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

新手教师论文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04-02

一名教师,从初出茅庐的茫然新手,到经验老道的骨干名师,往往要走很长的路。但是,新手教师如果得到了名家高手的指点和帮助,或者选择了恰当的专业成长之路,也是可以迅速地成长起来,成为一方名师。那么,新手语文教师如何做到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快速地成长呢?以下几点经验总结或许能够为新手教师指点迷津。

一、从模仿名师开始

新手教师在初涉教坛之时,虽有理论指导但欠实践,虽有知识积累但缺经验,虽有想法但不够成熟,常常会对一些教学上的问题感到迷茫、困惑甚至百思不得其解,以至于在教学实践中束手无措,难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新手教师应当积极借鉴、模仿名师,汲取其成功之处。

名师,指的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教学艺术娴熟、教学效果显著、声名远扬的教师,比如霍懋征、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李吉林、斯霞、贾志敏、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等名师,也可以是在当地闻名遐迩的特级教师、教学高手、教学骨干等。名师们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具备深厚的哲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敏锐的思想触角和执著的钻研精神,形成了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同时他们也各具特色、各有主张。比如霍懋征、于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爱”,钱梦龙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魏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窦桂梅突出对教师、教材、课堂的尊重与超越,王崧舟、薛法根留心“诗意语文”和“语文味”。名师的课堂反映出他们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渗透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教学经验,展示其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说,不管是名师本人,还是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都有足资借鉴之处。

新手教师通过了解身边及外界名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欣赏名师外在表现与内涵底蕴,细心观摩名师的课堂,从教学过程和活动安排中发现其教学特点和规律,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模仿、借鉴名师们的成功之处,为自己积累教学实效、谋取快速成长。

二、教学注重实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下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细察新课标的要求不难发现,语文课程教学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予以实施;教师要从语文的学科角度出发,注重实效,关注学生的语文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让学生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能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手教师要在教学中取得实效必须在教学设计阶段就狠下功夫,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地思考和取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新手教师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进行教学反思都应该着眼于教学的实效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积累好词好句、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思维训练,进而有效地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自主学习,形成了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新手教师还必须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多一些师生互动,少一些“满堂灌”“满堂问”,并巧妙利用教学经验和课堂生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有效地引导,使语文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满足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

三、准确解读文本

与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语文教材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视野开阔、趣味性强、灵活实用……语文课程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内容涵盖政治、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新手教师首先要搞好阅读教学,这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教学的前提是要准确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主旨和内涵。新手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首先要消除教学的功利性思想,克服浮躁情绪,从容、放松地慢品、慢读文章的主旨句、关键语段、充满哲理的语句等。新手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注意不能为了追求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而陷于误读。那种把“一股强大的力量”解读为“伟大的母爱”(《麻雀》)、把学会称赞身边的人理解成“保护野生动物”(《称赞》)、把欣赏翠鸟的形体美、技巧美、情感美局限于对翠鸟外形美的分析和欣赏的解读,都是不足取的。

新手教师要充分地做好计划,既读与教材相关的书籍,也读文艺理论、文学评论等书籍,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敏感度,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感悟,形成多角度、个性化的文本解读的独到见解。

四、关注课堂动态生成

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只有教师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才能真正地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某位新手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麋鹿》这一课时讲道:“麋鹿在17世纪的时候被国外的偷猎者抓捕到了国外,这是非常悲惨的命运……”这时,一位学生忽然插话道:“老师,我觉得这些麋鹿一点也不悲伤,应该会很开心才对,它们终于可以到外国旅游了。”对此,教师训斥道:“有什么可开心的?老师上课你应该好好听课、做好笔记,插什么嘴!”学生们看见教师发火了,一句话也不敢说,随后整节课都沉浸在死气沉沉的氛围当中。

而另一位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巧妙处理,则非常值得借鉴。

教师在教学S版语文第九册课文《我的战友》中的“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这句话时,一名学生突然发问:“我们学过的课文曾把、比作威武无比的巨人或钢铁巨人,充分显示他的英雄气概,可是这篇课文为什么却把比作千斤巨石?”教师没有责备学生的插话,而是通过提问引发全体学生思考:“想一想,烈火中的与石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结果,学生思考并发现:他(它)们“都是静止不动的”“都没有一点声音”“都是顽强不屈”……教师顺势发问:“那为什么又把他比作‘千斤’的巨石呢?”学生回答:“‘一动不动’显示坚强的意志和为了战斗胜利而舍生忘死的精神。”教师再问:“隐蔽在草丛中的身体并不显眼,为什么却把他比作格外醒目的‘巨石’?”学生恍然大悟:是为了突出的伟大、崇高。

两位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不同处理,导致了教学效果大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新手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善于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恰当运用多媒体设备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设备可以用于对文本中自然景观、动植物、人物形象的欣赏,可以用于故事情节的展开,可以把抽象的知识、事理具象化,使教学内容成为直观的、形象的东西,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恰当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九寨沟》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奇特的珍稀动物,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和物种的繁多,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教学教科版语文第八册《开天辟地》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绎在混沌的世界里如何分开天和地,如何在死后将身躯创造成世间万物,从而领悟创世的丰功伟绩和伟大的奉献精神。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适度

运用多媒体技术确实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是,教师也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之一,它不可以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会造成负面的影响。首先,过多炫目的画面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多媒体课件中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容易造成学生食多不化,难以迁移转化为身心健康成长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新手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多媒体手段,课件的设计宜针对重、难点采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不能只是为了展示教学效果而干扰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理工科;新手教师;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30-02

当前我国高职育人的关键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理应是高职教育的“一体两翼”。而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大部分高职院校“重技轻文”,培养出的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质,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教师首先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高职教师的人文素质主要是指其在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当中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人文观念和人文修养,以及反映在教师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思维模式、性格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1]当前理工科新手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新生力量,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师的成长,需引起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一、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人文素质的缺陷

(一)知识结构的欠缺

由于绝大部分理工科新手教师来自非师范类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普遍比较缺乏,人文视野有些狭窄,同时又很难从直接的教学经历中积累相关经验,这就造成了其知识结构的不完善。这种由于人文类知识缺失而导致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于理工科新手教师“育人”目标的达成是极为不利的。

(二)人文观念的缺失

我国部分高职新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缺乏人文观念的支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对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有时会忽视对于学生人文观念与精神的塑造,缺乏对学生进行人文关照重要性的认识,使教育教学理念有些单一、机械和理性,使学生不易感受到教育的温暖。

(三)人文修养的不足

1.教师礼仪不够到位。得体的着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教师良好的行为举止对学生也有着榜样作用。多数理工科新手教师未受过师范类专业培训,刚入职时多直接从学生或企业员工身份转换而来,教师角色适应不够快,缺少重视教师礼仪的意识。

2.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缺乏。绝大部分理工科新手教师在入职前没有参加过相关的语言训练,带有一定的口音,普通话不够标准。另外,不少理工科教师写作能力不足,反映自己不会“写东西”,遇到写文章就头疼,而高职理工科教师不论是教学工作中的计划总结、教学日志还是科研工作中编辑撰写材料,都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最后,理工科新手教师往往很少写板书,多用PPT和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板书水平有待提高。手工整优美的板书或许只是教学的一个细节,但作为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一环,需要引起理工科新手教师的重视。

3.人格魅力不足以吸引学生。大部分理工科教师因为专业问题,更多的生活在客观理性的世界里,将大量时间用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研究及实践中,大部分养成了较为沉稳、谨慎的做事习惯,有着认真、踏实的性格优点,但缺乏感性思维,上课有时过于刻板,缺乏幽默感和亲和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创新活力。

4.艺术修养不够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境界,好的教育会使人如沐春风,教师艺术修养的提升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改善会有一定的帮助。由于专业限制,理工科出身的教师在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接受的培养相对较少,审美方面的品味有待提高,这使得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多数缺乏艺术活力与审美性。此外,此类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的相处方式有时过于直截了当,与人交往更讲求结果而容易忽视处理方式的艺术性,归根结底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修养未达到一定的境界。

二、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人文素质提高的途径

(一)学校角度

1.推进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层面,学校可以利用雕塑、建筑、园林等客观条件,突出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设计和建设具有独特风格、艺术气息的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从精神层面,学校一方面可以多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例如读书活动、演讲比赛、音乐节、经典电影欣赏等;另一方面可以多邀请外校的人文社科类专家开设讲座等,以此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使理工科新手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受到感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2.适当增加人文类课程及活动在新手教师培训中的比重。理工科教师相对缺乏人文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需要高职学校在教师培训中更加关注相关课程及活动的设置。具体措施: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设校内培训班,邀请本校的人文社科类教师对理工科新手教师进行授课。二是可以合理利用校外资源,利用假期将教师送到具有人文底蕴的地区进行培训,利用课余时间带领教师参观一些历史文化景观,使其得到人文素质方面的熏陶。培训课程及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办心得交流及成果展示会,在分享经验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演讲及口语表达能力。

3.不断优化教师工作评估标准,将教师的人文素质评价纳入考核中。当下不少高职学校过于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一味讲求科研成绩,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相比较中小学教师而言,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估标准不够高,对教师包括教育教学方式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几乎没有硬性要求,使得大多数教师不够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应将高职教师的人文素质高低也纳入教师工作的评估标准,并具体完善和细化评估考核的细节,鼓励理工科教师发展文娱特长,提高教育方式的艺术水平。

(二)个人角度

1.完善扩充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应该在发展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听课等多种自学方式补充和扩展人文类知识,开阔自己的人文视野。与此同时,还应提高自己应用人文知识的能力,不单单把理工科知识当成一种工具介绍给学生,更要有意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普通话和写作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礼仪规范水平和艺术修养。要在将所学到的人文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同时,注重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水平。

