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体操教案范文

体操教案范文

体操教案

体操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78-02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次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多样性思维及自我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

二、教学过程

1.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运用设问的方式导入,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2.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自主参与、自主创新、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3.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

教材分析:《体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人教版)七—九年级全一册。前滚翻教学是体操中应用最广泛的技巧动作,简单实用,经常练习可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团身滚动与保护自己是关键。

学生分析:初中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可塑性强、好奇心强。本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体操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身体素质发展还不平衡。他们对体操较感兴趣,但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体育锻炼习惯尚未形成,团队精神有待培养。

设计理念:高效课堂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设计思路:

1.情景导入。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学生自己体会动作达到热身的目的,使学生一到场就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合理的布局.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2.技能学练。采用了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自主参与、自主创新、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3.整理放松。放松练习,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结束新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知道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前滚翻是能低头含胸,滚动圆滑,迅速抱小腿。

3.情感目标:能认真听取教师的指导进行前滚翻练习,作好自评和互评。

场地器材:垫子20个、录音机1台、磁带1盘.小黑板1块、挂图1幅。

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调动情绪。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被绊倒或从高处摔下过?生:有。师:同学们是怎样应急保护自己的?生:(七嘴八舌)抱头、用手撑……师:同学们讲得很好!本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项科学的保护自己的方法——滚翻,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科学训练,一定能做得很好。

2.身心准备,诱发兴趣。(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跟老师热身练习。)师:在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下热身操,好不好?生:好!教师边做边喊口领,要求动作幅度大些。

3.探究性学习。师:摆在面前的器材认识吗?生:认识。师: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怎样从垫子的这边到垫子的哪边?条件1:不许从垫子上走过去。条件2:不许把自己碰疼。条件3:垫子与身体要有接触。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总结本组的结论。)于是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亲自在器材上尝试。有爬的,有滚的,有翻的,还有像螃蟹一样脚、手触垫子往那边蹭的,最后,经过大家激烈的争论,教师总结:只有滚翻是符合条件的也是最科学的。很自然地引入课题——前滚翻。

4.循循善诱,掌握技能。师:今天我们共同探讨滚翻中的前滚翻,老师指着小黑板上的动作要领让大家齐读,再对着自制图讲解。然后老师示范—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蹲撑、提臀、蹬地同时屈臂、低头含胸、头的后部、颈、背腰依次触垫,当滚到背腰时双手迅速抱小腿,最后成蹲立)—保护与帮助。学生练习,教师语言激发兴趣,巡回指导,发现易犯错误:滚动时无直腿;滚动不圆滑;滚动速度慢不能直立。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为了刺激同学的求知欲望,让个别同学表演展示)师:很好,接下来,哪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以下好吗?生:好。(此时场上气氛特别热烈,在掌声、喊声、欢呼声结束了表演)

5.技能应用和知识拓宽。观看课件,进行安全有效的练习。技能应用:前面放一物体,碰撞后迅速做前滚翻。技能拓宽:后滚翻。

6.放松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放松。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拍手歌”的音乐节奏一起唱、一起跳吧!学生们围成一圈唱歌和跳舞,身心愉悦,模仿动作,完全放松。教师小结、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布置课后内容,安排器材回收。学生有序归还器材。

7.作业:引导学生课后自觉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操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体验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倡导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把体验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和方式,通过体验来经历学习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习方式和途径,同时注重个人的领悟和情感意义的生成,促使学会主动学习。

一、什么是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立足于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知识的意义。在环境信息的刺激下,调动各种感观作用,发挥多元智能,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互活动,在学生自身产生的特定的内部感受中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悟,留下深刻印象的体验所得。体验学习注重的正是学生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培养和和素质的提要,它是一种通过思想、情感和亲身体验活动,让学生融入其中的、持久的、高效的学习方式。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体验学习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指学生的生活实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应充分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信息资源。难忘的化学学习体验,就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里,用自己的亲历感悟化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课堂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如2003年,一场可怕的灾难在中国大地发生,非典的传播和流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生命。在讲授“乙酸”的分子结构时,有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有个问题,在预防非典中所使用的消毒剂有一种叫“过氧乙酸”的有机物,它的结构是怎样?它和我们使用的消毒剂有什么不同?这不是一个预设的经过教师课前准备的问题,但是,一个学生的问题却把每一位学生带入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知识的理解与非典消毒剂结合起来,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生活情景就此展现在课堂内。

又如在学习胶体的内容时,布置学生进行家庭实验:检验豆浆、牛奶、鸡蛋清、肥皂水等是不是胶体。同时又让学生课后思考:豆浆为什么会变成豆腐?当豆浆中加入酱油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为什么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容易发生堵塞?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时让学生用自己为家庭制作肥皂,用豆腐去做蛋白质的变性和颜色反应,通过这些生活学习的体验,能让学生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现“零距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学习

体验作为一种方法,要通过具体活动来承载,而化学实验活动,尤其是实验探究活动,则是学生获得各种体验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自我体会、自我感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的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创新的新体验和新感知。只要条件允许,把一些验证性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多让学生独立进行自主实验,让学生独立操作,除了得出正确的结论外,失败的实验必须寻找原因所在;多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并设计实验;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实验室成为学生开展主体性活动,自主探究真理的小天地。

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教师从伽伐尼青蛙实验引入,引导学生思考:蛙腿为什么会抽搐?电流是怎样产生的呢?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组装铜锌原电池,思考讨论:铜片与稀硫酸不反应,但与锌片相连后,铜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气体是什么?怎样产生的?再从电流计偏转的实验现象,思考:电能是怎样转化来的?最后通过较伽伐尼电池、伏打电池和化学模型电池,归纳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除了通过化学实验操作这个真实环境使学生操作体验外,还可以创设模拟的环境使学生操作体验。如学生刚刚接触有机化学时,对同分异构体往往难以理解,我们就可借助模型,让学生亲手搭建分子模型,这样学生就对抽象的事物有了具体的感觉,纸上表示的平面结构与脑中的立体结构就对应起来了。又如在认识三种不同的晶体——食盐、干冰、金刚石时,可以由学生参照教材上的立体图形,由他们自己搭建三类晶体的结构模型从而比较它们结构、性质上的不同点,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体验,尽管模型是晶体虚拟的、模拟的结构,但它却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晶体的立体结构,表面上看好象花费了一些时间,但学生印象之深刻,掌握之牢固是其他设计难以达到的。

3.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体验学习

课堂上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只要时间充分、环境自由,学生都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也会在多种观点的碰撞、交流中逐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观点,用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对实际化学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当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正急于弄个水落石出时,进行小组讨论,他们将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争辩中。例如,“氯水化学性质”的教学,由于氯水中存在多种微粒,哪些微粒参与反应,哪些微粒参与主要反应往往是学生最模糊、且最需要澄清之处。可设计了以下讨论问题:在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氯水,溶液红色逐渐褪去。①分析红色褪去的原因(哪些微粒参与了反应,哪一种微粒参与主要反应)?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褪色的原因是哪一种微粒起主要作用?学生从氯水中存在的微粒入手,讨论始于简单的“头脑风暴”的观念,氯水中的微粒(Cl2、HClO分子Cl-、H+、ClO-离子等)分别与NaOH、酚酞,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的反应情况,最后问题的焦点集中在:第一,次氯酸的漂白性引起褪色;第二,发生了中和反应,使溶液pH小于8而褪色。学生从漂白褪色与中和褪色的本质区别来设计有关实验方案,笔者鼓励小组成员一边协同设计实验方案,一边用实验验证方案。学生在“讨论—实验”过程中使问题逐渐清晰,认识得到升华、得到内化。

又如在学习了合成材料的知识后,以“白色污染谁之过”为题进行讨论。白色污染是有关环保的热门问题,如何防止白色污染则是存在争议的。有人主张研制和使用可将解的塑料;有人认为问题不在于塑料可否讲解,问题是使用塑料的人,应当禁止乱扔废弃塑料,致力于废旧塑料的回收和利用;有人认为应当禁用塑料,提倡绿色包装;有人针对性的反问,绿色包装只能导致更多的砍伐树木,更多的造纸产生更多的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等等让学生对这些看法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环境问题,也扩大了诸如对材料开发研制、资源的合理利用、废弃物处理等问题等的综合认知。

4.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学习

“角色扮演”是通过角色和情节展现真实和想象的事件,改变环境真实度,激发学生的想象且刺激学生的感观。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中的角色扮演是通过表演来学习,它注重表演的过程,是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重点的。通过角色的扮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能力,发散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提高了对信息的提取、加工处理的能力;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也都有提高。运用角色扮演,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他人在对待、处理某个事件的动机、情感和价值观,效果特别好。

化学学习中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有各种形式。例如由学生扮演商场售货员,向顾客介绍某种食品、药品的化学成分和营养(或化肥、农药的性能,使用方法);扮演实验室管理员,介绍化学试剂(如常见的酸碱盐)的分类、保存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扮演化验员,为客户化验某种物质的成分、含量等等。如为了在化学课上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环境保护教育,可以设立模拟环保法庭。学生分别扮演被告、原告、辩护律师、主控官、法官、证人以及陪审团,重视某些典型的环保诉讼案件的法庭审判场景。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如水污染、大气污染)要求学生搜集和深入了解一些重要环保事件,从中选择适当的案例组织学生尝试把课堂当环保法庭,重审案件。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了解案情、相关的化学知识、环保法规、受害者申述程序等。

5.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的有效性与情境密切相关,在历史的背景下看化学科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使化学知识、原理和规律变得生动、鲜活而富于生命力,这正是化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而化学家的感召力和化学史境的真实性,更能唤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活跃思维,达到知识、能力、情感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如在《元素周期律》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完全抛开课本,进行自由发现体验。课前几分钟滚动播放门捷列夫的生平事迹,让学生茯得一些信息和情感体验。并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主题是“当一回门捷列夫!”其后引入门捷列夫一段自述:“人们不止一次问我,根据什么、由什么思想方法出发而发现并肯定了周期律?”,激起学生的“愤悱”状态,学生被深深吸引住了。随后给每组学生发一付卡片,上面给出前十八种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惰性原子除外)和主要化合价。请同学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排列,并寻找其规律。似乎都忘记了时间,一节课不知不觉结束了,学生却觉得意犹未尽,因为这才是他们自己的发现!

