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神奇教案范文

神奇教案范文

神奇教案

神奇教案范文第1篇

1.理解童话内容,感受小刺猬对刺猬婆婆的爱。

2.知道九九重阳节是老人节,增进关爱老人和长辈的情感。

3.认识字词:刺猬、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教师自制字词卡"刺猬、春天、秋天、冬天"。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看幼儿用书,引入主题。

教师:

1.你知道这是哪些季节吗?一年四季有哪些变化?

2.季节的变化真奇妙,四季的景色真美丽。可是,刺猬婆婆年龄大了,走不动了,只能天天坐在屋里了。后来,刺猬婆婆的屋子里面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1.讲述故事,在结尾前插问:

(1)刺猬婆婆家中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2)你感觉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3)猜一猜这棵神奇的树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看图片完整地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小刺猬关爱老人的行为。教师出示字词卡。提问:

(1)小刺猬在春夏秋冬分别装扮成了什么树?为什么要装扮成这样的树?

(2) 刺猬婆婆看到这些树感觉怎么样?看到刺猬婆婆高兴,小刺猬心里有什么感觉?

(3)这个秘密是怎么被发现的?

(4) 刺猬婆婆发现了这个秘密会怎么想,怎么做?

三、师生共同看图讲述一遍故事

边讲述边指认"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四、师生交流在生活中如何关心老人。

讨论:

1.小刺猬为满足刺猬婆婆的愿望,想办法装扮成各种树。小朋友们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什么愿望吗?你能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吗?

2.你为身边的爷爷奶奶做过什么?你是怎么关心他们的?

3.你关心爷爷奶奶时,爷爷奶奶心里怎么想?你感觉怎么样?

4.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重阳节?知道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吗?这一天你打算怎样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祝贺节日呢?(教师扮作老人,请幼儿练习向老人表达祝福)

五、教师分别出示字词卡,带领幼儿认读,然后请幼儿一一说出每个季节的特征。

活动延伸:

神奇教案范文第2篇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在长期的劳动中,形成了语言。有了语言人们才能自由的交流,才有了文化的流传。让幼儿知道并了解世界上的语言的有关知识是十分有益的。

内容与分析:

本次活动着重于“语言”,让幼儿了解世界上几种主要的语言,进而了解汉语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并初步接触一些国外的英文歌,加深幼儿的理解。

教学过程与建议:

活动一:谈话《神奇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懂得的、听过的语言,了解语言的种类。

2、帮助幼儿学会专注地倾听同伴的谈话,迅速的掌握别人谈话的内容,能在别人谈话后给予补充。

活动准备:

幼儿有一定的关于语言的知识。

活动过程或建议:

(一)演唱英语歌《我会说A、B、C》,引入主题。

让幼儿说说这首歌是用哪国的语言演唱的?你还懂得其他国家的语言吗?

(二)、引导幼儿围绕“语言”的话题自由交谈。

1、幼儿自由结伴,说说自己知道的语言使用的国家。

2、教师小结幼儿的谈话: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等,有的国家使用一种语言,比如:日本。有的国家使用几种语言,比如:瑞士。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上英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

1、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中国也有很多的语言,叫做“方言”比如:广东话、上海话、北京话等等。你会说哪的方言?

2、你们那儿的方言与“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四)、朗诵方言儿歌《两只老虎》

活动二:音乐 《英语歌:Whit`s you name?》

活动目的:

1、初步接触国外的英语歌,会唱英语歌。

2、理解歌词的意思,学做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钢琴一台、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与建议:

(一)、在钢琴的伴奏下自由地进入教室,进行发声练习。

(二)、学习英语歌曲,理解歌曲的意思。

1、幼儿听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歌曲的意思。

2、教师解说歌曲的意思。

3、幼儿用整体教唱法学习歌曲,注意吐词清晰。

(三)、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1、游戏:《对唱》

2、游戏:《你的名字》

环境创设:

在教室里创设一个“语言文字角”。

生活渗透:

在生活中利用空余时间讲一些有关“语言文字”的故事。

家庭渗透:

神奇教案范文第3篇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在长期的劳动中,形成了语言。有了语言人们才能自由的交流,才有了文化的流传。让幼儿知道并了解世界上的语言的有关知识是十分有益的。

内容与分析:

本次活动着重于“语言”,让幼儿了解世界上几种主要的语言,进而了解汉语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并初步接触一些国外的英文歌,加深幼儿的理解。

教学过程与建议:

活动一:谈话《神奇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谈论自己懂得的、听过的语言,了解语言的种类。

2、帮助幼儿学会专注地倾听同伴的谈话,迅速的掌握别人谈话的内容,能在别人谈话后给予补充。

活动准备:

幼儿有一定的关于语言的知识。

活动过程或建议:

(一)演唱英语歌《我会说A、B、C》,引入主题。

让幼儿说说这首歌是用哪国的语言演唱的?你还懂得其他国家的语言吗?

(二)、引导幼儿围绕“语言”的话题自由交谈。

1、幼儿自由结伴,说说自己知道的语言使用的国家。

2、教师小结幼儿的谈话: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等,有的国家使用一种语言,比如:日本。有的国家使用几种语言,比如:瑞士。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上英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

1、世界上有许多种语言,中国也有很多的语言,叫做“方言”比如:广东话、上海话、北京话等等。你会说哪的方言?

2、你们那儿的方言与“普通话”有什么不同?

(四)、朗诵方言儿歌《两只老虎》

活动二:音乐 《英语歌:Whit`s you name?》

活动目的:

1、初步接触国外的英语歌,会唱英语歌。

2、理解歌词的意思,学做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钢琴一台、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与建议:

(一)、在钢琴的伴奏下自由地进入教室,进行发声练习。

(二)、学习英语歌曲,理解歌曲的意思。

1、幼儿听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歌曲的意思。

2、教师解说歌曲的意思。

3、幼儿用整体教唱法学习歌曲,注意吐词清晰。

(三)、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1、游戏:《对唱》

2、游戏:《你的名字》

环境创设:

在教室里创设一个“语言文字角”。

生活渗透:

在生活中利用空余时间讲一些有关“语言文字”的故事。

家庭渗透:

神奇教案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潜在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是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孩子。幼儿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差,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和学习处理一些突发是件十分必要。与其整天把幼儿看管得紧紧的,不如教会他们必要的安全知识。鉴于此,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随机教育外,觉得有必要组织一次专门的教育活动,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报警知识。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幼儿年龄小,不处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虽然知道了一些急用电话,但还不会正确使用,我利用经常发生在孩子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

三、说活动目标:

通过以上教材内容分析和幼儿情况分析,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我为本活动定出了两条教育目标。第一,让幼儿知道几个常用的报急电话,并会正确拨打报急电话。第二,增强幼儿的自保护能力。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活动知道几个常用报急电话,学会保护自己。难点是:会正确拨打报急电话。

四、说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幻灯机、幻灯片。(内容是一些突发是件的过程)

2、三 幅有关突发是件图画。

3、一部电话。(供幼儿学习拨打报急电话)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认知—情感—行为”三大块,由浅入深,从感知到体验,使原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但是众所周知,这些安全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住这些报急电话,才能使幼儿自己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本活动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以幼儿自己探索知识,形成对安全知识的兴趣为主要内容;第二大部分,让游戏活动的知识落实到行为。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放幻灯,吸引幼儿注意力。目的将幼儿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来。

第二环节:我让幼儿在“该怎么办”情景中,通过看、说、获取相关经验,“小明这时该怎么办,我们帮他想想办法”,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环节:学习拨打报警电话。要求幼儿不但要说出报急电话号码,而且还要正确拨打电话。这样使幼儿不但掌握知识,而且掌握正确的报警的方法。

第四环节:游戏活动,本活动在幼儿掌握初步的报警知识的基础上,为幼儿设置一个情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使报警知识得到强化、内化。

