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1篇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朔良镇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总要求,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宗旨。现将我镇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几个方面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

朔良镇总面积39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63个自然屯、20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12户,总人口3.51万人。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朔良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集中整治日、一张工作任务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图、一个曝光台、一封信、一评比)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据统计,“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期间,全镇共投入资金25万元,清理村庄垃圾206吨、清理乱堆乱放1931处、清除池塘淤泥等149处91吨、拆除乱搭乱盖370处2701㎡、拆除广告招牌34个、拆除农村危旧房37栋1246㎡、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00处、废弃建筑残垣断壁3处。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镇列入基本整治型村庄数量为13个屯,分别是杏花村百罡屯、那腾 村塘江屯、那腾村那耀屯、宝达村那午屯、宝达村民锦屯、群敏村塘达屯、群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贡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岩乐屯、那娄村作月屯、灵龙村街上屯、灵龙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个都已经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13个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经完成,11个屯已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个村庄规划也已经上报住建规划部门。在工作中,我镇围绕“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乡村自治建设

(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镇始终把建设好的村委会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开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镇村分别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通过开会研讨,进一步完善我镇各村屯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强村组干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尽量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

(四)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

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各村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公开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程序合法、档案齐全。

三、乡村法治建设

(一)以人为本,树立乡村法治思维

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依法治村,规范乡村法治行为

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加强监督各村落实党建制度,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二是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镇班子成员加强对联系村党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导,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三)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同时优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警民联调工作室建设,定期开展村级人民调解业务培训。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阵地。积极推广“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

三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提高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化解

一是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严格要求网格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协同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坚持调处会议制度常态化,定期召开调处工作例会、培训会和推进会,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上报。

三是完善逐级调处制度。从村级开始逐级调处,层层上报。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事项,转司法部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是完善调处排查制度。排查方式采取拉网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准、排得快、上报及时为标准,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保证了矛盾纠纷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

三是加强村级文艺骨干业务培训,我镇先后派出3名文艺业务骨干参加县文化馆举办小品、声乐、嘹歌、舞蹈业务培训班,有力提高我镇今后文艺创作和各类表演的指导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朔良镇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环卫、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2篇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朔良镇立足区域特色,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总要求,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发展宗旨。现将我镇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中几个方面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乡村环境整治

(一)以“三清三拆”为抓手开展乡村风貌提升

朔良镇总面积39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63个自然屯、20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12户,总人口3.51万人。在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百日攻坚行动中,朔良镇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以“六个一”工作法(一个集中整治日、一张工作任务表、一版整治工作地图、一个曝光台、一封信、一评比)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

据统计,“三清三拆”百日攻坚活动期间,全镇共投入资金25万元,清理村庄垃圾206吨、清理乱堆乱放1931处、清除池塘淤泥等149处91吨、拆除乱搭乱盖370处2701㎡、拆除广告招牌34个、拆除农村危旧房37栋1246㎡、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00处、废弃建筑残垣断壁3处。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和安排,我镇列入基本整治型村庄数量为13个屯,分别是杏花村百罡屯、那腾 村塘江屯、那腾村那耀屯、宝达村那午屯、宝达村民锦屯、群敏村塘达屯、群敏村百最屯、朔良村子贡屯、南立村那朝屯、六羊村岩乐屯、那娄村作月屯、灵龙村街上屯、灵龙村拾拉屯。截止目前13个都已经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00%。13个屯的“三清三拆”工作已经完成,11个屯已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剩杏花村百罡屯、南立村那朝屯2个村庄规划也已经上报住建规划部门。在工作中,我镇围绕“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乡村自治建设

(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我镇始终把建设好的村委会放在首位,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开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镇村分别建立组织机构,明确领导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二)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通过开会研讨,进一步完善我镇各村屯村规民约,加大对村规民约制定和实施程序的指导监督,确保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可行性。

(三)加强村组干部管理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力树新形象,展现新作为。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机制,培养后备力量,尽量吸收农村优秀人才,壮大村级党组织的人才队伍,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集体经济+乡村治理”的运行模式。

(四)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

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各村推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公开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程序合法、档案齐全。

三、乡村法治建设

(一)以人为本,树立乡村法治思维

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法治理念和提升群众法制意识。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集中开展法制学习,通过宣传引导,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二)依法治村,规范乡村法治行为

一是规范村级组织运行管理。加强监督各村落实党建制度,确保村级党组织运行规范化;二是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镇班子成员加强对联系村党建和法治工作的指导,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四民主三公开”。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民主评议制度,促进村干部的依法办事的执行力。

    (三)普治共举,优化乡村法治环境

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治理防线,深化网格管理工作实效。同时优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警民联调工作室建设,定期开展村级人民调解业务培训。    

二是深化普法教育,建设乡村法治阵地。积极推广“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力争实现“民主法治村”全覆盖。

三是贯彻落实“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提高普法教育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入企,延伸农村法律服务触角,满足村民的法律需求。

(四)完善机制,强化矛盾纠纷化解

一是调处组织网格化建设。严格要求网格中各相关部门、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协同配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二是排查工作制度化。坚持调处会议制度常态化,定期召开调处工作例会、培训会和推进会,对排查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梳理、上报。

三是完善逐级调处制度。从村级开始逐级调处,层层上报。对依法应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事项,转司法部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四是完善调处排查制度。排查方式采取拉网式、排雷式、布控式的“三排”方式。排查效果以查得准、排得快、上报及时为标准,真正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保证了矛盾纠纷信息准,情况明,底数清。

四、乡村德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整合相关资金,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建设,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保障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是着眼乡风文明,留住乡愁记忆方面的建设,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

三是加强村级文艺骨干业务培训,我镇先后派出3名文艺业务骨干参加县文化馆举办小品、声乐、嘹歌、舞蹈业务培训班,有力提高我镇今后文艺创作和各类表演的指导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朔良镇是我县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和制约,农村基础配套设施比较薄弱。

2、资金制约问题。

3、群众环卫、法制、自治等意识不强、还存在不少封建陋习。

六、下步工作方向

1、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依托脱贫攻坚战加快产业转型,引导扶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发展,不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3篇

各位领导好!

2021年7月以来,按照中央及省、市委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我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积极开展帮扶磐石市松山镇东北岔村乡村振兴工作。三个多月来,在我市各级党组织及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顺利开启了帮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认真研究制定帮扶规划及年度计划。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后,我办党组一如既往地重视帮扶工作,把此项工作切实纳入日常工作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督导、同检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帮扶工作情况,针对实际情况开展调研。同时,组织驻村工作队、机关党总支研究制定了五年帮扶规划和本年度帮扶计划,明确了从党建引领、产业带动、集体经济提升、基础设施提质、精神文明建设等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

(二)严格选派得力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乡村振兴工作伊始,办党组即刻研究驻村工作队员人选,责成机关党总支通过自愿报名、组织审查、党组研究、集体谈话等程序,选派3名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足、自律意识强、道德品质优的机关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到东北岔村,协助村党支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同时,专门立会研究解决驻村干部的工作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驻村干部租赁了条件较好的民宅做宿舍,筹措资金解决了工作及食宿用品,解除了驻村干部工作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

(三)积极开展帮扶对接工作。按照上级部署,我办组织全办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到东北岔村,与24户包保脱贫户开展对接工作。对接走访期间,机关干部深入了解脱贫户的生产生活情况,特别是了解掌握脱贫户目前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详细记录,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四)积极协助开展党建工作。按照办党组的要求,驻村工作队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村党组织的帮扶和指导,协助开展好“三会一课”、党日等党内各项活动,做好会议记录,完善基础工作,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积极开展消费振兴工作。三季度,驻村工作队积极参加了吉林省农博会吉林市分会场展销会、吉林省供销合作社2021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市第七届供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展销会、市取柴河第四届蘑菇节农产品展销会,宣传销售东北岔村农产品,销售额达6000多元,同时联系了近20户销售商,为进一步开拓农产品销路做出了贡献。其间,我办要求驻村工作队去东博会参加农产品展销,因与其他展会时间重叠,故未成行。

