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论文;实证研究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美术学论文历来多重视定性研究,较少采用实证研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大量抄袭,失去了毕业论文的根本作用。同时对实证研究的不重视亦导致教学研究的惰性和停滞不前,毕业论文选题毫无方向等等诸多问题。近三年来美术学专业对毕业论文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其中就包括研究方法的实证性研究。

一、实证研究方法

在教育研究中,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被调研对象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这种研究方法叫观察法。

(2)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调研对象直接面对面的交谈,获取第一手信息的方法。

(3)测验法:是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想法的方法,包括问卷测试。

(4)个案法:对所研究事物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5)实验法: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研究事务对象一定的刺激以引发其某种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实证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第一手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按照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nalReserarchCountil)关于“科学研究”定义,只有实证研究才属于“科学研究”。实证研究是主流的、科学的、重要的研究方法。而非实证研究最多只能称为“研究”,至于其结论是否科学则还有待于实践检验。

查找80年代――90年代研究论文、著作,可以发现国内高校研究采用最多、最广泛的方法就是定性研究,这大概是怕实证研究的麻烦和急于求成的追求功利的虚荣、浮躁心态,造成的后果是文章抄来抄去,引文出处缺乏规范。这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制约学生创新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二、历年美术教育毕业论文研究方法统计(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见图1示

三、美术教育毕业论文中的实证研究

在历届最初交上来的开题报告中,我们发现学生犯的几大错误:

(一)选题过大、宽泛。如“浅析中学美术教育”

(二)没有创新如“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兴趣培养”

(三)没有观点如“中小学美术教育”“对中学美术教育的思考”等等。

(四)缺乏对实际问题研究

(五)缺乏方法论研究知识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交谈改变综述性的选题,要求并指导学生就实习时所感受到的美术教育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研究,研究方法要求采用调查问卷、直接访谈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的数据必须采用一手数据,即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得来的数据;研究中的二手数据,如引用各类统计年鉴、公报、报表以及他人论著中的数据时,必须要求被引用者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依据这样的数据得出的研究结论才有可信度。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四年制大学毕业论文除了考察毕业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之外,还要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1]而毕业论文的质量,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学校师资的水平,也反映了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考察的是学生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果综述性题目比例偏大,这样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就会相对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选题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要尽可能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在我校历届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研究中,可以看到实证研究方法在近三年采用的愈来愈普遍。尤其在2005级、2006级毕业论文中,论文研究方法一律要求采用问卷、谈话调研方法,并要求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通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有效避免了学生论文抄袭现象,同时由于调研的可信性,论文研究结果也相应具有了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结束语

确立好的选题是做好论文的前提,它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引导毕业生工作以后的研究,所以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重视起来。因为毕业论文同时也是对教与学四年结果的双向考察,它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学生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认识程度,理解的范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而对于教师来说,则是检验指导教师本身对美术教育的研究与理论水平以及学术敏感。采用实证研究指导毕业论文有利于形成一套相对科学、系统、规范化的毕业论文指导方法,形成相对稳定的与社会实际密切结合的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另外通过严谨、科学的论文指导,学生将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严谨、正确的写作方法,对其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一、美术学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问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不当。大部分学生的论文题目过大、过深,不适合本科生完成,如《浅析油画前景》、《试论中国传统工笔画与现代工笔画的区别与联系》、《浅析现当代中国风景油画》,这些选题范围学生很难驾驭,此类选题写成一本专著也不为过,本科生当然难以就此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来。如果论文题目过小,论文得不到展开,则内容空泛乏味,缺少研究的目的性。也有些毕业论文内容过于陈旧,只是对以往的论文观点进行简单的重复。所以论文选题要大小适中,难易得当,这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前提条件。 

(二)不能结合专业特点。对于美术学学生来说,理论研究没有相应的基础,实际工作经验不丰富,写作基础较差,如果不结合自身专业实际选题,势必只有到处拼凑,达不到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的教学目标。美术学毕业论文考察学生通过四年本科教育所取得的理论知识、美学素养、文化修养等各方面的能力,论文就是一个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课题,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讨创作实践者的理论水平。研究的内容要从自身的创作出发,阐明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水平。 

(三)毕业论文格式不规范。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学院或所在系部都会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忽略格式要求,随意设置标题和文章的字体、字号,尤其是引用部分的问题最为常见。有的学生引用的文章内容并没有标明出处,没有注明期刊或书籍的出版社、页码,乱用标点,错别字出现频繁。主要原因是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到了毕业创作中,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四)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没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毕业论文有创新性才有灵魂和价值。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直接重复论述其他人现有的观点与结论,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有些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够重视,认为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应当以毕业创作为主,毕业论文只是应付了事,所以态度不端正,东拼西凑,这样很难写出具有创新性的、有价值的毕业论文。不论是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还是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研究,都应当是本人经过独立思考的成果,绝对不能直接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美术学本科毕业论文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选题的认识。要获得一个好的选题,需要作者在对文章的整体脉络和框架有大致的估量后,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分析提出的问题,确定自己研究的主要方向,然后才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选题。这是一个思维不断运动的过程,需要主观的思想与所要选择的事物发生共鸣,这种灵感是非常重要的。确定好选题的范围,再根据自己的能力进一步展开查阅,扬长避短地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因此,论文要以所学专业为主,按照选题的任务、计划和完成期限有目的、有方法地充实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培养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同时为专业的继续深造和从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结合专业特长兼顾兴趣开展选题。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各有所长,要选择有利于自身特长的选题来展开论文写作,能更深入地研究主攻的专业,扬长避短,易于开展。如果对某一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研究起来会产生强烈的探索精神。比如自己对中外美术史的山水画和风景画比较感兴趣,就可以以中西山水和风景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如果对国画中的仕女人物感兴趣,就可以以研究中国唐代的人物绘画作为选题。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专业毕业论文;论文开题;论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J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106-2

美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艺术教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进行艺术考察与材料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及使用,学科论文与实用文体写作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良机。近年来,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在规范化方面有所改善。然而,随着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却逐年下降,其中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下降尤其严重。本文根据近几年的毕业论文辅导与管理工作,本文对这些年质量下降的毕业论文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普遍的规律性问题。并针对问题,对论文教学计划和方案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

一、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开题常见问题

(一)论文选题

合适的选题是提高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保证。多数同学在选题方面缺乏新意,显得陈旧老套,自主性不强,研究价值和意义不大。其次是论文选题盲目笼统,不够精准,缺乏内涵和外延性,或文不扣题,部分题目字数偏多不够精炼,逻辑性不强。或选题偏大,无法用一两个月、数千字深入展开论述,只能点及皮毛。如《工艺美术研究》《论中西方文化艺术比较》《论中国工笔画》《论产品包装》《论中国美术发展历程》《我的何去何从》等。或是论文题目结构不完整,只有名词,缺少动词或介词,或者是重复使用动词,如《抽象与写实》《内衣的流行色》《传统民间绘画艺术性的研究分析》等。因此,导师的积极引导或建议学生选择有研究价值的和正确的选题,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

(二)论文开题报告不按照要求填写,随意拼凑一些不相关的内容

对该课题的研究目的较含糊,缺乏对课题研究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其次知识面狭窄,查阅资料不够,在该项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方面,把非常陈旧的选题说成是国内外现在无人研究,本项研究可以填补本课题空白。研究内容不够简单明了,满篇幅的长篇大论。

二、美术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方面常见问题

(一)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全文的浓缩,也称内容提要或概要。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等要素。不对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和评论,我们学生在摘要撰写时惯用“本文”、“笔者”等作为主语,习惯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及自我评价。还有大部分摘要复制正文中的某一段落,结构不完整,不能够概括反映论文内容构成。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字的选取都是遵循一定规范的,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词或词组。关键词的内容应该与论文密切相关,不能使用常用词,如特点、比较、研究等。

(二)文不对题或研究方向与本学科偏离

文章内容与标题有明显不符和偏差,非本学科研究范畴。如:《电热水壶的可能性研究》标题感觉与艺术设计专业无关,而文章内容却是电热水壶造型设计。还有一些文章不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论述,比如谈关于绘画情感方面课题,前一两段内容还围绕绘画情感这条主线,中间部分就偏离到绘画教学问题上了,再后的结论则偏离到另一个主题上了。

(三)写作能力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选题的自主性不强,题目与研究内容陈旧、老套、缺乏创新。表现为单纯叙述多,口头用语或方言使用频率偏多,对选题的静态解释和再次印证做得过多。创新和理论深度稍显不足,有些论文在研究具体画家或具体作品时,过多地描述画家的生平,不善于与其同时代的作品去比较,更没有放入当时整个社会大文化环境中去分析,这就使得作者在论文自主分析能力方面显得无力,更缺乏对问题的判断与定论。其次有些论文行文中分段过渡不自然,依靠小标题进行上下段落衔接,引用图例量大,而对图例分析缺乏深度,文章拼凑痕迹明显。下载一些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内容拿来不加分析地肆意组合,前后自相矛盾。如《关于地域民俗文化对民间艺术的影响》一文,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肯定地域民俗文化对民间艺术的影响,然而到文章结论部分话锋一转,对前面的论述予以否定。

(四)论文结构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论点不鲜明或没有论点,结论不充足或没有结论,“缺头少尾”或“虎头蛇尾”。全文从头到尾都是对研究内容单纯的叙述或介绍,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切入点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或者是文章开头架势很大,随着文章的深入,论述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对所提论点不能自圆其说,首尾缺少呼应。

(五)格式不够规范

美术与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格式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一是习惯自我发挥,对论文原有固定格式进行随意修改,破坏原有格式及结构。二是不善于阅读,对毕业论文撰写要求理解不够到位。三是没有掌握WORD软件功能,无法按照论文格式标准要求独自完成。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思想认识与指导力度不够。随着近几年学生数量的增加,师生比逐渐加大,几乎全体专任教师参与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由于美术专业教师主要承担技法课程教学工作,且大部分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身平时缺少论文写作与系统的科研训练,在论文写作方面缺乏经验,因此在论文辅导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从毕业论文的开题到写作及最后答辩难以达到严格的规范要求。

从学生的层面上讲,由于艺术生在招生录取中,文化分数要求普遍偏低,尤其是文字写作能力偏低或缺乏兴趣。因此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困难重重,易出现言语匮乏、概念模糊、格式混乱、文不对题,论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次是美术学科学生缺乏端正严谨的态度,学生普遍认为论文写作与专业技巧知识关系不大,毕业论文的撰写较耗费精力,不必全身心投入,毕业论文成绩只要合格即可大功告成。此外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相关学科文献资料源的丰富,给学生提供了论文参考的便捷途径,同时也给论文抄袭提供了方便,论文抄袭拼凑成风。另外就是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学生大部分奔波于各类招聘会,心情浮躁,无法安心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于是出现毕业论文写作不够积极主动,甚至应付的情况。

这既是教风与学风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们在论文工作中对此采用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完全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这需要我们在今后本学科毕业论文工作中,从自身的工作中找问题,严抓教风与学风建设,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工作方案和实用于美术学科的文体写作标准及评价体系,这将对美术学科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立以系负责人与教研室分级管理制度。把教师能否完成本学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老中青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在科研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确保学术与教学相互促进。同时以传帮带的形式,对青年教师有规划培养,直至青年教师能够独立进行课题研究及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

其次是实行导师制,根据教研室分若干课外兴趣辅导组,可安排学生在第二学年后半阶段开始在导师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根据学生的志趣和专长制定训练计划,内容可包括美术基础、艺术创作(设计)、阶段应用文写作、创新训练等,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在平时加强自身的学术研究,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研究过程影响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及兴趣。这种训练方式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与创作设计的前提,为学生毕业论文与创作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是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实际情况,实行毕业论文类型多样化,如艺术史论、民间艺术、艺术评论、创作(设计)构思与理念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设计)撰写可行性报告书、结题报告书。在撰写此类文章时,思路不能只停留在创作(设计)方法或内容本身,而要上升到对当代社会生产生活、意识形态、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关注,要有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实践,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抄袭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实践与研究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科研能力。

