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工艺;装配规划;现状;发展方向

计算机辅助装配规划包括自动化、计算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装配的成本在产品制造总成本的40%~50%之间,从目前计算机辅助装配的现状来看,装配自动化一直是自动化制造中一个待以解决的问题。装配规划指的是从给定的产品以及相关资料数据中,制定出产品完整的装配过程,从而提高产品的装配质量以及降低装配成本。其中,装配顺序,是规划装配工艺的核心,它是描述产品装配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之一。

一、装配规划方法

早期的传统装配规划是用人工的方式,技术人员通过对产品装配图中各零件的位置关系和几何形状的分析,并根据设计图样和技术参考来明确设计者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必要时候技术人员还要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讨论,对装配产品功能以及设计意图进行交流,用综合的经验与知识来制定出产品具体的装配方案。这种装配规划的方法十分繁琐,效率低且工作量较大,难以对装配的成本做出保证。

随着各种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装配规划的相关技术设计也提出了计算机化的要求,并指出要优化装配规划的方案以此来降低成本并且缩短装配规划的时间,要有效的提高产品开发的进程。在这种要求下,出现了对计算机辅助装配规划(Computer Aided Assembly Planning,CAAP)技术的研究。下面根据CAAP到目前为止经历的几个不同阶段引出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

(一)早期装配规划方法

CAAP早期是用产品CAD装配模型作为基础,通过采用几何推理、产品装配建模和装配序列推理以及选择为产品面向装配的设计对工艺规划提供支持、指导。过程大致是:CAD模型——装配建模——可行装配序列的生成的表达——满意的装配序列——装配仿真。

这里着重分析一下装配建模,装配建模是装配规划的基础,也是确保产品功能符合要求的关键所在。产品装配模型为装配规划提供零部件和装配体等相关信息。较为常用的装配信息表达模型可分为两种,分别是图模型与矩阵模型。后来一位法国学者Bourjauct根绝零件彼此之间物理接触关系引出了既装配关系。

(二)虚拟装配规划方法

虚拟装配规划比较注重操作者,此技术为装配规划中“人机”协同工作提供了条件。它指的是操作者通过用数据手套以及三维立体显示设配对零部件直接进行模拟装配、拆卸的过程。在此虚拟装配的过程中,人可通过己身的直觉、知识以及装配经验来决定产品的装配,不需要支撑过程当中的物理实现,通过先验模型、分析、可视化及数据等表达手段,利用计算机相关工具来进行安排、辅助与装配相关的工程决策。人在决定产品装配过程中不能十分准配的判断当前所有可装配的零件,亦无法精准的判断装配某一零件后的稳定性。但通过一定的算法和机器智能刚好能弥补人的不足。虚拟装配的方法不仅可以得到零件的装配顺序,还包括工作台、装配工具、零件路径等信息。

(三)协同装配规划方法

因为装配体是作为实现产品功能的一个载体,零部件可以由不同的企业来进行设计,同理,零部件和产品也可能是在不同的装配工厂完成整个装配过程,因此,需要进行装配的各个团队进行协同工作与决策来保证装配质量和降低装配成本。这样的方式需要解决的地方就是如何将异地的工作人员联系起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协同装配工作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对异地人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缺点进行弥补,为协同装配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web环境下进行协同装配规划方法采用的是协同工作环境中的装配建模、装配序列合成以及装配规划任务的分配等技术。通过对复杂装配产品问题的分解,降低单机构规划工作的复杂度,同时又可以很方便的集中不同地域专家的装配经验与知识经行协同装配方案的决策。这是一个发展性很强的装配方式。

二、计算机辅助装配的发展方向

通过上述对辅助装配规划方式的描述与分析,不难看出计算机辅助装配规划是一项需要经验和知识紧密结合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与探索。装配规划又与具体的行业以及产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目前的发展来看,CAAP的研究虽然在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工业界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但毕竟相对而言还甚少,尚未形成规模性的应用。这就说明该技术距离工业之实用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较早的装配规划方法能够保证序列的集合,在可行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软计算技术能将人的模糊知识融入装配规划过程中,使结果更具有优秀的工艺可行性。两者适当的结合会有利于模仿人类装配专家实际装配规划的过程,从而取得合理的装配方案,促进计算机辅助装配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全球网络化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装配已经成为一个协同化产品生产、发展的一部分,这在新形势下使得产品装配成为一个需要协同工作和协同决策的生产模式。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立以网络为基础的、支持异地多人进行协同装配、协同决策的网络虚拟平台,将是计算机辅助装配今后的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1] 张达想,王学文.计算机辅助模具设计中装配图绘制规范[J].科技广场,2008(12).

[2] 赖胜杰,苏强.计算机辅助三维装配顺序规划[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10).

[3] 刘文强.面向中小企业的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规划[J].机械工程师,2008(14).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费用 计划成本分配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261—02

成本管理是运用企业成本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的资金耗费及价值补偿过程进行反映、监督和控制,以求节省劳动耗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的目的,必须对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全面、有效的经营管理,包括生产计划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物资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等。各方面的管理因各自管理的对象和采用的方法不同,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各方面的管理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构成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由若干个管理分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管理的企业管理整体系统。本文就其中的对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方法作出一些探讨。

对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方法作出分析前,首先要对支出、费用、成本作一个简单介绍。支出是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切开支与耗费。一般而言,企业的支出可分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所得税支出和利润分配性支出五大类;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具体体现为企业在获取商品销售或劳务提供等收入过程中,对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费用按其同产品生产的关系可划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产品成本是指生产费用按一定的产品加以归集和汇总。因此,生产费用是产品成本的基础,而产品成本则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是指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其中有的是只提供一种劳务,如供电、供水、供气、运输等辅助生产;有的则生产多种产品,如从事工具、模具、修理用备件的制造等辅助生产。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有时也对外销售,但主要是为本企业服务。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应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进行。该科目同“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一样,一般应按车间及产品或劳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进行辅助生产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计入该科目的借方。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可根据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大小来考虑是否设置“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成本项目。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就是将归集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科目借方的辅助生产费用,采用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其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按各受益对象耗用数量进行分配。由于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和劳务的种类不同,费用分配的程序也不一样。所提供的产品,如工具、模具和修理用备件等产品成品成本,应在产品完工时,从“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分别转入“低值易耗品”和“原材料”科目;而提供的劳务作业,如水、电等所发生的费用,应转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

由于辅助生产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主要是为基本生产车间服务的,但在一些辅助生产车间也有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为了正确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成本,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也应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对成本的影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等。

由于采用计划分配法,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而且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是事先确定的,因而简化了计算工作。另外,通过差异的计算,还能反映和考核辅助生产单位计划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但采用这种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必须准确,而且此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容易理解。因此,本文就计划分配法作一个探讨。

计划分配法,分两步计算:首先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辅助生产为各受益单位(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费用,再计算辅助生产的实际成本(包括辅助生产内部交互分配转入的辅助生产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差额,即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其次,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为了简化分配工作也可将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例如,大华有限公司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供电、供水两个辅助车间,本月耗费的具体资料如下:供电车间耗费2800元,供电12000度,其中甲、乙产品分别耗电5000度、2000度,供水车间耗电3000度,生产车间耗电500度,管理部门耗电1500度;供水车间耗费1600元,供水40000立方米,其中供电车间耗费8000立方米,生产车间耗费2000立方米,管理部门耗费30000立方米。设每度电的计划成本为0.25元,每立方米的计划成本为0.05元。要求:采用计划分配法对本月耗费进行分配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1.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25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 5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4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75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供水车间 1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供电车间 125

管理费用 187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2000

2.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由于金额较小,简化核算)。

借:管理费用 55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2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 350

笔者认为,如此表述不够清楚。因为,按照上述会计分录,容易使读者混淆差异的产生。差异的200元,从形式上是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的借方由实际成本2800元加上上述分录中按计划成本分配的供电车间耗用的供水车间水费400元之和与其贷方按计划成本计算应分配的供电费用3000元产生,供电车间同理。此时,如果把两个分录放在一起,并假设约去两辅助车间相互使用的费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产生的差异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如图(见下页):

两个分录合在一起分析,借方就由原来的实际成本加计划成本就变为纯粹的实际成本,而贷方只剩下对外部分配的计划成本,差异的产生就很容易被读者接受。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应贯彻增产节约的原则,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方法的探讨,让管理者对辅助生产车间费用,特别是计划成本法有一个全面了解,以达到成本会计在经济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 建立组织内部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目标。

3. 重视并做好内部质量审核,充分利用质量管理体系这个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内部体系的保持和持续改进。

4. 建立相应的组织程序,培训人员,制定计划,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5. 协助总经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持续改进过程得到必要的支持。

6. 定期向总经理汇报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以事实为依据,确保企业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使之与客户要求相适应。

二、内部审核

1 制定并审核企业年度内审计划和审核实施计划以供总经理批准.

2 拟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3 协助总经理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4 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5 担任审核组长并选定审核员,并制定年度内审计划、每次的审核实施计划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6 指导编写《年度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7 组织、协调内审活动的开展.

三、实现质量计划目标

1.审查各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计划.

2.负责对各部门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协助各部门负责人制定相关的质量策划及编制、实施相应的质量计划。

四、处理好与顾客有关的质量问题

4. 协助营销部,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进行质量方面的沟通.

5. 评审对新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

6. 协助技术部评审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7. 协助生产部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及交货期.

8. 协助采购部负责评审所需物料采购的能力.

9. 审查特殊合同的产品要求评审表.