(六)主动协助完成其他工作任务。驻村干部进驻后,按照办党组要求,协助配合村干部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人大换届选举、精神文明建设、环境整治等各项村里工作,得到了镇村领导及全村村民的广泛认可。

二、下步工作打算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4篇

 

去年以来,顺利通过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验收,被认定为首批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位列全省8个示范县第4名;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被省发改委等7部门批准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承担的省级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验收;阎什镇被自然资源部批准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田园综合体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获批创建“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试点县”。陈王街道西曹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董口镇军屯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张兆江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观礼。县在全省20xx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得“一等”考核等次。

 

一、健全完善推进机制,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高位推动,着力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各项任务。一是建立政策规划体系。编制印发了《县乡村振兴五年战略规划(20xx—2022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xx-2022)》《关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县的实施意见》,和五个振兴《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更加清晰。二是建立统筹联动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县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名县级领导任组长,负责推动工作落实。印发了《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明确牵头推进单位的职责、重点任务清单,全面压实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切实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今年3月,将全县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现场会开在田间地头,通过现场看、现场讲、现场学,明确方向、鼓足干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严格时间节点和任务要求,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和乡村振兴五个专班定期调度,督促加快重点任务落实。坚持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考核比重仅次于“新旧动能转换”,并与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级推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聚焦聚力农业产业发展,着力延伸整合产业链条,推动乡村产业向高水平转型提升。

 

一是加大农业领域“双招双引”力度。像抓工业招商一样抓农业招商,成立由分管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积极与万华集团、益客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每个重点项目成立一套班子,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靠上推进工作开展,全县现代农业项目质量水平、投资规模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投资20亿元的益客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加紧建设,培训中心、接待中心建设基本完成,肉鸭分割车间、职工宿舍近期将投入使用,羽绒车间主体钢结构已经完成,100万吨的饲料加工车间即将开工建设,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同步推进。投资13.54亿元的田园综合体被纳入省级田园综合体创建范围,目前农业板块设施农业大棚已基本完成,文旅核心区主场馆室内外装饰完成,工厂化猪舍部分投入使用。投资100亿元的国药康养文旅小镇、投资30亿元的烟台万华无醛板材项目、投资5亿元的舜耕农业文化生态园、一期投资3.5亿元的县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等一批农业新六产项目建设顺利。同时,我县正以益客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为龙头,加快培育百亿级农业“新六产”产业集群,打造产业振兴的坚固支点。目前,全县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6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23家。

 

三是全力打造产业融合载体。依托益客产业园、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涉及大埝镇等3个乡镇、53个村,被省农业农村厅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依托国药康养小镇、舜王城中药材市场,规划建设了“一场两园一基地”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省发改委等7部门纳入第二批省级创建范围,对推进城乡要素资源有效对接和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省土发集团合作设立的1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基金,作为全省首支省、市、县三级财政与企业资本合作设立的基金,开辟了乡村产业发展资金筹集新路径。

 

四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621家,其中部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8家,家庭农场总数420家,旧城镇葵堌堆村卢景生等3人被评为省级乡村之星。利用金丰公社、登海道吉、为民服务中心等,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县规模流转土地45万亩,流转率达到44.6%。大力发展特色畜牧养殖,加快斗鸡保种养殖基地、鲁西黄牛文化展厅建设,统筹养殖用地1805亩,新建现代化肉鸭养殖基地12个、智能化密闭鸭舍225栋,肉鸭出栏规模近1亿只,今年可达到2亿只。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种植业,全县中药材、瓜果蔬菜、毛木耳等种植规模继续扩大,成为全国毛木耳四大产区之一,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是加快推进农业多元融合。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启动“村播计划”,优化提升京东馆、天猫优品等电商品台,自建社群电商平台“七步生活”,发展淘宝镇9个、淘宝村35个、电商企业1100余家,开辟了农特产品销售新渠道。大力发展网红经济,与北京隆娱文化传媒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创办隆娱网红学院,打造网红直播基地,并邀请籍唱作歌手祁隆为农特产品代言,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产业”,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互联互动。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发展旅游强乡镇3个、旅游特色村9个,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

 

三、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塑造乡村环境新风貌

 

不断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一是积极稳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改革试点+龙头企业+美丽宜居乡村”的新路径、新模式,着力推动三产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堵点”,收到了“一通百通”的初步效应。其中舜耕历山社区是县与省土地发展集团合作的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目前东区1938套多层住宅楼、西区600套庭院式住宅大部分主体已完成,流转土地6000亩建设的舜耕农业文化生态园项目,正打造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有机无公害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扎实开展专项“回头看”,对全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视、全面摸底、全面整改,努力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百姓满意、安心、放心的民生工程。二是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1075个,乡村环境整治实现全覆盖。认真对照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七个专项行动方案设定的目标,找差距、补短板,定计划、抓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全县集中清理存量垃圾1.02万吨,清理卫生死角1.8万处,清理乱搭乱建5800个,清理村内坑塘750个,村内沟渠625公里,参与整治的镇村干部5000多人,累计参与整治群众投工投劳20万人次。在全市创建“清洁村庄”星级村的评定工作中位于前列。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县拥有农村公路2505.8公里,1084个自然村全部通公路,完成通户硬化里程1223公里,88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处理任务,累计实施农村改厕10.2万户,新建和改造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共厕所518处,农村面貌持续提升,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三是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以贫困村为重点优先打造,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市级示范片区3个,20xx年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启动创建市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片区3个,各项工作正积极推进。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大力开展县乡村三级干部“回乡村、靓庭院、助振兴”活动,完成示范户建成数6923户,建成率11.92%(全年任务13%),居全市第1。深入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植树造林,成功创建部级森林村居1个、省级森林村居3个,申报市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19个、特色休闲村5个。

 

四、培育乡村人才队伍,增强乡村振兴新活力

 

坚持把乡村人才培育放在首要位置,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一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训行动,建立乡村振兴培训基地5个,省级四型就业社区达到5个,数量居全市第一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启动实施“就业扶贫车间”技能提升培训、黄河滩区迁建居民培训等活动,去年累计培训9328人,着力培育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新农人。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大多成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主要成员,流转土地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三分之二。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推选各类好青年479名。二是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加大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建有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3个,鼓励更多在外工作人员回乡务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00万元。加大急需人才引进力度,公开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3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招聘乡镇事业工作人员45名、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35人、乡镇中小学教师340名,及时补充了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建立乡村振兴专家信息库,入库专家21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1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5人。三是建立完善人才激励制度。研究制定《籍在外地工作人员回鄄工作的意见》《县人才购房补贴申请发放实施细则》《县人才新政30条(修订版)》,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职称岗位设置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合理划定和分配中高级职称比例数,乡镇中级岗位设置比例提高了20个百分点、高级岗位设置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乡镇高、中、初级职称岗位达到17254个,首次开展16名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

 

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坚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大力挖掘弘扬乡村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一是强化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分中心17处、实践站150处、教育基地20处,被列为第二批全省试点县。积极选树身边典型,推选出好人7人、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2人、全省抗击疫情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个,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基层理论宣讲,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为契机,组织专家讲课团、基层宣讲员、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巡回宣讲400余场。二是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在组织举办馒头文化节、曲艺大赛、农村文化艺术节等传统活动的同时,创新组织了西瓜节、摸鱼节、全民沿黄健康跑等一系列贴近百姓、接地气的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精品文艺创造,编排的《商羊舞》被选送国家大剧院演出,创作的戏曲《爱在人间》和歌曲《强军路上有你有我》在省农村题材文艺汇演中分获一等奖、三等奖。三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继续推行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等6项服务全免费制度,火化率达到100%,薄葬厚养、丧事简办等新风尚深入人心。加快推进四德工程建设,城区建设四德公园、广场、街道,162个行政村建设了四德主题广场,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新体系

