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1、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必须贯彻“统一领导,分工管理,层层负责,合理调配,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做到购置有计划,有验收,使用保管有责任制度,购进、发出、报废手续完备清楚。保证帐、卡记录健全,帐物相符。

2、建立健全保管、维修、校验等技术管理制度,使仪器设备经常保持完整可用状态。

3、仪器设备的范围: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规定执行。

4、仪器设备的购置:由研究室主任会同有关人员,根据研究室发展规模、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按经费指标,提出购置仪器设备计划,经实验室主任审查、汇总平衡后,报设备主管部门。

5、仪器设备的验收:实验室设专人对仪器设备统一办理登记、验收、领用等手续。对新增加的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由实验室验收人会同请购研究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验收,并建立档案。仪器设备必须经过验收、建立帐卡并办完财务报销等手续后,方能交付使用。

6、仪器设备的保管和使用:精密、贵重、稀缺的仪器设备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操作人必须经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准使用。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作用办法,并有详细的使用记录。公用仪器设备委托有关研究室代管。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对所管理的仪器设备负有全部责任,任何人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得自行作用、移动或调换。全室人员都必须尊重管理人员的职权。实验室主任有权对全室公用仪器设备按需要进行合理调配,以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效用。

7、仪器设备的维修: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做好所管理的仪器设备的技术检查、校验、常规维修以及保养工作,保持仪器设备经常完好可用。管理人员不能排除的故障,由管理人员提出维修报告,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维修。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报废、积压仪器设备的管理在,最大限度的提高报废和积压仪器设备的再利用价值,根据《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要规定适用范围只限于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

第三条 资产管理处负责学院报废与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工作。

第二章 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四条 仪器设备的报废,要进行严格的技术鉴定。经鉴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视为报废仪器设备。

1、费用接近或达到同类新产品价格的设备。

2、无修复价值的或已无法修复的设备。

3、陈旧过时,精度或技术指标都无法恢复的设备。

4、粗制滥造,技术质量不过关的试制或自制的产品。

5、因产品更新换代或耗能大、效率低,属国家统一公布淘汰的产品。

第五条 凡确定为报废的仪器设备,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应到学院资产管理处领填《报废单》,将技术鉴定结果详细填写在报废单上,经本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后报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审查签字,最后报资产处审批。

第六条 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仪器设备报废,除履行上述手续外,还应补充该设备从购置到报废全部过程的使用效益报告(包括机时数、培训人员总数、科研项目总数、获奖情况等)经主管校领导签字后由资产管理处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报废。

第七条 报废仪器设备处理的时间,一般每年安排二次,上半年在5月份左右,下半年在十月份左右,特殊情况做临时处理。

第八条 报废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议价小组对废品进行统一作价处理。

第九条 废旧仪器设备残值收入一律上缴学院财务。

第十条 凡可重新利用的仪器设备,都要逐级建账。所有领用、建账手续,由领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到资产管理处办理。

第三章 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十一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作积压仪器设备。

1、因学院教学、科研、开发等任务发生变化或者专业方向的转变,以后不再使用的。

2、使用年代久性能下降不能满足科研开发要求的。

3、重复购置多余的

第十二条 经各部门确认的积压仪器设备,在上交时,可先将积压清单报资产管理处,由资产管理处组织回收。大型仪器设备就地封存,等候处理。

第十三条 资产管理处将各部门上报的积压仪器设备信息在校园网公布,对积压仪器设备进行公开招标拍卖。

第十四条 如果有校内部门需求积压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办理校内转移调拨手续。

第十五条 如果积压仪器设备的需求方属校外单位,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对外销售手续。

第十六条 处理积压设备所得收入,一律上交学院财务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报废、积压仪器设备的管理在,最大限度的提高报废和积压仪器设备的再利用价值,根据《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要规定适用范围只限于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

第三条 资产管理处负责学院报废与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工作。

第二章 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四条 仪器设备的报废,要进行严格的技术鉴定。经鉴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视为报废仪器设备。

1、费用接近或达到同类新产品价格的设备。

2、无修复价值的或已无法修复的设备。

3、陈旧过时,精度或技术指标都无法恢复的设备。

4、粗制滥造,技术质量不过关的试制或自制的产品。

5、因产品更新换代或耗能大、效率低,属国家统一公布淘汰的产品。

第五条 凡确定为报废的仪器设备,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应到学院资产管理处领填《报废单》,将技术鉴定结果详细填写在报废单上,经本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后报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审查签字,最后报资产处审批。

第六条 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仪器设备报废,除履行上述手续外,还应补充该设备从购置到报废全部过程的使用效益报告(包括机时数、培训人员总数、科研项目总数、获奖情况等)经主管校领导签字后由资产管理处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报废。

第七条 报废仪器设备处理的时间,一般每年安排二次,上半年在5月份左右,下半年在十月份左右,特殊情况做临时处理。

第八条 报废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议价小组对废品进行统一作价处理。

第九条 废旧仪器设备残值收入一律上缴学院财务。

第十条 凡可重新利用的仪器设备,都要逐级建账。所有领用、建账手续,由领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到资产管理处办理。

第三章 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十一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作积压仪器设备。

1、因学院教学、科研、开发等任务发生变化或者专业方向的转变,以后不再使用的。

2、使用年代久性能下降不能满足科研开发要求的。

3、重复购置多余的

第十二条 经各部门确认的积压仪器设备,在上交时,可先将积压清单报资产管理处,由资产管理处组织回收。大型仪器设备就地封存,等候处理。

第十三条 资产管理处将各部门上报的积压仪器设备信息在校园网公布,对积压仪器设备进行公开招标拍卖。

第十四条 如果有校内部门需求积压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办理校内转移调拨手续。

第十五条 如果积压仪器设备的需求方属校外单位,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对外销售手续。

第十六条 处理积压设备所得收入,一律上交学院财务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管理现状;管理意识;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高校仪器设备是高校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办学能力的重要条件,合理有交的管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高校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上,使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量逐年增加。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我校用于教学、科研的仪器设备购置的投资不断增多,最近三年增加的设备值就近6千万元,台套数为6千多台,先进的设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交流平台,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质量。然而,长期以来,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不是很受重视,现状不容乐观。如何管理好仪器设备,使其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服务,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一、高校设备管理现状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在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里简单的叙述一下。

(一)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大多数高校对教学和科研较为重视,而对于教辅部门及教辅部门所管辖的设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设备的管理缺乏进一步的规范化,光领用不管理;对管理人员缺少业务培训和激励机制,工资待遇低,管理队伍不稳定。

(二)部分设备出现重复购置、闲置现象,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各专业实训室要购置设备,大都是由按各二级学院按需求拟定购置计划并申请购置,由于对设备购置缺乏认真的认证和调研,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各二级学院为了争到更多设备或设备值,购买了一些重复的设备和实际利用价值低的大型仪器设备,造成设备闲置浪费,同时,仪器设备长期闲置、故障率偏高也直接影响了使用效率。

(三)制度不健全,仪器设备管理缺乏切实可行完整配套的规章制度

虽然学校各实验(实训室)都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也按实验室评估要求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不力。特别针对我校由多校合并的特点,有些管理制度根本起不到切实可行的作用。学校合并,设备资产出现交接不清,手续不全,账目丢失等现象,照成设备管理的混乱。加上学校每三五年一次的人事变动以及教职工的离职退休等,使得设备领用人或管理员已变更,却没及时进行相关的交接手续;还有新购置设备未能及时验收入账,大批待报废设备未能及时报废等,导致设备账目不清。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亟待相关可行管理制度的健全。

二、解决办法

(一)转变思想,增强管理意识

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除了应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还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管理水平。如果管理不善,仪器设备就不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要把设备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从提高办学效益去推进设备管理工作,使设备管理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应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采用激励政策,对在仪器设备管理中有突出成绩的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增强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1.完善管理制度,减少对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闲置,规范高校的设备采购制度,对各部门计划购置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前必须充分做好选型、可行性论证等工作,加强采购的主动性,克服重复购置现象。此外,对闲置的设备进行部门调剂,增加设备的利使用率,从而减少闲置、浪费现象。

2.利用实训教学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仪器设备因管理不当而照成的闲置浪费现象。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实训教学管理模式显得尤为落后,利用实训教学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各大高校开始利用网络技术对仅器设备进行管理,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研发的实训教学信息化系统,设备管理人员可以在学校的校园网内对设备数据进行管理,通过这种透明的管理方式,使仪器设备的所有数据公开化,使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从而减少设备的闲置和浪费现象。

