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改进计划范文

改进计划范文

改进计划

改进计划范文第1篇

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基础教育改革精神,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有效推进我校教育改革,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我校工作改进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分解落实学校发展规划为重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城乡教育差距,优化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学校健康向上发展,走实走好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路子,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学校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

三、现存差距:

1.学校领导班子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虽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年轻、有活力,但管理经验还不够丰富,缺少一定的培训,各方面管理工作与先进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2.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完全适应,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应用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3.我校提出了“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并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五育并举的教育模式。但实际的工作效果与学校办学理念还有较大的差距,有待提高教育管理的内涵。

4.教育教学管理有待加强。虽然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开展工作,但并没有形成一套更适合本校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管理服务意识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5.学校教学设施还不完善。学校面积小,学生的活动场地少;教学仪器和学生电脑比较陈旧,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自XX年年以来,图书室里的书籍一直没有更新;教师的办公桌损坏比较严重,这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四、改进目标: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我校将办成一所较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努力培养一支年轻有为、德才兼备,团结向上,大公无私的班子队伍,让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绩效挂钩,奖惩分明。

2.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学校的好坏在教育,教育的好坏在教师,我们的现状是教师年龄偏高,教学方法陈旧,业务能力不均匀。因此学校将把年富力强、业务精干的人调在第一线,合理安排工作量,奖罚严明,质量与业绩考核挂钩。考核与职称相连,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丰富和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师生喜欢的学校校园文化,在学生习惯养成上加大突破的力度,把学生的习惯养成有机的融入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发展。

4.认真落实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规定,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和教师奖惩制度,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5.在硬件上,学校计划增添一台新电脑,用于学校电教室,提倡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另外购买教师办公桌,同时更新图书室的一部分图书,真正发挥图书室的作用。

五、改进重点:

1.师资为本,提倡教师个性化,充分挖掘教师资源,积极为教师创造展露才华的平台,激励和释放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改善。

2.走科研兴校、特色立校之路。加大科研管理指导力度,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

3.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品德好,身心棒,行为正,求发展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做到“四会一关注”(“四会”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一关注”即关注生命)。

4.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各功能室;改善教室内部环境,使班级小家务充满个性化,学生有特长,班级有特色。

六、改进措施:

1.以人为本,努力打造精品教师队伍,本着“五育”的教育模式,通过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2.以学生为本,抓实基础,培养能力,张扬个性,努力使学生做到“四会一关注”。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1年学校工作改进计划相关,可查阅参考: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3.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弘扬乐于奉献的精神。

4.更新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

改进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划成本分配法;改进;一次交互分配法;联合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按照确定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在各受益车间和部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计算方便、直接,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同时也便于分析和考核各部门单位的经济责任。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常规做法

是先按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实际供应量,在各受益对象(包括各辅助生产单位在内)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再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单位实际发生的费用(待分配费用加上辅助生产单位内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费用的差额,即辅助生产单位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差异。为了简化分配工作,辅助生产的成本差异一般全部调整计入管理费用,不再分配给其他各受益对象。

[例]某工厂有供电和供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 69 440元,供水车间35 000元,该厂确定的计划单位成本每度电为0.64元,每吨水为3.9元,该厂本月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量如下:(1)供电车间用水800吨(2)供水车间用电12 000度(3)产品生产耗电80 000度,耗水6 000吨(4)车间一般耗用电12 000度;用水1 000吨(5)厂部管理部门耗电8 000度,耗水3 000吨。

第一步,按计划成本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全部受益对象

供电车间分得水费=800×3.9=3 120

供水车间分得电费=12 000×0.64=7 680

产品生产分得费用=80 000×0.64+6 000×3.9=74 600

车间一般耗用分得费用=12 000×0.64+1 000×3.9=11 580

厂部管理部门分得费用=8 000×0.64+3 000×3.9=18 260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3 120

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7 680

一一基本生产成本74 600

制造费用一一基本生产车间 11 580

管理费用 16 820

贷: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71680 (112000×0.64)

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42 120(10800×3.9)

第二步,计算辅助生产单位产品和劳务的成本差异:

供电车间实际总成本=69 440+3 120 =72 560 (元)

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12 000+80 000+12 000+8 000)×0.64 =71 680(元)

成本差异(超支)=72 560-71 680=880 (元)

供水车间实际总成本=35 000+7 680 =42 680 (元)

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800+6 000+1 000+3 000)×3.9

=42 120 (元)

成本差异(超支)=42680-42 120=560 (元)

根据辅助生产单位产品和劳务成本差异的计算结果,编制分配结转辅助生产单位产品和劳务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 440

贷: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电)880

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560

上述分配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属于调整分录,不论是超支差异还是节约差异,账户的对应关系是相同的,在登记账户时,超支差异用蓝字表示补加,节约差异用红字表示冲减。

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由于预先制定了产品和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需分配一次,简化和加快了成本计算和分配工作。同时,通过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单位的成本差异,可以查明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辅助生产费用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各受益单位和部门,排除了辅助生产单位费用超支和节约的影响,也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和部门的经济责任。

二、计划成本分配法改进――与一次交互分配法联合使用。

计划成本分配法简化了计算,但计算差异的过程不太易于理解和掌握,实际费用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全部计入“管理费用”,在计划成本制定偏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势必对企业的管理费用造成太大的波动,不利于成本和利润的计算。对于计划成本法的改进可以把计划成本法与一次交互分配法联合使用。仍以上例编制分配计算表如下:

第一步按计划单位成本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分得水费=800×3.9=3 120

供水车间分得电费=12 000×0.64=7 680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水车间3 120

――供电车间7 68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 120

――供水车间 7 680

第二步,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的费用,采用直接分配法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按实际的劳务供应量分配费用。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费用=69 440+3 120-7 680=64 880

供水车间对外分配费用=35 000+7 680-3 120=39 560

供电车间对外分配率=64 880÷(80 000+12 000+8 000)=0.6488

供水车间对外分配率=39 560÷(6 000+1 000+3 000)=3.956

通过计算各受益单位分得的费用为:

产品生产=51 904+23 736=75 640

车间一般消耗=7 785.6+3 956=11 741.6

厂部管理部门=5 190.4+11 868=17 058.4

借:生产成本 一一基本生产成本75 640

制造费用一一基本生产车间11 741.6

管理费用17 058.4

贷: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64 880

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供水) 39 560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改进后的方法即避免了计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差异额的过程,又可以使计算分配的结果更合理和准确,对初学者也更易于掌握。

参考文献:

[1] 于富升 黎来芳.《成本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改进计划范文第3篇

1、增加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概念。

2、由历史知识的传授,训练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历史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小我与大我之互动关系,培养学生对个人、社会、国家的认同与责任。

4、培养学生更开阔的历史观与世界观。

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周次 内容

第1周 第九章 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和中国红色政权的创立

第一节: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

第二节:工农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开辟

 第11周 

 

五一放假

第2周 第三节:中国工农红军反围剿

第十章 抗日战争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空前危机

 第12周 第三节: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第3周 第二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节: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第13周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节: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4周 第四节:正面战场初期的抗战

第五节: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14周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三章 “文革”动乱的十年

第一节:“文革”的发动和全国动乱

 

第5周 第六节: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第七节: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5周 第二节:“文革”的结束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第一节:新时期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第6周 第十一章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第一节:抗战胜利后的形势

第二节: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队

 第16周 第二节:新时期的辉煌成就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

 

第7周 第三节: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第四节:伟大的战略决战

 第17周 乡土史

第8周 第五节: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

第十二章 民国时期的文化

 第18周 乡土史,活动课

第9周 期中复习 第19周 期终考试

第10周 期中考试    

 

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提出不同的要点,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再次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指导,增加练习及测验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

    本学期钱慧青出题对初二年级进行了历史期终考试,具体考试统计如下:

班级 人数 及格人数 优良率 及格率 低分率 平均分 最高分 最底分

一班 35 35 18 35 0 84.39 97.5 60.5

二班 35 30 15 30 2 76.63 96 26.5

三班 33 31 24 31 0 86.33 99 46.5

全年级 103 31 57 96 2 82.37 99 26.5

    从试卷来看,初二(3)班学生比其他两个班学生成绩好,在优良率、及格率、平均分、最高分等方面是全年级第一名。

    但是初二(3)班的缪文婷、杨军属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而且也有心理障碍。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生活上要关心他们,学习中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要从基础抓起,从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本学期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后,可提出不同的要点,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系统对学生进行复习,进行复习指导,增加练习及测验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

3、有必要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要深入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深理解,积极开展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为新教材作好充分准备。

5、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推进师生互动,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共3页,当前第1页1

6、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7、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重视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积极开发地方乡土历史课程。

8、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积极运用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教学。

9、注重历史学科与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组织教学及学生有效学习:

1、历史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初中历史课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运用相关的教育素材,要注意增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同时,历史课教学还要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团队工作、班主任工作,以及家庭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品质。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历史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3、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从而达到初中历史课教学的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的要求。

4、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持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5、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我们应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掌握精神实质,切实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多元化教学方法,依各章节内容及性质不同而有变通:

主要教学方式:

1、以课文的讲述为主要教学方式,呈现历史脉络中的结构分析,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历史理解与历史思维。

2、同时伴以板书讲解与历史图示,指导学生以课堂笔记记录重点,加深印象,进而抒发心得、表现创意于笔记之上。

3、由教师提出问题,或阅读历史资料回答问题,引导学生透过历史知识思考问题,并可正确回答问题。

辅助教学方式:

1、影视教学:藉由观赏历史影片、图片、投影片、或听录音带,以影视声光效果重现历史情境。

2、史迹考察:在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参观适当的展览、古迹的探寻,并指导学生撰写小报告。

4、网络教学:鼓励学生于课后经由网络进行历史学习的工作,希望学生能藉此加强信息应用的能力。

5、小组讨论与创作:选定主题,进行讨论或共同创作,各组口头或以书面方式发表。

家长配合:

协助并督促孩子订立读书计划,妥善利用课余时间,增进读书技巧,做有效率的学习。

定期查阅学生课本及作业,并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花时间学习,印象才会深刻,知识才会扎实。

家长若常与若孩子共同探讨其学习上的兴趣志向,可进一步协助孩子发展。

4、节假日家长可陪同孩子前往上海博物馆定期展览参观,或近郊的历史古迹游览,可增加对历史情境的了解。

教学评价:

