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本次调查从2014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调查对成年人群的调研放开了年龄上限70周岁的限制,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全年龄段人口。

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97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回收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并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57亿。

(一)国民阅读率上升0.2个百分点

(二)三分之一的人使用微信阅读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

(四)纸质图书阅读和手机阅读时长增势明显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增势较为明显;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

(五)调查新增Pad阅读数据

(六)阅读新闻仍为主要网上活动

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具体来说,有74.8%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3.6%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同时,互联网的娱乐功能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64.4%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3.4%的网民将看视频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6.1%的网民将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还有35.6%的网民将网络游戏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19.5%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本次调查从2014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调查对成年人群的调研放开了年龄上限70周岁的限制,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全年龄段人口。

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97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回收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对样本进行加权,并运用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可推及我国人口12.57亿。

(一)国民阅读率上升0.2个百分点

(二)三分之一的人使用微信阅读

进一步对各类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略有下降。

(四)纸质图书阅读和手机阅读时长增势明显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增势较为明显;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

(五)调查新增Pad阅读数据

(六)阅读新闻仍为主要网上活动

我国成年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信息获取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重视,具体来说,有74.8%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3.6%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同时,互联网的娱乐功能仍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64.4%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3.4%的网民将看视频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6.1%的网民将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还有35.6%的网民将网络游戏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19.5%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昨日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首次调查的微信阅读指标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其中,成年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此外,数字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阅读率。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58.1%

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本4.56

手机阅读

成年国民接触率首次超过50%

听音乐、用微信、手机QQ等是我国成年国民中手机阅读接触群体的重点消费内容。

微信阅读

聊天、看朋友圈比例均超80%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小学生:我们的阅读量很大

记者调查发现,郑州市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四(3)班,超过一半的学生的年均阅读量都在10本以上,远超《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所要求的阅读量。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该班学生的阅读量处于上升态势。

在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该校六(1)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34名学生共读书312本,总计约6838万字,人均阅读约9.18本,约201.1万字。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为100万字,五、六年级的学生每年的阅读量为50万字,该班学生一学期的人均阅读量就超过了“课标”规定的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量。

成年人、未成年人阅读量有所增长

2016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人的大部分阅读指标保持了继续上升的趋势。(注:成年人群包括了18岁以上的所有年龄段人口。)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较2014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6%,较2014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注:指标中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是单指对图书的阅读,而各媒介综合阅读率则涵盖了图书、报纸、期刊、电子书等各种方式的阅读。)

2015年,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1.1%,较2014年增加4.5个百分点,显著上升。

综上所述,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看书的人都多了。

通过新兴媒介看书的人多了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不久前,某知名图书销售网站了一份“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一线城市全部没有上榜,排第一的竟是浙江二线城市宁波。北、上、广商业化过浓,不少人无心读书,倒也罢了,深圳竟也不在“最爱阅读”之列。深圳是众所周知的“图书馆之城”,2013年10月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一时间,对这个阅读调查排行榜表达抗议的深圳人不在少数。(《青年报》,10月3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罗西曾这样评价深圳:“这是一座因为注重阅读而值得尊敬的城市,这是一座充分保障市民文化权利的城市。”深圳能获“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却不能进“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单,确实让人颇不服气,难道深圳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是凭空吹出来的,或是花钱买来的?这种阅读调查,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调查过程并不严谨,调查结果难以取信。

这些年,各色阅读调查“你方唱罢我登场”。文化部门在调查,传统媒体在调查,图书销售网站或商家在调查,与阅读“七不沾八不挨”的企业也在调查,比如某营养品公司最近就了“中国0至7岁婴幼儿亲子阅读现状调查报告”。各路调查人马要么调查大学生阅读,要么调查中小学生阅读,或调查公务人员阅读;在地域上,要么调查全国,要么调查全省,或调查市县区……几乎到了“无处不调查”的地步。

在这股调查潮流中,大家自说自话,让受众不知该信谁。最应该注意的是,一些全国性阅读调查并不周到、细致、严谨,只调查局部地区的部分读者,就得出全国公众少读书、不读书的大型报告,好像多数国人成了懒汉,耸人听闻;一些地方性阅读调查为避免损害地方形象,大肆“注水”,给地方“贴金”;一些商家调查也存在利益因素,借调查少数网民的阅读情况,炒作自己或一些书籍。

阅读调查泛滥,调查数据失真,会混淆视听、误导行业,不利于图书出版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早有专家建议,阅读调查也要统一调查机构、操作流程,最好聘请独立机构来进行,以使调查结果真实反映现实,避免“人情数字”和“面子数字”,如此调查才能取信于民。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全民阅读”明年还要入报告。“全民阅读”已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李克强表示,“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一种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李克强说,全民阅读量逐年增加,是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

李克强介绍说:记得去年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在听取各方意见的时候,不仅是文化界、出版界的人士,而且经济界和企业家都提出要支持全民阅读活动,报告要加上“全民阅读”的字样,而且还有人担忧,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这些建议让我深思,说明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我们国家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而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两次愿意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原因,明年还会继续。”

对于李克强总理谈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全民阅读”,很多媒体进行评论说,“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一个关乎人们心灵建设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大命题”,无论作家、出版家和读者,都感到非常振奋,全民阅读的问题,再一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说到“全民阅读”,不禁使我们想到每年公布的我们国家国民人均阅读调查,而从国民阅读调查得出的结果看,都是令人难以满意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大众阅读量下降的担忧并非我们国人所独有,但是,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尤其是与世界上那些热爱阅读的国家和民族相比较,我们的阅读量确实偏低,这跟我们这一传统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地位很不相符。

这些年来,国民阅读率、人文阅读、书籍的命运、设立国家读书节、阅读社会的建立,以及关注对阅读的本质,阅读的价值,阅读的精神,阅读的文化的思考、忧虑等,一直是热议的话题。每年有关部门总要公布国民阅读率,都会引发媒体热议和讨论。阅读的生态、阅读观念出现了失衡,很多读者信奉“浅阅读”、“快餐化阅读”、“时尚阅读”和“读图思维”。消费性的阅读、功利性的阅读、实用主义的阅读,成为我们的阅读选择和常态。

为了改变目前国民的这些阅读现状,扭转我们的文化阅读量下降的趋势,更重要的是为了鼓励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营造全社会浓郁的阅读文化氛围,这些年来,有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建立国家阅读节(日),推进全民阅读的建议”,有一些地方开展了“读书节”、“读书月”之类的活动,乃至很多读者呼吁拯救我们的阅读危机,关注我们日益恶化的阅读生态,但我们的阅读现状,仍不容乐观,阅读文化和精神价值体系亟须重新构建。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一、大众阅读习惯的变化

