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术:始业教育:通用技术: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是高二年级新开设的一门学科,面对的是普通中学的高中生,在目前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会关注并积极参与这门课程的。换个角度,站在学生这个角度来考虑,自己又会怎么做?对同学们来说是崭新的开始,同时我们学校每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进行始业教育,我就把这两块内容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又很好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自己的技术素养,将来为社会的发展奉献力量。这一节课还有学校中层领导听课指导,因此课前做了比较精心的准备,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坐落在金华市蒋堂镇,老的金华・中就在此,后来由白龙桥中学和罗埠中学合并搬迁至此,重新建设校园,改名为宾虹高级中学,因此刚建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新鲜的,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什么都很好奇,我们老师就可以把外界的事物当做教学素材,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学习当中感受通用的实用价值,感受技术学科的魅力。

【教学内容】

1 了解什么是通用技术。

2 了解技术设计基本知识框架和结构。

3 从感性上认识与通用技术相关的课外知识。

4 初步了解学习一门课程所应该掌握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从感性层次上体会通用技术的含义,并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充分让学生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较好地围绕着技术与设计的范畴,体验到通用技术中设计的重要性与创新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语

问:同学们,你们以前听说过通用技术这门课吗?今天由我带领大家走人技术的世界、技术的博物馆,同学们不再纯粹为了某种目的而去购买商品,而是用技术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

通用技术对同学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老师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一门新的课程,主要应掌握好三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三个问题。

2 什么是通用技术(学什么)

(1)首先简单介绍什么是技术。技术有广义技术和狭义技术。

广义技术,大体上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的全部活动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简言之,一切有效用的手段和方法都是技术。

狭义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

狭义技术,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是具体“技术工作”中的技术,是生产技术、工作技术、医疗技术、驾驶技术等,是针对人与自然的技术。

(2)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3)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2学分)

《技术与设计2》(2学分)

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2学分)

建筑及其设计(2学分)

简易机器人制作(2学分)

现代农业技术(2学分)

家政与生活技术(2学分)

服装及其设计(2学分)

汽车驾驶与保养(2学分)

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并获得4个学分,作为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包括考勤、参与程度、讨论、辩论、操作、作业、作品、考试等。终结性评价包括作品、操作、考试。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修学选修模块。模块的递进学习过程起着高中与大学或社会之间的桥梁作用,为我们将来的大学专业学习或走向社会奠定深厚的技术基础。

3 为什么要学《通用技术》(为什么)

(1)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a.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改变物质材料的结构、性质或改变物质的种类。

b.运用科技手段可以变废为宝,将那些利用价值不高或没有利用价值或有害的物质变为有价值、高价值的物质。

事例:我们很多同学都用过银行卡吧,对于缺乏技术素养的人来说,拿到卡后,即使看了卡上的说明也可能不会使用。技术素养高的人在第一次看到卡时,会立刻仔细观察,寻找卡起作用的主要部件,关于卡的保存,考虑到强磁场会影响卡的技术核心部件,所以存放卡时会注意避开强磁场,甚至远离手机放置,以防这些卡失效。

(2)从劳动者看――科技型人员成为主体劳动者。

我国的劳动力状况:一方面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人员下岗失业;一方面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

,对于目前各地普遍存在的“招工难”,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招工难”是就业中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反映的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因为市场总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供求失衡,所以会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不是新问题,其背后折射出多方面的因素。

a 反映出我国经济回升较好,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在增多,吸引了一部分农民工在当地就业;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务农收入增加,吸引了一部分人返乡务农,或在当地转移就业。

b 反映出劳动力素质结构还不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

c 反映出一些企业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与变化着的劳动力供求格局不相适应,与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收入预期和职业发展预期不相适应。

而且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数比,从机械化初期9:1,中等机械化时期的6:4,到全自动化阶段的1:9,无不说明科技型人员成为社会主体劳动者。

(3)国际形势和我国的现状。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发展壮大,多数快速发展的行业受制于二人,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现在我国沿海经济工业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知识产权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

我国国产汽车的销售量越来越好,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发动叽作为汽车的核心技术,是汽车的心脏,可是我国发动机大部分不是原创的,经过这么多年,为什么国产发动机技术不行,无论是汽车还是轮船,国产发动机的技术大多是国际十几年前的产物,科技的发展关键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对中国电动车“第一燃”调查,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实验室主任王子冬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乘客座位下冒烟后,司机张学军掀起座位的动作。如果说这辆众泰朗悦电动车自燃的直接因素,是张学军掀起冒烟坐椅这一偶然动作,那么最终让其彻底烧毁并应该引发行业全面反思的,则是这一动作背后,电动车运

营企业有意无意间的一连串疏忽,培训的缺乏或许只是其中之一。电动汽车在试验阶段发生自燃并不可怕,但是由于驾驶员缺乏相关的事故处理知识,直接导致车辆被完全烧毁。因此在进行使用之前必须对汽车做相关的技术试验,对驾驶员做必要的培训和学习,以及平时注意对汽车进行保养。这也是我国国民技术素养普遍较低的一个表现,科技发展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通用技术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考试的需要)。

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是三类考生必须高考的一门学科,我们从下面的表格去了解它的重要地位吧。

4 怎样学习《通用技术》(怎么学)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不再停留在单一的动手技能的培养上,而是定位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上,不仅包括技术工具的操作、技术产品的制作,还包括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决策等内含大量学生心智活动的内容。

(1)了解课程结构及学分设置。

(2)清楚这门课程的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它将引导我们经历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从而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3)学会读目录和绪论。

目录――总揽本书全局,了解本书整体结构和内容。

绪论一可以知道本书的主要精神、思想、方法等。

注意使用本书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做好心理准备。

书本中有大量的图片、思考题,方便理解和学习。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向学生讲相关的通用技术的知识结构,把握好通用技术的学习主线,从感性上初步认识通用技术的相关内涵知识,让感兴趣的学生今后可以往这方面深入了解学习。根据课本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力。此外,寻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典型案例,利用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只有在深入对学生的调查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教学案例的选择,由简到难地分析,有效地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环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体合作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技术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于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学习时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善于思考、动手;学中做,做中学,亲身经历体验设计过程。相信同学们在豆蔻年华的学习过程能夯实基础、挑战自我,享受学习的乐趣!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2篇

一、创设案例,提高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给出的是最低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达到一般学生能内化,尖子学生能深化;要注重多科知识的融合,形成跨学科的知识重构,把多科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三单元中有关“简单系统的设计的实现”,所举的案例是“手电筒照明供电部分的设计”。这部分内容较简单,让学生自习即可,教师可另外提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案例 “简易报警器的设计”:假设张三住在A幢的3楼,楼房前面有柴房,放有一辆较好的摩托车,为了防盗,张三想安装一套防盗报警器。如果设计无线报警器,信号的发送、接收电路复杂,不易制作,因而选用有线报警器,在柴房和住宅之间用导线连接。这时,有学生提出剪线怎么办?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预设与动态生成,提出设计要求:撬门、挖墙、剪线都报警(喇叭响)。

