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

科普站工作计划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农业,关心农村,致富农民的部署和《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跃、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推动全市农村的科技进步、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培训、新品种试验推广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整合农村科普资源,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政村建立和配备“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旨在搭建科技传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按照省科协要求,2006年1月—12月为试点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确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2007年为示范推广阶段,全市行政村60%完成“三个一”建设;2008年所有的村建成“三个一”,实现农村科普网络的全覆盖。同时,组织科普志愿者80人;建设《科普大蓬车》播放点15个;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农村科技服务200人次;年培训农民13万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000人次,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及乡土人才200人,培训农村青少年1500人,培训农民经纪人500人;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实用技术20项。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民科技增收工程”的深入开展,完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强化农村科普实践,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工作内容

(一)、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起点,巩固和发展完善已经取得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辽宁省科普工作达标县(市)”荣誉和成果,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区、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全市逐步实现科普网络建全,科普设施完备,科普队伍稳定壮大,科普示范基地完善规范,科技活动经常,科普成效显著。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

(二)、以农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即“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农技协、村委会、科普示范基地等建立科普服务站,配套建设科普宣传栏,把农技协负责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致富骨干组织起来,培养成为科普宣传员,形成村级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科普宣传阵地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试点村至少培养一名以上科普宣传员。科普活动站要建立组织机构,做到有管理制度、有标牌、有电教设施、有活动记录,每月至少活动1次,并有效发挥作用。科普宣传栏一般修建在村部明显处,贴墙或立式,用白钢和铝型材制成,长5米,高1.5米(8块科普标准挂图),每月更换1次内容。市科协组织50名涉农专家组成新农村科技服务团,结合“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和培训任务,定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技术服务,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合作。

(三)、以“农民科技增收工程”为载体,结合“大孤山庙会科技咨询”、“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普之冬”等大型科普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业经济中科技贡献率逐步加大,农民收入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市科协继续组织开展“赶科普大集,送科技下乡”和“百名专家进百村带千户富万民”活动,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使工作扎实开展而富有成效,东港市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市科协,主任由市科协主席鞠素澜兼任,负责“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领导小组将于8月份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评比。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农业,关心农村,致富农民的部署和《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跃、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推动全市农村的科技进步、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培训、新品种试验推广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整合农村科普资源,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政村建立和配备“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旨在搭建科技传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按照省科协要求,2006年1月—12月为试点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确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2007年为示范推广阶段,全市行政村60%完成“三个一”建设;2008年所有的村建成“三个一”,实现农村科普网络的全覆盖。同时,组织科普志愿者80人;建设《科普大蓬车》播放点15个;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农村科技服务200人次;年培训农民13万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000人次,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及乡土人才200人,培训农村青少年1500人,培训农民经纪人500人;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实用技术20项。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民科技增收工程”的深入开展,完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强化农村科普实践,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工作内容

(一)、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起点,巩固和发展完善已经取得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辽宁省科普工作达标县(市)”荣誉和成果,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区、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全市逐步实现科普网络建全,科普设施完备,科普队伍稳定壮大,科普示范基地完善规范,科技活动经常,科普成效显著。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

(二)、以农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即“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农技协、村委会、科普示范基地等建立科普服务站,配套建设科普宣传栏,把农技协负责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致富骨干组织起来,培养成为科普宣传员,形成村级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科普宣传阵地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试点村至少培养一名以上科普宣传员。科普活动站要建立组织机构,做到有管理制度、有标牌、有电教设施、有活动记录,每月至少活动1次,并有效发挥作用。科普宣传栏一般修建在村部明显处,贴墙或立式,用白钢和铝型材制成,长5米,高1.5米(8块科普标准挂图),每月更换1次内容。市科协组织50名涉农专家组成新农村科技服务团,结合“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和培训任务,定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技术服务,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合作。

(三)、以“农民科技增收工程”为载体,结合“大孤山庙会科技咨询”、“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普之冬”等大型科普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业经济中科技贡献率逐步加大,农民收入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市科协继续组织开展“赶科普大集,送科技下乡”和“百名专家进百村带千户富万民”活动,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使工作扎实开展而富有成效,东港市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市科协,主任由市科协主席鞠素澜兼任,负责“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领导小组将于8月份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评比。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暨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动员大会,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中国科协、浙江省科协关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全国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工作,确保我市今年底通过全国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验收,确保2007年底创建为全国科普示范市目标顺利实现。等一会,戚市长将要作重要讲话。我先根据领导小组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充分熟悉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十一五”时期我市科普工作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融入大都市,建设新富阳,全面推进“山水文化名市、现代产业新城、人居休闲胜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熟悉创建和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我市科普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1、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来统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非凡是党员干部的科技意识,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效益理念;就必须大力推动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和制度化,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使科学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开展创建和试点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普工作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科普能力,使之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2、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加强科普工作,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要害时期,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越是经济发展,我们越要注重科普和科技创新工作,越要突出和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要以科技的进步引领经济的发展。创建和试点工作可以进一步动员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要建设一个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人文气息浓、生活品质优的新富阳,就要广泛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创建和“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就要以切实的举措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为全面推进“山水文化名市、现代产业新城、人居休闲胜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就要以科技的普及与创

新,提升创业水平,拓展创业领域,优化创业环境,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

3、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劳动者素质的差距,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害性制约因素之一。目前,我市城乡广大群众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对普及科学知识、创新科技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更为迫切。开展创建和试点工作直接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以创建和试点工作为抓手,着力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城乡广大群众把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在形形的愚昧迷信和伪科学面前,保持清醒和理智,用科学战胜迷信,用文明战胜愚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创建和试点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二、把握重点,切实做好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

我市创建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发动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科普工作,努力构建社会大科普的格局,力争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手段更加先进,科普队伍逐步壮大,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真正实现科普工作的制度化、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服务,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发挥科技人才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科普组织,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科普工作。在符合相关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积极发展科协组织。要进一步扩大各类技术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在乡镇、街道的覆盖面,不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以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对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承担起全市科普工作的重任。要整合现有农民培训资源,形成城乡统一的培训网络,形成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特色学校为主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要着力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建立健全与科技人员的联系制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潜能,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保障。

2、广泛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开展好科普实践活动,是创建和试点的中心工作和主要形式。必须紧密结合我市实际,联系“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任务,认真抓好各项科普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市民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一要经常性地组织科技咨询、科技信息、科普展览以及大型科普宣传等活动,广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要坚持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基层,根据农时季节特点,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向群众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科技疑难问题。三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手段,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开设大众科普栏目,切实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四要深入开展

调查研究,不断更新科普内容,运用新的科普手段,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实践活动。根据领导干部、城市居民、青少年、妇女、残疾人以及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的需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活动。对于广大社会群众,要重点抓好“科技宣传周(科普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使这些活动成为组织发动面广、对群众吸引力强、社会影响深的科普工作精品。五要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晋升)工作,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整合各类科普资源,加快科普设施建设。市、乡镇(街道)、村(社区)要逐步实现科普设备、手段现代化,不断提高科普教育的效果。根据创建和试点工作要求,市级有关部门要将市科技馆纳入新区建设的统一规划,争取及早建设;市级要建立科普活动中心,乡镇、街道要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依托农村中小学校、农函大辅导站、农村化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文化站、农技协等建立科普活动站;要加大标准科普画廊建设力度,市区要新规划建设高标准科普画廊一处,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地要建设一处10米以上标准科普画廊,各建制村要建立5.4米以上标准科普画廊。要充分发挥这些场所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这里非凡要强调一下的是时间进度问题,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即乡镇、街道建立科普活动站、村建立科普宣传栏和确定科普员工作,今年年底前务必全面完成,其它硬件建设2007年8月底前要全面完成。

4、加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或科普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通过努力,争创省级科普示范乡镇3个,科普示范村(社区)4个,杭州市级科普示范乡镇、街道10个,科普示范社区10个,杭州市级科普示范基地3个,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3个,杭州市级科普特色学校2所。加强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通信器材、造纸及纸制品、轻纺服装等传统产业,淘汰低端落后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提升我市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务实创新,确保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创建和试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创的整体合力,确保创建和试点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要搞好结合。创建和试点工作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把创建工作与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水平。要把创建工作与履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纳入到本职工作中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要把创建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科普惠农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要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基层的科普设施建设,丰富农村基层的科普活动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科普教育体系、农民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农业产业化技术促进体系、基层科普示范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科普工作的层次与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要把创建工作与促进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树立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价值观念。要把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密切结合起来,努力推动科学技术走向大众、走向社会,发展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能力。

