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

公路文化论文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高度关注,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管理的首要位置,促使员工提供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形成良好企业安全生产环境。这样在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影响下,就实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原则,确保高速公路运行的安全畅通。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通事故频发带来安全文化建设的压力我国特别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并且建立了相关的法律体系和监督管理网络。企业为提高生产安全投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安全资金投入,但是,一些安全生产事故仍然频发。

对于高速公路管理企业来讲,这些企业所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来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运行,但却难以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很多员工对安全管理存在漠视行为。高速公路管理企业不得不进行安全生产责任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的需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复杂性,其安全管理内容包括人、车、路、环境。这样就需要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必须采取多样性的管理方式,以适应高速公路动态安全管理的要求。为此,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企业必须塑造一种具有高度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形成约束力量。这种安全意识逐渐融入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中,成为员工和团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最终行为高速公路企业文化。这样就促使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思想贯彻到企业各部门,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必然在员工的思想深处形成一种定势和响应机制。具有安全意识的员工可以带动团队投入到安全生产中,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

实施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重视企业的企业安全理念构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员工的安全行为,打造具有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安全文化,使安全管理成为企业和员工的必须工作内容。提升员工的安全价值观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重视对安全方面的管理,提升企业的道德规范和思想,从而提升员工的安全价值观,这成为企业的安全文化管理的核心,这里面应涵盖企业安全理念、安全体系以及安全目标的建设内容。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应实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加强“六大安全”的管理安全重点,包括人员安全、车辆安全、资金票据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施工安全和饮食安全。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管理体系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具体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与之配套的管理、责任、应急救援体系网络。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安全生产协调工作,促使企业的各部门、单位分工协作,有效避免出现安全工作只是分管领导和专职部门的事的不利局面。

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管理体系必须强化目标管理,实施安全的逐级负责,目标到人的原则。公路管理企业明确当年的安全工作主要任务,再进行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每位员工的权利义务与奖惩办法,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到人。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管理的安全制度成为企业安全工作的指导,发挥规范安全工作的职能。高速公路管理行业具备了健全完备的安全制度。高速公路管理企业各部门应重视安全制度,定期进行检查,使其成为企业安全工作的管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准则,充分发挥安全制度的安全管理价值和作用。企业应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其可操作性和标准化程度。其修改应与相关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使实际工作内容与制度条款相对应,这样使安全管理制度更充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例如:在规范员工的行为方面、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引入“标准化”有效规避了一线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  企业文化  效率

        一、 高速公路企业及企业文化

        1990年8月20日中国 “神州第一路”沈大高速公路顺利开通,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随后二十余年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通车里程飞速发展,高速公路企业也随之不断壮大和发展。以河南省为例,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境内主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016公里,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高速公路企业达到46个,年度运营总额达5000亿元,上交利税670亿元,有力地带动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高速公路企业从数量和规模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对高速公路企业的定义为“经国家政府特别行政许可,从事高速公路建设并实行收费经营,以盈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政企分开,具体法人实体的公司制企业,可依法自主经营活动。”因而,高速公路企业作为国家政府特许、代表政府管理、经营国家高速公路投资的大型企业,它的经营目标首先是实现利润及其价值最大化,同时兼顾提供优良交通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普遍的感召力和凝聚力。2004年6月颁布的《河南高速文化纲领》中明确提出“高速公路企业作为社会服务型企业为股东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机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企业使命;树立起“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的基本价值观;倡导“围绕市场运作,整合内外资源,打造卓越品牌”的经营理念; 严格贯彻“廉洁自律,权威执行” 的企业作风;努力培养员工 “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最终形成 “学习、创新、团队、职业” 的企业精神。

        二、 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文化等,它有助于增强组织系统的稳定性和凝聚性,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同时,他又以观念的形式,从非计划、非理性的因素出发来调控企业或员工行为,是企业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自觉地组成团结互助的整体。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讲, 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不仅要提升和构建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全体员工的集体观念,使员工在潜意识的行为过程中体现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科学、有效的企业文化将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具有如下重要作用:(1)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形成企业巨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河南高速公路企业从1994年第一个高速公路企业发展至今,已达到46个经营实体,就在于他们强化服务意识,逐渐形成以“学习、创新、团队、职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精神,才发展成为高速公路大省的地位。(2)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形象,实施科学的企业形象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形象管理的成果又会凝结成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的思想中,支配着员工的行为。河南省高速公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领导垂范、统一培训、舆论引导、行为激励、建立礼仪标准、造就楷模、活动感染、形象重塑和创造氛围等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各级管理及服务人员的企业文化精神和内涵,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高。(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一般而言,企业经营业绩与其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越大,企业的经营业绩就越好;反之,则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

        三、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高速公路企业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运营发展与不断探索后,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企业建设当中,注意将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方方面面。笔者在对绩效管理运行比较好的企业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的企业文化都强调两点:一是绩效导向作用,二是无缝沟通作用。

       (一)建立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中国人自古就有不得罪人的文化沉淀,反映到企业文化上就是一种“老好人”文化:大家在做绩效考核时都不愿意做反面的评价,因此在考核时难免会造成情感上的主观评价,所作的考评也就相应是含糊混淆,无法对员工造成正面有效的引导作用。同时,许多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中形成了一种“重资历、轻能力”的文化。如果是一名老员工,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等各方面的原因,但通常的结果都是“他是老员工,照顾点算了”。岂不知这对高绩效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抱负的人才,肯定不愿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工作。河南高速公路企业文化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员工“业绩面前人人平等”,反映到具体的管理措施中就是用人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一切凭业绩说话。

        (二)建立无缝沟通的企业文化

        沟通须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企业要塑造一种上下级之间的无缝沟通的文化氛围。首先,企业高层领导应该身体力行,养成主动沟通的好习惯。河南高速在企业文化中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走访,强调“沟通、沟通、再沟通”。同时,高层领导应定期借鉴,有力促进了无缝沟通企业文化。《河南高速企业文化纲领》明确提出:不管是省级高速公路企业,还是地市级高速公路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员,定期安排固定的时间,单独会见一下那些来自公司基层的员工,可以是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问题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实施需要复杂的准备工作,包括:盘点企业需要做哪些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准备,将企业文化实施中所要涉及到的人都纳入其中,不允许落下任何一个,就连企业老总也不能例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因而,高速公路企业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使员工明确自己未来的打算和计划,并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让员工有归属感,从而加速高速公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喜.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营销因素及提高途径[j].交通建设,2007,(9).

[2]朱莉,曾凡辉.企业文化与中小企业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4,(7).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企业 企业文化 效率

一、 高速公路企业及企业文化

1990年8月20日中国 “神州第一路”沈大高速公路顺利开通,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和发展。随后二十余年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通车里程飞速发展,高速公路企业也随之不断壮大和发展。以河南省为例,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境内主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5016公里,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第一;高速公路企业达到46个,年度运营总额达5000亿元,上交利税670亿元,有力地带动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高速公路企业从数量和规模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对高速公路企业的定义为“经国家政府特别行政许可,从事高速公路建设并实行收费经营,以盈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核算、政企分开,具体法人实体的公司制企业,可依法自主经营活动。”因而,高速公路企业作为国家政府特许、代表政府管理、经营国家高速公路投资的大型企业,它的经营目标首先是实现利润及其价值最大化,同时兼顾提供优良交通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一套价值体系,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普遍的感召力和凝聚力。2004年6月颁布的《河南高速文化纲领》中明确提出“高速公路企业作为社会服务型企业为股东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机会,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企业使命;树立起“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的基本价值观;倡导“围绕市场运作,整合内外资源,打造卓越品牌”的经营理念; 严格贯彻“廉洁自律,权威执行” 的企业作风;努力培养员工 “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最终形成 “学习、创新、团队、职业” 的企业精神。