(三)制定健全和完善的仪器设备相关管理制度。

结合高校仪器设备的实际管理情况制定一整套规范且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二级学院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最大限度地开发各二级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价值,把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与仪器设备责任人的业绩挂钩,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安全。

与各管理人员乃至教职工相关的仪器设备处置制度,报废制度,交接制度等,这些制度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修改完整。仪器设备处置制度包括对仪器设备的转让、出租、出借、抵押、报损、报废等内容。学校要按照上级印发的有关规定,制订详细、严密的仪器设备处置程序和办法,规定各类仪器设备处置报批程序,防止部门及个人随意处置仪器设备,造成仪器设备及其资产流失。

注重仪器设备的报废,仪器设备确因使用年限长久,损坏不能使用、无维修价值的,可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按要求按程序处理报废资产。同时,要注意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销账的同步性,重视仪器设备的账账相符问题。

注重仪器设备的交接,校内人员调动、教职工离退休,应要主动及时办理办理仪器设备移交手续,经设备管理部门签字后,方可办理离校手续。同时要定期组织仪器设备的清查工作,做到账、卡、物相符,以便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加强相关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健全和实施,辅以先进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加上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的重视,定期的仪器设备清查和仪器设备状态信息的及时动态更新,从而达到仪器设备账物一致,实现对仪器设备的整个使用过程的管理,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士亮,李菁.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管理与评估[M].南宁:广州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继峰.高校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物理实验仪器设备 科学管理 利用率

物理教学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在物理实验教学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各物理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装备。因此,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仪器设备安全完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最大限度地管好、用好仪器设备,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是高校物理实验室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实现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利于实验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报废仪器合理处置,减少环境污染和仪器循环使用等。为实现这一管理目标,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计划审查制度、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制、仪器操作管理制度、维护保养制度、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考核制度、更新、报废制度、奖励和赔偿制度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每间实验室都挂有实验室规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管理等制度,建立仪器设备的“采、验、入、用、报”一套严格的程序和制度。加强仪器报废后其完好部件的回收、利用和对无利用价值部分的有效处理措施制定了相关处罚措施。通过制度建设使仪器设备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仪器设备的计划、购置和验收

根据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实验项目、仪器设备必需的综合条件等方面全面考虑仪器设备的计划与购置。结合自身特点和教学、科研的发展方向;本实验室仪器设备套数和库存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缺少的部分仪器设备清单,需要什么计划什么,缺少什么计划什么,避免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或利用不充分等现象,充分、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采购时遵循“货比三家、物美价廉、优胜劣汰”的原则。在广泛收集信息,反复比较论证的基础上,从中选优。验收时对购置仪器的品种、规格和型号、主要技术参数等认真核对、验收,及时做好验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3.优化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提高实验工作效率

根据仪器设备的用途划分种类进行管理。对中小型常规仪器设备实行分散管理。遵循实验开设的项目、实验的性质,设置了光学实验室、热学实验室、电学实验室、仿真及电子与通信实验室、自主及开放实验室等16个分室。由每个实验室自行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各实验室和相应设备落实到人,并建立使用登记制度,方便查询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情况。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集中管理,由高校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采取专管专用、专管共用和托管共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改变实验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最大限度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4.加强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和维修工作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以维护为主、维修为辅,维护是实验技术人员对正常运行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保养,维护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以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率。实验室要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故障期、环境条件、维护方式及保养时间等因素,提早计划和安排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保养工作。仪器设备检修或校准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每次上课前实验技术人员检查一遍,每次学生实验结束后,实验技术人员都要检查仪器数量和仪器的完好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无课期间每月试运行检查一次,半年全面检修一次,学院制定相应的检修制度并落实到责任人,院校组织检查验收。定期维护仪器设备能够积极预防故障的发生,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在定期维护的同时还需建立仪器设备维修和维护记录,及时了解仪器设备的易出故障,缩短修复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设备一旦损坏,及时组织人员维修,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顺利进行。

5.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的自动化信息管理

仪器设备类别多、规格型号多、数量大,必须做到账目、物资、卡片相符,以便于学校资产处的账目管理。具体到院部的管理既要管物资又管账目,还有仪器设备的领用、借出与收回工作非常烦琐。除此之外,当同一型号的仪器数目多时,特别一些通用仪器设备,分布在哪些实验室,如果手工查找、统计,既花费大量的时间、劳动强度大,又难免出现错误。为了使设备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劳动强度,降低出错率,我校已经实现了仪器设备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通过计算机管理员可快速、准确地处理管理中的记账、查询、统计、报表等工作。同时通过网络无论是仪器管理员还是任课教师均可快速查询各种仪器设备的库存、使用等情况,及时提供各种仪器设备的相关数据信息,为学院实验经费分配等级做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便调配,实现人流、财流、物流及信息流的平衡协调,使设备的供应、管理、使用、保养和维修相互结合,达到整体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仪器设备管理员可以从烦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6.结语

通过多年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实践,我们总结出:实验室建设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实验仪器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各级人员共同重视、共同合作。要实现物理实验仪器设备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应做到“转变观念,规范制度,严格程序,加强监督,合理使用,及时报废与处理”。真正做到“管好仪器,用好仪器”,使仪器设备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以人为本,实验仪器管理最终要服务于实验教学,服务于学生,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加强学习,使实验室管理人员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管理的新方法,以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质量安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

参考文献: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 仪器设备管理 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教学、科研事业不断发展,教学和科研经费的投入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教学及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及管理问题,落后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在新的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顺应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洪流,满足高校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内在需要成为各大高校探索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成果

(一)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规范

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江苏省省属高校。该校近年来教学、科研水平有较大提升,背后的推动力之一就是良好的仪器设备管理。

在仪器设备管理上,该校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制定了一系列仪器设备管理的实施细则。该校制定了《南京邮电大学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南京邮电大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南京邮电大学仪器设备自行采购管理办法》、《南京邮电大学低值资产、低值品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了仪器设备的管理、采购、监督、处置、出租等制度和监管体系。

(二)仪器设备管理成效明显

目前,该校建有5个部级实验中心,省级实验中心16个。截止到2015年12月末,该校拥有教学、科研国有资产32275台件,资产总值43068.37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贵重精密仪器654台件,总值24157.53万元,占学校教学、科研资产总额的56.1%。2012年至2015年,学校新增教学、科研国有资产10999台件,资产总值19659.11万元,占学校教学科研资产总额的45.64%。以上事实反映了该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总体而言,目前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据、有法可依,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具体工作中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水平需要提高,服务需要到位,制度需要完善,细节需要斟酌,意识需要提升,思想需要进步。

二、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自我摸索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内容即在主管校长负责下,设备管理处作为职能部门统一调配资金和设备的使用,考核和检查设备使用情况。这套管理方法已经为各大高校普遍采取并使用,并且指导各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现阶段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方面仍然面临众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不能有效地适应先进的管理机制,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科学管理,发挥先进管理机制的应有水平。高校历来都非常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相对忽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及背后的工作者。诚然,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是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也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的好坏,片面追求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忽视背后力量的建设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教学、科研工作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二者相辅相成的,应该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厚此薄彼的作法切不可取,但这也确实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之一,变相造成了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者培训机会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繁重、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二)仪器设备共享率低

伴随着高校不断加大的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高校的仪器设备数量迅速增加。然而,仪器设备的共享率不高直接导致了仪器设备的重复购买率高、设备闲置率高,甚至有些设备在一个项目结题后就闲置不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一些有科研经费的老师由于项目较多、经费充裕,往往忽视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等管理工作,遇到设备老化或者出现故障时,常选择弃用而重新购置新的设备;二是由于各个学院、各个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和必要的设备共享条件。尤其是某些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往往耗费了巨大的经费,但是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是一种间接的国有资产流失和损耗。最近几年仪器设备共享的相关工作已经得到各大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但是从管理机制的制定到实施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网络共享平台使用率不高、宣传度不够、平台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等,缺少有效的论证机制来确保设备购置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技术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在仪器设备的管理上很大程度上还是采用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方式,如仪器设备粘贴标签,这种纸质标签容易脱落,时间长了字迹不清,资产清查时如果想要找出一台账物上存在但又实际使用率不高的设备,往往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很多时间。

(四)仪器设备管理思想意识薄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仪器设备作为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学、科研事业的有力支撑,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是部分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思想意识还是相对薄弱,表现在学校重视不足、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资产账务管理存在混乱、老旧设备报废不及时等方面。