本课程教学评价方式采下列方式,合计共100分:

一般作业评价:课堂笔记与心得、课后习题、资料搜集或报告撰写(10%) 共3页,当前第2页2

课堂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上台发表、分组合作的表现及服务精神的呈现(10%)

改进计划范文第4篇

一、我国政府审计计划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政府审计计划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旨在有效调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的效率效果。包括四个环节。

(一)制定审计项目计划

2002年审计署的《审计机关项目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计划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审计机关每年必须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项目计划,是按年度对审计项目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预先做出的统一安排,包含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授权项目、领导交办项目和自行安排项目等。目前,我国审计项目计划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审计署负责审计署统一组织的、署本级的审计项目计划,指导全国审计项目管理工作,不负责安排或检查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计划,后者由地方审计机关自行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我国审计项目计划的制定日益暴露出下列问题。

1.中长期战略计划缺位,难以保证各年度项目计划的协调性。根据现行管理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只需在年初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并确保执行即可。至于中长期战略计划,没有任何规定与要求。这导致很多审计机关根本不考虑中长期战略安排,各年度项目计划缺乏全局性、协调性,极易造成审计重复或审计盲区,监督不到位,重点不突出。

2.没有专门设置计划管理部门,难以发挥主导“龙头”作用。一直以来,我国审计项目计划都是由各业务部门提出立项建议,办公厅或办公室简单汇总后,审计机关领导审定下达。各业务部门集计划管理与具体实施职能于一身,根本不能保证时间充裕地提出科学合理的立项计划。2005年9月,审计署出台了《审计署关于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实施办法》,要求办公厅实行统一管理。虽有一定进步,但不可否认,该办法依然无法保证办公厅——一个同时肩负其他工作责任的非专业性综合管理部门,能够出色完成计划管理任务。

3.立项程序过于简单,难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审计项目计划制定遵循“两上两下”原则,即自上而下提出审计工作设想、自下而上编报计划草案、自上而下布置项目计划指标、再自下而上上报完整详细的审计项目计划备案。上述程序过于简单,每一步到底怎么做,尚无明确规定,致使某些审计机关经常敷衍了事,拍脑袋决定审计计划,调查研究不充分,不考虑实施可行性,执行过程中做临时变动,大大损害了审计项目计划的严肃性。

(二)编制审计方案

审计项目计划下达后,审计机关和审计组应当编制审计方案以指导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审计方案,是指为顺利完成项目计划,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做出的计划和安排,包括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前者是审计机关为统一组织不同级次审计机关或多个审计组对某部门、行业或专项资金等项目实施审计而制定的全面工作计划,原则性较强,对象笼统宽泛,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没有的,体现出政府审计特色。而后者,是审计组为完成审计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过程的工作安排,其地位和作用近似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中的总体审计计划(策略)。具体内容包括:编制的依据;被审计单位名称和基本情况;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重要性及审计风险的评估;预定的审计工作起讫日期;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编制日期及其他有关内容。目前我国审计方案的编制存在下列两点突出问题。

1.只有总体计划安排,难以指导具体工作。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只要求针对被审计单位编制总体审计计划,而不要求编制具体审计计划。这种做法极为不妥,不仅与国际惯例不符,也没有针对审计活动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具体指导,导致审计组成员具体工作时无所适从,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无从实施。

2.未充分考虑审计风险,难以抓住工作重点。无论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还是其他国家政府审计,都已广泛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日益强化对风险的评估和应对。我国审计机关虽已开始关注,但在如何识别、评估进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严重限制了计划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制约审计质量的一大瓶颈因素。很多审计机关抓不住审计重点。

(三)监控计划执行过程

我国政府审计实施计划执行报告制度。下级审计机关每半年要向上级反馈计划执行情况,包括计划执行进度、审计的主要成果、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和建议等。审计项目计划必须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应当按照规定报批。例如,审计署统一组织项目和授权项目的调整,必须报审计署批准。目前我国审计计划的执行存在下列问题:

1.跟踪监管不得力,难以维护计划执行的严肃性。虽然有定期报告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审计机关缺乏必要的跟踪监控,对执行情况了解掌握不够细致,没有真正从时间、成本、质量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再加上年初立项时考虑不周,审计项目计划本身不合理,造成执行计划时经常随意变动、极不严肃。

2.沟通交流不足,难以实现动态过程管理。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与上级持续沟通,不断评估事先确定的审计目标、重点、时间及人员安排等是否适当。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必要时甚至终止审计。而实际上,不少审计机关未能深入审计现场,审计组上报情况不及时,上下级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无法实现动态信息网络化管理。

(四)考评计划执行效果

计划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对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编制和执行报告的完整性、及时性,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计划完成的质量和效果等。审计计划的考评存在下列问题:

1.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难以体现考评效果。虽然该办法要求对审计项目计划进行检查和评估,但就如何确定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如何建立考核制度,没有明确规定。这使得考评工作无法实现预期效果,难以优化计划控制措施和方法。

2.忽视审计结果的跟踪落实,难以落实计划执行效果。国外审计机关特别重视审计建议的落实,有时对建议的跟踪可能延续几年甚至十几年。而我国审计机关对此不够重视,仍处于起步阶段,未充分关注审计成果是否被采纳或执行,无法收到审计监督的成效。

二、我国政府审计计划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审计体制、审计环境、审计法规等,归根结底,主要是三大成因。

(一)计划管理的意识薄弱,缺乏战略思考和统筹规划

无论是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政府审计还是注册会计师审计,都非常重视计划管理,通过不断完善审计准则、设立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部署充裕的审计资源、强化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以持续提升审计计划的效率效果。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审计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已《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以及《审计署关于改进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实施办法》。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各文件之间缺乏衔接,内容零散重叠,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无法突出计划管理的战略重要性和系统性,导致审计实务中一直存在重实施轻计划的现象,难以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二)计划管理的模式粗放,限制审计计划管理整体效用的发挥

我国审计机关自成立以来,一直沿袭以领导意志为导向,以自上而下的内部管理和严格的等级链条为标志的传统管理模式,注重短期行为,欠缺深层次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传统模式越来越显示出不合理、不健全之处。就审计计划管理而言:各环节缺乏科学、细致的管理方法,管理程序和内容过于抽象,操作性不强,计划变更随意性大;未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缺乏创新,难以与时俱进。

(三)计划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降低审计计划管理的效率效果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审计计划管理应当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开发计划管理软件或利用信息化技术工具,不断提高效率效果。我国政府审计信息化建设虽已得到长足发展,但其成就尚未充分体现于计划管理,部分审计机关仍沿用陈旧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没有建立必要的审计资源数据库,未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计划管理各环节。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计划管理的有效性,无法实现动态管理,阻碍了计划管理的持续创新。

三、改进我国政府审计计划管理的建议

计划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必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审计工作中心必须前移,审计计划管理必须加强。笔者认为,可以针对上述三大问题成因予以改进。

(一)增强管理意识,从观念上重视审计计划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完善现行计划管理准则。审计计划管理应当由制定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审计方案、控制计划执行过程及评价计划执行效果四部分构成,彼此相互联系,同时又自成体系,缺一不可。建议以现行计划管理文件为基础,进行整合、概括与完善,新审计计划准则,构建审计计划管理基本框架,囊括上述四环节,为计划管理提供全面整体性的规划指导。

2.设置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没有专门负责计划管理的部门,审计计划的控制就无法形成合力,难以真正提高效率效果。美国审计机关非常重视计划管理,审计机关内部都设有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如GAO专门设立了政策和项目计划办公室,形成完整的审计计划工作体系。我国各级审计机关也应单独设置计划管理部门,制定计划管理制度,对审计计划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3.制定中长期审计战略计划。中长期审计战略计划,是一定期间内指导、组织和控制全部审计活动的纲领,是制定年度立项计划的重要依据。建议学习国外审计机关的成功经验,采用滚动计划法,处理好中长期战略计划和年度计划的关系,既克服年度审计立项的盲目性、随意性,还有助于确保各审计项目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资源浪费。

4.转变计划管理的组织结构。可以考虑将传统金字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式管理结构。前者强调领导意志和纵向信息流,而后者更加注重横向、内外部之间的信息沟通,打破僵化的部门界限,促进信息资源在组织内部的自由流动,强调团队合作,以灵活的工作角色,而非固定的职位为导向进行人员管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以实现审计目标。

5.营造计划管理的氛围。鼓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计划制定,主动按照计划执业,落实相关要求,共同致力于审计计划管理的提高。另外,理论指导实践,应深入广泛地开展计划管理理论研究,学习其他国家和行业的成功做法、先进管理技术,不断改进我国政府审计计划管理工作。

(二)完善管理流程,从程序上保证审计计划管理的科学严肃性

1.细化审计项目计划制定程序。依照两上两下原则制定项目计划时,应特别关注下列三点:(1)事前充分调查,列出项目清单。审计立项前,认真分析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结合中长期战略计划,找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以采取邀请专家召开研讨会、走访、发函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机关内外部对项目计划的意见。然后,将潜在项目列入“项目领域”清单,初步确定审计立项。(2)评估项目风险,确定重点对象。美国、加拿大的审计机关都要进行风险评估,采用加权位列法评定各项目的风险系数,最终将风险系数大的列入当年计划。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包括:是否为社会公众特别关注;政治上是否敏感;审计对象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最近一次审计时间等。可以考虑引入该风险评估机制,保证审计项目计划的针对性。(3)分析可行性,尽早排除不合理项目。从经济、操作、社会和技术四方面对拟审计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例如,审计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审计资源是否足以满足审计需要,审计成本能否带来预期成果等。最后,将结果编制成报告汇总,由审计机关领导研究决定本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2.改进审计方案。最新审计风险理论以“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将审计业务流程重整为两大部分,分别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针对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必要时和决定测试时)以及实质性测试。该理论抓住了审计工作的“牛鼻子”,有利于履行审计责任、实现审计目标,已开始广泛运用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政府审计。我国也应当引入该理论,完善审计方案;(1)搞好审前调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周密细致的审前调查至关重要。可以借鉴美国审计机关的做法,适当提高审前调查的时间比重,深入被审计单位活动,初步识别出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为后续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打下良好基础。(2)补充具体审计计划,增强审计实施方案的指导性。审计实施方案应进一步细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层次。具体审计计划应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审计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内容包括:为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拟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针对评估出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而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认为有必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