学生对剪线也能响感到很神奇,在教师的引导、提示下,进入积极的思考之中,通过应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讨论分析和交流,设计出利用电磁继电器等电子元器件实现报警功能的“简易报警器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其中开关K1闭合时,报警器处于工作状态,电磁继电器ZJ的线圈通电,其常闭触点ZJ断开,扬声器因无电流通过处于不响状态。当剪断线路(虚线框部分,即外电路连接部分),因电磁继电器ZJ的线圈无电流通过,常闭触点ZJ恢复闭合状态,扬声器通电报警。此外,如果撬门、挖墙,感应装置K2(相当于开关),接通电路,扬声器也通电报警。

以上提出的问题能设疑、激趣,激发学生去思维,把物理学的侧重发现规律与技术设计侧重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使学生感受了技术的实用性。

二、拓展案例,深挖技术思想

有的学生对案例分析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存在着简单的案例不想学,难的案例学不进的现象,对学习通用技术课的兴趣不浓。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从实用性出发,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诱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蕴藏的技术思想,力求内化知识、外拓思维,并相应地渗透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到通用技术的课程内容对生产和生活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有关“流程优化的条件”这节的内容,教材通过阅读材料“洗衣流程的优化”阐述了“少量多次”的原则的技术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进行拓展。顺向拓展为:根据“少量多次”的原则,请你设计一个高效炼钢的流程。在这个项目设计中,可预先给出一些资料让学生参考,了解炼钢的原材料和流程图。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原材料进入高炉冶炼,炼好后不是全部倒出高炉,而是倒出一半,另一半则留在高炉与新进的原材料继续冶炼,利用留存的钢液吸收的潜热加快热量传导的面积,从而加快传热速度。如此循环往复,达到高效的目标。逆向拓展为:洗衣流程有什么缺陷?请你利用缺陷列举法,构思新的洗衣机的方案。在这里,学生经过分析讨论,有的认为现在的洗衣机用到洗衣粉,它含有磷,对环境有污染,有的认为二次漂洗,用水过多,不利于节约水资源。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从原始的木棒敲击的洗衣原理出发,构思出不用或少用洗衣粉、节约用水的洗衣机的方案。

以上通过案例的拓展,让学生形成了对知识点的应用,思维的拓展,初步培养了创新思维。

三、重构案例,构建多元知识

学生对技术课程的期望是学到专业一些的技术,当期望与实际有差距时,往往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既要立足基础性,体现通用性,又要适时增加稍微专业一些的技术,让学生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收获,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如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的第三单元有关“系统的基本特性”的教学内容,教材以桥梁等不同的实体系统阐述系统的各个基本特性。在这些内容所举的案例中,与高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有些偏差的。针对这种情况,在知识点方面要依据教材,在阐述的案例方面可以重构,改用更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社会生活的“汽车系统”为案例加以阐述,通过让学生课前预习教师预先编制的学案,上课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答疑解惑下,让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同时,增加了“汽车系统”的知识,起到一举二得的作用。同时提出如下问题加以拓展:1、蓄电池的电压只有DC12V,为什么经过电子线路后能在电火花塞形成高压放电进行点火?2、发动机通过水箱散热,当水箱温度过高时,又启动电风扇辅助散热,请你设计启动电风扇的控制电路。

以上拓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物理课已学习的自感现象等知识,形成对已有知识的融合应用。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恰当;技术设计;教学理念;教育规律;技术素养

“案例分析”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一大特色,它在课堂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用它来说明技术问题,学生可以用它来理解技术内容,已经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材料,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工具。但是,也有些不能正确理解“案例分析”的作用,不能辩证地使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的现象,或者是案例运用不当,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教学理念,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规律,反而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苏教版的教材中两处案例有些疑惑,今天写出来和各位专家及同仁进行交流。

第一处在第三章的设计原则的实用原则中,引用了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子的一段话(教材第59页)“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本意是想加深对实用性的理解。但我觉得这段话语运用在这里不太合适。首先,“卮”是什么?是古代盛酒的器皿,如果漏了就不能盛酒,发挥不了它的作用,丢弃不就行了吗?可是这个“卮”是“玉”做的啊!“至贵而无当”,怎舍得丢弃呢?在这里讲实用原则还勉强说得过去,那下面的经济原则怎么办?其次,“玉卮”只能是古代皇室显贵家族用的东西,老百姓如何用得起?如果是值“千金之玉卮”的话,可能就成了人们的艺术收藏品了,不应属技术设计范畴。第三,设计玉卮之初是考虑了它的实用性的,但不能说设计时没有遵守实用原则,只是后来碰了摔了才漏的,那任何技术产品如果损坏了肯定不能使用,这是人人都懂的事实。所以。我认为,引用该语有悖于教学大纲,“本教科书涉及的设计侧重于技术产品的设计”(引用教材第27页语句)。其实讲授实用原则学生也容易理解,生活中的案例很多,“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就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教材第15页语句)。在这里有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给学生讲到的,就是由于相关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某些技术失去了它原有的实用价值,例如BP技术的产物BP机,但不能说它没有遵守设计的实用原则。

第二处在第三章的道德原则中,案例分析“给瓜子美容”(教材第63页)。这也能算做设计吗?那诸如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炸破皮的西瓜、粗大的黄瓜等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犯罪行为,我认为在技术设计中运用这样的案例不太恰当。我觉得以计算机病毒的设计为案例来加深对道德原则的理解比较好,其设计的目的就是不道德的。还有,抄袭别人的技术也属于不道德的,如,在苹果公司还没有推出新品上市时,仿iPhone 5版手机竟然已经出现在市场上,这明显就是偷窃苹果公司的技术,严重违反了设计的道德原则。

我在这两个原则的讲解过程中运用了这样的案例,觉得还比较合适。这是我的一点拙见,写出来和各位专家、同仁交流,恳请各位批评指正,一起共勉,使通用技术教学更加完善,更加完美。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案例;选择General technology" case teaching" choice

Li Baoxiang

【Abstract】General technical textbook case is particularly much, how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case teaching" is our teacher struggling goal, combined with his own teaching practice, summed up the purpose better,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multimedia resources, close to the student life, students play the main role, principle and method.

【Key Words】General technology; case teaching; selection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的一门课程。作为一门高中阶段新开设的课程,通用技术的教学工作,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没有前车可鉴,更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只能是一种挑战。在“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通用技术课本中的案例特别多;但同时有些案例的时效性很强,可选择的余地很大。平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常常喜欢插入一些自己生活中的案例和经验加以分析,辅助教学。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呢?

1目的性要强,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学习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作为通用技术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该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为目的。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要想学生对通用技术感兴趣必须先激发他们对“教学案例”的好奇心,好奇心的特点是求新、求异、求奇。这要求我们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新、异、奇。例如在“发现问题”这一节的教学中,现在我给同学们举个例子,说明发现问题的价值。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台巨型发电机出现了故障,很多人都修不好,只得请来了德国的电机专家来修理。这位德国专家来了以后,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呆在发电机旁,这看看那听听,最后,他在发电机的顶上划了一条线。告诉修理工,将顶盖打开,将划线处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果然被排除了。这位德国专家向福特公司索要1万美元的酬金。很多人认为不值,因为故障很简单,排除也很容易。同学们认为值不值?

在”技术试验与方法”这一节的教学中,我没有直接用书上的这一案例,而是结合实际,适时选择我国“嫦娥”一号(二号)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发射等学生关注的热点进行讲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讲技术的两面性时,我以讲故事的形式讲了我在医院亲眼见到的《割骨增高》手术,重点描述了病人因割骨而造成的痛苦。进一步说明技术的两面性,同时告戒同学要谨慎选择这种高新技术.