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几点建议

(一)加强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要求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组织调配能力。高校要加强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就要重视对仪器设备管理者的技能培训,定期接受下属单位提出的培训申请,由学校或者二级单位组织专家对管理者进行专业性培训。江苏省省属高校都在使用江苏省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该资产系统是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软件,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这款软件包括类似于这款软件的其他管理系统,是学校仪器设备管理者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除了讲座培训、书籍普及,还可以加入网络交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对仪器设备管理的认知范围,加深对仪器设备管理的认知。

一些高校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应尽早尽快地建立起相应的绩效考评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职工的工作活力,对优秀的管理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对落后的管理者提出要求并加强监督。绩效考评制度可以明确将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及共享情况、仪器设备利用率纳入实验室管理绩效考评项目。同时,学校可以把实验室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学院年度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实验室绩效考评实行学院自评、学校考评的二级制度。每年学校应组织对上一学年实验室绩效进行考评,考核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设备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开机使用的有效机时数、仪器设备现有功能和技术开发的项目数、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率和运行环境良好程度、仪器设备管理者出勤情况、仪器设备管理员日常工作量统计等。绩效考评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提高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及共享率,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发展。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为仪器设备所在部门配备数量合适的管理人员,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管理好部门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及管理科学化、精确化、制度化。

(二)建立有效的仪器设备共享机制

针对某些高校存在的仪器设备的过度和重复购买现象,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学校可以成立专家组,对仪器设备的购置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进行科学论证并给出论证报告,论证结果应该反映该仪器设备的数量、使用情况、共享率等,学院再根据论证结果制定购置计划。另外,建立一个完善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也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应配置专门的管理员管理共享平台。定期组织学校之间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经验和教学、科研成果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完善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每台仪器设备的价值,可以节省科研经费,缩小教学、科研场所面积,减少浪费,从而真正实现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

作为南京邮电大学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者,笔者认为类似于南京邮电大学这样一个专业性相对较强的高校,学科交叉和融合度高,科研项目组、院系之间设备共享需求较大,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仪器设备共享工作。

(三)注重细节化的信息化仪器设备管理

社会正处在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阶段,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上也要与时俱进,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逐步完成传统管理模式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渡,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效率,减少人员配置和其他资源的消耗。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物联网技术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这一技术可以被引进学院实验室进行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射频自动识别、仪器设备定向跟踪和监控、仪器设备数量清查、仪器设备使用等等。使用不同的仪器设备管理平台,或者是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普通价值仪器设备、低值仪器设备、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账物管理,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将是大势所趋,避免了传统管理方式的效率低下、账物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

(四)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意识水平

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对院系仪器设备管理员和学校机关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业务指导,并通过他们去宣传和教育更多的人,让广大教职员工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意识,自觉成为仪器设备管理人,促进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态度决定一切。很难想象,一个不能做好仪器设备管理的学校如何能取得教学和科研的持续进步,仪器设备管理看似不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但其实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实力量,是高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仪器设备管理既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一项长期、整体、系统的工程。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上,高校应该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林明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24(1):5- 7.

[2] 冯小燕,孔丽英.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探析[J].肇庆学院学报,2004, 25(2):93- 96.

[3] 邹鸿雁,郑春雨,温岩.对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3):29- 30.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学类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275-02

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必备工具,也是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这些仪器设备,使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结合宁夏大学农学院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对农学类院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复购置情况严重。许多学院实验室的管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少全局认识,一些实验室追求“小而全”的现象还存在。在购置仪器设备时教师往往只根据个人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或某一个项目的需要,但学院和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在审批时,对设备购置前缺乏必要的调研工作,对本院其他实验室或本校二级学院同类设备的配置情况缺乏统筹安排,导致设备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各学院在资产管理上的相对独立状态,学院与学院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导致性能相同或相近的设备重复购置。

2.闲置率高。随着国家对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的大幅度提高,部分实验室为追求仪器设备的档次,弃用相对便宜的国产仪器设备而选用较贵的进口仪器设备,造成了国产仪器设备的闲置;有的实验室采购前论证工作不到位,导致所购置的仪器和实验室所需要的仪器不符或因空间不够等原因无法安装,使用率很低或者长时间放置不使用;仪器设备之间没有共享,各个学院之间的仪器不能相互借用,即使是同一个学院的各实验室也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这也造成仪器设备闲置现象比较严重。上述这些只注重购买和使用而忽略了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以及重复购置而导致的仪器长期闲置,使用率低等现象,是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3.仪器报废不及时。仪器设备的报废和再利用是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校和学院往往只注重仪器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对仪器设备报废重视度不够,有的教师还存在“个人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属于个人所有”的观念,对待报废仪器随意处置。由于使用者对仪器设备报废的忽视、学校报废手续繁琐及学校存放报废仪器的存放地有限,对已达到报废要求的仪器设备的不能及时报废注销,造成待报废仪器随意堆放,存在安全隐患。

4.缺乏仪器设备维修专项资金。仪器设备随着使用年限延长,日常使用的损耗,零部件的老化,易发生故障和损坏。但许多学校只给学院和实验室批准仪器设备购买资金,没有配套仪器设备在使用中的维护和维修经费,也没有成立专业的维修队伍,造成仪器损坏时没有维修经费和专业人士维护和维修,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浪费。

5.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与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故障的减少,设备利用率的提高,维修费用的降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但现实中学院设备管理员多数是兼职,人员变更频繁不稳定,学校和学院也对设备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不重视,加上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无法与专任教师相比,严重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6.账目不清。学校人员调动和学院内部实验室的调整,造成仪器设备使用保管归属变动频繁,而仪器设备账面上的信息调整不及时;退休教师使用仪器设备没有及时收回,仪器设备仍旧在其名下,造成管理脱节;有的已办过报废的仪器设备却未将仪器设备上缴学校资产部门,仍留实验室中,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有物无账等。这些原因都造成学院仪器账目不清,账物不一致。

二、农学类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健全x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仪器设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学校想要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办制度、仪器设备对外服务制度、仪器设备采购和验收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管理等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分为:精密和贵重设备使用制度、设备使用登记制度、维修保养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及报废设备再利用制度、设备损坏和丢失赔偿制度等。在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要加强学校对学院、学院对实验室和实验室对使用人的监督力度,要采用多方法和多渠道的监督手法,层层对仪器设备采购、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监督,加大仪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

2.科学规划,合理论证。加强购买前论证规划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首要措施,要全校统筹安排,从全局出发,资产管理部门应切实行使其职责,充分了解学校现有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建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严格执行审核计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重复购置的仪器进行删减,对价值高的,但使用方向单一、利用率不高的设备,进行统筹安排。这样既能大幅度地压缩购入量,避免资金浪费,又能促使学校仪器设备的配置更加合理。

3.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设备资产大清查,掌握好每件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仪器设备在配置、管理、使用、处置工作中长期滞留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对实验室和使用人变更的设备仪器在学院和学校的设备账目上进行调整;对盘亏的仪器设备说明盘亏原因,责任部门要提出处理意见;对在本实验利用率低但其他实验室或学院可利用的仪器设备可进行调拨;对使用年限长,已损坏无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配置、管理和使用程序,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

4.提高对管理人员的重视。设置专职或兼职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使每件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责任到具体使用人,这样可解决仪器多且分散不便管理的问题;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通过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待遇,可通过绩效考核等办法,对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人员可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开展。

5.设立维护维修专项资金。设立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仪器设备专业维修队伍。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可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发挥最大利用率,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定期维护维修,避免事故发生。

6.做好仪器设备报废工作。严格执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报废制度,学校每年2次进行仪器报废工作,对使用年限长、乐厮鸹滴尬修价值要及时报废。待报废的仪器设备处置要行技术检测、鉴定区分状态,对于有利用价值的仪器设备要充分挖掘待报废设备的使用价值,进行再次利用;无利用价值的仪器设备则及时处理。

7.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仪器设备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人多、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仪器设备的管理难度较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可通过网络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实时性、动态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系统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管理的模式,学院和实验室可过网上管理系统及时、准确的把本单位仪器设备的新增、变更、维护、调拨、报废等信息反馈给学校,减少仪器设备账物不符现象;学校也能更加准确地掌握各学院的仪器拥有情况,以便从整体上对全校的仪器设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立也可以克服手工对账因疲劳等方面因素出现的错误,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老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系统获取全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现全校仪器共享。

参考文献:

[1]范一文,余永强.高校院级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浅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4):163-165.