3.促进执行过程的信息沟通。应当在审计组、业务部门和机关领导之间建立畅通、高效的动态信息反馈网络,真正做到“上传下达”、“下情上传”,各项工作能够紧密配合顺利展开。沟通的频率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内容包括审计进度、主要审计成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业务部门要及时汇总审计组上报的信息,通报普遍性问题,在审计的内容、重点和方法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必要时,可以召集情况通报会,各审计组之间交流情况和经验,研究解决共性问题。

4.设计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当确定客观、适当、可度量的绩效标准,考核计划执行情况。绩效标准包括项目选取的适当性、计划执行的变动情况、审计质量的高低、审计成果的评价等。具体可采用审计覆盖率、审计工作日使用率、审计力量投入率、审计工作完成率、审计成本超支率、审计意见采纳率等指标。另外,还应加强后续调查管理,跟踪落实审计建议。审计工作只是经济监督的一个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督促改进。审计机关应当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调查,要求被审计单位拿出配套处理方案,做到问责与问罚并举。只有同时刮起“责任风暴”,才能落实审计计划管理的目的,真正发挥经济监督作用。

(三)倡导管理信息化,从技术手段上提升审计计划管理的水平和层次

1.采用滚动计划法制定中长期战略计划。所谓滚动计划法,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将所有审计对象分类排序,确定计划周期后(如3年),按照重要性高低计算各对象的审计频率,如每年1次、2年1次和3年1次,以此确定中长期战略计划,再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前一周期进行1~2年后,马上评价执行情况,并着手制定下一周期计划。该技术能够克服短期计划的盲目、随意性,有助于确保年度计划与中长期战略计划的协调一致。

改进计划范文第5篇

一、总体思路

突出重点,市深化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统一政策。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统一政策,就是坚持政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既要与 年全市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相连贯,防止改制反复,又要与国家和省里国企改革的现行政策相衔接,操作上合法合规;突出重点,就是结合我市实际,把改制的重点主要放在完善改革,妥善处置解决有关问题上来;分类指导,就是对尚未改制的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导企业制定既符合企业自身实际又切实可行的改制计划,不搞一刀切;全面推进,就是将我市国企改革工作从工业企业向商贸流通等其它领域企业全面推进,从市直国有企业向县(市、区)国有企业全面推进,确保依照省里的要求和时间全面完成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

二、工作目标

三、主要内容

(一)筹措改制资金

要协调银行,筹措资金是顺利推进改革的重要保证。各部门要将所属企业可变现的土地、房屋等资产理清楚。对于权证抵押的土地。收回抵押权证;对于有债务纠纷的资产,要通过法律顺序解决纠纷;对于有企业自管公房的土地,要通过棚户区改造,尽快置换土地。通过产权交易和土地收储等办法,将企业有效资产依法依规予以处置变现。土地及其它资产变现收益统一进入市改制专户。改制专户资金由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各系统所属企业资产变现收入,原则上单独列帐,首先用于本企业改制,多余局部用于系统内调剂或市直总体平衡。各企业改制费用支出统一由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市财政复核,由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负责人签批后方可拨付。

(二)解决完善有关问题

3.解决企业档案移交及企业人员社会化和属地化管理问题。企业改制后。完善社区组织,切实承担起原企业负责的社区管理和服务职能;党团组织关系转入社区党团组织;档案资料由企业依照档案管理规定要求自行整理后,职职工档案移交市劳动就业局管理,退休人员档案移交市社保局管理,企业文书、财务及技术档案,移交市档案局实行统一集中管理。档案管理费用从企业资产变现收入中列支,实行专户管理,逐年按实际支出拨付。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确保移交工作顺利完成。

4.解决企业生活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管理问题。改制企业职工生活区的水、电、气、下水道、车棚、公厕、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纳入乡村管理体系。并搞好维护、建设和改造,确保设施完好,功能正常发挥。改制企业原用于社区管理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原则上一并移交当地政府,实行政府所有、街道管理、社区使用。

改进计划范文第6篇

一、 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基本原则

在制定绩效改进计划之前,主管和员工应该对一些问题达成共识,把握住五个基本原则:

1.平等性原则:主管和员工在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时是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他们共同为了员工业绩的提高而制定计划。

2.主动性原则:由于员工是最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因此在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时,应该更多的发挥员工的主动性,更多地听取员工的意见。

3.指导性原则:主管应从组织目标出发,结合员工个人实际,给员工绩效改进提出中肯的建议,实施辅导,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4.“SMART”原则:绩效改进计划是指导绩效改进实施的标准,因此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即做到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现实的和有时限的。

5.发展性原则:绩效改进计划的目标着眼于未来,所以在制定与实施计划时要有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要把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准备工作

1.选择合适的时间

选择什么时间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是非常关键的,不合适的时间,会影响制定计划的效果。要选择主管和员工双方都有空闲,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制定计划中去的时间,这段时间不要被其他事情打断。例如,主管马上要去参加总经理召集的会议,或员工马上要去见客户,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往往心不在焉,草率收场,无法展开细致的讨论。要注意时间不能安排得过于紧凑,有些主管总是在人力资源部门催交绩效改进计划表的时候,才抽出半天时间,与部门中员工走马灯般地进行此项工作,这样就无法保证绩效改进计划的效果。

2.选择适宜的场地

虽然在通常情况下,主管的办公室是最常用的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场地,因为办公室给人一种严肃、正式的感觉。但是办公室作为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场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办公室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打扰,例如电话、来访的客人等等;其次,办公室的情境会给人明显的上下级感觉,容易给员工造成层级的压力。因此主管应选择远离电脑、电话和成堆的文件,到类似于咖啡厅、茶馆等地方,与员工坐在一起,喝一杯茶或咖啡,这样更容易充分表达真实的感受。

3.相关资料的准备

在制定绩效改进计划之前,主管和员工都应准备好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所需的各种资料。主管需准备的资料包括:职位说明书、绩效计划、绩效评估表、员工日常表现记录等,主管必须熟悉资料内容,当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找到相关内容。员工需准备好个人发展计划,主管除想听到员工对个人过去绩效的陈述和总结外,更希望了解员工对绩效考评中不足的方面,以及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计划。能够自己提出发展的目标和计划,而不是等待主管为自己制定发展计划,这样的做法本身就能够得到主管的赞赏,是应该鼓励员工具备的行为。

4.主管的心理准备

在制定绩效改进计划之前,主管除了准备时间、场地和资料外,还要对制定计划的员工有所准备。这种准备是一种心理上的准备,也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员工制定计划时可能表现出来的情绪和行为。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考虑员工的个性特点,既要考虑本次评估对其的影响,又要考虑员工对本次绩效评估可能表现出来的态度等等。在实际中还经常会出现主管与员工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主管应事先考虑好将如何解释和对待。

三、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步骤

1.回顾绩效考评的结果

每个人都有被他人认可的需要,当一个人做出成就时,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所以,首先应肯定员工在绩效期间工作的成绩和优点,从而对员工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接下来要对员工绩效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或者目前绩效表现尚可但仍有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较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双方充分进行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后在开始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2.找出有待发展的项目

有待发展的项目通常是指在工作的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有待提高的地方,可能是现在水平不足的项目,可能是现在水平尚可但工作需要更高水平的项目,这些项目应该是通过努力可以改善和提高的。一般来讲,在一次绩效改进计划中应选择最为迫切需要提高的项目,因为一个人需要提高的项目可能很多,但不可能在短短半年或一年时间全部得到改善,况且,人的精力有限,只能对有限内容进行改善和提高,所以应有所选择。

3.确定发展的具体措施

将某种待发展项目从当前水平提升到期望水平,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例如培训,征求他人反馈意见、工作轮换、参加特别任务小组、参加某些协会组织等大部分不需要额外投入费用的方法。

4.列出发展所需的资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落实绩效改进计划,要有必要的资源支持。这些资源包括工作任务的分担、学习时间的保证、培训机会的提供、硬件设备的配备等等,作为主管,一定要统筹安排,尽量提供帮助,为员工绩效的改进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5.明确评估期限

工作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须在一个较长时间断中才能得到准确评估。如果评估周期过短,可能造成员工的逆反心理,既分散了员工的精力,又影响了工作进度,还有可能使员工疲于应付评估,使评估效果适得其反。通常将评估周期设定为半年到一年,这样的安排也可以与企业半年或年终总结相衔接。

6.正式签订改进计划

签订非常正规的绩效改进契约,也就是让员工感到自己对绩效改进计划中的内容是做出了公开承诺的,这样他们会倾向于坚持这些承诺,履行自己的绩效改进计划。如果员工的计划只是口头确定,没有进行正式签字,那么就很难保证他们坚持这些承诺的计划。

四、编制绩效改进计划案例

刘先生是公司的一名销售主管,在2011年绩效考核中,他

顺利完成了公司给他下达的销售业绩指标,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对销售领域的专业知识还不够熟悉,有时客户咨询相关问题时难免捉襟见肘;二是与客户沟通时不太善于倾听,对客户深层次的需求理解不够;三是对自己的岗位角色认识不够清晰,常常事必躬亲,不善于向下属授权;四是在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方面不太合理,常常忙得一团糟而任务还是积压。据此现状,刘先生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制订了如下绩效改进计划表。