神奇教案范文第5篇

①在课程标准一级标题“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框架下,突出物理学总体特征。使初中学生一开始就对物理学有一个粗浅的总体认识,从宏观到微观,到宇观给出物质世界的一个清晰框架;对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和能量形式及相互转化,有一个总的粗浅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个整体的把握,知道初中物理联系着一个个发展的方向,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广泛领域及其对社会进步巨大推动作用产生较大兴趣。

②突出物理学各部分之间的互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和能量形式是互相联系的且可以互相转化的,这种知识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新思维,是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③突出物理学的基础性、现代性与实用性,在一开始就把物理学各种运动规律与生活、生产、科技广泛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关系,促使广大青少年不仅对物理有兴趣,对物理学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情感,觉得物理学非常有用,一开始就形成对物理的科学价值观。

注意事项:

神奇教案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在未干的色纸上撒上肥皂粉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拓展学生对绘画领域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根据制作好的彩色底板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取舍,设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

3.通过尝试体验肥皂粉撒点作画,体会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和美感,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

如何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肥皂粉,造成特殊的画面效果。

【教学难点】

能根据彩色底板所产生的特殊画面效果进行剪裁和创意想象,设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演示课件,示范用具

、笔刷、颜料、调色盘、纸板、肥皂粉等材料。[来源:学科网]

学生:颜料、毛笔、纸板、调色盘。

一、引导阶段

课件出示图片引出“肌理”。

问:什么是肌理?(肌理指物体表面的纹理)肌理有哪几种类型?

(分为自然形成的肌理和人工制造的肌理)如

(木材

石头

玻璃

水波纹)

1.自然形成的肌理《天然的斑纹》

2.人工制造的肌理《无笔画》拓印。(英国)比尔、杰克的《无题》

3.引出课题《神奇的肥皂粉》

二、发展阶段

1.示范制作底板

皂粉撒到颜料纸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2.试一试

干肥皂粉在吸收周边水和色时,肥皂粉和水色的多少不一,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聚变。[来源:学。科。网Z。X。X。K]

3.比一比[来源:Z,xx,k.Com]

比较课本的彩色底板,与你制作的彩色底板效果一样吗?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注意要点

A水分的多与少

B皂粉的聚与散

C色彩的厚与薄

5.根据注意要点制作彩色底板。

三、欣赏作品,创作表现

1.《花瓶》学生作业

这件作品采用了什么方法制作?(剪纸)

2.《小松鼠的世界》学生作业

这幅作品采用了什么方法制作?

如何制作的?(拼贴)

3.技法点击:

A.选择底板

B.裁剪图形

C.组织画面

四、作业要求:[来源:学&科&网Z&X&X&K]

根据事先做好的彩色底板进行联想,剪裁出各种想象的形状,制作一幅具有肌理效果的作品。[来源:学科网ZXXK]

要求:

1.构思新颖,富有创新

2.构图饱满,富有层次

3.色彩选择,富有对比

4.画面组织,富有美感

五、评一评

1.你觉得这些作品美吗?

2.作品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制作的?

3.画面内容主要表现了什么?

神奇教案范文第7篇

未来的教室可神奇了,奇妙的功能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走进教室,你会看见教室的墙上全部贴上了壁纸,这可不是一般的壁纸。它会根据室内的温度来调节室温,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它还会变换图案,春天变得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它还会在四季的基础上根据天气情况来变换各种天气的图案。不时还会发出各种动物的叫声。可神奇了!

再看看窗户。窗户上有一个神奇的按钮,只需按一下这个按钮,并说出你想去的地方,它就会把教室变成你所要去的地方,当然这只是幻觉投影,但是还是可以给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带来很多乐趣的。

看到这儿你也许会问,教室时里怎么会没有黑板和讲台呢?原来教室里安装了立体投影装置,只要开启这个装置,它就会把今天所要学的知识投放出来,并且全是立体的,让同学们快乐地学习!

教室里的桌子和椅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桌子和椅子增加了按摩设备,使你十分舒服;桌子还会在你写错字、书写姿势不对和上课走神时提醒你。太神奇了!

神奇教案范文第8篇

奇,意味着非同寻常,出人意料,别开生面。这种美学形态常常给人以新鲜、陌生、独特、罕见、怪异、神秘等诸种审美感受,它可以满足人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一部小说如果能使读者“于其直接以触以受之外,而间接有所触有所受”,或“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⑴,从而获得新奇的审美感受,那么即使故事编得幼稚一点,读者也仍可能会像孩子那样沉浸在读故事的愉悦之中。美国小说美学家阿米思就说:“即使一部小说很幼稚,但是当它激励和满足了人们的好奇本能时,即使它组织得很蹩脚,但是当它用一连串的冒险和奇历给我们带来愉悦时,它也能完成某种任务。任何男人都有那种时刻,在那里他变成了孩子。”⑵英国小说家菲尔丁也说:只要作家“遵守了作品必须令人置信这条原则,那么他写得越叫读者惊奇,就越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越使读者神往。”⑶我国古代的小说家也向来有“尚奇”的美学追求,从唐代传奇的“作意好奇”,到宋元话本的“博古明今历传奇”,再到明清小说的“非奇不传”,可以说早已形成了一个以“传奇”为趣尚的艺术传统。这正如清人何昌森所总结的:“从来小说家言,要皆文人学士心有所触,意有所指,借端发挥,以写其磊落光明之概;其事不奇,其人不奇,其遇不奇,不足以传。”⑷

作为拟话本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凌濛初就秉承了古代小说的“尚奇”传统。睡乡居士在《二刻拍案惊奇序》中就说:“即空观主人(按,此为凌濛初之笔名)者,其人奇,其文奇,其遇亦奇。因取其抑塞磊落之才,出余绪以为传奇,又降而为演义,此《拍案惊奇》之所以两刻也。”事实也正是如此,凌濛初之所以用“拍案惊奇”名其小说,本身就说明了他对“奇”的刻意追求。他创作“二拍”的主要用意之一,就是为了让人读了他的小说能够“拍案”而“惊奇”。那么,小说要怎样写,才能达到让人“惊奇”的艺术效果呢?这就牵涉到对“奇”的理解问题。在《拍案惊奇序》中,凌濛初曾专门就“奇”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少所见,多所怪。今之人,但知耳目之外,牛鬼蛇神之为奇,而不知耳目之内,日用起居,其为谲诡幻怪非可以常理测者固多也。昔华人至异域,异域诧以牛粪金。随诘华之异者,则曰:‘有虫蠕蠕,而吐为彩绘缎绮,即可以衣被天下。’彼舌挢而不信。乃华人未之或奇也。则所谓必向耳目之外索谲诡幻怪以为奇,赘也。”这就是说“奇”与“常”本是相对的,此为“奇”,彼可为“常”;此为“常”,彼可为“奇”,一切皆以见闻多寡而定,随时空不同而转移。“耳目之外,牛鬼蛇神”,固然可谓之“奇”;而“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也同样存在“奇”,包蕴着令人不可理喻的“谲诡幻怪”之美。

联系当时的审美风气来看,凌濛初让读者这样来理解“奇”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当时神魔小说相当风靡,该类小说“所述神仙鬼怪,变幻奇诡,光怪陆离”,受其影响,读者难免会形成以“牛鬼蛇神之为奇”的审美心理定势,这自然不利于以“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的接受与传播,所以只有改变读者的审美心理定势,给他们以一种新的阅读期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事实证明,读者对凌濛初所说及所写的“庸常”之奇是深表欢迎的。《拍案惊奇》一经问世,立即“翼飞胫走”,以至于“贾人一试之而效,谋再试之”,而作者也是“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⑸。究其原因,盖因凌濛初所说的“奇”,在“二拍”中得到了充分的、多方面的展现,其所写的奇人、奇事、奇物、奇境等,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令读者眼界大开,兴趣盎然。这其中既有神魔小说的曼衍虚诞、光怪陆离之奇,又颇不乏世情小说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态之奇,并且还能将牛鬼蛇神与人情世态打成一片,使其相映成趣,因而也就更能贴近市井细民的现实生活与情感心理,显示出自己的传奇特色。

