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控制工程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1强耦合多变量问题
工业生产中,我们多半会遇到强耦合多变量问题,它不像单变量那么单一,条件和环境都比较好控制。从多变量的对象来看,被控对象、控制器以及测量和执行元件都有可能涉及到,构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各变量之间多数存在耦合关系,耦合的强度有大有小。耦合强度较小时比较好控制,多半以一种线性独立的方式来控制。当耦合强度超出了系统的控制范围,就不可小觑了,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1.2模糊控制规则和参数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研究人员根据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研制出模糊控制器,并将其应用在电子技术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模糊控制的规则获得和参数的选取在决定技术推广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由于专家经验的缺乏和逻辑判断的失误,往往会导致模糊控制规则应用的不完全,同时影响到相关参数的改变,这样就直接关联到最终结论的不准确和整个系统的效果减弱。由此可见,模糊控制规则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3模糊控制器的精度控制
模糊控制器具有很多优点,因为其鲁棒性良好、非线性控制特性而受到欢迎。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余差的客观存在、在稳定性控制方面精度较低等。特别是在控制精度上,受到被控对象性能的约束,所面临的标准是日趋增加。就拿电液混合位置伺服系统来说,液压缸的工作频率如果超过50Hz,就得调整位置精度值在30um范围内。
2模糊控制工程应用的问题解决方案
2.1强耦合多变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强耦合多变量问题是模糊控制工程中常见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专家通常采用分层多规则集法。多个变量的输入所导致的控制作用未必都相同,过程状态的判断可以依据全局变量,而且过程状态又是由不同的控制规则来决定的,所以使得这样的控制更加专一,也能收获到良好的效果。全局变量外还有一种辅助变量,即局部变量。这种变量是由模糊推理语句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规则的集合,在整个模糊控制系统中,其主要是作为高层规则集合进行使用,主要功能是判断系统运行的过程状态;而低层规则集合则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过程运行状态进行的一个模糊控制。其中低层模糊集合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将系统中受控变量或者是与之相关的过程变量进行控制,这就是局部变量的具体内容。模糊控制工程是将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工程应用系统,可以对一个层次上的多个简单的模糊变量进行分解,完成一个规则集合的变量控制。多变量模糊控制器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描述:在高层:(过程状态判别规则集RR)if过程状态是K,then控制规则为Rk。在低层:(控制规则Rk)ifE=EkiandEC=ECkj,thenU=Ukq通常情况下,分层多规则集模糊控制器的规则集合都是有各自的结构组成。在低层,各过程状态下的控制规则集合常常以单变量模糊控制器的形式存在,不同过程状态中,它们表现出的特点不一样,控制规则的建立是以这些特点为基础的。在高层,过程状态或者工艺阶段区分的规则建立是需要相关的经验积累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机理分析协助完成的。
2.2模糊控制规则和参数影响的解决方法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规则和参数的优化关联到输入变量的合理选择和组合模式,另外模糊变量论域的合理划分以及模糊变量录属度函数的设计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工作的成败也决定着模糊控制是否能很好地应用在实际的工程中。关于参数的优化,有专家给出了遗传算法如录属度函数的形状和量化因子等这种方式来进行控制。模糊控制的应用比较广泛,船舶的自动驾驶也可以使用这种设计模式。因为影响自动驾驶的因素相互耦合,导致模糊规律的获得会出现困难的局面,故多数专家采用遗传算法来实现模糊推理规则的制定,从而帮助船舶稳定驾驶。
2.3模糊控制器的精度控制方法
模糊控制器的精度控制方法有很多,很多研究者是采取增加各样的积分器来减少模糊控制器的稳定状态误差,从而达到提高控制精度的目的。有专家采用增加前馈积分项来控制伺服系统,也有专家是采用增加动态积分项来控制输出,从而使系统的控制性能增加。当然,积分项的增加可以将模糊控制器的精度控制提高,但是它也有不利于系统的一面,那就是会增加超调等。所以,使用的专家应该合理选择。另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整模糊控制参数来提高模糊控制器的稳态精度。调整参数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个就是在线调整,采用的是自适应的机制;另一个就是采用优化方案来优化参数,可以在线亦可以离线处理。
3结束语
1.1钛合金复合板防腐方案钛是一种优异的耐蚀金属材料,这是由于钛的表面容易生成稳定的钝化膜,钝化膜是由极薄(几个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氧化钛构成,在许多环境中是很稳定的,并且一旦局部被破坏还具有瞬间再修补的特性。因此,钛在酸性、碱性、中性盐水溶液中和氧化性介质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比现有的不锈钢和其它有色金属的耐腐蚀性都好。介质温度在315℃以下时,钛的氧化膜始终保持这一特性,完全满足在恶劣环境中的耐蚀性。但在氧化膜被破坏后,若不存在修复的环境介质,这时钛的腐蚀速度比铁还快。在通常情况下,钛对中性、氧化性、弱还原性的介质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而对于强还原性和无水强氧化性的介质则不耐腐蚀,这一点是由钛表面钝化膜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尽管钛合金复合板是国际烟囱设计标准推荐的方案,也有国家标准对其设计、安装和检验提出要求,但钛合金复合板防腐设备泄露事故在电厂仍时有发生,并存在如下劣势:(1)寿命还需考证。国外最新试验结果表明,50℃、10%的硫酸溶液腐蚀条件下,Ti的腐蚀速率约为0.1mm/a,80℃~100℃条件下Ti的腐蚀速率提高到约0.2mm/a,在有HF等混合酸的环境下,腐蚀速率还会大大加快。(2)钛合金复合板(一般为1.2mm)在运输、卷板、吊装过程中均可能出现缺陷。(3)焊缝多,焊接质量难以控制。钛合金复合板在制作时采用爆炸焊,施工难度大;现场安装采用手工焊接时,如果焊接用氩气纯度不够,或杂质含量过高或惰性气体保护措施不力时,焊缝易发生氧化,形成夹渣、气孔等缺陷;焊接过程中,焊缝周围受热面积较大,焊接升、降温速度较快造成焊缝热影响区组织脆性较大,极易形成冷裂纹;焊接电流把握不当,容易形成未熔合、烧穿等缺陷。(4)钛合金板与碳钢板之间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特别是焊缝附近,发生的可能性更大。(5)一次投资成本相对较高,价格昂贵。目前,钛合金复合板造价均在3000元/m2以上。(6)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较多,施工周期较长。(7)普通碳钢板与钛板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且钛合金复合板焊接均采用搭接方式,空气极易被密封在设备的搭接部位内,在热胀冷缩后可能会将钛合金板拉裂。
1.2“宾高德”玻璃砖防腐方案“宾高德”玻璃砖是美国汉高公司独家经营的专利产品,系特制的硼硅玻璃发泡制品,具有耐酸腐蚀、高绝热性、耐高温、低热膨胀系数、安装简便等特性。“宾高德”玻璃砖内衬主要由玻璃转、黏接剂与底胶构成,其中,发泡玻璃砖为防腐系统的骨架,提供保温、防冲刷及一定的防渗作用,黏接剂提供阻断气液内渗及保证系统柔性的作用,底胶解决表面处理后的防锈与黏接功能。“宾高德”胶黏剂的一大特点是能在受热温度不高于93℃的条件下长期保持较好的弹性,能使内衬系统适应热胀冷缩的温度变形,保证内衬系统的完整性和密闭性,湿法脱硫系统正常运行后的烟气温度一般都低于该温度,符合“宾高德”防腐内衬系统的理想工作条件。但在国内防腐施工中仍有失败案例,存在以下不足:(1)整体性差,施工要求高。胶泥勾缝、隔离层材料或打底材料易出问题,施工时间虽较钛合金复合板短,但防腐周期仍较长,且不能耐HF酸腐蚀。(2)胶黏剂耐温不能超过93℃。国外电厂脱硫设备常年运行,没有旁路,故温度不超过93℃,“宾高德”玻璃砖使用很好。但国内电厂的脱硫设备不一定常年运行,且有旁路,温度经常超过93℃,事故状态时更远超93℃。(3)高温老化失效快,易脱落。“宾高德”玻璃砖砖厚35mm或51mm,加上胶厚约54mm,砖缝隙约3mm,高温烟气接触到玻璃砖的外层后,因砖保温隔热性能好,黏接剂所承受的温度远远小于93℃,砖缝之间的胶黏剂的最外层受热会炭化,但不会脱落,保护了内层的黏接剂。但这是理想状态,国内电厂在旁路经常开启或事故状态下,真正达到黏结材料部分的温度经常超过93℃,高温下这些黏结材料及隔离层材料早已失去强度和黏结特性,老化失效非常快。(4)国内产品的价格较高。因而在实际使用中,承包方在原材料方面经常以次充好。
1.3结构型玻璃钢(SFRP)防腐方案SFRP是由高级玻璃纤维和热固性树脂复合形成的兼具结构性和功能性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防腐能力,对大气、水和一般浓度的酸、碱、盐及多种油类、溶剂均有较好的抵抗能力。结构型玻璃钢是欧美新建烟囱的主要防腐形式,已形成了FRP烟囱或管道结构设计、制造和施工方面的系统标准。国内由于2006年山东某新建电厂SFRP内筒施工火灾事故后,至今再无大型电厂使用的案例,目前仅用于小型发电厂及部分电厂的烟塔合一项目。由整体缠绕成型工艺生产的玻璃钢排烟筒能够自承重,具备比耐硫酸露点钢更加优异的耐酸防腐性能,可以取消保温层,特别适合燃煤电厂脱硫不加GGH的湿烟囱运行条件。但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如下不足:(1)成本高。尽管比钛合金复合钢板方案的成本要低不少,但是较之其他防腐方案还是要高出很多。悬挂式20mm的FRP整体烟囱内筒的工程造价则至少要达2000元/m2。(2)老化问题。FRP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尤其是特高温频繁时,很容易出现光泽减退、颜色变化、树脂脱落、纤维、分层等老化现象,FRP性能下降是不可避免的。玻璃钢烟囱的使用适合于湿烟囱,前提是不采用GGH系统,也没有部分烟气旁路开启的情况,即要杜绝出现特高温烟气的情况,这在国内目前还很难完全满足。(3)高温强度问题。FRP在中低温条件下有优异的耐腐性能和结构性能,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结构性能衰减很快,即使是高耐热的酚醛型乙烯基酯树脂,当使用温度超过其热变形温度(HDT)后,树脂的结构性能也会发生很大改变。(4)阻燃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聚合物都是可燃的。这也是国内外在设计中已越来越多采用化学阻燃型耐高温酚醛型乙烯基酯树脂的原因。(5)仅适用于新建工程。由于SFRP烟囱采用分段整体成型生产模式,目前不适用于改造烟囱。(6)SFRP内筒对温度要求较高。对于温度变化较大的烟囱,SFRP内筒可能不太适用。(7)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因需预制内筒,且安装时需固定,需要较长的施工时间。(8)制造工艺要求高。树脂与纤维的选择及玻璃钢缠绕过程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FFRP的使用性能。
2功能型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应用
