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贫困县计划范文

贫困县计划范文

贫困县计划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1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雨露计划管理、改革完善实施方式的重要意义

期间,全省各级扶贫、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部署,把实施雨露计划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意见》(政扶发〔〕14号)要求,以农村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为对象,以提高转移就业能力为重点,以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为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实施机制,转移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应看到,一些地方存在着项目资金监管不力、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雨露计划的实施效果。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已经由指令性、引导型、“短平快”向指导性、技能型、常态化转变,进一步加强雨露计划管理并改革完善实施方式,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加强雨露计划管理、改革完善实施方式是充分利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成果,实现扶贫培训补贴政策跟进入户,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是完善转移培训工作机制,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实现雨露计划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开创“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新局面的需要。全省各级扶贫、财政部门务必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举措,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雨露计划工作在“十二五”期间管理更加科学、运行更加规范、效果更加明显。

二、加强雨露计划管理、改革完善实施方式的总体思路和基本目标

加强雨露计划管理、改革完善实施方式的总体思路是,实行“计划指导、资金到县、培训到户、直补到人、部门协作、全程监管”。通过改革完善实施方式,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应用“两项制度”衔接、建档立卡成果,进一步完善雨露计划瞄准机制,通过培训到户、直补到人的政策激励,引导有转移愿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和增收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雨露计划项目运行更加规范,补贴资金更加安全,部门监管更加科学、简便、有效,从制度机制上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确保雨露计划健康顺利实施。

建立一套适应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常态化的实施办法、操作程序和长效机制,调动各相关方面的积极性,提高雨露计划工作整体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明确雨露计划工作重点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发〔〕8号)提出的雨露计划转移培训“两个为主”的工作要求,为适应农村未参训青壮年存量劳动力日益减少、新生劳动力培训需求增多、企业对技能型工人需求日益旺盛的这一形势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工作要立足提升培训质量,逐步减少短训规模,增加职教长训比重,把工作重点放在扶持有转移愿望的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接受职业技术学历教育上,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开展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同时,积极做好国家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有关县(市)严格按照试点要求,把握工作重点,如期完成试点任务。

四、实行培训任务和补贴资金计划直达到县

改革转移培训任务计划管理方式,实行计划到县(市、区),变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省扶贫办按因素法制定年度转移培训指导性计划方案,经与省财政厅会商后,直接下达到各县(市、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要根据省下达的指导性计划,认真做好雨露计划政策宣传和贫困家庭劳动力参训的组织动员工作,本着“政策引导、农户自愿、实事求是、据实补贴”的原则,最终确定本县(市)当年实际完成的转移培训人数。非重点县(市、区)要以省下达的指导性计划为控制数,本着“择贫、择老”的原则,将计划分解到乡(镇)、村。省扶贫办将根据各地实际完成情况,对次年各县(市、区)的指导性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从年开始,各地扶贫部门不再直接向培训基地下达指令性的转移培训任务计划。

改革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补贴资金计划下达方式,由县(市、区)根据培训任务测算资金量,直接在省里安排到各县(市、区)财政扶贫资金总量中实行单列。完善补贴资金使用方式,当年雨露计划资金有结余的,可接转到下一个年度继续使用;当年雨露计划资金不足的,由县(市、区)从地方财政扶贫资金中补足。

五、实行推荐培训基地与农民自主选择相结合

为了确保贫困农民能自主选择和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培训,从年开始,扶贫部门实行向贫困农民推荐一批优质的中职学校、培训机构作为雨露计划培训基地,由贫困农民自主选择参训学校和专业。各地扶贫部门所推荐的中职学校、培训机构,一是从现有的雨露计划培训基地中直接择优产生,二是对新纳入推荐范围的基地,必须是国家和省重点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培训机构。各地所推荐的基地数量规模要适度,每个市(州)按2-3所市属中职学校、每个县(市、区)按1-2所县属中职学校或专业培训机构的规模进行掌握,让贫困农民有一定的自主选择范围。

基地推荐工作自下而上进行,先由各县(市、区)扶贫办筛选初荐,再由市(州)扶贫办甄选推荐,最后报省扶贫办备案进行公开公示。各地对纳入雨露计划推荐的培训基地,要根据培训质量、就业安置、收费水平、群众公认度等建立淘汰机制,实行一学年一评估和调整,每年由市(州)扶贫办征求县(市、区)意见调整后报省扶贫办备案。

六、完善培训补贴对象的确认方式

全省2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的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补贴对象,必须是实行“两项制度”衔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由县(市)扶贫部门依据本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库进行审核确认。其中,列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补贴对象,必须是当年新入学就读于扶贫部门推荐的中职培训基地且已正式注册中职学籍的贫困家庭子女;列为短期技能培训的补贴对象,必须是当年在扶贫部门推荐的专业培训基地中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并获得“两证”(即技能培训合格证、职业资格等级证)的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

对于非重点县中没有实施“两项制度”衔接、建档立卡工作的,暂停短期技能培训,只开展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培训,其补贴对象确认方式,仍采取“农户申请、乡村证明、县办审定”程序进行;列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补贴对象,也必须是当年新入学就读于扶贫部门推荐的中职培训基地且已正式注册中职学籍的贫困家庭子女。

七、建立贫困农民按需自主参训和补贴申请机制

本着尊重贫困农民“自愿培训、自主选择”的原则,建立贫困农民按需自主参训和补贴申请机制,充分调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雨露计划转移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

凡当年有子女新入学并在扶贫部门推荐的中职培训基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农户,可向县(市、区)扶贫部门提出享受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补贴的申请,并如实填写《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补贴资金申请表》(附件1)。

凡当年有参加短期技能培训愿望、年龄在16-45岁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可向当地县(市、区)扶贫部门提出要求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并享受雨露计划培训补贴的申请,并填写《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登记卡》(附件2)。贫困家庭劳动力凭卡从扶贫部门推荐的培训基地中,自主选择基地和专业工种参加培训。

对在非雨露计划推荐培训基地就读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如其所学专业在雨露计划推荐培训基地没有开设、而本人确有需要的,可先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县(市、区)扶贫办备案后,纳入雨露计划培训补贴对象。

八、实行统一补贴标准和资金直补到户

省里制定统一的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补贴标准,每个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可以且只能享受一次雨露计划资金补贴。年的补贴标准是:对当年新入学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补贴1000元;对当年参加短期技能培训且获得“两证”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每人一次性补贴600元。

凡当年提出申请享受雨露计划中等职业教育补贴资金的贫困农户,须提供就读子女的居民身份证和学校出具的全日制中职学校在读学籍注册证明。各县(市、区)扶贫办要认真对其申请资格和在校就读情况进行审核。对审核合格的,在次年3月底前由县(市、区)财政局根据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资料和基地名录等进行复核后,采用“一卡通”方式,将补贴资金一次性直补到户,并在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示公开。对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可以同时申请享受国家中职免学费、补贴生活费资助政策。

对参加短期技能培训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由参训劳动力本人持居民身份证、《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登记卡》、合法有效的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向所在县(市、区)扶贫办提出享受培训补贴申请,先经县(市、区)扶贫办审核,再由县(市、区)财政局复核相关资料后,采用“一卡通”方式,将补贴资金一次性直补到户。