二、 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文化等,它有助于增强组织系统的稳定性和凝聚性,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同时,他又以观念的形式,从非计划、非理性的因素出发来调控企业或员工行为,是企业成员为实现企业目标自觉地组成团结互助的整体。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讲, 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不仅要提升和构建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全体员工的集体观念,使员工在潜意识的行为过程中体现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科学、有效的企业文化将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具有如下重要作用:(1)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形成企业巨大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河南高速公路企业从1994年第一个高速公路企业发展至今,已达到46个经营实体,就在于他们强化服务意识,逐渐形成以“学习、创新、团队、职业”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精神,才发展成为高速公路大省的地位。(2)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形象,实施科学的企业形象管理,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形象管理的成果又会凝结成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的思想中,支配着员工的行为。河南省高速公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领导垂范、统一培训、舆论引导、行为激励、建立礼仪标准、造就楷模、活动感染、形象重塑和创造氛围等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各级管理及服务人员的企业文化精神和内涵,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和企业品牌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高。(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一般而言,企业经营业绩与其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正比例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越大,企业的经营业绩就越好;反之,则企业的经营业绩越差。

三、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高速公路企业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运营发展与不断探索后,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并在自己的企业建设当中,注意将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方方面面。笔者在对绩效管理运行比较好的企业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的企业文化都强调两点:一是绩效导向作用,二是无缝沟通作用。

(一)建立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中国人自古就有不得罪人的文化沉淀,反映到企业文化上就是一种“老好人”文化:大家在做绩效考核时都不愿意做反面的评价,因此在考核时难免会造成情感上的主观评价,所作的考评也就相应是含糊混淆,无法对员工造成正面有效的引导作用。同时,许多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中形成了一种“重资历、轻能力”的文化。如果是一名老员工,由于年龄和知识结构等各方面的原因,但通常的结果都是“他是老员工,照顾点算了”。岂不知这对高绩效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一个真正有思想、有抱负的人才,肯定不愿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工作。河南高速公路企业文化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员工“业绩面前人人平等”,反映到具体的管理措施中就是用人不唯学历重能力,不唯资历重业绩,一切凭业绩说话。

(二)建立无缝沟通的企业文化

沟通须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企业要塑造一种上下级之间的无缝沟通的文化氛围。首先,企业高层领导应该身体力行,养成主动沟通的好习惯。河南高速在企业文化中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走访,强调“沟通、沟通、再沟通”。同时,高层领导应定期借鉴,有力促进了无缝沟通企业文化。《河南高速企业文化纲领》明确提出:不管是省级高速公路企业,还是地市级高速公路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员,定期安排固定的时间,单独会见一下那些来自公司基层的员工,可以是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问题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实施需要复杂的准备工作,包括:盘点企业需要做哪些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准备,将企业文化实施中所要涉及到的人都纳入其中,不允许落下任何一个,就连企业老总也不能例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因而,高速公路企业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使员工明确自己未来的打算和计划,并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让员工有归属感,从而加速高速公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文喜.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效益的营销因素及提高途径[j].交通建设,2007,(9).

[2]朱莉,曾凡辉.企业文化与中小企业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4,(7).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公路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公路人在公路养建收管等实际工作中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其有力地凝聚、激励、约束公路管理者和职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公路文化建设,必须不断探索,使其成为推动公路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全面提高公路行业的整体素质。公路事业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公路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随着公路养护机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塑造公路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公路行业的活力,成为今天的公路人所关注的焦点。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公路文化健康发展。

公路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公路文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措施,而建设公路文化又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搞好公路文化建设,才能为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完成标准定位,提升单位软实力。

在公路文化建设中,必须准确地完成单位与社会关系的定位和单位内部职工与单位关系的定位,使职工明确认识到个人价值是不可能离开单位单独去实现的,只有融入到单位之中,在实现单位整体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在解决好两者关系定位的基础上,强调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的引导,从而使单位职工的凝聚力在公路文化的建设上得到提升和加强。

三、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

单位根据自己的发展要求,实施文化型管理,培养学习型职工。从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给职工提供充分发挥自身水平、展现自我的舞台,充分挖掘职工潜力,把职工个人成长与单位发展结合起来,制订提升职工素质的规划,提高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促进职工思想政治文化和专业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工作。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和规范职工的行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工教育,调动公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

五、培养职工职业道德,增强敬业爱岗爱路意识。

通过进行行业责任教育、传统教育和对公路行业先进模范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公路人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营造良好的“学、比、赶、帮、超”氛围,增强每个职工爱路、爱岗、敬业和顾全大局的责任意识,凝聚职工道德,使每个职工认识公路文化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六、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以创建学习型单位为载体,采取会议、座谈会、培训、举办学习班、技能比武等各种方式开展文化、技术、专业知识、管理知识、职业道德、普法知识等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技术的适用型人才,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干部队伍的反腐倡廉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七、大力弘扬“铺路石”精神,搞好公路文化建设。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不久前,福建省发展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为做好本系统的营运管理工作,提高本系统队伍的整体素质,下发了《福建省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在本系统单位进行“企业文化诊断与提升”建设,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指出了福建高速公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这说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已在福建省高速公路系统全面铺开,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的自发行为,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应该说,高速公路征收管理都有着其严格的规章制度,有严密的监控系统和操作程序,员工都有严格的约束规范,然而工作的效果却不相同,而且应该说,很多问题是无法用约束来解决的。举个简单例子,当收费员入口刷卡,因磁卡机出现故障,连续换刷卡,都无法成功,司机非常焦急,连按喇叭催促,这时收费员一般有三种反应。第一,沉默不语,等机修维修;第二,对司机嚷:“不要噪,你没看到磁卡机坏了。”第三,对司机解释:“磁卡机坏了,请稍等一下,马上就修好。”再如,在收费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收费员面带微笑,有的冷若冰霜;有的语言文明,有的恶语伤人;有的碰到和司机有矛盾能晓之以理,大事化小;有的则故意生事,小事闹大;碰到司机问路有的热情帮助,有的拒人于千里。由此可见,不同企业,不同员工,工作表现是不同的。而且也说明,在我们的管理过程中,很多行为不是能用制度和纪律约束的,而是靠企业文化,靠一种无形的力量,去规范他们的行为。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这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而诞生的新的管理”论,它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风俗,企业面貌等,如果一个企业有了合适的企业文化,就能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对企业有归属感,跟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发挥其主人翁精神,为企业着想,增创效益。我省高速公路企业大多数是大型的合资企业,收费具有事业性和服务性,投资线路长,收费所分布广泛,员工实行招聘,且来自四面八方。

二、完善企业文化的发展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风气

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和倡导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管理才能。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自觉地以身作则,才会真正的关心、信任、尊重员工;这样才会得到员工的尊重和支持,员工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领导;你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员工一般都会全力支持;这样便会逐步形成管理者所预期的企业文化,员工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合力,目标统一,企业才有希望,员工才有盼头,企业良好之风才能逐步形成,员工精神面貌才会焕然一新。

(二)给员工以归属感

这是激发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要给员工有归属感,最重要的是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里不是指诸如上班夏天有冷气等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是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感情)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许多企业却未能做好。许多高速公路收费所的员工都是实行招聘的合同工,这虽然能给员工一些压力和动力,但实际上也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短期行为相当严重。所以企业在用工制度,工资待遇等,应慎重考虑这一点,尽量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员工才能对企业有信心,树立他们一心一意对公司服务的思想。另外,高速公路许多收费站场都分布在没有人烟的田野上或山岭旁边,工作又比较乏味,特别是许多驻勤式高速公路,适当设置一些娱乐设施,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这能增强员工之间的团结和友谊,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而公司的管理者应不时到一线收费所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员工谈心,关心员工生活。所有这些,会使员工逐步对企业产生如“家”的感觉,并油然而生眷恋之情,形成工作的动力。

