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

黄山奇石教案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1篇

我的家乡在安徽黄山市,这里有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的黄山。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67m。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部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黄山的冬雪可称得上是大自然的上乘之作,是精品中的“极品”,是当之无愧的黄山“第五绝”。

黄山冬雪不同于北国的冬雪,它不是那种厚重严实,并且持久不化的雪,黄山的冬雪,妙就妙在与黄山的松、石、云、泉巧妙而完美的结合。

雄伟壮丽的黄山,挺拔秀丽,冰雪又给她增添了无限的风采。劈地摩天的天都峰,宛如银妆素裹的神女;隔壑相望的莲花峰,如同一朵盛开的雪莲;九龙峰也变成了一条蜿蜒腾飞的玉龙,飞舞在黄山的云海之上;西海群峰奇异的石林,像一尊尊身着素服的神仙,聚集在峰头之上。冰雪覆盖的狮子林,银峦相拥的玉屏峰,构成了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绝妙画图。黄山自古云成海,云赋于黄山冬景无穷的魅力——奇妙的雾松、雪松、树挂,把黄山妆扮得如同一个珊瑚盛开的世界。

飞雪、冰挂、雾凇堪称黄山奇景。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2篇

我的家乡在安徽黄山市,这里有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的黄山。

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67m。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部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一个同时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录的。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蜚声中外,令世人难忘。古今有很多黄山诗词流传于世。 2007年5月8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黄山的冬雪可称得上是大自然的上乘之作,是精品中的“极品”,是当之无愧的黄山“第五绝”。

黄山冬雪不同于北国的冬雪,它不是那种厚重严实,并且持久不化的雪,黄山的冬雪,妙就妙在与黄山的松、石、云、泉巧妙而完美的结合。

雄伟壮丽的黄山,挺拔秀丽,冰雪又给她增添了无限的风采。劈地摩天的天都峰,宛如银妆素裹的神女;隔壑相望的莲花峰,如同一朵盛开的雪莲;九龙峰也变成了一条蜿蜒腾飞的玉龙,飞舞在黄山的云海之上;西海群峰奇异的石林,像一尊尊身着素服的神仙,聚集在峰头之上。冰雪覆盖的狮子林,银峦相拥的玉屏峰,构成了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绝妙画图。黄山自古云成海,云赋于黄山冬景无穷的魅力——奇妙的雾松、雪松、树挂,把黄山妆扮得如同一个珊瑚盛开的世界。

飞雪、冰挂、雾凇堪称黄山奇景。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3篇

一、课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始,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激发学生求知心理和爱好情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如,我教李白的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反映的是作者依依不舍送别好友的情景:诗人和好友分手了,远行的船越来越小,留给诗人和远行者的都是孤单的身影和依恋的心情。教学时,我选择播放李书同填词的《送别》曲,那悠扬缠绵的乐曲,扣紧了学生的心弦。当他们沉浸在深情哀婉的乐曲中时,我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这时,学生的心绪已不知不觉地被带入诗境中。他们初步感知到诗文的美妙,并产生了进一步去理解诗句的欲望,收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又如,课文《梅花魂》一课教学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这样的动感画面:寒风在呼啸,大雪在纷飞,在这冰天雪地中,梅花却灿然怒放,它以不屈的傲骨,迎接冰雪的挑战。画面配之以大家熟悉并喜爱的歌曲《红梅赞》,并同时出现红梅赞的歌词。深情的旋律、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歌词,使学生完全陶醉了。同时,梅花的高洁不屈的品格自然地凸显在学生的面前了。这激起学生对梅花的赞扬与喜爱,学生怀着这样的情感自然地进入对课文《梅花魂》的学习之中。

又如,教学《黄山奇石》时,课始,随着老师一番赞美黄山的话语娓娓道来,屏幕上展现出黄山那奇形怪状的岩石,学生们目睹着“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奇怪而有趣的岩石,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多美呀!”“啊,真神奇!”……一声声惊叹流露出学生们心中的向往,活跃的思维有如泉涌,欲心驰神往地探究黄山奇石的奥妙,于是,学习课文的热潮就开始了。

二、课中,运用多媒体组合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功能,配上教师的讲解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感觉、知觉、听觉、表象

和想象,这样,可以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在小学语文第四册《黄山奇石》一文中,课文介绍“仙桃石”的样子时说,“就像一个巨大的仙桃从天上飞下来,落在山顶的石盘上。”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抓住一个“飞”字向学生提问:把“飞”字换成“掉”字可以吗?为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有学生说:如果换成“掉”字,那这块奇石就会连滚带摔地摔到山下,摔得粉碎;所以还是用“飞”字好,可以落到想要落的地方。我采用动态效果,出示“奇石飞落山顶”的一段动画: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上飞落下来,落在石盘上,石头渐渐羽化成一个大桃子,再渐渐变成一块石头。形象有力地说明了“飞”比“掉”好。学生眼前豁然开朗,难点解决,比喻句的教学也水到渠成。

又如,教第五册《科里亚的木匣》一文中,要解决“妈妈用量步子的办法找到木匣,可是科里亚用同样的方法却找不到木匣”这个问题,必须弄清“妈妈步伐没变,而科里亚步伐变大”这个原因,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我借助电脑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显示对比科里亚脚步的大小变化、妈妈脚步不变的情景,并反复演示,这样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

又如在小学语文第四册《看月食》一文的教学中,月食的成因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为了提高效率,我制作了能体现太阳、地球、月亮三者运动规律动态课件,同时,还特意突出了地球的阴影。教学时,操作课件,月亮由于绕地球转,慢慢进入地球的影子,能反射到太阳光的部分也就越来越少,等完全进入影子,即形成了月食……学生通过亲眼看,一下子便明白了月食的成因,真是省时省力。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回声》中水波、声波的返回可用动态图片来突破难点,《黄山奇石》中黄山风景的秀美,《雷雨》中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色变化又都可采用影像来突出重点,同时在学习抒情性较强的文章或诗歌时,可选择一段优美而略带伤感的音乐来渲染情感,以突破情感的教学,教好指导朗读,而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又可选用一段优美而轻快的音乐来增添美感……

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课中,只要你根据内容需要,在课中合理选择并使用多媒体,一定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定能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课末,运用多媒体组合检测评价,巩固教学效果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4篇

奇砚出名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太深。任永廷说,自己生在黄石山下,长在黄石山中,痴迷黄石山的每一块石头。也许,今生今世命中注定,他和黄石砚有着不解之缘。

河南省方城县境内有五条自然界的分界线: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的分界线,黄石山恰在秦岭至淮河一线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上;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界线;南阳盆地与黄淮平原的分界线;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的分界线;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分界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变的气候,造就了黄石山独特的风景和奇石美玉之宝库。

方城黄石砚历史悠久,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名于明清,衰于民国,复兴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与端砚、歙砚、澄泥砚、洮河砚一起,被誉为五大名砚之首。黄石山脚下的砚山铺村,就是生产制作黄石砚的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村民们自古以来就有磨刻砚台的传统,至今还流传着“砚山铺的闺女不纺花,人人都会磨砚瓦”的民谣,可见自古至今这里砚台生产制作的兴盛。

由于黄石砚石质细腻,色彩斑斓,图案精美,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追捧。砚林权威米芾就将黄石砚置于端砚、歙砚之上,称其“石理向日视之,如玉莹、如鉴光、而着墨如澄泥,不滑、稍磨之,墨已下……良久墨发生光,如漆如油,有艳,不渗也,岁久不乏,常如新成,有君子一德之操,色紫可爱,声平有韵,亦有詹青白色。如月如星而无晕。”书法家黄庭坚《次韵李之纯少监惠研》一诗,亦表达其对黄石山天赐佳石的倾慕:“探囊赠研颇宜墨,近出黄山非远求。乃知此山自材美,物以致用当穷搜。”明代的马愈称黄石砚为“石中上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方城黄石砚开始再次出现在加工作坊。1990年,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对黄石砚给予了很高评价,并挥毫题写“中国黄石砚。”1993年10月,中国黄石砚荣获国际中国书画博览会金奖。1994年10月,荣获国家名砚及石材金奖。2006年经国家邮政总局批准,“黄石砚”邮票跻身“文房四宝”系列邮票,并在全国发行。2009年,黄石砚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年,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为黄石砚题词。2010年,任永廷携带自己生产制作的黄石砚华丽亮相于“第三届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和“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其作品“三思砚”被中国民族艺术珍品馆收藏,为黄石砚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精美的黄石砚也引起了国内砚台研究领域的关注,文房四宝研究专家阎家宪和孙敦秀先生赞黄石砚为“方城石砚,文房一品”和“砚中极品。”

创新为古砚注入现代元素

方源黄石砚雕厂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独树镇砚山铺村,厂长任永廷可以说是在祖父辈们加工砚台的作坊中长大。耳濡目染,让小小的他对五颜斑斓的石头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最终促成他日后创办了“方源黄石砚雕厂。”

砚雕厂成立伊始,任永廷和工艺师张林坡、袁晓军先生先后到广东端砚厂、安徽的歙砚厂和河北的易水砚雕厂进行参观和交流,同时开展了大量的市场调查,走访收藏界人士、书画家、消费者等等,最后为自己的砚台定位在收藏、高端消费、名贵礼品之中。

在砚台的开发制作过程中,任永廷多次拜访中国文房四宝专家孙敦秀先生。孙敦秀不厌其烦的给他讲解了历代砚台发展史和砚台制作的范例,并且告诉他设计和制作需要有唯美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无论怎么做,都要把砚台的古朴自然之美体现出来,雕工要精益求精,设计比例不能失调,把每一块石头都做成精品、上品。为了帮助黄石砚拓展市场,孙敦秀亲临方源黄石砚雕厂指导和考察。秀丽的山川,美轮美奂的石头,让孙敦秀流连忘返。任永廷对黄石砚的一腔赤诚,更深深地打动了孙敦秀的心。他说:“目前文化市场的拓展很活跃,收藏爱好者愈来愈多,黄石砚能重新步入历史舞台,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友人的认可,说明黄石砚有真正的可取之处。你们一定要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这朵砚林奇葩愈来愈绚丽。”

在中国古砚收藏家阎家宪先生家里,任永廷明白了雕刻中保护原石的重要性。传统砚台讲究循规蹈距的雕刻法,把珍贵的石料锯得七零八落,造成严重浪费。阎家宪认为新时代要有新的雕刻法。每一块石料都经历了几千万年的沧海桑田,作为一名设计制作者,应该抱着一种谨慎负责的态度去审视对待每一块珍贵的石料,认真琢磨和推敲之后再下雕刻刀。把灵感和技术相结合,利用石头的自然形状雕刻出精美的艺术品。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推介黄石砚的过程中,任永廷饱受资金不足、同行排挤、冷嘲热讽和很多有关部门的冷眼,甚至自己的家人也流露出了不满和疑惑。朋友们笑他是个“石痴”、“砚痴”,整日疯疯癫癫对着石头闷想,或者举债参加各种推介会,这样不惜血本为黄石砚做宣传,到底图的啥!任永廷说。黄石砚这么好,市场上居然没有其它砚台的地位高,我不甘心,我就要让黄石砚名扬全国,走向世界。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任永廷决定停止雕刻传统墨塘带盖的砚台,利用黄石山石头七彩斑斓的天然颜色,把名家绘画融入到砚台雕刻中去,将一方又一方的随形石块,设计制作出了一尊又一尊景观砚台及精美绝伦的摆件,把现代雕刻手法融入到传统手法中,博采众长,吸收木刻、篆刻书法,并融入现代元素,赋予作品时代内涵。现在,方源黄石砚雕厂的产品,无论采用传统的平雕、浮雕技法还是后来的圆雕、镂空雕制作的砚台,均集实用、收藏、观赏及礼品于一体,形成了企业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点,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新加坡、莫桑比克等国,方源黄石砚雕厂也被政府授予了“优秀民营企业”的称号。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刍议;想象能力;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后天的培养更加重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就显得举足轻重。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语文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深入钻研教材,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创设语文环境,带学生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强化感受,发展思维和语言。例如,在教学《桥》一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设备演示咆哮的洪水吞噬一切的场面,震耳欲聋的洪水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教本中的人们形成恐惧的共鸣:近一米高的洪水在跳舞,像吞噬生命的魔鬼,死亡在逼近,可“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激发学生想象,同时启发学生“假如你就是那个老汉,说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是都说出了同一个信念:老汉不能走,因为他肩负着保护群众的职责;老汉不能走,因为他心中还有牵挂。老汉的高大形象屹然显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 

