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管理,不仅要遵循教师管理的一般规律,而且要研究班主任管理的特殊规律。毛泽东同志指出:“每一种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的待殊矛盾和待殊的本质”。学校领导不了解和研究班主任管理的特点,就无法有效地指导班主任工作,就会陷于盲目或放纵自流的境她。如果不从“育人”这一学校管理的根本特点出发,那必然是徒劳无益或者适得其反。所以班主任管理一定要注意方法。本文所阐述的班主任主要是指农村小学的班主任,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管理者对小学班主任队伍的管理策略。

一、领导决策、调节、反馈班主任工作的情况

学校领导对班主任管理是否有效有活力,关键有二点:一是领导决策,指令正确并能迅速、准确地下达到班主任,决策系统健全,指挥渠道畅通,二是能经常获得班主任指挥、执行效果的反馈信息,使校长决策指挥系统形成“闭合回路”的动态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决策与反馈起到关键作用。

根据这一特点,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及时准确获取班级工作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处理,做到情况明、决心大,使决策指挥建立在足够信息量的基础上。其次,要民主讨论,集思广益。通过几上几下讨论,一方面弥补前一步信息的不足,另一方面使参与决策的班主任产生“认同”心理,增强决策的可行性。要做到上述两点,最要紧的是深入实际,掌握班级第一手情况,把通过定期检查感受来的反馈信息进行过滤,去伪存真。只有做到这一点,学校领导的决策指挥才会准确无误,班主任管理系统才能周期性地正常运行,并不断向前发展。

二、学校对小学班主任管理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一)管理制度方面:常规管理制度方面,强调班主任工作各项制度建设,包括班主任的聘任制度、班主任的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每月的例会制度、实施班会听课制度、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班主任家访制度等。在制度创新方面,提出了班主任职级制、班主任资格认证制度、全员班主任制度等观点。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长期实践中,我校领导根据对班主任工作规律的认识,形成了许多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管理规矩。如《班主任工作常规》、《制度》、《条例》等,这些规章制度具有稳定性、确定性和保持性,它反映了一所学校和一个校长管理班主任的水平。重视班主任管理和指导,推进班主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即所谓的“静态管理”,可以使班主任工作纳入正规、有条不紊、有章可循,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和学风,使校长避免陷入随意性、盲目性和混乱性,也有助于校长摆脱事务缠身的漩涡石。班主任管理制度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保持性.又要不断创新、变化。

(三)制定目标,组织交流,培养能力。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抓薄弱环节,对班主任提出明确的目标。如学生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分别达到什么要求,对照学校的总体要求,各班主任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在特定的会议上进行交流。创设条件,精心安排,开好几个会:开学时的工作交流会、每月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示范性主题班会研讨会、常见问题及突发性事件处理讨论会、说话技巧观摩会等。

三、学校在中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要发挥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

因为班主任面临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班主任工作的空间要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班主任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工作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学校领导管理班主任的一个重架特点,就是发挥班主任这种本身蕴藏的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内部活力。规章制度本身有它局限性,不可能包容千变万化的班主任工作。因此,学校领导决不能把现行班主任管理的规章制度视为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方法,而应该从班主任工作变动性、改革性等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客观环境和主观可能随机应变,采用最恰当的方法,灵活地、适当地调整已确定的规章制度,使之适应客观事物变化的需要。

四、大胆任用,明确职责

(一)学校要根据班主任具备的素质要求,本着选拔、培养、提高的原则大胆任用。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选拔出的班主任要充分信任。要根据学校具体工作实际,明确班主任工作责任,即统一安排各班的教导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体育卫生保健教育;指导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联系与指导团队工作;全面安排学生的学习、劳动、文体活动和休息;做好学生家长工作;评定学生的操行成绩等。

(二)努力做好培养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一是加强班主任的职前培训,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在职培训和培养,以参观考察、行动研究、案例教学等形式进行班主任骨干研修和专题培训,请进来,走出去,进行经验交流与学习,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与方法,引领班主任向专业化发展;三是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修养,广泛开展师德教育,培养班主任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班主任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班主任的思想境界,增强班主任队伍的工作热情;四是增强班主任队伍的忧患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思想,使班主任能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和水平。

(三)积极构建班主任专业化自觉性。班主任专业化是班主任自身专业素养获得成长的一种过程,是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并针对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班华教授在《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序言里指出:“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方面。(班主任 )班主任专业劳动可以概括为两个特殊的方面,一是从教育劳动的性质看,主要是精神劳动,是与学生心灵沟通,促进其精神发展的精神活动;二是班主任有其特殊的教育操作系统即发展性班级教育系统。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属性,那么班主任通过学习、实践、培训和自我培训达到班主任专业水平的过程,就叫班主任专业化。”

1、我们班主任面对全班学生的机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所以我们要及时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把微笑留给学生,给学生一种美感,一种喜悦的心情,并把这种喜悦的心情带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这就是我校开展的“阳光过程”。曾经有一位学生在他的周记中给班主任这样一句承诺:我们一定会在你理解、支持的笑容里,好好珍惜每一天。可见,把微笑留给学生多么重要!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之家,无论她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我校一名学生,不幸遭遇车祸,近四万元的手续费让这个原本学费都交不起的家庭濒临破碎,此时,班主任闻讯后,及时与学校领导商量,最后,以班级和学校大队的名义为这位同学捐款。这一举动引起全社会关注,杭州日报也进行了专门的报道。最终,这位同学得到救助,现已经回到学校就读。因为是爱,才重燃这位同学生命的火花,生命也因此变得更灿烂。有爱心是班主任必备的素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师爱的阳光下轻松快乐的学习、生活,获得自尊和自信。

2、时代呼唤学习型教师,呼唤学习型组织。我校在建设学习型学校时反复强调:今天不读书,明天就落伍。因为我们觉得,教育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教师是主题,只有教师的思想、学识紧跟时展了,才能培养出走在时展前列的学生。于是,我们特别制订了一些鼓励措施,每年老师在买书、订杂志、学历进修、参加各种培训时给予特殊的优惠;每年给予班主任、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成立青年教师书友会,每季度活动一次,并将读书心得进行交流。正因如此,丰富的理论储备和扎实的专业素养成为班主任获得发展的基石,成为突破自身发展极限的有力武器,班主任在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学历增长速度二年翻了一翻,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达到93%,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比例也快速增长。这些专业知识的取得为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件支持。班主任老师都能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用之于实践,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加以贯彻,使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育人观念时刻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

因此,作为站在道德教育最前沿的班主任,只有通过自身专业发展,不断充电,不断学习,使班主任专业化成为自觉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目的,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四)学校要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保持与班主任的沟通和联系,促进班主任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建立领导与班主任、班主任与班主任、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的互相信赖、协调密切的关系。

学校领导与班主任之间应通过共同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平时的互相交往,达到感情上的沟通、融洽,处于和谐的情感关系之中,使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情感交融,心往一处想、情往一处投、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努力奋斗

学校要有管理上的战略思想。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的思想行为的重大作用,必须努力为班主任创造和睦温馨的工作环境。学校要经常调查各班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有困难,给予帮助,不随便干预班主任的工作,让他们大胆工作。学校领导要做班主任的后盾,出了问题后要敢于承担责任,给班主任撑腰,尽量减少和解除班主任的后顾之忧。

班级工作的开展总是不平衡的,学校领导应针对各个时期的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召开班主任工作汇报会、座谈会,帮助班主任进一步分析情况,采取措施,从而把班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在对中小学班主任的培养中注重对他们的评价

我校对班主任的评价以绩效为重点,对他们进行科学、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

(一)评价的形式

通过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及社会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的方法