(三)确立企业最高目标,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崇高的目标,这样员工才有了努力的方向,并在平时各方面的工作中朝着目标方向努力,从而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员工也会产生一种荣誉感,并形成一种工作压力和动力,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福建高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逐步形成并树立了“修路架桥、造福人民”、“修一条道路,树一座丰碑”的奉献精神、“一条更比一条好”精品意识、“有困难找路政”施救理念、“宗旨记心中、岗位作奉献”的服务精神、“把简单的工作做好就是不简单”座右铭等等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准则,使企业上下员工在养护管理,路政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一、公路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公路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不断累积才能实现。在未来几年里,公路文化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创立阶段

在这一时期,根据公路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建立公路文化建设的工作网络,强化公路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坚持继承、借鉴和创新相结合以及独特性的原则,正确认识和理解行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逐步在公路文化建设的内容上确定目标方向;对公路养护管理的传统文化进行归纳和梳理,广泛整理过去曾经使用并在今天仍然发挥积极作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方对公路文化建设的意义,对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中闪光的思想、经验进行很好地总结,发掘和提炼出公路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价值观体系的指导下,征集和提炼行业精神、行业理念、管理方法、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进而推动行为建设、制度建设和形象建设。

(二)全面推进阶段

进一步推进对公路文化的认识和研究,把握住公路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主动权,从塑造公路精神向建立比较完整的行业文化体系迈进;加大必要的物质投入和精神激励的力度,更好地解决用文化力促进生产的关键问题,使行业文化成为推动和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手段和服务行为的不竭动力,在确立了公路文化的精髓——价值观念和建设目标及方向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对原有的与新价值观体系要求不一致的制度和政策加以修订和完善,另一方面必须以新价值观为核心和导向,编制文化手册,最终确立文化氛围、管理方法、进而确定职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贯彻到职工的工作实践中,并被广大职工认同和信奉;根据公路文化建设内容,组织职工进行系统培训学习,广泛宣传,寓教于乐,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广大职工了解公路文化,理解行业价值观念、公路精神,深刻体会作为一名公路人的职责,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激发工作热情,推进公路各项工作向前推进。

(三)总结评估,成熟完善阶段

把本时期中的最后一年定为“公路文化建设年”。将前两个阶段公路文化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公路工作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特点,及时完善,总结评估,将取得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发扬推广,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予以整改。并注重素质培养、整体提高职工的文明程度、注重日常行为引导、培养职工的良好文明素质、注重社会形象塑造、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在全国同行业中打造自己的管理服务品牌为核心,使行业文化中的行为建设、制度建设、精神建设和环境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二、公路文化的内容

公路文化是公路职工在公路养建管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公路行业在长期的公路养建管生产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众意识和行业规范。总段公路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大力弘扬“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敬业奉献、甘当路石”的甘肃公路行业精神,树立“科学养护,服务公众、提升水平、和谐发展”的工作理念,努力实现“三个服务”。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公路行业及其职工价值观的集中表现。通过弘扬“铺路石”精神,可以充分发挥公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

(一)确立视觉识别系统

物质文化是公路文化的显象文化,它是公路行业生产、管理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工作设施等物质要素所蕴含的一个行业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要切实运用物质形象建设手段,营造行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统一行业标志、旗帜、歌曲、徽章、广告语、色彩等多种行业标识;规范车体外表、办公设备、办公用品,设计并规范职工着装款式及色调,统一行业宣传标牌的装置规格和设置区位;加快“双化”建设步伐,规范建筑风格、建筑色调,形成统一的具有甘肃公路行业特色的文化“品牌”。不断完善行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现代化,加强文体设施建设,设立职工阅览室、活动室、健身室等职工文体场所,营造浓厚的公路文化建设氛围。选树和宣传优秀的集体和个人典型,通过典型反映公路行业的文化品位,树立公路行业和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在施工现场、养护现场、养管站、收费站、办公楼等处制作大量行业理念的牌匾、图板、灯箱,使行业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文化载体,加大公路行业宣传力度,扩大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社会上建立起对公路行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

(二)确定理念识别系统

精神文化表现为公路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系,是整个公路文化的核心。要通过挖掘和弘扬公路行业精神内涵,大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形成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业价值观和行业理念,提高职工对本行业的认同感,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公路行业发展的“灵魂”。

1、确定行业价值观。行业价值观是行业文化的核心,决定行业的命脉,关系行业的兴衰。公路行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要大力倡导和培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服务文化,“珍爱生命,消除隐患,保障畅通”的安全文化,“以改革促发展,以科技促进步”的创新进取文化,“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学习文化,实现全行业社会价值最大化。

2、弘扬行业精神。行业精神是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集中体现公路行业服务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全行业信念和追求的精神理念。大力弘扬行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充分运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大力宣传“团结协作、创新进取、敬业奉献、甘当路石”的甘肃公路行业精神,开展多种活动,使“甘肃公路行业精神”深入到每个职工心中,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激发职工的热情和干劲,凝聚职工的精神和力量。

3、挖掘行业精神内涵。总结提炼公路行业生产理念、管理理念、人才理念等,规范精神文化用语,完成《公路文化手册》,通过宣传教育,为全体职工所认同,行业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4、积极培育特色文化。要结合单位实际,组织开展公路文化建设的理论研讨,总结、提炼

本单位核心精神,积极培育和发展体现公路行业精神内涵、符合时展要求的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公路文化、廉政文化等各具特色的组织文化。5、加强职工教育和管理。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职工“三德”标准,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强化对职工的职业化训练,规范职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抓好职工的行为养成规范,做到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行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树立公路行业和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

(三)确立行为识别系统

制度文化体现了公路行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通过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努力加大制度文化建设力度,切实规范行业管理行为,提高行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

1、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劳动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轨道,使干部职工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导下特色鲜明的“管理文化”,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修订并完善《公路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职工“三德”标准,使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3、制定《公路文化手册》。继续完善、推行《岗位规范》,结合行业特点,强化对职工的职业化训练,规范职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抓好职工的行为养成规范,做到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行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树立公路行业和公路职工的良好形象。

4、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努力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积极支持职工进行书画摄影、文学艺术作品等的创作,陶冶职工的心灵和情操,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品味;组织职工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关心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坚持开展爱心捐助、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工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文化事业;公民权益;政府作用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是推进先进文化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支撑,是以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价值体现,是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放到与文化产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二者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文化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之一,是支撑和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指标。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它是由国家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事业及其相关载体。它肩负着传播知识、宣传教育、示范指导、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1.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面对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文化事业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融人全球文化多元化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基础、物质保障、人才队伍、基本载体等方面的建设,必将大力促进文化的科学发展,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加强,也直接促成了政府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服务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观众资源、设备资源等各类文化资源要素的全面整合与有效利用,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的内在选择。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不仅把文化建设纳人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共进的社会进程,也突出显示了文化在和谐社会中培育时代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文化权益、促进文化提高、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只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才能在文化发展的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充分发挥文化对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塑造灵魂的社会教化功能,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求知、审美、健身、交际等方面需求的服务功能,使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成为温馨、亲和的力量,慰藉、鼓舞人的力量,使公益性文化工作成为浸润和滋养美好心灵、熏陶和培养高尚情操的事业。

3.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一切阻碍和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是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文化生产管理、服务支配理念和模式发生变化,以目前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文化队伍网络为基础,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着手构建以实现社会成员最广泛的文化享有为目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具备了很好的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只是文化事业领域的从业者自己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民族提升自己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设一个充满活力、能够自我优化的、适应文化发展规律的、政府、社会和市场力量共同参与的文化体制,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二、当前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是影响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因素