对中学生来说好奇心是短暂的、不稳定的,飘忽不定的。要想学生对一门课有持久的兴趣仅有好奇心是不够的,还应培养学生的“乐趣”与“志趣”。这就要求我们选择的案例所涉及到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还要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回答。例如在“系统的基本特性”这一节的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的适应性,你认为“春捂秋冻”、“一着不慎,全输皆输”分别体现了系统的哪一基本特性?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降低了问题难度,也全面复习了系统的性质,同时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多赢,何乐而不为?

2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所以对于大多数通用技术的概念一定要配合一定的案例加以讲解,学生才可能理解得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案例”来分析概念时要以增进学生的理解为目的。在讲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时,我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一开始就说,我今天要把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的一句重要讲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行修改.学生立嘛打起精神,然后我再通过表格比较的形式来区分科学与技术,通过事例的判断加深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同时引申到2000年后,我国把原来的中国科学院一分为二,变成了现在的两院,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充分说明国家高层对技术工作和设计的高度重视.再如在讲解“强化试验”这一概念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强化试验”的概念:通过扩大和强化试验对象的作用,以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称为强化试验。接着播放了一段“手机按键强化试验”和“笔记本电脑的开关强化试验”的视屏,学生对强化试验这一概念有点感觉了。最后以小板凳强度试验的案例(为了试验一张小板凳的强度,我们在小板凳上不断的增加重物,直到小板凳断裂)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这个试验是不是强化试验,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强化试验”这一概念的理解。再比如在讲解《流程的意义》这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流程的各种概念,我一开始就动用视频手段,播放了著名小品演员黄宏等主演的小品《开锁》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环节,很轻松的理解了环节和时序这两个重要概念。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5篇

如何结合通用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提高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个通用技术教师的不懈追求。而于课堂教学中恰当地选择案例,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案例的使用

(一)案例的使用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

因为兴趣和爱好永远是学习不朽的动力和源泉。在用好通用技术教科书中典型案例的同时,可以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新闻或话题。使同学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关注时事。

在讲“技术的发展史”时,结合课本中飞机的发展史,我引用了“神六飞天”“嫦娥奔月”等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知道了人类千年来的飞天梦想如今变成了现实。而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既需要雄厚的国力作后盾,又需要高尖的技术去打造,更需要凝聚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去奋斗。使同学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为我国的航空事业的发展而骄傲,激发了爱国主义热忱。

(二)案例的使用要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为目的

说起专利发明。同学们会认为那是发明家的专利,研究专利是项高深莫测的工作。所以在学习“知识产权”案例的选取上,我选用了“我爱发明”中一些近百姓生活,紧跟时展的视频图像。如,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四学生王冠弘,发明的“好纫针”缝衣针。北京市打钟庙小学的林恒韬同学发明的充气雨衣,荣获了第1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而且这个故事还被编进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通过这些案例让同学们知道“发明家”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捕捉到灵感后付诸实践。人人都可以成就发明的梦想。

(三)案例的使用形式要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导向

在案例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调动起其积极性。在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时,以同学们课桌上的矿泉水瓶为例。让他们从设计的基本原则上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材料必须是无害的、可回收的;设计成圆柱形的,最节省材料,从而降低成本;瓶身有凹凸以增大摩擦力,拿着时不易脱落,长途运输时便于运输,抗挤压抗变形等。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与分析讨论,“引发思考,集思广益”。促使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中,建立真实的教学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案例的选取

(一)案例的选取需要以贴近生活为最好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如,学习“控制与设计”时,可以引入居民楼楼道里或学生宿舍楼里声光控灯的案例。分析其工作原理后,请同学们思考,白天有声音时,声光控灯也会亮。怎样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声光控灯进行改进呢?有的同学建议提高声控灯的灵敏度,然后通过一个装置使灵敏度在一段时间后自动降低:有的同学建议在楼道的各层楼口安装两个按钮,一个是开灯。一个是关灯,到了上一层,关掉下层的灯,打开本层的灯等。在问题得以圆满解决的同时,也使同学们又一次体会到了通用技术学科的综合性。

(二)案例的选取要有一定的意义和影响

例如,在学习“系统与设计”时,正值我校运动会刚刚结束。在同学们理解了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后,请同学们把班级作为一个系统,就本班在运动会上取得的可喜成绩来分析一下系统的基本特性。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班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系统,而每个同学都是系统的一个要素。如果同学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团结,那么班级这一系统就会发挥出大家所想象不到的功能。班级所取得的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尽可能选取引起学生共鸣的案例

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才能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为了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选择学生体验过的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学习“流程与设计”时,理解了知识点后,让同学们把圆珠笔拆开重新组装,体会一下一个流程中的时序是否可以颠倒。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流程:做一道菜前准备工作的整个流程;自己组装四驱车的流程;去医院注射青霉素的流程……

(四)案例的选取要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的开设,就是因为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创造的过程。学完“简单的结构设计”,让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透明胶带、卡纸、剪刀、线绳、报纸、直尺、彩笔、铅笔等),尝试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了各种简易相框、小板凳、桥梁等。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理论教学 通用技术 生活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93

通用技术理论知识是实践操作的基础,为实践操作指明了宏观方向,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少走或不走弯路。新课程特别强调“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此背景下,本人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通用技术课堂的理论教学中,以分析生活案例来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

一、应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的几点原因

通用技术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兴起的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借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都很缺乏,可用的教辅材料更是少之又少。在讲授技术概念等理论知识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不能很好的理解。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们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成了当务之急。

新课标提出通用技术教学应“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灯方面的差异”。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中有很多的经典案例,其中有很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不同地域的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近相同,有些案例不符合新疆地域特征和学生的文化背景,这就要求教师要参考教材教学,但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适合的案例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

学生是生活的体验者和经历者,对日常生活有最直接的感触。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所学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寻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及时发现生活中有价值的案例的几条途径

1.观察日常生活,积累案例

通用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生活是我们信息的主要来源,生活案例让学生感觉知识就在身边。长期对日常生活观察,在课堂上就可以旁征博引,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这一节,在“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部分中,教材分别举了地下通道、电话等案例。这些事例也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但在教材中的应用比较凌乱,没有主线。如果利用书本上的案例讲书本,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效果也不好。

于是我就使用了当时比较热门的话题“乌鲁木齐市的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设计”作为案例。因为当时乌鲁木齐的BRT还在试运行,各种设施设备还不完善,学生们也从每天的坐车中有所体会。我就以BRT这个案例为主线,使用照相机将站台、车座、扶手、色彩、指示牌、车载电视、车门等方面拍摄下来,让学生针对其设计的优劣进行讨论,然后来总结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通过这样的案例鼓励学生怀疑和批判,营造了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而我也觉得这节课的教学非常轻松。

再如,手机现在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在教W“技术的性质”时,我举了手机的发明与变化这个案例,首先提出问题,手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技术的目的性,然后展示 “手机发展史”的视频讲解技术的创新性,以设计手机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来讲解技术的综合性,以手机的材料和电池来讲解技术的两面性,以常见的手机品牌为例来讲解技术的专利性。如此以来,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也真实感受到生活中的技术知识,学习积极性随之提高。