具体说来,“二拍”的传奇艺术方法及其具有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题材选择上看,由于凌濛初本着让人“拍案惊奇”的创作旨趣,所以他便有意选取那些“可新听睹、佐谈谐”⑹的新奇之事,来加以演绎。例如,《初刻》卷二《姚滴珠避羞惹羞》正话开头:“今日再说一个容貌厮像,弄出好些奸巧希奇的一场官司来。”卷五《感神媒张德容遇虎》:裴尚书夫人听说老虎为媒一事,又惊又喜,便道:“从来罕闻奇事。”尚书也道:“谁想有此神奇之事?”结尾:“这话传出去,个个奇骇,道是新闻。”卷九《宣徽院仕女秋千会》:“只因是夙世前缘,故此奇奇怪怪,颠之倒之,有此等异事。”卷十四《酒谋财于郊肆恶》:“而今更有一个希奇作怪的,乃是被人害命,附尸诉冤,竟做了活人活证,直到缠过多少时节,经过多少衙门,成狱方休,实为罕见。”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子今日再说一个不曾做亲过的,只为不忘前盟,阴中完了自己姻缘,又替妹子联成婚事,怪怪奇奇,真真假假,说来好听。”《二刻》卷三《权学士权认远乡姑》:“而今说一段因缘,隔着万千里路,也只为一件物事,凑合成了,深为奇巧。”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而今说着一家子的事,委曲奇诧,最是好听。”卷二十《贾廉防赝行府牒》:“小子如今说着宋朝时节一件事,也为至亲相骗,后来报得分明,还有好些稀奇古怪的事,做一回正话。”卷二十九《赠芝麻识破假形》:“而今说一个妖物,也与人相好了,留着些草药,不但医好了病,又弄出许多事体,成就他一生夫妇,更为奇怪。”卷三十三《杨抽马甘请杖》:“小子再说宋时一个奇人,也要求人杖责了前欠的,已有个榜样过了。这人却有好些奇处。……且略述他几件怪异去处。”作者在故事开讲时总是要特意声明这是一桩“希奇”、“奇巧”或“稀奇古怪”的故事,以勾起听众的好奇心,从而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而在叙事过程中,有时他还有意借人物之口惊叹故事之“奇”;等到故事快要结束时,他也喜欢再次强调这桩故事的奇骇、奇异或奇妙,可见“奇”确乎是他从事小说叙事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追求。

其次,从情节构思上看,作者一般不满足于叙事平凡的生活琐事,而总是煞费苦心、千方百计地将发端于现实的故事传奇化,以期造成“奇骇”、“奇巧”、“奇幻”、“奇异”、“奇诧”等艺术效果。具体地说,其传“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意侈谈神仙鬼怪、果报宿命,使现实生活故事着染一层神秘、怪异的色彩。例如《初刻》卷二十三《大姊游魂还宿愿》,其入话与正话写的都是“姊姊亡故,不忍断亲,续上小姨”的故事。这本属“世间常事”,若平铺直叙,则难以产生传奇性效果,所以作者就有意在故事中掺入了梦幻、鬼神因素。入话写李修行很喜欢妻子的小妹,一夜梦见与之成亲,而家中厨师也同样做了这个梦。不久,李妻就病死了。岳父想让李续娶小姨,李觉得这样做对不起妻子。后来,他在升官赴任途中,遇一异人,受其指点,得与亡妻相见,没想到其妻竟谆谆恳求,让他续纳小姨为妻,他这才遵命以应前梦。正话则写吴兴娘死后,念念不忘未婚夫崔兴哥,于是便魂附妹妹身体,与兴哥大胆欢会、私奔,了却心愿后,又替妹妹与兴哥撮合成婚,才飘然离去。故事这样写,确实是够荒诞、离奇的了,就连作者本人也承认:“从来没有个亡故的姊姊,怀此心愿,在地下撮合,完成好事的”。可为何还要这样写呢?作者认为,这样才能使故事变得“怪怪奇奇,真真假假,说来好听”,而同时也才“见得人生只有这个‘情’字是至死不泯的”。

至于在现实故事中加入鬼怪报应等非现实因素,则更易于使现实故事笼罩在一种神秘、恐怖的氛围里。如《二刻》卷十三《鹿胎庵客人作寺主》写秀才直谅借宿鹿胎庵,半夜时好友刘念嗣倏然而至,声称自己已死,妻子改嫁,家产尽被带走,留下孤儿无人看顾,因此托请直谅告官处理。直谅答应后,可是刘念嗣仍然不走,却在后面追赶,最后双手抱柱不动。直谅吓得屁滚尿流,逃下山去,正好碰到庵主。庵主说他昨夜下山做佛事,忽然不见了死尸。两人上山一看,死尸正抱在柱子上。原来刘念嗣是魂借别人尸首来请托好友的。这件怪事传到官府,经过调查,刘念嗣的遗孤方才得到妥善安置。本来,该小说要讲的不过就是直秀才为其死去的好友刘念嗣讨回公道、安置遗孤的事,可作者为了取得劝善惩恶的“奇骇”效果,于是就穿插了这样一段子虚乌有的“鬼话”,说得煞有介事,活灵活现,确实令人毛骨悚然。像这样奇骇怪诞的故事,在“二拍”中屡见不鲜,如《初刻》卷十四《鬼对案杨化借尸》、卷三十《李参军怨报前生》、《二刻》卷十六《迟取券毛烈赖原钱》、卷二十《贾廉防赝行府牒》、卷二十四《庵内看恶鬼善神》等等,无不弥漫着一种阴森凄厉的鬼气。

2、着眼于人物的奇才异能,进行夸张、神化,使读者对人物的奇行异举惊叹不已。如《二刻》卷三十九《神偷寄兴一枝梅》正话中的

“懒龙”,就是一个“奇人”。他的出身就很神奇,乃是其母梦与神道交感而生;身体行径也很奇异:“柔若无骨,轻若御风。大则登屋跳梁,小则扪墙摸壁。随机应变,看景生情。撮口则为鸡犬狸鼠之声,拍手则作箫鼓弦索之弄。饮啄有方,律吕相应;无弗酷肖,可使乱真。出没入鬼神,去来如风雨”;而其行事,更是非同凡俗,虽以偷窃为生,但“煞有义气”,“不肯淫人家妇女,不入良善与患难之家;许人说话,再不失信;亦且仗义疏财,偷来的东西,随手散与贫穷负极之人;最要薅恼那悭吝财主无义富人”,“所到之处,但得了手,就画一枝梅花在壁上”,故人们又称他“一枝梅”。

一枝梅曾对人表白:“吾无父母妻子可养,借这些世间余财,聊救贫人。正所谓损有余补不足,天道当然,非关吾的好义也。”小说一连写了他十几桩富有传奇色彩的偷盗事体,字里行间充满了奇趣。显然,这与作者有意进行夸张、神化是分不开的。其他如《初刻》卷八《乌将军一饭必酬》中的奇侠乌将军、《二刻》卷五《襄敏公元宵失子》中的五岁奇童南陔、卷三十三《杨抽马甘请杖》中的奇人杨抽马,等等,也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3、善于利用巧合、奇遇或误会,把故事编得奇巧曲折,摇曳多姿。如《初刻》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写苏州商人文若虚在国内经商屡屡折本,偶然随商船出海,带上一篓洞庭红橘,居然在国外卖出了上千两银子的好价钱,使他惊喜过望。回国途中,不想船只又被风暴刮到一座荒岛上。他到岛上散闷,无意中却发现了一只奇大无比的龟壳。出于好奇,他就将龟壳随船拖回,准备当床使用。谁料波斯商人发现这只龟壳后,竟不惜以五万两银子买下了它,惊得众人目瞪口呆。原来,这只龟壳的肋节中竟长有二十四颗寸许大的夜明珠。结果,出海一趟,文若虚便成了闽中的一大富翁。整个故事充满了一连串的巧合与奇遇,致使情节奇幻莫测,妙趣横生,颇富有传奇色彩,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沿海一带商人们渴望到海外经商发财的奇思梦想。《二刻》卷十七《同窗友认假作真》,则利用误会来制造传奇性效果,闻俊卿女扮男装不仅使才子魏撰之、杜子中蒙在鼓里,而且还使景小姐对此一见钟情,从而引发了一连串喜剧性的情节,令人忍俊不禁。其他如《初刻》卷十二《蒋震卿片言得妇》、《二刻》卷二十八《程朝奉单遇无头妇》、卷三十五《错调情贾母詈女》等,也都善于用巧合、奇遇或误会来编织情节,以使人“耳目生奇”。