二是要创新载体。创建和试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各级科协组织开展科

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假如局限于传统的科普方法和手段,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科普载体,努力实现科普内容、形式、方法、载体的新突破。要在继续搞好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继续利用科普站、科普画廊等阵地,继续发挥农函大、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作用的同时,创新科普载体,拓展科普渠道,利用各种形式新奇、内容丰富、手段先进、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载体,不断扩大创建和试点工作的影响力,提高科普宣传工作的实效。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十一五”时期我市科普工作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融入大都市,建设新富阳,全面推进“山水文化名市、现代产业新城、人居休闲胜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创建和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我市科普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1、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来统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科技意识,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效益理念;就必须大力推动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和制度化,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使科学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开展创建和试点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普工作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科普能力,使之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2、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加强科普工作,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越是经济发展,我们越要注重科普和科技创新工作,越要突出和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要以科技的进步引领经济的发展。创建和试点工作可以进一步动员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要建设一个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人文气息浓、生活品质优的新富阳,就要广泛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创建和“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就要以切实的举措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为全面推进“山水文化名市、现代产业新城、人居休闲胜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就要以科技的普及与创新,提升创业水平,拓展创业领域,优化创业环境,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

3、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劳动者素质的差距,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目前,我市城乡广大群众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对普及科学知识、创新科技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更为迫切。开展创建和试点工作直接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以创建和试点工作为抓手,着力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城乡广大群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在形形的愚昧迷信和伪科学面前,保持清醒和理智,用科学战胜迷信,用文明战胜愚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创建和试点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二、把握重点,切实做好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

我市创建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发动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科普工作,努力构建社会大科普的格局,力争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手段更加先进,科普队伍逐步壮大,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真正实现科普工作的制度化、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服务,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发挥科技人才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科普组织,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科普工作。在符合相关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积极发展科协组织。要进一步扩大各类技术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乡镇、街道的覆盖面,不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以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对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承担起全市科普工作的重任。要整合现有农民培训资源,形成城乡统一的培训网络,形成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特色学校为主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要着力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建立健全与科技人员的联系制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潜能,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保障。

2、广泛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开展好科普实践活动,是创建和试点的中心工作和主要形式。必须紧密结合我市实际,联系“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任务,认真抓好各项科普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市民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一要经常性地组织科技咨询、科技信息、科普展览以及大型科普宣传等活动,广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要坚持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基层,根据农时季节特点,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向群众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科技疑难问题。三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手段,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开设大众科普栏目,切实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四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更新科普内容,运用新的科普手段,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实践活动。根据领导干部、城市居民、青少年、妇女、残疾人以及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的需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活动。对于广大社会群众,要重点抓好“科技宣传周(科普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使这些活动成为组织发动面广、对群众吸引力强、社会影响深的科普工作精品。五要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晋升)工作,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整合各类科普资源,加快科普设施建设。市、乡镇(街道)、村(社区)要逐步实现科普设备、手段现代化,不断提高科普教育的效果。根据创建和试点工作要求,市级有关部门要将市科技馆纳入新区建设的统一规划,争取及早建设;市级要建立科普活动中心,乡镇、街道要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依托农村中小学校、农函大辅导站、农村化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文化站、农技协等建立科普活动站;要加大标准科普画廊建设力度,市区要新规划建设高标准科普画廊一处,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地要建设一处10米以上标准科普画廊,各建制村要建立5.4米以上标准科普画廊。要充分发挥这些场所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的是时间进度问题,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即乡镇、街道建立科普活动站、村建立科普宣传栏和确定科普员工作,今年年底前务必全面完成,其它硬件建设2010年8月底前要全面完成。

4、加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或科普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通过努力,争创省级科普示范乡镇3个,科普示范村(社区)4个,杭州市级科普示范乡镇、街道10个,科普示范社区10个,杭州市级科普示范基地3个,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3个,杭州市级科普特色学校2所。加强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通信器材、造纸及纸制品、轻纺服装等传统产业,淘汰低端落后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提升我市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务实创新,确保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创建和试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创的整体合力,确保创建和试点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要搞好结合。创建和试点工作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把创建工作与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水平。要把创建工作与履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纳入到本职工作中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要把创建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科普惠农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要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基层的科普设施建设,丰富农村基层的科普活动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科普教育体系、农民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农业产业化技术促进体系、基层科普示范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科普工作的层次与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要把创建工作与促进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树立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价值观念。要把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密切结合起来,努力推动科学技术走向大众、走向社会,发展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能力。

二是要创新载体。创建和试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各级科协组织开展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局限于传统的科普方法和手段,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科普载体,努力实现科普内容、形式、方法、载体的新突破。要在继续搞好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继续利用科普站、科普画廊等阵地,继续发挥农函大、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作用的同时,创新科普载体,拓展科普渠道,利用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手段先进、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载体,不断扩大创建和试点工作的影响力,提高科普宣传工作的实效。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4月3日,苏州市“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总结推进会召开,总结过去三年全市“兴农富民”工作,启动第三轮“兴农富民”工程。苏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纪顺俊出席并主持会议,市委农办副主任王纯出席并宣读表彰决定,市科协副主席张亿锋作工作报告。

自2009年以来,苏州市“兴农富民工程”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局,通过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落实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建设一批科普惠农服务站等措施,三年累计实施科技对接项目321个,对接 241个村,参与对接的农业专家407人,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98个;参与各类科技培训人数达 5.66万人次,直接带动农户29712户、辐射达126689户,工程实施成效显著。一是“兴农富民”工程载体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建成省、市级惠农服务站54个,获国家、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优秀农技协11个,优秀科普示范基地 10个,获国家和省奖补资金达 248万元;二是“基地+企业+示范户+农户”的示范辐射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三是覆盖全市农村的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各地培育了一大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共有14名科普带头人获得国家、省级表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2013年起,按照江苏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苏州市“兴农富民工程”新三年工作正式启动。新一轮工程将以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基本要求,不断深化“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科普惠农服务站”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培育并发挥好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惠农服务站的作用,广泛组织农业科技专家与农户挂钩结对,抓好示范项目,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创建科普示范村,加强农村科普服务能力,开展农民科学素质培训,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生态文明。苏州市新三年“兴农富民工程”重点突出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农村服务平台,扩大服务覆盖面;二是紧扣现代农业建设目标,提升项目示范水平;三是开展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四是培育树立示范典型,加大科普示范效应。力争到2015年,实施“兴农富民工程”项目350个,建成国家和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农技协18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8个、农村科普带头人34个,创建省、市级科普示范村50个,建立省级科普惠农服务站50家,覆盖300个行政村,带动3万个农户科技致富,实现参与农户人均年收入增长20%。

会议表彰了苏州市“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优秀科技专家10人、优秀组织单位17个、优秀示范项目15个。吴江区科协副主席曲小敏、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高工任丽珍作了工作交流。各市(县)、区农办负责人、科协分管主席、受表彰代表共60余人参会。(江苏省科协)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如今,普通话不仅是中国的行政、贸易与教育的主要用语,而且在全世界得到高度认可与广泛应用,因此,推广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促进汉语正确规范的使用显得前所未有的迫切与紧急。普通话水平测试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推普工作在新形势下的继续,是国家推普新方针的具体体现。这项工作的开展,加大了推普工作的力度,使推普工作有了重要抓手,促进了测试对象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普通话教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促进了科研和学术交流,支持和促进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为汉语国际推广做出很大贡献,是国家实施语言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有高境界、大视野的到位认识,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我们的这项工作在行动上周密安排,踏实作为。

分层级,齐上阵,抓好普通话水平测试综合管理

(一)构建校、院、班三级管理工作模式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4年成立,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和教务处处长担任副主任委员,校内各单位的分管领导兼任校语委委员,语委下设语委办公室,语委办公室主任兼任语委常务副主任,配备专职干部一人,具体负责语委日常工作,校学生会设语工部,各教学院(部)设有语工专职干事,各班级有语工委员,形成校、院、班的语言文字三级管理工作模式。校语委自成立以来,以切实认真的态度和严谨求实的作风,积极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为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师生员工语言文字水平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测试站机构健全,人员齐整,设备到位2003年,湖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授权我校成立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测试站挂靠语委办。语委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汇报,测试行政管理工作列入语委办主要工作职责,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列入语委工作计划。普通话测试站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和满足工作需要的办公条件,经过多年有计划的培训,现有部级测试员4名,省级测试员26名,其中湖北省骨干测试员4名。测试机构在同级语委办领导下运转协调。去年我们向省语委办和测试中心申请成为机辅测试试点单位,已经获得批准。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我们已与教师技能自主训练中心开展合作,计划在该中心建机辅测试专用机房和候考室等,把普通话培训、测试与教师技能训练相结合,为“以测促训,以训保测”拓宽路径。(三)注重综合管理,提升管理效应1.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我校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教学委员会和语委每年召开一次语言文字专门会议,听取语言文字工作汇报。学校每年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都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要求,认真总结。在《咸宁学院文明单位(职能部门)考核细则(草案)》“环境建设”之“人文环境”中有明确规定:“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要求明确。在创建活动中,由党委宣传部和校语委办认真检查落实。2.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学管理学校出台了《咸宁学院关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意见》(咸学院发【2006】7号)文件,在《咸宁学院教学工作规范》(咸学院教【2007】30号)、《咸宁学院教师行为规范》(咸学院教【2006】51号)等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语言文字水平能力的要求;2010年版培养方案构建的教师教育师范技能全程培训体系中,教师口语、三笔字成为教师教育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对与语言表达关系密切的专业开设了普通话课或口才训练课,课时、教材、师资等落实。在人文学院开设了《现代汉语》专业必修课,《演讲与口才》、《文字学》、《汉字与文化》、《应用写作》、《基础写作》、《硬笔书法》、《朗诵与演讲训练》等选修课;在教师教育专业开设了《教师口语》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语文》、《朗诵与演讲》、《口才训练》等课程,学生学习普通话,锻炼口才能力的兴趣非常浓厚。与此同时,语言文字工作还被纳入了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和师生科研工作中。3.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师资管理学校人事处在《关于做好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师资格申请人员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内容及评分标准(现场有学生的试讲)》等文件中明确将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将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上岗条件。在《咸宁学院教师教学业务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咸学院教【2004】21号)、《咸宁学院校内试讲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咸学院教【2007】40号)、《咸宁学院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试行)》(咸学院教【2004】10号)等文件中将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列入评估教育教学质量、评选先进的条件。同时我们还将普通话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发出了《关于开展教职工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通知》(咸学院办发【2009】24号)等文件。4.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生管理学校将学习使用普通话列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咸宁学院关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意见》(咸学院发【2006】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师范专业学生达不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没有参加普通话测试的,均缓发毕业证书。”我校师范专业学生100%参加普通话测试,非师范专业学生也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参加培训和测试也达到80%以上。