对纳入国家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县(市),试点期间被列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补贴对象,执行国家补贴政策,不重复享受省雨露计划长训补贴政策;被列为短期技能培训的补贴对象,执行省雨露计划短训补贴政策。

九、做好培训档案资料台账管理和上网登录公示公开工作

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实施方式改革后,实行“两表一卡”档案资料台账管理制度,即《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及补贴资金发放汇总台账表》(附件3)、《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补贴资金申请表》、《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登记卡》。每份《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补贴资金申请表》必须附上就读子女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和学校出具的全日制中职学校在读学籍注册证明原件。每份《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登记卡》必须附上参训劳动力的居民身份证、技能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等级证的复印件。各县(市、区)扶贫办要负责做好上述纸质档案资料的审核、整理和归档工作,并及时做好《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及补贴资金发放汇总台账表》(电子台账)登录湖北省雨露计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

积极推行上网登录公示公开制度。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分别在湖北扶贫网、湖北雨露网和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开推荐基地的相关信息。各市(州)、县(市、区)扶贫部门要将纳入推荐范围的雨露计划培训基地及其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国家资助政策和扶贫补贴标准等相关信息,统一制作成“基地名录和专业菜单”,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向社会公开,并广泛宣传到农村基层,直达到贫困农户,让贫困农户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各县(市、区)要建立雨露计划培训补贴资格审查公示制度,将享受培训补贴的人员名单、补贴数额等信息,及时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问询。

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扶贫、财政部门要把实施雨露计划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进一步强化“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政策观念,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做好雨露计划转移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受益。要把雨露计划补贴资金管理纳入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绩效考评范畴,实行全程监管,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和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各市(州)扶贫办、财政局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切实加强对所属县(市、区)雨露计划项目实施的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督办检查,尤其要加大对象认定、培训实施、补助发放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对象准确且真正参训,真正享受补贴政策。各县(市、区)扶贫办要增强责任感,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和实施办法,落实工作责任,强化雨露计划补贴对象资格审查和公开公示以及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各县(市、区)财政局要认真、及时地做好相关资料复核、补贴资金的直补发放和资金监管工作,并及时做好雨露计划补贴资金公开公示,确保资金管理规范运行。各级扶贫、财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并积极争取教育、人社等部门和培训基地、技能鉴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共同做好雨露计划实施工作。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2篇

一是精心组织,全面完成扶贫攻坚规划。围绕今后十年县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完成了《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永新)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编制。规划共编制项目214个,规划总投资319.4353亿元,实现了县域范围、所有行业的全覆盖,构建了我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新格局。另外,围绕“十二五”期间133个贫困村编制了《永新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1-2015年)》、《永新县扶贫开发国定贫困村整推进规划(2011-2015年)》等,为策应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近期我县又组织编制了《永新县扶贫攻坚规划(2013-2015年)》。这一系列规划的编制,为指导我县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整村推进扶贫扎实推进。2011年,我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30万元,围绕133个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民致富产业的发展以及人居环境的改观等安排扶贫项目324个,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今年又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330万,安排扶贫项目208个,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开工,预计年底前均能完工并发挥效益。

三是产业扶贫有序推进。以省级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为粘合剂,整合全县产业化资金,大力推进我县扶贫主导产业的发展。今年已落实井冈蜜柚、高产油茶、绿色蔬菜、花卉苗木、蚕桑、白茶、药材等产业扶持项目10个,计划发展面积2.6万亩,扶持资金1049万元。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3篇

扶贫办根据《20*年县直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评估调查方案》的精神,严格履行扶贫部门的工作职责,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注意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扶贫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20*年计划生育工作汇报如下:

一、制定政策,明确优待。年初,我办特制定有关扶贫开发工作中计划生育相应政策,下发了相关文件,明确在农村特困户扶贫项目开发,党员结对、县直单位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优先考虑计划生育贫困户。

二、整村推进,落实项目。我县在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中,非常注重扶贫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在修路、兴建学校、水利设施等项目的实施中,全面考虑大部分群众利益,尤其是计划生育贫困户的利益,确保贫困村百姓共同富裕。每年我办要专门安排**万元用于计划生育户发展生产。如今年在**等村优先考虑了计划生育贫困户**余户发展养殖业。

三、结对帮扶,感受温暖。在安排党员干部、县直单位和外资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户中优先安排计划生育贫困户。在各个重点贫困村进行重点帮扶,一年来结对帮扶计划生育贫困户**多户。

同时我们积极争取省直单位挂点帮助贫困村,在帮扶中把计划生育户作为帮扶重点,如省安监局帮**村*户计划生育贫困户。省国防科工办帮扶**村**户计划生育贫困户,从信息、市场、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助。目前他们关系稳固融洽,这些贫困户去**必到他们单位上看一看,坐一坐。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4篇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制定方案,强化措施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制订出台了《县精准扶贫攻坚战十大项目——2016年农村信息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县信息化扶贫2016年工作推进计划》等文件,对我县信息化扶贫提出了具体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县工信局高度重视信息化扶贫工作,充分发挥行业牵头部门的职责,主要领导亲自过问,现场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每季度一总结,多次现场协调督促通讯运行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二)、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我县农村信息化扶贫计划投入624.4万元,主要用于提升4G通信网络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覆盖能力;加快农村宽带光纤化建设,推进光宽带网络建设,打造光网城市。其中计划投入495.4万元;加快农村宽带光纤化建设,其中计划投入129万元,进行光宽带网络建设,2017年底贫困村宽带覆盖率达到100%。对已脱贫的贫困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

二、2017年工作目标

由于我县农村信息化网络覆盖已基本完成,根据省市通讯运营商统一部署,大幅度减少原计划投资,2017年我县农村信息化扶贫计划投入只有624.4万元,主要用于提升4G信号和通信网络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覆盖能力,其中计划投入495.4万元;计划新建基站48个,覆盖行政村63个,其中贫困村12个;加快农村宽带光纤化建设,其中计划投入129万元,进行光宽带网络建设,新建宽带信息点60个,126个行政村进行全FTTH覆盖改造升级,其中包含29个贫困村,2017年底贫困村宽带覆盖率达到100%。2017年预退出贫困村的迳里村、濯坑村、丹阳村、良溪村村委会同样100%通有线宽带,100%农户可以收看电视节目。

三、2017年主要工作任务安排

(一)农村4G通信网络建设项目

(1)、移动投资155.4万元,新建设4G基站14个,覆盖19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0个。2017年底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包含29个贫困村的4G通信信号覆盖,覆盖率达到100%。

(2)、电信投资300万元进行4G通信网络建设,新建设4G基站110个(其中县城26个,农村84个),2017年3G信号覆盖率将达95.45℅,将覆盖所有贫困村;4G信号覆盖率将提升至90.77℅,覆盖贫困村28个。

(3)、联通投资40万元,用于4G通信网络建设,新建设4G基站4个,覆盖5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个,2017年底行政村4G覆盖率达到40%,贫困村覆盖率达到20%。