又如在苯的结构教学时,先介绍苯的发现历史,然后引发学生思考:十九世纪的科学家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当时有机化学刚刚发展起来,比较成熟的理论只有“碳四价学说”和“碳链学说”。如果你是科学家,你能通过苯的分子式C6H6提出对苯分子结构的猜想假设吗?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结构是否合理,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可知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然后给出实验事实:苯和液溴能发生取代反应而且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的结构研究发现:

①.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都为1.40×10—10m,而碳碳单键的键长为1.54×10—10m,碳碳双键的键长为1.34×10—10m②.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角都为120°,学生通过互相补充完善就可以得出苯分子的结构特点:苯分子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所以苯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总之,由“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由“课程是知识”转向“课程是经验”,这是新课程的两大理念。这两个转变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令五申”、“苦口婆心”之所以很难奏效,就是因为其凌驾于学生之上是教师抽掉了经历把结果直接强加给学生的,剥夺了学生亲身体验的权利,使学生由主人转变为被动接受者。“体验”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主人,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探究环境,挖掘实验功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亲自体验的热情和欲望,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我,学会学习。

体操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健美操运动;体育教育;发展

1.前言

健美操运动这一融合了体育的“力”、文化的“和”、艺术的“美”和教育的“育”等诸多元素的,富有朝气的新兴健身运动项目,它可以充分的展现新时代大学生健身、健美、健心的运动理念。然而不管什么样的课程,教师在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充分的课前准备中最终要的一点就是教案的准备和编写,因为教案承载着整个课程计划、课程内容、课程执行、以及课后总结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健美操课程也不例外。健美操课程教案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课时为单位编写的供健美操课堂教学所使用的具体实施方案。

2.相关概念

(1)我国对健美操的定义。想要构成健美操这一具体事物的概念,就应该遵守概念的运动性这一要求,一切客观事物本就与运动这一词语紧密相关。通过分析整理,本文认为健美操运动发展到今天,其概念应当定义为:健美操是在鲜明的音乐节奏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在保持身体标准姿态的基础上实现身体控制节律性弹动技术,达到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实现人类追求以健身、健心与健美为锻炼目的的一门体育学科。本文所研究的“健美操”所指的是现代健美操运动,并非包括健美操的起源形态。

(2)教案的概念。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①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关于什么是教案,即教案的内涵这一问题的论述,常见于许多教育学、教学论方面的著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四种:第一种观点认为将课程分为学期备课、课题备课和课时备课这三种备课方式较为科学。教案是教师将课时内容以文字、图形等形式呈现出来,这里也称教案为课时计划;第二,人们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教学应遵循的规律,也是教学应达到的目标,教学步骤设计的目的是为学习的发生和进行创设内部和外部条件,想要使教学过程有序、有效的进行就必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第三,有学者他们认为,教案可以按照模式分为表格式教案与条目式教案两种不同模式的教案,也可以按照写作篇幅的长短分为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两种;最后,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课前准备的教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以前对课上教学活动的一种策划和准备,并且可以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体会如何将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组织和编排,如何安排学生的课上活动以及学生的活动顺序和课堂时间的掌控,逐渐培养出“教学惯性”和“教学智慧”。

经过对以上几种教案的归纳和其内涵的阐述,我认为教案是指教师以教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授课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师自身所拥有的授课风格、授课经验以及教学观念,运用科学的方法与系统的观点,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同的教学需要,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方法步骤,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和安排,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而制定的实施方案。

(3)健美操教案的概念。当前健美操作为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中极其热门的一种体育活动和健身方式正在迅速的蔓延和普及当中。健美操包含内容广泛,他包含了体育、艺术、文化等多个领域,其涉猎之广泛是其他运动无可比拟的,是一项让学生身体、心理、审美都能得到良好发展的平台。而学校的健美操教学的完成就是以健美操教案的编写为前提的。

由于对健美操教案的研究,目前少之又少。但经过对教案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归纳,我认为健美操教案是指健美操教师以健美操教学理论为基础,根据具体的健美操教学人群的特质和健美操教师自身所具有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运用不同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出健美操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教学需要,确定其教学目标,拟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举措,恰当的安排健美操课程中的各种教学要素,为使健美操教学达到最优而拟定的教学组织方案。它既可以是健美操教师的一种授课方案,也应是教师成长的“锦囊”。通过健美操教案教师可以积累教学案例,反思健美操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足,综合分析解决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健美操发展。

3.健美操教案现状分析综述

健美操运动进入高校校园以急速发展的态势风靡高校体育课教学。但是对健美操教案的关注并不是很高,教案是完成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此对健美操教案的现状作如下分析。

(1)健美操教案的分类。健美操课程由于是一个近几年以来新兴并快速崛起的课程还没有一个科学完整的教案分类体系,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做出如下的健美操教案分类。按授课对象分类可大致分为:小学健美操课、初高中健美操课、高校健美操课;根据授课类型可分为:健美操专项课、健美操选修课、健美操普修课。而本文中所涉及的健美操课程教案就是针对高校的健美操选修课教案所进行的分析。当前高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意愿所开设,所以健美操选修课是针对广大在校大学生所开设的,涉及学生最为广泛。并且,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挑选、自主选择,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对健美操抱有很高的兴趣课求知欲来进行学习的,如此一来就保证了授课对象对教学内容有较高的积极。

(2)健美操教案的价值。经过对健美操以及教案两种概念价值的研究,健美操教案的价值就浅显易懂了。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需要与被需要关系,那么作为主体的人也就是教师以及授课对象,而作为客体的教案就需要满足主体的需要,也可以称之为教案的客体表现了教师主体的意愿与需要。由此可见健美操教案的价值在健美操授课过程中不容小觑,并且至关重要。

健美操教案对于教师是健美操教师步入健美操教师步入健美操教学的重要“起跑器”。健美操教师由教学初期直至教学后期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成长的过程,它是教师在教学中期遇到课堂教学问题时的“解药”。健美操教案可以辅助教师完成健美操课程并且使教师得到成长。

(3)健美操教案的设计。健美操教案是教师根据学期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并综合教学实际情况对一节健美操课做出的课时计划,是健美操教学课的基本教辅材料。

由于健美操课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所以受场地、器材能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果因课前准备不充分很有可能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出现无法预知的突况甚至是学生的伤寒事件,所以防患于未然的前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健美操教案就是健美操课前准备的“对照表”,完整的“对照表”保证了课前准备的万无一失。此外健美操教案的编写也是体现教师业务素质、提高业务水平的很好途径。

总之,健美操教案对健美操课的开始直到结束做了全方位的预案展示,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是教学经验有限的年轻教师还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健美操教案的认真编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邱影、王宏君.浅谈如何写好教学教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1

[2]李成武.高校教学应当重视教案编写[J].泰安师专学报.1997(3)

[3]吴忠义.关于体育课教案设计与编写规格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8(1)

[4]李淑芳.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04:44(4)

[5]李薇.体育教案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法的尝试[J].浙江体育科学.2002(2)

体操教案范文第4篇

(一)课题的界定

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训练策略:训练策略就是体育教师给1-6年级健美操社团学生制定健美操训练的具体实践方案,以小组合和短套路作为健美操教学的主要教学手,结合健身、身体功能训练等的方法制定的锻炼周期计划。根据锻炼者的身体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以生理学为理论依据,以体检数据为基础,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身体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提高健美操艺术展现为根本目的,以训练策略的形式,以此为出发点,掌握其方法和手段,培养运动习惯以便达到增强学生在健美操比赛的实力为目的。并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抗压力和抗困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比赛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健美操社团训练策略的实践研究就是通过以社团实施训练策略,在健美操社团课中运用小组合、短套路为教学基本手段,并结合身体功能训练的具体动作,即固定时间、练习次数等进行在课堂当中进行实践锻炼,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健美操的专项身体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美操的展现能力。基于对教育目标、结合“立德树人”的理论基础并将德育和美育教育融入到训练策略的事实上,一个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课题研究随之确立。

(二)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原则论述的一个核心是要创设情感融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由学习。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等。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各种智能的生理基础,具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根据力量训练的特点,可使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得到充分发展。

3.“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关于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和“爱满天下”等思想,就明确地指出了“培养怎样的人”的正确方法,而“生活教育”、“民主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思想则指出了“怎样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在南湖小学1-6年级健美操社团学生中开展。

(一)研究目标

1.梳理总结系统的健美操训练方法和策略。

包含健美操社团授课教案、小组合、短套路健美操教材开发、社团训练的实践安排、社团训练的进度、提升健美操队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以及健美操社团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技巧梳理等。

2.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健美操组合的教材和提升健美操队员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

(1)自编小学乙组健美操动作组合教材开发。

(2)自编小学甲组健美操动作组合教材开发。

(3)提升健美操队员健美操基本素质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组建对健美操社团学生进行训练策略的实施,形成健美操教学案例,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策略的练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学校健美操动作组合教材,教学内容坚持学生主动探究,重视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2.探索提升健美操素质的具体实施方法。

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健美操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合适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鉴健美操教学领域已经取得经验和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提炼我校健美操小社团的实践操作体系。

2.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我校学生对健美操这项运动的认识程度,以及通过课题实践研究后学生对健美操的再认识。

3.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集体和个体的不断提出计划、组织实施、反思修正,总结评价,使课题在行动中得到深入,取得实效。

4.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健美操社团的行动研究,探索我校健美操社团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20年9月开始,到2021年6月结题。

(一)准备阶段(2020.09――2020.10)

(1)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2)实验前调查分析,与教研组同事组织讨论、分析有关健美操社团建设中的实践策略有关的素材及因素,发掘已有的健美操社团的经验,收集、提炼第一手资料。并建立组织、查阅文献、寻找理论依据。

(二)实施阶段(2020.11-2021.04)

(1)1-6年级选拔喜欢、热爱具备健美操体质的学生,组建健美操社团。利用健美操社团创编各个组别的组合动作或短套路,形成健美操训练教材;根据健美操队员基本素质要求,制定提升健美操身体素质的身体功能训练方法。

(2)在健美操社团课堂实践中逐步融入音乐、健身、历史等文化元素,多角度多视野的拓宽学生练习健美操的方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和谈话法,对学生在训练过程的感受进行调查。

(3)创设健美操社团展示的人文校园环境,通过开展健美操展示比赛活动营造出锻炼的良好氛围。

(4)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类研讨活动(包括实验论文随笔交流、做调查分析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为下一步探究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加强开展中途实验研究。

(三)成果形成阶段(2021.05――2021.06)

(1)撰写研究报告,将一年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总结经验以利用下一年的更深入的研究。

(2)逐步完善《健美操社团组合动作》教材,装订成册。

(3)逐步完善提高健美操社团学生健美操专项素质的锻炼方法。

(3)撰写训练策略的教学论文集教育案例,编印成册。

(4)形成健美操训练的实验对比数据,建立学健美操队员的成长档案,包括运动成绩成长档案和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成长档案。

四、预期成果形式

1.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

2.形成《健美操社团组合动作》教材;

3.提高健美操队员专项身体素质的方法集。

体操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操;技术等级;推广;面临的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83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10-0105-06

The Issues faced by the Formulation and Promotion of the New Ver sion of Gymnastics Technology

Grading Standard of Second and Third Level Athle t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ZHANG Yu-nan,GAO Liu-hong, XIE Jian-zhong,YOU Kun-ya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formulation process of the 2006 version of the new Gymnas tics Technology Grading Standard of Second and Third Level Athlete (hereinafterreferred to the new standard) and analyzes the issues emerged in the analysis ofthe promotion proces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t reckons that the new sta ndard is feasible in the middle school course But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to facilitate the long-term sound developmen t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gymnastic teacher is in a shortage and th e mental pressure become an obstacle of the school gymnastics’ development Th e hierarchical curriculum meeting the demand of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gesand the model of co-hosting gymnastic competition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an d the sport bureau is yet to be achieved They are the major issues in the prom oti on process of the new standard Focusing on these issues, the paper proposes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standard in C hina’s provinces and cities.