2.收看电视,挖掘案例

电视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电视节目富于教育性和娱乐性,也具有时效性和系统性特征。新课标提出“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学生对科技含量高、时效性强的案例很感兴趣,这种类型的案例大都可以通过电视来获得。

例如,中央十套中有《我爱发明》、《走近科学》、《真相》和《原来如此》等科技类节目,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和通用技术理论有紧密的联系。在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的“发现问题”这一节中,我从《我爱发明》节目中分别找出了“请蝇入瓮”、“救火妙剂”两个案例,形象的讲解了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网络查找案例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资源非常丰富。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实时性强、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使用成本低等特征,这有利于教学中借鉴新技术、新发明来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的“技术试验及其方法”这一节的教学时,恰逢我国天宫一号飞行器成功发射,全国鼓舞,各种媒体也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但由于大部分高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无暇顾及。于是我就通过网络下载天宫一号升空的三维动画和“我国航天之路”的视频,展现给学生。这既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技术试验,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使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利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需做到案例的真实性、目的性、实时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案例既要能充分联系理论知识的要点,又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教师一味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将案例满堂灌,看似热闹的一节课,其实只是案例的陈列,根本没有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故引用案例贵在精而不在多。在实际教学中要大胆舍弃可有可无的、模棱两可的案例,深入分析一两个合适的案例即可。这不仅能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达成目标,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

不要把所有的内容都通过举例来实现。利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可使教学生动直观,容易启迪学生,可达成有效教学。但通用技术学科实践性很强,实践操作部分是不能用案例教学来替代的,在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动手去做,而生活案例只是在理论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斯宾塞著、胡毅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 案例教学案例 选取

所谓案例教学,即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将书本的抽象内容还原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使课堂回归生活,从而使学生从“个案”推知“类型”,由“特殊”归纳“一般”。

案例教学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一大特色,一个好的案例,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另一方面,通过案例,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认识更为客观、具体,达到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而选择案例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正确处理教材案例

教师在收集案例的过程中,要从技术课程的研究视角,深层次地看待问题,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收集合适的案例。如在讲解“模型及其功能”的时候,选择了“大东方号”的案例分析来说明模型的功能,其实这个案例更为确切地是说明技术试验的重要性,而要讲解模型的功能则应该侧重于讲解为什么要制作模型,只有从制作模型成因的起点出发,才能让学生更为理解模型的功能和作用。

二、合理设计新增案例

在选取案例时必须围绕所讲课题的主题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要切合当时情境。选取案例时要以教材上的实例为先,但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实例,还要结合实际,选择具有知识面较广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如在讲授设计的道德原则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弃书上的案例,而选择生活中更为常见的、学生更为熟悉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来作为教学案例,更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恰当运用实物辅佐案例

选择案例的内容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构建一体化的和谐课堂。如在讲解“工艺的连接方法”时,我们拿出电脑的主机箱,将主机箱外部各部件的连接原理作为案例。有了实物辅佐,高深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设计与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增强进而给教学带来良好效果。

1、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知识的接受者。一方面,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另一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双方的共同探讨,可以从学生那里收集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并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弥补,改进自己的教学。

2、参与教学,化被动学为主动学

案例以生动典型的生活事件为题材,直观清晰,简洁明了,非理性地降低了整个教学起点,从而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找到释放自身思维潜能的空间;而这些深具真实趣味的案例能够吸引学生轻松愉悦地积极探索和思考其中蕴含的抽象知识,促进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厌学”到“愿学”、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积极转变。

四、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简单堆砌,案例过多

看似丰富的“填鸭式”的课堂,案例过多,导致教学过程如蜻蜓点水,只作表面停留,缺乏深入研究,学生只能看到表面信息,却无法真正理解隐含在案例背后的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如在讲解“常见结构的认识之壳体结构”时,有些教师用到了悉尼歌剧院、贝壳、鸡蛋、人的头盖骨、汽车外壳、安全帽、锅盖等等众多案例,大半堂课都是教师在不断地展示着与此相关的图片、视频,根本没有时间深入分析,学生也缺少时间来思考和同化,收获甚少。

案例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引出并说明内容,贵在精而不在于多。只有将知识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由浅入深地递进式地呈献给学生,才能更好的优化教学,取得效果。

2、观点不明确,案例用错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案例具有迷惑性,表面上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一分析,发现针对性不强,并不能很好地说明教学内容,属于无效或者是错误的案例。

如在讲解“模型及其功能”的时候,选择“大东方号”的案例分析来说明模型的功能,其实这个案例更为确切地是说明技术试验的重要性,而要讲解模型的功能则应该侧重于讲解为什么要制作模型,只有从制作模型成因的起点出发,才能让学生更为理解模型的功能和作用。使用这个案例犯了观点不明确的错误。

另外,在讲解“方案的构思方法”时,总是片面地将一个设计单一地归为一种构思方法,如飞机的产生采用模仿法,源于对飞鸟形体结构的仿生,但是笔者认为,其实构思法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一种设计绝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构思方法,飞机的产生同时也采用了联想法,正是对飞天的联想,再依据模仿,才出现了飞机。

因此在使用案例时,要合理地组织,巧妙的应用,切勿贪多求全,贪大求洋。

3、内容无趣,形式单一

教学过程中无趣的案例,无法引起共鸣,学生只是消极地接受知识的讲解,这样达到的效果就会很有限。如在讲解“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时,仅仅选取简单的加工工艺的案例,此案例无法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也较为无趣,学生对此概念也较为模糊,所以课堂的学习氛围较为僵硬,学生的讨论也寥寥无几。

而在讲解过程,案例形式也需要多样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经典结构的欣赏”时,可以采用图片、视频相结合,甚至可以找些物体结构的模型来加以辅佐,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

有效的案例是用心收集和严谨推敲得来的。技术与设计日新月异,若教师仍局限于教材上和现有的案例,不用心观察、收集资料,不学习提升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案例,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走入致命的瓶颈。笔者认为只有仔细研究,恰当运用好案例,才能让案例教学真正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8篇

一、通用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案例体系构建原则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案例构建要和课标统一,需符合通用技术的特点,在通用技术课标的指导下开发教学案例,选用时要注意以下原则:一要具有启发性原则,预留出学生想象的空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二要具有趣味性原则,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三要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拉近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贴近学生的生活,考虑学校地域、城乡特点。四要具有可操作性。

二、通用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案例体系构建方法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实践教学在整个通用技术教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有利于学生技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教师就需要思考,应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精选好案例,以案例为线索,创设情境,提问激趣,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完成作品的开发与设计。

(1)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创设学习案例。

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不应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技术、生活经验的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熟悉的例子,就有利对通用技术的理解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案例要注重基础,联系实际,尽可能考虑到全体学生都熟悉的内容,针对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实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使他们全心身投入技术课堂。比如在讲授《技术的价值》时,就选择了“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的这个案例,让学生试着联系生活的实际,说一说最近10年来自己家里和路上的灯的变化情况,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畅想未来高科技的灯是什么样子。正是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大量案例,为通用技术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技术、设计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自主进入学习探讨,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2)要适当加入地方特色,利用已有的资源形成教学案例

通用技术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本校已有的教学硬件,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载体和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在进行《结构与设计》教学时,引用綦江彩虹桥事件这个案例,请学生讨论它垮塌的原因。用本地特色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生活情景为接口,让学生感觉技术就在身边。