1.图书阅读率降多升少。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指出,2007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8%,比2005年的调查结果微升0.1%,这是自1999年此项调查开展以来图书阅读率首次上升。在1999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进行的前四次调查中,这一数字分别是60.4%、54.2%、51.7%和48.7%,呈连年下滑趋势。虽然近三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读书的倡导与推动力度不小,阅读率微涨,但从2005年到2007年,超过半数的人连1本书都没读过,形势仍不容乐观。

2.网上阅读率大幅上升。调查还显示,网络阅读率继续大幅攀升,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2007年达到44.9%。网络在线阅读成了最普遍的阅读方式,选择比例高达79.7%,其次为下载阅读,49.6%。据估算,目前,全国固定阅读手机报的人约为251万,固定阅读电子杂志的人约为227万。网络阅读比例逐年递增和电子读物的读者越来越多,表明新一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3.“浅阅读”成主流方式。调查指出,报纸是阅读率最高的文字媒体,以73.8%的阅读率居首位,杂志以58.4%的阅读率排第二位。在这一调查中,报纸、杂志、网络浏览等传统意义上的“浅阅读”模式占很大部分。与讲求思考性的深层阅读相对,研究者将“浅阅读”总结为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模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和心理的愉悦,但是缺乏纵深的思考,弱化了思维能力,而这种阅读方式显然正成为国民阅读的主流。

4.阅读时间逐渐减少。新浪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包括电子阅读的情况下,有31.9%的网民每天读书时间少于1小时,还有9.6%的网民每天几乎不读书,每天读书在3小时以上的人不足10%。即使在阅读率最高的在校学生群体中,近几年来阅读时间也在逐渐减少。《中华读书报》对中小学暑期阅读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城区中小学生中,每周读书3~5小时者占45.1%,1~2小时者占25%,6小时以上者占20.6%,基本不读书者占9.3%。2007年4月,《广州日报》记者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九成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不足1小时。另有资料显示,59.2%的大学生只用很少一部分时间阅读课外书籍,有6.2%的同学课外阅读时间为零,只有12.3%的同学花在阅读方面的时间比较多。

二、阅读习惯变化的原因

1.大众媒体多元化挤占读书时间,分流了读书群体。传统图书受到电视和网络媒体的挑战,电视里播放的娱乐节目和连续剧消磨了人们的时光。而电脑、互联网普及率的成倍增长,吸引了大量读者的眼球。各媒体之间存在着争抢“眼球”的激烈竞争,数字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变革,大众媒体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人们对文本的选择倾向更趋于分散和多元化。

2.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阅读功利性强。对于青少年而言,由于学习压力大,自由发展空间狭小,热爱读书的人数也在减少。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基本是围绕升学的指挥棒在转,一切与升学无关的课外阅读,名义上是提倡,但实际上受到了限制。不要说中小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使他们难得有空余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就是家长和老师也总是强调要把时间多用在学习上,少看或者不看没用的课外书。

3.缺乏精品图书激发阅读兴趣,书价虚高使得读者分流。近年我国出版图书精品太少,有创意、吸引读者眼球的图书可谓凤毛麟角。在图书市场上,由于市场化运作,出版者盲目选题跟风,模仿现象严重。有相当一部分编辑和出版人不是想让人读书而卖书,而是为了挣钞票而卖书。再加上盗版书充斥,都极大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降低了读者对图书的预期值。读者对书籍的文本内容产生失望情绪,导致他们转向其他媒介获取知识。

书价虚高也是影响读者读书的原因。据有关方面调查,现在有80%以上的读者认为书价太高,其中25%的读者认为书价已经高到让人难以承受的地步。现在每本书的平均价格已达30多元,10元以下的书很少,有些精装书、套书达上千元,老百姓买书成为了奢侈享受。

4.图书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公众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覆盖面和图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公众的阅读需求。目前全国每45.9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图书占有率不足1册,尽管许多城市有市或县图书馆,但没有区图书馆的城市更多。许多图书馆面临生存压力,县级图书馆很大一部分规模小、条件差,多年没有经费投入,极大地削弱了图书馆的职能作用。据统计,我国700多个县级图书馆因经费短缺,全年无购书费,只维持职工最低工资。因此,导致许多图书馆服务能力不高,为维持“惨淡经营”而无奈开展有偿服务,即使经费尚可的图书馆,亦以“创收”改善职工生活。一些图书馆可以在其他业务建设上花大钱,就是不愿为读者花点小钱,还想尽办法从读者身上捞取好处。这种状况,很难保障公民的借阅需要。

三、推动全民阅读的措施

要改善目前的阅读状况,营造全民族的读书氛围,应该从点到面,充分发挥各组织机构在推动全民阅读中所起的作用。

1.政府应将阅读列为社会发展计划,加强政策指导。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已经举办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缺乏权威机构进行有效组织,活动范围窄,形不成全民阅读的规模效应。亟须全面规划部署,整合各种资源,使全民阅读活动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长期性工作确定下来,每年进行规划部署并组织落实。

2. 出版机构应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满足读者需求。各出版社应从思想上提高对全民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各项读书活动,应该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效益。首先,出版社应深入研究阅读活动的规律性,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方式和阅读动向,制定近期和中长期出版计划。提高出版质量,多出内容健康、内涵丰富的精品图书,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其次,要合理定价,推出一些价格合理、质优价低、人人都买得起的平民化图书。

3.加强图书馆经费投入,提供便捷服务吸引读者。各级政府应该对图书馆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必须敞开大门、融入社会,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进行布局,方便公众。图书馆要走进社区,走向农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社区图书馆和农村图书馆,在人群密集的区域建立图书流动服务网点,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图书馆必须深化改革,切实做到免费服务,送书上门,延长服务时间,扩大借阅种数及期限,改善服务态度,开展知识服务及各类群众性阅读活动,以宽松、自由、便捷的服务吸引社会阅读,取信读者。

4. 教育部门应当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列入发展计划,建立阅读机制。人的一生中心智最活跃的时期是青少年时期,人生的最佳阅读时期恰好也在这一时期。因此,要建立早期阅读机制,并注意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我国报业市场还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报业竞争需要自由当然也需要规范,没有规范的自由是不利于报业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的。在众多涉及报业市场竞争规范化的问题中,目前我认为亟待解决的是“公平竞争”的问题,焦点在报纸的发行量上。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消费者有两类,其一为读者,其二为广告商。报纸在产业化运作过程中实际面对的是两个市场,报纸市场与广告市场。由于报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来源于广告市场,因此,对广告客户的争夺也就成为报业竞争的主要内容。但是,报业经营者在广告市场上竞争的资本则来源于在报纸市场所获得的传播效能,确定报纸传播效能高低的量化指标主要就是报纸的发行量。因此,报纸的发行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成了广告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发行量越大,这种商品的价值就越高。于是,报纸间的经济利益之争最终就落脚在报纸发行量的竞争上。在成熟的报业市场上,为了保证公平竞争,维护广告主、广告商和报业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一般都有一个报刊发行量的核查组织作为市场的中介机构,由它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核查公布报纸的发行量,以避免个别报社弄虚作假,确保发行量数据的真实性。对于那些胆敢通过虚报发行量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做法,法律和行规都将予以严惩。1997年9月,香港的英文《虎报》因涉嫌每日虚报1万多份发行量,受到了香港廉政公署的审查,最后3名当事人分别被法庭判处4至6个月的拘役,即为一个例子。