Key words: gymnastics; technique grading; promotion; issues; countermeas ures

为了改善体操在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令人堪忧的局面,体操中心于1998年聘请专 家,由李宁出资开始编写《普及体操大纲》[1]。2004年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根据 国家体育 总局重新修订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体竞字[2004]152号文件的指示精神,于2004年 成 立了《体操运动员规定动作二、三级技术标准》修订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北京体育大学教 师:高留红、张予南、谢建中、游炎、何俊等组成。于2005年成立了技术 推广组。该小组 主要任务是负责开展进行新《大纲》的推广工作。本课题以学校体操运动现状进行调查为切 入点;以新《大纲》的特点及动作选择原则为依据;以促进体操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对 新《大纲》推广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客观地分析,进而提出对策性的思考,为我国各省市全 面推广新《大纲》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大纲》推广中面临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的需要,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2003级的学生,以及北京地区8所中学中自愿参加 体操学习的中学生为实验对象。

1.2 研究方法 实验法。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2003级的学生为 对象,对新《大纲》草案动作进行为期1 a,总学时为180学时实验,得出了第二套草案动作 ,之后又以北京地区8所中学中自愿参加体操学习的中学生为对象,进行了第二套草案动作 的实验,以把握大纲动作草案在普通学生中推广的难易程度。

投稿日期:2010-02-26

作者简介:张予南,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理 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体操运动现状调查

2.1.1 体操等级大纲的20年一贯制使体操的普及受到限制自80年代初颁布体操等级大纲以来,在近20年中没有变化。该体操等级大纲的内容在难 度和技术上都有较高要求。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面对教学对象体操运动基础较薄弱的现实 ,体操等级大纲未能做到与时俱进。调查结果表明:至2004年,1980年颁布的体操运动员等 级大纲,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校中已经没有开展了。体操专选学生必须通过二级运动标准 的体育院校中,对1980年版等级大纲执行也产生了变异。例如高低杠跳起高杠分腿立撑后倒 弧 形转体180度挺身下,对身体素质不够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这一动作在实际 中已经不再使用了。

2.1.2 中国体操人口的现状与体操强国的称谓之间处于不平衡状态 我国在奥运会上是体操强国,有着很高的技术水平,为世界体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目前我国在册体操运动员仅一千多人,而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仅一家俱乐部在册运动 员就高达一千多人。可见,体操作为古老而悠久的体育项目,在欧美国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 础。与此相反的是,体操这一发展人体素质的宝贵资源,在我国学校体操开展中未能充分的 发挥作用,这不能不说是资源的一种浪费。

2.1.3 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走入了低谷 体操在学校体育中“冷遇”[1]现象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1) 在专业院校中体操教学时数明显减少,由原来的288学时减少到32、64、96、144学时。2 ) 体操专项选拔的学生不再是好中挑强,而是有选的就要。3) 学校中的体操比赛成为了历 史,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中学生、年级之间、班级之间的比赛都几乎不再举 行。4) 在专业院校中体操教研室教师队伍人员及学生人数骤减,普通高校及中、小学中 的体操教师也都纷纷转行。5) 体操专项学生择业遇到较大困难。6)部分中、小学体操器械 被终日锁于库房之中。

2.2 体操管理中心对修订大纲的指导思想鉴于目前体操在中小学开展的现状(实验前在北京市的中小学校中已经没有人参加学校 的体操训练,因而不可能找到有体操训练基础的学生),按照从小抓起的传统思路,短时间 内将体操在中小学校开展起来难度很大,要改变现状,体操管理中心的意见是:1)要借 助现有的高考制度,2)动作必须简单,这样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体操的训练 中来。因此,修订小组考虑到只有运动员二级等级标准,才有可能借助现有的高考制度政策 的实际,特将二级动作作为重点进行实验。允许未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的学生,直接进入二 级运动员动作训练,只要通过相应等级的比赛就可获得二级体操运动员称号。

2.3 确立新《大纲》动作选择原则 2004年11月8日召开第一次大纲制定小组会议,会议讨论的主题是:“大纲制定的原则 ”。在20天的时间中通过次3的讨论,修订小组最终确立了以下原则:

2.3.1 易于普及原则 在动作难度、项目的选择及标准的制定 上均要体现出此原则。

2.3.2 便于学生自我练习原则 具体动作的选择应尽量减少器 械对练习着的限制,便于学生自我练习。

2.3.3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原则 所选动作对学生的力量、柔韧 、灵巧等身体素质以及基本运动能力、体形、气质均要有积极的影响。

2.4 初选新《大纲》动作 遵循上述原则,修订小组在2004年11月22日召开“新大纲项目和器械规格的讨论”,经 过2次会议的讨论,最终确定了男子二级6项选4项和三级4项;女子二级、三级4项选3项的新 《大纲》的项目规定,同时制定出了各项目的器械规格(表1)。

表1 项目和器械规格

男子二级 男子三级女子二级女子三级单杠/1.6 m单杠/1.6 m单杠/1.5 m单杠/1.5 m跳山羊或跳箱/1.2 m双杠/1.75 m平衡木/1.05 m平衡木/1.05 m鞍马/1.2 m跳山羊/1.2 m自由体操/自由体操/吊环/2.55 m自由体操/跳山羊/1.1 m跳山羊/1.1 m双杠/1.75 m

自由体操/备注:自由体操垫子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使用12×12 m的地毯,亦可以使用垫 子拼成一长条。在项目和器械规格确立后,2004年12月6日修订小组开始对动作进行初选。动作初选主要依 据1980年颁布的,并在北京体育大学体操专项训练中执行了20多年的大纲[3,4]。 修订小组 针对这一大纲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借鉴保留的动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在 查阅体操教科书[5-8]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小组成员一致认为 应保留那 些优美、简单、易掌握、没有危险性的动作,并加入符合时代气息的跳步转体动作和小技巧 动作。于2004年12月底,修订小组确定了新《大纲》的基本雏形(草案)见表2-表5。

表2 男子二级动作

跳山羊或

跳 纵箱吊环鞍马双杠单杠自由体操屈腿腾越深握慢拉上左右侧挥摆长振屈身上长振屈伸上原地跳转360 °直角支撑正交叉后摆肩

倒立单腿摆越成

骑撑前手翻单

腿落屈臂屈体前倒

成屈体悬垂挥摆接同侧

全旋前滚翻成挂

臂撑接后摆上 后回环前滚翻成

单腿跪立悬垂摆动直

体前转肩全旋半周向

内转体90°下前摆经左腿坐

杠接右腿杠 中

后摆同时向右

转体180°成支撑转体180°成支撑分腿击足跳后摆上成支撑屈臂前摆跃起

成分腿坐后到屈伸上跳转180°后到成屈体

悬垂两腿向后滑杠

成挂臂撑接前

摆上后摆腹回环团 身后滚翻

成倒立悬垂摆动后摆,前摆向内转

体180°下后到弧形下连续侧手翻2次直体后空翻下鱼跃前滚翻

踺子接挺身跳表3 男子三级动作

跳山羊单杠 双杠自由体操山羊分腿腾越慢翻上成支撑挂臂撑后摆上前手翻单腿落骑撑前回环前摆成分腿坐前滚翻分腿起转体180°成支撑前滚翻成分腿坐分腿慢起成头手倒立后摆腹回环支撑后摆挺身下胸滚动后摆挺身下交换腿跳侧手翻直腿后滚翻鱼跃前滚翻 2.5 在实验的基础上确定大纲成套动作

2.5.1 对所拟定的新大纲《草案》动作在北京体育大学进行教学实验说明:修订小组在大纲《草案》动作的选择中,注重了对二级与三级动作难易的区别, 从理论上讲能完成二级动作,那么对三级动作的掌握就是一件较容易的事了。此外,因只有 二级动作为能借助现有的高考制度政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体操的训练中来。为此,修 订小组以二级动作作为重点进行了实验。

2.5.1.1 确立实验假设 假设:《草案》中所选动作,体育院 校的学生通过180学时的练习均可以独立完成。

2.5.1.2 实验的目的检验《草案》中所选动作的难度与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为进行动作的及时调整提供依据 ;通过实验确定《草案》中的动作规格标准。

表4 女子二级动作

跳山羊单杠平 衡木自由体操分腿腾越跑动骑上纵木助跑单腿跳上原地跳转360°骑撑前回环大跨跳单足转体360°转体180°成支撑猫跳团身跳转360°后摆腹回环双足转体180°大跨跳 后到弧形下燕式平衡狼跳单腿蹲转180°踺子接分腿跳单肩后滚翻后交换腿跳单腿起跳双足落前滚翻直腿起直换腿跳倒立前滚翻分腿跳侧手翻单足转体180°后滚翻变换步猫跳侧手翻下劈叉备注:自由体操应该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

表5 女子三级动手

跳山羊单杠平衡木自由体操分腿腾越单腿蹬地翻身上成支撑斜进助跑单腿摆越成分腿坐单腿起跳转体180 °双脚落地单腿摆越成骑撑举膝弹簧步前滚翻前回环变换步后滚翻转体180°成支撑燕式平衡大跨跳后摆下单足转体180°侧手翻双足蹲转体180°单足转体180°单腿起跳双脚落接纵跳单腿跳转180°单腿落地备注:自由体操应该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

