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1、政治学习抓的不紧,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有所欠缺。虽然制定了学习计划,平时的学习中,只局限于组织的集中学习和报纸的随机学习,不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经常性的、系统的进行学习。自己也对学习重视不够,整天忙于日常事务和应付,总以任务重、压力大为由,没有把学习放到首要的位置,在实际中便产生了以干代学的思想。总认为学习是为实践服务的,只要实践做好了,学习并不重要,从而造成自己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并缺乏持之以恒。

2、课堂教学对学案落实不够。关于学校倡导的学案教学,我在尝试,但步子还是不大,太保守,反思认识不够深刻。在课堂的教学中,还是依着自己的教学特色去处理教材,对学案还需进一步地学习与钻研。

3、创新意识不强,开拓精神严重不足。工作中争当第一、争创一流的意识不强,只求任务能够完成,没有高标准、高水平的意识。工作按部就班,满于现状,特别是在工作中如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自己考虑的少,不能认真的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努力予以解决。

4、工作不深入,抓落实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身兼语文教师、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自己有意识要把所有的工作做好,但由于精力有限,对一些工作存在“走马观花”的倾向,对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真正解决,更没有深入基层进行扎实有效的工作,只停留在工作落实计划上,实质效果不显著。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坚持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论述,切实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挤时间抓紧抓好学习,认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素养,将学到的知识认真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通过学习,进一步开阔自己的理论视野和知识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工作实践的根本保证。

2、大胆创新,在教育教学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我校的教育理念,就是“博雅教育,奠基生命”,以教师的博爱、儒雅,服务学生的博学、文雅,成就学校的博大、高雅,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我要认真钻研教材,摸索出自己的教学模式,上好每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并学得愉快。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创造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课堂成为“学堂”,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

3、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要有超前意识,努力做到作风严谨,快速高效,争取及时、创新的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坚决克服满足现状和按部就班的思想,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干好各项工作,在工作中争取提前介入。时代在前进,工作实际在不断的变化,自己一定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在深入调研、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始终保持一种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

4、以人为本、言传身教,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级精神风貌。

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与学生推心置腹,交心谈心,营造团结向上、勤奋务实、大有作为的班级精神风貌。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一、一生跟着党走的坚定信心。吴大观同志的一生可以说是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他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离不开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他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种信念他一生都没有动摇过。

二、一生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吴大观同志一生矢志报国,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他拥有宽广的胸怀,敬业勤奋,奉献社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他要求严格,事必亲躬。他还心系群众,奉献社会,为“希望工程”等捐款近10万元。难能可贵的是,他清正廉洁,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三、一生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吴大观同志用一生演绎了这样一句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他位居高位时,自己只要动动嘴就行了;在他退休以后,本应该去安享晚年。但他却没有坐亨其成,他一心想着还能为这个社会做多少贡献,创造多少财富。他对人民、对国家、对党和事业无限的忠诚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廉洁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七条中规定:教师必须“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如今社会期望教师具有比其它行更高的道德情操,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等方面,都要求教师能做出表率。另一方面社会的各种诱惑时,时刻提醒教师要严格约束自己,廉洁从教,抵制不良风气,坚守人民教师的操守。可以说教师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增强清廉意识,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保证教育的公正和有效。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认为不仅仅传授孩子们有关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技能,更应该在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起到指导和引导者的作用。所以,在钻研教材上我要下足功夫,上一节课我要花三节课时间备课,认真准备器材和场地布置;课堂上努力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有激情、溶氛围之美、团队合作的精神之美于体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到体育锻炼不是单纯的体能训练,而是一种成长、一种提高和一种对生命的享受;课余时间如何搞笑的辅导每一位运动员,在同事之间怎样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把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经”取到手,这都是我每天不停思考和做着的工作。正是这种严于律己、孜孜不倦的求知行动使我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以实际行动来更好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我的信念,培育人才是我的责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是我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是我的工作态度,淡泊明志、廉洁从教是我追求的精神境界。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报刊;中职英语;泛读教学;英语阅读水平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英语阅读有精读和泛读之分,泛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且接近于言语活动的阅读方式,强调在单位时间内多而准确地获取信息,提高快速感知文字材料的能力,其目的是接触大量语言材料,丰富词汇,增强语感,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英语教师在泛读教学

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背景知识一个人的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等构成了“认知图式”,它影响语言信息的加工,帮助读者获得字里行间传递的思想。通常情况下,背景知识有两种:第一种指的是一般常识,即一般读者都具有的知识;第二种指的是我们对一些具体事物或事情的熟悉程度。我们在阅读时都同时利用了这两种背景知识,只是我们意识不到而已。如果阅读内容是我们所不熟悉或根本不了解的事物,那么就会给我们的阅读理解带来很大困难或导致我们根本无法理解所读内容。

词汇知识多数研究者认为,学生的词汇量对阅读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安德森(anderson n j)认为词汇量大的读者的阅读能力不一定就很强。wwW.133229.CoM他提出了涉及词汇量和词汇技能的两个问题。词汇量是指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少;词汇技能是指一个人运用词汇的能力,比如识别单词的意思、在说话或写作中选择合适的单词、在语境中猜测单词的意思等等。由此可见,词汇量和词汇技能对阅读理解都有重要的影响。

阅读策略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习策略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大多数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但多数还停留在向学生介绍阅读策略和示范如何应用阅读策略,而忽视阅读策略使用的实践和使用的效果。教师不清楚学生是如何理解的,也不知道学生为什么不理解。因此,这种以检测阅读理解结果为主导的阅读活动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

阅读材料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缺乏为阅读课备课的意识,至多就是熟悉阅读材料以便课堂讲解,不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阅读活动所需的时间、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分组讨论、如何满足学生需求,更不用说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原创性进行研究,从而忽视了对阅读材料的选择。

报刊阅读教学与传统

泛读课程的对比分析

首先,传统的泛读课程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很难做到内容广泛、新颖、及时更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专业所用的泛读教材多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泛读》教程。该教材虽然在版本上多次进行了修订,但阅读材料的变化不大,只是增加了课后练习内容,且多为词汇方面的。而英语报刊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军事、人文、科技等众多方面,并能够紧跟时代和潮流的发展而更新,具有很强的时事性。报刊阅读能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学习英语,使他们感受到最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其次,传统的泛读课程注重细读、略读、寻读、猜测词义、提取中心思想等阅读技巧的训练,而报刊阅读能够在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授这些技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传统的泛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往往忽略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报刊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也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情感、意愿、道德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对阅读的材料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推断、评价和鉴赏,创造性地产生自己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结论。

除此之外,养成长期阅读英语报刊的习惯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跨文化意识,以超越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减少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因此,在泛读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英语报刊是很有必要的。