强队伍,重过程,做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一)不断加强测试队伍建设测试站有测试员队伍建设培养规划,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普通话测试中心举办的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考核培训班学习,选派人员参加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学习,考核合格率达到100%。测试员数量能够满足本站测试工作的需要,推荐选拔的骨干测试员能够按时参加省测试中心举行的培训考核,并且每年考核都全部合格,能够胜任测试组长或复审员的工作。我校测试员积极承担测试任务,除少数因外派出国任教或外出进修学习的测试员,其他测试员每年的测试工作量不少于6个工作日。我们建立本站测试员业务档案和测试组长、复审员工作记录,定期对测试员进行后续培训与考核,有奖惩制度,考核不合格的不准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严格执行评聘分开制度,未聘测试员不得承担测试任务。测试组长或复审员认真履行《测试组长、复审员工作职责》,对本站测试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严把测试质量关,测试员严格按照《测试员工作规程》进行测试,无违纪事件发生。测试站有计划地组织测试员进行语言文字或测试工作研究,每年不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有科研成果。近年来,我校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工作颇有成效,就科研课题来说,涉及到现代汉语规范研究和方言调查的科研立项,有国家语委一项,有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两项,有校级重点及一般科研教研课题多项。(二)严格测试过程管理我校成立测试站之初,同时兼顾咸宁市相关人员的测试,后来咸宁市也成立测试站,地方人员需要测评普通话则通过咸宁市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我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就由我校测试站统一组织,独立完成测试任务。测试站严格按照《湖北省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细则》组织测试,对测试过程进行监控的措施主要是安排复审员到考场跟从测评和听取录音等办法。有完整、规范的测试档案,包括测试计划、测试录音、测试成绩、测试工作总结、测试员工作量记录等。测试站坚持“先培训后测试,不培训不测试”的原则,按照国家颁布的《测试大纲》,对应试人员进行测前培训,因地制宜,分校区、分时段,切实把测前培训抓落实,抓到位。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及《湖北省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细则》,每年制定培训测试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备案。按时向省测试中心上报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在财务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省物价局批准的收费项目收取费用,没有超标准、超项目收费。按照《关于调整普通话水平测试费上交比例的通知》(鄂语测【2005】005号)的有关规定,及时上交测试费,测试经费独立核算,遵守国家财务制度并接受审计,无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发生。(三)按时按量完成任务,工作效果好我校测试站根据上报省测试中心的测试计划,测试完成率达到100%,二级、三级测试成绩经省测试中心抽查,年度总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上报的一级乙等测试成绩,经省测试中心复审,年度总通过率达到100%,90%以上应试人员对培训测试过程和结果满意,测试的作用和效果得到绝大多数被测单位认可。

多途径,显亮色,开展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各项活动

(一)学校将普通话学习与测试纳入教育教学体系2009年4月,学校出台了《咸宁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要求以“三字两话(画)”(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等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技能为核心,搭建培训平台,构建教师教育全程实践教学体系。2010年7月,出台《关于构建本科专业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意见》、《咸宁学院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师范技能全程训练实施方案》两个文件,就如何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三字两话(画)”等技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在上述文件的要求和指导下,2010年春季学期,教务处组织教师对教师教育专业2007级本科、2008级专业学生进行了“三字两话(画)”等技能培训和测试,培训、测试工作扎实有序,收到实效。(二)依托测试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每年精心组织“推普宣传周”活动,语委办和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联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近年来,我们依托推普宣传周,延伸开展了“推普月”系列活动。学校组织部分师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上街散发推普宣传资料,纠查不规范汉字;举办了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华诵”朗诵比赛、“中华赞”征文活动、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等,宣传活动有特色,有成效。(三)服务地方,获得好评我校普通话测试站大力支持咸宁市测试站工作,积极组织和协调我校测试员参加咸宁市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同时应咸宁市语委和测试站的请求,学校语委办和测试站多次选派尤翠云、孙和平、谢文芳三位部级测试员、副教授和李爱国(省级骨干测试员、武汉大学博士)、王玉(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讲师)五位教师为咸宁市各单位讲授普通话与规范汉字培训课程。另外,我们还多次为咸宁市地方各种语言类比赛提供辅导,担任地方各种有关语言文字方面比赛的评委。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为组织实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根据省、市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方案确定的任务和措施,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突出“科学发展、发挥优势、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原则,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总体目标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提高全镇公民科学素质,特别是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要显著提高。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促进我镇科普工作制度化、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科普设施进一步完善,科普手段不断创新,科普队伍不断壮大,科普网络更加健全,科普服务能力得到提高,科普工作社会环境得到优化,科普成效更加显著,进一步提升科技对我镇经济发展的作用。

组织实施

成立文武砂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陈晓清镇长任组长,科技副镇长和宣传委员任副组长,经济发展办、人大办、妇联、团委、文化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所所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社会事务办负责人、农业服务中心、中小学、卫生院等部门负责人及各村站的主干为成员,具体负责《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挂靠镇科协,办公室主任由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担任。

各村站也应成立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应的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负责本辖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

任务及责任

对《科学素质纲要》的主要任务及职责分解如下: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部门:镇文教卫生服务中心、团委

责任单位:镇宣传部门、社会事务办、广电站、环保、妇联、科协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部门:镇农业服务中心、各村站

责任单位:镇组织部门、宣传部门、社会事务办、林业站、广电站、文教卫生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所、团委、妇联、科协

3.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部门:社会事务办、工会

责任单位:镇宣传部门、环保、文教卫生服务中心、广电站、工会、团委、妇联、科协。

4.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部门:镇组织部门

责任单位:镇宣传部门、环保、村镇规划与建设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所、团委、妇联、科协。

5.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牵头部门:文教卫生服务中心、计生办

责任单位:镇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农业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林业站、国土资源所、环保、计生、团委、妇联、科协。

6.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牵头部门:镇科协

责任单位:镇宣传部门、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文教服务中心、广电站、村镇规划与建设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所。

7.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牵头单位:镇宣传部门

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文教服务中心、广电站、团委、妇联、科协。

8.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牵头部门:镇科协、各村站

责任部门:镇组织部门、农业服务中心、林业站、文教卫生服务中心、村镇规划与建设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所、团委、妇联。

9.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检测评估

牵头部门:镇科协

责任单位:镇组织部门、宣传部门、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农业服务中心、文教卫生服务中心、团委、妇联。

运作机制

(一)政府推动

1、研究制定贯彻《科普法》,推进我镇科普工作、科技教育的相关措施,制定科普优惠及激励措施。

2、按照国务院《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各村成立相应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

3、加大公共财政对科普的投入。落实有关政策,使支持、资助《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企业和社团等社会力量得到政策性优惠。

(二)社会支持

吸引社会多方面参与和支持《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利用社会化的科普资源,打造可持续的、社会化的科普活动品牌,组建社会化的科普网络体系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科普投入、动员、激励和评价等各个环节都呈现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三)全民参与

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营造“人人需要科普,人人参与科普”的良好氛围。细分科普的重点对象和人群,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社区居民、农民工和社会弱势群体开展行之有效的科普工作。转变单纯将公民看作科普受众的观念,支持全民对科普的参与和互动。

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密切协作。镇政府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范围积极开展工作。牵头部门按照本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会同责任单位研究制定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积极参与实施工作。各村站负责领导和统筹安排本辖区的实施工作,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2.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全体公民为科学素质建设主体,发动全民参与《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坚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抓住科学教育这个关键环节,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加强科普资源建设与共享,努力形成社会化大科普格局。

3.加大投入,健全队伍。镇政府根据我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际需要,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经费列为战略性投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各单位、各部门和人民团体要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4.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广泛开展宣传和社会动员,充分发挥公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每年围绕主题系统设计全民参与的科普活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工作方案,多种方式动员全民参与。

