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1篇

初步理解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

教学难点:

上下阙的景、情、志如何和谐地统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沁园春·雪》的内容,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教案910网 最受欢迎最专业的教案资源网站],学生朗读[-教案910网 最受欢迎最专业的教案资源网站]。师问:你今天重读这首词感受如何,以一句话表述。

二 整体感知

1.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

板书:诵读、领会;品味、鉴赏

1. 诵读

生自读、生齐读,大家对某生的朗读作评析,看该如何准确把握节奏和感情。

老师范读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

2.视教师和学生情况,可采用就本词的内容、写法或理解有困难之处质疑,根据质疑,迅速梳理,组织学生讨论作答。或直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直接组织学生学习。

①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就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

② “看”这一领字,一直控制到哪里?这几句视角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特色何在?(远眺,近观,仰视,俯察;先勾勒出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然后染色“尽染”“碧透”色彩鲜艳丰富美丽,最后赋予动态“击”“翔”“竞”……)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③ 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笔下秋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于立益,同时也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气度、经历关系密切。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④ 有同学说“上阙就是纯写景”,你也这样看吗?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宇宙万物给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面对此景,诗人不由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写出了词人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写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

⑤ 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怎样回答的?(小组讨论明确)

(“携来”两句,写出就在这橘子洲头,词人曾与许多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自然从上阙的旧地独自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统领中间7句,形象地概括出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形象含蓄的回答了“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蕴含着意气风发的豪迈之情,抒情中显露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壮志。)

⑥ 联系“时代背景资料”,突破难点,体会本词景、情、志如何和谐统一的。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2篇

初步理解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

教学难点:

上下阙的景、情、志如何和谐地统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沁园春·雪》的内容,教师有感情的朗读[jiaoan910.cn-教案910网 最受欢迎最专业的教案资源网站],学生朗读[jiaoan910.cn-教案910网 最受欢迎最专业的教案资源网站]。师问:你今天重读这首词感受如何,以一句话表述。

二 整体感知

1.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

板书:诵读、领会;品味、鉴赏

1. 诵读

生自读、生齐读,大家对某生的朗读作评析,看该如何准确把握节奏和感情。

老师范读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

2.视教师和学生情况,可采用就本词的内容、写法或理解有困难之处质疑,根据质疑,迅速梳理,组织学生讨论作答。或直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直接组织学生学习。

①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就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

② “看”这一领字,一直控制到哪里?这几句视角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特色何在?(远眺,近观,仰视,俯察;先勾勒出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然后染色“尽染”“碧透”色彩鲜艳丰富美丽,最后赋予动态“击”“翔”“竞”……)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③ 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笔下秋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于立益,同时也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气度、经历关系密切。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④ 有同学说“上阙就是纯写景”,你也这样看吗?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宇宙万物给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面对此景,诗人不由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写出了词人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写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

⑤ 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怎样回答的?(小组讨论明确)

(“携来”两句,写出就在这橘子洲头,词人曾与许多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自然从上阙的旧地独自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统领中间7句,形象地概括出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形象含蓄的回答了“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蕴含着意气风发的豪迈之情,抒情中显露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壮志。)

⑥ 联系“时代背景资料”,突破难点,体会本词景、情、志如何和谐统一的。

齐声诵读全词。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3篇

2、鉴赏诗歌内容,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理解前三句,词的上阕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说说领起了哪几句?描绘了哪些秋景?诗人是从哪些视角来描写这些绚烂多彩的秋景的?

3、结合背景讲解:这首词写于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迅猛异常,毛泽东同志当时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村运动,先后建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并创立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党派对革命领导权进行激烈的争夺。国民党右派势利想篡夺立功,而党内,陈独秀又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毛泽东等同志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机会注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问”道出了词的主旨,提出了革命政权的领导权问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突出了词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

4、《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在结构、思想主旨上有什么异同?

5、结构:相似,都为双调,字数相同,上十三句,下十二句;

6、主旨内容:同是写景抒情,赞美大好河山,抒发豪情壮志、理想抱负。

7、不同点:《雪》通过对雪景的描写赞美了祖国美好的河山,由美好的河山引出英雄人物,表现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长沙》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革命青年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4篇

二、实习地点:

三、实习目的:理论,运用所学知识实践,实践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基础。

四、实习内容:代课,教学《沁园春长沙》。

五、实习过程:

1、实习前的

起初是本专业的老师对的试讲点评,去上课的同学意见和建议,这组的同学便在老师的指点下对教案再,对教案知识再熟悉。

13日的下午,专业老师带领与的实习老师见面,初次碰面,便忙开了,因的同学期中考试完,便帮忙改试卷。改试卷,只是以后教学中必阶段,现在是提前体验吧。在于我看来,改卷其实我在做一份试卷,考的仅是我的知识,我的和耐力,我的判断力。我需琢磨答案的优劣,给的分数。也下午,得知只需要一堂课的讲解。只讲一节课,刚知道时多少有点失望,我本以为可以讲星期呢。

然而既然此次实习一节课的,那就更应该好好机会。虽说一节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能出色地此次教学实习,有质量的上完堂课,在上课之前,我仍用心的做了。我借阅了多本参考书,有蔡清富《诗词大观》、公木《诗词鉴赏》、臧克家《诗词鉴赏》(增订二版)、郭金荣《走进的最后岁月》、刘修铁《妙评古诗书鉴赏》、孙琴安《与著名学者》(这本书是讲完课之后借阅的,课程结束,但我这在在的知识的作用)。阅读参考书,我整理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有出入的地方,我也了的取舍。

除了借阅参考书之外,我也上网查找了许多资料,如“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精品教案”,输入的关键词相同,但得出的结果却是不一样的,值得一看,但却不值一翻。下载完资料后,我便对资料整理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并增添的见解,再从参考书中整理的资料,了一份满意的教案。在正式上课之前,我的任务关于《沁园春长沙》的知识。

2、教学阶段

上课当天是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三,教学实习的同学都起了大早,相邀前往。鞠老师(的实习老师)我和两位同学,很凑巧的是,三个人都有课,于是便听对方讲课,吸收经验,鞠老师也在旁边给。上午最后一堂课上课,看到前两位同学出色的,我既镇定又紧张,既希望能和一样有出色的,又希望能。

上课铃声就在我的忐忑不安中响起来了,下一刻,我便要站在讲台上面对“我的学生”了,那会是一番样的情景呢,既期待,又不安。

上课了,我微笑地和同学们打招呼,并很自然地开始了这堂课。但渐渐地却又有一丝紧张感,很欣慰的是,课堂活跃的气氛也渐渐地了我紧张不安的心情。

此次教学,我图片道具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继而打开学生思想的匣子,鼓励发言,尽多的说出的事迹,我则在一边和帮助,进而引到这首词,分析该词的创作背景,解释词牌名的由来,并向学生介绍的词牌名,如“卜算子”、“蝶恋花”、“浪淘沙”,便是全文的讲解和词句的分析,全文分析结束之后,给同学问题,比如说文中对比手法的使用、诗人情感的体现。,在一分钟一分钟的,似乎是在毫无意识之中,下课的铃声便响了,我匆匆地了课后作业,就,我结束了我的次课。但我,紧张之感突又袭来,抑或说这是激动吧。

3、实习心得

教师,教书育人,既要教书,也要育人,育人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其实教书也非易事。教是你人的事情,学却关系到班上所学生,这就需要师生互动的过程。而这互动说是嘻嘻哈哈的过程,而应该是寓教于乐的过程,个过程中,教师握度,又握面,即难度太高,而且需要在学生的基础知识面上有的,让学生既有兴趣,又易于吸收。

在的教学过程中,对课堂产生的因素是非常多的。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更是在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不管是次的教学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都应该注意到这两个主要因素。

的实践教学,我也认识到了许多的缺点与:

(1)、朗读教学。除播放朗诵录音和要求全班朗读之外,仅点名叫了一位同学朗诵。在我,的做法应该是在的基础上,在全文分析的过程中,讲解完上阕之后,对上阕朗读,讲解完下阕之后,再要求学生对全文朗诵,以学生对全文的整体印象。

(2)、提问。并不清楚学生的语文功底,不知道学生的个好,在提问的过程中并学生的情况来提问,只能大体依据课文的需要来提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性的问答。

(3)、头重脚轻的问题。词的上阕写景,景物描写多,来说容易讲解,可讲的内容也多;而下阕抒情,除了参照参考书上的内容讲解之外,并多少的意思,且限制,词的下阕讲得匆忙,最后也并未对全词总结性的概括,显得虎头蛇尾。

(4)、自身语文功底不。有趣的课堂应该是教师能够旁征博引,学生则听得津津有味。在课文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应穿插有趣的小故事,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但我则显得苍白,在后半堂课的讲解中主要是理论的知识。

(5)、教学经验。初次教学时,应尽量把知识体系完完整整地写下来,即使是很小的,你自非常有把握的,你都应该把它写下来,以免到时候的紧张而遗忘知识,给你的课堂带来缺憾。此次教学我便了的情况,上课之前,我,完全相信我不会失误,但课后我便我遗漏了知识点。遗漏的是点,但学生失去的就有是面。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5篇

一、文本推动

1.纵向延伸

例一:高中语文的开篇课文是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气势雄浑,场面壮阔,尤其上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几句中“染、透、争、击、翔、竞”等字用字精准,极大地增强了该词的表现力,也看出作为伟大政治家和诗人的超卓性格与“炼字”功夫。要学好这一段,仅凭调动学生有限的中学积累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增加有关“炼字”的知识。

告诉学生在“百度”中键入“炼字”一词,访问:

http:///s?tn=sitehao123&ie=gb2312&bs=%D3%A2%CC%D8%B6%FB%CE%B4%C0%B4%BD%CC%D3%FD&sr=&z=&cl=3&f=8&wd=%C1%B6%D7%D6&ct=0