2.5.1.3 确定实验对象 以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03的学生 作为实验对象。

2003级学生是参加全国体育类统一考试入学的学生,身体素质比普通高中身好,在入校 前参加过学校的田径训练,没有体操基础。由于北京体育大学专项选拔,是本着学生自愿参 加的原则进行的。因此,可以说参加实验的人员是随机的,符合在体育院校推广的条件。实 验人数:男子6人,女子4人。

2.5.1.4 实验时间 2005年2月28日至2006年1月10日。

2.5.1.5 实验模式设计 本研究采用单组实验设计模式,并运 用传统的体操实践课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实验。

2.5.1.6 条件控制 对学生进行为期1学年,每周3次,每次2 学时,共180学时的实验;

实验地点:北京体育大学体操馆;

器材规格:符合《草案》条件要求;

分别由一名男、一名女教师,依《草案》中项目练习时间安排及《草案》动作教学计划, 对男、女生进行教学(草案项目和动作安排见表6、7)。

表6 《草案》项目练习时间安排

时间女子星期一 星期三 星期五男子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10-11:30自由体

操、单杠跳马、

平衡木鞍马、

单杠吊环 、

跳马14:20-

15:50平衡木、

技巧技巧、

双杠表7 《草案》动作教学计划

阶段划分第一小周期第二小周期第三小周期第四小周期第五小周期时间划分2005年

2.28-3.113.14-6.279.4-9.149.16-12.30 2006年

1.4-1.10主

务1.培养学生良好的训练作风,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2.柔韧素质、力量素质、草案跳步动作。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练习的意识。

2.学习各项目单个动作。

3.确定各项目单个动作的难度。

4.完成成套动作的编排工作。1 柔韧素质、力量素质。

2 学习草案联合动作。

3.掌握草案联合动作。1.学习并掌握草案成套动作技术。

2.制定草案成套动作标准。将草案成套和标准编写成文,交体操中心审核

这一草案以下简称《第二套草案》2.5.2 对所拟定的《第二套草案》在北京地区中学生中进行教学实验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对《草案》的评价意见是:“三级动作难度比较适合可以采用。二级 总体难度比较适合普通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但是否适合普通中小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实验”。 根据中心领导的指示,修订小组又进行了北京市中学生的实验。

2.5.2.1 确立实验假设假设:《第二套草案》动作,学生通过150学时的练习均能独立完成二级动作。

2.5.2.2 实验的目的检验动作难度是否适合现有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是否有危险性,为动作做及时调整提 供依据;确立《第二套草案》动作标准。

2.5.2.3 确定实验对象以北京市十一学校、首师大二附中、首师大二附中、西城分院附中、清华附中、六十七 中、上地实验中学、五十七中学、中关村中学8所中学中的16名学生为实验对象。

对象的选取:在校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体育老师将其中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进行推荐参 加实验。具体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男子7名,女子9名。

2.5.2.4 实验时间2006年3月19日至2006年8月23日。

2.5.2.5 实验模式设计本研究采用单组实验设计模式,并运用传统的体操实践课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实验。

2.5.2.6 条件控制上课次数:对学生进行每周日一次课;“五一”6次;暑假7月31日至8月9日10次;8月14日 至8月23日10次;共43次教学。

上课时间为:12点50到15点15分,每次3学时,共14时。

实验地点:北京体育大学体操馆。

器材规格:符合草案条件要求。

由一名男教师、一名女教师,分别依《第二套草案》任务对男、女生进行教学。(教学阶 段划分与任务见表8)。

2.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3.1 对新大纲《草案》动作实验结果的分析女子部分:

1)《草案》中二级女子单杠难度定的过高,通过一学年的实验教学,只有一人能完 成跑动骑上的动作,占总数的25%,因此此动作不作为二级动作进行推广,而改为蹬地翻身 上。

表8 《第二套草案》教学阶段划分与任务

阶段单动作学 习单动作提高成套学习掌握成套完善成套任务1.培养自信心

2.学习各项单个动作1.提高动作质量

2.掌握各项单个动作1.培养体操意识

2.学习1/4或1/2成套1.培养体操意识

2.学习并掌握成套1.培养体操意识

2.提高动作质量课次101051352)《草案》中二级平衡木纵木助跑单腿跳上,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有跳不上去而后仰的 现象,为了安全起见取消了此动作,改为斜进单腿起跳,转体180°成骑撑的动作。

3)由于平衡木是高空器械,练习者控制自身的能力较差,当她们身体腾空后,自认 为脚完全落在木上,而事实上则是利用了木的宽度十公分中的两到三公分,造成踩空而从木 上摔下来,这一现象在实验中有发生两次。在推广的初期任何一点不安全的因素,将会导致 推广工作的失败。为了安全起见,应将跨跳的规格定的低一些。

4)由于女同学倒立的感觉不好,在完成倒立前滚翻时,屈髋、重心下压而不能向前 滚动,这样往往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故,所以应将此动作在这套二级动作中取消。

男子部分:

1)《草案》中二级男子单杠的上法――长振屈伸上,难度定的过高,应改为跑动屈 伸上。

2)《草案》中二级男子双杠的上法――长振屈伸上,难度定的过高,应改为跑动屈 伸上。

3)《草案》中二级吊环前转肩直接连接后摆上,难度定的过高,应增加一次悬垂摆 动。

4)在实验中学生表现对做山羊全旋的极大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增加山羊全旋 一项。

在对《草案》实验总结的基础上,出台了《第二套草案》并将这一草案编写成册交体操 中心审核。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对《第二套草案》审核后提出的建议,修订小组再 次进行了实验与修改。《第二套草案》与2006年颁布的体操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及评分规则 的格式是相同的,但里面的内容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下面我们将实验后变化的内容进行列表 对比(表9,表10)。

表9 男子二级部分

第二套草 案正式颁布项目顺序动作说明主要动作错误扣分动作说明主要动作错误扣分自由体操2单腿依次落地前手翻腿没有依次落地未完成单腿依次落地 前手翻腿没有依次落地0.1-

0.3鞍马7正交叉上摆脚尖高度低于肘0.3-

0.5正交叉上摆脚尖高 度低于肘0.1-

0.3山羊全旋2山羊并腿全选6次山羊并腿全选4次吊环6后摆上成支撑获支撑时屈臂、屈体0.5-

0.8后摆上成支撑获支撑时屈臂、屈体0.1-

0.3跳马(纵箱)1屈腿腾越第二腾空无展体2.0屈腿腾越第二腾空 无展体1.0双杠3挂臂撑后摆上获支撑时屈肘0.5-

0.8挂臂撑后摆上获支 撑时屈肘0.1-0.3单杠7后倒弧形下身体重心低于杠水平面03-0.8后倒弧形下身体 重心低于杠水平面0.1-0.5从表9、表10《第二套草案》与正式颁布的新《大纲》 的对比中可见,在动作的选择、标准 的确定以及动作扣分等方面进行了修改。(修改部分已用黑体字标出。表中“顺序”是指在 正式出版的新《大纲》中的顺序)。

2.5.3.2 对所拟定的《第二套草案》动作实验结果的分析第一,这批推荐来学习的中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大学学生身体素质差距不大,他们可以 直接接受二级第二套草案动作的训练,没有受伤情况发生。

第二,为了便于普及,部分项目中对学生素质及控制能力要求较高的动作进行了适当的调换 ,在难度和评分上也降低了标准,例如,将平衡木上大跨跳改为小跨跳等(表8,表9)。 经 修改后,《第二套草案》动作基本适合目前普通中学生运动能力的可接受程度。

表10 女子二级部分

第二套草 案正式颁布项目顺序动作说明主要动作错误扣分动作说明主要动作错误扣分自由体操2跳转360°接狼跳挺身跳接狼跳3侧手翻身体弯曲大于90°未完成侧手翻身体不直0.1-

0 35前滚翻直腿起前滚翻8踺子接分腿跳侧手翻,接分腿跳平衡木2大跨跳两腿开度不到90°未完成小跨跳腾空不明显0 1-

0.310单足转体180°双足转体180°12侧手翻下单腿起跳挺身跳下跳山羊第二腾空无展体未完成第二腾空无展体0.5第三,经过现状调查――初选大纲动作――教学实验――再筛选等环节的工作,新《体 操二、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于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审定正式颁布。

2.6 新大纲的特点

2.6.1 普及性强大纲适应的人群是没有体操基础的普通中学生和大学生,基本适合目前普通大学及中学 学生运动能力的可接受程度。

2.6.2 项目选择自由度高每一个地区和学校,可以根据场地器械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练习。因为项目 确立的原则是:男子“六选四”,女子“四选三”。即:学校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容易开 展的项目进行练习。

各级比赛项目:

二级运动员

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吊环、山羊或跳箱、双杠、单杠(六项中任选四项)

女子:自由体操、低单杠、平衡木、山羊(四项中任选三项)

三级运动员

男子:自由体操、山羊或跳箱、双杠、单杠

女子:自由体操、低单杠、平衡木、山羊(四项中任选三项)

2.6.3 便于学生自我练习由于在具体动作的选择时,考虑到应尽量减少器械对练习者的限制。例如,平衡木的 动作选择,除了上法、下法、和单肩后滚翻需要专门的器械外,其他动作学生都可以在任何 地方练习,例如马路崖上。自由体操除了,前、后滚翻动作外,学生也可以在任何地方练习 。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就有很多的场地去练习体操,同时也便于学生自我练习,又能使学生 在想象的器械上规范动作,达到锻炼及塑造优美形体的目的。既提高了体操动作的质量,又 降低了体操练习的成本,同时也能使体操的知名品牌在大众中得以保持。

2.6.4 有利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新《大纲》在男、女自由体操和女子平衡木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流行的体操跳步转体 动作,并且还加入了男子山羊全旋动作。使新大纲更具有时代特征,在对提高青少年的身体 素质、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和培养对动作的美的理解方面,都有较全面的体现。

2.7 新大纲推广现状简介为了解新《大纲》动作在推广过程中与练习者之间的契合度,在新《大纲》出台后,笔 者对新《大纲》的推广现状进行了跟踪调查。

2.7.1 参加新大纲培训的教师、学生数量在增加2006年举办第一届北京市新《大纲》教师培训班,参加学校只有11所12名教师。2007年 举办第二届北京市新《大纲》教师培训班时共有75所学校的100多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同年 举办的全国新《大纲》教师培训班中,有多达20个省市,近百名教师参加了培训,为体操的 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新《大纲》动作比赛中,有12所学校,89人参加。参加比赛 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为13岁。2007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新《大纲》比赛中,参赛学校增 加到18所,参赛人数为110人,其中最小年龄为8岁。