二、拓展课文,发展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本空白,在教学语文课本的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填补,或对言犹未尽的语段结尾进行想象延续。例如,我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时,引导学生理解小白兔最后说的那句话:“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然后续编故事:假如你是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你会怎么做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如,《两只小狮子》一文中,课文以狮妈妈对懒狮子说的话结尾:“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却没有交代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的表现,这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我让学生在认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这个问题展开补续想象,使学生在想象和讨论的过程中感受思想教育。 

三、利用插图,激活想象

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仅单是文字说明,而且开拓儿童的想象。”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配有插图,教师有序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展开丰富想象,有利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教学课文《小熊住山洞》时,很重视图画的作用:课文中写到“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夏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开满了花儿,小熊舍不得砍。秋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结满了果子,小熊舍不得砍。冬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有许多鸟儿,小熊舍不得砍。”每一个季节的描写,课文都配有美丽的图画,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体会小熊为什么“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在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在急需木头房子的时候,小熊是怎样说服爸爸不砍树木的,爸爸又是怎么回答的。在学生利用图画进行思考的同时,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层层深入推动了学生的想象。 

四、灵活运用省略号,发挥学生想象力

课文中有些省略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往往这些省略部分是学生丰富想象的源泉,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课文的结尾写到: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黄山的奇石还有什么样子的,让学生给那些新奇石起名字,并且用肢体语言将新奇石的形态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黄山奇石“奇”的效果,还可以将黄山奇石的特点深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惊叹于黄山的神奇的同时,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6篇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后天的培养更加重要,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就显得举足轻重。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语文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深入钻研教材,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创设语文环境,带学生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强化感受,发展思维和语言。例如,在教学《桥》一文时,我借助多媒体设备演示咆哮的洪水吞噬一切的场面,震耳欲聋的洪水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教本中的人们形成恐惧的共鸣:近一米高的洪水在跳舞,像吞噬生命的魔鬼,死亡在逼近,可“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激发学生想象,同时启发学生“假如你就是那个老汉,说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是都说出了同一个信念:老汉不能走,因为他肩负着保护群众的职责;老汉不能走,因为他心中还有牵挂。老汉的高大形象屹然显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

二、拓展课文,发展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本空白,在教学语文课本的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填补,或对言犹未尽的语段结尾进行想象延续。例如,我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时,引导学生理解小白兔最后说的那句话:“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然后续编故事:假如你是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你会怎么做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如,《两只小狮子》一文中,课文以狮妈妈对懒狮子说的话结尾:“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却没有交代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的表现,这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对此,我让学生在认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后会怎样做?”这个问题展开补续想象,使学生在想象和讨论的过程中感受思想教育。

三、利用插图,激活想象

借助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仅单是文字说明,而且开拓儿童的想象。”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配有插图,教师有序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展开丰富想象,有利于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教学课文《小熊住山洞》时,很重视图画的作用:课文中写到“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夏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开满了花儿,小熊舍不得砍。秋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结满了果子,小熊舍不得砍。冬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有许多鸟儿,小熊舍不得砍。”每一个季节的描写,课文都配有美丽的图画,我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体会小熊为什么“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的原因。在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在急需木头房子的时候,小熊是怎样说服爸爸不砍树木的,爸爸又是怎么回答的。在学生利用图画进行思考的同时,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层层深入推动了学生的想象。

四、灵活运用省略号,发挥学生想象力

课文中有些省略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往往这些省略部分是学生丰富想象的源泉,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课文的结尾写到:“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黄山的奇石还有什么样子的,让学生给那些新奇石起名字,并且用肢体语言将新奇石的形态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出黄山奇石“奇”的效果,还可以将黄山奇石的特点深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惊叹于黄山的神奇的同时,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7篇

有“安徽之源、禅宗之地、京剧之祖、黄梅之乡”之称的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境内,因其主峰似一柱擎天而得名。春秋时期,天柱山为皖国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天柱山自古便闻名遐迩。李白赞它是“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白居易称“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天柱山志》载天柱山“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历史上,王安石、坡、黄庭坚等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也吸引了王蒙、余秋雨等现代文学大家。

天柱主峰浑身石骨,尤为嶙峋奇绝。天柱峰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在飞来、三台两峰的衬托下,天柱峰更显气势磅礴。在天柱峰前正面崖壁上,“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横书其上,而“顶天立地”四个大字直书其下,气魄之宏伟令人惊叹。

天柱山的第三高峰飞来峰,位于“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峰顶圆石如盖,似从天外飞来。峰下神秘谷,又可谓是“天柱一绝”,被誉为“全国花岗岩第一秘府”。

天柱山自古便被尊为“中华名山”。早在1982年,天柱山便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文化篇

自然风景的壮美只是天柱山的天赋才情,漫漫历史长河中文化的洗练,才是天柱山最美丽的光芒所在。

作为安徽省的“源头山”,天柱山是古皖文化荟萃地。我国最早的炼丹术首创于此,道教尊天柱山为第14洞天、57福地;佛教禅宗二祖、三祖曾在此往来驻锡;唐佛光寺、南梁山谷寺显赫一时;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存留的500余方摩崖碑刻,集历代文学和书法之精华;石牛古洞摩崖石刻之多之精,名冠安徽全省,被誉为“室外诗书博物馆”;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展现了五、六千年前长江中下游的文明。

三祖寺位于距离潜山县城仅9公里的野人寨。相传,三祖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公元505年),其时有宝志禅师与白鹤道人都想占据这个名胜之地。佛道文化盛极一时,有“三千道士八百僧”之说。

南朝末年,北齐高僧禅宗三祖僧璨受二祖慧可皈依佛法后,为避免罹北周灭佛之祸,只身南徙,隐居于此,扩建寺院,选场建坛,讲经传法,名扬长江两岸。在这里,三祖僧璨传衣四祖道信,并完成了他的毕生著作《信心铭》,从而保存并传付了菩提达摩从西竺传人东土的“楞伽”裔脉,开创了中华禅宗有文字记载之先河,奠定了中国佛教禅宗初期的组织形式和理论基础。1982年,三祖寺被列入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庙之一。

在三祖寺西侧山谷的“山谷流泉文化园”,因有一巨石状如卧牛,故又称“石牛古洞”。北宋黄庭坚曾坐此石上读书,并自号“山谷道人”。山谷石壁上,摩崖石刻群总数多达300余方,跨时1200余年,楷行草隶篆五体俱全,诗词赋铭记文体兼备。

而大自然赋予天柱山的灵气,也让这片土地孕育出历朝历代的众多大家,诞生了流传千古的奇闻轶事。这里不但是七仙女的故乡,也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发生了“小乔初嫁了”的故事。此外,天柱山还是文邦戏乡、红色摇篮。雄霸中国文坛两百余年的桐城派,京剧鼻祖程长庚,黄梅戏著名演员严凤英、韩再芬,小说大家张恨水,杂技皇后夏,佛教领袖赵朴初都是皖山人的骄傲。

文化给天柱山旅游产业所带来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近年来,天柱山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得益于天柱山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

地质篇

2010年元月8日,国土资源部组织召开国内专家评审会,天柱山以109,72的高分,获得综合评审第一,成为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2010年度至2011年度4家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录中的第一名。

天柱山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剥露最深、出露最好的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最为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经典地段享誉世界。以郯庐断裂带最美的花岗岩地貌闻名于世。尤以崩塌堆垒地貌而被专家誉为中国天柱山花岗岩地貌。以产出丰富的古新世哺乳类动物化石瞩目海内外,被公认为亚洲哺乳类动物发源地之一。以及古皖文化发祥地等先天秉赋与后天的人文创造优势,成为研究地壳演化与生物进化的“自然档案馆”与“开放式实验室”。

天柱山由于受节理、劈理、断裂、崩塌、流水及风化等地质作用,形成了雄奇灵秀的峰丛峰林相间地貌和“两河夹一山”的水文地质遗迹。天柱山奇峰、怪石、洞穴、瀑布等奇特的花岗岩地貌遗迹景观,集中反映了18亿年来天柱山从形成――隆升――剥蚀――侵蚀等地质作用的历史。

天柱山地质公园,占地面积413.14平方公里,由北部花岗岩区、南部科考区以及保护区组成。天柱山地质公园北区展现的是花岗世界的天开图画,南区则揭露了地球深部秘密的神来之笔。

在南区长条带状低山的红色碎屑岩沉积中,自1970年以来,中科院及当地专家先后在此查明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点20多处,发现了50多种脊椎动物化石,为研究距今6000多万年前的古新世哺乳动物群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些化石有相当数量属亚洲独有类群,明显区别于北美与欧洲,在时代上也早于亚洲其他地区。

此外,这里还曾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家园。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山南发现古人类遗址,这是中国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一支自成体系的原始部族遗址,代表着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一种原始文化类型,被中科院命名为薛家岗文化。大量生产工具石器和生活工具陶、玉器的发现表明,与黄河流域一样,远古文明的曙光也曾经早早地在大别山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汇地区升起。而今,天柱山的宜人气候,也让生物多样性和稀有性都有充分体现。全山有动物300多种,植物1650种,其中,大鲵、白冠长尾雉、小灵猫、毛冠鹿等珍稀动物和谐共处;鱼鳞木、天女花、娃娃鱼被誉为“天柱三宝”。

发展篇

“十一五”期间,天柱山以申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为契机,斥资6亿元,投入景区(点)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在山岳观光游产品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休闲、度假、养生、文化等旅游产品,由过去单一的观光游向多元化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天柱山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快速提升,游客接待量逐年攀高,旅游经济全面提速发展。2006-2010年累计接待游客7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8亿元。2010年实现接待游客235万人次,同比增长29%。实现旅游总收入9.37亿元,同比增长30.1%,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全县GDP27.59%,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

2009年,吴邦国、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来天柱山视察。吴邦国做出加快实现天柱山旅游“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的重要指示。省市领导多次前来天柱山考察指导。新天柱、新景观、新形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海内外广大游客的高度赞誉。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8篇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区的中心,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全园占地68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1925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

延安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延河之滨。在山上可鸟瞰延安整个城区。因山上有塔,通常称作宝塔山。山高1135.5米,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龙源口位于井冈山下,是与井冈山资源共享的部级风景区,井冈山斗争的第一个保卫战和红军史上第一个大胜仗――龙源口大捷在这里发生;境内还有在井冈山时期亲自创建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秋溪党支部旧址。这里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休闲度假、疗养健身的好去处。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也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迄今,八达岭长城已接待中外游客1.2亿多人次,370多位外国元首及世界风云人物在此留下足迹。

钱币上的图案做了艺术处理――让巨石屹立在大浪之中,显得雄浑壮观,实际上这块石头的位置是在沙滩上。科学家说近年气候变暖海面上升,也许有一天2元人民币上的图案会变成现实。“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擅奇于天下。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巫峡是三峡最连贯、最整齐的峡谷。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8848.13米。它的地位正如它的高度,是永远不能被忽视的。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地方,从中国境内眺望珠峰,它像一座金字塔,威严地耸立在一排雪峰之间。这张钱币整体色调以蓝色为主,设计它的时候就考虑到珠峰适合这种冷色调来表现。1989年国家建立珠峰自然保护区。

壶口瀑布是黄河流域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壶口位于陕西省宜川县与山西省吉县交界处。黄河流至壶口时,宽约400米的河床突然收缩到四五十米,河水奔腾倾泻而下,犹如从一巨型壶口倾倒出,所以起名“壶口”。由于河水的侵蚀作用,壶口瀑布每年都会向上游移动一小段距离,现在10元钱币上这个场景,几百年后会永远地消失在咆哮的黄河水中。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岗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天下第一山”。