英语报刊资源在中职

英语泛读课程中的应用

广泛而大量的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和学生绝不能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宽学习英语的渠道。那么,如何将英语报刊资源很好地应用到英语泛读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制定一个英语报刊阅读计划可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读报计划。中职生多来自初中学校,对英语报刊还不甚熟悉,因此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可列举一些报刊供学生选择阅读,如china daily、the 21st century、english weekly、english digest、english salon、english study、crazy english、the world of english、new concept english等。此外,教师应制定一个总的报刊教学计划表,贴在墙上,并为每周、每个特别任务设定具体的计划和教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课外读报意识。

每周举办一次读报报告会这主要是为了强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读报,引导和督促学生的读报过程,激发学生自主读报。教师应推荐一些适宜学生选读的报刊文章,并对阅读策略和技巧、时间、任务等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在报告会上,建议学生用英语介绍读物的主要内容和人物。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包括是否会结合上下文猜词义、是否会记下有用的词汇、是否正确理解了文章大意);另一方面,能在阅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口(笔)语的表达能力,而其他学生也可以得到听力训练的机会。《21世纪英文报》目前被许多学校作为阅读教辅材料,每期都介绍关于最新时事、体育、科技、文娱方面的消息,版面清新,内容新颖,贴近学生生活,深受许多学生的喜爱和欢迎。笔者曾组织学生对《21世纪英文报》上一些有趣的栏目进行大讨论,讨论完毕后,要求各小组用英语将讨论结果汇总,然后刊登在班级英语墙报上。当自己的学习成果被大家认可时,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只要参与就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结合所学课程,课前让学生利用报刊资源收集与所学课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将材料归类,在课堂上讨论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相关材料的阅读讨论工作,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比如,泛读教程中有一课主题为washington,d.c.,该课对于华盛顿城的由来和城市特点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华盛顿城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许多报刊资料和国内外英语网站,查阅美国历史,了解为什么华盛顿会被公认为“the father of america”,同时查阅一些较为熟悉的美国总统的资料,如林肯、肯尼迪、尼克松等。另外,还要求学生查阅

学习语言过程中,解决词汇难题经常阅读英语报刊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学习新词、高频词的捷径。英语报刊中的词汇总会在一定时期内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正好符合英语词汇间接学习的一个规律,即:一个单词若是在不同的语境下重复出现多次,不但能巩固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准确地掌握该词的使用方法。此外,对于词汇的检测,不要拘泥于默写这一相对枯燥的形式,学生为了应付默写,往往临时抱佛脚,过后又忘记了。我们可参考《21世纪英文报》中的quiznet 和idiom in action栏目,也可以尝试使用“美国之音新闻听力”材料给学生做听力练习,扩大学生的新闻词汇。教师在播放相关文章录音的同时,可以powerpoint的形式将相应材料以填空、问答形式投影到屏幕上,学生边听边写下单词。测试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打开报纸,或把听力原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与原文核对。事实证明,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有效督促学生进行课外报刊阅读,同时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果。

由此可见,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共同改进。利用报刊教学可以实现英语泛读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互动与对接,进而优化英语泛读教学。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为中职英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推荐阅读适合学生难度的报刊和文章,且在学习效果的要求上要逐步提高,否则会挫伤学生阅读报刊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anderson n 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端木义万. 报刊教学与外语教改[j].外语研究,2005,(1):36-39.

[3]黄芳.合理利用报刊网络资源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8(3):90-93.

[4]周鲲.英语报刊教学及其在英语泛读课程中的应用[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96-98.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报刊;中职英语;泛读教学;英语阅读水平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英语阅读有精读和泛读之分,泛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且接近于言语活动的阅读方式,强调在单位时间内多而准确地获取信息,提高快速感知文字材料的能力,其目的是接触大量语言材料,丰富词汇,增强语感,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英语教师在泛读教学

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背景知识一个人的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等构成了“认知图式”,它影响语言信息的加工,帮助读者获得字里行间传递的思想。通常情况下,背景知识有两种:第一种指的是一般常识,即一般读者都具有的知识;第二种指的是我们对一些具体事物或事情的熟悉程度。我们在阅读时都同时利用了这两种背景知识,只是我们意识不到而已。如果阅读内容是我们所不熟悉或根本不了解的事物,那么就会给我们的阅读理解带来很大困难或导致我们根本无法理解所读内容。

词汇知识多数研究者认为,学生的词汇量对阅读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安德森(anderson n j)认为词汇量大的读者的阅读能力不一定就很强。他提出了涉及词汇量和词汇技能的两个问题。词汇量是指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少;词汇技能是指一个人运用词汇的能力,比如识别单词的意思、在说话或写作中选择合适的单词、在语境中猜测单词的意思等等。由此可见,词汇量和词汇技能对阅读理解都有重要的影响。

阅读策略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学习策略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大多数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但多数还停留在向学生介绍阅读策略和示范如何应用阅读策略,而忽视阅读策略使用的实践和使用的效果。教师不清楚学生是如何理解的,也不知道学生为什么不理解。因此,这种以检测阅读理解结果为主导的阅读活动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

阅读材料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缺乏为阅读课备课的意识,至多就是熟悉阅读材料以便课堂讲解,不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阅读活动所需的时间、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分组讨论、如何满足学生需求,更不用说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原创性进行研究,从而忽视了对阅读材料的选择。

报刊阅读教学与传统

泛读课程的对比分析

首先,传统的泛读课程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很难做到内容广泛、新颖、及时更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专业所用的泛读教材多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泛读》教程。该教材虽然在版本上多次进行了修订,但阅读材料的变化不大,只是增加了课后练习内容,且多为词汇方面的。而英语报刊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军事、人文、科技等众多方面,并能够紧跟时代和潮流的发展而更新,具有很强的时事性。报刊阅读能使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同的形式学习英语,使他们感受到最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态,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其次,传统的泛读课程注重细读、略读、寻读、猜测词义、提取中心思想等阅读技巧的训练,而报刊阅读能够在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授这些技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传统的泛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往往忽略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报刊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也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爱好、情感、意愿、道德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对阅读的材料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推断、评价和鉴赏,创造性地产生自己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结论。

除此之外,养成长期阅读英语报刊的习惯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跨文化意识,以超越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障碍,减少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因此,在泛读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英语报刊是很有必要的。

英语报刊资源在中职

英语泛读课程中的应用

广泛而大量的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和学生绝不能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网络等多种资源,拓宽学习英语的渠道。那么,如何将英语报刊资源很好地应用到英语泛读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制定一个英语报刊阅读计划可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读报计划。中职生多来自初中学校,对英语报刊还不甚熟悉,因此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可列举一些报刊供学生选择阅读,如china daily、the 21st century、english weekly、english digest、english salon、english study、crazy english、the world of english、new concept english等。此外,教师应制定一个总的报刊教学计划表,贴在墙上,并为每周、每个特别任务设定具体的计划和教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课外读报意识。