2.多c人文社科类教师交流,实现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目前来看,少数文科教师仍是高职人文素质培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理工科新手教师应善于利用高职院校中的这类宝贵资源,善于学习文科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优点:一方面,可以和文科教师互相听课,通过课堂观摩,发现和学习文科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闪光点,学习其中优秀的教学方式,了解其具有人文色彩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文科教师观摩自己的理工类课堂教学,建议对方从人文的角度,对自身的教态、教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此得到改进意见,以求得到人文素质上的提高。

3.培养丰富多彩的人好,将其作为调节生活的方式之一。理工科专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关系更为直接,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相比较人文社科类更快,如果不成为一个快速学习者,较人文社科类高职教师而言,更容易被淘汰,因此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而多参与例如阅读经典名著、观看优秀电影、聆听音乐会、欣赏画展、旅行等人文艺术类活动,可以陶冶教师的性情。理工科新手教师在培养此类人好时,不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还可以在工作之余调节自己的生活,舒缓精神压力,是一种一举两得的选择。

三、结语

借用中国的古话,“为学”、“知道”只是积累人文知识,“为道”、“体道”才是养素质,而“道在行中”是最终归属,即提高人文素质的最终落脚点还在亲身实践。[2]总之,当代的高职理工科青年教师与老一代的相比,在人文素质方面相距甚远,因此任重而道远。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的镜子与榜样,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只有首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才有帮助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张玉嵩.对提高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人文素质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03):77-78.

[2]何靖.浅论理工科教师的人文素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99-102.

The Improv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of the Novice Teacher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NG Jia-qi

(Party-government Office,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Xi'an,Shaanxi 710300,China)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当前我国高职育人的关键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人文教育理应是高职教育的“一体两翼”。而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大部分高职院校“重技轻文”,培养出的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质,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相距甚远。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要想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教师首先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高职教师的人文素质主要是指其在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当中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人文观念和人文修养,以及反映在教师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思维模式、性格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1]当前理工科新手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新生力量,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师的成长,需引起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一、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人文素质的缺陷

(一)知识结构的欠缺

由于绝大部分理工科新手教师来自非师范类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普遍比较缺乏,人文视野有些狭窄,同时又很难从直接的教学经历中积累相关经验,这就造成了其知识结构的不完善。这种由于人文类知识缺失而导致的知识结构不完善,对于理工科新手教师“育人”目标的达成是极为不利的。

(二)人文观念的缺失

我国部分高职新手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缺乏人文观念的支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对学生技术技能的训练,有时会忽视对于学生人文观念与精神的塑造,缺乏对学生进行人文关照重要性的认识,使教育教学理念有些单一、机械和理性,使学生不易感受到教育的温暖。

(三)人文修养的不足

1.教师礼仪不够到位。得体的着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教师良好的行为举止对学生也有着榜样作用。多数理工科新手教师未受过师范类专业培训,刚入职时多直接从学生或企业员工身份转换而来,教师角色适应不够快,缺少重视教师礼仪的意识。

2.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缺乏。绝大部分理工科新手教师在入职前没有参加过相关的语言训练,带有一定的口音,普通话不够标准。另外,不少理工科教师写作能力不足,反映自己不会“写东西”,遇到写文章就头疼,而高职理工科教师不论是教学工作中的计划总结、教学日志还是科研工作中编辑撰写材料,都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最后,理工科新手教师往往很少写板书,多用PPT和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板书水平有待提高。手工整优美的板书或许只是教学的一个细节,但作为教学基本功之一,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一环,需要引起理工科新手教师的重视。

3.人格魅力不足以吸引学生。大部分理工科教师因为专业问题,更多的生活在客观理性的世界里,将大量时间用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的研究及实践中,大部分养成了较为沉稳、谨慎的做事习惯,有着认真、踏实的性格优点,但缺乏感性思维,上课有时过于刻板,缺乏幽默感和亲和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创新活力。

4.艺术修养不够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艺术境界,好的教育会使人如沐春风,教师艺术修养的提升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改善会有一定的帮助。由于专业限制,理工科出身的教师在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接受的培养相对较少,审美方面的品味有待提高,这使得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多数缺乏艺术活力与审美性。此外,此类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的相处方式有时过于直截了当,与人交往更讲求结果而容易忽视处理方式的艺术性,归根结底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修养未达到一定的境界。

二、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人文素质提高的途径

(一)学校角度

1.推进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层面,学校可以利用雕塑、建筑、园林等客观条件,突出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设计和建设具有独特风格、艺术气息的校园物质文化载体。从精神层面,学校一方面可以多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例如读书活动、演讲比赛、音乐节、经典电影欣赏等;另一方面可以多邀请外校的人文社科类专家开设讲座等,以此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使理工科新手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受到感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2.适当增加人文类课程及活动在新手教师培训中的比重。理工科教师相对缺乏人文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需要高职学校在教师培训中更加关注相关课程及活动的设置。具体措施: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设校内培训班,邀请本校的人文社科类教师对理工科新手教师进行授课。二是可以合理利用校外资源,利用假期将教师送到具有人文底蕴的地区进行培训,利用课余时间带领教师参观一些历史文化景观,使其得到人文素质方面的熏陶。培训课程及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办心得交流及成果展示会,在分享经验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演讲及口语表达能力。

3.不断优化教师工作评估标准,将教师的人文素质评价纳入考核中。当下不少高职学校过于看重教师的科研成果,一味讲求科研成绩,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相比较中小学教师而言,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估标准不够高,对教师包括教育教学方式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几乎没有硬性要求,使得大多数教师不够重视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应将高职教师的人文素质高低也纳入教师工作的评估标准,并具体完善和细化评估考核的细节,鼓励理工科教师发展文娱特长,提高教育方式的艺术水平。

(二)个人角度

1.完善扩充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高职理工科新手教师应该在发展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听课等多种自学方式补充和扩展人文类知识,开阔自己的人文视野。与此同时,还应提高自己应用人文知识的能力,不单单把理工科知识当成一种工具介绍给学生,更要有意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普通话和写作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师礼仪规范水平和艺术修养。要在将所学到的人文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同时,注重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水平。

2.多?c人文社科类教师交流,实现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目前来看,少数文科教师仍是高职人文素质培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理工科新手教师应善于利用高职院校中的这类宝贵资源,善于学习文科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优点:一方面,可以和文科教师互相听课,通过课堂观摩,发现和学习文科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闪光点,学习其中优秀的教学方式,了解其具有人文色彩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文科教师观摩自己的理工类课堂教学,建议对方从人文的角度,对自身的教态、教法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以此得到改进意见,以求得到人文素质上的提高。

3.培养丰富多彩的人文爱好,将其作为调节生活的方式之一。理工科专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关系更为直接,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相比较人文社科类更快,如果不成为一个快速学习者,较人文社科类高职教师而言,更容易被淘汰,因此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而多参与例如阅读经典名著、观看优秀电影、聆听音乐会、欣赏画展、旅行等人文艺术类活动,可以陶冶教师的性情。理工科新手教师在培养此类人文爱好时,不仅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还可以在工作之余调节自己的生活,舒缓精神压力,是一种一举两得的选择。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观察、访谈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成熟型、发展型和新手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殊性,使他们在个人专业发展需求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成熟型幼儿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丰富,能够灵活自如地开展教学工作;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已需补足;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明显陈旧,急需尽快更新。发展型幼儿教师的各类知识基本可以满足个人专业发展需要,但都需要更新和补足。新手型幼儿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奇缺,急需尽快补足;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仍须不断积累;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我们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在充分发挥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知识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与专业水平的提高。 

 

一、问题提出 

 

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走向自我更新的基础与前提。知识结构“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知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并逐步形成的独具个人特色的知识系统,它对个体知识水平的发挥和知识能力的展现起着制约作用。不论是新手教师还是专家教师,其知识结构常常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出相对稳定的不同结构特征,也常常因为专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出现知识结构的“瓶颈”现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日益明显的阻碍。教师如果意识不到个人知识结构的缺失,常常会盲目乐观,随意学习,低效率地获取知识。那么,当前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认识究竟如何呢?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又呈现怎样的基本特征呢?本研究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采用观察和访谈法,对某一省级示范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参与式观察,小、中、大班各一周,跟随该班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并对该园不同发展阶段的2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分层随机访谈。之后又对来自两所省示范和两所市示范幼儿园的48名幼儿教师进行了结构化的访谈。其中,观察主要以现场笔录的方式记录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师幼互动行为;结构化访谈时,则首先使用录音笔录下原始的访谈内容,然后转录为司视的文本内容。 

第二阶段是根据叶澜等学者关于知识结构的分类方式,在两所不同性质和级别的幼儿园中分别选择3位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成熟型、发展型和新手型教师各一名,共6名),让她们从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五个方面钩画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并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这6位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特征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成熟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成熟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他们处于“自我完善”的发展阶段,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且具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性知识,在教材理解、内容确定、方法选择等方面均拥有了个人较为成熟的见解。他们能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够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选择和决策,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也较为强劲。成熟型教师还善于设置合宜的教学环境,能够较为娴熟地把握幼儿个体以及整个班级系统的内部运行节律,及时采取比较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延续。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上,成熟型教师一般不会非此即彼地简单取舍,而更趋向于多元与包容。 

对于成熟型教师知识结构的访谈也证明了这一点。成熟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如下比较一致的结构特征:个人实践知识在整个知识组成中占有最高的比例,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居中,而普通文化知识的比例最低。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个人实践知识丰富,能够灵活自如地开展教学工作;2 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已需要及时补足;3 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明显陈旧,急需尽快更新。 