五、质量标准制定和实施

3. 在质量要求方面协助技术部在设计、开发产品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设计和(或)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的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审、设计和(或)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协助审核试产报告。

4. 为总经理批准项目建议书、试产报告、提供质量方面的参考意见。

5. 协助采购部做好所需物料的采购的质量检查工作。

6. 协助营销部进行质量方法的调研或分析,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审阅顾客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

7. 负责新产品或新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8. 协助生产部负责新产品的加工试制和生产。

9. 收集行业质量技术,制定适宜的内控质量标准。

六、生产和服务动作的质量监控

1.在质量控制方面指导生产部进行生产和过程控制,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编制必要的质量作业指导书,负责产品的防护。

2.协助技术部编制相关的完善质量管理的工艺规程。

3.在质量方面协助生产部对《生产计划》的审批,负责设施采购的质量审批。

4.协助行政部对实现产品质量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5.负责进行产品质量验证和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

6.协助营销部在质量方面的售后服务工作。

七、测量和监控装置管理

1.负责对测量、监控设备的校准;根据需要编制内部校准规程。

2.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测量、监控设备的追踪处理。

3.负责对测量和监控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市场部是面向市场做营销分析,制定相关营销计划,对已制定的计划进行追踪评估以达到营销控制目的的职能部门,对营销总监直接负责。 具体职能

一、产品管理职能

即对现有产品及新产品管理,包括:产品综合设计、新产品设计、产品定价及定价策略。

二、营销和销售研究职能

是针对公司产品于消费者的满意度,实现产品交换过程的优良度进行的分析与研究。其构成的主体是:营销信息系统。

1、营销信息系统

营销信息系统由专业人员、设备和信息处理过程组成。信息处理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分类、分析、评价和传送几部分。最后营销信息系统通过适当形式,并在适当的时间,将整理好的资料传递给管理者,供其决策时使用。

2、市场研究职能

市场研究是对公司产品现有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或公司希望了解的某类消费者信息的研究。

3、营销研究职能

营销研究用以确定营销机会和问题,设计、优化和评估营销活动,检查营销活动的业绩,促进对营销过程的理解。包括:市场前景及市场份额研究,消费者满意程度和购买行为评价、定价、产品、分销促销研究等。

4、销售研究职能

是指对销售过程所遇机会与问题的研究。

三、广告与沟通职能

1、制定营销沟通策略

通过制定市场营销沟通方案:促销组合---包括由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及公共关系的特殊融合,来追求公司的广告和营销目标。

2、广告计划制定

这里的广告指大众传播工具----广告,营业推广及公共关系。协助销售部实施。

四、市场监控职能

是对销售部实施营销计划过程、结果、费用兑付的评估、审核,以行使市场监控职能。   市场部人员职责及相互关系

在实际运作中我们可按如下方案配置人员:

1、市场部经理

管理市场部工作,在市场部职能范围内行使人事管理权,部门内人员费用额度内审核权,营销计划的报批审核权。同时对营销计划的实施效果负领导和管理责任。对营销总监直接负责。

2、市场信息助理

对营销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及时正确全面地向市场部经理提供相关信息、数据。并负直接相关责任。

3、广告媒体、品牌助理

依据公司营销计划制定:广告媒体促销计划,公关及媒体相关的公司VI策划及制作,媒体沟通,协助市场部经理工作,履行产品管理职能。同时负相关设计及策划责任。

4、促销助理

依据公司营销计划制定:营业推广计划及公共关系计划,相关助销品的策划、设计及制作,设定促销人员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协助、指导销售部具体实施营业推广计划及公共关系计划。并负直接相关责任。

5、K/A 助理

对K/A这一通路形式,从市场、营销、销售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供各K/A系统现状及发展评估分析报告。依据公司营销计划,结合销售部通路分销计划,制定公司产品K/A入场计划,执行入场谈判,制定公司产品K/A维护计划并协助、指导销售部实施计划。并直接负相关责任。

6、市场监控助理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成本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材料)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

因此。计划成本法其实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核算要求用来核算实际成本的一个中间过渡,计划成本再经过一系列的成本差异调整形成实际成本并最终体现在企业财务报告上。

企业的半成品和产成品成本核算,一般说来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以直接归属于某特定产品成本,而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不能直接归属于某特定产品,往往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分配到具体的产品。比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ABC法(作业成本法)等等。这样,企业能更精准的核算产品的单位成本,反映产品的可盈利性和生命力,指导企业的决策和发展,从而增加企业财富,实现企业价值。所以,成本核算与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事后的核算准确上面,还应该穿插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甚至提前到企业的投融资等决策中,才能更好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前移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有适度地采用计划成本。让计划成本随同预算绩效考评等更多控制方法和控制手段一起前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来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某些方面。并为这些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

以工业企业产品成本为例,产品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产品的计划成本管理不仅仅涉及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涉及到制造费用。

对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的成本管理自然需要从数量和价格两个方面进行管控。在数量方面,采用新材料,更新产品的设计,改进或者变更工艺,进行流程再造都成为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其责任主体相应归属于产品实体的研发部门。技术(工艺流程)部门或其它相关部门。而在价格方面,则在于用合理的低价获得所需品质的产品,其责任归属一般是采购部门。所以采购部门不仅需要保证合理的低r,还需要能保证所采购的产品能符合工艺的要求。或者与技术等相关部门保持持续的沟通协调。共同来确认所采购产品所需要达到的品质要求,并且还涉及到产品的验收入库部门。这不仅是采购部门的责任也涉及到相关产品的技术和检验等部门。这样企业就可以在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的数量和价格方面就形成了计划数,或者是目标数,控制数,企业管理层就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考核相关部门。从而控制直接材料的成本。

直接人工方面。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的生产的工人的工资、津贴、补贴和福利费等。直接人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工时和工资率,工时差异的原因。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工人经验不足、劳动情绪不佳、新工人上岗过多、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设备故障较多、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量太少无法发挥批量节约优势等,它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但也不是绝对的。例如材料质量不好也会影响生产效率。工资率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直接生产工人升级和降级使用、奖励制度未产生实效、工资调整、加班或使用临时工、出勤率变化等。原因复杂而且难以控制。一般说来应归属于人事劳动部门管理,差异的具体原因可能涉及生产部门或其他部门。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责任归属来考核相应的部门。达到控制直接人工成本的目的。

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包括间接材料费、间接人工费用、折旧、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支出。从管理角度可以划分为固定费用和弹性(变动)费用。其具体控制措施有:①严格执行各项费用开支的标准,不得随意扩大制造费用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应贯彻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原则,做到增产节支,开源节流。②根据费用项目的性质。将制造费用总成本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中心,作为其费用控制的目标;对于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设置费用目标成本手册进行日常控制。③进行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对于实际制造费用与制造费用目标成本的差异较大者,要查明原因,深入分析,进行重点控制,如果是目标成本本身制定的不合理,要加以修改,使之尽可能逼近实际,对直接责任单位和个人,要奖罚兑现。

综上所述。将计划成本渗入到企业管理,具有以下意义:

有助于发现成本的真正动因,建立数据模型;在计划成本中,众多成本都是理论值,成本核算比实际成本核算更为严苛,对实际成本的发生和控制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更精准的核算成本。有助于提高和发现产品的竞争力。发现和发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推动企业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产品的成本核算准确了,就能对自己的产品成本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判断自己的产品是否具有成本优势,是否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企业管理层对自己的产品的成本有了明确的底价。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定价策略,完善营销战略,实现营收目标。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生产管理需要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有责任心,肯吃苦耐劳,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生产管理工作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11、坚决服从总经理的指挥,认真执行其工作指令,一切管理行为向总经理负责;

2、严格执行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

3、根据运营部下达的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切实落实生产计划的严格有效执行,确保订单产品合同的履行

4、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确保产品零件的一致性,提高组装效率,减少和杜绝客户投诉率,维护

公司品牌声誉

5、负责抓好生产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生产的控制、实施、生产操作规程,即时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杜绝重大火灾、设备、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6、督导工厂各部门的日常生产活动,建立每日早会制度,及时发现生产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高效运转;

7、认真做好生产统计核算基础管理工作,重视原始记录、台账、统计报表管理工作,确保统计核算规范化、统计数据的正确性;

8、贯彻、执行公司的成本控制目标,积极减少厂区的各种成本,确保在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21.具有生产科(制丝组立包装捆包)各工序全技能,人员短缺或断线时能立刻顶岗,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2.每天进行巡查点检

3.保洁人员的工作指导、跟踪教育

4.生产工序持续跟踪进行改善

5生产采购部品的查找联络

6.组立产品的测量、数据整理

7.制丝相关数据整理及节能计算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31.具有生产科(制丝组立包装捆包)各工序全技能,人员短缺或断线时能立刻顶岗,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2.每天进行巡查点检

3.保洁人员的工作指导、跟踪教育

4.生产工序持续跟踪进行改善

5生产采购部品的查找联络

6.组立产品的测量、数据整理

7.制丝相关数据整理及节能计算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4(1)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2)协助车间或品质管理部门对一线员工进行定期培训,组织本班组员工开展工艺管理工作,指导一线员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肃工艺纪律、坚持质量___原则;

(3)控制本班组产品质量、数量,提高员工积极性、能动性,挖掘员工潜力,提高员工技能,加强工艺改进力度等,不断提高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并解决员工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51、负责公司的规章制度建设与管理、生产现场管理、6S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行政管理等工作;

2、全面控制、协调生产部门的人员管理及各项生产活动;

3、下达生产计划和任务,安排和控制生产作业进度;