(3)教师精心准备,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

教师可以根据通用技术要求的规范,准备相应的器材设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去感悟、体验和探究。比如在进行《设计的基础》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用“设计相框”为例,来说明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步骤。由于相框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件产品,因此学生很轻松的就进入了自主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三、通用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案例体系构建内容

在通用技术的课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教研组老师讨论、不同教师、班级教学的同课异构,以及学生的调查,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例体系。本体系把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所学的通用技术的内容进行整合,把理论的内容充分溶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作模块的学习,来完成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其中高一包括三个模块,分别为《相框的制作》、《广告灯笼制作》和《桥的制作》,而高二考虑到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就只有《家用控制电路的安装》和《机器人自动控制》两个模块。每个模块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为课堂教学内容部分,这部分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技术的学习,体现每一堂课的流程;第二部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阅读内容部分,该部分内容是对每堂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主要包括该堂课的部分案例、技术要点、创新思维培养等内容。

四、通用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案例体系的教学方案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和科学与人文相融合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特征的课程,教学必须符合课程特点,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我们在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实验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1.集体面授+自学。五大教学模块的每个自主教学案例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便于集体面授,而第二部分便于学生自学,如果课堂时间不足,教师集体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学,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一般过程、基本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常规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提高通用技术的素养。集体面授+自学,不仅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且为学生进行自主创意活动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思想方法基础和技术语言基础。

2.小组活动。由于学生识知层次不一样,学校的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可以对每个班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团队活动,不仅提高了创意设计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而且也增强了沟通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9篇

一、使用的案例没有凸显主题

在一次示范课上,授课老师在上“方案的构思方法”时,按教学程序讲解教学内容。但这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记得更好,人为地将某一设计归为某一种构思方法。如:自动调焦摄像头模仿鹰眼,用到的方法归纳在“模仿法”里;把夜视镜的设计归纳在“奇特性构思法”里。这种归纳虽然在教学的时候显得层次清楚,学生学起来容易掌握。殊不知,构思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不是“泾渭分明”的,不能一味地使用一种方法。比如自动调焦摄像头的设计也不能排除使用了“奇特性构思法”。虽然这两个案例是教材上安排的,但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前要挖掘案例的内涵,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

二、案例过多,教学时如蜻蜓点水

案例在生活中丰富多彩,俯拾皆是。有的老师抱着“活跃的课堂是成功的标准”的心态,为迎合学生的兴趣,把所有案例一股脑儿地用到课堂上,使整个课堂成为举例、回答,再举例、再回答的热闹的场所。

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是“技术的性质”,授课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和“技术的综合性”。有位老师在讲到“技术的目的性”时,罗列了助听器、充气雨衣、智能手机、无线鼠标、遥控车锁等案例;在讲到第二个性质“创新性”时又罗列了瓦特蒸汽机、蔡伦造纸术、洗衣机的革新、电视机显示器的演变、媒体播放器的变迁、指纹识别签名等案例;讲到“综合性”时用到了充气玩具、台灯的开关、相框的制作、山地车等案例。整堂课只看到老师忙前忙后、不亦乐乎地用精美的图片、有趣的视频来吸引学生,讲台变成了表演的舞台。学生目不暇接,没有时间思考、内化,教师也没有时间深入分析案例的内涵。

三、案例使用没有深度,理解肤浅

有的教师认为教材中有的案例太过简单,学生自己就可以看懂,无需过多去讲述。殊不知课本中的案例是整个教学的载体,其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和方法。因此,教师对教材案例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应在引导学生读懂案例意思的同时,更多去理解、领悟蕴涵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和技术方法。例如,在讲“技术与人”时,教材上的案例是“通过技术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爱迪生的故事”。如果仅从表面上看,爱迪生的故事真是太熟悉了,学生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读后容易得到下面结论:技术的创造与发明能使人得到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若要更深一步去探究“爱迪生的故事”这一案例,这个案例就更能深一层说明“技术与人”这一问题。这是因为爱迪生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帮助非常大,这就使“技术与人”的知识点得到了有效突破。

四、案例无趣味,内容无新意

案例的选取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力为出发点。首先以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必定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案例,善于取舍和添加。比如一教师在上《流程与设计》时先播放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片段作为引入。答案是“把冰箱门打开,把大象放进去,把冰箱门关上”。虽然这是幽默笑话,但是学生能在哄堂大笑中明白“时序、环节、步骤”这些要素。其次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以感官的冲击。比如在讲述技术试验方法时,给学生播放汽车的破坏性试验时播放一些模拟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10篇

一、教学任务分析

(一)课题:

《我喜爱的植物栽培技术》

(二)

教材简析:

探索植物栽培技术,选择合适的植物,学习具体的水培步骤。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无土栽培的所需的植物、栽培过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设计实验的能力,锻炼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

养成细致观察和详细记录的良好习惯,亲近自然、爱护自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初步体验无土栽培的过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五)

核心概念培养:

学习栽培所需的植物及其过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主题:

1.师导:同学们,你们养过植物吗?看过别人养过植物吗?这些植物除了种在土地上,还有其他方法吗?(泡在水里)不同的栽培技术可以让植物长得更好。那现在,我们来了解刚刚同学们提到的这种植物栽培技术吧——无土栽培。

2. 联系生活,想一想什么是无土栽培呢?重点在哪里?(无土)

(二)无土栽培的对象:

1. 师导:无土栽培技术适合所有植物吗,哪些植物更合适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2.请根据自学要求,针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记录。

3.小组交流要求:1分钟时间思考并进行记录;

记录内容:植物名称、特点。

4.

经过讨论,现在我们来听听几组同学的认为适合水培的植物有哪些。(富贵竹、风信子、绿萝、大蒜……)

5.小组展示要求:讲解植物合适的栽培技术;

两人展示资料,一人准备汇报,一人补充。

6.经过小组展示,我们可以发现:适合无土栽培的植物都是对水需求量大的植物,经常可以在水边看见、发现的植物。同学们,这就叫做因地制宜,利用植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才是适合植物生长的。

(三)无土栽培的过程:

1.经过前半节课的学习、讨论和展示,我们认识了无土栽培技术和适合水培的植物。有了技术和植物,那如何进行栽培呢?无土栽培植物的步骤有哪些呢?这就是后半节课的重点。

2. 设计栽培步骤。请小组合作,选择需要栽培的植物,并设计栽培步骤,讨论需要的材料、工具、观察重点。有水培植物经验的同学请分享经验,准备展学。

3.合作要求:选择水培植物;

设计栽培步骤;

填写每步骤需要的材料、工具;

填写观察重点。

4.展学要求:1人汇报,1人补充,2人展示材料;

分享水培经验。

(四)课后观察实验:

1.依据设计好的导学单,课后进行植物水培实验及观察记录。

三、板书设计

我喜爱的植物栽培技术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11篇

一、案例分析导入法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方法也有其特点,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提高。在这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倡问题导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对于技术教学来说,简单地采用问题导入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学生有时不可能提出问题。因而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导入方法。下面介绍一种有利于通用技术课教学的导入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导入法

案例分析导入法是利用对案例的分析导入问题、概念、方法、原理等。例如,通过自动门的原理的分析,导入“开环控制系统”;对水箱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导入“闭环控制系统”。有了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学生就能较为清晰地体会控制是如何实施的;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体会较难理解的“反馈”概念是怎么回事。如果像一般专业教材那样,先给出概念,再去用实例说明,学生会难以明白。