5.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会议交流、情况通报等工作制度,及时反馈和沟通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各成员单位间既分工明确,又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资源,搭建社会化工作平台。各村及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的实施工作,应与省、及福清市整体实施工作保持一致,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

6.检查监督,推动落实。镇领导小组负责对镇直各部门和全镇各村的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各村对本辖区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检查监督情况及时报告镇领导小组。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实际,研究并提出年度工作要点的建议。

工作进度

2010-2015年期间,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安排如下:

(一)启动实施阶段(2010年[2-4]季度)

——建立领导机构及工作制度;

——进行社会动员和开展宣传;

——明确职责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确定工作主题并组织实施;

——制定科普工作规划,推动和指导各单位、各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研究政策、投入、队伍等相关保障措施。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2014年)

——推动主要行动和基础工程,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并落实相关措施;

——落实政策、投入、队伍等相关保障条件;

——探索、研究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模式和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实施工作;

——开展中期评估。

(三)评估延展阶段(2015年)

——继续推进实施工作;

——2010-2015期间实施工作的阶段目标、任务和措施。

保障措施

(一)建立制度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相关方案与措施,明确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职责与任务。逐步将科学教育和普及列为全民学习必修、单位文明必考、领导业绩必评的项目。

(二)经费保障

逐年增加政府对科普的财政投入,努力提高社会捐款在科普经费筹集额中的比例。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和先进的运营方式,选准投入方向,优化科普的投入结构,加强追踪问效,提高科普资金的运营效益。

(三)队伍建设

以现有的科普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以及农村科普网络为基础,通过激励、规范、培训、竞争和考核等手段,精心培育专职科技教育队伍、志愿者队伍、科普创作队伍、专业传播者队伍、科普监测队伍等,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着力抓好两项“特色工作”

(一)突出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是县科协年部署的重点工作,县科协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总抓手,以“一站一栏一队一员”建设为活动载体,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工作,在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去年已建设的乡镇和中心村科普服务站基础上,重点抓好受国家、省表彰单位的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今年,成立了果业协会、养猪协会、养鸡业协会等三个农技协科普惠农服务站、20个中心村服务站。形成了自上而下、覆盖面广的科普惠农服务网络,大大增强了科普技术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科普服务站”是依托科技人员资源优势,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的传播科学技术的网络平台,随时实现专家与农户、专家与企业的对接。已接待咨询2800多人次,为农民解答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500多个,使广大群众足不出乡(村)便可直接享受一流专家的科技服务。农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专家可以面对面予以解答,体现了直接、快捷、方便,提高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县委、县政府从年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扩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社会影响,通过宣传和表彰,充分发挥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农村科普带头人、科普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为桃水镇油茶高产示范基地争取到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先进科普示范基地,全县以表彰20个先进惠农单位,10个科普带头人。

二、统筹兼顾,搞好科普工作

(一)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一是为强化对《纲要》实施工作的领导,县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领导成员变动情况,进行了充实调整。二是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科普健康行、青少年科技大赛、企业科技创新培训班、科普报告百村行活动,农民培训等等。三是编印《农村科普》、《社区科普》,全年共发行8期4万份,从各个方面普及科学常识,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水平。

(二)青少年科普活动形式多样。一是联合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参加了科教创新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加强了我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了科技教育工作者之间的经验交流,为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组织全县青少年积极参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20件,在申报参赛的20个项目中获得了市级表彰的13个,省级表彰的2个。三是与教育局共同承办了为全县广大青少年学生举行的三场科普活动,进一步唤起了同学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探索创新的热情和兴趣,激发了他们从小立志献身科学的志向。

(三)社区科普工作广泛开展。为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工作的深入开展,县科协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新颖活泼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科普活动。一是举办影响广泛的社区科普广场活动。县科协在“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三次大型科普活动中联合城关镇科协和社区举办大型的社区科普广场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抗震减灾、节约能源、法律常识、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疫病防治等科普知识咨询服务和图片展览。每一次活动都吸引数以千计的居民群众参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积极拓宽科普宣传渠道,把科普教育宣传和社区各种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之中接受教育,这样既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又使居民群众学到科学知识,全年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二次,受益群众达2万人。有效地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三是组织《社区科普讲师团》和科普志愿者积极参与特殊节日的社区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全国科普日”开展预防疾病、科学生活常见病多发病专栏宣传。

(四)积极推进“科技助农致富工程”。根据“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科协在新的一年完善服务“三农”工作的创新性举措,县农函大分校、农村科普讲师团的同志深入到村和基地举办技术讲座达30多次,培训5000多人次;对20多个科普示范联系点进行了跟踪服务;为无公害养殖、大棚蔬菜、有机葡萄、高产油茶、山地养鸡等设置了10个高产展示点;明确了10个高产攻关点;还设立了多种奖项并免费为联系点上的农民提供科普宣传资料和种苗。农业专家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加强科协自身能力建设

(一)召开攸县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月28日,在县委接待中心召开了大会,全县科技工作者代表18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县委、县政府表彰了24个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科协领导班子,总结八年来科协工作,对今后5年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途径,为适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我们对湖南省怀化市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优质服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针对县乡服务站所开展优质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怎样搞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措施。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全市辖区内13个县(市、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和290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

1.2调查方法 由市、县(市、区)人口计生委(局)和服务站计生科技管理负责人组成调查队伍,分组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座谈、发放调查表、查阅档案等方式开展调查。

1.3调查内容 开展优质服务工作的条件;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情况;开展生殖道感染疾病查治情况;群众对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

2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现状

2.1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优质服务的基本条件 13个县级服务站均为全额拨款全民事业单位,四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药品调剂许可证、收费许可证)齐全,有6个县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290个乡镇服务所办理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许可证》,108个乡镇服务所办理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县级服务站业务用房平均达到1800平方米,职能科室基本合理,能够胜任本职工作。12个县有计划生育服务车。8个县有优生监测生化检验室。乡镇计生服务所业务用房平均使用面积达到185平方米,2~4万人的乡镇达到了300平方米以上。县乡服务站所共有技术人员887人;有执业医师147人;执业助理医师258人;有245人具备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资格。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51人,初级职称666人。13个县级服务站都开展了计划生育“四大手术”和男女性生殖保健与生殖道感染疾病查治,8个县开展优生遗传检测。目前有50个乡镇开展结扎手术,有228个乡镇开展上环手术,72个乡镇开展人流手术。乡镇都装备了B超、显微镜、红外光治疗仪。

2.2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情况 县乡服务机构在开展“知情选择”中,在“五期”教育培训班上,全面细致地讲授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知识j进村入户将各种宣传资料发到育龄妇女手中,面对面讲解;在悄悄话室,为育龄妇女提供咨询服务,解难释疑,从而达到育龄妇女“知情”的目的。在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上,全市坚持“生育一孩以上环为主,生育二孩以结扎为主”的原则,强调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先进地区,选择绝育术等不可逆避孕方法呈逐年递减趋势,怀化市的绝育术仍是高落实率。

2.3开展生殖道感染疾病查治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市育龄妇女995605人,有681797人参加了生殖道感染疾病普查,普查率达68.5%,查出患各种妇科病256624人,患病率37.6%,用药治疗183585人,治疗率71.5%。2006年在部分县开展了“生殖道感染免费普查项目”,普查内容包括:阴道涂片细菌学检查、电子阴道镜检查、内诊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B超检查。普查县的服务站都专门抽出4~5名工作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组成普查组,由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将免费生殖健康服务送到乡、村、组,根据对象不同的症状进行了引导诊治和低费治疗,赢得广大育龄群众的认可、支持与广泛参与,使免费普查项目成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品牌。

2.4群众对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本次调查设置了有关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知情选择、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10个方面的问答题,共抽查育龄妇女1740名,能及格的有1136人,占65.40%。知识来源渠道主要是“参加培训班”“看宣传资料、展版”“计划生育干部教育”。被调查的育龄妇女,对孕期保健、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知识懂得不多;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效果还远远达不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目标要求。

3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基础设施、人员结构不适应优质服务工作需要 按照《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大部分没有达到规定的建筑面积,县级站基本上都没有视听室、宣传品制作展示室、育龄夫妇活动室。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有独立的国策楼、国策院只占服务所总数的30%,医疗器械、设施大部分是建所时购置的。县乡计划生育技术人员高学历、高职称的学科带头人少,有执业资格的少,有医疗临床经验的少,业务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优质服务工作的开展。

3.2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工作差距大 在指导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时,存在“包办代替”;为育龄群众提供选择的避孕节育方法不多;对避孕节育对象缺乏服务的连续性,上环、结扎后随访少、服务少,存在“一劳永逸”现象;没有将“知情选择”工作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