4、跟踪生产情况、产品需求、生产过程、产值目标等,按时完成生产目标;

5、及时对生产异常做出反应,发现问题及时追踪,并提出合理建议;

6、参与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的行动计划与实施。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61、学习欧线生产线操作并独立掌握全套生产工艺

2、协助车间主任进行生计安排、5S执行及现场监督。

3、协助主任对相关成本与质量控制。

生产管理工作职责71.协助上级统酬生产线计划组织级安排,监控生产过程;

2.负责车间7S巡查工作;

3.协助上级,负责品质类员工选拨与培训工作;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重要性原则成本会计运用职业判断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它的运用强化了对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笔者着重分析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期达到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认识。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

性的判定从会计角度看,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对重要性原则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作重点说明,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致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在评价某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时,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因而也是重要的。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从会计是企业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这个角度来看,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会计核算又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对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一律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全面详尽进行核算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会计核算的成本,抵消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甚至让企业得不偿失。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有助于简化核算,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虽然越详尽的信息越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有时反而会影响使用者对信息的正确理解,影响决策。那些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对其决策更为重要。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更充分地体现了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基础,需要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在基本准则中对于重要性原则定义是模糊的,如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但对重要性的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从而正确披露会计信息,只能通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作出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

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进行核算,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账户,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成本项目;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可增设“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等。再如,若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使得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低,则可不单设“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只设置“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两个成本项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均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但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因此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较少时,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顺序分配法,是指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这里的排序就考虑了重要性原则,本质就是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品或劳务时只计算影响大的费用,不计算影响小的费用,受益少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多的)在前面,向所有受益对象分配费用,包括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少的)在后序分配,不向前序分配费用,因其提供给前序的费用少显得不重要,所以只需将该辅助生产车间原来的费用加上前序分来的费用向后序及外部的受益对象分配费用。这种方法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有明显差距时采用,此时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低,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与否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很小,就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而把本月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而且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加工费用比重小,为简化核算,在产品可以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其他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完全由完工产品负担。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且各月费用发生较均衡,则月末在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年初在产品成本确定。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相差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影响不大,因而不用费时费力地计算分配,既简化了核算工作,同时又反映出了在产品占用的资金。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将月末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下,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确定,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的差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该方法下每月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在产品不负担,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在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和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由于脱离定额的差异原本就小,在产品分不分脱离定额的差异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不必计算分配在产品应分的差异而直接按年初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合产品是企业的主要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销售价格较高。因此,根据重要性原则,在对联合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以计算出各种联产品成本时,应采用比较准确、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常用的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分配法、销售价值分配法和可实现净值分配法等。而副产品是指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副产品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价值比较低,对企业的收入影响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在分配联合生产成本时,通常是将副产品直接按一定标准计价,然后从联合生产成本中扣除即可计算出主要产品成本。副产品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副产品不负担联合生产成本法、副产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法、副产品按售价减去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后的余额计价法等,都属于简化处理的方法,计算较粗略。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平时发生制造费用时计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根据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的贷方,这样“制造费用”借贷方之差,就是已分配和实际制造费用的差额,这个差额就表现为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对于这一余额,平时就累计留在“制造费用”科目中,年末一般直接将其计入12月份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接近实际时制造费用账户年末余额不大,对成本核算影响较小所以可以不必精确分配,简化了核算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装修支出以及修理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不再采用预提或是待摊的办法。费用化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管该项费用实际发生在企业管理部门还是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都是直接做入“管理费用”账户,这点不同于以往的会计处理。以前是按照费用发生地点进行费用核算,如发生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发生在生产车间的计入“制造费用”。笔者认为这是新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即因为这种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对企业成本核算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将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尤其是当这种后续支出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时,按照原来的核算办法进行会计处理更是显得麻烦,而采用新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就简化得多。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成本核算运用重要性原则需要注意防止滥用重要性原则进行盈余管理。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费伦苏.对重要性原则内涵的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6(9).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 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 它的运用强化了对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笔者着重分析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以期达到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认识。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 重要

    性的判定从会计角度看, 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对重要性原则给出明确的定义, 只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 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 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 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作重点说明, 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 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致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 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在评价某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时, 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 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 就属于重要项目; 从数量方面来说, 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因而也是重要的。

    (二)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 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的要求。从会计是企业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这个角度来看, 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会计核算又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对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一律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 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 全面详尽进行核算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增加会计核算的成本, 抵消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甚至让企业得不偿失。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 有助于简化核算, 节约人力, 提高工作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运用重要性原则, 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抓住关键点。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 虽然越详尽的信息越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有时反而会影响使用者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影响决策。那些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对其决策更为重要。

    3. 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更充分地体现了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基础,需要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在基本准则中对于重要性原则定义是模糊的, 如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但对重要性的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 从而正确披露会计信息,只能通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作出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

    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 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 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 进行核算, 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 账户, 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 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 账户核算, 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 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 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 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 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 成本项目; 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 可增设“燃料和动力” 成本项目等。再如, 若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使得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低, 则可不单设“直接人工” 成本项目, 只设置“直接材料” 和“加工成本” 两个成本项目。

    (二)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均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 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 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 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 但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 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 因此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时, 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 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 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 符合重要性原则。

    2.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 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 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 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 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 顺序分配法, 是指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 受益少的排在前面, 先将费用分配出去, 受益多的排在后面, 后将费用分配出去。这里的排序就考虑了重要性原则, 本质就是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只计算影响大的费用, 不计算影响小的费用, 受益少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多的) 在前面,向所有受益对象分配费用, 包括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少的) 在后序分配,不向前序分配费用, 因其提供给前序的费用少显得不重要,所以只需将该辅助生产车间原来的费用加上前序分来的费用向后序及外部的受益对象分配费用。这种方法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有明显差距时采用, 此时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 价值低, 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与否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很小, 就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而把本月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2. 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而且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加工费用比重小, 为简化核算, 在产品可以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不计算其他加工费用, 产品的加工费用完全由完工产品负担。

    3. 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且各月费用发生较均衡, 则月末在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年初在产品成本确定。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相差不大, 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影响不大, 因而不用费时费力地计算分配, 既简化了核算工作, 同时又反映出了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4.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 根据重要性原则, 可以将月末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

    5. 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确定, 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的差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该方法下每月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在产品不负担, 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在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和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 由于脱离定额的差异原本就小, 在产品分不分脱离定额的差异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不必计算分配在产品应分的差异而直接按年初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

    (四) 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合产品是企业的主要产品,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销售价格较高。因此, 根据重要性原则, 在对联合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以计算出各种联产品成本时, 应采用比较准确、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 常用的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分配法、销售价值分配法和可实现净值分配法等。而副产品是指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副产品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 价值比较低,对企业的收入影响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 在分配联合生产成本时, 通常是将副产品直接按一定标准计价, 然后从联合生产成本中扣除即可计算出主要产品成本。副产品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副产品不负担联合生产成本法、副产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法、副产品按售价减去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后的余额计价法等, 都属于简化处理的方法, 计算较粗略。

    (五)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 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平时发生制造费用时计入“制造费用” 账户借方, 根据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 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的贷方, 这样“制造费用” 借贷方之差, 就是已分配和实际制造费用的差额, 这个差额就表现为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对于这一余额, 平时就累计留在“制造费用” 科目中, 年末一般直接将其计入12月份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接近实际时制造费用账户年末余额不大, 对成本核算影响较小所以可以不必精确分配, 简化了核算工作, 符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它的运用强化了对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笔者着重分析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期达到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认识。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

性的判定从会计角度看,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对重要性原则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作重点说明,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致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在评价某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时,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因而也是重要的。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从会计是企业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这个角度来看,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会计核算又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对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一律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全面详尽进行核算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会计核算的成本,抵消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甚至让企业得不偿失。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有助于简化核算,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虽然越详尽的信息越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有时反而会影响使用者对信息的正确理解,影响决策。那些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对其决策更为重要。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更充分地体现了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基础,需要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在基本准则中对于重要性原则定义是模糊的,如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但对重要性的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从而正确披露会计信息,只能通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作出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