然而,反观目前内陆和我省报业市场竞争的现实,报纸的发行量任由各报自说自话,发行量的水分岂止1万?尽管我国《广告法》也规定:“广告者向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提供的媒介覆盖率、收视率、发行量等资料应当真实。”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核查手段及处罚措施与之相配套,这一规定几乎成为一句空语。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一些发行量仅有数千的报纸敢冒称数万,仅有数万的报纸敢冒称几十万;更有甚者,某些报社还明令规定报社工作人员不得向外透露本报的发行量,违者就要受到处罚。这就使得我国报纸的发行量成了一个“黑洞”,深不可测,局外人根本不知深浅。显然,这种状况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它不仅构成了对广告商的商业欺诈,同时也构成了与报业同行的恶性竞争,损害了诚实守信的报业经营者的利益。近年来,一些国外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在进入我国从事广告经营业务时,常常以我国报纸的发行量没有经过核查,不真实、不可靠为由,作为煞价的理由。这种状况如任其进一步发展,最终受损害的将是整个中国报业。这种缺乏规范的不正当竞争,激发了全国各地报业同行之间的数据之争。如《太原晚报》是太原日报社的一张子报,《山西晚报》是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的一张子报,都属于都市类报性质,2003年《太原晚报》通过央视调查数据称自己的报纸在太原市的阅读率为全省第一;《山西晚报》说其报纸发行量是省内日报类报纸发行量第一;二者对此印制手册,各说各有理。

在石家庄,《燕赵晚报》是市报石家庄日报社的一张子报,《燕赵都市报》是省报河北日报社的一张子报,都属于都市报性质,同处一市,目标读者群相同。在1998年年末的发行大战中,《燕赵晚报》及其母报《石家庄日报》在报纸上刊登了由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对石家庄市居民报纸阅读情况调查的结果,根据这项调查,《燕赵晚报》在石家庄市的阅读量市场所占份额为23?4%,而其竞争对于《燕赵都市报》为14?5%,位居次席;在阅读率上,《燕赵晚报》为37%,《燕赵都市报》为22?9%,也是《燕赵晚报》强于《燕赵都市报》。两报据此刊出的消息称:“《燕赵晚报》在省会市场份额最大、阅读率最高”。两天后,《燕赵都市报》及其母报《河北日报》立即对《石家庄日报》和《燕赵晚报》的这一报道提出异议。《燕赵都市报》在其一版头条以“本报合法权益不容侵害”为题刊出文章,指责《石家庄日报》和《燕赵晚报》在一年一度的报刊订阅关键时期和广告经营的黄金季节,故意刊登“央视调查”的虚假结果,将这一模糊调查公诸社会,目的在于混淆视听,抑人扬己,可谓行业不正当竞争的极致。并称将就《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和央视调查咨询中心的侵权行为,“诉诸法律讨回公道和公平”,争端骤起。由于省委宣传部及时介入,双方暂停了在报纸版面上的公开指责,但争论仍然没有平息。在武汉,《武汉晚报》是武汉市委宣传部主管的一家城市晚报,《长江日报》是武汉市委的机关报,《楚天都市报》是省报湖北日报社所属的一张子报,也以武汉市的读者为目标读者群,三报都立足于武汉市,以报道都市生活、服务武汉市民为办报宗旨。1998年9月,也是在报纸发行大战的关口,《武汉晚报》刊出了由北京新生代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在武汉所作的报纸阅读率调查结果,并配发了题为“98中国媒体大调查———在哪儿做广告最有效”一文。文中称,《武汉晚报》在武汉市各类日报中阅读率位居首位。时隔不久,被调查数据排在第二位的《长江日报》率先提出异议,在自己的报纸上发表了《刊登所谓阅读率排行榜贬损兄弟报纸———两媒体延揽广告出怪招》一文,对《武汉晚报》的做法予以抨击。第二天,被调查数据排在第三位的《楚天都市报》和被排在第八位的《湖北日报》同时转载了《长江日报》的文章,其中一家还配发了编者按,对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提出了怀疑。于是,《长江日报》和《楚天都市报》结成了统一战线,在《长江日报》上刊出了两报广告部的联合声明,明确表示“将依法追究责任”。这些事的发生,可以说是我国省会城市报业竞争不断加剧而又缺乏必要规范的必然结果。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中国报业市场也到了必须组建ABC(报刊发行量核查组织)的时候了。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 我国移动金融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商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 浅析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监理企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定价策略在我国服装业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青年旅馆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移动金融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研究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与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对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4-30.

[3]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2016-04-28.

[8]杨扬.2013年湖北居民阅读指数报告出炉[EB/OL].,2016-05-26.

[10]中国新闻网.当当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全国阅读两极分化[EB/OL].,2016-05-26.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being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on reading promotion in China, the article points out 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promo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discusses the mode of reading promotion led by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 The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问题;模式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ies;reading promotion;current situation;problem;mode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58-02

0 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都把阅读推广活动作为提高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政府及民间都致力于阅读推广,有些国家元首也亲自参加阅读活动。卓有成效的如,美国国会立法通过成立的国会图书馆阅读中心及该中心发起的“国家阅读推广伙伴”计划,英国的图书信托基金会及其发起的“阅读起跑线计划”,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日本官民协力启动2010读书年等。[1][2][3]

我国也早在1997年就由、文化部等九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知识工程”,以“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目的就是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为知识经济发展作贡献。中国图书馆学会响应中央关于全民阅读的倡议成立了阅读推广专门工作委员会,旗下15个专业委员会,200余位专家学者,策划了诸如“4.23”广场活动、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湿地中国行、绿色阅读、建筑图书奖、阅读与健康科普博览会、全民阅读论坛等,取得了很多可贵的经验。[4]

1 我国国民阅读现状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开展了八次。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覆盖了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近三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表明: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从69.7%到72%再到77%,呈持续增长态势。我国2010年人均阅读图书4.25本,读书读报时长增加。这些都得益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政府部门重视阅读推广并把它作为老百姓的实事来抓。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和新闻媒体的宣传对全民阅读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另外,数字化阅读明显增长,报纸为传统媒体阅读量之最,0-8岁儿童陪读率上升。但结果也显示:期刊阅读下降;近六成国民自认读书量少,三成以上不满自己读书现状,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明显高于成年人,“该读书的人不读书、该读书的时间不读书、该读的书不读”现象仍然存在。[5]