 

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完善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基层党组织延伸,通过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读书班等形式集体学习582次,916名党支部书记、21928名村(社区)党员全部完成集中轮训。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行星级量化管理,全县五星级村党组织136个、占35.3%,二星级以下村党组织已全部消除。严格落实《关于正向激励农村(社区)干部的十条意见》,组织全县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635人进行了健康查体,村级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二是实施“头雁工程”创建。面向县乡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优秀人才,公开遴选村党支部书记33人,打造一支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作风更优、纪律更严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立了1580人的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从中选配了党支部书记28名、“两委”成员98名;评选挂牌县乡两级头雁工程示范村230个,申报市级“头雁工程”示范村88个。摸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39个,全面实行了县级领导联村、乡镇领导包村、第一书记驻村、县直单位结对帮扶“四个一”工作措施,已基本完成整顿。三是夯实农村组织基础。选派县直第四轮第一书记126名、挂职乡镇(街道)副书记17名,实现了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强化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全县村级活动场所楼房化率达到94%。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方案,积极推广党支部书记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把农民组织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万元以上,村均6.37万元。三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雪亮工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和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选聘网格员802名,全面推行网格化手机APP,切实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村“两委”成员进行“二次体检”,严厉打击侵占农村集体专项行动,坚决防止涉黑涉恶人员侵蚀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5篇

按照《2018年推进乡村振兴战实施方案》中我站承担的工作任务,我们以绿满郾城建设为工作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和“宜居宜业”两大目标任务,大力实施环城防护林、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美化、林业产业发展等五大工程,有序推进了年度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我们结合省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访调查、借鉴学习等,制定了《村庄绿化实施方案》。该方案以“增林扩绿、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为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庭院、街道、休闲绿地、村内闲置土地、农田林网、围村林等六个区域的绿化建设,并对树种、苗木质量、栽植和管护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我们将依照该方案开展“绿化示范村”、“森林乡村”等创建工作,推动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扎实开展绿满行动。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办)及交通、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全区2018年造林任务为0.77万亩,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1.7万亩,占区定目标任务的127%。其中,生态造林0.77万亩,优质林果发展面积0.7万亩,花卉苗木发展面积0.7万亩,中幼林抚育0.7万亩。

1.环城防护林带快速推进。在石武高铁两侧打造10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按照单侧不低于100米宽的标准,采用3米*3米的栽植密度,选用慈孝竹、楸树、白蜡、楝树和银杏等五个兼具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功能树种,绿化长度2.6公里;在龙江路以北(幸福渠—五台山路之间)高压走廊两侧,建设6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栽植玉兰、海棠、樱花等观花苗木10万余株,五颜六色的鲜花次第开放,形成市民游览观赏的花海;在幸福渠、六支渠沿线建设2000亩的防护林基地。基地建设总体采用高大乔木、搭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达到四季有绿、四季有花。主要栽植有黄连木、三角枫、元宝枫等20多个品种14万余株,分为楸枫特色林、银杏特色林、玉兰春色林、榆梓特色林、阔叶用材林、果园特色林、针叶用材林、连榆混交林、樟枫混交林9大特色种植区。

2.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提质。对107国道两侧绿化提升档次,形成乔灌花结合、落叶与常绿相搭配的通道绿化景观。在沙河、颍河、吴公渠、幸福渠等4条河流两侧退耕还林,完成水源涵养林1000亩。龙城镇在坡大线单侧不低于50米宽的防护林带500亩。

3.农田防护林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土地整理、千亿斤粮食、美丽乡村道路及“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以区级道路、环乡道路、沟渠、田间已硬化生产路为重点,按照“一路(沟)两行树”标准,提升完善了农田林网防护功能。

4.镇村绿化美化有序铺开。以创建“市级园林式乡镇”、“市级绿化示范村”为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积极绿化美化政府所在地及四周环境,并择优选择1—3个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行政村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其中7邓村在村庄周围营造生态观光林基地850亩,栽植水杉、青桐、雪松等16个品种6万多株;7和龙城镇7村被评为市级绿化示范村,市政府各奖励1万元资金。

5.林业产业稳步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增扩猕猴桃、葡萄等特色经济林种植基地,建设和提升乡土树种及珍稀名贵树种培育基地,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品牌,实现林业产业精品化、规模化、基地化。新发展经济林面积1000亩,主要集中在7等镇;如7佳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龙城镇幸福村增扩猕猴桃种植面积400亩,李集镇李集、老集等村新发展猕猴桃255亩。新发展苗木花卉面积2000亩,主要集中在新店、商桥、裴城等镇;如7等村新种植复叶槭、玉兰苗木400亩,旺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裴城镇胡刘村增扩白蜡、北美枫香等苗木培育面积220亩。

7月份,我站牵头,组织全区36户苗木花卉经营主体成立了郾城区花卉苗木产业技术联盟。组织联盟单位外出考察学习,建立微信群,积极搭建各种信息平台。目前正在筹备郾城花木网站,开展专业性生产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联盟的成立,为培育壮大我区特色林业产业奠定了基础。

三、2019年工作计划

1.工作思路。

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为抓手,以“大绿化、大生态”为发展理念,以廊道绿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围村林,建设森林乡村,打造森林特色小镇。

2.工作打算。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6篇

按照《2018年推进乡村振兴战实施方案》中我站承担的工作任务,我们以绿满郾城建设为工作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和“宜居宜业”两大目标任务,大力实施环城防护林、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镇绿化美化、林业产业发展等五大工程,有序推进了年度工作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为充分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我们结合省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走访调查、借鉴学习等,制定了《村庄绿化实施方案》。该方案以“增林扩绿、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为发展思路,重点抓好庭院、街道、休闲绿地、村内闲置土地、农田林网、围村林等六个区域的绿化建设,并对树种、苗木质量、栽植和管护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我们将依照该方案开展“绿化示范村”、“森林乡村”等创建工作,推动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扎实开展绿满行动。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办)及交通、水利、城建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全区2018年造林任务为0.77万亩,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1.7万亩,占区定目标任务的127%。其中,生态造林0.77万亩,优质林果发展面积0.7万亩,花卉苗木发展面积0.7万亩,中幼林抚育0.7万亩。

1.环城防护林带快速推进。在石武高铁两侧打造10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按照单侧不低于100米宽的标准,采用3米*3米的栽植密度,选用慈孝竹、楸树、白蜡、楝树和银杏等五个兼具生态防护功能和景观功能树种,绿化长度2.6公里;在龙江路以北(幸福渠—五台山路之间)高压走廊两侧,建设600亩的生态围城林带,栽植玉兰、海棠、樱花等观花苗木10万余株,五颜六色的鲜花次第开放,形成市民游览观赏的花海;在幸福渠、六支渠沿线建设2000亩的防护林基地。基地建设总体采用高大乔木、搭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以达到四季有绿、四季有花。主要栽植有黄连木、三角枫、元宝枫等20多个品种14万余株,分为楸枫特色林、银杏特色林、玉兰春色林、榆梓特色林、阔叶用材林、果园特色林、针叶用材林、连榆混交林、樟枫混交林9大特色种植区。

2.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提质。对107国道两侧绿化提升档次,形成乔灌花结合、落叶与常绿相搭配的通道绿化景观。在沙河、颍河、吴公渠、幸福渠等4条河流两侧退耕还林,完成水源涵养林1000亩。龙城镇在坡大线单侧不低于50米宽的防护林带500亩。

3.农田防护林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土地整理、千亿斤粮食、美丽乡村道路及“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以区级道路、环乡道路、沟渠、田间已硬化生产路为重点,按照“一路(沟)两行树”标准,提升完善了农田林网防护功能。