2.1功能性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发展功能性玻璃钢复合材料技术源自高温涂料,但涂料不可能做厚,抗冲刷能力差,其强度和韧性远低于玻璃钢材料,于是,兼具涂料和结构性玻璃钢复合材料优点的功能性玻璃钢复合材料由此产生,其采用黏接技术在设备基体表面形成一层几毫米厚的玻璃钢内衬,解决了湿法脱硫后烟气排放控制设备的特殊防腐要求。功能性玻璃钢复合材料在国内火电厂的应用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具体情况如下:(1)第一阶段:采用有溶剂乙烯基酯+玻璃纤维+固化剂等原材料,在设备表面形成玻璃钢内衬层。这种防腐方案在喷涂时采用枪内聚合的方式进行施工,采用了较低比例的固化剂。该防腐方案的主要代表是“萨伟真”防腐内衬技术,是美国萨伟真(Sauere-isen)公司针对电厂防腐蚀而研发的专利产品。该方案的主要缺点是防腐内衬易脱落、喷涂设备损坏率较高。具体原因是:1)由于该方案采用有溶剂树脂,与无溶剂树脂相比,树脂中的溶剂在固化过程中将不断向基体内外扩散,形成如下几种效应:当溶剂从垂直方向向内外扩散时留下空间,形成针孔,为酸液今后的渗透埋下祸根,降低了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当溶剂从水平方向向基体边缘扩散时会留下空间,大大降低材料的黏接性能,一旦复合材料在承受交变温度和复杂腐蚀环境时将会发生脱落;2)该防腐方案采用树脂与固化剂先混合后喷涂的方式进行施工,虽然为防止反应速度过快而采用了较低比例的固化剂,但树脂与固化剂在喷涂前预先进行混合而发生聚合交联反应,因此,在材料喷涂过程中,如果喷涂时间把握不好就极易堵枪,而且,喷枪在一个项目使用后往往不易清洗,难以在下个项目重复使用,造成喷涂设备的大量损坏和浪费。(2)第二阶段:采用有溶剂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固化剂等原材料,在设备表面形成玻璃钢内衬层。这种防腐方案在施工时也采用枪内聚合的方式和较低比例的固化剂。该防腐方案的代表是“APC杂化结构层防技术”,是美国先进聚合物涂料公司(AdvancedPolymerCoatingLLC,简称APC公司)针对军工产品而研发的一种耐腐蚀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用于电力化工等强腐蚀性环境。该材料是由改性环氧基聚合物组成的一种极高交联密度的防腐蚀材料,将具有高度耐腐蚀和耐温的无机物二氧化硅(SiO2)与有机的环烷苯基醚相连接,形成无机-有机结构化合物(环硅的缩水甘油醚),该结构中不含有羟基和酯基,而代之以最强的化学键(-C-O-C),形成三维空间的交联立体结构,其分子结构中具有28个可交联官能团,在固化过程中通过芳香型交联剂作用,可结合转变成784(28×28)个交联点。与通常的热固性树脂固化后形成的立体结构不同,在该材料的立体结构中存在着环结构,因此具有优良的柔韧性,从而把高度的交联结构和良好的柔韧性统一起来。该材料整体性能(如黏接性)虽然优于美国“萨伟真”防腐材料,但仍未解决易脱落和喷涂设备易损坏的缺点。(3)第三阶段:采用无溶剂高性能混和树脂+玻璃纤维+固化剂+纳米/微米材料等原材料,在设备表面形成玻璃钢内衬层。这种防腐方案在施工时采用枪外聚合的方式和较高比例的固化剂。该防腐方案的代表是“VF功能性玻璃钢复合材料”,是武汉某环保公司针对湿法脱硫后烟气排放控制设备,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专家合作而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高性能耐腐蚀材料,该防腐方案的原材料主要采用国产材料,除具备“萨伟真”“APC杂化聚合物材料”等进口材料的优点外,还在防腐内衬易脱落和喷涂设备易损坏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其优势包括:1)由于采用无溶剂树脂,不存在溶剂扩散问题,防腐内衬黏接性能和防腐性能得到大幅提高;2)在施工中,采用枪外聚合喷涂方式,不会损坏喷涂设备。在喷涂过程中,树脂流、固化剂流、短切玻纤纱流三流合一,在设备表面完成聚合反应,通过分层碾压,确保材料充分混合;3)由于采用高性能无溶剂混合树脂,与采用单一树脂的FFRP复合材料相比,综合防腐性能有较大提升。混合树脂综合了多种树脂的优点,如优异的耐酸碱性:耐温性比环氧树脂提高;改善了单一树脂的脆性:产品的黏度低、渗透性强、固化速度快,且改善了潮湿基面的固化性;4)通过在面层加入纳米/微米材料,有效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能。另外,还可在面层树脂中加入阻燃材料、含氟单体等提高材料的阻燃和防腐性能。
2.2功能性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第三代功能性玻璃钢复合材料与第一、二代复合材料相比,综合防腐性能有较大提高,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与由普通树脂生产的玻璃钢相比大大降低,但由于这三类产品的线膨胀系数仍高于基体材料,而且如果基体处理不干净,仍有脱落的风险。因此:1)要在材料方面继续进行研发,生产新一代功能性玻璃钢复合材料,如在碳纤维价格降低后,可采用性能更优越、更低线膨胀系数的碳纤维代替玻璃纤维等;合理调节固化剂比例,降低复合材料脆性;2)要提高材料的施工性能,如加大施工设备研发力度,提高喷涂设备的精准性和自动化程度;改善施工工艺,提高现场基面处理的质量;严格按规范要求的温度、湿度施工环境条件施工等。尽管功能性玻璃钢复合材料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但该防腐方案在质量、成本和施工周期等方面具有其他防腐方案不可比拟的优势,并且已在国内火电厂烟气排放控制设备防腐领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随着国家对烟气排放控制设备防腐领域的不断规范,功能性玻璃钢复合材料防腐方案必将成为未来火电厂烟气排放控制设备防腐领域的重要手段。功能型玻璃钢复合材料与其它防腐方案的性能比较如下表所示。
3结论
事前审计即工程项目开工前审计,内审人员应重点关注工程设计、招标控制价和招投标等环节,从源头加强控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工程设计审计为起点加强审计控制。工程设计是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起点和切入点,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审核工程方案,对备选工程方案进行分析、选择、优化。在确定工程设计方面,内审人员应当参与到工程设计确定过程中,与基建或工程管理部门协作,共同对工程项目的资金情况、投资规模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审核投资规模是否与设计标准匹配、是否充分优化,技术、施工规模是否与设计、概算相符,从而保证工程概算的准确性。
(二)加强招标控制价环节审计。招标控制价是依据国家或行业有关计价依据和办法,对招标工程限定的最高工程造价,也是招标人在工程招标时能接受的投标人报价的最高限价,其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的控制。内审人员对招标控制价的审核重点要关注预算编制内容是否与施工图一致、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计价定额是否合理、工程量清单是否齐全,其他项目清单、分项清单、规费等是否符合相应的计价原则和规定。
(三)严格招投标阶段审计,以市场竞争的方式取得最优价格。一是审核招标、投标文件的规范性。严格审核招标文件内容,确保文件表述准确、内容规范,尤其对于施工范围、评标原则、评标方法和标准进行清晰界定。二是审核招投标程序。审核招投标是否符合我国《招投标法》及相关规章制度要求,是否严格按照投标邀请、投标人资格预审、招标文件澄清、编制投标书及提交、开标、评标和中标的程序组织实施。审计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关注招投标是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可以编制现场监督报告的形式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予以记录和反馈。三是审核投标单位资质。着重考察施工单位的资质、信誉、以往业绩、合同履行能力,特别关注是否有出让或转让资质,由无资质的单位“挂靠”资质雄厚的单位参加招标的现象,防止出现中标单位和施工单位不一致情况,给将来施工带来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二、加强事中审计监督,确保工程造价控制有效和工程质量提升
工程项目事中审计即在施工阶段开展审计,也是工程投资集中和工程变更出现最多的阶段,内审人员应当及时跟踪施工现场,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
(一)严格合同审计,确保合同规范合法。应当对合同签订的程序、规范性、合法性进行审核,重点检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内容是否清晰完整、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无歧义、格式是否规范,相关条款是否与招投标文件一致。特别关注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条款,例如工程款项的支付时间、比例,增减项目的结算办法,工程质保金的约定、违约索赔等内容。
(二)重点关注工程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审计。工程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是造成投资超预算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出现施工单位变更或增加工程量,导致工程造价提高的现象,内审人员应严格审核工程变更与签证理由,查验资料是否完整、真实。对于重大设计变更,内审人员要及时进入现场,进行记录、测量、计算,合理预测今后的费用。
(三)隐蔽工程审计不容忽视。由于隐蔽工程在工程结束后难以恢复原状并复核,内审人员进行隐蔽工程审计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也是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高估冒算等现象的多发环节。审计人员应跟踪隐蔽工程进度中的每个环节和工序,例如“挖、埋、填”等日后难以复原查验的现场应当在发生时进行拍照记录,并及时跟踪计算测量,为日后工程竣工结算积累资料。
(四)费用支付审计是关键。内审人员应当定期检查和对照施工阶段费用支付情况,对费用超支和节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审核进度款支付时应重点审核相关资料,跟踪支付进度并核价,从总体上合理控制工程进度款的支付。
三、加强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把好造价控制的最后一关
竣工后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严格把关审核,如果把关不严格,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一)审核清单计价合理性和准确性。内审人员应重点对所列项目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审核是否有重复、弄虚作假问题,项目是否与规则相符。其次审核定额套用和费用标准,防止高套定额和不合理取费情况的发生。三是审核计算结果是否准确,避免出现故意计算错误、合计错误、笔误等问题。
(二)核实工程量计算。依据工程竣工图纸,审计工程项目是否与图纸一致,核算工程量的计算是否符合计算规则,避免计算错误。如果无图纸的工程项目,审计人员要前往现场进行实地测量,以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
本标段是该项目的A5合同段,桩号范围为K17+500~K20+273,路线全长2.773km。桥孔布置:本桥采用两联共计八跨,本别为5×40m预制T梁加40+65+40现浇连续箱梁,桥梁全长384.6m。桥面横坡为双向2%坡,纵断面纵坡2%接0.8%。预制梁共计314片,黄河大桥西引桥,4联40mT梁(3×40m+3×(4×40m))共计210片预制T梁;通贵互通立交,5×40m预制T梁共计70片;A/D匝道预制20m跨径空心板34片。通贵互通立交,全长384.6m。
2T型梁设计要求
预制T梁采用C50砼,预应力钢束与管道的摩阻系数为0.17,松弛率为不大于0.025,锚下砼张拉控制应力=0.75fpk=1395MPa;锚具采用15-7、15-8型系列锚具及其配件,预制梁在桥墩顶处的负弯矩钢束采用BM15-4型,并采用配套之扁形波纹管成孔。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T梁加现浇连续箱梁,本桥共计70片40mT型梁。
3质量控制
3.1组织管理
配置组成由副组长和组员进行组织管理控制。其中组长,对工程质量控制负全面责任,对工程项目的关键工序进行控制。督促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人员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副组长在组长领导下按职责分工,抓好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日常管理与控制。监督检查各组员履行职责情况。组员按照各自业务分工,全面落实工程质量体系运行中的质量经济责任制。
3.2质量保证措施
3.2.1提高施工工人操作技能。施工工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重点部位工程,如土方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架子工和模板工等,施工工人需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做好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3.2.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确立以质量为主的管理方针。建立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和技术人员、试验人员、施工人员组成的施工质量管理小组,使每道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开工前编制比较完善的首件施工方案,坚持岗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掌握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执行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值班制度,重点工序施工过程中需主要技术负责人到场。
3.2.3重视试验工作,把牢质量关。工程所用原材料,必须按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相关试验规范和规程进行,遵守合同文件中有关条款要求,做好工程所用材料的试验与检验。此外,建立施工过程账和施工记录,严格遵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程序作业。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充分发挥试验工程师的作用。