1、制考核表。根据班主任工作如班集体活动、学生思想工作、学风建设、学生行为规范、体育锻炼、环境卫生工作、爱护公物、热爱劳动、公共场所纪律和秩序、班级常规事务、完成其他任务等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制成《班主任工作考核表》(基础条件分),印发给班主任。

2、考核重点。有基础条件和嘉奖条件两部分,以基础条件为主。基础条件满分为100分。班主任工作情况,主要看基础分。

3、自我评分。可每月一评,也可每学期一评。由班主任根据《班主任工作考核表》的条件要求,对照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自我评分考核。

4、综合评价。通过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及社会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不同层次设计相应内容,如学生对班主任的评价可设计:班主任的言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情况,做学生思想工作及关心、爱护学生等情况。

5、审核总评。学校成立考核评价领导小组,依据自评及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及社会的评价,对每个班主任进行审核评价。对有疑问之处再核实。

6、表彰奖励。根据基础分的总成绩和嘉奖分的总成绩,评定班主任的综合奖,给予奖励。一是精神奖励,二是发放奖金。形成激励机制,有利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可做评优、评先、评资、评职、晋升的参考资料。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期,必须防止不良影响扭曲娇嫩的心灵。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时必须时刻保持理性思维,不带任何偏好偏见地对待每个学生,细心发现每个学生的情绪心态,理性分析每个学生的行为举止,冷静解决学生间的每一个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小学班主任必须尊重、理解、接纳学生的错误,晓知以理,动之以情。通常偶发事件发生后,教师和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之中,班级气氛也很紧张,学生们都十分关注小学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这时,班主任必须冷静,保持清醒头脑,不可急于下结论,不可急于判断是非,必须耐心了解事情经过,然后理性找出最公正的尺度和最恰当的办法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教育学生,引导全班学生积极向上向善。学生们率直、天真,只有当他们发现你的决定不公正时才会采取消极的态度,所以在学生面前一定要做一个平衡的“天平”、一个会挑“扁担”的人。应该宽容同学们错误,允许他们犯错,但也要他们学会对自己过错承担起责任,加强责任教育,引导学生坦诚承认错误,积极改正。

二、以德育活动培育良好风尚

管理班级应该坚持德育为先,尽可能的为学生搭建德育平台。好的活动对学生的情感道德方面有积极的正面影响,比如我们开展的“让生命充满爱”德育教育大讲堂、在“学雷锋活动月”时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给老人表演节目、送去祝福,为敬老院捐钱捐物、送去爱心,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从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在丰富德育活动时,应该突出感恩教育,让学生们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责任。通过感恩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感恩观,在实际行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三、以自主管理制度加强自律

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必须牢记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改变以小学班主任为主宰外在管控的老路子,开辟以全班学生为主体内在自律的新路子。刚与学生开始接触时,大家都不了解。在管理上就必须把握好力度。班主任不要直接进行管制,而是借助班级规章制度管理班级。制度的确定不要由老师强加于学生,而是把自还给学生,在牢记的前提下,由全体同学根据《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本班实际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制度是全体学生自己制订的,也要由全体学生相互监督,自律执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来自群体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是最有力的,个体远离错误、趋近正确的自觉性也是最强烈的。除制定班规、班训外,还可以选同学们喜欢唱的歌作为班歌,促进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育人环境,这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四、以好班委会带出好班集体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主任;艺术;技巧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教育工作,不仅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有许多方法和技巧。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会使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与学生的沟通。沟通也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艺术,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总结了一些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在班级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论文百事通现总结如下。

一、倾听的艺术

沟通是双向的。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向别人灌输自己的思想,我们还应该学会积极的倾听。倾听的能力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首先要表示出诚意。听就要真心真意地听,对我们自己和对他人都是很有好处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而去听他人谈话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其次要有耐心,一是要等对方把话说完;二是别人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有可能是你不同意的,但应试着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情绪;三要适时进行鼓励和表示理解,谈话者往往都希望自己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谈话中加入一些简短的语言,如“对的”“是这样”“你说得对”等,或点头微笑表示理解,都能鼓励谈话者继续说下去,并引起共鸣。

二、观察的艺术

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可以达到了解其思想状态的目的。《小学班主任》一书中认为:班主任在工作中越是善于观察,就越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学生。观察力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观察要求能看出学生个性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品质,把它们跟表面的、暂时的、非固有的特点区别出来,并能认识学生发展的基本趋向。班集体是由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性格、智慧、行为特征。教师应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人际关系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有助于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困惑。例如一个平时上课很专注的学生一段时间里突然变得萎靡不振,上课走神。我注意到这一点后,私下向他了解,原来是家庭矛盾引起的。通过谈心,解开了他的思想疙瘩,又恢复了以前的学习状态。

三、谈话的艺术

谈话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功。谈话是一种双向活动,它不仅需要真诚和信赖,而且需要技巧和机智。一要有充足的准备,要明确谈话的内容、方式、目的;二要拉近距离,做学生的贴心人,学生最爱向知心人说知心话,因而谈话时班主任应注意自己的角色,把学生当做朋友,以自己宽厚的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如此,就像掌握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助你步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三要“说服”,不要“压服”,学生有不同的的观点,要耐心分析,谈自己的看法时要婉转,不要用命令的口气。

四、管理的艺术

陶行知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小学生需要管的地方太多了,大到世界观的形成、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小到坐立行走、穿衣打扮,如果事必躬亲,无所不管,那就成了保姆的角色,容易陷于琐碎,也不利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成长。要管大放小,分清主次,学生能干的放手让他们去干,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五、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学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不够明显。在教学实践中,班主任没有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仍然将自己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强硬地灌输知识,使教育形式变得机械而教条。德育管理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它对于情感的投入,管理方式灵活多样的要求更高,而且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性格也在形成的过程中,因此其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可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班主任还是忽略了小学生的特性,使德育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价值。

二、小学班主任如何在课程标准背景下做好德育管理工作

1.丰富课堂内容,发挥课堂在小学生德育管理中的主要作用。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和创造性思想,但是课堂教育仍然是我国小学教育目前主要的方式,所以在课标背景下要做好德育管理,小学班主任一定要在课堂上做足准备,尽量丰富课堂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内容,确保低年级学生能够理解教育内容,比如对于一到三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故事讲解,德育动画的形式来进行,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对一些价值观念,爱国主义的内容进行讲解。

2.运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在做好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小学班主任还可以采取其他各种类型的教育方式,在方式的选择上要做到趣味性和感染性相结合,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组织道德故事演讲比赛,组织学生排练道德小品等等节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加强班主任和家长的交流沟通,更有利于学生发展。

3.充分运用网络和多媒体等优势资源。新课改的要求明确提出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进行学生教育工作,当今时展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网络的高度发达和数字媒体的广泛运用,所以小学班主任也要与时俱进,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来进行德育管理,比如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加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学生的交流,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通过多媒体软件播放爱国主义电影和动画等等。同时,小学班主任也要对小学生正确健康的使用网络进行指导和监督。

4.加强小学生班主任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由于小学班主任面对的学生群体十分特殊,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于小学生都有着很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队伍要加强自己的素质修养,本身就要拥有很好的道德品质,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三、结语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视同仁,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家长。父母对所有子女的爱是一样的,班级中也应如此,切勿以成绩来定论学生,更不要给他们冠以诸如“优等生,差等生”之类的标签。

标签效应会给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这样不利于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也会大大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误入歧途;也会让成绩上稍微占有优势的学生容易产生沾沾自喜,居功自傲,不思进取的错误思想,不利于良好学习心态的保持。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既要给予肯定的表扬也要指出缺点和问题,让学生既能获得学习的动力也大可不必因此而盲目满足;成绩还有待提高的学生不但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更要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怀,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得到肯定的而不至于过于灰心沮丧。