人民币上的图案并非完全写实,摄影师所在角度只能拍到两座石塔。三潭印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北宋时已成为湖上赏月佳处。明人张宁诗云:“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

第五套人民币5元的背面图案是泰山,不过这个图案采用了空间“蒙太奇”的手法,把“五岳独尊”的石刻和泰山主峰两个场景放到一起,在现实中是看不到这样的景观的。泰山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第一高山,虽然它的海拔只有1546米,但却有极崇高的地位,是帝王祭祀天空和大地的地方,首先向世人宣布自己的皇权是顺应天道的。

夔门,在瞿塘峡入口处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又名“瞿塘关”,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从白帝城向东,便进入长江三峡中最西面的瞿塘峡,全长约8公里,在三峡中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杜甫诗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桂林山水甲天下,国家的名片上怎么能少了这“天下第一”的风景?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漓江水清澈秀丽,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四绝”。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9篇

简称:晋

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

人口:3294万(2006年)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属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圈,因其坐落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远在100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了。悠久的历史与滔滔的黄河,造就了三晋之地古朴淳厚的民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晋祠

已有1500年历史的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的晋水发源之处。其主体建筑为圣母殿,殿侧有难老泉、善利泉和鱼沼泉,泉水涓涓不绝,成为晋水主源。晋祠背山面水,建筑宏伟,古木参天,环境极为清幽。圣母殿内有周代所植古柏,关帝庙内有隋代所植古槐,合称“周柏隋槐”。晋祠圣母殿始建于宋朝。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殿内宋代彩塑共计43尊,形神各异,姿态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周柏隋槐、难老泉水和宋代彩塑被称为“晋祠三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据佛教传说,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并称“四大佛教名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山由5座顶如平台的山峰组成,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五台各有其名,北台叶斗峰最高。海拔3058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此外,东台为望海峰。西台为挂月峰,南台为锦绣峰,为翠岩峰。五峰环抱着全山佛教和旅游中心台怀镇。由于五台山山势高峻。气温较低,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山之极顶背阴处还有终年不化的“万年冰”,故五台山又有“清凉山”之称。

台怀镇为寺庙集中之地,镇上显通寺规模居全山各寺之首。寺内铜殿工艺精湛。中外闻名。显通寺铜钟重达万斤,声宏响远,震荡全山。显通寺南侧有总高60米的藏式佛塔,为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台怀镇又是游客重要集散地,有多家宾馆和家庭旅舍可供食宿。

旅游提示:山间气温较低。冬季不宜上山,春秋到此的游客以备足御寒衣物为宜。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始凿于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后世历有增修补建,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齐名。并称“中国四大石窟”。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1000米,现存洞窟53个。内有造像5,1万尊。其最大者高17米,而最小者不过2厘米。云冈石窟造像以其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内容丰富、技术精湛而深受好评,已于2001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河壶口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之间,两岸巨大的岩石将上游不远处500多米宽的河道突然紧束至30米,当地人把它形象地称为“壶口”。壶口处黄河流水急流汹涌,奔泻直下,形成“黄河一壶收”的天下奇观。其弥漫的水雾可高达数十米,在阳光照映下,显现出迷人的虹彩。黄河奔腾。水声如雷,可远达数里之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平遥古城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奇石文化;旅游开发;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2-0123-02

作者简介:李慧,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石长波,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倾向于通过旅游来减轻压力。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更多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这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奇石文化旅游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旅游市场,满足了人们新的需求。

一、奇石开发背景与现状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不仅孕育了辉煌的人类文明,而且撷天地日月之精华,造就出形态各异的奇石。这些石头纹理有章、五彩缤纷,呈现出一幅幅妙笔丹青,成为浓缩山水、人物、世情百态、花鸟动物、图案文字的书画石。再配上“佛光普照”、“银狐望月”、“贵妃醉酒”等名称,令人回味无穷。赏石文化起源于中国,石艺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国人爱石、藏石之风源远流长,为奇石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滔滔黄河,九曲回肠,高山峡谷中的岩石经过数百万年剧烈冲刷、撞击和洗磨在黄河岸边的下孤灯沉落,最终形成了质地坚硬、造型生动、色彩斑斓的块块奇石,20世纪90年代,几位村民凭借兴趣和爱好,在漫漫黄河滩涂鉴赏石头。直到在上海全国奇石艺术展上,下孤灯村民一块石头卖了2000元后,拣奇石随之在村中兴起。1999年,下孤灯村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1400万元,建成了奇石山庄一条街,让村民的石头集中摆放,让奇石摆上了“大雅之堂”,并对村民拣石、藏石、外出参展提供便利条件。

“奇石山庄”坐落在黄河岸边河南省洛阳新安县石寺镇下孤灯村,全村526户,有160余户专业从事奇石收藏经营活动。他们出外拣石、在家玩石、择优藏石、邀友评石、以石会友。这个偏僻的山村因而成为中外闻名的“奇石山庄”。为了加强“石友”们的交流,1999年村里成立了奇石山庄赏石协会。由于参与奇石赏玩、经营的人数增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营分散,不便交流、管理的情况。1999年,当地政府开始规划建设奇石山庄一条街,其街长260米,奇石馆楼房近90座,建筑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还投资5万元对“奇石山庄”品牌进行了注册。“奇石一条街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及奇石收藏家、爱好者,黄金周期间更是车水马龙。下孤灯村已经成为‘特色奇石艺术村’,成为豫西旅游线上的亮点。”如今全村526户有168户加入了赏石事业,参与玩奇石的达800多人,专业从事收藏经营的有500余人。

奇石山庄藏石达10万立方米,参加国家、国际奇石展会数百次,获奖作品上千件,奇石山庄已叫响了神州大地。目前,下抓灯村奇石已形成产业,正在规划中的奇石广场包括了奇石园、奇石展览馆和一个奇石交易市场,建成后可带动地方包装、运输及旅游业的发展。

二、深入开发奇石山庄旅游景点的思路探讨

(一)开发原则

一是必须反映下孤灯村有“奇石山庄”美称的乡村个性;二是必须尊重和利用现存的山水格局,体现“山、村、水、石”四位一体的乡村特色;三是必须尊重该村发展的历史与文脉,构建富有传统内涵又极其具有现代性的空间环境;四是必须体现可持续与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开发的定位与目标

1.项目定位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因此,在规划开发时应该从整体上提升奇石山庄的品位,并且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商业、居住与旅游等功能的融合以及对环境氛围的整体营造,全面打造“住、商、游”三位一体的、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目标定位

“商”是指通过设置奇石展示与交易的场地所空间,形成奇石销售与人群居住混合的区域。“住”应以乡村建筑为主,浓缩民居精华,打造宜人的院落,让游客能深刻感受到乡村文化。“游”是指打造集奇石观赏、度假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购物综合区。达到“游购结合、愉悦省心、增长见识”的目的。并以奇石展览销售为主,大力开展其他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销售,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营造和谐的娱乐氛围。通过规划建设,把奇石山庄塑造成奇石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典范,以及展示乡村文化的重要旅游景点。

(三)硬件和软件建设

1.完善基础设施

奇石山庄位于云梦山山脚,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使游客能进得来,出得去。在道路畅通的同时,必须注意对道路的维护和保养。由于奇石山庄所处的地区是人口密集区,周围村庄众多、主干道少、车辆多,再加上该地区出产煤、铝矿石资源,需往外运输,大型运输车辆多、道路压力大,并且主干道周围有河,桥梁多,年代久、危险系数高,因此必须注重道路的建设维护。另外,还需建立一些乡村旅馆,方便游客居住,并完善路灯、电话、邮局和厕所等配套公共设施。

2.改善旅游环境

旅游环境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一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奇石山庄门前有一条河,是黄河的支流。有山有水对旅游项目的开发可谓价值巨大。但要对山水资源加以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方可深入开发。

奇石山庄门前的云梦山植被少,大多还被开发为农田,这是得不偿失的,应注意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覆盖率。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能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时要注意河道的治理和保护,保持河道的疏通,禁止垃圾、污水排入河流;对河中现有的垃圾进行治理,修筑堤坝,减低河床高度,防治洪涝灾害。争取做到“青山常绿,绿水长流”。

3.利用周边资源

奇石山庄以奇石出名,因此必须把奇石作为主打品牌,但是旅游资源比较单一,必须充分利用其周边的资源。例如云梦山上有个孙膑洞,是一个通往地下的山洞,至今没人下到洞底,传说当年孙膑被庞涓追杀时曾躲入此洞中。可将它开发出一个探险类的旅游项目。另外,奇石山庄是个乡村,民风淳朴,开发相应的乡村游,住民居、吃农家饭、听犬吠,对大多城市游客吸引力颇大。

4.组合旅游线路

奇石山庄位于洛阳市,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奇石山庄可以依托洛阳发展自己。同时奇石山庄周围也有很多精品旅游景点。有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黄河小浪底等。这些都可以加以整合,开发出一条新的旅游线路,必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

5.加大宣传力度

奇石山庄作为刚刚开发的旅游景点,知名度还很低,因此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势在必行。洛阳市是一个旅游城市,客源多,每年会举办各种活动,尤其是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更是举世闻名,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这恰是奇石山庄宣传自己的绝佳机会,可以利用花会期间举办奇石展。另外,可以建立网站,把奇石山庄的相关资料都上传到网上。电视广告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可制作宣传片适时播放。

6.开发人力资源

景点的开发必须要经专家论证和环境评估,尤其在不成熟的新景点,必须要有一批专业的旅游队伍。因此,必须引进专业的旅游人员,同时要加强自身人员的培训。旅游业是服务产业,人力资源投入较大,作为专业的奇石收藏与经营从业人员、相关家庭,必须对自身的奇石有深入的了解,熟记每块奇石的名称,了解每块奇石的名称由来,知道每块奇石的价格价值及其特性。

三、结语

下孤灯村数百农民,在农忙之余掀起了玩石、藏石和赏石热,成为缔造“奇石山庄”主力军。并且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喝酒滋事等现象越来越少,开始注重家乡建设,并带动了村庄运输、餐饮、纪念品及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广大村民的努力下,必将使奇石山庄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奇石旅游景点,为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纯明,曾令初.试谈地质旅游(二):地质旅游产品[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5).

[2]张发祥.浅谈黄河奇石文化[J].赏石艺术,1997(5).

[3]张岩.奇石艺术与新疆奇石旅游发展初探[J].社会科学家,2005(9).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11篇

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是闻名遐迩的聚宝盆。以探明储量规模而论,有50多种矿产名列全国前10名,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有11种,以钾盐储量居首位。这里是盐的世界,若在高空放眼四望,大小盐湖星罗棋布,各具风姿。有名的如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柯柯盐湖、达布逊盐湖、大柴旦盐湖、小柴旦盐湖等,它们如一面面天然的明镜,闪耀着蔚蓝的光芒,使千里瀚海充满了不尽的活力,展现着无穷的魅力。

察尔汗盐湖,这是我国最大的盐湖,号称“盐湖之王”。它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在高原新城格尔木的北面40公里处。格尔木,南依昆仑,北临察尔汗,是青、藏、新3省区的交通枢纽,著名的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中转站,特别是进藏的必经之地。格尔木辖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堪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格尔木河等10多条河流经市区,是著名的水塔城。又是昆仑神话的故乡,柴达木盆地许多奇观异景使格尔木成为新兴的旅游城市。

察尔汗盐湖东西长130多公里,南北宽40多公里,其面积5860平方公里,察尔汗盐湖既是浩瀚的湖,又是奇特的湖。它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奇特!首先,盐湖表面无水,而是一层厚厚的盐盖,因天长日久,风吹日晒而变为黄褐色,好像是秋天刚刚收割了庄稼后翻过的田地一样。只是天上没有飞鸟,地下不见爬虫,“田里”不长植物。光秃秃的盐湖辽阔无比,十分平坦,比千里大草原还要辽阔。极目远望,天地相连,一望无边。盐盖的厚度好像与时间的久远成正比,厚厚的盐盖相当结实,有着难以想象的坚固性。其次,一个湖面,就是一个小社会。湖面上盖有星罗棋布的厂房、住宅、学校、商店、医院、邮局等,整个小社会,都熙熙攘攘地活跃在平坦而阔远的湖面上。再次,湖面上的建筑颇具盐湖特色。神奇的是,在湖面上修建房屋,简直是建筑史上的创新,不必深挖地基,在盐盖上的地基处砌上几米高的石块就大功告成了。除了石头,水泥的标号再高,也抵挡不住卤水无休无止的腐蚀。这种特殊的建筑,充满了盐湖特色。除此之外,还有用状如大水泥砖块的大盐块垒造的盐屋,内外洁净,一片雪白,好像水晶宫。若这种盐屋连接成片,又使人恍如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这种盐屋,经久耐用,结实美观,抗热御寒,冬暖夏凉,简直是世界上难以寻觅的,又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理想住宅!

