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这次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大会十分重要,也很有必要。刚才,同志全面小结了去年全县劳务输出工作情况,并对今年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请认真贯彻落实。县妇联、镇、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分别介绍了经验,希望认真学习借鉴。同时,大会还对去年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希望再接再厉,努力推动我县劳务输出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

劳务输出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的我县来说,抓好劳务输出对于开发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县劳务输出工作起步较早,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劳务输出取得了新的成绩。年,全县输出2万多人,创收1.5亿元。据统计,目前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5%,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是客观地讲,相对于全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县劳务输出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认识问题。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对劳务输出工作的认识仍不到位,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群众“宁愿在家受穷,不愿外出务工”,守土恋家的观念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二是网络问题。劳务输出秩序仍不够规范,服务方式落后,网络不够健全完善,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所占的比例较低,外出务工的规模还不够大。三是渠道问题。劳务输出的地域和行业范围仍然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等省市和电子、烹饪、保安、建筑等领域,不能满足大规模和多层次劳务输出的需要。四是素质问题。务工人员素质偏低仍然是制约劳务输出工作更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关键是对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尤其是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们更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首先,搞好劳务输出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党的届中全会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要做到“五个统筹”,并进一步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中央一号文件又突出强调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近年来,尽管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民收入增长仍显缓慢。劳务输出具有投资少、来钱快、效益高等特点,是名符其实的“无烟工业”。可以这样设想,如果每个农户能有一人外出打工,每年拿回5000元的劳务收入,按5口之家计算,每人平均可增收1000元。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群众来说,养奶牛、种大棚投资成本大,技术要求高,而劳务输出只要身体好就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最便捷渠道。今年县委、县政府确定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是5.5%,能不能实现既定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务输出的成效。因此,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全力以赴抓好此项工作,通过开展劳务输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其次,搞好劳务输出是缓解城乡就业压力,保证社会稳定的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由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就业渠道不多,导致劳动力相对过剩,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目前,我县有农村剩余劳动力8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200人。这些人如果得不到充分就业,不但会影响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拓宽就业渠道,设法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就业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实践表明,开展劳务输出是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劳务输出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最大限度地转移剩余劳动力,从而有效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搞好劳务输出是加快经济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和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确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劳动者的素质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劳务输出不仅能充实“口袋”,也能武装“头脑”。近年来,我县通过劳务输出,造就了相当一批业务能手和市场精英,许多人回乡创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我们要在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同时,大力开展劳务输出,通过这条途径,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人才,推动全民素质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劳动者,为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和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全县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措施上再加力度,切实把劳务输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明晰思路,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劳务输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今年我县劳务输出工作,要以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拓宽输出渠道、提高组织化程度、扩大输出规模为重点,瞄准市场需求,抓好技能培训,搞好组织服务,努力提高我县劳务输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完成劳务输出2.85万人、创收1.5亿元的目标任务。

(一)要搞好思想发动,营造开展劳务输出的良好氛围。要以观念的大转变推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大发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引导农民群众走出黄土地,外出务工致富。要注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探亲休假等机会,不失时机召开劳务输出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请他们作经验介绍,也可以将先进务工人员的经验制成录音带、录像带,在群众中广为播放。同时,可以组织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眼界,转变观念,认识差距,增强赶超意识,通过思想发动,形成政府组织引导、干部鼓劲加油、群众积极响应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要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今年,要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大规模进军东部,进一步巩固本省”的思路,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等发达地区为重点,在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上下功夫。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宣传与沟通联络工作,宣传我县劳务输出的优惠政策及劳动力资源优势,增强对外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吸引外地企业、用人单位和劳务机构来我县组织招聘活动。同时要积极做好省内转移输出工作,主动与周边地市、县区联系,进行对口输出和接收,努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三)要健全组织网络,着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基层网络是劳务输出工作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县人劳局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集中开展有组织、有规模的输出活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主要工作就是组织开展本乡镇的劳务输出。要在重点村要设立劳务点,聘请劳务信息员,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社会中介组织为补充的劳动输出组织体系。要积极落实资金,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供求信息网络,及时劳务供求信息,指导输出工作有序开展。根据需要,县上将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设立招商引资和劳务输出联络处,以便及时捕捉外地劳务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排忧解难。

(四)要强化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在外务工人员素质。目前我县劳务输出人员就业主要集中在电子、服务、保安等低层次领域,从事体力劳动居多,而从事技术管理人员偏少,输出效益较差。其根本原因就是务工人员素质偏低,劳动技能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输出层次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农村是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地,提高务工人员素质,重点要抓农村。要充分利用职业中专、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等教育培训资源,按照市场需要设置培训内容,逐步推行“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和特定专业培训,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形成我县技能型、高素质的劳务输出品牌。县乡财政对接受培训的农民给予一定的补贴和资助。同时,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强制农民参加有偿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的错误做法。

(五)要加强综合服务,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劳务输出的积极性。劳务输出要上新台阶,必须加大政策推动和服务力度。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旱腰带地区外出务工农民,可免费参加输前培训并适当减免劳务中介费;农民外出务工期间,仍然保留原宅基地和原承包地的使用权;有关部门要减免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务工证、计生证、身份证等有关证件的费用。各级劳务输出机构要实行全程服务,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务工人员建立劳动关系,落实劳动保护、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待遇,协调解决劳务纠纷,依法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双向流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今年劳务输出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贫困地区,要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分析形势,及时解决问题。要把劳务输出工作与招商引资、扶贫开发、再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捕捉招商引资信息的同时,多方搜集用工信息,象抓招商引资那样抓劳务输出,推动劳务输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要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劳务输出要取得新突破,必须级级抓,层层抓。今年,县政府已与各乡镇签订了劳务输出目标责任书,各乡镇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措施,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建立有效的劳务输出工作机制。要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将劳务输出工作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要切实履行职责,具体抓好本辖区的劳务输出工作。年底县上将对各乡镇劳务输出工作进行联评,对完成任务好的乡镇和有关单位进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创业带动就业暨劳务产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认真总结20*年全县全民创业、劳务输出工作,全面安排部署2009年的工作,动员全县职工干部进一步振奋精神,深化认识,再强措施,再鼓实劲,全力推动劳务产业和全民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后面,黄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对20*年度劳务产业和全民创业工作的基本估价

20*年,我县劳务产业在区、市党委、政府,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对特大旱情,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发展劳务产业的决策部署,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劳务输出作为全县抗旱减灾、确保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有组织输出和技能培训两个重点环节,狠抓政策激励、基地创建、宣传引导、市场培育等工作,使劳务输出在输出总量、收入总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年共输出各类劳务人员12万人,创收4.8亿元,劳务人员人均年收入达4000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05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96人,职业资格鉴定3563人,劳务输出在大旱之年切实发挥了“铁杆庄稼”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了宣传引导,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20*年,全县把宣传引导作为推动发展劳务产业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重新制作了劳务展板,在5月27日的全区现场观摩会上,向区、市观摩人员全面展示了我县劳务产业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和前景展望,得到了现场观摩人员的认可和赞扬。县委宣传部牵头举办首届全县十佳优秀务工人员的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激发了务工人员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外出务工舆论环境。

二是各乡镇不同程度地发掘了劳务经纪人的潜力,有力推动了劳务产业市场化进程。各乡(镇)积极组织开展了劳务经纪人培训班和座谈会,对劳务经纪人进行业务培训,促进政府与经纪人,经纪人与经纪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和劳务中介组织引领输出作用,推动劳务产业市场化进程。目前,累计发展劳务经纪人1238人,已培训1028人,劳务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引领输出占输出总人数的90%以上。

三是立足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着力打造西吉劳务品牌。针对全县劳动力不同文化层次和技能单一的特点,以二、三产业急需的初、中级工为重点,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农民选择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农民工培训项目,近年来,全县共培训架子工、瓦工、钢筋工、电工、电焊工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3万多人,通过职业资格鉴定1.2万人,培训人员全部输送到北京、福建、新疆、内蒙、银川等地务工,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大幅提高了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壮大了我县技能型人员队伍,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西吉电子工、电工、电焊工等劳务品牌。

四是加大了基地建设力度,深化了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在巩固“四个万人”基地的基础上,去年,重点加大两个千人基地建设,新开辟了深圳1000人以上基地和山东5000人以上基地,加大了天津基地建设和南疆基地开辟。4月对内蒙、陕西等邻省劳务基地进行了考察,并达成劳务合作协议,圆满地完成了夏季邻省输出任务,新开辟了21个劳务新基地,向新开辟基地输出务工人员1万余人,劳务基地累计达292个。各乡(镇)主动积极地深化基地建设,加大与福建、新疆等劳务基地的对接输出,实现了“成熟一批,输出一批”,完善了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模式。

五是加大了维权服务,提高了劳务站工作水平。为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等维权服务工作,在已经成立了劳务管理站的福建、新疆、北京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劳务基地建立了工会组织,在驻福建、新疆、北京和山东等四个劳务管理站分别建立了党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秋季万人进疆工作中,成立了以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书记和副书记,人事劳动等部门负责人为党委成员的赴疆务工临时党组织,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务工人员路途平安、工作顺利、取得实效,为劳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各劳务站长认真履职尽责,广泛联系,跟踪服务,切实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六是全面启动全民创业工作。自去年下半年全民创业工作开展以来,把全民创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全民创业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马铃薯、草畜、劳务三大产业和设施农业、建筑、建材工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着力培育创业主体,创新服务机制,加大创业指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搭建创业平台,在全县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新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大业”的良好氛围。20*年,全县新创办了中、小企业51户,培养了51个小老板,创造了510多个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组织开展创业意识培训510人,创业能力培训51人。

总之,20*年我县发展劳务产业和全民创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散乱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劳务人员整体素不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强;全民创业各项工作刚刚启动,全县人民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的氛围不浓,成效不显著等。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克服解决。

二、关于2009年发展劳务产业和开展全民创业工作

2009年,我们要以全民创业工作统领、提升劳务产业。继续实施“大劳务、大输出、大产业”战略,坚持技能化、规模化、产业化、有序化发展方向,以提高劳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为根本,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务工收入为核心,以开辟劳务基地、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为重点,提升全县劳务产业整体水平,实现由“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的目标。着力打造西吉劳务品牌,力争输出12万人以上,创收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1100元以上。专业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职业资格鉴定4000人以上。新发展劳务中介组织20家,累计达到50家;新培育劳务经纪人300名,累计达到1500名,新开辟劳务基地30个,累计达到322个。新创建劳务输出示范乡(镇)3个,劳务输出示范村15个。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12345”的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根据去年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1%的现实和今年金融危机蔓延对用工需求的影响,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切实帮助广大农民保就业、保增收。这也是落实区、市全民创业、劳务产业大会精神的核心。

二是狠抓“提高务工者素质、提高组织化程度”两个提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抓住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时节,结合本乡(镇)劳动力不同文化层次和对接基地情况,大力开展岗前引导性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特别是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3月份之前要完成全年各项培训任务的85%,切实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就业能力。要坚持把有组织输出作为推动劳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组织好市政府春季万人大行动,夏季邻省万人大输出和秋季万人进疆的集中有组织劳务输出,以及临时性的政府有组织输出,确保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通过提高务工者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科学有效地解决务工人员稳定性差这一“症结”。