同时也要让他们明白,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是学习的弱势群体而看不起他们,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永远是大家庭里的一份子。此外,还要积极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方法,给每个学困生安排一个学优生作为小师傅,结对学习,从而能让学困生们的困难得到及时的解决,提高学习效率。

建立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1)进行班干部选举和培养。全班人人都能参与班干部竞选,自愿报名或主动推举,由民主投票决定。班干部确定以后,老师应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充分的权利,使他们建立起管理好班级的责任心和信心,同时,在班干部出现管理困难的时候,班主任应及时伸出援手,指导他们渡过难关,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为进一步提升班干部的管理能力,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我最喜爱的班干部”评选活动、“我给小干部提建议”、优秀班干部评选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提升班干部为班级服务的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2)制定班法班规。为了实现“人人有事可做,事事有法可依”,应制订符合班级特色的班规。班法班规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全班同学的法规法则,不应该是由个人或小团体商拟和制订,应该由全体同学和老师共同商议制订。老师对于同学们的意见应该认真听取和思考,然后在班会课上讨论通过,并可以让同学们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需要完善的或者不当之处。一旦班法班规形成,全体同学必须要严格执行,以维护班规的严肃性。如果有谁违反了班法班规,也将依“法”得到相应的惩罚。

(3)完善监督与评价机制。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要实施依“法”治班,不仅要有“法”可依,还需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家制定的班规班纪能够有效执行。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能确保班规的严格执行,同时使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维护了每一个学生的班级权利。及时有效的评价能够调动孩子管理班级的积极性,鼓舞其信心,对于不足者则是一种鞭策。监督与评价是班级民主管理的进一步体现。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树立榜样

“言传不如身教”,班法班规不应该是只要求学生去遵守,老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老师起到的作用,会让学生更加信服老师,配合老师的工作,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更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班级的管理工作也才能有效地开展。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校花网*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课件下载*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

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校花网*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课件下载*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课件下载*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班级是由一群学生与教师共同生活、学习与成长的场所。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将是学生健康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团体动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小学教师班级辅导策略:首先,对团体动力的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其次,认识班级管理中的团体动力形态;最后,提出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的班级辅导策略。

一、 团体动力的理论基础

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且具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相互结合成的组织。团体具有互动与相对动态的性质,是具有社会互动性质的组织,团体遵循共同的规范,具有目标性。

团体动力是指某社会团体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以及维系团体功能的一种力量或一种方式。团体动力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是一门探讨团体结构及团体与成员间相互动力关系的学问。其理论有场地论、因素分析论、社会团体工作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等。场地论代表人物勒温认为,应该把团体看作是一个生命的空间,它是由一些力量或变量组成,它们是影响团体内成员的重要变项。根据此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班主任若能将班级作为心理场地并作数量化呈现,才能分析、控制班级与运用班级动力。因素分析论的代表人物卡特尔认为,团体动力主要受到某些重要因素的影响,领导者在决定团体的发展时,需要了解团体内的关键因素。根据卡特尔的理论,若能对团体内的各项属性一一加以评估,掌握有关的独立变项,可以有效运作团体。社会团体工作论是将团体工作者的叙事性记录及团体成员的个案史等资料加以分析,以了解团体对成员人格发展的影响;重视团体经验与个体成长的交互作用,注重行动研究,即领导者如何有效利用学习迁移,促发成员转移团体咨询情景的积极经验,以协助成员产生建设性行为,增进社会适应。心理分析理论强调团体历程中有关的情感因素,包括领导者和成员、成员与成员、成员与他人,强调透过对成员过去经验的了解及个案记录的分析解释,促发动力性的团体经验,协助成员产生积极的行为改变与人格发展。

班级是一个团体,班主任是团体的领导者。如何消除团体的冲突,促进团体凝聚力的提升,进而形成团体的动力,并运用团体动力的辅导策略,这些是班主任科学管理班级应涉及到的内容。了解团体动力理论,借鉴动力理论,有助于班主任形成自己有效管理班级的教育理念。

二、认识中小学班级中的团体动力形态

21世纪社会急剧的变迁与转型,使得传统的结构功能论受到现代文化的挑战。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层的单位,而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室管理模式较忽视与压抑班级团体动力的影响性。班级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具有其潜在的影响力。作为班主任,应善用这些团体动力来使得班级管理更具有成效。

(一)非主流文化团体取向的小团体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指相对于主流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它是边缘的、附属的与次要的文化。中小学学生的他律性较强,容易受到同辈团体的影响而在班级中形成学生非主流文化团体,容易受到媒体与流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一种属于次级文化的小团体。例如在中小学中流行的女孩们的影视歌星崇拜现象,中小学男生当前所流行的网络游戏,如魔兽争霸等,都是典型的学校非主流文化。班主任若能留心观察学生无意间形成的非主流文化团体,运用引导的方法把这些团体的动力凝聚起来向着具有教育性的方向发展,对于班级管理是有所帮助的。

(二)以个性、兴趣结合和教师评价取向的小团体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在教室中的小团体比较倾向于个性与兴趣的结合。但也可能会因为受到功课与教师的标准化评价而形成所谓的好学生小团体与调皮学生的小团体。通常所谓的好学生小团体对班级管理会产生积极的帮助,而调皮学生的小团体可能造成班级管理的问题所在。因此,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必须消除个人的喜好,对于还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不要给予社会的标准评价,因为每位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引导这些班级中的小团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以座位分配取向的小团体

中小学生常会因为在教室中的座位分配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由于座位的分配所产生的班级气氛值得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进一步探讨。一般来说,中小学生若与不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会影响其学习动机;而若与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则会非常兴奋而显得士气高昂。因此,在班级座位安排方面,班主任必须作适时的调整与更新。在座位的分配方面,必须考虑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表现,将学习表现好的学生与学习表现差的学生交错分配在一起,如此才不容易造成学生的被标准化。此外,高效能的学生座位安排将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班主任对于班级中的分组也需要思考,应打破性别意识与学业成就的界线,善用小组间积极的合作与竞争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与民主素养,如此将产生最佳的团体动力。

(四)以性别取向的小团体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而这个阶段女生的发育比起同年龄的男生要早,因此这个阶段的性别界限特别明显。在这个青涩的成长阶段,中小学生的智力、学习开始初步定型,自尊心与好胜心、喜欢与厌恶、好奇与排斥等特别明显。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女生在班级中常会组成许多小团体,这些小团体会基于兴趣与个性而组成在一起,且团体之间的界线会比中低年级的学生们来得更明显。而小学高年级的男生和中学男生在心智与生理发展方面显著慢于同龄的女生,会有被同龄女生领导的现象,因此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男生的小团体界线比较模糊。中小学教师在这个阶段的班级管理要特别留心于性别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应避免性别间的小团体冲突,并善用此阶段学生的语言模式与学生沟通,尽量以“活动式”与“主题式”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团体动力,并善于借助相互合作与竞争之间产生的最大的效能。这将有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

三、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的班级辅导策略

在中小学中,过去偏向于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控制学生的常规与秩序。而在新时代的班级管理中,必须融入民主的精神与多元的风貌,运用团体动力的心理辅导策略。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师生间的人际影响,进行师生间的积极沟通,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度地给学生建设性的反馈,最终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

(一)角色意识培养策略

在班级这个生命空间中,每个学生的动力聚合成班级的凝聚力。要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教师要抓好班级成员的角色意识培养,通过班级的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的合理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积极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使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自己在班上是受重视的,是有地位的,是负有责任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安全感、归属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从而自觉接受各种集体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在班级实行值日班长制度,使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得到培养。再如,通过各种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锻炼机会,让每个学生负责一些事务,锻炼他们的能力。这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促进其动力的产生,也能不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营造健康民主的心理环境的策略