盐盖实在是一首特别而非凡的诗。令人不敢相信的是,坚固无比的盐盖只有50厘米厚,有着超乎寻常的承受力。长32公里的一段青藏公路竟然从湖面上穿过。远看,公路好像与柏油路完全一样,闪着黑油油的亮光,笔直地伸向远方。近观,路面又闪着神秘的亮光,毫无柏油味儿,路边也没有压道石。这就是有名的“万丈盐桥”。说它是“桥”,没有护栏,没有桥墩,不见桥下流水,唯见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平稳地行驶在宽阔而平整的路面上。有趣的是,若路面出现坎坷不平时,养路工只要把卤水浇灌在凸凹不平处,稍干后皆平整如初,使车辆畅通无阻。当年曾规划、修建青藏公路盐桥段的慕生忠将军,赋诗盐桥:“咸盐筑路未曾闻,/岩盐架桥世无双。/盐桥横跨达布逊,/桥身全长超万丈。/盐桥东西无边际,/盐桥南北好风光。”形象地表达了盐桥的奇特和筑路人的豪迈情怀。

盐湖底部是个奇妙的世界。敲开盐盖,就能看到蓝汪汪的卤水和亮晶晶的结晶盐,它厚达几十米。在其底部,有一层由沙石、卵石组成的“隔水顶板”。在隔水顶板的下面,又是50米左右深的淡水。据说这是卤水天然的保护层,有了它,上面的盐层才能不被下面的淡水淡化。因而,盐湖又有了“不沉船”的美称。

据说,大约8000万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的大海,同样是浩瀚无比,孕育着无限生机。历尽沧桑巨变,终于将一片集聚于此,留下大量的盐分,在岁月的长河里日夜凝聚,汇集了钠盐的精华,给了我们奇特瑰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盐的宝库。

察尔汗盐湖是盐的世界。据说其储量约为420多亿吨,光是食盐,就够10亿人吃8000年!除了氯化钠之外,盐湖卤水中,氯化钾、氯化镁的储量也很多,是目前我国已探明的最大的钾镁盐矿。此外,还有锂、硼、溴、碘、铷、铯等元素。有人测算,察尔汗盐湖的盐储量,足可架一座从地球到月球,宽12米、厚6米的盐桥。

察尔汗人就像盐湖一样,充满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在这无鸟无虫无绿色的盐湖里,他们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创业,在盐湖上建起了我国最大的一座现代化钾肥厂,将优质钾肥源源不断地运向内地急需之地,为包括水稻在内的粮食大幅度增产,贡献了高原人的力量。察尔汗钾肥满足了全国1/3以上的需求量,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我国钾肥主要靠进口的被动局面。

2005年,察尔汗盐湖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我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自1958年开发建设以来,这里已成为格尔木的资源中心,是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生产基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里有成为特色旅游基地,到察尔汗盐湖观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盐湖那神秘的姿容,奇特的景观,丰富的资源,现代化的生产,使人们大开眼界。

钾肥厂的生产,靠的是采盐船。所谓采盐船,其实是相对固定在湖上的采盐机械,外形似船,并不返航。采盐后直接输送到车间进行加工、包装。完全是现代化的流水作业。神奇的是,盐湖头一天采挖的盐坑,看似几乎干净了,可第二天早上,它依旧满满当当的。如此反复,竟然取之不尽。其储量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不远处,有盐湖的盐花,千姿百态,供人们欣赏。它们凝结在湖边,或像一束束冰花,阿娜多姿;或像一簇簇珊瑚,素白俊美;或像一个个钟乳石,充满灵气;或像一座座宝塔,玲珑剔透;活像一丛丛硕大的蘑菇,浑圆可爱。各具情态,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绝非人工能够造就。在湖中的达布逊岛上,状如珍珠的珍珠盐,圆嘟嘟,亮晶晶,明闪闪,润如宝玉,凝如腴脂。还有玻璃盐,其状就是正方体水晶,透明晶亮,纯净无比。即或摔碎,大块小块皆为方形,不乱阵脚,蔚为奇观。

察尔汗盐湖是由9个大小不同的盐湖组成的。湖湖有色彩,湖湖有景观。其中有一湖,湖面静似镜面,坦荡如砥,闪耀着碧蓝的光芒。细细看去,湖面上不时画出梦幻般的一连串的圆圈,将天光水色圈在其中。一会儿,又变为平静的镜面。让人如诗如梦。原来,这是盐湖里的湖中湖。大的方圆几公里,小的几百米。从昆仑山奔流而出的内陆河格尔木河、鱼卡河顺地势流到盐湖,只出不进,比重各异,它们进湖后,前面的迅速被卤水融化,后面的又紧紧流入,于是就出现了湖里套湖的奇观。令人吃惊的是,多数小湖边竟长着芦苇等野草,随风摇曳,湖里还有无数小鱼,倏忽游动,不得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无穷。湖边,不时有鱼鸥、棕头鸥、斑头雁等鸟类飞起飞落,嘎嘎有声,与大盐湖上的荒凉冷落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动与静的对比,湖与天的协调,声与色的搭配,让人叹为观止。近些年,盐湖区还建立了70公里长的防洪大堤,既阻止了河水,又在盐湖南部有了我国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吸引了大批水鸟。盐湖西南60公里处季节性河流蜿蜒穿过,滋润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胡杨林。所有这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态。

小柴旦盐湖在察尔汗盐湖的北面70多公里处,这里的风光又与众不同。湖水碧蓝,静如处子。微风过处,波光涟涟,闪金泛银,令人大饱眼福。湖中蕴藏着丰富的硼资源,湖边四周,又是绿草鲜花,仿佛人间仙境,使人心旷神怡。

大柴旦盐湖又在小柴旦盐湖北面约50公里处。盐湖四周群山环抱,湖水面积不大,静静地躺在群山的怀抱里,极像憨态可掬的婴儿,安详恬静。但湖中的硼储量不亚于小柴旦盐湖。在湖边的山脚下,喷涌着一眼热气腾腾的温泉,冬季老远就能看见雾气萦绕,在寒风中飘向天空。据说硼矿的生成,与温泉有关,泉水的水温高达70多度,内含大量硼元素。它们随温泉水流入盐湖,逐渐形成了硼矿。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较早开发的盐湖,明朝时就进行了开发,已有300多年的开采史。它像一个银白色椭圆形的大盆,其面积达105万平方公里,储量4.4亿吨。经过如此长时期的开挖,才开采了冰山之一角。

柯柯盐湖,是柴达木盆地较大的盐湖。它东西长而南北窄,由于无水注入,已经干涸,就像一条银色的哈达,飘围在牦牛山脚下,现出别样的风姿。

柴达木盆地诸多盐湖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独有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这里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空气稀薄,土地干旱。盐湖中的水,早在亿万年前,可能大多也是淡水,是万千雪山上熔化而来的雪水。由于高原地形的特殊构造,湖水大多积聚在盆地或谷地里,有大山阻挡而不能外泄,遂逐步缩小范围,提高含量,并将雪水沿途所带各种矿物质也融化在湖水中。久而久之,淡水湖慢慢浓缩了,留下卤水或结晶盐,形成了今日之奇观。“美不过柴达木好盆地,/数不清,/千万年聚下的宝藏;/俊不过察尔汗大盐池,/好钾肥,/江南的丰收哈保上。”

二、雪域奇观石经墙

在海拔高达3000米以上的青海雪域高原,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群众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心镌刻着藏传佛教经文的成千上万块大小不一、色泽各异的天然石块垒成石墙,人们称之为石经墙。它宛如一排排威武雄壮的卫士,稳稳地站立在银白色的雪山下,忠实地守卫着辽阔的草原。望着石经墙的雄姿,它那凌然不可侵犯的神态,会让人肃然起敬。它那刻满经文的面孔,又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若有所思地望着你,好像要向人们诉说大草原千百年的风云变迁。它头顶着蓝天,背靠着雪山,面对着绿原,始终如一地背负着吉祥的祝福和希望的未来,给人们以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鼓舞。

石经墙是藏族群众智慧和才艺的化身,是雪域旷野里和谐安康的象征。它集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于一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朽丰碑,是藏族文化不竭的艺术宝库,也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雪域精神的反映,又是高原人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品质的体现;石经墙是藏族信教群众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藏传佛教的形成发展和佛教文化艺术的兴起成熟而形成的。至十八世纪初,在青海藏区已较普遍。

石经墙的内容大多为佛经,用藏文刻凿,“嘛、呢、叭、咪”六字真言最多,还有藏文《七字明咒》、《百字经》、《无量寿佛经》、《长寿经》、《忏悔经》、《甘珠尔》、《丹珠尔》、《般若波罗密多经》、《贤劫经》等佛教经卷,显得字体醒目,书法遒劲,意蕴深邃;刻凿的图案,多为石刻佛像、佛寺、吉祥图案和宗教风物等,图形清晰,线条流畅,接近生活。

经石讲究刻凿方法,其刻法大致有三种:平刻,即在岩石平面上刻凿,字为凹形,刻制简便,易于操作,字体大方而醒目;立刻,在刻凿时刻挖去字和图案之外的空白,留下字和图案,则字迹凸现,黑白分明,富有立体感;浮雕刻法,刀法精细,注重线条,追求丰满,讲究视觉效果。经石刻凿图案多样,异彩纷呈。人像造型神态端庄自如,线条流畅;佛像浮雕多饰色彩,颇为生动;藏八宝图案画面规则,着色艳丽;文字石刻多为六字真言,其画面有两种:一种是将6个藏文字组合为一完整、固定、规则的文字图案,也可用于寺院、法器的装饰。另一种是将6个藏文字单字排列组合,用八宝图案饰以空间,并以红色涂染四周,使画面完整、饱和、突出。还有的,将拳头大小的石块每块刻一字,着色后成序列摆放在路边,使经文随人而凸现,亦颇别致。

藏族十分钟情书法,这也是刻好石经的重要前提。藏文书法,起源于松赞干布时代的吞弥大师,主要有楷书和行书两种,还有其它风格的30多种书写体,风格各异,绚丽夺目。经石的刻凿,其文字绝非随意而为,皆十分注重书法的秀美,讲究规范与正确。令人惊叹的是,青南藏区有不少刻凿高手,刻制时无需打草稿,全靠目测手凿,或文或图,一次成型,恰如其分。还有一些女刻手,刻凿技艺丝毫不亚于男高手。