找到文章:《古人炼字炼句的例子》,有“一字师”等生动的事例。

找到文章:《作诗炼字法》,有很多具体的“炼字”技巧,使学生大开眼界。

有这两篇文章的知识作铺垫,纵向上加深了文章的深度,使学生懂得“炼字”是前人吟诗作文时非常注重的事情,不仅看出作者深厚的语言积累,也体现了作者严肃的写作态度。有了这些认识,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就不是一般的高度了,回过头来教师再对前面的加点词进行讲解,也会更生动更有内蕴。

2.横向拓展

例二:在讲解《沁园春・长沙》中“层林尽染”中的“染”字时,为了说明拟人化动词的妙用,我们先让学生去网页上找杨万里的《秋山》二首和《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段曲词及鉴赏,从“西风尽有东风手”、“乌臼平生老染工”的用法上去找源头,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境界中去体味抒情技巧,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3.比较阅读

例三:在学习《雨巷》和《再别康桥》时,涉及到“现代格律诗”的概念,而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根本对此一无所知。要补充这些知识,需要大量的事例,老师在黑板上抄写要花费很多工夫。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让我们非常便捷地享受他人的成果。比方说在“百度”中键入“格律诗”一词,“百度・百科”中就会把一些格律常识介绍得简洁明了。键入“现代格律诗欣赏”,可以找到大量的例证,极大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容量,如果学生的兴趣足够,他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延伸到课下,他们的生活也会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充满着诗情画意。

二、多媒体支持

1.图片

例四:在讲述《沁园春・长沙》时,为了使北方的学生对创作地点,也就是年轻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湘江”、“橘子洲”有直观的认识,我们带学生欣赏了很多关于湖南长沙的新闻图片,碧水青天间领略产生伟人之地的风物人情,对的英风豪气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课文正文上方,是影印的手书《沁园春・长沙》,但多有勾抹涂改之处而且残缺不全,因而我们又精心选取了的一幅完整之作,使学生能在了解宽广胸怀的同时领略其豪放的书法风格。

2.音频

例五: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朗诵有利于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能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欣赏名家朗读名作,可以体味一种再创作过程,深入了解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在学习《雨巷》时,我们给学生欣赏乔榛先生的配乐朗诵作品,收到了良好效果。

3.视频

例六:由文雅作词、李泉作曲SHE演唱的《再别康桥》是一件独特的作品,曲调优美,而词作又似乎对徐志摩的原作进行着婉转的解读,网上流传的视频制作精美流畅,在给学生播放时稍加点评,亦能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列表归纳

高中语文①一、二单元信息任务矩阵图

严格地说,以上所归纳的信息任务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曾经触类旁通有意应用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备课前有目的搜罗的,只有极少部分是单元结束后补入;单元学习告一段落后,我们觉得它们中很多东西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更完满进行这两个单元学习的有力“支架”,有了这些信息的介入和充实,单元问题随之变得极富张力和厚重,以此为标志,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英特尔?未来教育”把“研究性学习”带入了信息时代――尽管我们的尝试还非常肤浅和幼稚。

在应用和实践“英特尔?未来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1.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已经广泛开展,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如何将培训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实践,是项目发展的必然要求。“英特尔?未来教育”应该对我们的现实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而新课改给它的实践带来了最好的契机――实践起来,才是认可它的最好方式。

2.英特尔?未来教育给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了一个典范。它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不是贬损,而是推动;不是灭亡,而是丰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吐故纳新的进化。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6篇

一条针砭时弊的“打油诗”短信

秦中飞现年31岁,重庆市彭水县人,1998年绵阳师专毕业后分配到高谷中学教书,2003年调到彭水县教委人事科任科员。

2006年8月15日,秦中飞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条短信,内容是一首《虞美人》,其中有几句是“彭水腐败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白云中学流产了,彭酉公路越修越糟糕,学生走光老师跑。”秦中飞看完后觉得很搞笑,但觉得《虞美人》不很押韵,平时喜好舞文弄墨的他顿感手痒,决定用词牌《沁园春》重新创作。

20分钟左右,秦中飞把写好的《沁园春・彭水》存入手机。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他以短信形式发了十几条给亲朋好友。这条短信很快在彭水县教委职工及各学校的教师间转发。

这首词写道: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包。看今日彭水,满眼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城建打人,公安辱尸,竟向百姓放空炮。更哪堪,痛移民难移,徒增苦恼。 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是绝招。叹白云中学,空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口宾馆,尽落虎口,留得沙坨彩虹桥。俱往矣,当痛思痛,不要骚搞!

词中提到的“伟哥滋阴”和“华仔脓包”被指影射彭水县现任县长周伟和县委书记蓝庆华。而后面提到的三个烂尾工程白云中学、虎口宾馆及乌江三桥,据当地人猜测也与某些领导有关。而“公安辱尸”、烂尾工程、“马儿跑远”在当地人眼中也有着其现实注释。

秦中飞的《沁园春・彭水》上阕写道:“城建打人,公安辱尸,竟向百姓放空炮。”“城建打人”是指当地的城管在执法过程中打伤了宏江超市十字街头卖馒头的妇女周某,引发群情激愤;但彭水县委副书记孟德华认为不是城建打人,是市政执法与市民占道经营发生纠纷。

关于词中所指的“公安辱尸”,彭水当地有两种说法。

在网上流传的一个版本是:“2003年,彭水县一领导的关系户建了一个殡仪馆,收费昂贵且强制周边居民之丧仪必须由其承办。有一居民‘擅自’安葬其亲属,某领导竟令公安出动,开棺起尸,强制送到那家殡仪馆。这便是一度民怨沸腾的‘公安辱尸’。”

彭水县委副书记孟德华对记者解释道:“当时县里搞殡葬改革,在天台山建立统一的陵园,进行规范管理,统一办丧事,摈弃一些落后的习俗。因为当地‘寿终正寝’的习俗,刚开始殡葬改革阻力非常大。当时有一户人家坚持不去殡仪馆办丧事,民政局长去劝说时被围攻打伤,最后县里出动公安维持秩序,并未强行将尸体送往殡仪馆处理。”

而彭水县居民何鸿对记者讲述了“公安辱尸”的另一个版本:

2004年5月12日,彭水县保家镇人张小红等11人(均未满18岁),途经保家中学时,殴打了该校学生李勇。稍后,李勇叫来叔叔李绍华和姑父王华兴报复。李、王二人纠集朋友,持木棒、菜刀等工具打伤一人陈某,其余人见势不妙迅速逃跑。保家镇派出所民警等人赶到现场,将伤者陈某等带往派出所。

一小时后,有人致电派出所,说逃跑的几个人在扒子坪出现。保家镇派出所指导员刘代云、民警徐安全、协警向阳,还有手持木棒的李某、王某等人驾车前往现场。张小红等四人迅速往郁江方向逃跑。指导员刘代云等人驾车紧紧追赶,张等四人情急之下跳进水里。张小红被卷入滚滚波涛,再没出来。当晚,刘代云等民警对前来询问的张小红母亲杨育茂说:“你儿子畏罪逃脱,如果回家最好投案自首。”

2004年8月19日,《重庆商报》以“重庆彭水警察穷追四人跳江,死一人被抛尸垃圾堆”为题作了相关报道。据该报道称,在派出所便衣民警和手持木棒的村民追赶下,彭水四名青少年跳进郁江。17岁的张小红再没上岸,五天后他的尸体浮出江面。他的父母亲希望派出所出面掩埋尸体,然而派出所民警和地方政府官员在尸体搁置43小时后,雇人抛尸垃圾堆。重庆市检察院第四分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对张小红之死作了历时一个月的侦查,认定张小红死亡缘自一起普通治安纠纷,与保家镇派出所民警无关。

对此,彭水县委副书记孟德华对记者说:“这是我任彭水县公安局局长时发生的事,张小红在缓刑期间,纠集社会青年,殴打保家镇中学学生,保家镇派出所民警接警后赶往现场,张小红在逃跑时涉水过河被淹死,民警是正当执行公务。”

词的下阕中有云:“白云中学,空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口宾馆,尽落虎口,留得沙坨彩虹桥。”

秦中飞的哥哥秦中参告诉记者:“凡是熟悉彭水的人,都知道这是指彭水的白云中学、乌江三桥及两江宾馆三个烂尾工程。”

词中所说的“沙坨彩虹桥”,是指位于彭水县沙坨的乌江三桥。2002年城管将两岸居民强制拆迁,2003年该桥动工,修了几个桥墩后便搁置至今。

记者来到乌江三桥,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施工的迹象,4个桥墩突兀地竖在江心。现场的工程公告称,乌江三桥由中铁十三局承建,连接彭水至酉阳公路,主孔采用140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桥身全长230米。工程于2003年1月21日动工,2004年7月20日竣工,总工期17个月。

留在工地看守的中铁十三局职工黄先生告诉记者:“因资金问题早就停工了。2005年7月14日第二次开工,但又因资金不足停工到现在,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

孟德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是资金不足的问题。他说,乌江三桥是设计上出了问题,偏移了18厘米,才导致现在迟迟不能完工。乌江三桥工程也不是彭水县说了算的,县里边主要是做一些配套工作,但老百姓不管这些,将怨气全撒到县委县政府身上。

白云中学,原先选址于彭水县城郊汉葭镇白云村,筹建于2004年。白云中学在当地引起较大的争议是因为选址不当,花了200多万,最后不了了之。彭水县一些教师说:“县里的教师对白云中学的情况非常了解,筹建之初每个教师都交了50元到200元的捐建费,后来没有建成,导致大量教师和学生外流。”

“秦中飞也捐了100元。” 秦中飞的妻子陈琼告诉记者。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几经周折来到白云中学原先选址的地方。白云村村民冉先生告诉记者,彭水县城山多地少,县里原来准备在这个地方建设白云新区,先在这儿征地300亩,修建白云中学,计划建成后成为彭水县第一高级中学,招生规模5000人,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地质勘探结果出来后,发现这个地方土质不适合建楼,前期费用花了200余万元。