绩效改进计划表

被评估者:刘×× 职位:销售主管 所属部门:销售部

直接领导:王×× 制定时间:2012年1月5日

有待发展项目 目前水平 期望水平 发展措施 所需资源 评估时间

专业 知识 6分 8.5分 1、阅读有关书籍、资料

2、参加产品举办的培训班

3、多向他人请教 专业书籍

产品介绍

培训时间 2012年6月

客户沟通技巧 7分 9分 1、 参加“有效的客户沟通技巧”培训

2、 注意体会和收集客户的反馈

3、 与优秀的销售主管一同会见客户,观察并学习他们与客户沟通时的好做法

4、 阅读相关的书籍 培训时间

其他部门支持

管理书籍 2012年12月

下属 管理 6分 8分 1、 参加相关培训班

2、 学习上级和其他部门主管管理下属的经验

3、 请上级和下级监督 管理书籍

其他部门支持

培训时间

2012年12月

时间 管理 7分 8.5分 1、参加“时间管理”培训

2、学会使用排序表格

3、利用外部资源满足急件的需要 培训时间

管理软件

其他部门支持 2012年6月

五、实施绩效改进计划的要点

1.保持持续的沟通

员工与主管通过沟通共同制定了绩效改进计划,达成了绩效契约,但这并不等于后序的计划实施过程就会完全顺利,主管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绩效改进计划实施过程中,主管与员工必须进行持续的沟通,一方面是计划有可能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得不切实际或无法实现时,就需要对计划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员工在改进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困难,他们希望在处于困境、孤立无援的状态下,能够得到主管的帮助,有效的沟通有助于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2、注意正强化的运用

正强化是指给予一种愉快的刺激,促进一些符合期望的行为发生或增加发生的频率,减少或消除不期望出现的行为,以达到绩效改进的方法。按照行为强化原理,人们会根据对行为后果的判断来决定是否采取某个行为,而且人们可以从过去的行为结果中得到学习。在绩效改进过程中,对员工行为改善应及时给予认可和称赞,以鼓励员工取得更大的进步。

改进计划范文第7篇

一、计划成本分配的一般方法

辅助生产为各单位(包括其他辅助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一律按产品或劳务的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辅助生产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也就是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差异,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为简化核算,也可全部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例]某企业设有修理、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发生的费用、提供劳务量见下表1:

第一步:先按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的实际数量进行分配:

供电车间分得修理费=200×1.50=300(元)

基本车间分得修理费=3500×1.50=5250(元)

管理部门分得修理费=300×1.50=450(元)

修理车间计划分配额合计=300+5250+450=6000(元)

修理车间分得电费=1200×0.42=504(元)

基本车间分得电费=19800×0.42=8.316(元)

管理部门分得电费=1500×0.42=630(元)

供电车间计划分配额合计=504+8316+630=9450(元)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00

――修理车间

504

制造费用

13566

管理费用

1080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6000

――供电车间

9450

第二步:计算并结转辅助生产成本差异(为简化核算,将差异计入“管理费用”):

修理车间=5200+504-6000=-296(元)

供电车间=9200+300-9450=50(元)

借:管理费用

-246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296

――供电车间

50

如果要提高准确性,可将成本差异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进行二次分配,如下:

修理车间差异分配率=-296÷(3500+300)≈-0.0779(元/小时)

供电车间差异分配率=50÷(19800+1500)≈0.0023(元/度)

基本车间应负担的成本差异=3500×(-0.0779)+19800×0.0023=-227.11(元)

管理部门应负担的成本差异=-296+50-(-227.11)=-18.89(元)

借:制造费用

-227.11

管理费用

-18.89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296

――供电车间

50

二、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改进

笔者认为可采用交互分配法的原理进行分配,即第一次分配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按计划单位成本进行交互分配,然后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的费用,按直接分配法的原理对外部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仍以上例分配计算如下:

第一步:先按计划单位成本在辅助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

供电车间分得修理费=200×1.50=300(元)

修理车间分得电费=1200×0.42=504(元)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00

――修理车间

504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300

――供电车间

504

第二步: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分配的费用,按直接分配法的原理对外部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交互后费用:修理车间=5200+504-300=5404(元)

供电车间=9200+300-504=8996(元)

计算对外分配率:修理车间=5404÷(3500+300)≈1.4221(元/小时)

供电车间=8996÷(19800+1500)≈0.4223(元/度)

对外分配:基本车间分得:3500×1.4221+19800×0.4223=13338.89(元)

管理部门分得:5404+8996-13,338.89=1061.11(元)

借:制造费用

13338.89

管理费用

1061.11

贷: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5404

――供电车间

8996

可见改进后的计算结果和改进前的计算结果相一致。前后两法比较,笔者认为改进后的方法,依然能保留计划成本分配法的优点,而计算过程则更容易掌握(与交互分配法原理相一致),既巩固了所学的交互分配法,又很快就可以掌握计划成本分配法;倘若与直接将成本差异计入“管理费用”的简化法相比,还使计算结果更加正确。

改进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均衡生产;优化流程;精益管理;信息集成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在从计划向市场体制转变,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任务非常繁重,时间要求非常紧,能否满足用户急需和产品配套是对企业的最大挑战。而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降低企业成本为最终目的,以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为最终目标的生产经营计划管理工作也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改革、夯实现行生产计划管理机制,强化、创新生产计划管理新思路、新模式,已成为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升生产力,构建和谐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已成为企事业单位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生产计划管理的概念

生产计划管理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和产品制造密切有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生产类型的确定,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能力的核定,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日常生产的生产准备。在制品和半成品管理、生产调度、生产进度控制以及生产作业核算等等,以实现企业生产活动预期目标。

三、现状与问题

1.投产时间滞后、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目前,各企业生产部门投产的依据是以与订购单位的签定合同为准,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合同的签订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签订时间也总是相对滞后,这种起点滞后的状态造成了我们正常生产加工周期无法保证的局面。从投产开始,由于时间已经不能正常保证,再加之基础数据的缺乏、过程控制监管不到位,大家虽然加班加点,疲劳作战,但仍然错误难免,给计划部门造成了非常被动的局面。

2.生产计划管理流程不规范、奖惩不分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包袱越背越重,变成一头“笨象”,造成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下。再加之因为没有完善的管理流程制度,将直接影响事态变化的不同,这种随意的处理问题方式,没有说服力、不能做到严格按流程办事。同样的问题,因为参与人之间个性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将会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

3.信息不共享,数据到处找;库存堆得高,资金占不少。面对企业里各方面的信息,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环境和平台,造成计划投产部门、生产厂、工艺编制中心、物资供应中心、及相关专业科室各自为政。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数据信息,却因为信息不能共享、软件互不兼容等问题而需要多个部门重复输入。这种工作现状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非常困难,再加之数据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准确性不能保证,造成了人力、精力包括财力等诸多方面的浪费。

四、改进和建议

1.加强生产计划管理基础建设。收集、整理和核实督促所属企事业单位建立新的生产计划管理运行模式下各自所需的的各种基础数据和信息,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个成员单位的基础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物料管理等生产运营情况。帮助其完成产能效率分析、质量因素分析和成本因素分析,为以后的生产有效推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为进一步推行新型管理打下并积累一定的基础。基础的东西,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准确的各项指标,将是及时组织、实施和考核整个系统生产计划运行过程的最有力依据。

2.创新、优化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向提高生产力要效益。创新是前进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加快探索与形势相适应的工作思路、工作体制和工作方法,不断促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从而推动生产计划管理有新提高、新台阶,使生产计划管理更加突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3.在企业内部开展精益管理工程。以精益思想为指导,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开展群众性的改进改善活动,大干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实行并行工程,改变接力棒式工作程序,解决各项工作及科研、生产大幅度的平行交叉等问题;坚持内部挖潜,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快投入、快产出,边投入、边产出;把精益产品开发工作与主动销售、积极开拓市场相结合,做到快速了解市场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决策,迅速开发和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获得最大效益。

4.从生产管理入手,实现生产过程精益化。由生产管理入手,实现生产过程精益化,其内涵已经从制造领域扩展到产品开发、协作配套、销售服务、财务管理、企业组织等方面。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首先着重于生产制造过程,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益化。建立组织柔性、设备柔性、劳动力柔性的高柔性的灵活多变的企业生产组织形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及时组织多品种生产,实现柔性和生产率的统一,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5.全面实现企业工程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和质量信息的集成。在MRP思想的指导下,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实现企业工程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和质量信息的集成。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引进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先进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手段,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把企业发展成为整体协调,全面优化的现代化企业,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论

生产计划管理需要攻克的课题很多,总结以上设想,我认为新形式下的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就是一个“夯实基础,统筹规划;抓住重点,突破关键;构建体系,创新发展;科学实施,提升能力”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企业上下所有从事生产计划管理的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产品生产新特点,研究适应新特点的产品生产计划管理新途径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桂荣.成功项目管理模式[M].中国经济出版社.

[2]周小桥.项目管理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

[3]袁义才.项目管理手册[M].中信出版社.

改进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忠诚计划 顾客忠诚 竞争优势

顾客忠诚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培育忠诚的顾客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虽然忠诚计划已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培育忠诚顾客的工具,但是对其的质疑在学术界和企业界也同时存在。顾客忠诚计划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忠诚计划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的?是否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就能使忠诚计划绩效得到根本改进?上述问题正是本文所要探讨和回答的内容。

一、对顾客忠诚计划的评价

顾客忠诚计划就是一种基于行为的奖励计划,它给予那些重复购买的顾客一些易于察觉的经济上的利益,如价格折扣、现金返还等。企业试图通过这些物质奖励来建立顾客忠诚和增加销售。忠诚计划的实施能否实现企业的预期目的呢?