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个体所拥有的、为其所真正信奉的、在实践中实际运用的知识”,是教师在其实践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基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理论,是实践智慧的结晶。“当‘所倡导的理论’符合教师原有的个人知识或教师运用原有个人知识经过判断、推理能够认同‘所倡导的理论’时,他就会把这种理论转化成自己的个人知识,使之成为个人知识的有效组成部分。而当‘所倡导的理论’与教师原有的个人知识不相符合甚至相悖时,教师就会暂时把它搁浅起来,等待将来实践的检验和确认或借原来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并得出结论。”这是教师获取真正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所在。成熟型教师1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多年的直接带班经验,造就了其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学中形成了富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拥有独特而稳定的行为表现,并成为发展型特别是新手型教师效仿的对象,由此也奠定了成熟型教师在幼儿园发展中的“中坚”地位。但同时,绝大多数的成熟型老师均承认,自结束正规的学校生活之后,再也没有接受过全脱产的集体学习。短期的培训尽管也不少,但大多只是观念的冲击和零散的知识获取,与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新手教师相比,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在退化,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更是明显不能满足当代孩子的求知需求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须尽快予以补充和更新。 

(二)发展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发展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为3~10年的教师。从教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来看,处于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始进入由关注生存向关注教学情境过渡的调整时期。该阶段的教师已经比较熟悉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对教学中出现的与以往教学情境相类似的情况,能直觉地观察、判断,并做出反应。发展型教师对于幼儿园常规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开始拥有个人粗浅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较为灵活地处理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各种事件和问题。他们逐渐摆脱了“生存焦虑”,开始有精力关注和了解孩子们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会寻找新的教育教学技巧来尽量满足不同孩子的特殊需求。与成熟型教师相比,发展型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与新环境下的迁移能力还明显不足,教学设计主要限于对教材的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可以说他们正处于由关注“我能行吗”到开始关注“我怎样才能行”“我如何才能更好”的专业成长转折期。 

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动态建构过程。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横跨知识、态度与技能三个领域,是由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心理要素综合而成的习得性能;其次,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揣摩,并具有顿悟性和直觉性的特征;第三,它具有“转知成智”的特点。发展型教师面临着继续获取实践性知识和继续建构专业实践理论的问题。与新手教师相比,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但与成熟型和专家型教师相比,他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访谈表明,发展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各类知识基本可以满足个人的专业发展需要;各类知识在个人知识结构中处于均等的地位;各类知识均需要更新和补足。 

可见,在发展型教师的知识地图中,个人实践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所占的分量相对比较均衡,同时,实践性知识呈现出“走强”的态势,而基础文化知识则呈现出“走弱”的态势。这样的知识结构特点决定了发展型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与补足各类知识。发展型教师在幼儿园教师梯队中处于“中层”的位置,既有继续发展的专业基础,又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们特有的知识结构特征也反映出该阶段的教师正处于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是一个容易因迷茫而迷失专业发展方向的特殊时期。长期处于此种“高原期”,会使教师日渐失去专业发展的热情与动力。由此,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育教学经验,借助有效的学习策略,全面提高各类知识的获取量,在改变个人学习态度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专业品质的全面提升,对发展型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和关键。 

 

(三)新手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新手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他们处于伯顿所说的“生存适应”阶段。新手型教师往往带着满腔热情、理想与兴奋的心情,进入到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但现实与理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常常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对比与震撼。这种不可避免的现实冲击很容易引起新手型教师较为强烈的焦虑情绪和专业发展忧患意识,由此引发他们对专业活动中“生存技能”的特别关注。新手型教师是幼儿教师队伍中不可忽视的、积极向上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加入给幼儿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与其他发展阶段的教师相比,新手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更为多样的困难,挫折经验也明显多于其他阶段的教师。该阶段“是决定一位教师日后专业发展方向与品质的关键期。尤其是新任教师的第一年,其在专业上的教与学的经验,以及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发展的样貌,会强而有力地反映在教师生涯态度及专业行为上。” 

对多位新手型教师的结构化访谈,及对两位新手型教师知识结构的分析表明,实践性知识位于新手型教师“知识金字塔”的最顶点,数量最少,依次按照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逐步递增,普通文化知识位于“金字塔”底部,数量最多,比例最高。我们对新手型教师的随机性访谈结果也显示,90%以上新手型教师对个人知识结构的描述呈现出与以上两位新手型教师十分相似的特征,100%的新手型教师把实践性知识的缺乏作为自己“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说,新手型教师对个人实践性知识严重缺乏的认知是一致的,她们渴望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尽快补足个人的实践性知识,提高实践性知识在个人知识结构中的比例。具体来说,新手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如下特征:1 个人实践知识奇缺,急需尽快补足;2 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仍须不断积累;3 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 

新手型教师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他们比发展型和成熟型教师具有更新的专业知识基础,但他们的知识大多是来源于书本的理论性知识,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性知识明显缺乏。实践性知识虽然是“依存于有限情境中的、作为案例知识积累并传承的、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以隐性知识的形态发挥作用的、拥有个性性格的‘个体性’知识”,但它们却是教师个体拥有的、为其所真正信奉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运用的知识。国内外关于新手一专家型教师的比较研究也证明,两者“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的差异不大,在某种程度上,新手型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甚至优于专家型教师”,他们最大的差异在于拥有实践性知识的数量,显然后者的实践性知识远比前者丰富。 

实践性知识的缺乏常使新手型教师倍受“理论派不上用场”“理论是一套,现实是一套”的困扰,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极易产生较多的无效行为、低效行为和无关行为。新手型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往往处于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实例支撑的理解水平,自然容易造成其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的低下,使他们不能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掌握最低要求的专业技能由此应是新手型教师专业发展努力的方向。 

总之,由于所处专业发展阶段不同、个人知识结构特点不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每个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有的放矢地开展专业学习,即能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通过充分发挥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知识优势,加快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参考文献: 

[1][3]岳亚平.幼儿园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特征分析.幼儿教育(教科版),2010,(3) 

[2]王翠红.浅议当代教师知识结构.当代教育论丛,2007,(5)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7 

[5][6]刘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5,(7—8) 

[7]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8]陈美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196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观察、访谈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成熟型、发展型和新手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殊性,使他们在个人专业发展需求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成熟型幼儿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丰富,能够灵活自如地开展教学工作;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已需补足;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明显陈旧,急需尽快更新。发展型幼儿教师的各类知识基本可以满足个人专业发展需要,但都需要更新和补足。新手型幼儿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奇缺,急需尽快补足;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仍须不断积累;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我们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在充分发挥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知识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与专业水平的提高。

一、问题提出

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走向自我更新的基础与前提。知识结构“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知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并逐步形成的独具个人特色的知识系统,它对个体知识水平的发挥和知识能力的展现起着制约作用。不论是新手教师还是专家教师,其知识结构常常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出相对稳定的不同结构特征,也常常因为专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出现知识结构的“瓶颈”现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日益明显的阻碍。教师如果意识不到个人知识结构的缺失,常常会盲目乐观,随意学习,低效率地获取知识。那么,当前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认识究竟如何呢?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又呈现怎样的基本特征呢?本研究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采用观察和访谈法,对某一省级示范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参与式观察,小、中、大班各一周,跟随该班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并对该园不同发展阶段的2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分层随机访谈。之后又对来自两所省示范和两所市示范幼儿园的48名幼儿教师进行了结构化的访谈。其中,观察主要以现场笔录的方式记录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师幼互动行为;结构化访谈时,则首先使用录音笔录下原始的访谈内容,然后转录为司视的文本内容。

第二阶段是根据叶澜等学者关于知识结构的分类方式,在两所不同性质和级别的幼儿园中分别选择3位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成熟型、发展型和新手型教师各一名,共6名),让她们从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五个方面钩画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并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这6位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特征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成熟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成熟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他们处于“自我完善”的发展阶段,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且具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性知识,在教材理解、内容确定、方法选择等方面均拥有了个人较为成熟的见解。他们能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够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选择和决策,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也较为强劲。成熟型教师还善于设置合宜的教学环境,能够较为娴熟地把握幼儿个体以及整个班级系统的内部运行节律,及时采取比较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延续。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上,成熟型教师一般不会非此即彼地简单取舍,而更趋向于多元与包容。

对于成熟型教师知识结构的访谈也证明了这一点。成熟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如下比较一致的结构特征:个人实践知识在整个知识组成中占有最高的比例,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居中,而普通文化知识的比例最低。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个人实践知识丰富,能够灵活自如地开展教学工作;2 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已需要及时补足;3 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明显陈旧,急需尽快更新。

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个体所拥有的、为其所真正信奉的、在实践中实际运用的知识”,是教师在其实践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基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理论,是实践智慧的结晶。“当‘所倡导的理论’符合教师原有的个人知识或教师运用原有个人知识经过判断、推理能够认同‘所倡导的理论’时,他就会把这种理论转化成自己的个人知识,使之成为个人知识的有效组成部分。而当‘所倡导的理论’与教师原有的个人知识不相符合甚至相悖时,教师就会暂时把它搁浅起来,等待将来实践的检验和确认或借原来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并得出结论。”这是教师获取真正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所在。成熟型教师1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多年的直接带班经验,造就了其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学中形成了富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拥有独特而稳定的行为表现,并成为发展型特别是新手型教师效仿的对象,由此也奠定了成熟型教师在幼儿园发展中的“中坚”地位。但同时,绝大多数的成熟型老师均承认,自结束正规的学校生活之后,再也没有接受过全脱产的集体学习。短期的培训尽管也不少,但大多只是观念的冲击和零散的知识获取,与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新手教师相比,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在退化,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更是明显不能满足当代孩子的求知需求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须尽快予以补充和更新。