至于这200余万元的用途,冉先生解释道:2004年县里先征了50亩地,每亩地价为14300元,另补偿给村集体每亩1000元,50亩地总共花了约80万元,其余的都花在设计、地质勘探和奠基仪式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白云中学原址如今还是一片荒地。

孟德华认为白云中学工程因地质上存在问题被撤下,只征了50亩地,没有给县里造成大的损失。

两江宾馆,也就是词中所指的虎口宾馆,筹建于2004年,选址于彭水县城郊名“老虎口”的地方,乌江和郁江两江在此交流,故取名为两江宾馆,是彭水县一大景点。

据了解,2004年彭水县在此搞了20周年县庆,此后两江宾馆便处于停工状态,目前该宾馆主体工程已建成,正在进行装修。

孟德华说:“20周年县庆没有动用县财政一分钱,筹集的500万元都是彭水在外的企业家捐献的。”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沙坨乌江三桥和老虎口两江宾馆二处工程所在地分别是县城南北门户,建成后可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彭水县城形象。

导致彭水短信风波的《沁园春・彭水》中有“马儿跑远”一句,被指影射彭水县前任县委书记马平。

1997年至2000年间,马平在彭水县任县委书记,后调往铜梁县任县委书记。2006年6月21日,马平被免去了铜梁县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记者获悉,马平涉嫌职务犯罪,在担任铜梁县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数额巨大。2006年8月18日,重庆市检察机关决定对马平立案侦查。

一场匪夷所思的抓捕

秦中飞并未意识到,这条短信会给他带来牢狱之灾。

2006年8月31日,秦中飞被彭水县公安局传讯调查。9月1日,秦中飞因涉嫌诽谤罪被刑事拘留。9月11日以涉嫌诽谤罪被逮捕。

8月31日被带到公安局后,秦中飞承认了短信是他原创,此时他仍然以为是例行调查,顶多是接受批评教育。但当晚12时许,办案人员将秦带到值班室,并将他的一只手铐上,让秦谈创作这首词的目的,并解释词中所指的意思。

秦的解释是,创作这首词的动机是“调侃、好玩”,词中所指的社会现象也是彭水尽人皆知的,没有其他目的。

显然,秦的解释没能让办案人员满意。9月1日,彭水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为由,对秦中飞刑事拘留。当晚12点,秦被送往彭水县看守所。此后一周,办案人员每天都要提审秦中飞一次,过程和内容与前几次无异。

9月1日下午4点,秦中飞的妻子陈琼才得到丈夫被捕入狱的消息。县公安局的5名办案人员对秦中飞租住的房子进行搜查,将秦平时看的一些诗词书籍查封带走。陈琼拿着公安局发的刑事拘留通知书不知所措。

“我没有固定工作,一家三口都依靠秦中飞每个月8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乡下的家中还有60多岁的母亲,知道他被捕,我当时就晕过去了。”陈琼告诉记者。

9月11日,彭水县公安局经该县检察院批准,正式以涉嫌诽谤罪名义对秦中飞进行逮捕。陈琼意识到麻烦大了,只有初中文化的她开始向律师咨询刑法关于诽谤罪的规定。

秦中飞的这条原创“搞笑”短信,不仅给他自己带来了牢狱之灾,也让周围朋友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县公安局还调查了100多名接收并转发这条短信的人,使得“秦中飞短信事件”越闹越大,彭水人“谈词色变”。

秦中飞被抓之前,凡是收到和转发过《沁园春・彭水》的人,都被传唤到彭水县公安局接受调查。办案人员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收到的短信是谁发出的,当事人在收到后又发给了哪些人,对《沁园春・彭水》如何理解等问题。

虽然只有秦中飞因为是“始作俑者”被关押,其他涉案人员在接受调查后被释放,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凡是转发该短信的政府公职人员,名单随后将被报给县委组织部,这批人将很难再被提拔任用。

“我是在8月22日前后接到秦中飞的短信,当时觉得挺好玩,词中所指的社会现象都是彭水县这些年发生的,没有想到最后事情变得这么严重。”彭水县某学校教师胡为(应当事人要求化名)对记者说。

胡为没有就此条短信回复秦中飞,但却转发给了若干朋友。9月1日,办案人员找胡为进行调查,要求其背诵短信内容。“背不出来或背不完整的,被认为‘不老实’,避重就轻。”

背诵完短信后,办案人员又要求被调查者解读短信的意思,主要解释“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包”,是不是影射彭水县前任县委书记马平、现任县长周伟及县委书记蓝庆华。“解释出这种意思的就放人,不这样解释的人就继续解读。”

胡为告诉记者,整个调查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调查结束后还被吩咐不要乱说话。

更让胡为担心的是将来的生活和前途。“这个事情现在闹大了,秦中飞可能不会有什么大的麻烦,但待事件平息后,我们这些转发短信的公职人员肯定会被处理的,可能被调到边远的乡村学校。”

彭水县委副书记孟德华对记者说:“此次短信事件共调查了100余人。”这些人当中大部分是彭水县教委职工及各学校的教师。“我们大都是农村子弟,没有什么背景,通过公选进了城,此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因为这条短信而付诸东流。”一位被传唤调查的教师告诉记者。彭水县教委副主任秦中和与汉葭镇一学校校长也被传唤调查。接受传唤调查的人回来的第一件事都是将手机内的短信《沁园春・彭水》删除,并更换手机号。

记者采访过程中,陈琼每次都是用不同的手机号跟记者联系。“打个电话都担心被窃听,出门还得前后看看有没有被人跟踪。”陈琼还建议记者也换一个本地的手机号以防万一。记者试图接触更多的被传唤调查者了解情况,但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

一起越搞越错的错案

“短信事件”发生后,当地民众都不敢再用手机传发《沁园春・彭水》,但秦中飞的遭遇和词的内容,却在当地民间口耳相传。

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撰文指出,《沁园春・彭水》以诗词本身讲,不过习作罢了,可是内容却捅了马蜂窝,因为此词说出了当地人人皆知却不敢明说的事实。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如果秦中飞的词反映情况属实,彭水县政府就有滥用公权力之嫌。”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冬告诉记者。

网友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向重庆市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质疑彭水县公安局的行为。彭水县的网友也在各论坛上发帖关注此事,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来印证《沁园春・彭水》中所反映的情况。在舆论的关注下,这一事件在9月27日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秦中飞被“强行保释”,结束了30天的牢狱生活。

9月29日,彭水县教委的主要领导徐某又找到陈琼等人,要求其对秦中飞进行取保候审。陈琼仍然拒绝。

“9月28日中午,彭水公安局的一名干警通知我可以申请对秦中飞取保候审。我明确答复说,秦中飞被公安局抓了已经快一个月,而且检察院在9月11日也批准刑事逮捕,这说明秦中飞已经被认定有严重的违法行为,司法机关在将秦中飞释放以前应该公开审理此案。”秦中飞的哥哥秦中参告诉记者,“现在只是取保候审,说明案件还没有结束,公安局不能想关就关,想放就放,应该给个明确的结论或说法。”

“9月30日,教委主任徐某和公安局的一位副局长,再次与我们家属商谈关于取保候审的事。遭到拒绝后,该公安局副局长扬言,不管家属是否同意,秦中飞都要被放出来,只是例行通知一下你们。”秦中参告诉记者。

9月30日晚上7点,秦中飞在保证人秦中良的陪同下回到家中,结束了30天的牢狱生活。秦中参说:“我们家属从没提出过取保候审的申请,也没有同意,保证人也是县教委安排的。”

彭水县公安局的决定书表明,秦中飞被取保候审的理由是“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轻”,“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

对秦中飞而言,出狱仿佛是从一个监狱转到了另一个监狱。先是大张旗鼓地调查抓人,现在又要求家属取保候审,这样的变化有怎样的背景?检察机关到底能给秦中飞什么样的说法呢?

10月23日,秦中飞的律师李纲收到彭水县公安局传真,称:彭水县公安局作出彭公字2006第4号撤销案件决定书,对公安机关办理的秦中飞涉嫌诽谤一案,因发现不应对秦中飞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30条之规定,决定撤销此案。

10月24日,彭水县公安局预审科姚科长通知秦中飞,公安局已经撤销了对其“取保候审”的决定,承认了诽谤案属于错案,对给秦造成的伤害表示道歉。彭水县检察院主动提出申请国家赔偿,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错羁押一天赔偿上年度全国职工日平均工资,秦中飞被关押了29天,拿到2125.7元的国家赔偿金。仅仅隔了一天,赔偿兑现。这可能创造了中国司法赔偿速度之最。

但就在几个星期以前,县里是把这起“诽谤案”当成大事来抓的,为此开过几次会议。有关领导公开发表意见,认为秦中飞“不是写着玩的”。而县公安局高度重视这起“诽谤案”的理由,却是它“肯定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

然而,这个一开始进展得一帆风顺,表面上看不到任何争议的“诽谤案”,却连“被诽谤人”的自诉都没有(法律规定诽谤罪属于“不告不理”类案件)――如果有的话,应该是该短信提到的前县委书记和现任书记与县长,但他们并没有,而公安机关却迅速提交了意见,检察院也迅速批准了逮捕。

同一个案子,事实简单明确,审讯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新的案情,为什么前抓而后放?错案是如何发生的?官方思路是如何转变的?案件在体制里是如何运行的?为什么开始时县里的党政领导认识一致,公安检察如临大敌,雷厉风行,又在突然间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并积极提出国家赔偿?既然是一个错案,又将如何追究错案责任?

