目,作为一种常设题型固定下来,但题型单一,且占分值较低,远不够引起广大师生对翻译教学的重视。

三.学生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学生的考试和平时翻译作业情况来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理解型问题和表达型问题。

1.理解型问题

理解型错误主要是指由于学生的语言功底不扎实,知识面较窄,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甚至理解错误,从而译出错句。主要表现为对词义不求甚解、欠缺语法分析,对句子结构混淆不清,英语长句翻译不当,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Apparentlyhe doesn’t dance because dancing is too easy for him.

错译:很明显他不跳舞因为跳舞对他来说太容易了。

正译:很明显他并不是因为跳舞容易才跳舞。

分析:此句虽然没有生词,但很多学生会译错,这句话的难点在于否定转移,关键是学生要懂not否定的不是dance,而是后面的because从句。

例2:Liyuwas more of a poet than a king.

错译:李煜比国王更有诗人才华。

正译:李煜与其说是一位国君,不如说是一位诗人。

分析:此句关键是理解“more of a +n.+than”的句型,此句前后指的是同一人,并不是前后两个不同人的对比。

例3:My roommate said this girlhad told him she wouldn't mind going out with me. But when I invited her to amovie, I learned he was just pulling my leg.

错译:我的室友说,那个女孩愿意和我一起出去玩。可是,当我请她去看电影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那室友在拉我后腿。

正译:我的同房间同学说,那个女孩愿意和我一起出去玩。可是,当我请她去看电影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那同学是逗我,开我的玩笑。

分析:此句错误在于翻译时望文生义,囿于词语表面意思,没有正确译出英语文化背景中的习语。“to pull one's leg”初看起来好像和中文里的“拉后腿”意思差不多,但是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它的真正意思是“开别人玩笑”。

2.表达型问题

表达型错误是指对原文的理解基本没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翻译技巧和翻译实践,语言基本功较差,拘泥于语言表面形式和结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翻译出来的东西不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在英译汉中出现“欧化”现象,在汉译英中又出现“中式英语”。

“欧化”汉语主要是由于学生未能摆脱英语语言形式的影响,对原文句子结构亦步亦趋,充满着“翻译腔”,从而产生蹩脚别扭的汉语句子,尤其是对英语长句(主要是定语从句)的翻译。

例1:They will miss the ritualinteraction that goes with a welcoming cup of tea or coffee that may be aconvention in their own country.(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一课)

译1:他们会怀念在他们自己国家已成为是一种习俗的伴着喝咖啡或喝茶的礼节性交流。

译2:他们会怀念那种一边喝茶或喝咖啡一边进行的礼节性交流,这也许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一种习俗。

分析:比较两句翻译,我们肯定觉得译2顺口,译1其实也没什么错误,但是总觉得拗口,因为中心语前面的定语太长了。翻译时把英语长句拆成短句,定语拆开更好。

“中式英语”俗称 “Chinglish”,它是受汉语思维影响而产生的不地道的英语。

例1:希望你能来参加晚会。

错译: Hope you can come jointhe evening party.

正译:We hope that you can cometo the evening party.

分析:汉语中一些习惯表达方法比如“吃了没?”等等是缺失了主语。但是英语是注重主语句法功能的,缺失主语的前提下往往要增补主语以期表达的准确。

例2:我认为他不会赞同你的。

错译:I think he will not agreewith you.

正译:I don not think he willagree with you.

分析:英语有些词在表达否定意义时需要将否定词前移,而汉语当中则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因此否定表达不当也是常见的中式英语之一。

四.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输出能力的几点建议

1.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Swain的“输出理论”指出了语言输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巩固。翻译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综合体。汉译英练习帮助学生提高用词的准确性,减少语法错误,并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英译汉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上下文推断语境意义的能力。通过英汉互译,使学生在语言输出的同时也能获得可理解输入,掌握英汉双语间的对应转换规律,发现自己中介语言的错误和鉴定英语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陈晨春、李桂民,2009)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翻译教学是必要的、可行和有效的。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适当讲些翻译技巧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大学英语教学历来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翻译教学是个问题。笔者认为可在精读课中穿插翻译教学,采取课上精讲和课外练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说在每个单元适当介绍和讲解一些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诸如词义的选择和引伸、词性的转换、增词法减词法、反译法、引申法、拆句法和并句法等,并结合课文和练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平时在对课文中的从句、长句和难句进行分析时,可结合实际随时进行翻译讲练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对课文理解得更准确、更透彻,又练习了翻译技能。还可以每两节精读课中抽出十分钟来进行翻译练习,采用讲评式导学法,讲评翻译实例,并将学生翻译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3.抓好基础教学,提高学生中英文基础