有时,作者还别具匠心地运用一些小道具来勾连故事,使情节奇巧多变。如《初刻》卷二十七《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写崔俊臣携妻赴任永嘉县尉,途中遭水贼顾阿秀劫害,自己被抛入河中,妻子王氏则落入贼手。中秋之夜,王氏乘机逃脱,入一尼庵,削发为尼。一次,顾阿秀到庵中施舍一幅芙蓉画,王氏认出是丈夫手笔,便题词于画,隐诉身世。后来,该画被人买去,送给了高御史,碰巧又被流落在高家做塾师的崔俊臣发现,于是冤情得以剖白,凶手遭擒,夫妻团圆。故事情节可谓峰回路转,层折生奇,引人入胜。《二刻》卷一《进香客莽看金刚经》中的“金刚经”、卷三《权学士权认远乡姑》中的紫钿盒盖子、卷三十六《王渔翁舍镜崇三宝》中的古镜等,也都是借用一件小道具来生发、勾连、绾合故事,致使情节曲折奇巧,充满戏剧性和趣味性的。

再次,从叙述方式上看,作者有时还有意通过叙述视角的变换、限知视角的采用或叙述顺序的颠倒等,来增强叙事的吸引力,以求取得“拍案惊奇”的效果。例如《二刻》卷五《襄敏公元宵失子》,写襄敏公儿子被拐骗,就分别从仆人、孩子、拐子三个角度来复述同一件事,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写得曲折新奇、摇曳多姿。《初刻》卷十八《丹客半黍九还》则写一个富翁因好丹术而上当受骗的故事。如果仅着眼于交代故事情节,则只须叙述丹客怎样设计骗人就够了;可为了保持故事的神秘性,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作者却有意从富翁一方叙起,通过富翁的见闻感受来展开故事。小说写富翁偶遇一阔人带着美妾在西湖上花天酒地,不禁动了艳羡之心。经过打听,得知该阔人居然能点铅成金,于是他便将阔人邀至家中,待为上宾,并拿出两千两银子供其烧炼。忽一日,阔人得知老母去世,急忙丢下小妾,赶回家去。富翁则乘机与其小妾在丹房偷情。十天后,阔人回来,打开丹炉,大吃一惊,断言有人在此做了交感污秽之事,导致丹银变成了糟粕。其妾被责打不过,只得招认了偷情之事。阔人不依不饶,富翁只好再拿出五百两银子来赎罪。自此以后,富翁又数次上当,以致流落异乡,无钱归家。一日,他看到船上有个美人活像那个阔人的小妾,正感疑惑,不料她竟主动差人把富翁叫去,说自己原是妓女,当日是与阔人一起设局,特意来骗他的,并赠给富翁三两银子,告诫他:“此后遇见丹客,万万勿可听信。”富翁至此方才如梦初醒。整个故事写得扑朔迷离,悬念丛生,颇富有奇趣。这显然得力于限知叙事策略的巧妙运用。其他如《二刻》卷八《沈将仕三千买笑钱》、卷十四《赵县君乔送黄柑》等,也都善于利用限知叙事来制造奇趣动人的效果。而《初刻》卷十一《恶船家计赚假尸银》,还有意将原素材《湖州姜客》(见《夷坚志补》卷五)的顺序改为倒叙。《湖州姜客》叙卖姜小贩与王生争执,被殴几死。王生惧,待其复苏,礼送之。小贩与船家道及此事,船家遂生心骗得小贩东西,谎称小贩已死,敲诈王生。而《恶船家计赚假尸银》则略去了小贩与船家相遇一段,直接叙述船家前来敲诈,直到小贩最后再次经商过此,才将事件真相揭出。这样叙述,就使该故事读起来诡奇难测、引人入胜。

总之,无论是从题材选择上,还是从情节构思以及叙述方式上,凌濛初都力求增加故事的奇谲色彩、刺激力量,诚可谓事奇、人奇、遇奇、文亦奇,基本实现了使人“拍案惊奇”的创作意图,取得了“新听睹、佐谈谐”的美学效果。

如前所述,凌濛初这种刻意求“奇”的创作精神,是与古代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以奇动人的创作传统一脉相承的。作为“二拍”之主要取材对象的文人笔记如《夷坚志》、《剪灯新话》等,即以搜奇辑异、新人耳目为旨趣。《夷坚志》编撰者洪迈即“好奇尚异”,其书广摭神仙鬼怪、异闻杂录及逸闻轶事,故他不无自豪地称:“天下之怪怪奇奇尽萃于是矣!”⑺《剪灯新话》的编撰者瞿佑,也称其书所辑之事“皆可喜可悲、可惊可怪者”⑻;而作为“二拍”之追摹对象的宋元话本等,则更喜欢以故事的奇幻怪异等来招徕听众,因为“说书家是惟恐其故事之不离奇,不激昂的:若一落于平庸,便不会耸动顾客的听闻。所以他们最喜欢取用奇异不测的故事,惊骇可喜的传说,且更故以危辞峻语来增高描叙的趣味”⑼。

不过,即使同样是求“奇”,“二拍”与文人笔记、宋元话本还是各异其趣的,因为后者求“奇”,主意在娱心;而“二拍”求“奇”,则旨归于劝惩。洪迈在《夷坚丙志·序》中就说:“但谈鬼神之事足矣,毋庸及其它。”所以在叙事过程中,洪迈尽量隐匿了其主观态度,只重视故事本身的奇特怪异,几乎不发表任何评论。至于宋元话本,诚如鲁迅先生所说:“虽亦间参训喻,然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用以娱心。”⑽而“二拍”则“主于劝戒”,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其间说鬼说怪,亦真亦诞;然意存劝戒,不为风雅罪人。”⑾因此,作者在展开叙事之前,总是要以“教”驭“奇”,即预先确定一个明确的劝惩之旨,以此来统驭下文所叙的传奇故事;并且在叙事过程中,还忍不住要寓“教”于“奇”,即常常跳出来发上一通议论,以便更好地突出其劝戒之旨。例如《二刻》卷二十《贾廉防赝行府牒》,说的是贾廉防假借官府公文骗取姻亲财物,死后在阴间受到报应的故事,本事出《夷坚志补》卷二十四《贾廉防》,两者情节基本相同,可凌濛初却不满足于征奇话异,而是将它当作贪财负义、六亲不认的典型例证,来抨击世道人心的堕落和官吏们的贪婪无耻。他在小说中开头就发出这样的议论:“天下多是势利之交,没有黄金成不得相交……不要说相交的,总是至亲骨肉,关着财物面上,就换了一副肚肠,使一番见识,当面来弄你,算计你”,“财物一事,至亲也信不得,上手就骗害的”;而下文所写的贾廉防就是这样一位“至亲”,并且他还是个官员,所以作者在叙事中不仅说他“贪财无行,诡诈百端”,“堂堂官长,却做那贼一般的事”,而且还借机将官吏们都臭骂了一顿,说“官人与贼不争多”、“做官却做贼”。这样,他就把一个离奇怪异的故事纳入了他既定的惩恶劝世的思想轨道。又如《初刻》卷十四《酒谋财于郊肆恶》,写的是于效谋财害命,杨化借尸“果报”的故事,劝戒之意本已十分显豁,但作者仍觉意犹未尽,先说上一段佛理:“人身四大,乃是假合。形有时尽,神则常存。何况屈死冤魂,岂能遽散?”然后再来上一段训诫:“看官,你道在下为何说出这两段说话?只因世上的人,瞒心昧己做了事,只道暗中黑漆漆,并无人知觉的;又道是死无对证,见个人死了,就道天大的事也完了。谁知道冥冥之中,却如此昭然不爽!说到了这样转世说出前生,附身活现果报,恰像人原不曾死,只在面前一般。随你欺心的、硬胆的人,思之也要毛骨悚然。”象这样的议论,在小说所依据的原素材《夷坚志》等书中是断乎不存在的。于此也可看出,作者之以“教”驭“奇”,以及寓“教”于“奇”,也是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特定时代密切相关的。作者生当明末乱世,眼见“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贿横行,是非颠倒,丧心败德之事,层出不穷,故而难免心存忧愤,为了救正风俗,“挽颓运于万一”,于是他便有意借小说作为载道的工具,以期达到其寓教于乐的创作目的。如他在《二刻》卷十二《硬勘案大儒争闲气》里便说:“从来说书的不过谈些风月,述些异闻,图个好听。最有益的,论些世情,说些因果,等听了的触着心里,把平日邪路念头化将转来,这个就是说书的一片道学心肠,却从不曾讲着道学。”