1.忠诚计划能否创造竞争优势?很多顾客忠诚计划得以实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竞争。忠诚计划的发展历程显示,一旦一个行业内的革新者引进忠诚计划,其他的竞争公司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制定并实施相似的计划,而且为吸引那些已经加入到其他忠诚计划中的顾客,竞争公司肯定会设计一个更具诱惑力的计划。Gilbert 和Karabeyekian(1995)指出,当行业内大部分公司都实施了忠诚计划时,忠诚计划的效果将减弱,不可能给实施计划的公司带来任何的优势和利益。

最早开展消费者忠诚计划的美国和欧洲零售商,其日用品类忠诚计划第一年平均可以取得1%至3%的销售增长,百货公司的增长为5%至8%。但许多后来者的加入,将这部分不太多的利益蚕食无几。另外,从世界各地的民航公司的发展状况来看,顾客忠诚计划好像没能提供任何竞争优势,而且没有公司领先于它的竞争者。

基于上述分析,如果考虑了竞争因素,忠诚计划创造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可能性不大,也不能为企业赢得更多利润。忠诚计划只代表了一种进入竞争行列的价格。企业为了在行业中立足,不得不推出忠诚计划。

2.忠诚计划能否带来顾客的忠诚?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在短时期内忠诚计划确实可以刺激重复购买,但基于奖励的忠诚计划想增加顾客的忠诚是比较困难的。顾客忠诚计划注重可观察的行为结果,不太关注顾客需求、购买动机、个性等其他因素,这样企业吸引到低关系意愿顾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低关系意愿顾客表现出明显的交易行为倾向,他们更为看重的是经济利益,对公司、品牌或渠道缺乏依恋或感情联系。只要转换供应商有利可图,他们就会随时转换;只要忠诚计划能够提供一些额外的奖赏,这些顾客可能会短时期内重复购买计划实施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但是,一旦有公司提供的奖赏更有竞争力,他们就会转换供应商。低关系意愿顾客的重复购买行为只是随竞争反应而改变的短暂行为。忠诚计划在公司与低关系意愿顾客之间建立有利可图的、长期的顾客关系非常困难。

相反,高关系意愿顾客与公司建立长期关系的愿望非常强烈,他们不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为了保持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他们可能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如果不遭遇到信任和感情联系方面的重大挫折,他们很少转向竞争公司。像便利、价格等短期的和不稳定的因素很少影响这部分顾客。他们非常渴望与他人互动,需要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要使关系更加牢固,公司就应该提供这些东西。然而,目前大多数忠诚计划提供的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忽略了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和公司给顾客的感受如何。显然,基于奖励的忠诚计划对加强公司与高关系意愿顾客之间的关系没有多大的帮助。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基于行为奖励的忠诚计划可能会在公司与顾客之间建立某种关系,但是不会创造出公司和顾客之间的真正关系,从而也就不会带来忠诚的顾客。

二、改进忠诚计划的措施

虽然忠诚计划有效性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忠诚计划已经穷途末路。有研究显示,相对于经济导向的忠诚计划而言,创造与顾客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系是更能提升顾客忠诚的战略,如果忠诚计划不能够在顾客与企业或品牌之间建立情感联系,那么实施计划的公司将面临着巨大的机会成本,同时降低了增加顾客保留和钱包份额的潜能。Hallberg(2004)也认为,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仍然可以使忠诚计划绩效从根本上得以改进。最重要的是,计划实施公司必须从行为和态度的双重视角重新审视正在实行的忠诚计划,不要再仅满足于重复购买,而是增加顾客对公司或其品牌的情感依恋。虽然一些研究者提出情感因素在建立顾客忠诚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没有研究探讨如何将情感因素注入到忠诚计划中去的具体建议。笔者认为,实施忠诚计划的公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强顾客对公司或其品牌的情感依恋:

1.考察顾客如何定义顾客关系。公司和顾客对关系的认识与衡量的标准不同,一些被公司认为已经存在的关系,可能在顾客的眼里根本就算不上一种关系。关系存在于何时仅取决于个体顾客对关系的定义和认识。只有当顾客承认,的确是有一种关系存在时,它才存在。相反,如果顾客感觉不到一种关系存在,那么真正的关系就不存在。公司只有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察顾客如何定义顾客关系,忠诚计划才能支撑和维持公司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长期的、亲密的顾客关系才能发展并最后建立起来。

如今市场中很多忠诚计划显示出计划实施公司对顾客的需求和愿望知之甚少,只是通过提供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或奖励的方式来锁定顾客,而与顾客之间没有任何情感联系。然而,伴随着商品化的进程和技术的进步,相互竞争的公司在核心产品、服务、系统支持和技术表现等方面相区别的能力很低。在这种情况下,顾客日益看重与公司交往中的情感要素,即感觉与情感的沟通,本质上是公司给顾客的感觉如何,并把情感要素作为与某个特定公司交易的理由。

2.增加与顾客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关系是通过频繁、高质量的沟通逐渐建立的。我们不能期望,在没有双方互相交流的情况下,顾客关系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公司与顾客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渠道有很多,比如电话、直接人员接触、语音应答系统、电子邮件、互联网等。其中,直接人员接触在相互交流的所有因素中有压倒性的影响。Sheaves 和Barnes(1996)认为,当顾客与公司员工之间有相当多的互动时,容易形成紧密地关系。与员工接触少的顾客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明显不如经常与员工接触的顾客和公司之间的关系那样紧密。研究表明,如果顾客与公司之间形成紧密关系,顾客对公司会表现出真诚的感情:一种依恋、喜爱和感激的感情。

从实践看,成功的忠诚计划在提供奖励的同时,也注重和顾客进行长期的、连续的交流。这些计划通过建立俱乐部等组织形态和顾客进行深入交流,使得它们比单纯的积分计划更加易于沟通,并且赋予了忠诚计划更多的情感因素。相反,许多失败了的忠诚计划则很少关注或者考虑顾客在互动中得到的感受。因此,忠诚计划实施公司除了继续通过语音应答系统、电子邮件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与顾客互动外,还要增加与他们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只要有可能,公司就必须与参加计划的顾客进行面对面的私人接触。

私人接触机会的增加,使得公司能从它与顾客的交流中激发出积极情感,而这能够使得公司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公司与顾客间建立真正的关系,因为积极的情感联系是真正的顾客关系的基础,没有顾客的这种情感,就没有真正的顾客关系,而只有一系列交易。

3.使顾客成为公司的合伙人。Barnes (1994)认为顾客使用的描述关系的语言对于理解公司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当顾客开始将公司称做“我的公司”时,表明他们对公司感到了某种亲近感和依赖感,与这样的公司交往他们感到相当的舒适。

如何才能让顾客拥有这种“我的公司”的感觉呢?公司可以要求员工对待顾客像合伙人一样;可以聘请顾客做顾问,在忠诚计划实施之前或实施过程中,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对这些意见的处理结果及时告知他们,同时对采纳的建议给予奖励;也可以让顾客入主董事会,参与企业的决策。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顾客直接成为企业的主人,即拥有公司的所有权。让顾客成为企业的主人,可以使公司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超越传统的购买者―销售者间的关系,从而在顾客与一个单独的服务提供商之间产生出激动人心的情感。

本文以忠诚计划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忠诚计划在理论研究和运作实践中存在的疑问、困惑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以行为结果为重心的忠诚计划确实能够在短期内刺激顾客重复购买,但是不能创造出持续的竞争优势,也不能加强公司与顾客之间的关系;顾客忠诚计划的未来发展重点应是增加顾客对公司或者其品牌的情感依恋;通过增加顾客的情感依恋,忠诚计划绩效可以得到根本的改进,进而使计划实施者的预期目的得以实现。但是,这些建议是否有效,还需要做相应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Garth Hallberg(2004), “Is Your Loyalty Programme Really Building Loyalty? Why Increasing Emotional Attachment, not just Repeat Buying, Is Key to Maximising Program Success”, Journal of Targeting,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for Marketing, Vol 12, 3, 231~241

改进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改进

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63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法(又称为“二类调查”)是目前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中最常用的调查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1,2]。通过该方法,可以及时有效的清查我国森林资源面积,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趋势,为相关法规政策的修改与制定提供可靠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我国林业的功能定位已从生产木材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林业发展的新形式赋予森林资源监测新要求和新任务[3-5]。为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促进我国林业资源持续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现有的森林资源设计调查方法进行改进,以期能满足新时期的工作需求。

1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法存在问题

总体上,现行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确保调查数据精准有效的基础上同时保证蓄积数据落实到小班,因此能够很好的用于森林资源的调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一些矿藏丰富和地势复杂多变的地区,该方法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1 指导思想有待更新

现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指导思想依然沿用过去的二类调查理念,以森林资源面积调查和蓄积量估算为工作重点。新形式下,我国林业的功能定位已从生产木材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森林突显出的生态效益已然改变了人类以往对森林信息的简单需求。过去那种以“面积”和“蓄积量”为主的调查方法由于缺乏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有效监测,难以对森林的生态效益做出综合评判,已不能满足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

1.2 时效性差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更新周期为10a,更新时间跨度长,各地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和年度更新明显滞后,更新不及时。各地经常开展的一些经营活动(例如:采伐执行率、造林保存率考核、造林绩效考核、林地征用等)大都未纳入信息管理,不能为数据的及时更新提供可靠依据。

1.3 新技术采用程度不够

现有的部分先进技术手段如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虽然已经不同程度的运用到森林资源调查中,但是总体上来说这些新技术与森林资源监测密切程度不够。新技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卫星图片与实地位置匹配难,树木组成、优势树种、下木郁闭度等监测因子判读困难,数据精准度低等。日常工作中对森林生态状况和森林资源的综合监控技术的使用率偏低、对新技术的研究,开放及推广工作难度大,并存在规划整体性不足,技术力量欠缺,信息分析能力不够等问题。

1.4 制约调查新技术的应用

为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在采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法时需进行抽样控制,小班调查的蓄积量需要控制在一定的区间范围之内,否则,需要对各抽样进行修正。在卫星拍片技术还没有解决大范围调查中测树因子精准度的情况下,利用卫星拍照等新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地区甚至还需采用大量野外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即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又浪费人力物力。

1.5 基础建设依然薄弱

现行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技术方法落后,耗费时间长、耗费人力多,工作难度大,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加之,一线调查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较低,难以满足对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急需一批复合型、全功能性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现有的调查队伍中来。

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法改进与对策

2.1 切实转变思想理念和工作思路,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求

我国林业的功能定位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为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求,在工作过程中要结合现有情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尽快改变过去单资源的调查模式,应积极研究建立一套以森林资源、非木质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主的综合调查监测体系,走出一条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调查之路,以满足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

2.2 突出新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地位

新时期应加强以“3S”技术为主体的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以“3S”技术为核心,利用遥感技术中获取信息,由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向导航、定位,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最终进行森林动态监测。充分利用“3S”技术,并结合工作中的专项调查、试验分析、数据处理,固定小班界限,提高监测度,加强对具体地块森林资源及当地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尽快将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到位,确保森林经营、资产评估和资源流转正常进行。

2.3 完善技术标准,丰富和改进调查内容

在满足国家对森林资源调查要求的同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标准。各地要从林地保护管理、林政资源管理、林业工程建设等多方出发逐步扩展调查内涵,逐步增加森林生态状况监测的内容,优化调查方法,强化林业调查,制定更加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

2.4 改进抽查方法,降低任务因素

进几年的工作经验表明,抽样地设置过程中应采用稳中有变的方法,通过复查和新设并举的方法确保抽样地的合理有效,避免样地特殊对待问题。县级抽样地可采用临时新设的方法确定,也可以通过GPS技术进行样地确认,在减轻现行方法在新设样地引线定位上工作量,又可极大地提高样地的复位率。

2.5 做好基础建设,促进监测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做好基础数表的编制与修订,加快构建实物度量、效益计量和经营评价的林业数表体系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引进新设备和新仪器,改进数据采集和试验测定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提升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综合监测能力。注重人才培养,鼓励并吸收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一线队伍,并通过技能培训,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调查监测队伍。

2.6 加快数据更新速度,提高数据的时效性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减轻数据处理的压力,加快数据处理的速度;开展数据动态调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日常工作开展森林资源年度变化调查,对每年的基础数据进行更新。加强对森林资源监测方法的研究,不断探索森林资源预测预警机制,确保森林资源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总结

森林工作是事关我国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全球政治的重大议题,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通过森林资源的调查可确保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顺利进行,为我国林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高可靠的信息保障。本文针对森林资源二次调查方法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这对提高森林资源调查效率和准确率有十分鲜明的作用,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爱民.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新技术应用、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01):40-43.