[2]李浩荣.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与利用有关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131-133.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由于经济发展状况原因及自身原有状况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展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现象:一方面因当地财政支持经费不足而难以更新补充工作所需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存在简陋、老化、落后现象;另一方面,一些县级疾控中心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配制了一些进口或国产的中高档检测仪器,如CT性能检测体模、CR辐射量检测仪、X-线测量仪、气相色谱仪、B超等,但由于对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地购置了一些同类型的高、精、尖仪器设备,由于缺乏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仪器设备应用效率不高,有的设备甚至长期搁置,严重浪费资源。造成公共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严重失衡,从而阻碍了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如何让仪器设备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抓好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关键,针对此类现象问题,为保证公共卫生医疗改革的顺利开展,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更好的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服务,根据自身工作及单位长远发展情况总结对仪器设备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管理策略。

1大力度加强仪器设备监督与管理

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来说,管理由为关键。管理本身要有合理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仪器设备的综合效能,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产生经济效能,单位能否得到发展关键是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成效。那么,怎样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呢?(1)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网络平台。从卫生主管部门到仪器设备使用有所属单位,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设有专人负责,层层落实,采取分级管理,全面展开,逐级指导的形式,建立有权威、负责任的仪器管理领导机构。(2)实行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计划管理模式。对先进及贵重仪器设备,建立起医疗机构贵重仪器设备引进审批制度,对因开展工作需要,对必需购置的仪器设备本着技术上先进,工作中实用,经济上划算和房屋、设备、人员三方面配套的原则,拟定仪器设备采购计划,并根据仪器的先进程度,仪器寿命和实际效益等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仪器设备使用科室或使用人员应与单位签订相应的使用管理计划,上报当地卫生主管部门检查批准,切忌盲目购置仪器设备,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技术管理档案。严格执行验收制度,组织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并详细填写验收报告,整理资料,存入档案。及时安装调试,仪器设备,使其近早的投入日常工作的使用,如发现问题,须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加以解决。接收后的仪器设备,首先应建卡管理,对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后所产生的数据资料,单位应做出严格的规定,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建立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账、物、卡,一式三份(财务处一份,使用科一份,后勤保卫处一份),同时实行微机化管理,每月定期增添新购的财产账,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厂家、价格、购置时间、使用科室等,按时对购置设备科、处室进行固定资产盘查,对设备存储、调动、维修记录进行查实。妥善保存好仪器设备的各方面技术资料,如说明书、图纸、产品合格证,操作规程等证件,以保证材料的完整性。此外,要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记录,对每次检测结果按时间、按要求填写好维修记录内容,保存好仪器设备的检测、维修结果。(4)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根据工作需要,挑选所学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或从其它岗位、部门聘请,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仪器分析人员,组织人才流动,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合理调整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提高整体人员专业技术水平。(5)选派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组织进修培训。从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可采用请进来或派出去模式,根据不同层次,拟订不同学习内容和时间,有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选派仪器设备进修人员。选派进修人员应首先从业务人员特别是技术骨干中分期、分批进行选派进修,由于这些人员既有专业知识,接受能力强,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进修学成后,不仅具有组织领导能力,对仪器设备精心管理,正确使用与维护,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而且能结合实际工作,充分合理利用和开发仪器新功能,创造性的工作,能为单位今后发展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2高度重视仪器设备的使用

仪器设备自购置后,经过所属单位的接收,设备的使用由为重要,因为此阶段所占设备寿命的时间最长,所以在加强对设备管理的同时,必须重视仪器设备的使用。(1)对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必须落实设备使用中各项制度的制定,可分为如下几个面:①制度责任制: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对于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必须指定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使用,做到专管专用和协作共用。②制度考核制:制定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定期进行计量检定,以确保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③制度培训制: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首要保证。加强仪器使用人员的基本操作训练,使其熟悉仪器的性能和特点,熟练掌握其操作技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3重视仪器设备的维修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学仪器设备;管理问题;创新;方法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型的教学仪器设备已被广泛运用于我国各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仪器设备成为了教育现代化的手段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的配备状况和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各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而近几年,中小学校在引进这些先进教学仪器设备中,存在着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管理不当等问题。

一、中小学校在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专用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不齐

现在,走进一些学校的实验课堂,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大型的专用实验台和小型实验仪器设备满满皆是,而实际上课的学生所使用到的实验仪器设备远远少于现有的这些仪器设备。因此,目前中小学校中存在仪器设备购置不全现象。这样一来,造成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学校过多的资金又耗费在了不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上。

2.验收程序不完善

目前,一些高校在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后,验收检查不及时、不细致,导致出现仪器设备的堆积以及出现上述的购置不全等问题,并且还可能忽略了对存在质量不过关的仪器设备的检查,为日后学生使用这样的教学仪器设备留下安全隐患。

3.日常管理工作不当

(1)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仪器设备在实验后没有及时的整理、维护和维修,这种现象的存在正反映了中小学校对部分实验用的教学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的不到位,很可能导致实验仪器设备因使用不当而损坏。

(2)监督工作不完善。目前,中小学校对学生使用实验器材的监督工作不够完善。据调查显示,某校由于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监督检查工作的疏忽,在一堂使用到煤气灯的化学实验课上,发生了煤气灯漏气事故,险些造成师生中毒;而且有些中小学校的学生在上实验课时,由于好奇心强,喜欢随意拆改,调换实验仪器设备;有些中小学校存在管理人员凭借自己的职权私用或外借教学仪器设备的现象。

(3)忽略仪器设备的日常检查。部分中小学校忽略了日常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管理,忽略对仪器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导致学校经常会出现缺失仪器设备以及仪器设备损坏的情况。

(4)缺乏使用指导管理。有些中小学校的学生在使用教学仪器设备时,没有按照规格说明书使用,使用时没有做好使用情况的记录,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坏,这些都是由于学校专门的管理人员没有给予学生相应的使用指导。

(5)仪器设备使用后的清洁保养工作不当。某些大型金属仪器设备的清洁保养必须经过高压清洗的,而学校如果没有做好仪器设备使用后的清洗保养以及定期校检工作,会导致部分贵重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寿命不长,学校花费在仪器设备的修理、维护及更新仪器设备上的资金也会增多。

(6)忽略了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理。部分学校里已报废的仪器设备没有进行相应的报废处理,仍将这些仪器设备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4.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学校并没有制定相关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或是已制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是制定出来的管理制度并没有有效实施,导致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5.仪器设备管理的责任不明确

大多数中小学校在发生教学仪器设备缺失或损害后,找不到主要负责人及承担人,原因在于学校对这些仪器设备的职责的分配不到位,缺少合理有序的责任制管理。

6.忽略了校际间管理经验的交流

很多学校在制定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时忽略了借鉴其他已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学校的经验成果,虽从本校实际出发,却缺少创新管理,使得管理方法没有那么灵活。

7.没有均衡各学科的仪器、设备、物资、器材的投入

目前,很多学校会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理工类学科实验器材的购置上,传统的教学要用到先进的仪器设备,如会使用到投影机、液晶显示屏、演示台等设备,而学校常会忽略这些仪器在文科中的调配。

二、对于教学仪器设备的四点创新管理方法

1.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高校对教学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的保障。因此,中小学校应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并借鉴其他学校优秀的管理方法,制定出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的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

2.利用优化配置的原则

学校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应实行优化配置的原则,首先教学所用的仪器设备属于一种资源,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这就要用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利用优化配置原则管理教学仪器设备就是要在各类学科教学中合理安排这些仪器设备,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使用效益,也可以将课堂上要用到的多种仪器设备进行优化组合,使课堂教学更灵活、更富有生气。

3.实现资源共享,充分挖掘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潜力

目前,中小学校应该加强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以实现教学仪器设备的有效配置。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全面实现学校外部与内部全部仪器的资源共享,从而节省了学校花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上的经费。同时,加强学校师生对于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的观念,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充分开发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挖掘其利用潜力。

4.全面推行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

合理利用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因此,把网络技术与仪器设备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管理质量,产生更多连带效益。

(1)教学仪器设备管理部的网络负责人员应创设一个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的网站,方便校内外师生进行交流学习。

(2)学校可以将新引进的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步骤让专门人员演示,并制作成为视频,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师生在使用这些仪器前自行上机进行培训学习。还可将一些外借的仪器设备的名目共享到网上,让需要用到它们的师生进行网上预约使用,并留下了网上记录,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权责不明等问题的发生。

(3)通过联网,学校可对每台仪器设备设置状态,如:开机、工作、维修、关机等工作状态,清楚记录仪器的使用情况和使用仪器的人和时间段等。

(4)学校应安排仪器管理人员定期对仪器的利用率和机时进行汇总,并将所得数据上传至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的网站上,做好记录分析,为提高仪器的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300-02