同年在武汉举也办了大学生新《大纲》体操比赛。2009年在云南师范大学也举办了大学 生新《大纲》体操比赛。

随着参与体操训练的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参加训练学生年龄的降低,体操训练的总体 水平已经有所提高。

3.7.2 技术规格有了明显的提高笔者在跟踪调查的4 a中发现,有些动作,大部分练习者完成的技术规格有了明显的提 高。例如,平衡木上的跨跳动作,大纲中为“小跨跳”,这就意味着动作的幅度和腾空要求 很低。随着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练习者控制自身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部分练习者的 跨跳动作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从外部表现看已经可以称为“大跨跳”了。从中我们看到了 ,体操训练总体水平的提高,这为大纲的更新研究提供了依据。

2.7.3 新大纲推广过程中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在推广初期,由于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并进行了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宣传工作 做的比较充分。加之大纲动作制定比较适合当时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在整个训练和比赛 的过程中,又完全遵循了大纲动作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并十分重视保护与帮助运用,保护与 帮助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截止到目前为止未出现一起伤害事故,为今后体操的深入普及奠 定了基础。

2.8 新大纲推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8.1 体操推广工作的组织工作还需完善推广小组在新《大纲》出台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在北京市教委和国家体操运动管 理中心的支持下举办了教师培训,此后又在2006年和2007年先后举办了两届中学生体操比赛 。此后,由于2008年奥运会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任务多、人手不够,同时与北京市教委联系 不够,使得 “两家” 刚刚开始合作的比赛中断。这使得体操新《大纲》的继续推广受到了 一定程度的影响。

2.8.2 教师的体操专业水平低近十年来体操专业毕业的学生人数较少。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近十年中北京体育大学培 养的体操专项学生不足百名。然而新《大纲》推广的动作技术要求相对比较高,对非体操专 业的体育老师来说,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阻碍新《大纲》推广的主要问题之一 。

2.8.3 体育教师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体操在学校中开展受限目前学校体育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大纲》情有独钟,但却十份担心教学中 出现意外。因为一旦发生伤害事故,来自家长、学校的压力,使教师往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 负担。时间长了在体育教师中就自然形成一种“保平安”的心态,这种心态所导致的行为往 往是“不作为”。 体育教师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得体操新《大纲》在学校中的开展受 到限制。

2.9 对应策略思考

2.9.1 形成教委和体育局联合举办体操比赛的模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对教委与体育局两家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教委和体育局联合举 办体操比赛的模式,是吸引更多学生参加体操的训练与比赛,并长期推动体操在学校中开展 的有效手段。

2.9.2 充分利用政策的杠杆作用增加体操的社会价值根据国家教委及体育总局有关中小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报道,我国目前中小学生体质状况 是在不断下降。肥胖儿在不断增多,国家为改变这一现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的政策与措施 。

在我国一切听从高考指挥棒的大环境下,这些政策与措施往往与高考、升学紧密相关。 所以应了解相关政策,吃透其精神,利用政策的杠杆作用,增加体操的社会价值,这是推动 体操在学校及大众中开展的一个契机。

2.9.3 形成大纲动作的完整体系,大力培养体操专业教师建立一套适合从幼儿到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动作大纲体系[8]。首先是要很好的利 用已有 的动作资源。将普及体操等级动作和体操运动员等级动作有机的衔接,以形成大纲动作的完 整体系,大力培养体操专业教师。

2.9.4 形成保险制度为体育教师创建宽松的教学环境在美国及西欧国家中,体操在各类学校中普及之广,体操人口数目之高,基中一条重 要的原因就是,各类学校及俱乐部中形成了完整的保险制度,为体育教师、教练员创建了一 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有效的经验,在各类学校中建立强制性保险,为体育 教师、教练员创建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的同时,提高家长及学生抵抗风险的能力。

2.9.5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使体操在学校中长期而健康的发展下去,必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种观念必须 建立在以下基础上:

第一, 以二级为杠杆同时要防止二级的泛滥。

第二, 形成系统的体操比赛制度。每年举办一次比赛,举办者要严格把控比赛过程的每个 程序。如报名、赛前身份验证、裁判的评分等环节的把控。使比赛成为公平、公证、公开的 阳光工程。

第三,动作质量应与国际标准接轨

新《大纲》动作的评分与国际体操评分规则接轨,体现了“低难度动作高质量完成”的 理念。例如,落地站稳不扣分,勾脚尖扣0.1分,分腿扣0.1~0.3,屈膝扣0.1~0.3等 ,通过高标准的扣分规则的执行,从练习者完成动作的形态上进行动作规范,一方面提高了 练习者完成动作的艺术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他们完成动作的技术性,同时也使他们对体操 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因此在今后的推广过程中,应该继续严格执行国际“E”组评分规则 。

第四,进行跟踪调查,每四年修改一次大纲。

普及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要对这项工作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具体做 法:1)在每年下发规程的“特殊要求”中,根据练习者完成的总体水平将规格进行一定 的提高。例如,将平衡木上的“小跨跳”修改为“大跨跳”;把“双足转体”修改为“单足 转体”,这样既不改变成套动作的连接模式,又能适时的提高动作难度,为下一次大纲的修 改提供理论依据。2)在新大纲颁布之前的两年中进行修改工作的研究,此项工作可以作为体操中心的课 题进行。3)对大纲的人员组成要有可持续性。每次修订小组的重组,既要保持原有的一部分老同志 ,要也吸收新生力量加入。4)新大纲也应该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每4年一次的修改。

3 结 论

1) 新《体操二、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在对我国学校体操运动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 上,通过实验确立的、适合在普通中学生中开展的技术等级标准。 其特点是:普及性强; 项目选择自由度高;便于学生自我练习;有利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 组织工作不完善;教师的体操专业水平低;体育教师沉重的心理负担,是新《大纲》推 广面临的主要问题。

3)充分利用政策的杠杆作用增加体操的社会价值;构建教委和体育局联合举办体操比赛的 模式发挥比赛的催化剂作用;利用已有的动作资源,将普及体操等级动作和体操运动员等级 动作有机的衔接,以形成大纲动作的完整体系;形成保险制度为体育教师创建宽松的教学环 境,是在我国推广新《体操二、三级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扩大参与体操运动人口数量的 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普及体操大纲》(教材与光碟)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中国体操协会监制[M].北 京:北京体育大学音响出版社.

[2] 张予南,等.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热与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J]. 北京体 育大学学报,2003,26(2).

[3] 《女子体操运动员规定动作图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80.

[4] 《男子体操运动员规定动作图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80.

[5]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操》(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 5,5.

[6]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操》(专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6.

[7] 崔鸣周,兴连立,金国斌,等.《竞技体操》(函授教材)[M].北京:北京体育 学院出版社,1987,12.

体操教案范文第6篇

1.1培养临床诊疗思维,改善教学效果

我系所采用的多媒体案例教学通过收集典型病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为患者制定眼科检查、诊疗方案,帮助学生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诊疗思维。如我们让屏幕起初展示眼痛患者就诊,随着教师对疾病诊断思路的引导及同学的自主讨论,最终得出眼痛患者初步诊断为青光眼。从而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加深对青光眼的认识。

1.2扩大知识来源

我系通过多媒体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授单一性的知识来源,学生既可以从教师的课堂分析中得到知识来源,也可以通过同学的不同分析视角,分析思路及团队协作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自主搜集文献资料获得知识。

2多媒体案例的分类

2.1多媒体案例教学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单项案例和综合案例

单项案例,是根据眼科医疗活动中某个具体环节或某个治疗项目选取或处理案例。如眼科检查的操作步骤。单项案例具备独立性,侧重对个别具体环节或方法的选取。综合案例,是根据眼科医疗活动中某一系列具有相互联系的环节选取或处理的案例。例如患有多系统疾病的眼科就诊病人,进行几个检查及采取几项相应治疗措施的案例。综合案例的内容具有内在联系广,多种知识与方法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学生问题的综合分析,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2多媒体案例教学从其运用上分为操作性和非操作性案例

操作性案例,是根据提供的治疗背景,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某项检查或某个治疗。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某项技能的案例。非操作性案例,不要学生进行具体操作,而是要求学生对某个眼部疾病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理解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案例。

3多媒体案例选择的原则

3.1紧扣教学大纲,突出眼科特点

我系选择案例时围绕教学大纲要求,知识点进行选择。设计的问题经推理后与相应难点、重点相联系,与教学目标呼应。所选案例突出眼科特色,使学生在掌握眼部疾病特点的基础上,加深对眼部疾病的系统认识。我们将眼科疾病治疗特点直观表现给学生。如眼外伤患者出现视物不清的情况下,同时伴有眼压高,头痛等伴随症状。

3.2真实性、典型性、规范性

强调真实性,一方面案例要符合眼科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案例应接近实际,准确反应实践活动。我们实施多媒体案例教学时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不同阶段选择不同深度的案例。在理论教学阶段,我们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使学生能直观掌握疾病特点。在实验操作阶段,学生能通过多媒体案例教学感受治疗情镜,观看规范的具体技术操作步骤,再现书本中叙述的操作步骤,使多媒体案例教学取得实效。

3.3超前性

教育不是要求学生能立即胜任实际专业工作,而是要有一种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工作能力,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案例时,选择应立足于教学大纲,但不能完全受教学大纲所限,可融入一些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出现的检查治疗操作技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处于动态更新的状态,能够通过学习运用最新技术来治疗眼科疾病。这就要求选择的多媒体案例要新。

4多媒体案例的实施

4.1多媒体案例的编写,课件的制作

我系教师按体现真实性、典型性的原则选择真实案例,拍照、录像,将真实案例输入电脑,精心编排制作。首先,我们恰当的使用背景、动画、音效及字幕、旁白注释。其次,我们注意做到不剥夺医学生的思维空间,将案例相关的知识和参考答案链接在最后,既方便学生查询,又不会剥夺学生的思考过程。

4.2引入课件,提出问题

我系教师通过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展示患者眼部症状、裂隙灯、眼部B超等检查报告,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围绕案例所展示的眼部疾病,查阅相关资料。

4.3多媒体案例讨论,教师总结

体操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新时展背景下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会计基础还要重视对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所以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意义