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学好外语的前提。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翻译是学习英语的手段,倍受青睐。但随着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不断取代语法翻译法,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提高了,但语法基础却不如以前,对长句中的从句、非谓语动词、独立主格结构、倒装句、否定前置,主谓一致和虚拟语气等语法掌握得不好,尤其害怕长句中的从句。因此打好语言基础,强调词义学习,组织相关的语法训练,学会分析复杂的句子结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注重语境语义的学习和研究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翻译是双语能力的转换,要想做好翻译,目标语和原语的基础都要好。然而长久以来我们普遍只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他们中文水平的提高,导致有些学生在英译汉中虽然理解了英语原文,但翻译出来的汉语却不伦不类,欧化严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晦涩难懂。因此需要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水平,平时需多做些英译汉练习。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进行文化输入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一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就要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的文化内涵。中国翻译理论家谭载喜曾说:“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两种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谭载喜,1999)。如果学生缺少文化背景知识就难以正确译出英语原文中大量涉及历史典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翻译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对比的翻译练习;提供涉及文化问题较多的翻译材料;在翻译课下,让学生通过阅读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浏览报纸杂志,观看英语原版电影、电视以及跨文化交流等活动来培养跨文化意识。

五.结语

我们必须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翻译能力培养的现象,将翻译有效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最终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不仅要抓好基础教学,强化学生对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的掌握和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及文化差异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定期定量进行翻译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ephen D.Principles ﹠ Practice in SecondLangu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2]陈晨春、李桂民.广西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不足与改革[J]. 大众科技.

2009(5):200-201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大学英语在我国众多高等院校是一门重要的公共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翻译正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活动,因为翻译是正确理解原文并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翻译能力已不再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专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

一、语言输入输出理论与翻译

以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为代表的语言输入理论认为语言获得的过程就是不断理解和接受语言符号和信息的过程,只有真正理解了可接受的输入才能真正拥有语言。这个理论强调输入能力“听”和“读”,而忽视语言输出能力“说”和“写”。而语言输出理论的代表Swain却认为:“尽管可理解的输入对语言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理解性输入本身还不足以导致成功的语言习得,成功的二语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语言的输出对语言的习得也同样有积极意义”(Swain, 1985)。听、说、读、写、译是语言的五项基本技能,很明显“听”和“读”属于语言输入(input of the language),“说”和“写”属于语言输出(outputof the language), 那么“译”(笔译和口译)则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综合体和双向活动(穆雷,1999)。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旨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然而上世纪80年代反复修订却又沿袭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无一字提到“译”的能力的培养(赵宇阳,2009)。到1999年,《大纲》再次修订,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1999),虽然“译”有了一席之地,但是排在“一定能力”的最后,几乎是可有可无。

对翻译教学的重视不够这一现状从课程的设置上也可以得到证明。《大纲》规定“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英语课均为必修课,英语写作、翻译技巧、英语口译等这些英语选修课是安排在这四个学期基础英语课程后,为达到六级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以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1999)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高校英语课时有限、课堂规模较大,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也不足,在基础阶段之后,很少有学校能够向学生开设翻译选修课。即使少数高校对小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翻译选修课,但也没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为例,虽然学生入校基础较好,但由于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军事院校,英语课时较少,一周只有两节“读写译”课,教师着重语言点的讲解和教学活动的进行,很少有时间给学生进行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到了大三以后,也没有开设英语翻译选修课。

还有就考试项目设置上也可以看出对翻译教学的不重视。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但自1996年到2003年14次英语四级考试中,翻译题目仅仅出现两次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从2004年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了改革,将翻译列入考试项目,作为一种常设题型固定下来,但题型单一,且占分值较低,远不够引起广大师生对翻译教学的重视。

三.学生在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学生的考试和平时翻译作业情况来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理解型问题和表达型问题。

1.理解型问题

理解型错误主要是指由于学生的语言功底不扎实,知识面较窄,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甚至理解错误,从而译出错句。主要表现为对词义不求甚解、欠缺语法分析,对句子结构混淆不清,英语长句翻译不当,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Apparentlyhe doesn’t dance because dancing is too easy for him.