一般学科教学用这个教学方法只提案例导入,为什么在通用技术课中强调案例分析导入呢?为什么通用技术课的教学需要采用案例分析导入法呢?这与学生的基础和课程的教学目标有关。

原因是:(1)学生在生活与以往的学习中,较少有机会接触技术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实际。有了对一些实例的分析,才有理解概念的基础。

学生对一些技术原理、技术问题了解较少。如果只是给出一些现象(或案例),由此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不会有同感。如果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或是技术的某个原理、方法等,由于学生可能从未接触过这类事物,也从未考虑过此类问题,因而可能听不明白老师讲的是什么,不知老师要做什么。虽然后面老师会用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概念、原理、方法等,但由于前面就已糊涂了,结果往往只是一知半解。如果是一开始先讲案例,学生会被案例吸引,紧接着对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所要教学的概念、原理、方法等的具体模型。再去讲概念、原理、方法时,学生在脑海里已有了一个现实的例子,就能较容易理解。应注意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尽量详尽一些,在这里可以是和学生一起分析,因为学生不知道教师的目标是什么,所以主要是教师讲或教师引导,但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就能比较主动。

(2)案例分析,特别是分析的思想方法,既是学生了解技术问题的重要手段,又是一种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的技术思想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种思想方法。

在课程标准中,有多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案例。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技术及其性质的内容标准里,就有“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其实,在技术工作和在设计的过程中,处处离不开案例分析。例如,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案例分析过程;对技术试验、设计初步方案进行分析也同样是案例分析过程。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分析、比较过程。案例分析的思想方法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案例分析导入,也是学生学习理解案例分析的一个好的方式。因为给出案例时,学生都会感到新鲜、都会要求去进一步了解它。这时,学生对教师的分析会十分注意,就在这样多次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熟悉分析的方法,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就会熟悉、掌握这种分析的思想方法。

这次教改提倡案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这对通用技术课还不够,通用技术课不仅要用案例导入,还要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是由于学生的技术实践较少,技术的基础较差,如果不进行分析,学生很难对案例所要揭示的问题有所体会,看到案例并提不出问题。例如……

案例分析导入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这是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情景设置法

情景设置法用于整个主题的导入与情境的设置,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有利于技术学习的情境。

在教学某一个模块或一个主题的起始课时,需要设置一个情景,其目的是使学生对这个模块将要学习的是什么有所了解,对它牵涉到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对学习这个内容的价值有所了解。要达到这个目的,设置情景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情景设置法要解决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使学生了解这个教学阶段里要学习些什么,对在其后学习的每一个内容都知道为什么要学,他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增加对该内容的感性知识。这样,学习起来,就能够比较主动。

要注意的是,这里对情景也要有分析。他不仅是用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出一两个问题,而且要用情境中展示的更为深刻的内涵。例如,在无土栽培园地中的无土栽培过程,所需要的技术与知识:基质、营养液、育苗技术……以及她们在栽培过程中的作用等。这些都要通过对情景作进一步的分析才能得出。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NLP教练技术;案例教学;管理能力

案例教学自20世纪20年代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创先应用于管理教学以来,被广泛借鉴应用于国内外工商管理学院的MBA教学,成为一种培养企业高素质、实用型管理人才的重要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MBA学员提升管理技能方面有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

在MBA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案例教学课堂效果与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对相关行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及个人经验有关外,还有与学员互动及课堂控制的沟通能力与技巧也紧密相关。具体包括老师有没有能很好引导和调动学员的积极参与技巧,是否能针对案例问题对学员有深入提问引导的沟通技巧等方面。

一、MBA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导向

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教育非常注重强调对MBA学员思维模式、管理认知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本人认为MBA案例教学以提升学员管理能力的教学效果导向下,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能否更进一步地帮助提高和改善学员管理能力的训练是有技术方法可循的。如“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改善思考方式”和“锻炼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其实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沟通技术能充分引导激发学员的潜能,使其思考分析引导学员达到最佳思考分析状态,创新能力也自然顺导而出。

教师对案例问题的提问引导设计、案例讨论中的沟通互动技术、引导案例深度剖析的科学提问设计技术等方面,对整个案例教学效果、学员参与及学员提供的知识信息都非常重要,而这些沟通技术正是影响教师与学员案例讨论互动关系及引导能力锻炼的关键。

二、企业NLP教练技术

在接触到企业NLP教练技术后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启发,认为企业教练技术在沟通技术上能帮助解决以上问题。企业NLP教练技术是“NLP”即为“身心语言程序学”与教练技术(Coaching)两相结合。教练要与受训者良好建立和谐的关系下,帮助其提升成长改变,NLP正好能提供进行这种工作的各种有效手法和技巧。它们都是研究人、尊重人、关注人的,同时有各自的起源又各具优势。

1.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程式学。自1971年Richard Bandler与John Grinder二位创始者在美国加州大学SantaCruz分校开始着手研究以来,经过几十多年不断的发展,目前在北美与欧洲一些国家,NLP被广泛应用于人际沟通、个人成长、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创新、教育训练等领域,效果理想。在沟通技术方面,NLP可以给出一套技术方式使沟通者能根据每一个人独特的思考模式,实现如何参阅沟通对象外表快速了解内心,怎样能够有效地达到对方配合的沟通效果。NLP能帮助沟通者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怎样的语言、声调和身体语言最能使得对方接受自己的一些方法技巧。

2.企业NLP教练技术。企业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管理技术,从其产生就被欧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广泛运用。如美孚石油、国泰航空、爱立信、IBM公司、宝洁公司、英国航空公司、柯达公司、BPAMOCP石油公司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

“企业NLP教练技术”中教练的工作是帮助个人和团队最大化地发挥能力的过程。能使被教练者洞察自我,发挥个人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团队并发挥整体的力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教练帮助人们释放自我的能量、超越个人的障碍和局限,达到个人的最佳水平,同时促使团队优秀地完成任务。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

三、企业NLP教练技术在MBA案例教学中的运用

在MBA案例教学中,案例帮助提供了一定的问题或角色背景,那么教师在引导案例的问题解决和带给学员知识信息过程中就可以扮演教练的角色,帮助和引导学员充分发挥其潜能,带领进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1.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我们在MBA教学中会发现,理想的课堂效果是要形成教师与学员间的有效沟通,MBA的学员都是有个性与主见的,他们在乎自己的观点对学员的影响力及教师对其意见的尊重,因此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帮助理解沟通的意义是受对方的回应影响。教学沟通中遵循NLP的基本假设前提,可以帮助形成和谐有效的沟通。

2.企业NLP教练技术基本技巧。教练技术需运用四大技巧即为倾听、提问、区分和回应帮助了解和引导学员对象。教练技术运用表达、干预、自我开放等技术帮助学员领悟问题的实质。

倾听——从对方的叙述中了解学员思想状态。

倾听是为了获取资料,了解真相,有针对地给予回应。在NLP技巧中,有感官敏锐度的训练、检定语言模式等都可以帮助提升教练技术倾听能力。教练可以通过身体态度姿势传达对发言者的重视,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开放的态度,身体的前倾以表现鼓励尊重学员。教练技术还可以以心理参与与语言参与的方式,支持性陈诉,反馈性陈述都可以加强与学员建立良好沟通关系。