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进行核算,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账户,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成本项目;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可增设“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等。再如,若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使得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低,则可不单设“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只设置“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两个成本项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均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但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因此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品或劳务较少时,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顺序分配法,是指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这里的排序就考虑了重要性原则,本质就是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品或劳务时只计算影响大的费用,不计算影响小的费用,受益少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多的)在前面,向所有受益对象分配费用,包括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少的)在后序分配,不向前序分配费用,因其提供给前序的费用少显得不重要,所以只需将该辅助生产车间原来的费用加上前序分来的费用向后序及外部的受益对象分配费用。这种方法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品或劳务有明显差距时采用,此时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价值低,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与否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很小,就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而把本月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而且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加工费用比重小,为简化核算,在产品可以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其他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完全由完工产品负担。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且各月费用发生较均衡,则月末在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年初在产品成本确定。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相差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影响不大,因而不用费时费力地计算分配,既简化了核算工作,同时又反映出了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将月末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下,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确定,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的差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该方法下每月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在产品不负担,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在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和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由于脱离定额的差异原本就小,在产品分不分脱离定额的差异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不必计算分配在产品应分的差异而直接按年初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合产品是企业的主要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销售价格较高。因此,根据重要性原则,在对联合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以计算出各种联产品成本时,应采用比较准确、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常用的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分配法、销售价值分配法和可实现净值分配法等。而副产品是指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副产品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价值比较低,对企业的收入影响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在分配联合生产成本时,通常是将副产品直接按一定标准计价,然后从联合生产成本中扣除即可计算出主要产品成本。副产品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副产品不负担联合生产成本法、副产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法、副产品按售价减去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后的余额计价法等,都属于简化处理的方法,计算较粗略。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平时发生制造费用时计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根据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的贷方,这样“制造费用”借贷方之差,就是已分配和实际制造费用的差额,这个差额就表现为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对于这一余额,平时就累计留在“制造费用”科目中,年末一般直接将其计入12月份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接近实际时制造费用账户年末余额不大,对成本核算影响较小所以可以不必精确分配,简化了核算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装修支出以及修理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不再采用预提或是待摊的办法。费用化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不管该项费用实际发生在企业管理部门还是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都是直接做入“管理费用”账户,这点不同于以往的会计处理。以前是按照费用发生地点进行费用核算,如发生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发生在生产车间的计入“制造费用”。笔者认为这是新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即因为这种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对企业成本核算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将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尤其是当这种后续支出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时,按照原来的核算办法进行会计处理更是显得麻烦,而采用新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就简化得多。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1.就业工作,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导航行动”,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强化了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市县先后2次联动,对500多名申请安置毕业生进行分岗审核对接,为318名靠自身努力无法找到工作的就业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实现托底安置。继续开展了“三支一扶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三市一盟人才合作平台”和“校企合作平台”,使1100多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现了对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服务进城务工,帮助就近转移,扶持返乡创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系列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帮助10568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850人,完成计划的53.6%。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360人,完成计划的66.8%,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079人,完成计划的67.9%。城镇登记失业率4.44%,控制在4.5%以内。

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上半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2854人,完成计划的65.7%;培训城镇失业人员10184人,完成计划的50.9%;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3.2万人,完成计划的71.1%;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6.2万人次,完成计划的56.3%;在外务工总量55.6万人,完成计划的99.2%。

3.社会保险工作,到6月底,在市区完成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的6个村4600多人,已有650人参加养老保险,154人办理了领取养老金手续。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增参保83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5.8万人,参保率达到81%。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1716人,完成计划的97.6%。失业保险新增参保2581人,完成计划的51.6%。工伤保险新增参保8609人,完成计划的107.6%。生育保险新增参保4295人,完成计划的85.9%。县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县已有15.82万人参加新农保,参保率93.1%,其中16—59周岁12.5万人参保,参保率91%,60周岁以上3.27万人参保,领取率99%。累计征收新农保基金1692.5万元,累计发放养老金894.5万元,提前完成了全年新农保扩面征缴目标。

4.新农合工作,全市参合农民263.68万人,覆盖农业人口280.78万人,参合率为93.91%。新农合人均筹资总额达到了140元;参合农民医疗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乡级平均达到了76.2%;县级平均达到了62.3%,市级平均达到了为46.2%。1-5月底,全市共补偿37.22万人次,补偿总费用11821.63万元,受益率为14.12%,次均住院费用为3385.1元,住院补偿比为40.82%。

5.城镇低保工作,符合条件的城镇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到了保障范围,上半年,全市共保障低保对象40756户、82204人,累计支出资金5359万元,补差标准达到了每人每月135元,超过了省定标准。老年人优待办法全面落实,百岁老人发放了长寿补贴,每人每月200元,为90—99岁高龄老人发放了高龄保健补贴,每人每月50元。

6.助残工作,全市8县3区及市本级全部建成聋儿康复机构,共收训聋儿58名,培训聋儿家长270人次。区、县、县、县已经开展规范化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全市上半年新增接受社区康复服务残疾人960人。全市共为830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帮助,提供包括轮椅、拐杖、助视器、助听器等21个品种的辅助器具;通过集中安置、按比例安排、扶持集体就业和个体从业及推荐就业等形式,全市安置58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或从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残疾人就业创业工程深入实施,共有5600余名贫困残疾人脱贫,实现了任务过半。

7.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工作,已完成奖扶特扶对象的录入工作。年奖扶人数为10781人,特扶人数为1174人。奖扶、特扶资金将在年底统一发放到奖扶对象手中。截止6月底,已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免费生殖健康检查约43.33万人,占全年计划的81.75%。

8.住房保障工作,全市实施住房保障8893户、23342人,其中采取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方式保障7668户、19802人,发放补贴资金473.13万元;采取实物配租方式保障1225户、3540人。筹建经济适用住房项目8个,建设规模21.9万平方米。

9.棚户区改造回迁工作,会龙山回迁房原计划于年6月份交付使用,但由于建设资金短缺及土地置换和手续办理问题,预计10份能交付使用。迎水坝回迁房10月份能交付使用。

10.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全市年农村危房改造7200户的任务目标已分解到平泉、、、、、6个部级扶贫开发县,现正按照标准和进度要求积极实施改造工作。900户农村危改节能示范户工作进展顺利。

11.学区建设工作,5所标准化初中已全部开工建设,19所标准化小学已有3所学校(孤山子小学、陈栅子中心小学、存瑞小学)已完成主体建设,11所学校正式开工,其余5所学校正在进行立项、审批和招投标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初中94所、标准化小学281所,标准化初中和小学入学率达到了84.8%和70.5%。

12.职业教育工作,全市职业教育学校春季招生已经结束,注册人数达到3559人,预计秋季招生可达到1.55万人。可完成职普招生比1:1的任务目标。毕业生就业方面,今年中职学校春季毕业生共计1420人,已实现就业1360人,就业率达到95.77%。

13.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3个县级医院续建项目,县医院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7月底竣工;县医院,县中医院建设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年底竣工。2个县级医院新建、扩建项目,县中医院已经开工建设,县医院正在进行论证;7个乡镇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8个村卫生室(原申报340个,实际批准158个)建设项目完成了可行性研究、选址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待投资计划下达之后即可开工建设。

14.医疗扶助工作,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2279人,完成计划的30.70%,落实补助资金482.14万元,为孕前和孕早期农村妇女免费补服叶酸16544人,完成计划的43.4%;实施“百万贫困患者白内障复明手术工程”手术197例,完成计划的39.4%。

15.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严格落实了食品药品经营主体准入制度,截至目前我市各级工商机关对新成立的食品经营者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2813个。继续推行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电子备案制度。全市共备案食品批发商593户,备案食品种类47952种,安装食品电子备案终端查询机1639台。实行二维码管理的散装食品经营户635户。推进标准化生产,抓好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质量安全工作,通过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保证了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抓奶站的整治。使全市58个奶站全部达到了“五有一符合”标准,100%与乳品加工企业签订了《合同》,生鲜乳质量安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抓标准化生产,进一步保障了农牧业生产安全。通过抓产品检测,以基地、批发市场、超市为重点区域,上半年共检测蔬菜1571个样品,合格率99.9%。以动物食品生产经营场所为重点区域,上半年共检测畜禽水产品、饲料样品442个样品,合格率100%。同时严格动植物疫病防治,上半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16.“菜篮子”工程建设,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截至到6月底,全市肉、蛋、奶、菜产量分别达到22.38万吨、6.43万吨、6.33万吨、128.3万吨。全市肉牛存栏71.89万头,出栏24.15万头;生猪存栏175.16万只,出栏139.9万只;羊存栏149.63万只,出栏66.84万只;禽存栏2693.72万只,出栏3645.19万只。全市上半年共新建蛋鸡养殖小区35个,总数达到了46个,全市蛋鸡存栏达到了870.13万只。奶牛存栏79407头,其中规模养殖场区66个。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0.3万亩,设施蔬菜达到28.1万亩,其中新增日光温室蔬菜8200亩。露地错季蔬菜总面积达到62.2万亩,新增0.7万亩。

17.市区周边道路建设,北区路已完成投资2.13亿元,占总投资的93%。元宝山至雹神庙公路已完成投资1.5亿元,占总投资的77%。红石峦沟口至双山洞段道路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7%。红石峦沟口至煤气储罐段道路已完成投资1100万元,占总投资的64%。单塔子至狮子园段道路已完成投资1.1亿元,占总投资的50%。国道101线闫营子至娘娘庙段改线工程由于征地拆迁原因目前尚未开工建设。滨河新区路网工程已完成投资8500万元,占总投资的22%。石洞子沟至碾子沟路隧道工程完成工程量60%,完成投资5200万元。四道沟至碾子沟路完成投资200万元。西环路道路工程头道沟隧道完成投资480万元。京承旅游路改造工程完成了“五一”通车的任务,完成投资1500万元。迎宾路改扩建工程完成投资7000万元。

18.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目前省交通运输厅下达省补第一批建设计划的134公里正在实施中。其余项目待省交通运输厅及省财政厅批复后进行。

19.农家书屋建设工作,近期省新闻出版局将统一对400个农家书屋配备出版物。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现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正处于审批阶段。

20.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我市1520个20户以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通过有线电视联网方式完成356个村,占任务总数的23%,还有近30%正在进行联网工程建设,其余任务全部采取卫星接收设备安装方式解决,目前,24592套卫星接收套站正式下拨,将从7月份开始安装。上半年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5528场,基本完成过半任务。

21.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农超对接、双百市场工程已上报,具体任务指标下半年才能下达和分配。上半年,我市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3544台(件)。完成销售额16391万元,农民群众获得补贴1928.1万元。全市(不含扩权县及财政直管县)共销售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17959台,销售额为20469.3万元,补贴2713.1万元。