2 我国目前阅读推广及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阅读推广活动总体偏少,且受国情影响存在地域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域上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和城市阅读推广活动相对多,西部地区和农村少;②形式、内容单一,主要以书目、新书推荐、世界读书日活动等为主;内容限于专业书、考试用书、经典文学名著等;③推广范围有限,高校图书馆多限于师生读者,很少参与全民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也多面向城区读者;④模式方面,嘉年华式推广活动多,持续性、培养型推广模式少;⑤研究方面,对活动项目的介绍评议多,也有对单一主题式模式的研究,但是缺乏对可复制推广模式的研究。

3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成为读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倡导全民阅读的主要力量,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开展阅读推广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3.1 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丰富的馆藏纸版资源,而且还拥有大量的电子资源,这些都为阅读推广奠定了丰厚的资源基础。[6]

远程访问技术的发展为校外读者提供了方便,也大大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为开展阅读活动提供了方便。只要有网络的地方,读者就可以通过远程账号检索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另外,一些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功能的开通,也为边远地区的农村居民提供了条件。

3.2 高校图书馆造就了大量阅读推广经验丰富的图书馆员,高素质的大学生读者和各学科教授专家等人力资源。

图书馆员不仅熟悉本馆的纸版馆藏资源,还能掌握本馆和网上免费的数字资源,可为阅读推广的倡导者,提供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大量多载体的有用资源,量体裁衣为推广对象提供资源服务,指导阅读活动的实施。大学生的学科齐全,而且年轻有激情,可成为阅读推广的中坚力量,成为有力的组织者和推广者。各学科的教授专家掌握着各自最权威、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他们可为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学科专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3.3 高等院校的暑期实践活动,及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基地等条件,给在基层开展阅读推广提供了有利途径。高校图书馆利用大学生的暑期活动和实习基地开展阅读推广,让大学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和组织,既提升了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也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实践了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价值。全世界全社会都在日益关注全民阅读水平,而我国国民阅读能力却不容乐观;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机构之一,具有推广阅读的优势条件,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开展阅读推广具有很大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的阅读推广模式,并加以推广,对缩小东西部及城乡差距,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 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的阅读推广模式探讨

4.1 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的三种阅读推广模式 ①阶段式:即利用大学生每年假期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成为基层阅读推广活动的执行者。高校图书馆员理应担当起培训学生的义务,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阅读推广的意义,了解推广对象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方法,常见的阅读推广途径和相应的活动,推广活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推广活动等等。通过让大学生调查掌握推广对象的阅读需求,了解其目前的阅读现状,才能有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高校图书馆应该把这种阅读推广作为每年的常规性工作来做。②基地式:即依托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开展的阅读推广模式;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基地,无疑是开展常规阅读推广的绝好途径,从大学生所在的实习学校的中学生,到中学生的家庭、社区,都可以是阅读推广的对象范围。而且教育基地是相对比较固定,这种阅读推广模式在师范院校具有普遍推广意义。③本土式:即以当地图书馆(室)或文化馆为主体,高校图书馆协助开展的阅读推广模式。这种阅读推广模式是馆际合作、城乡合作、东西合作的新途径,为开展馆际“一对一”帮扶开拓了新思路,对缩小城乡及东西部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4.2 实施步骤 ①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在即将实习的学生中选择、培训自愿参与阅读推广的大学生,使其充分了解阅读推广的意义,掌握问卷调查和阅读推广的相关方法。②确定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实习基地、暑期实践场所以及大学生家庭所属社区等范围的学生和民众。针对阅读推广地区的特点和受众需求,共同设计合理的阅读现状调查问卷。③由大学生向阅读推广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做好调查问卷的回收工作,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充分了解该地区阅读推广对象的阅读现状和阅读需求。④根据推广对象的需求、现状和特点,设计符合当地现状的阅读推广内容及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最后,全程跟踪、监控活动,检验推广成效。通过走访、电话问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检查阅读推广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以养成受众的阅读习惯、培养受众的阅读能力。并将推广对象阅读推广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5 阅读推广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5.1 基层或郊县居民图书消费能力低,阅读资料匮乏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地域不同,决定着阅读推广对象的文化层次复杂多样。尤其是基层农村的图书资料匮乏,居民阅读水平较低,都是阅读推广的不利因素。高校图书馆员和大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如可将图书馆部分纸版图书短期出借或捐赠给基层单位或社区,尤其是那些大学生读者利用率不高,但适合农民、中小学生阅读的资料;有条件上网的地方,还可以推荐部分免费的网络资源等;还可以倡议大学生或发达地区中学生捐出自己的部分图书资料;或在有利于阅读推广宗旨的情况下为一些出版媒体做宣传,向他们倡议赞助基层;申请当地的政府支持等。[7]

5.2 基层居民相对缺乏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难以组织动员 可以借鉴大连创建文明城市时“小手拉大手”的做法,以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为中心,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动员中小学生和幼儿,让他们督促其家庭成员参与阅读活动;宣传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意义,通过典型案例,宣传“亲子共读”p“家庭共读”对培养和教育子女的好处,打动家长远离麻将,亲近阅读;还可以利用班会、班级板报、校报等课外活动或刊物,定期举办“亲子读书报告会”,[8]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渲染读书快乐的氛围;动员离退休教师、爱好阅读的居民骨干或文化程度较高的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以其模范带头作用来影响他人。

5.3 推广对象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 利用在教育实习基地实习的师范生、假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定期对推广对象特别是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以离退休教师和积极分子为核心组成各种读书会或读书小组,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定期集中讨论交流,相互督促,提升阅读能力;对阅读能力短期难以提高的人群,开展为其读书、听广播或磁带等“听书”活动;培训活动的间歇期仍坚持以多种方式长期跟踪指导,以养成他们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邀请出版发行界的积极参与,举办一些活动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一切以有利于阅读推广宗旨为目的,力求避免轰轰烈烈开始一哄而散结束的嘉年华式活动,力求避免弱化阅读推广意义的一切物质奖励。

高校图书馆凭借着自身的资源和人力优势,理应成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中间力量。三种阅读推广模式的提出,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对缩小东西部及城乡差距,对提高全民阅读能力,提升全民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永娴.英国“阅读起跑线”(Bookstart)计划及意义[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101-104.

[2]bookstart,.uk.

[3]Kansas center for the book projects.[2008-07-02].skyways.lib.ks.us/orgs/kcfb/.

[4]郑章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述略[J].图书馆论坛,2010(12):46-51.

[5]吕梅.馆社合作共促阅读――图书馆与社会合作推动青少年阅读推广[J].图书与情报,2011(1):91-94.