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这些问题是年复一年重复出现的,同时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参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全体教师有坚定的意志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确保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范迪安/中央美院院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一年一度花盛开,年年岁岁花不同,今天,我们毕业季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正式成立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而毕业季的展览活动,也将以今年的研究生毕业创作和论文展出作为开始。中央美院的研究生教学,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象征。几代艺术名家和名师,在改革开放的日子里,为培养一代新人,付出了心力。他们培养的研究生,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时代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优秀人才。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教学,引领了全国美术院校研究生教学的改革发展。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学水平,努力发展高端岂术人才的培养。因此,学院决定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的领导班子成员为:院长苏新平教授,常务副院长陈琦教授,副院长马路教授,副院长宋协伟教授,副院长尹占男教授,副院长吕品晶教授。

苏新平/中央美院副院长

大家晚上好。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毕业季的启动,研究生院挂牌成立,研究生毕业展览即将开幕,三件事情,在今天同时发生。无论对于中央美院来讲,还是对于中国艺术教育领域来说,今天无疑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对于同学们来讲,今天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三年辛勤学习之后,大家可以回忆―下曾经的过往,回味―下曾经的所思所想,同时谋划,或者说规划一下未来,为重新启程做好准备。当然,对于导师们来讲,在兴奋或者是欣慰之余,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因为毕业仅仅是意味着学业的结束,其实在我们看来,毕业更意味着重新开始。所以,我们作为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未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的发展道路。对于学校来讲,研究生院的成立,无异于将会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都知道,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在这三十多年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所需要的优秀艺术人才。其中不乏在国内和国际具有影响力的学子和艺术家。如果我们回顾―下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教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任何的时期、任何阶段,我们的目标和定位,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够与时俱进,在调整中维持着自身的地位和高度。其实研究生院成立,正是与时俱进的具体的体现。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其实,不论什么学科的研究生都应该具备作为一个研究生层面所共同拥有的素质规格与素养水平。因此,美术学科的研究生,尤其是美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更应该具有作为硕士研究生起码应该具备的一些基础性和规格性的意识与素养。不应该因为美术学科的特殊性而忽视研究生社会角色的内涵与规格要求。那种片面强调美术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学习和研究美术技法的而忽视对研究生本身应该具备的一些素养规格的培养的认识和观点是错误的。现在依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美术学科有不少的研究生不会选择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不懂得如何开展美术学科的学术研究、不知道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有怎样的学术规格与标准、也不知道应当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对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以及该如何准备不知道。总之。当下我们的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格意识还比较差,美术学科的研究生素养规格缺失得比较严重。所以,有必要加强诸如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仪礼等规格的建设与教育培养,以期整体提升我国美术学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教育水平。

之所以是讲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仪礼”,是在于强调认识和把握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一些基本程序、环节、形式与礼节,而不仅仅是讲求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礼仪。在汉语的语境美苑2008年第1期里,“礼仪”,多是指“礼节与仪式”。礼节,又多是指特定族群中各种表示尊敬、祝颂等类的惯常使用形式。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属性是一个学术辨析性仪式。在有基本仪式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些基本的礼节内容。仪礼,是把“仪”置前,因为“仪”是特指仪式与礼节,也就是说“仪礼”先强调和重视的是仪式。仪式,是指特定活动的程序、形式等环节性内容。而“礼”多指特定族群或社会共同遵守的仪式。一句话,“仪礼”,是强调仪式与礼节。在学校教育中,仪式及其仪式感的教育是不能缺失的。人类需要许多的仪式。因为人们在特定的仪式中,可以培养尊敬意识和能力、也可以获得体验被尊重的感觉、还可以升华自己的情感、可以获得诸多良好的教益、可以烙落下永恒的记忆。经典完善的教育应该包含必须的仪式教育内容。美术学科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仪礼水平如何,不仅将揭示其教育水平、而且也影响研究生的公共形象塑造与展示。那么,美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仪礼呢?我们试从以下方面来探讨。换言之,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仪礼应该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环节与规格内涵。

一、着装与仪态的规格

无论是讲究礼仪,还是讲究仪礼,核心都是指人们的一种文明性规范行为。它对人们的行为既具有规范促进性,也有一定约束性。人们遵守它既能保证和促进特定活动中彼此的交流沟通,又能增进和谐的情景和友谊。所以,礼仪具有智慧性、具体性和操作性等特性。作为美术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仪礼的首要环节与内涵是着装与仪态的准备和展示。

1、穿戴正装

出席毕业论文答辩会的所有人员都应该穿戴正装。作为要进行答辩的毕业研究生本人,也必须是穿戴正装出场。所谓正装,是指符合正式场所穿的服装。严格地讲,穿戴正装,包含服装与佩饰两个方面。作为研究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会的正装,是指去除休闲装、运动装、常服之外的一切符合一般公认情况与标准的正式服装。男生可选择有一定款式的学生装、西装、中山装、长袖和短袖衬衣等既适合身份、又体现郑重与个性的服装。如果是穿西装,一是要上衣与下衣成套;二是要穿戴相配的素色硬领衬衣、领带与皮鞋。切忌着西装而穿运动鞋的穿戴模式出现。西服背心视其情况,可穿可不穿。如果穿了,那么西服上装的扣子就可以不扣了。女生可选择有一定款式的学生装、西服套装、衣裙套装、裙装、得体的编织装、长袖和短袖衬衣等适合身份而尽显贤淑、端庄、典雅的正式服装。如果是穿西服套装或衣裙套装,都要穿中长筒袜子与皮鞋。切忌穿戴袒胸露背、超短裙、迷彩裙、漏洞露肉裙等轻浮性衣服与佩饰。对于男女生着装的配饰,都以不复杂、不突兀、不轻浮为宜。

总之,参加自己毕业论文答辩会的着装原则是:正式、整洁、郑重、端庄、协调、得体、精神、气质和风格。只要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灵活地选配着装了。避免邋遢形象出现、避免应付随便情况出现、避免与所在场合的不和谐符号出现,尤其是要避免因为自己的不当而出现视觉污染的尴尬局面出现。让自己出场一次精彩一次,是其追求的理想目标。

2、仪容自然

仪容,是指一个人被他人可观看到的外在容貌和姿态与风度,也称为仪表。每个人不一定都是天生的仪表堂堂,但至少应该是可以做到具有可嘉的风度。尤其是美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当是具有翩翩的风度。所谓仪容自然,是指人的外表情态不给人呆板、局促、勉强的感觉。也就是要自然而然地展示自己的仪表。当然这里所谓“自然而然”的仪表,不是指那种完全不加修饰的不修边幅的样子。而是指那种把自己的头发、面容、五官、肌肤等清洁干净而给人舒爽的感觉。学习美术的人,留长头发和染烫发都行,怕的是不干净,以及没有艺术性、没有观看的舒适性。因此,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要把自己的仪表清洗干净,要把自己的头发梳理得有真正的艺术性。女生的仪容表现比男生丰富和复杂一些。但女生的仪容打扮是切忌妖艳俗气。总之,整洁、适度修饰、自然、舒爽、得体、个性、协调是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出席自己毕业论文答辩会仪礼之仪容自然的梳理原则。

3、举止大方

所谓举止大方,是指毕业论文答辩者系列动作与行为和言谈的自然不俗。也就是说,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研究生是要切忌那种举动拘束、俗气、轻浮和小气的行为出现。在答辩的整个活动过程中,答辩者的行为形态要给人落落大方自然沉稳的感觉、手势动作要给人有节奏而不是乱舞的感觉、谈吐要给人有文明修养厚度的感觉,千万不能给人一个不像研究生的感觉和认识结论。总之,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仪礼之举止大方的原则是:自然、文明、稳重和得体。

4、气象精神

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仪礼之气象精神,是指答辩者的整个神态气势具有生气与活力。切忌萎靡不振的样子出现。一句话,答辩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有一种精气神展现。不要因为担心自己的论文写得不理想而被答辩委员们批评,或者担心自己的论文答辩不能通过就显得情绪低落的样子。毕业论文答辩会,可以说是硕士研究生的最后一堂学位课程。所以,无论答辩的最终结果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答辩者都应该以饱满的情绪和精神去面对和参与,展现作为研究生应有的精神气质与风貌。总之,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仪礼之气象精神的原则是:自信、活力、气势、派头、向上、儒雅。

5、观赏性强

从架下视觉艺术视点看,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就是一场行为艺术展示会。因此,在这个“行为艺术”场或过程中的一切人物形象与行为展示,都应具有智慧外化性和视觉艺术可赏性。不仅答辩者的形象与气质要给人较强的观感舒适性,而且答辩者的答辩举止行为也要有给人可观赏的信息含金量。其实,整个答辩会的仪式环节本身就应该是具有较强的可观性的。这样才能让旁听答辩会的人,获得更多的教益和欣赏性记忆。总之,美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仪礼之观赏性强的原则是:周全性、可观性、舒适性、厚重感、传播性。

二、答辩会议开始的规格

当自己一切准备就绪以饱满的热情进入答辩会场而该自己答辩时,以下程序与环节的内容是需要好好认识把握与完善实践的。

1、答辩者对答辩主席及各位答辩委员行鞠躬礼

当轮到某答辩者答辩时,答辩者自然大方地就位答辩席,之后答辩者站立向答辩主席台的各位答辩委员行鞠躬礼。在这个环节上,需要答辩者站立而神情自然、面带微笑、彬彬有礼、态度谦和、举止大方、行为节奏适度。

2、对参加答辩会的听众致鞠躬礼

在这个环节上,需要答辩者转身站立而态度诚恳、面带微笑、目视全场、彬彬有礼、举止大方、行为节奏适度。

3、自我报告及其内容

当答辩者向所有答辩委员与在场听众礼节性打完招呼之后,就要落座向所有答辩委员报告自己及其学位论文的研究情况。报告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具体的是以在场的答辩主席的要求为准。但自己在事先准备时,以报告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宜。

(1)报告要求

首先,声音洪亮。以往有的答辩者在陈述时声音压得很低,以至于让答辩委员们不能够很好地听清楚自己的报告内容,这是应该避免的。当然那种一味追求大声而无节奏的声响也是应该避免的。所以,答辩者要好好地调控自己声音的大小与节奏的强弱,尽量让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倾听接受效果。其次,简洁明了。答辩者的起始陈述报告的内容,需要逻辑性强、条理十分清晰、简洁明了,传播有效。最为忌讳的是如煮粥一样思维混乱:无逻辑、无条理、无观点。总之,要力戒那种云里雾里式或前言不搭后语状的报告现象出现。

最后,亲和力强。答辩者在陈述时,应尽量避免由于过度紧张而导致的面无表情。冷汗淋漓、说话生硬、思维呆板的情况出现。要尽量放松、适当表情、语气随和、娓娓道来,让人有如浴春风之感。

(2)报告内容

以往有的答辩者不知道自己在报告时到底要具体讲些什么内容,故而东一榔头西一棒的讲话不得要领。尽管不能规定每一个答辩者的报告内容完全一致,但从规范性出发,有些内容是不能遗漏的。体系性程序、环节、形式和内容,是答辩者在起始报告陈述时的必备项目,实践者可以依循而灵活地把握与实践。

4、听取导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自己的情况

导师向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简要介绍答辩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学习、生活、研究、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的情况。

5、听取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

(1)认真记录下每一位答辩委员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提出的每一个具体问题。每一个答辩委员对其研究论文的看法或评价不一定相同,提出问题的数量也不尽相等。除了不提问的以外,多的有五六个,少的只有一个,一般是三个左右,提出问题的难度是有难有易。总之,答辩委员的提问是没有完全等同的一定之规的。关键是答辩者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要迅速反应所提问题的实质内容是什么?问题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在哪里?对自己一时不知道或不能把握的问题也不要慌乱,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听完和记录下所有的提问。如果有没有听清楚所问的问题,答辩者应当及时申请提问者再讲一遍。所以,当答辩委员在对意见和看法与提出问题时,一定要专心听、要记录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地把握。其实,这时也是答辩者在答辩会上跟答辩委员学习的好机会。因为,有的答辩委员喜欢发表他自己对相关研究课题的看法,往往不急于提问,或者甚至根本不提问题。答辩委员所讲的意见,往往对自己该课题的深入和完善研究很有帮助。