22.滦河、武烈河水环境治理工作,武烈区物流园区至正阳酒店12公里河道整治工程,其中武烈河内陆港物流产业聚集区段防洪与水环境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防洪堤1.6公里;二道河子段左岸防洪堤工程老西营段右岸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已完成,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其他河段正在进行设计工作。滦河伊逊河入河口至烧锅段4.7公里河道整治工程,其中滦河区钢管厂大桥至滦河大桥段防洪与水环境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已完成,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其它河段正在进行设计工作。滦河太平庄至白河入河口段14公里河道整治工程,其中高新区滦河干流东西营至白河口段防洪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已完成,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其它河段正在进行设计工作。

23.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了燃煤锅炉综合整治行动,对老城区内的所有燃煤锅炉进行限期治理或取缔。上半年,老城区共完成取缔或治理任务的有42家单位,涉及燃煤锅炉56台。其中取暖锅炉31台,更换清洁能源25台。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175天。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全市11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基本完成,日处理能力达到了34.5万吨。11座垃圾处理场已全部建成,日处理能力达到2090吨。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一、韩国能源效率管理概述

韩国为了减缓高达97%的能源进口压力,以及国际环保要求对其国内经济所造成的冲击,长期以来,积极致力于加强能源管理与推动节能措施,以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并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一)能源效率管理机构介绍

韩国自1980年实施《能源合理利用法》后,其商业、工业及能源部(现更名为知识经济部。MKE)便积极推动全国能源效率管理工作,并陆续订制相关政策与法规。为有效整合推动的事宜,知识经济部于该年度成立了非营利能源管理公司一韩国能源管理公司(KoreaEnergyManaqementCorporation,KEMCO),并由该公司整体负责能源效率管理工作的规划、设计、执行及推广等政策支持工作。

KEMC0负责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能源使用器具强制性能源效率分级标示、自愿性高效率能源标签、能源使用器具最低能源效率基准订定与管理、工商业能源查核与管理、能源服务业的扶植与推广、高能源效率产品的商业化及市场转换推广、能源及矿业技术的研发与展示、全国能源使用信息的调查与统计等,依据不同能源使用部门分别推动节能计划等。

(二)能源效率管理法介绍

韩国为了有效推动能源使用设备的能源效率管理,于1992年修改《能源合理利用法》,将“能源效率标签与基准法”纳入该法中,而KEMCO即是负责落实该法的主要机构。

《能源效率标签与基准法》将产品能源效率分级管理、最低能源效率(MinimumEnergyPerformancestandards,MEPS)的管理工作及政策施行细则详细加以规范。其内容包括:法规名称的定义、产品的法定范围及技术标准、能源效率测试机构的法定规范、出具测试报告的法定规范、产品能源效率基准及分级规范、基准的验证及宣告、产品标签认证以及市场管理规范等。

以上这些法规,自1992年起,随着韩国政府不同时期的能源政策目标及市场销售产品使用的趋势,经历了16次的修订及增删。该规范的内容非常详实,包括各种产品能源效率检测数据的小数位数,以及后市场管理测试产品的抽样数和样品合格数,均于法规中加以明定,以避免执行上的争议。

此外,针对能源效率测试条件(温度、体积、大小等)亦详实订定其范围,以利效率的测试及计算。

(三)能源效率管理计划

韩国在推动能源效率管理工作上。主要施行的计划共有6项,包括:能源效率标示与标准计划(EnergyEfficlencyLabelandStandardProgram)、高能源效率产品认证计划(High―efficiencyAppllanceCertificationProqram)、待机电力管制计划(e-StandbyProgram)、自愿协议(VoluntaryAgreement)计划、能源服务公司(EnergyServiceCompany,ESCO)计划以及能源查核计划等,各计划内容简述如下:

1、能源效率标示与标准计划

能源效率标准可区分为“最低能源效率基准”及“目标能源效率基准”两类。最低能源效率基准的订定,主要将低能源效率的产品在市场中禁用,产品的能源效率无法符合前述最低基准者,则禁止制造及贩售。任何违反前述规定者,将会受到重罚。目标能源效率基准则是鼓励制造商,在技术可行及经济可被消费者接受的前提下,改进其产品的能源效率。

韩国自1992年推动具法律强制性的“能源效率标示与标准计划”,主要是通过国家产品最低能源效率标准(MEPS)的制定,将低能源效率的产品从韩国市场中淘汰出去,并以法令强制性的方式,要求所有市场销售的产品张贴1到5级分级的能源效率标示,同时禁止生产与进口低于五级的产品(五级为最低能源效率标准),藉此引导消费大众辨识及选用高能源效率产品。目前这个计划涵盖了冷气机、电冰箱、汽车、空气清净机、燃气锅炉、洗衣机、烘碗机、洗碗机、饮水机、电扇、日光灯、冷冻柜、电锅、吸尘器等20种国产及进口产品。

2、高能源效率产品认证计划

韩国于1996年推动自愿性“高能源效率产品认证计划”.主要是将一些能源效率高于政府设定的高标准能源效率基准的工业及大楼产品,加以检测及认证,并由KEMCO核发高能源效率产品证书给产品的制造及进口商,并允许厂商于市场销售获证产品上张贴代表高能源效率的EnergyBoy标志。韩国政府会提供一些经济诱因,鼓励消费者购买通过认证的产品,目前这个计划涵盖了照明器具、燃气、燃油锅炉、单相马达、三相马达、不断电系统、变电系统、交通信号灯、窗户等37类国产及进口产品。

3、待机电力管制计划

韩国于1999年推动自愿性“待机电力管制计划”,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厂商在生产或研发产品时,能考虑在未使用的待机状态下,将产品的待机耗电功率降低到一定基准以下。符合上述基准的产品,由KEMCO核发低待机电力的产品证书。获证的厂商可于市场销售产品上张贴认证标志。该计划主要目标是希望产品的待机电力到2010年能够降到1W以下。

目前未能达到法定待机电力基准的产品。政府会要求厂商张贴警告标志,以提醒消费者该产品的待机电力未符合法规的情形。目前此计划涵盖了办公室设备、影音设备及通讯电子设备等21项产品。

4、自愿协议计划

自愿协议是韩国政府与工业界共同合作的计划,由韩国知识经济部及韩国环境部共同管理。业者若要参与此计划,必须在向KEMc0提出参与意愿书后的3个月内,提交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以说明该公司的节约能源及温室气体减量目标。

前述行动计划必须包括推动组织、能源效率提升目标、温室气体减量目标及详细的制程设计信息。行动计划经过KEMCO审核通过后,KEMCO会与该公司签订合作合约。签订自愿协议的公司,在节约能源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上,能获得政府的低利贷款及税务减免的支持.而且也能够得到技术上的支持及公司企业形象的宣传。

5、能源服务公司计划

ESCO商业模式被引进韩国。主要是为了将政府主导的节能计划.转变成由民间私人公司主导的节能工程。ESCO营运内容包括:节能设备操作运转服务、节能设备投资相关的商务、以及节能有关的能源管理监测。该计划开始时仅有3家公司,但2000年便成长到108家公司。ESCO公司承担所有节能设备投资的风险,并且为客户提供节能技术专业服务及税务减免政策,所有投资的 回收将从未来节能设备的每年节能量中按比例摊提。

6、能源查核计划

韩国的能源查核计划,可细分为工业、商业大楼及交通等不同的能源查核计划。在工业部门,韩国有两种不同的能源查核:分别称为深度查核(in-depthaudit)及免费查核(freeaudit)。

深度查核或称为技术服务查核,一般都是应能源用户的主动要求所作的查核,这项工作会收取部分服务费用。而免费查核主要提供给中小型工厂,其年耗能量在250~5,000吨油当量(TOE)之间。或年用电量在1百万到3千万度之间。

在商业大楼部分,KEMCO接到住宅及商业大楼业主的主动查核要求后,将收取部分服务费用并提供能源查核的技术服务。对于政府部门及公家机构,则提供免费的查核服务。查核诊断之后,则依据诊断的结果,提供技术协助,并规划可行的节能方案,例如:提供外墙隔热保温及双层玻璃的窗户等。

在交通部门中,KEMCO会提供能源查核服务给拥有50辆以上车辆的运输公司,改善其车辆的能源效率。目前韩国有将近1,400家这类公司符合资格。能源查核后,KEMCO会提供能源浪费的改善建议,以及车辆能源效率管理的技术指导。

(四)提升能源效率奖励优惠措施介绍

为有效推动能源使用设备或器具的能源效率管理,韩国政府采行多种市场诱因机制的奖励优惠措施,以促进高效率产品市场普及率。这些措施包括:财务退还款(FinancialRebates)、部门优先采购、新建筑强制规定使用高能源效率设备、高能源效率投资抵减、能源合理化利用财务贴补及产品测试费用财务支持。适用于上述奖励优惠措施的产品中,属于强制性分级第1级的产品,或是获得高能源效率标签及e-standby标签认证的产品,也就是拥有EnergyBoy标签的产品。各种奖励优惠的措施、受补助的对象及目标产品,分述如下:

1、财务退还款

这项措施将针对部分获得高能源效率认证产品,提品安装奖励(InstallationIncentives)及广告补助(DisseminationSubsidies)的财物退还款,以促进高能源效率产品的市场转换。这项措施适用的产品为高能源效率产品认证计划中的马达、变频器、泵浦、变压器以及高能源效率认证的照明产品,如萤光灯管及电子式安定器等。

2、部门优先采购

此项措施乃指透过公共采购服务系统采购能源使用设备及器具时,强制分级第1级产品、获得高能源效率标签及e-standby标签认证的产品(拥有EnergyBoy产品)可获得优先采购的权利。韩国公部门采购服务提供了高能源效率产品的网络购物商城,供消费者进行选购。