[6]李海英等.论高校图书馆引领大众阅读服务功能的拓展[J].现代情报,2009(5):85-87.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11篇

厦门阅读量超全国,

Kindle成最受欢迎电子书阅读器

活动以亚马逊中国区Kindle市场副总裁于洪的演讲作为开场。他结合PPT的演示,为现场观众生动解读了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根据对厦门读者的深入分析,目前厦门阅读的氛围较全国更为浓厚,在过去一年阅读量超过10本书的厦门读者比例达57%,远高于全国的48%,且大部分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阅读,59%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但每天读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5%。可见,碎片化浅阅读正逐渐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此外,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以及“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是厦门读者的主要阅读时间,其中利用“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达37%。

阅读时间趋于零散,也凸显出便携式阅读器普及的大势所趋,而这也在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体现,2014年亚马逊中国Kindle书店电子书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而在厦门,八成以上厦门读者阅读过电子书,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厦门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

阅读集中于经管与少儿,

影视剧带动作用明显

对经济管理类及少儿类图书的高关注度是厦门读者阅读喜好的显著特征。根据亚马逊中国2015第一季度厦门图书排行榜,前20名中,经济管理类图书有3本,其中包括近期非常畅销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该书位列厦门榜第2位,而在全国榜中仅位居第8;而《知乎金融选修课:金钱有术》和《2小时品牌素养:详解王老吉成功之道》则分别位列厦门榜的第8和第20位。少儿书《查理九世24:末日浮空城》《我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和《宝宝性格培养书:皮特猫》也都进入了厦门图书榜的前20。此外,榜单前20中也有3本影视剧相关图书《平凡的世界》《狼图腾》以及《何以笙箫默》,体现了热播影视剧对于图书销售的带动作用。

Kindle带来更纯粹的阅读感受

除了与现场的厦门媒体和读者分享厦门的阅读情况之外,于洪也深入介绍了Kindle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专业电子阅读器的特点和优势。在设备本身具备的健康、轻便、待机时间长等硬件方面的优势之外,Kindle凭借以电子书店、电子阅读设备、平板电脑和应用商店为核心搭建起的完善的生态系统,逐渐成为电子阅读器中的主力军。根据Kindle阅读调查报告,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而读者最看重的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前三名为“快速翻书功能”“内置智能词典”“跨设备无间断阅读”,而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可大幅度提升阅读总量,72%的Kindle用户全年阅读总量超过12本书,其中50%的Kindle用户的年阅读量超过24本书。

据介绍,亚马逊Kindle中国书店于2012年底,截止至2015年3月,上线的中文及原版书籍超过21万册,类别包括小说、文学、传记、艺术、少儿、经济、管理、生活等。中文版免费Kindle阅读软件可运行在多种终端设备及操作系统之上,让使用者畅读无忧,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至臻完美的阅读体验和最佳的视听感受。

“能量树”展示阅读的巨大能量

当天,在“纸的时代”书店的“亚马逊阅读创意空间”,名为“能量树”的创意设施也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这个作品陈列在一小片绿地之上,整体呈现青翠的草绿色,作品下部是三个椅子,座位上方是电池状的书架,里面层叠摆放的书就像是电池中的电量,“电池”由既似血管又似神经线的灯带一直贯穿至顶部,连通着代表灵感的灯泡,让每位读者仿佛置身于给大脑充电的状态中。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12篇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前不久,中共中央党校领导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在中共中央党校在校学员中进行了一次阅读状况问卷调查。问卷设计了51道题,包括答卷者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实践经验、阅读现状、阅读倾向以及对推进领导干部阅读的意见建议等。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当前领导干部的阅读状况和阅读倾向。同时,调查结果也反映出领导干部在阅读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以致用 是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动机

调查显示,领导干部年读书量高于普通民众,其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履行岗位职责的知识信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历史哲学经典著作有着强烈的阅读渴望。

1.阅读成为领导干部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从领导干部每周用于阅读和写作的时间来看,1-9个小时的约占48%,10-19个小时的占35%,20小时以上的占17%。家庭藏书方面,藏书500册以下的约46%,500-999册约18%,1000册以上的约36%。年购书量上,每年购买10本以下的约17%,10-79本的约78%,80本以上的约5%。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20XX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此次中央党校学员问卷调查显示,75%的学员每年读书量在10本以上,这表明,总体上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年读书量要高于普通国民。

2.获取履行岗位职责相关知识是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主要目的

学员学习的目的,按照列举人次排列,依次是知识和信息积累(340人次)、工作需要(278人次)、深入了解社会(180人次)、增加生活情趣(155人次)、消磨时间(11人次)。知识和信息积累、工作需要这两个排在前列的学习目的,都反映出领导干部学以致用的阅读动机。

对党校最应该开设的课程,各课程的选择人数比例分别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为12%,执政能力建设为12%,马克思主义理论为10%,领导者素质和修养为占8%,党史为7%,哲学为7%,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6%,政治军事民族宗教问题为5%,战略思维为4%。对个人最需要补充的知识门类,按照列举人次排列,经济、管理、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技排在前五位。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经济、管理、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和领导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息息相关的知识,是领导干部希望学习的重点。

3.领导干部对经典著作有较强的学习渴望

在回答到目前为止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时,按照选择人数排列,《毛泽东选集》排在首位。在回答最希望阅读而未阅读的一本书时,按照选择人数排列,《资治通鉴》排在首位。对领导干部最应阅读的图书,按照推举人数排列,依次是《毛泽东选集》(72人次)、《资治通鉴》(43人次)、《邓小平文选》(40人次)、《资本论》(25人次)、《共产党宣言》(20人次)、《中国通史》(20人次)、《国富论》(16人次)、《论语》(15人次)、《史记》(11人次)。可见,领导干部对经典著作有着较强的学习渴望。

4.新媒体是领导干部重要阅读途径

对在哪种媒介花的阅读时间最多这个问题,按照选择人次排列,依次为互联网(300人次)、报刊(208人次)、图书(177人次)、电视(177人次)。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领导干部人次,显著多于其他传统渠道。

调查显示,大多数领导干部每天网上阅读的时间多于1个小时。学员平均每天上网阅读的时间,1小时以下的约12%,1-2小时的约43%,2-3小时的约27%,3小时以上的约17%。

相比主流新闻网站,商业新闻网站更获受访学员的青睐。学员经常浏览的网站,按照列举人次排列,依次是新浪网(218人次)、凤凰网(119人次)、人民网(99人次)、新华网(92人次)、搜狐网(77人次)。

领导干部学习阅读还不适应现代领导活动要求

对领导干部的学习状况,中央党校的学员评价总体不太乐观。不少领导干部借口工作繁忙、应酬太多,不勤于读书学习。此外,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方面的阅读兴趣,要明显高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方面的阅读兴趣。

1.领导干部总体阅读状况仍不容乐观

此次调查问卷中,对于领导干部目前读书状况,71%的学员评价一般,17%评价好,1%评价很好,11%评价差,1%学员评价很差。持积极肯定态度的不到20%,这表明当前领导干部总体阅读状况仍不容乐观。

虽然调查表明多数领导干部的年读书量略多于普通国民,但应该看到,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在世界排名并不高,领导干部年读书量总体上并没有大大高出普通国民的年读书量。当下中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都需要领导干部锤炼自身本领。领导干部只有进一步加强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本领,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才能担当起执政兴国、执政为民重要职责,肩负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