心理环境包括班风、校风、舆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育健康的舆论、风气,能够使学生经常受到积极的感染和熏陶,逐渐形成积极上进、开朗乐观、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良好的性格特征,不断提高对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权威者的角色,站在指导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立场,适时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使学生能在民主的气氛中,展现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并学习其他人的优点。教师应在民主健康的气氛中引导班级向积极正向发展,建立积极、正确和健康的舆论导向,尊重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并让学生经由民主的程序共同建立班级的规则与秩序,达到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与互相学习,从而获得全班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这有助于教师成功地管理班级。

(三)班级学习分组策略

学生非主流文化所组成的小团体以及班级内的各式各样的小团体所产生的团体动力,与教师的班级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学教师在管理班级时,需要关注时代的发展,融入民主的精神,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策略,转向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可进行引导而不急于帮学生作决定,如此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班级教学分组方面,必须着眼于班级成员的全面提升,把各类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散并综合,这将使得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进行相互指导。这种学习成绩混合的分组为学习成绩高的学生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同时也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补救的机会。善用此类分组方法将会激发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最佳团体动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性质的内容或不同的活动形态进行分组,如此将增加班级成员间的互动,增强班级成员的向心力。

(四)团体游戏辅导策略

狭义的团体游戏辅导是指游戏、唱跳,唱跳包含了歌唱与上下肢体移动的音乐律动。从儿童发展理论中可以得知,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团体游戏能增进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学生对组织的向心力,对于激发学生新的创意与新的思维模式大有帮助。团体游戏辅导有助于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发展,也是培养学生团体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团体游戏对于培养创新性的儿童,对于激发班级的团体动力,具有很大的帮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适度运用团体游戏辅导的理念与技巧,并迁移至学生的学习上,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班主任是教师中的优秀代表。他们除了应具备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管理能力。“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情况,他们把教育者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学生在与班主任朝夕相处时,容易产生依赖和归属心理,班主任将成为学生最为亲近和信赖的人。

参考文献

[1]石文山,陈家麟.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沈贵鹏.师生互动的隐性心理教育价值.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3]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4]陈晓红.班主任应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教育探索,2006,(2).

[5]刘兴翠.“心”“法”“德”并举.育时代新人.基础教育研究,2006,(2).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班级是由一群学生与教师共同生活、学习与成长的场所。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将是学生健康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团体动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小学教师班级辅导策略:首先,对团体动力的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其次,认识班级管理中的团体动力形态;最后,提出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的班级辅导策略。 

 

一、 团体动力的理论基础 

 

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且具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相互结合成的组织。团体具有互动与相对动态的性质,是具有社会互动性质的组织,团体遵循共同的规范,具有目标性。 

团体动力是指某社会团体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以及维系团体功能的一种力量或一种方式。团体动力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是一门探讨团体结构及团体与成员间相互动力关系的学问。其理论有场地论、因素分析论、社会团体工作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等。场地论代表人物勒温认为,应该把团体看作是一个生命的空间,它是由一些力量或变量组成,它们是影响团体内成员的重要变项。根据此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班主任若能将班级作为心理场地并作数量化呈现,才能分析、控制班级与运用班级动力。因素分析论的代表人物卡特尔认为,团体动力主要受到某些重要因素的影响,领导者在决定团体的发展时,需要了解团体内的关键因素。根据卡特尔的理论,若能对团体内的各项属性一一加以评估,掌握有关的独立变项,可以有效运作团体。社会团体工作论是将团体工作者的叙事性记录及团体成员的个案史等资料加以分析,以了解团体对成员人格发展的影响;重视团体经验与个体成长的交互作用,注重行动研究,即领导者如何有效利用学习迁移,促发成员转移团体咨询情景的积极经验,以协助成员产生建设性行为,增进社会适应。心理分析理论强调团体历程中有关的情感因素,包括领导者和成员、成员与成员、成员与他人,强调透过对成员过去经验的了解及个案记录的分析解释,促发动力性的团体经验,协助成员产生积极的行为改变与人格发展。 

班级是一个团体,班主任是团体的领导者。如何消除团体的冲突,促进团体凝聚力的提升,进而形成团体的动力,并运用团体动力的辅导策略,这些是班主任科学管理班级应涉及到的内容。了解团体动力理论,借鉴动力理论,有助于班主任形成自己有效管理班级的教育理念。 

 

二、认识中小学班级中的团体动力形态 

 

21世纪社会急剧的变迁与转型,使得传统的结构功能论受到现代文化的挑战。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层的单位,而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室管理模式较忽视与压抑班级团体动力的影响性。班级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具有其潜在的影响力。作为班主任,应善用这些团体动力来使得班级管理更具有成效。 

(一)非主流文化团体取向的小团体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指相对于主流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它是边缘的、附属的与次要的文化。中小学学生的他律性较强,容易受到同辈团体的影响而在班级中形成学生非主流文化团体,容易受到媒体与流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一种属于次级文化的小团体。例如在中小学中流行的女孩们的影视歌星崇拜现象,中小学男生当前所流行的网络游戏,如魔兽争霸等,都是典型的学校非主流文化。班主任若能留心观察学生无意间形成的非主流文化团体,运用引导的方法把这些团体的动力凝聚起来向着具有教育性的方向发展,对于班级管理是有所帮助的。 

(二)以个性、兴趣结合和教师评价取向的小团体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在教室中的小团体比较倾向于个性与兴趣的结合。但也可能会因为受到功课与教师的标准化评价而形成所谓的好学生小团体与调皮学生的小团体。通常所谓的好学生小团体对班级管理会产生积极的帮助,而调皮学生的小团体可能造成班级管理的问题所在。因此,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必须消除个人的喜好,对于还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不要给予社会的标准评价,因为每位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引导这些班级中的小团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以座位分配取向的小团体 

中小学生常会因为在教室中的座位分配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由于座位的分配所产生的班级气氛值得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进一步探讨。一般来说,中小学生若与不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会影响其学习动机;而若与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则会非常兴奋而显得士气高昂。因此,在班级座位安排方面,班主任必须作适时的调整与更新。在座位的分配方面,必须考虑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表现,将学习表现好的学生与学习表现差的学生交错分配在一起,如此才不容易造成学生的被标准化。此外,高效能的学生座位安排将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班主任对于班级中的分组也需要思考,应打破性别意识与学业成就的界线,善用小组间积极的合作与竞争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与民主素养,如此将产生最佳的团体动力。 

(四)以性别取向的小团体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而这个阶段女生的发育比起同年龄的男生要早,因此这个阶段的性别界限特别明显。在这个青涩的成长阶段,中小学生的智力、学习开始初步定型,自尊心与好胜心、喜欢与厌恶、好奇与排斥等特别明显。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女生在班级中常会组成许多小团体,这些小团体会基于兴趣与个性而组成在一起,且团体之间的界线会比中低年级的学生们来得更明显。而小学高年级的男生和中学男生在心智与生理发展方面显著慢于同龄的女生,会有被同龄女生领导的现象,因此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男生的小团体界线比较模糊。中小学教师在这个阶段的班级管理要特别留心于性别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应避免性别间的小团体冲突,并善用此阶段学生的语言模式与学生沟通,尽量以“活动式”与“主题式”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团体动力,并善于借助相互合作与竞争之间产生的最大的效能。这将有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 

 

三、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的班级辅导策略 

 