3.3生殖道感染疾病查治工作任务艰巨 不少地方在孕环情检测的同时,问诊了“月经、白带正常吗?”“下腹痛吗?”等,就算参加了检查,没有个案登记,资料零乱、不齐。生殖道感染疾病检查的参检率不高,患病率不高,治疗率不高。按工作要求,参检率要达到80%以上,患病率农村一般应达到75%以上,疗率要达到90%以上。主要问题:一是部分育龄群众对生殖道感染疾病查治缺乏兴趣,认为乡计划生育技术人员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查病治病的本事;二是乡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的确缺乏必备的知识和技术;三是经费困难,一次性窥阴镜、手套、臀垫等必要的医疗消耗用品无钱购买;四是群众查出了病也不愿花钱治疗,认为计划生育部门是免费的,要自己购药就情愿不治。

3.4优质服务工作位置不够高、抓的力度不够大 一是部分领导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同志认为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形式”,是“软指标”,认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人口出生,花过多精力抓优质服务,会影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二是优质服务工作在年度目标考核中没有分量。省、市每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阵地建设、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和生殖道感染疾病查治工作等均没有考核指标。三是优质服务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医疗设施、医疗消耗品无资金购买,影响了基层开展优质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4 意见和措施

4.1 加强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政领导,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落实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始终,认真研究和解决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建立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目标和目标管理体系,将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以计划生育技术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工作、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投入,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年度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

理内容和本地社会发展计划,加大考核分值(占百分制考核总分25%),推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面深入开展。

要加大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投入,各级财政要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必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投入要逐年增加;乡镇统筹经费中规定一定比例用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乡服务站所通过拓宽生殖保健服务领域积极创收,将部分收入优质服务工作的投入。

4.1.3强化各职能部门职责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许多职能部门,无论哪个部门和承担何种服务,都要接受政府的统一管理和群众评估。要避免单打一,将服务融于各部门的具体工作中去,做好结合文章。

4.2、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服务能力建设 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条件是服务机构和人员具备胜任服务能力。

4.2.1要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全市对县乡服务所按照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科学规范的的原则,重新布局、分类,集中财力加快中心所的建设步伐。规范服务站所内部结构和科室布局,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装备与技术服务相适用的医疗、检验及抢救设备,加强对技术服务质量的监控力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对服务站所进行定期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县乡服务站所和科技管理部门要100%装备计算机,实现市县乡联网,实现服务站所内部技术服务和管理的信息化。

4.2.2要努力提高技术服务人员优质服务能力 要制定奖励优惠政策,调动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参考积极性,争取大部分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证;要打破地域、部门限制,把业务精、水平高的技术人员吸引到计划生育队伍中来,解决依法执业问题;通过完善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考核评审、职称晋升的有效机制,促进人才成长。加强中青年技术、骨干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要在基层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活动,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服务、咨询服务能力。

4.3努力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质量 要组织全体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德医风规范》,制定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实行挂牌上岗,加强群众监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质服务量化考核记分标准及奖惩办法》,把医德医风和技术服务质量的具体要求归纳成条理化、数量化的考核指标以百分制的形式考核到人,考核结果与奖惩、评先、评优挂钩,形成比较系统的优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4.4全面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三大工程” 要围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6个要素:①提供足够选择的避孕方法;②介绍避孕方法的知识;③胜任的技术能力;④良好的人际关系;⑤周密的随访服务;⑥多功能的生殖保健服务开展工作。

4.4.1加大计期生育生殖健康科普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人口学校、节假日、农村集市开展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宣传,采用制作展版巡回展览、发放宣传小册子,开办咨询门诊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安全有效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知识,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4.4.2积极推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 知情选择体现了广大育龄群众的意愿,是计划生育整体工作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推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工作中,要发挥好计划生育服务所宣传室和悄悄话室的作用,做好每一个避孕节育对象的宣传、咨询服务,使落实避孕措施的育龄群众充分“知情”指导她们选择以长效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应的避孕节育方法;根据相关报道,宫内节育器和输卵结扎术仍是当前农村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要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健全管理档卡,认真做好避孕节育全程服务,降低非意愿妊娠,减少流引产,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2009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1、积极组织参加“三下乡”活动。2009年1月19日至20日,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直16个部门共300多人,冒着雨雪凝冻,赴兴仁县开展2009年贵州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示范活动,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推广、法律知识宣传咨询、健康知识宣传和大型义诊等形式,服务农村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省科协副主席钱斌率科普部和科技馆共16名工作人员参加活动,向兴仁县科协赠送价值3万元的科普资料,现场开展科普大篷车展品、展板展示和科学互动表演,发放年画、年书、挂历、春联共3000多本、农村科普小册子约4000册,深受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

   2、积极组织开展抗击雪凝灾害活动。自1月13日开始,我省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雨雪冰冻天气,成为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为了全力抗击雪凝灾害,科普部参加了省科协赴灾区调研组,及时向中国科协上报了全省科协系统受灾情况,争取了中国科协救灾拨款100万元,省科协又追加10万元,全部拨付基层,并翻印了《农村低温冰雪灾害生产自救手册》2万册下发,帮助广大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3、组织实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去年10月,中国科协启动了第七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和全国调查要求,省科协、省统计局向省财政厅申请了20万元调查专项经费,在完成全国调查任务的基础上,增加调查样本量同步开展XX年年贵州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在去年组织调查工作负责人和调查员培训、完成抽样工作并开始入户调查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省科协加强了对各地入户调查的质量控制,完成了问卷编码和数据录入工作,于3月21日将调查数据和全国问卷寄中国科协科普所。现正在进行数据处理,调查结果将于今年年底公布。

   4、组织实施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和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省科协决定从2009年至2010年组织实施《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项目,制定了《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项目管理办法,于4月1日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58号),组织各市(州、地)及县(市、区)科协申报。全省有10个单位获批,开展此项工作,省科协共拨付培训资金50万元。

   5、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下发文件4份,编印了工作简报。为贯彻实施《纲要》,落实《国务院关于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9]13号)精神,根据石宗源书记和孙国强副省长的指示, 5月9日,省科协上报了《关于我省进一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建议》(黔科协呈字[2009]81号),提出了保留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机构设置等三条建议。5月13日,石宗源书记作出“同意三条建议”的重要指示。因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工作变动,以及有关成员单位领导人事变动较大,省政府办公厅于7月9日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黔府办[2009]68号),对领导小组进行调整,由省政府副省长谢庆生任领导小组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文阳和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任湘生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同时任湘生同志还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6、组织申报科技扶贫项目。5月5日下发了《关于申报2009年贵州省科协科技扶贫项目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78号)和《贵州省2009年度科技扶贫项目指南》。要求各地于6月15日前认真组织申报。对申报项目进行认真评审后,评出资助项目29项,资助项目经费32.5万元。

   7、组织开展全省科普工作表彰工作。为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激励和动员各级科协组织和社会力量积极开展科普工作,科普部制定了《贵州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办法》(试行),于5月8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82号),决定从2009年开始组织开展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确定了以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基层单位和个人为推荐对象。共表彰先进集体50个,先进个人80名。5月22日,科普部下发了《关于推荐中国农函大先进分校、先进工作者的通知》,组织推荐了1个农函大先进分校和5个先进工作者,上报中国科协农函大,参加评选表彰。

   8、与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共同联合组织了“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活动。5月14日,召开了“2009贵州省科技活动周暨振兴贵州、服务三农、科技列车贵州行”新闻会。5月17日,“2009科技活动周暨科技列车贵州行活动”在贵阳市人民广场拉开序幕,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宣布开幕,副省长孙国强讲话。今年贵州省科技活动周以及“振兴贵州、服务三农、科技列车贵州行”活动17日至23日同步举行。参加科技列车的专家80名,5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研究员和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科技史研究和科学普及专家王渝生研究员在贵州科技馆分别作了题为《从科学家的故事看……》和《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的科普报告。共2页,当前第1页1

   9、组织开展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工作。为引导和帮助“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延长“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工作链,建立起科普惠农长效机制,中国科协科普部今年在全国15个省组织开展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工作。我省是试点省之一。5月22日,科普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市(州、地)科协按照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试点工作。

   10、组织开展县级科协科普工作测评工作。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县级科协的科普工作情况,对各县级科协的科普工作条件和绩效进行量化评价和分析,提高科普工作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科普部于6月3日转发了中国科协《关于组织开展县级科协科普工作测评的通知》(科协普发基字[2009]12号)。收齐资料后,省科协科普部将88个县(市、区)科协的科普工作进行了测评并分析,于7月30日上报中国科协。

   11、组织开展全省农技协基本情况调查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先进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和优秀科普带头人的评选,有效推动全省农技协工作,根据中国农技协《关于开展全国农技协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科普部于6月3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农技协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地)科协认真填报了“XX年年各市、州、地科协农技协基础情况调查问卷”,省科协科普部汇总我省情况后上报中国科协农技中心。

   12、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配发工作。4月,组织贵阳市乌当区参加中国科协科普大篷车培训和接车。组织申报2009年科普大篷车,向中国科协递交了配车申请报告,毕节地区科协科普大篷车申请获批。

   13、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要求,联合省财政厅7月向全省的9个市(州、地)科协和财政局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贵州省2009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126号)。要求各地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申报材料,并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评选后上报中国科协参加全国评选。10月,我省申报的9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1个农村科普带头人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