公益性文化事业虽有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仍然“捉襟见肘”,文化设施和设备仍然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费投人不足,基层文化活动乏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但由于受财力的限制,政府对文化事业投人较少,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很多文化事业单位只能勉强维持工作运转,而无力拓展业务。当前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投人有限;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氛围不够浓,社会力量参与仍然缺位。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现象。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短期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出政绩,而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是虚的,一时不能见效,政绩一时难以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口头上强调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部分地方的领导干部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部分地方的公益性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

2.人才缺乏,文化竞争力不够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竞争和使用。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机制,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匾乏,有些门类的专业技术骨干流失较为严重,文化事业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成为制约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加之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不适应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在管理人才方面,更是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专门人才。所有这些,都是掣肘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一个很大的因素。

3.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创新乏力。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文化管理方法比较单一,过多地依靠行政管理和政策调节,文化市场管理缺乏统一的行政执法力量。当前,有相当一部分文化企事业单位管理仍然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主要依靠行政方式来配置资源,文化资源浪费严重。文化服务不是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为目的,造成公民的文化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存在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状况,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发展动力。

4.基础设施和设备比较滞后,文化信息共享资源相对乏力。长期以来,新建的基础设施和新投人的设备比较少。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基本上都是使用了多年,已经老化,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由于文化设施较为落后,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不利于培育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消费市场,提高文化品位。加之有的地方文化设施还是非常简陋陈旧,仍然停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文化消费观念的形成,制约了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说也必然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综合发展。

投融资体系不够完善,需要建立有力的投融资主体及平台。由于文化事业单位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界定不够清晰,该推向市场的没有政策以及体制界定不够明确,造成资金投人上的缺位和越位,从而制约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和民间资本多渠道融资的体制机制还未形成。公益性文化建设资金来源几乎全部依赖政府投人,社会各界参与投资很少,社会办文化、企业办文化的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文化事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机制较弱,不具备扩大文化市场所需资本的扩张能力。

三、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重要支撑,成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动力,以文化设施建设为平台,以整合文化资源为手段,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满足和提升市民群众精神文化发展为目的,通过市场导向、政府规划、部门联动、企业运作、项目带动、社会参与,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不断丰富和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1.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的发展,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一切思想文化阵地、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导向,宣传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面向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

2.坚持以人为本与发展为先相结合。必须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现和保障市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并以此作为评价和衡量文化建设工作的根本尺度;把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

3.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加强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调节、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能。改进和完善重大文化活动和项目的组织、承办和评价机制,对政府主办的重大文化项目和活动引人竞争机制,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金投人,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逐步推向市场化运作。

4.坚持协调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关系,提高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统筹考虑文化发展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的有机结合,做到既放得开又管得住,确保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5.坚持文化繁荣与规范管理相结合。要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文化立法,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文化政策,鼓励和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营造文化繁荣发展的格局。同时,依法加强文化管理,整顿文化市场秩序,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文化安全和有序发展。

6.坚持特色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研究市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着力提高大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发展大众文化的同时,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把发展特色文化与发展大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为文化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路径选择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把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要目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增加投人,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要加强规划,合理充分地利用好现有文化资源,防止重复建设。

1.加大资金投人力度,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文化权益,努力提高全体民众的综合文化素质,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其公益性质决定了其生产目的并不在于追逐利润的最大化,而在于是否较好地实现了其社会服务功能,因此决定了其投人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完成。无论如何改革,政府都不能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投人上缺位。基于这样的理由,加大投人,首先要依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力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及人员的基本运行经费,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做好文化工作的基础。其次,要保证把宣传文化事业经费全额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上。再次,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财政资金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人力度,其增幅要保证略高于同期财政收人的增长幅度。加大投人绝不能只是挂在嘴边,各地各部门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把它落到实处。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基础设施是公益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兴,则文化事业兴。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一方面是可以为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能够让人们生活在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之中,更重要的是能以此帮助人们培养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规划和建设一批既有民族特色、地域风格,又具有时代特征、为大众认可的文化设施。如科技馆、体育场馆、文化广场、全民健身园地、社区文化活动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并真正发挥好它们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发展天地的现实功能。

3.建立健全文化人才机制,切实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工作是一项以人为对象的工作,必须树立人才是文化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建立起开放的文化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当前迫切需要的人才,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制定发展规划,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培养造就成批的优秀文化人才。要把培养、使用文化人才纳人财政预算,在住房、职称、待遇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使成千上万优秀人才参加到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来。各级领导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善于利用好现有人才,对人才不能求全,要多看特长专长,多看优点长处。要采取选送深造、在职轮训、联合办学(班)、以工代训等形式,培养一批在各专业领域能独挡一面的专业人才。

4.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法制化建设,真正确保文化事业平稳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投人来自社会,并向社会成员无偿地提供平等服务,是现代文明社会中获得基本法律保护的领域。为此,我们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一是要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人与管理,应该及早纳人法制化的轨道,确保社会投人和服务的均衡。二是要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法制化建设,并以法律、法规方式,规范文化事业及其相关领域的所有行为。三是要建立一个覆盖操作、管理、监督的完整系统,切实保障社会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投人获得有效的使用,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实在的文化服务。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字:公路企业文化;实施;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趋势下,公路施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探讨企业文化的建设之路。随着公路施工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管理已势在必行。所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大力加强公路施工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对企业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以及企业建设与改革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而且可以对企业转机建制、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以及弘扬企业精神都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推动作用。公路施工企业应采取强有力措施和对策,初步建立起适应行业改革发展要求,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文化体系,在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提高公路施工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和谐一致、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和谐一致、企业效益与企业形象和谐一致上有新的发展和新的进步的文化体系。

一、公路施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公路施工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继承、借鉴、创新及自觉地实践和发展,努力建设一种即体现社会主义方向,又有公路施工行业和企业个性,融员工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生活情趣、职工技能为一体的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对于凝聚和调动公路施工企业干部职工积极性,为实现公路施工企业质的飞跃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受多种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公路施工企业部分干部职工的价值观念下降,信念淡化,道德滑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显露出来,还有的干部职工把企业改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领导者身上,评头论足企业改革的“病症”,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淡薄,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缺少足够与企业共命运的意识。诸如此类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快速、健康、稳步前进,势必贻误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文化体系设计

(一)让企业理念成为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核心

要想切实建立企业价值观体系,从企业所处的地位,环境,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其经营状况着手;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结合高级管理层本身对企业发展的考量;从企业发展众多的可能性中,确认企业的愿景;依据企业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观,确立企业普遍认同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可以促进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足发展的价值体系。特别是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必须是无论社会环境和时间怎么样变化,都可以成立的。

(二)让行为文化铸起企业文化的血肉之躯

制定了新的企业理念,我们并不是把它形式化,停留在口号、标语层次。我们需要贯彻它,需要它对员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怎么样引导,规范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这就需要我们着力从几个方面落实下来:(1)、规章制度:企业理念能够落实,最重要的应该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使员工的行为能够体现出企业理念的要求。如员工行为规范、公共关系规范、服务行为规范、危机管理规范、人际关系规范等。(2)、工作与决策:企业理念必须反映到企业的日常工作和决策中,企业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做员工效仿的榜样。(3)、典礼、仪式:必不可少的各类典礼和仪式可以有效推广企业理念,丰富生动地贯彻到各个方面。如企业各类会议、展览、庆典以及企业内部外部节日等。(4)、典范、英雄:为了实施和贯彻企业理念,需要有各个部门及员工学习的榜样,树立典范或优秀人物可以让所有的员工感受到切实的影响。(5)、传播途径、教育培训:要有效的传播企业理念,共享价值体系,也为了让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文化中,就需要建立畅通而多样化的途径。如内部网络、报刊、论坛、宣传阵地。并利用这些途径经常性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三、公路施工企业文化实施的措施