(二)发展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发展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为3~10年的教师。从教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来看,处于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始进入由关注生存向关注教学情境过渡的调整时期。该阶段的教师已经比较熟悉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对教学中出现的与以往教学情境相类似的情况,能直觉地观察、判断,并做出反应。发展型教师对于幼儿园常规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开始拥有个人粗浅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较为灵活地处理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各种事件和问题。他们逐渐摆脱了“生存焦虑”,开始有精力关注和了解孩子们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会寻找新的教育教学技巧来尽量满足不同孩子的特殊需求。与成熟型教师相比,发展型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与新环境下的迁移能力还明显不足,教学设计主要限于对教材的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可以说他们正处于由关注“我能行吗”到开始关注“我怎样才能行”“我如何才能更好”的专业成长转折期。

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动态建构过程。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横跨知识、态度与技能三个领域,是由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心理要素综合而成的习得性能;其次,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揣摩,并具有顿悟性和直觉性的特征;第三,它具有“转知成智”的特点。发展型教师面临着继续获取实践性知识和继续建构专业实践理论的问题。与新手教师相比,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但与成熟型和专家型教师相比,他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访谈表明,发展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各类知识基本可以满足个人的专业发展需要;各类知识在个人知识结构中处于均等的地位;各类知识均需要更新和补足。

可见,在发展型教师的知识地图中,个人实践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所占的分量相对比较均衡,同时,实践性知识呈现出“走强”的态势,而基础文化知识则呈现出“走弱”的态势。这样的知识结构特点决定了发展型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与补足各类知识。发展型教师在幼儿园教师梯队中处于“中层”的位置,既有继续发展的专业基础,又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们特有的知识结构特征也反映出该阶段的教师正处于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是一个容易因迷茫而迷失专业发展方向的特殊时期。长期处于此种“高原期”,会使教师日渐失去专业发展的热情与动力。由此,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育教学经验,借助有效的学习策略,全面提高各类知识的获取量,在改变个人学习态度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专业品质的全面提升,对发展型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和关键。

(三)新手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新手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他们处于伯顿所说的“生存适应”阶段。新手型教师往往带着满腔热情、理想与兴奋的心情,进入到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但现实与理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常常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对比与震撼。这种不可避免的现实冲击很容易引起新手型教师较为强烈的焦虑情绪和专业发展忧患意识,由此引发他们对专业活动中“生存技能”的特别关注。新手型教师是幼儿教师队伍中不可忽视的、积极向上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加入给幼儿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与其他发展阶段的教师相比,新手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更为多样的困难,挫折经验也明显多于其他阶段的教师。该阶段“是决定一位教师日后专业发展方向与品质的关键期。尤其是新任教师的第一年,其在专业上的教与学的经验,以及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发展的样貌,会强而有力地反映在教师生涯态度及专业行为上。”

对多位新手型教师的结构化访谈,及对两位新手型教师知识结构的分析表明,实践性知识位于新手型教师“知识金字塔”的最顶点,数量最少,依次按照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逐步递增,普通文化知识位于“金字塔”底部,数量最多,比例最高。我们对新手型教师的随机性访谈结果也显示,90%以上新手型教师对个人知识结构的描述呈现出与以上两位新手型教师十分相似的特征,100%的新手型教师把实践性知识的缺乏作为自己“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说,新手型教师对个人实践性知识严重缺乏的认知是一致的,她们渴望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尽快补足个人的实践性知识,提高实践性知识在个人知识结构中的比例。具体来说,新手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如下特征:1 个人实践知识奇缺,急需尽快补足;2 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仍须不断积累;3 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

新手型教师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他们比发展型和成熟型教师具有更新的专业知识基础,但他们的知识大多是来源于书本的理论性知识,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性知识明显缺乏。实践性知识虽然是“依存于有限情境中的、作为案例知识积累并传承的、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以隐性知识的形态发挥作用的、拥有个性性格的‘个体性’知识”,但它们却是教师个体拥有的、为其所真正信奉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运用的知识。国内外关于新手一专家型教师的比较研究也证明,两者“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的差异不大,在某种程度上,新手型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甚至优于专家型教师”,他们最大的差异在于拥有实践性知识的数量,显然后者的实践性知识远比前者丰富。

实践性知识的缺乏常使新手型教师倍受“理论派不上用场”“理论是一套,现实是一套”的困扰,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极易产生较多的无效行为、低效行为和无关行为。新手型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往往处于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实例支撑的理解水平,自然容易造成其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的低下,使他们不能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掌握最低要求的专业技能由此应是新手型教师专业发展努力的方向。

总之,由于所处专业发展阶段不同、个人知识结构特点不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每个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有的放矢地开展专业学习,即能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通过充分发挥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知识优势,加快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参考文献:

[1][3]岳亚平.幼儿园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特征分析.幼儿教育(教科版),2010,(3)

[2]王翠红.浅议当代教师知识结构.当代教育论丛,2007,(5)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7

[5][6]刘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5,(7—8)

[7]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8]陈美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196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观察、访谈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成熟型、发展型和新手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殊性,使他们在个人专业发展需求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成熟型幼儿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丰富,能够灵活自如地开展教学工作;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已需补足;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明显陈旧,急需尽快更新。发展型幼儿教师的各类知识基本可以满足个人专业发展需要,但都需要更新和补足。新手型幼儿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奇缺,急需尽快补足;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仍须不断积累;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我们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在充分发挥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知识优势的基础上,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与专业水平的提高。

一、问题提出

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走向自我更新的基础与前提。知识结构“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知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并逐步形成的独具个人特色的知识系统,它对个体知识水平的发挥和知识能力的展现起着制约作用。不论是新手教师还是专家教师,其知识结构常常在一定的时间内呈现出相对稳定的不同结构特征,也常常因为专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出现知识结构的“瓶颈”现象,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日益明显的阻碍。教师如果意识不到个人知识结构的缺失,常常会盲目乐观,随意学习,低效率地获取知识。那么,当前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认识究竟如何呢?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又呈现怎样的基本特征呢?本研究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采用观察和访谈法,对某一省级示范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参与式观察,小、中、大班各一周,跟随该班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并对该园不同发展阶段的2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分层随机访谈。之后又对来自两所省示范和两所市示范幼儿园的48名幼儿教师进行了结构化的访谈。其中,观察主要以现场笔录的方式记录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师幼互动行为;结构化访谈时,则首先使用录音笔录下原始的访谈内容,然后转录为司视的文本内容。

第二阶段是根据叶澜等学者关于知识结构的分类方式,在两所不同性质和级别的幼儿园中分别选择3位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幼儿教师(成熟型、发展型和新手型教师各一名,共6名),让她们从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五个方面钩画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并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这6位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特征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成熟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成熟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他们处于“自我完善”的发展阶段,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且具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性知识,在教材理解、内容确定、方法选择等方面均拥有了个人较为成熟的见解。他们能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够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选择和决策,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也较为强劲。成熟型教师还善于设置合宜的教学环境,能够较为娴熟地把握幼儿个体以及整个班级系统的内部运行节律,及时采取比较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延续。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上,成熟型教师一般不会非此即彼地简单取舍,而更趋向于多元与包容。

对于成熟型教师知识结构的访谈也证明了这一点。成熟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如下比较一致的结构特征:个人实践知识在整个知识组成中占有最高的比例,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居中,而普通文化知识的比例最低。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个人实践知识丰富,能够灵活自如地开展教学工作;2 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已需要及时补足;3 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明显陈旧,急需尽快更新。

幼儿教师的个人知识是“个体所拥有的、为其所真正信奉的、在实践中实际运用的知识”,是教师在其实践过程中逐步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基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理论,是实践智慧的结晶。“当‘所倡导的理论’符合教师原有的个人知识或教师运用原有个人知识经过判断、推理能够认同‘所倡导的理论’时,他就会把这种理论转化成自己的个人知识,使之成为个人知识的有效组成部分。而当‘所倡导的理论’与教师原有的个人知识不相符合甚至相悖时,教师就会暂时把它搁浅起来,等待将来实践的检验和确认或借原来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理并得出结论。”这是教师获取真正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所在。成熟型教师1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多年的直接带班经验,造就了其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学中形成了富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拥有独特而稳定的行为表现,并成为发展型特别是新手型教师效仿的对象,由此也奠定了成熟型教师在幼儿园发展中的“中坚”地位。但同时,绝大多数的成熟型老师均承认,自结束正规的学校生活之后,再也没有接受过全脱产的集体学习。短期的培训尽管也不少,但大多只是观念的冲击和零散的知识获取,与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新手教师相比,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在退化,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更是明显不能满足当代孩子的求知需求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须尽快予以补充和更新。

(二)发展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发展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为3~10年的教师。从教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来看,处于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始进入由关注生存向关注教学情境过渡的调整时期。该阶段的教师已经比较熟悉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在各类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对教学中出现的与以往教学情境相类似的情况,能直觉地观察、判断,并做出反应。发展型教师对于幼儿园常规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开始拥有个人粗浅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较为灵活地处理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各种事件和问题。他们逐渐摆脱了“生存焦虑”,开始有精力关注和了解孩子们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会寻找新的教育教学技巧来尽量满足不同孩子的特殊需求。与成熟型教师相比,发展型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与新环境下的迁移能力还明显不足,教学设计主要限于对教材的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可以说他们正处于由关注“我能行吗”到开始关注“我怎样才能行”“我如何才能更好”的专业成长转折期。