4.镇村绿化美化有序铺开。以创建“市级园林式乡镇”、“市级绿化示范村”为目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积极绿化美化政府所在地及四周环境,并择优选择1—3个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行政村开展绿化造林工作。其中7邓村在村庄周围营造生态观光林基地850亩,栽植水杉、青桐、雪松等16个品种6万多株;7和龙城镇7村被评为市级绿化示范村,市政府各奖励1万元资金。

5.林业产业稳步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增扩猕猴桃、葡萄等特色经济林种植基地,建设和提升乡土树种及珍稀名贵树种培育基地,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品牌,实现林业产业精品化、规模化、基地化。新发展经济林面积1000亩,主要集中在7等镇;如7佳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龙城镇幸福村增扩猕猴桃种植面积400亩,李集镇李集、老集等村新发展猕猴桃255亩。新发展苗木花卉面积2000亩,主要集中在新店、商桥、裴城等镇;如7等村新种植复叶槭、玉兰苗木400亩,旺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裴城镇胡刘村增扩白蜡、北美枫香等苗木培育面积220亩。

7月份,我站牵头,组织全区36户苗木花卉经营主体成立了郾城区花卉苗木产业技术联盟。组织联盟单位外出考察学习,建立微信群,积极搭建各种信息平台。目前正在筹备郾城花木网站,开展专业性生产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联盟的成立,为培育壮大我区特色林业产业奠定了基础。

三、2019年工作计划

1.工作思路。

以“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为抓手,以“大绿化、大生态”为发展理念,以廊道绿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围村林,建设森林乡村,打造森林特色小镇。

2.工作打算。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7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打造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种养作用与效益的宣传和推广农业标准化种养实施经验,推广高效成熟绿色立体养殖模式。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及名优农产品评选,提高资源农产品整体知名度。目前我县以优质谷、红提、西红柿、猕猴桃、辣椒、茶叶、食用菌、百合、中草药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及以竹狸、生态猪、生态牛、黑鸡等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例如特色产业“三木”药材种植面积22.8万亩,白芨、重楼等特色作物1.95万亩(其中:高山优质茶叶0.5万亩、百合种植0.3万亩、白芨0.6万亩,重楼0.2万亩,玉竹0.35万亩)。二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药材、肉牛肉羊、  生猪七大种养业,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加大示范创建力度,促进大宗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农产品高端化。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创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家、市级1县、县级4家、乡级26家,示范区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等举措,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有力示范带动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农村设施进一步完善。2019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983.13万元,共分29个项目点,新建渠道38.96千米、拦水坝1座,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000亩,恢复灌溉面积600亩。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66.2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产量426吨、水果279吨、红柿25吨。2019年生态乡村示范建设工作, 12个村屯道路硬化道路20000多米,14个村屯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1900余户、11000余人。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15600张,悬挂宣传标语451条,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次数868次。清理积存和散落的垃圾累计20939吨,清理河塘沟渠累计21.3公里,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累计462.3吨,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的户数5153户,农村受益群众人数58775人。财政资金投入32万元,自筹资金408万元。将在24个自然村做无害化厕所600座,6个村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结合新农村生态(幸福乡村)示范建设点,建设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一座集市公共厕所,10座300户以上的村屯公共厕所。三是全力统筹抓好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举全县之力推进园综合体建设,引进全国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区域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结合我县中峰镇独具的红提产业,旅游业态,乡村特色,佛教文化等量身定制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目前县财政落实300万元设计规划资金,整合3000万元资金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0万元资金发展产业。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部分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达到特色风貌提升,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的总体要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传承发扬乡村优秀历史文化。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实现农村清洁厨房普及率60%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达100%。三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扫尾工作。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工作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县直单位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督促检查工作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安排,不定期开展督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培育农业品牌,抓好示范区建设。通过抓有机农业政策落地、抓“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抓标准化生产、抓质量安全体系、抓电商及订单销售模式等五大内容,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推进有机农业全覆盖,确保到2020年全县累计建成各级园示范区(园、点)102个、其中自治核心示范区2个,市级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级示范园19个,村级示范点78个。

(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借力“互联网+”发展,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有文化的“二代”农民、有技能的“两后生”返乡从事涉农行业创新创业,支持优秀农业技术科技人员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新农民。目前共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10余期,培训农民2.4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受益人数达5.8万余人次。

三、存在问题

(一)在培育带动型的龙头企业方面,我县农产品外销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二)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我县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弱,成立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实力薄弱,带动能力有限,难以担负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重任。

(三)在培育扶贫产业方面,我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贫困村大多地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目标。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美丽资源”乡村建设四个阶段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思路

1.规划先行,做好三个规划。一是县发改部门牵头做好全县的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二是规划做好农村建设规划,确保农业、水利、住建等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农业部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2.示范引领,做好示范区域建设。一是打造资江沿线示范区域。以绕资源县城水为基础,以山水相依、碧水蓝天为主题发展资江休闲旅游产业,把资江沿线的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以支部为龙头,以文明村创建和乡规民约制定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好人家、好人好事评选,着力打造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示范区。二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其他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示范片。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抓好人才培育,建立技术人才库。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等人才回农村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快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8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打造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种养作用与效益的宣传和推广农业标准化种养实施经验,推广高效成熟绿色立体养殖模式。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及名优农产品评选,提高资源农产品整体知名度。目前我县以优质谷、红提、西红柿、猕猴桃、辣椒、茶叶、食用菌、百合、中草药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及以竹狸、生态猪、生态牛、黑鸡等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例如特色产业“三木”药材种植面积22.8万亩,白芨、重楼等特色作物1.95万亩(其中:高山优质茶叶0.5万亩、百合种植0.3万亩、白芨0.6万亩,重楼0.2万亩,玉竹0.35万亩)。二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药材、肉牛肉羊、  生猪七大种养业,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加大示范创建力度,促进大宗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农产品高端化。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创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家、市级1县、县级4家、乡级26家,示范区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等举措,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有力示范带动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农村设施进一步完善。2019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983.13万元,共分29个项目点,新建渠道38.96千米、拦水坝1座,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000亩,恢复灌溉面积600亩。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66.2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产量426吨、水果279吨、红柿25吨。2019年生态乡村示范建设工作, 12个村屯道路硬化道路20000多米,14个村屯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1900余户、11000余人。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15600张,悬挂宣传标语451条,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次数868次。清理积存和散落的垃圾累计20939吨,清理河塘沟渠累计21.3公里,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累计462.3吨,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的户数5153户,农村受益群众人数58775人。财政资金投入32万元,自筹资金408万元。将在24个自然村做无害化厕所600座,6个村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结合新农村生态(幸福乡村)示范建设点,建设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一座集市公共厕所,10座300户以上的村屯公共厕所。三是全力统筹抓好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举全县之力推进园综合体建设,引进全国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区域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结合我县中峰镇独具的红提产业,旅游业态,乡村特色,佛教文化等量身定制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目前县财政落实300万元设计规划资金,整合3000万元资金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0万元资金发展产业。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部分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达到特色风貌提升,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的总体要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传承发扬乡村优秀历史文化。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实现农村清洁厨房普及率60%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达100%。三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扫尾工作。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工作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县直单位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督促检查工作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安排,不定期开展督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培育农业品牌,抓好示范区建设。通过抓有机农业政策落地、抓“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抓标准化生产、抓质量安全体系、抓电商及订单销售模式等五大内容,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推进有机农业全覆盖,确保到2020年全县累计建成各级园示范区(园、点)102个、其中自治核心示范区2个,市级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级示范园19个,村级示范点78个。

(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借力“互联网+”发展,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有文化的“二代”农民、有技能的“两后生”返乡从事涉农行业创新创业,支持优秀农业技术科技人员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新农民。目前共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10余期,培训农民2.4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受益人数达5.8万余人次。