案例教学法虽然与过去的教学方法有众多相似的部分,都是通过举例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教学中的各个部分都存在着差异,教学的范围以及主体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案例教育法更适应当前会计专业发展的需要。比如案例教学中相关的实例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知识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目标的制定都是以实际案例为中心的,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进行时间学习,解决各类问题。这样的教学法更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学生解题能力以及综合知识面都能得到有效的拓展[1]。会计专业作为综合性的专业,依靠过去机械化的学习方法是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学习问题的,就如同高校会计这类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处理各项事情的具体能力,所以面对诸多问题时还是无从下手,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是高校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法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处理各项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它以各类实际案例为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加上自己的实际操作来完成各项学习活动,得出最终想要的学习结果,这能够为将来的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同分为各个相应的实施阶段,案例教学法在当前高校会计教学中主要包括案例的选择、分析、操作以及最后的评价环节。本文据此进行相应的论述,得出案例教学法的实际运用[2]。1.案例的科学化选择首先,在当前高校会计专业实行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就是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整体质量。现行的案例都是教师根据相应的事件进行实时编辑的,然后与实际理论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结合在一起。其次,基本常见的案例是无法提升教学成果的,需要选取更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的过程中,这次才能使得教学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运用会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及进行探究的欲望。所以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案例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简化会计教学中复杂繁琐的部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积极的影响[3]。2.案例的合理分析当教师选择好相应的案例之后,接下来就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运用合适正确的方法将教学案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案例进行相应的分析纠正。让学生以最大的信心和热情投入到案例的分析学习中,这是案例教学法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案例教学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划分,展开有效的一对一辅导教学,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小组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为学生拟定各类教学目标,辅助引导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给学生更多思维拓展及发展的空间,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3.案例的实际操作过程当前高校会计专业培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操作培训是必经的学习阶段。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培育学生操作能力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开展各类实际操作,依照多媒体进行相关学习,开展基础账单的核算和处理的过程。学生通过相关实际的操作,加深验证对各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合同签订、各个凭证填写、会计核算以及掌握处理工作中,在教学中都需要实现实务操作工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的案例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其亲自演示,保证能够掌握各个业务以及各个技能,促进自身操作能力的稳定提高。4.教学成果的综合评价在高校会计专业实行案例教育法的最后一步是进行案例的全面总结和评价,并根据的学生在案例中各项表现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和评价,为学生今后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三、完善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中的实际应用措施

1.建立起会计专业教学案例体系会计专业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就是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这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案例教学法的综合运用,这是一项长久的实践过程。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案例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案例体系。案例体系中应该包括各行各业及各类单位的不同案例,这样才能保证案例的全面综合性。定期对案例进行补充完善,保证案例能够适应教学政策与社会更新发展的需要。2.加大案例分析在学生评定中所占的分数比重在当前会计专业教学中大力推广案例分析的前提下,可以加大其在学生综合评分中比重,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此外,这也是对学生理论知识以外的综合评定,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3.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在当前案例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案例的分析以及选择都是教师的基本工作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良好有效的分析对提升教学课堂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对当前高校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考核,来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培养更多专业性的人才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结语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专业的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所以当前高校要在教育发展的基础之上,将案例教学法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应用到实处,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标准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吕敏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6,(17):210-211.

[2]杨双鸽.浅谈会计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用[J].商业会计,2010,(4):69-70.

体操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分组教学 案例驱动 主体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90-02

1 现状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校计算机技术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具有时代竞争力的人才,计算机基础教育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还需要注重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传统的技能培训,过渡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目前,在教学中,学生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对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思想掌握不足,个体差异大,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度不好,技能学习效果不良的结果。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需要发挥主体能动性,为了解决当前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矛盾,作者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分析。

2 基于分组教学模式的案例驱动教学方法

2.1 案例驱动教学法

案例驱动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由若干任务组成的案例为线索,课程的推进围绕案例展开,教学内容与课堂知识点在案例中再现。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实践阶段的教学让学习完成相应的案例,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机建构。在加强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案例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从案例到理论或者知识点,从感性到理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思考,引导学生理解、模仿,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与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方法相比,案例教学体现了知识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发挥主体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从案例中学习到理论知识的运用,而且从案例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2.2 分组教学模式

分组教学顾名思义分小组实施教学,小组中各个主体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主体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协作完成同一个教学任务。这种模式类似于结对编程(Pair Programming),小组成员并排结对坐在一台电脑前,一起分析任务,发挥所长,一起并肩地,平等地,互补地进行完成。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各个学生的优势,启发了学生的主体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组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帮助教师管理和监督其他成员,理论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反馈,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比较多的部分进一步细致讲解。在实践阶段的完成中,教学任务的完成由小组各个成员协作完成,通过主体思考到结对完成,做到相互互补,相互学习的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 基于分组教学模式的案例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繁杂的特点,分组模式和案例教学都有相应的优势。分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个体能力,同时,还可以发挥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者结合,分组教学更能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分组教学的效果更加突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者提出了基于分组教学模式的案例驱动教学方法。

3.1 注重案例设计,适时精讲、略讲或类比讲和串讲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繁杂、操作点较多,我们只注重了知识点的灌输和操作点的演示,往往教学内容杂乱没有条理、缺乏知识点的连贯性,而忽略了相互操作的相通性,导致教学思路不清,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在设计案例时,理论知识点需要贯穿在案例中,不能相互割裂开,而是需要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对于整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同时,还需要突出重点难点,对于比较难懂和易错的地方,需要精讲细讲。另外,对于类似的知识点和操作选择略讲,不同的知识点和操作类比法讲解。

如WORD、EXCEL、PPT等这些软件相似的地方,选择略讲,类比法讲解突出不同之处,重点讲解。比如EXCEL重点讲解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和关系,格式的设置、公式和函数、数据管理的应用。如WORD中表格属性的编辑操作,设置边框和底纹、表格文本对齐方式和环绕方式、行列单元格的设置等等,连贯起来进行表格的设置操作的串联讲解。

综上所述,基于分组教学模式的案例驱动教学法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合理设计案例,突出各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繁杂程度,注重讲解的技巧,讲解方法的选择。同时,理论知识点学习完之后,小组对教学任务的掌握情况进行讨论,反馈给老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举例解答问题。最后,在实践阶段,以小组为基础,配以合理的案例来巩固所讲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

3.2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分组。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一般是在大一上学期开课,那么这个时间,学生的基本情况差别不大,大多数学生的水平相当。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目的,在分组时,基础较好和较差的比例基本持平,占一般情况的为大多数,这样既能体现差异,又能起到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目的。

小组人数按班级人数不同调整,基本控制在4~6人之间。人数太少分组太多,不便于教师管理,而且解决不了顾此失彼的问题。人数太多分组少,不能充分发挥小组各个成员的优势,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组长,配合教师进行监督和管理。

(2)案例设计。

案例需要典型,内容合理,操作量适中,重点难点突出,从时间和内容上做好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衔接。如WORD中表格的创建、编辑和转化操作,案例任务包括。

①创建表格:创建、插入斜线表头、单元格合并拆分。精讲斜线表头的操作和单元格合并拆分。

②编辑表格:设置边框和底纹、表格文本对齐方式、表格文本设置、表格页面对齐设置。精讲边框和底纹的操作,对比讲解文本对齐方式和表格页面对齐方式设置,并突出二者区别,边框和底纹设置是易错部分,多举案例讲解,表格文本设置粗略讲解。

③文本与表格相互转化:文本转化为表格、编辑表格、表格转化为文本。这部分是难点,不易掌握,需要重点讲解基本步骤。转化后表格编辑操作粗略讲解,这和上个知识点的介绍中已经介绍。

根据知识结构确立教学内容,组织案例。在组织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和趣味性。如设计案例用WORD完成班报的设计。

(3)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巩固学习。

在实践课上,学生对知识点和操作技能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这个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首先,实践课时间要充分,上机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分析案例,充分的讨论,思考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和操作。其次,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熟悉操作技能,小组结对协作完成任务,小组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并与教师和小组成员作详细的沟通交流,保证上机实验有效完成,教师巡回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回答学生的问题。最后,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完成后的任务,教师检查,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针对性的解答学生操作失误及易错的地方,以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采用基于分组教学模式的案例驱动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以典型案例为引导材料讲解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案例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结对完成案例掌握各知识点的应用,小组学习情况给教师实时反馈,进一步指导教学;在实践环节配以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强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4 结语

基于分组教学模式的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分组教学模式和案例驱动教学方法,案例驱动在分组的模式中发挥更好的优势,而分组教学的效果也在案例驱动的基础上明显的显示出来。两种方法的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化敏,马星光,李书珍,等.论分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23):107-108.

体操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字: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4-0056-04

1引言

多媒体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信息社会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应用类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的理解并具备必要的多媒体信息制作与处理的应用能力。传统的计算机本科教学过程往往偏重于基本理论的介绍而忽视应用制作与开发模块的介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应用类模块的介绍,可以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直观地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本文从近年来我们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入手,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在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于19世纪末出现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中,20世纪70年代后,迅速在普通教育领域普及。所谓案例是指对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每一个教学案例都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目的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二是通过案例学习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性。教学案例应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和分析的诸多问题,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论证等独立思考的能力。

(3)客观性。案例的内容往往是一个客观事物的描述,而不包含案例设计者个人的分析与评判。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不受外界主观因素的影响下,对案例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判,其结果是客观真实的。

(4)可操作性。案例本身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过案例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5)综合性。案例本身就是各种信息的综合应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案例这个现象,看到所使用的知识这个本质。案例的这种综合性可以培养学生对各种知识进行综合、挖掘、取舍和创新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灵活的获取和运用知识,正确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6)交互性。案例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解决案例中问题的主体,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和技术支持。案例教学可以体现在教师、学生与知识三者之间的最大限度的交互。交互性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7)答案多元化或最佳化。案例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样的知识单元的学习,可以通过不同的案例来实现;二是同一个案例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结果,但其中可能有最佳答案。答案的多元化或最佳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的实践