所有这些疑问,对官方来说,仿佛并不存在。即便在“由错误走向正确”的正面意义上,官员也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对民众也没有任何说明。县里的几个主要网站,如彭水农业信息网,彭水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彭水之窗,彭水人事人才网,也没有一字相关信息――一切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至于撤案的直接原因,记者在跟一位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干部接触中,对方说,“市里干预了”(指重庆市,重庆实行市直管县的建制)。

而作为《沁园春・彭水》所挑战的一方,县主要领导们,早已实现了知识化、年轻化和异地化(指目前全国大多数地方实行的,本县籍贯不在本县做主要领导的回避惯例),例如,书记蓝庆华是重庆大学博士,县长周伟也是大学学历,他们都是外县人,已经做过多年县主要领导,而今40岁上下。他们应该是年轻有为的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领导者,可人们没有想到,就在他们治下却发生了如此可笑的“文字狱”,而且还直接与他们有关。好在这起错案已经得到纠正,但到底谁制造了这起错案?责任如何追究?人们拭目以待。

■编 后

本案尚未结束

“文字狱”是指当权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异己,镇压不符合自己口味的思想言论而制造的因言说犯罪的案件。“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雍正年间,翰林官徐骏因这句诗而犯了“诽谤朝廷”的大罪,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文字狱”的牺牲品。谁也没有想到,200多年后的2006年,一个老实规矩的小科员秦中飞,因一首打油诗短信以涉嫌“诽谤罪”被抓进了大牢,制造了新时代的“文字狱”。幸运的是,不到两个月,这起错案得到终结和纠正。

一起荒谬绝伦的“诽谤案”得到纠正,自在情理之中。但这样的结局却让人禁不住要追问:这算是“结局”吗?就这样了结了吗?

“检察院主动提出申请国家赔偿”――好怪异的说法!按照法律规定,申请国家赔偿的应该是错案受害者。只有受害者提出申请了,才轮到检察院受理并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现在倒好,检察院竟然“主动”提出并立马赔偿了。检察院这样做是否也是“破天荒”、是否违反程序,姑且不论。耐人寻味的是,检察院为何如此“主动”――是不是想“息事宁人”、尽快了结此事呢?

此事能就这样了结吗?执法人员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损害了公民的权益,国家理应作出赔偿。但国家赔偿之后,具体的执法人员也要为之付出代价。不然,岂不成了“执法人员犯错,全民为之埋单”吗?因此,既然定性为错案,那就必须根据错案追究制度,追究办案者的责任。

更值得探究的是:这个极端荒唐的错案是如何酿成的?警方撤案又道歉,检方主动提出赔偿,说明办案人员对自己的错误已经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那么当初为何要那样做?是因为执法水平极其低下,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

在媒体关注此案的过程中,此案的当事人、那首打油诗讽刺的对象,即彭水县委书记蓝庆华和县长周伟一直没有露面,仿佛此案与他们无关。如果没有他们的授意或指示,县公安局会那样“兴师动众”,县检察院会那样“雷厉风行”,县直各部门会那样“保持一致”吗?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导语

语文是一门集知识与艺术融入一体的学科。教师如果想达到一种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就要在课堂导语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课堂导语要突出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课堂导语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强调语文情境的创设。创设语文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利用课堂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如果我们把第一节语文课当作是一场演出的话,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导演只能把精彩的“台词”提供给学生,学生才能带有激情的投入“演出”,才能获得全新体验和,同时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演员”的角色定位。

例如,在讲解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语文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导入这首气势恢宏、高唱入云笔力遒劲的豪放词之力作不妨尝试通过以下课堂导语实现“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震烁千古。在这里,他还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古人笔下的赤壁,聆听古人心灵的独白……”再看《再别康桥》的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这样的导入,自然而然,毫无雕饰,这样的创设,让你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

二、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同样,如果在课堂教学伊始,通过设计精彩的导语就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容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讲解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我先是向学生提供以下两则材料:美国学者采访过许多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三分之一的人都表示“我想把这一切都忘掉”;巴金虽然多次建议建造“”博物馆,但是他也多次表示不愿意回忆“”经历。正是对于这些人的回忆和人类对于牺牲者长期所怀的负罪感,使一种无压抑的文明的前景暗淡下来了。然而鲁迅为什么要忍受两次悲愤,经受了一次又再来一次?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文章对于作者的这种心情是如何叙述和表达的?

通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所把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探究问题答案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三、有得于知识前后衔接,便于学生总体把握知识脉落

前后联系,即前后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上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来导入新课。在上的词《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第三册)时,这样的方法导入也许会更好: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为主席所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学生们驾轻就熟,便会顿时激起高昂的学习兴趣。

如何妙用导语,它让我们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创设情境,巧提问题,前后联系,而后最终成功的完成教学,而不是机械的照抄教案中的“专家答案”,拾人牙慧。上课时导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在课后却需要我们的老师去巧妙的安排和设计。总之,妙用导语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它能使我们的老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秀花.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0年第9期.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学古典诗词教学 曲词音乐性教学 基本内涵

中学古典诗词教学,历来重视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对于诗人思想情感与文本艺术手法的理解与掌握,自然成为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在教学方法上,多数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文本分析的技巧、基于普通话的朗读艺术和现代多媒体教学。但是毋庸讳言,古典诗词教学大多存在文体特征不够鲜明的问题,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普适性的拷贝化教学。这种教学带来的问题是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对于文体的深层认知相当缺乏。据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除了具备词牌的概念化认知之外,对曲子词(即曲词)几乎一无所知。学生喜欢词的理由大多是基于朴素的意境认知与优美文辞,而对词能成为宋代主要文学样式的文体原因概无了解。中学语文教学往往忽视或有意规避作为曲词根本性特征的音乐性,这种认识上的不足是造成曲词音乐性教学后天不足的重要原因。加深对曲词音乐性教学内涵的理解,是开展曲词文体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研究选调以明确曲词声情的规定特性

关于词的创作,张炎《词源》卷下曾云:“先择曲名,然后命意。”所谓“先择曲名”,就是指词人必须首先考虑词牌所表达的声情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否适应,这就是填词家所谓选调问题。选调是创作曲词的首要工作。选择词牌首先意味着选定某种宫调,规定性的声情特色自然成为根本指向。关于选调之重要性,沈括《梦溪笔谈・乐律》有云:“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故而,对于创作者而言,理解宫调(乐律)与词调(乐谱)有助于理解不同词牌的不同音乐表现力;对于词作解读者而言,从研究音律腔调着眼有利于正确把握相应词牌的音乐旋律。

譬如,《菩萨蛮》词牌隶属中吕宫,其声情特色是“高下闪赚”。这个规定明确了《菩萨蛮》的调式相当于西方音乐所谓降E大调,明朗、有力、昂扬。但不完全相同,有点说唱艺术的味道。在宫调与词牌的共同约束下,全词的情绪节奏应当表现为紧促向低沉的过渡,仿佛一股哀伤次第开放,终而弥散开来,伴随的是心潮起伏。明白这种声情特色的规定性,就不会将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理解为完全的感伤与沉闷,也不至于出现一味徐缓而低沉的诵读。证诸文本内容,该词先是引述评价,继而描画赞美,终是哀痛断肠,故而全词情调由欢快而转低沉,符合中吕宫声情特色之规定性。对于唐五代及北宋前期的部分作品而言,像这样借助声情特色的规定性去理解文本,是追求教学科学性与遵循效率原则的重要路径。

结合中学语文课程中之入选篇目而言,如《虞美人》属于南吕宫,声情特色是惆怅哀伤,诵读要求是繁促而转悠长;《沁园春》属于般涉调,声情特色是拾掇坑堑,诵读要求是如坠云巅激宕难平,如此等等。从词牌看,《六州歌头》、《满江红》、《念奴娇》、《水龙吟》、《贺新郎》、《桂枝香》、《破阵子》等,适合于表达豪放激壮的情感;《满庭芳》、《蝶恋花》、《青玉案》、《醉花阴》、《声声慢》等,适合于表达婉约柔和、低回掩抑的思想情感;而如《忆江南》、《浣溪沙》、《鹧鸪天》、《临江仙》、《浪淘沙》等,音节都是相当谐婉的,可以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差别只在韵部的适当选用。

总之,只有正确掌握词牌所属之宫调,方能理解其声情特色之规定性,对于文本音乐美感的品鉴,方不致南辕北辙或凭空臆断。

二、研究用韵以理解曲词声韵的表情功能

同音相应谓之韵。理解词韵有助于完善对于词作声情与文情的把握。韵脚的使用有助于形成词作声腔回环往复中的和谐乐感。相对于近体诗基本用平声押韵且一韵到底的格式而言,词的用韵格式要远为复杂,但正是这种复杂变化给阅读者以丰富的审美享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每一词牌用韵的具体情形又往往各不相同。这种复杂多变的格式,给情感表达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选择。

一般说来,平声韵宜于表达和婉、缠绵的感情,入声韵宜于表达激越悲慨、凄断哽咽的感情,上声韵宜于表达抑塞磊落、低回凄恻的感情,平仄韵转换适合于表达起伏动荡的情绪。若从合辙押韵角度研究,我们尤其要注意辙口音色与感彩两方面。从辙口阴阳上讲,阳辙带有鼻音,音色响亮,包括中东、发花、怀来、江洋、言前等辙。阴辙不带鼻音,音色沉闷,包括乜斜、姑苏、衣期、油求、灰堆、人辰等辙口。从辙韵的感彩上看,各道辙口的功能又有所不同。譬如江洋、中东、言前、人辰、发花等辙口的表情多属热烈、火爆、雄壮、激昂型;摇条、怀来、梭波、油求等辙口的表情多属平和、从容、温柔、婉约型;衣期、乜斜、姑苏、灰堆等辙口的表情多属严肃、抑郁、悲凉、凄苦型;而两道小辙的表情则多属风趣、幽默、诙谐、俏皮型。用韵必须适宜于词调与宫调,这是选韵的基本原则。