3.3施工专项安全措施
3.3.1预制场内通行专项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安全,禁止自上向下抛丢杂物和构件。施工期间,安排专人负责防护,防护人员对T梁施工时顶面进行全面检查,随时清除T型梁面的杂物,配备工人防护服。此外,注意施工器具的放置,防止掉落,造成安全质量事故。
3.3.2张拉过程中的控制。T型梁预制过程中,现场必须有明显的标志,严禁其他人员入内。千斤顶安全阀应调整至规定值后,进行张拉操作,千斤顶升压或降压过程中,速度应均匀,缓慢,切忌突然加压或卸载。操作过程中应由专人负责指挥,严禁摸踩及碰撞受力筋。需要注意的是,千斤顶支架必须与梁端垫板位置正直对称,接触良好,严禁多加垫块,以防止支架在受力过程中不稳或受力不均倾倒伤人。
3.3.3龙门吊施工专项安全措施。操作前工人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具,在拆除锁轨装置后,方可小心进入驾驶室。在开车前必须检查所有电气部分和机械部分,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进行处理。龙门吊需按地面人员铃提示。在每次起动前,还要进行空载试车。此外,要注意检查卷扬限制器是否灵活,派专人负责挂钩指挥作业。吊车在修理时应先断电,拔掉吊车保险,并在电闸上挂上不准合闸的警示牌。
3.3.4用电安全控制措施。施工现场电气操作人员,需取得“电工作业操作证”持证上岗。在施工现场,要严格遵守“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的规程和条例。需要注意的是,在横跨通道地段,电线的架设高度应保证满足安全和限高要求。电线、电缆横穿路面时,需要进行挖沟暗埋处理。
(一)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设计体系
通过钢铁企业调研、专家座谈和毕业生调查等方法,确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岗位,确定各个岗位的代表性工作任务,然后分析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提炼为行动领域,按照教育教学方法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再转化为该学习领域课程。
(二)多方参与,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程设计资源整合时,与中冶赛迪、重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行业专家、校外兼职教师进行沟通、协商,共同确立改革方案。校内专业教师主要负责调研资料的整理、课程理论基础的搜集论证,以及协调校内外教师的工作。行业专家主要负责学生的现场实践工作,并指导校内教师,确保课程设计体系的准确性。校外教师有选择地参与课程的教学过程,提供相关的实践案例。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坚持行业专家、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的多元化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采用任务驱动,重点培养实践能力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的内容要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学习情境,在各种学习情境下分解具体任务。如加热炉课程设计,其典型任务是熟练掌握加热工艺要求,并对加热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根据该典型任务确定加热炉设计的下分任务,包括燃料燃烧计算、炉子的热工制度(包括炉温制度、供热制度、炉压制度及钢种的加热工艺制度)和炉膛主要尺寸的确定、炉膛热交换和金属加热时间计算、炉体结构及烟囱等辅助设备的设计,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只需进行下分任务的设计即可。
(四)坚持行动导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以加热炉课程设计为例,一方面通过一个个下分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能够在完成每一个下分任务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掌握加热工艺制度制订的方法,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逐步建构较为完整的加热炉作业区工艺和设备情况,明确加热岗位的任务和职责,初步形成职业习惯,毕业后可以直接胜任加热岗位工作。另一方面,该课程设计结合操炉工考试相关的内容,引入行业标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
二、基于“工作过程”法的设计思路
(一)以能力为本位,确定课程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锻炼在职业能力和知识认知上要达到的具体标准,它既是课程教学的龙头,又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和论证。以加热炉课程设计为例,笔者根据分析论证,确定其课程目标为:(1)能力目标。学会制订加热工艺制度(包括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加热时间);能正确进行炉膛尺寸设计,熟练掌握不同钢种的加热要求。(2)知识目标。熟悉加热制度制订的依据,掌握炉型特点和结构设计的要求;熟练掌握加热的特点和要求,准确掌握不同加热缺陷的特点和判断。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
同样以加热炉课程设计为例,通过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加热炉初步设计(包括燃料燃烧计算、炉子的热工制度和炉膛主要尺寸的确定、炉膛热交换和金属加热时间计算、炉体结构及烟囱等辅助设备的设计),要求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使之得到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为实际工程设计奠定基础。
(三)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教学充分体现了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加热炉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是:首先,明确该课程与专业、职业的关系,确定该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次,进行学习情境和任务的设计,即确定教学内容。如在确定加热温度的过程中既考虑避免出现过热过烧,还要考虑Si、Mn等合金元素的影响及加热目的,从而进行综合确定。最后,进行考核与评价。通过聘请赛迪工业炉和重钢集团的专家进行现场数据对比分析,确定设计与现场生产的差距,从而确定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设计的不断完善。
(四)构建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仍以加热炉课程设计为例,从入炉到出炉采用流程化作业,根据工艺的各个环节,将每一段的温度、速度和炉压确定有机结合起来,制订适合生产现场的工艺制度。在考核方面进行多元化考核,在结束设计后,学生采用答辩的方式将自己的设计思路、理念和工艺规程进行有效整合,老师结合学生的答辩提出问题,最后送行业专家评阅,从而实现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的有机结合。
三、基于“工作过程”法的实践效果
2012年下半年开始用基于“工作过程”法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类实践课进行改革,将现场数据采集和课堂工艺设计有机结合起来,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采用平时观察、访谈等方式分析了该方法的实施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法,将现场的工艺设计搬到课程设计里面,利用课程设计完成现场工艺参数的选择和确定,利用课程设计解决现场的实际问题,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了课程设计的学习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法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将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扩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广泛交流提供了便利,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从生产实际出发,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以前的不问所以然的埋头计算变成了分析工艺参数和处理现场问题的参与者,从而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结语
很多学生尤其是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时,认为它与自己的专业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以后工作也用不到,于是就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懈怠心理,所谓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讲好绪论课显得尤其重要。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控制工程基础》的重要性。控制论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而且是科学方法论之一。控制论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它提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符合唯物辩证法。控制理论在工程技术领域中体现为工程控制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工程领域中无不涉及控制,可见工程控制论的学习有多么重要,只有掌握了控制论的精髓,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专业知识。接着,通过一些鲜活的例子来展现控制论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控制论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图文并茂的图片、视频展现控制论的应用实例,从瓦特的蒸汽机、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自动火炮,到当今社会的载人飞船、探月工程、气象预报,等等。总之,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从整体角度、以动力学的观点去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知道应用经典控制论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抓住课程主线,避免知识零散
《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不仅理论体系庞杂,涉及知识面广,而且数学推导和计算烦琐无比,教师很难在规定的40学时内进行系统全面的讲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看得见的教学效果———高分,往往有些急功近利。针对上述现象,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主线贯通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对课程内容始终做到整体把握和条理清晰,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深入学习,既“进得去”,又“出得来”,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控制工程基础》看似庞杂,但归根结底都是围绕一个对象、三大内容展开的,即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反馈控制系统,主要的学习内容可概括为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的性能分析和系统的校正三个方面。其中,系统分析是课程的核心内容,数学模型是系统分析的基础工具,而系统校正则是在性能分析的基础之上如何改善系统的性能,它和工程应用密不可分,是系统分析的终结所在。在系统的分析中,主要方法有时域法、频域法和以此为基础的图示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系统。课程主要内容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每个内容分别对应教材中的第一至六章。在学习每章内容之前,特将此框架图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对课程的基本结构始终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在学习过程中抓住课程主线,做到前钩后连、融会贯通,从而避免知识点的零散和学习的盲目性。