错译:很明显他不跳舞因为跳舞对他来说太容易了。

正译:很明显他并不是因为跳舞容易才跳舞。

分析:此句虽然没有生词,但很多学生会译错,这句话的难点在于否定转移,关键是学生要懂not否定的不是dance,而是后面的because从句。

例2:Liyuwas more of a poet than a king.

错译:李煜比国王更有诗人才华。

正译:李煜与其说是一位国君,不如说是一位诗人。

分析:此句关键是理解“more of a +n.+than”的句型,此句前后指的是同一人,并不是前后两个不同人的对比。

例3:My roommate said this girlhad told him she wouldn't mind going out with me. But when I invited her to amovie, I learned he was just pulling my leg.

错译:我的室友说,那个女孩愿意和我一起出去玩。可是,当我请她去看电影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那室友在拉我后腿。

正译:我的同房间同学说,那个女孩愿意和我一起出去玩。可是,当我请她去看电影的时候,我才发现我那同学是逗我,开我的玩笑。

分析:此句错误在于翻译时望文生义,囿于词语表面意思,没有正确译出英语文化背景中的习语。“to pull one's leg”初看起来好像和中文里的“拉后腿”意思差不多,但是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它的真正意思是“开别人玩笑”。

2.表达型问题

表达型错误是指对原文的理解基本没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翻译技巧和翻译实践,语言基本功较差,拘泥于语言表面形式和结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翻译出来的东西不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在英译汉中出现“欧化”现象,在汉译英中又出现“中式英语”。

“欧化”汉语主要是由于学生未能摆脱英语语言形式的影响,对原文句子结构亦步亦趋,充满着“翻译腔”,从而产生蹩脚别扭的汉语句子,尤其是对英语长句(主要是定语从句)的翻译。

例1:They will miss the ritualinteraction that goes with a welcoming cup of tea or coffee that may be aconvention in their own country.(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一课)

译1:他们会怀念在他们自己国家已成为是一种习俗的伴着喝咖啡或喝茶的礼节性交流。

译2:他们会怀念那种一边喝茶或喝咖啡一边进行的礼节性交流,这也许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一种习俗。

分析:比较两句翻译,我们肯定觉得译2顺口,译1其实也没什么错误,但是总觉得拗口,因为中心语前面的定语太长了。翻译时把英语长句拆成短句,定语拆开更好。

“中式英语”俗称 “Chinglish”,它是受汉语思维影响而产生的不地道的英语。

例1:希望你能来参加晚会。

错译: Hope you can come jointhe evening party.

正译:We hope that you can cometo the evening party.

分析:汉语中一些习惯表达方法比如“吃了没?”等等是缺失了主语。但是英语是注重主语句法功能的,缺失主语的前提下往往要增补主语以期表达的准确。

例2:我认为他不会赞同你的。

错译:I think he will not agreewith you.

正译:I don not think he willagree with you.

分析:英语有些词在表达否定意义时需要将否定词前移,而汉语当中则不存在这样的现象,因此否定表达不当也是常见的中式英语之一。

四.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翻译输出能力的几点建议

1.教师和学生都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性。

Swain的“输出理论”指出了语言输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巩固。翻译是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综合体。汉译英练习帮助学生提高用词的准确性,减少语法错误,并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英译汉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上下文推断语境意义的能力。通过英汉互译,使学生在语言输出的同时也能获得可理解输入,掌握英汉双语间的对应转换规律,发现自己中介语言的错误和鉴定英语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陈晨春、李桂民,2009)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翻译教学是必要的、可行和有效的。

2.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适当讲些翻译技巧和方法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大学英语教学历来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翻译教学是个问题。笔者认为可在精读课中穿插翻译教学,采取课上精讲和课外练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说在每个单元适当介绍和讲解一些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诸如词义的选择和引伸、词性的转换、增词法减词法、反译法、引申法、拆句法和并句法等,并结合课文和练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平时在对课文中的从句、长句和难句进行分析时,可结合实际随时进行翻译讲练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对课文理解得更准确、更透彻,又练习了翻译技能。还可以每两节精读课中抽出十分钟来进行翻译练习,采用讲评式导学法,讲评翻译实例,并将学生翻译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3.抓好基础教学,提高学生中英文基础