提问——帮助对方挖掘自我盲点,发现其潜力所在。

提问问出好问题就是在帮助解决问题。教练技术的发问是一个有针对性的发问,问的是和被教练者的目标有关系的、有帮助的问题。提问问题的方向目的有:为了收集信息、为了帮助对方明确目标、为了引导启发对方、为了激励对方、为了挑战对方。哈佛大学的C.Roland Christensen教授归纳的十种问题类型对提问设计技术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区分——让对方更加清晰。

区分的目的在于提高学员的自我洞察力,让学员看到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从而支持学员对认知事物和接受改变观点的基础。帮助学员辨识案例事实信息哪些有用的,哪些属于“添乱”之类。

回应——发挥镜子的反射作用,及时指出对方存在的问题。

研究认为MBA案例教学中有时我们的教师就可以是教练的角色,从拓宽学员的信念入手,着眼于“激发学员的潜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教练不是帮学员解决具体问题,而是提供一面镜子,以教练技巧反映出学员的心态,使学员洞悉自己——理清自己面临问题的状态,并就其表现的有效性给予直接的回应,使学员及时调整策略认清目标,以最佳状态去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人在MBA教学中承担《市场营销管理》及《企业经营竞争沙盘模拟》等的课程,实践中加以运用有这样的体会,认为将NLP运用于教育心理学改善沟通技术会有很好的帮助,能根据分析学员所想,调动其配合,通过有效沟通影响其观点。教师能将学员“要我学”的心态轻松地转变成“我要学”。

参考文献

[1]傅永刚.案例教学对于MBA学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4):286-288.

[2]卢小丽,武丽慧.MBA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2卷第1期,2009,(01):67-69.

[3]邱祝军.浅谈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8):68.

[4]Christensen,C,R.(1991),Education for Judgment.Boston:Harvard BusinessSchool Press.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高职院校应用性

技术经济学是高职经济类、管理类以及工程类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国内有关怎样在高职院校开设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论文比较少,探讨高职院校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优化高职院校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提高经管专业学生技术经济实践应用能力。

一、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

1.培养和提高学生项目经济分析评价能力

技术经济学课程说到底就是通过项目经济分析,将形成的评估结论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技术经济学理论教学不能脱离实际,应该将教学目标关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项目经济分析评价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技术经济学课程应该重视实验教学,通过上机实验操作,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技术经济学是实践应用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涉及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学等学科。上机操作实验是本门课程应用性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建议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安排两周左右项目软件操作实训,旨在锻炼学生利用技术手段对项目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最后还要求学生会撰写评估报告,完成与实现教学目标。

二、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在对高职经管专业开设的技术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前,先要明确教学设计目的。《技术经济学》课程将项目工程相关知识与我国技术经济实践发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分支之一。《技术经济学》注重实验,课程中有大量案例,通过实验与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经管专业《技术经济学》教学内容应该突显应用性,为此,在安排课程教学内容时,可以多安排应用教学课时,建议安排至少40课时,项目安排为:投资估算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编制投资估算表的方法;经济评价项目,特别要求学生掌握电子表格对指标进行评价;通过财务报表进行财务评价等。

三、高职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措施

1.整合理论教学以及专题实践教学

《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过程中,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很有必要整合理论教学以及专题实践教学,而且理论教学与专题实践教学各有侧重,最终服务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目标。为此,在技术经济学课程总体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在理论知识内容教学时,可以融入专题案例。例如在讲解有关总成本费用计算理论知识时,可以融入专题案例,即要求学生用Excel软件制作产品成本估算表。

2.采用层次性情景案例教学

层次性情景案例教学指的是案例具有层次性,具体分成大案例和小案例。大案例指的是覆盖技术经济学整个教学系统的大型案例,学生通过大案例学习,能够了解技术经济学的全貌。小案例由大案例分解出来的小型应用案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设计大案例,要求学生分组完成,每个小组成员再进行分工,独立完成小案例,通过每个学生的努力,从而完成一个大案例。采用这种大小案例融合在一起的层次性情景案例教学法,有助于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也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上机操作实验

技术经济学实验课建议一学期至少要安排三次,主要实验内容包括项目经济指标计算与评估、建设项目投资评估、项目财务状况评估等。安排项目经济指标计算与评估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进行估算的方法。实验内容包括分析案例材料,解决实际问题;会应用电子表格计算项目收益率;根据项目寿命期情况制订投资方案;估算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安排建设项目投资评估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投资估算的一般方法与步骤,根据问题建立项目投资估算表,从而完成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为决策提供依据。实验内容包括利用Excel软件制作电子表格,根据电子表格估算项目投资总额。安排项目财务状况评估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应用电子表格制作现金流量表,并且通过现金流量表估算项目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实验内容就是根据案例材料,要求学生编制现金流量表,估算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

参考文献: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中职会计 案例教学模式 探究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市场对于会计类人才的要求也更加苛刻,不但需要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必须拥有极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只能不断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因此,案例教学模式成为中职会计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但是,案例教学模式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却仍旧无法达到市场需求的标准。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案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成为众多中职会计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信息技术环境视域下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案例准备的质量

所谓案例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事先准备相应的案例,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案例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从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来看,案例的筹划与准备是基础与前提。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在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准备的案例是否能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进来、是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决定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2]

由此可以看出,要提高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案例转变与筹划的质量。但是,在传统的条件中,案例的可选性较少,教师面临着教学资源缺乏的困境。

此时,在信息技术环境视域下,教师就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高质量案例的准备与筹划。通过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网络平台上收集和整理案例,可以方便快捷的挑选出能够吸引学生目光、便于学生模拟和操作的案例。

同时,在准备高质量案例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设备开展,达到更高效率的导入效果。具体地说,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好的营造相应的氛围,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来打造相应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相应案例的情景中,能够更快的转变自己的思维,使自己真正融入特定的案例情景中,进而提高案例教学带给学生的实践感受,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第二步,也是整个教学模式中的核心部分。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设法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引导学员紧紧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方式可以是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划分成小组讨论。

但是,在传统的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所组织的案例讨论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一方面,因为缺乏真实情景和条件的支撑,教师很难营造较为真实的气氛,很难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相应的案例中。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主观思维仍旧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这就表示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很难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使得学生的思维无法迎合实践,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在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讨论环节中,教师所组织的讨论相对空乏,并不能针对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自然也就得不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具体地说,中职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没有相应的意识,导致学生无法在此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讨论,无法达到教师预想的效果。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应用的功能,降低了有效性。

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组织开展更高效率的案例讨论。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图片、音乐等形式打造更合适的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案例教学模式的带入性增强,为案例讨论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文字等形式为学生的讨论指明方向。这就能够在不打断学生讨论的情况下提高案例讨论的有效性,帮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提升。

最后,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更加拟真的情景模拟中,让学生进入相应的实践情景中。此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将从实践出发,也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才能够发现理论与实践的不同点,才能够明确未来学习的方向和目标。[3]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案例总结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案例总结的有效性。案例总结是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中的最后步骤,其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

在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虽然能够针对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但却缺乏一定的依据。具体地说,部分学生在进入情景后对自己当时的表现没有深刻印象。这就导致教师在总结时无法得到学生的呼应,进而降低了总结有效性。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高案例总结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较为详细的罗列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有更直观的感受,并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甚至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讨论情形进行录制,让学生观看到自己真实的表现,进而提高说服力,能够更有效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反思。