三是做细“输前宣传、输中组织、输后管理”三个环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早安排、早动员、早部署,要及早制定全年组织输出工作方案,完善组织输出手册,确保输出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配专人管理,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为重点,做好输后各项服务工作,做到输得出,稳得住,加大输后管理工作力度,多渠道、多层次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宣传要突出细致和有效,组织要突出务实和有序,管理要突出教育和维权。

四是加强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建设和配合工作。县人劳局要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劳务产业强有力支撑这一战略高度,指导劳务局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各乡镇要在劳动部门的指导下,有效利用本乡镇的人力资源,做好与用工单位的对接合作工作,各村要对本村各级各类劳动力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信息灵,随时向乡镇汇报输送合适人员,各村民小组要在乡、村指导下,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挖掘劳务输出中的优秀代表,用符合本小组实际的宣传教育方式,组织动员,树立榜样,带动后进,教育群众投身劳务输出和创业活动中。

五是巩固提升五项成果。一是通过创建示范乡镇、村活动,巩固提升“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成果。要按照创建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工作要点的要求,细化各项指标,培育合格优秀的示范乡镇、村,充分显示劳务工作示范乡镇、村的典范作用,让示范效应亮点频现,切实巩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成果。二是巩固提升乡镇与用人单位对接协作输出模式成果。各乡镇要继续与福建、新疆兵团、平罗、惠农脱水蔬菜厂等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工作。三是巩固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的成果。通过两年培育优秀中介组织、经纪人层出不群,但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管理水平。四是巩固提升四个万人基地成果。继续巩固和提升福建、华北、新疆和区内4个万人劳务基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县群众特别是回族群众与新疆人民有着相同的、风俗习惯和广泛的亲情联系的优势,加大与兵团及私营农场的合作,争取扩大输出规模,建立长久稳定的基地,紧抓鲁宁合作的良好机遇,积极开展与山东各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向山东输送大批的初高中毕业生,力争在山东形成一个新的万人基地。五是巩固提升劳务站职能不断强化的成果。

六是以六大创业主体为龙头,全面提升全民创业工作水平。以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工人、三大主导产业带头人、“少生快富”户、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者等六类群体为主要培育对象,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全面贯彻落实区、市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和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基地建设,突出就业岗位开发和创业项目落实,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向主导产业、优势行业投入,形成规模,扩张总量。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增收、以创业促发展,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实现富民强县;抓好“两个结合”,即:坚持自主创业与政府促进相结合和坚持借助外力和挖掘潜力相结合;搭建“三个载体”,即:搭建马铃薯、草畜产业、西芹产业和设施农业建设的载体,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基地建设的载体和搭建二、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及“机械服务城”两个创业园区载体;创新“四种环境”,即: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强化创业支撑。年内培育中、小企业60个,新增就业岗位6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总而言之,2009年的劳务输出工作和全民创业工作,意义格外重大,任务格外艰巨。我们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继续保持和发扬团结协作、扎实苦干、开拓进取、努力拼搏的优良作风,再鼓干劲,扎实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创业带动就业暨劳务产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认真总结全县全民创业、劳务输出工作,全面安排部署的工作,动员全县职工干部进一步振奋精神,深化认识,再强措施,再鼓实劲,全力推动劳务产业和全民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后面,黄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对度劳务产业和全民创业工作的基本估价

我县劳务产业在区、市党委、政府,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对特大旱情,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发展劳务产业的决策部署,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劳务输出作为全县抗旱减灾、确保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有组织输出和技能培训两个重点环节,狠抓政策激励、基地创建、宣传引导、市场培育等工作,使劳务输出在输出总量、收入总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年共输出各类劳务人员12万人,创收4.8亿元,劳务人员人均年收入达4000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05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096人,职业资格鉴定3563人,劳务输出在大旱之年切实发挥了“铁杆庄稼”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了宣传引导,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县把宣传引导作为推动发展劳务产业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重新制作了劳务展板,在全区现场观摩会上,向区、市观摩人员全面展示了我县劳务产业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就和前景展望,得到了现场观摩人员的认可和赞扬。县委宣传部牵头举办首届全县十佳优秀务工人员的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激发了务工人员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外出务工舆论环境。

二是各乡镇不同程度地发掘了劳务经纪人的潜力,有力推动了劳务产业市场化进程。各乡(镇)积极组织开展了劳务经纪人培训班和座谈会,对劳务经纪人进行业务培训,促进政府与经纪人,经纪人与经纪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和劳务中介组织引领输出作用,推动劳务产业市场化进程。目前,累计发展劳务经纪人1238人,已培训1028人,劳务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引领输出占输出总人数的90%以上。

三是立足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着力打造劳务品牌。针对全县劳动力不同文化层次和技能单一的特点,以二、三产业急需的初、中级工为重点,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农民选择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农民工培训项目,近年来,全县共培训架子工、瓦工、钢筋工、电工、电焊工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3万多人,通过职业资格鉴定1.2万人,培训人员全部输送到北京、福建、新疆、内蒙、银川等地务工,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大幅提高了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壮大了我县技能型人员队伍,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子工、电工、电焊工等劳务品牌。

四是加大了基地建设力度,深化了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在巩固“四个万人”基地的基础上,去年,重点加大两个千人基地建设,新开辟了深圳1000人以上基地和山东5000人以上基地,加大了天津基地建设和南疆基地开辟。4月对内蒙、陕西等邻省劳务基地进行了考察,并达成劳务合作协议,圆满地完成了夏季邻省输出任务,新开辟了21个劳务新基地,向新开辟基地输出务工人员1万余人,劳务基地累计达292个。各乡(镇)主动积极地深化基地建设,加大与福建、新疆等劳务基地的对接输出,实现了“成熟一批,输出一批”,完善了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模式。

五是加大了维权服务,提高了劳务站工作水平。为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等维权服务工作,在已经成立了劳务管理站的福建、新疆、北京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劳务基地建立了工会组织,在驻福建、新疆、北京和山东等四个劳务管理站分别建立了党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秋季万人进疆工作中,成立了以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书记和副书记,人事劳动等部门负责人为党委成员的赴疆务工临时党组织,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务工人员路途平安、工作顺利、取得实效,为劳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各劳务站长认真履职尽责,广泛联系,跟踪服务,切实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六是全面启动全民创业工作。自去年下半年全民创业工作开展以来,把全民创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全民创业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马铃薯、草畜、劳务三大产业和设施农业、建筑、建材工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着力培育创业主体,创新服务机制,加大创业指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搭建创业平台,在全县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新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大业”的良好氛围。全县新创办了中、小企业51户,培养了51个小老板,创造了510多个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组织开展创业意识培训510人,创业能力培训51人。

总之,我县发展劳务产业和全民创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散乱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劳务人员整体素不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强;全民创业各项工作刚刚启动,全县人民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的氛围不浓,成效不显著等。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克服解决。

二、关于发展劳务产业和开展全民创业工作

我们要以全民创业工作统领、提升劳务产业。继续实施“大劳务、大输出、大产业”战略,坚持技能化、规模化、产业化、有序化发展方向,以提高劳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为根本,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务工收入为核心,以开辟劳务基地、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为重点,提升全县劳务产业整体水平,实现由“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的目标。着力打造劳务品牌,力争输出12万人以上,创收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1100元以上。专业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职业资格鉴定4000人以上。新发展劳务中介组织20家,累计达到50家;新培育劳务经纪人300名,累计达到1500名,新开辟劳务基地30个,累计达到322个。新创建劳务输出示范乡(镇)3个,劳务输出示范村15个。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12345”的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根据去年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1%的现实和今年金融危机蔓延对用工需求的影响,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切实帮助广大农民保就业、保增收。这也是落实区、市全民创业、劳务产业大会精神的核心。

二是狠抓“提高务工者素质、提高组织化程度”两个提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抓住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时节,结合本乡(镇)劳动力不同文化层次和对接基地情况,大力开展岗前引导性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特别是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3月份之前要完成全年各项培训任务的85%,切实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就业能力。要坚持把有组织输出作为推动劳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组织好市政府春季万人大行动,夏季邻省万人大输出和秋季万人进疆的集中有组织劳务输出,以及临时性的政府有组织输出,确保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通过提高务工者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科学有效地解决务工人员稳定性差这一“症结”。

三是做细“输前宣传、输中组织、输后管理”三个环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早安排、早动员、早部署,要及早制定全年组织输出工作方案,完善组织输出手册,确保输出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配专人管理,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为重点,做好输后各项服务工作,做到输得出,稳得住,加大输后管理工作力度,多渠道、多层次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宣传要突出细致和有效,组织要突出务实和有序,管理要突出教育和维权。

四是加强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建设和配合工作。县人劳局要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劳务产业强有力支撑这一战略高度,指导劳务局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各乡镇要在劳动部门的指导下,有效利用本乡镇的人力资源,做好与用工单位的对接合作工作,各村要对本村各级各类劳动力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信息灵,随时向乡镇汇报输送合适人员,各村民小组要在乡、村指导下,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挖掘劳务输出中的优秀代表,用符合本小组实际的宣传教育方式,组织动员,树立榜样,带动后进,教育群众投身劳务输出和创业活动中。

五是巩固提升五项成果。一是通过创建示范乡镇、村活动,巩固提升“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成果。要按照创建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工作要点的要求,细化各项指标,培育合格优秀的示范乡镇、村,充分显示劳务工作示范乡镇、村的典范作用,让示范效应亮点频现,切实巩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成果。二是巩固提升乡镇与用人单位对接协作输出模式成果。各乡镇要继续与福建、新疆兵团、平罗、惠农脱水蔬菜厂等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工作。三是巩固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的成果。通过两年培育优秀中介组织、经纪人层出不群,但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管理水平。四是巩固提升四个万人基地成果。继续巩固和提升福建、华北、新疆和区内4个万人劳务基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县群众特别是回族群众与新疆人民有着相同的、风俗习惯和广泛的亲情联系的优势,加大与兵团及私营农场的合作,争取扩大输出规模,建立长久稳定的基地,紧抓鲁宁合作的良好机遇,积极开展与山东各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向山东输送大批的初高中毕业生,力争在山东形成一个新的万人基地。五是巩固提升劳务站职能不断强化的成果。

六是以六大创业主体为龙头,全面提升全民创业工作水平。以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工人、三大主导产业带头人、“少生快富”户、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者等六类群体为主要培育对象,扎实推进全民创业,全面贯彻落实区、市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和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基地建设,突出就业岗位开发和创业项目落实,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向主导产业、优势行业投入,形成规模,扩张总量。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增收、以创业促发展,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实现富民强县;抓好“两个结合”,即:坚持自主创业与政府促进相结合和坚持借助外力和挖掘潜力相结合;搭建“三个载体”,即:搭建马铃薯、草畜产业、西芹产业和设施农业建设的载体,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基地建设的载体和搭建二、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及“机械服务城”两个创业园区载体;创新“四种环境”,即: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强化创业支撑。年内培育中、小企业60个,新增就业岗位6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总而言之,的劳务输出工作和全民创业工作,意义格外重大,任务格外艰巨。我们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继续保持和发扬团结协作、扎实苦干、开拓进取、努力拼搏的优良作风,再鼓干劲,扎实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守业带动就业暨劳务产业工作会议,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认真总结2010年全县全民守业、劳务输出工作,全面安排安排2011年的工作,动员全县职工干部进一步振奋精神,深化认识,再强措施,再鼓实劲,全力推动劳务产业和全民守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先讲两点意见,后面,黄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对2010年度劳务产业和全民守业工作的基本估价