譬如,的《沁园春・长沙》选用尤侯韵,也就是十三辙中的油求辙部,情调上属于平和、从容之韵,显然不够激越悲慨,反而有几分婉约之意。相比而言,苏轼《沁园春・孤馆青灯》、辛弃疾《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诸篇,分别选用中东辙、言前辙、怀来辙等韵部,声情中则更多一种壮阔与豪迈。但是毛词文本中在青春岁月意气飞扬的豪迈背后,隐藏着词人因彼时“被远离”政治核心层而生出的柔软的感伤之意。将这两种情怀通过选调与选韵的艺术处理达成和谐,从而实现了音乐美与情感性的矛盾统一。这种艺术处理殊非独家,李煜之《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亦是此中经典。后主以声容激壮之词牌而选用柔软、婉约之梭波辙韵部,在激越声情之中表现的是悲慨之文情,与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相比更多吟哦的哀痛。

曲词音乐性之用韵研究,不能被简化为韵脚研究,从而庸俗理解诗词音乐性。通过选韵原则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曲词声韵的表情功能,有助于深入理解曲词音乐性及其美感。

三、研究布局以掌握曲词平仄的拗谐矛盾

曲词音乐性之布局,主要指平仄四声的安排。字调有刚柔、长短、轻重之分。把每个不同性质的单字连缀成为一个句子,用来表达起伏变化的思想情感而恰如其分,便能使听者发生美感而引起共鸣,这便是平仄四声在“倚声填词”方面的主要作用。诗词中的两平两仄双字相间,奇偶相生,轻重相权,不管它的内容怎样,吟诵起来都会发生高低抑扬的节奏美。曲词虽是长短参差的句子,韵位的疏密也不一致,但在每个句子的平仄安排上,同样以和谐为原则。譬如,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系平韵小令,它的情调比较迫促而带有感伤气氛,即是由于用韵绵密的缘故。而每个句子中的平仄安排,仍然是十分和谐的。

如果应当运用平仄对称的位置没有使用平仄交互,就会构成拗怒的音节。这对表达起伏变化的不同情感有着非常重大的关系。凡是适宜表达激昂豪壮的思想感情的曲词,它的平仄安排,就得注意和谐与拗怒的矛盾统一。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这就构成了和谐的音节;而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这就构成了拗怒的音节。前者情调舒缓,后者情调激越,这就与它所表达的激壮慷慨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结合起来,使人感到作者的英雄气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所以具有豪放清壮之美,给人以刚柔相济之感,原因也正在此。而如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长调词作,除两三处句脚为平声之外,大都是以仄声音节为句脚,自然形成拗怒而适宜表达激壮感情。

至于抒写缠绵哀婉的思想感情,就应该选用和谐或低抑的曲调。所有相连的句子,在相当的地位都应该平仄互换,尤其是句脚应注意前仄后平,这样的曲调适宜于表达舒徐和缓或温柔缠绵的思想情感。譬如,《沁园春》词牌上片前三句的平仄布局就颇有讲究。作为宜于表现豪放风格的词牌,此三句采用了“仄仄平平”的前振后抑的布局,给人以意欲振起而不能,暂归于低抑萦回的声情感受,与此后音乐旋律的抗坠铿锵色彩形成鲜明对照。音乐旋律低抑与振起之间的起伏,有利于表现豪放情感之下的细腻变化,可蕴藏读者不易觉察的感伤情感。的《沁园春・长沙》正是利用了该布局特征,取得了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在音节谐婉的调子里,如果句子中用的平声字过多,或者句脚接连用两三个平声字,它的音调就会趋向低沉,只合表达哀伤悱恻的情感。譬如姜夔的中吕宫《扬州慢・淮左名都》,音调上就是和谐中见低沉。

词牌对于词谱内部平仄四声的要求,使得音乐表现与文字表达呈现万千气象。中学曲词教学若能从规律出发反推演绎,不仅有助于理解词牌内部的音乐律动,而且有助于理解词人抒感的音乐机制。事实证明,从平仄四声出发的布局研究与教学,有助于进行切实有效的文本细读。

曲词音乐性教学的基本内涵,上述三点不过例说而已,并非全部。但借此粗陋分析,旨在明确若要重视曲词音乐特性的教学,就要重视曲词的形式特征,就要重视文体规定性对于教学的指导意义,就要重视学生对曲词艺术样式的重新认知与获得。教师若能够重视曲词音乐性教学,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使之对曲词形成正确感知,从而强化因学习兴趣而生的传承古典文化的内驱力。否则,不仅学生难以获得真知,而且连教师都会慢慢失却对于词之音乐性的敏感,甚至对文本产生种种误读。

参考文献:

[1]龙榆生.词学十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

[2]王力.汉语音韵[M].北京:中华书局,2003.2.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9篇

一、教学注重预设,忽略动态生成

新课改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然而往往有教师固守预设有条不紊地推进教学流程,而忽略课堂的动态生成。

一位教师在教《囚绿记》时,实施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1 介绍作家作品

2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2)在横线上填字,概括事情的过程从而理清写作思路。(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3)作者对“绿”的情感是怎样的?(解读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3 让学生说说常春藤的“永不屈服,顽强抗争”精神给你什么深刻启示

4 课堂小结

课堂上,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或看书或思考或写作,整堂课不枝不蔓。下课铃响时,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也恰到好处地讲完。教师甚至连导语、过渡语和结束词都事先想好,整堂课堪称“完美”。其实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学生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外,并没有过多的收获。众所周知,真实的教学是在不断产生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中推进的,并非次次都圆满。这堂课,师生也有互动,但只是走过场,只是预设的体现,如教师问“作者对‘绿’的情感是怎样的?解读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时,学生马上就读事先写在学案上的分析。这显然是表演。

下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句中的‘黑暗’,指的就是作者简陋潮湿阴暗的居所吗?‘永不屈服’就是针对‘我’而说的吗?”这个问题很好,可是教师急于进行下一个环节,就对学生说:“问题很好,可以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再交流。”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讨论,说说自己的体会,最好还能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便是正确处理课堂的动态生成。

毋庸置疑,语文课堂教学是需要预设的,但过度的预设或固守预设反而会制约学生的思考与想象。这样的语文课便成了求证课与展示课。教师在实际授课中除了完成预设的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用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

二、学习内容不尽合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小组讨论旨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但不少教师对其认识偏颇,相当多的课堂上出现了凡问题必讨论的现象。由于讨论的内容不合理,讨论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或难以开展。

一位教师在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要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两段,注意其中的关键词语,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然后,教师要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讨论时间为5分钟。

对这个教学片段,我们可以作如下的分析:

教师要学生阅读两段话,并品析其内容,活动目标相对明确,但所给的时间明显不够。我们不禁要问,这5分钟的时间是依据什么定的?是教师自己的阅读体会,还是让学生试过后的结果?况且这两条都不能作为依据,因为阅读和讨论的效率是千差万别的。

正确的做法是在学生讨论问题前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得到个人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再讨论。

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会因人生阅历的不同或理解能力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见解,有时即使讨论也很难形成有效的交流。这样的讨论只是形式上热闹,学生很难形成合作和探究。因此,选取合适的讨论任务,是确保小组讨论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自主学习是小组讨论的基础,缺少了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便成了无源之水。在选择了合适的讨论内容后,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指导,让学生有事做,知道该如何做事,并把事做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小组讨论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三、教学内容混杂,教学流程随意

时下,一堂语文课往往被“三分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有关文本阅读教学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所谓的拓展阅读上,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所谓的模仿写作或发散性思维训练上。这种课型在公开课上大行其道,学生往往文本还没有读熟,教师就转入下一个环节。一堂课看似大容量、快节奏和多对话,其实仅仅是表面上的喧嚣与热闹。

一位老师教《沁园春·长沙》时,是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流程的:

1 说说长沙的风土人情;

2 用多媒体播放朗诵视频,要学生模仿诵读;

3 讲解词牌和平仄知识:

4 用多媒体出示书法作品,师生共同鉴赏;

5 思考和讨论这首词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6 比较鉴赏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愁和喜两种不同心情下写“花”和“鸟”。

上述教学内容取舍和教学流程安排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哪些是适宜教学的内容呢?词的结构、词的情感、词的朗读指导和词的写法欣赏等都可以,但教学重点应该是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手法,感受诗人豪放的语言风格和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简单地说,就是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用什么手法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而对词牌和平仄知识的讲解是将阅读教学知识化,不是引导学生怎样去读词,也不是利用文本进行语言活动,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不应作为重点。另外,鉴赏书法作品也不适宜作教学内容,毕竟不是书法欣赏课。比较鉴赏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对课文的拓展,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去完成,如果在课上没有对课文形成深刻理解,拓展也必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教师设置的第一个环节属于导入,这样的导入与课文关系不大,应作调整,比如可以让学生背诵已经学过的《沁园春·雪》,让学生说说《沁园春·雪》中上下阙的关系,并思考与《沁园春·长沙》是否一致。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温故知新,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前播放朗读视频存在抑制学生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弊端。学生听了范读之后,往往会先人为主,只能进行简单的模仿。范读里所流露出的朗读者对课文的理解,也将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案内容包罗万象,教师缺乏必要干预

学案教学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做法一经推出便被很多老师采纳,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位老师在教《记念刘和珍君》时,设计了如下的学案:

1 课前预习

(1)了解鲁迅(包括经历、成就和作品集三个方面)

(2)课文背景(结合课本注释写出“大沽口事件”和“三一八”惨案)

2 课堂学习

(1)文中叙述了刘和珍的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阅读课文第四、五部分,了解刘和珍是如何遥难的。

(3)作者在文中除了写到刘和珍,还提到哪些人?他们有什么表现?对每类人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4)找出你认为难以理解或意蕴深沉的语句,提出来在小组交流讨论。