因此,如果说以往的文人笔记搜奇记异、宋元话本征奇话异,主要是为了愉悦受众、资人谈笑;那么凌濛初追求“拍案惊奇”,则不仅是为了媚俗悦众,同时更是为了教化民众。正因如此,凌濛初才会把那些在现实中难以解决的难题,付诸鬼神,通过鬼神报应或阴司惩罚,予以解决。这样做未尝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化效果,因为彼时读者自然科学知识有限,又受宗教迷信思想影响较深,对鬼怪故事喜闻乐见,所以用鬼怪故事循循善诱,的确可以让读者感到神奇、敬畏。例如,与作者同时代的沈榜就说:“若彼愚夫愚妇,理喻之不可,法禁之不可,不有鬼神轮回之说,驱而诱之,其不入井者几希。”⑿

然而,“二拍”的局限性也主要在此,尽管作者自诩其所写“神鬼幽冥,要是切近可信,与一味驾空说谎、必无是事者不同”⒀,但它们毕竟不是建立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因而也就难免有“失真之病”。胡士莹就指出“二拍”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浓厚的宗教迷信、因果报应、宿命论思想”,作者“把鬼神迷信作为主要内容,甚至作为主题思想,使作品从根本上失去了社会现实意义,完全成为唯心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宣传品,作者表面上似乎是苦口婆心地劝人行善,实则想借因果报应来恫吓人,以达到使人恪守封建道德的目的”⒁。这样的评论可以说是切中“二拍”谈鬼说怪、“诰诫连篇”之弊的。

注 释:

⑴夏晓虹编:《梁启超文选》(下),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3-4页。

⑵[美国]阿米斯:《小说美学》,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第74页。

⑶[英国]菲尔丁:《汤姆·琼斯》卷八第一章,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518页。

⑷ 何昌森:《水石缘序》,参见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95页。

⑸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675页。

⑹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⑺洪迈:《夷坚乙志·序》,丁锡根编《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5页。

⑻瞿佑:《剪灯新话·序》,《剪灯新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

⑼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701页。

⑽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

⑾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675页。

⑿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九,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36页。

神奇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三言二拍 公案小说 侠义公案小说 影响

三言二拍中的公案小说是我国公案小说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巧妙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刻的思想内容,代表着我国公案小说的最高成就,其对后世侠义公案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影响了侠义公案小说中清官形象的塑造。

公案小说中,清官被请上了民众心灵神殿的供桌。隔着缭绕的烟火,清官不再是凡人,而是成了铁面无私、不计私利,具有铮铮铁骨的神,他们傲视权贵,正道直行,严正的让人敬畏而不敢亲近,永远都是高高在上,注定只能接受敬仰的目光。他们脱去凡人的胎骨,化而为一种准则,一种信仰。他们成了大众心目中的神。到了明代,文学出现了塑造清官的高潮,明代公案公案小说集描写了一大批清官,到三言二拍,又扭转了这个趋势,官吏形象的塑造立体化。

三言二拍也写清官,但这些清官更富有人情味、人性化,脱去了神化的外衣,更有现实性,易于被一般读者说所接受。《姚滴珠避羞惹羞 郑月娥将错就错》中的李知县,在复杂的案情,不明是非,以为郑月娥就是姚滴珠,判错了案子,后来在姚滴珠丈夫的申诉下,知道自己错了。于是设计,遍贴告示,宣称姚滴珠已经找到了,案子结束了,再派人埋伏,查看动静,最终抓获了案犯。而《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中的大儒、名臣朱熹更是一个心胸狭窄之人,台州太守无意得罪了他,他竟然借机报复,诬告人家,公报私仇。《滕大尹鬼断家私》中的滕大尹精明能干,却是个贪财的家伙,有颇能主持公道。

侠义公案小说的清官形象承接了三言二拍中明代公案小说的手法。就连包公的形象也有所改变,如《三侠五义》,包公与前代文学中的清官不同,他不再一味地铁面铁心,刚直不阿,他身上不再有那么多神的品格,相比而言他更多地是具有一种人的气息。

二、长篇喜议论和说教的特点影响到了侠义公案小说。

三言二拍的价值取向,作者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了,《喻世恒言》(《古今小说》)序中就说:“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脰,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感人的小说只不过是作者达到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的手段。在《拍案惊奇凡例》中,凌濛初(即空主人)明确指出:“是编主与劝戒,故每回之中,三致意焉,观者自得焉,不一一标出”。《二刻拍案惊奇序》宣称:“使世能得吾说者,以为忠臣孝子无难,而不能者,不至为宣淫而己矣”。这就不奇怪三言二拍公案小说中充满了长篇大论的说教文字,上一章中的三言二拍公案小说的文人色彩已经论述过。

同三言二拍中的公案小说一样,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具有浓重的文人气息,但它们缺少三言二拍作品中的那份新鲜和活力,说教因素却加强了。满篇因果报应,说教味特重,显得腐酸枯滞。即使像《三侠五义》样充满刀光剑影的作品,一有刀闲人困刀闲的喘息机会,滔滔不绝的说教就会接踵而来。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当时于此等书,则以为‘善人必获福报,恶人总有祸临,邪者定遭凶殃,正者终逢吉庇,报应分明,昭彰不爽,使读者有拍案称快之乐,无废书长叹之时……’(《三伙五义》及《永庆升平》序)云”。

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在对三言二拍中的明代公案小说议论说教模仿上的基础上又有发展,一开篇就是大段大段的说教文字,达到令人难以容忍程度。“有时作者似乎还等不及正文结束,马上又来一番牧师布道式的议论,有时故事结束了,作者仍然说兴正酣,意犹未尽,”。在某些作品中,故事几乎失去了文学意义,已经沦为劝善教化的例证,议论说教的工具。

三、世俗化题材内容的影响。

三言二拍中的明代话本公案小说,从民间文艺吸取营养,题材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从人情物理入手,它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公案本身,而是以公案故事来展现社会生活风貌。