实践性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动态建构过程。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横跨知识、态度与技能三个领域,是由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心理要素综合而成的习得性能;其次,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揣摩,并具有顿悟性和直觉性的特征;第三,它具有“转知成智”的特点。发展型教师面临着继续获取实践性知识和继续建构专业实践理论的问题。与新手教师相比,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但与成熟型和专家型教师相比,他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访谈表明,发展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各类知识基本可以满足个人的专业发展需要;各类知识在个人知识结构中处于均等的地位;各类知识均需要更新和补足。 转贴于

可见,在发展型教师的知识地图中,个人实践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所占的分量相对比较均衡,同时,实践性知识呈现出“走强”的态势,而基础文化知识则呈现出“走弱”的态势。这样的知识结构特点决定了发展型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与补足各类知识。发展型教师在幼儿园教师梯队中处于“中层”的位置,既有继续发展的专业基础,又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他们特有的知识结构特征也反映出该阶段的教师正处于专业发展的“高原期”,是一个容易因迷茫而迷失专业发展方向的特殊时期。长期处于此种“高原期”,会使教师日渐失去专业发展的热情与动力。由此,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育教学经验,借助有效的学习策略,全面提高各类知识的获取量,在改变个人学习态度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专业品质的全面提升,对发展型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和关键。

(三)新手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征

新手型教师一般指职业年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他们处于伯顿所说的“生存适应”阶段。新手型教师往往带着满腔热情、理想与兴奋的心情,进入到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但现实与理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常常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对比与震撼。这种不可避免的现实冲击很容易引起新手型教师较为强烈的焦虑情绪和专业发展忧患意识,由此引发他们对专业活动中“生存技能”的特别关注。新手型教师是幼儿教师队伍中不可忽视的、积极向上的新生力量,他们的加入给幼儿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与其他发展阶段的教师相比,新手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更为多样的困难,挫折经验也明显多于其他阶段的教师。该阶段“是决定一位教师日后专业发展方向与品质的关键期。尤其是新任教师的第一年,其在专业上的教与学的经验,以及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发展的样貌,会强而有力地反映在教师生涯态度及专业行为上。”

对多位新手型教师的结构化访谈,及对两位新手型教师知识结构的分析表明,实践性知识位于新手型教师“知识金字塔”的最顶点,数量最少,依次按照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逐步递增,普通文化知识位于“金字塔”底部,数量最多,比例最高。我们对新手型教师的随机性访谈结果也显示,90%以上新手型教师对个人知识结构的描述呈现出与以上两位新手型教师十分相似的特征,100%的新手型教师把实践性知识的缺乏作为自己“最大的敌人”。也就是说,新手型教师对个人实践性知识严重缺乏的认知是一致的,她们渴望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尽快补足个人的实践性知识,提高实践性知识在个人知识结构中的比例。具体来说,新手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如下特征:1 个人实践知识奇缺,急需尽快补足;2 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基本够用,但仍须不断积累;3 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

新手型教师刚刚走出学校的大门,他们比发展型和成熟型教师具有更新的专业知识基础,但他们的知识大多是来源于书本的理论性知识,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实践性知识明显缺乏。实践性知识虽然是“依存于有限情境中的、作为案例知识积累并传承的、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以隐性知识的形态发挥作用的、拥有个性性格的‘个体性’知识”,但它们却是教师个体拥有的、为其所真正信奉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运用的知识。国内外关于新手一专家型教师的比较研究也证明,两者“在学科内容知识方面的差异不大,在某种程度上,新手型教师的学科内容知识甚至优于专家型教师”,他们最大的差异在于拥有实践性知识的数量,显然后者的实践性知识远比前者丰富。

实践性知识的缺乏常使新手型教师倍受“理论派不上用场”“理论是一套,现实是一套”的困扰,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极易产生较多的无效行为、低效行为和无关行为。新手型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往往处于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实例支撑的理解水平,自然容易造成其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的低下,使他们不能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灵活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掌握最低要求的专业技能由此应是新手型教师专业发展努力的方向。

总之,由于所处专业发展阶段不同、个人知识结构特点不同,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每个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有的放矢地开展专业学习,即能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通过充分发挥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知识优势,加快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参考文献:

[1][3]岳亚平.幼儿园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特征分析.幼儿教育(教科版),2010,(3)

[2]王翠红.浅议当代教师知识结构.当代教育论丛,2007,(5)

[4]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7

[5][6]刘丽.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05,(7—8)

[7]鲍嵘.论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及其养成——兼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3)

[8]陈美玉.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196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争论能力

争论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说是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的意义,即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过程,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争论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

为什么课堂教学需要争论?语文课堂教学更需要争论呢?因为课堂争论作为教学的手段之一,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和求知规律的,中学生喜思善辩,思想活跃,课堂争论这样的形式很切合他们的学习心理。我们都知道学习就是不断提出疑问,解决疑问,并由此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就这个意义来说,语文学习更需要争论。置身于课堂争论,学生就会自主地投入到见疑而疑,进而再疑直至解疑的积极思维中去,就会自觉的开发思路,从无疑的情况里去发现疑问,并从中获得深层的启发和认识。另一方面,课堂争论又是信息多方位,多层次,高频率交流的最佳时机,各种思路的汇合,不同观点的撞击,或在争鸣中各抒己见,或在辩论中针锋相对,这不仅能使学生的多种思维和表达方式都有机会得到锻炼与提高,而且有利于改变教师直接灌入,教的吃力,学生只顾学,没时间思考的被动局面。

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解疑析难,活跃思维的手段很多,如教师提问,引发讨论,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在以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引发学生讨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多向思维,活跃学习气氛,开发学生智力等多方面都有积极作用,特别是那些富有创造性的设计,紧扣教学要求的课堂讨论,在提高教学效益方面往往能产生关键作用。但是,一般来说,提问的设计和讨论的引发,其构想、组织的主导者依然是教师,其目的无非是引导学生顺着教师既定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师所预想的教学情境。而课堂讨论则使学生在跳出教师所限定的“框框”方面有更多的“言论自由”,至于学习思路的开拓和延伸方面则有更宽广的回旋余地。例如:我们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展开讨论。预习提示告诉我们:“本文描述‘新装’的似有实无,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级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学习此文后,有几个同学对此提出异议:“这篇课文的中心课本上总结的不全面,文中不只是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也讽刺了老百姓。”有的学生立即反问:“何以见得?难道课本上总结的还会不全面?”对此问题全班同学积极展开了讨论,各说各的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通过争论,归纳总结,最后意见达到一致:《皇帝的新装》不仅讽刺了皇帝及其大臣的愚蠢,也讽刺了老百姓,这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有着教育意义,我们今天的人有很多像“老百姓”那样不能正视现实,办了蠢事。这篇童话不仅是过去时代的人们的一面镜子,而且也可以作为今天的人们的一面镜子,它对任何时代的人都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通过争论,使学生对这篇童话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学生的思路也更宽广了。因此,让学生在约束更少的气氛中自由争论,畅所欲言,较之一般的对题作答,奉命讨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也有了更为充分的显露机会。其次,课堂争论较之一般的课堂提问,还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相关问题的理解的加深(上述例子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再次,课堂争论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强化,也有利于学生接受,分析,判断,理解,记忆,综合,反应,表达,应变,交际等多种能力的全面提高。有位同学交际能力很强,他在获区讲演比赛一等奖后说:我这方面的能力,是在课堂争论中锻炼出来的。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不能没有争论。我们如果能将课堂争论自觉地而不是被动的,有目的要求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将突破现存的模式而步入到新的领域并使之增添更多的活力,还能使中学的语文教学向着讲实用、实惠、实效的方面迈出极其重要的一步。

课堂争论教学手段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且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十分有益的。因为在展开课堂争论时确实会产生种种不少教师按常规备课而未能料及的情况与问题,这就促使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停留在教材,满足于讲清一般的语言文字因素。更要注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其他内在的教学因素,并将其融会贯通。唯有如此,语文教师才能对课堂争论随时可能出现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处变不惊,应付自如。因此,运用课堂争论这一教学手段在客观上迫使教师锻炼课堂应变能力,积极疏导方法,这就引起了广大的语文教师对教学艺术的重视,鼓励教师的备课由熟悉型向研究型转化,教师的教育目的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化。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专家;新手;公共课;演绎教学;教学反思

作者简介:李小平(1980-),男,江西鹰潭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安徽芜湖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部级精品课程“心理学”(公共课)建设项目(编号:2006099)、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心理学教学团队(20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57-02

公共课教学实施规模大,影响面广,是高校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教研究应该探讨的重要问题。目前已有众多研究对公共课教学展开了讨论,产生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思想。[1-6]但是这些研究存在两大缺憾。第一,针对一些现象展开具体讨论或对一些经验进行总结者多,依据理论框架进行预见性分析和探讨者少;第二,就某一具体学科的公共课教学展开研究和探讨者众,从整个公共课共性的角度展开探讨者寡。

为使这一研究现状能够有所改变,本文试图依据专家新手理论视角对公共课教学可能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作出预测,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一、专家―新手理论视角以及公共课教学中领域专家教授生手格局

所谓专家―新手理论视角源自心理学有关专家与新手在解决问题时的差异比较的研究。心理学研究发现,某领域具有专才者与普通人在解决问题时的表征方式及依赖的知识结构均有差异。专家更多依据深层的理论知识和规则表征问题,并基于这些规则或理论将知识高度组块化;而新手则更多依据事物之间的表层联系表征问题,且不具有高度组块的知识结构。也正因如此,相对新手而言,专家解决问题时间短,质量高,存在巨大优势。[7]专家与新手间的差异研究为理解人们解决问题时的区别提供了一种基于问题表征方式与内在知识结构间差异的视角。目前它既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也作为一种理论框架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这其中便包括教育领域,例如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教学特质比较以及教师专长发展的途径研究等均属这一范畴。[8-9]