3 课外拓展(阅读鲁迅的《无花的蔷薇》)

这份学案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结构不完整。一份完整的学案要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课前预习、问题探究、达标训练和总结反思。这份学案缺少达标训练和总结反思。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要依靠学案,除非是教师另行布置作业并检测。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明白课文有哪些启示,有哪些疑问。可将启示、疑问写下来,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和同学。

第二,重点不突出。这份学案让学生识记鲁迅的经历、成就和作品集等陈述性知识,但这并不是语文课学习的重点。了解“三一八”惨案和刘和珍的生平,这是学习中国现代史知识,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感受鲁迅疾恶如仇的正义感,以及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文章语言精警,富有思想含量,感情充沛,也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学案设计的内容必须着力在重点知识、重点方法上。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10篇

⑴开场白。________首先,请欣赏《清平乐・六盘山》,朗诵者×××

⑵下面请欣赏《沁园春・长沙》。

⑶结束语。

回答:

⑴开场语:________。

⑵《清平乐・六盘山》到《沁园春・长沙》的串台词:________。

⑶结束语:________ 。

2. 扩展语句,就是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结构简单、内容单薄、表达不具体、描写欠生动的语句加以扩充,使之具体、鲜明、丰富、形象起来,请你扩展下面的语句,不少于40字。

李老师是一位可敬的老教师。

扩写: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根据文字所提供的信息,拟写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

信原公司日前在上海推出一种具有安全数据备份、灾难恢复功能的杀毒软件。这是他们推出的第三代反病毒软件。该软件首次宣告结束了杀毒软件“只管杀病毒、不管恢复系统”的旧格局,既可以适时防杀电脑病毒,又能在系统发生崩溃时及早恢复系统运转,全方位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料的安全、完整与可用。

4.仿照下面句式,在横线上再续写两个句子。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________,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________,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你在哪里?

5.请你用下面的两个词语“生命”和“经历”,写一写你对它们的思考。要求主题鲜明,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120字)

6.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

要求:①符合场景; 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③不超过20字。

7.《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8.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只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9.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作为下面语段结尾的一项( )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____。

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10.下面是校长在一次初三学生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假如你是听众之一,请根据校长讲话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离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老师们的辅导也越来越勤了,同学们的学习也越来越紧了,大家都在做最后的冲刺。据反映大多数同学每晚伏案读书做练习直到11点多钟,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也有老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同学课堂上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课堂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①校长肯定的是:_______。

②校长否定的是:________ 。

③校长的目的是:________。

11.阅读杜牧的《秋夕》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前人评论说,在该诗第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个“言内”中寄寓着好几层“意外”,十分含蓄,耐人寻味。试指出有哪几层言外之意?

言外之意: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开场语: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全体师生在此举行诗词朗诵会,纪念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深切缅怀一代伟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千古独步的伟大诗人。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永世流芳的精神食粮!首先,请欣赏《清平乐・六盘山》。 ⑵湖南省省会长沙是中国工农革命的策源地,也是的故乡。从1911年到1925年,先后7次来到长沙奔走革命。长沙对来说,具有非常深而亲切的政治感情和生活感情。下面请欣赏《沁园春・长沙》。⑶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株参天大树,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册,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告诉世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年逾花甲、满头银发的李老师是一位品德高尚、学问渊博、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可敬的老教师。

3.信原公司推出了一种新杀毒软件。

4.“你是酷暑里的浓阴”和“你是雾海里的航标灯”

5.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花开不是为了花落。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候鸟来回迁徙,为的是经历四季的交替;溪流蜿蜒前行,为的是经历曲折;红叶翩然飘落,为的是经历生命的轮回。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经历,那么生命就只是一纸空文。

6.①让校园永远明朗清净,让心灵不受烟雾缭绕。②书香何需烟草香。

7.袭人(花袭人);蒋玉菡,贾宝玉。

8.C

9.D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能力;切入点

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然而,部分教师因没有找准探究的切入点,导致课堂上仍是师生一问一答,甚至是无病。那么,何时切入才是探究的最佳时机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尝试。

一、从课文导入时切入,培养学生探究新课内容的能力

学生进入新课读到课题时必然会产生无限的想象力。此时切入,一定会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每课进入时,我多从课题入手,设问,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探究。如进入《江南的冬景》一课时,我问学生: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大家声情并茂地背起来。“春天,江南景美。可冬天在一般人的眼里,却是一个万物萧瑟的季节。然而郁达夫却偏偏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那么在大师的眼里江南的冬天有什么美景?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同学们怀着一睹为快的急迫心情很快找到:“可爱明朗、含蓄的生气、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能不能归纳到一个词语上?”有同学接口道:“明朗。”那么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能不能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大家分小组很快归纳出:曝背谈天图(第2自然段)……“那么剩下的那些段落在写什么?”通过小组再讨论,各小组代表又很快在黑板上归纳出。这样在课文导入时,就把握住了新课内容。

二、从学生自主阅读入手,培养学生探究课文脉络及写作特色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对多数学生来说,不知从何处开始学习。此时切入,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是最佳时机。如我在板题《劝学》后就问同学“荀子在文中为什么要劝人们学习呢,是从哪几方面来劝的,又分别采取什么方法来劝的?”同学们带着这一连串探究题去自主阅读课文,同学们很快找到了答案:“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作者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劝人们的。为了证明他的论点‘学不可以已’,他在学习的意义方面,用“青”“轮”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和改造人的品性。在学习的作用方面,他用“吾尝……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吾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从而强调了学习的作用;他又通过“登高而招”却“臂非加长”而能使“闻者彰”等四个比喻来说明人主要是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在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又分三层次采用了正反设喻论证的方法。潜移默化中同学们就已理清了课文脉络和写作特色。

三、从学生的疑难处入手,培养学生“明道解惑”的能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疑惑,一种明道解惑的愿望非常强烈,此处切入也是极好的时机。在学习《师说》一课中,一学习小组代表质疑:课文的第一段说“古之学者必有师”,而第二段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不是矛盾吗?对此,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去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要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再去读第二段,思考:为什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最后再将第一、二段连起来读想,通过步步点拨,最后这个小组的同学不好意思的摸摸头说,噢,原来第一段既是说古人重视师道,又是针对现实,而借古非今的;第二段是批判当时社会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是在每一、二段间起过渡作用的。

四、从学生的分歧处入手,培养学生辩别事物道理的能力

学生当遇到意见分歧时,第一希望是什么,希望教师能站出来,支持他们的见解,倘若此时教师巧妙地激发,便能取得更佳的效果。如在学习《鸿门宴》评价人物特点时,有同学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此话一出立即遭到另一位同学的异议:“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大家立即将视线转向了我。而我却故意笑了笑反问道“为什么?”他觉得挺委屈的,情绪激昂说:“他真正的失误在于他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宽宏大量等弱点上,就算他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李邦……在新安之战中,章邯率部归降。项羽却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坑埋秦卒二十余万人。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我这一激将法,不仅使学生更深地认识了项羽这一悲剧性英雄,而且丰富了同学们的文学素养,还培养学生辩别事物道理的能力。

五、从课文知识迁移处入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文只是个例子”,其目的是要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此时切入,便能使教材起到例子的作用。在教学《沁园春・长沙》快结束时,我打出投影――《沁园春・雪》诗文,并要求阅读体会本诗与《沁园春・雪》在结尾所抒发感情上的不同点和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同学们在稍作讨论后,很快归纳出《沁园春・长沙》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作了巧妙的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沁园春・雪》通过对历代“豪杰”的否定,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当然“今朝”的“风流人物”,我们也可以当是的自况。两首诗在写景上,一是写美景,抒豪情;二是运用对比手法,如“万户侯”与“同学少年”的对比,……的对比;三是语言极富表现力。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12篇

诗歌语言的凝练性赋予我们运用转换文体这一教学策略的可能性。借助记叙文、议论文,或者散文、戏剧等形式,适当改编诗歌,能够帮助高中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感悟。

【关键词】

诗歌 文体 转化

毫无疑问,赏鉴诗歌的第一步依然接触既有的言语材料,即所谓的基本内容。这是必不可逾越的门槛。但是,我们不能把学生带入简单的复述或翻译的误区,因为机械的呈现无疑破坏了诗歌的意境,我们必须带领学生充分联想和想象,主动丰富诗歌的形象,创造出生动的画面,进入作者的意境王国里。

请看下面用散文的笔法改写《沁园春・长沙》下阙的例子:

原词(下阙):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深秋,橘子洲头。我前往广州,小住长沙,感慨良多。

长沙,我就读的地方,人生的起点,我来了,补习学校里那些工人们还好吗?长沙总工会的现状如何呢?那些搭救我的共产党员和老百姓还安全吗?如今,我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路经长沙,不觉思潮翻滚。在长沙师范就读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同学,不是经常呼朋引伴地畅游吗?遥想当年,我们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评点天下,踌躇满志,壮哉!蔡和森、何叔衡你们还记得吗?我们最痛恨那些祸国殃民的军阀、劣绅、土豪,恨不得将他们“弹指间灰飞烟灭”。无奈何,国势衰微,风雨飘摇,还记得吗?辛亥革命、、五卅惨案、国共纷争……严峻的现实给我们带来深切的痛苦,我们也必须像祖逖一样,不平定中原决不回头。于是,我们毅然下水,搏击潮头,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江船。

点评:此例根据披文入情、知人论世的鉴赏原则,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将相关的背景、历史知识和典故融进其中,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传达出来,表现出诗人意气风发的进取精神,使学生获得更丰富多样的信息,扩展了想象空间,更深的走进诗歌的意境之中。

小结:用散文的笔法改写诗歌能够更加自由地组合素材,使诗歌的画面感更强,便于学生感知诗歌形象,想象诗歌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改写的过程就是研读内容、把握中心的过程,也是重组素材、再次创造的过程,是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实现阅读导引和言语训练的双重目标的过程。