多媒体课程主要介绍多媒体基本元素、多媒体音频、视频技术、多媒体硬件与软件技术、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著作工具与应用开发等内容,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理论性很强的各类多媒体压缩算法,又有素材制作与应用开发等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在多媒体课程的教学实践,尤其是应用类模块的教学实践中已证明,以“案例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完成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3.1 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法的成败,案例的设计是基础。案例的设计除了具有明确的目标外,还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考虑分散知识点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前后序关系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素材制作和综合应用开发模块设计成了五个大的案例,分别是平面设计与制作(Photoshop平台)、3D动画制作(3D MAX平台)、视频后期制作(Premiere平台)、多媒体课件制作(Authorware平台)和多媒体应用编程(VB平台),用于覆盖相应的知识点。这五个案例有着前后序的关系,前一个案例中的内容为后一个或多个案例所使用。这五个案例,可以覆盖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应用和制作模块的绝大多数知识点,少数没有覆盖到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相关案例中的引导与启发,使学生自行学习和掌握。通过五个案例的学习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目标要求。对每一个案例教学过程,我们采用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设计并实施:

图1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实施流程

通过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一个教学案例的难度对教学效果影响也比较大,在案例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应避免重点与难点过于集中而导致的学生兴趣下降和产生畏难情绪。比较妥当的案例难度是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来,但又存在一点点疑问。同时案例的设计应尽量结合现实中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这样使案例既有新鲜感、可操作性又具有趣味性。

3.2 案例教学的实施

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由案例引入相应的知识点、剖析案例讲解知识点、学生上机操作案例、引导、点评操作技巧、总结回顾知识点并布置练习作业、以适当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等六个步骤。

案例导入:在回顾前序知识的过程中,导入教学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案例剖析:对案例的应用背景、操作规范、目标要求、重点及难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案例中的操作技巧和经验进行重点强调。

学生上机操作:这个过程可以是一个大的案例,也可以把案例分解为若干个子例,分几个部分由学生分多次完成,最后将多个子例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

引导: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对于有共性的操作难点,及时引导学生。

点评操作技巧:学生上机操作结束,展示学生作品并对操作技巧进行点评,强调案例的应用特点、重点、难点、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点评过程要注意发现学生作品的优点,使学生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总结回顾知识点并布置练习作业:回顾知识点的过程可以结合案例本身,也可以另外展示经典佳作,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结束前,应结合实际应用和所学的知识,给学生布置作业,通过作业,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迁移和升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在初次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为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可在每个案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评估。当案例比较成熟并且对学生情况掌握较好时,评估环节既可以放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借助于评教评学、座谈等其他方式进行。

3.3 一个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案例

表1是一个我们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使用的一个教学案例。因有前序的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等相关训练,同时又对视频后期制作软件Premiere 6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个案例的主题就定为VCD节目制作。该案例主要的知识点是字幕制作及合成、视频片段的特技效果设计、视频段落之间的过渡效果设计、伴音效果及其合成、节目导出等五个子例组成,在教学组织时,按表1的设计展开案例教学过程。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案例法教学实践中,对每一部分应用与制作模块的内容,我们都设计有2-3个案例,这些案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些案例在难度上是有区别的,具体的要求也有区别,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经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该课程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与采用案例教学前的教学效果相比较,学生满意率从94%提升到96%以上。

4小结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开展的案例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作用十分明显。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即使在同一课程内,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案例教学法。如多媒体技术的压缩编码理论等部分内容的处理,由于本身高度抽象而且案例难以设计与实现,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根据具体的课程和学生实际,有选择的针对一部分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而其他部分仍可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

[2] 郑金州.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3] 王希华,路雅洁.“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4(2):10-11.

[4] 刘双.“案例教学”若干问题的辨析[J].教学与管理,2003(6):31-32.

体操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

0引言

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在生源质量和师资力量上都有一定区别,其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独立学院更多强调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取代手工来进行会计处理,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这项实用技能。独立学院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安排适应本校的电算化教学非常重要。

1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采用较多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1)演示教学法。这一方法是独立学院采用最广的,即教师借助多媒体讲解和操作演示,学生一边观摩,一边操作,全程基本跟着老师的进度进行。

(2)案例教学法。它是通过模拟一个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运用具体数据进行练习,尽可能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企业会计处理的流程以及如何用会计电算化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任务驱动法。它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一个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老师的地位被弱化,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中心地位。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学生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来,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演示教学法加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改进。首先,教师演示程度过高。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示一步步操作,不能真正提高学生操作积极性,而且存在老师演示时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自己练习时无从下手,导致一个知识点不断重复的问题。其次,上机操作组织方式不合理。我院会计电算化上机只采用混岗方式,即账套主管、制单员、出纳这些角色都由学生自己来充当,操作过程中需要经常更换操作员,使学生感到混乱,也无法很好地体现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会计岗位分工与内部牵制制度。再次,缺乏全面系统的案例。目前可应用的案例比较碎片化,不能很好满足单项和综合实训时对资料的要求,学生很难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企业财务处理流程的概念。最后,考核方式不能很好体现培养目标。我院目前采取的是学生上交平时操作的账套和期末进行笔试的考核方式。平时账套存在抄袭蒙混过关的情况,最终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也不能体现出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情况,这与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3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3.1将演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对基本理论和主干操作需要教师来讲授和操作演示,借助案例和情境对抽象的理论进行讲述,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演示完基本和主干部分,其他的模块老师可以放手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自主去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集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统一讲解演示,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2采用团队分岗和个人混岗结合的实践组织方式

在教学中可以先采用分岗实践,以3-4人为一组,分角色扮演账套主管、出纳和制单员的角色,角色要注意轮换,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分工完成单模块操作中的相应任务,在综合阶段让学生进行混岗实践。两种方式相结合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3.3总结设计全面系统的案例

收集教学资料,包括教材的案例和手工实验的会计资料,形成涵盖教学知识点,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几套案例。把手工会计的案例和财务软件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体验到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在实践中还可以让学生分团队设计案例,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学生设计的案例进行评比,优秀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共享。

3.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现在专业的财务软件公司都开发了比较成熟的考试系统,所以我们教学的考试也可以采用上机操作考试的方式,可以从源头上避免抄袭现象,体现每位同学的真正学习情况。此外,还要注重学生平时出勤和课堂表现,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心得。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考核,能更加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体操教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

0引言

独立学院和公办高校在生源质量和师资力量上都有一定区别,其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独立学院更多强调应用型本科生的培养。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取代手工来进行会计处理,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这项实用技能。独立学院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安排适应本校的电算化教学非常重要。

1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采用较多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1)演示教学法。这一方法是独立学院采用最广的,即教师借助多媒体讲解和操作演示,学生一边观摩,一边操作,全程基本跟着老师的进度进行。

(2)案例教学法。它是通过模拟一个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运用具体数据进行练习,尽可能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企业会计处理的流程以及如何用会计电算化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任务驱动法。它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一个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老师的地位被弱化,更加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中心地位。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学生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十年来,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演示教学法加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需要改进。首先,教师演示程度过高。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示一步步操作,不能真正提高学生操作积极性,而且存在老师演示时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自己练习时无从下手,导致一个知识点不断重复的问题。其次,上机操作组织方式不合理。我院会计电算化上机只采用混岗方式,即账套主管、制单员、出纳这些角色都由学生自己来充当,操作过程中需要经常更换操作员,使学生感到混乱,也无法很好地体现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会计岗位分工与内部牵制制度。再次,缺乏全面系统的案例。目前可应用的案例比较碎片化,不能很好满足单项和综合实训时对资料的要求,学生很难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企业财务处理流程的概念。最后,考核方式不能很好体现培养目标。我院目前采取的是学生上交平时操作的账套和期末进行笔试的考核方式。平时账套存在抄袭蒙混过关的情况,最终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也不能体现出学生掌握实际操作的情况,这与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3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3.1将演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时,对基本理论和主干操作需要教师来讲授和操作演示,借助案例和情境对抽象的理论进行讲述,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演示完基本和主干部分,其他的模块老师可以放手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自主去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集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统一讲解演示,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2采用团队分岗和个人混岗结合的实践组织方式

在教学中可以先采用分岗实践,以3-4人为一组,分角色扮演账套主管、出纳和制单员的角色,角色要注意轮换,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分工完成单模块操作中的相应任务,在综合阶段让学生进行混岗实践。两种方式相结合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3.3总结设计全面系统的案例

收集教学资料,包括教材的案例和手工实验的会计资料,形成涵盖教学知识点,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几套案例。把手工会计的案例和财务软件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体验到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在实践中还可以让学生分团队设计案例,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学生设计的案例进行评比,优秀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共享。

3.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体操教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photoshop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当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典型案例的教学讲解,使学生在操作电脑图像分析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会变得清晰简单,学生也更加便于理解,同时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传统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而建立在photoshop教学上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们在听的过程中进行自作,并在操作中获得新知。案例教学法的案例准备设计要切实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一味地超越学生的正常理解和认知范围,这样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得以应用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在现代的教学过程当中,一改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设计上由简单的备课改为案例寻找及设计,教学内容也由课本变成了案例分析。新的教学课程需要崭新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结合了动与学,让学生在兴趣下学习、操作中成长,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的应用当中具有许多优势:

(一)多层次多方面的突出了教学重点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当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案例设计与准备。在课程的开展前期,教师要搜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资料与图像,有针对性地改变图像的一些内容。案例教学法在实际的课上,也要十分注意联系课本实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图像的时候掌握课本的重要知识点。在photoshop当中的很多图像都具有不同的特点,程度及图像颜色都会有明显的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变这些内容来实现对课程的掌握及学生对图像的技术处理。

(二)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的初衷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们动手操作,然后获得知识,它的教学过程将知识的传达以及学生电脑能力的培养完全地集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乐于学习,逐渐形成活跃的教学氛围。

(三)可以有效的改善课堂教学效率

Photoshop教学本身就是在对图像的处理过程中进行学习,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更是推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认真探讨每个案例,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动与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改善课堂效率。

二、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一)课前的案例选取

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案例及相关图像资料,教师在这一步上的完成度很大一部分决定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要进行精细的挑选和搜集资料,而且,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能太过于抽象或脱离学生的思想。Photoshop具有许许多多学生喜爱的图像处理功能,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案例,结合photoshop本身的优势,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的展示

案例的展示在photoshop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的步骤,教师进行这个环节时要注意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只有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才能掌握photoshop当中的具体。教师可以把一张图片的底图放出来,然后与最终图像进行对比,使学生产生兴趣,再逐步引领学生进行图像处理步骤,最终使底图变成与最终图一样的图像。同时要注意对每个操作工具和操作步骤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深刻的了解到每个工具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三)案例的制作

在完成操作案例的讲解以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们动手操作处理图像了。这一步也是课堂的主要目的和活动,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大家进行简单的模仿图像处理,根据第一个案例的底图,让大家按照具体的操作步骤开始操作,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直至画出最终图像。然后,可以让大家进行自我发挥,也可以进行小组操作,随意挑选图像进行处理分析,最后相互展示彼此的案例,纠正对方或自己的不足之处。

三、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启发性极强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正确认识它,不能急于求成。由于它的教学开展是建立在photoshop上的,所以教师首先要对photoshop的操作技巧和方法有着充分的了解,然后再适当的选取生活中的案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才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伏,沈中林,衡红军.案例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软件.2015(03).