和日石经墙,坐落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乡的和日寺后的山梁上,是迄今发现的全国最大规模的藏传佛教石经墙。据传,和日石经墙从清代嘉靖年间开始雕刻,于1955年完成,历时100余年。墙分两段,一段长200多米,高3米,厚2.5米;另一段长约300米,为3部石经,其中每部长约100米,比北京房山云居寺的石经数量还多1.5倍以上。石经墙所刻石经主要为藏文《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的全部经文2套;另有《般若波罗密多经》、《贤劫经》等5部,总字数约2亿,石块3万多块。石经字体工整清秀,装帧别致。每函石经码成长条藏文经书样式和风格,函与函之间用刻有书名和花纹的石板隔开,外用绘有画边的木板做箱。每段设有一佛堂。除石经墙外,还有近2000尊石刻佛像、佛寺图案,藏族风情及人物速写等,构图精当,比例恰当。历史上,和日石经墙每日刻经人数为50多人,约80万个工日,其规模之大,字数之多,装帧之奇,不仅是华夏一绝,而且是世界石书艺术之最。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那麻尼堆,是全省最大的麻尼石堆,素有“世间第一麻尼堆”之称。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东新寨村,由结古寺的嘉那活佛一世始建于明代。麻尼堆全部由刻有六字真言的麻尼石垒成,且随着时光推移,石堆的体积逐年增大,数量逐年增多,估计石块有数10亿之多。嘉那活佛一世,法名多项松却帕文,今昌都人,青年时期云游峨眉、五台山等地20余年,他精通汉语文,服饰似汉传佛教,又称“嘉那朱古”。他多才多艺,后到结古寺曾创编“多仁曲卓”藏族舞蹈80多种,蜚声中外的玉树卓舞即源于此。晚年定居新寨村东山,倡建麻尼堆而获信教群众响应,遂有了第一麻尼堆。

干贝山麻尼石刻,是玉树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经文石刻。位于玉树县下拉秀乡龙喜寺以东的干贝山上。其上有依天然山洞建成的诵经之地“静房”,附近又有13组大小不等的石块和石崖。上世纪40年代,龙喜寺僧人巴多感到寺院戒律颓废,内部争权,遂愤然离寺,隐居此山,边静修边在静房附近的石块和石崖上专心刻凿经文达40余年。石刻有《七字明咒》、《百字经》、《无量寿佛经》、《长寿经》、《忏悔经》等经卷的经文,还有大量六字真言。

天峻石经寺,奇特的石块经院方形建筑。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境内。由汪什代海藏族部落修建于1951年,经院多用刻经石块建造,又称石经院,闻名遐迩。占地0.2公顷,其中内有石刻经文108部,诸多石刻佛像、佛龛,雕刻石经板垒筑的鎏金时轮佛塔,塔前置巨锅形长明酥油灯。在修建过程中,牧民群众从几十里外的石山上用牦牛驮来石板,由80多名工匠耗时5年刻就了108部《甘珠尔》、《丹珠尔》藏文大藏经,石经板块30厘米见方,厚1厘米,经文字体隽秀清晰,质朴规范。

美哉,石经墙!“雪峰嘛连绵着闪银光,/雄鹰们展的是翅膀;/几千年不烂的石经墙,/给百姓,/日夜儿闪的是祥光。”

三、雄哉壮哉,高原牦牛

牦牛有野牦牛和家牦牛之分,野牦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我省境内阿尔金山、祁连山西段,唐古拉山和昆仑山,是青藏高原特有高寒动物。“唐古拉高来祁连山雄,/万山里,/野牦牛登的是彩云;/犄角上挂的是日月星,/长毛上,/拴了个春夏嘛秋冬。”

冬日,万里高原冰天雪地,雪厚数尺,滴水成冰。其他动物则蜷缩于洞穴之中,裹足不前,而野牦牛则踩冰踏雪,稳足向前,宽阔的脊背上落满雪花,长长的腹毛上挂满冰垂,在万山群壑中寻草觅食。冬春季节,高原狂风卷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巅峰沟底,草木怪声阵阵,虽熊豹也惊三分。可野牦牛们群聚在一起,巍然屹立,四蹄生根,虽长毛飘卷而身体纹丝不动。偶有饿狼靠近,雄牦牛怒睁双眼,鼻喷粗气,瞅准恶狼而挥角刺去,吓得恶狼落荒而逃。夏日,千山葱茏,万木峥嵘。高原午后常有雷雨,一时电闪雷鸣,急雨如万箭齐发,狂风似天崩地裂,而牦牛们却在避风处,顶着狂风骤雨,宛若泰山青松,雷轰不倒,雨淋不散。俄顷,风停雨过,野牦牛们又在夕阳中登着彩云,缓缓行进。寒暑易节,星转斗移,岁月在野牦牛身上留下了痕迹,故花儿中说它“犄角上挂的是日月星,长毛上,拴了个春夏嘛秋冬。”

家牦牛是藏族人民畜养的一种牲畜,古称髦牛、豪牛,因叫声似猪,又称猪声牛。牦牛身矮体健髻甲高,垂皮小,尾生篷毛,色多黑、深褐,也有少量白色,下腹、肩、股、肋等部浓密生长毛,耐寒耐粗饲,蹄质坚实,比野牦牛体小、温顺,善在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负载驮运,故有“高山之舟”的美称。牦牛奶略呈黄色,含脂率高,适制酥油;其肉鲜味美质细嫩;皮质优良,为制革良材,绒毛可制精纺毛衣和毡帐房。青海牦牛约500多万头,约占世界牦牛总饲养量的37%,占全国的42%。

牦牛为青海高原的繁荣兴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江河源头少数民族群众重要的运输工具和生活资料。卷风扬雪,滴水成冰的严冬,一群群长着乌黑长毛的大牦牛,身驮数百斤重负,喘着白色的粗气,迤逦盘桓在海拨3000米以上的荒漠高原或崇山峻岭中,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踩银踏玉,缓缓行进。途中寒夜,牦牛踏冰卧雪,还让主人偎依在长毛茸茸而其暖融融的腹边,取暖御寒。它常常披霜挂雪带冰棱,以特有的忍耐力和坚韧力,给边远地区的民族兄弟带去生活必需品。酷暑盛夏,牦牛又满载着驮驮物资,有力地行进在一望无垠,花红草绿的茫茫草原上。有时天地连接处,见到一群群昂首奋进的牦牛时,不由让人热血沸腾,顿生敬意。

牦牛还是青海高原上,联结农业区和牧业区共荣共进的一种特殊纽带。牧业区的牦牛和农业区的黄牛所生的第一代杂种牛称犏牛,其体形介于双亲之间,躯长背宽腰直,四肢强健,关节粗大,兼具牦牛力大柔韧和黄牛耐驯善驭的优点,成为我省特有的役用家畜。雌牦牛和雄黄牛所生称“黄犏牛”,雄牦牛和雌黄牛所生称“牦犏牛”。雄犏牛无繁殖机能,雌犏牛则能繁殖,但杂交后的第三代各种性能差于亲本,多作菜牛或耕畜,称“尕里巴”。

在东部农业区的土族之乡,还生长着一种浑身纯白的白牦牛,在山野间悠然慢步,远望如云朵落地,犹如朵朵白云飘落在青山绿水间;近看似堆雪砌玉,通体闪银,与花红柳绿共织多彩世界。

牦牛不仅是高原上力量与雄伟的象征,还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良辰佳节,它会驮着主人探亲访友,跋山涉水,比绵羊温顺;草场迁徙,它又背负重担,翻山越岭,比骏马沉稳;可遇见凶豺恶狼,它会双目喷火,两角如刀,比藏獒还凶猛。盛夏的草原上,牧民们还会选择吉日赛牦牛。届时,奔跑中的牦牛会不待扬鞭自奋蹄,飞快如烈马,雄健如猛虎,长毛盈盈随风舞,犄角弯弯刺青天,蹄声踏踏似暴风骤雨,气势昂昂你追我赶。油光闪亮的牛背上,一个个骑术高超的藏家少年又志在必得,英武之气与奋进不止的牦牛浑然一体,让人不由得慨叹:雄哉壮哉,高原牦牛!

四、雪域山珍名遐迩

“蘑菇地莞儿好蕨麻,/雪域的山,/珍宝里有芳香哩;/阿哥俩骑上枣绿马,/日子儿甜,/前程里有光芒哩。/”的确,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青海高原,野生植物资源富有,真的是“珍宝里有芳香哩。”

天然蘑菇,生长在雪域高原雪线下的茫茫草原里,像清水里的珍珠,一个个圆茸茸的脑袋,憨头憨脑地在绿色的海洋里张望着,等待人们去采摘。

玉树蘑菇,出产在三江源地区。这里是著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流纵横,气候湿润,草原辽阔。翠生生的绿原上,牛羊肥壮,骏马撒欢,使人不由地心旷神怡,胸阔万里。高原天气孩儿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晴空万里,俄顷风起云涌,转眼间下起瓢泼大雨,密密麻麻的雨线,像万箭穿空,顷刻间大草原被洗得一尘不染,无边的绿色好像能洗净人的心扉,清新的空气使人陶醉。一会儿,草原又艳阳高照,低头往前细看,密密麻麻的蘑菇像变戏法一样地从草丛里钻了出来,一张张小圆脸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丛丛小星星眨着神秘的眼睛,分外诱人。只要采摘得法,一支烟的工夫,就能采10来斤。玉树蘑菇,头圆身粗,肉厚味醇,绝少虫咬,营养丰富,实在是不可多得的雪域山珍。“蘑菇大黄,一路清香”,誉满神州。

祁连山高峻的雪峰,曾倾倒无数文人骚客。“马上望祁连,/连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烟。”明人陈非的诗句形象地写出了祁连的雄姿,令人神往。祁连山脚下,又是一望无边的草原。这里的夏天,雪山和绿原相间,青松与红花同在,空气清新,绿水环绕,恍若仙境,被喻为“中国最美的草原”。一场大雨洗过,东山挂起一弯彩虹,密密麻麻的青草尖上,跳跃着滚滚的露珠,大草原简直像珍珠的海洋。一会儿,天晴处红日撒辉,一只只金黄色的蘑菇,在光辉里露着笑脸,格外可爱。祁连蘑菇,颜色金黄,肉质细嫩,野味浓郁,倍受人们青睐,含有多种保健养分,是山珍中的精华,早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地莞儿,当地人也叫地衣、地皮菜。高原的地莞儿,多产在西宁周边的群山峻岭及丘陵坡地中,素以天然野成,无虫无污染,颜色褐黑、味道纯正,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而闻名遐迩。初春的高原,春寒料峭,夜晚一场小雪,把大地裹得一片银白,一派“山舞银蛇,原弛蜡象”的迷人景象。待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光照耀处,银雪开始融化,山间阳洼的黄草丛里,一堆堆地莞儿像一窝窝小黑兔,挨挨挤挤地蜷在一起。当人们捡到篮里时,亮晶晶颤嫩嫩,脆生生水灵灵,透着淡淡的清香。在一些人迹罕至的阳洼里,又有巴掌大的地莞儿,肉厚味浓,食之过瘾。农历二月二,河湟谷地的农家,家家户户飘着浓浓的地莞儿包子的香味儿。闻着清香,人们知道,龙抬头的日子到了。地莞儿包子,浓香四溢,松软可口,不肥不腻,野味醇厚。用地莞儿做汤,则汤清味纯,黑白相间,色香味俱佳。常吃地莞儿,有着活血舒络、降压降血脂、健脾胃助消化和强身保健的奇特功效。

蕨麻,又是高原特产,山珍之一。素以产地面广、口味香甜、营养丰富、颜色红润、物美价廉而著称。它又称人参果,学名鹅绒委陵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匍匐细长茎叶,节可再生根繁殖。基生叶为羽状复叶,小叶三至十二对,呈卵状矩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齿形,叶下生白绒毛,可做野菜和饲料。花小而单生,色黄,是高原蜜源。根肉质,纺锤形,富含淀粉、糖分和维生素,含蛋白质15%,脂肪1.1%,灰分3.2%,百公斤含维生素c近300克。蕨麻用途广泛,可以其熬酒、食用、入药。蕨麻在全省皆有出产,无论在茫茫大草原,还是在农业区的河湟谷地,都有生长。蕨麻产在早春,当大地回春,地气复活,草芽萌生,正是采挖蕨麻的好时候。 蕨麻的吃法多种多样。若以其和葡萄干、核桃仁、红绿丝、红糖、蜂蜜与大米、糯米同煮,则是高原的八宝稀饭或八宝米饭,颜色鲜艳,香味浓郁,甘甜可口。高原人常将和有蕨麻的稀饭,端给坐月子的妇女食之,则有滋补功效,月满时,妇女面容光亮,身健体康,步履轻盈。若将其磨在炒熟的青稞中作成糌粑,再用酥油、白糖,在奶茶中拌匀后捏而食之,清新中有醇香,甘甜里含奶鲜,别具风味。藏族同胞还巧妙地用蕨麻做成藏式点心,在喜庆和节日期间待客或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成为有特色的风味食品。做法是:先将蕨麻炒熟、晾冷并磨细,然后放在锅内,再放入适量酥油加热,再佐以曲拉、红白糖、红枣及少量糌粑等搅匀呈糊状,倒入花样容器中使之凝固。待倒扣而取出时,花样别致,光鲜如新,清香扑鼻,柔韧可口。食用时,可切小块放入口中慢慢含化,则香味醇厚,余香满口;或投入奶茶中搅化后喝茶品味,则奶茶鲜香中有点心清香,余味无尽。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12篇