[2]冉隆胜.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新技术应用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14):103.

[3]刘勇.3S技术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4]谷万祥,葛林,刘思.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小班区划方法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2005(05):45-47.

改进计划范文第11篇

《意见》指出,全国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2080万套、农村危房1565万户,其中,2013~2014年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820万套、农村危房532万户。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表示,尽管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来看,棚户区改造还处在爬坡攻坚阶段。特别是当前待改造的棚户区多为基础差、改造难度大的地块,在创新融资机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同时,农村困难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住上安全住房的诉求比较强烈。

王宁说:“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旧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千百万个住房困难家庭生活改善,是惠民生、稳增长相互促进的重大举措,必须在已有成效基础上迈出更大步伐。”

为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意见》提出,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工作要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稳增长、惠民生,明确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落实,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制定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计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三年计划)。2015~2017年,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其中2015年58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其中2015年432万户),加大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布局合理、运行安全、服务便捷。

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来源一直备受关注,也是工作难点。据王宁介绍,仅2015年,中央已安排棚改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补助1494亿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365亿元。针对目前进度,《意见》指出,要加大改造力度。一是加大城镇棚户区改造力度。抓紧编制2015~2017年城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加快棚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

二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尽快编制2015~2017年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确定棚改安置住房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

三是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组织编制2015~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农房抗震改造,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及农房风貌管理和引导。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意见》提出要创新融资体制机制,明确了四方面工作举措:

一是推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各省(区、市)应根据棚改目标任务,统筹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本地区政府购买棚改服务的管理办法。政府购买棚改服务的范围,限定在政府应当承担的棚改征地拆迁服务以及安置住房筹集、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包括棚改项目中配套建设的商品房以及经营性基础设施。

二是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积极推广特许经营等各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各地应建立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与价格补偿统筹协调机制,合理确定服务价格,深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是构建多元化棚改实施主体。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作为实施主体承接棚改任务,政府在出资范围内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不对原融资平台公司提供担保。

四是发挥开发性金融支持作用。承接棚改任务及纳入各地区配套建设计划的项目实施主体,可依据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协议、特许经营协议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合同进行市场化融资,开发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据此对符合条件的实施主体发放贷款。鼓励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实施主体提供棚改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改进计划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学业导航计划;导航学长;导航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021-02

“学业导航计划”(有的高校又称“导航学长制”,或者简称为“学长制”),指的是高校从高年级(甚至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帮扶、指导,利用“学生一学生”的途径解决部分低年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生活、感情等问题的一种制度。

本文在对300余位四川理工学院学生进行开放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内高校“学业导航计划”的初步成果。因为调查面不足,样本面过窄,所以如果文中的某些结论与国内高校“学业导航计划”的全貌不符,或者不正确,敬请各位方家同好指正。

一、导航学长的选拔和培训

(一)导航学长的选拔

开展“学业导航计划”的学校多数是从校级层面推广,少部分仅为院系自行开展。有的高校从研究生中选拔导航学长(如广西医科大学),有的则是从本科高年级同学中选拔。总体而言,各高校对导航学长素质的要求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学业水平、学生干部任职经历、沟通能力等方面,综合考量后择优选出,让优秀学生担任导航学长,使其发挥榜样作用,对低年级学生起到指导作用。选拔过程经过报名后,如果是研究生做导航学长,通常由研究生院/处进行选拔。选拔本科生做导航学长的,则多由各院系选拔。有的学校为一个班配备一名导航学长,有的学校则是整个专业配备一名学长。导航学长多以本专业的为主,除非是新开设的专业或其他情况。

(二)导航学长的培训

导航学长选出后,有的学校是由各二级学院自行培训后直接上岗,有的学校会进行统一的培训,但多数是学校培训和院系培训相结合,有的学校还进行了中期培训。从对四川理工学院的调查来看,不同专业学长们的导航呈现出一定的统一性、整体性,反映出相关培训是必要的,培训也是有效果的。四川理工学院的导航学长主要由二级学院负责培训,主要内容包括要求导航学长多深入班级,深入同学的学习生活,要求他们定期和辅导员、老师联系,定期做总结,向学院汇报导航情况等。

二、导航学长的职责与内容

(一)导航学长的职责

四川理工学院对导航学长的职责规定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

1.加强与导航对象的沟通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热情。

2.每月深入班级一次(参与活动或听课),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通过调研、个别谈心、群体对话和座谈讨论等方式等为大一提供学业指导。

3.每学期主持策划和组织一次有益、有效的班级活动。

4.为学风考风建设提供助力。

5.发现、观察并研究不求上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释疑解惑,引导其健康发展。

当然,不同的高校会有一些不同的要求,有的高校对导航学长深入导航对象宿舍的次数也进行了明确规定。总体而言,对导航学长的要求有一些共同点,如:对所导航班级的同学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参加所导航班级的活动,帮助他们搞好班级建设,对导航同学进行思想引导和答疑解惑,定期向二级学院或学校报告导航情况等。

(二)导航学长的内容

1.学习:如叮嘱大一同学认真学习,争取不挂不重修;平时多积累,考试拿高分;早日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考过;为考研多做准备等。

2.生活:鼓励同学们养成好习惯,早睡早起,不贪玩;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多参与实践活动;积极听讲座等。

3.社会实践:等参与各种社团、兴趣小组、实践队,积累经验和知识,锻炼自己能力;参与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或实验,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等。

4.专业前景:向低年级同学客观分析专业前景,仔细介绍就业方向(双选会的情况、考公务员、考研的前景等)、就业率,专业面临的各种问题等。

导航学长基本能对导航对象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等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内容也基本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多数学长对新生在专业或其他方面的困惑能做出一定的解答。因此,调查对象对导航学长多持正面看法。

三、“学业导航计划”的考核及意义

各高校对“学业导航计划”有相应的保障、考核和激励制度,多数由学校的某个职能部门提供经费保障(如四川理工学院是由教务处负责提供经费)。多数高校也是由各二级学院考核,主要根据导航学长平日的工作情况、导航效果进行相应的考核。淘汰不合格学长,对优秀学长进行奖励等。

实行“学业导航计划”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加强高低年级学生的沟通交流

实现高低年级学生之间交流的渠道很多,如学生会、社团等。但是,“学业导航计划”是以高年级优秀学长面对低年级的专业或班级为形式的,丰富了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让低年级学生多了一条了解并融入大学生活的渠道。

(二)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我国高校的客观实际,决定了班级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仍会发挥重大作用。学长深入到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引导面大。对离开基础教育阶段后,还不适应、不了解大学生活的同学很有帮助。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大学的全新生活时容易迷茫,高年级优秀学长的导航有助于他们解除疑惑,找准目标,努力上进。

(三)给高年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高年级优秀学长在给低年级学生担当榜样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导航的过程既是帮助低年级学生,也是自身反思总结的过程。导航经理还能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四、总结与建议

(一)“学业导航计划”存在的必要性

低年级学生需要除了教师意外的引导者,也需要更多的与学长们进行沟通交流的渠道,因此,导航学长的诞生和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从实际实施的结果来看,“学业导航计划”有利于打破低年级学生以同年级横向沟通交流为主的局面,打开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提前了解大学中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找准努力的方向。“学业导航计划”应该继续存在,并且还应该继续调整和改进,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建议加大对低年级学生导航的力度

需要加大导航力度,为低年级学生配备更多的导航学长,让他们碰到问题时能找到、愿意找导航学长,让导航学长能帮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增加导航的方式,变单向导航为双向沟通,提高导航的针对性。同时建议延长导航时间,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该校仅仅对大一学生进行导航,希望个高校能不仅仅是在大一实施“学长导航计划”,大二也可推广此经验,大四学生也可将他们找工作/考研的经验教训及时地告知大二学生(可以由不同的学长来导航),增强其导航的针对性。

改进计划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困境 改进措施

随着“学讲计划”的不断深入,我们初中语文的课堂也随之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讨论探究课堂知识,从一个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自主学习、乐于参与的自主探究者,学习实效很不错。到现在时至半年,我们发现“学讲计划”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的这些困境令我们措手不及。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课堂教学的困境。

1.语文课堂模式化严重。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我们看到许多的学生因为改变了课堂模式而变得自主参与讨论探究,课堂气氛较以前活跃多了,学习效果很好;可是我们又看到课堂模式的统一化问题严重。像我们学校,教学模式必须是一致的,由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探究质疑、拓展延伸、课堂总结组成。如果你的课堂不按这些程序来,你就没有真正的进行课改。于是我们的课堂不论学科、课堂教学内容,全部变成了一个样儿。试问这样的课堂模式符合我们教育的本质吗?如小说《社戏》和散文《春》,文体不同,课堂的教学方法就不能一样。只有灵活多变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否则学生就会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死气沉沉。