(2)如果是要求在现场及时回答,那么,一是需要反应迅速,灵活与逻辑和条理化地马上应答。二是,回答时需要有针对性、主题性、观点明确、条理化地逐一回答。重点是要分析所问问题的原因、依据、范围、重点、难点是什么,这样才会有针对性的回答。因此,参加答辩前,对自己论文的内容要非常熟悉,对自己论文所涉及的有关学科或知识点或名词术语或概念,要熟悉和准确认识。避免对自己论文认识的盲点出现。三是,如果提出的问题相同或相近,可以综合后一并回答。当然,如果答辩主席要求答辩者在一个答辩委员提完一个问题后就马上回答,那么答辩者就对所提问题逐一回答。不过,即便是这样,如果在这个委员提的所有问题中,有可以综合回答的问题,依然可以综合后回答。四是,如果对有的问题实在是不能回答,可以如实汇报说“不太清楚”或“回答不了”。同时,可当场请教答辩委员释惑,因为毕业论文答辩会实际上是一场小型的学术讨论会,可以视其情况而请教。

(3)如果不需要在场马上回答,而是下来准备一会儿后答问。那么,答辩者应对答辩委员表示谢意之后,起立对主席台诚恳行鞠躬礼后从容地转身离席。

三、问题回答过程的规格

当答辩者获得全体答辩委员的提问后,一般是出场来准备10-30分钟后返回答辩场开始真正的毕业论文答辩。在这个过程环节,以下方面是需要注意和实践的。

1、礼貌用语、体姿语言运用要适度。

2、态度要谦和诚恳、行为有分寸。

3、对答辩委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不能遗漏。对提出的问题,可进行分类回答,也可以以问题提出的先后顺序而逐一回答。一般是只针对问题而回答,而不是针对某个答辩老师而回答。比如:有的答辩者常常在问题回答时说:“我现在回答丁老师的提问”,这不妥。即便要提到某个老师,也应该表述为:“我现在回答丁老师提出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准确界定与表述的问题’。”

4、回答问题的内容要:明确、准确、简洁、条理清晰,忌讳无条理、无观点、无重点的表述行为。

5、对所提问题,不管能否回答,都需要有说明。即便是对不能回答的问题,也要说明为什么不能够回答,以求得的答辩委员的理解和解惑。

6、第一轮的问题回答完毕后的行为。当答辩者对第一轮的所有提问无一遗漏地回答完毕后,一是要听取答辩主席与各位答辩委员的总结性意见。如果有答辩委员对自己的回答不满意或不同意自己的回答观点时,答辩者在获得答辩主席允许后可继续深入辨析性回答;如果有答辩委员继续问有关问题而又明确要求回答时,答辩者就继续回答,如果没有要求回答时,则不回答。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也许才真正出现“答辩”的“辩”的环节和情境。所以,答辩者要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抓问题的根本、有张有弛、有理有节,注意自己的举止得体,切不可放肆和狂妄无度。也要避免过度紧张而出现脑海里一片空白的不利情况。尽量讲自己熟悉而又能够准确把握的内容。“辩”,是在高兴的、学术讨论性的氛围中进行。激烈的辩论,不表明自己的论文答辩将不被通过,反而有可能是自己的论文有引起答辩委员兴趣的有价值的地方。

四、聆听答辩结果宜布的行为规格

当所有答辩者的答辩结束以后,答辩委员会将对每一位答辩者的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进行表决,并及时分别给出书面的表决结论,通过与否都要有明确的结论。待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复请所有答辩者回到会场,聆听自己的答辩结果宣布。在此程序环节上需要实践以下仪式与内容。

1、站立聆听答辩结果。当答辩主席点名将宣布某人的答辩结果的时候,被叫到的答辩者应大方地走到答辩席,站立聆听答辩的结果。

2、站立发表答辩通过的感言。当答辩主席宣布完自己答辩获得通过的决定后,答辩主席一般将示意全场鼓掌表示祝贺。这时,获得答辩通过的人,应该即席发表感言。不过,这要看答辩主席的具体安排,因为多数时候一次参加答辩的不只一个人,故而是在所有答辩者的通过结果宣布完毕之后,才逐一地让答辩者发表答辩通过的感言。在答辩者发表的感言中,以下内容是不应该忽略遗漏的。

(1)倾情表达自我通过答辩后此刻的心情,表达应该是坦诚、真诚、深情、激情的。

(2)致感谢辞。致辞的言语以简洁明了为好,不宜拖沓罗嗦。往往是一句话一层意思,几句话能够把所要表达的意识表述清楚和准确就可以了。总之,以周全表达和情意到位为准则。

五、宜布答辩仪式结束后的规格

毕业论文答辩会进行到此环节,从学校的工作任务上来说是结束了,但从人文与历史等视点看,答辩活动还没有完全结束。这个时候是答辩者与答辩委员和有关师长、来宾、朋友进行零距离及时交流的历史性时刻。所以,此刻答辩者需要做的事情是既简单而意义却深远,不可忽视或缺失的。

1、答辩者真诚地给自己的导师执弟子礼献上鲜花。此程序和环节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表意与节约原则。给自己的导师送花主要是以表谢意与执弟子礼为重,故不要追求高额花费,以免增加答辩者的经济负担。当然,不愿意送的也一定不要勉强,贵在心诚和心意的表达。二是以了解花意得体选择为原则。不同的族群对各种花卉陚予了不同的含义,因此,要解花语深意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意。比如:一般情况下,象征友谊的有玫瑰花,表示健康长寿的有万年青、文竹、君子兰等,寓意德高望重的有兰花,比喻圣洁高雅的有百合花、水仙、马蹄莲花、莲花等,表示喜庆的有康乃馨、山茶花、月季花、石榴花等花卉,牡丹等花卉则代表吉祥幸福之意。同时,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象征寓意与情意。总之,只要能够表意和得体就圆满了。

2、合影留念。人生中途的有些事件是不可重复的,在一般情况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也是不可重复的。所以,在这样具有历史性的时刻,能够有机会让刹那间化成永恒,就不要放弃。值得注意的是,答辩者在遨请别人时要真诚、郑重、尊重、亲和,切忌强迫和随意性行为出现。对实在是不愿与答辩者合影的人士,一定不要强为所难而勉强。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考核模式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各地方院校及专业都在进行教育学改革,教学改革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在教学改革下,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设计既要区别于本科,又要在本科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理工科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以理工科毕业论文的考察模式考察设计专业的学生是不现实也是不客观的。所以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毕业考核模式是一个有待探究的问题。如何让他们在本科的基础上提高科研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和社会需要,发挥研究生应该有的能力,这些都是在设定考核标准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现状

据统计,全国大约有1000多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其中具有设计艺术学硕士点学位授予的学校有50多所,设计艺术学博士点学位授予的有10多所。毕业设计不仅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成果,也检验教师的具体教学成果,同时也检验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以及考核模式的有效性。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的形式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论文的形式,第二种是论文与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结合的形式,第三种是联系学生提出的实际实践作品、设计报告与毕业作品集三种形式的结合。但目前具体针对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仅凭论文的考核模式

作为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由于本科阶段与在研期间多注重设计实践,忽略了深入探究问题的科研素养,同时很多研究生在研期间仍然处在“无事干,无处去”的学习状态,最终没有培养出成熟的论文撰写能力,论文的写作质量不高,所以仅凭论文的考核模式并不能考核出研究生的真实水平。

(二)论文加毕业设计作品的考核模式

这种模式中要求毕业作品与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把论文与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评按比例配比,最终得出考核成绩。但是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准确而公正的配比还没有被提出。此外,大多数院校针对毕业设计实践作品采取定性评价的考核模式,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做“质”的分析,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但定性评价实质是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由于教师的主观喜好,对作品的评价不够全面,容易产生不公正问题,引起学生的不良情绪。

(三)实践作品、设计报告与毕业作品集的考核模式

此模式是浙江传媒学院基于素质教育,以及学生毕业时忙于就业不能兼顾论文的实际情况提出的考核模式。其中,实践作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报告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毕业作品集是平时学生每一次作业的积累,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考核的项目过多,不免会让考核程序变得繁琐,三者的关系与比例分配标准并没有具体设立,具体实施结果还有待考证。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论文加毕业实践作品的模式比较容易实施,但要教师把握住两者分数的配比以及毕业实践作品的评价标准。

二、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的改革内容及目标

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艺术设计都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创新性、实用性与技术性,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本科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各种绘画、软件应用技能的阶段;研究生阶段是对本科阶段基础知识的检验,学生的实践要与企业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具备独立完成企业设计任务的能力。所以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需要更加注重毕业实践作品的考核,在理论考察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趋势推动下,让研究生能够真正学会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就必须改进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与标准,全面提高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其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较好的艺术设计水平和动手能力。

根据对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1级、2012级、2013级和2014级的艺术学研究生进行的调查问卷,81%的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以及标准不太清楚,31%的学生希望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30%的学生希望加强毕业设计的制作环节,61%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艺术类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审核等环节管理制度的力度。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应该精细列出毕业设计的考核标准具体事项,提前让学生了解考核的大致方向与侧重点,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与完成毕业设计作品的兴趣。此外,要增加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并把选题细分化,便于学生精确定位自己的设计方向。

三、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新的评判要求及分级评价指标

鉴于以上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现状分析,以及对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的改革内容和目标的梳理,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列举出毕业作品的考核指标,从而梳理出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考核的新标准模式。具体如下:

(一)对毕业设计作品的精细化分类

毕业作品类型按照专业方向分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作品、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产品设计作品、环境设计作品、摄影作品、动画设计作品、工艺美术作品、绘画作品,以及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作品九大类。

(二)毕业作品内容要求

第一,选题:与本人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针对本专业方向,作品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健康。

第二,设计内容:设计作品呈系列,按专业特点以平面或立体形式表现,最终作品外观效果完整,适合展示。此外,还必须以平面形式呈现完整的创作过程。

第三,设计方法:制作工艺规范,符合设计标准;提倡手工制作,体现传统工艺的技术美感。

第四,设计成果:作品符合相关专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使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

(三)毕业作品考核评价指标

具体要求:第一,所有类型的毕业作品均需以展览形式出现;第二,毕业设计作品由评委会集体打分,最终得分取平均值,评委会由校内外专家3至5人组成;第三,作品与论文分值比例各占50%;第四,论文开题报告中必须包含设计作品构思计划。中期检查时,除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外,还必须汇报毕业作品构思和草图设计过程,最终所提交的毕业论文中必须包含毕业设计作品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标准模式,以及更好的培养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措施和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品质和专业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夏宝红.基于体验式教育的艺术设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2(9).

[2]屠曙光.当前我国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3).

[3]徐浩.美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9).