如《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讲述了一个为了一文钱,先后断送了十三条性命的故事。这篇公案小说,就像一扇窗口,神奇地展现了当时社会各色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状态,作者巧妙地将小说的社会生活再现功能与艺术审美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以两个小孩子争执“一文钱”作为开端,牵引出当时社会各色人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如小孩间的矛盾、邻居间的矛盾、夫妻间的矛盾、地主间的矛盾、老夫少妻间的矛盾、富人与穷人间的矛盾。从这些矛盾中又能使人们看到各类人的性格和心态,小孩子的争强好胜、妇人的护短舌长、丈夫的贪图名节、市民的胆小怕事、仆人的见利忘义、富人的贪婪凶残,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同样,大多侠义公案小说,也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为市井细民写心,具有浓厚的世俗气息。《三侠五义》绘声状物,保留了说话艺术的明快、生动、口语化的特点,在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能与情节的发展密切结合,这一点显示出了明代拟话本公案小说的影响。特别是对侠客义士的描绘,各具特色,多有性格,富于世俗生活气息。

在审美兴趣上,老百姓欣赏的是通俗和类型化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粗鄙俗气的东西。侠义公案小说就是按照老百姓的价值观念,以离奇惊险的情节,将读者引入一个奇妙的世界。此中世界决不是现实生活所能提供的。受众通过阅读或听说书,暂时忘记生活的苦恼,获得消遣。

侠义公案小说中所塑造的清官、侠客,具有浓重的世俗气味。清官施世伦是个怕死之人,每次遇到危险时,总是吓得直哆嗦,后悔自己不该来险地,或是抱怨侠士怎么不及时赶来解救。侠义公案小说中的侠客,他们追求功名利禄,一心梦想荣耀门庭、封妻荫子。这些人物身上有着很强的时代气息,在某些方面,跟一般的市民没有任何区别。(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冯梦龙.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合本).长沙:岳麓书社,1992

[2]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合本).长沙:岳麓书社,2002

[3]石玉昆著.三侠五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

[4]刘上生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M].长沙:岳麓书社,1993

[5]邓百意.晚明通俗小说作家的小说观及其叙事操作[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38

[6]黄岩柏著.中国公案小说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神奇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审美素养;创造力 ;兴趣;想象力;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34-01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任务就是为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1.兴趣和好奇是学习的主要动力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为兴趣和好奇对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 例如,《聚聚散散》一课,首先我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野藤明珠》墨彩,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不理解,甚至有的认为就是乱画。为了让他们理解作品的内涵,我就从多方面讲解了作品的寓意。是孩子们明白了"聚"与"散",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要求学生看画的时候,思考以下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的?用笔和着色有什么特点?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看到了单纯黑白色彩,有的感受到了线条强烈扭曲;有的领略到平静水面泛起涟漪;有的感受到烟花像树藤,弥漫环绕不分你我。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同,从而可以启发学生们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想象力,认识与理解艺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

如,《吉祥图案》一课,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创设情景,指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纸,它可以变化出无数种美丽的图案,让我们来看看(边说边示范)。 为什么这个小小的彩纸有这么神奇?咱们一起来欣赏分析一下吧。为什么我叫它"吉祥图案"呢?它和其他剪纸有什么区别呢?请你从作品中寻找答案。 A:这些图案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B:这些图案的内容分别是什么?学生们你一句,我一语的踊跃回答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我国民间美术的吉祥图案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它们色彩鲜艳、构图饱满。人们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图案与其相关事物名称的谐音,寓意对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3.小组合作是创造力培养的保障

学生间的平等交流不仅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更能在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的创造性认识,无疑对创新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造力的保护。因此,小组合作非常重要。如,让学生们分组发已做好的吉祥图案。教师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吉祥图案,研究其内容、形状特点,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吉祥图案的制作方法。大家在制作吉祥图案的过程中碰到问题了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这时老师根据各组不同问题,予以指导。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吉祥图案,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内容、剪法的吉祥图案, 这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图案。看着学生们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吉祥图案,为了进一步的理解,请学生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图案有什么寓意?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你知道的吉祥图案还有哪些?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这么好的作品,美在哪里?有什么用?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 通过提问、创作实践,培养了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

4.美育可以陶冶心灵,对学生产生神奇的感召力

如果说美育使学生的品格纯洁、高尚,进而身心得到美化,那么,教师本身就是美育教育的化身。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在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使美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利用自己的语言、声调、速度、动作、姿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生与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美术教师不仅担负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

实践证明,要全面贯彻《大纲》精神,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改革美术教学方法,在审美活动中,情感与思维交融在一起。在教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了影响,从而受到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和艺术创造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术教学论》,王大根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神奇教案范文第11篇

一、抓朗读,促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

神话是神奇的,有神奇的人物、神奇的力量,还有心中的神奇感觉。儿童都有好奇心。神话的神奇正迎合了儿童的这种心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应顺应童心,和儿童一起经历神奇,获取一种神奇的神话体验。因而,在《沉香救母》的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在想象上面下点功夫。以下便是我在教学这篇课文中的一个片段:

【案例】:师:(出示句子)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大山被劈成了两半……

师:谁来读一读?(指读后)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奋力”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他没有读出这种感觉。

师:是啊!那谁来学学沉香的样子,他是怎样“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的呢?

(生纷纷模仿)

师:你看,很多小朋友憋足劲,把神斧举得高高的,几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这样大山才能被劈成两半呀!

生:我觉得刚刚那个“轰隆”一声巨响,声音读得还太小,应该再大一点。

师:对呀!这里是一声“巨响”,什么叫“巨响”?

生:就是巨大的响声。

师:大山都被劈成了两半,那声音可以说是——

生:震耳欲聋。

生:惊天动地。

生:地动山摇。

师:现在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指读)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奋力”一词,体会沉香举起神斧,向大山劈去时的竭尽全力,抓住“轰隆”一声巨响,想象当大山被劈成两半时惊天动地的场面,并通过动作演示加深感悟。学生在这样的启发之下,逐渐走进文本,身临其境,这样才能读出心中真实的感受。从学生的精彩朗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沉香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二、抓语言,细品读,领略语言的精妙

神话题材的课文因富于神奇的想象充满着魅力。而这魅力,一方面有赖于想象,另一方面,更有赖于语言的准确与生动性。从文字来说,神话故事语言大都准确,形象生动,将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着力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而忽视了语言表达的准确与生动性。因此,教学中要透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人物是如何被刻画的。老师的语言除了感情投入之外,更需要理性的介入。

【案例】:师:投影第二段。如果读出沉香的不畏艰险,我们应该注意强调哪些词语呢?

生:多少座、多少道、一个个、一道道……

师:同学们找的是表示数量多的词,有没有具体写动作的词呢?

生:翻、跨、采、捧、磨、划。

师: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和表示数量的词之间有关系吗?我们读读看,现在我们师生合作,你们读前两句,老师读第三句。

师:(读时做了改动)脚上磨出了一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血痕,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生:老师,你读错了,应该是一个个、一道道,你读成了一个、一道了。

师:这样改动一下,不是更简练了吗?你们自己读读看。

生:这样改动不行,一道血痕,太少了。我们有时玩的时候,也划破过一道血痕,我们都没有哭,沉香只划了一道血痕,不能看出坚强。

生:从我们刚才找到的表示动作的词语,也说明那不是一道血痕。

生:第一句话说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跨过了多少道深涧。“多少座、多少道”说明沉香经过的高山和深涧特别多,那自然不是一个血泡和一道血痕。

师:从“一个个、一道道”你们到底知道了什么?