三、存在问题

(一)在培育带动型的龙头企业方面,我县农产品外销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二)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我县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弱,成立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实力薄弱,带动能力有限,难以担负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重任。

(三)在培育扶贫产业方面,我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贫困村大多地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目标。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美丽资源”乡村建设四个阶段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思路

1.规划先行,做好三个规划。一是县发改部门牵头做好全县的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二是规划做好农村建设规划,确保农业、水利、住建等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农业部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2.示范引领,做好示范区域建设。一是打造资江沿线示范区域。以绕资源县城水为基础,以山水相依、碧水蓝天为主题发展资江休闲旅游产业,把资江沿线的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以支部为龙头,以文明村创建和乡规民约制定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好人家、好人好事评选,着力打造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示范区。二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其他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示范片。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抓好人才培育,建立技术人才库。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等人才回农村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快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9篇

一、切实担当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责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推动农村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农特产业加快蓄势崛起,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提升新水平,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为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但是仍要清醒看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广大农村仍然突出,“三农”仍是我市振兴发展最明显的短板,农业农村仍是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共同富裕道路最突出的问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民持续增收机制亟待健全,新时代城乡关系亟待重塑。

集安地处山区,自然生态优良,是农特产业大市,特色和优势在农特产业,发展的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在“三农”。全市上下务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担当,切实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焕发出打攻坚战的斗志、打持久战的韧劲,推动我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特色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县域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走在全省前列、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走在全省前列。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人才活力充分迸发,农村生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全市培育2个示范镇、10个示范村。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努力将我市打造成通化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特产业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新兴产业实现由小到大的转变;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特色产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示范市全面建成。

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率先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构建农业“三大体系”为重点,大力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产业兴旺方面。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推进集安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开工建设部级人参检验检测中心,推进中国·集安(澳洋)人参交易中心建设,加快设立产业发展资金和担保基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人参产业发展中,确保产业园发展有后劲、能持续。力争用4年的时间,将集安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中国人参产业发展战略的领跑者、中国人参产业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中国人参产业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先导区。着力推进鸭绿江河谷山葡萄产业带建设,依托山葡萄酒研发中心,深入开展山葡萄栽培和山葡萄酒酿造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每年研发山葡萄酒新产品3种以上,新培育引进葡萄酒庄2户,力争省级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次性通过评审。到“十三五”末,人参达到17.62万亩、葡萄达到2.5万亩、五味子达到1万亩、食用菌达到1100万袋、蜂达到2.2万箱。二是做大做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特色资源转化型加工企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培育,对带动能力强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努力打造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和聚集园区。加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指导和服务,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真正把集安的优良农特产品做细、做精、做强。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78亿元,同比增长8%。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实现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同时,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鼓励乡镇、村及企业、合作社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有机产品,积极开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创建,高标准举办野山参节、冰葡萄酒节等节事活动,进一步提升集安“特产之乡”、“中国人参加工研发基地”、“中国顶级冰葡萄酒产区”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立足资源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重点扶持乡村旅游度假村、农村家庭旅馆和乡村民宿、农业休闲观光及农产品采摘园等建设。到2020年,全市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达到25个,特色水果休闲观光及采摘园达到30个以上,农村家庭旅馆和乡村民宿发展300家,年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

(二)乡风文明方面。一是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深层次挖掘高句丽文化、鸭绿江文化、边境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精心提炼主题,努力打造乡土味、个性化的美丽乡村。赋予村名、古井、山川、河流等深层次文化内涵,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营造浓厚乡村特色文化氛围。二是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运用新媒体、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教育阵地,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结合各乡镇特点修订乡规民约,营造舆论环境,对接受宣传教育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实施村干部包保责任制,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制度化。同时,加大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组建宣传队,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民宣传到位、解释透彻,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今后三年我市每年至少列支5000万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同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管理和使用,集中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2018年,新打造提升“类型村”111个、美丽庭院3200户、干净人家2500户,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全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落实专项经费和责任主体。依托城市综合执法大队,探索组建乡镇综合执法中队,按照城市保洁模式,建立农村环卫队伍,构建有队伍、有经费、有制度、有标准“四有”的农村环境整治体系。四是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坚持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全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18年,计划投资3600万元,新建校舍4所,新购置校车22辆。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农村卫生院2所。加大村级医疗队伍建设,投入资金150万元,利用3年时间培养50名农村医生,2019年毕业后全部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

(三)生态宜居方面。坚持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合理确定城镇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形态结构和人居环境。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乡镇基础功能,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提高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同时,全面启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市推进三年攻坚行动,今年计划投资3.4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184个,清财公路、头财边防公路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改造农村厕所3000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9处,确保2.04万人饮水安全;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开通“电力绿色通道”,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电力能源需求。

(四)治理有效方面。结合我市“党建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引凤还巢”工程,从历任第一书记、离任党员领导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一批、派一批、引一批“三农”工作队伍。深入实施“智慧农村”工程,努力实现村级组织服务阵地建设规范化、投入多元化、管理制度化、服务精细化。继续推行市乡两级涉农服务部门服务功能下延,组建支援服务队。同时,健全完善治保、调解、普法等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内容和方法,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运转。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作用,构建农村网格化管理,真正发挥网格员作用,形成“人人都在网中,事事都在网中”的格局,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加快“雪亮工程”建设,实行封闭化、电子化治安管理,在村口和主要街道安装电视监控设备,采取全方位、全时制的监控,提高农村治安防范的水平和时效。加大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板报、标语、文艺节目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让村民随时随地学到基本法律知识。

(五)生活富裕方面。一是抓好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畜牧业、劳务经济,鼓励扶持农民就地就近自主创业、支持农民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到2020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255元,年均增长6%以上;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80%的村达到20万元以上。二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服务活动,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农业和农村中分离出来,进入二三产业和城市务工就业。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次。三是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科学筛选实施脱贫项目,切实提高精准脱贫成效。深入开展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光彩行动,集中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构建完善长效脱贫机制,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统一。2018年,计划投资34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47个,实现脱贫190人、3个贫困村摘帽。到2020年,全市665户、1362人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三、加强党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保障

(一)科学谋划。计划成立集安市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拿出专门的力量深入研究、全力推进、抓好落实。特别是要坚持用系统化的思维来谋划推进。今年年初,结合学习贯彻王志厚书记在通化市委第1次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我们专门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要求分管市领导带领部门找专家、机构拿出乡村振兴工作的三年规划,上半年就要完成,以确保这项工作的高站位和科学性、连续性。

(二)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推动落实最严格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根据省市统一安排,今年完成清产核资、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明年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和折股到户等工作。后年由点及面开展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全面完成成员身份界定。

(三)加大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建立“三农”投入增长机制,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积极谋划农业PPP项目,充分发挥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作用,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发展农村机构网点,增加对特色农业、订单农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健全监管机制。加快培育金融服务组织,扩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强化支农抵押担保,探索农民信用合作,满足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引导农村金融、保险机构重心下沉,向基层延伸布点。进一步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小贷公司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10篇

某某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分队

2018年12月18日

 

今年以来,我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分队紧紧围绕上级部门关于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文件和各次调度会、工作例会精神,严格按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办法和县工作队管理办要求严格住村开展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某某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分队共有市、县、镇派工作队员21人,其中分队长1名,市派第一书记2名,县派工作队员11名,镇派工作队员7名,每个贫困村有3名县级以上单位选派的工作队员,每个非贫困村有县派、镇派各1名工作队员吃住在村在村工作。目前工作队员吃住在村的地点主要分布在村委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或村干部家里,其中16人住在村委会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人住村干部或群众家里,全部工作队员每月住村均达到20天以上,工作台帐基本规范。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严格执行工作队管理制度。一是按时召开每月工作例会,传达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布置近期重点工作;二是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一天以内由村级党组织审批,二至三天由镇党委审批,四天以上由县工作队管理办审批,要求存好请假条并向村干部及时报告去向;三是按照“八有两安”要求扎实住村,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换棉被、秋冬衣物等住村必须生活物品,使队员安心住村、安心工作。