依据专家新手理论视角,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格局均是专家教授新手的格局,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面对学生均占据着知识优势。然而高校公共课教学与高校专业课教学相比或者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相比,教师与学生间的知识差距尤其明显。首先,在当前高校各门公共课教学的师资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很高的学历,有长期学习该领域专业知识的经历,且在从事教学的同时还坚持从事着本领域的科学研究,因而往往在本学科领域有着非常雄厚的知识基础;其次,选修各门公共课的学生在修读某门公共课之前,往往对该门课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知识基础几乎为零。因此,在公共课教学格局中,其实是领域专家教授着几乎一无所知的领域生手,呈现的是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格局。

二、公共课教学中领域专家教授生手格局容易出现的偏向与问题分析

公共课教学呈现着的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格局可能容易导致一些独特问题的出现。因此有必要就此进行分析,以提高专家型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把握能力和对教学活动的预见性。

1.教学重点可能过于偏向抽象理论并导致教学出现偏差

从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格局来看,作为专家的教师正是通过本学科的诸多理论或抽象规则表征问题,才形成了透过现象看本质,迅速把握问题关键的能力;也正是通过以本学科的诸多理论为框架,将知识组块化,才能做到只要把握住一个简单的理论或抽象规则便能把握住一系列的具体现象和事实,因而无论是依据他们解决问题的经验还是学习经历,学科的理论知识均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此外,教师毕竟不是学生本人,其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时只能依据自身的理解水平向下进行估计,但是在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格局中,由于二者间的知识基础差异过于巨大,因而往往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理解力估计过于乐观的情况。如此一来,教师基于教授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这一良好愿望以及对学生理解力过于乐观的估计,从而在对教学重点内容的判断中容易偏向理论知识。

然而公共课教师的这一偏向容易导致教学出现偏差。

首先,每个学科的理论往往较为抽象难懂,需要较长的教学时间,而公共课学生基础相当薄弱,公共课教学课时非常有限,如此一来便容易导致抽象的理论知识因课时有限没有掌握,可以掌握的一些非理论性知识因教学分配时间少或甚至没有教学而同样没有掌握,从而在宏观层面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对绝大多数修读公共课的学生而言,其目标并非要成为该领域的专才,而是掌握一定知识为以后工作与生活所用,其以后要面对的问题与领域专家相比要狭窄得多。因而当有些理论知识虽然能够帮助把握该学科当中的一系列问题却只能帮助修读公共课的学生把握他们要面对的一两个问题时,教授理论知识则不如教授相关的具体知识直接高效。这就好比当一些人仅仅为了学会一两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时,先教会他们乐理知识再教他们这一两首歌曲则还不如一句一句教他们唱更直接高效。

2.教学方法可能过于偏向正向演绎式教学并容易导致问题

当前对正向演绎式教学与逆向归纳式教学存在多种理解。本文所指的正向演绎式教学是指现给出理论或原理,然后再举例说明这一原理的方法。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教学格局中,教师除了可能在教学重点上偏向理论外,还可能在教学方法方面偏向正向演绎式教学。专家习惯于正向表征问题是以往专家新手研究中获得的结论。[7]其原因是专家表征问题时由于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可以直接洞察问题的本质,因而正向表征在心理层面上更经济。毋庸置疑,教师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投射着教师自身表征教学内容的方式。因此,在公共课教学格局为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格局下,教师便可能因将其表征问题的方式投射在教学内容的组织过程中而过多采用正向演绎式教学。此外,专家依赖其高度组块化的知识结构在解决诸多问题时占据着优势。而正向演绎教学法恰好提供了一种高度组织的知识结构,有助于知识组块化的形成。因此作为专家的公共课教师也可能因为希望学生具有高度组块化的知识结构这一良好愿望而过于偏向正向演绎教学。

虽然笼统而言,正向演绎式教学与逆向归纳式教二者各有优劣,无所谓好坏。但当将探讨的范围限定于公共课教学时,过多使用演绎教学可能导致教学效率或教学效果不理想。

首先,公共课教学中学生基础相当薄弱,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先要让他们理解抽象的理论往往很困难,其教学效率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不如采用先讲授实例,后引出理论的归纳式教学高。

其次,教学内容是否一开始便能吸引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很重要。正向演绎式教学一开始便给出抽象的理论,对公共课学生而言可能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因为他们与专业课学生不同,一般并不具有掌握该学科理论知识的强烈动机以及对该学科理论中新观点的强烈好奇心。因而往往难以形成高度的有意注意,所以此时让他们产生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以及通过具体的实例激发其好奇心便很重要。

3.教学反思容易遭受阻碍并影响教学效果

公共课教学属于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格局除了可能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产生上述两大偏差外,它还有可能阻碍着教学反思的发生和形成,进而阻碍教师在公共课领域教学技能的成长。原因很简单,当教学出现效率不高、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等现象时,由于理论知识与组块化的知识结构使得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具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往往不会认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偏向理论、教学方式方面偏向正向演绎式教学等现象存在问题,因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也具有这种优势,如此一来便会坚持认为这些行为是一种教学远见行为,是为学生好,对学生负责任的行为,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因而忽视了公共课有限的教学目标,有限的教学课时以及学生有限的学习精力和薄弱的知识基础,无意识陷入知识中心、课程中心与教师中心而不自知,阻碍了教学反思的发生,也阻碍了公共课教学技能的成长。

教学反思受阻还可能进一步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原因是当教学出现问题而教师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又没有改变时,学生便可能逐步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从而出现在公共课堂做其他课程的事或破坏课堂纪律等其他现象。而在教师方面,当他们反思不到自身的问题,便容易将原因归之于学生不努力、不重视公共课等因素,再加上学生真的逐步失去兴趣又将印证其想法,从而使得教师也将逐步失去教学激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并陷入恶性循环。

三、研究展望

本文虽然依据公共课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领域专家教授生手的特殊格局出发,对公共课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了简略的预见性分析,从而改变以往绝大多数研究都是经验总结性分析的局面,[1-6]也改变了以往研究过多基于教学的外在因素和教师与学生间主观因素展开探讨的局面,但是一方面本文基于这一格局所作的探讨还十分的粗浅,另一方面,公共课教学中肯定还存在其他客观的教学格局或教师与学生间的内在客观因素影响着教学,因而本文仅仅起抛砖引玉之效,更深入的研究还有待来者来完善。

参考文献:

[1]周雪飞,蒋明,苏鸿,等.本科公共课“环境概论”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4):82-83.

[2]游进.论大学公共课英语教学的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1(2):70.

[3]梁鹏,姜世华.师范类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2):37-40.

[4]何济玲,江玲,陈仕品.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3):46-49.

[5]彭杜宏,何敏,刘电芝.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J].高教探索,2009,(2):97-101.

[6]王剑兰.师范院校师范类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4,(3):66-68.

[7]艾森克,基恩.认知心理学(第四版)[M].高定国,肖晓云,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27-644.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9篇

一、 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市、区培训,继续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观点、新理念指导教学。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数学组的全体教师以自学为主,不断地搜集新信息,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根据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有针对性地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研改信息,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不断地总结经验,坚持人人写教学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并收入汇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其中,谭晓春、庄晓燕老师的论文获市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白奕波老师的论文获市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潘宇、王斌老师获区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顾海燕老师的论文获区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二、 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老师们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教师们积极开设公开课,如校级的每人开了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全学期共开公开课6节。为了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老师们认真地参加听课,并进行了认真的研讨;老师们的教学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做到培优补差。搞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在校内举行高一、高二年级数学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10篇

教育教学思考实践为践行办学理念,落实培养目标,学校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了“双主体”创新主题教育,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的创新。

一、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有效推进学校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重建学校管理制度。修改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使其适应新课程需要,重新建立了学校章程。

2.重视管理机制改革,鼓励名师脱颖而出。每年教师节坚持三级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改革标兵的评选等。

3.重新构建教师评价体系,调动广大教师追求发展、创新工作的积极性。逐渐建立和完善包括教育理论、学科素养、教学基本功、课程实施能力等方面内容的教师学科能力新标准,明确学科教师专业质量标准。

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主体创新

打造“高师德、高专业、高能力、高贡献、有特色”教师队伍,让学习和创新成为教师追求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教师达到乐教、会教、教好。

三、抓好教师主体创新点

包括观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评价手段创新等。

四、促进教师主体创新的策略

1.有效开展校本培训。围绕新课程,通过班子引领-名师带动-全员推进形式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开展有效练功活动,尤其是“每人一绝”训练。在共同体研修基础上,引领教师重点从学科目标解读、教育思想研究、教育教学技艺修炼、读经典深剖析四方面,结合自身特点和训练内容,以学期为单位制定学习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方向,小处着手做大文章,将先进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助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自身专业发展。

3.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学创新能力。通过学科论坛、同课异构、案例交流、分层教学等方式,组织教师广泛参与教科研,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主体创新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达到乐学、会学、学好。

坚持德育为先,创新育人环境,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养成教育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班级文化建设为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为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创设良好环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向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质量。包括备课、上课、批改、辅导、作业、习惯、期末复习、学生评价、媒体使用等环节,把课堂教学环节量化考核作为常态工作。