(二)农村宽带覆盖(光纤化改造)和提速项目

(1)、电信投资66万元进行光宽带网络建设,对农村进行光纤化改造,对全县126个行政村进行全FTTH覆盖改造升级,其中包含29个贫困村。2017年底实现行政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贫困村光宽带覆盖率达到100%。

(2)、移动投资63万元,建设宽带60个新建点,其中村级宽带48个,增加10个行政村的宽带覆盖,其中贫困村有3个。在宽带提速方面,新建或改造均按100M接入能力规划建设。

四、项目进展情况

截止到8月底,今年实际完成投资额523.3万,完成投资占年度目标比率为83.8%,主要包括完成97个村基站和宽带建设,其中覆盖贫困村29个。其中基站建设394.3万元,建设基站38个,覆盖64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29个;农村宽带覆盖完成投资129万元,新增10万农村宽带信息点,33个行政村的宽带覆盖,其中贫困村有15个。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5篇

今年初,叙永县向省委、市委立下军令状、对全县广大群众庄严承诺,确定了“建成乌蒙山片区精准脱贫示范县”的工作目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计划到2018年实现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将完成20个贫困村“摘帽”、减贫1.8万人的工作目标。

“我们将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干部践行‘两学一做’的最好课堂,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叙永县委书记陈景强多次在会议上要求全县党员干部:“要做政治坚定的明白人,做跨越发展的领路人,做脱贫奔康的铺路人,做为民谋利的贴心人,做清正廉洁的带头人,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向贫困宣战、向落后亮剑、向小康冲刺,背水一战、志在必胜!”

拔穷根:抓住关键下功夫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更是脱贫奔康、追赶跨越的关键一年。为此,叙永县将2016年确定为“脱贫攻坚突破年”和“民生改善年”。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近年来,叙永县着力加大教育投入“拔穷根”,对贫困家庭子女实行教育费用全免,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2013年以来,叙永县累计争取各级教育类项目资金4.7亿元,实施项目439个,新建、维修校舍34.2万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全县教育教学的基础设施条件。该县同时建立完善“栋梁工程”扶贫助学基金、“雨露计划圆梦行动”等扶贫助学模式,兑现了“不让任何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诺言。

吃透政策理思路,因地制宜抓规划。叙永县对接四川省17个扶贫专项计划和泸州市18个扶贫专项计划,按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需求编制18个扶贫专项计划,并明确“三个一”责任机制 (一个扶贫专项计划一名县领导牵头、一个部门主要负责、一个班子抓到底),确保全面包保计划制定、向上对接、组织实施。今年,叙永拟投入资金42.09亿元,实施扶贫攻坚项目363个。

抓根本,拔穷根。叙永县切实从源头分析,从核心关键处下功夫。为防止广大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叙永县创造性地将全民预防保健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探索实施了健康精准扶贫“四百工程”,即:确保贫困人口全民预防保健覆盖面100%;确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100%;通过建立医疗扶贫附加保险,由市、县财政共担全额资助,确保贫困人口受益面100%;通过政府统筹民政救助和帮扶单位资助等,确保贫困人口医疗救助面100%。截至6月20日,已有443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享受健康精准扶贫政策,通过政策报销和救助解决医疗费1100万元,实现了扶贫对象县内住院治病“零自付”。

挪穷窝:整合资金建新房

叙永县将涉农项目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快水尾镇西溪村特色旅游、水潦彝族乡海涯彝家新寨等新村建设,让贫困户住上新房子。

日前,叙永县印发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拟在“十三五”期间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30735人,预计总投资22.34亿元,工程于6月上旬全面启动。2016年拟投资5.03亿元,涉及叙永县25个乡镇,228个行政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将使叙永县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叙永如期脱贫打牢坚实基础。

该县还进一步整合地灾避险、灾后重建等项目资金,将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现已全面启动水尾西溪、白腊高峰、石坝堰塘、江门大元村4个聚居点建设。

针对白腊苗族乡去年“8・17”洪灾受灾贫困户,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灾区每户最高给予12万元补助,实施灾后重建,预计6月底前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工作。

强产业:夯实基础快发展

抓好特色产业“改穷业”。精准扶贫不仅要让贫困群众“搬得出”,而且要 “稳得住”“能致富”。叙永县将抓好产业发展作支撑,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走进叙永县落卜镇东牛牧场,远远就见到近2吨重的“牛王”慵懒地站在群牛中间。东牛牧场总经理孙义强介绍,“牛王”是东牛牧场的“名片”,牧场是泸州市最大的商品肉牛育肥示范基地,采用的是“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通过把小牛给农户饲养并回收的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目前,叙永县发展扶贫龙头企业23个、专业合作社120个。今年,全县新增竹基地5万亩;种植烤烟8万亩,覆盖到58个贫困村;种植油茶3万亩,覆盖35个贫困村,引进海升公司在赤水河流域贫困地区建设千亩甜橙基地;在合乐苗族乡红店子村建成1万头黑山羊养殖基地,在落卜镇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商品肉牛育肥示范基地――东牛牧场。这些产业带动了全县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1500余万元。

为实现“建成乌蒙山片区精准脱贫示范县”这个目标,叙永县在产业发展方面,将坚持工业为重、农业为基础,探索产业扶贫新机制,建设一批示范性种植业、养殖业扶贫项目。拟建成3千亩家庭农场示范区、6千亩现代柑橘示范园,建成年产2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实现百万亩竹林就地转化,助力上万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建设乌蒙山片区山区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乌蒙山片区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特色旅游目的地。

换新颜:一户一策改穷貌

“想都没有想到居然会有那么多人来耍!”说起春节“黄金周”游人火爆的情景,叙永县水尾镇西溪村村支书罗元胜很感慨。村里的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后,仅大年初一就来了1000多名游客,7天大假,西溪村吸引了4000多名游客前来观光,村里仅有的两家农家乐饭菜全部卖光,冬笋、腊肉等山货被一“抢”而空。

以打造成乌蒙山片区精准脱贫示范村、泸州市幸福美丽新村样板村为目标的水尾镇西溪村,一期工程于2015年10月10日动工,去年底就已完成旅游干道核心段改造、旅游步道铺设、蜗牛广场、6+1综合服务中心和11户民居风貌塑造。目前,二期工程正加紧推进中。

“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少的三两户,多在七八家”,这是叙永县一些贫困村的真实写照。着力精准施策,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叙永县围绕贫困村、贫困户的突出困难问题,通过“一村一案、一户一策”,将今年预脱贫的1.8万贫困人口精准落实到“五个一批”中,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14909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6623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11453人、医疗救助扶持一批8886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225人。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6篇

以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契机,以推进整村推进和“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为动力,坚持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有效结合,加快整村推进、移民搬迁、“雨露计划”、产业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步伐,着力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为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推进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做出新贡献。

(二)目标任务

1、加快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进程,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69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项目。

2、加快实施移民搬迁计划,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559人的移民搬迁计划。

3、加大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省级产业化扶贫项目和中央公益金项目。。

4、抓紧开展“雨露计划”培训,确保9月底前全面完成216人的贫困劳动力的培训任务。

5、深入开展县直、驻县单位定点扶贫、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和农村致富能手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努力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