3、公务机构强制使用高能源效率产品

根据韩国知识经济部《高能源效率产品推广及宣导条例》规定,所有公务机构在新购或汰换现有能源使用设备及器具时,如果没有特殊理由,均须选购获得高能源效率认证的产品。同时,根据《e-standby计划应用条例》,所有公务机构在新购或汰换现有办公室设备及器具时,一律必须选购获得EnergyBoy认证的产品,而待机电力小于1W的产品,更可获得第一优先选购之权利,且所有这类产品在不使用时,必须有自动关机的功能。

4、强制某些特定新建筑使用高能源效率产品

对于拥有50户以上的集合式住宅及楼地板面积达3,000平方公尺以上的教育设施,于新建规划时必须提出节约能源规划书。韩国政府将强制规定其使用获得高能源效率标签认证或强制分级第1级的照明设备,并建议其使用其它高能源效率产品。

5、节约能源投资抵减

韩国人民根据总统颁布(PresidentExecutiveOrder)。只要在2005年1月1日起到2008年12月31日止,投资节约能源的设施(二手设备除外),便可以获得总投资金额10%的个人所得税或公司税抵减。该措施涵盖的产品包括:单向电动马达、萤光灯管及其电子式安定器、省电灯泡、办公室灯具、照明自动点灭装置、吸收式冰水机、高效率窗户、高效率热泵、变压器、高能源效率认证锅炉等。

6、能源合理化利用基金低利贷款

韩国政府提供财务补助给安装及营运获得高能源效率认证的产品,这项补助也提供给制造高能源效率产品的中小型制造商。

7、中小型制造商产品能源效率测试费用补助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浅析

一、 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它的运用强化了对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笔者着重分析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期达到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认识。

二、 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1. 重要性的判定

从会计角度看,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对重要性原则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重点说明,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在评价某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时,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因而也是重要的。

2.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如果对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一律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全面详尽进行核算,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会计核算的成本,抵消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甚至让企业得不偿失。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有助于简化核算,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虽然越详尽的信息越有利于其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有时反而会影响使用者对信息的正确理解,影响决策。

三、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1. 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 进行核算,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账户,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成本项目;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可增设“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等。

2.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时,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而且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加工费用比重小,为简化核算,在产品可以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其他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完全由完工产品负担。

(2)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且各月费用发生较均衡,则月末在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年初在产品成本确定。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相差不大,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影响不大,因而不用费时费力地计算分配,既简化了核算工作,同时又反映出了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4.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平时发生制造费用时计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根据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的贷方,这样“制造费用”借贷方之差,就是已分配和实际制造费用的差额,表现为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对于这一余额,平时就累计留在“制造费用”科目中,年末一般直接将其计入12月份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接近实际时制造费用账户年末余额不大,对成本核算影响较小,所以可以不必精确分配,简化了核算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四、 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一、关于2006年科技工作总结版权所有

(一)、组织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作,促进传统产品升级换代

组织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促进传统的升级换代,仍是全区科技工作长期和重要的任务。科技局坚持“创新、产业化”工作方针,力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传统产品技术水平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2006年,全区下达科技开发计划49项,其中新产品新技术项目43项,农业科技开发计划3项,社会发展计划3项。对此,我们精心组织实施,加强服务和检查,做到项目责任到人。坚持科技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对照计划要求,跟踪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进度,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在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现有30项新产品投入批量生产,完成样品样机5项,4项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应用,项目完成率达91%,新产品产值和销售分别占全区工业产品产值和销售的23%和22%。农业科技开发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要求现已按期完成,并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区共投入科技研发费用近2006万元。通过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2006年,全区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份额达42%。

(二)、组织申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培植高新产品和高新企业

1、大力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一是以加速形成我区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群为目标,对照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选择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化速度快的产品做好项目设计书,及时申报。今年我区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16项,其中,部级新产品、火炬计划各2项,创新基金1项,科技攻关计划1项,“两院两校”科技合作项目1项,电子倍增计划1项,火炬贴息项目1项,省高新技术产品6项,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被批准和认定的项目共7项,其中部级新产品2项,国家火炬计划2项,高新技术产品1项,电子倍增计划1项,高新技术企业1家。二是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源的培育。加大各类科技计划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项目调研、科技工作例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和申报条件以及优惠政策,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科技查新、制定产品标准、专利申报及新产品鉴定工作,为组织申报和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培育项目源。

2、加强管理,确保在手科技项目顺利实施。对已列项项目,我们坚持一着不让,进行跟踪服务和检查。华宝石油仪器有限公司实施的创新基金项目“无汞高压物性分析仪”已按计划要求通过科技部验收。保来得公司“粉末冶金冲击棘轮”火炬计划项目也顺利通过验收。该公司另一国家火炬计划“粉末冶金进排气阀座”及万方电子公司国家火炬计划“军用车载计算机”项目,正在按序时进度进行,进展顺利。

3、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科技政策的扶持。为进一步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科技局坚持把帮助企业争取科技优惠政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组织对已投产见效的科技计划项目及时验收和申请贴息。保来得工业有限公司实施并己验收的“粉末冶金冲击棘轮”火炬计划经申报火炬计划贴息项目,现已落实科技专项贷款贴息18万元;该公司“粉末冶金中空含油轴承”部级新产品获得国家财政专项资助20万元。(2)、协助华宝石油仪器有限公司“高压物性分析仪”创新基金项目,科技部后期资助资金20万元,现已落实,全年争取上级资金58万元。

(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1、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今年上半年,对原“某区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新办法进一步扩展了科技三项费用资助范围,加大了资助力度,同时将原来的科技贷款改为科技拨款,有力地推进了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地引导和鼓励效果。

2、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鼓励企业在引进技术同时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要求每一个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选择在行业有一定显示度和创新水平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全区工业重点企业基本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有3家企业成立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使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有了组织保证,进一步树立了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意识。

3、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寻求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寻求技术支撑。一是要求每一个重点企业都要有技术支撑单位。如:保来得、万方电子、华扬蓄电池、灯泡集团、欣宝机械、华宝石油仪器公司等单位与国内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二是积极依靠区政府聘请的专家顾问,邀请他们对企业项目开发、科技攻关、产品鉴定与验收等科技进步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三是积极走访中科院系统,广泛了解和获取最新科技信息,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信息服务。组织企业参加国内重大科技博览和洽谈活动,如:中国南京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中国科学院、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南京举办的高新技术成果展示暨洽谈会,有3家企业产品进行了展示,近150人参加了交流活动,扩大了视野,广交了朋友。

4、扶持科技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我区科技民营企业起步迟,实力不强,我们加大扶持力度,在新品开发、项目申报、计划实施,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一条龙服务。首先,广泛宣传国家有关科技政策,让科技民营企业对科技政策进行了解,调动民营科技企业追求科技进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是做好科技服务工作,重点帮助民营科技企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和组织实施工作,2006年民营企业有近30项列入区科技开发计划,组织申报和实施国家各级各类计划8项,其中列入部级新产品1项,申报国家火炬计划4项,列入省高新技术产品2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验收1项,4个新产品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新增省科技民营企业5家,使我区科技民营企业数达15家。确定3家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市、区重点服务单位。第三是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今年区科技三项费用用于支助科技民营企业达10余万元。

5、坚持开展科技进步奖励工作。根据某区科技进步奖励条例,坚持每年对在全区科技开发工作中成效显著的新产品、新技术进行表彰奖励。今年初有22项新产品、新技术项目获某区2006年度科技进步奖,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五)积极实施专利战略,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加强宣传专利法的力度,通过系统学习和培训,在全区营造重视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全年共组织参加省市知识产权工作者培训、专利执法工作者培训60余人次。第二,强化知识产权服务,明确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推进计划试点单位一家,重点服务单位2家,组织开展专利企业深访活动5家,建立了商贸流通领域专利督查员网络。第三,制定《某区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鼓励专利申请,并对申请的专利给予资助,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给予800元、500元、400元/件资助。第四,专利申请量大幅上升,创历年最高水平。2006年,全区申请专利近87项,授权67次,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政府信息化建设:1.着力完善政府宽带网络建设,采用100m高速宽带技术,实现机关大院各部门计算机与国际互联网的高速联通,为电子政务打下基础。2.根据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总体布署,重点做好“一站两网”调研论证工作。目前已完成某区“外部门户网站”、“内部门户网站”的方案和“某区办公自动化系统(oa)方案”设计。“中国某”门户网站现已正式改版开通。3.积极配合做好“某党建”网站建设,为“某党建”网站设计制作与电信部门协调,确保“某党建”网站按时开通。

企业信息化建设:遵循“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继续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加大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力度。进一步在工业企业中全面推广应用cad技术,在重点骨干企业逐步推广应用三维cad动画造型,华扬蓄电池推广了mrpⅱ,并确定了一家企业试点erp。保来得工业有限公司实施电子倍增计划,目前,该项目已列入国家计划项目,灯泡厂、桅灯厂正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取得较好成效。

(七)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按时完成招商任务版权所有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工作总体要求,科技局将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来抓。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纠正部分同志招商引资是职能部门工作的片面认识。二是全面发动,力争成效。要求全体人员参与,坚持每星期进行督查,使每个人都有压力和责任,大家纷纷行动,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多方寻找招商引资信息,最后,成功引进了扬州鄂尔多斯羊绒制品商贸有限公司和扬州瑞通科技有限公司,总注册资本达510万元人民币,较好地完成了区里下达的400万人民币招商引资任务。