县劳务产业在区、市党委、政府,2010年。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面对特大旱情,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发展劳务产业的决策安排,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劳务输出作为全县抗旱减灾、确保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有组织输出和技能培训两个重点环节,狠抓政策激励、基地创立、宣传引导、市场培育等工作,使劳务输出在输出总量、收入总量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全年共输出各类劳务人员12万人,创收4.8亿元,劳务人员人均年收入达4000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05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完成专业技能培训5116人,职业资格鉴定3563人,劳务输出在大旱之年切实发挥了铁杆庄稼”优势,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2010年,一是加强了宣传引导。全县把宣传引导作为推动发展劳务产业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重新制作了劳务展板,5月27日的全区现场观摩会上,向区、市观摩人员全面展示了县劳务产业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果和前景展望,得到现场观摩人员的认可和赞扬。县委宣传部牵头举办首届全县十佳优秀务工人员的评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激发了务工人员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外出务工舆论环境。

有力推动了劳务产业市场化进程。各乡(镇)积极组织开展了劳务经纪人培训班和座谈会,二是各乡镇不同水平地发掘了劳务经纪人的潜力。对劳务经纪人进行业务培训,促进政府与经纪人,经纪人与经纪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和劳务中介组织引领输出作用,推动劳务产业市场化进程。目前,累计发展劳务经纪人1238人,已培训1028人,劳务经纪人和中介组织引领输出占输出总人数的90%以上。

提高就业能力,三是立足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劳务品牌。针对全县劳动力不同文化层次和技能单一的特点,以二、三产业急需的初、中级工为重点,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和农民选择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农民工培训项目,近年来,全县共培训架子工、瓦工、钢筋工、电工、电焊工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3万多人,通过职业资格鉴定1.2万人,培训人员全部输送到北京、福建、新疆、内蒙、银川等地务工,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大幅提高了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壮大了县技能型人员队伍,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子工、电工、电焊工等劳务品牌。

深化了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巩固“四个万人”基地的基础上,四是加大了基地建设力度。去年,重点加大两个千人基地建设,新开辟了深圳1000人以上基地和山东5000人以上基地,加大了天津基地建设和南疆基地开辟。4月对内蒙、陕西等邻省劳务基地进行了考察,并达成劳务合作协议,圆满地完成了夏季邻省输出任务,新开辟了21个劳务新基地,向新开辟基地输出务工人员1万余人,劳务基地累计达292个。各乡(镇)主动积极地深化基地建设,加大与福建、新疆等劳务基地的对接输出,实现了幼稚一批,输出一批”完善了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模式。

提高了劳务站工作水平。为切实做好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等维权服务工作,五是加大了维权服务。已经成立了劳务管理站的福建、新疆、北京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劳务基地建立了工会组织,驻福建、新疆、北京和山东等四个劳务管理站分别建立了党支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秋季万人进疆工作中,成立了以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书记和副书记,人事劳动等部门负责人为党委成员的赴疆务工临时党组织,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务工人员路途平安、工作顺利、取得实效,为劳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各劳务站长认真履职尽责,广泛联系,跟踪服务,切实维护了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把全民守业工作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六是全面启动全民守业工作。自去年下半年全民守业工作开展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关于全民守业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马铃薯、草畜、劳务三大产业和设施农业、建筑、建材工业、商贸流通服务业,着力培育守业主体,创新服务机制,加大守业指导,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搭建守业平台,全县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企业创新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大业”良好氛围。2010年,全县新创办了中、小企业51户,培养了51个小老板,发明了510多个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组织开展守业意识培训510人,守业能力培训51人。

2010年我县发展劳务产业和全民守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总之。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散乱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劳务人员整体素不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强;全民守业各项工作刚刚启动,全县人民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的氛围不浓,效果不显著等。上述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克服解决。

二、关于2011年发展劳务产业和开展全民守业工作

要以全民守业工作统领、提升劳务产业。继续实施“大劳务、大输出、大产业”战略,2011年。坚持技能化、规模化、产业化、有序化发展方向,以提高劳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为根本,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以扩大城乡就业、提高务工收入为核心,以开辟劳务基地、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为重点,提升全县劳务产业整体水平,实现由“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的目标。着力打造劳务品牌,力争输出12万人以上,创收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达1100元以上。专业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职业资格鉴定4000人以上。新发展劳务中介组织20家,累计达到50家;新培育劳务经纪人300名,累计达到1500名,新开辟劳务基地30个,累计达到322个。新创建劳务输出示范乡(镇)3个,劳务输出示范村15个。为实现上述目标,将按照“12345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一是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根据去年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1%现实和今年金融危机蔓延对用工需求的影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切实协助广大农民保就业、保增收。这也是落实区、市全民创业、劳务产业大会精神的核心。

结合外乡(镇)劳动力不同文化层次和对接基地情况,二是狠抓“提高务工者素质、提高组织化程度”两个提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抓住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时节。大力开展岗前引导性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特别是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3月份之前要完成全年各项培训任务的85%切实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就业能力。要坚持把有组织输出作为推动劳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组织好市政府春季万人大行动,夏季邻省万人大输出和秋季万人进疆的集中有组织劳务输出,以及临时性的政府有组织输出,确保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任务。通过提高务工者素质和组织化程度,科学有效地解决务工人员稳定性差这一“症结”

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三是做细“输前宣传、输中组织、输后管理”三个环节。各乡镇。加强领导,早安排、早动员、早部署,要及早制定全年组织输出工作方案,完善组织输出手册,确保输出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配专人管理,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为重点,做好输后各项服务工作,做到输得出,稳得住,加大输后管理工作力度,多渠道、多层次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宣传要突出细致和有效,组织要突出务实和有序,管理要突出教育和维权。

指导劳务局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各乡镇要在劳动部门的指导下,四是加强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建设和配合工作。县人劳局要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劳务产业强有力支撑这一战略高度。有效利用外乡镇的人力资源,做好与用工单位的对接合作工作,各村要对本村各级各类劳动力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信息灵,随时向乡镇汇报输送合适人员,各村民小组要在乡、村指导下,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挖掘劳务输出中的优秀代表,用符合本小组实际的宣传教育方式,组织动员,树立典范,带动后进,教育群众投身劳务输出和守业活动中。

巩固提升“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效果。要依照创建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工作要点的要求,细化各项指标,培育合格优秀的示范乡镇、村,充分显示劳务工作示范乡镇、村的典范作用,让示范效应亮点频现,切实巩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效果。二是巩固提升乡镇与用人单位对接协作输出模式效果。各乡镇要继续与福建、新疆兵团、平罗、惠农脱水蔬菜厂等基地建立临时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积极推进乡镇与企业对接输出工作。三是巩固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时壮大,素质不时提高的效果。通过两年培育优秀中介组织、经纪人层出不群,但要进一步巩固效果,提高管理水平。四是巩固提升四个万人基地成果。继续巩固和提升福建、华北、新疆和区内4个万人劳务基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县群众特别是回族群众与新疆人民有着相同的、风俗习惯和广泛的亲情联系的优势,加大与兵团及私营农场的合作,争取扩大输出规模,建立耐久稳定的基地,紧抓鲁宁合作的良好机遇,积极开展与山东各职业学校的联合办学,五是巩固提升五项成果。一是通过创建示范乡镇、村活动。向山东输送大批的初高中毕业生,力争在山东形成一个新的万人基地。五是巩固提升劳务站职能不时强化的效果。