(三)工作措施

1、大胆创新,加快推进扶贫攻坚示范镇村试点工作

以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用好用足有利政策和资源,加快推进天九镇扶贫攻坚示范镇和村、村、村等3个扶贫攻坚示范村的综合试点工作,在试范镇村着力实施一批受益面广的惠民项目,充分发挥示范镇村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2、统筹兼顾,有序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

要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各级扶贫资金计划的时间节点,有序实施69个省、市、县三级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力争10月底前全面完成25个省级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11月底前全面完成26个县级贫困县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12月底前全面完成34个市级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

3、深入调研,稳步实施移民搬迁计划

7月底前,要到移民搬迁对象所在村、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深入开展调研,详细摸清移民搬迁对象底数和各集中安置点的基本情况。9月底前要完成559人移民搬迁对象的落实及相关资料的建档工作。10月底前要全面实施移民搬迁计划,同时全面启动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12月底前,确保全面完成全县559人的移民搬迁计划。

4、精心组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

要抓紧实施产业化扶贫资金项目,7月底前要着手实施省级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产业化资金项目计划。7月中旬前要完成2013年中央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计划的编制及申报工作,10月底前要全面实施中央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计划。力争通过以上产业化扶贫项目的实施,不断壮大我县的扶贫主导产业,引导贫困农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使直接参与项目的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5、合理安排,分批开展“雨露计划”培训

要严格按照上级批复的“雨露计划”培训项目计划确定的时间节点,分批次、有计划地实施216人的“雨露计划”培训项目计划。7月底前要完成25个省级贫困村的“雨露计划”培训招生宣传工作,8月底前完成170名土坯房改造工匠培训工作,9月底前完成10名“一村三师”、28中高级技工和8名职业教育学历培训的招生工作。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7篇

一、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扶贫开发工作盛况空前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调研、指导扶贫开发工作,使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为适应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对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制,我县对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县长朱新堂同志亲任组长,组织领导得到明显加强。二是加大了资金投入。县本级财政至少预算300万元用于本级扶贫开发,本级财政资金投入大幅增加。三是健全了工作机制。按照中央、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有关精神,制定出台了我县的实施意见,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描绘了蓝图。同时,我县还建立健全了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机制,县领导、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工作机制,地方财政投入机制等,使各项工作力度明显加大。

二、突出民生,心系群众,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突出民生,心系贫困群众,以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整村推进、移民扶贫搬迁、雨露计划三大民生工程进展顺利,为全年任务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贫困村整村推进扎实开展。今年,省分配下达我县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计划安排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119个。截止9月底,已开工项目有119个,项目开工率100%;完工项目110个,完工率92.4%;下拨资金180万元,资金到位率60%,贫困村的整体面貌将得到极大改善。二是移民搬迁扶贫稳步推进。今年,我县移民搬迁任务为4378人,其中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任务为3901人。截至9月底,全县核定和落实对象4378人,对象落实率为100%,其中集中安置10个安置577户2748人,分散安置1630人。目前,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全面进入房屋建设阶段,有的已经搬迁入住。截至9月底,移民完成建房3878人,占计划的88.6%(其中已入住797人,完工未住3081人);动工在建500人,占计划的11.4%。预计到12月底前,可全面完成新房主体工程建设,春节前实现移民喜迁新居。三是“雨露计划”、科技扶贫工作有序开展。今年,我县“雨露计划”培训任务是294人。我县主要从“三重三抓”入手,即“重宣传,抓招生;重质量,抓培训;重管理,抓特色”,抓好培训工作。截止9月底,我县“雨露计划”培训完成300人,占任务的102.1%,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三、规范管理,强化监督,扶贫项目资金高效安全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8篇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xx村海拔1200至XX米,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2560亩,林地23000亩,其中退耕还林业1600亩;全村共有535户,共计1729人,其中五保户5户、低保户43户;人均年收入3000余元;现村里常住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青壮年基本外出打工;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果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主要有苹果、核桃、花椒等。

二、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及安全生产三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

1.当前需求最迫切的是公路建设,五六组通村公路建设立项18公里,实际只完成了14公里,因为两个组的群众都想把余下的4公里安排到自己的那一段,缺4公里的项目和资金。存在较大的稳定隐患。林区公路和连户路共需要建设20公里。

2.四组约500人的人畜饮水水源已协调好,差4000米管道工程项目。

3.一、四、五、六组约1000人用电质量不能保证。

4.山坪塘需求量较大,约需100口,堰道初步计划有10公里需求。

(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方面

1.缺乏支柱产业,始终被动跟风,效益不好。

2.农业耕种技术和营销能力欠缺。

(三)安全生产方面

1.煤、铁、高岭土盗采盗挖一度比较突出,近期明显好转,但仍时有发生。

2.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因道路条件差,安全监管难度大。

三、原因分析

造成xx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通村公路的建设不完善、无支柱产业,导致村民生产发展的不便捷、经济效益不高,青壮年多数选择外出打工。

四、扶贫对策

(一)积极协调衔接项目

在积极动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同时,根据联系村xx村的实际和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并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规划制订、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管,积极增加农户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二)实现长久发展

根据xx村土地资源的优势,建议选择适合的果木进行栽种,请专家亲自示范教授村民生产技术,带动村民积极性,帮助xx村真正长久地脱贫致富,并协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xx村的农副产品走出山区。

(三)加强安全宣传

广泛开展送安全知识、安全警示教育等下基层活动。积极推进安全法治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努力把安全法治和安全文化产品送到河西乡,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增强全社会支持参与依法治安的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能。

(四)加强感恩教育宣讲

进一步深化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动员局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宣讲,保证党组书记全年宣讲2次以上、班子成员宣讲1次以上、其余乡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宣讲,培养群众感恩之心。

五、建议

(一)加强对xx村民的农业技术培训,让村民学习到生产发展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问题。

(二)适当开发旅游业、宣传推广。

(三)为老年人构建健身、娱乐场所,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四)教育方面,为学生争取一定优惠政策。

(五)注重发挥妇联、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增加安排针对贫困妇女的扶贫项目,提高妇女在扶贫开发中的参与度。

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2017年全面脱贫的要求,7月15日第16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1347扶贫攻坚战略,从7月15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蔡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段文俊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2017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2015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2016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7月31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督办通报》第25期。7月31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8月24日,县委书记刘应文在马曹庙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马曹庙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9月2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8月21日和8月26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8月28日召开了县委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7月23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投公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市罗田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三、下段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县贫困户重新精准识别完成后,要落实全县各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分类锁定贫困对象后,要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制定 六个一精准脱贫计划: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种致富技能,一户一个包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建立精准帮扶台账。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9篇

今年6月,自治区教育厅印发《教育精准脱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16―2020年,全区普通高校招生实施教育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分五年共安排1.3万个招生计划,专项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增加农村建 档立卡贫困户考生的升学机会,提高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方案》下发后,今年我区就首次安排了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2 000人,其中本科1 000人,专科1 000人。广西招生考试院在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中创新录取机制,专门设置了精准脱贫专项计划本科批和专科批,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目前,精准脱贫专项计划本科批的录取工作已完成,该批次考生填报踊跃,生源情况良好,共录取997人。