三、活用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通过研究分析学校对机械类专业的基本定位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钻研《控制工程基础》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课堂上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课程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1.探究式教学。
授课教师通过引入特定情境,引导同学们分析问题,通过制定方案或设计实验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或得到答案、得出结论并探讨此过程中的感想和交流经验。教师应立足于实际问题,并提供有用信息,学生就这个问题来发散思维,思考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或改进原有方法等。这种教学方式更注重于同学们的自主探究,可以使学生建立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观念,在这个完整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探究讨论中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时也熟练和巩固了这些基础知识的应用,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看到教室外武黄高速上奔跑的汽车时,提出问题,如驾驶人员如何能做到准确、快速地按照预想的行车状态在高速路道上行驶?这样的提问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并且与学生平时身后主讲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自主寻求答案或分析问题。
2.讨论式教学。
授课教师立足于某一既定的知识点或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分工明确,最后就这些问题发表本组得到的结论或阐明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及时鼓励那些在课堂上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同时对于有些性格腼腆不善表达的学生要给他们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此过程中来。每当学习到新的知识点时,授课教师先要与学生共同复习旧的知识点,并比较总结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教师多次强调,如此一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点的掌握和对重点的理解,在建立完整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对新知识点也会有基本的了解。
3.对比式教学。
比如,在讲解时域分析时,与根轨迹分析法进行比较;讲传递函数性质时,比较比例环节和惯性环节的不同;讲动态系统传递函数推导时,将几个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对比。通过不同问题之间的比较,这对建立完整专业知识的体系方面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总结
1.1减轻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
使用控制工程,可以轻易地将设计师脑海中的三维模型反映到计算机中,而不是简单地用二维图纸表示出来,这大大降低了设计师的工作强度,加快了新产品的更新速度,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1.2使零件设计变得简单
利用机械制造与控制工程之间的联系,可以很简单地对零件进行设计以及后期的修改,可以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设计思想,从而不断完善设计。同时控制工程可以根据零件相互之间的位置以及配合关系,在保证零件之间配合的前提下,完成零件设计,从而避免在零件后期出现装配不上的问题。
1.3使零件装配更加直观
机械制造与控制工程能够施加装配约束以及装配分析,可分析装配体各零件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隐藏(显示)某些零件,进而清晰地显示出装配体内部结构。对于运动件可以使用运动仿真,通过施加约束以及驱动保证运动的可靠性以及可行性。
2机械制造与控制工程之间的联系
2.1控制工程有利于促进机械制造业的研发
提高其管理水平一般有三种控制工程模式,分别是智能控制的认知结构、函数型连接神经元、实现智能计算结构的混合网络。智能控制的认知结构,体现的是控制工程中的一种,它构成了一种智能计算结构,它与人一起设计并实现智能控制算法。主要的作用是弥补人脑计算模拟的不足,主要参与定性规划、督导等,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机械制造业变得更加有效率。而函数型连接神经元和实现智能计算结构的混合网络实例,可以更加肯定的设计机械制造的一些模型,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因此,为了降低计算复杂性,提高运算的效率和实时性,需要对信息空间实施广义优化,分割具有多分辨率的信息空间。这样一来,我们就更加需要对机械制造业进行一定的控制工程的作业。设计人只需将建立的产品模型装配在一起,就可以发现其结构或者功能上的不合理之处,并及时进行修正,既提高了设计效率,又保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2.2控制工程有利于促进机械制造的成本优化
在当前竞争环境下,国内机械制造企业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面临巨大压力。所以如何在满足外部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并降低内部成本消耗,已经成为各企业共同关注与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问题。而此时,我们必须要对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对车间资源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总体成本优化,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考虑资源使用方式的多样性,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资本,所以我们必须要利用控制工程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需要结合生产对各种资源配置方案的调整效果作出准确的评价,另一方面又需要提供有效的备选方案的优化选择,通过搜索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样就可以实现问题的快速解决,更好地优化机械制造的成本。
2.3机械制造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控制工程的发展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工程制造的发展方向,也可以使控制工程得到快速的发展。机械制造可以使控制工程实现对输入信息的有效扩展与增强,同时也可以完成中枢处理的动态局域网络,能实现信息空间的优化分解,大大降低计算的复杂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实时性。这种框架具有较强的信息融合和技术集成能力,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业的工作效率。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相关技术培训,进一步促进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产品的需求程度以及开发力度也逐渐加大,但是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从无到有,这大大增加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和产品成本。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军用技术向民用技术转化,减小了工作强度,提高了设计效率。
3如何促进二者的和谐共同发展
3.1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设备不断涌现,机械设计和工艺安排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就目前市场的生产水平而言,大型企业资金雄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而中、小型企业在工艺安排和夹具设备方面相对较差,希望通过对输出轴零件的工艺和专用夹具的设计,解决中、小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精度,降低生产成本。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培养相关技术人员,促进CAD技术的发展。如复杂的石雕图形是无法通过传统的加工手段制造出来,只能由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傅们手工雕刻,而采用了三维数据设计以后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通过对手工雕刻的实物进行扫描处理,形成雕刻机能够识别的文件,控制雕刻机进行批量化石雕生产。
3.2在机械制造工艺中有效应用控制工程
将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叫做机械制造工艺。随着先进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工艺发展起来。机床和工件之间的连接需要用到夹具,夹具能使工件相对于机床或者刀具获得正确的位置。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和生产效率很大部分取决于夹具的好坏,按使用范围可以把夹具分为:专业夹具、通用夹具、组合夹具和随行夹具、可调整夹具和成组夹具等。控制工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减速器输出轴的零件图进行分析,了解它的技术要求,对其制造工艺以及专业夹具进行设计。所以必须要加强相关的宣传,在机械工程设计领域中更好地应用控制工程。在产品设计后期的优化设计中,产品的综合力学分析以及结构优化都是非常必要的。
3.3企业加大资金的投入
材料的一次性成型技艺虽然类别繁杂,但究其当今主流技术有以下几种,冲击压力下的材料挤压,模具里放置金属性质的材料,坯料通过被高压重复不断地挤压,其物理形态在被发生改变,塑造成于模具的模孔一致的大小尺寸,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塑造产品的形状,避免变形开裂的情况发生。而拉拨则是其另一种不得不提及的方法,模具内的金属坯料边缘位置被施以拉力,材料的形状硬生生地发生了改变,迫使其于模型器具形态相同。此法在变形拉伸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力量,而挤压的力量强于阻力,因此对金属坯料有着较高的塑形要求。轧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加工方法,材料在受到轧锟的用力转动下,随着轧锟的渐渐压缩而发生塑形过程。
2.加工材料技术成型的前景
市场竞争越来越剧烈当下,过时的理论成果正在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实践的冲击和实际情景的考验,对精益求精材料加工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一直是各大生产供应者的目标,在社会和时代快速发展的同时,此类技术也正不断地在改进中成长成熟,现如今,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材料加工方面都被精确材料加工所取代,而广泛的应用范围内,诸如汽车制造业这种全球热门的经济产业,也离不开这种技术,甚至于说是渗透到细致入微的细节处,可以说使用到无处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全球化经济模式广泛覆盖下,伴随的是市场竞争的与日俱增,世界各地的材料供应商正在绞尽脑汁地跟上同行业者脚步,并将产品研发视为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人们绞尽脑汁地寻求着一种更为高效完善的材料加工技术,纷纷聚焦在具有自由成型快速特点的加工技术上。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是检验企业韧性的最好标尺,实验性的理论成果如果不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实践的话,无异于是纸上谈兵,因此,科研人员更注重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拉近与真实环境的距离,基于现实意义的研究才能有效地启发促进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