[2]叶禹彤.图像处理软件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J]. 教育.2015(40).

体操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教案;新课程;要求;衔接

体育教案的编写非常重要,教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好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有效掌握体育知识的前提,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编写教案,把教案的编写与体育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教案的编写一直以来受到传统的影响,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这种情势与新课程改革是不协调的。为了有效地落实新课改,我们应该在教案的编写上下工夫,再者,会写教案是每个体育老师最基本的要求。那么,又有多少老师真正地会写体育教案?又有多少老师知道写教案的基本要求呢?

一、体育教案要体现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师每个人都要编写属于自己的教案,即使同一个教研组参考同一个教案模式,在不同老师的加工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体育教案是反映一个教师教学策略落实的方案,所以,每一个教师的思想、情感等都会在教案上呈现。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体育教案编写内容的侧重点可以不同,教案的格式可以多样化,但一定要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老师觉得写出的教案是最适合自己的,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这样的教案才是好教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突出自己的教学个性,突出以人为本,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进行教学。

二、体育教案在一个学期中体现出知识的完整性

每一个教案代表了一个完整的体育课,所以教案也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育课的文本,其包涵的内容应该是系统的,以往的教案注重技术传授的系统性,也考虑了运动量、负荷等因素的完整性。但是完整性不一定能代表实效性,所以追求对教案的实效性更重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要求关注的是学生身心发展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张扬、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等等,用这些来体现教案的系统性,则会让教案更科学化,教学目标也会得到实现。

三、体育教案体现出体育知识的衔接性

教案的衔接性表现每个课时教案内部的衔接性。体育教案一般是由隔离的几个部分组成的,从书写方面来看,这几个部分是分开的,但实质上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衔接。整个教案是从目标的导入到学习目标的实现形成系统的一节课。从内容上来看,把教材内容安排到一节课中,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两个主教材相互搭配,另一种是一个主教材与其他身体素质练习相搭配。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一项技术从泛化到分化,最后到自动化,都是要衔接的。在编写教案时一定要一环扣一环,不可东拼西凑而乱了章法。

四、体育教案要体现课堂教学的表述性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的课前行为,教案是体育教师教学策略落实的方案。教案负责把整节课表述下来,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及在教学时将可能产生的突发事件及如何应对等都有具体的表述。表述的范围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适当地有所偏重,对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要有所侧重。所以,教案规定了教学程序,也是教学程序的反映,对事物发展的估计进行表述,而不是只局限于体育教师主观行为的体现,而应该对学生主体学习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表述,再通过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进行表述,从而实现教师所要执行的教学策略。

五、体育教案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教案编写出来是用来执行落实的,所以,教案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可操作性,一个教案则是废纸一张。教案的可操作性不仅局限在对教学运动技术时的运动负荷、运动密度和运动量上进行设计,还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同一个教学目标可以有多个操作途径,可以考虑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也要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可操作性,当然,对课堂评价策略更要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刘桂强.新课改后体育教案的变化[N].中国体育报,2008.

[2]张朋炬.教案编写要有的放矢[N].中国体育报,2010.

[3]毛晓琴.优秀教案分析及点评案例二[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

体操教案范文第14篇

一、提出预习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设计一个方案,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分析、思考、设计、证明等几个步骤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要把设计的方案先作为预习作业布置下去。不管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正确,至少在独立思考这个问题时,他是动了脑子去想,动了手去写。可能在某一个环节上他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就够了,这已经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同时,学生对题目的进一步熟悉也为课堂上解决这个问题节省了时间。带着问题预习课本的过程,正是学生寻找疑问的过程,也恰好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为第二天的听讲解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借助于多媒体,归类展示多样化的方案

教学时,不可能逐一展示评析学生的设计方案,我们采取归类展示法。利用实物投影对有代表性的几个方案,逐个展示评析。评析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来当一回评析老师。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方案的设计者可以逐一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对于解释的不合理之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学生的讨论争辩中使方案更加合理完善。特别指出的是,归类展示的方案中,要有比较合理的,更要有基本思路正确,但某一环节不合理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讨论的重点放在那些看似合理却不合理的方案上,重点讨论为什么不合理。

三、实施操作方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设计的方案经过归类展示、分析讲解以后,感觉学生掌握得很好。实际上,前面的两个环节,我们只是纸上谈兵。设计方案本身是一个实际问题,真正设计方案时出现的看似合理却不合理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动手这一环节。试想,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际操作的话,他就能发现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而加以修改,因此,实施操作方案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方案的实际操作呢?这就要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来采取恰当的操作方法。经常用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集体操作。这种方法适合于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的方案。比如,讲解“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一节时,重点设计了两个问题的方案,一是测池塘上两点的距离,二是把池塘改为小河测距离。考虑到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此类的问题,可以采用集体操作的方法。选择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用涂料画一个池塘,池塘虽然不能和实际的池塘比但是要尽可能的大,用两面小彩旗插在池塘的两处表示两点 。教师引导几个学生逐一操作演示几个有代表性的方案。特别是把池塘改为小河时,涂料所表示的小河两岸要画得长一些。操作时,学生可能会顺着未画到的地方过去测量。第二种方法是分组操作法,这种方法适合于教具简单,操作方便的设计方案。比如,学习“生日相同的概率”、“池塘里有多少鱼”时,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不管是哪种方法,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教师要放手给学生,又要能调控过程,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经过实际操作方案后,相信学生对自己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更能理解到位,记忆深刻。

四、口头复述方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思考、评析,学生对设计问题的方案理解非常透彻了。但是,写出来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语文功底差,句子不通顺。二是数学语言不规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就要学生进行口头复述方案。口头复述方案除了不断地穿插在我们的教学活动里,还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时间进行。比如,进行实际操作时,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体育中的解说,让一个口头表达优秀的学生来当解说员,操作与解说同步进行,教师可随时予以点评。同时,其他学生做好复述的准备,真正做到耳、脑、眼、口并用,充分调动他们的五官功能,提高记忆效率。检查学生的口头复述并当面点评、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体操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探索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会计已逐步被计算机会计所代替,取之的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在中职教学中,对此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仍存在着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训”,这不但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难培养出动手操作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当前的教学法已不能适应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急需改进。为了弥补当前教学法的不足、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我总结了近几年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实践经验,并吸取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进行了“案例教学法”的探索。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法基本理论

所谓案例教学法,即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的剖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工作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此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学以致用。

二、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教学的发展,与社会不断提出的要求相比还是比较滞后的,在培养会计电算化技术人才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

首先,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由于受学科教育的影响,教学计划制定者往往把原有会计课程体系与电算化岗位相对应,但目前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与职业岗位对应性不够明晰,因此并不适用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设计的要求。

其次,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及理念不明确。在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在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不够重视。在这种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研究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及理念。因此,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整会计电算化教育目标。

第三,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考核评价方式滞后。当前中职学校往往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坏作为评判标准,这种教育考评结果已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已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使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在以后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将无法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比如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一些平时较注重综合能力培养但成绩平平的学生却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为此,职业教育中以学生成绩为主体的考核评价系统与社会的需要相脱节,已无法衡量用人单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价。

最后,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在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结构知识已严重地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发展。据调查,目前中职学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复合型(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专业人才非常少,大部分属于单一型(只懂会计不懂计算机);而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又只懂计算机而不懂会计,因此这样的师资队伍结构很难适应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另外一些属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又缺乏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若直接从教,加上繁重的授课任务,在教学中便容易理论脱离实际,这样就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与提高,毕业生也难以适应以后就业的需要。因此,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三、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探索

由于当前中职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不足和缺陷,而案例教学法既重视理论教学环节,也注重实训操练环节,此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因此,我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行了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探索。

(一)实训准备,选择案例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准备前,教师首先要在上课之前制定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并为每个总教学案例制定具体的案例教学子计划;然后根据教学计划的次序把所选定的案例题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进行仔细阅读、预习分析此案例题;最后教师简明的介绍此案例题的内容、性质及要求。

(二)案例分析,分工操练

通过上述步骤中学生对案例题的预习,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案例题的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接着可以简要分析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步骤,要将抽象的知识寓于具体生动的实际案例中,并要及时提示学生主动去思考,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教师简单分析案例题后,学生便可进行分工实训操练,要让学生在实际操练中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原理及流程。比如在会计电算化中,关于不同操作员有不同权限的教学中,教师若逐条费力讲解,学生或许还是难以明白。但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不同组的成员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操作员,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其他普通操作员(也要细分为若干角色)等等,然后分工完成同一案例题的全部操作员工作。在会计电算化账务操作第一轮完成后,可以再进行另外好几轮的会计电算化模拟账务操作,注意让不同组的成员进行角色互换,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熟悉不同操作员的不同权限操作。这样一个系统虽各自分工,但彼此之间是合作完成的,不仅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和成就感,而且更能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

(三)案例训练,再次模拟

在进行上述教师分析案例、学生分工操练后,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继续去发现与探讨,并进行启发性指导,倘若学生的判断分析有误,教师不要急于纠正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逐步进行引导,让其自己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会计电算化中,有关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等内容的教学,教师若逐条讲解,学生会听得不耐烦,到最后仍可能不会操作。但采用案例教学法时,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付款及收款单位、付款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各组各自模拟不同的结算过程。在几轮的电算化模拟操作中,注意让学生互换角色,从而不同的学生都能熟悉结算方式的具体操作程序。这样的教学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使用方法。

(四)分析评价,归纳总结

在学生进行上述几个流程的操练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同时还可以提出拓展类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去探讨疑难问题;同时教师要对案例题进行总结归纳,并阐明案例题的重难点。如在材料采购的案例中,学生考虑问题一般不会很全面,教师应该在归纳总结中罗列出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其他几种情况,以便提醒学生在以后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最后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对学生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地考核。

总之,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以使电算化理论知识与实际操练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此法是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深入发展而摸索出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现已在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中,并不断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广泛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耀武,熊晓荣.会计电算化案例实训[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21.

[2]杨静.新时期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J].职业技术,2006(9).

[3]孙林英.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王磊.会计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