每周举办一次读报报告会这主要是为了强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读报,引导和督促学生的读报过程,激发学生自主读报。教师应推荐一些适宜学生选读的报刊文章,并对阅读策略和技巧、时间、任务等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在报告会上,建议学生用英语介绍读物的主要内容和人物。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包括是否会结合上下文猜词义、是否会记下有用的词汇、是否正确理解了文章大意);另一方面,能在阅读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口(笔)语的表达能力,而其他学生也可以得到听力训练的机会。《21世纪英文报》目前被许多学校作为阅读教辅材料,每期都介绍关于最新时事、体育、科技、文娱方面的消息,版面清新,内容新颖,贴近学生生活,深受许多学生的喜爱和欢迎。笔者曾组织学生对《21世纪英文报》上一些有趣的栏目进行大讨论,讨论完毕后,要求各小组用英语将讨论结果汇总,然后刊登在班级英语墙报上。当自己的学习成果被大家认可时,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只要参与就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结合所学课程,课前让学生利用报刊资源收集与所学课题相关的资料,然后将材料归类,在课堂上讨论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相关材料的阅读讨论工作,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比如,泛读教程中有一课主题为washington,d.c.,该课对于华盛顿城的由来和城市特点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华盛顿城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许多报刊资料和国内外英语网站,查阅美国历史,了解为什么华盛顿会被公认为“the father of america”,同时查阅一些较为熟悉的美国总统的资料,如林肯、肯尼迪、尼克松等。另外,还要求学生查阅

学习语言过程中,解决词汇难题经常阅读英语报刊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学习新词、高频词的捷径。英语报刊中的词汇总会在一定时期内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正好符合英语词汇间接学习的一个规律,即:一个单词若是在不同的语境下重复出现多次,不但能巩固学习者对词汇的记忆,而且还能帮助学习者准确地掌握该词的使用方法。此外,对于词汇的检测,不要拘泥于默写这一相对枯燥的形式,学生为了应付默写,往往临时抱佛脚,过后又忘记了。我们可参考《21世纪英文报》中的quiznet 和idiom in action栏目,也可以尝试使用“美国之音新闻听力”材料给学生做听力练习,扩大学生的新闻词汇。教师在播放相关文章录音的同时,可以powerpoint的形式将相应材料以填空、问答形式投影到屏幕上,学生边听边写下单词。测试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打开报纸,或把听力原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把自己的答案与原文核对。事实证明,这样做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有效督促学生进行课外报刊阅读,同时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果。

由此可见,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共同改进。利用报刊教学可以实现英语泛读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互动与对接,进而优化英语泛读教学。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为中职英语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推荐阅读适合学生难度的报刊和文章,且在学习效果的要求上要逐步提高,否则会挫伤学生阅读报刊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anderson n 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端木义万. 报刊教学与外语教改[j].外语研究,2005,(1):36-39.

[3]黄芳.合理利用报刊网络资源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8(3):90-93.

[4]周鲲.英语报刊教学及其在英语泛读课程中的应用[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96-98.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6篇

本次调查的因素为英语词汇测试成绩。实验组(A 班)使用的词汇学习方法为短文加图画方法,具体的做法是从《21世纪报》等英文报上剪取含有目标词的带图画的小段文章,拼组成页,在目标词下划线,复印发给A班学生去记每份材料中所含的15 个目标词。对照组(B班)使用的词汇学习方法为短句法,其做法是将A班所用材料中的目标词列出,每一词给一个含有该词的句子发给B 班去记忆。每次发材料时在两班对目标词作相同的少量讲解。受试在学习阶段结束时的成绩为因变量。

经过教师指导练习学习之后,A 组的每次小测和小测总平均成绩均高于B 组。这表明采用短文加图画法(方法1)和短句法(方法2)学习词汇都有效,说明若学生有明确的记忆需要,记忆任务适中,又有一短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样学习词汇也是有效果的。而实验结束时A 组的词汇总测试成绩显著高于B 组。这种结果显示短文加图画法由于有图画帮助联想和理解,有较多的上下文进行语义加工,能产生较强、较持久的记忆痕,而且由于所记的单词在识记时与上下文和图画构成一体,在回忆时较易重现该词的意义。

在调查结束时让受试学生完成一份调查表,学生就所用方法的材料新颖与否,发材料的时候合适与否,材料有用与否,材料适合他们的程度与否,还需要这样的材料与否进行回答,学生有三种回答可选择:A:yes; B:not sure; C:no。

在使用短文加图画法学习词汇的A班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材料新,材料有用,适合他们的程度,他们还需要这样的材料。42%的学生认为发材料的时机合适;56%的学生选择了答案B或C。大多数学生认为材料不简单。

使用短句法的B 班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材料不简单。近一半学生认为此活动不合适。而对于材料是否新这一问题,37%的学生作了肯定的回答;63%的学生选择了答案B或C。

在整个调查完成之后,在每班采访了5名学生,较为集中的意见是该词汇学习活动很有益,学生很需要教师给予词汇学习方面的帮助,认为教师应早些开展这一活动,如果下半学期能继续进行就更好了。采用短文加图画法的学生认为该方法有趣印象深,采用短句法的学生认为生词是教师挑出的重点词语又有例句,受到学生重视。

调查结果综述。这次词汇学习的活动和调查有以下几方面所得。

第一,在自然班的正常教学的同时进行与学生学习内容有关的教学实验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从而保证了参加实验的样本数和学生参与活动全过程的积极性。尽管此次实验的时间较长,有影响样本一致性的因素,但由于任课教师了解学生英语的程度,熟悉教材,因此所选的学习材料难度以及测试的难度掌握得比较适当。

第二,学生普遍认为在重点课文中未出现的单词中,那些较难的、易混淆的、具多义性的词和需要掌握的单词在教师的指导和专攻之后比自己反复背词汇表效果更好。

第三,摘取报纸上有趣的、带图画的小段文章,有时代气息,能吸引学生,便于学生的吸收,是对课文的较好的补充,也是扩大学生词汇量的有效方法。

第四,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后挑出需要给学生补充的重点词语,给学生规定数量适中的目标词,并对其进行切实的测试或竞赛也能促进词汇学习。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境理论,高中英语,词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并特别提到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可见,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势在必行。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对此进行阐释。

一、语境理论在呈现词汇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呈现词汇

在我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缺乏语言学习环境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环境,千方百计地利用真实的客观环境或创设情景进行英语词汇教学,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习得词汇。可采用下列方法:

(1)利用口头描述呈现新词。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词汇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已有的图式知识。例如,学生的生活常识、已有英语知识、其他学科的知识,或者借助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出新词。

(2)利用图片、实物、动作、幻灯片、简笔画及课件等呈现词汇。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形象地揭示词汇意义,易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记忆效果,使词汇记忆印象深刻。

(3)通过对话呈现新词汇。如:在教授SEFC2下册的Unit17 Disabilities时,可这样引出有关残疾的相关词汇:

T:Have you ever seen some people with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ir legs in the street?