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学好外语的前提。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翻译是学习英语的手段,倍受青睐。但随着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不断取代语法翻译法,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提高了,但语法基础却不如以前,对长句中的从句、非谓语动词、独立主格结构、倒装句、否定前置,主谓一致和虚拟语气等语法掌握得不好,尤其害怕长句中的从句。因此打好语言基础,强调词义学习,组织相关的语法训练,学会分析复杂的句子结构,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注重语境语义的学习和研究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翻译是双语能力的转换,要想做好翻译,目标语和原语的基础都要好。然而长久以来我们普遍只注重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他们中文水平的提高,导致有些学生在英译汉中虽然理解了英语原文,但翻译出来的汉语却不伦不类,欧化严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晦涩难懂。因此需要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水平,平时需多做些英译汉练习。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进行文化输入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一种语言文字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就要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的文化内涵。中国翻译理论家谭载喜曾说:“对于译者来说,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两种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谭载喜,1999)。如果学生缺少文化背景知识就难以正确译出英语原文中大量涉及历史典故、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翻译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对比的翻译练习;提供涉及文化问题较多的翻译材料;在翻译课下,让学生通过阅读英美经典文学作品、浏览报纸杂志,观看英语原版电影、电视以及跨文化交流等活动来培养跨文化意识。

五.结语

我们必须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翻译能力培养的现象,将翻译有效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最终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不仅要抓好基础教学,强化学生对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的掌握和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及文化差异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定期定量进行翻译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Krashen, Stephen D.Principles ﹠ Practice in SecondLangu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

[2]陈晨春、李桂民.广西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不足与改革[J]. 大众科技.

2009(5):200-201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外语教学母语

2007年8月16日9:30分,教育部举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新闻会,向新闻界介绍“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王登峰司长在报告会上发言:关于外语的学习问题,这几年争论很多,05年的新闻会和这次的会,在我们的书里都有涉及,只是时间很短。我们现在认为,中国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母语,要学好母语,一个人能够创造的最高点建立创新型国家,是要靠母语的训练,没有母语的训练,一个人是不能达到素质的提高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大量的说英语国家的教师执教于我国大中学校。其中有些是称职的(qualified),但也有一些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unqualifed),雇请他们的原因往往仅是因为他们是讲英语的本族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绝大部分不懂汉语。开始一段时间里,学生对外籍教师的“全英化课堂”(allEnglishclass。)感到新鲜,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尤其在口语训练方面,更是受益匪浅,我们似乎因此可以得出学习外语就要忘掉母语的结论。但结果如何呢?学生和外籍教师之间产生了摩擦,学生报怨不懂的知识外教不去教,对已掌握的东西外教却讲个不停。甚至有的学生拒绝去听外教的课,与开始的积极性形成明显的对比。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有文化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我们是否已认识到:教师不懂学生的母语,外语教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呢?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肯定母语作用并非新的观点,这我们完全可以在外语教学理论中找到依据。只是伴随着各种新的理论的冲击,我们似乎把它淡忘了。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每一位外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都在琢磨母语(本族语)和目的语(外语)有哪些异同。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斯大林讲:“思想的真实性是表现在语言之中。”语言与思维是直接联系的。母语与思维的关系和外语与思维的关系有共同的地方。这就是说,外语作为一种第二信号系统,在实现它的功能时,可以同母语一样,与思维直接联系。但是讲到母语与思维和外语与思维的共同点的同时,还须承认,他们之间还存在着重大区别。这些差别主要是由掌握母语与掌握外语的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所决定。一个人学习和掌握母语都是自幼开始的。幼儿学话的过程是和言语器官的成长、发育过程同时进行的,也是和思维的过程相辅进行的。因此,这个过程是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进行的自觉过程。而作为成人学习外语的过程完全不同。他们的言语器官和思维器官已发展成型,他们的思维已和母语建立了直接和牢固的联系。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自然的,而外语和思维的联系却要把思维从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这个过程是不能离开母语的。直接法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困难。