2.备课内容不分学情。教师的课堂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备课,应该取决于什么,作为一个教师谁都知道。但导学案在备课组的一致使用,教师们开始失去了方向。因为学校推行的“学讲计划”,要求同一个备课组导学案的使用要一致,由于导学案的制定没有细化到学情,教学内容统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一。比如有的班级学生语文基础不好,一级探究问题学生根本不了解,原本可以退到二级三级问题上来,但是每次学校导学案的检查认为这是备课组步调的不一致。这种一刀切的导学案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3.探究质疑散漫无边。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是成功的?现在的说法是你得热闹,读书得大声,讨论要热烈,问题要丰富,总之,得闹。于是我们看到,许多语文课学生如打了鸡血样兴奋,讲起来滔滔不绝。你注意到学生为什么这么兴奋吗?如果说他是在和作者产生了共鸣,为这个而高兴,我们很欣慰。可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喜欢对一些不相关的问题很有兴趣,大谈特谈,没完没了;可一牵扯到文本的具体问题就蔫了,连窃窃私语的都少之又少。这种散漫无边的讨论有何意义?如何改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好好的引导了。

二.摆脱困境的措施。

1.教法要灵活多变。课堂教学不是普通的机械操作,它需要教师艺术化地加以处理,这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广大学生的自主参与。如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可以根据学生感性化多于理性化的特点,在课堂的导入上多设计点生动有趣的语言,精彩的图片,美妙的音乐……这样来吸引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比单一的枯燥的导学案试题好多了。再如针对不同的文体编排不同的导学案,或从头读来,品味作者的情思;或从文眼读来,品味作者别样的构思;或从某一处关键词读来,锻炼学生跳跃的思维……语文课堂上或高诵,或低吟,或细析,或疾写……总之,教学方法是不一的,充满灵动的教法的课堂会带来勃勃生机。

2.教师要善于引导。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我们不能仅仅看表面。一团热闹好不好,要看学生掌握到了多少,这个课堂就需要教师好好引导。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并不代表学生就不要教师的引导。新课标不是还说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自主讨论探究时,能给他们一个好的引导方向,如我们初中语文里面有许多品味文本语言的任务,许多学生刚接触这个问题,你让他自己讨论他解决不了,这就需要教师先对方法加以指导,掌握了方法了再放手让他们去干,学生就不会再抄资料答案了。

改进计划范文第14篇

一、现阶段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新要求

1、审计工作总体目标的新要求

刘家义审计长在201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科学安排审计计划。各级审计机关要围绕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坚持‘滚动计划、有效整合、区别对待、循序渐进’的原则,全面摸清审计对象的底数,实行分类管理,制定5年审计项目总体规划和分领域审计项目滚动计划,做好年度审计计划与长远规划的衔接,加强年度计划的统筹和整合。”按照上述要求,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就不能只是简单的制定计划,而是应该不断提高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创新审计项目生成的途径和方法,保障审计工作紧扣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实现审计“充分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经济发展‘安全员’、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为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总体目标。

2、国家审计准则的新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第8号,以下简称新《准则》)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与审计署原来的《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管理办法》相比,新《准则》对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作出了更加全面、细致的规定,包括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的步骤、调查审计需求的方向、进行可行性研究重点调查的内容、符合专项审计调查的情形、审计项目计划应反映的内容等,同时还明确了工作分工:调查审计需求、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确定备选审计项目,以业务部门或者派出机构为主实施;备选审计项目排序、配置审计资源和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草案,以计划管理部门为主实施。

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一盘棋”理念,未达到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

(1)不重视审计项目计划计划的龙头作用,缺乏系统性。新《准则》明确的计划编制工作分工,有利于计划管理部门对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综合统筹。但是,由于部分审计机关在编制计划前,未自上而下地确定下一年度的审计工作思路、审计重点领域和总体目标,计划管理部门只是机械地将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任务以及业务部门提出的备选项目进行汇总,往往造成年度计划零散且非系统。此外,部分审计机关的业务部门之间的工作是有一定交叉的,如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并非由某个部门独立完成。在提出备选项目时,仅仅由财政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分别提出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备选项目,再由计划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后分配给各个业务部门,存在不熟悉审计对象的问题。

(2)不重视审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审计监督全覆盖缺乏技术保障。近年来,审计机关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审计信息化技术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是部分审计机关未建立审计对象的基础数据库,未能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审计项目计划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不突出。二是部分审计机关未搭建财政资金联网审计平台,未能利用计算机对财政资金重点支出存在问题的分析作为编制项目计划的依据,审计监督全覆盖缺乏技术保障。

2、频繁调整,严肃性难以得到保证

新《准则》规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应当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如需调整,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但是,审计项目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突发情况而发生调整,其严肃性难以得到保证。审计项目计划的频繁调整,一定程度上是由审计工作所处的客观环境决定的。

(1)下级审计机关与上级审计机关的计划年度不一致。如某市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自1月至12月期间实施,但其上级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自8月至次年7月期间实施。计划年度不一致,导致上级审计机关下达新的审计项目计划时,下级审计机关已将审计项目计划报同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并印发实施。其结果是,下级审计机关每年都要通过调整审计项目计划来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统一组织实施项目。

(2)党和政府临时交办任务较多。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很高,特别是党和政府相信审计机关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调查某些棘手问题或突发问题,因此临时交办一些审计或调查项目。由于交办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占用一定的审计资源,加剧审计机关力量不足的矛盾,从而影响正常的审计项目开展,妨碍审计项目计划的推进。

3、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不适应审计实践要求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审计机关未设立专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机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由办公室或法规处承担,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甚至没有配备专职的计划管理人员。一些审计机关虽然配备了计划管理人员,但这些人员存在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宏观意识薄弱、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作用和效能的发挥。

4、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力度不够

有的审计机关在计划执行中缺乏检查与控制,领导和计划管理部门对计划执行情况掌握得不充分,跟踪督促和指导落实工作做得不实。有的审计机关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不够认真,未有分析造成未按时完成年度计划项目的原因,对年度计划项目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考核和奖惩不到位,影响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应有作用的发挥。

三、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效果对策研究

1、形成计划“一盘棋”的思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1)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统一审计思路。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开端,其作用举足轻重。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过程,可先由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审计机关制定的长期工作规划,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提出下一年度的审计工作思路、审计重点领域、审计总体目标,报经审计机关业务会议讨论确定。计划管理部门应将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内容及对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者授权审计事项、群众举报或公众关注事项、近年已审计单位名单等,提供给业务部门,由其开展审计需求调查,提出备选项目。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备选项目先由各业务部门提出,再分别由财政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甄选调整,然后报至计划管理部门。这种做法,可以减少计划的零散性和非系统性,提高针对性,既考虑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抓住影响大、风险高、资金总量大的项目进行审计,也从维护财经秩序角度出发,抓好一定层面,一定周期项目的审计,克服审计死角。

(2)建立审计对象的基础数据库。2014年5月,广东省审计厅蓝佛安厅长在各市审计局局长座谈会提出:“要摸清审计对象的数量、结构和特点,做到对本级审计管辖对象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坚持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制定滚动项目计划。”这就强调了审计对象基础数据库的重要性。计划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本级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财务数据、业务资料、审计情况等进行调查,建立并完善审计对象数据库,逐步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管理;要定期到政府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情况。

(3)将审计信息化技术作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技术支持。广州市审计局积极探索联网审计,在2011年完成了财政联网审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对财政预算管理、国库支付、总预算会计等大部分业务的审计监督。同年,下辖黄埔区也建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联网审计平台,审计人员可以随时访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导出数据进行分析。目前,广州市审计局正着手研究,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利用联网系统对重点财政资金支出情况进行分析,选取可疑对象作为重点审计对象,确保重点审计对象每年审计一次、一般审计对象五年至少审计一次。

2、预留审计力量减少计划调整

为避免审计项目计划的频繁调整,保持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灵活性原则,预留一定审计力量是必要的。计划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以前年度党和政府临时交办的工作量,评估自身的审计资源,预留一定比例的审计力量。年度终结时,再将临时增加的审计任务,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3、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组织架构

针对计划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不适应审计实践要求的问题,应加强计划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的建设:一要明确管理机构,保证相关机构以主要力量认真做好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二要强化管理职能,特别是注重计划管理的统筹功能,发挥其总揽全局、指导全程的作用,使其在计划的制定、执行、评估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三要提高人员素质,挑选具有良好的财经知识背景、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宏观意识强的人员充实到计划管理工作岗位,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质,使之适应计划管理工作的需要。

4、加大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和评价的力度

改进计划范文第15篇

>> 越南人民在胜利道上 苏联S―60式57毫米高炮 英雄的越南人民打得好! 越南人民坚决打败美国侵略强盗 随时准备同越南人民并肩战斗 越南人的性格 土耳其“柯尔库特”双管35毫米自行高炮 履带式35毫米自行高炮防空系统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中国青年坚决支援越南人民打败美国侵略者 越南人民的英勇斗争和伟大胜利 越南人眼中的中国 越南人是这样想的 越南人爱唱中国歌 屏幕0.1毫米 4毫米与828米 美国陆军测试81毫米轻型迫击炮系统 阮延俊:做古琴的越南人 让越南人纠结的“Made in China” 越南人戴头盔购买安全套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越南人民军37毫米高炮改进计划 越南人民军37毫米高炮改进计划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大斧钺 傅丹毅")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越南人民军仓库中保存的双管37毫米高炮(越南编号K65-2)

越南,一个曾经同三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交战的国家,一个和战争一同生长一同发展的国家,其工业基础在连年战火中损失殆尽,国防工业发展曾几乎一度停止,仅依靠国际援助维持军队建设。同时,受制于经济条件,其购买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是最便宜的“低配版”。

笔者认为,评判一个国家的装备工业水平,不能就几件技术装备就简单做出判断,但也不能忽略少导际踝氨冈谑导首髡街蟹⒒映龅男Ч,要根据其装备特点和生产实际综合判断。恰好,越南国防频道开通了中文新闻电视节目。节目中报道了一些越南人民军近年来多款37毫米高炮的改进计划,笔者简要分析了其整体水平和实际作战效果,向大家展示越南人民军在装备发展上的具体思路和真实实力。 越南人民军仓库中的37毫米高炮,数量非常可观