S:Yes,sometimes I can see them.

T: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called in English?

S:Sorry,I dont know.

T:They are called lame people.

(二)通过阅读呈现词汇

在阅读中,语境指一个新词汇在毗邻单词、短语、句子或段落中所处的环境,这些毗邻的字词、短语、句子或段落经常可用来规范目标词汇的意义,帮助解释目标词汇的意义。利用教材里的语篇上下文教授猜词策略可依照以下步骤:

第一,把课文中的部分重点生词及其所在句子(为方便学生尽可能准确地猜词,也可将能提供词义线索的一个或几个句子)摘抄出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以培养他们运用多种线索猜词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生词应以课文为主,并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加以扩展。另外,结合课文教词汇不但要注意新词的意义,还要注意分析旧词的新义。

第二,核对答案。根据学生猜词的情况对难度较大的生词进行分析、提示与点拨,讲解利用反义词、同义词、对比、解释、标点符号、常识、构词法等线索的猜词技巧。

二、语境理论在巩固词汇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丰富的口语活动巩固词汇

教师应创设信息丰富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恰当、真实的语言信息输入,以利于学生运用所学词汇知识。教师可设计的活动有:采访活动、讨论和辩论、角色扮演、口头复述。这些活动能使学生熟悉巩固新学词汇,复习旧词汇,同时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对促进其口头表达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效果很明显,还可促进其听力的提高。

(二)通过阅读巩固词汇

通过阅读,学生能不断地积累词汇和英语习惯用法。每年的高考阅读理解中都会有一定量的生词出现,还有些旧词在特定的语境下有了新的意义。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

学生基本掌握教材词汇的条件下,可选择适合其能力水平的材料定期阅读。教材中Workbook里的阅读材料题材、内容与教材阅读材料相似,所含词汇也往往是教材重点,有利于学生巩固、记忆;同时,阅读材料后的理解性练习题设置也较合理,大都为回答问题,对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当然,这些阅读材料远远不够,还可利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行英语教材SEFC的配套用书《阅读训练》(Reading Practice)。此外,《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中学生版的《21世纪报》内容贴近学生,也是较好的阅读资源。

三、通过写作巩固词汇

写作是培养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写作巩固所学词汇可采用下列方法:

(1)改写课文。包括:变换人称改写课文、把对话改写成短文、把课文改写成对话或戏剧,但需注意在这一活动中一定要使学生尽量使用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重点词汇,否则就达不到巩固、运用新词汇的目的了。

(2)缩写课文。现行高中英语教材题材广泛,更接近现代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并且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另外,教材中一些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松散,如有的单元,两篇阅读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而设置,因此这样的课文就是很好的可供缩写的素材。这些语篇可以在教授完后让学生进行缩写练习。

(3)仿写课文。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增强学生词汇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文章内容、结构,和篇章过渡语的运用,及整理有用的词汇、表达句式等,学生可以学到基本的写作技能和策略,为提高语言综合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祥金.现代英语教学论: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8篇

一、策划

策划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组长带领下制订活动计划,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在这个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在学生分工上,应提倡“长善救失”。一方面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知识能力水平,引导他们在小组中承担起适当的任务。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信息技术,可以鼓励他们利用网络搜集资料;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或摄影,可以建议他们利用图片资料,展示学习成果等。另一方面要利用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机会,发展潜能。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可以有意让他去做社会调查,与人交流;有的学生写字不佳,就请他去搜集班上或校内的优秀写字作业等。

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教师要对怎样制订活动计划具体加以指导。这是学生初次制订活动计划,可以比较简单。计划制订好后,要在全班交流,可以采取在教室里张贴等形式,要求小组之问相互学习和评议,吸取其他小组计划的优点,完善本小组的计划。

二、实施

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1组搜集歇后语、成语、生字词……;第2组找出作者如何围绕中心来选材;第3组搜集作者写作特色,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第4组出示相关小片断要求来课后练笔。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活动的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订计划和活动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同学的需求和教学条件,集中进行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每个阶段小组活动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在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上仍然有自主性。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以采取“并进式”学习流程;语文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基础不够好的班级,可以采用“阶段式”。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虽然很多教师都注意到这一点,但我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是小组成员相互独立,各自为政;有的是依赖于少数“优生”。相对后进的学生只是“观众”和“陪衬”。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作用,形成相互依存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交流

小组活动以后,要进行汇报和交流,这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交流的关键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要让每个同学既能反映自己学习的成果,又能分享其他同学的收获。全班采取哪种形式交流,既要听取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的程度。教材中提出的编小报、办展览、开成果汇报会等。编小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人有事做并充分反映小组合作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小组全体成员分工汇报或推举代表汇报。

交流和汇报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应只有单向的讲和听。可以采取下面的做法:(1)汇报人带动全班同学活动。如一个小组背诵一个片断,可以邀请其他同学看着课本一起读。(2)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如欣赏有关精品作品,汇报人讲完了他们的看法,可以再邀请其他组的同学发表意见。(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这一组的其他同学解答。(4)听众对汇报作评价。这些做法可以促进全体学生参与汇报和交流,共享学习成果。此外,像举行“语文知识竞赛”,不仅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面也比较广。如果这种竞赛由学生自己出题,自己组织和主持,活动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语文知识和能力也能明显提高。

四、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重结果也重过程,但更注重过程。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评价”。“成长记录”有几种类型,而我采用的是“过程型成长记录”,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收入成长记录。可以收录的材料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搜集到的资料、自己写的文章、小组编成的小报、展品和汇报材料等。整个成长记录后面有自我评价、小组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小结,总结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小组和教师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也可以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小组评价要强调多看别人的优点和进步,让学生学会赞赏他人。教师的评价要多用激励性评语。这种过程型成长记录,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综合性的学习评价,既评价个人,也要评价小组,关注小组的合作态度和每个小组成果的参与程度。为此,可以在综合性学习结束时评比优秀小组,凡是合作有效的小组都可以评为优秀小组。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阅读实践 教师角色 词汇处理

阅读是语言运用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英语原文阅读可以使学习者置身于英语环境之中。通过大量英语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加深文化沉淀;也可以提升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从而提高写作和翻译的水平。但是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上,很多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未能真正参与到阅读之中;教师通常用提问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效果,容易在学生中造成紧张和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阅读实践的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和阅读的真正受益者。

一、英语阅读材料的选取

一本教材从所覆盖的阅读层面和阅读量上来看,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成为课堂阅读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学生在完成了教科书的阅读任务后,可以从报纸、杂志、学术期刊中根据兴趣来选取阅读材料,阅读兴趣往往能激励学生完成高于他们阅读水平的阅读材料;并对阅读材料发表个人的看法或感想。通过自由选择阅读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成一定量的阅读,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技巧得到培养,阅读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得到提升。