(一)从制度入手,让文化落地。虽然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最核心部分,但是理念只有转化到管理层面、行为层面,它才会体现出意义和价值,否则就是一纸空谈,流于形式。而要把理念转化到管理层面,就一定要把理念转化到制度上。我们绝不能把理念和制度分开来扯成两张皮,否则理念将永远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地。只有当我们的文化理念在各项制度的贯彻实施中得到体现,发挥出激励和约束作用时,大家才会真正用企业文化的理念去衡量我们的战略是否合适、管理是否得当、价值评价标准是否到位,企业文化对于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力量才会发挥出来。文化创新要取得突破,就一定要将理念层面转化到制度层面,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公路施工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思维

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观念创新,在某种程度上说,观念决定一切,缺乏超前的理念和思维,就无从谈起创新。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长远发展的规划者,首先应该营造一种整个企业“创新立企”的共识和一致行动的氛围,身体力行,用自己的领导魅力去感染职工,大力提倡现代公路施工企业创新机制的建立,在制度上实现企业文化和社会先进文化的接轨,达到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使企业文化真正体现社会文化的先进性,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公路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目标。

(三)让广大员工成为文化的缔造者和实践者

在以往的文化创新中,我们组织开展了很多座谈会和访谈活动,可以说是用了各种舆论工具和形式去发动员工参与到文化创新中来。但是,我们没有去挖掘、获取真正来自一线员工内心的一些声音。而企业文化变革创新的思维和力量主要来自于一线的优秀员工,因为他们对企业文化的感受和体会是最深切的。当然,在界定理念层面的内容时,请一些专家帮我们出些主意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一线员工和基层管理者的看法和想法也非常重要。同时,企业文化不能被关在象牙塔里,必须走进凡尘市井。我们要号召广大员工群策群力,尤其要听取一线优秀员工的心声,把他们的智慧和思想精华凝聚起来。

(四)从软环境建设上确保企业文化有效落地

1.构建心理契约,建设信任环境。企业文化信任建设是建立在有效的管理沟通、体现人文关怀、贯彻人本理念基础上的,反映的是企业与员工在心理上达成的高度默契,围绕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能够真正做到上下同欲,官兵一致。心理契约的主体是员工在企业中的心理状态,而用于衡量员工在企业中心理状态的的三个基本概念是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构建心理契约,对员工来说,必须融入企业的文化。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一名员工如果能够很好地遵守这些原则,就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企业的长期目标,就能很快地融入企业,从而取得大的发展。

对企业来说,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要塑造有价值的远景,为员工描绘出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远景,实际上就是确立了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前进方向与奋斗目标;要营造充满信任与亲情感的文化氛围,日本企业在80年代的突飞猛进,其中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在企业中营造充满信任与亲情感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在企业中有平等感与责任感,心甘情愿地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忠诚与才能,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

2.强化执行力,落实责任建设。战略确定之后,执行是关键。企业文化责任建设就是要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千方百计使企业文化“落地”,变成全体员工的具体行动。要规范战略制定,明晰业务流程。在企业战略制定时,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能朝令夕改,以便执行者能坚定地按照该方向执行下去。同时,在庞大的业务工作中,要找出几条主线,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事事靠领导来推动。只有这样才能使执行者优先配置执行资源,而不是抓不到工作重点,导致工作的低效率。

3.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的内在素质。要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持续的职业化训练。要切实做好理论培训和实践锤炼。在不断学习和实践锻炼中逐步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人员提供培养锻炼条件,员工个人也要通过自学等形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江西省;高速公路;文化;品牌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公路行业作为推动经发展的重要行业,担负着实现社会效益的使命,对于自身的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江西省高速公路集团提出建设行业文化品牌,以提升高速公路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积极进行宣传、贯彻,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高速公路文化品牌的内涵

从广义上讲,高速公路文化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这三个层面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员工在公路建设、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及养护中逐渐形成的,并遵循具有行业特点的经营思想、发展目标、价值观念、敬业精神及职业道德等现象的总和称之为高速公路文化[1]。首先要把握高速公路文化品牌的本质特征和内涵才能构筑具有行业特色、现代意识、和谐思想的公路文化。

(一)物质文化

在公路行业中物质文化是一种表层文化,所展示的是一种外在形象,体现着公路行业各单位、各部门秉承何种价值理念来树立这种外在形象的。对外而言,所提供的是公路设施和服务设施;对内而言,是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这些都是公路物质文化的内容,文化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制度文化

公路行业中制度文化是一种浅层文化,是高速公路行业用于规范所有行业活动的规章制度,同时也体现出是秉承何种价值理念来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在公路行业中制度文化具有着纲领性的指导作用,有利于规范公路行业的科学管理,构筑行业内部的和谐关系,并能增强整个行业的团队意识,是促促公路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精神文化

公路精神文化是公路制度文化和公路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公路行业的核心文化。在公路行业文化中是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公路员工在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称之为公路精神文化。其反映着公路员工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同时也体现着公路行业的管理、技术发展状况及道路条件等。

二、加强公路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行业凝聚力和战斗力

公路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规范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能够使职工的职业道德行为得到规范,促使职工自觉遵守和贯彻规章制度,有利于职工进行自我约束,并充分发挥本岗职能,保证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公路行业文化建设和发展中还应重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造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真正建立起服务型单位,从而增进行业内、外的和谐关系,从而提高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有利于推动公路事业科学发展

加强公路文化品牌建设有利于推动公路事业科学发展,进而实现公路事业的发展目标。对于公路的发展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重大的责任和艰巨的任务,公路各单位、各部门应利用公路文化品牌建设唤起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职工树立起共同的目标和信念,并能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路事业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而推动高速公路事业科学发展。

三、加强江西省高速集团文化品牌建设的措施

(一)从战略层面规划品牌

如果品牌规划较好,那么品牌建设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江西省高速集团来说,在文化品牌建设中首先要诊断企业文化,找出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总结和分析,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再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集团可以通过创建文化母品牌和子品牌,如企业融资、项目建设等品牌,还可以打造工程施、项目监理、养护施工等子品牌,促使母、子文化相融互动,共同发展[2]。

(二)用营销方式传播品牌

在品牌发展中营销可以说是助推器,只有持之以恒的营销、宣传才能将品牌锻造为品牌。高速集团可采取公关、广告等多种形式向行业内外全面深入的宣传推介,如通过电视、广播、网站、报纸等渠道,以及通过召开品牌会、注册品牌商标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此外,在全省高速公路的办公生活区和服务窗口全部规范运用品牌理念、品牌标识,规范职工服务行为,使顾客有新的体验,从而更加了解品牌。

(三)让全员参与打造品牌

文化品牌的形成关键在于得到“认同”。也就是说,打造高速公路行业文化品牌,关键在于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同。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加强宣贯,如交流讨论、专题讲座、培训等,使职工将品牌理念变成内心信奉的价值观,能够在生活、工作中自觉行动。同时,将品牌创建产中产生的故事编写成案例并整理成册,引领集团上下共同学习。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行业文化品牌建设在其自身健康、稳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江西省高速公路行业文化品牌就能不断创新发展,不断开创出高速事业新局面。

参考文献: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1.1可以更好的控制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公路工程施工项目不仅仅追求社会效益的提高,同时还要保证在符合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成本,为国家和社会节省开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可以通过精细化的预算体系对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估算,同时还可以对原材料和人工的开销进行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不法人员投机取巧暗箱操作情况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实现了工程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1.2可以提高技术和施工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单纯的依靠企业的领导阶层是无法实现的,更重要的是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可以让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企业员工的内心,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产生影响,当这种影响达到一定程度时,所有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就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每一项工作中,实现全员精细化管理意识的提高。