3.非金属材料的初步制作和控制工程模具再次加工工艺
(1)制作非金属的材料和控制技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究其分门别类就有好几种,有一种是由其注射成型的,专用的注射机器升温加热,使里面预留的基础坯料发生形态变化,致使其成为液态,然后以一种具有高压性的材料做辅助,助力融化后的坯料注入模具塑形的整体型腔之内,等待片刻,直到其发凉后冷却,就可以由此得到需求的相关元器件。这样一种看似倒来倒去的技术方法,实则在产量高效率的同时,还有快速生产的突出特点,尤其适用于低人力消耗的自动化操作,可以生产制作结构内部复杂的零部件,对于大型厂房内的流水线生产再合适不过了。
(2)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物理方式的挤出成型
旋塞和螺杆在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旋塞的挤压效用以及螺杆的切割效用,它们一起作用在形态固定的坯料上,并对其经行融化和再次融合的过程,施加相应压力穿过模具,等待其冷却凝固以后,就能够获取所需元件,这种方式可以简称为挤出成型,而它与众不同的是可以连续不断地提供生产动力,生产的效率也高于普通技术,更为难得的一点在于在“量”的满足上还可以保证“质”,可以说是一种保质保量的方法,其使用的覆盖面也不单一,对设备器材没有太多严苛的限制,如果企业从事相关产业,这种技艺是一种投资相对较少,而成效立竿见影的选择,“性价比”不俗。
(3)还有一种不同于以上两种技术的方式
是把需要的材料放置在密封关闭的模型器具环境里,在压强的增加过程中,再辅以固体化的技术,遂材料完整成型。这种方法可以一个工作流程下完成制作若干数量的元器件,生产出来的成品形态较为固定,有效地克服了收缩性这个元件顽疾,还攻克了以往元器件变形的通病,性能较为优良,即使有如此不可取代的优势,缺陷也十分明显,生产制作的相对周期较之同类型技术而言,周期拉长了许多,生产的效率自然而言地有所降低。
4.结语
此外,设计性实验选题时,在把握综合性、创造性、应用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这五个原则外,还要合理掌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学生自主实验的可操作性等方面。
二、设计性实验选题的“四个方向”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设计性实验选题在把握“五个原则”的前提下,通常可通过“四个方向”来进行选题设立,即验证性实验转化为设计性实验、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和学生兴趣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一)验证性实验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为促使学生掌握并加深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按照实验教材的要求,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从实验结果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实验结果在理论授课时已经涉及,因此学生实验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但不要因为这些就抹杀验证性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的独特作用。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转换为设计性实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例如,对长杆型坯料进行局部镦粗是模锻生产中经常采用的变形工序之一。因此,在《锻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专业实验课中设立了“局部镦粗规则的验证”这项验证性实验。该实验通过对不同长度试件,使用局部镦粗模进行镦粗,验证局部镦粗规则的正确性,观察和分析由于局部镦粗长度与直径比值的影响而出现的正常和不正常现象。由于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兴趣不高,往往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加实验,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该实验涉及内容是比较典型且在生产中常用到的。怎样保留并将其转换为学生感兴趣的设计性实验呢?这就需要转换思路,可将该实验内容转换为首先要求学生根据给定尺寸的不同试件,进行局部镦粗积聚工步计算,并绘制镦粗模模具图。当然,由于实验经费及加工时间的限制,学生设计的镦粗模并不需要制作出来,因为给定尺寸的试件,其局部镦粗模主要模具尺寸及工步是唯一的,可以采用原有的局部镦粗模进行实验和鉴定学生设计结果的准确性,这些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灵活掌握。这样,通过对原有实验内容转换为设计性实验,可使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予以实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一方面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实验热情,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解决本专业有关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的镦粗模设计又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验证性实验转换为设计性实验,不但可以保留一些经过长期教学积淀总结的经典、原理性强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而且节约实验经费,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有着“一举三得”的益处。当然,并不是所有验证性实验都能转换为设计性实验,对于这类实验项目,如果确实是经典、原理性强的验证实验项目,只要集思广益,通过合理安排,完全可以将验证性实验穿插在设计性实验项目中,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些都需要在设计性实验选题中拓宽思路,灵活安排。
(二)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就是将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转化为设计性实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出现,而且高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教师学历较高,多为博士毕业,且积累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把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涉及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根据调查,学生大多数对专业课老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及内容具有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此举能够有力地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利于实现加强学生专业素质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科研项目涉及到的过共晶Al-Mg2Si合金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等领域中应用前景广阔,已成为国内外十分重视研究开发的先进复合材料,但铸态过共晶Al-Mg2Si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因此,可将该科研项目涉及内容转化为“原位自生Al-Mg2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针对铸态原位自生过共晶Al-Mg2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差的特点,设计并实施改善力学性能的方法,并撰写分析报告。该设计性实验所涉及的Al-Mg2Si在专业课中虽未能涉及,但铝硅合金熔炼等相关知识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上已涉及并掌握,因此学生进行该项实验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学生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并掌握“原位自生过共晶Al-Mg2Si复合材料”的相关知识,在保证合金成分为过共晶Mg2Si的条件下,自主选择、计算合金成分配比。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配料、熔炼、除气,并根据前期选择的不同方法对合金熔液或浇注试件进行处理,最后进行拉伸测试及金相观察,检验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并对结果进行理论分析。该设计性实验虽然由科研课题转化,但涉及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中应掌握的合金设计、合金配料、合金熔炼、合金处理及热处理工艺等,较好地将专业知识系统、综合地链接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工程实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加深其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提高解决所学专业涉及工艺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等。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时,不可盲目地将科研内容或部分内容一成不变地照搬过来,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如果研究内容过于狭窄、难度较大或实验内容过于生僻,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初衷。因此,采用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时,一定要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实验能力等方面,保证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设计性实验的工作中。
(三)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设计性实验选题时要力求接近、结合实际生产项目,将其合理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内容。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的训练,能够有针对性地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时应用、加强、拓展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这种实际生产项目转化的设计性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例如,以W18Cr4V为代表的高速钢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切削工具和冷变形模具中,其内部的合金元素与碳形成复杂的碳化物,分布在基体金属上,降低了材料的机械性能。而锻造是实际生产中改变高速钢中碳化物分布状态的重要方法。因此,可将该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改善高速钢铸件中碳化物分布的锻造工艺设计与实施”。该实验内容包括铸造和锻造两大部分,铸造部分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设计高速钢铸件成分,并根据设计成分采用中频炉进行熔炼、浇注小型铸件,然后对铸件进行碳化物偏析分析,根据偏析分析结果,合理设计锻造工艺并利用自由锻机实施,最后再进行偏析检测,以检验设计的锻造方案是否正确。这个设计性实验有机地将铸造和锻压两个专业方向结合,符合实际生产流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实践和掌握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学生兴趣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学生的兴趣是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的动力,因此,如将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就能激发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的关注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在实验中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去自主发现、探索和总结规律,达到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精密铸造是用精密造型方法获得精确铸件的工艺,是铸造行业在高新领域的代表,很多铸造企业对精密铸造工艺的应用需求很大。如果开设精密铸造相关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采用精密铸造法制备小型零件,学生并不是普遍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都感兴趣呢?这里可以将精密铸造制备小型零件变为艺术铸造,因为艺术铸造采用的熔模铸造、陶瓷型铸造、消失模铸造等的工艺与工厂生产的精密铸造零件工艺及原理是相通的,而要求学生采用精密铸造技术设计并制作小型铸造工艺品,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实验的热情,学生会在实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提高精密铸造相关知识及工艺。