“北峰山有靓黄蜡石”。初涉石界,一位行家便告诉我。

于是,这年把两年的时间,每逢过星期或节假日,除了刮风落雨,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往北峰山里钻,躬身山溪坑边,寻寻觅觅,偶尔小有收获,心满意足。

黄蜡石,为岭南著名的名石、赏石。在我们侨乡,无疑是大地母亲馈赠的一块亮丽的瑰宝。不久前,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曾介绍说,岭南黄蜡石以台山产的为代表之一。由此可见,台山的黄蜡石在岭南界的地位之重。到北峰山去捡宝,并非是件轻松的事情。捡石,是一种发现,当发现了美好的东西,再苦再累,也乐在其中。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六,我早早地来到曾多次来过的那条山坑,艰难地逆着涧流往前走着、爬着、寻着,一会儿翻翻这块石,一会儿捡起那块瞧瞧,不合意的就随手丢掉。约摸过了两个多钟,还是没发现一件中意的蜡石。望望已西斜的日头,心里不禁增添一丝烦躁。

此时,我坐在一块石上,点燃一支五叶神,再掬口甜甜的山泉,寻思道:“回去吧,就当今天白跑。正当转身欲返,刹那间,眼前突然一亮:只见一抹西阳斜照在清澈的溪水里,一块大石下面,一角蜡质感极强的腊石折射出闪烁的光芒―――那不就是我寻找中的蜡石吗?于是,一阵难以言状的狂喜袭上心头。我连忙跳跃过去,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一下子就掀开压在上面的石块,再小心翼翼地扒开四周的石砾沙土,用随身带来的铁条,慢慢地撬,将这块腊石“请”了出来。好家伙,这是一块绿蜡,顿时,兴奋的我,禁不住再次大喜,一天的劳累疲倦顿时一扫而光。我连忙把它放在尼龙袋里,休息片刻,甩上肩膀,吹着愉快的口哨而归。回到家,我什么也不顾,用水简单冲洗一下这块绿蜡,用尺子丈量这件好不容易请下山来的宝贝:高约25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8厘米。端视一番,发现它状如五指山,满身通透,已经完全玉质化,并且泛着浅浅的翠绿。后来请教行家,他们说,这是绿蜡石。

以后的几次进山,类似的版本如出一辙。这次经历告诉我,失望,蕴含希望!

在一般的人眼里,以为只有北陡镇盛产黄蜡石。诚然,北陡镇黄蜡石自有它不可比拟的特点。但是,北峰山的黄蜡石也具有它自身的特色,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两年来,本人经过有限的把玩,竟然也琢磨出一点点门道。北峰山的黄蜡石以硬朗见长,北陡镇的黄蜡石则以细腻、温润令人垂青。打个比方说,北峰山的黄蜡石像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他毫不掩饰自己坦诚直爽的个性,坚强毕露,无遮无掩,坦坦荡荡,一展无遗。而北陡的黄蜡石呢?则深具朦胧之态,尤如一位披着一层轻纱、半裸胴体的美少女,她含羞脉脉,半嗔半娇,所以不少人以拥有一件半块顶级品为荣。

在北陡的那琴、沙咀和寨门一带的村落,不少村民以捡黄蜡石谋生。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捡着即使巴掌般大小的冻蜡,无不把它当成黄金白银,珍贵异常。陂仔村,就是这样最具典型的一条“蜡石村”。村里的一位叫阿光的当推为“石王”。阿光哥搜寻的蜡石确实不错,档次较高。当年,本人由朋友带着来到他家,递过半包“五叶神”之后,砍了他半价买下一块绿冻蜡石,现在我还摆在博古架上,视为珍品。记得当时买到手后,我们来到浪琴湾的大排档吃饭。点菜稍候期间,我迫不急待从车上取下这块绿蜡,摆上饭桌仔细欣赏,竟然把四周几围正在吃饭的游客也吸引了过来,评头品足,啧啧称奇。大约过了半年,我又来到阿光哥的家,但此一时彼一时,再也不能“一支五叶神就搞定他”了。他们之中,多由农民“转正”为专业“石民”了,不轻易低价抛售而束之高阁,奇货可居啊。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名医经验;张培彤;六君二母汤;恶性淋巴瘤;医案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1.027

中图分类号:R27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1-0110-04

Three Cases of Treating Malignant Lymphoma with Liujun Ermu Decotion Used by ZHANG Pei-tong ZHANG Tian-bo1, Instructor:ZHANG Pei-tong2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2. Guang’ anme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 China)

Abstract: Malignant lymphoma comes from the lymphoid tissue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immune. The tumor occurs mainly in lymph nodes, but also can occur in the lymph nodes and non-lymphoid tissues.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or lymphoma is often recurrence after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TCM not only can play a role in reducing toxicity and increasing th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but also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Professor ZHANG Pei-tong in tumor department of Guang’anme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 uses Liujun Ermu Decotion, which has very good efficacy for malignant lymphoma. This article conclude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ZHANG Pei-tong in using Liujun Ermu Decotion.

Key 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ZHANG Pei-tong; Liujun Ermu Decotion; malignant lymphoma; case records

恶性淋巴瘤来源于淋巴网状组织,与免疫关系密切,主要发生于淋巴结,也可发生于淋巴结外和非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一般而言,非霍奇金淋巴瘤较霍奇金淋巴瘤恶性程度高,预后更差。目前西医治疗恶性淋巴瘤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对晚期患者的效果较差,往往在化疗和放疗后很快复发。中医药不仅在放化疗期间可起到减毒增效效果,对防治放化疗后的复发及转移也有很好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张培彤教授在中医药防止或推迟恶性淋巴瘤复发和转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兹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男,18岁,2013年5月13日在黑龙江省当地医院经颈部淋巴结活检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HL),双颈部、双锁上、右腋下、纵隔淋巴结受侵。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示“肝脏代谢活跃,多发骨/骨髓弥漫性代谢活跃,但无密度改变”。诊断为临床ⅣB期。采用BCOP方案(博来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化疗7个周期,于2013年12月初末次化疗结束。2013年12月10日复查PET-CT示原淋巴结高代谢区代谢均已正常。患者及其亲属希望用中医疗法控制淋巴瘤的复发而于2014年1月5日初诊。刻下:乏力,饮食不佳,口味大,目眵多,舌大,苔薄微黄,脉沉细。查:白细胞3.6×109/L。辨证属气血亏虚,脾肾不足,痰热未尽。治拟益气养血、健脾补肾、清热化痰。方用六君二母汤加减:黄芪30 g,陈皮10 g,茯苓15 g,麸炒白术10 g,党参15 g,清半夏10 g,熟地黄15 g,山萸肉15 g,山药15 g,制何首乌15 g,鸡内金15 g,山楂10 g,石见穿30 g,猫爪草30 g,浙贝母30 g,知母10 g,大青叶15 g,板蓝根15 g,丹参10 g,莪术10 g,夏枯草15 g。每日1剂,水煎服。

2014年2月24日二诊:患者仍轻度疲乏,晨起咽中有痰,大便略干,舌紫、尖边略红,苔薄白,脉沉略弦。查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血乳酸脱氢酶(LDH)在正常范围。考虑热毒伤津耗气,余邪未清。守方改黄芪为45 g以加强益气补中托毒之功,浙贝母为45 g、知母为15 g,去制何首乌,加玄参15 g、天花粉15 g,以加强养阴生津功效,且玄参、天花粉、知母还可配合浙贝母对化痰散结起协同作用,防止邪毒再次集聚而使病情反复。

2014年3月23日三诊:患者多发皮肤毛囊炎,面部较为明显,乏力消失,舌紫略红、边尖略红,苔薄微黄,脉沉弦数。调整扶正祛邪药物的比例,加强化痰祛瘀散结力量,联合清热活血凉血之品,以体现除邪务尽、祛邪以扶正的治疗理念。处方:石见穿30 g,猫爪草30 g,陈皮10 g,清半夏10 g,茯苓15 g,麸炒白术10 g,三棱10 g,莪术10 g,夏枯草15 g,皂角刺6 g,浙贝母45 g,知母15 g,紫草1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丹参10 g,黄芪45 g,黄连10 g,黄芩10 g,鸡内金30 g。以后患者每2月就诊1次。

2014年6月15日四诊:患者目眵偏多,面部痤疮明显减少,精神状态良好,舌略紫,苔薄白,脉沉取略感无力。复查肝肾功能正常,未见复发及转移。守方改浙贝母为60 g、知母为30 g,加鸡血藤30 g、苏木10 g,去黄连、黄芩。以后续诊时,守方并逐渐增加浙贝母至140 g,黄芪至140 g。并随证酌加杜仲10 g、山萸肉15 g、山药15 g、全蝎3 g、蜈蚣3条、山慈菇15 g、白花蛇舌草30 g、木香6 g、砂仁6 g等。

2015年1月14日五诊: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不适,偶有入睡困难。舌略紫,苔薄白略少津,脉沉弦滑数。复查未见任何复发及转移迹象。由于发病至今已2年半,故逐渐将浙贝母减量至60 g,去全蝎、蜈蚣。嘱患者坚持服用中药3年左右。

案例2:患儿,男,14岁,2013年5月3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质量下降,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而行右颈肿大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示“NH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IHC:ALK(+),CD30(+),LCA(+),CD20(-),CD2(+/-),CD3(-),CD21(-),TIA1(+),GRB(+),BCL(-),Ki-67阳性细胞大于50%。ISH:EBER(-)。发现肿瘤侵及双颈部淋巴结、双腋下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腹腔淋巴结并侵及肺”。诊断为临床ⅣB期,采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强的松)、HyperCVAD方案(A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表柔比星+地塞米松;B方案:氨甲蝶呤+甲酰四氢叶酸钙+阿糖胞苷。A、B方案交替使用)等化疗8个周期后,肿物基本消失。2013年11月5日PET-CT示“右颈V链上组淋巴结呈斑片状放射性浓聚”,家长考虑患儿体质因化疗而明显下降,遂于2014年1月5日就诊。刻下:疲乏,精神不佳,轻度憋气,舌红,苔薄微黄,脉沉略弦无力。查血象及肝肾功能无异常。辨证为气血不足,余邪未清。治以气血双补、化痰祛瘀,兼以清热。方用六君二母汤加减:黄芪45 g,陈皮10 g,党参15 g,茯苓15 g,麸炒白术10 g,清半夏10 g,石见穿15 g,猫爪草15 g,浙贝母30 g,知母10 g,皂角刺6 g,卷柏10 g,紫草10 g,炙鳖甲10 g,黄连10 g,黄芩10 g,山药15 g,山萸肉15 g,三棱10 g,莪术10 g,鸡内金30 g。每日1剂,水煎服。另服人工牛黄散(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内制剂)10 g,3次/d。

2014年2月24日二诊:复查B超示“双颈部多发小淋巴结,无血流”,CT示“右肺小结节,定期复查,脾内钙化灶可能”。无明显不适。舌质微紫、尖红,苔薄微黄,脉沉细数略弦。守方改黄芪60 g、石见穿30 g、猫爪草30 g、浙贝母45 g、知母20 g,去党参、黄连,加夏枯草15 g。中成药同前。