生:沉香救母时经历了很多的苦难。

师:这样一说,这些词真的不能改动了,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该怎么办呢?现在我们再来试一试。

教学中,教师因为注意了挖掘独特的语言现象,领着孩子们反复品读,让他们读得有滋有味;在反复读的基础上,孩子们很自然地领略并发现了“一个个”“一道道”丰富的内涵;孩子们通过对比朗读,感受和洞察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老师巧妙地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都融合在了一起,收到了“到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

三、抓复述,促迁移,再现神话的传奇

“成年人写的神话是幼稚的,只有经过儿童的再创作,这些神话才能成为真正的神话。”(荣格语)儿童在课堂上的对话再现了神话真实的情境。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抓住神话的特点,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创造得到延展。因此,在神话的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诱惑”儿童,让他们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构,让他们在一遍又一遍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神话故事。

神奇教案范文第12篇

曲笔,就是在写文章的时候,故意人为地设置波折,造成文章跌宕起伏,以此吸引读者,使读者饶有趣味地阅读文章的写作手法。我们作文时,如能在文中巧妙地运用曲笔,定会使文章变得波澜四起,妙趣横生,新奇诱人。

下面这篇习作选取的故事并不新奇有趣,但由于作者巧用了曲笔,人为地设置波折,使习作变得妙趣横生、新奇诱人。请仔细阅读原文和修改文,对同学们写好作文一定会有所启示。

【习作原生态】

班里的趣事① 孟华

我给大家讲一件不久前发生在我们班的离奇趣事吧。②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在第三节语文课上,李老师讲完课后让我们做作业,身为班长的我急忙去发作业本。可是,翻遍了平日放作业本的那张课桌,始终不见语文作业本。李老师便让全班同学在各自的课桌里找,但大家一致说没有。我们又集体搜寻教室里每一个角落,仍然没有。怪了,这语文作业本还能去哪儿?

“门官”张妍清楚地记得,上周末放学后,她将教室门锁得好好的,作业本不可能不翼而飞啊!同学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第二天早晨到校后,同学们仍然议论纷纷。偏巧老天爷也不作美,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我们的心情也随之更糟糕了。

可是,就在第一节课后,只见男生们在教室里又蹦又跳,女生们则高兴得拥抱在一起。后来,还是“万事通”习浩告诉我,是班上的“福尔摩斯”尹旭龙和“名侦探”仲浩楠找到作业本的。原来是“小马虎”耿永超粗心地将自己的英语作业本放在了全班语文作业本的上面,害得我们东翻西找,虚惊一场。③

【小笔头点睛】

①习作的文题总括了全文内容,但不够诱人。如能从失窃案的角度去考虑,会使文题变得新颖诱人。

②习作的开头点明文题,十分简洁,但显得直白,不够新奇有趣。如能在开篇设置悬念,诱导读者去读,会变得新奇诱人。

③事情的过程叙述得基本清楚,但不够详尽具体,也没有写出趣味,叙述得平铺直叙,没有诱人的亮点。如能在中间部分设置波折,故意误导读者:小偷偷走了语文作业本,并引向深入:失窃案告破,“小偷”被捉,语文作业本失而复得。到文末再陡然一转,告诉读者出乎意料的结果:原来是“小马虎”粗心放错了作业本。这样一来,就会使习作变得波澜四起,妙趣横生,新奇诱人。

【佳作T型台】

神秘失窃案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名侦探柯南》吗?剧集中,一个个不可思议的谜团最终都被柯南逐层解开,是不是很刺激呢?我们班不久前也发生了一件离奇的趣事,最后被咱班的“名侦探”给侦破了。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在第三节语文课上,李老师讲完课后让我们做作业,身为班长的我急忙去发作业本。可是,我翻遍了平日放作业本的那张课桌,始终不见语文作业本。李老师便让全班同学在各自的课桌里找,但大家一致说没有。我们又集体搜寻教室里每一个角落,仍然没有。怪了,这语文作业本还能去哪儿?

“门官”张妍清楚地记得,上周末放学后,她将教室门锁得好好的,作业本不可能不翼而飞啊!

后来,还是心细的习倩同学提供了“重大线索”:今天早晨,她打开教室门时,发现靠近门的那扇窗户开了一条细细的缝。可能有人由此进入教室,偷走了我们的作业本。

简直可恶极了,我们不由得对这名小偷恨之入骨。同时,大家也不忘埋怨负责关窗户的“小马虎”耿永超。同学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第二天早晨到校后,同学们仍然议论纷纷。偏巧老天爷也不作美,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更糟糕了。

可是,就在第一节课后,教室里传来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失窃案告破,“小偷”被捉,全班同学的语文作业本失而复得。

我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只见男生们已乐得在教室里又蹦又跳,女生们则高兴得拥抱在一起。后来,还是“万事通”习浩告诉我,原来班上的“福尔摩斯”尹旭龙和“名侦探”仲浩楠破了这起“悬案”。

“小偷”何许人也?并非别人,正是“小马虎”耿永超。不知怎么搞的,这家伙竟粗心地将自己的英语作业本放在了全班语文作业本的上面,害得我们东翻西找,虚惊一场。

【师生同评改】

陈宇洁同学:改后文文题十分诱人,让人一看就会被吸引住,故事写得曲折动人,十分有趣。

神奇教案范文第13篇

师幼互动是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然而中央教科所刘占兰等人的研究表明,我国幼儿园班级师幼互动还存在突出问题:师幼互动缺乏情感交流;师幼互动过程简单,教师关注幼儿需求少,幼儿服从老师多;教师发起的互动多,幼儿的主动性需进一步激发。剖析根本,这些问题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幼儿教师没有深入幼儿的内心世界,没有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从观念层面进行了以下探讨。

平等与尊重:还师幼互动行为中幼儿的主体地位

师幼互动有两大主体:教师与幼儿。同时,教师与幼儿应共同参与互动活动,而不应该独立出现。只有个体主动的参与并发挥其主体作用,整个师幼互动才有可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是儿童作为人类一份子与生俱来的本能。正是这种好奇与探索,促进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形成积极主动、乐于学习的健康人格。《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也提出,要重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如果我们扼制了幼儿最初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与积极主动的探索行为,对幼儿良好学习品质以及积极健康人格的形成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案例一:找蚯蚓

带班丁老师在组织中班小朋友午休时,无意中听到两位小朋友有关蚯蚓的谈话。带班老师灵机一动……

下午的户外活动,丁老师带孩子到花园找蚯蚓,在征求小朋友的意见后,老师把铲子和小耙交给大家选出的两名幼儿。“好,龙龙和任任,铲子和小耙准备好了,带领我们大家一起找蚯蚓吧。”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找起来,“真的有蚯蚓哦!” “那条大的,那条是小的。” “左边那条好像比右边的那条长。”“ 那两条大的是蚯蚓爸爸和妈妈吧?”一时,孩子们沉浸在发现蚯蚓的惊喜快乐中。

下午离园,带班老师把当日的活动贴在了布告栏,并期望家长能带孩子更仔细地去发现蚯蚓,观察蚯蚓,了解蚯蚓以及发现更多的动物和了解它们。

不难发现,这是一次成功的科学教育活动。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都积极、热情地参与了活动,整个师幼互动呈现积极效果。教师成功地扮演了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恰当的活动延伸,还有利于幼儿持续探索和发现。

理解与调整:选择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互动内容

师幼互动内容的选择是我们在研究师幼互动时最容易忽视的方面。刘晶波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了,师幼互动中,以教师为发起人的事件比例远远大于以幼儿为发起人的比例,而且内容大多是事务性的,是教师预设目标的完成,更多的是对规则的强化、纪律的遵守和维护。也许,更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认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正确的教育理念,对自己“无意”选择的师幼互动内容的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正确的,很少进行反思。幼儿教师只看到了幼儿的行为,但不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真正的意义,选择错误的教育方式与不适当的教育内容对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案例二:水龙头事件:不爱睡觉的小明

小明是刚从乡下转到城里幼儿园的小朋友,这两天,午休时,他总是给老师说,“老师,我想小便。”而且,每次小便在盥洗室待的时间都比较长,除非老师在外面喊了:“小明,要休息了,休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哦。”他才慢吞吞地走出来。过不了几分钟,又要对老师说:“老师,我又想要小便了”。如此反复多次,老师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到盥洗室一探究竟。“小明,原来你在玩水龙头,把它拧来拧去会浪费水的。你要是还不去睡觉,老师就不喜欢你了。”“哦,知道了。”小明顺从地把水龙头关上,回自己的小床睡觉了。老师表现出一种实在想不通小明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的困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指出,要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要,选择幼儿需要的活动内容。案例二中的老师也许认为自己的行为符合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孩子只有休息好了,才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幼儿园预先计划好的活动。然而,如果教师稍加反思,通过询问,就会发现小明反复多次的小便其实是对幼儿园的水龙头发生了极大好奇与兴趣,困惑于为什么水龙头的水可以流出来,也可以不流出来。他想要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头脑中的困惑。而教师的行为与语言,却无视孩子的探索行为。一句“你不睡觉,老师就不喜欢你了”,结束了孩子的探索行为。无形中“暗示”孩子以后不能有困惑,要不老师就不喜欢自己;而教师也会一直困惑于孩子的行为,为什么他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听话睡觉呢?