高校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机制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是教学与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机制建设的水平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机制的建设很不适应,严重制约了高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如何完善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机制,有效地管理、使用好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挖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是高校管理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对维修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高校普遍存在“重购置、使用,轻维修、保养”的现象,有些高校只是注重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数量的增加,而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跟踪“监督”不到位,普遍忽视对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考核,使得一些仪器设备资产成了账面上的装潢,而没有或者没有完全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购置仪器设备时注重仪器设备的质量,而使用后的保养不够和缺乏维护是很多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在购置仪器设备时,从项目申报、立项论证、市场调研、采购执行直至设备验收等环节,工作较为主动,过程管理也较为规范。在仪器设备购置完成后,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常被轻视,未能按严格的步骤来安装调试,设备缺乏合理的维护和科学的管理,使有些仪器在不良状态下持续运行,严重缩短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影响实验的准确性,这就使日后设备出现故障时给故障排查增加难度。而在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维护维修管理不及时、不到位情况。有的仪器设备由于没有及时充分使用和检测,有些问题在保修期内未能发现;还有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疏于日常维护和保养,只要该设备能运行,就一直使用,直至出现问题而停机。故障发生后,急于使用的仪器设备就去报修,有代用仪器的,则会搁置一段时间甚至几年才去报修,而此时因使用和管理人员已变更,设备档案资料不完整对故障和问题不能准确说明和申报等,从而降低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寿命,影响了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资效益[1]。

2.缺乏完善的维修管理体系

维修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维修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尤其是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需要制定操作规程和管理规章制度,如:上机前的专业培训、仪器设备管理人责任制、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维护日志和文档收集、仪器设备定期检修保养计划、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办法、维修申请及审批程序、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等。目前有的高校虽然制定了使用管理规章制度,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并没有真正执行落实到位。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忽视常规维护保养等,往往造成了仪器设备的非正常损坏,甚至仪器设备的提前报废。学校没有专门的维修管理机构,各学院分散管理,这样既不利于学校的统一管理,又会出现检修工具、设备和仪器利用率低或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由于仪器设备维修岗位责任不明,有的院系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维护维修仪器设备积极性不够。实验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较多关注的是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实验室的正常开放使用,而实验技术人员由于未明确赋予维修职责,对于新的仪器设备工作原理不太熟悉,难以承担日常维护维修任务。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完全依赖仪器设备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不利于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实验仪器设备常规保养维护工作,增加了仪器设备的运行成本。

3.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经费缺乏

高校设备购置时,经费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往往缺乏运行经费,无配套维护维修经费。再者,仪器设备生产公司为了营销的需要,都要提供保修期和长期维修的优惠条件,这样以来,高校对仪器设备的维修经费就基本处于不考虑状态,仅仅依靠仪器厂家维修。但往往亟须修复的设备不能及时维修,比如购置的仪器出现问题,联系厂家技术人员时,他们要求把仪器寄回厂家或等一条线路上其他单位的仪器出现问题,他们再沿途一并解决。如此将会导致设备久久搁置,甚至于报废,严重浪费教学仪器设备。另外,由于维护维修单位和维修经费管理单位不归口,设备维修的报告往往需要大循环,得不到及时批复[2]。

二、维修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

1.制订合理的维修计划

随着高校仪器设备数量的增加、层次的提高以及智能化、一体化的加强,传统事后维修体制无论是在实现维修工作的快捷和高效上,还是在提高仪器设备维修保障体系和实验教学资源的效用上,都日显不足。教学实验仪器应在每学期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组织人员检查维护,及时制订维修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维修中心要有一个全面的维修计划,包括维修工作的目标、维修资金落实、维修人员的培训、维修工作检查指导、维修方式、检修内容、检修工作量、检修间隔期、检修时间等诸方面内容[3]。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1篇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管理制度不严、账目混乱。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高校合并办学后,许多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出现管理松驰现象,或者是有关的规章制度仍未建立健全;或者是相关制度没有能够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的变化而完善;或者是虽有制度但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尤其是一些合并高校,合并前各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在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合并后却没有对合并前各院校的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及时融合整理,以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看似规章制度不少,但却没有可供执行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或默许了设备账目的混乱。许多高校长期没有对学校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制度化的定期检查、核对与注消,使得仪器设备账目形同虚设,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非常普遍。学校到底有多少可用仪器设备、被哪些部门占有使用、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有多少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第二,重复购置。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新专业的开设,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都对仪器设备在品种上和数量上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学校在添置新设备时,既没有对现有仪器设备资源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看看现有的设备资源是否可以满足校内用户提出的新要求;也没有对各系科(部门)提出的设备添置计划归纳分析,看看校内不同用户的新的仪器设备需求是否有重复,以便统筹考虑。而一些系科或部门由于求新求全、相互攀比等心理以及部门保护主义思想,往往提出超出实际需要的设备添置要求。有关职能部门一旦把关不严,计划制定不周全,就很容易使得一校之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

第三,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使用效益低下。一些高校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为了达到评估的指标要求,完全不考虑实际能力和长远需求,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现代化、高档化,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贵,不惜投入巨资无计划地购置国内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有的并非教学、科研急需或本校普遍需要,有的只为个别研究项目或个别人而添置。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经费被投入到购买新的仪器设备上,旧的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的保养与维修,功能过早丧失,提前进入淘汰行列,造成资源浪费。

第四,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作为国有资产的高校的仪器设备,只能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验、科研、信息服务等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活动。如要进行使用性质的转化,也必须是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行,且转化以后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然而有的学校并非如此,在少数人的操纵下,借着高校后勤、饮食、校企等社会化改革、改制的名义,不顾学校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随意将一些仪器设备转移、划拨给企业单位或转让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五,管理手段落后。许多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仍然是传统的账簿式手工管理,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这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有高校购买仪器设备出手大方而更新管理手段与方法却极不情愿。落后的管理手段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的需求与市场信息、型号与功能信息、使用与状态信息、投入与效益信息、属权与变更信息等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既不能科学地安排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实现仪器设备固有价值发挥的最大化;也不能保证有关仪器设备在不同系科(部门)之间流动转移时的账目的及时分割。落后的管理手段是高校各种仪器设备在数量上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存在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低下、账目混乱不清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强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绩效,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者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非常重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高校进行了全方位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的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仪器设备管理改革关系到学校其他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仪器设备管理者应积极参与改革,彻底摒弃墨守成规的旧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仪器设管理工作,充分认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就是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最优服务和条件保障,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仪器设备的投资(购置)提供依据,还要充分合理地发挥仪器设备能力,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高校各级、各系科(部门)领导和仪器设备的直接管理者,都要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来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既要重视仪器设备建设工作,注重必需的新的仪器设备的添置,又要有全局观念,倡导资源共享,校内要打破系科、专业界限,追求资源整合;对外应抛弃校本位思想,通过建立区域教学联合体的方式,加强校际之间的仪器设备资源的共建共享;更要树立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益观,新设备的添置应计算投入产出比。应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努力探索新的仪器设备管理体制,对于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与非教学性实验(如各级各类立项课题)用仪器设备需求,尝试“有偿使用制”,以经济手段规避对仪器设备的超需求占有和使用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仪器设备的价值。

(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程序。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涵盖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添置计划编制与专家论证制度、仪器设备采购招投标制度、仪器设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领用与保管及调配制度、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及其备案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消制度、废旧仪器设备再利用制度、仪器设备添置计划与招投标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等方面,并要随着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要完善和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效果。另外,还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各负其责。对于大宗、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可推行项目化管理,“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了设备计划环节的行为,以论证的方式使项目的落实更精确科学,体现一种集中统一管理、权衡现实需要与可能、考虑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想”。从计划制定与论证、到市场调研、采购招标、分配使用、到售后服务与维护,谁经手谁负责。力求避免因管理上的原因而产生重复购置、超需求购置、劣质产品以次充好、后续服务不到位与维修困难而影响使用等问题。其次,应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成立校级仪器设备管理监管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负责检查有关的管理人员对国家及学校、部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监督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与数量的确定,参与相关的设备招投标采购活动;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报废、闲置设备处置情况;审计监督设备保值、增值、流