今年高考录取工作实施前,我区经过调研论证,及时调整了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的报名资格条件。一是将国家专项计划考生户籍条件由“高考报名时具有34个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待遇县户籍且连续满6年”调整为“高考报名时具有上述34个县户籍且连续满3年,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二是将高校专项计划考生户籍条件由“高考报名时户籍地为50个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待遇县、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且连续满6年”调整为“高考报名时户籍地为上述50个县的农村且连续满3年,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

为了避免专项招生计划的空缺和浪费,使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拥有更多入学深造机会,广西招生考试院在录取工作中做了有大量工作:反复模拟投档,尽量减少投档后的退档情况发生;对首轮投档未完成的计划,全部通过宣传渠道向考生公开并提醒考生填报征集志愿;主动与线上生源不足的高校协商,适当降分录取。此外,我区还组织各市县教育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及有关高校和中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动员符合条件的学生报考,并通过区内主流媒体和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招生考试院官方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吸引大量考生踊跃报考。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10篇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作思路

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实施“一大战略”,就是着眼新的形式和贫困村的实际,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战略。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扶助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创业型农民,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二)、工作举措和成效

1、积极争取扶贫资金,争取扶贫项目

为全面实施我县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建设,改善重点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2009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09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2009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余万元。

2、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社会扶贫工作参与性增强。当前,重点村对挂点扶贫工作都很支持,迫切希望挂点单位能办好事、办实事。全县**个扶贫重点村安排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并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500名党员干部“1+1”结对扶贫工作已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县**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农民养鸡,公司提供鸡苗并进行技术指导和负责回收,有效降低了农户养鸡的成本和风险,带动了广大贫困农民增收致富;二是重点组织实施好“爱心包裹暨‘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爱心包裹”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县委宣传部、邮政局、教育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会、县关工委八家单位联合在全县发起“5.12灾区学生六一包裹”发起的爱心活动,通过我办及兄弟单位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全力帮扶及支持新农村建设。我办特别重视新农村的建设,今年挂点礼陂镇洋陂村委会柿坑村。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经多次实地勘察,了解了当地实际情况。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支持**万元用于该村至崇宜公路的水泥路建设。

4、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崇仁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2009年获扶贫贷款贴息的企业有两家,贴息额度**万元,他们将解决部分贫困劳动力务工问题,并为村里办点实事。

5、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2009年度产业化扶贫和“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在六家桥、孙坊、航埠等乡镇重点村建立树莓、毛竹、麻鸡养殖等产业示范基地,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和“一村一品”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举办了两期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水稻种植、麻鸡饲养、蔬菜栽培等方面的农业专家在三山乡张家、六家桥乡七分等村举办了“水稻栽培技术、绿色无公害麻鸡种养技术和蔬菜高产栽培”的实用技术培训班。此次活动在**个重点乡镇开展,参训人数达***多人次,指导农民***余人,共发放科技书籍***余册,各种农业科技资料***余份,深受群众好评,效果良好。

6、全力推进“民生工程”。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雨露计划”。因金融危机提前返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初级务工就业者,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县扶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名。截止到目前,我县培训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100%,实现转移就业**人,转移就业率为***%,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人,省内就业率为***%。

二、中心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强县城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程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的战略部署,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功引进***创办***有限公司。2009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万元。

(二)、积极发挥扶贫部门职能作用,大力加强综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

为了做好综治工作,扶贫办坚持把维护稳定与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履行扶贫部门基本职责统一起来,积极发挥扶贫部门在综治工作职能作用。今年以来,扶贫办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未出现一起因执法不公引发群体上访、闹事事件,为确保扶贫系统一片净土,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严格履行扶贫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

我们在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上,严格履行扶贫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制定有关扶贫开发工作中计划生育相应政策,在农村特困户扶贫项目,党员结对、县直单位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优先考虑计划生育户;落实了农村特困户中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户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优先安排扶贫项目的工作。如在今年孙坊镇优先支持了计划生育贫困户**户发展生猪养殖等产业户;在安排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中优先安排计划生育贫困户,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率超过**%以上。

三、政风行风情况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11篇

一、业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作思路

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实施“一大战略”,就是着眼新的形式和贫困村的实际,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战略。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扶助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创业型农民,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

(二)、工作举措和成效

1、积极争取扶贫资金,争取扶贫项目

为全面实施我县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建设,改善重点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2009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09年度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2009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余万元。

2、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社会扶贫工作参与性增强。当前,重点村对挂点扶贫工作都很支持,迫切希望挂点单位能办好事、办实事。全县**个扶贫重点村安排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并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500名党员干部“1+1”结对扶贫工作已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县**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扶持农民养鸡,公司提供鸡苗并进行技术指导和负责回收,有效降低了农户养鸡的成本和风险,带动了广大贫困农民增收致富;二是重点组织实施好“爱心包裹暨‘5.12’灾区学生‘六?一’关爱行动”。“爱心包裹”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县委宣传部、邮政局、教育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会、县关工委八家单位联合在全县发起“5.12灾区学生六一包裹”发起的爱心活动,通过我办及兄弟单位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全力帮扶及支持新农村建设。我办特别重视新农村的建设,今年挂点礼陂镇洋陂村委会柿坑村。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经多次实地勘察,了解了当地实际情况。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支持**万元用于该村至崇宜公路的水泥路建设。

4、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崇仁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2009年获扶贫贷款贴息的企业有两家,贴息额度**万元,他们将解决部分贫困劳动力务工问题,并为村里办点实事。

5、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2009年度产业化扶贫和“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在六家桥、孙坊、航埠等乡镇重点村建立树莓、毛竹、麻鸡养殖等产业示范基地,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和“一村一品”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举办了两期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水稻种植、麻鸡饲养、蔬菜栽培等方面的农业专家在三山乡张家、六家桥乡七分等村举办了“水稻栽培技术、绿色无公害麻鸡种养技术和蔬菜高产栽培”的实用技术培训班。此次活动在**个重点乡镇开展,参训人数达***多人次,指导农民***余人,共发放科技书籍***余册,各种农业科技资料***余份,深受群众好评,效果良好。

6、全力推进“民生工程”。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雨露计划”。因金融危机提前返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初级务工就业者,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县扶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名。截止到目前,我县培训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100%,实现转移就业**人,转移就业率为***%,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人,省内就业率为***%。

二、中心工作完成情况

(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强县城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程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的战略部署,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功引进***创办***有限公司。2009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万元。

(二)、积极发挥扶贫部门职能作用,大力加强综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落实。

为了做好综治工作,扶贫办坚持把维护稳定与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履行扶贫部门基本职责统一起来,积极发挥扶贫部门在综治工作职能作用。今年以来,扶贫办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未出现一起因执法不公引发群体上访、闹事事件,为确保扶贫系统一片净土,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严格履行扶贫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

我们在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上,严格履行扶贫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制定有关扶贫开发工作中计划生育相应政策,在农村特困户扶贫项目,党员结对、县直单位帮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优先考虑计划生育户;落实了农村特困户中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户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优先安排扶贫项目的工作。如在今年孙坊镇优先支持了计划生育贫困户**户发展生猪养殖等产业户;在安排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中优先安排计划生育贫困户,县直单位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率超过**%以上。