在中小学中,过去偏向于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控制学生的常规与秩序。而在新时代的班级管理中,必须融入民主的精神与多元的风貌,运用团体动力的心理辅导策略。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师生间的人际影响,进行师生间的积极沟通,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度地给学生建设性的反馈,最终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 

(一)角色意识培养策略 

在班级这个生命空间中,每个学生的动力聚合成班级的凝聚力。要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教师要抓好班级成员的角色意识培养,通过班级的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的合理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积极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使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自己在班上是受重视的,是有地位的,是负有责任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安全感、归属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从而自觉接受各种集体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在班级实行值日班长制度,使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得到培养。再如,通过各种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锻炼机会,让每个学生负责一些事务,锻炼他们的能力。这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促进其动力的产生,也能不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营造健康民主的心理环境的策略 

心理环境包括班风、校风、舆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育健康的舆论、风气,能够使学生经常受到积极的感染和熏陶,逐渐形成积极上进、开朗乐观、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良好的性格特征,不断提高对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权威者的角色,站在指导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立场,适时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使学生能在民主的气氛中,展现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并学习其他人的优点。教师应在民主健康的气氛中引导班级向积极正向发展,建立积极、正确和健康的舆论导向,尊重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并让学生经由民主的程序共同建立班级的规则与秩序,达到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与互相学习,从而获得全班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这有助于教师成功地管理班级。 

(三)班级学习分组策略 

学生非主流文化所组成的小团体以及班级内的各式各样的小团体所产生的团体动力,与教师的班级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学教师在管理班级时,需要关注时代的发展,融入民主的精神,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策略,转向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可进行引导而不急于帮学生作决定,如此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班级教学分组方面,必须着眼于班级成员的全面提升,把各类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散并综合,这将使得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进行相互指导。这种学习成绩混合的分组为学习成绩高的学生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同时也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补救的机会。善用此类分组方法将会激发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最佳团体动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性质的内容或不同的活动形态进行分组,如此将增加班级成员间的互动,增强班级成员的向心力。 

(四)团体游戏辅导策略 

狭义的团体游戏辅导是指游戏、唱跳,唱跳包含了歌唱与上下肢体移动的音乐律动。从儿童发展理论中可以得知,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团体游戏能增进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学生对组织的向心力,对于激发学生新的创意与新的思维模式大有帮助。团体游戏辅导有助于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发展,也是培养学生团体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团体游戏对于培养创新性的儿童,对于激发班级的团体动力,具有很大的帮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适度运用团体游戏辅导的理念与技巧,并迁移至学生的学习上,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班主任是教师中的优秀代表。他们除了应具备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管理能力。“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情况,他们把教育者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学生在与班主任朝夕相处时,容易产生依赖和归属心理,班主任将成为学生最为亲近和信赖的人。 

 

参考文献: 

[1]石文山,陈家麟.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沈贵鹏.师生互动的隐性心理教育价值.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3]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4]陈晓红.班主任应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教育探索,2006,(2). 

[5]刘兴翠.“心”“法”“德”并举.育时代新人.基础教育研究,2006,(2).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班级是由一群学生与教师共同生活、学习与成长的场所。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将是学生健康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团体动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小学教师班级辅导策略:首先,对团体动力的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其次,认识班级管理中的团体动力形态;最后,提出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的班级辅导策略。

一、团体动力的理论基础

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且具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相互结合成的组织。团体具有互动与相对动态的性质,是具有社会互动性质的组织,团体遵循共同的规范,具有目标性。

团体动力是指某社会团体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以及维系团体功能的一种力量或一种方式。团体动力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是一门探讨团体结构及团体与成员间相互动力关系的学问。其理论有场地论、因素分析论、社会团体工作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等。场地论代表人物勒温认为,应该把团体看作是一个生命的空间,它是由一些力量或变量组成,它们是影响团体内成员的重要变项。根据此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班主任若能将班级作为心理场地并作数量化呈现,才能分析、控制班级与运用班级动力。因素分析论的代表人物卡特尔认为,团体动力主要受到某些重要因素的影响,领导者在决定团体的发展时,需要了解团体内的关键因素。根据卡特尔的理论,若能对团体内的各项属性一一加以评估,掌握有关的独立变项,可以有效运作团体。社会团体工作论是将团体工作者的叙事性记录及团体成员的个案史等资料加以分析,以了解团体对成员人格发展的影响;重视团体经验与个体成长的交互作用,注重行动研究,即领导者如何有效利用学习迁移,促发成员转移团体咨询情景的积极经验,以协助成员产生建设,增进社会适应。心理分析理论强调团体历程中有关的情感因素,包括领导者和成员、成员与成员、成员与他人,强调透过对成员过去经验的了解及个案记录的分析解释,促发动力性的团体经验,协助成员产生积极的行为改变与人格发展。

班级是一个团体,班主任是团体的领导者。如何消除团体的冲突,促进团体凝聚力的提升,进而形成团体的动力,并运用团体动力的辅导策略,这些是班主任科学管理班级应涉及到的内容。了解团体动力理论,借鉴动力理论,有助于班主任形成自己有效管理班级的教育理念。

二、认识中小学班级中的团体动力形态

21世纪社会急剧的变迁与转型,使得传统的结构功能论受到现代文化的挑战。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层的单位,而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室管理模式较忽视与压抑班级团体动力的影响性。班级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具有其潜在的影响力。作为班主任,应善用这些团体动力来使得班级管理更具有成效。

(一)非主流文化团体取向的小团体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指相对于主流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它是边缘的、附属的与次要的文化。中小学学生的他律性较强,容易受到同辈团体的影响而在班级中形成学生非主流文化团体,容易受到媒体与流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一种属于次级文化的小团体。例如在中小学中流行的女孩们的影视歌星崇拜现象,中小学男生当前所流行的网络游戏,如魔兽争霸等,都是典型的学校非主流文化。班主任若能留心观察学生无意间形成的非主流文化团体,运用引导的方法把这些团体的动力凝聚起来向着具有教育性的方向发展,对于班级管理是有所帮助的。

(二)以个性、兴趣结合和教师评价取向的小团体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在教室中的小团体比较倾向于个性与兴趣的结合。但也可能会因为受到功课与教师的标准化评价而形成所谓的好学生小团体与调皮学生的小团体。通常所谓的好学生小团体对班级管理会产生积极的帮助,而调皮学生的小团体可能造成班级管理的问题所在。因此,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必须消除个人的喜好,对于还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不要给予社会的标准评价,因为每位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引导这些班级中的小团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以座位分配取向的小团体

中小学生常会因为在教室中的座位分配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由于座位的分配所产生的班级气氛值得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进一步探讨。一般来说,中小学生若与不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会影响其学习动机;而若与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则会非常兴奋而显得士气高昂。因此,在班级座位安排方面,班主任必须作适时的调整与更新。在座位的分配方面,必须考虑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表现,将学习表现好的学生与学习表现差的学生交错分配在一起,如此才不容易造成学生的被标准化。此外,高效能的学生座位安排将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班主任对于班级中的分组也需要思考,应打破性别意识与学业成就的界线,善用小组间积极的合作与竞争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与民主素养,如此将产生最佳的团体动力。

(四)以性别取向的小团体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而这个阶段女生的发育比起同年龄的男生要早,因此这个阶段的性别界限特别明显。在这个青涩的成长阶段,中小学生的智力、学习开始初步定型,自尊心与好胜心、喜欢与厌恶、好奇与排斥等特别明显。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女生在班级中常会组成许多小团体,这些小团体会基于兴趣与个性而组成在一起,且团体之间的界线会比中低年级的学生们来得更明显。而小学高年级的男生和中学男生在心智与生理发展方面显著慢于同龄的女生,会有被同龄女生领导的现象,因此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男生的小团体界线比较模糊。中小学教师在这个阶段的班级管理要特别留心于性别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应避免性别间的小团体冲突,并善用此阶段学生的语言模式与学生沟通,尽量以“活动式”与“主题式”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团体动力,并善于借助相互合作与竞争之间产生的最大的效能。这将有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