失和设备利用率、使用效益情况等。通过日常和定期审查,促使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达到仪器设备投资方案更合理,购置的仪器设备更优质、性价比更高,利用率和完好率更高,维修和使用效果更好,损坏与流失的最少。同时也要切实强化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仪器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如制定增添仪器设备计划时,切实推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专家论证制度,严把购前论证关;对于实行项目化管理的计划,严肃地将其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课题来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的申请、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的审核、项目的评估、项目的审批、项目的执行、项目的后期检查评价等程序来操作;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分类及编号》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名称、统一计量单位;对于档案资料,要求收集包括专家评审意见、审批文件、合同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各种文书材料,并予以科学分类和编目,等等。还应制定和执行管理工作质量定期检查、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三)更新管理手段,推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和群体化。校级分管领导可以通过校园网上设备信息的自动采集,对设备经费的使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分布、使用频率、运行状态等情况进行随时随地查询,掌握“家底”,为设备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有效依托。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实验室及有关设备使用者保持适时联系,随时获取各处仪器设备的拥有量、使用时段、使用效益等信息,实现对全校的仪器设备动态管理。同时还可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程度也会因信息的及时获取与交流而得以大大提高。当然,实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也并非完全排斥传统的管理方式。相反,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应继续保持,尤其是出于对原始资料真实性的信任和管理制度的规定,一些环节上的保留原始资料与记录必须以传统的形式进行保存,如领导的签名、上级的批复等。

(四)改善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首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高尚人格,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这样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维修过程公开透明,质优价廉;分配公正,不徇私情;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无失。其次,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仪器设备管理业务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特别是理工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语阅读能力,以便向仪器设备的使用者(主要是理工科学生)讲解各学科诸专业相关仪器设备的类型、性能、特点和用途等,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各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对仪器设备的需求。另外,还要有一定的问题处理能力,高校设备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经常开展有目的的调查研究,注重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总结。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应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具有组织实施的能力,能把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推广应用,以解决更多的管理难题。所以,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以保证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要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也需要其他各系科(部门)的配合与支持,更需要设备管理部门自身的努力。总之,全面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发挥仪器设备的最大效益,管理观念创新是方向,规章制度体系完善是前提,管理手段更新的是保障,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是关键。

————

参考文献:

[1]叶可辉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年第3期。

[2]李跃英、李雪梅:《高校设备管理效益与投资效益分析》,《实验室科学》2005年第2期。

[3]刘毅、王定基:《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特点及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年第5期。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校;设备管理;审计建议

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贵重仪器设备在不断地更新、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国家投入了较多的科研经费,因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购置了大量的贵重仪器设备,高校的设备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及使用效益的审计调查情况,目前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难度与管理缺陷。如何完善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配置最合理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已成为高校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现状

(一)设备管理情况

从审计调查情况看,仪器设备由学校各院系进行具体管理,各院系均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新增和处置的固定资产能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进行,变价收入均纳入学校财务处统一核算,设置台账统一管理,资产标签基本完好,能按规定认真执行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报废的有关审批程序,能执行定期核对清查制度,做到账账、账物相符。绝大部分单位能及时记录使用情况,能按照学校设备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管理和使用,但也有个别单位因使用频率较高等原因未及时记录使用情况或使用情况记录不完整,设备管理员更换未进行工作移交和监交,因人员编制较紧、兼职管理设备计算工作量较少等原因造成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等。

(二)设备维修情况

从贵重仪器设备的维修情况看,设备在保修期内各院系都能及时按照规定进行维修,对设备在保修期外的维修各院系不一致,有些院系因有经费来源能进行及时修理并使用,有些院系因无经费来源不能进行及时修理,设备闲置不用,由于学校没有贵重仪器设备维修专项经费,绝大部分设备的维修费用是在院系和老师的科研经费列支的。

(三)设备对外开放使用和收费情况

贵重仪器设备对外开放使用各院系管理要求不一致,有些单位由于是专业设备等原因基本上不对外使用,有些院系对外开放使用并制订了对外使用的有关规定;对外开放使用收费和收费标准各院系亦不一致,有的院系对外使用不收费,有的院系收费,收费标准一般依据同行业和物价部门的规定,所有收费收入均能纳入学校财务处统一核算和使用。

(四)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情况

对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使用机时、测样数、培训人员数、教学实验项目数、科研项目数、社会服务项目数、获奖情况等指标考核。根据有关文件要求,仪器设备中通用仪器设备的定额机时是1400小时/年,专用仪器设备的定额机时是800小时/年。从调查情况看通用性较强的设备一般使用频率较高,获得的使用效益也较好,专用性较强的设备使用频率不等。总体来讲,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不高,与教育部所要求的定额机时还有较大差距,但考虑到贵重仪器设备的特点,绝大部分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购置的,单纯用于教学的服务机时很少,因此,其使用机时要达到定额机时比较困难。

二、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封闭式管理使用,影响使用效益

目前,大多数贵重仪器设备都只限本院(系)或实验室使用,形成了“单位或个人所有制”的封闭形式,普遍存在校内外开放不够。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被限定在特定的小圈子里,阻碍了设备利用率和效益的提高。还有些仪器设备是专门为某些特定业务或科研课题购置的,专业化程度高,应用范围窄,通用性差。总体来说,贵重仪器设备对外开放、资源共享程度差、协作共用少,相应影响其使用效益。

(二)重购置,轻管理

贵重仪器设备购置经费的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学校通过加强设备购置审批权限制度和招标、采购过程管理,对设备的购置环节重视程度很高。但由于各使用部门可以无偿占有和使用,不涉及到本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在管理上亦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管理人员、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开发和维护等工作缺乏主动性,使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维修困难,经费不足

审计调查中反映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维修经费,一部分仪器设备因无维修经费而暂停使用,绝大部分设备的维修费用是在院系和老师的科研经费列支的。因仪器设备购置论证过程中未考虑以后设备运行时正常的运行经费和昂贵的维修费用,学校所拨维修经费极少,没有正常的资金来源作保证,使得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出现故障时无资金保障,造成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而闲置。

(四)管理人员不到位

因为人员编制的限制,新增贵重仪器设备的院(系)或实验室不可能设专门的管理人员。仪器设备一般都是由原有的实验管理人员或实验教师兼管。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量方面,由于对贵重仪器设备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机制,使得管理人员为科研、功能开发服务的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不计入或很少计入其工作量,管理人员变动不进行相关资料和工作的移交,使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得不到完善,仪器的基本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更谈不上对仪器新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三、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贵重仪器设备良好的运行环境。

1、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专人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价值高、技术性强,必须选派实验技术能力强、责任感强的高、中级技术人员跟机管理。第二,日常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必须逐台制订《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及使用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要求操作人员逐台记录设备运行、维修、保养、使用时间、承担任务等情况,并将这些资料随机保存管理,作为评估使用效益的重要依据。第三,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指对购置仪器设备的可行性报告、购置合同、安装调试、验收记录、运行情况、科研成果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装订成册,建立规范的技术资料档案等。

2、建立贵重仪器设备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为了保证贵重仪器设备稳定良好运行,应进一步完善贵重仪器设备考核制度,并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估体系、贵重仪器设备岗位责任制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贵重仪器设备进行综合效益考核,评出考核等级,公布考核结果,同时应给予精神和物资的奖励,起到督促、激励的作用。

3、设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基金。由于贵重仪器设备耗材昂贵,损坏的部件维修难度大,需要的经费多。一些单位由于贵重仪器设备的运行或维修经费严重缺额,导致贵重仪器设备的“停摆”现象。因此,为了确保贵重仪器设备买得起、用得活、有效益,有必要设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开放基金的来源,可采用贵重仪器设备对外开放使用适当收费和学校安排部分专项经费相结合的方式,并实施相应的收费办法和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该款项实行专款专用。开放基金一方面可以支持教师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一部分仪器设备运行和维修经费问题。

4、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仪器管理人员的水平及素质决定了贵重仪器的使用水平和效益。要创新政策,积极引进学有专长的高级技术人员从事实验技术工作。制定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定量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仪器使用率、仪器维护情况等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惩。建立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提高其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建立一支思想品德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实验技术队伍。

(二)构建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从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的效益看,构建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避免重复购置和造成资源浪费。

1、完善论证和招标,构建贵重仪器设备购置平台,严把购置关。在购置贵重仪器设备前,设备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应组织相关专家成立贵重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小组,结合学校发展的定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确定投资购买贵重仪器设备。在充分了解该类设备在学校及本地区、本省份的分布情况、使用率和使用效益的前提下,购置论证小组成员按照“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对拟购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实验技术人员的配备、安装使用环境、效益预测、经费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在购置贵重仪器设备时,采购单位要进行公开的招标采购,做到货比三家,力求达到较高的性价比。

2、推进仪器设备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全面使用。实施贵重仪器设备管理网络信息化,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建设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必要技术手段。在网上建立可供开放使用的贵重仪器设备平台,公布仪器设备的主要指标,如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技术指标、安装地点、技术人员、可用机时、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开放网络查询功能,使全校教职工都能在网上浏览全校设备相关信息,查询仪器设备详细情况及各类统计数据,让各用户之间充分交流信息,促进仪器设备的资源整合,加强与校内、校外单位的横向合作,使贵重仪器设备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计财管理局.转变观念创新手段努力实现事业资产动态管理[J].国有资产管理,2008(4).