在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对比法(ContrastiveMethod)的使用中我们能看到母语的作用。翻译法名目较多,但我们可给它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那就是:用母语来教外语的一种方法,它的特征就是母语与所学外语并用,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母语和所学外语打交道。在我国大中学校的外语教学中,翻译法所创建的翻译教学手段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和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翻译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保证了学生确切理解外语词和句子的涵义,特别是在外语学习初期,翻译可以使学生摆脱推测、猜想的困惑,避免对外语词句造成理解不确切的情况和因而养成的一知半解的坏习惯。确切理解在外语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会牢固,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会大大发挥。其次,翻译法使用方便,不需要什么教具设备,在初学阶段节省了教师讲解新材料的时间。例如,教师在教“revolution”,“brave”,“work”,“minute”这些词时,只要告知它们分别相当于汉语中的“革命”、“勇敢”、“工作”、“分钟”,而不必去阐述这些词的意义,就可着重讲解这些词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用法。

学习外语的人不可能是空无所有的白板(tabularasa),只要有机会学生就会无意识地在头脑中把所学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我们的教学应顺应这一自然现象,而不应阻止其产生。例如,英语中的塞音和塞擦音有清音和浊音的区别,互相对立,构成不同的音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汉语普通话的塞音和塞擦音都是清音,没有浊音,却有送气不送气的分别,而且成对出现,构成不同的音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外语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用送气不送气的对立去替代清浊的对立,也就能够读好浊音。

如何在英语学习中是母语与英语协调发展,教师教学需承担起主要责任。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母语,发挥母语的必要作用。同时,必须注意,使用母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所学外语,用外语进行交际。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排除母语的干扰,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母语的滥用,防止其反作用。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信息,让学生通过翻译和欣赏,亲身体会地道英语的精湛以及汉语博大精深的魅力。首先,外语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富的汉语语言知识。良好的汉语语言知识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人们常说:“只有4分的汉语,绝对学不到5分的英语。”尤其在语言翻译方面,如果一个教师连普通的汉语文章都写不好,又怎么能译出“信、雅、达”的语句呢?所以如果外语教师只注重外语水平的提高,而忽视母语修养,不但会阻碍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会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我们在外语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母语修养。一方面,流畅的汉语表达能力是外语学习,尤其是翻译所必需的;另一方面,社会需要的也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任何由语言“抢跑道”形成的“厚此薄彼”的局面,都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使外语、汉语学习相长,同时进步,我们的外语教学才会更加成功,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Atkinson,D.1987.TheMotherTongueintheClassroom;ANeglectedResource,ELTJournal

[2]Harboard,John.1992.TheUseoftheMotherTongueintheClassroom,ELTJournal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外语教学 母语

2007年8月16日9:30分,教育部举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新闻会,向新闻界介绍“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有关情况。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王登峰司长在报告会上发言:关于外语的学习问题,这几年争论很多,05年的新闻会和这次的会,在我们的书里都有涉及,只是时间很短。我们现在认为,中国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母语,要学好母语,一个人能够创造的最高点建立创新型国家,是要靠母语的训练,没有母语的训练,一个人是不能达到素质的提高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在我国方兴未艾。大量的说英语国家的教师执教于我国大中学校。其中有些是称职的(qualified),但也有一些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unqualifed),雇请他们的原因往往仅是因为他们是讲英语的本族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绝大部分不懂汉语。开始一段时间里,学生对外籍教师的“全英化课堂”(all english class。)感到新鲜,因此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尤其在口语训练方面,更是受益匪浅,我们似乎因此可以得出学习外语就要忘掉母语的结论。但结果如何呢?学生和外籍教师之间产生了摩擦,学生报怨不懂的知识外教不去教,对已掌握的东西外教却讲个不停。甚至有的学生拒绝去听外教的课,与开始的积极性形成明显的对比。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复杂,有文化差异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学生自身的因素。但我们是否已认识到:教师不懂学生的母语,外语教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呢?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肯定母语作用并非新的观点,这我们完全可以在外语教学理论中找到依据。只是伴随着各种新的理论的冲击,我们似乎把它淡忘了。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每一位外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都在琢磨母语(本族语)和目的语(外语)有哪些异同。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斯大林讲:“思想的真实性是表现在语言之中。”语言与思维是直接联系的。母语与思维的关系和外语与思维的关系有共同的地方。这就是说,外语作为一种第二信号系统,在实现它的功能时,可以同母语一样,与思维直接联系。但是讲到母语与思维和外语与思维的共同点的同时,还须承认,他们之间还存在着重大区别。这些差别主要是由掌握母语与掌握外语的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所决定。一个人学习和掌握母语都是自幼开始的。幼儿学话的过程是和言语器官的成长、发育过程同时进行的,也是和思维的过程相辅进行的。因此,这个过程是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进行的自觉过程。而作为成人学习外语的过程完全不同。他们的言语器官和思维器官已发展成型,他们的思维已和母语建立了直接和牢固的联系。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自然的,而外语和思维的联系却要把思维从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基础上,这个过程是不能离开母语的。直接法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困难。