2014年3月23日三诊:患儿无明显不适,舌紫、尖红,苔薄黄,脉沉细弦。依原法改方:黄芪60 g,陈皮10 g,清半夏10 g,茯苓15 g,麸炒白术10 g,夏枯草15 g,石见穿30 g,猫爪草30 g,紫草10 g,浙贝母60 g,皂角刺6 g,卷柏10 g,山慈菇15 g,白花蛇舌草30 g,知母30 g,苦参10 g,黄芩1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莪术10 g,鸡内金30 g。中成药同前。以后患儿每月来诊1次。

2014年8月27日复查B超显示“胆囊壁略毛糙,肝、脾、胰正常,双腹股沟、腋下、颈多发淋巴结肿大”。2014年8月28日复查CT示“双肺扫描未见异常,脾内钙化灶”。无明显不适,舌略红、质略嫩,苔薄黄,脉沉细弦。为防止复发,遂以每次15 g逐渐将黄芪、浙贝母加量至140 g,并坚持服用人工牛黄散。另据证酌情增减益气健脾之党参、太子参、山药,补肾填精之熟地黄、杜仲、山萸肉、枸杞子、女贞子,疏风清热之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之黄连、黄芩,活血化瘀之川芎、当归、鸡血藤、苏木、丹参、红景天,养阴生津之生地黄、天花粉等。

2015年7月31日查总T细胞比例为46.9%,低于正常,余无异常。舌略紫,苔薄白,脉细弦略数。嘱守法继服中药,随访至今未见异常。

案例3:患者,女,50岁,2012年5月因“左颈部包块进行性增大”行左颈部肿物穿刺活检示“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患者除左颈部淋巴结外,还有右侧颈部、双腋窝、双腹股沟侵犯,肺部侵犯。诊断为临床ⅣB期。遂行ABVD方案(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花碱+氮烯咪胺)化疗6个周期,至2013年2月27日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2013年7月3日复查B超示“双腹股沟、双腋窝、双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内有较丰富血流”。胸部CT示“肺内结节影较前无明显变化”。因患者不同意行放射治疗而于2013年7月8日就诊。刻下:偶咳,自汗,阵发潮热,健忘,偶有恶心反酸,纳眠可,大便成形,但便前腹痛、日行二三次,皮肤色素沉着,舌质紫、尖边略红,苔白,脉沉弦细数。辨证属痰瘀互结,脾肾不足,兼有内热;治以化瘀祛痰清热、补益脾肾。方用六君二母汤加减:浙贝母30 g,知母10 g,石见穿30 g,猫爪草30 g,三棱10 g,莪术1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紫草10 g,陈皮10 g,清半夏10 g,炙刺猬皮10 g,木香6 g,砂仁6 g,山药15 g,山萸肉15 g,鸡内金30 g,山楂10 g,黄芪30 g,龙胆10 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另服西黄解毒胶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内制剂)0.5 g,3次/d;复方斑蝥胶囊0.5 g,3次/d。

2013年7月30日二诊:患者阵发汗出明显减轻,有双下肢发憋感、久行则腰背酸疼,腹胀,大便略溏,舌紫、尖红,苔白,脉沉略弦数。守方改浙贝母45 g、知母15 g,加炒莱菔子10 g、全蝎3 g。中成药同前。

2013年8月19日三诊:患者时有头晕,背后当心部分发热,上颚溃疡,余症减轻,体质量增加,舌青紫、尖红、有齿痕,苔白,脉沉略弦。乃瘀血作祟,心火上炎,兼有脾虚,拟活血清热健脾为法。处方:生黄芪45 g,陈皮10 g,桃仁10 g,红花6 g,川芎6 g,当归10 g,赤芍15 g,生地黄15 g,鸡血藤30 g,苏木10 g,丹参10 g,茯苓15 g,麸炒白术10 g,莲子心3 g,淡竹叶10 g,黄连10 g,金银花12 g,甘草10 g,山药15 g,薏苡仁30 g,青黛(包煎)6 g。另服西黄解毒胶囊及贞芪扶正颗粒(按药品说明书服用)。2个月后复查双肺病灶及颈、腋部淋巴结稳定,无明显不适,舌紫,苔薄黄略少津,脉沉细弦。为继续巩固和加强疗效,守2013年7月8日处方去木香、砂仁、山楂,改浙贝母60 g、知母30 g,加全蝎3 g、乌梢蛇10 g、蜈蚣3条。中成药用法同前。以后患者每2个月就诊1次,守方酌情加减,病情一直稳定。

2014年10月30日复查B超示“左颈、左腋下淋巴结增大,右颈、右腋下、双腹股沟淋巴结可见。左颈、左腋下、右颈淋巴结有血流”。2014年11月29日复查CT与2014年9月23日结果对比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炎症可能,右中叶内侧段、左上叶下舌段肺不张”。遂守方逐渐加浙贝母至90 g、黄芪60 g,加玄参15 g、黄连10 g、黄芩10 g。中成药用法同前。

2015年4月8日复查CT示“双肺多发小类结节影,良性病变可能大”。2015年4月10日复查B超示“双腋下淋巴结、双颈部淋巴结增大,观察”。舌紫,苔薄白微黄,脉沉细弦。守方改浙贝母为120 g。

2015年8月10日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前段、右肺中叶陈旧性病变。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微小结节0.2 cm”。B超示“双颈淋巴结、双腋下淋巴结稳定,内部可见血流。左腹股沟区淋巴结可见”。生化全项及血常规均无异常。体质量稳定,易感冒,舌紫、尖红,苔薄黄,脉沉细弦。守方加浙贝母量至140 g以加强祛痰散结之功,黄芪90 g补益中气以助扶正祛邪。随访至今,患者病情平稳,生活质量很好。

2 讨论

根据临床表现、发病演变及预后情况,恶性淋巴瘤可归于中医学“痰核”“失荣”“石疽”“恶核”“阴疽”等范畴。陈实功《外科正宗》云:“失荣者……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所凝,坠痰失道,停结而成。”王清任《医林改错》认为:“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医宗必读・积聚》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据此,张教授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多为正气内虚、感受邪毒,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产生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蕴结于脏腑经脉,相互搏结,日久渐积而成的一类局部属实、全身为虚的恶性疾病。实证以痰、瘀、毒阻滞或互结为主,虚则以气阴亏虚多见。治宜祛痰、化瘀、解毒、散结、扶正为主。六君二母汤由六君子汤合芩连二母丸加活血化瘀、解毒抗癌之品化裁而成。六君子汤属补气健脾化痰之剂,中土得安,邪将安存;芩连二母丸出自《外科正宗》,主治心火妄动,逼血沸腾,外受寒冰,结为血瘤,其患微紫微红、软硬间杂、皮肤隐隐缠如红丝、皮破血流、禁之不住者。恶性淋巴瘤在体表受侵的淋巴结虽表现为质硬无痛结块,表皮不红不肿,但生长迅速,肿物表面温度升高,属表象外寒而实则属热的恶疾,与芩连二母丸的病机颇相符。恶性淋巴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癌毒”侵袭贯穿始终,若不清除,正气必伤,即便用大量补益之剂亦难取效。

上述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均属晚期,邪气亢盛,正气不能与之抗衡,故需在策略上先以化疗扫除“癌毒”。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邪毒难尽,则正气难复,导致晚期恶性淋巴瘤化疗不能彻底根治,大多数患者短期内即复发。基于“治未病”思想,张教授以自拟六君二母汤进行化疗后的早期干预,祛邪扶正兼顾。方中以大剂量浙贝母及知母、黄芩、黄连化痰散结、清热解毒,重用黄芪、党参健脾益气为君,茯苓、白术、陈皮、清半夏健脾理气化痰,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活血养血,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石见穿、猫爪草加强活血通络散结之力,全蝎、蜈蚣、乌梢蛇解毒抗癌为臣使。全方共奏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健脾化痰、化瘀散结之效。全方攻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相辅相成,恰与化疗后恶性肿瘤正虚邪实并存的病因病机契合。上述3例患者按恶性肿瘤国际TNM分期已属Ⅳ期,预后极差,采用六君二母汤加减治疗后,最终获得长期生存,并保证了很高的生活质量,案例1和案例2患者还能保持很高强度的学习状态。

从以上3例晚期高复发风险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得到如下体会:①中医遣方用药如同用兵,要遵循基本意法,切忌拘泥不化。六君二母汤将功用迥然不同的两首古方配合应用,既不脱中医治病的基本法则,又能知常求新达变。②恶性淋巴瘤化疗后“癌毒”残留,正气受损,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实邪虽较刚发病时为弱,却始终存在。临证应善于守方,在长期治疗中,处方虽有变化,却总不脱六君二母汤之义。③患者病情虽一直维持较为稳定的正虚邪实病机,但又有正邪消长变化,故在守方时又须灵活变通;若正气尚可、邪气较盛,则加大祛邪之力,如浙贝母常用至60 g以上,甚至140 g,同时还酌用山慈菇、全蝎、蜈蚣、石见穿、猫爪草等解毒散结、搜风通络之品;若正气亏虚明显,则应加强扶正之力,黄芪可用至90 g以上,甚至140 g。既往临床应用也显示,该方灵活应用的疗效,且安全可靠[1-2]。

参考文献:

[1] 任为民,张培彤.六君二母汤加减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7):84-85.

[2] 乔璐敏,张培彤.六君二母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病案举隅[J].北京中医药,2014,33(3):229-230,234.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14篇

因为有蜚声国内外的彩色丘陵,这个不起眼的村子成为一个景区地标。

这里,就是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黄进教授和兰州大学陈致均教授共同提出“彩色丘陵”这一地貌新命名的地方,也是彩色丘陵与丹霞地貌的复合区。

过去,人们常常把彩色丘陵与丹霞地貌混为一谈,其实它是不同于丹霞的另一种观赏性极强的地质景观。

进入景区,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色彩斑斓的山脉,红、黄、蓝、白、黑、橙、青,色彩饱满,落英缤纷,让人直叹“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极目山峦,几乎是色彩的堆涌,是壮美的组合,梦幻般的色彩恣意铺张,在天地间泼洒出巨幅油画。有人戏称,这是上帝不小心碰翻了调色板,五颜六色倾注山野。张艺谋以此为背景导演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播出后,观众看到小沈阳扯着粉红的衣裳孤零零地跑过五彩斑斓的山峦时,都被这一景观惊呆了,一时间,网上舆论哗然,许多网友留言:“老谋子真是大手笔,为了追求视觉效果,把一座山都用颜料染出来了。”张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紧急在网上辟谣:“这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复合区,并非颜料染成,而是天然的、原始的景观。”

这片彩色丘陵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包裹在祁连丹霞地貌中间,是亿万年地质运动的结果。远古时期,祁连山地带是一片湖泊或沼泽,在湖泊沉降过程中,动植物腐败后沉入水底,每个时段沉积在水底的物质有所不同,这样,湖底便有了不同物质的沉积层。在造山运动中,原来的湖底断裂挤压隆起为高山,由于长期风化和氧化,不同的物质发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由于没有植被覆盖,便呈现为五颜六色。也有人说,因为岩石的化学成分不同,在光线照射下,呈现不同的色泽,铁质岩呈红色,锰质岩呈黑色,泥质岩呈灰色,菱质岩成棕色,火山岩呈橙黄色,砾质岩呈青色,依次类推,为人间展示出一片奇绝壮观的画卷。作家杨献平曾这样描写:

赤红如大火熄灭之后的惨烈炼狱,鲜红如绵长地毯,绛红如温情传说,紫红如奋不顾身的爱与绝望,大黄色如灿烂之光芒。

进入南台子景区,一眼看到的是南边的“大扇贝”,在红、黄为主的色彩映衬下,一片灰白色的山包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相连的山包都呈椭圆状,像一个个巨大的扇贝,整齐地排列着,造型十分优美,即使高明的雕塑师也不一定能想象得出来。登上一号观景台,从上往下看,灰白色的“扇贝”又在其他色彩的映衬下呈现出别样风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象也会不同,仿佛高人羽化登仙留下的遗迹,又似刚刚从大海中出浴的贝壳。更远处,一处高耸的丹霞方山,如同一座古堡,与彩色丘陵相辉映,令人浮想联翩。