二、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英语阅读实践

使学生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就是锻炼学生使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并把了解到的内容通过个人写作、小组讨论形成口头或书面的读书报告,从而把观点、感想表达出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样一个完整的语言输入、输出过程,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体现了语言的不可分割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选题,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材料,从而有感而发,借助语言与人分享、实现沟通。

三、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的作用

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的角色也相应转变,由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对于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出要求,提供方法,加以指导,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

(一)学生阅读实践的组织者

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个人兴趣选择阅读材料,完成阅读并书写阅读报告。教师应在学生首次书写阅读报告时告诉学生阅读报告应包含对文章主题思想的阐述、对内容的评价和新词的学习等等。在学生准备口头报告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最近两周之内读到的最感兴趣的内容,并根据主题相近原则给学生编组。在小组的划分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组员的整体沟通协调能力,做到各组整体水平相当,同时尽量使每次分组的成员都有所不同,使得学生获得不同的沟通体会。

(二)学生阅读实践的指导者

教师对学生阅读实践的指导包括讲解一份阅读报告应包含的内容,如何写总结性的语句,写个人的观点和感想等。当学生的阅读报告倾向于对原文的拷贝时,要向学生强调:真正理解原文是书写阅读报告的前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书写。在学生准备口头报告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所用词汇、发音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的措辞更加精练,发音更加准确。教师在每月一次的小组报告中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他组报告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拓宽思路的目的。

(三)学生阅读实践的评价者

教师通过阅读和聆听学生的报告来了解学生阅读理解的程度。如果完成了报告中的全部内容就可以得到这次作业的分数,教师通过加、减分来评判学生的阅读成绩。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对于原文的理解程度,对于报告的语言、结构、发音,教师也可做适当的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以及提问的水平都是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分的依据。教师的评价不仅能够很好地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感想和观点,还能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和采纳。

四、对于词汇的处理

词汇经常是流畅阅读的最大障碍之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确定其含义,并指导学生用英语解释含有词汇的句子。这样学生既练习了句子释义,又锻炼了运用语境来猜词的技巧。这些词汇将成为他们的被动认知词汇。在书写阅读报告时,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想要学习的词汇,查阅工具书,掌握词汇的含义和在句子中的使用方法,这些词汇形成了学生的主动认知词汇。

五、结语

面对当今社会对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深化阅读技巧,实现不同的阅读需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实践中,学生主动学习,通过阅读开阔眼界,了解不同领域的信息,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实现了用英语读、写、听、说、思考,完成了语言向工具的飞跃。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成为了真正的读者、听众,对于阅读材料不仅能看懂,而且能引起共鸣,引发思考和质疑。通过这种阅读实践,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自信心得以树立,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英语报刊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教材本身的稳定性,词汇数量与篇幅数量上的限制性,使得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单一使用教材,难以拓宽学生的语言输入量,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英语报刊,贴近生活,集信息、娱乐、学习于一体,是学习现代英语的重要资源,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材料。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英语报刊与教材有机结合,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阅读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听、说、写的全面发展。

一、 英语报刊与课本的整合,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英语新课标提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由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学习英语,体验、感受与运用英语语言。尽管当前的英语教材在语言、词汇、题材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还是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学生日益增加的阅读需要与求知欲望。他们需要一种更新颖活泼、愉快轻松的阅读形式来汲取更丰富的知识与信息。而英语报刊阅读,则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使课内与课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同时,英语报刊与生活实际十分贴近,并含有新颖的话题,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中英语报刊有《疯狂英语》、《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英语沙龙》等,这些报刊题材多样,并图文并茂,对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补足作用。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社会热点,将英语报刊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所选文章的趣味性、开放性、科学性、拓展性、灵活性、思想性,并适应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如人教课标的英语周报,每期均有一个Topic Reading,其内容随单元话题而变化,延伸或补充了教材阅读材料。如必修四Unit 4,其话题为Body language, 在英语周报中的Topic Reading有相应的文章: Body languag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文章主要描述了不同文化或国家有不一样的身势语。即使是同样的身势语,有时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其含义则不同。如按太阳穴这一身势语在中国意为人很笨,而在美国却表示人聪明。这样,通过英语报刊,不但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广泛选材,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

在英语阅读中,需要一定的词汇为基础。但是,词汇量又不只是学习教材单词就可以增加的,这需要学生综合阅读,不仅要把握教材内容,还需要从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入英语报刊进行辅助学习。指导学生根据体裁、题材、话题、栏目分类来收集常用词汇,概括出科技、新闻时事、文化娱乐、历史地理、人物传记、校园生活等方面的常用词,并进行分类整理,以积累词汇。

1. 学习经典句型,强化语法训练

在英语报刊中,有不少的经典句型,教师可以让学生加以摘录,进行朗读与背诵,以丰富语言知识。同时,进行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时,教师需重视难句与长句的分析,以强化学生的语法训练。

2. 学习新鲜词汇,丰富词汇量

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一些生活现象、新闻报道等新词汇。如staple(大路货); grand slam(大满);亚健康——sub?health; 房奴——house slave; 月光族——the moonlight clan等。其次,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一词多性、一词多义的情况。如house, 还可以表示“藏有,收藏”的意思; pocket, 还可意为“将……纳入囊中”等。这样通过新鲜词汇学习,拓展词汇的广度与深度。

通过英语报刊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依据上下文进行词义猜测的能力,并让学生形成摘录词汇,查阅资料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英语阅读学习中,根据上下文进行词义猜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需对学生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三、 利用报刊阅读,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情感体验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 报刊阅读 附带词汇习得

一、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中设立了阅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然而,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英文报刊属于真实性材料,英语教师帮助学生筛选报刊阅读材料,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克服阅读时遇到的困难,把英文阅读转化为一种学习乐趣。

二、阅读过程中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

根据以往的研究,关于阅读过程中影响二语学习者附带词汇涉及的因素很多。本文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学生二语猜词能力以及投入量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1.学生词汇量。词汇量是学生阅读的主要障碍,词汇量小是制约学生阅读无法提高的根本原因。学生所拥有的词汇量越大,二语综合水平越高,在一次阅读过程中附带习得的词汇就越多。而词汇量小的学生就很难运用文章中的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猜词,附带习得的词汇就少。许多高职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就是词汇量缺乏。二语学习者如果要实现对一般文章的理解,需要基本具备3000个最常出现的“见文即懂词汇”。如果高于这个临界值,读者就能熟练运用阅读策略以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反之如果低于这个临界值,读者就会在理解文章时产生困难。