(二)完善“一人一档”驻村台帐资料。一是为工作队台帐配置专用文件柜,每名队员有独立文件盒,并统一标识、目录等;二是建立工作队员日常台帐资料,把工作队员的驻村承诺、季度工作情况汇报、半年工作总结、意外保险凭证、组织关系接转证明、月考勤表、周考勤公示表、驻村日记等日常台帐资料统一规范存档;三是建立“八九不离十”工作台帐,统一台帐封面,要求工作队员规范记录开展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等内容,并附统一规范说明的工作图片。

(三)大力推广“五个一”便民惠民活动。为全体工作队员订制统一的工作队服和名片。指导贫困村工作队员利用村级气象大喇叭宣传便民惠民政策。轮流到各个村民小组播放群众喜爱的电影、法律短剧、科技种养宣教片。结合“党员微心愿”活动,举办文体活动、开展慰问和志愿服务,为困难群众送服务、送快乐、送亲情。

(四)全力参与脱贫攻坚。一是积极参与所驻村新农合、新农保核查、贫困户危房改造进度跟踪、退出贫困户房屋定位等工作;二是所有队员均走遍所驻村贫困户(包含退出户和已脱贫户),走访过程中及时更正贫困户家中的“帮扶联系卡”“帮扶成效明白卡”错误内容,注意加强与贫困户的交流,提升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三是加强对扶贫政策和所驻村(社区)基本情况学习,做到扶贫政策“一口清”,熟悉掌握所驻村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五)打造“一村一特色”工作亮点。一是在大罗村开展医疗求助扶贫帮困活动,第一书记某某某帮助村民桂林就医事迹获得县工作队员先进事迹推介。二是在良村、社区发挥公安系统工作队员职业优势,推广微天眼,治安知识进村屯等活动,为该村安全稳定保驾护航;三是在石门村发挥市容局工作队员优势,大力开展“清洁乡村有你我”特色活动,该村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改善。四是在太平村发挥农业部门工作队员特点,组织驻村工作队进村指导贫困户种植沙糖桔,为贫困户增收打基础。

(六)切实发挥工作队员驻村作用。一是大罗村工作队邀请某某单位到该村开展扶贫帮扶结对共建座谈会并捐赠30多万元用于修建通村道路和开展扶贫助学献爱心等活动(其中20万元用于修建通村道路,10余万元用于捐赠贫困学生助学金和购买课旧、书柜、体育器材等教学设施);二是某某村工作队员积极参与中国工商银行永福支行党支部与大埠村党总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某某单位党支部为大埠村送来扶贫工作帮扶资金3000元并走访慰问了贫困户,为贫困户送上了油米等生活物资;三是某某村工作队员主动协助村干部完善村级党建工作台帐,在10月份的基层党建“两随机”督查工作中该村的党建工作台帐得到了市检查组的肯定;四是工作队员积极参与所驻村的经济普查、改厨改厕、清洁乡村、矛盾处纠等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工作队员缺少农村工作方法,对扶贫政策不熟悉,停留在工作分队长、村干部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的阶段,主动思考少,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工作队员缺少系统性培训,平时忙于日常工作,缺少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工作队员进一步做好驻村工作。

(三)镇派工作队员驻村工作补贴与市、县派工作队员不统一,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求队员全力参与所驻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配合镇村扎实做好贫困户房屋认定、村级台帐整理和贫困户脱贫“双认定”等扶贫中心工作,顺利完成所驻村(社区)的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二)采取微信群、QQ群扶贫政策等学习内容,督促队员学习扶贫政策手册,组织工作队员参加各级扶贫业务培训,进行扶贫政策考试等方式,让工作队员进一步掌握熟悉扶贫政策和业务技能。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11篇

某某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分队

2018年12月18日

 

今年以来,我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分队紧紧围绕上级部门关于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文件和各次调度会、工作例会精神,严格按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管理办法和县工作队管理办要求严格住村开展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某某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分队共有市、县、镇派工作队员21人,其中分队长1名,市派第一书记2名,县派工作队员11名,镇派工作队员7名,每个贫困村有3名县级以上单位选派的工作队员,每个非贫困村有县派、镇派各1名工作队员吃住在村在村工作。目前工作队员吃住在村的地点主要分布在村委会、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或村干部家里,其中16人住在村委会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人住村干部或群众家里,全部工作队员每月住村均达到20天以上,工作台帐基本规范。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严格执行工作队管理制度。一是按时召开每月工作例会,传达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布置近期重点工作;二是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一天以内由村级党组织审批,二至三天由镇党委审批,四天以上由县工作队管理办审批,要求存好请假条并向村干部及时报告去向;三是按照“八有两安”要求扎实住村,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换棉被、秋冬衣物等住村必须生活物品,使队员安心住村、安心工作。

(二)完善“一人一档”驻村台帐资料。一是为工作队台帐配置专用文件柜,每名队员有独立文件盒,并统一标识、目录等;二是建立工作队员日常台帐资料,把工作队员的驻村承诺、季度工作情况汇报、半年工作总结、意外保险凭证、组织关系接转证明、月考勤表、周考勤公示表、驻村日记等日常台帐资料统一规范存档;三是建立“八九不离十”工作台帐,统一台帐封面,要求工作队员规范记录开展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等内容,并附统一规范说明的工作图片。

(三)大力推广“五个一”便民惠民活动。为全体工作队员订制统一的工作队服和名片。指导贫困村工作队员利用村级气象大喇叭宣传便民惠民政策。轮流到各个村民小组播放群众喜爱的电影、法律短剧、科技种养宣教片。结合“党员微心愿”活动,举办文体活动、开展慰问和志愿服务,为困难群众送服务、送快乐、送亲情。

(四)全力参与脱贫攻坚。一是积极参与所驻村新农合、新农保核查、贫困户危房改造进度跟踪、退出贫困户房屋定位等工作;二是所有队员均走遍所驻村贫困户(包含退出户和已脱贫户),走访过程中及时更正贫困户家中的“帮扶联系卡”“帮扶成效明白卡”错误内容,注意加强与贫困户的交流,提升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三是加强对扶贫政策和所驻村(社区)基本情况学习,做到扶贫政策“一口清”,熟悉掌握所驻村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

(五)打造“一村一特色”工作亮点。一是在大罗村开展医疗求助扶贫帮困活动,第一书记某某某帮助村民桂林就医事迹获得县工作队员先进事迹推介。二是在良村、社区发挥公安系统工作队员职业优势,推广微天眼,治安知识进村屯等活动,为该村安全稳定保驾护航;三是在石门村发挥市容局工作队员优势,大力开展“清洁乡村有你我”特色活动,该村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改善。四是在太平村发挥农业部门工作队员特点,组织驻村工作队进村指导贫困户种植沙糖桔,为贫困户增收打基础。

(六)切实发挥工作队员驻村作用。一是大罗村工作队邀请某某单位到该村开展扶贫帮扶结对共建座谈会并捐赠30多万元用于修建通村道路和开展扶贫助学献爱心等活动(其中20万元用于修建通村道路,10余万元用于捐赠贫困学生助学金和购买课旧、书柜、体育器材等教学设施);二是某某村工作队员积极参与中国工商银行永福支行党支部与大埠村党总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某某单位党支部为大埠村送来扶贫工作帮扶资金3000元并走访慰问了贫困户,为贫困户送上了油米等生活物资;三是某某村工作队员主动协助村干部完善村级党建工作台帐,在10月份的基层党建“两随机”督查工作中该村的党建工作台帐得到了市检查组的肯定;四是工作队员积极参与所驻村的经济普查、改厨改厕、清洁乡村、矛盾处纠等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工作队员缺少农村工作方法,对扶贫政策不熟悉,停留在工作分队长、村干部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的阶段,主动思考少,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工作队员缺少系统性培训,平时忙于日常工作,缺少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利于工作队员进一步做好驻村工作。