三、结语
护脚工程仍采用传统的水下抛石为主,约占全部护脚工程的82%。模袋混凝土、软体排、混凝土铰链排等水下护脚新型式也引入到荆江河势控制工程之中。模袋混凝土护脚应用于文村夹段护岸工程,实施长度1.35km。选用C20混凝土作为模袋的充填材料,厚度根据抗浮计算成果采用25cm。单块模袋尺寸20m×40m(长(顺流向)×宽(垂直水流向))。铺排区内水下边坡较陡地段进行3袋装砂还坡,还坡坡度1∶2,以保证岸坡及排体稳定。为防止水位变幅区的模袋因日照老化,该区域模袋采用抗老化机织土工布。上荆江河段中茅林口段1.3km采用混凝土铰链排护脚。铰链排尺寸3.0m×1.0m(高×宽),混凝土等级为C15。排体混凝土板由钢筋连为整体,混凝土板尺寸为80cm×50cm×10cm(长×宽×厚),每块重量100kg。在水位变幅区以上的排体加铺一层350g/m2无纺土工布,水位变幅区以下则铺150g/m2聚酯机织布。软体排应用于天字一号和洪水港段护岸工程,护岸长度1.85km。软体排采用230g/m2的丙纶长丝机织布和150g/m2丙纶短纤无纺布双层缝制而成。沿排体宽度方向设纵向加筋条,以增强抗拉强度;在纵向加筋条之下固定有系接条,用于系接载体。混凝土压载块为C20混凝土块体,单块重量25.70kg。
2有关技术问题探讨
2.1脚槽高程
合理的脚槽高程是整个护岸工程施工进度及坡面稳定的决定因素。脚槽顶面高程在三峡工程建成前,一般采用多年平均枯水位加高0.5~1.0m。三峡工程2008年蓄水后,荆江河段一方面面临清水下泄所造成的河槽刷深问题,另一方面又面临枯期下游生态航运等要求流量加大形成的水位抬高问题。相比三峡工程建成前,边界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也给脚槽高程的确定带来了困惑。荆江河段控制应急项目和下荆江河势控制工程(湖北段)脚槽高程采用1980~2005年枯水期(当年12月至次年2月)多年平均水位加一定的超高确定。枯水位以上超高部分一般为1.0~1.5m,个别标段超高小于1.0m。两个项目的实施标段均在当年汛前完成了工程施工任务,已运行多年,脚槽外侧枯水平台处未因内水外渗及近岸水流淘刷而出现崩塌。天字一号标段由于脚槽高程偏低,在2009年实施该工程时,虽在当年汛前完成了施工任务,但也为此投入了远大于其它施工标段的人力,施工颇为被动。综合荆江河势控制应急工程和下荆江河势控制工程(湖北段)实施情况,脚槽顶高程高于多年平均枯水位1.0~1.5m,基本可以应对近年来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河道及水情的新变化,可以满足工程建设进度及坡脚水流淘刷防护等要求。荆江河段中上游脚槽顶高程超高值可适当取高值,下游则可适当取低值。
2.2滩面防护
河势控制工程建成后,经过2个汛期运行,中洲子段护岸工程和观音洲段护岸工程滩面均出现冲刷。中洲子段滩顶平台冲坑长约100m、宽约40m,平均深约3.5m,冲坑周围部分水上护坡工程出现了损坏,但在枯水平台附近的坡面没有发现沉降裂缝。观音洲段滩顶冲刷主要为截流沟后侧滩面被冲刷,冲刷深度约0.5~1.0m,冲刷长度约200m,导致截流沟后侧被淘空而。分析两段滩顶冲刷的成因,主要是因为两处滩顶均为凸咀状,汛期水流上滩后,特别是在平滩水流作用下,由于滩顶未加防护而形成冲刷。两段被冲刷的滩顶分别采用浇筑厚0.2m面层混凝土和平铺块石的方法进行了防护。根据护岸工程滩面出现的冲刷状况,建议护岸工程设计时,在考虑岸坡防护的同时,应对部分存在冲刷可能的滩面进行适当防护,尤其是对局部凸岸等易被平滩水流冲刷的岸段,也应进行一定的防护,避免“抄后路”问题的出现。
2.3新技术应用分析
钢丝网石垫护坡中南五洲段和中洲子段已分别运行了5个和3个年度,采用格栅石垫护坡的洪水港段已运行6个年度,岸坡坡面基本无塌陷和水流冲损等现象。两种新型护坡既有干砌石护坡良好的透水性,又有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的整体性,表现出良好的反滤保土(南五洲段和洪水港段为黏性土岸坡,中洲子段为砂性土岸坡)和抗冲防刷性能。另外,两种新型护坡坡面建成1~2a后,自坡顶以下约2/3的坡面均生长出较为茂盛的植物,生态护坡效果明显。混凝土模袋、软体排、混凝土铰链排等水下护脚技术在荆江河段的应用表明,3种排体整体性好、施工效率高、质量易控制,工程经过多年运行,护岸效果总体良好。混凝土铰链排排首高程高于多年平均枯水位较多(茅林口段高于多年平均枯水位2.0m),而排首高程至多年平均枯水位间坡面仅靠排体下部土工织物来抗淘刷,以及内水外渗时的反滤保土,一旦土工织物破损或老化,易出现局部窝陷。因此,建议在该坡面范围内采用下部抛填小粒径块石、上部再抛填大块石的方法进行防护;适当降低排首高程也是避免出现此问题的方法之一。
3结语
(1)在近几年的荆江河段护岸工程建设中,脚槽顶高程设置于多年平均枯水位以上1.0~1.5m,基本可应对三峡水库蓄水后引起的长江河道及水情新变化,可以满足工程建设施工和技术要求。荆江河段中上游的脚槽顶高程超高值可适当取高值,下游则可适当取低值。
(2)护岸工程设计时,应对滩面防护给予一定的考虑。尤其是对于局部凸岸等易被上滩水流冲刷的岸段,滩面须进行一定的防护,避免“抄后路”问题的出现。
电力工程造价指的是对于实现工程建设的所有费用进行的估算或预算。电力工程的合理性对于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企业应当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的控制。所以电力建设工程应当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与预算阶段、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等进行合理的造价控制,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之下,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各个阶段的控制方法
2.1投资决策阶段。万事开头难,投资决策作为项目工程的最初阶段在整个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工程造价的管理重点应当放在其准备工作上面,比如首先要讨论市场的需求问题以及发展前景,然后才能确定工程的规模等内容。企业应当选好投资者,加大在准备工作的投资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等,还要对于当前的市场做相关的调研,编制的投资估算应当合理全面,充分考虑在建设工程中会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等。能够使财产估算制度真正应用到建设工程的过程当中。
2.2项目设计阶段。在项目投资决策确定之后的重要一步就是项目的设计阶段,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建设的费用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着投入的多少,因此在保证工程的质量的前提下要确保设计的合理性,这样才能降低电力工程的造价,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具体可采用以下做法:规范设计内容,加强设计的管理;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可适当建立奖励机制及评优机制等;具体可进行竞赛,营造竞争的氛围,在竞争当中提高员工的能力;在设计阶段,可进行初审、复审以确定一个较好的设计方案,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2.3招标阶段进行造价控制。降低工程造价的方法之一是实行项目招标。这样可以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之下,将设备价格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能够更好地选择商家。进行项目招标的一个好处就是使施工单位的投标能够按成本、利润、风险等方面进行投标,从而加强了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使电力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化。
2.4在工程建设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合同内容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对于施工的规范性有着重要意义。企业应当及时签订合同,同时综合考虑合同的各个方面,避免合同签订要素不齐全,范围不明确等问题的出现,以免因为合同问题引起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在施工之前还应仔细检查施工的图纸设计等有关材料,将出现的问题在施工之前及时解决。将施工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在施工之前及时解决,避免因矛盾问题引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要处理好经济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在引进先进技术的条件之下保持经济的合理性,将节省成本等观念渗透到工程的各个项目之中,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应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在综合比较几个施工方案之后,应当选择一个较好的方案进行实施。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有效管理也能降低工程的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经常出现与设计不相符的问题,因此企业应当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工作。将设计变更在设计阶段就应当考虑到,避免因返工造成的浪费。若发生不相符的问题,应当及时做出变更工作,而不能一拖再拖,导致越来越大经济的损失。若进行变更后的工程造价超出了相关的预算,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原材料的控制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材料费用在工程建设费用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企业在施工阶段必须按照相应的预算进行材料控制,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调整材料的价格,从而在电力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
2.5在结算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在项目的施工阶段,造价工程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与技术人员互相照应,做到相互了解,才能够有效控制造价成本。然而有许多企业出现了管理脱节的现象,材料、技术方面等交流很少,各自管自己的任务,而忽视了相互合作。这就导致管理方面出现漏洞,相应的很多方面也会有漏洞,增加了项目的风险性,对于成本控制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结算阶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工程造价资料的整理,其内容包括施工现场的有关记录、使用材料及价格、各方面的结算信息等。工程造价的控制离不开工程造价的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工程结算工作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根据不通透类型的工程造价对工程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工作,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企业的内部定额。输变电工程造价是电力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进行输变电的工程造价过程当中,理应根据具体的实地情况进行合理造价。在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方面应当遵照国家或企业的有关标准进行考量,对于没有在规定范围内的费用应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及分析,然后逐渐完善相关的标准体系。