[4]周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J].理论月刊,2008(1).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存废;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98-04

作者简介:毛亚男,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课程论;张晓鹏,男,企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比较高等教育、比较课程论、企业教育等。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的核心构成部分,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主要形式为实验、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情况的重要方式,在高等教育培养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近年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2009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进行以发表新闻作品或评论来代替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这一举措在《成都商报》刊登后,即在全国再度引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废之争。[1]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本科毕业论文应该继续保留,毕业论文应该废除,根据学校层次而有所取舍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对本科毕业论文持保留态度的学者认为,从学术传统角度而言,撰写本科毕业论文具有学术研究价值,通过描述事实、解释现象、预测趋势等研究方法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领域基本问题的研究,锻炼本科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科研深造打下坚实基础,这种科研的状态也体现着高校的学术精神和教育的本质。[2]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毕业论文承载着考核的功能,对大学生四年本科教育的成果是一种检验和督促,是区分教育优劣的标尺,旨在检验大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学科知识、思维能力,等等。借此手段,促进大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了解整个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将来,从而整合、运用、系统化四年的专业知识。[3]通过毕业论文培养本科生基本的论文写作能力,对于本科毕业生将来的长远发展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训练。

对本科毕业论文持废除态度的学者认为,首先,在时间分配上,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其求职、考研、出国等规划发生冲突,当前就业、深造的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面临时间冲突时,难以兼顾招聘、备考和毕业论文之间的关系。其次,在对毕业论文的目标定位上,部分高校要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原创思想,创新性的目标脱离实际。过去曾有人说过“本科生学的是有问题、有答案的知识;硕士生学的是有问题、没答案的知识;博士生学的是没问题、也没答案的知识”,大体上道出了本科生培养的层次类型。[1]另外,目前多数本科生自身科研能力还达不到学术创新的水平,且缺乏对学术规范、学术精神的深入理解,为完成毕业论文顺利获得学位,到处复制他人成果,弄虚作假,导致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盛行,歪曲了撰写毕业论文的初衷。

二、笔者针对毕业论文存废讨论的观点

1.保留本科毕业论文所要面临的变化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目标、社会需求、学生生源的结构与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已经有所影响,高等教育不再等同于以前的精英教育,高校生源质量也不等同于过去。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为2900余万人,居世界第一。另据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统计,2006~2009年,高校毕业生分别为413万人、495万人、559万人、611万人,而就业率分别为77%、70%、68%、68%;2010年,高校毕业生增至630万人。[1]

高等教育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精英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多数分配到科研院所,毕业论文的水平也是衡量毕业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毕业论文与就业存在必要的关联;而当今就业与毕业论文之间的关联度已经不同于从前,多数毕业生的职业不会直接运用本科阶段毕业论文方面的成果,而真正在与学术研究密切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只是部分学生的志向和选择,本科生学习目标的定位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明显转移。以工科为例,过去大学里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本科阶段基本能够培养出工程师,本科毕业生可以包分配,不需要特别为就业而专门花费大量精力。作为社会精英,大学生肩负着科学研究的责任,因而毕业论文在那时还能够发挥锻炼科研与综合能力的作用。而当今大学扩招的形势下,大学生数量剧增,多数高校毕业生求学目的是为了将来谋求一份好工作,而非从事科研事业,大量应用型院校或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并不会直接运用学术研究的内容;当前社会高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高度综合与交融,大学里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与技术大量增加,市场经济体制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其知识面更加广博,能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而深度则可适当降低。因此,毕业论文的地位也发生着动摇,至少已经不再作为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单一指标,而就业率作为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2)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维持原有毕业标准所面临的困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果仍然维持原来的本科生培养标准,要求所有高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撰写毕业论文,那么为达到毕业标准相应的配套条件则不如以往:①部分高校在师资配备上还未跟上学校的扩招进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力量薄弱,师生比过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重,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上精力投入不够,对学生所发挥的指导作用有限。②部分高校毕业设计教学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大量学生的需要,而且随着选题质量提高,这一问题日显突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硬件条件未能及时改善,有的高校图书、资料较少,场地紧张,计算机等仪器设备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4]③本科生缺乏科研创新方面的训练。我国多数高校一直以来对本科生科研方面的培养相对欠缺,传统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观念依然盛行,而且由于学生数量与师资、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平衡,低年级多数采取大班授课、讲授的方式开展课程,课程考核采取考试的形式,很少通过小组研讨、专题研究等方式引导本科生针对某一专题展开深入研究,因而对基本的学术研究规范、格式、流程、研究方法等都缺乏认识和实践。到毕业论文撰写阶段,短时间内很难弥补长期以来科研能力的欠缺状况。④教学管理上,制度未能及时调整、完善,执行力度欠缺。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大量本科毕业生在无暇专注撰写毕业论文的情况下,肆意抄袭他人的学术成果,以此应付学校对毕业论文的硬性规定,教师与教务人员在熟知学生实际与困境的情况下,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许大量毕业生蒙混过关,毕业论文的、答辩等程序逐步成为形式化的“走过场”,这种现象在办学质量相对较低的地方院校中尤为明显。

(3)本科毕业论文标准的适时调整。基于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的变化,以及当前出现的种种问题,毕业论文的目标定位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科研之间的关系较之过去变得更为松散。大众化教育时期,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引人关注,把握好在校所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毕业生的择业和长远发展。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特别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应再一味保持学术传统,从事专门的理论研究,而应着眼于实践,联系实际,关注社会,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研究兴趣,实现产学研的良好衔接,在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基本的毕业标准,也为将来的就业打下理论与实践基础。

2.废除毕业论文的合理性分析――国外一流大学相关经验借鉴

了解国外一流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特别是实践教学方面的先进经验,可以为我国高校在毕业论文存废问题上提供借鉴与思考。

(1)毕业论文的地位。在欧美国家的大学课程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一般都明显高于我国的大学。以美国的大学为例,其课程计划中的实践教学比例均在30%以上,而我国大学这一比例都在20%左右,相差很大。同时,我国大学课程计划中毕业论文(设计)占到实践环节的40%~50%,成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而美国大学的毕业设计仅占实践环节的10%左右,仅仅占据很小的比例。[5]我国在实践教学上缺乏完整而一贯的规范和标准,毕业论文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实习、实验等方面较之毕业论文更加缺乏规范。而国外高校对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规划和建构有相对稳定、合理的比例,而且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完备,科研项目、出国交流机会充足,完全能够实现锻炼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目的。因此,毕业论文在实践教学中并不是最重要的角色。

(2)科研写作能力培养方式多样化。国外一流大学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非单纯借助于本科毕业论文来实现,而且很多一流大学并不规定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例如,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多所一流大学,并不把毕业论文作为衡量与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唯一方式,而是借助于全方位考评的课程教学,以及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各所研究型大学所设立的本科生研究计划,以此来开发本科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是实践教学:本科生研究计划。例如,麻省理工学院1969年创立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学校专门设立办公室来组织与管理学生的研究活动,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研究或者自立项目并接受教师的指导。每年约有2500名本科生参与到计划中,60%以上的教师参与到项目指导中。又如斯坦福大学,1994年建立本科生研究项目办公室,促进本科生参与创造新知识,并对参与项目的学生和教授提供资金支持,因此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在毕业前发表原创性论文的人数逐步增加。[6]

二是理论教学:日常课程的多维度训练。考察单所国外一流大学的毕业标准,可以美国学术声誉排名第四位的芝加哥大学为例,了解其本科培养过程中对各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其本科毕业学位要求如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要求;

专业课要求;

选修课程数量最低要求;

语言能力要求;

保证3学季的自然科学教育,有替代性的学分或特殊授权的情况除外;

课程至少达到42学分:可以通过分级考试或免修来实现;

总体GPA达到1.75,所修专业GPA达到2.0;

学生需在校内至少修6个学季的课程,至少顺利完成18门课程。(注:学校资助的出国研究项目如文明研究项目,对此课程要求有效。)

在授予学位的学季之前完成学位申请;

付清所有未偿付票据,归还学校器材与图书。[7]

芝加哥大学的本科毕业标准主要集中在课程方面,所修课程要达到一定数量,各类课程比例达到标准,总共42学分的学位要求,不仅通过修习课程,学生还可另外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学分或者满足学院要求:参加分级考试(placement test)、进阶先修考试(Advanced Placement examinations,AP)、认证考试(accreditation examination)、国际文凭项目考试(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me,IB),以及来自其它学校转换而来的学分免修(advanced standing)。其中分级考试涵盖了生命科学、化学、经济、语言、数学各科,认证考试包括微积分认证考试、化学认证考试、物理科学认证考试(针对人文学科学生)、物理认证考试等。[8]

这些考试提供给学生免修的机会,或者选课前的标准,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选课效率,充分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每一个学分的获得都是学生辛勤学习的结果,而对于论文,则没有对每位学生制定硬性的规定,其实只要达到每门所选课程的要求,就已经付出很大努力、取得较大进步了。因为,每门课程学分的获得,都是各方面综合考核的结果。低年级的课程,课程内容经常会贯穿科研方法、专题写作、研究实践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课程评价会综合课程论文、日常作业、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中心发言等多种考查方式,课程学习过程中就涵盖了理论、实验等多维度的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学生在课程的始末都需要保持高效学习的状态。这样高标准的要求之下,单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已经较重,学校为此还专门规定每学季选修课程数量不能超过4门。

因此,单是理论教学领域的课程就已经对学生综合素养有了全方面的训练,加上其它的研究计划、出国项目等各类实践活动,这些培养方式远比单纯的毕业论文要鲜活、有效,值得我国高校加以借鉴。在此基础上,即便高年级需要撰写毕业论文,也已经有所积累和铺垫,写起来得心应手,论文的质量也会有所保证。

三、小结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存废并非关乎本科生教育的最关键议题,毕业论文(设计)只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更重要的是为实现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目标,找到如何培养本科生综合能力的良好方法。毕业论文(设计)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已经成为固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曾经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还不宜大规模取消。可以切实提高研究型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毕业论文(设计)的积极作用。

真正提高毕业论文的有效性,宏观上需要从本科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课程体系、毕业标准等多维度进行调整与改善,分散并细化毕业论文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把科研和写作训练潜移默化地贯穿到四年的培养过程中。微观上,高校应根据学校层次、专业与行业需求等,从自身学校办学定位出发,开展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根据时代和社会需求适时调整毕业标准。毕业论文(设计)可以与本科生的实习报告、期刊发表作品、社会实践报告等各种形式结合起来,适当放宽内容与题材的限制,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有兴趣探索,鼓励与实践相结合,写出鲜活的文章,对自身的本科阶段做出负责任的总结和汇报,从主观上调动起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毕业论文(设计)学生主体和学校双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毕业论文的质量定会步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卓娟,杨晓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废之辨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2]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

[3]彭江,陆娜.毕业论文应超越“存废之争”[J].教育与职业,2010,(1).

[4]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

[5]李阳.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6]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3).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1.对当前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思考与建议 

2.谈电大中文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 

3.非英专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文摘要英译研究——以鲁东大学2010届非英专部分毕业生为例 

4.谈中文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技巧——以中国现当代文学为例

5.对中文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原则的思考 

6.高师中文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之我见 

7.中文专业本科生课程论文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

8.中文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困境的原因分析 

9.提高中文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0.我院中文系、数学系举行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11.华中师范大学中文试验班毕业生毕业调查及对本科教学改革的启示

12.中文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立论摭谈 

13.高校文科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的几个问题——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学生为考察对象

14.河西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写作及指导状况调查分析与建议

15.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片谈  

16.独立学院中文系毕业论文工作改革探索 

17.福建广播电视大学84届中文直属班举行毕业3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18.我院中文系首届研究生毕业 

19.我院中文、政教两系首届工农兵学员胜利毕业 

20.教学、科研、管理三丰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刘焕辉教授,1956年中文系毕业

21.怎样写好文学评论——兼谈中文系学生毕业论文写作

22.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方向选题指导  

23.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指导对策

24.文科毕业论文写作训练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探索——以中文学科为例 

25.回忆我的大学时代——读过山东、四川、中央三个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才毕业

26.独一无二的松子——在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7.启迪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关于中文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思考

28.中文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9.苏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第二届博士研究生毕业 

30.夏威夷大学和美国的中文教学 

31.中文分词模型的领域适应性方法 

32.使用二级索引的中文分词词典 

33.中文分词技术综述 

34.面向中文文本的情感信息抽取语料库构建 

35.中文分词算法研究综述  

36.一种快速中文分词词典机制 

37.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实践探索 

38.中文文本分类反馈学习研究 

39.在线集体记忆的协作性书写——中文维基百科“南京大屠杀”条目(2004-2014)的个案研究

40.中文搜索引擎中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41.中文分词技术及其实现  

42.一个中文实体链接语料库的建设 

43.自然语言理解的中文地址匹配算法 

44.中文文本情感分析综述 

45.中文数据清洗研究综述 

46.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中文期刊采购策略研究

47.中文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类目组织系统的比较分析 

48.中文印刷字体单字与字库软件的著作权辨析 

49.基于Lucene的中文分词方法设计与实现 

50.中文姓名的自动辨识  

51.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中文简化版的效度和信度 

52.基于词典和词频的中文分词方法  

53.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动态势研究 

54.面向领域中文文本信息处理的术语识别与抽取研究综述

55.族裔特性、社会资本与美国华人中文学校

56.中文分词对中文信息检索系统性能的影响  

57.中文自动标引、全文检索及中文搜索引擎三者关系的探讨

58.中文微博情感分析研究综述 

59.港式中文语序问题略论 

60.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实践与探索——以深圳图书馆为例 

61.中文文本的地理命名实体标注 

62.基于规则的中文地址要素解析方法 

63.一种基于多重哈希词典和K-最短路径算法的中文粗分词方案研究 

64.澳大利亚的中文教育环境及专项中文教师培训项目个案分析

65.中文文本的地理空间关系标注 

66.中文分词技术的研究 

67.中文分词算法在搜索引擎应用中的研究 

68.美国中小学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 

69.中文DOI路在何方——从参考文献著录与DOI的关系探讨中文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的发展方向