在翻译教学法(grammar translationmethod)、对比法(contrastive method)的使用中我们能看到母语的作用。翻译法名目较多,但我们可给它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那就是:用母语来教外语的一种方法,它的特征就是母语与所学外语并用,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母语和所学外语打交道。在我国大中学校的外语教学中,翻译法所创建的翻译教学手段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和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翻译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保证了学生确切理解外语词和句子的涵义,特别是在外语学习初期,翻译可以使学生摆脱推测、猜想的困惑,避免对外语词句造成理解不确切的情况和因而养成的一知半解的坏习惯。确切理解在外语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所学的知识才会牢固,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会大大发挥。其次,翻译法使用方便,不需要什么教具设备,在初学阶段节省了教师讲解新材料的时间。例如,教师在教“revolution”,“brave”,“work”,“minute”这些词时,只要告知它们分别相当于汉语中的“革命”、“勇敢”、“工作”、“分钟”,而不必去阐述这些词的意义,就可着重讲解这些词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用法。

学习外语的人不可能是空无所有的白板(tabularasa),只要有机会学生就会无意识地在头脑中把所学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我们的教学应顺应这一自然现象,而不应阻止其

产生。例如,英语中的塞音和塞擦音有清音和浊音的区别,互相对立,构成不同的音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汉语普通话的塞音和塞擦音都是清音,没有浊音,却有送气不送气的分别,而且成对出现,构成不同的音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外语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用送气不送气的对立去替代清浊的对立,也就能够读好浊音。

如何在英语学习中是母语与英语协调发展,教师教学需承担起主要责任。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母语,发挥母语的必要作用。同时,必须注意,使用母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所学外语,用外语进行交际。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排除母语的干扰,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母语的滥用,防止其反作用。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信息,让学生通过翻译和欣赏,亲身体会地道英语的精湛以及汉语博大精深的魅力。首先,外语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富的汉语语言知识。良好的汉语语言知识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人们常说:“只有4分的汉语,绝对学不到5分的英语。”尤其在语言翻译方面,如果一个教师连普通的汉语文章都写不好,又怎么能译出“信、雅、达”的语句呢?所以如果外语教师只注重外语水平的提高,而忽视母语修养,不但会阻碍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会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我们在外语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母语修养。一方面,流畅的汉语表达能力是外语学习,尤其是翻译所必需的;另一方面,社会需要的也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任何由语言“抢跑道”形成的“厚此薄彼”的局面,都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使外语、汉语学习相长,同时进步,我们的外语教学才会更加成功,学生才会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atkinson,d.1987.the mother tongue in theclassroom;a neglected resource,elt journal

[2]harboard,john.1992.the use of the mothertongue in the classroom,elt journal

[3]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claire kramsch,上外教育出版社,1999

对外汉语实习自我报告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实践教育 对策分析

1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育理念

1.1 实践教育的内涵界定 目前,关于“实践教育”的概念界定,有的学者是针对理论教学而提出的,认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社会调查等。”有的学者侧重学生实践能力,认为实践教学是“一种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生产技能或工作能力的教学活动”。其实,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我们发现“实践教育”的教育主旨都是使学生变为实践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

1.2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主攻方向 一个专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市场的专业需求中,这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传统教学理念向“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育理念”转变的根本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实践教育在应用型大学势在必行。针对实践教育的内涵特点,可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主攻方向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就业市场,建立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计划;第二,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第三,针对汉语言文学课程特质,改变传统授课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本质改变;第四,针对专业特点、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真正的实现将“理论”落地,让实践教育不流于形式。