2.二语猜词能力。高职学生的二语猜词能力通常与词汇的语境线索以及词汇量有关。高职学生从语境中猜测词义的分数越高,词汇记忆得越好。高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猜测词义的能力对于习得大量的词汇很有帮助。阅读水平高的学生在测试中表现出更好的猜词能力,并且词汇的保持量也优于阅读水平低的学生。Hulstijin的研究也揭示了较强的猜词能力有助于学习词汇。高职学生遇到有充分语境提示的文章,还要有猜词能力才有可能促成词汇附带习得。Rubin (1987)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通常都是聪明的猜词者。猜词能力强的学生附带习得的词汇就多,而且保持效果好。反之,附带习得的词汇就少,而且保持效果也相对差一些。

3.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投入量少。调查结果表明,虽然高职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目的很明确,但学生的兴趣还有待提高。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受公共课程课时限制,英语报刊阅读课程安排在大一一学年,每周2课时。这样平均下来,学生无论课上阅读还是课外阅读花的时间都比较少。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想要完全弄明白自己所阅读的资料,时间相当的不足。没有充裕的时间阅读,自然不能充分理解所阅读的材料,无法提高阅读水平。

三、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启发

事实表明,报刊阅读对二语词汇习得有积极的作用。基于影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因素,笔者提出了一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几点启发。

1.扩大词汇量。词汇是阅读的基础。同样的单词会在不同的语言材料中反复出现,这本身就有助于词汇习得。事实上高职英语专业的绝大部分学生都遇到了词汇量缺乏这个阅读困难。在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在,每天都会有一些新词出现,这对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来说,本非易事。英语教师要设计合适的词汇训练以确保学生在报刊阅读中习得难词,引导学生复习巩固。

2.了解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根据文章语境,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背景知识对英文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学生在习得英语过程中,文化背景的差异时刻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注重自己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尽可能的多涉及有关国内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关材料。高职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如果有上下语境的提示,就能帮助他猜出词义。为了有效地猜测词义,英语教师可以把常用的诸如构词法等猜测词义的策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风格,学习能力去选择和调整猜测策略。

3.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加大投入量。兴趣是学习的老师。许多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在遇到阅读困难后不能坚持下去,这跟学生缺乏英语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在高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对不同的词汇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如对一些低频词或容易掌握的词设计较小的投入量,而对一些高频词或比较难掌握的词则需要学生较大的投入量。在阅读文章之后,高职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练习,引导高职学生加大学习的投入量,让高职学生更加关注生词的理解、记忆和使用,更好地附带习得词汇。

总而言之,影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附带词汇习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还包括词汇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频率,不同的阅读任务等等。高职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英文报刊阅读这一媒介,帮助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词汇附带习得能力。

参考文献:

[1]Laufer,B.1998.The development of passive and active vocabulary in a second language:same or different?[J].Applied Linguistics,19(2):255-271.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英语;任务;模式

一、任务的组成要素

1.任务的目的

目的是指实施学习任务的基本意图,是联系任务和课程之间的纽带。外语课堂上的任务目的大致可以分四类:交际目的,如通过实施任务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相互交流信息,思想,观点态度和情感来解决某个交际问题。社会文化目的,如了解目的语国家同龄群体的日常生活方式。学习如何学习,如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及选择实施计划的方式。语言和文化意识。如了解语言体系及其规则。需要指出的是,目的和任务之间并不总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有时一个复杂的任务可能涉及多个目的。

2.语言的输入

语言输入是任务实施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录音,看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或阅读的方式向学生输入新的语言材料。新的语言材料既可以是专门为课堂教学而编写的语言材料,也可以是真实生活中的语言材料。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提供的语言材料,也要注意平时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渠道收集语言素材,使学生接触丰富多样的语言材料。

3.活动

活动指学生利用输入的语言所要做的事情。纽南指出实施任务活动时要注意三个方面:对真实生活的演练,课堂活动应该尽可能贴近“真实世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涉及技能运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互动运用所获得的技能进行真正的交际,理解他人信息,传达个人观点,保持交际的进行。关注语言的流畅和准确,教师对学生语言的流畅和准确的关注并不表现在当学生运用语言时,教师有错必纠,而是鼓励学生在班上展示自己的语言,以提高语言的流畅和准确。在活动的形式方面:小组活动、双向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语言的运用。

4.学生的角色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自由度。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合作学习伙伴及意义的协商者。他们要通过合作和互动实施并完成任务。对于不同的任务,学生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如在学习“This is my school.”这个教学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理想的学校,并向全班回报时,各组必须在小组协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出个人的职责,如谁来画画,谁向全班汇报等等。

5.教师角色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主要有三种:交际过程的促进者,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及学习者。

6.环境

环境是指实施任务时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全班活动,小组活动还是个人活动,是否需要全部或部分在课外实施。有些学习任务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如在学校内见到自己的老师用英语打招呼,课外完成英语简报等。

二、任务型教学程序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任务实施前的准备(pre-task stage)、任务的实施(task cycle)及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在她的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任务型教学专家设计出下列课堂教学程序:

1.启动和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要根据本节课所学话题设计与学生实际经验相关的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要导入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布置任务时,教师要以简单明了的语言明确任务的目标,任务的结果及任务的执行形式等。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展此项学习任务,每个学生的任务是什么,任务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而且目标越具体越好。“What would you like”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这节课的任务是做角色表演,表演在餐馆的点菜活动。这样孩子们就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会如何用英语点菜上,以便能够完成表演任务。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发起者及任务的制定者,而学生则与教师交流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经验或见解。

2.新的语言材料的输入

教师在要求学生运用目的语(即所学语言)执行交际任务前,首先要向学生输入新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对所学话题,语言的形式及功能获得初步感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看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听录音等方式了解新的语言材料的音、形、意及语言使用环境,再通过一些口头或笔头问答来检验学生对新的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是资源提供者和验收者,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检验其学习效果。

3.新的语言材料的操练

学生做新的语言材料的操练是为学生完成教师在课初布置的交际性任务打语言基础,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具有交际所需的技能,而不是真正要求学生开展交际活动。因此,这种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并非学生是否传达了某种意图,而是他是否输出可接受的语言。

4.任务的执行阶段

在对任务做了充分准备后,课堂教学进入任务执行阶段。任务的执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子阶段:任务实施、计划和汇报。在这些阶段,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采取不同的交互方式,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任务实施阶段,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任务,协商解决任务中的交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督导的作用,督促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任务,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语言形式和交际策略方面给予一定指导。当大多数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做适度点评,就学生的参与程度及任务的执行程度予以肯定和赞扬。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流利程度及交际策略的使用。

任务实施阶段之后便进入计划阶段。计划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将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汇总和计划,在下一阶段向全班同学汇报。为了保证学生输出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性,教师要求学生以适宜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任务执行结果,研究表明,人们在公众场合的发言比私人场合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性。在汇报之间的计划阶段,学生要对汇报的形式及内容做出计划,还要对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做出明确规定,如谁做口头报告,谁展示实物、图片或演示多媒体,谁记录其他组的任务信息以做比较分析等。