2.部分领导干部对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密切关系认识不够

同志说: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

调查显示,影响领导干部阅读的主要障碍,按照列举人次排列,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时间有限、工作繁忙、应酬繁多。其中选择前两项的学员达82%。课题组在进一步调查中了解到,领导干部之所以不读书,表面上是工作忙、应酬多,还另有更深层次原因。

读书是在无形之中积累功力,不可能立竿见影,也许在若干年后才显示其功效,因此许多领导干部没有读书的紧迫感。目前很多领导活动很大程度上还沿袭着农业社会传统的领导体制和方法,还没有和现代社会完全接轨。这种传统领导活动,起主导作用的是经验。追寻中国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使领导活动逐步走上现代化轨道,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领导活动。领导干部如果不读书学习,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胜任现代领导活动。

3.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需进一步提升

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领导干部要学习哲学,尤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

调查显示,在个人最需要补充的知识门类中,哲学排在第八位;在个人最感兴趣的图书中,哲学位列最后;在领导干部最应该阅读的图书类别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排在第七位;在党校最应该开设的课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占6%,排在第七位。显然,相比理论学习,经济、管理等与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直接相关的阅读需求更强烈,理论学习在很多领导干部眼里重要性排得比较靠后。 (中共中央党校领导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田国良、严宏伟、朱晋平、王萍、邹懿男;课题组负责人:田国良;课题组主要成员:王余光、郭焕永、王炳、朱晋平、严宏伟、王萍。)

小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小学生六年时间只读十二本教材,阅读量至少、阅读面之窄令人着实不安。单靠一本语文教材是学不好语文的,单靠课堂四十五分钟也是学不好语文的,没有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落空。

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引向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阅读量,运用在课内阅读学到的方法,养成自觉、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学校教育的拓宽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于2011年6月年在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三年级作了一项关于课外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又召集了部分学生进行座谈,旨在通过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更有效地展开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这次调查我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兴趣、时量、内容、习惯、方式方法入手,共发出98份份调查问卷,其中三年级五班学生48份,三年级一班10份,三年级二班学生10份,三年级三班学生10份,三年四班学生10份,三年级六班10份。收回98份,全部为有效问卷。

一、目前环境下小学生课外阅读乐观的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尽管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很大,但是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着比较正确的看法,主观认识的端正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可行性。具体结果如下:

1、阅读目的较正确

在所调查的小学生中,75.5 %的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23.5 %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名学生认为阅读对自己的成长没有帮助或有负面影响。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74.5 %中生认为读课外书籍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1.0%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籍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完 成老师的任务,看一些书籍;还有9.2%的学生认为看课外书籍纯粹是为了消遣,15.3%的学生完全出于兴趣。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浓厚

28.6%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很感兴趣,60.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强烈,有11.2%的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较弱,对读课外书一点也没兴趣的学生没有。

45.9%的学生利用午休、放学后等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25.5%的学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时间读书。21.4的学生是在放长假期间进行课外阅读,7.15%的学生随时都在读书。

3、阅读内容较为广泛

从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种类繁多,有中外名着类、小说类、科幻小说、自然科学类、童话寓言、卡通漫画以及学习辅导资料等。多数学生兼爱几种,这反映了小学生的多方面了解社会的要求,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些读物,关注自然科学,了解科技发展等,对于他们的智慧、情操、审美趣味等的培养无疑是极大的帮助的。

4、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正确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很支持的占77.6%;有时赞成有时反对的的占18.4%;家长不闻不问的占3.1%;反对的仅占到1.0%。家长虽然态度正确,但对课外阅读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怎样保证课外阅读的高质量、高效率等方面,还缺少实践。

二、目前环境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1、阅读量减少

阅读量的减少主要表现为阅读时间量偏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措施后学生休闲时间增加,但用于阅读课外书刊的时间偏少,这是阅读时间的相对减少。学生除上学、做作业、做家务、休息时间外,平时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在1-3小时(周六、周日倍增),但经常阅读书刊的学生1小时以上的学生比例为16.3%;半小时到一小时的的学生有70.4%;13.3 %的学生达不到半小时阅读,有4.1%的学生几乎不阅读课外书。

阅读兴趣与品味是关于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以及读物内容、属性与类型方面的评价指标,以高低为尺度。阅读目的、兴趣指向不一,对读物内容、性质、类型的选择就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三年级小学生喜欢阅读书刊的类型依次为:卡通、漫画;童话、寓言故事;世界名着;自然科学;学习辅导资料;科幻小说。阅读方式多为: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仅占16.9%;匆忙的、走马观花式的占11.0%;对喜欢的书或内容反复读的占62.3%;其他方式占12.5%。还有的学生认为看了影视剧就算读了书。阅读类型以卡通化、快餐文化、大众通俗文化为主,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生活和休闲。阅读情趣感性化、浅层化,冷落科技书籍现象十分明显。读书过程中,缺少有效监控,粗读、泛读多,精读少。片面强调重感官享受的快乐阅读,导致学生很少沉下心来去想、去感悟,阅读质量不高。细读畅销书的多,精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少。像《老夫子》、《米老鼠》这类漫画畅销书,总能在学生中掀起一阵阵阅读商潮。相反,中国古代四大名着、国外经典作品等等,如果不强制,学生对此的阅读就很粗浅。因为学生觉得通过影视比泛泛看书有意思,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名着就显得没意思,很枯燥难懂。

4、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

据调查显示,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随意、无序、低效的状态。根据同学推荐和媒体广告宣传选择读物的占51%;根据老师推荐和课本要求选择的占30.6%;根据家长要求选择的占18.4%。主要体现在:

追踪读流行。有些学生跟着书店的广告走,同学中流行什么读什么,读了什么就谈什么。读书缺乏个性、缺乏主见。

热衷读休闲。小学生偏向于读那些情节简单轻松、人物滑腻有趣之类的休闲书。读休闲的书比较轻松,这是事实,但热衷于读这类书,只能永远停留在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

可能有大的收获,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和达到新的境界。

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在一起不大喜欢谈论名着,与家长交流体会课外阅读心得的有35.9%;不交流或偶尔交流占到64.1%;。由此看来,能够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指导的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大,最适宜熏陶学生阅读能力的家庭未能提供相应的环境,于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必然是逮到哪本是哪本,完全跟着感觉走。

纯粹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读书,目的很单一,就是为了在作文时或讨论发言时,引几句名言,背几联古诗,露一露,以显示自己的博学。这种人读书往往不大注意书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他们只能获得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可能探得书的精髓,也难以陶冶性情,培养气质。

为了作文,只读习作。有些同学读课外书,主要就是读《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全国获奖作文集》一类的书,以为读这种书帮助最大,可以直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计算是人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知文字符号世界、发展智慧和提高素质的三大基石。自有文字的历史以来,阅读为人类文化与文明成果的积累、传递与可持续发展,为人类道德、智慧等精神价值的继承、拓展、提升、弘扬建立了丰功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有读那些高质量、高水平的精品,才能摆脱学生腔,不断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然而,在信息如潮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成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的时代,阅读这种与文字文化同龄的原始认知方式是否因其费时耗力的特点而落伍于信息社会匆匆的时代的步伐便需要离休静养或退出历史舞台呢?