三、政风行风情况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12篇

目前,内黄县2016年度计划脱贫的13290名贫困群众已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其中通过产业发展脱贫的占82.5%。同时,通过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有力促进了内黄农业延链补链进程,推进了温棚瓜菜、现代畜牧业、生态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温棚瓜菜产业,形成了“三平台一基地”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即18.7万亩温棚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内黄果蔬城销售平台、农业科技博览园技术推广平台、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全省、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先后在内黄召开,推广内黄产业扶贫的经验和做法。

强化组织保障,确保产业扶贫实效

内黄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农民致贫原因多为因病、因学、缺劳力、缺技术等,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经过多方调研,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没有产业作为支撑的脱贫都是不可持续的,就脱贫而脱贫很困难、不稳定,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依靠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加收入,实现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规格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发改委、农业、林业、蔬菜、畜牧、商务、金融办、扶贫等部门为成员,搭建了产业扶贫平台。成立农业项目建设指挥部,科学谋划布局产业扶贫项目,为开展产业扶贫提供组织保证。二是突出政策保障。用足用活国家产业政策,先后出台《内黄县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内黄县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的意见》《内黄县实施企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意见》《关于推行金融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扶贫文件,全力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三是深化帮扶活动。全县26名县级干部、925名科级干部、3324名机关干部、90个县直单位、66家重点企业,分别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确保“不落一村、不少一户、不漏一人”。四是严把资金监管。建立健全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扶贫资金全部纳入县纪委监管平台,所有项目招标全部进入县招管服务中心监管,纪检、财政、审计、扶贫等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扶贫资金规范使用,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坚持规划引领,放大特色产业优势

高标准的规划是最大的节约,低水平的规划是最大的浪费。在统筹做好县、乡、村、户和县直部门“五个脱贫规划”的基础上,内黄县政府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聘请中国农业大学规划科学研究院,高标准编制《内黄县扶贫攻坚贫困村产业脱贫规划》,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鼓励支持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劳务输出以及光伏新能源等各具特色的富民产业。按照全县总体规划,制定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十年规划》《百万只肉羊振兴规划》《现代林果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结合各乡镇区域及产业现状,确定了产业扶贫三大方向。一是划定高效设施农业7大片区,覆盖10个乡镇、56个贫困村;二是划定现代畜牧业3大片区,覆盖5个乡镇、19个贫困村;三是划定林果业3大片区,覆盖3个乡镇、15个贫困村,基本达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对新发展温棚瓜菜2亩以上和养牛5头以上、养羊20只以上、养猪30头以上、养禽3000只以上的贫困户,每户扶持资金5000元;对新植果树3亩以上每户扶持资金3000元。定期举办专家讲座、组织参观学习,搞好产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市场3项服务,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带动了温棚瓜菜、现代畜牧业、生态林业三大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温棚瓜菜不断壮大。面积达到18.7万亩,建成集约化育苗工厂35处,年育苗量4.5亿株,温棚规模及工厂化育苗量稳居全省第一,享有“东有寿光,西有内黄”的美誉;建成7大瓜果菜片区,每个片区1万亩,片区内人均增收3500元,达到了“扶持一片,发展一片,脱贫一片”的效果。二是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通过财政奖补、贷款贴息进行扶持,给予畜牧业片区养殖户奖补资金,培育了一批部级和省、市龙头畜牧企业,被农业部确定为肉羊生产监测县、生猪生产监测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现代肉羊和现代家禽优势产业集聚区。全县标准化养殖场(区)达291个,三大片区养殖户达到1860户,其中贫困户1100户。三是经济林果业持续发展。全县成片造林30万亩,小杂果种植面积16万亩,花卉苗木6000多亩,林木覆盖率达37%,位居全国平原县前列。建设林果园区18个,20个村、3000户贫困户受益。同时,大力发展红枣、尖椒、花生等传统优势产业,建设花生四大片区41万亩、尖椒三大片区30万亩,覆盖13个乡镇、5000余户贫困群众,形成规模化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实现精准稳定脱贫

推进产业扶贫,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内黄县围绕产业扶贫规模化、集群化、标准化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把金融扶贫的保障作用发挥到极致,协调资金2.45亿元,创新实施“到户增收+”“金融+”、光伏带动三大产业扶贫新模式,推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一是实施“到户增收+”模式。实施“到户增收+入股”模式,贫困户将到户增收资金以入股方式交给企业,每年年终分红1500元。实施“到户增收+就业”模式,贫困户在企业务工每月工资不低于1500元,务工时间不低于8个月。实施“到户增收+自我发展”模式,坚持“宜棚则棚、宜林则林、宜养则养”,通过享受到户增收资金,扶持发展种养业,增加群众收入。马上乡赵信村扶贫产业基地,计划投资2500万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新型智能温棚500亩,3年内每年为全乡250个贫困户每户发放分红收益1200元,计划吸纳50名贫困人员就业。二是创新“金融+”服务。制定《关于推行金融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实施政府、信用联社、中原农险、农业专业合作社“四位一体扶贫贷”模式,累计发放扶贫信贷资金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3400户8541人稳定脱贫。实施“金融+资金托管”模式,贫困户将5万元扶贫贷款资金由企业托管,年底取得保底收益。目前,共向36家企业投入资金1391万元,采取资产收益分配方式,带动2992户、7695人稳定脱贫。其中,万洋国际广场与楚旺镇签订3年带贫协议,带动187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天辰农业与东庄镇签订4年带动协议,带动15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实施“金融+就业”模式,贫困户在企业务工,月工资不低于1500元,年务工时间不低于8个月。实施“金融+龙头企业”模式,贫困户将扶贫贷款资金投入龙头农业公司,由公司规划建设新型智能温棚,向贫困户提供“规划、设计、建设、育苗、管理、销售”一条龙服务,贫困户以入股分红或务工的方式实现稳定脱贫。三是实施光伏带动。内黄光伏产业基础良好,投资10亿元、占地2800亩的100兆瓦昊诚光伏于去年并网发电。在此基础上,内黄县出台《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的意见》,县财政出资在贫困村集中建设光伏电站,重点扶持无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不足和无稳定收入的贫困户,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已投入资金2178万元,在16个乡镇40个村建立了2800千瓦光伏电站,每个贫困人口1千瓦,年收益1200~1500元,带动853户2855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建设精品农业园区,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13篇

扶贫开发工作是2006年市政府承诺为群众办24件实事之一,具体到我县就是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在我县西部六个重点贫困乡镇75个重点贫困村范围内开展10个村进行面上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40个增收项目,新建24个富民小区,使75个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一年来,我们采取了加强调度、细化工作程序、明确操作规程、建章立制等措施,克服了今年我县贫困地区遭受了旱灾的困难,年初制定的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人均增收300元以上的目标能够实现,预计今年我县贫困乡镇的农民平均收入将达到3000元以上。