2、徐远卫,左楠,陈然.完善高校设备管理的构思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7).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40-02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促进下,一般普通高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实验室的建设在高校的地位正在提升,仪器设备的增加,为教学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明显加重了仪器设备管理任务,加大了管理难度。普通高校的设备管理相关部门面临着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良好保障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就普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一些意见。

二、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中存在的不足

1.仪器设备利用率低。近几年来,普通高校为了弥补过去对教学设备投入不足的缺口,设备购置经费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在制订大批量设备购置计划时缺乏调研、论证,过分追求设备配置的全面性、系统性、先进性;由于设备配置方案的论证不充分,致使设备购置经费的投入效益下降,购置设备的使用率低下,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仍时有反映,理论课程比例比较高,多数学生也习惯于“从听中学”而不是“从做中学”,创新性实验课程的所占比例、设计水平以及支持力度都有待全方位的提高。实验室较多采取封闭管理,开放时间短,有的不对外开放,学生只有在实验课上才能接触到实验仪器设备,导致实验仪器设备闲置严重。

2.设备管理不到位,维修不及时。长期以来一般普通高校在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以前由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多,很少配备专职维修人员,而实验室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能力有限,缺乏维修能力,随着仪器设备的增加,现有的工作人员人数及管理水平无法满足仪器设备的管理需求;从事实验室工作和实验教学的同志仍列为教辅队伍,地位低,待遇低,致使在实验室队伍老化的问题越来越大,人员年龄老化,专业队伍老化,新鲜的补充少,青黄不接,年轻管理人员流动性大,致使新引进仪器的维修不及时,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加大了学校的负担。

3.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问题凸显。过去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型仪器很少,多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近几年随着设备经费投入力度的增加,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迅速增加。由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共享的有效机制滞后,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信息闭塞缺乏沟通的渠道,购置与使用情况不透明,从而造成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程度不够。在已有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的情况下各实验室为了使用方便还在积极申请购置性能相同的大型仪器设备,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造成重复购置、资源浪费,挫伤了相关实验室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方法

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是以仪器设备作为管理对象。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仪器设备的论证、购置、使用、调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实施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要通过管理队伍来实施,因此,为了使有限的仪器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普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以管理体制、管理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实现科学的全过程管理为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仪器管理模式的改革,仪器使用方法的普及,大型仪器资源共享,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的仪器管理解决方案。

1.加强管理体制建设。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科学、严密、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仪器设备从配置到报废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行为,确保仪器设备管理体系良性运转。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校级管理由校长和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完成学校仪器设备的计划审批、购置、验收、使用,直至报废全过程的系统管理;负责制定仪器设备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具体指导、检查实施情况。院(系)级管理由院长和设备管理员负责,进行设备购置计划的论证、编制、申报;制定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并具体实施;做到仪器设备账、物、卡相符,设备状况良好。完善的规章制度,使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做到从配置到报废的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每个过程都有责任人,职责明确。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要保证高校仪器设备真正实现高效管理,必须有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既要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还要有从事分析测试的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维护人员、维修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因此,要重视相应人才队伍的建设,把仪器设备的使用最大化。要研究不同类型的开放仪器设备对人员组成、人员配备、人员结构的要求;研究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的队伍建设模式,引进优秀人才、特殊人才,提高队伍的地位待业,稳定技术队伍。随着仪器设备数量的增多,需要招聘新的技术人员,而新进人员多是一些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让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融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入职导师制”是由有技术专长,资深和品行优秀的老员工担任导师,对新入职的技术人员进行实验室规范指导,期满后进行理论技术水平的业务能力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开设专题讲座,专业的精密仪器开设面向全校的仪器技术讲座,通过讲解仪器的原理和应用,拓宽师生的视野和对新研究技术手段的了解;成立设备维修中心,中心负责一般仪器设备的维修,使得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协助专业人员完成大型设备的维修;配合有关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功能开发,扩展设备的功能,使老设备发挥新作用。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奖惩办法,评价结果与奖惩挂钩,鼓励先进,批评落后,调整工作,推动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开放共用。

3.构建校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管理,专管共用,构建大型仪器设备的网络共享信息平台,增加开放时间,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实行严格的预约上机制度,有了良好的预约制度保证仪器可以满负荷运行,以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管理平台是实施开放共享模式的基础。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网络信息工作模式,可以公布仪器设备的名称、性能、收费标准等信息,设立网上预约使用仪器,提供对外开放服务。

4.引入智能化、信息化的仪器管理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仪器管理水平、促进仪器开放共享,已成为各高校多年来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仪器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仪器设备实时信息的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为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系统对仪器使用情况的多方面数据统计,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每台仪器的使用绩效。这些数据为学校仪器的建设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仪器资源,更有效的分配仪器资源。将仪器的实时信息公开、人员管理、仪器管理、财务管理、预约管理、授权使用、计费收费、数据共享、报表统计等工作整合,结合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对仪器的日常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使仪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

四、结语

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实验条件和科研环境的重要表示,在高校实验室教学和科学研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十分宝贵的资源。高校要管理好仪器设备,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要从政策法规、管理机制、有偿使用和工作模式几个方面来促进高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5.

[2]张慧娟.新形势下高校如何提高大型仪器利用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3-14.

[3]林瑜华.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271-274.

[4]陈欧.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新型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8-30.

[5]杨万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仪器管理系统设计[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31(5):134-136.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仪器设备;急诊科;标准化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能力;设备故障;医疗成本;规范化培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内科日接诊病人150余例次,日抢救危重病人20余例次。共有护士76人,其中男11人,女65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63人,护士6人。共计拥有仪器设备24种81台,其中属于常用抢救仪器设备的8种64台,包括心肺复苏机1台、除颤仪2台、呼吸机10台、洗胃机2台、心电监护仪30台、心电图机2台、微量泵11台、输液泵6台。

1.2方法

1.2.1对急诊科医疗仪器设备进行基线调查科室人员通过收集资料和头脑风暴法,列出当前科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2.2成立科室仪器设备管理小组科室在2016年1月成立仪器设备专项质量管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牵头,总共9名成员参与,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其中90%以上成员都曾经参与过科室品管圈活动,有一定的品管质量管理意识。小组成员负责有关资料收集整理、调查讨论并制定科室仪器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问题反馈及改进等。1.2.3仪器设备标准化质量管理根据《山西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对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的要求及《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结合科室实际情况,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进行仪器设备标准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2.3.1仪器设备建档管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2]。我科从仪器设备入科开始建立档案,将仪器设备进行编号,统一拍照,建立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购入日期、价格,设备序列号,医院设备卡片编号,科室负责管理区域,入科培训记录,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寿命后通过科室提出申请,医院各相关部门论证报废,将报废资料连同仪器设备每年度使用、维护记录全部归档处理。1.2.3.2仪器设备日常使用规范化管理包括建立仪器设备交接检查记录本、维护记录手册及抢救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记录,护士每班交接仪器设备数量及是否完好,专人负责每日检查仪器设备性能并清洁登记;维护手册包括报修时间、报修部件、报修人、接收人、维修结果;建立使用登记记录本,一机一本一用一记录,记录本内粘贴仪器设备使用流程、操作程序、常见故障排除及使用后消毒方法。1.2.3.3仪器设备规范化培训将仪器设备按照使用频率、零部件复杂程度及风险值分为3类,其中风险值根据“ISO14971医用风险管理———第一部分:风险分析应用”推荐的方法对医学设备进行风险分析,将其风险划分为设备属性、物理风险、设备特性、安全性能、致死状态、使用频率6个部分,根据风险的程度制定评分标准,依据评分标准就可以计算某类或某台设备的风险值(risklevel,RL)(见表1)[3]。其中一类仪器设备为科室常用的、部件复杂及风险值超高(RL40)的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仪器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仪等,此类仪器设备也是临床最容易出问题、培训工作量大、使用难度大的仪器设备之一,因此要求一类仪器设备培训必须包括入科培训、日常培训(两个月为1个周期)、月考核,要求做到培训形式多样化,如针对呼吸机,我科制作了呼吸机图文手册为呼吸机培训教材,图文并茂的形式方便护士学习和记忆;培训人员拓宽到除科室仪器设备培训小组外的医院工程师、厂家工程师共同多方面、多角度培训,考核形式包括理论考核、情景模拟考核、问卷星多形式考核,确保人人考核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要求科室护理人员每日检查仪器性能,医院设备科工程师每月下科室进行巡检,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进行跟踪考核改进,定期总结问题、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二类仪器设备为科室常用的、部件相对复杂及风险值高(30RL≤40)的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仪器设备,如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监护仪等,培训包括入科培训、日常培训(1个季度为1个周期)、月考核,科室护理人员每日检查性能,工程师每季度巡检,同时针对一类、二类中风险值高的仪器设备制定应急预案并每季度组织科室演练,如呼吸机断电、洗胃机断电等的应急预案;三类仪器设备为科室常用的或不常用的、部件简单或相对复杂、风险值低(10RL≤19)的仪器设备,如血糖仪、心电图机等为半年培训周期、月考核,科室护理人员每日检查,工程师随时巡检。另外,将科室仪器设备说明书按照类别整理,放于护士方便查阅之处进行学习,与仪器设备厂家工程师达成协议建立工程师通讯录,护士在使用过程中有问题可随时咨询。1.2.3.4成立科室仪器设备管理质控小组护士长为第一责任人,设立组长、副组长及成员三级质控,制定科室仪器设备月质量控制监测指标:每个月科室仪器设备故障发生次数、仪器设备维修次数、仪器设备维修支出费用,质控组成员按月进行数据收据统计监测,每季度进行仪器设备使用、培训、考核问题反馈并制定措施进行改进。