3重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工作
由于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出现在施工过程当中,或者由于质量问题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由于安全损失的不可预见性及安全事故的突发性,企业应当尽可能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施工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及时预防,减少安全损失造成的工程造价较高的问题。企业应当树立一个较高的工程安全目标及质量目标,建立相关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预防施工过程当中出现的安全及质量问题,还要对于员工的安全工作和质量工作进行监督,及时检查员工的工作是否到位。对于质量的检查工作要严格执行,不能麻痹大意,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另外,企业应落实责任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还要加大奖惩力度,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给他员工以警示作用。
结语
1.防洪调度
怀洪新河何巷闸的分洪调度是由中央防总下达调度指令,经淮河防总和安徽防总下达到安徽省怀洪新河河道管理局(下称管理局),管理局通知何巷闸管理处执行。其他大型水闸由安徽防总下达调度指令,管理局和闸管单位执行。沿河中小型涵闸则由市、县防指商管理局和闸管单位后,由闸管单位执行。管理局接到指令后,应迅速通知各管理局、水闸管理单位并立即做好分洪准备,安全细致检查工程管理各项设施、设备,确保分洪安全。按照指令和规范严格运行各闸调度,特别注意符怀新河河道不冲刷流速、串沱湖分洪开启条件和沿怀洪新河小型涵闸的适时启闭等,以确保工程安全。
2.排涝调度
怀洪新河流域平原辽阔、内河纵横,加之地处季风气候区,流域70%降雨量集中在6~9月,因此极易发生内涝,怀洪新河的排涝调度对降低涝灾损失至关重要。
(1)安全第一。除了做好设备运行前检查和养护外,清除水闸管理范围的非航行船只和网箱等养殖渔具,确保涝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开闸泄水。
(2)提前预泄。当流域或主要支流发生强降雨时,干流水闸要及时提前预泄,腾出库容降低外河水位,有利于抢排涝水。排涝调度指令除明确开闸泄水时间外,还应明确运行闸前水位控制区间,以利闸管单位控制。
(3)科学调度。排涝调度会商应尽可能考虑淮河干流水位顶托、流域干支流降水雨量分布、河道产流水量、涝水推进速度、局部灾情发生情况等诸多影响因素,做到科学调度。当排涝接近结束时,注意截留尾水,使雨洪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供水调度
怀洪新河供水调度主要由市级防指根据靠近干流的流域缺水情况提出引水要求,管理局根据蚌埠闸上水位的高低采取相应的调水方案。供水调度时必须考虑:
(1)节水原则。由于怀洪新河流域是淮河干流的组成部分,其干流紧靠淮干,一般情况下,怀洪新河流域缺水时淮干水量也不会充沛。因此,引淮水量应当节水为先,以截留蚌埠闸下泄多余水量为优。
(2)安全为重。主要是必须考虑淮河和涡河来水水质,不得将超标准污水引入怀洪新河,以免影响本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农业和养殖业的损失。
(3)引防结合。即在条件许可时,引水量既要基本满足工农业用水需要,同时,控制性水闸不得超蓄,以免出现流域或局地集中降雨导致开闸弃水的被动局面和不良影响。
二、主要水闸的调度运行
怀洪新河干流控制性大型水工建筑物主要有何巷闸、新湖洼闸、西坝口闸、山西庄闸和新开沱河闸,在服从工程调度共性的同时,也应注意本身调度运行的特点。
1.何巷闸
何巷闸的调度启用,除了严格遵从调度指令外,还要严格遵守何巷闸的控制运用办法。特别是分洪时的闸门运行必须按照程序分级均匀开启,每级开启高度及相邻孔闸门开启高度差均不大于0.5m。设计分洪条件下每级14孔全部开启后,待下游水位达到下一级水位时按同样顺序开启第二级,直至达到要求的分洪流量。当何巷闸全部打开仍然达不到规定流量时,再开启船闸上下游闸门分洪(船闸运行按船闸操作规程进行),以扩大分洪流量。严格的操作规程,除了充分考虑闸体本身过水安全,同时也要避免分洪水流对下游符怀新河段河道和堤防的冲刷。何巷闸的引水主要是引入蚌埠闸上游的多余水量,一般是小开度引水,流量多在100m3左右,只要按照规程操作,一般没有大问题。
2.新胡洼闸胡洼闸的分洪调度既要与何巷闸
保持相近的流量,又要充分考虑分洪对符怀新河的冲刷影响控制运行,因此要采取胡洼闸与何巷闸联调措施。在联调过程中不仅要分时段分过程考虑两闸过水面积的对应,还要兼顾两闸区间来水。该闸的排涝调度主要是排除四方湖闸以上的北淝河来水和符怀新河区间来水。由于北淝河上游河道阻水严重,通常湖心洪水退至四方湖闸前需要滞迟4~5天,水位的起涨速率也十分缓慢。因此,为了减少四方湖闸的频繁调度和现实影响,可以采取四方湖闸与新湖洼闸联调的调度方式排涝,即当北淝河流域发生强降雨、四方湖闸前水位开始起涨时,把四方湖闸全部打开并提出水面,新湖洼闸根据来水量和流速,合理调节闸门开度,既有利于涝水下泄,也有利于后期的截洪蓄水。通过近年的实践,效果满意。新湖洼闸一般情况下只是维持正常水位,为符怀新河两岸工农业生产提供水源,不足时由何巷闸按规定引水补充。当需要向新湖洼闸以下引水时,其闸门开度应保持与何巷闸引水流量基本一致。
3.西坝口闸
西坝口闸是怀洪新河干流河道末级控制工程,分洪和排涝调度手段基本一致。调度中必须充分考虑香涧湖滩槽处理工程实施后,上游洪峰推进速度明显加快的因素,西坝口闸要按规程操作并逐步把闸门提出水面。但该闸汇水面积广阔,蓄供水任务重,在分洪和排涝的后期,闸管单位必须充分考虑胡洼闸来水,澥河洼、香涧湖区间来水以及固镇闸来水的情况,合理确定关闸时间,确保洪水涝水放得快、留得住,使洪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西坝口闸控制的香涧湖正常库容水量超过1亿m3,条件允许时,从蚌埠闸上引水是主要补充水源,一般均按正常蓄水位14.67m控制。但该闸闭门时上下游的安全水位差为2.3m,如果下游洪泽湖水位下降很快,接近或达到2.3m时,必须考虑小开度开闸泄水,以确保水闸的安全。近年类似情况已有发生。
4.山西庄闸和新开沱河闸
两座大型水闸分别是沱湖的进、出口的控制性工程。在分洪时,当山西庄闸闸前水位达到15.52m并趋势继续上涨的时候,应开闸敞开过洪。同时,新开沱河闸也必须提出水面,加快洪水和沱湖上游涝水的下泄。当山西庄闸闸前水位降到15.52m以下并趋势继续下落的时候,山西庄闸关闭,新开沱河闸继续排除涝水直至到正常水位时关闸蓄水。新开沱河闸关闸时间既要考虑沱湖周边的来水,更重要的是沱河的入湖客水流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损失和截蓄水资源。
三、水工程调度展望与建议
作为治淮骨干工程之一,怀洪新河经过多年的调度和运行,已经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怀洪新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水工程的调度也将随之愈加优化、愈加科学。
1.怀洪新河的分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怀洪新河分洪对降低淮干水位、提高淮河抗洪能力的作用已经在2003年、2007年两次分洪中得到充分体现。两次分洪分别降低淮干蚌埠段水位0.4m和0.45m左右,缓解了淮南、蚌埠城市圈堤及淮北大堤等重要堤防的防汛压力,为重要圩堤抢险争取了时间,避免了一般堤防及蚌埠以下的方邱湖等行洪区进洪损失,保证了津浦铁路等重要设施的安全运行。当然,分洪必然对本流域的排涝产生延滞影响,但从总体上来看,分洪效益远大于因洪至涝的损失。同时,只要分洪时段与排涝时段错峰而行,就会大大降低外洪影响损失。2007年错峰分洪1000m3/s,对怀洪新河的排涝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在《淮河防御洪水方案》的要求下,根据淮干洪水情况,适当增加怀洪新河相机分洪的机率,将使其防洪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2.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对水工程调度提出新的要求
怀洪新河是淮河以北地区的大型人工河道,其香涧湖具有3亿多m3的水资源可蓄量,无疑是解决皖东北地区缺水的重要调蓄库。安徽省即将实施淮水北调工程和已经实施的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管道供水工程,都把怀洪新河作为重要的水源地和调节库。跨区域调水战略的实施,使怀洪新河的水资源地位得到提升,同时也对水控制工程的调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为了满足可能发生的调水需要,维持工程正常蓄水位将成为常态。
(2)水资源配置必须科学,不仅要考虑蚌埠区域的季节用水,同时要为宿县、淮北两市和淮北矿业集团的基本调水量留有余地。
(3)补充水源一方面更加注重自流引入蚌埠闸弃水,以减小机电抽水成本。另一方面,淮水北调五河排灌站可以从蚌埠闸以下抽淮入怀,成为怀洪新河新的补水水源。
(4)水资源节约更显重要,沿怀的小型涵闸应当有所控制,不能再常年打开无限制引水。
(5)行政管理体系也将有所改变,以适应跨区域调水的需要。
3.怀洪新河为农业大灌区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由于灌溉配套工程滞后,导致怀洪新河的农业灌溉综合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目前,有效灌溉面积不足100万亩。怀洪新河蓄水能力的提高,流域内浍河、澥河等河道蓄水量的增加,从淮干补水条件的日趋成熟,使得怀洪新河已经具备建设大灌区的基本条件。怀洪新河灌区建设已经列入安徽省“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规划,《怀洪新河灌区规划》经水利部初审。怀洪新河灌区的建设进一步拓展了工程效益,使得农田保证面积提高到现有的3倍以上,其工程调度的科学性必须有极大的提高。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实施灌区的节水工程。
(2)灌区引水应当尽可能与跨区域调水错时,在外调水受水区用水的低谷期引水,存蓄在灌区的大沟、干支渠内,以免造成干旱季节水资源紧张。
(3)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可以建机井灌溉或与地表水混用灌溉。
(4)雨季注意拦截地表径流,既可以用于旱季灌溉,也可以减少灌溉成本。
4.现代化科学技术应成为水工程调度管理新手段
1.实验教学体制过于传统,验证型实验过多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如:化工原理实验、PLC编程原理实验等),都配有相应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就能完成实验任务。这种毫无探究性的实验只能训练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而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具体的应用,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调查中还发现,课表安排的个别实验没能落实。如化工容器设计实验,由于是在高压下进行的,实验室空间有限,存在安全隐患,故没能按计划开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2.实验成绩评估体系缺乏激励性
目前的实验成绩评定基本上都是根据实验报告质量的优劣或者实验结果正确与否来决定,而忽视了实验的操作情况,不能促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在完成实验报告时,只要参考实验讲义或者其他同学的实验报告即可,从而造成抄袭现象严重,实验效果下降。
二、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全方位深入进行。其中,实验教学改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室则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创新意识、提高工程实验能力的重要实践基地。同时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精神、严谨周密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提高实验教学地位的同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三个层次训练体系。还要对现行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丰富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教学方式,提升实验教师素质,在实验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索并动手完成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完善传统的化工容器设计实验和无损检测实验
化工容器设计实验包括内压容器薄膜应力测定实验、外压容器失稳实验、内压厚壁容器爆破实验在内的三个经典实验。为能更好地配合此实验的进行,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已经配备对应的实验设备,只要做出具体的实验安全防范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即可进行实验。无损检测实验形成了八个经典实验,即超声波测标准试块的厚度、超声波探测试件内的缺陷、超声波探伤仪探头的标定、涡流法测金属裂纹、涡流法测金属电导率、超声波与涡流法探测实验比较、渗透探伤和磁粉法对焊缝探伤。在建立无损检测实验室时按照实验项目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即可开设此实验。