我县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有如下特点:一是扶贫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今年我县有10个贫困村享受全省面上插花贫困村的扶持政策,每个村享受省市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的扶持标准,此项扶贫资金达500万元;扶贫龙头企业贴息资金20万元;市里确定我县西部六个重点贫困乡镇今年有24个富民经济小区的计划指标,如果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除享受市政府正常的奖励性补贴政策外,每个小区还可以多享受到3万元的补贴,此项扶贫资金达72万元;今年我县有1500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指标,此项市财政将拿出100余万元的贴息资金;市里派驻我县的27支党政机关帮扶工作队、76家企业帮扶工作队帮扶我县的75个贫困村。由此可以看出,今年我县的扶贫工作力度之大是历年所没有的,仅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将达到600余万元。二是扶贫项目最多。今年我县通过面上插花贫困村整村推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沈阳市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贫困乡镇扶贫富民小区加大补贴标准等措施扶持的增收项目达到200余项。三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多。由于我们缺乏扶贫开发管理工作经验,在落实政策中遇到了镇村领导重视不够,项目规划未经科学论证,执行计划的随意性,也有未按规划操作的现象,扶贫项目实施中未按要求进行民主讨论,公告公示等。四是扶贫效益最好。虽然今年遭受比较严重的旱灾,但是在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我县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开展的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畜牧养殖项目等增收措施,发挥了效益,实现了大灾之年我县六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人均收入增长的好势头。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面上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按照2006年辽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抓好2006年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辽扶贫办发[2006]14号文件精神,今年我县享受省市扶持的面上贫困村的数目为10个,这10个村农户总户数为4279户,人口数为16019人。结合贫困村的实际,我们计划实施项目总数为33个,参与项目户数3469户,受益人口11917人,项目的参与率为81%。项目总计投入资金1415.5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总计25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总计250万元,信贷资金总计31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总计580.5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5万元,预计效益达1665万元,预计参与项目的农户人均增加收入可以达到1300元以上。计划实施的项目分别为:双台子乡转山子村养牛及万寿菊种植项目、双台子乡胡家烧锅村养牛、家禽饲养及万寿菊种植项目、秀水河子镇长岗子村的辣椒生产项目、秀水河子镇三家子村的辣椒及万寿菊生产项目、叶茂台镇四官堡村的棚菜项目、叶茂台镇榛子街村养鹅项目、包家屯乡大三家子村养猪及万寿菊种植项目、卧牛石乡李家卜村棚菜及万寿菊种植项目、卧牛石乡邢家屯村养牛项目及万寿菊种植项目、四家子蒙古族乡四家子村棚菜项目等。

截止目前,此项目稳步推进,各村正在开展计划及项目的落实工作。其中,7个特色产业项目的万寿菊栽植、辣椒生产、菜籽生产项目均已经完成;8个养殖业项目已经启动并运行良好;3个棚菜生产项目均正在施工;5个贫困劳力培训项目进展顺利;1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总之,据目前统计情况,计划实施的33个项目中,均处于完成或正在运行中。近期我们将进行验收,并下拨扶贫资金。

2、认真落实好市里确定的24个扶贫富民经济小区,40个增收项目工作

按照市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我县西部六个重点贫困乡镇今年有24个富民经济小区的计划指标,如果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除享受市政府正常的奖励性补贴政策外,每个小区还可以多享受到3万元的补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我县扶贫开发重点乡镇的富民小区今年达到43个,其中种植业22个,畜牧业21个,目前已经竣工23个,其中种植业完成5个,畜牧业完成18个,其他的都是正在建设中。计划开发的40个增收项目,截止目前,通过面上插花贫困村整村推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沈阳市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贫困乡镇扶贫富民小区加大补贴标准等措施扶持的增收万寿菊种植、辣椒种植、地膜花生、菜籽等项目达到17大项,196小项,其中种植业项目9个,总规模达113042亩;养殖业项目8项,牛、羊、生猪等养殖规模达135507头,禽类鹅、蛋鸡等养殖规模达190742只。经过一年的扶贫开发工作,预计到2006年底,各贫困乡镇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75个贫困村村人均收入增加400元以上。

3、定点帮扶工作队情况

2006年驻我县的市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工作队由原来的26个调整到27个,帮扶我县31个贫困村,有利的推动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截止目前2006年救济性投入资金总计21.53万元,公益性投入28.26万元,开发性投入135万元,协调资金93万元。今年市里又增派沈阳商业局系统的76家企业定点帮扶我县的75个贫困村现已有47家企业同村对接,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4、做好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辽扶贫办发[2006]9号文件精神,2006年我县申报拟认定第二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一个――辽宁红树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拟享受扶贫贷款贴息企业七家分别为:沈阳清宇鹅业屠宰厂、沈阳中迪色素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华奥牧业有限公司、法库县八虎山酒厂、沈阳巴尔虎山酒业酿造有限公司、法库县宏润肉禽加工厂、辽宁红树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我县深入贯彻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用信贷扶贫资金扶持龙头企业,进而带动贫困户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六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劳动力转移达2.9万人次,劳务输出实现人均增收占农民增收的三分之一。

5、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发放情况

我县的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工作以前由信用社独家操作,县级扶贫部门基本没有发挥作用,运行中出现了钱贷出去了,真正需要贷款的贫困户发展项目却很难得到,也就没能发挥扶贫的效益,贫困乡村发展扶贫项目时,由于缺乏沟通,也会出现贷款困难的情况,由于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信用社对扶贫贴息贷款的运作由于贷款补贴标准很难把握等因素也不十分满意。我县今年有1500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指标,市里出台了“贷贴两条线,暗补变明补”的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及审核办法,使可操作性更强,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我县的扶贫贷款真正发放到贫困户发展项目,截止目前我们围绕富民小区、富民增收项目、面上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项目的参与农户发放贷款,达801.58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计划需要发放金额达2400余万元,现在正在稳步推进,计划将在十二月末完成全年的任务。虽然在运作中存在贫困户贷款难、贷款周期过短等问题,但是,采用这种运作方式,还是能够真正发挥扶贫贴息贷款的作用,推动贫困户脱贫的。

2007年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1、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扶贫开发的政策、法规及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指导,落实责任,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和办法,拿真招、见实效。

3、做好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加强项目库的建设,不断提高扶贫项目管理水平。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14篇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年全面脱贫的要求,月日第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从月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月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第25期。月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月日,县委书记在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月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月日和月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月日召开了县委届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月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全市、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我镇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一、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

县 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建立了独立办公室,明确2名业务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党员说事会、小组长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六个到村到户、 四个一工作法和市委书记到的4篇调研报告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栏、《》期刊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镇专门将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好和精准扶贫十子歌等宣传资料印发各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进行学习,同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二、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镇和15个村(社区)的1+7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村575亩烤烟东部试验站,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社区、村、村共300亩核桃基地,村500亩蔬菜基地,村、村共1000亩的大葱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共流转土地3975亩,群众在基地务工收入共240余万元。通过县122工程的实施,目前正在实施村林下养殖黑土鸡6000羽,共覆盖贫困户30户和困难农户60户,村王沟养羊项目500只,覆盖贫困户25户。镇村年脱毒马铃薯优质薯种植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覆盖农户265户,可使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