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导入、新授、提问、讨论、小结以及作业设计等环节都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在教学手段上力争科学、有效地利用数字媒体和其他资源,做到高效率,高效益;其次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教学目标分层完成、课内训练内容分层落实,不同的学生分组进行递进式思维训练、布置个性化作业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每节课中得到适合的培养和提高,都能随时随地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与满足,激发其兴趣和创造力,进而萌发新的学习动力。

2.开展有效校本教研。一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材内容、编者意图、“三维”目标;二是研究学情。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做好学情分析,进而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课堂高效;三是研究教法学法。依据“三维”目标,研究并落实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成为课堂常态,建立起主体探究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倡导“七放手”。即: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难点放手让学生讨论;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放手让学生构建。深入探索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发展,使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彻底迸发,获得成功感;四是开展好教研活动。围绕教研主题开展好经常性的“说课――上课――评课”、同课异构、学科论坛等活动。

3.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学生发展空间。通过校本选修课程、语文素养提高工程(目标定位在字写得好、话说得好、文作得好。具体做法包括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指导与评改的教学研究,古诗词、国学经典的积累,每天20分钟写字训练,每周一节的语文素养课,每年一次的读书节系列活动,包括跳蚤书市、亲子阅读等,每年一次语文素养展示大赛、班级特色展示等,不断营造班级、校园书香氛围)、课前一歌、阳光体育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美国统计教学,手段和方法,启示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新要求。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将迎来新机遇和大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着重抓紧工作之一是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样才有可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为此教育教学论文,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教学创新、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的改革发展,尤其是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起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论文格式范文。

一、

培养创新能力最需要的素质就是: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相关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一些高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教学观念等仍滞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不能完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体现在统计教学上也同样如此。目前统计已经由描述统计阶段发展到推理统计阶段更深层次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金融投资、民意测验、市场调查预测及政府宏观管理等方面,都在大量的、普遍的使用统计学,社会各方对统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这就要求统计人员的素质相应提高教育教学论文,并且要求统计人员同时掌握现代统计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能进行各种跨学科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还能通过各种统计方法的灵活运用获得各种信息,为政府、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亲历了美国某大学统计课堂教学后,觉得他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着我们可借鉴的地方。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课堂上大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结合社会实践进行教学,这是其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以该校的非统计专业的统计课教学为例(该校的统计专业设在数学系):该校统计课是为全校的商业类(类似我国的财经类)各专业所开的专业基础课。总课时一共只有有30节。如何在这有效的时间里掌握基本的、有效的统计分析手段及方法,这就要求统计教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在这门课里,每个重要的指标或概念,通常是以一个案例开始,而这个案例,一般情况下是教师自己所做的课题研究或社会调查结果教育教学论文,有些是学生们很熟悉的事件。也就是说,案例是学生们把统计理论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的链接,通过它,学生们更能理解和掌握统计理论的有关知识;老师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来进行,通过案例讲解、图表演示,上网查询等方式,能够把基本的概念,大体上传输给学生;教师每节课配有的练习都需要学生们通过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查询资料并利用计算机才能完成,给学生创造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及动手参与的机会,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把答案统一起来论文格式范文。在自己查资料、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统计概念得以近一步加深和巩固。有一点也与我国有较大的不同,即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少,大部分的书本内容是靠学生自己通过网上、图书馆自己学习、消化。在这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得以充分调动。

因此教育教学论文,如何借鉴美国某大学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对改进西部地区一些高校现行运用的统计教学手段和方法,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专业统计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如何建构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体现在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有两个焦点问题值得思考:一是以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的主动性及参与性;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的主动性及参与性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就是仍然坚持提倡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改变课堂上由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参与性。同时以案例分析或仿真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能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发挥其独立思考及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途径完成教学任务。其实在西部一些高校也进行过多次课程体系改革,但课程结构改了,课程名称也改了教育教学论文,但课程实质性的摘要的一种。

其次,大力提高教学手段。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论文格式范文。这个趋势说明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隐去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起来;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上要从数据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这个过程里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因此统计教学手段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在西部某些高校里,教室也装有大屏幕、高清晰度投影电视,但教师和学生还不可以很方便地运用计算机并利用网上的丰富资源, 老师在进行讲解和演示后教育教学论文,学生在统计实践方面的动手及参与能力还待提高。

另外在教学手段上,还建议有统计专业的高校里应建立一个较完整的“数量经济分析实验室”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实验室主要起着以下两个作用:⑴为数量经济分析的相关课程和实验提供服务。 该实验室可面对全校学生开放,为本科生的《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等十多门课程提供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开出实验教学项目如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统计分析系统、电子表格统计功能、仿真模拟、文献检索等;⑵为师生科研提供各种软硬件支持。即为本学院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大力支持。高年级学生依托实验室还可进行学术论文、课程论文、市场调研分析等科研活动。也就是说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由于统计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大力改进,因此也对我们统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格式范文。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实施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高度的责任心、组织能力,掌握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将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灵活自如的运用之。如在统计案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中的理论和方法,对案例背景、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也要有熟练的把握,教师事先要对各种方法计算和分析、各种方法及其计算结果的优缺点有较透彻的评价教育教学论文,这样在组织案例教学过程中,才能把握案例的采集、编写、案例讨论的组织、案例讨论后的总结等各个环节,引导其教学和讨论向深入进行,从而达到锻炼、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为此从事统计教学的教师还需要积极地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力:一是扎实的理论基础;二是一定的实践经验或能力;三是较高的统计电算化水平,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及统计应用软件,;四是要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有一定深度研究方向的科研能力。第四点尤为重要,特别是统计专业课教师,除必须熟悉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外,还应尽量成为研究某个实质性领域的专家。

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曾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统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教育教学论文,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并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改革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将专业知识的灌输,学习方法的传授、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锻炼融为一体,惟其如此才能入十七大报告中提倡的那样,为社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卫林,秦秀春,孙兼,白微.现代教学手段[J/OL] .「Z.buaa.edu.cn/oldwww/zzjg/gcxlzx/xuesukeyan/xuesujiaoliu/29.htm.2005,7.9

[2]冯志敏等人.美国大学教学管理与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教探索.2002,3.

[3]谢百治.美国教育技术简介.「Z.中国高职高转教育网.2005,9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程;教育;教师

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对于课程改革,广大教师投入了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新课程给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让人忧虑的新问题: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的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令人困惑的局面。

一、现代教学手段的滥用

提到课程改革不少教师就想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现代教学手段贯穿整个语文课堂,这种现代教学手的过度应用大大削弱了语文的魅力!主要表现为:

(一)课件是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所要写的东西全部实现输入电脑,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这违背了新课程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实质上是通过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来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进而到达与作者心灵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碰撞。但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追求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取消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致使学生体会不到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三)录音代替了老师的朗读。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朗读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痴如醉的眼神,“机器人”的声音拉开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多媒体手段贯穿教学始终。从始至终,图片、文字交替着在学生的眼前晃动,取消了老师学生动笔动口的权利。学生成了观看表演的观众,而不是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中再也没有了魏巍那种连自己老师写字的姿势都要模仿的感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样我们既要认识现代教学手段的巨大作用,又要看到它的本质。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课堂上教师精美的板书,生动的语言,包含感情的朗读足以给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彰显语文独特的魅力!

二、课堂活动使用不当

渗透在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构建,在活动中发展”。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起到喧宾夺主、不知所云、画蛇添足的反作用。

在一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中,几乎每位参赛者都用了表演法。其中有一位教师执教《核舟记》时,居然让学生表演佛印和尚的憨态,这简直是弄巧成拙。不仅没给教学增色,反而让教学一败涂地。表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编、演课本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及创新精神,还让课堂“活”起来。然而,这一方法的应用,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这位教者既没有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也没有把重点放在理解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之上,他设计的这一段表演与主题毫无关系。

三、分组讨论成了形式

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为做课而讨论,为了课改而讨论……主要表现为:

(一)讨论内容不合理。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即会,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

(二)讨论时间不合理。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讨论只是成了摆设。另外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堂松散,讨论成了学生的休闲时间。

(三)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

(四)讨论的形式单一。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每到讨论的时候,便会看见一些学生我行我素,对讨论的情况置若罔闻。老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人物分工式讨论、书写式讨论、案例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

四、课堂评价格式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实验地的教师确实也领会了这一精神。可是,有的在教学实验中,评价却慢慢变了味:方式单一,语言含糊,不论对象,不分是非。不信,你走进课堂看一看,当学生答完问题,老师就是“掌声鼓励!”“太好了!”“太棒了!”“真了不起!”这些语言。这又未免过于格式化吧!难道所有的回答都应这样肯定?都值得这样评价吗?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13篇

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不断借鉴新的成功教学经验的同时,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结合农村学生实际的情况下,终于大胆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即:“放手发动学生学,导练结合带着学,互相帮助小组学,注重读写一起学。”的教学结构。同样四个教学环节,但意义却发生了质的变化。

――不妨我们具体比较如下:

1,“组织教学”与“放手发动学生学”相比,“组织教学”是教师为了顺利的进行课堂教学而采取的必要方法或手段。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是被动的;而“放手发动学生学”则是教师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而采取的一种平等、信任的教学态度。教师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学――质疑――讨论一点拨――自结”等行之有效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新知。体现出的是由“教师主导观”到“学生主体观”的转变。真正把学生看作了学习的主体。把学生放在了学习主人翁的地位。