最后的汇报阶段。各小组按照计划阶段商定的方式和步骤向全班做口头汇报,可使用挂图、录音、多媒体等作为辅助,说明该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成果。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担当大会主席的角色,在各小组做汇报前对小组做简单介绍,并在小组汇报后做简单评述和反馈,对报告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评论,并在最后进行总结。

5.语言的焦点阶段

教师在学生的任务汇报阶段应注意学生在语言形式及在语言情境的把握上的问题,在汇报阶段之后对学生们在汇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普遍性的语言错误提出,带领学生进行操练,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语言意义转到语言形式上,提高他们所输出的语言的准确度。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不仅意味着要重新分配课堂上的教学时间,结束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有更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所学内容设计选择适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并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任务型课堂上,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反应,教师应有能力对他们提供帮助。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英语新闻听力 结构特点 教学策略

1.引言

英语新闻听力材料涉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关注,并且成为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对听力的教学要求是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时应能听懂VOA正常语速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大学英语四、六级及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对新闻听力的测试也是考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目前大多数学生英语新闻听力水平薄弱,考试失分较多。学生普遍反映新闻英语听力材料难度大、语速快,往往听完一遍之后只能抓住几个简单的词汇,对新闻的主要内容无从把握,这使得一些学生对英语新闻听力有强烈的畏难情绪,导致他们对新闻听力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新闻听力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对新闻听力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英语广播新闻的特点

英语新闻听力不同于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或托福雅思的试题,它是一种“朗读性的书面语”,具有语速快、词汇精练、内容广泛等特点(陈晓 2003:32-34)。要听懂英语广播新闻的内容,了解英语新闻的基本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新闻按其报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硬新闻(hard news)和软新闻(soft news)。硬新闻是指时效性强,题材较为严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新闻,多为动态新闻;软新闻是指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如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

2.1结构特点。

硬新闻和软新闻在结构上有不同的特点。

2.1.1硬新闻的结构特点

硬新闻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叙法,这种结构按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大众关心的程度,由要点到细节以依次递减的顺序来组织材料、安排全文。通常最新、最重要的事实被放在新闻的最前面,概括事件的中心,交代新闻所涉及的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原因(why),以及背景信息(how)等六大要素,被称为新闻的导语(the news lead),导语是新闻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由于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不同,有些新闻的导语可能只包含其中的几个要素。新闻听力考试的材料通常来源于硬新闻。

2.1.2软新闻的结构特点

软新闻形式通俗,注重趣味性,一般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这类新闻的结构形式不一、文体自由。如人物传记类的新闻常使用总—分—总或分—总的结构。新闻的开始部分概括人物的生平,然后以人物的成长时间顺序为线索,介绍人物在各个时期的活动和成就,最后概括人物的成就及产生的影响;电影、唱片宣传类的新闻也常采用总—分的结构,开头通常介绍是谁的作品、作品的风格、上映发行的时间,后面介绍主要剧情及演员或歌手的信息等(梁安滨2011:181-182)。

软新闻由于结构松散和篇幅较长的限制,一般不会出现在各类新闻听力的考试中,但是在日常学习中,这类新闻对于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英语听力能力的作用不容忽视。

2.2语法特点。

英语广播新闻的报道中实义词出现较多,通常省略冠词a和the、联系动词to be、连词(连词and常用逗号代替)、介词和代词等,这样能起到简洁美化版面的效果。从语法角度讲,多使用一般现在时。即使是报道或描述过去或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是如此(王金阳2009:65-68)。新闻广播报道通常是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的事件,因此为了突出新闻的及时性和生动性,增强真实感,一般现在时态、现在完成时态及现在进行时态的使用较多。英语新闻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较为普遍,被动语态的使用使得新闻结构更为紧凑,有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2.3词汇特点。

由于英语新闻报道的是世界范围内的最新消息,因此其使用的词汇量大是公认的事实,成为学习的一大难点。报道中常涉及众多的人名、地名、国家、机构名称等专有名词,由于新闻报道时间的限制,不少机构的名称经常使用缩略形式,如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词汇的另一特点是创新词汇的大量出现。新闻是社会最新鲜事物的传播者,有“新”、“准”的特点,因此新闻中的词汇会反映当前世界上最新的事物和概念,如risk investment(风险投资)、technology investment(技术入股)等。

3.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策略

英语新闻报道在结构、语法及词汇方面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和规律,这为新闻听力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水平。

3.1教学材料的选择注重时效性原则。

教学材料的选取是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材料选取得是否恰当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材料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的高低。新闻具有时效性和客观性的特点,时效性意味着新闻是最接近即时事实的报道,客观性是指真实客观地不加任何个人观点评述的报道(张婷婷2007:59-62)。因此教学材料的选取应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尽量选取国际国内最新、最热点的新闻报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关注跟踪国内外局势,认真选取难易度适当、出现频率较高的新闻听力材料,如美国的枪击案、朝鲜的核问题、叙利亚的局势等。

3.2加强语言知识的积累。

由于新闻听力是一个动态的收听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脑会根据接收到的语言信号与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在语音、语法、语义层面进行一系列的思维理解活动,包括解码、分析和归纳。因此,语言知识是理解英语新闻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新闻报道语速较快,其中涉及大量的弱读、连读、不完全爆破、语调、断句和停顿等方面的语音技巧,同时还存在不同国家、地域等语音方面的差异,这些都给学生理解新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新闻听力学习的基础阶段,可选取内容简单的、音频较短的新闻或英文演讲材料,对其语音、语法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讲解,必要时可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听写,熟悉和掌握语音语法规律,增强辨别能力,从而逐步扫清语言知识方面的障碍。

影响新闻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一大障碍是生词过多,因此词汇的积累贯穿整个新闻听力学习过程,教师除了在教学中结合新闻材料,对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等方面出现频率高的热点词汇和常用的缩略语、专有名词进行归纳和总结之外,还应要求学生结合课外学习,加强对新闻词汇的扩充和积累,以夯实词汇基础。

3.3加强对新闻结构特点的分析和背景知识的积累。

英语广播新闻报道在结构方面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注重对新闻结构特点进行总结,并在教学中注重对新闻材料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新闻语篇的结构模式,同时注重训练学生对传递新闻大意的核心主题词的提取,使学生有导向地关注所听的内容。如硬新闻常采用的倒金字塔结构,导语是新闻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导语,也就是新闻的开头部分,关注新闻所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从而培养对新闻大意的把握能力。再根据倒金字塔结构重要性依次递减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新闻的body部分捕捉细节信息及背景信息。如下面这条来自英国BBC的新闻:

A univer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facing questions about the way it responded to an attack by a gunman who killed 32 people on the campus before shooting himself dead. Two people died in an initial shooting of Virginia Tech University. But most of the victims were killed two hours later in a different part of the campus. Daniel Vice, of the Brady Campaign to prevent gun violence says a tightening of gun laws would reduce the level of gun-related cr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 What we’ve learned is that strong gun laws can prevent dangerous people from getting guns. And we’ve seen that in other countries, in Britain for example, there are about one to two hundred gun homicides per year with the very strong gun laws, while in the United States our weak gun laws allow over 11,000 gun homicides per year. On an average day, 80 people are killed by guns in this country.”