二、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

(一)科技局党组和局长室为了加强对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的领导,建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局长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以及全体人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局办公室为具体工作部门;实行局党组和局长室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采取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

(二)组织全局学习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按照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提高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养,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科技工作虽然难度较大,支撑条件不足,大家仍然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辞辛苦,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2006年全年的工作任务。

(三)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各级纪委下达的有关廉洁从政行为的规定,在汽车使用上,不配专车,上下班不接送,不搞特殊化,按工作需要,做到公车公用。在公务接待上,不讲究排场、比阔气,不用公款大吃大喝,严控标准。严格执行通信工具使用管理规定,不用公款购机,不超支报话费。严格按要求,按程序调进人员,今年根据工作需要,新进一名大学生,完全由区人事局负责推荐,单位考察,履行严格的进人手续。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凡规定的采购项目,如办公用品、电脑设备等,一律按要求实行政府采购,全年进行两次政府采购。单位房屋出租收入,实行统一上交财政结算中心,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做到收支两条线,规范运作。除此以外,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教育,不允许工作人员在基层单位吃拿卡要,全年没有违法违纪的事件发生,受到基层单位的好评。

(四)加强制度建设。为适应高效、廉洁从政的要求,塑造文明机关的形象,今年完善了一系列机关制度,重大事项,重大工作,都经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工作有布置,同时也有检查。区委、区政府重要会议和有关决定,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达到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并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保持区委、区政府的政令畅通。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汇报制度,将科技局重大工作按组织程序向分管领导汇报,取得同意后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积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逐件给予答复,征求意见,改进工作,若一时难以解决,说明情况,并在工作中逐步创造条件,加以解决。

(五)认真处理材料,原计量所某职工长年上访,今年又生重病住院,我们向区分管领导汇报后,征得同意在原处理意见原则不变的情况下,想办法,不厌其烦地做其本人地思想工作,最终妥善地解决了多年上访的问题,本人也比较满意。

存在问题: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整合财务融通机制1.信用保证为符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台湾信保基金改为直接隶属于台湾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并持续扩大保证规模,透过直接信用保证和相对保证方式,协助不同产业特性的中小企业顺利取得融资①。总计从2009年1月至9月中已办理17万余件的信用保证案,提供保证金约3,159亿元,协助取得融资共4,283亿元。2.政策性专案贷款由台湾当地政府透过各项专案资金,以直接或搭配银行资金方式,协助当地中小企业取得专案融资。与一般融资不同的地方在于具有特定目的使用并可提供优惠利息等特色。如金融危机后期台湾推出的“微型创业凤凰贷款”即是特别针对台湾中高龄失业者提供的微型创业贷款,至今受理共计9,434件,并协助妇女及中高龄失业者取得融资74亿元。3.融资诊断协处针对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者较偏重技术及业务方面,财务会计能力相对弱势的情况,台湾中小企业财务融通辅导体系结合民间银行组成融资服务平台,以协助中小企业顺利取得银行资金。并成立财务金融服务团,由计划辅导团队与银行提供辅导服务,为各地中小企业财务融通、债权债务诊断、财务会计制度等提供诊断辅导。透过智慧财产权融资,协助中小企业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及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以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增强其竞争优势。4.促进投资(1)设置中小企业开发公司中小企业开发公司系依据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所设置的单位,其主要目的在于参与投资中小企业,协助具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取得资金。除此之外,还提供技术合作、市场开发、产品开发、经营管理辅导及咨询等各项相关服务。目前已获得中小企业开发基金的中小企业开发公司包括:台湾育成、华阳、资鼎等公司。(2)成立中小企业创业育成信托投资专户为能协助经育成中心完成辅导创业之厂商取得创业资金,自2003年起,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从经费中提拨20亿元成立“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信托投资专户”,委由兆丰国际商业银行、中华开发工业银行、台湾育成中小企业开发公司、华阳中小企业开发公司、创新工业技术移转公司等5家专业管理公司进行投资评估,及1家银行办理资金帐户管理,投资对象为成立5年内之中小企业。截至2009年10月为止已投资77家中小企业,实际投资金额超过14亿元,搭配管理公司的投资金额约16亿元,总投资金额为30亿元。(3)加强投资中小企业为了带动民间资金与创投资金共同投资具有发展潜力之中小企业,台湾国发基金以搭配资金共同投资模式,委托7家专业管理公司进行投资评估及1家银行办理资金帐户管理,投资对象为地区内中小企业。投管公司以1:1方式搭配投资,投资金额不超过被投资事业实收资本额49%为限。截至2009年10月为止已投资33家中小企业,投资金额约新台币9.4亿元,管理公司搭配投资金额高达8.7亿元,带动地区内总投资金额达18亿多元,在最近几年投资锐减的气氛中,担任起领头羊的角色。

建构创业育成平台1.创业协助2004年起开始的“创业家圆梦计划”提供创业咨询、创业创新养成学苑课程及个案深度辅导,并设立创业咨询服务专线,每年出版创业教战手册指导有意创业之业者。另还有“创业咨询服务计划”、“创业创新养成学苑计划”、“新创事业奖选拔”等相关辅助创业计划,总计迄今已提供49883人次创业咨询服务,辅导1297家新创企业,并增加了7150个就业机会,带动投资金额约69亿元。2.创新育成(1)精进育成发展环境为加强辅导产业创新研发,并协助新创事业的设立与发展,经济部中小企业处自2007年起结合政府、研究机构、大学校院与民间企业共同推动育成政策。期望透过整合相关产学合作加值计划之管理与绩效汇整,建立专业育成网络,以提高台湾地区育成中心之育成绩效。截至2010年,台湾总计共有116所育成中心包括学校型、财团法人型、政府经营型与民间经营型几种,提供培育间、设备以及技术、资金、商务与管理之咨询,并支援企业发展所需相关技术,协助企业转型升级,降低创业及研发风险。(2)建构专业育成网络为有效整合地区内育成中心资源,充分发挥辅导服务效能,提升产业育成辅导绩效与整体竞争力,当地政府正着手建构生技医疗、通讯应用、绿色能源、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育成网络。(3)培育育成专业人才在培育育成专业人员方面,针对育成经理人、育成管理人才及从事育成服务相关人员等,建构至少两种类型职能基准,并培育专业经理人才13331人次。同时依据职能认证类别,设计系统化专业教材及考试参考用书,并开发命题题库。(4)推动整合型产学合作在推动整合型产学合作方面,主要作法为强化跨部会资源连结,有效推动大专校院进行研发、技转、育成组织整合等。至于实施方式,首先制订“整合型产学合作推动计划”,各项子计划包括人才培育、资料库建置、联展广宣与产学合作研发规划辅导等。其次,成立“产学合作跨部会工作小组”,办理各项行政作业。3.人才培育在人才培育方面,共计实施“中小企业经营领袖培育计划”、“中小企业研训中心计划”、“中小企业科技研究人才培育计划”等。期望透过办理各项培训课程,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4.国际事务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备受世界各国肯定,常为各国学习模仿对象,为将成功发展经验分享其他国家,加强推动国际交流,例如通过举办“第26届APEC中小企业工作小组暨相关会议”,以期能扩大中小企业商机媒合,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发展[2]。此外推行“新郑和计划”及“整厂输出辅导”,协助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增加新产品与新技术的曝光机会,协助新产品展示行销,并加速研发技术商品化,提升新产品与新技术的成功率。

提升科技资讯应用能力以促进电子化、品质提升、群聚发展为推动主轴,缩减产业数位落差,提升整体中小企业竞争力。1.数位加值应用缩减产业数位落差,以e化聚落、异业结盟等营运模式,加强推动电子商务与网络行销。以缩减产业数位落差计划为例,美信水产公司(养殖马蹄蛤)通过台湾当地辅导扩建养殖场10倍,并获得日本的大量订单,营业额扩增为3倍,得到台湾神农奖鼓励。此外,因近年来金融危机致使台湾大量进口受阻,当地辅导机构对濒临艰困传统产业提供预防性辅导措施,在网络应用上积极辅导中小企业,以协助其突破困境。而对于过去已导入简易电子化运用的小微企业,在此基础上协助其深化电子化应用能力,促进更多商机。2.品质管理提升以往台湾重点发展的是制造及科技业,服务业品质的推动上远落后于制造业。近年来,服务业产值比重已位居台湾各产业之首,因此台湾当地政府作出调整,逐步加强服务业的品质辅导比重,强化推动社会型企业体系创新辅导,以大带小方式扶植中小企业转型为高值化产业体系成员,形塑其特色化经营[3]。为深化品质管理技能,提升中小企业品质知识创新意识,运用体系协同辅导,协助中小企业重视品质管理并能迅速获利。3.群聚发展效果现今产业发展中制造业及服务业之分日渐模糊,合作模式发展已不仅于水平或垂直整合。因此,台湾当地政府近年来不断强化跨产业乃至于跨群聚的合作方式。台湾群聚发展层面极广,除知识、科技应用与营运模式加值外,还有效衔接其他政策资源,以符合中小企业多元化之辅导需求,并针对群聚辅导与个厂辅导之绩效及评估标准,制定群聚辅导筛选准则及机制。4.加强技术应用为中小企业提供升级转型的技术,为艰困传统产业提供包括研发、设计、生产、物流、自动化及电子化等各方面的短期及中长期辅导,提供新兴产业与新产品科技化服务与应用,让中小企业皆能顺利升级转型,因应科技潮流的趋势。