全面提升全民守业工作水平。以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工人、三大主导产业带头人、少生快富”户、务工人员回乡守业者等六类群体为主要培育对象,扎实推进全民守业,全面贯彻落实区、市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和行业协会等服务体系。加强守业基地建设,突出就业岗位开发和守业项目落实,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向主导产业、优势行业投入,形成规模,扩张总量。实现以守业促就业、以守业促增收、以守业促发展,形成全民守业的良好氛围。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实现富民强县;抓好“两个结合”,六是以六大守业主体为龙头。即:坚持自主守业与政府促进相结合和坚持借助外力和挖掘潜力相结合;搭建“三个载体”,即:搭建马铃薯、草畜产业、西芹产业和设施农业建设的载体,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基地建设的载体和搭建二、三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及“机械服务城”两个守业园区载体;创新“四种环境”即: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强化守业支撑。年内培育中、小企业60个,新增就业岗位600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统一思想 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狠抓落实 努力把劳动力输出培育成富民强市的重要产业 ──在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政府副市长 X X X (二00X年XX月XX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劳动力培训输出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市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实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工作,加快推进我市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加,努力把劳动力输出培育成富民强市的重要产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站在全新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重要性 (一)开展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对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国家农业部提出了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国家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财政部了《2008─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省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劳务输出的意见》,省发改委印发了《2008—2010年云南农村劳务输出规划》,对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面临着好的机遇。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拟定意见,制定规划,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把中央、省、市政策用足用活,做好劳动力培训输出的各项工作。 (二)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解决农民增收和就业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花卉、畜牧、水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在农业以外做文章,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就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是缩小城乡差别,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经济互动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同时,农村非农产业也迅速发展,带动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规模转移。90年代以来,全国农民外出就业平均每年以500万人左右的规模迅速增加,到2008年,全国外出就业农民达9900万人,打工的工资总额达5515亿元;外出务工使全国农民人均增收44.5元,占当年农民增收总量的42%。目前,我省有农村劳动力2081万人,占总人口的48%,占农业人口的60%,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达750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经各种渠道转移三个月以上的打工农民达316.37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42.2%,外出劳务收入32.58亿元,比林业收入25.59亿元高6.99亿元,比渔业收入11.52亿元高20.06亿元。随着城市化和新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未来七年,我国将有1.3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外出就业将成为农村发展的又一大新兴产业。 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是充分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008年,我市有农业人口194.7万人,占总人口的84.7%。在全市劳动力中从事第一产业91.8万人,从事第二产业10.9万人,从事第三产业25.8万人。全市城乡富余劳动力累计达26万人,经各级各部门培训并有组织地培训输出只有1万人左右,仅占全市城乡富余劳动力的3.8%。今年以来,劳动力培训输出的步伐加快,1—4月份,经各级各部门培训并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达3870人。但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与全国全省的差距仍较大,发展劳动力输出产业的潜力也较大。形不成规模效益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劳务输出机制;二是宣传发动不够,服务不到位,管理跟不上,政策不完善;三是培训经费缺乏,农民外出务工成本过高无力支付;四是劳动力素质低,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形不成规模效益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劳务输出机制;二是宣传发动不够,服务不到位,管理跟不上,政策不完善;三是培训经费缺乏,农民外出务工成本过高无力支付;四是劳动力素质低,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实践充分证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输出一批,致富一方”,城乡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使农民鼓起了口袋,充实了脑袋,更新了观念,开拓了眼界,活跃了城乡经济;农民外出务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放出一只小鸟,飞回一只凤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这是全国对外出务工回乡创业农民的高度评价。抓好全市的劳务输出,有利于培育新的农产业,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难,财政增长难,企业增效难,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四难问题,有利于加快全市“三村”建设步伐,有利于加速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全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利民、富民”的要求,充分认识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重要性,把劳动力培训输出作为加快城乡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切实做好工作,切实抓出成效。 二、明确任务,全力推进劳动力输出产业的迅速发展 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产业发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农民脱贫致富为目的,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农业内部转移与向二三产业转移结合,常年转移与季节性转移结合,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机制,深化各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合法化、规范化、有序化、产业化,确保劳动力“输得出、留得住、能增收”,带动城乡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加。2008年,全市计划培训城乡富余劳动力3万人,转移输出劳动力占培训数的70%以上,今后每年以50%的速度增加,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到2010年,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达10万人次,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发展成为一个净值上亿元的富民强市产业,为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突出抓好五项工作。 (一)要突出重点抓输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渠道和途径增多,就业的门路也增多。从我市实际出发,要坚持农业内部和农业外部结合,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结合,实施数量与质量、就地与易地、市内与市外,多形式、多渠道并重,整体推进劳动力输出。要围绕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中小企业、个私经济发展,加强农业内部吸纳就业的能力,拓宽农业外部的就业领域,促进劳动力的输出转移;要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形成转移输出市场;要紧紧抓住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当前特别要抓住小湾电站建设和一批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公路建设的机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动员城乡富余劳动力投入重点工程建设,以大项目带动大转移。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城乡富余劳动力参与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服务,尽可能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务工,拓宽转移输出领域;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驻外办事机构和有关部门的优势,加强与市外、省外有关企业和单位联系,积极将劳动力输出市外,输出省外、国外,拓展我市劳动力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要围绕订单抓培训 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坚持一手抓订单、一手抓培训,加快劳动力培训输出步伐。要面向昆明、面向东南沿海为主要输出地,拓展东南亚市场,主动走出去抓“订单”。市县(区)和企业驻外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对外“窗口”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在市县(区)驻外办事处建立劳动力输出的联系点和服务点,既要积极收集信息,整理反馈信息,向我市劳动力输出提供“订单”,又要为输出去的劳动力提供服务,提高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的规模化水平;要围绕“订单”抓好培训。培训的重点主要是岗位技能培训,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培训等。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力培训输出体系,积极推进全省“百万民工培训工程”实施,充分发挥中等专业学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每个县(区)选择1—2个有基础、有条件的培训点,作为劳动力培训输出基地,建成劳动力培训输出中心,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培训输出体系;教育部门要积极探索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途径、新办法。目前全市每年有2万名左右的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还有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在城乡待业,要把他们作为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重点对象,争取对外输出实现就业,各县要充分挖掘城乡富余劳动力资源,坚持以需定训,把18—35周岁身体健康的初、高中毕业生作为转移培训的重点,充分发挥“临沧保姆”家政服务的优势,积极争取注册“临沧保姆”品牌,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临沧保姆服务公司”,办出特色,打造品牌,通过品牌战略,巩固和拓展劳动力输出市场,扩大我市劳动力输出的市场占有份额,促进更多的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 (三)要依托中介促输出 中介服务组织是做好劳动力输出的桥梁。我市目前仅有劳动力培训输出中介服务组织17家,中介服务组织少而小,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市场化运作,民营化为主”的原则,建立市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促进会和协会,加快培育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中介服务组织,通过促进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作用的发挥,带动劳动力的培训输出,努力提高劳动力培训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对中介服务组织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引导中介服务组织依法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充分发挥好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带动劳动力输出产业加快发展。 (四)要形成合力推输出 劳动力培训输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关系和各方面的工作,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加强协调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农业部门要负责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办公室工作,拟定劳动力培训输出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牵头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多方收集劳动力就业信息,开展劳动力培训输出情况抽查和培训输出效果的评估验收,建立劳动力培训输出档案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负责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输出和城镇待业青年的培训输出工作,做好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鉴定,审查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积极收集和提供劳动力就业信息,参与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劳动力培训输出情况抽查等工作,维护输出劳动力的合法权益等;扶贫部门要结合扶贫工程的实施,负责抓好贫困山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参与对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培训效果的评估验收、劳动力培训输出情况抽查等;财政部门要负责落实劳动力培训输出补助资金,监督检查培训输出补助资金的使用等。教育、妇联、共青团、科协、供销、工会、司法、金融、驻外办事处、人事、科技等相关部门,要发挥优势,多方收集劳动力就业信息,积极配合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尽其所能为劳动力培训输出提供优惠政策,做好相关服务。 (五)要加强服务保增收 劳动力培训输出的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要抓好宣传引导服务工作。各级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要制定宣传计划,开辟专栏、专题,大力宣传报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重要意义、成功经验和典型事迹,以及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城乡富余劳动力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把劳动力外出就业变成他们的迫切愿望和自觉行动。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提倡农村党员、城镇下岗职工带头和带领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推动劳动力积极有序地输出。二是要抓好培训输出服务工作。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城乡富余劳动力开辟和寻找就业岗位,积极组织技能培训,积极为困难民工提供借款、信贷等方面的支持。要积极探索在劳动力输出人数在200人以上的地区或城市设立管理机构,在输出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培养管理人员,积极引导输出人员在输出地建立各种劳务专业协会,增强输出地劳务人员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三是要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政策,保障农民外出务工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要积极鼓励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四是要积极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服务。对涉及劳动力输出有关证件,有关部门要简化手续,建立“一站式”服务且办理时限不得超过规定工作日,为劳动力输出提供便捷的服务;要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严禁对劳动力培训输出搞强行服务、搭车收费和乱收费。对外出务工人员在外遇到具体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协调,提供法律等方面的援助,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利益得到保障。地县教育部门要创造条件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三、加强领导,为劳动力培训输出提供保障 (一)要健立领导机构 为确保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地委、行署成立了“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委、人大、政协和农业部门一名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扶贫、教育、人事、供销、司法、科技、妇联、科协、工会、共青团、人行、驻外办事处等单位和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下组下设办公室在行署农业局。各级政府要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劳动力培训输出领导机构,确定一名政府领导分管,配备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任务,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统筹抓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精心组织,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认真分析当地劳动力资源状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扶贫开发计划,制定当地劳动力培训输出规划;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间的联系与协作,避免盲目性和限制性,防止被坑蒙拐骗的事件发生。 (二)要理顺关系 劳动力培训输出,统一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参照国家和省及省内外一些地方的经验和做法,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一设在农业部门,各县要进一步理顺关系,配备人员,明确责任,把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抓紧抓好抓实,切实抓出成效。 (三)要多渠道增加投入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多渠道增加劳动力培训输出的投入,采取政府补一点、部门帮一点、企业拿一点、社会捐一点、农民出一点的办法筹集劳动力培训输出资金。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建立劳动力培训输出专项资金,用于对劳动力培训、就业指导、市场开拓、监测服务等所需开支。各级金融机构要按照政策规定,对外出务工就业困难的人员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支持其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农业、财政、扶贫、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要认真研究有效促进劳动力培训输出的资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实行财政补助资金与完成劳动力培训输出任务挂钩,确保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四)要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全市各县(区)和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制定劳动力培训输出年度计划和目标考核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落实到单位和人员,确保劳动力培训输出措施落到实处;要建立劳动力培训输出奖惩机制,采取年初签订责任书、月统计、季检查、年终考核的办法,督促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措施落实。对在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积极性,促进全市城乡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更快更好地发展。 同志们,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现在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今年时间已经过半,完成劳动力培训输出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措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努力开创全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一、 劳务输出基本情况

   XX年度,县局下达到我乡劳务输出任务是1200人,现已输出1427人,占任务的118.92%,其中有组织输出200人,已输出288人,占任务的144%。XX年,全乡外出打工实现经济收入达960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8.23%。

   二、主要经险和做法

   为做好XX年度的劳务输出工作,乡党委、政府于XX年12月21日专题召开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对XX年度劳务输出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有村委会支书和文书、各所站负责人、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共42人参加会议,由于乡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底圩乡劳务输出和各项工作做到早布置早安排。

   三、大力宣传劳务输出工作

   1、抓热点、难点问题。着力宣传与广大劳动者切实利益相关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就业再就业的实际事例,着力报道改善进城农民工就业环境的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做法,着力反映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好经验等。

   2、营造环境。要形成氛围,鼓励外出务工,应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外出务工人员艰苦创业、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表彰奖励发展劳务经济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能人,形成“尊重务工人员、争当务工能人,保护务工成果”的良好氛围。

   3、改进宣传方法,增强宣传亮点。坚持把宣传工作和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阶段工作重点。增强宣传计划性和针对性,提高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力度。

   4、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充分运用上级的扶持政策抓好农村新生劳动力的公文写作劳务培训,集中资金投入,打造亮点。

   5、建立健全输出网络。加强乡、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及管理服务机构,多渠道拓展劳务输出空间。

   6、加强管理和服务建设,完善跟踪服务制度。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7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这一主线,继续加大劳务移民,减轻生态压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推动劳务输转,做大、做强、做好劳务产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努力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县劳务输转要坚持培训与输转相结合,就地转移与异地输出相结合的原则,以“高质量技能培训、多渠道输转就业”为目标,积极开展“三送一落实”活动,即“送信息、送技能、送服务”落实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以培训促输转,以输转带培训,不断完善培训项目,积极拓展输转渠道,努力扩大输转规模,持续增加劳务收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00人,劳务输转5.5万人,其中有组织输转2.75万人,境外就业40人,劳务收入达到4.5亿元巩固原有基地的基础上,年内每个乡镇再争取创建1个稳定的劳务基地。

三、工作重点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务工氛围

一是积极组织县乡劳务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生态县情教育,宣传典型,鼓励外出务工,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信息及转移服务;二是结合“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做好法律咨询、就业政策、职业技能培训和用工信息宣传服务工作;三是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简报等媒体,宣传政策、宣传典型、用工信息,继续在就业网”新农村资讯”开设“劳务”专栏,加大务工典型、创业带头人、返乡创业典型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民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勇敢的走出家门,务工致富。

二)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落实城乡统筹就业政策

加强就业服务,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劳动、工商部门要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督促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严厉打击取缔非法劳务中介组织、非法招用工单位和个人。公安部门要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户籍证明,办理护照手续,取消不必要的限制;国税、地税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城乡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或向二、三产业转移、自主创业的相关税收减免政策;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劳动技能培训机构为城乡富余劳动力提供的免费职业介绍、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县劳务工作机构要统一负责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加强信息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督促并做好信息搜集、甄别、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准确、可靠、快捷、优质的信息服务,坚决杜绝虚假信息,欺骗和坑害农民工的现象发生。

三)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转移输出质量

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城乡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创业能力,根据市场供需,结合外出务工人员的特点和需求,认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实现就业。有效利用县内已整合的培训资源,依托外地职业院校扩大“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四个结合”即: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政策法规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与定向培训相结合,派出生员与引入师资培训相结合。劳务部门要加大对技能培训质量监管,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使所学技能拿得出,用得上。

四)发挥劳务基地作用,提高有组织输转比重

劳务输转在继续发挥“血缘”地缘”人缘”关系,做好劳务输转的同时,扩大组织输转规模,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劳务基地建设。一是巩固劳务基地基础上,组织人力拓展地就业市场和高端就业市场开发力度,力争今年再建20个以上有规模、有影响的劳务基地。加大海外劳务输出力度,继续做好向境外输出工作,争取我县海外输出劳动力有更大的突破。二是依托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大型项目工程,特别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属区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北井田一号矿井投产、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积极开拓县内和邻近地区劳务基地建设,拓宽就地转移渠道。