答案是否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虽然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阅读毕竟是一种与文字文化相始终的人类保持与发展自身所创造的文化与文明的基本方式。阅读之于文化,犹如行走之于生活。虽然现代人有舒适快捷的代步方式,但步行绝不可少,否则生命便失去许多意义与自由。阅读缺乏或阅读减少,热衷于时尚杂志、卡通漫画故事,因而疏远文学名着;热衷流行音乐、港台影视而冷漠书刊。长此以往,基础文化素质赖以发展的阅读渠道萎缩,必然造成提供营养的文化知识的不足,进而导致民族基础文化素质的下降。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民族的希望。小学生的阅读退化,不仅是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的减少,也不仅是课外对文学名着的冷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学习与认知核心和精髓的阅读需要、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审美的失却!而这才是课外阅读问题的危机的实质所在,是民族基础文化素质退化的根源,也是青少年阅读退化现象的最大隐忧。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课外阅读氛围

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上,采取禁止的态度是错误的,而顺其自然,或靠环境的自然熏陶,想读就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很危险的。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固定专门场所,学生应在语文教师的密切关注下进行课外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血缘和伦理道德关系,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有权威性的,因此,家长在对待子女的课外阅读问题上,要与学校保持和谐一致。

(1)召开家长会,邀请班级中在孩子教育上,尤其是善于引导孩子阅读书籍的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变家长唯分数第一的思想。通过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从而支持孩子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阅读条件,布置家庭阅读空间,购买课外书籍,营造阅读氛围。

(2)设立图书角、办有关读书的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营造班级读书氛围。班委会拟定相应的图书借阅制度和图书管理办法,由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管理,每天开展图书借阅活动。把每天中午到校后的时间作为读书时间,由每天的值日班长负责监督。

相信,学校、家庭二者应密切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去关心、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才会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它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13篇

推出这项“大阅读计划”的是美国著名的国家人文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rit for the Arts,简称NEA),“大阅读计划”以美国近年来普及的“社区共读一书”活动为基础,目标是重振大众对纯文学阅读的热忱。

“大阅读计划’缘起于―份调查报告。2005年,美国国家人文艺术基金会文学组与美国国家普查局合作完成了题为《阅读的危机:美国文学阅读的调查》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以17000个调查为样本,其结果显示,不到―半的美国成人今天依然阅读纯文学作品(指传统的小说、散文、戏剧和诗集等);过去10年,美国成年人每年阅读任何一本书的人数已递减为7%本;美国各年龄层的文学阅读人数锐减,尤其以当今美国青少年最为严重。

基于这样的担忧,美国国家人文艺术基金会寻求合作伙伴,与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学会和美国中西部艺术基金会等机构开展合作,于2006年初共同发起了全美范围的“大阅读计划”,期望透过这样的计划,使纯文学作品再次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倡导美国大众从阅读纯文学作品中获得愉悦和教化。

其实,早在1998年,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就曾主办过“共读一书”(One Book,OneCommunity)的活动,曾在全美各地引起连锁反应,因此,如今的“大阅读计划”是以经费来鼓励、赞助美国各地阅读机构或团体以共读―书、共同讨论、配合相关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所选的共读书目则由美国国家人文艺术基金会公布,书目里的书籍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14篇

两项硬指标 不容乐观

1.印刷版报纸发行量下滑

2012年,全球印刷版报纸发行量比上年下滑0.9%,其中,北美地区下滑6.6%,西欧下滑5.3%,东欧下滑8.2%,中东和北非地区下滑1.4%,亚洲上涨1.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上涨3.5%,拉丁美洲增长0.1%。若与2008年相比,2012年全球印刷版报纸的发行量下滑2.2%,其中,北美地区印刷版报纸发行量下滑13%,拉丁美洲下滑0.8%,西欧下滑24.8%,东欧下滑27.4%,亚洲上涨9.8%,中东和北非地区上涨10.5%,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上涨1%。

2.报纸广告收益负增长

在广告收益方面,2012年,全球报纸广告收益同比下滑2%,与2008年相比共下降22个百分点。广告收益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世界最大广告市场――美国的报纸广告收益大幅缩减。2008~2012年,美国印刷版报纸的广告收益下滑了42%。美国报纸广告收益的下滑直接影响到出版商的收益,据预测,下降的广告收益中有80%投向了数字媒体。

从各地区看,2012年北美地区报纸广告收益下滑7.6%,西欧下滑3.4%,东欧下滑5.6%,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下滑8.3%,拉丁美洲则增长9.1%,亚洲增长3.6%,中东和北非地区增长2.3%。与2008年相比,2012年北美地区报纸广告收益总计下滑42.1%,西欧下滑23.3%,东欧下滑30.2%,中东和北非地区下滑22.7%,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下滑24.9%,拉丁美洲增长37.6%,亚洲增长6.2%。

盈利模式 仍需探索

传统报纸出版商在发展数字化战略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增加其数字平台的读者数量和收益。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一半的数字媒体读者会浏览报纸网站,但是报纸网站的收益是整个网络收益的很小一部分,在所有网络消费群体中愿意为数字报纸付费的仅占7%,而付费的数字报纸页面仅占所有网站页面的0.9%。

尽管如此,传统报纸出版商仍然在竭力通过非传统模式盈利。在美国,有27%的传统报纸出版商正在通过非传统渠道获得收益(11%通过数字平台,8%通过其他资源,比如为客户提供额外广告宣传,8%通过非出版方式带来收益,如电子商务)。

如今,对数字报纸内容收费仍被报纸出版商看作是收益增长的新主体。相关统计数据显示,40%的报纸出版商选用“咪表模式”(读者每月只能免费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超出部分便需付费)盈利,约33%的报纸出版商选用收费浏览部分内容的模式盈利,17%的报纸出版商选用收费可浏览任何内容的模式盈利,另外10%则选用其他营销模式盈利。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正在快速成为许多年轻读者青睐的阅读方式,调查显示,从移动终端上浏览数字报纸的读者大概占报纸全部读者的20%。而WAN-IFRA对美国、德国和法国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传播新闻信息方面,移动终端与印刷媒体的作用和价值几乎相等。

总体来看,数字平台是很多传统报纸出版商期待增加营收的领域,但是能从中获得更多收益的,成功者寥寥。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报纸媒体在零售量和订阅量上存在明显区别。在过去4年里,报纸零售量下滑26%,而订阅客户数量却仅下滑8%。由此可见,订阅印刷版/数字版报纸的模式仍比较成功。