   14、组织开展“XX年年贵州省全国科普日活动”。7月1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贵州省200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具体事项的通知》(黔科协发普字[2009]131号)。9月17日,省科协召集《贵州日报》社等省内14家新闻媒体,在贵州科技馆9楼会议室召开了“贵州省200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新闻会”。

   9月20日上午,省科协科普部、反邪教协会、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及13个省级学会的180多名科技工作者将在贵州科技馆举行主会场科普宣传活动。当天,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庆生等省领导将到贵州科技馆、人民广场、乌当等科普宣传咨询活动现场进行视察,参加活动。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在9月20日前后开展的重点活动共有167项(次),其中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科普一条街、启动仪式等)73次、科普进农村(社区、学校)35项、科普报告会(讲座、座谈会)25项、科技培训6项、科普展览14场、科普参观活动8次、其它活动6次。省科协还于9月22日至28日期间组织科普专家报告团赴基层,针对领导干部、职工、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人群,举办20多场科普报告会。

   15、组织实施中国科协“西部科普工程项目”和“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项目。完成中国科协“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项目,在南明、兴义、余庆建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并完成德江、湄潭的“西部科普工程”项目,向中国科协提交了“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项目总结。

   2009申报的中国科协“西部科普工程”项目2项(毕节、赤水),“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项目3项(福泉、乌当、印江),获中国科协批准立项。

   16、积极制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件。2009年上报省远教办制作课件计划共7个。到目前为止,《菜辣椒保护地栽培技术》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系列片)》已完成前期摄制工作。

   17、积极参加省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9月底抽调王利波同志到省科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其他党员干部认真参加活动各项工作。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基层科普 专项资金 管理实践 成效

近年来,福建省越来越重视基层科普工作,不断加大对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2006年起,在省科协年度部门预算中设立了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从省级财政性资金中安排,专门用于奖补扶持基层开展科普相关工作,年度规模从2006年的100万元发展至2011年的1420万元。该专项资金管理遵循统筹兼顾、规范管理、专款专用和绩效评价的原则,注重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

1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2011年,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包含4个分专项:一是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从2006年起设立,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补助基层科普车(含科普大篷车)和科普专用设备的购置更新、科普网站建设等,提升市、县(区)科协自身能力。二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从2007年起设立,2007~2009年每年安排250万元,2010年起每年安排320万元,用于奖励和补助在农村基层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开展基层科普相关工作,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通知》,促进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2007年由省级财政追加安排、从2008年起设立,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科普惠农宣传栏、服务站建设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及奖补省科普先进县(市)、乡镇,增强农村科普宣传和培训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从2010年起设立,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市、县(区)科普场馆布展设计、展品设备购置及配套设施建设,旨在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协等部门关于福建省科普场馆平台建设规划(2010~2012年)的通知》,推动市、县(区)科普场馆建设,提升基层科普展教能力和水平。

2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做法

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和不断扬弃创新,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科学化、规范化。2007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奖补资金使用和管理的通知》。2008年,省科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通知》,该文件制定了《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管理制度》、《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栏建设标准》、《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员管理制度》。2009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意见》。2011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共设总则、目标与原则、申报与评选、组织实施、表彰奖励、资金管理等六章共四十二条,规定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的用途、开支范围、预算申报审批程序等,明确了专项资金由获得奖补资金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所在的县(市、区)科协、财政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县(市、区)财政局统一拨付到县(市、区)科协,实行报账制管理,同时强调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2 规范项目申报评定程序

根据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所含各分专项的不同用途,在项目申报表中设置相关支出绩效目标内容,组织基层规范申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申报范围面向农村基层,符合《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各县(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填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等申报材料,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将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县(市、区)推荐名单进行复核,提出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省科协和省财政厅。省科协和省财政厅根据各设区市的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深入调研,审查申报材料,组织专家评选出福建省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在省级媒体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予以表彰奖补。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申报范围是县(市、区)科协,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申报范围是市、县(区)科协,要申请上述专项资金补助,须向省科协提交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经审核、汇总后,提交专题会议研究评审。会上评定通过的补助项目及金额由省财政厅和省科协联合下达到有关市、县(区)科协和财政部门。

2.3 加强项目执行跟踪监控

重视开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执行过程以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跟踪督促检查调研,采集相关信息并加以汇总分析,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程、资金支出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总结经验,纠正偏差。2008年,省科协印发《关于报送科普惠农兴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通知》,要求获得2006年、2007年奖补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填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情况填报表》并附上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材料。2009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填报〈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表〉的通知》,对2007年、2008年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2011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检查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获得2010年专项补助资金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支出绩效进行认真自查自评,填报《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表》并附上专项资金到位、支出、结余相关财务凭证复印件,同时省科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调研。2012年,省科协印发《关于报送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的通知》,要求获得2010年、2011年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且未正式上报项目总结报告的单位填报《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表》,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到实地调研,现场检查、核实所报项目支出绩效运行信息。

2.4 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积极开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认真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努力查找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根据财政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被选定为2009年、2010年支出绩效评价试点项目,按规定编报了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了试点项目事后评价,报送了自评材料。2012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2011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选定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作为2011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开展项目事中评价,要求各有关县(市、区)科协负责组织辖区内获得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奖补的单位和个人认真开展支出绩效自评,报送《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基础表》、《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评表》和绩效自评报告;在基层自评的基础上,省科协撰写了《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按时报送给财政部门。

3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实施主要成效

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实施以来成效显著,2006年~2011年已累计组织实施1054个项目,共安排下达补助资金5490万元。通过该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激励基层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提升了福建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

3.1 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至2011年底,全省已投入使用的市、县(区)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共有28个,比2009年增加5个;建筑总面积67002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32513平方米,培训活动室面积6056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3535平方米;拥有常设展品7023件,比2009年增加1059件;全年参观(培训)人数达42.7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16.1万人次。此外,还有在建的市、县(区)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10个。

3.2 科普宣传栏、活动站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至2011年底,市、县(区)建成科普宣传栏(画廊)9376个,科普展示单元总长度71532米,分别比2008年增长43.5%、22.4%;建成科普活动站(室)7789个,建筑面积221672平方米,全年参加活动(培训)111.9万人次,分别比2008年增长54.1%、52.6%和68.9%;建立各类农村科普示范基地786个,比2005年增长40.2%。2012年1月,省科协主办的“建设万个科普惠农宣传栏”项目被列入2012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937.2万元用于支持新建科普惠农宣传栏3124个。2006年~2012年,全省共有5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表彰,有13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省科协和省财政厅表彰。

3.3 科普网站建设和科普车配置力度进一步加强

至2011年底,市、县(区)科协建有科普网站71个,比2005年增加53个(增长近3倍);浏览人数328.7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272.8万人次(增长近5倍);配置汽车115辆,比2005年增加38辆。目前,全省各市、县(区)科协基本上配齐了科普车,福州市、三明市、建阳市等还配置了科普大篷车,2011年科普大篷车下乡205次。

3.4 农民科技培训成效明显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通过近几年的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技能强、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增强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2007年~2011年,全省农函大结业学员达16.8万人次,年均结业学员3.36万人次。2008年~2011年,全省各市、县(区)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共计18741次,培训174.7万人次,年均举办4685次、培训43.7万人次。

3.5 全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福建省第二次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福建省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4.4%,高出同期全国1.13个百分点,比2004年福建省第一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测算出的比例提高了2.11个百分点。

4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项目补助力度偏小,影响规模效应的发挥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3.9万元,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4.3万元,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4.7万元,项目补助力度偏小,规模效应不明显。尽管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35.7万元,而实际上新建一个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就需要数千万元、上亿元,若包括展教装备费用,则所需建设资金规模就更大。一些科技馆虽已竣工,但缺乏展品设备,即使获得专项资金补助,对其科普展教功能的充实完善难有较大改观。

4.2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预算绩效管理是根据绩效理念,由设定明确的支出绩效目标,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起来等环节组成的不断循环的综合过程。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在全国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开展不平衡,一些基层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不甚了解,对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未树立绩效理念,对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的产出和结果重视不够,导致部分项目执行进展不理想。

4.3 配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考核验收工作比较薄弱,目前仅出台《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尚未出台统一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绩效指标的设定、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采用等仍处于初始探索中,绩效评价定性指标的计分存在人为因素较多,定量分析缺乏基础性数据资料,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亟待加强。

5 推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11年,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各级预算单位要把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5.1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要充分认识推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将绩效理念融入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全过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骨干力量参与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形成分配资金运用绩效、使用资金讲究绩效的机制。

5.2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业务新、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综合性工作,要加强对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其业务素质,尽快建立一支既懂项目管理、又掌握国家政策,既熟悉财政财务专业知识、又擅长信息处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水平。

5.3 积极实践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要积极探索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事前科学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跟踪监控绩效目标实现进程,事后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通过深入研究,多方借鉴,设计完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5.4 注重工作实效,充分发挥基层科普专项资金促进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要加快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的项目储备库建设,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重视探索建立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分析绩效运行信息,监控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通过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促使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最大化、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最佳化。优化扩大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规模,加大项目补助力度,集中财力解决主要问题,继续重点支持科普场馆建设,为基层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提供阵地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一、围绕中心工作大力宣传科协重要活动,提升科协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1.切实做好市科协“”宣传工作