70.中文叙词表本体的形式化表示与SKOS的比较研究——以及对建立中文知识组织系统形式化表示标准体系的建议

71.一种基于Lucene的中文分词的设计与测试 

72.KNN和SVM算法在中文文本自动分类技术上的比较研究 

73.《同义词词林》在中文实体关系抽取中的作用 

74.中文微博命名实体识别

75.中文比较句识别及比较关系抽取 

76.统计与词典相结合的领域自适应中文分词  

77.支持智能中文分词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的构建 

78.现当代中文小说译入、译出的考察与比较

79.中文信息处理研究工作的新进展  

80.美国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应策略  

81.LanguageTool中文语法校对XML规则定制方法 

82.基于中文搜索引擎网络信息用户行为研究 

83.中文分词技术及其应用初探 

84.基于免疫的中文网络短文本聚类算法 

85.中文文学作品中数字使用的模糊现象及其翻译 

86.中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与智能检索 

87.基于演化超网络的中文文本分类方法 

88.基于卷积树核的无指导中文实体关系抽取研究  

89.基于Lucene的中文字典分词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90.一种中文分词词典新机制——双字哈希机制  

91.面向新闻领域的中文文本分类研究综述

92.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中文修订版的信效度 

93.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引文分析 

94.中文系教师信息行为之研究:以辅仁大学为例 

95.中文分词现状及未来发展 

96.中文歧义研究25年——以《中文信息学报》论文为例 

97.美国大学华裔与非华裔学生中文习得差异及教学法探索 

98.现状和设想——试论中文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研究 

99.江苏省科技类中文核心期刊统计分析

100.中文数字学术期刊用户价值模型实证研究  

101.路在何方——中文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刍议

102.中文词法分析与句法分析融合策略研究 

103.美国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104.一种中文分词词典新机制——四字哈希机制 

105.中文搜索引擎的原理剖析及开发实现技术 

106.自然语言检索中的中文分词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107.中文分词算法研究 

108.中文个人学术网站的现状与发展——基于153个中文个人学术网站的调查与分析

109.基于中文维基百科的领域概念相关性研究 

110.基于字表的中文搜索引擎分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1.汉语传统语法及其在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展望 

112.中文文本中时间信息解析方法  

113.顶中区N200:一个中文视觉词汇识别特有的脑电反应 

114.近年来中文网络信息分类研究综述  

115.北大中文系留学生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16.中文地质学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探讨

117.基于叙词表构建本体的中文叙词词间关系细化研究 

118.网络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中文核心期刊信息比较分析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一九五四年七月生于安徽省宁国市。一九八七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一九八年结业于方增先、顾生岳任导师的人物画研究生班。现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

陈剑鸣

浙江宁波人,一九五七年出生于上海。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留校任教。一九八七年,英国文化协会访问学者。一九八七年,英国牛津大学讲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任教。一九至一九九一年,美国纽约 Pratt 艺术建筑设计学院。一九九一年至二九年,旅居美国纽约,德设计事务所艺术总监兼合伙人。二一年至二一三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博士候选人。

一九八六年,作品《戊戌三仕》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并获佳作奖。二一三年五月,在宁波美术馆举办作品展,画作《元阳女》被宁波美术馆收藏。

姜永安

一九六七年生于烟台。一九本科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二一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二一二年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名家工作室特聘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文化厅首批艺术科学专家。

孙合卿

一九七二年九月出生。一九九五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二二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二一二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二二年,作品《朝圣路上》入选『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中国画展。

二四年,作品《高原人》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河南省『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金奖。

二五年,作品《十七岁》入选『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卢晓锋

一九七七年生于济南。二一年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实践与理论博士学位。二一二年执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二九年, 《逐》获『第七届全国体育美展优秀奖(最高奖)。二一年,《阿桑的诗意人生》获『全国中国画展览优秀奖(最高奖)。二一二年,《进城》获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奖暨黄胄美术奖(最高奖)。

韩京雷

一九七八年十月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九九九年毕业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二三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二六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师从胡寿荣先生,获文学硕士学位。二九年至今任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讲师。二一三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吴宪生先生。

李 鹏

一九七九年生于安徽泗县。二三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二九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二一一年至今攻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实践与理论研究博士研究生。二一二年成为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访问艺术家。二三年至今工作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二一年至二一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讲授《水墨表现》课程。

马 杰

一九七九年出生于山东临朐。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人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吴宪生先生。现为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教研室主任。

范 雷

字冠麟, 一九八年出生于山东济宁市。二一二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师从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吴宪生教授。现任教于中原文化艺术学院美术系。

陈朵朵

生于浙江。一九九七年至二一年,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二一年至二五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二五年至二八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二一一年至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吴冠华

一九八二年生于浙江三门。二一一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附中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孙 磊

一九八三年,生于湖南省怀化市,满族。

二二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

二六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获『杭州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二七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人物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师从吴宪生先生。二一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二一二年九月,由湖南省画院委派参加中国文化部承办的第一届中国国家画院高级研修班学习。

现任职于湖南省画院任专职画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湖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特聘为杭州佛学院客座讲师。

王 曦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改革研究生招生环节笔者认为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应该先考专业课,对专业较差的学生进行淘汰。专业课通过的学生再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课及公共课的考试。这样可以让学生把重点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也可以招到声乐基础、演唱条件好一点的学生。避免出现考生在本科学习其他专业,只是由于基础课出色才被录取,导致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困难重重的尴尬局面;声乐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录取时应考虑学生的声乐歌唱能力、表演能力、科研能力、实际教学能力等综合素质和声乐专业发展潜力。入学考试可以降低理论科目的分值和所占的比例,与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区分开来。研究生的所学专业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本科,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所学的专业应该是一致的。在招生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本科专业有一定的要求。

优化声乐研究生教学的目标和内容1.区分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目前高师声乐研究生分为学术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三种,笔者认为不管哪种都要遵循声乐教学规律,培养的方向要因人而异,培养目标因不同层次需要而不同。有的学生在歌唱表演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可以作为专业型的人才来培养;有的学生声乐条件一般,但是乐感和素质尚可,可作为学术型的人才来培养。艺术硕士要注重艺术实践,音乐会的演唱要出色;学术硕士要注重论文写作,提升学术水平;教育硕士要注重师范功能。2.声乐教学内容要多元化。高师和综合大学培养的声乐研究生应该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思考并总结声乐演唱及教学的规律、理论并加以传承。在声乐技能技巧方面,高师的学生比不上专业院校的声乐演唱专业的学生,但是作为以师资培养为目标的高师声乐教学,追求的不是演唱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而是追求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作品的涉猎范围能够广而全。在研究生的技能训练方面,高师的声乐硕士除了声乐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伴奏能力,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加入钢琴课,或者钢琴伴奏课;研究生的英语没有涵盖专业术语,很多研究生看不懂专业的英语文献,可以在研究生的英语中开设专业英语术语课程。另外,建议开设心理训练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心理暗示来帮助学生在表演上、教学上起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也是极为重要的,建议在课程培养方案中加入声乐教学法、教学理论,甚至是中文课、哲学课、美学课等文、史、哲的课程,使得研究生的知识层面要高于本科生。还应该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让他们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反思问题,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生的培养还应该考虑市场需求,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培养所需人才,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3.声乐教学质量要提高。在研究生阶段,学术硕士一般开一场音乐会,艺术硕士开两场。毕业音乐会要求学生的演唱风格要多样化,不能只有一种类型,应展示出对不同风格作品的驾驭能力。美声唱法的学生应演唱意大利语、德语、法语歌曲和中国民歌,民族唱法的学生应演唱戏曲和地方小调。音乐会应该有一定的规格,应注重学生歌唱艺术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乐感,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对美声唱法的学生应加强语言训练,让他们深层次地学习意大利语、德语和法语,而不只是注重语音训练。这样学生才能真切理解歌词的意思,舞台上准确地表达作品,在交流的时候更加自然。民族唱法的学生要求更多地继承传统和创新,努力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声乐文化,并在唱法与作品上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研究生的专业课可以用声乐理论的教学和研讨性的教学来补充简单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知识单一、视野狭窄的情况。4.搞好声乐研究生的艺德、师德教育。艺术硕士毕业后主要去文艺团体当演员,文学硕士和教育硕士毕业后主要是入校当老师。作为一名艺术家只有具备优秀的艺德,才能被广大人民的喜爱,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作为一名教师,优秀的师德是立身之本。很多的文艺团体、院校采取以老带新的做法,引导新人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但是这都是研究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开始的。如果在研究生期间就开展师德教育,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上的不适,减少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几率。

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培训与遴选目前,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的标准不一致,有的学校标准比较低,建议国家出台导师遴选的标准和条件:如对导师的职称、获奖、论文等方面有具体的要求,这样有利于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扩招比较严重,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大同的状况,导师的质量不是很令人满意,老师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对导师实行岗前培训,组织老师们进修。对海归导师加强中国文化的培训,特别是中国声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知识的补充。对于资深的老师,建议学校能送其出去充电,更好地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很多导师都表示既要辅导学生举办音乐会又要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压力太大,建议学校实行双导师制,一位老师指导学生的音乐会,另一位老师指导学生的论文。笔者以为:硕士生导师的学术水平、道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他不仅向研究生传授知识、培养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对研究生的性格、修养、态度等各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每个导师学有专长,互相之间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跨学科、跨专业及交叉学科的导师可以培养出知识更加全面、能力更加完备的研究生。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字乙轩,山东民族画院画家,受教于天津美院李孝萱先生门下。

现居北京。

丁学军官方网站:

http:///

傅有田

一九八一年生于山东临沂,现客居于京。

崔强

一九七四年生,河北行唐人。一九九五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一九九九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教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文学硕士学位,副教授、国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马兆琳

一九七九年生于山东烟台。

二三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二七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写意人物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李孝萱教授。

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贾秋玉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现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教师,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天津。

王牧羽

原名王强,中国当代水墨画家。一九七五年生于山东,二六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岳海波先生,二一年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学习,师从著名水墨画家刘进安先生,任中国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现居北京。

展览与获奖

二五年,中国画作品《下午茶》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并获奖。

二六年,完成论文《中国传统绘画的中和美学观》,获艺术学院硕士毕业论文优秀奖。

二八年,《中国书画》杂志编辑出版王牧羽个人作品年历《牧羽集》。

二九年,作品《小娜和冰冰》、《彩彩、小薇和美丽》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展。

二一年, 『水墨party当代水墨画联展。

二一一年,『首师水墨作品交流展;『叠加与互现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宇辰水墨邀请展;『首师水墨——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宇辰邀请展;『美术报艺术节独立单元·学院新方阵青年艺术家新作展。

出版

多幅作品发表于《东方艺术·国画》、《中国书画》、《70后水墨》等杂志。

张明弘

一九七一年生于济南。一九九六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二一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刘进安先生。现任教于北京科技大学。

展览与获奖

一九九八年,获『’98山东省首届山水画大展银奖。一九九九年,获『建国50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二等奖。二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创作展。二二年,『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当代中国画艺术邀请展 。二七年,『心境——张明弘山水展 ;『水墨新锐2007年展。二八年,『水墨新锐2008年展;『2008年全国青年美术家提名展;『全国第三届青年美展优秀奖;『二十一世纪水墨学术邀请展 。二九年,『融·聚—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山东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邀请展;『水墨聚焦国际艺术展—走进印度。二一年,『心象·张明弘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

电话:13911711053

姜浩

现居北京。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

一九九五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一九九九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艺术学院。

二四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二六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

二一一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展览与获奖

一九九九年,入选『建国50周年全军美展 (北京)。

二四年,入选『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 (北京)。

二六年,在『第六届工笔画大展获优秀奖(北京)。

二九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展区系列展(上海);

『以心接物—刘进安教授工作室教学成果展(北京)。

二一一年,『首都师范大学与山东艺术学院学术交流展(济南);

『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上海)。

窦良羽

一九七六年生于山东乐陵。

二年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二一至二四年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

二七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任职于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要个展:

二五年,『所见所闻(上海1918artspace)。

二六年,『童年(北京show画廊)。

二七年,『在·见(天津美术学院)。

二一一年,『童年往事(天津九思艺术空间)。

二一二年,『儿童时代(上海M50画廊)。

主要联展

二五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二七年,『第三届成都双年展(四川当代艺术馆);

『今日美术馆在校大学生提名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二八年,『二七年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北京墙美术馆)。

二九年,『中国风景(纽约鬲豪士画廊)。

二一年,『第三届二一台北当代水墨双年展(台北国立艺术馆)。

二一一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南京养墨堂美术馆);

『荣宝斋推荐展(天津荣宝斋);

『学院派名家师生作品邀请展(国家画院美术馆)。

二一二年,『天津当代艺术展(天津陈塘庄美术馆);

『水墨纵横——二一二上海新水墨大展(上海多伦现代艺术馆);

『「水迹·墨城三人展(798熙丰艺术空间);

『粉墨风雅——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成立特展(上海朱屺瞻艺术馆)。

鹿野骋

一九八七年出生于山东。

二六 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师从岳海波、党震先生。

二一年,于山东艺术学院举办『鹿野骋·郑元武毕业作品展。

二一一 年进修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工作室 。

二一二 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刘进安先生。

杨士奎

一九八六年生于山东临清,二六年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师从岳海波、党震先生。

主要展览

二一年五月,作品《格·调》(合作)入选『光华百年—世界华人庆世博美术大展,并于上海美术馆展出。

二九年,作品《陕北印象》、《金瓶无香》获得『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天翼杯齐风鲁韵山东美术作品大赛二等奖;作品《格·调》(合作)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并于山东省图书馆展出;作品入选『庆祝祖国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展。

二八年,作品《金瓶无香》入选《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

张越

一九七二年生,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太原。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系,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山西太原画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展览与获奖

二一二年,『非常融合—当代中国工笔画名家新作展。二一一年,『解语花—张越工笔画作品展;『文脉心象—当代百家扇面邀请展;『水流花开—北京女艺术家巡回邀请展;『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新人新作—当代青年画家作品联展。二一年,『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二七年,『百花迎春—中国优秀女画家作品展;博鳌亚洲论坛『蓝海艺术展。作品《邂逅》荣获『全国青年国画年展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红了樱桃》荣获『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最高奖)并被张家港博物馆收藏。二七年,作品《踏莎行》 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年中国画年展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刘丽

一九七四年生于河北宁晋。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总装备部美术书法院创作员,军械工程学院讲师。作品多次在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全军美展中入展、获奖。

部分参展与获奖

二九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军美展,获优秀奖。

二一年,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激情盛会 翰墨流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亚运当代艺术展;『2010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上海世博会美术作品展;『第六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获优秀奖。

二一一年,『第七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第五届全军书法作品展;『2011年中国百家金陵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美术作品展;『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获优秀奖。

二一二年,『纪念《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2012(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

杜尾顽

字居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琴会会员、福建古琴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一九九六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大专班。

二五年结业于杭州师范美术学院何水法中国花鸟画高级研修班。

二七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推荐具有市场潜质的中青年画家。

宋秦晋

西安人。浙江省女画家花鸟协会会员。

荣宝斋画院霍春阳花鸟画工作室画家。

主要学习经历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二七年,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研修花鸟画。

二九年,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花鸟画研修班。

二一年,在中国美术学院首届花鸟创作高研班。

二一一年,在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修班。

近期参展

二九年,作品《高吟花底荡清弦》在杭州恒庐美术馆参加『二九年浙江省女花鸟画家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二一年,作品《四月芳菲春风劲》、《深秋季节》、《紫气东来》参加由浦江美术馆主办的『中国美术学院首届花鸟创作高研班作品展。

二一一年,作品《杂花写生系列》六幅六尺条屏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参加『中国美术学院首届花鸟创作高研班作品展。

二一二年,作品《海棠小鸟》、《高吟花底荡清弦》在杭州西湖博物馆、杭州恒庐美术馆参加『文化同根·和谐中华两岸女画家艺术交流展,并荣获优秀奖、纪念奖;

作品《花卉写生》参加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纪念胡乔木诞辰100周年·百年乔木书画作品展。

刘阔

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美术史论家、评论家陈传席教授。现出版有《刘阔工笔花鸟画技法》系列丛书(全四册)、《刘阔白描没骨花鸟画谱》、《中国历代线描人物画精选》等多部著作; 并发表有《恽寿平与明代没骨花卉画关系》、《王雪涛绘画艺术的五个分期》等多篇学术论文。

张合红

一九六八年生于北京。一九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三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学习。二五年就读于中国画研究院高研班花鸟导师工作室。二五年毕业于清华美院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展览

二一二年,参加『水流花开—中国新锐女画家工笔画精品展(厦门);

二一一年,作品《绿浅红绯》参加『清风雅逸—中国画名家扇面作品邀请展;

《花儿正红》参加『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

二五年,作品《花开时节》入选『2005年中韩现代美术大展;

作品《花鸟系列》参加『2005年亚细亚女性国际美术大展;

作品《闲花幽梦》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

二四年,作品《花闲集》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莱乡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二三年,作品《醉春》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际双年展序列展「海潮杯中国画大展,获优秀奖。

张富军

一九七五年出生于山东曹县。二四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水墨人物专业,导师韩国榛、田黎明、李洋、胡明哲。二四年至今执教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参展

二一一年,『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2011中国学院派新生代『艺术与新生联展。

二一年,『第二届全国线描展;『激情盛会翰墨流芳·全国中国画展;『2010全国中国画展;『水墨心境双年展第十回 。

二九年,『水墨心境 河南省优秀青年中国画名家2009第八回学术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青年书画名家邀请展。

获奖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领先学术机构所设置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教育的概况。着重介绍了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及学生科研指导。本篇综述旨在为有意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硕士研究生提供几点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旅游及酒店管理;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科研指导

一、导言

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相对来说是一个新兴事物。美国有近十二所大学在这个研究领域设置了博士学位点。相比其它发展成熟的学科,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但在美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教育实体,无论是其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还是其在科研方面的培养模式,都已日趋稳定和统一,达到了一个成熟的发展阶段。本文将系统介绍美国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并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国在旅游酒店管理领域内的研究生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研究生教育一般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学位层次。本文重点介绍美国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生教育的情况。高校在旅游酒店管理领域设置博士学位点是为了使所培养的学生在以研究为主的大学以及研究型机构中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在这个总体目标下,博士阶段的教学不仅要拓展博士研究生在专业领域的知识面,同时要培养博士研究生今后在旅游酒店管理的特定领域中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旅游酒店管理博士学位点都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统计学基础和研究设计能力。当学生最终取得博士学位时,他们的个人简历上应该体现出他们的教学经验、在研究性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以及向企业型和研究型组织作报告的记录。

研究生教育有两大核心组成部分:课程计划和科研培训(Gumport,2005)。本文着重介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对学生的科研指导。具体来说,本文将从程序和体系两个角度介绍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同时也将介绍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的一些具体做法。

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体系

一般来说,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点要求申请入学者具备硕士学位,申请者的本科或者硕士学位必须是在和旅游酒店管理相关的领域内取得的。此外,申请者至少需要具备一到两年的旅游酒店管理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须在其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通过参加企业实习来获得工作经验。从博士生录取的这些必要条件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应用型研究领域,旅游酒店管理与企业密切相关,并最终更好地服务企业。从这一角度出发,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不仅能保证将来投身旅游酒店管理领域的教育者和研究者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更能够帮助他们在日后的科研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

1 程序

通常情况下,旅游酒店管理博士学位点要求学生在博士点所在地完成为期三年或者四年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完成的项目为:递交博士课程计划、通过预备(候选)资格考核及综合考核,以及最后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学生需要在两学期结束后,也就是第一学年末,完成课程计划初稿。与此同时,学生需要选择导师以及其他两位成员组成预备(候选)资格考核的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立以后,学生就着手准备预备(候选)资格考核。此项考核的具体时间由学生的导师与其他两位委员会成员商讨决定。按照惯例,学生应该在预期毕业时间的前一年通过资格考核成为博士候选人。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考核答辩委员会成员决定。学生通过考核以后,其博士候选人资格便正式得到研究生院的认可。与此同时,研究生院要求学生在其课程计划初稿中加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并最终定稿。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导师以及成员在原则上应该与资格考核委员会保持一致。当然,如果学生需要,可以在此期间吸纳新成员加入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

预备(候选)资格考核只是综合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综合考核还包括博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口试)。通过口试,学生与答辩委员会在其博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和研究进程上达成一致后,学生便通过了综合考核(预备资格考核以及博士论文开题报告)。通过综合考核的学生俗称“ABD”(AllBut Dissertation,意即:“万事俱备,只欠论文”)。当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及撰写,并且提交给委员会成员审阅后,学生需要参加最终的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在论文答辩中,学生为其论文辩护并向答辩委员会证明自己具有取得博士学位的资格。学生只有在满足取得博士学位的其它所有必要条件后才可以进行论文答辩。

2 体系

在美国,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实体没有一套标准的模式可供遵循。然而,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却保持着一定的统一性(Gumport,2005)。具体来说,博士教育的基本模式遵循一个统一的结构体系:课程的修习、各项学位考核达标,以及在论文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并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此外,科研培训也是博士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Clark,1995)。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教学课程有五大基本组成部分:综合(核心)必修课、统计和定量研究方法、具体学科课程、外系指定领域的课程以及博士毕业论文。一般来讲,在取得学位之前,学生需要修满70个学分,其中包括12个学分的核心必修课,(至少)12个学分的数据分析方法课程,(至少)18个学分的具体学科课程,(至少)12个学分的指定领域课程和(至少)16个学分的论文。

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美国的旅游酒店管理博士生课程非常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所有的课程中,仅仅研究方法学和定量方法学的课程就占了几乎一半的课时。从内容上来看,这些课程可以划分为几大类,比如基础研究论、研究设计方法论,以及数据分析方法。基础研究论的课程(探讨从事研究时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比如科学原理、推理方法、一般的因果演绎和测量原理)为学生更好地开展科学调查打好基础。研究设计方面的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科研。例如,在本文第一作者所修的研究生课程中,这类课程包括实验设计论以及非量化研究方法。统计和量化研究方法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多种数据分析的技巧和方法。统计课程一般包括统计学入门、抽样方法、回归法、方差分析、多元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法、离散数据分析等等。此外,统计课程还涵盖了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经常需要用到的一些高级统计方法,比如结构方程式模型和等级线性模型。通常情况下,学生可以从旅游酒店管理系、统计系,以及其它外系学术领域中选修这些数据分析课程。

三、科研指导

除了系统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生教育的 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指导。Johnson(2007)将“科研指导”定义为“一种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惠关系”(p.20)。在这一关系中,经验丰富的教职人员(通常是年长者)会为经验不足的学生或者教职人员担当起向导、模范、老师,以及资助者的角色。科研指导者辅助学生积累知识,为学生提供建议,充当咨询顾问,激励学生努力成为某一特定领域的全面人才。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里,教授和学生之间这种传统的师徒关系都是研究生学习经历中相当关键的一部分,科研指导对研究生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研究生教育中的其它元素(Edem&Ozen,2003;Mullen,2005;Russel&Adams,1997;Shivy et a1,2003)。从近期在普渡大学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研究生中开展的一项“自我评估”调查所得的数据来看,教授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影响学生择校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研究表明,研究生教育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科研指导的有效性(Ellis,1992)。一种积极良好的指导关系可以提高学术成绩、促进人际关系、加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信心、推进个性发展和心理调节(Johnson,2007)。从在研究生中开展的一项调查中不难看出,那些与教授保持良好的科研指导关系的研究生对其所在的博士点和研究机构表示出更高的满意度(Clark,Harden,&Johnson,2000;Cronan-Hillix et a1,1 986;Tenenbaum et a1,2001)。科研指导的一些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科研指导师生关系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博士生入学时通常会被指定一名顾问老师,但是顾问老师不一定是研究生今后的指导老师。研究生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了解系里的教授以及他们的研究方向,然后最终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Johnson,2007)。科研指导的师生关系是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有共同研究兴趣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术导师可以促进学生在求学之路上的每一步进展,同时也是学生与其他教授之间的主要联络人(Weil,2001)。