2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2.1构建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为了实现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上层到格式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的层面,就必须把它落实到制度方面,构建一个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有关政府部门要针对公路施工的具体实际情况,编写出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并进行可行性的论证,构建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确保公路施工有章可循,制度的内容能够贯彻落实到实际,从而为公路施工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公路施工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限的管理体系,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提供很多有利条件。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责任的细化,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公路施工企业还要实现对施工的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监控,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满足质量的要求。

2.3制定公路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案为了实现公路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就需要在施工之前全面考察掌握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全面规划。方案制定以后,重要的是在施工过程中的贯彻执行,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就需要提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执行能力,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和施工程序进行,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理之处,要及时指出并进行修正,防治对公路工程造成更大影响。

2.4实现公路施工技术的创新随着新科技和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各个生产领域,并且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为了更好的实现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就要实现施工技术的创新,施工企业要鼓励企业员工踊跃提出自己新颖独特的想法,并且对那些切实可行的技术予以采用,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公路施工项目的创新,除了实现建设形式的创新之外,还要在立足企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对施工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监测、安全控制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公路施工技术的创新,还可以保证项目能够保质保量、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促进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3结语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摘要】公路绿化有利于保护公路沿线环境,提高行车安全性,文章探讨了公路绿化的范围、作用、设计原则及其养护管理工作。【论文关键词】公路绿化;养护管理;环境保护 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搞好公路绿化工作对于国家绿色大通道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绿化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改善视觉质量,保障行车安全。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环境条件,而且有利于行车安全,为司乘人员诱导视线、减轻眼睛疲劳,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绿化还可以养护公路,稳固路基,保护路面,延长公路寿命。因此,公路绿化工作是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公路绿化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公路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公路绿化的范围 公路的绿化包括立交区绿化、中央分隔带绿化、边坡绿化和防护带绿化,四部分紧密结合形成了道路绿化系统中点、线、面、片有机整体。 立交区绿化应乔灌结合、草木结合。按视觉诱导、通视要求和景观需要等,可将植树按诱导树、矮树和主树三种类型进行合理布置。 公路中央分隔带有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一般路段多采用整体式,隧道前后等部分路段多采用分离式。整体式分隔带的营造效果比较弱,绿化的主目的在于遮挡迎面来车的大灯眩光。尤其是弯道竖曲线及组合段落的中央分隔带应尽量减弱夜间行车大灯眩光的影响。因此,中央分隔带用于防眩的植物必须是浓密、多细枝的品种,其高度应足以胜任其功能。 边坡是最易水土流失的区域,因此,对存在水土流失的区域或可能绿化的区域,应尽可能绿化。边坡绿化主要目的是防止流水冲刷、风蚀,保护路基,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创造优美的行车环境。 在公路的边沟和封闭设施外侧往往还有防护带,防护带树种经常选用抗风性强的树种和乡土树种,防护带应以乔木、灌木和草地相结合,形成一个连续、密集的林带,从而达到防风、隔音的绿化效果。 二、公路绿化的作用 公路绿化一个显著的作用就是改善公路沿线环境。公路绿化能使本来生硬、单调的公路线形变得丰富多彩,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使裸露的岩石边坡披上绿装,使新建公路对周围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降低,使公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使公路构造物巧妙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给公路的使用者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同时防止公路范围内的水土流失。 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公路绿化在改善公路沿线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公路的交通安全性,大大降低行车肇事的发生频率,减轻了事故的危害。本文重点重点探讨公路绿化对道路行车安全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线诱导功能。 公路绿化是司机和游客视野范围内的主要视觉对象,规整亮丽的树木花草,不仅可以给人以优美、舒适的享受,而且可以提示高速公路路线线形的变化,使行驶于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能更安全。 2.防眩光功能。 在夜间,对向行驶的车辆之间会因车前灯光造成眩目,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但是在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内栽植一定高度和冠幅的花、灌木,能够有效地起到防眩遮光的作用,保障行车安全。 3.缓冲功能. 公路两侧栽植较密的乔、灌木, 可以缓和驶离车道汽车的冲击, 将事故限制在较小规模, 可以减轻事故的危害, 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4.遮蔽功能。用于遮蔽不利于行车的不协调的构造物,从而改善公路景观,提高行车安全。遮蔽的对象一般有墓地、垃圾焚烧场、公路外刺眼的建筑物、广告、构造物等。 三、公路绿化的设计 公路绿化比城市园林、街道绿化气魄要大,比荒山造林或农田网要求标准高、技术性强。公路绿化的特点和风格应该是:交融自然、简洁明快、气势壮观、舒适优美、方便交通。公路绿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原则。即环境保护实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对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采取避绕的原则。生态环境敏感点指: 各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及栖息生长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3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12篇

成品油的公路运输配送指的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将成品油及时、按量地通过公路运输方式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服务活动。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的主要特点包括:

①成品油的公路运输配送是以配送油库为中心,将油品装卸、储存、送货等活动有机结合的整体,其功能是多样化的;

②先进的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过程应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做保障,实现从单纯的送货向送货服务的转变,进而实现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过程的增值;

③成品油的公路运输配送是一种专业化的分工方式,这在大规模、专业化的油品流通领域体现的更为明显。近年来,我国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领域发展迅速,各种信息化物流管理手段被应用于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体系中,对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效率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与此同时,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的“长鞭效应”问题较为突出,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系统中,不同层级间的信息传递较为缓慢,且信息的真实性偏低,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并降低了物流活动的效率。此外物流系统层次多、环节多、物流需求失真、组织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也严重影响着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系统的效率。集成管理模式下,组织内的各种信息、资源、技术得到有机结合,条块分割和部门间协调不足的情况将得到有效改善,因而应用集成管理理论对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系统进行优化,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2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系统优化策略

2.1管理理念的集成

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系统管理理念集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思想集成。目前的成品油营销体系中,成品油配送的从业人员基本上按着已有的渠道工作,具有习惯性的一面。各自为政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下,很少有人顾全大局,从整体利益出发着眼于成品油物流配送一体化对于企业的利益。这也是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所造成的影响。就实质意义而言,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提高物流配送系统效益的重中之重,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一体化物流集成的优势,才能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与其他竞争要素共存共长的关系,才能实现集成体的功能倍增和适应进化性。

②供应链集成。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成品油物流流程进行改造和集成,实现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有效管理、强化成品油调配提供流程支持。

③价值链集成。科学分析炼油厂、配送服务部门、加油站等价值链,将炼油与销售的成本分解为多种功能性成本,以更好地辨认出可能的差别资源及价值链组织的合理性。

④企业资源规划集成。就运用成品油公路运输网络、现代化企业管理系统、设施、设备以及企业内部财务、销售、物流、管理人才资源等集成企业资源,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规划和优化配置,使其在成品油公路运输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2.2能力资源的集成

所谓物流服务能力,指的是物流企业所具有的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顾客服务的一种评价。物流服务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①在物流服务中必备的实体资源,如运输设备、仓储设备、信息网络等等;

②在物流服务中必备的无形技能资源,如网络设计、组织管理、货运组织方式等;

③在物流服务中需要的知识资源,如物流管理知识、物流运作知识等;

④过硬的物流管理团队。在互信和共赢机制下,对物流企业的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进行系统化集成,以形成一个有机的资源整体,实现系统功能的倍增,促进成品油公路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行。

2.3信息资源的集成

现代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系统的运行与改进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因而在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系统优化过程中必须对信息资源进行集成优化。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系统的集成目标是:紧紧围绕成品油物流配送系统的战略目标,从整体利益出发,利用价值链的思想合理化系统内业务开展的流程,借助IT技术,实现信息在系统内快速、安全、畅通地流动,带动成品油配送物流在系统内的快速运动,并利用现有的数据建立合理的数据模型,为系统的生产与销售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信息共享而实现物流运作全过程的可见性,由可见性物流服务全过程的可控性,由可控性而物流系统的适应性,由适应性而物流系统输出的一致性和产品的可得性,进而达到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目标,这就是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系统信息资源集成的基本思路。由于现代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的一体化程度逐渐提高,系统内各部门和个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因而通过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和不断完善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4物流流程的集成