鼓励与支持,创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心理安全环境

良好师幼互动本质是幼儿与教师以彼此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为基础形成的活动情境与氛围。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安全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了,才会有更高一级的需要。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我们要给孩子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孩子才会有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案例三:我“敢”跳绳了

在大班的户外跳绳活动中,老师们发现奇奇很害怕地躲在其他小朋友后面,好像要找个地方逃避跳绳。老师们发现后:“奇奇过来,别害怕。”可是奇奇还是不肯过来。最终带班老师让实习老师带奇奇玩自己想玩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奇奇逐渐放松了警惕,他告诉老师,自己害怕跳绳是因为以前和比他大的小朋友玩跳皮筋摔倒了,还把裤腿挽起来让老师看他的伤疤。他告诉老师,那次玩跳皮筋摔得很疼,自己还住院了呢。在随后的观察和交流中,老师发现,奇奇对几乎所有类似绳子和线的东西都会产生恐惧与焦虑。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老师们针对奇奇的特殊案例,决定采用系统脱敏法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老师们采用游戏方法(青蛙带小鱼找东西吃,因为在游戏的环境中,到池塘的小路有一些线条)让奇奇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对线条的恐惧,让其他小朋友和奇奇一起游戏跨线条,(小朋友们很热心,他们有的鼓励奇奇别害怕,有的和奇奇手拉手玩游戏跨线条……)循序渐进地鼓励奇奇试着踩过地面由于建筑形成的细线――粗线――把绳子放在地上踩过――把绳子抬高一点、再抬高一点。终于,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有一天,奇奇高兴地对所有的小朋友和老师说:“我敢跳绳了!”

案例三中,老师及时发现奇奇的行为,没有强制用和其他幼儿一样的标准要求奇奇学跳绳,而是用关怀、接纳的态度,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想法,给孩子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在轻松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下,鼓励孩子学会战胜困难,克服恐惧。其结果不仅让孩子学会了跳绳,而且增加了孩子学习其他本领的勇气和信心,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反之,孩子有可能学不会跳绳,也会失去对其他事物学习的兴趣和勇气。

良好师幼互动形成策略分析

通过以上师幼互动行为与案例的分析,现今幼儿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从深层次分析其实是幼儿教师隐性的教育观、儿童观、工作价值观发挥着看不见、摸不着却极其强大的指挥作用。因此,要改变不利于幼儿发展的师幼互动方式,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下问题。

(一)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价值观,读懂幼儿,是实现良好师幼互动的根本

从社会学与心理学角度分析,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其头脑长期以来形成观念的外化形式。如果幼儿教师在观念里把“无知”的幼儿当作“容器”,甚至当作“物”来使,当作教师意志的对象,当做教师训话机器,而从不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不会倾听幼儿的心声和奇妙的想法,更不可能了解幼儿的需求。长此以往,孩子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其自主性和创造行为随之降低,也不利于他们积极健康的人格。因此,幼儿教师要树立 “以人为本,培养完整的人”的观念;同时,幼儿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并理解教育是帮助儿童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发展是有阶段和有差异的;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你”关系,而不是“我―它”的关系……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从内心深处自觉尊重幼儿的独特人格,以平等的态度肯定、对待每一个幼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师幼互动关系。

(二)热爱儿童,关心儿童是实现良好师幼互动的重要情感支持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幼儿教师对幼儿无意间自然流露的关爱、对孩子的奇妙想法的欣赏,对孩子的行为的理解与支持,都是他们内心深处真正热爱孩子、真诚关心的真情流露。在这样积极、宽容、轻松、自由的精神环境中,幼儿才可能实现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

(三)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知识是实现良好师幼互动的有力着眼点

幼儿教师的实践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并指导教学实践。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认为实践性知识比理论更加宽泛,囊括更多的内容:内隐的教育信念、关于自我的深度认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批判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实践知识有利于幼儿教师的教育机智生成。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性知识?首先,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幼儿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因为幼儿园教师比其他任何教育阶段的教师都需要锤炼智慧和能力。

同时,由于幼儿教师专业实践性知识形成的综合因素,还需要幼儿教师的培养机构、继续教育部门以及整个社会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性的环境与途径。

神奇教案范文第14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③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a.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b.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延伸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点评

神奇教案范文第15篇

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的位置和地形,决定了它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青藏高原因高生寒,相同季节的温度比同纬度地区低。抓住“高”和“寒”两个特征,是研究青藏地区的关键。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气候、水文、生物、资源也都具有独特性,并且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有极深刻的影响。因而青藏地区不仅在我国,同时在世界上也是一个重要地区。认识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的特性,对于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发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策略

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指导模式流程图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有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神奇的民族风俗、神奇的……你能举例说明这些“神奇”现象的具体表现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青藏地区有感性的认识。

活动一: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质特征

问题一: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结合地图册P71和1,回答问题:

1.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质作用。(12分)

参考答案:

地形特征:①高原地形,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③高原面起伏和缓,相对高度小;④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板块挤压);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教学处理:如果学生能回答问题,教师就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如不能,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助,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如还不能,教师就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进入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及青藏地区的形成原因)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

活动二: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

问题二:阅读教材P182,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青藏地区局部等积温线图(图2)和等降水量线图(图3)。

1.分别说出图2等积温线和图3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征。(4分)

参考答案:积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根据等降水量线图和等积温线图,分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不同于青藏地区其他地方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参考答案:气候特征:①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峡谷地区气温高于周边地区;②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峡谷地区降水比周边地区多。

原因:①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峡谷地区地势较低;②夏半年,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沿峡谷爬升,多地形雨。

材料二:图4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图5为“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

3.分析青藏高原光照强、太阳能丰富而气温低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光照强的原因: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②海拔高,空气稀薄;③降水少,晴天多,空气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光照强。

气温低的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小,气温较低。

材料三:下表为“拉萨与武汉的气温差异”。

4.比较拉萨和武汉气温年较差,并分析原因。(8分)

参考答案:拉萨年较差小于武汉。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较同纬度低;(2分)冬季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所以年较差小。(2分)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2分),且受副高影响,夏季气温高;冬季受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2分),气温下降幅度大,所以年较差大。

教学处理:如果学生能回答问题,教师就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如不能,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助,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如还不能,教师就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进入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并调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

活动三:青藏地区的河湖特征

问题三:自主学习教材P182,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青藏高原水系发育、湖泊众多,既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又是中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1.青藏地区为何多湖泊?(6分)

参考答案:①冰川的侵蚀作用使青藏高原形成冰蚀洼地,加之常年积雪和冰川融化,形成湖泊。(冰蚀湖)②青藏高原地壳活动强烈,造成地表断层形成沟谷及洼地,形成湖泊。(构造湖)

2.描述青藏地区东部河流的显著特征。(6分)

参考答案:东部多大江大河发源地,大江大河流经高原的边缘山区峡谷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教学处理:如果学生能回答问题,教师就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如不能,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助,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如还不能,教师就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进入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并调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增强学生利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通过分析“三江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使学生树立更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四:青藏地区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问题四: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教材,完成表格:(6分)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分异和水平分异

教学处理:如果学生能回答问题,教师就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如不能,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助,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如还不能,教师就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进入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内容解决问题。可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活动四:构建知识体系

以“高”为中心建立青藏地区的知识体系,体现出“高”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