此外,《2012年全球报纸趋势调查报告》首次对中东地区报纸媒体的读者群进行了调查分析,该地区的报纸媒体读者构成非常有特点,伊拉克报纸媒体的读者数量只占其全国总人口的5%,而阿联酋和科威特报纸媒体的读者数量占其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而且中东地区国家报纸媒体读者数量多少与其对女性读者的吸引力大小有直接关系:报纸读者数量多的国家,其中女性读者的数量一定多于男性。比如伊拉克报纸的女性读者数量只占其报纸读者数量的1/3,而科威特报纸的女性读者数量大于男性。这就意味着,该地区的报纸出版商要想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进而获得更多收益,需要在目标受众上下更多功夫。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范文第15篇

随着各种新兴网络媒体的出现,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日益凸显,国内外普遍出现了报纸订阅量下降,广告收入增速放缓的趋势,与之对应的是网民数量迅速增加。网络的广告收入高速增长,在传统报业的重镇英国,全国报纸的广告额已经低于网络广告。而在国内,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有关调查显示。仅仅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内地的读报人群的比例就从占全体居民的28%下降至22%。目前,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1亿,占全国居民人口总数的23.8%,网络作为主流媒介的地位日益显现。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中,总能看到网络媒体活跃的身影,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每年的“两会”越来越成为网媒的盛宴。今年的“两会”上,手机媒体也一展身手,新华社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了“两会手机报”。有调查称。手机报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39.6%。2009年是中国的3G元年,据称。随着3G服务的不断成熟,上网将更具吸引力,网络媒体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有外国学者提出了“报纸消亡论”。

面对网络咄咄逼人的攻势,传统媒体该如何应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报界都做了很多尝试和变革。而这些努力也渐渐看到了一些效果。2006年上半年,英国《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独立报》和《卫报》四家严肃报纸的总体发行量止跌企稳,略高于2003年同期的发行量。总结传统媒体的创新之举,让我们看到了应对网络冲击的可行之法。

根据相关资料及专家学者的论述,报纸与网络相比各有其优势。

网络的优势:

1、反应快速。网络能在第一时间里报道发生的新闻事件,而报纸通常是一天出版一次,出版流程长,限制了其对新闻的快速反应能力。

2、海量信息。网络所拥有信息量之大是报纸所无法做到的,上网搜索一下,就某一新闻事件网络可以提供最为全面的信息。并可产生相关的信息链接。这是厚报时代的报纸也无法做到的。

3、费用低廉。与订报相比,上网的费用还是很低的。订一份报纸只能了解这份报纸提供的信息,而上网可以了解更为全面的新闻资讯。

报纸的优势:

1、更具权威性。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由于其长期以来和官方结成的良好互动关系,使其成为信息权威性的代表,而网络由于其信息来源的多源性,信息的真假有时难以辨别,因而公众习惯于通过报纸来甄别网络信息的真伪。

2、信息更精准,虽然报纸所提供的信息量无法与网络的海量信息相比。但报纸所提供的信息都是经过专业编辑精选细编的,提供的信息更为有效,节省了读者阅读的时间。

3、携带更方便。上网必须要有相应的电脑网络设备,场所相对固定,即使是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也不如报纸来得方便,报纸可随时随地阅读,而且不受条件的约束。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报纸仍拥有网络还无法代替的优势,这就为报纸生存乃至发展提供了空间,只要报纸能积极应对,扬长避短,满足读者的需求,就可能立于不败之地。下面笔者试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就传统媒体应对网络冲击的对策进行分析。

形式上适应阅读习惯

1、报纸的“瘦身计划”。从满足读者阅读习惯角度出发,厚报时代中大报越来越不方便阅读。英国的老牌大报《泰晤士报》曾同时推出大报版和小报版两个版本供读者选择,结果证明小报版的《泰晤士报》更受读者欢迎,于是从2004年年底开始,该报放弃了坚持200多年的大报形式,变为小报。改小并非其一家,英国《独立报》、美国的《纽约时报》以及我们国内的很多报纸(尤其是南方报纸),都经历了“瘦身”的过程,“瘦身”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方便了携带和阅读。

2、内页标题导读。报纸进入厚报时代后,在一版增加内版新闻的标题导读成为一种常规做法。现在看来,一版有限版面仍无法满足内页导读的需要,广州日报就推出了导读版,专门在头版前面增加一个“导读与索引”版对内页新闻进行导读,让读者能迅速找到他所感兴趣的新闻和对他有用的信息所在的版面,有效地提高读者阅读效率,延长了读者的阅读时间,同时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

3、版面的精雕细琢。大家上网看新闻都有同感,页面太过花哨,色彩繁杂,还不时有广告插入,很容易让读者分神,难以形成关注中心,影响了阅读效果。报纸则完全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美编的作用,对报纸版面进行美化,使版面趋于简单明了化,再配以图片的运用。一方面便于阅读,一方面可形成关注中心,引导阅读,使读者体验阅读愉悦感。

4、现代技术的引入。对于习惯于上网的年轻一代。报纸也可以引入一些新技术,来支持年轻读者的阅读电子化。电子阅读器的出现为报纸发行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目前宁波一家媒体已开始尝试使用。这种电子阅读器体积不大,可放在公文包内随身携带,可接收报纸的电子版,读者可随时阅读,而且阅读器还具有储存资料的功能。它的普遍推广必将推动报纸订阅率的提升。

内容上满足读者需求

1、贴近性上下足功夫。从受众的心理来说,自己身边的新闻或与自己相关的事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举例说明,对像“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和读者所在地“中小学学区调整”这样的两条新闻,对于家中有中小学生的读者来说,更关注的肯定是后一条新闻,因为这条新闻关乎读者的切身利益。而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报纸与网络在美国总统大选结果这条消息上抢时效,肯定必败无疑,因此,在新闻重点的选择上,报纸可以相对弱化前一条新闻的处理。而重点选择本地关注度高的后一条新闻,也就是在贴近性上做足功夫。尤其对于一张地方性的都市类报纸,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本地读者群是其生存的根基。

贴近性上下功夫。还体现在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和本地化上,以提高重大政策和本地读者的相关性,同时,还可以从与读者的互动上做文章,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利用报纸的丰富信息资源为读者解决实际问题。

2、深度报道是纸媒的利器。对于一些重大新闻,报纸虽然在时效性上无法和网络抗衡,但报纸也有自己的传统优势――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在全面掌握新闻全貌的基础上。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或公众关注的热点、疑点进行充分的组合报道。如前不久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州公款旅游事件、南京最牛房产局局长事件,都是先由网络曝光,然后报纸等媒体跟进,通过了解背景、调查事件真相、揭开内幕等深度报道的形式,一步步推动事件的向前发展,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报纸的深度报道在短时间内营造出强大的舆论氛围,形成“轰动效应”,并造成舆论强势。可见深度报道对彰显报纸力量的作用之大。反观网络虽拥有海量的资源。但由于其对资源缺乏有效的梳理,难以形成组合优势,反而显得杂乱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