对物流流程进行集成,有利于提升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系统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以提升系统运行效率和成果,物流流程的集成包括:

①业务流程集成。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对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系统内不同岗位人员进行分工,同时构建岗位间、层级间信息流动的有效机制,减少信息失真和滞后;

②组织集成。根据完成任务的流程的特点,采用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团队形式,以完成单个成员无法承担的系列活动。成员空间距离的拉近意味着很多问题不再出现,一旦出现问题也能迅速得到解决;

③与供货方集成,改善与炼油厂或供货企业的关系和沟通方式,增进协调合作和信息交流,以消除不必要的手续提升组织效率;

④与客户集成。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成品油公路运输配送流程,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条件,从而实现过程同步、交货准时、响应敏捷并提升客户满意度。

3总结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13篇

人们在对公路高边坡进行支护优化设计之前的基础性工作就是高边坡普查。高边坡普查是指在对前期勘察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边坡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行进一步勘探,根据勘探结果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并且重点分析需要开挖地段的周边的岩体结构,根据具体的地质状况以及岩土结构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要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来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类,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来达到更加适合自然条件的设计,并指导施工。边坡普查目的主要就在于根据稳定性对边坡进行分区,来提出更好的优化设计方案,并且筛选出需要重点研究的边坡。

2重点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优化设计

2.1基于过程模拟与控制的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控制方法研究

高边坡岩土体具有地质体所具备的地质过程特性,对岩石进行的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边坡变形破坏的过程以及机制进行阐述,并且基于地心力学来对问题进行刻画,实际上这种对岩石高边坡进行的稳定性评价更具体说来应该是一个变形稳定性的问题。对变形稳定性的分析是指对高边坡的变形以及相关的破坏情况、破坏机制进行研究,并且结合数学、力学以及计算机技术,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对边坡变形的过程进行模拟演示,并且对变形过程进行控制,基于这种模拟研究的结果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相关评价。变形稳定性分析的过程是在对应力环境、变形特征、破坏模式、潜在滑面位置进行模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但目前对于稳定性系数以及推力值的估计还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准确的计算方法。

2.2重点高边坡稳定性评价

对需要重点进行研究的边坡要随时进行施工跟踪,要注意对实际施工中遇到的岩体结构以及边坡变形的情况进行足够精确、细致的描述,并且要积极收集边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对具体的坡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上述资料以及研究分析,来建立相应的地质模型来反映控制性结构面空间展布特征,并且要根据具体边坡结构的实际特征来进行计算方法的选择,用来研究边坡变形的破坏模式以及稳定性情况。土质边坡、散体结构以及破裂结构边坡的稳定性大多都会受到最大剪应力面的控制,因此,对这类边坡的边坡开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就要在对潜在滑动面的位置的判断基础之上进行,并且根据强度稳定性分析来对相应的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为支护设计的优化提高有效的参数。

2.3重点高边坡支护优化设计

在对边坡支护进行优化中,要由对变形破坏的过程进行模拟来研究边坡开挖过程的不同变形阶段,由地质体所处的演化阶段以及变形破坏机制来对支护方案进行筛选,要按照具体的规范标准来进行静力学设计,要按照数值模拟的结果来研究地质体以及治理工程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由此来进行方案的优化设计。高边坡优化设计要建立在精准的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控制过程技术来完成,而且还需要特别关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根据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改进。边坡优化要注意变形控制以及灾害控制,要将采用适宜的支护措施来是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要结合反馈信息以及稳定性分析结果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3结语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14篇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公路绿化情况实地调查于2011年10月上旬在苏南地区实地抽样调查,用皮尺测量各级公路两侧乔木带的宽度以及乔木冠幅、株距和行距、树高和胸径等基础数据,并计算各级公路的乔木密度。文献资料查阅查阅文献,收集江苏省各行政区的气候、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及乔木生产力等数据。乔木绿化面积计算根据公路绿化乔木的栽植特点,由单株乔木的冠幅乘以乔木密度来计算各级公路的单位里程乔木绿化面积。公路绿化综合效益[9]8-9包括:①直接经济效益:公路绿化乔木的木材价值;②生态经济效益: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包括固定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以及净化空气(包括提供负离子、吸收污染物、滞尘和降低噪音);③社会经济效益:包括减少交通设施投入和景观美学价值。依据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2种主要方法计算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中的景观美学价值。直接经济效益计算利用市场价值法[14]计算公路绿化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由乔木蓄积量增长而产生的木材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木材=A×P×E×NPP地上/D。式中,U木材为年木材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P为平均木材价格,其值为700元•m-3;E为出材率,其值为75%[2];NPP地上为乔木地上部的净生产力(t•hm-2•a-1);D为木材密度,即木材干质量与鲜材积的比值,其值为0.47t•m-3[15]。根据江苏各地气候带[16]确定NPP地上值,其中,暖温带地区[17](徐州、宿迁和连云港)的NPP地上值为6.2t•hm-2•a-1,北亚热带地区[17](其他各市)的NPP地上值为6.5t•hm-2•a-1。生态经济效益计算利用当量法[6]评估江苏省公路绿化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及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利用LY/T1721—2008评估法[7]计算江苏省公路绿化在固碳释氧和净化空气方面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涵养水源价值计算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到的涵养水源(水文调节)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4.09[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涵水=A×4.09×54×E汇率。式中,U涵水为公路绿化年涵养水源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保育土壤价值计算保育土壤(保持土壤)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4.02[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保土=A×4.02×54×E汇率。式中,U保土为公路绿化年保育土壤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维持生物多样性价值计算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4.51[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多样性=A×4.51×54×E汇率。式中,U多样性为公路绿化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固碳释氧价值计算固碳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碳=A×C碳×(1.63R碳×B年+F土壤碳)。式中,U碳为公路绿化年固碳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C碳为固碳价格,其值为1200元•t-1;R碳为CO2中碳的含量,其值为27.27%[8];B年为林分净生产力(t•hm-2•a-1);F土壤碳为单位面积林分土壤年固碳量,其值为1.48t•hm-2•a-1[18]。根据江苏各地气候带[16]确定B年的值,其中,暖温带地区[17](徐州、宿迁和连云港)B年值为6.4t•hm-2•a-1,北亚热带地区[17](其他各市)B年值为8.9t•hm-2•a-1。释氧价值计算公式为U氧=1.19×C氧×A×B年。式中,U氧为公路绿化年释氧价值(元•a-1);C氧为氧气价格,其值为1000元•t-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B年为林分净生产力(t•hm-2•a-1),其值同上。净化空气价值计算根据相关研究,当空气中负离子浓度在700cm-3以上时,人体感觉舒适;在1000cm-3以上时,有利于人体健康;在8000cm-3以上时,可以起到治病作用[19]。而道路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通常在600cm-3以下[20-21],因此,公路绿化提供负离子的价值可忽略不计。吸收污染物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吸=K二氧化硫×Q二氧化硫×A+K氮氧化物×Q氮氧化物×A+K氟化物×Q氟化物×A。式中,U吸为公路绿化年吸收污染物价值(元•a-1);K二氧化硫、K氮氧化物和K氟化物分别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的治理费用,其值分别为1.20、0.69和0.63元•kg-1[7];Q二氧化硫、Q氮氧化物和Q氟化物分别为单位面积林分年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的量,其值分别为88.65、6.00和4.65kg•hm-2•a-1[2];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滞尘价值计算公式为U滞=K滞×Q滞×A。式中,U滞为公路绿化年滞尘价值(元•a-1);K滞为降尘清洁费用,其值为0.15元•kg-1[7];Q滞为单位面积林分年滞尘量,其值为10110.33kg•hm-2•a-1[2];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降噪价值计算公式为U降噪=K噪音×A噪音。式中,U降噪为公路绿化年降噪价值(元•a-1);K噪音为降噪费用,其值为13333元•km-1•a-1[7];A噪音为森林面积折合为隔音墙的公里数(km•hm-2),因30m宽的林带与4m高隔音墙的隔音效果近似[22],故可由乔木绿化面积A换算得到A噪音。社会经济效益计算社会经济效益是指公路绿化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提供的服务,主要体现在交通服务方面。其效益包括减少交通设施投入和景观美学价值,其中减少交通设施投入的价值依据替代市场价值法[14]计算,景观美学价值采用当量法[6]计算。1减少交通设施投入的计算道路的中央绿化带可以代替防眩板的作用,减少交通设施的投入,其价值以节省道路中央防眩板建设的费用来计算。计算公式为U减投=S绿化×K防眩板。式中,U减投为公路绿化年减投价值(元•a-1);S绿化为有中央绿化带公路的里程数(km);K防眩板为防眩板造价(元•km-1•a-1)。景观美学价值计算森林提供景观美学的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为2.08[6],那么,其价值的计算公式为U美学=A×2.08×54×E汇率。式中,U美学为公路绿化年景观美学的价值(元•a-1);A为乔木绿化面积(hm2);E汇率为当年汇率。公路绿化综合效益计算将上述各项效益计算值相加,得到当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综合效益。投资收益率计算投资收益率为投资净收益与投入成本的比率,以百分数计。