(三)镇派工作队员驻村工作补贴与市、县派工作队员不统一,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求队员全力参与所驻村的脱贫攻坚工作,配合镇村扎实做好贫困户房屋认定、村级台帐整理和贫困户脱贫“双认定”等扶贫中心工作,顺利完成所驻村(社区)的年度脱贫攻坚任务。

(二)采取微信群、QQ群扶贫政策等学习内容,督促队员学习扶贫政策手册,组织工作队员参加各级扶贫业务培训,进行扶贫政策考试等方式,让工作队员进一步掌握熟悉扶贫政策和业务技能。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12篇

市委组织部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要抓手,着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发展的“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着力健全工作机制。

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一是抓好前期工作调研。由组织部副部长带队,分五组下基层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以座谈了解、实地察看、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党建促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及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文件提供参考。二是推行“1331”党建工作机制。建设一个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抓好农村骨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志愿者等三支队伍建设;推动实现“两增收一美丽”目标;构建一套运行顺畅、效果良好的农村工作机制。依托民富中心服务网络建设,组建民富商务公司,建成XX个村级民富中心网点,构建紧密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联动,夯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落实责任、考评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XX市委和市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党建促乡村振兴具体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及完成时限,每个季度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把工作抓实抓牢。建立乡镇书记抓基层党建问题、责任、任务“三张清单”,乡镇书记分别挂钩联系1个先进点和1个后进点、领办1个党建项目、培育2个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头人,每年至少打造1个组织工作特色项目,持续推进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增效。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一线跟踪考察干部范围,激励广大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踊跃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培育典型帮扶转化。市财政每年安排xx万元党建专项经费,通过筛选培育一批硬件完善、软件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党建重点示范村,着力将联系点打造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基层党建的示范标杆,示范带动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提升。

二、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的关注点

(一)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被问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有关乡村振兴的选项中最感兴趣的部分”时,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xx人选择“生活富裕”,占xx.x%。

(二)期盼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xx人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提高居民收入。虽然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然而,要实现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依然较大,需要多方合力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期盼资金、人才、技术向农业农村流动。

在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是资金、人才、技术的,分别有xx人、xx人、xx人,分别占xx.x%、xx.x%、xx.x%。在问到“您认为乡村振兴的因素有哪些”时,xx村六组龙群莲回答说“当然是资金、人才、技术了,没钱,怎么搞好农村,有钱,没人才和技术也搞不好农村啊”。资金、人才、技术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大家的共识。

(四)期盼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xx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期盼的是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分别有xx人、xx人,分别占xx.x%、xx.x%。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医疗的有xx人,占xx.x%。希望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是村民的共同心声。

三、乡村振兴的有利因素

(一)产业发展逐步壮大

近年来,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xxxx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xxx家,省重点龙头企业xx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xxxx家,同比增长xx.xx%。同时,全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武昌鱼、蓝莓、xx胡柚、梁道大米等特色产业,打造本地农产品品牌。xxxx年底,全市共有“一村一品”点xxx个,示范点xx个。全市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品牌xx个,总数达xxx个,同比增加xx个,增长xx.xx%。

(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鄂州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调查中发现村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道路变好了变宽了、房子变大了、村子变干净了”。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xxxx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xx万吨,综合使用量达xx.x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xx.x%,较上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乡村垃圾按照“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的模式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指数达到xxx%。全市有xxx多座污水处理设施对乡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指数达到xx%以上。

(三)乡风建设基础扎实

全市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xxx%,村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健身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基础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不断完善,为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全市对乡风建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注重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在尊重原有乡村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元素。在进行农村旧房改造时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

(四)乡村治理有序推进

鄂州市积极探索农村社会管理途径,整合面向农村的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建立全域覆盖的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每个村都有配备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监督环境卫生、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网格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不仅降低了乡村治理成本,而且促进了乡村的和谐稳定。现阶段,随着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化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四、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一户农民种植x.x亩地的小麦,产量xxx斤,毛收入xxx元,投入成本xxx元(整地xx元、种子xx元、化肥xx元、收割xx元、农药xx元),人工未计,亏本x元。据调查,今年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价格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全市化肥价格按简单平均,平均涨幅xx.x%。同时,农业生产人工成本不断增长。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二)乡村特色产业不强。

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生产特色农产品的企业规模小、生产链短,产业集群度低。以湖北省xx镇铁皮石斛生产基地为例,基地负责人表示铁皮石斛种植、加工技术要求高,其中从鲜品烘焙成干品这一环节目前依赖于浙江的同行,其原因是这一环节技术要求高,如果在本地培训工人,由于是临时作业,难以留住工人,所以宁愿将鲜品运往浙江同行那里进行烘焙处理。

(三)技术人才支撑不足。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xx岁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较少。务农人员文化程度一般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广难,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村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农活了,希望政府供养他们。一些人觉得医疗费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报销费用。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等政策、靠扶持、要条件,过度依赖政府,缺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几点建议

x.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面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大对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民主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三是加大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向村民宣传国家各项政策时,进行合理引导,让群众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实现生活富裕。

x.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一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力争聚集一批特色产业创新性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加快升级。三是以品牌意识拓展市场。做响“武昌鱼”、“xx湖”两大品牌。用“一条鱼”、“一个湖”带响“梁道”、“梁心”等一批产品品牌。

x.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增加民生投入,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打造生态宜居的好环境。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新业态的投入,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农业、快乐农业等,使农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新产业新业态。

x.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振兴技术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二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进一步细化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2020年乡镇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汇报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建立统一协调办事机构。

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镇农业、农经、水利、农机、财政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

二、着眼产业兴旺,努力建设经济强镇工作。

今年以来,全镇新成立农村经营主体X家;农业招商引资项目X家,引进资金X.X亿元,流转土地X亩以上,其中流转X亩建立冬桃种植基地;产业扶贫持续发力,产业带动X户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X万元;农技部门积极宣传农技知识,提升农民秋种积极性。

三、实施环境治理,营造生态环境。

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改厕任务X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册档案,镇村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汲取河长制工作经验,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册档案;与扶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公庄中心村。

四、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乡创业农民X人,到X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达X人次。

五、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打照一批“三农”队伍。

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机遇,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市、县参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继去年我镇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积极稳步发展,X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万元;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X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13篇

二闸村党支部  二闸村委会

(2018年11月28日)

 

根据安排,现将我村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闸村共八个社296户,1195人,其中党员54人。耕地面积2010亩,二闸主要以种植大田玉米为主,近年来为改善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今年二闸村种植制种芹菜200亩,商品辣子100亩,引进种植油用牡丹套龙豆70亩。

二闸村现有低保户24户58人,其中一类低保户3户,二类低保户9户,三类低保户11户,四类低保户1户;特困户9户14人。今年通过召开两委会及社长会评议确定的帮扶户共12户其中三社2户,四社3户,五社4户,六社1户,八社2户。

二、全域无垃圾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及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

(一)全域无垃圾行动开展情况。今年来按照全域无垃圾

工作要求每周二、周五发的低保户对我村主干道卫生巾打扫保洁,同时发的群众对各自卫生进行打扫。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自19号开始我村积极发动群众及低保户、五保户在全村开展了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本次行动共计发动低保户五保户及公益性岗位人员30人。社长主要负责发动本社群众对社内卫生进行整治,低保户、五保户及公益性岗位人员主要负责公共路段及公共区域卫生。为切实做好本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我村主要采取集中整治与分片包干的形式进行,首先组织五保户低保户对公共路段卫生进行了打扫,公共路段打扫完成后有村两委带队逐社进行卫生整治及检查督促各社社长发动群众对社内卫生进行彻底打扫。