制定实施《宣传工作方案》,组织驻青新闻媒体对大会盛况进行报道,协同日报等媒体刊发评论员文章,宣传市科协五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营造团结热烈的良好氛围。

2.及时宣传“创先争优”活动

宣传报道市科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典型范例和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科协工作者,推动人人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

3.深度报道2012年市第十届学术年会

围绕“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大力宣传第十届学术年会。组织力量集中宣传年会开幕及分会场活动等。

积极宣传各学会开展学术交流,开展科技创新、建言献策的活动。

4.积极宣传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积极宣传青少年科技创新开展的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的活动,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5.全面宣传科普惠农、科普益民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以科普活动日、科技活动周为重点,会同基层科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益民工程、科学素质行动;宣传计划实施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优秀人物和先进基层科协组织。

6、以国际脱盐大会为重点,宣传对外民间科技交流合作活动

宣传各级科协、学会积极参与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事务有关重大活动;宣传各学会主办或承办的高端、前沿国际学术会议;加强对港澳台科技交流合作宣传力度。

7、做好水族馆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的宣传工作

积极做好水族馆成立80周年的宣传报道工作。

8、加强科协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宣传工作

加强对全市科协系统开展建言献策、学术交流、产学研合作、司法鉴定、清洁生产、科技咨询等活动的宣传报道。

二、大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塑造我国科技界良好社会形象

9.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全市优秀科技工作者、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杰出工程师和优秀创新团队,利用报纸、期刊、网站等媒体,争取开设专栏等形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10、做好老科学家成长过程采集工作

按照中国科协部署,积极配合省科协做好我市3位老科学家(刘瑞玉、文圣常、张福绥)学术成长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的采集与整理工作。

发挥好相关资料的作用,联合媒体对老科学家的事迹进行宣传。

11.宣传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带头人典型

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级科协结合贯彻科普法、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中涌现出的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带头人典型。宣传基层科普组织在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居民科学素质方面所做工作;宣传农技协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方面所做工作;宣传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所做工作。宣传学会组织积极开展活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工作。

三、加强统筹协调,夯实科协宣传工作的基础保障

12、完善信息宣传工作的考核、评比与表彰

制定科协宣传工作要点,重新整合宣传信息综合考核办法,将网站、媒体、刊物的信息和宣传工作纳入统一的考核、评比范畴,扩大信息考核的覆盖面,加大奖励工作力度。指导各基层科协发挥各自优势,做好大宣传工作。

13、加强与媒体的联络与沟通

举办科技记者联谊会,密切与媒体的联系。建立重大活动提前通报制度,整合全市科协系统的宣传资源与力量,联合媒体共同策划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寻找科协工作与新闻报道的结合点和新闻点。

按时做好《科技报》记者站的年检登记工作,组织稿件等工作。

14、做好科协好新闻评奖工作

创新宣传工作的新方式及与媒体合作的新机制,探索建立双方长期合作关系,充分调动媒体报道科协工作的积极性。做好科协好新闻奖评选和表彰工作。

15、做好科协网站信息工作

以科协网站为核心,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对网站的页面进行更新和升级,对网站的工作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做好市科协网页设计。提高科协宣传信息稿件的质量和水平,实施信息工作精品工程。实现“百千万”的工作目标,就是在市科协网站上的视频资料、新闻超过100部;图片新闻的图片超过1000幅;信息总数要达到10000条。

做好向省科协、中国科协网站报送信息工作,扩大科协的影响。

以开展理论研讨,交流工作经验为重点,继续办好《科协通讯》,充分调动各级投稿积极性,增强采编能力,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刊物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全市科协系统理论研究及工作交流的平台作用。计划出版3期。

做好向《科协通讯》、《科协论坛》等刊物的投稿工作。

17、做好科协宣传栏工作

充分发挥科协宣传栏,采取各部门、单位轮流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宣传科协工作,建成一个对机关、社会宣传窗口的科协之窗。

18、做好科协活动视频记录和宣传工作

做好科协重大活动的视频录像和专题短片的制作工作。建立市科协视频资料库。编辑《市科协2012年工作巡礼》视频短片。

19.加强科协宣传队伍建设

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完善全市科协系统宣传信息联络员队伍。完善信息宣传设施和工具,增强宣传工作手段和能力。举办科协系统宣传干部培训班和外出学习,重点培训政务摄影、媒体宣传、网络信息,努力提高科协系统宣传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促进科协宣传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围绕科普示范创建出新招

围绕科普示范市创建工作,培植科普亮点工程。市科协以创建为动力,积极筹划并建成科普示范村10家、科普示范户500余户,镇江市级科普教育特色学校10家,省级科普教育特色学校2家。市科协还十分注重完善各种基层科普设施工程建设,建立了省级科普服务工作站1家,推动98%的行政村完成了“六个一”科普工程建设,全年培植了科普示范基地6家、科普示范园8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4家、农村科普带头人16人。此外,市科协还建成科普主题公园1个,在市政府门前和新扬北路重新布置了两条科普主题活动街道。

对照创建标准,打造科普活动品牌。为确保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主题科普活动扎实有效,市科协推动建立起领导重视、部门共管、全民参与的长效机制。活动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亲临现场,全市33个部门共同参与。为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需求,提升科普工作实效,市科协还不断创新科普宣传活动方式,除正常开展的科普主题展、社区居民科普讲座、高技术知识讲座、高层产业论坛外,还开展了市民有奖科普知识竞答、社区居民科技知识竞赛、科普剧的文艺调演等活动。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镇江科协与扬中科协上下联动,开展送科技进校园活动,举办了“倡导低碳生活,促进生态文明”主题巡回展、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一年来,全市共举办科普讲座18场,制作展出展牌300余块,赠送科普书籍2800套,开展送科技下乡6次,举办科普文艺汇演3场次,举办科普培训12次,制作发放图书、科普光盘近万册,制作各类科普宣传画册6套,散发科普宣传资料15000份,受益群众8万人次。

按照创建要求,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树立创建为了群众,创建依靠群众,创建受益群众的理念,以创建为契机,下发了《扬中市2011~2015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调整科学素质纲要领导小组,大力开展面向五大重点人群的各项科普活动,推动了广大市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2011年11月,扬中市被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九部门联合表彰为2006―2010年度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求实效

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做好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2011年,市科协加强了科协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平台建设,强化对企业院士工作站运行与管理的监督,进一步健全了“院士专家库”、“企业项目需求库”,在扬中快报等媒体大力宣扬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的先进事迹。另外还配合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向中国科协申报了“2011年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重点项目”的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011年7月,江苏环太集团有限公司申报建立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进入公示阶段;9月,江苏省科技厅发文,公布扬中环太集团申报院士工作站获得批准,并获得省科技厅项目资助资金100万元;10月,环太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及其团队,举办“院士工作站”挂牌暨科研合同签订仪式在,标志着科协在架设“校企合作”联姻桥上迈上了新台阶。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科普兴村计划。市科协积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制订了《实施意见》,落实优惠政策。为加快科普惠农工作站的建设力度,建设科普惠农的长效机制,市科协还组织人员深入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园,开展调研,加强指导,帮助联系市农业科技服务团成员,解决农户发展中的实际难题。在市科协的努力下,全市共建成省级科普示范基地2家,市级科普示范基地5家。八桥镇野生蔬菜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获得奖补资金20万元,

加强学会建设有力度

以学术交流为纽带,提升学会的正规化建设。对照科协全年的工作目标,制订下发了《2011年扬中市级学会工作意见》和《2011年度市级学会考核细则》。各市级学会按照各自的全年工作目标,制订各自工作计划。坚持执行学会例会制度,保证每季度召开一次学会例会。组织部分到期学会开展换届工作,全年,协助市教育学会、环保学会、土地学会完成了换届工作,确保各学会组织网络健全。鼓励各市级学会承办省市级学术交流活动,市税务学会、医学会、教育学会、质监学会等单位全年承办省市级学术交流会议20场次,开展课题调研200余个,全年有50余项课题被列入省级重点课题,学会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60余场次。全年各市级学会发表各类科技论文800余篇,在国家刊物上发表的有150余篇,申报镇江市优秀科技论文65篇,有10篇论文获奖,居镇江科协各辖市区榜首。9月份,扬中科协代表镇江市科协,参加上海科协举办的长三角科技创新论坛,扬中科协在开展科技创新服务交流会上做专题发言。

以科技工作者之家为平台,调动优秀科技工作者积极性。2011年市科协推荐了一名企业人员参与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申报工作,向中国科协推荐一名企业人员参加中国科协会议代表,在中国科协接受了中国新华网、人民网、科协网的在线访谈。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营造鼓励创新、尊重人才的浓烈氛围,在扬中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出台了《扬中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奖励办法》,开展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评选活动,重奖优秀科技工作者每人5万元,有力地调动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强化自身建设树立科协新形象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组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显著提升。2011年市科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全市“为率先承诺”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制订各自的率先承诺目标,在全体党员大会上,党组作出承诺并接受全体党员的监督。党组带头践行“五种作风”,即率先垂范的作风、立言立行的作风、一抓到底的作风、团结协作的作风以及乐于奉献的作风。以举办“科技党员示范岗”的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基层科普人员队伍建设为主线,带动全体人员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市场监管;科普平台功能设计;平台管理方案