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是时展的产物,其早已渗透进入现代教育中,并且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在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案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从案例教学模式的三个步骤进行提效。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交流,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效率,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模式,最终促进中职会计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素丽.信息技术环境视域下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2)

通用技术教案范文第15篇

通用技术之我见 摘要:自2004年秋季新学期广东省全面推进新课标教学教材改革开始,至今,全国已有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标实验省区,约占全国高中总量50%,那么什么是“通用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优势和该课程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并以本人的教学心得为例阐释《通用技术》相关问题等等。目的是希望通过分析,可以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有更大的提升以达到自我反省和大众分享交流。 关键字:通用技术,优势,必修,多元化教学,教学心得 一、 何谓“通用技术”及其特点 所谓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所积累的经验、知识、技能以及为某一目的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工具和规则体系,这一体系是不断发展的。通用技术(简称GT)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同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几乎无时不在,不处不在的客观存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人人必须修学的课程。 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赋予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如今这个时代,作为我们以及我们以后的新生代,传统意识上的文盲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上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们已经能够获得了各种自己学习的机会和工具、手段,学习手段多样化了,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室课堂上,而是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自命不凡”的我们也会做出“低技术”或“无技术”的动作和行为。甚至很多学校的教师自己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什么就一个学期有的老师的电脑重装了若干次,是没有安装杀毒软件呢?还是从来没有或者没有想到给系统打过补丁?甚至不知道系统还需要打补丁的呢?其实,所有的这些都和技术素养有直接关系。 那么通用技术到底要给学生什么?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通用性学科,它有别于专业学科,如:物理,化学等,所以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劳技课,劳技课是专门教给学生一些技术技能和操作技巧的课,是把前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的课,而通用技术是《技术与设计》系列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面它会讲到一些知识,比如技术试验,稳定性,流程的概念,但更重要的是设计思想。有人认为,高中生能设计出什么名堂来?设计应该是设计师的工作。我们都知道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去当工程师,设计师,这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策划某项活动的时候,我们不是也在“设计”吗?将来我们要“设计”活动,将来我们要“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其实,不是工程师、设计师的我们,我们无时不刻在进行着各类“设计”。 因此《通用技术》学科就是要求和培养学生从技术的角度去看问题,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合理的、正确的、可行的技术思想和技术价值观,这种思想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很重要的。 二 、将书读厚 将书读薄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 知识的攫取依靠积累,精华的留存需要提炼。自古就有韩愈、苏东坡等人推崇“将书读厚,将书读薄”的学习方法,著名学者华罗庚也曾说此乃为学习的境界。 “将书读厚”是学生接受第一遍学习的时候注意量的积累,在大量阅读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妨借用我们日益兴旺的科学技术,进行文字、图片、视频等各方面的刺激脑细胞,产生记忆系统的变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书读厚”除了针对教材的剖析,还有引领学生多视角,多方面的深入了解某一事物,吸收能量,因此课本起的是一个类似新闻导语的作用,一个探讨知识的线索,而学习和了解一事物是要多方面的深入考究,这个深入就要求有足够的资源供参考。资源的摄取不仅仅是课本,更多的是依靠保存的篇目,外界的媒体,很多时候一大片的理论抵不过一张有明显视角效果的图片或者一段小小的实地考察视频。学习需要量的积累,也需要质的提高,此之谓“将书读薄”。学习知识需要梳理和归纳,梳理知识系统,归纳知识结构。这个时候就要回归教材,抓住提纲和课标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所学知识,并在自己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再多的东西堆积在脑中,也不如深入骨髓的小小精华,就像“烂梨一筐不如好梨一个”,知识的堆砌,容易混乱思维,届时不仅达不到要的效果,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当获取了一定的资源,然后再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将取得完美目标。获取和优化二者是不可分的,将书读厚和将书读薄也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由此才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介于《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在让学生领悟课本知识,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摄取课外知识之外,还重视对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的考察。因此在对理论知识经过了由厚到薄的层层吸收,学生对事物了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从而达到解构事物的能力,就像针对一具体模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详尽理论知识的获取,学生就知道该物体的构成,甚至可以复制出类似的成品,又或者加上他们自己的创意进行新的一轮发明也未知呢。正如通用技术作品不仅仅体现学生的天赋和创意,也是考察教师是否让知识渗透进入学生脑中的体现之一。说到底,《通用技术》就是要实现学生的脑力开发,将书读厚,将书读薄都是动手的前奏、序曲,但是也是重中之重的根基,没有将书读厚,将书读薄的基础,谈何脑力开发? 三、 案列分析之教学 教学方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是不另外的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习惯的教学法则和教学模式甚至教学程序,只要适合自己,适合学生也未尝不可。在我短短的教书生涯中,针对前人的经验之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我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最简单、最笼统、最专业的话说就是案列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出教学问题、给出学科概念和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普遍应用在通用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上课时有案例分析导入法,解题时有案例分析题。通用技术是一门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学科,涵盖的范围很广,来自生活的例子很多,应该利用好这些例子为教学服务,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导入法是利用对案例的分析导入问题、概念、方法、原理等。案例分析导入法强调的是分析。由于学生对一些技术原理、技术问题了解较少。如果只是给出一些现象(或案例),由此提出一些问题,学生不会有同感。如果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或是技术的某个原理、方法等,由于学生可能从未接触过这类事物,也从未考虑过此类问题,因而可能听不明白老师讲的是什么,不知老师要做什么。虽然后面老师会用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概念、原理、方法等,但由于前面就已糊涂了,结果往往只是一知半解。如果是一开始先讲案例,学生会被案例吸引,紧接着对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所要教学的概念、原理、方法等的具体模型。再去讲概念、原理、方法时,学生在脑海里已有了一个现实的例子,就能较容易理解。应注意在进行案例分析时,要尽量详尽一些,在这里可以是和学生一起分析,因为学生不知道教师的目标是什么,所以主要是教师讲或教师引导,但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就能比较主动。案例分析,特别是分析的思想方法,既是学生了解技术问题的重要手段,又是一种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的技术思想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这种思想方法。 案例分析导入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这是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课程标准中,有多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案例。例如,在《技术与设计1》技术及其性质的内容标准里,就有“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能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其实,在技术工作和在设计的过程中,处处离不开案例分析。例如,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案例分析的过程;对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案例分析过程;对技术试验、设计初步方案进行分析也同样是案例分析过程。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分析、比较的过程。案例分析的思想方法是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案例分析导入,也是学生学习理解案例分析的一个好的方式。因为给出案例时,学生都会感到新鲜、都会要求去进一步了解它。这时,学生对教师的分析会十分注意,就在这样多次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熟悉分析的方法,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就会熟悉、掌握这种分析的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顾建军 段青《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顾晓君《21世纪形象设计教程》机械出版社 [3] 杨勇《3DSMAX7精彩设计百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华绵阳《技术创新管理:理论与案例》清华出版社 [5] 沈大林 罗红霞《3DSMAX9 场景设计案例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6] 孙叔衡《设计新潮》 上海设计新潮杂志社 网络资料: http://gt.guangztr.edu.cn/default.php广州通用技术教研网 http://blog.sina.com.cn/luoweixiaojuan http://blog.sina.com.cn/lcp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