关于越南人民军的37毫米高炮,外界普遍认为这些高炮大部分是在上世纪中叶,由苏联和中国提供的军事援助。随着近年来越南国防工业水平的提升,外界认为越南有能力加工这款37毫米高炮的部件。笔者发现,越南人民军仓库中保存的部分该款高炮铭牌上有K65-2的编号,同时火炮射表铭牌上使用的也是越南文字而非俄语和汉语。对此笔者认为越南应该已经具备对该炮的加工和组装能力,故而才会有K65-2的编号和射表上的越南语注释。但比较奇怪的一点是,一般而言为了保证火炮高低机和其它液压部件有较好的存放条件,高炮在库存时不会将炮身摇至该炮的最大仰角,而该处仓库中存放的高炮均已被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仰角,这种存放方式是十分不科学的。笔者推断,可能这里是为了节目效果做出的调整,亦或是为了节省库房空间不得已而为之。 正在进行维护的越南人民军双管37毫米高炮,通过节目介绍笔者判断这是越南人民军第二军区K79装备仓库的T81工厂,结合该炮身管和炮口装置上的“黄油纸”,该炮很有可能刚刚解除封存状态,进行检测调试 241高炮旅的37毫米高炮阵地,出自2016年5月21日的越南军事节目。奇怪的是这里的高炮阵地并没有一般高炮阵地上都有的重点防御方向

苏联的M1939型37毫米高炮是苏军为替换其进口自博福斯公司的25毫米高炮而研发的一款中低空防空装备。建国以后,我国在其基础上开发了1955年式37毫米高炮,并开始陆续装备我军。为改善单管37毫米高炮火力密度不足的弊端,我国准备装备双管37毫米高炮。但由于苏联仅向我国出口B-47式双管37毫米高炮成品,并不愿意提供该炮图纸,所以我国军工部门在1955年式单管37毫米高炮的基础上,将两门55式高炮合并,改进并修正了炮架和伺服机构,命名为1965年式双管37毫米高炮,并在越南战场取得了卓越的战功。进入70年代,我国又着手设计具备全自动全天候作战能力的双37毫米高炮,国营497厂与华东工程学院(前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现南京理工大学)等一大批单位合作研制,设计定型了1974年式双管37毫米高炮。西方普遍认为该炮在65式的基础上提高了射速并改善了伺服系统。老兵回忆:“新37同老37相比,伺服系统响应极快,还可以同炮瞄雷达联动。”但受制于客观条件,74式双37高炮在我军装备数量并不多,我军37毫米高炮的主力依旧是65式,在我国引进瑞士高炮技术并换装新型自行高炮前,该炮一直是我军主力低空防空火力。

不难看出,37毫米高炮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力装备,其设计理念更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这样的一款装备已经很难适应现代作战,即使像上文中提到的,我国对该炮伺服射击系统进行了改进,也很难保证该炮适应现代化的作战需求。 越南电视节目中出现的37毫米高炮瞄准指示装置,可以看到当射手将方向机转动的方向和预定目标方向存在偏差时,该装置上的光学指示装置会显示射手偏移的方向和偏移量,方便射手进行修正 正在进行低照度射击训练的越南人民军防空部队。此时射手并没有通过传统的光学瞄准设备(头盔处)进行瞄准,而是使用了瞄准指示装置进行瞄准

对于越南人民军来说,其装备的37毫米高炮既是作战部队的野战防空牵引高炮,同时也有相当数量部署在固定的工事中作为要地防空使用。对于野战防空而言,越南人民军虽然也有如ZSU-23-4这样的自行高炮作为伴随防空火力,但数量较少。要地防空中,现有的高炮指挥系统也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防空作战需求。同时,这些高炮的观瞄设备大多是传统的光学观瞄仪器,夜视能力差,夜间战斗力水平普遍较低。而越南人民军的37毫米高炮装备数量庞大,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新装备所替换。况且以越南的国防军事实力很难开发用于替换该炮的新型高炮,而大量外购高炮又会消耗非常多的国防经费。所以,为这些服役多年的高炮进行升级以满足现代防空作战迫在眉睫。

事实上,越南人民军对37毫米高炮的改进也确实在进行着。笔者通过越南国防频道军事节目中出现的相关线索进行分析,认为越南目前至少出现了两项独立的37毫米高炮改进计划,分别是越南人民军空军工厂改进生产的37毫米高炮新型车载指挥终端项目和越南人民军军事科学和技术研究院下属某研究所的车载自行37毫米高炮项目。 正在进行正常光照条件训练的越南人民军防空部队。虽然该炮安装了瞄准指示装置,但此时射手仍使用的是传统光学瞄准设备 越南人民365防空师第228高炮团的自动化37毫米高炮指挥仪,其后部方舱顶部的突起就是可升降信息平台的收纳处,方舱后部下方的集线盒是同高炮相连的线缆的位置

越南人民军空军下属的一个工厂的技术人员通过在现有高炮上安装瞄准辅助系统,并为之开发了一种基于卡车底盘的高炮指挥仪来提升现有高炮的作战能力。通过越南国防频道电视节目报道不难发现,该炮安装的和指挥仪联动的射手夜间瞄准辅助系统是一个安装在火炮高低机方向机手轮边的方向指示装置,为低目标照度状态的瞄准提供瞄准依据,这种瞄准方式同“对针”式瞄准十分相似。

传统的37毫米高炮在瞄准时,炮手将目标纳入自身的光学瞄准设备准星后,依靠一套机械机构解算目标运动信息和射击提前量。但是,这种操作方法在低照度或特殊条件下射击时非常不利,难以满足现代化防空作战需求。越南人民军设计出这种改进装置来为高炮瞄准提供辅助,将高炮指挥仪的数据方便直观地展示给一线操作人员,确实能提升高炮拦截效率。

和安装在火炮上的瞄准辅助设备相配套的射击指控设备是一种轮式机动高炮指挥仪。这款指挥仪以三轴轮式卡车为底盘,驾驶室后部为设备方舱,内部有一整套高炮射控指挥体系。方舱顶部安装有一套可升降的多通道光电信息获取平台,可实现对不同类型空中目标的识别和跟踪,也能为阵地上的多门高炮提供目标的方位和速度信息,配合上文中提到的高炮瞄准辅助系统,来完成对目标的拦截任务。

笔者认为,就目前资料来看,越南人民军的这款全新设计的高炮指挥仪是一个以光学为主要瞄准方式的射击指挥控制终端。在越南国防节目中的画面显示这个系统的设计还相对比较原始,更像是为了完成设计指标而随意拼接起来的一套装置。其后部大量的连线装置外漏,线缆布置混乱,光学仪器的镜头盖甚至不能遥控开合,整个装置也缺乏一个合理安装位置,只是把几台光学瞄准设备简单地放置在一个遥控平台上。而且,从片中不难看出,这个光学系统中很可能有越南从国外进口的设备,这也说明这套系统对越南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开发难度的。

不过,笔者发现在两次不同的越南电视节目中出现的这款系统上部的光学设备有了些许的差别。首先是越南国防科技类节目中报道的该产品在空军工厂生产时的图像,即上文中所描述的所有设备的原始状态,为方便叙述暂且称其为状态1。而这次节目后出现的交付部队进行测试的该设备则在光电装置外侧安装了一个简单外壳,称其为状态2。而另一个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已经交付部队使用的这款指挥系统的光电装置外壳则同状态1和状态2有了较大变化,仔细辨认后,不仅是外壳,系统使用的光学望远设备也进行了调整,称其为状态3。而在2016年11月16日越南国防新闻中的越南人民军高炮演习中参演的该款指挥系统的改进型号不仅调整了顶部设备的布置结构,其光电设备外壳和具体布置情况都和前三种状态有了较大变化,顶部用于保护光电设备舱的舱盖也进行了调整,与高炮连接的接口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还在方舱顶部安装了喇叭,称之为状态4。

除了信息获取设备,这款高炮指挥系统还有一个功能完善的指挥控制台。在控制台上有当前系统各炮情况指示,相关命令指令控制,瞄准系统状态和瞄准显示器,光学瞄准系统控制台等多个功能区域。指挥方舱内还设有空情标图板和通信电台。该平台为后部的指挥方舱安装了空调,目前看是民用的壁挂式分体空调,室外机安装在驾驶室后部,可见其设计整合性还是比较低的。

使用了这套设备的越南人民军高炮阵地,在布置形式上和传统37毫米高炮阵地并没有明显区别。其高炮阵地的布置方式同我军比较接近,在环形坑道工事的中心是射击指挥所,布置有射击指挥镜和双目测距仪,以及手持望远镜的观察手和负责旗语和下达口令的信号兵。但需要指出的是,一般来说连级37毫米高炮阵地上不设射击指挥镜,仅有一个测距仪。就74式37毫米高炮而言,其使用的指挥镜可以为整个连队提供伺服信息。 方舱指挥终端的画面,其显示屏具备触摸功能,能根据操作人员的点按操作对目标进行识别和跟踪,还能在不同目标之间进行切换 越南人民军37毫米高炮阵地的指挥所,可以看到后部的高炮指挥镜,前排左侧持双目望远镜的观察手和右侧持双目测距仪的测距兵

整体上来说,虽然有部分的越南人民军防空部队换装了这种改进型37毫米高炮系统,但其根本上来说毕竟不是一款为现代防空作战而设计的高炮,即使配套了新式的指挥系统,但高炮是传统的手摇式操作,效能依旧十分有限。考虑到越南的综合工业实力,能够对37毫米高炮进行这个程度的改进,应该是其目前能力所及的最大限度了。

而越南人民军军事科学和技术研究院下属某研究所的车载37毫米高炮项目就相对要简单许多。这种将牵引式高炮安装在载重卡车上进行伴随机动的计划一方面改进了其伴随防空火力不足的缺点,另一方面改装难度相对较低,成本也更容易被接受。

但令笔者感到奇怪的是,除了越南国防频道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一张样车照片和一个相对模糊的模型,并没有看到该车的其它任何资料。故而笔者推断,不排除该炮的改进计划已经被搁置。当然也有可能是该炮的改进工作启动较晚,目前还不成熟,所以资料较少。但不管哪种可能,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这款自行37毫米高炮还没有公开进入越南人民军服役。 越南国防频道电视节目中出现的37毫米自行高炮模型

该炮的整体改装思路是将一门双联装37毫米高炮安装在一个三轴卡车上,通过将车斗侧面板放平从而变为一个简易的阵位,车斗四周安装液压支撑装置作为火炮射击时用来稳定整体结构的下架和驻锄,液压支撑装置具备沿支撑方向和沿车斗侧面的展开方向的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