再看下面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的改写:

青年过人的才能和远大的抱负在长沙得到充分的体现。不惧个人安危,组织农民罢工、积极宣传革命主张,历经磨难,不改初衷。这种精神含蓄地体现在《沁园春・长沙》的下阙。在这里,明写“恰同学少年”的敢于斗争、蔑视权贵的豪情壮志,暗写自己的远大理想和迎难而上的气魄。那“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仅写实,而且还暗引了祖逖击水立誓的典故,以书写抱负。后来,正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前后联系,我们就会发现,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这种万般如黑他独白的精神是多么可贵。春江水暖鸭先知,智者山高位后居。时代孕育了,创造了时代。

点评:此例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联系写作背景,剖析诗人潜藏字间的不俗情怀,深刻地解读了诗歌意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词的潜台词。我们从议论的角度解读,就是要考证“百侣曾游”“往昔”“粪土当年万户侯”“击水”等附着的历史文化意义,论证其所起到的补充、丰富、解释、指代的作用。中流击水一处既是例证。

小结:诗歌的语言在这里变成了意义符号,决不可简单地用解释名词概念的方法审视这些艺术化的语言。用议论的方式改写、解读,能够直接揭示出诗歌内在的意蕴,也具有极浓郁的鉴赏色彩,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领悟・表达”的能力。

用剧本的形式改写同样具有别样的风景,请看:

深秋,橘子洲头,独立,面对滔滔不绝的湘江……

:蔡和森、何叔衡,你们还好吗?

同学:我们很好,很想你啊!想当年我们到这里游览,畅游,好不惬意。

:我也一样,无奈何,军阀当道,内忧外困,民不聊生啊!

同学呼应:民不聊生啊!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吾等正值青春,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众人应和)

同学:润之,还记得祖逖吗?

:怎能不记得?国家沦亡,毅然请战,行至江心,击船发誓:“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

江风渐劲,水鸟急鸣。

同学:江水正急,你我下水?

(大声喊道):下水!(一句诗词脱口而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点评:此例没有作一对一似的翻译诗句,而是再现了当时的情景,画面感增强了,情节丰富了,人物形象丰满了。

小结:采用剧本的形式将诗词故事化、情景化,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想象中领悟作者那时那景那情怀。写好这样的剧本需要研读诗歌创作的背景,根据诗歌中的信息,加工成连续、完整地情景,合理想象,营造出诗歌应具有的意境,无疑也会推动学生进入诗歌的内核。

我们还可以尝试采用记叙文、现代自由诗等形式品读《沁园春・长沙》。当然,转换文体的方式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类型古体或者古代的诗歌的教学。

转换文体的本质就是使学生在学习诗歌时从“由一个文本的阅读者转变为文本的对话者”的阅读体验,也就是从被动理解到有意识地加工,融进了阅读者的理解、体验,甚至考证、质疑、拓展、延伸等积极的思维活动,兼具习得如何阅读和写作两种能力。可见,转换文体的形式有利于诗歌教学的革新。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13篇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历时八年,终于胜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和平呼声,压倒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希望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反动而且独裁的中国,妄图凭借军事上的优势,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制统治。由于的主力部队大多集中在遥远的大西南、大西北,他为了争取调动兵力、调整部署的时间,欺骗国内外舆论和民意,在半个月内,连续三次发出电报,邀请中共中央主席到陪都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如意算盘是:如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把发动内战的责任加在共产党身上;如果去了,他就可以借谈判之机,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政权。他心里想的是肯定不敢到重庆来。

一身系天下之安危,深入虎穴,亲赴重庆谈判;一首《沁园春・雪》,词撼山城,义取民心,震惊天下,奠定胜局。

丝毫没有谈判的诚意,根本没有料到真的会来。甚至连一个具体的谈判方案都拿不出来。而中国共产党不仅拿出了具体的谈判方案,还在军队、解放区政权等关键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让步。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国共双方代表于1945年10月10日正式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双十协定”。

10月初,在重庆谈判期间,应诗人柳亚子的一再索求,将写于1936年2月的《沁园春・雪》书写相赠。柳亚子向来自视甚高,读罢咏雪词后,佩服得五体投地,尊为词坛“第一国手”。郭沫若看到题写在柳亚子纪念册上的墨迹,马上步原韵吟出一首和作。《新民报》辗转获得诗词的抄稿,率先在报上发表。随即《大公报》等报相继发表。《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即在重庆引起很大的轰动,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柳亚子甚至将它称为“千古绝唱”。为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不惜身系天下之安危,冒险亲赴重庆谈判,他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已深深打动了社会各界,为人们所广泛称道。而《沁园春・雪》又充分展示了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进一步地征服了人心,使人们从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由的一首咏雪词,酿成一场蔚为可观又别具生面的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交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雄视古今的豪放雪词,震撼了整个山城,感染了全中国。

据说诗词发表以后,震撼朝野,也十分感兴趣,连忙找来“文胆”、“内一支笔”陈布雷,问这首《沁园春》词是他作的?陈布雷点头称是。又问写得如何?陈布雷称赞道:气度不凡,真有气吞山河如虎之感,应该说是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不满意了:难道就没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陈布雷从诗学的角度如实地回答:我细细看了看,没有什么毛病。据我所知,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历史是非常精通的,填词作诗,算不得什么难事。愤然作色道:我看他的词有帝王思想,他想复古,想效法唐宗宋祖,称王称霸。他交待陈布雷:你赶紧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的“帝王思想”。更有一批御用文人奉命以和词为借口,对毛词进行“带韵而行”的毁谤。暗中要求会作诗填词的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从中选择几首意境、气势和文笔超过的,以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发表,将毛词比下去!不久,控制的《中央日报》等一批报刊,刊出以唱和为名、以相骂为实的《沁园春》30首。当陈布雷请过目时,不屑一顾地说:“你们的词,带有一股从棺材里发出来的腐臭味,怎么能和比!”在人大肆诋毁词作时,重庆的进步人士也纷纷发表和词,维护毛词,赞扬中共。第一个唱和的是郭沫若,先后和词三首。教育家黄齐生和词批判黑暗统治“天道好还,物极必反,朽木凭他怎样雕”。郭沫若撰词“何足道,纵漫天迷雾,无损晴朝”。讽刺反动派:你们再怎么饶舌,也“无损晴朝”,无损词的光辉。

没有想到的是,请到重庆,却把鸿门宴变作大舞台,让中共领衔酣畅淋漓地唱了全台的生旦净末丑大戏,让大后方的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自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在山沟里搞马列主义18年,还没有机会与军政人员、社会贤达、各界人士近距离接触,给他提供了全方位展示文韬武略、智慧才华的机会。可以说,在重庆与相交的人,无论敌、我、友,内心深处对都是敬佩有加。随随便便一首诗词,竟然惊动山城陪都大后方,使堂堂国民政府文武大员惊慌失措、相形见绌,使千百万中国人民如沐春风甘露、欣然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讲,军事家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开场,诗家打响的人心解放战争已经高歌凯旋。

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恰好生动而形象地体现了所特有的一种雪情怀、雪人格、雪心愿。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抒写了伟人的雪情结:

雪情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胸怀远大、壮阔,有容乃大。

雪人格――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人格纯洁、高尚、勇敢、壮烈,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雪心愿――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心愿震古烁今、超俗拔群,创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民大业。

的雪情怀

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谈到平生中看到的第一场北方的雪景,那是1918年他第一次到北京时的事:“在公园里和故宫广场上,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当北海仍然结着冰的时候,我看到白梅花盛开,我看到北海的垂柳,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雪后披上冬装的树木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引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北方的雪,使不仅发思古之幽情,而且在他革命人生起步阶段留下了难得的印痕。

1920年冬,一向少雪的长沙下起了雪,天气十分寒冷。27岁的和19岁的在船山学社举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仪式,从此,他们成为一对革命伴侣。雪天里,他们新事新办,没有嫁妆,没有花轿,也没有豪华的婚礼,只请毛泽民的爱人、陈昌的爱人等几个朋友吃了一顿饭,花了6元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作“不作俗人之举”,彻底实行恋爱和婚姻自主自由。

1921年1月21日,隆冬的长沙城大雪初融,仍然寒气逼人。在城南潮宗街文化书社的宿舍里炉火并不大,但自元旦新民学会新年大会后这些天来,他心里却一直有一种难以平静的激情,促使他坐在书桌前,给远在大洋彼岸法国勤工俭学的挚友蔡和森复信,交换自已的建党观点。蔡和森详细阐述了建立共产党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这与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而且也有过深入思考。大雪无垠,万人空巷,使能够反复地研究思考,结果是他对于蔡和森的建党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给蔡和森回信明确指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

红军时期,战事不断,的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战争诗、战场诗。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诗人斗志昂扬,自问自答: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虽然赣江风雪迷漫,但是诗人仍要率十万工农下吉安,用长缨缚苍龙。

四渡赤水期间,中央红军干部团直接参加了打土城一仗。干部团打得相当惨烈,伤亡百十来人。撤出战斗后,正是农历大年三十,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下了一夜,覆盖了山山岭岭。牺牲了那么多战友,宋任穷万分痛惜,并专门向作了汇报。皑皑白雪掩不住斑斑血痕。十分痛惜,认为干部团是能够撒豆成兵的,将来都是带兵领军的好材料,不能随便就牺牲掉了。

面对巍峨昆仑、雄壮雪山,诗词中抒写了空前绝后的伟人情怀: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作者对《沁园春・雪》写了一条自注: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通过咏雪表达了作者的博怀、高远志趣、渊博知识,令人深刻感受到词作和作者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磅礴气势、伟大人格、坚定信念和浪漫情怀。

爱雪。他的身边工作人员李银桥、张木奇都发现有一大乐趣,那就是踩雪。一天晚上天上下起了雪,很晚才从怀仁堂开会回来。下了车,脚踏雪地,说:好,很忙嘛,需要散散步放松嘛,还有雪嘛。他高兴得很。

下雪以后,不希望把院子里边的雪扫掉,张木奇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在雪地中间扫一个十字的路,把别的雪都保存起来,不要铲除掉。在雪地上走,对于来说,雪能激发他的激情,消除身体的疲劳。1961年11月,又一次来到了杭州。他又想起了雪,进而想起了雪中的梅花。他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三张便条,弄清了“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诗,来自明代高启的《梅花》九首之一。自然界的雪,与的情怀,融会贯通,相映成辉。

的雪人格

雪,纯白晶莹,冰清玉洁,是情趣的寄托,是人格的化身。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多以雪为题;诗坛文苑,不乏咏雪之作。对雪也有特殊兴趣,时有咏雪的佳词绝句。但《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却是最上乘之作。它充分展露了的诗情才智,显现了丰富、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欲与天公试比高”,为自然景物赋予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展示了人格化的雪景,个性化的诗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才有此高招!