这时,更多的人会把镜头对准另一边――万顷碧波般的五彩丘陵。从高处的观景台俯瞰,彩色的群峰匍匐着、起伏着,远处、近处,山丘像是被泼洒了油彩一样,红、黄、青、白、黑……各种颜色波浪般起伏,几乎是一片色彩的海洋,又似燃烧的火海,这“火势”一直向深山蔓延,妖娆多姿,神奇壮观。每一种颜色呈现一种层状分布,多种颜色叠加上去却又不混同,像染色均匀的布匹。如朝晖夕照下,山体的反光映照得每个人浑身都红彤彤的,大家都会“红光满面”,相视而笑。游客们不用刻意去对焦取景,随意按下快门都能拍出一幅美景,即便是不懂摄影的人,也能随意留下美好的记忆。

沿景观道拾级而上,有两个彩色丘陵与丹霞地貌结合的复合型景观。一处叫“众僧拜佛”,红色砂岩的崖壁下,一群突起的峰林状石包匍匐着,而上面的山崖恰似一尊卧佛,头部、胸部、肢体、手臂都酷似睡着的人像,那些峰林状的造型就如同顶礼膜拜的僧众了。另一处是“灵猴观海”,远处一块形如猴子的石头蹲踞山顶上,下面是一片碧波荡漾的彩色丘陵,“灵猴”好似正在逡巡万顷碧波。这里,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两者自然过渡,自然衔接,形成了别有情趣的山野景观。

随观光车到达二号观景台。一边是一座高耸的独立山丘,红黄相间,有索道直通山顶,称作“云端顶”,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登到高处,一览群山,体验万象入怀的壮观。另一边是“七彩屏”――红、黄与橘红相间的彩色纹络包裹着山丘,像一道立体的自然壮锦立在路边。下午四五点钟是最好的观景时光,夕阳的余晖斜照在彩屏上,色彩格外鲜艳,像被阳光洗过一样,似乎能感受到彩色丘陵的脉搏跳跃。再往前行,路边的“夕晖归帆”、“仙女醉酒”也同“七彩屏”一样,强烈的色彩映照得眼睛生疼,但对于游客来说却是美妙无比的感受。

再往前,是一片被称为“刀山火海”的景观。这里是张艺谋拍摄《三枪拍案惊奇》的外景区,至今还保留着电影中的麻子面馆――一座仿明清建筑,面对一片火红的丘陵。“刀山火海”,的确很形象。高处的山脊如同一把大刀,东西向横亘着,下面是如火如荼的彩色丘陵,山是静态的,而感觉是却是彩色的浪潮滚滚涌动,视角不同,感受便不同,远近高低,各有情趣。每当朝阳初升或夕阳西落,山体映在阳光里,色彩分外明丽,如仙女身披金缕玉衣,熠熠泛光,恍如仙境,令人惊叹不已。站在山脊上,一边是绿野包裹的村庄,一边是翻涌的色彩海洋,一极远古,一极现代,有一种洞穿时光隧道的感觉,在这对比中,很难一下子把两者对接起来。

黄山奇石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野三坡;森林公园;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86-02

一、概况

野三坡位于太行山北端,保定市涞水县西北部,东缘距北京100公里,东南、东北部与北京市房山区和门头沟区接壤,西北与河北省涿鹿县毗邻,属于海河流域大青河水系。处于中低山过渡地带,西眺2 700多米的小五台山,东望华北大平原。南部的拒马河和百里峡发育有岩溶地貌和峰林,拒马河中游南北两岸为深切峡谷。

二、资源条件分析与评价

野三坡不仅历史悠久,是当地的道教圣地,同时还具有典型的山地景观。其山峰、瀑布、泉水、林石不仅类型齐全,而且各具特色,可用“野”、“奇”、“幽”、 “雄”、“险” 、“秀”来概括。具体资源评价如下。

(一)动植物景观资源

野三坡国家森林公园内植被覆盖率较大,种类丰富,垂直分布明显。800―1 000m的低山区为人工、半人工植被带,主要为山楂、山核桃、椿、杨、柳、榆、槐和灌木荆条、三裂绣线菊等。1 000―1 300m处为低山灌丛带,主要为毛榛-丁香灌丛、绣线菊-丁香灌丛、丁香灌丛、绣线菊-毛榛灌丛等。1 300―1 600m处为中山杨、桦木、栎林带。阳坡以辽东栎为主,伴有少量黄花柳,色木槭、山核桃等;阴坡以杨、白桦、黑桦、坚桦混交林为主,伴有少量色木槭、椴树等。该带灌丛繁茂、种类丰富,有毛榛、绣线菊、六道木、溲疏、红山柳、山刺梅等。地被植物丰富,覆盖率达95%。1 600―1 850m处为中山桦树林带,主要有红桦、坚桦、枫桦、黑桦,还有色木槭、山杨、黄花柳等,灌木有丁香、六道木、杜鹃、毛榛、刺五加和地被植物黄花地丁、地榆等。1 850m以上地势比较平坦,为山顶草甸,组成种类有苔草、黄花菜、黄花地丁、金莲花、鸢尾、龙胆、黄花柳和红桦等。本区有多种国家及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如野猪、斑羚、褐马鸡、黑鹳、金雕、雀鹰、勺鸡等,此外还有上百种昆虫。

(二)地质地貌景观资源

野三坡的地址遗迹具有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是华北板内造山带的典型代表。此外,野三坡还有完整的地址遗迹,各类不整合面清晰,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各类岩石遗迹齐全,异常发育的构造节理、断层、褶皱等构造遗迹突出,山地夷平面、河流阶地各种拟态等地貌遗迹丰富多彩。如百里峡是野三坡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的精华所在,属岩溶、水动力和重力崩塌等叠加作用形成的嶂谷景观,为望京坨北麓发育的三条各具造型、呈鹿角状延伸并朝不同方向辐射的峡道,分别命名蝎子沟、海棠峪和十悬峡。峡内由于受物理、化学、生物等侵蚀、冲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而形成了包括奇峰、怪石、绝壁、幽洞、天桥、天窗、潭穴、脚洞、一线天、钟乳石、倒石锥、岩溶泉等数十种景观类型。峡谷全长52.5km,从崖头到沟底高差在百米以上,谷底时宽时窄,最窄处不过1m,有开有合,时上时下,整个沟谷呈蛇形弯曲状态,变幻莫测。

(三)水体景观资源

园区内拒马河水量丰富,为多条“S”形河道串联构成,水流平缓,青山缠绕,与游路并进,为园区增添了灵气。另外,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峨峪水库和大泽水库等,也可结合周围其他风景资源开展水上观赏活动。如鱼谷洞泉,泉水清澈,长流不息,平均流量0.42m3/s,是人们公认的中国怪泉之一。因每年谷雨前后从泉口向外涌鱼而得名,这种有趣的情景一般延续8―10天。这种鱼的学名叫“多鳞铲颔鱼”,俗称“石口鱼”,每尾重350g左右,黑脊白腹,鲜美可口。

(四)天象景观资源

一是石城岭观日出。石城岭地形险要,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一望无际。天将晓时,站立峰顶远眺,波澜壮阔的云海一望无际,喷薄欲出的红日云蒸霞蔚。待到晨曦日出,霞光万道,一面通红,一条长长的淡红色的横线随着太阳升起逐渐变宽,当太阳完全露出地面时形成上大下小的莲花盆形。二是韭菜堰观云雾。观云雾景可选择韭菜堰梁南侧几处突出的崖顶上,南面悬崖上云雾变化莫测,是京郊最佳的云雾发生地,故当地称其为“仙云岭”。

(五)人文景观资源

野三坡历史悠久,地势险要,风物荟萃,既有丰富的自然景物资源,还有几处独特的人文景观资源。一是蔡树庵长城,现存南北两段,共长2km(高5―10m,宽4m)。沿长城共有6座敌楼,保存尚好。站在第4楼高呼,回音缭绕,当地人称之为“回音楼”。二是大龙门城堡,地处阳明山麓,高峰叠嶂、峭壁峡谷,为明代内长城重要城堡之一,城堡内现为大龙门古村。三是龙门天关摩崖石刻,地处大龙门城堡西北0.5km,沿河一侧高峰耸立,峭壁如削,上刻有20幅自金代以来名人书写的诗词,绵延0.5km,为研究明代书法艺术提供了可靠的佐证。四是佛洞塔是一座孤立山峰,山顶部为一大平台,面积200亩,中部原系一庞大的寺庙群,庙前有一座长11m的穿山洞――罗汉洞,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有盛大庙会。

三、保护区划分

根据野三坡旅游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由南向北将公园划分为龙门天关长城文化保护区、白草畔原始森林休闲区、鱼谷洞奇泉怪洞游览区和百里峡峡谷风光游览区等四部分。

(一)龙门天关长城文化保护区

由瀑布、山峰、奇石、遗址、摩崖石刻等景观构成,区内有许多文物名胜遗留至今,现有的“大龙门城堡”、“蔡树庵长城”、“摩崖石刻”等都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客可进行观光、戏水、登山、考古、休闲等活动。

(二)白草畔原始森林休闲区

由山峰、原始森林、稀有植物、奇石、遗址等景观构成,白草畔素有“太行山中的绿色明珠”之称,区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山地风光独具风采。游客可进行观光、度假、登山、考古、休闲、野营等活动。

(三)鱼谷洞奇泉怪洞游览区

由溶洞、钟乳石、遗址等景观构成,是游人猎奇揽胜之佳境,可供游客进行观光、科考、了解历史文化等活动。

(四)百里峡峡谷风光游览区

由峡谷、山峰、奇石、瀑布等景观构成,区内有罕见的岩溶型嶂谷地貌体系,其特有的地质、地貌、动植物及周围的生态环境,构成“雄、险、奇、幽”的天然百里画廊,堪称大自然的奇迹。游客可进行观光、登山、休闲、探险等活动。

四、开发保护方案

(一)动植物资源保护方案

森林防火是森林公园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区内森林覆盖率高,野生动植物较为丰富的特点,森林公园的植物资源保护,必须贯彻“保护、培育、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实施以下保护措施。一是按《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1991)的规定加强防火设施建设,分别在龙门天关、白草畔和百里峡景区新建望火、观景两用楼。二是在游客密集的景点修建防火隔离带。三是储备防火用具,配备防火指挥车、风力灭火机、防火电话、防火工具等。四是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杜绝外来病虫害的传入,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发现灾情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五是配备专业护林队伍,加强巡山护林工作,对园内的古树名木进行特别保护,加强森林植被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六是贯彻“加强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禁止捕捉伤害各种野生动物、攀折树木花草等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维护其正常的生态系统。

(二)景观资源保护方案

对于森林公园的古建筑物保护,贯彻“修旧如旧”的方针,保持其原历史风貌;保护区内不得开荒、采石;重点景区要禁牧,加强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控制游人规模,建立治安管理组织,及时检查对景观景点资源的破坏隐患,调整好风景开发与保护的矛盾,避免盲目开发建设及对风景资源的破坏。特别是要保护好龙门天关长城文化保护区大龙门古村的古民居,对于亭、台、阁等驻景设施的建设,应在不影响景观“野”趣的原则下,采用天然材料、“拙”的造型,以“显山露水”为原则,有计划地推进景观建设。(“显山”:即要求城区建筑高度以檐口高度作为控制基点,控制在10m以下,即3层以下为宜,个别为造型需要可局部达到14m;“露水”即规定沿河不再新建任何建筑,新建筑要求间断式布置在靠山一侧。)

(三)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自然生态环境、各类风景资源,应坚持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依法建园,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森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野生动物资源,做到风景资源的永续利用。一是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绿化,增加植被盖度,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尽量减少公园内裸地面积,并防止植被破坏等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二是不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是有计划地加强景区垃圾回收、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效避免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四是建立景区环境质量监测档案,定期请环保部门对景区大气、水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记录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