五)夯实工作基础,强化维权保障服务

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等现代化传媒和办公设施,及时准确有效的传递技能培训和用工信息,做到县、乡、村三级资源信息共享。乡镇(街道)劳务工作机构要负责本辖区内的培训、劳务信息收集、和传递,为广大务工人员提供培训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加快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建档立卡、求职登记工作,做好各类报表的统计、汇总、分析、上报工作。县政府劳务工作办公室要定期不定期的对乡(镇)劳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劳务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更好的为城乡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政策信息、求职登记、岗位推荐、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劳务输转过程中,要坚持“信息考察—技能培训—组织输转—跟踪管理—维权保障”一体化服务原则,把劳务信息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加大考察力度,减少工作盲目性,提高务工成功率。认真做好组织、护送和交接工作,督促用人单位及时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定期不定期到用工单位回访,协助用工单位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劳资矛盾,落实劳务人员工资待遇。

六)规范工作程序,完善报表建档工作

劳务输转工作面广量大,涉及面广,为了给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劳务工作信息,各乡镇(街道)和各种劳务中介机构每月25日前要按时向县政府劳务工作办公室报送当月的劳务输转、培训情况统计表和技能培训、输转名册,每季末前三日内报送季报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劳务工作办公室要定期不定期深入乡镇(街道)督查指导劳务工作。各乡镇要将劳务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及时协调劳务工作中存在问题,确保输转工作顺利进行。

二)广泛宣传发动。要结合重点工作和县情教育,利用各种媒体、会议,大力宣传发展劳务经济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落实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三)严格考核制度。县政府将劳务输转任务纳入各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进行严格考核,各乡镇也要将劳务工作列入乡村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并将劳务输转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进行考核。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8篇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前一段劳务输出工作,传达贯彻最近召开的全市贫困县劳务输出工作座谈会和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县力量,再鼓干劲,再增措施,迅速打开劳务输出工作新局面,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刚才,景川同志传达了市政府两位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请认真学习贯彻。下面,再讲三个问题。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搞好劳务输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6月20日全市劳务输出工作会议以来,我县劳务输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乡镇区、县直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快劳务输出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健全组织、摸清底数、建立网络,以及拓展输出领域、扩大输出规模、提高输出质量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防非结束之后除返乡人员全部返城之外,又新增在外务工人员3000多人,总计已达1.6万人,年可为我县增加经济收入1.1亿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重视程度不高,氛围不浓。有的乡镇区和部门对劳务输出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说的多,做的少。个别乡镇区和部门还把劳务输出看成是劳动部门的事,认识不对,站位不高,力度不大,进展不快,拖了全县的后腿。二是农村劳动力的陈旧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直接阻碍着劳务输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城乡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中,仍然存在着“不愿出去、不敢出去、不会出去、不能出去”的问题。三是在输出过程中,存在着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渠道不畅的问题。特别是乡村两级组织的工作积极性还不高,存在着“梗阻”现象,劳务输出的政策和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各家各户。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搞好劳务输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把劳务输出抓到实处。

各乡镇区、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搞好劳务输出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执政为民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也是贫困县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据调查,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有4.6万人,城镇待业青年和下岗失业职工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搞好劳务输出,解决这些人的劳动和就业问题,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已达1.6万人,如果按每人每月500元的工资计算,每年的纯收入可达9600万元,办任何企业,搞任何项目,都没有这么高的收入和效益。为此,县委、县政府在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时,就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作为振兴饶阳、发展饶阳的战略性举措,看得很大、很重,也很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足干劲,乘势而上,积极抓好劳务输出工作。

二、再增措施,再鼓士气,切实把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做大做强

第一,要加强宣传,加强思想引导。目前阻碍劳务输出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各乡镇区、县直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克服陈旧观念,树立起“走出家门天地宽”、“有工作就是就业”、“外出打工光荣,在家等闲受穷”的新观念。要采取多种形式,大造声势,大张旗鼓地宣传劳务输出的政策和好处,从现在开始,要在各大集贸市场,尤其是在既将召开的物资交流会期间,劳动部门要专门设立劳务输出咨询台、登记站、悬挂跨街大字标语、用工信息,做好求职人员现场登记。另外,还要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向全县广大农民朋友发出一封公开信,印上两三万份,在全县广为发放。电视台、《今日饶阳》要设立劳务输出专题栏目,各乡镇区也要组织各村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造劳务输出舆论,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外出打工的积极性。

第二,突出工作重点,拓宽输出领域。要在巩固、发展现有劳务基地和合作渠道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拓宽输出领域,在全县尽快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劳务输出工作新格局。在输出地域上,要打破“就近输出”的观念,要抓住沿海开放城市和北京筹办奥运会的有利时机,把我县劳务输出引向全国。同时,还要创造条件瞄准国际劳务市场,争取在境外劳务输出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在输出行业上,把握住家政服务、建筑施工、园艺苗圃、通讯技术、物业管理、服务加工、饮食服务等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大的机遇,拓展新的就业领域,实现劳务就业领域的多元化。

第三,强化就业培训,提高劳务素质。要开辟和整合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搞培训,以培训促输出。同时,要注重对输出人员进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择业观念教育、竞争意识教育、社会生存能力和安全知识教育。由劳动部门牵头,农工委、青年团、妇联会参加,先搞出一个培训方案,并抓紧组织实施,以全面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择业竞争能力,确保输出质量,树立良好的劳务品牌。

第四,创优输出环境,搞好跟踪服务。要按照县政府劳务输出的实施意见,政策上放宽,手续上从简,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各有关部门也要强化劳务输出跟踪管理和服务,及时解决劳务输出各个环节中的实际问题,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家长、用户双放心、双满意,不断提高我县劳务输出的稳固率。同时,积极鼓励单位和个人提供用工信息,承担劳务合作项目,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开展劳务输出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劳务输出做为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人民群众办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一是认识要到位。必须认识到,抓好劳务输出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绝不是一项单纯的业务工作,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抓好这项工作。现在,不是要不要抓的问题,而是必须抓、而又必须抓好的问题。这是县、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必须抓好的一项硬任务。

二是领导要到位。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各乡镇区长要对劳务输出工作负总责,并明确一名副职主抓,再配备3—5名精明强干、事业心强的专门人员从事劳务输出工作。各村也要确定一名主要领导干部专门负责本村的劳务输出工作,并选定1—2名热心劳务输出工作的同志为信息联系员,全力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并适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县直各有关部门也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为劳务输出献计出力。

三是建立畅通的通讯网络,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为适应劳务输出的需要,劳动就业服务局要派专人常年在外捕捉用工信息,在巩固老协作单位的同时,不断开拓新的用人单位。各乡镇区也要加强与外面的联系,发挥好个体中介组织的作用。凡能够合法输出劳动力,能够给劳动力提供就业场所,都要积极的支持和保护。建立畅通的通讯网络,需要增加必要的资金投入。各乡镇区要根据各自的情况,逐步把微机、传真机、电话等配起来,以进一步完善劳务输出服务组织的功能。

四是发挥劳务输出典型村、典型户的带动作用。为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县政府确定留楚乡、里满乡为劳务输出重点乡。另外,每个乡镇还要确定两个重点村,重点村既是乡里的重点,也是县里的重点。劳动部门要做到村村到,直接与农民群众对话,用工信息,要面对面的搞好咨询和就地登记。团委、妇联等部门要在搞好宣传和组织发动的同时,也要抓好自己的典型村,每个部门至少抓好3个,输出劳动力300人以上。劳动部门和乡镇区劳动保障服务所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通过算帐对比,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激发大家走出去,努力营造外出打工可致富,在家等闲甘受穷的氛围。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退伍军人;劳务输出

中图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16-1

统筹做好被征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工作,发挥退伍军人在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就业中的带头作用,在抓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退伍军人作用,把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到不为难、不推诿、不观望,认真抓好落实,积极帮助农村退伍军人寻求外出就业门路,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双丰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在逐年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日益加重,如何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成为新的课题,在工作中注意充分发挥农村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鼓励并积极支持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就业,并且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输出转移的步伐,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就业服务组织,和村镇领导通过抓输出培训,抓输出基地建设,抓输出品牌,抓生育劳动力资源整合,抓劳动力组织化输出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步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村退伍军人经过部队培养教育具有组织纪律观念强,身体条件好,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坚强信念,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良作风,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素质等鲜明的特点,一些用人单位在招用工人过程中明确提出退伍军人优先,这是退伍军人外出打工就业的优势所在,尤其是一些保安公司,他们对退伍军人情有独钟。近年来,四平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农村退伍军人的带头作用,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谋划,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就业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就近就地转移数量增多、外出务工组织性进一步增强等特点。他们以基地为依托,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以技能输出为重点,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不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夯实劳动力转移输出基础工作,完善剩余劳动力资源管理,健全劳动力转移输出制度规范,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目标化管理,通过农村转业军人带头走出去,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大的突破。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人数达到70万人以上,其中异地输出转移就业50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万人次,全市劳务性经济总收入实现60多亿元,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性经济收入超万元。

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工作中实行多方联动就地转移就业。一是发挥劳务输出骨干作用,让农村转业军人带头走出去,他们见多识广,组织能力强,在群众中有威信,二是依托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三是依托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重大固定资产投资改造项目,吸纳农民转移就业;四是依托农业产业经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五是依托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农民转移就业;六是依托“城市化建设”,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七是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民转移就业;八是依托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九是在用人集中的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对于重点基地常年安排专人搞好用人信息搜集和与用工单位对接。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10篇