2结果

前后护理人员仪器设备分项考核结果比较实施科室仪器设备标准化管理前(2015年1月─12月)与管理后(2016年1月─12月)比较,76名护理人员仪器设备分项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统计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仪器设备为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仪器设备单机平均操作时间节约4min;通过科室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护士对仪器设备使用满意度由89%提高到97%。

3讨论

3.1基线调查的结果分析通过基线调查,急诊科常用仪器设备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仪器设备入科时信息不清,尤其同种设备多台时,在进科使用后会引发一些问题,包括仪器设备零配件问题、入科培训、使用期间出现故障处理等;②科室护士除使用仪器设备外,日常管理维护意识差,仪器出现故障后才与工程师联系维修;③仪器设备出现故障频率高,科室负担维修费用高;④仪器设备引发不良事件或影响抢救工作;⑤特殊复杂抢救仪器设备培训效果差。因此,针对性地进行设备管理,为后期建立科室仪器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3.2科室仪器设备标准化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已有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推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个程序文件都需要不断评估和持续改进,科室建立标准化的仪器设备质量管理在健全的规章制度基础上,从为仪器设备建档到日常应用、管理、出现问题持续质量改进,对整个质量管理过程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保障诊疗安全。对于科室来讲,尤其是急诊科这个抢救病人的重地来讲,需要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正确使用保养仪器设备从入科到报废的整个过程,从医院角度来讲,建立一个多学科专业团队对管理的每个重点环节进行集体论证、讨论也势在必行,能更好地保证仪器设备安全使用,降低由于设备管理缺失引起的不良事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减少维修所带来的支出,延长仪器使用寿命,降低医疗成本。

3.3建立仪器设备质量监测指标的必要性

有专家在《医疗设备安全质量控制与管理》高峰论坛会上指出: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如果不将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控制纳入其中,会造成医疗质量体系中的严重缺陷,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工作的水平,只有强化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输出参数准确可靠,才能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4]。目前国内医疗设备相关规范和标准不够健全、医疗机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包括仪器设备从进入医院临床科室使用开始,没有统一质量监测指标。而在急诊科这个特殊的科室中,仪器设备管理要求更高,尤其是安全使用风险意识,从使用到后续消毒、保养、维护,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执行,才可以真正做到让仪器设备为临床服务、为病人服务,不可以只流于形式。质量监测指标的建立可以使设备的使用更加规范,提高医务人员管理设备的能力,最终提高设备的使用效能。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随着当今外科医疗的迅速发展,手术室不断引进各种精密仪器设备,许多精密仪器设备结构复杂,各部件之间都有独特的功能关系,操作程序过失往往直接损坏仪器,影响其寿命[1]。手术室的各类仪器逐年增加,近几年我院神经外科手术室先后引进了电动手术床、磨钻、铣刀、鼻内窥镜、多普勒、显微镜、超声乳化器、高压灭菌器等大量仪器,这就要求手术室要有一种科学的、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来保障仪器设备在手术中发挥最大的效果,本文基于实践的基础之上,从各个方面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给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1仪器易发生故障的原因

1.1手术室仪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多为进口产品,缺乏中文手册,这就造成大量护士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了解的不彻底,设备使用前的培训只是盲目的学习,当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具体问题时束手无策。

1.2手术量大,仪器使用频繁,仪器不是专人使用。

1.3操作不熟练,操作程序错误,造成设备仪器自动控制程序混乱或损坏。

2方法

2.1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职责

2.1.1分级管理制度 建立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组织,即护士长、设备管理负责人和巡回护士三级管理责任制。制定各级管理职责,并严格落实,认真检查。设备管理负责人每周对仪器设备性能是否完好、附件是否齐全、设备表面是否清洁无污、使用登记是否齐全,并详细记录。护士长每月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在晨会上提出整改。

2.1.2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制度 登记购进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价格、启用时间、负责人,包含的附件及主要用途,对随机带来的全部资料如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和电路图等装袋进行集中保管,便于查询维修,并建立使用登记本。

2.1.3仪器分类及定点放置制度 同类手术固定手术间,仪器定专用手术间放置,并在仪器明显处标记序号,如有搬动,用后及时放回原处。

2.1.4规范的清点制度 对于仪器附件较多的设备,建立清点本,将每件附件数量及附件总数登记于本上,并放置于附件箱内。每次使用者使用前后核对附件,并做好记录,确保仪器附件完整。

本科室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下外借,需借用科室开具借条,

包括仪器设备名称、数量、时间、借用人、外借者双签名,严格交接班,归还后对其性能检测无误方签收,归还原位。

仪器出科维修,要做好登记交班。

除每日术间护士检查清点各自术间仪器外,建立手术室贵重仪器清点本,每日夜班护士在手术结束后,全面清点贵重仪器,如有缺失,立即向当日术间护士询问去向,晨会交班仪器去向。

2.1.5备用仪器配件管理制度 对于一些需要经常更换的配件,手术室要有备货,并有专人负责,建立仪器配件备货本,避免因为缺少小小的配件,导致整台仪器设备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

2.2规范化使用操作

2.2.1.建立专业的培训制度 对于新进仪器设备,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生产商工程师,对相关的仪器设备使用人进行一系列规范的培训,包括仪器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清洗保养等。不断组织学习,并每月对仪器操作进行考核,保障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的科学性、熟练性,延长仪器设备使用的寿命。

2.2.2建立仪器操作卡片 将仪器操作规程、操作内容、常见故障及注意事项制成卡片,并做好中英文对照,悬挂设备上,如有疑问可直接翻阅卡片。

2.2.3建立使用登记本 每日术晨巡回护士检查本术间各种仪器设备数量及性能,确保手术中正常使用,使用时注意保护好操作面板,每次使用完仪器后要对仪器表面进行清洁并将导线盘好放稳,清点附件有无缺失并将使用仪器的日期、使用人员、运行情况登记于仪器登记本上。

2.3保养与维修管理

2.3.1手术间巡回护士要每日巡视检查各类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到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不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找工程技术人员维修。

2.3.2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上,必须要是熟悉仪器设备的生产商技术专业工程师,保障保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定期保养的范围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动力装置系统、仪器设备的精度等。通过这种专业化的保养方式,能够大幅度降低手术室仪器设备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仪器设备的问题而出现的重大手术故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3.3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手术间护士对其术间仪器进行日常和定期保养,完成仪器的除尘、紧固,充电、局部检查、定期运转等保养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3.4手术室建立仪器维修登记本,发现仪器有故障,立即告知仪器负责人,负责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联系厂家报修,并在登记本上注明故障原因,方便工程师维修。并且在工程师维修时仪器负责人在场学习,对仪器发生的常见故障能及时排除,可以大大减少报修次数,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3讨论

通过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改善了手术室原有存在的不足,小细节处理不及时易造成大隐患,增强了手术室人员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意识,注重了对各类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操作的学习,增强了工作责任心,设备使用前的检查、清点和使用后的登记,及时检查,及时报修,责任到人。提升仪器设备在手术中的使用率,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本文通过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达到了优质、低耗、高效的目的,对保证仪器正常的使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在于为今后的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参考,使各科室节省资源,延长仪器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