贫困县计划范文第15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历史机遇,整合优化资源,精准锁定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确保真扶贫、扶真贫。

二、精准扶贫范围及对象

精准扶贫全县农村贫困地区,以5个省级贫困村和7个市级贫困村为基础扶持村点,以全县3976户1070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扶持对象,实现“三个全覆盖”:即挂点帮扶省、市级贫困村基础建设全覆盖、帮扶产业发展类贫困户全覆盖、救助保障类贫困户全覆盖。

三、目标任务

用4年时间,即2015-2018年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

(一)减贫任务提前完成。我县以2014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3976户10701人为基数,全面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加快减贫进程。到2018年,力争全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确保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二)贫困群众收入达到新的水平。保持省、市级贫困村和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增幅,到2018年底,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

(三)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到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得到整体搬迁安置,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18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主导产业,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职业素质,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贫困村服务体系较为健全,专业合作经营机制较为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强有力。

四、精准识别

(一)核准底数。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方法和程序,在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中按照整户识别的原则,逐村逐户进行精确复核,确保贫困对象的真实性和精准度。

(二)科学分类。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三种贫困户类型。

(三)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建档立卡要求,完善贫困村和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监管系统,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

(四)动态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乡(镇、场)为单位,以年度为节点,以贫困户减贫工作进程为依据,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五、精准施策

(一)实施产业扶贫(县扶贫和移民办牵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财政局、县农业银行、县农商行、各乡镇等配合)

1.用活产业扶贫资金。在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采取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和干部驻村责任人携资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选准产业并助其发展。

2.创新产业扶持模式。围绕县域主导产业,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发展贫困村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实施“合作社+基地+能人+干部+农户”的模式,提高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组织化程度,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与金融机构协作,设立“产业扶贫信贷通”,支持贫困村建立“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新模式。

3.整合涉农政策资金。统筹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产业发展、土地整理等方面政策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发展现代农业,完善产业、生产和经营“三个体系”,辐射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推进贫困村农产品信息平台建设,探索电商扶贫新途径。

(二)实施搬迁扶贫(县扶贫和移民办牵头,县规划局、县建设局、县国土局、县交通局、县教体局、县文广局、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县人社局、县微型元件产业指挥部、相关乡镇等配合)

1.科学制定规划。按照“产城一体化”建设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建设,对不宜居住的村庄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全面准确摸清底数,按照整体搬迁的要求制定实施规划。

2.落实搬迁政策。根据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通过打造整体搬迁、梯度安置、差别化扶持、组合式帮扶、综合配套等有效模式,有序引导贫困群众向工业园区、向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不断提升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水平。对列入整体扶贫搬迁的自然村庄,原计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再安排,可调整安排至移民搬迁安置点。

3.统筹部门资源。整合扶贫移民搬迁、避灾移民搬迁和生态移民搬迁等政策,落实相关配套投入。国土资源部门要确保移民搬迁安置用地,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专项安排用地指标。交通、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将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作为建设重点,对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进点道路、学校、幼儿园、文化室、卫生所等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三)实施教育扶贫(县教体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建设局、县规划局、县国土局、各乡镇等配合)

1.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搞好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支持建设贫困村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让贫困村群众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优质教育资源。支持贫困村创办幼儿园,寻求探索社会办学模式,力争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创办一所普惠性幼儿园。

2.强化贫困生教育资助力度。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使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3.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通过定向委培贫困生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完成中专以上职业学历教育。

(四)实施就业扶贫(县人社局牵头,县农工部、县公安局、县公路局、县残联、县教育培训中心、县各大产业园指挥部、县扶贫和移民办、各乡镇等配合)

1.提升就业技能。在教育部门普惠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大“雨露计划”特惠扶贫力度,通过对贫困户新生代职业学历教育、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其就地参与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素质和能力。

2.实施订单培训。结合当地企业用工需求,依托省、市职业院校资源,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使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2项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本地企业就近就业。

3.购买就业岗位。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方式,通过购买城市新增的城管、环卫、园林等公益性岗位,开发一批农村公路养护、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用于帮助贫困群众就业。

(五)实施医疗扶贫(县卫计委牵头,县民政局、县新农合中心、县财政局、各乡镇等配合)

1.提高大病补助标准。完善医疗救助制度,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

2.扩大报销范围。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平。

3.取消起付线。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在本县范围内住院治疗的,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

(六)实施救助扶贫(县民政局牵头,县人社局、县残联、县红十字会、县妇联、团县委、各乡镇等配合)

1.加强低保和五保救助。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逐年提高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和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对获得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通过发放补贴、临时救助及其他帮扶措施,给予生活保障。

2.强化慈善、养老和社会救助。强化相关部门慈善救助职能,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让贫困对象享受到基本养老生活保障。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引导有影响力的企业设立社会救助公益基金。

3.实施临时救助。加大分类施救的力度,对因支出型贫困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群体予以特别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七)实施基础扶贫(县委农工部牵头,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建设局、县扶贫和移民办、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局、县教体局、县卫计委、县文广局、县人社局、县环保局、县规划局、县供电公司、各乡镇等配合)

1.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对贫困村范围内的自然村组逐年按规划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点,将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每个村点叠加扶持,按新农村建设标准进行整治村庄环境。

2.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结合我县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对已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贫困户,坚持一户一宅原则,必须率先带头拆旧还基,归还集体,由集体统一规划。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到2018年基本解决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安居问题。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优化村庄建设发展规划,2016年率先完成5个省级贫困村中的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力争2018年完成全县农村25户以上自然村的道路硬化;2015年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力争2020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文化、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帮扶方式

(一)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全面落实县、乡(镇、场)、村三级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确保“两个覆盖”(即:省、市级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做到“三个到位”(即:驻点到村、扶持到户、责任到人)。县本级挂点乡(镇、场)县级领导负责指导所在乡镇精准扶贫工作,县四套班子成员、县直单位驻村帮扶,要结对帮扶贫困户、定点扶持省、市级贫困村;各乡(镇、场)要统筹整合帮扶资源,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建立完善干部驻村包户帮扶机制,实现“两个覆盖”。各级驻村帮扶包户工作组(队)要明确帮扶关系,落实帮扶责任人,建立帮扶台账,实行挂牌帮扶,真心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二)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各相关部门要明确本部门肩负的行业扶贫任务,制定本部门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的特惠政策措施,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本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方面专项分解任务,倒排工期,明确职能,制订计划,抓好落实。

(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扶贫济困、大爱”的平台作用,大力弘扬“一份捐赠一份爱心”的社会正能量,帮助特困家庭解决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危旧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子女就学、务工就业、生产扶持、技术培训、残疾人优待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激励政策,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赠救助、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各种形式参与精准扶贫。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形成“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强化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职能,加大工作统筹、资源整合力度,各乡(镇、场)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县直各单位要选派年富力强的得力干部充实到驻村包户工作组(队)中来。在驻村包户帮扶的同时,做好与省、市直定点扶贫单位以及市直其他帮扶单位的对接工作,在全县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二)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提供扶持,保证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各级驻村包户帮扶工作组(队)要积极深入挂点村开展帮扶工作,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