2.建立计算机仿真实验室
计算机仿真实验是通过软件对物理设备及实验过程的虚拟仿真,利用计算机及相应的模拟程序,通过人机对话界面和动画仿真操作来完成实验过程。计算机仿真实验能够完成电工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与DCS、过程装备传动控制等专业实验,弥补我们实验教学资源的短缺,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
3.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数量
综合性实验是运用已开设课程内容综合分析某一问题或现象的实验。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经过一定的分析思考和综合运用不同课程知识才能完成相关实验。通过实验,能够掌握不同设备的联合使用与操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应用与渗透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在学生明确实验目标的基础上,只为学生提供必需的仪器、材料,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组装、操作仪器并完成实验报告的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方案设计,流程组装及测试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综合实验能力。压缩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个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
4.开设选修实验课程,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
开设选修实验课程,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1)将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实验室,便于管理,实验效果也会相应提升。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一到两门研究性实验认真去完成。实验前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培养其综合应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资源。如实验室拥有的THSA-1型过控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实验平台,一共可以做26个实验,但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平时只开设6个实验,这就造成实验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句耳熟能详的语句,意味着电网项目不仅和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要求其质量能经得起千锤百炼,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每一个建设电网项目,一旦接受了建设的使命,必须认真看待,明确项目标准,把关质量检测,根据项目的实际状况,将更深刻的标准落实到每个项目部门,施工管理层,保证达到整体项目的目标质量,如此一来,在管理质量的行动中才会不致流于形式有了明确的具体目标和着手点,才能使管理工作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确定了质量目标后,就看如何将目标变成实际,这一过程的工作是具体的、实际的在招标?招投标阶段,主要做好施工性能,做好评估的基本素质以及关键的信誉,以确定它们是否具备投标资格,是否已成功完成项目质量目标的能力。通过投标竞选后,挑选出了优秀的是施工方,与其签署条约时,把首要的目标,标准的质量明确的表示,尤其是关于质量管理方面的实质,有必要进行更深刻的说明,达成共识,比如在质量检验规范,必须清楚的填写名称以及编号,为了与另外一些类似的区分开来,防止造成不便。另外签署的违约责任协议,一定符合实际,达到真正具有约束力和促进作用。在进行开工以前,预先对质量管理采取一些管控,将主要施工单位人员的主要项目管理和监理单位集中起来,举行关于质量的特别会议,在会议中,促进各个小组的沟通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对工程项目产生不良的影响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剖析,制定对策,解决方案,严格要求参与人员遵章守纪安全文明。在施工过程中,重点采取了如下措施:
(1)督促施工组设置自律,自我管制,确保质量的体制;
(2)严格检验当场工地的质量,察觉到问题必须马上改正,遵守要求,防患未然
(3)对部分重要部位实行样板制,以明确施工作法及质量水平工地作业完成后,与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标准,严格按照检验,施工方努力达到一次验收达标,各主要分部工程优良目标,关于工地作业的过程里出现的多发性问题,分析问题,找到与其对应的策略。经过对几个变电站和梧桐电厂的施工过程中的作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2工程进度控制
在修建项目工程的进展中,伴随着许多不良影响的原因,例如人为原因,技艺原因,设施工具配合的原因,机械原因,资本的原因等,另外还有诸如天气,地形,环境,水质等自然原因。要把诸多对进度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降到最小值,就要提前收集各类原因,对其展开剖析,然后编制一些列对应的解决策略,方可保障修建项目不会延误工期。对电网工程进度具体采取的措施为:合同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等。合同计划是项目的期限为主要内容,在工程承包合同内说明共同约束动工时间和竣工时间和违约责任,因此合同上的时间含有法律效力的。组织措施主要通过落实相关人员,任务和职责分工,及制定有关制度。技术措施是通过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或设计方案等以确保和提前工期。经济则是保障项目的资金如期提供抑或者刺激经济提供有效的管控。在每个项目的建设,并绘制施工进度和施工网络计划,并跟踪,计划进度和现实进展仔细控制,任何误差马上分析缘由,采取行动,使实际进度尽量与计划进度相一致。在施工过程中,坚决反对不切实际的提早竣工,做“献礼工程”等,这只能是一种违反事物的科学发展规律,是粗枝大叶的豆腐渣工程。
3工程投资控制
在公司职责内的重要任务是,管控工程投资,造价,将其控制在预算价格范畴里,保证质量,保证完工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投资控制且应兼顾以后生产运行所产生的综合费用。公司范围内的电网项目投资控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经过可行性分析探究,制定可行性方案,决定最优项目地址,线路定位定向,安装方式和运转成本这些有效方法;
(2)以招投标的方式,与投标报价的编制,投标价多少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选择优秀施工方,明确项目成本,商谈并签署项目合同;
(3)修建项目的进程里,将项目款,定量交付,避免中途改变设计,探究出节省的投资方法;
(4)把好结算、审计关工程竣工结算以合同价款为基准,增减必要的其他费用,如:合理的签证、变更等。
4结束语
根据学科发展趋势,立足本校特色,结合学科背景,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构筑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满足工程界、企业界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培养体系。统筹校内外资源,加强学科之间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核工业、核电行业方面的传统优势,将行业资源、科研资源有效地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鼓励校内已建成的教学实践平台、专业实验室、科研基地、产学研基地向学生开放,安排学生参与一些国内、国际会议的接待工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外语交流能力。
二、建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组织模式
主要专业课程采用“理论课、习题课、实验课、课外学习”的工程师教学模式,树立“大实训”理念,构建教学—科研、学校—企业双结合的实践平台。从培养方案的制订、教材的编写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校企联合机制。
三、建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培养卓越工程师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且拥有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也包括教师进修、深造的措施。探索和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机制,有效地提升教师工程能力。一方面,加强教师评聘与考核。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工作。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企业工作经历的校外兼职教师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工作。对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工作的教师考核,重点考核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在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等方面考核教师。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鼓励相应的教师深入企业,增强教师的综合实力:学校在引进新教师时,优先选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基地优势,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跟班轮岗,丰富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鼓励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进入企业的博士后流动站进行深造;在职称评定时向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倾斜,青年教师申请副高职称评定时,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作为必要条件。相关介入企业也要为学生配备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培养工作,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企业导师的指导如何将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需要企业有专门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与学校共同进行研究和探索。
四、建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高效合作机制
研究探讨校企紧密联系、实现校企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有效途径包括:一是通过和企业联合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为合作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为中小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以及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支持等多种途径,调动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的积极性;二是配合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采取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办学项目,聘请外国教授或工程教育培训机构来学校讲课,培养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工程师。建立高层次、多样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五、健全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