推动“互联网+市场监管科普”建设。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通过开展创作,并进行多次开发,最后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可在多个媒体、终端和部门对科普内容进行传播,将传统型、网络型以及创新型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创建形成“三位一体”的科普传播体系,提高市场监管科普信息化水平和宣传成效。创建市场监管科普品牌,为促进市场监管科普工作水平的提升,应当坚持精品意识,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充分发挥品牌的宣传引领作用,将政府和市场、需求和生产、事业和产业以及内容与渠道的有效连接,保障科普效果。

1平台建设重要性

1.1提升市场监管科普供给能力

发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广大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在科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公众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将市场监管业务作为中心,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创建重点科研平台,推进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并推广应用高新技术,使得人们都能够提高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度,激发科普创作热情,同时对科普内容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新调整。在科普宣传中,联合应用多种宣传方式,包括利用科普图书报刊宣传、开展讲座活动、展览展示、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等等,打造市场监管原创科普精品,提升客户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另外,在科学传播内容监管中,创建完善的专家审核机制,并鼓励公众纠错,促进科普监管水平的提升,包括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除此以外,还可组织开展各类奖评活动。

1.2加强市场监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

对市场监管科普教育基地进行规划布局。在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过程中,应当将市场监管重大项目、重点科研平台、高校等作为基础,据此创建形成适应市场实际需求、布局规划合理并且具有特色的基地,在科普服务以及科技教育中充分发挥模范作用。促进现有科普教育基地服务水平的提升。不仅应当经常性组织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同时还应选择适宜主题开展科普活动,进而实现科普教育基地常态化,同时充分发挥其工艺作用;加强专业类市场监管科普场馆建设,申请创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省科技厅认定的科普基地;鼓励符合相关要求的企业、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所等共同协调配合,创建市场监管领域相关科普基地;充分利用行业会展、论坛等平台,组织开展科普展示活动以及互动体验活动。推进科普教育基地改革创新。在信息化时代,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展教力度,提升科普教育基地的信息化、时代化、社会化等,据此为基础,为公民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公民市场监管科学素质。

1.3增强市场监管科普传播协作能力

将市场监管科普和宣传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在各项科研项目以及重大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科普宣传,为公众充分展示出市场监管科技,以改善行业形象;另外,在行业中所组织的各项微视频竞赛活动中,也应当宣传科普内容;邀请科普专家组织宣传队伍,为公众答疑解惑。积极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科普”建设。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通过开展创作,并进行多次开发,最后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可在多个媒体、终端和部门对科普内容进行传播,将传统型、网络型以及创新型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创建形成“三位一体”的科普传播体系,提高市场监管科普信息化水平和宣传成效。创建市场监管科普品牌,为促进市场监管科普工作水平的提升,应当坚持精品意识,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充分发挥品牌的宣传引领作用,将政府和市场、需求和生产、事业和产业以及内容与渠道的有效连接,保障科普效果。

1.4开展市场监管科普精准惠民服务

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性和群众性科普活动。比如,对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市场监管科技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在全国科普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全国科技活动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20”世界计量日、“6•9”世界认可日等重大活动,组织开展科普活动,为公众广泛宣传科技知识,并提供科普服务。结合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及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等主题,实现市场监管科普活动能够“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标准、计量科普知识竞答”“食品安全”“阳光纤检”消费警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加大市场监管专业科普的服务水平。提升市场监管科普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对科技进步发展对于市场监管职业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提高市场监管系统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科普意识,提升创新服务意识,促进行业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

1.5加强市场监管科普交流合作

引导市场监管科普交流与合作。在市场监管科普中,可广泛吸收优秀的科普作品,并对科普模式进行创新提高调整。鼓励市场监管技术机构和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普交流,通过相互合作,共同组织开展人才交流培训活动、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科普展品展示活动等等。在省内外,均可展示省内市场监管科普基础设施、监管执法服务现状、组织管理能力等等,提升市场监管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力。

2市场监管科普平台建设内容

2.1平台对接需求

(1)与省局市场监管局官网进行数据对接,实现平台科普数据在省局平台的个性化展示。(2)与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微博等进行对接,实现在平台“一网,多端同步”的数据共享。(3)与短视频平台对接,实现平台科普数据在短视频平台的信息。

2.2平台建设标准

建立统一、规范的网站标准规范,为全省各单位提供统一的建站标准,并符合国家关于政务网站管理的有关要求。在系统规划设计中,可将国际上的成熟规范、标准等作为依据。另外,还应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包括《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电子政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等。

2.3总体架构设计

本项目总体架构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管理、内容整合、共享协同”的原则,在“云平台”基础上,实现各类信息的汇集展示、服务集成和应用集成,全面支撑各类社会化服务信息产品及应用的构建、管理、集成、和安全,从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应用服务、接入端、标准规范、安全体系等多个层面规划。在系统规划设计中,系统总体逻辑架构设计十分关键,在架构设计中,应当综合考虑稳定性、可拓展性、安全性等各项影响因素,平台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系统总体逻辑架构自下而上(纵向)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接入端几个逻辑层面;同时,安全保障体系与标准规范体系贯穿整体系统。图1市场监督科普2.

3系统平台管理

3.1栏目管理

网站栏目的灵活性比较强,构建方式便捷,能够提供直观的浏览界面以及编辑界面,管理人员可对各类操作对象进行准确定位、全面检查和细条控制,同时还可自动化形成网站栏目导航。在网站创建中,首先确定动态信息,然后再利用网页模板即可自动化形成。(1)通过加强栏目管理,即可实现栏目新增功能、删除功能、编辑功能等等,在删除栏目时,要求创建并应用验证机制,避免人为操作失误;(2)可规划设置栏目分类、呈送、同步映射等;(3)可预览栏目,通过搜索栏目名称即可直接搜索;(4)栏目类型能够支持单信息、自定义、多信息等;(5)在系统运行中,可创建自定义数据库;(6)可对栏目分类,可直接引用栏目中不同子站点之间的栏目;(7)栏目支持是否启用、信息审核、访问统计、RSS、创建索引、网页复制保存、信息方式、图片和信息积分等批处理功能。

3.2新闻构件管理

实现对网站新闻管理,对的新闻信息进行编辑和审批的各种操作管理,面向访问用户的打印设置,对文章作者、来源的管理,对图文等多种内容形式的管理,实现网站新闻审批管理,为网站建设用户了解相关新闻、工作动态、通知公告等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对新闻构件实例化创建所需的新闻栏目,栏目属性可以由管理进行设置,包括新闻的审批方式(一二三逐级审批和工作流审批方式)、是否开启评论、评论是否需要审批、是否需要签收、是否使用标签、排序规则设置(排序规则包括时间降序、时间升序、系统创建时间降序、系统创建时间升序、最后修改时间降序、最后修改时间升序、浏览量降序、人工排序等多种排序规则)、小页(新闻首页)显示条数设置、大页(新闻列表)显示条数设置、是否控制记录浏览设置、是否限制IP访问、是否显示相关新闻、栏目图片等等属性。

3.3互动交流

实现政府用户与网民的网上沟通渠道,满足网民通过纪检监察网站进行意见咨询和在线投诉,对各种问题进行反馈,可以设置领导信息、投诉举报等栏目。栏目属性满足灵活配置,可以设置信息主题、信息描述、是否需要输入验证码、提交信息是否需要填写用户个人信息、是否允许添加附件、信息是否允许公开、是否需要审批、是否需要指定部门和满意度调查等设置。

3.4调查问卷

可用于实现多种题型的问卷调查,支持是非题、单选题、复选题、简答、普通填空题等多种形式,并提供完整的分析报告。问卷满足截止时间设置,截止日期后问卷自动关闭,问卷限制规则设置用户次数控制,同IP用户次数控制,同一台电脑cookie限制,可手动控制文件状态,满足问卷随时开启、关闭需求。

4结语

科普站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北京市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本科提前批普通类A段录取志愿征集工作于7月10日8:00—20:00进行。考生须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bjeea.edu.cn,bjeea.cn)了解本科提前批普通类A段未完成招生计划情况。

参加本次志愿征集的学校共有12所,招生计划47人(文史类招生计划14人;理工类招生计划33人)。符合本科提前批普通类A段院校录取条件要求的未录取考生可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征集志愿填报(填报了本科提前批艺术类志愿的考生不能参加本次志愿征集填报)。本次征集志愿共设置两个顺序志愿,每个志愿填报1所高校,分别设置6个志愿专业和1个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须参考《招生专业目录》和高校招生章程中对报考资格、收费标准、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的说明。

征集志愿录取按照“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进行投档,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若高校招生计划仍未完成,再对未完成计划高校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