这段新闻材料在导语部分给出了新闻的大意,是美国一所大学发生的校园枪击案反映的问题,后面介绍了这所学校的名称及伤亡情况等细节信息,最后通过英美两国年度枪击案数量的对比,介绍美国枪击案频发的原因这一背景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背景知识的输入和积累,除在授课过程中多提供背景知识之外,还应及时提醒学生当前发生的国内外重要事件,并要求学生课后及时收听广播或看报纸,随时掌握国际国内的热点话题,以加强背景知识的积累。

3.4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闻听力能力的提高仅依赖于有限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课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课外新闻听力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很多英语学习网站都会提供英语新闻音频材料。由于英语学习网站多,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对这些网站普遍感到茫然,无从下手。教师可重点推荐一到两个好的英语学习网站,要求学生自主选取一些新闻听力材料进行课外训练,教师要定期跟踪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4.结语

英语新闻听力材料涵盖面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及娱乐等各方面,因此为新闻听力教学增加了难度。而学生英语新闻听力能力的提高又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教学资料,合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新闻听力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晓.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教学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32-34.

[2]梁安滨.英语听说风暴.结构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81-182.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14篇

1.基于专业认识实习的建筑材料参观认识。

由于我院《建筑材料》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很多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处于懵懂状态,对建筑材料有很多错误的认识。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建筑材料》课程之前,都将“混凝土”和“砂浆”都称为“水泥”,而事实上混凝土、砂浆和水泥是三种不同的材料,技术性质及其应用都有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本门课程的堂课教学工作,将建筑材料参观认识环节融入专业认识实习,即建筑类专业专职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施工现场和校园建筑物时,除给学生讲解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工艺、建筑设备、施工组织及工程管理等内容外,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讲解有关建筑材料的具体应用及其注意事项、工程中因材料问题常见的各种弊病及其解决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勤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工程实际案例切入理论教学。

以施工现场实际工程案例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学生对问题充满各种想法和期待时,教师围绕这些问题导入新课,再回到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例如,讲解水泥的保管时,给出水泥不同程度受潮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思考水泥受潮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思考的结果再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了解水泥在保管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讲解混凝土和易性时,给出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和流沙现象的图片或相关施工视频,先让学生思考问题所在,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并引入混凝土和易性主要表现在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及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让学生对混凝土和易性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介绍事故案例并辅以正确做法讲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材料课程的重要性。

3.建材市场调研。

《建筑材料》课程是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的学科,它内容庞杂且理论实践性较强,可以说是通往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和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筑材料》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我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建材市场调研专周,旨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为实践教学改革开辟新的道路。

(1)建材市场调研内容。

建材市场调研实践教学环节采用项目化教学来实施,按班级分组进行,6~8人一组,每组需完成两个项目任务,具体如下:①项目任务一:认识一栋高层建筑主要土建用材料。要求学生一周内认识一栋高层建筑主要土建用材料,具体材料种类由教师规定,每种材料需拍出清晰照片,并对材料的特点、性能、价格、品牌与用途等进行描述,并最终以调研报告和PPT的形式呈现;②项目任务二:认识一套90平方米的住宅装饰装修用材料。要求学生在一周内认识一套90平方米的住宅装饰装修用材料,具体材料种类由教师给定,每种材料需拍出清晰照片,并对各材料的特点、价格、用途等进行描述,最后以小组形成调研报告并用PPT在全班展示。

(2)考核办法。

建材市场调研成绩包括过程考核、调研报告和成果汇报三项,分值比例分别为30%、40%、30%。其中过程性考核主要为每天晚上指导教师晚点到对学生当天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调研报告主要为调研任务及总结完成情况;成果汇报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调查过程、形成成果、主要感受等制作PPT,汇报时间控制在6~10分钟内,根据每组汇报的实际情况教师进行现场打分。

4.开展实验教学。

在实际工程中对于材料的检测主要是在施工现场取样后交送专门检测机构。因此,学生要胜任施工现场的工作,不仅需要具备能在现场正确对材料进行取样的能力,还要具备对检测机构送来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故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实验项目时不能盲目,要注重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东西,并学以致用。目前我院开设的建筑材料实验项目有水泥性能检验、混凝土性能检验、砂浆性能检验、骨料性能检验及钢筋力学性能检验。实验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集中辅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激励每位学生积极自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二、结语

教师学习汇报材料范文第15篇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课《杯子变热了》。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材料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1.涂好腊油的圆铁片、长铝条、方铝片各3片,酒精灯、钳子、火柴;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

教师演示材料: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蜡烛、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

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师追问:你断定这个杯子里装有热水的依据是因为――?(师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师谈话:杯子变热了,这时,我心中自然就冒出了问号,假如是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4.学生质疑:

5.师归结问题,引导出探究重点:杯子是怎样变热的?(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式引入,让学生在借助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那个解决问题,能更加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为有效问题的产生创设良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来自生活)

(二)探究活动一:热是怎样在物体中传递的。

1.指明探究方向:

师:有了疑问,就要研究,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如果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吗。

下面听清要求: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用拍手提示同学们迅速从讨论状态回到课堂,既不统一强制,又能防止学生没有时间观念。提出实验要求时,“要求”二字先入耳,避免学生无目的行动。)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补充提示。

重点解决:

A.钳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烫伤。

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盖灭,严禁用嘴吹。

C.借助彩色蜡的融化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

(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根植于他们的经验,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在实验设计中,通过各小组的不同设想和对存在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相互碰撞,使实验设计得以完善。同时借助生活材料,使内在的“热传递”得以外显,形象直观、方便观察。)

4.学生实验探究。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讨论,先完善好你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5.研究汇报:

汇报要求:要想取得发言权,必须先对前面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然后才能发言,相同的内容不要重复,否则取消发言权。

(设计意图:利用对汇报要求中的评价手段,提醒学生注意倾听,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品质。同时利用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6.教师小结:通过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同学们发现了同一个现象: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向温度低的地方,像这样在固体中传递热的方式科学上称为传导。(板书:传导)。

7.解释生活现象:现在,谁能解释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师谈话:其实,像这种传递热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生活实际中蕴含着科学道理在,利用科学道理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从科学探究再次回到生活中来。此环节中,如果学生提到勺子,教师要注意加以利用,过渡到下一环节。)

(三)探究活动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相同吗。

1.引出探究话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勺子,生活中的汤勺一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