2,“复习旧知”与“导练结合带着学”相比,“复习旧知”其目的是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的新授内容,采取的必要铺垫或过渡;而“导练结合带着学”则是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的思路,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的是“民主教学观”的思想。教学的民主,就是体现在尊重学生,把课堂变成师生交流、师生互动的舞台。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产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新授内容”与“互相帮助小组学”相比,“新授内容”是教师要传授的新知识。在这个环节,传统的做法一般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强调的重点,学生必须记在笔记本上,教师是绝对权威,教师的讲解就是“标准答案”。因此,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是被动接受,学生充当了学习的容器,这样下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而“互相帮助小组学”则是在“承认差异,适应差异,面向全体,分类组合”基础上的学习。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不同层面上的学生,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差异,有目的的设置不同层面问题。通过“学生探索、小组讨论、师生归结”等方式,不仅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也使不同层面上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随堂练习”与“注重读写一起学”相比,“随堂练习”一般是课后习题的练习。其目的无疑是巩固本节所讲的知识;而“注重读写一起学”则体现的是双方面的,无论是教师上课时对课文的分析,还是布置学生练的习题,都注重读写之间的有意渗透,有机结合。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自动自发设计 学位论文 运作模式研究

一、 选题的发掘、筛选与定位

(一)选题的发掘

常言道:“题好文一半”,选题是写作学位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选题的好坏直接决定论文质量的高低。但是,当前大部分学生在准备撰写学位论文之初,一提起选题就一阵茫然,不知如何入手,要么信手从资料书或作业中抓个题目,要么索性央求老师给个题目。让本该认真、慎重的选题变得随意,从而给以后的论文写作埋下难以动笔的隐患。其实,选题是需要留心观察、用心发掘的,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以下几条途径去发掘选题:

1.从课堂入手。本科院校的课堂教学,常涉及学术动态前沿。学生听讲受教师的启发,可以激发对某一学术问题的探究兴趣,从而发掘好的学位论文选题。

2.从学术讲座入手。学术讲座比课堂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听学术讲座,从中发掘学位论文选题。

3.从专业见习、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入手。科研成果的真正意义和最终归属点是服务社会,创造有用的社会价值。学生可以在专业见习、实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了解社会的需求,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思索发掘学位论文的选题。

4.从教师的科研入手。教师的科研课题一般都具备较高的创新性,学生参与后,可以在整体研究步骤中探寻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掘学位论文的题目。

5.从现实的矛盾焦点入手。现实中,人们最感缺乏的、不正常的、抱怨或议论最多的问题往往是最需要解决问题,探讨这样的问题有时可以找到最具意义的题目。

(二)选题的筛选与定位

学生在用心发掘问题之后,就要对问题进行认真筛选和定位。此过程大致分三步走:提出自己的见解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广泛调研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酌定题目。

第一步: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掘出选题后不要马上急着去找资料,而是要趁热打铁,把发掘选题时自己的想法、见解、思路记下来,以备以后作

参考。如果一开始就忙于查资料,那么很容易受别人想法的影响,进而框定自己的思维,难以创新。

第二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广泛调研。

学生在对选题有了自己的思路后,再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动态,撰写调研提纲,再深入实地广泛调研。在这个步骤里,学生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了解当前学术动态,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避免选题陈旧、成果重复; 2.检验选题是否具有创新点。3.判断选题的价值。选定的题目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是学生在选题筛选阶段必须判断和界定的。

第三步:依据自身的兴趣和实力确定题目。

兴趣是最好的科研动力,学生在进行了前面两步的筛选后仍然对选题充满兴趣则加大了确定选题的步伐。最后就是评估自身的实力和条件,筛选与自己实力、条件适宜的选题。

二、 师生与选题的双向选择模式

当前高校大多采用学生单方向的选题模式,即教师列出题目,经教研室或论文考评专家审核后公布出来,由学生选择。个别选不好的,由系(院)行政安排。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对选题所做出的努力,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而师生与选题的双向选择模式,则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最后实现师生双方指导与被指导的最大协调。具体操作方法是:

首先,在大三的第二学期,面向大三学生和全体教师开展论文征题比赛,以针对性(现实需要)、前沿性(问题新)、创新性(观点新)、应用性(可操作)、综合性(跨学科)为指标和导向,每个指标20分,有额外亮点的需陈述理由。系(院)分专业成立专门的评定小组,小组成员必须至少包括系主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本专业专家(最好有一至二名外请专家)。然后,将获奖的学生选题公布,由教师依据自己的熟悉领域、兴趣选定想要指导的学生。同时,将获奖的教师选题公布,由学生依据自己的了解程度、兴趣选定想要被指导的教师。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完成整个选择过程。

三、 论文指导环节的质量要求与互动模式设计

就当前高校的招生情况来说,一名专业教师指导6-12名学生写作学位论文的现状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为此,我们在实践探索中,着力建构了“自动自发设计与实现高质量学位论文”的运作模式,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期。

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从学生入校到正式写学位论文之前都可以定为酝酿准备期。在这期间,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指导学生写作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科技竞赛中的科研论文和见习报告等,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为以后写作学位论文打基础;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在认真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全面提高对学位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自动自发设计和完成学位论文的思想,摸索和锻炼必要的技能,如选题发掘、资料搜集、文献搜索、调查研究、创新思维等能力。学生必须认识到,学位论文不仅仅是学校本科教学整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还是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学习和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写作学位论文可以在毕业前夕全面梳理大学之所学,加强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增强进入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第二阶段:正式写作期。

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阶段任务时间大致安排如下:从汇集资料目录、撰写读书笔记、拟写研究动态到写作提纲及修改、任务书,第七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第八学期第一周完成;论文草稿及修改、英文摘要、答辩第八学期第十三周前完成。系(院)首先要统一设计好学生学位论文逐阶段任务完成登记与成绩参评卡,由指导教师掌握,每一阶段任务,学生都要主动请指导教师检查完成情况,汇报下一阶段的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作相应的调整,并听从学生组长所传达的指导教师的指令,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情况和参加集体研讨。

第三阶段:成果验收期。

学位论文成绩的评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以往教师在对学生学位论文成绩最后评定时,由于种种原因常常给打人情分,这样弊端很大,尤其影响下届学生的写作态度,给论文质量水平下滑留下隐患。对此,我们建议学位论文成绩评定采取“三分比例汇总制”,即论文总成绩=学生自评分(占10%)+ 指导教师评分(占20%)+ 专家组评分(占35%)+ 答辩分(占35%),在专家组评分和答辩阶段将学生和指导教师姓名密封。

参考文献:

[1]黄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8,P96-97.

[2]何玲玲.关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9,P164-166.

[3]李维芳.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与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2,P134-135.

新手教师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大赛;促进;专业发展

促进中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1.中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水平由低到高,逐渐符合教师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结构,应该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信念、专业动机态度、专业情感、专业期望及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

2.促进中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中职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第三次课程改革由试点实验、扩大实验,到现在在农村中职校的全面推广。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赋予了新的内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从世界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还是从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师的实际看,进入课程实施阶段,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建设好一支能够胜任新课程的师资队伍,新课程才能在学校、在课堂得到最终的落实。

促进中职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抓手

虽然大家都知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学校也一直在努力,也许是因为方法不得当等原因,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校创新了工作思路,根据青年教师进取心强的特点,以大赛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及管理,我校专门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和“研修班”(简称青发校),由教科室主任担任班主任,具体负责青发校的各项工作,各教学部门管教学的主任担任副班主任,协助教科室主任开展工作,还成立了班委,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中的各项事务。成立青发校的宗旨就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青发校在做好“请进来”、“走出去”的同时,重点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1.通过开展校级“两课”评比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及策略,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促进多媒体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省市“两课”评比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做准备。我校青发校开展了文化基础课(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比赛和专业优质课评比活动。全体学员积极参与,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此次活动中,认真揣摩所选教材中蕴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积极探索教法,精心设计教案。很多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都非常新颖、别致,老师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形式活泼多样,气氛轻松愉悦。说课时,各位老师尽情展现了自己的风格和魅力,不论是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三维目标的确定、教法分析、学法分析还是教学程序的设计等都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此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推进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在“两课评比”活动中得以提高。

近两年,我校有四名青年教师(都是青发校学员)在江苏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另有多名青年教师在南京市“两课”评比活动中获奖。2013年我校举办了教学开放日活动,开放日当天来自省内十所院校和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及溧水区教研室的六十六位老师和领导参加了听课、研讨活动,他们对十九位教师(他们中有十二位是青发校学员)开设的公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听课老师普遍认为:开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手段应用丰富,媒体使用适时、适度,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课堂组织形式新颖、流畅、自然;教师能将职业意识贯穿到教学内容之中,三维教学目标能有效达成。

2.通过开展校级论文评比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青发校每学期都会开展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论文选题结合学校现阶段的热点、难点问题,供大家参考。在活动中,学校聘请教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评委,对评出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特别优秀的论文由学校负责推荐发表。同时,学校引导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就如何选题、申报、撰写开题报告、开展课题研究……手把手地进行培训、指导,并鼓励全体学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对结题的课题学校将给予物质奖励。

近年来,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现在几乎每位青年教师每年都会在各级各类刊物中,有的青年教师每年发表3篇以上。今年,我校有8位青年教师主持了南京市教科所立项的市级个人课题,有15位青年教师主持了区级个人课题,有23位青年教师主持了校级个人课题,还有很多青年教师参与了省市集体课题的研究。现在,我校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已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这必将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3.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

我校针对学科的特点,对每位青年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学科素养要求,特别对专业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此,学校加强了对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一方面,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有计划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通过技能大赛引领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

我校积极承办区“技能节”,为师生搭建一个展示技艺的舞台。学校对获奖选手的奖励丰厚,并且优先推荐优秀选手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青年教师参与热情高涨。目前,“带技能”、“练技能”在青年教师中已经蔚然成风,他们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单招技能考试成绩也是稳步提高。

4.通过读书竞赛活动夯实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