近几年,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连续六年的严重干旱,也使农牧民单纯依赖农业的观念产生很大变化。面对这一形势,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实施专项推进,劳务经济发展迅速。20__年,全县劳务输出10.6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3亿元;20__年,全县劳务输出10.95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1万人,全县实现劳务净收入3.0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517元,占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3;今年前五个月,全县累计劳务输出11.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3.8万人。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县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一是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推进小组,由一名县处级负责人任组长,每年都召开大型劳务输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二是加强考核。县政府两次派员对全县29个乡镇苏木进行了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对已输出人员从业地点、从事工种、性别、年龄结构进行了分类登记,建立起了全县劳务输出信息库。对其他剩余劳动力也从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方面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劳务输出情况清、底数明。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分别与29个乡镇苏木及就业、团委、妇联、工会签订责任状,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实绩目标考核。三是完善劳务输出工作体系。在县就业局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工会、团委、乡企局成立了职业介绍所。29个乡镇苏木都成了劳务输出办公室,311个行政村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站,目标细化分解,层层明确责任,形成了由政府调控,劳动就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乡镇(苏木)、村具体实施的“打工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劳务输出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基础薄弱的贫困县来说,更是一条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县有15万剩余劳动力,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尽管受旱灾、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缓慢,但部分农牧民却不愿“背井离乡”,对土地过分依恋。为此,我县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大张县鼓的宣传,在县电视台、敖汉报开辟了劳务输出宣传专栏,劳动就业部门创办了就业信息,印发了上万本外出务工手册,各乡镇苏木利用电视插转台宣传劳务输出的重大意义,宣传打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今年,县劳动就业部门还与广播电视部门共同制作推出了“组织领导、脱贫致富、在外创业、回乡发展、打工情景、问题探索”的劳务输出系列报道,逐步转变了农牧民“小富即安”、“宁愿在家受贫,不愿外出打工致富”的观念,全县上下营造了一种“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浓厚舆论氛围。三、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完善输出网络一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县就业局组建二个中心,即组建“信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输出输入地的劳务合作和信息传递;组建“维权援助中心”,依法维护劳务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各乡镇苏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一名领导主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专责。各行政村都明确了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代办点的工作,专门负责信息传递和调查统计工作。工会、团委和妇联等团体的中介组织都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宽输出渠道,增加输出总量,发挥了劳务输出主力军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如民委、扶贫、工商、税务、统战、民政、科技、教育等政府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各乡镇站口和个人依法成立职业中介组织或创办劳务输出经济实体,扩大劳务输出组织范围,扩大与外地劳务输出组织的联系和合作。三是建立驻外劳务联络站。今年,我县将在呼市、沈阳、大连、海拉尔、北京五个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联络处,联络处一方面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维护务工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向县内反馈务工者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提供劳务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可以与基地直接达成输出协议或与外商洽谈 招商项目,开展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筹备之中。我们还将在一些用人需求量较大的城市或用人单位设立信息联络点,聘请劳务信息员,形成内外呼应的信息网络,延伸信息触角。四、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工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拓宽择业空间,增强其市场竞争就业能力,谋求长远发展。几年来,我们把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建立了市民族技校、市商校、县电大工作站、县教师进修校30多个培训基地,开设了纺织、印刷、建筑、缝纫、家政服务、保安、食品加工等20多个培训项目。基本形成了以县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各职业学校为主体,乡镇苏木及基地企业网点为依托的培训网络,县委、县政府设立劳务输出培训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培训机构的培训补贴和农村特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困难家庭人员的培训费问题。在培训内容上,一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二是开展技能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向企业输出合格人才。近几年来,全县各类培训机构累计培训外出务工人员8万多人。培训后的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以诚信、勤劳、有技术、能吃苦在北京、大连、沈阳、呼市等大中城市树立起了“*劳务品牌”的良好形象。五、建立基地,搞好协作劳务输出基地具有输出人员集中、就业周期长、便于管理服务、合法权益有保障等显著特点,我们把开展劳务考察、开辟劳务基地、为全县提供输出岗位作为大事来抓,先后对北京、大连、天津、青海、沈阳、哈尔滨、呼市等3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了劳务考察,与235个企业建立了劳务协作关系,达到了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的目的。在辽宁营口的华晨、青花两大耐火材料集团,每年都有1000余名*人在那里务工,有的整户迁到那里。在北京望京新城,活跃着一支以敖汉人为骨干力量的几千人的保安队伍,被当地居民誉为“望京守护神,居民好卫士”。在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有800多名敖汉外出务工人员,六、搞好服务,保障劳务输出健康发展一是构筑信息网络,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我县先后在东北、华北、华南三大劳务协作区建立了500多个信息联网点,聘请1000余名信息联络员,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苏木、各中介组织也积极开展劳务信息交流活动,广泛收集劳务信息,近两年共收集各类用工信息近20__条,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万多个。二是制定政策,调动农牧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对外出务工人员在子女入学入托、“两工”使用、土地承包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外出务工人员可在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下转让承包权;对乡镇苏木干部带领群众外出务工,其本人工资、奖金照发,晋职、晋级优先。三是依法维权,确保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按“信息收集、用工考察、用工洽谈、组织招工、教育培训、签订合同、专人护送、跟踪服务”工作流程操作,以“三份合同一张卡”调解劳动关系,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外出人员就业卡,并及时处理劳资纠纷和工伤事故。几年来,我县为外出务工人员挽回工伤补偿金、医疗费、工资拖欠等共计150多万元,有力的保护了我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七、加强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扩大劳务输出成果我们把培植劳务输出经纪人队伍做为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召开座谈会、回访探望等形式鼓励那些在外打工时间较早、诚信度高、思想活跃、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加入劳务经纪人队伍,搜集用工信息,带领乡亲外出务工。县政府每年都要召开劳务经纪人座谈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经纪人给予奖励。有些乡镇还出台了奖励措施,如敖音勿苏乡,对劳务经纪人每带出1名外出人员,乡政府奖励经纪人20元人民币。几年来,通过宣传发动、鼓励引导等措施,劳务经纪人队伍不断得到壮大,并已成为我县劳务输出市场化运作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目前,我县大大小小的劳务经纪人已发展到410人,他们少则带出十几人,多则带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据统计,近两年来,我县劳务经纪人已累计带出外出务工人员7万多人次,并且劳务经纪人带出的务工人员收入较高,月收入一般都在700元以上。八、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我们始终坚持把鼓励、支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做为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工作,大力实施“归雁创业工程”,形成劳务输出与回流共振效应,直接反哺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将返乡创业人员与外商同等对待,国家允许个人开办的所有产业和行业都向返乡创业人员开放。在政策上实行“四优”,优先办理证照手续、优先在三个工业园区无偿划拨土地、优段免费、优先发放银行贷款。近年,我县已有8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创业,引回创业资金近3000多万元,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6000多人。全县对打工返乡创业人员安置经营场所20多处,优税免费总额达500多万元,帮助解决贷款近1000万元。这些返乡创业者还积极牵线搭桥,为全县深化招商引资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县劳务经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仍有潜力。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以先进地区为榜样,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进一步把劳务经济做大做强,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11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劳务输出,既可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使群众生活宽裕起来,又可以使群众学到技术,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促进乡风文明。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劳务输出作为兴县富民的重要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扶风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42.2万人,占总人口的92.2%,富余劳动力近15万人。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就业服务、促进劳务输出,努力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全县在外务工人数达到11.3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4.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68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200*年,我们决心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升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劳务输出平台

一是健全行政推动体系。县上成立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各乡镇乡镇长、有关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对劳务输出工作全程服务、全程指导、全程督查。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与各乡镇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各级组织的支持、服务、组织、协调功能。对劳务输出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完善以县职教中心、县就业培训中心、胜利技校为支撑,23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抓特色,乡镇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搞普及的劳务输出培训体系,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扩大劳务输出培训的覆盖面。坚持先培训、后输出,订单培训和就业能力培训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和从业素质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开展多行业、多等级、多技术的培训,年内培训农民1.5万人,培训输出率达到80%以上,使外出务工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培训、职介、就业”一体化服务水平。三是强化支持服务体系。充实加强县劳动就业管理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力量,每个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至少确定1名专职工作人员,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劳动保障信息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责任五落实,进一步提升三级劳务输出网络服务水平。强化公共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县劳动力市场、县职介所、县人才交流中心等公办职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抓好12个劳务输入基地建设,在广东、上海、苏州等劳务输出目的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机构,有效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对民办中介机构实施规范化管理,统一指导,统一考核,统一奖惩,使之成为组织劳务输出的重要力量。通过各方努力,形成政府引导、职业培训、中介连接、基地输出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劳务输出的良好平台。

二、广泛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就业。采取举行劳务输出启动仪式、外出务工人员送行仪式、开展劳务输出街头咨询活动、举办劳务输出电视专栏,以及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让外出务工者现身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市有关劳务输出的政策措施,及时提供劳务输出信息,转变农民就业观念,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此基础上,树立典型,鼓励创业,策划创业项目,提供创业资金,帮助有能力、有胆识的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发展。<br>二是政府服务组织就业。通过在春节等重大节庆时召开返乡人士恳谈会,县级领导带队前往劳务输出目的地组织召开“乡党会”,举办现场招工会,及时劳务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农村劳动力输得出、留得住。同时,开展“春风行动”,坚持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基层,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旅途平安保险,对困难务工人员提供援助资金。在农忙季节,各村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劳力少、收种困难的家庭及时收种,使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能够安心工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群众工作优势,组织妇女赴新疆拾棉花、到本地及周边地区拾辣椒、摘苹果,通过短平快项目增加农民收入。<br>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转移就业。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就业的载体,加快以法门寺景区、县城新区和绛帐工业基地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吸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实施法门寺综合开发项目和县城新区建设项目,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抓好法门寺纸业、震华棉纺、汇凯纺织、建忠离子水等重点项目,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三、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

扶风建筑业比较发达,全县建筑企业有430多家,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经过培训的建筑技工达到30%,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就有926人。农民从建筑业得到的收入占到了全县农民现金收入的20%,建筑业已成为扶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产业领域。围绕这一优势,我们将着力打造“扶风建筑”品牌,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一是强化服务,把品牌做实。依托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加大对建筑技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乡镇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建立富余劳动力档案,收集建筑劳务信息,为输出奠定基础。发挥各类职介机构的作用,实现和建筑企业的有效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劳务,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打响品牌。二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把品牌做响。对“扶风建筑”进行商标注册,扩大品牌效应,带动就业。教育建筑业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维护“扶风建筑”品牌的良好形象。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把品牌做大。全力支持以县建总公司为龙头的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带动劳务企业向外开拓,巩固老阵地、占领新市场,努力做大“扶风建筑”劳务品牌。在此基础上,以初、高中应届毕业生为重点,发挥胜利技校的国有企业技术优势,打造“胜利技工”品牌,培养劳务输出新亮点。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12篇

一、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劳务输出平台

一是健全行政推动体系。县上成立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各乡镇乡镇长、有关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对劳务输出工作全程服务、全程指导、全程督查。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与各乡镇签订劳务输出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各级组织的支持、服务、组织、协调功能。对劳务输出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的积极性。二是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完善以县职教中心、县就业培训中心、胜利技校为支撑,23所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抓特色,乡镇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搞普及的劳务输出培训体系,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扩大劳务输出培训的覆盖面。坚持先培训、后输出,订单培训和就业能力培训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和从业素质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开展多行业、多等级、多技术的培训,年内培训农民1.5万人,培训输出率达到80以上,使外出务工人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培训、职介、就业”一体化服务水平。三是强化支持服务体系。充实加强县劳动就业管理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力量,每个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至少确定1名专职工作人员,每个村至少配备1名劳动保障信息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责任五落实,进一步提升三级劳务输出网络服务水平。强化公共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县劳动力市场、县职介所、县人才交流中心等公办职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抓好12个劳务输入基地建设,在广东、上海、苏州等劳务输出目的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机构,有效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对民办中介机构实施规范化管理,统一指导,统一考核,统一奖惩,使之成为组织劳务输出的重要力量。通过各方努力,形成政府引导、职业培训、中介连接、基地输出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劳务输出的良好平台。

二、广泛开辟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就业。采取举行劳务输出启动仪式、外出务工人员送行仪式、开展劳务输出街头咨询活动、举办劳务输出电视专栏,以及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让外出务工者现身说法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省、市有关劳务输出的政策措施,及时提供劳务输出信息,转变农民就业观念,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此基础上,树立典型,鼓励创业,策划创业项目,提供创业资金,帮助有能力、有胆识的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发展。&ltr>二是政府服务组织就业。通过在春节等重大节庆时召开返乡人士恳谈会,县级领导带队前往劳务输出目的地组织召开“乡党会”,举办现场招工会,及时劳务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农村劳动力输得出、留得住。同时,开展“春风行动”,坚持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基层,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旅途平安保险,对困难务工人员提供援助资金。在农忙季节,各村成立帮扶小组,帮助劳力少、收种困难的家庭及时收种,使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地能够安心工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群众工作优势,组织妇女赴新疆拾棉花、到本地及周边地区拾辣椒、摘苹果,通过短平快项目增加农民收入。&ltr>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转移就业。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和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就业的载体,加快以法门寺景区、县城新区和绛帐工业基地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吸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实施法门寺综合开发项目和县城新区建设项目,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抓好法门寺纸业、震华棉纺、汇凯纺织、建忠离子水等重点项目,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三、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