2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实一个专业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即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技能以及人才素养。经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社会调研以及企业咨询,具备纯文学知识的中文毕业生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面向企业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是高级复合型人才,譬如文字处理技能,行政管理技能,现代办公技能,交际公关技能,对于法律知识、管理知识、以及新闻广告知识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因此具备扎实文字功底,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立足于现代企业平台中。我们结合汉语言专业的学科特点以及市场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在夯实汉语言专业传统知识的基础上,可将“现代办公与管理”、“全媒体采编”以及“广告创意与策划”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方向。折射在就业“取向”上,主要表现为:第一,企事业单位的文职类工作,如“房地产公司的行政”、“中小学教师”;第二,媒体、文化传媒公司,如报刊、电视、广播;第三,从事“AE”、“广告文案”、“广告创意”等工作,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上述人才的专业需求要求我们打破传统中文的单一化培养目标,而倾向于多元化培养目标,唯有这样才能在既有的专业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就业市场竞争力。

2.2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 一直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存在着与社会的严重脱节,与就业市场的对接性差,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修课程,选修课也停留在主观课程的延伸中,这种课程体系如果在“985”,“211”的学术型高校的毕业生还拥有足够的市场,但是在经济知识的时代语境中,却使得独立院校抑或民办院校的学生失去了“学历”优势的竞争力。为此,在实践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本着学生“宽口型”的原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不能变动,否则将会脱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初衷,但是另一方面,要想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真正地走向实践教育的视域内,加强学生知识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就要在巩固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在选修课群与实践课程中调整比重,实现专业理论课程与应用型课程之间的有效互补。因此,根据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多年学校毕业生的回访、对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部门的走访调研,我们构建了适合于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群,即“6+1”公共选修课群。“6”由全媒体采编、教师岗位技能、现代办公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广告创意与策划方向组成;“1”是针对参加考研、考公务员等升级考试的学生,教师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同步指导,“6+1”模式公共选修课群的建设,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坚持小班授课,践行分组式教学。六大方向的公共选修课群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宽口型就业的目的,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3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培养 实践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确立了层次性培养模式。大一时,学校为大一新生开设了专业导论课,旨在使其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以及各个方向实践课程的特点,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到了大学二年级,学生逐渐进入了“定向”培养模式中,每个学生需要在全媒体采编、教师岗位技能、现代办公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广告创意与策划方向中进行自主选择。此阶段,学校采用师生双向选择方式,每名学生申报两个选修课群,再由各选修课群的主要负责老师进行集体面试和测评,以通过学生的特长、性格、生活环境等全方位衡量学生适合的就业方向。大学三年级,学生面临着选择毕业以后的去向,即“就业”和“考试”。就业倾向参与实践,而考试需要注重对考试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及复习。到了大学四年级,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践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设计”以及“顶岗实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和大学四个阶段密切联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培养目标,为课程设置提供指引,同时实践课程是实践教育的有力支撑,而“分层次”的培养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保障,能够确保实践教育有条不紊并且有效的实施。

3 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实践教育的实施

3.1 宏观与微观课程体系的有效平衡

3.1.1 微观:学院实训课程。微观实训课程构成了整个实践教育的基础。随着当前外部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学校逐步树立了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此课程设计体系中,实训类课程的比重大大增加,“全媒体采编”方向的实训课程,如“自媒体实训”、“报纸排版与网页设计”、“网络推广与营销实训”等,这类实训课程注重的是对媒体基本技能与实用能力的掌握,如“新媒体理解能力”、“报纸排版网页设计能力”、“新闻摄影能力”等。

3.1.2 宏观:校外顶岗实习。校外顶岗实习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教育活动,是本专业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通过实行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仿真模拟实训,提高汉语言文学与社会的实用性人才对接。其主要开设于大学四年级,主要形式是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生来说,其实习单位一般为学院所在城市的本土企业,顶岗实习的岗位一般是由学院、家庭以及其他关系引荐。顶岗实习是实践教育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工作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教育环节。

3.2 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的有效结合 众所周知,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一般采取边教边练的教学方式。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进行专业实践时,实现了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的有效结合,一方面由教师向学生提出实训任务,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个体技能;另一方面由学院或教师统一安排集中实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实训任务。这些实训使得学生对就业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力求在初入职场之时能够迅速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对学生个人简历、自荐信、应聘着装、应答技巧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培训,为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综合业务知识、良好的业务操作和商务交往能力的一流商务人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景华,高珊.产学研合作:地方高校实践教育的有效途径[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顾秉林,王大中,汪劲松,陈皓明,姚期智.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01).

[3]刘树郁.高校实践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6).

[4]陈超,赵可.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