强化经营管理辅导功能1.落实经营管理辅导(1)整合辅导体系为能协助中小企业升级转型,特别依据“中小企业辅导体系建立及辅导办法”设置11项辅导体系,配合辅导分工,分别提供多项辅导计划。在新形势下,除了积极协调整合工业局、国贸局、技术处、商业司等中小企业辅导资源之外,还通过当地组织的定期辅导会报的形式,使极有限的政府的辅导资源能够得到最有效之运用。(2)强化经营体质台湾当地政府除了积极投入资源进行整合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个案辅导计划之外,尚有协助中小企业运用及管理智慧财产权辅导计划、协助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服务中心工作计划、技术密集型群聚辅导计划等,期望强化中小企业经营体质,使其掌握中小企业经营方向,提升创新能力,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3)促进商机媒合中小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技术创新、资金取得以及市场通路的开拓等。中小企业处为了协助中小企业促进商机媒合,积极整合政府资源,协助中小企业构建行销管道,2010年台湾在地实施的计划就有:“协助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暨整合商机媒合活动计划”、“新产品发表展示活动计划”、“整厂输出辅导计划”及”辅导中小企业建立品牌行销管理计划”等。2.提升服务品质(1)提升管理能量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顾问师以培育具有现代化管理技术及国际视野之管理顾问人才,来提升中小企业辅导能力及服务品质。(2)持续激励地方政府持续举办各项广宣表扬活动,如中小企业创新研究奖选拔表扬计划、磐石奖、绩优中小企业辅导及服务人员选拔表扬活动计划、小巨人选拔表扬计划、金书奖、中小企业研究硕博士论文奖选拔表扬计划等,作为对中小企业持续积极发展之奖励。3.活络地方经济为使地方型企业活化,达到均衡地方发展、缩短城乡差距的目标,特别针对地方特色产业进行辅导。2011年起,台湾当地政府预估每年约投入180万的经费,以地方规划与整合,进而协助其成长与永续经营的计划,达到深根加值、一乡一品的目标。

营造优质发展环境1.政策形成、资讯提供为了深入了解中小企业在经营上所面临的问题,作为后续中小企业辅导政策形成的依据,2009年,台湾当地政府对于中小企业辅导政策形成与资讯提供方面共计有执行“中小企业辅导政策策略规划暨会议计划”、“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及咨询服务计划”、“中小企业永续经营研讨会”、“2008年中小企业白皮书编纂计划”、“中小企业政策行销整合”及“运用科技提升中小企业竞争优势政策研究计划”等计划,来检视各项中小企业相关辅导政策,作为未来中小企业辅导政策调整之参考。2.中小企业法规调适中小企业由于先天条件上受到限制,难以与大企业进行公平竞争,为了提供适合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之法规环境,针对中小企业法规调适部分,共计执行“中小企业法规咨询服务计划”、“推动中小企业法规调适机制”、“协助中小企业因应消费者保护计划”及“中小企业发展法规检视与促进”等。3.汇集问题、协调解决除了前述中小企业政策形成、资讯提供及法规调适之外,台湾当地政府为了落实行政院所推动的各项政策,亦有“中小企业主动服务团平台及经营管理诊断辅导计划”,期望能够有效掌握中小企业的辅导需求以及宣导中小企业辅导政策,及时提供给需要辅导资源之中小企业。

台湾做法对大陆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

(一)把握有利时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小企业应抓住境外直接投资、开展全球并购、引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创造机会,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出去。借鉴台湾作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台湾推行的“新郑和计划”及“整厂输出辅导”项目就很好地协助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大陆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也要依靠创新,拓展思维,不仅要求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要转变旧有的思维观念,开拓蓝海市场,在技术上,还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差异化多角化经营;在营销思路上,要重视多维立体化的营销模式,加强区域营销能力及自身品牌推广;利用低成本优势,在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投资办厂等。

(二)完善政银企会商机制,给予企业适度倾斜面对严峻形势,政府应在较短时间内出台针对性强的扶持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政策举措,给予企业适度倾斜,帮助这些企业应对危机度过难关[4]。安排资金作为企业资金链应急保障周转资金,防范企业出现临时性的资金链断裂造成的破产。用好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助专项资金,引导担保机构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区,适当增加融资企业的数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三)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辅导站,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可由政府出力组织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辅导中心,推动各类服务咨询机构向中小企业开放,让中小企业与境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能够零距离接触,让新技术和管理方法有效快捷地渗透到企业,转化为生产力。应健全各类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咨询机构、技术交易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让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人员驻点有需要的企业,收集传递中小企业技术需求信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大专院校经管专业要主动承担起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采取由政府搭桥、企业主动联谊的形式,组建若干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和即时沟通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适应形势需求的中小企业培训体系,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全方位素质,强化企业的造血功能,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产品助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核产品 产生质量 信息管理系统 创新 设计

在当前对核产品质量要求极具严格的情况下,核产品生产迎来了新的契机与发展机会。对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创新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质量和效率,加快系统统一升级和提高,从而加快对信息的管理,最终实现产品以质取胜。

一、核产品生产企业系统特点

核产品生产大都为种类单一,制造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数据信息庞大,质量信息管理困难的关键产品。从质量方面来看,核产品生产具有以下的特点:

产品设计部分由用户的需求决定,因此产品的质量信息仅仅包括最终产品的质量信息,并不包括零件的信息。

核产品生产工艺较为固定,每道工序都环环相扣,其质量要严格把握,通过与产品设计相同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生产流程一般被多次得到分解,质量信息得到严格管控。其中流程分解次数越多,对应的质量关系就越发复杂。

由于核产品其用途比较特殊,因此质量需要严格得到保证,在产品设计质量中要有特殊的考虑:

1、质量要求要绝对高,可追溯时间长,包含信息量大,其质量信息一般要保持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能够被追溯,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等产品系列周期信息。成品检查的概率也要能够准确把握,对每一根成品管材都要做好相关记录。并严格保存好。

2、由于核产品生产的周期较长,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很多关键工序方面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在对待各批次炉子中,要记录同批不同炉和同炉不同批的情况,将其清楚做出标记,这样有助于信息的准确掌握和追查。

二、核产品功能结构设计

核产品的质量受到市场条件的把握,其质量由设计决定,通过加工,使得产品得以为人类使用。核产品生产涉及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方面。在核产品中,加快构建CAQ系统,能够有效促进核产品生产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得产品质量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关键相关技术解决质量问题方案

将产品质量信息编码和过程质量信息编码结合实现质量可追溯性;设计质量体系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企业质量体系的运作和完善;运用计算机辅助控制工具实现质量管理控制;产品质量信息记录与产品生产流程同步进行;加快实现安全机制建立,保证数据安全

四、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一)核产品业务规划

1、产品结构规划。核产品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管、单元、台等部分,在每个结构中,又存在着一些零部件,用以支持其结构完整性。核产品的原材料种类、零部件种类、焊接顺序、标码等等都可以通过对产品的一系列分析得出来。

在产品结构规划中,制造商设计制作了一项便于各部分管理的结构,叫做结构树。它是通过将零部件、操作顺序、材料等一系列相对应起来,方便运用,能够让操作员的工作变得简单化,在查询过程中更加便捷有效。

2、制造工序规划。核产品的制作工序复杂多变,对核产品的工序充分把握,能够实现制造有序化。

3、业务流程规划。

(二)核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数据规划

1、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在核产品的生产质量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是必须进行的一步准备工作,信息的统计和核对,是为质量跟踪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对象。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需要按照其工艺和流程,分别对其过程中的总结、情况做出说明和完善。对信息的收集,能够便于人们对动态事物的认识。

2、业务流程数据规划。业务流程数据规划,是对业务运行过程中其质量和数据做总的规划和设计,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数据流将其输入到规划系统。在业务中,一般会配有与数据总体框架和纲要性的数据相关关系图。

(三)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与规划。系统的实现主要是为人们的使用服务的。通过对一系列的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掌握产品结构、业务流程等实际需求。

2、系统功能的说明:

(1)物品仓库管理:物品管理主要是针对其仓库建设管理,对物品原材料的出入库进行备案管理,了解物品材料的入库情况,检验情况,进而对其他业务,如原材料放行安全、工作卡领取原材料做相应的备案,方便查询与投入使用。

(2)生产目标管理:是要求用户能够对核产品的生产目标做出总体的规划和设计,辅助各种生产计划的实施。生产目标主要包括:日生产计划、周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变更生产计划,总体生产计划等等。在日后的执行中,要充分对每个目标进行监督与目标管理,实现执行效率提高。

(3)任务单运行。

(4)工作卡运作:工作卡在核产品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工序的过程中,通过对每一步骤阶段的记录,能够实现工作的开展信息,让系统和员工为自身的工作环节保留信息,其中的记录主要包括有:清洗、烘干、检验、组装等记录。

(5)不合格检测。

(6)生产信息咨询:在核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生产信息便捷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查询。在查询中,我们可以直接将产品标号输入,就会生成系列的任务信息,包括:零件合格率、生产时间、任务单查询等。

(7)数据统计。

(8)文档管理。

(9)工具检测管理。

(四)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结构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包括软件和硬件。通过将软件功能在服务端实现,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实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功能。

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系统的创新设计,实现了核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督和控制,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高效能性。对核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一大进步,能够加快生产信息的质量追踪与监测,提高其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东锋.卓越之路――我国企业质量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质量,2004(04).

[2]吕庆领,唐晓青.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09).

[3]王丽秋.CIMS环境下制造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

[4]杨彪.某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科技视界,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