博士生主要致力于和导师之间的合作,但是其他教授也是一笔重要的人才资源,必要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科研指导。当博士生组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时,除了系内教授,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系外教授也在博士生的考虑范围之内。博士生可以从其它学术领域挑选对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感兴趣的教授,或挑选相应研究方法上的专家加入自己的答辩委员会。有些大学的博士点已把这一做法制度化,即要求博士生至少选择一名“外来成员”(外系教授)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答辩委员会成员来监督论文质量。

2 通过助研助教的方式进行科研指导

近几十年来,助研助教工作成为美国研究生获得经济资助的一个主要来源(Gumport,2005)。不可否认,这个做法的一个负面影响是,作为助研助教的学生在学术上被放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上(Sanford,1976)。然而,从科研培训的角度来看,聘用研究生作为助研助教已经制度化。助研助教的合作方式提高了师生关系的互动性及互惠性。助研助教工作为学生提供了在导师的密切指导下探讨研究课题的宝贵机会。此外,学生将会在科研活动的一系列环节中积累经验,包括发掘研究课题、综述文献、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和撰写文稿等等。聘用研究生作为助研助教的做法会在指导老师和研究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制度化的联系。在这一联系中,指导老师和学生在固定的时间面谈,讨论研究进展。助研助教的合作性决定了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几乎是平等的关系。随着学生和指导老师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会逐步担当起合作研究者和合作作者的角色。因此研究生助教助研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研究领域积累实践动手经验,并加强学生今后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时的信心。

3 对独立研究的指导

学生除了通过助教助研参加研究项目之外,还有机会在教授的指导下准备研究议程并开展独立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选修教授的独立研究课并获得学分。当学生和老师对课程达成共识后,学生通常会注册1到4个学分。独立研究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在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经验。在这门课中,学生可以在导师的引导下探索全新的和有发表潜力的课题。对于博士生来说,这门课可以为其今后的博士毕业论准备。通过自主研究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所学不到的科研经验。

4 对论文进程的指导

研究表明,研究生对个人论文发展进程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导师的满意度(Johnson,2007)。在博士论文的相关研究领域中,指导老师在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并最终在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成果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导师与学生建立起专业上和人际上的紧密联系,并且担当多种角色。作为某一学术领域的专家,导师会密切参与学生的论文设计,为其提供及时和有建设性的回馈。同时,导师还是论文研究进程的协调者,帮助学生与其他老师取得联系和沟通,鼓励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与答辩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保持联系。此外,导师会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使其在研究进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对研究充满热情。

5 对会议报告的指导

科研培训的另一形式是参加学术会议并展示自己的研究项目。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应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的会议并争取在会议上宣读自己的研究成果。一些学术机构要求学生在取得学位之前,必须至少参加一次会议并报告研究成果。在旅游酒店管理领域,两个参与率最高的会议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研究生年会(http://www,hrm,uh,edu/cnhc/graduateconference/)和酒店餐饮业国际委员会年会(I-CHRIE:http://WWW,chrie,org)。一般情况下系里会为学生提供参加会议的部分经费。通过参加会议,学生有机会在正式场合展示自己的研究工作并提高个人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研究报告是传播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研究生学术生涯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参加会议并报告研究时,学生接受挑战,将自己的研究交给公众审视。由此,学生可以培养多方面的技巧和能力,如简洁明了地报告研究成果、高效专业地回答现场提问等。除此之外,会议还为研究生提供社交的机会,帮助其在今后开展合作研究和寻找工作机会。

6 对发表文章的指导

发表文章对于那些有志于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初学者对如何发表文章通常感到困惑和神秘,因此,给予博士生在发表文章方面的指导对其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一些学术机构要求博士生在最终的毕业答辩之前,至少向专业期刊投稿一次。导师在指导学生发表文章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发表文章,在哪里发表,以及发表什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适应学术 领域的工作氛围,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如有时审稿人的评论会很苛刻,并且要求学生作出大幅度的改动,即使学生作出改动并重新投稿,其结果仍是个未知数。在这些情况下,指导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修改文章并再次提交。

7 研究领域以外的指导

尽管师生之间指导关系的着重点是研究,但导师也给予研究领域之外的指导。如在指导研究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会不可避免地与学生交流授课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授课技能。学术导师在与学生相处中的另一重要任务是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示范如何兼顾工作和生活。指导老师更可以在多方面作为学生的行为模范,例如职业行为、重要的科研技能以及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求平衡(Johnson,2007)。指导老师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助其一臂之力。更重要的一点是指导老师可以为学生在精神上带来不可估量的支持。总而言之,导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辅导和与其建立起来的友谊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深远的意义。

四、建议及启示

在旅游酒店管理领域,申请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数目稳定增长。与前一代在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中国学生相比较,文化差异的冲击对当代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并不大,但是他们在学术方面的准备相对缺乏。基于本文作者对美国和中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了解,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并希望有意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硕士研究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1 本文建议研究生课程体系从单一强调内容的厚重逐步转到重视科研方法上。中国研究生教育遵循传统的师生模式,把重心放在专业课上。在这一课程体系下,专业研究领域的课程有余,研究方法学的课程设置不足。这样可能造成研究生方法学基础薄弱,会潜在地限制其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加大方法学和数据分析学的课程比重,这对帮助学生成为未来的研究者至关重要。一些基础方法学科,像科学原理、逻辑学,甚至学术写作,都应该被纳入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此外,有关研究设计和定量研究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些具体的方法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 在如何建立师生间的指导关系这一问题上,本文推荐双向选择的指导制度。依据传统的指导制度,学生在人系之际会被分配一名导师,该导师将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自始至终地提供支持。然而,研究证明,双向选择指导制更强调老师对学生精神上的引导、师生双方的职责意识,以及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并最终使双方长期受益(e,g,Fagenson-Eland,Marks&Amendola,1997)。指导关系的稳定程度与师生双方是否同时具有选择对方并承担义务履行职责的意愿密切相关。

3 建议学生参加多种层次的科研培训。选择一个以治学为主的职业生涯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地加强科研培训,例如寻找助教助研的机会、开展独立研究、与教授合作研究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准备博士毕业论文等等。一些学术机构已将上述这些活动纳入学生取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例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要求所有的博士生不仅要在毕业之前做三次会议演讲,还必须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向学术期刊投稿至少两次。

4 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本文提倡交叉学科的合作。上文提到的注重方法学的课程体系要求在学生选课时消除系与系之间的界限。学生应被允许,甚至是被鼓励在统计系或其它相关领域选课。在外系进行科研实践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有关方法学最新进展的信息。例如,人类学系最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旅游酒店管理系的学生通过在人类学系选课,可获得机会与主要使用此研究方法的研究者合作并从中受益。交叉学科的合作同样可以通过学生选择外系老师作为自己的答辩委员会成员来实现。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受益,还可以作为一种监督机制,保证授予学生最终学位的标准得到维护。此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叉学科的科研合作可以减小组织结构上的障碍,并且通过融合不同学科在方法学上的长处来扩展研究领域。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

1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

纵观国外研究生教育,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融合趋势。研究生教育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更加趋向多元化、多样化,既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某种意义上,学术型硕士生教育成为或正在成为一种过渡性教育,而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则变为一种终结性教育,他们非常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形成。下面以德国、美国、英国、日本四国为例[1],分析国外主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德国的研究生教育是学徒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最早源于中世纪大学与行会中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没有专门的入学考试,“师傅”掌握“徒弟”的录取权,师徒关系亲疏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导师个人能力对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在组织管理上导师也因此具有绝对权威。

专业式模式则体现出美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本质特征,美国研究生教育突出的特点之一是非常重视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基础理论的学习,确保了学生拥有在其领域独立从事研究的本领。而且,课程覆盖面很广,大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特点之二是研究生要进行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由于很多科学技术需要综合知识,单一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研究生教育就实行跨学科学习。学生除了学本专业的知识,还要辅修其他专业课程,以提高人才的广泛兴趣和知识水平。

英国研究生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协作式,通过科学研究,导师团队在研究生培养中起重要作用,淡化教材而博采众长的能力训练,严格的考试淘汰制度,重视研究方法和第一手调查研究,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学分制下灵活的学习安排。学生从一入学就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学习,然后就可能的论题进行研究,并且制定论文研究计划,围绕计划做初步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论文写作。

日本研究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式培养模式。各高校在招生考试上具有自主性,严格控制研究生的入学质量,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和教育目标的结合,以讨论带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通过参加实践课题提高研究能力,以研究室形式对研究生进行过程管理,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通过严格的评估制度对研究生质量进行监督。

研究和对比国外各国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虽然各种培养模式产生有先后、主次之分,但目前在许多国家,多种培养模式是并存的,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满足了不同培养目标的需要[2]。

2我国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建立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有质量保证的研究生培养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力的教学科研人才。教育模式采取理论学习和学科研究工作相结合的形式。学生先以班级的形式学习一些课程,为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打基础,掌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导师给学生开出一系列的参考书目。学生围绕研究方向去图书馆查寻资料,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文献。导师定期组织讨论,以研讨会的形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即培养学术型人才,通过建立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广阔的思维视野,敏锐的观察力和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上都有较高的要求。

尽管这种教育模式给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社会和国家对高层次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已更多地从教学、科研岗位转向实际工作部门。传统的模式必须进行改进和创新突破,即需要加强培养专业型人才,主要是通过相关课程和案例的学习与研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当降低课程学习的深度、广度以及学位论文质量等。

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来看,硕士研究生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教学科研人才更多是来源于博士研究生。但是,不管哪种类型人才的培养,都应该引进竞争机制,加大投资力度,鼓励学生创新,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术型培养模式与应用型培养模式并存是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2009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公布了北京大学等64所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高校名单。综合试点改革工作有利于推动学校转变观念,提高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结构的整体优化,从而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类型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3]中,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我国自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学位教育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也要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根据不同培养对象,学习方式可以全日制攻读,也可以非全日制攻读。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在职人员攻读比例偏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比例偏小,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以空间中心为例

学徒式培养模式、专业式培养模式、协作式培养模式和教学式培养模式四种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满足了不同的培养目标需要。在许多国家,四种培养模式并存。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理念和经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是向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迫切需要。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是一个2000年新组建的学术研究机构,聚集着一批从英国、美国、日本回来的博士学者。200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多种模式融合的趋势。成立之初,即为学徒式“一带一”培养模式,学生人数少,导师对学生影响很大,目前空间中心导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即为当时培养的第一批研究生。一直以来,空间中心主要培养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由于该专业在国内属于新兴和发展中的学科,并非所有高校都有设立其本科生专业,因此在前几届招收的研究生中,大部分都是从数学、计算机、地学等相关专业跨专业的,学生知识领域覆盖面较广,专业兴趣广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结合了专业式培养模式的优势。同时,空间中心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导师队伍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研究领域和专长方向的课题组,对应的研究生在入学后完成教学式基础理论的培养后,随之跟导师进入到指定课题小组中,与小组中的研究团队共同协作分工,在团队管理方面,空间中心“传帮带”工作非常到位,研究生一进到新的课题组,团队相关成员会负责指导和带领他很快进入状态,研究生在完成课题组项目的同时,完成自己的硕士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空间中心从2009年开始负责专业学位计算机技术领域(信息化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并于2010年新增测绘工程专业学位领域,开始招收和培养在职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经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100多名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对中心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中心就业情况良好,从毕业生服务行业分布情况,超过60%的毕业生就业于高校或与专业领域相关的事业单位,还有30%的毕业生就业于IT、通讯、GIS等相关的国企和公司,就业率达到100%,并且均从事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职业。

空间中心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之所以在就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从培养模式上看是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一个以科研为主,只培养研究生没有本科生的一个科研机构,空间中心一直秉承是为“数字福建”及现代社会信息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宗旨。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名研究生的培养都会依托于具体的科研项目,每篇硕士论文或者毕业设计都是一个科研项目的一部分,空间中心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把关严格,工作量足,论文质量受到领域专家和老师的好评。研究生在学期间,就可以接触到前沿的学科领域,并展开具有一定深度的研究和探索,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在接触具体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编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理论上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就业面窄,但他们多种培养模式融合的模式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拥有一定的优势。

空间中心作为“数字福建”的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联合开放实验室,在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面独树一帜,这也为今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广阔的平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上,空间中心应该更加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多种模式的联合办学,让企业和行业参与到研究生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学位论文或者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不断培养和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正从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向学术型与专业型模式并存转变,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会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模式研究,不管是那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只有从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有机结合出发,探索新的培养方式,改进培养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欢. 国外研究生培养的模式[N]. 教育文摘周报,2008-06-30(6).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4篇

 

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开设五十多年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师范美术教育经验,培养了大量的美术教育人才。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现今高等美术学院的师范美术教育专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这些挑战直接影响到美术教育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首先是近些年来综合类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普遍开设,与美院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雷同,加之中小学校美术教师日趋饱和,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去思考美术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与综合类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相比较,发展定位应有何不同?培养目标上要有何区别?如何突出优势?