  (二)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2018年我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村顺利的完成了镇党委镇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在整体经济基础落后的前提下我村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了小区文化广场的修建及验收工作,道路亮化工作,主干道天牛木采伐工作。在镇政府的支持和配合下进行了小康楼住户尾款催要工作,小区污水处理站维修工作。完成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收缴,矛盾纠结调处工作,公益性岗位人员选聘及日常管理运转工作,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危房改造,改炕等一系列等工作。

三、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着力抓好组织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形势的新发展,尤其是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等因素,需要转变职能以适应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发展和壮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二是完善现行的村民委员会等群众组织,进一步加快创新步伐,提倡村党组织成员通过民主程序依法进入村民选举委员会、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党组织成员和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使党组织成为农村法治建设和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三是鼓励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动农民自愿结合组成各种社会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使之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当事人。

(二)着力壮大我村产业。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一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我村靠近国家湿地公园和千亩采摘园、辖区内湿地、林地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发展我村1、2、3、4社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依托村委会发展电子商务等农村服务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二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目前我村在种植结构转型发展上已引进油用牡丹、商品辣椒、制种芹菜等作物,正在逐步探索种植优质农作物、特色高端无公害蔬菜等提高农业效益。

(三)着力复兴乡村文化。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农民大量进城、农村土地被大片征用、第一产业从业比例迅速降低的现实境况下,亟待通过重构乡村文化,即通过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在文化创新中凸显乡村文化个性,以文化的发展带动全村产业的发展。一要完善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供给,为农民群众搭起展示自我的平台,目前我村文化广场已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二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把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农村文化道德建设。三要大力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我村一、二、三社临近湿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一、二、三社的改造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城市居民选择乡村居住,催生新型乡贤文化,激活传统乡村文化中的活性因子。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14篇

按照会议安排,现就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情况

(一)夯实责任,做好领导体制有效衔接。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委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统筹协调重大问题和各站办、嘎查村工作任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的落实。二是持续加强嘎查村党组织建设,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新一届嘎查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X岁,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强化驻村帮扶,做好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在加强业务指导培训的同时为全镇10名驻村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设施,切实从思想上、生活上解决驻村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为驻村工作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三是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办公室在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定期调度各项工作进展,强化组织保障和动员能力。

(二)突出重点,做好乡村特色产业有效衔接。一是持续做好村集体经济的全方位监督,加大对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的监管,助推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截止日前,全镇5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X万元。二是积极解决全镇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今年累计推荐X家农牧业经营主体申请贷款X万元,有效满足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中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三是加大扶贫小额信贷贷款宣传力度,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2022年,镇党委拟申请呼和木独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为有意愿、有能力养殖但无资金启动或致力于做大、做强、做精的养殖户、家庭农牧场、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全力支持发展以优质肉牛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种养殖业,为全镇引导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三)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责任、政策、帮扶、监管等“四个不摘”要求,对现有帮扶政策进行梳理,配合乡村振兴局和各行业部门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全面加强乡村振兴衔接能力。目前,我镇共申请发放教育帮扶资助资金X万元,资助学生X名;为X名已脱贫户和“三类户”报销医疗费用X万元,应急救助防贫保障政策共救助x人,落实救助资金x万元,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X名。

(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一、二季度共识别监测对象1户1人,属突发严重困难户,按照因户施策要求落实了帮扶措施。三、四季度在常规监测的基础上着重对全镇“十类户”进行入户摸排,识别监测对象7户15人。

乡村振兴情况汇报范文第15篇

关于“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

(2021年6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xxxx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部署“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21年2月3日至5日,亲临xx视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指示xx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xx区人大常委会要贯彻落实好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有所作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这一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人大工作骨干力量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省、市有关工作要求,结合人大工作实际,3月6日,xx区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主任会议上,明确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牵头,选任联工委具体负责,其他委室积极配合,积极抓好“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工作;3月26日,xx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中心组2021年第1次学习研讨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上,再次对“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充分认识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扎实抓好工作落实;积极引导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不断发挥代表来自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切实发挥代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同时,xx区人大常委会及时明确专人负责,草拟《xx区人大常委会关于“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的实施方案》;认真建立健全并根据执行情况修改完善《xx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组成人员联系区人大代表工作办法》《xx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登记办法》《xx区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制度》、《xx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原选区选民工作办法》等规范代表工作的规章制度,为抓好“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提供重要的保障。

二、以争当“四员”为抓手,积极把“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引向深入

根据省、市关于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工作安排,xx区人大常委会认真探索工作思路,努力充实活动内容,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完善对代表的服务,促使代表争当“四员”,努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争当学习宣传引导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组织引导全区人大代表深学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会议精神和政策要求,努力提升人大代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发动人大代表尤其是领导干部代表深入镇村、依托已经建立的30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和136个人大代表联络室,宣传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营造“人人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共组织全区人大代表学习培训207人次;发动代表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宣传,累计涉及群众12000余人次。人大代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性逐步提高。

(二)争当社情民意联络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发挥人大代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代表群众的天然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代表结对帮扶贫困群众、联系选民、述职评议等活动,促使代表深入人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了解群众愿望,及时下情上达,反映社情民意,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今年以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xx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引导辖区内每名区、乡(镇)人大代表联系了2至3户贫困户,全区210余名区人大代表、1400余名乡(镇)人大代表,共联系了贫困群众3000余户。同时,结合xx区人大常委会县处级领导代表具体负责全区各相关产业、包保各有关乡(镇、街道)的实际,强化工作调研督查,深入乡村一线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督促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通过结对帮扶、实时走访、调研督查,共帮助解决贫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70余个,有效促进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三)争当改进工作监督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适时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活动,邀请代表参加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相关工作报告,深入查找乡村振兴工作短板和问题,积极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乡村振兴相关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代表对xx区易扶搬迁后续扶持、人民调解、旅游产业化、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等进行专题调研,指出了“搬迁群众常住率不高,社区治理工作有待加强”“有的乡村人民调解组织发挥作用不到位”“部分乡(镇、街道)对乡村振兴工作重视不够”“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与有效接续乡村振兴有差距”等问题20余个,提出了“切实提高易扶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水平”“提高群众通过人民调解机构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着力解决脱贫攻坚遗留问题,扎实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污水环保处理垃圾清运设施问题”“加快区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速度,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等意见建议20条,并督促政府认真解决存在问题,进一步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四)争当示范带头战斗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充分利用部分人大代表是乡村致富能人、产业发展大户等优势,鼓励引导代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积极吸纳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建设,推动农村农业产业更好发展、群众增收致富。如:来自xxx的区人大代表xx,带头发展刺梨产业,组织发动xx村群众种刺梨,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群众刺梨种植技术,带动群众种植刺梨3500亩,年均可增收上百万元,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和全村经济发展;市人大代表xx,针对易扶搬迁工作中社区居家妇女再就业难的问题,组建成立xx公司,积极开展手工技能、家政服务等专项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近百名居家妇女均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稳定增收脱贫;来自xx乡的区人大代表xx,带头创办xx公司,建成3600余亩茶旅一体化基地,为贫困群众提供了20余个长期工作岗位,以及田间管护、茶青采摘季节性岗位100余个,仅务工支出就需2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增收难题。在引导代表带头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同时,xx区人大常委会还引导代表在文明乡风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和宣传者,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破旧俗、立新风,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细化婚丧嫁娶等方面的有关要求,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引导代表发挥维护社会稳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参与接访走访、治安民调、群防群治等工作,深入分析产生、制造、激化社会矛盾的因素,探寻缓解、控制、化解社会矛盾的手段、方法和规律,积极为实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加强社会管理建言献策,努力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