少年时代对的人格养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是他那像雪一般内心纯洁的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这就是慈母在心目中的形象。学习效仿母亲,下雨天不去抢收自家的谷子,而是先收邻居毛四阿婆的粮食;下雪天宁肯自己挨冻却将身上的衣服脱给衣着单薄破烂的路人。说明母亲的品行人格对少年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到长沙读书期间,经常进行冷水浴,春夏秋冬四季坚持不辍。同学看到他在井边赤膊冲凉,毫不在意刺骨的寒风和冰冷的雨雪,诧异地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边把皮肤擦得泛红,边答道:“冷水浴既可以锻炼意志毅力,又可以练习猛烈与无畏。只要有决心和恒心,就能坚持下去,不感到难了。”这时的雪,又成了磨练他意志、毅力的东西了。

青年还在大雪纷飞的时候,一个人静立在旷野平地,任凭满天雪花飘落,听任思绪无限飞扬。他还有意在校外野地踏雪而行,风餐露宿,以锻炼自己强壮的体质和无畏的胆力。“梅花欢喜漫天雪”,可以从中一见端倪。长沙的橘子洲头,岳麓峰顶,爱晚亭下,白鹤泉边,常常成为和他的同学相邀露宿的地方。当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这些爱国的热血青年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抒感,议论时事人生,心忧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或者评书读报,交流近来学习心得。到深夜,才各自找一个相距较远的地方,露宿到天明,再互相唤醒,跑回学校去上课。这种活动,即使在寒气逼人、霜意浓重、风雪逼人的季节,也时常坚持进行。

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时候,从秋到冬,日复一日地坚持到图书馆去读书,从不间断一天。在风雪纷飞的严冬季节,看书坐久了,脚冻得发痛,他除了活动活动两脚,仍然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书本上。这是学习生活中收获最大、很值得纪念的半年。后来他向友人叙述这段难忘的记忆时说:“我没有进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我读书最久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师范,它替我打好了文化的基础。但我学习生活中最有收获的时期却是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半年。”

跨越大雪山,对长征红军来说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过了大渡河,又要翻越海拔4900多米的终年积雪、气候变化无常的夹金山。早晨,喝完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椒汤,身穿夹衣夹裤,手持木棍,沿着又陡又滑的雪路,向山顶攀登。他把马让给伤病员和体弱的女同志使用,并且说:“多有一个同志爬过雪山,就为革命多保存了一份力量!”走到半山,气候骤变,冰雹劈头打来。他拉着战士的手前进,鼓励大家低着头走,千万不要撒开手!

随后,从毛儿盖越过草地,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历程。一望无际的草原,杂草下到处是积水,有些地方数十里水深及膝,犹如泽国。每日雨雪纷飞,乌烟瘴气,满目凄凉。越是往草地中心走,困难就越严重。夜晚露营时,更是寒冷难忍,大家只得挤在一起,背靠背取暖。经过几天的行军后,粮食吃光了,战士们只好沿路找野菜充饥,有时甚至嚼草根,吃牛皮。但是,红军个个都是英雄汉,他们忍受着寒冷、饥饿的折磨,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坚持每天按计划的路程前进。经过7天艰苦努力,右路军在的领导下,战胜了严寒饥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气候变化无常的茫茫草地。写下了那首红军壮举的经典绝唱《七律・长征》,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人格形象。

臧克家说:“这是一首雪的赞歌,这是一幅祖国壮丽山河的画卷;这是一首历史人物的诗品,这是一首革命英雄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高歌。”

1962年,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在69岁生日那一天,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七律・冬云》一诗,以言志,以励人: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是人格和心声的真实而生动的写照。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显示了独立不倚的英雄本色。

他写了一生中惟一的民歌体的杂言诗,称颂“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试看天下谁能敌”。

不仅在歌颂八连官兵,更在构想和塑造他心目中的共产主义新人形象和崭新境界,“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

的雪心愿

1936年2月,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黄河东征。在清涧县袁家沟,一晚无眠,伏在小桌上,凭借如豆的烛光,谋划着红军东征的战略部署。一大早,天降瑞雪,袁家沟的山岭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工作了一夜的信步走出窑洞,远远望去,高原似蜡象奔驰,山峦似银蛇起舞,一泻千里的滔滔黄河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于是一首著名的《沁园春・雪》在诗人的笔下流淌而出。

1945年10月初,在重庆谈判期间,应诗人柳亚子的一再索求,书写《沁园春・雪》相赠。《新民报》辗转获得诗词的抄稿,率先在报上发表。随即《大公报》等报相继发表。《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即在重庆引起很大轰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雄视古今的豪放词句震撼了整个山城,感染了全中国。

山城召开座谈会,诗人臧克家发问:“这么顽固,争取团结、民主、进步,办得到吗?”回答说:“雪山草地都过来了,没有争取不到的事情!”这两句话,给人们增加了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一首《卜算子・咏梅》,是晚年诗词的代表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飞雪迎春,是诗人的心愿。

为湖南几位老友周世钊、李达、乐天宇、周谷城等人的盛情厚意所感,特地赋诗一首《七律・答友人》,诗中借用湘南优美动听的神话传说,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描绘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演化成斑竹一枝,红霞万朵,表达了对牺牲烈士和亲人的怀念,抒发了对故乡人民的深挚关怀和对三湘四水的美好祝福。对于故乡的现实和未来,充满了赞美和希望。他赋诗祈盼: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14篇

必修一和必修二共出现了三首诗歌作品:《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文本中的诗歌篇目为落脚点,每学一首诗歌,都根据这首诗歌的特点补充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记下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有了相关的知识做储备,这样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必然会有相应的答题模式和答题方法去应对。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再补充几首相关类型的诗歌进行赏析,然后给几首简单的诗歌进行鉴赏。

例如,在讲《沁园春长沙》时,作者在上阕中运用了很典型的景物描写,这是本文的一个学习重点,所以我补充了“诗歌鉴赏中作者是怎样写景的?”相关答题模式:1.修辞。 2.①景物的远近高低

②动静结合

③景物的色彩

④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 ⑤炼字(动词、形容词)。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补充《夜上受降城闻笛》和苏轼的《鹧鸪天》,《夜》中“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中“沙似雪”“月如霜”是对第一条的具体体现,《鹧》是对第二条的具体体现。最后出示魏夫人的《菩萨蛮》让学生从写景方法的角度进行鉴赏:“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本诗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分析出写景的角度:远景和近景相结合,动景和近景相结合。

必修二中出现了两首咏史怀古诗,在讲授课文的同时,给学生补充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简单来说其结构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在理解时应注意一个对接点(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与作者的际遇的对接点),三条线索: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型和同病相怜型),怀古伤今(古盛今衰型和物是人非型),理性反思。这些知识点出现在学案后的知识链接中,这样,即便是刚刚接触到这类诗歌的高一学生也不会再感到陌生。在理解怀古诗的结构时,“抒己志”是目的,前三者是手段,所以又涉及到“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问题,再把这种题目的答题模式将给学生: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通过描写……),(揭露了……)表达了……,抒发了……的感情。如: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试分析下阕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沁园春长沙教案范文第15篇

必修一和必修二共出现了三首诗歌作品:《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文本中的诗歌篇目为落脚点,每学一首诗歌,都根据这首诗歌的特点补充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记下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有了相关的知识做储备,这样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必然会有相应的答题模式和答题方法去应对。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再补充几首相关类型的诗歌进行赏析,然后给几首简单的诗歌进行鉴赏。

例如,在讲《沁园春·长沙》时,作者在上阕中运用了很典型的景物描写,这是本文的一个学习重点,所以我补充了“鉴赏诗歌中作者是怎样写景的?”相关答题模式:1.修辞。2.①景物的远近高低 ②动静结合 ③景物的色彩 ④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 ⑤炼字(动词、形容词)。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补充《夜上受降城闻笛》和苏轼的《鹧鸪天》,《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中“沙似雪”“月如霜”是对第一条的具体体现,《鹧鸪天》是对第二条的具体体现。最后出示魏夫人的《菩萨蛮》让学生从写景方法的角度进行鉴赏:“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本诗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分析出写景的角度:远景和近景相结合,动景和近景相结合。

必修二中出现了两首咏史怀古诗,在讲授课文的同时,给学生补充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简单来说其结构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在理解时应注意一个对接点(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与作者的际遇的对接点),三条线索: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型和同病相怜型),怀古伤今(古盛今衰型和物是人非型),理性反思。这些知识点出现在学案后的知识链接中,这样,即便是刚刚接触到这类诗歌的高一学生也不会再感到陌生。在理解怀古诗的结构时,“抒己志”是目的,前三者是手段,所以又涉及到“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问题,再把这种题目的答题模式讲给学生: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通过描写……),(揭露了……)表达了……,抒发了……的感情。如: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试分析下阕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