扶风建筑业比较发达,全县建筑 企业有430多家,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经过培训的建筑技工达到30,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就有926人。农民从建筑业得到的收入占到了全县农民现金收入的20,建筑业已成为扶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产业领域。围绕这一优势,我们将着力打造“扶风建筑”品牌,努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一是强化服务,把品牌做实。依托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加大对建筑技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乡镇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建立富余劳动力档案,收集建筑劳务信息,为输出奠定基础。发挥各类职介机构的作用,实现和建筑企业的有效对接,大力发展订单劳务,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打响品牌。二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把品牌做响。对“扶风建筑”进行商标注册,扩大品牌效应,带动就业。教育建筑业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维护“扶风建筑”品牌的良好形象。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把品牌做大。全力支持以县建总公司为龙头的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带动劳务企业向外开拓,巩固老阵地、占领新市场,努力做大“扶风建筑”劳务品牌。在此基础上,以初、高中应届毕业生为重点,发挥胜利技校的国有企业技术优势,打造“胜利技工”品牌,培养劳务输出新亮点。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13篇

为了掌握各区、县实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的工作情况,根据劳动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一九九六年实施计划〉的通知》(劳部发〔1996〕137号)的有关要求,劳动部及市劳动局将组织对各地执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一九九六年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现将这次检查工作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此次检查内容为《实施计划》中提出的五项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中,第一、第五全面落实流动就业凭证管理制度及流动就业统计工作为对区、县检查的重点内容;关于建设三大区域劳动力信息网的情况不列入对区、县的检查范围。

二、检查工作分为自查和抽(互)查两个阶段进行,以自查为主,抽(互)查为辅,自发文之日起至12月20日为自查阶段,96年12月11日至12月20日劳动部将从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抽调人员进行抽查。北京市作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的重要输入市将是被抽查的重点,请各区县劳动局做好准备,认真积极配合。

三、检查工作完成后,各区、县劳动局应将《实施计划》的完成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形成书面报告于12月25日前报市劳动局就业管理处。

劳动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一九九六年实施计划》的通知

(1996年4月22日 劳部发〔1996〕1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自1994年实施以来,进展顺利并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基本制度、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特别是在1995年和1996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动盲目无序的问题,还需经过艰苦努力。继续实施“有序化工程”是“九五”期间劳动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将全面推进这项工作。为此,我部研究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一九九六年实施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切实抓好落实,以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一九九六年实施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初步形成跨地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以下简称“民工”)按需流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单位跨地区招用的新民工80%实现证卡合一,持证就业。

(二)新民工有组织地输出、输入的比例和老民工有组织地探亲、返岗的比例明显提高。

(三)初步建立与跨地区流动就业相关的服务制度和服务规范,持证就业的民工凭证享受服务。

(四)1997年春运期间盲目外出的新民工明显减少,基本消除因民工流量过于集中而造成的交通客流严重积压现象。

二、具体任务

(一)全面落实流动就业凭证管理制度

1.劳动力输出地普遍对新民工实行外出前凭输入地劳动部门认可的用工信息登记发卡的制度。劳动力输出地区劳动部门根据输入地区的管理要求制定简便易行的工作程序,建立监督机制,使大部分外出民工纳入管理;逐步提高劳动部门组织输出的比例。

2.全国各主要城市和重点劳动力输入地区严格实行新民工凭卡办证、持证就业的制度,同时继续与劳动力输出地配合,为1996年春节以前就业的老民工补发证卡,力争在1996年12月31日前使所辖单位使用的外省民工领到标准式样的外来人员就业证,并做到证卡合一。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跨地区流动就业凭证服务制度,制定并公布凭证服务和跟踪服务项目,明确输入地和输出地各级劳动部门的服务职责。

4.争取制定统一的流动就业有关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在全国统一标准未出台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制定本地区统一的收费标准,并对有关收费的程序和用途明确规定,严格管理。

(二)建设三大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

1.保证足量、准确的信息上网,并做到信息传输顺畅。北京、上海、天津市要做到劳动部门新批准跨地区招用民工的全部用工信息上网(已招到的注明);广东省今年联网的市要做到新招外地民工的全部用工信息上网(包括就地招收转换职业的外地民工,已招到的注明)。各省级站保证一定数量的跨地区求职人员群体和个体信息上网,最低数量由三大网中心协商各省级站确定;主要输出地要做到全部由劳动部门组织输往外地的人员情况以群体信息上网。建立用工和求职信息的修正制度和程序,保证网上信息的准确性。

2.各入网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地、县级信息站和信息收集、传报制度。广东、上海、北京对本地各区、市级信息站建立跨地区用工信息传报制度。其他入网省年内至少建立5个地级站,其中至少2个站使用计算机联网,其他站以传真方式传报信息,并建立跨地区求职信息和劳动部门组织输出人员信息传报制度。各主要输出地区至少建立一个县级劳务基地,根据用工信息开展培训,建立劳动力资源库,并做到基地劳动力资源信息上网。

3.劳动部就业司与信息中心联合建立三大网信息监测分析制度,由信息中心具体实施监测。从1996年7月1日起,对三大网网上信息每两周汇总分析一次,并随时对各省级站信息上网情况进行抽查。就业司和信息中心向各中心和省级站定期分析数据。

4.各入网劳动力输入省、直辖市与劳动力输出省、自治区相互配合,探索建立以信息引导为主要手段实施宏观调控民工流动总量的机制和制度。

(三)发展服务网络,开展流动就业各环节的服务

1.大力发展乡镇劳动服务机构。年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乡镇劳动 服务机构的现状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和分类,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已建立的乡镇劳动服务(管理)站、所加强管理,落实职能,切实将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落实到基层。乡镇建站比例达到80%以上的地区,重点完善机构,强化职能,使乡镇就业服务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乡镇建站比例未达到50%的地区,重点在输出劳动力较多和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地区发展机构,年内争取使建站比例提高5-10%,并通过建立中心站扩大服务的覆盖面。

2.整理跨地区劳务工作机构。各输出地对驻外地劳务工作机构进行一次整顿,明确职责,提出规范性要求;三大劳务协作区分别制定跨地区劳务工作机构管理制度;各主要输入、输出地共同总结推广跨地区劳务工作机构的典型经验,指导其开展跟踪服务,协助当地劳动部门搞好跨地区就业民工管理,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

3.开展对持证民工的服务。输入地与输出地劳动部门加强配合,以多种形式为已领到流动就业证卡的民工服务,广泛宣传服务内容,并协调有关部门为持证民工提供各种优惠和服务,争取让每个持证民工了解能够享受的服务项目,并凭证享受服务。

4.加强对民工的培训。各地劳动部门将提高民工素质作为实现劳动力有序流动的重要措施,列入计划,作出具体安排。输出地劳动部门发挥乡镇劳动服务机构的作用,在民工外出前加强有关知识教育,并根据用工单位的需要,积极开展就业训练;输入地劳动部门指导企业对民工进行必要的教育,组织民工根据工作需要参加各类培训。劳动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对持流动就业证的民工可给予优惠。

(四)做好1997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

1.各主要输入、输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对1996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向地方政府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和1997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方案。

2.在坚持前两年各项有效措施的同时,1997年春运前集中力量做好民工返乡、返岗的组织工作。指导企业分期、分批安排民工休假;输入、输出地劳动部门共同对民工返乡、返岗进行登记、预测;加强与铁路、交通部门的信息沟通,扩大预订团体车、船票的比例,尽量使春运期间民工客流量保持均衡。

3.下大力气做好宣传工作,加大管理、监察力度,尽可能减少春节后一个月内新民工外出的人数。

(三)加强流动就业统计工作

1.将证卡发放与登记、统计工作相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相应的统计制度,充分利用登记资料,较准确地掌握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情况。

2.按照劳动部《就业与失业统计报表制度》(劳部发〔1995〕436号)中“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情况统计表”的要求,落实责任,逐级做好统计工作,保证报表质量,按时将报表汇总后报劳动部。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目标责任。劳动力输入、输出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确定主要领导牵头,专人负责“有序化工程”的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凭证管理制度、乡镇劳动服务机构建设和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上述各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劳动部门,并列入工作考核指标。

(二)加强部门间协调。劳动部和地方各级劳动部门与有关部门建立协作关系,主动协调政策,开展合作,争取支持,共同研究制定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开发就业的政策措施。

(三)制定工作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实施计划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作出各阶段工作的安排,并报劳动部备案。

(四)建立检查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1996年7月底和12月底前对所辖各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写出阶段小结和总结报告。劳动部就业司将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抽查。

(五)补贴工作经费。对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按时报送计划、总结、报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根据工作量和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少量工作经费补贴。

四、活动安排

鉴于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与“有序化工程”实施联系紧密,故将有关活动作出统一安排:

5月10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实施有序化工程工作计划。

6月30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乡镇劳动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报告及典型材料(调查的具体要求另行通知)。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省上报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和试点县、市经验材料(试点总结的要求另行通知)。

7月31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流动就业凭证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小结。

8月下旬,召开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试点地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和各地开展乡镇就业服务工作的经验。

10月下旬,劳动部对各地实施“有序化工程”情况和1997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准备情况进行检查。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14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以加强培训为重点,以劳务协作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回乡创业为突破,通过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加强考核奖励机制,积极促进全市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劳务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盯“一个目标”,即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目标;推动“五个转变”,即把继续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临时短期型向长期稳定型、由农民分散自发为主向有组织输转为主、由市内为主向市外为主、由促进农民增收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变;努力实现“三个提高”,即全面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率、培训率和稳定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扩大输转规模与提高输转质量并重原则。根据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在逐年稳步扩大输转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务输转的质量,优化输转结构,提高稳定就业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二)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贯彻“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方针,注重劳务输出市场运作机制的形成,鼓励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发展劳务中介组织,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努力形成多轮驱动的劳务输转机制。

(三)坚持提高培训质量和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务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提升劳务市场的竞争力。

(四)坚持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与回乡创业相互促进的原则。在大力组织农民到市外务工的同时,积极引导市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当地劳务力转移就业,为我市工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合格劳动力。贯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工带回资金、带回技术,创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挥回乡创业的倍增效应,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三、目标任务

(一)劳务输转实现新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劳务输转工作,实现劳务输转的跨越式发展。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0.5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0.5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50%;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2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5.5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60%;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3万人,劳务收入达到56.7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65%。

(二)劳务培训质量取得新提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分别达到11万人、13万人和15万人。重点围绕家政服务、建筑、保安等优势工种开展培训。

(三)劳务基地建设取得新扩展。进一步发挥沿海发达地区吸纳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积聚效应,提高辐射和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以政府驻外办事处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省际间、地区间,特别是与深圳市的劳务协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力争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新疆地区形成若干个有规模、有影响、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

(四)市场运作机制取得新成效。鼓励支持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支持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创办集培训、输转为一体的劳务中介公司。全市扶持组织输出5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公司年达到10个,年达到20个,年达到30个。

(五)劳务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以品牌提升质量,以品牌占领市场。积极培育劳务品牌,加强品牌宣传,组织开展全市劳务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到年,全市重点培育15个劳务品牌。

(六)劳务信息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到年底,全市所有县以上劳务管理机构全面配齐电脑并实现联网,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基本建立。

(七)农民工回乡创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每年力争增长25%以上,到年,创办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15户以上,全市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达到3.2万人。