三、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的班级辅导策略

在中小学中,过去偏向于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控制学生的常规与秩序。而在新时代的班级管理中,必须融入民主的精神与多元的风貌,运用团体动力的心理辅导策略。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师生间的人际影响,进行师生间的积极沟通,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度地给学生建设性的反馈,最终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一)角色意识培养策略

在班级这个生命空间中,每个学生的动力聚合成班级的凝聚力。要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教师要抓好班级成员的角色意识培养,通过班级的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的合理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积极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使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自己在班上是受重视的,是有地位的,是负有责任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安全感、归属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从而自觉接受各种集体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在班级实行值日班长制度,使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得到培养。再如,通过各种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锻炼机会,让每个学生负责一些事务,锻炼他们的能力。这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促进其动力的产生,也能不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营造健康民主的心理环境的策略

心理环境包括班风、校风、舆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育健康的舆论、风气,能够使学生经常受到积极的感染和熏陶,逐渐形成积极上进、开朗乐观、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良好的性格特征,不断提高对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权威者的角色,站在指导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立场,适时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使学生能在民主的气氛中,展现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并学习其他人的优点。教师应在民主健康的气氛中引导班级向积极正向发展,建立积极、正确和健康的舆论导向,尊重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并让学生经由民主的程序共同建立班级的规则与秩序,达到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与互相学习,从而获得全班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这有助于教师成功地管理班级。

(三)班级学习分组策略

学生非主流文化所组成的小团体以及班级内的各式各样的小团体所产生的团体动力,与教师的班级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学教师在管理班级时,需要关注时代的发展,融入民主的精神,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策略,转向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可进行引导而不急于帮学生作决定,如此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班级教学分组方面,必须着眼于班级成员的全面提升,把各类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散并综合,这将使得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进行相互指导。这种学习成绩混合的分组为学习成绩高的学生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同时也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补救的机会。善用此类分组方法将会激发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最佳团体动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性质的内容或不同的活动形态进行分组,如此将增加班级成员间的互动,增强班级成员的向心力。

(四)团体游戏辅导策略

狭义的团体游戏辅导是指游戏、唱跳,唱跳包含了歌唱与上下肢体移动的音乐律动。从儿童发展理论中可以得知,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团体游戏能增进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学生对组织的向心力,对于激发学生新的创意与新的思维模式大有帮助。团体游戏辅导有助于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发展,也是培养学生团体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团体游戏对于培养创新性的儿童,对于激发班级的团体动力,具有很大的帮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适度运用团体游戏辅导的理念与技巧,并迁移至学生的学习上,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班主任是教师中的优秀代表。他们除了应具备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管理能力。“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情况,他们把教育者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学生在与班主任朝夕相处时,容易产生依赖和归属心理,班主任将成为学生最为亲近和信赖的人。

参考文献:

[1]石文山,陈家麟.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沈贵鹏.师生互动的隐性心理教育价值.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3]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4]陈晓红.班主任应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教育探索,2006,(2).

[5]刘兴翠.“心”“法”“德”并举.育时代新人.基础教育研究,2006,(2).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班主任;学校;角色转换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班主任。”新课程理念的施行必须注重发挥班主任的作用,解决好班主任角色转化的问题。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教师的思想品德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名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因而探讨小学班主任的角色转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班主任角色转换存在的问题

1.知识结构不完备

在旧的教育体制下,小学班主任拥有很高的权威,采取的是一元式的管理。但是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小学班主任不仅要成为学生生活的管理者,还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获取知识的传授者、思想道德的指导者。这些要求小学班主任具备诸多方面的知识。当下的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新方法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显不足。面对个性化的教育,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方法上也有待改善。

2.创新机制不健全

就学校的教育机制来说,也缺少鼓励班主任实行创新式教育的机制,没有形成一套运行有效的班主任创新式管理的激励和奖惩措施,这些都不利于帮助班主任在新课标理念下实现角色转

换,学校当组织人力和财力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3.思想观念更新困难

思想观念是实现新课程改革最根本的问题,思想观的更新与否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展速度和成果。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可使用的新工具不断出现,小学生处于好奇心极其旺盛的阶

段,对身边不断变化着的高科技工具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但是小学班主任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不能及时了解身边不断出现的高科技产品,不能用高科技的工具来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这样就很难满足小学生的各种求知欲,不能满足小学生时时更新的观念,因而造成具体的认知指导上的缺失。

二、解决小学班主任角色转换问题的对策

1.查漏补缺,提升综合能力

小学班主任要根据自己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地检查自己的能力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训练和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先进的管理方法、扎实的学科知识,这些要求都非常迫切。小学班主任要实现这些要求,就必须查漏补缺,找准不足之处,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一般而言,当面对性格各异、理解层次不同的小学生,小学班主任就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去一一了解,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去了解每个学生身上的出现的问题,同时面对一个班级的纷杂状况,小学班主任也需要有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来应付。

2.开阔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小学班主任要广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把创新的思维融入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之中。另一方面,还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身边出现的新思潮、新科技,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做出选择,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同时,小学班主任也要学会用新的教育管理工具,实现新式管理。

3.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小学班主任的理论素养不高,需要学校经常开展理论培训和讲座,让小学教师积极参加其中,自发提升理论素养。同时,小学班主任还要增强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论知识、理论方法,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和管理中来,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的组织者,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角色转换中,小学班主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广泛参与各种理论培训,增强理论素养,为实现更好的小学教育效果而保持高度的学习自觉。新的角色转换意义重大,需要小学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快乐 自主 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66-02

教育家维果茨基曾提出:“教育应该是这样来组织的――不是有人来教育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来教育自己。”可见,学生应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用这一教学理念去指导小学班级管理活动,就应该在小学班级采取自主管理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感觉快乐。“自主”与“快乐”,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提出的目标。根据维果茨基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笔者提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行“我快乐、我自主”的班级管理方式,让班级成为学生独立发展、自主成长的乐园。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民主意识培养、能力锻炼等都大有裨益。

一、全员参与,岗位负责

“我快乐、我做主”的班级管理方式,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不仅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对象,也是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学生参加班级管理活动,成为班级的主人,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班级责任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为班级活动而努力。实施“我快乐、我做主”的班级管理方式,就是提倡全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

为了鼓励全班学生都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班主任应建立岗位负责的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设置多个管理岗位,让每一名学生担任相应的职位。学生在承担岗位职责的过程中,能培养责任心,锻炼能力,体会当班级主人翁的快乐。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设立“小班主任”、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组织委员、体育委员、宣传委员、文体委员、小组长等九个岗位,然后根据学生的学号,让学生轮流担任管理岗位。如这一周是学号为1的同学担任“小班主任”,学号为2的同学担任学习委员,学号为3的同学担任劳动委员……一直填满九个岗位为止。然后下一周是学号为2的同学担任“小班主任”,学号3的同学担任学习委员……就这样循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担任不同的职位,承担不同的职责,l展组织管理能力。

在岗位负责的管理制度中,班主任也可以实施搭档制度。如“小班主任”、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等工作岗位,可以采取男女搭档、自愿搭档或者以学号的形式来搭档等形式。一对搭档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确定具体职责分工。如一位搭档承担上午的工作,另一位搭档承担下午的工作。学生搭档管理班级事务,工作更为得心应手,在快乐自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工作能力得到培养。