 

其次,在美术学院内部,美术教育专业与纯绘画和设计专业相比,课程设置和教学成果上也应避免重复或雷同,要强化自身的专业特色,建立自己的学术品牌,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

 

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论证,现整理出以下几点关于美术院校美术师范教育的办学思路,希望对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1.美术学院培养的美术教育人才应不仅仅是美术教育的实施者和执行者,还应当是美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探索者

 

过去我们对美术教育学生的定位主要是美术教育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注重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的培养,而今后应当实践与理论两者并重。一方面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美术教师;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美术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把学生培养成为美术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研究者和探索者。美术教育的研究面也要扩大,应不仅仅涵盖大、中、小学、少儿美术素质教育,而且包括美术院校的专业美术教学以及全民美术素质的提高等全方位的美术教育。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包括美术教育规律、教育思想、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创新。这样,才能担负起国家最高美术教育教学机构应担负的任务,在这一点上,美术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要与综合类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定位有所区别。

 

2.加强高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作为全国师范美术教育教学试验田的作用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大部分综合类师范院校建立起了美术教育专业,这些学校的教学模式、专业划分、课程设置基本都是以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为蓝本,希望借此培养出专业水平与美院接近的毕业生,这源于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身处美术专业院校,在教学资源、学术氛围、专业水平方面有其他综合类师范院校不能比拟的优势。未来美术学院的师范美术教育专业,应继续发挥身处专业美术学院的优势,吸收美术学院其他专业的最新学术思想,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全国师范美术教育领域起到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的作用,对推动全国美术师范教育专业的发展,继续起到领头羊和试验田的作用。

 

3.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作品应突出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

 

目前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本科生毕业展是以绘画作品和设计作品的方式展出,这与学院的其他绘画与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创作没有区别,不能从本质上反映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什么样的毕业作品才能呈现美术教育系学生既能画、又能从事美术教学、还能进行教育研究的综合特点?经过与系里老师的研讨,我觉得以下毕业作品的形式更能凸显美术教育专业的特色:各类美术教材的撰写、美术教学电子出版物的制作。美术教材内容可以涵盖大、中、小学、幼儿美术教育,既包括专业美术学院的美术教学,也包括针对全社会各层次美术爱好者的美术教学丛书。教材的文字内容可以展现毕业生在美术教育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创新成果,教材中用的范画和作画步骤图可以部分采用同学的绘画作品和作业。毕业生通过教材的编撰可以把自己所学美术技能与理论知识系统地进行整合梳理,实践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高。这种形式的毕业作品既能体现美术教育专业的价值和特色,也能发挥本学科的综合优势,还能体现美术教育专业的社会价值,为全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毕业作品中的优秀教材可以出版、发行、参加国内外比赛,有利于展示美术教育系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创立自己的学术品牌。另外,毕业生在毕业时能拿出一部自己编撰的教材或电子出版物来展示自己四年所学,不论在教育行业,还是在出版行业,都是有分量的学术成果,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

 

4.加强美术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加强各画种之间横向联系和共性的研究,打破以画种设置专业的模式,教学方式应呈现多元性和开放性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美术学院已经不以绘画的材料属性来划分专业,而是以艺术作品的维度来划分,分二维艺术和三维艺术。油画、版画、水彩、色粉、综合材料绘画都属于二维艺术,雕塑、装置、展示为三维艺术。这样的划分更强调艺术的共性,学生可以尝试各种绘画材料的特性,研究材料背后更接近艺术本质的东西,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这也是当前常说的跨界,我认为这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美术教育专业本身就是一门综合类学科,作为美术教育的研究者和实施者,应了解各个主要画种的特点,了解各种绘画材料的属性,贯通画种之间的联系,研究各画种的共性和普遍规律。这样的美术专业课学习对于学生美术教育研究和今后的教学大有帮助。美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今后从事教师职业,进行的是中、小学美术素质教育,将涉及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泥塑、手工等各方面教学内容,因此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综合美术知识水平的提高比单一掌握一门绘画技能更为重要。另外,这样跨界学习产生的美术作品也将有新的面貌,更有当代性。

 

5.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首先是对审美意识和美学素养的提高,其次是对艺术创新精神的培养,再次是技法的训练。应改变以往教学偏重基础训练、创新探索不足的教学思路

 

作为今后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美术教育系的学生应当既了解传统,也要能读懂当代,既要知道来时的路,更要知道今天走到哪一步?这样才能有一个全面、完整、发展的艺术观。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最难的也是创新,创新要有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胆识和勇气,创新精神的树立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最为宝贵的。过去美术教育系的教学偏重基础的训练,教学思路偏向稳妥、略显保守,忽视创新探索精神的培养。如果艺术思想认识与时代脱节,在审美趣味上陈旧保守,纵然掌握了一些绘画技能和方法,也不能算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能完全胜任对下一代进行美术素质教育的任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把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以上是我对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路,希望对美院美术教育专业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美术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第15篇

学校代码:11276

学校名称:南京工程学院

学校性质:省属高校

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校

学校层次:本科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二、学校简介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江苏省所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具有本科学生的教育培养资格及相应的学位授予权。坐落在虎踞龙盘、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经过百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学校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也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之一和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教师13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现有18个教育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康尼学院。本科专业6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77个。学校拥有3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1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成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群)11门;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5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22项。

学校现有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与实践教育中心12个,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工程中心、实验中心、实验室45个。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工程项目,荣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和社科基金项目101项。目前,学校已建成众创空间1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拥有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

学校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弘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已先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十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一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领域中的中坚和骨干,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一直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3年以来,学校年年被江苏省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荣获“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近年又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依托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积极为机械、电力、核工业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狠抓“突出一个重点,构建两大特色,实现四项提升”的工作重点,以应用型品牌专业和工程技术特色学科建设为抓手,努力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彰显办学特色,全力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新局面!

三、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艺术与设计学院前身是原国家核工业部所属的南京工业学校工艺美术系,创建于1995年,2000年并入南京工程学院,成立工艺美术系;2003年工艺美术系与机械系工业设计专业合并成立设计系;2006年更名为艺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设置】学院现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动画等六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9人。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讲师27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6人、博士在读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87.7%。

【科学研究】学院近五年完成立项课题116项,其中3项、省厅级38项,市厅级17项,校级58项。204篇,编写专著及教材27部,申请专利72项。教师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展览210次,其中获奖6项、获奖39项,省级获奖75项、市级获奖16项。指导学生参赛获奖110项,其中17项,省级37项,市级13项、校级40项。

【优势特色】学院现拥有设计楼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美术馆1.8万平方米,实训中心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家具工作室、模型工作室、视觉与信息设计工作室、产品与交互设计工作室、陶艺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环境与景观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首饰工作室、玉雕工作室、天印工作室、工具与技术陈列馆等。学院还拥有1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客空间和1000平方米的影视动画活动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构架。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韩国、英国等国家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学校优越的软、硬件办学条件为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朝古都,浓郁的文化气息为学院发展特色化的现代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要素;长三角文化、科技、经济圈为艺术与设计学院发展开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人才培养】学院秉承学校"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奋斗目标。依托南京工程学院工科背景为优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嵌入现代设计教学,注重艺术与科学技术及传统文化的结合;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走产学研相融的应用型办学道路。 学院的教学体系,以现代设计知识为主体,以工程技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为两翼的知识体系,重视学科交叉与融合,构建"大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以设计工作室为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多元合作,进行项目化教学,团队式的指导,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学、做、创"为一体的应用型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

四、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与艺术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设计程序与设计表达方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融以及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渗透;具有对各类产品形态、材料、工艺、结构等进行综合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胜任工业设计领域内结构开发与系统设计、设计战略规划、设计管理、设计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工程制图、人机工程学、高等教学B、中外设计史、设计综合表达、工程材料、成型模具设计基础、产品材料与工艺、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结构设计、计算机平面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与工艺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考察、写生实习、品牌考察、材料考察、生产考察、工业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从事工业设计方面的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工作。

2、专业名称:产品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产品设计表达、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模型制作与工艺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渗透与交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胜任在生产制造的企业、设计公司及相关单位从事日用小家电产品的外观设计及结构改良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工程制图、设计美学、中外美术史、产品设计表达、产品材料与工艺、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设计思维与方法、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概念与实验、设计基础一、设计基础二、产品专题设计一、产品专题设计二、产品专题设计三、计算机平面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版面设计、展示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考察、写生实习、传统元素应用实践、时尚元素应用实践、专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生产制造的企业、设计公司及相关单位从事日用小家电产品的外观设计及结构改良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3、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及设计方法,掌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专业知识,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渗透与交融;具有良好的审美取向和较强的设计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够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史、美学概论、平面构成、字体设计、商业插画、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写生实习、装饰雕塑、广告摄影、专业考察、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计、各专业课程的市场调查及方案设计、制作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艺术设计方面的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4、专业名称:环境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历史、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等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实现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渗透和交融;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思维与扎实的工程设计能力,具有从事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胜任环境设计领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现场服务、建筑调研、设计管理、设计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建筑制图与CAD、中外建筑史、建筑室内设计初步、设计表达、装饰基础、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景观植物学、外环境设施设计、建筑构造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材料与工艺实习、室内方向课程设计、景观方向课程设计、建筑测绘与调研、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室内装饰公司、景观园林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5、专业名称:工艺美术,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专业通识知识、工艺美术原理与方法及技能,具备整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能力;能围绕陶瓷、珠宝首饰、玉石雕刻等工艺门类的材料、形态及加工制作特点进行创新设计,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较强的应用能力,能胜任陶瓷、玉雕、首饰、红木工艺等工艺美术领域的设计、制作、生产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图案、形态解析、书法、白描、玉石珠宝设计、金银饰品设计、陶瓷工艺设计、红木工艺形态设计、印染工艺、粘土材料与工艺、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史、美学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市场考察、玉石珠宝、金银首饰、陶艺、红木工艺的材料与工艺考察、设计实践、制作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珠宝首饰、玉石、陶瓷艺术等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6、专业名称:动画,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动漫艺术设计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动画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动画创作的理论与方法、动画创作专业知识和动画设计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设计的表达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胜任以二维动画设计为主,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和新媒体设计、制作、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动漫造型设计、动漫场景设计、动漫剧作与分镜、动画运动规律、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影视后期、影视编导、FLASH动画设计 、三维动画设计、玩具造型、漫画创作、商业插画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计算机基础技能训练、写生实习、专业考察、二维短片创作I、二维短片创作II、科技竞赛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动画公司、影视传媒、网络多媒体等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五、招生计划

学校2017年面向江苏、安徽、湖南、河北、辽宁、江西、山西、福建等省计划招收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等5个专业学生240名(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学制四年(本科),按艺术类招生。艺术类专业学费6800元/年·生,学生四年在校学习期间需自备部分学习工具及材料。

六、录取办法

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按照以文化考试成绩为主,德、智、体全面衡量的要求进行择优录取。

2、非外语专业外语教学为英语。

3、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根据所在省的相关规定参加该省美术类专业统考和文化统考,学校不单独组织考试。

4、艺术类专业考生,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均达到省控制线,按照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总和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艺术类专业按照专业志愿级差2分的方式进行专业录取。

5、在同一专业录取中,按照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总和从高到低排序,对总和相同的考生按照文化统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若文化统考成绩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如仍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两门课程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优先录取高分考生。

6、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专业复试和体检复检。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招生咨询

联系电话:025-86118008 86118009

传真:025-86118600

联系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邮编:211167

电子信箱:zsb@nj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