(八)农民工权益维护得到新加强。以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为重点,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为核心,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探索制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同时,切实作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计划生育等各项相关公共服务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实施劳务培训工程。

1.构建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按照“各级政府决策政出一门、各有关部门对口争取资金、县区一级捆绑使用”的原则,采取统一制定培训规划和管理办法、统一审定培训机构、统一检查验收的办法进行管理,推动县区政府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进行整合,切实做到有效实施。

2.建设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市内外高等院校、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健全申报、考察、评审、公示等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择优认定一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基地。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定点培训基地,要根据已有优势工种,大力开展特色培训,相对集中培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提升培训质量。按照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紧密结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扩大和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能力。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企地联合、委托外省市技工学校和企业自主培训等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半年以上的专业技能培训,对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重点加大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储备培训和回乡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促进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4.加强技能鉴定。认真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技能鉴定办法,试行单项技能证书,放宽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鉴定率、发证率和就业率。

5.增加培训资金投入。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初次技能鉴定的,及时给予补贴。

(二)实施劳务基地建设工程。

各县(区)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能,积极主动与输入地政府和用工企业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以及工作配合,不断拓建劳务基地。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组建劳务考察团,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基地实地考察;利用各种节会,邀请各类用工单位到我市考察劳动力资源,签订招工合同。广泛联系在外务工、创业的籍人员,利用他们“牵线搭桥”与当地的招工单位取得联系,推动劳务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要以开辟一个、建设一个、巩固一个为目标,及时交流信息,走访交流经验,协商解决问题。

(三)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1.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141号)精神,争取年完成市、县(区)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督促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2.加强劳务中介组织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专门窗口开展劳务输出。要尽量简化审批程序,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农村能人、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集技能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后,应向同级劳务工作机构备案,并每季度向劳务工作机构提供输转人数、就业去向、输出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

3.加强劳务信息网络建设。依托“金保工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的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建立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市级数据中心横向连接同级农牧、扶贫、团委、妇联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村级劳务专管员队伍,不断完善基层劳务工作网络,做到政策到户、服务上门、管理到人,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高效、快捷服务。

(四)实施劳务品牌建设工程。

组织开展全市劳务品牌评选创建活动,树立品牌形象,推广创建经验。各县(区)劳务机构对已经注册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劳务品牌,要加大品牌形象设计和宣传推广力度,统一制作品牌标识,加大执法监察,提升和维护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按照“统一培训标准、统一鉴定发证、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跟踪管理”的要求,在巩固已有品牌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培育已经形成且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工种,经过强化特色培训、强化营销宣传,培育和打造一批新的劳务品牌。

(五)实施回乡创业工程。

1.出台扶持政策。要出台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相关政策文件,提出鼓励回乡创业的工作要求,明确回乡创业者在用地、资金、用工、服务等方面享受的扶持政策,健全鼓励、引导、支持回乡创业的工作机制。

2.强化创业培训。要举办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训班,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和有关信息服务,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和适应市场变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3.树立创业典型。要发现和培育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回乡农民工中的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提高全社会对回乡创业的正确认识,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给予更多关爱和扶持,以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六)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程。

1.完善与劳务输入地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驻外办事处和驻外劳务管理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配合处理好涉及我市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好我市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认真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164号)、《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以加工制造、建筑施工、餐饮服务及其它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坚持清理旧欠和预防新欠并重,加强工资支付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并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将拖欠工资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受社会监督。

3.积极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加快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建设,完善工资宏观调控措施,促进企业合理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制定工资指导线,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推进各类用人单位实行农民工与其他职工同工同酬。

4.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广泛推行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进一步摸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指导用人单位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集体合同制度。大力加强乡村劳动用工管理,指导和监督乡村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

5.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真落实《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继续实施“平安计划”,实现全部煤矿、非煤矿山企业,经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企业和大部分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以市政府所在地城市为重点,着力推进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支付工作,完善工伤保险政策体系,做好农民工工伤预防和康复工作。

6.积极解决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障问题。要分类推进,先将工作相对稳定、工作场所相对固定的农民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要采取先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缴费率,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并要按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要制定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积极为患大病后自愿回原籍治疗的参保农民工提供医疗结算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动。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务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区)要把劳务输转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自觉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劳务输转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劳务输转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转等方面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劳务输转工作。发改部门要把劳务输转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农业部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严格按照“四个办法”和“五项制度”的要求,优化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门要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劳务输转专项资金。扶贫部门要把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

劳务输出工作要点范文第15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以加强培训为重点,以劳务协作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回乡创业为突破,通过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加强考核奖励机制,积极促进全市劳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劳务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盯“一个目标”即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主要目标;推动“五个转变”即把继续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临时短期型向长期稳定型、由农民分散自发为主向有组织输转为主、由市内为主向市外为主、由促进农民增收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转变;努力实现“三个提高”即全面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率、培训率和稳定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扩大输转规模与提高输转质量并重原则。根据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逐年稳步扩大输转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务输转的质量,优化输转结构,提高稳定就业率,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二)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贯彻“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方针,注重劳务输出市场运作机制的形成,鼓励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发展劳务中介组织,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努力形成多轮驱动的劳务输转机制。

三)坚持提高培训质量和创建劳务品牌相结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劳务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此基础上,积极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提升劳务市场的竞争力。

四)坚持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与回乡创业相互促进的原则。大力组织农民到市外务工的同时,积极引导市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当地劳务力转移就业,为我市工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合格劳动力。贯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战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工带回资金、带回技术,创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挥回乡创业的倍增效应,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三、目标任务

一)劳务输转实现新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劳务输转工作,实现劳务输转的跨越式发展。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0.5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0.5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50%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2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5.5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60%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3万人,劳务收入达到56.7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65%

二)劳务培训质量取得新提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分别达到11万人、13万人和15万人。重点围绕家政服务、建筑、保安等优势工种开展培训。

三)劳务基地建设取得新扩展。进一步发挥沿海发达地区吸纳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积聚效应,提高辐射和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办法,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以政府驻外办事处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省际间、地区间,特别是与深圳市的劳务协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力争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新疆地区形成若干个有规模、有影响、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

四)市场运作机制取得新成效。鼓励支持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支持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创办集培训、输转为一体的劳务中介公司。全市扶持组织输出5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公司年达到10个,年达到20个,年达到30个。

五)劳务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以品牌提升质量,以品牌占领市场。积极培育劳务品牌,加强品牌宣传,组织开展全市劳务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年,全市重点培育15个劳务品牌。

六)劳务信息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年底,全市所有县以上劳务管理机构全面配齐电脑并实现联网,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基本建立。

七)农民工回乡创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每年力争增长25%以上,年,创办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15户以上,全市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达到3.2万人。

八)农民工权益维护得到新加强。以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为重点,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为核心,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探索制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同时,切实作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计划生育等各项相关公共服务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实施劳务培训工程。

1.构建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政府扶持、面向市场、多方办学的培训机制,鼓励和动员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按照“各级政府决策政出一门、各有关部门对口争取资金、县区一级捆绑使用”原则,采取统一制定培训规划和管理办法、统一审定培训机构、统一检查验收的办法进行管理,推动县区政府负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进行整合,切实做到有效实施。

2.建设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市内外高等院校、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和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健全申报、考察、评审、公示等制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突出行业特色,择优认定一批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明显的培训基地。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各类定点培训基地,要根据已有优势工种,大力开展特色培训,相对集中培训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提升培训质量。按照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与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紧密结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扩大和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能力。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企地联合、委托外省市技工学校和企业自主培训等形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半年以上的专业技能培训,对新成长农村劳动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重点加大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储备培训和回乡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促进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4.加强技能鉴定。认真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技能鉴定办法,试行单项技能证书,放宽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政策,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鉴定率、发证率和就业率。

5.增加培训资金投入。要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初次技能鉴定的及时给予补贴。

二)实施劳务基地建设工程。

各县(区)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能,积极主动与输入地政府和用工企业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以及工作配合,不断拓建劳务基地。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组建劳务考察团,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基地实地考察;利用各种节会,邀请各类用工单位到市考察劳动力资源,签订招工合同。广泛联系在外务工、创业的籍人员,利用他牵线搭桥”与当地的招工单位取得联系,推动劳务基地建设。基地建设要以开辟一个、建设一个、巩固一个为目标,及时交流信息,走访交流经验,协商解决问题。

三)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1.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141号)精神,争取年完成市、县(区)两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创造公平就业环境,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督促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2.加强劳务中介组织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专门窗口开展劳务输出。要尽量简化审批程序,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共青团、妇联、工会、农村能人、大中专毕业生领办创办集技能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依法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后,应向同级劳务工作机构备案,并每季度向劳务工作机构提供输转人数、就业去向、输出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

3.加强劳务信息网络建设。依托“金保工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贯通的劳动用工信息网络,建立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市级数据中心横向连接同级农牧、扶贫、团委、妇联等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村级劳务专管员队伍,不断完善基层劳务工作网络,做到政策到户、服务上门、管理到人,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高效、快捷服务。

四)实施劳务品牌建设工程。

组织开展全市劳务品牌评选创建活动,树立品牌形象,推广创建经验。各县(区)劳务机构对已经注册并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劳务品牌,要加大品牌形象设计和宣传推广力度,统一制作品牌标识,加大执法监察,提升和维护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按照“统一培训标准、统一鉴定发证、统一品牌标识、统一跟踪管理”要求,巩固已有品牌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培育已经形成且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工种,经过强化特色培训、强化营销宣传,培育和打造一批新的劳务品牌。

五)实施回乡创业工程。

1.出台扶持政策。要出台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相关政策文件,提出鼓励回乡创业的工作要求,明确回乡创业者在用地、资金、用工、服务等方面享受的扶持政策,健全鼓励、引导、支持回乡创业的工作机制。

2.强化创业培训。要举办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训班,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和有关信息服务,增强他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和适应市场变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3.树立创业典型。要发现和培育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及时表彰回乡农民工中的优秀创业者,广泛宣传他创业事迹,提高全社会对回乡创业的正确认识,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给予更多关爱和扶持,以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六)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工程。

1.完善与劳务输入地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驻外办事处和驻外劳务管理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配合处理好涉及我市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好我市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认真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164号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以加工制造、建筑施工、餐饮服务及其它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坚持清理旧欠和预防新欠并重,加强工资支付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并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将拖欠工资信息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接受社会监督。

3.积极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加快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建设,完善工资宏观调控措施,促进企业合理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制定工资指导线,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推进各类用人单位实行农民工与其他职工同工同酬。

4.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广泛推行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加强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进一步摸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指导用人单位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集体合同制度。大力加强乡村劳动用工管理,指导和监督乡村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

5.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真落实《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继续实施“平安计划”实现全部煤矿、非煤矿山企业,经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企业和大部分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以市政府所在地城市为重点,着力推进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支付工作,完善工伤保险政策体系,做好农民工工伤预防和康复工作。

6.积极解决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障问题。要分类推进,先将工作相对稳定、工作场所相对固定的农民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要采取先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缴费率,主要由用人单位缴费,并要按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要制定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积极为患大病后自愿回原籍治疗的参保农民工提供医疗结算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动。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务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区)要把劳务输转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各部门要自觉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劳务输转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劳务输转工作协调机制,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转等方面工作。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劳务输转工作。发改部门要把劳务输转列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农业部门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力度,严格按照“四个办法”和“五项制度”要求,优化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教育部门要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财政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劳务输转专项资金。扶贫部门要把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