二、集思广益,共拟班规

“我快乐、我自主”班级管理方式的实施,也体现在集思广益、民主制定班规方面。班主任组织全班学生一道制定班规,能活跃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表达观点的权利和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为了体现集思广益、民主制定班规的原则,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以建设文明班级为契机,让学生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规则,以班会的形式讨论班规的具体制定。在讨论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激励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对具体班规内容的共识。这样才能建立符合学生意愿、体现班级实际情况、人性化的班规。之后,班主任就把建立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的班规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如学习常规、食堂纪律、文明礼仪等内容,都统一张贴在墙壁上,使班规成为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然后每天都有班干对学生执行班级公约情况进行一个小总结,使学生都能够自觉遵守班规。民主制定班规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体会到班级管理的自主和快乐。

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

评价与监督也是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能让学生反思班级管理规章的正确与否,担任班级岗位是否履行职责,班干管理活动是否合理,等等。

“我自主、我快乐”班级管理方式下推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监督机制,需要建立一个可以量化的评分标准,根据这标准评判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在“小班主任”工作情况的评判上,可以制定可量化的评分标准,如检查其他班干管理活动、总结同学们在学习上的情况、制定本周班上活动计划等。做得好的,记2分;一般的,记1分;不好的,记0分。而学习委员的评分标准,则应着重看他(她)能否很好地完成指导学困生学习、检察同学是否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方面。其他班干的管理职责内容也依此类推。

在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之后,班主任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监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评分制度与评分标准进行自我考核打分、小组其他成员考核打分、班干考核打分。通过打分,让学生自我反思,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通过互相打分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将学生自我行为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建立“我自主、我快乐”评价监督机制的目的。

“我快乐、我自主”的班级管理方式,需要教师采用表扬与批评纠正这两个基本的评价手段。教师可以让班上的学习委员公布小组里每个成员的考核分数。分数高的给予表扬;分数不足的,就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表扬与纠正的方式,促使学生不断改进、完善,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四、班级活动,快乐自主

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内容还包括自主开展班级活动。通过班级活动,学生能广泛接触社会、自然,达到认识社会、增长知识、拓展眼界、提高社交能力和培养高尚情操的目的。

“我快乐、我自主”的班级管理方式,需要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形式。如可以设计蕴含教育意义的社会调查、主题班会、社会服务、参观访问、社会交往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行。在发展学生智能方面,可以借助专题辩论、读书交流、研究制作、观察实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科学兴趣。在发展学生体能方面,可以举办增强体力和运动水平的经常性的户外活动,如野营、旅行等,这样能使学生感悟到其中的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增强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自我服务、公益劳动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丰富的班级活动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帮助学生发展个性。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爱心・奉献

“你愿意结识一个小流氓,并且每天同他相处吗?”在光明中学党支部办公室里,当黑瘦而结实的支部书记老曹,用信任的眼光望着初三(3)班班主任张俊石老师并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时,张老师只是极其严肃地考虑了一分钟左右,便断然回答说:“好吧!我愿意。”

这是刘心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表的小说《班主任》中的一个情节。这篇被誉为伤痕文学开篇之作的小说,描写了班主任张俊石答应16岁“小流氓”宋宝琦到自己班级就读,引起同事和班干部的反对,张老师却矢志要将宋宝琦培养成才的故事。

十年对于教育而言是一场劫难,它破坏掉的不仅是教育质量和师道尊严,更是师生之间本该浓烈的爱与被爱的感情。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一直在努力弥补这道伤痕。

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表彰全国优秀班主任,2914名敬业、奉献、有爱心的班主任受到了表彰,班主任工作也被称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

还是在1984年,全国首家研究班主任工作的刊物《班主任之友》(当时刊名定为“班主任”)创刊,班主任工作开始有了探索和研究的新平台。

1985年,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北京发行邮票纪念封图案为花朵与教师。其寓意为:老师像园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一时间,尊师重教的风气骤起,孺子牛、蜡烛、人梯等成为教师的专属称谓。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爱和奉献一直是衡量班主任工作的标准,也是班主任从事班级管理的一条行为准则。无私奉献、大爱无疆是八十年代班主任群体的精神主流。九十年代,班主任的奉献和爱心开始呈现多样化,仍然有老黄牛式的标准楷模,也有不为商品经济所惑选择坚守的道德楷模,更多的是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和智慧引领学生生命成长的“新型”优秀班主任。1998年,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中叙述了很多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既有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更多的是一个优秀班主任源于爱心的岗位责任感和奉献意识。这本书不仅是教育的新经典,更是对那个时期班主任工作理念和追求的一个高度浓缩和概括。

民主・科学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从恢复期过渡到发展期。民主和法制的观念由此深入人心,并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坐标和新方向。

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的自序中说:“我常常觉得班级更像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就可能有什么。学生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里实习,才具有了一定适应大社会的能力。”由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他的这一理念,引发了班主任工作新时期的探索,那就是民主理念和科学管理意识在班级工作中的深度渗入。在这本书中,他收录了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设立值周班长》《犯错误,唱歌》《学生座位自愿组合》等大量体现民主治班和科学管班的文章,浓缩了那个时期民主意识对班主任工作和实践的影响。

2000年安徽省发生的“刮脸”事件,引发了国内同行对“体罚”问题的反思。在每次体罚之后,人们往往把焦点放在施暴的教师身上,习惯于从师德方面予以谴责,或者冠以“缺乏爱心”之类的思想帽子。随着民主和法制意识的加强,很多一线的班主任开始从这件事中看到“中小学教育中民主和法制教育长期缺失带来的后果”。在《民主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收录了《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等引发人们对民主教育思考的文章。

同时,班级管理策略开始朝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班级自主化管理、班级自我管理等以学生全员参与为主的班级管理模式纷纷出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成为新时期班级管理文化的标志,班主任试图通过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和班级民主运作模式建设等来培养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并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些其他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也被引入班级管理之中,比如,具有企业管理鲜明特征的“量化管理”,被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班级量化管理一度引领了这个时期的班级管理主潮流,并逐渐成为很多学校和班主任效仿、推行和实施的常规管理方式。

班主任专业化

2002年10月,天津市大港区举行全国第十一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提出“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得到了专家们的支持。

2003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柳州举行,“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了会议的主题,柳州市的“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以民间学术影响的方式推向全国,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民间研究意义上的“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探讨。

2004年,班华教授等在《专业化:班主任持续发展的过程》等文中对班主任专业化的概念厘定、制度建构、操作规程的形成等进行了探讨。

2005年1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了第一期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班,开全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先河。

2005年4月16日,《人民教育》编辑部在浙江省举行了全国班主任工作与班主任专业论坛。这些学术活动的开展表明,班主任工作已经有了自主发展、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006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对班主任的资格做了更明确、更专业的要求,正式赋予“班主任”这一岗位以专业地位。

与此同时,《班主任之友》等专业报刊相继发表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性文字,并推出了一些相对成熟的成果。

比如,2011年暑假,《班主任之友》推出大型专题“班主任专业发展”。从理论与实践上与一线班主任共同探讨如何走向专业化。在这一时期,班主任开始关注自身,寻找属于自己的专业化方向。班主任工作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实用、个性、特色、专属等与自主、专业有关的词汇正逐渐成为衡量优秀班主任的新标准。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管理的主要内容

首先,教学活动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教学管理主要是班主任在课堂上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达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和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

其次,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德育,德育不仅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且是学科教师的主要职责。德育就是班主任根据特定的社会要求、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思想以及道德品质。德育的过程就是将小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与高尚行为的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德育对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具有重要的作用。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政治理论的教育,以及法律的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这些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促进的,只有平衡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完整健全的人格。