结果和分析

2000年至201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评估结果2000年至201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评估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200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综合效益为3.25×108元,随着公路绿化里程的不断增加,全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逐年稳步增长,2010年已高达9.40×108元,是2000年的2.9倍,年均增长10%以上。此外,2000年至2010年间,公路绿化的直接经济效益占综合效益的比例约为20%,生态经济效益在综合效益中的比例约为76%,社会经济效益最低,仅占综合效益的3%~5%。以2010年数据为例,对当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综合效益具体组成进行分析。2010年江苏省每个行政区公路绿化综合效益占全省的比例约为5%~12%,其中,常州最低,为4.63%;南通、盐城和徐州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上。按地区分,苏南占32.51%,苏中占23.40%,苏北占44.09%。在2010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综合效益组成中,社会经济效益的比例最低,为3.51%;生态经济效益的比例(76.06%)最高,占综合效益的3/4以上,是直接经济效益(20.43%)的近4倍。在构成生态经济效益的5项价值类型中,按占生态经济效益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固碳释氧(60.00%)、净化空气(22.80%)、维持生物多样性(6.15%)、涵养水源(5.59%)、保育土壤(5.45%)。另外,公路绿化对减少碳排放也有一定的贡献。以2007年为例,2007年江苏省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的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为5.5834×106t[23],而当年全省公路绿化固碳量为1.023×105t,约占前者的1.8%。可见公路绿化作为森林碳汇,在减少碳排放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2000年至2002年江苏省公路绿化投资收益分析利用2000年至2002年江苏省公路绿化的投入费用,结合对应年份公路绿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绘制公路绿化投资收益表,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公路绿化产生的综合效益随绿化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公路绿化每年产生的木材价值(直接经济效益)远小于当年的绿化投入费用,而当年公路绿化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则高于其绿化投入费用,在综合效益中占主要地位。2000年和2001年公路绿化的投资收益率都在100%以上,虽然2002年的综合效益最高,但由于当年的绿化投入明显增加,导致其投资收益率在这3年中最低,但也达到65%以上。

公路文化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关键词:公路文化;内涵;作用;主要途径 

 

公路行业多数单位是事业编制,然而事业单位无论是称谓还是机构性质在西方国家都是没有的,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作为机关的附属物存在。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段加快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日益深入,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势在必行,而公路文化建设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将日益凸显。 

与国外文化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公路文化研究显得滞后而薄弱,而对即将面临市场化改制的公路行业来讲,事业文化将是以个新的课题。公路行业文化,亦可称之为公路文化,是指行业内为维护生产,生活,学习持续而共同遵守的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的价值观念。 

一、公路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流动性文化 

公路文化是流动性文化由公路所具有的连接四通八达的地域空间和公路的发展史所决定。近年来公路的大量新建,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公路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增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科技流的流动性,充分发挥了公路传播动态文化的作用。 

(二)环境文化 

环境性是由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生态状况决定的。现阶段的公路建设,在提供高质量的公路实物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在公路的建、管、养中要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在创造一道风景线的同时,要尽量做到不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损坏。 

(三)服务文化 

公路行业目前正处在向“以人为本,打造和谐交通”的服务型时代转变,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和“畅通”是公路行业向服务型转变的首要任务。公路行业要在建、管、养、执法等每个环节都建立起安全服务的意识,以向社会提供“安全、畅通”的公路服务为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特色文化。 

(四)社会公益文化 

社会公益性是由公路的社会公共产品属性决定的。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理应由政府无偿提供。虽然目前国家财力不足,公路建设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但公路从本质上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变。 

二、公路文化的作用 

公路事业作为我国的事业单位组成部分,公路文化同样在公路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激发公路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公路事业的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单位文化不同,公路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担负着实现社会效益的使命。因此,在构建公路文化时,必须根据公路的特点,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公路特色,能为员工理解和接受、能容纳全体员工利益和要求的全新价值观。 

三、建设公路文化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文化的推广,通过宣传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公路文化的建立在初始阶段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更要讲究宣传、教育的方式,使之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达到使员工乐于接受的目的。使公路文化从实践中来,推广应用于实践中,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领导作则全员参与 

单位领导者在真正深刻理解公路文化的功能和意义的基础上,还必须有坚决施行和培育文化的决心和手段,必须身体力行,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事业文化建设带头人。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形成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团结群众、全员参与、全员进取的良好局面,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实现单位的目标竭尽全力。 

(三)树立榜样典型引导 

榜样人物使公路文化的价值观“人格化”,使舆论引导具体化,使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化。榜样的行为被员工仿效的过程中,在过程中就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在选树过程中,只有将真正先进人物、具有群众威信的人物选出来作为榜样,选树榜样工作才能与公路文化建设、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选树榜样的目的是要学习榜样。 

(四)完善机制制度引导 

公路制度文化所包括的法规、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是不同员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操守。制度的落实过程,也就是文化建设的过程。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按照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促使不同文化朝着个陛化的方向发展,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四、建设科学合理的公路新文化 

(一)建设“人文”的公路文化 

文化的宗旨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员工创造和谐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建设公路文化时应按照“人文”思想,尊重人、关心人,做到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一方面,公路单位要对自己的员工做到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公路单位要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以人为本。 

(二)建设具有“独特个性”的公路文化 

文化虽然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但它在各个单位所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单位从创立、生存到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采用的推动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在建设公路文化时,都必须以自身的特点为立足点,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公路特色、具有鲜明个性的公路文化。有选择地学习有益的理论、方法和经验,避免盲目追赶或照搬,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建立和发展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建设体现“公路人”特点的文化 

事业单位精神是单位价值观的核心,是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用以指导实践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因此,公路要注意培养和提炼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实际的“公路人”精神。一方面,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上下一致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要有人人自律的行为规范,同甘共苦的和谐氛围。 

(四)建设鲜明的公路“服务”文化 

公路行业的产品就是服务,由于是替政府实施管理与收费,单位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交通行业或服务行业。而事实上,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是向过往车户提供可以顺利通过的公路设施、通行条件及相关服务,并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因此,公路完成收费任务是责任,提高服务水平是根本。在构筑公路服务文化时要着重体现优质、文明、高效的原则,不断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时刻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和“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文明服务真正融人到一言一行中,力争使优质服务体现在公路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文明、优质、高效、全程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