最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日常管理内容,日常的生活管理是班主任根据教育目的以及教育计划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对班级的科学管理,它包括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班主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点拨,不断让学生作为一个文明合格的小学生,从而达到自律的目的。在素质教育的当今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良好的班级风貌。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题

第一,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小学班主任管理理念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的水平与效果,当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理念落后,导致班主任遇到班级突发状况,时常出现措手不及的问题。

第二,管理方式以及管理行为缺乏针对性,计划性随意性较强。当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仍然停留在原始的管理方式上,不愿意学习才进贤用的管理方法。对班级管理为能够制定明确的目标,仅仅靠自己的主观经验来进行随意性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未能够呼吁其他学科教师形成教育的合力,再加上部分班主任仍然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来进行班级管理,使得很多时候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达到班级管理的效果。

第三,班主任缺少示范的作用。言传身教是教育的主要方式,而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大多重视说教而轻视了榜样示范的作用。事实证明,以身作则能够起到更加好的教育管理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教育的意义。尤其在德育的过程中,如果班主任自身的思想道德以及法律素质具有较高的水平,那么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可以无形中感染学生。不然学生认为连老师都做不到,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做的想法。当前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轻视示范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班主任担心自己的尊严与教师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对策分析

首先,班主任应该更新班级管理的观念。一是要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鼓励,由于小学生处在孩子阶段,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班主任应该不断激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二是班主任需要建立新的班级管理制度,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主人翁精神,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并且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中来。三是建立班干部队伍,采用选拔的方式,选择适合的同学担任班干部职责,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其次,加强班主任管理培训工作,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一是要加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学校领导应该重视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并且为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培训的机会,让班主任能够系统的学习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了解班级管理的各个系统及运作状态,从而全面布署实施班级管理工作。二是规范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行为。班主任需要大胆改革班级管理的制度,不断优化班级管理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平等对话,减少惩罚辱骂的行为。

最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该调动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同时,班主任应该处理好学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尊重爱戴每一位任课教师,并且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其他任课教师及时沟通学生存在的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承担着主要的职责,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长期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凤仙.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几个误区[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0(Z1).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班主任的学习;学什么;怎样学;怎样用;怎样反思

班主任是班级的指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发展,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学校的各种目标、制度的落实。下面就班主任的学习,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学什么

知识如海洋般深远、天空般辽阔,班主任想穷尽天文地理,已不可能,但班主任在自己的领域内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却是必要的。

1.学习班级管理知识

班级管理主要有:学生思想教育、卫生管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班级量化评比。

班主任要认真领会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并能贯彻执行;学习先进的德育思想,能将德育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之中;学习细化常规管理,制定班级量化表;学习教育学生的方法,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激励机制。

2.学习沟通协调知识

班主任要学习的沟通能力包括: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班主任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班主任与家长等五个方面。

班主任要学会爱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班主任要学习“粉饰”科任老师,巧设平台,帮助科任老师树立威信;学会幽默风趣、公正合理,能协调学生间的关系;学会淡定和包容,能正确认识本班和他班的差距;学会淡泊名利、不畏权贵、换位思考,协调好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学习如何培养班干部,能知人善任,发挥学生的领导能力等。

3.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

班主任要学习心理接触技术,利用观察、谈心、参加课间活动等形式,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把握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要学会心理相容,不排斥班上的小团体,树立责任和服务意识;要学习心理学中的反馈原则、优化原则、互补原则、效能原则,让四大原则相辅相成。

4.学习小组建设知识

小组建设是“学案课堂”实施的基础,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重头戏。班主任要学习分组原则、选拔培训小组长、分配小组成员任务、小组评价制度、小组文化建设等。

二、怎样学

1.要有多维学习思想

班主任要有多维学习的思想,要进行“全面学习”,学习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同事的经验,向学生、家长、网络学习,学习使用电脑、多媒体等。班主任学习要有多维空间:读教育类专著,参加进修培训,观看教育类文艺,浏览教育网站等。

2.要安排好学习时间

要想学有所成,班主任必须要安排好学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上班期间,要利用好工作间隙;回家要读几页专著,或登录微薄,更新心得;周末进行系统学习。

三、怎样用

学以致用,要联系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做一些小实验;再进一步推开,把所学的知识放到更加复杂的环境中;总结经验教训,回头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将知识抽象、概括形成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班主任要善于控制变量,会分析结果,能发现变量对结果的影响,能去除错误、偶然的数据。

四、怎样反思

班主任的反思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形成教育随笔。有了教育随笔,班主任就容易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不间断地总结,找出科学的理论,以便今后更好地指导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

总之,班主任的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班主任应本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理念,做一个“知行统一”的班主任。

参考文献:

小学班主任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班主任;管理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依靠人、为了人和尊重人,教育中“以人为本”也就是确立以老师与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就是依靠师生、为了师生和尊重师生。那么作为 “以人为本”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也就是指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为中心,要围绕着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来开展,从而以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当前的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的管理制度存在着许多的弊端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一是以“分”为本,实行分数管理。二是教学实行的形式主义已泛滥。三是以“权”为本,实行权力至上。

2.对学生地位,缺乏正确认识

学生是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人,也有可能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中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的主体。班主任管理工作就是班主任和学生的活动,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要知道学生在管理中是主体性的地位、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管理的主动权放心的交给学生,要激发学生有较高的积极性参与到班主任管理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

3.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绝大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来保留着传统教育模式。小学生的书本知识学习的负担过重,从而导致老师对小学生采用书本知识传授方式,放弃了培养小学生的独立个性。

二、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者,同时也是沟通家长、社区的桥梁的重要力量。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在其自身的素质方面对小学生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优秀的小学班主任至少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人际交往重要性

班主任要与学生、学生的家长、领导、同事等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维持工作,这样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

2.团队管理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的班主任必须具有班级团队管理的能力。只有在班级的发展目标制定、班干部选拔与培养、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学生的需要、特殊学生的教育、日常生活的管理等方面都表现出极高的水平,才能组建一支优秀的班集体。

3.注重认知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认知能力是较为基础性的能力,优秀班主任要善于收集、处理信息。针对教育对象的变化性、差异性和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复杂性,能灵活应对、反思,拥有较高的创造性。

4.强调知识经验方面的重要性

小学班主任要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工作,坚持不懈的工作、积极反思、积累丰富经验,成为优秀班主任。

三、以人为本的理论在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

1.树立为学生的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需要

教师要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学生”的价值观念。服务于学生在各方面的要求:身体上、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这种服务与普通的服务不同,它关系到国家的的未来、无数孩子的前途和幸福。要求教师要有文化、有知识,还要有爱心、耐心、发展的眼光,有伯乐的慧眼、诲人不倦的情怀,还要懂得心理学、教育学。所以,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的服务意识,改变价值观,正确定位。

2.建立整套有效、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

(1)在班干部选拔上,采用选举制、聘任制。

(2)成立班主任管理的委员会,监督班干部的职权行使。

(3)制订、执行班级计划,组织班级的活动

(4)由干部负责并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

(5)班主任要以平等身份给学生指导学习。

3.建立班级个性化评价体系

建立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是班主任管理的关键之一。班主任管理,应提倡“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观点。依据班主任的这种管理理念,我们要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要去除单纯、“以等级”的划分方式的功利色彩,还要以过程评价的形式,积极、肯定学生在阶段学习的进步。强调评价及时、分析判断及时、反馈的功能,使评价工作成为调节的手段。所以说,学生的评价要引导学生体验其成功、反思其不足、激发其信心、体验其成长。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已作为了一种管理的理念与策略,已成为了大多数教育管理的实践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的共识,成为了当代班主任在其管理上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从真正意义上落实人本化的班主任管理,只有科学认识人性与把握人性,才能最好地完善人本化的班主任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